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流学士苏东坡》丁永淮,熊文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风流学士苏东坡》【作者】丁永淮,熊文祥著【丛书名】中国名人轶事丛书【页数】312【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07【ISBN号】7-307-01782-2【价格】$11.80【分类】苏东坡(学科:生平事迹)传记文学(地点:中国年代:现代)【参考文献】丁永淮,熊文祥著.风流学士苏东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07.图书目录:苏东坡》内容提要:《风流学士苏东坡》内容试读第一章共客长安当时共容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一苏东坡:《沁园春》·1风流学士一—苏东坡话说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四川眉山大才子苏轼,凭着满腹文才、一枝生花妙笔,初下科场,便如行云流水般,作出气象万千、天地为之动容的文章。京城①学子,争相传抄;偌大汴梁,为之纸贵。只惊得北宋一代文宗、大主考官欧阳修连连咋舌、背脊生汗:“奇才,奇才呀!此人文章,日后定当独步天下,超越千古!三十年后,天下定当只知有此人而不复知有我欧阳修!”从此,·苏轼的文章成为天下学子们的楷模,留下了“苏文生,喝菜羹;苏文熟,吃羊肉”的佳话。光说苏轼考中进士好了,虽说发榜时列为第二,实是点中状元,这便有仁宗皇帝的金殿召对。彼时,苏轼将二十五篇《进策》献上,格外打动了仁宗皇帝的小,喜得他眉舒眼展,手舞足蹈,走路也哼小曲,吃饭也说笑话,把个万乘之尊的皇帝架子也丢到爪哇国去了。他将苏轼擢为殿试第一,许为翰林学士。曹皇后见仁宗皇帝整天这副高兴劲,抿嘴偷偷地笑了,问①北宋都汴梁,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2····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 苏东坡行书字帖》(宋)苏东坡书|(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行书字帖》【作者】(宋)苏东坡书【丛书名】古今墨宝集锦【页数】92【出版社】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10【ISBN号】7-80599-761-6【价格】14【分类】行书-法帖(地点:中国年代:北宋)法帖-行书(地点:中国年代:北宋)【参考文献】(宋)苏东坡书.苏东坡行书字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10.《苏东坡行书字帖》内容提要:《苏东坡行书字帖》内容试读用·1·于与)六多凯之下游1···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传》谢依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作者】谢依著【页数】244【出版社】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075-4832-7【分类】传记文学-中国-当代【参考文献】谢依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苏东坡传》内容提要:本书将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中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背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品读苏轼精美诗词作品的同时,读懂他达观豁达的人生。穿过层层历史的迷雾,“乌台诗案”真相为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大名鼎鼎的“苏堤”和苏轼有何渊源别号“东坡居士”因何而来尽在本书揭晓。...

    2022-07-24 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 《人生如逆旅

  • 苏东坡诗词精华》(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诗词精华》【作者】(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译【页数】388【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ISBN号】7-221-02816-8【价格】$6.60【分类】古典诗歌(地点:中国年代:北宋学科:选集)【参考文献】(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苏东坡诗词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图书目录:苏东坡诗词精华》内容提要:本书选收苏轼诗74首、词57首,各篇分:题解、原诗、注释、翻译4部分。《苏东坡诗词精华》内容试读·诗·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解】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字子由)兄弟二人赴京应考,路经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寄宿于奉闲和尚僧舍。苏氏兄弟曾题诗于僧舍壁上。后苏撤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由汴京赴凤翔任通判,又路过渑池,重游旧地。此时奉闲已亡故,旧日题诗的舍壁也已颍坏。这种物败人亡的景象使他心感凄恻,同时又联想到自己崎岖坎坷、奔波困顿的经历,更是神伤惨然。于是作此诗发出感叹:人生一世,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如飘流不定的飞鸿,只能在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之迹。并以此诗和苏辙之诗。“雪泥鸿爪”后渐为成语。以喻往事渺茫,只留些许痕迹。诗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人生,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后四句怀旧联身,自然顺畅、一气河成。÷1·【原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D泥上偶然留指爪②,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⑧,坏壁无由见旧题④。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⑤。【注释】①飞鸿踏雪泥:指飞鸿降落,在雪地上行走。鸿,旧时泛称鸟纲、鸭科、雁属少数大型种类。②指爪:这里指足迹。③老僧句:老信名奉闲。僧人死后火化,其骨灰通常葬在塔中。④坏壁句:壁,指奉闲和尚禅房培壁。元由:无法。旧题:嘉祐元年(1056年),苏氏兄弟随父苏洵离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奉闲居室,曾题诗于室壁。⑤路长句:蹇(jia简),跛足。作者自注云:“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指散山。《左传·德公三十二年》:“就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觳山是陕豫间重要交透要道,在渑池县西。【译诗】人生的经历像什么样子?就像飞鸿落地踏着雪泥。泥地上或许留下指爪的痕迹,·2鸿雁飞走,哪能知道往东还是往西。老僧奉闲已经死去,骨灰存放成新塔一座;禅房墙壁已经毁坏,无法找到我们题写的诗句。可记得那走过的崎岖山路?毅山路是那样漫长,人早已困顿疲弊;乘驴跛足步履艰难,它不停地哀声嘶鸣…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0【题解】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离京赴杭州任通判途中所作。全诗平铺直叙,写所往方向、出行季节、路上所见、所经之地,.写江海水船、河山花树、风波烟雾、天地人物,全都随口自然而出。而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这是因为去国怀忱所致。首联写日夜兼程,秋意正长,显得凄凉。领联写天高地远,路途颠簸,显出苦辛。颈联写船行缓慢,显出烦闷。尾联写友人迎接,应是·3·令人欣慰情景,然而却是“久立烟苍茫”,孤凄之感t,浑然流溢。难怪苏轼晚年草书此诗时,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悴,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烟雨凄然”四字,可以隐括此诗意味。此诗可称为于景物中见淡淡愁思的佳作。【原诗】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准忽迷天远近②,青山久与船低昂⑧。寿州已见白石搭,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⑤,。【注释】①颗口:颍水入准处,在今安锻颜上县西正阳关。寿州:今安徽寿县。②长淮句:意思说,辽阔的淮水上空时而清朗·时而阴暗,故天也显得时远时近。③青山句:指船长时间随水波升降起伏,所见青山也随之时高时低。④短掉:船浆。这里代指船。⑤故人:友人。【译诗】·我的航船日夜驶向江海,·4·行程漫长,前往余杭。枫叶红,芦花白·秋意深又长。天空时远时近·长准晴雨忽然迷茫。青山望不断,随舟起代或升成降。已望到寿州白石塔·船帆尚未转过黄茅网。风平浪静望不到边·只见故人久立在烟雾花茫间。龟山0【题解】熙宁四年,赴杭州任职路经龟山,·诗人身行万里,一生飘荡,岁月蹉陀,·此去何求,不由得感慨万分。又因仕途坎坷,宫场险恶,不禁心灰意冷。此时北望中原,.只见浮云蔽日;转望长河苍海,于是有乘桴东游之想。但尽管这样,诗人对国事仍时时记念在心,故借元嘉旧事,以表达自己吊古怀今、忧国忧政之情。·5·【原诗】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②。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⑧。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④。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⑧?【注释】①龟山:在泗州(今江苏盱胎)城东。②再过句:再,两次。岁五周,苏轼于治平三年(1066年)送父灵枢归蜀,曾经龟山,此次再过,已隔五年,故如此说。③身行二句:说自己飘荡半生,身行万里,皆由宦场功名而起,而闲卧一庵的僧人,也是初见白头。一劳一闲,相比之下,反党不如亦卧一庵。-④地隔二句:劳,枉费。上句暗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下句暗用《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样浮于海”文意。两句说,地隔中原的京城,浮云蔽日,空劳北望;转望长河沧海,遂有乘桴浮海东游之怒。⑤元嘉旧事: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旧事,指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大武帝拓跋森率数十万兵马渡淮南下,宋文帝派减质率军北救彭城至盱胎于龟山筑城御敌之事。⑥故垒句:故垒,旧营垒。摧颓:破坏倒塌。不:同“否”。作者此句下自注云:“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6···试读结束···...

