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作者】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页数】243【出版社】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6【ISBN号】978-7-5121-2797-5【分类】大学生-心里素质-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中共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提要:本书读者对象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书展现了近年来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一经推广,必将能很好地指导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师开展工作,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首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我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到现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中,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高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懈地开拓与创新,探寻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心理素质教育之路。“教育、教学、咨询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是将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及心理素质教学的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套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第一节相关概念解析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引导下,为了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而构建的工作模型。它包括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健康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躯体健康是健康的生理基础。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才有足够的毅力迎接挑战,才能高效率地工作,才会有愉悦的心情和幸福的人生。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根本。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素质。没有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难以获得健康的自我发展。社会适应良好是健康的能力部分。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并因改变而产生行动的一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是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道德健康是健康的灵魂。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发展意义。优秀道德品质不断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增进个体幸福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人的更积极的状态、更高层次的发展。(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第一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定义,是从人的发展的积极取向出发的。在这个定义中,“和谐”“幸福感”“有效率的生活”是关键词。这个概念表明,不是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而是强调了心理健康是人的身心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是人们自身的幸福感,是人实现自我潜能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们有过许多论述。综合各种观点,心理健康有如下标准:①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②能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③能够适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④独立自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⑤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⑥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幸福感:⑦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造性:⑧人格完善和谐:⑨智力正常(IQgt80):⑩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既能欣赏自己的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满,也不过分自卑;自己定的目标符合实际情况,不苛求自我,也不和别人盲目比较;善于调整自我,保持自我的和谐与统一。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2.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能够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对他人真诚、宽容,与他人能较好地沟通和交往,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3.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应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接受和适应现实环境,面对个人不理想的环境,不抱怨、不逃避,根据环境的要求,及时调整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环境相协调,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成长与发展。4.拥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恋爱、择业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勇于面对个人成长中的各种挫折。5.拥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大学生应当能够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并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等各方面。大学生应当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合理、平衡的发展。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是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前文论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下面来论述心理素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什么是心理素质谈到心理素质,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4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是“本”与“标”的关系,即心理素质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心理活动之本(起支配作用),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结构的状态层(表层或外显层),是一定心理素质的状态反映。具体来说,心理素质是人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品质,而心理问题则是受心理素质支配的、消极的、负性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标志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相反,心理素质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易处于不健康状态,健全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①我们只有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心理健康。三、心理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首先,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人的体能。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自信、积极乐观、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坚强、热爱生活的人,往往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例如,当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愤怒情绪之下,就会影响食欲,导致身体过胖或过瘦,影响体能,甚至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胃溃疡的发生。长期的焦虑、愤怒还会使血压升高,心脏受损,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人的智能的发展。例如,人在高度焦虑时,智能会受到抑制,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最常见的是考试焦虑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导致考试失败。①张大均.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3-74.6···试读结束···...

    2022-10-16 北京北京epub epub官网

  • 《立德树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戴丽红,潘光林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作者】戴丽红,潘光林主编【页数】240【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7-5647-3865-5【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戴丽红,潘光林主编.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目录:《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以对近两年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索和研究的部分成果,包括学风建设、党团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工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生教育等方面。《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内容试读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创先争优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学生工作处戴丽红石蓉摘要:本文以中央提出的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背景,阐述了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针对创先争优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先争优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部署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和延续。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当前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他还指出,当前正在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否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党员,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也关系着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效果。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也强调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背景为我们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要求,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引入了新的理念,为丰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注入了新的内涵。因此,在创先争优背景下,如何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是高校党建自身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同时对每一个党员从思想理论、党性原则、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高校党建基础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组织不断完善,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党员人数达到8260.2万人,其中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有251万人,党的基层组织总数有402.7万个。在我校商学院有10个学生党支部,近三年每年参加党·2·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校学习的积极分子都有320人左右,发展党员数也有320人左右,基本上实现“低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然而,大学生正在学习发展时期,经验阅历较少,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入党动机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能够让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备特色和效果,更加能够对他们进行指引、管理和深入的教育,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高校党建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肩负着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党的事业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背景,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凝聚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内的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和能力,激发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大学生党员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在校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是党员队伍中充满青春和活力的群体,充当学校党组织与广大学生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新的历史发展向大学生提出了庄严使命,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就这一奋斗目标进行了更深刻的部署。学生党员具备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等优势,但心理素质、政治素养等还并不坚定和成熟,与历史使命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狠抓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才能让其具备更高的思想作风、积极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才能坚定勇敢地挑起重担。二、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分析(一)入党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国日趋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市场经济下物质、利益、权利的负面影响,加深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身处这个环境下,众多高校学生由于对党还不够深入的认识,思想并不稳定和成熟,此外,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受到的社会影响和人身经历的各不相同,因此,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现象比如为了在学校各种学习和工作中加分占据优势,或为了毕业找一个好的工作,或为了看起来比别人优秀等,这些都是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典型代表。(二)入党后缺乏持续理论学习部分学生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觉悟并不高,因为入党前没有真正地进行系统·3··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学习,只是通过了单纯的党校学习和考试。可是众多学生入党后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具备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不学都一样,特别是在支部学习中不积极,对国内外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毫不关心,缺乏对错误思想的辨别力,对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问题面前缺乏洞察力和认识力。高年级党员因为忙于更加现实的考证、考研或找工作等问题,越发缺乏时间进行理论素养的学习,经常借各种原因缺席党支部的学习,认为反正都已经入党了,所以热情和自觉性不高。此外由于流动党员虽然党组织还挂靠在母校,却因工作原因或在异地,并不能通过组织生活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中,存在入党前后两个样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骨干、桥梁作用不突出。很多学生认为入党了就不用再追求了,更加不会对集体有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不再胜任主要学生干部的高年级学生党员。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挺身而出,缺乏为同学们树榜样、立标杆;不能带领并影响同学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工作中的任务:·更不具备沟通组织和同学的桥梁作用。而大学生党员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形象,遇到问题、出现困难、遭遇突发事件应冲在前,知荣明耻,知道何时需要党员站出来。正是由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种观念在大学生党员中越发淡薄,导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学生党员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没有长期的规划、目标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内容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不明确,具体出现在设置党员教育内容的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思路不清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一贯性。第二,基础保障缺乏。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的先进性教育以及日常组织生活的资金、人员、场地等投入匮乏,导致交流渠道不通畅,造成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环节“供血不足”。第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尚待完善。学生党员更多的是靠自觉性,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特别是对一些不合格学生党员,有的党组织扯不开情面,担心处理了会影响学生的前途,从而造成学生党员队伍的出口不畅,也使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陷入不良循环的被动局面。(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伴随高校的扩招,学生党员人数也急剧增加,进而出现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量的增加,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更多的是辅导员兼任,繁重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落在辅导员身上。首先,辅导员一般都承担有很多行政事务,带有很多班级,几百个学生,加上自身学业提升和职称提升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他们在党员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仅仅依靠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工作明显缺乏成效。其次,年轻辅导员的流动性大,有的出于就业压力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一旦学历职称上去了转为教师等,以上不同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党支部书记队。4,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伍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再次,即使是担任支部书记的教育管理队伍,大多都缺乏理论学习和研究,思想理念相对滞后,无法抓住学生思想脉络和社会焦点,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不到位,工作缺乏激情和创新。(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与学生党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相结合,必须重视党员同学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党员同学各种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方式陈旧,观念滞后等问题,不能全面提高党员同学的综合素质,缺乏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很多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雷同单一,教育的内容上不能紧扣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根据党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开展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深层次思想教育,不能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更多的是通过形式主义地上传下达文件精神来过组织生活,不能充分的联系实际,不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党员同学进行分类教育,应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比如对低年级党员同学应注重适应性和思想道德教育,高年级应注重时事政治,社会教育,此外对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也是各大高校党员教育的一个盲区。这些最终导致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未能有效实施。四、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一)保质量促发展,健全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修订版)第五章第二十一条中提出:“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因此,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长,发展学生党员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既要加大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又要注重质量,还要使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过程。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制度是搞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保障,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学生党支部党员的发展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本着这个思想,商学院党总支积极思考探索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发展学生党员902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并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商学院在党中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想指导下,积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完善了《商学院党总支党建制度汇编》,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使我院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确立条件》《商学院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商学院党总支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都是我院有着健全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的基础。学生党员发展首先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我院就是通过建立完善《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确立条件》,确保积极分子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做好党建带团建,健全团建推优制度,特别是要推荐品学兼优的优秀团员入党。最后就是建立健全党·5·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员考察公示制度,我院对每批培养对象入党材料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入党对象的群众意见的真实性、代表性。公示阶段不但通过传统纸质的形式,还通过网络公示的方式,确保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保证其公平、公正、公开,这样可以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同时促进党员发展。(二)探索新形式和新手段,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自身规律和特点,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创先争优背景下,不断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手段、解决新问题。1.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如理论学习、参观访问等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需求,必须创新教育形式,在创先争优背景下,学生党支部,首先可以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其次,不局限于支部大会学习,可以采取座谈、竞赛、辩论、讨论、个别交流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党员教育方式。2.丰富教育管理活动平台。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就强调要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对学生党员的党史党性教育、体验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通过社会调查、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追忆历史等对党员进行体验教育。商学院党总支在创先争优背景下,就分别组织了学生党员赴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交流活动、举行大型环保活动、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之见证华夏文明”活动之参观金沙遗址、开展“我爱我党”党史知识竞赛、国防生党员召开座谈会、开展“三赛三比一满意”活动、“创先争优”交流活动、参观汶川水磨古镇、参观北川灾后重建成果展示、参观建川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创新教育管理手段。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搞好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又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思想的引导是进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利用网络新媒体科学的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宣传,让党员对创先争优有正确到位的认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设远程教育课堂、互动信息平台等在线理论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修订版)第五章第十八条提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积极配合做好流动到校外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因此,流动毕业生党员也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其进行教育管理,通过建立QQ群、电子邮件、移动飞信、微博、博客等现代技术手段,让毕业生党员即使身处社会,远在异地,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开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方式,丰富了载体,拓展了空间,加强了对流动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三)引进量化考核,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激励考评机制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和考评机制,其目的在于对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激励,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动力。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活力,必。6···试读结束···...

