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欣赏导引》陈继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欣赏导引》【作者】陈继华著【页数】252【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020-5459-5【价格】55.00【分类】文学欣赏【参考文献】陈继华著.文学欣赏导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文学欣赏导引》内容提要:《文学欣赏导引》内容试读第一章文学文学欣赏学习重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重点及难点)一、文学的含义二、文学的特征三、文学欣赏的意义四、文学欣赏的特点一、文学的含义文学不同于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也有别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二、文学的特征1.运用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文学(还有艺术)同道德、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有显著差别。伦理学和哲学等社会科学家运用判断、推理构成理论体系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文学家、艺术家则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然后创作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2.饱含强烈的审美情感人们在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产生种种不同的情感。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及坏人坏事的憎恨和厌恶,对朋友的友情,对兄弟的手足之情,对故乡的乡情和对恋人的爱情等等。文学家在反映生活、描写人物时,不仅要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写好人物的外貌特征,更要深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隐藏在其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思想情感。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塑造艺术形象所使用的载体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文学虽然同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以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都是具体形象与某种思想的统一体。但是,由于文学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艺术,使得它有别于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戏剧、电影和电视等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首先,文学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其次,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三、文学欣赏的意义文实1.文学欣赏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学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对后者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不是直接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欣而是通过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所激发起来的激情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欣赏文学的读者越多,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就越大。因此,文学欣赏是文学对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桥梁。2.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导读者的文学欣赏与作者的文学创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杰出的作家创作时引总是考虑到作品的接受对象,考虑到读者的欣赏要求、欣赏水平和欣赏效果。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作家,能够自觉地使自己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3.文学欣赏对文学批评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文艺观点,对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对好的作品肯定和赞扬,对坏的作品否定和批判。文学欣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都以文学作品为对象,都是以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中心进行的欣赏或批评活动。但是,后者进行的科学研究、分析、判断和评价活动,必须在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四、文学欣赏的特点1.文学欣赏始终充满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审美对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而艺术形象本身是饱含着强烈情感的。欣赏者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艺术形象所饱含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感动。因此,文学欣赏这种审美认识活动,虽然也有理性思维活动,但它是以情感活动为主的,欣赏者始终充满着强烈的情感,这是它区别于科学认识的一个显著特点。2,欣赏者和作品之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心理距离文学欣赏离不开心理距离,欣赏者必须对欣赏客体保持不即不离的心理距离。既不能脱离欣赏客体又不能沉浸其中,做到理性地客观地进行欣赏。3.欣赏者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文学饱含着强烈的情感,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总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渗透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以便传给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并体验到自己的情感。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能通过情感的力量感染读者、打动读者,潜移默化地使读者受到陶治。2第二章诗歌及其欣赏学习重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作品赏析)一、诗歌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二、诗歌欣赏的方法三、诗歌名作赏析一、诗歌的概念、特征与分类1.诗歌的概念诗歌最早出现时,是与音乐及舞蹈紧密结合的,是三位一体的形式。“诗”和“歌”的明显分家,是从汉代有了乐府之后才开始的。凡能合乐唱的诗称为“歌”:凡不能合乐唱的诗便称为“诗”。但是,有的歌词离开谱也是诗,诗谱上曲也能唱。因此,一般就把诗和歌合称为诗歌。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等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具有抒情性和形象性,语言精练含蓄,并具有审美性和象征性。2.诗歌的特征(1)抒情性。诗歌是抒情性的语言艺术,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所以感情是诗歌的首要因素,是诗歌的特殊本质。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喜极而泣,手舞足蹈之情跃然纸上,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快诗。(2)形象性。诗要用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感情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以及美的享受。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困苦,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渲染了长征途中极端的艰难险阻,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的壮志豪情。(3)精练性。这是诗歌的基本要求,即诗的语言要求用最简练的字句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不能像流水账。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28个字,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它描绘了10种景物,类似于现代诗歌中的“意象跳跃”的手法,却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天涯游子的孤寂痛楚之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情景高度浓缩于这一幅画面之中。(4)含蓄性。诗贵含蓄,含蓄是中国古代诗人孜孜以求的写作境界。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用极少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学思想情感;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鲁迅的《惯于长夜过春时》,诗中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残害青年欣的无比仇恨,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等,所有这些都交织在一起,含蓄深沉,悲慨顿挫。而诗中找不到一句直、浅、露的语句,而是把强烈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包蕴在一系列意象之中,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导(5)审美性。诗歌必须是美的,诗歌美包括形象美、激情美、意境美、意象引美、色彩美、结构美、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等。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作者用巧妙的比喻,把杭州西湖晴雨中的形象美、色彩美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6)象征性。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事物(象征物)来暗示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思想和感情。运用象征性的语句,可以使诗句更加凝练,思想意义更加丰富含蓄。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用“夕阳”象征时间,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既增加了诗句的象征性,又增加了诗句的含蓄性。3.诗歌的分类(1)按诗歌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格律诗是按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的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规定自由诗是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的诗歌,它的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比较自由。散文诗是兼有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的字数、行数、句式音韵也较自由。(2)按诗歌内容的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诗歌,主要包括史诗、故事诗和诗体小说。抒情诗是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歌,如情歌、颂歌、牧歌和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等。二、诗歌欣赏的方法1.欣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1)欣赏用词之妙。诗歌的语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诗歌构成艺术形象的媒质。阅读和欣赏诗歌,首先要疏通字义。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古今词义的差别、平仄格律的限制等,许多古典诗词今天读起来不易理解。例如《氓》中的“匪”通“非”;“我谋”是倒装,意思是想主动向我求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借助注释来一一疏通。只有在弄懂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对全篇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其次要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有时一首诗歌中的一句或两句,甚至一个字就对全篇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被称为“诗眼”或“词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都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绝佳例子。这些字经过诗人的反复锤炼,常常包含着多重意象地时成为值得品味的精彩之笔,如果轻易放过,就难以真正领略诗歌蕴含的丰富意境。第(2)欣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诗人在表达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时是抽象的,要想把这些抽象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并感染和打动读者,就必须通过语言章表达的技巧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诗歌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形诗象性。深人理解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更深地感受诗歌的艺术性。及诗人化抽象为形象,常用的技巧有:赋、比、兴。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陈述铺叙。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赏叙述事件,可以描写人物,可以抒发情感,而且可以把情感和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诗经·氓》就是典型地运用了“赋”的手法。诗中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了与氓由相识到订婚、结婚、婚后的生活及被抛弃的全过程,结构完整,头绪清楚。在叙述中直抒胸臆,真实准确而又淋漓酣畅地表现出了弃妇的悲愤,使全诗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在诗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抽象的思想情感变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往往成为诗歌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秦观《浣溪沙》词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用缥缈的梦境比喻轻盈的飞花,把纷纷袅袅的雨丝比作细密的愁绪,则渲染出一种若有所失、难以排遣的淡淡哀愁,成为抒情的名句。比喻不仅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使诗变得含蓄,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再别康桥》这首诗中,“金柳”被喻为“新娘”,“艳影”在诗人的心里荡漾;清澈的潭水被喻为天上的彩虹,彩虹般的梦令诗人陶醉。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独特的感觉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仅领略到康桥的婀娜多姿,也分享了诗人的怀恋和离愁。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是托物起兴,即借用别的事物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往往可以起到联想、烘托的作用。如《诗经·蒹葭》就成功地运用了“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全诗三章分别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来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秋图,以此来暗示和象征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并把抒情者的怀人之情与暮秋时节的河畔之景交互融汇,以景托情,以情融景,使之相得益彰(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学习和赏析诗歌,应该用普通话反复朗读、吟诵。通过诵读,不仅可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我们领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节奏,在诗歌中,一般总是有规则地安排语音的高低、轻重和间隔,形成一定的节奏,使诗句读起来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格律诗对节奏的要求十分严格。格律诗语音的高低是以平仄的交替出现来表现的。大体上“平声”即现代普通话的“第一声”、“第二声”,“仄声”即现代普通话的“第三声”、“第四声”。平仄的交替出现形成固定的格式。语音的轻重、停顿也是表露思想感情和构成语言节奏的基本因素。诗句中对表学意起重要作用或饱含诗人浓烈情感的字词一般要适当重读,以示强调。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常作客”表现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他触景生情的欣原因之一,便应该重读。重音的恰当处理,不仅可以突出诗句的含义,而且可以给人以轻重有致、节奏鲜明的美感。格律诗的停顿有一定规律,主要表现在用汉字的四种声调搭配成音步,从而造成起伏跌宕的效果。五言诗为三个音步,如“明月一松间一照,清泉石上一流”;七言诗为四个音步,如“无边一落木一萧萧一下,不尽引长江一滚滚一来”。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充分感受停顿的优美节奏。诵读时特别要注意在停顿中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韵律是指诗歌中把韵母、声调相同或相邻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使声音有规律地回环照应。由于韵字在句末,所以也叫“韵脚”或“押韵”。律诗逢双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诗歌的韵律,让人读起来和谐顺口、悦耳动听。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国现当代诗歌多属自由诗,虽然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没有格律诗那种严格的要求,但也讲究节奏和韵律。鲁迅先生认为:“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唱,又顺口,唱得出来。”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所写的《再别康桥》正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它的音节和谐匀称,节奏错落有致,句式大体整齐,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抒情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2.进入诗歌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其他文学模式的优秀作品也有意境。但是,意境的创造在诗歌中有特殊的意义。它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广阔地展开情节,具体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和进行环境描写,它是通过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清新、含蓄、深远的意境来感染读者的。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6···试读结束···...

    2022-10-12 epub阅读 epub在线阅读

  • 《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梁显雁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作者】梁显雁著【页数】69【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206-15572-7【分类】语言学-研究;文学欣赏【参考文献】梁显雁著.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10.图书目录:《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内容提要: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各种语言,不同搭配和不同表达,形成语言的不同魅力。随着时代发展,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是无限的。文学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活动。本书通过研究语言和文学的关系,来探讨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本书共分为六章,从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先就语言和文学进行论述,从而理顺文学语言的定义特征与艺术魅力。然后对文学欣赏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从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小说文学、影视剧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的欣赏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最后从语言魅力的角度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本书开创性地将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及独创性,全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知识结构完整,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内容试读第一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我们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语言,所以能和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沟通,进行国际之间交流发展文化。我们因为有了语言,成了动物界的高级智慧的领袖。语言作为一种我们人类发展到现在的高级产物,是我们利用来交流思想、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我们世界历史文化悠久,各个部分语言的种类尤其的丰富,绝大多数语言我们还不太了解。因为地区、民族和环境的大不相同,发展的文化也不尽相同。有一些历史文明爱好者和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第一节语言的定义及概述关于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文化。语言是我们每个人具备的基本社交技能,但是每个人的语言又存在着一定差别的一种东西。对于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太多笼统的概念,太多不一样的声音,让我们分不清到底什么是语言了。一、语言的定义(一)语言的元定义(1)吕叔湘:“语言是什么?就是我们嘴里说的话,说话的效用有两种限制,空间和时间。这两种限制都可以拿文字来突破…可是一般地说起来,文字只是语言的代用品,只是语言的记录”。(2)乔姆斯基:“语言是一组有限或无限的句子的集合,其中每一个句子的长度都有限,并且由一组有限的成分构成”。(3)罗宾斯:“语言通过两条途径接触世界。说话利用人体的某些器官、空气的物理性质和耳朵的生理特性,书写则利用平面上的可视及眼睛的生理特性”。(4)《哥伦比亚百科全书》:“语言:声音符合实际交际功能的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赏结构体系”。1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资(二)语言的功能定义(1)陈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实现”(2)房德里耶斯:“语言是工具,同时又是所谓的辅助形式,它使人类既能了解自己,又可彼此交流,从而形成社会”(3)弗斯:“我们总觉得语言就是表达情感或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个轻率的定义对于活生生的事实来说真是太简单化了。言语行为涉及整个社会组织,还必须把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情形考虑进去”(4)考比:“我们可以在语言基本的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再区别出另外两种功能,分别叫作表情功能和指示功能”。(5)赵元任:“语言是习惯性的声音行为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体系,社会成员用来彼此进行交际”。(6)潘文国:“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及进行表达的方式与过程”。(三)语言的其他定义(1)塞厄斯“语言既表达思想,又创造思想,因而一部语言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思想史”。(2)索绪尔:“语言是一种自足的结构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分类原则”。(3)刘易斯:“语言是一种活动形式,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行为模式”。(4)韩礼德等:“语言是人类在社会中的一种活动方式,具有可以类型化的特点”。据统计,中外古今关于语言的定义有600多条,这里摘选14条,可谓冰山一角,但力图“管中窥豹,以见一斑”。下面本书从无定义、功能定义、其他定义三个视角入手,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二、对上述定义的分析(一)语言的元定义分析语言有个极其特殊,而又经常存在的定义。我们要从语言的元素入手,分析这中间的意义。表面地看待语言,是不够全面的,不够具体的。从语言的内涵中,从根本上找到的答案,才是比较正确的。我们传统领域的前辈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的声音符号里面的一种系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和发出的声音。其中一部分人对于语言,现在还是不能达成共识,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语言是什么?它的共同内涵是什么?我们心里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从几种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比如说,距离问题、时间问题,还有一些环境因素。这些限制通常用文字来代替了语言,把语言的限制压到最低。能够记录语言,是一种视觉的感受,是一种不同的视觉方式的感受。这种文字记载也是一种语言,这样语言和文字两个部分,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2第一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二)语言的功能定义分析在语言的定义的中,人们通常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语言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在人际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言中人们了解到的知识,做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参考根据。语言最重要的是具有交际能力,语言不同于别的东西,它具有社会性质。与外界紧密相关,也许就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世界如此之大,人类却如此渺小。任何的事物与世界来比较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我们渺小的如同蚂蚁一样,在这个生物系统中,各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形态语言。每个人都在用一定的形式与外界进行交流。人类的交往是语言产生的意义,语言存在的功能作用。语言是被用来沟通的工具,语言是一种服务于人民的东西。在人与大千世界的所有关系中,语言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多的形式。在世界上,人成了大千世界的主宰,人们把世界分两大部分:社会和自然界,其中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我们主要的研究课题。语言是社会和自然发展中的产物,能让社会和自然发展的一种,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离不开语言的发展进步。在人与自然中,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服务于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是社会的主要载体,社会离不开人,人离不开社会,人要是离开了社会,是生存不下去了。因此人具有了社会属性,人与人的交往是必须存在的,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认识,逐渐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作用。因为我们人具有的种种性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与各个事物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和交际是人与人存在的必要的社会活动。这就是需要对语言的认识和表达的方法准确地认识上来。用科学的、文明的、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去对语言更好地运用,而且发挥到实际中去。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高,思想越来越开放,社会越来越进步,人们的素质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加具体的内涵。语言不简简单单是交流的工具,具有各种属性,是社会以及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最初的形式是沟通交流,可是到了现在,人们对于语言要求是越来越高。一句话往往决定的是一个人的成败,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败事。时至今日,语言是一种“认知和表达”,它具有这种社会的,活性的属性,具有多种作用于社会的辅助功能。(三)语言的其他定义分析在其他人的理解中,语言可以说是具有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如塞厄斯:“语言既表达思想,又创造思想,因而一部语言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思想史”。这样虽然是对于语言的理解,而对于语言的定义来说相对不是很完整的。依然不能解释的是究竟什么才是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是正确的。还有一些人对语言是这样理解的,索绪尔:“语言是一种自足的结构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分类原则。”各种都是对于语言的理解,许许多多的人们对于语言都有一定的见解。但是这些并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对于这些讨论和理解先忽略。议语吉魁力与文学快赏第二节人类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语言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似乎有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循着这样的足迹去发现语言的诞生的过程吧!在最开始各种学者提出的学说中,有一些提起过,例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在劳动中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动物之间,彼此要传达的东西也很少,不用分音节的语言就可以传达出来。”恩格斯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很大的。历史上对于这些论点可以分为三大类,如图1-1。原始人的发音器官在劳动之处并不是灵活的,连模拟自然声音都很困难,所以不可能一开始就将声音作为语言的唯一物质形式。人类以人声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与动物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存在种种相似之处,语言不是区别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劳动起源说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劳动对语言的需求,而没有说明语言究竞是怎样在劳动中产生的。图1-1历史上对于语言起源的论点学术界对语言的起源和诞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对于这些论据,没有统一的说法,没有统一的定论。虽然没有哪一种说法成为定论的,但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人们的研究论断,能够得到这一定论。二、语言的产生(一)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人通常会被一些事务所困扰,例如人们常常会问“花在哪里”“花在树的下面”这样的回答其实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又有人会问,“花是什么?”马克思说,事物是不以人的…4第一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是现实还是印象,为什么会在人的大脑中出现,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等等。所以人们要知道什么是内部世界,什么是外部世界。对于世界上的事物和人,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外部世界,就是所谓的外面的外面的世界,马克思说,这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内部世界,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内在的人们的意识。在意识中,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人们认识到世界的一些美好,然后由人脑的意识去反映。人通过人脑认识世界,感知到的世界,在人脑形成的客观事物与人脑的结合,就形成了内部世界。这样一来,内部世界就是从人的大脑中感知过,形成了对外部的意识。那种在人脑存在过的,经过意识感受过的,人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感知,都是内在部分。“花在哪里”,花有可能在人们心中,有可能在外在的世界中,两种不同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也相对不正确。要有个明确的解答,需要明白问题中问的是内在的部分,还是外在的部分。外在的就是世界上的物质世界,花,到底是世界上一种物质存在,本身是客观的事实。内部世界,有可能人们对于花的认识,留存于大脑中,花也有可能在我们的意识中。那到底花在哪里,还需要人们进一步主观的确认才行。(二)语言产生的原因及条件1.语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语言是为什么产生的呢?人类又是怎么产生的语言呢?语言所产生的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在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中,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部世界是我们通过内部世界所感知的,内部世界要有所感知外部世界必须要有外部世界这个客观实际存在。因此,我们看似了解了世界,看似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第一眼是客观的,其实自从映入眼帘的一刻起。那其实就是属于你的世界,因为世界因你而改编,从看见起就对于你来说就不是客观的了。其实人们一直都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为难自己,从自己的世界里出发走向自己的世界,生活就是这样的,其他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无知的。我们长久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意识作用于世界。虽然我们是世界的主宰者,但是人类是有群体生活的。人多的地方,就会出现许多的矛盾,人们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意识到的事物都不尽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独特的见解。虽然不能说别人的思想意识怎么样,但是我们有权利也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才是自己。人们在漫长的生活中,发展成为具有了社会属性。虽然我们很不愿意与那些,与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很多人在一起,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了社会而独立存在。这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人们为了维持和保护这种社会关系,不得不学习怎么去与其他个体相处。在相处中使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人在想方设法中存在发展,甚至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能够更好地相处了。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如此融洽呢?是什么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呢?就这样产生了语言,语言为了人与人的沟通产生,语言是人们共同生活的桥梁,语言是一种文化在人类中产生。5语言魅力与文学欣资2.语言产生的条件人和人相互之间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人们认识世界的意识也千差万别。这种存在差异的一类信息,在人们生活之中,是人们促使交流的产生原因之一。人们对于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就更需要沟通表达了。那么人与人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会不会造成人们无法沟通,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吧。在人类社会中,人和人是有所区别的。人客观地反映事物,到了人脑形成了主观的意识。那么每个人的意识都是不同的,又如何进行沟通的呢?多年研究发现,人们之间的意识是有共同点的。人与人之间对于客观世界的反应是不同的,但是客观的事物是不变的,变的只有人脑中形成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事物出发,寻找共同点。这样就为我们人与人的沟通提供了桥梁。所以说,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内部世界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假如试着与一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那么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是聆听者,一个是叙述者。因为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实在是千差万别。在一件事情的看法上,可能有一大部分是不同的,只有一小部分是相同的,也是能存在沟通的必要的。如果说,这个人并没有这样的共鸣产生,那么也就实现不了沟通的目的。如果某一个人与他的内部世界完全不同,那么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条件。从人的基本构造看,人的属性,人脑的发育是相似的,都有一定高低差不多的智慧。在内部世界中,这是相对重要的。人们通过大脑反应世界,它的内容也就差不多是基本相同的,人们的听觉系统,嗅觉系统,视觉,等等。在这些地方的相同之处,也就可以形成对于客观事物相对认识的相同。只是有些人感知的方式不同,这些人体器官都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有的人用眼睛就能看到花的存在,看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但是对于有的眼睛失明的人来说,眼睛无疑是一种缺陷,但是上帝打开了另一扇门,在人们嗅觉上,也可以闻到花香,也可以闻到美味可口的饭菜。这也是一种相同之处,这些都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为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大部分的可能性。三、对“语言”概念的界定在人类发展中,人类不断进步。语言就应运而生了,语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言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带给人们十分便利的生活。人们之间彼此因为内部世界的不同,需要不断的沟通,就此在语言推动下人类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感知的客观对象的一致,还有人们认识世界的身体构造的相同,为语言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必须用语言交流。任何事物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不断遨游前行,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发挥人类的潜能语言,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类最原始的语言是简单的,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中,人类的语言不断地改进。征服自然界,世界万物都能发出声音,世界的东西千奇百怪,声音无处不在,这就是微妙的语言。语言从人类发展到动物界,甚至到自然界更多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交流。世界上的事和事物,各个事物发音的不同,也就是构成了语言的不同种类。语言是人类历史文化进步的标志,没有语言是多么的可怕。所以我们要有认识语言,更多地掌握语言的能力。6···试读结束···...

