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罗占卜】杨国正占星教程全集(大合集带教材讲义+书籍+软件)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杨国正占星教程全集(大合集带教材讲义+书籍+软件),共14套课程加排盘软件(资源已压缩打包防止被网盘和谐)大象精英班|菁英班-中點|照片|1104上午.WAV508.02M|1104下午.WAV521.81M|1105上午.WAV492.64M|1105下午.WAV476.60M|讲义.df35.05M|太陽返照.wmv185.35M古典占星入门班|2016.11解盤課前|第六週-補充|古典占星入門-1.wmv271.85M|古典占星入門-2.wmv204.30M|古典占星入門-3.wmv188.69M|古典占星入門-4.wmv259.47M|古典占星入門-5.wmv241.38M|古典占星入門-6.wmv142.87M古占面授解盘班|解盘班第二天上午.m356.96M|解盘班第二天下午.m380.52M|解盘班第三天上午.m361.81M|解盘班第三天下午.m383.25M|解盘班第每日下午.m370.91M|杨国正古占解盘班第每日上午.m363.11M太阳弧推运|SA-001.m479.08M|SA-002.m48.39M|SA-003.m411.45M|SA-004.m435.83M小象解盘班|解盤課後|001M_101204_0926.MP3217.12M|第二天1.MP3214.99M|第二天2.MP3136.18M|第二天3.MP3146.79M|第每日1.MP3208.25M|第每日2.MP3119.04M|第每日3.MP3101.30M|第每日4.MP3104.62M|古典占星小象讲义.doc2.46M杨国正-七政四余论命术[共7集+2本讲义|杨国正-七政四余论命资料120页.doc133.00k|杨国正-占星论命01.avi299.36M|杨国正-占星论命02.avi298.64M|杨国正-占星论命03.avi298.35M|杨国正-占星论命04.avi299.13M|杨国正-占星论命05.avi298.84M|杨国正-占星论命06.avi299.39M|杨国正-占星论命07.avi205.44M|杨国正-占星学讲义(194页).df2.02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30讲|1.df2.95M|2.df16.56M|3.df6.42M|4.df11.15M|5.df6.65M|6.df4.04M|7.df8.42M|8.df5.54M|初中級01.wmv157.49M|初中級02.wmv130.12M|初中級03-1.wmv6.89M|初中級03-2.wmv128.95M|初中級04.wmv188.30M|初中級05.wmv112.46M|初中級06.wmv111.30M|初中級07.wmv118.22M|初中級08.wmv103.13M|初中級09.wmv110.35M|初中級10.wmv119.39M|初中級11.wmv123.07M|初中級12.avi171.54M|初中級13.wmv106.65M|初中級14.wmv107.55M|初中級15.wmv116.68M|初中級16.wmv120.87M|初中級17.wmv181.83M|初中級18.wmv157.56M|初中級19.wmv131.21M|初中級20.avi179.11M|初中級21.wmv138.21M|初中級22.wmv124.89M|初中級23.wmv113.49M|初中級24.wmv134.17M|初中級25.avi66.55M|初中級26.wmv158.93M|初中級27.wmv94.07M|初中級28.wmv115.10M|初中級29.avi175.72M|初中級3-1.WMV6.89M|初中級30.wmv129.5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函授辅助讲义.df45.3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1.df2.94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2.df16.54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3.df6.43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4.df11.14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5.df6.66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6.df4.0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7.df8.42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8.df5.54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实例讲义.df5.5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进阶推运班8讲|AVSEQ1.WMV150.50M|AVSEQ2.WMV132.91M|AVSEQ3.WMV171.56M|AVSEQ4.avi602.34M|AVSEQ5.avi184.42M|AVSEQ6.avi177.37M|AVSEQ7.avi179.34M|AVSEQ8.avi207.8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班讲义.df20.8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实例讲义.df5.5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共30集+9本讲义|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共8本]|杨国正-杨国正老师VCD函授辅助讲义.df45.3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08.WMV103.13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WMV157.49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0.WMV119.39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1.WMV123.07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2.avi171.54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3.WMV106.6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4.WMV107.5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5.WMV116.68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6.WMV120.87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7.WMV181.83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8.WMV157.56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19.WMV131.2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WMV130.12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0.avi179.1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1.WMV138.2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2.WMV124.89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3.WMV113.49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4.WMV134.17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5.avi66.5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6.WMV158.93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7.WMV94.07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8.WMV115.10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29.avi175.72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3-1.WMV6.89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3-2.WMV128.9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30.WMV129.51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4.WMV188.30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5.WMV112.46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6.WMV111.30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7.WMV118.22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9.WMV110.3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推运班8集|【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1.WMV150.50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2.WMV132.91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3.WMV171.56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4.avi602.34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5.avi184.42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6.avi177.37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7.avi179.34M|【Namate当下】杨国正-现代占星学职业班-8.avi207.8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班讲义.df20.8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实例讲义.df5.55M杨国正-中西天星择日37讲+讲义|杨国正---天星择日01-13|杨国正---天星择日14-26|杨国正-天星择日27-37|杨国正讲义杨国正书籍大全集[8套]|HitoryofHorocoe(杨国正老师推荐的占星历史)|杨国正-七政四余论命术讲义[df、doc两个版本]|杨国正-现代占星学初中级班讲义[共8本]|杨国正-占星学讲义[df、doc两个版本]|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班讲义.df20.85M|杨国正-现代占星学推运实例讲义.df5.55M|杨国正-行星后天力量与宫位关系.doc209.50k|杨国正-杨国正老师VCD函授辅助讲义.df45.31M|杨国正-中西弧角天星择日学补充讲义.df42.32M|杨国正-中西弧角天星择日学讲义.df235.20M|杨国正-中西弧角天星择日学实例讲义.df25.53M杨国正小象班资料|1-1.df215.02k|1.df1.59M|2-1.df46.70k|2.df1.11M杨国正新古典占星|第六週-補充|第六週-宮主飛星與恆星|2016.11解盤課前1.m497.40M|2016.11解盤課前2.m4108.81M|古典占星入門-1.wmv271.85M|古典占星入門-2.wmv204.30M|古典占星入門-3.wmv188.69M|古典占星入門-4.wmv259.47M|古典占星入門-5.wmv241.38M|古典占星入門-6.wmv142.87M|入门班讲义.df11.40M|杨国正古典占星基础之行星篇.docx25.04k杨国正教材排盘软件.zi13.91M...