    2022-10-16 立德树人书籍 立德树人相关书籍

  •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邱影悦,徐辉,代小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作者】邱影悦,徐辉,代小丹著【页数】204【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692-3483-1【价格】59.0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邱影悦,徐辉,代小丹著.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09.图书目录:《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内容提要:本书认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泊,让他们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相信未来”。本书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第一,认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办成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门或者几门课程;第二,理清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结合社会和大学生的现状,引导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第三,选用合适的方式,“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育、文化熏陶、网络引导、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第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内容试读第一章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雄踞在亚洲大陆的东部,她不仅有着广袤的锦绣河山,而且有着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勤劳善良、富有智慧的祖先以非凡的创造力,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了解、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应该具备的基本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然而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这种农耕文化亦受到游牧文化的不断入侵,在两种文化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典型的农耕文化总是能吸收异族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便是在游牧民族占领中原地区成为统治者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这种特点也未曾消失。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的国度,这种融合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内部之间各个诸侯国相互合作;二是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文化传播。数千年来,不管是在哪个朝代,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第一节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文化的内涵文化,由万物而生,包罗万象。文化是由人类社会加工的社会面貌的。1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综合体现。文化,是强化了的社会生活,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所有认识的总和。“文化”的内涵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粗略统计,近代以来有关文化的定义竟然多达100余种。汉语中的“文化”一词,既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固有的传统词汇,又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宣传外来文化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的翻译语汇。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字源上看,现代所谓的“文化”概念,最初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早期出现于英文与法文中的Culture,德文中的Kultur及俄文中的kyJTya,无一例外都是译自拉丁文中的“culture'”。“culture”词义较多,在拉丁文中有耕种、居住、练习、敬神等义项,在法文中还引申有性情陶冶和道德培养之意。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内涵要比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丰富得多。在中国本土的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与“化”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词组,见之于殷商甲骨。“文”字,像一个祖胸而立,身有花纹文饰的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的“文,错画也,象交叉”则讲得更明白,由此进一步引申为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含义。因为与五色成文有关,“文”字又有了与“质”“实”相对的含义,引申为精神修养,德行美善之义。可见,早在远古,“文”字便已与今天的“文化”一词有了不解之缘。“化”字本义指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易经》所说的“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就表达了这层意思,由此又衍生出造化、大化等义,并由自然万物(造化)的生成、变易,引申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等教育与塑造过程的表达。“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事情。西汉的刘向在编纂《说苑》时开始将“文”“化”二字联为一词。他在《指武》篇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很明显,在古汉语的表达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义与“武功”“武力”是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显然,古汉语的“文化”与西方传统的“culture”在词义上是有明显·2·第一章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的。“文化”强调人的教育过程和以教育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偏重于精神领域;而“culture'”则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逐渐引申到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其本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如此,“文化”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文化热”中也有人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一文化学,已给出了一定的规范:文化是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是同时并存的。文化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凡是超越人的本能,属于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活动成果,都是文化。二、文化内涵的划分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文化”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区别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向自然界获得生活和生产资料,但是自然界不会主动地提供各种适合人类需要的事物。因此,人类必须使用物质手段改变自然物的形态、结构、属性等,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这种物质生活资料就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必须彼此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与自然抗衡,因此,必要的思想交流、消息传递,使原始人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了语言和文字,这些语言和文字就成了思维的工具、交流的手段。除此以外,原始人还创造了原始宗教和艺术,这些都属于人类早期社会实践的精神产品。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不仅要创造产品,而且要创造“创造产品”的手段,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为了狩猎,原始人创造了石刀、石斧;为了耕种农作物,古代人发明了种植、培育谷物的技艺及与之相适应的农具,创造了一套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技术。无论是简陋的皮衣、简单的语言文字,还是石刀、石斧、农业工具、技艺等,无一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3·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品。于是,我们就将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称之为“文化”。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相承性。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不会发生大的突变与断裂。二是空间上的扩展性。一种优秀的文化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空间上的传播来扩散、发展。三是内容上的创新性。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更新和创新、增添新的内容元素的过程。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动力和条件,没有了延续性,文化就会消亡:没有了发展性,文化就不能创新和扩展。(一)文化的功能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其中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融合多种文化,包容优秀的文化摒弃恶劣的文化,能够充分地展示优秀文化的特征对于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想要立足世界之林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完善、创新、补充自身的文化。具体来说,文化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土壤大地是人类的母亲,因为她孕育万物,而文化就是人类精神发展孕育出来的产物。任何文化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土壤来孕育,也必然会孕育出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体系、文化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等。文化孕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孕育民族传统。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将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总结积累的优秀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承下来教化后人,又通过不断地总结、完善、创新、发扬,使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元素和内容,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发展,使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获得新的养分,传统文化的生命才会更加顽强。所以民族传统正是靠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的。第二,孕育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自始至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体系。一个民族想要立足·4·第一章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更加坚强的民族精神,它是支撑整个民族的脊柱,能够引导民族的发展,规范民族的行为和演变。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是无法自立于人类社会的,也是无法前进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内容,它是在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产物。2.文化是根再高大的树木,再美丽的花卉,其必有埋于地下深处的庞大根系,靠这个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地上部分才能枝繁叶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其根系就是文化。文化的“根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长物质财富。可能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物质财富怎么是文化生长出来的?它应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是的,物质财富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但是人们是靠什么来进行生产劳动的呢?比如说农业生产,农民耕作、种植作物、生产出农产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而已,似乎很简单。但是如何耕作?种植什么作物?选用什么样的种子?怎样进行田间管理、锄草、治虫、整枝?怎样才能高产?什么时候收获?这里有许多学问,这时就要靠技术,靠科学知识。技术和知识不正是文化吗?也就是说物质财富的生产要靠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要靠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人,知识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同样,人的文化层次、文化品位决定着物质生产发展程度的高低。第二,生长精神财富。文化是精神财富之根,大家都易于理解,但是文化是怎样生长精神财富的呢?是从思想体系方面生长精神财富。思想的形成是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源头是文化。文化从教育、科技方面生长精神财富。教育、科技是一个民族、国家进步的标志,没有教育和科技,这个民族永远只会处于蛮荒时代,不会有文明的发展。文化产生了科学和教育,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生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文化还可以从道德、风俗方面生长精神财富。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样式,是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风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方在较长时间内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许多风俗对于保持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它是一·5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当然风俗中不全是积极良好的部分,其中也有不好的部分甚至是恶俗,但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风俗都生成于一定的文化第三,生长民族特色。各个民族的多样性形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各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因而能长久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使人类社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民族形态。而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民族文化生成的。3.文化是力量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组织都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民族、国家、地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自己的文化力进行有机整合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需要我们从功能基础上认清文化力的表现。(1)凝聚力文化的凝聚力具体体现在一个组织群体成员对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内趋力方面。文化凝聚力体现在组织成员能够对文化产生自豪感和骄傲感,在对文化加以了解的情况下,愿意为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一分力量,为了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维护文化的自尊而贡献力量,完成特定的使命。我国古代曾产生过许多热爱自己祖国、热爱自己文化的爱国人物,他们的爱国事迹和行为都是中华文化凝聚力所产生巨大作用的最好体现。(2)抗击力所谓抗击力,是指文化本身在遭遇外来力量的人侵和打击时,文化本身会对这种压力和外来侵入力产生一定的防御,即为抗击力。一种独立形态的文化,本身就天然地存在对外界产生排斥的能力,面对不适应自身发展的准则,对不宜于自己生存发展的外来文化、外来因素都会产生自然的排斥反应,抵制这种外来因素,否则会丧失自我独立性,就犹如人体本身对外来细胞、移植器官会产生排斥现象是一样的。人的身体面对这种排斥反应如果不加以适应就接受,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进而影响生命安全文化不但对外来压迫具有排斥反应,还能培养其组织成员对外来压迫和侵扰的反抗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一个国家的人文素质涵养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文化是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发展和创新的,随着·6···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B epublib

