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 1997年》《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编委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1997年》【作者】《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编委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编【页数】79【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09【ISBN号】7-5023-3120-4【价格】20【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学科:文集)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学科:文集)【参考文献】《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编委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编.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1997年.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09.图书目录:《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1997年》内容提要:《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1997年》内容试读一、临床病理23例突发性意识障碍伴左侧肢体力弱(1997年第1例)患者,男性,81岁,干部,主因:突发性意识障碍伴左侧肢体力弱12h,于1996年11月20日入院,1996年11月21日死亡,总病程43h。缘于1996年11月20日晨4时,患者被家人发现呼之不应,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尿失禁,但无抽搐、呕吐等症,随来我院急诊。头颅CT示:右半球明显肿胀,脑沟消失,左侧陈旧性软化灶。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既往有脑栓塞(左侧基底节)、冠心病、阵发性房颤史。查体体温37.2℃,脉搏76次/mi,呼吸20次/mi,血压22.0/12.0kPa。心率76次/i,律齐,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腹平软,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查体:浅昏迷,双眼球向右凝视,双瞳孔不等大,左侧3.5mm,右侧2.0mm,光反应迟钝,左侧鼻唇沟浅,颈部无抵抗,四肢肌肉明显废用性萎缩,四肢肌张力高,疼痛刺激后四肢均可见活动,但左侧肢体活动差,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治疗经过人院后给予脱水及对症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于发病后19h,出现右侧瞳孔散大及呕吐咖啡色样物,次日出现高热、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讨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等神经内科代表发言患者老年男性,晨起发病,为意识障碍伴左侧肢瘫,既往有脑栓塞、冠心病及阵发性房颤史,根据体征,此次发病是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定性首要考虑为脑梗塞,以栓塞的可能性大伴出血,合并有脑疝,死亡原因为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理报告仅做头颅局部解剖,脑重1455g,右大脑半球大于左侧,质地明显变软,脑表面充血明显。可见右侧扣带回疝,海马钩回疝及双侧小脑扁体疝,脑底动脉环示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直接相通,动脉环管壁均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以颈内动脉病变为著,右侧颈内动脉进颅脑段。1…管腔基本闭塞。冠状切面:右侧大脑半球明显大于左侧,中线向左侧移位,至右侧侧脑室受压呈缝隙状,右大脑半球坏变、软化。距右额极3cm平面及右视交叉平面,可见二处片状出血灶。大小为5cm×3cm×3cm及4cm×4cm×3cm,右侧枕叶皮层可见点片状出血灶。左侧基底节区可见陈旧性暗棕色软化灶,大小为3cm×3cm×1cm,脑干水平切面见中脑左侧大脑脚明显萎缩,结构缺损。显微镜下检查蛛网膜下腔可见少量浆液、红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右大脑半球皮层可见点片状的新鲜出血灶,部分区域融合成片,出血灶周围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神经细胞呈局部缺血性改变,部分白质区域可见大片状的转白区,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加大,并可见浆液渗出。左基底节区可见大片脑组织缺损区,代之以多量的纤维型星形细胞及少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格子细胞。左侧中脑大脑脚体积缩小,疏松伴髓鞘脱失,右颈内动脉管壁内膜增厚,退变明显伴出血钙化,夹层动脉瘤形成,管腔最狭窄处直径仅为1m。病理诊断:1.脑动脉粥样硬化(1)右颈内动脉粥样硬化V级,复合病变期(钙化)伴管壁出血及夹层动脉瘤形成,管径最狭窄处为1mrm。(2)左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Ⅱ~Ⅲ级。2.右大脑半球急性出血性脑梗塞,脑充血、脑水肿,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右侧扣带回疝及右侧海马钩回疝。3.脑底A环变异(后交通A与基底A相连)。4.左侧基底节陈旧性脑软化。5.左侧中脑大脑脚继发性变性、萎缩(walleria'变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理室桂秋萍大夫一、关于出血性脑梗塞的问题尸检研究结果显示,18%~42%近期的脑梗塞有出血,因而称之为出血性脑梗塞(haemor-rhagicifarctio),而51%~71%出血性梗塞是由栓塞引起,但还有2%~21%病例与栓塞无关。大面积脑梗塞伴出血时,在卒中的最初几天,出血往往发展,故对这种出血性脑梗塞的病例,早期抗凝治疗需注意。二、有关夹层动脉瘤及斑块出血的问题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造成夹层动脉瘤主要是由于中膜萎缩和变性,中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使变性中膜发生分裂,形成夹层动脉瘤。而斑块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合并症。出血可来自斑块底部和边缘部新生的薄壁血管,也可以从血管腔的血液经斑块溃疡部和破裂处进人斑块中,引起血肿。上述二种都可使管腔进一步狭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故引起梗塞的原因,除栓塞、血栓形成外,还有这种由于粥样硬化本身病变所造成的。三、关于willi环变异的问题据有关研究报道,死于非脑梗塞疾病的患者,正常Wl环为52%,而患脑梗塞病人,正常w环只有33%。此环很易发生异常,发生率为79%,最常见的异常为后交通动脉细小,与大脑后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据报道,在一组未经选择的尸检病人中,后交通动脉小于1m直径为32%,大脑后动脉一侧或两侧起自于颈内动脉的为30%,其他常见的异常有前交通动脉发育不全,占29%,前交通动脉增为二支,占33%,颈内动脉与前交通动脉间的大脑前动脉·2·仅为一细于的,占13%。是否能迅速建立侧支循环,在脑梗塞的发生上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效的侧支循环又与脑底动脉环是否正常有关。在脑梗塞病人中,细小的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前动脉的异常更为常见,在一组脑梗塞病人中,后交通动脉直径小于1mm的占38%,而没脑梗塞的仅为22%,大脑后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的占29%,而正常脑为15%。在另一组报道中,脑梗塞时细小后交通动脉的发病率为59%,较非脑梗塞病人(39%)为多。四、关于Walleria'变性此为继发于皮层梗塞后,由于神经细胞的坏变,造成远端轴索萎缩变性髓鞘萎缩。一般认为在损伤后,髓鞘仍能保留8周或更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朱克教授最近的研究显示,wli环在正常人变异很多,不-一定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桂秋萍整理)间断发作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1997年第2例)患者男性,30岁,河北省河涧农民,因间断发作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半年,于1996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4月下旬无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时头向右倾斜,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意识丧失,无口吐泡沫及舌咬伤,发作持续约3mi。以后于7月初、8月28日、10月22日各有1次类似发作。自8月底以来家人发现患者言语不连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8月30日在任丘县医院做CT发现脑内有多个圆形低密度影,占位效应不显,病灶无强化。近1周患者觉右侧头部持续性隐疼痛,于是来我院。乘车时出现呕吐1次,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患者自患病以来无肢体活动障碍,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过去史1995年8月因弯腰低头时憋气,自觉有午后低热(未测),去医院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穿刺为血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抗痨治疗,病情有好转,共治疗7个月。但自患该病以来到入我院时体重下降约20kg。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呼吸20次/mi,血压17.5/9.5kPa。