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一种可以养的习惯pdf电子书完整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要坚持一个好习惯,你不需要意志力,你需要正确的方法!编辑推荐想减肥、省钱、戒烟?想养成好习惯,却总是半途而废?当你明白为什么不能坚持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改变了!这不是一本教你养成“好习惯”的书,它关注的是更本质和核心的问题: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养成习惯有正确的方法吗?本书的作者古川武士从对人类“行动科学”的研究入手,总结了养成习惯的三个阶段:“叛逆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针对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人们的心理反应,用具体的案例向读者清晰地介绍养成习惯的科学方法。想要坚持行动,不是意志力,是正道!告别“三分钟发烧”,开始阅读本书吧!简介每个人都有抗拒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这是人的本性。如果你想坚持一个好习惯,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习惯养成的阶段性特点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掌握毅力的诀窍,科学克服惯性,让习惯养成的过程像刷牙一样轻松自然。关于作者SamuraiFurukawa,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现任日本习惯培训咨询公司董事长,拥有多年培训和指导企业经营者和专业人士的经验。他创建的个人成长课程在日本上班族中很受欢迎。陈美英,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国际贸易系,现为专业翻译。坚持一个习惯df预览目录第1章你为什么坚持不下来?第二章:成功习惯的三个阶段第三章十二个“连续开关”让你远离失败第4章任何人都可以坚持:六个成功案例后记第1章你为什么坚持不下来?1.1两个人生命运截然不同的上班族首先,让我告诉你吉田先生和新井先生的故事。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上班族,你可以比较一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不耐烦:吉田先生的故事先生。吉田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非常敏感。他精力充沛,充满挑战精神。2003年,使用电子报纸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开始流行起来,吉田先生也顺势而为。他出版了一份以他的专业领域为主题的电子通讯,“商业力量”,最初的目标是每天出版。他继续做了一周的电子报,后来因为工作忙而加班,所以改成隔天,又改成休息三天。最后因为觉得太麻烦,干脆放弃了发电子报的念头。2004年,吉田先生再次顺应个人博客的潮流,决定每两天发布一次他的商业活动日记。一开始他觉得很新鲜,所以他继续发表了大约三个星期。渐渐地,更新内容的频率越来越低,到了第二个月就完全没有更新了。同样,他也在2006年紧跟社交网站的潮流,很早就来到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交网站mixi注册,联系高中朋友和工作朋友,总共增加了近100个联系人。不过,后来他又觉得累了,最近就停止登录网站了。2009年,吉田先生加入了流行的推特。他认为,“推特”发布的字数比博客少,应该能够坚持下去。结果和以前一样,他登录网站的次数逐渐减少,三个星期后,他也没有多少更新,最近几乎看不到他的消息。...

    2022-04-18

  • 焦虑是一种能量书籍尹依依PDF电子书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焦虑是一种能量作者尹依依,博士。伦敦大学心理咨询专业,英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学家,英国健康与护理专业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主治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遗症。简介每个人都焦虑,每个人都讨厌焦虑。但焦虑也有光明的一面!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脆弱、敏感、内向、创伤等,都会引起焦虑,但这些焦虑中也蕴含着能量,对个人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分析真实案例,揭示焦虑还可以使人具有超强的预见性、专注力和执行力,给予读者支持和力量、舒适和自由。这本书是为焦虑症患者写的,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编辑推荐这本书是为那些患有焦虑症的人写的,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是预测、专注和执行的能力!很多让人焦虑的心理问题,比如脆弱、敏感、内向、创伤等,其实都有好的一面!作者尹依依,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咨询师,英国心理协会注册心理学家,英国健康与护理专业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10000小时临床经验,主治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遗症。全书是作者接触过的真实案例,美观实用。目录序幕:所有的奋斗都值得一看第一章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能量抑郁症:感冒可以治愈现实比完美更“美丽”当你放弃对安全的追求时,你才真正放心如何放置“玻璃心”?如何摆脱“我是受害者”的思维循环?反商:克服困难的能力只需要这四个步骤就可以摆脱伤害感谢没有杀死你的经历让我的错误为我工作Chater2情绪与性格情绪是读心术的密码内向不需要矫正我自卑,我该怎么办?自恋的B面可能是自卑自怜:我好倒霉,我渴望得救不要将漏洞误认为是弱点矛盾的思维会把我们带入深渊期待是怨恨的源头女人的野心是劣势吗?衰老带来的不仅仅是焦虑第三章我和其他人界限感:健康关系的先决条件为什么爱让我窒息?越内疚越疏远好老人:为什么总是我付钱?YeorNo,隐藏着我们最大的恐惧无法控制的控制欲你与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与世界的关系我希望我在结婚前就知道的事情当女人成为母亲时如果有人问你“你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死亡教会我们什么精彩的书摘“焦虑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能量”作家梁小生曾说过:“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城乡贫富、官民不分。”其实,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表达,基本上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焦虑感,但一般来说,这是一种不确定感和随之而来的担忧。这种恐惧通常是基于对我们未来结果的负面预测。这种悬而未决、隐隐约约的恐惧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不适感,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试图化解它。在心理学中,个体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适度的压力(焦虑)可以将效率提升到最高水平,而过度的压力(焦虑)会导致焦虑蔓延,无法正常思考和感受当下。焦虑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大约十分之一的人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什么是防御性悲观主义?有句话雄辩地描述了防御性悲观者的特点:当航行帆船遇到大风时,悲观者抱怨风很大,乐观者期望风停,防御性悲观者调整风帆。从某种意义上说,防御性悲观主义者是一个愿意弥补和改进的人,知道结果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失败或抱怨命运。我们常说人使事,事事在神,这其实是一种防御性悲观主义的表现。美国心理学教授JulieNoelham认为,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下意识地将焦虑转化为动力,考虑所有对策,然后坚决执行,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内心期望,选择性地面对失败。因为期望很低,所以任何收获都是惊喜;通过细分和具体化问题、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在焦虑的时候,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不会逃避或拖延,他们通常会选择直面困难,即使结果无法改变。Norham教授用她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实验发现,在同样的任务中,当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详细列出所有困难时,他们更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当乐观主义者根本没有考虑可能的困难时,他们可以展示你最好的实力。更有趣的是,如果他们能够同时使用防御性悲观主义,那么容易焦虑的人往往会更加自信和成功。焦虑与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有关。通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从一个无所畏惧的小孩变成了一个焦虑的成年人。当我转行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时,我经常觉得自己会失败,并且想象过无数最坏的结果。后来,我只是抱着“尽力而为,反正我一定会输”的心态,一步步走到了这一步。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未觉得自己很厉害。经常焦虑,担心准备不够,专业不够先进。我仍然尽我所能,敬畏地完成每一次咨询。慢慢地,焦虑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一种动力。所以不要害怕焦虑。焦虑有其好处,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焦虑通常是成功的必备条件。