• 美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黄非红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美丽试读:黄非红简介原名黄守东,河北隆化人,1965年6月生,满族,职业作家,编剧。自1988年以来先后在《小说选刊》、《民族文学》、《儿童文学》、《诗刊》《中华诗词》《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今古传奇》、《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等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六百万字,作品入选近二百种选本,并有多篇作品获奖。出版长篇小说及小说、散文集《暗夜黑猫》《谁动了我的新娘》《爱情童话》《春天的风筝》《有一种记忆叫永恒》《过去的好故事》等三十余部。美丽为提高收视率,大富豪电视台特别推出了集探险、竞争、野外生存及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电视节目“我的爱情”。根据规定,将有十对青年男女选手参加这次活动,最终的优胜者,将会在美丽神奇的阿家湖中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岛——爱情。据说情人们如果在这个岛上住上三天,便会白头偕老相爱永远。这个消息一经宣布,立时吸引来许多情侣前来报名。一个月的报名阶段即将结束,节目组从完全符合条件的青年男女中选出五十对参加下一轮选拔。正当组长艾温女士即将宣布初选结束时,忽然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闯了进来,气喘嘘嘘要求参加这次活动。艾温女士委婉地告诉她,初选已经结束了,叫她下次有活动早点报名参加。那女孩却较真地说:“不是截止到今天吗?离今天下班还有两个多小时呢,并不算晚啊!”艾温女士打量一下女孩,见她虽然身材娇小,但却是一脸倔强的神情,她心里不禁有些喜欢这个女孩,于是就问她叫什么名字。女孩说叫玛丽雅。艾温说:“玛丽雅小姐,报名时间的确还没有截止,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点——这项活动是要一对情侣共同参加的!”听了这话,玛丽雅显然有些为难,不过犹豫片刻,她却抬起头来对艾温女士说:“您等着,我马上去找一个!”说着转身就跑了出去。艾温女士望着那女孩的背影,不仅微笑着点了点头。却说玛丽雅跑出去,拦住迎面过来的一个男孩问:“你、愿意做我的情人吗?”男孩奇怪地望着她,很快点头,眼里也放出了亮光。玛丽雅却沉下脸说:“别胡思乱想,我要报名参加电视台的节目,但那个节目要求情侣成对参加,所以我想请你临时帮个忙……”她的话没说完,男孩就摆着手走开了。玛丽雅又拦住了一个中年人。中年人很愿意当她的情人,假冒的也肯干,只是他没时间陪她去作秀。不过他要玛丽雅把电话留给他,他有空闲可以请她吃饭,见玛丽雅不理他了,他又把名片递了过去。“滚,讨厌的臭老头!”玛丽雅丢开了那张名片,看看离下班还剩下不到一个小时了,她正着急,忽听身后有人唤他的名字。玛丽雅回头一见是麦考尔,她不禁喜出望外,当下什么也顾不得说,拉上他就跑。玛丽雅总算在下班前报上了名,而且她和麦考尔各方面都基本符合条件,又没有别的选手和他们做比对,加上艾温女士有意通融,他们总算进入了第二轮的选拔。第二轮选拔主要是才艺学识展示和体力考验,还要考验情侣之间的默契程度。为了尽量配合好,玛丽雅利用竞选前的一周时间天天和麦考尔在一起练习,这可把麦考尔高兴坏了。麦考尔追求玛丽雅很久了,但玛丽雅总是对他不理不睬,没想到现在遇到这个天赐良机,所以他不但毫不犹豫地同意跟随玛丽雅加入这次行动,而且他还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心爱的女孩一起踏上爱情!眨眼间第二轮评选又开始了。其他五十对选手也都是百里挑一,又都经过了经心准备,所以竞争很激烈。因为要进行电视直播,所以从没经过这种阵势的玛丽雅上场前很是紧张,可是上场之后她很快就忘记了是在做节目,她觉得父母肯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甚至有可能就坐在台下的特邀观众中默默关注着她,所以玛丽雅很快就忘我地投入进去,几场下来她发挥得都非常好,加上麦考尔和她配合得也非常默契,最终他们以第九名的排序进入了前十名。结果一公布,有的选手抱在一起激动得哭了起来,而玛丽雅却表现得比较冷静,因为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三天后,十对情侣开始向阿加湖进发了,不过他们既不是乘车又不是乘船,更没有飞机坐,他们要按规定从一百五十公里的以外徒步向阿加湖行进,中间要穿越山地峡谷和森林,甚至还有一片沙漠。临出发时,玛丽雅对麦考尔说:“我虽然拉你参加这个活动,但即使我们夺冠,我也不会和你一起踏上那个‘爱情’,因为我是要把这个送给别人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麦考尔当然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但他虽然神色有些黯然,可还是认真点了点头说:“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不后悔!”玛丽雅又说:“你现在退出还来得及!”麦考尔没说再什么,只是用力摇了摇头。行进的路线是一样的,但步调并不一至,走得快慢取决于每对男女的体力和耐力。玛丽雅比较瘦小,在体力上并不占优势,但她一直没有掉过队,也不要麦考尔照顾自己,因为她知道,靠别人的照顾,自己绝对赢取不了这次竞赛。他们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越过了高山和峡谷,又穿过了二十多公里的沙漠区。尽管出发之前他们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体能训练,但还是有一对男女因体力不支第二天就退出了竞赛。等到经过三天半的时间到达阿加湖畔时,参赛者还剩下了七对。后方的艾温女士有些为玛丽雅和麦考尔担心了,因为从前方传回的影象资料看,玛丽雅这一对也很危险。艾温女士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下一步的考验更艰巨。玛丽雅他们只在湖边休息了半天一夜,第二天他们又向离岸边约四公里的一座岛上出发了。这次他们有两种选择,一是游泳,二是坐快艇。当然游泳可以加分,而且游的距离越远分数加得越多。其他选手都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但麦考尔却没有动,因为他知道玛丽雅怕水晕水。但令麦考尔吃惊意外的是,玛丽雅竟然随着那些选手也扑通跳进了水里。不过很快玛丽雅就被就被救上了快艇,因为她根本就不会游泳。玛丽雅哭了,一路上脚打了泡,脸晒脱了皮手上划出了血她都没掉过队,可这次她却眼睁睁输给了其他选手,丢失的分数要补回来可不容易。麦考尔劝她:“没关系,还有机会呢,到了岛上我们一定把丢失的分数补回来!”那是一个青翠秀美的小岛,如果来游玩度假无疑是个好去处,而对于玛丽雅他们来说,这里却是一个难过的关口,因为他们要在这里造一处自己的房屋,再打造一只独木舟。而他们的工具只有原始的斧头和锯。建造房屋可以就地取材砍伐岛上的树木,这已经不容易了,而更难的是他们要把木料拖到山顶的平台上,那里才是他们建造房屋的地址。但最让选手们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他们的食物都剩下不多了,按正常需求只有四五天的,而他们至少需在岛上忙碌十天,而且按现在的劳动量,他们的食物最多只够维持三天了。他们的食物是出发时等量配给的,竞赛结束前不会再得到补充。选手们一开始就明白,在岛上的竞赛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体力而是食物,所以他们都各自想着办法。海里有鱼,树林里有鸟,但这些他们都无法捕到。后来有对选手捉来了几种虫子煮着吃,他们说那几种虫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节约粮食和补充能量。但有些选手天生对虫子过敏,包括玛丽雅和麦考尔,不要说吃,看一眼那些丑陋的虫子他们都感到恶心恐怖,他们死也不想吃那种东西。但食物是肯定不够的。于是玛丽雅和麦考尔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可吃的东西。他们在岛上发现了一种野菜,虽然味道不怎么好,但比挨饿和吃虫子要好得多。但是别的选手也发现了,所以野菜很快就被抢光了。到第六天时,玛丽雅他们的房子还未造好,食物却已彻底吃光了,更糟糕的是麦考尔在采野菜时中了毒,他不得不和其他两对退出竞赛的选手一同被快速送出小岛。分别的那一刻,麦考尔很是惭愧:“玛丽雅,我、对不起……”玛丽雅却摇摇头,真诚地说:“是我该感谢你!”说完她第一次拥抱了麦考尔。麦考尔一走只剩下了玛丽雅一个人,可以肯定她已没有获胜希望了,但当麦考尔再次要求她和自己一起离开时,但玛丽雅却摇摇头,倔强地说:“我一定要获胜,我一定要得到‘爱情’!”玛丽雅一个人继续着坚持着。夕阳快下山了,她还在吃力地向山上拖着木头。突然,她的头一晕,身子一晃眼看就要跌倒了,恰在这时,身后有人扶住了她。玛丽雅回头,怎么也没想到扶住自己的人竟然是麦考尔。“我没有中毒,我是坚持不下去了,我想让你也知难而退,我不想你再受这样的折磨,不想让你追求无望的希望……但是快艇到岸时我改变了主意——今后不管多难,不管胜负如何,我都会陪你到底!”玛丽雅再忍不住,她伏到麦考尔肩上哭了起来。不过很快,玛丽雅就擦去眼泪,又和麦考尔一起干了起来。为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他们每天都要干到深夜,而且为了胜利,两个人都忍着恶心和恐怖,闭着眼吃起了他们死也不想吃的虫子。十一天后,本来已经落的玛丽雅和麦考尔打造的独木舟第一个下了水,而原来进度最快的那对选手看来至少要比他们晚上一小时,玛丽雅他们看来已经稳操胜券了,因为正常情况下,乘坐独木舟数小时后就可抵达“爱情”。这时候随行主持人采访了他们。他问玛丽雅,如果第一个踏上爱情,她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庆祝。玛丽雅却摇摇头:“不,我不会踏上小岛的,如果我拥有了这个,我会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父母!”主持人很意外:“哦?这是你参加这次竞赛的初衷么?”玛丽雅点点头:“是的……因为、因为我的爸爸妈妈要离婚了,他们曾经那样深爱对方,但后来他们却把爱情丢了……所以我想得到那个叫‘爱情’的,把它们送给爸爸妈妈,我希望他们能在岛上重新找回他们的爱……”麦考尔一直以为玛丽雅是要和另一个男孩踏上小岛,没想到会是这样,他更觉得玛丽雅是最可爱的好女孩了,他又为自己曾经逃脱而暗自愧疚。独木舟出发了,向着爱情。由于每晚玛丽雅都强迫自己下水适应,所以现在她已不在那么怕水了。玛丽亚和麦考尔一刻不停地划啊划,眼看爱情小岛已经遥遥在望了,可是天不作美,突然间来了阵狂风暴雨,他们的小舟也给海浪吞没了。虽然他们死死抓住独木舟没有被卷走,可是大雨过后,他们却已被冲离爱情很远很远了。等到他们再一次靠近时,另一对选手已经捷足先登,抢先占领了爱情。玛丽雅傻眼了,她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她大哭起来。这时一辆快艇追上来,到近前主持人告诉玛丽雅,刚才接到了她父母电话,说知道她参加这次竞赛后一直密切关注着刚才看到她的话很受感动也很振动,他们向女儿保证说不再闹离婚了,同时父母告诉女儿,不论胜负,玛丽雅都是他们的骄傲。玛丽雅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主持人又告诉她一遍后,她才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但玛丽雅忘了自己是在独木舟中,她有一次落下水去。当湿漉漉的玛丽雅被麦考尔捞上快艇后,她满脸都是水珠和泪珠。对着镜头对着父母玛丽雅幸福而又骄傲地说:“尽管我没有得到‘爱情’,但我找回了爸爸妈妈的爱,找回了一个幸福的家,所以我是真正的赢家,大家为我祝贺吧!”说着她紧紧抱住麦考尔。麦考尔想说自己也是大赢家,可他的嘴却被玛丽雅的嘴封住了,于是他什么都忘了,于是两个幸福的年青人很快就被海一样的幸福淹没了……美丽的女孩黛温娜是一个可爱迷人的女孩,她长得貌美如花,还有一副清脆甜润的金嗓子,而最叫她骄傲的,还是她那副几乎可称完美的魔鬼身材。每天都有无数男孩爱慕的目光和女孩羡慕的目光追逐着黛温娜。爸爸妈妈都说他们的女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黛温娜自己也相信这一点,所以她做什么都很有自信,每天都是那么快乐,就是碰到不愉快的时候,只要对着镜子欣赏一下自己,她也很快又会笑靥如花。可是有一天,黛温娜却突然从镜子中发现自己变胖了。她赶忙让妈妈看,妈妈说十六七的女孩正是发育时候,丰满点也不是坏事啊!可是黛温娜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了,从那天开始,黛温娜每天都要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结果她吃惊地发现自己每天都在长胖!爸爸妈妈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劝黛温娜不要着急,可黛温娜怎么能不急呢。从这天开始,黛温娜开始节食,每顿只吃很少的一点,而且还免去了早餐。可是黛温娜的身材非但没有瘦下去,反而体重又有所增加了。黛温娜好象看到了同学们嘲笑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目光,她自然不甘心这样胖下去。于是她不顾爸爸妈妈反对,把晚餐也减去了,一天只吃一顿还吃得很少,还买了许多减肥药。爸爸妈妈非常心疼却又毫无办法,女儿让他们宠坏了。半个月过去,黛温娜饿得走路都打晃了,减肥药也把她吃得老上厕所,甘肾功能都受到了损害,可奇怪的是她的体重还是在继续增加着——现在谁都不能否认,最美丽的女孩黛温娜已经变成一个胖姑娘了。爸爸妈妈觉得不对头,便带着黛温娜去看医生。医生看了不少,药也吃了一大堆,可黛温娜仍然只见胖不见瘦。黛温娜拒绝再去上学,也不再上街出门,甚至连医生也不去看了。而且从一天早晨开始,她砸碎了她卧室里所有的镜子,她不愿再看到自己那副臃肿样子。然后她也不吃药也不节食了,反正怎么样也是胖,她索性就破罐破摔了。爸爸妈妈最后一次强迫黛温娜去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但还是查不清原因,结果依旧不明朗。从此之后,黛温娜彻底自暴自弃了,她整天把自己封闭在屋里,不是躺着就是歪着,各种零食堆了一桌子,她嘴里总是不停地吃吃吃,一旦爸爸妈妈不给买她就大发脾气。爸爸妈妈又着急心疼更担忧,他们并没有对女儿的肥胖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仍然在四处奔走寻求良方。终于有一天,爸爸带回一个好消息,说是在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有一处神奇的山泉,山泉水专治肥胖症,听说已经使很多人摆脱了肥胖的困扰。为了治好女儿的病,爸爸妈妈决定暂时放弃现在比较优越的生活,带黛温娜去那个荒岛上去居住。虽然黛温娜最终还是被爸爸妈妈说服了,但一路上她坚持带着厚厚的面纱,既不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面目,自己也不肯看一眼这个曾经因她而美丽的世界。来到荒岛,在爸爸早已预先雇人建造起的木屋里,各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惟独看不到一面镜子,因为镜子现在已是黛温娜最讨厌最恐惧见到的东西了。不过有一点弄错了,爸爸本来要求把房子建在小岛南部靠近山泉的地方,可是现在房子却被建在了北部,离山泉至少有一千多公尺远。这个错误是无法弥补了,到达小岛的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便陪同黛温娜到山泉去取水——据说只有患者本人亲自到达山泉旁,直接用嘴接住山泉饮用,才能达到神奇疗效。那一天早上黛温娜终身难忘,不到一千四百公尺的距离,她走了差不多有三个小时天,因为她不光是很胖了,更重要的是她很久不活动了,那段不是很长的路对她来说几乎等同于一次长途跋涉,不是爸爸妈妈再三鼓励和搀扶,她早已中途放弃了。当他们最终到达山泉之处时,黛温娜又一次哭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苦和累,而是因为她终于战胜了那段在最初看来几乎无法逾越的距离,或者说是她终于战胜了自己。那山泉在一座小山的半腰处,从石缝中渗出,只有指头粗细的两三股流淌下来。黛温娜喘息一阵,便过去用口接住山泉喝了一阵,只觉那山泉确实入口甘甜清爽,她的情绪也好了许多,回去的路上虽然更加疲乏,但她坚持不要爸爸妈妈搀扶。就这样,黛温娜每天早晚两次从家里走到山泉去喝水,从开始的时常要父母搀扶到后来完全靠自己走,从开始的气喘吁吁步履艰难到后来轻车熟路,七八天过去了,她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她觉得自己身上的肉并没有少多少。这天,从山泉回来后,爸爸妈妈把黛温娜叫进了他们的卧室。爸爸对黛温娜说:“宝贝,你现在比来的时候瘦了很多,你知道吗?”