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生产质量管理》张俊峰,邓璘|(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汽车生产质量管理》【作者】张俊峰,邓璘【丛书名】高职高专汽车制造类立体化创新教材【页数】182【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111-67375-0【价格】49.90【参考文献】张俊峰,邓璘.汽车生产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汽车生产质量管理》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零部件质量管理、汽车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整车质量管理、汽车制造企业管理和质量改进等,并配备了任务工单。另外,本书配套了40个微课视频,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生动的视频来学习知识。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参考书。《汽车生产质量管理》内容试读船酸级陆顶目1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任务描述某汽车制造企业加工出的活塞连杆出现了弯曲质量问题,其原因可能有四大类:操作方法、所用材料、操作者和机器。下图为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某一问题的因果图,当所有可能的原因都找出来以后,下一步就是从中找出主要原因。所用材料操作方法进给量大磨削顶弯零件卧放切削力大料弯未摆齐中间无支撑校直不好热处理杆长活寨连杆弯曲操作不熟练操作者机器叉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史2.能够描述质量特性3.能够理解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4.能够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及相关术语5.能够掌握常用的质量管理方式6.能够掌握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痘车生产质量管理知识与技能点清单序号学习目标知识点技能点1.质量管理的概念能够描述质量管理的概念及2.质量检验阶段掌握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其发展史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段各自的特点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2.软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掌握不同类型产品的质量特2能够描述质量特性3.流程性材料的质量特性性及其表现形式4.服务的质量特性1,理解朱兰质量螺旋曲线的能够理解质量产生、形成和1.朱兰质量螺旋曲线重要理念实现的过程2.质量环2.掌握质量环的重要环节3.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3.掌握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的三个阶段及其含义1.大众模式2.丰田模式3.质量管理L.描述大众模式、丰田模式能够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及相4.质量方针两种典型的汽车制造企业质量4关术语5.质量策划管理理论6.质量控制2.掌握主要的质量管理相关7.质量保证术语8.质量管理体系9.质量改进1.质量责任制2.质量控制计划能够掌握常用的质量管理方3.计量管理掌握常用的质量管理方式的5式4.质量信息管理作用机制5.标准化管理6.质量管理小组1.调查表2.排列图3因果图能够掌握常用的质量管理工4.分层法在实际的质量管理活动中运具5.直方图用七大质量管理工具6.散布图7,控制图顶目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信息1.1质量管理概念质量质量管理的对象。正确、全面地理解质量的概念,对于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质量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1994版的IS09000标准对质量做了如下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和。”其中,“实体”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有形的或无形的),某个组织、体系或人,也可以是它们的任何组合;“需要”一般是指顾客的需要,但从经济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防止公害等法规的角度看,也包含社会需要。2000版的IS09000标准又将质量的定义改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的特性、功能的特性等;“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在I$O质量体系中,质量即是一种固有特性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1.1.1质量管理发展史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回汤▣面质量管理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在此微课视频之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的检质量管理发展史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一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是这一阶段执行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在由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2)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作者身上分离出来,由工长实施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3)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一些工厂便设立了专职的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的检验人员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使用专门的检验工具,业务比较专精,对保证3淳车生产质量置理产品质量起到了把关的作用。然而,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只有检验部门负责,没有其他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尤其是直接操作者不参与质量检验与管理,就容易与检验人员产生矛盾,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2)主要采取全数检验,不仅检验工作量大,检验周期长,而且检验费用高。3)由于质量检验主要是在产品制造出来后才进行的,没有在制造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即使检验出废品,也已是“既成事实”,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4)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变得不可能,如破环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质量管理方式逐渐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改进和发展。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1926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概念,并且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用于解决事后把关的不足。随后,美国人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抽样检验法,并设计了可以运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所带来的麻烦。但是,由于受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高可靠性军需品的大量需求,质量检验的弱点严重影响军需品的供应。为此,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组织了一批统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军需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促使数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标志着质量管理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它仍然以满足产品标准为目的。2)它仅偏重于工序管理,而没有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3)统计技术难度较大,主要靠专家和技术人员,难以调动广大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4)质量管理与组织管理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仅限于数学方法,常被忽略。由于上述问题,统计质量控制也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开始走向全面质量管理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促使统计质量控制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进步致使许多高精尖的产品涌现,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高质量产品的要求。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运动也向企业提出了“质量责任”问题,这就要求质量管理进一步发展。3)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组织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并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4)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深人研究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合适的质量标准,不断研制新产品,同时还要做出质量、成本、交货期、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经营决策。而这一切均需要科学管理作指导,现代管理科学也就得到迅速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4顶目质量管理基础知识1961年,费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其主要见解是:1)质量管理仅仅靠数理统计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2)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3)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而不应只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4)质量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因此企业的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飞跃。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兴起标志着质量管理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使质量管理更加完善,成为一种新的科学化管理技术。随着对全面质量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可以称之为质量经营。例如日本结合国情,把全面质量管理同企业的经营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的概念。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teratioalOrgaizatioforStadardizatio,IS0)发布了第一个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09000标准;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又掀起了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潮。前者将质量管理形成标准,后者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应该看到,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互相排斥的,而是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承和发展。1.1.2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可分为两大类: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概念的关键是“满足需求”。这些“需求”必须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作为评价、检验和考核的依据。由于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质量的特性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另外,不同类型的产品,其质量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1.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1)性能性能通常是指产品在功能上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包括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2)寿命寿命是指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年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使用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一般不同的产品对使用寿命有不同的要求。储存寿命是指在规定储存条件下,产品从开始储存到规定的失效的时间。(3)可信性可信性是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时间、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保障性是指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提供维修所需的资源的能力。显然,具备上述“三性”时,必然是一个可用,而且好用的产品。(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产品在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世界各汽车生产质量管理国对产品安全性都给予了最大的关注。(5)经济性经济性是指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包括生产、销售过程的费用和使用过程的费用。经济性是保证组织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特性之一,是用户日益关心的一个质量指标。2.软件产品的质量特性(1)功能性功能性是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即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包括用户陈述的或隐含的需求程度。它是软件产品的首选质量特性。(2)可靠性可靠性是软件产品的最重要的质量特性,反映软件在稳定状态下,维持正常工作的能力。(3)易用性易用性反映软件与用户之间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方便程度。(4)效率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消耗物理资源的有效程度。(5)维护性维护性是指软件在环境改变或发生错误时,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易于维护的软件也是一个易理解、易测试和易修改的产品,是软件又一个重要的特性。(6)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指软件能够方便地移植到不同运行环境的程度。3.流程性材料的质量特性1)物理性能,如密度、黏度、粒度、电传导性能等。2)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稳定性等。3)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4)外观,如色泽、几何形状等。4.服务的质量特性(1)无形性无形性是指服务的抽象性和不可触知性。即服务作为无形的活动,不像实体产品那样展示在顾客的面前,看不见,摸不着,不易在头脑中成形,从而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往往凭自己消费后所获得的满意程度做出,主观随意性较大。(2)储存性储存性是指服务只存在于被产出的那个时点,“生产”一旦结束,服务作为产品也就不存在了。即一旦在限定的时间内丧失服务的机会,便不再复返。(3)同步性同步性是指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并存,具有不可分割性。顾客参与其中,必须在服务的过程中消费服务。因此,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的总评价。(4)异质性异质性也称为可变性或波动性。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服务,也会因服务人员、顾客及环境的不同而不同,难以始终如一地提供稳定、标准化的服务。由于不稳定的服务会给顾客带来不公平的感觉,所以,提高服务的稳定性是服务组织提高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6···试读结束···...

    2022-11-22

  •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冯乃秋,何莉炜,姚建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作者】冯乃秋,何莉炜,姚建树著【页数】225【出版社】燕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ISBN号】978-7-5761-0093-8【分类】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冯乃秋,何莉炜,姚建树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燕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借鉴、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内涵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问题提出一、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充分就业的目标意义重大,这为我们研究者与基层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研究探讨就业质量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对于坚持和发展就业优先战略,指导新时期的就业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的重点是对就业质量如何进行评价,研究对象是大学毕业生。目前,衡量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唯一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代表着有就业意愿、实际实现人与岗位结合的一个数量指标。而就业质量,不仅是体面就业的文字表述,而且需要用统计数据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10月27日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了“中国就业论坛”,首次提出“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可见,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对提高就业质量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一)基于实践层面的研究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飞速发展,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加。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公民与国外公民受教育水平的差距,但不可忽视其带来的一些问题。首先,扩招政策下,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成滚雪球式增长,2019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34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学生010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就业群体,政府不仅需要解决就业数量的问题,更应将提高就业质量提上日程。因此,就业质量如何评价就成了相关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学术界以及社会团体所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综观国内外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供使用。本研究结合当前现状,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获取样本展开调查,实证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立并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本研究预期主要成果是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就业质量高低。(二)基于技术层面的研究就业质量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内容。从研究的技术层面上看,之前评价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中,有许多项目统计资料不多,很难得到全面的统计。因此,只有通过大范围调查,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做出评价。同时,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确定一直是研究中的难题。如果指标选择的不好、权重的确定欠合理,应用其进行评价的结果就自然不够准确,最后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影响到大局方向。本研究考虑到指标的选择有很多是属于主观方面的感受,所以在确定指标时,必须多方面采集数据,提炼评价要素,以其作为确定指标的依据。所以,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面对面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再结合德尔菲法、文献归纳法等确定指标。从技术上将平衡积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结合起来,应用关键质量指标分析法精选评价指标。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应用层次分析法,经过数学推演完成。二、问题研究的现实性(一)研究的时代背景本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难度不断上升的现状展开研究。就业难度上升的原因:一是就业岗位数量供应紧张:二是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有所下降,这是影响就业难度的主要因素。为①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U.中国劳动,2007(12):26-28.020第一章绪论☐了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第十八条、三十三条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对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的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这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社会三个层面一起参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及学校重视与关心。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方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提升就业质量已越来越成为目前高校的重点工作0。在国家层面,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省级政府,都提出了具体的帮扶计划与权益保障措施。在高校层面,各高校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围绕实现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结合政府、高校等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的重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并通过对大数据调查资料的分析运用,以前瞻性的视角解释、服务现实问题。(二)研究的特殊背景首先,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毕业生供给量大幅增加、就业难度较大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工作的稳定性、个人发展机会以及工作时间等出现了各种问题。另据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比2014届的3487元增长了239元,比2013届的3250元增长了476元;大学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虽然不断增长,但均低于我国当年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注: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其他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945元,月平均工资为3912元)。这些在大学毕业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大多属于就业质量的范畴。要想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其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①王志兰.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030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价,国内外一直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比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面;西方学者则较多地把“体面工作”,如安全、待遇和福利等作为指标体系中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针对现状,认为构建一个能综合多方视角、准确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势在必行。其次,结合本研究小组的基本情况,需要说明:本研究组的主要成员都是高校教师,并且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每天都与在校大学生接触并长期关注已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为在校学生教授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关帮助。本研究组的主要成员都是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毕业后与学生们保持密切联系;毕业生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尤其是专业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大多是寻求原毕业学校教师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给予他们帮助。经过长期与大学毕业生接触,本研究组成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及就业质量问题了解较多,从而对就业质量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第二节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性一、研究的预期目标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平衡计分卡(BalacedScoreCard,BSC)模型。依据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B$C思路,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见图1-1)。BSC不仅是一种新的评价系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管理思想。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作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管理工具,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应用BSC模型理论,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040第一章绪论口社会环境X大学生用人单位就业质量个人竞争力飞高等学校2图1-1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BSC模型思路二、研究的重要意义(一)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进行有关就业质量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就业质量的问题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国外很多研究学者已经在各自领域对就业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晚,就业质量在国内仍属于比较新的概念①,有关就业质量的研究才刚刚兴起。(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目前,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导向。如把“重要单位就业的比例”“考研比例”“一线、二线城市就业比例”等作为考核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从表面上看,这些指标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指标不仅在学校之间没有可比性,而且还存在着重大误区,无形中宣扬了社会职业的高低贵贱和官本位思想,与党和政府鼓励倡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相违背:与社会①李巧巧.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050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从“精英就业”转向大众化就业的发展现实相违背:与弘扬社会的主旋律与正确的价值观相违背①。因此,建立一套基于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十分重要和迫切。(三)助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入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失业的人多了,社会稳定就面临很大危险”。针对就业质量进行研究,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需要,是对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本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一、研究方法(一)文献法研究中,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其他数据库和网站检索,查阅国内外关于就业质量及其解决途径的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尽可能掌握已有文献,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把握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及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明确研究思路,掌握一些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鉴与研究的文献资料。(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现场发放调查问卷或借助电子邮箱、QQ、微信等方式①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U.中国高教研究,2013(5):82-86.060···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的文献质量怎么样 epub的优点

