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元任全集 第7卷 下》赵元任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全集第7卷下》【作者】赵元任著【页数】1574【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ISBN号】978-7-100-09285-2【价格】248.00【分类】西南官话-方言调查-湖北省-文集-赵元任-全集【参考文献】赵元任著.赵元任全集第7卷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图书封面:赵元任全集第7卷下》内容提要:本卷收录赵元任等著《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第一二分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语方言地区性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对我国方言田野调查工作和方言调查报告编写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2022-05-04 赵元任绕口令《施氏食狮史》标准发音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 赵元任全集 第4卷 下》赵元任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全集第4卷下》【作者】赵元任著【页数】979【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ISBN号】978-7-100-08938-8【价格】148.00【分类】语言学-文集-赵元任-全集【参考文献】赵元任著.赵元任全集第4卷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图书封面:赵元任全集第4卷下》内容提要:本卷收录语言学英语论文七十余篇,全面反映了赵元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先后涉及作者在国语教学、方言调查、中国语言问题、中西语言比较、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其中诸多富有创见性成果都得到了实验证实和国际公认。...

    2022-05-04 赵元任绕口令《施氏食狮史》标准发音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 赵元任传》(美)罗斯玛丽·列文森编;焦立为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传》【作者】(美)罗斯玛丽·列文森编;焦立为译【页数】243【出版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5【ISBN号】978-7-5434-7215-0【价格】28.00【分类】赵元任(1892-1982)-传记【参考文献】(美)罗斯玛丽·列文森编;焦立为译.赵元任传.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5.图书封面:赵元任传》内容提要:赵元任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和才华最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家,本书为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专家罗斯玛丽·列文森对赵元任先生所作的访谈录的中文译本,是反映赵元任先生在学术、思想、生活、交往方面最全的一个文本。另一位采访者劳伦斯·施奈德教授是汉学家、顾颉刚研究专家,因此他的提问可谓深刻。整本访谈也从一个伟人的视角见证了中国以前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赵元任传》内容试读梁者明译者说明(一)本书原文是罗斯玛丽·列文森1974年对赵元任教授的口头采访,采访用英文进行。列文森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考夫特图书馆地方口述历史办公室编辑。汉学家劳伦斯·施奈德也参加了部分内容的采访。(二)采访的地点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赵元任教授的寓所。因为采访的地点在美国加州,所以访谈中“来”、“去”等动词的参照点有时是美国加州。(三)因为采访进行于1974年,所以访谈中的二三十年代等默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原文中的人名全部译成了中文,因其中许多汉学家有中文名字,故翻译时直接使用其中文名字。(五)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中读者都能理解的一些口语专名作了从俗处理。例如,哈佛(Harvard)指的是哈佛大学(HarvardUiverity):伯克利(Berkeley)指的是伯克利大学,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iverityofCaliforia,.Berkeley)o赵元任传译序①赵元任先生于1892年11月3日诞生于天津,1982年2月24日在美国麻省剑桥市逝世。赵先生的一生不但硕果累累,而且精彩纷呈。赵先生早年在家中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的祖父在中国北方做官,常常因为朝廷之命而辗转各地任职,赵先生一家也因此常常随着搬迁。赵先生对语言的热爱产生很早,毫无疑问,这主要因为他在语言学方面有天赋。在他的《我的语言自传》一文里,他详细回顾了为什么在四岁的时候他就能说不太标准的北京话、标准的江苏常熟话,并且能够用江苏常州读书音朗读。他的出众的能力很早就被社会发现。1910年他得到庚子赔款退款奖学金资助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执教于中美两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1947年后执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杰出的贡献也给他带来了最高的荣誉。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院士,1945年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60年当选美国东方学会会长。他还被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2年)和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1年,北京大学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这一荣誉①译者按:本序言的前一部分是王士元教授应美国《语言》杂志主编之约于1983年发表的,后一部分是王教授应本书译者之请于2009年年初补记的。本序原为英文,译者翻译成中文后已由王先生审阅,原英文序附后。2···试读结束···...