身高1.75m,体重60kg。左侧胸廓略塌陷,左上肢外展略受限。神经系统神志清,言语欠清,仅可说单词或单字,智能减退,近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差,如“2+3=2”左右分辨不能,手指分辨不能。颅神经:视力大致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无水肿;双眼有轻度右侧凝视麻痹;双侧咽反射减弱,吞咽略困难,进水有时发呛,伸舌不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两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腹壁反射减弱,腱反射左侧(+++),右侧(++)左侧Baiki征(+)。入院后查血常规血色素145-153G/L,WBC7.7×10~10.4×10°,中性白细胞55%380%,淋巴细胞18%~36%,血沉5mm/h,嗜酸细胞计数0.22×10/L,血脂、肝功、肾功、血糖及电解质均正常。乙肝五项(一),PPD(一),血及CSF囊虫补体结合试验(一)。肝、胆、脾、胰、肾及肾上腺B超无异常。胸片示“左下肺感染,不除外合并左下肺不张及左胸腔积液”;胸部CT平扫示“左胸廓塌陷,左胸腔积液,气管分叉下降主动脉前可见1.3c的结节影"。1996年10月28日腰穿CSF压力300mmH2O,RBC20/mm3,WBC4/mm3,蛋白187mgL,糖4.5mmol/L,氯化物117.7mmol/L。1996年11月4日腰穿CSF压力260mmH2O,RBC20/mm3,WBC为0;蛋白146mg/L,糖3.7mmol/L,氯化物130.4mmol/L。病理细胞学未见细胞成分。1996年8月30日头颅CT平扫“双侧大脑半球内均可见约10个大小不一的囊性病变,多靠近脑表面,最大者位于左额颗部,直径约4c,靠近脑表面,外囊壁不光滑,有壁结节,左侧脑室受压略变形,脑中线略右移,第Ⅲ、V脑室不大;1996年9月2日增强后,原低密度病变无强化,故脑内多发囊性病变考虑为脑寄生虫感染,脑囊虫可能性大”。1996年11月5日头颅CT平扫与前片比较无明显变化,仍考虑为“寄生虫感染可能性”。患者入院后病情平稳,偶有头痛,无发热及肢体抽搐。于1996年11月19日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左额叶),术后患者及家属反映病情明显好转,头不疼了,大脑反应较快了,记忆力及简单计算力有所恢复。1996年12月5日行支气管镜下组织活检。1996年12月16日行头顿MRI平扫见双侧大、小脑半球,底节及脑干满布大小不等的结节样及大块状长T1、长T2信号,病变呈囊性、实性及囊实性混合状态,病灶周围水肿不显,左额叶内一较大病变内可见短T1、长T2信号,左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稍向右移。1996年12月16日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出院。临床讨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代表陈彤医师病历特点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临床上反复癫痫发作6个月,智能及记忆力减退2个月,右侧头持续性隐痛1周,无肢体活动障碍及尿、便障碍,既往有胸闷、血性胸腔积液史。查体:神志清,言语欠流利,智能、记忆力、计算力差,手指分辨不能,双眼右侧凝视麻痹,两侧咽反射诚弱,吞咽略困难,饮水发呛,伸舌不全。双侧腹壁反射减弱,腱反射左侧高于右侧,左侧Baiki'征阳性。CSF压力增高,细胞数、蛋白、糖正常,病理细胞学检查未见细胞成分。胸部CT:气管分叉下主动脉前可见1.3cm结节影。头部CT(96.3):“双侧大脑半球内可见约10个大小不一的囊性病变,多靠近脑表面,外囊壁不光滑,有壁结节。增强后原低密度病变无强化。”头颅R:“双侧大脑、小脑、底节区及脑干满布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及大块长T1、长T2信号,病变呈囊性、实性及囊实性混合状态。病灶周围水肿不明显。”定位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考虑为癫痫大发作,合并智能及记忆力减退,提示大脑皮层弥漫性损害。左右失定向,手指失认、失算,定位于左侧角回、缘上回。双眼轻度右侧凝视麻痹,两侧咽反射减弱,饮水呛咳,伸舌不能,定位于脑干病变,不除外真性球麻痹。两侧腹壁反射减弱,腱反射左侧高于右侧,左侧Baiki'征阳性,提示以左侧为主的双侧锥体束损害。上述顿内病变均由头部CT、MRI证实。4定性诊断根据病变多发、弥散、囊实性混合存在的特点,考虑以下几种可能:(1)转移瘤根据病人既往有血性胸腔积液,患病以来体重明显下降,胸部CT可见降主动脉前结节影,不除外肺部恶性肿瘤的可能,但病史中未提供胸腔积液的详细检查,如细胞学、病原学结果。结合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影像学特点为囊性病变,考虑脑转移瘤,如囊腺癌(cytadeocarcioma)。其他如淋巴瘤,可多发,放疗效果较好,但囊性变少,影像学不支持。血管母细胞瘤可呈囊性变,但多单发于小脑,个别有多发,可能性小。不支持转移瘤点:影像学病变周围无增强,水肿不明显。因该病人同时有肺部及脑部病变,希望用一元论解释,首先考虑转移瘤。需注意除外结核,不支持点:①PPD(一)。②CS℉白细胞不高。③囊性病变可能性小。诊断结核性脑病证据不足。(2)脑囊虫不除外既往影像学可见多发性、囊实性混合病变。不支持点:①补体结合实验阴性。②腰穿脑脊液蛋白不高,血嗜酸细胞正常。③无法解释肺部病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代表黄觉斌医师病历特点不再重复。定位诊断:根据患者低热,憋气,左胸廓塌陷,胸穿示血性液体,故胸腔积液肯定。根据神经科主要症状、体征并结合头颅CT、MRI,病变累及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底节区及脑干。定性诊断结合病程中早期血性胸腔积液,CT示气管分叉下降主动脉前可见1.3cm结节影,后期出现颅内病变,考虑脑部与肺部病变有直接关系,可能为因果关系。①颅内转移瘤:特点为多发,好发于皮质交界的地方,因供血不足可有坏死,占位效应可不明显。本例如果为颅内转移瘤,则原发灶首先考虑为恶性肿瘤,以肺癌可能性大,也不除外有胸膜恶性间皮瘤转移的可能。此外还要考虑到另一种少见的可能,即颅内和胸部病灶均为第三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不太支持的地方是本例颅内病灶多发而无明确水肿和增强效应,不太多见。②颅内原发肿瘤:如多发性胶质瘤和弥漫性淋巴瘤的可能,二者早期可无症状,瘤组织可有坏死、出血、囊性变,可无增强效应。不支持是胸部症状无法解释,颅内肿瘤向颅外转移非常少见,本例胸部病变在神经系统病变之前,唯一能解释的情况是胸部病变与脑部病变无关。还需与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霉菌、寄生虫或其他感染相鉴别。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代表罗盛医师首先考虑转移性肿瘤,从肺部转移而来,但不好解释抗痨治疗症状好转,转移瘤以囊性表现的而周围水肿不显著是少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代表沈为忠、韩莹莹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首先考虑脑囊虫病与结核并存:患者为河北地区农民,起病以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癫痫样症状为首,颅压增高,CT发现脑内多个圆形低密度影,病灶无强化,应首先考虑脑囊虫病之可能。有午后低热、血性胸水,曾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胸片及胸部CT示左下肺感染阴影及气管分叉下降主动脉前有结节影,经抗痨治疗曾好转,均支持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的诊断成立,考虑此病人脑囊虫病、结核病并存。其次脑胶质瘤,但胸水及肺内结节影难以用此病来解释。综合考虑仍为肺癌转移可能性大。·5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代表贺茂林医师考虑肺部恶性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小细胞肺癌最常发生脑转移,但脑转移灶水肿常较明显,并常有明显增强效应,小细胞肺癌发病年龄也较大。而肺淋巴瘤脑转移病灶水肿及增强效应均不明显,更符合本例的影像学表现,故倾向于肺淋巴瘤脑转移的诊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代表首先考虑肺癌脑转移。支持点:患者以癫痫起病,这在转移瘤也常见。患者有头痛呕吐,两次腰穿颅压均高,影像学有占位效应、多发病灶等。至于脑囊虫病尽管影像上可多发,但直径为4cm的大囊比较少见,且血及CSF囊虫补体结合实验(-),CSF中亦无炎性改变,故不支持脑囊虫病诊断。结核瘤亦可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代表张亮医师首先考虑颅内多发性结核性肉芽肿或结核瘤;其次考虑颅内多发性转移瘤。考虑结核的支持点为:临床有午后低热、消瘦表现,有血性胸水病史,抗痨治疗有效,头颅CT有占位表现,无强化。头MRI示长T1、长T2信号。不支持点:血沉不快,PPD(-),CT无钙化,强化不明显。作为转移瘤的支持点有:病灶多发,有消瘦表现及血性胸水。血性胸水多见于间皮瘤(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组成),可颅内转移,一般病程两年。不支持点:病灶周围水肿不显,无环状强化,病程较长,抗痨似有效,血沉及血色素正常。唐山工人医院代表边进东医师诊断考虑脑转移瘤,特别是肺癌转移可能性更大,其次考虑脑内结核瘤。病理报告左颢顶立体定向穿刺送检灰红色不整形透明粘液样物,大小0.4cm×0.4cm×0.2cm镜下所见大部分瘤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的上皮团块,其内可见圆形、卵圆形的囊样腔隙,呈筛状,腔隙内含粘液样物质。部分瘤细胞呈实性条索或腺管状排列。瘤细胞小,形态较一致,有轻度异型性;核圆形、卵圆形、深染、分裂像可见。病理诊断(左颢顶)转移性腺样囊性癌。左下肺支气管镜活检送灰红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0.1cm×0.1cm×0.1cm。镜下所见支气管粘膜内见癌细胞呈筛孔状或小腺管状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卵形、深染,有轻度异型性。病理诊断(左下肺支气管)腺癌(符合腺样囊性癌)。补充说明腺样囊性癌(Adeoidcyticcarcoioma,ACC)又名圆柱瘤(Cylidroma),是一种好发于诞腺及上呼吸道的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细胞起源于润管导管潜能细胞,具有发展缓慢、病程迁延、易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等特点。1859年Billroth首先对其描述并命名为圆柱瘤(Cylidroma),1954年Foote和Frazell正6····试读结束···...

