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教学参考书 九年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书编写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作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书编写组【页数】157【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478-1878-7【价格】33.00【分类】中学物理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书编写组.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内容提要:各章节的顺序与教材同步。《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内容试读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4.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5.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8.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科学内容●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全章概述1.本章要求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示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揭示了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物态变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等有关内容。接下来的三节,从固态、液态、气态三者之间的两两转变分别对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现象作了介绍,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三种物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与特点,总结、归纳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最后,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暖与水资源危机问题,提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2.本章编写思路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一1节。让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学生尚不熟悉,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3.本章内容结构图温度与物态变化温度与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水之旅谈温熔熔凝汽液升凝度度计及其使用化固化化华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珍惜每一滴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基本要求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2.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认识物态变化现象。3.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常见的温度值。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单位。二、教学建议本节是学生进入九年级的第一课,教材首先通过对雨、云、雪等自然现象的观察(或联想),带领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进而提出“水的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生变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通过“人造雨”的实验探究,体验水的状态变化,2并认识物态变化现象由于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接下来需要学习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等相关内容。教材中温度概念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对冷热的感觉并不可靠,因此需要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来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单位,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温度。对于温度计,首先要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认识不同的温度计,进而通过实验学习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首先展示和描述了:浮想联翩的云朵、银装素裹的雪景、滋润万物的雨水。使学生置身于云彩之下、雪地之上、雨水之中,进入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回味自然现象的美妙;从“泼水节”的欢乐景象,领略到人们对水的崇拜与敬畏。进而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这一情景设置,将学生由生活情景引向物理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冰一水一水蒸气一水一冰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启发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状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水的变化扩展到自然界的水循环,从而对实验前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在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时,让学生按照教材中图12-7所示进行操作,体会双手对同杯温水的冷热感觉不同,认识到引入温度概念的必要性。在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动手完成温度测量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实验与活动1.教材中实验与活动①教材上图12-5“人造雨”实验能使学生观察到水的三态相互转化。若有条件,可以改用酒精灯加热装冰的试管,用小勺“接”水蒸气,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认识水的三种状态。②教材上实验探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中图1212的四幅图是表示液体温度计使用规则的,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中拿出来读数,因为离开被测物后,温度计中液柱液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读到的温度值就不能反映真实的被测物温度;(℃)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温度,使测量不准确。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读数时,要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注意视线要与液面相平。③教材上“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温计的结构,知道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以及每次测量前都要用力甩动的原因,从而正确使用体温计进行测量。2.可选实验液体温度计原理演示如图12-1所示: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装满(红色)冷水的小图12-1烧瓶,使瓶内水位上升到适当位置。将烧瓶放入热水中(或适当加热)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水的热膨胀现象四、作业与实践活动(一)教材作业1.C2.D3.A。4.①汞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热胀冷缩;②液面:浸没在;液面;③35~42℃;38.5;38.539。5.略(二)补充作业总结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答案:体温计在测体温前要捏住上端甩动,使管内汞柱降至35℃以下;放在身体被测部位要过几分钟,等达到热平衡后再读数;体温计读数时可从被测部位拿出,让有刻度面所对的棱正对眼睛读数。