    2022-07-24

  • 《千古传奇自风流 苏东坡》赵遵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千古传奇自风流苏东坡》【作者】赵遵生著【页数】535【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11【ISBN号】978-7-5306-7403-1【分类】长篇小说-中国-当代【参考文献】赵遵生著.千古传奇自风流苏东坡.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11.图书封面:苏东坡》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着重描写苏东坡南下这段历史的长篇小说,讲述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自请“外放”出任杭州知州(俗称太守),历尽千般辛苦、万般磨难疏浚治理西湖的故事。书中不仅描写了苏东坡于千难万险中开浚西湖,更描写了诗人气质的苏太守笑对强豪的挑战,惩治了代代相袭,占湖夺地,称霸杭城的顽凶仅存的最后嚣张,其中更穿插了苏东坡与王朝云男女两性之间最圣洁最纯真最丰沛的精神情感,这部书无疑是一曲“悲歌为黎民”的崇高礼赞;还是一次共享苏东坡诗、词与寓言的文化大餐,是一部弘扬正能量的小说佳作。《千古传奇自风流苏东坡》内容试读第一章遭遇美人劫001是快的一,四费还出年游供幅在喜图的摩,7存位中达鸡视以乐接风中过第一章遭遇美人劫的一中铁江国量的以到,@面境是能用理为一,得女苦数建大库处治这是何方天地呀一的国的款喜度通令人神驰的空蒙中,浮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海外神山。噢,这本就是上苍缔造,诱惑着人寰千年百代的仙地蓬莱、瀛洲、方丈吗?!云旋雾绕中,但见一位平实而不失仙风的书生与一位楚楚可人的佳人飘然而过,似乎并不流连这神仙居住福地。两位又是何许人呀?噢,对了…对了,那不就是佳话传千古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与美歌伎樊素吗?!哈,他俩飘然又来到杭州的西子湖。户的函德这里不似蓬莱,却又胜似蓬莱。盈盈碧波映青山,山山相伴拥西湖。白居易携着樊素,缓缓飘落自己的白堤上,欣然四顾一他太熟悉、太流连这泓碧水啦!这可是他疏浚的西湖,他还给杭州老百姓的西湖!大诗人兴叹了:中在中丛潭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头的中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卫明处侧欣欣然漾动着涟漪的奇美西湖。海馆中西湖水引入稻田,禾苗摆舞;西湖水引入六井,市民畅饮;开阔的西湖上,担水的、乘舟的,熙来镶往,一片欢歌笑语。空蒙的欢···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 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研究》李传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研究》【作者】李传文著【页数】281【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5【ISBN号】7-5184-1397-3【分类】文人画-艺术评论-中国-北宋【参考文献】李传文著.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5.图书目录: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对苏东坡的文人画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从家学渊源与儒道释观念的影响、宋徽宗的绘画及其主导下的画院创作、苏东坡倡导下的北宋文人画运动、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对中国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苏东坡文人画思想研究》内容试读上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何谓“文人画”一、文人画的概念内涵及历史发展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漫长发展史上,文人画历史悠久。文人画古称“士夫画”“士人画”“画家画”,它特指在封建社会中由文人土大夫和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官员所作之画,以此区别于古代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作的绘画形式(即所谓“匠人画”“工人画”“作家画”)。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艺术发展在宋代形成了个性自觉和意识觉醒,并在北宋迅速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文人画运动,其积极倡导者和核心人物便是北宋和整个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大文豪、文人画理论创造者与躬亲实践者苏轼一东坡居士。对于文人画的内涵与本质问题,苏东坡最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在为当时的年轻画家宋子房(1101?一?,字汉杰)所作的《又跋汉杰直山二首·其一》(《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其语曰:“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而已,无一点俊发气,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从苏轼这一跋语中,我们可以发现,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题材,此外,花鸟、木石及“四君子”题材一梅兰竹菊等,亦是文人画表现的重要内容。文人画家借抒写物象之神以表达自身独特的个性思想、审美好尚与政治抱负。文人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论作画还是论画,文人画家则必以标举“士气”“逸品”为要旨,特别注重人品与画品的结合,通过笔墨情趣的形似图式,来精心展现文人独特的审美心境、触物情怀和韵外之致,尤其强调对于诗文、书法的画外修养,通过“画写物外形”,将诗文书法、个性品德和画中营造的艺术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士人画”的概念虽出自宋代,但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史家陈师曾(1876一1923年,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以字行)在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文人画由来久矣,自汉时蔡邕、张衡辈,皆以画名。虽未睹其画之如何,固已载诸史籍。六朝庄老学说盛行,当时之文人,含有超世界之思想,欲脱离物质之束缚,发挥自由之情致,寄托于高旷清静之境。”①蔡邕与张衡都是汉代著名的学者。张衡是东汉①《文人画之价值》收录于陈师曾所著《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华书局,1922年版)一书,该书中还收录有他所翻译的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文人画之复兴》一文,集中表达出陈师曾在文人画研究上的主要观点。···试读结束···...

