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概论 国学讲演录》章炳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作者】章炳麟著【丛书名】中国学习名著丛书【页数】249【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2【ISBN号】978-7-5581-1927-9【价格】39.80【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章炳麟著.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包括: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内容试读国学讲演录4国学讲演录汉人所谓“六艺”,与《周礼·保氏》不同。汉儒以六经为六艺,《保氏》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者,小艺也。语似分歧,实无二致。古人先识文字,后究大学之道。后代则垂髫而讽六经;篆籀古文,反以当时罕习,致白首而不能通。盖字体递变,后人于真楷中认点画,自不暇再修旧文也。是正文字之小学,括形、声、义三者而其义始全。古代撰次文字之书,于周为《史籀篇》,秦汉为《仓颉篇》,后复有《急就章》出。童蒙所课,弗外乎此。周兴嗣之《千字文》,《隋书·经籍志》入小学类。古人对于文字,形、声、义三者,同一重视。宋人读音尚正,义亦不敢妄谈。明以后则不然。清初讲小学者,止知形而不知声义,偏而不全,不过为篆刻用耳。迨乾嘉诸儒,始究心音读训诂,但又误以《说文》、《尔雅》为一类。段氏玉裁诋《汉志》入《尔雅》于《孝经》类,入《仓颉篇》于小学类,谓分类不当。殊不知字书有字必录,周秦之《史》、《仓》,后来之《说文》,无一不然。至《尔雅》乃运用文字之学。《尔雅》功用在解释经典,经典所无之字,《尔雅》自亦不具。是故字书为体,《尔雅》为用。譬之算术,凡可计数,无一不包。测天步历,特运用之一途耳。清人混称“天算”,其误与混《尔雅》、字书为一者相同。《尔雅》之后,有《方言》,有《广雅》,皆为训诂之书,文字亦多不具。故求文字之义,乃当参《尔雅》、《方言》;论音读,更须参韵书,如此,文字之学乃备乾嘉以后,人人知习小学,识字胜于明人。或谓讲《说文》即讲篆文,此实谬误。王壬秋主讲四川尊经书院,学生持《说文》指字叩音。王谓:尔曹喻义已足,何必读音?王氏不明反语,故为是言。依是言之,《说文》一书,止可以教聋哑学生耳。今人喜据钟鼎驳《说文》。此风起于同、光间,至今约六七十年。夫《说文》所录,古文三百余,古文原不止此。今洛阳出土之三体石第一章小学略说5经,古文多出《说文》之外。于是诡谲者流,以为求古文于《说文》,不知求之钟鼎。然钟鼎刻文,究为何体,始终不能确知。《积古斋钟鼎款识》释文,探究来历,不知所出,于是诿之日昔人。自清递推而上,至宋之欧阳修《集古录》。欧得铜器,不识其文,询之杨南仲、章友直(杨工篆书,嘉祐石经为杨之手笔;章则当时书学博士也)。杨、章止识《说文》之古文,其他固不识也,欧强之使识,乃不得不妄称以应之。《集古录》成,宋人踵起者多,要皆以意测度,难逭妄断之讥。须知文学之学,口耳相受,不可间断。设数百年来,字无人识,后人断无能识之理。譬如“天地玄黄”,非经先生口授,何能明其音读?先生受之于师,师又受之于师,如此数千年,口耳相受,故能认识。或有难识之字,字书具在。但明反切,即知其音。若未注反切,如何能识之哉?今之学外国文者,必先认识字母,再求拼音,断无不教而识之理。宋人妄指某形为某字者,不几如不识字母而诵外国文乎?宋人、清人,讲释钟鼎,病根相同,病态不同。宋人之病,在望气而知。如观油画,但求形似,不问笔画。清人知其不然,乃皮傅六书,曲为分剖。此则倒果为因,可谓巨谬。夫古人先识字形,继求字义,后乃据六书以分析之,非先以六书分析,再识字形也。未识字形,先以六书分析,则一字为甲为乙,何所施而不可?不但形声、会意之字,可以随意妄断,即象形之字,亦不妨指鹿为马。盖象形之字,并不纤悉工似,不过粗具轮廓,或举其一端而已。如“八”字略象人形之侧,其他固不及也。若本不认识,强指为象别形,何不可哉?倒果为因,则甲以为乙,乙以为丙,聚讼纷纷,所得皆妄。如只摹其笔意,赏其姿态;而阙其所不知,一如欧人观华剧然,但赏音调,不问字句,此中亦自有乐地,何必为扣槃扪烛之举哉!宋人持望气而知之态度以讲钟鼎,清人则强以六书分析之。然则以钟鼎而驳《说文》,其失不止偏闰夺正而已。尝谓钟鼎款识,不得阑入小学;若与法帖图象,并列艺苑,斯为得耳。《四库》书列入艺术一6国学讲演录类,甚见精卓。其可勉强归人小学类者,惟有研究汉碑之书,如洪氏《隶释》、《隶续》之类而已。文字之学,宜该形、声、义三者。专讲《说文》,尚嫌取形遗声,又何况邈不可知之钟鼎款识哉?盖文字之赖以传者,全在于形。论其根本,实先有义,后有声,然后有形,缘吾人先有意思,后有语言,最后乃有笔画也(文字为语言之代表,语言为意想之代表)。故不求声、义而专讲字形,以资篆刻则可,谓通小学则不可。三者兼明,庶得谓之通小学耳。《说文》以形为主,《尔雅》、《方言》以义为主,《广韵》之类以声为主。今人与唐、宋人读音不同,又不得不分别古今。治小学者,既知今音,又宜明了古音。大徐《说文》,常言某字非声,此不明五代音与古音不同故也。欲治小学,不可不知声音通转之理。段注《说文》,每字下有古音在第几部字样,此即示人以古今音读之不同。音理通,而义之转变乃明。大徐《说文》,每字下注明孙愐反切,此唐、宋音,而非汉人声读。但由此以窥古音,亦初学之阶梯也。要之,形为字之官体,声义为字之精神,必三者具而文字之学始具。许君之言日:“惟初太极,道立于一。”“一”之为字,属指事。盖人类思想,由简单以至繁复,苦结绳之不足致治,乃有点画以作识记,则六书次第,以指事居首为最合,指事之次为象形。《说文》之界说日:“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D是也。”此皆独体之文,继后有形声、会意,则孳乳而为合体之字。故形声之界说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之界说日:“比类合谊,以见指捐,武、信是也。”指事、象形在前,形声、会意在后,四者具而犹恐不足,则益之以转注,广之以假借,如是,则书契之道毕,宪象之理彰。指事之异于象形者,形象一物,事咳众物。以二=为例,二=所咳者多,而日月则仅表一物。二三二字,视之察之,可知其在上在下。此指事之最易明白者,故许君举以为例。···试读结束···...