    2022-09-07 左侧小脑半球结节影 脑部结节影

  • 《神经科护理》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科护理》【作者】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编【页数】336【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03【ISBN号】14195·140【价格】0.93【分类】神经病学:护理学护理学:神经病学【参考文献】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编.神经科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03.图书目录:《神经科护理》内容提要:《神经科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神经科基础知识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掌握好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知识,是做好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工作的基础。现简要介绍如下:(一)神经系统: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脑一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及小脑中枢神经系统人脊髓躯体神经系统,颅神经一共12对周围神经系统人脊神经一共31对中枢一胸、腰髓侧角,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周围部分一交感节、交感链及交感纤维植物神经系统中枢一一动眼神经旁核、上及下诞核、迷走神副交感神经经核、骶髓2~4侧角、丘脑下部、周围部分一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纤维(二)脊髓与周围神经:脊髓在椎管内,自外至内包有三层膜,即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上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为较细的圆锥,在其末端有许多神经根,组成马尾。脊髓长4245厘米,相当于身长的25%,直径为0.8~1.2厘米,平均1厘米,重30克,有两个膨大部分,即颈膨大1(管理两上肢)和腰膨大(管理两下肢)。颈膨大前后径9毫米,横径13~14毫米;腰膨大前后径8.5毫米,横径11~13毫米。脊髓分31节段: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髓5节,骶髓5节和尾髓1节。从31个节段的前角细胞发出31对运动根(前根),并有31对感觉根(后根)进入脊髓,前根脊髓颈节颈丛颈椎棘突臂丛脊随胸节胸椎棘突船神经胸神经脊髓腰节脊髓骶节腰椎棘突57腰丛纸骨尾骨骶丛图1脊髓节与神经根、神经丛2和后根在椎管内逐渐接近。在脊神经节以前称为神经根,神经根通过位于稚间孔的脊神经节后合在一起,即为脊神经,系混合神经(含有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脊神经再分成前支和后支,前支分布于躯干腹侧和四肢肌肉及皮肤,后支分布于腰背部肌肉,颈后和背部的皮肤。共形成五个神经丛:颈丛(颈1),臂丛(颈~胸:),腰丛(腰14),骶丛(腰5~骶)和尾丛(骶5~尾1)(图1)。脊髓的内部结构:在脊髓的横断面上,可见位于中央的灰质(神经细胞聚集的地方)呈展翅的蝴蝶形和周围的白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灰质分成一对前角,含有运动细胞及Y运动细胞;一对后角,含有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一对侧角,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薄束皮质脊髓束后正中沟红核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前庭脊髓束后角脊随小脑前束侧角器被束前角侧索皮质脊前案髓前束后根前根脊神经节前正中裂束内纤维定位图2脊髓内部结构3为内脏植物神经中枢。白质主要由上行(传导感觉)和下行(传导运动)神经纤维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主要的下行纤维有锥体束、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等,主要的上行纤维有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及脊髓小脑束等(图2)。(三)脑:可分为脑干、间脑、大脑半球及小脑四部分:1。脑干:脑干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中脑上接间脑,延髓下端在枕骨大孔处连接脊髓,全长6~8厘米(图3、4)(1)延髓:延髓是脊髓延长的意思,因为它呈球形膨大,所以称为“球”,它支配的吞咽肌肉,称为“球肌”。上方移行于脑桥,下方于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接,以小脑下脚(绳状体)与位于其背侧的小脑连接。长58毫米,在脑桥移行处,其直径为24毫米。延髓内部主要结构是第9~12对颅神经核(三叉神经、听神经一部分也在其内),橄榄核、薄束核、延髓网状核、锥体束及内侧丘系等。(2)桥脑:桥脑似桥样结构。桥脑底部是膨大部分,其内含桥脑核及从此核发出的纤维,因为此处比较发达,所以桥脑粗大,其横径为30~35毫米。另外锥体束也在其中通过。桥脑背部(被盖部)为延髓的延长,与中脑连接,含有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和下行的传导束,颅神经核(第5~8对)。(3)中脑:中脑上连间脑,下接桥脑,腹侧有隆起的一对大脑脚,脚间有动眼神经附着。背侧有两对隆起,上方的一对称上丘,为视觉的反射中枢;下方的一对为下丘,为听党的反射中枢。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附着。红核与黑质位于中脑上方,与肌张力的调节有关。中脑横径平均25~30毫米。4丘脑松果体中脑滑车神经脑桥延髓脊键图4脑干背侧面构的重要功能是调整意识状态及肌张力等。2。间脑: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围绕第三脑室。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丘脑上部及丘脑后部。在丘脑后端下方有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前者与听觉传导有关,后者与视觉传导有关。,丘脑上部有松果体、缰、缰三角。松果体为内分泌腺,青春期以后钙化。丘脑是一对较大的灰质团,呈卵圆形,以中间块相连。可分为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三大核群。丘脑是感觉中转站,6···试读结束···...

