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德林《犹太人三千年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犹太人三千年简史作者:[美]雷蒙德P.谢德林译者:张云良出版年:2020-6-15页数:272类别:世界历史格式:df、eu、moiISBN:9787213094422作者简介《犹太人三千年简史》:雷蒙德?P.谢德林,犹太神学院中世纪希伯来语文学教授,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和拉比。他拥有许多专业,如《葡萄酒、女性和死亡:中世纪希伯来诗论美好生活》(犹太出版社1986年版),并翻译了各种中世纪希伯来诗集和约伯记。2004年获得美国犹太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文化成就奖。《犹太人三千年简史》内容简介:犹太人从何而来?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保持强烈的社区意识?为什么当代犹太人仍然为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蓬勃发展自己的民族家园?这本书涉及到广泛的信息。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到当前中东的和谈,它不仅展示了决定犹太历史进程的主要地理、文化和政治因素,和政治因素,还介绍了各种犹太人,他们塑造了犹太人的个性、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个评论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当性,作者专注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主导犹太社区。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和拉比。在他的作品中,一个在多元文化生活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民族的事迹被描述出来。这本书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重大的时间表和补充材料。收集这些资源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方便的大门。...

    2022-04-06 阿拉伯中世纪 拉丁中世纪

  • 《神话简史

    书名:神话简史作者:[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译者:胡亚晨出版年:2020-10页数:137类别:民间文学格式:df/eu/moiISBN:9787229150662作者简介:凯伦·阿姆斯特朗(1944年-),当代英国著名文化学者,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曾在伦敦大学教授现代文学。1981年,他出版了处女作《穿过窄门》,记录了他七年的修女生活。2008年获得富兰克林·2013年,罗斯福获得国家学术学院伊夫奖·鲁赞跨文化理解奖于2015年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现任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她的作品被翻译成45种语言,在世界球。除了神话简史,还有作品《神的历史》《耶路撒冷》《血田》《以神的名义》《轴心时代》《佛陀》。《神话简史》内容简介:任何有人类的地方都必须有神话。什么是神话,它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神话?英国著名作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简要地描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西方大转折点的神话历史。从狩猎神话、农耕神话到洪水神话、创造性神话,从苏美尔神话、迦南神话到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等,神话对人类具有非凡的意义:旧石器时代,神话用于缓解狩猎造成的内疚;在新石器时代,神话揭示了生死循环、地球死亡和复活的规律;在早期文明时期,神话反话反映了秩序与混乱之间的斗争;在轴心时代,神话是哲学家解释哲学的灵感来源,先知们在与神话的斗争中创造了新的宗教;在现代,艺术家们借用神话,给失去的世界带来新的启示。阿姆斯特朗在不同文明的演变中,直接指向神话的神圣体验和精神领域;纠正我们对神话的误解,让我们意识到,即使在理性的现代社会,神话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2022-04-06 凯伦阿姆斯特朗 神的历史 阿姆斯特朗的成就

  • 苗延波《货币简史

    书名:货币简史作者:苗延波出版社:人民日报副标题: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出版年:2018-04-01页数:377类别:经济史格式:df/eu/moiISBN:9787511551580作者简介:苗延波,1963月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的商业法学专家。自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外国民商经济法精选》、《刑法》、《中国商法体系研究》、《商法通则立法研究》、《中国民法体系研究》、《郭沫若学术生活》、《苗延波法律集》、《公司历程》、《中国商路》、《中国法律史》等学术专业。在中外学术期刊和出版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是民法、商法、中外法律文化。货币简史内容简介:苗延波的《货币简史(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以广阔的视野、流畅、丰富、充满激情的写作风格,向人们展示了5000年以来人类在使用、发行和管理货币方面走过的壮丽、艰难、曲折和史诗般的发展历程。整部作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气势恢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内容涉及金融、政治、历史、经济等学科,是一部罕见的金融学作品,集学术研究和知识于一体。下载地址:df格式下载eu格式下载moi格式下载...

    2022-04-05

  • [美]鲍勃·伯曼《万物简史

    由于链接经常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无书舍】(awuook),首页回复数字158,下载地址自动弹出。书名:万物简史作者:[美]鲍勃·伯曼湖南文艺出版社:译者:林志茂出版年:2019-12页数:306类别:科学史话格式:dfISBN:9787540490867作者简介:鲍勃?伯曼(BoBerma)美国顶尖科普作家《探索》杂志(Dicover)、杂志《天文学》(Atroomy)专栏作家。有太阳的心跳(TheSu’Hearteat)、奇妙的宇宙(StrageUivere)等科普作品。内容简介:辐射是我们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假如宇宙有边缘,我们还说宇宙无限大吗?如果想要体验爆炸宇宙之旅,我们该怎么做?每秒最快的细菌穿过一根头发,是快还是慢?星星最快飞越天空的地方,容易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阿拉斯加冷静的雪和冰下隐藏着什么秘密?天雷如何勾动人类三千年的探索?2为什么秒的重力是人类无法承受的?陨石会撞到地球,流星会落在厨房里?小溪和浪花是地球上最大的资产。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月亮是隐藏最多自然之谜的月份?科学家解开的风密码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假如我们的身体会说话,它会告诉你什么?…………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运动故事,宇宙万物是如何从最慢的到最快的?伯曼用18个探索自然奥秘的故事带我们去欣赏万物运转的奇妙旅程。下载地址:移动高速下载联通高速下载高速下载电信...