五、课程资源1.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有97.2%在海洋中,不能饮用:2.15%是冰山和冰川:淡水约占0.65%。其次,空气、土壤和岩石中含有水;动、植物机体中含有水。人体质量中三分之二是水;蔬菜中含水比例更大。地球表面海洋总面积约为3.61×103km,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的水约1.45×1018t。我国是淡水资源匮缺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1012c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水量约为2000t,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2.云与降水的形成潮湿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温,在实际水气压大于饱和水气压时,有一部分水气附在凝结核(烟粒、微尘)上,凝结成小水滴(温度低于0℃可形成小冰晶)。这些平均半径只有几微米的大量小水滴或小冰晶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住,就是悬浮在空中的云。在一定条件下,小水滴、小冰晶经凝结、碰撞合并,当直径超过几百微米时,上升气流不能再托住它们,这些水滴和冰晶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蒸发有余,即形成降水。3.各种温度计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温度计外,在生产和科研中用到的温度计还有很多种,例如:气体温度计(gathermometer)利用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或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前者称为定容温度计,后者称为定压温度计。常用的气体有氢、氦、氮、氖、氧和空气等。用接近理想气体的氢气(或氦气)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较高,且测量范围较广,所以常用于精密测量。辐射高温计(radiatioyrometer)利用高温物体的热辐射来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这种温度计可以不直接和被测物体接触而在远距离测量,所以可以用来测量星体温度。辐射高温计实际测量范围为500~1600℃。4光测高温计(oticalyrometer)利用炽热物体发的光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主件是一个内部装有红色滤光玻璃镜和特制灯泡的简单望远镜。测温时将光测高温计望远镜筒对着待测物体,便可以看到灯泡的黑色灯丝映着后面的强光。灯丝与一节电池及一个可变电阻器连接,调整电阻的大小可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直到灯丝的亮度与待测物体的亮度一样为止。由于仪器事前已将温度校好了刻度,所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就可以直接得出待测物体的温度。光测高温计实际测量范围是800~3200℃。在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中,把光测高温计定为测量1064.34℃以上温度的实用标准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thermoelectricthermometer)利用温差电偶和电表组成。使用时将温差电偶的一个触点与待测物体(设温度为T2)相接触,另一个触点与参考物体(设温度为T)相接触,如图12-2所示。温差电偶内产生的电压与两接点间铜铜康铜的温度差△T成正比。经过校正,△T可由电表的指针直接指TT出,从而求得T2。常用的温差电偶温度计有:铂铑铂(测量范围是一20~1600℃),镍铬-镍铝(测量范围是一50图12-2温差电偶1300℃),铜-康铜(测量范围是一100~500℃)等1990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再次对温标做出了修改,其中对标准的测温仪器做出了规定,把温度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规定一种测温仪器:0.655.0K用蒸汽压温度计3.0~24.56K用气体温度计13.801234.93K用铂电阻温度计1234.93K以上用光学高温计4.教材中图片介绍图12-10的温度计是测量体温的。它的工作物质不是液体汞,是根据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温度有关的原理制成的。银色的细棒为测温探头,测温时将探头消毒后放人口中或其他测温部位,几分钟后取出,从液晶窗口直接读出温度值图1211是利用不同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基本要求1.通过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3.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5.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从自然现象及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以水的状态变化为例引入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根据冰与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不同规律,对物质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继而理解晶体的熔点,并对常见晶体的熔点做了介绍,使学生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晶体的熔点可能会发生变化。接下来教材介绍了凝固点的概念,指出凝固过程会放热的特点。最后,教材介绍了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熔化、凝固过程吸热、放热现象的应用。在对熔化过程的特点的实验探究中,学习的难点是“熔化过程中冰与石蜡的温度变化规律”,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这一实验探究课题。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得出温度变化的相关规律,使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逐步学会应用科学方法去研究物理现象,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因为水结冰时的放热现象不容易被我们直接感受,而教材图1225的“自制玩具”既能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熔化过程的吸热现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凝固过程的放热现象,故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并体验液态海波或石蜡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放热)的现象。希望教师多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或生产实例。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冰川、冰山的影片或者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一些能说明物理规律的、容易理解的凝固放热现象。对于生产生活中,熔化、凝固过程吸热、放热现象的相关应用,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从而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意识。三、教材中的填空内容及其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温度保持不变。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温度不断上升。四、实验与活动1.教材中实验与活动①教材图12-17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加热碎冰时,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应视环境温度及烧杯内水的多少决定。最好让试管内的冰块多一些,若气温较高,可以酌情先不使用酒精灯,待烧杯内水温降低到接近0℃的时候再用酒精灯加热,可以使熔化过程的时间长一些。此实验亦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如果熔化过程太短,有的学生可能看到温度一直升高),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估、分析原因。用来加热石蜡时,可以用水间接加热。即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做热源,使熔化过程维持较长一段时间。6···试读结束···...