    2022-07-24 文人画 苏东坡的画 文人画 苏东坡图片

  • 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本书编委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作者】本书编委会【页数】267【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690-0666-7【分类】苏轼(1036~1101)-法学-思想评论-文集【参考文献】本书编委会.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07.图书封面: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内容提要:《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汇集的22篇论文成果,涉及苏东坡的法治思想与相关实践的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苏轼研究的整体水平和新成就。《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的结集出版,对于深入研究苏轼及其法律思想,传承、弘扬历史法治文化传统,准确、全面地认知苏轼文化,促进地方法治建设实践必将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苏东坡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内容试读苏轼法律思想再探以“校量利害,参用所长”之“术”为线索何勤华李琴内容提要:本文以“校量利害,参用所长”之“术”为线索,对苏轼的法律思想进行了再探讨,认为“因法以便民”只是苏轼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并不是对苏轼法律思想的全方位概括。苏轼法律思想的核心是“校量利害,参用所长”中国家治理之“术”,这是对苏轼法律思想更为确切的概括。因为法律是一种治国之“术”,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来分析其校量利害、参用所长。这一法律思想于今也有借鉴意义。关键词:苏轼法律思想校量利害参用所长国家治理被林语堂先生赞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①的苏轼是妇需皆知的大文豪,以其豪放恣肆的文风矗立于文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苏轼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法学家,其生活在法学昌盛的宋朝,对法学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构建的体系。苏轼(1037一1101),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曾任凤翔府判官、入判登闻鼓院,当过多任地方知州,在实践中应用法律多年。对于苏轼的法律思想,学界有一些研究,学者一般引用其弟子由对其的评价一“因法以便民”。并以文为证:“通判杭州。是时,四方行青苗、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盐法。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②这说明苏轼在任杭州知州期间常常“因法以便民”,将其法律思想付诸行动,因而博得了人民的爱戴。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苏轼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并不是对苏轼法律思想的全方位概括。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①林语堂:《苏东坡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4页。②@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三苏全书》第18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216页。1易、东,炊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那么,苏轼法律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其“校量利害,参用所长”①之国家治理“术”,是对苏轼法律思想更为确切的概括。首先,苏轼在写给其弟子由的信中有“读书万卷不知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足见苏轼本人对法律的态度,苏轼将法律归到“术”里。其次,苏轼在《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中将自己反对司马光(1019一1086)完全废除新法的原因归纳为“校量利害,参用所长”,说自己之所以反对新法是因为新法不利民,现在之所以反对恢复“差法”“役法”,也是因为在经过对比后发现新法中的“免役法”更利民。以上反映了苏轼的法律思想,核心就是比较,就是实用,就是选取最优方案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王水照先生版本的《苏轼评传》②里,在“立朝大节:苏轼的政治态度”一节中以是否有实务为标准,将其政治思想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政论”期和“政见”期。今笔者也试图以理论和实践为标准,将苏轼的法律思想一分为二,即“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说明苏轼的法律思想是“校量利害,参用所长”之“术”。是否合适,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一、法律是一种治国之“术”“术”有应变的手段的意思,而不是苏轼认为的“国是”③。所谓“国是”,指的是对君臣都有约束力的、以国家名义制定的最高准则。王安石(10211086)认为法是“国是”,并试图将“新法”定为“国是”,这种将个人行为当作规范对象的伦理标准,是苏轼所激烈反对的。苏轼崇尚以三纲五常为思想内核,认为“亲亲”“尊尊”这样的礼才是“国是”,至于法律只是维护这种思想内核的一种手段。苏轼之父苏洵(1009一1066)曾在《衡论·远虑》一文中提到“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将圣人制作乐、删诗编书、明易作春秋都解释为互相配套的统治术。苏轼沿袭了苏门的这种观念,认为治归本于道义,法也是统治之术。首先,“读书万卷不知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就是苏轼自己做的总结,一是表明苏轼对法律学习的重视,二则是将法律归纳到术里。其次,在苏轼的文章里也贯彻了这种思想。《进策》是一组系统阐述苏轼治国之策的政论文,分①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苏轼全集》文集卷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75页。②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9页。③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中华书局,2014年,第91页。2·苏轼法律思想再探·为三部分,即《策略》《策别》《策断》。《策略》具有总论性质,集中分析当时时政,表达其治国理政的思想。苏轼在第一篇就开宗明义宣明:“臣闻天下治乱,皆有常势。是以天下虽乱,而圣人以为无难者,其应之有术也。”也就是说,现在社会治理确实出现了问题,但是可以用术来治理。《策别》是针对策论里出现的问题列出的救治措施,也就是提出解决方法。在《课百官》一文的第一点,就提到了“厉法禁”,这足以说明在苏轼心中法是治理天下的一种“术”。况且在《厉法禁》中,苏轼还明言道:“商鞅、韩非之刑法,非舜之刑,而所以用刑者,舜之术也。”也就是说,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治国之术。二、理论部分一较量利害这里所说的理论部分,主要是苏轼实际开始任职地方之前,即嘉祐六年除签书凤翔府判官之前,所持有并发表的法律主张。这一时期,苏轼带着幼年学习的法律知识初入朝堂,第一次开始了法学知识和现实政治的碰撞。苏轼22岁参加礼部考试时即展现了其对法律的独到见解,以《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1007一1072)的赏识。苏轼指出:“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他提出了疑罪从轻、疑罪从无、“立法贵严,责人贵宽”的较为忠厚的观,点。上述这篇散文奠定了这一时期苏轼的仁政思想一以礼治国、以人治国,同时也展现了其对法律的触类旁通,文中有一句“皋陶日‘杀之’三,尧曰‘有之’三”,当时主考官皆想不起出处。后来据考证,《礼记·文王世子》载:“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献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①苏轼将其连缀为一,对法律的熟稔程度可见一斑。虽然苏轼展现出了对法律的机敏,不过这一时期他的法律学习仍引旧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更多的是对一些法学概念进行比较和辨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统治者统治的手段。因此“校量利害”应该是对这一时期苏轼的法律思想最为准确的概括首先,关于礼治和法治的关系。苏轼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教化和礼①陈皓注:《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7页3家东戏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治。①礼与法来源就不同,“礼法刑政之原,出于君臣上下相忌之间”②,法是君臣间相互猜忌的产物,不可过分强调,只有崇尚礼制方能长久安康。