    2022-11-30 占星学百度百科 什么叫占星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范永升|(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作者】范永升【页数】88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132-7088-5【价格】268.00【参考文献】范永升.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内容提要:此书稿由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功底深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共同撰写,该书的编写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治疗提供最新的措施与策略以及治疗方案,并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等,书籍的出版将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学中的风湿病专科从业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对于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较之国内出版的类似的书籍,本书的出版有以下内容和特色:一是从中西医结合诊疗角度进行编写,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病的临床实用性和科学性;二是着重编写风湿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策略和治疗方案,形成系统性的诊疗措施与方案;三是注重编写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进展,以期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突破与更新。《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风湿病的中西医病名演变一、风湿病西医病名的演变在现代医学中,风湿病是指一类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分类复杂,病种繁多,与免疫、代谢、感染、遗传、退行性变相关,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包含100多种疾病。198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将这些疾病共分为十大类,这一分类后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十大分类如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晶体性和代谢性关节病,如痛风和假性痛风;感染性关节病,如直接感染引起的莱姆病和间接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神经相关疾病,如腕管综合征;肿瘤相关疾病,如肺部原发肿瘤引起的骨、关节症状;有关节和骨表现的疾病,如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变形性骨炎、致密性髂骨炎;无关节和骨表现的疾病,如腱鞘炎、筋膜炎、血管舒缩障碍;其他,如纤维肌痛综合征、结节红斑、结节性脂膜炎等。“风湿”一词来自古希腊语“Rhuma”,是流动的意思)。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中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论”,认为人体生命取决于产生于脑的4种基本体液,即血液、黏液、黄液和黑液;若四种体液异常,则会导致疾病发生;而“风湿”一词描述了因体液异常导致关节等部位疼痛不适这一情况,但其具体定义和临床范围并不明确。此外,该书还描述了涉及关节病变的18种典型表现。1547年,AudrewBoord设想黏液与关节炎形成相关,提出产生于脑的风湿体液是一种黏液,因从脑流至身体下部而导致病变,若关节受累则会出现肿胀、发红、充血。法国人CuillaumeBaillou(1558一1616年)首次使用“heumatim”命名风湿病,认为其是一组独立的系统性肌肉骨骼疾病。1940年,BerardComroe确定了风湿病学家(Rheumatit)的命名。1949年,JoehL.Hollader编辑的教材中介绍了风湿病学(Rheumatolog)。l85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jamiHoo编纂并在上海出版的《医学英华字释》(AMedicalVocaularyiEglihadChiee)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该字典中收录了“rheumatim”“gout”等风湿病相关词汇,分别被翻译为“风湿”和“酒脚风”。1942年,Klemerer把胶原组织存在类纤维化改变的疾病,包括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动脉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统称为“胶原病”。1952年,WilliamE.Ehrich建议将“胶原病”改名为“结缔组织病”。可见,风湿病概念的提出要远早于胶原病和结缔组织病,胶原病和结缔组织病是根据受累部位命名的。时至今日,风湿病的范围已相当广泛,远远超出了胶原病/结缔组织病的范畴。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对机体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是根据发病机制命名的,其范畴与胶原病/结缔组织病存在交叉,但大多可纳入风湿病范畴。(一)类风湿关节炎1880年,法国医生Auguti--JacoLadre-Beauvai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了首次临床描述,他报001·●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净告了9例女性患者,这些患者以手指和腕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逐渐出现肘、膝、足等部位的关节症状。Ladre--Beauvai认为这些患者患有一种与痛风不同的疾病,并称之为“原发性衰弱型痛风(rimaryatheicgout)”。他认为,真正的痛风通常发生于强壮和富裕的人群,而“原发性虚弱”导致该病的发生,且该病发生与贫穷有关。l819年,BejamiC.Brodie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他强调了其典型的慢性进程,指出病变不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也可能受侵犯,并首次认识到滑膜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第一个真正将类风湿关节炎从痛风中区分出来的是英国医生AlfredBarigGarrod。1847年,Alfred证实了痛风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水平尿酸,而有些被诊断为“痛风”的患者体内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他把这部分患者所患的疾病重新命名为“风湿性痛风(rheumaticgout)”。直到1890年,Alfred的第四个儿子ArchialdGarrod才确立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这一疾病名称2。他后来解释道:“…大多数所谓的‘风湿性痛风’与真正的痛风和真正的风湿病均不相关,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病理基础…;假如情况果真如此,那么‘风湿性痛风’这个名词则是双重错误…我提出‘类风湿关节炎’这一名称,它不会引起任何误会,而且提示该病是具有风湿性疾病的一些外在特征的关节炎或关节病。”1922年,英国卫生部批准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正式命名,而美国风湿病学会则在1941年才采用了这一命名。(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西方医学之父Hiocrate描述了一种他称为“hereethiomeo'”的皮肤溃疡,这被认为是对红斑狼疮皮肤病变的最早描述。“luu”一词源自拉丁文,是狼的意思,最早出现于l0世纪的英国文学中。直到19世纪,luu才被Hereru用来描述一种严重的貌似被狼咬过的皮肤病。RoertWilliam(1757一1812年)将面部皮肤的破坏性、遗疡性疾病定义为luu。1846年,FerdiadvoHera描述了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脸颊和鼻部,呈蝴蝶状分布”的皮疹,并分别用“SeorrheaCogetiva'”和“utterflyimile”来描述圆盘状皮疹和颊部皮疹。l85l年,PierreA.Cazeave将一种可能是盘状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命名为红斑狼疮。l872年,MoritzKaoi提出狼疮不仅仅有皮肤表现,还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等全身症状。1895年至1904年,WilliamOler诊断了29例红斑性疾病,并指出,该病不仅表现为皮肤红斑、关节炎、淋巴结肿大,还可以导致肺脏、肾脏和心脏受损,并将其命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千燥综合征1888年,波兰外科医生Hadde首次描述了1例同时有口腔干燥和泪液缺乏的患者。1892年,Mikulicz报告了1例泪腺、下颌腺和腮腺肿大患者,该患者的腮腺活检组织中显示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此后泪腺和睡液腺的肿大被称为“Mikulicz病”。1927年,Houwer首次强调了丝状角膜炎与关节炎之间的联系。1933年,瑞典眼科医师Sjogrer描写了19例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其中13例合并关节炎。尽管当时他未对这类疾病进行命名,但他不仅认识到本病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疾病,而且首先系统而详细地描述了该病的眼部病变并提议将丝状角膜炎这一术语改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故此后该病被命名为Sjogre综合征。1953年,Morga和Catlema指出,Mikulicz病和Sjogre综合征属同一种疾病。1965年,Bloh等人基于大样本病例分析,首先提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这一概念,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等,且发现该病与淋巴瘤有一定的联系。(四)硬皮病Hiocrate首次描述了硬皮病相关的皮肤病变,指出在一些皮肤紧张、干燥、变硬的人中,这种疾病最终导致无汗。l8世纪初期,意大利医生CarloCurzio最早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他将患者的症状描述为坚硬的木头样皮肤。1836年,GiovamattitaFatoetti首次以“硬皮病●·002《《《第一章导论(Scleroderma)”命名此种疾病,指出该病由于皮肤绷紧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并伴有皮肤颜色深暗且呈皮革样的表现4.1945年,RoertH.Goetz首次将硬皮病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进行描述,并提出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命名该病,以强调这种疾病全身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后来鉴于本病可以平稳控制,修饰词“进行性”被删除。