    2022-04-05 小溪探险记 小溪在追寻什么

  • 写给大家的中国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土耳其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写给大家的中国简史》(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吕思勉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写给大家的中国简史试读: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绝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需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唯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改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开化虽早,而光景常新。又因固有的文化极其优越,所以其同化力甚大。虽屡经改变,而仍不失其本来。经过极长久的时间,养成极坚强的民族性,而形成极伟大的民族。各民族的起源发达,以及互相接触、渐次同化,自然要待后文才能详论。现在且先作一个鸟瞰。中华最初建国的主人翁,自然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现在还不甚明白。既入中国以后,则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粤江流域渐次发展的。古代的三苗国,所君临的是九黎之族,而其国君则是姜姓。这大约是汉族开拓长江流域最早的。到春秋时代的楚,而益形进化。同时,沿海一带,有一种断发文身的人,古人称之为越。吴、越的先世,都和此族人杂居。后来秦开广东、广西、福建为郡县,所取的亦是此族人之地。西南一带有濮族。西北一带有氐、羌。西南的开拓,从战国时的楚起,至汉开西南夷而告成。西北一带的开拓,是秦国的功劳。战国时,秦西并羌戎,南取巴、蜀,而现今的甘肃和四川,都大略开辟。在黄河流域,仍有山戎和狁,和汉族杂居。狁,亦称为胡,就是后世的匈奴。山戎,大约是东胡之祖。战国时代,黄河流域,和热、察、绥之地,都已开辟。此两族在塞外的,西为匈奴,东为东胡。东胡为匈奴所破,又分为乌桓和鲜卑。胡、羯、鲜卑、氐、羌,汉时有一部分人居中国。短时间不能同化,遂酿成五胡之乱。经过两晋南北朝,才泯然无迹。隋唐以后,北方新兴的民族为突厥、回纥,现在通称为回族。西南方新兴的民族为吐蕃,现在通称为藏族。东北则满族肇兴,金、元、清三代,都是满族的分支。于是现在的蒙古高原,本为回族所据者,变为蒙古人的根据地,回族则转入新疆。西南一带,苗、越、濮诸族的地方,亦日益开辟。总而言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或以政治的力量,统治他族;或以文化的力量,感化他族。即或有时,汉族的政治势力不竞,暂为他族所征服,而以其文化程度之高,异族亦必遵从其治法。经过若干时间,即仍与汉族相同化。现在满、蒙、回、藏和西南诸族,虽未能和汉族完全同化,而亦不相冲突。虽然各族都有其语文,而在政治上、社交上通用最广的,自然是汉语和汉文。宗教则佛教盛行于蒙、藏,回教盛行于回族。满族和西南诸族,亦各有其固有的信仰。汉族则最尊崇孔子。孔子之教,注重于人伦日用之间,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不具迷信的色彩。所以数千年来,各种宗教在中国杂然并行,而从没有争教之祸。我国民族的能团结,确不是偶然的。◆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普通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历史上所谓东洋,系指亚洲而言;西洋系指欧洲而言。其实河川、湖泊,本不足为地理上的界线。乌拉山虽长而甚低,高加索山虽峻而甚短,亦不能限制人类的交通。所以历史上东西洋的界限,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不是欧、亚两洲的界线。葱岭以东的国家和葱岭以西的国家,在历史上俨然成为两个集团;而中国则是历史上东洋的主人翁。葱岭以东之地,在地势上可分为四区:(一)中国本部包有黄河、长江、粤江三大流域。(二)蒙古新疆高原以阿尔泰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北干和青藏高原、中国本部及西伯利亚分界。中间包一大沙漠。(三)青海西藏高原是亚洲中央山岭蟠结之地。包括前后藏、青海、西康。(四)关东三省以昆仑北干延长的内兴安岭和蒙古高原分界。在地理上,实当包括清朝咸丰年间割给俄国之地,而以阿尔泰延长的雅布诺威、斯塔诺威和西伯利亚分界。四区之中,最先发达的,自然是中国本部。古代疆域的记载,最早的是《禹贡》。《禹贡》所载,是否禹时的情形?颇可研究。即使承认他是的,亦只是当时声教所至,而不是实力所及。论实力所及,则西周以前,汉族的重要根据地大抵在黄河流域。至春秋时,楚与吴、越渐强;战国时,巴、蜀为秦所并,而长江流域始大发达。秦取今两广和安南之地,置桂林、南海、象郡,福建之地置闽中郡,而南岭以南,始入中国版图。其对北方,则战国时,魏有上郡,赵有云中、雁门、代郡,燕开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而热、察、绥和辽宁省之地,亦入中国版图。其漠北和新疆省,是汉时才征服的。但此等地方,未能拓为郡县,因国威的张弛,而时有赢缩。青海,汉时为羌人所据,西藏和中国无甚交涉。唐时,吐蕃强盛,而其交涉始繁。元初征服其地,行政上隶属于宣政院。总而言之:汉唐盛时,均能包括今之蒙古、新疆。至西藏之属于中国,则系元、清时代之事。但当秦开南越时,我国即已包有后印度半岛的一部。至汉时,并以朝鲜半岛的北部为郡县。唐以后,此两半岛均独立为国,我国迄未能恢复。中国疆域的赢缩,大略如此。至于政治区划:则据《禹贡》所载,大约今河北、山西,是古代的冀州。山东省分为青、兖二州。江苏、安徽的淮水流域是徐州,江以南为扬州。河南和湖北的一部是豫州。自此南包湖南是荆州。四川是梁州。陕、甘,是雍州。秦时,此等地方和战国时新开之地,分为三十六郡。而桂林、南海、象、闽中四郡在其外。汉时十三部,大略古代的冀州析而为幽、冀、苏三州。关中属司隶校尉。甘肃称凉州。荆、扬、青、徐、兖、豫,疆域略与古同。四川称益州,两广称交州。唐时,今河北省为河北道。山西省为河东道。陕西省为关内道。甘肃、宁夏为陇右道。山东、河南为河南道。江苏、安徽的江以北为淮南道。其江以南及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为江南道。湖北和湖南、四川,陕西的一部分为山南道。四川之大部分为剑南道。两广为岭南道。后来区划又较详,而宋代的分路,大略沿之。元代疆域最广,始创行省之制。现在的河北、山西、直隶于中书省。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的北部、湖北省的大部分为河南省。江苏、安徽的南部和浙江、福建为江浙省。江西和广东为江西省。湖北的一小部分和湖南、广西为湖广省。云南、四川,疆域略和现在相像。陕西包括现在甘肃的大部分,而宁夏和甘肃西北境,别为甘肃省。辽宁为辽阳省。明清两代的区划略和现代相近。不过明代陕甘、苏皖、湘鄂都不分,所以清代所谓十八省者,在明代只有十五。清代将中国本部分成十八省。新疆和关东三省,则系末年始改省制的。其时共得行省二十二。其西康、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则到民国才改为省制的。◆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历史事实,前后相衔。强欲分之,本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但是为明了变迁大势起见,把历史划分作几个时期,也是史家常用的法子。中国的历史,当分几期,这是显而易见的。三代以前,我国还是个列国并立的世界,当划为一期。自秦以后,便入于统一的时代了。自此,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亦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这个当划为一期。从中欧交通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前,其间年代,虽远较前两期为短;然这是世运的进行,加我以一个新刺戟,使之脱离闭关自守之策,进而列于世界列国之林的,亦当划为一时期。民国成立,至今不过二十二年。却是我国改良旧治化、适应新环境的开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后无穷的希望,都将于此植其基。其当另划为一期,更不待言。所以自大体言之,我国的历史,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世、现代四个时期。这是大概的划分。若更求其详,则每一时期中,亦可更分几个小阶段。在上古期中,巢、燧、羲、农,略见开化的迹象。自黄帝御宇,东征西讨,疆域大拓。自此称为天子的,其世系都有可考。虽然实际还是列国并立,然已有一个众所认为共主的,这是政治情势的一个转变。东周以后,我民族从各方面分歧发展。地丑德齐之国渐多,王朝不复能号令天下。号令之权,移于“狎主齐盟”的霸主。战国时代,霸主的会盟征伐,又不能维系人心了。诸侯各务力征,互相兼并,到底从七国并而为一国。杂居的异族,亦于此竞争剧烈之秋,为我所攘斥,所同化。隆古社会的组织,至此时代,亦起剧烈的变迁。学术思想,在这时代,亦大为发达而放万丈的光焰,遂成上古史的末期。中古史中,秦汉两代,因内国的统一而转而对外,于是有秦皇汉武的开边。因封建制度的铲除,而前此层累的等级渐次平夷;而君权亦因此扩张。实际上,则因疆域的广大,而政治日趋于疏阔;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会亦因此而更无统制。竞争既息,人心渐入于宁静。而学术思想,亦由分裂而入于统一。这是第一期。因两汉的开拓,而有异族入居塞内的结果。因疆域广大,乱民蜂起之时,中央政府不能镇压,而地方政府之权不得不加重,于是有后汉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国的分裂。晋代统一未久,又有五胡乱华之祸。卒致分裂为南北朝。直至隋代统一,而其局面乃打破。这是第二期。隋唐之世,从积久战乱之余,骤见统一,民生稍获苏息,国力遂复见充实。对外的武功,回复到秦汉时代的样子。这是第三期。唐中叶以后,军人握权,又入于分裂时代。其结果,则政治上的反动,为宋代的中央集权。而以国力疲敝之政,异族侵入,莫之能御,遂有辽、金、元的相继侵入。明代虽暂告恢复,亦未能十分振作,而清室又相继而来。这是第四期。近世这一期,是我们现在直接承其余绪而受其影响的。清朝虽亦是异族,然其对于中原的了解,较胡元为深。其治法遵依中原习惯之处,亦较胡元为多。因其能遵依中原的习惯而利用中原的国力,所以当其盛世,武功文治,亦有可观。假使世界而还是中古时期的样子,则我们现在,把这客帝驱除之后,就更无问题了。然而闭关的好梦,已成过去了。欧风美风,相逼而来,再不容我们的鼾睡。自五口通商以后,而门户洞开,而藩属丧失,外人的势力,深入内地。甚至划为势力范围,创作瓜分之论;又继之以均势之说。中国乃处于列强侵略之下,而转冀幸其互相猜忌,维持均势,以偷旦夕之安。经济的侵略,其深刻,既为前此所无;思想的变动,其剧烈,亦非前此所有。于是狂风横雨,日逼于国外,而轩然大波,遂起于国中了。所以近世史可分为两个小期。西力业已东渐,我国还冥然罔觉,政治上、社会上,一切保守其旧样子,为前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觉,不容我不起变化,为后一期。五口通商,就是这前后两期的界线。现代史是我们受了刺激而起反应的时代。时间虽短,亦可以分作两期。革命之初,徒浮慕共和的美名,一切事都不彻底,所以酿成二十年来的扰乱。自孙中山先生,确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我民族奋斗、国家求治的方针。对内则铲除军阀,以求政治的清明;对外则联合被压迫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以期国际关系的转变。虽然革命尚未成功,然而曙光已经发现了。所以国民政府的成立,亦当在现代史上,划一个新纪元。以上只是指示一个大势,以下再举史实以证明之。第二编上古史◆第一章我国民族的起源◆我国现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则其为立国之主的,实在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从前有一派人,相信西来之说。他们说:据《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郑注:古代的祭地祇,有昆仑之神和神州之神的区别。神州是中国人现居之地,则昆仑必是中国人的故乡了。昆仑在什么地方呢?《史记·大宛列传》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这所指,是现在于阗河上源之山。所以有人说:汉族本居中央亚细亚高原,从现在新疆到甘肃的路,入中国本部的。然而郑注原出纬书。纬书起于西汉之末,不尽可信。河源实出青海,不出新疆。指于阗河源为黄河之源,本系汉使之误;汉武帝乃即仍其误,而以古代黄河上源的山名,为于阗河上源的山名,其说之不足信,实在是显而易见的。汉族由来,诸说之中,西来说较强;各种西来说之中,引昆仑为证的,较为有力;而其不足信如此,其他更不必论了。民族最古的事迹,往往史籍无征。我国开化最早,又无他国的史籍可供参考。掘地考古之业,则现在方始萌芽。所以汉族由来的问题,实在还未到解决的机会。与其武断,无宁阙疑了。现在所能考究的,只是汉族既入中国后的情形。古书所载,类乎神话的史迹很多,现在也还没有深切的研究。其开化迹象,确有可征的,当推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异说亦颇多。似乎《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之说,较为可信。燧人、伏羲皆风姓。神农姜姓。黄帝姬姓。燧人氏,郑注《易纬通卦验》,说他亦称人皇。而《春秋命历序》说:人皇出旸谷,分九河。伏羲氏都陈。神农氏都陈徙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据地理看来,似乎风姓、姜姓的部落在河南,姬姓则在河北。燧人氏,《韩非子》说他,因“民食果蓏蜯蛤,腥臊多害肠胃”,乃发明钻木取火之法,教民熟食。这明是搜集和渔猎时代的酋长。伏羲氏,亦作庖牺氏。昔人释为“能驯伏牺牲”,又释为“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为是游牧时代的酋长。然而伏羲二字,实在是“下伏而化之”之意,见于《尚书大传》。其事迹,则《易·系辞》明言其作网罟而事佃渔。其为渔猎时代的酋长,亦似无疑义。从前的人,都说人类的经济,是从渔猎进而为游牧,游牧进而为耕农。其实亦不尽然。人类经济的进化,实因其所居之地而异。大抵草原之地,多从渔猎进入游牧;山林川泽之地,则从渔猎进为耕农。神农氏,亦称烈山氏。“烈山”二字,似即《孟子》“益烈山泽而焚之”的烈山,为今人所谓“伐栽农业”。则我国民族居河南的,似乎并没经过游牧的阶级,乃从渔猎径进于耕农。黄帝,《史记》言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确是游牧部落的样子。涿鹿附近,地势亦很平坦,而适宜于游牧的。我国民族居河北的,大约是以游牧为业。游牧之民,强悍善战;农耕之民,则爱尚平和;所以阪泉涿鹿之役,炎族遂非黄族之敌了。阪泉涿鹿,昔人多以为两役。然《史记·五帝本纪》,多同《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帝系姓》两篇,而《大戴礼记》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文,更无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而且蚩尤和三苗,昔人都以为是九黎之君。而三苗和炎帝,同是姜姓。又阪泉、涿鹿,说者多以为一地。所以有人怀疑这两役就是一役;蚩尤、炎帝,亦即一人。这个亦未可断定。然而无论如何,总是姜姓和姬姓的争战。经过此次战役而后,姬姓的部落就大为得势。颛顼、帝喾、尧、舜,称为共主的,莫非黄帝的子孙了。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了。◆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太古的社会,情形毕竟如何?古书所载,有说得极文明的,亦有说得极野蛮的。说得极野蛮的,如《管子》的《君臣篇》等是。说得极文明的,则如《礼记·礼运篇》孔子论大同之语是。二说果孰是?我说都是也,都有所据。人类的天性,本来是爱好和平的。惟生活不足,则不能无争。而生活所资,食为尤亟。所以社会生计的舒蹙,可以其取得食物的方法定之。搜集和渔猎时代,食物均苦不足。游牧时代,生活虽稍宽裕,而其人性好杀伐,往往以侵掠为事。只有农业时代,生计宽裕;而其所做的事业,又极和平,所以能产生较高的文化。古代的农业社会,大约是个个独立,彼此之间,不甚相往来的。老子所说:“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所想象的,就是此等社会。唯其如此,故其内部的组织,极为安和。孔子所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所慨慕的,也就是此等社会。内部的组织既然安和如此,其相互之间自然没有斗争。这就是孔子所谓“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就是所谓“大同”。假使人类的社会都能如此,人口增加了,交通便利了,徐徐的扩大联合起来,再谋合理的组织,岂不是个黄金世界?而无如其不能。有爱平和的,就有爱侵掠的。相遇之时,就免不了战斗。战斗既起,则有征服人的,有被征服于人的。征服者掌握政权,不事生产,成为治人而食于人的阶级;被征服的,则反之而成为食人而治于人的阶级。而前此合理的组织,就渐次破坏了。合理的组织既变,则无复为公众服务,而同时亦即受公众保障的精神。人人各营其私,而贫富亦分等级。自由平等之风,渐成往事了。人与人之间时起冲突,乃不得不靠礼乐刑政等来调和,来维持。社会风气,遂日趋浇薄了。先秦诸子,所以慨叹末俗,怀想古初,都是以此等变迁,为其背景。然而去古未远,古代的良法美意,究竟还破坏未尽。社会的风气也还未十分浇漓。在上者亦未至十分骄侈。虽不能无待于刑政,而刑政也还能修明。这便是孔子所谓小康。大约孔子所慨想的大同之世,总在神农以前;而阶级之治,则起于黄帝以后。《商君书·画策篇》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可见炎黄之为治,是迥然不同的。而二者之不同,却给我们以农耕之民好平和,游牧之民好战斗的暗示。以上所说,是社会组织的变迁。至于物质文明,则总是逐渐进步的。《礼运篇》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烹以炙。这是说衣食住进化的情形。大约从生食进化到熟食,在燧人之世。我国的房屋,是以土木二者合成的。土工源于穴居,木工则源于巢居。构木为巢,据《韩非子》说,是在有巢氏之世。其人似尚在黄帝以前。至于能建造栋宇,则大约已在五帝之世。所以《易·系辞传》把“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叙在黄帝、尧、舜之后了。《易·系辞传》又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义》说:“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言垂衣裳。”这就是《礼运》所说以麻丝易羽皮之事。此外,《易·系辞传》所说后世圣人所做的事,还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服牛乘马,引重致远”“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及“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各项。这后世圣人,或说即蒙上黄帝、尧、舜而言,或说不然,现亦无从断定。但这许多事物的进化,大略都在五帝之世,则似乎可信的。◆第三章唐虞的政治◆孔子删《书》,断自唐虞,所以这时代史料的流传,又较黄帝、颛顼、帝喾三代为详备。尧舜都是黄帝之后,其都城则在太原。太原与涿鹿均在冀州之域,可见其亦系河北民族。但唐虞时代的文化似较黄帝时为高。《尧典》载尧分命羲和四子,居于四方,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敬授民时”,可见其时业以农业为重,和黄帝的迁徙往来无常处大不相同了。这时代,有两件大事足资研究。一为尧、舜、禹的禅让,一为禹的治水。据《尚书》及《史记》,则尧在位七十载,年老倦勤,欲让位于四岳。四岳辞让。尧命博举贵戚及疏远隐匿的人。于是众人共以虞舜告尧。尧乃妻之以二女,以观其内;使九男事之,以观其外。又试以司徒之职。知其贤,乃命其摄政,而卒授之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讼狱的,都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的,亦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才回到尧的旧都,即天子位。当尧之时,有洪水之患。尧问于众。众共举鲧,尧使鲧治之。九年而功弗成。及舜摄政,乃殛鲧而用其子禹。禹乃先巡行四方,审定高山大川的形势,然后导江、淮、河、济而注之海。百姓乃得安居,九州亦均来贡。当时辅佐舜诸人,以禹之功为最大。舜乃荐禹于天。舜崩之后,禹亦让避舜之子商均。诸侯亦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乃即天子位。儒家所传,尧、舜、禹禅让和禹治水的事,大略如此。禅让一事,昔人即有怀疑的,如《史通》的《疑古篇》是。此篇所据,尚系《竹书纪年》等不甚可靠之书。然可信的古书,说尧、舜、禹的传授,不免有争夺之嫌的,亦非无有。他家之说,尚不足以服儒家之心。更就儒家所传之说考之。如《孟子》《尚书大传》和《史记》,都说尧使九男事舜。而《吕氏春秋·去私》《求人》两篇,则说尧有十子。《庄子·盗跖篇》,又说尧杀长子。据俞正燮所考证,则尧被杀的长子名奡,就是《论语·宪问篇》所谓荡舟而不得其死,《书经·皋陶谟篇》所谓“朋淫于家,用殄厥世”的。又《书经·尧典》,说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而据宋翔凤所考证,则共工、驩兜和鲧,在尧时实皆居四岳之职。此等岂不可骇。然此尚不过略举;若要一一列举,其可疑的还不止此。儒家所传的话,几千年来,虽然即认为事实,而近人却要怀疑,亦无怪其然了。然古代的天子,究不如后世的尊严。君位继承之法,亦尚未确定。让国之事,即至东周之世,亦非无之。必执舜禹之所为和后世的篡夺无异,亦未必遂是。要之读书当各随其时的事实解之,不必执定成见,亦不必强以异时代的事情相比附。尧、舜、禹的禅让,具体的事实如何?因为书缺有间,已难质言。昔人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我们读史,但知道这时代有一种既非父子、亦非兄弟,而限于同族的相袭法就是了。治水之事,详见于《尚书》的《禹贡篇》。此篇所述,是否当时之事,亦颇可疑。但当时确有水患,而禹有治水之功,则是无可疑的。《尸子》说当时水患的情形,是“龙门未开,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江淮流通,四海溟涬”。则其患,实遍及于今日的江、河流域。禹的治水,大约以四渎为主。凡小水皆使入大水,而大水则导之入海。未治之前,“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治水成功,则“人得平土而居之”。佐禹的益、稷,又“烈山泽而焚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人民就渐得安居乐业了。舜所命之官,见于《尚书》的,有司空、后稷、司徒、士、共工、朕虞、秩宗、典乐、纳言等。又有四岳、十二牧。四岳,据《郑注》,是掌四方诸侯的。十二牧,则因当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命其各主一州之事,《书经》又述当时巡守之制:则天子五年一巡守。二月东巡守,至于东岳之下,朝见东方的诸侯。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其礼皆同。其间四年,则四方诸侯,分朝京师。此所述,是否当时之事?若当时确有此制,则其所谓四岳者,是否是后世所说的泰山、衡山、华山、恒山,亦都足资研究。但当时,确有天子诸侯的等级;而尧、舜、禹等为若干诸侯所认为共主,则似无可疑。当时的政治,似颇注重于教化。除契为司徒,是掌教之官外,据《礼记·王制》所述,则有虞氏有上庠、下庠,夏后氏有东胶、西胶;一以养国老,一以养庶老。古人之教,最重孝弟。养老,正是所以孝弟,而化其犷悍之气的。我国的刑法,最古的是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据《书经·吕刑》,则其法始于苗民,而尧采用之。而据《尧典》所载,则又以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后世所用的刑法,此时都已启其端倪了。◆第四章夏代的政教◆夏为三代之一,其治法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世还未全行湮灭。在当时,孔子是用周道,墨子是用夏政的。我们读《墨子》的《天志》、《明鬼》,可以想见夏代的迷信较后世为深;读《墨子》的《尚同》,可以想见夏代的专制较后世为甚;读《墨子》的《兼爱》,可知夏代的风气较后世为质朴;读《墨子》的《节用》《节葬》和《非乐》可知夏代的生活程度较后世为低,而亦较后世为节俭。墨子之学,《汉书·艺文志》谓其出于清庙之守。清庙即明堂,为一切政令所自出,读《礼记·月令》一篇,可以知其大概。盖古代生活程度尚低,全国之内只有一所讲究的房屋,名为明堂。