  • 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王济干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作者】王济干著【页数】234【出版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630-5831-0【价格】58.0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参考文献】王济干著.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总目标,直面高校素质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围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如何开展有效素质教育”两个命题展开研究,融高校素质教育的理想、使命、任务,系统建构了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生态场浸润理论,以“教育地图”的形式展现战略视角下的素质教育关联性,直观反映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路线。从素质教育绩效、大学生核心素质报告书制度绩效、基于大数据的素质绩效,到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和江苏科技大学的素质教育实践,系统回答了大学生素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育人生态场浸润理论探讨理想的素质教育应着力于构建一个正方向、高势能的场域,使被教育者浸润其中。育人场中有源源不断的教育输出,且形成正向合力,持续地、有区别和有温度地作用于被教育者。一果■/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绩效评价研究/话题影响之大,牵涉领域之广,介入研究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诸多研究成果有理论的探讨,有实践的总结,有借鉴他山之石,也有传统教育思想的提炼等,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分类。之所以陌生,主要表现在理论选择的困境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碎片化。前进愈快,越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可能会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以致自2014年以来,学界对“素质教育”探讨一段时间后趋于沉寂。但是十九大召开后,学界对此重大问题又开始了深入反思,且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从“博放式”实施素质教育,转向“精约式”发展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探讨既要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本身,更要精准界定“素质”的内涵和外延。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上宣传、实践上落实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之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以经验和常识来判断,多年来学界对素质教育的讨论博放有余、精约不足,突出表现在:价值判断多,基于实证的判断少。价值判断和实证判断都有各自的方法论,其显著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后者主张社会现象如同自然现象;前者侧重定性研究,后者坚守定量研究;前者更为主观,后者趋于客观;前者是有价值取向的,后者更愿意选择价值中立。由于价值主义方法论的普遍采用,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边界意识日益模糊。一个命题之所以成立并区别于其他命题,一定要有其讨论的边界。缺少了这样的限定性,实践就会没有方向,问题意识也会淡化。以致一段时间内部分高校对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出现了混淆的现象。也因如此,理想与现实的鸿沟越拉越大。进人新时代,面对素质教育“落地困难”与“全面实施”这一深刻矛盾,找出素质教育落地困境之根源、探讨有效对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一、大学素质教育落地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一)理论的依附性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建立之后,走的是移植、模仿、借鉴和自主创新之路。多年来,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借鉴西方先进办学和管理经验。因此,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更多参照国外高等教育理论,进而呈现出一定的理论依附性。大量的有关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把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移植”过来,作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路和解决我国高校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譬如,在素质教育研究中,大量借鉴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相关理念和做法,忽略了中国大学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特殊场域特征。我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既有相通之处,更有超越之处,只能说其内涵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接近,而不能完全照搬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做法。素质教育研究理论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对004/第一章育人生态场浸润理论探讨/其他学科理论的简单依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走的是一条学科理论建设和实践问题解决既相互交叉、交融,又体现了两类研究差异的道路。但是,由于素质教育原理的先天不足,素质教育研究出现了对其他学科理论的依附。在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中,也存在对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照搬现象。(二)问题意识欠缺理论应该指导实践,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出发点。若背离了这个原则,理论研究会走向异化。当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异化,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成果繁荣的假象,二是人们对素质教育实践的茫然。从高校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问题是茫然和漠视的。茫然和漠视就不会反思,缺乏反思,对教育教学改革就会缺乏热情,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就不会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所改变。他们一如既往地按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备课、上课、复习、考试,而很少反思这种方法是否适合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成为单纯的素质教育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一是只能自说自话,二是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很少能变成具体的改革方案。譬如,大量的学术论文旨在阐明素质的内涵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涵又是什么,从而出现不同的概念诠释。还有一些关于解读高校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存在分析国外的经验与理论不足等问题,并且很少有人就现实中具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方法开展实证性和实验性的研究,进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素质教育方法,更无法对素质教育成效进行考核。“培养学生什么素质?核心素质是什么?如何进行培养?课程和教学论层面应进行怎样的改革?”,这是素质教育研究应该紧密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体教师应该持续反思的问题。问题意识不清,必然导致理论研究的异化。(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不足理论体系在指导实践之前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引人深思,特别是引人反思。面对一个理论体系,个体不会陷人深思,也不会自觉反思,充分暴露了理论体系的说服力不足。素质教育因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本”教育理念,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界的支持,因而表现出极大的理论优势和主流话语权。与此相对应的是,有关素质教育的著述研究众多,关于素质教育的试点和考察活动也纷纷兴起。研究者从知识经济、终身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多元智能等多种理论角度去诠释和探索“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目的、价值、意义以及各种实践模式,各个学校也开始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办法。看似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实不然。根本原因在于这套素质教育理论自身并没有形成引人深思、令人反思的完整的表述体系。这并非意味着它如后现代主义那样排斥“逻辑体系”,而是说其在目标、任务、评价机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缺乏切实005···试读结束···...

    2022-10-16

  •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任永辉,曾红梅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作者】任永辉,曾红梅著【页数】213【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576-4863-3【价格】35.0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任永辉,曾红梅著.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3.图书目录:《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实际,研究并构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法治素质教育、廉洁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法治素质教育、廉洁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和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职业素质是指长期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58.9%的职业岗位明确提出了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第一节职业素质教育概述职业素质是从业者最基本的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胜任职业岗位、适应岗位变化、拓展职业生涯的关键要素。职业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职业(一)职业的定义何谓“职业”?《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辞海》的释义则有以下五项。·2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1.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如《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唐白居易《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故吾于今归汝职业,仍迁秩为五兵郎中,勉继颜陈,无辱吾举。”2.职分应作之事。如《国语·鲁语下》:“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宋王禹偁《和杨遂贺雨》:“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3.犹职务;职掌。如《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李谷足跌,伤右臂,在告月馀;帝以谷职业繁剧,趣令入朝,辞以未任趋拜。”4.犹事业。如宋石孝友《水龙吟》:“职业才华竞秀,汉庭臣无出其右。”元刘祁《归潜志》卷七:“至於百官士流,贤否皆当如家人美恶;合公望,办职业,而为国者立法,辨其才,然后进退用舍。”5.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①对职业的定义是:性质相近的工作的总称,通常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换句话说,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指的是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功利性、技术性等特征②。就其社会性而言,职业不仅体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而且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就其规范性而言,职业不仅包括职业道德的规范性要求,而且包括职业活动的规范性要求。就其功利性而言,职业不仅满足职业自身的需要,而且满足社会的需要。①成立于2009年9月18日,由与从事职业规划服务业务有关的机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理事会总部设在香港,运营总部设在上海。②百度百科.htt://aike.aidu.com/第一章职业素质教育研究·3·就其技术性而言,职业不仅体现不同职业的技术要求,而且体现同一职业的不同技术要求。(二)职业的分类1.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一职业”类型匹配理论。①(1)第一种类型: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①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②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2)第二种类型:按心理的个别差异分为现实型职业、研究型职业、艺术型职业、社会型职业、企业型职业和常规型职业。(3)第三种类型:按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分为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1881个职业,其中8个大类分别是: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②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④销售工作者;⑤服务工作者;⑥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①该理论认为,个人性格各异,性格类型、兴趣与职业都有密切关系,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性格特质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而当个人的性格特质与其工作特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时,对于其工作将有更佳的表现。4…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⑦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⑧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2.我国关于职业的分类根据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1)第一种类型:根据供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8大类、64中类、301小类,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如下。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②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④商业工作人员;⑤服务性工作人员;⑥农林牧渔劳动者;⑦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⑧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2)第二种类型:根据国家统计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20类。①农、林、牧、渔业;②采矿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第一章职业素质教育研究·5·⑧住宿和餐饮业;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金融业;①房地产业;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B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①④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⑤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⑥教育;⑦卫生和社会工作;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与其相对应的则是上述20个行业的职业岗位。二、职业素质(一)职业素质的定义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身体状况等。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①①张国宏,卢洁莹.职业素质教程.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6·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1.狭义的职业素质狭义的职业素质则专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持续、稳定且具有职业特征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职业人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2.广义的职业素质(1)身体素质(体质和健康方面的素质)。(2)心理素质(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3)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4)思想素质(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5)道德素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6)科技文化素质(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7)审美素质(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8)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10)学习和创新素质(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试读结束···...

