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七讲》孙殿阁|(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管理七讲》【作者】孙殿阁【页数】276【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024-8812-3【价格】96.00【分类】安全管理【参考文献】孙殿阁.安全管理七讲.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安全管理七讲》内容提要: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详细讲述了安全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七讲:第一讲由几张图看安全管理的内容,第二讲安全生产管理的前世今生,第三讲系统安全的横空出世,第四讲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的持续改进,第五讲安全管理的最高范畴-安全文化,第六讲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管理,第七讲也说应急管理。本书可供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应急管理等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安全工程类、应急管理类等专业的师生参考。《安全管理七讲》内容试读第一讲由几张图看安全管理的内容本章导读:为了防止长篇累牍地论述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内容及研究方法,陷入大多数安全管理类书籍编写套路的冗繁桎梏。本章在这里只是罗列几张图,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加以大致描述一下,后面的章节将围绕着这些内容中的关键环节展开论述」第一节安全科学体系结构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类安全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怎样才算安全和怎样才能安全的问题。安全学科与其存在领域的学科交叉,产生了交叉科学学科;既不能归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也不能归属于社会科学学科:既不属于纵向科学学科(研究具有纵深关系的各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又不属于横向科学学科(在层次上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在内容与功能上相对独立)。从安全科学内涵与发展趋势、面向对象、体系构架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等学科的本质属性(即基本特征)上来看,可对安全科学进行纵向科学分类和横向理论分层,安全科学可包括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卫生工程学,以及交通安全、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石油化工安全等多个纵向分支,及四个横向理论层次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构架,如图1-1所示。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主体与管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安全生产法》中涉及的责任主体包括政府、生产企业、专业机构、工会、其他监管部门以及职工本身等几方面,由相关的职责规定亦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管理内容本身。比如政府之监管工作,比如企业之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建设、重大危险源管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要求、企业安全组织机构构建、安全投入要求、安全教育要求、安全设备要求、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报告与调查处理等诸多内容等。立足于《安全生产法》,安全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如图1-2所示。.2第一讲由几张图看安全管理的内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安全哲学、安全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学、安全工程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卫生工程学社会科学应用理念及技术安安安安安机电压防辐噪防防全监督全教育学械气力火射声毒尘法学与法理经济学行为科学容防防与技技自然科学应用理念及技术程程术术交通安全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石油化工安全航铁民道矿矿耐石石石运路航路行业安全管理山山山化化安安安安卫安全全安工建设卫生工程工管工程理程行业生产技术图1-1安全科学体系结构图第三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图(GB/T33000一2016)·3·安全评价安全规划安全检验、检测专业机构法规、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咨询政府部门安全监管监察安全生产标准化事故调查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工会监督建议重大危险源安全规章制度社会监督组织保障其他部门生产企业舆论监督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保险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承包商管理事故预案与应急事故报告与事故调查图1-2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与管理内容第三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图(GB/T33000一2016)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人员)、机(机械)、料(材料)、法(工法)、环(环境)、测(测量)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一2016)包含了8个一级要素、28个二级要素、35个三级要素、54项工作项,通过这个标准可以更规范化、体系化地认识安全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如图1-3所示。应急救援组织报告应急预案⑦事敌管理调查和处理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准备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应急管理■⑥管理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评估绩效评定⑧持续改进☐目标管理安全风险识别■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和卫生责任制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安全生产承诺安全风险控制■安全生产投入变更管理机构和职责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及安全生产信息化隐患排查治理⑤全员参与四新管理瓣辨识与管理隐患治理①目标职责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投入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验收与评估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警预报安全文化建设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设备设施建设教育培训设备设施验收法规标准识别班组安全活动四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管理规章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部设备设施检维修②制度化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州操作规程■检测检验设备设施管理文档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危险物品管理电味作业行为记录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子作业管理现场管理④岗位达标评估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好相关方安全预测预警修订基本要求安全生产奖惩管理职业危害告知相关方安全管理职业健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变更管理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督示标注个体防护用品管理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③从业人员人员教育培训事故管理外来人员安全生产报告绩效评定管理图1-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图(GB/T33000一-2016)第四节由典型企业的组织模式看安全管理内容·5第四节由典型企业的组织模式看安全管理内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工作组织形式不完全相同。自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清楚地把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分离出来以后,安全管理便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存在。一个典型的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模式如图1-4所示,它主要由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和安全监督系统三大系统构成管理网络。再与轨迹交叉论中事故原因阶段划分映射结合,这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安全管理的内容,如图1-5所示。厂长、经理厂安全生产委员会分管副厂长分管副厂长厂工会其他副厂长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技术科、保卫科厂劳动保护委员会职能科室负责车间主任安全检查系统安全监督系统车间安全员、车间消防员车间劳动保护小组工段长或班组长班组安全、班组消防员工会小组图1-4典型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模式物的原因不安全状态起因物致害物社会因素管理缺陷事故不安全行为肇事人受害人人的原因一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十一一直接原因一事故经过一安全管理过程一生产过程管理分支关注的重点管理分支[关注的重点图1-5从轨迹交叉论看安全管理过程内容第二讲安全生产管理的前世今生本章导读:所说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外乎是管理学的思想,在安全生产这一特定领域的具体应用。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所致,以及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等原因,西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往往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许多的管理思想以及安全科学理论方法,今天仍然在发光发热,我们探究管理学的起源、承转,就会明白其利弊得失,使其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实际工作。从有文献记述至今,管理学的理论成果浩如烟海、汗牛塞屋,大致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两大派系。虽然新成果、新理论层出不穷,但都没有跳出这两大理论的范畴。所以本章从这两大基本理论体系着手,择其概要,对其进行回顾论述。同时对安全科学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使读者更系统地理解安全管理科学,使读者知其然以及所以然。第一节管理学基本的理论派别谈西方管理,就不能不说由爱德华·布雷特(EdwardBrech)所著的《现代管理的演变》(TheEvolutioofModerMaagemet)(2002)一书,这是英国管理历史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书籍。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安德鲁·汤姆森(AdrewThomo)和罗杰·扬(RogerYoug)写道:“管理是建立组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没有它,现代文明及其财富创造流程就无从谈起。”然而,对于什么是“管理”的公允定义却难以找到。许多管理领域的代表人物都对管理有很明确的想法,但是他们对于管理的定义却并不总是一致的,比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lowTaylor)、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和汤姆·彼得斯(TomPeter)著作中出现的管理概念就不同。追溯“管理”一词的来源。根据管理史学家摩根·威策尔(MorgeWitzel)的研究,“管理”以及相关联的“管理者”等词语首先出现在英国,时间是16世纪晚期的莎士比亚时代。它们的最初来源是拉丁语mau,字面意思是“手”,但也有“权力”和“权限”的深层含义。法语词maegerie在16世纪也开始出现。在英语里,maage这个词很长时间内泛指对事物的控制和指导,而不管是···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电子书下载网 epub电子书网站

  • 《科研生产安全管理》侯建国|(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研生产安全管理》【作者】侯建国【页数】238【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10【ISBN号】978-7-5130-7742-2【价格】88.00【分类】安全生产【参考文献】侯建国.科研生产安全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内容提要:本书通过作者30年来从事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分析,详细论述科研生产组织安全管理主要理论的发展脉络。从科研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科研生产安全风险与管控措施,科研生产安全系统需求,科研生产安全信息化四个维度,梳理科研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运行机制与其中的有机联系,解构科研生产的“安全投入、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文化”五大核心要素及其实施。书稿收集分析了几例科研生产中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案例,描述科研生产的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详细介绍了机械设备、电和光学设备、船舶、航空航天行业的科研生产中的安全风险与管控措施,并介绍科研生产安全工作的创新升级,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提出了科研生产安全工作创新升级的研究、思考与展望。《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法治的发展一、系统工程(一)系统工程(含过程方法)的基本定义1.定义系统工程是指从系统观念出发,以最优化方法求得系统整体最优的综合化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总称。钱学森教授在1978年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02.步骤和方法系统工程的步骤和方法因处理对象不同而异。对一般步骤和方法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系统工程师霍尔(A.D.Hal1)于1969年提出的三维空间法®(1)时间维(工作阶段)表示一个具体工程活动从规划到更新阶段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七个阶段,①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002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即规划制订阶段,指调研、程序设计等;初步设计阶段,即具体计划阶段:研制阶段,即系统开发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指在使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问题时,完成上述七个阶段工作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即搜集本阶段资料,提供目标依据:系统指标设计,即提出目标的评价标准:系统综合,即设计出所有待选方案或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即运用模型比较方案,进行说明;实行优化,即从可行方案中选优,进行决策、实施计划。(3)知识维(专业学科知识)系统工程除有某些共性知识外,还涉及各种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称为知识维。这一方法,在逻辑上把运用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分成问题阐述、目标选择、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最优化、决策和实施计划七个环环紧扣的步骤;在时间上,把系统工程的全部进程分为规划、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运行和更新七个依次循进的阶段:在专业知识上,运用系统工程除需要某些共性知识外,还需要使用各科专业知识,如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与此同时,在系统工程发展中还确立了一系列系统技术方法。主要有模拟技术、最优化技术、评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0。(二)系统管理及创新的方法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对策论、博弈论等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具体形态也叫系统工程,控制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工程控制论。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它包括收集要求、购买设备和软件分发到使用的地方进行配置并使用改善措施和服务更新予以维护设置问题处理流程,以及判断是否满足目的。系统管理通常由企业的最高信0石磊,崔晓天,王忠.哲学新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章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法治的发展003息主管全权负责。从时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与一般管理不同,一般管理主要对管理对象的目前状况进行控制,使之与预期目标一致。系统管理则不仅注重当前管理,而且还注重对管理对象过去行为特征的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它在时间维度上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和联系观,强调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把系统看成时间的函数。从空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与一般管理不同,一般管理往往只关注某个具体特定的管理对象,而系统管理从整体、联系和开放的观点出发,在关注具体对象控制的同时,还考虑该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联性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系统管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主要包括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权变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是指各项管理工作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活动作系统分析,实施系统化的管理,以达到优化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权变原理:是指在组织活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因人、事、时、地而权宜应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效益原理: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把管理视为一个系统,以实现管理优化的理论。这种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西方称为最新管理理论。最初表现为“两因素论”,即系统是由人、物两种因素组成的系统。创始人卡斯特和卢森威认为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后来发展为“三因素论”,即管理系统由人、物、环境三种因素构成,要进行全面004科研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分析,建立开放的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用系统方法分析管理系统。1.系统管理理论要点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2.企业内部系统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政府等)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环境。它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在企业内部又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它们是:①目标和准则子系统:包括遵照社会的要求和准则,确定战略目标。②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完成任务必需的机器、工具、程序、方法和专业知识。③社会心理子系统:包括个人行为和动机、地位和作用关系、组织成员的智力开发、领导方式,以及正式组织系统与非正式组织系统等。④组织结构子系统:包括对组织及其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和分配、协调它们的活动,并由组织图表、工作流程设计、职位和职责规定、章程与案例来说明,还涉及权力类型、信息沟通方式等问题。⑤外界因素子系统:包括各种市场信息、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获得,以及外界环境的反应与影响等。此外,还有一些子系统,如经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的子系统。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管理理论的最大长处,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它以全局观点突破了片面性思维,以开放观点突破了封闭性研究,以“关系说”替代了“要素说”。在这样一种思第一章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法治的发展005路下,系统管理理论既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也注重组织外部的联系,把企业内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和有机整体:既关注组织结构,也关注管理的过程;既强调组织目标,又强调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思维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具有整合性的意义。(三)安全管理系统工程1.美国国防部系统安全实践标准讨论系统工程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就必须提到美国国防部系统安全实践标准。1963年美国空军制订了ML-S-38310标准0。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2012年5月,最后修改成ML-STD-882E《国防部系统安全实践标准》,被推荐在美国国防部的所有部门和机构内使用。该系统安全标准是系统工程的关键要素,提供一种标准的、通用的方法来识别、分类和消除风险国防部要保护个人和公众免于事故死亡、受伤或者职业病:还要保护武器系统、设备、材料、核设施免于事故破坏和损坏,以及执行国家防卫工作任务时的公众财产安全。在上述任务要求范围内,通过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来确保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用系统安全方法来管理相关的事故风险,为国防部体系、子系统、设备、设施和它们的接口及操作设计提供技术发展的风险管理,以实现零事故的目标。(1)主要定义该实践标准中提供了49个定义,此处摘选以下几个定义来阐述系统、安全、管理、工程之间的相关关系。①系统:由硬件、软件、物质、设施、人、资料和操作过程组成的,具有满足特定需要或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有机整体。②系统安全:在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运行效率、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技术,使系统可承受一定的风险。③系统工程:一个项目团队的总体进程,适用于从上述能力的有效运作①石磊,崔晓天,王忠.哲学新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006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和适当的系统的过渡。系统工程包括通过获取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艺流程,它的目的是要平衡解决方案、考虑设计因素和制约因素的整合,解决能力需求。系统工程还涉及技术、预算和进度的限制。系统工程早期应用于材料解决方案的分析和持续整个生命周期。④系统安全工程:应用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应用科学和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技术,来识别和消除危险,以降低相应风险。⑤系统安全管理:识别危险所采取的计划和行动;评估和减轻相关的风险,跟踪、控制、接受和记录系统、子系统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开发、测试、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系统安全管理的过程包含八个要素,如图1-1所示。该图描述了全过程的典型逻辑顺序,同时各个步骤之间可以迭代。要素1要素5文件化的系统安全方法降低风险要素2要素6识别和记录风险验证、确认和记录风险的降低要素3要素7评估并记录风险接受风险和记录要素4要素8确定并记录风险降低措施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图1-1系统安全管理过程的8个要素(2)系列任务该实践标准中确定了四个系列的任务,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以适应量身定制的系统安全工作。如100系列任务适用于管理;200系列任务适用于分析;300系列任务适用于评估;400系列任务适用于验证。具体任务应用矩阵见表1-1。表1-1还提供了一个可选的任务和适用的计划阶段。一旦确定了任务应用程序,为了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建立任务优先级···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 图书app epub格式书籍