    2022-10-12

  • 文学欣赏概论》殷晶波,朱慧明,孙春燕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欣赏概论》【作者】殷晶波,朱慧明,孙春燕主编【页数】185【出版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150-2323-6【价格】36.00【分类】文学欣赏【参考文献】殷晶波,朱慧明,孙春燕主编.文学欣赏概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02.图书目录:《文学欣赏概论》内容提要: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无论自然之美、人性之美都是它永恒的主题;文学欣赏是一种乐趣。当你阅读一本好书,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文学世界,与一首诗心有灵犀,与一篇散文娓娓而谈,与一位小说的主角同呼吸共命运,或者在戏剧文学里找到一个知音,觅到一位偶像,这都是心灵的共鸣。文学可以陶冶性情,对于文学的欣赏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从而使人文素质得以完善。《文学欣赏概论》内容试读文学欣赏概述一第一节认识文学文一、文学概论论“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与德行、言语、政事一起被列为孔门四科,在当时的语境中直接指文章和博学。后来宋文帝建立了“四学”,即文学、儒学、玄学、史学。此时“文学”的含义已经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念了。在西方,“文学”观念的确立不过200年左右。英语中的“文学”一词(literature)最早出现在14世纪,泛指一切文本材料。直至1900年前后,文学才摆脱单纯的文献含义,形成现代的文学观念,即专指具有审美想象特征的一类文本。文学一开始是作为文化而存在的,是与其他文化现象交融在一起的,其审美属性、情感属性,这些在今天被认为是文学特质属性的东西,是逐渐被确认和凸显出来的。现在,一般从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三个角度对文学作出界定。广义的文学概念来源于“文学”这一术语的原发语境,是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交汇在一起的,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及作品的统称,是一种文化型的文学观。狭义文学的概念脱胎于文化型的文学观,强调审美及情感想象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这是今天通常指称的文学,也即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折中义的文学概念是指有些作品兼具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的性质,如《史记》既是一部历史文献(广义文学),又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狭义文学);鲁迅的杂文既是政论文(广义文学),又是风格化作品(狭义文学)。二、文学的四个视角(一)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系统,文学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系统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2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下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其特殊性在于,一方面,文学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要通过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所以,文学的存在状况和发展态势是社会系统诸因素合力影响下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把意识形态仅仅看作统治者宣扬的思想观念体系或政府的方针政策,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具有非常宽泛的功用意义,且所有这些意义都不完全相容”。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特里·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构成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进行了细分,即从构成领域区分,分为宗教、哲学、艺术、政治等;从形成领域区分,分为“一般意识形态”“局部意识形态”“个人意识形态”;从构成主体区分,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等。在具体内容构成上不但包括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倾向,还包括礼仪仪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这样,意识形态不仅具有精神的外观,还具有物质的形态,从而通过强调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将其从认识论的精神领域拓展为对人的精神起物化作用的一切存在。文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具有审美与一般意识形态双重性质。审美是文学的特殊性质,表现为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意识形态是文学的一般性质,隐含着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二者通过特殊的话语建构缠绕在一起。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艺术远比政治、经济理论丰富和“隐晦”,因为比较来说,它不是纯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一方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没有一部完全缺乏思想内容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比起更为明显地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和政治理论,艺术与意识形态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不能被简化为一般意识形态。艺术正是以特殊的方式使我们“感觉”或“察觉”到产生它的意识形态。艺术通过这种方法让我们“看到”意识形态的性质,由此逐渐使我们充分理解意识形态。文学强调个体性、自律性、自由性等,在对人的自我力量与自我决定能力的肯定中,存在着与支配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对立和张力。正如伊格尔顿特所提出的,文学生产离不开作者的意识形态,但作者的意识形态不是作者个人的心理反应,它是一般意识形态在个体作者那里的独特呈现。由于体现在每个作者的一般意识形态的方式与角不同,造成了作者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二者在总体同构的前提下,或完全同构,或部分同构部分矛盾,或完全对立。这三种情况有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作者和作品中。(二)文学作为创造性活动从创造性活动来审视文学,美国当代著名学者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具有重要价值。他认为:“在所有意欲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就艺术作品总的情况而言,有四个要素需要通过某些同义词加以辨析,使之判然有别。第一个要素是作品,也即艺术产品本身。其次,由于作品是人的产品,一种人造物,所以第二个普遍要素是创作者、艺术家。再次,作品总得有主题,这个主题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现存事物,它或相关,或表现,或反映的3不是客观的事态,就是与此有某些关系的事物。这第三个要素…我们所使用的更为中性和含义更广的术语是现实。我们所具有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和读者,作品是服务于他们的,或者说,至少对于他们的注意力来说作品才是有用的。”为了一目了然和便于理解艾布拉姆斯把四要素设想为一个三角关系,完整的艺术系统就由这四要素构成,缺一不可。在这个系统内,作品是中心,经由它把其他三要素整合为一体。从哲学或美学的高度来看,文学活动无非是主客体两大范畴。四要素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对文学构成进行了基本概括:从审美主体方面看,包括创造主体(作家)和观照主体(读者);就审美客体而言,包括现实形态(自然美和社会美)与艺术形态(艺术美)。不过,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及其三角关系,是一种静态呈现,如果从艺术创作的动态角度看,从逻辑上讲完整的艺术活动是艺术家在现实中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积累感受,并经过艺术构思创概论作成艺术作品。作品既是创作过程的终点,又是欣赏过程的起点。欣赏者通过作品来认识和感受生活,由对作品的评判达到对现实生活的评判。从另一个角度看,欣赏者的欣赏总是基于时代现实的,并且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又会反馈给艺术家。文学活动就是一个由作家到作品,再由作品到读者,然后通过生活的纽带使读者与作家联系在一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四要素理论不仅动态地揭示了文学活动完整的运动过程,而且在区别和研究不同文艺思潮和理论派别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为构造艺术理论的体系提供了一个准则或依据。按照四要素及其关系,可以把一般的文学理论划分为四大领域,并由此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一,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它揭示了文学最一般的本质规律,学术界称为本质论。研究这一规律的学科是艺术社会学。基本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再现、反映等。这是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的主思潮。其二,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即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个性,以及对作品的构思和具体表达等动态过程,称为创作论。研究这一领域的是艺术创作心理学和艺术创造学,把人的情感与主观因素作为文学的源泉。中国古代有“言志说”“缘情说”“心声说”,西方则有“心灵表现说”、“情感表现说”及“直觉表现说”等。其三,读者与作品的关系,包括静态的审美趣味鉴赏力和动态的欣赏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效用,一般称为欣赏论。艺术鉴赏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是专门研究这个范畴的。德国接受美学创始人罗伯特·姚斯指出,“一部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位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也就是说,作品由作者完成之后,并没有终结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活动。正是读者的能动性阅读与创造性填充了作品中的空白点,才使得作品获得鲜活的生命。其四,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即对作品的内部构成和存在方式、媒介、结构、技巧、题材、主题、体裁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称为作品论。西方的“新批评”派、语义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都是研究这层关系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针对形式的重要意义,提出以“文学性”来指称文学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文学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于其“文学性”,而文学性的实现又要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变形强化、歪曲,这也就从形式上使语言具备了某种特别的审美效果。(三)文学作为精神家园“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是王晓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对自己所构想的人生之路的寓言式描写,实际上表达了他对精神家园的憧憬那条翻飞着蓝蜻蜓的缤纷小路就是回家的路。家的最大特性是自由自在。在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进入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审美世界,这里可以使人忘却尘世的一切,使心灵进入一个无障无碍、无遮无蔽、自由和谐的境界。《易经》有云:“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于家人。”人在世界上打拼,难免受伤,这时候最需要家的慰藉。而整部文学史都镌刻着人类苦难、磨砺、坚持的脚印。所以,每当失落、无助的时候,人们总能在文学中找到慰藉,文学就是一个精神家园,引渡人类走向健全和永恒。文学作为精神家园,主要体现在其审美超越性上。审美不是现实的生存方式,而是一种超越性的生存方式。在审美状态中,“因为消解了对象性思维的魔障,从形形色色的心灵镣铐中超逸而出,并且转而以活生生的生命与世界融为一体,所以,人得以俯首啜饮生命之泉,得以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得以禀赋着一种审美的超然毅然重返尘世”。文学中,主体如果能够葆有审美的、开阔的心胸,就可以在超越中消除主客体的对峙,领会出生活的意趣和生命的境界。文学作为精神家园,通过审美抚慰人们的心灵,并非让人割断与现实生活的血脉联系,而是让人用“别一段闲情,另一双慧眼”来造就人与对象之间的真正相遇,使整个宇宙与主体的心灵时空契合、浑融,不再是盘剥与占有。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说,这是一种“高峰体验”。“在审美体验中,内部时间不再是嘀嘀嗒嗒地缓慢行走,而是海啸般地奔涌而来。它超越了外部时间的有限,超越了我们生命的有限,超越了失落,超越了动荡,从而让我们升腾到无限、永恒。外部时间限定了人生的劫数,内部时间则把我们超度到大同之邦。”此时,作者寄托在文学中的各种情感就能充分唤起鉴赏者的情感反应,“感”作为联结创作者与鉴赏者的纽带,使跨越历史时空、民族种族的沟通成为可能。(四)文学作为文化底蕴文化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使用是极为宽泛而复杂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被笼罩在文化的巨网之中。据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已超过300多种。英国著名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通过对文化概念的历史梳理和分析,发现在工业化社会之前,文化基本上是指“培养自然的成长,此后类推为指人类训练的过程”,“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却变成自成一义的文化”,通常是指某种事物的文化。这时,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追求完美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系;第二个意思是整个社会里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第三个意思是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其后,又有第四个意思是一种物质、知识与精神构成的整体生活方式。所以,文学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正是文学的存在,才使传统中最精5巧最容易毁灭的那些精华得以保存和流传。文化底蕴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人文底蕴是人生幸福度的地基,即承接幸福指数的那只“碗”,有多大的碗,就盛装多大的幸福;有怎样的人文厚度,就决定一个人能够达到怎样的幸福高度,这已为古今中外人类经验所反复证实。在我国,孔子是最早对文学的文化底蕴作出全面阐述的思想家,在《论语》中有多处直接谈到文学对人的文化底蕴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论语·阳货》有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季氏》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大力提倡学诗,并不是要人们成为赏诗人,而是认为通过学诗可以帮助人建立起厚实而又宽阔的文化底蕴。杨振宁在山东大学论所作的一次专题报告中回首自己的一生,非常感谢父亲没有让他走很多“神童”的错误道路,没有急于培养他的数学天才,而是请专人教他诵读《孟子》,学习唐诗宋词。他感叹道:“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期对我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他认为,最初的人文教育对他其后的科研与人生具有不可代替的宏观指导作用。孔子的这些遗教在西方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本科录取条件之最的三大名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将人文底蕴纳入该校的核心课程。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手册中这样描述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石。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为哥伦比亚大学全体本科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哥伦比亚大学认为人文底蕴是展开广阔视野的前提,无论对专业学习还是人生幸福而言,这一底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座。文学作为文化底蕴,蕴含了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积淀了共同的民族审美心理,凝缩了深厚宽广的文明成果,负载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基因。有学者从“文学母题”的角度考察了文学的文化底蕴一流传的历史惯性与意义衍生。“文学母题”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被借用、书写、粉刷的共同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创作中的原型意象,即使在后代的书写中也会有细微的更新、变化,但其中透露出的民族文化取向却相当稳固。例如,在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母题有悲秋、伤别、爱国、闺怨、思乡、复仇、报恩等,而具有母题意味的意象也成为无法抹杀的民族胎记,成为历代创作中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所以,每每与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母题遇合,积淀于内心深处的类似于集体无意识的民族审美心理之根就会发芽,我们也会为文学中不同时空相同境遇的出现而感慨嗟叹。就像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我们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哪怕是惊世骇俗之作,也都会沾染历史与传统的尘埃。凡是人类文明参天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传统都是其割不断的脐带。“传统,不是已逝的梦影,不是风干的遗产。传统是一种时空的交织,是在一定的空间范畴里那种有能力向前流淌,而且正在流淌、将要继续流淌的跨时间的文化流程。”因此,“对于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来说,它只会体现传统,而不会凝结传统。凝结的传统,不能传之于世,不能统贯历史,因此也就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文学负载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文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文学向未来的铺展,也决定了文学注定会吸引更多人关注的目光。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文学具有与历史同构的特质,文学也分享了文化进程中的累累硕果与丰厚底蕴,文学在传统与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不断前行,不断孕育出智慧的灵光。···试读结束···...

    2022-10-12 epub阅读 epub在线阅读

  • 文学欣赏》杨春,王涛,韩素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欣赏》【作者】杨春,王涛,韩素萍主编【页数】272【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310-03754-4【价格】39.00【分类】文学欣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杨春,王涛,韩素萍主编.文学欣赏.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文学欣赏》内容提要:本书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实用教材,全书分为五章,在总体阐述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样式的特点、欣赏技巧以及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学欣赏》内容试读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知晓作者的创作本意及作品的言外之意,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满足,从而愉悦自己、提升自己的活动。读者在阅读时,要投身作品中,与作者及人物融为一体,并借已有的知识文化储备提炼其精髓为我所用,使文学欣赏活动对读者的功用最大化。人文学欣赏第一节文学欣赏及其特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侧重又有所不同,“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有文学当然就会有对文学的欣赏,那么,什么是文学欣赏呢?所谓文学欣赏就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和情感的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追求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读者在阅读或听别人诵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碰撞和共鸣,并上升为审美享受,进而领会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深层意义,那么,这样的阅读或诵读就构成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所以,当我们翻开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那一幅幅色彩纷呈的生活画面那催人奋进的思想情感,那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便会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在欣赏过程中,读者对文学作品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它不是消极的接受,是包含着读者形象思维活动的积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这种体验又是因人而异的,与读者的文化基础、社会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文学欣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过程文学欣赏不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对其形象意蕴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抽象的认识,而是形象的意会,是在感觉中理解,在审美过程中认识。文学欣赏以读者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为基础,读者对作品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文学欣赏中起重要作用。认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只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如果读者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只是停留在片段的、分散的、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能对作品的内容有全面的、深刻的、正确的感受。只有当读者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把那些片段的、分散的、表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合理想象的丰富和补充,在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鉴赏的愉悦。比如,欣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下。”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首诗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甚至平淡无奇,逻辑上也不能说没有问题,但在具体欣赏2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时读者并不会计较文字的表述,反而被描写的意境深深打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忧郁的、壮志未酬的英雄,登上幽州台,背着手,无奈地感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让人动容。全诗仅用了22个字,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表现了诗人对整个天地人生悠悠忽忽的无限感慨,他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他替天下受到同样打击的人同声垂泪,这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写法让这首很简短的诗一唱就是千年。二、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过程我们喜欢文学作品,是因为文学作品总是以情感人,使我们或愉悦,或激昂.或悲哀,或愤怒。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着我们,引起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和强烈的共鸣。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被作品中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所吸引、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反应,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进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升华自己的思想。所以说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既是具体的客观现实世界的艺术再现.又大都浸透了作者热烈深沉的爱憎之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展现的世界,为其情感所左右。当读完《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时,我们会为主人公孙少平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为他在生活中的奋斗与拼搏,为他面对挫折时的追求精神以及他痛苦与欢乐的情感所感染,这样的作品才会令人荡气回肠。可见·无论我们获得的情感是悲伤的还是幸福的,暂时的还是长久的,都属于审美的体验。三、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过程艺术的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欣赏离不开形象,但也不是简单地复映现象、再现形象,而是在作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联想、感受、理解,重新创造形象。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读者要为情所感,就得依靠形象所给予的具体生动的感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特别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由于其形象的间接性,读者对它的欣赏,与对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的欣赏相比,更有待于形象的再创造,更需要形象思维的能力。它要求读者善于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想象出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境界,并进而领会其思想内容。例如,读者即使没有农村生活经历,也能够体验、领略描写农村生活、农村画面的文学作品,这并非由于他们头脑里有关于农村的概念,而是因为作家的形象描绘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使其认识并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农村生活:而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读者,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有更多的共鸣,更能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他们能够以白己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来感受、想象,从而丰富、补充作品里关于农村生活,尤其是场面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要是读者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或缺乏必要的生活感受,那么,再美的文学形象对他也没3人文学欣黄有意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词中这些脍炙人口、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所勾画出的种种意境及作者饱含的种种心情,在感受、想象能力较差的读者眼里,也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又如,在剧本中,由于其特点和要求,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通过戏剧语言来表现,加之剧中特有的规定场景,人物通常不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他有时讲得少而想得多,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说得心口不,如果鉴赏剧木时,读者不能根据剧情展开积极的思维,就不可能正确地感受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剧木内容。可见,不依靠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经过积极的形象思维,读者就不可能对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不可能发现和了解作品中那些弦外之音、韵外之致:若读者能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反复品味,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更多合乎作者原意的感受和认识。当然,不同的读者,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的差异,对于同一作品中的形象很可能有不一样的印象与认识。例如,大家对李商隐《锦瑟》的理解就有许多种:有人认为这是首爱情诗,“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的名字: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追忆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因而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无论这些说法正确与否,都是读者的一种理解。因此,欣赏者头脑里再现的形象,既有作品中形象的确定性与规定性,又有欣赏者的独创性和新颖性第二节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可以说每个人都会,但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品位又千差万别。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更合理地去欣赏文学作品呢?一、文学欣赏前的准备(一)文化基础知识的准备读者步入文学欣赏领域之前,对欣赏对象一文本,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好的、令人感兴趣的文本我们就一睹为快,不好的、无法让人感兴趣的文本就放置一旁。这种选择,既决定于接受主体,即读者的世界观和人生修养,也取决于接受主体的文化积累和审美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都依赖于一个人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读者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享受文本带来的精神愉悦,必须以基础知识的准备为前提。这里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法的学习运用,文学作品意象的初步把握,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国一基本的感悟能力,了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储量以及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初步的知识准备,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体会和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游刃有余地去筛选和阅读文本。(二)文学理论知识的准备有了文化基础知识的准备,读者就能够初步把握文木的内容,对文木有整体的概念和印象,初步获得美的精神愉悦。但此时读者获得的信息可能并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或者说读者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的东西,并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要想完全把握作者的本意,全面理解文本内容,读者就必须具备文学理论方而的知识,用科学的文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其文学欣赏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欣赏效果。例如,对文学的理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讲,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经过能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所以,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就会明白,对于具体人物,要将其放到具体的时代中去分析,否则,这种分析就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二、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一般说来,一部作品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文学作品的各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有机单元。这些有机单元对表达主题不可或缺。朱光潜先生把一篇作品的整体布局比作兵家所谓的“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内在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从整体上感知并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中的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及单独的词句孤立起来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孤立地看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可能是丑陋的、恶俗的、不健康的,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有时却是作品的必需内容。鲁迅先生早就批评过那种不顾整体,单纯寻章摘句的鉴赏方式:“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摘取者一吹嘘或附和,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所以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当然,有些作品做好细节和场面的把握也是必要的,因为整体和部分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仅从局部分析,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具体事物的堆砌,毫无诗意可言.但如果从总体上把握,却是一幅感人凄凉的风景画,作者的心情也瞬间转移到读者身上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想象。广义的想象包括初级形态的联想和高级形5人文学欣赏态的联想。狭义的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又可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接受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并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那么,如何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如何使一般的语言符号变为生动的形象呢?接受美学认为·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学鉴赏就无法进行。尤其是一些言短意丰的诗歌,必须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读者只有运用合理的想象在脑海中还原画面,才能体会其场景画面的美好。又如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相关诗句通过读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还原成具体的场景,使读者体会到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欲狂”的心情。四、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文字传达给读者的字面意义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呢?原因是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各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象征意蕴。可见,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意义上。例如,《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不直言白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的这种感情读者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感悟到很多读者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时候,总是追求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风貌、社会意义、文化意蕴等视而不见,岂不知这些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和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例如,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开始读者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阿Q这一人物形象也会给读者带来笑声和愉悦.但仅仅引人发笑绝不是作者的本意.因此.读者就要思考,为什么作品会引人发笑?阿Q之类的小人物为什么会有那此匪夷所思的想法和行为?这样逐步领会作品的言外之意,那就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农村所留下的影响。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只有这样深入体会·才能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6···试读结束···...