    2023-02-03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国学概论》马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作者】马瀛【丛书名】国学语丝丛书【页数】361【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117-3451-8【价格】35.00【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马瀛.国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内容提要:这是一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国学的专著。我国以儒佛道三家思想为基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学东渐之后产生了危机,如何面对这个传统,认真地加以整理使之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扬光大,的确是一个世纪以来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不厚古非今,亦不妄自菲薄,在章太炎、钱穆等国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之上重加厘正,以通俗、浅近的语体介绍了中国近三千年传统文化的沿革、发展。《国学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编绪论国学语丝2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国学定义第一节国学名称之由来国学之名,何自始乎?秦、汉以前,学术分类,曰“教”、曰“家”,不以学名也。如《礼记·经解篇》之称六艺为“诗教”、“书教”、“乐教”、“易教”、“礼教”、“春秋教”;《汉书·艺文志》之称诸子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是也。《论语》云:“文学子游、子夏。”是虽有文学之称,然解者皆谓指文章与博学言,与今之所谓“文学”者异义,是古之时,不特无“国学”之名,抑亦不称各种学术曰“学”也。及西汉之末,刘歆作《七略》,始称研究文学话训之学为“小学”,于是“学”之名以立,厥后遂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等之称。而古之所谓方技、若数、若医,亦皆缀以学名,曰“算学”、“医学”矣。迨清儒以考据之学,与宋、明儒者性理之学,分道扬镳,乃有“汉学”、“宋学”之名,然是时犹无“国学”之称也。道、咸之间,欧风东渐,于是凡由西方迻译而来之学术,概称之曰“西学”;而我国固有之学术,不可无对待之名辞以称之,“中学”之名,于是应运而生焉。光绪中叶,海内学者,虑国学概论第一章国学定义中国固有学术,因西学之侵入而式微也,群起而保存之,于是遂有“国粹”之名。然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天壤间之精英,则国粹之名,容有不当,于是章太炎特改称之曰“国故”;《国故论衡》一书,即首以“国故”称中国固有之学术者也。“国故”者,盖为中国掌故之简言。“掌故”二字,始见于《史记》,本谓一国之文献,故章氏遂立此名,然国故乃指所研究之对象,不可指研究此对象之科学。于是称此研究对象之科学者,有“古学”、“中学”、“国故学”、“国学”等歧异之名辞,然“古学”本因“新学”之名而生,含义混淆,本不适用。“中学”之名,以西人称我国之学术斯可;若我国人亦自称其固有学术曰“中学”,实嫌赘废,且与学校之称易混,亦未得当,此四名辞之中,自以“国故学”、“国学”二名为宜,顾“国故学”之“故”字,限于文献,未能将固有学术包举无遗,微嫌含义窄狭,故不如径称之曰“国学”为较宜。“国学”之名,始自何人,今已无考,然最早出见于光绪末年,可断言也。当章太炎羁旅日本时,称其研究中国学术机关曰“国学讲习会”,同时刘师培等亦有“国学保存会”设立,国学之名,殆始此欤!第二节国学之定义及其解释何谓国学?初思之似应声即可以解答;及再三考虑,则解答之困难随之而俱进,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国学,整理国故之声浪,弥漫国中,顾谁为立详明适当之定义乎!惟曹聚仁《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一文,始有比较精确之定义,今节录于下:国学语丝4第一编绪论“国学者,中华民族以文字所表达之结晶思想,用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记载其生灭,分析其性质,罗列其表现形式,考察其因果关系者也。简言之,国学者,以我国固有学术为研究之对象,而以科学方法处理之,使成为一种科学者也。”此定义语句颇长,不易明了,今详解之:(甲)结晶思想,思想者,谓由经验与思虑所生意识之现象,顷刻之间可生灭至无量数者也。结晶思想者,不问其以个人或群众为出发点,不问其发之于言语,或见之于篇什;不问其为一己之创见,或沿袭旧有之思想;但以其思想而通过个人或群体之生命,作有意识之容纳,且渗透于生活之内部,具有时间及空间性者为准。(乙)文字表达结晶思想表达之形式甚多:或以声音发之,则为语言;或以文字达之,则为篇什;或见之于行为,则为习惯、风俗与制度等。此则专以文字表达者为限。(丙)记载生灭亘古今而不惑、放四海而皆准之真理,在今日已先后为吾人所否认;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之圣人,亦相继为历史上之僵石,今后吾人唯有以思想为适应时代特别环境而发生,不承认世间有纯粹理想、纯粹理论存在之余地。故国学中所述及之思想,决不凭主观之取舍,为片面之记载;亦不拘拘于一二人之成说,目之为万世纲常,唯于适应时代而发生之思想,及因时代变化而衰老之思想,皆一一为之详述。此国学之第一职务也。(丁)分析性质观察思想,不当求之于其表而于其质。孟轲排斥杨、墨,求之形,则孟之学说,似必与杨、墨相径庭;考其实,则孟说有为杨、墨所渗透,而与孔子学说相违反者。朱熹诽议佛、道,而其学说则自佛学变化而来者甚多。故治国学者,国学概论第一章国学定义5必类比求其同,较量明其异。此国学之第二职务也。(戊)罗列表现形式思想不通过民族性,则其思想必自生自灭;其通过民族性者,则必影响于生活、制度及组织。中华民族之艺术、风俗及政治组织,迥然与他民族不同,此即思想之表现。国学虽不专为形式表现之记载,而于思想影响所及者,则必为之罗列焉。此国学之第三职务也。(己)考察因果关系在某种环境中,乃产生某种思想;某种思想产生,其新环境又随之以造成,此思想与环境之因果关系也。故思想之来,必非空前绝后,无所依据,或以旧有思想为根据而光大之,或取其局部而另辟一蹊径以明之,或取否认态度而反对之;要之,彼此皆息息相关,此思想与思想之因果关系也。胡适谓:“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想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梁启超谓:“墨子少年,也会学儒者之业,受孔子术;既乃以为其礼烦扰,伤生害事,糜财贫民,于是自树一帜。所以墨子创教之动机,直可谓因反抗儒教而起。”皆考察因果关系者也。(庚)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我国先哲之学说,其至理精义,多有可称者;然而如斯汗牛充栋之典籍,欲赖有涯之人生以赴之,终觉力不从心。且各家学说,常于各种典籍,东鳞西爪,散见分载,读者如披沙拣金,用力多而呈功鲜。盖吾国之典籍,罕为有组织之编次,及有系统之记述,其所抱之主张,亦多隐跃于字里行间,未尝以合理的方式明白晓喻之也。如朱熹之哲学思想,卓然有以自异;然其思想,散见于《四书集注》及《语录》中,欲求一可以完全了解其思想之著作,终不可得。戴震清代学术之中心也,学者亦仅能于其各种著作中,窥见其学术之一斑;清代之经学家崇拜戴氏者虽不乏其人,从未闻有汇集戴氏之国学语丝6第一编绪论事实、思想、著作等而成一书者;直至民国十二年冬间,晨报社于戴氏二百年生日纪念,始有《戴东原》一书之刊行。至若《史通》、《文史通义》、《国故论衡》等书,其立言精警,合乎论理,编次整严,颇有组织,然谓之有系统,则未也。故识者谓我国五千年来,仅有学术之资料,而无独立之学术,非德言也。国学之使命,即在以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建设一种学术。合理云者,即谓认客观性之存在,不为主观性之附会也。如崔述著《考信录》以经籍中确可依据之资料,次第编录,绝不厕以一己之私见是也。组织云者,以归纳方法求一断案,以演绎方法,合之群义。如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是也。系统云者,或以问题为中心,或以时代为先后,或以宗派相连续,于凌乱无序之资料中为之提纲挈领也。如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等是也。···试读结束···...

    2023-02-03

  • 《鸿儒国学讲堂 国学概论 国学略说》章太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鸿儒国学讲堂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作者】章太炎著【丛书名】鸿儒国学讲堂【页数】263【出版社】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546-1034-3【价格】54.00【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章太炎著.鸿儒国学讲堂国学概论国学略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鸿儒国学讲堂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内容提要:本书由“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两部分构成,均为章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之论。“国学概论”主要论述了国学之派别。“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鸿儒国学讲堂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内容试读画孙矩公第一章概论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些书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国学概论”分做两部研究:甲、国学之本体一、经史非神话二、经典诸子非宗教三、历史非小说传奇乙、治国学之方法一、辨书籍的真伪二、通小学三、明地理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2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五、辨文学应用甲、国学之本体一、经史非神话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其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国学概论3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最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做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句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太史公作《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二、经典诸子非宗教经典诸子中有说及道德的,有说及哲学的,却没曾说及宗教。近代人因为佛经及耶教的圣经都是宗教,就把国学里的“经”,也混为一解,实是大误。“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明代有线装书的名目,即别于那种一页一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因为墨卷没有保存的价值,别的就称做线装书了。古代记事书于简。不及百名4国学概论国学略说者书于方,事多一简不能尽,遂连数简以记之。这连各简的线,就是“经”。可见“经”不过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几部书罢了。非但没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汉时训“经”为“常道”,也非本意。后世疑经是经天纬地之经,其实只言经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经天的意义了。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老子很反对宗教,他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对于宗教,也反对;他虽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礼记》一书很考究祭祀,这书却又出自汉代,未必是可靠。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是遵行,然自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须知宗教是须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稣教的上帝,是给一般人膜拜的;中国古时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非宗教了。九流十家中,墨家讲天、鬼,阴阳家说阴阳生克,确含宗教的臭味,但墨子所谓天,阴阳家所谓“龙”“虎”,却也和宗教相去很远。就上讨论,我们可以断定经典诸子非宗教。三、历史非小说传奇后世的历史,因为辞采不丰美,描写不入神,大家以为是记实的;对于古史,若《史记》、《汉书》,以其叙述和描写的关系,国学概论5引起许多人的怀疑:《刺客列传》记荆轲刺秦王事,《项羽本记》记项羽垓下之败,真是活龙活现。大家看了,以为事实上未必如此,太史公并未眼见,也不过如《水浒传》里说武松、宋江,信手写去罢了。实则太史公作史择雅去疑,慎之又慎。像伯夷、叔齐的事,曾经孔子讲及,所以他替二人作传。那许由、务光之流,就缺而不录了。项羽、荆轲的事迹,昭昭在人耳目,太史公虽没亲见,但传说很多,他就可凭着那传说写出了。《史记》中详记武略,原不止项羽一人;但若夏侯婴、周勃、灌婴等传,对于他们的战功,只书得某城,斩首若干级,升什么官,竟像记一笔账似的,这也因没有特别的传说,只将报告记了一番就算了。如果太史公有意伪述,那么《刺客列传》除荆轲外,行刺的情形,只曹沫、专诸还有些叙述,豫让、聂政等竟完全略过,这是什么道理呢?《水浒传》有百零八个好汉,所以施耐庵不能个个描摹,《刺客列传》只五个人,难道太史公不能逐人描写么?这都因荆轲行刺的情形有传说可凭,别人没有,所以如此的。“商山四皓”一事,有人以为四个老人哪里能够使高祖这样听从,《史记》所载未必是实。但须知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为多数人所合力做成,而史家常在甲传中归功于甲,在乙传中又归功于乙。汉惠免废,商山四皓也是有功之一,所以在《留侯世家》中如此说,并无可疑。史书原多可疑的地方,但并非像小说那样的虚构。如刘知几《史通》曾疑更始刮席事为不确,因为更始起自草泽时,已有英雄气概,何至为众所拥立时,竟羞惧不敢仰视而以指刮席呢?这大概是光武一方面诬蔑更始的话。又如史书写王莽竟写得同唉子一般,这样愚唉的人怎能篡汉?这也是汉室中兴对于王莽当然特别贬斥。这种以成败论人的习气,史家在所不免,但并非像小说的虚构。6国学概论国学略说···试读结束···...