  • 《应急安全知识手册 事故安全》云宵鹏,程咸勇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事故安全》【作者】云宵鹏,程咸勇编【丛书名】应急安全知识手册【页数】74【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6【ISBN号】978-7-5670-2821-0【价格】18.00【分类】安全事故-安全管理-手册【参考文献】云宵鹏,程咸勇编.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事故安全.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事故安全》内容提要:本丛书围绕生活中各种安全常识以及发生突发事件的基本常识和应对技能,进行科学的阐释和介绍。内容体现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图文并茂,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易于公众理解接受并借鉴应用。主要面向城镇社区居民,开展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宣传使用。本分册主要内容包括常见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内容实用、贴近生活,有针对性,在预防重大突发灾难、公共卫生和生活安全等方面,能够起到指导公众科学应急、安全避险的作用。《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事故安全》内容试读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有限空间是什么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自然通风不良与外界相对隔离氧含量不足出入口较为狭窄易燃易爆物质易积聚有毒有害物质积聚图1-1有限空间应急专全蜘识手册事故安全有限空间的分类留或半密团设备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有限空间助上有限空可储藏室、酒精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吧下有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陵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图1一2有限空回的分类表1-1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安全风险有限空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间种类密闭或烟道、锅炉缺氧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半密闭船舱、储罐、反应塔缺氧窒息、一氧化碳或挥发性设备(金)、压力容器有机溶剂中毒、爆炸硫化氢中毒、缺氧窒息、可燃酒精池、发酵池性气体爆炸地上硫化氢中毒、缺氧窒息、可燃有限垃圾站性气体爆炸空间缺氧窒息、磷化氧中毒、可燃粮仓性粉尘爆炸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续表有限空间种类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储藏室、冷库缺氧窒息地下室、地下仓库、缺氧窒息地下隧道、地窖有限空间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污水池(井)、缺氧窒息、硫化氢中毒、可燃沼气池、化粪池、下性气体爆炸水道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指南(一)作业前1.充分评估作业环境,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2.全体人员确认作业安全要求,明确人员职责和联络信号。3.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更换。od单一式扩散式气复合式扩散式气复合式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体检测报警仪体检测报警仪图1-3便携式气体检测报管仪3应息安合松批华册事故安全安全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鞋头灯手电图1-4防护与照明设备自吸式电动送风式空压机送风式高压送风式图1-5长管呼吸器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图1-6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左】和隔绝式紧急述生呼吸器(右)C全身式速差自控器安全绳三脚架安全带(防坠器)(挂点装置)图1-7坠落防护用品4.将作业区域封闭,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说明有限空闲作业安金香知响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AAA▣900图1-8作业区域的时可与蓝示应急安会知低手册事故安全5.对有限空间进行自然通风、安全隔离和气体检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风。6.作业各项准备到位、环境检测合格后,选择和佩戴有效的防护装备实施作业。小提作业环境检测内容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这些指标应达到或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二)作业过程监护作业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和连续通风,保持出口通畅,一旦发现异常,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三)作业后清理作业结束后,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协助作业人员尽快安全撤离,并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现场清理后解除作业区域的封闭措施并撤离。···试读结束···...

    2023-02-08 黑莲花攻略手册epub 手册是什么意思

  • 《信息安全导论 第2版》印润远,彭灿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安全导论第2版》【作者】印润远,彭灿华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页数】302【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ISBN号】978-7-113-27474-0【价格】52.00【分类】信息安全-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印润远,彭灿华主编.信息安全导论第2版.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信息安全导论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与前沿相结合。理论方面,着重强调基本概念、重要定理的阐述和推导,每个定理和算法都举例说明;应用方面,在不失系统性的前提下,编写了密码系统、网络攻防、防病毒、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PKI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等8个实验指导,有助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掌握信息安全学。《信息安全导论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1信息与信息安全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应用计算机、通信卫星、光导纤维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使人类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横扫整个社会,无论是产业还是家庭,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受其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形态,使各领域相辅相成、互惠互利。1.1.1信息与信息资产近代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有一句名言:“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指明了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具有不同的属性。信息、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1.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次。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例如,日出、月落、花谢、鸟啼以及气温的高低变化股市的涨跌等,都是信息。它是一种“纯客观”的概念,与人们主观上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没有关系。而狭义的信息的含义却与此不同。狭义的信息,是指信息接收主体所感觉到并能被理解的东西。中国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典故,这里的“烽火”和“击鼓”都代表了能为特定接收者所理解的军情,因而可称为“信息”;相反,至今仍未能破译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文字和符号,尽管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不能理解,因而从狭义上讲仍算不上是“信息”。同样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鸟语是鸟类的信息,而对人类来说却算不上是“信息”。可见,狭义的信息是一个与接收主体有关的概念。S01333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是一部重要的国际标准,其中对信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信息是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些约定而赋予这些数据的特殊含义。信息是无形的,借助于信息媒体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传播;同时,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产,具有价值,需要保护。通常的信息资产分类如表1-1所示。2士信息安金导论表1-1信息资产分类分类示例数据电子媒介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源代码、数据库数据、系统文档、运行管理规程、计划、报告、用户手册等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和资源库等硬件计算机硬件、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程控交换机、布线、备份存储设备等服务操作系统、WWW、SMTP、POP3、FTP、MRPII、DNS、呼叫中心、内部文件服务、网络连接、网络隔离保护、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保障、入侵监控及各种业务生产应用等文档纸质的各种文件、传真、电报、财务报告、发展计划等设备电源、空调、保险柜、文件柜、门禁、消防设施等人员各级雇员和雇主,:合同方雇员等其他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2.信息的特点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狭义信息。就狭义信息而论,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信息与接收信息的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有关。例如,一份尘封已久的重要历史文献,在还没有被人发现时,它只不过是混迹在废纸堆中的单纯印刷品,而当人们阅读并理解它的价值时,它才成为信息。又如,公元前巴比伦和阿亚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读不懂它,那时候,还不能说它是“信息”。后来,经过许多语言学家的努力,它能被人们理解了,于是,它也就成了信息。(2)信息的价值与接收信息的对象有关。例如,有关移动电话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问题的讨论,对城市居民特别是手机使用者来说是重要信息,而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或从不使用手机的人来说,就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信息。(3)信息有多种多样的传递手段。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用符号、语言、文字或图像等为媒体来进行;而生物体内部的信息可以通过电化学变化,经过神经系统来传递;等等。(4)信息在使用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还可以加以复制,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1.1.2信息安全1.信息安全的发展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1)通信保密阶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军方为了实现作战指令的安全通信,将密码学引入实际应用,各类密码算法和密码机被广泛使用,如Eigma密码机,在这个阶段中,关注的是通信内容的保密性属性,保密等同于信息安全。2)信息安全阶段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于信息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于信息安全的理解也在扩展。人们发现,在原来所关注的保密性属性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属性也应当是信息安全所关注的,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完整性和可用性属性,由此构成了支撑信息安全体系的三个属性。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士3)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个主要属性,大多集中于安全事件的事先预防,属于保护(Protectio)的范畴。但人们逐渐认识到安全风险的本质,认识到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事先预防措施不足以保证不会发生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安全事件,那么事发时的处理以及事后的处理都应当是信息安全要考虑的内容,安全保障的概念随之产生。所谓安全保障,就是在统一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安全事件的事先预防(保护)、事发处理(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三个主要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2.信息安全的定义IS0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信息安全给出了精确的定义,这个定义的描述是:信息安全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IS0的信息安全定义清楚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信息安全主要问题,它包括三方面含义:1)信息安全的保护对象信息安全的保护对象是信息资产,典型的信息资产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2)信息安全的目标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保证信息资产的三个基本安全属性。信息资产被泄露意味着保密性受到影响,被更改意味着完整性受到影响,被破坏意味着可用性受到影响,而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是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3)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途径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途径要借助两方面的控制措施,即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这里就能看出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基本思想,重技术轻管理,或者重管理轻技术,都是不科学的,并且是有局限性的错误观点。3.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信息安全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如图1-1所示。保密性信息安全完整性可用性图1-1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1)保密性(Cofidetiality)。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者实体。(2)完整性(Itegrity)。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篡改;防止授权用户对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证信息的内外一致性。(3)可用性(Availaility)。确保授权用户或者实体对于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且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4士信息安全导论4.信息安全模型人们一直致力于用确定、简洁的安全模型来描述信息安全,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有多种安全模型,如PDR模型、PPDRR模型等。1)PDR模型(见图1-2)时间R图1-2PDR模型PDR模型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第一个从时间关系描述一个信息系统是否安全的模型。PDR模型中的P代表保护、D代表检测、R代表响应,该模型中使用了三个时间参数:P:有效保护时间,是指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所能有效发挥保护作用的时间。D:检测时间,是指安全检测机制能够有效发现攻击、破坏行为所需的时间。R:响应时间,是指安全响应机制做出反应和处理所需的时间PDR模型用下列时间关系表达式来说明信息系统是否安全:(1)P,gtD+R,时,系统安全。即在安全机制针对攻击、破坏行为做出了成功的检测和响应时,安全控制措施依然在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攻击和破坏行为未给信息系统造成损失(2)P,测和响应做出之前就已经失效,破坏和攻击行为已经给信息系统造成了实质性破坏和影响。2)PPDRR模型正如信息安全保障所描述的,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包括安全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io)、检测(Detectio)、响应(Reactio入、恢复(Retoratio)五个主要环节。PPDRR模型的内容如图1-3所示。保护检测恢复响应图1-3PPDRR模型内容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士5保护、检测、响应和恢复四个环节需要在策略的统一指导下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PPDRR模型从体系结构上给出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模型。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想真正为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必须系统地进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避免孤立零散地建立一些控制措施,而是要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教育培训、资金投人等关键因素。信息安全建设的内容多、规模大,必须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安全建设的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规范、人员岗位配备、实施步骤、资金投入,才能保证信息安全建设有序可控地进行,才能使信息安全体系发挥最优的保障效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由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推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组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机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远远大于各个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的保障能力之和。在此框架中,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融汇了安全技术、安全组织与管理和运行保障三个层次的安全体系,达到系统可用性、可控性、抗攻击性、完整性、保密性的安全目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1-4所示。安全策略安全应用系统平台组织机构信息资产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加密管理安全综合管理平主机入侵检测主机漏洞扫描病毒查系网络监控与安全审计人员管理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漏洞扫描通信安全物理安全安全教育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数据和系统备份应急响应灾难恢复运行保障体系图1-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结构1)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技术体系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基础,包括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和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三个部分,以统一的安全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以统一的安全应用系统平台为辅助,在统一的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管理下的技术保障体系框架。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是以安全策略为指导,从物理和通信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等多个层次出发,立足于现有的成熟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建立起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的、完整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处理安全基础设施与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集成问题。应用信息系统6L信息安全导论通过使用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安全服务,提升自身的安全等级,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提供业务服务和信息管理服务。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范围尽可能地涵盖安全技术体系中涉及的各种安全机制与安全设备,对这些安全机制和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负责管理和维护安全策略,配置管理相应的安全机制,确保这些安全技术与设施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协同运作,可靠运行。它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与各类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防御措施等安全手段之间搭起桥梁,使得各类安全手段能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紧密地结合,实现“无缝连接”,促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系统应用真正的一体化,使得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逐步过渡为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有助于各种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相互补充和有效发挥,也便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为的安全管理活动参与量大幅下降。2)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是安全技术体系真正有效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保障,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设计立足于总体安全策略,并与安全技术体系相互配合,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弥补当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技术和管理是相互结合的,一方面,安全防护技术措施需要安全管理措施来加强;另一方面,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也是对安全管理措施贯彻执行的监督手段。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参考和借鉴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IS0EC17799)的要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由若干信息安全管理类组成,每项信息安全管理类可分解为多个安全目标和安全控制。每个安全目标都有若干安全控制与其相对应,这些安全控制是为了达成相应安全目标的管理工作和要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管理类:安全策略与制度、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和组织安全管理、环境和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和通信安全管理、主机和系统安全管理、应用和业务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和加密管理、项目工程安全管理、运行和维护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合规性(符合性)管理。3)运行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由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的内容所组成,包括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数据的备份计划、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安全审计、灾难恢复计划等,运行保障体系对于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运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手段。1.2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其脆弱性信息社会化与社会的信息化,使广为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威胁和攻击。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无论是在存取运行的基本原理上,还是系统本身的设计、技术、结构、工艺等方面都存在亟待完善的缺陷。或者说,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或被利用为有效的攻击途径。···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文章 ePUBB

