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农场(慢读系列,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育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试读: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李育书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ISBN978-7-301-30434-1Ⅰ.①自…Ⅱ.①李…Ⅲ.①黑格尔(Hegel,GeorgWehelm1770-1831)—法哲学—研究Ⅳ.①B516.35②D90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73669号书名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ZIYOUYIZHIYUPUBIANGUIFAN:HEIGEERFAZHEXUEYANJIU著作责任者李育书著责任编辑吴敏标准书号ISBN978-7-301-30434-1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100871网址htt://www.u.c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信箱kuwz@126.com电话邮购部010-62752015发行部010-62750672编辑部010-62757065印刷者经销者新华书店965毫米×1300毫米16开本15.25印张266千字2019年3月第1版2019年3月第1次印刷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2752024电子信箱:fd@u.ku.edu.c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和学术含量较高的工具书。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学术影响,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4年7月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再聚焦:自然法与伦理法(代序)一在中国,黑格尔哲学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新变化:国际上知名的黑格尔专家们的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从各种西[1][2][3]语、东语介绍和翻译出版;《黑格尔著作集》和《黑格尔全集》在张世英先生和梁志学先生主持下,分别在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新的原著,除此之外,杨祖陶教授翻译出版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薛华教授翻译出版了《黑格尔政治著作选》和《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梁志学教授重新翻译出版了《哲学科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如此大规模、多国度、多学科的国际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推进,确实呈现出了黑格尔思想在当代的基本景观:一个日益现代性的黑格尔形象已经确立,推翻了之前作为“官方哲学家”“自由主义的敌人”“极权国家的吹鼓手”“前现代的封建余毒”等负面的不实的评价。因此,我们国内的黑格尔研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研究著作不断涌现。有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已经是在尝试着与国际前沿学术思想展开深度对话,这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最大亮点。当然,出版物太多有时也令人困惑。有些人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国内外黑格尔研究新成果,或者假装不屑一顾,或者表现得无所适从,实际上依然还是缺乏“定力”。如果研究者本人没有自己的“定力”,即缺乏自己对黑格尔著作和思想的独到视野和理解,反而就像饥不择食者看到一桌满汉全席那样,在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必然就会消化不良、上吐下泻。这也就是我反复要求自己和学生先要沉浸于黑格尔的原著去感受、把握和理解他的哲学及其他所要把握的“现代性”这个“新的时代”(DieeueZeit)精神的原因。海德格尔曾令人信服地说过,只有“做”(macht)历史的人,才有能力唤醒(zuerwecke)历史。我们也必须要说,只有“做”哲学的人,才有能力唤醒“文本”中的哲学。而我们“做”哲学,必须首先“沉浸”在那些创造了哲学史的大师的思想中,学习他们如何“做”哲学,才能慢慢唤醒自身中的哲学意识,通过自身中被唤醒了的哲学意识,再去唤醒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现在却被当作我们“做”哲学之“对象”的哲学经典中的哲学意识和哲学思想。这也就是伽达默尔所反复强调的“诠释学的循环”。通过哲学的这种“相互唤醒”,才得以进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诠释学对话。哲学就是在这种对话中“做”出来的。当然,也许对于大多数当今中国高校的青年教师而言,“做哲学”还远没有达到这样“从容的对话”,他们的“哲学”与其说是在“对话”中训练出来的,不如说是在各种压力下“硬磨”出来的。他们的博士论文无论导师当时满意不满意,他们可能并不愿意随便拿出来出版。但是,现行的各种“考核”“职称”“晋升”等硬性条件,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出版。摆在诸位面前的这本《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也许也是这种境况下的产物。但我还是要为这种“制度性的”“硬逼”说句“公道话”,没有这种“硬逼”机制,可能大多数的博士论文最终都会流产,被作者不知丢到哪里永远出不来。所以,在某种制度性的“硬逼”下,也有可能“打磨”出像模像样的作品来,虽然带有某种青涩味,但毕竟还有青春的锐气,所以依然是值得肯定和重视的。李育书的这本新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项目,确实是在这种“硬逼”机制中在之前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出来的。为了能成功申报“项目”,为了“项目”能入评审专家“法眼”而顺利通过,他必须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最终送到出版社,出版编辑再次敦促修改几次,才能过关。因此,作为作者之前的博士生导师,我倒真是有了几分“不怀好意的窃喜”,多亏了这么多“关卡”,才使得之前不太令人满意的博士论文,在指导教师失去了“硬逼”其修改的权力之后,能在这样一些机制性力量的作用下完善起来。所以,当我现在看到这部即将出版的书稿时,我能轻松地向他表示祝贺。李育书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阶段都是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优秀学生,从硕士生时就一直在听我的课,而且公认为是“优秀的学生辅导员”,但在2007年之后才正式成为我指导的博士生。当他选定了黑格尔法哲学作为其博士论文主题时,我只强调必须放在现代社会规范建构的方向上去把握,而不要过多地在各种“主义”的标签下去论证或辩护。他为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倒是做了许多准备,例如,学了许多法律知识,并考取了国家律师资格证书;认真研究了近代政治哲学史,并翻译了一本名著《公民宗教》(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学习了德语,并几次去德国耶拿大学等交流访学,这些都为这项课题的出色完成打下了基础。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现代性作为哲学问题来思考并实现的哲学家。早期启蒙哲学尤其是启蒙政治哲学,更多地是从现代性的“价值”上论证和设计现代社会的生活世界,寻找现代之为现代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方式,而到了黑格尔这里,他当然依然还是生活在启蒙时代,但已经不再是早期启蒙的那个时代。在经历了浪漫主义对现代性的初步批判,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王朝复辟”的变奏,“改良”和“专制”拉锯式斗争之后,黑格尔更多地开始了对启蒙、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虽然他依然是在为现代性进行设计和规划,但思想资源和思想的定位显然不一样了。对康德而言,他更多地是要处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世俗理性主义和卢梭、休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他可以在“启蒙”哲学内部将“哲学”在现时代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做出纯粹哲学的典范性表达和论证;而对黑格尔而言,他更多地看到了启蒙在道德、规范架构上的“无效性”,因而更多地引入“历史性”环节来把现代性表达出来的价值和规范性要求嫁接在其文化源头——古希腊城邦政治这个起点上,同时通过对罗马法和基督教的批判改造把城邦政治的“灵魂结构”通过“绝对精神”的发展理念,以“客观精神”来论证现代社会的各种规范性的[4]构成,并通过客观精神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来突破现代政治实体——“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局限,使之在向“世界历史进程”进发的过程中将狭隘的民族性“世界化”。因此,黑格尔比康德更为深刻地发现了现代政治哲学所依赖的自然法的道德哲学和契约伦理的规范架构的虚妄性,尤其是看出了启蒙哲学的主观性停留在知性思维上的片面性,根本无力解决现代的根本困境。这一发现对现代政治哲学而言是很要紧的事。本来现代政治哲学赖以取代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就是用自然法这一“理性形而上学”来为现代的价值和规范做本源性的论证(在这一论证基础上,现代人的自由与正义、理性与权利在“价值”上得以成立),再通过“契约伦理”使它们具有了制度化的实现机制。然而,黑格尔却发现这套现代性方案实际上对解决现代问题根本无能为力。如果这一发现能够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现代性的价值和规范之合法性来源在自觉地摒弃了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后,再次失去了现代合理性的基础!所以,黑格尔是最早洞见到现代虚无主义苗头的人:“正是在严格的政治哲学[5]中,黑格尔看到了传统自然法理论的崩溃。”二在这一背景之下,黑格尔的法哲学乃至整个实践哲学研究,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聚焦,这就是必须把他的实践哲学包括法哲学作为“对[6]传统自然法理论崩溃”的回应来看待,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新的视野来重新系统地梳理和探究黑格尔哲学的现代意义。如果不是对自然法理论崩溃的回应,我们很难理解黑格尔耶拿时期(1801—1807)的哲学焦点是实践哲学:1802年撰写的《论自然法的科学处理方式,它在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及其与实定法学之关系》(ÜerdiewiechaftelicheBehadlugartedeNaturrecht,eieStelleiderraktichePhiloohie,udeiVerhältißzudeoitiveRechtwiechfte)这篇长文(下文简称为《自然法论文》)和1802—1803年的《伦理体系》(SytemderSittlichkeit)已经初步构建起黑格尔未来法哲学的基本框架。在《自然法论文》中,黑格尔把英法自然法传统概括为经验主义自然法,把康德、费希特的自然法概括为形式主义自然法,对二者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这种批判本身就可以视为黑格尔对传统自然法崩溃的阐明。但作为现代的法哲学,黑格尔的法哲学自己也不能绕过自然法来解决现代规范秩序的架构。所以黑格尔自己依然还是坚持着一种“自然法”立场,不过,他首先要论证的倒是“自然法的科学处理方式”,其次是“自然法在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再次是“自然法与具体的实定法学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就黑格尔的这三个问题分别[7]做了处理,在此不加赘述。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若要正确地理解黑格尔晚期著作《法哲学原理》就必须首先从自然法与国家学的关系出发。因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0年出版时本来有两个标题,“自然法与国家学”是在前面,后面跟着的是“或者法哲学原理”,这也就是说,“自然法与国家学”是正标题,而“法哲学原理”反而是副标题。只是后来这个副标题反倒变成了正标题,之前的正标题不见了。这导致的一个严重结果就是:人们不从自然法的角度去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因此,我们必须再次指出,理解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前提就是他的自然法。那么,黑格尔本人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然法”?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十分重要。确实,如果我们只是看1820年版的《法哲学原理》,我们是很难了解黑格尔究竟如何理解自然法的,因为从文本中黑格尔几乎没有正面地论证什么是自然法,而自然法与他的法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一般也很难看出来。黑格尔自己对自然法的阐明,只有在1824—1825年的《法哲学讲演录》(学生笔记)中,能见到最完整的界定: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自然(Natur)这个术语同时有双重含义,一个重要的、容易导致绝对错误的双重含义。一方面自然意味着自然的存在,我们发现,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如何直接地被创造,即我们存在的直接性的一面。与这种规定相对立且有区别,概念也叫做自然,事物的自然(也可译为“本性”或“本质”,为了表达上的一致,在这里我们依然译为“自然”——引者)就叫做事物的概念,事物合乎理性的方式所是的东西和事物作为单纯自然的东西,几乎完全是不同的。所以自然法一方面叫做出于自然的法(RechtvoNatur),另一方面它指自在自为地[8]是正当的东西。这就清楚了,黑格尔恰当地利用了“自然”这个概念的双重意义来展开他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的核心当然是“法”,它一方面要表达出法的“自然正当性”,即“事物自然本性”表现出来的“理性规范”,是出于自然正当或正义的法。用黑格尔自己的语言就是“直接性”的法或“自在的”法。这种法的含义指的就是诸如“天然合理性”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不止于法的“自然正当”这一起点,而要将自然正当的法之本质内容自行展开:即法“按其概念”展现出来,这就是黑格尔说的“自在自为地”是正当和正义的东西。由于“法的概念”属于“法的自然”,但不是“直接性的”“自在的”“自然”,而是“自然正当”展开出来才体现“法之为法”的本质或“真理”,因而是法的自在自为的呈现。这种“自在自为地”是正当和正义的“法”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实定法”,而是所有“实定法”之为“法”的“合法性标准”。这是正当地利用了“法”在罗马时代所做的区分:IUS和LEX,前者指自然正当的法,具有正当、正义、理性等含义,后者是人为制定的法,具有命令性和强制性。后来自然法和实定法的区分就是以此作为词源依据。作为“自然法”,天理(NaturalReao)是永恒的;作为人为实定的法是因时而变的。但作为“法”,它们的核心都是“规范”,都需要有规范的有效性,才能具有“命令性”。于是,IUS是一切规范性的来源,命令性的根据;LEX是现实规范性的体现,命令的表达。法律作为现实的规范,规范着生活和行动,处理各方的“权利”。虽然我们知道“法”和“权利”在德语中是一个词:Recht。但我不同意因此就把它翻译为“法权”,因为这样翻译实际上并非是“法”和“权利”两个含义的有效叠加,反而只是把“法”变成了“权利”。尽管许多人受施特劳斯的影响,说现代自然法实现了一个[9]根本转变,将“自然法”转变为“自然权利”了!此说固然不错,但如果因此要说,现代法哲学只讨论自然权利而不讨论自然法,那就是完全误读了。正确地说,毋宁是现代法哲学通过证明“自然权利”的自然法依据来阐明法的合法性。所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依然是相分的:自然法作为“法”是论证法律的道德性,任务是对法的合法性根据进行形而上学的阐明。而“自然权利”是道德性法的法律化,即法所保障的权利在法律上的表达,因而是法律的内容。正是在此意义上,新康德主义自然法学家鲁道夫·斯塔姆勒(RudolfStammler)强调,自然法是具有“不断变化之内容的”;海因里希·罗门(HeirichRomme,1897—1976)强调:“自然法也包含实体性的、充实着内[10]容的规范。”譬如我们说,人有生命和财产的权利,这是“自然权利”,自然法需要形而上学地阐明,人为何具有生命权和财产权,法理依据何在。而在法学中则是将这种在自然法上得到阐明的“自然权利”落实于法律条款中加以确立和保护。同样,自卫权,也是基于“自然法”的自然权利,但自然法要从自然正当性阐明自卫权源自生命权,承认生命权就自然地要承认人有自卫的自然权利;法学则是要将自卫权落实于法律条款中予以规定。所以,权利和法正如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一样,虽然是同源同义,但同时又必须相对区分。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中,同样一个Recht,它在什么意义上表达的是“权利”,在什么意义上表达的是“法”,做出区分依然十分重要。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讨论的是“直接性”的法,因而是“自然法”的第一种含义,即“自在的”自然法,因其“直接性”和“自在性”,尚未将其包含的丰富的自然权利之内涵展开出来,所以就其为“法”而言,是“抽象的”,停留于单纯法概念的直接规定性。但作为“自然权利”而言,它一点也不抽象,它抽象掉的是人的具体规定:出身、身份、等级、贵贱等等,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适用于这些基本的自然权利:自由权、生命权、财产和尊严权。所以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强调法的第一命令是“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正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所具有的同样的权利,就是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处理的自然权利。不过黑格尔既不像他所批判的霍布斯、洛克等经验主义自然法学家,从假设的人的“自然状态”来推出自然法所要保护的人的自然权利,因为这种“自然状态”本身是人为的假设,其中作为法的规范性来源的东西,恰恰不是人的自然性,而是人的理性;同样,黑格尔也不像康德、费希特那样采取形式主义的立法方法,因为“形式主义立法”,恰恰不是“自然的”,而是“建构”的,所以,自然法的实体性内容——自然权利——无法作为事物之本性的理性规定成功地予以阐明。黑格尔就是这样以其自身的方式宣告了传统自然法的理性形而上学之崩溃。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黑格尔对传统自然法的批判而忽视他对传统自然法的继承方面,也不能准确把握黑格尔自然法思想。他对自然法的批判最主要的是批判传统自然法过于表面地甚至是“知性地”理解“自然”,从而忽视了“自然”除了直接性的“自然而然”之外,它还有“本性”“本质”的含义。因此,如果我们从“本性”“本质”的含义去理解“自然法”,那么,就无需假定社会状态之前的自然状态,而是要从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之本质性这两方面来理解自然法。人有“自然性”,这是古典哲学都承认的,人的自然性即人身上的动物性和任性(Willkür),这是不可否认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法”的强制性来调节的原因;但人的动物性恰恰不表现人的“本质”,因而动物性不是人的“自然”,人的“自然”恰恰是人类的合群性,即社会性。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说的就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过“城邦生活”才能作为人类而存在。因此,古典和现代的自然法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都把人的“社会性”(或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政治性”)作为自然法的源头。被称作现代自然法之父的格老秀斯(HugoGrotiu,1583—1645)对自然法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iuaturale[自然法]乃是正当理性的指示,它指出,一项活动,依其是否符合理性的[和社会的]自然,而内在地具有道德上的卑劣或道德上之必然性的性质;因此,这样的活动被自然[11]的创造者上帝所禁止或允许。正是这样强调“社会性”,从人的自然性中产生出来的理性规定,才作为符合人的社会性的规定,被称为“正当理性”,这种正当理性作为iuaturale[自然法],就既是“出于自然的法”,也是“自在自为地”作为“本质”和“本性”的自然法。因此,德国第一位现代自然法学家塞缪尔·普芬道夫(SamuelPufedorf,1632—1694)就是从人的社会性中来阐释自然法:这种社会性(ociality,ocialita)法律——教导一个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有用成员的法律——就是自然法。[12]虽然格老秀斯已经在用“社会性”来定义自然法,但在格老秀斯那里,社会性还不是自然法的唯一来源,他只是把合理性和社会性一起作为道德上必然的东西而定义为“自然法”,但他依然像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那样,把这种道德上必然的自然法视为上帝的准许之物,上帝才是真正的自然法来源。而普芬道夫不一样了,在他这里,上帝已经完全隐匿了,自然法体现的是人类“道德存在”方式的生命造化力量。因此自然法是作为具有动物性的人类过其本质规定的社会生活的法律,这样的“自然正当”的“天理”对人类不仅是法规,而且是人类自我造化和自我教育的手段:它“教导一个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有用成员”,这样的自然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类的成文法就具有了“标准”和“典范”的意义:一切有助于社会性的事情都是自然法所允许的,违背和破坏社会性的事情都是自然法所禁止的。黑格尔的自然法当然继承了这些“理性法”传统,“社会性”是他刚开始思考“自然法”时就从费希特的自然法思想中领会到的一个[13]核心问题:相互承认的法权是人类社会性共存的前提条件,作为人类自然的社会性则表现为是否能够“相互承认”。到这里,我们就看清楚,从格老秀斯、普芬道夫到费希特和黑格尔一派的自然法跟霍布斯、洛克、卢梭他们的自然法在对人的“自然性”的解读上完全不同,社会性之“自然”是“本质”“本性”意义上的“自然”,它把合作、合群、相互承认作为人类共存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是人类类本质实现的生命力量之所在,基于此作为“伦理总体”的自然法既然能做出其“自在性”的阐明,“伦理总体”作为自然法的实现方式,也就成为自然法由自在(抽象法)、经过道德性的自觉(自然法的道德性在主体主观意志上的确认)自为而达到伦理性。但霍布斯自然法的立足点不是人的社会性而是自然状态下的原子化的个人的“自然人性”,狼一样的动物性,社会性只是理性契约的结果,而非人的自在自然性。现代政治哲学只重视霍布斯这一路,显然问题很大,它只能靠“契约”这一路径来人为地建构社会、政治和国家,却无法解释国家的自然性、历史性和伦理性。黑格尔第一次把自然法的“自然”不是作为一种状态、一个理性生发的点状物而是作为一种生命、一种发展的过程展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性、否定性、肯定性不能仅仅作为僵化的逻辑三段论来把握,而是一种规范内在的生命由潜能到实现的过程,因而自然法可以经由抽象法、道德法和伦理法三阶段来呈现和实现自身的内涵。法的伦理性才是法和道德的真相(Wahrleit)这个之前从认识论上翻译为“真理”的概念,在黑格尔的这种具有实体存在论的哲学中更应该理解为“真实”或“真相”!从人类自然的社会性来理解自然法,一方面把西方古今政治哲学传统结合起来,不会导致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的“断裂”,同时也不用借助形而上学的假定来虚构人的自然状态,把自然法理解和把握为人的本性的理性法,是以人有法权能力(Rechtfähigkeit)通过立法使自身从受“本性”(自然)支配状态中摆脱出来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有正当规范的法权状态这一“成人”过程为起点的。这一“自然状态”是每个人未成熟前,即未真正“成人”前的“实际状态”,无需假定,本然实存。因此“抽象法”的命令“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是一个严格的强制性“命令”,自然法本身的“命令”,而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人,不可能有法权能力,没有法权能力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法权能力”的核心是以“普遍的自由意志”作为个人自然的任性的自由意志之立法的标准,因此,黑格尔的建立于自然法基础上的法哲学变成了以“普遍的自由意志”为范导和标准的普遍自由的实现过程,自然法在他这里变成了“自由法”。于是,正如霍耐特洞察到的,整个法哲学:黑格尔以晦涩的叙述方式所表达的如下思想:“普遍的自由意志”之“理念”规定了我们应该称之为“法”的东西的全部范[14]围。这是黑格尔面对传统自然法思想的崩溃而对自然法思想所做的一次根本的、真正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彻底改造。三《法哲学原理》的整个论证思路,就是在自然法基础上把“普遍的自由意志”之实现作为“法”的理念之现实化的路径。贯彻在长达33节的长篇“导论”中阐发的一个主题就是:“法乃自由意志之达[15]在”,这是整部《法哲学原理》的主题。“意志”和“自由”被黑格尔看做相互内在而不可分离的东西,“正确被理解的意志就是自由,而自由只有作为意志实存着”(第21节),于是,“意志是这两个环节的统一:是在自身中反思并通过这种反思而返回到普遍性的特殊性——即单一性。这是自我的自身规定”(第7节)。这就指明了:如果只把自身主观的意志作为法,那么这种意志是不可能自由的,意志自由作为法必须促使意志回返自身反思,自身的特殊意志要能自由地“达在”,就必须解决与他人意志相协调,以“普遍意志”来为个体意志和共同意志立法。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把这种状况描述为[16]“普遍斗争”中的“世界进程”。所以,经过“反思”,“意志”从自在(aich)达到自为(fürich),形成了一种在“意志”和“自由”之外的第三者:“形式的普遍性”,即形式化自由的概念:“但是,这一形式的普遍性——自身没有规定而在上述素材中找到其规定性——的真理,乃是自我规定的普遍性,是意志、自由。”当然,这种作为形式普遍性的意志自由,依然还是“主观的自由”,即道德所实现的主观意志的法。“道德”之所以是一种“法”,是因为它将“抽象法”的意志在外部财产权、契约权中所“达在”的特殊意志之自由实现为意志本身内在固有的主观自由。德国哲学学会前主席赫伯特·施奈德尔巴赫对此评价说:“关键在于,意志的特殊性不能理解为某种从外部附加的东西,而是作为意[17]志本身固有的、内在的特殊化,首先是作为普遍的东西出现。”意志自由显然还不能停留在“形式普遍性”上,需要进一步将形式普遍性过渡为“实质的普遍性”,这样外部物权和契约权上体现的抽象法的意志自由和道德上的主观意志自由就都扬弃自身而过渡到伦理生活(家庭、市民生活和国家)中的法:伦理生活的法(简称伦理法),就是法作为普遍的意志自由或法以普遍性作为自身的无限形式,作为其内容、对象和目的而实现的自由,譬如,家庭就是两个个别的特殊意志为了一个普遍的目的“家庭”而形成的伦理生活。两个人的意志要自愿结合为一个普遍意志,才能形成其家庭的财产权和契约权,才能有各自对婚姻的道德责任,而家庭伦理生活的法,就是抽象法的财产权、契约权和主观意志的道德法结合为一个既有外部自由也有内在自由、既客观又主观的、既物质(家庭财产)又精神(相爱和家庭责任)的自在自为的自由法之实现。黑格尔在此意义上说,伦理法是抽象法和道德法的真理(法的真实理念之实现)。德国著名哲学家J.利特尔(J.Ritter)对黑格尔将自然法理解为自由之实现的学说做了如下的评价:凡自由成为法的概念之处,它就不再适合于在其可能的自在(Aich)中被把握,而要在其实现中来把握。在学院派的自然法理论中,自由只能被视为“自在地”属于人的本性,而当下自由已经历史地走出了“可能性”状态而成为现实的达在(zumaktualeDaei)。故而《法哲学原理》以“现实自由的意志”(Wille,welcherfreiit)为出发点,把“法的体系”作为“实现了的自由王国”(第4节)来把握。因此它提供了这个能够将市民社会所立的法建立在其之上的规定性根据。《法哲学原理》在“理念的各个发展阶段”——私法、道德、婚姻、家庭、社会以及作为管理和统治的国家——相继处理的所有东西,便都属于自由及其实现的理论。当自然法的讨论从根本上至今也不能突破那局限于“自在的”或直接的自然存在这个关于人的本性的抽象概念时,黑格尔则相反地以在世界历史上发展起来的整个伦理的精神世界的联系来把握自由的现实化。他所理解的东西,是把同时代政治革命的自由原则与法权原则,不是依据应然和公设,而是具体地作为“世界历史状况”,[18]变成为一切合法的诸如政治的秩序之实体。于是,基于自然法之自在自由的法的意志,就过渡到在伦理生活的法和“世界历史状态”的法中具体实现的普遍意志自由的法。这样实现的自由就完全超越了“自然意志”的自由,而是“伦理自然”(DieittlicheNatur),这个“第二自然”之现实。在这里,我们用“伦理法”来论述“法哲学”整个Sittlichkeit(直译为“伦理性”法)部分“普遍自由意志”之“达在”的进程。Sittlichkeit这个概念在黑格尔这里,确实不是简单的一种限制人的自由的“外部伦理”,而是一种普遍自由意志的法。黑格尔自己说:“自由的理念在每个发展阶段上都有其独特的法,因为每个阶段都是在其自身规定中的一个自由的达在。当人们说道德、伦理跟法是对立的时候,那就是只把法理解为抽象人格的最初形式。道德性(Moralität),伦理性(Sittlichkeit),国家利益等每一个都是独特[19]的法,因为这些形态中的每一个都是自由的规定和达在。”因此,“伦理法”是理解黑格尔自然法即自由法之实现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伦理法才是“自然法”内涵的“伦理自然或伦理本性”(dieittlicheNatur)的现实,只有理解了它与自然法的这种内在联系,我们才能理解黑格尔说的“伦理法是抽象法和道德法的真理”。对于伦理法作为自然法之实现,黑格尔在第10节的“附释”中就曾这样说:“儿童是自在的大人,最初他自在地具有理性,开始时他是理性和自由的潜能,因而仅仅从概念上说是自由的。”自由能力(Freiheitfähigkeit)作为“潜能”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儿童成人的过程就是这种自由潜能的成熟过程。法的理念是自由,但一开始只是作为“潜能”存在于自然法之中,在抽象法中,自由作为抽象的人格性在所有权和契约权中达在,那时还没有达到自为;通过道德,作为主观意志的法,自由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了“自为”,尽管是主观的自由;只有在伦理法中自由才能成为现实的自由、实体性的自由,即作为自在自为的自由理念在伦理生活世界中完满实现的自由法。这种完满实现的步伐,就是“自由”作为“自然权利”而成为“自由法”这种辩证过程的体现。如同父母承担教育子女“成人”的责任一样,“法”理念的实现也带有一种“命令”,只不过这种法的命令,是通过“自然”既是“本性”也是“本质”(概念)的双重含义在由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以一种目的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是自由,成为一个人意味着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自由在自然法上只是一种自然权利,但自由作为法的理念(本质)它要求或“命令”真正的人要实现其作为自由人的目标(目的),所以,自由通过其作为法的本质而成为自由法,既引导又保障和规范人从潜在的自由能力(自由权利)向自由人(本质)的实现。“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是抽象法的第一个命令,通过这一命令,黑格尔的法哲学承担起了人类学的使命:法的理念之实现成为自然人向作为本质的自由人的自我造化过程。这一进程,不是单靠教育能完成的,而是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和作为国家的公民与国家一起“参与世界历史进程”中自我造就的。自由人之自我造就的关键,在于人由单一人格的特殊意志向普遍意志的过渡。黑格尔认为制度、伦理、社会和国家的现实性正是“实现了的自由王国”,这实际上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学说通过法权人类学而变成现实,人性并非依本性实现为人,而是在城邦(社会和国家)中通过“伦理法”而实现为人。伦理法是自然法的实现,就是把“自然法”作为自在自由的潜在状态实现为伦理法的自由之现实状态。黑格尔这种“法权人类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尤其强调法作为自由的实现是同人类的伦理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一生下来就“被抛入”一个“伦理世界”,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原子化的个人”,而是从属于一个家庭、一种伦理关系。家庭生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和自由能力,但不能教会一个人具有普遍的自由意志。普遍的自由意志之形成,是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劳动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在与他人相识、碰撞、交流和互动中习得的,法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首要的教化作用。因为民法规定了人与人相处互动的自由的边界。越是善法,就越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普遍自由意志的形成。但是,“市民社会”首先是人与人在经济上“相互需要”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充分展示了社会生活的“自然性”,如果没有法的保障,它就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与相互斗争的场所。所以对于黑格尔而言,它首先表现为“伦理性的丧失”(VerlutderSittlichkeit),个人的需要、权利和主观性在这里无限制地获得充分发展,因而是特殊性无限展开的场所,人们的意志当然都是为“特殊的意志”所主导,因而不可能是自由的。要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伦理的社会”,需要法的规范作用。人的相互需要是“社会”的自然基础,单纯在这个自然基础上,产生不了社会性的法,社会性的法需要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做出理性的规定,即既然人类相互需要,那么就必须相互承认对方为人,承认对方的需要具有合理性,从而确立理性的法律以确立相互自由和满足自己私欲的权利的边界。所以,里德尔说,“在这里对黑格尔而言,人的权利,被承认为人,是由‘思想’设立的,但这种‘思想’不再以假设的方式同可能的自然状态相关,而是内在于市民社会的现[20]实性,作为所有人从属于它的‘被教化的’等级的自由”。这样就导致自由“达在”于“等级”中了,但是,等级中的自由之实现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成为一种必然。不同的“等级”也具有不同的伦理品质,这是市民社会无法解决的不正义,这是另一种“特殊性”的发展,而“普遍等级”依然只是一个“中介”。因为“在市民社会中,普遍性只是必然性:在需要的关系中……法只局限于一个范围,仅仅与我所拥有的所有权的保护有关”(第229节“补充”)。即便在市民社会的“普遍等级”(警察和同业公会)中也只能做到关心“我的福利”“我的特殊性”。因此,作为普遍意志的自由的法,正义的法,只有在“国家”中才能成为“伦理理念的现实”。对于这样一个“国家”理念,迄今为止依然充满着误解和不解,但我们必须说,黑格尔的“国家”绝不是任何一个前现代的国家,也绝不是任何一种极权的、专制的国家,而完全是一个现代的自由的国家。黑格尔自己说:“现代国家的原则具有这样一种惊人的力量和深度,把主体性的原则推向完成,成为独立的个人特殊性的极端,而同[21]时又使它回复到实体性的统一,于是在它本身保持这个统一。”这样的有机体的国家作为伦理理念(伦理法)的实现,宣告了自然法的契约论模型的破产,因为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把社会视为原子化个人契约的产物,而国家成为完全的人工物,导致了“自然社会”的未完成性;卢梭、康德的契约论同样把国家视为单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存在者的个人的联合,因而国家不是自在自为有理性的东西,而是众多特殊意志的一个任性的偶然的联合,“国家”被等同于或混同于“市民社会”,因而无法作为真正自由的实现。黑格尔把国家作为伦理生活中的具体自由的现实性,这种具体的自由在于,个人的单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获得完整的发展,其权利获得自为的承认(如在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系统中那样),这时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过渡到对普遍东西的关切,一方面以对普遍东西的认识和意志而活动,以至于国家作为自由的实现不是根据众多单个主体的主观偏好,而是根据国家实体内在的普遍性和神性。这种神性无非就是国家本身作为“伦理精神”而存在。著名黑格尔专家WererMaihofer对此评价说:“不是自由出自于伦理,而是伦理来自于自由。如果伦理东西之外在与内在的实在性是在国家中,不过是在其直接的和间接的实存方式中,这就是一切伦理东西之实体:自由之概念的实[22]存,不仅是抽象的,而且是具体的,达到其世界性的现实。”这一切都只有从伦理法作为自然法即自由法的具体实现才能深刻地领会。也只有从自然法和理性法的关系,才能理解李育书这本书的主题。邓安庆[1]据笔者不完全收集,主要有以下研究黑格尔的重要著作翻译为中文出版:科耶夫:《法权现象学纲要》,邱立波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施奈德尔巴赫:《黑格尔之后的历史哲学:历史主义问题》,励洁丹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维尔纳·马克思:《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和“导论”中对其理念的规定》,谢永康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特里·平卡德:《黑格尔传》,朱进东、朱天幸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洛苏尔多:《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丁三东等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版;贺伯特·博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座:穿越意识哲学的自然和历史》,戴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科维纲:《现实与理性——黑格尔与客观精神》,张大卫译,华夏出版社2018年版;彼得·辛格:《黑格尔》,张卜天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松村一人:《黑格尔的逻辑学》,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历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皮平:《黑格尔的观念论:自意识的满足》,陈虎平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马丁·海德格尔、英格丽特·舒式勒:《黑格尔》,赵卫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马丁·海德格尔著,古兰特编:《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赵卫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阿维纳瑞:《黑格尔的现代国家理论》,朱学平、王兴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阿伦·伍德:《黑格尔的伦理思想》,黄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京不特:《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2]人民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黑格尔著作集》第2卷:《耶拿时期著作集(1801—1807)》;《黑格尔著作集》第3卷:《精神现象学》,先刚译;《黑格尔著作集》第7卷:《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黑格尔著作集》第10卷:《哲学全书·第三部·精神哲学》,杨祖陶译;《黑格尔著作集》第16卷和17卷:《宗教哲学讲演录》I和《宗教哲学讲演录》II,燕宏远、张国良等译。[3]商务印书馆的《黑格尔全集》目前已经出版了:《黑格尔全集》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郭大为、梁志学译;《黑格尔全集》第7卷:讲演手稿;《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课程和讲话(1808—1816)》,张东辉等译;《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I(1816—1831)》,梁志学、李理译;《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1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刘立群等译。[4]参阅AxelHoeth,LeideaUetimmtheit—EieReaktualiierugderHegelcheRechthiloohie,PhiliReclamju.Stuttgart,2001,S.14-15。[5]阿维纳瑞:《黑格尔的现代国家理论》,朱学平、王兴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6]参阅邓安庆:《论黑格尔法哲学与自然法的关系》,《复旦学报》2016年第6期,第52—58页。[7]亦可参阅邓安庆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所写的“译者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30页。[8]Hegel,VorleugeüerRechthiloohie,EditioIltigBad4,fromma-holzoogVerlage,Stuttgart-Bad1974,S.76[9]参见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10]海因里希·罗门:《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姚中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08页。[11]HugoGrotiu,Dejureelliacaciliritre,Bk.I.cha.1.转引自海因里希·罗门:《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姚中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6页。[12]塞缪尔·普芬道夫:《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鞠成伟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83页。[13]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是在几乎同一个时间点表达出来的:康德完整表达其法学思想的著作《伦理形而上学》是1797年出版的,而费希特的《自然法权演绎》上半部分出版也是在1797年。可以说,费希特与康德的自然法思想是同一时间完成的,黑格尔在1802年完成其《自然法论文》,谢林在1804年出版《自然法新演绎》。[14]AxelHoeth,LeideaUetimmtheit—EieReaktualiierugderHegelcheRechthiloohie,PhiliReclamju.Stuttgart,2001,S.7-8.[15]我在《法哲学原理》的翻译中为了照顾与其他著作翻译的一致性,依然沿用之前的旧译法,把Daei译作“定在”,但这个词按照音译翻译为“达在”实际上能够更传神地表达其意义:作为存在之到达(dieAkuftdeSei),理念之达成(ZukommederIdee)的“实现”之义,所以在本文中,将之译成“达在”。[16]参阅《精神现象学》中“德行与世界进程”一节。[17]HerertSchädelach,HegelraktichePhiloohie,SuhrkamVerlagFrakfurtamMai2000,S.181.[18]JoachimRitter,MetahyikudPolitik,StuiezuAritoteleudHegel,SurkamVerlagFrakfurtamMai1969,S.264-265.[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20]MafredRiedel,BürgerlicheGeellchaftudStaateiHegel,LuchteradVerlag,NeuwiedudBerli,1970,S.46.[2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22]MaterialiezuHegelRechthiloohie,Bad2,HergvoMafredRiedel,SuhrkamVerlagFrakfurtamMai1975,S.366.导论一黑格尔从未远去从黑格尔在海德堡开始讲授法哲学算起,已经两百年过去了。但正如当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tCairer)所言,“没有任何一种哲学体系能像黑格尔的形而上学那样,对政治生活起着如此强烈而持[1]久的影响”。与此同时,又如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BerardBaaquet)所言,《法哲学原理》“这本书被曲解的程度也许是除柏拉图《理想国》之外,任何一个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的著作都没有遭遇[2]过的”。就黑格尔思想在历史上的波折来看,“西方国家几度掀起‘黑格尔复兴’,随之而起的必然是强烈的批判浪潮,而以新的思想取[3]向收场。但每过一段时期,这只火凤凰又从灰烬中现身”。的确如此,黑格尔法哲学是当代政治哲学绕不过去的经典,在重大思想运动中,黑格尔一直在场。1.自由主义的批判黑格尔在世时,他的法哲学就遭到同时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弗里斯(Frie)、洪堡(WilhelmvoHumoldt)等人的严厉批评。弗里斯说:“黑格尔哲学毒菌不是长在科学的花园里,而是长在阿谀奉承的粪堆上,到1813年止,他的哲学先是吹捧法国人,后来又为符腾贝格王室服务,而今则拜倒在了坎普茨爵士的皮鞭之下,对于这个托庇于狱[4]吏的预言家,不值得以科学的严肃性为武器。”在黑格尔逝世后不久,同时代的鲁道夫·海姆(RudolfHaym)在《黑格尔和他的时代》中就指责黑格尔为普鲁士辩护,是普鲁士的国家哲学家。虽然,这段时期的批评多集中在黑格尔和普鲁士王国的关系上,但总的说来,[5]“海姆的批评是富有成效的”。批评者的很多观点影响深远,黑格尔的官方哲学家形象成了很多人对黑格尔的第一印象。之后,“官方哲学家”似乎不再是批判重点了,批评者们开始批评黑格尔思想本身的“专制保守”内容。在19世纪末新黑格尔主义刚取得优势地位不久,自由主义者霍布豪斯就开始了对黑格尔的批判。他认为黑格尔的国家观企图证明自由和法律是一致的,借以削弱民主的原则,想用纪律观念削弱平等的原则,要使个人成为国家的一[6]部分,以此削弱人性的原则。霍布豪斯进而认为黑格尔是与16世纪以来欧洲的民主观念与人道主义思想根本对立的,是导致政治专制和军国主义的理论根源。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也写道,“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这样一个学说,如果承认了,那么凡是可以想象得到[7]的一切国内暴政和一切对外侵略都有了借口”。“二战”之后,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还梳理出一条所谓的从卢梭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的极权主义暗流,认为这条线起源于柏拉图,主张建构神权国家;伯林在《自由及其背叛》中的评价稍显“中肯”,认为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一批特定的近代思想家,“他们都探讨过人类自由问题……而且自认为是他们所谓真正自由的最真诚的捍卫者,……然而,到最后,他们的学说却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自由或政治自由相[8]抵”。可见,在自由主义学者心目中,黑格尔的专制保守形象可谓不可撼动。2.激进革命学说的溯源与“官方哲学家”或专制保守之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激进主义、左派学说也高度关注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宣称从黑格尔法哲学中受到了积极影响,是黑格尔影响了他们的革命学说。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他在体系上所[9]花费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的确比他在方法上花费的要多。”列宁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时也说:“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他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用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黑格尔体系的成果丰富了哲学。这些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10]是相对的。”直至20世纪,激进主义、左派思想依然非常看重黑格尔的理论资源,20世纪法国左翼的重要代表阿尔都塞就提出:“黑格尔哲学也可以被培养出一种‘批判的革命哲学’,这种哲学不但对封[11]建制度提出疑问,而且对……资产阶级秩序提出了疑问。”而且,在很多左派运动中,也会见到黑格尔的影响,很多左派学者通过研究黑格尔,阐释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或提出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武器,或主张黑格尔革命学说,或倡导承认的斗争,黑格尔为这些左派、激进学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3.国家主义的吹捧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思想界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但有意思的是,新黑格尔主义居然首先兴起于一向以自由自诩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之中,之后才返回到黑格尔的故乡。“19世纪末年,在[12]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到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已然经英国传出而广泛流传于德国和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者们纷纷打出复活黑格尔的旗号,在涉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问题上,他们都吸取了黑格尔体系化的方法,特别强调国家的重要地位。比如,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ThomaHillGree)从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或国家才是个人存在的前提,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就不能游离于社会或国家之外,而要投身于社会国家之中。另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将国家看作个人自由的保障,国家是对个人具有最高权力的最终目的,个人的最高义务就是做国家的成员并服从国家。这些观点正确地抓住了黑格尔政治学说的一些方面,但也给黑格尔政治学说的传播带来了严重后果。20世纪上半叶,当新黑格尔主义传播到德国、意大利的时候,“国家至上”就或多或少为各国当权者所用了。“当时各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遭遇到了深刻危机,将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理想化和神圣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受到了严重挑战。各国统治者纷纷要求强化国家机器。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化身,并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口号下使社会受他们控制。反映在哲学上,他们不满意强调原子式个体的传统经验主义,[13]而对强调整体、绝对的黑格尔主义产生兴趣。”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些国家虽受到追捧,尤其受到当权者的追捧,但这对于黑格尔法哲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因为黑格尔学说和德国、意大利极权主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进一步激化了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感,在20世纪中期,黑格尔哲学再次跌入冷宫。4.20世纪下半叶的复兴正如卡西尔所言,“他(黑格尔——引者注)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体系首先被看作是他的体系的最坚固的堡垒,然而恰恰在这方面,他的体系易于受到最为猛烈、最为致命的攻击。在一阵短暂的攻击之后,这些攻击似乎已经奏效。然而,黑格尔主义不是在逻辑思想或形[14]而上学领域,而是在政治思想领域获得了再生”。20世纪下半叶以来,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再度强势复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来解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有学者从承认问题来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比如德国哲学家霍耐特从黑格尔《伦理学体系》《实在哲学》等早期著作入手阐发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归纳出爱、法律、团结等三种承认的模式。查尔斯·泰勒提出“承认的政治”,阿佩尔(Karl-OttoAel)、哈贝马斯提出的“商谈伦理学”“交往理性”也多从承认角度入手,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资源,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理论争端寻求出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大批被冠以社群主义称号的学者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同时,也纷纷从黑格尔法哲学那里吸取理论资源,发掘吸收黑格尔对原子个人的批判与伦理国家的思想。总体而言,在20世纪以来的黑格尔哲学复兴过程中,法哲学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主题,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在此意义上,当代政治哲学所研究的诸如“承认”“规范性”“社群”“主体间性”“自由主义”“古典政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3 黑格尔对自然法 黑格尔自然法学派