黛温娜摇摇头:“虽然走路轻松了许多,可我觉得还是那么胖……”于是爸爸叫她闭上眼睛,领她来到了衣橱前,然后对她说:“孩子,其实你艰难的不是减肥,而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勇于面对自己,为了证明减肥效果,我想让你看一下自己,不要怕,我们都出去,你自己看,我相信你有这个勇气,我的宝贝,我们爱你!”说完爸爸妈妈分别亲吻了黛温娜一下,便走了出去。黛温娜虽然犹豫再三,可想想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期待,最终她还是睁开了眼睛。她面前的衣橱门开着,原来衣橱门里是一面镜子,已经对自己很陌生的黛温娜又一次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就象一下子从黑暗中走出的人见到了阳光,那一刻黛温娜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掩住了眼睛,心里紧张得不行。过了一会儿,黛温娜慢慢分开手指,露出了一只眼睛。啊,镜子里的自己还是很胖,但比她想象中要好得多。于是黛温娜慢慢拿开了手,仔细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是真的,镜子里的她远没有想象中他她那么胖那么难看……黛温娜的泪水涌了出来。就是从这天开始,信心和快乐又渐渐回到了黛温娜身边。为了尽快减肥,她开始每天三次往返于木屋和山泉之间,她觉得自己的脚步越来越轻盈有力,她甚至开始哼起了歌子。黛温娜又想每天照镜子了,但爸爸妈妈阻止了,他们说那样感觉不到效果的明显。他们叫黛温娜每周照一次镜子。于是黛温娜就天天盼望周六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妈妈会打开衣橱的锁,把那面镜子展示给她。每一次镜子都会给黛温娜一个惊喜,每周黛温娜都会明显地苗条一些,虽然她的皮肤晒黑了,但青春笑靥却在脸上如花绽放。当黛温娜第九次照镜子时,她已经是个健美漂亮的正常女孩了。爸爸妈妈说他们可以离开了。离开小岛时,归心似箭的黛温娜却又是那么依依不舍。她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那个山泉旁,她最后一次喝了山泉水,然后不无担忧地问:“可惜不能让这泉水和我们一起走,如果我要再胖起来怎么办?”妈妈说:“孩子,请你原谅我们,我们骗了你,其实这里的泉水只是普通的泉水,并没有减肥作用,你能恢复到今天,全在于你每天坚持不懈的往返锻炼——也就是说能够减肥是你自己的毅力。”原来是这样!黛温娜不知如何感谢爸爸妈妈,她只是含泪和他们拥抱在一起。这一天,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离别数月的城市。黛温娜早已忘掉了自卑和恐惧,她带着青春的鲜艳的笑容走在大街上,那一刻整个城市好象都因她的归来而明媚灿烂起来。回到家里,在进屋前爸爸问黛温娜:“如果你发现自己再胖起来,你还会象从前那样苦恼吗?”黛温娜摇摇头说:“不,我会去锻炼啊!”“如果那也不能恢复原来的苗条呢?”“那也没什么,只要我健康,只要我快乐!”爸爸舒口气,拉着女儿进屋到了镜子前。黛温娜对镜一照,立时大吃一惊,因为家里镜子里的她比小岛镜子里的她又胖了许多。爸爸妈妈告诉她,不是她胖得太快,也不是家里的镜子有毛病,而是岛上的镜子是爸爸预先就设计好的,那面镜子是特制的,与哈哈镜类似,可以给人以苗条的假象。爸爸说:“我是想靠镜子帮你重新找回失去快乐和信心,但现在我要告诉你,信心和快乐还是要靠自己去寻求把握——信心和快乐并不靠别人的眼睛和赞美,而在于自己的感觉和心态,只要你能够永远欣赏自己,充满自信,那你就会永远美丽快乐一生!”黛温娜点着头,她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回能找回那个最美丽的快乐女孩。幸福女孩温妮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她的爸爸疼的她妈妈。可是有一天,温妮的幸福生活结束了,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离开了,温妮跟着妈妈。妈妈比以前更疼爱温妮了,但温妮依然无比想念爸爸,她幻想有一天,爸爸还会回到她和妈妈身边,她又可以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温妮盼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月又一月,可最终她没有盼到爸爸回来,却等到了一场更大的灾难。有一天,上小学的温妮放学归来,老远就看到她的家里冒起了浓烟。温妮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副可怕的画面:喝醉的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她手中的半截烟头点燃了床铺——因为心烦,妈妈常常酗酒,酒后烟抽得很凶,上周她曾经夹着烟在沙发上睡着了,结果差点点燃了沙发……这样想着,温妮呼唤着妈妈,发疯般向家里跑去。未等温妮跑到跟前,房子里已已经窜出了火苗,可温妮还是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当外出的妈妈闻讯赶到医院时,一朵花儿般的女儿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醒过来的温妮一见妈妈,立时两眼放出光盼,她忘了自己刚刚脱离危险,只是不住说妈妈没事最好,她还忍着痛笑着安慰妈妈说自己没事。妈妈万分惭愧——当时如果不是她插上电饭煲后去酒吧喝酒,也不会造成电线起火,那样小温妮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温妮妈妈只靠打零工过活,没什么存蓄,而要为温妮做手术和整容需要数十万巨款,她根本无力筹措,所以妈妈便给温妮爸爸打电话叫他想办法弄钱。温妮爸爸赶过来后,一见女儿成了这个样子,自然也是无比心痛。他先是劈头盖脸把温妮妈妈责备了一顿,然后两个人就为分担温妮的医疗费而争吵起来。爸爸妈妈一起回到自己身边,这本来叫温妮很高兴,可望着争吵不休的父母,温妮又忍不住泪水直淌。温妮爸爸也是个穷人,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卖了汽车,可对于巨额医疗费来说那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温妮妈妈不断要求他卖掉一处祖传庄园来救女儿,温妮爸爸没别的办法,只好登出了出售庄园启事。很快有买主上门了,最后庄园以二十万价格售出了。妈妈高兴,温妮更高兴,有了这笔钱,她就离恢复往日如花容颜的日子迈近了一步。可是谁也没想到,爸爸只拿出一半的钱给温妮做了第一次手术,使她的烧伤得到了控制,然后爸爸就带着剩下的十万元消失了。妈妈气愤万分,可是温妮却什么都没说,很清楚自己被她最亲的人抛弃了,尽管她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无钱继续医治,妈妈只好带着温妮出了院,租间房子住了下来,为了不让温妮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在医院时妈妈从没让温妮照过镜子,可是有一天趁妈妈出去找工作的机会,温妮终于找到了一块小镜,并从镜子里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那张疤痕累累的脸。“啊……”随着温妮一声恐怖的惊叫,啪地一声,镜子掉落到地摔碎了。从这一天开始,温妮变得不说不笑,更不会走出房间一步,甚至连妈妈也不愿意见了。妈妈看着温妮这样,又着急又心疼。这天,妈妈给温妮准备好了一周的食品,然后就出去想办法筹钱了,她说无论能不能弄到钱,一周内她都会赶回来。尽管妈妈走时温妮态度冷淡,可内心里她并不想让妈妈走,她从来没有离开妈妈那么久,而她内心深处最恐惧的,还是怕妈妈也象爸爸一样弃她而去。妈妈走后,温妮一个人呆在家里,是那么孤单无助,外边喧嚣热闹的世界虽然只隔一层窗子,但对于温妮来说那却是不属于她的另一个世界。她先是大喊大叫,然后又痛哭一场,然后又抓破了自己的脸。然后她开始呼唤妈妈。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妈妈没有回来。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十天过去了,妈妈没有回来,温妮的食品也没了,要想不被饿死,就要自己出去采购,可温妮宁可饿死也不愿出去让人看到自己的脸,何况现在她觉得真的已经生不如死,因为妈妈也象爸爸一样消失了——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女孩,还有什么理由活在这个世上呢!温妮躺在床上,虚弱得没有一丝力气。突然,她看到爸爸妈妈向她走来了,她高兴地一跃而起,可起身定睛一看,屋子里空空荡荡仍然只有她一个人,温妮闭上眼,正想再次躺下去永远不再起来时,忽然她听到了一声轻轻的呼唤:“温妮……”温妮以为又是幻觉,可是正当她毫无反应地就要躺倒下去时,又有人叫她了。温妮不由自主地睁开眼,发现床前站着两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她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时只听那个小男孩说:“温妮,别伤心了,走,跟我们去一个好地方!”“你们是谁?从哪里来?是从天堂吗?”温妮虚弱地问。男孩说:“不,我们是邻居,我们住在另一个空间,那里虽不是天堂,可却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我们看你这么悲伤,想带你到我们那里去享受快乐!”温妮的心动了动,可她很快又摇摇头说:“我哪都不想去,我这个样子没有人会喜欢的……”“不,不要这样说温妮,你知道吗,我们住的地方全都是残疾孩子——我叫克鲁克,是个盲童,她叫艾丽,是个聋哑孩子,在我们那里没有哪个孩子会受到歧视,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快乐……”“真的吗?”温妮眼中放出了光彩。“是真的!”克鲁克真诚地说。那个聋哑女孩艾丽也带着微笑望着温妮,认真地点头。温妮身上忽然有了力气。她下了床,洗了脸梳了头,还找了身漂亮衣服穿上,不过她依然用围巾把自己的脸严严包裹起来,这才要跟两个孩子出门。可是艾丽对温妮摇了摇头,克鲁克说:“不用出去,我们是邻居,就在你家隔壁,你闭上眼睛跟我们走。”说着他们拉住温妮,向一面墙壁走去。那面墙壁既没有门也没有窗,所以温妮虽然闭上了眼,可又未免暗自担心会撞在墙壁上。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东西阻挡温妮他们,温妮觉得走过了一道门,之后就嗅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的清爽,还有带着花香的春风迎面而来,温柔地抚摸她的脸。温妮情不自禁地睁开眼,她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温妮的脚下是绿绒绒的草地,眼前各种花儿竟相绽放,无论是牡丹玫瑰还是鸡冠花狗尾草都是那般鲜艳烂漫。而远处则是蔚蓝的大海,海上飘着白帆点点……而最叫温妮激动兴奋不已的,是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孩子,皮肤颜色不同,有盲、聋哑、失去手足的,烧伤烫伤或是先天性畸形的,但孩子们既不自卑也不会嘲笑别人,大家玩得那样开心,温妮情不自禁地摘去了围巾,丑陋的脸上终于现出了花儿般美丽的笑靥……温妮的笑容刚一绽开,大家忽然涌上来,抱起温妮和艾丽欢呼起来,同时只听艾丽激动无比地说:“我能说话了,我能听到笑声了……”克鲁克告诉温妮,这里的孩子不但自己每天都快乐,而且每个人都在努力把快乐带给别人,如果一个孩子能给一百个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她就能实现自己最想实现的心愿!“真的?”温妮说着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布满疤痕的脸。“真的!”孩子们纷纷说。一个漂亮女孩还指着自己美丽可爱的脸庞说:“我的脸原来比你的伤疤还多呢!”从这天开始,温妮心中有了希望,脸上也时刻绽开着笑靥,她每天都在努力把欢乐带给小伙伴们,在把欢乐带给别人的同时,她自己也得到了更大的快乐……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一天,温妮终于把快乐带给了第一百个孩子,因此她已有资格实现自己的心愿了。克鲁克、艾丽等小伙伴们围着温妮,一边向她祝贺,一边等待她许下心愿,恢复原来的容貌。可是温妮却闭着眼久久地沉默不语。“温妮,快说啊!”克鲁克艾丽他们比温妮还心急,温妮终于开了口,可是她的话却让孩子们都感到意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孩子们愣了愣,接着便为温妮祈祷起来鼓掌起来。温妮感觉自己已在远离这个空间,她含着泪带着笑向小伙伴们招手……当温妮睁开眼时,她已回到了简陋的家,与她离开时不同的是,家里有她的爸爸有她的妈妈,他们正为寻找温妮商量着,当他们看到女儿之后,一时间惊呆了。“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不是梦吧?”爸爸妈妈抱住温妮惊喜交加地连声追问。“我去找你们了!”爸爸羞愧地告诉温妮,他并不是携款逃走,而是去赌了,想给女儿赢来更多的治病整容款项,可是结果钱没赢来,本也全输了,所以他也无颜回来见她们母女了。妈妈说,她出去借钱时发生车祸,醒来后又暂时失去记忆,所以没有能及时赶回来,当回来见不到温妮她快急死了……父母一再向温妮道歉,可是温妮却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她灿烂笑着说:“你们什么也不用解释,我永远爱你们!”说完三个人抱到了一起,爸爸妈妈在她耳边说:“爸爸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了,我们已筹到了钱,明天咱们就去医院!”那一刻,温妮感觉自己什么都有了,她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幸福时刻和爱丽丝相爱数年,杰克终于攒下了一笔钱,他准备迎娶心上人做自己的新娘。爱丽丝虽然也想早日和杰克结成眷属,但她不想这么草草嫁掉,她要杰克给她一个体面的婚礼。对于收入微薄的杰克来说,办一场豪华的婚礼,需要他再攒上十年的钱,可为了满足爱丽丝的愿望,他毅然辞去西部小镇的工作,到纽约去闯荡。“你等着,我挣了钱就回来娶你,一定要你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成为我的新娘!”临走时,杰克这样向爱丽丝保证。爱丽丝虽然也舍不得杰克离开自己,可为了那幸福的一天,她还是含泪送了心爱人踏上了淘金之路。杰克走后不久,就告诉爱丽丝说他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收入十分可观,估计半年就可以攒够办婚礼的钱。爱丽丝十分高兴,她天天盼着杰克早日归来。好在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他们可以经常通电话互诉思念之情。可是数月之后的一天,爱丽丝却突然与杰克失去了联系。爱丽丝焦急地等了好几天,每天不断拨打杰克的手机,可是他的手机却总是关机,杰克又没有告诉过爱丽丝公司的电话。爱丽丝焦急地盼望着,每天都到车站等待,企望着杰克能突然回到自己身边。可是十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杰克的消息。爱丽丝焦急万分,这时她突然明白,豪华婚礼气派场面并不重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是她最需要的。爱丽丝等不下去了,她决定到纽约寻找杰克。下了火车,面对着豪华的大都市,爱丽丝真有些晕头转向了,在这时她才知道,要在这里寻找一个毫无线索的人,真比大海里捞针还要难。而更加糟糕的是,她的钱全丢了,连手机也被偷走了。在这举目无亲的豪华都市,身无分文的爱丽丝面对茫茫人海,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没有钱,找不到杰克,这一晚爱丽丝只好流落街头了。夜深的时候,又饿又冷的爱丽丝正卷缩在大厦底下,突然那边走过来三个流氓,他们见爱丽丝容貌娇好,便上前调戏,爱丽丝吓得颤栗不止。见她软弱可欺,几个流氓便要强行把她带走。正在这时,一辆破车开了过来,一个汉子下车挥拳赶跑了流氓,然后上前寻问爱丽丝是怎么回事。爱丽丝见这汉子虽然胡子拉碴衣着破旧,但眼中透着关切善意,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边哭边向汉子诉说了自己的遭遇。那汉子十分同情爱丽丝,他说:“我叫约翰,我可以帮助你寻找你的杰克,如果你信任我的话,就到我家里来吧!”爱丽丝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上了约翰的车。汽车开了一段,停在了一片豪华公寓附近。爱丽丝有些惊讶地望望那些公寓,再看看邋里邋遢的约翰,惊讶地问:“你家住在这里?”约翰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指指汽车说:“你早就到家了——这就是你的家啊!”愣怔片刻,爱丽丝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约翰是个流浪汉,这辆破车就是他的家。