  • 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马振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作者】马振鹏著【页数】189【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0【ISBN号】978-7-5641-9717-9【价格】59.00【分类】安全教育-作用-企业安全-企业绩效-研究【参考文献】马振鹏著.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内容提要:本书通过质化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国内建筑企业全面认识组织安全氛围、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绩效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本书具体分为理论基础分析、文献回顾与述评等内容。《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现实背景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在规模上不断发展和扩大,产业水平日益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建筑业不但承载了固定资产的社会实现过程,而且创造了社会再就业的机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据统计,200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约为1.7万亿元,2011年达到近11.8万亿元,为2002年的近7倍,年均增速超过20%。2012年高达13.5万亿元,增幅达到16.2%,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约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7%。2002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GDP每年以约10%的速度增长,我国建筑业的产值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国内建筑行业房屋施工面积已近124.3亿m20.2020年的建筑行业增加值近7.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5%。全国具备相关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总承包企业利润达到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近0.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利润达到2871亿元,增长了4.7%。2016一2020年建筑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如图1.1所示。(单位:亿元)(单位:%)80000706487299687000065493gt57906600005149965000040000300003200002100000020162017201820192020建筑业增加值一比上年增长图1.12016一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2004一2015。001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2014年7月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我国深化改革进程,建筑业期待转型升级。2017年2月,为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的改革,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动力源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但其内部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相对缺失。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快速发展和组织内部的结构、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等匹配不当,容易形成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导致组织内部结构、技术投入及管理职能难以和安全生产能力同步,从而引起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建筑业事故频发,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业具有技术水平要求偏低、项目工期较长、密集型劳动等特点。同时安全事故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每年经济损失与GDP的2%相当,高达2000亿元)。2011一2020年期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量虽逐年下降,但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安全生产虽较为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在全球范围内建筑业都属于事故多发行业。美国劳工部(UitedStateDeartmetofLaor)统计显示,2012年美国建筑业内死亡人数高达775人,是所有行业死亡人数的20%,也是近年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英国健康安全局(HealthadSafetyExecutive)20l2/2013年度的调查显示了建筑业死亡人数占全行业的27%。国内建筑业安全状况非常不理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表明,2011年建筑业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虽然2012年事故发生率比2011年下降4.7%,但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达到7万多人。2012年建筑施工企业发生较大事故100多起,在工矿商贸事故中占比最高①。住建部的统计表明,2014年前8个月,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达到327起,死亡人数达到393人。2019年,国内共发生住房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773起,死亡人数904人,比2018年增加事故39起,死亡人数达到64人,分别上升5.31%和7.62%。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17个省(区、市)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国内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从世界安全事故情况来看,2013年世界重大事故总量高达35万起以上,建筑企业事故数量高居榜首②。从世界各国和地区来看,建筑业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建设总成本的比例也相当高,在美国建筑业事故造成的损失达到建设总成本的7.9%,在英国占①数据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②来自权威国际劳工组织统计。002第1章绪论到建设总成本的3%~6%,中国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则达到建设总成本的8.5%①。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②如图1.2所示,虽然事故发生数量逐步减少,但事故数量和人员伤亡仍然比较高,在世界各地建筑业仍然是事故多发行业之一。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年份。一事故起数●一死亡人数图1.22011一2020年期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情况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建筑业的发展,还影响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已成为世界性的焦点问题。安全事故往往造成项目工期拖延、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会对整个社会形成严重伤害,其直接及间接损失巨大。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造成建筑安全形势严峻,建筑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增加,使得我国建筑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建筑业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建筑业安全绩效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1.2理论背景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由于安全事故形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占到GDP总量的4%~5%2。安全事故对经济的影响相当可怕,同时其对社会及家庭的冲击也相当惊人③]。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Heirich)在美国调查了7.5万起工业事故,发现“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比例达到88%,机械设备造成的事故占10%左右,而由不可抗力引起的事故仅占事故总数的2%。同时,“人为因素”造成的疏忽直接导致“硬件”的不安全状态[幻。eirich提出的事故致因链表明,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人为因素,二是机械设备等不安全状态。该事故链为事故原因的探索和预防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框架,对后续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和实际生产管理具有巨大的影响)。①来自中国建筑安全网,htt:/www.jzaq.com/,安全管理专栏。②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htt://www.mohurd.gov.cm/,统计信息专栏。003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Salmie等从个体因素和行为因素的角度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末芬兰的安全事故,发现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4%~94%61。杜邦公司经过近10年的统计分析发现,人为因素占事故总数的95%以上。我国的实证研究也发现,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颜伟文等在研究中提到,国内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刀。美国建筑业的伤害率和死亡率一直遥遥领先8)。建筑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移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低,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意识,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町。张吉广和张伶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疏忽和违反安全规定。在安全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不仅有环境、机械设备等物理因素,也有员工安全行为等人为因素四。此外,人为因素和物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1)。俞秀宝发现安全事故的三个关键要素,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和知觉控制感等[幻。以上研究表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人为因素成为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的特定行为是交换结果的体现。一个和谐的企业安全氛围可以对员工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员工的积极行为1)。在硬件设备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很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许多学者对员工安全行为的研究已经转移到人的因素研究,尤其是对制度文化和安全沟通的研究[。Cheye和Oliver等人进一步研究了员工心理等个体水平和组织管理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对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安全知识、安全态度或意识是影响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安全知识、安全氛围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安全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已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安全知识通过什么途径对安全绩效造成影响,安全知识(个体因素)和安全氛围(环境)之间保持一种怎样的交互关系,安全氛围如何发挥调节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安全绩效,是一系列值得研究的课题」1.2研究问题的提出建筑行业的危险性和安全事故的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陆续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安全绩效,降低了公司的事故发生率,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国内建筑行业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如何保障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探讨建筑业的安全事故原因,从人因角度探索员工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也为解决当前安全管理问题提供新的路径」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是员工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俞秀宝提出,在造成安全事故的三个关键因素中,主要分析员工的安全知识和个体心理状态[。Camell的研究将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动机作为影响安全绩效的主要因素[1们。同时,它们是影004第1章绪论响安全绩效的不同因素]。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了上述三个因素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差异,认为在影响安全绩效两个维度(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的过程中,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对安全遵守有较强影响。安全动机能够较强影响安全参与。安全知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已基本得到证实18]。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员工缺乏安全知识)。理论分析表明,安全知识、安全态度等人为因素是影响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个体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人心理感知两个要素的影响[2o。Cox和Cheye研究表明安全管理因素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外部环境而言,企业所提供的安全氛围就是很重要的安全管理因素,安全氛围的提出,非常有利于规范和制约员工的安全行为1),它可以作为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柔性方法[212,Williamo等提出可从改进个体的心理因素着手提升安全绩效[],影响安全绩效的因素同时还包括个体的安全态度以及安全监管、组织对安全管理及培训的态度等内容2)。由此可知,安全氛围概念的提出便于探讨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综上所述,安全绩效受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是造成行为发生和事故结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围绕“安全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如何影响安全绩效”这一中心深入开展研究,试图探求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影响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1)安全知识通过什么路径对企业安全绩效产生影响?(2)安全态度和知觉控制感在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作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3)安全氛围作为组织情境因素如何调节安全知识与安全态度间的关系,以及对安全态度的作用?(4)安全氛围作为组织情境因素如何调节安全知识与知觉控制感间的关系,以及对知觉控制感的影响作用?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知信行理论(K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与已有文献,运用扎根理论(theGroudedTheory)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提升安全绩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关系模型,构建并验证安全知识影响安全绩效的理论模型;针对研究内容,归结出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安全绩效研究深度和范围的体系,形成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005安全氛围与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1)从作用机制角度剖析安全知识影响安全绩效的过程。既有文献针对安全知识与安全行为间的关系,认为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学者在研究安全知识作用于安全行为过程中,考虑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变量作为中介,目前尚未对安全知识影响安全行为和绩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书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知信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安全知识安全绩效”影响机制模型,认为安全知识能够影响安全绩效,在安全知识影响安全绩效的过程中,个人安全态度和知觉控制感起中介预测作用,安全氛围在安全知识与安全态度、安全知识与感知控制之间的关系中起情景效应。进而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了合理性的结论(2)验证安全氛围在安全知识对中介变量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安全知识对安全态度和知觉控制感作用过程中,安全氛围影响了它们之间的作用过程。学术界一般将安全氛围作为个体层面,而安全管理实践中将安全氛围作为组织层面运行,目前研究较少将其作为组织层面直接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具体情境中。研究组织安全氛围对安全知识与中介变量(安全态度、知觉控制感)之间关系的跨层次调节,更加切合实际,视角新颖,在情境适用性方面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3)丰富和完善国内学者既有的研究成果,深化安全氛围内涵及维度结构。既有安全氛围的研究中,多维度结构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内容,安全氛围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不同。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安全氛围对建筑业员工的安全绩效的作用过程,本书从组织层面出发,比较和分析了安全氛围多因子结构,选择适应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结构,奠定实证研究的基础。1.3.2实践意义引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事件,一类是个人行为导致的事故。个人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开展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包括以下方面:(1)对安全知识影响安全绩效过程的探索,有助于安全管理者加深对安全知识影响机制的理解。本研究选取了事故致因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知信行理论等基础理论,通过构建安全知识对安全绩效的理论模型,运用实证研究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其结果深化了管理层对安全知识一安全绩效过程的理解,利于员工改进安全态度,进而改善自身安全行为,促进安全绩效的提升。(2)通过安全氛围作为情境变量来观察安全知识对安全态度和知觉控制感的作用效应,能够指导管理者通过改变组织环境来提高安全绩效。本研究借鉴社会认知理论、心理学场论和多层次理论,对建筑业安全氛围的系统阐释和影响作用的检验,加深建筑企业管理者理解安全氛围及其对安全绩效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开展营造安全氛围的活动提供借鉴,最终006···试读结束···...