    2022-10-12

  • 文学欣赏与创作 第3版》袁勇麟,冯汝常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欣赏与创作第3版》【作者】袁勇麟,冯汝常主编【丛书名】ldquo十二五rdquo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页数】384【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90-2606-1【分类】文学欣赏-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文学创作-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袁勇麟,冯汝常主编.文学欣赏与创作第3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目录:《文学欣赏与创作第3版》内容提要:该书分散文、小说、诗歌、影视文学四部分。选文包括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并在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以供学生学完该章内容后复习巩固知识之用。适合高校的文科及理工科学生用来提高文学素养。此次再版,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了书稿的部分内容,并替换了部分练习题。《文学欣赏与创作第3版》内容试读绪论《易经》云:ldquo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rdquo(《贲卦middot彖辞》)作为人文成果之一的文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语言艺术,它在ldquo人文化成rdquo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的儒家把《诗经》当作教育弟子的经典,后世的科举还曾经把诗、赋、散文等列为封建士子学习与考试的内容,明太祖朱元璋曾说《琵琶记》ldquo富贵家必不可少rdquo,近代梁启超甚至提出了ldquo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rdquo等观点。那么,什么是文学呢?从中国文化发展史看,文学曾经从属于史学与经学,所谓文史哲一家也道出了文学的渊源与从属地位。从类别上看,文学是与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并列的一种艺术,它属于人文学科。章炳麟曾说:ldquo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rdquo(《国故论衡middot文学总略》)西方学者韦勒克也有类似观点:ldquo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rdquo(《文学理论》)似乎文学就是人文,但是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傅道彬、于茀在《文学是什么》一书中谈到文学概念时的语言描述就十分耐人寻味,指出ldquo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正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rdquo,ldquo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rdquo(见该书引论,第4页)。把文学提高到一种生存方式的高度正是看出了文学作用于人的情感需要这一特殊功能。那种把文学看作是一种打发无聊时间的消遣或作为附庸风雅的装饰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在这个物质世界已经变得发达的时代,文学必定会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与现实物质世界生活相和谐的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南帆主编的《文学理论》(新读本)在追问ldquo文学是什么rdquo的时候,说ldquo可以从文学理论史上发现,历代的文学研究似乎都无法顺利地解开这个谜语一文学是什么rdquo,ldquo文学似乎在坚定地拒绝定义的召唤,拒绝向世界敞开自己的秘密rdquo。这不仅使文学理论ldquo极大地降低了威信rdquo,而且也使文学研究在寻找自身身份的时候遭遇了来自自身的怀疑。认为ldquo任何声称对lquo文学是什么rquo拥有永恒、绝对的答案的文学理论,都只能是一绪种虚构和幻想rdquo,所以,该书从ldquo文学是什么rdquo转向了ldquo什么是文学rdquo的探讨,即ldquo在论特定的历史语境指认什么是文学rdquo,也即从对ldquo文学本体论的思考途径转向认识论的和功能论的思考rdquo,所得出的ldquo合乎逻辑的选择是,文学就是一个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社会认为是lquo文学rquo的任何文本rdquo。这个关于ldquo文学rdquo定义的选择显然很高妙,它离开具体内容从形而上的角度进行的解析,使人们对文学概念的期待增加了几分玄妙在《文学是什么》一书中,著者既对ldquo文学是语言艺术吗rdquo进行了辨析,又对文学1文学欣赏与创作(第三版)ldquo是美的还是真的rdquoldquo是闲暇的游戏还是布道的牧师rdquo等命题进行了选择性考问,让普通的ldquo文学rdquo一词的解释变得有难度而深邃,能感知又不易言说其实,假如我们放低姿态,在常识性与普通意义上分析文学的本质属性并进行界说,应该不会无所适从。就本质而言,首先,文学的属性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需要经过艺术加工才会获得文学性;其次,文学诉诸感情,能够通过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感动人是文学的追求;再次,文学是人们需要的非物质化的ldquo食粮rdquo,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文学可以这样界说,即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承载感情的艺术表达方式,是凝结人类精神向往与需求的高尚艺术德国语言学家海德格尔对文学语言有过这样的描述:语言却是连接完满深厚感觉之大地与崇高无畏精神之天空的路径helli语言敞开的是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处于天地之间的人栖居在世界之家中。这也证明了文学艺术的语言特色,即它是一种凝结与承载着人类精神向往与需求的高尚艺术。由于文学艺术这种与人的精神世界的联系,使得它在以往、当今乃至后世都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也正因如此,进行文学欣赏就成了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在今天传媒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影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获得图像、音乐、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沟通。但是,这都不能够表明人们已经不需要文学欣赏与有关欣赏理论的指导了。恰恰相反,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学欣赏与欣赏理论的指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信息时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更加快捷,大量的作品与巨量信息的出现,欣赏者需要欣赏性的选择与指导;其次,随着时代变迁,不仅古代作品因时间差异而难以理解,而且当今文学创作的手法与艺术性都在不断发展,文学欣赏已经需要专门指导才能够进行;再次,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精神交往变得奢侈,让精神世界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文学欣赏带来的精神满足,或在文学欣赏的ldquo共鸣rdquo中获得ldquo精神交往rdquo,这尤其需要欣赏理论的指导,那种ldquo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rdquo,仅仅凭借经验的欣赏模式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经变得不可奢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文学欣赏呢?从文学欣赏的实际区分,存在两种不同层次的欣赏。一是文学研究,它是一种注重创作规律、艺术特点的理论层次的欣赏;二是文学作品欣赏,它往往是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阅读感悟,侧重文本、情感、语言、思想等具体可感的作品形式与内容。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欣赏起始于语言这个媒介,读者通过可读听的语言介质,感知语言承载的意义与情感,进而深人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刻思想意蕴。在理论实践上,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是相互交织的。文学欣赏要结合具体的作品,ldquo文学欣赏是读者透过语言符号去感受、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意识,从而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rdquo(欧阳友权等主编《文学原理》,第349页),而文学批评则是ldquo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rdquo(同前书,第392页)。可见,文学欣赏多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诉诸感知的种接受,而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评价,两者都是围绕作品进行的阅读接受,只是文学批评更具有系统理论性。但是,也不能说文学欣赏就不需要任何批评理论的介2人,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进行文学欣赏,除了知道传统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外,还需要了解精神分析、象征主义、原型批评、新批评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方法,针对不同文学作品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进行文学欣赏。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是指作家在一定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以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与反映生活的一种创作手法,如杜甫的ldquo三吏rdquoldquo三别rdquo等。新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新变。浪漫主义是指作家用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注重描绘作家理想生活的图画和主观感情,根据理想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如《西游记》等。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分辨的那样:ldquo他(索福克勒斯)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德斯则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rdquo精神分析学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学批评流派,它把文学看作一种无意识活动的结果,通过寻找作家作品的动机,发掘其中存在的ldquo症候rdquo即特殊细节,追溯背后的因果,进而揭示或破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如研究者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关于杀父娶母情结的分析即如此。象征主义强调人的主观个性,往往以想象来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主体的观念与内在的精神世界。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运用到创作上就是一种托物取喻以抒情言志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主义是指整部作品都充满象征,整部作品的形象体系都具有象征性。如戴望舒的《雨巷》,整首诗就充满迷茫的象征。原型批评是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重要批评流派,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ldquo原型rdquo意为最初的形式。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样式是神话,故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但它还涉及巫术、宗教、民俗等诸多领域。原型批评力图从文化人类学等角度通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寻我出其背后的基本形式即探究神话原型,进而揭示出其中蕴涵的普遍规律。ldquo新批评rdquo之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新批评(或称本体论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四五十年代。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完整的、自足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文学批评应以作品为本体,通过文本细读,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探寻作品的内在结构,并提出了语境、张力、反讽等新概念,对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上所介绍的文学批评多属于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是指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ldquo反映论rdquo而建立了ldquo表现论rdquo的规则与范绪式,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把反传统推向极端。它不仅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也反对现代论主义的各种对文学创作形成制约的新规则。它要求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相对性。它注重展示主体的生存状况,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让读者去思索归纳其审美价值与内涵。后现代主义摈弃了传统的ldquo终极价值rdquo,倡导所谓ldquo零度写作rdquo(作家在话语、语言结构上为所欲为,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它采用矛盾(文本中的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文本中对同一事物3文学欣赏与创作(第三版)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叙述中有意识地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中断对作品的阐释)、反体裁(故意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等手段,在作品中表现的生活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往往也造成读者对作品进行解读的阻隔与困难。那些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都属于后现代主义。学习这些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阅读文学作品,它是直接获得感悟的第一步。再者,进行文学作品欣赏还要阅读有关作品赏析的文章,学习有关作品赏析的知识与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的经历等。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能够通过长期的阅读获得赏析经验会更好。另外,对于各种体裁文学的发展史也需要了解,因为只有把作品放置到一定时空环境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从文学类别上划分,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从媒介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阅读文学、讲唱文学、影视文学;从时代上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从国别上划分,则有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等就中国文学发展史来说,按照历史朝代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等几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直接源头,时间上它包括自人类产生以来至秦王朝建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文学样式有远古神话、歌谣和散文。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主要作品有《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先秦诗歌以《诗经》《楚辞》为代表,风骚并举,形成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散文有以《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历史散文和以《论语》《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先秦文学不仅是后世文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ldquo诸子百家rdquo的出现,也对中国社会与文学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秦汉时代的文学比较简略。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但因严酷专制,秦代文学较有名的只有吕不韦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经历楚汉战争而建立的汉王朝,文学成就以散文、汉赋和乐府诗歌为代表。散文和汉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贾谊、司马相如、晁错、司马迁等。司马迁ldquo成一家之言rdquo的《史记》中的文学传记,为后世文学叙事与人物塑造树立了榜样。东汉班固的《汉书》也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乐府诗歌ldquo感于哀乐,缘事而发rdquo,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倾向、质朴的民间性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后世文人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造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与成熟期,其标志是此时不仅有了明确的ldquo文rdquoldquo章rdquo之分,而且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批评作品,如曹不的《典论middot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围绕ldquo三曹rdquo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作品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被后世称为ldquo建安风骨rdquo。东晋大诗人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而晋末的陶渊明以纯净的田园诗歌和超然的生活态度成为彼时最有成就的诗人。此时,骈体文也盛行,出现了江淹《别赋》等众多作品。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也开始出现,如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等」隋唐五代文学中以唐代文学成就最为突出。隋代文学成就不大。五代时期词获得发展,出现了以香艳为特色的花间词派,其中以南唐后主李煜成就为最高。唐代文学获得全面发展,唐诗不仅流传下来的作品有48900多首,而且还出现了初唐四杰、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杜牧与李商隐等大诗人。唐代散文不仅扭转了五代以来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且在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佳作。唐传奇是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唐代的词、变文等也成为文学发展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采取了重文抑武政策,宋代的文化与文学获得发展。宋诗走了一条与唐诗不同的道路,不仅爱议论,而且意境狭窄。宋初诗坛歌颂升平的ldquo西昆体rdquo曾风靡一时,后来又出现了江西诗派,南宋时期的陆游则是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词是宋代文学最光彩的明珠。宋初词坛的晏殊与欧阳修,其小令清丽可喜。柳永的慢词擅长铺叙,多用俚俗语,婉约动人:苏轼的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形成豪放词风。南宋则出现了大批爱国主义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李清照因身世遭际前后词风也迥然不同,辛弃疾则继承与创新了词的豪放风格。宋代散文师承韩柳ldquo文以载道rdquo主张,敢于直陈时弊,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ldquo三苏rdquo、曾巩等六大散文名家。宋代出现了说唱文学及与之关联的话本小说,宋杂剧也获得发展。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则为王实甫撰写《西厢记》奠定了基础。在蒙古贵族建立的元代政权,传统的诗文受到冲击,但是戏曲、散曲等俗文学获得发展。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杂剧现存剧目约600种,作品162种,前期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后期创作重心南移杭州,创作日渐式微。南戏是北宋末年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的民间戏曲,用南曲演唱。它不同于杂剧的四折一楔子结构,结构宏大到每本戏可有几十出。其中高明的《琵琶记》成就最高,《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ldquo四大传奇rdquo也较有名。话本小说中的《全相平话五种》为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散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一种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它的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朴实爽朗,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马致远《天净沙middot秋思》。在1368年建立的明朝初期,文学被压制,中期后才获得发展。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另外,《封神演义》《平妖传》等神魔小说也很有影响。冯梦龙绪编写的ldquo三言rdquo、凌濛初的ldquo二拍rdquo等话本、拟话本短篇小说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论明代杂剧作家徐渭的《四声猿》形式创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ldquo临川四梦rdquo成就突出,影响深远。明代诗文出现过前后ldquo七子rdquo和ldquo台阁体rdquoldquo公安派rdquoldquo茶陵诗派rdquo等创作流派,但多脱离现实,成就不高1644年开始的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帝制政权,而清代文学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清代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吴敬梓5文学欣赏与创作(第三版》的《儒林外史》代表了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前人,成为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李汝珍的《镜花缘》等才学小说想象奇特,别具一格。英雄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武侠侠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也获得长足进步清代传奇戏曲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优秀之作。在诗、文词等方面,诗有王士祯的ldquo神韵派rdquo,沈德潜的ldquo格律派rdquo,翁方纲的ldquo肌理派rdquo等,词以朱彝尊的ldquo浙西词派rdquo和张惠言的ldquo常州词派rdquo等为代表。散文则以ldquo桐城派rdquo影响最大。可以说,清代文学获得了全面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近代文学中,有四大遣责小说,各种各样的诗、词、文流派也不断出现,但是成就不高,其中南社成就稍有代表性五四时期,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小说,都出现了大批名家名作。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科学和民主;在语言上,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从此,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时期第一部白话诗集。此后ldquo湖畔诗社rdquoldquo新月派rdquoldquo七月诗派rdquo等不断涌现。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ldquo文学研究会rdquo的茅盾、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等人与创造社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写出了反映时代内容的作品。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等作家更是各具风格。戏剧文学以西方传入的话剧为主,曹禺夏衍、阳翰笙、陈白尘、于伶、郭沫若等人的创作能够结合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散文创作获得了大丰收,不仅有鲁迅这样的文化旗手,而且还出现了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徐志摩、冰心、朱自清、沈从文等一大批散文名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文学进入当代阶段。从1949年到1966年,是文学史上称为ldquo十七年rdquo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小说与诗歌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品主题突出,多具有教育和鼓舞人民的作用。小说有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诗歌以讴歌党和新时代的政治抒情诗最受欢迎,代表作有郭小川的《青纱帐一甘蔗林》、贺敬之的《回延安》等。散文则以讴歌和赞颂为主的ldquo抒情散文rdquo或ldquo艺术散文rdquo较为流行,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是代表作家。在戏剧创作上,老舍的《茶馆》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ldquo经典rdquo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郭沫若、田汉等人创作的历史剧体现出鲜明的主题性,这亦恰如鲁迅所言ldquo政治先行,文艺后变rdquo1976年ldquo文化大革命rdquo结束后,文学创作进入新时期,当代文学也第一次出现了现实主义美学形态之外的另一种美学形态一现代主义,如意识流小说、荒诞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以及各种探索性、实验性的诗歌、戏剧等。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期,先是出现了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ldquo伤痕小说rdquo,稍后是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ldquo反思小说rdquo,然后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5号》等反映20世纪80年代改革风潮的ldquo改革小说rdquo。再后是80年代中期的ldquo寻根文学rdquo,它注重探寻现代社会生活背后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6middotmiddotmiddot试读结束middotmiddotmiddot...