    2023-02-03 国学鸿儒 被誉为一代鸿儒国学大师

  • 《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章太炎|(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作者】章太炎【丛书名】认知空间·认知·国学经典书系【页数】316【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2【ISBN号】978-7-220-10655-2【价格】56【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章太炎.国学概论,国学略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内容提要:《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介绍:《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帮助普通读者鸟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李建军博士带着我们一起读《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了解国学大师章太炎其人,梳理《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的亮点与价值,帮助我们迅速把握国学精髓。《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内容试读《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导读李建军《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是太炎先生最为知名的两部国学讲义,也是近百年来最受欢迎的国学读本之一。两书在百年风云的变幻中经受历史的检验,在国学浪潮的涨落中历尽时光的淘洗,逐渐沉淀为国学名著,散发出经典的熠熠光芒。我们在欣赏光芒照耀的胜景之际,也应该追问光芒从何而来,大师如何治学,经典何以铸就…一、“革命之志,终不屈挠”—民国先驱的壮丽人生章太炎(1869一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再后又因仰慕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原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而改名绛,别号太炎,以号行于世。浙江余杭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章鉴为国子监生,父亲章濬曾任余杭县学训导,兼杭州诂经精舍监院,兄章篯、章箴均为举人。先生幼时即从外祖父朱有虔读经,濡染清代汉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义理的风习,从小001在文字音韵方面受到严格训练。1890年,进入诂经精舍,师从朴学大师俞樾,并从高治平问经,从谭献习文辞之法。诂经精舍七年的勤学精研,给先生打下了深厚的朴学根基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参加强学会,又赴上海任《时务报》撰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遭通缉,避居台湾,后又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张园国会”,当场剪去辫发,表达排满之志,并公开与改良派决裂,从此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政府,被捕入狱达三年之久。1904年,身陷图圄的太炎先生与狱外蔡元培等人联络合作,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并担任机关报《民报》主编,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归国,并于次年初担任《大共和日报》主编和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与筹划讨袁,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达三年之久。1917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曾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不久即离职,退隐于书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多方奔走、四处联络,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并赞助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以肩荷民族文化为己任,以更强的使命感著书讲学,传承文化、培养后学。1936年病逝于苏州,临终告诫子孙“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11章太炎生平事迹,详参章太炎《太炎先生自定年谱》(香港:龙门书店1965年版),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和《〈章太炎年谱长编〉补》(载《文史》第18辑),胡珠生《〈章太炎年谱长编)订补》(载《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章念驰《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和《章太炎生平与学术》(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谢樱宁《章太炎年谱摭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姚奠中、董国炎《章太炎学术年谱》(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姜义华《章太炎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等002太炎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先后参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坚贞之志,始终不坠,为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被誉为“民国先驱”。先生去世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称其“性行耿介,学问淹通。早岁以文字提倡民族革命,身遭幽禁,义无屈挠。嗣后抗拒帝制,奔走护法,备尝艰险,弥著坚贞”,1钱玄同先生在挽联中赞其“缵苍水、宁人、太冲、姜斋之遗绪而革命,蛮夷戎狄,矢志攘除,遭名捕七回,拘幽三载,卒能驱逐客帝,光复中华,国士云亡,是诚宜勒石纪勋,铸铜立像”。2鲁迅先生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也特别提到:“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3许嘉璐先生《〈章太炎全集〉序》中云:“有志青年得先生熏润而投身革命者,岂可数哉!先生又著《俱分进化论》《革命之道德》《建立宗教论》《代议然否论》诸文,于革命力量之奋扬、帝制后之国体、建制诸事,皆有学理之探讨,即‘中华民国’之名亦出于先生。晞!民国之肇兴,先生奠基之功巨矣。”4上述材料都点出了太炎先生作为民主革命家的矢志不移和丰功伟绩。1姜义华《章太炎评传》附录《章太炎生平与学术行年》,第310页。2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第978页。3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4-556页。4许嘉璐《〈章太炎全集)序》,《章太炎全集》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003二、“转俗成真”与“回真向俗”—国学大师的治学心路太炎先生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或曰“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其学术造诣遍及经、史、子、集等中国传统学术领域,又精通印度佛学,通晓西方学术,堪称清末民初“学界泰斗”。许嘉璐先生《〈章太炎全集〉序》云:“先生之学博而约,闳而邃,于经、史、子、集及印、西诸学皆有独得。举凡古近政俗之消长,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故黄季刚(侃)先生曰:‘先生懿行至多,著述尤富。文辞训故,集清儒之大成;内典玄言,阐晋康(唐)之遗绪;博综兼善,实命世之大儒',诚不刊之论也。”1太炎先生的学术路径,依其《蓟汉微言》中的自述,可谓“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2。所谓“俗”“真”之别,即入世之学问与出世之佛学的界隔。太炎先生这种“俗一真一俗”的学术之路,在其《自述学术次第》中有清晰表述:余少年独治经史通典诸书,穷及当代政书而已;不好宋学,尤无意于释氏。三十岁顷,与宋平子交,平子劝读佛书。始观《涅槃》《维摩洁》《起信论》《华严》《法华》诸书,渐近玄门,而未有所专精也。遭祸系狱,始专读《瑜珈师地论》及《因明论》《唯识论》,乃知《瑜伽》为不可加。既东游日本,提倡改革,人事繁多,而暇辄读藏经。又取魏译《愣伽》及《密严》诵之,参以近代康德、萧宾诃尔之书,益信玄理无过《愣伽》《瑜伽》者。1许嘉璐《〈章太炎全集〉序》,《章太炎全集》第1册,第2-3页2章太炎《蓟汉微言》,浙江图书馆校刊《章氏丛书》本。004少虽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多与法相相涉,而郭象、成玄英诸家悉含胡虚冗之言也。既为《齐物论释》,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余既解《齐物》,于老氏亦能推明。佛法虽高,不应用于政治社会,此则唯待老庄也。儒家比之,邈焉不相逮矣。然自此亦兼许宋儒,颇以二程为善,唯朱、陆无取焉。二程之于玄学,间隔甚多,要之未尝不下宜民物;参以藏氏,则在夷惠之间矣。1所谓“少年独治经史通典诸书,穷及当代政书而已;不好宋学,尤无意于释氏”云云,可见太炎先生早年治学兴趣在经史之学、典制之学,当然还有其未提及的小学,而对宋学和佛学则不甚措意。这是太炎先生治学的第一个阶段。所谓“三十岁顷,与宋平子交,平子劝读佛书…既为《齐物论释》,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云云,这是太炎先生治学的第二个阶段,即接触并究心佛学“转俗成真”的阶段。大致从1897年遇宋恕(字平子)劝读佛书开始,到1910年撰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期间,太炎先生精研佛理,并以佛学来会通子学、西学,用佛解庄而成《齐物论释》。所谓“余既解《齐物》,于老氏亦能推明。佛法虽高,不应用于政治社会,此则唯待老庄也。儒家比之,邈焉不相逮矣。然自此亦兼许宋儒”云云,这是太炎先生治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回真向俗”的阶段。在此阶段,太炎精研佛理后,认识到“佛法虽高,不应用于政治社会”的缺陷,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1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陈平原编校《民国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42-643页。005外学术思想进行重估,最后达到儒、释、道的会通,中学、西学的会通。关于“回真向俗”的心路历程,太炎先生还有一个更为直白的表述:我从前倾倒佛法,鄙视孔子、老、庄,后来觉得这个见解错误,佛、孔、老、庄所讲,虽都是心,但是孔子、老、庄所讲的,究竟不如佛的不切人事。孔子、老、庄自己比较,也有这样情形,老、庄虽高妙,究竟不如孔子的有法度可寻,有一定的做法。1太炎先生指出自己从“倾倒佛法,鄙视孔子、老、庄”,到体会出“佛的不切人事”,再到体会出“老、庄虽高妙,究竟不如孔子的有法度可寻,有一定的做法”,经历了扬佛而抑儒道,最终在儒释道权衡中重新认识儒家价值的思想嬗变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太炎先生治学始于“入世”、中经“出世”而终于“入世”的回环。三、“管篇”为基与“堂奥”为极一—学界泰斗的治学心得太炎先生的学术成就在小学、古文经学、诸子学等领域尤其令人瞩目。太炎先生在小学方面的辉煌成就,许嘉璐先生有精当阐发:先生尤精于小学,学者谓为乾嘉正统派之殿军。清之朴学,自昆山顾氏肇其端,后竟蔚为大国。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沿革地理诸学渐1章太炎《说新文化与旧文化》,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摘引,第618页。006···试读结束···...

    2023-02-03 epub格式书籍 epub电子书网

  • S38112023【艺术概论】研究生考试】|百度网盘下载

    10001《S38112023【艺术概论】研究生考试》],即可获得学习权限...

    2023-01-28

  • 《黄帝内经》养生概论-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9讲完成版)[|百度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概论-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9讲完成版)[...

    2023-01-28 陕西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信出版2022年热度新书: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框架思维+趋势2030+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卓越基因+疯狗浪+人生设计课(共10册).epub

    中信出版2022年热度新书: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框架思维+趋势2030+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卓越基因+疯狗浪+人生设计课(共10册).eu文件大小:18MB文件类型:#书籍描述:纳瓦尔宝典21世纪货币政策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框架思维趋势2030:重塑未来世界的八大趋势金钱博弈特别认真地生活(稻盛和夫作品)卓越基因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人生设计课: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

    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生物化学考研考什么

  • 棚车少年epub, pdf文本共143本及音频|百度云网盘

    。........