  • 《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刘露|(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作者】刘露【页数】174【出版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50-5095-4【价格】35.00【分类】军事侦察-军事地图-图像处理-研究-军事侦察-军事地图-图像分析-质量评价【参考文献】刘露.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内容提要:本书围绕战场侦察图像受多类因素影响造成的降质问题,运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展开相关清晰化技术和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包含了绪论、图像特点分析及理论基础、雾霾天气、非稳定成像平台、低分辨率超分图像的清晰化技术及质量评价等章节。全书主要介绍战场侦察图像和国内外图像清晰化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战场侦察图像的特点及清晰化及质量评价的方法基础、云雾图像的形成机理以及清晰化方法并进行了质量评价、非稳定成像平台的成像特点、清晰化方法并进行质量评价、图像的超分重建技术、超分重建图像的质量评价、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另外,本书书稿内容已进行脱密处理。《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内容试读第1章概述第1章概述1.1研究背景侦察图像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战场信息载体,直观反映了感兴趣区域发生的场景。“一图胜千言”,侦察图像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先进成像技术手段,可实现多空间、全天候、不间断的图像信息获取,为后续军事动作和决策判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成像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干扰、平台震动、相对运动、成像器件分辨率、光谱受限等,导致图像降质,从而影响后续使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清晰化处理。清晰度是衡量图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图像清晰化(ImageClarity)却难以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处理范围。一般认为其属于图像增强(ImageEhacemet)的一个分支或方向,可简单理解为将降质退化图像按照设定的模型(逆过程)实现图像细节、纹理或轮廓、颜色等信息增强的过程,主要包括图像去噪(ImageDeoiig)、图像去雾(ImageDehazig)、图像去雨(ImageDerai)、图像去模糊(ImageDelur)、图像超分重建(ImageSuer-ReolutioRecotructio)以及光谱重建(ImageSectralRecotructio)等内容。上述处理技术环节属于图像处理领域经典而常新的内容,每年的顶级会议(CVPR、ICCV及ECCV等)和期刊(TPAMI、TP等)会公布相当数量的成果。考虑到侦察图像降质退化的实际情况,本书重点研究前五个处理环节。侦察图像按照波段可分为微光图像、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多光谱(超光谱)图像、合成孔径雷达(SytheticAertureRadar,SAR)图像等类型;按照成像平台可分为单兵侦察图像、车载侦察图像、机载侦察图像、弹载侦察图像、舰载侦察图像和星载侦察图像等类型。考虑到技术的通用性和出版需要,本书选择陆基、空中拍摄的典型可见光侦察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清晰化的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完成侦察图像去噪、去雾、去雨、去模糊、超分重建等清晰化处理后,如何进行科学量化以及清晰化效果评估也是本书另外一个重点研究内容。仅仅依赖人眼视觉感知的主观判定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既费时,代价又高,难以满足评估批量数据和嵌入自动化处理体系的要求。关于图像质量评价(ImageQuality1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Aemet,IQA)的研究较早,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利用图像质量评价技术对清晰化结果进行评价可满足既定算法的效果评定,也可实现算法选择和参数优化因此开展侦察图像清晰化研究并对清晰化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清晰化后的图像符合人眼视觉感知,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军事应用价值。1.2图像清晰化方法及研究现状下面分别从图像清晰化的去噪、去雾、去模糊、超分重建、去雨五个方面进行介绍。1.2.1图像去噪技术研究现状由于成像设备(包括传输、存储设备)固有的物理局限性,图像在生成获取时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一些随机噪声,噪声会妨碍图像观看和后续信息提取,可理解为一种基本的信号失真,严重影响了图像的可解释性。因此,对图像噪声的抑制和去除已成为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环节,图像去噪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反过来也有助于加深图像内容的深层理解。图1-1所示为典型含噪图像示例。(a)含噪医学图像()含噪水下图像(c)含噪遥感图像(d)含噪SAR图像图1-1典型含噪图像示例注:图像来自本章参考文献[2]第1章概述图像中存在的噪声类型众多,研究较多的有: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WhiteGauiaNoie,AWGN)、量化噪声(QuatizatioNoie)、泊松噪声(PoioNoie)和斑点噪声(SeckleNoie)。其中加性高斯白噪声主要发生在图像采集和传输期间的模拟电路中,而量化噪声、泊松噪声和斑点噪声等其他类型噪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生成编解码错误、传输误码和采集过程中的光子计数不足等原因。图像在表达实际场景的相关信息时,用像素值的高水平变化来“刻画”轮廓边缘和纹理细节特征,很显然,随机表现的噪声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像素的“刻画”信息,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理想的去(降)噪方法,在去除混杂的噪声信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刻画”信息,很多工作都是在细节保留和噪声降除上优化权衡,这一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图像去噪工作目前还有提升空间。二十多年来,人们设计并研究了多类有效的去噪方法,按照使用的技术理论可分为:基于光谱和多分辨率分析的去噪方法、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去噪方法、基于概率论和统计的去噪方法、基于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方法等;按照去噪算法类型可分为:基于滤波的方法(空间域、变换域及混合域)、基于稀疏表达的方法、基于低秩聚类的方法、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基于字典学习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按照去噪的图像数量又可分为基于单幅图像去噪的方法、基于多幅图像去噪的方法。下面以采用算法分类的方式进行简要分析。人们提出的经典去噪方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以及维纳滤波等方法。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如均值滤波可作用于颗粒噪声,同时带来的是估计图像的模糊,又如中值滤波方法对椒盐噪声十分奏效,缺点是细节易丢失。随着人们对去噪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典方法已难以满足技术要求,随后人们便设计了新的去噪方法一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基于双边滤波的图像去噪方法、基于非局部均值的图像去噪方法等。小波理论应用于图像噪声将其提升到一个显著水平,如平移不变量小波去噪法、GHM多小波去噪法、联合隐式马尔可夫链及多尺度随机过程去噪法。由于小波变换具备的时频局部分析以及多分辨率分析特性,使得它在去噪过程中能保留大部分有用的小波系数,故一般不会丢失图像细节。人们对平滑去噪和边缘细节保留方面(边缘维持)的去噪研究突出成果是双边滤波,后来著名的SUSAN框架被提出,学者Tomai及Maduchi将这一方法称为双边滤波(BilateralFilter)。由于该方法的非迭代特性,使其具有在去噪的同时不破坏细节边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人们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基于样图纹理合成的非局部均值(No-LocalMea,NLM)去噪算法。2006年,Elad基于清晰和噪声图像在变换域中的稀疏表现差异提出了K-SVD算法,K-SVD去噪效果显著,但有时会出现平滑现象。Foi等人改进了3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稀疏表示的方法,即形状自适应离散余弦变换去噪方法,由于去噪同时兼顾了纹理细节信息,所以效果较好。同样人们将低秩矩阵逼近(Low-RakMatrixAroximatio,LRMA)理论应用于图像去噪也获得了显著效果,代表性方法有核范数最小化(NuclearNormMiimizatio,NNM)以及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eightedNuclearNormMiimizatio,WNNW)算法。由于需要考虑奇异值的比重及分布估算,该类方法的计算代价较高。尽管以上大多数方法在图像去噪上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还有以下明显不足:(1)测试需要优化方法:(2)参数需要手动设置(暴力调参):(3)模型限定降噪任务。深度学习理论渐趋成熟,在去噪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机器学习方法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Zou等人用于图像去噪,首先使用具有已知的移位不变模糊函数和加性噪声的神经网络来恢复潜在的“干净”图像;之后人们对神经网络使用加权因子并利用前馈网络在降噪效率和性能之间做出权衡;随后,更多的优化算法被用来加速训练网络的收敛并提高去噪性能,如结合最大熵和原始拉格朗日乘子来增强神经网络的表达能力,贪婪算法和异步算法相结合并应用于神经网络,增加深度或更改激活功能。尽管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去噪效果,但仍需手动设置模板的参数。为此人们又研究了梯度下降去噪方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网络模型相对固化,调整困难,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ovolutioalNeuralNetwork,CNN)的出现给去噪工作带来新的源动力,CNN和LeNet在手写数字识别中都有实际应用。尤其是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Large-ScaleViualRecogitioChallege,ILSVRC)中取得了应用级的夺冠表现。之后,深层网络架构(如VGG和GoogleNet)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视频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领域,尤其是低级计算机视觉。2015年Liag、Xu等人首次将深度网络应用于图像去噪,设计的网络模型去噪参数无须手动设置;一个完整的去噪CNN由卷积、批量归一化(BatchNormalizatio,BN)、整流线性单位(RectifiedLiearUit,ReLU)和残差学习(ReidualLearig,RL)等部分组成。同时,在图像噪声的盲去除方面,人们设计了一种快速灵活的降噪网络CNN(FFDNet)。2018年,有学者结合两个阶段生成对抗网络(GeerativeAdverarialNetwork,GAN)的CNN盲降噪模型(GCBD)来解决噪声图像中的不匹配和去噪效率低的问题。综上所述,空间域滤波器能够消除高频噪声,但以模糊低对比度信息为代价,而变换域方法能够保留均质区域中的细节,但可能会在边缘周围引入振铃伪影。字典学习和稀疏表示方法虽然具有冗余和不完整的字典,但它们常常带来计算负第1章概述担。一个理想的去噪算法应具有清晰的模型表示、非局部分组、自适应基函数以及计算代价小的特点。往往单个去噪算法无法展现出所需的适用性,因此,将不同领域中的去噪方法结合起来克服彼此的局限性是一个可发展的方向。最近几年人们对于规则的高斯噪声去噪研究取得了成功,但在实际应用中,噪声往往是复杂且不规则的。一方面,改善成像硬件设备性能以抑制噪声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设计从叠加的噪声图像中恢复“干净”图像的算法模型也同样关键。从去噪性能一致性、高视觉去噪质量、精细特征细节的保留、伪影的减轻、自适应处理等方面来看,去噪技术仍然在进步中。1.2.2图像去雾技术研究现状图像去雾属于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基本问题,由于图像“雾度”取决于场景深度和随机天气,去雾问题约束项多,因此图像去雾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室外条件下雾、霾、烟等不良天候条件会造成图像质量退化。这是由于光从场景点传播到观察者时,大气介质中的粒子会吸收和散射光。由于这些大气颗粒的存在,所拍摄图像的颜色和对比度会下降,有可能导致噪声增加和图像模糊,图1-2所示为同一场景的雾天和晴天对比图像。图1-2同一场景的雾天和晴天对比图像注:图像来自htt:/www.theguardia.com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图像去雾的方法,核心是如何消除不利因素,从含雾图像中恢复有用信息以提高图像质量,例如场景深度、对比度、颜色通道等。相关研究有些零散,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一般可分为图像增强(有时候人们也将基于Retiex的方法单独列出来)和物理模型恢复两大类。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其在图像去雾领域也得以大展身手,因此也可以将其单独划为一类。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传统去雾方法和深度学习的去雾方法,下面对这两类方法进行简要概述1.传统去雾方法基于图像增强的典型去雾方法有直方图均衡、Retiex算法、模糊增强、小波变5侦察图像清晰化及质量评价方法换和单像素级去雾等。其中基于人类彩色视觉模型的Retiex算法又可分为单尺度Retiex和多尺度Retiex。此类去雾方法从含雾图像本身出发,而没有分析雾天图像降质退化的原因,因此在去雾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细节信息,同时存在对比度降低等问题。基于物理模型恢复的典型去雾方法有多图像融合处理算法、偏微分方程方法、Ta和T.Fattal方法、MarkovadBayeia和He方法等。通常情况下,除雾过程需要融合几个不同的步骤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例如,直方图均衡算法将图像分割与动态拉伸相结合,而H方法则将图像分割、直方图拉伸和双边滤波与滤波相结合,以消除光晕和块效应,并避免图像色彩过饱和。此类去雾方法对雾天图像降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建模,据此复原出无雾图像,处理过程中图像信息丢失少,图像复原效果较为理想。2.深度学习的去雾方法深度学习技术凭借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各领域,图像去雾方向也概莫能外。Cai等提出了DehazeNet网络结构实现端到端的单幅图像去雾,将有雾图和图像传输率之间的关系融入网络各层中,取得了较好的去雾效果,但将介质传输率和大气光值分开估计,去雾性能受损。Zhag等设计了一种将介质传输率和大气光进行联合优化的金字塔密集连接去雾网络。Che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思想构建去雾模型来实现去雾处理,该网络模型对图像可见边缘和细节信息恢复能力强。Re等对有雾图像综合运用白平衡、伽马校正及对比度增强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利用深度模型学习3张预处理图像对应的置信图,再通过多尺度融合得到无雾图像。Dog等人设计了一个带有融合鉴别器(FDGAN)的完全端到端的生成对抗网络,较好地实现了图像的去雾处理。刘宇航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和对抗训练的图像去雾算法,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从多个不同尺度中提取雾霾相关特征,利用残差密集连接模块实现图像特征的交互,由于其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直接将图像的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进行多尺度融合,所以克服了物理模型的不精确性。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以偏振特性为理论基础的去雾方法,其基于光具有偏振的特性,通过相机偏振片获取同一场景的不同偏振度的两幅图像,进而估计出环境光,复原清晰图像。但是由于偏振特性与雾霾浓度有关,所以该类方法在轻薄雾时复原结果较好,而对浓雾图像处理结果较差。1.2.3图像去模糊技术研究现状图像去模糊同样是经典且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众多学者对图像去运动模糊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可归因于高效推理算法的出现、自然图像先验知识运用和普适性强的运动模糊模型的建立。几种典型运动模糊图像示例如图6···试读结束···...

