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起跑线丛书 疫苗简史》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作者】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丛书名】科学起跑线丛书【页数】119【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20-1071-2【分类】疫苗-青少年读物【参考文献】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内容提要: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接触各类疫苗。疫苗既是人类医学目前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疾病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就像一位忠实的勇士,时刻护卫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来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接种者产生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从而免受真正的病原体的威胁。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疫苗的发现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同时采用史料呈现与通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余种疫苗的研发故事娓娓道来,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常识,既科学严谨又引人入胜,旨在帮助青少年读者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内容试读1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根除天花: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你将了解:天花、人痘、牛痘的区别爱德华·詹纳为什么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天花被彻底消灭的原因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已过去40多年,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感染天花的幸存者,但每当谈起传染病和疫苗的历史,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天花。这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困扰人类的时间至少有3000年之久,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死亡,相当于平均每年死亡400万人。说起天花,就不得不提牛痘,有人说牛痘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其实不然。中国古代人民在很久之前就发明了自己的天花疫苗一人痘,人痘接种法也在消灭天花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痘接种源自中国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无论是从古籍典册还是考古遗迹中,我们都早已发现了天花的踪迹我国最早关于天花病情的明确记录出现在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中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实用手册,因可随身携带,被誉为“衣袖里的急救宝典”。书2一、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中记载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意思是等到这个病流行的时候,疮发满头、脸和身体,不久就布满全身,就像火烧的创伤一样,都带有白色的液体,随时会脱落和生出来,如果不马上治疗的话,病重的大多都会死,治疗后病愈的人,留下紫黑色的疮痂,过了很久才会消失,这是很厉害的毒气。这与现代医学对天花临床表现的描述高度一致在和天花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了它的秘密:第一,虽然天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患者只要度过危重的急性期就能恢复健康,并且终身不再复得;第二,天花具有传染性,接触天花患者或其衣物都可能导致发病;第三,如果只是少量接触天花患者的痂疮,虽然也会发病,但病情并不严重基于上述认识,我国古代的医生开始尝试让健康的人主动接触天花患者,从而避免今后再次被感染,这就是人痘接种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人痘接种法逐渐成熟,常见的有三种方式:痘浆法,即将患者结痂的脓液放入健康儿童的鼻孔;痘衣法,即让健康儿童穿上患者的衣服;旱苗法,即通过银管将来自患者病程晚期的千燥粉状的天花痂皮吹入鼻腔。接种人痘后的儿童会在大约7天内出现发热,多数症状轻微,但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终身不再患天花经过不断的改进,人痘接种法逐渐流传到印度和北非,进而传入欧洲和美洲。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首次通过演讲公开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鼻内种痘术。1721年,在英国皇室的赞助我国古代典籍中描绘的人痘接种法夏数3疫苗简史和皇家医生的指导下,来自伦敦纽盖特监狱的6名死囚接受了针刺人痘接种试验。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承诺,如果他们接触天花患者后能够存活,将被免除死刑。结果试验效果非常好,这6名死囚均表现出对天花的抵抗力,并最终得到了特赦随后,人痘接种法开始在英国普及,但仍仅限于上流社会,因为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这种做法风险过高,会伴有2%的死亡率、较低的严重发病率以及持续存在的传染威胁启示对当时疫病横行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接种人痘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作为牛痘出现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确实在全人类与天花的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曾在其《哲学书简》中赞扬道:“我听说中国人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指种人痘)。被认为是天下最明智、最文明的民族做出的榜样,是可以作为有效先例的。”“人痘”“牛痘”一字之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人痘说到底还是具有活性的或者说是灭活不彻底的天花病毒,有可能让被接种的人丧命,所以当时接受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多。而牛痘接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在英国乡村,有人注意到挤奶女工因为在挤奶过程中接触了牛痘(一种主要感染牛群的疾病)便能够免受天花侵袭,而且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皮肤光洁,没有天花留下的瘢痕。这时,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一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出现了,他以当时只在乡村流爱德华·詹纳是一位英国医生和科学家,他于行的关于牛痘对天花的预防作用的知识为基1796年发明了牛痘疫苗,是第一个赋予疫苗接种础,对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程序以科学地位并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天花最终得以根除,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免疫学之父”在英国皇家学会拒绝刊印其研究结果后,最初的努力。1798年,詹纳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在英国4一、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这是英国讽刺作家詹姆斯·吉利于1802年创作的讽刺漫画,表现了当时公众对牛痘接种术的质疑,一些保守的人甚至声称接种牛痘的人身上会长出牛角、牛毛。西部尤其是格洛斯特郡发现的一种称为牛痘的疾病之成因和效果的调查》的小册子。在报告中,他系统地介绍了23个病例,其中有些涉及一个以上的个体,有些仅基于二手信息,但都详细地记录了牛痘对天花的预防作用的流行病学和试验证据。其中最有名的是第7个病例,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菲普斯。詹纳先用挤奶女工的牛痘脓液对其进行接种,男孩表现出轻度感染的症状,随后很快就痊愈了。一个半月后,詹纳又用天花感染者的脓液再次对其进行接种,这一次男孩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詹纳之所以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不是因为他第一个发现感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也不是因为他不顾菲普斯的安危在其身上进行试验,而是因为他不仅观察到了现象,还系统地进行记录,总结观察结果,提出科学假说,然后通过干预性的试验验证了这一假说。这种系统的科学思维正是现代人类社会一直倡导的科学精神,而在与人类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詹纳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他通过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传播了最终被称为“疫苗接种”的概念,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医学领域—免疫学。毫无疑问,与人痘接种相比,牛痘接种最大的优势是安全。由于牛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毒性较弱,因此人类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力,不仅能抵抗牛痘,还能抵抗天花,这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免疫力的交叉保护作用。从牛痘病毒到痘苗病毒很快,牛痘就代替人痘成为人类预防天花的首选。但当大面积接种时,作为疫苗的牛痘痘液却不够用了,为此人们不得不故意在牛、羊、马等动物身上接种病毒,以获取更多的牛痘痘液。5疫苗简史S(C后来,随着疫苗生产从农场和个体医生转移到工业领域,人们通过对小牛、绵羊或水牛的表皮进行划痕接种,从含有脓液、血清和挤压淋巴液的皮肤刮屑中分离出病毒。有意思的是,进入20世纪后,人们普遍接种的用于预防天花的疫苗已不再是詹纳最初使用的牛痘病毒,而是它的近亲一痘苗病毒。这种病毒来自正痘病毒家族,既不是引起天花的病因,也不是引起牛痘的病因。痘苗病毒的来源尚不清楚,科学家们推测或许是牛痘病毒在接种过程中和天花病毒发生重组后产生的,抑或是在对其他动物的痘科病毒进行病毒培养时,病毒为适应新的宿主发生了变异。不管怎样,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都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针对天花的交叉保护免疫力。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成分或减毒的病原体等制成的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定性免疫力的生物制品。英语中的“疫苗”(vaccie)和“疫苗接种”(vacciatio)这两个词源自1798年爱德华·詹纳在他的论文标题中所提到的牛痘(variolaevacciae)。“vacca”为拉丁文,意思是奶牛。詹纳发现人类接种牛痘后能抵御天花,天花因此成为第一种人类通过接种疫苗所消灭的传染病。1881年,为了纪念詹纳,“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建议将这两个词引申到当时正在开发的新的保护性疫苗。位于纽约罗斯福岛的天花医院遗址···试读结束···...

    2022-10-06

  • 《疫苗简史 典藏版》张文宏,王新宇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简史典藏版》【作者】张文宏,王新宇编【丛书名】“科学起跑线”丛书【页数】231【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20-1070-5【价格】68.00【分类】疫苗-普及读物【参考文献】张文宏,王新宇编.疫苗简史典藏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疫苗简史典藏版》内容提要: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接触各类疫苗。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就像一位忠实的勇士,时刻护卫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它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抗体,从而把侵入体内的病毒、细菌消灭。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疫苗的发现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同时采用史料呈现与通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余种疫苗背后的人与故事娓娓道来,既科学严谨又引人入胜,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疫苗接种,培养他们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信任感。《疫苗简史典藏版》内容试读应苗简史Raetoz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疫苗简史2A已etHetoVaccie根除天花: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已过去40多年,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感染天花的幸存者,但每当谈起传染病和疫苗的历史,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天花。这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困扰人类的时间至少有3000年之久,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死亡,相当于平均每年死亡400万人。说起天花,就不得不提牛痘,有人说牛痘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其实不然。中国古代人民在很久之前就发明了自己的天花疫苗一人痘,人痘接种法也在消灭天花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痘接种源自中国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无论是从古籍典册还是考古遗迹中,我们都早已发现了天花的踪迹。我国最早关于天花病情的明确记录出现在东晋著名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3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中。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实用手册,因可随身携带,被誉为“衣袖里的急救宝典”。书中记载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意思是等到这个病流行的时候,疮发满头、脸和身体,不久就布满全身,就像火烧的创伤一样,都带有白色的液体,随时会脱落和生出来,如果不马上治疗的话,病重的大多都会死,治疗后病愈的人,留下紫黑色的疮痂,过了很久才会消失,这是很厉害的毒气。这与现代医学对天花临床表现的描述高度一致。在和天花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了它的秘密:第一,虽然天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患者只要度过危重的急性期就能恢复健康,并且终身不再复得;第二,天花具有传染性,接触天花患者或其衣物都可能导致发病;第三,如果只是少量接触天花患者的痂疮,虽然也会发病,但病情并不严重。基于上述认识,我国古代的医生开始尝试让健康的人主动接触天花患者,从而避免今后再次被感染,这就疫苗简史4APoruetHitory6表我国古代典籍中描绘的人痘接种法是人痘接种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人痘接种法逐渐成熟,常见的有三种方式:痘浆法,即将患者结痂的脓液放入健康儿童的鼻孔;痘衣法,即让健康儿童穿上患者的衣服;旱苗法,即通过银管将来自患者病程晚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5期的干燥粉状的天花痂皮吹入鼻腔。接种人痘后的儿童会在大约7天内出现发热,多数症状轻微,但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终身不再患天花。经过不断的改进,人痘接种法逐渐流传到印度和北非,进而传入欧洲和美洲。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首次通过演讲公开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鼻内种痘术。1721年,在英国皇室的赞助和皇家医生的指导下,来自伦敦纽盖特监狱的6名死囚接受了针刺人痘接种试验。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承诺,如果他们接触天花患者后能够存活,将被免除死刑。结果试验效果非常好,这6名死囚均表现出对天花的抵抗力,并最终得到了特赦。随后,人痘接种法开始在英国普及,但仍仅限于上流社会,因为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这种做法风险过高,会伴有2%的死亡率、较低的严重发病率以及持续存在的传染威胁。对当时疫病横行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接种人痘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作为牛痘出现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确实在全人疫苗简史日中年6类与天花的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曾在其《哲学书简》中赞扬道:“我听说中国人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指种人痘)。被认为是天下最明智、最文明的民族做出的榜样,是可以作为有效先例的。”“人痘”“牛痘”一字之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人痘说到底还是具有活性的或者说是灭活不彻底的天花病毒,有可能让被接种的人丧命,所以当时接受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多。而牛痘接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在英国农村,有人注意到挤奶女工因为在挤奶过程中接触了牛痘一一种主要感染牛群的疾病—便能够免受天花侵袭,而且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皮肤光洁,没有天花留下的瘢痕。这时,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一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er)出现了,他以当时只在乡村流行的关于牛痘对天花的预防作用的知识为基础,对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英国皇家学会拒绝刊印其研究结果后,1798年,···试读结束···...

