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第2版》李飞,吴春旺,王敏|(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第2版》【作者】李飞,吴春旺,王敏【页数】262【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2【ISBN号】978-7-5606-6049-3【价格】40.00【分类】信息安全-安全技术【参考文献】李飞,吴春旺,王敏.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第2版》内容提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用效果不错,相对简单些……《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对信息的开发、控制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间利用、争夺的重要内容;同时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上升,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同样因此而日益突出和被各国高度重视。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因此,信息是主观世界联系客观世界的桥梁。在客观世界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而正是这些信息使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事物。信息的特征如下:·普遍性和可识别性。·储存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和可共享性。·增值性和可开发性。·可控性和多效用性。此外,信息还具有转换性、可传递性、独立性和可继承性等特征。同时,信息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资源功能、启迪功能、教育功能、方法论功能、娱乐功能和奥论功能等。信息的这些社会功能都是由信息的基本特征所决定和派生的。由此,可以看到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性!1.2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责任。当前,网络空间已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多个国家纷纷制定网络政策,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打击各种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网络空间治理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近几年新出现的概念,它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关系,需要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2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1.2.1信息安全的定义与特征“信息安全”没有公认和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的论述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指具体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二是指某一特定信息体系(例如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的安全。但现在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两种定义均失之于其范畴过窄,目前公认的“信息安全”的定义为:(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因为信息安全,首先应该是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信息化状态是否处于自控之下,是否稳定的问题;其次才是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在网络出现以前,信息安全指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控性的保护一面向数据的安全。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安全除了上述概念以外,其内涵又扩展到面向用户的安全一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这两者结合就是现代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因此,在现代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中,信息安全包括面向数据的安全和面向用户的安全,即信息安全是指信息在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并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因此,信息安全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也不能供其使用的特性。(2)完整性:信息未经授权不被修改、不被破坏、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3)可用性: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要求顺序使用信息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信息及相关资产。(4)可控性:授权机构对信息的内容及传播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以及传播方式。(5)可审查性:在信息交流过程结束后,通信双方不能抵赖曾经做出的行为,也不能否认曾经接收到对方信息的特性。由此,信息安全应包含三层含义:(1)系统安全(实体安全),即系统运行的安全性。(2)系统中信息的安全,即通过控制用户权限、数据加密等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者获取和篡改。(3)管理安全,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资源和系统运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管理。1.2.2网络安全的定义与特征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下。1.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因为目前的公用通信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和威胁。从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等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即网络上信息保存、传输的安全,指网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3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和抵赖等手段损害和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同时也希望当用户的信息保存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中时,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和破坏。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及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从安全保密部门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其通过网络泄露,避免由于这类信息的泄露对社会产生危害,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由此,网络安全应包含四层含义:(1)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其本质上是保护系统的合法操作和正常运行。包括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保护,法律、政策的保护,计算机结构设计上的安全性考虑,硬件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电磁信息泄露的防护等。它侧重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因电磁泄漏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3)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即信息传播中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技术。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后的不良后果,避免公用通信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本质上是维护道德、法则或国家利益。(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网络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和诈骗等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由此可见,网络安全与其所保护的信息对象有关,本质上是在信息的安全期内保证其在网络上流动时或静态存储时不被非法用户所访问,但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因此,网络安全的结构层次包括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和安全服务。2.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1)保密性:网络上的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只供合法用户使用的特性。(2)完整性: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即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3)可用性: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即可以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网络环境下的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4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攻击。(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的能力。因此,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包括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1.2.3网络空间(Cyerace)安全网络空间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网络空间一词是控制论(cyeretic)和空间(ace)两个词的组合,是由居住在加拿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发表于《OMNI》杂志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igChrome)》中首次提出来的。Cyerace的译法繁多,有人将它译作“网络空间”,更有“异次元空间”“多维信息空间”“电脑空间”“网络空间”等译法。目前在国内信息安全界一般翻译为网络空间,它是自然空间中的一个域,由网络、电磁场以及人在其中的信息交互共同组成,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和外太空之后人类生存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理论最早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实质就是指网络电磁空间。进人21世纪,随着网络以指数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创造出人类活动的第五维空间一网络电磁空间,传统的战争形态及战争观由此发生了急剧变化。崭新形态的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军事和网络外交等形成了新空间的道道风景,催生了网络战的闪亮登场。由此可见,网络空间是一个广泛、无所不在的网络(UiquitouadPervaiveNetwork)。网络空间具有四大特性:(1)网络融合性:融合了互联网、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物联网(IoT)等。(2)终端多样性:智能手机、电视、PC、iPad等都可成为终端。(3)内容多样化:内容涉及云计算、社交网络、对等网络服务等。(4)领域广泛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应用领域。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多路由、多节点的特性为我们带来了一条“无形但有界”的复杂“新疆界”,其“边境线”根据网络建设能力、利用能力和控制能力大小而划分,即“网络疆域=已建网络十控制网络一被控网络”,它是变化的、非线性的,在实时对抗中此消彼长。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维护国家第五维空间安全的“边境线”就要延伸到哪里。智慧地球、网络云将全球连为一体,网络空间的对抗将是全球性、高速性、大范围的对抗,网络空间的博弈以网络为中心,以信息为主导。防的是基础网络、信息数据、心理认知和社会领域不受侵犯;打的是基于“芯片”直接瘫痪敌人战争基础和战争潜力的“比特战”;拼的是智力而不是体力,是让对手失能,而不是流血。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形成全局性战略威慑能力和复杂网络电磁环境掌控能力,加强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的力量建设,构建优势互补、联合一体的全球化战略布局。1.3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网络世界里,网络中的安全漏洞无处不在。即便旧的安全漏洞补上了,新的安全漏洞又将不断涌现。网络攻击正是利用这些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系统和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5资源进行攻击。目前,主要有10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1)信息应用系统与网络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因而网络安全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建立可信的网络信息环境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2)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日益增多,不仅技术上有漏洞,管理上也有漏洞。(3)恶意代码危害性高。恶意代码通过网络途径广泛扩散,其不良影响越来越大。(4)网络攻击技术日趋复杂,而攻击操作容易完成,攻击工具广为流行。(⑤)网络安全建设缺乏规范操作,常常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进行维护,导致信息安全共享难度递增,并留下安全隐患。(6)网络系统有着种类繁多的安全认证方式,一方面使得用户应用时不方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7)国内信息化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人。(8)网络系统中软、硬件产品的单一性,易造成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别是网络蠕虫安全事件的发生。(9)网络安全建设涉及人员众多,安全性和易用性特别难以平衡。(10)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主要包括:①用户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例如,选取弱口令,使得攻击者从远程即可直接控制主机。②网络服务配置不当,开放了过多的网络服务。例如,网络边界没有过滤掉恶意数据包或切断网络连接,允许外部网络的主机直接Pig内部网主机,允许建立空连接。③安装有漏洞的软件包。④选用缺省配置。例如,网络设备的口令直接用厂家的缺省配置。⑤网络系统中软件不打补丁或补丁不全⑥网络安全敏感信息泄露。例如DNS服务信息泄露。⑦网络安全防范缺乏体系。⑧网络信息资产不明,缺乏分类、分级处理。·⑨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单一,缺乏统一分析与管理平台。⑩重技术,轻管理。例如,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策略、安全组织及安全规范。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造成网络攻击技术的泛滥。