  • 从理财小白到财务自由系统课(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财务自由企业分析技能课+财务自由财报分析技能课)价值11894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简介全套财务自由系统课程价值11894元,包括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财务自由企业分析技能课程、财务自由财务报告分析技能课程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小白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掌握房地产、股票、REIT、指数基金、货币基金、分级基金A、可转换债券、反向回购、财务规划、资产配置、安全保险等重要投资工具的投资技能,使小白依靠技能稳步增加非工资收入。其他相关理财课程:黄先生21天理财训练营,小富靠勤,大富靠生命适合人群1、有一定的投资经验,想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2、从0开始获得非工资收入,渴望财务自由3、0基础,想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2021最新实践笔记于2月18日更新,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微苗商学院创始人冯贺先生亲自创办了金融自由企业分析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小白深入了解当今时代创造财富最重要的工具企业,学会通过企业模型分析、管理和创造企业。企业高管、企业家和投资者都非常了解企业。如果小白想在工作场所、创业和投资领域取得重大成功,他还需要了解企业。适合人群1、不甘平庸,想成为企业高管的同学2、学过《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想成为理财高手的同学3、梦想远大,想通过创业改变世界的同学财务自由财务报告分析技能课程由29岁实现财务自由的微苗商学院创始人冯贺先生亲自创建。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小白通过财务报表获得了解企业的能力,消除不良公司和可能有财务成本的好公司。A股、港股、美股市场中最好的一批上市公司选出来,获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完成小白向理财高手的进阶。适合人群学习了《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想成为理财专家的同学。课程目录...

    2022-04-03 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 《财务自由操作系统课》

  • 魔卡关系老景:心态进阶课关系篇,通往关系自由之路价值4.98W元,百度网盘下载

    本课程来源于老京老师主讲的魔卡关系心态进阶课关系官网售价4.98W。本课程从内部修改潜意识,让你获得核心信心,教你知道什么是吸引力,不要生活在别人的反应中,如何让需求消失,形成一个强大的显示框架来找到自己的力量,做最高能量的男人,情绪,让行动超越你的思维,唤醒你的思维,训练你经历让你知道真正的自我和自1、本课程主要是改变心态,让自己自信,不受情绪影响,让自己有吸引力,改善人际关系。适用人群:社交恐惧提高自身吸引力总是受情绪的影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好。课程包括28门完整的课程,如正课和直播答疑,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恶魔卡关系老景:心态高级课关系视频截图恶魔卡关系老景:心态高级课关系目录截图课程目录:心态进步课程关系01改写潜意识:获得核心自信的唯一途径02吸引力的核心原因:插件模式03吸引力的决定是什么:价值04不要生活在别人的反应中05爱,爱的路06身份认证,我是谁?07如何消失需求感?08形成强大的现实框架09找到自己的力量10做能量最高的男人11找到真实自我的方法12和情绪在一起,让行动超越你的思维13创造你想要的现实-天堂14成功的障碍15唤醒你的思维16真实反应17自我实现预言18新手悖论19你在训练中所经历的20真实的自我和自我第1直播答疑第二直播答疑第三次直播答疑第四次直播答疑第五次直播答疑第六次直播答疑第七次直播答疑第八次直播答疑...