    2022-12-27 1367 epub Epub3

  • 新东方在线 2021考研舞蹈概论课程|百度云网盘

    新东方在线考研舞蹈概论课程,本课程共11G,VIP会员可通过百度网盘转存下载或者在线播放。此“新东方在线2021考研舞蹈概论”课程目录:├──012021考研舞蹈概论导学|└──01.舞蹈艺术概论导学.m4316.65M├──02.《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版-讲义|└──01.舞蹈艺术概论(高众)基础阶段讲义.df1.80M├──02《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版|├──01绪论||├──01.概要.m416.91M||├──02.舞蹈的概念.m4108.19M||├──03.舞蹈艺术的概念.m480.60M||├──04.舞蹈艺术概论.m470.15M||└──05.小结.m420.48M|├──02舞蹈的特性(一)||├──01.概要_1.m432.37M||├──02.艺术的共性.m424.79M||├──03.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段.m442.05M||├──04.审美感受.m438.12M||├──05.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m483.71M||└──06.小结.m424.65M|├──03舞蹈的特性(二)||├──01.绪论.m473.92M||├──02.物质外化.m4221.25M||├──03.内在本质属性.m4172.30M||├──04.艺术展现的方式.m494.35M||└──05.课程小结.m420.61M|├──04.舞蹈的功能||├──01.概要.m486.71M||├──02.自娱自乐、抒发情怀.m468.70M||├──03.交流情感、增进友谊.m437.31M||├──04.增强体质、延长青春.m425.43M||├──05.欣赏愉悦、陶冶情操.m472.15M||├──06.了解社会、认识世界.m495.43M||├──07.宣传教化、团结鼓励.m425.66M||└──08.小结.m420.67M|├──05.舞蹈的分类||├──01.概要.m455.21M||├──02.我国舞蹈种类的历史形成与发展.m4122.99M||├──03.我国舞蹈分类的原则与方法.m440.98M||├──04.各种不同舞蹈的艺术特征.m4309.69M||└──05.小结.m49.49M|├──06.舞蹈的起源||├──01.概要.m433.68M||├──02.研究方法.m4114.67M||└──03.舞蹈起源的猜想.m4205.39M|├──07.舞蹈的发展||├──01.概要.flv12.94M||├──02.舞蹈发展历史脉络的把握.flv75.77M||├──03.影响舞蹈发展的因素.flv53.69M||└──04.小结.flv6.72M|├──08.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01.概要.flv22.26M||├──02.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flv17.10M||├──03.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果.flv56.12M||├──04.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flv24.57M||├──05.概念界定.flv31.75M||└──06.小结.flv7.22M|├──09.舞蹈作品的形式与内容||├──01.概要.flv14.14M||├──02.内容与形式结构.flv151.62M||├──03.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flv17.76M||└──04.小结.flv2.90M|├──10.舞蹈美的构成与形态||├──01.概要.flv26.27M||├──02.舞蹈美及其生产过程.flv37.33M||├──03.舞蹈的内容美与形式美.flv89.98M||├──04.舞蹈美的类型.flv128.59M||└──05.小结.flv8.44M|├──11.舞蹈思维与舞蹈形象||├──01.概要.flv38.21M||├──02.艺术创作.flv14.03M||├──03.舞蹈形象.flv75.26M||├──04.舞蹈思维.flv68.85M||└──05.小结.flv10.92M|├──12.舞蹈作品意境的创造||├──01.概要.flv24.37M||├──02.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论.flv49.26M||├──03.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flv52.41M||├──04.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与创造途径.flv28.93M||└──05.小结.flv7.16M|├──13.舞蹈的形式结构||├──01.概要.flv35.38M||├──02.舞蹈形式的感知结构.flv79.40M||├──03.舞蹈形式的结构过程.flv48.37M||└──04.小结.flv7.68M|├──14.舞蹈语言||├──01.概要.flv17.07M||├──02.语言与舞蹈语言.flv18.89M||├──03.人体动作的分类.flv30.21M||├──04.舞蹈动作.flv41.18M||├──05.舞蹈语言.flv27.41M||└──06.小结.flv6.99M|├──15.舞蹈构图||├──01.概要.flv27.09M||├──02.定义.flv26.25M||├──03.基本原理与方式.flv76.04M||├──04.加强舞蹈构图能力的方法.flv16.88M||└──05.小结.flv9.48M|├──16.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01.概要.flv27.59M||├──02.概念界定.flv20.37M||└──03.基本原则.flv154.75M|├──17.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01.概要.flv38.25M||├──02.概念界定.flv56.68M||├──03.舞蹈演员.flv85.30M||├──04.演员自我与人物形象.flv33.51M||└──05.舞蹈表演的特点与审美要求.flv24.04M|└──18.舞蹈交流||├──01.概要.flv50.36M||├──02.概念界定.flv81.64M||├──03.舞蹈交流的基础与条件.flv26.21M||├──04.舞蹈交流的两个环节.flv51.29M||└──05.舞蹈交流的方式及其效果.flv22.22M├──03.《舞蹈概论》约翰·马丁版|├──01.绪论舞蹈入门||├──01.惯性与误区.flv109.28M||├──02.困境.flv17.97M||├──03.全书的写作框架与理论构想.flv17.38M||└──04.全书结构.flv29.97M|├──02.第一讲动作的本质||├──01.动作.flv84.47M||├──02.劳动、游戏和艺术.flv39.90M||├──03.动作感觉.flv40.17M||├──04.内模仿.flv43.47M||├──05.对舞蹈的反应.flv18.20M||└──06.本章知识点.flv10.44M|├──03.第二讲形式与创作||├──01.形式的概念、特点.flv24.86M||├──02.有机形式与任意形式.flv18.69M||├──03.材料的特殊性.flv21.79M||├──04.观众的要求.flv27.05M||├──05.音乐的形式.flv21.47M||├──06.戏剧与舞蹈.flv54.45M||└──07.本章知识点.flv7.33M|├──04.第三讲风格的基础||├──01.风格概念.flv45.33M||├──02.风格形成的原因.flv9.24M||├──03.各个历史时期.flv57.77M||├──04.人种的影响.flv46.00M||├──05.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flv39.85M||├──06.现代主义.flv38.12M||└──07.本章知识点.flv10.25M|├──05.第四讲我们为何并如何舞蹈||├──01.舞蹈的动机、类型.flv21.56M||├──02.祭祀与游戏.flv24.71M||├──03.观众的影响.flv12.12M||├──04.交流.flv15.08M||└──05.本章知识点.flv5.59M|├──06.第五讲娱乐性舞蹈||├──01.娱乐性舞蹈的特质.flv32.28M||├──02.舞厅舞蹈.flv61.71M||├──03.民间舞蹈.flv40.42M||├──04.业余活动.flv11.89M||└──05.本章知识点.flv12.36M|├──07.第六讲场面辉煌的舞蹈——芭蕾||├──01.芭蕾的起源.flv20.35M||├──02.芭蕾与歌剧.flv43.84M||├──03.浪漫时代与福金.flv32.46M||├──04.尼金斯基与佳吉列夫时代.flv23.00M||├──05.芭蕾的审美理想.flv28.29M||├──06.芭蕾的技术理论.flv16.66M||└──07.本章知识点.flv17.10M|├──08.第七讲表现派舞蹈||├──01.伊莎多拉·邓肯.flv42.59M||├──02.玛丽·魏格曼.flv45.28M||├──03.美国的趋势.flv41.96M||├──04.露丝·圣丹妮丝.flv29.82M||├──05.玛莎·格莱姆.flv27.60M||├──06.多丽丝·韩芙丽.flv18.47M||├──07.方法的理想.flv40.95M||└──08.本章知识点.flv14.07M|└──09.第八讲中间地带am舞蹈教育||├──01.中间地带.flv14.80M||├──02.泰德·肖恩.flv16.62M||├──03.库特·尤斯.flv19.49M||├──04.哈罗德·克罗伊茨贝格.flv27.35M||├──05.舞蹈教育.flv60.35M||└──06.本章知识点.flv32.69M├──03.《舞蹈概论》约翰·马丁版-讲义|└──01.舞蹈概论_闫桢桢.df843.06k├──04习题特训|├──01.导论||├──01.概要_ev.flv25.43M||├──02.舞蹈学_ev.flv70.17M||└──03.研究方法_ev.flv58.57M|├──02.第一章舞蹈的本质与审美特征||├──01.艺术本质_ev.flv27.27M||├──02.审美活动_ev.flv33.05M||├──03.审美主体与客体_ev.flv10.20M||├──04.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_ev.flv24.33M||├──05.舞蹈本质内涵_ev.flv84.87M||├──06.舞蹈本质内涵对舞蹈艺术实践作用_ev.flv70.21M||└──07.舞蹈的审美特征_ev.flv21.99M|├──03.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01.舞蹈的动态性_ev.flv133.27M||├──02.舞蹈的本质属性是抒情性_ev.flv51.60M||├──03.舞蹈的综合性特征_ev.flv22.52M||└──04.简述am试论舞蹈的艺术特征_ev.flv12.05M|├──04.第三章舞蹈的社会功能||├──01.舞蹈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_ev.flv39.12M||├──02.舞蹈功能的分类_ev.flv34.74M||├──03.舞蹈功能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_ev.flv13.35M||├──04.舞蹈功能实现的审美中介_ev.flv8.89M||└──05.正确把握和发挥舞蹈的社会功能_ev.flv20.71M|├──05.第四章舞蹈的种类||└──01.舞蹈分类的方法与现状_ev.flv64.52M|├──06.第五章舞蹈的起源||├──01.舞蹈起源的名词解释_ev.flv92.87M||└──02.舞蹈起源的论述题_ev.flv94.86M|├──07.第六章舞蹈的发展||├──01.影响舞蹈发展的原因_ev.flv138.34M||└──02.从舞蹈发展的历史规律看我国当今舞蹈的发展趋势_ev.flv27.64M|├──08.第七章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01.舞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_ev.flv97.47M|├──09.第八章舞蹈的内容与形式||├──01.舞蹈的内容_ev.flv43.40M||├──02.舞蹈的形式_ev.flv28.03M||└──03.舞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_ev.flv18.86M|├──10.第九章舞蹈的美的构成||├──01.舞蹈美_ev.flv29.95M||├──02.舞蹈美的构成_ev.flv68.02M||└──03.舞蹈美的审美类别_ev.flv42.55M|├──11.第十章舞蹈思维和舞蹈形象创造||├──01.艺术形象的地位与特点_ev.flv25.15M||├──02.舞蹈形象的特点_ev.flv4.26M||└──03.舞蹈思维和特点_ev.flv35.41M|├──12.第十一章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01.境界说与中国古典美学_ev.flv29.40M||├──02.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_ev.flv19.02M||└──03.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与创造途径_ev.flv8.07M|├──13.第十二章舞蹈的形式结构||├──01.舞蹈形式的感知结构_ev.flv20.12M||└──02.舞蹈形式的结构过程_ev.flv19.49M|├──14.第十三章舞蹈语言||├──01.舞蹈语言的形式与构成_ev.flv24.17M||├──02.舞蹈动作的来源与发展_ev.flv10.73M||└──03.舞蹈语言应遵循的审美规范的原则_ev.flv25.48M|├──15.第十四章舞蹈构图||├──01.舞蹈构图的定义_ev.flv14.50M||├──02.构图的一般原理与舞蹈的特殊性_ev.flv9.78M||├──03.舞蹈构图的四点原则_ev.flv8.81M||└──04.丰富和发展舞蹈构图能力的方法_ev.flv9.37M|├──16.第十五章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01.从生活到舞蹈创作_ev.flv16.53M||├──02.舞蹈创作的表现范围_ev.flv7.22M||├──03.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_ev.flv2.84M||└──04.舞蹈创作的不同类型_ev.flv5.76M|├──17.第十六章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01.舞蹈表演的定义.flv14.11M||├──02.舞蹈演员的定位与要求.flv10.99M||├──03.舞蹈表演的过程.flv12.85M||└──04.中国舞蹈表演的特点与要求.flv12.44M|├──18.第十七章舞蹈交流||├──01.舞蹈交流的定位.flv29.09M||├──02.舞蹈交流的基础与条件.flv15.39M||├──03.舞蹈交流的两个环节.flv19.32M||└──04.舞蹈交流的方式.flv8.45M|├──19.第十八章舞蹈传播||├──01.舞蹈传播及其特点.flv21.97M||├──02.舞蹈传播的意义与价值.flv11.88M||├──03.舞蹈传播的条件.flv8.31M||└──04.舞蹈传播的方式与途径.flv17.76M|├──20.第十九章舞蹈美感||├──01.舞蹈美感的价值与意义.flv24.67M||├──02.美感产生的生理和心理过程.flv22.95M||├──03.舞蹈美感的特征.flv38.11M||└──04.舞蹈美感与舞蹈美的关系.flv16.42M|├──21.第二十章舞蹈欣赏||├──01.舞蹈欣赏的定义与价值.flv15.08M||├──02.舞蹈欣赏的一般过程.flv7.27M||├──03.舞蹈欣赏中的必备要素.flv7.83M||└──04.舞蹈审美意识的共同性与差异性.flv17.86M|└──22.第二十一章舞蹈评论||├──01.舞蹈评论的界定.flv18.57M||├──02.舞蹈评论的任务与价值.flv11.39M||├──03.我国舞蹈评论的标准.flv9.09M||└──04.舞蹈评论的方法与模式、舞蹈评论工作者的修养.flv12.28M├──04习题特训-讲义|└──01.舞蹈艺术概论强化讲义.df1.04M├──05舞蹈鉴赏与作品分析|├──第八讲:舞评文章结构与习练||├──01.舞蹈评论的考核点_ev.flv8.53M||├──02.舞蹈评论的复习方法_ev.flv16.75M||├──03.舞蹈评论的文章结构_ev.flv21.91M||└──04.舞蹈评论的文章案例解读_ev.flv25.52M|├──第二讲:中国舞蹈现状辨析||├──01.概述_ev(2).flv88.25M||├──02.世界舞蹈格局_ev.flv36.66M||├──03.中国舞蹈现状(1)_ev.flv151.73M||├──04.中国舞蹈现状(2)_ev.flv71.30M||└──05.世界舞蹈格局中的中国舞蹈辨析_ev.flv21.29M|├──第六讲:现代舞的概念辨析与判断||├──01.概述_ev(4).flv7.17M||└──02.什么是现代舞_ev.flv198.94M|├──第七讲:当代舞的概念辨析与判断||├──01.当代艺术_ev.flv37.07M||├──02.当代舞_ev.flv33.28M||├──03.中国当代舞_ev.flv18.69M||└──04.结论_ev.flv3.57M|├──第三讲:舞蹈鉴赏的范畴与路径(方法)||├──01.舞蹈鉴赏的范畴_ev.flv82.85M||├──02.舞蹈鉴赏的路径(1)_ev.flv39.49M||└──03.舞蹈鉴赏的路径(2)_ev.flv97.58M|├──第四讲:古典舞的概念辨析与判断||├──01.概述_ev(3).flv11.16M||├──02.什么是古典_ev.flv35.30M||├──03.什么是古典舞(1)_ev.flv190.42M||└──04.什么是古典舞(2)_ev.flv126.45M|├──第五讲:民间舞的概念辨析与判断||├──01.概要_ev.flv4.65M||├──02.什么是民间舞_ev.flv9.10M||├──03.中国民间舞的现状与辨析_ev.flv48.57M||├──04.中国民间舞的层级身份划分(1)_ev.flv101.55M||├──05.中国民间舞的层级身份划分(2)_ev.flv81.53M||├──06.小结:“三生万物”之后(1)_ev.flv18.22M||└──07.小结:“三生万物”之后(2)_ev.flv66.87M|└──第一讲:导学||├──01.概述_ev.flv14.75M||├──02.什么是舞蹈_ev.flv33.32M||├──03.什么是舞蹈鉴赏_ev.flv4.25M||└──04.如何进行舞蹈鉴赏_ev.flv99.77M├──05舞蹈鉴赏与作品分析-讲义|└──01.舞蹈评论讲义.df3.54M├──062021考研暑期备考心理调节|├──2021年暑假备考心理调节.df14.54M|└──暑期备考心理调节_ev.m4117.23M└──07考前应试技巧|├──01.冲刺阶段概述_ev.flv32.42M|├──02.定性am什么是舞蹈_ev.flv180.26M|├──03.来源am舞蹈从哪里来_ev.flv21.54M|├──04.定性am舞蹈作品的构成_ev.flv21.65M|├──05.舞蹈生产:创作_ev.flv78.96M|├──06.舞蹈传达:表演_ev.flv7.80M|├──07.舞蹈接受:流传与品鉴_ev.flv42.55M|├──08.小结_ev.flv24.09M|├──09.目录:问题目录_ev.flv55.20M|├──10.问题目录:出题练题_ev.flv11.86M|├──11.答题逻辑_ev.flv36.65M|└──12.考试注意事项_ev.flv18.16M...