目前,对计算机用户来说,最大的安全威胁主要是黑客技术和病毒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的网络安全威胁治理下,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以下简称DDoS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以下简称APT攻击)、漏洞威胁、数据安全隐患、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网络黑灰色产业链(以下简称黑灰产)、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威胁总体下降,但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治理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其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1)DDoS攻击频发,攻击目的性明确。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CNCERT/CC)发布的《我国DDoS攻击资源月度分析报告》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境内控制端、反射服务器等资源按月变化速度加快,消亡率明显上升,新增率降低,可被利用的资源活跃时间和数量明显减少。。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在治理行动的持续高压下,DDoS攻击资源大量向境外迁移,DDoS攻击的控制端数量和来自境外的反射攻击流量的占比均超过90%。攻击我国目标的大规模DDoS攻击事件中,来自境外的流量占比超过50%。所攻击的对象主要是我国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的信息系统,同时发生攻击流量峰值超过10G/的大流量攻击事件同比增加幅度较大。随着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接人网络,其安全性必然会给网络安全的防御和治理带来更多困难。由于我国加大了对威胁大的恶意程序控制的物联网僵尸网络控制端的治理力度,物联网僵尸网络控制端消亡速度加快且活跃时间普遍较短,难以形成较大的控制规模。尽管如此,在监测发现的僵尸网络控制端中,物联网僵尸网络控制端数量占比仍超过50%,其参与发起的DDoS攻击的次数占比也超过50%。(2)APT攻击猖獗,向各重要行业领域渗透。近年来,投递高诱惑性钓鱼邮件是大部分APT组织常用技术手段。CNCERT/CC监测到重要党政机关部门遭受钓鱼邮件攻击数量月均4万余次,其中携带漏洞利用恶意代码的Oce文档成为主要载荷。例如“海莲花”组织利用境外代理服务器为跳板,持续对我国党政机关和重要行业发起钓鱼邮件攻击,被攻击单位涉及数十个重要行业、近百个单位和数百个目标。随着近年来APT攻击手段的不断披露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我国重要行业部门对钓鱼邮件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通过比对钓鱼邮件攻击目标与最终被控目标,发现90%以上的鱼叉钓鱼邮件可以被用户识别发现。近年来,境外APT组织持续发起对我国的攻击,尤其在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更加猖獗。如“方程式组织”“APT28”“蔓灵花”“海莲花”“黑店”“白金”等30余个APT组织,使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境外APT组织不仅攻击我国党政机关、国防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还进一步向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基础行业、物联网和供应链等领域扩展延伸,电信、外交、能源、商务、金融、军工、海洋等领域成为境外APT组织重点攻击对象。境外APT组织习惯使用当下热点时事或与攻击目标工作相关的内容作为邮件主题,特别是瞄准我国重要攻击目标,持续反复进行渗透和横向扩展攻击,并在我国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异常活跃。“蔓灵花”组织就重点围绕全国“两会”、节庆重大活动,大幅扩充攻击窃密武器库,对我国党政机关、能源机构等重要信息系统实施大规模定向攻击。(3)各种漏洞数量上升,信息系统面临威胁形势严峻。由于利用微软操作系统远程桌面协议(以下简称RDP)远程代码执行漏洞、WeLogicWLS组件反序列化零日漏洞、ElaticSearch数据库未授权访问漏洞等攻击数量增加,其他通用软、硬件零日漏洞数量也在同步增长。这些漏洞影响范围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软件到VPN设备、家用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以及芯片、SM卡等底层硬件,因而广泛影响我国基础软、硬件安全及其上的应用安全。同时事件型漏洞数量大幅上升。这些事件型漏洞涉及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属于在线联网系统,一旦漏洞被公开或曝光,若未及时修复,则易遭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窃取信息、植入后门、篡改网页等攻击操作,甚至成为地下黑色产业链(以下简称黑产),进行非法交易的“货物”。(4)数据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当前,互联网上的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MogoDB、ElaticSearch、SQLServer、···试读结束···...

    2023-02-08

  • 《生物安全中文文献索引》田德桥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物安全中文文献索引》【作者】田德桥编【页数】308【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ISBN号】978-7-5189-8467-1【分类】生物工程-安全管理-文献-索引-中国【参考文献】田德桥编.生物安全中文文献索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生物安全中文文献索引》内容提要:本书梳理了我国重要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报纸中与生物安全相关的一些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检索结果按照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的顺序编排,每一部分按照发表时间由近及远的顺序,包括2354个检索结果,其中期刊论文1239篇,学位论文504篇,会议论文266篇,报纸文章345篇。旨在对我国生物安全政策研究提供些许思考。《生物安全中文文献索引》内容试读一、中文期刊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1如吾所造的生命:合成生物的刘海龙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2021.373):110-115存在论形态探析研究2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公共卫孟鸿志东南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南京社会科学2021(3:1-9生应急法治体系建设治政府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3美国生物监测情报体系建设及王明程张冬冬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情报杂志2021,403:23-31启示研究术与情报学院4基因编辑之刑法规制及其限度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东方法学2021(2):69-85浅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周卓魏文胜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中国科学基金2021.35(1):7-8基因编辑技术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续表鉴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知战6合成生物学技术不确定性的价王高峰孔青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研2021,372):57-62丹值嵌入治理研究徐飞究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内外倪婧'李鹏21.《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科技期刊2021,32(2):262-268生物医学期刊的发文特征分刘红霞2任胜利3文文和象5编辑部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研究析一以C0VID-19专题论文王世贤4刘冰5新媒体部3.《中国科学》杂志为例魏均民社4.《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5.中华医学会杂志社8《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基王盼娣熊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中国油料作物2021.431)2.15-21因编辑技术的安全评价与监管付萍吴刚刘芳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报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因驱动技术研究进展及风险王盼娣熊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中国油料作物2021,431):56-63管控付萍吴刚刘芳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学报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10涉及基因操作的前沿生物技术何蕊曹芹陈洁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生物安全学报2021,301):3-10风险及其法律法规应对田金强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11人类遗传资源领域的风险规制董妍天津大学法学院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194-201续表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12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生物王景云齐枭博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学习与探索2021(2):69-73安全法治体系构建院13精准公共卫生研究进展及挑战杨瑛莹傅传喜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公共卫生2021,372):371-374流行病学教研室14人类基因编辑技术风险的“监郭春甫2李远志1.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南京社会科学2021(2:74-82管缝隙”及其全周期管理策略理学院2.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高校维护稳定研究咨政中心3.西南政法大学高校维护稳定研究咨政中心15美国生物安全智库:两党生物宋明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情报杂志2021.402:14-20.37防御委员会分析学院16美英澳生物安全的发展路径及李雪枫2姜卉1.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6-27对中国的启示院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17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反思:复刘洪佐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2021,23(1:1-8.17杂性、不确定性与理性的局限学部社会科学版)性续表件普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18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李莹辉'孙野青21.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空间科学学报2021,41(1):46-67与展望郑慧琼3商澎42.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曲丽娜’雷晓华工程学院3.中国科学院上海刘红6刘敏7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4.西北赫荣乔8龙勉9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5.中国孙喜庆0王俊峰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光明2孙联文6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1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19加快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李继伟'徐丽君1.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2.青宏观经济管理2021(1):44-48.64理体系王爽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3.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新发传染曹雪涛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学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1-6病之免疫学研究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1生物刑法的保护法益与发展路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社会科学2021,29(1)11-23向续表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22论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的范式转鲁冰清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吉首大学学报2021.42(1):34-42变—从损害管理到风险治理社会科学版)23论生物安全法的风险防控机制于文轩宋丽容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吉首大学学报2021,42(1):19-24究所社会科学版)24面向国家生物安全治理的情报刘光宇付宏李辉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情报理论与实2021.44(1):50-56工作研究张惠娜吴晨生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践25科技伦理治理机制的法治因应田亦尧李欣冉天津大学法学院科技进步与对2021,38(2:121-127与逻辑转换由生物技术科策技伦理规制问题展开26大流行的盘点:西班牙流感大LeoPiterma'1.MoahUiverity2.罗湖医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592-1596流行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MarikaVicziay'院集团新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行的对比林楚玲2黄文静33.罗湖医院集团黄贝岭社区健杨辉康服务中心27突发传染性疾病疫情下相关临程金莲王美霞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中国新药杂志2020.29(24):2774-2780床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及对策肖爽'李博3医院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王晶'刘声京佑安医院3.北京市中医研朱雪琦'王彦究所刘清泉共大糖社续表尊编号标题作者机构期刊年度/卷期/页码28生物安全议题的演变与美欧国傅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德国研究2020.35(4):54-77,188东诊压家治理比较29基于150起实验室事故的统计叶元兴马静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实验技术与管2020.37(12):317-322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赵玉泽沈一岚学院理型任忠诚30新冠疫情下感染性物质运输问李琰1台枫1.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软科学2020S1):164-171题及对策研究于天水3程东浩24服务标准部2.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运输管理中心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4.北京市民航安全分析及预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杜丽敬'夏翔21.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中国科学基金2020.346:683-692疗物资供应问题及对策应焕钦2祁超2急管理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王红卫管理学院32韧性治理:后疫情时代重大公王磊王青芸2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西华河海大学学报2020.22(6:75-82.111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治理路径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社会科学112版)···试读结束···...