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你表现得更好曾经来访的是话剧演员,专门演莎士比亚剧,场景多,台词长,真不容易。他在舞台上耀眼夺目,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实际上是一个极度焦虑的患者。哪怕一出戏排练了无数遍,演了十几年,台词都记在心里,但每次上台,他都会浑身发抖,汗流浃背,妆容都被染红了。当他来咨询我时,他问我:“我怎样才能不那么紧张?”我说,“也许是你对每场演出都不太在意的时候。当然,你也可以深呼吸来减慢心率,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就是因为紧张,你才不会”真的不在乎每一次排练,我会全力以赴,每次上台都会那么投入,不是吗?”明白了这一点,他终于可以让自己着急了,也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此,焦虑似乎变成了动力,他甚至开始享受在舞台上心跳加速的感觉。提前一点计划可以让焦虑的我们解决我们内心的担忧。正因为如此,防御性悲观主义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学概念。消除焦虑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管你是多么的佛教徒,生活总有办法把你打倒在地。既然焦虑是必然会发生的,那么我们不妨多想想如何运用焦虑的力量。即使在预料到最坏的情况之后,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减少焦虑。同样,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清楚,有针对性地思考,也能带来一定的控制感。因为我们不会盲目乐观,所以在焦虑的时候,可以用过去的失败来提醒自己不能放松,也可以用过去的经验更好地面对现在的困难。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告诉自己不要担心有时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继发性焦虑,它是由于担心自己过于焦虑而引起的更大的焦虑。防御性悲观的倾向可以让我们在焦虑的时候如实面对自己的情绪,更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溺于情绪中,完全被焦虑包围。即使在焦虑中也能独立思考,拥有自我意识的能力,可以帮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乘风破浪,这是不可多得的心理财富。即使你面前的困难看起来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使你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这种能力也会让你保持专注,直到你找到应对它的最佳方法。没有剑的生活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虽然防御性悲观可以作为焦虑的动力,但如果只看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士气。您将被用作负能量发生器,并成为团队的压力源。生活中,做好补救的准备,不享受当下的快感,也会带来问题,你会被视为尤物,让身边的每个人都不舒服。我遇到过一位对工作压力非常有抵抗力的女性。她是问题专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总能从容不迫地解决。久而久之,大家都非常依赖她,非常钦佩她。但她却向我抱怨:“平时对我很友好和尊重的同事,一旦有什么聚会或私下放松的活动,就怕被我发现,更别提邀请我了。我有那么可怕吗?有问题的时候,他们是第一个面带微笑地来找我的。有什么好东西,为什么没有人与我分享呢?”我告诉她,也许大家都习惯了她这个永远处于“防御性悲观”状态的人,所以在一些不需要防御性悲观的情况下,大家都会觉得她缺乏乐趣。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总是只看可能的问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士气,对吧?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总是在计划如何补救,但不享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会带来问题。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到舒服,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情感武器,分别处理每个问题。焦虑虽然可以是一种动力,但也是一种内耗。如果您没有处于警戒状态,则您无需一直武装。我们的情感武器库中需要更多其他武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JulieNoelham教授有一系列关于防御性悲观主义的测验,您可以利用这些测验来思考自己应对焦虑的方法。・开始一项任务时,总是期待最坏的情况。·我经常认为事情注定会变得更糟。·会尝试从各个角度考虑最坏的结果。・担心无法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花很多时间担心事情出错的部分。·想象一下,如果任务失败,我自己会受到伤害和沮丧。·想想处理错误的可能方法。·我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懈怠,不要太自信。・计划所有链接需要很多时间。·我会经常担心错误,所以我会做好更多的准备。如果您对上述大多数问题的回答为“是”,那么您可能有能力将焦虑转化为动力,利用它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人生的路上,如果焦虑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你不妨从焦虑中寻找动力。小说家G.B.斯特恩说:“乐观的人发明飞机来探索天空,悲观的人发明降落伞来防止坠落。”如果我们知道如何看待它,每一种情绪都有力量。正能量容易产生快乐,黑能量容易产生焦虑,你会选择什么一个正能量的人,往往内心很容易感到幸福。而一个黑气浓郁的人,内心往往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甚至总是处于焦虑的状态。人们喜欢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舒适,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平静生活带来的满足和享受。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状态。比如:今天上班迟到,会有窒息感,但很快就会调整:下次不能再迟到了,一定要克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就这样,继续开始新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你都不会永远沉沦,但你会一直在想:如何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如何追求幸福的生活状态?什么是黑能量?这种能量在推动自己不断的进步,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不断地放弃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为了达到一个目标,熬夜、放弃私生活、努力工作等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状态。比如:被人嘲笑、被别人鄙视、被情侣甩了等等,这些行为背后很容易滋生黑能量,会严格要求自己,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状态。无论是正能量还是黑能量,都是从自知的角度来的。有的人会觉得人生就是幸福,剩下的只是浮云;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的人生会轰轰烈烈,事业有成,做不到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而他总是在和自己较劲,感觉别人很容易超越自己。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活出自己独特的品味,这是必要的思考。例如,如果你不想做你现在的工作,你想辞掉你的工作去旅行,那么你应该彻底放下你现在的工作,去一次说你可以离开的旅行。也许新的生活将从这里开始。很多人总是会向前看,想未来,总是想很多,最后停下来犹豫。保持卓越是一种习惯,坚持不懈的懒惰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你选择什么?保持良好需要每天的努力,这更痛苦;持续的懒惰需要每天拖延,这更令人愉快。但是,前者在后期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却是后者无法比拟的。随着后者继续偷懒,他们对生活越来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该做什么。有句话说:我们赚的钱取决于我们的认知高度有多高。当我每天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时,我会把注意力往哪个方向推;当我每天不去想如何获得财富的时候,我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不动声色。人生的积淀,人生的阅历,都需要不断打磨和磨合,塑造更好的自己。拥有正能量,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到很多发生的事情,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整个人就会显得更加轻松快乐。虽然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可以快速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理舒适度达到最佳状态。拥有黑能量会激发你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你内在的强大动力去达到一些别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这样的人会有一种霸气,会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有着某种独特的野心。整个人容易陷入一种不安全和焦虑的状态,导致自己不知道未来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如果您想要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请培养积极的思维。要想称霸,就培养黑能量思维。如果你能同时拥有正能量和黑能量,你的人生一定是那么完整,你不觉得吗?...