    2022-11-22 军事侦察 军事地图下载 侦察兵地图

  • 《当归质量研究》吴国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归质量研究》【作者】吴国泰主编【页数】316【出版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046-8061-7【分类】当归-质量分析【参考文献】吴国泰主编.当归质量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当归质量研究》内容提要:全书分10章,系统介绍了当归本草、当归资源、当归鉴定、当归化学、当归药理、当归饮片、当归复方、当归药膳、当归文化和当归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当归质量研究》内容试读第1章当归本草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gelicaiei(Oliv.)Diel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对当归药性的认识,历代医家基本相同,一般认为其味辛、甘,性微温,归心、肝、脾三经:当归为血之圣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和生肌健骨的功用。一、当归释名最早记载当归信息的是《尔雅》,曰:“薛“山蕲“薛白蕲“又薛“白蕲”;《尔雅》解释为“薛,白蕲,薛音百,即上之山蕲。”《神农本草经》解释说:“蕲茝:白蕲,当归。”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曰:“相招赠之以茄芜”“雌芜一名当归也”。屈原《九歌》曰:“秋兰兮那芜,罗生兮堂下。”司马相如《子盛赋》曰:“夸劳、曹蒲、江踌,芜。”《山海经》曰:“蓝,赚芜,芍药,芍劳。”当归最广泛记咏的名称是当归,味甘,性温。主咳逆上气,温“旅芜”。东汉以前讲“那芜”或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赚芜”,晋以后“赚芜”隐名之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千归。生川谷。后才出现“当归”,唐宋和以后—神农本草经,公元200年各家医方中当归之用极繁。宋代本草中曾指出“雌芜一名薪,古方单用”。《广雅》云:“山蕲当归也,似蕲而粗大。”《说文》曰:“薛草也,生山中者名薛,一名1当归山薛,白者名蕲,下文之薛,即白蕲是也,生于平地者即名蕲。”《本草图经》曰:“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当归也。”量《本草纲目·草部三》则阐释说:“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究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茝、江离之名。”《本草纲目》引许慎《说文》云:“生山者名薛,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李时珍云:“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当归植物图示见图1-1。当归在北方还有一个别名叫“文无”,相传很久以前,蕲地山中多当归,好客的蕲地土人将其作为美食招待客人,还作为娶媳妇的彩礼。家家如此,年年如此,如此年复一年地采挖,以致逐渐稀少了。后来,外地人多有效仿。晋代做过太子太傅丞的崔豹在《古今注》里说:“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指的就是蕲人率先用当归招待客人。《本草衍义》和《本草别说》中均提到“当归为妇人之要药”,《本经》亦有主治图1-1当归妇人病之说,因此有“子归”的名称;相引自陈瑞生,陈相银,张露露.传有个青年外出,对妻子说三年回来,当归的古今解读.首都医药,谁知一去三年无音信。妻子因思念丈夫2012,19(17):44.而忧郁悲伤,患了气血亏损的妇女病,后来不得已改嫁。多年后她的丈夫归来,十分懊悔自己没有按时回来,遂将自己从外地带来的草药拿去为妻子治病,竟然治好了她的病。从此,人们才知道这种草药是一味妇科良药,为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悲剧教训,便把这种草药叫“当归”。李时珍说:“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这也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和诗经“之子于归”的意思相同;当归治疗妇女产后恶血上冲,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2第当归,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章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汗不出,湿明朝李中梓说:“能引诸血各归当痹,中恶,客气虚冷,补归。生陇西川谷。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茹,畏菖蒲、海藻、牡蒙。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药学辞典》中说:“当归因能调草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多根枝而细。历阳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曰当归”。谓此,有好恶故也。俗用甚多。道方时须亦有人云“当归”之“当”是尔。〔谨案)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一种似细叶芎,惟茎叶卑下于地名,为汉代“烧当羌”种族居芎也。今出当州、岩州是马尾当归,蚕不:住的地方而得名。《后汉书》西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羌传中提到:“烧当”,西羌部族一苏敬,等.新修本草(卷第八):名,因知当归的产地陇西,恰在[S],公元659年“烧当羌”的势力范围之内,而名之曰“当”,故称当州。当归得名的由来,就是把产在当州的蕲为道地品,蕲即当归,“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故称当归。故当归亦可名为当蕲,如产于四川松潘西部的蕲,有川蕲的名称,也有川归的名称。当归在《唐本草》中被注说:“今出当州、宕州、冀州、松州,宕州最佳”:《梁书》宕昌国传中称宕昌国在河南的东南、益州西北、陇西西面和南面,横亘甘肃而达四川的西北,均为羌种。宋孝武(公元454一464)天监四年,其王梁弥博来朝,献甘草、当归,梁弥博被封为陇西公,恰与当归的产地陇西符合;《吴氏本草》在当归条下亦称:“或生羌胡地”,《新旧唐书》中均谓当州,出有名土产物,就是当归:《新唐书》称羌人土贡之内,列有当归之名。《唐本草》所举当归产地与当州、宕州、冀州、松州,均为“烧当羌”蔓延南渐的地方。二、当归道地性考证《太平御览》中引《本草经》曰:“当归一名子归,味甘温,生川3当归谷,主治逆上气,温疟寒热,生陇西”: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述产质地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研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小,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短,究不相似,呼曰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言此有好恶故也,俗用甚多,道方时须耳”。(“叨阳”为“首阳”之误,指陇西郡首阳县,今甘肃省渭源县:黑水指甘肃省武山县黑水峡附近,由南而北名曰“黑水”的渭水支流:西川即四川西部之称:历阳为安徽省和州:今阙,当在今广西境):《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苦者善”:《秦州记》曰:“陇西襄城县有牛山,是出当归”(甘肃旧凉州府境):《建康记》曰:“建康出当归,不堪用”(建康为今南京):《广州记》曰:“鄣平县出当归”(鄣平为晋之县名,属于旧广州苍梧郡)。以上所述,当归品质的优劣与产地有关。《大观本草》和《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当归的图有两种(图1-2和图1-3),分别为文州当归图和滁州当归图。文州当归系奇数羽状复叶,带根部,无花。文州为甘肃省文县,所以宋本草的文州当归,可代表甘肃所产的道地品,即当时的所谓马尾当归:而滁州(宋之滁州,属于江苏省江宁府)当归图,地上部亦为奇数羽状复叶,虽有伞形花序,但果突是壶状,不同于伞形科植物,地下根部横走,与文州当归的附图也稍异。这种草当归,即《唐本草注》苏敬(恭)所称的蚕头当归,“会唐末之乱,陕、甘所产的马尾当归,既不易南下,明知南方产品,气味不相似,而有好恶之别:好者名马尾,恶者名蚕头者是”“当归苗有二种,一种似大叶芎䓖,一种似细叶芎䓖但茎叶卑下于芎䓖也,今出当州、宕州、冀州、松州,宕州最良,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第1章当归本草图1-2文州当归图1-3滁州当归引自《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引自《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曰:“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时罗,浅紫色,根黑黄色,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然苗有二种,都类芎䓖而叶有大小为界,茎梗比芎䓖甚卑下,根亦二种,大叶名马尾当归,细叶名蚕头当归,大抵以肉厚而不枯者为胜”。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曰:“今川蜀(四川),皆以平地作畦种,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但肥润不枯燥者佳,今医家用此一种为胜,市人又以薄酒洒使肥润,不可不察也”。此记载宋代四川地方栽培当归的情况,并说明当时伪造肥润的方法:李时珍说:“今陕、蜀(四川)、秦州、汶州(四川省汶州,即旧西川道的茂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也。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名镵头归,止宜人发散药而”。(镵:耕地用铁制锐器而带长柄者,镵头是形容当归的根头状态。)明·卢之顾在《本草乘雅半偈》中论马尾和镵头的形态与诸说不相上下,唯有花的颜色,谓为红色,是和苏颂之说不同,描写叶形谓“药似牡丹药”显然系按宋本草附图描写,但与今日的药用当归不符。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曰:“则当归也,独活也,白芷也、5当归川芎也,药肆所售,多以此冒”,当归,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质“李时珍谓花似蛇床,今时所用气味(根)苦、温、无毒。主治血虚发热、研者皆白花,其紫花者叶大,俗呼失血过多、鼻血不止,小便出血,头痛欲裂,手臂疼痛,久痢不止,大便不通,妇究土当归。考《尔雅》,薛,山蕲,又女百病,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少女闭经,妇女脐下气胀,月经不调,小产后流薛,白蕲,是当归。本有紫、白二血不止,妊娠胎动、产后血胀、产后腹痛种,今以土当归附于后,大约药如绞,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产后中风,小儿胎寒,小儿脐湿,汤火伤肆皆通用也”。又于土当归条下,溃烂成疮。另列一图谓:“土当归,江西、湖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M,南山中多有之,形状详《救荒本公元1578草》,惟江湖产者花紫,李时珍以入山草,未述厥状,但于独活下,谓之水白芷,亦以充独活,今江西土医,犹以为独活用之”。综合以上本草的说法,分析当归的名称、道地、形状、气味,定为上品(药用品)、下品(代用品)、劣品(代用伪药)三类,属于上品的一类,如马尾当归,应认为药用当归的正品,其他如西川当归、秦州当归、文州当归,应认为上品中的同类生药:栽培于四川南部者,是日本药用当归,论其品质和效用等,据日本人研究报道均不亚于国产药用当归的正品,故可认此为代用药中的佳品:而建康当归、鄣平当归、草当归、蚕头当归、滁州当归、镵头当归等属于下品的一类;杜当归、土当归均属于劣品的一类,以不用为是。三、当归分解用药考证当归入药的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但从后人所辑的各种版本《本经》看,当时并未主张当归要分部应用。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亦未见当归分部入药。迄南北朝时期,医家初步认识到当归不同部分其临床功效亦有所不同。《雷公炮炙论》谓其:“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6···试读结束···...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激光光束质量度量》(美)T.Sean Ross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激光光束质量度量》【作者】(美)T.SeaRo著【页数】177【出版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118-11694-6【价格】66.00【分类】激光-质量-度量【参考文献】(美)T.SeaRo著.激光光束质量度量.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激光光束质量度量》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如何搭建M2测量设备;如何设计光束质量指标;光束质量指标间的转换;光束阵列;注意事项;总结。《激光光束质量度量》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1.1激光光束质量测量的首要准则激光光束质量测量的首要准则指出,任何试图将包含七维特征(三维坐标、三维相位、一维时间)的复杂电场简化为单一数字的行为,都将不可避免地丢失一些信息:E[,y,z,t]=Elt,y,zleiolle-jwt(1.1)光束质量的确定似乎很简单,只要购买一个商用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接上插头,对准光束,就可以测得光束质量了。这种方法看似没有问题,然而当想要进行以下一些具体工作时,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1)尝试将光束质量数据用于计算;(2)对商业产品的假设前提有疑虑;(3)需要撰写合同规定条款,或试图满足合同规定条款。1.2激光光束质量研究的历史、资源和现状自从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之后,人们就开始对激光光束质量进行研究。科学家首先提出用M(模式)因子测量叠加高斯光束中高阶高斯光束的阶数。不久,其他光束质量度量评价方法也相继提出,例如,桶中功率(PIB)和光束参数乘积(BPP)等。此外,Strehl比(Strehlratio)也是早期评价光束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最早被人们用来描述恒星影像。早期关于激光光束质量测量的文献大多是在私人或行业内部的出版物上出版的,2。■第1章绪论而不是公开发表在科学文献杂志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因此,许多“诀窍”只是激光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常识,而没有以严格的格式记录下来。例如,在AthoySiegma博士的互联网参考目录中,有超过300篇文献是关于光束质量测量的,然而,这些文献的标题中第一个包含“M2”术语的是《光斑尺寸与M2的依赖关系》。该论文只在1972年Holoeam公司出版的技术简报中发表。再如,国际标准组织(SO)发布的具有独立版权的11146官方文件,对M2因子进行了标准化规定,但该规定仅在IS0网站上出售,并没有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中。这种情况使得光束质量的定义具有通俗性,而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由于光束质量分析仪和其他光束质量测量设备很容易购买和使用,也给人们留下了光束质量很容易测量的错觉。激光领域经典著作《激光》(Siegma,l986)一书的作者AthoySiegma博士就曾举办大量的研讨会和讲座,试图解决相关领域工作者对激光光束质量的错误认知,例如l998年Siegma博士做了“如何测量激光光束质量”的报告。尽管Siegma博士做了很多努力,人们对光束质量的认知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主要如下:(1)光束质量指标难以复现;(2)方法不严谨;(3)存在错误概念,例如:①大多数激光光束质量测量方法都是测量相同的内容;②M2因子适用于所有类型光束的光束质量度量;③谈及光束质量时,并不需要提及误差;④衍射极限倍数,具有严格的物理意义:⑤光束质量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度量指标;⑥光束质量测量方法的微小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不明显等。本书在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测量并确定激光光束性能的同时,还将证明以上理解和认知是错误和有风险的。实际上,光束质量的意义在于:(1)衡量激光束聚焦能力;(2)衡量激光束模式;(3)衡量激光束发散角;(4)与一些特定应用相关或不相关的物理描述。不同的系统或应用需要对激光光束性能进行不同的测量。本书将帮助读者了解光束性能的常用标准测量方法,并向读者展示针对具体应用如何创建并验证测量方法。■1.3激光器结构31.3激光器结构本节首先定性介绍激光器的原理和构成,目的是充分了解激光器构成对激光光束质量的影响。读者可参照“参考文献”中列出的几本高质量图书中的任何一本,深入、定量地理解激光谐振腔。1.3.1激光谐振腔一般来说,激光谐振腔至少由三部分组成,即激励源、增益介质和反馈机构,如图1.1所示。常见的激励源有放电激励源、电压激励源、闪光灯激励源、二极管激励源或化学激励源。激励源通过使增益介质内粒子数反转实现光放大。常见的增益介质有人造晶体、气体、染料、PN结、掺杂玻璃和透明陶瓷等。最常见的反馈机构是一组反射镜,该组反射镜在增益介质的发射波长附近具有特定的光学性质。典型情况下,一个反射镜的反射率为100%,称为高反射镜;另一个反射镜为部分反射镜,称为输出镜。当泵浦能量转移至激光增益介质时,大量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该高能级必须具有较长的寿命,使得电子能够保持在激发态,而不是立即衰减到基态,从而能够满足光子在谐振腔内的多次往返放大。典型的激光器谐振腔的尺寸只有几英尺①长或更短,光在谐振腔内的往返时间为纳秒量级,因此毫秒量级的上能级寿命足以使谐振腔产生激光。对于激光受激辐射来说,1可以满足光子在谐振腔内近百万次的往返运动。最终,一些激发态的电子将跃迁到较低能级。这些跃迁辐射的光子,在空间和时间上是随机的。在这些自发衰减的光子中,总会出现一些传播方向恰好与谐振腔光轴同轴的光子,在高反射镜和输出镜之间反射,最终形成振荡。当具有适当能量的光子与激发态的电子作用时,能够激发电子向低能级跃迁,并产生另一个与原光子运动方向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相位的光子。该过程不断重复,使得在数毫秒时间内,激光增益介质开始以与泵浦同样的速率发射出激光,此时激光谐振腔处于振荡状态。激光一词是“受激辐射光放大”(LightAmlificatioyStimulatedEmiioofRadiatio,LASER)的首字母缩写,是对激光谐振腔内发生情况的准确描述。通常将laer作为名词来指代激光装置,将lae作为动词来描述当激光谐振器处于振荡状态时发射相干激光的状态。①1英尺=0.3048m。4■第1章绪论输出波束循环通量输出镜增益介质高反射镜图1.1通用激光谐振腔结构1.3.2稳定腔稳定腔是指光场的波前可以在谐振腔内循环自再现而不发生畸变的谐振腔。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谐振腔内损耗的存在,无法实现光场波前的无畸变循环自再现。波前可以在谐振腔内自再现的光场称为谐振腔模式或腔模式。如果反射镜是球面的,则谐振腔内的模式为厄米高斯(Hermite-Gauia)或拉盖尔高斯(Laguerre-Gauia),这些将在1.5节中深入讨论。如果增益介质是由光纤构成的光纤激光器,如1.5.4节所述,则可将其视为波导模式结构。稳定谐振腔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波前通常通过输出镜(部分反射镜)耦合输出。稳定的谐振腔是由特定曲率的反射镜和特定腔长构成的(Siegma,1986,Eq.19-8),满足(-)(-)(1.2)式中:L是谐振腔的长度;R1和2是构成谐振腔镜面的曲率。稳定谐振腔内通常包含大量模式。如果不希望得到高阶模式,那么就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抑制。这些方法包括在腔内放置小孔光阑、腔内急剧聚焦(haritracavityfoci)或只使用部分增益介质的特定泵浦方式只使用一部分的增益介质。如果谐振腔的腔镜是球面镜,则其模式分布为高斯分布。这些模式结构将在1.5节中全面讨论。1.3.3非稳腔非稳腔是指腔内波前或模式不能自再现的谐振腔。在非稳腔内,输出镜尺寸通常小于腔内光束波前尺寸,或与谐振腔另一侧的高反镜呈一定角度,使得非稳腔激光束直接从输出镜周围出射。通用的非稳腔结构如图1.2所示。非稳腔通常具有很高的单程增益(90L),通常单程增益大于100%。非稳腔内模式数较少,最多只存在几个模式。模式分布只能通过Fox-Li数■1.3激光器结构5值迭代法求解,而无法求得封闭解(解析解)。非稳腔结构紧凑,可应用在高能激光领域,例如在军事领域中作为长距离传输应用的激光光源。这是因为与稳定腔相比,非稳腔的腔内循环通量与耦合输出通量之间的比率较低。在稳定腔内,输出镜的反射率高达95%~99%。腔内循环通量比耦合输出通量大20~100倍。对于输出功率只有几瓦的激光器来说,这无关紧要。然而,对于采用稳定腔结构的数十瓦级商用激光器,需要在腔内实现高达1kW的循环通量。如果采用稳定腔结构,千瓦级的激光器谐振腔可能需要具有兆瓦的循环通量,这将损坏增益介质和谐振腔内光学元件。反之,对于非稳腔结构,每个往返内可能有超过2/3的能量输出,循环通量仅为其能量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非稳腔结构,输出10kW能量的激光器,其腔内通量仅有30kW。这对于谐振腔内的光学元件尤为重要,也是很多高能应用领域的激光器采用非稳腔结构的原因。非稳腔结构的其他优点包括采用非稳腔结构的激光器可以产生环形光束,非常适合采用激光扩束镜进行发射传输,易实现单模和高能输出。输出波束循环通量输出镜增益介质高反射镜图1.2通用的非稳腔结构示意图1.3.4主振荡功率放大器主振荡功率放大器(MOPA)是产生高功率相干激光的另一种结构。这种系统是先由主振荡器产生一束较好光束质量的低功率激光,然后使用无反馈装置的放大器对其进行放大。多数情况下,种子光多次通过各级放大器进而充分利用各级放大的能量。在本书讨论的三种激光谐振腔结构(稳腔、非稳腔、MOPA)中,MOPA结构对光学元件要求最低,且输出功率最高。MOPA结构在高能高功率激光领域,如大型激光聚变装置,占有绝对优势。MOPA输出光束的模式与所使用的种子光的模式相同,其光束质量的降低主要来源于放大元件中增益的非均匀性以及复杂光路中孔径6■第1章绪论限制导致的衍射环。1.3.5激光器的时域特性激光器工作模式有连续模式和脉冲模式两种。脉冲激光器可分为调Q脉冲激光器、锁模激光器和增益开关激光器等。调Q激光器中增益介质处于连续泵浦状态,但仅允许在远长于腔内往返周期的时间段内,形成腔内振荡。由此产生的光脉冲长度在10~100之间。第一种调Q方法是给反射镜安装电动机,电动机每转一周腔镜将实现一次对准。稳定腔输出的调Q脉冲宽度足以满足光束在腔内的多次振荡,因此具有较好的模式结构。锁模激光器内的增益介质也处于连续泵浦状态,允许振荡光仅在几个循环之后输出腔外。在模式锁定打开时,可以使所有输出的纵模都处于时域相干状态。锁模脉冲比调Q脉冲短很多,通常为几皮秒。由于腔内循环的脉冲无法“感受”谐振腔,在多数时间是被关断的,因此稳定腔输出的锁模激光器也有完整的模式结构。增益开关使光泵浦快速打开及关断,例如半导体激光或闪光灯。由于高电流下电开关的速度限制,增益开关激光器输出的脉冲宽度通常为毫秒量级。台激光器包含的所有脉冲中,每个脉冲都不尽相同。由于每一个脉冲的光束质量都不同,这使得光束质量测量变得困难。总的来说,测量一个长序列脉冲的光束质量,代表的是这些脉冲的平均光束质量。如果想测量单个脉冲的光束质量,需要使用一个与脉冲同步的高速探测器。1.3.6激光器的种类除了根据谐振腔的类型分类外,还可以根据激光器增益介质的不同对激光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化学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具体分类如下:(1)染料激光器。在染料激光器内,处于溶解状态的光学活性染料在有机溶剂中流动。激光受激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作为泵浦源的闪光灯和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其线宽很宽,染料激光器易于实现脉冲输出。染料出口附近的自由空间谐振腔通常会产生高斯光束。(2)化学激光器。化学激光器是指通过谐振腔内流动的液体或气体的化学反应引起激光跃迁,从而产生激光的激光器。例如氧化碘化学激光···试读结束···...