    2023-02-08

  • 安全与环境》(英)丽塔·弗洛伊德(Rita Floyd)著;张良主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与环境》【作者】(英)丽塔·弗洛伊德(RitaFloyd)著;张良主译【页数】144【出版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28-4958-2【价格】78.00【分类】环境管理-研究【参考文献】(英)丽塔·弗洛伊德(RitaFloyd)著;张良主译.安全与环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安全与环境》内容提要:近年来,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书综合了环境安全主题的演化及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对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环境安全政策的变化做了详细分析,同时对造成美国环境政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安全化理论,这一理论既能洞察安全化主体的行为意图,也能经得起环境安全领域的道德评价。本书的分析过程和主要结论对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关注安全方面的政治人士,以及学习国际环境政策和美国政策制定过程的学生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安全与环境》内容试读第一章安全化理论的本质在奥利·维夫有关安全化理论的著作中,有三个一再出现并令人费解的问题,尽管每个问题都对我们全面理解安全化理论至关重要,但它们仍未得到解释。首先,有一种说法认为,哥本哈根学派智慧的先驱们是不同理论家的非常规组合。根据奥利·维夫的说法,这些学者除了约翰·L.奥斯汀、雅克·德里达之外,还有卡尔·施密特和肯尼思·华尔兹。①但是,除了从某个或某几个学者那里找到一些零星的参考资料外,我们究竟能从他们那里确切地得到什么,以及反过来这些参考资料又对安全化理论的研究领域有何意义,这些都还不清楚。因此,安全化研究者在关于安全化理论是否和这些学者的理论相关的问题上,仍持有不同的意见。传统观点认为,华尔兹对哥本哈根学派地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和主体概念方面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对安全化理论的影响就不那么深刻了。关于这一点是很有争议的。接下来,我会引出并证明华尔兹理论中对安全化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一些观点。其次,维夫对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一“后结构现实主义者”一从未做出过令人满意的解释(最起码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是如此)。由于安全化研究者未对安全化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解释,因而读者也许会好奇“后结构现实主义者”是否只是一种标签式的结合罢了。毕竟“后结构现实主义”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提法,因为它将两个在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立场对立的后结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统一起来了。最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维夫在安全问题研究中对国家角色的认识发生了转变。1995年,他明确地提出了“有关国家的安全概念”②(这个安全DOleWaever,"Aerytwyth,Pari,Coehage:NewSchooliSecurityTheoryadtheOrigietweeCoreadPerihery",uulihedaer,reetedattheIteratioalStudieAociatio'45thAualCovetioiMotreal,Caada(2004),.13.2OleWaever,"SecuritizatioadDeecuritizatio",iRoieD.Lichutz,OSecurity(NewYork:ColumiaUiverityPre,1995),.49.1安全与环境概念是指国家安全),但在1998年,他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其他成员共同出版了《安全: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本书列举了包含各种安全指涉对象的例子,其中包括个人安全在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转变是否会构成其理论上的根本矛盾,或者这是否与他之前的理论相一致?这一章将对这些不清晰的疑问进行说明。我阅读了大量维夫未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都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如国际学术组织年会)上被宣读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未发表的论文与已发表的论文在观,点上并不存在矛盾,使用这些未发表的论文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和更全面地理解安全化理论,以及安全化理论的发展对维夫思想的影响。总之,这一章分析了关于安全化理论的四个重点:第一,分析了运用安全化理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第二,突出了安全化理论的优势和劣势;第三,解释了安全化理论包含什么及为什么;第四,预测了安全化理论的发展趋向。第一节安全化理论思想的先驱者约翰·L奥斯汀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更精确地说是一种“言外行为”。当掌权者需要用他们的特殊权力来阻止某些发展时,就会以国家安全的借口提出国家安全(或政治秩序)的议题。这是一种超出日常政治范畴的特别权力,一种植根于现代国家形象的特殊权力,即把提供安全与稳定作为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①这是最早将安全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的观点之一。要理解言语行为的意义,就有必要解释约翰·L.奥斯汀的相关著作,他在言语行为方面的观点是维夫思想的基础。在奥斯汀去世后出版的讲稿《如何以言行事》(1962)中,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阐述极为详细。由维特根斯坦(Wittgetei)关于语言游戏的论述得到启发,奥斯汀认为,到他那个时期为止,哲学家一直关注于描述某一个说法是对还是错(奥斯汀将它称为记述式),而忽略了不在对与错范围内的用来表达某种行为的说法。奥斯汀将这些称为行为式语言或①这一引用来自维夫的论文《稳定的意识形态》,这作为他1997年博士论文《安全的概念》的一部分出版(哥本哈根政治科学院,哥本哈根大学,1997年,第157页)。2第一章安全化理论的本质施为性言语行为。该名称是根据动词“表现”以及名词“行为”衍生而来,这表明言语不仅是说了什么,也是一种行为的表现。①换句话说,行为式语言(施为)是描述某件事情被说出来,然后被实践的这种言语行为。奥斯汀常常举结婚仪式的例子来说明言语行为。他认为新郎和新娘在法定结婚仪式上说的“我愿意”是一种言语行为,说了“我愿意”,就达成了婚姻,说这句话就是一种行动(或行动的一部分)。②另一个常用的例子是打赌,一旦说出“我打赌”,打赌的这种行为就形成了。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种类型: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最基础的是言内行为,即说出的某句话有一个特定意思。比如,他跟我说“射击她”,意思是“射击”,对象是“她”。③言外行为是在此之外增加了行为压力。比如,他命令(或者建议说)我射击她。①言后行为是指带来某种非常规影响的行为。比如,他劝说我射击她。⑤也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区分这三种行为,从“我们可以…”区别于言内行为的“他说…”、言外行为的“他命令说…”和言后行为的“他劝说我…”。⑥安全化理论只运用言外行为。前文提到行为式语言可以不分对错,它们需要在适当情况下依照适当规则实行,奥斯汀把这些称为合适条件。在话语中,会有“事情…可能会变好或变坏”的说法,虽然这一说法表达的言语行为并没有不符合事实,但是却不恰当。⑦奥斯汀列出了言语行为的六个合适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一个被接受的惯例程序,该程序包括说出的一定的话语⑧;第二,在一个给定的场合,特定的人和情景必须适合所诉求的特定程序的要求⑨;第三,这个程序必须能够被所有参加者正确地执行;第四,这个程序必须能够被所有参加者完全地执行⑩;第五,参与这个程序的人说出的话语必须是真诚的;第六,言语行为的施动者必须随后确实据此而行。需要注意的是,这六个合适条D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6-7.2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5.35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101.6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102.8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14.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15.3安全与环境件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前四个条件比后两个条件更为重要。因为违反前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会导致言语行为的失败。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遵守前四个条件,言语行为将是无效的。奥斯汀这样说:“一个重婚者不会真的结两次婚,他只是走了两次婚姻的形式;如果我没有被授权给船命名的话,我就不会去命名一艘船;我无法为企鹅完成洗礼,因为这些生物几乎不会被这种行为所影响。”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违反第五和第六个条件,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为,如果不考虑言语行为过程中的虚假话语或者之后违背言语行为中的承诺,这一惯例程序还是会继续运行,并且言语行为还是有效的。因此,对于言语行为的滥用,仅仅会导致言语行为的不合适,并不会导致其无效。