    2023-02-08

  • 《物联网信息安全 第2版》桂小林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物联网信息安全第2版》【作者】桂小林编著【丛书名】“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页数】326【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111-68061-1【价格】79.00【分类】物联网-信息安全-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桂小林编著.物联网信息安全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物联网信息安全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采用分层的架构思想,自底而上介绍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安全体系、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物联网感知安全(含RFID安全技术和二维码安全技术)、物联网接入安全、物联网系统安全、物联网隐私安全、区块链及其应用等内容,涉及数据加密技术、消息摘要技术、信任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协议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知识点。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物联网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计算机安全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物联网信息安全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物联网安全体系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小区、智慧校园到智慧城市,感知设备不断收集用户的各种数据,数据安全和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物联网是一个融合计算机、通信、控制和智能等技术的复杂系统,涉及的安全问题更加多样和复杂,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本章主要论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探讨物联网的信息安全现状和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研究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体系。1.1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物联网(IteretofThig,IoT)代表了计算与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领域的第三次发展浪潮。最初,IoT是指基于互联网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cyIDetificatio,RFID)技术、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icProductCode,EPC)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一种网络化物品实时信息共享系统。后来,oT逐渐演化成融合传统网络、传感器、AdHoc无线网络、普适计算和云计算等信息与通信技术(IformatioadCommuicatioTechology,ICT)的完整的信息产业链。1.1.1物联网的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是一个将所有物体连接起来形成的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作为新技术,物联网尚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为: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2物联网信息安全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或系统)。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到世界上的任何物品。在物联网中,一把牙刷、一个轮胎、一座房屋,甚至是一张纸巾都可以作为终端,即世界上的任何物品都能连入网络;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不再需要人工干预,物与物之间可实现无缝、自主、智能的交互。换句话说,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主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和通信。除了上面的定义之外,物联网在国际上还有如下几个代表性描述国际电信联盟:从时一空-物的三维视角来看,物联网是一个能够在任何时间(Aytime.)、入任何地点(Aylace),实现任何物体(Aythig)互联的动态网络,它包括个人计算机(PC)之间、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互联欧盟委员会:物联网是计算机网络的扩展,是一个实现物-物互联的网络。这些物体可以有P地址,能够嵌入复杂系统中,通过传感器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响应和处理。中国物联网发展蓝皮书:物联网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与网络相联,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物体相关信息的巨大网络。物联网使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感应器、视频监控、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通过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网络(如WFi、WLAN等)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1.1.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认识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对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系统更是如此,物联网也不例外。因此,我们需要先了解物联网的整体结构,然后进一步讨论其中的细节。物联网采用开放型体系结构,不同的组织和研究群体提出了不同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但不管是三层体系结构还是四层体系结构,其关键技术是相通的。本节将介绍一种物联网四层体系结构,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而实现。1.物联网四层体系结构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体系结构时,多采用1TU-T在Y.2002建议中描述的泛在传感器网络(UiquitouSeorNetwork,USN)体系结构作为基础,它自下而上分为感知网络层、泛在接入层、中间件层、泛在应用层4个层次,如图1-1所示。USN分层框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依托下一代网络(NextGeeratioNetwork,NGN)的特点,各种传感器在靠近用户的地方组成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此环境中使用各种服务,NGN则作为核心基础设施为USN提供支持。显然,基于USN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主要描述了各种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不能完整反映出物联网系统实现中的功能集划分、组网方式、互操作接口、管理模型第1章物联网安全体系3等,不利于物联网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取实现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设计一个通用的物联网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绿色农业环境监测远程医疗泛在应用层中间件层0上下文管理了内容管理与建模目录服务器管理泛在服务空间信息管理泛在接入层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感知网络层M2M传感器网关传感器网关⊙智能设备摄像头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图1-1物联网的USN体系结构图1-2给出了一种通用的物联网四层体系结构。该结构侧重物联网的定性描述而不是协议的具体定义,因此,物联网可以划分为一个包含感知控制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决策层的四层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借鉴了USN的思想,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层架构。各层功能描述如下。(1)感知控制层感知控制层简称感知层,它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包括条形码识别器、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视频传感器、红外线探测器等)、智能硬件(如电表、空调等)和接人网关等。各种传感器感知目标环境的相关信息,并自行组网传递到网关接入点,网关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层提交到数据处理层进行处理。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反馈到本层,作为实施动态控制的依据。(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负责接收感知层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以及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包括各种接入网络与设备,如短距离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并实现不同类型网络间的融合,确保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数据高效、安全和可靠地传输。此外,该层还提供路由、格式转换、地址转换等功能。4物联网信息安全应用决策层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家居远程医疗数据CLOUD人工智能处理层VPPSC物联网管理中心物联网信息中心“(编码、认证、鉴权、计费)(信息库、计算能力集)数据传输层W3G网络4G网络ZigBee'5G网络RFID网关一网关一网关网关感知控制层电表空调条形码摄像头车载设备红外线温湿度识别器探测器传感器图1-2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提供物联网资源的初始化,监测资源的在线运行状况,协调多个物联网资源(计算资源、通信设备和感知设备等)之间的工作,实现跨域资源间的交互、共享与调度,实现感知数据的语义理解、推理、决策,提供数据的查询、存储、分析、挖掘等功能。该层利用云计算(CloudComutig)、大数据(BigData)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实现感知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深度分析。(4)应用决策层应用决策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检索、计算和推理等。物联网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入、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该层针对不同应用类型定制匹配的服务。此外,物联网在每一层中还包括一些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指标,如安全、容错、管理等,这些指标贯穿物联网系统的各个层次,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可用的应用支持。2.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显然,在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中,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决策层可以合二为一,称为第1章物联网安全体系5应用决策层,这样物联网四层体系结构就变成了三层体系结构,即感知控制层、数据传输层、应用决策层。1.1.3物联网的特征2009年,当时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指智能卡智能标签GPS出,物联网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递;三是智能处理。图1-3给出了二维码条形码传感器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描述。1.全面感知近距离通信、RFID、蓝牙、WSN可靠传递通信网关“感知”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是由具有全面感知能力的物体和人组成的,为了使物5G、3G、4G、WiFi、Iteret体具有感知能力,需要在物体上安装不同类型的识别装置,包括电子标签、条形码与二维码数据库、虚拟机、物理机、云存储等,或者通过传感器、红外感应器等感知其物智能处理云(海)计算理属性和个性化特征。利用这些装置或设备,数据检索、处理、控制、管理可随时随地获取物品信息,实现全面感知。图1-3物联网的三大特征2.可靠传递数据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物一物相联的关键。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异构网络,不同的实体遵守的协议、规范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转换这些协议,保证在物体之间实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为了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对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必须开发出支持多协议格式转换的通信网关。通过通信网关,将各种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转换成预先约定的统一的通信协议。3.智能处理物联网的目的是实现对各种物体(包括人)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这就需要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的支撑,通过云(海)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施智能化控制。由此可见,物联网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了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了“物一物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支撑信息网络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两个方向拓展、延伸和突破,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1.4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对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描述了物品接入网络后的一些应用场景,这可以说是物联网概念最早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发展水平的限制,这6物联网信息安全一概念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999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提出电子化产品代码(ElectroicProductCode,EPC)的概念,研究利用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了从网络上获取物体信息的自动识别技术,率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构建了物一物互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原型系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研究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了网络技术正沿着“互联网一移动互联网一物联网”的轨迹发展,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而万物互联就形成了物联网。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启动了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2007一2013年),该框架下的RFID和欧洲物联网研究总体协调组(EuroeaReearchCluterotheIteretofThig)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提出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它们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2009年,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研究设想,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设施和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2012年,TU对“物联网”“设备”“物”分别做了标准化的定义和描述。在这里,“物联网”是指,信息社会全球基础设施(通过物理和虚拟手段)将基于现有和正在出现的、信息互操作和通信技术的物质相互连接,以提供先进的服务。通过标识、数据捕获、处理和通信能力,物联网充分利用物体向各项应用提供服务,同时确保满足安全和隐私要求。从广义角度来说,物联网可被视为技术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愿景。“设备”是指,物联网中具有强制性通信能力和选择性传感、激励、数据捕获、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物”是指,物理世界(物理装置)或信息世界(虚拟事物)中的对象,这些对象是可以标识并整合到通信网中的。在我国,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2009年8月,我国首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2010年3月,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2010年6月,教育部批准开设“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10月,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将物联网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试读结束···...

    2023-02-08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论文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后答案