    2022-04-16 焦虑症创伤怎么治疗 焦虑症创伤处理

  • 巡山报告2・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山游记2·如何理解一种新疾病作者王黎明,博士,加州理工学院,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文津奖”获得者。着有《生命是什么》、《上帝的手术刀》、《美食家的生物培养》、《最后的笑声》等科普作品。“获取”应用“生命科学50讲”等音频课程讲座。简介《山游记》是王黎明教授的一项重大科学写作计划。他计划用30年的时间不断观察和分析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最大进展和重大事件,并每年将其整理成书。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的疾病是本系列的第二本书。2020,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注定会被大家铭记。“冠状病毒”也成为了本书的必然主角。王黎明教授从病毒的发现、疾病的治疗、疫苗的研发入手,回顾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内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加深了读者对病毒和传染病的认识。它还澄清了许多关于病毒和传染病的误解。同时,他将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人类进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启发读者思考未来我们应该如何与病毒共存。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生命科学进展。王黎明教授分析了18个生命科学事件,包括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食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猪器官适合人类使用、可以延缓衰老的“运动员血液”等。他用自己专家的专业眼光揭开迷雾,还原事件真相,让读者跨越知识壁垒,一睹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风采。风光无限,实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探索已经走到了哪里,又将走向何方。编辑推荐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新冠病毒是什么?有神药吗?无症状感染者怎么了?疫苗是如何研制的?未来会怎样?您想知道的有关冠状病毒的所有科学问题都在这里得到解答。年度必知的生命科学事件有哪些?吃一点“代餐”真的可以逆转2型糖尿病吗?基因编辑能让猪器官对人类有用吗?自己不想锻炼,靠别人锻炼就能变年轻?您将阅读全球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科学故事的起起落落;科学故事背后的深刻逻辑;科学、商业、伦理和道德的纠葛和角力。“获取”APP同名栏目由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王志珍,著名学者何凡、饶毅推荐。目录简介:如何理解一种新疾病?第一章定性:人类是如何发现新冠病毒的?第二章定量:COVID-19有多危险?第三章治疗:COVID-19有灵丹妙药吗?第四章预防:COVID-19疫苗,全球行动第五章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第6章展望:人类能否彻底消灭新冠病毒?第七章未来:人类有可能消灭病毒性传染病吗?第8章反思:人类能否在下一次疫情中做得更好?山地旅游大事记(2019年11月-2020年10月)1抗击亨廷顿病的新思路2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3个在中国本土开发的药物已获得FDA批准4位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遗传病新致病基因5种逆转2型糖尿病的新食物器官移植的6个新方向7何建奎被追究刑事责任8“院士学术造假”事件卷土重来9神经疾病治疗技术属于谁?10个“运动员”血液可以延缓大脑衰老11基因编辑的新进展12“真诚精神”的客观证据13针灸和腧穴的生物学基础14“吃什么补什么”的生物学解释15什么是“出体”16种新型神经信号检测器17发现“好吃又懒”的基因谢谢书评本书必将帮助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看到生命科学进步的历史演进和未来方向,帮助更多人了解生命科学技术将对人类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技医学史系主任)本书选题适时,从专家的视角和深度,以科学史的逻辑和科学分析的精神,将争议热点和前沿进展的科学科学化,这足以使公众的科学素养受益。同时,执着的态度和答题流畅的作文也贯穿全书,颇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可以说,这套丛书将是生命科学发展史的一个独特缩影。——饶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座教授、北京脑科学中心主任)裹着八卦糖衣,送出科学炮弹。王黎明,生命科学新锐科学家,为您报道科研第一线的战地记者。当你说不清真假,不知所措时,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在你身边说:来,往这边走。——何帆(《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每个人都会喜欢读这本书,觉得它值得一读,并热切地期待着阅读王黎明教授即将出版的每一本山游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本书前言2020年即将过去,注定会被人们长久地铭记、谈论和感受。在这些回忆、讨论和感受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当然会是绝对的主角。在2020年的集体记忆中,将有一场史诗般的壮举,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武汉一夜封城,几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秩序;超过10亿人将在家里闭门造车。会有一个难忘的春节假期;每天都会有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心碎的死亡数字;会有医女断了武汉的长发远征;美国股市每周将出现数次前所未有的“熔断”;创纪录的GDP下降;当然,也会有全国解封后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狂喜和放松,以及国际舞台上那些看似无穷无尽的恐惧和怀疑、争吵和推卸。仿佛就在昨天,人类文明刚刚经历了一百年的巨大进步。短短几百年,我们踏上了月球的土壤,看着蔚蓝的地球从月球地平线跃出;我们制造的飞船飞行了超过200亿公里,正式离开了太阳妈妈的怀抱;我们已经确定了30多个人类基因组。亿万碱基对的精细序列,甚至开始用基因编辑技术,上帝的手术刀,亲手雕刻生命蓝图;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微小原子核深处的秘密,我们想从中汲取取之不尽的能量;至少在某些方面,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终于超越了我们自己的大脑,它在呼唤我们赋予它更重要的任务,从阅读图像、驾驶汽车到治疗疾病。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人类也开始反思人性和现代世界的秩序。国际治理首次拥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高效平台。同一世纪,1918年的大流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运兵而席卷全球,夺去了大约5000万人的生命,直接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包括欧洲政治版图的改写,公共卫生的兴起,医疗保险的繁荣,回味至今。2019年出现、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正在提醒着整个人类世界,人类文明虽然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它的根基可能建立在柔软的沙滩上。一种需要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其真实内容的微小病毒,可以在瞬间引起世界各国元首的恐慌,使数以千万计的公司破产,并动摇数十亿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了他们的生活。.面对下一个百年,这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隐藏病毒世界,或许是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对待的生存命题。由于我们30年的山地之旅,2020年有了自己独特的主题:人类如何理解和应对一种全新的疾病?新冠病毒,百年未见的危险,虽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在科学上,它或许是进步的见证者人类科学,并观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如何做天赐之物来对抗一种全新的疾病。因此,我会在这次巡山计划年度报告中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大家一起看看我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面对“新冠”还必须做些什么.具体来说,在1950年代开始的现代生物革命之后,这是人类第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突然的、迅速扩大的、极其危险的病毒传染病。与1918年的流感相比,人类实际上拥有丰富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理解甚至对抗这种疾病。也许你在抱怨和失望,问为什么在新冠疫情流行一年后,我们仍然没有确定它的起源,为它研发出特定的药物,为什么传说中的疫苗还没有到来。不过,在我们接下来的讨论中,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发现,面对“新冠”这样一种全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虽然有遗憾,但全人类,尤其是中国,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优秀的。展望未来,我们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2022-04-16 生命科学院士名单 生命科学院士

  • 漫画分镜头表现教程pdf高清版

    编辑点评:漫画分镜头表现教程df是ora猪(张弦)所编写的漫画教程,讲述了分镜头概述,镜头表现,镜头技巧等方法技巧,采用图文的形式,帮助即使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也能快速理解。漫画分镜头表现教程df预览图漫画中分镜的意思漫画分镜是打草稿阶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页数,定制每页内的格框划分等。分格是漫画的基本技巧,也是当代漫画和传统漫画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早期漫画基本上是严格分格的,并且多是矩形格,每格可以理解为一小页,或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所以有“分镜”这样的称呼。当代漫画的分格已经相当自由,基本上除了必须保证阅读方便,其他限制都可以打破,为了情节需要,让画面出格甚至做通页和跨页的大画面现在已十分常见。无论是否出格,画面的初步布局一般也要在分镜阶段设计完成。漫画中透视的意思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ericere”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漫画分镜头表现教程作者简介ora猪,张弦,国内新锐漫画教学第1人,自由漫画家、插画家、漫画编辑,原创漫画反应堆创办人。Ora猪的工作经历:曾于台湾果唐国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韩国漫画封面绘制、设计以及广告制作等工作;曾于台湾果然工作室任漫画家一职;曾跟随台湾前大然出版社社长学习并担任漫画编辑、图文编辑、排版等职。07年独立创办并制作百度原创漫画反应堆至今。2008年担任爱搜书网电子杂志的设计工作;09年,在友基科技担任特约画手一职,期间创作的《小季教你画漫画》系列教程因其独特、幽默的教学方式一直在各大网站、论坛备受好评。09年创办提拉米苏动漫番,并开设旗下*店,专门从事数位板、绘图板等动漫工具的销售。现为职业漫画家。...

    2022-04-10 漫画家分镜排行 漫画家分镜稿

  • [美]托马斯·索威尔《歧视与不平等》pdf电子书下载

    歧视与不平等》:美国知识界奇迹托马斯·索威尔新作,用事实与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冷静而有说服力地打破关于种族、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狭隘与偏见,重新审视每一种看似合理的社会谬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理性认识世界的经济学。书名:歧视与不平等作者:[美]托马斯·索威尔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原作名:DicrimiatioadDiaritie译者:刘军出版年:2021-8页数:280类别:经济学书籍格式:df、eu、MoiISBN:9787521730722《歧视与不平等》作者简介:[美]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长期任职于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姆赫斯特学院和其他学术机构以及智囊团。著有《美国种族简史》《歧视与不平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30部作品,常年在《福布斯》、《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曾获得“博伊尔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布莱德雷基金奖”等荣誉。《歧视与不平等》内容简介:个人、群体和国家在经济成果的取得等不同社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许多解释,一些人认为那些结果不太幸运的人是基因的受害者;另一些人认为这些不那么幸运的人是那些更幸运的人的受害者。《歧视与不平等》搜集了大量的经验证据,挑战一种观点——不同的经济结果可以由任何一个因素来解释,无论是歧视、剥削还是基因。作者托马斯·索威尔分析了关于这些不平等问题的普遍社会观点以及基于这种观点的政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教育灾难到广泛的犯罪和暴力,旨在用事实和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冷静而有说服力地打破关于种族、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狭隘与偏见,重新审视每一种看似合理的社会谬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智、平衡和有说服力的经济学新视角。...