    2022-12-01

  • 兰启昌财务自由实战课,从0到1学透保险、基金、房产,成为理财高手!价值3980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本课程来自兰启昌老师讲的财务自由实战课,官网售价3980元。从0到1学透保险、基金、房地产,成为理财高手!36上课,从投资底层规律到保险、基金、房地产,一网打尽。既有道又有艺术。每一项投资技能都经过作者的实践验证,提供易于理解的解决方案和工具资源。畅销书《我们最终会致富》的作者为您带来了一门全面、系统的金融课程,帮助您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本课程将从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财富地图开始,详细解释保险、基金和房地产的购买技能,并深入分解每项投资背后的基本逻辑。最后,通过分析投资本质,帮助您建立正确的财务认知,成为聪明的投资者。课程分为六个板块简介如下:第一模块:发现理财地图,踏上自由之路,了解财务自由三个步骤,了解复利核心秘密第二个模块:用保险抵御风险,保持幸福,在41配备保险,缓解你的后顾之忧第三个模块:学习基金投资,获得超额回报,成为智能投资者,享受长期获胜的财富增长第四个模块:为了解决房地产问题,每个家庭至少需要一套套房进行最重要的投资选择,并采取四项措施高效买房第五模块:抓住投资本质,我们终将变富掌握投资世界底层认知,实现“一通百通”第六个模块完成工具箱,掌握财富心法,向宇宙发出信号,实现财务自由精神自由.文章底部有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用户反馈:中山大学传播设计学院教授/中央网信办十四五规划专家张志安勤奋、真诚、热爱思考是启昌在复旦学习时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既有个人投资经验,也有复杂的现实观察,既有方法论,也有价值观。它不仅可以在流行、生动、亲切的叙事中增加财务知识,而且还可以真正感受到作者的专业智慧!畅销书《超级转化率》作者陈勇近年来,我投资基金、股票、香港股市的新技能和购买保险的技能主要来自启昌的教学。可以说,他是我的财务启蒙老师。刚才我看到了他推荐我买的第一只指数基金,现在收益率已经到了44.85%。慢慢馆创始人/前独角兽公司高管:Sylvia感谢启昌多年来与我们分享金融知识、买房、香港股票创新和数字资产i踩得很准!启昌是我们的家庭理财顾问。现在,启昌的知心建议不仅是家庭保险配置、投资理财,也是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为时间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前腾讯设计总监/跨境电商企业家:石头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金融课程。兰先生的课很少让普通人能理解和理解。特别是在他的社区里,我遇到了一群愿意表达和真诚分享的学生。从金融知识到生活幸福,我们讨论的话题超越了一般学习的目标和价值!课程目录:兰启昌财务自由实战课程财务自由实战课,我们最终会变得富有!基金投资的实用操作方法.m4如何打造IP创造财富?.m4如何以最划算的方式购买保险?.m4【第三讲】实现财务自由的魔法-复利效应.m44了解复利的三个要素,实现财富转移.m45看清理财三大真相,立即出发.m4中产阶级是最脆弱的群体.m4【第看清保险三大误区,系好安全带.m4【第八讲】意外险:全方位保障事故,人人必备.m4【第九讲】医疗保险:杠杆率高,让你放心看病.m4【第10讲】大病时刻:关键时刻支撑一个家庭.m4定期寿险:家庭保障的定海神针.m4住房财产保险:保护中国人最重要的资产.m4【第13讲】抓住三个要点,彻底搞定保险.m4【第14讲】投资“段位”,真正决定你的收益率.m4【第15讲】了解自己,投资前最重要的话题.m416基金是最适合普通人的金融投资方式.m4【第17讲】货币基金:适合短期闲钱的配置工具.m418债券基金:考虑收益和稳定的投资方法.m4【第19讲】指数基金:省时省力享受国运红利.m4学会理财,让钱为你赚钱.m4主动股票基金:睁大眼睛,认真挑选.m4风险管理:一生只有一次财富.m4【第22讲】投资基金三大实用技能.m4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决定是买对房.m4房价涨跌背后的三个密码.m4中国房地产: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m4【第26讲】大转折时刻,关注政策变量.m4【第27讲】选对城市,成功一半.m428选择位置的关键方法.m4【第29讲】高效买房四大实战技巧.m4【第二讲】打通投资理财四大关,爱上金钱.m4投资是一款概率游戏.m4【第31讲】投资大师擅长控制大周期.m432把情绪从敌人变成朋友.m433优质信息是财富.m4【第34讲】用好兵器库,成为投资大师.m4【第35讲】开好券商,低风险套利.m4【第36讲】三个心法锦囊奔向财务自由.m4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 动物农场(慢读系列,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动物农场(慢读系列,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试读:作品导读《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它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了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评论家如是说。作者介绍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Arthur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1950年1月,奥威尔病逝因肺结核病逝于伦敦大学医院。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七诫1.凡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2.凡用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3.任何动物不得着衣;4.任何动物不得卧床;5.任何动物不得饮酒;6.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7.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第一章故事发生在曼纳农场里。这天晚上,农场的主人琼斯先生锁好了鸡舍,可是醉得忘了把鸡舍上的小洞也堵上。他脚步踉跄地走过院子,手里提灯的光圈晃来晃去。到了后门,他把靴子一脚一只踢了出去,又从洗碗间的酒桶里舀起最后一杯啤酒,一饮而尽,然后才上床休息。此时,床上的琼斯夫人已是鼾声如雷了。等那边卧室里的灯光一熄灭,整个农场的棚圈里就泛起一阵扑扑腾腾的骚动。还在白天的时候,农场里就风传着一件事,说是老少校,就是得过“中等白鬃毛”奖的那头雄猪,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想要传达给其他动物。老少校(大家一直这样称呼他,不过他被送展时名字叫“威灵顿帅哥”)在农场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很愿意少睡一个钟头,来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当时,大家都已经同意,等琼斯先生完全走开后,他们就到大谷仓内集合。在大谷仓一头一个凸起的台子上,老少校已经安稳地坐在草垫子上了,在他头顶上方的房梁上悬挂着一盏马灯。他已经十二岁了,近来长得有些发胖,但他依然仪表堂堂。尽管事实上他的犬牙从来没有割剪过,这也并不妨碍他面带着智慧和慈祥。不一会,动物们开始陆续赶来,并按各自不同的方式坐稳了。最先到来的是三条狗,蓝铃、杰西和品彻,猪随后走进来,并立即坐在台子前面的稻草上。鸡栖在窗台上,鸽子扑腾上了房梁,羊和牛躺在猪身后并开始倒嚼起来。两匹套四轮货车的马,鲍克瑟和克拉弗,一块赶来,他们走进时走得很慢,每当他们在落下那巨大的毛乎乎的蹄子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草堆里藏着什么小动物。克拉弗是一匹粗壮而慈爱的母马,接近中年。她在生了第四个小驹之后,体形再也没有能恢复原样。鲍克瑟身材高大,有近两米高的个头,力气赶得上一般的两匹马。顺着他的鼻子有道白纹,让他的样子看上去有点笨。实际上,他确实不怎么聪明,但他坚韧不拔的个性和干活时那股十足的劲头,使他赢得了普遍的尊敬。跟着马后面到的是白山羊穆丽尔,还有那头驴,本杰明。本杰明是农场里年龄最老的动物,脾气也最糟,他沉默寡言,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少不了说一些风凉话。譬如,他会说上帝给了他尾巴是为了驱赶苍蝇,但他却宁愿没有尾巴也没有苍蝇。农场里的动物中,唯有他从来没有笑过,要问为什么,他会说他没有看见什么值得好笑的事。然而他对鲍克瑟却是真诚相待,只不过没有公开承认罢了。星期天时,他俩经常在果园那边的小草场上一言不发地并肩吃草。这两匹马刚躺下,一群失去了妈妈的小鸭子便排成一溜进了大谷仓,吱吱喳喳,东张西望,想找一处不会被踩到的地方。克拉弗用她粗壮的前腿像墙一样地围住他们,小鸭子偎依在里面,很快就入睡了。莫丽来得很晚,这个愚蠢的家伙,长着一身白生生的毛,是一匹套琼斯先生座车的母马。她扭扭捏捏地走进来,一颠一颠地,嘴里还嚼着一块糖。她占了个靠前的位置,就开始抖动起她的白鬃毛,试图炫耀一番那些扎在鬃毛上的红饰带。猫是最后一个来的,她像往常一样,到处寻找最热乎的地方,最后在鲍克瑟和克拉弗当中挤了进去。少校讲话时,她从头到尾都在心满意足地打呼噜,少校的讲话她一个字也没听到。老少校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想要传达给其他动物。全体动物现在都到齐了,除了摩西——它是只被驯化了的乌鸦,正在后门背后的一根挂杆上睡觉。老少校看到他们全都找好位置,在聚精会神地等待,便清清喉咙,开始讲话了:“同志们,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这个你们都已经听说了,但我想等一会再提它。我想先说点别的事。同志们,我想我和你们在一起待不了多久了。在我临死之前,我觉得有责任把我已经获得的智慧传授给你们。我活了一辈子,当我独自躺在圈中时,我总在思索,我想我敢说,如同任何一个健在的动物一样,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活在世上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要给你们讲的问题。“那么,同志们,我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凄惨而艰辛。一生下来,我们所得到的食物只够维持我们有口活气儿。我们中间能干活的,要被逼着出尽最后一丝力气;而一旦我们不再有用,就被残忍至极地杀害。在英格兰的动物中,没有一个动物在一岁之后懂得什么是幸福或空闲的涵意。没有一个是自由的。显而易见,动物的一生是痛苦的、备受奴役的一生。“但是,这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那些生长在这里的动物之所以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难道是因为我们这块土地太贫瘠了吗?不!同志们!一千个不!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它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可以养活比现在多得多的动物。拿我们这一个农场来说,就足以养活十二匹马、二十头牛和数百只羊,而且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会过得多么舒适,过得多么体面。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悲惨境况没有得到改变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全部劳动所得几乎都被人类窃取走了。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所有问题的答案。归结为一个字——人。人是我们唯一真正的敌人。消灭了人,饥饿和过度劳累的根子就能被一劳永逸地除掉。“人是一种最可怜的家伙,什么都产不了,只会挥霍。那些家伙产不了奶,也下不了蛋,瘦弱得拉不动犁,跑起来也是慢吞吞的,连个兔子都逮不住。可那家伙却是所有动物的主宰,他驱使动物去干活,给动物的报偿却只是一点少得不能再少的草料,仅够我们糊口而已。而我们劳动所得的其余的一切都被人据为己有。是我们流血流汗在耕耘这块土地,是我们的粪便使它肥沃,可我们自己除了这一副空皮囊之外,又得到了什么呢!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牛,去年一年里,你们已产过多少加仑的奶呢!那些本来可以喂养出许多强壮的牛犊的奶又到哪儿去了呢?每一滴都流进了我们仇敌的喉咙里。还有你们这些鸡、这一年里你们已下了多少只蛋呢?可又有多少孵成了小鸡?那些没有孵化的鸡蛋都被拿到市场上为琼斯和他的伙计们换成了钞票!你呢,克拉弗,你的四匹小马驹到哪儿去了?他们本来是你晚年的安慰和寄托!而他们却都在一岁时给卖掉了,你永远也无法再见到他们了。补偿给你这四次坐月子和在地里劳作的,除了那点可怜的饲料和一间马厩外,还有什么呢?“更有甚者,就算这种悲惨的生活过到头,我们也得不到善终。拿我自己来说,我无可抱怨,因为我算是幸运的。我十二岁了,已有四百多个孩子,这对一个猪来说就是应有的生活了。但是,到头来没有一个动物能逃过那残忍的一刀。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小肉猪们,不出一年,你们都将在刀架上嚎叫着断送性命。我们都注定躲不过这种厄运——奶牛、猪、母鸡、绵羊,每一种动物。就是马和狗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你,鲍克瑟,有朝一日你那强健的肌肉失去了力气,琼斯就会把你卖给屠马商,屠马商会割断你的喉咙,把你煮了给猎狗吃。而狗呢,等他们老了,牙也掉光了,琼斯就会就近找个池塘,弄块砖头拴在他们的脖子上,把他们沉到水底。“那么,同志们,我们这种生活的祸根来自暴虐的人类,这一点难道不是一清二楚的吗?只要驱除了人,我们的劳动所得就会全归我们自己,而且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就会变得富裕而自由。那么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奋斗!为了消除人类,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地奋斗!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个:造反!老实说,我也不知道造反会在何时发生,或许近在一周之内,或许远在百年之后。但我确信,就像看到我蹄子底下的稻草一样确凿无疑,总有一天,正义要被申张。同志们,在你们整个短暂的余生中,不要偏离这个目标!尤其是,把我说的福音传给你们的后代,这样,未来的一代又一代动物就会继续这一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记住,同志们,你们的誓愿决不可动摇,你们决不要让任何甜言蜜语把你们引入歧途。当他们告诉你们什么人与动物有着共同利益,什么一方的兴衰就是另一方的兴衰,千万不要听信那种话,那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人心里想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的利益,此外再无其他。在我们动物中间,斗争时要绝对团结,绝对齐心协力。所有人类都是敌人,所有动物都是同志。”就在这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嘈杂声。原来,在少校讲话时,有四只个头挺大的耗子爬出洞口,蹲坐在后腿上听他演讲,突然间被狗瞧见,幸亏他们迅速窜回洞内,才免遭一死。老少校抬起前蹄,平静了一下气氛:“同志们”,他说,“这里有一点必须澄清。野生动物,比如耗子和兔子,是我们的亲友呢,还是仇敌?让我们表决一下吧,我向会议提出这个议题:耗子是同志吗?”表决立即进行,压倒多数的动物同意耗子是同志。有四个投了反对票,是三条狗和一只猫。后来才发现他们其实投了两次票,包括反对票和赞成票。少校继续说道:“我还有几句话要说。只是重申一下,永远记住你们的责任是与人类及其所有的行径势不两立。所有靠两条腿行走的都是仇敌,所有靠四肢行走的,或者有翅膀的,都是亲友。“还有记住:在同人类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模仿他们。即使征服了他们,也决不沿用他们的恶习。是动物就决不住在房屋里,决不睡在床上,决不穿衣、喝酒、抽烟,决不接触钞票,从事交易。凡是人的习惯都是邪恶的。而且,千万要注意,任何动物都不能欺压自己的同类。不论是瘦弱的还是强壮的;不论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我们都是兄弟。任何动物都不得伤害其他动物。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现在,同志们,我来谈谈关于昨晚那个梦的事。我没办法把它描绘出来。这个梦是关于人被赶走后的世界图景的,让我想起已经忘却很久的事。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头小猪时,我母亲和其他母猪经常唱一首老歌。她们只知道曲调和歌词的头三个词。我从小就会哼那个调,不过已经忘了很久。然而昨天夜里,我又在梦中回想起来了,更妙的是,歌词也在梦中出现,这歌词,我敢肯定,就是很久以前的动物唱的,并且失传很多代的那首歌词。现在我就想唱给你们听听,同志们,我老了,嗓音也沙哑了,但等我把你们教会了,你们会唱得更好的。这首歌叫《英格兰牲畜之歌》。”老少校清了清喉咙,开始唱起来。正如他说的那样,他的嗓子已经沙哑,不过也唱得够好的了。这是一首旋律激昂的歌,有点介于《克莱门泰因》和《库卡拉查》之间。歌词如下:英格兰的牲畜,爱尔兰的牲畜,普天下的牲畜,关于美好的未来,听我把好消息宣布。那天迟早会到来,暴虐的人类终将被推翻,富饶的英格兰大地,将只有牲畜在徜徉。我们的鼻中不再扣环,我们的背上不再配鞍,嚼子、马刺永远生锈,无情的鞭子也不再抽下。我们的东西会多得想象不到,小麦、大麦、燕麦和干草,苜蓿、大豆还有甜菜,到那天全归我们自己。那一天我们将自由解放,阳光会普照英格兰大地,水也变得更清,微风吹得更惬意。我们必须为那一天而奋斗,尽管活不到那天;奶牛、马、鹅还有火鸡,都要为自由而出力。英格兰的牲畜,爱尔兰的牲畜,普天下的牲畜,关于美好的未来,听清我的消息,再去将它传布。唱着这支歌,动物们陷入了情不自禁的亢奋之中。几乎还没有等少校唱完,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唱了。连最迟钝的动物也已经学会了曲调和个别歌词了。聪明一些的,如猪和狗,几分钟内就全部记住了整首歌。然后,他们稍加几次尝试,就突然间齐声合唱起来,整个农场顿时回荡着这震天动地的歌声。牛哞哞地叫,狗汪汪地吠,羊咩咩地喊,马嘶嘶地鸣,鸭子嘎嘎地唤。他们都很喜欢这首歌,以至于整整连着唱了五遍,要不是中途被打断,他们真有可能唱个通宵呢。可惜,这番闹腾惊醒了琼斯先生,他以为是院子中来了狐狸,便跳下床,操起那支总是放在卧室墙角的猎枪,用装在膛里的六号子弹对着黑暗处开了一枪,弹粒射进大谷仓的墙里。会议就此匆匆解散。动物们纷纷溜回自己的窝棚。小鸟跳上自己的栖木,其他动物卧到了草堆里,顷刻之间,农场便沉寂下来。第二章三天后的夜里,老少校在安睡中平静地死去,他的遗体被埋在果园里的树根处。这是三月初的事。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有很多秘密活动。少校的演讲给农场里那些比较聪明的动物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观念。他们不知道少校预言的造反什么时候才能发生,他们也无法想象造反会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内到来。但他们清楚地晓得,为此作准备就是他们的责任。训导和组织其他动物的工作,自然地落在猪的身上,他们被一致认为是动物中最聪明的。而其中最杰出的是两头名叫斯诺鲍和拿破仑的雄猪,他们是琼斯先生为出售喂养的。拿破仑是头伯克夏雄猪,也是农场中唯一的伯克夏种,个头挺大,看起来很凶,说话不多,素以固执而出名。相比之下,斯诺鲍要伶俐多了,口才好,也更有独创性,但看起来个性上没有拿破仑那么深沉。农场里其他的猪都是肉猪。他们中最出名的是一头短小而肥胖的猪,名叫斯奎拉。他长着圆圆的面颊,炯炯闪烁的眼睛,动作敏捷,声音尖细,是个不可多得的演说家。尤其是在阐述某些艰深的论点时,他习惯于边讲解边来回不停地蹦跳,同时还甩动着尾巴。而那玩意儿不知怎么搞的就是富有蛊惑力。别的动物提到斯奎拉时,都说他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三头猪把老少校的训导用心琢磨,推敲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们称之为“动物主义”。每周总有几个夜晚,等琼斯先生入睡后,他们就在大谷仓里召集秘密会议,向其他动物详细阐述动物主义的要旨。起初,他们针对的是那些迟钝和麻木的动物。这些动物中,有一些还大谈什么对琼斯先生的忠诚的义务,把他视为“主人”,提出很多浅薄的看法,比如“琼斯先生喂养我们,如果他走了,我们会饿死的”,等等。还有的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干嘛要关心我们死后才能发生的事情?”或者问:“如果造反注定要发生,我们干不干又有什么关系?”因而,为了教他们懂得这些说法都是与动物主义相悖离的,猪就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愚蠢的问题是那匹白雌马莫丽提出来的,她向斯诺鲍最先问的问题是:“造反以后还有糖吗?”“没有,”斯诺鲍坚定地说,“我们没有办法在农场制糖,再说,你不需要糖,而你想要的燕麦和草料你都会有的。”“那我还能在鬃毛上扎饰带吗?”莫丽问。“同志,”斯诺鲍说,“那些你如此钟爱的饰带全是奴隶的标记。你难道不明白自由比饰带更有价值吗?”莫丽同意了,但听起来并不十分肯定。猪面对的更困难的事情,是对付那只驯顺了的乌鸦摩西散布的谎言。摩西这个琼斯先生的特殊宠物,是个尖细和饶舌的家伙,还是个灵巧的说客。他声称知道一个神秘的地方,名叫糖果山,动物死后都会去那儿。它就在天空中云层上面的不远处。摩西说,在糖果山,每天都是星期天,一年四季都有苜蓿,在那里,方糖和亚麻子饼就长在树篱上。动物们讨厌摩西,因为他光说闲话而不干活,但动物中也有相信糖果山的。所以,猪不得不竭力争辩,教动物们相信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一个地方。三头猪最忠诚的信徒要数两匹拉车的马,鲍克瑟和克拉弗。这两匹马自己很难有什么想法,可是既然接受了三头猪为老师,猪跟他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并通过简单的论证再教给其他动物。大谷仓中的秘密会议,他们也从不缺席。每当会议结束要唱那首《英格兰牲畜之歌》时,也由他们带头唱起。这一阵子,就结果而言,造反之事比任何一个动物所预期的都要来得更早也更顺利。在过去数年间,琼斯先生尽管是个冷酷的主人,但不失为一位能干的农场主,可是近来,他正处于背运的时候。他在一宗官司中赔了钱,变得很是灰心丧气,于是拼命地喝酒。有一阵子,他整日待在厨房里,懒洋洋地躺卧在厨房里的高背躺椅上,翻看着报纸,喝着酒,不时拿蘸了啤酒的面包皮喂给摩西。他的伙计们也无所事事,懒惰又奸滑。田里野草丛生,棚圈需要换顶,树篱没人照管,农场上的动物吃不饱肚子。六月到了,眼看着到了收割牧草的时节。在施洗约翰节的前夕,那一天是星期六,琼斯先生去了威灵顿,在雷德兰喝了个烂醉,直到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天的正午时分才赶回来。他的伙计们一大早挤完牛奶,就跑出去打兔子了,没有操心给动物添加草料。而琼斯先生一回来,就在客厅里拿了一张《世界新闻报》盖在脸上,在沙发上睡着了。所以一直到晚上,动物们还没有被喂过。他们终于忍受不住了,有一头母牛用角撞开了贮藏棚的门,于是,所有的动物一拥而上,自顾自地从饲料箱里抢东西。就在此刻,琼斯先生醒了。不一会儿,他和他的四个伙计手里拿着鞭子出现在贮藏棚,上来就四处乱打一气。饥饿的动物哪里还受得了这个,尽管毫无任何预谋,但都不约而同地,猛地扑向这些折磨他们的主人。琼斯先生一伙忽然发现他们自己正处在四面包围之中。被犄角抵,被蹄子踢,形势完全失去了控制。他们从前还没有见到动物这样的举动,他们曾经是怎样随心所欲地鞭笞和虐待这一群畜牲!而这群畜牲们的突然暴动吓得他们几乎不知所措。转眼工夫,他们便放弃自卫,拔腿就逃。又过了个把分钟,在动物们势如破竹的追赶下,他们五个人沿着通往大路的车道仓皇败逃。琼斯先生在动物们势如破竹的追赶下仓皇败逃。琼斯夫人在卧室中看到窗外发生的一切,匆忙把些细软塞进一个毛毡手提包里,从另一条路上溜出了农场。摩西从他的架子上跳起来,扑扑腾腾地尾随着琼斯夫人,呱呱地大声叫着。这时,动物们已经把琼斯一伙赶到外面的大路上,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五栅门。就这样,在他们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造反已经完全成功了:琼斯被赶走了,曼纳农场成了他们自己的了。一开始的几分钟内,动物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竟会这样好。他们最先做的,是全体沿着农场边界快跑一圈,仿佛是要彻底证实一下再也没有人藏在农场里了。接着,又奔回窝棚中,把那些属于万恶的琼斯统治的最后印迹消除掉。马厩端头的农具棚被砸开了,嚼子、鼻环、狗用的项圈,以及琼斯先生过去常为阉猪、阉羊用的残酷的刀子,统统给丢进井里。缰绳、笼头、眼罩和带有侮辱性质的挂在马脖子上的草料袋,全都与垃圾一起堆到院中,一把火烧了。鞭子更不例外。动物们眼看着鞭子在火焰中烧起,他们全都兴高采烈地欢呼雀跃起来。斯诺鲍还把饰带也扔进火里,那些饰带是过去常在赶集时扎在马鬃和马尾上用的。“饰带,”他说道,“应该视同衣服,这是人类的标记。所有的动物都应该一丝不挂。”鲍克瑟听到这里,便把他夏天戴的一顶小草帽也拿出来,这顶草帽本来是防止蝇虫钻入耳朵才戴的,他也把它和别的东西一道扔进了火堆里。不大一会儿,动物们便把所有能使他们联想到琼斯先生的东西全毁完了。然后,拿破仑率领他们回到贮藏棚里,给他们分发了双份玉米,给狗发了双份饼干。接着,他们从头至尾把《英格兰牲畜之歌》唱了七遍,这才安顿下来睡觉。他们从来没像这晚睡得那么香过。但他们还是照常在黎明时醒来,突然想起已经发生的那么了不起的事件,全都冲了出去,一起到了草场上。离草场不远有个小丘,从那里看,整座农场几乎尽收眼底。动物们冲到小丘的最高处,在清晨明亮的光线中四下注视。是的,这是他们的了——他们目光所及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他们的了!在这个念头带来的狂喜中,他们兜着圈子跳呀、蹦呀,在喷涌而来的极度激动中,他们猛地蹦到空中。他们在露水上打滚,咀嚼几口甜润的夏草;他们踢开黑黝黝的田土,使劲吮吸那泥块中浓郁的香味。然后,他们巡视农场一周,在无声的赞叹中查看了耕地、牧场、果树园、池塘和树丛。仿佛他们以前还从没有见到过这些东西似的。甚至到现在,他们也几乎不敢相信农场已经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后来,他们列队向农场的棚圈走去,在农舍门口停住了。这也是他们的,可是,他们却惶恐得不敢进去。过一会儿,斯诺鲍和拿破仑用肩撞开门,动物们才鱼贯而入,他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弄乱了什么。他们踮起蹄子尖一个屋接一个屋地走过,连比耳语大一点的声音都不敢吱一下,有点害怕地盯着这难以置信的奢华布置,盯着镜子、马鬃沙发和那些用他们的羽绒制成的床铺,还有布鲁塞尔地毯,以及放在客厅壁炉台上的维多利亚女王的平版肖像。当他们下楼梯时,发现莫丽不见了。再折身回去,才见她待在后面一间最好的卧室里。她在琼斯夫人的梳妆台上拿了一条蓝饰带,傻唧唧地在镜子前面贴着肩臭美起来。在大家严厉的斥责下,她这才又走了出来。挂在厨房里的一些火腿也给拿出去埋了,洗碗间的啤酒桶被鲍克瑟踢了个洞。除此之外,房屋里任何其他东西都没有动过。一项决议在庄主院现场获得了一致通过:庄主院应保存起来作为博物馆。大家全都赞成:任何动物都不得在此居住。动物们小心翼翼地查看着琼斯住宅里的奢华布置。“同志们,”斯诺鲍说道,“现在是六点半,下面还有整整一天。今天我们开始收割牧草,不过,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得先商量一下。”这时,猪们才向大家透露,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他们从一本旧的拼读书本上自学了阅读和书写。那本书曾是琼斯先生的孩子的,早先被扔到垃圾堆里。拿破仑叫拿来几桶黑漆和白漆,带领大家来到朝着大路的五栅门。接着,斯诺鲍(正是他才最擅长书写)用蹄子的双趾捏起一支刷子,涂掉了栅栏顶的木牌上的“曼纳农场”几个字,又在那上面写上“动物农场”。这就是农场以后的名字。写完后,他们又回到窝棚那里,斯诺鲍和拿破仑又叫拿来一架梯子,并让把梯子支在大谷仓的墙头。他们解释说,经过过去三个月的研讨,他们已经成功地把动物主义的原则简化为“七诫”,这“七诫”将要题写在墙上,它们将成为不可更改的法律,所有动物农场的动物都必须永远遵循它的规定生活。斯诺鲍好不容易才爬了上去(因为猪不易在梯子上保持平衡)并开始忙乎起来,斯奎拉在比他低几格的地方端着油漆桶。在刷过柏油的墙上,用巨大的字体写着“七诫”。字是白色的,在三十码以外清晰可辨。它们是这样写的:七诫1.凡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2.凡用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3.任何动物不得着衣;4.任何动物不得卧床;5.任何动物不得饮酒;6.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7.