天子即居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宫殿。祭祀祖宗亦于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宗庙。古代的学校,本来带有宗教色彩的;当时天子典学,亦在这一所房屋之内,所以又是学校。一切机关,并未分设,凡百事件,都在此中商量,所以于一切政教,无所不包。明堂行政的要义,在于顺时行令。一年之中,某月当行某令,某月不可行某令,都一一规定,按照办理,像学校中的校历一般。如其当行而不行,不当行而行,则天降灾异以示罚。《月令》诸书的所述,大概如此。此等政治制度和当时的宗教思想,很有连带的关系。我们读《书经》的《洪范》,知道五行之说,是源于夏代的。什么叫作五行呢?便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盖古人分物质为五类,以为一切物莫非这五种原质所组成。而又将四时的功能比附木火金水四种原质的作用;土则为四时生物之功所凭借。知识幼稚的时代,以为凡事必有一个神以主之。于是造为青、赤、黄、白、黑五帝,以主地上化育之功;而昊天上帝,则居于北辰之中,无所事事。此等思想,现在看起来,固然可笑。然而明堂月令,实在是一个行政的好规模,尤其得重视农业的意思。所以孔子还主张“行夏之时”。我们看明堂月令,传自夏代;孔子又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见夏代的农业,已甚发达。然其收税之法,却不甚高明。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又引龙子的话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这就是以数年收获的平均数,定一年收税的标准。如此,丰年可以多取,而仍少取,百姓未必知道储蓄;凶年不能足额,而亦非足额不可,百姓就大吃其苦了。这想是法制初定之时,没有经验,所以未能尽善。学校制度: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案古代的学校,分大学小学两级。孟子所说的校、序、庠是小学,学是大学。古代的教育,以陶冶德性为主。“序者,射也”,是行乡射礼之地;“庠者,养也”,是行乡饮酒礼之地,都是所以明礼让,示秩序的。然则校之所教,其大致亦可推知了。至于学,则“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颇疑亦和宗教有深切的关系。礼乐都是祀神所用,诗是乐的歌辞,书是教中古典。古代所以尊师重道,极其诚敬,亦因其为教中尊宿之故。夏代凡传十七主;据后人所推算,共历四百余年,而其事迹可考的很少。《史记》说禹有天下后,荐皋陶于天,拟授之以位,而皋陶卒,乃举益,授之政。禹之子启贤,诸侯不归益而归启,启遂即天子位。《韩非子》又说:禹阳授益以天下,而实以启人为吏。禹崩,启与其人攻益而夺之位。古无信史,诸子百家的话,都不免杂以主观。我们只观于此,而知传子之法,至此时渐次确定罢了。启之子太康,为有穷后羿所篡。《史记》但言其失国,而不言其失之之由。《伪古文尚书》谓由太康好畋,殊不足据。据《楚辞》及《墨子》,则由启沉溺于音乐,以致于此。其事实的经过,略见《左氏》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据其说:则太康失国之后,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羿好田猎,又为其臣寒浞所杀。时太康传弟仲康,至仲康之子相,为寒浞所灭。并灭其同姓之国斟灌、斟寻氏。帝相的皇后,名字唤作缗,方娠,逃归其母家有仍。生子,名少康,后来逃到虞国。虞国的国君,封之于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夏的遗臣靡,从有鬲氏,收斟灌、斟寻的余众,以灭浞而立少康。并灭寒浞的二子于过、戈。鉏与穷石,《杜注》都不言其地。其释寒国,则谓在今山东潍县。斟灌在山东寿光,斟寻亦在潍县。虞在河南虞城。纶但云[1]虞邑。有鬲氏在山东德县。过在山东掖县。戈在宋、郑之间。其释地,似乎不尽可据。案《左氏》哀公六年引《夏书》,说:“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似指太康失国之事。又定公四年,祝佗说唐叔“封于夏虚”。唐叔所封,是尧的旧都,所以晋国初号为唐而又称之为夏虚,可以见禹之所居,仍系尧之旧都。穷石虽不可考,该距夏都不远,所以能因夏民以代夏政。夏人此时,当退居河南。少康虽灭寒浞,似亦并未迁回河北,所以汤灭桀时,夏之都在阳城了。[1]《通典》载:“虞城县有纶城,即少康邑。”◆第五章商代的政教◆商代是兴于西方的。其始祖名契,封于商,即今陕西的商县。传十四世而至成汤。《史记》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八迁的事实和地点现在不大明了。其比较可靠的:《世本》说契居于蕃;其子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左氏》襄公九年,说昭明子相土,居于商丘。蕃在今陕西华县附近。砥石不可考。商丘,即春秋时的卫国,系今河南濮阳县。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帝喾冢在濮阳,都邑亦当相去不远。惟冥居地无考。汤所从的先王,如其是喾或契,则其所居之亳,该在商或商丘附近了。这是汤初居之亳,至于后来,其都邑容有迁徙。汤征伐的次序,据《史记》、《诗经》、《孟子》,是首伐葛,次伐韦、顾,次伐昆吾,遂伐桀。《孟子》谓汤居亳,与葛为邻。后儒释葛,谓即汉宁陵县的葛乡,地属今河南宁陵县。因谓汤居亳之亳,必即汉代的薄县,为今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三县之地。葛究在宁陵与否,殊无确据。韦是今河南的滑县,顾是今山东的范县,亦不过因其地有韦城、顾城而言之,未敢决其信否。惟昆吾初居濮阳,后迁旧许,见于《左氏》昭公十二年和哀公十七年,较为可信。桀都阳城,见于《世本》,其说亦当不诬。旧许,即今河南的许昌。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史记》说:桀败于有娥之虚,奔于鸣条。有娥之虚不可考。鸣条则当在南巢附近。南巢,即今安徽的巢县,桀放于此而死。然则汤当是兴于陕西或豫北,向豫南及山东、安徽发展的。商代传三十一世,王天下六百余年。其制度特异的,为其王位继承之法。商代的继承法,似乎是长兄死后,以次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既尽,则还立其长兄之子。所以《春秋繁露》说:主天者法商而王,立嗣与子,笃母弟。主地者法夏而王,立嗣与孙,笃世子。我们观此,知商代的习惯,与夏不同,而周朝则与夏相近。又商代之法,“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所以古书说“高宗谅暗,三年不言”。观此,则商代的君权,似不十分完全,而受有相当的限制。此外,商代事迹可考见的,只有其都邑的屡迁。至其治乱兴衰,《史记》虽语焉不详,亦说得一个大概。今节录如下:【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太戊】殷复兴,诸侯归之。【仲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殷复衰。【祖乙】迁于邢。殷复兴。【阳甲】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盘庚】涉河南,治亳。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小辛】殷复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帝甲】淫乱,殷复衰。【武乙】去亳,居河北。【帝乙】殷益衰。帝乙的儿子,就是纣了。公元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年间,河南安阳县北的小屯,曾发现龟甲兽骨。有的刻有文字。考古的人,谓其地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谓殷墟,或者是武乙所都。据以研究商代史事和制度的颇多,著书立说的亦不少。但骨甲中杂有伪品,研究亦未充分,所以其所得之说,尚未能据为定论。殷代政教,见于书传,确然可信的,则古书中屡说殷质而周文。可见其时的风气尚较周代为质朴,一切物质文明的发达,亦尚不及周朝。又商人治地之法,名为助法。是把田分别公私。公田所入归公,私田所入,则全归私人所有。但借人民之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故名为助,这确较夏代的贡法,进步多了。◆第六章周初的政治◆周代,因其国都的迁徙,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代的历史和西周时代判然不同。在西周,还同夏、殷一样,所可考的,只有当时所谓天子之国的史事。到东周时代,则各方面的大国事迹都有可考,而天子之国反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是世运变迁,各地方均逐渐发达之故。现在且先说西周。周代是兴于现在的陕西的。其始祖后稷,封于邰。传若干世至不窋,失官,窜于戎狄之间。再传至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居于豳。九传至古公亶父,复为戎狄所逼,徙岐山下。《史记》说:“古公贬戎狄之俗,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又“作五官有司”。可见周朝崎岖戎狄之间,不为所同化,而反能开化戎狄了。周代的王业,实起于亶父,所以后来追尊为太王。太王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因太王欲立季子季历,逃之荆蛮。太王遂立季历,传国至其子昌,是为周文王。文王之时,周益强盛。西伐犬戎、密须。东败耆,又伐邘、伐崇侯虎。作丰邑,自岐下徙都之。时荆、梁、雍、豫、徐、扬六州,都归文王。文王崩,子武王立。观兵至孟津。复归。后二年,乃灭纣。武王灭纣时,周朝对东方的权力,似乎还不甚完全。所以仍以纣地封其子武庚而三分其畿内之地,使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武王崩,成王幼,武王弟周公摄政。三监和武庚俱叛。淮夷、徐戎,并起应之。周公东征,定武庚和三叔。又使子鲁公伯禽平淮夷徐戎。营洛邑为东都。周朝在东方的势力,就逐渐巩固了。成王之后,传子康王,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这所谓天下,大约实仅指周畿内的地方。孟子说:“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第二章说大同时代的制度,到小康时代多少还能保存。依孟子所说,则文王的治岐,实能(一)维持井田制度;(二)山泽之地,还作为公有;(三)商人并不收税;(四)而其分配,也还有论需要而不专论报酬的意思。成、康时代,果能保守这个规模,自然能刑罚清简,称为治世了。然而时移世易,社会的组织暗中改变,此等制度遂暗中逐渐破坏;而在上的政治,亦不能长保其清明;社会的情形,遂觉其每况愈下了。所以孔子论小康之治,至成王、周公而告终;而《史记》亦说昭王以后,王道微缺。《史记》说:“昭王南巡守,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案春秋时,齐桓公伐楚,管仲曾以“昭王南征而不复”责问楚人。《左氏》杜注说:此时汉非楚境,所以楚不受罪。然据宋翔凤所考,则楚之初封,实在丹、淅二水之间。是役盖伐楚而败。周初化行江、汉的威风,至此就倒了。昭王崩,子穆王立。史称王室复宁。然又称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则其对于西戎的威风亦渐倒。穆王之后,再传而至懿王。懿王之时,史称“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三传而至厉王,以暴虐侈傲为国人所谤。王得卫巫,使之监谤,“以告则杀之”。国人不能堪。三年,遂相与畔,袭王。王奔于彘,卿士周、召二公当国行政,谓之共和。凡十四年。厉王死,乃立其子宣王。宣王立,侧身修行,号为中兴。然传子幽王,又以宠爱褒姒故,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和犬戎伐周,弑王于骊山下。诸侯共立宜臼,是为平王,东迁于洛。案周室之兴,本因和戎狄竞争而致。自穆王以后,似乎目以陵夷。再加以西南的中国与之合力,两路夹攻,就不免于灭亡了。平王借前此所营的东都而仅存,然而号令不复能行于列国;而列国中强盛的亦渐多,遂成为“政由方伯”的局面。◆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东周时代,政治的重心,既然不在天子而在列国,则欲知其时的政治,非兼知其时列国的情形不可。而欲知列国的情形,又非先知古代的封建制度不可。封建制度,当分两层说: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当此之时,即有强大的部落,亦不过能征服他部落,使之服从于我,来朝或进贡而已。这可称为封建制度的前期。后来强大之国更强大了,交通亦渐方便,征服他国后,可以废其酋长,而改封我的子弟、亲戚、功臣、故旧。则所谓共主的权力更强;而各国之间,关系亦日密。这可称为封建制度的后期。从前期到后期,亦是政治的一个进化。“众建亲戚,以为屏藩”的制度,莫盛于周代。要明白周代的封建制度,又不可不先明白其宗法。社会的组织,本是起于女系的。所以在文字上,女生两字,合成一个姓字。后来女权渐次坠落,男权日益伸张。权力财产,都以男子为主体,有表明其系统的必要。于是乎姓之外又有所谓氏。所以姓是起于女系,氏是起于男系的。再后来,婚姻的关系,亦论男系而不论女系,于是姓亦改而从男。一族的始祖的姓,即为其子孙的姓,百世而不改。如后稷姓姬,凡后稷的子孙都姓姬之类。是之谓正姓。氏则可随时改变。如鲁桓公系鲁国之君,即以鲁为氏,而其三个儿子,则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类。是之谓庶姓。正姓所以表示系统,庶姓则表示这系统内的分支。宗法与封建,是相辅而行的。凡受封的人,除其嫡长子世袭其位外,其次子以下,都别为大宗,大宗的嫡长子为大宗宗子。其次子以下,则别为小宗。小宗宗子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小宗宗人,则直接受小宗宗子的统辖,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凡受统辖的人,同时亦得蒙其收恤。小宗宗人,受小宗宗子的统辖和收恤,都以五世为限。大宗宗子则不然。凡同出一祖之后,无不当受其统辖,可蒙其收恤。所以有一大宗宗子,即同出一祖的人,都能团结而不涣散。故其组织极为坚强而悠久。此制为什么必与封建并行呢?因为必如此,然后大宗宗子都是有土之君,才有力量以收恤其族人;而一族中人都与宗子共生息于此封土之上,自必同心翼卫其宗子。而各受封之人之间,亦借此以保存其联络。因为受封的人,在其所封之地固为大宗,若回到其本国,则仍为小宗。如季氏在其封地为大宗,对于鲁国的君,则为小宗;周公在鲁为大宗,对周朝则为小宗是。所以《诗经》说:“君之宗之。”而公山不狃称鲁国为宗国。这可见君臣之间,仍有宗族的关系。不论宗或族的组织,都由古代亲亲之情,限于血统相同或血统上有关系的人之故。而封建制度,则是一族征服他族之后,分据其地,而食其赋入,而治理其人的办法。一族的人分据各处,则可以互相藩卫,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翻。这种精神,要算周代发挥得最为充足。武王克商,封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还有齐楚等国,或是亲戚,或是功臣故旧。当初原是一族的人,分据各方,以对抗异族,以压制被征服之人。然而数传之后,各国之君,相互之间的关系,已渐疏远;更数传,即同于路人了。而各国的权利,又不能无冲突。于是争斗遂起于国与国之间。这还是说始封之君,彼此本有关系的,若其并无关系,则其争斗的剧烈,自更无待于言了。所以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而息。但是封建制度之废,亦必要待到一定的机运的。区别诸侯尊卑的是爵,而封地之大小,即因爵而异。《白虎通义》说:周爵五等,殷爵三等,而地则同为三等。地的大小,今文说: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古文说: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大约今文家所说,是西周以前的旧制。古文家所说,则东周以后,列国都扩大了,立说者乃斟酌其时势以立言。但无论立说定制如何,实行之时,总未必能如此整齐划一;即使能够,后来的开拓和削弱也是不能一定的。所以列国的大小强弱就不一致了。就大概言之,则沿边之国强,而内地之国弱;沿边之国大,而内地之国小。大约由沿边诸国,与戎狄为邻,有竞争磨砺;而又地多荒僻,易于占领开拓之故。列国的互相并兼,非一朝一夕之故。向来说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这固然是“设法”或“约计”之辞,未必是实数。然而国之由多而少,则是不诬的。以一强遇众弱,可以恣意并吞。若两强相遇,或以一强遇次强,则并吞非旦夕间事,于是互争雄长,而有所谓霸主。小国都被并吞,或仅保存其名号,而实际则等于属地。次国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的情形,便是如此。到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遂渐趋于统一了。◆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大◆封建时代的战争看似非常残酷,然而和我国民族的发展很有关系。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一个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所以非将同族的人,一起一起的,分布到各处,令其人自为战,无从收拓殖之功。这许多分封出去的人,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拓殖使,亦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宣传队。只要看东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国,都逐渐强盛起来,就可以见得我国民族滋大的情形了。【齐】是太公望之后。周初封于营立,在今山东昌乐县。后来迁徙到临淄,就是现在的临淄县。《史记·货殖列传》说:齐初封之时,“地澙卤,人民寡。太公乃劝女工,通鱼盐,极技巧”。于是“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这是东方的大国。【晋】晋是成王母弟叔虞之后,初封于太原,即唐尧的旧都。后来迁徙到新旧绛。旧绛是今山西省的冀城,新绛则今山西省的闻喜县,现在山西省的大部分是晋国所开拓的。兼有河南北的一部分。【秦】秦嬴姓,初封于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不过是个附庸之国,因和西戎竞争,渐次强大。平王东迁后,西都畿内之地,不能顾及。秦襄公力战破戎。周人始命为诸侯。至秦文公,遂尽复周朝的旧地。把岐以东献之周。周朝仍不能有。穆公之世,秦遂东境至河。【楚】楚国是芈姓,受封的唤做鬻熊。居丹阳。已见前。鬻融之后,数传至熊绎,迁居荆山。在今湖北的南漳县。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熊渠立其三子:一为句亶王,居今江陵。一为鄂王,在今武昌。一为越章王,就是后来的豫章,在今安徽的当涂县。长江中流,全为其所征服了。又十一传至文王,迁都江陵,谓之郢。据江域的沃土,转和北方争衡。今河南省的南部,亦为其所慑服。齐、晋、秦、楚,是春秋时最大之国。其强盛较晚,而其命运亦较短的,则有吴、越二国。吴是泰伯之后,周得天下,因而封之。越则夏少康之后。因为禹南巡守,奔于会稽,少康封庶子无佘于此,以奉禹祀。吴居今江苏的吴县;越居今浙江的绍兴县。其初,都是和断发文身的越族杂居的。久之,乃渐次强盛。吴的地方,到今安徽的中部。越则并有现在江西的大部。以上诸国,都可称为一等国。此外还有:【鲁】周公之后,封于曲阜,已见前。【卫】武王弟康叔,封于朝歌。地在今河南的淇县。春秋时,为狄所破,迁于楚丘。在今河南的滑县。【曹】武王弟叔振铎,封于陶丘。现今山东的定陶县。【宋】微子启,纣庶兄,武庚亡后,封于商丘。现在河南的商丘县。【郑】周宣王之弟友,封于郑。本在今陕西的华县。后来东迁今河南郑县之地,谓之新郑。【陈】陈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现在河南的淮宁县。【蔡】蔡叔度之子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上蔡县。后来曾迁徙到新蔡。最后又迁于州来,则在今安徽的寿县了。【许】姜姓,舜臣伯夷之后。封于许,今河南许昌县。后来迁于叶,今河南叶县。又迁于夷,今安徽亳县。又迁于析,今河南内乡县。此诸国虽不能和齐、晋、秦、楚等国比较,然而地方亦数百里。大的有后世一两府,小的亦有数县之地。和初封时的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极大不过后世一县的,大不相同了。这便是逐渐开拓的成迹。《春秋》之法,“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当时列国,亦间有杂用夷礼的。然而从大体上论起来,如鲁卫等国,本居当时所谓中国之地者勿论。即如秦、楚、吴、越等本与异族杂居,在春秋初期还不免视为夷狄的,到后来,也都彬彬然进于冠裳之列了。这又可见我国文化的扩张。所谓民族,本以文化的相同为最要的条件。我国文化的扩张,便是我国民族的滋大。◆第九章春秋的霸业◆从公元前七二二年起至四八一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这期间,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后人遂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王室已不能号令天下。列国内部有什么问题以及相互之间有什么争端,都由霸主出来声罪致讨或调停其事。霸主为会盟征伐之主。往往能申明约束,使诸侯遵守。列国对于霸主,也有朝贡等礼节;霸主虽有此威力,仍未能“更姓改物”。所以对于周天子,表面上仍甚尊重。王室有难,霸主往往能出来“勤王”。文化程度较低的民族,为文明诸国之患,霸主也要出来设法。所以“尊王攘夷”为霸主的重要事业。所谓霸主,在表面上,亦受天子的锡命。论实际,则由其兵力强盛为诸侯所畏;又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服而然。首出的霸主为齐桓公。其创霸,在前六七九年。这时候,河北省里的山戎,为北燕之患。河南北间的狄人,又连灭邢、卫两国。齐桓公都兴兵救之。其时楚渐强盛,陈、蔡等国都受其威胁,即郑亦生动摇。齐桓公乃合诸侯以伐楚,与楚盟于召陵。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可见其确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归向了。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出来主持会盟。然国小,力不足。前六三八年,和楚人战于泓,为楚所败,伤股而卒。虽亦列为五霸之一,实在是有名无实的。宋襄公死后,楚人的势力大张。适会晋文公出亡返国。用急激的手段训练其民,骤臻强盛。前六三二年,败楚于城濮,称霸。同时秦穆公,初本与晋和好。晋文公的返国多得其力。后来与晋围郑,听郑人的游说,不但撤兵而退,反还留兵代郑戍守。晋文公死后,穆公又听戍将的话,遣孟明等潜师袭郑,为郑人所觉,无功而还。晋襄公又邀击之于崤,“匹马只轮无返者”。秦穆公仍用孟明,兴师报怨,又为晋人所败。穆公犹用孟明,增修德政。到底把晋国打败。遂霸西戎,辟地千里。亦列为五霸之一。然而秦国的威权只限于今陕、甘境内。其在东方,还是晋、楚两国争为雄长。晋襄公死后,子灵公无道,势渐陷于不振。而楚国的庄王日强。前五九七年,败晋师于邲,称霸。庄王死后,子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为晋所败。然厉公旋亦被弑。当时的形势,鲁、卫、曹、宋等国,多服于晋;陈、蔡及许,则服于楚;而郑为二国争点。厉王死后,共王仍与晋争郑。直至前五六二年,而郑乃服于晋。晋悼公称为后霸。前五四六年,宋大夫向戌为弭兵之盟,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于是晋、楚的兵争作一结束,而吴、越继起。吴本僻处蛮夷,服从于楚的。后来楚国的大夫巫臣,因事奔晋,为晋谋通吴以桡楚。于是巫臣于前五八四年适吴,教以射御战陈之法。吴遂骤强,时时与楚争斗。自今江苏的镇江,上至安徽的巢县,水陆时有战事,楚人不利时多。弭兵盟后,楚灵王因此大会北方的诸侯。向来服从于晋之国都去奔走朝会于楚,表面上看似极盛。然而灵王实是暴虐奢侈的,遂致酿成内乱,被弑。平王定乱自立,又因信谗之故,国势不振。前五〇六年,楚相囊瓦因求贿之故,辱唐、蔡二国之君。蔡侯求援于晋,无效,遂转而求援于吴。吴王阖庐乘之,攻楚,入其都城。楚昭王逃到随国。幸赖其臣申包胥,求救于秦,杀败吴兵,昭王乃得复国。阖庐虽破楚,伐越却不利。败于槜李,受伤而死。子夫差立,兴兵伐越,败之于夫椒。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山以请成,夫差许之。勾践归,卧薪尝胆,以谋报复。而夫差遽骄侈,北伐齐、鲁,与晋争长于黄池。前四七三年,遂为越所灭。勾践北会齐、晋于徐州,称为霸王。然越虽灭吴,不能正江淮之土,其地皆入于楚,所以仍和北方的大局无关。其被灭于楚,在前三三四年,虽已是入战国后一百四十七年,然而其国,则久在无足重轻之列了。宇内的强国,仍是晋、楚、齐、秦。而晋分为韩、赵、魏三国,河北的燕亦日强。天下遂分为战国七,史称为战国时代。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黄帝孔子张仲景挂图 孔子是什么帝