    2022-10-06 epub文章 张宏杰 epub

  • 《世界简史 世界史扛鼎之作》(英)威尔斯著;唐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简史世界史扛鼎之作》【作者】(英)威尔斯著;唐婉译【丛书名】ABRIEFHISTORYOFTHEWORLD【页数】288【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07【ISBN号】978-7-5472-2758-9【价格】38.00【分类】世界史【参考文献】(英)威尔斯著;唐婉译.世界简史世界史扛鼎之作.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07.图书封面:《世界简史世界史扛鼎之作》内容提要:《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作者抛弃了堆积枯燥的文学史料,以一种欢快的笔调,豁达的自然观,讲述了人类成长史上所经历的磨难与成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世界简史世界史扛鼎之作》内容试读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然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大约在200年前,我们也才知道了人类最近3000年的历史。至于之前的历史,我们仅能靠传说和人类丰富的想象加以阐释。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而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是从父辈那里得到了这一信息,然后又将这信息灌输给下一代。然而,即使他们都认为世界是突然被创造出来的,他们也有分歧:一些人认为世界创造于春天,一些人则认为是秋天。他们对此争论不休,而用来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却是十分荒谬的,要么是猜想,要么是对希伯来人《旧约》的生硬解释。显然,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现在,学者们也早已摒弃了这种不科学的见解。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最终,人们认为,我们的世界早就存在,早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当然,正如在房间中面对面各摆放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中就看不到房间的尽头一样,在我们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中,也有可能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生存历史绝不只短短的6000多年。所以说,人类历史始于公元前4004年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应该彻底被推翻。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呈橘状的球体,地球直径为8000英里(1英里≈1.61公里)。虽然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在大约2500年以前就被少数的权威人士所认可,然而,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为了反驳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人世界简史们还以天空、恒星和行星为地面参照物,以日升月落、繁星高挂等世界各地都一样的自然现象来进行反驳。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每天围绕地轴自转一周:之所以出现季节变化,是因为地球顺着椭圆形轨道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9150万英里时,便达到了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距离为9450万英里便是最远的距离。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体积比它小得多的月球,则以239000英里的轨道半径绕地球公转。当然,太阳系中除了地球、月球外,还有许多星球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比如距离太阳3600万英里的水星,距离太阳6700万英里的金星,距离太阳14100万英里的火星,距离太阳48300万英里的木星,距离太阳88600万英里的土星,距离太阳178200万英里的天王星,距离太阳279300万英里的海王星等。其中,水星和金星属于内行星,它们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后五者为外行星,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外围。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将太阳与其他行星的大小、距离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到一定尺寸。首先,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直径为1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小球,那么太阳就是一个直径为9英寸的大球。两者大约相距323码(1码≈91.4厘米),相当于五分之一英里一大约四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地球是小球,而月球就只有豌豆大小了,它与地球的距离为2.5英尺(1英尺≈0.305米)。水星和金星两颗内行星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125码和250码围绕这些星体的是茫茫无垠的宇宙空间,一直延伸到距离地球175英尺的火星。木星的直径为1英尺,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英里。在距地球的2英里处,是体积稍小的土星;距离地球4英里的是天王星,距离地球6英里的是海王星。海王星以外的数千里空间中,只有悬浮的稀薄气体和细微的尘埃。就是按照缩小后的比例,恒星离地球最近也远在40万英里之外。上演生命之剧的宇宙是多么的浩渺空旷啊一这是我们对以上这些数字产生的一个形象认识偌大的宇宙,浩瀚无垠,而我们所熟悉的仅是地球表面的生物。从地表至地心,其平均距离大约为4000英里,而存在生物的空间却不过是地下3英里到第一章空间中的地球3地表以上5英里的范围。而其余的茫茫宇宙空间,显然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不断探索,但其深入海底不超过水平面下5英里处(译者注: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考察船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并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出一条特别深的海渊,其中最深处达到112米,这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飞机在空中飞行也只能低于4英里(译者注:从目前的飞行技术来看,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可达100公里,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达50000米。普通大型民航客机可飞行高度是9000一10000米,商务飞机可达到15000米的飞行高度)。不错,的确有人乘坐气球飞到了7英里高的高空中,但他在空中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不说人类,单说经常翻翔天际的鸟儿们,至今仍未发现有哪种鸟儿可以飞到5英里的空中,那些被装上飞机的鸟儿和昆虫,早在飞机飞到这个高度前就已经失去知觉了。世界简史第二章时间中的地球在最近的50年,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和起源这两方面做了一些有价值和有趣的推测。由于这些推测包含着深奥的数学和物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此不能加以概括性的描述。事实上,如今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程度,还没达到能使这样的科学研究成果摆脱主观的猜想和推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在20亿年以前,地球就以一个独立旋转的星球存在了,并且已经开始围绕太阳公转了。但是,这只是目前的一个推测,或许有一天科学可以证明,地球存活的时间比这更悠久,甚至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久远的年代里,围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其他行星早已独立存在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基本一样,也许,它们最开始只是太空中的一些弥散物,因长时间旋转凝聚,才最终变成现在的样子。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太空中有些闪光的东西呈现螺旋状,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这就是所谓的“涡状星云”。经过天文学家的推测,太阳和其他行星在形成今天的形状以前,也曾经像这些涡旋物质一样,是不断凝聚而成的。而这个聚结历经了悠久的岁月,正是我们推测出的亘古时期,地球和月球有了雏形。它们在那个时候,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也更快,太阳在宇宙中原本就是一个大火球,而那些行星的表面状态很可能都在燃烧和熔解。如果我们可以回到遥远的过去,那么我们可以目睹地球的最初形态,那种景象和现在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地球表面岩浆滚动,像熔炉的炉膛一样炙热难耐地球表面找不到液态水,但其可能混杂在硫磺、金属蒸气中;在大量气雾的下方,是熔岩翻滚沸腾的海洋;天空中,各种蒸气在太阳的照耀下,仿佛燃烧了一般,第二章时间中的地球5一团团“火焰”在天空中飞掠而过。在这之后几百万年里,地球经历了各种变化,最后终于稳定了下来。此时,地球的温度降下来了;天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落在地面上;空气中的气体变轻了;海洋中的岩浆活动逐渐减弱,熔岩在下沉时带走大量落在其上的漂浮物。渐渐地,地球远离了太阳和月亮,旋转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至于月球,它也远离了太阳,球体逐渐冷却,交替反射或遮挡太阳光,于是地球上便有了满月和日食现象。如今月球总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但或许当初它是以不同角度面向地球的。就这样,地球历经悠久的岁月,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变化着。然而,人类还未诞生,因为此时地球上仍没有大量液态水。此时,随着水蒸气的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又化为雨水落到地表的岩石上。即使这样,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地表的液态水仍十分有限,大部分水仍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直到有一天,逐渐凝固的岩石上出现了小溪流,溪水奔腾向前,又汇聚成了江河湖泊,岩屑和沉淀物被冲刷着涌了进去。最后,就形成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了。然而,那个时候地球上的环境依然十分恶劣:狂风暴雨肆虐,遍地熔岩,没有土壤,没有草木,没有动物和人类。为了迎接生命的到来,地球继续进行着剧烈的活动,倾盆暴雨夹杂着岩石碎屑,逐渐汇聚成洪流,冲刷地球表面,沟壑和峡谷就是这样形成的。与此同时,地球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不断爆发,而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又加剧了这种运动的激烈程度。几百万年又过去了,地球年龄越来越大,地球的气候也越来越温和了。久而久之,气候也不那么恶劣了,狂风暴雨终于也不那么频繁,强度也不那么大了。而此时,最初的海洋也逐渐形成了。然而在那个时候,仍然没有任何生命存活于地球上,茫茫的海洋也没有生命,岩石上也是一片荒芜。6世界简史第三章生物的产生众所周知,对于那些在有人类记载和传说之前的生物知识,人们大都是凭借层岩中生命体遗留的足迹和化石才得以了解的。人们发现的遗留下来的大量骨骼、根茎、纤维、贝壳、果实、爪印、足迹等类似的东西,几乎都存在于页岩、砂岩、板岩、石灰岩等物体中。另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化石,如:原始雨水冲刷形成的注坑,原始潮汐留下的波痕等。人类之所以能够了解完整的古生物史,源于科学工作者们对这些岩石孜孜不倦的研究。由于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所以它们往往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化石的首选材料。但是,沉积岩也有其自身局限性,由于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扭曲等,它们不是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着的,而是相互叠加、混乱不堪的。为此,大批学者倾注了毕生精力。根据科学推断,这些岩层大约记录着过去16亿年的历史,以下便是一些简单介绍:地质学家把记录中最古老的岩石称之为原生岩,是因为从中看不到任何的生命迹象。我们在北美洲发现了很多裸露的原生岩,地质学家从它们的厚度推断其最起码经历了8亿年之久。在岩石上面,人们发现了一些潮汐和暴雨留下的印记,但是却没发现任何生命迹象。这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岩石可以得知:从地球上形成海洋和陆地后的8亿年里,地球上都是没有生命的。当我们对其他岩层的岩石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时,渐渐发现了一些早期生命的痕迹。地质学家将这种最早出现古生物痕迹的时期,称为“古生代早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海藻、贝壳、海虫、植形动物和甲壳虫等低等生物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叶虫。三叶虫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动物,其貌似蚜虫,···试读结束···...

    2022-10-05 世界史 epub 网盘 世界史epub

  • 《中外教育简史 第5版》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外教育简史第5版》【作者】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主编【页数】393【出版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64-2204-0【价格】47.00【分类】教育史-世界-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主编.中外教育简史第5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简史第5版》内容提要:《中外教育简史第5版》内容试读上编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章中国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我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载于《尚书·周书》中的箕子、周公的教育思想。箕子的神道设教思想、周公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都反映了奴隶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奴隶主阶级神权思想的特色。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还是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出现了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尤其是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这里主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重视科技教育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教育思想。第一节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孔子的生平和政治、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他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因家族衰败而迁居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孔纥是鲁国的下级军官,以力士闻名。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此后家境更加衰落,但他从小好学,并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他20多岁时当过“委吏”和“乘田”(管仓库和管牛羊的小官),30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由于他创办的私学,符合时代要求,而且教学方法得当,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到50岁时,他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孔子①《论语·子罕》。3中外教育简史(第5版)宰”(中都地方长官),不久又升为“司寇”(管刑法)。但鲁国的政局动荡不安,他做了3个月的“司寇”,就被迫离开了鲁国,奔走于宋、卫、陈、齐等国,度过了14年的流亡生涯。到68岁时,他重返鲁国,从此专心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孔子自述其成长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①孔子一生将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用于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弟子多达3000人,精通六艺者72人(即“七十二贤人”),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孔门弟子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这部书中,它也是我们了解、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实行“德政”,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使民以时”“博施济众”②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③的社会理想。他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其要义就是“爱人”,“仁者爱人”。而“仁”又是要通过“礼”和“忠恕”之道来实现的,即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④。他所主张的“礼”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他的“正名”思想中。他认为,为政之要是“正名”,也就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⑤,应做到“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并要求对人应“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孔子的“德治”观是建立在封建宗法等级思想基础之上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既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一方面相信“天命”的存在,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①,“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⑧。另一方面又少谈鬼神,并提出“人能弘道”的积极思想。《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⑨又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0这种双重的哲学思想,与他所处的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形态有关。孔子的哲学思想中还贯穿着折中调和的精神,即“中庸”之道。他认为,一切事情,不好“太过”,也不好“不及”。这一①《论语·为政》。②《论语·公冶长》。③《论语·雍也》。①《论语·颜渊》。⑤《论语·颜渊》。⑥《论语·颜渊》。⑦《论语·颜渊》。⑧《论语·宪问》。@《论语·述而》。⑩《论语·先进》。4第一章中国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思想既有阻碍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一面,也有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面,在某种意义上还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二、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对象孔子认为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非常大。他从“为政以德”的思想出发,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在孔子看来,治国治民最根本的还是教育。孔子还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论语》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②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起来,富有了就要加强教育,提高道德文化水平。《论语》又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而“信”必由教育而来。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⑤。承认人的成长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起决定作用的。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他的本意可能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⑦从而使他的思想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孔子还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尽管“有教无类”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如东汉马融解释为:“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梁朝皇侃解释为:“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政,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但毕竟是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⑧他的弟子中既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既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①《论语·为政》。②《论语·子路》。③《论语·颜渊》。①《论语·阳货》。®《论语·述而》。⑥《论语·季氏》。⑦《论语·阳货》。⑧《论语·述而》。5中外教育简史(第5版)箪食瓢饮的颜回,还有穷困到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但他在主张“有教无类”的同时,又宣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①我们还不能认为他的“有教无类”就是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更不能算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普及教育”思想。(二)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孔子以前西周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官吏和军事骨干。要求其培养对象具有忠君与勇敢的品质,同时应具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的知识和技能。孔子培养“君子”的教育观是对西周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明确提出作为“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二要有“使亲族和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即要求“君子”应德、才兼备②。在“德”的方面,孔子尤其注意把握贵贱之礼、泛爱众之仁和推己及人的恕道。他认为,君子只有把握这三点,才能忠于自己崇高的理想,实现内圣外王之道。孔子还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③在“才”的方面,他强调“君子”应具有一定的才智和从政能力,能治“千乘之国”,能长“千室之邑”,能“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另外,“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④这句话虽出于子夏之口,但确实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学好了便去做官。优,饶也、裕也,即有余力之意,引申为学得好些、优秀一些。“学而优则仕”包含“不学或虽学而不优,就没有资格做官”的意思。孔子认为只有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德才能兼备的贤才才能当官,做官之后仍要坚持学习。有一次,“子使漆雕开仕,对日:‘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⑤(孔子想让漆雕开去做官,漆回答说:“我对此还没有信心”,表示自己还学得不够,信心不足。孔子听了很高兴)。孔子还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尽管“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产生了把求学作为取得高官厚禄敲门砖的副作用,但相对于以前西周社会的世袭世禄制来说,它仍是一大进①《论语·泰伯》。②《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③《论语·颜渊》。①《论语·子张》。⑤《论语·公冶治长》。⑥《论语·卫灵公》。6···试读结束···...