在此基础上,苏轼直接言明礼与法的关系:“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③他认为礼本法末,只有帝王分清本末,礼乐大兴才会指日可待。如在对《春秋》名篇《郑伯克段于鄢》的分析中,苏轼认为该文表明“以兄弟之亲,至交兵而残,固亲亲之道绝已久矣”,“亲亲”这样的礼的缺失是导致兄弟相残的根源性原因。礼相较于法律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力,礼禁于将然与法禁于已然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苏轼十分崇尚以教化育人,反对一事一法:“今世人以立事,用事以立法,事无穷而法日新,则唐之律令,有失远乎,有失本矣,而况《礼》与《春秋》儒者之论乎?…愿闻所以折衷二者。”①其次,关于人治与法制的关系。苏轼强调:“夫天下有二患:立法之弊,有任人之失…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⑤”。苏轼认为,虽然法令有所缺失,但是当务之急是“任人”。并引经据典描述了法与人治关系的应然状态:“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昔汉高之时…君臣之欠,不以法而相持也…君子以为善用法。今天下泛泛焉莫有深思远虑者,皆任法之过也。”他认为,人法和谐才是应然状态,否则“夫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⑥因此,苏轼在一生中都十分注重人治,而人的品质则是人治成功的关键,如何治人自然成为苏轼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苏轼大胆质疑“刑不上大夫”,提出“厉法禁,自大臣始”。他强调,一是因为位高权重者逃脱制裁的可能性更大,“今夫大吏之为不善,非特簿书米盐出入之间也,其位愈尊,则其所害愈大;其权愈重,则其下愈不敢言”⑦。二是认识到官员与普通平民之间犯罪危害性的不同,提出应该对大臣从严处理,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用法始于贵戚大臣,而后及于疏贱,故能以其国霸”,只有这样方能达到“夫惟圣人为能击天下之大族,以服小民之心,故其刑罚至于措而不用”⑧。更进一步的是,他认为不但大臣应该起带头作用,皇族更应以身①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②苏轼:《韩非论》,《苏轼全集》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14页。③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苏轼全集》文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76页。①苏轼:《策问六首》,《苏轼全集》文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86页。D苏轼:《策略三》,《苏轼全集》文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96页。©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苏轼全集》文集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33页。⑦苏轼:《策别六·课百官》,《苏轼全集》文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02页。⑧苏轼:《策别六·课百官》,《苏轼全集》文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02页·苏轼法律思想再探·作则,对裁减皇族恩例的行为大为赞赏,“如近日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习鼓旗,皆陛下神算之圣明”①虽然这一时期苏轼也会对法的运行提出一些自已的观点,如针对现行法律动辄连坐六七人,甚至十余人,提出“以职司守令之罪罪举官,以举官之罪罪职司守令”②。也就是说为了减少因举人不当导致连坐发生的概率,就要用职司守令应该承担的罪责来处理举官,用举官应该承担的罪责来处罚职司守令,使得两个官员都更加谨慎,减少犯罪。但苏轼此时并没有能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只是在既有的罪名上做了一些嫁接而已,尚囿于理论分析的框架和议论探索的层面。三、实践部分—参用所长苏轼的任官生涯是从除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始的。在长达44年的朝廷任职生涯中,他经历了三次流放,也担任过多个地方的知州、军知事,哲宗年间还官至礼部郎中、翰林学士兼侍读。③苏轼亲自处理了许多案件,见到了许多民间疾苦。经过这些生活实践的历练,他逐渐摆脱了“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④的弊端。这个阶段苏轼法律思想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概念比较,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在“校量利害”的基础上开始“参用所长”的境界。当然,至于何为长,苏轼明确提出了以便民为根本标准的观点。面对法律中不合理的地方,苏轼不但能够辨别,还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对待“免役法”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嘉祐年间朝廷颁布的免役新法,苏轼十分反对,认为这是“民所不悦,俗所不安”之法,是百般盘剥农民的恶法。但是到了哲宗期间,苏轼经过了亲历推行“给田募役法”的过程,发现此法便利百姓,效果良好,便转而主张反对废除“免役法”,反对司马光对旧法一概废除的观点。可以说,这时候的苏轼对于法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标准。在“参用所长”的指导思想下,他形成了以便民为内核的立法、执法、司法思想体系。这一点可从他的奏札、审判的实例中窥见一二。①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苏轼全集》文集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43页。②苏轼:《策别十·无责难》,《苏轼全集》文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08页。③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④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苏轼全集》文集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39页。易东炊法治思想与实践论文集>(一)立法宋朝的法律形式种类繁多,主要由律、令、格、式、编敕、制、敕、宣、御笔、申明、例等法律形式构成。①经过长时间的用法实践以及经验总结,苏轼在立法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嘉祐年间,苏轼崇尚礼制与人治,认为法“虽有所未安”,但不是当务之急。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认为这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行为。此时苏轼的态度或多或少有被他的政治立场所左右的情况,因此对新法采取一概批评、一概反对、一概要求废止的态度,更别说提出具体的制定良法的措施了。而当他到了地方任职后,亲见王安石变法后不合理的法律陷民于水火后,他才明白法制比人治更能立竿见影,喊出了“以法活人”©的口号,并将更多精力花在发挥法之“长”上,力促制定完备便民的法律。他在这方面的思考主要有:1.立法要精简哲宗上位之初,苏轼即写了《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刑政》一文,引用《书》中“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认为法律应该精简,才能防止狡诈奸吏,让百姓有法可依。并举例说道“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九律”,说明立法精要是百世不变的道。再者,还因为“其文密者,其实必疏”③,经历过实践的苏轼发现过于细致的法律缺乏弹性。如在杭州知州任上,苏轼在处理“徐戬公案”时,尽管有《庆历编敕》《嘉祐编敕》《熙宁编敕》以及《元丰编敕》等规定,但是也没能制止高丽人做辽的间人,没能解决与高丽人通商会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因此,他认为精要的法律更为实用。2.立法要适宜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宜。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在颍州知州任上,苏轼看到因为“五谷力胜税钱”民不聊生。“力胜税”指的是根据所载物品的重量收的税。①苏轼层层递进地说明了不合理的法应该废除。他先说明了农本位的社会,五谷不应该收税,否则“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再说明“五谷力胜税钱”出现的不合理,对谷物收税会导致商人不愿意贩卖谷物,农业受阻,甚至在饥荒发生的时候也因为“五谷力胜税钱”的收取而无法调度别地的①吕志兴:《宋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页。②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苏轼全集》文集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320页。③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刑政》,《苏轼全集》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35页④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苏轼全集》文集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320页。···试读结束···...