  • 写给大家的中国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吕思勉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写给大家的中国简史试读: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绝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需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唯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改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开化虽早,而光景常新。又因固有的文化极其优越,所以其同化力甚大。虽屡经改变,而仍不失其本来。经过极长久的时间,养成极坚强的民族性,而形成极伟大的民族。各民族的起源发达,以及互相接触、渐次同化,自然要待后文才能详论。现在且先作一个鸟瞰。中华最初建国的主人翁,自然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现在还不甚明白。既入中国以后,则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粤江流域渐次发展的。古代的三苗国,所君临的是九黎之族,而其国君则是姜姓。这大约是汉族开拓长江流域最早的。到春秋时代的楚,而益形进化。同时,沿海一带,有一种断发文身的人,古人称之为越。吴、越的先世,都和此族人杂居。后来秦开广东、广西、福建为郡县,所取的亦是此族人之地。西南一带有濮族。西北一带有氐、羌。西南的开拓,从战国时的楚起,至汉开西南夷而告成。西北一带的开拓,是秦国的功劳。战国时,秦西并羌戎,南取巴、蜀,而现今的甘肃和四川,都大略开辟。在黄河流域,仍有山戎和狁,和汉族杂居。狁,亦称为胡,就是后世的匈奴。山戎,大约是东胡之祖。战国时代,黄河流域,和热、察、绥之地,都已开辟。此两族在塞外的,西为匈奴,东为东胡。东胡为匈奴所破,又分为乌桓和鲜卑。胡、羯、鲜卑、氐、羌,汉时有一部分人居中国。短时间不能同化,遂酿成五胡之乱。经过两晋南北朝,才泯然无迹。隋唐以后,北方新兴的民族为突厥、回纥,现在通称为回族。西南方新兴的民族为吐蕃,现在通称为藏族。东北则满族肇兴,金、元、清三代,都是满族的分支。于是现在的蒙古高原,本为回族所据者,变为蒙古人的根据地,回族则转入新疆。西南一带,苗、越、濮诸族的地方,亦日益开辟。总而言之:中华的立国,是以汉族为中心。或以政治的力量,统治他族;或以文化的力量,感化他族。即或有时,汉族的政治势力不竞,暂为他族所征服,而以其文化程度之高,异族亦必遵从其治法。经过若干时间,即仍与汉族相同化。现在满、蒙、回、藏和西南诸族,虽未能和汉族完全同化,而亦不相冲突。虽然各族都有其语文,而在政治上、社交上通用最广的,自然是汉语和汉文。宗教则佛教盛行于蒙、藏,回教盛行于回族。满族和西南诸族,亦各有其固有的信仰。汉族则最尊崇孔子。孔子之教,注重于人伦日用之间,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不具迷信的色彩。所以数千年来,各种宗教在中国杂然并行,而从没有争教之祸。我国民族的能团结,确不是偶然的。◆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普通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历史上所谓东洋,系指亚洲而言;西洋系指欧洲而言。其实河川、湖泊,本不足为地理上的界线。乌拉山虽长而甚低,高加索山虽峻而甚短,亦不能限制人类的交通。所以历史上东西洋的界限,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不是欧、亚两洲的界线。葱岭以东的国家和葱岭以西的国家,在历史上俨然成为两个集团;而中国则是历史上东洋的主人翁。葱岭以东之地,在地势上可分为四区:(一)中国本部包有黄河、长江、粤江三大流域。(二)蒙古新疆高原以阿尔泰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北干和青藏高原、中国本部及西伯利亚分界。中间包一大沙漠。(三)青海西藏高原是亚洲中央山岭蟠结之地。包括前后藏、青海、西康。(四)关东三省以昆仑北干延长的内兴安岭和蒙古高原分界。在地理上,实当包括清朝咸丰年间割给俄国之地,而以阿尔泰延长的雅布诺威、斯塔诺威和西伯利亚分界。四区之中,最先发达的,自然是中国本部。古代疆域的记载,最早的是《禹贡》。《禹贡》所载,是否禹时的情形?颇可研究。即使承认他是的,亦只是当时声教所至,而不是实力所及。论实力所及,则西周以前,汉族的重要根据地大抵在黄河流域。至春秋时,楚与吴、越渐强;战国时,巴、蜀为秦所并,而长江流域始大发达。秦取今两广和安南之地,置桂林、南海、象郡,福建之地置闽中郡,而南岭以南,始入中国版图。其对北方,则战国时,魏有上郡,赵有云中、雁门、代郡,燕开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而热、察、绥和辽宁省之地,亦入中国版图。其漠北和新疆省,是汉时才征服的。但此等地方,未能拓为郡县,因国威的张弛,而时有赢缩。青海,汉时为羌人所据,西藏和中国无甚交涉。唐时,吐蕃强盛,而其交涉始繁。元初征服其地,行政上隶属于宣政院。总而言之:汉唐盛时,均能包括今之蒙古、新疆。至西藏之属于中国,则系元、清时代之事。但当秦开南越时,我国即已包有后印度半岛的一部。至汉时,并以朝鲜半岛的北部为郡县。唐以后,此两半岛均独立为国,我国迄未能恢复。中国疆域的赢缩,大略如此。至于政治区划:则据《禹贡》所载,大约今河北、山西,是古代的冀州。山东省分为青、兖二州。江苏、安徽的淮水流域是徐州,江以南为扬州。河南和湖北的一部是豫州。自此南包湖南是荆州。四川是梁州。陕、甘,是雍州。秦时,此等地方和战国时新开之地,分为三十六郡。而桂林、南海、象、闽中四郡在其外。汉时十三部,大略古代的冀州析而为幽、冀、苏三州。关中属司隶校尉。甘肃称凉州。荆、扬、青、徐、兖、豫,疆域略与古同。四川称益州,两广称交州。唐时,今河北省为河北道。山西省为河东道。陕西省为关内道。甘肃、宁夏为陇右道。山东、河南为河南道。江苏、安徽的江以北为淮南道。其江以南及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为江南道。湖北和湖南、四川,陕西的一部分为山南道。四川之大部分为剑南道。两广为岭南道。后来区划又较详,而宋代的分路,大略沿之。元代疆域最广,始创行省之制。现在的河北、山西、直隶于中书省。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的北部、湖北省的大部分为河南省。江苏、安徽的南部和浙江、福建为江浙省。江西和广东为江西省。湖北的一小部分和湖南、广西为湖广省。云南、四川,疆域略和现在相像。陕西包括现在甘肃的大部分,而宁夏和甘肃西北境,别为甘肃省。辽宁为辽阳省。明清两代的区划略和现代相近。不过明代陕甘、苏皖、湘鄂都不分,所以清代所谓十八省者,在明代只有十五。清代将中国本部分成十八省。新疆和关东三省,则系末年始改省制的。其时共得行省二十二。其西康、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则到民国才改为省制的。◆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历史事实,前后相衔。强欲分之,本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但是为明了变迁大势起见,把历史划分作几个时期,也是史家常用的法子。中国的历史,当分几期,这是显而易见的。三代以前,我国还是个列国并立的世界,当划为一期。自秦以后,便入于统一的时代了。自此,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亦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这个当划为一期。从中欧交通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前,其间年代,虽远较前两期为短;然这是世运的进行,加我以一个新刺戟,使之脱离闭关自守之策,进而列于世界列国之林的,亦当划为一时期。民国成立,至今不过二十二年。却是我国改良旧治化、适应新环境的开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后无穷的希望,都将于此植其基。其当另划为一期,更不待言。所以自大体言之,我国的历史,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世、现代四个时期。这是大概的划分。若更求其详,则每一时期中,亦可更分几个小阶段。在上古期中,巢、燧、羲、农,略见开化的迹象。自黄帝御宇,东征西讨,疆域大拓。自此称为天子的,其世系都有可考。虽然实际还是列国并立,然已有一个众所认为共主的,这是政治情势的一个转变。东周以后,我民族从各方面分歧发展。地丑德齐之国渐多,王朝不复能号令天下。号令之权,移于“狎主齐盟”的霸主。战国时代,霸主的会盟征伐,又不能维系人心了。诸侯各务力征,互相兼并,到底从七国并而为一国。杂居的异族,亦于此竞争剧烈之秋,为我所攘斥,所同化。隆古社会的组织,至此时代,亦起剧烈的变迁。学术思想,在这时代,亦大为发达而放万丈的光焰,遂成上古史的末期。中古史中,秦汉两代,因内国的统一而转而对外,于是有秦皇汉武的开边。因封建制度的铲除,而前此层累的等级渐次平夷;而君权亦因此扩张。实际上,则因疆域的广大,而政治日趋于疏阔;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会亦因此而更无统制。竞争既息,人心渐入于宁静。而学术思想,亦由分裂而入于统一。这是第一期。因两汉的开拓,而有异族入居塞内的结果。因疆域广大,乱民蜂起之时,中央政府不能镇压,而地方政府之权不得不加重,于是有后汉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国的分裂。晋代统一未久,又有五胡乱华之祸。卒致分裂为南北朝。直至隋代统一,而其局面乃打破。这是第二期。隋唐之世,从积久战乱之余,骤见统一,民生稍获苏息,国力遂复见充实。对外的武功,回复到秦汉时代的样子。这是第三期。唐中叶以后,军人握权,又入于分裂时代。其结果,则政治上的反动,为宋代的中央集权。而以国力疲敝之政,异族侵入,莫之能御,遂有辽、金、元的相继侵入。明代虽暂告恢复,亦未能十分振作,而清室又相继而来。这是第四期。近世这一期,是我们现在直接承其余绪而受其影响的。清朝虽亦是异族,然其对于中原的了解,较胡元为深。其治法遵依中原习惯之处,亦较胡元为多。因其能遵依中原的习惯而利用中原的国力,所以当其盛世,武功文治,亦有可观。假使世界而还是中古时期的样子,则我们现在,把这客帝驱除之后,就更无问题了。然而闭关的好梦,已成过去了。欧风美风,相逼而来,再不容我们的鼾睡。自五口通商以后,而门户洞开,而藩属丧失,外人的势力,深入内地。甚至划为势力范围,创作瓜分之论;又继之以均势之说。中国乃处于列强侵略之下,而转冀幸其互相猜忌,维持均势,以偷旦夕之安。经济的侵略,其深刻,既为前此所无;思想的变动,其剧烈,亦非前此所有。于是狂风横雨,日逼于国外,而轩然大波,遂起于国中了。所以近世史可分为两个小期。西力业已东渐,我国还冥然罔觉,政治上、社会上,一切保守其旧样子,为前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觉,不容我不起变化,为后一期。五口通商,就是这前后两期的界线。现代史是我们受了刺激而起反应的时代。时间虽短,亦可以分作两期。革命之初,徒浮慕共和的美名,一切事都不彻底,所以酿成二十年来的扰乱。自孙中山先生,确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我民族奋斗、国家求治的方针。对内则铲除军阀,以求政治的清明;对外则联合被压迫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以期国际关系的转变。虽然革命尚未成功,然而曙光已经发现了。所以国民政府的成立,亦当在现代史上,划一个新纪元。以上只是指示一个大势,以下再举史实以证明之。第二编上古史◆第一章我国民族的起源◆我国现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则其为立国之主的,实在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从前有一派人,相信西来之说。他们说:据《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郑注:古代的祭地祇,有昆仑之神和神州之神的区别。神州是中国人现居之地,则昆仑必是中国人的故乡了。昆仑在什么地方呢?《史记·大宛列传》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这所指,是现在于阗河上源之山。所以有人说:汉族本居中央亚细亚高原,从现在新疆到甘肃的路,入中国本部的。然而郑注原出纬书。纬书起于西汉之末,不尽可信。河源实出青海,不出新疆。指于阗河源为黄河之源,本系汉使之误;汉武帝乃即仍其误,而以古代黄河上源的山名,为于阗河上源的山名,其说之不足信,实在是显而易见的。汉族由来,诸说之中,西来说较强;各种西来说之中,引昆仑为证的,较为有力;而其不足信如此,其他更不必论了。民族最古的事迹,往往史籍无征。我国开化最早,又无他国的史籍可供参考。掘地考古之业,则现在方始萌芽。所以汉族由来的问题,实在还未到解决的机会。与其武断,无宁阙疑了。现在所能考究的,只是汉族既入中国后的情形。古书所载,类乎神话的史迹很多,现在也还没有深切的研究。其开化迹象,确有可征的,当推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异说亦颇多。似乎《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之说,较为可信。燧人、伏羲皆风姓。神农姜姓。黄帝姬姓。燧人氏,郑注《易纬通卦验》,说他亦称人皇。而《春秋命历序》说:人皇出旸谷,分九河。伏羲氏都陈。神农氏都陈徙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据地理看来,似乎风姓、姜姓的部落在河南,姬姓则在河北。燧人氏,《韩非子》说他,因“民食果蓏蜯蛤,腥臊多害肠胃”,乃发明钻木取火之法,教民熟食。这明是搜集和渔猎时代的酋长。伏羲氏,亦作庖牺氏。昔人释为“能驯伏牺牲”,又释为“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为是游牧时代的酋长。然而伏羲二字,实在是“下伏而化之”之意,见于《尚书大传》。其事迹,则《易·系辞》明言其作网罟而事佃渔。其为渔猎时代的酋长,亦似无疑义。从前的人,都说人类的经济,是从渔猎进而为游牧,游牧进而为耕农。其实亦不尽然。人类经济的进化,实因其所居之地而异。大抵草原之地,多从渔猎进入游牧;山林川泽之地,则从渔猎进为耕农。神农氏,亦称烈山氏。“烈山”二字,似即《孟子》“益烈山泽而焚之”的烈山,为今人所谓“伐栽农业”。则我国民族居河南的,似乎并没经过游牧的阶级,乃从渔猎径进于耕农。黄帝,《史记》言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确是游牧部落的样子。涿鹿附近,地势亦很平坦,而适宜于游牧的。我国民族居河北的,大约是以游牧为业。游牧之民,强悍善战;农耕之民,则爱尚平和;所以阪泉涿鹿之役,炎族遂非黄族之敌了。阪泉涿鹿,昔人多以为两役。然《史记·五帝本纪》,多同《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帝系姓》两篇,而《大戴礼记》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文,更无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而且蚩尤和三苗,昔人都以为是九黎之君。而三苗和炎帝,同是姜姓。又阪泉、涿鹿,说者多以为一地。所以有人怀疑这两役就是一役;蚩尤、炎帝,亦即一人。这个亦未可断定。然而无论如何,总是姜姓和姬姓的争战。经过此次战役而后,姬姓的部落就大为得势。颛顼、帝喾、尧、舜,称为共主的,莫非黄帝的子孙了。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了。◆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太古的社会,情形毕竟如何?古书所载,有说得极文明的,亦有说得极野蛮的。说得极野蛮的,如《管子》的《君臣篇》等是。说得极文明的,则如《礼记·礼运篇》孔子论大同之语是。二说果孰是?我说都是也,都有所据。人类的天性,本来是爱好和平的。惟生活不足,则不能无争。而生活所资,食为尤亟。所以社会生计的舒蹙,可以其取得食物的方法定之。搜集和渔猎时代,食物均苦不足。游牧时代,生活虽稍宽裕,而其人性好杀伐,往往以侵掠为事。只有农业时代,生计宽裕;而其所做的事业,又极和平,所以能产生较高的文化。古代的农业社会,大约是个个独立,彼此之间,不甚相往来的。老子所说:“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所想象的,就是此等社会。唯其如此,故其内部的组织,极为安和。孔子所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所慨慕的,也就是此等社会。内部的组织既然安和如此,其相互之间自然没有斗争。这就是孔子所谓“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就是所谓“大同”。假使人类的社会都能如此,人口增加了,交通便利了,徐徐的扩大联合起来,再谋合理的组织,岂不是个黄金世界?而无如其不能。有爱平和的,就有爱侵掠的。相遇之时,就免不了战斗。战斗既起,则有征服人的,有被征服于人的。征服者掌握政权,不事生产,成为治人而食于人的阶级;被征服的,则反之而成为食人而治于人的阶级。而前此合理的组织,就渐次破坏了。合理的组织既变,则无复为公众服务,而同时亦即受公众保障的精神。人人各营其私,而贫富亦分等级。自由平等之风,渐成往事了。人与人之间时起冲突,乃不得不靠礼乐刑政等来调和,来维持。社会风气,遂日趋浇薄了。先秦诸子,所以慨叹末俗,怀想古初,都是以此等变迁,为其背景。然而去古未远,古代的良法美意,究竟还破坏未尽。社会的风气也还未十分浇漓。在上者亦未至十分骄侈。虽不能无待于刑政,而刑政也还能修明。这便是孔子所谓小康。大约孔子所慨想的大同之世,总在神农以前;而阶级之治,则起于黄帝以后。《商君书·画策篇》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可见炎黄之为治,是迥然不同的。而二者之不同,却给我们以农耕之民好平和,游牧之民好战斗的暗示。以上所说,是社会组织的变迁。至于物质文明,则总是逐渐进步的。《礼运篇》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烹以炙。这是说衣食住进化的情形。大约从生食进化到熟食,在燧人之世。我国的房屋,是以土木二者合成的。土工源于穴居,木工则源于巢居。构木为巢,据《韩非子》说,是在有巢氏之世。其人似尚在黄帝以前。至于能建造栋宇,则大约已在五帝之世。所以《易·系辞传》把“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叙在黄帝、尧、舜之后了。《易·系辞传》又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义》说:“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言垂衣裳。”这就是《礼运》所说以麻丝易羽皮之事。此外,《易·系辞传》所说后世圣人所做的事,还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服牛乘马,引重致远”“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及“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各项。这后世圣人,或说即蒙上黄帝、尧、舜而言,或说不然,现亦无从断定。但这许多事物的进化,大略都在五帝之世,则似乎可信的。◆第三章唐虞的政治◆孔子删《书》,断自唐虞,所以这时代史料的流传,又较黄帝、颛顼、帝喾三代为详备。尧舜都是黄帝之后,其都城则在太原。太原与涿鹿均在冀州之域,可见其亦系河北民族。但唐虞时代的文化似较黄帝时为高。《尧典》载尧分命羲和四子,居于四方,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敬授民时”,可见其时业以农业为重,和黄帝的迁徙往来无常处大不相同了。这时代,有两件大事足资研究。一为尧、舜、禹的禅让,一为禹的治水。据《尚书》及《史记》,则尧在位七十载,年老倦勤,欲让位于四岳。四岳辞让。尧命博举贵戚及疏远隐匿的人。于是众人共以虞舜告尧。尧乃妻之以二女,以观其内;使九男事之,以观其外。又试以司徒之职。知其贤,乃命其摄政,而卒授之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讼狱的,都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的,亦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才回到尧的旧都,即天子位。当尧之时,有洪水之患。尧问于众。众共举鲧,尧使鲧治之。九年而功弗成。及舜摄政,乃殛鲧而用其子禹。禹乃先巡行四方,审定高山大川的形势,然后导江、淮、河、济而注之海。百姓乃得安居,九州亦均来贡。当时辅佐舜诸人,以禹之功为最大。舜乃荐禹于天。舜崩之后,禹亦让避舜之子商均。诸侯亦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乃即天子位。儒家所传,尧、舜、禹禅让和禹治水的事,大略如此。禅让一事,昔人即有怀疑的,如《史通》的《疑古篇》是。此篇所据,尚系《竹书纪年》等不甚可靠之书。然可信的古书,说尧、舜、禹的传授,不免有争夺之嫌的,亦非无有。他家之说,尚不足以服儒家之心。更就儒家所传之说考之。如《孟子》《尚书大传》和《史记》,都说尧使九男事舜。而《吕氏春秋·去私》《求人》两篇,则说尧有十子。《庄子·盗跖篇》,又说尧杀长子。据俞正燮所考证,则尧被杀的长子名奡,就是《论语·宪问篇》所谓荡舟而不得其死,《书经·皋陶谟篇》所谓“朋淫于家,用殄厥世”的。又《书经·尧典》,说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而据宋翔凤所考证,则共工、驩兜和鲧,在尧时实皆居四岳之职。此等岂不可骇。然此尚不过略举;若要一一列举,其可疑的还不止此。儒家所传的话,几千年来,虽然即认为事实,而近人却要怀疑,亦无怪其然了。然古代的天子,究不如后世的尊严。君位继承之法,亦尚未确定。让国之事,即至东周之世,亦非无之。必执舜禹之所为和后世的篡夺无异,亦未必遂是。要之读书当各随其时的事实解之,不必执定成见,亦不必强以异时代的事情相比附。尧、舜、禹的禅让,具体的事实如何?因为书缺有间,已难质言。昔人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我们读史,但知道这时代有一种既非父子、亦非兄弟,而限于同族的相袭法就是了。治水之事,详见于《尚书》的《禹贡篇》。此篇所述,是否当时之事,亦颇可疑。但当时确有水患,而禹有治水之功,则是无可疑的。《尸子》说当时水患的情形,是“龙门未开,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江淮流通,四海溟涬”。则其患,实遍及于今日的江、河流域。禹的治水,大约以四渎为主。凡小水皆使入大水,而大水则导之入海。未治之前,“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治水成功,则“人得平土而居之”。佐禹的益、稷,又“烈山泽而焚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人民就渐得安居乐业了。舜所命之官,见于《尚书》的,有司空、后稷、司徒、士、共工、朕虞、秩宗、典乐、纳言等。又有四岳、十二牧。四岳,据《郑注》,是掌四方诸侯的。十二牧,则因当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命其各主一州之事,《书经》又述当时巡守之制:则天子五年一巡守。二月东巡守,至于东岳之下,朝见东方的诸侯。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其礼皆同。其间四年,则四方诸侯,分朝京师。此所述,是否当时之事?若当时确有此制,则其所谓四岳者,是否是后世所说的泰山、衡山、华山、恒山,亦都足资研究。但当时,确有天子诸侯的等级;而尧、舜、禹等为若干诸侯所认为共主,则似无可疑。当时的政治,似颇注重于教化。除契为司徒,是掌教之官外,据《礼记·王制》所述,则有虞氏有上庠、下庠,夏后氏有东胶、西胶;一以养国老,一以养庶老。古人之教,最重孝弟。养老,正是所以孝弟,而化其犷悍之气的。我国的刑法,最古的是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据《书经·吕刑》,则其法始于苗民,而尧采用之。而据《尧典》所载,则又以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后世所用的刑法,此时都已启其端倪了。◆第四章夏代的政教◆夏为三代之一,其治法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世还未全行湮灭。在当时,孔子是用周道,墨子是用夏政的。我们读《墨子》的《天志》、《明鬼》,可以想见夏代的迷信较后世为深;读《墨子》的《尚同》,可以想见夏代的专制较后世为甚;读《墨子》的《兼爱》,可知夏代的风气较后世为质朴;读《墨子》的《节用》《节葬》和《非乐》可知夏代的生活程度较后世为低,而亦较后世为节俭。墨子之学,《汉书·艺文志》谓其出于清庙之守。清庙即明堂,为一切政令所自出,读《礼记·月令》一篇,可以知其大概。盖古代生活程度尚低,全国之内只有一所讲究的房屋,名为明堂。天子即居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宫殿。祭祀祖宗亦于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宗庙。古代的学校,本来带有宗教色彩的;当时天子典学,亦在这一所房屋之内,所以又是学校。一切机关,并未分设,凡百事件,都在此中商量,所以于一切政教,无所不包。明堂行政的要义,在于顺时行令。一年之中,某月当行某令,某月不可行某令,都一一规定,按照办理,像学校中的校历一般。如其当行而不行,不当行而行,则天降灾异以示罚。《月令》诸书的所述,大概如此。此等政治制度和当时的宗教思想,很有连带的关系。我们读《书经》的《洪范》,知道五行之说,是源于夏代的。什么叫作五行呢?便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盖古人分物质为五类,以为一切物莫非这五种原质所组成。而又将四时的功能比附木火金水四种原质的作用;土则为四时生物之功所凭借。知识幼稚的时代,以为凡事必有一个神以主之。于是造为青、赤、黄、白、黑五帝,以主地上化育之功;而昊天上帝,则居于北辰之中,无所事事。此等思想,现在看起来,固然可笑。然而明堂月令,实在是一个行政的好规模,尤其得重视农业的意思。所以孔子还主张“行夏之时”。我们看明堂月令,传自夏代;孔子又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见夏代的农业,已甚发达。然其收税之法,却不甚高明。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又引龙子的话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这就是以数年收获的平均数,定一年收税的标准。如此,丰年可以多取,而仍少取,百姓未必知道储蓄;凶年不能足额,而亦非足额不可,百姓就大吃其苦了。这想是法制初定之时,没有经验,所以未能尽善。学校制度: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案古代的学校,分大学小学两级。孟子所说的校、序、庠是小学,学是大学。古代的教育,以陶冶德性为主。“序者,射也”,是行乡射礼之地;“庠者,养也”,是行乡饮酒礼之地,都是所以明礼让,示秩序的。然则校之所教,其大致亦可推知了。至于学,则“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颇疑亦和宗教有深切的关系。礼乐都是祀神所用,诗是乐的歌辞,书是教中古典。古代所以尊师重道,极其诚敬,亦因其为教中尊宿之故。夏代凡传十七主;据后人所推算,共历四百余年,而其事迹可考的很少。《史记》说禹有天下后,荐皋陶于天,拟授之以位,而皋陶卒,乃举益,授之政。禹之子启贤,诸侯不归益而归启,启遂即天子位。《韩非子》又说:禹阳授益以天下,而实以启人为吏。禹崩,启与其人攻益而夺之位。古无信史,诸子百家的话,都不免杂以主观。我们只观于此,而知传子之法,至此时渐次确定罢了。启之子太康,为有穷后羿所篡。《史记》但言其失国,而不言其失之之由。《伪古文尚书》谓由太康好畋,殊不足据。据《楚辞》及《墨子》,则由启沉溺于音乐,以致于此。其事实的经过,略见《左氏》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据其说:则太康失国之后,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羿好田猎,又为其臣寒浞所杀。时太康传弟仲康,至仲康之子相,为寒浞所灭。并灭其同姓之国斟灌、斟寻氏。帝相的皇后,名字唤作缗,方娠,逃归其母家有仍。生子,名少康,后来逃到虞国。虞国的国君,封之于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夏的遗臣靡,从有鬲氏,收斟灌、斟寻的余众,以灭浞而立少康。并灭寒浞的二子于过、戈。鉏与穷石,《杜注》都不言其地。其释寒国,则谓在今山东潍县。斟灌在山东寿光,斟寻亦在潍县。虞在河南虞城。纶但云[1]虞邑。有鬲氏在山东德县。过在山东掖县。戈在宋、郑之间。其释地,似乎不尽可据。案《左氏》哀公六年引《夏书》,说:“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似指太康失国之事。又定公四年,祝佗说唐叔“封于夏虚”。唐叔所封,是尧的旧都,所以晋国初号为唐而又称之为夏虚,可以见禹之所居,仍系尧之旧都。穷石虽不可考,该距夏都不远,所以能因夏民以代夏政。夏人此时,当退居河南。少康虽灭寒浞,似亦并未迁回河北,所以汤灭桀时,夏之都在阳城了。[1]《通典》载:“虞城县有纶城,即少康邑。”◆第五章商代的政教◆商代是兴于西方的。其始祖名契,封于商,即今陕西的商县。传十四世而至成汤。《史记》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八迁的事实和地点现在不大明了。其比较可靠的:《世本》说契居于蕃;其子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左氏》襄公九年,说昭明子相土,居于商丘。蕃在今陕西华县附近。砥石不可考。商丘,即春秋时的卫国,系今河南濮阳县。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帝喾冢在濮阳,都邑亦当相去不远。惟冥居地无考。汤所从的先王,如其是喾或契,则其所居之亳,该在商或商丘附近了。这是汤初居之亳,至于后来,其都邑容有迁徙。汤征伐的次序,据《史记》、《诗经》、《孟子》,是首伐葛,次伐韦、顾,次伐昆吾,遂伐桀。《孟子》谓汤居亳,与葛为邻。后儒释葛,谓即汉宁陵县的葛乡,地属今河南宁陵县。因谓汤居亳之亳,必即汉代的薄县,为今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三县之地。葛究在宁陵与否,殊无确据。韦是今河南的滑县,顾是今山东的范县,亦不过因其地有韦城、顾城而言之,未敢决其信否。惟昆吾初居濮阳,后迁旧许,见于《左氏》昭公十二年和哀公十七年,较为可信。桀都阳城,见于《世本》,其说亦当不诬。旧许,即今河南的许昌。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史记》说:桀败于有娥之虚,奔于鸣条。有娥之虚不可考。鸣条则当在南巢附近。南巢,即今安徽的巢县,桀放于此而死。然则汤当是兴于陕西或豫北,向豫南及山东、安徽发展的。商代传三十一世,王天下六百余年。其制度特异的,为其王位继承之法。商代的继承法,似乎是长兄死后,以次传其同母弟;同母弟既尽,则还立其长兄之子。所以《春秋繁露》说:主天者法商而王,立嗣与子,笃母弟。主地者法夏而王,立嗣与孙,笃世子。我们观此,知商代的习惯,与夏不同,而周朝则与夏相近。又商代之法,“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所以古书说“高宗谅暗,三年不言”。观此,则商代的君权,似不十分完全,而受有相当的限制。此外,商代事迹可考见的,只有其都邑的屡迁。至其治乱兴衰,《史记》虽语焉不详,亦说得一个大概。今节录如下:【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太戊】殷复兴,诸侯归之。【仲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殷复衰。【祖乙】迁于邢。殷复兴。【阳甲】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盘庚】涉河南,治亳。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小辛】殷复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帝甲】淫乱,殷复衰。【武乙】去亳,居河北。【帝乙】殷益衰。帝乙的儿子,就是纣了。公元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年间,河南安阳县北的小屯,曾发现龟甲兽骨。有的刻有文字。考古的人,谓其地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谓殷墟,或者是武乙所都。据以研究商代史事和制度的颇多,著书立说的亦不少。但骨甲中杂有伪品,研究亦未充分,所以其所得之说,尚未能据为定论。殷代政教,见于书传,确然可信的,则古书中屡说殷质而周文。可见其时的风气尚较周代为质朴,一切物质文明的发达,亦尚不及周朝。又商人治地之法,名为助法。是把田分别公私。公田所入归公,私田所入,则全归私人所有。但借人民之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故名为助,这确较夏代的贡法,进步多了。◆第六章周初的政治◆周代,因其国都的迁徙,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代的历史和西周时代判然不同。在西周,还同夏、殷一样,所可考的,只有当时所谓天子之国的史事。到东周时代,则各方面的大国事迹都有可考,而天子之国反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是世运变迁,各地方均逐渐发达之故。现在且先说西周。周代是兴于现在的陕西的。其始祖后稷,封于邰。传若干世至不窋,失官,窜于戎狄之间。再传至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居于豳。九传至古公亶父,复为戎狄所逼,徙岐山下。《史记》说:“古公贬戎狄之俗,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又“作五官有司”。可见周朝崎岖戎狄之间,不为所同化,而反能开化戎狄了。周代的王业,实起于亶父,所以后来追尊为太王。太王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因太王欲立季子季历,逃之荆蛮。太王遂立季历,传国至其子昌,是为周文王。文王之时,周益强盛。西伐犬戎、密须。东败耆,又伐邘、伐崇侯虎。作丰邑,自岐下徙都之。时荆、梁、雍、豫、徐、扬六州,都归文王。文王崩,子武王立。观兵至孟津。复归。后二年,乃灭纣。武王灭纣时,周朝对东方的权力,似乎还不甚完全。所以仍以纣地封其子武庚而三分其畿内之地,使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武王崩,成王幼,武王弟周公摄政。三监和武庚俱叛。淮夷、徐戎,并起应之。周公东征,定武庚和三叔。又使子鲁公伯禽平淮夷徐戎。营洛邑为东都。周朝在东方的势力,就逐渐巩固了。成王之后,传子康王,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这所谓天下,大约实仅指周畿内的地方。孟子说:“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第二章说大同时代的制度,到小康时代多少还能保存。依孟子所说,则文王的治岐,实能(一)维持井田制度;(二)山泽之地,还作为公有;(三)商人并不收税;(四)而其分配,也还有论需要而不专论报酬的意思。成、康时代,果能保守这个规模,自然能刑罚清简,称为治世了。然而时移世易,社会的组织暗中改变,此等制度遂暗中逐渐破坏;而在上的政治,亦不能长保其清明;社会的情形,遂觉其每况愈下了。所以孔子论小康之治,至成王、周公而告终;而《史记》亦说昭王以后,王道微缺。《史记》说:“昭王南巡守,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案春秋时,齐桓公伐楚,管仲曾以“昭王南征而不复”责问楚人。《左氏》杜注说:此时汉非楚境,所以楚不受罪。然据宋翔凤所考,则楚之初封,实在丹、淅二水之间。是役盖伐楚而败。周初化行江、汉的威风,至此就倒了。昭王崩,子穆王立。史称王室复宁。然又称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则其对于西戎的威风亦渐倒。穆王之后,再传而至懿王。懿王之时,史称“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三传而至厉王,以暴虐侈傲为国人所谤。王得卫巫,使之监谤,“以告则杀之”。国人不能堪。三年,遂相与畔,袭王。王奔于彘,卿士周、召二公当国行政,谓之共和。凡十四年。厉王死,乃立其子宣王。宣王立,侧身修行,号为中兴。然传子幽王,又以宠爱褒姒故,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和犬戎伐周,弑王于骊山下。诸侯共立宜臼,是为平王,东迁于洛。案周室之兴,本因和戎狄竞争而致。自穆王以后,似乎目以陵夷。再加以西南的中国与之合力,两路夹攻,就不免于灭亡了。平王借前此所营的东都而仅存,然而号令不复能行于列国;而列国中强盛的亦渐多,遂成为“政由方伯”的局面。◆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东周时代,政治的重心,既然不在天子而在列国,则欲知其时的政治,非兼知其时列国的情形不可。而欲知列国的情形,又非先知古代的封建制度不可。封建制度,当分两层说: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当此之时,即有强大的部落,亦不过能征服他部落,使之服从于我,来朝或进贡而已。这可称为封建制度的前期。后来强大之国更强大了,交通亦渐方便,征服他国后,可以废其酋长,而改封我的子弟、亲戚、功臣、故旧。则所谓共主的权力更强;而各国之间,关系亦日密。这可称为封建制度的后期。从前期到后期,亦是政治的一个进化。“众建亲戚,以为屏藩”的制度,莫盛于周代。要明白周代的封建制度,又不可不先明白其宗法。社会的组织,本是起于女系的。所以在文字上,女生两字,合成一个姓字。后来女权渐次坠落,男权日益伸张。权力财产,都以男子为主体,有表明其系统的必要。于是乎姓之外又有所谓氏。所以姓是起于女系,氏是起于男系的。再后来,婚姻的关系,亦论男系而不论女系,于是姓亦改而从男。一族的始祖的姓,即为其子孙的姓,百世而不改。如后稷姓姬,凡后稷的子孙都姓姬之类。是之谓正姓。氏则可随时改变。如鲁桓公系鲁国之君,即以鲁为氏,而其三个儿子,则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类。是之谓庶姓。正姓所以表示系统,庶姓则表示这系统内的分支。宗法与封建,是相辅而行的。凡受封的人,除其嫡长子世袭其位外,其次子以下,都别为大宗,大宗的嫡长子为大宗宗子。其次子以下,则别为小宗。小宗宗子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小宗宗人,则直接受小宗宗子的统辖,间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凡受统辖的人,同时亦得蒙其收恤。小宗宗人,受小宗宗子的统辖和收恤,都以五世为限。大宗宗子则不然。凡同出一祖之后,无不当受其统辖,可蒙其收恤。所以有一大宗宗子,即同出一祖的人,都能团结而不涣散。故其组织极为坚强而悠久。此制为什么必与封建并行呢?因为必如此,然后大宗宗子都是有土之君,才有力量以收恤其族人;而一族中人都与宗子共生息于此封土之上,自必同心翼卫其宗子。而各受封之人之间,亦借此以保存其联络。因为受封的人,在其所封之地固为大宗,若回到其本国,则仍为小宗。如季氏在其封地为大宗,对于鲁国的君,则为小宗;周公在鲁为大宗,对周朝则为小宗是。所以《诗经》说:“君之宗之。”而公山不狃称鲁国为宗国。这可见君臣之间,仍有宗族的关系。不论宗或族的组织,都由古代亲亲之情,限于血统相同或血统上有关系的人之故。而封建制度,则是一族征服他族之后,分据其地,而食其赋入,而治理其人的办法。一族的人分据各处,则可以互相藩卫,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翻。这种精神,要算周代发挥得最为充足。武王克商,封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还有齐楚等国,或是亲戚,或是功臣故旧。当初原是一族的人,分据各方,以对抗异族,以压制被征服之人。然而数传之后,各国之君,相互之间的关系,已渐疏远;更数传,即同于路人了。而各国的权利,又不能无冲突。于是争斗遂起于国与国之间。这还是说始封之君,彼此本有关系的,若其并无关系,则其争斗的剧烈,自更无待于言了。所以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而息。但是封建制度之废,亦必要待到一定的机运的。区别诸侯尊卑的是爵,而封地之大小,即因爵而异。《白虎通义》说:周爵五等,殷爵三等,而地则同为三等。地的大小,今文说: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古文说: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大约今文家所说,是西周以前的旧制。古文家所说,则东周以后,列国都扩大了,立说者乃斟酌其时势以立言。但无论立说定制如何,实行之时,总未必能如此整齐划一;即使能够,后来的开拓和削弱也是不能一定的。所以列国的大小强弱就不一致了。就大概言之,则沿边之国强,而内地之国弱;沿边之国大,而内地之国小。大约由沿边诸国,与戎狄为邻,有竞争磨砺;而又地多荒僻,易于占领开拓之故。列国的互相并兼,非一朝一夕之故。向来说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这固然是“设法”或“约计”之辞,未必是实数。然而国之由多而少,则是不诬的。以一强遇众弱,可以恣意并吞。若两强相遇,或以一强遇次强,则并吞非旦夕间事,于是互争雄长,而有所谓霸主。小国都被并吞,或仅保存其名号,而实际则等于属地。次国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的情形,便是如此。到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遂渐趋于统一了。◆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大◆封建时代的战争看似非常残酷,然而和我国民族的发展很有关系。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一个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所以非将同族的人,一起一起的,分布到各处,令其人自为战,无从收拓殖之功。这许多分封出去的人,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拓殖使,亦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宣传队。只要看东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国,都逐渐强盛起来,就可以见得我国民族滋大的情形了。【齐】是太公望之后。周初封于营立,在今山东昌乐县。后来迁徙到临淄,就是现在的临淄县。《史记·货殖列传》说:齐初封之时,“地澙卤,人民寡。太公乃劝女工,通鱼盐,极技巧”。于是“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这是东方的大国。【晋】晋是成王母弟叔虞之后,初封于太原,即唐尧的旧都。后来迁徙到新旧绛。旧绛是今山西省的冀城,新绛则今山西省的闻喜县,现在山西省的大部分是晋国所开拓的。兼有河南北的一部分。【秦】秦嬴姓,初封于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不过是个附庸之国,因和西戎竞争,渐次强大。平王东迁后,西都畿内之地,不能顾及。秦襄公力战破戎。周人始命为诸侯。至秦文公,遂尽复周朝的旧地。把岐以东献之周。周朝仍不能有。穆公之世,秦遂东境至河。【楚】楚国是芈姓,受封的唤做鬻熊。居丹阳。已见前。鬻融之后,数传至熊绎,迁居荆山。在今湖北的南漳县。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熊渠立其三子:一为句亶王,居今江陵。一为鄂王,在今武昌。一为越章王,就是后来的豫章,在今安徽的当涂县。长江中流,全为其所征服了。又十一传至文王,迁都江陵,谓之郢。据江域的沃土,转和北方争衡。今河南省的南部,亦为其所慑服。齐、晋、秦、楚,是春秋时最大之国。其强盛较晚,而其命运亦较短的,则有吴、越二国。吴是泰伯之后,周得天下,因而封之。越则夏少康之后。因为禹南巡守,奔于会稽,少康封庶子无佘于此,以奉禹祀。吴居今江苏的吴县;越居今浙江的绍兴县。其初,都是和断发文身的越族杂居的。久之,乃渐次强盛。吴的地方,到今安徽的中部。越则并有现在江西的大部。以上诸国,都可称为一等国。此外还有:【鲁】周公之后,封于曲阜,已见前。【卫】武王弟康叔,封于朝歌。地在今河南的淇县。春秋时,为狄所破,迁于楚丘。在今河南的滑县。【曹】武王弟叔振铎,封于陶丘。现今山东的定陶县。【宋】微子启,纣庶兄,武庚亡后,封于商丘。现在河南的商丘县。【郑】周宣王之弟友,封于郑。本在今陕西的华县。后来东迁今河南郑县之地,谓之新郑。【陈】陈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现在河南的淮宁县。【蔡】蔡叔度之子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上蔡县。后来曾迁徙到新蔡。最后又迁于州来,则在今安徽的寿县了。【许】姜姓,舜臣伯夷之后。封于许,今河南许昌县。后来迁于叶,今河南叶县。又迁于夷,今安徽亳县。又迁于析,今河南内乡县。此诸国虽不能和齐、晋、秦、楚等国比较,然而地方亦数百里。大的有后世一两府,小的亦有数县之地。和初封时的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极大不过后世一县的,大不相同了。这便是逐渐开拓的成迹。《春秋》之法,“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当时列国,亦间有杂用夷礼的。然而从大体上论起来,如鲁卫等国,本居当时所谓中国之地者勿论。即如秦、楚、吴、越等本与异族杂居,在春秋初期还不免视为夷狄的,到后来,也都彬彬然进于冠裳之列了。这又可见我国文化的扩张。所谓民族,本以文化的相同为最要的条件。我国文化的扩张,便是我国民族的滋大。◆第九章春秋的霸业◆从公元前七二二年起至四八一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这期间,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后人遂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王室已不能号令天下。列国内部有什么问题以及相互之间有什么争端,都由霸主出来声罪致讨或调停其事。霸主为会盟征伐之主。往往能申明约束,使诸侯遵守。列国对于霸主,也有朝贡等礼节;霸主虽有此威力,仍未能“更姓改物”。所以对于周天子,表面上仍甚尊重。王室有难,霸主往往能出来“勤王”。文化程度较低的民族,为文明诸国之患,霸主也要出来设法。所以“尊王攘夷”为霸主的重要事业。所谓霸主,在表面上,亦受天子的锡命。论实际,则由其兵力强盛为诸侯所畏;又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服而然。首出的霸主为齐桓公。其创霸,在前六七九年。这时候,河北省里的山戎,为北燕之患。河南北间的狄人,又连灭邢、卫两国。齐桓公都兴兵救之。其时楚渐强盛,陈、蔡等国都受其威胁,即郑亦生动摇。齐桓公乃合诸侯以伐楚,与楚盟于召陵。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可见其确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归向了。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出来主持会盟。然国小,力不足。前六三八年,和楚人战于泓,为楚所败,伤股而卒。虽亦列为五霸之一,实在是有名无实的。宋襄公死后,楚人的势力大张。适会晋文公出亡返国。用急激的手段训练其民,骤臻强盛。前六三二年,败楚于城濮,称霸。同时秦穆公,初本与晋和好。晋文公的返国多得其力。后来与晋围郑,听郑人的游说,不但撤兵而退,反还留兵代郑戍守。晋文公死后,穆公又听戍将的话,遣孟明等潜师袭郑,为郑人所觉,无功而还。晋襄公又邀击之于崤,“匹马只轮无返者”。秦穆公仍用孟明,兴师报怨,又为晋人所败。穆公犹用孟明,增修德政。到底把晋国打败。遂霸西戎,辟地千里。亦列为五霸之一。然而秦国的威权只限于今陕、甘境内。其在东方,还是晋、楚两国争为雄长。晋襄公死后,子灵公无道,势渐陷于不振。而楚国的庄王日强。前五九七年,败晋师于邲,称霸。庄王死后,子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为晋所败。然厉公旋亦被弑。当时的形势,鲁、卫、曹、宋等国,多服于晋;陈、蔡及许,则服于楚;而郑为二国争点。厉王死后,共王仍与晋争郑。直至前五六二年,而郑乃服于晋。晋悼公称为后霸。前五四六年,宋大夫向戌为弭兵之盟,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于是晋、楚的兵争作一结束,而吴、越继起。吴本僻处蛮夷,服从于楚的。后来楚国的大夫巫臣,因事奔晋,为晋谋通吴以桡楚。于是巫臣于前五八四年适吴,教以射御战陈之法。吴遂骤强,时时与楚争斗。自今江苏的镇江,上至安徽的巢县,水陆时有战事,楚人不利时多。弭兵盟后,楚灵王因此大会北方的诸侯。向来服从于晋之国都去奔走朝会于楚,表面上看似极盛。然而灵王实是暴虐奢侈的,遂致酿成内乱,被弑。平王定乱自立,又因信谗之故,国势不振。前五〇六年,楚相囊瓦因求贿之故,辱唐、蔡二国之君。蔡侯求援于晋,无效,遂转而求援于吴。吴王阖庐乘之,攻楚,入其都城。楚昭王逃到随国。幸赖其臣申包胥,求救于秦,杀败吴兵,昭王乃得复国。阖庐虽破楚,伐越却不利。败于槜李,受伤而死。子夫差立,兴兵伐越,败之于夫椒。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山以请成,夫差许之。勾践归,卧薪尝胆,以谋报复。而夫差遽骄侈,北伐齐、鲁,与晋争长于黄池。前四七三年,遂为越所灭。勾践北会齐、晋于徐州,称为霸王。然越虽灭吴,不能正江淮之土,其地皆入于楚,所以仍和北方的大局无关。其被灭于楚,在前三三四年,虽已是入战国后一百四十七年,然而其国,则久在无足重轻之列了。宇内的强国,仍是晋、楚、齐、秦。而晋分为韩、赵、魏三国,河北的燕亦日强。天下遂分为战国七,史称为战国时代。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黄帝孔子张仲景挂图 孔子与黄帝