    2022-08-30 中国教育史epub 中国教育史mobi

  • 《临床试验简史》郑航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试验简史》【作者】郑航编著【页数】186【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ISBN号】978-7-313-23601-2【价格】48.00【分类】临床药学-药效试验-简史【参考文献】郑航编著.临床试验简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本书把临床试验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临床试验方法学的发展历史。临床试验方法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的发展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临床试验伦理与法规的发展历史。梳理出了美国现代药品注册管理的三大标志性法规的诞生历程和基本内容。第三个阶段是临床试验产业化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临床试验行业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内涵,并展望了临床试验行业的发展未来。《临床试验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篇智慧之路临床试验的源头要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人类荒蛮时代。从原始的“真实世界研究”发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产生对照、安慰剂、盲法、随机到重复等临床试验方法的里程碑进展,最终发展到现代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时代,这是从“真实世界”进入“理想世界”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的真实世界研究兴起,临床试验又由“理想世界”回到了“真实世界”。一、神农尝百草中国有一个地方,叫神农架。多年以后的今天,“神农架”三个字仍然会让我想起,在县城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看到“神农架野人”图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尽管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闻,后来多数都被证伪了。然而神农架真正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名字,“神农架”三字和华夏始祖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有关。远古的时候,神农氏来到神农架区域,见到山势陡峭,森林茂密,认定必有奇药密藏。于是他在这里遍尝百草,寻访良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但神农氏最后终因尝断肠草中毒而死。这一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将这一区域命名为“神农架”。神农氏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的特性和功效,教化先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来治疗不同的病症,所以后人奉神农氏为中医药的祖师。同时,“神农尝百草”也成为原始的药物临床试验的象征。“神农尝百草,中华医药兴”,这虽然是传说,但是“尝百草而医药兴”,这大抵是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神农003临床试验简史9尝百草”的传说虽然是东方的,其内涵却可以代表全人类。“尝百草”的先民一定不仅只是一位黄皮肤的华夏先祖,而是很多位各种肤色的“神农氏”。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依靠从自然界寻找现成的食物充饥:可以想象,他们在食用采集来的野菜、果实时,可能会吃到一些有毒的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导致昏迷和死亡。另一方面,在样本量足够大的背景下,也必然会产生一些反面的案例。比如,某个腹泻的人,无意中吃了某种植物,腹泻就缓解了;或者昏迷中的人吃了某种野果后就变清醒了。由于受到生产工具和技能的限制,早期的食物必然是以植物为主,后来人们逐渐学会了狩猎和捕鱼,进而又增加了对动物类食物的应用以及特性认知。天长日久,人们就逐渐积累起来一些经验: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可能导致中毒;哪些东西又可以起某种治疗的作用。这大抵就是药物最早的起源。关于药物起源的历史逻辑推演,反映了三个基本认知。第一个认知是“食药同源、药源于食”。人类因为对食物的生理感知和反应,发现某些食物具有某种治疗的功效,而且无毒,从而形成了“药物”的概念和认知。第二个认知是“植物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可以治病的食物”。“药”字从“草”字头,中国古代称药物为“本草”。“药”的英语是“dug”,原意是指干燥的草木。这表明无论东西方,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均来自植物。事实上,欧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也都是一些基于经验的植物药。现在的西医、西药都是004一、神农尝百草。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后的事情了。第三个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人类从开始“识药”到学会“用药”的过程,反映了人类逻辑思维发展的历程。通过无意识的饮食而发现药物的存在,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的归纳逻辑,进而用识别出来的药物去治疗一些对应的病症,这又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从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顾中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一大飞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步。不要小看这一点,懵懂初开的先民,正如蹒跚学步的幼儿,能做到这点已经非常不易。但是到此为止,还不存在药物临床试验,直到“神农氏”的出现。005临床试验简史⑨3我们的先民以无数人参与试错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发现了食物的药用功效和毒性,逐渐积累起了对药物的原始认知,进而把药物从食物中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具体的概念。有了“药物”这样一个明确的概念,渐渐地,就开始出现了“神农氏”这样的人。他们承担起主动寻找和确证药物的责任,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身试药,将一些具有某种功效而无毒的植物甚至动物等以药物的名义固定下来,并且按照用途予以分门别类,用于治病救人,形成了最早的传统药学和传统医学。这个主动寻药、证药的过程,也就类似于现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了。而“神农氏”们的药物研发手段就是“尝百草”,亲身去体验百草的价值和毒性。这些“神农氏”们既是新药研发的研究者,又是志愿者;既是临床用药的药师,又是医生,他们集四大角色于一身。“神农尝百草”实现了把观察的主体从被动转向主动,把观察的方向从往回看转到向前看,走出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第一步。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定义,即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确定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为目的的研究。因此,“神农尝百草”就成了原始的药物临床试验的象征。然而,这种以身试药的行为本质是一种观察试验法,更大意义在于对安全性的证实,而对有效性的判断是有问题的。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在原始先民们有限的逻辑思维里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推断:如果尝了一种植物,然后病症好了,那么就006···试读结束···...

    2022-08-27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欧洲文学简史》刘意青,陈大明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文学简史》【作者】刘意青,陈大明编著【页数】1188【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4【ISBN号】978-7-100-15781-0【价格】128.00【分类】欧洲文学-文学史【参考文献】刘意青,陈大明编著.欧洲文学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4.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欧洲文学简史(精)》是在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的文本基础上,由原主编刘意青教授和陈大明教授一起缩节而成,是一部以小篇幅涵盖多内容的欧洲文学史。缩写过程中保持了原版精华,遵循如下原则:1、薄古厚今,尽量少些古代内容。2、主要流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特点尽量介绍到位,甚至有细读分析。3、首先保证欧洲文化、文学大国的篇幅,小些或次要些的篇幅较小,甚至多国合成一章。4、后两章(20世纪二战前及二战后文学)节缩痕迹较突出,因这一部分上没有经过时间沉淀,难以取舍,收作家作品数量多,只能每部分都压缩。《欧洲文学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①第一节古希腊文学I概述古希腊文学范围不局限于希腊本土,它包括小亚细亚、爱琴海岛屿、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地。到亚历山大里亚和东罗马帝国时期则扩大到西亚和北非。古希腊文学约从公元前9世纪流传的荷马史诗开始,公元4世纪达到最辉煌。但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青铜时期,爱琴海克里特奴隶制文化就曾非常繁荣,当时采用的线形文字与后来希腊文字关系密切。古希腊在建筑、科学、宗教、哲学等①此章是对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一卷《古代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史》第一章“古希腊文学”和第二章“古罗马文学”的节缩和改写。2欧洲文学简史方面都有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国家的影响,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形成的。神话是古希腊最初的文化成果,口头流传几百年后形成,讲神和英雄的传说。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等。熟悉的神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爱神阿弗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文艺女神缪斯等。众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宙斯为首。他们任性,爱享乐,虚荣、忌妒,复仇心很强,还不时下山和人间美貌男女偷情。但也有普罗米修斯这样造福人类的神,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希腊神话的英雄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他们的传说体现了远古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的斗争。英雄传说以家族为中心,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和特洛伊战争等系统。神话中还包括生产知识的传说,如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还展现了希腊风俗、音乐、舞蹈及竞技活动。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为此后诗歌、悲剧提供了丰富题材。诗歌包括史诗、抒情诗歌、悲剧和喜剧。这里仅简介除史诗以外的其他类型诗歌。传统诗代表是赫希俄德(Heiodo,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和《神谱》。前者共828行六音步诗,使用史诗体裁,是道德格言集和农历书。该诗除劝谕弟弟改过从善,还咏唱农夫的年历,记载了古希腊宗教祭日和黄道吉日,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成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农事诗》的范本。抒情诗歌分双行体诗、讽刺诗、琴歌及牧歌。双行体诗是古希腊抒情诗最早诗体,用高亢的双管伴唱,节奏缓慢、平和,通常称为碑铭诗体或哀歌诗体,也称“芦管诗体”。抒情诗主要诗人是西摩尼得斯(前556一前466)和菲勒塔斯(前340?一?)。古希腊讽刺诗源于民间口头嘲讽,通常用短长格诗体,伴以双管或竖琴,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3节奏轻快、活泼,接近生活用语。讽刺诗人代表是阿耳喀罗科斯(前714?一前676?)。公元前6世纪后讽刺诗渐趋衰落。琴歌采用龟壳琴伴奏,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有三位著名独唱琴歌诗人。1)女诗人萨福(Saho,前612?一?)曾被迫流亡国外,后在故乡办音乐学校,教音乐和诗歌。她创作了九卷诗,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比较完整。萨福用各种不同体裁写诗,用过50种不同韵律。她的诗大都写缠绵爱情,辞句艳丽,情调感伤,如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亚》。萨福许多诗于1703年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罪名是有伤风化。她被称为女荷马,后因失恋跳岩自杀。2)阿尔凯奥斯(A1kaio,前620?一前570?)卷入了米蒂利尼的贵族与僭主争权斗争,被逐出境,流浪埃及等地15年,最后获赦回国。他的作品大多是应酬答和诗、政治诗、战争诗、饮酒诗和情诗。他那著称的“轮唱体”后来为贺拉斯袭用。3)阿那克里翁(Aacreo,前550?一前465?)留下六卷诗,歌唱醇酒和爱情,独具一格,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合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是职业诗人品达罗斯(Pidaro,.约前518一前442或438),即品达。他的诗大多歌颂神,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泛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品达诗集17卷,其中4卷竞技胜利者颂(45首)至今保存完整,成名作是《皮托竞技胜利者颂》第10首(前498)。他的诗风富丽,辞藻华赡,形式完美。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奉为“崇高的颂歌”典范,弥尔顿、歌德等都师承过他的风格。牧歌和田园诗出现在古希腊后期。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征服了希腊,但亚历山大逝世(前323)后帝国分化为几个王国。此后二百多年间希腊各城邦保有一定程度独立,时常掀起反马其顿斗争,不断受马其顿打击。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文化和文学则以亚历山德里亚为中心。古希腊牧歌兴盛于此期,采用史诗体和双行体,大多取材于西西里岛欧洲文学简史的自然风光和牧人的欢乐生活。最有名的牧歌作者和田园诗代表是忒奥克里托斯(Theokrito,前310?一前250?)和阿波罗尼俄斯(Aolloio,前295?一前215?)。前者为首创者,现存署名田园诗有30首,短格言诗24首,但一些诗的真伪尚有争议。诗人注重技巧,诗风活泼、优美,被维吉尔效仿,受他影响大的诗人还有英国诗人斯宾塞。后者生于亚历山德里亚城,喜欢荷马风格的简朴长篇史诗。他现存的唯一作品是《阿耳戈号航海记》,写伊阿宋乘该船取金羊毛的故事,风格优美动人,但结构欠佳。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利用过此诗的若干情节。散文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散文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包括演说、哲学和历史著作。演说的繁荣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关联很大。当时的政治家需在公民大会和议事会上慷慨陈词,多半能言善辩,用修辞技巧打动观众,修辞学应运而生。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可推吕西阿斯(Lyia,前459一前380?)、伊索格拉底(Iocrate,前436一前338?)、狄摩西尼(Demothee,前384一前322)等。历史著作都是优美的散文篇章,三位作家最有名。1)希罗多德(Herodoto,.前484?一前425?)号称“历史之父”,曾遍游中东,公元前445年到雅典,晚年奋发著书。代表作《历史》(九卷)】规模宏大,涉及古代吕底亚、波斯、亚述、埃及、米堤亚等地风土人情、传说、历史记载。书中把古希腊和波斯作为当时东西文化的中心,写这两大文明如何走向冲突。该书结构颇有气势、行文简洁,穿插奇闻逸事。2)修昔底德(Thucydide,前460?一前400?)赢得赞誉的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写该战事三大阶段,即雅典与斯巴达的冲突(前431一前421)、雅典人进军西西里及失利(前415一前413)和雅典与斯巴达重开战火(前413一前404)。此书未完稿,写至公元前411年。作者本人参与过所写的战争,描述重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5心是军事指挥,语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3)色诺芬(Xeoho,前430一前355?)曾从苏格拉底治学,公元前401年跟随希腊雇佣军深入波斯帮小居鲁士反对其兄大居鲁士皇帝。后来该军统帅遇刺,色诺芬被任命总指挥,率一万余人安全撤退到红海边,撤退达2414公里,历经五个月。代表作《远征记》(又名《万人进军》)叙述了这次撤退,备述艰难困苦。他还写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续篇等。他的著作有亲斯巴达人的偏见,整体布局不太均衡,多说教,但文风坦诚平易,简朴雅致,思路清晰。这里最后要提的是《伊索寓言》,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伊索所作。传说伊索是古希腊忒雷斯人,做过奴隶。现在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收集整理的,约120余则,若干故事可能来源于亚非,亦有可能是后人托名之作。寓言通过动物言行寄寓道德教谕,如“狐狸和仙鹤”“免子和乌龟”“披着羊皮的狼”,思想性强,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其形式短小精悍,形象生动,世代流传。Ⅱ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品,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关于荷马的生活年代一般定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8、9世纪间,有人考证他大概出身俘虏;另有人提出“荷马”是“组合”之意,暗示集体创作;也流行荷马是盲人的说法,因古希腊的卖唱者(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其实,荷马史诗经历口头流传和文字流传两个时期。作为口头文学,它最初可能在公元前12至前9世纪形成。公元前6世纪左右僭主庇西特拉图命人把它记录下来,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由亚历山德里亚学者编订成书。荷马6欧洲文学简史史诗集合了古代民歌、神话和英雄传说,经过历代学者、诗人、歌手补缀修剪,渐具规模。参与者中可能有位叫荷马的行吟歌手尤其出色,因此得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意思是“伊利昂纪”,产生早于《奥德赛》,共24卷,15693行,故事来自希腊神话。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忘记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只写有“赠给最美女子”的金苹果,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弗洛狄忒的争执。仲裁者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定爱神最美,作为回报她在帕里斯到斯巴达做客时帮他拐走了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绝世美人海伦,并带走大批金银财宝。希腊各部落闻讯后推举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联军统帅,集十万大军,战船千余艘,跨海远征特洛伊。特洛伊人亦联合附近部落,以王子赫克托耳为统帅,拼死固守城池。奥林匹斯山上众神也分成两派,各助一方。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双方皆损失惨重。这时,因阿伽门农夺走第一勇将阿喀琉斯宠爱的女俘,后者愤而不战,希腊方频频战败。《伊利亚特》即以此为楔子,写阿喀疏斯的愤怒及此后51天发生的事。面对特洛伊军的凌厉攻势,阿喀琉斯的好友帕忒洛克罗斯穿了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赫克托耳刺死。阿喀琉斯悲痛不已,愤而再上疆场,挑战赫克托耳。赫克托耳不敌,绕城三匝,终为所杀。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冒险入阵,跪求归还儿子尸体,终获同意。特洛伊人为之隆重举哀,史诗到此结束。但据《奥德赛》的描写,后来希腊人采纳奥德修斯的“木马计”,佯败撤军,诱使特洛伊人出城,将内藏兵将的大木马拉入城内。入夜,希腊军突然返航,里应外合攻下特洛伊城。希腊人几乎杀死全部特洛伊人,夺回海伦,各携财宝凯旋还乡。《奥德赛》意思是“奥德修斯纪”。故事发生在特洛伊战争后的十年,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冒犯海神波塞冬而遭海难,滞留异乡。···试读结束···...