(五)强直性脊柱炎1559年,帕多瓦大学的助理研究员RealdoColomo描述了脊柱疾病的骨骼病变,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病变首次出现于公开医学文献中。1693年,爱尔兰医生BerardCoor通过研究法国墓地出土的骨骼,首次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学改变,并提出男性患者可能因肋骨关节融合而呼吸困难,同时脊柱融合导致脊柱难以转动和弯曲。俄国神经病学家VladimirvoBechterev(1857一1927年)基于3位患者的一系列病史,提出椎骨的慢性炎症过程导致僵硬、骨融合和脊髓病,并推测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遗传素质和创伤后脑病。同时期的AdofStrumell和PierreMarie不同意他的看法,他们认为脊柱炎是有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风湿性疾病,致病的重要因素既非创伤、也非遗传。强直性脊柱炎曾被称为“VoBechterew病”“Marie--trimell病”“类风湿性脊柱炎”[)。1904年德国病理学家EugeFrakel首次将该病称为“强直性脊柱炎”。直到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决定采用“强直性脊柱炎”的命名取代“类风湿性脊柱炎”。(六)银屑病在古代西方,银屑病与麻风病和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经常被混为一谈,并且这种混乱持续了几个世纪。1世纪的罗马帝国期间,CoreliuCelu首次描述了银屑病,但当时他认为,这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Gale(131一201年)首次使用术语“oriai'”描述了眼睑和阴囊部位的瘙痒性鳞屑状病变。英国医生RoertWilla(1757一1812年)成为第一位明确定义与银屑病有关病变的医生。他注意到这种疾病从膝盖和肘部开始,逐渐累及头皮、手指和脚趾;还描述了不同形式的银屑病:Guttata,Diffua,Gyrata,Palmaria,Uguium,Iveterata。l841年,FerdiadvoHera在改进RoertWilla关于皮肤病的术语和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将银屑病从麻风病中分离出来。1818年,Jea-LouiAliert提出银屑病与关节疾病之间的关联性。l860年,PierreBazi首创“银屑病关节炎(arthriticoriai)”这一病名o。(七)白塞病关于白塞病最早的描述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Hiocrate在他的《流行病》一书中描述了种流行于小亚细亚的疾病,特点为“口腔溃疡”“生殖器炎性渗出”“眼部持续炎症”,以及“皮肤大疱疹性病变”,但他仅仅提到这些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进行定名。直到1936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aiBehget首次系统描述了这一类疾病,提出了口腔溃疡、生殖器遗疡和眼炎三联征。为纪念这位医生,此后该病被称为“Behcet综合征”。此外,因白塞病过去盛行于丝绸之路沿路一带,尤其是土耳其,而在北美和北欧国家其发病率要低得多,故也曾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八)痛风痛风(gout)源于拉丁文“guta”,意指痛风性体液的异常流动,在中世纪和希腊语“odagra为同义词,“odagra”指足痛风,“goagra”指膝痛风,“chiagra”指腕痛风。Hiocrate在《希波克拉底全集》中描述了5个与痛风有关的关节病变,认为该病主要发生于性成熟的男性,odagra最常见,疼痛固定在足趾而不致命,暴饮暴食与纵欲过度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但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痛风与其他关节炎混杂在一起。英国的ThomaSydeham(1624一1689年)首次开始区分风湿病中不同疾病的尝试,他从“痛风”中区分出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的急性热性多关003·●中西医结合临闲风湿病学》净》节炎。1768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WilliamHeerde在《医学汇编》中首次明确区分痛风和关节炎。1776年瑞典化学家CarlW.Scheele从痛风患者的肾结石中分离出一种当时未知的有机酸,并将其称为结石酸(lithicacid)。后来,该有机酸被法国化学家重新命名为尿酸(acideourique)。l847年,AlfredBarigGarrod证实了痛风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水平尿酸,并在痛风患者的皮下组织和关节软骨中发现尿酸盐。他推测痛风可能是肾脏排泄能力下降或尿酸生成增加的结果,而急性痛风是尿酸钠盐在关节或周围组织中沉淀所致。I962年,JoehHollader、.DaelMecarty、J.Seegmiller等人在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从而证实了这一伟大假设。二、风湿病中医病名的演变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或日久体虚,内生痰浊、瘀血、热毒等,导致正邪相搏,从而使气血、经络、筋骨,甚至脏腑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肿胀、活动受限、僵硬变形等症状为特征,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对风湿病中医理论的系统继承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在路志正、赵金铎、谢海洲等老专家倡导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立了最早以研究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为主要方向的科室即内科研究室。1983年9月在大同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症学组。1989年在江西庐山成立全国痹病委员会,该会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几次学术会议讨论后确定将“痹病”更改为“中医风湿病”,认为“风湿”病名自古有之,既有较为严谨的内涵和外延,也符合中医的命名原则,同时也避免了“痹”为病名所引起的与其他病种交叉错杂的弊端。风湿病病名的提出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有利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有利于临床的研究,也有利于中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上,在老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提出的《疾病定义草案》中确定了中医风湿病学的概念。可见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一)痹证/痹病/痹候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自古有之。《黄帝内经》中提出的痹是中医对风湿性疾病的最早归类。据考证,“痹”字原作“界”。“痹”作为病名,首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内有“疾界(痹)”的记载。《黄帝内经》中分设《痹论》《周痹》专篇。《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此为最早对痹的发病病因以及根据病因进行分类的记载,也是“痹证”“痹病”“痹候”的病名渊源。《素问·痹论》进一步提出了“五体痹”“五脏痹”。人有五体(皮、肉、筋、脉、骨),五体感受风寒湿邪可成五体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倘若五体痹进一步发展,可内舍五脏,影响其功能而成五脏痹,“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五体痹与五脏痹有着密切的关联,为后世医家的病证结合研究奠定了基础。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了“风湿痹候”“风痹候”“血痹候”等。巢氏总结前人经验,对痹证发病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诸病源候论·卷之一风病诸候》记载:“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日风,在阴日痹;阴阳俱病,曰风痹。”书中强调人体虚弱、正气不足为痹证发病之本,感受风寒湿邪为痹证发病之标。而且,巢氏基于《素问·痹论》中对行痹、痛痹、著痹的描述,进一步提出了“风湿痹”的概念,认为“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唐代孙思邈继承《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及《诸病源候论》对痹证的认识,认为“诸痹由风●·004《《《第一章导论寒湿三气并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得寒则聚,则排分肉;肉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肤,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为痹也”。孙氏把五体痹、五脏痹同归于“六极”门下,强调了痹证由“痹”到“极”、由实到虚的演变发展过程,并把痹证的发生看作虚损病过程的一个阶段,把痹证的治疗看作虚损的治疗来论述。《千金要方》提出了风痹、湿痹、寒痹、热痹、周痹、筋痹、脉痹、皮痹、骨痹、胞痹等10余种痹,并指出“各有证候,形如风状,得脉别也”,强调了诸痹在症状上虽有些相似,但诊脉时需注意鉴别。此外,孙氏创立了治痹名方一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中记载:“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此外,孙氏创立了犀角丸治疗“热毒流人四肢,历节肿痛”之热痹。(二)风湿在中医文献中,凡提到“风湿”的,其含义一般有二:一是指病因;二是作为疾病的名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风湿”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风湿”有26处之多,《黄帝内经》中除痹论篇外,以“风湿”单独出现者有17处。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首次明确提出以“风湿”作为病名,并提出了风湿在表、风湿兼气虚、风湿兼阳虚以及风湿兼表里阳虚的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以“风湿”作为专论,详尽论述风湿为患引起肌肉、关节病证的机制及处方。由此可见,中医“风湿病”的名称,自古有之,并非受近代西医学的影响而命名。(三)历节“历节”“历节痛”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中设有“历节病”专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说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历节病之根本,若兼感外邪,即发为历节病。