    2022-05-04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阅读器

  • 赵元任翻译研究》戎林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翻译研究》【作者】戎林海主编【页数】186【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9【ISBN号】978-7-5641-2996-5【价格】28.00【分类】赵元任(1892-1982)-英语-翻译-文集【参考文献】戎林海主编.赵元任翻译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9.图书封面:赵元任翻译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精选20语篇研究赵元任翻译思想及译作的论文,在赵元任翻译研究方面填补了一项空白,亦对当代译学建设意义非凡。《赵元任翻译研究》内容试读论赵元任的翻译观戎林海十十十十十十十【摘要】文章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的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赵元任先生的翻译观,认为其翻译思想属于语言学派,既带有明显的现代语言学的特征,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关键词】赵元任;翻译观;语言学派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赵元任先生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杰出学者,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兴趣爱好广泛;专攻过数学和物理,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和日文,通晓多种地方方言并能熟练应用;本来学的是自然科学,后来转到语言科学,并将一生倾注于语言科学的研究,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著作等身;他一生获得了两个哲学博士学位和三个荣誉博士的尊衔;他曾是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其他三人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美国语言学会第一任会长。赵元任先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生来的语言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不仅为英国学者罗素做过口译,而且在笔译方面一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翻译实践量虽不算非常大,但涉及的面却比较宽泛,有文学类的翻译,科学类的翻译,也有哲学类的翻译。在一生的语言研究和翻译实践中,他对翻译问题有着独特的语言学家的视野,形成了他自己的翻译观,在我国翻译历史长河中,他的翻译思想也是熠熠生辉的。然而关于他翻译思想的研究,在“赵元任研究”中应该说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点。本文作者本着学习的态度,对赵先生的翻译观作一“抛砖引玉”式的梳理、分析与讨论,以期引起广大同仁进一步关注并就教于方家。1关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赵元任先生的翻译思想主要见于他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译者序”和他的“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也体现在他丰富的翻译实践及译作之中。就翻译的目的而言,赵元任先生坚持认为,·1·赵元任翻译研究翻译应该“为我所用”、“洋为中用”。1914年,赵先生与任鸿隽、胡适等友人曾经在美国的康奈尔创办“中国科学社”并编辑出版一个科学杂志《科学》。他为该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科学小品以及新闻等,其中有不少是赵先生翻译的科学小品文和国外介绍科学的优秀文章(如《科学与经历》、《无线电》、《海王星之发现》、《煤烟之四害》、《七天中三个礼拜日》等),属于大众科学(oularciece)。赵先生为什么要翻译这些文章呢?他的翻译目的是什么?质言之,是为了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传播到中国来,提高国人对科学和实用科学的认识,从而激励更多的中国人爱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并以科学来振兴民族,振兴中华。在翻译过程中,他还十分注意作品的选择。比如《七天中三个礼拜日》讲述的是一次奇特的航海旅行,说明了东西半球的“时差”问题,涉及许多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翻译这个故事,就是想让人们通过阅读获得上述天文和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在赵元任先生看来,翻译的另一个目的与作用是要能唤起更多人学习外语的兴趣,使读者读了译文之后产生强烈的读原文的欲望。赵先生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译者序”中说:“翻译的书也不过是原书附属品之一,所以也不必看”,“最好是丢开了附属品来看原书”①。这一观点与钱钟书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的,却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他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瘾。他们总觉得读翻译像隔雾赏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②“英雄所见略同”,由此可见一斑。2关于翻译的标准严复对翻译提出的“信、达、雅”三字要求,一直被我国翻译界奉为翻译的“圭臬”,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基本上都是“信、达、雅”的阐述、解释或翻版,说得绝对一点的话,自严复以来,无人提出过一个能超越“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翻译标准问题上,赵元任先生显然也是全面接受了严复的“信、达、雅”的理论,但他又没有简单地全盘肯定,而是采取了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信、达、雅”。比方“雅”,赵先生说:“不过)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0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68.·2·论赵元任的翻译观说起雅的要求来,虽然多数时候是个长处,可是如果原文不雅,译文也应该雅吗?…雅的程度固然是增加了,可是信的程度减低了。”①再比方“达”,赵元任先生认为“多半时候是个长处,…可是一个小说家描写各种人物在辞令上的个性的不同,要是一个译者把人人的话都说的一样的流利通畅,那么达是达了,可是对于原意就‘失信’了。”②所以对于“信、达、雅”,赵元任先生既不迷信也不肓从,他认为翻译应根据翻译之内在要求,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区分各种不同情况,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服务于既定的翻译目的,求得最佳的翻译效果。对赵元任先生来说,“信”是翻译中最最基本的条件与要求,没有信就谈不上翻译,不信就不能称为翻译。然而,“信”又是有幅度的,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中,赵元任先生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翻译里“信”的幅度,比如语言与非语言、语境、情况、借用语、范畴、音调、节律以及韵等等,以此说明诸如此类的因素都会影响译文的“信”度。他认为“信”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译文的“信”度随翻译过程里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此消彼长、此高彼低、此大彼小。这种翻译标准“信”度的辩证观和相对论是赵元任先生翻译思想的精髓所在。下面我们简要讨论一下上述几个主要因素对“信”度的制约与影响。2.1语言与非语言研究表明,语言与非语言是互为依存、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与工具,同样,非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非常重要的方式与方法。有学者认为“在某个情境中,35%的信息是由言语传递的,其余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传递的;还有人认为只有7%的情绪信息由言语传递,其余93%要靠非言语来传递”®。非语言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以及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际的有效途径。非言语行为可以强调要阐述的某个信息,也可以补充言语信息;可以是对言语信息的重复,也可以用来替代言语行为。①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05.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05.③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98.。3·赵元任翻译研究在赵元任先生看来,上述种种非言语(即赵先生的“非语言”)①与翻译都是有关系的。可以将语言翻译成非语言,也可以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赵元任先生指出:翻译“有好些语言跟非语言之间的边缘现象,比方嗓音的不同,语调的抑扬顿挫(不是说字的声调),脸上跟手上的姿势或动作,于翻译都是有关系的。有时候要使‘听’者得同样的印象,一句话也许最好翻译成一种动作,…有一次我对一堂日本的听众讲演,在每一小段我停顿一下表示分段的意思,给我翻译的就把我每次小顿翻译成一个长长的缩气的‘嘶一一’,同时还以九十度鞠躬的姿态慢慢直起身来。这个算不算语言?要不是的话那就是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了”②。他坚信“语言都可以用非语言来翻译”③。当然这都是“口译”中出现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将语言翻译成非语言,或用非语言来翻译语言,翻译的“信”度会受到影响,会随着译者水平和“非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而增高或降低。2.2语境语境也称上下文(cotext),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忽视不得的因素,它对词语、语句、语段乃至语篇的理解与翻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曾说过:Eachwordwheuediaewcotextiaewword(每-一个词在新的上下文里都是新词),可见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与影响是何等之大。赵元任先生对语境的突出重要性是熟稔于心,他指出:“凡是翻译一段文,他总有他的上下文,凡是翻译一句话,那句话总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他进一步指出:“光是一个字或是一个词,要是没有上下文,那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翻译”,而“一个字句的最确定的上下文就是实在有过某地方一回的见次”④。比如下面这句英文flyiglaecaedagerou就不易理解与翻译,因为它缺少确定的、意义清晰的上下文。所以语境或上下文对翻译的信度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①“语言”跟“言语”以及本文涉及的“非语言”和“非言语”在很多情况下是同一个意义且可以互用,这里的所指与语言学家在语言学专著里所用的术语的意义不一样。曾有学者在论及瞿秋白的翻译思想时指责他“不够严谨和科学”,因为他将“言语”混同于“语言”,这个说法太苛刻也太武断。其实20世纪初,不少大学者如王国维、蔡元培、胡适、胡以鲁等写文章时对“语言”跟“言语”是不加区分的,就是赵先生这样的大师在写文章时也没有对“言语”和“语言”作所谓“科学的严格的区分”,这是符合实际的。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06.③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一198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13④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4····试读结束···...