    2022-08-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日本简史》陈恭禄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简史》【作者】陈恭禄著【页数】281【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04【ISBN号】978-7-5020-5458-8【分类】日本-历史【参考文献】陈恭禄著.日本简史.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04.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本书共二十四篇。第一篇至第六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位、民族的由来以及社会之演变等内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从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日本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篇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第一篇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日本居太平洋西部,当亚洲大陆之东:北界俄属冈札德加半岛,状如长蛇,蜿蜒而南,迄南洋群岛,长约七千里。中部为日本群岛,岛数约近三千;其大者为虾夷、九州、本州、四国四岛。虾夷在北,中有阿奴Aiu土人;今皆驯服,日人迁居其地者日众。南部函馆,昔时美俄商货往来,萃集于此。其南本州,四岛中之最大者,国都东京在焉:地势平衍,民物殷阜,政治、文化之中心也。旧都西京(即京都),僻近西隅,街市整列,名迹林立。横滨、大阪、神户为重要商埠,轮舶麋集。南端下关(即马关),隔海与九州相对。九州海岸屈曲,附近小岛星罗棋布:长崎在其西端,港阔水深,自我国往日东部者率取道于此。九州西北为四国,则四岛中之最小者。九州之南,有琉球群岛,散处海中,若长带形:位当我江苏、浙江、福建之东,为自三省东航者之冲要地:迤逦而南,至台湾,台湾之西,即澎湖列岛,实我福建门户也:中日战后,亦皆由我国割让于日。虾夷之北,为千岛,与冈札德加半岛遥遥相望:当明治初年,日俄争为己属,交涉久之,乃以库页岛归俄,千岛归日。日俄战争之后,俄又割库页岛南半与之。其地寒冷,居民稀少,而渔业尚盛。本州之西,朝鲜半岛,旧亦我属国也;历中日、日俄两次战争之后,初为日属,一九一O年,卒归并焉。其面积约当日本群岛之半:由是日本领土,西隔图们江、鸭绿江,而与我为邻。且自日俄战后,我03-日本简史之旅顺大连,由俄转租于日:南满安奉铁道,亦移转而握于日人之手,东三省之主权,不啻与日共之。日本东南,有小笠原群岛,于明治时,日本收为己属。欧战之后赤道北之德属马利亚纳群岛、加罗林列岛,归其管治,日本势力遂益伸入于太平洋中。日本本部为库页、昆仑两山脉所构成:库页,自北渡海而南,昆仑,自我福建渡海而北,山峦重叠,地势高低往往悬殊。山之最高者曰富士。其巅积雪,一白如银,自海上望之,出没云间:旭日破晓,则现黄金色。太平洋沿海之高峰,多属火山。据近日调查,火山之犹活动者,为数十九,熄灭者,约三百余。每岁地震平均计算,共五百余次,往往毁屋伤人,为害甚烈。一九二三年,东京地震,损失之大,尤属可惊。统计全岛,山地约占面积三分之二,沙砾散布,溶石犹存:可耕之地,不足三分之一。且以地面狭长,河流无曲折之势;高山又直列于中,自高趋下,水流极速,一泻无余,故无舟楫之利。惟火山左近,温泉甚多,沐者可疗癫疾。湖之负盛名者,首推琵琶湖,在西京之东:绿树蓊郁,清波沦漪,游客争集焉。朝鲜、中国台湾亦多山地。朝鲜山巅犹有火山遗迹,惟久不喷发耳。日本南部受赤道黑潮之温流,北部受寒带之冰流,中有高山起伏,故气候随地变异。千岛、库页纬度已高,夏短冬长:严寒之日,北风砭骨,玄冰助威。虾夷受冰流影响,地亦苦寒:每当九月之初,西北冷风,自西伯利亚而来,势极凶猛,摧草落叶,地冻水冰,霜雪偕至:直待来春三月,方稍和暖。黑潮自吕宋而来,环绕琉球、九州、四国以至本州。本州东岸,冷风所不能及,气候和煦,冬少冰雪:时有贸易风夹雨而来,一岁之中,降雨常至一百五十余日。西岸则受冷风影响,霜雪较多;中部风为山阻,气候少变。朝鲜南部,天朗气爽,冬令寒甚;汉江冰冻,常逾三月。惟春秋二季,草木畅茂,天气温和,为一岁中之安乐时节:一入夏季,高山蔽风,内地又苦旱热,炙人肌肤。台湾地跨热带,暑期-04第一篇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长而寒期短:自四月至十月之间为暑期,气候热甚:寒期略和。又台北山巅,间见白雪:台南暑期,时常阴雨,气候尤热。物产随气候而异;草木极其繁茂,凡三带植物皆有之。就中虾夷为产麦豆之区:本州重要产品,为米棉丝麦等;九州四国天气和暖,尤宜于米棉烟草。惟土地狭隘,可耕者又少,所产谷类,不足以供养人民:又以不适豢牧,故畜产极不发达。马身颇小,不足以供驰驱:牛仅为耕种之用:羊属尤少:惟犬猫较多。野兽之中,孤狼最多。朝鲜境内,家畜推鸡犬豕马牛驴为盛,其南部所产者,尤负盛名。山中多虎,力大而猛,人民之居近山者,常为所噬:亦间有猎之以为生者。虎皮丰厚,价值昂贵,肉可以为食,骨可以为药。次于虎者为熊鹿,亦负盛名。农产,米麦豆等为输出要品。台湾之地,宜于米茶豆等:近更疏浚水利,开拓荒地,产米之量,岁岁增进。台北各厅,凡斜倾之丘陵,灌溉困难之区,皆为茶园。全岛位置气候,尤适于甘蔗:当局力与援助,设立试验场等,种植日良,出产日多。龙眼、樟脑,亦为本岛重要产品。先是畜产不甚发达:由官吏力为提倡,洋豚、印度牛等,因以输入,蕃殖繁衍,其前途未可量也。日本海岸屈曲,小岛林立,而温流又环绕沿海两岸,鳞介之类因而繁盛。人民之居近海岸者,习闻波涛之吼声,惯见舟楫之破浪,幼而游泳,没水取鱼,恬不为怪,故从事于渔业者甚多,渔业遂为重要职业,鱼肉更为家常食品。自明治以来,渔船构造,日益进步;故业渔者增至一百五十万人以上。此辈习于驾舟,虽在惊波骇浪之中,视之无异于陆居;故有所谓“天生水手”之称,甚技能之优,有足多者。又日本自古以农立国,农为重要职业,今耕种者犹多:专治桑蚕茶棉者,数逾百万。惟人口增进极速,而土地有限,苦于不能更事扩充。明治中叶以后,工业益进,作工于工场者日增。欧战时更为发达,贸易额05日本简史随之俱长,而经商者日益众。日本岛数三千,彼此相距,仅有一水之隔,小舟可以往来:因交通便易,而风俗言语、思想习惯,无大径庭,俨然纯一之民族也。地多湖泊,气候适宜,草木茂美,山川明秀,故人民富于美观,美术图画,殊为发达。其移居于国外者,爱念故乡之心,亦甚坚强。又以其地位孤立海中,惟本州南隅、九州西岸,中隔海峡与朝鲜相对,在昔航海之术未精,异国人民,怵于风涛之险,不易侵入,一姓君主,遂得绳绳相继,居人因有自负之心,颇借以发其忠君爱国之念。然其舟楫亦常往来大陆,我中国之学术、政治、历史、文学、技能,因以输入,明治前之日本,一大陆化之日本也。明治以来,日本与大陆之交涉,日益密切而纠纷,其侵略政策,亦由其地位使之然欤!前文所云可耕之地,约占全岛三分之一,以此为比例,则日本当推为世界人口最密之国之一。但其殖民之能力,苟以之与英人相较,迥乎不及,故自得台湾、朝鲜等地后,政府鼓励殖民,而移居者,寥寥无几。其在美国及澳大利亚者,以黄白人种生活程度之各异,多招仇视。今美国己禁其劳动界入境:人口问题,诚为今日日本最大之问题,亦最难解决之问题也。野心之政治家,固尝欲侵略我中国,垄断其权利:但不过引起吾人之恶感,为全世界所共恶而己。侵略致策,已归失败,其暂可解决者,惟有扩张工业,以工立国之一途;近已从事于此。前谓川流甚急,无舟楫之利,但已利用之发电以制造货物;沙砾山地,亦已培植森林。然仍有不能解决者,工业发达之后,市场必在大陆,民间食物,亦必来自大陆,日人之生命财产,将皆系于大陆民族之手,殊非细事耳。更进而言之,煤、铁、原料三者为工业之母,而日本皆不足,必赖大陆供给,尤以铁与原料为甚:海上输运,则恃海军保护:日本海军,今固甚强,其奈大陆之恶感何?吾人殊惜其不能与诚心中国互助也。06···试读结束···...