约翰把自己的“床”——后座位让给了爱丽丝,他自己则在前边睡“沙发”。深更半夜,和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睡在一辆汽车里,这样的际遇爱丽丝以前想都没想过,所以开始时她十分害怕,心里怦怦乱跳,可是过了一会听到前边的约翰香香地打起了呼噜,她也就慢慢睡着了。从这天开始,爱丽丝就住在了约翰的“家”里。约翰帮她找了几天,连杰克的一点音讯都没打听到,爱丽丝不忍心让约翰养着自己,便边打零工边打听。这一天爱丽丝刚从一家饭店洗碗出来,发现约翰的汽车早已等在外边。没等爱丽丝开口,约翰便扑上前抱住她狂转了几圈,还忍不住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爱丽丝挣开后,羞红着脸有些嗔恼地说:“你发疯了,还是买彩票中奖了?”“对对,是中奖了是中奖了!”约翰兴高采烈地说着,掏出一张彩色票单递给爱丽丝说,“看那快看那,这就是我200万!”爱丽丝接过一看,原来真是一张中奖彩票,原来这几天约翰经常去买东西的一家超市在搞有奖促销,大奖是200万美元。一直心氧的约翰今天终于忍不住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买了东西,然后抓取了一张彩票,谁知这张彩票竟然是个头奖。爱丽丝由衷地替约翰高兴,但细心的她发现彩票后边还有一款说明,意思是要把这笔奖金领到手还有一个条件,而条件要等到明早到超市去才能知道。于是第二天一早,爱丽丝就陪着约翰来到了那家超市。超市管理人员告诉他们,要得到这200万奖金,约翰第一必须在今晚七点前找到一位肯跟他结婚的女士,而且还要从这笔奖金中拿出一部分,在明天举办一场豪华婚礼。于是爱丽丝便和约翰一起,紧急行动起来,去寻找那位尚不知身在何处的新娘。如果约翰拿着200万彩票去求婚,尽管他是个流浪汉,可肯委身于他的女郎肯定也会趋之若骛,可难办的是超市规定他不得把中奖的事泄露出去,否则中奖无效,而且超市还派了两名保安监督跟着他们进行监督。约翰和爱丽丝在超市两名保安的陪同下,找到了他认识的一些女人,可一听约翰是来求婚的,她们都觉好笑说:“嫁给你,和你一起睡汽车吗?哈哈哈……”转眼多半天过去了,约翰认识的女人几乎都找到了,甚至包括两个妓女和一个老婆子,可是除了嘲笑和不屑之外,他一无所获。后来约翰开始向他碰到的每一位女士求婚了,结果不是被当成疯子,就是被视为流氓,还几次险些挨打……眼看七点就要到了,精疲力尽的约翰绝望地一屁股坐倒在路边,摇头叹气说:“不找了,生来的穷命,认了!”说着就要撕掉那张彩票。“等一等!”爱丽丝急忙拦住他,犹豫片刻然后毅然说:“让我来做你的新娘吧!”“真的!”约翰喜出望外地跳起来又要拥抱爱丽丝,可伸出手来他忙又缩了回去,“可是杰克怎么办?”“不要多说了,时间来不及了,咱们快去超市吧!”因为约翰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了愿意嫁给他的姑娘,超市履行诺言,第二天从他中奖奖金中拿出一部分为他们举办了一场豪华婚礼,超市还专门派来一辆豪华轿车做为一对新人的专乘。为他们开车的是一位老司机。在教堂里,约翰和爱丽丝互换了戒指,在神父的主持下完成了婚礼,爱丽丝正式成为了约翰的妻子。这时超市把剩余的180万元支票交给了约翰,约翰却把支票递给爱丽丝说:“亲爱的,这些财产全由你来支配!”谁知爱丽丝却没有接那张支票,反倒对着大家大声说:“我、我——我现在宣布,同我的丈夫约翰先生马上离婚!”此言一出,所有的人全都惊讶得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爱丽丝正要解释什么,忽然发现人群后面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她的眼睛一亮,脱口唤了声“杰克”,便惊喜交加地跑过去。可是杰克却转身就走,爱丽丝急中生智地举手大叫道:“谁能抓住那个人我把戒指送给谁!”这话一出,立竿见影,杰克立时被他身后的一个老妇人一把抱牢,脱身不得。爱丽丝追上去,一头扑进杰克怀里痛哭起来,边哭边问他到哪里去了、发生了什么事。杰克说:“一言难尽,我只是来看看你,看到你幸福我也就安心了……”“不不,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在帮朋友的忙,约翰是个好人,我来找你多亏有他照顾……”杰克说:“我知道,可你和他比和我更幸福,我很无能,没能挣到为你举办体面婚礼的钱……”爱丽丝这才看清,原来杰克也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模样。“你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爱丽丝心痛地追问。杰克摇着头说:“还是不要问了,你和他会很幸福的,他现在已是个富翁了……”“不不,我什么都不需要——以前都是我不好,其实什么华婚礼体面的生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我身边!”说着又扑入了杰克的怀抱,杰克也情不自禁地紧紧搂住她,热切亲吻着她满脸的泪水。“姑娘,如果你收回和约翰离婚的声明,我可以再送你100万做嫁妆!”这时给爱丽丝他们开车的那位老司机突然手拿一张支票走上前来。爱丽丝不知是怎么回事。老司机身后一个保安说:“这是大家乐公司董事长威尔逊先生!”爱丽丝虽然还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可她却坚决地摇摇头说:“你就是把你的钱全给我,我也要和我的杰克结婚!”威尔逊先生又是无奈又是钦佩地摇摇头又点了头,对杰克说:“你赢了,祝贺你年轻人!”原来杰克来到纽约后并未能如愿以偿,很快找到高收入的工作,而且最后几乎到了流落街头的地步,但为了不让爱丽丝担心,他没有把真相告诉爱丽丝。一天晚上,他碰到两个歹徒企图绑架一位阔小姐,杰克虽然人单力薄,可还是勇敢地上前施救,结果小姐被救,而杰克却受了重伤,在医院里昏迷数日,一周后才脱离了危险。他心里清楚爱丽丝一定正为自己但担心,可惜那时他还不能表达清自己的意思……当杰克终于可以打电话了,可却怎么也打不通爱丽丝的手机。他把电话打给小镇的朋友,才知道爱丽丝也来纽约寻找自己了。他担心着她的安全,心里万分焦急。一直照顾他的那位阔小姐早已爱上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她向杰克表达了爱慕之情,可是杰克却不肯接受,于是小姐就请她的父亲威尔逊帮她说服杰克。威尔逊是大家乐公司董事长,连锁超市遍布各地,资产逾亿,他也很喜欢杰克这个年轻人。威尔逊知道难以说服杰克,就以帮他找到爱丽丝为条件,让杰克配合自己演一出戏。杰克知道人地两生孤身一人的爱丽丝在这里时刻面临着危险,为了尽快找到她,他违心地接受了威尔逊的条件。过段时间神通广大的威尔逊果然找到了爱丽丝,于是他就在约翰常去的那家超市搞起了有奖销售,一来可以促销,二来可以引诱约翰,约翰能抓到中奖彩票,是因为他们做了手脚,并故意提出那两个条件,同时叫杰克扮成流浪汉前去参加婚礼,他们以为爱丽丝面对巨大反差肯定会变心,没想到她对爱情是那般执着……话说明白,杰克和爱丽丝同时对威尔逊说:“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感激您,不是您,我们不知哪天才能够团聚!”然后爱丽丝对杰克说:“咱们现在就结婚吧!”这时约翰上前说愿意再拿出20万为他们办一场气派婚礼,同时还要把钱分给他们一些,因为是爱丽丝给他带来了这笔财富。爱丽丝摇了摇头说:“不,只要我的丈夫是杰克,我就什么都不需要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希望你能留下参加我们的婚礼!”于是又一场婚礼开始了,与刚才那场婚礼完全不同的是,这场婚礼他们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戒指都是约翰送给他们的,但新娘爱丽丝那一脸绽放的幸福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拯救情敌瑞恩杰克和瑞恩原本就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又一起应征入伍成了战友,自然更亲密了一层。可是因为一个叫娜娅的姑娘,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娜娅是一个美丽善良又温情的姑娘,自从在一次舞会上和娜娅相识后,杰克和瑞恩都疯狂地爱上了她。娜娅面对两个同样优秀同样爱她的小伙子,一时难以取舍,而娜娅的犹豫不决则给杰克和瑞恩留下了竞争的余地。杰克和瑞恩都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向娜娅表现的机会,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娜娅还是没有做出决定,她不想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这时已有消息传出,说杰克瑞恩他们的部队很快就要开赴前线,与德军作战,杰克和瑞恩请求娜娅在他们离开前能有一个明确的选择。娜娅要求给她三天时间考虑。可是刚刚过了两天,长官就下达了明天出发的命令。这天傍晚,杰克溜出军营,想要用真情打动娜娅,然后带着娜娅的爱奔赴前线。可是杰克刚来到娜娅窗外,就听到了娜娅的低泣声。杰克心里一沉,三步两步闯进屋一看,却见瑞恩敞着外衣神色慌乱悔愧地站在那里,而娜娅则头发披散,衣服凌乱,正坐在床边低头哭泣着……杰克傻了傻,很快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那一刻杰克的头嗡地大了炸了,他像头暴怒的狮子,吼叫着扑向瑞恩。瑞恩躲闪不及,便和杰克撕打在一起,他们从屋里打到院子里,又从院里滚到了门口……正当两个人不可开交之际,娜娅跑出来伤心地说了句:“你们要是再打,我永远不会再见你们——你们走吧,我要你们都活着回来!”说着她就哭着跑走了。当鼻青脸肿的杰克和瑞恩爬起来要追时,却早已不见了娜娅踪影。瑞恩愤恨地指着杰克说:“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等着!”第二天凌晨,杰克和瑞恩双双奔赴前线。虽然他们在一个连队,但从那天起,两个好朋友再没说过一句话,反倒像一对仇敌一样或视而不见,或怒目而视。这天,连队接到任务,要挑选十几名优秀士兵组成侦察小组前往德军占领区完成侦察任务,为盟军的反攻做准备。杰克和瑞恩都在侦察小组之列,因为他俩都是好士兵。侦察小组越过封锁线,机智的躲避着德军,经过三天的侦察,终于完成了任务。可是就在他们返回途中,却和一队德军遭遇了。指挥官命令两个人先行撤退,以保证尽快把情报送回去,其余人则留下来阻击敌人。经过异常激烈的交战,德军被消灭殆尽,而瑞恩却受了伤。当瑞恩扎上了胳膊的伤处刚刚转过身来时,却惊愕地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杰克正用枪对着自己,眼睛血红,满脸杀气。瑞恩知道杰克要趁乱报复自己了,他后悔自己心软没有先动手,可是现在要拿枪已经晚了。“杰克……”瑞恩刚来得及叫出这两个字,杰克的枪已经响了,瑞恩听到连串的子弹带着热气从耳边呼啸而过,紧接着就有人重重地扑倒在地。瑞恩的身子晃了晃,却发现倒下的不是自己,回头,一个偷袭他的德国兵倒在他的脚下,头脸满是鲜血。瑞恩回头,又是羞愧又是感激地望着杰克想说什么,杰克却一摆手喊道:“快走!”瑞恩这才发现,战场上只剩下了他和杰克两个活人。前边有条河拦路,两个人刚游到河中间,增援的德军又追了上来,子弹密麻麻向他们射来,杰克手臂也中弹了,而瑞恩腿上又负了伤。爬上对岸进了树林,暂时算摆脱了德军的追击,可是瑞恩却走不了啦。杰克给瑞恩包扎了伤口,要扶他一起走,瑞恩却不肯,他失血过多,十分虚弱,德军随时可能赶上,要是德军追来,两个人都走不了,所以他力劝杰克一个人先走,杰克不肯,硬是搀起瑞恩往前走。走了一段,后边真的赶上了德军,瑞恩让杰克快跑自己掩护他,杰克搀着瑞恩藏进了灌木丛。幸好灌木茂密,加这时天黑下来又下起了雨,德军搜索一阵便退走了。这时瑞恩发起了烧,身体极度虚弱,他说什么不肯再走了,他想偷偷开枪自杀,却被杰克及时发现,把他的枪夺走扔掉了,然后杰克恼怒地训斥他:“你个混蛋,你是个懦夫,你忘了娜娅还在等你回去,拖我也要把你拖回去!”这时瑞恩说了实话,他说那晚他一时冲动,确实有先下手为强把生米做成熟饭之意,可是娜娅一反抗他立时就后悔了,所以他并没有对娜娅做什么,……杰克这才知自己错怪了瑞恩,可他不明白瑞恩为什么不早告诉自己真相,瑞恩说:“那时我很恨你,我就是想让你痛苦,同时也想让你死心,……”杰克苦笑着说:“你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瑞恩说:“现在我依然爱着娜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但我回不去了,你不要管我了,活着回去,你好好照顾娜娅,你比我更适合做她的丈夫……”话没说完,瑞恩就晕了过去。“瑞恩,瑞恩……”杰克大声呼叫着,瑞恩却没有醒来。杰克顾不得伤痛,他拼力把瑞恩背起来,顶着大雨,踏着泥泞,一步步向前走,边走边鼓励瑞恩和自己:“我们一定要回去,一定要活着回去,我们一定能活着回去,娜娅在等着我们……”杰克走不动了,杰克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努力抬抬头,杰克觉得娜娅正在前边向他们招手呼唤,于是他身上又有了力气……杰克终于回到了部队,而且带回了瑞恩,经抢救瑞恩也醒了过来……因为救助战友作战勇敢,杰克被授予了勋章。可是面对将军和兄弟们,杰克却把勋章还给了将军,然后鼓足勇气说了真话:“瑞恩确实是我救回来的,但在开始的那一刻,我本来是想杀死他的……真该感谢那个偷袭瑞恩的德国兵,不是他,我也许就杀了自己的兄弟,同时我也就‘杀死’了自己……”这时瑞恩走上前,真诚地说:“不管娜娅最终选择谁,我们永远都是好兄弟!”说完两兄弟紧紧拥抱在一起。将军说:“你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战胜自己,这比战胜敌人更需要勇气,所以这枚勋章你当之无愧!”说着再一次把勋章戴在了杰克胸前。热烈的掌声也随之响起。沙漠红草莓大学毕业那一年,露易丝在好友尼克和劳恩的陪伴下到她向往已久的大沙漠旅行了一次。沙漠风光壮阔而苍凉,让露易丝痴迷陶醉,离开时,她依依不舍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大沙漠,轻轻自语了一句:“如果这里有草莓,我宁愿一辈子住在这里!”草莓是露易丝最喜欢的水果。回去后,露易丝在一家经销草莓果酱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时尼克也开始向她求婚了。但是尼克却遭到了露易丝委婉的拒绝,她说刚开始工作,现在还不想谈婚论嫁。尼克满怀信心地说:“没关系,我会耐心等待!”虽然露易丝并不讨厌尼克,但她真正喜欢还是朴实的劳恩,她觉得劳恩虽然没有表达过什么,但他心里却在暗恋着她,露易丝等待着劳恩来向自己表达爱意。但是劳恩却久久没有出现,露易丝多方打听也没有他的音讯。尼克也没有天天纠缠露易丝,但是有一天经理却把露易丝叫到了办公室,神色黯然地向它宣布:“露易丝小姐,从现在起,你就是本公司的经理了,我要向你祝贺。”“什么,这怎么可能呢?”露易丝意外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经理说:“说实话我也不希望这是真的,但事实如此——一个大亨的儿子把这家公司买下了,他指定你来做经理……”“他、他是谁?”虽然露易丝已猜到了什么,可还是禁不住问道。经理说:“他叫尼克,我想你们应该早就认识了。”说完他就默默离去。但是露易丝却在门口追上了经理,也给了他一个意外:“我拒绝接受这项任命,现在我正式向您提出辞职。”说完她撂下那位茫然的经理,离开了那家公司。之后露易丝给尼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说:“你有钱,可以再买下十家公司,可你别以为爱情也是可以收购的!”尼克仍然胸有成竹地说:“露易丝,请相信我,我是真心爱你的,我相信爱会创造奇迹!”为了防止尼克在做愚事,露易丝悄悄来到一座小镇,做起了小学教师。露易丝工作很认真,时间不长她就博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这一天露易丝正在上课,忽听院中几声汽笛响,她向外一看,只见操场上停下了五辆卡车,卡车上满装着鲜艳的草莓,一些工人正一筐筐把草莓卸下来,一些工人则在打扫操场。露易丝不知他们干什么,但鲜艳的草莓吸引住了她的目光,她和学生们一起观看起来。很快,工人们把草莓倒到了地上。眼看着心爱的草莓被这样糟践,露易丝忍不住跑出去阻止道:“停下快停下,你们怎么能这么干?”工人们没人听她的话,只管继续干他们的活。露易丝不忍再看下去,她跑回教室捂着脸趴到了桌上。不知过了多久,学生们突然欢叫起来:“老师老师,你快看快看哪!”露易丝抬头向外望去,只见操场上已用五车草莓摆出了一颗鲜红的爱心,还有一行鲜红的大字:祝你生日快乐露易丝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同时她也明白了这是谁的杰作。露易丝感激又伤心,她给尼克打了电话,流着泪说:“谢谢你送我的生日礼物,只是那些草莓太可惜了……”尼克明白自己又干了愚事,他赶忙保证说:“露易丝,对不起,我只是想给你一个惊喜,绝没想到会伤害你……我不求原谅,只请你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补救这次错误!”不久,尼克来到了小镇,请求露易丝到他的种植园去工作。露易丝摇头说:“不,我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尼克并不灰心,他退而求其次,“那么你就来做一次参观吧,我希望你不会再次让我失望!”