    2022-09-07 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神经科疑难病例》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编写小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科疑难病例》【作者】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编写小组编【页数】507【出版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01【ISBN号】14048·4816【价格】2.50【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疑难病-病案疑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案病案-神经系统疾病-疑难病【参考文献】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编写小组编.神经科疑难病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01.图书目录:《神经科疑难病例》内容提要:《神经科疑难病例》内容试读一、脑血管病1.头痛、呕吐10天,左上下肢无力5天病历摘要田××,男,50岁,千部,于1982年7月30日入院。主诉:头痛、呕吐10天,左上下肢无力5天。现在症,患者于1982年7月20日上班时突然感到两颗侧头痛,右侧明显,跳痛,伴有头晕、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时四肢活动无障碍。5天后于晚间睡眠时突然出现四肢抽动,两眼上翻,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尿失蔡,每次抽动约2~3分钟,时断时续,连续发作3小时后缓解。抽搐后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同时出现左上下肢无力,排尿困难。起病无发热。既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近十多年来常有头痛、头晕发作。幼年有过多次癫痫发作。体格检渣:神志清楚,血压130/80毫米汞柱,脉搏88次/分,呼吸24次/分,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眼底有动脉硬化征,其他颅神经正常,左上下肢肌力V度,腱反射左gt右,左恻Baiki阳性,左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颈强直,下颌距胸可容2横指,Kerig征阳性,深浅感觉无障碍。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血红蛋白11.1克%,白细胞5,6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62%,淋巴细胞36%,嗜骸-1粒细胞2%),血小板14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30秒,凝血时间30秒,凝血酶原时间15秒(对照15.3秒),GPT正常,TTT2单位,血糖94毫克%。腰穿压力90毫米水柱,脑脊液微黄,细朐总数16,000个/立方毫米,白细胞9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蛋白252毫克%,糖53毫克%,氯化物670毫克%。脑超声波中线无移位。心电图正常。全脑血管造影:双颈动脉正位:左大脑前动脉变细,右大脑前动脉未显影,双侧大脑中动脉部分显影,大脑后动脉迁曲、粗大。侧位:颈内动脉迂曲,虹吸弯呈“C”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大部未显影,于虹吸弯上方见许多细小血管影,大脑后动脉迁曲、粗大,尤以枕支为明显,且向大脑凸面供血趋势。眼动脉亦粗大。椎动脉正位:双侧大脑后动脉粗大,无明显移位,小脑前上、前下动脉形态、位置无明显异常。侧位:基底动脉管径较细,稍有粗细不均,明显延长,大脑后动脉粗大。印象,双侧烟雾病(Moyamoya病),脑动脉硬化。临床分析患者急性发病,以头痛、呕吐作为首发症状,有脑膜刺激征,当时无肢体瘫痪,脑脊液微黄,有大量红细胞,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天后出现频繁的藏痫大发作,继而产生左侧轻偏瘫。至于轻偏瘫的原因考虑有以下几种可能;①频繁的藏痫大发作,造成缺血、缺氧,产生癫痫后麻痹(Todd氏麻痹),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③伴有脑实质小量出血。患者的轻偏瘫可能为①、②综合因素所造成。至于病后的排尿困难,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沉积于腰骶神经根所致。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幼年时就有过多次藏痫发作,至于藏痫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要考虑脑血管畸形的可能,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烟雾病。最后诊断烟雾病(Moyamoyadieae),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症。经验和体会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为脑底部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同时在基底节部位有一独特的毛细血管扩张网形成。1961年Takeuchi首先报告此病,1969年Suzuki和Takaku根据其在基底节部的毛细血管扩张网,形如吸烟时喷出的烟雾,故称“烟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较女性稍多,胎床症状在20岁以下者,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可以左右交替,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最后固定于一侧,也可以由一侧偏瘫发展成两侧偏瘫。部分患者以抽搐起病(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神志丧失,醒后发现偏瘫。:在20岁以上者则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见,这是因为成人血压相对较高,血管闭塞的倾向较小,由于血压升高,可使脆弱而薄壁的烟雾状血管发生破裂的缘故。起病时有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也可伴有肢体运动障碍。共他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盲、一过性失明、幻觉、颅神经麻痹、感觉障碍、多动,以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如抑郁状态、情绪易波动、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智能衰退.3白微量,糖(一)。血TTT4单位,GPT正常,抗链O”lt300,血钾5.1毫当量/升。腰穿压力200毫米水柱,脑脊液微黄、混浊,细胞总数5,000/立方毫米,白细胞14/立方毫米,蛋白180毫克%,糖67毫克%,氯化物700毫克%。X线胸部照片:支气管感染。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提示心肌损害,左心室高电压,疑左心室肥厚。脑电图,广泛重度异常。脑电阻图,脑血管弹性减退,双椎动脉系统血容量增加。脑超声波:中线波无移位。右颈内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临床分析患者在工作时突然产生剧烈头痛,伴呕吐和频繁的巅痫大发作,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明显,双视乳头边缘模糊,有脑膜刺激征,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微黄,有相当数量的红细胞,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至于出血的病因,患者为青年女性,·双桡动脉搏动不清,有高血压,:双股动脉血压显著增高(270~300/140~150毫米汞柱),右颈总动脉、右眼部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主动脉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有低热、关节痛、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等,考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至于心电图显示有心肌损害,左心室肥厚,可能是长期高血压的后果。脑血管造影未见有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最后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蛛网膜下腔出血。6÷···试读结束···...