    2022-08-21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日本简史》陈恭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简史》【作者】陈恭禄【页数】271【出版社】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168-1888-6【价格】38.00【分类】日本-历史【参考文献】陈恭禄.日本简史.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本书一共有二十四章。第一章,详细叙述了日本的地理位置。第二章至第六章,简略叙述了日本民族的由来,社会的演化,帝国权力的扩张,大化改革,外戚专政,武士的消长,以及基督教在日本的盛衰。其中关于中日之间的交涉,蒙古征伐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叙述得比较详细,或许能补充我国史料中缺漏的部分。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讲述了江户幕府的制度、文学、商贸、武士,和它归政的原因。第十二章至第二十四章,记载了明治维新之后的内政和外交:首先讲述的是归政之后的政策,立宪运动,宪法的内容,内阁议会发生的冲突,海陆军的扩充,工商业的发达,经济状况,外交政策以及中日战争;然后讲述了战后的藩镇军阀政府,内政的发达,外交上的胜利,日俄之间的交涉以及日俄战争;之后讲述的是明治末期日本国势的膨胀,侵略南满洲,兼并朝鲜,亲善俄国,以及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最后讲述了最近一段时期日本的内政外交,和日本国内的一些重要问题。《日本简史》内容试读梁1泗戰过脚女口长经端日本位于太平洋西部,在亚洲大陆的东边,北边与俄国的堪察加半岛相望,形状像一条长蛇,蜿蜒向南,一直到南洋群岛,长度大约有七千里。中部是日本群岛,大约有三千个岛屿,其中比较大的有虾夷1、九州、本州、四国四个岛。虾夷岛在北边,上面居住有阿奴土著人,现在都已经被驯服了,日本迁居到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位于岛上南部的函馆,以前是和美俄贸易往来的货物周转地。虾夷岛的南面是本州岛,本州岛是四个岛中最大的,首都东京就在这个岛上。本州岛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前的首都西京(即京都),在本州岛的西部,城里街市排列整齐,有很多名胜古迹。横滨、大阪、神户是岛上重要的商埠,沿岸停着很多船舶。岛的南部是下关(即马关,跟九州岛隔海相对。九州岛海岸蜿蜒曲折,附近的小岛星罗棋布。长崎在岛的西部,港口广阔,海水很深,从我国去往日本东部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四国岛在九州岛的西北边,是四个岛中最小的。在九州岛的南边,有琉球群岛,分散在海中,好像一条长长的带子,位置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的正东,是这三个省向东航行的要冲。琉球群岛原本是我国的属国,可惜已经被日本兼并。从这里向南到台湾,台湾的西边就是澎湖列岛,是我国福建的门户。虾夷岛的北边是千岛群岛,与堪察加半岛遥遥相望。明治初年,日本和俄国为千岛群岛的归属交涉了很久,最后判定库页岛归俄国,千岛归日本。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又把库页岛的南半部割让给日本。那里天气寒冷,居民稀少,渔业比较发达。本州岛的西边是朝鲜半岛,原本也是我国的属国,在经历了中日、日俄1虾夷,即北海道。一译注2两次战争之后,最初成为日本的属国,后来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朝鲜半岛的面积相当于日本群岛的一半,此时日本的领土已经与我国毗邻,中间只隔着图们江和鸭绿江。而且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我国的旅顺和大连也被俄国转租给日本,南满的安奉铁道也转移到了日本人手里,这样一来,东北三省的主权,相当于是与日本共享了。在日本的东南面,有小笠原群岛,在明治时期被日本收为属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赤道以北的德属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列岛,也归日本管治。日本的势力从此便越来越深入太平洋。日本本部由库页和昆仑两大山脉构成:库页山脉从北向南穿海而过,昆仑山脉从我国福建向北穿海而过,山峦重叠,地势高低起伏,相差悬殊,其中最高的山名叫富士山。富士山顶有积雪,银白色,从海上望过去,在云间忽隐忽现;黎明太阳升起时,则呈现金黄色。太平洋沿海的高大山峰,多半属于火山。据最近的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火山仍在活动,熄灭的火山有三百余座。每年平均会发生五百多次地震,通常会毁屋伤人,造成的损害很严重。1923年的东京地震,损失最为惊人。据统计,整个岛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散布着砂石还有火山岩;可用于耕种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而且那里地形狭长,河流没有曲折的走势,高山笔直排列,水流从高处往低处倾泻而下,速度很快,不利于船只的行驶。不过在火山附近,有很多温泉,泡温泉可以治疗皮肤病。那里最有名的湖是琵琶湖,在西京的东边,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湖水清波荡漾,是游客云集的地方。日本南部受赤道黑潮暖流的影响,北部受寒带寒流的影响,中间又有山地高低起伏,因此气候因地形不同而产生变化。千岛群岛、库页群岛居于高纬度,夏季短冬季长,在严寒时节,北风3寒冷彻骨,整个地区冰天雪地。虾夷岛受寒流影响,气候也非常寒冷,每到九月初,西北寒流就从西伯利亚刮来,风势很猛,万物开始凋零,土地冷冻,水面结冰,霜雪也随风而至。直到来年春天三月,才慢慢回暖。黑潮起自吕宋岛,环绕琉球、九州、四国,最后到达本州岛。冷风吹不到本州岛东岸,因此那里气候温暖,冬天很少有冰雪;信风会带来雨水,那里一年之中的降雨天数通常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多天。西岸受到冷风影响,霜雪比较多。中部由于有山脉阻挡了风,因此气候很少发生变化。朝鲜南部天气清爽,冬天时非常寒冷,汉江的冰冻常常要过了三月才开始融化。不过春季和秋季的时候,草木比较茂盛,天气温暖,是一年之中最安乐的时候。一到夏天,高山把风挡在外面,这里就会变得极热,烤得人皮肤疼。台湾跨过热带,夏季长冬季短,从四月到十月是夏天,气候非常热,冬天的时候气候温和一些。台北的山顶上,偶尔能看到白雪。台南的夏天,经常阴雨连绵,气候很热。由于气候不同,各地的物产也有所不同。因地跨热温寒三带因此三带的植物都有分布,且草木繁盛。虾夷岛是出产小麦豆类的地方:本州岛主要的产品是大米、棉花、蚕丝、小麦等;九州岛和四国岛气候温暖,非常适宜种植水稻、棉花、烟叶。只不过这些地方土地狭小,可以耕种的部分又很少,出产的谷类作物,不足以养活这里的居民。而且因为不适合放牧,这里的畜牧业也很不发达。岛上的马匹身材偏小,不适宜骑乘,牛只能用来耕地,羊非常少,不过狗和猫很多。野兽里面,狐狸和狼是最多的」日本海岸蜿蜒曲折,小岛林立,暖流又环绕沿海两岸,因此海产极为丰富。在海岸旁居住的居民,听惯了海涛的声音,见惯了舟船行驶,从小就学习游泳,入水抓鱼,习以为常,因此从事渔业的人非常多,渔业也成为这里的重要产业,鱼肉更是家庭常见的食品。自从明治时期以来,渔船的构造不断在进步,而琉球群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库页群岛等渔产丰富的地区,都被日本收为己有,因此从事渔业的人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万人。这些人驾船技术熟练,就算在惊涛骇浪中也像在平地上一样,因此被称为“天生水手”,他们的技能,是很值得称赞的。日本自古以来就以农业立国,农民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到现在从事耕种的人也很多,专门从事种桑养蚕、种茶、棉花种植的人,已经超过了百万。只不过人口增加速度快,而土地却非常有限,因此当地人们苦于不能扩充事业。明治中期以后,工业逐渐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工厂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工业更为发达,贸易额随之增长,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日本大约有三千座岛,彼此之间仅隔着一条水路,用小船就可以来往,由于交通便利,因此风俗语言、思维习惯等,并没有大的区别,看起来就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日本湖泊较多,气候适宜,草木繁盛,山川秀丽,因此人民有很好的审美,美术艺术比较发达。移居国外的日本人,对自己的故乡有很强烈的爱。由于日本孤立海中,只有本州岛南岸和九州岛西岸与朝鲜隔海峡相对在以前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其他国家的人慑于风浪的危险,很难入侵日本,使得日本君主得以一脉相传,绵延不绝,日本人因此非常自负,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不过日本的船只经常与中国大陆往来,我国的学术、政治、历史、文学、技能也借此输入日本。明治之前的日本,是一个大陆化的日本。明治之后,日本和中国大陆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纠纷也越来越多。而制定出侵略政策,应该也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因素所决定的吧。5前文说日本的可耕种面积约占全岛的三分之一,按照这个比例,那日本就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但是其殖民能力与英国相比的话,似乎还差很多,因此自从得到台湾、朝鲜等地以后,政府积极鼓励殖民,但是移居的人非常少。居住在美国或澳大利亚的日本人,由于黄白人种生活之间的差异,经常遭到当地人的仇视。现在美国已经禁止日本的劳动人口入境。现在,人口问题已经是日本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些有野心的政治家,总想要侵略中国,控制中国,不过这只会引起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憎恶罢了。日本的侵略政策已经失败了,暂时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扩张工业,以工业立国,最近日本已经采取这一方法。前面说日本河流水流很急,不利于舟船行驶,但是现在已经用来发电,用以制造货物。布满砂石的山地地区,也已经开始培植森林。但是仍然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工业发达之后,市场一定在大陆,居民的食物也必然来自大陆,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都维系在大陆民族手上,这不是小事。更进一步说,煤、铁、原料这三者是工业之母,而日本在这三方面都不充足,必须依赖大陆的供给,尤其是铁和原料。海上运输很依赖海军的保护,日本海军现在固然很强,但是奈何大陆人民对其有很深的憎恶感。日本不能与大陆诚心互助,真的非常可惜啊!6···试读结束···...

    2022-08-21 台湾中文网.ePub

  • 《日本简史》陈恭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简史》【作者】陈恭禄【页数】243【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214-24491-8【价格】28.00【分类】日本-历史【参考文献】陈恭禄.日本简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历史异于宣传书籍,不能为意气所动,成见所拘;惟当按其事实,不作偏论,此历史学者共守之信条也。”本书便是这样一部“扫除偏见浮辞”的日本通史著作。本书原名《日本全史》,为著名史学家陈恭禄先生所著,将日本上千年的沧桑变迁浓缩于短短十余万字之中,鞭辟入里,字字珠玑。全书共二十四篇:第一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日本民族由来、社会演进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邦交、蒙元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日本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篇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日本居太平洋西部,当亚洲大陆之东;北界俄属堪察加半岛,状如长蛇,蜿蜒而南。中部为日本群岛,岛数约近三千;其大者为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国四岛。北海道在北,中有阿伊努Aiu人;今皆驯服,日人迁居其地者日众。南部函馆,昔时美俄商货往来,萃集于此。其南本州,四岛中之最大者,国都东京在焉;地势平衍,民物殷阜,政治、文化之中心也。旧都西京(即京都),僻近西隅,街市整列,名迹林立。横滨、大阪、神户为重要商埠,轮舶麝集。南端下关(即马关),隔海与九州相对。九州海岸屈曲,附近小岛星罗棋布;长崎在其西端,港阔水深,自我国往日东部者率取道于此。九州东北为四国,则四岛中之最小者。北海道之北,为千岛,与堪察加半岛遥遥相望;当明治初年,日俄争为己属,交涉久之,乃以库页岛归俄,千岛归日。其地寒冷,居民稀少,而渔业尚盛。日本东南,有小笠原群岛,于明治时,日本收为己属。欧战之后赤道北之德属马利亚纳群岛、加罗林列岛,归其管治,日本势力遂益伸入于太平洋中。日本本部为库页、昆仑两山脉所构成:库页,自北渡海而南;昆仑,自我福建渡海而北,山峦重叠,地势高低往往悬殊。山之最高者日富士。其巅积雪,一白如银,自海上望之,出没云间;旭日破晓,则现黄金色。太平洋沿海之高峰,多属火山。据近日调查,火山之犹活动者,为数十九,熄灭者,约三百余。每岁地震平均计算,共五百余次,往往毁屋伤人,为害甚烈。一九二三年,东京地震,损失之大,尤属可惊。统计全岛,山地2日本简史约占面积三分之二,沙砾散布,溶石犹存;可耕之地,不足三分之,。且以地面狭长,河流无曲折之势;高山又直列于中,自高趋下,水流极速,一泻无余,故无舟楫之利。惟火山左近,温泉甚多,沐者可疗癞疾。湖之负盛名者,首推琵琶湖,在西京之东;绿树蓊郁,清波沦漪,游客争集焉。日本南部受赤道黑潮之温流,北部受寒带之冰流,中有高山起伏,故气候随地变异。千岛纬度已高,夏短冬长:严寒之日,北风砭骨,玄冰助威。北海道受冰流影响,地亦苦寒;每当九月之初,西北冷风,自西伯利亚而来,势极凶猛,摧草落叶,地冻水冰,霜雪偕至:直待来春三月,方稍和暖。黑潮自吕宋而来,环绕九州、四国以至本州。本州东岸,冷风所不能及,气候和煦,冬少冰雪;时有贸易风夹雨而来,一岁之中,降雨常至一百五十余日。西岸则受冷风影响,霜雪较多;中部风为山阻,气候少变。物产随气候而异;草木极其繁茂,凡三带植物皆有之。就中北海道为产麦豆之区;本州重要产品,为米棉丝麦等;九州四国天气和暖,尤宜于米棉烟草。惟土地狭隘,可耕者又少,所产谷类,不足以供养人民;又以不适豢牧,故畜产极不发达。马身颇小,不足以供驰驱;牛仅为耕种之用;羊属尤少;惟犬猫较多。野兽之中,狐狼最夥。日本海岸屈曲,小岛林立,而温流又环绕沿海两岸,鳞介之类因而繁盛。人民之居近海岸者,习闻波涛之吼声,惯见舟楫之破浪,幼而游泳,没水取鱼,恬不为怪,故从事于渔业者甚多,渔业遂为重要职业,鱼肉更为家常食品。自明治以来,渔船构造,日益进步;而鱼产丰富之区,相继收为己有,故业渔者增至一百五十万人以上。此辈习于驾舟,虽在惊波骇浪之中,视之第一篇日本之位置与其地理上之影响3无异于陆居:故有所谓“天生水手”之称,其技能之优,有足多者。又日本自古以农立国,农为重要职业,今耕种者犹多;专治桑蚕茶棉者,数逾百万。惟人口增进极速,而士地有限,苦于不能更事扩充。明治中叶以后,工业益进,作工于工场者日增。欧战时更为发达,贸易额随之俱长,而经商者日益众。日本岛数三千,彼此相距,仅有一水之隔,小舟可以往来;因交通便易,而风俗言语、思想习惯,无大径庭,俨然纯一之民族也。地多湖泊,气候适宜,草木茂美,山川明秀,故人民富于美观,美术图画,殊为发达。其移居于国外者,爱念故乡之心,亦甚坚强。又以其地位孤立海中,惟本州南隅、九州西岸,中隔海峡与朝鲜相对,在昔航海之术未精,异国人民,怵于风涛之险,不易侵入,一姓君主,遂得绳绳相继,居人因有自负之心,颇借以发其忠君爱国之念。然其舟楫亦常往来大陆,我中国之学术、政治、历史、文学、技能,因以输入,明治前之日本,一大陆化之日本也。明治以来,日本与大陆之交涉,日益密切而纠纷,其侵略政策,亦由其地位使之然欤!前文所云可耕之地,约占全岛三分之一,以此为比例,则日本当推为世界人口最密之国之一。但其殖民之能力,苟以之与英人相较,迥乎不及,故政府鼓励殖民,而移居者,寥寥无几。其在美国及澳大利亚者,以黄白人种生活程度之各异,多招仇视。今美国已禁其劳动界入境;人口问题,诚为今日日本最大之问题,亦最难解决之问题也。野心之政治家,固尝欲侵略我中国,垄断其权利;但不过引起吾人之恶感,为全世界所共恶而已。侵略致策,已归失败,其暂可解决者,惟有扩张工业,以工立国之一途;近已从事于此。前谓川流甚急,无舟楫之利,但已利用4日本简史之发电以制造货物;沙砾山地,亦已培植森林。然仍有不能解决者,工业发达之后,市场必在大陆,民间食物,亦必来自大陆,日人之生命财产,将皆系于大陆民族之手,殊非细事耳。更进而言之,煤、铁、原料三者为工业之母,而日本皆不足,必赖大陆供给,尤以铁与原料为甚;海上输运,则恃海军保护;日本海军,今固甚强,其奈大陆之恶感何?吾人殊惜其不能与诚心中国互助也。第二篇佛教输人前之日本(?一552A.D.)日本第一代神武之开国,在西历纪元前六六O年①,而其最古之历史存于今者,若《古事记》,乃作于纪元后七一二年,《日本书纪》,乃成于七二。年;由此著述时代以溯前,初无记录,盖日本文字于开国于年后,方由我中国输人也。夫以千余年后之作者,追记上古事迹,其材料自多采之民间相传之神话、迷信,则其价值可想而知。其载开国也,略谓混沌之初,天地之中,忽生一物,状如苇芽,变化为神。神神相继,皆系偶生;中有二神,立于天桥,以矛探海,其矛水滴凝而成岛。二神降居,遂生大洲、山川草木、天照女神(即天照大神)及其弟等。天照之孙,是为神武天皇,女神赐以镜、玉、剑各一,是日三种神器,为万世一统之征;神武因起东征而开国焉。此类传说,以《古事记》为最多;《日本书纪》且多有取材于《史记》《汉书》者,例如纪元前八八年,天皇诏日:“远方夷狄,不奉正朔。”此不过采我史语,托诸日皇之口以出之。按日本历书,于五五四年,自朝鲜输入;先是国中但以花开为春,叶落为秋,无月无年,安有所谓正朔耶?故欲从其上古历史,研究日本民族之来源,君主威权之生长,与其人民生活之状况,殊不易易。近世学者竭其毕生之力,从事审究骸骨之状态,古物构造之形式,①日本之纪元,明治时定为始于神武,仅行于彼国。我中国历代虽有年号,而又无纪年。故兹采取西历。其纪元后不言西历或并不言纪元后者,省文也。后悉仿此。6日本简史与夫言语风俗之变易,于此问题,但略有所证明。惟近于佛教传入时代,距作史时期不远,其事有可信者。兹分述考古学者之结论,日本社会之演进:以及与大陆之交通,如下。日本之土著,为阿伊努种族。考古学者,谓其来自亚洲大陆;或以为北海道北部与千岛相近,风平浪静之时,小舟可通往来,阿伊努当由此渡海也。据阿伊努传说,岛中尚先有土人,形状短小,穴居野处,后自灭绝。至阿伊努之自述其先祖也,则谓亚洲某王,生有三女,幼者与情人,潜渡而至岛中,遂家居焉;此说虽不足信,但与来自亚洲之说吻合。其后生殖益繁,渐徙于气候和煦,草木畅茂,禽兽众多,生活适宜之地,遂衍殖于本州各部。今本州山川湖泊,其地名犹有仍土人之旧者;而北部地中所遗骸骨,一切构造状态,有类今居于北海道之人。大抵土人身体各部颇为均称,惟略短小;面多须发,有若毛状,古书中或以多发人称之。其生活简陋,以渔猎为主,终日追逐于山林湖泽之中,体力强健,而乐于战斗。方日本民族之东渡也①,其人迎战甚力,后卒被驱于本州北部;其降服者,则为奴隶。阿伊努云者,土语狗之义也,日人恶之特甚;其后益蹙,遂退居于北海道。今散居于北海道、千岛者,不足二十万人,而生活状况,一如昔者。日本民族,盖自亚洲大陆来者,或谓其先居处近西伯利亚;迨后南徙朝鲜半岛,乃为土著所同化,风俗言语,相类者甚多;①中国古史称日人为倭人,疑由译音。日人后恶其名,改称日本,其时约在隋唐之前。本篇以日本民族,若指古今全体而言,概称为倭人,殊欠确当;其专指古代者,本宜称倭,惟日人倭人并称,又嫌陵杂,故不采。···试读结束···...