    2023-03-10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电子课本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

  • 博雅小学堂-《陈寅恪的最后20年》|百度网盘下载

    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赏金猎人会员专享5折拿货][合伙人返佣30%、代理返20%、会员返10%][目录]001.①.陈寅恪的才学与人品.m3002.②.陈寅恪人生最后20年的命运浮沉.m3003.③.陈寅恪和学生在特殊年代中的师生情.m3004.④.时代“呼唤”《陈寅恪的最后20年》.m3005.⑤.《陈寅恪的最后20年》引发的.“大师热”.m3原价175.12《博雅小学堂-《陈寅恪的最后20年》》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佣,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开启快...

    2022-12-08 陈寅恪国学网 陈寅恪教书

  •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陈寅恪的二十年df电子书是作家陆建东的小说。部分,以及他后来的作品。陈寅恪近二十年df简介本书以大量档案文件和第一手采访资料为基础,详细描述了陈寅恪近20年的人生跌宕起伏,揭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分析解读陈寅恪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许多令人信服的故事。观点。陈寅恪近二十年df小说目录第一章陆深夏的选择第2章南国大地的温暖与生命的积淀第三章:后世第一轮第四章关上了北京的大门第五章苦难终于开始1956年第六章:难得的春天Chater7欢乐结束了第8章暴风雨中的孤独者第9章“今天我们都还活着”第10章哭泣1958第11章余波第12章:草间盗窃第13章:今晚见面第14章中国学者的挽歌第15章:短暂的一天第16章:晚年的“蝙蝠足”第17章:这辈子只剩下几天了第18章,隐约听到挽歌第19章漫漫长夜第20章陈寅恪之死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陈寅恪近二十年df作者简介卢建东,广东省南海县人,广州市文艺创作学院专业作家、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知识分子史、明末清初历史事件、现代岭南文化演进史的研究。2007年受邀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0年被法国人文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所聘为访问研究员...

    2022-10-25 陈寅恪二十年 陈寅恪最后二十年

  • 陈寅恪精选集全套6册电子版免费版pdf+epub+mobi|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及杂稿《陈寅恪文选》全套6册为系列丛书,一次性解锁陈寅恪大师的学术和人格魅力。本丛书包含《汉流堂集》、《柳如诗》卷1、《柳如诗》二卷、元白诗证手稿、略论隋唐渊源及魏晋南北朝六卷,于电子版,需要的可以免费下载。陈寅恪文选全集6册图片预览特点《以诗取史》是唐代考证的代表作,是一部曲折的侦探推理小说集文学、历史、地理、人事于一体的考证杰作古今杂记的浩瀚而不复杂的历史名著,开创了近现代史研究的先河用“以诗证史,史诗相证”的方法解读证明晚清初年社会历史变迁的考证史。历史大师散文集,释放陈寅恪学术和人格魅力。先生。三百年来,陈的知识只有一个人。——傅斯年我梁算是个作家,但总的作品还不如陈先生几百字。——梁启超中西合璧,新旧结合,我将尹柯作为中国最有学问的人。尹柯虽然是我的朋友,但他是我的老师。——吴密关于作者陈寅恪,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诗人,百年难得一见。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仁并称为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陈寅恪早年留学日本、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中国研究所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在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任教。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诗史互证”是陈寅恪研究中最常用的考证方法。他注重地上与地下物体的比较研究,利用出土资料对文献记载进行解读和确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目录目录汉流堂收藏目录关于“重生”论唐高祖出任突厥大臣魏庄的《读书笔记》体味和狐臭许高软再版《洛阳嘉兰记》序朱延峰《土耳其通考》序先生。余屈原《病中喃喃自语》后记看完吴启昌的梁启超传《莲花生戒》后记《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江炳南序刘如是第一卷目录第一章起源第二章何东君原姓氏猜想及其附带问题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老丞相”、“云端孝道”的关系随游河东军家顶第四章何东君访半夜塘及前后关系刘如诗第二部目录第四章何东君访半夜塘及前后关系第五章复兴运动钱家的麻烦注意元百时鉴草稿目录彩色插页第一章长恨歌第二章琵琶介绍第三章练昌宫词第四章诗与诗第5章新音乐屋第6章古乐屋略论隋唐制度的渊源目录略论隋唐制度的渊源唐朝政史草案魏晋南北朝目录插图晋北南北朝史(高校交流讲义)唐史讲座元白诗史讲座东晋王道功绩说明支持理论的检验简介《寒流堂文集》是陈寅恪的文集之一,包括《体臭与胡臭》、《江丙南序》等十余篇,内容涵盖三国志、敦煌学、中外交流、中华民国历史。是了解陈寅恪先生学术研究的必看资料。《刘如诗传》以明末清初“甲申事变”的历史为背景,以刘如诗与钱千仪的联姻为线索,通过刘如诗的经历,描述了钱千身边的故事。她易等文人在严酷的命运面前如何选择自己的归宿。《魏晋南北朝史讲义杂书》涵盖了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新问题和新发现:例如,民族是按文化划分的,而不是按文化划分的。血统上,陈朝是由南方的野蛮人建立的,东汉、孙武、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阶级。《略论隋唐渊源与唐代政史》一书包括与隋唐制度有关的礼仪、官职、刑法、音乐、军制、财政等内容,他们的建立。研究、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学等诸多与中世纪历史相关的领域,展示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关系、种族与文化定义、精髓的看法护花与汉化等问题的高调。《元白诗稿》是陈寅恪“以诗证史”的代表作。通过全文考证,描写了白居易和元真,并用元白和白二人的唐诗来考证中晚唐历史。例如,通过《长恨歌》中对杨贵妃入宫前后的描写,验证了诗背后的大唐伦理;比如“江州司马的绿衫湿”这句话,江州司马应该穿浅红色的官服,为什么呢?诗中他身穿青衫,陈寅恪从中得知白居易原为九品芝麻官。【说明】如果有???里面是原书遗漏的文字,不是乱码。...