    2022-07-24 论文集 苏东坡的诗 苏东坡传论文

  • 《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张花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作者】张花氏著【页数】311【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07【ISBN号】7-5614-7434-1【价格】31.20【分类】苏东坡-生平事迹【参考文献】张花氏著.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07.苏东坡分享创造力》内容提要:《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内容试读第一章环境与苏一、苏轼其人东苏轼的全才全能,恰好证明施加于他的教育的成功:坡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代表他所处时代文学和艺术公领域的最高水平。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个人品德上的崇高威望与政治上遭受的惨烈迫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的人生也因此几起几落,不可避免地对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影响了他的家乡(今四川眉山)一千年,这里尊崇学问、读书考学的风气长盛不衰;他影响甚至塑造了杭州的性格,他有关西湖的美学思想变成一笔可再生的财富:他在黄州留下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改变了那里的社会风气;他在儋州的教化之功无人可比,使一个文化极其落后的地区民智开启,从蛮荒走向文明。这四个地方仅仅是他德泽广布的一小部分—他的影响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苏轼深沉的民本情怀,如有神助的才华,活泼亲和的性格,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把苏轼称作“坡仙”。苏轼兴趣广泛,具有很多才能,有着无数的创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今中外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拉伯雷、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也不及他全面一这种全面让人感受到中国那个时代教育的辉煌、创造力的辉煌。要知道,百科全书式的苏轼与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几乎是在同一个时代,这实在是让人充满无限敬意。孩提时期的创造力神童的诞生大都出于偶然,但苏轼的天才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的才智得到了及时的早期开发,他高出常人的智商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非智力因素也超出众人很多。比如他较早地表现出了语言的天赋,他在几岁时就能够写出非常优美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比如说那篇《却鼠刀铭》。发疑是创新的第一步,他很早就具有这种精神,并且一以贯之,创新成了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最可贵的特质。同情心、道德感、爱国情怀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为他人生观的主线。他曾经在一个孩子诞生的时候写道:“我为聪明误一生。”这句诗里的“聪明”既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也展现了他的自信。读书获得的创造力方法书是苏轼一生中最好的、从未背叛、从未割舍过的朋友,陪着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刻。围绕如何读书,他提出了“八面受敌”“由博取约”“厚积薄发”“抄书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等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方法。他是历史上读书最勤奋的人之一,一生都把读书视作最幸福的享受,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标准的书痴。创造力与文学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祖。他为词“指出向上一路”,从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主题中跳出,另辟新路,对词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做了重大的改变,唱出了雄放豪迈、慷慨激昂的歌声,成为“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为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许多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成为千古绝唱。“豪放派”发展到南宋,代表人物有辛弃疾、岳飞、张元幹、张孝祥等,其优秀的“豪放”词成为民族精神的标志。苏轼上承唐风,灌注高度的创新动力,赋予了诗歌蓬勃的生命力。形象、意境、议论、哲理,均张弛想象,具有令人惊叹的创新水平,这些成为苏轼诗歌的特点。他歌唱西湖,把西湖比作西子;他吟咏庐山,将庐山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走近看,悟出了深邃的道理;《题惠崇春江晚景》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景说理浑然交融,魅力十足。他在“乌台诗案”中所涉及的诗歌大都跟国家命运、百姓生存密切相关,寄寓了一个伟大诗人的情感。他因诗获罪,但出狱之后依然诗性不改,直到逝世前依然没有停止诗性的张扬。诗仿佛是苏轼的又一生命。苏轼的“哲理诗”,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是苏轼对诗歌发展的贡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受苏氏父子的影响,在北宋曾出现过“苏文熟,吃羊肉”的局面,而苏轼对其影响最大。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泉源涌3第一章环境地,议论纵横,畅达明快,如《喜雨亭记》《方山子传》《文与可画赏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及前后《赤壁赋》,短篇小品如《记承天寺夜游》等。从散文的创新和影响上看,苏轼可谓千年一人,这是伟大的荣耀。创造力与教育苏轼年轻时受到欧阳修等人的悉心培养,并被欧阳修视为文坛领袖的唯一接●与班者。苏轼更是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个重任。他处处搜罗、培养有志青年,因材苏施教,一旦发现有潜力者,即“收为我党”,“指出向上一路”,以“得天下英东才而培育之”为己任,使当时的文艺百花园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的局面。在他的门下卓然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李鷹、陈师道、米芾等数十位诗词歌赋书画大坡家,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苏轼是一个在教学上成才率很高的教育家,可与孔子相媲美。后人归纳了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反求诸己、教学相长、举一反三等。与孔子相比,苏轼教育思想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遵从个性发展,倡导创造力发挥;二是充满爱心的赏识教育。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创造力与书法绘画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二王、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人,自成一家,蔚为大观,被称为“苏体”。黄庭坚曾说苏轼书法“疏疏密密,随意缓急,而字间妍媚百出”。“苏体”丰腴跌宕,姿媚圆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轼同宋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他的《黄州寒食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三行书”,使“苏体”大行。苏轼以画竹石枯木著名,师承当时的墨竹画家文同(字与可),并利用自己的地位,广为宣传,形成了著名的“文湖州竹派”。苏轼还画过寒林、松雪、偃松、巨壑、海松,乐工、应身弥勒等图。米芾曾称赞苏轼“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2。他所画的螃蟹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而人物画弥勒,得到了当时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苏画写意大于写实,又符合他在《王维吴道子画》中尊王抑吴的观点。1.蔡襄(1012一1067),北宋书法家。字君漠,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其书法浑厚端庄,妍丽温雅。2.米芾:《画史》。4苏轼画风有继。他的小儿子苏过后来曾经被接进宋徽宗的宫廷作画。创造力与政治一个政治家只要秉持“勤政”“爱民”“清廉”信念,并不计得失,一以贯之地坚持一生,就是成功的政治家。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苏轼21岁进入政坛,适值强势的王安石进行变法,保守派和变法派两大派斗争十分激烈。年轻的苏轼持渐进式改革立场,反对王安石变法,不愿意留在中央与变法派共事,遂通判杭州,随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在地方官任上,苏轼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开始接受王安石的部分变法措施。但在湖州任上,变法派中的某些人弹劾苏轼在杭州时期作诗“讥讽新法”,构陷成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审问,苏轼被贬黄州,过了五年谪居生活。神宗去世后,保守派掌权,苏轼出任要职,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等到哲宗亲政,苏轼等人受到沉重打击。苏轼直到65岁才得到赦免,北归后不久就病逝了。无论在京城、地方,无论顺境、逆境,苏轼都是一个务实的、勤政的、爱民的清官。即使在被贬滴的时期,他对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也是人溺己溺,感同身受,绝不袖手旁观。黄河溃堤,他领导徐州全城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洪水,保住了徐州城,受到神宗的嘉奖。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率官民抗击过浙西大水灾。他处理政务,注意效率。他一生持温和的变法思想,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土地、军队等方面的问题,都提出过系列、完整的见解,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是既有政治理论又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苏轼处理政务时就忘了自己是文学家,精明强悍,有条不紊。当时就有人记载:“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这就是苏轼的魅力。政论与文艺批评苏轼写过大量的奏札,或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争论问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他持温和的变法思想,在与变法派和保守派的争论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立1.苏过(1072一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之幼子,时人称为小坡。曾官中山府通判。苏轼连年贬谪,过均随行;轼死,过葬轼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遂家颍昌(府治今河南许昌),自号斜川居士。所著《斜川集》已佚,后人有辑本。2.疑为李之仪所说。5第一章环境场。苏轼注意调查,目标明确,所写的政论纵横捭阖,有理有节,激情四溢,往往成为名篇佳构。他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好像也习惯接受他的意见,这是因为他的全面,也因为他的责任感。事实上,他在散文、诗歌、书法方面的精妙评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夸他“诗画一体”,还拿他与著与名画家吴道子比,称赞他“仙翻谢笼樊”;而评吴道子“犹是画工论”,一语中苏的。评孟郊、贾岛则是“郊寒岛瘦”,如今成了成语;评元稹、白居易“元轻白东俗”,最为脍炙人口。他对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的诗文,都坡有非常准确的评价,这些评价通过他的门人相互传达,形成相对统一的文艺理论审美观,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分公语言的创造力大师苏轼是一位语言大师。我们可以从“雪泥鸿爪”“春江水暖”:“拣尽寒枝不肯栖”,“大江东去”这些耐人寻味的形象和意境领略他高度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他在运用语言、创造语言方面灵感飞迸,同时也下足了功夫,“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他善于运用比喻、反喻、暗喻、博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这一点得到钱锺书先生的高度评价。有趣的是,他的老对手王安石在字的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二人经常交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佚事。苏轼能够在深入观察和汲取前人营养的基础上,在诗句语言方面下功夫,创造了无数的词语、成语,如“兔起鹘落”1“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庐山真面目”“河东狮吼”等。据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苏轼文集中的成语有数百个,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的独创。这是苏轼对于中华民族语言宝库所作出的贡献。在经学、医学、烹饪上的创造力表现苏轼是一个经学家,他熟读四书五经并对这些著作有很多创新的解释。他的1,兔起鹘落:兔子刚跃起,鹘鸟就冲下来。形容动作快速敏捷,也用来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无停滞。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簧笃谷偃竹记》:“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鸭落,少纵则逝矣。”···试读结束···...

    2022-07-24

  • 苏东坡全集:苏东坡诗集 2》苏东坡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全集:苏东坡诗集2》【作者】苏东坡著【页数】1446【出版社】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11【ISBN号】7-80607-210-1【价格】175.00(全六册)【分类】古籍-诗词-中国【参考文献】苏东坡著.苏东坡全集:苏东坡诗集2.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11.《苏东坡全集:苏东坡诗集2》内容提要:...

