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度计量》李吉林,汪开道,张锦霞,蔡怀礼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李吉林,汪开道,张锦霞,蔡怀礼编著【页数】344【出版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10【ISBN号】7-5026-1179-7【分类】温度-计量-教材【参考文献】李吉林,汪开道,张锦霞,蔡怀礼编著.温度计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10.《温度计量》内容提要:...

    2023-12-27 温度计量腋下要量几分钟 温度计量体温多长时间

  • 《温度计量》北京市标准计量局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北京市标准计量局编【丛书名】计量技术初级教材【页数】330【出版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06【ISBN号】15210·719【价格】4.40【分类】温度测量(学科:技术教育学科:教材)【参考文献】北京市标准计量局编.温度计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06.《温度计量》内容提要:...

    2023-12-27

  • 《温度计量》辽宁省计量局科教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辽宁省计量局科教处编【页数】267【出版社】北京:计量出版社,1984.08【ISBN号】15210·341【价格】1.35【分类】温度-计量计量-温度【参考文献】辽宁省计量局科教处编.温度计量.北京:计量出版社,1984.08.《温度计量》内容提要:...

    2023-12-27

  • 《温度计量》辽宁省计量局干部培训中心,中国计量出版社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辽宁省计量局干部培训中心,中国计量出版社组编【丛书名】全国“星火计划”丛书【页数】267【出版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10【ISBN号】7-5026-0124-4【价格】2.70【分类】温度测量(学科:技术教育学科:教材)【参考文献】辽宁省计量局干部培训中心,中国计量出版社组编.温度计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10.《温度计量》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温度计量测试必备的初级理论,讲述了温度计量的量值传递、标准量具和仪器、检定规程、测试方法的选择等有关技术问题。...

    2023-12-27 温度计量腋下要量几分钟 温度计量体温多长时间

  • 《温度计量》高庆中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高庆中主编【页数】387【出版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05【ISBN号】7-5026-1780-9【分类】温度-计量-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高庆中主编.温度计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05.《温度计量》内容提要:高等学校适用教材:本书全面介绍温度计量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和常用的温度测试技术,涉及各种温度计及温度显示仪表的原理、结构、特性、使用等。...

    2023-12-27

  • 《温度计量》戴乐山,凌善康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戴乐山,凌善康编著【页数】423【出版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01【ISBN号】15169·3231【价格】2.15【分类】温度测量【参考文献】戴乐山,凌善康编著.温度计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01.《温度计量》内容提要:本书对温度计量中有关基础知识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2023-12-27

  • 《温度计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温度计量》【作者】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编写【页数】425【出版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06【ISBN号】7-5026-2655-7【分类】温度测量温度测量【参考文献】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编写.温度计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06.《温度计量》内容提要:计量检测人员培训教材·第4分册:本书对温度计量基础知识以及辐射测温仪、热电偶、膨胀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度二次仪表基本原理、分类、使用方法、检定、数据处理、合格证券和典型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分析等进行了系统、完全的介绍。...

    2023-12-27

  • 《渠库规范管理》朱永庚,王立林,董树本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渠库规范管理》【作者】朱永庚,王立林,董树本等编著【丛书名】水管单位精细化管理系列丛书【页数】95【出版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6【ISBN号】978-7-5618-3047-5【价格】20.00【分类】水库-管理-规范化-中国-引水渠-管理-规范化-中国【参考文献】朱永庚,王立林,董树本等编著.渠库规范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6.图书封面:《渠库规范管理》内容提要:本书借鉴水管单位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经验,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归纳了水渠、水库管理的具体内容。...

    2023-12-21 epub书籍 epubpdf

  • 男生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名字(男生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

    抱歉,我没有找到与“男生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名字(男生网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相关的信息。因此,我无法根据该信息生成文章或答案。...