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以“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蠃,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为主症的风湿历节,乌头汤治疗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为主症的寒湿历节。基于仲景“历节病”,后世又相继提出了“历节风”“白虎病”“白虎历节”“白虎历节风”这些相关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之二风病诸候下》提出“历节风”病名,“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将关节剧痛,如虎咬之状,昼轻夜重者,称为“白虎病”,“白虎病者…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夜发,发即彻髓酸痛,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日白虎之病也。”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提出“白虎历节”病名,“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中将“走注疼痛,或腰背足膝拘挛,两肘牵急”者称为白虎历节风,此后明清时期的许多医书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有学者认为8),“痹”与“历节”虽症状相似,但两者发病特点及传变特点不同,痹的发病重视湿邪,可兼夹风寒等邪气,侵袭肢体,临床以肢体重着、活动受限为主症,常伴有疼痛、不仁、麻木等症状,传变日久则损其相合之脏腑;历节发病强调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致使外邪易犯筋骨关节,久则瘀血、痰湿、风寒湿等胶结,关节变形,临床以手足关节疼痛为主症。005·4中西医结合临闲风湿病学》》(四)痛风约公元前8世纪,在我国藏医《四部医典》中已有“痛风”一词的记载。此后,南梁陶弘景所整理的《名医别录》中亦有“痛风”一词的记载,其言“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朱丹溪中首次提出“痛风”病名,在《格致余论》中专列“痛风论”,提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直接将痛风称为白虎历节风证,将它从其他以关节、身体疼痛为主症的痹证中区分出来。朱丹溪所创痛风之名,对后世影响极大。但后世医家对痛风的病名归属多有分歧,认识不一。明代戴思恭、清代董西园、清代唐宗海等人认为痛风即痹病,如戴思恭在《推求师意》中曰:“痛风,即《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代虞抟首次将痛风称为痛痹,在《医学正传》中曰:“痛风(古名痛痹)…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明代张介宾、清代吴谦、清代顾世澄等人认为痛风即风痹、行痹,如《景岳全书》中载:“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此外,痛风还有其他别名,如明代沈之问在《解围元薮》中提出:“痛风…又名旋风。”清代陈念祖《时方妙用》日:“风者,肢节走痛也。《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林珮琴《类证治裁》日:“痛风…《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痛痹,《金匮》谓之历节,后世更名为白虎历节风,近世俗名箭风。”值得注意的是,中西医虽然均有痛风病名,但在中西医发展史上,两者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中医痛风病证可包括西医痛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五)狐盛“狐盛”作为病名,首见于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盛阴阳毒病脉证治》,“狐盛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可见,狐盛病有咽喉、阴部、眼部溃蚀的症状,与白塞病基本相似。(六)阴阳毒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盛阴阳毒病脉证治》中提出了“阴阳毒”的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鳘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诸病源候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对阴阳毒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提出阴阳毒可见发热、手足指冷的症状。“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阳毒者,面目赤,或便脓血;阴毒者,面目青而体冷。若发赤斑,十生一死;若发黑斑,十死一生。”基于中医古籍中对阴阳毒的描述,一般认为阴阳毒与红斑狼疮相对应。此外,《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诸候》记载:“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有学者认为以上赤丹的描述与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变很相似。(七)框痹尪痹是指具有关节变形、肿大、僵硬、筋缩肉卷、难以屈伸、骨质受损症状的痹病。“尪痹”病名是焦树德教授根据《金匮要略》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的记载,于1981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的。此后,“尪痹”作为独立的病名,逐渐被中医药学术界所认可。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尪痹”列为正式病名。鉴于尪痹以关节肿痛变形、缠绵难愈为特点,通常认为此病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相对应。●.00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医风湿病学 案例版》汪悦,周学平,钱先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风湿病学案例版》【作者】汪悦,周学平,钱先编【页数】229【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214-2204-7【分类】风湿病-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汪悦,周学平,钱先编.中医风湿病学案例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风湿病学案例版》内容提要:本书遵循中西医理论体系,从临床实用出发,较全面地介绍了常见风湿病的中医诊疗方法,突出诊治过程的辨证分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系统介绍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和证候、治则治法、常用疗法、护理与调摄等;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包含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21种临床常见的风湿病,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每种疾病的中医诊治思路,通过案例形式呈现,辨证分析具体,内容生动,每种疾病包含案例、其他疗法、预防调护、要点概括、临证备要等方面,其中病案部分涵盖了病案详述、案例分析、疾病分析等。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体例新颖,适合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规培生和临床各级医师使用。《中医风湿病学案例版》内容试读上篇总论第一章风湿病概述一、风湿病的概念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韧带、神经等的一组疾病。“风湿”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Rheuma'”,原意是流动的意思,是指特殊的黏液从头部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的疼痛。16至17世纪将风湿限定为运动系统疾病。18、19世纪人们对风湿热的病因有了较明确的认识。20世纪初到中叶提出了“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的概念,泛指基本病变是胶原组织的类纤维蛋白变性,主要包括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动脉炎等。20世纪60~70年代有了“结缔组织疾病”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用“风湿病”这一名称。风湿病的范围很广,绝不能单纯理解为风湿热或类风湿。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将风湿病分为13类80余种疾病:原因不明的多发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风湿热等;退行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非关节性风湿病,如纤维织炎、腱鞘炎等;合并关节炎的疾病,如干燥综合征(SS)入、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合并感染的关节病,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霉菌、寄生虫感染等;创伤性或神经源性疾病;合并生物化学、内分泌异常的关节痛,如痛风等;肿瘤和肿瘤样疾病;变态反应和药物反应;遗传和先天性疾病;其他多种疾病,如白塞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等。风湿病的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因风寒、湿、热等外邪痹阻于经络所致。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有“风湿'一词的记载,泛指外感风湿之邪所致的疾病,与现代“风湿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中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风湿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设有“痹论”专篇,并根据病邪的偏胜进行分类。《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还根据2第一章风湿病概述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如“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为心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为肾痹等。《灵枢》也有关于“痹”的论述,《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中论述了湿痹的证候:“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缓,此名湿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更另立“历节”病名,指出其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为主症。