    2022-05-04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器

  • 赵元任研究》戎林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研究》【作者】戎林海主编【页数】256【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1【ISBN号】978-7-5641-5206-2【价格】29.80【分类】赵元任(1892-1982)-人物研究-语言学-文集【参考文献】戎林海主编.赵元任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1.图书封面:赵元任研究》内容提要:本文集收集了赵元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赵元任研究》内容试读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吴宗济摘要:本文着重介绍赵元任先生对汉语声调研究的几项主要成就:(1)开展了汉语声调的记调方法。(2)创制五度制的声调符号。(3)归纳出北京话的连读变调规则以及字调与语调的关系。(4)指明汉语语调和英语语调根本不同之处:英语是声调曲线的起伏,而汉语是基调高低的差别。他这看似简单、实是精辟的论断,足为今日研究语调的指针。本文并对他那常被人们误解的、关于字调和语调关系的“代数和”、“小浪加大浪”的生动比喻,加以解释和澄清。关键词:赵元任;汉语;声调;字调与语调一、前言赵元任先生(1892一1982),在1910年由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去美国留学时,才18岁,4年后,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又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但是,此后他蜚声于国际上的,却是他业余所感兴趣的语言和音乐理论与作曲。据最近他的两位女公子所辛勤搜集的遗著来统计,如兰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有创作、合唱、伴奏、配乐等大小共132首;新那的《赵元任著作目录》(是作为编辑全集的预备工作的)收有自1915年至逝世前不久止,共300多种;其中主要的是语言学论著,内容几乎包括了当时语言学界关心的一切项目。今日的语言学研究虽已有了很先进的仪器和有价值的文献,但某些在目前尚在争论的问题,例如音位学的范围,几十年前赵先生早已有了言简意赅的说法;还有一些在当时尚在萌芽中的新兴学说,如“区别性特征”理论,他也有独到的见解。在今日看来,这些仍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赵先生的语言学论著中,诸如语法、语音、语用,以及传统音韵学、方言调查、“国音”的标音和教学等等,都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作曲中,把汉语声调和歌曲旋律密切配合尤为独创;而语音中关于汉语声调的研究方法和记录手段,至今犹不减其生命力,尤为中外学者所乐用。笔者在抗战前几年,虽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1赵元任研究研究所,作为他的学生和研究助理,但因战争年代的影响,追随时日较短,只有3年左右,未能多事请益,对他的博学多闻,无法作较为详实的传述;但从他当年对我们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培训中,以及历年来自己在研究岗位上,从他的有关著述中,边用边学,也多少得到若干体会。现在借此清华国学研究院70周年纪念会讨论四位大导师的学说之际,愿把赵先生对汉语声调研究的卓越贡献,提出几点,以供讨论。二、开创汉语声调的记调方法在20世纪前,由于物理知识的不够普及,人们对言语声的认识比较模糊。我国自齐梁时代(公元500年左右)开始有了“四声”的说法起,一直是用“读苦”或“以类相从”的办法来解释声调的。例如梁武帝问他的臣子们:“何谓四声?”回答是:“天子圣哲”或“天子万福”。只能用同样四个声调的字来“互训”。关于调值的描写,千百年来只有宋代释处忠的四句口决,“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及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的描述,但究竟所记调值多高多低,声调是何处方言,都使人无从捉摸。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才由刘复和赵元任两位大师,各自从西方引进了新技术,几乎同时用实验说明了声调的高低是声带振动频率的变化现象,是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数据的。刘先生用当时法国带回来的测量声波的“浪纹计”,并改进创制了“刘氏声调推断尺”,使从声调频率对数值描绘调线得到很大的便利,并由此测得了几十处汉语方言单字调的音高数据,可惜他逝世较早,未能有更多的进展。赵先生则除调查多种方言的单字调之外,更注意到连续语言中的声调变化。他天赋的音乐感和细致的分析,使他凭简单的音高管和耳听来定调,就能测定并绘出各方言中的多变的调型。赵先生还经常注意如何改进分析声调的仪器。他指导我设定改装电动浪纹计;并请上海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丁西林所长帮助研制一套“自动音调记录仪”,打算较好地分析和描记声调。可惜工作进行得差不多,即值“七七”事变,各所西迁,只得停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完成这项任务。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三、创制五度制的声调符号语言的声调绝对值的记调手段,在研究或调查报告中,必须能做到简单明了;而且要形象化,一望而知,并能令读者迅速准确地看图识调,能读出与原音很像的音。用上述的频率记调方法,既费力耗时,又缺乏直观,在研究个别音例是可以的,如作大量的语言调查则失效了。赵先生于1930年在巴黎的国际语音协会IPA会刊一《语音学大师》上发表了一篇“ASytemofToeLetter”(“声调字母”,亦称“调符”)的文章,对汉语字调,不论其绝对频率高低,调域宽窄,人身区别,情绪紧松,都能把它“一致化”(规正化)为五个等级。调符以直杆为标,在右边划上横线,走势平曲不等,来代表声调的高低起伏。据原作者的解释:(声调的)某一声所以为那一声,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把音高的程序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就够了,很少有时候儿得分到五度以上的这么详细。