    2022-11-22 度量衡的衡是指什么 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王贤琳,冯千妹,周敏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作者】王贤琳,冯千妹,周敏等主编【页数】256【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680-3905-5【价格】42.00【分类】质量管理-可靠性【参考文献】王贤琳,冯千妹,周敏等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质量功能展开、正交试验设计、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改进工具、质量检验、质量经济性、可靠性设计分析基础、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等内容。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为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中从?《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内容试读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1.1质量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等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从狭义质量向广义质量发展,逐渐形成了“大质量观”在军事领域,武器装备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质量更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经济和军事的巨大变革。未来军事的发展以高科技为特点,以高质量为标志,因此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已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核心。为了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为了研制生产出高质量的装备,必须广泛应用质量工程技术方法。在军工企业,“军工产品,质量第一”已经成为每个人信守的理念,武器装备的发展正经历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可以说,未来的战争既是技术的战争,更是装备质量的战争。1.1.1质量的重要性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题。事实越来越证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J.M.Jura)博士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任何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达到世界级质量水平,如果达不到世界级质量水准,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甚至难以在国内站稳脚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顾客对产品的质量会提出更多、更新及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会更加挑剔;同时,生产厂家和商家的产品职责和服务职责也日益加重,社会对产品和服务在诸如环境保护、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也愈多、愈严。国际上的质量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已经认识到,产品的竞争是一场不用枪炮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总体来说,质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也就没有经济价值。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2)质量是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想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必须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人手。而民族的素质,除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优良传统外,主·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纵观现代产品,无论是从设计、制造和使用,还是从其更新换代和发展,无一不是集中了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和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3)质量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人们常说,产品质量是产品进入现代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敲门砖”。企业要想使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大循环,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适宜的价格和约定的交货期。(4)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好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已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5)质量是人民生活的保障。产品质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等不幸。因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良而造成的燃烧、爆炸、建筑物倒塌、毒气泄漏及机毁人亡等恶性事故,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更是触目惊心。这些血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6)质量是国防实力的体现。武器装备直接用于国防建设,武器装备质量的好坏,既反映了军工企业设计和生产的水平以及我国军品开发的基础,同时也反映了部队的战斗力,体现了国防实力。武器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作战效能,尤其是在现代条件,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装备质量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关系到指战员、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存亡。现代战争的教训已经明确告诉人们:军工产品不仅要讲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讲质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说,各军工企业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竞争的有利工具仍然是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因此,军工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水平,才能在不断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世界发展形势来说,随着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军工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意识,转变质量观念,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武器装备,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增强国防实力。1.民用产品质量的重要性1)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全社会整体上看,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使得社会总体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最终受益。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这种竞争是具有某种程度的残酷性的。贯彻现代质量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2)用户需求的多变性民用产品的用户广泛,需求多变,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赢得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3)企业利润的最大性在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企业必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润,而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降低企业产品研制和生产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加快市场开发和获取最大利润的有效手段4)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经历过产品价格竞争、售后服务竞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3。争、产品质量竞争和企业品牌竞争这四个阶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质量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izatio,WTO)后,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2.军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1)军事实力的竞争性武器装备建设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武器装备质量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适应性及经济性等各种属性的最佳组合,决定了武器装备具有优良的质量,才能保证其充分发挥出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对武器装备的全寿命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武器装备获得优良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国际军事实力竞争的必然要求2)军事技术的复杂性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大多数先进科学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武器装备的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复杂性大大领先于其他领域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影响武器装备质量的要素和环节增多,这些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只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武器装备达到优良的质量水平。当前我国正在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更显现出军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3)使用环境的严酷性武器装备作战需求多变,使用强度大,使用环境恶劣,要求能适应各种地理和气象条件,如果其质量低劣,必然难以满足复杂的作战和训练任务要求,进而影响其作战能力的发挥。因此,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武器装备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重要途径。4)使用时间的持久性由于技术和经费的原因,武器装备的服役时间长、更新换代慢,其质量水平决定了武器装备在长期使用中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武器装备持续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必须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5)巨额投资的风险性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保障费用高昂,研制周期长,一旦失败将对政治、经济和军事造成巨大影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实现武器装备研制“一次成功”的重要保证。所谓“一次成功”是指武器装备的研制质量是建立在对组成产品的各零部组件、各分系统甚至全系统的精心设计、精心试制和严格充分的验证基础上,达到全系统集成时首次就成功。在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十分强大的现实情况下,更应该珍惜每一分投资,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避免低级的质量错误造成巨大的损失,千方百计降低武器装备研制的风险」6)质量形势的严峻性由于我国全面贯彻现代质量观的时间不长,对质量属性中各种特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因此长期以来重视武器装备的性能,而忽视其寿命、可靠性、维修性等其他特性,使得武器装备在研制和使用中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既然如此重要,因此必须正确地理解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内涵,增强质量意识,掌握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概念和实质。这样,不仅对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而且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质量管理与可靠性1.1.2质量的定义“质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和提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学习质量和空气质量等。可见,质量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什么是质量质量是现代质量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最难以定义的概念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也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质”与“量”的组合。质量(quality)一词在我国台湾和港澳地区一般翻译为“品质”,在我国内地的质量管理学教科书中也有人翻译为“品质”。国外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一些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曾为质量做出过如下定义。(1)克劳士比(Croy):质量是符合要求和规格。这是质量管理历史中符合标准(fitetadard)时期所提倡的观念。根据这一定义,在这里必须对要求和规格明确定义,必须能够连续进行衡量和控制才能确定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和规格,不符合规格就是质量不好。因此质量问题也就是不符合要求和规格的问题。这是符合性质量的概念。符合性质量就是指产品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这种“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质量的定义。但是,“规格”和“标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过去认为是先进的,现在可能是落后的。落后的标准即使百分之百的符合,也不能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因此,“规格”和“标准”不可能将顾客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都规定出来,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2)朱兰(J.M.Jura):质量就是适用性(fiteforue)。他认为任何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这是适用性质量的概念。适用性质量就是指产品适合顾客的程度。这是从使用角度来定义产品的质量,即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质量从“符合性”发展到“适用性”,表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3)田口(Taguchi):质量是指产品出厂后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大小,包括由于产品质量变异对顾客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损害。这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博士首先提出的波动性质量的概念按照田口博士的定义,产品的质量就是指产品上市后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大小。田口博士还进一步说明,这里的“社会”主要指顾客及其相关方;这里的“损失”主要是指产品质量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大小,它可以用质量损失函数来进行描述和计算。按照田口博士的观点,不仅不合格品会造成损失,即使合格品也会造成损失,只不过是损失大小不同而已,只要产品没有达到理想功能均会造成损失。田口博士的质量观,一方面不仅将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可以用质量损失函数这把尺子来度量不同类型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田口博士还指明了质量改进的方向就是不断减少产品的质量波动。但是,波动性质量的概念仍然有其局限性,这是因为通常对硬件产品或流程性材料较易度量其质量损失,但对软件特别是服务,其质量损失难以计算。(4)戴明(W.E.Demig):质量是低成本下的可预测的吻合度和可靠性并符合市场需求。这种观点把质量与成本联系起来,即一定的质量要与相应的成本相适应。(5)质量管理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质量的概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5·念图中解释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具有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质量管理国际标准ISO9000中给出的质量定义已经从最初用于产品,逐渐延伸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任意项的组合。这是广义质量的概念。从以上有关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波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对于质量管理国际标准中给出的广义质量定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2)该定义直接用产品、体系或过程来代替旧定义中的“实体”,避免了一个不易理解的“实体”概念,又可直观地反映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涉及人的素质、设备的能力及管理水平体系运行的质量(3)在ISO8402定义中给出的“明确和隐含的需要”,在新版ISO9000新的定义中更明确地反映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直接指出对质量的要求除考虑满足顾客的需要外,还应考虑组织自身利益、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供方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等多种需求,例如需考虑安全性、环境保护或节约能源等外部的强制要求。(4)ISO9000中的新定义与旧定义相比,有两点明显的改进:第一,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能力”,而不是反映为“特性总和”。与要求相比较,特性是固有的。满足要求的程度才反映为质量的好坏。因此,新定义更科学。第二,明确提出“固有特性”的概念,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固有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一部分(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功率、转速、生产率,打电话的接通时间等技术特性),而人为赋予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这使质量的概念更为明确。(5)应注意质量的“动态性”。质量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过程或体系会提出新的质量要求。因此,应定期评定质量要求,修订规范,不断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以满足已变化着的质量要求(6)应注意质量的“相对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条件、技术发达的程度消费水平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产品应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应提供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相应用户“明确或隐含的需求”。例如,销往欧洲地区的彩电要符合欧洲的电视制式、电压及电压的波动范围等质量要求,而与内销的彩电不同。(7)在比较两个产品或体系质量的优劣时,应注意在同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等级高并不意味着质量一定好,等级低也并不意味着质量一定差,应注意“等级”的含义。质量本身并不表达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即优良程度,也不是个定量的概念,而是一个集合名词。因此,在谈到质量时,应在“质量”一词前面加修饰词,如设计质量、工艺质量、服务质量、生活质量与空气质量等。(8)相关方一般应包括顾客、员工、所有者、分供方及社会等方面。1.1.3质量的分类质量按实体的性质细分,可分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及工作质量等。。64质量管理与可靠性1.产品质量(qualityofroduct)根据质量的定义,产品质量可以理解为“产品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任何产品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而制造的。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论是简单产品还是复杂产品,都应当用产品质量特性或特征去描述。产品质量特性依产品的特点而异,表现的参数和指标也多种多样,反映用户使用需要的质量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六个方面,即性能、寿命(即耐用性)、可靠性与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1)性能(fuctio)性能是指产品符合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所具备的功能。例如,手表的防水、防震、防磁和走时准确,电冰箱的冷冻速度,暖瓶的保温能力,电视机的图像清晰度,机床的转速、功率,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布料的手感、颜色,儿童玩具的造型,食品的气味等。2)寿命(life)寿命是指产品能够使用的期限,即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例如,灯泡在规定的电压和亮度条件下的使用小时数、电器开关的开启次数、钻井机钻头的进尺数、电视机的使用期限、轮胎的行驶里程数等都是衡量这些产品寿命的特性。3)可靠性与维修性(reliailityadreairaility)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这项质量特性反映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发挥的稳定性和无故障性。如电视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机床精度的稳定期限,材料与零件的持久性、耐用性等。与可靠性相联系的特性是维修性,或称保全性。产品的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可靠性与维修性决定了产品的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在任一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可使用状态的程度。性能、可靠性与维修性又决定了产品的效能,即决定了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满足定量特性和服务要求的能力。4)安全性(afety)安全性是指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质量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的质量特性,如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采用对地绝缘电阻,保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触电事故。此外,还应考虑不对社会造成伤害及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对汽车排放废气的控制,也属于产品安全性的范畴。5)适应性(adataility)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是指产品适应沙漠与山地、暴风雨与海浪、振动与噪声、灰尘与油污、电磁干扰、高温与高湿等自然条件的能力;后者是指产品适应某地区、某国家、某类客户等需求的能力。6)经济性(ecoomy)经济性是指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总费用多少。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如使用过程中的动力消耗、维护费用等)。产品的经济性,即要求产品不但制造成本低,而且能使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很低,以达到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最低。以上六个方面的质量特性属于产品的内在特性,体现其使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产品所提供的使用价值,而要求它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例如,对产品的造型、款式、手感、色彩、···试读结束···...

    2022-11-22

  • 《草地质量监控》陈功|(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草地质量监控》【作者】陈功【页数】402【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482-3336-7【价格】65【分类】草地-质量管理-研究【参考文献】陈功.草地质量监控.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草地质量监控》内容提要: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科研成果,并结合教学实践,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草地质量监控的理论及具体技术,并在书稿后两章分别介绍了云南及西藏在草地质量监测调控方面开展的科研工作及实践经验,为草学、畜牧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草地质量监控》内容试读第一章草地质量及其监测指标1第一章草地质量及其监测指标第一节草地质量一、草地质量草地质量指草地的潜在价值和现实生产力。草地质量反映了草地潜在价值的优劣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可以使用土壤理化指标、植物群落构成指标、初级生产力指标,也可使用次级生产力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苏大学(2013)从资源的角度对草地质量进行了论述:草地资源数量指草地面积的大小、草地产草量、载畜量和第一性生产力的高低;草地资源质量指草地牧草品质的优劣,即牧草的营养成分、利用率、冷季保存率的高低,毒害草的多寡,草地利用方式、适用季节、适养家畜的范围,草地水源、水质和供水条件,草地土壤、交通条件和草地自然灾害状况等。草地的“质”应包括草地健康程度、群落稳定性、植物学组成、牧草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等方面。通过监测草地植被的群落稳定性指标、结构特征指标、数量特征指标,以及草地土壤的理化指标、根系指标和生态潜力指标(表1-1),可以分析、判断和评价草地的“质”。草地的“量”包括草地面积、初级生产力、载畜量和次级生产力。通过监测草地植被的生产性能指标、草地承载力指标(表1-1),可以分析、判断和评价草地的“量”。表1-】草地质量的植被指标、土壤指标和动物生产性能指标草地植被群落稳定性指标结构特征指标数量特征指标生产性能指标光谱特征指标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优势度现存量代谢能CCCI均匀性指数物候/季相立枯物消化能REP优势度指数叶面积指数凋落物适口性HTBVI抵抗力层片结构覆盖度再生性HDGVI恢复力垂直结构优势度营养组成NDVI草地基况水平结构功能群组成光能转化率TCSI草地健康演替阶段植物学组成牧草经济产量HHVI2草地质量监控续表草地土壤理化指标根系指标生态潜力H值根冠比种子库有机质根系类型微生物容重活根、死根酶活性水分根系垂直分布呼吸速率速效养分地下净初级产量有机碳含量草地承载力草地载畜量活增重畜产品单位草畜供求平衡草地适宜利用率注:CCCI指冠层叶绿素含量指数;REP指红边位置;HTBVI指高光谱双波段植被指数;HDGVI指高光谱导数绿度植被指数;HHVI指高光谱混合植被指数;TCSI指草坪色泽绿度指数。表1-1中所列的高光谱特征指标,是能够用于监测草地质量的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分析技术以其多通道、窄波段、大数据等优势,除了能准确解决地物分类面积及其空间位置问题之外,还可以对植被生物、物理、化学特征及其胁迫参数进行直接测量,为地物质量评定和精准监测提供直接方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还有许多光谱特征数据,如绿峰、红谷、红边参数、导数光谱、植被指数等,都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草地质量的指标。草地的“质”是形成其“量”的基础和前提,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多以生态学指标体现;草地的“量”是其“质”的结果,以产品形式或经济形式的数量指标体现。二、草地等级1979年,在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会议中提出了“草地等级评价法”,并制定了《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可以划分为5等:“级”表示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可以划分为8级。草地质与量的等级评价法,就是把传统的农业测产评价法与现代家畜营养学原理及评价方法,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质与量兼备的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评价方案。具体的评价指标有适口性指标、利用率指标、牧草营养成分指标和产量指标,采用打分法使各指标的多项因素数量化。《中国草地资源》(1990年)根据各类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将草地划分为5等。I等(优等):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V等(劣等):劣等牧草占40%以上。以单位面积的干草产量为依据进行“级”的划分,共分为8级。1级草地:gt4000kg/hm2第一章草地质量及其监测指标心2级草地:3000~4000kg/hm23级草地:2000~3000kg/hm24级草地:1500~2000kg/hm25级草地:1000~1500kg/hm26级草地:500~1000kg/hm27级草地:250~500kg/hm8级草地:lt250kg/hm2。对某一地区的草地进行登记评价时,首先依据各类型草群的适口性、利用率和营养成分资料,按主导标准进行质的评定,确定它们的“等”别;其次,根据各类型单位面积的产草量,按8级标准确定它们的“级”别;最后,在等级组分结构(表1-2)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填写类型名称或编号、生产力和面积,最后把属于同一等级的面积和生产力进行相加和统计,这样得到某地区各等级草地面积和生产力数据。表1-2草地等级组合结构级236等II112I3I4I5I617I8II1Ⅱ2Ⅱ3Ⅱ4Ⅱ5Ⅱ6Ⅱ7Ⅱ8ⅢⅢ1Ⅲ2Ⅲ3Ⅲ4Ⅲ5Ⅲ6Ⅲ7Ⅲ8VNIV2IV3V4IV5IV6N7IV8VVIV2V3V4V5V6V7V8三、草地基况和草地健康(一)草地基况草地基况指草地目前的生产状况与原有或前一时期草地生产状况的比较,是草地当前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Sulliva等(2010)认为,基况可以表示为生态系统的大气、土地与位点等因子的综合,主要指水热因素与土壤营养库状况的综合。地境是生态系统存在的自然环境依据,提供植被生长的气候条件和营养需求。监测和评价草地基况,就是对草地进行生态学鉴定,以说明和比较草地实际与潜在生态一生产能力的差异。因此,监测和保存草地原生或某一阶段所有的植物种类、分布格局、覆盖度、多度、高度、生产力等指标数据,以便进行草地利用后不同演变过程的比较。在草地基况监测和评价过程中,涉及的植被指标如植物学组成、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土壤指标如酸碱度、有机质、营养物质、水分、容重、土壤微生物等;生产特性指标如植物生产、动物生产、野生栖息地价值和草地的文化生活价值等。可以选用上述其中的某一项指标或某几个指标来反映草地基况。1948年,美国学者Dykterhui等提出草地基况(RageCoditio)的概念,1949年他们进一步提出草地地境(RageSite)学说,认为可通过植物组成成分(减少者、增加者、4草地质量监控入侵者)的草地基况分类法来对草地基况进行评价。对草地基况的定义是草地现有植物相占该草地原有植物相的比例,即依据草地植物群落中原有或顶级植被成分的多少对草地基况进行评价。该方法被美国农业部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要求各州每年4~12月每月都要评定草地基况,汇总整理后由《美国农业年鉴》公布。草地基况评价要求将草地分为不同的“草地地境”,即能够形成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顶级植被的区域。这一方法是根据某一地境当前的植被组成和生产力与该地境顶级群落的相似程度,将该草地的基况评价为“极好”“好”“中等”和“差”4个等级。草地基况的下降刺激草地管理的改变,于是草地基况分类法成为20世纪后半叶草地属性评价的主要方法与标准。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国际生物学计划推动了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传统的以草地组成为主要标准判别草地基况的做法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发展,认为草地基况还应包括放牧利用、草地管理、野生动物等。(二)草地健康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简称草地健康,指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地、植被、水和空气及其生态过程的可维持程度。草地健康通常用来表示草地的某些特定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包括初级生产力、维持土壤稳定性、捕获和有效地分配水分、维持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健康的草地能够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同时给草地畜牧业生产者提供持续的放牧时机,支持其他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如果草地健康状况下降,就提示草地生产经营者需要转变经营方式。因此,草地健康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土壤稳定性,指控制由风蚀或水蚀等引起的水土流失:二是水文学功能,即草地捕获、储存和有效释放水分的能力;三是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即在正常变异范围内草地支持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能力,在干扰条件下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应从生态系统水平、群落水平、种群与个体三个层次来全面反映生态系统性状,结合植被及土壤理化指标,最大限度地对草地健康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和客观的评价。草地健康评价工作最早开展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结束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将干扰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效应研究作为主要内容。美国农业部(1977)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指定的指标有17项,分别是小溪、水流模式、台阶、裸地、小沟、风蚀或沉积面积、凋落物运动、土壤表面对侵蚀的抵抗力、土表的流失或退化、植物群落组成和相对于土壤入渗及径流的分布、土壤紧实层、植物功能组、植物的死亡率、调落物数量、年植物生产量、侵入的物种、多年生植物的繁殖能力。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环境委员会在《保护地球》和《我们的共同未来》等文献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逐渐渗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当中,草原健康的概念始见端倪。20世纪90年代,美国全国咨询中心(NRC,1994)及草地管理工作组(SRM,1995)推荐利用阈值与早期预警指标对草地属性进行评价,但认为在科学提供有关阈值更准确地度量值之前,管理者只能继续利用专业知识为草地属性的改变提供早期警示。1994年,美国草地管理学会提出以草地健康为尺度评价草地基况,出版了RageladHealth一书,认为草地土壤、系统内营养和能流等是评价草地健康的重要标志。同年,澳大利亚学者提出了以土壤为主要标准的草地基况评价体系。1995年,EcoytemHealth杂志正式创刊,标志着生态系统健康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1996年,澳大利亚学者进一步提出包括环境、植被以及经第一章草地质量及其监测指标济收益等在内的流域健康评价指标。在第一届国际恢复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密切相关性,呼吁对这种联系给予更多的关注。l997年,多名英国和美国学者在Sciece上联合撰文,认为全面理解人口增长、农业实践变化、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同年,Cotaza等在Nature上撰文,提出生态系统功能的货币化评价方法,开拓了系统评价的思路,但未给出不同健康水平的系统评价值。国内许多学者在草地退化与草地健康评价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李博(1997)在研究草地类型演替的基础上,将草地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4个等级,并根据植物种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盖度、植被覆盖情况及土壤等指标拟定了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分级指标体系。郝敦元(1997)、刘钟龄(1998)对草地植被退化演替的进程与诊断进行了10余年连续不断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许鹏(2000)指出,草地退化就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退行性演替,是由健康阈向警戒阈、不健康阈直至系统崩溃的发展过程。关于草地退化等级的划分有许多种方法,有的单纯以植物群落为对象进行划分,有的以植物和土壤理化为指标进行划分。任继周(1998)在草地健康评价的基础上,以土壤、植被、动物为指标提出了判断草地放牧程度和草地退化等级的标准(表1-3)。表1-3草地退化的植被、动物和土壤表现退化程度植被土壤动物草层生物量减少,结构基局部土壤有机质有减少趋势,轻度退化本正常,盖度下降,可见有水土流失现象,固定、半固采食均匀,放牧时间延畜蹄践踏痕迹定沙丘局部遭破坏,沙斑、盐长,生长和繁殖正常斑、片状侵蚀出现草层中优良牧草减少,植土壤有机质普遍减少,水士对草地上优良牧草采食过明显退化物成分发生变化,畜蹄践流失严重,固定、半固定沙丘度,放牧时间延长,体重踏痕迹明显普遄遭破坏,沙斑、盐斑、细波动在15%左右,繁殖沟侵蚀普遍发生正常草地常见牧草不够家畜采草层中优良牧草显著减土壤有机质明显减少,水土食,导致扩大采食范围,严重退化少,植物成分变化明显,流失严重,沙化、盐渍化、片体重波动在20%左右,繁有网状畜蹄践踏痕迹状剥蚀、沟状侵蚀普遍发生殖率下降,低劣动物种群出现采食范围扩大很大,营养草层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土壤有机质极度减少,沙化严重不足,体重波动达极度退化优良牧草稀见,有毒、有盐渍化严重,片状剥蚀、沟状25%~30%,繁殖生理失害植物大增侵蚀普递而严重,有的地方常,繁殖率严重下降或失侵蚀深达母质去繁殖能力,发生种群更替6草地质量监控草地退化不仅是“草”的退化,也是“地”的退化,同时通过动物的生长发育而表现出来。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植被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水土流失逐渐加剧。在草地发生退化的过程中,植物生长的高度、草层覆盖度、草地生产力表现最为敏感,其次为动物和土壤。当草地达到明显退化程度时,草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正常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防风固沙和涵养水分的能力明显降低。此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草地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生产力下降→利用强度加大→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植被进一步破坏的恶性循环,草地生态系统最终向着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方向演替。王堃(2004)等对羊草草地开垦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随着耕作年限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和全氮变化显著。在初垦的3~4年变化不明显,垦后5~8年迅速下降,之后又趋于缓慢下降状态。由于风蚀作用而导致表层土壤沙粒增多,有机质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即随着垦后年限增加,土壤表层的容重在不断增加,而≤0.01m物理性黏粒含量逐年下降(表1-4)。表1-41986~1998年交错带农田理化性状变化项目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有机质2.822.481.941.421.401.271.11全氮0.2030.1970.1970.180.1400.0960.085全磷0.2630.2410.2240.2030.1620.1460.097全钾2.132.072.041.771.070.860.93容重(g/cm3)1.361.361.391.391.421.431.46≤0.01mm物理性黏粒33.120.727.325.824.323.221.9长期超载过牧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如重牧、过早放牧等,引起草地发生退化演替,即长期过度放牧或其他不合理的利用而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出现结构与功能衰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①草层高度降低,植被盖度减小,即草地植被的“低矮化”和“稀疏化”:②优良牧草的种类和产量下降,毒杂草种类以及在草群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即植被组成的“劣质化”:③土壤肥力下降、容重增大、干旱程度加剧,即草地土壤的“贫瘠化和干旱化”;④风蚀和水蚀现象日趋明显,水土流失逐渐增强。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其后果表现在各个方面,最直接、最易为人们看到的是草地植被的变化。严重退化的草地,其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明显下降。据调查,在严重退化的羊草草地上,羊草的高度从45cm降到7cm,其盖度则从30%降到10%;而大针茅由27cm降到3cm,盖度由5%降到0%。所以说,退化的草地最显著的后果是植被的矮化。此后,生产力也大大下降,生物量只有原生植被的40%左右。植被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在家畜的过度啃食下,不耐牧的植物显著减少,而耐牧的植物则被保存下来,其结果导致退化草地由低适口性的植物组成,这也就是为什么退化草场的最终类型都可能是由耐旱、耐牧的植物所组成的原因。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草原退化后,植物主要···试读结束···...