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在缺乏深思熟虑、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同另一个人结婚,一旦进行了婚姻宣誓,婚姻关系形成,那么他的言语行为就是不合适的,但婚姻仍然有效,婚姻只能通过法律上的离婚手续而被取消。根据奥斯汀所提出的合适条件,维夫将安全化中言语行为的便利条件总结如下:1.要求言语行为内在地遵循安全语法,根据现有威胁、极限,点和一个可能的出路建立其结构。2.施动者(也就是安全化主体)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资本,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但这种权力不必是官方权力,也不需要绝对保证言语行为能够成功。3.从历史上来看,与威胁相关的条件是:如果有特定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都是人们认为有威胁性的)指向,人们就更容易将它与安全化威胁相联系,比如坦克、有敌意的言论或者水污染等。这些安全威胁本身并不是必要的安全化条件,但是它们确实构成了安全化言语行为的便利条件。③DJohL.Auti,HowtoDoThigwithWord(NewYork:AGalaxyBook,OxfordUiverityPre,1965),.16.2JohL.Auti,"SeechActadCovetio:PerformativeadCotative",iSuaaNuccetelliadGarySeay(ed.),PhiloohyofLaguage:TheCetralToic(LahamMD:RowmaamLittlefieldPuliher,2008),.330.OleWaever,"Securitiatio:TakigStockofaReearchProgrammeiSecurityStudie",uulihedmaucrit(2003),.14-15.4第一章安全化理论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奥斯汀在区分言语行为失效的合适条件(也就是条件一、二、三、四)和导致言语行为不合适的条件(也就是条件五、六)时,并没有考虑到“便利条件”这一问题。事实上,不管是“真实”条件还是“一致”条件,都没有清晰地反映出安全化理论的特点,但是在下一章的最后我会提到,其实哥本哈根学派已经含蓄地假设了这两个条件,这对于回答“为什么安全化主体要进行安全化”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雅克·德里达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西方哲学的解构研究方面负有盛名,他在1982年的论文《事件说明语境》中对奥斯汀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细致分析。德里达认为,奥斯汀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理论尽管具有开创性,但仍然在关键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奥斯汀将语境作为一个不变量,而德里达认为,恒定语境是不可能存在的,每句话和每个语境传播的意义都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初始语境不断变化的过程。德里达用“不可化简的多义性”这个术语来描述语境。①因此,语境不可能保持不变,而是永远处于变化中。这意味着我们无法用经验来判断言语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因为语境永远在变化,那么原有的经验就不相关了。维夫意识到了这点并得出了安全化理论中的以下观,点:我们要意识到,即使一种言语行为之前是被成功地运用了,并且有合适的资源和状态,但是它仍然可能失败,反之,新的主体可能会采取预想之外的言语行为(环境改变)…因此,“谁可以进行安全化”或者“这是不是一个安全化问题”等只能通过事后来判断…这些都不是简单地通过之前有限的成功标准可以判断的。@值得注意的是,德里达的观点也符合之前提到的便利条件。举个例子来说,便利条件中的条件二明确地指出言语行为的成功不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仔DJacqueDerrida,MargiofPhiloohy(Chicago:UiverityofChicagoPre,1982),.322.2OleWaever,"SecurityAgedaOldadNew-AdHowtoSurviveThem",uulihedaer,reetedattheworkhoo"TheTraditioaladtheNewSecurityAgeda:IferecefortheThirdWorld",UiveridadTorcuatodiTella,BueoAire,11-12Setemer2000,.10.5安全与环境细界定了条件三中指向德里达的后结构影响,使其必须避免因果关系、本质主义和自然主义。另外,安全化理论所认可的文本分析,以及维夫提出将安全化主体的意图进行理论化的主张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受欢迎的。德里达认为:合理地说,阅读不会合理地超出文本原有的含义,而变成一种所指对象(一种作为抽象的现实、历史、个人经历等的存在),或者变成文本外所指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内容,也就是说,不会超出我们在文本中所赋予这个词的含义。①对此,政治思想史学家昆廷·斯金纳(QuetiSkier)给出了一种包含分析结果的浅显易懂的解释,他说:至今为止,对文本解释最有影响力的是雅克·德里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文本解释是一个错误,因为阅读者不可能完全正确地理解文本,或许只有误读才是百分之百存在的。因此,那种认为我们能够清晰、无误地理解文本意义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②为举例说明文本解释的限制,斯金纳转述了德里达对尼采(Nietzche)的一句话—“我忘了我的伞”—所做的分析:德里达承认理解这句话本身没有难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够百分之百地知道尼采真正想要说什么。他仅仅是告诉谁他忘了伞?他是想警告他们,安慰他们,还是在解释、道歉,或者指责自己,或者只是哀叹记忆力的流逝?可能像德里达所说的,“对于他,我一无所知”。德里达的意思就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尼采说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固DJacqueDerrida,OfGrammatology(Baltimore:JohHokiUiverityPre,1998),.158.2QuetiSkier,ViioofPoliticI.RegardigMethod(CamridgeUiverityPre,2002),.91.3QuetiSkier,ViioofPoliticI.RegardigMethod(CamridgeUiverityPre,2002),.121(emhaiadded).6···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电子书资源网万卷书 epub 电子书库

  • 《Schneier的安全忠告》(美)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Scheier的安全忠告》【作者】(美)布鲁斯·施奈尔(BruceScheier)【丛书名】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丛书【页数】220【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111-69103-7【分类】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研究【参考文献】(美)布鲁斯·施奈尔(BruceScheier).Scheier的安全忠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Scheier的安全忠告》内容提要:这本书是安全和隐私专家布鲁斯·施奈尔的新文集,在书中,他就广泛存在的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现实世界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不乏令人震惊的安全事件,也有人们可能忽略的问题,涉及国家安全、战争、交通运输、物联网等领域。施奈尔的文章面向的读者并不局限于技术专家,还有领导者、选民或者消费者。他鼓励没有技术背景的读者对现状多思考,以便做出更好的安全决策和投资。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如今,社交媒体对公共话语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对商业领域也越来越重要。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正在以一种更直接和现实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使无处不在的监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本书对于关心安全和隐私对未来社会产生何种影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指南,并在以几下方面提供了深入的见解:选举和投票;旅行和安全;隐私和监视;犯罪、恐怖主义、间谍活动和战争;物联网;信息泄露和检举;安全政策、自由和法律。《Scheier的安全忠告》内容试读第1章犯罪、恐怖主义、间谍活动、战争网络冲突与国家安全合的最初发表于《联合国纪事》(2013年7月18日)每当讨论国家网络安全政策时,就会反复出现同样的故事。不管这些例子被称为网络战争、网络间谍、黑客行为还是网络恐怖主义,它们都会影响国家利益,我们需要相应地呼吁人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国家网络防御。不幸的是,我们很难确定网络空间中的攻击者及其动机。结果,各国将所有严重的网络攻击归为网络战争。这扰乱了国家政策,加剧了网络空间的军备竞赛,最终导致牵涉其中的国家的动荡。即使我们对网络安全采取更强有力的执法政策,并努力使网络空间非军事化,我们也需要遏制关于网络战争的言论。让我们考虑两种具体情况:·2007年,在俄罗斯联邦和爱沙尼亚之间的政治紧张时期,许多爱沙尼亚的网站,包括爱沙尼亚议会、政府各部、银行、报社和电视台运营的网站,遭受了一系列拒绝服务网络攻击。据相关报道,尽管基于某些间接证据,有人将这些袭击归咎于俄罗斯,但俄罗斯政府从未承认参与其中。一位住在塔林的对爱沙尼亚的行动不满的人因参与这些袭击,在爱沙尼亚法院被判有罪。·2010年在伊朗,震网(Stuxet)计算机蠕虫严重破坏甚至摧毁了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中的离心机,目的是挫败伊朗的核计划。对该蠕虫的分析表明,它是一种设计良好且执行良好的网络武器,由于该蠕虫需要高度的工程设计,这表明它2第1章背后很可能是由国家来支持设计制作的。