  • 《电子商务安全 第2版》朱建明,王秀利,李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电子商务安全第2版》【作者】朱建明,王秀利,李洋主编【页数】302【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111-67325-5【价格】69.00【分类】电子商务-安全技术-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朱建明,王秀利,李洋主编.电子商务安全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电子商务安全第2版》内容提要:1)“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以具体电子商务安全案例导出问题,系统介绍电子商务安全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策略。3)每章均配有学习要点、关键词和思考题。《电子商务安全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电子商务系统[本章学习要点]●了解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理解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本章关键词]电子商务(E-commerce方安全(Security)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信息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总第114期月报显示:2020年6月境内被篡改网站的数量为26039个,其中被篡改数量最多的是商业类网站:共监测到1860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为107万余个。可见电子商务安全形势严峻,因此,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必须加强电子商务安全建设。掌握电子商务安全理论与技术对于开展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1.1电子商务发展与挑战2019年是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5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互联网发展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网络惠民、在线政务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天,信息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电子商务已经普及,网上购物、电子支付、快递物流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1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1.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特点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信息、信息论和计算机对信息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信息是构成任何系统的三大要素之一,另外两个是物质和能源。信息虽然是无形的和抽象的,但它是系统的灵魂。2)1948年C.E.Shao在《通信的数学理论》(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icatio)一书中,宣告了一门新学科一“信息论”的诞生。它是通信技术领域技术革命的数学或理论基础。3)1946年计算机、1947年晶体管的诞生和相应技术的发展是这一革命的物理或物质基础。现在,通信、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已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通信(Commuicatio)、计算机(Comuter)、消费电子(CoumerElectroic)、内容(Cotet)和社群(Commuity)的结合,信息高速公路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的提出和建设,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信息环境,即网络空间(Cyerace)。这个虚拟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信息化社会阶段。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通信、广播、影视、出版等正在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人工、机械化到智能化,从局部联网到全球通信网实现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信息交换,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生产的发展,提高当代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极大便利,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灵巧的个人终端将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个人终端将通过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接入光纤等骨干网而连通世界,为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构成了我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2019年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数字贸易不断开辟外贸发展的新空间,2019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增长了38.3%:数字企业加速赋能产业发展,数字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与以往的社会不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例如:1)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信息社会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家庭和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就会落后和失败。2)信息化社会导致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工具,创造了许多奇迹。2019年7月发布的《财富》最新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互联网企业表现突出,亚马逊(Amazo.com)、Alhaet公司、京东集团(JD.com)、阿里巴巴集团(Aliaa)、Faceook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小米集团(XiaoMi)等都榜上有名。3)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将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竞争和接受检验。4)信息化社会中许多有形的东西开始向无形的数字化方向转变。5)在信息化社会中,联合作战和信息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诞生。信息和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经济社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的颠覆式创新正在发生,给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2战,将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形态,信息资源变成重要经济资源,信息、知识和智力决定发展力量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信息过量,难以消化美国《纽约时报》由20世纪60年代的10~20版扩张至现在的100~200版,最高曾达1572版。而且人均日阅报时间通常为30~45分钟,只能浏览一份24版的报纸:现在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其他小报,其版面都在几十版以上,用这段时间完整地读一份报纸都很难,更不用说“博览群报”了。网络上的信息就更多了,即时更新,新闻不断。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究其原因就是数据生产和传输能力远远大于人们数据分析和知识获取的能力,即:数据生产、传输能力gtgt数据分析能力。一方面人们被数据淹没,另一方面人们又对知识如饥似渴。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2)信息真假,难以辨识尤其在互联网得到普及的今天,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博客、微博、BBS、微信、抖音、快手等都成为人们发布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成为一个难题。(3)信息的表示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表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成为信息的主要表示方式。信息表示的不一致,提高了统一处理信息的难度。(4)信息系统的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项目申报系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它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信息系统的质量难以保证,信息系统故障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5)信息安全难以保证随着网络拓扑结构和应用复杂度的提升,现有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针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屡有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何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当今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2017年,某公司被曝出数据泄漏问题,其中包括137GB的数据,40000个密码。其原因是不小心任由大量的秘密数据存放在四台未加保护的云服务器上,泄露了高度敏感的密码和解密密钥,有可能给这家公司及其客户造成严重破坏。●2018年,某航空公司十几万条数据被盗,38万笔订单受影响。该公司数据泄露发生在2018年8月21日至9月5日,大约38万笔银行卡网上付款信息“遭受攻击”。(6)信息化社会的稳定受到影响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网络舆论成为监督社会各方面的重要力量。虚假信息、反社会等不良信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因此,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化进程,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维护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1.1.2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安全问题2019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引领全球,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5125.65万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在疫情期间,电子商务成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持。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特点当前,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渠道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和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以下5个特点。(1)技术创新促进消费新增长2019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小程序等新技术加快应用,驱动了消费体验升级;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线上线下融合供应链、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更好满足了消费选择多元化、消费内容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新发展。(2)跨境电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在国家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和各地政府大力建设跨境产业园的相关背景下,出口跨境电商迎来了诸多机遇。特别是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跨境电子商务首次进入了G20议程,进一步促进了出口跨境电商的发展。卖家地域和类型的多元化、全球布局步伐加快、品牌意识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电商平台国际化布局逐步升级。当前,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跨境电商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购物习惯、兴趣爱好和购买意愿,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营销和推送,实现个性化服务。(3)农村电商取得新进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强化。特别是在扶贫攻坚中,农村电商发挥了重要作用,扶贫成效显著。(4)网络支付覆盖领域日趋广泛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1.68亿,占网民整体的85.0%: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1.82亿,占手机网民的853%。非现金支付工具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不仅重塑了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变革了企业的商业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增长。(5)电子商务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一批电子商务标准立项和实施,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保障,电子商务安全包括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交易业务安全等方面。(1)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当前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很突出,截至2019年12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185573个,较2018年(7049个)增长较大: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达到84850个,较2018年(23608个)增长259.4%。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集整理信息系统安全漏洞16193个,较2018年(14201个)增长14.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证其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条规定: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2)隐私保护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涉及身份、账号、物流地址等个人敏感信息,个人隐私泄露成为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威胁。当人们通过网购、网上银行等进行互联网活动时,会全方位地从虚拟数据世界进入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为了获取便利高效的服务,录入自己的姓名、电话、住址、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指纹、面容等个人生物信息也被作为特殊密钥,用于消费支付和解锁登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并对其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3)交易安全图1.1为典型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每一步都要进行信息交换和确认,正确的信息交换是保证交易安全的基础。例如:注册会员时,会提交个人的相关信息;付款时,要提交银行账户信息;选择送货方式时,要提交个人的住址、电话等信息。一项交易的完成涉及许多环节,安全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是实现交易安全的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①用户应当妥善保管交易密码、电子签名数据等安全工具。用户发现安全工具遗失、被盗用或者未经授权的支付的,应当及时通知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②未经授权的支付造成的损失,由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承担: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未经授权的支付是因用户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责任。③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发现支付指令未经授权,或者收到用户支付指令未经授权的通知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失扩大的,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责任。进入是注册会员吗?不是注册是登录或去收银台后登录进人购物区关键字检素分类检素最新商品推荐商品挑选商品加人购物车是继续购物吗?香否确认订单修改购物车是否有误?有无去收银台会员登录填写或者修改顾客信息选择送货方式选择付款方式完成订单订单查询图1.】典型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试读结束···...

    2023-02-08 电子商务安全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商务安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官网

  • 《生物安全》黄宏,方华玲|(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物安全》【作者】黄宏,方华玲【页数】201【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214-25322-4【价格】48.00【分类】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参考文献】黄宏,方华玲.生物安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生物安全》内容提要:本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生物安全认识、生物安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老话题、人类历史上对生物武器的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抗击非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抗疫斗争、抗击埃博拉战役,中国抗疫国际援助、抗击新冠疫情,启动中国自己的生物安全战略、疫情之下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与对策的检讨和反思。本书作者结合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理论结合实际,对我国的生物安全提出了较为中肯的建议。本书对即将出台的生物安全法有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生物安全》内容试读第一章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生物安全认识这次新冠疫情,是我国面临的一次重大生物灾难,是国家安全遇到的一次大规模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凸显了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进一步认识生物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利益的迫切性。生物安全—疫情之下的思考第一节生物安全的定义与内涵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尽管生物安全是近些年新出现的概念,但生物安全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一个老话题。可以说,生物安全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始终是人类自身无法回避的问题,生物安全在人类社会上演出无数的悲剧,人类也不断为自身生物安全而抗争。一、生物安全的定义生物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但关于生物安全的定义却并不统一。那么,究竞什么是生物安全?对公众来说,生物安全更像是个学术概念,与生活似乎离得很远,更加难以理解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生物安全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安全,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转基因技术,负面影响包括威肋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狭义的生物安全将焦点放在防范现代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但并不足以概括生物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当然,生物安全的概念也应符合“立足大安全时代的现实安全需求”。广义的生物安全,则泛指与生物有第一章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生物安全认识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威胁,即生物安全面临的风险与问题,以及保持安全的状态和维护安全的能力。广义的生物安全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包括生物技术、传染性疾病、生物武器、生物恐怖活动、生物实验室、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因素的外溢效应。从总体国家安全的角度而言,生物安全的概念也应包括保持安全状态、维护安全的能力,就是对危害因素和潜在威胁进行战略管理、风险防范。广义的生物安全等于生物安全问题加上保持安全的状态、维护安全的能力三个层面的含义。因此,广义的生物安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类健康以及国家安全的要求。生物安全问题,看似宏大抽象的概念,如果细化到具体的事例,公众或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安全离自己一点也不遥远。例如,一场非洲猪瘟疫情对于肉价以及整个市场供应的影响;从非典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与影响。在2020年4月最新出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我们可以从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看到该草案对生物安全的定义: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应对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在生物领域能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具备保障持续发展和持续安全的能力。同时,草案还提出该法将适用于:包括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防范外来物种人侵与3生物安全疫情之下的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等在内的八类活动范围。由此可见,二次审议稿是采用了广义的生物安全观念。将生物安全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明确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二、生物安全所涉八大领域我国综合性生物安全立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立法进程已经进入“快车道”。2019年10月,生物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该草案共计7章75条,聚焦生物安全领域主要问题,重点保护我国生物资源安全,促进和保障生物技术发展,防范和禁止利用生物及生物技术侵害国家安全。(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安全的起源是对瘟疫的抵御。在阿尔布雷克特·杜勒创作于1497年到1498年《天启四骑士》的绘画作品中,描绘了瘟疫、战争、饥荒与死亡四骑士给人类带来的最终审判。在古代人们的眼中,瘟疫无疑是神对人的惩罚。翻开人类文明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瘟疫与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一种相生相伴的共存状态。整个人类的迁移、民族的盛衰、社会的荣枯、文化的起落、宗教的兴灭竟然都与瘟疫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与瘟疫不断斗争的历史。尽管随着近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人类通过科学原理在卫生行政上的运用,第一章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生物安全认识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对人类的致命性威胁。但是,人类通过努力为自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福祉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生物安全从此进入人类视野。正如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在其所著《瘟疫与人》一书中所感慨的,人类面对疫病的脆弱是不可改变的,它仍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随着国际与地区的交往日益密切,人口流动愈加频繁,新发、突发传染病已经成了国际上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区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如SARS(非典型性肺炎)、H5N1、马尔堡出血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艾滋病、莱姆病等以及过去基本消灭或已被人类控制的传染病。由于抗药性或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登革热、伤寒、疟疾、结核病、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人畜共患。有研究显示,近30年来人类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70%主要为人畜共患病,而三分之二的人畜共患病来自动物。如艾滋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患上的,而尼帕病毒脑炎是带有该病毒的蝙蝠将病毒传给猪又传给人引起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发生在1918一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源自鸟类,实际上是禽流感的变异。因此,管理好野生动物是防治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途径,而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则必将成为大势所趋。第二,传播范围广,不易控制。如西尼罗河出血热原发于非洲,鸟类是其储存宿主,鸟类的大规模迁徙将该病毒带至世界各5生物安全—疫情之下的思考地,1999年美国发生西尼罗河出血热的小范围暴发。第三,传播速度快。如2003年春季发生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2003年8月16日非典型肺炎疫情通报》显示,我国国内24个省区市先后发现SARS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至2003年8月16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意识到今天大多数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新”病毒,实际上仍是在其他宿主中繁衍了几个世纪的“老”病毒。如艾滋病、埃博拉、黄热病病毒,最初可能寄生在猴体内;裂谷热病毒存在于牛、羊和蚊子体内;汉坦病毒生存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只是这些致病原原先只潜伏在森林中,极少被外界所干扰,即便偶尔跑到人群中,也因很难适应人类宿主,而只停留在森林周围很小的人群范围中,其辐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因此,即使人们偶尔受到感染,也不会呈燎原之势,病毒很快就会自然消亡。然而,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入开发与不断征服,大量人群甚至深入森林内部作业,这就为病毒顺利传播开辟了道路,使得那些原本有局限性、呈特异性的病毒,有机会蔓延到城市等人类聚集区。并且,有些原已得到很好控制的传染病,也呈卷土重来之势。一系列新传染病的相继被发现,已令人们有所警觉—即便我们在与传染病的战斗中处于上风,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也终将永无止境。(二)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加强生物技术研发应用,正如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6···试读结束···...