    2022-11-22 云南大学出版社官网 epub电子书资源网万卷书

  • 《撬动汽车质量管理》道尔有限公司|(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撬动汽车质量管理》【作者】道尔有限公司【页数】272【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130-5628-1【价格】69.00【分类】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指南【参考文献】道尔有限公司.撬动汽车质量管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撬动汽车质量管理》内容提要: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IATF16949:2016版标准的深度解读,指出其与2009版的修订之处,给出各行业操作运用的实际案例、企业运用时的常见失效点及注意事项等,指导企业顺利完成转版工作。本书可与《撬动质量管理-ISO9001:2015运用指南》一书配套使用。《撬动汽车质量管理》内容试读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字1ATF16949:2016条款原文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支持功能,无论是在现场或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都应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QMS)的范围中。本汽车QMS标准唯一允许的删减是IS09001第8.3条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要求删减应以形成文件的信息(见IS09001第7.5条)的形式进行证明和保持。允许的删减不包括制造过程设计。条款解析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含支持场所(现场或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等。“3.1术语”对“现场”及“外部场所”定义如下:·现场:发生增值的制造过程的场所。·外部场所:支持现场并且为非生产过程发生的场所。删减条款为LAT℉16949:2016的1.0,即无生产线现场不得进行IAT℉16949认证IS09001:2015条款8.3中包含服务及制造过程设计要求,因此,删减条款仅限产品设计和开发要求。组织必须文件化删减产品设计开发条款的原因。字应用要点1)支持功能定义:需同时定义支持现场及被支持现场。如公司总部的支持功能,在总部现场文件中应定义对分公司的支持,分公司文件中同时定义接受总部对应的支持。支持场所的定义涵盖除制造外的所有过程(如设计、营销、采购、财务和管理评审等),可包含于不同的地址中。2)支持功能的接口:需明确定义接口运作流程及责任人。3)删减原因: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定义中说明无产品设计过程的原因。如代工厂、需按照顾客提供的图纸和指定的材料供应源进行生产加工的组织,则产品设计和开发条款不适用,可删除?该条款存在的管理价值本条款的价值在于将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文件化,这样,一来可以让内部同人快速了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二来能展示清晰的管理界域,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可以施加影响的。没有本条款的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就可能会在运行·1撬动汽车质量管理一IAT℉16949:2016运用指南中因为不清晰而出现混乱。该条款主要涉及哪些过程组织情境分析、资源管理。字1S0/TS16949:2009条款内容1.1总则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1.2应用本技术规范仅允许在组织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责任的情况下删减与7.3有关的内容。不允许删减制造过程的设计。字新旧版本差异分析1)2016版标准强调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完整性。2)过程的完整性。对支持场所的定义从要求项变为强制项:2009版标准中支持场所不能单独获得认证,2016版标准中支持功能需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中。3)2016版标准要求,删减应保留成文信息。デ转版注意事项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会描述在质量手册中,参照条款7.5.1.1a)予以说明。基本上新旧版本没有显著差异,转版时无新增要求。建议通过此次转版梳理现有过程场所,如果有认证厂址外的支持场所,需定义到质量手册中。行汽车行业运用最佳实践案例在质量手册中定义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并予以张贴及公告。质量手册1.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公司名称×XX公司产品范围油封、油环地址X×××X×X公司认证过程为:××,接受顾客产品设计及图纸,无产品设计变更的权涮减理由说明利,故不适用8.3中产品设计和开发条款。2.公司支持场所和支持职能No.外部支持场所支持职能地址主导接口单位1××仓仓储、物流×××X××2××公司设计XXXXX×·2·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有组织运行时常见失效点及可能的应对措施常见失效点可能的应对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未梳理将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删2)删除条款未说明,或删减条款8.3产品设计要求以外章节除部分和支持场所的描述全3)支持场所未定义部放入质量手册,用表格表4)支持职能不清晰示,一目了然管理工具包专家咨询、头脑风暴。字通过认证所需的最低资料要求质量手册中明确定义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删除条款和支持场所。·32顾客特定要求字转版注意事项1)应对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汽车顾客的特定要求进行识别。2)顾客的要求手册或特定要求等文件应保证是最新版。3)评审顾客特定要求的文件范围需完整。4)将顾客特定要求的条款与组织内部过程要求进行关联矩阵表设计,让各过程负责人评审顾客特定要求,判定是否有差距,有差距之处要有执行计划或说明。?汽车行业运用最佳实践案例组织应呈现以下两张表。1)顾客特定要求与组织内部过程要求的关联矩阵表。OEM客户-Maga相关过程组织对应文件或做法4.4-ProductorProceSP12-01设计与工程SPI2变更控制ChageDeviatio变更管理程序4.5-WarratyCOP5顾客服务COP5-01顾客服务管理程序2)汽车顾客与CSR明细对照表。汽车客户CSR编号是否要求须认证或符合IATF16949是否列入IATF16949范围000CSR-101YeYe×××CSR-102NoNo来米米NANoNo)组织运行时常见失效点及可能的应对措施常见失效点可能的应对措施1)各过程乌龟图的输入项未包含顾客特1)在各过程乌龟图的输人项中放入顾客特定要求定要求2)认证IATF16949前,内部审核活动应纳入汽车2)内部审核未涵盖顾客特定要求顾客特定要求,并确认符合性3)员工未执行顾客特定要求3)确保员工执行这些要求4)组织未识别顾客特定要求4)建立顾客特定要求与过程关联矩阵表管理工具包交叉分析、矩阵分析。·5.板动汽车质量管理一IATF16949:2016运用指南字通过认证所需的最低资料要求1)汽车顾客清单及其对照的特定要求。2)汽车顾客特定要求与IAT℉16949及组织内差异分析表。3)顾客特定要求与组织管理过程的关联矩阵表,以及外来文件管理流程,确保顾客特定要求的管理路径能保持清晰和持续性。4)顾客代表要清楚如何取得汽车顾客特定要求,比如,利用各汽车顾客文件的获取网址和密码列表。6···试读结束···...

    2022-11-22

  • 《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作者】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203【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024-7697-7【价格】33.00【分类】焊接-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焊接-检验-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苏允海,黄宏军,刘长军著.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焊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及手段,包括破坏性检测和无损检测,并着重介绍无损检测,其中具体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力检测、渗透检测以及其他新兴检测技术。《焊接检验及质量管理》内容试读部是女,园个州以秋静县的型全是品面闭雪0以得歌(护刻奶饮纯修:通同县-可料米民着代京扇所四西,即丛出因号面全指品园绪论分捌厅绿对改女用得清,段处0灯时丽买的果纯材中额,贺导言焊接检验和焊接质量管理是保证焊接接头、焊接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焊接产品的全程检验(焊前、焊中、焊后和服役),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焊接产品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及时处理,这对整个焊接产品非常重要,既可以提高焊接产品或设备的安全性,也可以降低焊接产品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因此,本章对焊接检验的意义、分类和过程进行介绍,使读者对焊接检验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认识类代福装阳邻好1,1.1焊接检验的意义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将两个独立的同种材料或异质材料连接起来,使被焊材料达到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方法和成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工业缝纫”。但是由于焊接过程是局部受热熔化(或不熔化)凝固后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加热冷却过程十分迅速,这使得焊接接头是一个组织、性能不均匀体,其应力分布复杂,同时在焊接过程中很难做到不产生焊接缺欠。更不能排除产品在服役运行中出现新的焊接缺欠。因此,要想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稳定性和产品服役运行的安全性,必须对焊接接头进行相应的检验。口焊接检验是以近代化学、力学、电子学和材料学为基础的焊接学科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学科与无损评定技术紧密结合的一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焊接检验的手段不断增加,精度不断提高,可检验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对改进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有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焊接检验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内(1)焊接检验可确保焊接产品(结构)的整体质量满足要求。通过焊接检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零部件的质量问题,避免焊接结构的整体报废,保证焊接结构的制造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厂。(2)焊接检验是评定新工艺、改进技术的依据。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工艺、新技术也将应用于焊接过程中,焊接检验可以评定焊接结构生产中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的优劣,选择出最佳匹配方案,是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必要条件和评价指标。中B侧水过的欧米1绪论(3)焊接检验是保证产品安全运行的基础。焊接结构在腐蚀介质、交变载荷、热应力等苛刻条件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缺欠。通过焊接检验对焊接结构进行定期检修,可以消除隐患,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保证焊接结构安全、稳定地运行。(4)焊接检验可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焊接检验贯穿焊接产品制造全过程,因此,焊接检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可以避免焊接产品出现报废的现象,减少材料和工时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应当指出,焊接检验与其他质量检验一样具有两面性。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希望检验的内容越多越好,但随着检验项目或内容的增多,检验周期和检验费用必然增多。这将加剧生产企业的负担,使其经济效益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焊接检验项目、内容及验收标准的设立应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合理、适度地采取检验手段。1.2焊接检验的分类焊接检验依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焊接检验的分类方法。1.2.1按检验的数量分类(1)全检。对焊接结构所有焊接接头都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全检,主要用于重要产品或新产品的试制。压力容器的A、B类焊缝一般规定为全检。(2)抽检。抽检是相对全检而言的,抽检仅对焊接结构的局部焊接接头进行检验以被检焊接接头质量代表整批焊缝质量,一般用于检验质量比较稳定或生产工艺较成熟的焊接结构。抽检比例用抽检量占全部焊接接头数量的百分比表示,焊接结构质量要求越高,抽检比例也应越高。1.2.2按检验方法分类焊接检验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声发射检测三大类,每类中又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常用分类方法见图1-1。A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是通过相应的加工方法将原先完整的焊接接头加工成各种检测试样,并进行相应的性能检测,用获得的检测数据来评定焊接接头或焊接产品性能的优劣或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的检验方法。破坏性检测内容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分析试验、金相检验等。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1。B非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是以不破坏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完整性和性能为前提的各种试验,包括外观检验、压力试验、致密性试验、无损检测等。非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1。C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是利用仪器检测材料在外力或内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或断裂时所出现的声发射信号来确定缺欠的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过程中若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一般为非破坏1.2焊接检验的分类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弯曲试验硬度试验压扁试验破坏性检验疲劳试验化学分折试验[撕性试整化学成分分析试验金相检验宏观检验微观检验外观检验压力试验厂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吹气试验焊接检验载水试验非破坏性检验致密性试验煤油试验水冲试验氨渗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无损检测磁力检测为合野以世千,声发射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图1-1常用焊接检验方法表11破坏性检验与非破坏性检验的优点和缺点对比个检验类别优点缺点(1)只能用于某一抽样,而且需要证明该抽样代表整批产品的情况:个(2)试验过的零件为一次性的,不能再交付使用,因此不可以对在使用零件(1)能直接、可靠地测量出产品的性能状态;(产品)进行试验:(2)测定结果是定量的,这对产品设计、工艺执(3)往往不能对同一件产品进行重复行情况以及标准化工作来说通常是很有价值的:性试验,而且对不同形式的试验,要用不(3)通常不必凭熟练的技术即可对试验结果做出同的试样:破坏性检验说明;(4)对材料成本或生产成本很高或利(4)试验结果与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致用率有限的零件,可能无法试验;以的,从而使检测人员和使用者之间对于试验结果的争(5)不能直接测量运转使用周期内的论范围很小累积效应,只能根据服役一段时间的零件试验结果来推断整体性能:(6)试验用的试样,需要大量的机加工或其他制备工作:(7)投资及人力消耗很高1绪论续表1-1检验类别优点缺点(1)可直接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验,而与零件的成本或可得到的产品数量无关,除去坏零件之外的损失很小:(1)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需具备相(2)既能对产品进行普检,也可对典型产品进行应的专业技能,才能对检测结果做出说明抽检;(3)对统一产品可以进行重复检验,检验的方法或结论:(2)对试验结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局非破坏性检验可以不同:限性,不同的观测人员可能对试验结果具(无损检验)(4)可对产品或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有不同的评定结论或看法;(5)可直接测量产品运转使用周期内的累积效应:(3)检验的结果只是定性的或相对的:(4)有些非破坏试验设备或场地所需(6)可查明产品失效的原因及机理;的原始投资大(7)试样很少或无需制备:(8)试验设备多为便携式,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和成本低性检测,而要测量焊接产品或零件的应力状态,则需进行局部破坏。因此,声发射检测一般被列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之外的第三类方法。1.2.3按检验程序分类根据焊接检验在整个焊接产品生产中的流程来划分,可将焊接检验分为焊前准备检验、焊接过程检验和焊后质量检验三部分。焊后质量检验是焊接生产中最重要的检验,是整个检验工作的重点。的点证分的虹非己等封领1-11.3焊接检验的流程焊接检验并不是仅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定,而是对整个焊接过程及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安全运行进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都是可控的,以此保证整个焊接结构(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根据焊接结构(或产品)的制造过程特点,焊接检验可分为焊前检验、焊接过程检验、焊后检验和产品服役质量检验。1.3.1焊前检验焊前检验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检查施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焊接缺欠的产生。A施工图样的审核施工图样审核的主要依据是焊接产品的订货合同、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施工图样审核一般分为合同审图和工艺审图两种(1)合同审图。审查设计图样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审查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格:审查设计图样是否有设计、校对、审核和批准人的签字,标题栏中的内容是否齐全、是否与合同或协议中的内容相同;审查本企业是否有能1.3焊接检验的流程力承担制造任务。(2)工艺审图。审查设计图样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或第三方现行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审查所要求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手段是否合理可行:审核所用材料的焊接性及焊接接头结构形式设计的合理性等。B原材料的检验原材料的检验包括焊接产品的母材检验和焊接材料的检验。(1)母材检验。母材检验包括焊接产品主材和委托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材料入库验收。材料入库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数量和几何尺寸、材料标记符号、表面质量等。2)材料的复检。对于无质量证明书或证明书与实物不符的材料、新材料、重要产品的母材,需要按批进行复验。复验的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无损检验、金相检验等,复验项目可按安全技术规范、产品设计制造验收标准或设计文件、合同的要求确定。3)下料检验。下料检验的内容包括:审查领料单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填写的内容是否准确;核实实物标记与领料单是否一致;检验下料分割线、材料标志或标记移植:打制或书写产品编号。(2)焊接材料的检验。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填充丝、焊带、预置金属、焊枪熔嘴、焊剂、保护气体、钎料等。焊接材料的正确选择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焊接材料的检验包括以下内容:1)焊接材料验收时要有质量证明书,核对质量证明书上的性能指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2)核对焊接材料是否有实物标记,材料牌号与标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材料代用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3)核对所选焊接材料的牌号和规格是否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4)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包括焊条药皮是否有开裂、脱落、霉变的现象,焊条、焊丝表面是否有油污、铁锈,保护气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等。C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核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核就是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是否与产品的实际制造情况及生产条件相符合,工艺评定的试验项目是否齐全及所有试验报告的数据是否合格,从而确定编制的焊接作业指导书是否正确。D焊前准备工作的检验1)检验零件材料的牌号、规格、所开坡口的形式和尺寸是否与相关要求一致。2)工件装配的检验。检查零部件的相对位置、焊缝位置及接头形式、零部件组装的坡口根部间隙及错边量是否满足要求。3)检验坡口及距坡口边缘20mm范围内的油污、铁锈等污染物是否清理干净。4)焊前预热的检查。检验预热方法、预热部位、预热温度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测量时,测量点一般距焊缝100~300mm。5)检验焊丝表面的油污、铁锈是否清理干净,焊条、焊剂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烘干。6)检验焊接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配套的仪表应完好,且在计量检定或计量校准期1绪论内)和工装的完好程度能否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行7)检验焊接环境是否满足生产需求,如温度、湿度、风速等。E焊工资格检验检查焊工所持合格证的有效性,并核对合格证的有效期、合格项目中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及材料类别与焊接产品的要求是否一致。1.3.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在焊接过程中进行检验,可以防止和发现焊接缺欠并及时将焊接缺欠修复,保证焊接结构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焊工要随时自检每道焊缝,发现缺欠,应及时修补;在此基础上,质检人员在现场进行巡回监督检验,并形成检验记录。1.3.3焊后检验焊后检验是整个检验工作的重点,是对产品焊接质量的综合性检验。焊后检验主要包括焊缝外观检验、焊接接头的无损检验(见表1-2)、力学性能检验、致密性检验、压力检验及其他性能检验。在产品技术条件中,如果有其他特殊要求,如耐腐蚀性检验、延迟裂纹测定和铁素体含量检验等,一般应按照相关标准或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表1-2常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检测方法设备用途优点缺点适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的气孔、夹渣等体积型缺欠防辐射安全措施要求严射线机(源)焊接接头内部的平面型缺射线检测胶片、增感屏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格;不适宜检测较厚工欠(如裂纹、未熔合、未及种类,检测结果可长期保存件: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暗室处理设备等焊透)与透照方向一致时素质才易检出缺欠定性困难:检测超声波检测仪可以检测较厚工件;可以对前,工件表面一般需加适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的超声波检测探头、耦合剂及裂纹、气孔、夹渣、未熔缺欠进行准确定位;对于平面工;不适用于检测形状复型缺欠十分敏感:安全、方杂或表面粗糙的工件:细标准试块等合和未焊透等缺欠便、成本低小裂纹不易检测: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素质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不能用于检测非铁磁材用于检测铁磁材料的表磁头、磁轭磁力检测及形状;安全、方便、成本料:无法确定缺欠的深度线圈、磁粉等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未焊低;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及种类;检测后,工件一透和夹渣等缺欠易解释般需退磁检测前、后必须清洁工渗透剂、显像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大小件:无法确定缺欠的深度渗透检测剂、清洗剂、标的表面开口缺欠(如气孔、及形状;设备轻便,便于携及性质;不适用于检测疏准试块、黑光灯裂纹)带;检测结果易解释松的多孔性材料用于检测导电材料的表可以确定缺欠的位置和相对涡流检测仪难以对缺欠定性;无法涡流检测标准试块等面及近表面的裂纹、气孔尺寸;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易用于检测非导电性材料和未熔合等缺欠实现自动化···试读结束···...