露易丝想了想,终于答应了。当露易丝跟随尼克来到他的种植园后,她立时惊喜地欢呼起来——原来种植园里种植的全是草莓,而现在正是草莓丰收的季节,抬眼望去,草莓一直鲜艳到天边。露易丝痴迷陶醉了。“露易丝,你还是再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这些草莓需要一个爱它们的人精心照料,而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有哪一个人比你更爱它们!”面对一望无边的红草莓,露易丝再没说出一个不字。露易丝留在了尼克的种植园里,精心照料着她心爱的草莓,而尼克则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心爱的露易丝。一年后,露易丝终于接受了尼克的求婚。“亲爱的,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爱是能创造奇迹的——让我们永远相爱吧!”婚礼上,尼克拥着美若天仙的露易丝心满意足地说。尼克和露易丝过起了相亲相爱的日子。可惜并不是永远,二十年后,露易丝已经年老色衰,尼克也就另寻了新欢。尼克和露易丝离婚了,而且把她心爱的种满草莓的植物园也给卖掉了。露易丝已不再相信世上有什么真爱,她对生活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想找个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露易丝又想起了那荒凉凄美的大沙漠。露易丝重又来到了大沙漠。她孤单一人艰难而又迷茫地行走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残阳如血,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以快要走到尽头了。突然,远方出现了一片不是很大的绿洲。露易丝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认为那是幻觉。可是越走绿洲越近、越清晰,她甚至还听到了鸟叫,闻到了花香。尽管露易丝已对生命厌倦了,可茫茫沙漠中这片真切而又珍贵的绿洲还是叫她欣喜不已,她情不自禁地向那片绿洲踉跄奔去。可是当绿洲近在眼前时,极度虚弱又极度兴奋的露易丝却昏了过去……当露易丝睁开眼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一对黑人夫妇见她醒来,欣喜地唤了声:“露易丝小姐,你可醒了!”露易丝很惊异地问:“你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这是在哪里?”黑人夫妇说她太虚弱了,劝她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他们会把一切都告诉她的。可露易丝却固执地坐了起来,透过简易草屋的窗子向外望去——外边真有青草绿树,昨晚她不是做梦!她迫切地要知道这片绿洲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黑人夫妇告诉露易丝,说二十多年前,一个年青人来到大沙漠,要在沙漠中造一片绿洲。当时没人相信他的话,还有人说他是疯子、精神病。可那年青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是沉默而又认真地做着他要做的事——他一点点向沙漠中运土、运水、种树、种草,无情的沙漠一次次摧毁了他的努力,他又一次次从头开始——没人知道他失败了多少回,当沙漠上真的出现了一片绿洲时,人们这才相信世界上真的会出现奇迹……如果不是置身于此,露易丝肯定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可现在她却被这片绿洲深深地感动了,她脱口问道:“他为什么要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沙漠中造一片绿洲?”“为了种草莓!”“种草莓?”露易丝心里一颤。“那个人深爱着一位姑娘,那姑娘很喜欢沙漠也很喜欢草莓,她说过一句话:‘如果沙漠里有草莓,我宁愿一辈子住在这里’……”“他、他是谁?他在哪里?”其实露易丝已经猜到了那人是谁,可她还是禁不住这样问。黑人夫妇说:“他叫劳恩,他相信沙漠中一定能长出草莓,他相信他的草莓一定会结果,他相信草莓结果时心爱的姑娘就回来到他身边……现在草莓终于结果了,你也来了,劳恩却已长眠在这片绿洲之下……”露易丝的双眼早已模糊,心灵也受到强烈的震撼。黑人夫妇把露易丝领到了位于绿洲中心的草莓身边——草莓很小,但只有一株,果子也只有一枚,可它却用青春的笑脸迎接着那第一缕灿烂的阳光。露易丝跪到沙漠中绝无仅有的那株草莓身旁,对着太阳默默祈祷——现在她觉得生活原来是这般美好,真爱也是这般动人,只是它们就像这片绿洲这株草莓,需要你去全力创造、精心培育!从这天开始,露易丝留在了沙漠,精心呵护着绿洲和草莓,她觉得自己已经荒漠了的生命也已重新青翠和鲜艳起来。他是谁因为经济萧条,山姆所在的工厂倒闭了。尽管找份儿工作不容易,可山姆还是每天都出来应聘,他不能靠妻子养活自己啊,再说贝蒂收入也不高。跑了还些天,费尽周折的山姆终于找到了一份建筑工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经验,上班第一天他就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伤了。这对于日子本来就紧巴巴的夫妻俩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贝蒂并没有愁眉苦脸,工作一天后回到家,她总是带着笑照顾山姆,还不断鼓励宽慰他,说他很快就会好起来,只要他们在一起,苦日子过起来也是甜的。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山姆的身体恢复很快,他知道贝蒂虽然表面轻松,其实她的压力很大,物价飞涨加上他治疗费,山姆估计妻子已经欠下债务了,他只盼自己的身体尽快好起来。这天,贝蒂回来对山姆说:“亲爱的,我又找了分兼职,晚上回来需要很晚,你现在身体还没完安全恢复,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山姆问在哪里找的工作,累不累,贝蒂说不远,也不怎么辛苦,让他放心。从这天晚上开始,贝蒂就开始加班了,一直到半夜才回来。虽然她努力对等她的山姆做着笑脸,但那一脸疲惫让山姆心里暗暗心疼。山姆暗想,现在找工作这么难,贝蒂怎么如此轻易就找到了一份兼职呢?山姆不放心,这天晚上就开上自己那辆破车,隐蔽在贝蒂的公司附近。不一会儿贝蒂出来了,她先是买了份快餐,坐在车里很快吃完了,然后就向城郊赶去。山姆一直远远跟着贝蒂,直到看她来到了一家小型工厂区。山姆这才知道了妻的兼职是份很辛苦的工作,而且那段路比较偏僻,又不怎么好走,是发案率很高的“黑暗”地段,妻子对自己撒谎,显然是怕自己担心拦阻。知道了真相,山姆心里很难过,他想劝妻子辞掉这份兼职,可想想贝蒂一定不肯,而且家里现在也的确急需用钱。山姆无奈地叹口气,决定从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爱情岛mc 我想看关于爱情岛

  • 关闭华尔街:1914年金融危机和美元霸权的崛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美)威廉middot西尔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关闭华尔街:1914年金融危机和美元霸权崛起试读:1914年遗产的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笼罩了美国金融危机的阴影。1914年7月的最后一周,欧洲开始清算他们在华尔街的投资,并将黄金运回欧洲筹集战争费用。外国投资者持有20%以上的美国铁路证券,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证券。在黄金标准体系下,他们可以要求将出售证券的收入兑换成黄金。在一代人的时代,最大的黄金外流将美国偿还海外债务的能力置于危险之中。人们对美国放弃黄金标准的担忧将美元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渊。欧洲对美国金融的攻击不仅带来了危险,也创造了机遇。1914年,美国仍然是一个债务国,金融危机在历史上频频爆发。如果没有偿还海外债务,美国成为全球货币领袖的梦想将崩溃。然而,一旦美国通过了验,它将成为世界领导者。在欧洲冲突爆发不到三周后,伍德罗middot威尔逊审视了美国走向全球金融霸权的路线图。亨利,波士顿的投资银行家middot李middot希金森(HeryLeeHiggio)1914年8月20日,他写信给总统,称英国从未自食其言,随着业务的增长,它的实力不断增强,最终成为世界各地的交易平台。今天,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取代英国的地位,但我们必须有勇气,不要担心得失,脚踏实地,并迅速偿还所有的债务,以获得这种力量,没有别的办法。我需要再次解释,现在是我们抓住第一个机会。威尔逊把希金森的信寄给了财政部长威廉middot吉布斯middot麦卡杜在附信中写道:毫无疑问,不管你认为信中的建议是否可行,这封信都值得一读。事实上,早在收到威尔逊的希金森来信之前,麦卡杜就开始了维护美国金融声誉的计划。这本书追踪了麦卡杜在1914年4个月内(从7月底到11月中旬)为维护美国金融声誉而开始的战斗。这短短的四个月改变了美国金融史的发展。麦卡杜的战略将金融危机转化为美国在货币方面的重大成就,他实现这一成就的过程描绘了危机管理的蓝图,至今仍值得我们关注。1914年,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都可以依靠中央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进行金融战。即使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有俄罗斯帝国银行。自1836年安德鲁以来middot杰克逊(AdrewJacko)抑制美国第二银行(SecodBakoftheUitedState)之后,美国就不再有央行了。它就像一个无头的金融巨头。1913年12月23日,国会授权的联邦储备体系仍在规划中。这是典型的权力真空,尤其是在伍德罗middot威尔逊总统没有时间照顾妻子的绝症。麦卡杜抓住了面对恐慌的机会。当世界其他国家(英国除外)因战争而放弃金本位时,麦卡杜仍然坚持美国对金本位的承诺。这有效地提高了美元的声誉,并帮助美国挑战英国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1914年11月11日是美国争夺国际金融领袖地位的转折点mdahmdah美元在全球市场上的折扣消失了,战国在四年后签署了停战协议。1915年1月,纽约的资本市场取代了伦敦,成为了全球贷款人。传统的英国客户,如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都去华尔街筹集资本。1917年,当美国干预世界冲突时,外国政府在纽约发行了超过25亿美元的美元证券。10年后,金融权力的完全转移,但货币霸权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金本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多重要?middot梅纳德middot凯恩斯声称,如果英国暂停黄金兑现,它将不可避免地危及伦敦作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建议英国政府:除非我们真的不能履行这项义务,否则我们不应该拒绝用黄金支付外债。凯恩斯知道,只要一个国家在紧急情况下重新履行义务,资本市场就会原谅它在战争期间暂停现金支付。但超级金融大国必须达到更高的标准。19142000年,英国统治全球金融。它的两个特点使它有资格加冕全球金融之王mdahmdah英镑是国际货币,伦敦是全球贷款人。英镑是国际贸易的首选mdahmdah就像今天的美元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借款人将访问伦敦城市筹集资金,而不是去华尔街。战争迫使伦敦停止向海外提供资本mdahmdah至少在短期内,但凯恩斯认为,只要英国确保英镑像黄金一样可靠,它就可以继续统治国际金融业。英国采纳了凯恩斯的建议,表明了1914年8月继续成为全球金融超级大国的意图。财政部长麦卡杜意识到,只要美国仍然像全球货币大国一样忠于黄金,它就有机会大放异彩。自20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希望跻身国际金融大国之列。麦卡杜的企业家可以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威廉middot吉布斯middot麦卡杜于1863年出生于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Marietta)。1877多年来,他的父亲成为了田纳西大学的历史和英语教授。他和父母一起搬到了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Koxville)。1879麦卡杜进入田纳西大学,加入了辩论协会。高年级学生指派这个好斗的新生为所有辩论中不受欢迎的一方辩护。他很享受大家的关注,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当律师。他想去夏洛茨维尔学习(Charlotteville)在麦卡杜看来,弗吉尼亚大学拥有美国最好的法学专业。这时,他还没有和父亲老威廉在一起middot吉布斯middot麦卡杜讨论此事。小威廉在1881年的圣诞假期middot麦卡杜在诺克斯维尔的美国巡回上诉法院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被查特怒加市(Chattaooga)巡回上诉法院副法院书记员的永久职位。他的父亲敦促他接受这份工作,以便从法院的真实合同中学习法律。1882年5月,麦卡杜离开诺克斯维尔,搬到查特怒加。他还有一年的时间获得大学学位。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夏洛茨维尔学习了。虽然麦卡杜被允许在查特怒加工作,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从事法律工作。他的父亲建议他通过实习学习法律,并将务实的基因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这改变了他的生活。后来麦卡杜放弃了自己毫无经验的法务生涯转投商界。为了克服自己接受的学术训练不足这一缺点,他掌握了事业成功所需的各种细节。在30岁那年,他在推行一项为诺克斯维尔市的有轨电车供电的计划之前,学会了如何计算电力和设置发动机。尽管麦卡杜做了大量准备,但这家公司还是倒闭了,他的毕生储蓄被一扫而光。10年后在开凿哈得孙河底建造铁路之前,他穿着高筒胶靴和黄色油布衣裤,举着一盏油灯亲自考察废弃隧道。这次他的基础工作卓有成效。作为哈得孙-曼哈顿铁路公司(Hudo链接:htt://a.aidu.com//1rEIcdN0BAU8hU23ofU9ZMg...

    2022-04-03 邓肯 麦克杜格尔 麦克·杜根