    2022-09-07 疑难病 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 疑难病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 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彭飞,王世英|(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作者】彭飞,王世英【页数】245【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598-1【价格】46.00【分类】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医院-感染-预防(卫生)-标准【参考文献】彭飞,王世英.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内容提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的关于医院感染的十项规范和两项指南于2017年6月正式实施,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对规范和指南中重点强调、与以往不同的内容,以及新操作规范和常见疑问进行了客观解答,并给出了详细的解析。涉及范围包括消毒供应中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医用织物洗涤消毒、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和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范,以及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规范,可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人员参考使用。《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内容试读第一章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1什么是集中管理?为何2016版新规范中要新增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的要求?答案:集中管理是指在消毒供应中心面积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方式。对院区分散、消毒供应中心分别设置,或现有消毒供应中心面积受限,已在手术室设置清洗消毒区域的医院,其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可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派专人统一管理。2016版新规范提出这一要求是由于随着微创手术的普遍开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结构复杂且精密的诊疗器械,医院对器械处理的要求和周转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需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可将资源整合并实施合理配置,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流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并对整个流程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和医院医疗质量,从而为医疗安全与临床护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解析集中管理的优势(1)集中管理有助于质量控制管理:集中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2·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的建筑布局和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能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器械处理提出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规范并形成了一个闭环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监管都有据可循,有助于质量控制和管理。(2)集中管理有助于提升专业质量:集中化管理的模式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求医院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及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职业资质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并要求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保障器械处理的质量和周转供应,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器械损伤」(3)集中管理更有益于职业安全:借助专业的设备、设施,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以及操作人员专业规范的操作,可减少器械处理人员接触有毒、有害、易挥发、刺激性物质的机会,避免锐器刺伤,将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职业损伤和院内感染的风险。(4)集中管理有助于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器械的使用寿命与器械的保养分不开。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临床科室的手术器械无专人负责清洗、检查、保养和维护,易发生器械关节不灵活、器械生锈、器械零件丢失等现象。集中管理模式下,操作人员专岗专人,且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涤流程,可根据物品材料、器械结构、物品污染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清洗。检查包转环节有专人对贵重的精密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现器械损坏,可联系相关科室及厂商协调维修。因此,集中管理有助于延长器械使用寿命。(5)集中管理有助于节约成本:集中管理能使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各环节除了特定的设备设施外,还需要使用相应的清洗剂、润滑剂、灭菌剂、包装材料、监测指示物等耗材,而这类耗材往往有效期较短,传统的消毒供应模式不利于成本控制,易造成耗材浪费。集中管理有专人负责耗材申领和管理,可有效避免耗材浪费,合理控制成本。此外,器械集中管理后,所有器械都由供应室根据专科需要配第一章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3置,可以增加器械周转效率,避免器械供需不均,减少了不必要的器械购置成本。2在设计新建或改建的消毒供应中心时应注意什么?答案:在设计新建或改建消毒供应中心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论证→选址→布局,并遵循新规对消毒供应中心选址和布局的基本要求(1)消毒供应中心选址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之间有物品直接传递的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消毒供应中心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应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高压灭菌器需要蒸汽源,所以建议选址不要离锅炉房太远,要考虑到蒸汽管道的距离和蒸汽质量的保证。(3)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与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兼顾未来发展规模的需要。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工作量大、专科器械复杂、手术类型多,消毒供应中心建设需要的面积较大,反之则较小。(4)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其中敷料包应有独立的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储区。工作区域的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②空气流向由洁到污;采用机械通风的,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新规范还对工作区域的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提出了相应要求,并建议在工作区域安装化学物质浓度监测装置。解析消毒供应中心设计与布局的合理性,是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4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的有力促进,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更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设计消毒供应中心的过程中,前期的集中论证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工程涉及建筑、装修、层流净化、医疗设备、感染控制及消防等多个项目,所以应召集护理部、基建科、设备科、感控科、消毒供应中心等使用部门共同探讨,大家集思广益,进行充分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建设方案。新规范中明确规定,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还应履行以下职责:对消毒供应中心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性能要求提出意见;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布局设计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1)整体布局:工作区整体布局应呈单向通过式,按由“污”到“洁”再到“净”的作业流程进行分布,即物品回收→分类浸泡初洗→精细、机洗、干燥→检查配备打包→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灭菌→质量检测→无菌物品存放→物品配备装车→统一发放,整个流程中两个相邻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根据洁净要求不同分为去污区、清洁区、无菌区及一般生活工作区(还可设置质量检测室),到各区必须经过缓冲间,采用强制性通道,将人流、物流分开,不交叉、不逆流。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置空气净化系统,低温灭菌室须建立独立的排风系统。因清洗消毒机及脉动真空灭菌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该因素,配备独立的空调系统,确保夏天能实现强制冷,从而保证环境温度符合要求。冬天时由于设备正常运行会辐射大量的热量,该空调系统在冬天也应能够实现制冷功能。(2)去污区:去污区应设计为微负压区,回收洗涤间主要负责物品的接收和洗涤,需配置不锈钢浸泡槽和清洗槽。去污区与清洁☒之间利用双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隔成两个明确区域。去污区到检查第一章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5包装灭菌区还应设置物品传递床,经过清洗消毒的物品需通过传递窗传入,且传递窗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关闭状态。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缓冲区更衣、换鞋后才能到清洁区,禁止工作人员跨区走动,以防止交又感染。(3)检查包装灭菌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应设计为微正压区,区内洁净度要求相对较高,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人流物流动向,还需考虑装修材料的选择,要易于清洁,不易积尘。清洁区内应划分敷料包打包间和器械打包间,为利于工作,可将包装区与灭菌区融为一个整体,但灭菌区应安装排风装置,随时通风降温,以排出室内蒸汽,将室温控制在22℃左右,并定时补充新风。检查包装灭菌区与无菌物品储存区可采用双扉脉动真空灭菌器作为隔离屏障严密分隔。低温灭菌设备应与高温灭菌设备分区域放置。低温灭菌若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器工作区域应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灭菌器各侧(包括上方)应预留51cm空间;应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且与大楼其他排气管道完全隔离,排气管应为不通透环氧乙烷的材料如铜管等,垂直部分长度超过3m时,应加装集水器;排气管应导至室外,并于出口处反转向下,不应有凹陷和回圈,距排气口7.6m范围内不应有易燃物。(4)无菌物品储存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最高,建议采用万级层流净化。为防止其他区域对该区域的污染,空气压力需设计为正压,避免其他区域空气的进入,区内不得有水源、气源,应长期保持干燥与清洁。无菌物品储存区应设计在整个工作区的一端,使之可成为相对封闭的区域,严格控制无关人员的进出。(5)辅助区域:一般性区域包括办公室、一般库房、值班室、更衣室、卫生间等。一般性区域与工作区相对隔离,工作人员由一般性区域进入工作区需经过缓冲间洗手、更衣、换鞋方可进入。6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3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包可分为哪儿类?答案:依照器械包内器械件数,一般可将器械包分为A、B、C、D、E五类。A类器械包器械件数lt5件;B类器械包器械件数为5~15件;C类器械包器械件数为15~25件;D类器械包器械件数为25~50件;E类器械包器械件数gt50件。解析各类别具体包括的消毒包可参考表1-1。表1-1器械包分类表类别消毒包名称归类说明A小口腔小会阴换药包公钳套装吸痰缸套装器械类件数酒精瓶湿化瓶止血带无菌缸包lt5B灌肠筒缝合包气切包静切包骨穿包器械类腰穿包腹穿包妇专包大口护大会阴件数5~15器械盘自备包(按科室需要打包)小腿另加包牵引包脑外电钻包取钉5件清创包器械类手外科包颈椎另加包灯罩脑棉汽化基础件数器械15~25小胸撑内固定电钻髋关节另脑外显微加包器械手摇钻截肢另加包探针驱血带气动开颅系统钢尺盆扫另加包直肠另加包荷包钳脑外蛇形拉钩S拉钩长血管钳巾钳无损伤血尿道扩张管钳探子整形另加包尿道扩张包植皮另加包血管另加包肠钳针盒无菌盒公钳缝合包胃另加包扩阴器中弯子宫另加包止血带方盘蚊氏弯盘妇科包取环包接生包吸宫包···试读结束···...

    2022-09-07

  •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汇编》【作者】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页数】515【出版社】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11【ISBN号】7-5182-1245-3【分类】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标准-汇编-中国【参考文献】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汇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11.图书目录:《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汇编》内容提要:本书分为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建筑标准、医药卫生标准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8-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等。《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汇编》内容试读工程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CodefordeigofifectioudieaehoitalGB50849-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GB50849一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3、5.2.4、5.3.2、5.5.2、5.5.6.5.5.9.5.7.1(1)、5.8.4、7.1.3、7.1.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8月27日1-1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建设国家北京市卫生局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上海市卫生局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河南省卫生厅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认主要起草人:黄锡谬辛春华林向阳涂路刘颗真总结多年来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收集并参照了国王健刘强内外的有关资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主要审查人:杨炳生徐伟民谢双保许仲麟刘凤琴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毛羽杨建国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传染病医院流程,选址与总平面,建筑设计,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消防,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智能化,医疗气体。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5号,邮政编码:l00089,E-mail:huaglei(@ir.et),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参加单位: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广州第八人民医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2目次1总则…147.3呼吸道传染病区…1一102术语和缩略语…1一47.4负压隔离病房…1一102.1术语…1一48电气…1-102.2缩略语…1一48.1供配电设计…1一103传染病医院流程…148.2照明设计…1104选址与总平面…1一58.3线路选型及敷设…1一104.】选址…1-58.4防雷及接地…1114.2总平面…1-59智能化…1-115建筑设计……】69.1一般规定…1一115。】一般规定…1—69.2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1115.2门诊部9.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一115.3急诊部…1一69.4安全防范系统…1一115.4医技科室1-69.5综合布线系统…1115.5住院部…1-79.6计算机网络设备…】一115.6重症监护病区…1一79.7有线电视系统…1一115.7保障系统…1-79.8信息显示系统…1一125.8室内装修和其他要求…1一89.9医护对讲系统…1一126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消防…189.10病房视频监视及探视系统…1一126.1给水1—810医疗气体1-126.2排水+…1-810.1一般规定…1一126.3热水及开水…1一810.2气源设备…1一126.4污水、污物处理1-910.3气体配管……1一12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910.4医用气体的供气压力、消耗量以及7,1一般规定…1一9氧气管与其他管线间距离…1一127.2非呼吸道传染病区1-9附:条文说明…1131-32.2缩略语1总则2.2.1CT(ComuterizedTomograhy)计算机断层扫描2.2.2PACS(PictureArchivigadCommuicatioSytem)图文存储传输系统1.0.1为规范传染病医院的设计,满足使用功能需要,符合安全2.2.3LIS(LaoratoryIformatioSytem)化验信息系统卫生、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2.2.4ICU(IteiveCareUit)重症监护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传染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区的建筑设计。1.0.3传染病医院的建筑设计,应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并应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医疗流程。1.0.4传染病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缩略语3传染病医院流程2.1术语3.0.1传染病医院基本流程图见图3.0.1。2.l.1传染病医院ifectioudieaehoital诊断与收治患有国家传染病法规定传染病病种病人的专科医科研教学院。行政办公2.1.2筛查区creeigarea疑似隔离院内值班现察病区医务工作人员对病人进行初步预检筛分检查的区域。卫生通过2.l.3接诊区referalectio指门诊部内设立的办理并接收包括由其他医疗机构转诊来的病人的部门。2.1.4负压病房egativeairreureiolatedward人采用平面空间分隔并配置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急救车送病人防止传染的病房。2.1.5负压隔离手术室egativeairreureoeratigroom急教车清洗消毒器药品供应采用平面空间分隔并配置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后勤保障部门一供水:供电住院病人一煤气热力(结房】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一医疗气体防止传染的手术室。一般污物。垃圾站一城市垃圾场2.1.6缓冲室ufferroom十一医疗废弃物一暂存间一一城市集中焚烧处理站相邻空间之间安排设计的有组织气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污废水一污水处理站一排放至城市污水系统间隔小室。2.l.7疑似病房dieaeiectiowardL尸体一太平间一一火化场收留具有一定病兆的病人,对其做进一步留观诊断的病图3.0.1传染病医院基本流程图房。1-4···试读结束···...