    2022-05-06

  •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档案》陈寅恪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作者】陈寅恪等著【页数】167【出版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705-0029-1【分类】陈寅恪-人物研究【参考文献】陈寅恪等著.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陈寅恪档案》内容提要:本书由香港《明报月刊》独家授权,集辑了《明报月刊》自创刊以来50年之所有与陈寅恪有关的文集、文本、印象、掌故等,取名为《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其中“四海无人对夕阳取自陈寅恪*有名的一首诗: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陈寅恪的一生,是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一生。陈寅恪的家世显赫,出身名门,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生逢乱世,报国而不得,他的一生,是显赫的一生,也是寂寥的一生。他恪守文人的清高和骨气而不移,对得起自己名字中的那个“恪”字。《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内容试读掌故旧时王谢家一史家陈寅恪的家世汪荣祖文民国三十四年之冬,陈寅恪卧病伦敦,他去英国是要医治目疾,然后接受牛津大学的聘约。但是,经过开刀之后,目光非但没有恢复,失明反而加剧,几乎全盲。异乡病目,感怀身世时局之余,曾作了这样一首诗:001沉沉夜漏绝尘哗,听读估卢百感加。故国华胥犹记梦,旧时王谢早无家。陈寅恪抗战前摄于北京文章瀛海娱衰病,消息神州竞鼓笳。(原名北平)北海公园万里乾坤迷去住,词人终古泣天涯。掌故寅格所听读的是熊式一的英文小说《天桥》,其中提到李提摩太和戊无戌维新故事,而李教士与陈家有旧。至于“旧时王谢”当指为世所重的义宁陈家了。义宁在清朝时称州,陈家籍修水县。寅恪的祖上原居福建上杭,阳属于客家系统,他的六世祖才由闽入赣。客家人自中原移居到闽粤一带,寅历千余年,但一直保持原有的方言和习惯,不与当地同化。这种情形有点档像犹太人在西方社会,难免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挤。譬如,在咸丰元年(一八五○年),广西的客家村落,遭到本地人的掠夺与欺侮,终于发生大械斗,客家斗败,男女老幼三千多人只好弃田逃难。后来这些人随北山里矿工队加入了洪秀全的金田起义。义宁陈家并不是寻常的客家人,他们耕读传家考取功名,爬到社会的002上层,跻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客家的读书人也免不了受歧视。义宁客家子弟因勤于读书,分去了许多当地秀才的名额,当地人便想阻止客家学子去应试。后来清廷另设“怀远籍”名额,才平息纷争。寅恪的高祖与曾祖都是由“怀远籍”入学,成为监生的。