…声调这种东西是一种音位,音位最要紧的条件就是这个音位跟那个音位的不混就够。这个五度符号还可以用数目来表达,由低到高为“1,2,3,4,5”用几个数字表达调势,如北京的四声:“55”为高平的阴平,“35”为高升的阳平;“214”为低降升的上声,“51”为高降的去声。这样,在调查记音时,可以不用仪器,凭耳听判断来定出调级和调型,非常便利。这对于一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足够准确了,而且在印刷中刻就一套调符的铅字,与汉字同排,也很方便经济。这套调符是个革命性的发明,把前此西方人记汉字声调用各种记号加在字顶、用数字缀在字尾,要高明多了。所以此法一出就不胫而走,国外的文章中不但用于汉语研究,即在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调查中也有采用的了。用五度值记声调是否够用?不一定给予限制,有些场合用三度、四度也都行。最近有美国学者对世界上几百种语言作过统计,得出的结果是,人类所有的语言其调位的等级没有超过五度的。这更足以说明“赵氏调符”是放之四海而皆能应用的。四、归纳出北京话连读变调的规则和字调与语调的关系一般汉语方言在几个字连着说出时,原来的字调往往彼此影响而变了调形,这称为连读变调。这是语音的同化作用,近来叫作“协同发音”。赵先生很早就指出:“官话”中最常见的两字连读变调是,上声后3赵元任研究接有非上声,变半上;两上相连,前上变阳平;两去声相连,前字变半去等等。这些现在已成为一般普通话语音教材中必备的内容了。此外,三字相连,又有若干变调规则。这在赵先生的著作中,特别提到了三字中首字为阴平或阳平,次字为阳平,则次字变阴平。这一类的连读变调规则,虽然现在看来还不够全面,但在当时却是最先提出。它对后来的语音教学和研究,是起开创作用的。至于北京音的单字调和多字连读变调,在语句中受到语气的影响而又有许多变化,它们有无规律可循?这个问题困扰了语言学界多年,至今还不能说得到满意的解决,已成为汉语语音处理中的一大障碍。赵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了。他在1928年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对声调的多变问题有如下的一段叙述:…字调的绝对音高往往跟着人的嗓子,跟临时的精神变的。这种变化于字在语音上的地位不发生意义的,所以要作比较的时候,得要取发音者当时平均的音高做水平线来量他字调的相对音高。有一样难处是读者假如前后不是在同等的精神,假如不一贯,所读出来的就会不在同一个调(key),那就取平均音高也没有用了。还有一层是非但绝对音高,连音程(iterval)的绝对大小,也看发音者的精神跟脾气变的。高兴的时候或是不怕难为情的人容易用大一,点的音程,不起劲或是怕难为情的时候就会把音程减少(曲线上下挤扁)。关于这层暂时没有想到好法子把材料改成一致的。这两段话把汉语声调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全都概括了。前一段是说字调调形的变化,后一段是说语调调阶的变化。当时赵先生还比较谨慎地说暂时无法把它平均出一套规则。但到后来在他的其他论著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是这两个问题至今还是汉语调处理中的难题,这将在下文详述。汉语普通话及多数方言的每个句子都是由若干短语组成,它们各包含多寡不同的单词、复词、直接成分和连接词、语气词等结构。在成句的语调中,除少数还能保留原有的调型外,大部分受连读变调的制约及语气韵律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语调模式。因此,一句语调中,既有表层的语气成分,又有底层的单字、连字变调成分。它们混合乃至化合在一起,调形十分繁复,很难分析清楚,以致还有人把表里调形都当成语调的模型来处理。这在国外学者把人们的语调模型拿来套用在汉语语调上尤为常见。在当时很少有人研究语调,而且即使有研究,认识也还很模糊的年代,赵先生早就给汉语的字调与语调关系明4赵元任光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确地下了定义:汉语的字调是表义的,而语调是表情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代数和”;二是“小浪加大浪”;三是字调调域受语气的影响,犹如画在橡皮上面的声调线,可以伸缩的。他的这种深入浅出的比喻是非常形象化的。关于汉语的字调与语调的关系赵先生早在他的1932年用英文写的《英语语调对比》论文中就已指出:(汉语的)任一词(ayword)在任一语调(ayitoatio)中说出时,都不会丧失它的词性区别。语调只能(oly)表达语气、情调、用途,等等。他那“任一”和“只能”的逻辑语法,都是力图表现出十分肯定的语气及毫不模棱的论点(这也说明赵先生行文的严格逻辑性),说明字调在语调中是仍旧保持其有区别性的词义的:换言之,也就是仍旧保持其有区别性的调型(包括其变体)的。赵先生所说字调与语调的区别,简而言之,字调(按今日的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还包括连读变调)是表义的:而语调是表情的。这个问题非常清楚了。但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误解他的“代数和”等的说法?字调与语调的关系是“代数和”,这个说法一再出现在他的著作中,现在引一段他在1959年的《语言问题》中的一段话:我讲各国有各种语调,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语言它自己有字调(阴、阳、上、去或平、上、去、入之类),那么怎么能再有语调呐?比方外国人学了中国话,他学了“买”升,“卖”降,可是他平常用惯了肯定的调是往下,“这个东西我要买”的“买”,就变成了“卖”了,同样,问话他要往上升,所以他要说“这个东西我要买,你卖不卖?”就说的象“这个东西我要卖,你买不买?”了,这就是因为语调把字调给盖掉了,那么语调、字调这两个东西,怎么能够给它合起来呐?就是:语调跟字调可以并存,它们两者的关系,是个代数和。怎么叫代数和呐?因为代数里有正有负,正的加正的越加越大,负的加负的越加越负;正的加负的,它就相消了,看是哪一个多一点儿,它就往哪一边儿。这一个说法给学过代数的人可能这样理解:如果句尾是个降调的去声字,在疑问句里句尾要升(一般是这样认为),两下里一抵消,或升过了头,那么,这个去声岂不变成阴平、甚至是阳平了吗?反之,如句尾是升调的阳平字,在平叙句里句尾要下降,也会抵消甚至变成去声。这是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下面还有一大段补充的话,却很重要。这些话最早是写在国语课本里教外国学生学北京话的,是针对外国人容5%···试读结束···...