进一步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和以色列可能是蠕虫的设计者和部署者,尽管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对此表示正式认可。通常,你可以通过武器确定攻击者是谁。当你看到一辆坦克在街上行驶时,你知道有军队参与其中,因为只有军队才能负担得起坦克。在网络空间中却是不同的。网络空间中,技术正在广泛传播其功能,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武器:黑客攻击、网络罪犯、出于政治动机的攻击,国家间谍、军队甚至潜在的网络恐怖分子。他们都能利用相同的漏洞,使用相同的黑客工具,采用相同的攻击策略并留下相同的痕迹。他们都能窃听或窃取数据,都能进行拒绝服务攻击。他们都在探索网络防御漏洞,并尽力掩盖自己的足迹。尽管如此,了解攻击者仍至关重要。作为社会成员,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攻击。我们可以打电话给警察局或军队,可以请国家反恐机构或公司律师提供帮助,或者可以通过各种商业产品和服务来捍卫自己的安全。根据情况,所有这些都是合理的选择。任何用于防御的法律制度都需要明确两件事:谁在攻击你以及为什么。不幸的是,当你在网络空间中受到攻击时,你最难确定的就是这两点。并不是一切攻击都可以定义为网络战争。事实是,在网络冲突中,越来越多的战争技术手段被使用。这使国防和国家网络防御政策的执行变得困难。对于此,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假设最坏的情况。如果每次攻击都可能是外国军队实施的战争行为,那么合乎逻辑的假设是,军队必须负责所有网络防御,而对于军事问题则寻求军事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从世界许多领导人那里听到的言论:网络战争已经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但这是不对的。网络空间没有战争,但网络中有大量的犯罪活动,其中一些是有组织的,也有很多是国际性的。针对国家、公司、组织和个人的出于政治动机的黑客行为是存在的。也存在间谍活动,这些间谍有些是单独行动的,有些属于国家间谍组织。有些组织也采取了进攻性的行动,从探测彼此的网络防御到使用实际造成损害的网络武器,如震网病毒。“战争”一词实际上有两个定义:让人想起枪支、坦克和前进的军队的字面意义上的战争,以及犯罪战争、贫困战争、毒品战争和反恐战争中的修辞意义上的战争。“网络战争”一词既指字面意义的战争,也有修辞意义,这在讨论网络安全和网络冲突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发声很重要。对于警察来说,我们是其要保护的公民。对于军队来说,我们是需犯罪、恐怖主义、间渫活动、战争3要管理的百姓。从战争的角度来看,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观念,即面对威胁我们无能为力,我们需要政府(实际上是军队)来保护我们。战争引发的问题影响了全世界的政策辩论。从政府控制互联网的概念,到全面的监视和窃听便利化,再到消除匿名的呼吁,不同国家提出的许多措施在战时可能有意义,但在和平时期却没有意义。除了像反毒品或恐怖战争一样,没有获胜条件,就意味着将人们置于永久的紧急状态。我们看到世界上的军事力量正在抢占网络空间。我们正处于网络战争军备竞赛的初期。这种军备竞赛源于未知和恐惧:不清楚对方的能力,担心对方的能力强于自己。网络武器一旦存在,就会有动力使用它们。震网病毒破坏了其预定目标以外的网络。互联网系统中任何军方插入的后门都将使我们更容易受到犯罪分子和黑客的攻击。网络空间的战争军备竞赛导致了世界的不安定。大事件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这可能是某位低级军官的草率行动导致的,或者是某个为国家服务的黑客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偶然的原因引起的。如果目标国家进行报复,我们将陷入一场真正的网络战争。我并不是说网络战争是完全虚构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任何未来的战争都有可能涉及网络空间部分。各国在其军队内部建立网络空间指挥部并为网络战争做准备是有意义的。同样,网络间谍活动不会很快消失。间谍活动很早就出现了,甚至与文明一样古老,网络空间中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各国无法利用黑客工具来获取信息。我们需要抑制战争言论,加强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我们需要继续谈论网络战争条约。我们需要建立加入网络空间的规则,包括如何确定攻击源于何处,并明确定义哪些行为属于攻击行为,哪些不属于。我们需要了解网络雇佣兵的角色以及非国家行为者的角色。网络恐怖主义仍然是媒体和政治领域虚构的,但是它有可能成为现实。我们需要在基础架构中建立弹性机制。许多网络攻击,无论起源如何,都利用了网络中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越少,我们就越安全。网络空间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军事化的网络空间弊大于利。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因为我们的恐惧而牺牲它。反恐任务扩大最初发表于TheAtlatic.com(2013年7月16日)我不断听到美国政府保证仅会在恐怖主义案件中对美国公民进行监听。当然,恐4第1章怖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其恐怖的性质被认为是允许采取一些过分的预防恐怖主义手段的理由。但是这种推理方式存在一个问题:任务扩大。“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定义正在扩大,这些巨大的权力正在被使用并将继续用于犯罪而不仅限于恐怖主义。早在2002年,《爱国者法案》(PatriotAct)就将“恐怖主义”的定义扩大到包括各种“正常”暴力行为以及非暴力抗议活动。“恐怖分子”一词的定义覆盖的范围广泛得令人惊讶。自从“9·11”恐怖袭击以来,这个词已被用于形容实际上并不足以称为恐怖分子的人。最令人震惊的例子是,2012年,三名反核和平主义者穿过了橡树岭核弹厂的铁丝网围栏。他们最初是因非法人侵罪被捕的,但由于核弹厂设施存在令人尴尬的漏洞,政府不断加重对他们的指控。现在,示威者被判犯有暴力和恐怖主义罪行,并被判入狱。同时,田纳西州的一名政府官员声称,抱怨水质可被视为恐怖主义行为。值得称赞的是,他后来因这些言论而被降职。提出恐怖主义威胁概念的时间比一连串疯狂的反恐行为出现的时间要早。从根本上讲,这意味着要威胁人们以恐吓他们,包括用假枪对准某人、威胁引爆炸弹等。去年,由于一些被误解的推文,两名爱尔兰游客被拒绝进入洛杉矶机场。另一个含义扩大的术语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法律中对此术语囊括的范围定义得出乎意料地广泛,其中包括所有可以爆炸的东西。著名的政治科学家和恐怖主义-恐惧怀疑论者约翰·穆勒(JohMueller)评论道:“据我了解,不仅手榴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弹头的儿童火箭也是。另外,如果烟花的制作者在设计时想将烟花当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可以将其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如果以前被设计为武器,但后来又重新被设计成烟花,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由陆军部长出售或赠予你,则不会如此…从法律上讲,所有火炮以及几乎所有装有枪口的武器都有可能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确实使萨姆特堡受到的轰炸变得更加险恶,更不用说美国的星条旗实际上是对美国海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记录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一位评论员以这种方式描述了我们对术语的使用:犯罪、恐怖主义、间谍活动、战争5“在美国,恐怖主义暴力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暴力,一些人竞胆敢用枪支以外的武器发动袭击’…用枪屠杀大量普通人的罪犯往往被当成与大的政治环境脱节的精神病患者。”可悲的是,这里面有很多是事实。即使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越来越广,我们也必须明确定义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已经在其他领域使用了这些监视系统。一系列秘密的法院判决扩大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窃听权力,使之可以监听“可能参与核扩散、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的人”。2008年的一项法律中一个“鲜为人知的规定”将“外国情报”的定义扩展到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那样,这一范围过于宽泛了。《大西洋月刊》(Atlatic)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开玩笑般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PRISM如此好,为什么要停止恐怖主义?”作者的目的是讨论第四修正案的价值,即使它会使警察效率降低。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一旦NSA对所有美国人进行监视,它就能收集和处理我们所有的电子邮件、电话、短信、Faceook帖子、位置数据、实物邮件、财务交易记录等信息,那为什么国家安全局仅仅把这些数据用于反恐呢?如果是用来解决其他令人发指的罪行,例如绑架,或者针对儿童的犯罪,这样做很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将NSA监视系统纳人持续的毒品战争中也会更容易。那么保证可以定期访问NSA的数据库将非常重要。又或者是为了识别非法移民,毕竟我们已经在这个监视系统上投入了很多资金,需要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接下来就是《大西洋月刊》文章中提及的琐碎示例:加速和非法下载。这种“逐渐过渡”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推测性的,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出现这种倾向了。刑事案件中的被告要求访问NSA数据,以此证明他们是无罪的。公正廉明的政府又怎么能拒绝这样的请求呢?更有趣的是,NSA可能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备份系统虽然技术的发展略慢,但是政治意图却可以快速变化。2000年,我在SecretadLi一书中谈到了警察采用监视技术:“一旦使用了该技术,就总会想使用它。