陈家既属士大夫阶级,自然站在太平军相对的一面。太平天国为曾国藩的湘军所灭,固然由于文正公的才能,但得力于地方士绅和团练的帮助,实在不小。国藩在南昌时,就得到江西举人刘于浔的大力支助。刘的武力扎根于地方团练,后来扩充为“江军”。寅格的曾祖伟琳是义宁书院的创办人,便是在江西办团练的士绅之一,后以功保任知府,不久授河北道,创设“致用精舍”。寅恪的祖父宝箴也因助父办团,得到曾国藩赏识,曾许为“半杯旨酒待君温”,推重可知。又据湘人朱克敬说,宝箴曾调停曾国藩与沈葆祯之争。时葆祯为江西巡抚,当太平军攻江西之际,奏请留用厘金养兵,而不归国藩大营;国藩疑葆祯买己,乃与之绝交,后来葆祯虽致书道款,曾亦不答。宝箴在江南时听到此事,乃去劝说,朱氏记此事甚详:(宝箴)从容言曰:舟行遇风,柁者篙者桨者,顿足叫骂,父子兄弟若不相容,须臾风定舟泊,置酒慰劳,欢若平时,甚矣,小人喜怒之无常也。国藩曰:向之诟惧舟之覆,非有私也。舟泊而好,又何疑焉?又铭曰:然曩者公与沈公之争,亦惧两江之覆耳;今两江已定,而两公之意不释,岂所见不及船人哉?国藩大笑,即日手书付沈,为朋友如初。此一美谈,颇可见宝箴之机智与谋略。其实,除平曾沈之争外,他亦尝平沈葆祯与席宝田之争,且在江西以举人身份助席累用奇计决胜,并得擒太平天国幼主洪福琪。叙功保知府。未久,宝箴升迁河北道,又擢浙江按察使。后因开封狱事罢官。复出之后,任湖北按察使,以清廉闻名,受到张之洞的赏识。庚申(一八六五年)会试,宝箴未能中榜,留居京师三年,得与四方隽秀之士交游,与易佩绅、罗亨奎尤以道德经济相切摩,时人尊称为“三君子”。中法因越南而发生战争时,宝箴已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曾与张佩纶共同上奏,力主集结水师,与德国联合,使越南内属,以达到存越固边的目的。惜朝廷权臣中无此魄力之人,更无能利用德法矛盾之人,而越南终为法所夺。甲午(一八九四年)中日战起,大学士李鸿藻等又曾请宝箴商讨军事,翁同龢在日记中记道:午正,赴督办处,诸公皆集,请陈右铭(宝箴)商事,右铭从曾文正军营,颇知兵机,其言以游击之师为主,津北津南,须分两大支兵御之。宝箴论兵剀切,重臣如李鸿章、翁同穌等亦屈尊就教,但真有魄力用003宝箴计策者,实亦无人。甲午战争终于失败,马关签约之后,宝箴复屡次上疏,列陈利害得失。是年八月,荣禄乃保荐宝箴为湖南巡抚,使他有独当一面,一展雄图的机会。湖南本是富饶之地,人物亦盛。同治中兴名臣,极多出自湖南。但湖南的保守势力,亦复不小。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故···试读结束···...

    2022-05-03 陈寅恪为什么读que 陈寅恪que还是ke

  • 王国维与陈寅恪全文在线完整文字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本书是刘梦溪先生研究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的代表作。最早的一部是1990年写的,最新的是2020年定稿的,真的是一部历时30年的作品。 2022-04-17 陈寅恪王国维纪念碑碑文 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