    2022-10-16 新时期的力量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 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王浩,周雅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作者】王浩,周雅顺主编【页数】146【出版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681-6307-1【价格】29.8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参考文献】王浩,周雅顺主编.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内容提要:本书广泛搜集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及成果,经过编委仔细筛选、摘抄、汇总集结在此。本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地理、风俗等多方面内容,并在上述内容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的元素。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第二章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第三章美文分类素材积累;第四章传统文化梳理与素质养成。《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内容试读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引言传统文化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道德人性根基、道德生命向度和道德实践宗旨,拥有完备的道德规范和实践伦理,具有超越时空的深刻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和涵养之源,也是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道德精髓的时代传承。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要发挥时代价值,就要立足于人的价值主体性和道德主体性,融合社会主义特质和自由民主的时代特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积极传承并有效融合了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赋予传统道德伦理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对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进行了时代整合和超越,使其在新时期焕发生机活力,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以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精髓为切入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信仰是引领,道德规范是规约,道德实践是宗旨。因此,“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要积极传承,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1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同”的时代价值,引导公民积极向上向善,全面提升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砥砺奋进。1.1修身篇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习近平总书记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涵盖「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四个方面的内涵,为干部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强调的是遵纪守法、不碰底线;“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不弃微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典故,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做出了生动标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难和易的对比,在“修身”的问题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的确,善德善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而恶小百科德恶行,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善越是难、从恶越是易,领导干部越要加强内心自律。一次雪崩,往往是由一片雪花而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线一旦被攻破,可能一泻千里。对于普通人,这就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而对于领导干部,更需要心怀坚定的意志,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固守内心那一方净土。原典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2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乎?”一〔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国语》中收录的一句谚语。登:攀登高山。崩:山石崩坠。意思是说,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似山崩。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驱逐,逃到成周。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然而卫国大夫彪徯以为不可,并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谚语以及前朝教训加以劝阻。这句谚语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从善之难、从恶之易,是古代先贤的劝世箴言,为后世政治家所重视。据《南史·宋文帝纪》记载,宋文帝刘义隆为倡导新政,荡涤官场的颓废,曾劝诫群臣道:为官为政,切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此后,刘宋政权开启了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吾日三省吾身。《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解读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相互批评要在一定场合内进行,但是反躬自省的自我批评则与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制度约束再紧、外在监督再严,如果内心自律失守,同样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也好,组织纪律的新要求也好,只有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道上运行,才能行之久远,否则反腐败与改作风的风暴之后,一切陈规陋习、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因此,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上更应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筑牢思想篱笆,加强党性修养,练就百毒不侵。原典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间杂有法家刑名之学。在《仿连珠》一文中,王粲隐然以管仲自比,向统治者提出:“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意思是说,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就会及时克服缺点;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连珠是一种特殊文体,最早出现在汉代。南朝沈约称:“连珠者,盖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连珠形式短小,多骈偶而用韵,不直接说事情,只以华丽的文辞,借譬喻委婉地表达意旨。刘勰《文心雕龙》以汉代扬雄所作的《连珠》为最早,继作者有《演连珠》《拟连珠》《畅连珠》《广连珠》等。王粲的《仿连珠》亦属此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中引用解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回回了。这句话。对于做人做官都有深刻启示。一个人欲望太强,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一个人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重为轻根,静为躁▣9书法欣赏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心态决定状态。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只有在内心涵养一泓清泉,才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力戒浮躁,就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流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原典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释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世人多以为出自诸葛亮。其实,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准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5大学生素质教育读本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语浅而意深,富有哲理,采用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方法,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致远”。通过学习明志,宁静修炼,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三百多年后,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用了这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同‘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罗贯中所撰《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二顾茅庐,看到诸葛亮草庐中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处以肯定句式取代了否定之否定句式,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理念广为流传。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等文中引用一般来说,当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问题就出在无人注意时。“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慎独”也是应该有的一种修养境界。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所以其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6···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郭婧,史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作者】郭婧,史峥主编【页数】195【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576-7772-5【价格】60.0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郭婧,史峥主编.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按照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深化大学生素质内涵、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思路,探讨了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具体内容着重探讨了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型素质教育体系问题;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与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问题。可供大学教育工作者参考阅读。《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任何教育按其本质来说,都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依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素质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节素质的内涵与特征为了清晰地了解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素质的含义及其特征,立足当前大学生的素质现状,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一、素质的基本内涵作为人的素质来说,其本意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即所谓“遗传素质”。其基本含义是:“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即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素质”是先天的,教育是后天的,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出先天的素质。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先天的素质只是提供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发展先天的潜能,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结构。教育界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辞海》(1999年版)对此作了较好的解释:“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2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要求的说明:“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由此可知,人的素质不仅是指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且是指人的内在品质的总和,是人通过学习、训练和内化等过程形成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二、素质的主要特征1.遗传性与习得性从素质的来源看,它既具有遗传性,又具有习得性。更确切地说,素质是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遗传性,又可称为先天性。人的一部分素质主要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它是生物遗传的结果,如自然素质所包含的解剖生理特点便是。应当说,素质生来即有的自然特点部分具有遗传性。习得性,又可称为后天性。人的另一部分素质并非由遗传而来,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而逐步习得的。应当说,素质习得的品质部分具有习得性。因此,从整体来看,素质是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遗传性是基础,习得性是发展。只有以遗传性素质为基础,才能形成习得性素质,即只有二者的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素质。2.自然性与社会性自然性与先天性相联系。正因为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来自遗传,所以它具有自然性的特点,即这些特点反映了生物因素的内容,打上了自然影响的烙印。社会性与后天性相联系。正因为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来自学习,所以它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即这些特点反映了文化因素的内容,打上了社会影响的烙印。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同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3.内潜性与外显性所谓内潜性,是指素质往往以潜能形式潜藏在主体内部,尚未表现出来,等待予以开发。潜能并不神秘,它是人的心理、养成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创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3·造必要的条件,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即把素质的内潜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此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人的素质一旦形成之后,它往往又会在人的活动中与行为上表现出来,他人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了解某个人的素质水平的高低与优劣。可以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均可以反映出其素质状况,而一个人的素质状况也可以表现出其真正的为人。这乃是素质外显性的具体内涵。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内潜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这个统一也就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前提,现实性则是可能性的转化,只有二者的统一,才能形成完全意义的素质。4.稳固性与可塑性所谓稳固性,就是无论是素质先天具有的自然特点,还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品质,都是不大容易变化的,而且它在人的一生中,会产生较为长期的稳定效应。可塑性又称发展性,即素质产生与形成后,虽然有一定的稳固性,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关于人性发展所说的两句话:“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也完全适用于素质。正因为素质是可以改变的,发展的,所以它就具有“可塑性”。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稳固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稳固性是可塑性的基础,可塑性是对稳固素质的改变与提高:可塑性是形成稳固性的手段,稳固素质是可塑手段所追求的目标。二者的如此统一,就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水平。5.整体性与个别性素质的整体性有两种含义:一是各种素质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使素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素质发挥整体功能。这两个含义实质上是一回事,即正因为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它才会产生整体效应。素质的个别性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各种素质虽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但它们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各种素质各自发挥作用。这两个含义实质上是一回事,即各种素质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它们才会各有各的功能。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整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素质整体性的一面,让它发挥整体效应,又要看到其个别性的一面,让各种素质独自发挥功能。只有如此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素质在人生中的价值。6.群体性与个体性所谓群体性,即群体具有共同的素质。因此,素质的群体性又可叫作素质的共同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民族素质、国民素质、公民素质、干部素质、教·4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师素质等说法。这诸种素质即群体素质或素质的群体性。个体性指各个人具有不同的素质。因此,素质的个体性又可叫作差别性。例如,张三的素质不同于李四的素质,李四的素质也不同于王五的素质:又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个体素质或素质的个体性。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而这个统一,实质上就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众所周知,共同性与差别性是难以分割的,即共同性中包含有差别性,差别性中亦蕴藏有某些共同性。只有如此看待二者,才能理解与把握素质的真谛。三、素质的类别与关系1.素质的类别素质的类别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应当认真讨论以取得共识的问题。我们拟就三类六种素质的类别划分如下:(1)身体素质,亦称生理素质。它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在结构(解剖)与机能(生理)上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身体素质还应当包含人们生来即有的一些本能在内,如吃喝本能、防御本能和性本能等。由于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与本能都是遗传得来的,因而可以说,身体素质乃是一种先天因素占主导的素质。(2)心理素质。它是人们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智力因素品质与意向非智力因素品质。由于人们的心理品质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的生活与活动中习得的,所以可以说,心理素质乃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3)养成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它们是人们在选择、适应与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一系列稳定社会性品质的综合,由于这种种品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因而可以说,养成素质乃是后天因素占主导的素质。2.三类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三类素质之间的关系,可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来表示。三类素质虽然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三者并非截然分割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其实,在身体素质中就蕴含有一定心理的、养成的成分,如本能,它属于身体素质,但也是心理的东西:又如,人脑的种种特点当然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脑也蕴含有养成性,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在人脑的长期进化中就有所积淀,可以说,人脑的养成性乃是它不同于动物脑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指出,在人的身上已没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5有纯粹的自然本性,它打上了社会本性的烙印。这一观点充分地肯定了身体素质与养成素质的影响性。养成素质本质上就是心理素质,为了强调人们选择、适应与改造社会环境的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把这一部分从心理素质中抽取出来,总称之为养成素质。心理素质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不断接受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形成的,这就表明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养成素质具有难以分割的关系。3.三类素质的地位和作用三类素质中,身体素质是基础层,心理素质是中介层或核心,养成素质是最高层。这就把三类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出来。(1)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身体素质是另两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一切素质的高楼大厦都是不可能高耸入云的。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比喻说,身体素质是“皮”,其他素质是“毛”,没有身体素质这张“皮”的存在,其他素质之“毛”又生长在何处呢?古罗马谚语云:“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这又从正面阐明了身体素质乃是各类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很明显,必须有健康的感觉器官,才会有正常的感知:必须有健全的运动器官,才会有正常的活动:也只有具备健康并健全的神经系统与大脑,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才会健康,综合素质才会保持良好状态。(2)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中介或核心。所谓中介,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事物各阶段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事物就无法从此阶段飞跃到彼阶段,这个中介可以称为过渡环节:二是事物各组成因素相互联系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各因素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被组合在一起,这个中介可以称为中间环节。素质像一切事物一样,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这两种联系中,心理素质都发挥着中介的作用,即在纵向结构中,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发展到养成素质的中介:在横向结构中,心理素质又是两类素质相互联系的中介。无论从它的哪种中介作用来看,心理素质都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3)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的调节者。养成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最高层。一方面,它建立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基础之上,即身体素质是它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它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它一经形成之后,又反转来支配、调节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众所周知,世界观是属于养成素质范畴的,而世界观又是人的一切心理与行为的最高调节者。据此,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说,人的养成素质乃是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最高调节者。6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第二节素质教育的特征一、素质教育的含义人的素质不但涉及人的生理遗传表现出来的特征,如肌肉发达水平、速度耐力、肺活量等,更重要的指后天经过学习所获得的各种社会属性,如观念意识、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情操情趣、文化修养等的综合反映。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建立在对素质的这种社会性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人成为社会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素质教育中能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因而,我们可以据此得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即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二、素质教育的重点教育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延伸。国际上有一种观点:“教育就是学会生存。”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要从人类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着眼调控自己的行为,着力开发智力,培养人格,即不仅要关心自己和家庭,还要关心国家、民族,关心他人,关心人类道德,关心地球和宇宙真理。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集世界当代教育与科学最新认识之大成,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社会与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崇尚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21世纪的教育将是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学会创造,既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1.重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学生今后步···试读结束···...