    2022-04-08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索维尔 经济学家思维方式

  • 平面设计:设计策略视觉表现提升班价值3530元(完结),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本课程由曹凡先生和沈洪瑞共同打造:设计策略视觉表现提升班官网售价3530元。本课程分为5章和24门课程。战略思维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设计师进一步成长的关键。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梳理了基本知识,而且紧密结合了国内外的设计趋势和理念。不仅追求品牌定位,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学习后,整个设计的思想、想法、愿景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程作业是模拟实际商业应用中的项目,非常具有实践性。整个课程体量很大,密度高,干活满满。做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别人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的阶段,当你街道用户需求的应该有自己的设计策略,能够给用户提出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你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大多数和沈也老师也非常耐心和负责任,在课外时间也耐心地回答各种问题,对学生提出一对一的家庭作业修改意见,是罕见的两位好老师!良心推荐这门课!课程24完整视频课件资料43.5G,文章底部有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设计策略视觉表现提升班视频截图学员评价:飞**猪老师的课程一定要多听两遍,有很多点需要记住和消化,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是帮助设计和改进的好方法!比如色彩分析练习,收集图片分析,老师从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和沈也老师真的教了很多干货,也引导了我在设计中迷茫的方向,找到了学习和提升的方法。课程从更高的维度教课程,从更全面的角度构思自己的方案。老师们也在微信群里回答学生们在工作中的疑惑,特别有耐心。这门课也要感谢班主任和助教,非常敬业负责。学生也很优秀,学生在微信群直播中分享的学习方法也很好。他们默默地写下来。他们应该向老师和学生学习更多!R**M经过三个月的课程终于结束了。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和沈毅的指导。这门课有很多干货,每门课都值得一遍又一遍地看。最重要的是,这两位老师都是伟大的上帝。在伟大上帝的指导下,他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他们通常无法接触到的行业知识。非常感谢。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家庭作业要做,但跟随老师的步伐可以不断挑战自己,也可以得到老师的客观评价,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慢慢了解自己的方向。在学习小组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学生可以一起交流设计问题。整个课程收获了很多,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目录:设计策略·视觉表现提升班(已完结)【43.59G】第一节战略与设计品牌形象和设计附加值.m4第二节战略与设计品牌传播与视觉设计.m4第3节rief如何阅读文本感官思维的视觉过程.m4第四节图形表达的应用.m4第四节关键词视觉转换和品牌战略项目模拟发布.m4第五节数字时代的视觉格迭变近年来在视觉上很流行.m4第六节符号的传播:符号的提取和多样性.m4第七节图形价值:图形与风格的搭配.m4第八节图案的魅力:重复和构成手法.m4第九节图像拼贴:从材料到设计.m4第十节肌理的力量:提取、类型、风格和设计.m4第11节色彩冲动:印象与选择.m4第12节字体和标语:文本图形和布局设计.m4第13节布局与分割:网格布局与布局风格公式.m4第14节从VI走向品牌Guidelie.m4第15节规则下的视觉差异化与Reize宗旨.m4第16节材料制作TIPS:印刷与供应商对接.m4第17节作业评改:设计技法创意全攻略.m4第18节文案传播字体设计.m4第19节品牌创意传播新玩法IP传播.m4第20节社交互动游戏.m4第21节如何基于文案IP设计延伸与互动.m4第22节节日或跨境传播爆款产品.m4第23节线下互动艺术装置.m4第24节复盘课:如何呈现设计师的作品集.m4整理课件资料.zi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都有什么?为什么都认为考试难?

    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哪些科目?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注册会计师考试难?今天高顿CPA小编会给你一个详细的解释!一、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哪些科目?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有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税法六门考试科目。在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中,会计难度最大,考生在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时可以优先备考会计。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难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考试仍然非常困难。2021年综合阶段考试合格率72.77%专业阶段考试均合格率为22.91%。专业阶段各科目合格率分别为:会计科目15.92审计科目%21.28财务成本管理科目%21.23经济法科目%27.92税法科目%24.62%,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科目28.82%。为什么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么难?小编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1.考试证书含金量很高一般来说,考试越难,只能能表明考试的黄金含量相对较高,证书有很大的作用。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行业的黄金含量很高,是一种相对困难的会计证书。2.考试内容太多注册会计师考试有两个阶段,专业阶段的六门考试科目也需要考生在5年内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教科书很多,很厚,考生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3.考生自身原因在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群中,全职备考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职考生。边工作边备考很难集中注意力。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时间即将到来。如果考生想备考,需要尽快学习!▎本文由高顿原创发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2022-04-03 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一般考几门?

  • [每天读本书] 存在感来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这里有两篇关于萨特哲学思想的文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前一篇文章是周旭良教授在同年第五期上发表的,以纪念1980年哲学家的去世;后一篇文章是萨特最后一次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发表于1946年。正如作者开始明确指出的,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为存在主义的几种责任辩护,因此它是一篇重要的文章,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存在主义理论,这无疑是研究萨特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译者周旭良教授是一位诗人和文学翻译家。不幸的是,他于1985年去世。早年,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哲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他最初从事现代西方哲学。因此,在这本书的翻译收入中,保留了他对原始粗心大意的评论和评论的翻译前记作为纪念,供读者研究和参考。萨特和本尼是今天的希望·莱维(BeyLévy)法国新观察家发表的对话录分为三部分(LeNouveauOervateur)1980今年3月,据美国《激进思想季刊》和《特洛斯》报道(Telo)1980年夏季号的英文本译出。对话录中的发问者本尼·莱维长年化名皮埃尔·维克多(PierreVictor),他是法国无产阶级左派和年轻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人,也是萨特晚年的坚定伙伴。在《今天的希望》的开头,萨特认为,与普通人所知道的相反,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哲学家。他认为希望是人类的一部分,在人类的行动方式中总有希望,他说在他的《存在与虚无》之后的作品中,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绝望可能是我的品质。但在这次对话的结尾,他也承认,他一生中有两次被绝望诱惑:一次是在法国战败后被德国占领,另一次是1975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然而,他说他最终会死在希望中,我相信今天的可怕的世界只是漫长历史演变中的短暂时刻,希望永远是鼓励革命和起义的主导力量之一和未来的概念,因为人们必须相信进步。萨特对当前左派、激进主义及其政党的评价几乎持批评甚至消极的态度,尽管他指的是欧洲的左派及其政党,尤其是法国的左派。他阐述了革命暴力的意义,并明确表示,作为一个法国人,他坚决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因此,他与另一位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分手)。萨特还阐述了他对革命、民主、选举等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从对话的其他部分可以看出,当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去世时,他仍然关注人、道德、人道主义和对人们遥远未来的期望。其中,有改变或纠正他过去的观点,也有进一步的解释。如果他放弃了早期意识是道德的,自由是其价值的唯一来源,他认为意识有一个义务的方向,并且总是有一种超越人道主义的尝试的原则,那么他应该以超越人道主义的行动为基础,这是禁止人道主义的开始。如果他把人道德的行动变成一种原则。从30年代称人道主义为胡说八道,到40年代解释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到这次谈话:当什么是人还没有确定时,我们不是完整的人;当努力实现人际关系和人类定义的存在(eig)当时,人道主义毫无意义;此时此刻,我们只是认为人道主义是我们优秀品质的经验,认为跳出我们自己,进入人——从我们的善良行动可以想象人的圈子,只等待人们恢复原始关系是兄弟关系,等待人真实,完全存在,他与同一时代的关系和他独自存在的方式可以被称为人道主义的目的。萨特在这里提出的让每个人(ero)成为人(ma),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等等,他似乎试图回到马克思预期的人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全面的人。注:以上摘自本书译者序一。————————————–本书书摘:人道主义还有另一个意义,它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人总是在自己之外,人靠把自己扔出去,消失在自己之外,让人存在;另一方面,人只有追求超越才能存在。我完全觉得我曾经认为前面的世界已经被夺走了:我发现我面临着一个悲惨、邪恶和绝望的世界。换句话说,情感是由人们的行动形成的,所以我不能指导我的情绪。也就是说,我既找不到真正的行动冲动,也找不到任何道德公式来帮助我行动。人除了自己想的,什么都不是。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连理性的天堂都没有他;人只是试图成为什么时候存在。至于绝望,这个词的意思非常简单。它只是指我们只能将所有的依赖限制在我们的意志或许多可能性中。更多书摘…————————————–原作名:ExitetialimeetuHumaime作者:[法]让-保罗·萨特翻译:周旭良/汤永宽评分:8.5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巨大、流行和流行的哲学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萨特。这本书由两篇文章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对话》。前者发表在1946年,后者发表在1980年去世前不久。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2022-04-04 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原则 萨特存在主义基本观点