    2022-05-04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器

  • 赵元任早年自传》赵元任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赵元任早年自传》【作者】赵元任著【丛书名】传记文学书系【页数】196【出版社】长沙:岳麓书社,2017.12【ISBN号】978-7-5538-0763-8【分类】赵元任(1892~1982)-自传【参考文献】赵元任著.赵元任早年自传.长沙:岳麓书社,2017.12.图书封面:赵元任早年自传》内容提要:本书是我国知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根据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撰写的自传。对于这段横跨其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赵先生没有发表过多的感悟,只是对生活点滴如实记录,朴实无华的白话文中时不时还夹杂着那个年代的俏皮话,令人读起来不禁莞尔。赵先生从小对语言的好奇,对声音的兴趣,对音律的探究精神,无不预示着将来一位大学问家的诞生。此外,本书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末民初时期河北南部、南京、常州等地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赵元任早年自传》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早年回忆**这一篇《早年回忆》里用的词句,完全是当年平常说话通行的话,所以后来才通行的一些所谓新名词本文都不用。例如从前不说“特别”,只说“格外”“更加”之类。但是当年用而后来不用的词句也尽量少用,除非从前有而后来没有的事物(例如“知州”)提起来只好用旧名词。所以全体看起来,这篇文字是比较无时间性的近代的中国话。一、东一片儿西一段儿人人大概都有这种经验:回想到最早的时候儿的事情,常常儿会想出一个全景出来,好像一幅画儿或是一张照相似的,可是不是个活动电影。比方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我四岁住在磁州的时候儿,有个用人抱着我在祖父的衙门的大门口儿,满街摆的都是卖瓷器的摊子,瓷猫、瓷狗、瓷枕头、瓷鼓—现在一闭眼晴—哪怕就不闭眼睛磁州的那些瓷器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可是这一景的以前是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就一点儿影子都没有了。又有一幕,大概是我五岁住在祁州的时候儿,我们下半天常常儿有点心吃,他们给我留了一碗汤面在一张条几上。没人看着。赶我一走到那儿,一个猫在那儿不滴儿不滴儿地吃起来了。我就说:“猫雌我的灭!”后来好像他们给我又盛了一碗面,可是我不大记得了。还有一景,我每次碰到月亮好的时候儿就会回想到的。是在冀州,也是在我祖父的衙门里。我记得我跟我大姊、二姊、哥哥,我们四个人在左边儿一个跨院儿里赏月。我说“左边儿”,因为从住的地···试读结束···...

    2022-05-04 自传epub 百度网盘 自传epub百度知道

  • 《王阳明传》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传》【作者】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页数】307【出版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104-5281-9【价格】56.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传记【参考文献】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王阳明传.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王阳明传》内容试读第一部分生平胡越著···试读结束···...

    2022-05-03