    2023-12-21 2013男生网名 男生网名13岁帅气

  • 消火栓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消火栓系统)一、施工准备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办理相关手续。施工单位应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并验收合格。二、消火栓管道安装消火栓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或铸铁管,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消火栓管道安装应平直、牢固,并设有支架或吊架。消火栓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管道破裂。消火栓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消火栓安装消火栓应安装在便于使用和维护的位置,并符合设计要求。消火栓应安装牢固,并设有防盗装置。消火栓出水口应朝向便于使用的位置,并设有防护装置。消火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水流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四、消火栓验收消火栓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消火栓管道安装质量消火栓安装质量消火栓水流试验消火栓系统功能试验验收合格后,应编制验收报告,并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字确认。五、消火栓系统维护消火栓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维护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消火栓管道和消火栓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消火栓出水口是否畅通-检查消火栓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维护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023-12-21 消火栓管道压力要求 消火栓管道安装规范要求

  • 淘宝怎么改收货地址标签(淘宝怎么改收货地址)

    淘宝怎么改收货地址标签(淘宝怎么改收货地址)打开淘宝APP,点击【我的淘宝】。点击【设置】。点击【收货地址】。选择要修改的收货地址,点击【编辑】。修改收货地址的详细地址,点击【保存】。返回到收货地址列表,即可看到收货地址标签已修改。注意事项:收货地址标签只能修改一次,修改后不能再修改。如果收货地址有误,需要先删除旧的收货地址,再添加新的收货地址。收货地址标签只对当前淘宝账号有效,如果更换了淘宝账号,需要重新修改收货地址标签。...

    2023-12-20

  • 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计量器具)定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CertificateofArovalforTyeofMeaurigItrumet)是指经计量法定检定机构对计量器具进行型式检定,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由法定检定机构签发的证明文件。目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的主要目的是证明计量器具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申请流程制造商或经销商向法定检定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申请表计量器具的技术文件计量器具的样品检定过程法定检定机构对计量器具的样品进行检查,并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审查。法定检定机构对计量器具的样品进行型式检定,型式检定包括以下步骤:外观检查功能测试精度测试稳定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法定检定机构根据型式检定结果,出具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有效期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有效期满后需要重新申请。重要性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是计量器具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没有获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的计量器具,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处罚措施生产、销售、使用未获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的计量器具,将受到法律的处罚。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器具管理办法》《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管理办法》...