  • 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陈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试读:版权信息书名: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作者:陈润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5ISBN:9787568009249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序言中国1984一1948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此生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他将1948最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以《1984》为小说命名。这位穿着破衣烂衫,像流浪乞丐一样寄身贫民窟的中年人,以辛辣生猛的笔法,预言一个他从未到过的社会主义世界,在令人窒息、恐怖的极权主义统治之下,“无知即力量,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一年后,小说出版,大西洋两岸反响强烈。又一年,奥威尔因肺结核恶化导致肺部大出血而去世,年仅47岁。他终于从不如意的潦倒生活中永远解脱。没有史料表明邓小平是否读过《1984》,但可以确定的是,在1984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曾饱受极权主义的折磨和煎熬,“文革”的“十年浩劫”将这个国家摧残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经过1978年以来的7年耕耘,改革开放事业一直在“姓资姓社”的争论和政策摇摆中艰难推进。当1984年刚刚到来时,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担当起“扳道工”的角色,悄然南下,倾尽80岁余力将中国这列缓慢摇摆的火车扳上正轨。回到北京,他又坐回“驾驶员”的位置,吹响号角,宣布改革开放全面提速。1984年初,邓小平南行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春潮涌动,万象更新。1984年1月22日至2月17日期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和上海。在珠海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在广州补写“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评语。邓小平对特区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态度明确而坚定,低调南行被新闻媒体在全国高调传播,此后,围绕“是否办特区”的争论悄无声息。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序言:中国1984值得重点提及的是,2月9日邓小平在厦门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尽管他早已提出“改革”和“开放”,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政策,但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提出和使用“改革开放”一词,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早把“改革”和“开放”两个词组合起来,此后报刊上开始出现“改革开放”这个词汇。1987年之后,“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至今仍然是重大国策和国人共识,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说,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跨越不只体现在词语表达上的改变。1984年有一次会见外宾时,邓小平说:6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是在农村进行改革,这次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则要转移到城市进行改革,这将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全面改革的序幕在秋天拉开,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等石破天惊的表述振奋人心,此时距离年初“邓小平南行”已过去9个月,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的改革重点由此从农村转向城市,开始全面改革。国际舆论高度评价,美国合众社将“中国宣布经济改革”排在年度十大国际新闻的第五名,日本的《国际贸易》则声称“中国进入真正的商品经济时代”。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商品经济”四个字已然充满保守气息,但在当时已是不敢想象的理论大突破。1980年代,中国还处在经济有所放松、政治高度紧张的时期,意识形态领域不允许被“市场”之类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字眼占领。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改革者来说,“商品经济”实质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以前者之名行后者之实,此后经过8年的争论、反复,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正式将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将1978年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肇始之年,那么1984年就是全面达成共识的破局之年。当改革事业遭遇停滞摇摆,“商品经济”、“姓资姓社”等意识形态层面的突破和共识就很有必要,而制度创新更为关键,承包制和双轨制就是在1984年前后建立的两大基石。改革的本质是利益重新分配。改革旧体制就意味着切割、剥离背后的利益集团,用更市场化的办法取而代之,其风险可想而知。承包制和双轨制的指导思想,是将存量改革转向增量改革、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保守过渡方案。以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将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冻结、封存,让它逐步衰落、消亡、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将风险降到最低。毕竟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无前例,没有成功先例可供参考借鉴,也无理论知识支撑,只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主义——这是改革开放的唯一理论,才能让改革过程变成一场可控的巨大试验。承包制发端于农村,1978年小岗村18户村民在饥寒交迫中签下“大包干”的“生死文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中国农民压抑已久的能量彻底释放。1984年,农村改革经验被复制到城市,“包字进城”让承包制的威力在城市改革中得以显现,在“放权让利”中没有被激活的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四通、联想、万科、三九等公司横空出世。价格双轨制1982年由物资部提出,这场物价改革最终演变成全面经济改革。双轨制试图通过对原材料和终端商品的价格调控以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岂料各种权力寻租、倒买倒卖滋长蔓延,权贵资本兴起的同时,体制外的商业活动也因此获取资源而蓬勃兴盛,万向、美的、希望等民营企业乘虚而入。在供不应求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因为资源短缺而危机深重,市场机制倒逼国企深化改革。承包制和双轨制是1984年创业者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阳光雨露下,百花齐放的春天生机勃勃,群星闪耀的时刻璀璨辉煌。二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满怀深情地描述:“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在中国商业史上,1984年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也是值得纪念的伟大年份。这一年柳传志40岁,在北京的寒风中“脚踏两只船”,以中科院计算所的名义和资金,在不到20平方米的传达室内创办联想,每天带着同事像无头苍蝇一样倒卖冰箱、电子表、旱冰鞋甚至运动裤衩。后来还因为倒卖彩电被骗走20万元资本金中的14万元,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在青岛,市二轻局科级干部张瑞敏被排挤,下放到荒芜安静如坟场的破落工厂,“8点钟来上班,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一年后的“大锤砸冰箱”事件,更像是与旧体制、老思想决裂宣言的愤怒表达。这一年,33岁的王石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依托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下属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摄像机、录像机、投影机、复印机及部分办公文具,说白了就是倒卖外汇留提成。……这些教父级企业家和世界级企业的诞生,无疑为“1984年——中国现代商业元年”的论断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这些人虽然拥有鲜亮的身份和地位,甚至红色后代的背景,却无法否认自己城市边缘角色的尴尬事实。对个人前途命运的焦虑与迷茫,演化成对体制内机会的失望与绝望,他们本该拥有与能力和野心相匹配的舞台,既然组织给不了,只能另起炉灶,从头搭建。不过,他们还不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创业者。1968年前后,比改革开放还要早十年,鲁冠球、何享健、吴仁宝、年广久等农村能人就已经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创业。1965年,鲁冠球借3000元钱办起米面加工厂,四年后又办农机厂生产农具。1968年,何享健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塑料小瓶盖。1969年,吴仁宝抽调20个村民办起小五金厂,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工人。年广久在1960年代开始贩鱼、卖水果、炒板栗,后来因“傻子瓜子”名震天下。在那个商业活动被禁止、被打击的年代,他们的企业即便戴上“红帽子”依然难以存活,只能在地下悄然生长,唯一的个体户年广久因“投机倒把”、被打成“牛鬼蛇神”两度被抓,失去自由。到1984年,这些野蛮生长的公司已初成气候,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总产值突破一亿元,何享健的美的已进军空调行业,鲁冠球的万向做起外国人的汽车零配件生意。1984年是充满意外与惊喜的年份,农村呈现出比城市更开放、更活跃的蓬勃景象,邓小平曾把乡镇企业称作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如此“异军突起”,激动人心。与1968年的“乡镇一代”不同,1984年的“乡镇二代”的农民身份有所淡化,退伍军人、“下海”干部、返城知青、高中毕业生等城镇边缘人成为主力。在四川新津,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陈育新)、刘永好四兄弟“脱公服”回农村养鸡的消息在小县城炸了天,1984年差点因为货款拖欠血本无归。32岁的朱新礼承包村里的解放牌汽车,不到两年积累几十万财富,1984年他却“放着大汽车不开”,回到穷山沟当村主任,带着村里人种葡萄,一年后村里涌现400多个“万元户”。在浙江台州,李书福因皮鞋漏水临时去一户家庭鞋厂订做,却意外发现做冰箱元器件异型铁片很赚钱,兴奋得连订做鞋子都忘了,回家就开始捣鼓。福建的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被司机责骂之后了解到汽车玻璃大有可为,如拿到藏宝图一般喜出望外。李经纬的健力宝在8月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大放异彩,这种橙黄色饮料的味道几乎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潘宁用手锤、锉刀、万能表等简陋工具手工打造出容声冰箱,成功后悲喜交加地独自冲进雷雨中号啕大哭。无论是做官还是辞官,侥幸还是偶然,草根创业者发家致富的消息到处流传。1984年,乡镇企业无疑是这个国家创业浪潮中的一朵奇葩。无论柳传志、王石还是鲁冠球、何享健,或者刘永好、李经纬,在1984年,这些体制外的创业者都还不是中国最耀眼的企业家。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打破“大锅饭”,实行“联产计酬制”,成为家喻户晓的“具有独创精神”的厂长;在河北,石家庄造纸厂的业务科长马胜利毛遂自荐当厂长,推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马承包”举国闻名,“一包就灵”的奇迹吸引成百上千家国有造纸厂前来请求被承包。除“南步北马”两大明星之外,云南的褚时健在当地声名鹊起,这一年,他豪赌2300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卷烟设备,而玉溪卷烟厂的固定资产当时只有7000万元,这次搏命的冒险成为褚时健和玉溪卷烟厂的命运转折,“红塔山”从此风靡大江南北。在1984年,还有一群不能被遗忘的青年人——大学生。虽然他们身处校园,只是创业的见证者与旁观者,但当时的经商氛围和市场环境足以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这年6月,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月薪46元。冯仑从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主动要求下放到武汉锻炼。史玉柱离开浙大回到故乡,进入安徽省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工作。张近东告别南京师大,到国企豪威集团当文员。尽管他们因分配进入体制,但创业之火始终未灭,在1992年的下海潮到来时,他们奋不顾身,傲立潮头。毕业生豪情满怀,新同学满眼期待,无论归去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气息,那真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1984年9月,马云经过三次高考终于走进杭州师范学院,每天激情澎湃地东奔西跑。东莞的王志东考入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熊晓鸽从湖南大学考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梦想成为新华社知名新闻记者。等互联网时代到来,这些人将成为新的商界领袖。属于老中青三代企业家的荣耀,从1984年开始缓缓绽放光芒。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企业家阶层的崛起。而1984年,正是从无到有的“元年”。据《中国1978—2008》一书统计显示,1984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表明,1984年之前该指标长期维持在10%左右,到1984年增长19.4%,一年后增长达31.1%。“下海”潮不仅让1984年成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还引发全民创业之风,重商主义和市场经济得以复苏,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空前活跃。值得说明的是,1984年之前诞生的企业,包括许多后来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在内,创业之初几乎全都是集体或国有身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公私合营”成为建国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初启,甚至到1984年,27年间私营经济几乎绝种,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政策动荡起伏时,创业者戴上“红帽子”无疑是最稳妥、安全的选择,尽管由此获得的便利和支持今天看来轻如鸿毛,但在当年却重如泰山,有些人还从政府手中拿到原始资金、厂房设备、销售渠道等,昔时恩惠在将来的产权改制中却成为负累和羁绊,许多知名企业因此衰落、消亡。赵新先、李经纬、潘宁等人皆受创于此,能躲过牢狱之苦、全身而退者算是万幸。难得的是,更多人依靠这点可怜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迅速成长,并利用市场机制、政策机遇、资本运作逐步明晰产权,最终成为命运的掌控者。1984年,从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南行讲话到下半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一直在给政策松绑,鼓励创业者大胆探索,经商热潮席卷全国,“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据《中国青年报》调查表明,这一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名前三位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三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正如当年流传的顺口溜所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与6年前相比,1984年的改革开放局面和市场经济形势,无论从广度、深度、力度还是活跃度来看,都显得更名副其实。