而且,由于糟糕的治安环境,使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缓解警察的压力。”今天,我们正在各处部署监视系统,使用它们的诱惑将是压倒性的。6第1章叙利亚电子军网络攻击最初发表于《华尔街日报》网站(2013年8月29日)》叙利亚电子军于本周再次发动攻击,破坏了《纽约时报》、Twitter、《赫芬顿邮报》等的网站。政治黑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商人和犯罪分子使用互联网技术之前,出于政治原因,黑客就已经开始了网络入侵。多年来,我们见证了英国与爱尔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国之间的对抗。2007年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当时爱沙尼亚政府在与俄罗斯发生外交冲突后,随即遭到了网络攻击。这被看作第一次网络战争,但克里姆林宫否认了俄罗斯政府参与其中。唯一能够确认的参与其中的人是一名居住在爱沙尼亚的年轻人。扒开这些国际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发现这些政治事件就像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叙利亚电子军似乎并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是由叙利亚人组成的。而且,平心而论,我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从他们攻击的细节来看,很明显他们没有直接针对《纽约时报》和其他网站。据报道,他们入侵了一个名为MeloureT的澳大利亚域名注册商,并借此破坏了许多知名网站的服务。去年,我们在黑客组织“匿名者”(Aoymou)那里看到了同样的策略:随机人侵,如果入侵成功,就为这些入侵行为寻找政治原因。这样的做法使得它的水平看起来比其真实技术水平高得多。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发动的网络攻击不是问题,也不是说网络战争是可以忽略的事情。美国一直在世界各地发动网络攻击,相关报道称,在2010年,美国就与以色列一道,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病毒(Stuxet)攻击了伊朗的核设施系统。对于普通公司而言,防御这些攻击与你之前所做的保护自己在网络空间中不受攻击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的网络是安全的,你就不会被那些只想帮助自己国家的一般黑客攻击。情报的局限最初发表于CNN.com(2013年9月11日)】我们最近获悉,美国情报机构至少连续三天接到警告说,有政府正准备对自己的···试读结束···...

    2023-02-08

  • 《爆炸安全》胡双启,胡立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爆炸安全》【作者】胡双启,胡立双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页数】303【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ISBN号】978-7-5020-7046-5【价格】56.00【分类】爆炸-安全-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胡双启,胡立双主编.爆炸安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爆炸安全》内容提要:本书从安全技术角度出发,系统的介绍了各类危险性物质爆炸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可燃性混合气体、分解性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的爆炸,可燃性粉尘的爆炸,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热爆炸,氧化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混合危险性物质及反应失控爆炸等。同时,还就爆炸的安全防范技术及危险性物质安全评价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及兵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国防、化工、煤炭及其它各个行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参考。《爆炸安全》内容试读1爆炸基础知识1.1爆炸定义爆炸是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广义地讲,爆炸是物质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所含能量快速转化,变成物质本身或变化产物或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爆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爆炸点周围介质发生剧烈的压力突跃,并且由于介质受振动而发生一定的音响效应。1.2爆炸分类1.按爆炸能量来源分类1)物理爆炸由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变化所引起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常见的暖水瓶和蒸汽锅炉的爆炸、闪电、地震等都属于此类爆炸。例如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爆炸,其原因是过热的水迅速蒸发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压力不断提高,当压力超过锅炉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又如氧气钢瓶受热升温,引起气体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爆炸。发生物理爆炸时,蒸汽或气体等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害。上述物理爆炸是蒸汽和气体膨胀力作用的瞬时表现,其破坏性取决于蒸汽和气体的压力。2)化学爆炸由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剧烈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爆炸。化学爆炸的例子很多,如矿井瓦斯爆炸、煤矿粉尘爆炸及炸药爆炸。例如,用来制作炸药的硝化棉在爆炸时放出大量热量,同时生成大量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等),爆炸时的体积会突然增大47万倍,燃烧在几万分之一秒内完成。由于一方面生成大量气体和热量,另一方面反应速率极快,瞬间生成的大量气体来不及膨胀而分散开,因此仍占据着很小的体积。由于气体的压力同体积成反比,即V=K(常数),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力就越大,而且这个压力产生极快,因而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就像是急剧的一击。同时,爆炸还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不仅能推倒建筑物,对在场人员还具有杀伤作用。3)核爆炸由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引起的爆炸现象称为核爆炸,如原子弹爆炸。一般地,在工厂中发生的爆炸多是物质的化学爆炸。本书将重点研究物质的化学爆炸,因此,如不加说明,后文提到的“爆炸”均指化学爆炸。2.按爆炸反应相分类1)气相爆炸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见表1-1。表1-1气相爆炸类别爆炸原理举例混合气体爆炸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以适当的浓度混合,由于燃烧波或爆炸波的传播而引起的爆炸空气和氢气、丙烷、乙醚等混合气体的爆炸单一气体由于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引气体的分解爆炸乙炔、乙烯、氯乙烯等分解时引起的爆炸起的爆炸空气中飞散的易燃性粉尘,由于剧烈燃烧引粉尘爆炸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等引起的爆炸起的爆炸空气中易燃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的燃烧喷雾爆炸油压机喷出的油珠、喷漆作业引起的爆炸时引起的爆炸2)液相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核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镁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见表1-2。表1-2液相、固相爆炸类别爆炸原理举例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高锰酸钾和浓混合危险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或其他物质混合引酸、无水顺丁烯二酸和烧碱等混合时引起的物质的爆炸起爆炸爆炸易爆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硝基化合物、硝酸酯燃烧引丁酮过氧化物、三硝基甲苯、硝基甘油等的的爆炸起爆炸和某些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引起的爆炸爆炸;偶氨化铅、乙炔铜等的爆炸导线爆炸在有过载电流流过时,使导线过热,金属迅导线因电流过载而引起的爆炸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蒸发爆炸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而引起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钢水与水混合爆炸固相转化时固相相互转化时放出热量,而造成空气急速无定形锑转化成结晶形锑时由于放热而造成造成爆炸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3)固相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电流过载、由于过热导致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3.按爆炸瞬时反应速度分类1)轻爆物质爆炸时的反应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音响也不太大。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反应,可撚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2···试读结束···...