  •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陈寅恪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作者】陈寅恪等著【页数】167【出版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705-0029-1【分类】陈寅恪-人物研究【参考文献】陈寅恪等著.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陈寅恪档案》内容提要:本书由香港《明报月刊》独家授权,集辑了《明报月刊》自创刊以来50年之所有与陈寅恪有关的文集、文本、印象、掌故等,取名为《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其中“四海无人对夕阳取自陈寅恪*有名的一首诗: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陈寅恪的一生,是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一生。陈寅恪的家世显赫,出身名门,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生逢乱世,报国而不得,他的一生,是显赫的一生,也是寂寥的一生。他恪守文人的清高和骨气而不移,对得起自己名字中的那个“恪”字。《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内容试读掌故旧时王谢家一史家陈寅恪的家世汪荣祖文民国三十四年之冬,陈寅恪卧病伦敦,他去英国是要医治目疾,然后接受牛津大学的聘约。但是,经过开刀之后,目光非但没有恢复,失明反而加剧,几乎全盲。异乡病目,感怀身世时局之余,曾作了这样一首诗:001沉沉夜漏绝尘哗,听读估卢百感加。故国华胥犹记梦,旧时王谢早无家。陈寅恪抗战前摄于北京文章瀛海娱衰病,消息神州竞鼓笳。(原名北平)北海公园万里乾坤迷去住,词人终古泣天涯。掌故寅格所听读的是熊式一的英文小说《天桥》,其中提到李提摩太和戊无戌维新故事,而李教士与陈家有旧。至于“旧时王谢”当指为世所重的义宁陈家了。义宁在清朝时称州,陈家籍修水县。寅恪的祖上原居福建上杭,阳属于客家系统,他的六世祖才由闽入赣。客家人自中原移居到闽粤一带,寅历千余年,但一直保持原有的方言和习惯,不与当地同化。这种情形有点档像犹太人在西方社会,难免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挤。譬如,在咸丰元年(一八五○年),广西的客家村落,遭到本地人的掠夺与欺侮,终于发生大械斗,客家斗败,男女老幼三千多人只好弃田逃难。后来这些人随北山里矿工队加入了洪秀全的金田起义。义宁陈家并不是寻常的客家人,他们耕读传家考取功名,爬到社会的002上层,跻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客家的读书人也免不了受歧视。义宁客家子弟因勤于读书,分去了许多当地秀才的名额,当地人便想阻止客家学子去应试。后来清廷另设“怀远籍”名额,才平息纷争。寅恪的高祖与曾祖都是由“怀远籍”入学,成为监生的。陈家既属士大夫阶级,自然站在太平军相对的一面。太平天国为曾国藩的湘军所灭,固然由于文正公的才能,但得力于地方士绅和团练的帮助,实在不小。国藩在南昌时,就得到江西举人刘于浔的大力支助。刘的武力扎根于地方团练,后来扩充为“江军”。寅格的曾祖伟琳是义宁书院的创办人,便是在江西办团练的士绅之一,后以功保任知府,不久授河北道,创设“致用精舍”。寅恪的祖父宝箴也因助父办团,得到曾国藩赏识,曾许为“半杯旨酒待君温”,推重可知。又据湘人朱克敬说,宝箴曾调停曾国藩与沈葆祯之争。时葆祯为江西巡抚,当太平军攻江西之际,奏请留用厘金养兵,而不归国藩大营;国藩疑葆祯买己,乃与之绝交,后来葆祯虽致书道款,曾亦不答。宝箴在江南时听到此事,乃去劝说,朱氏记此事甚详:(宝箴)从容言曰:舟行遇风,柁者篙者桨者,顿足叫骂,父子兄弟若不相容,须臾风定舟泊,置酒慰劳,欢若平时,甚矣,小人喜怒之无常也。国藩曰:向之诟惧舟之覆,非有私也。舟泊而好,又何疑焉?又铭曰:然曩者公与沈公之争,亦惧两江之覆耳;今两江已定,而两公之意不释,岂所见不及船人哉?国藩大笑,即日手书付沈,为朋友如初。此一美谈,颇可见宝箴之机智与谋略。其实,除平曾沈之争外,他亦尝平沈葆祯与席宝田之争,且在江西以举人身份助席累用奇计决胜,并得擒太平天国幼主洪福琪。叙功保知府。未久,宝箴升迁河北道,又擢浙江按察使。后因开封狱事罢官。复出之后,任湖北按察使,以清廉闻名,受到张之洞的赏识。庚申(一八六五年)会试,宝箴未能中榜,留居京师三年,得与四方隽秀之士交游,与易佩绅、罗亨奎尤以道德经济相切摩,时人尊称为“三君子”。中法因越南而发生战争时,宝箴已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曾与张佩纶共同上奏,力主集结水师,与德国联合,使越南内属,以达到存越固边的目的。惜朝廷权臣中无此魄力之人,更无能利用德法矛盾之人,而越南终为法所夺。甲午(一八九四年)中日战起,大学士李鸿藻等又曾请宝箴商讨军事,翁同龢在日记中记道:午正,赴督办处,诸公皆集,请陈右铭(宝箴)商事,右铭从曾文正军营,颇知兵机,其言以游击之师为主,津北津南,须分两大支兵御之。宝箴论兵剀切,重臣如李鸿章、翁同穌等亦屈尊就教,但真有魄力用003宝箴计策者,实亦无人。甲午战争终于失败,马关签约之后,宝箴复屡次上疏,列陈利害得失。是年八月,荣禄乃保荐宝箴为湖南巡抚,使他有独当一面,一展雄图的机会。湖南本是富饶之地,人物亦盛。同治中兴名臣,极多出自湖南。但湖南的保守势力,亦复不小。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故···试读结束···...