  • 陈平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读书的定义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读书”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朋友见面打招呼:“你还在读书?”那意思是说,你还在学校里经受那没完没了的听课、复习、考试等煎熬。可如果终身教育的思路流行,那就可以坦然回答:活到老学到老,这么大年纪,还“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一点也不奇怪。“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什么叫以读书为职业,就是说,不擅长使枪弄棒,也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过去称读书郎、书生,现在则是教授、作家、研究员,还有许多以阅读、写作、思考、表达为生的。“读书”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都什么时候了,还手不释卷?”春节放假,你还沉湎书海,不出外游览,也不到歌厅舞厅玩乐。“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在漫长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固执地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举动,还影响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2002),开篇引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么说,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不就成了行尸走肉?这也太可怕了。还是中国人温和些,你不读书,最多也只是讥笑你俗气、懒惰、不上进。宋人黄庭坚《与子飞子均子予书》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问题是,很多人自我感觉很好,照镜从不觉得面目可憎,这可就麻烦大了。这四个定义都有道理,得看语境,也看趣味。以前说“学而优则仕”,现在变了,是“仕而优则学”——这后一个“学”,当然是装模作样的了,“‘官大学问大”嘛。中国特有的学历高消费,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有一天,连学校里看大门的,也都有了博士学位,那绝不是中国人的骄傲。眼看着很多年轻人盲目“考博”,我心里凉了半截,我当然晓得,都是找工作给逼的。这你就很容易明白,很多皓首穷经的博士生,一踏出校门,就再也不亲近书本了,还美其名曰“实践出真知”。想到这些,我才格外欣赏那些不为文凭,凭自家兴趣读书的人。在北大教书,自然是看好自己的学生;可对那些来路不明的“旁听生”,我也不敢轻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室里有位子,你尽管坐下来听。这种不太符合校规的通融,其实更适合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设想。拿学位必须读书,但读书不等于拿学位。这其中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开学演讲时,专门谈这问题,希望学生们以学问为重,不要将大学看做文凭贩卖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二年开学,蔡先生再次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日后回想北大十年,蔡先生很得意,以为他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大学的想像(参见《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以及《自写年谱》)。现在看来,蔡先生还是过于乐观了,成为“贩卖知识之所”的大学,以及视大学为“养成资格之所”的学生,当今中国,比比皆是。大致感觉是,今日中国,“博士”吃香,但“读书人”落寞。所谓“手不释卷”,变得很不合时宜了。至于你说读书能“脱俗”,人家不稀罕;不只不忌讳“俗气”,还以俗为雅,甚至“我是流氓我怕谁”。二、读书的成本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经济学帝国主义”,说的是经济学家对自家学问过于自信,不只谈经济,还谈政治、文化、道德、审美等,似乎经济学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讲机会,讲效率,讲成本核算,成了最大的时尚。你说“读书”,好吧,先算算投入与产出之比,看是否值得。学生选择专业,除个人兴趣外,还有成本方面的考量,这我理解。我不谈这些,谈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状态的“读书”。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书籍”,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读书”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值得仔细钩稽。这里所谈论的“读书成本”,带有戏拟的成分,可博诸位一笑。那是一则现代文学史上的公案。这么多劝学诗文,最有趣的,莫过于《礼拜六》的说法:“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健康,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也就是说,读书好,好在既便宜,又卫生。“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王钝根《出版赘言》)《礼拜六》诸君越说越邪乎,甚至在报纸上登广告:“宁可不娶小老嬷,不可不看《礼拜六》。”这下子可激怒了新文学家,叶圣陶撰《侮辱人们的人》,称:“这实在一种侮辱,普遍的侮辱,他们侮辱自己,侮辱文学,更侮辱他人!”宁肯不娶小老婆云云,当然是噱头,不可取;可也说出实情:随着出版及印刷业的发展,书价下降,普通人可以买得起书刊,阅读成为并不昂贵的消费。起码比起大都市里其他更时髦的文化娱乐,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赌博、吸毒或游走青楼等不良行为,比起看电影,听歌剧,观赏芭蕾舞、交响乐来,读书还是最便宜的——尽管书价越来越贵。现在好了,大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免费上网;网上又有那么多文学、史学、哲学名著,可以自由阅读乃至下载。好歹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之余,你干什么?总不能老逛街吧?听大歌剧、看芭蕾舞,很高雅,可太贵了,只能偶尔为之。于是,逛书店,进图书馆,网上阅读等,成了日常功课。可问题又来了,阅读需要时间。十几年前,在香港访学,跟那里的教授聊天,说你们拿那么多钱,做出来的学问也不怎么样,实在让人不佩服。人家说,这你就外行了,正因为钱多,必须消费,没时间读书。想想也有道理。大家都说七七、七八级大学生读书很刻苦,他们之所以心无旁骛,一心向学,除了希望追回被耽误的时光,还有一点,那时的诱惑少。不像今天的孩子们,目迷五色,要抵抗,很难。我的经验是,穷人的孩子好读书,一半是天性,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一半则是无奈,因太时尚太高雅的娱乐玩不起。不过,没关系,这种选择的限制,有时因祸得福。作为生活方式的读书,对财力要求不太高,反而对心境和志趣要求更高些。三、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淸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胶柱鼓瑟,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确实如此,鲁迅还有另一种读书姿态。就拿治小说史来说,鲁迅称:“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不是信》)。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书,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对照,不难发现鲁迅著述态度的严谨。比起同时代诸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才子来,鲁迅的学术著述实在太少;许多研究计划之所以没能完成,与其认真得有点拘谨的治学态度有关。可几十年过去了,尘埃落定,不少当初轰动一时的“名著”烟消云散,而《中国小说史略》却依然屹立,可见认真也有认真的好处。回到读书,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四、读书的乐趣在重视学历的现代社会,读书与职业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大学里,只讲修心养性固然不行,可都变成纯粹的职业训练,也未免太可惜了。理想的状态是,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读书必须求解,但如何求解,有三种可能性: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读书;好读书且求甚解——那是学者读书;不读书,好求甚解——这叫豪杰读书。后面这句,是对于晚清“豪杰译作”的戏拟。自由发挥,随意曲解,虽说别具一格,却不是“读书”的正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必须跟下面一句连起来,才有意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关注的是心境。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解说?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为读书而读书——据叶圣陶称,郑振铎谈及书籍,有句口头禅“喜欢得弗得了”(《序》)——那才叫真爱书,真爱读书。读书这一行为自身,也就有了意义,不必“黄金屋”或“颜如玉”来当药引。将读书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或者像龚自珍自嘲的那样“著书都为稻粱谋”,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古之学者,读书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述;今之学者,则是为著述而读书。今日中国,学术评价制度日渐刻板,学美国,“不出版,就死亡”。于是,大家见面,不问读了什么好书,只问出了什么新书,还有申请到什么课题。真不知道如果不报课题,还读不读书。我的感觉是,这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乐趣。作为学者,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找资料写论文,也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教训。十几年前,为了撰写《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猛读了很多好的、坏的武侠小说。读伤了,以致很长时间里,一见到武侠小说就头疼。真希望有一天,能完全卸下学者的盔甲,自由自在地读书。我写过两本闲书《阅读日本》和《大英博物馆日记》,那不是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乐趣。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很多读书人的共同体会;不仅“忘食”,还可能忘了生死。刚才提到的《阅读史》中,有一幅摄于1940年伦敦大轰炸期间的照片,很感人。坍塌的图书馆,靠墙的书架并没倒下,瓦砾堆中,三个男子还在怡然自得地阅读。这固然是对抗厄运,坚信未来,但也不妨解读为:“阅读”已经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成为生命存在的标志。这本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书籍以及阅读的历史图像,很好看;遗憾的是,关于中国的,只有一幅16世纪的版刻,描述秦始皇焚书情景。五、读书的策略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没用。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今人读书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这不好。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两年前,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在北大演讲,提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跟他说的两句话:中国文学世界第一;研究中国,从文学入手是最佳途径。公开发表时,这两句话都被删去了,大概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以为是挟洋人以自重。可后面这句,其实很在理。从文学入手研究中国,照样可以广大,可以深邃。而且,我特别看重一点:从文学研究入手,容易做到体贴入微,有较好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所有这些,都并非可有可无,不是装饰品,而是直接影响你的学问境界与生活趣味。你看外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中对于文学经典的引述与发挥,你就明白,中国学者对于文学的阅读,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应该发扬光大,因此,建国学院,修清史,编《儒藏》,我都没意见。我想提醒的是,今天谈“传统”,有两个不同的含义。晚清以降,中国人与西学对话、抗争、融合,并因此而形成的新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传统。比如,谈文学,你只讲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不讲鲁迅,行吗?说到现代文学,因为是我的老本行,不免多说两句。不是招生广告,而是有感而发。尽管我也批评五四新文化人的某些举措,但反对将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归咎于五四的反传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很多人开始头脑发热,大谈“民族自信心”,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声音。回过头来,指责五四新文化人的反叛与抗争,嘲笑鲁迅的偏激与孤独。我理解这一思潮的变化,但也警惕可能的“沉渣泛起”。说到读书的策略,我的意见很简单:第一,读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古今中外,“劝学文”汗牛充栋,你我都听了,效果如何?那么多人真心诚意地“取经”,但真管用的很少。这里推荐章太炎的思路,作为演讲的结语。章先生再三强调,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10年”条有言:“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而在1912年的《章太炎先生答问》中,又有这么两段:“学问只在自修,事事要先生讲,讲不了许多。”“曲园先生,吾师也,然非作八股,读书有不明白处,则问之。”合起来,就三句话:学问以自修为主;不明白处则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借花献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读书的诀窍”。注:本文为陈平原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2022-04-03 鲁迅日记今日无事原文 鲁迅日记打牌