隋朝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在《素问·痹论》的基础上,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诸病源候论》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该书对历节病的论述也颇为详细,其日:“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云:“夫历节风着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古今以来,无问贵贱,往往苦之,此是风之毒害者也。”这是对本病晚期病邪深入骨骱,使骨节变形的较明确记载。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在痹证、历节病之外,另立白虎病之名,其曰:“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畜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轻而夜发,发则彻髓,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宋代《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也都既论痹证、历节病,又论白虎病,且多汇集前人之说,唯诸痹中明确地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金元时期李东垣、朱丹溪则弃痹证、历节病、白虎病之名,而另立痛风一名。明清医家鉴于病名越来越纷繁,故多主张统一痹证、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的病名。如明代孙一奎的《医旨绪余》对李东垣、朱丹溪舍痹证而言痛风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因名迷实,为害已久”;清代张路玉的《张氏医通》亦指出,“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而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以虚实归纳诸痹,“痹虚者,谓气血虚之人病诸痹也”,“痹实者,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亦谓痹证“大抵不外寒热两端,虚实异治”而已。对于痹证的病因,《内经》认为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指出:“所渭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同时,其还认为痹证的产生与饮食、生活环境有关,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提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3中医风逢病学民脸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其认为痹证的病位在肝、肾,病因是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合而为邪,伤及血脉,水湿浸淫筋骨关节,遂有历节黄汗出等症。对于其病机,张仲景又指出:“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肠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金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提出“痹证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的观点。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金代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则认为痛风的病因主要是血虚,而朱丹溪认为其有血虚、血热、风、湿痰、瘀之异。《丹溪心法》日:“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瘦人肢节痛,是血虚。”朱丹溪已充分注意到患者的体质问题。明清医家对于痹证之属热、属虚者,颇多发挥。论痹证属虚者,清代喻嘉言的《医门法律》认为小儿鹤膝风,“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清代冯兆张的《冯氏锦囊》亦认为鹤膝风多属肾虚,以肾主骨,肾气衰弱,邪气乘之而得。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则谓痹证由“三阴本亏,恶邪袭于经络”所致。论痹证属热者,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认为痹证虽以风、寒、湿合痹为大则,但须分阴证、阳证,阳证即为热痹,“有寒者宜从温热,有火者宜从清凉”,他认为痹证确是“寒证多而热证少”。而清代温热学家对此有颇多非议,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认为痹证“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误用辛温,其害立见”。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对于热痹的病机有精辟的论述:“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于暑喝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内受之郡,着于腑络。”其明确指出湿热痹与风、寒、湿痹病因各异。《顾松园医镜》则认为热痹不仅可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风寒湿痹“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亦为热痹”。对于痹证的治疗,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篇论述了太阳风湿的辨证与治疗。如“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等。桂枝附子汤证为表阳虚而风邪偏胜,风湿相持在表:去桂加白术汤证为表阳虚而湿盛于里;甘草附子汤证为表里阳气皆虚,风、寒、湿邪痹于关节、筋脉。《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指出:“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其还提出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张仲景治疗痹证的许多处方,如乌头汤、防己黄芪汤、麻杏薏甘汤、桂枝芍药知母场、乌头汤等,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剂。同时,《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搜集了大批验方,如独活寄生汤、犀角汤等,亦为临床所常用;其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如灸法、酒药、膏摩等;并提出了用生升麻犀角、羚羊、麦冬、石膏、大黄之类甘寒或苦寒药治疗热痹的方法。宋代医家治疗痹证的药物,比前人更多地使用了动物药,特别是虫类药物,如蜈蚣、乌蛇、白花蛇、全4第一章风湿病概述蝎、地龙之类,代表方如《太平圣惠方》的原蚕蛾散、《普济本事方》的密香圆等,都是颇有特色的经验方药。金代刘河间的《宣明论方》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偏胜”之说,分别拟定了防风汤、茯苓汤、茯苓川芎汤等方,热痹则用升麻汤。金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认为,本病早期应及时用汗、下、吐三法攻痹。元代朱丹溪在治疗上拟痛风通用方,又分上、下肢选择用药,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论治痹的原则时说:“三气合而为痹,则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此为邪中周身,搏于血脉,积年不已,则成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头发脱落。宜疏风凉血之剂。”明代龚廷贤的《云林神敦》主张“中湿一身痛,风湿邪在表,风药能胜湿,医者当分晓”,即以风药胜湿之治。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云:“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李中梓在采用祛风、除湿、散寒的常规治法外,提倡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之法。张岳认为,除了寒热之痹治有温凉之异外,血虚血燥者“非养血养气不可”。清代叶天士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他还提出了“新邪宜速散,宿邪宜缓攻”和虚人久痹宜养肝肾气血的治痹大法,对后世影响亦很大。清代李用粹的《证治汇补》治不同痹证,药物加味较有特色:“风胜加白芷;湿胜加苍术、南星;寒胜加独活、肉挂;上体加桂枝、威灵仙;下体加牛膝、防己、萆薢、木通。”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载有宣痹汤方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重视活血化瘀的方法,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痹证。综上所述,中医历代文献中有关风湿病的论述极为丰富,历代医家以《内经》为纲领,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理法方药更加完备。5第二章风湿病病因病机中医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素问·痹论》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代表了古代医家对风湿病外因的认识,同时《灵枢·百病始生》中提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为发病之本,而风、寒、湿邪是发病的常见外因,为疾病之标。因此,将风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概括如下。一、病因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3.饮食药物失当恣食甘肥厚腻或海腥发物,或饮食不节,饮食偏嗜,或过量饮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痰浊内生,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痹证。4.跌扑损伤,老年久病外伤跌扑,损及肢体筋脉,气血运行失畅,痹阻经脉气血;或老年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关节失养,均可引发痹证。5.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可导致痹证的发生。6.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从而导致痹证。正如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所云:“皆因体虚,膜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如因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侵袭,表6···试读结束···...