从商业史的角度看,1984年也是最重要的年份,企业家群体的形成由此分野:鲁冠球、何享健、吴仁宝等“史前创业家”完成从农民向企业家的转型;以刘永好、曹德旺、李书福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家开始野蛮生长;柳传志、张瑞敏、王石、赵新先等体制内边缘人下海创业;马云、史玉柱、俞敏洪等第二代企业家在大学校园待时而飞。舞台边缘,大幕之后,未来的主角令人期待,他们将在互联网时代各领风骚;李彦宏、雷军、马化腾、刘强东等1970年前后出生的第三代企业家正在成长;李想(1981年)、戴志康(1981年)、茅侃侃(1983年)、陈欧(1983年)等“80后”刚刚出生。时势造英雄,这些人注定为了激情的变革年代而生。既然立意源于“1984年”,那么对那些这一年中重大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我都力图无一遗漏地作记述。1984年1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不可把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不可把农民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受惠于此,以胡金林为首的“温州八大王”陆续被释放回家。1月24日,邓小平在深圳登顶罗湖国际商业大厦时,王石停下自行车驻足围观,得知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后“噢”了一声继续赶路。4月6日,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海南岛开发建设提速,冼笃信跳入倒卖汽车的热潮之中,并在后来的地产热中成为最早的海南首富。8月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一战成名,“体操王子”享誉全球,他后来的恩师、伯乐李经纬凭健力宝如日中天。10月国庆阅兵,北大游行学生高举“小平您好”横幅的画面成为时代记忆。策划、书写和举横幅者都是陈九霖的同学,他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当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两天后邓小平点名提及年广久,市委来人告诉他:“‘傻子’你不得了啦,看来以后没人敢动你了!”11月1日,邓小平号令“百万大裁军”,王健林因此脱去军装,转业到大连西岗区政府担任办公室主任。12月19日,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香港观礼团嘉宾,李嘉诚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当然,我并没有把视野仅局限于1984年,而是拉长到前后各30年的跨度,这既是全面交代创业者生平的客观需要,更是准确评判1984年历史意义的严谨方法。通过这些商业主角的枯荣起落、喜乐悲欢,可以清晰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的经济生活状态,这些故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也是一部草根创业史。所有的沉浮与激荡,光荣与梦想,无不证明市场化改革才是中国前进的方向。2014年,改革开放的号角重新吹响,1984年的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成功者固然值得学习,失败者更值得铭记。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孙大午、褚时健、黄光裕、牟其中、陈九霖、年广久等商界大佬身陷囹圄的前因后果;了解史玉柱、吴炳新、冼笃信、王志东、赵新先、陈春先等企业家大败局的来龙去脉。在1984年,他们几乎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除牟其中和年广久在监牢几进几出外,其他人根本不会想到此生会有如此惨痛的经历,甚至苍凉的结局。包括李海仓被枪杀事件在内,这些人入狱、失败时对商业界、司法界乃至整个国家造成的影响,无不轰动一时,引人深思。他们是中国商业史写作无法绕过的活标本。在呼唤改革重启的同时,我也呼吁这个国家给予企业家、创业者更多的宽容和尊敬。正是数以千万计的创业者奋勇争先,经过几代人拼搏进取,才成就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就,让大国崛起的理想变成现实。当我们回望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追忆1984年的那个春天,一定会被思想解放与创业精神的浪潮所感动,30年弹指一挥间,历史浩然远去,却又如在眼前。30年并不漫长,如今又到改革重启的时刻,尽管出发的口号与仪式似曾相识,可局面已千差万别,深化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并未减少,争论与博弈仍未平息。历史虽远去,1984年依然镜鉴当今,检验改革真伪的标准,在于市场是否起决定作用,是否解放人的思想。而1984年的英雄主义和理想情怀,对今天的改革者依然是巨大激励。陈润2015年3月于北京第一章南国之春朱新礼:一个人富起来不算什么本事1984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冰河尚未解冻,春风乍暖还寒。在山东沂源县东里镇东里东村,32岁的农民朱新礼像平常一样,驾驶满载苹果的解放牌汽车一路往南,运往南京、上海销售,每车能赚几百元运费。1982年承包村里汽车的当年,他缴纳承包费之后净赚5万多元,而那年头“万元户”还是凤毛麟角。第二年他又添置两辆解放牌汽车,带着四名徒弟轮流开三辆车拉货、跑运输,年底一盘算赚了20多万元,成为沂蒙老区第一个在家里装电话的富豪。眼看着运输生意越跑越红火,村里人却动员朱新礼回去当村主任,带着大家共同富裕。东里东村位于沂蒙山腹地,离县城约有几十公里,偏僻落后,是中国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山村。全村800多户、3000多人只有1000亩地,人均不足四分地,靠天吃饭,自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靠领国家救济粮度日。朱新礼出生于1952年5月,在父母六个儿子中排行老二,因为人口多,家境窘困清贫。朱家老屋至今尚存——沿着羊肠小道上山,一排石块和黄泥垒砌、屋顶铺满红瓦的六间房,歪斜的门框由木条镶成。朱新礼曾诗情画意地将家乡描述为“背靠大山,面朝沂河,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童年记忆却写满艰苦辛酸。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爆发大饥荒,满目凄凉,饿殍遍野,朱新礼记得青黄不接的时节,身边很多人只能吃玉米芯、槐花、槐树叶,“饿得眼睛都浮肿了”。父亲读过私塾,当过村会计,勤劳又有远见,灾荒之前已开垦房前屋后的空地,挖出战壕似的深沟,再挑回肥沃的土壤倒进沟里,上面铺一层羊粪、鸡粪,一层土一层粪填平。春天种下的南瓜,秋收时一个有几十斤重,放在通风的屋子里能储存很久,足够一家人熬过饥荒。少年朱新礼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出门干农活,他在家照顾弟弟做家务。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不再向家里要学费,每年暑假到山上挖草药,翻石头抓蝎子,爬树捉蝉蜕,送到供销社能卖几元钱,足够当时一年的学费。朱新礼还是山野间的“孩子王”,他也很享受发号施令的权力游戏,多年后作为汇源果汁创始人和领导者,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当头儿的好处就是可以凝聚身边人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让别人跟着你干你想干的事。”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第一章南国之春10岁那年,朱新礼遵照父命前往江西九江修水县给膝下无儿女的伯父做继子,一年多后他因思乡心切回到山东,15岁时又回到伯父身边,直到17岁才重回沂蒙山。20多岁时,已结婚成家的朱新礼进入临沂市一所机械技校学习开车、修车,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就对汽车了如指掌,他后来经常志得意满地说:“我当时可以把整个拖拉机拆卸开,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安装起来。”正因如此,19世纪80年代初,东里东村买回沂源县农村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之后,朱新礼当仁不让地承包下来,并因此迅速暴富,面对放下生意回乡当村主任的劝说,验证“当头儿的好处”,刚刚开始的1984年,朱新礼该如何抉择?现在已很难考证朱新礼是否阅读过1984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这一天刊载的内容应该会让他激动兴奋,人生选择也会明晰简单。这份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题为《勇于开创新局面》的元旦社论中鼓舞说:“中国人民是有远大抱负的。我们不会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我们的眼光总是向着明天。”文中还言辞坚定地评论:“我们对经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不过,当天报纸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在当时的影响更为深远。《通知》在论述大政方针时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在谈论人才培养时提到:“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干部的素质,培养农村建设人才……我们既需要合格的领导者,又需要大量的具有新素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从今年开始在全国有计划地普训人才。”党中央对农村带头人、好干部的殷切之情通过这份报纸传遍大江南北的山野乡村。1984年,朱新礼在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信任中当选东里东村村委会主任,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抱怨:“放着大汽车不开,在这个穷山沟当个村主任能有什么前途呢?”朱新礼却看得长远通透,“中国农民种地种了五千年了,哪个农民真正种地发大财?也可能发小财,但是发不了大财。”他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什么本事,让周围的乡亲们都跟着沾光,那才叫有能耐!”东里东村世代以玉米、地瓜、小麦为主要农作物,除此之外山前屋后道旁都是苹果树,沂源是中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可是朱新礼上任没多久,却石破天惊地号召大家改种葡萄,还要求所有村民将土地交出来集中经营。分田到户还没捂热的土地又要拿出去玩新花样,村子顿时炸了天,勤扒苦做的乡亲不像朱新礼那样见多识广,也无法理解他背后的精明算盘:按照当时市价计算,一亩地种玉米收入只有一二百元,种葡萄能赚五千多元。朱新礼软硬兼施以推行计划。他对乡亲们承诺:按人头计算,改种葡萄每户人家每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村民掐指一算,4分地一年再怎么刨食也出不了500斤面粉,非常合算。他又召集党员、干部开会,要大家带头把地交出来,勒令党员、干部要么交土地,要么受处分。为了进一步动员,朱新礼开着大客车带党员、干部到胶东平度市大泽山参观考察,解放思想,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喜盈门》就在此地拍摄,当地农民正是靠种葡萄发家致富。回村之后,朱新礼发自肺腑地向众人发问:“同样是农村,大家都看到了,同样是地不多,同样是农民,同样是以土地为生。看看人家吃的、穿的,再看看我们吃的、穿的,咱们就甘心过穷日子吗?难道我们天生就该是穷命吗?”全场沉默之后,党员、干部带头上交土地,村民踊跃参加,朱新礼将土地集中起来,交给40个专业户承包经营。他经常外出考察葡萄栽种管理技术和市场行情变化,回村后再教会大家,他曾经一个月内8次驾驶大客车带村民出去考察学习。一年过后,东里东村的千亩葡萄喜获丰收,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每亩收入达到5000多元,村民不再领国家救济粮。第三年每亩收入达到一万元,村里涌现400多个“万元户”,缴税上百万元,富起来的村民都赶时髦安电话,东里东村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电话村,公社武装部长甚至焦虑紧张地疑问:“在农民家里装电话,与台湾联系怎么办?”这些“万元户”有一部分已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在朱新礼担任村主任的三年间,他先后创办面粉厂、橡胶厂、皮鞋厂、皮毛厂、砖瓦厂、轧钢厂等27家村办企业。富裕起来的东里东村福利制度比城市还好:村民按人头每年发500斤面粉;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取养老金;大学生由村里负担学费。1986年,朱新礼被推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经常收到各级政府的邀请去做交流报告。就在朱新礼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却整理材料贴上8分钱的邮票把他告到国务院,北京派人下来调查,给他的判词是:“民以食为天,农民不种地,叫做不务正业。”在1986年的全县农村工作大会上,县领导不点名批评他:“我们有些人,有的省级劳动模范,在农村搞什么土地改革,居然不让农民种粮食。”风波过后,朱新礼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被刷掉了。多年后朱新礼回忆说:“那阵子,我没有吃到大家的一颗葡萄,我吃到的是上级的批评和村民们的议论,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个人的名利是次要的,提高农民收入才是重要的。”尽管1984年已是改革开放的第6个年头,但中国的经济政策还处在摸索试验阶段,经济上有所放松,政治上却高度紧张,一切都尚未明朗,冒险者随时可能“踩雷”牺牲,成为“先烈”。时隔多年,朱新礼仍然对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充满怀念,他说:“长时间以来,我们感觉自己的智慧受到压抑,在改革开放这种情况下,一旦爆发出来,那就不得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由村支书、队长或农村能人组成,从田间地头的劳作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拓荒者。1987年,朱新礼将村办企业整合重组,组建山东省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朱新礼兼任总经理。因政绩突出,1988年,朱新礼被送到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脱产进修三年,从此离开东里东村,但乡亲们从未忘记这位带头人,后来每隔四年换届选举时,总有人张贴“强烈要求朱新礼回来当村长”的口号。大学毕业之后,朱新礼出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和出口贸易,过着上班看报喝茶,下班喝酒的舒适日子,亲朋好友都羡慕他把“泥饭碗”换成了“铁饭碗”。可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一周之后,朱新礼却迫不及待地找县委书记陈传玉,请求到企业去,说:“哪怕给我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也行。”最终他还真如愿以偿,县里把负债1000多万元、三年发不出工资的罐头厂交到他手上,这正是汇源集团的前身,十多年后这家破败的罐头厂已发展成中国最著名的饮料公司之一,朱新礼被誉为“果汁大王”。