    2022-10-26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经济简史》(德)马克斯·韦伯著;赵丽慧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济简史》【作者】(德)马克斯·韦伯著;赵丽慧译【页数】343【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682-8105-8【分类】经济史-世界【参考文献】(德)马克斯·韦伯著;赵丽慧译.经济简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经济简史》一书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著。全书论述了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庄园制,以及前资本主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最终落脚到试图解释近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整本书,作者遵循了由工业到商业再到金融货币的论述顺序,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资本主义之所以发生在西方,不仅仅是因为地中海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还因为其具备了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精神。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涉及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历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经济简史》内容试读了的空四子时火限四网说出又国地名,生岁夜共外已接业分果见送保青8许2的的经的攻业卫原子。此机国男考数少时更时身。下一身清年的4头积第一部分家庭、氏族、村落与庄园*(农业组织)丹春平型景货7浮写5林行与国防氏的圆迟花是阳工出时家·,的体方升者好5子方11做他生·龄3,日面,在没的改生气★一股参考书目一A.迈岑(A.Meitze),《东、西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罗马人、芬兰人和斯拉夫人的定居与农业制度》,共4卷,和林,1896:G.F.克纳普(G.下.K),《浅淡A.迈岑所著的定居与农业制度》,载于他自己编蒂的《庄园与骑士封地》,第101页及以下(对迈岑的批判);马克斯·韦伯,论文,《古代农业史》,载《政治学手册》,第三版,1,52页及以下,耶拿,1909经济简史-JINGJIJIANSHI第一章农业组织与农业共产主义的问题[1]根据关于古代德国经济组织的一些研究,尤其是汉森(Hae)与冯·毛雷尔(voMaurer)进行的研究,[2]人们首次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所有经济发展的开端都是原始农业共产主义。这些人最先提出了古代德国农业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之后,他们通过类比其他地区与古代德国农村组织,最终提出了所有经济发展的开端都是农业共产主义的理论,而且,E.德·拉弗勒(E.deLaveleye)对该理论[1]参考G.汉森(G.Hae),《对史前时代农业制度的看法》,载《新国民杂志》,卷三(1835)和卷六(1837)一再次刊载于他的《农业史论文集》,共两卷,莱比锡,1880一1884;另可参考G.冯·毛雷尔(G.voMaurer),《马尔克、庄园、村落和城市制度导论》,幕尼黑,1854年;E.德·拉弗勒(E.deLaveleye),《浅谈财产及其原始形态》,巴黎,1874(英译本,《原始财产》,伦敦,1878)。如需了解争论的起源和经过,可参考G.冯·贝洛(G.voBelow),《一个经常被提及但很快就消失的学说》,载《经济史问题》,蒂宾根,1920;另可参考马克斯·韦伯,《关于古代日耳曼社会制度的性质的争论》,载《国民经济与统计年鉴》,卷83(1904)。[2]海得组织最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主题,该争论与围绕原始共产主义学说展开的争论有着密切联系。较早的看法是海得组织是集体土地制度的结果与表现,但之后的作者却认为海得组织源自庄园制度。鲁贝尔(Ruel)认为它最初是萨利系法兰克人独有的一种制度,并在之后由法兰克王国传播到整个法国。2第一部分家庭、氏族、村落与庄园(农业组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用于类比的区域主要是俄国和亚洲(特别是印度)。然而,学术界最近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其他经济体系中,在我们所能追溯的最古老时期,土地私有制和庄园式发展已经存在。如果我们选择首先对18世纪的德意志民族的农业组织进行研究,并由此追溯至可考资料较少的更早时期,我们在一开始必须将我们的研究限定到条顿人最初定居的区域。因此,我们会排除以下区域:第一,斯拉夫人之前居住的地区,位于易北河与萨尔河以东;第二,罗马人之前居住的区域,即莱茵河流域、黑森州和德国南部(大致是从黑森州边界到里根斯堡附近的一条线以南的区域);第三,凯尔特人最初定居的区域,位于威悉河左岸。原始村落示意图I住宅地块;II园地;III耕种区域;IV牧场;V森林3经济简史-JINGJIJIANSHI在最初的日耳曼人定居区域内,土地垦殖与定居是以村落的形式而不是独立农庄的形式组织的。村落之间原本是没有连接道路的,因为每个村落在经济上都是独立的,不需要与邻近村落建立联系。而且即使是之后出现道路,这些道路也不是系统规划的,而是来往的路人根据需要踩踏出来的,且会在下一年消失,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经过几个世纪以后,道路维护义务得以确定(这取决于个人土地持有)。因此,当前的这一区域简图看起来像是不规则的网状物,其中的节点就是村落。在上面这幅略图中,第一层或最内层包含分布不规则的诸多住宅地块。第二层包含由篱笆围起来的诸多园地,这些园地的数量与村落中的最初住宅地块数量一样多。第三层是耕种区域(详见下文)。第四层是牧场,每个家庭都有权利在这里放养同等数量的牲畜。不过,这片牧场并非公共的,而是按照固定份额划分给个人的。第五层是森林,其情况与第四层的情况相同,但这片森林有时并不完全归村落所有。村落里的居民享有在这片区域砍伐树木、收集垫材和橡树果实等的平等权利。房屋、住宅地块和个人在园地、耕种地区(详见下文)、牧场和森林中所占的份地构成了“海得”((等同于德语中的“胡符”,与“拥有”是同源词)。耕种区域的土地被划分为若干部分,这些部分被称为大块田地(等同于德语中的“大块共有耕地”)。这些大块田地又被划分为条田,这些条田的宽度并不完全一致,但通常都是比较狭窄的。村落中的每名农民在每个大块田地中都占有这样一块条田,4第一部分家庭、氏族、村落与庄园(农业组织)所以,他们在耕种区域中所占的份地是相等的。把可耕土地划分为若干大块田地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村落中的成员拥有的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的土地相等。耕种用地的交错拥有还可以带来另一个好处,即村民受灾难(例如雹暴)影响的概率相等,个人承受的风险减少。条田划分方法与罗马人的惯例(采用方田划分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耳曼人之所以采用条田划分方法,是与他们所用的犁具的特点有关。最开始,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是用手挥舞或由动物拖拽的锄状工具,只能用于刨松田地表面的土壤。因此在那时,为了疏松土壤,所有的人都必须使用这种锄状工具一遍遍地犁耕土地。所以,最适用的土地划分方法是将田地划分为方田,例如,自恺撒大帝统治时期开始,意大利就采用这样的土地划分方法,而且,坎帕尼亚的简略地图与个人持有土地之间的外部边界标记也体现出了方田的划分。不过,据我们所知,日耳曼人使用的犁具明显不同于罗马人所使用的犁具。日耳曼人所用的犁具由一个可以垂直破开土壤的犁刀、一个水平破开土壤的犁铧和位于右侧的翻土犁板组成。在使用这种犁具翻耕土地时,农户无须一遍遍地翻耕,因此,将土地划分成条田是最适合的做法。鉴于此,一块条田的大小是根据一头耕牛在一天内能够耕完且不会筋疲力尽的工作量决定的一因此,日耳曼人提出了单位“摩根”(Morge,是英语中的“morig'”,但等于英亩[)或[1]1英亩=4046.873平方米。5经济简史王27NGJIJIANSHI“塔格韦克”(在英语中的一天的工作)。然而,这种犁具的右侧犁板会逐渐向左偏移,经过一定的时间以后,条田的划分就会出现混乱。因此,犁沟变得不均匀,而且,因为条田之间没有田埂(至少一开始没有),只有地边沟,农户常常会翻耕到别人的条田中。“土地管理员”不得不经常使用杆子或之后的所谓弹簧卷尺恢复原来的土地划分。因为各地块之间没有道路,所以需要按照村落的公共计划同时进行土地耕种。土地耕种通常是按照三圃农作制进行的,该制度在德国虽然不是最古老的耕作方法,但却是最普遍的耕作方法。三圃农作制的出现至少可以被追溯至公元8世纪,因为在莱茵河流域的洛施修道院中保留的一份从公元770年左右流传下来的文件中,这种耕作制度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三圃农作耕种方法是指将整片可耕种区域划分为三个大块田地,在第一块田地被用于播种冬季作物时,第二块田地就用于播种夏季作物,第三块田地休耕,且会被施以肥料(至少在历史上是这样)。此外,这些大块田地每年会轮作,以确保用于播种冬季作物的一块田地在下一年被用于播种夏季作物,并在之后的一年休耕,其他两块田地也进行相应的轮作。此外,牲畜在冬季会被圈养在畜栏内,在夏季则会被赶到牧场。在这种耕种制度下,所有人的耕作都必须与村落中的其他人相同,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集体的约束。村长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并下令用篱笆将播种作物的地块围起来,以将其与休耕的地块分开。在收割作物以后,围在周围的篱笆将会被拆掉。如果有人没有在集体6···试读结束···...