  •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吴昌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作者】吴昌福著【页数】116【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143-8029-3【价格】29.80【分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吴昌福著.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北京:现代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按照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深化大学生素质内涵、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思路以及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具体内容着重探讨了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型素质教育体系问题;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与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问题。可供大学教育工作者参考阅读。《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任何教育按其本质来说,都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依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素质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节素质的内涵与特征为了清晰地了解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素质的含义及其特征,立足当前大学生的素质现状,厘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一、素质的基本内涵作为人的素质来说,其本意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即所谓“遗传素质”。其基本含义是:“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即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素质”是先天的,教育是后天的,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出先天的素质。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先天的素质只是提供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后·2·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发展先天的潜能,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结构。教育界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辞海》(1999年版)对此作了较好的解释:“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要求的说明:“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由此可知,人的素质不仅是指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且是指人的内在品质的总和,是人通过学习、训练和内化等过程形成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二、素质的主要特征1.遗传性与习得性从素质的来源看,它既具有遗传性,又具有习得性。更确切地说,素质是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遗传性,又可称为先天性。人的一部分素质主要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它是生物遗传的结果,如自然素质所包含的解剖生理特点便是。应当说,素质生来即有的自然特点部分具有遗传性。习得性,又可称为后天性。人的另一部分素质并非由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3遗传而来,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而逐步习得的。应当说,素质习得的品质部分具有习得性。因此,从整体来看,素质是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遗传性是基础,习得性是发展。只有以遗传性素质为基础,才能形成习得性素质,即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素质。2.自然性与社会性自然性与先天性相联系。正因为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来自遗传,所以它具有自然性的特点,即这些特点反映了生物因素的内容,打上了自然影响的烙印。社会性与后天性相联系。正因为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来自学习,所以它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即这些特点反映了文化因素的内容,打上了社会影响的烙印。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同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3.内潜性与外显性所谓内潜性是指素质往往以潜能形式潜藏在主体内部,尚未表现出来,等待开发。潜能并不神秘,它是人的心理、养成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创造必要的条件,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即把素质的内潜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此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人的素质一旦形成之后,它往往又会在人的活动中与行为上表现出来,他人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了解某个人的素质水平的高低与优劣。可以说,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均可以反映出其素质状况,而一个人的素质状况也可以表现出其真正的为人。这乃是素质外显性的具体内涵。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内潜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这个统一也就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前提,现实性则是可能性的转化,即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形成完全意义的素质。4…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4.稳固性与可塑性所谓稳固性即无论是素质先天具有的自然特点,还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品质,都是不大容易变化的,而且它在人的一生中,会产生较为长期的稳定效应。可塑性又称发展性,即素质产生与形成后,虽然有一定的稳固性,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关于人性发展所说的两句话:“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也完全适用于素质。正因为素质是可以改变的,发展的,所以它就具有“可塑性”。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稳固性与可塑性的统一。稳固性是可塑性的基础,可塑性是对稳固素质的改变与提高:可塑性是形成稳固性的手段,稳固素质是可塑手段所追求的目标。二者如此统一,就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水平。5.整体性与个别性素质的整体性有两种含义:一是各种素质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使素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素质发挥整体功能。这两个含义实质上是一回事,即因为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它才会产生整体效应。素质的个别性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各种素质虽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但它们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各种素质各自发挥作用。这两个含义实质上是一回事,即各种素质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它们才会各有各的功能。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整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素质整体性的一面,让它发挥整体效应;又要看到其个别性的一面,让各种素质独自发挥功能。只有如此地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素质在人生中的价值。6.群体性与个体性所谓群体性即群体具有共同的素质。因此,素质的群体性又叫作素质的共同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民族素质、国民素质、公民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等说法。这诸种素质即群体素质或素质的群体第一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5·性。个体性指各个人具有不同的素质。因此,素质的个体性又叫作差别性。例如,张三的素质不同于李四的素质,李四的素质也不同于王五的素质:又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个体素质或素质的个体性。因此,从整体来说,素质乃是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而这个统一实质上就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众所周知,共同性与差别性是难以分割的,即共同性中包含有差别性,差别性中亦蕴藏有某些共同性。只有如此看待二者,才能理解与把握素质的真谛。三、素质的类别与关系1.素质的类别素质的类别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应当认真讨论以取得共识的问题。我们拟就三类六种素质的类别划分如下:(1)身体素质,亦称生理素质。它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在结构(解剖)与机能(生理)上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身体素质还应当包含人们生来即有的一些本能在内,如吃喝本能、防御本能和性本能等。由于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与本能都是遗传得来的,因而可以说,身体素质乃是一种先天因素占主导的素质。(2)心理素质。它是人们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一智力因素品质与意向一非智力因素品质。由于人们的心理品质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的生活与活动中习得的,所以可以说,心理素质乃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3)养成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它们是人们在选择、适应与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社会性品质的综合,由于这种种品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因而可···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B epublib

  • 安徽皖瑞会计师事务所携手安徽建筑大学举行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

    近日,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国中一行赴安徽皖瑞会计师事务所,就产学研合作与就业实习基地共建事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举行就业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座谈会上,该所负责人介绍了发展历程、经营状况、业务板块与未来规划,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历详细剖析了目前行业对于财会相关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希望在产学研、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与建大加强沟通,共同培养更多优秀的财会从业人员。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国中介绍了学院学科设置、生源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习实训等情况,重点围绕2023届财会专业毕业生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次为契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也期盼事务所专家赴学院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认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共进共赢发展。双方代表还就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合作方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下一步,双方还将主动对接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研究基地,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将人才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优,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022-10-15