    2022-07-24 苏东坡诗集大全 苏东坡诗集买哪本好

  • 《国学经典丛书 第2辑 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作者】(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丛书名】国学经典丛书【页数】239【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702-0417-5【分类】苏轼-宋诗-注释【参考文献】(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内容提要:《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诗、词、文、画皆精。该书精选了东坡先生经典代表作,分诗、词、文三辑,每辑以编年体顺序时行编排。每篇诗词文辅以精当的注释和解析。《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内容试读苏东坡词精选美卷九十:“钱塘江在(杭州)城东三里,即浙江也。…自(杭州)草桥门外江西岸渡者,日浙江渡,对萧山县西兴。自六和塔渡者,日龙山渡,对萧山渔浦。”⑦渔浦:古渡口名,也在萧山境内,见上条注。献(q):歪斜。日未欹,谓太阳还没有西斜。⑧歌底曲:唱什么歌曲。底,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⑨尊前:即“樽前”。使君:汉代郡太守的俗称。宋代州郡最高长官称为知州。此处指杭州知州。据王文诰《苏诗总集》按语,此时杭州知州为陈襄。此词即与陈襄一同观潮时所作」【评点】这是一首实写钱塘观潮的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任杭州国通判时。开篇没有直言潮水如何波澜壮阔,而是抓住了钱塘潮中最精彩的学个虽小却震撼人心的影像:在际天而来的滚滚波涛中,作者指给读者的是经“万顷波中一点红”,就是这一点红,恰恰是夺人眼球、震人心魄的所在典谁能在如此汹涌的波涛中完成摇旗出没的惊险动作?只有“江南踏浪儿”。丛从情理上说,这个过渡既顺畅又自然;从难度上说,这只小红旗绝非常人所书能摇撼在狂潮之上,这就把观潮中的自然奇观和人文奇观有机地结合在一第起。接下来“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是描写岸上的观众对这个“踏浪儿”的精彩表演做出的反应:很多人都在惊呼:这位勇士在水上做出辑的各种姿态,就像个醉汉东倒西歪,却又总能稳稳地驾驭着惊涛骇浪,履险如夷,观众出于对他的赞叹,不由得齐声唱起了水神之曲下阕由惊险过渡到平定,西兴渡口的船帆刚刚落下,渔浦渡口旁的山头还悬挂着太阳。这两句意在说明此时江潮已神威不再,整个过程从高潮进入了平复期,所以下句出现了“送潮”二字。如果说前六句都在写“弄潮者的形象,最末两句则是把“观潮者”的主体展现出来一原来是本州通判陪004同知州前来观潮,而且饮酒赋诗,其乐何及?苏轼的词,很少有单纯写景物的,哪怕是再简短的小词,也会有人物的影像活跃其中,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卜算子烧感旧蜀客到江南①,长忆吴山好②。吴蜀风流自古同,归苏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③,共藉西湖草①。莫惜尊前东仔细看,应是容颜老。诗【注释】①蜀客:苏轼自称。江南:此处指杭州。②吴山:《咸淳词临安志》卷二十二:“吴山在城中。吴人祠子胥山上,因命日胥山。今山上有忠清庙、天明宫、中兴观、清源观、瑞云院。”③去年人:指杭州精选知州陈裹。④共藉西湖草: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集【评点】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三月苏轼从润州返回杭州途中。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与陈襄情同莫逆,虽是暂时离别,依然抑制不住思念之情,不但写了这首词,还有《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诗。此词除了对友人的思念这一主题之外,还注入了相当浓厚的思乡情绪。案上阕开篇便强调自己是“蜀客”而不是江南人,为下面的思乡埋下伏线。当然,江南的确很好,很值得人眷恋,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实情。接下来怎么样005呢?作者巧妙地把蜀中和江南联系在一起一“吴蜀风流自古同”,蜀中天府的种种风流,丝毫不比江南逊色,这又为下一句“归去应须早”张目:既然吴蜀并没有太悬殊的优劣,何必非要流连于江南呢?下阕回到二人间的友情,作者回忆去年与陈襄一起到西湖游览,席地而坐的温馨场景,浓情不言自发。随后两句把前面强调的“蜀客”拉了进来,又把“归去应须早”的情绪也串连在一起,道出了内心深处的不变情愫,既然本是蜀客,年纪又已老大,还不该考虑归乡的大计吗?通读全篇,思乡之情无处不在,即使是说到友情,也没忘了强调自己的年纪。可以说此词的主线虽然是写对友情的珍视,但怀乡思归却一直紧紧缠绕在主线上,就像拧麻花一样,让人感到作者情绪的闪烁和跳跃甚至是纠缠,最终达到的竟是“喧宾夺主”的奇异效果江神子国学经猎词①典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右擎苍③。锦帽貂裘,丛千骑卷平冈④。为报倾城随太守⑤,亲射虎,看孙郎6。书酒酣胸胆尚开张⑦。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第何日遣冯唐⑧?会挽雕弓如满月⑨,西北望,射天狼”。辑【注释】①猎词:一本副标题作《密州出猎》。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载,熙宁八年(1075)夏,密州大旱,苏轼带领僚属到州南的常山神祠祈雨。“与同官习射放鹰。…作《江神子》”。②老夫:作者第自称。这一年苏轼四十岁。聊发少年狂:姑且发一发少年轻狂。③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古代犬、鹰都是打猎时必备的助手。④千骑卷平冈:上千匹马席卷了平缓的山冈。指此猎气势十006分宏壮。⑤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回报全城百姓都来捧场观看以知州为首的狩猎。汉代郡中的最高长官称太守,此处代指知州。⑥亲射虎,看孙郎:意谓要像当年孙权那样威猛,显示出亲手射杀猛虎的气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汉献帝建安二十三(218)年十月,孙权率兵入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⑦酒酣胸胆:谓饮酒之后心胸开阔,胆气豪壮。尚开张:指酒劲正浓,充满精力。⑧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时冯···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全集(3460首)