    2022-11-22

  • 质量总监炼成记》秦邦福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质量总监炼成记》【作者】秦邦福作【页数】369【出版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164-2310-3【价格】58.00【参考文献】秦邦福作.质量总监炼成记.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质量总监炼成记》内容提要:本书分为四篇,讲述了一个空降的质量总监唐风,如何帮助一家企业快速提升质量的故事。修身篇介绍了质量总监如何通过修炼,快速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个人影响力的过程。齐家篇介绍了质量改进难的主要原因,讲述了一位质量总监通过运用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零缺陷管理五项原则、质量文化建设十四要点、零缺陷过程模式作业表等理念和方法,成功统一管理层的质量意识,进而创建“一次做对”质量文化的过程。赋能篇介绍了质量总监如何将质量部打造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包括如何实施纠正预防、如何辅导供应商质量、如何实施质量改进项目管理、如何将质量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等内容。济世篇的重点内容是如何指导供应商及合作单位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如何指导质量人员突破成长瓶颈,如何指导企业突破质量瓶颈。书中案例均取材于作者对“一次做对”质量文化变革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可为广大质量人和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是作者研究零缺陷管理十二年来的实践总结。《质量总监炼成记》内容试读引子老蜜蜂的新机遇第一章质量之悟质量总监如何带领企业快速突破质量瓶颈2020年12月底的一天,唐风与妻子一起在海边漫步,谈起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成长时,突然有点感慨:“日本有个管理大师,名叫稻盛和夫,他一手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说,人生的结果由两种因素决定。第一是因果,也就是个人的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第二是命运,也就是一些偶然因素。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这些年的境遇。”说到这里,唐风叹了一口气。“我是一个质量人,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近20年。自从12年前,我认识了零缺陷管理中国学院的杨老师,就给自己重新做了定位。我认为,我的使命就是研究探索质量管理的规律,传播零缺陷理念和落地方法,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快速突破质量瓶颈。“这12年来,我不断钻研,把学到的零缺陷管理的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不断从中反思,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到今天,我自认为,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如果不是2016年我们在这里买下房子,我对质量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解,也许远远没有现在这么透彻,能达到今天这个境界,或许就是我的命。”“你这几年有什么进步?”妻子王玉问。唐风说:“2016年,我虽然出版了第一本书,但当时对零缺陷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点对点的水平上,没有从系统的层面取得突破。通过在爱毕生公司这两年多的实践经历,我发现,克劳士比的质量总监炼成记零缺陷管理其实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以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为主线,以零缺陷管理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以质量文化建设十四步法为落地方法,以零缺陷过程模式作业表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通过自上而下的文化变革,来全面提升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力。“其中,公开的承诺和领导者的决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之前在读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有关著作时,总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去年参加公司组织的真爱行100天训练,对我帮助很大。“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企业的质量现状,实际上是一种组织能力的体现。对于这种能力,克劳士比先生称之为质量管理成熟度,用1~5分来衡量。“得1分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品质量问题多,公司管理乱,没有流程,制度也很少。当然,也没有质量目标,只要不出大问题,老板不会关注质量,因为他对质量的要求就是能过得去,不要做得太差。不过,在这种公司里,纸面上的质量目标也是有的,但它仅仅是为了应付审核,挂在墙上供客户参观用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目标。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最高管理者会将责任推给质量部门,指责质量部门工作不力,否认自己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克劳士比将企业的这一阶段定义为不确定期。“得2分的企业比较重视质量,公司有质量目标,也为之付出了努力,但是由于最高管理者未能正确地理解质量,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质量做好,导致公司质量状况不佳,克劳士比将之定义为觉醒期。“经过我对数十家中小企业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从不确定期到觉醒期,最大的差距,就是公司最高管理者在面对质量、成本、交付互相冲突时的态度。“事实上,没有哪家公司不希望把质量做好,只是前者把成本、交付这些数量性的东西放在第一位,后者把质量作为一种底线。也第一章质量之悟5就是说,发给客户的产品,首先必须保证质量是满足要求的,在此基础上再谈成本和交付。“美国有个质量大师戴明,对日本质量管理帮助很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戴明质量奖’,至今仍是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针对质量改进,提出了著名的十四要点,其中有一条,就是企业要采用新观念,让质量成为企业的信仰。“事实上,质量提高的结果,到底会提升企业收益,还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是很难计算清楚的,尤其对中小企业,没有质量成本系统核算,就更难算清楚这笔账。就算有这套核算系统,也没有办法准确核算每一个质量事故所带来的真正损失,因为质量事故给客户关系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用成本来准确计算的。“因此,对很多精明的老板来说,质量投入是看得见的成本,质量提高带来的好处往往算不清楚。他们每次做质量方面的抉择时,更多考虑的是得失,而不是原则。“不过对我们这些质量人来说,一个好消息就是,目前社会上盈利能力良好,且能持续发展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往往也是行业标杆。随着全社会的消费升级,产品供应短缺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质量,低质低价的策略在中国越来越行不通了。“让质量成为企业的信仰,意味着质量合格是公司行事的准则。质量思维是0和1的选择,要么满足,要么不满足,与数量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处于不确定期的企业而言,导致质量难做的另一原因,就是企业把质与量撕裂,质量部负责管质量,其他部门如生产、采购、研发等管数量,数量优先,质量其次。“在考察供应商时,我发现这两类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差异点,就是质量目标的树立。“质量很重要!几乎每个老板都会这样说。没有哪个老板会公开承认自己不重视质量,更重视成本,如果他敢这样做,他的质量总监炼成记公司早就垮了。但是通过质量目标这个事,可以把他们的真实想法甄别出来。“处于不确定期的企业是没有目标的,而觉醒期的企业有真实的质量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你可不要小看这一点,要做到有质量目标,那就必须要有数据统计,有分析汇总,有会议检讨,有跟进落实。“对小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公司必须花精力、花成本才行。而许多小公司,目前还没有摆脱生存危机,老板想得最多的,是明天的订单从何而来,这个月公司有没有盈利,能不能及时给员工发工资,其他的,他们未必会关注。”说到这里,唐风深吸了一口气。“但是,一家没有质量目标的企业,怎么可能把质量做好?企业没有目标,如同人没有目标一样,肯定会混日子。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当过几年中学教师,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打球、下棋,几年下来,人都快废了,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当然就没有进步的动力。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得3分的企业有质量目标,而且管理层对质量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公司质量状况不佳的原因是管理水平低、组织能力弱,自己应该对现状负责。因此他们痛下决心,去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提升组织的能力,克劳士比将企业的这个阶段定义为启蒙期。“因此,从2分到3分,最大的区别在于,管理层对质量是否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是否将共识付诸行动。“从3分到4分,企业需要从过程管理层面来提升组织能力,让每位员工掌握正确的质量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预防问题产生,克劳士比将企业的这一阶段定义为智慧期。“因此,从3分到4分,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司管理层将关注的···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下载

  • 《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徐宁,纪海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作者】徐宁,纪海英主编【页数】150【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214-1428-8【价格】36.00【分类】药品管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参考文献】徐宁,纪海英主编.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内容提要: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应用统计技术的能力为核心,根据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管理所涉及到的统计技术构建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药品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图形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统计推断、抽样分析与回归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等内容。通过本书学习,可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能运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有效进行药品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概论”知识目标L.掌握Miita软件的基本操作。2.熟悉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统计技术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质量、药品质量质量管理的概念;FDA、USP、ICH与GMP对统计技术的要求。年能力目标1.能通过案例分析认识统计技术对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2.会进行Miita软件的基本操作。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2017年9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近几年国内从“齐二药”“欣弗”“毒胶囊”到“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五花八门的药害事件层出不穷,劣质药品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损害了国家形象。因此,全面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势在必行,而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统计学原理对药品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控制事物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如可以利用统计技术对药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检查药品的生产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提出预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分析处理,使药品生产恢复正常,有效保证药品生产质量。·1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第一节质量质量管理一、质量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一)质量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国际标准化组织IS09000在2005年颁布的IS0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质量的定义。1.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2.质量的关注点是“固有特性”定义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之实现过程形成的属性。例如,药品的片重、含量等,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测量的。而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3.质量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质量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质量;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水平和习惯也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产品应该具有这种环境的适用性。(二)广义的质量广义的质量通常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等。1.产品质量是通常包括使用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2.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3.工程质量是通过项目施工全过程所形成的、能满足用户或社会需要的,由工程·2第一章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概论合同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施工规范等共同控制工程质量。4.工作质量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工作质量取决于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包括员工的质量意识、责任心、技术水平等。(三)药品质量药品质量是指药品能满足规定要求的需要的特征总和,通常表现为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等特征1.有效性指在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要求。有效性是药品的基本特征。2.安全性指按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的程度。绝大多数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因此,只有有效性大于毒副反应,才使用某种药品。安全性也是药品的基本特征。3.稳定性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这里的规定条件一般是指规定的有效期内,以及严格遵守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有关要求。稳定性是药品的重要特征。4.均一性指药品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要求。药物制剂的单位产品,如一片药、一支注射剂、一粒胶囊、一包颗粒剂等。原料药品的单位产品,如一箱药、一袋药、一桶药。均一性也是药品的重要特征。二、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为最经济的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与商品性的产品,并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应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于企业而言,质量管理就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二)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一般按照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同,把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3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在质量检验阶段,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其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检验仅是一种事后的行为;②每批药品的数量较大,检验时只能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当药品的质量不均一时,受检样品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整批药品的质量。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控制图,并于1931年出版了《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这本书奠定了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在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统计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描述性统计、质量控制图和统计抽样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说明: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生产过程。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其不足之处在于“生产控制质量”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在药品的研发阶段,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并没有经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那么即使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仍不能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年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即TQM(totalqualitymaageme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理念,即企业每位员工都是质量主体,每个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每一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4第一章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概论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质量源于设计”QD(qualityydeig)理念,在药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考虑,综合确定目标药品,然后通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确定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最后再根据“生产控制质量”模式的要求进行生产与检验,从而比较全面地控制药品的质量。(三)质量管理的方法—戴明环(PDCA循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la)、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1.计划(la,P)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2.执行(do,D)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检查(chck,C)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4.处理(ct,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4个过程并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将进入下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第二节统计技术与质量管理一、统计技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找出产品质量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消除系统原因引起的波动,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统计技术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变异并进行推论的技术。在2000年《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认为“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了解变异,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和效益,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统计技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传统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5…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方图、检查表、散布图、控制图、分层法),也有“新七种工具”(关联图、系统图、KJ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矢线图法)。随着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计算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测量系统分析等统计技术与方法在质量管理的应用都得到不断深化。二、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统计技术可以起到通过数据反映事物特征、比较事物间的差异、分析事物间的关系及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质量问题等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控制活动进行跟踪记录、搜集数据、抽样检验及质量分析,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促进问题的解决。第三节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国际标准之一,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0/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族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现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将IS0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随后,各行业也将IS0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二、IS09000中的统计技术自从IS09000标准诞生以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1994版S09000中,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体系的20个“要素”之一,而在2000版和2008版IS09000中,统计技术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出现的,反映了统计技术对质量管理体系在地位上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统计技术作为发现问题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明确规定了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在2.10条款中专门强调了“统计技术的作用”,国际质量专家专门制定了《IS09001:2000统计技术指南》和其他相关标准及文件。·6…···试读结束···...