    2023-02-08 出版人主编 出版社副主编

  • 《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宋志峰;聂磊;罗洁晴|(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作者】宋志峰;聂磊;罗洁晴【页数】232【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639-7916-5【价格】80.00【分类】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云计算-研究【参考文献】宋志峰;聂磊;罗洁晴.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内容提要:《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已融入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但是人们在享受计算机带来的便利时,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也随着便利来到人们生活中。本章分为网络信息安全概况、网络信息安全的目标与功能、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三部分,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论阐释、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第一节网络信息安全概况一、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论阐释(一)网络信息马费成教授认为,网络信息“一般指以电子化方式存储,以网络化方式表述,依附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并借助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形式进行传达、识别、利用的,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持续获得和授权访问的,固定信息单位”。2012年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一条指出,“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将网络空间中牵涉公众个人权利的网络信息作为网络信息治理的对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将网络信息定义为在互联网上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企业发布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政府发布的信息等。虽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信息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和分类,但都指出了网络信息的记录、表达和储存形式,认为网络信息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电子信息。网络信息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为前提的,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网络公共空间发布的电子信息。(二)网络信息安全1.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1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扬的重要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指四个方面。一是硬件安全,包括了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体的安全。我们要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要保证这些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和不受到侵害。二是软件安全,就是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软件不受到攻击和破坏,保障软件能够不被非法操作和其功能能够有效地运行。三是运行服务安全,其主要是能够使每一个网络信息系统能正常地运行起来,可以保障我们在网络上正常的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网络系统中各种设施的运行情况来规避风险,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警。四是数据安全,即网络中存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我们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这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是技术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以及人类行为活动安全融合起来的综合性安全,体现为国家对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活动和方式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控制力。2.网络信息安全的特性(1)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能够不泄露给其他未经允许的人使用,是为了能够使有用的信息不被泄露给他人,从而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特点和网络信息的安全。(2)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网络信息可以被允许的团体或个体使用,也被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恢复的特征。当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遭到攻击或者破坏时,即使信息遭到破坏和篡改,其信息也能够恢复和还原。(3)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是指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相互交流和互换资源时能够确信其本身的真实性,参与者无法抵赖其身份。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也无法抵赖其是否发布过或传播过此信息。(4)可控性可控性是指网络信息在发布和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也就是说网络中的任何信息在传播时要在一定的范围和空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2第一章绪论3.网络信息安全的外延(1)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基础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家机关、社会各机构以及个人在进行管理活动时都离不开信息,我们在从事社会生产和各种活动时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系统,如果一个国家的网络信息系统遭到破坏或者失控,将给这个国家在政体金融、国防和交通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是威胁到国家安全,造成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也没有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也把信息安全定义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容之一,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保障的安全,并且成了人类社会所有安全的基础。(2)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整体安全网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的安全都不可或缺,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也具有整体性。对网络信息安全诠释最好的就是木桶理论: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同样的道理,网络中任何的环节和节点,其薄弱部分都代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和社会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当今的时代中,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安全,而且还涉及各种机构和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不仅需要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等主管部门的努力,而且也需要全世界、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同的努力。(3)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战略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发生之后才能被知道,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在我们处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过程中,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例如,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技术不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也较少。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中还有一些属于外国的技术,一些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服务也是使用国外的。程序都是人为设计的,难免会留有一些手段和漏洞,即使这些程序目前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没有什么影响,难免在非常时期被其利用。目前,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已从传统的技术安全延伸至信息内容、信息活动和信息方式的安全,从被动的“消除威胁”发展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把网络信息安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3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例如,美国不断对“E外交”的积极推动,特别是利用脸书(Faceook)、推特(Twitter)、YouTue等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美国兰德公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被称为“蜂拥”的非传统政权更迭技术,即针对年轻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通信工具的偏好,通过短信、论坛、博客和大量社交网络使易受影响的年轻人联系、聚集在一起,听从其更迭政权的命令。(4)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积极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而正是因为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使得任何安全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所以,网络信息安全是一种积极安全,我们只有加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才能在信息技术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网络是共享、互通的,人们在网络中的活动具有很大的自由,因此也就导致了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相攻击,甚至与国家进行对抗。通过网络的这些特点,网络犯罪活动变得十分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导致网络犯罪活动频频发生,甚至个人的网络行为都可以对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这就给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积极地做好预防机制建设,积极地维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二、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一)信息海量膨胀对于信息量给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比较中看出:1990年在单纯的电磁环境中识别出一个恶意电台的难度,和2016年从数十亿网民的行为中筛查出一个黑客的行为,难度是明显存几何级数的差距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量也相应剧增,随着PV6技术的推广,理论上地球上每一颗沙粒都可以分配到一个独立的网络地址,再辅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球一张网”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为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中信息的处理和甄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量黑客所使用的拒绝服务攻击手段,即利用网络服务难以识别正常用户和恶意用户的行为时,只能采取停止服务的方式应对,最终造成网络瘫痪。(二)信息管控难度大在网络自媒体时代,手机就是移动的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而网络就是信息推广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时间将收到的第一章绪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递,而在恶意行为的推动下,恶意信息的源头难以发现,加密传递难以识别,快速扩散难以控制,使整体信息环境的治理管理难度大。例如国内类似“动车出轨”“PX重度污染”“日本核辐射扩散到我国”等谣言,都是通过网络快速发酵,乃至催化成群体性事件。(三)信息用户数量剧增在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未普及之前,信息的主要用户还是政府、重点行业等小众群体,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用户数量剧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如此海量的信息用户,使得信息安全的服务对象趋于复杂,对信息安全有害的行为,有来自恶意攻击者,但更多的来自普通用户的无意行为,使得信息安全的形势更加严峻。(四)网络空间军事化势头明显海湾战争后,信息战逐步走上前台,但当时信息战领域的对抗主要集中在敌我双方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上。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承载国家运行的重要平台,围绕网络空间开展的信息对抗可以直接对国家体系的运行带来影响。21世纪发生的信息战争告诉人们:“新的战争没有战线、没有军队,也没有作战规则;它使军队处于战争的外围,平民成为战争对象;目标可能是任何国家机构、设施和组织。”“21世纪信息将成为竞争、冲突和战争的本质及表现形式。”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新内涵。三、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依靠计算机网络开展各项工作。那么对于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行业市场中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培训并不被重视,处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底层。所以,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技术素质差,操作失误或错误的问题比较普遍。此外,人为因素中还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选择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做网络管理员,制定出具体措施,提高其安全意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不断发展,网络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的研究逐渐成熟,自1969年互联网开创至今,涌现出5网络信息安全与云计算一大批研究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是一种信息技术层面的意识形态,会使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同样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网络活动,要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规则来应对网络时代出现的新特征、新问题。针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网络意识形态要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已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网络思潮中不被外部因素威胁或消解,起到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引领社会价值取向,保持制度稳定的状态。一方面要确保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行为在网络空间要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确保接受意识形态的客体不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有明确的辨别力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提升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吸!力,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历久弥新,生命力长盛不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二)网络结构因素星形、总线型和环形是网络基本拓扑结构的三种类型。局域网之间所使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实现单位整体内部网络的构建,使异构网络空间信息能够传输,就必须牺牲掉相当部分的网络信息安全的性能,从而实现网络开放的更高要求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涵盖由各类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和通信的软硬件组成的电子信息和通信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中的信息,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和网络。它们一旦遭到攻击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国民安全也将受到巨大威胁,如金融、核能和化学工业、能源设施、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等,这一类网络设备、信息系统在发生故障、损毁之后将很难找到替代品,也就是说很难使用其他网络设备、信息系统进行更换,这类关键性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国家关键性的网络设备、信息系统中存储着海量的具有私密性的个人信息、机密的国家重要数据,一旦遭受窃取或者破坏,影响面极广,造成的损害结果不可想象。(三)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含多种,主要有:电磁波辐射,计算机设备本身就有电磁辐射问题,但也怕外界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特别是自身辐射带有信息,容易被别人接收,造成信息泄露:还有辅助安全保障系统,如突然中断电、水、空调系统运行;静电、灰尘,有害气体,地震、6···试读结束···...