  • 张维迎:自由是一种责任

    大陆著名经济学家张伟英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作为教授代表发表讲话时,谈到促进和捍卫自由,不仅是每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的责任,也是每个北京大学人的使命。如果你不捍卫自由,你就配不上北京大学人的称号。因此,这篇演讲在发表后不到半天就撤回,并受到两岸各界的嘲笑。72017年毕业典礼上,张伟英代表教授发表了题为自由是一种责任的演讲,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后不久就下架了。搜狐发表的演讲全文也在24小时内消失,引起了许多网民的讨论。以下是张维迎在网上流传的演讲全文:—————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毕业!北大人是一种光环,也意味着责任,尤其是对我们这个饱受苦难和蹂躏的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有辉煌的发明和创造,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的500年里,中国在发明和创造方面并不好。让我用数字来解释这一点。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Challoer据统计,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前)到2008年,1001项改变了世界,其中国有30项,占3%。30项全部出现在1500年前,占1500年前全球163项重大发明18.4%,其中最后一项是1498年发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经济增长源于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现。在古代社会,只有农业、冶金、陶瓷、手工艺等行业,其中农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有多少个行业?根据国际多层分类标准,只出口产品,两位数代码行业97,4位数代码行业1222,6位数代码行业5053,仍在增长。这些新产业都是在过去300年创造的,每一种新产品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在这些许多新产业和新产品中,没有新产业或重要产品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以汽车工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工业是德国卡尔˙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和迈巴赫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进步,仅从1900到1981,就有许多重要的创新(Alerathy,Clarkadkatrow(1984)。中国现在是第一个汽车生产大国,但如果你写一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史,名单上有成千上万的著名发明家,包括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比利时人、瑞典人、瑞士人和日本人,但不会有中国人。!即使是冶金、陶瓷、纺织等中国在17世纪之前领先的古代产业,过去300年的重大发明和创造,也没有一项是我们中国人做的。我想强调一下西元1500年前和1500年后的区别。1500年前,世界分为不同的地区,基本上是封闭的。一项新技术出现在一个地方,对其他地方的影响很小,对人类的整体贡献非常有限。例如,东汉蔡伦在105年发明了造纸,但中国的造纸技术在751年后传播到伊斯兰世界,三四百年后传播到西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必须使用土板来练习书法,而不是纸。然而,1500年后,全球一体化开始。不仅技术发明速度加快,技术传播速度也加快。一旦一项新技术出现在一个地方,它很快就会被其他地方引进,这将对人类的整体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德国人在1886年发明了汽车。15年后,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生产国。15年后,美国取代法国成为第一个汽车生产国。到1930年,美国汽车的普及率已达到60%。因此,1500年后,创新确实具有国家之间的可比性。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在过去的500年里,中国没有发明任何可以加载史册的创造,这意味着我们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几乎为零!远离我们的祖先!我还想强调人口规模。国家规模有大有小。国家之间的发明和创造更容易被误导。理论上,给出其他条件,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创新越多,技术进步越快。此外,创新的比例与人口的比例是指数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等比关系。原因有二:一是知识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第二,知识在使用上不是排他性的。10许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GeoffreyWet等人发现,在城市生活中,人类发明创造与人口的关系遵循正5/4指数缩放规则: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是另一个城市的10倍,那么发明创造的总量是后者10的四分之五,即17.8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世界发明创新的贡献与中国的人口规模不成比例。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日本人口的10倍,英国人口的20倍,瑞士人口的165倍。根据知识创造指数缩放的规律,中国的发明应该是美国的5.6倍,日本17.8倍,英国42.3倍,瑞士591倍。但实际情况是,在现代500年,中国在发明和创新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更不用说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我们甚至无法达到瑞士的一小部分。瑞士人发明了手术钳、电子助听器、安全带、整形外科技术、液晶显示器等。中国人民银行印刷人民币使用的防伪油墨是瑞士技术。中国生产的面粉有60%至70%由瑞士布勒加工。问题在哪里?中国人的基因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吗?!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中国古代的辉煌。问题显然在于我们的制度和制度。创造力取决于自由!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中国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限制人的自由,扼杀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中国人最具创造力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和宋朝,这并非偶然。这两个时代也是中国人最自由的时代。1500年前,西方不亮,东方昏暗。1500年后,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逐渐走向自由和法治,但我们恰恰相反。我必须强调,自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心不自由时,行动不可能自由;当言论不自由时,思想不可能自由。只有自由才能被创造出来。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一点。今天,饭前饭后洗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然而,1847年,匈牙利内科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IgazSemmelwei)当医生和护士在接触产妇之前需要洗手时,他冒犯了同龄人,失去了工作,在一家47岁的精神病院死亡。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的观点是基于他对产褥热的观察。当时,他的医院有两个产房,一个为富人服务,由专业医生和护士精心照顾。这些医生不断地在分娩和解剖尸体之间转换工作;另一个为穷人服务,由分娩母亲负责。他发现富人产褥热的比例是穷人的三倍。他认为原因是医生不洗手。但他的观点与当时流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他无法向自己的发现提供科学证据。如何改变人类的卫生习惯?这与印刷机的发明有关。1440时代,德国企业家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机。印刷机普及了书籍和阅读。许多人突然发现他们过去是远视眼,因此对眼镜的需求爆炸式增长。印刷机发明一百年后,欧洲出现了数千家眼镜制造商,引发了光学技术革命。159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JANSSEN父子把几个镜头累在一起,放在一个圆筒里,发现透过玻璃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从而发明了显微镜。英国科学家RoertHook用显微镜发现细胞,引发科学和医学革命。但直到20世纪1870年代,德国镜片制造商CarlZei生产了一种基于精确数学公式的新型显微镜。正是在这种显微镜的帮助下,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等人发现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证明了匈牙利医生塞麦尔维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创造了微生物理论和细菌学。正是微生物学和细菌学的创造逐渐改变了人类的卫生习惯,从而大大延长了人类的预期寿命。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禁止使用古腾堡的印刷机,或者只允许印刷教会和行政部门审查的书籍,阅读将不会普及,对眼镜的需求将不会那么大,显微镜和望远镜将不会发明,微生物学将不会创建,我们不能喝消毒牛奶,人类的预期寿命不会从30增加到70,更不用说幻想探索宇宙空间了。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成就是基于西方世界过去300年发明创造所积累的技术。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每一项重要技术和产品都是由他人发明的,而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我们只是套利者,不是创新者,我们只是在别人建造的建筑上建造了一个小阁楼,我们没有傲慢的理由!牛顿花了30年时间发现了万有引力。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我声称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过了牛顿30年的道路,你一定会觉得很可笑。如果我反过来嘲笑牛顿,那只能说明我太无知了!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我们需要问: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简言之,化肥被广泛使用。大约一半的中国食物氮来自无机化肥。如果你不使用化肥,一半的中国人会饿死。氮肥的生产技术是那来的呢?是100多年前,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和BASF公司工程师卡尔·博什发明的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中国后,中国和美国的第一笔业务是订购13套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现代的合成氨尿素生产设备,其中8套来自美国KELLOGG公司。中国能否改变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继续提高中国人的自由。因为只有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和创造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因此,促进和捍卫自由是每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的责任,也是每个北京大学人的使命!不捍卫自由,就配不上北大人的称号!—————*作者张伟英,2017年7月1日,张伟英教授在2017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来源:爱思想网...

    2022-04-04 最先进的印刷技术 印刷智能制造

  • 买书不读是一种什么病?