  • 苏东坡传 第1部 放我狂疏》许葆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传第1部放我狂疏》【作者】许葆云著【页数】347【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702-0822-7【价格】CNY120.00(3册)【分类】长篇历史小说-中国-当代【参考文献】许葆云著.苏东坡传第1部放我狂疏.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苏东坡传第1部放我狂疏》内容提要:《苏东坡传》是历史作家许葆云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全书从青年苏东坡崭露头角、名动天下时写起,记叙他在官场中的坎坷与挫折,直至羽化登仙的终极浪漫,展示了一代文学巨匠苏东坡的才华与情思,进而映射出庙堂之上传统文人的精神内核与人生际遇。全书背景宏大,通过熙宁变法、朝廷党争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北宋时期几代帝王治下的社会变迁和时代风貌。《苏东坡传第1部放我狂疏》内容试读许葆云著蘇東岐傳放我相流长江文艺出版社人长江史版传鮮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苏东坡传:全三册/许葆云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6ISBN978-7-5702-0822-7I.①苏…Ⅱ.①许…L.①长篇历史小说一中国一当代IV.①I247.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18519号策划编辑:陈俊帆责任编辑:徐晓星责任校对:毛娟设计制作:格林图书责任印制:邱莉胡丽平出版:《良江劣版待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地址:武汉市雄楚大街268号邮编:430070发行:长江文艺出版社htt://www.cjla.com印刷:湖北恒泰印务有限公司开本:720毫米×970毫米1/16印张:65.25插页:3页版次:2019年6月第1版2019年6月第1次印刷字数:940千字定价:120.00元(全三册)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27一8767930887679310)(图书出现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L第一章两篇奇文一被误会也是运气大宋仁宗嘉祐元年是个多雨的年份,五月间,京师汴梁大雨不止,这个建在低洼处的繁华都城顿时告急,仁宗皇帝赵祯亲下诏敕,百官出城督查河工,京师周围动员二十万百姓护堤堵水,可惜人力不能与天斗,大雨不止,河患无穷,堵不胜堵,终于在一天深夜蔡河决堤,洪水如猛兽出笼直扑城池,漫城而入,把一座蔡河水门淹了个无影无踪,继而由外城直犯内城,保康门、朱雀门淹得连城门洞子都看不见了,高头街、甜水巷、界身巷、东榆林巷枣家子巷、袜續巷到处浊水横流,大相国寺、兴国寺都成了洪涛之中的“金山寺”,开封府、御史台、马军衙门进奏院、都亭驿、审计院、左藏库全被水淹,就连朱雀门外的国子监和筑有高台的太庙也不能幸免,官僚吏役们顾不得身上的纱帽官袍,一个个扛袋执锨满头大汗忙着堵水东坡传可水势汹汹一浪高过一浪,直冲到大内宫墙下才渐渐止住也就一夜工夫,汴梁半城尽毁,大水冲坏民房万余间,放我狂疏百姓们蹚水乘舟四处躲避,城墙上到处挤满灾民,眼瞅着自家的房屋财富被汹涌而来的污水淹没,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四这场大水灾一直延续了两个月,直到七月大雨才止。此时的汴梁城里已经看不见街巷市集,车马行人也断了踪迹,只有无数小船穿行于腐臭的浊水之间,那些动歪脑筋想发一笔邪财的贩子从四乡八镇驾舟而来,船上装着成筐的馒头沿街吆喝叫卖,一个馒头要卖平时十倍的价钱。受困的灾民离家虽只一步之遥,却有家难归,只能从随身带的小包袱里掏出钱来买几个馒头,坐在屋顶上凑合啃着两口。虽然脚下处处皆水,这些人却没有一口净水可吃,又有贩子载着水桶叫卖“甜水”,一瓢水,硬是卖出一壶酒的价钱来东京汴梁城,拥有百万人口的当世第一繁华都会,号称天下通衢,只因一场水患,竟沦落到如此丑恶不堪的境地,仁宗皇帝赵祯又羞又气,立刻命宰相富弼、文彦博觐见,对这两位老先生不好当面责备,只是酸言冷语说了几句,两位宰相羞赧而退,立刻叫来开封府相关办事人等好一顿申斥,吓得府尹推官魂飞魄散,回到衙门就把书办差役唤到堂前指着鼻子叫骂,命他们舍下身家立刻出去堵口抽水!同时官库大开,几十万贯铜钱顿时派发下去,四县招募人夫,几天就召集了十多万人,筑坝的,抽水的,开挖明沟引渠排水的,整固要紧衙门和著名寺庙的,从蔡河边直到大内皇城的城墙根下到处人声鼎沸,闹作一团。对于汴京水患,仁宗皇帝深自厌恶,虽然不出宫门,却是一日三问。催逼之下,连遭申斥的重臣们不等积水排净,已经奏报陛下,只说大水已退。仁宗皇帝这才松了口气。这天入夜之后仁宗皇帝处置完国事,忽然想起遭了大灾的汴京百姓,就在太监搀扶下登上禁城的城墙,想看一看繁华的汴京夜市恢复到何种程度。哪知上城一看,御街、南街、东街、西街、曹门街、高头街、马行街、杨桥街到处空寂无声,瓦肆之内无数曲馆青楼已经开了门,灯火辉煌,往日挥金掷玉纵情声色的人潮却无影无踪,满街艳丽的灯影只照见一汪腐臭的污水,第微风吹过,红影摇曳,浊水微漾,金鳞赤火在水面上闪闪烁烁,好像一条垂章死的黑龙在仁宗脚下蜷曲挣扎,黑暗中隐约传来百姓的哀哭,正是这病龙无两力的呻吟这片灯火辉煌的惨淡街市正是大宋王朝的缩影。太祖、太宗、真宗、仁文宗四代圣天子宽仁厚德的统治在中原大地上造就了一个人文荟萃、锦绣无边0的盛世,可在盛世繁华掩盖下,大宋王朝先天的痼疾早已渐渐发作。五自开国以来,宋朝历代皇帝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酿成大祸的教训,收军权、收政权、收事权、收宰相权,把天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仍然疑心重重,不信武将、不信宰相、不信百姓、不信军队,于是朝廷中宰相、参知政事、知制诰多头并存,牵制纠缠,地方上知府、通判各领事权,相互掣肘军队里武将位下,文官在上,专以文官制武将。到这个地步尤嫌不足,又鼓励官员们风闻奏事,捕风捉影互相攻讦,借机把朝野官员谪来贬去,让他们坐不稳官位,不能培植势力;各地兵马也时时调动,军士将领疲于奔命,弄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军力赢弱,屡战屡败官员互相监视,武将被文臣压制,朝野官职泛滥,衙门效率低下:北有辽国虎视,西有西夏犯边,战事连连,大宋朝廷不得不向辽国和西夏交纳岁币,用钱买来不安分的和平;国内经济号称繁荣,单是税收一项,官库岁入竟达一亿贯以上,比大唐开元盛世还要多出两倍!却只够勉强应付开销,地方稍有歉收,朝廷度支就入不敷出,亏欠的银钱只能变成苛捐杂税,最后都着落在百姓们身上,于是民间越发困苦,草民断了活路,揭竿造反时有发生,仁宗皇帝虽然英明仁厚,是位天人共赞四夷尊崇的明君圣主,可面对历代积累的弊政困局,也是一筹莫展。想到此,仁宗皇帝面对一城腐水,不觉潸然泪下。不管怎么说,大宋王朝毕竟是铜浇社稷,铁打江山,汴京也仍然是举世第一富裕大城,一场水患肆虐数月终归退去了,于是市集重开,瓦肆重兴,御街上照样人来车往,大相国寺仍然香火鼎盛,官员富户们回到家里,把淤泥收拾干净,硬木家具擦拭一新,过的仍然是锦衣玉食的富贵日子,也就一个月光景,天下人已经把这场水灾淡忘了。仁宗嘉祐二年正是开科取士的年份。因为这是改元嘉祐以后的第一场进苏东士大考,加之头年那场大水让皇帝心里郁结难消,所以对这次科举异常重视,坡传特下旨命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担任知贡举,主持这场进士大考,又命龙图阁直学士梅公仪、翰林学士王禹玉、起居舍人知谏院范景仁、知制放我狂诰韩子华同权知礼部贡举,协助欧阳修为国选士。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出身,至今已做了二十七年的官,与大宋朝其他官员一样,欧阳永叔的官做得很不安稳,时常只被皇帝调来贬去,糊里糊涂,今年不知明年将在何处上任,可要说起文章,···试读结束···...

    2022-07-24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著【丛书名】纪念林语堂诞辰127周年私藏本【页数】322【出版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07【ISBN号】978-7-5104-3527-0【价格】36.00【分类】苏轼(1037-1101)-传记【参考文献】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07.图书封面:苏东坡传》内容提要: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苏东坡传》内容试读4元1610年)宋仁宗景福三年至六年卷一童年与青年的第一章文忠公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一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更为充分。在我头脑里,苏/3藏家,在苏东坡去世之后,立即开始搜集苏东坡的墨迹书简等,刻之于石,拓下榻片出卖,供人做临幕书法之用。有一次,苏东坡因对时事有感而作的诗,立刻有人抄写流传,境内多少文人争相背诵。苏东坡虽然发乎纯良真挚之情,但内容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当时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国都之际,当权者之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势严重,苏东坡几乎险遭不测。他是不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贬谪期间,对不够亲密的朋友他说是已然后悔,但是对莫逆之交,他说并无悔意,并且说,倘遇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由于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当时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心地狭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挣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是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地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萨克雷(Thackeray),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风,现在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兹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讽刺文学家绥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论定”。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不过有这种区别一人/5生是如同戏剧,但是在人生的戏刷里,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因此在给过去的人写一本传记时,我们能把一场一场已经完成的戏,逐一观看,观看由人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环境所引起的必要的发展,这自然是一项重大的方便。在我将《苏东坡传》各章的资料钻研完毕,并且了解了为什么他非要有某些作为不可,为什么非要违背他弃官归隐的本意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中国的星象家,给一个人细批终身、预卜未来,那么清楚、那么明确,事故是那么在命难逃。中国的星象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写在一个折子上,当然卦金要远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传记家的马后课却总比星象家的马前课可靠。今天,我们能够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看出来那同样的无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断然无疑的是,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不管过错是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的历史。凡是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政治腐败,善良的百姓都因躲避税吏贪官,相继身入绿林而落草为寇,成了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了。在苏东坡的青年时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贤臣。到北宋将亡之际,此等贤臣已丢官去位,悉数凋零。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台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干小人取而代之,此时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纯良儒臣,宁愿遭受奸宄之毒手,不肯背弃忠贞正义。等到第二次党争祸起,在愚痴的童子帝王统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经死亡,其余则在流谪中谢世。宋朝国力之消弱,始自实行新法以防“私苏东坡传/6···试读结束···...