  • 土耳其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英]诺曼·斯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试读土耳其简史:前言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拥有连接欧洲和亚洲最好的自然港口,因此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1453年,它成为继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或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重要地位仍然没有减少。当我写这本书时,我俯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每天都能看到壮观的场景,其中许多来自中国的巨型油轮或集装箱船正在进出黑海。在伊斯坦布尔,从6世纪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到苏丹建造的宏伟清真寺,帝国雄伟的遗迹随处可见。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笼罩着现代世界的幽灵。虽然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地图上消失了,但它以前控制的广阔地区却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问题。自14世纪以来,它迅速扩展西北部的布尔萨地区为基础,迅速扩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包括从摩洛哥海岸到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从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边界到也门甚至埃塞俄比亚的广阔地区。18世纪,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主导地位被俄罗斯所取代;19世纪,它在巴尔干半岛分为一系列民族国家,其中希腊最著名;到20世纪,它又失去了阿拉伯地区。从那时起,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就向世界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人仍然记得奥斯曼帝国过去的荣耀。19162000年,被称为阿拉伯劳伦斯的英国人努力带领阿拉伯人抵抗土耳其人——尽管当时的外国人称之为奥斯曼人,但他们后来才开始使用这个名字。1919年英国控制伊拉克后,劳伦斯俯视这片古老的土地,思考为什么英国在伊拉克驻军多达10万人,装备坦克、飞机和有毒气体武器,这一地区仍将陷入持续的血腥冲突。相比之下,在土耳其控制的三个伊拉克省份,巴士拉、摩苏尔和基尔库克,尽管只有1.4从当地招募的1万名稳定人员,每年只处决90人,但仍能维持这些地区的和平。这种怀疑也存在于巴勒斯坦。英国花了30年时间试图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达成协议,但最终不得不放弃,并将其移交给联合国。巴尔干半岛(或高加索地区)展示了另一个谜题的版本。奥斯曼帝国保持和平,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各种问题,这与印度的情况非常相似。尽管印度驻印度总督认为英国可以永远保留殖民地,但印度只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英属印度以分裂告终,导致巴基斯坦诞生。随着孟加拉国后来寻求独立,巴基斯坦最终被分裂。根据阿富汗地区形势的发展,即使巴基斯坦再次解体,世界也不会太惊讶。这引发了现代土耳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现代,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记录并非完美。没有必要追溯到年轻的土耳其中亚历史学家哈桑·阿里·卡拉萨尔(HaaAliKaraar)在这样一个遥远的时代,伊斯兰教、政治和经济:选择两者的问题被抛出,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他们在安纳托利亚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奥斯曼人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斯兰教?或者另一方面,奥斯曼人在不重视伊斯兰教的情况下是否更成功?土耳其共和党坚决认为应该实施政治和教育分离,并将伊斯兰教视为发展的巨大阻力。当共和党成立于1923年时,他们效仿法国。早在1905年,法国就实现了政治和教育的分离。当时,在刺刀的迫使下,法国的修女被迫离开了修女院。天主教会就所谓的犹太间谍阿尔弗雷德一致同意·德雷福斯(AlfredDreyfu)迫害,并为此付出了代价。然而,法国有着悠久的反教权主义传统,坚定的共和党辩称,天主教应该对法国地位的下降和英国和德国的追赶负责。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也持同样的观点。现在,土耳其试图加入欧盟,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受苦的知己,那就是西班牙:西班牙曾经是一个拥有700年伊斯兰教历史的世界帝国,后来成为一个实施军事独裁的民族国家,而这段历史并不长。土耳其没有像西班牙那样激烈的内战,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经历让它同情西班牙。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对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充满敌意。1924年,数百名奥斯曼帝国王室成员被驱逐出境,每人只获得2万美元的补偿,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允许回国。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t)作品中有一句话,暗示有些人认为历史是一只新孵化的鸡,只能看到自己的蛋壳。但共和党赢得了土耳其独立战争,这是土耳其人自17世纪以来第一次真正的胜利。奥斯曼帝国苏丹和英属印度阿加汗(AgaKha)一样,希望与西方强国,特别是英国达成妥协。土耳其共和派分子遂将奥斯曼帝国苏丹及其他旧帝国体制一并废除。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造成一座博物馆,伊斯兰主义者被无情地驱逐,而代替他们的则是从希特勒魔爪下逃出的众多难民——本书正是以此为开篇。土耳其共和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时,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堪比智利的皮诺切特军事政变。当我写这本书时,两个世界级的项目已经在土耳其破土而建。第一个项目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底部修建隧道,运行从安卡拉到欧洲的快速列车。第二个项目甚至比这个项目更宏伟。除了个别地区,土耳其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仍然落后。现在,土耳其开始在古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修建大型大坝,这不仅便于灌溉和发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革命。这是因为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主要是库尔德居住区)的新繁荣局面,使得该地区与其东部和南部的邻居大不相同。然而,土耳其共和国遇到了困扰所有启蒙运动的问题:鱼忘了它。土耳其世俗主义者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宗教保守主义者所取代,土耳其人开始对其东部和南部的邻居产生了显著的怀疑。如果你是土耳其人,你需要探索你的所有权是古老的当地突厥传统、波斯、拜占庭、伊斯兰或伊斯兰教派,或有意识地西化。土耳其共和国申请加入欧盟的艰难过程将这个问题推到了风暴的最前沿。土耳其在这场辩论中也完成了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都相当繁荣(在经济层面上,土耳其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前共产主义成员国,再次与西班牙的情况相似,并在经济上实现了起飞)。土耳其共和国的早期领导人是完全西化的人,他们的意识形态深深植根于土耳其民族主义,决心消除宗教在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并经常以无知的借口随意打击伊斯兰教。然而,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土耳其各地区日益繁荣,沉睡在安纳托利亚的城镇也在逐渐觉醒。这些地区的出租车司机现在都非常珍惜土耳其的政治方向。即使是土耳其人民主的历史。这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评论,我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但我仍然想说,现代土耳其正在笨拙地苏丹阿卜杜勒,类似于19世纪末·哈米德二世(AdülhamitII,1876—1909年在位)的变化。当然,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现在,人们正在重新审视阿卜杜勒·历史人物哈米德二世。在哈米德二世时代,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有着广泛的合作,但它仍然以宗教建立国家(至少在理论上)。奥斯曼帝国在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变化,在建设土耳其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分子也崛起了。然而,专业知识分子和军队反过来推翻了阿卜杜勒·关于哈米德二世统治的争论仍在继续。我希望上面列出的六个所有权已经融入到今天土耳其的形成过程中。对于像我这样长期生活在土耳其的外国人来说,他们是不同的。我的土耳其朋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来表示感谢,但他们会理解的。我只能说我喜欢在比尔肯大学教书,尤其是在本科生部。多年来,我仍然与一些毕业生保持联系。我的土耳其语也有所进步,尽管许多出租车司机听到我的苏格兰口音土耳其语时经常感到困惑。我仍然记得每周在海峡大学举办欧洲历史讲座的经历,并对此有着特殊的感受。很荣幸,我以前在海峡大学的两名学生哈桑,目前在比尔肯大学教书·阿里·在剑桥大学彼得学院任教的卡拉萨尔和穆拉特·希维劳古鲁(MuratSivilo?lu),土耳其历史专家安德鲁·曼戈(AdrewMago)一起批阅我的手稿。法赫里在比尔肯大学任教·迪克卡亚(FahriDikkaya)是考古专家,他在奥斯曼帝国早期的历史上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以免得出一些武断的结论。如果文章中有错误,也可能是因为智者千忧,必有一失。最后,我要感谢你Thame点击下载...