    2022-05-03 陈寅恪为什么读que 陈寅恪que还是ke

  • 梁启超修身三书在线阅读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梁启超三本修身书籍在线阅读梁启超《修身三书》是梁启超的自学书,是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导书。可以说,已经是与《明儒学》不同面孔的另一本书了。此外,删减版仅有278万字,与原书的浩繁体量相比,可读性大大增强。编辑推荐1、我们出生在这种混浊的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压迫是如此的强大。我怎样才能保持我的个性而不被大众同化?第二,人生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而这种情况就扑面而来。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不感到沮丧?第三,如果我们想发展事业或学习,中间必须经历许多波折。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晰,能量清晰?我觉得这三项的修炼很关键,必须通过。只有做人,才能站起来。这种修身,靠的是实战经验,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平日里没有一点准备时间,等事情告一段落时,你在哪里应用它们呢?日常工作只有两种:一个是好老师好朋友的骂骂咧咧,一个是序言和事迹的祸害。好老师,好朋友,能遇到却找不到;前言和事迹存于书中,随处可见。这就是修行阅读的*功能*便利。十四至十四五至十8、十九世纪,关注时事,立志立志,读新会梁实所著《新民说》和《德育镜》,甚至写日记自我鼓励。《德育教育》一书分为决心、检查、自制、修养等类别。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古人的知识,我也确实投入其中。——梁漱溟读了任工先生的《新民说》和《德育镜》,我彼此合而为一,又喜又怕又羞。《石头记》宝玉念宝钗的《蟹律》说:“我的也该烧了。”现在我看了闻一先生说:“弟子的也该烧了!”——徐志摩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20世纪初,梁启超(任恭)编撰了三本传统修身书籍。这三本书既是梁启超自学的笔记本,也是任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导书。其中,《德育》以修身养性的方法和步骤为基础,摘编整理了先秦至明清儒家学者的相关言论,并加注后记。自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以来,不断再版,影响深远。例如,梁漱溟多次表示,自己走上了后来学习实践的道路,是因为这本书的启发和指导。《解本明儒》是《明儒》中修身言论的节选,但这本书绝不是原书的简写。“明儒学”现在被学术界和读者普遍用作学术史著作或资料汇编,而黄宗羲的本意是“之一”向读者展示“道之门”(梁家语),但不清楚。梁家编这本书的用意是要把原著变成修行指南,可以说是已经符合《明儒学》的另一本面目全非。此外,删减版仅有278万字,与原书的体量相比,可读性大大提升。《曾文政家言笔记》是对曾国藩的书、家书、家教、日记、修身文章的节选汇编,不时有提醒。左宗棠名言。自1916年编纂以来,连续十年每年出版,可见本书的受欢迎程度。考虑到梁启超编纂这三本书的思想的连贯性和紧密性,他将其命名为“梁启超修身三书”。关于作者梁启超,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领导百日维新,名扬四海;他的著作,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文化教育,都被千千万万的人所熟知和赞叹。他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深深地沉浸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对修身的研究。后来,他致力于提倡用传统的修身养性来丰富国民教育。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彭树新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和儒学研究。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报告题为《晚清民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存续——以梁启超为中心》,介绍和评价三种修身养性以及梁启超详细编写的德育书籍。阅读《梁启超家书》梁启超一生写了大量的书信,其中有几十万封家书。除了他的远见卓识,他还强调了他的老练、严谨的治学以及父亲对孩子的深爱。和拳心。他的信来得轻松、自然、顺利。几乎每封信的开头,他总是深情地称呼“宝贝思顺”、“我的宝贝”、“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让生活无限。柔软的。尽管忙于公务,梁启超依然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他让孩子们定期给他写信,及时了解最新情况,还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他拍照,以减轻思念的痛苦。?梁启超的家书之详细,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除了诗歌、经济、法律、收藏、艺术鉴赏等,他甚至还要考虑家庭的财政支出、金钱的储存和流通、股票投资的管理。,关注利率变化和黄金走势,旱涝灾害对农业进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等等,这与那些因事业而忽视家庭、因事业而放弃健康的大人物完全相反。我们印象中的职业。这就是梁启超厉害的地方。在给妻子李惠贤的信中,他说:“我希望将两百金币的银子留在领主的地方,以便随时使用。如果你想花钱,可是手上没钱,又不想要,就麻烦了。”梁启超的书到处都有类似的说明,可见他深谙世事,通晓常理。梁启超的家书,很多都是写给大女儿思顺的,后来又传给了弟弟妹妹。在给思顺的信中,慈父的喜怒哀乐毫不掩饰,尽在字里行间。“我又拿到了《李杜全集》,人物很可爱,我会告诉你的,但我不能像个被宠坏的孩子。”“亲爱的思顺:收到你的这封信我很高兴,因为我可能已经很久了。我再也看不到你的信了,我不是想你,我真的没有时间想一想……突然想起来了,据婷灿说,那天晚上我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思念思念”和“思顺”顺回来看我等,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寄给你。”“我有几个月没喝酒了,回家两天就是你妈妈的生日,我想打破戒酒一次,你同意不同意?”小宝贝们,我忘了你的大宝贝,给你的三个小宝贝发了三张好玩的照片。”“你存了那点小钱,不如买七年。长期国债,现在这个国债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折价,能赚一分八折以上的利息。”还本付息由税务总局负责,英联的经理很稳定。”“昨晚我又说了一句,姚胖子五十岁生日的一首诗很好玩,过两天我会一起写给壮壮的小宝宝。梁启超在动荡的时代经常遇到困难和危险。比起学业,他更珍惜孩子们的健康。在给思顺的信中,他一再嘱咐:“我以前在大同学校做作业就生病了……你一定要听我的旨意,想快点生病,就是不孝顺。你要知道,你是我的命脉。我绝不会让你生病。”?梁思成在22岁时因车祸受伤。他在给思顺的信中写道:“看到他的脸转过来,我松了口气。我心想,只要能保住性命,就算是残废,我也愿意。”?在给思诚的信中,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妈妈说的是回国后的情况。我打算一年后出国……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旅行可能走错了,一时陷入仓促的念头是很不能接受的,而且会是一辈子的感情,人生的路很长,一年半的时间里永远不会挣扎。不要因此而焦虑和失望。泰顺,小小的挫折是磨练道德的好机会,如果你在中国多准备一年,即使在学业上,也没有损失。”梁启超曾经说过,“能与烦恼相处,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恐怕龚仁没想到,半个世纪后的民国乱世,烦恼会更加盛行,禁锢思想,恶德如地狱,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受尽委屈和屈辱,甚至惨死,幸好没看到,不然不知道会有多惨。...

    2022-05-02

  • 王国维陈寅恪全文在线完整文字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本书是刘梦溪先生研究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的代表作。最早的一部是1990年写的,最新的是2020年定稿的,真的是一部历时30年的作品。 2022-04-17 陈寅恪王国维纪念碑碑文 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