    日语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词:积累ん読(Tudoku),用来形容买很多书却扔在角落里积灰的行为。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买书如山,读书如画丝。是的,就是你。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告诉我你的书架和Kidle现在放在书里,有多少书你读的还不到1/3?有多少书根本没打开?买书不读书就像14世纪欧洲流行的黑死病一样,堪称当代社会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虽然它不会威胁你的生命,但它会杀死你的钱包,给你带来无尽的内疚。今年4月21日,亚马逊中国发布了《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近4/4的受访者每年阅读不超过5。2015年,美国电子书商Koo研究还发现,60%电子书消费者从未打开他们买的东西。说到买书不读书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时间和静不下心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上厕所的时候总是阅读效率最高的时候。厕所,一个迷人的圣地,不仅圈出了封闭的空间和固定的时间,还排除了所有其他会让你分心的娱乐方式。只要关上毛玻璃门,更别说黑格尔和康德了,给我一卷手纸,我就可以把洗发水配方表全部背下来。为了冷静下来学习,我们经常抵制手机、游戏和电影的诱惑,这也是很多人在iPad和Kidle之间选择后者的原因。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选择毫不费力地玩游戏而不是阅读?这是因为大脑自动为你选择了最有效的娱乐方式,而选择的基础是不同的困难。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图形阅读时代,大数据和信息地图很受欢迎,纯文本书本身不再是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与游戏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媒体获取信息的友好性有多大的不同。在文章《为什么游戏很重要》中,RED老师讲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把游戏视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时,我们往往默认它必须是肤浅的,但我们没有意识到游戏过程中包含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感与虚拟世界的体验相结合在艺术创作层面带来的可能性,我们也没有意识到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投入的情感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强烈、更直接。如果我们的刻板印象把放松等同于肤浅,那么当我们把阅读视为一种门槛高、难以浸泡的活动时,我们往往默认其优雅,并将其从娱乐的范围中排除在外。在时间的洗涤下,历史最悠久的信息载体书籍——已经神圣化,成为知识的象征。归根结底,它和游戏电影的区别只是不同类型的媒介。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对书的内容感兴趣,而不是载体。即使他把字印在天花板上,他也可以仰着脖子读。我们不读书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书的内容不够感兴趣。面对墙角积灰的书堆,我曾经问自己:我真的想读这些书吗?既然我对它的兴趣不足以让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打开,为什么我还在买书呢?最大的锅一定是图书电子商务:他们疯狂的折扣,不买只是一种损失。便宜是促进我们储存书籍的前提。在印刷技术普及之前,书籍曾经是权贵阶层炫耀财富的一种方式。今天,看电影要花180元,书已经成为最便宜的合法娱乐形式。便宜不仅让我们开始储存书籍,而且让我们储存游戏,欧洲和美国网民根据日语单词Tudoku发明了新单词Steamdoku,用来形容Steam买游戏而不玩。除了便宜,储物癖也在驱动着我们不断下单——剁手——再下单。在当代青少年的三大特征“买书不读,买游戏不打,买黑胶不听”中,占有欲扮演着罪魁祸首的角色。一套心水的漫画怎么能不收全呢?一部心爱的电影怎么能不买蓝光呢?收藏才是正义啊,虽然我知道把这本书这张碟买回家来使用的机会约等于零,但这株毒草一天不拔我的灵魂就一天不得安宁。被称为外国豆瓣Goodread网站上有一个小组叫BookBuyigAddictAoymou(买书成瘾),聚集了一大波不读书的病人。对于这些重症患者来说,买书已经演变成成瘾。当你从事飞叶、吸烟等上瘾行为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合物,让你在购物时兴奋得发抖。艾奥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唐纳德·布莱克写道:“购物已经成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娱乐活动,人们购物是因为他们乐在其中。”回想一下你收快递时的心情,是时候给自己打一针安定了。在后现代主义中,消费主义也被认为是一种快乐的活动形式。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狂欢节和释放,人们通过购买符号逃避日常生活的空虚和无聊,获得满足和快乐。购物在上帝死亡的时代起着宗教作用,给了我们一个表达内心狂热和忠诚的渠道:给我父亲钱!”鲍德里亚还认为,广告给了商品一种文化神话,促使消费者消费,以建立个人身份,通常被称为标签。作为一个星球迷,我怎么能不接受星球大战1-7蓝光全集?有时候我们买东西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提醒自己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Wearewhatweuy,购物本身就是一种流行而有效的自我表达方式,它正在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身份。至于书不能借也不能读的原因,因为借书的行为排除了书籍的收藏和标签两个属性,所以它只有一用途来携带信息。因此,面对一本看不见的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朋友那里借来蹲在厕所里,尽管我为我的朋友感到有点难过……通过以上胡说八道,我们洗去了买书不读书的行为。然而,当我深夜面对书架时,我仍然可以听到无数未开封书籍的冤魂向我抱怨。我该怎么办?在经济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有时我们强迫自己看一部不感兴趣的电影,只是因为我们害怕浪费票价。这种行为在经济学家眼中是非理性的,因为它基于非相关信息错误地分配了时间资源。因此,你可以抛开来和值得票价的心理,学习Steam玩家豁达的态度:我已经浪费钱买游戏了,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玩游戏?买书不读书产生的一部分内疚来自沉没成本,另一部分来自抽丝。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不是我们认识的人。下订单的时候,你可能真的对三峡水电站的水位和铁三角耳机的声音效果研究很感兴趣,但是加班考试后,你不再是买书的时候的那个人了。这个时候,你只想躺在床上吃炸鸡,看岳云鹏的相声。你不在乎发电机组是西门子还是通用。无论你阅读的目的是释放自己或提高知识到人生的巅峰,归根结底,我们阅读的原因是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买书不读书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因为对于病人来说,买书本身的快乐远远超过了阅读。谁规定买书一定要读?总之,你开心就好。————-作者:施工中来源:界面...

    2022-04-05 上帝的恐惧

  • 梁晓声:阅读习惯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大家都认为孤独是因为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说话,想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能改变。是的,以上基本上是孤独的定义。孤独是对人性的缓慢破坏。孤独与人的心灵相比,就像生锈相对于一些容易生锈的金属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黄金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也很强。众所周知,铁和铜很容易生锈,体质弱的人很容易感冒。有一次,当我和大学生交谈时,我被问到:阅读习惯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我回答了几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人们有能力长期抵抗孤独。他们笑了。我看到他们都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有这种能力做什么?是的,他们都很年轻,大学是成千上万的年轻学生聚集的地方。六个学生住在宿舍里。孤独不能接触到他们的边缘!但我也看到,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心里并没有提到有多孤独。大学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孤独的地方。大学的孤独隐藏在许多学生追求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中。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无论这样的人做什么,甚至一个囚犯在公共场合忏悔。似乎话题越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他们参与的热情就越活跃。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内心的孤独得到了适当的释放机会。因此,我认为孤独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的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我总是从早到晚说什么,但很少有话是我最想说的;即使这种情况改变了,另一种新情况也是如此。我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一点。这是人群中的一种孤独。这是人们在各种活泼中的一种孤独。这是另类的孤独,现代的孤独。如果这样一个人,心甚至不值得回忆过去,心甚至不值得梳理,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无论是表面上的孤独,还是深层的孤独,抵抗它对人心的伤害,都需要人性的巨大能力。虽然我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受到了流放的对待。仅仅因为他,一个14岁的关东人,在哈尔滨学习了几句日语和俄语,他就被怀疑是日本和俄罗斯的潜伏间谍。近七八年来,他一个人被送到四川山区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个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四季都在种植和收集。两三个月后,一辆车进入山区,给他送去食物和盐,然后把菜拿走。他依靠什么来缓解孤独?这个将近50岁的男人,我父亲,他学会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甚至没有猫和狗,更不用说任何书了。是的,这对他来说也是徒劳的,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了几根针。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他把他带上山的新旧劳动保险手套分成线团,为我们的孩子织袜子和背心。为了不让自己的心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工人们只被迫有这样的能力。而知识分子,我认为,因为孤独往往更深,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孤独的能力。除了阅读,我还不能贡献其他方法。胡峰先生在所有右派中被囚禁了30多年。他的心受到了双重孤独的伤害。胡峰先生去世后,我见过他的妻子,紧张地问:为什么丈夫抵抗了如此漫长的孤独?她说:你还能依靠什么呢?依靠记忆,依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就崩溃了,毕竟,他不是一个有特殊材料的人!但我心里暗暗想,胡风先生其实是个很有特殊材料的人。!知识给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能力。因为有了思想能力,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样的孤独状态,人们都不会失去最后一个谈话伙伴,那就是他自己。当你和自己交谈时,即使你只是做别人认为什么都没做的事,他也足以抵抗漫长的孤独。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欧吉诃德的某些章节·亨利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是牢房里思想或文学的花朵。思想使记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而最强烈的孤独,不是想做什么,想说话,没有人说话;但想回忆,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考,已经失去了思考的习惯。然后人们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中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没有人会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孤独永远找不到自己。现代社会的真相警告我们,这两件事迟早会攻击我们。人,为了让自己有抵抗孤独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孤独会被自己调整到享受的时间?!信不信由你,随你……——————–作者:梁晓声来源:新华网思客频道:新华网思客频道:...