    2022-04-01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奥斯曼帝国苏丹是什么意思

  • [每天读本书]《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我们的栖身地——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言论最开放的社会。美国人在思想和言论上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更自由;这种自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我们可以揭露政府大楼或私人卧室的各种秘密。我们可以批评执政官员,他们也在积极揭露彼此的老基础,不用担心后果。印刷品、广播电视、互联网,无论哪种形式,法院基本上都不会阻止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意见。即使是那些讨厌和耸人听闻的言论,那些谈论政治和艺术的人,也可以完全自由地进入思想市场。其他看似与美国相似的国家,比如英国,往往对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这个问题设定了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享受的不寻常的自由从何而来?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即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theFirtAmedmet)。这条修正案特别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Cogrehallmakeolaw…aridgigthefreedomofeech,orofthere…)然而,仅仅依靠这14个词本身并不能创造我们伟大的自由,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并没有为批判性言论提供应有的保护。1798年,第一次修正案被列入宪法的第七年,国会制定了惩罚丑陋总统的法律。因为这篇文章嘲笑亚当斯总统(JohAdam),一些编辑入狱。一个世纪后,威尔逊总统受到批评(WoodrowWilo)在政策决议中,几个可怜的昆虫冒犯了国会制定的另一项法律,被判处20年监禁。今天,每个总统都成了批评和嘲笑的目标。即使是最刻薄的批评家,如果他们因言受罪,也是难以想象的。即使他/她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法院也会以与第一修正案发生冲突为由拒绝受理此案。由此可见,这一关于言论和出版的十四字条款背后暗流涌动,其含义已不再是过去。更准确地说,法官和公众对十四字条款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判断实际上打开了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标志着过去未知但意义重大的过程:宪法的解释一直在变化。休斯,首席法官(CharleEvaHughe)曾经说过,我们都生活在宪法之下;但是什么是宪法还得由法官决定。今天听起来像是批评家对所谓的司法主动主义。(judicialactivim)冷嘲热讽。然而,休斯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07年。三年后,他成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认为他只是在陈述一个明确的事实。事实上,有人必须解释18世纪制定的宪法和修正案。在宪法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下,这一重任是法院的职责。法官不处于真空状态,社会环境会影响他们;反过来,社会也会受到法官言论的影响。因此,历史、法律和文化在宪法意义的变化中发挥了作用。今天,我们说,第一个修正案确保了我们的自由,而不仅仅是赞美14个简短的词;一个法律万花筒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多年来,法官们将修正案应用于各种争议,并编织了生动的历史画面。一名持有异议的人焚烧国旗抗议政府。这种行为是否属于受第一次修正案保护的表达方式?一脱离法律监督的竞选资金是否可以被视为应该受到保护的言论?或者,不符合事实的官员能以诽谤为由诉诸法庭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法官通常会调查前人如何处理类似的争议。判决是一个先例,即所谓的普通法(commolawmethod)。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继美国之后,几代法官逐渐在财产、合同等领域建立了世界所谓的普通法规则:法律不是通过明确的规定来表达的,而是在案件的判决中清楚地表现出来的。这样发展起来的宪法就像一场戏剧,尤其是第一次修正案的历史。这部长剧从1791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演变成一个没有结局的传奇。第一次修正案还向法官和公众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自由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自由和秩序之间的界限应该划定在哪里?不得制定法律(olaw)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禁令是绝对的吗?在这本书中,我将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调查第一个修正案;在这个过程中,将讨论上述一些问题。注:以上摘自本书《导言》。————————————–原作名:FreedomfortheThoughtThatWeHate:ABiograhyoftheFirtAmedmet作者:[美]安东尼·刘易斯译者:徐爽评分:8.6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简单的写作风格,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测的未来,揭示了媒体、政治家、公众和法官的意识形态战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般概念。...