    2023-12-20 计量器具检定证书 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 《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朱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作者】朱霞著【页数】196【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ISBN号】7-5352-8798-4【价格】56.00【分类】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参考文献】朱霞著.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图书目录:《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理论次贷危机与成因分析演进着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建模与数值模拟等。《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所面临的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乃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近30年来,全球不断上演着银行信用危机事件,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债务性银行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近2/3储蓄贷款机构的破产。自此以后,银行业普遍认识到了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性,这促成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一轮的银行危机。金融衍生产品以小博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1995年,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英国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一个职员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失败而宣告破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业的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如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的事件,该事件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国际金融领域发生金融危机的同时,国内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1998年,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由于经营严重违规,亏损巨大,被中央银行宣布解散。同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关闭刚诞生两年零十个月的因不良资产比例过大,资金不足,最终发生挤兑行为而倒闭的海南发展银行。本书所探讨的银行危机事件便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飓风”从2007年2月l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turyFia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美次级抵押贷款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金开始逐步显现,紧接着把以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代表的贷款机构、以美林公司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以及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财富管理著称的瑞银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场风暴最终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1。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导致了多个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以及股市的剧烈震荡并最终波及实体经济,至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状况仍有待复苏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2011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总额为4279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9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3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8%;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6%;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4%,其中参与计算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我国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努力防范和控制下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外资银行的0.4%相比仍然较高,居各类银行首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仍然最为突出。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银行改制转轨而来的,在历史原因下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为了解决高额的不良资产问题,1999年财政部出资成立了信达、东方、华融和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通过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收购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共1.4万亿不良贷款(政策类剥离)。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转让、债转股等方式对不良资产予以处置,但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环境差、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权限和处置手段不够、不良资产处置效益较低等问题。同时还应看到,不仅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很高,一毕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很高。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存在着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问题,还存在着信贷结构单一信用风险集中,信用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缺少科学的量化管理等问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正在成为悬在中国银行业头顶的一把利剑,那么如何度量、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由美国次贷危机催生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①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2·第一章导论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兼顾资本数量和资本质量、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监管新思路,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该协议的发布给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巴塞尔资本协议Ⅲ是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监管机构针对全球银行业监管所做出的最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旨在提升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改善银行体系应对由各种经济和金融压力所导致冲击的能力,并降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它必将成为未来数年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现状是仍在努力推行2006年正式施行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协议Ⅱ在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础上确立了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由于存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数据信息系统缺失等问题使得在协议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重重,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过程,既是监管机构改进监管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最新推出的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代表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先进方向,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新协议的监管原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监管标准并积极推行,将会有利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同时缩小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差距。二、研究意义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在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承担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模型风险等,纵观已经发生的国际国内银行危机事件可以看到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银行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金融的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等因素使得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显著。信用风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自身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敞口仍然很大,为427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就高达近2996亿元,这将成为阻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顽疾,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相关数据库以及有效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构建相对落后。