    2023-02-08 生物安全柜厂家 生物安全运输箱

  • 《校园安全管理》贾水库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校园安全管理》【作者】贾水库编著【丛书名】全国校园安全管理者培训教材【页数】388【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07【ISBN号】978-7-5166-6179-6【价格】78.00【分类】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参考文献】贾水库编著.校园安全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校园安全管理》内容提要:《校园安全管理》内容试读盒多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概念一、校园安全校园安全狭义上讲是指学校能有效管理区域的安全,即概念上是在校园内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都平安,没有危险。但从广义上讲师生安全范围应包含师生活动所涉及的区域,从教育责任观点可以适度延伸扩大。因此,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以下简称“校园安全”)广义上讲应是指突然发生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内外危害师生员工安全的紧急事件与处理防范,包含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安全(危机)事件(事故)处置及安全管理现状等。二、校园安全形势截至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其中小学生及幼儿占54%、中学生占31%,85%以上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在我国51万余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中,共培养着10561.24万名小学生、8822.04万名中学生以及4713.88万名幼童。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安全事故中,校园事故占比最大,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据全国安全检查中调查发现,校内外突发安全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在各类突发安全事故中,90%以上是安全责任事故,其他加起来也不到10%。在各类突发安全责任事故中:50%的事故是因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的,近30%的事故是由于交通和校园暴力等原因引发的,还有近20%的事故因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一些学生的伤害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学校、政府、社会、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来避免和预防的,但由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存在着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够,特别是领导的安全教育观念滞后,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机制不完善,教师安全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教育经费缺失等,导致师生安全意识缺乏,特别是教职工和学生安全应急培训不能正常开展,学生自身防卫能力和安全行为能力较低等,极易造成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高发表明了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教育引导师生认真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同时要求各级党和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要求社会要更加关注校园安全,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障男,中小学生及幼儿生命安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同时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也是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确保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和稳定是党和政府确定的重大长期战略任务,更是广大全国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教育部指示精神,把学校安全工作做好。2013年12月6日,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之际,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搞好预案演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查错补漏纠弊,特别是确保不留死角盲区。”201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维护公共安全任务繁重。政法综治战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担,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又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2018年3月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要坚持生命至上,强化红线意识,完善防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2019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再一次指出:校园安全一定要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特别是落实领导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校园安全的指示精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好2017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号)文件精神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工作,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凡是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如天灾、人为加害、建筑物安全、或学生本身的错误作为如吸毒、霸凌、网络沉迷甚至犯罪等,都是教育系统“安全防范盒:多和防护”的重点,且这个防护范围不但包括校园内所有地方,有的甚至涉及校外;建构安全的校园环境不应只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社会各界及家庭,特别是学校的教职工、安全管理者及安保人员责任更加重大,同时也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构建起有效的体制机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守护好校园安全环境。第二节校园安全特点我国教育行政机构设置中,学校教育分为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两个部分,校园也相应分为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这两类校园是我国校园总称。虽然两类都是校园,但这两类校园在功能上有较大差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占到学生总数不到20%;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是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占到学生总数80%以上,虽然监护人是其父母,但学校对学生有保护职责。按照我国教育系统《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事故灾害类、网络和信息安全类、自然灾害类、考试泄密违规类及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其他类突发公共事件(如图1-1)。校园安全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高等学校安全社公事自会共故安卫灾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然灾考试泄密违他安生害害全类类类类类类图1-1校园安全公共突发事件分类校园虽然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校园不同于社会,又有其特殊性。与社会管理相比,一是管理方式不同,社会管理是开放式的,但高等学校是半封闭式管理,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二是校园内人员结构、基本素养、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等完全不同于社会。因此,校园安全在现实社会中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在:3摆一、多样性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包含了人、事、地、物、组织、网络等。校园又是社会有机组成部分,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既是社会人,又是校园人;教师和学生离开学校成为社会人,进入学校成为校园人;各类学校由于教师的知识层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层次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各类学校所涉及的安全问题种类也有其差异性。根据对某大城市2003~2013年十年来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事件(事故)案例研究分析统计,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事故)的种类有20多种,这些学校安全事件(事故)中有的对学校及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了较大危害和深远的影响。二、阶段性校园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其发生在校园内主要安全事件(事故)种类也有不同点。根据对某市近十年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事件(事故)研究分析统计得到:幼儿阶段校园安全事件(事故)95%以上主要表现为意外伤害事故;小学阶段安全事件(事故)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和溺水事故,但意外伤害事故仍为主要的,占比达到50%以上;初中阶段安全事件(事故)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意外伤害、交通事故、溺水、校园暴力(欺凌)等,但意外伤害事故也会占到40%左右;高中阶段安全事故(事件)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交通事故、溺水、校园暴力(欺凌)、网瘾引起的安全事故等;而大学阶段依次表现为治安刑事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及各类安全稳定事件等。其中大学阶段的治安刑事案件(主要是偷盗及被骗)占到80%以上。同时,在同一个城市中,由于城市、城郊区、农村地理位置及校园环境等差异问题,同一类型学校发生安全事件(事故)的频次顺序也有不同的变化等。因此在各类校园中,因所在学生年龄及学习的不同阶段,其校园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有所变化,有差异性也有其阶段性。三、破坏性与社会其他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特点一样,校园安全事件(事故)同样也具有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校园安全事件(事故)与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相比,校园内人员更为集中、密度更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其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又较弱,安全事件(事故)人为造成几盒:多率更高,更容易造成大量学生群死群伤,其安全事件(事故)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更为突出:校园内安全事件(事故)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和处置不当,容易引起学生迅速聚集,情绪激动,易于产生过激行为,破坏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正常秩序,并进而形成安全稳定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内,安全事件(事故)处置不好,极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和闲杂人员利用,客观上放大和加深危害性范围和程度,造成学校财产、声誉损失,引起社会反响。同时单一安全事件(事故)发生,也可能引起其他矛盾共同爆发,形成“涟漪效应”,甚至带来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四、突发性校园安全事件(事故)在某个校园内的发生,一般因某些教学、科研、运行等环节安全隐患没有被系统安全的排除,日积月累,使许多易形成安全事件(事故)的安全隐患汇集叠加一起,当其达到临界状态时,就有可能因某个安全隐患的导引而发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事故),如校园学生宿舍火灾、实验室有毒气体泄露、爆炸等。安全事件(事故)发生前都有一个安全隐患量的积累和叠加过程,最终演变为质的变化,最后以突发事件(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事件(事故)之所以发生的根源,往往是由于校园内某些主要安全隐患没有排查出、解决掉,处置好此类安全隐患,就成了这种安全事件(事故)突发变化的突破口。至于这个突破口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出现之后其又如何发展,其过程、趋势、实际规模以及具体时间和影响程度等都难以完全预测和有效把握。特别是校园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无法用常规规则进行判断,一切似乎都瞬息万变。五、敏感性敏感性是校园安全事件(事故)所特有的,主要由校园自身的人员结构、层次素质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所决定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是家庭的期望,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人群。学生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最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力呵护,未成年人在校园中出了安全问题,立即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再之,现在初高中学生政治嗅觉灵敏,思维活跃、对外联系广泛,具有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内发生了安全事件(事故),如果我们处置不当,很可能形成社会网络热点问题。因此,校园安全事件(事故)受社会关注程度最高,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厕男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内容因校园的不同而不同,每个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内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与校园本身所处地域、校址环境、建筑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都相关。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校址/校舍安全安全事件(事故)两类。思考与讨论题1.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简称校园)安全广义上指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的重要批示?3.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有哪些?4.校园安全的特点是什么?5.如何理解校园安全突发事件阶段性特点?···试读结束···...

    epub格式书籍 EPUB电子书

  • 《区块链安全技术》王剑锋,陈晓峰,王连海|(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区块链安全技术》【作者】王剑锋,陈晓峰,王连海【丛书名】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系列教材【出版社】西安: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2.05【ISBN号】978-7-5606-6395-1【价格】66.00【分类】区块链技术-安全技术【参考文献】王剑锋,陈晓峰,王连海.区块链安全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2.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区块链安全技术》内容提要:本书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基础密码理论和安全攻防技术展开论述。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及安全问题、区块链的密码学技术、区块链共识机制、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密码货币系统、区块链系统的攻击与防御等。本书从区块链基础密码学原语和共识机制入手,采用区块链“六层结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应用演变(比特币—以太坊—其他区块链应用)”框架对区块链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化阐述,有助于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掌握区块链系统安全技术体系。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区块链安全技术》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区块链(Blockchai)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和访问,保证数据存储完整性,具有可验证、防篡改、能溯源、去中心化等特性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在增加数据价值实现过程的透明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四,通过构建防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账本,建立起新的网络信任机制,实现数字资产在互联网上的高效流通,从而实现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2008年11月,区块链技术首次出现在中本聪(SatohiNakamoto)于密码学论坛上发表的比特币(Bitcoi)白皮书Bitcoi:APeer-to-PeerElectroicCahSytem一文。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块链式数据结构,并利用密码学方法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主要包括分布式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哈希Ha)算法、数字签名、隐私保护、跨链等关键技术。区块链以密码学基础理论技术为基础,同时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用新的信任机制构建安全数据计算环境,引发了数据工作模式的变革性发展。如图1.1所示,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主要的技术优势包括:集中存储分布式账本分布存储共识与激励一方维护多方维护智能合约外挂合约内置合约信息透明缺乏信任建立信任链式结构增删改查操作难以篡改基于数据库的传统记愿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图1.1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架构一是从集中式存储账本演进到分布式共享账本。区块链打破了原有的集中式记账,变成“全网共享”的分布式账本,参与记账的各方之间通过同步协调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支付和清结算效率。二是突破了传统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问题。网络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所有节点地位平等,通过点对点传输协议达成整体共识。。2区块链安全技术三是数据安全且难以篡改。每个区块的数据都会通过非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并分布式同步到所有节点,确保任何节点停止工作都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作。1.1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货币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社会摆脱了物物交换的束缚,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是最初的贝壳、布帛等实物,还是后来以金、银等为代表的金属货币,乃至再后来的纸币、数字货币等全新的货币形态,其本质都是建立价值交换与传递体系。数字货币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存储、支付和流通,具有使用简便、可靠、安全等优点。现阶段数字货币通常以银行为媒介,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然而,设计一种实用化的数字货币绝非易事,其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完成价值转移。由于数字货币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因此,简单地发送数字货币无法实现价值转移(这一点不同于纸币的流通)。为了防止同一个数字货币被重复使用,银行往往要作为可信第三方出现。在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下,设计一个安全的数字货币系统仍然是一个难题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提出了第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一比特币。比特币是根据特定的算法计算产生的,不依靠特定的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确认并记录所有交易行为,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造成币值混乱。比特币使用密码学来保证货币流通的安全性,确保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用户使用,保证了货币所有权和交易匿名性。1.1.1区块链简介区块链技术最早出现于比特币中,作为比特币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用于实现分布式记账功能。令人惊讶的是,比特币看似简单的系统结构在无中心模式下一直保持稳定运行,从未发生严重的系统事故。随着比特币的流行,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发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革新浪潮。首先,区块链采用独特的“块+链”式数据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将特定时间内的全部交易单组合成一个个数据块,并通过哈希运算形成有序的链表结构,从而保证了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其次,区块链系统中的账本在整个网络的(完整)节点之间进行同步共享,系统中每产生一笔交易,都会被广播至各个节点,并由节点上的矿工进行验证和更新记录。再次,区块链系统是公开透明的。系统中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对等的,可以自由加入或者离开,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管理节点或者第三方仲裁,从而使得系统不会因为少数节点的崩溃而影响账本信息的完整性。最后,区块链引入了共识机制,通过采用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权益证明(ProofofStake,,PoS))、拜占庭容错(ByzatieFaultTolerace,.BFT)等共识机制使所有节点严格按照事先约定的合约或者规则执行并最终达成共识,解决了互不信任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区块链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在开放的不可信环境下进行价值传递的新型机制,是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基础性技术。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下一第一章绪论…3·代具有颠覆性的核心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区块链在金融、医疗、司法存证、供应链等行业中的应用正在加速推进。区块链特有的去中心化等优势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不久的将来,区块链将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1.1.2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潮到公钥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理论,其底层的核心技术包括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点对点网络、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在区块链技术兴起之前,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环境。区块链看起来似乎是已有技术的简单组合,但这并不能削弱区块链技术的贡献,其原创性的去中心化思想彻底颠覆了人们之前对电子货币的认知,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可编程密码货币、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社会3个阶段,也分别称为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2.0时代、区块链3.0时代。1.区块链1.0时代(2009一2012年)2009年1月,比特币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比特币网络的正式诞生。简单来讲就是将区块式交易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哈希运算并广播给全网用户,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公开透明且防篡改。随着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来,区块链1.0时代正式开启。在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的应用主要聚焦在密码货币领域,典型代表包括比特币、莱特币Litecoi)等,因此也被称为可编程密码货币时代。比特币的出现带来了数字支付系统的革新,它是一种全新的、低成本的、去中心化的数字支付系统,使货币交易不再受时间、地点、国家的限制。2010年5月22日,程序员LazloHayec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2个价值25美元的披萨,这是史上首笔比特币与实物的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比特币等密码货币的流行使人们开始关注区块链,这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比特币系统是一个专为密码货币设计的专用系统,其对于密码货币之外的应用场景支持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普及。2.区块链2.0时代(2013一2017年)2013年起,随着以太坊(Ethereum)8]平台的兴起,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本质是将区块链当作一个可编程的分布式信用基础设施,对金融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使得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从单一的密码货币领域拓展到了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如股票、保险、清算等。因此,区块链2.0时代也被称为可编程金融时代。区块链2.0时代最大的标志是智能合约的引入,极大地拓展了区块链的应用领域,降低了社会生产环节的信任建立与协作成本,提高了行业间的协同效率。同时,众多新的共识机制的提出,使得区块链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以太坊采用的PoS共识算法将出块时间降低到了秒级,为区块链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3.区块链3.0时代(2018年至今)》随着智能合约的加入,区块链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潜力被不断发掘,人们把超越4区块链安全技术密码货币和金融范畴的区块链应用统称为区块链3.0时代,'也叫作可编程社会时代。区块链3.0时代可以为各种行业提供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不再依靠第三方机构获取信任或者建立信任,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包括在司法、医疗、物流等各个领域,可以解决信任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3.0时代对区块链各方面性能的要求均远高于前两个时代,尚未出现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块链3.0平台。但是,区块链3.0时代未来的发展必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整个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2区块链的分类根据区块链网络中心化程度的不同,分化出三类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区块链:(I)公有链(PuicBlockchai):全网公开,无用户授权机制的区块链。(2)联盟链(CoortiumBlockchai)9或行业链:允许授权的节点加入网络,可根据权限查看信息,往往被用于机构间的区块链。(3)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o:所有网络中的节点都掌握在一家机构中。联盟链和私有链统称为许可链,公有链称为非许可链。区块链的分类及各类区块链的结构如图1.2所示。区块链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公开节点公开节点授权节点公开节点授权节点授权节点权节·任何节点都是向任何人开放的·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单机构享有使用权和控制权·任何人均可自由加入和退出·加入和退出需经过联盟授权·权利完全控制在一个组织中图1.2区块链的分类及各类区块链的结构示意图1.公有链公有链是任何人都可读取、发送交易且交易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共识过程的区块链。公有链作为中心化或者准中心化信任的替代物,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形式。公有链适用于密码数字货币、金融交易系统等需要公众参与、保证数据公开透明的系统。公有链的安全通过PoW机制、PoS机制或授权权益证明(DelegatedProofofStake,DPoS)等方式维护,遵循每个人可从中获取与共识过程作出贡献成正比的经济奖励的一般原则,有效结合了密码学和激励机制,保证了公有链的安全。目前典型的公有链平台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第一章绪论·5公有链保护用户免受开发者的影响,其开放性可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公有链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需保护数据隐私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其完全透明公开导致无法保护数据隐私,其不可更改性将降低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公有链存在公共区块交易费用较高、确认速度慢等弊端。2.联盟链联盟链是指由若干利益相关的组织或机构组成联盟,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组织或机构都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例如,15个金融机构组成的共同体构建了联盟链,每个机构运行一个节点,且为使每个区块生效,区块链系统需要获得其中10个机构的确认,即达到23确认率才可确认区块。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联盟链采用多中心化,可以极大改善系统信任问题,可以联合多企业共存的行业,对产业或国家的特定清算、结算有较大改善,可以降低两地结算的成本和时间,比现有的系统简单且效率更高。同时,联盟链继承中心化的优点,易进行控制权限设定,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一体化模式,并将之应用到企业的服务上。一旦企业建立自己的私链、行业之间建立联盟链,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会更简单。但行业不同可能存在需求不同,导致实现难度非常大。例如,金融行业既要在各个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又要使企业的金融交易信息和数据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一些安全风险需要有效过滤,敏感信息需要有效保护,此时私有链与联盟链就具有很大作用。典型的联盟链平台有超级账本(Hyerledger)、Quorum和R3CEV等。3.私有链私有链对数据的写入权限仅掌握在一个私有组织内部,其数据的读取权限不对外公开或者由组织来控制开放程度。私有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节点之间可以很好地连接,故障可以迅速通过人工干预来修复,并允许使用共识算法减少区块上链时间,从而达到节省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此外,私有链节点均已知,攻击风险较低,且其读取权限受到限制,可以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但同时存在一定的中心化系统的弊端。私有链通常是个人或公司内部搭建的链,典型的私有链平台有ydrachai、EriIdutrie等。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对比如表1.1所示。表1.1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对比项目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参与者任何人自由进出联盟成员链的私有者共识机制PoW/PoS/DPoS等PBFT等Raft等记账人所有参与者联盟成员协商确定链的所有者自定义激励机制需要可选不需要中心化程度去中心化多中心化(多)中心化突出特点信用的自创建效率高、成本优化内部透明、安全、可追溯承载能力(笔/秒)3~201000100001000~200000典型场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支付、结算等内部审计和管理代表项目比特币、以太坊Hyerledger、R3CEV、QuorumHydrachai,EriIdutrie·6.区块链安全技术1.3区块链的层次结构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6个部分组成的(见图1.3),各层相互配合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其中,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是构建区块链系统的必要元素,缺少任何一层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应用层数字钱包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可偏程社会合约层运行环境脚本语言合约脚本激励层代币发行机制代币分配机制共识层PoWPoSDPoSPBFT其他工作量证明网络层P2P网格访问控制广播传输机制育签名坏签名同态加密数据层零知识证明Merkle树书对称加密图13区块链的层次结构1.数据层数据层是区块链最底层的数据结构,旨在规范各分布式节点生成结构一致的区块,并形成特定的链式区块账本,从而保证存储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账户与交易的安全性等。在区块生成过程中,每个节点通过一致的哈希算法和Mkle树数据结构,将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交易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Timetam)的数据区块中,并链接到当前最长的主链上。同时,该过程还涉及账户模型、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等多种密码学算法和技术,以保证交易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进行。2.网络层网络层的本质是P2P(PeertoPeer)网络2,主要通过P2P技术实现分布式网络的机制。网络层包括P2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网络层中的节点既接收信息,也产生信息,节点间通过维护共同的区块链以保持通信。网络层的每个节点都可创造新区块,新区块以广播形式通知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收到新区块并验证该区块,当区块链网络中超过一半用户验证通过后,新区块可被添加至主链,从而达到全网共同维护同一个“账本”的效果。3.共识层共识层主要包含共识算法以及共识机制。针对区块数据,能让高度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高效地达成共识,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区块链社群的治理机制。现有的共识算法已超过数十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权益授···试读结束···...