遗憾的是,傲立巅峰的朱新礼竟有些英雄气短,在2008年经济危机蔓延的艰险时期,他整年都忙着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179亿元港币的收购合同披露之后,举国反对浪潮汹涌澎湃,激进者骂他“卖国”,他却无奈倾诉“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悲凉心酸情状令许多企业家心有戚戚焉。然而,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以形成行业垄断为由否决并购方案,朱新礼还得继续把“猪”养下去。此后数年,朱新礼并购失败的创伤久未痊愈,还几度经历生死攸关的考验。2013年7月15日,朱新礼正式隐退,仅保留集团执行董事及主席职务,“空降兵”苏盈福接任行政总裁。朱新礼曾憧憬过退休生活,找一个农村去当村长:“当一个村几百户人家,三五年之内,在我的帮助下富裕起来的时候,这对我就是一种幸福。”或许只有这种生活,才能让朱新礼重回1984。那个32岁的青年人,与命运抗争,向理想挥手,将豪情壮志播撒漫山遍野,让苍茫大地,见证创业者的青春。孙大午:“爱的感召”1984年1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从1982年到1986年,每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当年的第一份文件,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地位,这五个重要的“一号文件”以推动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为加快农业市场化、发展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直接推动改革开放,这是万里作为分管农业副总理时期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一号文件”首次发布后的1982年底,中国有80%左右的农民实行包干到户,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已土崩瓦解。到1984年,全国包干到户的生产队总数已接近100%。1985年,最后的249个人民公社宣布解体,这意味着人民公社及生产队在神州大地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61766个乡镇政府和847894个村委会。这不只是简单的称谓变更和组织变革,而是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打破思想禁锢和体制枷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中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提到包干到户和万里的贡献,自然绕不开当年他主政安徽时发生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20名农民围聚一间小屋,面色凝重地签订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手写契约中有段话令人不禁动容落泪:“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文字下方是一片血红的指印和三方图章。在那个年代,包产到户就是背叛人民公社体制,坐牢、杀头是他们可预见的结局,之所以冒险“造反”,只因不想饿死。小岗村民签订生死契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是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为什么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在曾担任万里秘书的吴象整理的谈话记录中,万里认为:“我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历史的缘由。因为亿万农民在僵化的体制下受害最深,改革的要求最强烈、最迫切,而广大农村又恰恰是旧体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正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让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不仅为后来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条件,而且成为农村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成功的关键。35年后,当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新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时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然是破冰的第一步。以史鉴今,万里当年的观点依然具有现实意义。1984年的“一号文件”不只改变了朱新礼一个人的命运。在河北省徐水县,农村妇女刘慧茹的创业之心蠢蠢欲动,“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这句话让她坐不住了。刘慧茹的丈夫孙大午是“公家人”,在徐水县农业银行负责人事工作,她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在老家郎五庄种地。那个年代这种工农结合的家庭有很多,通常丈夫都会动用关系将家人户口“农转非”,但孙大午却不以为然,他还说文解字道:“比如‘马’加‘户’,就是驴,本来自由自在的马,一旦被安上户口,就成了拉磨的驴!”后来的事实证明,正因为有一纸农村户口,刘慧茹才得以承包荒地建造果园,孙大午的人生命运也由此改变,最后竟成为中国改革史上富含悲剧色彩的标志性人物。孙大午生于1954年农历六月初六,甲午年,他是家中长子,前面有两个姐姐,故得名“大午”,随后出世的两个弟弟依排行取名“二午”“三午”。1970年,16岁的农家子弟孙大午应征入伍,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要么考大学,要么当兵。然而受“文革”影响,高考在1966年被废止,直到1977年才恢复,他只能选择当兵。尽管他当时并没想到军营生活会对日后管理企业有重大影响,可是当他日后总结时,便会发现所有的成败荣辱与军人性格密不可分。1978年,经过8年戎马生涯历练,孙大午已被提拔为营级干部,但他却主动要求转业回乡,分配到徐水县农业银行。两个姐姐出嫁之后,孙大午也娶妻生子,开始担负起大小家庭的生活重任,仅靠每月工资显然不够。孙大午在八九岁时就提篮子到赌场卖香烟、瓜子,十三四岁就敢徒步二百里地到北京倒腾自行车,显然不缺赚钱的胆识和手段。在农行工作时,他私下与人合伙贩猪,每回都和执法人员兜圈子,以躲避围追堵截,脱手后一车猪能赚回一年的工资,他回忆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分钱的时候,和我一块贩猪的那个家伙,手抖得厉害,几乎拿不住票子!”1984年,孙大午的兼职生意属于典型的“投机倒把”,甚至整个20世纪80年代,“投机倒把”都是笼罩在每位创业者头顶的蔽日阴云,因此罪被枪毙者并不鲜见。1985年,由一片荒废果园、一座破败砖窑和数十个坟包地组成的3000亩荒地,在村里的大喇叭呜啦叫卖三个月之后,终于被刘慧茹以每亩6元的价格接手,她与另四户农民共出资2万元,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办起养殖场,饲养1000只鸡、54头猪,还配套建立一家小型饲料加工厂。因当地粮食富余,原材料成本不高,创业初期生意十分红火。然而一年之后,由于创业者各怀心思,彼此不服气,饲料质量直线下降,当年亏损1.6万元。其他人合伙人此时都纷纷要求撤资退出,刘惠茹却孤身一人咬牙坚持,将合伙人的股份悉数接收。首次股份制合作失败令孙大午夫妇在此后的经营中十分警惕,从不答应别人入股。原来五户人家的事业突然撂给一个女人,其劳碌程度和压力可想而知,随着养殖场和饲料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即使请工人帮忙都忙不过来,孙大午每天下班后还得急匆匆回去帮忙打理。两年之后,孙大午开始给组织写辞职报告,打算帮妻子创业,辞职请求拖到1989年才被通过,他受“爱的感召”而正式下海。孙大午和妻子的创业故事颇像黄梅戏《天仙配》中“寒窟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意味:买不起果苗,他们就买三毛钱一根的嫩芽;农药没效果,他们就用双手给果树捉虫;没有降温设备,他们把仅有的一台电扇放在鸡舍。忙碌和节俭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到1995年时,孙大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河北省养鸡状元”,同时与3000多家养殖户合作,养殖场已发展成为贯穿种鸡选育、孵化产业、饲料销售整条产业链的企业集团,紧追四川刘氏兄弟的新希望集团之步伐。孙大午在闲暇时曾写了一条广告嫌疑十足的致富秘诀:“农民致富、养鸡起步!一万只鸡十万元户,国家支持不拿税赋,养猪养鸡大午帮助。”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孙大午也越来越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一些人愿意将余粮卖给孙大午用于解决饲料问题,而孙大午因为资金不充足、贷款困难,只能给农户打借条,半年后等新粮收获后再还给村民,按国家规定的最高收购价每斤0.8元结算现金,如果不急于提现还可以暂存并按期计息。这样既缓解了孙大午的资金压力,也方便了农户卖粮和储蓄,大家都亲切地称这种方式为“粮食银行”,夸孙大午办得好,没人觉得存在不妥之处。恐怕孙大午做梦都不会想到,受人拥戴的“粮食银行”会给他引来牢狱之灾,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祸。2003年5月27日上午10点,孙大午被便衣警察秘密带走,两天后被拘留,37天后被正式批捕,四个月之后,被起诉审判。2003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半,持续6个小时的庭审结束后法官宣判: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罚金30万元;被告人孙大午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罚金10万元。虽然孙大午表示不再上诉,却并不心服:“有很多人找我谈话,有的人甚至给我写好认罪书,说只要我签名,就可以放我出去,我说我不签。我的态度是我没有罪,但是我服从法律。”自2000年以后我国国有银行实施商业化改造以来,被认为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差的乡镇市场被逐渐遗弃。到孙大午出事的2003年,我国非国有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融资难的困境令“地下钱庄”“标会”等各类民间融资机构死灰复燃,孙大午的“粮食银行”也属于这一范畴,是政府重拳取缔和打击的对象。但是,从1995年兴起到2003年,孙大午的“粮食银行”已扩大到上亿元规模,涉及几千家农户。尽管如此,大午集团从未发生一起信用纠纷,即便“孙大午事件”发生后也未出现大规模农户挤兑现象。在这个“金融互助社”中,孙大午开出的年利息高达3.3%,是当时存款基准利率的两倍,而且不扣利息税,深受农户欢迎,学界也持赞许态度。自始至终,“孙大午案”都引起了企业界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柳传志在写给孙大午的慰问信中鼓励道:“希望你在这个时刻一定要稳住阵脚,不要因此乱了方寸,我在当年创业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都挺了过来。只要你保持你的这种奋斗精神,就一定能渡过难关。”经济学家茅于轼呼吁说:“既符合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社会的标准,又符合传统社会主义的追求,与今天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也高度契合,但他却违了法,犯了罪,这实在是尴尬之极。”他还将此次事件定义为“没有受害人的非法集资”。2003年11月的第一天,前后被羁押158天的孙大午走出看守所,恢复自由。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孙大午被释放不久,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规定改革和创新县乡级金融体制,鼓励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在这一年河北省的“一号文件”中也出现“赦免民营企业家原罪问题”的内容,并引起广泛关注。而“孙大午案”引发的学界和官方关于民间集资合法性的大讨论,在此后的十来年间从未间断。当然,我们不能将政府关怀民营企业家和重视农村融资渠道的推动力归结为“孙大午案”的直接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有千万个像孙大午那样的探路者默默地承担和付出,才换来中国有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前进。即便到2003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与“孙大午案”类似的“法罪错位”的争论,深刻影响甚至左右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在20年前的1984年,各种意识形态之争既在庙堂上显现,亦在江湖间流传,争论所指皆为“雷区”或“高压线”,已严重影响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思想混乱,心有顾虑,行事观望,改革动力不强。为了闯出“地雷阵”,剪断“高压线”,1984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邓小平轻车简从,秘密启程,一路往南。王石:“空手道”生意历史终将铭记1984年的这个春天,它不仅温暖整个中国,还将改变全世界的气候。原本波澜不惊的改革局面,因为1月底的邓小平南行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春潮涌动,万象更新。此时,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仅四个年头,南国春意盎然,北国却阴晴不定,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对经济特区的态度仍有争论。1983年夏天,北方一家有影响力的大报刊登题为《历史租界的由来》长文,将深圳特区隐喻为新的“租界”。此后又有文章批判洋务运动的失败教训,并提醒人们警惕中国出现新买办和李鸿章式的人物。一位从没到过深圳的老干部闻言竟趴在床头涕泪泗流:“流血牺牲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一些前往深圳参观的老干部对于改革带来的变化批评说,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日趋激烈的质疑和争论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深圳更加牵挂,1984年春节前夕,他提议亲自到广东去看一看。1月24日上午,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等人陪同下抵达广州火车站,匆匆接见前来迎接的广东省领导之后,还顾不上旅途劳顿,他就坚持先去深圳:“办特区是我的主张,至于办得行不行,能不能成功,我要来看一看。”令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是,邓小平此行一言不发,只看不说,此后几天在深圳和珠海、蛇口视察时亦惜字如金,面对各级政府陪同人员在汇报和请示时或明或暗地请他表态都不露声色。虽然邓小平在行动上已表明态度,却在言论上给人留有无限遐想。1月24日下午4时50分,邓小平一行登上开业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22层的顶楼天台,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正拔地而起,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时近黄昏,寒风乍起,随从几次要为邓小平披上大衣都被他推挡,眼前的景象似乎将这位80岁高龄的老人感染得热血滚烫。看完后他平静地说:“我都看清楚了。”