    2022-04-04

  • 查词时 Kindle 字典在中英文电子书中的不同表现

    昨天,一个小伙伴向Kidle伴侣提出了一个与字典相关的令人费解的问题,Kidle伴侣花了四五个小时反复测试,终于得到了比较过去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这些问题和答案都可以字典下载的留言区看到,本文系据此整理而成。目录一、问题起因二、几种猜测三、反复测试四、得出结论五、解决问题一、问题起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他有两本英文书《白鲸》,一本是《白鲸(英文版中文导读)》,一本是《MoyDick:ortheWhiteWhale(白鲸)(免费公版)》。在两本书中查询两个相同的单词,如ailed,前者可以在字典中显示ail单词解释,但后者无法显示,其他第三方字典也是如此。二、几种猜测对于Kidle文章中字典的工作原理《自制Kidle字典简明教程(高级文章)》有详细的描述。这里提取一个要点,然后解释一下。使用字典查词时,Kidle单词通过字典文件中的一行代码锚定,如do这个词是调用字典文件中的...

    2022-04-04

  • 钟伟:阅读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最早被迫读《三字经》之类的东西。父亲早逝,母亲读过一所私立学校,但读书和文化并不多。《三字经》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一个孩子,它让我知道我的祖先是谁,我应该有什么样的善恶和自我反省的习惯,我应该如何对待我的父母、亲戚和朋友。这比现在幼儿园灌输孩子们的爱国主义和爱党要好得多成年后,我被建议不要随地吐痰。直到30岁以后,我才接触到大学。突然,我觉得《三字经》或千字文与这些经典有关。它的意思是错误的,它的心是不真诚的。大学文凭无法抵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偏差。因此,我非常担心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师生压力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们成了奶牛。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只是通过教育挤出分数的牛奶。学生们被大量程式化的反复练习所折磨,毫无意义。这种社会病态是可怕的。在我的中学,我读了更多的古代诗歌,尤其是《诗经》。上世纪70年代,县里有一个小图书馆,其中《林海雪原》和《李自成》最受欢迎,但很无聊。此外,还有一些前苏联和法国作家的作品。我更喜欢大大小小的仲马。大仲马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基于此,我在高中时读到了金庸,觉得他们是可比的。图书馆里的书不多,我有很多小人物。我在剧院前开了一家小人物摊,1-2分钱看1书,淡的时候一天赚两三毛钱,好的时候接近两块钱。书摊的收入部分用于增加新的反派书籍。此外,我还买了其他我喜欢的书籍,如诗经、楚辞、左传、300首诗、唐诗、宋诗、香山居士、淮海居士、1000首唐人绝句等。我曾经买过一本藏克家序列的《绝句100首》。老先生在序言中说:你出来了,不复理残机。思君就像满月,夜晚减光。孩子们怎么能理解这样的怨妇思夫?没关系,死记硬背就行了,因为长大后自然会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知道的越多越复杂。长大后,你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背诵。所以中学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书,这让我一辈子受益匪浅。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诗经》和曹操的古诗。诗经中的感情纯洁美丽,就像雪山的春天。有露珠的草,我喜欢的女孩,像清扬一样走来。苍茫的芦苇,渐寒的白露,我爱的人,你在哪里?花开了,娇艳呵,你在哪里?花开了,快凋谢了。你在哪里?我爱的人,睡在树下,冬天,他在地下会冷吗?无论以何种姿态阅读《诗经》,震撼人心的美往往让我沉默,甚至恍惚地觉得《诗经》一出来就是不可逾越的绝响。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也让我的孩子钟天兴从小就开始阅读。他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白话本),也喜欢读隋唐水浒传。当他读到东周列国时,天兴说,从君主到义者,他们几乎看不到好人。接近春秋无义战争的初衷。在许多情况下,成年人可能会低估和扼杀孩子成长的天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更喜欢读一些哲学书籍。其中,《道德经》、《通往奴役的道路》和《政府论》对我来说极其重要。因为平时自己乱读书,都是靠兴趣。比如我不太喜欢《论语》,因为我总觉得董仲舒和朱不像正常人,他们的诠释可能不正确。每当我读《红楼梦》的时候,我都会跳过书中的很多诗,因为那些芬芳低俗的人不忍心读。据说《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读物。人们通常总是走老庄之路,把它当作文字作品,而不是走黄老之路,把《道德经》当作伟大的政治哲学。换句话说,在我看来,《论语》对个人修养大有裨益,但对治国几乎没用,《道德经》似乎是世外智贤对君主的训示。历代儒生对《道德经》的篡改和伪读有点多。比如老子从来没有说过无为而治,而是说无为而治,也就是说,按照事情原有的规律,他去治理国家。这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老子说治国就像煮小鲜,而不是生吞活鱼。无所作为、无所作为的政府是不可取的。儒生和皇帝总是吹嘘不教而化,不治,这是为皇帝偷懒、不好工作找借口。比如老子说,让人重死而远,后世儒生篡改为让人重死而不远。老子对自然的侵略主义和扩张主义经常被完全怀疑。老子的狗儒家思想被改成了君主思想。在我的大学的时候,西方哲学思潮席卷其中,五角系列可能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喜欢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尼采的意志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我武断地认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会拒绝学术讲座,而是拒绝丹式电视书场;我不会热情地拥抱海子舒婷,但我会鄙视琼瑶的粉丝,不会停止对哲学的好奇,但我永远无法摆脱对政府和权力高度警惕和厌恶的品牌。这时,这两本书给了我一些清晰的答案,让我困惑地思考。也就是说,奴役之路和政府理论。当时,我看到的奴役之路是红色封面的节译本,包括专制和集中的鞭挞,以及对自发扩张秩序的解释,给了我光明的想象力。哈耶克、米塞斯、林赛等。十多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批年轻学者组织了系统的翻译和出版。我一直珍惜和保存它。《政府理论》明确讨论了什么是政府,为什么政府必须受到限制,并应该受到监督。·洛克连同大卫·休谟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我在阅读卢梭和伏尔泰时的困惑,尤其是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对政府的无限幻想,这常常让我怀疑卢梭,他提倡的政府要么是纯粹的神府,要么是堕落到邪恶。从那以后,我逐渐走上了专业经济学家的道路。专业书籍的阅读比例越来越大,对文学哲学的阅读也越来越少。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量书籍都是形而下的。我从未接受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的观点。通过阅读,我知道很多书,但可能没有多少书值得一辈子阅读;我知道,沉迷于电视和报纸的头版头条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神志不清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有意识灵魂的知识分子。如果必须提到任何书籍,热力学统计和资本理论也非常重要。前者解释了自然,后者解释了人性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40多岁以后,我有了系统阅读经文的愿望,但我的努力是肤浅的,这让我读得更多,偶尔也会得到一些东西,但我读得很少。其中,《心经》和《大涅盘经》是必读的入门。我不想皈依,而是试图触摸彼岸,寻找灵魂的家。这些对我影响很大的书似乎与我的专业无关,但我认为它们深刻地塑造了我专业研究的基础。作为一个人,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所以,放下现代的傲慢,回顾我们的家。当我的孩子10岁时,我告诉他,每天看五分钟的新闻广播,如果你是真诚的,坚持十年,这个人仍然会是一个无知的废物,每天五分钟,读一点经典,学习几句法语,同样的十年,这个人能。生活是一种习惯,甚至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因为天堂大致是图书馆的外观。阅读是一种让我们安静存在的力量。尼采说上帝死了,然后福柯说人死了。所以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必须活得很好。文/钟伟——————-来源:南方周末秘密书架专栏...

    2022-04-0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