    2022-12-10

  • 《怎样对孩子说“不”》epub 电子书|百度云网盘

    孩子是张白纸,但是也容易染上尘埃。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开始不那么可爱:咬人、撒谎、痴迷电子游戏、说脏话、盲目攀比、早恋……这些问题让你苦恼和难堪。你希望帮助孩子纠正不当行为,但又怀疑这些约束是否适当,会不会给他的幼小心灵带来伤害。你不希望成为强硬派家长,让孩子望而生畏;但是你又不愿意向过分的要求妥协。你有着强烈的冲动,将孩子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但是你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听听权威的建议吧!教育专家塞西娅am#8226怀特罕姆将她被询问的最多的26个成长问题集结成册,并配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独家教育方法。让你不用打骂,不闹家庭危机,就教育出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2022-12-10

  • 全网首发 逻辑思维 《阅读的方法》 罗永浩 电子书MOBIpdf AZW3 epub docx|百度云网盘

    这篇文章最后修改于2022-6-1418:12[环境内容]免费百科全书简介MoidfAZW3eudocx目录版权信息推荐顺序前言第一篇《强脑》推理返回摘要凝结俯瞰选择第二部分,“遥远的地方”凤舞没有可用的翻译棋牌游戏你的脸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笑容偷窥和谷含义动作第三篇“精彩创新”净额建设怪谈设置迁移追光第四篇“极致体验”情感好玩幸福痛作用文心亲爱的朋友:感谢您打开这本书。本书源于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罗胖(罗振宇)时必问的几个问题:为什么你能读那么多书?你不累吗?像你这样看那么多书怎么可能不累呢?那么,答案来了。这本书能使人爱上阅读,读起来轻松,读得多,读不累。为确保您获得最佳体验,请先阅读本《如何阅读》的阅读方法。首先,请不要从头到尾逐字阅读。本书适合抽签、开盲盒等阅读。在任何时候,您都可以在任何页面上随机开始和结束。把当天读到的内容当做一个有趣的思考题,与自己进行头脑风暴。用罗胖的话来说:在心里修行!其实,这也是本书要揭示的最大的阅读秘诀:任何一本书都可以随时翻开和合上。看书不用太认真,随便翻翻,随便翻翻,挺好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视的视角,阅读才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真正能够走进你的生活。这种随意的浏览态度会不会耽误一个人认真完整的阅读体验?“请告诉洛胖,我听他介绍一本书不下二十遍。”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企业高管时说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早期无意中听罗胖说曾国藩,我是工科学生,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很热闹,买了他推荐的书,但是,”我没有读过。但是两年后,我遇到了自己事业上的一个大转变。有一天,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罗胖说那本书时使用的主题——“那些做大事不纠结',我就是反复听那期的内容,翻出当时买的书看,找了很多相关的书。直到跨过了那道坎”在这位朋友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这句话。多么美妙啊,此刻看似毫无用处的信息,其实是因为涉及到你的盲点,你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它,你甚至没有意识到它已经深植于你的脑海中。但它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突然出现”,并与其他信息一起帮助您描绘一幅全新的画面。在这张新照片中,有一种你以前从未达到过的浩瀚。有什么比浩瀚更美好的?没有了。其次,请不要看完这本书。也就是说,不要把书放回书架上,而是让它“准备好阅读”你可以把这本书“扔”在床头、茶几、卫生间台面上,甚至可以卷起来塞进每天外出的帆布包里,但不要“奉上”it.it恭敬的书架。可以躺着看书,趴着看书,可以把脚放在脚上看,甚至吃瓜子时可以把脚放在背上看书,但不要坐着看书。很多人过于注重阅读的姿势,而未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很多时候,这种乐趣小得不能小。比如跟朋友吹牛:哎,你知道吗,我昨天看了个笑话,克林顿被全美国人弹劾骂,他怎么不垮?又如,只是为了给孩子们解释道理:哎,苹果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生姜会长出奇怪的形状?还可以更小:原来把桌子底下的垃圾桶拿走可以调节心情。甚至可以小到只能领悟:啊,“无明之幕”这么复杂的哲学概念,居然有人用切生日蛋糕的例子来解释清楚,很有趣很有意思。别着急,这些小趣事在本书第22、48、79、27页,翻一翻就能找到。喜欢这种大大小小的阅读乐趣,本书从160多本书中为你连线了160多本书。是的,你可以从本书中体验160多本书所创造的巅峰体验。即使一个人羞于向别人吹嘘一个哲学概念,即使他无法向别人传达这种类比的精妙之处,即使他的作品似乎没有使用任何哲学——这并不妨碍他阅读的乐趣。这种快感,是与一位高山望海的作者心灵即时交流的快感,是脑海中某个开关突然“咔哒”一声按下的快感。佛执花,迦叶笑。想体验一下吗?闭上眼睛打开本书的任意一页,阅读五分钟。等地铁或者睡前随便看点什么?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或许没有任何意义,但刚才的五分钟,已经很不错了。你对自己更满意了,你感觉很好——这不是很重要吗?世界压力已经够大了,放轻松点。请相信,你对自己满意的五分钟,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五分钟的和平、美好和欢乐。第三,请不仅要用这本书,还要“用”罗胖。罗胖说,为了写这本书,他准备了一辈子。这是真实的。在我认识的人中,他看书的量,看书的速度,看书的复杂程度,看书的无畏程度,都堪称冠军。几乎他生命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被一本特定的书所锚定。例如,他回忆自己性别意识的觉醒是因为在冬天读了《聊斋志异》;他立志成为一名知识服务者,是从某个大学老师说出湖北话《楚词》开始的。我曾一度很同情他——除了读书,他没有什么爱好;尤其是自从读了电子书,连在书店“花大价钱”的快感都没有了。有一次我问他:“不喝酒是不是很可惜,永远不会明白酒友之间的关系?”他不以为然地说:“对,就是‘五花千金’!”还有一次,遇到一个应聘者,我有点纠结,随口跟他说:“这个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自己创业好几年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重新进入组织管理本地业务。”于是,他给我丢了一个电子书《枪炮、病菌与钢铁》的链接:“看这本书,重点看斑马为什么不能驯化的部分。”别告诉我,是因为我太小了。阅读作为一项长期的心理训练,不仅乐趣无穷,还能让人充分理解不同事物之间隐藏的联系,这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对于一个读过书的人来说,世界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张浩瀚的地图,总有未知的地方等着去。一个读透了书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正视复杂,保持喜悦”,不纠结,不慌张,看得全,看得开。犹如高手下棋,超然物外,不计得失。我不是在说罗胖子,我是说看完书的你。这本书,请不要把罗胖子当成作者或老师,而是当成你的“导游”是啊,这些年他就像一个敬业的导游,站在一个叫“大人精神宝库”的景点门口,大声喊道:“客官,请进!”这时候你要直接“利用”他:我想体验一下,来,给我路线图!我们走吧。愿你胸怀宽广,边走边唱。...