    2022-04-04 法官法修订 法官判错案

  • [每天读本书]《美国种族简史》从种族看美国

    托马斯名学者托马斯·索威尔的《美国种族简史》中文版是我10年前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花了10钱买的。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的10。它几乎解决了我年轻时对种族问题的所有困惑。这本书在中国只印了5000册,还没有再版。有时候我以为在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那么多人对种族问题感到困惑,但只有几千人和我一样幸运,我觉得什么都不做是相当可怕的。作为一名卑微的英语老师,我总是有一种类似于卑微不敢忘记国家的烦恼的心理。当我过去教书时,我经常胡说八道,经常无所事事。我经常把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卖给那些即将在美国学习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在去一个被称为种族熔炉的国家之前建立一个科学、正确、健康的种族观。我觉得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后来收到很多去美国的学生的感谢信,说他们在美国和其他民族相处的时候,在种族问题上相对容易保持健康宽容的心态,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美国作为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次成为少数民族)。虽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也许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看起来都是黄种人,也许是因为这种多民族共同生存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没有像美国那样突然形成,所以很多中国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其实是种族主义者的事实一无所知。当一些社会事件发生时,这些自以为正直、善良、平和、理性的人会突然发表充满民族仇恨的言论。几年前,为了试图改变这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我在牛博网和其他门户网站的博客上摘录了《美国种族简史》的一些章节,并给出了热烈的推荐。这些摘录的学术文章并没有像那些学术事物的常见情况那样在互联网上遭受冷遇,而是受到了在线读者的热烈欢迎(许多人留言说这本书完全改变了他的种族概念),甚至导致淘宝上的二手《美国种族简史》被炒到300多元。这一次,长期出版国外畅销商业书籍的中信出版社多年前以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出版商风格引进了这本书的学术作品。在中国,民族仇恨言论不时出现,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由于中信出版社与国外出版集团的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我预计将获得《美国种族简史》作者的授权。然而,当这本书的杰出翻译沈宗美教授去世并家人搬到海外时,中信出版社获得了原翻译版权的授权,这使得这本翻译以高水平的原始外观再次出现,这让我非常惊讶、钦佩和感动。我衷心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读这本书。注:以上摘自序言美国种族简史——————-原作名:EthicAmerica:AHitoryyThomaSowell作者]托马斯:·索威尔沈宗美评分:8.4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中,作者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数字,简单地讲述了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中国人、墨西哥人、黑人、犹太人、中国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人等。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每个种族在基因和文化上都有自己固有的特征。与其他种族相比,这些固有的性质也突出了它们在许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愿意远离祖国来美国的人比周围的人更有进取心,面对困难更积极,所以突出的种族特征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阶级,但它仍然表现出许多普遍的成功和必要的质量,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和经验的传播,这适用于所有行业。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不懈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都是这种经历的充分实践者。这本书于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有30年。美国的种族史超出了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观点仍然过时,对经济文化日益多样化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2-04-03 种族犹太人 犹太人是什么族

  • [每天读本书]《未来简史》我们将去向何方?

    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纵观历史,就业市场可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大约公元1800年前,绝大多数人属于农业部门,只有少数人在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的人民就离开了田野和牧群。大多数人进入工业部门,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服务部门。到了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又经历了另一场革命:工业部门的职位逐渐消失,服务业大幅扩张。2010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剩2%,工业人口有20%,占了78%的是教师、医生、网页设计师等服务业从业人员。但等到机械的算法在教书、诊断病情和设计方面比人类更在行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以前就出现过。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就担心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然而,这种情况在过去并未发生,因为随着旧职业被淘汰,会有新职业出现,人类总有些事情做得比机器更好。只不过,这一点并非定律,也没人敢保证未来一定会继续如此。人类有两种基本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机器与人类的竞争仅限于身体能力时,人类还有数不尽的认知任务可以做得更好。所以,随着机器取代纯体力工作,人类便转向专注于需要至少一些认知技能的工作。然而,一旦等到算法在记忆、分析和辨识各种模式的能力上超过人类,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认为人类永远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无意识的算法永远无法赶上,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对于这种空想,目前的科学反馈可以简单概括为三项原则:1.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而成。2.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算盘的算珠无论是木质、铁质还是塑料质,两个珠子加上两个珠子还是等于四个珠子。3.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只要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来表现还是硅来表现又有何差别?确实,目前还有许多事情是有机算法比非有机算法做得更好,也有专家反复声称,有些事情非有机算法“永远”都无法做到。但事实证明,通常这里的“永远”都不超过一二十年。就像在不久之前,大家还很喜欢用面部识别举例,说这项任务连婴儿都能轻松办到,可是最强大的计算机却无力完成。但到了今天,面部识别程序辨认人脸的速度和效率都已经远超人类。警方和情报机构现在已经很习惯使用这种程序,扫描监控录像机无数小时的视频资料,追踪嫌犯和罪犯。20世纪80年代讨论到人类的独特之处时,很习惯用国际象棋作为人类能力更强的主要证据。他们相信计算机永远不可能在国际象棋领域打败人类。但在1996年2月10日,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Blue)就打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Kaarov),推翻了这个认为人类能力更强的论点。“深蓝”算是有些取巧,因为编写程序的人不仅写入了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还加入了详细的棋局策略。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更喜欢让机器自己学。2015年2月,由GoogleDeeMid人工智能公司所开发的一个程序,就自己学会了如何去玩49款经典的Atari游戏。开发者之一戴米斯·哈萨比斯(DemiHaai)博士解释道:“我们提供给系统的唯一信息就是屏幕上的原始像素,以及指示系统要努力得到高分。剩下的一切都是它自己解出来的。”而这套程序也成功找出了交给它的所有游戏的规则,从《吃豆人》(Pac-Ma)、《太空入侵者》(SaceIvader)到各种赛车和网球游戏。而且,这套程序得到的分数多半都能打平甚至超过人类,有时候还会使出人类玩家从未想到的策略。不久之后,人工智能又获得了更惊人的成就:谷歌的AlhaGo软件自学围棋这种古老的中国棋类游戏,而围棋的复杂度远超国际象棋,一般认为这并不在人工智能程序能够处理的范围内。2016年3月,AlhaGo和韩国棋王李世石在首尔举行了一场比赛,AlhaGo凭借出奇的下法、创新的战略,以4比1击败李世石,令各方大跌眼镜。赛前,大多数专业棋手都确信李世石能赢得比赛,但在赛后分析AlhaGo的棋路后,多数人的结论则是人类在围棋上已不再有希望能打败AlhaGo或其后来者。近来,计算机算法也证明了自己在球类竞赛中的价值。几十年来,棒球队挑选球员靠的是专业球探和经理的智慧、经验和直觉。顶尖球员的身价高达数百万美元,自然财力雄厚的球队才能抢下一流球员,而经济拮据的球队只能勉强起用二线球员。但在2002年,预算有限的奥克兰运动家队(OakladAthletic)总经理比利·比恩(BillyBeae)尝试要打破这个格局。他决定根据经济学家和计算机怪才所开发的一套神秘计算机算法,找出人类球探忽视或低估的球员,打造一支常胜队伍。在保守派看来,比恩的算法根本是玷污棒球的神圣殿堂,他们大感愤怒。他们坚决认为球员的选择是一门艺术,只有长期亲近棒球、相关经验丰富的人,才有可能掌握。至于计算机程序,因为它永远无法懂得其中的奥秘和棒球的精神,所以永远都不可能学会这一套。但没多久,令这些人颇感意外的是,比恩用算法打造的这支低成本球队(4400万美元),不仅能与纽约扬基队(1.25亿美元)这种传统棒球强队平分秋色,甚至还成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支20连胜的队伍。只不过,比恩和运动家队没能得意太久。很快,其他球队也跟进使用同样的算法策略,而且由于扬基队和红袜队不管在球员还是计算机软件上能砸的钱都远远胜出,现在像奥克兰运动家队这种低预算球队,能打败整个体制的机会反而更小了。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克·利维(FrakLevy)教授与哈佛大学的理查德·默南(RichardMurae)教授发表了一份关于就业市场的全面研究报告,列出最有可能走向自动化的职业。当时讲到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自动化的职业时举的例子是卡车司机。他们表示,实在很难想象计算机可以在繁忙的道路上让汽车实现安全行驶。但才不过十几年,谷歌和特斯拉不仅想到了这一点,还在加紧研发。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更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远古的狩猎者只是想要生存下去,就得掌握各式各样的技能,也正因为如此,想设计狩猎机器人的难度非常大。这种机器人得要懂如何把燧石磨出尖头,在森林中找到可食用的蘑菇,跟踪猛犸象,与其他十几个猎人协调如何进攻,之后还得知道怎么用药草来治疗伤口。但在过去几千年间,人类已经走向专业化。比起狩猎者,出租车司机或心脏病专科医生所做的事更为有限,也就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已一再强调,人工智能目前绝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足够。就连负责管理所有活动的经理,也可能被取代。例如Uer(优步),就因为有强大的算法,只要几位工作人员,就能管理数百万的Uer司机。大多数的命令都是由算法自动下达,无须人为监管。2014年5月,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香港创投公司DeeKowledgeVeture(DKV)另创新局,任命一套名为VITAL的算法为董事会成员。VITAL会分析候选公司的财务状况、临床试验和知识产权等大量资料,据以提出投资建议。这套算法就像另外五位董事一样,能够投票决定是否投资某家公司。我们查看VITAL到目前为止的记录,发现它似乎已经学到了一个管理弊病:裙带关系。将较多权力交给算法的公司,就更有可能得到VITAL的青睐。例如在VITAL的支持下,DKV最近就投资了制药公司PathwayPharmaceutical,该公司采用了一套被称为OcoFider的算法来选择及评估针对个人的癌症疗法。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在今天,人数达到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和卡车司机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每个人都在交通运输市场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如果集体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可以团结起来、组织罢工、进行抵抗,形成重要的投票群体。然而,一旦数百万的人类司机都由单一算法取代,这一切财富和权力都将被拥有算法的公司垄断,放入这些公司的所有人,即极少数几位亿万富翁的口袋。又或者,算法自己也可能成为所有人。人类法律已经能够认可公司或国家这种互为主体的实体,称之为“法人”。虽然“丰田”或“阿根廷”既没有身体也没有心智,但都受到国际法的约束,都能拥有土地和金钱,也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原告或被告。可能在不久之后,算法也能获得这样的地位。这样一来,某一套算法就能自己拥有一个运输帝国或是创投公司资本,而不必服从任何人类所有者的命令。只要算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蓄积财富,再用来做自己认定的适当的投资,或许是把你的房子给买下来,当你的房东。而如果你侵犯了这套算法的法定权利(比如不付房租),算法就会聘请律师,把你告上法庭。如果算法的收益持续超过人类基金经理,我们最后可能就得面对一个由算法组成的上层社会,地球的绝大部分都掌控在它们手上。在你觉得这实在是痴人说梦之前,请不要忘记,目前拥有绝大部分地球的正是各种非人类的互为主体实体,也就是国家和公司。事实上,早在5000年前,恩基和伊南娜这种想象中的神,就主宰着苏美尔的绝大部分地区。如果神也能拥有土地、雇用人力,为什么算法就不行?那么,人要做什么呢?常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圣殿(而且是人类独有的)。等到计算机取代了医生、司机、教师甚至地主和房东时,会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艺术家?然而,并没有理由让人相信艺术创作是片能完全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人类是哪来的信心,认为计算机谱曲永远无法超越人类?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并不是出自什么神灵或超自然灵魂,而是有机算法发现数学模式之后的产物。若真是如此,非有机算法就没有理由不能掌握。戴维·柯普(DavidCoe)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也是古典音乐界极具争议的人物。柯普写了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他写出的第一个程序名为EMI(ExerimetiMuicalItelligece,音乐智能的实验),专门模仿巴赫的风格。虽然写程序花了7年,但一经推出,EMI短短一天就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圣克鲁兹的一次音乐节上演出。演出激动人心,观众反应热烈,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碰触到他们内心最深处。观众并不知道作曲者是EMI而非巴赫,而等到真相揭开,有些人气得一语不发,也有人甚至发出怒吼。EMI继续更新,学会了如何模仿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和斯特拉文斯基。柯普还为EMI签了合约,首张专辑《计算机谱曲的古典音乐》(ClaicalMuicComoedyComuter)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人红是非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敌意也涌现出来。俄勒冈大学的史蒂夫·拉尔森(SteveLaro)就向柯普挑战,来一场人机音乐对决。拉尔森提议,由专业钢琴家连续弹奏三首曲目,作曲者分别是巴赫、EMI以及拉尔森本人,接着让观众投票是谁谱了哪首曲子。拉尔森坚信,一边是人类的灵魂之作,一边是机器人的死气沉沉,观众肯定一听就能判断出。柯普接下了战书。在指定的当天,数百位讲师、学生和音乐迷齐聚俄勒冈大学的音乐厅。表演结束,进行投票。结果呢?观众认为是巴赫的其实是EMI,认为是拉尔森的其实是巴赫,而他们认为是EMI的,其实是拉尔森。还是有人继续批评,说EMI的音乐虽然技术出众,但还是缺了些什么,一切太过准确,没有深度,没有灵魂。但只要人们在不知作曲者是谁的情况下听到EMI的作品,常常会大赞这些作品充满灵魂和情感的共鸣。EMI成功之后,柯普又继续写出了更复杂的新程序:安妮(Aie)。EMI谱曲是根据预定的规则,而安妮则是基于机器学习,会随着外界新的音乐输入,不断变化发展音乐风格。就连柯普也不知道安妮接下来会谱出什么作品。而且事实上,安妮除了写音乐,还对其他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比如俳句。2011年,柯普出版了《激情之夜:人和机器所作的俳句两千首》(CometheFieryNight:2000HaikuyMaadMachie),其中有一部分是安妮写的,其他则来自真正的诗人。但书中并未透露具体篇目的作者是谁。如果你认为自己一定可以看出人类创作与机器产出的差异,欢迎挑战。19世纪,工业革命创造出庞大的都市无产阶级,这个新的工作阶级带来前所未见的需求、希望及恐惧,没有其他信仰能够有效响应,社会主义因而扩张。到头来,自由主义是靠着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精华,才打败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到了21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CarlBeediktFrey)及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A.Oore)发表了《就业的未来》(TheFutureofEmloymet)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2033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的概率会失业。运动赛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银员97%、厨师96%、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面包师89%、公交车司机89%、建筑工人88%、兽医助手86%、安保人员84%、船员83%、调酒师77%、档案管理员76%、木匠72%、救生员67%。当然,也有一些工作还算安全。到了2033年,计算机能够取代考古学家的可能性只有0.7%,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而且能够产生的利润又颇为微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企业或政府愿意在接下来20年间投入足够的资本,将考古学推向自动化。当然,到了2033年也可能出现许多新职业,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然而,此类职业可能会需要比当下日常工作更强的创意和弹性,而且如果收银员或保险业务员到了40岁中年失业,能否成功转型为虚拟世界设计师,也实在难说。就算他们真的转型成功,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再过10年又得重新转型。毕竟,算法也可能会在虚拟世界里打败人类。所以,这里不只需要创造新工作,更得创造“人类做得比算法好”的新工作。由于我们无法预知2030年或2040年的就业形势,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等到孩子长到40岁,他们在学校学的一切知识可能都已经过时。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再加上之后的工作期。但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过时,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由于接下来的科技发展潜力极其庞大,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事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然而,什么事能让他们打发时间,获得满足感?人总得做些什么,否则肯定会无聊到发疯。到时候,要怎么过完一天?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那些对社会来说多余的人,可以多花点时间在3D虚拟世界里;比起了无生趣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刺激,诱发更多情感投入。然而,自由主义推崇人类生命及人类体验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发展会是对这一信念的一记致命打击。这些人对社会毫无用处,整天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这样的生命何来神圣?尼克·伯斯特隆姆(NickBotrom)等专家和思想家就提出警告,认为人类大概还承受不住这样的退化,因为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就会直接消灭人类。人工智能这么做的理由,一是可能担心人类反扑、拔掉它的插头,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毕竟,等到整个人工智能系统比人类更聪明时,要再控制系统动机,实在有如天方夜谭。就算目前看来立意全然良善的程序,也可能带来令人恐惧的后果。常见的情节就是,某家公司设计出第一套真正的人工超级智能,对它进行了一个毫无恶意的测试,比如计算π值。但就在任何人意识到之前,人工智能已经接管整个地球、消灭人类、发动攻击征服整个银河系,把整个已知宇宙转变成巨大的超级计算机,花上几万亿年的时间,只为了算出更精确的π。毕竟,这正是它的创造者交给它的神圣使命。注:上文摘自本书章节“无用的阶级”。——————-原作名:HomoDeu:ABriefHitoryofTomorrow作者:[以]尤瓦尔·赫拉利译者:林俊宏评分:8.6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2022-04-05 赫夫曼算法 赫兹的算法