    2022-12-12 文学欣赏 参考资料电子版 文学欣赏和文学鉴赏

  • 文学欣赏》高滨,秦素洁|(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欣赏》【作者】高滨,秦素洁【丛书名】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256【出版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113-24088-2【价格】42.00【分类】文学欣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高滨,秦素洁.文学欣赏.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文学欣赏》内容提要:全书选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介绍文学常识和文学欣赏的方法,并配有精美的图片。本书分六个部分:绪论、诗歌欣赏、散文欣赏、小说欣赏、戏剧欣赏、电影文学欣赏,每单元后都附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链接,如书院、名楼、名窑、青铜器等。本教材以“文学欣赏”为主线,主要由作者(作品)简介、作品正文(或精彩片段)、注《文学欣赏》内容试读绪论G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为基本宗旨。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和不同国度的名家名篇进行赏析,启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以语言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一样属于上层建筑。文学是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文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生活。作家是社会的一员,他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拥有特定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在作品中或隐或显地表露出他对生活的评价,自觉不自觉地代表着一定利益集团或文化视野与读者对话。文学通过读者接受活动,产生了社会影响,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读者层产生作用。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人们只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一定内容的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社会科学、哲学、自然科学以抽象的概念、严格的逻辑论证来提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索生活的真理:而文学则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显现生活面貌,引导人们去体察生命的真谛。总之,用形象说话,通过形象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观点及意见,是文学的特殊功能。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认识的方式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第二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正是这种特殊的认识或“掌握”客观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文学艺术必须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生活,表达主体的思想与感情。形象是依据现实生活,经过语言艺术概括,表现在作品中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并体现作家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主要指人物形象。任何形象都是具体的。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形象来自现实生活,是生活原型的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象的,具有可感、可视的特点。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必须形象地描绘生活的具体形态。不仅小说、戏剧这些叙述性作品的文学形象是具1体的,而且散文、诗歌中的文学形象也是具体的。文学形象不仅是具体的,而且是生动的。人们在分析艺术形象时,也往往把具体、生动联系在一起。前面列举的形象既是具体的,又是生动的。所谓形象的生动性,就是指文学描写的具体对象在生活中的运动形态。绘画和雕塑的形象固然也具体生动,但表现的是动态在一瞬间的凝固状态。而文学形象却不然,它可以描绘出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外在行动和内心状态的变化过程。因而,比之其他艺术,文学形象的生动性尤为突出。(二)文学与生活1.文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在不同时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曹不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是为了批判,为了颂扬,为了唤醒,为了激励,为了娱乐,为了消遣,更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反观自身,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好好生活。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它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观的态度。社会生活为文学的创造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认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学2.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欣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生活真实是作为基础与源泉而存在的。尽管文学作品的情况千差万赏别,有的抒发人们的感情,有的描写自然景物,有的描写超现实、非现实的幻想,但不管它们彼此怎样不同,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生活真实是文学的“源”,古代的作品、历史资料等是文学的“流”。文学创作只是对生活真实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没有生活真实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当然,生活真实虽然重要,但它毕竞只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已。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真实的能动反映过程。作家必须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的取舍、改造、提炼、虚构等创造性加工,才能使生活真实变为文学作品。就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所唱的那样:“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3.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灵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指作家在偶然机遇的触发下,艺术想象高度活跃,艺术技巧超常发挥,创作进程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心理状态。陆游《剑南诗篇·文章》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突发性,二是短暂性,三是突破性。一方面,灵感基于作家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勒奋的创作劳动:另一方面,灵感的产生还要有适当的契机触发。不过灵感毕竟是一种短暂的心理现象,并不能帮助作家解决创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灵感对于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睡眠中制作成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与门捷列夫平时对化学元素的认真思考有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在睡眠时思想放松,反而有利于思维进一步扩散,这表明思维放松可以促使灵感的产生。科学研究需要灵感,艺术创造更离不开灵感。著名音乐家施特劳斯有一次站在多瑙河边,望见碧波掠岸、浪花涟漪的优美景象,不知不觉地同音乐联系起来,突然来了灵感,产生了妙不可言的音乐旋律,他急忙取出笔想记录下来,却发现没带纸。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衬衣,在衣袖上及时记录了这个旋律,这就是举世2闻名的不朽之作《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基础。(三)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文学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物,并不是一种自在之物,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文学对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变革和改造。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诗歌能起到激发人心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观风俗之盛衰,也能使人团结,针砭时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能够给人以真理,罗马时代的贺拉斯要求文学“寓教于乐”,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对于社会来说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东西,而是积极参与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力量。从根本上说,文学的社会作用就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文学只有通过阅读,影响读者、教育读者、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来间接地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学就是用美来感染人、愉悦人、影响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状态一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1.文学的美悦作用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感觉上的快适和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们对作品的内容,如人物的行为、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在感情上产生强度不一的反应,引起或优美,或丑陋,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文学描写美的事物固然能使作品具有美的品质,而描写丑的东西也可以产生审美价值。绪十七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悭吝人》塑造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阿巴贡,他为了敛财聚宝,费尽心机,甚至六亲不认,冷酷无情。这样一个吝啬鬼却具备了审美意义,作家通过对他的讥讽、嘲弄,否定了他的丑恶行为,衬托出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所以丑一旦进入了艺术论领域,就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也就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丑的否定,达到了对艺术美的表现。从心理学上看,文学通过情感宣泄和补偿来调节人的情感而产生愉悦的心情。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得到一种审美快感,在他们各自的艺术对象中宣泄了他们平时的一些情绪,达到一种平衡感,不断提高人的境界。如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剧中多次出现的“汉家基业”“俺汉家节”等一类唱词,借历史人物之口,激起人民的民族情感,鼓舞他们积极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斗争。文学对人的精神有着重要的补偿作用,当人们某种需要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可以从另一种方式,即从艺术中得到补偿。也就是文学可以补偿现实的缺憾。意志薄弱者,却可以有鲁滨逊、保尔·柯察金的坚强;虽无爱情,却有罗密欧、朱丽叶的柔情。现实中不存在的也可以在文学中求补偿。2.文学的认识作用文学反映的对象是人的生活,文学在描写历史和现实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来创造艺术形象,因而优秀而深刻的文学总是表现了生活的内容和人生的真谛。比如人们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就能了解到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仿佛具体而生动地看到新婚夫妇被迫离散,老妪被迫投军,田园的荒废,官吏的无情,生活的困苦,人民的哀怨,都历历在目;一幅幅悲惨的景象,一声声哭诉的声音都在眼前。文学的认识作用,可分为表层认识和深层认识。比如过去时代的作品使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形、生活状况,使人从中获得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使读者了解到外国民族的生活情况等,都属于表层认识。只有当文学作品精细到再现当时各种社会心理和人民情绪的细微变化,政治力量或阶级关系的变动对比,使作品准确、深刻而又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发展演化的实际状况,揭示出历史过程的某些规律性,这样的作品就使人3获得一种深层认识。一般文学作品只具备表层认识,只有那些优秀的、真正揭示生活真理的作品才具有深层认识。3.文学的教育作用文学作品总是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人们不仅会心中崇敬保尔·柯察金、林道静等,而且会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们、仿效他们。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苏比,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因为想去监狱过冬,便以身试法:吃饭不给钱,扰乱社会治安,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结果却屡试屡败。当苏比无奈地踱步到一座古朴教堂前时,赞美诗演奏的甜美乐声使他陶醉。他的灵魂突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种强烈的、突起的冲动推动着他与厄运抗争。文学的“初级关怀”与“终极关怀”。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如通俗读物。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如《俄狄浦斯王》绝望的挣扎,《浮士德》顽强的探索,《哈姆雷特》沉痛的反思,《离骚》上下求索,《牡丹亭》生死之恋,《红楼梦》色空之谜等。这些作品都具备终极关怀,文学所实现的“初级关怀”也便具有了人道主义的合理价值:而在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已得到充分膨胀,渴望学获得必要的感性超越和精神救赎的情况下,文学艺术则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终极关怀”的文化欣使命。文学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说明和评价生活,因而文学教育作用并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赏能达到的,而是通过生动活泼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打动读者。二、文学作品的体裁体裁就是“样式”。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由于运用语言、安排结构、塑造形象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而形成不同的样式,就是文学作品的体裁,用通俗的话讲体裁就是分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就出现很多种体裁。最常用的分类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一)诗歌1.诗歌的含义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初期是同音乐、舞蹈结合为一体。《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人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人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我国诗歌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2.诗歌的特点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以此可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3.诗歌的分类(1)从格式上来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体诗。格律诗是指诗的节、行、字(或音步)数目,声调和用韵都要有严格规定的诗体。我国古代的律诗、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等都属于格律诗。自由体诗其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自由诗又称新诗,这是相对旧体诗而言的。它在章节、音步、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灵活,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固定的限制和约束。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自由诗从旧式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在体式、音节、语言方面力求解放,显示出新的特色。(2)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如我国古典诗歌《孔雀东南飞》,以及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绪节和人物形象。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决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二)散文1.散文的含义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辞海》解释为:“文学的一大样式。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2.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5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2)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学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欣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人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赏积淀。(三)小说1.小说的含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人物形象。三要素中,人物是环境的主人,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包括:(序幕一)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声)。(3)环境。环境是人物生存的场所。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小说的特点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小说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家能对丰富而统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细致描写。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文学作品中,唯独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小说多具有较为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小说更具复杂性、连贯性,尤其长篇小说,往往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描写技巧,体现情节的完整。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颠倒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6···试读结束···...

    2022-10-12

  • 《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胡贞主编;吴玲娟,卢佼,刘青青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作者】胡贞主编;吴玲娟,卢佼,刘青青副主编【页数】444【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04【ISBN号】978-7-307-19888-3【价格】59.00【分类】影视艺术-文学研究-英国;影视艺术-文学研究-美国;影视艺术-文化-研究-英国;影视艺术-文化-研究-美国【参考文献】胡贞主编;吴玲娟,卢佼,刘青青副主编.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内容提要:本书分三大块(即英美影视基础知识、英美文学与影视作品、英美文化与影视作品)以英美影视作为切入口,提炼英美文化主题,并针对主体进行探讨,以期广大读者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知识,开拓视野,鉴赏影视文学与作品,提高跨文化交流、语言表达和阅读的能力。此外,可以方便广大读者在学习的过程阅读和观摩经典影视作品,掌握专业词汇,更好地在实践中理解和评介这些作品。《英美影视文学与文化》内容试读ModuleOeEglihFilmOutlook26Uit1EglihFilmHitorye义9Thehitoryoffilmcaotecreditedtooeidividualaaoverimlificatioofayhitoryoftetrietodo.Eachivetoraddedtotherogreofotherivetor,culmiatigirogrefortheetireartadidutry.ThehitoryofWorldCiema,toacertaidegree,iahitoryofAmericaCiema,withHollywooditeractigwitharageofatioaladtraatioalciema,fromGermaExreioimtoHollywoodadChieefilm.TheAmericafilmidutryhadomiatedallotherilatadthicetury.AmericaciemaoftereferredtoaHollywood)hahadafar-reachigiflueceociemaoftheworldicetheearly20thcetury.Ithitoryiearateditofourmaieriodaccordigtothiook:theearlyeriod,theclaicalHollywooderiod,theewadot-claicaleriod,adthecotemoraryeriod.1.EarlyCiemaTheciemadidotemergeaaformofmacoumtioutilittechologyevolvedfromtheiitial"eehow"formattotheoitwhereimagewererojectedoacreeiadarkeedtheater.TheEarlyCiemaPeriodtartedfrom1830to1920.1.1BirthofMotioPictureArecordeditaceofhotograhcaturigadreroducigmotiowaaerieofhotograhofaruighoreyEadweardMuyridge1830-1904)aAmericahotograher.Hemadeaioeerigerieofhotograhoglalate,uigtwetyearatecameralacediarow,iordertohowrecielyhowahorera.Muyridge'accomlihmetledivetoreverywheretoattemttomakeimilardevicethatwouldcatureuchmotio.3ModuleOeEglihFilmOutlookHoreJumig(circa1877),equetialhotograhyEadweardMuyridgeItheUitedState,ThomaA.Edio(1847-1931)waamogthefirttoroduceuchadevice,theKietocoe.HecomletedwithhiaitatDickothedeigofaelectricallycotrolledcamera,theKietograh,adaee-howmachiecalledtheKietocoe,givigviewerthethrilladoveltyoferceiviglife-likemovemetofvaudevilleerformeradoxigexhiitio.TheKietocoewaatetedi1891adheardyaetrereeuramedNormaRafftwoyearlater.UderEdio'ameadRaff'maufacture,thefirtKiotocoearloroeedi1894.Ediowaoeofthedetermiigfigurefortheearlydevelometofmotioictureaaidutry,whilehiFrechcometitor,theLumiereBrother,hadtaketheleadduetotheirailitytorojectmotioictureifrotofaaudiece.LouiLumiere(1864-1948)ivetedtheCiematograhuoEdio'deigoftheKietocoe.Itcomiedmovigimagewithfrotrojectiouigitermittetmovemet.IcotrattoearlyEdio'largeadcumeromeKietograh,thecamerawaortale,lightweight,adthufreefromtudioretrictioforeayoutdoorueaaciematicrecorderof"actualitie"oflife.TheLumiereBrotherhadhiewCiematograhexhiitediulicforthefirttimeiPariiDecemer,1895.Theimmediateucceeoftheexhiitiowotheethuiaticuortadwoderoftheulicadmade1895theofficialirthyearoftheciemaawekowittoday.1.2HeadquartertoHollywoodCometitioifilmidutrywafierceecaueofthetemtiglyhighrofit.I1908,EdioformedthePatetComay,alliedwithieotherleadigcomaieicludigVitagrah,Selig,Biograh,etc.,claimig16atetright.TheComaytragledallthoecomaieotalliedwiththem.By1910,ithadmooolizedtheroductio,ditriutioadexhiitioiAmerica.Tofreefromitmoooly,ideedetroducerleftthefilmigceterofNewYorkadChicagoadfilmediHollywood,alittlevillageeveralmileawayfromdowtowLoAgele.D.W.GriffithhiftedhifilmiglacetoHollywoodadtherehemadehudredoffilmadgatheredafavoraleumerofouttadigactor.AftertheTreatyofVeraillewaigedi1919,whichformallyededWorldWarI,theAmericafilmidutryermaetlyrelocateditroductioheadquartertoHollywood.Itgrewad4Uit1EglihFilmHitoryroeredthereetwee1920ad1929.TheoulatioiHollywoodhadgrowfrom5,000y1910to36,000y1920,aditwoulde157,000y1930.Themajormovietudio(aroudtwety)werelocatediHollywood,amogwhich,therewerethe"BigThree"(Paramout,Metro-Goldwy-MayeradFirtNatioal)admallertudiolikeWarerBro.,FoxadUiveral,etc.I1924,theBigThreeStudiocoolidatedtheirfilmroductioadditriutiocomaieyacquirigtheirowtheatrechai.Zukor'ParamoutPictureaoredaumerofmallercomaie.LoiMayeradSamGoldwycreatedMGMatheroductioarmforLoew'theatrechai.FirtNatioaldeededoideedetroducertoulyfilmtoitmoviehoue.Americafilmroductiograduallycomletedittraformatioi1920fromdirector-ceteredytemitoroducer-ceteredmode.Hececameitoeigthe"tarytem".ThigiHollywoodecamecadalouwherumorreado"theiofHollywood"whichicludedaccuatioofderavity,exualliceeadamoralityamogHollywoodtar.NewofallegedraeadmurderofleadigactoraddirectoruchaFattyAruckleadWilliamDemodTaylorecameheadlieovariouewaer.Fearighugeecoomicloereultigfromthecadal,Hollywooddecidedtotakemeauretoetalihadmaitaithehighetoilemoraladartitictadardifilmroductio.I1922,HollywoodfoudedtheMotioPictureProduceradDitriutorofAmerica(MPPDA)admadethefamouHayCodeuderthehotofWillHay,whichaimedtocatouttheamorallot,dialogueadceewheceorigfilm.1.3EarlyDirectorFilmhotidocumetarytylefrom1895to1905wereotedited.LiketheLumierefilm,they"rederedtheworldaiti"itheirreetatioofewtorieoftheday.Meawhile,thedevelometoffatayfilmyGeorgeMelie,with"i-film",to-motioeditig,ealedomedirectortocreate"magicrealim"fortheirfictioalarrative.Theefilmrecreatedtheworldaccordigtothefilmmaker'imagiatio.Bothtedecieifluecedotherdirectorifilmroductioathedemadtotellimlearrativeheldtheiteretoftheaudieceadheledthemidetifywithcharacterithefilmedevet.1.3.1EdwiS.Porter(1870-1941)Ail21,1870BorCoellville,Peylvaia,theUitedStateAril30,1941DiedNewYorkCity,theUitedStateOccuatioFilmdirector,filmroducerYearactive1899-19155ModuleOeEglihFilmOutlookFilmograhy:JackadtheBeatalk(1902),TheLifeofaAmericaFirema(1902),TheGreatTraiRoery(1903),TheKletomaiac(1905),LifeofaCowoy(1906),RecuedfromaEagle'Net(1908),adThePrioerofZeda(1913)Torofit,moviemakerturedtodramatictorie.Thoughthegrowthofthigerewalow,omedramaticfilmrovedexcetioallyoular.EdiohiredEdwiS.PorterarojectioitaddirectorwhehiewtudiowauiltiNewYork.Porterdirectedtwoimortatfilm,TheLifeofaAmericaFirema(1902)adTheGreatTraiRoery(1903),whichrovedtoeacomleterevolutioforthearrativetructureofmotioicture.Porteruilthihortfilmarrativefromtheeatioaltoriecarriedydailyewaeradkillfullyrecotructedtheetorieitooe-hotfilmhowigoecotiuouactiofromegiigtoedtagedwithoutamovigcamera.HikillirecotructigtheactioofmajorcharacterhadeerevealedifilmlikeCatureoftheBiddleBrother(1902)adFuiaBakerySho(1902).WhedirectigJackadtheBeatalk(1902),Porterimitatedthetructureoftheatricaltory-telligthatFrechdirectorGeorgeMeliehadimroved.Adhelayfullyexerimetedadcaitalizedotheeetialcoectioetweedocumetaryfilmhotirealtimeadtudioceehotwithiatheatricalace.Therefore,hemaagedtoexadthelieararrativewiththeitroductioofimultaeouactiothroughcro-cuttigoeceewithadifferetoe.Hicuttigackadforthfromoeceetoaotherdeveloedteioorueewithithearrative.IPorter'TheLifeofaAmericaFirema,thieditigtechiquewautilizedtoheightethedramaticeffectofthelat-miuterecue.Atthetartofthefilm,thefirthothowthethoughtofafiremathrougha"alloo",orrowedfromcomictri.Thefiremaimagiehifamilyiafirethefilmthecuttoacloe-uofafirealarmadahadulligthealarm.Documetaryfootagefollowoffirefighterawerigthealarm.Porterthecomietheeceewithtagedevetoffiremeeterigtheuildigyladderadarallelhotofthedramaticrecueofthewomaadchildtraediidetheuriguildig.Iomeverioofthefilmtheeditigoftherecueceehowitercuttigfromtheexteriorarrivalofthefiremeattheuildigtotheiteriorroomwherefiremereakdowthedoor,creatigaewarrativedimeio.I1903,PortermadeTheGreatTraiRoery,whichtookafewmoreteievolvigafilmgrammar.Thifilmioereelofactio,violece,frotierhumor,ecialeffect(averyeffectivemattehotofatraiaigaeethroughatatiohouewidow),ad,aafialfilli,afull-creecloe-uofaaditfirighiitolattheaudiece.Porter'cameraagletedtoemhaizetherealimoftheexterior.Ifourteecee,hetoldacomlicatedatthattime)toryadtolditviuallyadvividly,withvirtuallyotitle.TheGreatTraiRoerywaotolythemotfamoufilmroducedyEdiotudioitwaalotheiglemotfamouAmericamovieutilitwadilacedtwelveyearlateryTheBirthofaNatio.TheGreatTraiRoerymadePortertheleadigfilmmakerofhiday.46···试读结束···...