    2022-08-19 汪悦进简介 钱泳辰汪兆蓝

  • 《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范永升|(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作者】范永升【页数】88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132-7088-5【价格】268.00【参考文献】范永升.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风湿病学》内容提要:此书稿由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功底深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共同撰写,该书的编写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治疗提供最新的措施与策略以及治疗方案,并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等,书籍的出版将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学中的风湿病专科从业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对于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较之国内出版的类似的书籍,本书的出版有以下内容和特色:一是从中西医结合诊疗角度进行编写,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病的临床实用性和科学性;二是着重编写风湿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策略和治疗方案,形成系统性的诊疗措施与方案;三是注重编写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进展,以期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突破与更新。《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风湿病的中西医病名演变一、风湿病西医病名的演变在现代医学中,风湿病是指一类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分类复杂,病种繁多,与免疫、代谢、感染、遗传、退行性变相关,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包含100多种疾病。198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将这些疾病共分为十大类,这一分类后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十大分类如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晶体性和代谢性关节病,如痛风和假性痛风;感染性关节病,如直接感染引起的莱姆病和间接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神经相关疾病,如腕管综合征;肿瘤相关疾病,如肺部原发肿瘤引起的骨、关节症状;有关节和骨表现的疾病,如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变形性骨炎、致密性髂骨炎;无关节和骨表现的疾病,如腱鞘炎、筋膜炎、血管舒缩障碍;其他,如纤维肌痛综合征、结节红斑、结节性脂膜炎等。“风湿”一词来自古希腊语“Rhuma”,是流动的意思)。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中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论”,认为人体生命取决于产生于脑的4种基本体液,即血液、黏液、黄液和黑液;若四种体液异常,则会导致疾病发生;而“风湿”一词描述了因体液异常导致关节等部位疼痛不适这一情况,但其具体定义和临床范围并不明确。此外,该书还描述了涉及关节病变的18种典型表现。1547年,AudrewBoord设想黏液与关节炎形成相关,提出产生于脑的风湿体液是一种黏液,因从脑流至身体下部而导致病变,若关节受累则会出现肿胀、发红、充血。法国人CuillaumeBaillou(1558一1616年)首次使用“heumatim”命名风湿病,认为其是一组独立的系统性肌肉骨骼疾病。1940年,BerardComroe确定了风湿病学家(Rheumatit)的命名。1949年,JoehL.Hollader编辑的教材中介绍了风湿病学(Rheumatolog)。l85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BejamiHoo编纂并在上海出版的《医学英华字释》(AMedicalVocaularyiEglihadChiee)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该字典中收录了“rheumatim”“gout”等风湿病相关词汇,分别被翻译为“风湿”和“酒脚风”。1942年,Klemerer把胶原组织存在类纤维化改变的疾病,包括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多动脉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统称为“胶原病”。1952年,WilliamE.Ehrich建议将“胶原病”改名为“结缔组织病”。可见,风湿病概念的提出要远早于胶原病和结缔组织病,胶原病和结缔组织病是根据受累部位命名的。时至今日,风湿病的范围已相当广泛,远远超出了胶原病/结缔组织病的范畴。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对机体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是根据发病机制命名的,其范畴与胶原病/结缔组织病存在交叉,但大多可纳入风湿病范畴。(一)类风湿关节炎1880年,法国医生Auguti--JacoLadre-Beauvai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了首次临床描述,他报001·●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净告了9例女性患者,这些患者以手指和腕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逐渐出现肘、膝、足等部位的关节症状。Ladre--Beauvai认为这些患者患有一种与痛风不同的疾病,并称之为“原发性衰弱型痛风(rimaryatheicgout)”。他认为,真正的痛风通常发生于强壮和富裕的人群,而“原发性虚弱”导致该病的发生,且该病发生与贫穷有关。l819年,BejamiC.Brodie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他强调了其典型的慢性进程,指出病变不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也可能受侵犯,并首次认识到滑膜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第一个真正将类风湿关节炎从痛风中区分出来的是英国医生AlfredBarigGarrod。1847年,Alfred证实了痛风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水平尿酸,而有些被诊断为“痛风”的患者体内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他把这部分患者所患的疾病重新命名为“风湿性痛风(rheumaticgout)”。直到1890年,Alfred的第四个儿子ArchialdGarrod才确立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这一疾病名称2。他后来解释道:“…大多数所谓的‘风湿性痛风’与真正的痛风和真正的风湿病均不相关,它们有各自独立的病理基础…;假如情况果真如此,那么‘风湿性痛风’这个名词则是双重错误…我提出‘类风湿关节炎’这一名称,它不会引起任何误会,而且提示该病是具有风湿性疾病的一些外在特征的关节炎或关节病。”1922年,英国卫生部批准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正式命名,而美国风湿病学会则在1941年才采用了这一命名。(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西方医学之父Hiocrate描述了一种他称为“hereethiomeo'”的皮肤溃疡,这被认为是对红斑狼疮皮肤病变的最早描述。“luu”一词源自拉丁文,是狼的意思,最早出现于l0世纪的英国文学中。直到19世纪,luu才被Hereru用来描述一种严重的貌似被狼咬过的皮肤病。RoertWilliam(1757一1812年)将面部皮肤的破坏性、遗疡性疾病定义为luu。1846年,FerdiadvoHera描述了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脸颊和鼻部,呈蝴蝶状分布”的皮疹,并分别用“SeorrheaCogetiva'”和“utterflyimile”来描述圆盘状皮疹和颊部皮疹。l85l年,PierreA.Cazeave将一种可能是盘状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命名为红斑狼疮。l872年,MoritzKaoi提出狼疮不仅仅有皮肤表现,还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等全身症状。1895年至1904年,WilliamOler诊断了29例红斑性疾病,并指出,该病不仅表现为皮肤红斑、关节炎、淋巴结肿大,还可以导致肺脏、肾脏和心脏受损,并将其命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千燥综合征1888年,波兰外科医生Hadde首次描述了1例同时有口腔干燥和泪液缺乏的患者。1892年,Mikulicz报告了1例泪腺、下颌腺和腮腺肿大患者,该患者的腮腺活检组织中显示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此后泪腺和睡液腺的肿大被称为“Mikulicz病”。1927年,Houwer首次强调了丝状角膜炎与关节炎之间的联系。1933年,瑞典眼科医师Sjogrer描写了19例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其中13例合并关节炎。尽管当时他未对这类疾病进行命名,但他不仅认识到本病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疾病,而且首先系统而详细地描述了该病的眼部病变并提议将丝状角膜炎这一术语改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故此后该病被命名为Sjogre综合征。1953年,Morga和Catlema指出,Mikulicz病和Sjogre综合征属同一种疾病。1965年,Bloh等人基于大样本病例分析,首先提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这一概念,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等,且发现该病与淋巴瘤有一定的联系。(四)硬皮病Hiocrate首次描述了硬皮病相关的皮肤病变,指出在一些皮肤紧张、干燥、变硬的人中,这种疾病最终导致无汗。l8世纪初期,意大利医生CarloCurzio最早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他将患者的症状描述为坚硬的木头样皮肤。1836年,GiovamattitaFatoetti首次以“硬皮病●·002《《《第一章导论(Scleroderma)”命名此种疾病,指出该病由于皮肤绷紧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并伴有皮肤颜色深暗且呈皮革样的表现4.1945年,RoertH.Goetz首次将硬皮病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进行描述,并提出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命名该病,以强调这种疾病全身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后来鉴于本病可以平稳控制,修饰词“进行性”被删除。(五)强直性脊柱炎1559年,帕多瓦大学的助理研究员RealdoColomo描述了脊柱疾病的骨骼病变,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病变首次出现于公开医学文献中。1693年,爱尔兰医生BerardCoor通过研究法国墓地出土的骨骼,首次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学改变,并提出男性患者可能因肋骨关节融合而呼吸困难,同时脊柱融合导致脊柱难以转动和弯曲。俄国神经病学家VladimirvoBechterev(1857一1927年)基于3位患者的一系列病史,提出椎骨的慢性炎症过程导致僵硬、骨融合和脊髓病,并推测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遗传素质和创伤后脑病。同时期的AdofStrumell和PierreMarie不同意他的看法,他们认为脊柱炎是有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风湿性疾病,致病的重要因素既非创伤、也非遗传。强直性脊柱炎曾被称为“VoBechterew病”“Marie--trimell病”“类风湿性脊柱炎”[)。1904年德国病理学家EugeFrakel首次将该病称为“强直性脊柱炎”。直到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决定采用“强直性脊柱炎”的命名取代“类风湿性脊柱炎”。(六)银屑病在古代西方,银屑病与麻风病和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经常被混为一谈,并且这种混乱持续了几个世纪。1世纪的罗马帝国期间,CoreliuCelu首次描述了银屑病,但当时他认为,这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Gale(131一201年)首次使用术语“oriai'”描述了眼睑和阴囊部位的瘙痒性鳞屑状病变。英国医生RoertWilla(1757一1812年)成为第一位明确定义与银屑病有关病变的医生。他注意到这种疾病从膝盖和肘部开始,逐渐累及头皮、手指和脚趾;还描述了不同形式的银屑病:Guttata,Diffua,Gyrata,Palmaria,Uguium,Iveterata。l841年,FerdiadvoHera在改进RoertWilla关于皮肤病的术语和分类的过程中,明确将银屑病从麻风病中分离出来。1818年,Jea-LouiAliert提出银屑病与关节疾病之间的关联性。l860年,PierreBazi首创“银屑病关节炎(arthriticoriai)”这一病名o。(七)白塞病关于白塞病最早的描述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Hiocrate在他的《流行病》一书中描述了种流行于小亚细亚的疾病,特点为“口腔溃疡”“生殖器炎性渗出”“眼部持续炎症”,以及“皮肤大疱疹性病变”,但他仅仅提到这些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进行定名。直到1936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aiBehget首次系统描述了这一类疾病,提出了口腔溃疡、生殖器遗疡和眼炎三联征。为纪念这位医生,此后该病被称为“Behcet综合征”。此外,因白塞病过去盛行于丝绸之路沿路一带,尤其是土耳其,而在北美和北欧国家其发病率要低得多,故也曾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八)痛风痛风(gout)源于拉丁文“guta”,意指痛风性体液的异常流动,在中世纪和希腊语“odagra为同义词,“odagra”指足痛风,“goagra”指膝痛风,“chiagra”指腕痛风。Hiocrate在《希波克拉底全集》中描述了5个与痛风有关的关节病变,认为该病主要发生于性成熟的男性,odagra最常见,疼痛固定在足趾而不致命,暴饮暴食与纵欲过度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但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痛风与其他关节炎混杂在一起。英国的ThomaSydeham(1624一1689年)首次开始区分风湿病中不同疾病的尝试,他从“痛风”中区分出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的急性热性多关003·●···试读结束···...