邓小平在广东中山时入住“中山温泉宾馆”,每天早上由港商霍英东陪同登罗三妹山,有一天临近登顶时随从提醒时间不早,下山路不好走,建议原路返回,邓小平不容置辩地拒绝道:“向前走,我不走回头路!”这些意味深长的小插曲足以说明邓小平对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态度,只是行程中从未明朗。直到1月27日邓小平前往另一个特区珠海时,他才刚劲有力地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2月1日他又在广州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特意把落款时间写成“1984年1月26日”,以表明在深圳时就早有此评价。邓小平一锤定音,低调南行被新闻媒体高调传播全国,围绕“是否办特区”的争论此后悄无声息。十分巧合的是,邓小平登顶商业大厦那天,整天忙着倒腾玉米的王石正骑着自行车从商业大厦楼下经过。望见警车、警察和聚集的人群,王石好奇地停下来看热闹,正好碰到自己公司的副总经理,得知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他在陪公安局同志执行安保任务。王石只是“噢”了一声,就继续骑车赶路。一天前,他刚过完33岁生日。一年前,他意气风发地来到深圳。王石第一次来深圳是1978年4月,他在自传中描述道:“路轨旁抛扔着死猪,绿头苍蝇嗡嗡起舞;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和腐尸的混合臭气。”那时他大学毕业不久,在广州铁路局参与铁路沿线土建工程项目,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王石写道:“睡觉休息的临时宿舍搭建在铁路边。三十几号人挤住在竹席搭建的工棚里。双层铁架床,我选择住在上铺,挂上蚊帐,钻进去,编制工程进程表、决算表,看书,睡觉。广东蚊子专欺负外省人,被叮咬的部位红肿起疙瘩,痒疼难忍。挂蚊帐防蚊叮,还防苍蝇的困扰;晾衣裳的绳子或灯绳上随时被苍蝇占据,密密麻麻的,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工程结束后,王石重新回归到在铁路沿线穿梭的生活状态,可他并不喜欢。1980年,王石进入广东省外经委做招商引资工作,常驻广州,直到1983年5月入职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简称“特发”),他才重回深圳。特发拥有审批进出口的权力,等同于政府重要部门,是深圳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公司没有划定主营业务,全凭个人关系或偶然机会做进出口生意。王石选的是饲料业务,有一次他在蛇口码头无意中打听到,深圳的饲料厂所需原料都是从香港高价买进,而东北地区粮食遍地,他就胸有成竹地把生意谈了下来。在自传中,王石描述过经商第一仗的惊心动魄。1983年8月,香港媒体报道鸡饲料中发现致癌物质,一夜之间香港人不再吃鸡肉,珠三角出口香港的肉鸡瞬间失去市场,而饲养主也不再购买饲料养鸡,王石的玉米随之滞销,不仅把辛苦赚到的40万搭进去,还负债70万。但王石不相信香港人永不吃鸡,他下注豪赌:一次性从东北低价收购3万吨玉米。就在到货前两天,香港媒体澄清之前报道有误,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风波化解后,王石不仅补亏,还猛赚300多万元。多年后他曾和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开玩笑说:“如果当年坚持做饲料生意,中国的饲料大王应该是我啊。”不过,王石的过人胆识和眼光仍然无法遮蔽一个关键问题:倒运玉米的成败在于能否拿到火车皮,没有过硬关系根本无法办到。虽然王石自称“两条三五烟的贿赂”被货运主任拒绝,对方反而被他干事业的精神打动:“别说2个车皮,就是10个也批给你。”但这个说法有些牵强。再加上王石特殊的家庭出身和成长背景,难免不让人有所联想。王石祖籍安徽金寨,1951年生于广西柳州,父亲从老家大别山地区参加红四方面军,解放初期已是处级干部,后来转业到郑州铁路局任职。王石从小就调皮,小学和初中时成绩并不好,但非常喜欢读书,对《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欧洲文学作品手不释卷。1968年初中毕业,王石遵从父母意愿参军入伍,先在江苏徐州当运输兵,半年后随部队换防到新疆吐鲁番盆地,常年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开车穿行。服役五年之后,他不顾母亲劝阻,毅然要求复员回郑州,到郑州铁路局水电段锅炉大修车间当工人。1974年,他获得段里唯一的推荐工人上大学名额,就读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由于工农兵学员4年学制被压缩到3年,1977年毕业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当给排水技术员。工作稳定后,王石与王江穗结婚,其岳父王宁也是老革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兼省纪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职务。这段时间正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深圳特区的变化日新月异,王石创办万科并迅速崛起。关于家庭背景对王石商业人生的影响,既不能回避抹杀,亦不可附会夸大。特殊出身并不影响王石在中国商界备受尊敬。他倒卖玉米起家,从“除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无所不做到专注房地产,万科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销售额破千亿的房企,即便功成身退爬山游学,没有王石的万科仍稳步发展,他被称作“中国地产教父”当之无愧。何况,王石的影响力不只在地产行业内,在中国做企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不行贿”很难做大甚至无法存活,而他30年来坚持“不行贿”。他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地产模式,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当企业家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发声,并施以援手。王石这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正是中国商界最稀缺的企业家基因。不过,1984年的王石并未意识到这种基因日后将裂变出巨大能量,也没有从邓小平南行中洞察时势,只是应付似的“噢”了一声。在东风浩荡的历史时刻,他不过是天时的顺应者而已,但这艰难一步也需要很大勇气。为了规避“进口产品不能销到特区外”的政策,1984年5月,特发公司成立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9月21日正式开张,王石任经理,彻底脱离广东省外经委的“官身”。展销中心设在罗湖区建设路南口一座多层建筑的二楼,陈列着摄像机、录像机、投影机、复印机及部分办公文具,但经营业务却另有门道,说白了就是倒卖外汇留提成。王石在自传中介绍说:“先收内地需货企业货款的25%作为定金,然后向港商订货,按同样比例付款给港商,待货到深圳后,买方付清余款提货,收到款再付给供货商。关键是收取买家的是人民币,而付给香港的通常是美金或者港币。展销中心的业务之一就是把人民币兑换为外汇,其开展业务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换取外币的能力。”不过,“如果一家企业需要同外商进行贸易往来并用外汇结算,不仅需要具有进口许可证,还需要联系到具有外汇出口创汇份额的单位。”王石还举例说明这种比倒卖玉米更容易的“空手道”生意。1984年秋天,北京新时代公司的王春堂声称有3000万美金的“配额指标”,汇价是1美元兑换3.7元人民币,比市场汇价4.2元便宜0.5元。深圳特发公司通过关系拿到3000万美金的指标,王石的展销中心又从特发公司预订1000万美金,然后凭此到中国银行贷款人民币2000万元,加账上现金,凑足3700万元汇给北京新时代,倒手之后,轻松净赚500万元。此后,随着外汇管制收紧,公安机关加大侦查打击力度,许多人被问询、拘留甚至判刑,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也卷入一起“4000万美金调汇案”,属于全国几大逃汇案之一。来自中纪委和军纪委的两个调查组赶到深圳查办,特发公司的领导被提请立案审查,包括王石在内的参与者被询问,当时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再掀波澜,王石“第一次感觉到个人的命运同特区的命运以及北京决策者的态度是如此密切相关”。后来因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出面保护,此事未予追究,并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淡化。不只是王石,也不只是外汇领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群被称作“倒爷”的人以灰色方式从官方手中拿到各种“配额指标”,利用各种手段将“指标”勾兑成流通差价一夜暴富。今日许多享誉盛名的商界领袖和著名企业,当年正是以这种见不得光的方式迅速在阴暗角落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以致日后总有人被“原罪”的流弹击中,轮番上演“大败局”的悲剧,有些富豪还因此落马入狱。当然,王石还算坦诚,即便遭受指责、饱受诟病,他也并未刻意洗白早年发家史,更何况他并非出自私利。而且,正因为深刻认识到倒卖外汇潜藏的风险,王石积极推动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转型和变革,引入西方治理观念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1988,王石将企业更名为“万科”,通过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事业从此蒸蒸日上。这一年,万科进军房地产,王石开始书写“中国地产教父”的“道路与梦想”。任正非:栽过跟头,被人骗过任正非同样崛起于深圳,而且与王石具有十分相似的成长经历,但是在1984年,他的运气却要差得多。任正非的女儿孟晓舟曾在《华为人》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风筝》的回忆文章,文中写道:“父母响应党的号召,在深圳艰苦工作,他们住在漏雨的环境里,深圳是多雨地区,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1984年,已是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工作两年之后,他把孟晚舟和任平(任正非的儿子)接到身边,尽管条件艰苦,但一家人总算团聚。孟晓舟的名字是16岁时自己为跟随母姓而更改的。任正非的妻子名叫孟军,岳父孟东波是一名老革命,“文革”后曾官至四川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任正非曾评价说:“我为老一辈的政治品德自豪,他们从牛棚中一放出来,一恢复组织生活都拼命地工作。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荣辱、爱国爱党、忠于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一个人为人民奋斗的意志不能动摇。”他无疑从岳父身上继承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并将这些品质融进了华为的企业文化。1984年之前,任正非的人生一直如同在苦水中浸泡。任正非的文采在企业界人尽皆知,他曾亲自撰写过一篇怀念长文《我的父亲母亲》,据说发表前还叮嘱下属不准擅自改动一字。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山区,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是当地名胜。父亲任摩逊在抗战时期是一名热血青年,后来进入广州一家生产防毒面具的兵工厂任会计,为躲避战乱随厂迁至贵州。在此期间,任摩逊与程远昭结婚,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家中长子。新中国成立后,任摩逊长期在一所专科学校担任校长,程远昭自学成才担任中学数学老师,仅靠夫妻二人当老师的微薄薪水养活全家9口人何其艰难,任正非回忆道:“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三五元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临近高考时,任正非在家中复习备考,饿得受不了就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母亲心疼他,早上经常塞给他一块小小的玉米饼,让他安心复习,“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回想起从父母与弟妹口中抠出来的小小玉米饼,他感慨道:“我无以报答他们。”直到高中毕业任正非都没有穿过衬衣,上大学时母亲一次送他两件,他直想掉泪,因为弟妹们会更艰难。当时家里两三口人合用一床被盖,破旧的被单下铺着稻草,任正非上大学后,必须得单独拿走一条去学校,可那时布票、棉花票还实行管制,没有被单,母亲只好捡毕业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补洗净,这条被单任正非用了五年。1967年,按学制任正非应该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毕业,但当时重庆武斗非常激烈,一切陷入混乱,听说父亲因为历史问题被批斗得很厉害,他扒火车赶回贵州,父亲怕他受到牵连,让他第二天早上赶回学校,离别时脱下一双旧皮鞋送给他,并再三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回到重庆后,任正非在政治运动的喧嚣和浮躁中静心学习,苦修高等数学、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第二年6月,1967届大学毕业生才开始分配,刚刚成立两年的基建工程兵急需技术人才,任正非因刻苦好学脱颖而出,此时父亲的问题还没有定论,他没有受到影响,顺利穿上军装。参军不久他就随部队参加了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工程,这是为建设战略大后方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进行三线备战的重点工程之一,地点就在贵州安顺。“文革”对于国家是一场灾难,任正非却将此视为“人生的洗礼”,“使我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书呆子”。山区环境艰苦,在绵延400多公里的大山里,任正非和战友们先后完成总装厂、飞机洞库、试验场地等几十个建设项目,但是在“文革”中,因为父亲的政治问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独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文革”过后,一切天翻地覆,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我一下子成了奖励‘暴发户’”。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他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希望通过108个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实现“到本世纪末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这次大会被称作“科学的春天”。在台下6000名参会者中,35岁以下的仅有150多人,时年33岁的任正非就是其中一位,他因为获得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而成为解放军派来的代表。“因为我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合乎那时的时代需要,”任正非说,“部队与地方的奖励排山倒海似的压过来。我这人也热不起来,许多奖品都是别人去代领回来的。”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3-31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