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字写得十分潇洒,除了“朋友”一词有两个字母拼颠倒,以及其中有一处“S”写反之外,其他拼写都没有错误。斯诺鲍大声念给别的动物听,所有在场的动物都频频点头,表示完全赞同。较为聪明一些的动物立即开始背诵起来。“现在,同志们,”斯诺鲍扔下油漆刷子说道,“到牧场上去!我们要争口气,要比琼斯他们一伙人更快地收完牧草。”就在这时,早已有好大一会显得很不耐烦的三头母牛发出振耳的哞哞声。原来已经二十四小时没有给她们挤奶了,她们的奶子快要胀破了。猪稍一寻思,就让动物取来奶桶,相当成功地给母牛挤了奶,他们的蹄子十分适于干这个活。很快,就挤满了五桶冒着沫的乳白色牛奶,许多动物津津有味地瞧着奶桶中的奶。“这些牛奶可怎么办呢?”有一个动物问道。“琼斯先生过去常常给我们的谷糠饲料中拌一些牛奶,”有只母鸡说道。“别理会牛奶了,同志们!”站在奶桶前的拿破仑大声喊道,“牛奶会被照看好的,收割牧草才更重要,斯诺鲍同志领你们去,我随后就来。前进,同志们!牧草在等待着!”于是,动物们成群结队地走向大牧场,开始了收割。等到他们晚上收工回来的时候,发现牛奶已经不见踪影了。第三章动物们干得非常辛苦,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才把牧草收割起来。但他们的汗水并没有白流,因为这次丰收比他们先前期望的还要大。干这些活儿时常很艰难,因为农具都是为人而不是为动物设计的,没有一个动物能摆弄那些需要靠两条后腿站着才能使用的器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是,猪非常聪明,他们能想出排除每个困难的办法。至于马呢,他们对这些田地了如指掌,实际上,他们比琼斯及其伙计们对刈草和耕地精通得多。猪其实并不干活,只是指导和监督其他动物。他们凭着非凡的学识,很自然地承担了领导工作。鲍克瑟和克拉弗情愿自己套上割草机或者马拉耙机(当然,这时候根本不会用嚼子或者缰绳),迈着沉稳的步伐,坚定地一圈一圈地行进,猪在其身后跟着,根据不同情况,要么吆喝一声“吁、吁,同志!”要么就是“喔、喔,同志!”在搬运和堆积牧草时,每个动物无不尽力服从指挥。就连鸭子和鸡也整天在大太阳下,辛苦地用嘴巴衔上一小撮牧草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最后,他们完成了收获,比琼斯那伙人过去干完活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天!更了不起的是,这是一个庄园里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没有半点遗落;鸡和鸭子凭他们敏锐的眼光竟连非常细小的草梗草叶也没有放过。也没有一个动物偷吃哪怕一口牧草。整个夏季,农场里的工作像时钟一样运行得有条有理,动物也都幸福愉快,而这一切,是他们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而今,既然所有食物都是他们自己劳作,自己生产,而不是吝啬的主人施舍给他们的,因而他们吃每一口食物都感到极大的、实实在在的快乐。尽管他们还没有什么经验,但随着寄生的人的离去,每一个动物都有了更多的食物,也有了更多的闲暇。他们遇到过不少麻烦,但也都顺利解决了。比如,这年年底,收完玉米后,因为农场里没有打谷机和脱粒机,他们就用那种古老的方式,踩来踩去地把玉米粒弄下来,再靠嘴巴把秣壳吹掉。面对困难,猪的机灵和鲍克瑟的力大无比总能使他们顺利度过难关。动物们对鲍克瑟赞叹不已。即使在琼斯时期,鲍克瑟就一直是个勤劳而持之以恒的好劳力,而今,他更是一个顶三个,那一双强劲的肩膀,常常像是承担了农场里所有的活计。从早到晚,他不停地拉呀推呀,总是出现在工作最艰苦的地方。他早就和一只小公鸡约好,每天早晨,小公鸡提前半小时叫醒他,他就在正式上工之前先干一些志愿活,而这些活看起来也是最急需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鲍克瑟的回答总是:“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这句话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了。但是,其他动物也都在各尽其能地劳动着,比如鸡和鸭子,收获时单靠他们捡拾零落的谷粒,就节约了五蒲式耳的玉米。没有谁偷吃,也没有谁为自己的口粮抱怨,那些过去司空见惯的争吵、咬斗和嫉妒也几乎一扫而光。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动物开小差逃工。不过,莫丽总是拖拖拉拉不肯准时起床,这倒是真的。她还有一个坏毛病,常常借故蹄子里夹了个石子,便丢下地里的活,早早溜走了。猫的表现也多少与众不同。每当有活干的时候,大家就发现怎么也找不到猫了。她会连续几小时不见踪影,直到吃饭时,或者收工后,才若无其事地走回来。可是她总有绝妙的理由,咕咕噜噜地说着,简直真诚得叫谁也没法怀疑她动机良好。老本杰明,就是那头驴,起义后似乎变化不大。他还是和在琼斯时期一样,慢条斯理地干活,从不开小差,也从不自愿承担额外工作。对于起义和起义的结果,他从不表态。谁要问他是否为琼斯的离去而感到高兴,他就只说一句:“驴子的寿命都长得很,你们谁都没有见过死驴呢。”提问者虽然觉得他的回答可能含有某种隐晦的意义,可是无法细问,只能由他去了。星期天没有活,早餐比平时晚一个小时,早餐之后,有一项每周都要举行的仪式,从不例外。先是升旗。这面旗是斯诺鲍以前在农具室里找到的一块琼斯夫人的绿色旧台布,上面用白漆画了一个蹄子和犄角,它每星期天早晨在庄主院花园的旗杆上升起。斯诺鲍解释说,旗是绿色的,象征绿色的英格兰大地。而蹄子和犄角象征着未来的动物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将在人类最终被铲除时诞生。升旗之后,所有动物列队进入大谷仓,参加一个名为“大会议”的全体会议。在这里将规划出有关下一周的工作,提出和讨论各项决议。别的动物知道怎样表决,但从未能自己提出任何议题。而斯诺鲍和拿破仑则分别是讨论中最活跃的中心。但显而易见,他们两个一直合不来,无论其中一个建议什么,另一个就准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对已经通过的议题,比如把果园后面的小牧场留给年老体衰的动物,这一个实际上谁都不反对的议题,他们也是同样如此。为各类动物确定退休年龄,也要激烈争论一番。大会议总是随着《英格兰牲畜之歌》的歌声结束,下午留作娱乐时间。猪已经把农具室当作他们自己的指挥部了。一到晚上,他们就在这里,从那些在庄主院里拿来的书上学习打铁、木工和其他必备的技艺。斯诺鲍自己还忙于组织其他动物加入他所谓的“动物委员会”。他为母鸡设立了“产蛋委员会”,为牛设立了“洁尾社”,还设立了“野生同志再教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目的在于驯化耗子和兔子),又为羊发起了“让毛更白运动”等等。此外,还组建了一个读写班。为这一切,他真是不知疲倦。但总的来说。这些活动都失败了,例如,驯化野生动物的努力几乎立即流产。这些野生动物仍旧一如既往,要是对他们表示一点宽容,他们就得寸进尺。猫参加了“再教育委员会”,很活跃了几天。有动物看见她曾经有一天在窝棚顶上和一些她够不着的麻雀交谈。她告诉麻雀说,动物现在都是同志,任何麻雀,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到她的爪子上来,并在上面休息,但麻雀们还是对她敬而远之。然而,读写班却相当成功。到了秋季,农场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不同程度地扫了盲。对猪来说,他们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读写。狗的阅读能力也练得相当不错,可惜他们只对读“七诫”有兴趣。山羊穆丽尔比狗读得还要好,她还常在晚上把从垃圾堆里找来的剪报念给其他动物听。本杰明读得不比任何猪逊色,但他从不发挥自己的特长。他说,据他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值得读的东西。克拉弗学会了全部字母,可就是拼不成单词。鲍克瑟只能学到字母D,他会用硕大的蹄子在尘土上摹写出A、B、C、D,然后,站在那里,翘着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而且还不时抖动一下额毛,竭尽全力地想下一个字母,可总是想不起来。有好几次,真的,他确实学到了E、F、G、H,但等他学会了这几个,又总是发现他已经忘了A、B、C、D。最后,他决定满足于头四个字母,并在每天坚持写上一两遍,以加强记忆。莫丽除了那六个拼出她自己名字的字母Mollie外,再也不肯学点别的。她会用几根细嫩的树枝,非常灵巧地拼出她的名字,然后用一两支鲜花装饰一下,再绕着它们走几圈,赞叹一番。莫丽会用几根细嫩的树枝,非常灵巧地拼出她的名字,然后用一两枝鲜花装饰一下,再绕着它们走几圈,赞叹一番。农场里的其他动物都只学会了一个字母A。另外还有一点,那些比较迟钝的动物,如羊、鸡、鸭子等,还没有学会熟记“七诫”。于是,斯诺鲍经过反复思忖,宣布“七诫”实际上可以简化为一条准则,那就是“四条腿好,两条腿坏”。他说,这条准则包含了动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谁,一旦完全掌握了这个准则,便免除了受到人类影响的危险。起初,禽鸟们首先表示反对,因为他们好像也只有两条腿,直到斯诺鲍向他们证明这其实不然。“同志们,”他说道,“禽鸟的翅膀,是一种推动行进的器官,而不是用来操作和控制的,因此,它和腿是一回事。而人的不同特点是手,那是他们作恶多端的器官。”对这一番长篇大论,禽鸟们并没有弄懂,但他们接受了斯诺鲍的解释。同时,所有这类反应较慢的动物,都开始郑重其事地在心里熟记这个新准则。“四条腿好,两条腿坏”还题写在大谷仓一端的墙上,位于“七诫”的上方,字体比“七诫”还要大。羊一旦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准则之后,就愈发兴致勃勃。当他们躺在地里时,就经常咩咩地叫着:“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四条腿好,两条腿坏!”一叫就是几个小时,从不觉得厌烦。拿破仑对斯诺鲍的什么委员会没有半点兴趣。他说,比起为那些已经长大成型的动物做的事来说,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才更为重要。赶巧,在收割牧草后不久,杰西和布鲁拜尔都下崽了,生下了九条强壮的小狗。等这些小狗刚一断奶,拿破仑就把他们从母亲怀里抱走了。他说,他要负责这几只小狗的教育工作。他把他们带到一间阁楼上,那间阁楼只有从农具室搭着梯子才能上去。他们处于这样的隔离状态中,农场里其他动物很快就把他们忘掉了。牛奶的神秘去向不久就弄清了。原来,它每天被掺到猪饲料里。这时,早熟的苹果已经熟透,果园的草坪上遍布着被风吹落的果子。动物们以为把这些果子平均分配乃是理所当然。然而,有一天,发布了这样一个指示,说是让把所有被风吹落下来的苹果收集起来,带到农具室去供猪食用。对此,其他有些动物嘟嘟囔囔地直发牢骚,但是,这也无济于事。所有的猪对此都完全赞同,甚至包括斯诺鲍和拿破仑在内。斯奎拉奉命对其他动物作些必要的解释。“同志们,”他大声嚷道,“你们不会把我们猪这样做看成是出于自私和特权吧?我希望你们不。实际上,我们中有许多猪根本不喜欢牛奶和苹果。我自己就很不喜欢。我们食用这些东西的唯一目的是要保护我们的健康。牛奶和苹果(这一点已经被科学所证明,同志们)包含的营养对猪的健康来说是绝对必需的。我们猪是脑力劳动者。农场的全部管理和组织工作都要依靠我们。我们夜以继日地为大家的幸福费尽心机。因此,这是为了你们,我们才喝牛奶,才吃苹果的。你们知道吧,万一我们猪失职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琼斯会卷土重来!是的,琼斯会卷土重来!真的,同志们!”斯奎拉一边左右蹦跳着,一边甩动着尾巴,几乎恳求地大喊道:“真的,你们没有谁想看到琼斯卷土重来吧?”此时,如果说还有那么一件事情动物们能完全肯定的话,那就是他们不愿意让琼斯回来。当斯奎拉的见解说明了这一点以后,他们就不再有什么可说的了。使猪保持良好健康的重要性再也清楚不过了。于是,再没有继续争论,大家便一致同意:牛奶和被风吹落的苹果(以及后来大批收获的成熟苹果)应当单独分配给猪。第四章这一年夏末,有关动物农场里种种事件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半个国家。每一天,斯诺鲍和拿破仑都要放出一群鸽子。鸽子的任务是混入附近农场的动物中,告诉他们起义的事实,教他们唱《英格兰牲畜之歌》。这个时期,琼斯先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威灵顿雷德兰的酒吧间了。他心怀着被区区畜牲撵出家园的痛苦,每逢有人愿意听,他就诉说一通他的冤屈。别的农场主基本上同情他,但起初没有给他太多帮助。他们都在心里暗暗寻思,看是否能多少从琼斯的不幸中给自己捞到什么好处。幸而,与动物农场毗邻的两个农场关系一直很差。一个叫作福克斯伍德农场,面积不小,却照管得很差。广阔的田地里尽是荒芜的牧场和丢人现眼的树篱。农场主皮尔金顿先生是一位随和的乡绅,随着季节不同,他不是钓鱼消闲,就是去打猎度日。另一个叫作平彻菲尔德农场,小一点,但照料得不错。它的主人是弗雷德里克先生,一个精明的硬汉子,却总是牵扯在官司中。这个人遇事斤斤计较,一点亏也不肯吃,在当地是人人皆知的。这两个人向来不和,谁也不买谁的账,即使事关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也是如此。话虽如此,可是这一次,他们俩都被动物农场的造反行动彻底吓坏了,急不可待地要对他们自己农场里的动物封锁这方面的消息。开始的时候,他们对动物们自己管理庄园的想法故作嘲笑与蔑视。他们说,整个事态两周内就会结束。他们散布说,曼纳农场(他们坚持称之为曼纳农场,而不能容忍动物农场这个名字)的畜牲总是在他们自己之间打斗,而且快要饿死了。过了一段时间,那里的动物显然并没有饿死,弗雷德里克和皮尔金顿就改了腔调,开始说什么动物农场如今邪恶猖獗。他们说,传说那里的动物同类相食,互相用烧得通红的马蹄铁拷打折磨,还共同霸占他们中的雌性动物。弗雷德里克和皮尔金顿说,正是在这一点上,造反是悖于天理的。然而,谁也没有完全听信这些说法。有这样一座奇妙的农场,在那儿人被撵走,动物们掌管自己的事务,这个小道消息继续以各种形式流传着。整个那一年,在全国范围内造反之波此起彼伏:一向温顺的公牛突然变野了,羊毁坏了树篱,糟踏了苜蓿,母牛蹄翻了奶桶,猎马不肯越过围栏而把背上的骑手甩到了另一边。更有甚者,《英格兰牲畜之歌》的曲子甚至还有歌词已经无处不知,它以惊人的速度流传着。尽管人们故意装作不屑一顾,认为它滑稽可笑,但是,一旦他们听到了这支歌,便怒不可遏。他们说,他们简直弄不明白,怎么就连畜牲们也竟能唱这样无耻的下流小调。那些因为唱这支歌而被逮住的动物,当场就会被责以鞭笞。可这支歌还是压抑不住的,乌鸦在树篱上啭鸣着唱它,鸽子在榆树上咕咕着唱它,歌声渗进铁匠铺的喧声,渗进教堂的钟声,它预示着人所面临的厄运,因而,他们听到这些便暗自发抖。十月初,玉米收割完毕并且堆放好了,其中有些已经脱了粒。有一天,一群鸽子从空中急速飞回,紧张激动地落在动物农场的院子里。原来琼斯和他的所有伙计们,以及另外六个来自福克斯伍德农场和平彻菲尔德农场的人,已经进了五栅门,正沿着农场的车道向这里走来。除了一马当先的琼斯先生手里握着一支枪外,他们全都带着棍棒。显然,他们企图夺回这座农场。这件事动物们早已料到,而且已经为此做了种种准备。斯诺鲍负责这次防御战。他曾在庄主院的屋子里找到一本讲述凯撒大帝征战的旧书,并且研究过。此时,他迅速下令,不出两分钟,动物们已经各就各位。当这伙人接近农场的窝棚时,斯诺鲍发动第一次攻击,所有的鸽子,大概有三十五只左右,在这伙人头上盘旋,从半空中向他们一齐拉屎。趁着他们应付鸽子的“空袭”,早已藏在树篱后的一群鹅冲了出来,使劲地啄他们的腿肚子。而这还只是些小打小闹的计策,只不过制造点小混乱罢了。这帮人用棍棒毫不费力就把鹅赶跑了。斯诺鲍接着发动第二次攻击,穆丽尔、本杰明和所有的羊,随着打头的斯诺鲍冲向前去,从四面八方对这伙人又戳又抵,本杰明还转过身,用他两只瘦小的后蹄去踢他们。可是,对动物们来说,这帮拎着棍棒、靴子上又带着钉子的人还是太厉害了。突然,从斯诺鲍那里发出一声尖叫,这是退兵的信号,所有的动物转身从门口退回院子内。所有鸽子在这伙人头上盘旋,从半空中向他们一齐拉屎。那些人发出得意的呼叫,正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他们看到仇敌们溃不成军,于是就毫无秩序地追击着。这正是斯诺鲍所期望的。等他们完全进入院子后,三匹马、三头牛以及其余埋伏在牛棚里的猪,突然出现在他们身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这时,斯诺鲍发出了进攻的信号,他自己径直向琼斯冲去,琼斯看见他冲过来,举起枪就开了火,弹粒擦过斯诺鲍背部,刻下了一道血痕,一只羊中弹身亡。说时迟,那时快,斯诺鲍凭着他那两百多磅的体重猛地扑向琼斯的腿,琼斯一下子被推到粪堆上,枪也从手中甩了出去。而最为惊心动魄的情景还在鲍克瑟那儿,他就像一匹没有阉割的种马,竟靠后腿直立起来,用他那巨大的钉着铁掌的蹄子猛打一气,第一下就击中了一个福克斯伍德农场的马夫的脑壳,打得他倒在泥坑里失去了知觉。看到这个情形,几个人扔掉棍子就要跑。他们被惊恐笼罩着,接着,就在所有动物的追逐下绕着院子到处乱跑。他们不是被抵,就是被踢;不是被咬,就是被踩。农场里的动物无不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他们复仇。就连那只猫也突然从房顶跳到一个放牛人的肩上,用爪子掐进他的脖子里,疼得他大喊大叫。趁着门口没有动物挡道的机会,这伙人喜出望外,夺路冲出院子,迅速逃到大路上。一路上又有鹅在啄着他们的腿肚子,嘘嘘地轰赶他们。就这样,他们这次侵袭,在五分钟之内,又从进来的路上灰溜溜地败逃了。除了一个人之外,这帮人全都跑了。回到院子里,鲍克瑟用蹄子扒拉一下那个脸朝下趴在地上的马夫,试图把他翻过来,这家伙一动也不动。“他死了,”鲍克瑟难过地说,“我本不想这样干,我忘了我还钉着铁掌呢,谁相信我这是无意的呢?”“不要多愁善感,同志!”伤口还在滴滴答答流血的斯诺鲍大声说到。“打仗就是打仗,人只有死去之后才是善良的。”“我不想杀生,即使对人也不。”鲍克瑟重复道,两眼还含着泪花。不知是谁大声喊道:“莫丽哪儿去了?”莫丽确实失踪了。大家感到一阵惊慌,他们担心人设了什么计伤害了她,更担心人把她抢走了。结果,却发现她正躲在她的厩棚里,头还钻在料槽的草中。她在枪响的时候就逃跑了。后来又发现,那个马夫只不过昏了过去,就在他们寻找莫丽时,马夫苏醒过来,趁机溜掉了。这时,动物们又重新集合起来,他们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每一位都扯着嗓子把自己在战斗中的功劳表白一番。当下,他们便举行了一个即兴的庆功仪式。农场的旗帜升上去了,动物们接连唱了几遍《英格兰牲畜之歌》。接着又为那只被杀害的羊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为她在墓地上种了一棵山楂树。斯诺鲍在墓前作了一个简短的演说,他强调说,每个动物在必要的时候都应该有为动物农场牺牲的决心。动物们一致决定设立一个“一级动物英雄”军功勋章,这一称号就地立即授予斯诺鲍和鲍克瑟。并有一枚铜质奖章(那是在农具室里发现的一些旧的、货真价实的黄铜制作的),可在星期天和节日里佩戴。还有一枚“二级动物英雄”勋章,这一称号追认给那只死去的羊。关于对这次战斗如何称谓的事,他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命名为“牛棚大战”。因为伏击就是在那儿发起的。他们还把琼斯先生那支掉在泥坑里的枪找到了,又在庄主院里发现了存贮的子弹。于是决定把枪架在旗杆脚下,像一门大炮一样,并在每年鸣枪两次,一次在十月十二日的“牛棚大战”纪念日,一次在施洗约翰节,也就是起义纪念日。第五章冬天快要到了,莫丽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她每天早上干活总要迟到,而且总为自己开脱说她睡过头了,她还常常抱怨身体这里、那里说不出缘由地疼痛,虽然她的胃口好得惊人。她会找出种种借口逃避干活而跑到饮水池边,呆呆地站在那儿,凝视着她在水中的倒影。另外,还有一些谣言性质更严重。有一天,当莫丽边晃悠着她的长尾巴边嚼着一根草根,乐悠悠地闲逛到院子里时,克拉弗把她拉到一旁。“莫丽,”她说,“我有件非常要紧的事要对你说,今天早晨,我看见你在查看那段隔开动物农场和福克斯伍德农场的树篱时,有一个皮尔金顿先生的伙计正站在树篱的另一边。尽管我离得很远,但我敢肯定我看见他在对你说话,你还让他摸你的鼻子。这是怎么回事,莫丽?”“他没摸!我没让!这不是真的!”莫丽大声嚷着,抬起前蹄子搔着地。“莫丽!看着我,你能向我发誓,那人不是在摸你的鼻子。”“这不是真的!”莫丽重复道,但却不敢正视克拉弗。然后,她朝着田野飞奔而去,逃之夭夭。克拉弗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谁也没有打招呼,她就跑到莫丽的厩棚里,用蹄子翻开一堆草。草下竟藏着一堆方糖和几条不同颜色的饰带。三天后,莫丽不见了,好几个星期下落不明。后来鸽子报告说他们曾在威灵顿那边见到过她,当时,她正被驾在一辆单驾马车上,那辆车很时髦,漆得有红有黑,停在一个客栈外面。有个红脸膛的胖子,身穿方格子马裤和高筒靴,像是客栈老板,边抚摸着她的鼻子边给她喂糖。她的毛发修剪一新,额毛上还佩戴着一条鲜红的饰带,看来非常得意,鸽子说。从此以后,动物们就都闭口不提莫丽的事了。一月份,天气极其恶劣。田地冻得好像铁板一样,什么活都干不成。倒是在大谷仓里召开了很多会议,猪忙于筹划下一季度的工作。他们明显比其他动物聪明,也就自然而然地该对农场里所有的大政方针做出决定,尽管他们的决策还得通过大多数表决同意后才有效。本来,要是斯诺鲍和拿破仑相互之间不闹别扭,整个程序会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在每一个论点上,他们俩一有可能便要抬杠。如果其中一个建议用更大面积播种大麦,另一个则肯定要求用更大面积播种燕麦;如果一个说某某地方最适宜种卷心菜,另一个就会声称那里非种薯类不可,不然就是废地一块。他们俩都有自己的追随者,相互之间还有一些激烈的争辩。在大会议上,斯诺鲍能言善辩,令绝大多数动物心诚口服。而拿破仑更擅长在会外游说,取得动物们的同情。特别是绵羊,差不多都被他拉拢过去了。最近一段时期,绵羊不分时间、场合,动不动就唱“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并经常借此来扰乱大会议。而且,大家注意到了,越是斯诺鲍的讲演讲到关键处,他们就越有可能插进“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咩咩声。斯诺鲍曾在庄主院里找到一些过期的《农场主和畜牧业者》杂志,并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装了满脑子的革新和发明设想。他谈起什么农田排水、什么饲料保鲜、什么碱性炉渣,学究气十足。他还设计出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把动物每天在不同地方拉的粪便直接通到地里,以节省运送的劳力。拿破仑自己无所贡献,却冷言冷语地说斯诺鲍的这些东西都是空想,绝不会成功,看起来他是在等待一个什么时机。这两口猪矛盾重重,争吵不休,但最为激烈的一次莫过于关于建立风车的争辩。在狭长的大牧场上,离农场里的窝棚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包,那是农场里最高的地方。斯诺鲍在勘察过那地方之后,宣布说那里是建造风车最合适的地方。这风车可用来带动发电机,从而可为农场提供电力。也就可以使窝棚里用上电灯并在冬天取暖,还可以带动圆锯、铡草机、切片机和电动挤奶机。动物们以前还从未听说过任何这类事情(因为这是一座老式的农场,只有一台非常原始的机器)。斯诺鲍绘声绘色地向他们描述着一幅幅奇妙的图景:机器如何替代他们干活儿,动物们可以安闲地在地里吃草,通过阅读书籍和交谈提高自己的智力。斯诺鲍的这一番描述叫动物们听得目瞪口呆。不出几个星期,斯诺鲍为风车做的设计方案就全部拟订好了。机械方面的详细资料大多取自于《住房改善一千例》《人人可当泥瓦工》和《电学入门》三本书,这三本书原来也是琼斯先生的。斯诺鲍把一间小棚作为他的工作室,那间小棚曾是孵卵棚,里面铺着光滑的木制地板,地板上适宜于画图。他在那里闭门不出,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他把打开的书用石块压着,蹄子的两趾间夹着一截粉笔,麻利地来回走动,一边发出带点兴奋的哼唧声,一边画着一道接一道的线条。渐渐地,设计图深入到有大量曲柄和齿轮的复杂部分,图面覆盖了大半个地板,斯诺鲍画的图别的动物显然一点也看不懂,但是都觉得太了不起了。他们每天至少要来一次,看看斯诺鲍作图。就连鸡和鸭子也来,而且为了不踩踏粉笔线还格外小心谨慎。唯独拿破仑对斯诺鲍画的图不屑一顾。一开始,他就声言反对风车。然而有一天,出乎意料,他也来检查设计图了。他沉闷不语地在棚子里绕来绕去,仔细查看设计图上的每一处细节,偶尔还冲着它们从鼻子里哼哼一两声,然后斜着眼睛,站在一旁往图上打量一阵子,突然,他抬起腿来,对着图撒了一泡尿就一声不吭地走掉了。拿破仑抬起腿来,对着图撒了一泡尿就一声不吭地走掉了。整个农场在风车一事上截然地分裂开了。斯诺鲍毫不否认修建它是一项繁重的事业,需要采石并筑成墙,还得制造叶片,另外还需要发电机和电缆(至于这些如何兑现,斯诺鲍当时没说)。但他坚持认为这项工程可在一年内完成。而且还宣称,建成之后将会因此节省大量的劳力,以至于动物们每周只需要干三天活。另一方面,拿破仑却争辩说,当前最急需的是增加食料生产,而如果他们在风车上浪费时间,他们全都会饿死的。在“拥护斯诺鲍和每周三日工作制”和“拥护拿破仑和食料满槽制”的不同口号下,动物们形成了两派,本杰明是唯一一个两边都不沾的动物。他既不相信什么食料会更充足,也不相信什么风车会节省劳力。他说,有没有风车无所谓,生活会继续下去的,一如既往,也就是说总有不足之处。除了风车争执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农场的防御问题。尽管人在牛棚大战中被击溃了,但他们为夺回农场并使琼斯先生复辟,会发动一次更凶狠的进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进一步说,因为他们受到挫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国家,使得附近农场的动物比以前更难驾驭了,他们也就更有理由这样干了。可是斯诺鲍和拿破仑又照例发生了分歧。根据拿破仑的意见,动物们的当务之急是设法武装起来,并自我训练使用武器。而按斯诺鲍的说法,他们应该放出越来越多的鸽子,到其他农场的动物中煽动造反。一个说如不自卫就无异于坐以待毙;另一个则说如果造反四起,他们就断无自卫的必要。动物们先听了拿破仑的,又听了斯诺鲍的,竟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实际上,他们总是发现,讲话的是谁,他们就会同意谁的。终于熬到了这一天,斯诺鲍的设计图完成了。在紧接着的星期天大会议上,是否开工建造风车的议题将要付诸表决,当动物们在大谷仓里集合完毕,斯诺鲍站了起来,尽管不时被羊的咩咩声打断,他还是提出了他热衷于建造风车的缘由。接着,拿破仑站起来反驳,他非常隐讳地说风车是瞎折腾,劝告大家不要支持它,就又猛地坐了下去。他仅仅讲了不到半分钟,对自己的发言效果如何,似乎毫不在意。这时,斯诺鲍跳了起来,喝住了又要咩咩乱叫的羊,慷慨陈词,呼吁大家对风车给予支持。在这之前,动物们因各有所好,基本上是平均地分成两派,但在顷刻之间,斯诺鲍的雄辩口才就说得他们服服帖帖。他用热烈的语言,描述着当动物们摆脱了沉重的劳动时动物农场的景象。他的设想此时早已远远超出了铡草机和切萝卜机。他说,电能带动脱粒机、犁、耙、碾子、收割机和捆扎机,除此之外,还能给每一个窝棚里提供电灯、热水或凉水,以及电炉等等。他讲演完后,表决会何去何从已经很明显了。就在这个关头,拿破仑站起来,怪模怪样地瞥了斯诺鲍一眼,吹了一声尖细的口哨,这样的口哨声以前没有一个动物听到他打过。这时,从外面传来一阵凶狠的汪汪叫声,紧接着,九条强壮的狗,戴着镶有青铜饰钉的项圈,跳进大仓谷里来,径直扑向斯诺鲍。就在斯诺鲍要被咬上的最后一刻,他才跳起来,一下跑到门外,于是狗就在后面追。动物们都吓呆了,个个张口结舌。他们挤到门外注视着这场追逐。斯诺鲍飞奔着穿过通向大路的牧场,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跑着。而狗已经接近他的后蹄子。突然间,他滑倒了,眼看着就要被他们逮住。可他又重新起来,跑得更快了。狗又一次赶上去,其中一条狗几乎就要咬住斯诺鲍的尾巴了,幸而斯诺鲍及时甩开了尾巴。接着他又一个冲刺,和狗不过一步之差,从树篱中的一个缺口窜了出去,再也看不到了。动物们惊愕地爬回大谷仓。不一会儿,那些狗又汪汪地叫着跑回来。刚开始时,动物们都想不出这些家伙是从哪儿来的,但问题很快就弄明白了:他们正是早先被拿破仑从他们的母亲身边带走的那些狗崽子,被拿破仑偷偷地养着。他们尽管还没有完全长大,但个头都不小,看上去凶得像狼。大家都注意到,他们始终紧挨着拿破仑,对他摆着尾巴。那姿势,竟和别的狗过去对琼斯先生的做法一模一样。拿破仑放出九条凶猛的狗,径直扑向斯诺鲍。这时,拿破仑在狗的尾随下,登上那个当年少校发表演讲的凸台,并宣布,从今以后,星期天早晨的大会议就此告终。他说,那些会议毫无必要,又浪费时间。此后一切有关农场工作的议题,将有一个由猪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定夺,这个委员会由他亲自统管。他们将在私下碰头,然后把有关决策传达给其他动物。动物们仍要在星期天早晨集合,向农场的旗帜致敬,唱《英格兰牲畜之歌》,并接受下一周的工作任务。但再也不搞什么辩论了。本来,斯诺鲍被逐已经对他们刺激不小了,但他们更为这个通告感到惊愕。有几个动物想要抗议,却可惜没有找到合适的辩词。甚至鲍克瑟也感到茫然不解,他支起耳朵,抖动几下额毛,费力地想理出个头绪,结果没想出任何可说的话。然而,有些猪倒十分清醒,四只在前排的小肉猪不以为然地尖声叫着,当即都跳起来准备发言。但突然间,围坐在拿破仑身旁的那群狗发出一阵阴森恐怖的咆哮,于是,他们便沉默不语,重新坐了下去。接着,羊又声音响亮地咩咩叫起“四条腿好,两条腿坏!”一直持续了一刻钟,从而,所有讨论一下的希望也付诸东流了。后来,斯奎拉受命在农场里兜了一圈,就这个新的安排向动物作一番解释。“同志们,”他说,“拿破仑同志又给自己增加了这样一个新的工作担子,为大家作出巨大牺牲。我想大家谁都应该对此表示感激。同志们,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当领导是一种享受!恰恰相反,它是一项艰深而繁重的职责。没有谁能比拿破仑同志更坚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他也确实很想让大家自己为自己作主。可是,万一你们失策了,那么同志们,我们会怎样呢?要是你们决定按斯诺鲍的风车梦想跟从了他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动物农场拿破仑人物形象 动物农场拿破仑是什么动物