    2022-10-01 小说的艺术epub 电影是什么epub

  • 《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慈文学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作者】慈文学著【页数】153【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352-8545-4【价格】40.00【分类】耳鼻咽喉病-常见病-诊疗【参考文献】慈文学著.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耳部疾病、鼻部疾病、咽喉疾病等,还对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进行了介绍。本书内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可供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学习参考使用。《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耳鼻咽喉检查法第一节检查设备由于耳鼻咽喉及相关头颈部区域诸器官在解剖学上具有腔小洞深、不易直视观察的特点,临床上常需使用专门的检查器械和良好的照明才能进行检查,以下为常用的、简单的检查器械(图1-1)。图1-1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器械1一鼓气耳镜2一耳镜3一需钩4一卷棉子5一前鼻镜6一后鼻镜7一间接喉镜8一音叉9—枪状镊10一电耳镜11一角形压舌板12一喷壶·2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随着各种内镜如鼻内镜、耳内镜、纤维和电子耳鼻咽喉镜、动态喉镜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精确度和清晰度,同时可以具备图像显示、处理和保存的功能,有利于教学和科研。1.检查室的设置与设备室内宜稍暗,应备有光源,多为100W的白炽灯,检查椅(目前一般配备带有自动升降、旋转的自动机械检查椅)、检查器械、消毒器械和用后器械盛具、污物桶,以及一次性用品、敷料(如纱布、油纱、止血栓子、止血海绵、明胶海绵、棉球、棉片、棉签、注射器)、药品(1%麻黄碱液或1%丁卡因等)等。目前诊疗综合工作台已成为常用的耳鼻咽喉科装备,配有带臂光源、自动升降旋转座椅、药物喷枪、负压吸引器、加热风机、内镜图像显示系统、纤维喉镜、阅片灯、储物盒或抽屉、试剂摆放台、计算机、打印机等,十分便于临床专科诊疗(图1-2)。旋转臂视频监视器观片灯冷光源聚光灯彩色打印机数字转换器器械储藏槽电脑显示屏压力调节阀诊台面压力表废物盘感应式加温器光导纤维污物缸机柜箱电脑主机一丁卡因喷枪一麻黄碱喷枪吸引枪图1-2耳鼻咽喉科诊疗综合工作台及其基本结构2.额镜的使用一额镜为中央有一小孔的凹面反射聚光镜,其焦距为25cm,借额带固定于头部额前,镜面可灵活转动。检查时,光源一般置于额镜同侧,略高于受检者耳部,相距约15Cm。调整镜面使之贴近左眼或右眼,并使投射于额镜面上的光线经反射后聚集于受检部位,保持瞳孔、额镜中央孔和受检部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两眼同时睁开进行检查(图1-3,图1-4)。3.检查体位一般受检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受检者上身稍前倾(图1-5)。检查不合作的儿童时,须由其家属或医务人员抱持,采用双第一章耳鼻咽喉检查法·3·腿夹住双下肢、右手固定额头部于胸前,左手环抱两臂,将其全身固定(图1-6)。10-20cm受检者光源检查者图1-3对光图1-4额镜30cm四图1-5耳鼻咽喉常规检查患者体位图1-6小儿受检时的体位(1)错误:(2)正确4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第二节鼻部检查法一、常规鼻部检查(一)外鼻观察外鼻有无畸形、缺损、肿胀、新生物,皮肤有无异常改变。再以示指和拇指触诊,检查鼻部皮肤有无触痛、增第一位置厚、变硬,鼻骨有无塌陷或骨擦感等。(二)鼻腔1.鼻前庭检查嘱受检者头稍后中鼻用仰,用拇指将其鼻尖抬起,观察鼻前庭总鼻道下鼻甲皮肤有无红肿、糜烂、溃疡、皲裂、结痂、下鼻道第二位置肿块和鼻毛脱落等。2.前鼻镜检查通常以左手持鼻中鼻道镜,右手扶持受检者面颊部,以调整头位。将鼻镜两叶合拢,使之与鼻底平下鼻甲行,缓缓置入鼻前庭,但不能超越鼻阈,下鼻道以免引起疼痛或鼻腔黏膜损伤。然后第三位置将前鼻镜两叶上下张开以扩张鼻孔。图1-7前鼻镜检查的3种位置循3个头位连续进行由底向高依次检查整体鼻腔:先使受检者头稍低(第一位置),观察鼻腔底部、下鼻甲、下鼻道及鼻中隔前下部:再使头后仰至30°(第二位置),检查鼻中隔中段、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后部:最后使头进一步后仰至60°(第三位置),查看鼻中隔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与中鼻道的前部(图1-7)。3.后鼻镜检查详见鼻咽部检查。(三)鼻窦1.一般检查检查尖牙窝、内眦及眶内上角皮肤有无红肿、压痛,局第一章耳鼻咽喉检查法·5部有无弹性或硬性膨隆,有无眼球移位或运动障碍,有无视力障碍等。2.前鼻镜检查主要观察中鼻道、嗅裂或后鼻孔处有无脓涕存留,中鼻甲黏膜有无红肿、息肉样变,中鼻道有无息肉或其他新生物。临床上疑有鼻窦炎者,在鼻镜检查中未发现鼻道内有异常分泌物,可行体位引流术。方法如下:先用1%麻黄碱液充分收缩中鼻道与嗅裂附近黏膜,使鼻窦口通畅。疑为上颌窦炎者,取头前倾90°,患侧居上;疑为额窦炎,取正坐位,头位直立:疑为前组筛窦炎时,头位稍向后倾:疑为后组筛窦炎,头位稍向前倾:疑为蝶窦炎,取低头位。检查时应保持原位10mi,然后检查鼻腔,观察有无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坐位,下肢自然分开,屈身,头垂抵膝,10mi后坐正检查,观察中鼻道、嗅裂处有无脓性分泌物出现。3.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可用于上颌窦内病变的活检和分泌物的冲洗,是诊断及治疗上颌窦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方法是:用1%丁卡因棉片行下鼻道前段黏膜表面麻醉,将穿刺针伸入下鼻道内的下鼻甲附着缘下,在距下鼻甲前端约1.5cm处,针尖朝向眼外眦方向,稍用力旋转即可将针头穿通上颌窦内侧壁。感到阻力消失时,拔出针芯,用空针如可抽出空气表明已进入窦腔内。此时可进行冲洗直至将脓液洗净,还可注入抗生素溶液或甲硝唑溶液。拔出穿刺针后将棉片填压于鼻底部。二、鼻内镜检查法鼻内镜可直接进人鼻腔的深部,在近于直视下观察鼻腔和鼻窦口甚至窦腔的情况,同时还可将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和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检查质量。此外,经下鼻道上颌窦穿孔术可以将鼻内镜引入上颌窦内,直接观察到窦内各壁和自然开口,也可在鼻内镜下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1.硬质鼻内镜检查法一套完整的鼻内镜包括0°、30°、70°、90°及120°等多种视角镜(图1-8),并配有图像显示和视频处理系统,可显示和记录检查,的结果及内容。受检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使用1%丁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按顺序进行检查,使用0°镜可观察鼻腔大部分解剖部位,如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后鼻孔、咽鼓管咽口等。·6…耳鼻喉常见疾病诊疗使用30°镜或70°镜,可更好地观察中鼻道、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的开口以及蝶筛隐窝和后组筛窦的开口。使用90°镜有利于观察嗅裂、上鼻甲及上鼻道。30检查时要注意观察中鼻道和影响中鼻70道通气引流的相关解剖因素,视野范围内90鼻黏膜形态以及有无诸如脓性分泌物、糜烂、息肉、囊肿及肿瘤等病变。硬质鼻内镜120还可完成对鼻窦的检查,如可经下鼻道钻孔检查上颌窦。硬质鼻内镜还是目前被广图1-8鼻内镜泛使用的鼻腔鼻窦手术设备。2.软管鼻内镜检查也可参照硬质鼻内镜的方法对鼻腔的各解剖部位进行检查。三、鼻功能检查法1.鼻通气功能检查法主要是判定鼻通气程度、鼻气道阻力大小鼻气道狭窄部位、鼻气道有效横截面积等,依此判定病情和决定治疗方案。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两种。①鼻测压计法:即测定呼吸时气流在鼻腔的阻力。正常成人的鼻腔阻力是196~294Pa(2~3cmH,0)/(L·)。当有鼻腔阻塞性疾病时,鼻阻力升高:空鼻症时,鼻阻力明显减少。②声反射鼻量计法:定量判断鼻腔、鼻咽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以此来客观评估鼻腔和鼻咽部疾病的病变程度、性质和疗效。2.鼻自洁功能检查法主要是检查鼻黏液纤毛传输系统以判断鼻的自洁功能。常用方法是糖精试验,通过观察糖精从鼻腔排到咽部的时间,了解鼻黏膜纤毛传输系统对鼻的自洁功能状况。成人正常值为3.85~13.2mm/,平均为7.82mm/。3.嗅觉功能检查法包括嗅瓶试验、嗅阈检查和嗅觉诱发电位。嗅瓶试验是最常用的定性法,一般用醋、香油、煤油、香精等5种不同气味的溶液作为嗅觉检查剂,以水作对照剂,分别装人颜色、大小、式样完全相同的有色小瓶内备用。检查时令受检者闭目,以手指堵塞一侧鼻孔,···试读结束···...

    2022-09-09

  • 《欧洲文学史 第3卷 上 修订版 20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李赋宁总主编;罗梵,孙凤城,沈石岩主编;刘意青,罗梵修订主|(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文学史第3卷上修订版20世纪欧洲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作者】李赋宁总主编;罗梵,孙凤城,沈石岩主编;刘意青,罗梵修订主【页数】688【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07【ISBN号】7-100-17116-8【价格】150.00(全二册)【分类】欧洲文学-文学史【参考文献】李赋宁总主编;罗梵,孙凤城,沈石岩主编;刘意青,罗梵修订主.欧洲文学史第3卷上修订版20世纪欧洲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07.图书目录: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内容提要:《欧洲文学史第3卷上修订版20世纪欧洲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内容试读《欧洲文学史》(1999一2001版)绪言李赋宁这本新编《欧洲文学史》提供有关欧洲文学发展的基本知识,供高等学校文科使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这本文学史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文学现象,重视文本分析和美学探讨,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希望通过寓教于乐使优秀、健康的文学起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代英国女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IriMurdoch)曾说:“文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又说:“艺术以艺术为营养”。她说她自己经常阅读18、19世纪英国小说名著,借以汲取营养。创作离不开文学传统,文学研究更不能脱离文学传统。研究欧洲文学必须熟悉欧洲文学传统。这个文学传统自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开始,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时期的文学和不同思潮和流派的文学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直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和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欧洲文学传统的发展过程在这本新编《欧洲文学史》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兹不赘言。现把欧洲文学传统中的几个重点介绍如下:首先是古代希腊文学。这是重点中的重点,是欧洲文学传统河流的源头。它包括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希腊悲剧和喜剧、历史、哲学、文2欧洲文学史(修订版)(第三卷上册)艺理论、演说、寓言、抒情诗等方面。可以说欧洲文学的各种文学类型(ger©)和体裁,无不溯源于古代希腊文学。后世的欧洲文学继承和发展了这些类型。其中应着重学习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柏拉图的《对话录》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这些作品不仅是欧洲文学的高峰,而且对后世的欧洲文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欧洲文学传统中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古代罗马文学继承了古代希腊文学传统,在史诗、喜剧、抒情诗、讽刺诗、历史、演说和诗论等方面有所发展,把由古希腊文学开创的这个欧洲文学传统传递给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在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兴起,使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希伯来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西方文化进一步的发展。这两种文化的结合开始于中世纪欧洲文学,成为欧洲文学传统长河的主流。中世纪欧洲文学当中法国文学是个重点,因为在查耳曼大帝(亦可称查理大帝)统治下,法国最早在欧洲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法兰西文学吸取了凯尔特民族文学和日耳曼民族文学的精华,利用民间口头文学的素材,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基督教世界观的思想内容,创作出优秀的中世纪法国文学。例如,法国民族史诗《罗兰之歌》就来源于日耳曼民族(法兰克民族Frak)的民间口头文学,经过无名诗人的提炼升华,成为世界文学当中最光辉灿烂的爱国诗篇之一。又例如,亚瑟王的故事就来自凯尔特民族(威尔士民族Wlh)的民间传说,经过12世纪法国贵族女诗人马丽·德·法兰西(MariedeFrace)和宫廷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ChretiedeTroye)的艺术加工,产生了优美的中世纪法国传奇文学(romace),成为欧洲其他民族的传奇文学的典范。另一部中世纪法国文学作品《玫瑰传奇》成为欧洲其他民族文学爱情寓言诗(loveallegory)和讽刺寓言诗(atiricalallegory)的典范。还有《列那狐传奇》成为欧洲动《欧洲文学史》(1999一2001版)绪言3物寓言(eatfale)的典范。中世纪法国市民文学(世俗化戏剧farce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可笑事件的粗俗、幽默故事诗faliau)也强烈地影响了欧洲其他民族文学。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是但丁的《神曲》。《神曲》最光辉、最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包括神学思想、人类的命运和关于世界前途的理想。《神曲》一方面描述个人的灵魂走向上帝的历程,另一方面还预言了作为政治和社会集体的全人类走向世界和平的崇高目标,因此《神曲》是一部宗教和政治史诗,它对后世欧洲文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另外,《神曲》达到了崇高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统一,成为一代又一代欧洲各民族文学中诗歌创作的典范和创作灵感的源泉。以英国文学为例,但丁对乔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崇高、纯洁的思想和准确、具体、明晰、优美的语言,而且这两方面又是和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乔叟以后的英国诗人,凡是企图全面、深刻地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诗人,如斯宾塞、弥尔顿、布莱克、济慈、工S艾略特等,无不有意或无意地以但丁的《神曲》为楷模。但丁对于诗歌技巧的卓越掌握,他的流畅的韵律和选词、协调的音乐效果,更是后世英国诗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抒写了灵魂在极端痛苦中所迸发出的悲鸣。哈姆莱特对生死的考虑,对女性的失望、厌恶,对整个人类的绝望。他的装疯,他的复仇。奥瑟罗的妒忌、猜疑、杀妻、自刎。麦克白的野心、失眠、谋杀、篡位,以及后来的白昼见鬼,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终遭杀身之祸。李尔王的老迈昏愦,二女不孝,丧尽天良,暴风雨之作威,终于逼得老王发疯,气愤而亡。这四部悲剧里充满了莎氏的名句。如《奥瑟罗》中喻弱女子的生命如短烛。又如《麦克白》中喻人生为一行动的影子,像一名拙劣的演员在台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终于无声无息。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4欧洲文学史(修订版)(第三卷上册)声音和咆哮,可是毫无意义。在这四部悲剧中,莎士比亚不仅显示出他是杰出的诗人,而更使人相信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所有的哲学家都看到人生的短促、无常,世界上、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在这千变万化当中哲学家企图抓住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莎士比亚所抓住的就是“人性”。他抓住这个普遍的、永恒的“人性”,而加以理想化、深刻化、典型化,这就使他的伟大悲剧和其他优秀作品流传万世,深深感动读者和观众,并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教育、鼓舞和欢欣。这是因为莎士比亚始终不渝地相信善良一定能战胜邪恶,相信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具有强大的建设性力量,能够改造一切,而罪恶的东西,若不改邪归正,必然毁掉自己,走向灭亡。莎士比亚的人性观点自有它的积极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作品《巨人传》里得到充分的表现。德廉美修道院代表新型的学校。它的唯一的校规就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在《巨人传》的第二部分快要结束的地方,叙述探索者们终于抵达神示所。他们所得到的神示只有一个字“喝”,意为尽量“汲取知识、智慧和美德”,力求满足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学问的饥渴,并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干和一切天赋,因为拉伯雷相信人性在根本上是向善的。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的代表作品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一方面模拟、讽刺了从中世纪以来在欧洲流行的骑士传奇小说(chivalricromace),另一方面也开了欧洲现代小说的先河。现代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它的精神是反浪漫主义的。19世纪法国文学史家泰纳(Taie)把现代小说称为“反浪漫主义的传奇”(leromaati-romaeque)。《堂吉诃德》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最早的一部欧洲现代小说,因为它讽刺了传奇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堂吉诃德》的主题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是两种世界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显示了崇高理想和庸俗现实之间的鲜明对照。这个主题一直贯穿着欧洲现代小说,像战争和爱情主《欧洲文学史》(1999一2001版)绪言5题那样普遍和持久。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文学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宣传反封建、反教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些进步的启蒙运动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作品对欧洲文学起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剧作家雨果,德国作家莱辛,早期的歌德、席勒,以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都受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身上。关于欧洲近代史的积极意义,20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格勒(OwaldSegler)在他写的《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古代。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阿波罗精神”(theAolloiaoul)。阿波罗是太阳神,给人类光明和智慧。他又是司医疗和音乐的神,主管科学和艺术。“阿波罗精神”代表古希腊文明。第二个时期是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东方贤人精神”(theMagiaoul,来自thethreeMagi,他们是向初生基督朝圣的东方三大博士),代表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第三个时期是近代。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theFautiaOu),以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博士而命名。所谓“浮士德精神”,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进取精神。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故事起源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先进思想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先驱者之一马娄曾写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历史》。歌德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填海造田,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斯本格勒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歌德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6欧洲文学史(修订版)(第三卷上册)化,受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在青年时代,他投身于浪漫主义运动(狂飙运动SturmudDrag),后来又倾向于古典主义。在他的晚年,他把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融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歌德是他以前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可以找到三位最杰出的小说家的作品为代表: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巴尔扎克和俄国的托尔斯泰。他们的作品把现实主义小说的地位提高到欧洲文学传统中希腊悲和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戏剧(莎士比亚戏剧)的崇高地位,成为欧洲文学的三大高峰之一。现实主义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批判态度和它对社会改革的强烈要求。就英国文学来说,19世纪后半叶是写实小说盛行时期。经过了18世纪末的政治革命(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革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英国同时又经历了经济和技术上的产业革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贫富愈来愈悬殊,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作家们最关心的是“英国国情问题”,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批评英国社会,并且提出各种不同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些作家在现实主义小说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当中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查尔斯·狄更斯和女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关于欧洲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点在本文中从略。欧洲文学传统中,优秀作家的作品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他们塑造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能够概括社会生活本质的典型性格,复杂、动人的情节,并能熟练地运用展示性格真实、准确、生动、丰富、精练的语言和鲜明、具体、发人深思的意象。这一切艺术综合都为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达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优秀的作家往往运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采取人民群众所熟悉并且热爱的民间传说或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赋予它新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内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试读结束···...