    2023-02-08 区块链王勇 区块链王鸣

  • 《漫画儿童安全 交通安全》王维浩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漫画儿童安全交通安全》【作者】王维浩编著【页数】100【出版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110-10302-9【价格】118.00(全4册)【分类】安全教育-儿童读物-交通安全教育-儿童读物【参考文献】王维浩编著.漫画儿童安全交通安全.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漫画儿童安全交通安全》内容提要:《漫画儿童安全交通安全》内容试读强西儿童全交通安全玉维洁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漫画儿童安全.交通安全/王维浩编著.-一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2.1ISBN978-7-110-10302-9I.①漫…Ⅱ.①王…Ⅲ.①安全教育一儿童读物②交通安全教育-儿童读物N.①X956-49②X951-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194764号序张咏梅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高级传讯顾问、中国项目专员前几年,有企业邀请我去给他们的员工讲儿童伤害预防讲座,其初衷也多半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近些年,随着网络信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儿童伤害信息尽显眼前。一时间,儿童安全话题成了人人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被广泛讨论。无论是网络上的新闻热点,还是两会上代表们踊跃发声的提案,都对中国儿童安全的教育倾注了深情。由此,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儿童安全培训”列为重要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福利馈赠,而是将此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此的受重视程度,可以说,中国的孩子们,有福了。十年前,我有幸成为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高级传讯顾问,专注于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数据研究和常识传播工作,在每天大量的伤害信息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意外发生都是有共性规律可循的。比如暑期是儿童溺水高发期;燃气中毒或烧烫伤是年底到春节期间发生最多的伤害类型;幼童发生高楼坠亡的起因多和看护缺失有关;而因盲区造成的汽车碾压意外,也多因孩子跑过马路所致。由此,做好儿童伤害预防的重要工作,就是学习基本常识、了解事件本质、注重行为培养。这套书的出版,定位于学生人群,文风、画风和游戏的设计,都贴近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众所周知,做安全教育有个难点,就是人群定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宣讲的方式和内容截然不同。比如0~3岁的宝宝,处在感知世界最丰富的年龄段,家长的教育应侧重于如何帮助他们建设家中的安全环境。4~6岁的幼童,开始了社会交往,不安于居室,放眼于户外,父母要多用游戏互动的方式来进行亲子教育,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危险的定义。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安全教育也是有区分的。普及形式由游戏体验到实训学习,都需要建立一整套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这套书很好地抓住了小学至初中阶段儿童的行为和认知特点,侧重行为指导。比如,校园安全部分,将课间容易发生的冲撞、打闹等充满隐患的行为单列出来,明确正确的行为指导,以正视听;生活场景中,将孩子们容易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危险行为列举出来,比如乘坐自动扶梯的错误姿势等;健康生活场景里,一些生活的急救小常识也非常实用;在交通安全方面,青少年更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每年我国因道路伤害致死致残的儿童,有近2.2万人之多。道路伤害是1~14岁中国儿童第二位死因,是15~19岁少年第一位死因。而步行和乘坐机动车是发生交通意外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规范儿童的步行习惯,比如专心走路、不要戴耳机、不低头看手机等,是避免伤害的重要一课。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创建者一美国华盛顿儿童医学中心烧伤科医生马丁博士曾说:“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在传播儿童安全教育的十多年中,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来自生活中的伤害,看似属于意外,其实99%都是可以预防的。认识到环境对伤害发生的影响就会从源头杜绝隐患发生;了解到行为对伤害结果的影响就会主动改过自新,养成好习惯,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希望更多的孩子从这套书中学到安全常识,注重改变陋习,真正实现平安一生。K5···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漫画阅读器 epub漫画下载