  • 简史”系列电子书(下):哲学、战争、文化……

    下面这些电子书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关联性,除了书名中都带有“简史”二字。如果想系统地了解某些特定知识时,如果没有什么头绪,可以读读相对应的“简史”,以便快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一个框架,之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纵向拓展,让骨架逐渐丰满,去伪存真,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因为各种“简史”太多,一篇文章放不下,遂将这一系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简史偏向宏观自然,如人类、宇宙、时间、灵修等,下半部分偏向社会文化,如中西哲学、一战二战、文化、种族等。目录一、《中国哲学简史》二、《西方哲学简史》三、《一战简史》四、《二战简史》五、《美国种族简史》六、《欧洲文化简史》七、《意大利文化简史》八、《德国简史》九、《布莱森英语简史》十、《中国文学简史》一、《中国哲学简史》原名:AShortHitoryofChieePhiloohy作者:冯友兰译者:涂又光评分:9.3《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语言极其流畅;因为它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它的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立即购买二、《西方哲学简史》原名:AHitoryofWeterPhiloohy作者:伯特兰·罗素译者:文利评分:8.3《西方哲学简史》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西方哲学简史》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立即购买三、《一战简史》副标题:帝国幻觉原名:WorldWarOe:AShortHitory作者:[英]诺曼·斯通译者:王岽兴/张蓉评分:7.5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最复杂的论题。立即购买四、《二战简史》副标题:黑暗时代原名:WorldWarTwo:AShortHitory作者:[英]诺曼·斯通译者:美同评分:7.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繁荣之中,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接踵而至。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因为它,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70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在我们似乎要忘却这一战事的今天,诺曼·斯通的这本扣人心弦的新作《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时局曾经是多么的凶险,正如丘吉尔所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立即购买五、《美国种族简史》原名:EthicAmericaaHitory作者:[美]托马斯·索威尔译者:沈宗美评分:8.4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各个种族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其本国固有的特质。和其他种族比起来,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肯远离祖籍国来到美国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面对困境时更主动,因此凸现出来的种族特点就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呈现出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出路是将自身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本书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30年。美国种族史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种族特点的分析和观点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并且对于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即购买六、《欧洲文化简史》作者:邵嘉骥评分:7.5《欧洲文化简史》一本通俗易懂的欧洲建文化史,深入浅出讲解欧洲历史和文化,是旅游欧洲的必备。本书力求以史实为立足点,进行文化上的阐述和剖析,并进行不同程度的文化解密。是一次最清晰的欧洲历史文化脉络梳理。采取了细小的模块方式进行编写,读者朋友可以采用“少读常读”的方式进行具体学习,以便在时间和知识上“化零为整”地为自己增加知识储备量。介绍欧洲文化历史的权威之作,全球史视角下的文明通典,展示最新的欧洲文化潮流。欧洲文化爱好着的必备图书。立即购买七、《意大利文化简史》作者:王军/王苏娜评分:8.1意大利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如果我们把西方文化分成古典文化、中世纪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三个部分,并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三个文化时代的特点,就不难看出意大利文化的重要性。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所谓的西方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古罗马文化的中心是位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这是毋庸置疑的;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虽然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然而,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也是古希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立即购买八、《德国简史》作者:孟钟捷评分:7.1作为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德意志的历史令人着迷。她是如何摆脱“蛮族”的身份,登上文明世界的舞台?又如何陷入继承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迷梦而不能自拔?她又是怎样摆脱神权政治的重负,并在诸侯权力的纷争中构建起强大的民族国家?而这样一个国力强盛、文化昌明的国家,又为什么会走向对外扩张、纳粹独裁的深渊?在经历了两次大战的苦难之后,这个国家怎样重新把自己定位为欧洲的德国,再度拥抱世界?本书将“德意志人如何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寻求自身定位”作为核心问题,清晰地勾勒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并附有丰富的地图和插图、原始史料、大事记与进一步阅读书目,为读者提供了德意志历史的鸟瞰式全景。立即购买九、《布莱森英语简史》原作名:TheMotherTogue:Eglihadhowitgotthatway作者:[美]比尔·布莱森译者:曾琳/赵菁评分:8.4全球有近10亿人使用英语或学习英语,每天我们都在努力K英文、说英文,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英文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第一句英文说了什么?英文为什么有那么多没有道理的规则,为什么“四”是four,“四十”就不是fourty?同样说英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也会鸡同鸭讲?《布莱森英语简史》可以回答你!闻名世界的旅游作家比尔·布莱森扒完《万物简史》再揭英语老底!在《布莱森英语简史》一书中,比尔·布莱森摇身一变化身语言历史学家,谈古道今、旁征博引、追根究底对世界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英语——空前大起底。《布莱森英语简史》不仅是一本另类的英语学习读物,它更是一部欧洲文化进化史,一本信息丰富的英语百科全书,当然你也可以当它是一本英式极品笑话大合集来阅读。总之,阅读《布莱森英语简史》绝对会让你从10亿英语使用者中“脱颖而出”。立即购买十、《中国文学简史》作者:石观海评分:7.7《中国文学简史》将先秦至明清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分作诗骚序曲、大汉文学、魏晋诗赋、南北朝诗文、三唐诗国、两宋词坛、金元苑曲、明清小说林等八个部分来阐述。突出的是每个时代最有成就的文体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以史为经,以作者群或文学流派为纬,把对文学流变的叙说和精品个案的阐释相结合,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是一本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学简史教材。在如此多元悠久的古老文明之中,作为文学的古老样式一的神话与诗歌早就翱翔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上空,只是无法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由于人们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思想沟通工具的文字的诞生与成熟,以及物质生产的相对发达,人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文学渐渐从起初文史哲混沌不分的状态中独立出来,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以后经过历代文人作家与是间艺人的共同努力,文学样式愈来愈多,作品的悠久传统的汉文学史。立即购买...

    2022-03-31

  • 简史”系列电子书(上):人类、宇宙、信息……

    以下电子书在内容上没有相关性,除了标题中有简史一词。如果你想系统地理解一些特定的知识,如果你没有线索,你可以阅读相应的简史,以便快速在你的脑海中建立一个框架,然后在垂直扩展的基础上,让骨架逐渐丰满,消除虚假,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因为简史太多,一篇文章放不下,然后把这一系列分为上,下两部分。简史的上半部分倾向于宏观自然,如人类、宇宙、时间、灵修等,下半部分中西哲学、一战一战二战、文化、种族等社会文化。目录一、《人类简史》二、《万物简史》三、《时间简史》四、图解时间简史五、信息简史六、宇宙简史七、天文学简史八、万法简史九、婚姻简史十、世界简史一、《人类简史》副标题:从动物到上帝:原名:ABriefHitoryofHumakid[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译者:林俊宏评分:9.3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天,为什么世界舞台上只剩下我们自己呢?从只能吃虎狼剩下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墙上的原始手印,到阿姆斯壮踩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技术革命,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独立宣言,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我们想要什么,想要什么?立即购买二、《万物简史》副标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大爆炸原名:AShortHitoryofNearlyEverythig作者:[美]比尔·布莱森译者明/陈勇评分:8.8这是一本关于现代科学发展史的通俗易懂、迷人的书。作者用清晰幽默的笔法,将宇宙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有趣故事一一收入。惊喜和感叹构成了这本书,历历在目的的世界万物构成了这本书,有利于人们了解世界的无限奥秘,掌握万物的发展脉络。立即购买三、《时间简史》副标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大爆炸原名:ABriefHitoryofTime作者:[英]史蒂芬·霍金译者:许明贤/吴忠超评分:8.6时间有开始吗?它将在哪里结束?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霍金教授在外部空间的奇怪领域漫游,深入探讨了遥远的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味觉粒子和旋转粒子、反物质和时间箭头–它意想不到的含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揭示了宇宙崩溃的可能性,宇宙分裂成11维空间,一个无边界的宇宙理论可能取代大爆炸理论和上帝,上帝–也许是造万物的主要推动者,也会因为这些新发现而变窄。立即购买四、《图解时间简史》副标题:霍金,每个人都能读懂原名:ABriefHitoryofTime作者:[英]史蒂芬·霍金译者:王宇坤/董志道评分:7.4时间是时间?时间可逆转吗?你能穿越时间隧道旅行吗?宇宙有边缘吗?宇宙起源于哪里,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困住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时间简史》在科学界和出版界都很有名。因为他清楚地解释了宇宙学中的许多问题,并将深刻的理论物理学推广到公众中。然而,书中的一些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仍然很困难,没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图形时间简史》有很大的简化空间。为此,《图形时间简史》对《时间简史》进行了流行的解释,增加了大量的图片、示意图和图片,为更好地理解霍金的思想提供了捷径。立即购买五、信息简史原名:TheIformatio:AHitory,ATheory,AFlood作者:[美]詹姆斯·格雷克译者:高博评分:8.8为什么简单的历史这么厚?你可能会问。这只是因为人与信息的历史悠久,信息的存储、获取、操作和传输与我们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所谓的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中。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从这段沉重的历史中选择了几个关键片段,概述了信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来看待信息,从而让我们意识到信息是定义现代社会的特征,也是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关键。很少有人敢为信息创造历史。毕竟,这个主题太宏大了,但格雷克以极大的勇气和七年的准备工作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生动的画面。对于任何想知道信息时代是如何发展的读者来说,它将去哪里,这将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立即购买六、宇宙简史副标题:起源与归宿原名:TheTheoryofEverythig:TheOrigiadFateoftheUivere作者:[英]史蒂芬·霍金译者:赵君亮评分:8.4斯蒂芬是宇宙简史:起源与归宿·霍金在英国剑轿大学的七场讲座包含了他一生学习宇宙学的本质,精辟而简洁。即使是那些有一点基础科学知识的人,在阅读了这七篇讲座后,也可以一窥宇宙创造的美妙和壮丽。这些演讲不仅闪耀着霍金的智慧,而且反映了他独特的智慧。当谈到花了十多年时间的黑洞研究时,他说:这似乎有点像在煤窖里找到一只黑猫。霍金从人类对宇宙的理解的历史开始,从亚里士多德确认地球是一个球,到哈勃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经历了2000多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探索了现代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包括宇宙的起源(即大爆炸)、黑洞的性质和时空理论。最后,霍金提出了一些现代物理学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将所有局部理论结合成统一的一切事物。他断言: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立即购买七、天文学简史原名:TheHitoryofAtroomy作者:迈克尔·霍斯金译者:陈道汉评分:6.5历史上的农民利用天空中的星星来判断季节的变化;古希腊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合流;17世纪,牛顿提出了引力定律;19世纪中期,天体物理学发展迅速;二战后,天文学家探索星际空间;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哈雷和牛顿在这条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闪耀。由于天文学的特点,天文学史比其他学科史更有趣和有趣。立即购买八、万法简史原名:TheHitoryofEverythig作者:肯·威尔伯(KeWiler)廖世德评分:8.9这本书的作者被誉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作家,是后人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家。这本书是后人心理学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气魄宏大,内容丰富。它的观点不仅融合了东西方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精髓,也融合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见解。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我们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对我们面临的困惑和不安给出了创造性的解释。这些问题包括男女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环境的不断破坏、差异化和多样化、压抑的记忆和互联网在信息时代的地位。九、婚姻简史副标题:爱情如何征服婚姻?原名:Marriage,aHitory作者:斯蒂芬妮·库茨译者:秦传安/王凡评分:8.0如果你不仅想了解现代婚姻的微妙差异,还想了解同性婚姻、同居和离婚的争论,那么这就是你需要的书。斯蒂芬妮·库茨粉碎了一大堆关于婚姻生活的过去和未来的神话,并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婚姻为什么能够给人们带来比从前更多的回报,尽管它更加脆弱易碎。今天的婚姻被视为一个爱情与友谊、性与稳定的幸福港湾。我们渴望金科玉律,渴望传统婚姻,但到头来却发现婚姻有过一段变化无常的过去。这种对人们认为是“传统的”东西所做的真实照察,最终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此害怕结婚。十、世界简史原名:AShortHitoryofTheWorld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译者:余贝评分:7.2《世界简史》共有67章。从空间中的世界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都揭示了宇宙的开放、奇特的生命和人类无尽的欲望。作者放弃了无聊文学史料的积累,以愉快的语气和开放的自然观,讲述了人类成长史上的艰辛和成功,其中充满了起伏。立即购买...

    2022-04-03

  • 从学渣到学霸:我的 100 天阅读简史

    100天前,我是一个屯书狂。我相信买书是最经济的消费方式。我不会错过任何电子商务网站XX减XX优惠活动。但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漫无目的地买了一堆,成了家里的装饰。100天过后,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我知道我想读什么,为什么要读,如何读;我开始在简单的书中写我的主题,在线分享主题,并在线下与我的朋友书籍。本文的目的是总结一个31岁的老学渣如何通过100天阅读(每天2番茄钟)来提升自己,希望能给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一、蛮荒时代:漫读书野蛮时代漫无目的地翻书,朋友圈有人晒,图书馆偶然翻书;看到书单就收集,然后Kidle里面买了一堆电子书,十几G电子书,反正不占空间……这一时期的阅读就像原始人的生活。如果你看到它,就把它放进嘴里;如果味道好,就多吃,如果味道不好就扔掉;如果你看到促销活动,你会囤积很多,不管你是否能看到它。这个时代的杂食非常适合培养阅读爱好,了解自己的口味。然而,从成人学习的角度来看,我在这一时期的阅读没有获得多少营养,阅读也没有给我带来应用价值。二、农业时代:一周读一本书经过漫长的蛮荒时代,唯一的锻炼能力就是不怕读书,吃过好吃的,吃过不好吃的,所以可以尝尝好坏。在漫长的荒野时代之后,我参加了10点阅读俱乐部100天阅读计划。该活动仅限于每天总结124单词,并在微博上打卡,并坚持100天。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都界各地的朋友打卡,互相鼓励。我一定能活下来是当时经常和朋友打架的一句话。一开始很折磨人,因为以前是原始人,没有这样的规矩;现在好了,每天都要写一个小总结——于是慢慢养成了习惯,看完书马上写下来。这个过程很难,但慢慢地让我对读过的内容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记忆和理解。因为我记录了我每天读的书,读了多少页,用了几个番茄钟。我开始知道我的阅读速度。所以我想从野蛮时代进入农业时代。我开始稳定下来,每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制作书评或阅读PPT。这个过程也有一些选择书籍的方法:开始通过豆瓣找书,看书评,快速阅读豆瓣评价,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我。还有哪些类型的书,这本书的延伸有哪些?三、工业时代:一天读一本书农业时代的每周一本书计划让我每周都有固定的知识输入,所以每周的阅读量化,每周1,每天记录进度和小评论,阅读后写整个书评,这个过程很容易记录和实施。从农业到工业时代的交替,一定需要重大的技术革命。我的第二次阅读革命是了解什么是快速阅读。在工作场所,阅读商业应用书籍绝大多数,我每周的大部分书计划都属于这里。在开始尝试使用快速阅读后,我原来的书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变成了30分钟快速阅读模式。我试着用30在几分钟内阅读一本书;当然,这个过程并不那么容易。我通过有限的时间来训练自己。30不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我设置了1个小时。快速阅读让我花20%的时间找到书80%的关键内容,剩下的20%关键点直接放弃。这样的遗漏不会影响我对书的理解,而且与原来一周一本书的时间成本相比,快速阅读使我的效率提高了5倍。我可以每天读一本书。太帅了。我开始像机器一样快速品尝野生和农业时代囤积的书籍——留下合适的书,送人不合适。四、信息时代:主题阅读:1天1这本书的进度真的很吓人。想想一年能看到300这本书有多牛叉。但我的阅读训练并没有停止,因为在阅读量增加后,我开始接触到新的技术:主题阅读。猎鹰老师和秋叶老师强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阅读的高级过程。阅读主题的方法是设置一个主题,然后用问题找到答案;列出主题书单,然后筛选10-15这本书,然后在这些书中找到答案,然后制作主题报告。因为我有快速阅读的经验,我的主题阅读筛选过程非常快。以每天一本书的速度,我可以在一周内完成主题阅读。这时,我不再执着于阅读量,从原来的1天1这本书变成了一周15这本书。说出来,人家会骂我是骗纸。!ORZ。我利用主题阅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的个人知识体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五、互联网时代:按需阅读从漫无目的的野蛮人到大量阅读的信息时代,虽然我也讨厌阅读的数量,但阅读量的增加确实导致了定性的变化:这本书对我有用吗?如果我想读,我还能找到什么书来读?进入新领域后,我应该如何快速补充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一本书我能把几个知识点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吗?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100天后,我能越来越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随着主题阅读的深入和阅读量的增加,我对阅读方法更加包容:面对基础知识,我会选择蛮荒时代的方法,喜欢就吃,东看西翻,精益试错;面对基础专业书籍,我会选择信息时代的方法,阅读主题,全面理解;面对专业书籍,我会用农业时代的方法,精耕细作,慢慢研究。所以我的阅读方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就像互联网时代的思维一样,精益迭代,面对变化,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交替进行几种阅读方式。就像一个自己的系统到处插入U盘,随时更新自己。六、总结:改变的选择权在于我们自己以上是我的100日阅读变化过程:蛮荒时代:漫无目的随便乱看农业时代:每天阅读记录工业时代:每周一本书,注重输出;试着快速阅读信息时代:主题阅读,阅读量大爆炸互联网时代:根据变化选择阅读方式100时间占一年近1/3时间;当我在这个100日完成我的阅读方式的重要革命时。我非常感谢十点读书会和老师的100日阅读计划。他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给了我一个尝试的机会和动力。我在这100天的收获:学会了放弃,没有人能看完所有的书,即使是你的书架上的书;这100天让我学会了取舍,每本书没有好坏只有当下对你适不适用。所以果断扔掉不合适的,死磕适合你的。(单身狗们你们听到了嘛!!!)认识很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阅读不是一种自我欣赏,他是一种交流,交朋友喜欢阅读,总是没有坏处。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探索和发现的驱动力,我很高兴我能培养这样的好奇心,让我不断发现自己的无知。我学会了分享和表达。这种表达包括手绘、写作、在线训练营分享和线下书籍拆卸活动;这种分享让我珍惜每一次阅读时间。分享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我最大的感受。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分享的原因是我认为它改变了我,我也希望我的经历能激励你,即使只有一点点,它就足够了。我说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来源:亚马逊Kidle服务号作者:彭小六...

    2022-04-04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