    2022-08-22 《欧洲文学史》 欧洲现代文学史

  • 《名著精读 欧洲文学》本书编委会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名著精读欧洲文学》【作者】本书编委会著【页数】344【出版社】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02【ISBN号】978-7-5146-1402-2【价格】36.00【分类】欧洲文学-文学欣赏【参考文献】本书编委会著.名著精读欧洲文学.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02.图书封面:文学》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包括:绪论伊利亚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奥狄浦斯王美狄王鸟一罐黄金神曲·地狱篇十日谈堂吉诃德小癞子安徒生童话故事集玩偶之家爱的教育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尔克诗选等。《名著精读欧洲文学》内容试读·欧洲文学·绪论希腊的天空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世界上越来越广地流行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的天空下形成的。…这个民族所表现在作品中的趣味,一直是属于这一个民族的。在远离希腊的地方,它很少充分地显现出来。古希腊的天空必定是蔚蓝色的,空气格外明净。远航归来的船只,远远地就能望到山顶卫城上的神庙,水手们在一二十里以外就能看到雅典卫城顶上矗立的帕拉斯神像,连头盔上的羽毛都历历可见。这里气候宜人,几乎没有冬天,丘陵山坳里到处都是夏天的景象,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直延伸到海边。由此,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才说:“我们心目中要有遍地光明的形象,才能想象希腊的海岸。”在今天看来,古希腊人是那么的健康而美丽、深沉而活泼,浑身洋溢着创造力。他们向往自由,崇尚智慧和力量,热情奔放且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情欲,追求现世的生命价值,看重个体的尊严和地位。正是在这片天空下,生长出了后世难以企及的博大精深、活泼多彩的文学艺术。一想起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就让人入迷。美丽的古希腊当然没有完全消逝,庙宇的废墟,庭柱的遗迹,雕像的斑驳,都在向我们证明着庙宇最初的规模有多么宏大、和谐和富丽堂皇。神话故事、荷马史诗、·1·精读名著·戏剧作品、诗文作品等,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不只是一个个僵死的字母,不是失去任何价值意义的缄默不语的著作,而是能激发优美感、崇高感的源泉,是可以净化心灵的药剂。的确,正当古希腊、古罗马人开创光辉灿烂的文明时,欧洲其他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野蛮和蒙昧的状态。这是一个事实。地处南部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是整个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所谓的欧洲古代文学,就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这两者是全部西方文学的开端,尤其是古希腊文学,更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以古希腊文学为基石,创新且自有特色,成为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正所谓没有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学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欧洲文明。所以,讲欧洲文学必须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讲起。酒神的召唤如果回到古希腊雅典的“黄金时代”观看戏剧演出,你不但不用花钱买票,或许还可以领到观戏的津贴。最早关于剧场的文献记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伟大剧本都出自古希腊。古希腊的戏剧只在祭祀一位神明的节庆中演出,这位神明就是狄俄尼索斯。他是宙斯的儿子,被杀后遭到肢解,继而复活,由此象征着死亡和再生。狄俄尼索斯是丰年之神,又是酒神,是酿酒和种植葡萄者的庇护者。在酒神的召唤下,人们在祭祀他的节日庆祝中,排成盛大的行列,组成合唱队,身披羊皮,头戴羊角,绕着祭坛唱歌跳舞,唱出酒神赞歌。有时,合唱队长与合唱队分开,独自吟诵有关酒神的故事。慢慢地在奉祀酒神的节庆上,出现了歌队和舞蹈者的竞赛。最晚在公元前534年,悲剧演出加入到竞赛单元中来。公元前5世纪初,演员开始逐步进入到演出活动中,合唱队退到2·欧洲文学·台外,正式的悲剧演出至此产生。到了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最为兴盛,执政者大力兴建大型剧场,发放观看戏剧演出的津贴,组织戏剧竞赛。戏剧成为古希腊雅典公民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一个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他有“悲剧之父”之称。埃斯库罗斯出身贵族,少年时经历过僭主暴政,成年后遭逢希波战争,参加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等。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悲壮动人,风格雄浑,生前多次参加演剧比赛,得奖十三次。其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其中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最为杰出。索福克勒斯素有“戏剧艺术的荷马”之称,二十八岁在戏剧比赛中击败埃斯库罗斯,夺得头奖。据说索福克勒斯一生共有一百二十多部剧作,但仅有七部悲剧流传至今,在古希腊悲剧作家中他是得奖最多的一位。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悲剧的形式臻于完善,亚里士多德曾评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剧”。欧里庇得斯早年曾致力于哲学研究,与智者学派走得近,并深受其影响,因而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晚年,欧里庇得斯因反对雅典暴政,为当政者所不容,在七十岁高龄之际流落到马其顿王宫,并老死在那里。索福克勒斯听闻他的死耗,特意让自己的歌队在预演时免去花冠致哀。雅典人把欧里庇得斯的遗骨运回雅典,在郊外立下纪念碑一座,上面刻着:全希腊世界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遗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本是雅典—希腊的希腊,这里万人称颂他,欣赏他的诗才。据说欧里庇得斯一生创作了九十二部作品,前后得过五次奖,流传至今的有十八部。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神和英雄的气质越来越少,人的激情、意志成为表现的重点,乃至妇女和奴隶都成为戏中的角·3.·精读名著·色登上舞台。欧里庇得斯有艺术革新之功,尤其擅长刻画妇女的心理活动。他的作品的开头往往让一位剧中人物先出场说明剧情,结尾时往往会有一位天神在云层中出现,给人留下一缕亮色。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标志着英雄悲剧告一段落,此后,整个希腊悲剧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代之而起的是从民间的祭仪和滑稽戏演变而来的喜剧。古希腊曾先后出现过三大喜剧诗人,但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有十一部喜剧作品传世,虽是喜剧却表达了相当严肃的主题。《阿卡奈人》意在反战,《骑士》攻击的是无能而又贪婪的政治家,《蛙》挖苦的是欧里庇得斯进行的戏剧革新,《云》是奚落提倡思想自由的诡辩派。其代表作《鸟》表达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它是欧洲文学中最早表达鸟托邦思想的作品。柏拉图曾为阿里斯托芬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美乐女神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他们终于发现了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帝国的戏剧和诗歌古罗马人在武力和政治上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艺术上却被古希腊所征服。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源自古希腊,但在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以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基础的戏剧演出非常受欢迎。罗马最早的戏剧是对希腊戏剧的翻译和模仿。古希腊悲剧里的主人公大多是神和英雄,喜剧则主要是关于普通人的。罗马作家致力于改编古希腊戏剧作品,为的是让罗马观众更喜闻乐见。罗马人逐渐创立出自己的戏剧风格,有评论家说,罗马人在这方面的成就,足以与战车比赛、格斗表演相提并论。古罗马最著名的戏4.·欧洲文学·剧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斯。他们的喜剧作品基本上都以古希腊新喜剧诗人米南德的剧本为素材,将其改编为反映罗马人生活和风俗的轻喜剧。他们的作品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颇受欢迎,这两位剧作家可谓红得发紫。普劳图斯据说创作了一百三十部喜剧,保留到今天的有二十部,泰伦斯现存的喜剧作品有六部。1589年,莎士比亚撰写出第一部明确地以自己的名字为作者署名的剧作一《错误的戏剧》。这部喜剧靠两对孪生兄弟之间的误会演绎出来,情节跌宕起伏,笑料不断,令人捧腹。该剧就是根据罗马大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编的。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是维吉尔,他一生写过三部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这三者在古希腊文学中都有范本,但维吉尔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又成为后世作者们的范本。《农事诗》共四卷,是作者为配合屋大维复兴农业的政策,历时七年完成的。屋大维对诗人的创作大为赞赏,曾连续四天来倾听维吉尔诵读这部作品。中世纪的新生但丁既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母亲在但丁年幼时去世,父亲在但丁十八岁时病故,但丁处境孤苦,通过苦修钻研,成为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说起但丁的伟大,不能不提到他的有些神秘的爱情经历。但丁在《新生》第四十二篇中这样写道:我心灵的叹息向上飞扬,直趋最高的天体之上;爱情用泪水浇灌出,新的思想,把它朝自己吸引。德国的歌德同样有类似宗教体验的爱情宣言:永恒的女性引领我·5,·精读名著·们向上。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包括我们的肉身在内的物体会下落,贴近大地。但在但丁等诗人的精神世界中,肉体分明可以察觉到相反的引力把自己吸引到更高的境界中去。这相反的吸引力来自神圣纯洁的爱情。但丁在《神曲·天堂》第七篇中写道:你那双美丽圣洁的眼睛,使我朝阳光灿烂的山上飞升。作品中的“你”就是贝亚特丽丝。但丁在九岁时邂逅邻家少女贝亚特丽丝,她的美丽和高贵让但丁产生了不可遏制的爱意。曾经,她拒绝把问候的幸福给予但丁,但丁说自己悲痛至极,躲到一个角落去大哭一场,一边哭泣,一边进入了梦乡,就像一个挨了打的小孩一样。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颇具神秘色彩。这一神秘之爱对但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90年,贝亚特丽丝染病去世,但丁悲痛万分,把自己七年多以来创作的献给贝亚特丽丝的三十一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结集取名为《新生》。它抒写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纯真炽烈的爱,开创了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贝亚特丽丝及但丁最崇拜的文学家维吉尔也因此出现在了《神曲》当中。《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作品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自已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说自己在三十五岁时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竭力走出迷津,黎明时分来到一座小山峰下,正在朝山顶攀登时忽然出现了三只野兽一豹、狮和狼,拦住了他的去路。诗人在这危急时刻高声呼救,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丽丝之托前来援救但丁走出迷途。维吉尔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亚特丽丝引导他游历了天堂。一直都有人质疑贝亚特丽丝这样一个女性的存在,例如生活在15世纪的但丁的传记作家乔万尼就说:“我认为贝亚德从来就不曾出现过,她只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形象,就好比潘多拉,只是因为诗人的想象和虚构,她才获得了众神的各种馈赠。”其实,贝亚特丽丝存在与否已经不再重要了,正是因为男女爱情的升华,但丁才打开了中世纪的6···试读结束···...

    2022-08-22 至少还有文学epub 文学epub

  • 《欧洲文学简史》刘意青,陈大明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文学简史》【作者】刘意青,陈大明编著【页数】1188【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4【ISBN号】978-7-100-15781-0【价格】128.00【分类】欧洲文学-文学史【参考文献】刘意青,陈大明编著.欧洲文学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4.图书封面:文学简史》内容提要:《欧洲文学简史(精)》是在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的文本基础上,由原主编刘意青教授和陈大明教授一起缩节而成,是一部以小篇幅涵盖多内容的欧洲文学史。缩写过程中保持了原版精华,遵循如下原则:1、薄古厚今,尽量少些古代内容。2、主要流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特点尽量介绍到位,甚至有细读分析。3、首先保证欧洲文化、文学大国的篇幅,小些或次要些的篇幅较小,甚至多国合成一章。4、后两章(20世纪二战前及二战后文学)节缩痕迹较突出,因这一部分上没有经过时间沉淀,难以取舍,收作家作品数量多,只能每部分都压缩。《欧洲文学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①第一节古希腊文学I概述古希腊文学范围不局限于希腊本土,它包括小亚细亚、爱琴海岛屿、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地。到亚历山大里亚和东罗马帝国时期则扩大到西亚和北非。古希腊文学约从公元前9世纪流传的荷马史诗开始,公元4世纪达到最辉煌。但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青铜时期,爱琴海克里特奴隶制文化就曾非常繁荣,当时采用的线形文字与后来希腊文字关系密切。古希腊在建筑、科学、宗教、哲学等①此章是对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一卷《古代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史》第一章“古希腊文学”和第二章“古罗马文学”的节缩和改写。2欧洲文学简史方面都有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国家的影响,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形成的。神话是古希腊最初的文化成果,口头流传几百年后形成,讲神和英雄的传说。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等。熟悉的神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爱神阿弗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文艺女神缪斯等。众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宙斯为首。他们任性,爱享乐,虚荣、忌妒,复仇心很强,还不时下山和人间美貌男女偷情。但也有普罗米修斯这样造福人类的神,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希腊神话的英雄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他们的传说体现了远古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的斗争。英雄传说以家族为中心,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和特洛伊战争等系统。神话中还包括生产知识的传说,如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还展现了希腊风俗、音乐、舞蹈及竞技活动。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为此后诗歌、悲剧提供了丰富题材。诗歌包括史诗、抒情诗歌、悲剧和喜剧。这里仅简介除史诗以外的其他类型诗歌。传统诗代表是赫希俄德(Heiodo,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和《神谱》。前者共828行六音步诗,使用史诗体裁,是道德格言集和农历书。该诗除劝谕弟弟改过从善,还咏唱农夫的年历,记载了古希腊宗教祭日和黄道吉日,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成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农事诗》的范本。抒情诗歌分双行体诗、讽刺诗、琴歌及牧歌。双行体诗是古希腊抒情诗最早诗体,用高亢的双管伴唱,节奏缓慢、平和,通常称为碑铭诗体或哀歌诗体,也称“芦管诗体”。抒情诗主要诗人是西摩尼得斯(前556一前466)和菲勒塔斯(前340?一?)。古希腊讽刺诗源于民间口头嘲讽,通常用短长格诗体,伴以双管或竖琴,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3节奏轻快、活泼,接近生活用语。讽刺诗人代表是阿耳喀罗科斯(前714?一前676?)。公元前6世纪后讽刺诗渐趋衰落。琴歌采用龟壳琴伴奏,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有三位著名独唱琴歌诗人。1)女诗人萨福(Saho,前612?一?)曾被迫流亡国外,后在故乡办音乐学校,教音乐和诗歌。她创作了九卷诗,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比较完整。萨福用各种不同体裁写诗,用过50种不同韵律。她的诗大都写缠绵爱情,辞句艳丽,情调感伤,如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亚》。萨福许多诗于1703年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罪名是有伤风化。她被称为女荷马,后因失恋跳岩自杀。2)阿尔凯奥斯(A1kaio,前620?一前570?)卷入了米蒂利尼的贵族与僭主争权斗争,被逐出境,流浪埃及等地15年,最后获赦回国。他的作品大多是应酬答和诗、政治诗、战争诗、饮酒诗和情诗。他那著称的“轮唱体”后来为贺拉斯袭用。3)阿那克里翁(Aacreo,前550?一前465?)留下六卷诗,歌唱醇酒和爱情,独具一格,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合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是职业诗人品达罗斯(Pidaro,.约前518一前442或438),即品达。他的诗大多歌颂神,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泛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品达诗集17卷,其中4卷竞技胜利者颂(45首)至今保存完整,成名作是《皮托竞技胜利者颂》第10首(前498)。他的诗风富丽,辞藻华赡,形式完美。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奉为“崇高的颂歌”典范,弥尔顿、歌德等都师承过他的风格。牧歌和田园诗出现在古希腊后期。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征服了希腊,但亚历山大逝世(前323)后帝国分化为几个王国。此后二百多年间希腊各城邦保有一定程度独立,时常掀起反马其顿斗争,不断受马其顿打击。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文化和文学则以亚历山德里亚为中心。古希腊牧歌兴盛于此期,采用史诗体和双行体,大多取材于西西里岛欧洲文学简史的自然风光和牧人的欢乐生活。最有名的牧歌作者和田园诗代表是忒奥克里托斯(Theokrito,前310?一前250?)和阿波罗尼俄斯(Aolloio,前295?一前215?)。前者为首创者,现存署名田园诗有30首,短格言诗24首,但一些诗的真伪尚有争议。诗人注重技巧,诗风活泼、优美,被维吉尔效仿,受他影响大的诗人还有英国诗人斯宾塞。后者生于亚历山德里亚城,喜欢荷马风格的简朴长篇史诗。他现存的唯一作品是《阿耳戈号航海记》,写伊阿宋乘该船取金羊毛的故事,风格优美动人,但结构欠佳。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利用过此诗的若干情节。散文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散文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包括演说、哲学和历史著作。演说的繁荣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关联很大。当时的政治家需在公民大会和议事会上慷慨陈词,多半能言善辩,用修辞技巧打动观众,修辞学应运而生。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可推吕西阿斯(Lyia,前459一前380?)、伊索格拉底(Iocrate,前436一前338?)、狄摩西尼(Demothee,前384一前322)等。历史著作都是优美的散文篇章,三位作家最有名。1)希罗多德(Herodoto,.前484?一前425?)号称“历史之父”,曾遍游中东,公元前445年到雅典,晚年奋发著书。代表作《历史》(九卷)】规模宏大,涉及古代吕底亚、波斯、亚述、埃及、米堤亚等地风土人情、传说、历史记载。书中把古希腊和波斯作为当时东西文化的中心,写这两大文明如何走向冲突。该书结构颇有气势、行文简洁,穿插奇闻逸事。2)修昔底德(Thucydide,前460?一前400?)赢得赞誉的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写该战事三大阶段,即雅典与斯巴达的冲突(前431一前421)、雅典人进军西西里及失利(前415一前413)和雅典与斯巴达重开战火(前413一前404)。此书未完稿,写至公元前411年。作者本人参与过所写的战争,描述重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5心是军事指挥,语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3)色诺芬(Xeoho,前430一前355?)曾从苏格拉底治学,公元前401年跟随希腊雇佣军深入波斯帮小居鲁士反对其兄大居鲁士皇帝。后来该军统帅遇刺,色诺芬被任命总指挥,率一万余人安全撤退到红海边,撤退达2414公里,历经五个月。代表作《远征记》(又名《万人进军》)叙述了这次撤退,备述艰难困苦。他还写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续篇等。他的著作有亲斯巴达人的偏见,整体布局不太均衡,多说教,但文风坦诚平易,简朴雅致,思路清晰。这里最后要提的是《伊索寓言》,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伊索所作。传说伊索是古希腊忒雷斯人,做过奴隶。现在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收集整理的,约120余则,若干故事可能来源于亚非,亦有可能是后人托名之作。寓言通过动物言行寄寓道德教谕,如“狐狸和仙鹤”“免子和乌龟”“披着羊皮的狼”,思想性强,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其形式短小精悍,形象生动,世代流传。Ⅱ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品,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关于荷马的生活年代一般定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8、9世纪间,有人考证他大概出身俘虏;另有人提出“荷马”是“组合”之意,暗示集体创作;也流行荷马是盲人的说法,因古希腊的卖唱者(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其实,荷马史诗经历口头流传和文字流传两个时期。作为口头文学,它最初可能在公元前12至前9世纪形成。公元前6世纪左右僭主庇西特拉图命人把它记录下来,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由亚历山德里亚学者编订成书。荷马6欧洲文学简史史诗集合了古代民歌、神话和英雄传说,经过历代学者、诗人、歌手补缀修剪,渐具规模。参与者中可能有位叫荷马的行吟歌手尤其出色,因此得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意思是“伊利昂纪”,产生早于《奥德赛》,共24卷,15693行,故事来自希腊神话。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忘记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只写有“赠给最美女子”的金苹果,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弗洛狄忒的争执。仲裁者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定爱神最美,作为回报她在帕里斯到斯巴达做客时帮他拐走了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绝世美人海伦,并带走大批金银财宝。希腊各部落闻讯后推举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联军统帅,集十万大军,战船千余艘,跨海远征特洛伊。特洛伊人亦联合附近部落,以王子赫克托耳为统帅,拼死固守城池。奥林匹斯山上众神也分成两派,各助一方。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双方皆损失惨重。这时,因阿伽门农夺走第一勇将阿喀琉斯宠爱的女俘,后者愤而不战,希腊方频频战败。《伊利亚特》即以此为楔子,写阿喀疏斯的愤怒及此后51天发生的事。面对特洛伊军的凌厉攻势,阿喀琉斯的好友帕忒洛克罗斯穿了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赫克托耳刺死。阿喀琉斯悲痛不已,愤而再上疆场,挑战赫克托耳。赫克托耳不敌,绕城三匝,终为所杀。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冒险入阵,跪求归还儿子尸体,终获同意。特洛伊人为之隆重举哀,史诗到此结束。但据《奥德赛》的描写,后来希腊人采纳奥德修斯的“木马计”,佯败撤军,诱使特洛伊人出城,将内藏兵将的大木马拉入城内。入夜,希腊军突然返航,里应外合攻下特洛伊城。希腊人几乎杀死全部特洛伊人,夺回海伦,各携财宝凯旋还乡。《奥德赛》意思是“奥德修斯纪”。故事发生在特洛伊战争后的十年,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冒犯海神波塞冬而遭海难,滞留异乡。···试读结束···...