    2022-12-08 罗胖52本书 罗胖子的书

  • 《小学教育概论》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教育概论》【作者】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丛书名】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系列丛书“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页数】261【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647-6874-4【价格】45.00【分类】小学教育-概论【参考文献】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小学教育概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4.图书目录:《小学教育概论》内容提要:本书重点介绍了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以小学教育的结构要素和小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为基本线索,构成本书的框架体系。强调基础知识与实践前沿相结合,在揭示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的同时,将师范生引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小学教育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海导航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认识教育和教育学。1.运用所学的教育的基本要素知识解读2.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的主要观点和生活中的教育案例。代表人物。2.培养对教育学发展中的代表性思想进3.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主要行辩证解读的能力。思想。4.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结构导图教育的基本含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内涵教育学的内涵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小学教育概论问题导入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是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给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就给他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资料来源:陶行知.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EB/OL]ht:www.ohu.com/a/242894411_768948,2018-07-23,有删减)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陶行知老师教育孩子有办法吗?如果有,陶老师的办法是什么呢?教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的繁衍发展,其自身的内涵日益扩充完善,并在实际运作中从不同角度彰显着它的重要作用。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教育是通向新世纪的钥匙”,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研究教育和教育学对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非常有必要。第一节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教育学,首先要从教育本身开始,即弄清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基本含义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现象与要素,其核心内涵一直以来是古今中外教育界人士想明确作答的话题,为此他们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和“教育本质”等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阐释。在我国,人们对于教育内涵的认识源远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教育家孟轲在《孟子·尽心上》中言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而古代的其他著作也阐释了对“教”的认识,如《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荀子·修身》所言“以善先人者谓之教”,都展现了我国古代对教育的看法。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贵族儿童的奴隶的称呼;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发展健全个人”;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民主教育家杜威却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苏联的加里宁认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阅读卡片教育定义的方式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也就是说,不管其他人是如何定义某个词的,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将始终在我定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所谓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所谓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救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的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凸显了“教育”定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歧义性。(资料来源: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通观对教育的各种解释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理解。(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是社会继承和延续、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其社会职能就是实现世代之间经验的传递,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动物上虽然与人类抚养子女有些类似的地方,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是遗传获得的简单的行为定型,是无意识的。教育之所以为人类所特有,是因为教育是凭借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传递经验的形式,不致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是一种小学教育概论人类才具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它的具体过程就是:一部分人以某种特定的影响作用于另一部分人的身心,使社会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从教育培养人的角度来看,教育总是直接对受教育者的个体产生全面的作用,包括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思想品德方面、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同时引起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基于上述说法和观点,可将教育的概念界定在两个层面: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教育。狭义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校外机构教育和远程教育等。人们提及的狭义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从成分上分析,包括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从层次上分析,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但对教育活动的本质认识还必须具体分析它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社会中的师傅、同事和朋友等。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即教师。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相对而言,学校中的教师常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二)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被教育的地位。只有受教育者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学生,他既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之所以把受教育者称为学习者,是为凸显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在人的成长中,对人能够发生作用的客观影响有千千万万,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影响却具有其特殊性,教育的影响是经过教育者的选择和安排的。教育影响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以其在促进人的发展中能够产生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为加工和选择的准则。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教育内容即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各种资源。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既包括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场所、设施及教育辅助手段等,又包括选择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教育环境是指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环境,包括活动空间的安排、活动条件的创设、教学设备设施的呈现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物”的要素,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而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则无法运行和发现,教育目的难以达成。因此,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系统。情境案例《坐井观天》教学片段(学员自学课文后)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贴上“井”)师: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一个在哪儿?另一个在哪儿?生:故事里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小鸟,在井边;一个是青蛙,在井底。师:请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生:将小鸟贴在井沿上,将青蛙贴在井底下。师:(随机教学)这个“井边”就是“井沿”,“沿”是“边”的意思。例如,河边就可以用“河沿”,帽子边儿就叫…生:帽沿。师:(提示并激起情绪)在这个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一个在井沿上,一个在井底,一上一下,它们两个正在争议着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怎么争议5小学教育概论的?究竞谁对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资料来源: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有出版社,2003:46-47.)头脑风暴:1.从上述教学片段中可找出哪些教育要素(至少找出三种)?2.尝试说出上述要素之间的关系。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源于神的创造、源于生物本能、源于无意识模仿、源于劳动本身。其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近现代工业社会教育和现代信息社会教育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教育的起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来看法不一,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为多种宗教所坚持,这与宗教本身的本体论有关,即相信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神或上帝或天等最高主宰者创造出来的。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并按照神的意志而创设,教育活动从目的到内容及形式都要体现宗教信仰和教义,使人的发展皈依于神的要求或顺应天的规定。这种观点与人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受制于早期人类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在科技发达和科学知识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观点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而只是作为一种解释路径具有学术讨论的价值。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他认为动物都有保存自己种族的本能,出于这种本能,如“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老母鸡”教“小母鸡”觅食就是教育。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沛西·能在1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生物起源说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行为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社会性。但是它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试读结束···...