    2022-07-27

  • 《身体密码》高清版PDF 认识你的身体,性教育科普书籍|百度网盘下载

    《身体密码》高清版PDF介绍:这是日本作家ldquo野口哲典rdquo写的一本关于性教育的科普书籍,2012年被中国出版社翻译出版,此书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加图片,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心理发育等两性方面的诸多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了解答,因为出版年份较早,且是以日本方面科普为主,所以部分数据统计等现在不具参考性,总体的讲解还是比较靠谱,作为一本两性科普的书籍很不错,...

    2022-07-16

  • 《脑洞W书系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2 野史历史书 科普书籍小说 养生朋克时代 经典著作 青春文学 脑洞 神逻辑》王说,扶他柠檬茶,微笑的猫,两色风景,闲相饮著|(pdf)电子书下载

    《脑洞W书系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2 野史历史书 科普书籍小说 养生朋克时代 经典著作 青春文学 脑洞 神逻辑》王说,扶他柠檬茶,微笑的猫,两色风景,闲相饮著|(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脑洞W书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2野史历史书科普书籍小说养生朋克时代经典著作青春文学脑洞神逻辑》【作者】王说,扶他柠檬茶,微笑的猫,两色风景,闲相饮著【页数】223【出版社】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492-4751-6【价格】35.00【分类】故事-作品集-中国-当代【参考文献】王说,扶他柠檬茶,微笑的猫,两色风景,闲相饮著.脑洞W书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2野史历史书科普书籍小说养生朋克时代经典著作青春文学脑洞神逻辑.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书籍小说养生朋克时代经典著作青春文学脑洞神逻辑》内容提要:《脑洞W书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2野史历史书科普书籍小说养生朋克时代经典著作青春文学脑洞神逻辑》内容试读g正露说不道·脑洞W书系编审组著·爱兴<型部只士妥口,◆waterheart:····.046只士“猫区”是治兴把烟铭,举武欲◆……041…052血管营只士竹登只樱收<泾锦◇:◆e恤明·…。·…··036架属《数数》四升絕州购白◆长米·…058K泾※处樱只<密袋扫士这盟,景联扫一是安架长的购驶,◆1川…031◆长米………078兴炊名鉴属强喂士兴的举招R兴踩1量士检等,◆5R·…··…··…····……··026◆LRY.···102<只士聪图以盟卷数哈型摇1999出经嵌迷P路试泾处中官◆状架.....019◆0了触··.113检狐抑层只士张温的以如钟,盟顺尽虽

    2024-02-02 青春文学书单 青春文学图书

  • 两性书籍:《快食慢爱》高清版PDF

    《快餐,慢爱》简介:酱子,前记者,现作家,在噼噼啪啪中生存,喜研究城市性爱百态。逻辑与感性共长,犀利与柔软双飞,人称公知杀手,母知克星,战神级别女流氓。目录Part1交往入门课Part2约会性不性Part3欲望多重奏Part4那些危险人物Part5非正常关系Part6女人夺位战Part7不同年纪的爱Part8婚姻的进与出Part9爱与性皆可物化Part10便利社交为王Part11用好你的身体Part12两性边际与公平htt://a.aidu.com/hare/iit?url=fI18UL-cKyadFMd9Cy5Q...