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合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标准以及计量模型并提出有效的信·3·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用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使得西方银行监管理念从以总资产大小为实力象征的监管转变为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理念。这一新监管理念促成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该协议的实施为进行有效的银行监管提供了依据,对防范与化解银行业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这一资本协议的缺陷日益突出,协议的修订势在必行。2001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便是在旧协议和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代表了当时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它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下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和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状况,中国银监会宣布,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后将仍继续使用1988年的旧协议同时努力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然而,始于2007年并影响至今的次贷危机暴露了2001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严重缺陷,很多实施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国际大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并未幸免,而是纷纷倒闭或被收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被大家广为诟病。在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人衰退两周年之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于2010年9月12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就巴塞尔资本协议新框架有关细节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韩国首尔峰会上获得签署。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共同组成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新标准,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方向,国内银行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协议的内容,以新协议为标准加大改革力度,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自身特点立足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监管标准对于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寻找差距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第三,在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有一类风险被称为模型风险,是指数学模型或参数设定的合理性与否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多方面问题,其中也暴露了之前所使用模型的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信用风险度量与定价模型都是基于著名的Black-Schole期权定价原理的结构式模型,和基于违约率外生的简化式模型。但模型本身并不完美,正因如此,在后来的研究中有大量学者对模型的·4。第一章导论改进进行了探讨,也正因为模型自身的缺陷使得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和定价时会产生偏差。在经典的结构式模型中,假设股票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在此假设下,股票将围绕着一个期望收益率在合理范围内连续变化和波动,也就是结构式模型结构式方法是以连续时间的扩散过程来描述企业的资产价值,它揭示企业违约的触发机制,在这种假设下不会因为企业价值的突然下降而发生违约。但事实上,这与实际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不相吻合。而在简化式模型中,违约不再是由企业资产的价值决定,被认为是外生的、服从某种随机过程的、解释违约机制的经济学模型。为了在能较好的解释违约机理的同时使得模型更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现象,作为对此两类模型的改进将两者进行融合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对我国的贷款定价和企业债券定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F第四,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事件。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都不容小视。虽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等原因,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相对其他地区和国家较小,但这场危机给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详细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过程以及后果,从而得到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度量、金融监管、信用评级、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启示,对于建设我国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节!国内外文献综述一、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信用风险是全世界银行业面临的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风险,它几乎是与银行信贷业务相伴而生的,历史上多次银行危机事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都是信用风险。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无论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加强。(一)关于信用风险理论方面的研究奈特于1921年发表的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指出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着本质区别,风险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作者认为难点在于预测是基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频率,而这无法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20世纪中期,·5·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冯·诺伊曼与德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合作完成的经典巨著《概率论和经济行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知识的大门,同时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支持。马柯维茨于1952年发表的关于资产组合理论的文章,提出了用方差来衡量资产组合波动性大小的方法,并讨论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风险度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早期国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风险产生和控制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们运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不完全合同理论、风险偏好等来研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问题。Leled,Pyle研究了信贷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和风险偏好对融资行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因为无法判别企业风险的大小而产生逆向选择,结果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会到外部融资,风险低的企业为了将自己同风险高的企业区分开,可以通过部分自我融资,即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在这样的过程中,风险低的企业的效用水平比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效用水平低,其损失的效用称为信息成本,这样使得市场均衡的结果是无效率的四。Stiglitz,Wei对银行贷款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研究。由于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风险高的企业愿意以较高的成本获取贷款,但是银行并不能有效识别企业风险的高低,从而使得利率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供需的杠杆作用,因为若银行提高利率,一方面会使得预期收益增加,同时此举也会导致信用不佳但冒险贷款的企业增加,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当信贷市场的供给小于需求时,有一部分企业将不能得到贷款[。Gale,Hellwig指出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不同的贷款者属于不同的风险偏好类型时就会发生逆向选择可。在借款合同的条款中借款者对于风险偏好的问题也有所体现,借款合同中包括借款利率、还款计划、担保可能的调整方式等对借款人的约束条件,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借款人对风险的偏好决定银行可能获得的回报。Towed认为由于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使得银行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去监督和审计该企业实际的现金流量。基于企业和银行都是风险中性的前提假设,有效的债务合约是在固定期望支付的条件下使审计概率最小化或者在给定审计概率条件下最大化期望支付幻。Holmtrom,Tirole对企业资本在融资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上建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于没有资本或资本金很小的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均难获得。对于已有一定资本的企业,银行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贷款融资。而只有当企业资本非常雄厚时,才能成功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6···试读结束···...