  • 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李博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作者】李博编著【页数】140【出版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509-2071-2【价格】29.00【分类】交响乐-音乐欣赏-世界-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李博编著.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内容提要:本书以欣赏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向渎者展示了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交响音乐的流派、形式、经典作品以及流行音乐的形式、音乐家故事和重要乐器。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音乐欣赏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交响音乐欣赏;第三部分,流行音乐欣赏。《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内容试读第一部分音乐欣赏基础知识伦陪一联髓基宽妖足百别中白+密第马章欣赏音乐的几点提示第二章7-\e欣赏音乐的几点提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有组织的音响震撼人的心灵,左右人的感情。只要具备健康的听觉和正常的思维,都可以领略到音乐的奥秘,使人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但也有许多听觉系统健康的人,却享受不了音乐的美,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缺乏理解音乐和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好比文盲,并不是眼睛看不见文字,而是缺乏对文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因此,要听懂音乐,就像对待任何事物一样,必须有个基本的了解过程,也就是要具备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只满足于肤浅的感官欣赏,进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一般来说,欣赏音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计,西到其员1.要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音乐不像语言文字那样有词意可寻,也不像绘画、雕塑那样有具体直接的视觉图像。它是在交响的启示下,使听者借助联想,而产生某种“形象”“故事”或者“情感”“思想”。如我们听交响作品《沃尔塔瓦河》,我们随着音乐的进行可以听到先是“一支长笛”的流水般的音乐,进而到“两支长笛”的交错流水般的音乐,再进而加入了部分弦乐流水般的乐,最后到整个交响乐团的立体混合音乐,这不正是象征了从小水流到小河,小河到小溪,小溪到大河一个汇聚过程的演变吗?因此,音乐既不以情节取胜,也不以叙述为特色,它是靠音乐来激发听众的生活联想或想象的。所以,听音乐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要做到“耳中有音,目中有画”。2.了解音乐语言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自己的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的语言。音乐语言跟我们文字语言还不太一样,它没有很强的指向性,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趋势、走向”的抒发。比如:歌曲《东方红》中同样的一段旋律,配上三段不同的歌词,表达了三种形象(故事)。所以,音乐语言不能具体到某种形象或故事,它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十大要素传达给听众,听众通过掌握这些要素来激发自己产生联想,使听众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因此,不熟悉音乐语言,就如学文学不懂文字、词汇,学美术不懂色彩、线条样,就不可能迈入艺术的殿堂。当然,提高欣赏者的艺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3》》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东方红1=F陕北民歌5562-1162-556i65111662-52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白马跨洋包三哥哥吃了那八路军的粮芝麻油白菜想吃豆角抽筋感17655232116232121765-50幸福呼儿海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回家娘呼儿咳呀打日本我顾不见想死人忽而嘿呀哎呀我的三哥哥3.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作品总是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艺术家在写作品时的感受并不等于听者的感受。因此,要比较全面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4.反复倾听,仔细琢磨欣赏音乐是一种很复杂的审美活动,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有些作品,尤其是古典交响作品,初次听并不感到怎么动人,听几遍后,就会逐渐产生好感直至“爱不释手”。为了让听众能因正确的欣赏态度而获得真正的音乐感动,笔者本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形式图表作为依据来与听众共同欣赏那一直处在流动状态中的音乐。正因为音乐在进行时,你能察觉到每个瞬间的声音当下的动作和所在的位置,于是你所听到的音乐才会是一个有脉动的生命。例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亨德尔的《皇家焰火》。馆采石有相采音品维采饭有,4防阿面回不期《《4烟碧第二章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形式第二章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我们知道,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一套表现手段,欣赏文学作品必须懂文字词义,欣赏美术作品必须懂色彩线条,那么,欣赏音乐作品就必须懂得音乐语言,即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等。虽然这些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要素都是同时进行的,但是若对各个要素缺乏了解,也就不可能完整地理解音乐。下面就将主要的要素集中作一介绍第一节旋律节奏和声1.旋律也叫音调,是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音的线条。它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旋律的不同走向,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笔者认为,旋律就好比“坐标轴”中的“纵坐标”,高低的音符在作曲家的创作下,形成了“美丽的音乐曲线”。(1)上行旋律:由低往高发展,随之力度也不断增强,形成情绪的逐渐紧张和高涨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音乐主题,不断上升的旋律,使音乐情绪逐渐激动不安,好似美丽的少年奥杰塔在向人们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71234|5.4345|6.5456763176632(2)平行旋律:起伏不大,平直进行,给人一种安静、平稳的气氛。如《摇篮曲》5大学生交响音乐及流行音乐欣赏523432171255432。-☑1765(3)下行旋律:由高音区向低音区进行,音乐由紧张到放松,力度也随之减弱。这种音乐的进行常常表现悲伤、哀怨、沉重的情绪。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以连续叹息的下行音调,表现出19世纪80一9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面前悲愤、绝望、无可奈何的心情。66543---653211---654322.节奏是长短不同的音的有机结合,它是音乐的骨骼。它体现了音乐的长短、强弱规律。节奏是音乐的架子,是音乐表现的第二大要素,如果把旋律比作“坐标轴”中的“纵坐标”,那么节奏就是“坐标轴”中的“横坐标”。不同的节奏能刻画出不同的音乐形象。比如《斗牛士之歌》中的一段旋律,有节奏和没节奏对比如下:565-33356.5333.23再比如一段下行音阶,有节奏和没有节奏对比:i7654321i7.65.4321《《6···试读结束···...

    2022-10-12 音乐欣赏 出版社有哪些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 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吕信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作者】吕信恩著【页数】215【出版社】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01【ISBN号】978-7-5178-1534-1【价格】25.00【分类】大学生-心理咨询【参考文献】吕信恩著.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内容提要:本书作者常年致力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指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以帮助学生完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成才。本书是对这些工作经验和案例的总结、解读。《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内容试读第一篇理性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容询手记1:大学生是社会的“扁桃体”,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并且是比较敏感的一部分。他们一只脚踩在学校,一只脚踏在社会,站在学历教育的高端。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智商,但缺乏智慧;有信心,但缺乏信仰:有理论,但缺乏理想。他们承载着社会的热切期望,却又饱受非议。我在长达十年的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接触过许许多多困惑、迷茫、压抑乃至绝望的大学生,他们中的个别人无法从绝望中解脱出来,最终选择了离去。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包租公、包租婆和“油炸鬼”的一席对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希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关怀。封遗书:危机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也许是个自私的人!对不起。我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我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你们,怎么去面对明天。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我不能带给你们什么,因此,我没有生活的坐标,所以,我选择了离去。”这是一封遗书,全文86个字。这份遗书出自一位大四毕业班男生之手。很遗憾,他没有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也没有向身边的朋友、同学流露厌世的言语。在毕业生离校的日子来临之时,他以坠楼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毕业的时间到了,但是他却无法正常毕业:他的毕业论文仍然没有完成,不能参加论文答辩;他有多门功课没有通过,学分还没修满。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正是学校安排他补考的日子。第一篇理性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003这个极端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眼看到了他落地后的现场。我感到非常震惊!我曾听到、看到过许多媒体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报道,那种感觉更多的是惋惜和不解,觉得大学生不该如此草率地了结自己的生命。如今,亲眼看到了现场,深入了解了这位坠亡学生的背景资料和心路历程后,我体会到了他的迷茫、无奈与绝望,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是把桶灌满,而是把激情点燃”这句活的内涵。我很多次地假设过,假设他主动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话,他也许能找到另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人生可以有别样的精彩。留下的遗书。我国神话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投水自杀殉情,变成了湘水的女神。历史上,项羽自尽了,他自刎于东城(也有说在乌江边);川端康成自杀了,他选择口含煤气管;明朝崇祯皇帝自尽了,他上吊在煤山。从近现代来看,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河自尽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开枪自尽了;香港艺人张国荣坠楼身亡了…值得一提的还有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她选择以一条肉色的丝袜,绑挂在浴厕马桶上方一个铁钩上自尽了。她只要还有一点点的求生意念,就可立即扶住扶手,保住性命,但她没有那样做。无独有偶,上海某高校2009级研究生杨某,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半蹲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要她尚有一丝求生愿望,便不会离去。深究这些人自杀的背后,基本上也都是“为情所困”或“为学业(事业)所困”。自杀原因有很多种,但结局都是不归路总的来说,自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类:1.情绪型自杀。这一类自杀的进程比较迅速,发展时间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某高校有一位男生跳楼自杀,掉到一半时,他大喊一声“救命”,可是地球引力不会给他第二次生命。显然,他还没有想好要自杀,在跳下去的那一刹那,他醒悟了。某校有一位女大学生,她的男朋友爱上了别的女生,她想拍一张假自杀的照片去吓唬男朋友,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她选择了上吊的方式,她刚用手机拍了照片,还没来得及发送,结果没站稳,椅子倒地了,她悬在半空中,活生生给吊死了。006大学生心理咨询手记···试读结束···...