    2022-09-07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医院社会工作》宋思明,邹玉阶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院社会工作》【作者】宋思明,邹玉阶著【丛书名】中国社会工作史料汇编(第一辑)【页数】142【出版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628-5713-6【价格】60.00【分类】医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宋思明,邹玉阶著.医院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医院社会工作》内容提要: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涵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医院的组织联系、工作内容与步骤以及服务守则等内容。宋思明在书中指出,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系社会工作之一种,同时又强调“因其所服务者,非为团体,而系以病者个人为对象,其所解决之社会问题,亦系因疾病而发生之社会问题,不过因问题性质不同,而解决此问题之方法亦随之而异”,突出个案工作方法在医院社会工作中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在该书中,他举出许多案例来说明医院社会工作的性质、功能、组织联系、工作内容与步骤,以供读者参阅。《医院社会工作》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生老病死虽为人生必经之路程,但此四者中之令人最感痛苦者,莫如患病。而疾病之生,又将有若干问题,随之而来,使病人因而一蹶不振,致演成社会一大问题。著者于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工作时,对此种情事①,屡见不鲜。常闻部主任言,一人之患病,正如其人于行路时,突为石块绊倒,如情势稍轻,当可自行立起,否则须待他人之扶持。此喻虽颇浅显,但确足明示吾人之疾病正如为石块绊倒,当有痛苦;跌重须人扶持,正如因疾病而引起之问题,须医生及医院社会个案工作员之辅助然。社会问题有时系随疾病以呈现,而疾病又多因社会环境之失①“情事”,指事情。一编者注·001··医院社会工作调以发生。此种循环状态,生生不已,将无止境。医院社会服务部之成立,即系与医生合作,将病人遗传之要素,以及私人生活、工作状况、家庭现状、疾病发生,种种情况,调查清楚,一方面辅助医生,作迅速及正确之诊断与治疗,同时并因医院社会工作,系为社会治疗,故对于致病之社会原因,及因疾病而生之社会问题,亦逐步加以克服。此不但能使病人早日恢复其健康,以从事其原来正常之生活,并可预防其治愈后,再回至不适宜环境之危险,以免人力物力及财力之空耗。疾病问题为社会问题中之最重要而急待解决①者,已为不可否认之事实。盖吾人欲求社会之建设,关于经济之开发、政治之改进等,固为急务,但对疾病之防护治疗,更属不容忽略。即以美国蓝金教授(W.S.Raki)所估计疾病在美国之影响而论,平均每人每年有七日患病,四十分之一人口在病中。在一千人中有五人(因)患肺痨、毒瘤、心脏病、血管病、长期不消化病,及因生产不治之外科病等,而失去工作能力。每年为疾病治疗之费用,需二万五千万美金之多。我国疾病之统计,著者现无确切之材料,可供参考。但据蓝木森②书中提及疾病之在我国,即以死亡率而论,各专家之估计为千分之三十。若以此计算,则每年每千人中之死亡率,①现多用“亟待解决”。一编者注②疑应为“蓝金”。一编者注·002·第一章绪论●即较欧美各国多十五人。若以我国人口四万五千万而论,则过数(或不当死亡而死亡)之死亡,每年即有六百七十五万人之多。惜于每人医药费用,无平均之统计。但以最低每人每年四元论(此多就一九三一年之各种统计),每年医药费,即以此过数之死亡人口计,已须二千七百万元。其他物质及精神方面之损失,更不论矣。医院社会工作,即针对此问题而产生者。但此种工作,系一种科学化之专门工作。在我国虽有二十余年之历史,但尚无任何专门书籍论及此种工作之方法与步骤。著者从事医院社会工作,已十五载于兹。原拟本于自身与同工多年之经验,早日编成此书,以介绍此种工作于社会。迄未能如愿。兹应社会部之约,限期完成此书。遗漏之处,在所不免,但主要目的,系将此种社会工作之方法与步骤,作一有系统之介绍,用作训练教材及实际工作之参考,并望此种社会工作能以普遍推行。第一节医院社会工作之意义医院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之一种。不过其工作范围,只限于服务在医院就诊之病人而已。医院社会工作,又名医药个案工作(medicalcaework),因其所服务者,非为团体,而系以病者个人为对象,其所解决之社会问题,亦系因疾病而发生之社会问题,不·003●医院社会工作过因问题性质不同,而解决此问题之办法亦随之而异。譬之有人因患心脏病,应由重工作改为轻工作,经社会个案工作员与原雇主相商,将病人之工作,按医生之意见改变,同时工资又不受影响,自可不生问题。若病人之雇主,并无适当之轻工作为病人改换,或改换后其工资即须减低,此时工作人员即须设法为病人另谋工作。或为病人补足工资之损失,以维持其家庭生活计,有时须为其家庭中之他人,再谋一种职业。如此,似已因病人一人之问题,而牵动其他人。但实际则仍以病人个人为中心,不过为欲解决病人个人之问题,而采用不同之办法而已。一般人以为医院之设立,系为疾病之治疗,无须添设一医院社会服务部,以增加医院之经费。讵知人之患病,无论其为贫富,病之本质,即为一社会问题。其贫者因疾病丛生而愈贫,愈贫而无力讲求卫生,及获得适宜营养,则愈易患病。患病后种种社会问题即随之发生。如此循环不已,乃成社会上之一极大问题。即富者之患病,因其经济宽裕,自表面观之,似无若何问题。但一人因疾病缠绕,其本人即由生产者变而为社会之附庸,社会本身直接间接既已受其影响。至于因疾病所引起家人精神上之不安,更无论矣。医院社会工作除辅佐医生从事疾病之诊断(diagoi)及治疗(treatmet)外,因其工作之目标,系为社会治疗,故病人之社会问题,须有赖于社会个案工作员之协助,以谋解决,使彼恢复其社会·004·第一章绪论◆上原有之地位,即以医院本身而论,因医院社会服务部之成立,既可谋病人之福利,又可增进医疗工作之效率。此外因该部与外界各社会服务机关作有效之联系,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亦可随之而增高。第二节。医院社会工作之功能1.医院社会工作,借调查方法,可以得到关于病人之社会生活状况,并将此种材料,转告医生,以便医生对疾病作明确之诊断,可使病人得到适宜之治疗。同时医院社会工作,为辅佐病人解决一切招致疾病之社会问题,可使病人出院后,不致因此问题而复犯,因而此种工作亦为医院治疗(hoitaltheray)之一部。2.医院社会个案工作员,系医院与病人中间之媒介。医生因有其自己之工作,很少能将病情、治疗之步骤,及出院后休养之办法,一一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同时病人或病人家属关于病症之治疗等问题之询问,亦感觉不便。或因语言常识种种情形,不但不能获得彼等所愿知之详情,反易招医生之烦恼,而不得要领。医院社会个案工作员,可将病人或家属之问题向医生代询,又可将医生之意见转为解释于病人或其家属,使病人得以安心治病。最要者,病人初入医院时,系完全改换一种新环境,正如迷途羔羊,需要同·005··医院社会工作情者之指引,为之解释医院规章,渐渐使病人与医院打成一片,对于疾病之治疗,当有莫大之帮助。3.医院社会工作能使病人完成治疗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诚为一种经验之谈。人之患病,不论其为急性、慢性,都须经过相当时日之治疗,直至医生认为已愈时,始可放心。但一般病人多不能依医生之劝嘱,以完成其治疗,以致病魔不但未能完全驱除,反较不治时更为加重。即以花柳病①一项言之,若干患花柳病者,经一两次打针之后,因病象已无,即自认全愈②,不知此梅毒病菌因受一两针之激刺③,在病人身中,更为活跃。倘不继续打针,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诸如此类病症,不胜枚举。但医生决无④时间劝导每一病人按时就诊。其应续来就诊之病人,医院社会个案工作员,倘能作一有系统之记录,用随访(follow-u)方法,使之依时来院就诊,庶免发生许多枝节。4.医院社会工作能将医生之计划付诸实行一医生因治疗之需要,不论在门诊处或病人出院时,常嘱告病人或其家属,应如何继续治疗,始克有效。但一般病人往往限于经济之关系,不能依医生所嘱者实行,如此,徒耗医生之心血,无补于实际。譬之一骨①花柳病,指梅毒。—整理者注②现多用“痊愈”,此后不再赘述。编者注③“刺激”的意思,此后不再赘述。编者注④现多用“绝无”,此后不再赘述。编者注·006····试读结束···...