    2022-08-21 epubee电子书库 epub 图书

  • 《浦东中医发展简史》李新明,郁东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作者】李新明,郁东海主编【页数】13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478-5322-1【分类】中国医药学-医学史-浦东新区【参考文献】李新明,郁东海主编.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目录:简史》内容提要:本书以时间为界,分别介绍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的起源、发展、成熟、抗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并对每个历史阶段的医药、教育、人物等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阐述,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了浦东有史以来中医药发展的史实面貌和发展轨迹,记录历代浦东中医药……《浦东中医发展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追寻浦东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踪迹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大医天下源远流长。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同时孕育了绵延流长的中医药发展史。追本溯源,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中药存在与发展,恐怕还远不止五千年。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特色的治病方法,中药是中国特有的治病良药。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自身疾病的困扰,还是外来因素导致的伤残病痛,总要想方设法治疗。这个过程伴随着人类由原始到现代的漫长进化过程,可谓亘古演绎而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而绵延不绝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观察,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中医学科学宝库,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健康文化和医疗体系,成为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祖传医学宝典。中医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吮引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巧妙融汇“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等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营养,逐步发展成为认识人体及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对症下药的规律,充分体现为中华民族对医学科学的认知方式,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西药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冲击与影响,始自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西医西药与中医中药在近代中国的不断融合过程,犹如两股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医药川流,汇入中华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浩瀚大海里,追波逐浪!自古以来,中医药一直连系着中华民族的体魄健康与繁衍发展,可谓静水长流、绵延不尽。中华民族虽屡经天灾、战乱、瘟疫,却都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未断流,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毋庸置疑,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解除华夏儿女疾病痛苦的医学文化。今天,当我们站在伟大新时代的历史制高点,重温中医药悠远的历史发展进程,必将唤起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鞭策我们去为实现中医药历史价值的再复兴、创造中医药涅槃重生的新辉煌而继往开来,不懈努力!暂且让我们把关注的视线,聚焦在中医药历史悠久、浑厚壮阔的土地上,阅览中医药2【浦东中医发展简史历史发展的一幅幅博大精深的经典画面…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不断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物,并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流传久远的“神农尝百草”传说,生动折射出远古先民通过无数次尝试而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被认为是中医药“内治法”的最早起源。《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中医药物学专著,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载中药药物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中医药物学理论,对于以后中医的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中药的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一直沿用至今。据史学家研究,人类最先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随着人类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又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却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琢磨并逐渐形成“外治法”的砭石、针灸、按摩等疗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产生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中医的原始医学。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人誉为“医祖”的扁鹊,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中医诊疗理念,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不失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和中医理论的莫基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问世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通过假设的黄帝君臣问答,阐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对于中医学的见解与贡献。从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古人对于疾病已能按身体部位进行分类,对于药物性能及有效剂量也已有相当认识。传说商汤的厨师伊尹发明了中药煎药方法,因而被称为“汤液”创始者。翻开《黄帝内经》更是令人惊叹,那时古人就已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经验积累,逐渐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开始形成中医药理论的框架体系。东汉时期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分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药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的中医“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中医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之先河。值得一提的是,“麻沸散”较之西医麻醉药的产生提早了1600多年。唐代医家孙思邈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30卷,载方2571首。两册典籍对中医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孙思邈还提出“大医精诚”的中第一章绪论:追寻浦东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踪迹【3医理念,更是体现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精神荟萃,构成了亘古流传至今的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宋代是中医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政府比较重视中医教育,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尤其是中医教学方法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作为最早的中医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宋朝还专设“校正医书局”,历时10余年,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目前还能读到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中医典籍,无不都是当时校订、刊行后流传至今。明清时期中医药得到较快发展,杰出的医家代表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593年起《本草纲目》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深远影响,李时珍也被誉为“东方的达尔文”。公元11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在细菌学尚未出现的17世纪中叶,这无疑是一伟大创举。到了清代,医家叶桂所著的《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及《温热经纬》等著作,代表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取得成就。清代医家王清任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纠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一些错误,强调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创立了30多种活血化瘀的方剂。明清时期中医药的发展也带动了中药堂、中药铺的兴起。创始于明嘉靖年间的广誉远,是中医药史上现存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600年、寓意“陈李结缘、同心济世”的陈李济是现存最古老的中药堂。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同仁堂、雷允上、蔡同德、胡庆余堂、九芝堂等中药堂。这些距今三五百年的老字号,虽历经朝代更迭、战乱洗礼,至今依然坚守着以传统制药的制作技艺造福百姓的信念,成为家喻户晓的中药知名品牌,在中医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沧桑、时代变迁,中医药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着中医药文化,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已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传遍世界,中药名著《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当今,随着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延伸,中医药与时俱进漂洋过海。截至2015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已签订86项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国,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法律认可。2018年10月1日,4【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的医学纲要,并将于2022年在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得以实施。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医药在全球愈发受到青睐,中医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医学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愧为文化积淀最深厚、服务对象最广泛、为人类文明作出最大贡献的医学品牌,声名远扬海内外。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走进新时代,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推动中医药事业突飞猛进。2015年5月,我国发布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一2020年)》:2016年2月,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在国家层面确立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导向和工作重点,明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2月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中医药发展状况的白皮书。2017年7月正式实施我国首部《中医药法》,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扶持和促进发展中医药事业确立了法律依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更为中药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为新时代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砥砺奋进的发展导向。岁月悠悠,大爱绵绵。让我们怀着对传统中医药的敬畏之心,把目光聚焦上海浦东,透过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历史发展大背景,集结在这本《浦东中医发展简史》的历史时空里,循着岁月变迁的光阴,一同去穿越历史的深沉隧道,感受绵长的历史温度,追寻上海浦东中医药一路走来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踪迹!医药发展的历史本色镌刻上新时代的印记。第二章浦东中医药的萌芽溯源(远古时代至公元960年宋代建立之前)第一节概述在中医药的起源中,诸多因素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人类救护自己是内在因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则是外在动力。探明浦东中医药的起源是如何产生,首先要弄清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据史学考证,古代人类最早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随着渔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火的发明与使用,提供给原始人更多肉类、鱼类及蚌蛤类食物,也导致更多动物性药物的产生。浦东中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从远古时代至公元960年宋代建立之前。中国历史先后经历了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的原始社会,到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而进入奴隶社会,又经过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封建社会的王朝更迭。浦东的巫医药文化与传播而来的中医药文化交集,一起成为浦东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萌芽阶段的两个重要源头。这两个源头在浦东中医药发展的萌芽和早期互相纠缠。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巫医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既互相影响,又逐渐分离,最后形成科学理性的中医药文化。无疑,浦东中医药的起源是中医药起源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重演着中医药起源的历史进程。寻觅中医药起源的历史线索中医药的起源与巫术、巫医的产生和存在密不可分,可以从中国古文字中得到佐证。“医”的古文字,其中一种写法是“医”字的下部是个“巫”字,写作“毉”。《广雅·释诂四》解释说:“医,巫也。”“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鐾。”古文字反映着造字时代的社会现实,反映着造字者对事物的认识。从医字的古文字形象可以看到,早期的医生曾为巫者。小篆中的巫字,写成“亚”,形似女巫挥动两袖在跳舞的样子,本义是指古代称其6【浦东中医发展简史能以舞降神的人,《说文解字》释为:“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相传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萌发了原始医学。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抗争中,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进化,人类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从商墓出土之药丸可知,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就崭露头角,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这些知识初始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逐渐记录下来,出现医药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推广的作用。《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认为伏羲发明了医术。在很多古代典籍中也常提到医术起源于“上古三坟”。“上古三坟”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孔子在《尚书》中说过:“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上古三坟,言大道也。”而现代有学者认为,所谓“坟”就是用来刻字的泥板,“上古三坟”,也就是记录了伏羲、神农、黄帝言行的泥板典籍。历史上有伏羲画八卦、神农遍尝百草、黄帝辩论医道的传说,与伏羲密切相关的阴阳神学是医术中医的理论基础,所以认为医术中医起源于上古的伏羲、神农、黄帝时代。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相传起源于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中药最早的起源,是在不断尝试中累积的对药物性味功效的认识。《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其中,《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后世称中医为“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也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原始社会已创造了远古文明,中医药学于彼时己经萌芽,流传着有关中医药起源的“三种观点”,以及后人研究论及的“两条源流”之说。中医药起源的“三种观点”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各种各样的人类疾病。从考古挖掘出来的古人类化石中,经常可看到古代人患有各种疾病。例如,河南成皋广武镇古人类遗址发现15个古人类下颌骨,其中10个生前有轻重不等的牙周病。原始人类的口腔疾病,主要有氟牙、龋齿、牙齿磨耗等。也发现有创伤性伤口,头盖骨伤痕,有利丸器物、圆石棍棒打击的痕迹等。骨性疾病也很普遍,有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脊椎变异、股骨弯曲、骨髓炎等。从古文字和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以推测,神农是通过尝百草知道药性,通过茶来解除毒性。神农的认识不是生而知之,而是从实践中认识植物的药性。他也经常失误,经常中毒。除了药,中国先民还发明了砭针或砭石。出于生存和保健需要,医疗活动随之应运而生,并产生有关中医中药起源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动物本能”这种理论认为,得了病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某种自救治病的本能,会本能地寻找某种草药拯救自身。例如猫误食了有毒食物后,会本能地喝水和采食解毒植物,如紫苏叶。人类也有这种本能,或者说人类发展了这种本能,并逐渐演变成中医药。这种理论指出人的生物学本性和动物求生本能的继承性,固然与中医药的发生、发展有某些联系。但人是万物之首,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人类识别药物、···试读结束···...

    2022-07-26 李新明 SK 抚州李新明

  •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美)房龙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作者】(美)房龙著【页数】378【出版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201-12149-9【价格】68.00【分类】美国-历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美)房龙著.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本书是威廉·亨德里克·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详细描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发展。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美国的政治生活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本书描述了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是一部真正的经典,充满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广大而稳定的读者群,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值得出版。《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内容试读◆第1章渴望价廉物美的香料·杂货商们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他们供应的香料已经销售殆尽。然而需求却空前强劲。其中必有原因。。经常到豪华的里茨饭店用餐的人,是不愿意再回到杰克·穆勒利酒馆去的,他们实在不愿意再去吃那闻名遐迩的鲜鱼、咸肉、洋葱、菜豆的大杂烩。这是政治经济学教授和法庭的法官公认的一条法则。当然,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也只好以粗茶淡饭充饥了。然而他们在绝望之前,还是要竭力保持积习已久的高消费。在公元之初的10个世纪里,那些横扫西欧大片领土的野蛮人,饮食非常简单;他们根本就不讲究吃喝。对于他们来说,数量比质量重要。而西欧自从上次冰河期以来,仍然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人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弄到一条木凳、一块野兽的肉和甘美的水。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但是人口数量太少了,而需要做的事情却非常多:人们的精力往往都浪费在日常的琐事上了。也就001····试读结束···...