  • 梁启超《李鸿章传》pdf高清版完整免费版

    编辑点评: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内容简介《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梁启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计。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李鸿章传df预览目录重读《李鸿章》李鸿章传(白话文)序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第三章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第四章军事家李鸿章(上)第五章军事家李鸿章(下)第六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第七章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第八章外交家李鸿章(上)第九章外交家李鸿章(下)第十章赋闲时期的李鸿章第十一章李鸿章的末路第十二章结论媒体评论★大清帝国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少荃天资与公牍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曾国藩★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历史学家陈寅恪★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作家学者郑振铎兵家之李鸿章(下)金陵克复,兵气半销,虽然,捻乱犹在,忧未歇也。捻之起也,始于山东游民。及咸丰三年,洪秀全陷安庆、金陵,安徽全省大震,捻党乘势,起于宿州、亳州、寿州、蒙县诸地,横行皖、齐、豫一带,所到掠夺,官军不能制。其有奉命督师者,辄被逆击,屡败衄,以故其势益猖。及咸丰七年冬,其游骑遂扰及直隶之大名府等地,北京戒严。今将捻乱初起以迄李鸿章督师以前,迭次所派平捻统帅,列表如下:庚申之役,文宗北狩热河,捻党乘之,侵入山东,大掠济宁。德楞额与战,大败,始以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师追蹑诸捻,号称骁勇。同治二年,发党诸酋陈得才、蓝成昌、赖汶#xfffd驳群嫌谀怼D砬#xfffd张总愚、任柱、牛落江、陈大喜等各拥众数万,出没于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各州县,来往倏忽,如暴风疾雨,不可捉摸,官军疲于奔命。同治三年九月,捻党一股入湖北,大掠襄阳、随州、京山、德安、应山、黄州、蕲州等处。舒保战死,僧王之师屡溃。僧王之为人,勇悍有余而不学无术,军令太不整肃,所至淫掠残暴,与发捻无异,以故湖北人民大失望。其时金陵新克复,余党合于捻者数万人,又转入河南、山东,掠城市。四年春,僧王锐意率轻骑追逐其酋,一日夜驰三百里。至曹州,部下多怨叛。四月廿五日,遂中捻首之计,大败,力战堕马死,朝廷震悼。忽以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办直隶、山东、河南军务,而命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为国藩粮运后援。先是官军之剿捻也,惟事追蹑,劳而无功,间讲防堵,则弥缝一时耳。要之,无论为攻为守,非苟且姑息以养敌锋,则躁进无谋以钝兵力,未尝全盘打算,立一定之方略,以故劳师十余年,而无所成。自曾国藩受事以后,始画长围圈制之策,谓必蹙敌一隅,然后可以聚歼。李鸿章禀承之,遂定中原。曾国藩,君子人也,常兢兢以持盈保泰急流勇退自策厉。金陵已复,素志已偿,便汲汲欲自引退。及僧王之亡,捻氛迫近京畿,情形危急,国藩受命于败军之际,义不容辞,遂强起就任。然以为湘军暮气渐深,恐不可用,故渐次遣撤,而惟用淮军以赴前敌。盖国藩初拜大命之始,其意欲虚此席以待李鸿章之成功,盖已久矣。及同治五年十二月,遂以疾辞,而李鸿章代为钦差大臣。国藩回江督本任,筹后路粮饷。鸿章剿捻方略,以为捻贼已成流寇,逼之不流,然后会师合剿,乃为上策。明孙传庭谓剿流寇当驱之于必困之途,取之于垂死之日,如但一彼一此,争胜负于矢石之间,即胜亦无关于荡平。鸿章即师此意。故四年十一月,曾奏称须蹙之于山深水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合各省之兵力,三四面围困之。后此大功之成,实由于是。其年五月,任柱、赖汶#xfffd驳却蠊缮钊肷蕉#xfffd。鸿章命潘鼎新、刘铭传尽力追蹑,欲蹙之于登莱海隅,然后在胶莱咽喉,设法扼逼,使北不得窜入畿疆,南不得蔓延淮南。六月,亲督师至济宁,相度形势,以为任、赖各股,皆百战之余,兼游兵散勇裹胁之众,狡猾剽悍,未可易视,若兵力未足兜围,而迫之过紧,画地过狭,使其窥破机关,势必急图出窜,稍纵即逝,全局又非。于是定策先防运河以杜出路,次扼胶莱以断咽喉。乃东抚丁宝桢,一意欲驱贼出境,于鸿章方面颇多龃#xfffdr。七月,敌军突扑潍河,东省守将王心安方驻防戴庙,任敌偷渡,而胶莱之防遂溃。是时蜚谤屡起,朝廷责备綦严,有罢运防之议。鸿章覆奏,以为运河东、南、北三面,贼氛来往窜扰,官军分路兜逐,地方虽受蹂躏,然受害者不过数府县之地;驱过运西,则数省流毒无穷,同是疆土,同是赤子,而未便歧视也。乃坚持前议,不少变。十月十三日,刘铭传在安邱、潍县之交,大战获胜。二十四日,追至赣榆,铭传与马步统将善庆力战,阵毙任柱,于是东捻之势大衰。二十八日,潘鼎新海州上庄一战,毙悍贼甚夥。十一月十一二日,刘铭传、唐仁廉等在潍县、寿光抄击一昼夜,敌众心携,投降遂多。郭松林、杨鼎勋、潘鼎新继之,无战不捷。至二十九日,铭传、松林、鼎勋等,蹑追七十里,至寿光弥河间,始得接仗。战至十数回合,又追杀四十余里,斩获几三万人,敌之精锐器械骡马辎重抛尽。鸿章奏报中,谓“军士回老营者,臣亲加拊慰,皆饥惫劳苦,面无人色”云。赖汶#xfffd苍诿趾影芎螅#xfffd落水未死,复纠合千余骑,冲出六塘河防。黄翼升、刘秉璋、李昭庆等,水陆马步,衔尾而下,节节追剿,只剩数百骑,逼入高室水乡。鸿章先派有统带华字营淮勇之吴毓兰,在扬州运河扼守。诸军戮力,前截后追。十二月十一日,毓兰生擒汶#xfffd病6#xfffd捻悉平,东、苏、皖、豫、鄂五省,一律肃清。鸿章奏捷后,附陈所属诸军剿捻以来,驰逐数省,转战终年,日行百里,忍饥耐寒,忧谗畏讥,多人生未历之苦境。刘铭传、刘秉璋、周盛波、潘鼎新、郭松林、杨鼎勋,皆迭乞开缺,请稍为休养,勿调远役;并以刘铭传积劳致病,代为请假三月。乃七年正月,西捻张总愚大股,忽由山右渡河北窜,直逼畿辅。京师大震。初七初八日,叠奉寄谕饬催刘铭传、善庆等马步各营,迅赴河北进剿。鸿章以铭传疲病,正在假期,不忍遽调,乃率周盛波、盛传马步十一营,潘鼎新鼎字全军,及善庆温德克勒西马队,陆续进发,由东阿渡河,饬郭松林、杨鼎勋整饬大队,随后继进。...

    2022-04-10 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梁启超 李鸿章梁启超评价

  • 梁启超《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pdf电子书下载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许纪霖、刘擎推荐!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成长。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书名: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作者:梁启超著/彭树欣选评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1-4页数:500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丛书:梁启超·修身丛书ISBN:9787532599073《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作者简介:梁启超,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均脍炙人口,万人传颂。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并创获甚丰。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彭树欣,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及儒学研究,出版有专著《古代人生哲学在晚清民国的生存状况——以梁启超为中心》,整理评注《梁启超修身三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内容简介: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0篇,附录一篇。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王森然记载: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而事到眼前,绝不作预备,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同座代为着急,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故每赌必输,或有劝止者,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苦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而笑。此虽是趣闻,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2022-04-08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