    2022-08-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日本文学鉴赏》(日)太宰治作;林少华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文学鉴赏》【作者】(日)太宰治作;林少华译【丛书名】日本文学鉴赏【页数】245【出版社】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159-1836-5【分类】日语-汉语-对照读物-长篇小说-日本-近代【参考文献】(日)太宰治作;林少华译.日本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文学鉴赏》内容提要:《日本文学鉴赏:人间失格》是一本针对提高日语专业三四年级及以上学习者阅读水平的补充阅读图书,亦可作为日语高年级文学鉴赏课辅助读本。该书日文部分对较难的汉字添加假名,方便学习者阅读。林少华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读。译文流畅,是林少华教授多年教授文学翻译之集大成。全书配有详尽的注释,主要根据本科三四年级的学力就词汇和语法中较难的内容进行解释,也涉及部分日语能力考试一级及二级知识点的讲解。对日语学习者语法、句法的提升及日文鉴赏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日本文学鉴赏》内容试读間失格米仕、自分仕、完全C、人間、失格。人間飞無<女0末L七。米米养米米米米米米仕バ老私仗、名)男)写真在三葉、見大二志石。一葉注、名D男D、幼年時代、上c花言)心老C石)十藏前後推定九石頃D写真c志∽℃、名)子供大勢)女D心上仁取)二主九、(名九仕、名D子供D姊大与、妹龙古、冬九小店、従姑妹大古办上想像含九石)庭園D池)任上门亿、荒縞D榜在仗℃立古、首在三十度任上左亿傾付、醜<笑∽(v百写真c石。醜<?付九ビ屯、鈍人大古(O主)、美獭在K闋心交持大边人大与):、雷旨<名简上色無v①上方标顏在L(、「可愛坊人c寸力加伊上v山加减@斥为世辞在言。℃古、主人店⊙空粉世辞忆聞之左V、文学鉴赏打炒所謂「死相」上v、)名の亿尤∽℃、屯∽上何表情标印象标)於石D龙弓)仁、人間D尤亿馱馬首C的①v主力L[忌丰初L]:令人作呕,不吉利,不吉祥,令人忌讳。②O儿、:(副)不知不觉,不由得,禁不住。(后接表示时间、距离等词)刚,就,6不过。···试读结束···...

    2022-08-21

  • 《日本文学》唐月梅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文学》【作者】唐月梅编【丛书名】东瀛艺术图库【页数】146【出版社】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535-1329-4【价格】39.80【分类】文学史-日本【参考文献】唐月梅编.日本文学.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文学》内容提要:日本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的发展历程。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日本文学》内容试读概说远古时代车飞鸟时代美—·(远古时代一公元645年)日本远古时代和飞鸟时代,并未产生文字,是处在诸种文化混沌与口头文学的时期,上古的日本原始人相信语言的感应力,相信语言具有灵性和咒力,咒术可以达到他们最原始的求生克死的本能愿望。从文献记载看,当时咒术的内容,有祈愿渔猎丰收的经济行为,有维持共同体安定的政治行为,在个人的抚慰、救济灵魂这点上又有宗教的行为。从形式来说,有语言部分,也有行为部分,也就是念咒时的手舞足蹈。从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结构来说,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现象,也是一种作为口头文学的咒语和原始歌舞未分化的文化现象。这样,咒术的内容与形式成为文化整体未分化的母胎。咒语成为口头文学系列之一。作为口头文学系列之二的日本神话、传说,其本身也是“言灵思想”的产物。这一口头文学的生活意识,究其原型都可以还原为“言灵思想”,用自己独特的“言灵”来探索宇宙的开辟、神灵的显现、人类的起源、国土的创造等。日本远古的神话分为四大类:(一)天地创始神话,(二)自然生成神话:(三)文化始源神话;(四)风土神话。从作为口头文学系列之三的原始歌谣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最初是从一种对生活的悲喜的本能感动发声开始的,比如劳动配合、信仰的祈求、性001日本文学尤之能長從之其不畅三實何以五强你种离園之原宗河世何人非责是法人興二四高歌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时四生二睡渐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友新是以成不质者父年邊子课里绒上加下一一以如為貢番将為荣人皆可畫亦少運十七條玉法上吉木子作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欲的冲动和战斗的呼号,内容多为殡葬、祭祀,以及渔猎、农耕、狩猎、战斗、求婚、喜宴等与上古人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纯粹是一种原始情绪和朴素感情的体现。古代的原始歌谣,在未形成独立歌谣之前,是与咒语、神话传说相生的一种复合文学形态,同时也是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的混合体。东瀛艺术图库002可以说,远古时代的日本仍然处在诸种文化的混杂状态,文学尚未从历史、政治和宗教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被笼统地包容在整个文化中,处在混沌的阶段。日本从口头文学发展到文字文学的基本条件,有赖于汉字的传入和日本文字的产生,尤其是汉籍和佛典初传日本后,对于推动文字文学的诞生起到很大的作用。汉籍初传文献及涉及者,主要有徐福赴日初传、神功皇后三征新罗、王仁带进《论语》和《千字文》三种说法。飞鸟时代传入了佛教艺术与经书。由于汉字和汉籍儒佛经典的传入,给学习汉字、汉语带来很大的帮助,兴起了讲授汉籍和诵读佛典的风潮,成为书记和活用汉籍的文字及吸收佛教、儒学思想的契机。圣德太子引进当时中国中央集权统治下的五常儒学思想,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代表了当时的文章的最高水平。为了推动改革,圣德太子在积极吸收中国先进的儒学文化和制度的同时,于推古十五年(607年)派出小野妹子等前后五次的遣隋使:推古二十六年(618年)唐灭隋后,他继续派出遭唐使(在其后派出遣唐使凡19次,至894年终止派遣,持续了二百六十余年),带回大批儒佛经典,广为流布,催生了日本古代文字文学的诞生,所引进的儒佛思想也对日本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过渡期,由于日本没有固有文字,仍需借助汉字,这就给文字化带来很大的制约,在假名文字未创造出来以前,口头文学与文字文学之间仍存在断层。但是,大体上以这个时代为界,日本文学从口头传诵进入了文字文学的过渡时代。003日本文学O奈良时代O美一·(公元710-794年)—推古朝以后,承传了大量木简、金石文(即墓碑铭、佛像和铜钟上的刻文)的主要资料,经过长期的发展,至奈良朝终结,凡二百年间,从创造出一种具有口头词章特色的文体,着手编纂《古事记》,到采用多种不同文体面世《常陆国风土记》《播磨国风土记》《日本书纪》《出云国风土记》,许多口头文学也通过这些文字文学得以传于后世,迎来了日本古代从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的完成期。日本古代文字文学的滥觞《古事记》是一部朴素地再现日本远古神话、传说的文学书。作者太安万侣(?一723年)奉元明天皇的敕令,和铜四年(711年)九月开始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习的历代帝皇继位之事和旧辞,加上传承的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原始歌谣,于和铜五年(712年)撰成《古事记》。《古事记》问世八年后,即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年)编撰的《日本书纪》,不以神话、传说为主,而以记载史实为重,且尊重古传,尽量保持正史的特质。总的来说,《日本书纪》更富史书的特点,作为史书的价值大于《古事记》,然而在文学色彩方面,比起《古事记》来则略显逊色。但以它的神代的神话、传说、说话及人皇时代的传说、说话和歌谣词章为东瀛艺术图库」004《古事记》“神功皇后缘起绘卷”主体的部分,文章的表现之美,还是确立了它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从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的过渡时期,它们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不能算作正式的文学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最早形成的是汉诗集《怀风藻》、和诗歌集《万叶集》,它们是上古汉诗、和歌的集大成者,展现了日本上古的抒情文字文学的世界。奈良时代日本引进汉字,汉文使用渐增,尤其是这一时期派出大批遣唐使学习包括《诗经》在内的汉文化后,日本皇室和贵族咏和歌,也作汉诗赋,为日本汉诗文的勃兴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汉诗文集问世,开始出现了“汉风化”的风潮。在《怀风藻》的序文中,第一次使用“文学”这个词。这部诗集收录六十四位诗人的汉诗,包括天皇、皇子官人、文士和僧侣等。全一卷,凡一百二十编,以酒宴诗、叙景诗居多,也有游览诗、望乡诗、七夕诗,只有两首恋爱诗。005日本文学《万叶集》收录的四千五百一十六首歌,体裁多样,其中短歌居多,长歌仅二百六十余首,旋头歌六十余首,佛足石体歌一首,汉诗四首。歌人涉及所有阶层,从天皇、皇后、皇族、王族、朝臣到士兵、农民村姑、乞丐等,但以上层人物居多。题材和内容广泛,包括杂歌、相闻歌、挽歌、譬喻歌、戍边歌、有由缘杂歌、羁旅歌、四季相闻或四季杂歌、从驾歌、东歌等,反映了不同阶层和不同地方的情况。这些歌都是上现存最古手抄本《万叶集》古大和文明的真实写照。(平安时代,源兼行抄)《怀风藻》《万叶集》成为日本上古奈良时代抒情诗歌的双璧,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东瀛艺术图库006···试读结束···...