  • 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育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试读: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李育书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ISBN978-7-301-30434-1Ⅰ.①自…Ⅱ.①李…Ⅲ.①黑格尔(Hegel,GeorgWehelm1770-1831)—法哲学—研究Ⅳ.①B516.35②D90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73669号书名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ZIYOUYIZHIYUPUBIANGUIFAN:HEIGEERFAZHEXUEYANJIU著作责任者李育书著责任编辑吴敏标准书号ISBN978-7-301-30434-1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100871网址htt://www.u.c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信箱kuwz@126.com电话邮购部010-62752015发行部010-62750672编辑部010-62757065印刷者经销者新华书店965毫米×1300毫米16开本15.25印张266千字2019年3月第1版2019年3月第1次印刷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2752024电子信箱:fd@u.ku.edu.c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和学术含量较高的工具书。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学术影响,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4年7月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再聚焦:自然法与伦理法(代序)一在中国,黑格尔哲学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新变化:国际上知名的黑格尔专家们的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从各种西[1][2][3]语、东语介绍和翻译出版;《黑格尔著作集》和《黑格尔全集》在张世英先生和梁志学先生主持下,分别在人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新的原著,除此之外,杨祖陶教授翻译出版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薛华教授翻译出版了《黑格尔政治著作选》和《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梁志学教授重新翻译出版了《哲学科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如此大规模、多国度、多学科的国际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推进,确实呈现出了黑格尔思想在当代的基本景观:一个日益现代性的黑格尔形象已经确立,推翻了之前作为“官方哲学家”“自由主义的敌人”“极权国家的吹鼓手”“前现代的封建余毒”等负面的不实的评价。因此,我们国内的黑格尔研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研究著作不断涌现。有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已经是在尝试着与国际前沿学术思想展开深度对话,这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最大亮点。当然,出版物太多有时也令人困惑。有些人面对如此眼花缭乱的国内外黑格尔研究新成果,或者假装不屑一顾,或者表现得无所适从,实际上依然还是缺乏“定力”。如果研究者本人没有自己的“定力”,即缺乏自己对黑格尔著作和思想的独到视野和理解,反而就像饥不择食者看到一桌满汉全席那样,在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必然就会消化不良、上吐下泻。这也就是我反复要求自己和学生先要沉浸于黑格尔的原著去感受、把握和理解他的哲学及其他所要把握的“现代性”这个“新的时代”(DieeueZeit)精神的原因。海德格尔曾令人信服地说过,只有“做”(macht)历史的人,才有能力唤醒(zuerwecke)历史。我们也必须要说,只有“做”哲学的人,才有能力唤醒“文本”中的哲学。而我们“做”哲学,必须首先“沉浸”在那些创造了哲学史的大师的思想中,学习他们如何“做”哲学,才能慢慢唤醒自身中的哲学意识,通过自身中被唤醒了的哲学意识,再去唤醒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现在却被当作我们“做”哲学之“对象”的哲学经典中的哲学意识和哲学思想。这也就是伽达默尔所反复强调的“诠释学的循环”。通过哲学的这种“相互唤醒”,才得以进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诠释学对话。哲学就是在这种对话中“做”出来的。当然,也许对于大多数当今中国高校的青年教师而言,“做哲学”还远没有达到这样“从容的对话”,他们的“哲学”与其说是在“对话”中训练出来的,不如说是在各种压力下“硬磨”出来的。他们的博士论文无论导师当时满意不满意,他们可能并不愿意随便拿出来出版。但是,现行的各种“考核”“职称”“晋升”等硬性条件,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出版。摆在诸位面前的这本《自由意志与普遍规范:黑格尔法哲学研究》,也许也是这种境况下的产物。但我还是要为这种“制度性的”“硬逼”说句“公道话”,没有这种“硬逼”机制,可能大多数的博士论文最终都会流产,被作者不知丢到哪里永远出不来。所以,在某种制度性的“硬逼”下,也有可能“打磨”出像模像样的作品来,虽然带有某种青涩味,但毕竟还有青春的锐气,所以依然是值得肯定和重视的。李育书的这本新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项目,确实是在这种“硬逼”机制中在之前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出来的。为了能成功申报“项目”,为了“项目”能入评审专家“法眼”而顺利通过,他必须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最终送到出版社,出版编辑再次敦促修改几次,才能过关。因此,作为作者之前的博士生导师,我倒真是有了几分“不怀好意的窃喜”,多亏了这么多“关卡”,才使得之前不太令人满意的博士论文,在指导教师失去了“硬逼”其修改的权力之后,能在这样一些机制性力量的作用下完善起来。所以,当我现在看到这部即将出版的书稿时,我能轻松地向他表示祝贺。李育书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阶段都是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优秀学生,从硕士生时就一直在听我的课,而且公认为是“优秀的学生辅导员”,但在2007年之后才正式成为我指导的博士生。当他选定了黑格尔法哲学作为其博士论文主题时,我只强调必须放在现代社会规范建构的方向上去把握,而不要过多地在各种“主义”的标签下去论证或辩护。他为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倒是做了许多准备,例如,学了许多法律知识,并考取了国家律师资格证书;认真研究了近代政治哲学史,并翻译了一本名著《公民宗教》(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学习了德语,并几次去德国耶拿大学等交流访学,这些都为这项课题的出色完成打下了基础。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现代性作为哲学问题来思考并实现的哲学家。早期启蒙哲学尤其是启蒙政治哲学,更多地是从现代性的“价值”上论证和设计现代社会的生活世界,寻找现代之为现代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方式,而到了黑格尔这里,他当然依然还是生活在启蒙时代,但已经不再是早期启蒙的那个时代。在经历了浪漫主义对现代性的初步批判,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王朝复辟”的变奏,“改良”和“专制”拉锯式斗争之后,黑格尔更多地开始了对启蒙、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虽然他依然是在为现代性进行设计和规划,但思想资源和思想的定位显然不一样了。对康德而言,他更多地是要处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世俗理性主义和卢梭、休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他可以在“启蒙”哲学内部将“哲学”在现时代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做出纯粹哲学的典范性表达和论证;而对黑格尔而言,他更多地看到了启蒙在道德、规范架构上的“无效性”,因而更多地引入“历史性”环节来把现代性表达出来的价值和规范性要求嫁接在其文化源头——古希腊城邦政治这个起点上,同时通过对罗马法和基督教的批判改造把城邦政治的“灵魂结构”通过“绝对精神”的发展理念,以“客观精神”来论证现代社会的各种规范性的[4]构成,并通过客观精神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来突破现代政治实体——“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局限,使之在向“世界历史进程”进发的过程中将狭隘的民族性“世界化”。因此,黑格尔比康德更为深刻地发现了现代政治哲学所依赖的自然法的道德哲学和契约伦理的规范架构的虚妄性,尤其是看出了启蒙哲学的主观性停留在知性思维上的片面性,根本无力解决现代的根本困境。这一发现对现代政治哲学而言是很要紧的事。本来现代政治哲学赖以取代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就是用自然法这一“理性形而上学”来为现代的价值和规范做本源性的论证(在这一论证基础上,现代人的自由与正义、理性与权利在“价值”上得以成立),再通过“契约伦理”使它们具有了制度化的实现机制。然而,黑格尔却发现这套现代性方案实际上对解决现代问题根本无能为力。如果这一发现能够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现代性的价值和规范之合法性来源在自觉地摒弃了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后,再次失去了现代合理性的基础!所以,黑格尔是最早洞见到现代虚无主义苗头的人:“正是在严格的政治哲学[5]中,黑格尔看到了传统自然法理论的崩溃。”二在这一背景之下,黑格尔的法哲学乃至整个实践哲学研究,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聚焦,这就是必须把他的实践哲学包括法哲学作为“对[6]传统自然法理论崩溃”的回应来看待,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新的视野来重新系统地梳理和探究黑格尔哲学的现代意义。如果不是对自然法理论崩溃的回应,我们很难理解黑格尔耶拿时期(1801—1807)的哲学焦点是实践哲学:1802年撰写的《论自然法的科学处理方式,它在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及其与实定法学之关系》(ÜerdiewiechaftelicheBehadlugartedeNaturrecht,eieStelleiderraktichePhiloohie,udeiVerhältißzudeoitiveRechtwiechfte)这篇长文(下文简称为《自然法论文》)和1802—1803年的《伦理体系》(SytemderSittlichkeit)已经初步构建起黑格尔未来法哲学的基本框架。在《自然法论文》中,黑格尔把英法自然法传统概括为经验主义自然法,把康德、费希特的自然法概括为形式主义自然法,对二者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这种批判本身就可以视为黑格尔对传统自然法崩溃的阐明。但作为现代的法哲学,黑格尔的法哲学自己也不能绕过自然法来解决现代规范秩序的架构。所以黑格尔自己依然还是坚持着一种“自然法”立场,不过,他首先要论证的倒是“自然法的科学处理方式”,其次是“自然法在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再次是“自然法与具体的实定法学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就黑格尔的这三个问题分别[7]做了处理,在此不加赘述。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若要正确地理解黑格尔晚期著作《法哲学原理》就必须首先从自然法与国家学的关系出发。因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0年出版时本来有两个标题,“自然法与国家学”是在前面,后面跟着的是“或者法哲学原理”,这也就是说,“自然法与国家学”是正标题,而“法哲学原理”反而是副标题。只是后来这个副标题反倒变成了正标题,之前的正标题不见了。这导致的一个严重结果就是:人们不从自然法的角度去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因此,我们必须再次指出,理解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前提就是他的自然法。那么,黑格尔本人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然法”?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十分重要。确实,如果我们只是看1820年版的《法哲学原理》,我们是很难了解黑格尔究竟如何理解自然法的,因为从文本中黑格尔几乎没有正面地论证什么是自然法,而自然法与他的法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一般也很难看出来。黑格尔自己对自然法的阐明,只有在1824—1825年的《法哲学讲演录》(学生笔记)中,能见到最完整的界定: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自然(Natur)这个术语同时有双重含义,一个重要的、容易导致绝对错误的双重含义。一方面自然意味着自然的存在,我们发现,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如何直接地被创造,即我们存在的直接性的一面。与这种规定相对立且有区别,概念也叫做自然,事物的自然(也可译为“本性”或“本质”,为了表达上的一致,在这里我们依然译为“自然”——引者)就叫做事物的概念,事物合乎理性的方式所是的东西和事物作为单纯自然的东西,几乎完全是不同的。所以自然法一方面叫做出于自然的法(RechtvoNatur),另一方面它指自在自为地[8]是正当的东西。这就清楚了,黑格尔恰当地利用了“自然”这个概念的双重意义来展开他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的核心当然是“法”,它一方面要表达出法的“自然正当性”,即“事物自然本性”表现出来的“理性规范”,是出于自然正当或正义的法。用黑格尔自己的语言就是“直接性”的法或“自在的”法。这种法的含义指的就是诸如“天然合理性”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不止于法的“自然正当”这一起点,而要将自然正当的法之本质内容自行展开:即法“按其概念”展现出来,这就是黑格尔说的“自在自为地”是正当和正义的东西。由于“法的概念”属于“法的自然”,但不是“直接性的”“自在的”“自然”,而是“自然正当”展开出来才体现“法之为法”的本质或“真理”,因而是法的自在自为的呈现。这种“自在自为地”是正当和正义的“法”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实定法”,而是所有“实定法”之为“法”的“合法性标准”。这是正当地利用了“法”在罗马时代所做的区分:IUS和LEX,前者指自然正当的法,具有正当、正义、理性等含义,后者是人为制定的法,具有命令性和强制性。后来自然法和实定法的区分就是以此作为词源依据。作为“自然法”,天理(NaturalReao)是永恒的;作为人为实定的法是因时而变的。但作为“法”,它们的核心都是“规范”,都需要有规范的有效性,才能具有“命令性”。于是,IUS是一切规范性的来源,命令性的根据;LEX是现实规范性的体现,命令的表达。法律作为现实的规范,规范着生活和行动,处理各方的“权利”。虽然我们知道“法”和“权利”在德语中是一个词:Recht。但我不同意因此就把它翻译为“法权”,因为这样翻译实际上并非是“法”和“权利”两个含义的有效叠加,反而只是把“法”变成了“权利”。尽管许多人受施特劳斯的影响,说现代自然法实现了一个[9]根本转变,将“自然法”转变为“自然权利”了!此说固然不错,但如果因此要说,现代法哲学只讨论自然权利而不讨论自然法,那就是完全误读了。正确地说,毋宁是现代法哲学通过证明“自然权利”的自然法依据来阐明法的合法性。所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依然是相分的:自然法作为“法”是论证法律的道德性,任务是对法的合法性根据进行形而上学的阐明。而“自然权利”是道德性法的法律化,即法所保障的权利在法律上的表达,因而是法律的内容。正是在此意义上,新康德主义自然法学家鲁道夫·斯塔姆勒(RudolfStammler)强调,自然法是具有“不断变化之内容的”;海因里希·罗门(HeirichRomme,1897—1976)强调:“自然法也包含实体性的、充实着内[10]容的规范。”譬如我们说,人有生命和财产的权利,这是“自然权利”,自然法需要形而上学地阐明,人为何具有生命权和财产权,法理依据何在。而在法学中则是将这种在自然法上得到阐明的“自然权利”落实于法律条款中加以确立和保护。同样,自卫权,也是基于“自然法”的自然权利,但自然法要从自然正当性阐明自卫权源自生命权,承认生命权就自然地要承认人有自卫的自然权利;法学则是要将自卫权落实于法律条款中予以规定。所以,权利和法正如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一样,虽然是同源同义,但同时又必须相对区分。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中,同样一个Recht,它在什么意义上表达的是“权利”,在什么意义上表达的是“法”,做出区分依然十分重要。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讨论的是“直接性”的法,因而是“自然法”的第一种含义,即“自在的”自然法,因其“直接性”和“自在性”,尚未将其包含的丰富的自然权利之内涵展开出来,所以就其为“法”而言,是“抽象的”,停留于单纯法概念的直接规定性。但作为“自然权利”而言,它一点也不抽象,它抽象掉的是人的具体规定:出身、身份、等级、贵贱等等,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适用于这些基本的自然权利:自由权、生命权、财产和尊严权。所以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强调法的第一命令是“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正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所具有的同样的权利,就是黑格尔在“抽象法”部分处理的自然权利。不过黑格尔既不像他所批判的霍布斯、洛克等经验主义自然法学家,从假设的人的“自然状态”来推出自然法所要保护的人的自然权利,因为这种“自然状态”本身是人为的假设,其中作为法的规范性来源的东西,恰恰不是人的自然性,而是人的理性;同样,黑格尔也不像康德、费希特那样采取形式主义的立法方法,因为“形式主义立法”,恰恰不是“自然的”,而是“建构”的,所以,自然法的实体性内容——自然权利——无法作为事物之本性的理性规定成功地予以阐明。黑格尔就是这样以其自身的方式宣告了传统自然法的理性形而上学之崩溃。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黑格尔对传统自然法的批判而忽视他对传统自然法的继承方面,也不能准确把握黑格尔自然法思想。他对自然法的批判最主要的是批判传统自然法过于表面地甚至是“知性地”理解“自然”,从而忽视了“自然”除了直接性的“自然而然”之外,它还有“本性”“本质”的含义。因此,如果我们从“本性”“本质”的含义去理解“自然法”,那么,就无需假定社会状态之前的自然状态,而是要从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之本质性这两方面来理解自然法。人有“自然性”,这是古典哲学都承认的,人的自然性即人身上的动物性和任性(Willkür),这是不可否认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法”的强制性来调节的原因;但人的动物性恰恰不表现人的“本质”,因而动物性不是人的“自然”,人的“自然”恰恰是人类的合群性,即社会性。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说的就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过“城邦生活”才能作为人类而存在。因此,古典和现代的自然法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都把人的“社会性”(或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政治性”)作为自然法的源头。被称作现代自然法之父的格老秀斯(HugoGrotiu,1583—1645)对自然法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iuaturale[自然法]乃是正当理性的指示,它指出,一项活动,依其是否符合理性的[和社会的]自然,而内在地具有道德上的卑劣或道德上之必然性的性质;因此,这样的活动被自然[11]的创造者上帝所禁止或允许。正是这样强调“社会性”,从人的自然性中产生出来的理性规定,才作为符合人的社会性的规定,被称为“正当理性”,这种正当理性作为iuaturale[自然法],就既是“出于自然的法”,也是“自在自为地”作为“本质”和“本性”的自然法。因此,德国第一位现代自然法学家塞缪尔·普芬道夫(SamuelPufedorf,1632—1694)就是从人的社会性中来阐释自然法:这种社会性(ociality,ocialita)法律——教导一个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有用成员的法律——就是自然法。[12]虽然格老秀斯已经在用“社会性”来定义自然法,但在格老秀斯那里,社会性还不是自然法的唯一来源,他只是把合理性和社会性一起作为道德上必然的东西而定义为“自然法”,但他依然像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那样,把这种道德上必然的自然法视为上帝的准许之物,上帝才是真正的自然法来源。而普芬道夫不一样了,在他这里,上帝已经完全隐匿了,自然法体现的是人类“道德存在”方式的生命造化力量。因此自然法是作为具有动物性的人类过其本质规定的社会生活的法律,这样的“自然正当”的“天理”对人类不仅是法规,而且是人类自我造化和自我教育的手段:它“教导一个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有用成员”,这样的自然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类的成文法就具有了“标准”和“典范”的意义:一切有助于社会性的事情都是自然法所允许的,违背和破坏社会性的事情都是自然法所禁止的。黑格尔的自然法当然继承了这些“理性法”传统,“社会性”是他刚开始思考“自然法”时就从费希特的自然法思想中领会到的一个[13]核心问题:相互承认的法权是人类社会性共存的前提条件,作为人类自然的社会性则表现为是否能够“相互承认”。到这里,我们就看清楚,从格老秀斯、普芬道夫到费希特和黑格尔一派的自然法跟霍布斯、洛克、卢梭他们的自然法在对人的“自然性”的解读上完全不同,社会性之“自然”是“本质”“本性”意义上的“自然”,它把合作、合群、相互承认作为人类共存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是人类类本质实现的生命力量之所在,基于此作为“伦理总体”的自然法既然能做出其“自在性”的阐明,“伦理总体”作为自然法的实现方式,也就成为自然法由自在(抽象法)、经过道德性的自觉(自然法的道德性在主体主观意志上的确认)自为而达到伦理性。但霍布斯自然法的立足点不是人的社会性而是自然状态下的原子化的个人的“自然人性”,狼一样的动物性,社会性只是理性契约的结果,而非人的自在自然性。现代政治哲学只重视霍布斯这一路,显然问题很大,它只能靠“契约”这一路径来人为地建构社会、政治和国家,却无法解释国家的自然性、历史性和伦理性。黑格尔第一次把自然法的“自然”不是作为一种状态、一个理性生发的点状物而是作为一种生命、一种发展的过程展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性、否定性、肯定性不能仅仅作为僵化的逻辑三段论来把握,而是一种规范内在的生命由潜能到实现的过程,因而自然法可以经由抽象法、道德法和伦理法三阶段来呈现和实现自身的内涵。法的伦理性才是法和道德的真相(Wahrleit)这个之前从认识论上翻译为“真理”的概念,在黑格尔的这种具有实体存在论的哲学中更应该理解为“真实”或“真相”!从人类自然的社会性来理解自然法,一方面把西方古今政治哲学传统结合起来,不会导致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的“断裂”,同时也不用借助形而上学的假定来虚构人的自然状态,把自然法理解和把握为人的本性的理性法,是以人有法权能力(Rechtfähigkeit)通过立法使自身从受“本性”(自然)支配状态中摆脱出来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有正当规范的法权状态这一“成人”过程为起点的。这一“自然状态”是每个人未成熟前,即未真正“成人”前的“实际状态”,无需假定,本然实存。因此“抽象法”的命令“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是一个严格的强制性“命令”,自然法本身的“命令”,而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人,不可能有法权能力,没有法权能力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法权能力”的核心是以“普遍的自由意志”作为个人自然的任性的自由意志之立法的标准,因此,黑格尔的建立于自然法基础上的法哲学变成了以“普遍的自由意志”为范导和标准的普遍自由的实现过程,自然法在他这里变成了“自由法”。于是,正如霍耐特洞察到的,整个法哲学:黑格尔以晦涩的叙述方式所表达的如下思想:“普遍的自由意志”之“理念”规定了我们应该称之为“法”的东西的全部范[14]围。这是黑格尔面对传统自然法思想的崩溃而对自然法思想所做的一次根本的、真正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彻底改造。三《法哲学原理》的整个论证思路,就是在自然法基础上把“普遍的自由意志”之实现作为“法”的理念之现实化的路径。贯彻在长达33节的长篇“导论”中阐发的一个主题就是:“法乃自由意志之达[15]在”,这是整部《法哲学原理》的主题。“意志”和“自由”被黑格尔看做相互内在而不可分离的东西,“正确被理解的意志就是自由,而自由只有作为意志实存着”(第21节),于是,“意志是这两个环节的统一:是在自身中反思并通过这种反思而返回到普遍性的特殊性——即单一性。这是自我的自身规定”(第7节)。这就指明了:如果只把自身主观的意志作为法,那么这种意志是不可能自由的,意志自由作为法必须促使意志回返自身反思,自身的特殊意志要能自由地“达在”,就必须解决与他人意志相协调,以“普遍意志”来为个体意志和共同意志立法。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把这种状况描述为[16]“普遍斗争”中的“世界进程”。所以,经过“反思”,“意志”从自在(aich)达到自为(fürich),形成了一种在“意志”和“自由”之外的第三者:“形式的普遍性”,即形式化自由的概念:“但是,这一形式的普遍性——自身没有规定而在上述素材中找到其规定性——的真理,乃是自我规定的普遍性,是意志、自由。”当然,这种作为形式普遍性的意志自由,依然还是“主观的自由”,即道德所实现的主观意志的法。“道德”之所以是一种“法”,是因为它将“抽象法”的意志在外部财产权、契约权中所“达在”的特殊意志之自由实现为意志本身内在固有的主观自由。德国哲学学会前主席赫伯特·施奈德尔巴赫对此评价说:“关键在于,意志的特殊性不能理解为某种从外部附加的东西,而是作为意[17]志本身固有的、内在的特殊化,首先是作为普遍的东西出现。”意志自由显然还不能停留在“形式普遍性”上,需要进一步将形式普遍性过渡为“实质的普遍性”,这样外部物权和契约权上体现的抽象法的意志自由和道德上的主观意志自由就都扬弃自身而过渡到伦理生活(家庭、市民生活和国家)中的法:伦理生活的法(简称伦理法),就是法作为普遍的意志自由或法以普遍性作为自身的无限形式,作为其内容、对象和目的而实现的自由,譬如,家庭就是两个个别的特殊意志为了一个普遍的目的“家庭”而形成的伦理生活。两个人的意志要自愿结合为一个普遍意志,才能形成其家庭的财产权和契约权,才能有各自对婚姻的道德责任,而家庭伦理生活的法,就是抽象法的财产权、契约权和主观意志的道德法结合为一个既有外部自由也有内在自由、既客观又主观的、既物质(家庭财产)又精神(相爱和家庭责任)的自在自为的自由法之实现。黑格尔在此意义上说,伦理法是抽象法和道德法的真理(法的真实理念之实现)。