    2022-12-08

  • 《设备质量控制概论》吉效科,王飞,王昊楠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设备质量控制概论》【作者】吉效科,王飞,王昊楠编著【页数】215【出版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369-7070-0【价格】50【分类】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参考文献】吉效科,王飞,王昊楠编著.设备质量控制概论.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图书目录:《设备质量控制概论》内容提要:设备质量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从设备的设计开始,经过设备的制造、检验、试验、配置、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为了对企业设备质量管理起到推动作用,解决一些设备质量控制中的问题,编写此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设备的内在特性即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等,第二章介绍了设备质量控制的内涵、方法及重要性,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设备材料配件、设计、制造、安装、采购、维修等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介绍了设备质量检验,第八章介绍了设备质量评估方法。《设备质量控制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设备的内在特性第一章设备的内在特性随着设备技术进步与应用需求的提高,设备的内在特性即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等显得非常必要。在设备研发阶段就需考虑其内在特性,通过运用合理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结构、选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以确保设备在应用服役期内满足企业生产与实际使用的要求,获得稳定的工作状态与技术性能,以合理的周期费用实现设备完好性要求。设备内在特性是影响设备效能的重要因素,对设备的负荷能力、平稳运行、节能降耗、全寿命周期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设备内在特性的形成、保持、发挥和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我们对设备提出的基本条件,在机械设计之初就需考虑提出科学的、合理的性能要求,通过设计和制造过程保证设备质量。第一节设备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设备或零部件在特定的工况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与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设备质量特性反映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发挥的稳定性和无故障性,材料与零部件的持久性、耐用性等。结构的设计是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而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是重要支撑。因而,为了保证设备结构的安全可靠,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对于概率设计理论的研究及可靠性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可靠性技术要依赖于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通过结构分析技术,达到对结构系统可靠度的估计。可靠性的特征量有可靠度函数、故障分布函数、故障密度函数、故障率、平均寿命和特征寿命等。可靠性要求分为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定性要求是对机械设计、工艺、软件等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通常要求有成熟的技术,简化设计,模块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等。定量要求是指选择与确定设备可靠性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及特征方法,以便在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或验证设备的可靠性2设备质量控制概论水平。确定设备可靠性就是通过可靠性预测、试验等各种途径来确定设备的失效机理、失效形式等,设备的可靠性就是通过产品寿命周期中的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措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设备可靠性的最优化。设备可靠性一般可分为结构可靠性和机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主要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以及由于载荷的影响使之疲劳、磨损、断裂变形失效:机构可靠性则主要考虑的是机构在动作过程中,由于运动学问题引起的失效。设备可靠性包括设计可靠性、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运行可靠性等。其中,设计可靠性和制造可靠性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属于“先天因素”,对设备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而运行可靠性与设备使用条件、工况环境、使用时间、零部件退化失效、操作维护等因素有关,具有时变性、动态性和特殊性,属于“后天因素”。同一台设备,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与工况环境下,其运行的可靠性必然不同。如同一台离心泵用于输送含水原油和清水二种介质时,运行的可靠性有差别,离心泵输送含水原油时,由于含水原油介质中可能有含硫物质,就会对叶轮、导叶等过流部件造成腐蚀,影响可靠性;离心泵输送清水时,如果清水矿化度较高或含有泥沙等,就会造成离心泵过流部件的结垢或磨损失效。一些关键设备的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这增加了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此类事件不胜枚举。如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由于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致使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全部被摧毁,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环境灾难。一、设计可靠性设备设计可靠性可分为定性设计可靠性和定量设计可靠性。所谓定性设计可靠性就是在进行设备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成功的设计经验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可靠的目的。所谓定量设计可靠性就是充分掌握所设计设备零部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隐式极限状态函数或显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关系设计出满足规定可靠性要求的设备产品。在产品设计时,强调可靠性能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但不能说明在出现故障之后能不能修好或需花多长时间、多大代价才能修好。可维修性好的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限度的资源(人力、技术、备件、维修设备和工具等)和最省的费用,经过维修使设备恢复到良好状态。可维修性既是设备可靠性的必要补充,又是设备维修保障决策的重要依据。维修工作的核心是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结构的简单性、可互换性(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安全性、识别标记(防差错)等,是可维修性的重要设计准则,又是判断设备可维修性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当这些要求(其中包括一些量化指标)得到满足,可维修性才会有保证。设备的可维修性是设计时赋予的一种特性,第一章设备的内在特性3又受人的因素和环境条件等的制约。设备人/机结合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大大提高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又可降低材料消耗。据有关方面统计,设计对设备质量的贡献率可达70%~80%,可见设计决定了设备的固有质量特性(如:功能、性能、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赋予了设备“先天优劣”的本质特性。一个机械系统、一台设备,不管其原理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全面,精度如何高级,若故障频繁,可靠程度很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可靠地工作,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低,经济效果就差。从设计规划、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到修理报废,可靠性始终是系统和设备的灵魂。其中设计制造决定固有可靠性,而使用维护则保持使用可靠性。可靠性是评价系统和设备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研究系统和设备的质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功能由单一转向多功能,结构日趋复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后使不可靠的因素增多,可靠性水平降低:新设备又要考虑更恶劣的使用条件,增加了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难度:一旦发生故障则带来的危害往往很严重,维修费用很高。1.设计可靠性的影响因素(1)可靠性与规定条件相关所谓规定条件是指设备在使用时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等。例如:载荷、速度、温度、冲击、振动、润滑、环境、湿度、气压、风沙、含尘量、连续或间断工作等。同样的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使用条件和维修条件下,其可靠性是不相同的。通常条件愈恶劣,可靠性愈低。因此,设计可靠性必须将设备的环境条件、使用工况条件、维护条件等充分结合,综合考虑机械结构、技术参数和附件配置等。(2)可靠性与规定时间相关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备工作的期限,用时间或相应的指标表示。例如,滚动轴承用小时或百万转,车辆用公里。规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长期的,如若干年;也可以是短暂的,如若干小时。通常工作时间愈长,可靠性降低。设计可靠性需结合特定生产需求,甚至企业的需要而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设备可靠性设计得以保证,即认为符合设计要求。(3)可靠性与规定功能有关所谓规定功能是指设备应具有的主要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例如:承载能力、工作寿命、工作精度、机械特性、运动特性、经济指标、控制功能等。(4)可靠性与操作维护有关在设计可靠性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结构不出现故障;设备及零部件的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设备的使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一个机械系统,一台设备其结构复杂、操作控制环节多、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人员操作控制的失误概率就会增设备质量控制概论加,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同样,结构复杂,维护拆装难度大,易使配件在维护中二次损坏,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为设备的维修增加工作量和费用,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和设备事故。2.设计可靠性的准则设计可靠性准则是在设计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指导定性设计可靠性的条款,设计可靠性准则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设备产品而言的,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可靠性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凡具有产品型号(即规格、代号)的独立产品,在进行机械设计之前,均应编撰各自的设计可靠性准则,作为该产品设计时必须贯彻的输入文件。机械的设计可靠性应贯彻简化设计准则和“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原则(1)简化设计简化设计,就是在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时,不片面地追求性能指标的“高而精”,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操作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成熟技术,使产品的结构、组成和配置均得到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零部件越少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就会提高,反之,设备的可靠性就会降低。结构简化是指产品的机械结构应尽可能地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减少组装级别与螺栓连接:组成简化是指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的功能单元,减少零部件的品种和数量。孤立地谈论简化设计显得太笼统,不具操作性。只有将简化设计与“三化”设计结合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所谓“三化”就是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系列化的简称。“三化”是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在产品研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是标准化活动的必然结果。这里的设备简化设计并不是将各种功能设备拼凑一起成橇的结果,它具有较强的集成性,系统集成和功能集成,同时简化设计以安全设计和可靠设计为前提,简化设计需要充分论证安全性和可靠性,一味地追求简化设计而忽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不可取的。(2)通用化所谓通用化就是直接选择具有互换特性(结构和功能均具有互换性)的通用单元或部件,将其应用于所设计的产品中。通用化的实施对象,通常是为整机配套的部件、组件、零部件、附件,或者分系统级的产品。如果没有现成的通用单元或部件可供选用,则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制新的通用单元或部件,以满足正在研制和后续研制产品的使用需求。通用单元或配件在整机产品中的层次愈高、应用的范围愈广,则通用化的效果就愈明显。通用化就是不断地增加通用件的品种和扩大通用件的使用范围。实现通用化的第一章设备的内在特性5方法有统一设计法和逐步积累法两种。将那些变化因素较少,而且重复使用频率较高的零部件,有计划地进行统一设计,独立编号。零部件通用化要求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同一产品零部件、结构件等的使用范围,其内容包括:按零部件统一、互换等标准化原则,编制零部件图册,设计中优先采用标准件、通用件,以合理压缩和简化零部件的品种和规格。(3)组合化(模块化)组合化的实施对象,一般是较为复杂的产品,但不一定是最终的整机产品,可以是为整机配套的分系统或者设备的硬件产品,也可以是软件产品。这类产品通常要完成比较重要而且复杂的任务,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对任务进行认真的分析,将其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单元,随后选用不同的通用功能模块来分别满足其任务需求。对于某些特殊的需求,有可能找不到现成的通用模块,那么,就需要研制专用模块以满足此特殊需求。最后,再将这些通用的和专用的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新的产品就诞生了。(4)系列化系列化的实施对象,通常是最终要交付的整机产品。这里所说的整机产品可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大系统,也可以是一个很小的零部件或附件。总之,它们都是要直接面对市场、是可供用户选购的最终设备或配件产品。产品系列化是指将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等作出合理的安排,以协调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之间的关系,达到以最少的品种,满足最广泛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技术经济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同类产品的品种、规格合理分档、分级,形成系列,叫品种规格系列化。品种规格系列化的内容为“确定范围、合理分档、同类归并、统一设计”。系列化是搞好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内容有:制定产品参数系列标准、编制产品系列型谱、进行产品系列设计这类设备产品的主要参数(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可按照设备产品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被划分成若干个档次,称为参数系列。然后,再根据参数系列编制产品的系列型谱。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都是依据该型谱进行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机型系列化。所谓基本机型就是产品的型谱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可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系列化产品中每一规格(档次)的产品,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因此,系列化也是扩大了范围的通用化通用化是基础,为组合化和系列化提供标准的、通用的功能模块;组合化是应用由通用化提供的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层级的产品,可以是最终要交付的整机产品,也可以是为整机配套的中间级产品;系列化是结果,按照产品的系列型谱制造(或者组合)出各种系列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三者的关系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利用通用6设备质量控制概论的模块组合出系列的产品。在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时,如果能够认真地贯彻“三化”原则,那么前面所说的结构简化和组成简化就肯定能够实现。贯彻“三化”原则,不但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而且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产品的固有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3.设计可靠性的要点设备设计可靠性要点主要有:确定整机及零部件的合理安全系数;贮备能力设计(冗余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结构安全性设计:安全附件配置设计部件之间连接设计:人机界面设计。(1)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指零部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确定安全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冲击、海拔、腐蚀、振动、结垢等:2)使用过程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3)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等。安全系数的提高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达到,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构件尺寸、优选材料、增加重量或增加费用等方法来实现。(2)贮备能力设计(冗余设计)贮备能力设计是指将若干功能相同的零部件作为备用机构,当其中某个零部件出现故障时,备用机构马上启动工作,使设备仍能保持正常工作。例如,滚动轴承中的双排滚珠,当其中一排损坏时,另一排仍可以维持正常工作。采用贮备能力设计的产品,一般是有剧毒的化工设备、故障率较高的设备、流水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或一旦出现事故损失较大的设备。贮备能力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如果盲目采用贮备能力设计或设计不当,将会因增加体积、重量和费用而导致相反的效果。(3)环境适应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是在设计设备时,应充分考虑使用时的环境工况条件,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耐环境、适应工况条件的措施。在机械设计时就应考虑其在极端恶劣的工况条件下运行的可靠性。在设计和试制阶段,要进行如环境试验、寿命试验、耐久性试验、可靠性测定等,试验或现场预计环境条件的可靠性试验。如对于沙尘地域的电气控制机械设计时需要采取较高的防护等级、防尘性能设计。(4)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在满足设备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其结构、零部件越简单越好。在此设计中尽可能使用标准件和通用件,不能只追求复杂和高水平的零部件,减少个性化零部件设计和···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祝华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作者】祝华远编著【页数】262【出版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165-2172-4【分类】航空装备-质量特性-通用性【参考文献】祝华远编著.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以军用飞机为研究主体,全面论述了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与论证、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价,以及贯穿于装备寿命周期的管理工作。全书在梳理整合军内外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理论及技术方法等的基础上,坚持工程化思路,在强调通用质量特性理论深度与技术方法适用性的同时,注重其与军用飞机通用质量特性工作实践的融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本书读者定位为机关和部队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与管理人员,以及军队院校、军内科研机构、军事代表系统航空装备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并可作为军事装备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使用。《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通用质量特性是装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装备飞行性能、武器挂载能力等作战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对装备作战能力、保障能力的生成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军用飞机是空中使用的准单次系统,结构复杂、技术先进、保障难度大,是军事装备系统中对通用质量特性要求最高的系统之一。1.1通用质量特性基本概念通用质量特性是装备的固有属性,由论证提出、设计赋予、生产实现、管理保证并在使用与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1.1.1装备与装备质量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定义装备(equimet)为“武器装备的简称。用于作战和保障作战及其他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和技术设备、器材等的统称”;定义装备质量(equimetqualitity)为“装备固有特性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包括装备的功能特性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其中的“固有特性”,称之为装备质量特性。为了方便对装备质量特性进行研究和管理,通常从专业特点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专用质量特性和通用质量特性两大类。专用质量特性是指反映不同装备类别和自身特点的个性特征,如飞机的作战半径、舰船的排水量、导弹的射程等。通用质量特性是指不同武器装备均具有的共性特征,如可靠性、维修性等。2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通用质量特性与专用质量特性都是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通用质量特性是在专用质量特性发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如果通用质量特性水平低,装备故障多、维修难,专用质量特性也不能很好地发挥。1.1.2装备通用质量特性通用质量特性的概念,是随着技术进步、作战环境和需求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2014年原总装备部颁发的《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工作规定》明确,“本规定所称的通用质量特性,主要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质量特性”。1.1.2.1可靠性可靠性是装备经久耐用、不易发生故障的能力特性。1991年,美国国防部指令DoDI5000.2《国防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定义可靠性为“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在无故障、无退化或不要求保障系统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可靠性(reliaility)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军用飞机来讲,“产品”可以是飞机整机,也可以是构成飞机的系统、分系统、设备等;“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使用条件、维修条件、环境条件等:“规定的时间”主要是指有效使用期限,如飞行时间、起落次数、日历时限等;“规定功能”是指质量特性应具备的全部技术标准;“能力”实际上即各种可靠性特征量,如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等。从不同的角度,可靠性主要分类如下。(1)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从应用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和制造赋予产品,并在理想的使用和保障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靠性,用以描述设计、制造的可靠性水平。使用可靠性是产品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时所呈现的可靠性,它反映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用以描述在使用与维修环境中的可靠性水平。(2)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从设计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第1章绪论3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基本可靠性考虑所有需要维修的故障,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任务可靠性仅考虑影响规定任务完成的故障(即严重故障,原称致命性故障)。(3)硬件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前面所述的可靠性定义均指硬件可靠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装备中的广泛应用,由于软件不可靠造成的故障损失越来越大,软件可靠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以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和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故障的能力。软件可靠性不仅与软件存在的差错(缺陷)有关,而且与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有关。可靠性工程是指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可靠性工程研究的是产品故障发生、发展及其预防的规律,通过设计、分析、试验等手段,防止和控制故障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水平,达到“优生”的目的。可靠性工程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可靠性要求确定、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试验与评价、可靠性管理等工作,涉及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适用于装备全系统、分系统、设备、组部件与元器件等各个产品层次,以及机械、机电、电子、结构和软件等不同类型的产品。1.1.2.2维修性维修性是装备维修简便、迅速和经济的能力特性,主要取决于产品故障易于发现和排除的程度。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维修性(maitaiaility)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保持或恢复产品的规定状态是维修的目的,维修性是在规定的约束条件(维修条件、时间、程序与方法)下能够完成维修的可能性。规定的条件主要是指维修的机构和场地(如使用现场、专门的修理车间等),以及相应的人员、设备、设施、备件、技术资料等资源:规定的程序与方法是指按技术文件规定采用的维修工作类型、步骤、方法等。显然,能否完成维修还同维修时间有关。因此,维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修性应在上述种种约束条件下来定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维修性主要表示维修的难易程度,它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而且还决定于与维修有关的其他因素,如维修人员技能、维修设备设施、维修方式和方法,以及组织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虽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但却是维修性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维修性工程是指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维修性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为使装备具有良好的维修性,需要从论证开始,就开始进行产品的维修性分析与设计、试验与评价等各项工程活动,这些活动就构成了维修性工程。此外,还应包括维修性要求的论证与确定,以及使用保障阶段维修性数据收集、处理与反馈等内容。1.1.2.3保障性GJB451A一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定义保障性(uortaility)】为“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战备完好性和战时利用率要求的能力”,该定义中包括以下概念:一是设计特性,指与装备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如可靠性、维修性等,以及使装备便于操作、检测、装卸、运输、消耗品补给等方面的设计特性。二是计划的保障资源,指为保证装备实现平时战备完好性和战时使用要求所规划的人力、物资和信息资源。保障资源的满足程度主要包括种类与数量上的满足,以及保障资源与装备相互协调匹配。三是战备完好性,指装备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条件下,能随时开始执行预定任务的能力。四是战时利用率,指装备在规定的日历期间内所使用的寿命单位数或执行的任务次数,如飞机出动架次率等。(1)保障性特点保障性是装备系统的属性。装备系统是指装备及其保障系统的有机组合,由主装备与保障系统构成。其中,直接执行任务的装备硬件与软件部分称为主装备:保障主装备的部分称为保障系统,即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所有资源及其管理的有机组合。保障性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广义性和综合性保障性包含了所有与保障有关的因素,既涉及诸多与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又涉及保障资源及其管理,最终反映了各种因素的综合能力。保障性是第1章绪论直接反映使用要求的高层次特性,其他与保障有关的要求由此导出,如可由装备战备完好性要求导出装备可靠性、维修性等的要求。②具有明显的军事特征保障性是出于军事需求、为表达装备平时和战时战备完好性要求而建立的特性,其定义本身就含有明显的军事目的。度量保障性的参数,如出动架次率、能执行任务率、再次出动准备时间等都有明确的军事含义。③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键特性战备完好性与可承受的费用是需求与可能的关系,而保障性即这种需求与可能最佳平衡的结果。在确定和实现保障性要求的过程中,即以满足战备完好性等的要求为目标、以费用为约束,在设计和资源之间求得最佳的协调匹配。④强调装备自身的保障设计特性和外部的保障条件一方面,装备的设计要容易和便于保障(好保障);另一方面,要为装备保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保障好),且应在两者之间协调匹配,综合权衡。装备设计特性及保障资源与保障性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技术资料供应保障保障设施计算机资源保障保障设备装备训练与训练保障人力与人员设计特性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计划协调与综合保障性图1-1装备设计特性及保障资源与保障性的关系(2)综合保障组成要素综合保障,也称综合保障工程,是指在装备寿命周期内,综合考虑装备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进行6航空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概论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建立保障系统,以最低费用提供所需保障而反复进行的一系列管理与技术活动。综合保障的目标是以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使装备部署后尽快形成战斗力。综合保障要解决的问题涉及与保障有关的装备设计问题、各种类型保障资源的规划与研制问题,而且要把这些问题相互协调起来。因此,综合保障涉及不同专业分工,通常称这些专业分工为综合保障要素,具体可分为资源类要素和管理类要素两大类。①资源类要素a.人力与人员。平时和战时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保障设备。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拆装设备、工具等。C.保障设施。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永久和半永久性的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d.技术资料。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的统称。.供应保障。规划、确定、采购、储存、分发并处置备件、消耗品的过程。£.计算机资源保障。使用与维修装备中的计算机所需的设施、硬件、软件、文档、人力与人员。g。训练与训练保障。训练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的活动和所需的程序、方法、技术、教材与器材等。h.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为保证装备及其保障设备、备件等得到良好的包装、装卸、搬运和运输所需的程序、方法与资源等。②管理类要素.规划保障。从确定装备保障方案到制订装备保障计划的工作过程,包括规划使用保障和规划维修。其中,保障方案是指保障系统完整的总体描述,由一整套综合保障要素方案组成,满足装备功能的保障要求,并与设计方案及使用方案相协调。一般包括使用保障方案(完成装备使用保障的详细说明」···试读结束···...