    2022-10-27

  • 《杭州名人小丛书 苏东坡》钟旖旎,张晔编著;吴晨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杭州名人小丛书苏东坡》【作者】钟旖旎,张晔编著;吴晨主编【丛书名】杭州名人小丛书【页数】60【出版社】杭州:杭州出版社,2015.11【ISBN号】978-7-5565-0274-5【价格】15.00【分类】苏东坡(1036~1101)-生平事迹【参考文献】钟旖旎,张晔编著;吴晨主编.杭州名人小丛书苏东坡.杭州:杭州出版社,2015.11.图书封面:苏东坡》内容提要:杭州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而且名士汇集,人文荟萃。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就宋仁宗也发出了“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由衷赞叹。杭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不仅仅是因为杭州的美景,而是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苏东坡先后两次来杭州任地方官,杭州的山水抚慰了他的心灵,苏东坡很快就融入了这座城市,美丽的山水赋予他灵感,他留下了众多的西湖诗词,而西湖也在他笔下得到了最传神的描绘。对杭州人民来说,苏东坡不仅仅是宋代杰出的大文豪,大书画家,更是杭州百姓的老市长。在杭州的五年,他浚湖筑堤,开挖水井,建造病坊,救济灾民,他的功绩为人们所感念,他的恩泽为人们所铭记。千百年来,斯人已逝,生活在西子湖畔的人们却一直惦念着这位亲民、爱民的父母官。《杭州名人小丛书苏东坡》内容试读第一章一蓑烟雨任平生第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个人若诞生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么他往往能得益于天地间丰沛的灵秀之气的滋养。北宋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蓑烟雨任平生月8日),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就诞生于秀美的四川眉山。相传四川当地有座风景秀丽的山林名唤彭老,终年草木葱郁。可苏东坡出生的这一天,山上瞬间草木凋敝,死气沉沉。直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去世后,彭老山才再次恢复了生机。(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四川的百姓苏东坡像们便相信这是苏东坡吸取了天地间的灵气。苏东坡八岁入学,自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才智。因为父亲苏洵要东游应试,教导兄弟俩的任务就由他杭州名们的母亲—程氏承担。程氏是眉山大户程文应的女儿,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比苏洵小一岁。婚后遵循着小丛书·苏东坡传统的礼教,勤俭持家,孝顺翁姑。高阳氏2苏章,(汉顺帝时人,官冀州树史)苏味道(唐武则天时人,位至率相,后贬眉州刺史,其子始居眉州)苏泾苏新苏苏果苏序苏漆(伯父)苏澳(伯父)苏海(父)苏景(兄)苏秋苏搬(弟)】苏迈苏途、苏过苏逐(前妻王弗生)(后妻王闻之生)(要王朝云生)苏氏家族世系表···试读结束···...

    2022-07-24

  • 苏东坡词传 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丁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作者】丁耽著【页数】226【出版社】北京:台海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168-2689-8【价格】39.80【分类】苏轼(1036~1101)-传记【参考文献】丁耽著.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北京:台海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内容提要:这是一本苏东坡传记。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词、文、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与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此书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融东坡的生平事迹与经典诗词为一体,将他少年时的惊世才情、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愈挫愈勇、老年时的达观淡泊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内容试读第一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002_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第】章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充满了各种不可知,生活的轨迹无人能说得清楚,就如同鸿雁飞过,偶尔驻足,雪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当鸿雁再次飞起雪地融化,便会无迹可寻。我们的人生坐标到底有没有规律,又是谁主宰着这一切?很多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问过自己这两个问题。千年前,当苏轼面对六年前题诗的僧舍时,他试图从斑驳的墙壁中找寻当年的踪影,脑海中也在不停地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他很疑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宰自己的人生坐标,让他总是身不由己。苏轼出生时,辉煌的大唐盛世早已走远,诸如李白、杜甫这样傲视天下的大文豪也变成了传说,但是繁华落幕并不代表一定会满地衰草枯杨。宋太祖虽然行伍出身却喜欢读书,非常尊重和推崇读书人,曾留下训诫“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北宋皇帝承继着这样的遗训,一代又一代将北宋打造成“文人的天堂”。第一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003苏轼的父亲苏洵询也是读书人,却是有些叛逆的读书人,他虽然禀赋颖异却不肯读书,也许是因为性格特立独行不服老师管教,又或者是因为根本瞧不上那个时代的教育,他终日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无意功名,虽然亲友中已有数位早早地取得了功名,但他仍然怡然自得地成为眉山城里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即1037年1月8日,苏洵已经二十七岁,在眉山苏家老宅里,他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孩子出生并没有出现什么异象,也没有发出特别的哭声,来得很安静。苏洵为这个儿子取名“苏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做扶手用的横木,一共有三个面,相当于车的围栏,可以让人们在乘坐马车时抓扶依靠,有了它人们不容易从马车上摔下来。“轼”对于马车不可或缺却又没那么引人注目,苏洵对儿子还是满怀期待的,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却又要求他老实低调,谨守本分。但对苏洵来说,抱起这个婴儿的那一刻似乎他的生命得到了重生,很多缠绕心头的困惑因他的到来而豁然解开,既然希望儿子成为栋梁之材,他自己也不该再韶光虚掷,要做点什么了。苏洵开始发愤读书,精研“六经”百家之书,稽考古今成败之理,想要追回自己曾经浪掷的大把好时光。只不过结果不004_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能如他所愿,接连几年名落孙山让他心灰意冷,怀疑命运是否根本就没给他安排文人的轨迹。其间,他的长子又不幸天折,唯一让苏洵欣慰的是他又有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苏辙。他的满腹才华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心中隐隐感觉命运安排给自己的轨迹或许就是成为儿子们的“师者”,再不上科场的他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苏轼和苏辙。春花、夏荷、秋月、冬雪,眉山老宅的景致年复一年轮转,唯一不变的画面是父子三人窗下共读,父亲的教导和弟弟的陪伴渗人苏轼的骨血中,不光成为滋养他成长的养分,也成为他有趣的灵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苏轼二十岁那年,父亲苏洵觉得时机成熟便带着兄弟俩上京赶考。苏家父子三人骑着毛驴,山一程水一程,山路虽然崎岖,但三人一路高谈阔论更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豪情。在第一次上京的苏轼眼里,人生道路大概也如此次旅程一样美妙无比。人生坐标第一次发生空间转移,任谁都难免有些惶恐不安,然而当苏轼走出眉山城的那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因为此时他并非孤身一人,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在自己身边。从四一路走到河南渑池,借宿于当地老僧奉闲的僧舍,···试读结束···...

    2022-07-24 孤灯 诗词 孤灯的书怎样用词

  • 《做人做官苏东坡》沙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做人做官苏东坡》【作者】沙爽著【丛书名】古代清官故事系列【页数】173【出版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11【ISBN号】978-7-5174-0334-0【分类】苏轼(1036~1101)-生平事迹【参考文献】沙爽著.做人做官苏东坡.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11.图书封面:苏东坡》内容提要:本书通过一个个故事刻画出了苏轼血肉丰满的清官形象,为大家展示出一个并不为众人所熟知的苏东坡。主要内容包括:做官与做人,皆有渊源、“苏贤良”是怎样诞生的、听劝的皇帝要表扬、天堂之水清兮、温情的法官等。...

    2022-07-24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