    2022-11-22 徐岁宁epub 徐中约epub

  • 《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祝华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作者】祝华远编著【页数】262【出版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65-2172-4【分类】航空装备-质量特性-通用性【参考文献】祝华远编著.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以军用飞机为研究主体,全面论述了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与论证、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价,以及贯穿于装备寿命周期的管理工作。全书在梳理整合军内外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理论及技术方法等的基础上,坚持工程化思路,在强调通用质量特性理论深度与技术方法适用性的同时,注重其与军用飞机通用质量特性工作实践的融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本书读者定位为机关和部队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与管理人员,以及军队院校、军内科研机构、军事代表系统航空装备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并可作为军事装备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使用。《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通用质量特性是装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装备飞行性能、武器挂载能力等作战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对装备作战能力、保障能力的生成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军用飞机是空中使用的准单次系统,结构复杂、技术先进、保障难度大,是军事装备系统中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最高的系统之一。1.1通用质量特性基本概念通用质量特性是装备的固有属性,由论证提出、设计赋予、生产实现、管理保证并在使用与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1.1.1装备与装备质量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定义装备(equimet)为“武器装备的简称。用于作战和保障作战及其他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和技术设备、器材等的统称”;定义装备质量(equimetqualitity)为“装备固有特性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包括装备的功能特性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其中的“固有特性”,称之为装备质量特性。为了方便对装备质量特性进行研究和管理,通常从专业特点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专用质量特性和通用质量特性两大类。专用质量特性是指反映不同装备类别和自身特点的个性特征,如飞机的作战半径、舰船的排水量、导弹的射程等。通用质量特性是指不同武器装备均具有的共性特征,如可靠性、维修性等。2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通用质量特性与专用质量特性都是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通用质量特性是在专用质量特性发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如果通用质量特性水平低,装备故障多、维修难,专用质量特性也不能很好地发挥。1.1.2装备通用质量特性通用质量特性的概念,是随着技术进步、作战环境和需求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2014年原总装备部颁发的《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工作规定》明确,“本规定所称的通用质量特性,主要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质量特性”。1.1.2.1可靠性可靠性是装备经久耐用、不易发生故障的能力特性。1991年,美国国防部指令DoDI5000.2《国防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定义可靠性为“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在无故障、无退化或不要求保障系统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可靠性(reliaility)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军用飞机来讲,“产品”可以是飞机整机,也可以是构成飞机的系统、分系统、设备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使用条件、维修条件、环境条件等:“规定的时间”主要是指有效使用期限,如飞行时间、起落次数、日历时限等;“规定功能”是指质量特性应具备的全部技术标准;“能力”实际上即各种可靠性特征量,如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等。从不同的角度,可靠性主要分类如下。(1)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从应用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和制造赋予产品,并在理想的使用和保障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靠性,用以描述设计、制造的可靠性水平。使用可靠性是产品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时所呈现的可靠性,它反映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用以描述在使用与维修环境中的可靠性水平。(2)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从设计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第1章绪论3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基本可靠性考虑所有需要维修的故障,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任务可靠性仅考虑影响规定任务完成的故障(即严重故障,原称致命性故障)。(3)硬件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前面所述的可靠性定义均指硬件可靠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装备中的广泛应用,由于软件不可靠造成的故障损失越来越大,软件可靠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以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和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故障的能力。软件可靠性不仅与软件存在的差错(缺陷)有关,而且与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有关。可靠性工程是指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可靠性工程研究的是产品故障发生、发展及其预防的规律,通过设计、分析、试验等手段,防止和控制故障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水平,达到“优生”的目的。可靠性工程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可靠性要求确定、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试验与评价、可靠性管理等工作,涉及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适用于装备全系统、分系统、设备、组部件与元器件等各个产品层次,以及机械、机电、电子、结构和软件等不同类型的产品。1.1.2.2维修性维修性是装备维修简便、迅速和经济的能力特性,主要取决于产品故障易于发现和排除的程度。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维修性(maitaiaility)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保持或恢复产品的规定状态是维修的目的,维修性是在规定的约束条件(维修条件、时间、程序与方法)下能够完成维修的可能性。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维修的机构和场地(如使用现场、专门的修理车间等),以及相应的人员、设备、设施、备件、技术资料等资源:规定的程序与方法是指按技术文件规定采用的维修工作类型、步骤、方法等。显然,能否完成维修还同维修时间有关。因此,维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修性应在上述种种约束条件下来定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维修性主要表示维修的难易程度,它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而且还决定于与维修有关的其他因素,如维修人员技能、维修设备设施、维修方式和方法,以及组织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虽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但却是维修性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维修性工程是指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维修性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为使装备具有良好的维修性,需要从论证开始,就开始进行产品的维修性分析与设计、试验与评价等各项工程活动,这些活动就构成了维修性工程。此外,还应包括维修性要求的论证与确定,以及使用保障阶段维修性数据收集、处理与反馈等内容。1.1.2.3保障性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保障性(uortaility)】为“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战备完好性和战时利用率要求的能力”,该定义中包括以下概念:一是设计特性,指与装备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如可靠性、维修性等,以及使装备便于操作、检测、装卸、运输、消耗品补给等方面的设计特性。二是计划的保障资源,指为保证装备实现平时战备完好性和战时使用要求所规划的人力、物资和信息资源。保障资源的满足程度主要包括种类与数量上的满足,以及保障资源与装备相互协调匹配。三是战备完好性,指装备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条件下,能随时开始执行预定任务的能力。四是战时利用率,指装备在规定的日历期间内所使用的寿命单位数或执行的任务次数,如飞机出动架次率等。(1)保障性特点保障性是装备系统的属性。装备系统是指装备及其保障系统的有机组合,由主装备与保障系统构成。其中,直接执行任务的装备硬件与软件部分称为主装备:保障主装备的部分称为保障系统,即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所有资源及其管理的有机组合。保障性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广义性和综合性保障性包含了所有与保障有关的因素,既涉及诸多与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又涉及保障资源及其管理,最终反映了各种因素的综合能力。保障性是第1章绪论直接反映使用要求的高层次特性,其他与保障有关的要求由此导出,如可由装备战备完好性要求导出装备可靠性、维修性等的要求。②具有明显的军事特征保障性是出于军事需求、为表达装备平时和战时战备完好性要求而建立的特性,其定义本身就含有明显的军事目的。度量保障性的参数,如出动架次率、能执行任务率、再次出动准备时间等都有明确的军事含义。③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键特性战备完好性与可承受的费用是需求与可能的关系,而保障性即这种需求与可能最佳平衡的结果。在确定和实现保障性要求的过程中,即以满足战备完好性等的要求为目标、以费用为约束,在设计和资源之间求得最佳的协调匹配。④强调装备自身的保障设计特性和外部的保障条件一方面,装备的设计要容易和便于保障(好保障);另一方面,要为装备保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保障好),且应在两者之间协调匹配,综合权衡。装备设计特性及保障资源与保障性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技术资料供应保障保障设施计算机资源保障保障设备装备训练与训练保障人力与人员设计特性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计划协调与综合保障性图1-1装备设计特性及保障资源与保障性的关系(2)综合保障组成要素综合保障,也称综合保障工程,是指在装备寿命周期内,综合考虑装备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进行6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建立保障系统,以最低费用提供所需保障而反复进行的一系列管理与技术活动。综合保障的目标是以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使装备部署后尽快形成战斗力。综合保障要解决的问题涉及与保障有关的装备设计问题、各种类型保障资源的规划与研制问题,而且要把这些问题相互协调起来。因此,综合保障涉及不同专业分工,通常称这些专业分工为综合保障要素,具体可分为资源类要素和管理类要素两大类。①资源类要素a.人力与人员。平时和战时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保障设备。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拆装设备、工具等。C.保障设施。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永久和半永久性的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d.技术资料。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的统称。.供应保障。规划、确定、采购、储存、分发并处置备件、消耗品的过程。£.计算机资源保障。使用与维修装备中的计算机所需的设施、硬件、软件、文档、人力与人员。g。训练与训练保障。训练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的活动和所需的程序、方法、技术、教材与器材等。h.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为保证装备及其保障设备、备件等得到良好的包装、装卸、搬运和运输所需的程序、方法与资源等。②管理类要素.规划保障。从确定装备保障方案到制订装备保障计划的工作过程,包括规划使用保障和规划维修。其中,保障方案是指保障系统完整的总体描述,由一整套综合保障要素方案组成,满足装备功能的保障要求,并与设计方案及使用方案相协调。一般包括使用保障方案(完成装备使用保障的详细说明」···试读结束···...

  • 《商品质量管理》吴智峰,陈华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商品质量管理》【作者】吴智峰,陈华编【丛书名】高等院校精品系列教材校企深度融合系列教材【页数】260【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682-9919-0【分类】商品管理-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吴智峰,陈华编.商品质量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商品质量管理》内容提要:本书编写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的需要为指导,突出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产教融合.注重以真实商业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项目,设计商品学概述、商品分类与编码、普通消费性商品种类与特征、商品养护管理、商品包装管理、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检验、商品质量认证、消费者权益保护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有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知识链接、项目小结及思考与练习等,同时设计二维码扫描链接相关知识的社会实践应用,增加互动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特别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及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培训、自学用书和参考资料。《商品质量管理》内容试读项目一商品学概述学习目标W【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及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理念;(2)理解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主张;(3)了解商品学的起源与发展。【能力目标】(1)能分析商品学形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能用商品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企业商品生产与经营管理。【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商品管理意识的基本逻辑素质;(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细心踏实的商品管理的职业精神。导入案例海尔鲜风空调扯起健康大旗“十一”黄金周,从全国主流市场及主流渠道到空调销售数据显示,在崇尚理性和追求健康的消费趋势带动下,高端健康空调需求剧增;而在众多空调品牌的角逐中,海尔“07鲜风宝”空调凭借创造A级空气质量的高差异化卖点,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家居环境的一致需求,销量不断攀升,占据高端市场35%以上的份额。由于沙尘天气的频繁和“空调病”患者的增多,能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成为消费者选购空调最重视的因素。海尔“07鲜风宝”空调就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从室内空气含氧度、洁净度和清新度三方面对健康空调的效果进行严格定义。以消费者对“不用开窗、保温加氧、四季清新”的需求为基,点,从空调换风、净化、负离子三项技术对实现的含氧度、洁净度和清新度进行了A、B、C三个等级的划定,其中A为最高等级,是以双向换风、空气净化和负离子三项技术实现为最高标准。海尔“07鲜风宝”空调以专利“双新风”“AP电离净化”“负离子”等健康技术,实现21%左右的A级新风含氧度、净化率95%以上的A级空气洁净度和106个负离子/立方厘米的A级清新度,创造了A级空气质量,是目前行业内唯一达到A级鲜风等级的健康空调。,1商品质量管理其实,不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即使你的产品价格再便宜,产品也永远是产品,而不会成为被消费者买走的商品。海尔空调的高明之处是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消费者需求的调研上,除尘、加氧、定温除湿的鲜风宝空调就是未来空调市场消费需求的真实反映。如果解决不了消费者要什么空调的问题,而是想当然地去给消费者送空调,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任何空调产品不是被公司卖掉的,而是被消费者买走的。消费者购买商品购买的是一种需要,企业研究商品的价值,应从研究消费者需要入手。请从商品学研究商品整体构成理念的角度分析海尔集团产品开发的思路和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途径。任务一商品的本质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即物质形态的商品;广义的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通过市场交换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多样化,商品的外延发展日益呈现出知识化、软件化、服务化等趋势和特点。物质形态的商品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信息、服务、技术、艺术等非物质商品的出现,推动商品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无论是狭义上的商品还是广义上的商品,作为特殊劳动产品的商品一般具有以下3个特征:①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即使具有使用价值,亦不能划归为商品。例如自然界的空气、阳光、雨水、沙石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作商品。②作为商品,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的,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作商品。比如说在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不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因而也不是商品。又如,一个人在超市里购买蛋糕,这就是一种买卖关系,是通过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所以蛋糕是商品。但如果这个人把蛋糕作为礼品送给别人时,这个人和接受礼品的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这时的蛋糕就不是商品。③作为商品,必须要有使用价值。换而言之,商品必须对他人或社会有用。如馒头可以充饥果腹,衣服可以御寒蔽体。人们购买商品,目的就是获取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对他人或社会没有用处,就不会发生交换,不能成为商品。小思考:如果天然物品经过人们劳动而用于交换,是不是商品?参考答案:是商品。例如:河沙通过人们劳动挖出后,装袋或装车出售用于建筑材料,就构成商品。知识链接虚拟商品虚拟商品是无实物性质,网上发布时默认无法选择物流运揄的商品。虚拟商品可通过虚拟·2项目一商品学概述货币或现实货币进行交易买卖。目前虚拟商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网络游戏点卡、网游装备、QQ号码、Q币等:2.移动/联通/电信/小灵通充值卡;3.IP卡/网络电话/软件序列号;4.网店装修/图片,储存空间等:5.电子书,网络软件(比如安卓手机软件、SKYPE语音软件等)6.辅助论坛功能商品等;7.网站类产品(包括域名、虚拟空间、网站、搜索服务等)虚拟商品市场虽然刚刚兴起,但发展却异常迅猛,在特殊人群尤其是年轻人中已悄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生事物,发展又极其迅猛,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与此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又远远滞后,致使此类市场整体处于无序状态。最为突出的,即虚拟商品消费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很多人把虚拟商品的经营、销售与市场欺诈、虚假不实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这种误解与偏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虚拟商品本质内涵的不了解。虚拟商品只是一种概念、符号或称谓,本身没有真假问题,只要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某种满足,即说明这种商品是“货真价实”的。在这一问题上,不要把物质商品消费思维与精神商品消费思雏混为一谈。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及相互关系(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此,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商品与一般物品的共有属性,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如空气、阳光、雨水等天然物品。(二)相互关系商品的基本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前提,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二者是对立排斥的,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任何人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是缺一不可、联系统一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这一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参考,要追求“物美价廉”;作为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想顺利地将商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努力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以求得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合理平衡,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3·商品质量管理的东西在质上应该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进行比较。这种同质的共同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价值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详见表1-1。表1-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使用价值价值含义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与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只有商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有使用价值的属性特征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有使品才有价值,且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用价值商品区别质与量的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不不同商品价值无质的差别,可以在量特点同,不能在量上比较大小上比较大小与交换的不同商品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不同商品能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关系这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原因换,这是商品能进行交换的原因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联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最终必须分离,生产者与经营者要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对立性值,消费者要得到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三、商品的整体构成商品的理念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同而逐步改变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体现这种需要的消费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便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观念。随着人们需要层次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商品的概念也就不断地变换着内涵。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商品不仅指一种物体,也仅指一种服务,还包括购买商品所得到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利益和满足感。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理念包括三个层次:商品实质层、商品实体层和商品延伸层,详见图1-1。信息咨询商品延伸层包装维修商品实体层安装造型功能款式效用商品实质层调试品牌色调送货使用指导图1-1商品的整体构成4.项目一商品学概述(一)商品实质层商品实质层即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性能。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商品本身,更主要的是要获得商品给他带来的某种需求的满足。例如:人们购买电冰箱,并不是需要一个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和控制装置的大铁箱,而是要购买其制冷功能,即冷冻冷藏食品、保鲜的功能。消费者购买DCD播放机是为了满足其闲暇时休息和娱乐的需要;购买微波炉是为了自己烹饪的需求。商品功能是商品达到用途要求所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商品性质决定的,商品对人的有用性是以商品功能为基础的。商品的实质层是商品的功能效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缺少这一层,消费者就不会去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商品实质层是商品整体构成理念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企业在制定开发和营销策略时,首先要考虑到商品的实质,明确商品能够带来的功效和益处。(二)商品实体层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总是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反映出来。商品的实体层向人们展示的是商品实质的外在特征,它包括外观形式和内在质量以及促销成分,即品质、包装、品牌、造型、款式、结构、色调、使用说明书等。例如:海尔对开门电冰箱,结构是对开门,品牌是海尔,外包装的中国能效标志以及购买冰箱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等,均为商品实体层。在消费水平不高或商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主要考虑的是功能和效用,而对商品的形式的要求居次。随着消费观念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除了考虑商品的功能和效用,商品的质量、造型、颜色、品牌等外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决策。(三)商品延伸层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获得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这一层次包括售前的咨询服务,售中的交易条件,如赊购、提供信贷或各种担保等,以及售后的送货上门,如安装调试、维修服务、退换退赔服务承诺等。善于开发和利用商品的延伸部分,不但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要,使消费者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且有利于同类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详见表1-2。表1-2商品整体构成应用实例商品实质层实体层延伸层电视精神休闲质量、型号售后服务、免费保修服装御寒蔽体质量、款式、花色尺寸退换、免费干洗食品营养充饥营养含量、包装制作方法金融产品保值增值保单、存单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商品的整体构成理念以消费者的基本利益为核心,强调服务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现代市场营销思想。对于企业而言,同时也应认识到:伴随着商品销售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但不是额外负担或可有可无的点缀,恰恰相反,对商品延伸层的精心策划和管理,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保证。特别是当商品的实质层和实体层与竞争者相仿的情况下,企业竞争的高下往往取决于商品的延伸层。因此,正确认识商品的整体构成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得到更多的附加利益是商品开发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任务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商品学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应用科学。商品学是商品经济发展·5…商品质量管理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实现涉及商品的生产和开发,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商品的流通和消费,与社会科学关系密切。商品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商品学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学科,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电子学、工艺学、农艺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而且与营销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社会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也有着交叉渗透与互补的关系。因此,商品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的客体是商品。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规律的一门科学。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是由商品本身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决定的,如粮食可充饥,衣服可御寒,钢铁可制造器械等。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要研究商品的外形、结构、成分、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物理学性质等商品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商品的流行性、时代感、地区性、民族性和经济性等社会经济属性,满足人和社会在商品方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陆续被发现。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价值。例如:我国食品由单纯要求营养卫生、色香味形,变为既要讲究营养卫生、色香味形,又要追求强身健体和饮食文化;服装衣料由厚实保暖,转变为重视款式品牌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运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学说指导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对发展我国商品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三、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研究内容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以商品客体为基础,以商品一人一环境为系统,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研究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固有质量、市场附加质量、形象质量)及其构成要素(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要求等)的计量、检测、控制与管理活动。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商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商品质量及其影响: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检验;商品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包装与标识;品牌与商标管理;新商品开发;信息与商品预测;商品广告;商品消费心理:商品与资源、环境。四、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用性的统一,因此,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是按照研究的具体课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一)科学实验法这是一种在实验室内或一定试验场所,运用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商品的成分、构造、性能等进行理化鉴定的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大多在实验室内或要求条件下进行,对控制和观察都有良好的条件,所得的结论正确可靠,是分析商品成分、鉴定商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的常用方法(如酒成分含量鉴定)。(二)现场实验法这是一些商品学专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凭人体的直觉,对商品的质量及其商品有关·6···试读结束···...