  • 《安全培训概论》隆泗,罗芬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培训概论》【作者】隆泗,罗芬作【页数】164【出版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646-4998-2【参考文献】隆泗,罗芬作.安全培训概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安全培训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主要针对我国应急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培训机构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系统介绍安全培训工作的形势、政策、目的和任务,安全培训法律法规依据,安全培训体系,安全培训教师基本素质要求和素质养成,安全培训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安全培训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章安全培训训形势与任务第一章安全培训形势与任务安全培训工作是指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三大对策”(安全装备、安全管理、安全培训)之一,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公认的政府安全监管的“四大支柱”(立法、执法、培训、保险)之一,是防止“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针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形势,提出了各阶段安全培训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第一节安全培训形势目前,安全培训工作所面临的基本形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求各单位开展更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工作,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个别地方政府与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理念不牢、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的问题;二是依然薄弱的安全生产基础要求各单位开展更为科学规范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快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的提升。同时,安全培训工作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条件,保证培训质量。一、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经历了“形势好转一稳定好转一持续稳定好转,但依然严峻”的阶段。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使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一些地方和领域安全发展的理念还不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还不强、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还未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管监察还不到位。目前,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依然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1,事故总量依然较大我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尽管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总量等重要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重点行业安全指标也持续下降,但总量仍然相对较高。·1·安全培训概论图1-1是我国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可见,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的趋势,安全生产形势是逐年趋于好转,但死亡人数的体量仍然很大。50000430624000037852lt3404629519新300002741220000思100000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图1-1全国近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注:图中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6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1-2是我国近年来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每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变化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工矿商贸领域近年来每10万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多,从业人员众多,事故死亡人数的总量依然较大。工矿商贸领域的安全培训工作也是安全培训领域的重点,其中涉及工矿商贸领域高危行业的安全培训,更是安全培训的重中之重。1.7021.81.6391.61.5471.4741.41.3011.21.00.80.60.40.20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图1-2全国近年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每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注:图中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6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1-3是我国近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统计图。我国幅员辽阔,道路里程长,交通工具逐日增多。图中所显示的万车死亡人数尽管呈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各类车辆数量剧增,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加上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使得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道路交通领域的安全培训工作仍任重道远。图1-4是我国近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统计图。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2·第一章安全培训形势与任务2.52.102.061.932.01.801.661.51.00.501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图1-3全国近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统计图(注:图中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6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从2018年开始,进入了“双零”时代。2020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122起、死亡225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058,分别同比下降28.2%、28.8%和30.1%: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瓦斯事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这是煤炭领域职工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功不可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年煤炭开采量都在30多亿吨,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总量仍然较大。因此,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仍需努力,煤矿安全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0.180.160.1560.140.120.1060.100.0930.0830.080.0580.060.040.020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图1-4全国近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统计图(注:图中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2016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重特大事故频发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表1-1是2019一2020年我国发生的部分重特大事故一览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行业主要为建筑施工,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等高危行业。同时,重特大事故也呈现出由高危行业向非高危行业蔓延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一些地方政·3·安全培训概论府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事故隐患仍然大量存在,对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的防范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预警机制不够健全。表1-12019一2020年我国部分重特大事故一览表时间事故行业事故类型事故死亡人数/人1月12日煤矿煤尘爆炸事故212月23日非煤矿山运输事故223月21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784月15日制药着火中毒事故104月25日建筑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115月16日建筑施工坍塌事故125月25日海上运输中毒室息事故102019年7月19日能源化工爆炸事故159月28日道路交通交通事故369月29日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1910月28日非煤矿山坍塌事故2(另有11人失联)》11月26日建筑施工突泥涌水事故1212月3日轻工,纺织罐体坍塌事故1012月4日烟花爆竹爆炸事故133月7日服务业坍塌事故296月13日交通运输爆炸事故208月29日餐饮饭店坍塌事故299月18日海上运输撞船事故10人失踪2020年9月27日煤矿火灾事故1610月1日旅游景区火灾事故1310月4日道路交通交通事故1811月29日煤矿透水事故5(另有8人失联)12月4日煤矿中毒事故23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于2016年4月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4第一章安全培训形势与任务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目标: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安全培训工作在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这一重要举措中应当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在安全培训中,针对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领域和特点,重点加强风险辨识的培训,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辨识、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3.职业健康保护任重道远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就业人口数量为77471万人,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当前我国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前几十年粗放式发展积累的职业病问题集中显现,职业健康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9428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594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589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62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778例,职业性传染病578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64例,职业性肿瘤87例,职业性皮肤病72例,职业性眼病53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职业病11例。二是职业病患者存量很大。自2010年以来,年均报告职业病新病例2.8万例,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9.4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8.9万例,约占报告职业病病例总数的89.4%。由于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和用工制度不完善等,实际发病人数远高于报告病例数。三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和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多。据抽样调查,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图1-5是我国近年来各类职业病发展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每年新增的职业病病例中,职业性尘肺病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针对存在粉尘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开展尘肺病防治的培训应当是职业健康培训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职业危害形势,我国职业健康的培训工作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的行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多、任务重;二是对于职业危害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责任人,还需要加大对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职业健康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在职业健康的行政管理由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转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后,职业健康的培训管理职能也进行了划转,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考·5·安全培训概论◆职业病病例3500029180431789·一职业性尘肺病病例300002675625000234972608127992解2000022701194281500019468■15898100005000020152016201720182019年份图1-5全国近年各类职业病发展趋势统计图(注:图中2015一2016年度数据源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5一201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图中2017一2019年数据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的各年度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核体系,包括制定培训大纲、考核标准等。二、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一些深层次、基础性的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条件不足、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技能不足等方面。1.安全生产条件不足安全生产条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基础条件非常脆弱。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比较严峻,生产装置、设备老化,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二是长期安全投人不足。特别对于一些高危行业,不仅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三是安全生产环境差。一些地方公用设施严重老化;部分行业存在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部分国有生产经营单位历史包袱重,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工作欠缺程度较大。四是安全科技研发进程缓慢。行业发展中点多面广、规模小、工艺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仍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安全培训本身就属于基础工作,在自身不断强化、不断改善的同时,还应当在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的过程中,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2.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是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短板之一。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首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个别领导安全意识差。在这些地区和部门,相关干部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给政绩让路的现象依然存。6····试读结束···...

    2022-11-09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下载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