    2022-09-15

  •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许迪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许迪著【页数】248【出版社】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7-5661-1940-7【价格】45.80【分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参考文献】许迪著.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本书从结构到内容上博采众长,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同类著作的长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于某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看法,也适当地做出评价,而不是以一家之言作为结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对应用心理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科学心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人们的所思、所行,如果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有益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也不例外。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具体包含紧密联系的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人们通常根据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形态不同,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自我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最初反映。我们的眼、耳、鼻、舌、皮肤,都是我们与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器官。通过感觉,我们可以看到光亮和颜色、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滋味、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和冷热。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反映,例如,听到了小鸟的叫声、看到了一面红旗、摸到了一件柔软的毛衣、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等。这时我们所认识的已经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们的经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感觉和知觉所获取的信息,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之后并不会马上消失】它还会储存在我们的头脑中,并在适宜且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例如,我们曾。1·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经经历过的某些情境,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这种感受积累和经验保存的过程就是记忆。人们不仅要认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还要运用头脑中已存储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认知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例如,医生就能根据病人的体温、脉搏、舌苔、血液或排泄物的化验结果,推断出病人的某一器官发生了病变。当然,人们还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与别人进行分享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属于言语活动。人们还可以在头脑中对感知和记忆过的材料内容进行加工,并改造、创造形成新的形象,例如,作家在写作时构思人物形象;纺织工人看到地毯图纸能想象出地毯的图像;科学家构想自己的理论模型等都离不开想象过程。(二)情感过程人们在加工外界输入信息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会带着一定的主观需要和态度去认识客观事物,并呈现出一定鲜明的态度体验,评价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诸如喜爱、厌恶、憎恨、愤怒、快乐、悲伤、高兴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者情感。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产生快乐、喜悦、幸福等主观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们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使人进取;反之,凡是违背、违反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消极的情绪或情感,产生愤怒、难过、痛苦、悲伤等方面的主观体验,这种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甚至丧失创造的热情。综上所述,需要是人的情绪或情感产生的心理基础,与人们的需要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或情感,而与人们的需要无关的客观事物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或情感。同时,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们在与人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对人们的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往往在一方面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人们爱恨交织的、复杂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一般来讲,人的情绪或情感的内心体验可按照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形式一,肯定和否定。凡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所引起的是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抑或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例如,快乐一忧愁、幸福一悲哀等。形式二,强和弱。人的情绪或情感存在着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等级变化。例如,喜可以从满意、高兴、大喜到狂喜或从狂喜、大喜、高兴到满意;悲可以从不愉快、伤心、痛苦到悲哀或从悲哀、痛苦、伤心到不愉快;怒可以从不满、愤怒、大怒到暴怒或从暴怒、大怒、愤怒到不满:恐惧可以从担心、害怕、惊骇到恐怖或从恐怖、惊骇、害怕到担心。同时,伴随着的相应的情绪或情感对人的相应行为支配具有明显·2·第一章绪论的倾向性。形式三,增力和减力。情绪或情感可以从增力和减力两个效力方面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相应影响。例如,愉快的心情、美好的情感能提高人们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工作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厌恶的情感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工作效率。实际上,任何情绪或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都可能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只是具体表现形式因人而异。形式四,紧张与放松。紧张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一般与人行为活动的关键时刻或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密切相联。这种活动的成败往往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当关键时刻到来时,人的情绪高度紧张,与之联系的情绪或情感全部投人,例如大学生的高考或重大国际性赛事。而当关键时刻过去后,伴随着的是高度紧张的情绪或情感也随之消除。一般来讲,高考前或赛前的情绪或情感紧张水平越高,高考后或赛事后越感到轻松。值得一提的是否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不一定会起到消极作用,有时否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人的斗志,激励人去努力拼搏;而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也不完全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还是因人而异。(三)意志过程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情感活动来体验客观事物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产生一定的感受,而且还可以通过自我的意志行动来能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按照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这种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排除各种障碍,力求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人的意志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的并在意志参与下进行的。通过认识客观事物,人们能够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脉络,能够预见未来,明确具体的目标。人们自觉的行为活动是人的意志展现,明确的、具体的目的犹如意志的灵魂和灯塔,指引着人的意志行动的航程。同时,人的意志活动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为活动表现出来,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它不仅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外部表现过程,还包括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内部组织和协调。因此,人的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或称准备阶段。人的意志活动采取决定的准备阶段,也就是在人的行为活动之前,要明确人的行为活动的目标,解决动机冲突矛盾,选择行为活动方案,做出行为活动决定。简言之,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动机冲突斗争、确定具体目的和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动机冲突斗争。人的行为活动是由人的动机推动的,动机是激发、引起、3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维持人的行为活动,并将这一行为活动导向某一具体目标的预期和愿望。人的动机是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满足诸多需要目标的情况却很少,只能选择性地满足某一具体目标需要。这种选择就构成了人们具有冲突性的、复杂的、尖锐的动机冲突斗争。常见的动机冲突斗争有两种:其一,双趋冲突斗争。双趋冲突斗争是指同时存在两种主要渴望满足的需要目标,并且由这两种主要需要目标所激发起来的。冲突斗争动机力量大致相等,且必须从中做出抉择,但是其中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双趋式的冲突;其二,双避冲突斗争。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是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做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例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2)确定具体目的。确定具体的目的是尤为重要的,目的是意志行为活动的灵魂,是意志行为活动趋向的目标。凡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活动的目的,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动机斗争才能确立,目标的吸引力越接近,动机斗争也就越激烈,最终确定目的也就越困难。(3)方式与方法选择。在意志行为活动之前,如果人们达到目的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通过动机冲突斗争选择最佳的方式方法。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既受自有知识经验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又受道德品质的影响。2.执行决定阶段一般来讲,准备采取行动阶段主要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而执行决定阶段则是将目的付诸实现的过程。执行决定阶段是人意志行动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意志强弱对决定执行决定有重要影响。为此要坚持既定的目标,防止新动机目标的诱惑和干扰。在意志行动中经受挫折是经常的,意志坚强者要能经受挫折而锐气不减。同时要考虑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计划,固执并非意志坚强,灵活机动并非意志薄弱,对此要有正确认识。总之,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过程简称为知、情、意。它们在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彼此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以认识为基础和起点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受认知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识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既可以称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称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积极的情绪情感、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能够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相反,消极的情感、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二、个性心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受教·4·第一章绪论育影响的不同,以及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个性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它是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行动的方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这些个性倾向在整体个性倾向中的地位,会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儿童时期,兴趣是支配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个性倾向;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倾向并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与行为。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称之为动机,动机是在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想要怎样生活,又必须怎样生活…由此产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都是由个人的世界观来支配的,世界观在个性倾向性的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个人总的意识倾向。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一个人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个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经历。当个人的心理倾向性成为一种稳定而概括的倾向时,就会成为自己对他人、对自我、对某事的一贯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并展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类型差异。例如,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数学才能: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体育特长;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写作才能: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为核心特征。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心理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有高度发展的语言才能。这体现了个人能力上的差异。按照活动性质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划分为智慧活动性能力和动作活动性能力,人的大多数实践活动能力都是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5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人的气质特征主要是高级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特性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性格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由一个人对事、对人、对己的态度所决定的,并在一定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客观环境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在人脑中固定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特有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无法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就会成为无本之源。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独特的特点。因此,既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没有不带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了解一个人的精神全貌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从心理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都属于自我认知的范畴。自我认知使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特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对于人的心理适应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等都属于自我体验的范畴。自我体验涉及“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立、自助、自制、自律等都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自我控制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自己对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自我使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三、心理状态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表现。心理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背景下进行的,都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消沉:意志方面的果断与犹豫等。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想象,所以它往往又能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成为一个6···试读结束···...

    2022-09-15 大学生图书网站 大学生图书借阅排行榜

  • 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陈璐,王庚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作者】陈璐,王庚编著【页数】196【出版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23-5511-3【价格】39.80【分类】大学生-职业选择-咨询心理学-案例【参考文献】陈璐,王庚编著.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内容提要:生涯咨询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化而来,作为生涯辅导育人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生涯咨询实质是将心理咨询专业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生涯的话题,并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职场发展的技巧及生涯理念。本咨询案例集选取了学生咨询中职业定位、不合理生涯信念调整、求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29个典型案例,可全面体现生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使用的咨询技术及流程,也能全面展现生涯辅导理念、生涯咨询技术在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就业能力提升上的指导作用。《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内容试读大学适应篇案例1:我终于可以放下了一、案例背景小王,男,潮州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父母经商,他为家中独子。高中阶段有一女朋友。进人大学后,两人因聚少离多,感情出现危机以致分手。小王因无法接受分手事实,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学未按时回校,也未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据了解,小王在老家沉迷老虎机,被家长关禁闭一段时间。在咨询师了解小王未按时回校原因的过程中,小王透露出事情的原委。二、案例经过“陈老师好。”一名瘦高的男生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这位男生是小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因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学未请假,且未按时回校上课,我与他约定了一个时间进行面谈。男生苍白的脸色引起了我的关注。知道小王有喝茶的习惯,我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以营造一种放松的气氛。“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我以试探性的语气问道。“是啊,最近感觉不太好。”小王回答道“是身体上的,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压力?”我进一步试探。“都有吧。”小王看了我一眼,低下了头,咬了咬嘴唇。沉默几秒后,小王弱弱地说了一句“我失恋了”。原来,小王与其高中时期的女友因上大学后聚少离多,女方认为他为人不够成熟,给不了她好的未来而提出分手。小王难以接受初恋的失败,既有不舍,也有不甘。在谈话的最初二十多分钟里,小王不断重复自己几段重要的恋爱经历。更重要的是,小王谈到当他感觉到挽回感情已经不可1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能的时候,自己开始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此时,他迷上了老虎机,并把向朋友借的两万元赌光了。此事被父亲知晓,他被关禁闭在房间一段时间。小王自入学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多以开朗为主,当我听到这一情况,不禁大吃一惊,感觉到事态严重。鉴于小王的父亲已知晓儿子的情况并选择不与咨询师沟通,我想其中必有原因。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小王的情绪,帮助他跳出失恋的痛苦,找到目标,重新回到大学生活。我教给小王叙事疗法,让小王将恋爱故事中的“我”用自己的名字替代,而“她”用前女友的名字替代,每天把这些故事复述两遍以上,并约定一个星期后再面谈。此次面谈结束后,我主动向小王家长了解详细情况及其看法,得知家长知道小王失恋的事实后,担心学校发现小王有玩老虎机的行为会将其开除,因此和借钱给小王的学生进行了私了,而自己也因缺乏教育的方法,只能把小王锁在房间里,让其冷静一段时间。在得知家长的顾虑后,我向他介绍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并取得了家长的认同,确保了教育思想的一致。小王家长一再委托我多教育他的儿子,帮助其回到正路上,过好大学生活。听到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托付,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随后,我向小王舍友了解小王回校后的生活情况。舍友反映小王回校后也和他们谈过自己失恋的事情,他们也开导过小王,但效果不佳。小王的休息时间较晚,在宿舍会打游戏消磨时间,似乎没有生活目标。我建议小王舍友关注小王的情绪,协助小王使用叙事治疗法并及时与我沟通。在第二次约谈前,我向小王舍友了解小王的近况。发现小王最初几日仍反复向舍友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舍友耐着性子听。到后期小王所复述的故事越来越简单。同时,小王还是会通过打游戏来消磨时间,晚上睡得比较晚。舍友有意识地带小王去运动,用运动和比赛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并监督他去上课。在第二次约谈时,我首先问小王是否运用了叙事治疗法,感觉如何。小王回复说好些了。我尝试引导小王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前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一般会做什么来让自己心情好些?”小王想了想说:“跑步,打游戏机。”“上次面谈结束后,你有没有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打游戏。偶尔和宿舍同学去运动。”“那现在你怎么看待这段感情?”2●大学适应篇“一开始还是不舍,但是继续追也不可能有幸福,只能放下了。等我成熟一些,我才可以给别人幸福。”“你说要给别人幸福,那你理解的‘给别人幸福’需要有一些什么样的条件?”“首先是自己要足够强大。”小王的回答很迅速,显然对这问题思考了很久。“你上次说到玩老虎机的事情父亲是知道的,那你和你父亲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还好吧,他不会强求我做什么事情。他时常教我做人要对得住自己,要体凉家人…”小王停下来沉默了,咬着自己的下嘴唇,似乎有点动情。“他说的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他赚钱很辛苦。可我就是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会迷上老虎机。感觉玩法挺简单的,钱来来去去,脑袋好像不用思索。”“你父亲责怪你了吗?”我试图引导小王换位思考。“没有。可能因为我是家里的独子吧,我父亲很少会骂我。他说钱没了就没了,关键是人没事。其实,我当时听到挺感动的,也很自责,要是当初我没迷上那个(老虎机)就好了。”小王始终低着头说道。“在这段感情的问题上,你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那个女孩他也认识,以前她经常去我们家。他说感情不能强求,只要人在就好。”“你的父亲真的很重视你。”“是的。我知道。”“那你觉得现在你的状态是回馈父亲,让他放心的方式吗?”小王继续沉默。“我的意思是,你父亲供你读书,他希望看到你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大学四年吗?”小王继续沉默。“我能理解你的沉默是因为你对目前大学的生活状态不是很满意,对吗?”“嗯。”小王轻轻点头。“你刚才也说到想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一些,这样才可以有更好的爱别人的能力,给对方幸福的生活。关于这一点,你开始考虑了吗?有哪些打算?”我明白,只有引向行动力的转变,才能让目标更有力量。小王想了想,“先把书读好。”“怎样才叫读好?”我在引导小王将目标具体化。3气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就是至少不能挂科,拿个奖学金之类的。”“那按照你目前的学习状态和你的学习能力,你觉得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能提高多少呢?”“我高中的学习其实不算差,如果努力一点,争取个专业前三十名应该是没问题的。”“那你打算怎么去做呢?”小王眼中渐渐地恢复了光彩。“能否把你刚才谈到的几点写成书面计划,送一份给我?我们一个学期之后看看完成的效果。”“可以。”“如果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影响了你前进的步伐,你觉得这个阻碍会是什么?”“遇到的阻碍?”小王轻声重复后便陷人了思索,“也许是打游戏吧。”“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我会把目标写在纸上,贴在我的电脑显示屏以提醒自己。然后,我会让我宿舍的同学监督我。”“那我怎样可以知道你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我在引导小王思索。“那我在微博上给你发私信吧。”“好。我期待着你的私信,要加油。”我给小王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小王面带笑容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小王和我分享他的书面计划后,我与小王的舍友分享了小王制订的计划内容,邀请小王的舍友共同监督,并给予小王更多鼓励。通过谈话辅导,小王对大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上更具主动性,平时在运动场上也能看到他和同学练习自己的体育专项。一个学期后,小王的成绩提升了近30%。咨询师手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心理和谐”,指出“要注重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毕业生。而大学生在学期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和心理发育特点,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仍略显不4大字生生涯咨询案例集题的解决带动情感问题的解决。(8)既要关注成长,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该案例中,学生玩老虎机的行为是违背学生行为准则的,咨询师既要关注这行为背后的原因,也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识链接叙事技术在咨询中的运用一、时代背景这些年,你是否留意过身边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全职雇佣早已不是唯一的工作模式,以科层制为核心的传统组织正在瓦解,组织边界被打破。工作岗位变得没有标准和固定职责,工作内容也常常是以项目开始并最终以一个产品而结束,比如矩阵制、短期派遣、工作外包、兼职合作等。生涯发展的过程常常不再有稳定结构和可预测轨迹,并有越来越多的断裂、转型和不确定,个体时常感到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越来越焦虑和自我怀疑。生涯咨询师总是指导来询者澄清真我(trueelf),定目标、明策略、再行动。这种传统生涯理论所强调的实现自我的模式已经难以回应新的问题:(1)在越来越多变的职业环境里,越来越难理解一个稳定存在等着我们去发现的自我一自我也在变化和更新。(2)“我”似乎永远进入不了最理想的职业一等接近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时,环境早已改变。二、基本假设舒伯(Suer)的学生萨维科斯(MarkSavicka)继承其核心思想的同时吸收建构理论,对自我和生涯发展提出新的假设,回应了传统理论的困境。1.自我是通过工作和关系持续被建构和创造的真我并不先于经历存在,测评和基于头脑反省所得到的不过是“根植于过去的我”,探寻于过去的真我,既难以应对高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也会让自我发展陷入停滞。6···试读结束···...