    2022-07-23 写给黄淮 写给对象的小作文

  • 《美国简史 新版》(美)罗伯特·瑞米尼著;朱玲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简史新版》【作者】(美)罗伯特·瑞米尼著;朱玲译【页数】294【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213-08857-5【价格】48.00【分类】美国-历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美)罗伯特·瑞米尼著;朱玲译.美国简史新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简史新版》内容提要:本书从殖民地时代写到2008年,只花了300多页,简明扼要,流畅好读。从印第安人部落登陆西半球讲到现在,每件大事都交代前因后果,每个历史人物都明确来龙去脉。在这几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共和国如何蜕变成一个民主国家的,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社会又是什么模样的,这本书都能给你答案。此外,书中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外交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方面面都有点到,字字见肉,处处干货。一卷在手,对美国这个当今地球上的大国和人民大致就有了一番了解和认识。《美国简史新版》内容试读第一章发现与定居新大陆人们是如何发现西半球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奥妙无穷。谁是第一批南北大陆的定居者?他们为何而来?怎么来的?他们的迁移持续了多久?一个可能的说法是,新大陆最早的造访者穿越了曾连接着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陆桥”,现称作白令海峡,如今已因冰山融化而被水域覆盖。这一次造访,可能是为了寻觅新的食物源,或为寻找更佳的气候环境,也可能是为规避宗教迫害而逃亡至此,寄望于这里是践行其特定信仰的适宜之地当然,一些学者认为,先人经由海路而来,已有几位现代冒险家试图证明这是如何达成的。但是,如果大陆的确提供了到达新世界的通道,这会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具体是多久之前呢?最合理的猜测是,这一切发生在至少五万年之前一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这一持续数万年的迁移,是长期迁徙的个案吗?学者称,这场迁徙持续到两千年前,直至一个个家族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渐渐觅得定居之所,定居点从近处绵延至最南端的地区,甚至包括许多外海的,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岛屿。定居者们在南北向1.1万英里'长、东西向最宽可达3000英里乃至更宽的范围内,11英里=1.609344千米第一章发现与定居新大陆●001确立了自己的属地。这些人的文化是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是原住民说着至少300种语言。氏族,成为部落抑或国家的雏形。当时的“政府”,通常由长者和长者挑选的氏族领袖组成。最高统治权的拥有者选自最大的氏族。不过,许多“政府”职能,通常由一个氏族或一个家族来行使彼时,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即狩猎和采集。原住民能有所作为的空间非常有限,他们没发明车,也没有马、牛之类使得上劲儿的牲口。他们不太会冶金术,即便敲敲打打,无非锤出件拙笨的铜制工具或者黄金、白银质地的小饰品。当年驻扎在今墨西哥北部地区的数百个部落中,没有哪个部落有字母表或书面语。他们采用象形文字记录重要事件,远程沟通主要靠手语和烟雾信号完成。在南方,一个更文明、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中出现。阿兹特克人有自己的书面语,甚至掌握了数学和建筑学。在他们的城市和集镇中,有巨石垒砌的庙宇。这一切都意味着,8世纪,南方部落的文明程度,比任何西欧国家都要先进。既然如此,问题来了,这一进步为何会画上句号?文明的进程又为何止步呢?以目前已有的蛛丝马迹,无法就此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北欧的传奇故事,说得更神秘。据称大约1000年的某个时刻,一拨维京人从冰岛一路向西,航行至格陵兰岛,后在新大陆扎根。只是,他们到底在哪儿发现了避难所,是不确定的。之后不久,雷夫·埃里克森和他那帮人重走了这段旅程,可能抵达了今天的纽芬兰,或者新英格兰沿岸的某个地方。他们安营扎寨,开拓出一块广袤的领地。毋庸置疑,这些地域,后来一部分成了美国的领土。另一拨维京人可能沿着圣劳伦斯河去了。不过,维京人无论如何是未曾久居新大陆的,他们也并无什么重大发现。几个世纪之后,西欧开始重大社会变革,才导致大量西欧人移居新大陆。十字军东征,无疑对西欧人移居新大陆有推波助澜之效。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基督徒解放穆斯林控制的圣地。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响应,并前往东方,浸润了一种与之前迥异、更为奇特的文化,一种更让人有想0024美国简史···试读结束···...

    2022-07-23 epub读书 阅读epub

  • 《美国简史》(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简史》【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页数】404【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82-8517-9【价格】30.00【分类】美国-历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美国简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简史》内容提要:本书从发现新大陆前的欧洲社会背景讲起,进而介绍了殖民地美洲的情况,以及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书中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进行了分析,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科技发展、美国的政治生活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房龙用通俗生动的写法、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社会的样貌,进而了解一个现代化的美国是怎样炼成的。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结构复杂的句式,采用简洁、精《美国简史》内容试读1.便宜的香料需求大增欧洲的杂货商们面临着令人窒息的困境,他们发现自己的香料供应近乎耗竭,而香料市场的需求量却前所未有的大。商会面临如此处境却束手无策,由此,一个有关香料的故事展开了。一个去里兹大饭店吃过很多次晚餐的人是不会愿意再回到杰克·穆哈利这种小餐馆吃饭的,尽管他家的鱼杂烩汤和豆子远近闻名。这个道理是那些政治经济教授和法庭法官都公认的。当然,如果有确切的需要,他们还是愿意吃些简餐的,但是不到他们必须承认被生活击垮的最后一刻,他们都会拼尽全力进行抗争,以维持他们早已习惯的高贵体面的生活标准。公元10世纪以前,西欧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野蛮人,他们的品位很普通,这通常意味着他们丝毫没有品位可言。对于他们来说,数量远比质量重要。这样一个自冰河世纪以后就保持着未被开垦状态的大陆,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木凳、油脂丰富的大块牛肉和取之不尽的麦芽酒。尽管如此,在这片大陆上还是有很多事需要人们去做,但能做001事的人太少了,他们过剩的精力被日常琐事消耗殆尽。粗略地讲,他们花了一千年的时间才安定下来。平和安宁终于重归这片土地。老一辈享受这样的平和和安宁。他们的后代却想要出去游荡。在此之前是十个世纪的平静。然后人们开始热衷于走向外面的世界,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混乱。但西方民众再一次承认了一位主人。这位主人无意于统治世界,不过他的精神武器就足以歼灭整支瑞士雇佣兵大军。他发出的一纸号令可以穿透最坚固的城堡。单单是他一点点的不如意,便比君主或国王发动的战争威胁更令人胆寒他身边有着最有谋略的外交官和最精明的政客。他们将民众的那份日益高涨的不安转化成实际意义上的对外扩张。由此引发了向东的大规模移民浪潮,即众所周知的十字军东征。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历史片段常常被选作浪漫主义文学狂想的主题,以至于我们都忘了它的真实面目平平无奇,毫无浪漫主义色彩的战争冲突。古代欧洲指的便是地中海区域。谁要是获得了这一片广阔水域的控制权,谁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这是一项野心勃勃的事业,是那些住在摩洛哥、的黎波里和埃及浅海岸,侵扰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半岛的深海湾的不入流的海盗们无法企及的。他们最多也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小胜利,想要干成大事是不可能的。千万年来因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而凝聚起来的众多人群“族群”,只有凝聚成巨大规模,才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他们深知自己面临的危险。战争无论是对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来说,都是灾难。欧洲在爆发大规模分裂之前,只发生过两次小动乱。002第一次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击溃了不断扩张的波斯,在连续几场精彩的抗击之后,他们把波斯远远地驱逐到了印度河畔,从此希腊成了西方霸主。第二次是此后的两百年,罗马人为了避开灾难,以举国之力粉碎了迦太基人的最后要塞,代价是自己的国家也几近消亡。接着,在八百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大体上处于和平之中。但是公元622年,在一位新的预言家号召下,亚洲重振旗鼓后开始了新的斗争。这场斗争达到了真正巨大的规模。穆斯林大军占领了西班牙,并借道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到了这样的时刻,基督教的首领才感到恐惧,从而引发了圣战。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它的社会影响力却巨大而深远。自罗马帝国消亡之后,欧洲各国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越的文明。于是他们向东进发屠杀异教徒,剥夺他们的财产。他们带着对舒适和奢侈的全新认识回归故土,对自己贫瘠、粗糙的生活感到不满。总的来看,这样的突变很快便体现在了西方大陆民众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上,从他们的娱乐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可以看出他们受到了影响。老一辈人还在承袭着祖先们的生活习惯,继续谈论着先人们的美好品质。年轻人对于这些则是耸耸肩,一笑了之。他们曾经去过东方的大城市,他们更了解那里。他们静静地等待着,老一辈们一离世,他们便赶紧装修屋子,招几位会做异域料理的厨子,把他们的孩子送到邻近镇上去学习,让他们学习如何成为银行家或工主。这样孩子们很快便可以在短暂的一生中获得祖先们在土地上呕心沥血一千多年也无法企及的财富。003这时候教会有意见了。它根本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上帝啊!那些得胜归来的英雄们不再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们一样对上帝有着无条件的热忱,他们也不那么虔诚了。朋友之间越是熟悉越容易相互蔑视,而敌人之间越是了解反而越容易相互尊重。结果就是,教堂里越来越萧条。私人宫殿和富丽堂皇的市政大楼却平地而起。我不认为这是个好现象。我也不认为这是件坏事。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如果你想得出什么结论,请便吧与此同时,在地中海的另一边,人们信仰宗教的热忱也在锐减,之前他们通过屠杀俘虏的数量来衡量对真主的热忱,而现在他们与基督教双方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僵局一愿意达成妥协,为了彼此商人口袋里的金钱。于是,那些一度被铁骑践踏的古代商路得到了修缮。耐心的骆驼们再次驮着货物往返于喀什噶尔和大马士革。威尼斯的小帆船和热那亚的大帆船也再次恢复旧时状态,定期穿梭于亚历山大港和法马古斯塔港之间。此后世界变得一切安好,一场成功的黎凡特(东方)交易带来的利润率激增,从以前的近乎为零到现在翻了两番。在这之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了,但这件小事却能够改变历史。13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鞑靼人发动了战争,从阿穆尔河到维斯杜拉河之间的居民们见到这些咧着嘴的矮小黄种人便陷入恐慌,盲目逃窜。这些难民中有一小支游牧民,最多两三百户。他们以前一直和平安宁地住在中亚地区。而现在他们逃到了地中海地区,而后听说危险过去了,便决定返回家园。想要回去,他们就必004须渡过幼发拉底河。但一场意外发生了,他们的首领失足从马上摔下,溺水身亡。其他还在河西岸的人感到恐慌,他们认为这次意外是神的警告,于是便请求当地的国王允许他们留在那里。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到一百年时间,这些游牧民就变成了曾好心地接纳过他们的王国的主人。过了一代人后,他们成了伊斯兰世界公认的统治者,开始了侵略战争。最终,他们把自己的战旗插在了维也纳的城门上,还给“土耳其人”这一名词永久赋予了凶悍勇猛的含义。如果这场狂热的伊斯兰复兴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倒也不至于那么糟糕。然而这场精神狂热却横扫了整个西亚。先知穆罕默德已经去世多个世纪,原来的那些狂热的信徒们慢慢冷静下来。祖先们的信仰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胡椒、肉桂和靛蓝染料在运输过程中获得的极具诱惑力的利润。贸易迫使虔诚的穆斯林与地中海彼岸的异教徒心平气和地交往起来。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只要是在做生意,就不能与基督教划开界限。不过那些住在小村庄和偏远山谷的人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极为认真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受到土耳其首领在军事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功的鼓舞,决定帮助那些大城市里误入歧途的同胞们回归真正的信仰。这些穆斯林东奔西走,足迹遍布整个伊斯兰世界。他们有的祈祷,有的跳舞,有的忙得团团转,有的大声号叫。他们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带领同胞们回归原始教义和信仰。起初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的商人们都笑了。但那些“清教徒”们极度热诚,很快这些商人们就笑不出来了。邻居们被杀害的命运警醒了他们,不久之后,他们便收敛了自己的从商范围,只跟同信仰005的人进行商业交易。就这样,当欧洲人刚开始依赖亚洲产品的时候,这条供应链却断了。当然这绝非是一天、一周或者是一年之内就能出现的情况。这些两百年间源源不断流向欧洲市场的产品,现在却开始慢慢消失了。投机者们立刻控制了所有的供应源,价格开始飙升。信贷撤销,交易开始用黄金支付。这一切对于西方来说都是全新陌生的。中世纪欧洲的日常交易从未要求必须用现金支付。当时人们住得很近,交易很方便,可以用一家的牛羊肉去换另一家的鸡蛋,一家修道院的蜂蜜可以换另一家的醋。但可以确定,对外贸易总是依赖一定数量的金币和银币。用一片片的牛羊肉和一桶桶的盐是不可能满足卡利卡特的香料商们了。在授权吉达港和亚丁港的香料代理商们发货之前,他们要求必须用威尼斯达布隆和西班牙八里尔银币付定金。但是现在欧洲市场开始要求货到付款。这极大地复杂化了交易流程。因为,黄金这个神秘的、金灿灿的,似乎可以公然挑衅教会和朝廷的东西,是需要从海外进口的。整个欧洲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银矿,以及在奥地利、萨克森和西班牙的山脉中发现的少量的金矿。但这些存量远远不够满足那些投机者和香料商的贸易需求。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恶性链条: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越发旺盛一商品供应越发稀少—商品价格越发疯涨一黄金需求暴涨—黄金产量减少—西亚和北非的国家陆续被不断扩张的异教徒占领一贸易链条被陆续切断—欧洲新兴的、强劲的资本主义体系要寻求生路。006···试读结束···...

    2022-07-23 epubee电子书库 epub 图书

  • 史蒂芬·霍金《我的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我的简史》:《时间简史》作者史蒂芬·霍金首次开通微博个人自传,一个被囚禁在轮椅上的巨人,宇宙之王诠释着自己的宇宙!标题:我的简史斯蒂芬·霍金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原标题:我的简史译者:吴忠超出版年份:2014-8-10页数:144类别:宇宙知识格式:df/eu/moiISBN:9787535774408作者简介:斯蒂芬霍金在剑桥大学担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已有30年,并获得过无数奖项和荣誉,包括最近获得的美国总统奖章自由。他面向大众出版的著作包括经典著作《时间简史》、散文集《霍金讲座》、《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大众化)》,与伦纳德·姆洛迪诺合着)和“大设计”。我的简史介绍:斯蒂芬霍金简要介绍了他从战后伦敦的一个男孩到国际学术巨星的成长历程。这本简洁、诙谐、坦率的自传,充满了罕见的照片,向读者介绍了过去著作中罕见的霍金:被同学们昵称为爱因斯坦的好奇小学生;曾经和同事打赌一个特殊黑洞存在的小丑;一位年轻的丈夫和父亲为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中的一席之地而战。霍金以特有的谦逊和幽默讲述了他在21岁被诊断出患有ALS后所面临的挑战。追溯他的思想家的职业生涯,他解释了早逝的前景如何迫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上取得突破,并且讨论他的杰作《时间简史》的起源,这是20世纪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部清晰、亲切、睿智的《我的简史》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世界的窗口。...

    2022-06-09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