    2022-08-19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官网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武中庆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作者】武中庆主编【页数】172【出版社】北京:海洋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210-0455-7【分类】老年人-髋骨-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武中庆主编.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北京:海洋出版社,2019.11.图书封面: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内容提要:本书分14个章节阐述了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老年髋部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创伤机制及骨折特点以及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检查、分型、治疗理念、保守方法、手术方法、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疼痛管理和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一节老年髋部骨折与膳食结构一、目前的膳食结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逐渐变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有学者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中研究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将接近七成。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于疆域辽阔,也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特色的各地地方的饮食习惯。有研究表明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和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许多学者也就各地区的老年人做了营养健康的调查,发现中国老年人总体来说膳食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且城乡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城市老年人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低于农村。衰老是人类必经的一个过程,进入老年后,人体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谢等机能逐渐减退,使得患病率大大增加。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老年人普遍对蛋白质摄入能满足营养需求,来源也较为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多于植物性食物:对脂肪的摄取过量,对蛋类及奶类的消费需求增加,普遍存在着营养过剩、肥胖的问题:对维生素的摄人很不合理,普遍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不足:出现慢性病老人的肥胖和超重比例明显高,而超重和肥胖病人中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餐桌食物较为单一,其中脂肪供热比较高而碳水化合物供热比相对较低,蛋白质的摄入来源较为合理,但是摄人量普遍不足,容易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营养不良,从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比其他年龄阶段的都高出数倍,并且农村老年人的患病率更高。在老人的膳食结构中,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等精神因素在老年人营养状况中占。1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现在特殊的国情,在农村和城镇中,空巢老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老年人由于家庭寂寞,对生活缺乏热情,干扰了正常的进食心情。部分丧偶老人对饮食不讲究,自理能力差,营养更加跟不上供给,会导致各种疾病,影响健康。有些老年人由于退休,离开了自己适应的工作环境,不能适应闲适的生活节奏,也会影响食欲。总之,老年人的膳食结构特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不可抗力,如何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更合理,活得更健康,是更多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二、老年髋部骨折与膳食结构的失衡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中,髋部骨折的危害最严重。发生髋部骨折后,病人需要至少1年的医疗卫生服务,由此带来昂贵的医疗费用。据统计,由髋部骨折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占全球疾病负担的0.1%左右,治疗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约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在1年内死亡,而幸存者有近半数不能独立行走,导致永久性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统计,髋部骨折的总人数将会从1990年的170万上升到2050年的630万。目前,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虽属于较低水平,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若不适时地开展防治,髋部骨折的发病人数将会大幅度上升。目前,对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包括体力活动、妇女的月经生育史、遗传和营养等方面。对于髋部骨折与膳食结构失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蛋白质、维生素D以及各种营养,并且显示出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膳食结构中,钙的摄入失衡,是髋部骨折的危险因子:正常成年人含钙量是1000~1500g,其中99%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来自骨骼,钙是防治髋部骨折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中老年人胃肠道吸收钙的能力降低,以及肾保钙能力下降等使中老年人摄钙量需求增大。中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维持在1000~1500mg,而大部分的中老年人达不到这一标准;钙的供应不足会引起血钙降低,进而引起骨量丢失,而足够的钙供应能明显缓解中老年人骨量的减少;有研究表明,当机体钙发生负钙平衡时,血钙水平降低,使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造成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骨钙溶出释放人血,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发生骨质疏松,更进一步就有可能发生髋部骨折或其他类型的骨折。引起机体缺钙的直接因素是膳食钙的摄入不足,所以膳食钙的失衡可能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子。膳食中的蛋白质(失衡)缺乏或过高均不利于骨骼的形成。蛋白质摄入降低可致肠中钙的吸收减少,但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降低骨密度,诱发骨折,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人体内呈酸性,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的酸性环境,于是机体利用碱性物质·2·钠与钙来中和,故摄入的蛋白质越多,消耗的钙也越多,故高蛋白质摄人可能产生负钙平衡,从而诱导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高蛋白质的摄入是骨折的膳食危险因素,特别是高动物蛋白而不是植物性蛋白的摄入提高了骨折的危险性。蛋白质的摄入对骨骼的影响可能是两面的,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骨骼的形成。膳食结构中维生素D的失衡也可诱导髋部骨折的发生:维生素D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活性代谢物1,25-(OH)D能促进肠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和肠道对钙的主动吸收和利用,并且还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利用率。此外,维生素D还参与骨转化过程,成年人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软骨病。中老年人日光照射减少,皮肤对前体物质活化能力、饮食量及吸收能力等均下降,从而导致维生素D水平降低。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摄入量800IU(20vg),而在实际生活中,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往往伴随着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从而诱导髋部骨折的发生。除了上述膳食成分以外,膳食中其他一些营养成分在髋部骨折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膳食中锰、磷等摄入不足,均增加了髋部骨折的发病风险,并提示铜、锌与髋部骨折有关系,铜、锌等摄人不足,可通过影响酶及辅助因子的合成,使骨有机基质合成减少,骨矿化降低而诱导髋部骨折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K不仅参与凝血,而且通过参与维生素K依赖性骨蛋白的羧化影响骨代谢。膳食维生素K摄入不足,机体维生素K水平低,则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C、钾、镁、氟等均与骨代谢相关。以上膳食中的结构失衡与髋部骨折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更进一步地说,以上各种成分只是髋部骨折的保护或危险因子,相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第二节老年髋部骨折相关的生理病理学基础一、骨质疏松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小梁数量和质量下降、骨力学强度降低,会形成骨质疏松,使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和性能下降。作用于股骨颈部的力超过骨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达到屈服点时,会无法抵抗髋关节所承受的内、外生物力而导致骨折,最常见的为股骨颈骨折。此时,骨组织抗张应力能力较弱,故骨折多发生在承受张应力最大的部位。当老年人骨质疏松时,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急剧下降,首先是抗张应力减弱,故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先发生在承受张力最大的股骨颈外上头颈交界处。另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多次跌闪甚至轻微跌倒时,往往于股·3.骨头颈交界处外上侧张应力集中区最先出现骨小梁的疲劳骨折。骨小梁骨折和修复可反复发生,但压力骨小梁系统仍保持支持作用,故临床上可仅有髋痛症状。若此期间突然跌倒,股骨颈受力骤增,可导致有临床典型症状的股骨颈骨折。另一方面,适量的一定方向的生物力可促进骨痂生长,有利于骨小梁修复骨折愈合;:不适宜的旋转力、剪切力则可使之畸形愈合。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及骨质疏松症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术后康复等密切相关。减少髋关节负荷最有效的方法是持拐或手杖,故老人持杖行走应大力提倡。详见第二章。二、性激素老年人由于性腺功能下降,尤其是妇女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雕激素的生成逐渐减少,正常情况下,性腺激素对骨组织的合成作用与肾上腺皮质酮对骨组织的抗合成作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性激素的减少将使这一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肾上腺皮质酮相对升高,骨的吸收分解增强,成骨延迟及减少,其中雌激素缺乏对骨组织合成造成的影响尤为突出。雌激素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及雌三酮(E3),绝经期E1和E2的生成均明显减少,E2的生成仅为绝经前的10%。雌激素减少引起骨量丢失的机制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①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并刺激其制造骨基质,若雌激素降低,将使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骨形成减缓;②雌激素对降钙素具有调节作用,E2可刺激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当E2减少时,降钙素减少,骨吸收增加,骨代谢障碍:③雌激素可间接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雌激素下降使骨组织对甲状旁腺素敏感性增强,骨矿物质溶解增加,导致骨吸收加速。雄激素缺乏被认为是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雄激素在成年男性正常性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男性骨密度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中老年男子在雄激素水平下降的同时,伴随着骨密度值的降低。有研究表明,老年男性每增加5岁,骨折的危险性将增加1倍。因此,与年轻男性相比,老年男性容易发生骨折。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髋部骨折的老年男性患者中,有50%~95%患有男性性腺功能低下,所以雄激素是影响男性骨骼硬度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在性腺激素下降的同时,肾上腺皮质活动的下降相对较少,结果抗合成类固醇增多,骨形成进一步延迟。雄甾烯二酮产自肾上腺,可转换为雌酮。65岁以下女性有骨质疏松者,其雄甾烯二酮水平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有人认为降钙素的缺乏也是骨质疏松的病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降钙素水平变化较大,其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性腺激素不足、营养缺乏,包括钙吸收不良及低蛋白质饮食和制动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因素。可能是其中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而起作用。·4.(一)雄激素对骨的作用雄激素是怎样影响骨骼硬度的呢?骨组织中含有两种最主要的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这两种细胞主宰着骨骼的新陈代谢,维持成骨与破骨的平衡。先是破骨细胞将陈旧的骨质“清除”,随之成骨细胞生成新的骨质将其修复。在成骨细胞膜上,存在有雄激素发挥作用的受体。通过受体,雄激素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能力,以生成更多的新的骨质。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水平缓慢下降,成骨细胞的活性减低,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骨质的破坏大于重建,于是骨骼密度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就变得疏松。既然中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补充雄激素治疗,将会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产生有益的作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证明,雄激素补充治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男子的骨质密度。但由于雄激素在治疗上存在着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定期随诊,雄激素制剂的选择以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易于调整剂量的口服剂和透皮贴剂较为理想」除了雄激素水平降低之外,中老年男子骨骼密度下降还有其他原因参与。肌肉力量减弱、体育锻炼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以及嗜好过浓咖啡等,都对其骨质疏松的发生起着促发的作用。一些影响钙盐沉积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吸收及其作用发挥的疾病,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二)雌激素对骨的作用研究中均发现男性和女性在40岁前虽都已有骨量缓慢下降,每年丢失0.3%~0.5%,但40岁以后妇女的骨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而且主要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的妇女,每年平均丢失的骨量为2%~3%,个别人高达7%。老年女性的骨量丢失可比男性高达30%。在女性的一生中约丢失50%的骨松质和35%的骨密质,男性的骨质丢失量只有女性的2/3.70岁的妇女骨量只有30岁时的57.5%~61.2%,而丢失最快的时间是绝经5年之内,可高达每年10.5%,10年后丢失降为每年1%以下。骨量丢失超过15%则易发生骨折。这些骨量的变化主要与雌激素的改变有关,和其他激素及脑垂体激素变化的关系较小。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雌激素能够影响调节骨代谢的物质,能同时抑制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雌激素的分泌减少,使骨形成和骨吸收都加快,但吸收的加速幅度比形成的更大,因此,骨吸收的量超过骨形成量,产生负平衡于是出现骨质疏松。美国科学家发现,雌激素除了它的间接作用外,还对骨代谢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更说明了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造成骨质疏松的最重要原因。绝经越早,发生骨质疏松越早,可能发生骨折的时期越长,机会越多。绝经后妇女用雌激素代替治疗,能够防止骨质疏松的·5加重,甚至使之减轻或无临床症状,从另一方面证明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雌激素与成骨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促使其分泌胶原酶、释放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进行骨重建:作用于破骨细胞则抑制其溶酶体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并抑制其产生凹陷的能力。另外,当雌激素缺乏时,骨骼对甲状旁腺素敏感性增加,加速了骨吸收;同时降钙素合成减少,而降钙素可通过作用于破骨细胞上降钙素受体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骨吸收,也可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雌激素对于成骨有重要作用,绝经后和切除卵巢的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转换增加,骨丢失加速,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增加。在影响骨量的诸多因素中,雌激素缺乏是骨量丢失的最重要原因,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骨量减少。体外实验证实,17-B雌二醇可使各种成骨细胞培养系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并诱导I型胶原合成,对正常动物给予大剂量雌激素亦可促进骨形成。雌激素缺乏时,骨代谢转换亢进,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6(L-1,L-6),肿瘤坏死因子B(TNF-B)增加,L-1,L-6均可刺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并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促进骨吸收,TNF-B是骨吸收诱导剂。雌激素通过受体发挥生物效应,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骨量减少。女性绝经后明显加快骨质丢失,绝经前若做双侧卵巢切除者亦常出现骨质疏松。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骨质丢失。雌激素能改变骨组织对甲状旁腺素(PTH)的反应敏感性。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产生骨基质。若雌激素不足则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雌激素还可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与PTH的作用相拮抗。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防治骨质疏松效果明显。雌激素虽然不能增加骨量,但可减少骨吸收降低血清钙、磷水平,也使尿钙和尿羟脯氨酸排泄减少。雌激素还可使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促进肠钙吸收。雌激素用量要适当,己烯雌酚每日用量0.5~1mg,每月服药25d,停药5d。雌激素应用效果与给药时间有密切关系,一旦停经即宜及早给予。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用药应慎重,用药期间还要注意不要引起肝损害。应用雌激素不致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但应注意子宫内膜增殖及功能性出血,也有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三、糖尿病与老年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其中50%~6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胰岛素具有促进骨形成、促进骨蛋白的合成及骨基质的形成、维持钙、磷代谢的正常的作用,故发生糖尿病时可出现钙磷代谢障碍及骨代谢失调,使骨矿含量减少、骨密度减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糖尿病患者多尿,钙亦随尿大量丢失,有人统计糖尿病由尿而丢失的钙较正常人高。6···试读结束···...