    2022-08-21

  • 《东方文学文化精粹》陈义华,王伟均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方文学文化精粹》【作者】陈义华,王伟均编著【丛书名】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丛书【页数】134【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668-2004-4【价格】25.00【分类】文学研究-东方国家-教材【参考文献】陈义华,王伟均编著.东方文学文化精粹.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文学文化精粹》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文学、古巴比伦文学、古印度文学、古希伯文学、中古印度文学、中古波斯文学、中古阿拉伯文学、中古日本文学、现代日本文学、现代中东文学、现代印度文学和现代非洲文学。《东方文学文化精粹》内容试读第一章古埃及文学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点,是四大古文明中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活跃的一个。以孟菲斯为中心,古埃及分为上埃及(南部尼罗河谷)、下埃及(北部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人已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开启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史。公元前4000一前3000年(据考中国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埃及进入早期奴隶制社会。流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埃及有文学记载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公元前3300年,当时,埃及人以古奥的象形文字将诗文或箴言刻在金字塔墓壁上,或写在尼罗河畔出产的纸草上。古代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古代埃及在历史上共经历了31个王朝,分为4个时期:前王国(朝)时期(前3200一前2700);古王国(朝)时期(前2700一前2200);中王国(朝)时期(前2200一前1584);新王国(朝)时期(前1548一前1071)。其中古王国时期建造的金字塔至今仍然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伟大建筑,而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先后被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统治。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王国,埃及沦为波斯王国的一个行省,从此丧失国家主权的独立。古埃及文明具有三大象征物:金字塔、木乃伊、亡灵书。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及美洲地区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形似汉字“金”字,故而得名。古埃及金字塔是奴隶制帝王和臣民的陵墓,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金字塔的不同在于其独特的规模与材质。奴隶制的古代埃及社会结构宛若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塔顶是被尊为“法老”的国王一“拉神之子”;顺次而下是以官吏、祭司为主体的奴隶主集团;再次是由中小官吏、富裕商人、手工业主等组成的中等自由民;塔底则为广大的下层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等。法老死后,要把奥西里斯的神话重演一遍。首先是寻尸仪式,因为奥西里斯的尸体是寻找到的,“寻尸”结束后,由王后和王子“验明无误”;因为奥西里斯的尸体也曾被肢解过,所以第二步是洁身仪式,解剖尸体,将死尸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制成木乃伊,以备未来亡灵复归;第三步就是把木乃伊及其祭品安放进巨大的墓殿一金字塔内。据考古学家估计,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大约2700年中,埋葬在尼罗河谷地的木乃伊就有两亿具以上。古埃及人笃信灵魂不灭,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新王国时期产生了《亡灵书》《下界书》《诸门书》等供死者阅读的书,当时的人们通常将它们放进石棺,放置在死者的身边。1黎春方化精第一节古埃及文学概述古埃及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其成就突出表现在神话、歌谣、故事、传记、宗教诗、箴言等方面,其中以神话、宗教诗尤为突出。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最精彩,其语言、表达、描绘、修辞等方面成为后世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典范。神话是古代文学最早的文学形式,是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物。古代埃及神话是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神话,是多种信仰与主神信仰的神话,与古埃及宗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埃及人有多少种图腾崇拜,也就有多少种神话,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一个或几个神管理。埃及的神不少于2O00个。多种信仰与主神信仰的神话使古埃及人的崇拜物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如动物崇拜,在大型的坟墓里,人们发现成百上千的猫、狗、鹰隼、公牛鳄鱼等动物的木乃伊,这曾经使埃及学家们感到迷惑。这些神话中神的形象往往是某种自然力量的人格化身,而且大多与原始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并且很大程度上还有自然物的特征。人兽同体的神大量存在,如太阳神拉、水神努、冥王奥西里斯、恶神赛特、死神内布其司、地神赛伯等。劳动歌谣和爱情歌谣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最早的歌谣产生于公元前4000一前3000年。由于岁月的埋没,今存的古埃及歌谣为数不多。劳动歌谣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16世纪(第十八王朝)刻在帕赫里墓壁上的3首短歌谣:《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搬谷人的歌谣》。这3首劳动歌谣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郁,饱含着受奴役、压榨的农民对奴隶主老爷的愤懑之情。爱情歌谣是古埃及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古埃及爱情歌谣都用笛子和竖琴伴奏。歌中的情侣往往以兄妹相称。与中国的《诗经》、历代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比较而言,古埃及爱情歌谣表达的情感朴实优美、率直急切。比中国的《蒹葭》《乐府民歌·上邪》更为大胆、直露,但比古希伯来情歌《雅歌》更为含蓄、矜持。富于神话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是古埃及文学突出的成就之一。这些故事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生活气息浓郁,是后世短篇小说的滥觞。古埃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流传下来,尤以中王国时期的故事为著。古王国时期的《魔术师的故事》是第十二王朝(约前2060一前1783)时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一篇古埃及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克胡甫王的王子们每人讲一个魔术师的故事,首开后世短篇小说的先河,其中《克哈神所讲的故事》说的是克胡甫王的祖先做国王时,太祝乌巴阿奈尔的妻子引诱了国王的侍童,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事发后,太祝施展魔法用蜡制的鳄鱼捉住侍童,国王命鳄鱼带走侍童,并烧死乌巴阿奈尔的妻子;《保甫拉所讲的故事》说的是克胡甫王的父亲任国王时,太祝采莽克赫让24名裸体美女为国王划船,以取悦国王;《豪尔代代夫所讲的故事》讲述胡夫在位期间,祭司妻子一胎怀了拉神的3个男孩,拉神允诺他们在未来统治这里。以上介绍的3个故事以想象的手法描述了一些神奇的魔法,也反映了王室、贵族的生活。《乡民与雇工》《赛奴西故事》《遭难的水手》是中王国时期(史称古典文学时期)脍炙人口的故事。《厄运被注定的王子》和《昂普·瓦塔两兄弟》则是新王国时期的代表作。第一章古埃及文学6由神话故事改编的戏剧常在重大喜庆节日期间演出,甚至国王和王后也会兴致勃勃地扮演剧中的神灵。这种神话剧既有宗教或仪式的意味,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古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它们大多出自统治者和奴隶主之手。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的箴言《普塔霍蒂普箴言》约产生于公元前2800年,是迄今最早的箴言。大臣普塔霍蒂普到了晚年为教诲他的儿子,留下40多段训诫、箴言,是古埃及教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箴言的内容或对象来说,有的讲个人修身养性,有的讲社会道德,有的涉及国家的政治,有的是宗教轮回说教。宗教诗是古埃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古埃及盛行图腾崇拜,即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各地都有地方神,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对太阳神统一的崇拜,太阳神拉(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赖”“拉”“阿孟”“阿芒”“普塔”等,因时期而异。这些称呼有时也指创造天地万物之神。太阳神的译音也不统一,如“阿吞”“阿顿”“阿登”“阿通”等)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它使我们了解到,古代埃及人之所以崇拜太阳,正是因为太阳的光芒普照人类,给万物带来生机。太阳神即阿顿神主宰了一切,由阿顿神进而产生了阿顿教,对阿顿教的信仰显然是向一神教的方向发展,伟大的阿顿颂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赞颂尼罗河历来是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古埃及就不乏这方面的名篇。古代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首推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麦尔纳普塔(又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开发很早。古埃及辉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尼罗河两岸的开发、农耕的发展分不开的。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人们和它关系密切,为它讴歌礼赞,用美好的词句凝成绚丽的诗章,是很自然的。宗教诗《亡灵书》是古埃及文学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亡灵书》是死者去冥国的行动指南,它可以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和险阻,顺利地通过诸神的审判,平安到达“真理的殿堂”。在那里可以与神同住,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样获得新生。《亡灵书》反映了人死后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是不灭的,他们不相信人会真正地死去,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躯体构成的,而灵魂会离开人的躯体与冥国的众神生活在一起,希望获得再生的机会,不管灵魂到哪里、经历了什么事,最终都会投到自己躯体里面。第二节《亡灵书》与古埃及人的死亡观古埃及宗教中有非常精致、成熟的灵魂观。古埃及人相信人有5个灵魂。人生并不以现世为限,有一种眼睛看不见的“卡”(K)一生命的精气与人一同生存并为人的生存服务,人死之后,“卡”依然单独生存,住在坟墓的周围,所以,在坟墓中要备上水和食物,供养“卡”。另有一个人首鸟体的灵魂“巴”(Ba),是尸体的守护者,如果保存好尸体,灵魂可再回来,人就复活了。第三个灵魂叫作“库”(Khu),人活着时住在人体内,有时也在人睡觉时离体外出,这就成了梦,做梦是灵魂出游。为了求梦,古埃及人还修筑了梦神的庙,人们可以到梦神的庙乞求梦神的帮助。古埃及人认为做梦是“神意”使然,3器、东方文学文化精粹。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丛书G名是到另一个真实世界的经历。第四个灵魂是人的影像。第五个灵魂是人的名字。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人的灵魂“库”必须经历一段下界生活,经受诸多考验顺利通过后才能回到死者的身体内,死者就再生了。在他们的想象中,冥界有12片国土其入口处是陡峭的绝壁和巍峨的大门,沿途有毒蛇、鳄鱼、山猫等伺机进袭。亡灵必须与艰难险阻进行殊死搏斗,口念咒语,乘坐太阳神拉的小船,在瀑布似的急流中前进。因为古埃及人相信,拉是万物创造者,他驾驶着一条小船,船上载着太阳,每天从东方的巴库山峰升起,给人们带来黎明,晚上在西方的玛努山降落,穿过地界,到第二天又登上山峰。所以,亡灵只有搭上拉的小船,才能通过险恶的急流,避免被河中的鳄鱼吞食,进人地下王国。亡灵们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在真理的殿堂。冥王奥西里斯端坐殿上主持对亡灵的审判,评定亡灵:将死者心脏放在巨大的天平上。审判者认为心脏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中心,是人在行为上决定义与不义的重要器官,天平以一根羽毛为砝码一代表真理女神玛阿特,十分精确。掌秤者是坟茔之神安努毕斯,记录者是智慧与司书之神托司。秤旁蹲踞着一只叫“阿蛮”的怪兽一金狼犬:鳄鱼头、狮身、河马尾,专等着吞噬罪恶的灵魂。还有42位阴间的陪审团成员陪同冥王审判亡灵,他们以各式各样的问题来评判亡灵生前的善恶行为,决定该亡灵是搭上拉的船升上天国一死者去的乐园(即阿门提,在西方),重见光明,抑或是被怪兽吞噬。所谓《亡灵书》(又译成《死者之书》),是帮助亡灵顺利通过冥国考验的指南性读物。中心内容是指导亡灵如何应付冥王在公平殿上的审判,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太阳神拉和冥王奥西里斯的礼赞,此外就是大量的劝诫之作,如叮咛替身俑(古代殉葬时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如何为主人殉葬和服役,告诉亡灵在幽冥之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凶险以及脱围的方法,有些章节还专门嘱附心在冥王面前务必替亡灵隐恶扬善。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诗集。《亡灵书》成书于新王国时期(前1570一前1090),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歌总集,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死者崇拜的思想。全书27篇,计140章,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祷文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是古埃及神话与咒语最集中、流传最广的一部书。其中最古老的诗是公元前3000年时的作品,大多数诗作是从中王国时期的墓穴中搜集的,到新王国时期编辑成书。书的结构松散,章与章之间并无有机的思想联系。《阿尼的纸草》是《亡灵书》中的代表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章用否定方式强调死者生前并没有做任何坏事,这是生者替死者准备好的一份标准答案:“最伟大的神,真理之神啊!向你(奥)致敬!神啊!我恭顺地来到您面前,景仰您!神啊!我是一身清白而毫无谬误地来到您身边的。我没有欺负过别人,没有误入过歧途,没有言而无信,没有心怀邪念去窥视亲人的妻子,也没有伸手偷过别人的钱财,我没有撒过谎、骗过人,没有违背过神的旨意,没有诬陷过他人的奴隶。神啊!我没有忍心让别人啼饥号寒,我没有杀过人没有暗算过人,也没有怂恿别人去杀人,我没有从寺庙中偷过祭品,没有侵占过不义之财,没有对亡灵亵渎不敬,我没有荒淫放荡过,没有玷污过任何神圣的东西,我没有高价卖过小麦,也没有在粜粮时做过手脚…我是纯洁的,我是纯洁的,我是纯洁的…我既然清白无辜,神啊!请高抬贵手放过我吧!”古埃及人将这类性质的诗作写在纸草上,置于死者的陵墓、棺椁或金字塔内,有的甚至裹在木乃伊身上。4器第一章古埃及文学6第三节神话与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古埃及的创世神话表现了古埃及人对宇宙起源最原始的理解,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古王国时期以后,由于中央统一政权的建立,创世神的数目自然减少,主要有地神赛伯和女天神努特的创世故事,还有古埃及人最崇拜的造物之主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与太阳一样,尼罗河也是埃及人生命的源泉,因此受到古埃及人的热烈崇拜。事实上,在埃及,尼罗河与太阳神具有同等的地位。太阳神拉可以说是全埃及地位最高的神灵,其出生融合了几个埃及关于世界诞生的设想。埃及人认为世界的原初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或称为圣水。圣水神叫努,万物都在水中产生。这一观念的产生远在拉神成为至高无上神之前。有一种观念认为最初在水中产生的事物都是甲虫形或者蛇形动物。甲虫神科荷普拉是埃及现存的神灵中最古老的神灵。这是一种比拉神要早得多的观念:世界最初产生的神为甲虫神,是一只甲虫的形象,甲虫神没有开天辟地的具体事迹,但他显然有作为创始神的资格,具有创造力量。甲虫神同时又和太阳神相联系,太阳每天由甲虫神推着经过天空。拉成为全埃及范围的太阳神,有好几种关于他的出生的故事:拉像一个发光的蛋,从父亲圣水努中浮出;圣水努中生出一朵荷花,拉就在荷花中孕育:拉像一座山从圣水中出现:拉在努的体内孕育,努用双手把他举出海面等。拉成为主神后,和原来更古老的主神融合,因此他有着众多的名字,早上叫赫普尔,白天叫拉,傍晚叫阿特姆(原初创造神)…并成为众神的父亲,苏和特夫内特成了他的子女,成了何露斯一族的祖先,后来其他一些地方性的女神也成了他的女儿。他还和古老的甲虫神融合,当每天晚上他以死亡的形式游过冥府之后,甲虫神便充当复活神的角色,附在他的尸体上,使他复活。甲虫神又成了他处于死亡状态时的化身。古老的太阳神和创造神们在拉身上融为一体。太阳神拉被抬高为至高无上的神,他创造一切,让天空从大海上升起,让陆地从海中分出来,让天空产生白云,创造一切生物然而,在有关太阳神的故事中,他却并不总是万能的。他往往作为一个年迈慈祥的老人形象出现,这和他与古老的神灵融合有关。他有很多困难和敌人,有很多他照顾不到的事情。他创造了人类,人类却反对他,以至于他派自己的女儿消灭人类。当人类面临灭亡时,他又发了善心,却没能力阻止女儿,还要靠酒的力量。他曾经被曾孙女伊西丝所造的蛇咬伤,并且被伊西丝骗走力量。每天晚上他都要进入死亡状态,乘着太阳舟经过冥府,并且一路上困难重重,有一条大蛇等着吃掉他,要靠诸神的守护才能安全通过。埃及神话中屡次提到太阳神拉和蛇的斗争,蛇是太阳神拉的天敌。诸如此类的矛盾在神话中并不奇怪,即使是《圣经》中也经常提到上帝以外的神。而拉和他哥哥月神阿赫的故事则更像一个民间传说,更看出拉弱小或者说不那么充满神性的一面。努临死之前要求长子阿赫照顾幼子拉,但是努死后阿赫夫妻想独吞父亲的遗产,虐待拉。等到拉长大后,要求拿回自己的一份财产,却遭到拒绝,并且被赶到邻国。拉在邻国器东方文学文化精粹“外国文学经典导读丛书却受到国王的优待,并且娶了公主为妻。拉回到自己的国家,哥哥阿赫嫉妒拉,将其害死,还打算娶弟媳为妻。公主救活了拉,将其藏起来。在阿赫和公主成婚的时候,拉出现了,指责哥哥的罪恶。阿赫受到诸神的唾弃,被赶走。而拉成了众神之王和太阳神,永远统治天国。阿赫被拉派到遥远的地方守夜,成了月神。与尼罗河相关联的是著名的奥西里斯的神话。这个神话最为详细,流传也很广。奥西里斯首先是尼罗河神,是尼罗河周期性的枯水与泛滥的一种神格化的象征。这个相对完整的神话是由埃及人糅合各种神话片断改编而成的,因此具有全埃及的代表性。它形象地反映了埃及人的自然观念、宗教观念、王权神授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奥西里斯是尼罗河水复涨复落、植物荣枯有序的神格化象征,神受到伤害,性能力被破坏,或者死亡,大地就会荒芜,河水就会枯竭,植物就会凋零;而当神复活时,万物又会重新昌盛。这个神话还反映了古埃及的社会状况:人世间的权力斗争,血缘家庭关系的确立,忠于丈夫、为父报仇的道德意识,长子继承权制度的胜利等。这个神话的广泛流传还逐渐强化了死者崇拜。死者崇拜既是古埃及宗教的基础,又是埃及神话的最基本的母题之一。这种死者崇拜在新王国时期产生的《亡灵书》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在埃及的神话传说里,奥西里斯是埃及国王,他在位时教导人民耕种,教他们种植葡萄和大麦,酿成饮料和啤酒,所以他是丰饶之神、农业神;他还用智慧之神托特创造出来的文学、数学、音乐、雕刻和天文学知识教化人民,并创造出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指导他们学习敬神的仪式,去除他们以前的粗俗习惯。在奥西里斯的治理下,埃及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因而他受到黎民百姓的爱戴但是,奥西里斯有一位无恶不作的兄弟,名叫塞特。奥西里斯的治国才能和在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引起了塞特强烈的嫉妒,他决定用计谋来陷害奥西里斯,企图篡夺王位。有一次,王宫大宴宾客,人们开怀畅饮,纵情欢唱。酒足饭饱之后,塞特命人抬上一只漂亮的金柜,盖子上的图案是用宝石镶嵌的上下埃及王冠。塞特提议,要众人依次躺到柜里,看谁的身材合乎金柜的大小,他就把金柜送给谁。在场所有的人都试验了一番,唯有奥西里斯的身材和金柜相配。实际上这金柜就是塞特专门按奥西里斯的身材制作的。当奥西里斯一躺入金柜,塞特和他手下的人立即把金柜关上了,并且用钉子将金柜的盖子钉死,还在边缝里灌进事先溶好的铝,然后把它抛入尼罗河。尼罗河水把这只金柜冲走了,漂流到地中海。奥西里斯的妻子伊西丝对自己的丈夫忠贞不贰,到处寻找奥西里斯的尸体,最后终于在地中海的毕布勒沿岸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在神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奥西里斯的复活使残暴的塞特惊恐不安,于是他趁死而复生的奥西里斯打猎的时候,又将他杀死,并把他的尸体切成14块,抛在埃及各地。伊西丝在妹妹娜芙努特的陪伴下,再次历经千辛万苦,锲而不舍地走遍埃及大地,寻找奥西里斯的尸体,终于找回了被割裂的13块尸体,只有生殖器被鱼吃掉了。在娜芙努特之子阿努比斯的帮助下,被鱼吃掉的生殖器用蜡照原样制好,这样就拼好了完整的奥西里斯的尸体。伊西丝用麻布和香料把丈夫的尸体细心包裹好,把他的双臂交叉在胸前,手中握着连枷和弯杖(所有在世的法老,都会被授予王者象征的连枷和弯杖),仍保持着埃及国王生前的姿势。伊西丝再次向神恳求,使她丈夫复活。但众神决定奥西里斯在冥世为主,主持审判死者的灵魂。伊西丝在伏尸恸哭时感应而孕,生下了奥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荷鲁斯神崇拜···试读结束···...

    2022-07-27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王向远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作者】王向远作【页数】465【出版社】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5225-0151-2【价格】99.00【分类】文学研究-东方国家【参考文献】王向远作.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文学译介与研究史》内容提要:本书是研究东方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史的研究著作,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将翻译文学史、学术研究史结合起来,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对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做了评述总结,并在书后附录《20世纪中国的东文学研……《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内容试读第一章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学在中国在古代几千年间,以印度为中心形成了南亚、东南亚区域文学,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近代,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各国大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文学上也具有大体相同相似的创作主题与题材。印度文学是我国最早译介的外国文学,对印度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形成我国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第一节对印度文学史的研究一、研究印度文学史的困难性与重要性研究印度文学史,比起研究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史,有着两个特殊的困难。困难之一,就是印度古来无“史”。由于宗教文化特别发达,神话传说取代了历史学的功能,印度人对所崇拜的神及神化了的帝王将相的生平事迹,极尽想象和渲染,敷演出汗牛充栋的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并且信以为真,却视世俗层面的现实生活为虚幻不可靠,极力超越、解脱,根本不曾考虑记事为实、条缕为史。因此,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王向远文学史书系·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却没有一部严格可信的历史学著作。这一点和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直到近代,才有欧洲学者在考古、考证的基础上,参考古代中国及欧洲有关印度的记载,最先为印度人整理出“历史”来。而研究和撰写文学史著作也是18世纪以来西方人学术研究、文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式。据说印度最早的文学史也是西方学者写出来的。现代中国人研究印度文学史的困难之二在语言。公元10世纪以后,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印度社会自身的变化,作为宗教祭祀和学术语言而在几千年中被广泛运用的梵语,在印度逐渐式微,各地方语言随之逐渐流行。如北部地区的乌尔都语、旁遮普语、信德语、克什米尔语,中北部地区的印地语、孟加拉语、奥里萨语、阿萨姆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南部地区的泰米尔语、卡纳达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等。这些形形色色的语言,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一般意义上的方言。它们之间虽有相互的影响,但差异颇大,有些甚至属于不同语系。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来,英语又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中间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独立后的宪法不得不兼顾各方要求,将上述16种语言(包括英语)都确定为法定语言。一个统一的国家竟有这么多不同的法定语言,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情况也给外国人学习印度的语言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近代以来,中国不少有识之士都关注印度,有的希望借鉴印度沦为殖民地的“亡国”教训,有的寄希望于“佛教救国”,有的试图复兴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他们都希望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印度,但都碰上了语言的屏障。近代著名文化人中,除章太炎、苏曼殊、许地山等极少数学者懂一些梵文之外,懂印度语言的人很少。当年鲁迅与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曾打算跟章太炎学习梵语,但上了几次课,便知难而退;康有为曾西游印度,并著有《印度游记》,但他并不懂印度语言。梁启超对佛教和印度文化很感兴趣,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但他也不懂印度语言。对此状况梁启超在1920年曾感慨地写道:“隋唐以降,寺刹遍地,梵僧来仪,先后接踵,国中名宿,通梵者亦正不乏,何故不以梵语,泐为僧课?而乃始终2王向远文学史书系·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史>>>1931年和1945年两次再版。这本书虽然不称为“印度文学史”,但它其实是一本系统叙述从古代到近代印度文学发展进程的文学史著作。之所以不称“史”,也许是因为该书在资料和篇幅上还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全书只有65000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印度文学史的概论。这部书在我国的印度文学史研究中的地位,是由它的开拓性所决定的。首先,在印度文学史的分期上,它做了这样的划分:第一期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1.颂2.净行书或奥义书3.经书第二期非圣文学1.佛教文学2.耆那教文学第三期雅语文学1.科学2.赋体诗与往世书3.寓言与戏剧4.兴体诗5.佛教文学第四期近代文学1.雅语2.俗语与外国语这是一个简明扼要而又切实可行的划分方法。鉴于印度历史从朝代更替到作家生平等许多都是一笔糊涂账,而文学作品大都不是作家个人的创作,而是逐渐累积、长期形成的,因此很难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来将作品定位。像中国文学史著作那样按朝代更替来作为划分印度文学史的根据,是不可行的。因此,只能将时间相对模糊化,大体按作品先后顺序及作品的类型来分期。许地山的《印度文学》的这种文学史划分法,对后来的同类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出版的柳无忌的《印度文学》,乃至当代金克木的《梵语文学史》,都大体沿用了这样的方式。许著《印度文学》作为第一部印度文学史的著作,其中必然涉及印度文学史的许多专门名词和术语的汉译问题。此前,我国历代翻译家们曾4<<<第一章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学在中国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有些名词的翻译已经固定化,许著《印度文学》采用了不少这样的译词。但佛教文学之外的印度文学术语、名词,在没有译词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自行译出。这些名词术语的翻译,有不少为后来的学者所袭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许地山还将四部《吠陀》本集分别意译为《赞颂明论本集》《歌咏明论本集》《祭祀明论本集》《禳灾明论本集》。这里的“明”字,取汉译佛教典籍的含义,即许地山所解释的“知识”,这种意译使人望名会义,堪称巧妙。后来,有些学者(如柳无忌)仍然袭用许地山的这些译名。此外,《往世书》《五卷书》等作品译名,以及两大史诗中的人名,如罗摩、悉多、难敌、坚阵(战)、广博等,也是由他首次译出,并被后人延用或部分延用。还有一些名词,许地山使用了汉语文学中的相关名词来移译。例如,他把《吠陀》中的颂神的抒情诗,统称为“颂”;把“雅语文学”时期的抒情诗称为“兴体诗”,把叙事诗比作“赋体诗”。虽不尽恰切,但对于帮助我国读者理解印度文学是不无助益的。不过,在对印度文学中一些重要体裁样式的表述方面,也有不够到位的地方。例如,把吠陀文学称为“尊圣文学”,而把佛教文学和者那教文学称为“非圣文学”。为什么这么界定,作者也没有交待。他似乎是想说明:吠陀文学属于正统的吠陀教—婆罗门教,而佛教文学和耆那教文学都是反正统的,也就是“非圣”的。但这样区分显然有问题:吠陀教有吠陀教的“圣”,佛教和耆那教也有佛教、耆那教的“圣”,何况佛教、耆那教的兴起晚于吠陀教上千年,所谓“尊圣”和“非圣”也就没有同一时间段上的对应性了。另外,在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体裁性质的表述上也有些问题。从体裁上看,这两部作品是“史诗”。虽作“史诗”(ei)这个词来自西文,在印度和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没有这个概念,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与希腊的荷马史诗完全同类,这在现在来说已是常识。但由于当时研究状况的局限,许地山对两部作品,并没有“史诗”的明确意识,在《印度文学》中,甚至没有使用“史诗”这个词,而是分别使用“如是所5···试读结束···...

    2022-07-27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