    2023-11-09 视角是什么意思 视角的拼音

  •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最新版(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1.第十条申请注册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名称规范,执业场所符合司法鉴定要求,资金不低于20万元;è2é具有明确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è3é拥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需的仪器设备;è4é在经营范围内拥有经过法律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司法鉴定所必需的检测实验室;è5é每个申请的司法鉴定业务都有三名或三名以上的司法专家。2.申请从事具有特殊资质要求的司法鉴定相关行业的,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业资质。(三)司法鉴定机构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符合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查登记后,方可依法开展司法鉴定活动。4.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外的司法鉴定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还应当报司法鉴定机构所在行政区域的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五、第十一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登记设立司法鉴定机构:(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开除公职的;è2é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登记的其他情形。...

    2023-05-28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员招聘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章的效力

  • 《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 上》栾照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作者】栾照钧著【页数】403【出版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209-12597-0【价格】128.00(上下)【分类】公文-写作【参考文献】栾照钧著.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内容提要:《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内容试读绪论伴随着《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格式》)的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2012年《条例》”)已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公文处理工作已实现历史性的转变,步入了统一规范的新阶段。深入学习、贯彻好2012年《条例》,是公文实务工作者和公文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长期任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由不规范到基本规范,再到今天的统一规范,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这使我们深感2012年《条例》来之不易,它的出台是我国当代公文法规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从公文处理工作的发展看2012年《条例》出台的历史必然性笔者十几年前曾运用纵横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等方法,对新中国狭义法定公文种类沿革情况、文种适用范围沿革情况、公文格式沿革情况、公文标题沿革情况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①。在研究中,将我国公文处理工作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试行阶段、探索过渡阶段、力求规范阶段和修订完善阶段(前两个阶段也可合并称作“试行探索阶段”)。这次出台的2012年《条例》,可谓是我国公文处理工作步入第五个阶段即统一规范阶段的标志。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历经“试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各自完善,在互补互促中发展—积弊凸显,在前进中寻求改革一殊途同归,在新时期实现突破”①栾照钩《公文病误矫正指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公文病误矫正指南(增订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的漫长发展过程。同时,2012年《条例》的出台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一)试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属于初期试行和探索过渡阶段,公文处理方面标志性文件的不规范性显而易见,在对公文种类、文种使用、公文标题等方面的规定上尤为明显。首先,看公文种类规定。1951年9月政务院发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1951年《暂行办法》”)规定的文种为7类12种:(一)报告、签报;(二)命令;(三)指示;(四)批复;(五)通报、通知;(六)布告、公告、通告;(七)公函、便函。当时没有请示文种,请示和报告是不分的;规定签报和便函均为公文的一种。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发出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以下简称“1957年《意见(稿)》”)正式规定的文种为7类12种:(一)命令、令;(二)指示;(三)报告、请示;(四)批复、批示;(五)通知、通报;(六)布告、通告;(七)函。当时将请示从报告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文种;增加了令和批示,取消了签报和便函;同时提出公告、公报、决议、决定、规定均属公文一种(公文种类实际上为8类17种)。其次,看文种使用规定。以典型文种为例,1951年《暂行办法》规定:“对上级陈述或请示事项用报告。”此规定明显请报不分。“对于使特定的机关或人员知道的事项用通知。对于使各机关(不分上行、平行、下行)周知的事项用通报。”此规定适用范围单一,行文方向混乱。1957年《意见(稿)》作了必要的纠正和补充,但仍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再次,看公文标题规定。20世纪50年代前期,公文标题经历了由无规定到模棱两可规定的过程。1951年《暂行办法》规定:“公文用纸第一页须包括文种、发文字号、事由、附件、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拟办、批示等栏。受文机关填写在规定栏内,文前、文尾不另写受文机关。”这种无标题的公文版式(公文格式各项基本填写在首页)在当时是正常的。195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发文须加注‘标题’或‘事由’(便函除外),并在第一页规定的地方填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则出现了两套主要格式:有的加标题,有的仍标注事由。当然,·2绪论也还时有无标题的公文出现。有标题的公文,也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者统一的完整标题,有的是缺一项或两项的不完整标题。1957年《意见(稿)》中,提出取消“事由”,改为“标题”,改变以往把“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者分割的现象。同时,较明确地提出了标题的概念及其构成,指出:“所谓‘标题’,就是由发文机关、公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三者所构成的文件名称。”这一阶段后期,中央一级机关的许多公文标题日趋完整,省以下机关先后效仿而改变了原来的做法。然而,也有不少地方还常常出现不完整标题,或者还有“三者分割”的现象①。“文革”期间,公文处理工作也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各级机关公文不规范问题均比较突出。“文革”结束,公文处理工作才迎来了新生。经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终于为正式出台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奠定了基础。(二)各自完善,在互补互促中发展力求规范阶段的标志性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1981年2月27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1981年《暂行办法》”),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1987年《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1989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试行)》)。