    2022-09-15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作者】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页数】230【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206-18429-1【分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参考文献】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8.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内容提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一节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一)健康新概念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身体健康是健康概念的全部,身体没病也就意味着健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健康的理解趋向于“整体健康观”,即健康是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决定的,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是健康概念的第一次转向。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0rgaizatio,简称WH0)成立时,在章程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在此突出了健康概念的多元化。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此定义突出强调了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不可分割性。当然,这也是世界公认的健康的标准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健康”。所谓道德健康,即健康还包含着道德标准,符合其所处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道德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进一步将健康的焦点转向道德健康,使健康的内涵由对精神生命的关注指向对精神成长的提升,标志着健康概念的第二次转向。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的新准则,将健康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概念的不断完善,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较为-1-6区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有与心理答询好定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衡量健康的四个层面:1.躯体情况主要包括身体发育是否良好,是否有生理疾病或缺陷等,这是健康概念的基础。2.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且积极的心理状态等。3.社会适应程度包括掌握多少生活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能否遵守社会生活规则,顺利融入社会群体,承担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等。4.道德文明水平包括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状况等,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二)健康新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含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重新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新内涵。内容如下: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第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做到不挑剔。第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五,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第六,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第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第十,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人的生理疾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使人产生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心理不适的现象:而长期的心情抑郁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依靠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同样离不开健全的心理,二者是-2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主要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解释是,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即有目的、有意识且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目的,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实际上,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而且对它的评价还受到种族、社会、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常状态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即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因自我认识永远不能完备,人格永远是在发展之中。而且,生活中的挫折本无休止,心理无时不在寻找某种平衡,就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一样,心理上的完美,也就在于动中取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一定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指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3-6子令大学生心理能度长有与心理安尚好花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当今,“健康就是无病”的传统观点逐渐被抛弃。现在,人们倾向于接受这样一些观点:第一,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持续的且积极发展的动态心理状态,并非指“十全十美”。第二,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偶尔出现以及轻微情绪失调,如能恢复正常,则不能认为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第三,心理健康可以用一系列具体标准来描述,但这种描述通常是一种全面的理想要求,不一定全部做到。第四,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渐趋于多元模式,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健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这样,心理健康就寻求到了一种平衡,从而达到了心理上的完美。(二)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个体经历或经验的差异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判定也不尽相同。心理健康也不能像生理健康那样给出精确和绝对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四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念: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与-4-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控制:⑨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做到恰当的满足:⑩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做出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够表现出良好个性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它是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形成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只能把它视为一个人们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不能将这些标准当作至理来苛责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忽视这些标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最终,我们要将这些标准当作辅助性的工具,使自己的心理健康达到较好的状态。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对其角色的特定要求等实际情况,通常采用以下七条标准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能保持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一般来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就显得特别重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学习应有正确的态度,求知欲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正确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做到自尊、自强、自爱、自制,摆正自己的位置,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状况设置合理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接纳自我、发展自我的人。(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是人们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绪体验,大学生也是如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多数情况下都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良好的心境,应富有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既克制又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5-令大学全心理健康教有与心理询研(四)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品质完整是指个体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统一的,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能平衡发展,使其保持整体统一,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五)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的条件。大学生要乐于与人交往。交往动机端正,不卑不亢,关心和帮助他人,交往中保持完整独立的人格: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评判事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正视现实,善于将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积极地适应环境,积极投身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力求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类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都有着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的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在行为上表现为勤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如果整天萎靡不振、喜怒无常,那么肯定出现了心理问题,其心理行为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差距日益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都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们也渐渐走出了“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材”的神话,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活将承载着更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迫在-6-···试读结束···...

    2022-09-15

  • cpa报考条件大学生能考吗?

    ca大学生可以参加考试吗?2022年新的考试季已经开始,只有满足CPA考试报名条件,才能报名CPA考试。东澳会计在线为您整理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要求的相关内容,各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1、大学生可以考ca吗?会议报名需要满足专业全面的报名要求。其中,综合阶段注册要求需通过专业阶段考试。(1)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中国公民可报考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中国公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报考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考试: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已取得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证书。2022年大会报名时间为2022年4月6-29日(24小时)。■2023笔记会听无忧课,震撼升级,买22年免费课程gtgtgtlt/troggt■2022年VIP小班培训,专属培训+定制学习,助力冲刺gtgtgtlt/agt2、投注结果的有效期是多少年注意专业阶段考试单科合格成绩可保留5年,要求小伙伴连续5年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考试。通过专业阶段后,可以参加综合阶段考试。综合考试的两个科目都要求你在同一年通过海关。第三,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难吗?注意经济法难的考生要从多方面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如教材、题数、自身学习水平的变化。因为经济法是一门主要考理解记忆和准确记忆的科目,只要你能准备好考试,通过考试都不是问题。学习方法:经济法中类似的考点很多,不易区分。考生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建立知识体系,如教材结构、章节体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避免混淆。...

    2022-07-12 gt2022年六高河南外多少时间 2022年gtr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