    2022-11-22

  • 《设备质量控制基础》付天坤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设备质量控制基础》【作者】付天坤编著【页数】229【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647-6818-8【价格】45.00【分类】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参考文献】付天坤编著.设备质量控制基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4.图书目录:《设备质量控制基础》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为9章,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了设备质量控制方面常见的理论知识和常用管理方法,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手段、检测方法的控制、检测的实施和技术评价,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工业生产企业中常用的预防性维护和点检技术,设备质量控制实施程序化、标准化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本书系统性较强,操作可靠,同时收录了相关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的技术资料,可以作为从事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的参考书。《设备质量控制基础》内容试读第一章现代管理理论与基础知识·2·设备质量控制基础第一节设备质量控制概述一、质量的概念(一)质量的定义质量是一个用得很多的词,它可以用于衡量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以表示事物的好坏程度。对质量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的定义是:“质量就是适用性”。IS0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质量的表述是“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综合各种定义,我们认为,质量就是实体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1)“实体”对企业而言,可以是一件产品、一个过程或一项服务。质量度量的不仅可以是产品,而且可以是活动、过程、组织、体系、人员,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组合。(2)“需要”是指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或虽未规定但是实体必须达到的要求。“需要”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仅就产品质量而言,就包括内在质量、外在质量、包装质量和服务质量。(二)质量的内涵掌握质量的定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质量的内涵。1.质量是一种标准质量以确定的标准为保证,这种标准需要根据顾客满意的原则来制定。质量不是抽象的概念,组成它的是各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它需要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表明它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标准是根据顾客满意的原则制定出来的,它不是凭借主观愿望所制定的标准。当企业掌握了顾客满意的高标准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一标准,让其他厂家生产,然后贴上商标去销售,这就是“贴牌生产”“虚拟经营”。2.质量是一种承诺质量是企业通过产品对消费者的承诺。企业的市场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于它的社会信誉,而这种信誉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产品质量。消费者从产品质量中体验到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从而产生对企业恒久的信任。3.质量是一种系统企业要使生产的产品超过同类产品,并且保持极高的稳定性,就要从系统着手,从多第一章现代管理理论与基础知识·3.方面努力。这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指技术含量、产品构造、销售服务、销售网络、促销手段等多种因素。只有些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在市场上体现出超越同行的质量。其次是指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质量标准达到要求,最后才能形成过硬的质量。因此,要想有名牌的质量,需要有名牌的工人、名牌的技术、名牌的管理,进而才会有名牌的产品。正因为质量是一程系统,所以,今天高质量产品的受益者不仅是用户和顾客,而且包括业主、员工、分销商、供应商和社会。用户的概念已经延伸到了企业内部,所谓“生产部门是采购部门的用户”“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等。(三)质量特性1.质量特性是质量好坏的具体度量特性是用于识别与区分一个对象的可描述或可度量的属性。质量特性是指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它是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度量。因此,质量的好坏实质上反映的是质量特性的差异。质量特性是在设计、研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包括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的全过程中实现并得到保证的。这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质量决定特性,从而决定产品、服务、软件的质量。2.真正质量特性与代用质量特性质量特性从用户角度可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直接反映用户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是真正质量特性,如汽车轮胎使用寿命的长短是真正质量特性。制造企业为满足用户的期望,确定一些数据和参数,来间接反映真正质量特性,这些数据和参数是代用质量特性,如耐磨度、抗压和抗拉强度是反映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的长短这一真正质量特性的代用质量特性。可以看出,真正质量特性是用户的期望,代用质量特性是实现真正质量特性的手段或方法。制造企业通过代用质量特性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选择代用质量特性,是制造企业满足用户期望,实现真正质量特性的途径。服务企业的真正质量特性是直接反映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和要求的方面,如及时、方面、舒适、尊贵等,而服务企业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如顾客等待时间、满意度等,则是服务的代用质量特性。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无论是真正质量特性还是代用质量特性,都应当尽可能定量化,这是实现有效质量控制的客观要求。(四)与质量相关的概念学习质量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组织、过程、产品和顾客这四个基本的术语的概念。1.组织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4设备质量控制基础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2.过程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过程可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3.产品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服务(如:商贸、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电视机);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4.顾客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二、质量控制的概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将质量控制定义为:制订和运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各项工作过程按原计划方案进行并最终达到目标。他列出了质量控制的7个步骤:(1)选定控制对象—控制什么;(2)配置测量设备;(3)确定测量方法;(4)建立工作标准;(5)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7)对差距采取行动。总的来说,质量控制就是在经营中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把握何时采取何种措施,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开展的活动。三、设备的含义设备是指可供企业在生产中长期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和物质资料的总称。具体来讲,它包括机器、仪表、工业炉窑、车辆、船舶施工机械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机器。设备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衡量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来说,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劳动工具“设备”的改···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杨美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作者】杨美华主编【页数】457【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79-1325-7【价格】90.00【分类】中药材-产品质量-质量控制-中药材-产品质量-分析【参考文献】杨美华主编.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内容提要:本教材首先概述了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重要性、发展历程、特点、研究对象及中药分析的依据和基本程序,然后通过实例参考,介绍了植物药材中所含的各类成分类型及检测特点,矿物药中重金属与有害元素形态分析,并将化学计量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随后重点介绍了中药中典型的外源性污染物的分析与控制,包括产毒真菌与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重金属与有害元素、二氧化硫的残留;并首次将真菌毒素、农药和重金属的转移与脱除引入到该书目当中,接着对中药材及饮片科学养护的影响因素、管理规范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详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数据库,并对其相关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以及常规实验及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进行了介绍。《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中药是中医药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类健康、保健、繁衍做出巨大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健康产业主要的载体之一。中药的真伪直接关系着临床药效的优劣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如何对中药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分析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研究的关键和热点。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是推动中药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由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生产也已经从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发展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规模化的大生产。中药的现代化促进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标准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支持组分中药的发展,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促进质量标准提升。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要求,为今后完善中药、民族药等的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指明方向。因此,中药质量研究者要根据中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其质量标准,逐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安全、有效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数千年来中药一直处于不断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药的研究一直沿着中药质量控制的主线不断深化,历版药典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就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单一到多元化,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总结前人经验,补充完善、提高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提升中药标准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一、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重要性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物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建立质量标准,并对其质量加以控制。中药质量是对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反映和表征,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中成药有效性控制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中药功效稳定的核心所在。(一)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和功效稳定的核心安全性是中药的关键属性之一。随着中药在大健康产业上的应用,中药安全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一般而言,中药的安全性主要指中药本身的内源性毒性物质及外源性污染物(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和二氧化硫等)。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者都很重视。中药本身含有的内源性毒性成分是其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使用不当是引发其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如误服伪品,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药物使用剂量过大,炮制不当等。质量控制标准低也是诱发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中药老品种,在地标省部颁标准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目前的安全控制标准,在临床应用中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缺乏有毒中药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外源性有害物质区别于中药本身所具有的特异性内源性有毒化学成分,是中药在种植、采收、加工和储藏等过程中可能从环境中吸附或蓄积,不当炮制、加工、储藏所造成的污染。外源性污染物主要包含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等。外源性污染物不仅降低中药的疗效,也给中药安全使用带来隐患。国内外对中药材中外源性污染物都制订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中国药典》2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2015年版,一部)高度重视中药的安全控制,防止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制订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的限量,对由于硫磺熏蒸造成性状改变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了研究与修订;人参、西洋参增加1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对易霉变的柏子仁、决明子、使君子、槟榔、麦芽等19味中药及其饮片增加黄曲霉毒素的限度检查要求四中药治病的优势之一在于复方用药,“君、臣、佐、使”的药物相互配伍协调,起到单味药无法实现的效果。中药成分复杂,类型多样,同一种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处理,往往得到性味归经和功效不同的饮片,临床疗效也不相同。一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就非常复杂,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就更加复杂,给中药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2。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从单一成分到多成分控制,再到结合指纹图谱以及化学计量法最大限度地控制样本中的定性、定量信息。近年来,生物效价、谱效关联等方法开始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总之,现代多元化的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不仅增强了中药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控制,且进一步提升了中药疗效的稳定性。(二)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是中药产业全过程的质量保障随着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稳定性成为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中药产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21条中明确指出:制订中药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生产流通全国成果质量管理质量追溯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求,企业需要贯彻执行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结合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控制技术,建立贯穿产品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全产业链质量追潮体系,以保证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中药从原料到产品,中间经过诸多程序,如原药材种植、加工、煎煮、干燥、制剂等,每一道工序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同一原料经过相同的生产过程,最后的产品质量会千差万别。因此,从原料到产品的每一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控制,确保中药产业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一致性。第一,中药材种植环节。我国中药材达12807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常用药材600种。中药供应主要靠人工栽培。目前人工种植品种达3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1亩≈666.67m2),其中符合规范化种植的基地达100万亩,为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中药种植过程中种子种苗、引种及野生抚育、栽培管理、产地及生产布局等因素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都有较大的影响。“药材好,药才好”,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的加强必然促使中药产业认真对待中药原料的问题,从源头保障质量,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基石。第二,中药饮片生产制备过程根据“依法炮制”,饮片质量评价根据“生熟有度”。由原料种植到采收加工,中间不可忽略的便是炮制、切片等加工工艺。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复杂,影响原料质量。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对建立中药饮片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对炮制工艺技术和饮片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传承和创新,确保重要临床疗效至关重要。进而,在中药生产加工过程中,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也不容忽视。因此,秉承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根据中药材多成分,流通系统复杂及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对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及中药全过程质量管理和监管体系有重要意义。(三)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是中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中药的发展由中药始祖《神农本草经》到药物学集大成者《本草纲目》,由丸、散、膏、丹等传统剂第一章绪论型到现代各种剂型,均是在历史精华基础上经历时代演变发展而来,是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产物。因此,中药在世界医药学界拥有一席之地。中药要想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需求,辩证扬弃、修正创新,促进其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传统医学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同时天然药物市场的迅速扩大都为中药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国际空间,中药国际化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国际医药市场执行“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医药的基础研究还有许多含混不清的问题在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均未能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中药国际化。我国现有的中药标准缺乏使发达国家认同的说服力。由于中药组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难以制订出有效的质量标准)。此外,中药在国外多以食品或保健补充剂得到认可,安全性按食品标准执行,外源性有害物的超标成为中药走向国际的技术壁垒之一。缺乏客观反映中药质量的标准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绊脚石。中药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首先要标准化,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二、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发展历程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推动了中药的发展。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用“尝”的方法,发展到利用药材形态、性状、气味及一些简单的理化反应现象,来判断药材真伪优劣,再到利用现代大量科学技术手段如植物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及药理学等相关科学的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有了很大的飞跃。中药质量控制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中药的进步。从我国最早的中药标准《神农本草经》,到唐代我国历史上首部国家颁布的药材标准《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纲目》对中药标准进一步深化,以及迄今为止发行10个版本的药典,是我国中药标准进步的集中体现2,6。纵观我国中药质量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以性状鉴定为主的古代中药质量控制性状鉴定通过观察中药视之可见、嗅之可闻、尝之可得、触之可及的客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表面和断面特征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优劣。这些鉴定方法是几千年劳动人民和中医药从业者鉴别中药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医药得以继承的体现。感官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口传心记和药工的经验沿用,以眼看、鼻闻、口尝、手摸等直观方法或水试、火试等简易的实验,对中药品种和品质进行鉴别)。这种鉴别带有强烈的个人经验主义,还不能形成统一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系统。(二)从显微鉴别到理化鉴别的近代中药质量控制20世纪20~50年代,中药的显微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的一次革命性进步。显微鉴别可以观察药材的显微结构、特征性组织等,至今仍然采用。《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附录首次收载“中草药及成方显微鉴别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将显微鉴别作为成方制剂的一种常规鉴别方法,打破以往所谓“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之说,同时能有效控制投料的真实性。随着科学进步,中药的理化鉴别开始出现,通过中药中某些成分的理化性质及理化反应,直接鉴别中药。理化鉴别的色谱分析法对中药的鉴别起到了重要作用。薄层色谱法(thilayerchromatograhy,TLC)首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鉴别中药材及成方制剂仅9个品种,其中锁阳鉴别为纸层析,三七等8个品种为薄层层析。《中国药典》(1985年版)中,薄层鉴别首次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及成方制剂的鉴别。《中国药典》(1990年版)是中药薄层鉴别的一个转折点,增加了对照药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没有化学对照品无法鉴别的困难,这也是薄层指纹图谱的雏形,进一步解决了不同品种药材含相同化学成分的鉴别问题。该理念优于国外药典,促使中药质4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8,(三)以化学成分为中心的现代中药质量控制随着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中药质量控制以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学成分为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指标。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erformaceliquidchromatograhy,HPLC)、气相色谱法(gachromatograhy,GC)、毛细管电泳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ortioectrom-ty,AAS)、DNA分子标记技术等,同时,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也不断得到应用。现代中药质量控制特点是定量方法的大量采用,从单一成分的检测发展到多个成分的检测,一测多评,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的建立,更加全面地应用到中药质量控制中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本质上是《中国药典》色谱技术在应用上延伸。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或制剂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分析方法来检测能标识所含各组分群体特性共有峰的图谱。由于两种图谱包括已知成分、未知成分,能显示两者的相对含量,对保证中药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促进作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选择地在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物和少部分中成药质量标准中采用HPLC色谱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技术控制产品质量,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应用比例有所上升,指纹图谱增加至22个,特征图谱增加至35个,避免了其他鉴别方法的单一性、局限性。一测多评技术指用一个对照品对多个成分进行定量。《中国药典》(2010年版)首次将该技术应用到黄连(味连)的含量测定中,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新增品种有丹参、生姜、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叶系列制剂。该技术既体现有效成分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要求,又节省了成本,节约了对照品的消耗。此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chromatograhy-maectrometry,LC-MS)、DNA分子鉴定技术、薄层-生物自显影方法等技术也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开始应用于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别)。随着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生物评价方法开始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中。生物评价是将药物作用于生物体或离体器官与组织上,检测药物对其的特定生物效应,从而评判作用药物的生物活性(包括药效作用与毒性作用),控制和评价药物的品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水蛭和洋地黄叶均采用了生物评价方法判别其品质和毒性[列我国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取得长足的进步,现行的化学标志物为核心的质量标准体系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如何让其再上一个新台阶,科研工作者从评价模式和技术手段上提出多种创新思路,为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进一步提高献计献策,如谱效整合指纹图谱技术、等效成分群体系、效应当量模式、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等。三、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特点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评价及控制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技术体系。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有以下特点。(一)疗效与安全性并重是中药应用的基本要求在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中,安全性问题应放在首位。近年出现的多起关于中药安全的负面报道,使中药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药危害性主要是由中药本身的内源性毒性物质及外源性有害物质引起。凡是药物就有毒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中药较西药相比,其来源于天然药物,相对安全和低毒。因此,中药安全无毒是指在规定的品种、用法、剂量、配伍、剂型等范围内而言。中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在临床验证后中药偏性的程度,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对中药临床滥用的一种警示,也是我们现今乃至将来进行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时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我们应加强中药毒副作用方面的研究,特别要注意阐明中药的毒性成分及有毒剂量,然后制订限量标准规范使用。此外,中药中第一章绪论5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污染同样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尚缺乏生产规范,农药与化肥滥用,加工过程中过量硫熏、超剂量辐射,不科学的贮藏条件及贮藏期等,均可导致农药重金属、二氧化硫、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残留严重超标。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及分析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制订相关限量标准有效控制危害,保证安全。不仅有效地提升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整体提升中药材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二)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要符合中医药的特点1.坚持药效组分原则,突出有效性。现行的中药质量控制鉴别手段如理化鉴别与薄层鉴别等方法,多是在借鉴化学药品的鉴定模式和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中药西化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最典型的问题是检测控制的成分不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与实际疗效成分没有直接关系。尽管质量标准要求的成分达标,但不能有效控制中药的真伪和药效。如冬虫夏草以腺苷为检测成分,既不是专属成分也不是有效成分,这样的检测对质量控制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成分要与功效相关。2.坚持专属性原则,突出可控性。注重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有效性,由测定的指标成分逐渐向测定活性成分转变,由单一成分定性、定量向有效成分、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转变。建立与质量直接相关、能体现中药活性的专属性检测方法。如采用液相-质谱串联技术,建立专属的肽类二级质谱特征图谱鉴别方法,可有效区分阿胶、黄明胶等不同胶类药材。3.坚持整体性原则,突出全面性。中药的特点是整体性、多靶点、多途径,如果仅控制一个或几个单一起效的化学物质,必然导致质量控制的“失真”,故需要建立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色谱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技术能够基本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符合中药的整体、宏观的特点。如果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能和中药的功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上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坚持协调统一原则,突出一致性。对于中成药同系列品种,我们按照同一个要求进行研究和提高,力争做到系列品种标准基本一致或大体一致,突出自药材、饮片到中成药控制的系统性、均衡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o,。(三)应用特色技术,提升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本质,保证其质量、安全有效,新的技术方法如生物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也在不断尝试;此外,联用技术(LC-MS、GC-MS、LC-NMR)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以及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使中药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沿着综合、全面的方向不断发展和前进。四、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多组分/成分经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病治病的功效,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药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药效的发挥,还直接关系使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无论是中药材、中药饮片还是制剂,若要成为临床相关的药用产品,必须达到安全、有效和稳定等一系列标准。一直以来,中药质量控制都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关键问题之一,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研究对象和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评价模式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参照西药质量标准的模式建立的,对中药来讲没有从整体把握药物。中药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评价,标准与中医临床脱节,难以反映其有效性2。因此,建立符合中6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医药理论,从整体上反映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均一等特征是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二)研究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促进中药产品的均一和稳定中药成分复杂,中成药等产品多数以复方为主,成分更加复杂,对每种活性成分进行控制的可能性不大,且操作性不强。采用恰当的方法保证批次间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保证临床疗效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中药产品质量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从药材到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药品质量均一、稳定的有效途径。(三)建立基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标准中药药效物质的阐明是解释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与基础。由于中药作用的特点,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的阐明一直进展缓慢。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药效物质没有与相应的疾病结合起来,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和筛选技术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不吻合,没有重视药效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工作4。因此,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在未来的研究要寻找合适的方法,阐明药效物质,解释中药作用机制,建立基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质量控制标准。(四)研究中药质量变化规律,促进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中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2015年我国颁布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产业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中药质量和分析的科研工作者紧紧围绕着这一规划开展以下研究内容©: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在植(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为中药材的采收、生产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础:配合中药资源深入开发新途径研究,推进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促进中药产业化进程。(五)研究中药内源性毒性成分和外源性污染物的积累、转移及分布规律,提高中药的安全性伴随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药安全性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敏感话题。中药安全是中药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药现代化走向世界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于中药内源性毒性物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和方法加强本草考证、炮制等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其使用剂量、剂型等参数,确保中药的安全。对于外源性污染物,提升检测水平,制订和提高限量标准,还要在限量标准的指导下,加强中药栽培、采收加工、贮藏等的规范化,减少污染途径,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推动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小结本章对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发展历程、特点、研究任务和对象进行了概述。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千百年来对抗疾病经验总结的精华。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中药具有的医疗价值和潜在的开发价值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是中药有效性、安全性的反映,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中成药有效性控制的基础。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要以中药自身的特点为核心,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和模式,保证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实现中药真实、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目的。思考题1.中药质量控制对中药品质的意义。···试读结束···...

    2022-11-2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