德国著名哲学家J.利特尔(J.Ritter)对黑格尔将自然法理解为自由之实现的学说做了如下的评价:凡自由成为法的概念之处,它就不再适合于在其可能的自在(Aich)中被把握,而要在其实现中来把握。在学院派的自然法理论中,自由只能被视为“自在地”属于人的本性,而当下自由已经历史地走出了“可能性”状态而成为现实的达在(zumaktualeDaei)。故而《法哲学原理》以“现实自由的意志”(Wille,welcherfreiit)为出发点,把“法的体系”作为“实现了的自由王国”(第4节)来把握。因此它提供了这个能够将市民社会所立的法建立在其之上的规定性根据。《法哲学原理》在“理念的各个发展阶段”——私法、道德、婚姻、家庭、社会以及作为管理和统治的国家——相继处理的所有东西,便都属于自由及其实现的理论。当自然法的讨论从根本上至今也不能突破那局限于“自在的”或直接的自然存在这个关于人的本性的抽象概念时,黑格尔则相反地以在世界历史上发展起来的整个伦理的精神世界的联系来把握自由的现实化。他所理解的东西,是把同时代政治革命的自由原则与法权原则,不是依据应然和公设,而是具体地作为“世界历史状况”,[18]变成为一切合法的诸如政治的秩序之实体。于是,基于自然法之自在自由的法的意志,就过渡到在伦理生活的法和“世界历史状态”的法中具体实现的普遍意志自由的法。这样实现的自由就完全超越了“自然意志”的自由,而是“伦理自然”(DieittlicheNatur),这个“第二自然”之现实。在这里,我们用“伦理法”来论述“法哲学”整个Sittlichkeit(直译为“伦理性”法)部分“普遍自由意志”之“达在”的进程。Sittlichkeit这个概念在黑格尔这里,确实不是简单的一种限制人的自由的“外部伦理”,而是一种普遍自由意志的法。黑格尔自己说:“自由的理念在每个发展阶段上都有其独特的法,因为每个阶段都是在其自身规定中的一个自由的达在。当人们说道德、伦理跟法是对立的时候,那就是只把法理解为抽象人格的最初形式。道德性(Moralität),伦理性(Sittlichkeit),国家利益等每一个都是独特[19]的法,因为这些形态中的每一个都是自由的规定和达在。”因此,“伦理法”是理解黑格尔自然法即自由法之实现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伦理法才是“自然法”内涵的“伦理自然或伦理本性”(dieittlicheNatur)的现实,只有理解了它与自然法的这种内在联系,我们才能理解黑格尔说的“伦理法是抽象法和道德法的真理”。对于伦理法作为自然法之实现,黑格尔在第10节的“附释”中就曾这样说:“儿童是自在的大人,最初他自在地具有理性,开始时他是理性和自由的潜能,因而仅仅从概念上说是自由的。”自由能力(Freiheitfähigkeit)作为“潜能”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儿童成人的过程就是这种自由潜能的成熟过程。法的理念是自由,但一开始只是作为“潜能”存在于自然法之中,在抽象法中,自由作为抽象的人格性在所有权和契约权中达在,那时还没有达到自为;通过道德,作为主观意志的法,自由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了“自为”,尽管是主观的自由;只有在伦理法中自由才能成为现实的自由、实体性的自由,即作为自在自为的自由理念在伦理生活世界中完满实现的自由法。这种完满实现的步伐,就是“自由”作为“自然权利”而成为“自由法”这种辩证过程的体现。如同父母承担教育子女“成人”的责任一样,“法”理念的实现也带有一种“命令”,只不过这种法的命令,是通过“自然”既是“本性”也是“本质”(概念)的双重含义在由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以一种目的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是自由,成为一个人意味着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自由在自然法上只是一种自然权利,但自由作为法的理念(本质)它要求或“命令”真正的人要实现其作为自由人的目标(目的),所以,自由通过其作为法的本质而成为自由法,既引导又保障和规范人从潜在的自由能力(自由权利)向自由人(本质)的实现。“你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是抽象法的第一个命令,通过这一命令,黑格尔的法哲学承担起了人类学的使命:法的理念之实现成为自然人向作为本质的自由人的自我造化过程。这一进程,不是单靠教育能完成的,而是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和作为国家的公民与国家一起“参与世界历史进程”中自我造就的。自由人之自我造就的关键,在于人由单一人格的特殊意志向普遍意志的过渡。黑格尔认为制度、伦理、社会和国家的现实性正是“实现了的自由王国”,这实际上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学说通过法权人类学而变成现实,人性并非依本性实现为人,而是在城邦(社会和国家)中通过“伦理法”而实现为人。伦理法是自然法的实现,就是把“自然法”作为自在自由的潜在状态实现为伦理法的自由之现实状态。黑格尔这种“法权人类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尤其强调法作为自由的实现是同人类的伦理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一生下来就“被抛入”一个“伦理世界”,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原子化的个人”,而是从属于一个家庭、一种伦理关系。家庭生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和自由能力,但不能教会一个人具有普遍的自由意志。普遍的自由意志之形成,是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劳动的生产、交换、分配过程在与他人相识、碰撞、交流和互动中习得的,法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首要的教化作用。因为民法规定了人与人相处互动的自由的边界。越是善法,就越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普遍自由意志的形成。但是,“市民社会”首先是人与人在经济上“相互需要”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充分展示了社会生活的“自然性”,如果没有法的保障,它就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与相互斗争的场所。所以对于黑格尔而言,它首先表现为“伦理性的丧失”(VerlutderSittlichkeit),个人的需要、权利和主观性在这里无限制地获得充分发展,因而是特殊性无限展开的场所,人们的意志当然都是为“特殊的意志”所主导,因而不可能是自由的。要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伦理的社会”,需要法的规范作用。人的相互需要是“社会”的自然基础,单纯在这个自然基础上,产生不了社会性的法,社会性的法需要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做出理性的规定,即既然人类相互需要,那么就必须相互承认对方为人,承认对方的需要具有合理性,从而确立理性的法律以确立相互自由和满足自己私欲的权利的边界。所以,里德尔说,“在这里对黑格尔而言,人的权利,被承认为人,是由‘思想’设立的,但这种‘思想’不再以假设的方式同可能的自然状态相关,而是内在于市民社会的现[20]实性,作为所有人从属于它的‘被教化的’等级的自由”。这样就导致自由“达在”于“等级”中了,但是,等级中的自由之实现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成为一种必然。不同的“等级”也具有不同的伦理品质,这是市民社会无法解决的不正义,这是另一种“特殊性”的发展,而“普遍等级”依然只是一个“中介”。因为“在市民社会中,普遍性只是必然性:在需要的关系中……法只局限于一个范围,仅仅与我所拥有的所有权的保护有关”(第229节“补充”)。即便在市民社会的“普遍等级”(警察和同业公会)中也只能做到关心“我的福利”“我的特殊性”。因此,作为普遍意志的自由的法,正义的法,只有在“国家”中才能成为“伦理理念的现实”。对于这样一个“国家”理念,迄今为止依然充满着误解和不解,但我们必须说,黑格尔的“国家”绝不是任何一个前现代的国家,也绝不是任何一种极权的、专制的国家,而完全是一个现代的自由的国家。黑格尔自己说:“现代国家的原则具有这样一种惊人的力量和深度,把主体性的原则推向完成,成为独立的个人特殊性的极端,而同[21]时又使它回复到实体性的统一,于是在它本身保持这个统一。”这样的有机体的国家作为伦理理念(伦理法)的实现,宣告了自然法的契约论模型的破产,因为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把社会视为原子化个人契约的产物,而国家成为完全的人工物,导致了“自然社会”的未完成性;卢梭、康德的契约论同样把国家视为单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存在者的个人的联合,因而国家不是自在自为有理性的东西,而是众多特殊意志的一个任性的偶然的联合,“国家”被等同于或混同于“市民社会”,因而无法作为真正自由的实现。黑格尔把国家作为伦理生活中的具体自由的现实性,这种具体的自由在于,个人的单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获得完整的发展,其权利获得自为的承认(如在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系统中那样),这时他们一方面通过自己过渡到对普遍东西的关切,一方面以对普遍东西的认识和意志而活动,以至于国家作为自由的实现不是根据众多单个主体的主观偏好,而是根据国家实体内在的普遍性和神性。这种神性无非就是国家本身作为“伦理精神”而存在。著名黑格尔专家WererMaihofer对此评价说:“不是自由出自于伦理,而是伦理来自于自由。如果伦理东西之外在与内在的实在性是在国家中,不过是在其直接的和间接的实存方式中,这就是一切伦理东西之实体:自由之概念的实[22]存,不仅是抽象的,而且是具体的,达到其世界性的现实。”这一切都只有从伦理法作为自然法即自由法的具体实现才能深刻地领会。也只有从自然法和理性法的关系,才能理解李育书这本书的主题。邓安庆[1]据笔者不完全收集,主要有以下研究黑格尔的重要著作翻译为中文出版:科耶夫:《法权现象学纲要》,邱立波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施奈德尔巴赫:《黑格尔之后的历史哲学:历史主义问题》,励洁丹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维尔纳·马克思:《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和“导论”中对其理念的规定》,谢永康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特里·平卡德:《黑格尔传》,朱进东、朱天幸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洛苏尔多:《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丁三东等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版;贺伯特·博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座:穿越意识哲学的自然和历史》,戴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科维纲:《现实与理性——黑格尔与客观精神》,张大卫译,华夏出版社2018年版;彼得·辛格:《黑格尔》,张卜天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松村一人:《黑格尔的逻辑学》,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历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皮平:《黑格尔的观念论:自意识的满足》,陈虎平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马丁·海德格尔、英格丽特·舒式勒:《黑格尔》,赵卫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马丁·海德格尔著,古兰特编:《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赵卫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阿维纳瑞:《黑格尔的现代国家理论》,朱学平、王兴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阿伦·伍德:《黑格尔的伦理思想》,黄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京不特:《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2]人民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黑格尔著作集》第2卷:《耶拿时期著作集(1801—1807)》;《黑格尔著作集》第3卷:《精神现象学》,先刚译;《黑格尔著作集》第7卷:《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黑格尔著作集》第10卷:《哲学全书·第三部·精神哲学》,杨祖陶译;《黑格尔著作集》第16卷和17卷:《宗教哲学讲演录》I和《宗教哲学讲演录》II,燕宏远、张国良等译。[3]商务印书馆的《黑格尔全集》目前已经出版了:《黑格尔全集》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郭大为、梁志学译;《黑格尔全集》第7卷:讲演手稿;《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课程和讲话(1808—1816)》,张东辉等译;《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I(1816—1831)》,梁志学、李理译;《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1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刘立群等译。[4]参阅AxelHoeth,LeideaUetimmtheit—EieReaktualiierugderHegelcheRechthiloohie,PhiliReclamju.Stuttgart,2001,S.14-15。[5]阿维纳瑞:《黑格尔的现代国家理论》,朱学平、王兴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6]参阅邓安庆:《论黑格尔法哲学与自然法的关系》,《复旦学报》2016年第6期,第52—58页。[7]亦可参阅邓安庆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所写的“译者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30页。[8]Hegel,VorleugeüerRechthiloohie,EditioIltigBad4,fromma-holzoogVerlage,Stuttgart-Bad1974,S.76[9]参见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10]海因里希·罗门:《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姚中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08页。[11]HugoGrotiu,Dejureelliacaciliritre,Bk.I.cha.1.转引自海因里希·罗门:《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姚中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6页。[12]塞缪尔·普芬道夫:《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鞠成伟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83页。[13]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是在几乎同一个时间点表达出来的:康德完整表达其法学思想的著作《伦理形而上学》是1797年出版的,而费希特的《自然法权演绎》上半部分出版也是在1797年。可以说,费希特与康德的自然法思想是同一时间完成的,黑格尔在1802年完成其《自然法论文》,谢林在1804年出版《自然法新演绎》。[14]AxelHoeth,LeideaUetimmtheit—EieReaktualiierugderHegelcheRechthiloohie,PhiliReclamju.Stuttgart,2001,S.7-8.[15]我在《法哲学原理》的翻译中为了照顾与其他著作翻译的一致性,依然沿用之前的旧译法,把Daei译作“定在”,但这个词按照音译翻译为“达在”实际上能够更传神地表达其意义:作为存在之到达(dieAkuftdeSei),理念之达成(ZukommederIdee)的“实现”之义,所以在本文中,将之译成“达在”。[16]参阅《精神现象学》中“德行与世界进程”一节。[17]HerertSchädelach,HegelraktichePhiloohie,SuhrkamVerlagFrakfurtamMai2000,S.181.[18]JoachimRitter,MetahyikudPolitik,StuiezuAritoteleudHegel,SurkamVerlagFrakfurtamMai1969,S.264-265.[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20]MafredRiedel,BürgerlicheGeellchaftudStaateiHegel,LuchteradVerlag,NeuwiedudBerli,1970,S.46.[2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22]MaterialiezuHegelRechthiloohie,Bad2,HergvoMafredRiedel,SuhrkamVerlagFrakfurtamMai1975,S.366.导论一黑格尔从未远去从黑格尔在海德堡开始讲授法哲学算起,已经两百年过去了。但正如当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tCairer)所言,“没有任何一种哲学体系能像黑格尔的形而上学那样,对政治生活起着如此强烈而持[1]久的影响”。与此同时,又如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BerardBaaquet)所言,《法哲学原理》“这本书被曲解的程度也许是除柏拉图《理想国》之外,任何一个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的著作都没有遭遇[2]过的”。就黑格尔思想在历史上的波折来看,“西方国家几度掀起‘黑格尔复兴’,随之而起的必然是强烈的批判浪潮,而以新的思想取[3]向收场。但每过一段时期,这只火凤凰又从灰烬中现身”。的确如此,黑格尔法哲学是当代政治哲学绕不过去的经典,在重大思想运动中,黑格尔一直在场。1.自由主义的批判黑格尔在世时,他的法哲学就遭到同时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弗里斯(Frie)、洪堡(WilhelmvoHumoldt)等人的严厉批评。弗里斯说:“黑格尔哲学毒菌不是长在科学的花园里,而是长在阿谀奉承的粪堆上,到1813年止,他的哲学先是吹捧法国人,后来又为符腾贝格王室服务,而今则拜倒在了坎普茨爵士的皮鞭之下,对于这个托庇于狱[4]吏的预言家,不值得以科学的严肃性为武器。”在黑格尔逝世后不久,同时代的鲁道夫·海姆(RudolfHaym)在《黑格尔和他的时代》中就指责黑格尔为普鲁士辩护,是普鲁士的国家哲学家。虽然,这段时期的批评多集中在黑格尔和普鲁士王国的关系上,但总的说来,[5]“海姆的批评是富有成效的”。批评者的很多观点影响深远,黑格尔的官方哲学家形象成了很多人对黑格尔的第一印象。之后,“官方哲学家”似乎不再是批判重点了,批评者们开始批评黑格尔思想本身的“专制保守”内容。在19世纪末新黑格尔主义刚取得优势地位不久,自由主义者霍布豪斯就开始了对黑格尔的批判。他认为黑格尔的国家观企图证明自由和法律是一致的,借以削弱民主的原则,想用纪律观念削弱平等的原则,要使个人成为国家的一[6]部分,以此削弱人性的原则。霍布豪斯进而认为黑格尔是与16世纪以来欧洲的民主观念与人道主义思想根本对立的,是导致政治专制和军国主义的理论根源。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也写道,“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这样一个学说,如果承认了,那么凡是可以想象得到[7]的一切国内暴政和一切对外侵略都有了借口”。“二战”之后,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还梳理出一条所谓的从卢梭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的极权主义暗流,认为这条线起源于柏拉图,主张建构神权国家;伯林在《自由及其背叛》中的评价稍显“中肯”,认为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一批特定的近代思想家,“他们都探讨过人类自由问题……而且自认为是他们所谓真正自由的最真诚的捍卫者,……然而,到最后,他们的学说却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自由或政治自由相[8]抵”。可见,在自由主义学者心目中,黑格尔的专制保守形象可谓不可撼动。2.激进革命学说的溯源与“官方哲学家”或专制保守之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激进主义、左派学说也高度关注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宣称从黑格尔法哲学中受到了积极影响,是黑格尔影响了他们的革命学说。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他在体系上所[9]花费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的确比他在方法上花费的要多。”列宁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时也说:“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他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用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黑格尔体系的成果丰富了哲学。这些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10]是相对的。”直至20世纪,激进主义、左派思想依然非常看重黑格尔的理论资源,20世纪法国左翼的重要代表阿尔都塞就提出:“黑格尔哲学也可以被培养出一种‘批判的革命哲学’,这种哲学不但对封[11]建制度提出疑问,而且对……资产阶级秩序提出了疑问。”而且,在很多左派运动中,也会见到黑格尔的影响,很多左派学者通过研究黑格尔,阐释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或提出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武器,或主张黑格尔革命学说,或倡导承认的斗争,黑格尔为这些左派、激进学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3.国家主义的吹捧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思想界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但有意思的是,新黑格尔主义居然首先兴起于一向以自由自诩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之中,之后才返回到黑格尔的故乡。“19世纪末年,在[12]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到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已然经英国传出而广泛流传于德国和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者们纷纷打出复活黑格尔的旗号,在涉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问题上,他们都吸取了黑格尔体系化的方法,特别强调国家的重要地位。比如,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ThomaHillGree)从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或国家才是个人存在的前提,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就不能游离于社会或国家之外,而要投身于社会国家之中。另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将国家看作个人自由的保障,国家是对个人具有最高权力的最终目的,个人的最高义务就是做国家的成员并服从国家。这些观点正确地抓住了黑格尔政治学说的一些方面,但也给黑格尔政治学说的传播带来了严重后果。20世纪上半叶,当新黑格尔主义传播到德国、意大利的时候,“国家至上”就或多或少为各国当权者所用了。“当时各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遭遇到了深刻危机,将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理想化和神圣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受到了严重挑战。各国统治者纷纷要求强化国家机器。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化身,并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口号下使社会受他们控制。反映在哲学上,他们不满意强调原子式个体的传统经验主义,[13]而对强调整体、绝对的黑格尔主义产生兴趣。”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些国家虽受到追捧,尤其受到当权者的追捧,但这对于黑格尔法哲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因为黑格尔学说和德国、意大利极权主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进一步激化了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感,在20世纪中期,黑格尔哲学再次跌入冷宫。4.20世纪下半叶的复兴正如卡西尔所言,“他(黑格尔——引者注)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体系首先被看作是他的体系的最坚固的堡垒,然而恰恰在这方面,他的体系易于受到最为猛烈、最为致命的攻击。在一阵短暂的攻击之后,这些攻击似乎已经奏效。然而,黑格尔主义不是在逻辑思想或形[14]而上学领域,而是在政治思想领域获得了再生”。20世纪下半叶以来,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再度强势复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来解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有学者从承认问题来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比如德国哲学家霍耐特从黑格尔《伦理学体系》《实在哲学》等早期著作入手阐发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归纳出爱、法律、团结等三种承认的模式。查尔斯·泰勒提出“承认的政治”,阿佩尔(Karl-OttoAel)、哈贝马斯提出的“商谈伦理学”“交往理性”也多从承认角度入手,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资源,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理论争端寻求出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大批被冠以社群主义称号的学者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同时,也纷纷从黑格尔法哲学那里吸取理论资源,发掘吸收黑格尔对原子个人的批判与伦理国家的思想。总体而言,在20世纪以来的黑格尔哲学复兴过程中,法哲学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主题,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在此意义上,当代政治哲学所研究的诸如“承认”“规范性”“社群”“主体间性”“自由主义”“古典政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4 黑格尔自然法学派 黑格尔对自然法