    2022-05-19

  • 从0开始:从书籍封面学平面设计(湾湾的设计课)

    从0开始:从书皮开始介绍平面设计:1–封面元素,termiology.t2–Book.t的常用尺寸3-制作书腰的规则.t4–Book.t的诞生和完成5–颜色科学.t6–获得灵感的方法.t7–Deig.t的核心任务8–视觉表格.m49–材料的使用.t10-文字排版.t11-使用的构图.t12-打印、处理.t13–Photoho演示(1).t14–Photoho演示(2).t15–Photoho演示(3).t16–Photoho演示(4).t17–Photoho演示(5).t18–Photoho演示(6).t19–Photoho演示(7).t20–Photoho演示(8).t21–Photoho演示(9).t22-Photoho演示(10).t23–插画师演示(1).t24–插画师演示(2).t25–插画师演示(3).t26–插画师演示(4).t27–插画师演示(5).t28–插画师演示(6).t29–插画师演示(7).t30-完成Cover.t的注意事项31–使用PS.t制作3D封面32–投资组合开发和定价.t33-小叮当.t其他建议:艺术设计项目课程设计师必修课.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2dvilt/emgt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 2022-05-19 平面设计 翻译 平面设计 封面

  • 男生穿搭书籍:《基本穿搭:适用一生的穿衣法则》高清版PDF

    《基本着装:一生的着装规则》高清版PDF介绍:《穿衣基本:一辈子的穿衣法则》高清版PDF,我对穿衣不耐烦,觉得时尚很麻烦,什么都可以穿,或者我对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够自信,这本书是这类人的穿衣指南。无需追随千变万化的时尚潮流,也无需担心配色问题。只要你有最低限度的知识,准备好常规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一次爽快体面的80分匹配。推荐书籍:"日剧男友装扮圣经"PDF下载样式手册PDF.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6qwm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fffp2和n95 Fffp2口罩

  • 男生变帅必备书籍:日剧男友穿搭圣经高清版PDF

    日剧男友穿圣经高清版PDF介绍:日剧《男朋友穿衣圣经》PDF书高清版的作者是以《BRUTUS》等日本一线时尚杂志而广为人知的日本超人气形象设计师小山淳先生。他长期致力于给普通人一目了然的“穿衣法则”,传授实用的穿衣技巧!因成功改造3000名日本男性而被读卖新闻、AERA(有日本“时代周刊”之称)、日本放送协会、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广泛报道,在日本享有盛誉。其他建议:样式手册PDF《柴犬绅士:都市男士时尚指南》PDF.Jz52_dowox.utto{ox-hadow:iet0001x#0084ff!imortatcolor:#ffffff!imortat}.Jz52_dowox.utto:hover{ackgroud-color:#0084ff!imortatcolor:#fff!重要}.Jz52_dowox.utto.rimary1{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颜色:#fff!imortatox-hadow:oe!imortat}.Jz52_dowox.utto.rimary1:hover{背景颜色:#0084ff!imortatcolor:#fff!imortat}.jz-ou.jz-ou-cotaier{width:620x}.jzifo-dow{ackgroud-color:#f2f2f5}.jzifo-dow.Jz52_dowoxh4{color:##0084ff}.jzifo-dow.Jz52_dowox{color:#888}h3.Jz52_dowox{order-left:5xolid##0084ffackgroud-color:#color:#000000}.jzft.1a,.jzft.2跨度,.jzt.1跨度,.jzt.2跨度{颜色:##0084ff}.jzft.1,.jzt.1{颜色:#000000}.jzt.2,.jzft.2{颜色:#888}.jz-ou.title{颜色:#000000背景:#}.jz-ou.jz-ou-cotaier{背景:#fff}/*CSS文档*/下载地址:百度网盘4o6m重要提示:下载有问题?点我查看帮助手册提示:本站默认解压密码:www.i3.c声明: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重点:本站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公众号:电脑狂人,一定要注意防迷路哦~当然,网站上也有看不到的好内容。请小斌喝可乐支付宝奖励lt/gt微信打赏lt/gt...

    2022-05-19 000~FFF FFFB0000

  • 黑客入门书籍推荐9本|百度网盘下载,程序员必备

    推荐9本hackig入门书籍:9本推荐的黑客书籍由小斌娱乐网精心收集。如果你对黑客技术感兴趣,可以下载学习。《毁灭之王-DDoS攻防深度解析》.df欺骗的艺术.df在线幽灵:世界第一黑客米特尼克的自传.dfHTTP.df权威指南黑客简史.df《社会工程攻击组合》1~2.df《网络管理员教程》.df《高级无线网络安全攻防》.df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4 fff病毒 fff.c

  • 100本新媒体必读书籍|百度网盘下载,新媒体人必备书籍

    100本新媒体必读书籍简介:今天,小斌娱乐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00本新媒体必读书籍。如果你从事新媒体工作,那么这些书推荐你阅读!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4 000~FFF FFFB0000

  • 训练演讲口才的经典书籍24本,2022年百度网盘下载

    24本口才训练经典书籍总结:这是一本很好的口才书,闲暇之余可以多读一读。口才真的很重要。1、【口才与幽默全集】。文天行。扫描版.df2、【口才训练手册】。(德语)彼得﹒R.帕罗斯。影印.df3.30天精英演讲crah.df4、【聪明的女人练口才】。志鹏。扫描版.df5、[说话就是生产力]。孙路红。扫描版-SeechEloquece.df6、【领导口才画册】。邹中堂。扫描版-SeechSeakEloquece.df7、[领导情景口才书].df8、一分钟口才沟通_0.df9。三天学习销售礼仪和口才.df10。今日达人《精英演讲碰撞30天》.df11.创业者要有口才.df12.即兴的口才。行之有效的口才。灵感口才.df13.口才成功方法全书.df14、导购员销售口才情景培训_12357016.df15、普通人靠努力,聪明人靠口才.df16、幽默沟通:口才制胜零距离的秘诀.df17.成功人士必备mdahmdah《内向者如何锻炼口才》.df18.造就千人的口才经典_0.df19.我最想要的口才书.df20。改变你在eloquece_0.df中的弱点21、教孩子口才:培养天才儿童的第一法.df22、男子口才_0.df23.超级口才训练世界上最神奇的口才训练班.df24.跟奥巴马学口才:奥巴马最权威的演讲记录.df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4 000~FFF FFFB0000

  • 绝密人性天书绝版书籍PDF

    书籍介绍:1、你将学会揭开人性中阴暗阴险的黑色面具2、揭开男女感情背后的阴谋3、掌握操纵人心和人性的阴暗诡计4、帝王绝学,秘子必学5、用人性揭开赚钱的秘诀6、帮你打通任督二脉,刁丝逆袭成王之法。...

    2023-01-09 000~FFF FFFB0000

  • 绝版书籍:《野兽绅士-让你喜欢的女孩喜欢上你》

    书籍介绍:本书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旨在帮助男性有效摆脱单身。通过理论和实例,教会单身男性如何建立朋友圈,打造属于自己的魅力项目,如何追求高品质女性。本书将分析两性关系的现状,并在国内外使用。经典爱情大师理论与ldquo坏小子rdquo原创爱情理论共同剖析爱情困境;另一方面,作者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心理、优质男性的特点、两性之间的交流方式,并给出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细节分析。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5 fff8888 fff888fff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