  • 《5G+网络空间安全》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5G+网络空间安全》【作者】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丛书名】中国通信学会5G+行业应用培训指导用书【页数】137【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111-69967-5【价格】69.00【分类】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安全【参考文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5G+网络空间安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5G+网络空间安全》内容提要:本书作为“中国通信学会5G+行业应用培训指导用书”之一,针对5G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结合5G应用展开讨论。全书共6章,分别对5G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5G网络的核心技术、新基建体系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需求、5G背景下的安全策略、基于5G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技术、5G新生态下的新兴安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5G+网络空间安全》内容试读第1章什么是5G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都可以通过标志性能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定义。其中,1G采用频分多址(FrequecyDiviioMultileAcee,FDMA),只能提供模拟语音业务;2G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imeDiviioMultileAcce,.TDMA),可提供数字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3G以码分多址(CodeDiviioMultileAcce,CDMA)为技术特征,用户峰值速率达到2Mit/至数十Mi/,可以支持多媒体数据业务;4G以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alFrequecyDiviioMultileAcce,OFDMA)技术为核心,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O0Gi/~1Gi/,能够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移动通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5G应运而生。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可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0015G+网络空间安全1.15G的前世今生用户通信需求的提升和通信技术的革新是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原动力。1980年至今,人类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1G到5G的演进,如图1-1所示。通信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效率。本部分将回顾移动通信技术从1G向5G演进的过程,主要介绍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不足。a1G2G3G4GLTE5G模拟语音数字语音移动宽带更快更好●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10年代20世纪20年代图1-1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1.1G为了满足“动中通”的业务需求,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移动”能力与“通信”能力的结合,树立了移动通信系统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并拉开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序幕。1G采用模拟调制和频分多址技术,主要为用户提供模拟语音通信业务。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全球第一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同年在全美推广。1G在全美推广后,全球其他各国紧追其后,纷纷建立了本国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国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英国的TACS(TotalAcceCommuicatioSytem)通信制式,并在1987年正式建成后投入商用。在调制方式上,1G采用了模拟调制技术,这导致系统只支持传输语音信号而无法支持数字业务,直接限制了1G的大规模使用。此外,1G移动通信系统还002第1章什么是5G存在其他明显不足,如系统容量有限、传输稳定性差、终端笨重和保密性差(如串号、盗号等现象)。因此,中国的1G网络于1999年正式关闭,准备迎接2G数字通信时代的到来。1G通信终端如图1-2所示。2.2G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了从模拟体制向数字体制的全面过渡,是人类通信史上一次极大的飞跃。与1G所采用的模拟调制技术不同,2G采用数字调制方式,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原始信号被转化为“0”或“1”的二进制编码。数字调制方式的引入为2G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统容量较1G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992年,2GGSM图1-21G通信终端(“大哥大”)(GloalSytemforMoileCommuicatio,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最初在欧洲商用,世界上第一款支持GSM制式的手机也随之诞生,即诺基亚7110型号手机,如图1一3所示。然而,由于国际上2G移动通信标准不完全统一,因此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漫游(即无法实现全球漫游)。此外,2G的通信系统因带宽有限,而无法提供如移动多媒体等高速率业务。如今,随着3G、4G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中国三大运营商在部分省份已陆续关闭2G业务。图1-3诺基亚7110型号手机0035G+网络空间安全3.3G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高带宽和CDMA技术,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安全性强且能耗低等优点。在日益丰富的业务需求驱动下,相比于1G和2G,3G的重要改变是通过3G智能手机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全面结合,从而构建了可以传输图像和音乐等媒体的全新通信系统。至此,高数据速率和大带宽支持成为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重要指标。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需要更多、更快的数据流量。3G虽开启了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大门,但仍然无法满足音视频等高数据量业务的快速传输需求。4.4G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稳定性,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入高速互联网的需求,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支撑。4G将无线局域网(WLAN)与3G技术相结合,通过不断优化和技术创新,使得图片、视频和文件下载时的速度最高可达到几十Mit/,为移动互联生活带来更佳的体验。4GLTE(长期演进技术)是3G的演进,该技术增强了3G的空中接人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leIutMultileOutut,MIMO)】技术提升了无线网络的传输能力。其中,ODM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以及抗衰落能力;MMO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容量,有效提升信号传输的速率及稳定性。同时,4GLTE采用了eNodeB构成的单层接入网结构,有利于减少接入时延,并压缩网络建设与运营的成本。总体来说,4G满足了人们绝大部分的通信需求,优化了网络在信息化生活中的体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然而,4G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例如4G无法解决海量物联网设备同时接入等问题,这就催生了5G的到来。5.5G在4G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渗透到了垂直行业,把传统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hacedMoileBroadBad,eMBB)场景004第1章什么是5G延拓至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iveMachie-tyeCommuicatio,mMTC)场景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leadLow---latecyCommuicatio,URLLC)场景。基于大规模多入多出(MaiveMIMO)、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Wave)传输、多连接(MultileCoectivity,MC)等技术,5G实现了峰值速率、用户体验数据速率、频谱效率、移动性管理、时延、连接密度、网络能效、区域业务容量等性能的全方位提升。5G的到来可改变信息交互的方式,而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5G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G到5G可提供业务的变化如图1-4所示。1991199820082020品235短信短信互联网接入短信互联网接入短信互联网接入■视频超高清智能视频家居图1-42G到5G可提供业务的变化1.25G有什么新特性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5G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的技术上。本部分将介绍5G的应用场景、无线和网络技术,以及应用场景与无线和网络技术间的关系。1.5G新应用场景5G可应对多样化应用场景下差异化性能指标带来的挑战,不同应用场景面临的性能挑战有所不同,用户体验速率、流量密度、时延、能效和连接数都是不0055C+网络空间安全同场景的挑战性指标。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及挑战出发,可归纳出四个5G主要应用场景,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超可靠低时延。其中,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这两个应用场景主要满足各类用户现在及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它们也是传统的4G的主要应用场景。而低功耗大连接和高可靠低时延场景主要面向物联网业务,是5G新拓展的场景,重点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支持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应用的问题(1)连续广域覆盖连续广域覆盖是移动通信最基本的覆盖方式。它以保证用户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目标,为用户提供无缝的、高速的业务体验。该场景的主要挑战在于随时随地(包括小区边缘、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为用户提供1O0Mi/以上的用户体验速率。(2)热点高容量热点高容量主要面向局部热点区域,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1Gi/的用户体验速率、数十Git/峰值速率和数十Tit/(·km2)的流量密度需求是该场景面临的主要挑战。(3)低功耗大连接低功耗大连接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领域,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这类场景的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不仅要求网络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km2连接密度指标要求,而且还要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4)超可靠低时延超可靠低时延主要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这类特殊应用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标要求,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5G应用场景下的关键指标见表1-1。表1-15G应用场景的关键指标应用场景关键挑战连续广域覆盖100Mit/用户体验速率用户体验速率:1Gi/热点高容量峰值速率:数十Gi/流量密度:数十Ti/(·km2)006···试读结束···...

    2023-02-08 5个铺北8本的不得不爱

  • 《学校安全》龚琬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校安全》【作者】龚琬岚【页数】323【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0【ISBN号】978-7-5020-8905-4【价格】58.00【分类】学校管理-安全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龚琬岚.学校安全.应急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学校安全》内容提要:本书力求对学校安全及其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给出通俗化、具象化的介绍和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希望能对我国学校安全的政策完善、实际工作、理论学习等有所帮助,对从事学校安全工作、参与学校安全建设和管理、或对学校安全作出贡献的各位同仁与伙伴有所裨益。书中具体分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安全风险评估等数章内容。《学校安全》内容试读第一章学校安全管理第一章学校安全管理⊙拓扑图学校安全管理的界定和范围学校安全管理概论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建设义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成效和问题学校安全风险学校安全风险管理概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1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环境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中都O本章概平要学校安全是指学校的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校园安全稳定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稳定等安全状态,以及相关主体解决学校安全问题、防控与管理学校安全风险、应对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等安全能力。学校安全管理,旨在针对学校安全的风险和问题,以确保学校安全为目标,围绕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治理、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责明1学校安全确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处置和保障体系,形成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较高、保障机制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第一节学校安全管理概论一、学校安全管理的界定和范围(一)学校安全的界定和范围学校安全是指学校的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校园安全稳定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稳定等安全状态,以及相关主体解决学校安全问题、防控与管理学校安全风险、应对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等安全能力。学校安全的内涵应包含安全状态和安全能力两个层次的内容。学校安全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设备设施安全、教学实验安全、学生活动安全、学生欺凌和暴力、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网络信息安全等。学校安全问题是指可能对学校师生造成人身伤害、健康威胁、财产受损,或对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威胁,或造成教育领域社会舆论风险、意识形态安全、社会负面影响的问题。学校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涉及教育的重大突发事件,包括影响和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考试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学校治安、刑事案件、师德败坏等事件」本书中的学校主要是指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或认可的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高等院校、校外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作参考。(二)学校安全管理的界定和范围学校安全管理是指针对学校安全的风险和问题,以确保学校安全为目标,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治理、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责明确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处置和保障体系,形成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较高、保障机2第一章学校安全管理制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切实保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师生和学校合法权益,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稳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及其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构建学校安全领导组织体系,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2)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3)构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4)构建学校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提高安全预防水平(5)构建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提升安全隐患治理能力。(6)构建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7)建立学校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机制,营造校园安全环境。(8)建立学校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建设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同时各地也积极作为,从“平安校园”整体建设和学校安全高危风险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第一,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国家法律的出台并修订更新。典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国家法律也对学校安全提出了相应的专项要求。第二,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党和国家的专项政策文件和阶段性要求。典型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第三,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部门规章的出台并修订更新。典型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加快推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3学校安全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4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2015年)、《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4〕4号)、《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2013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010〕160号)、《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基一厅〔2014〕2号)、《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第四,学校安全建设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典型包括《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一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T3976一2014)、《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GB30533一2014)、《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GB/T38716一2020)、《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GA/T1215一2014)、《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772一2020)等。第五,学校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典型包括《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市政府京政字〔2019〕17号批准施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规〔2019〕2号)、《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评定规范》(DB510100/T222一2017)、《关于开展“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和“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等。三、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成效和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及周边安全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成效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至今,党和国家为提高学校安全水平、保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学校安全从应急处置、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应急预案、教育培训等重要方面作出翔实规第一章学校安全管理定和具体要求。全国各地结合实际需求和条件,也在不断重视和积极推进学校安全的建设与管理。第一,积极对标中央,出台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实施细则。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的基础,全国大部分省市县为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有关政策要求,出台了有关规定或实施细则。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大部分地方省市教育部门均从制度层面出台了本行政层级的有关规定、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操作细则等:对于文件要求中的相关管理制度、机制、政策等,也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建设和完善的纸面要求并逐步推进落实。通过对政策文件的研究可发现,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本行政层级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等。第二,持续开展“平安校园”等级创建考评工作,促进学校安全落地。“平安校园”的创建和考评既是保障落实学校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学校安全政策落实的重要途径。其将学校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地方实际转化为创建标准和考评指标,对推动安全学校的建设提供定量化、精细化、可视化的要求。目前在全国多地均已开展并形成逐年优化和深入的良好趋势。第三,加大经费投入,有效改善硬件设施和物防技防水平。用于改善校园各类硬件设施和学校安全物防技防水平的经费不断增多,这能够切实提升学校重点场所、关键部位的安全水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一2012)等文件对学校安全物防技防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教学楼、校舍、操场、校车、食堂等关键部位和重点场所,中央出台了相关专项政策要求。对此,全国多地通过加大经费投人,使硬件设施和物防技防水平达标,切实有效消除和防范了大量意外伤害和安全生产类的学校安全事件。第四,将校内(校方、师生)和校外(政府、家长、社会等)全主体的学校安全责任精细化,并付诸绩效考核,确保责任“压深压实”。编制学校安全的无缝隙责任网络,现有的相关经验做法是:一是依法依规全面落实“党委主导、政府主领、部门主抓、属地主管、学校主责”的机制,尤其是厘清相关部门职责、夯实属地管理责任、细化校内岗位职责,形成多主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创建政府、学校、家庭、市场、第三方及其他社学校安全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协同治理的共建共治机制;三是针对“责任缝隙”和“监管盲区”的学校安全问题设置“有牵头、有配合、有兜底”的管理机制,甚至允许责任“交叉重叠”,以形成“无缝衔接”,规避“奶酪漏洞效应”。第五,引入双重预防机制,将风险防控建成体系、落到实处。学校安全领域引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并落到实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近年来,随着“全域”安全生产理念的深化和安全发展城市的建设,全国多地在教育领域引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二)我国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虽然多数地方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的水平,但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学校安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和问题。第一,客观的经济社会原因导致学校安全存在个别“顽疾”。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城乡差距、校际差别、民办与公办的区别等原因,导致学校安全管理存在个别“顽疾”难消除。典型问题包括:一是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等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的问题:二是不同学校安保力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而存在差距的问题;三是无证幼儿园、幼儿看护点的问题等。第二,因人、财、物等客观条件不足,上级政策难以有效落实。中央和省级(甚至市级)部门虽根据实际需要出台了大量学校安全的相关文件,但在基层落实中可能存在因客观条件(人、财、物等)不足而难落实的问题。突出表现:一是财政难以完全满足学校硬件设施和物防技防等达标建设的要求,新建学校幼儿园需要经费,旧校舍改造需要经费,人防、技防、物防的完善和更新也需要经费,但客观上,财政经费的总额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二是专项经费难落实,在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列支里没有针对学校安全板块的专门的、明细的列支项,当学校排查出安全隐患且亟待整改,或者学校发现好的安全管理或教育方案且需要引入推广时,由于找不到经费出处而只能不了了之;三是照搬照抄上级政策要求,即使是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仍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员、资金、专业技术等,最终难以“保质保量”完成所有工作任务。···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电子书 epub出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 【PDF】避税2 唯一安全的方法|百度网盘下载

    法律类书籍整理,打包全部99/永久,完整目录(点击打开),客服微信:diqiure010101【PDF】避税2唯一安全的方法...

    2023-02-07

  • Z6174-安卓应用安全进阶培训班|百度网盘下载

    Adroid应用安全高级培训班官方999.0《Z6174-Adroid应用安全高级培训班》]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额提成,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任意课程快速联购,所有加密课程都可以准备如何确定您的佣金比例?专属佣金以后台实际显示为准,默认佣金可在右上角查看...

    2023-02-07 赏金猎人教学 赏金猎人招募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