以文种为例,1981年《暂行办法》规定的文种为9类15种:(一)命令、令、指令;(二)决定、决议;(三)指示;(四)布告、公告、通告;(五)通知;(六)通报;(七)报告、请示;(八)批复;(九)函。当时增加了指令文种;删去了1957年《意见(稿)》中的批示文种;明文规定了公告、决定、决议指示文种;将通知、通报分离成为两类不同文种。1987年《办法》规定的文种为10类15种:(一)命令(令)、指令;(二)决定、决议;(三)指示;(四)布告、公告、通告;(五)通知;(六)通报;(七)报告、请示;(八)批复;(九)函;(十)会议纪要。当时将令并入命令文种中,仍可单独使用;增加了会议纪要文种。1989年《条例(试行)》规定的文种为13类13种:(一)公报;(二)决议;(三)决定;(四)指示;(五)条例;(六)规定;(七)通知;(八)通报;(九)请示;(十)报告;(十一)批复;(十二)会议纪要;(十三)函。比较党政公文,除决议、决定、指示、通知、①栾照钧《转发性通知标题病误分析及矫正对策》,《秘书之友》2005年第12期。·3·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十个相同文种外,党的公文没有命令(令)、指令、布告、公告、通告,但比行政公文多公报、条例、规定三个文种。修改完善阶段的标志性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1993年《办法》”),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1996年《条例》”),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2000年《办法》”)。1993年《办法》规定的文种为12类13种:(一)命令(令);(二)议案;(三)决定;(四)指示;(五)公告、通告;(六)通知;(七)通报;(八)报告;(九)请示;(十)批复;(十一)函;(十二)会议纪要。同1987年《办法》比较,增加了议案文种;取消了指令、决议、布告文种;将报告、请示分离成为两类不同文种,有利于纠正报告和请示不分的情况。1996年《条例》规定的文种为14类14种:(一)决议:(二)决定;(三)指示;(四)意见;(五)通知;(六)通报;(七)公报;(八)报告;(九)请示:(十)批复:(十一)条例;(十二)规定:(十三)函;(十四)会议纪要。同《条例(试行)》比较,增加了意见文种;文种排列顺序作了适当调整。2000年《办法》规定的文种为13类13种:(一)命令(令);(二)决定;(三)公告;(四)通告;(五)通知;(六)通报;(七)议案;(八)报告;(九)请示;(十)批复;(十一)意见:(十二)函;(十三)会议纪要。同1993年《办法》比较,取消了指示文种:将公告、通告分离成为两类不同文种:增加了意见文种。对四个阶段党政公文的各自文种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行政公文始终保留的文种有命令(令)、报告、批复、通知、通报、公告、通告、函,后增保留的文种有请示、决定、会议纪要、议案、意见,先后删去的文种有签报、便函、布告、指示,先增后删的文种有批示、指令、决议;党的公文始终保留的文种有决议、决定、指示、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后增保留的文种仅意见文种。将党政公文文种作最后比较,会发现:两者相同文种是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行政机关有、党的机关没有的文种是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党的机关有、行政机关没有的文种是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4绪论公文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从历史来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他机关在制定本系统公文处理规定时历来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文件为参照范本。1996年《条例》出台时,也有所创新,比如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了意见文种,国务院在2000年发布《办法》时则借鉴了这一做法。回顾每次出台的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可以看到党政机关公文在相同文种及其适用范围、公文格式和行文规则等方面相互借鉴和完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积弊凸显,在前进中寻求改革在2012年《条例》施行之前,1996年《条例》可称作党内公文处理法规,2000年《办法》可称作行政公文处理法规。党政各自的公文处理法规在施行过程中,均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除自身的瑕疵外,主要凸显了两者的不必要冲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对文种规定的科学性方面的差异或许最能说明问题。1996年《条例》发布时,我国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将法规名称等同于狭义公文一并规定在公文处理法规中,可以理解但欠科学;在党内法规已明确规定法规名称的情况下又重复规定条例和规定这两个文种,尤为不妥①。公文处理法规所指的公文应当是可独立行文的狭义公文(即狭义法定公文),所规定的文种属于狭义公文文种,而不应包括法规和规章名称。狭义公文的突出特点是行文方式上的独立性、行文方向上的确定性和公文格式上的规范性,其中的文种均可直接编排发文字号而用红色版头独立行文。2000年《办法》发布时,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文种规定比较科学。党政公文处理法规对文种的规定不一致,反映到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异议。1996年《条例》和2000年《办法》在对文种适用范围和公文格式的规定上,也有许多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也同发布时间上的差异有一定的关系。此处仅以对函的规定为例,1993年《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1996年《条例》规定:“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2000年《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1996①栾照钧《公文处理法规文种规定科学性之比较分析》,《办公室业务》2008年第1期。5公文写作规范详解全书(上)】年《条例》对函的规定在“机关之间”前面未加“不相隶属”的限制,但在“行文规则”一章第十二条第(五)项中规定:“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由于“一般”的不确定性,则出现了对1996年《条例》和2000年《办法》如何正确理解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正确使用函的问题①。两者的差异,导致了函的使用上以及理论研究工作中较长时间的混乱。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上述问题均是前进中的问题。从2012年《条例》可以看出,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为寻求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四)殊途同归,在新时期实现突破2011年10月18日,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期,党政公文处理法规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2012年《条例》将党政公文原文种合一后仍保留15个文种,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会议纪要”改成了“纪要”),删去了不常使用的指示文种以及不宜作为狭义公文的条例、规定文种,从中可以看出对文种的规定比较科学、规范。2012年《条例》使原党政公文处理法规中诸多的不一致和存在的种种瑕疵得到了较全面的纠正。除此之外,2012年《条例》在公文格式方面以及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等方面也作了许多新的或明确的规定,如删掉了主题词要素,增加了页码要素,补充了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和不得将请示原文转报上级机关以及属于党政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等规定,程序更为严格,更加强调保密,等等。二、'从公文处理法规主要差异看2012年《条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研究党政公文处理法规的主要差异,可以加深对2012年《条例》科学性规范性和出台之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增强贯彻执行2012年《条例》的自①栾照钧《函怎样代行请示、批复和通知之责一关于函的正确行文》《函的规范使用之理论与实践释疑》《当务之急一纠正公文写作书中有关函的错误阐释》,《秘书》2004年第1期、第3期、2005年第4期。·6····试读结束···...

    2023-05-1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免费下载网站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