  • [每天读本书]《性审判史》放荡、禁忌与自由

    在拥挤的伦敦,不该要的孩子这一问题最为严重。从1500年到1700年间,随着人们从农村一波一波地拥进伦敦,伦敦的城市人口差不多增加了十倍,高达55万。城市没有设施照顾穷人,现有设施已经因过度使用和资金不足而不堪重负。布赖德和圣托马斯两家医院的院长设立自己的法庭,决定谁应该得到帮助、谁应该被惩罚和哪些问题应该交由别人处理。医院法庭同时施行道德惩罚和慈善救助。像玛丽·李这样的妓女在获救前被命令鞭打:李被送往医院前怀着已婚安东尼·席皮的孩子。婴儿死亡,没有必要处理婴儿的赡养问题;如果它还活着,医院必须把账单交给席皮。伦敦医院私生子的父亲,伦敦医院法院不纠缠于正确的结果,只要有钱人被命令为孩子买单。因此,怀孕的妇女有权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确定父亲是谁。1569年,布莱德医院有一个案例:爱丽丝·布鲁斯特声称她的主人威廉·塞维尔让她怀孕……并答应嫁给她,在商店和其他地方多次占有她。塞维尔立即被带到布赖德医院法庭,他拒绝承认。后来,布鲁斯特被允许找到证人;证人证实塞维尔给了布鲁斯特钱,让她不要起诉。面对这一证词,塞维尔承认了布鲁斯的声明,医院解决了财务困难。没有利用女仆的男主人经常被命令支付女仆和婴儿的费用,因为他们应该更好地管理家庭和商店。此外,如果医院得知可能有私生子,他们会采取预防措施。例如,一名裁缝受到了惩罚,因为他发现仆人们在他的床上玩耍。对于贫穷的农村女孩和女性来说,不应该怀孕表明她们在流浪。在大城镇,他们可能会获得非妓女的新身份。逃避教会法庭的惩罚是被驱逐出教会,但这并不比留下来面对诉讼好多少。没有金钱和社会地位,这些未婚母亲的生活充满了恐惧,除非她们能找到一个地方安顿下来。对婴儿来说,情况更糟,许多婴儿在绝望母亲逃跑的路上被杀或遗弃。英格兰法律禁止任何人收留逃跑的孕妇。有些人会为同情或家庭关系提供庇护,但许多人这样做是为了赚钱或想要回报。1592年的一起案件讲述了一名男子为一名女子提供庇护的故事,因为他认为她是侯爵温切斯特的亲戚…..也和陛下伊丽莎白一世有关。另一个男人没有这样的野心。他只希望孩子的父亲将来能报答他。收留单身孕妇是违法的。心怀不轨的邻居通常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们。虽然他们不能从中获利,但他们很高兴看到邻居受到公共惩罚。当这些诉讼被法庭接受时,女孩们通常会再次逃跑,或者跑到城里,或者躲在善良邻居的谷仓或柴屋里。教会法院还专门审理了诽谤案件。在16和17世纪,侮辱和恶意的八卦比今天更为普遍——不同的是,它们在当年受到了更严肃的对待。如果没有回应,这种随意的指责,如婊子、男妓或王八蛋(仅从300的诅咒中举例),可能真的会损害这个人在社会上的性声誉。最常见的诽谤婊子意味着一个女人在性方面有随机的行为,不管她是否在性方面赚钱。通奸或非婚妇女是婊子;即使是和丈夫有不正确性行为的女人也可能是婊子。1513年,爱格妮丝喜欢搬弄事非·亚斯本哈杰指责爱玛塔·维泰克像个婊子一样和她的丈夫在一起,并说她看到维泰克坐在她丈夫的肚子上,了自己的肚子。维泰克别无选择,只能上法庭,试图证明指控她的人错了。如果她赢了诉讼,她可以高兴地强迫亚斯本哈杰当众跪下,乞求原谅。如果她输了,她很可能会被起诉。注:以上摘自本书第五章现代观念始现端倪。————————————–原作名:SexadPuihmet作者:[美]埃里克·伯科威茨译者:王一多/朱洪涛评分:8.2埃里克,美国著名作家·伯科威茨所在的一本关于人类历史上各种性法律案件的社科大众读物。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性审判案件的指导下,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最真实的一面,也清楚地展示了西方法律的发展轨迹。事实上,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审判结果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甚至人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反映了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真实社会形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甚至对当今涉及性案件的审判起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和参考作用。...

    2022-04-04 法庭惩罚犯人 法官处罚法

  • [每天读本书]《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鸡尾酒

    存在主义到底是什么?有些关于存在主义的书根本懒得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真的很难定义。几位主要思想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管你怎么说,他们注定会扭曲或排除某人。此外,不清楚谁是存在主义者,谁不是。萨特和波伏娃是少数接受过这个标签的人之一,但即使他们一开始也不愿意。其他人拒绝了这个标签,原因往往是合法的。这本书中的一些主要思想家是现象学家,但不是存在主义者(胡塞尔和梅洛-庞蒂),有的是存在主义者,但不是现象学家(克尔凯郭尔),有的不是(加缪),有的以前是一两个,后来改变了主意(列维纳斯)。然而,这并不重要。以下是我试图给存在主义者的定义。让它作为参考。如果读者想跳过去,那绝对没问题。他们可以在必要或必要时回头看。——他们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事物(eig)类型。其他实体是什么,但作为一个人,我可以选择我想在每一刻成为什么。我是自由的————因此,我对我所做的一切负责,这个令人眩晕的事实会导致——一种焦虑与人类存在本身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我只在情况下(ituatio)这种情况包括我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我被抛入世界的物质、历史和社会变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我总是想要更多:我热情地参与各种个人计划(roject)。——因此,人类的存在是模糊的:既局限于边界,又超越了物质世界,令人兴奋。——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存在主义者不会提出简单的处理原则,而是专注于描述生活经历本身。——他或她希望通过充分描述经验来理解这种存在,唤醒我们过上更真实的生活。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1933年,回到萨特去德国向新哲学家学习的那一刻,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让萨特注意桌上的鸡尾酒和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或者简而言之,回到事物本身。注:以上摘自本书章节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义!”。————————————–原作名:AttheExitetialitCafé:Freedom,Beig,adAricotCocktail作者:[英]莎拉·贝克韦尔译者:沈敏一评分:8.61933年巴黎。三个朋友坐在蒙帕纳斯大道的煤气灯酒吧里喝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哲学家让步-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赞扬了他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新的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学习哲学!”就这样,20世纪最广泛、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开始了。受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法国人文主义情感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在本书中,英国着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和哲学结合在一起,从史诗般宏伟的角度,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斗争、爱、抵抗和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讨论了当今争端、技术驱动的世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绝对自由、全球责任和人类真实性时,曾经被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022-04-04 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原则 萨特存在主义基本观点

  • [每天读本书]《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所以当我需要的时候,我曾经为自己发明了自由精灵,这本题为《人性,太人性》的忧郁而大胆的书献给了这些精灵:这种自由精灵现在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但正如我所说,当时我需要他们的陪伴,以便在不好的事情(疾病、孤独、异国他乡、抑郁、无所事事)的怀抱中拥抱同样好的事情:作为勇敢的伙伴和幽灵,当你感兴趣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们一起说笑。当他们变得无聊的时候,你可以让他们到鬼魂——简而言之,这是对缺少朋友的补偿。这种自由精灵有一天可能会存在,我们的欧洲明天或后天会有这样一些勇敢大胆的年轻人,作为一种身体和明显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像我的情况一样,作为幽灵和隐士的幻觉效应。我希望我能毫不怀疑地加速地看到他们的到来。如果我事先描述他们的命运,也许我会以什么方式来。——人们可以猜测,自由精灵的类型有一天在一个精灵中达到了完美的成熟和甜蜜,而这样一个精灵已经决定性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解脱。它曾经是一个特别束缚的精灵,似乎总是被束缚在它的角落和柱子上。什么是最强壮的东西,什么样的绳子几乎是连续的?在和精选的种族中,这是一种应有的责任:年轻人应有的尊重;在所有受人尊敬和尊敬的古代事物面前的恐惧和温柔;对他们成长的土地、引导他们的手和对他们学习如何崇拜的圣地的感激之一。他们的关键时刻本身把他们捆绑得最牢固,让他们承担最持久的责任。大的解脱突然像地震一样来到那些被这样束缚的人身上:年轻的心突然颤抖,撕裂,解脱——它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种冲动和不安地控制着世界的强烈意志和欲望。宁死也不在这里生活的命令声和诱惑如此响亮:而这个这里,这个家,却是它至今所爱的一切!一种对它所爱的东西突然感到的恐惧和怀疑,对它所谓的责任产生的闪电般的蔑视,对漫游、异国他乡、疏远、冷静、清醒、冰冻、躁动、任性、火山震荡的渴望,一种对爱的仇恨,也许是对以前在其中爱过、崇拜过的地方的亵渎和神圣的回报和回顾,或者是对它所做的事情感到的热烈羞愧,也是对它所做的事情感到的狂喜,一种陶醉和内心狂喜的震颤,在这种震颤中流露出一种胜利——一种胜利?对什么,对谁的胜利?一场神秘、问题堆积、可疑的胜利,但这毕竟是第一次胜利:这样一件糟糕而痛苦的事情是大解脱的历史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可以摧毁它所有者的疾病,需要自我评估的力量和意志的第一次爆发。这是一种神秘、问题堆积、可疑的胜利。然而,这毕竟是第一次胜利:这样一件糟糕而痛苦的事情是大解脱的历史组成部分。它也可以摧毁它所有者的疾病,这是需要自决,需要自我评估的力量和意志的第一次爆发。!他拼命地四处游荡,带着一种不满足的贪婪;他捕捉到的东西必须为他收紧到危险程度的骄傲弦付出代价;他把引起他兴趣的东西撕碎了。他用一冷酷的微笑把他发现的东西翻过来,用一些羞怯来保护他:他想知道如果有人把它们翻过来,它们会是什么样子。他现在可能会欣赏那些至今名声不好的东西——如果他好奇而恶魔地在最禁止的东西周围爬来爬去,那就是反复无常,谈论反复无常。在他频繁的活动和漫游的背后——因为他不安而漫无目的地奔跑,就像在沙漠中一样——带着越来越危险的好奇心问号。难道不是所有的价值都能翻转吗?善可能是恶吗?上帝只是魔鬼的发明和手腕,对吧?也许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假的?如果我们是受骗者,我们也是受骗者吗?我们也必须不做欺骗者,那么我们必须拥抱他,那么可怕的激情会让他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来越令人担心,那么呢?谁知道今天谁知道孤独自己的母亲情地包围着他呢?……路还很远,从这种病态的孤独,从这样一些无尽的尝试阶段,到巨大而充分的安全和健康,这种安全和健康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疾病,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对于成熟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也是内在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许多矛盾的思想和方法被允许使用;对于过度丰富的内在广泛和傲慢,这种广泛和傲慢消除了这样的危险:精神甚至可能迷失在自己的道路上,会坠入爱河网络,醉醺醺地呆在某个角落里;对于造型、治疗、模仿和修复的过剩,过剩是高度健康的标志,是给予自由精灵危险特权的过剩,这种特权允许它通过尝试生活,并致力于冒险——这是自由精灵的大师级特权!在此期间,可能有多年的康复期,充满各种颜色、痛苦和神奇变化的时代,自由精灵受到一种坚韧的健康意志的控制和指导。这种意志敢于经常穿上健康的外套,打扮成健康本身。有一种中间情况,这样一个命运的人回忆起这种情况不可能不情绪兴奋:他有苍白,纤细的光和太阳的运气,有鸟的自由,鸟的愿景,鸟的骄傲,有一些第三种事情,好奇心和温柔的蔑视相结合。一个自由的精灵——这个凉爽的词在那种情况下感觉舒适,几乎温暖。人们不再生活在爱恨的枷锁中,没有是,没有不,随意接近,随意远离,最喜欢逃跑,躲闪,随风飘动,飞得更高;人们被宠坏了,就像每个人都看到了很多东西——人们已经成为那些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人的对立面。事实上,自由的精灵现在只有他不再关心的东西——有多少东西!一有关系……注:以上摘自本书序。————————————–本书书摘:如果我们和同一个人住得太近,那就好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用手指触摸一幅精美的铜版画:总有一天,我们手里只剩下脏纸,没有别的了。致哲学绝望者。-如果你相信生命的最高价值,现在感到绝望,你必须立即以最低的价格出售吗?关于精神的等级。-你试图清楚地指出例外,而另一个人试图建立规则,这使你远低于那个人。他们不想知道人是逐渐形成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形成的。人们有一种真正的幸福。他用过度的要求压迫自己,然后崇拜他灵魂中暴君般咄咄逼人的东西。在任何禁欲主义道德中,人们都崇拜他自己的一部分作为上帝,因此他们必须妖魔化剩下的一部分。更多书摘…————————————–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杨恒达评分:8.8《人性,太人性》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去世100周年而写的,也来自于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这本书是用格言写的,分为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世界和生活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部分《见解与格言》和《漫游者及其影子》继续作者对第一卷中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西方文化的全面批评。一方面,作者肯定了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类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好;另一方面,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特别是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讽刺。作者希望自由精灵,即那些能够超越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人。...