    2022-07-27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新进展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

  • 《医话血液》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话血液》【作者】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组编【丛书名】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页数】247【出版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689-2437-5【分类】血液病-诊疗【参考文献】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组编.医话血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

    2022-07-17 电子书epub网站 重庆大学出版社资源

  • 2022年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结果公示(6月20、21日四川华西医院技能考试基地)

    根据国家要求,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每项考试成绩均上传至国家体检中心,成都考点审核后予以公示。本图文根据考试日期从近到远更新,6月13日至6月21日的成绩已经公布。点击查看gtgtgt2022年6月21日成绩单详情lt/gt...

    2022-06-25 技能考试医师 技能考试医师时间

  • 2022年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结果公示(6月18、19日四川华西医院技能考试基地)

    根据国家要求,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每项考试成绩均上传至国家体检中心,成都考点审核后予以公示。本图文根据考试日期从近到远更新,6月13日-6月19日成绩已经公布。点击查看gtgtgt2022年6月18-19日成绩单详情...

    2022-06-23 技能考试医师 技能考试医师时间

  • 2022年6月13日四川华西医院技能考试基地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结果公示

    根据国家要求,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每项考试成绩上传至国家体检中心,成都考点审核后予以公示。本图文由近到远按照考试日期更新,6月13日的成绩已经公布。2022年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

    2022-06-17 医师2022年工作计划 医师2022年组织生活会

  • 2022云南延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考点公告

    附件:点击查看候选组列表健康手册...

    2022-05-24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

  • 2022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考点公告

  • 2022云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点公告

  • 2022年云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临床实践技能考点公告

    附件:点击查看...

    2022-05-24 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区别 中医全科住院医师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