    2022-04-03 精灵解脱街的图片蜘蛛侠 精灵解脱街的图片

  • [每天读本书] 完整而全面的自由主义理论《论自由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强调一种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那就是自鸦片战争至今一百七十年来,尤其是历经两个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社会依然处在一个古今之变的转型时期,即从古典王朝社会到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转型远没有彻底完成,尽管这种转型是在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并且伴随着深刻而又剧烈的中西文明之争的背景下展开的。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过去170年中国的现代历史仍处于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变或建设中。这样一个古今变迁的历史过程与西方的17、18到19世纪非常相似,也就是说,我们10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西方社会300多年完成的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文明的西方文明中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家。从马基雅维利、博丹、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亚当等·斯密一直数到边沁和约翰·穆勒。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西方现代史的演变可以细分为早期现代和中晚期现代。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以穆勒为代表的19世纪英国思想家,正处于从早期现代到成熟西方现代文明的转折点。穆勒的思想为英国乃至欧洲社会从早期现代向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的理论基础。他的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特别是在当时的英国,甚至在未来,这本名为《论自由》的小册子,都是为了应对这个时代西方社会的转型,勾勒出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穆勒已经开辟了西方现代社会思想中的一条主要理论路径。中国100多年的社会转型跨越了21世纪的门槛,如果在两个共和国成立的时期,中国仍处于西方早期现代社会建设的标准,即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起源和开始,那么,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台湾逐渐进入开放的宪政民主社会,海峡两岸、香港和澳门大致经历了早期现代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创造,都面临着向更成熟、更正常的现代社会转型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的问题与约翰非常相似·我们迫切需要约翰在英国社会从早期现代向成熟现代转型的时期·像穆勒这样的思想家,为这个极其复杂的转型时代提供了核心思想理论资源。注:以上节选自本书导读高全喜: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穆勒?————————————–本书书摘:第一,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我们尽力禁止的意见是错误的;第二,即使我们能确定它的错误,禁止它仍然是错误的。这一原则是,如果人们想干涉群体中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唯一合法的目的就是确保自己不受伤害。只要人类仍然无法通过自由和平等的讨论取得进步,自由就不能作为一个原则应用。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有上流阶级,这个国家的道德原则大多来自上流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优越感。与被迫以他人认为善良的方式生活相比,人们以自己认为善良的方式相互容忍,人类将获得更大的好处。如果整个人类,除了一个人,都有一种观点,只有那个人有相反的观点,人类就没有更好的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就像一旦那个人权力,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所谓群体权力是指right与ower之间的rule(规则)问题,这个群体的权力构成了自由的核心原则:一个社会的权力应该是基于规则合法来源)的权力,其本质是通过划分政府权力来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right。社会的好恶,或社会中强势群体的好恶,已成为决定社会规则的主要依据;这些规则要求人们普遍遵守,否则将受到法律或舆论的惩罚。一个人不仅可能因为行动而伤害他人,还可能因为不行动而有同样的结果。他应该对这两种情况造成的伤害负责。人们相信一个意见,与其说是基于它本身的正确性,不如说是因为他们不知所措;断言一个意见不应该受到公众的攻击,不是基于它的正确性,而是基于它对社会的重要性。————————————–原作名:OLierty作者:[英]约翰·穆勒孟凡礼评分:9.4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最著名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思想。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对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讨论,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这本书清楚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这一原则的实施,依赖于政府和社会权力的定义和限制,这是书中最早的翻译严复先生将其翻译为群体权力,这种思维对每个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仍然至关重要。...

    2022-04-04 论自由约翰·穆勒txt百度云 约翰穆勒论自由主要观点

  • [每天读本书] 摆脱《人性的枷锁》追求精神自由

    毛姆太有趣了。如果你给他画一幅肖像,几个元素是必不可少的:身材矮小,略胖,穿着西装和皮革,太深的法律线条使嘴巴下垂,眼睛疲惫,但眼睛锋利,以及手边的几本书。他在一个有才华的时代成熟了。在几乎每个一流作家在同一时代都取得独特成就的背景下,这位杰出的二流作家只是秘密地看着世界,写了几笔。杰出的二流作家(welluitheecodcla)不是别人人对毛姆的批评,甚至不是他自己的谦逊,而是他自己在散文中的客观自我评价。杰弗里,美国作家·迈耶斯在他为毛姆写的传记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1954年,查尔斯·戈伦要求毛姆为新书作序,而毛姆则提出了与他竞争桥牌的条件。最后,获胜25元的毛姆骄傲地得出结论:作为一个人,桥牌的水平和写作水平是一样的,是二流选手中最强大的![Meyer,Jeffery.SomeretMaugham:ALife.AlfredA.Kof,NewYork.2004..296.]在散文集《作家笔记》中,毛姆也对自己进行了冷静的分析:我绝对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个性鲜明,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大多数人什么都看不见,至少我能看清眼前的东西。一流的作家能看透砖墙,但我远没有那么犀利。Maugham,W.Someret.AWriter’Noteook.Vitage.Lodo.2001..134.]将作家分为369是评论家的任务。作为一名读者,毫无疑问,毛姆的故事非常好。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好作家,但很少有人像毛姆那样坏。当一个尖锐、刻薄、虚荣、宏伟的人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支流畅的笔时,世界上最可怕的恐怖武器就诞生了。许多阴险的想法甚至连读者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当他们读毛姆的作品时,他们会偶然从字里行间读到。世人有多少病毒疮口都因恐惧被遮掩,而毛姆偏偏要执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给你看。冷酷与刻薄,来自于他切身体会过的悲凉。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能将毛姆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那将会比他撰写的任何作品都更加出色。毛姆出生于1874年,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他的母亲以出色的外表而闻名。他八岁时失去了母亲,十岁时失去了父亲,然后被送到英国叔叔家抚养长大。他的生活使他的性格封闭和害羞。由于身材矮小和口吃问题,他进入学校后经常被同学欺负。1892年初,毛姆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同年回到英国,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实习生,然后去圣托马斯医院学习医学。五年的医学生涯让他品尝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曲折的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点讽刺,但海明威也同意,大多数伟大的作家都需要一个不幸的童年。毛姆八岁时,他的母亲又怀孕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小儿子第二天就去世了。六天后,母亲去世了。这似乎是毛姆童年最深的痛苦,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第一部戏剧《体面的人》(1903)等作品中提到。此外,出生在资产阶级的毛姆在成长过程中被周围环境标记为资产阶级。他为自己的才能感到骄傲,思想清醒和现实,善于在字里解释最困难的黑暗一面。与大多数作家对贫困的态度大不相同,毛姆认为痛苦和贫困是有害的,只能让人堕落,而不是促进高尚。他曾经把爱比作《作家笔记》(1949)中的齿轮,金钱是轴上的润滑油。最后,说到毛姆,我不得不谈谈他丑陋的外表和口吃。这两个生理缺陷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后期文学创作的视角。他对身体的自卑情结使他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也就是说,他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其他健康和优秀的人。这个习惯在人性的枷锁中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毛姆传》(1980)的作者特德·摩根曾参观毛姆的学校,发现与毛姆同期入学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阿申登的学生,在学校表现非常出色。阿申登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1919)、《阿申登》(1928)、《讽刺》(1930)三部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时使用的名字。注:以上摘自本书导读关于毛姆。————————————–摘自本书:成长最初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更可怕的是,它通常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我只希望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欣赏或失去或未来的岁月。理想和现实,哪一个更真实、更重要?是仰着脖子欣赏夜晚钉着的明月,还是低下头捡起道旁一枚冷光的六便士银币?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平庸,但为时已晚。这是最残忍的事情。他还太年轻,没能意识到比起受惠者,施惠之人反而会有更强的图报心。自由的人不会犯错。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他想做的事。他的力量是衡量自己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他知道社会上所有的规章制度,但他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后悔。即使他受到惩罚,他也会冷静下来,不会怨恨自己或他人。谁说社会有自己的潜力?他很固执,认为无论他开始什么头,他都必须走一条路。像所有懦弱的人一样,他认为善良的开始和结束太重要了,并坚持不改变最初的计划。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心中有一个避难所,一个可以远离生活中各种悲伤事物的地方。————————————–原作名:OfHumaBodage[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译者:张乐评分:9.2《人性的枷锁》不是一本自传,但作为一部小说,它具有自传的性质。现实与虚构的融合,即使所有的情感都是自我产生的,书中的许多情节也不是我生活的再现,主人公的经历也不全是发生在我身上,很多灵感都是基于我最好的朋友和亲戚。这本书像预期的那样安抚了我的心。当它遇到世界(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生物炭,人民,很难担心小说主人公的生活过程)说主人公的生活过程),我发现和折磨中挣扎出来了。...

    2022-04-04

  • [每天读本书]《容忍与自由》胡适的演讲精选集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奈尔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GeorgeLicolBurr)。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顿(LordActo)我准备一辈子做一部《自由史》,在他完成之前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了很多,我还没有忘记一句话。他说:我越老,我就越感到宽容(tolerace)比自由更重要。布尔先生已经死了十多年了。我想得越多,就越觉得这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也有一种感觉,年龄越大,宽容就越重要。有时我认为宽容是所有自由的基础;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我十七岁的时候(19岁)〇八)在《竞业旬报》上发表了几篇《无鬼丛话》,其中一篇是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我说:《王制》里有一句话:假在鬼神的日子里占卜怀疑的人,杀人。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几千年来一直在统治权力。那些以济世明道为自期的人,无知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诬告世界、诬告人民的理论可以大行其道,于是我把我的神州民族带到了极其黑暗的世界。!……这是一个孩子无法忍受的卫道态度。当时我已经是一个无鬼论者和无神论者了,所以我发表了一篇经典的《王制》(《礼让》一篇文章),假装鬼神占卜怀疑,杀人!当然,当时我没有梦想到说这话的孩子会在15年后热情地考证《西游记》2万字!当然,当时没想到孩子二十年后会时刻关注搜索能考证《封神榜》作者的材料。!当时我根本没想到《王制》这句话的历史意义。那段《王制》的全文是这样的:分言破律,乱名改造,执左道以乱政杀人。通奸声异服奇技奇器,以嫌疑人杀人。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嫌疑人杀人。假在鬼神的时间占卜,以嫌疑人杀人。这四个杀手不能听。50年前,我对这段话一无所知的惩罚,是中国专制政体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基础。当时,我热衷于打破迷信,所以我支持四惩罚中的第四惩罚:假鬼神占卜怀疑,杀人。我没有梦见假鬼神……怀疑观众和执左道以乱政的两项指控都可以用来破坏宗教信仰的自由。当时,我没有注意到郑玄注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奇异武器的例子;我没有注意到孔颖达在《正义》中举出了孔子为鲁司寇七天而杀少正茂的例子来解释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地怀疑观众,杀人。因此,第二次处罚可以用来禁止艺术创作的自由,也可以用来杀死许多发明奇异武器的科学家。因此,第三次处罚可以用来破坏思想、言论和出版的自由。50年前,我引用了《王制》的第四个惩罚,要求杀死《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当然,我没想到十年后,当我在北京大学教书时,一些同样卫道的绅士也想引用《王制》的第三个惩罚,并杀死我和我的朋友。那一年,我想杀人。后来,人们想杀我。动机是一样的:他们都失去了容忍度,因为他们感动了一点正义的愤怒。我讲述了50年前主张假在鬼神时间占卜怀疑,杀人的故事,以表明我越老,我就越觉得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今天,我仍然是一个无神论考试。我不相信有一个有意志的上帝,我也不相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我的无神论与共产党的无神论有根本区别。我可以容忍所有信仰上帝的宗教和所有真诚信仰宗教的人。如果共产党自己相信无神论,就必须消除所有神的信仰,禁止所有信仰神的宗教——这是我50年前幼稚傲慢的态度。我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上帝,实际上可以有这种优雅,可以容忍我的无神论,可以容忍我不相信上帝不相信灵魂,可以容忍我在国内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从来没有人用石头扔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者把我绑在木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上享受了40多年的宽容和自由。我认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宽容是可爱的,可以感激。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回报社会对我的宽容。所以我不相信上帝,但我可以真诚地理解所有相信上帝的人,也可以真诚地容忍和尊重所有相信上帝的宗教。我想用宽容的态度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宽容,因为我越老,我就越觉得宽容的重要性。如果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我就永远不会享受40多年来大胆怀疑的自由,并公开提倡无神论的自由。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宽容的态度是最罕见、最罕见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同样而不同的,总是不喜欢不同于自己的信仰、思想和行为。这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与我自己不同的新想法和新信仰。一个宗教团体总是相信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正确的,不会错,所以它总是相信那些不同于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一定是错误的,必须是异端的,邪教的。一个政治团体总是相信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不会错,所以它总是相信那些不同于他们自己的政治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必须是敌人。所有对异端的迫害,所有对异己的破坏,所有对宗教自由的禁止,所有对思想和言论的压迫,都因为这一点,我相信我不会错。因为我相信我不会错,我不能容忍任何不同于我的思想和信仰。试试欧洲宗教创新运动的历史。马丁路德(MartiLuther)和约翰高尔文(JohCalvi)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Servetu)定了异端邪说罪,用铁链镇在木桩上,堆柴,慢慢活烧死。这是1553年10月23日的事。这位殉道者塞维图斯的悲惨历史最值得记住和反思。宗教创新运动的最初目标是争取基督教人民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为什么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会慢慢地烧死一个独立的新教徒?为什么高尔文的门徒(后来继任日内瓦的宗教独裁者)柏时?(deBeze)会宣言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吗?基本原因是我相信我不会错。像高尔文这样虔诚的宗教改革家相信他的良心确实代表了上帝的命令,他的嘴和笔确实代表了上帝的意志,那么他的观点会错吗?他还有错误的可能性吗?塞维图斯被烧死后,高尔文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1554年,高尔文发表了一篇文章为自己辩护。他毫不犹豫地说:毫无疑问,严厉惩罚邪恶说话者的权威,因为这就是上帝自己说的话。……这份工作是为上帝的光荣而战。上帝自己说话会错吗?为上帝的光荣而战会错吗?这种我不会错的心理是所有不容忍的根源。相信我自己的信念没有错误的可能性(ifallile),我的意见是正义,反对我的人当然是邪说。我的意见代表上帝的意图,反对我的人的意见当然是魔鬼教条。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宽容是所有自由的基础;不容忍异己的优雅,的优雅,你就不会承认异性恋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然而,由于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容忍异性恋是最罕见、最难培养的优雅。在政治思想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我们也觉得不容忍是很常见的,而容忍总是很罕见的。我试着举一个死去的老朋友的故事作为一个例子。40多年前,我们开始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倡白话文学运动。我曾经给陈独秀过一封来自美国的信,我说:这件事的是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我希望中国人民能冷静下来,与我们的一代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讨论既熟悉,是非自明。每一代人都打着革命的旗号。虽然他们不能退缩,但他们永远不敢以我们这一代人所倡导的是非。独秀在《新青年》中回答我:鄙视容纳异议和自由讨论固然是学术发达的原则。只有改进中国文学,才应该以白话为正宗理论。这是非常清楚的。反对者必须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必须以我们这一代人所倡导的人为绝对的,而不是别人的纠正。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武断的态度。现在40多年后,我忘不了独秀这句话。我也认为这种我们必须以我们这一代人所倡导的绝对是的态度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它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和反对。我曾经说过,我应该用宽容的态度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宽容。现在我经常认为我们必须戒律自己。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容忍和理解我们的观点,我们必须首先培养能够容忍和理解理解别人观点的衡量标准。至少我们应该放弃自己,永远不要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倡导的。受过实验主义训练的人不承认有绝对的,更不用说绝对的了。注:以上摘自本书选文宽容与自由。——————-作者:胡适评分:8.2这本书是胡适先生演讲的精选集。胡适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影响力至今不衰。在时间跨度上,从胡适的青春到晚年,在内容主题上,它跨越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不仅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而且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多很容易理解,而且充满了智慧和乐趣。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雄辩的智者,还可以体验胡适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和思考,保护和坚持民主和自由。...

    2022-04-04 王制与帝制

  • [每天读本书]《小狗钱钱》教你实现财务自由

    钱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开拓者形象。这本书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为孩子们分享成年人的特权赚钱提供了一个机会。根据《大与小》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自德国人弗里德里希以来·自福禄贝尔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以来,自200以来,他的追随者解放了孩子们对童工被剥削的恐惧,并将他们束缚在培养好孩子的游戏中。现在是时候试着从孩子的角度重新解释劳动的概念了。它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成人工作领域的机会。钱拆除了偏见的墙,让人们突然开明,它告诉我们:商业活动不是童工劳动,而是一个激发人们热情的游戏;赚钱并不无聊,但会带来激动人心的时刻,释放人们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让孩子们在市场上学习也意味着在风险中学习。每个商业决策都包含一些风险。错误的决策迟早会受到经济惩罚,正确的决策最终会带来更高的回报。管理和赚钱这两个游戏都很严肃。市场就像一所课堂外的学校,既是一条荆棘之路,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既是生产活力的地方,也是犹豫的工厂;是培养思维能力、优秀策略的办公室或各种创意交易所。市场这所学校是一个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的梦想。市场是一种可能被滥用的原则——就像民主一样。市场并不意味着没有秩序,而是意味着透明度、竞争、对人与自然的责任、公平竞争和一定程度的保护。商业活动意味着独立、积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缺乏团结和友谊的精神。我们想对孩子们进行团队教育,因为我们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和别人住在一起。我们应该保护弱者,不要歧视少数群体,不要对不如自己的人指气使,不要追求超越所有人的权力。商业活动不仅与人有关,而且与自然有关。它与各种生物和地球上急需保护的资源有关。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意识的企业家不会被市场抛弃,他们总是处于市场的前沿。赚钱不是一件坏事。它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从小赚钱的人对依赖有抵抗力,不愿意让别人养活自己。赚钱的人不会成为不断扩大消费欲望的奴隶。从事商业活动有助于人们以理性的态度珍惜和使用有限的资源。我们推崇一种聪明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宁愿购买一件一流产品,也不要不停地买许多的二流产品。而且,不要仅仅因为一件产品的外观不再时髦而新产品正在流行,就不断追逐新鲜的东西。生活质量不是由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组成的,而是体现在其他方面,如悠闲地享受生活,加强邻里关系,表达感情或从事艺术和创造性活动。注:以上摘自本书《成人后记》。——————-金钱童话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作者:[德]博多·舍费尔译者:王钟欣/余茜评分:9.0《小狗钱》的主要内容:吉娅是一个普通的12岁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为钱钱。出乎意料的是,钱钱实际上是一位隐藏的金融大师。它彻底改变了吉娅家族的财富和命运……博多欧洲第一理财大师·舍费尔用生动的金融童话教你如何从小学会控制金钱,而不是金钱;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正确理解和使用金钱;如何进行金融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尽快实现金融自由!...

    2022-04-05

  • [每天读本书]《娱乐至死》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1984年。今年如期而至,乔治·奥威尔对1984年的预测并没有成为现实,担心后的美国人忍不住轻轻地唱着赞美自己的赞美。自由和民主的根源继续下去,无论奥威尔的噩梦是否来自其他地方,至少我们幸免于难。但我们忘记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还有另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版本,尽管这个版本有点老,而且不那么知名。这是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不会期望赫胥黎和奥威尔有完全不同的预测。奥威尔警告说,人们将被外部压迫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的错。在他看来,人们会逐渐爱上压迫,崇拜使他们失去思维能力的工业技术。奥威尔害怕那些被迫禁止书籍的人。赫胥黎担心失去任何禁止书籍的理由,因为没有人愿意再读书了;奥威尔害怕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人们在海洋信息中变得越来越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藏,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乏味的世界里;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不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的新世界》中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抵制独裁的自由意志论家和唯一理论家完全忽视了人们对娱乐的无尽渴望。在1984年,人们受苦,而在《美丽的新世界》中,人们因为快乐而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讨厌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赫胥黎担心我们会毁掉我们喜欢的东西。这本书想告诉你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注:以上是本书前言。——————–原名:AmuigOurelvetoDeath作者:[美]尼尔·波兹曼译者:章艳评分:8.6《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化最重大变化的探索和哀悼:印刷时代正在衰落,电视时代正在蓬勃发展;电视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电视不可避免地重新定义了政治、宗教、教育和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任何内容。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所有的公共话语都越来越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愿意成为娱乐的附庸,没有抱怨,甚至沉默,结果是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2022-04-05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