    2023-02-08 云计算徐磊 云计算郭岚

  •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李强,兀静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作者】李强,兀静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页数】176【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10【ISBN号】978-7-5693-2255-2【价格】34.80【分类】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教材【参考文献】李强,兀静编.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内容提要:本书以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为主题,基于问题解决与方便操作的原则,从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幼儿园安全数据采集、幼儿园信息化数据处理及安全风险评估、幼儿园安全数据存储、幼儿园安全数据传输、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等方面,比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操作和应用三个层面的问题。本书立足学前教育特色,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迫切需求,目标是让幼儿园教师、管理者学会用信息化理念进行幼儿园管理。本书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安全管理的培训教材。《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内容试读第1章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1.1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实背景学校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央强调的重点、教育部门要求的难点,以及学校管理的痛点。1.1.1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形势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乌尔里希·贝克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风险社会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深入地解析了风险社会中科学、技术领域的变化和转变,认为风险是源于现代性“负作用”。他指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风险是与人类共存的,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并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失控的世界》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关注风险社会,提出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尤其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当今社会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不同的风险。几乎与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同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股全球化的力量迅猛发展并不断形塑着我们生活其间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事件和事实似乎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乌尔里希·贝克所预设的“风险社会”。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风险,如大规模失业的风险、贫富分化加剧的风险、生态风险等。可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和世界大变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形势。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言:“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社会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安全风险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群体性事件、欺凌暴力事件、极端恶性刑事案件、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其波及人数、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趋向多发、易发的态势。其中,拥挤踩踏、建筑物坍塌、火灾、食物中毒、校园暴力、校车安全、猥亵儿童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幼儿的人身安全,对幼儿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恶劣,001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挑战着人们对社会安全的认知底线,突破着“保民生”这一基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违背。2014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刘街某幼儿园发生校舍坍塌事故;2017年5月山东威海一幼儿园校车发生事故致多人死亡;2017年11月某亲子园被曝殴打孩子并喂芥末后,北京某幼儿园出现的“疑似虐童事件”再次刷爆网络;2018年10月重庆幼儿园发生砍人事件:2019年3月河南焦作某幼儿园发生老师投毒事件;2019年5月湖北省咸宁市一名3岁女童被遗忘在校车内身亡;等等。各种安全事件渐次登场,频繁见诸媒体报端,标志着幼儿园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进入全球化的风险中。针对新形势下影响幼儿园安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有必要积极构建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较高、保障机制完善的防控格局,力争将幼儿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1.1.2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学校安全工作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在风险社会视域下窥探我国幼儿园安全问题,将“风险管理”引入学校安全工作中,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由单一预防向立体预防、由补丁式预防向顶层设计预防的转变,将大大提高我国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水平和效果,实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安全治理目标。1.从幼儿园安全问题发生范圆看: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全球化风险是现代风险社会的集中表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普遍性。安东尼·吉登斯说:“现在我们大家正在经历的全球性风险的巨大后果,是现代性脱离控制、难以驾驭的关键,而且,没有哪个具体的个人或团体能够对它们负责,或能够被要求‘正确地安排’它们。”风险具有延展性的特点,其空间影响是全球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风险的影响,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各个国家都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从安全事件的复杂程度看,当前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呈现出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既有社会矛盾与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等特点,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和实践较早,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和安全防控体系。孙晔综合性地总结了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重视校园安全立法活动: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和登记制度;增加投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演练,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政府财政拨款建立专门的补偿机制,及时做好事后补偿。发达国家将幼儿园安全管理看作是多方治理、科学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如美国政府前后制定了《儿童权利法》《校园法》《安全法》《儿童乘客安全法》《美国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等法案,从宏观到微观强调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在安全风险应对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自我保护教育,如加拿大、日本都主张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辨别、应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如日本由于地震灾害频发,非常重视安全教育,并形成了完备丰富的相关法案和安全教育教材,强化日常地震、火灾的自救演练。校园安全问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加突出,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且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政策层面保障幼儿安全,同时在长期的努力摸索下,各国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002第1章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2.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根源看:安全风险是人为制造的自从有了人类,人就生活在风险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风险有着不同的形态表征。在前工业时代的传统社会,当时的风险主要导源于物质的匮乏、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控制自然技术的低下,地震、洪涝、灾荒、山火等与自然界和物质世界相关联的风险,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自然风险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偶然性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大、后果严重,吉登斯称之为“外部风险”。随着工业化萌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工业生产方式要求传统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相分离,进行工业劳动力储备,风险由此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领域,人为因素成为风险的主因,此时收人分化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超越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步积累成阶级间的不满和怨恨,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后工业社会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在为控制风险提供越来越完美解决办法的同时,却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风险可通过技术手段得到约束,而人类决策与行为往往成了风险的主要来源。吉登斯称之为“人为风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化学和基因风险等,这类风险难以控制,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是现代化带来的风险,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条件和对自然进行干预的结果。可见,人类在被风险包围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风险。学校安全问题是社会安全问题之一,无法逃离人类社会发展这一宏观趋势。从引发学校安全问题的根源看,学校安全问题除极少数是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导致的,如地震、台风、海啸等,其中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于人为风险。据统计,目前暴力伤害、火灾、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已上升为儿童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意外事件中又有85%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判断错误或无知而引起的。即使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洪水、山体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学校安全事故,从其关联性上看,与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而带来的“生态危机”密切相关。在我国学校安全事故中占比较高的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件、踩踏、食物中毒等,对其事故潜在因素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也会发现,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2014年西安某幼儿园“病毒灵”事件,2017年某幼儿园“疑似虐童事件”,2018年9月安徽芜湖某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2019年5月湖北咸宁一名3岁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身亡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安全防护技能不足、主体责任不明确等。因此,幼儿园安全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消除人为制造的风险,增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主体的防范意识,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3.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主体看:安全治理需要多方协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公共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校园安全治理问题突出。近年来,学校周边暴力伤害事件、校园欺凌与暴力、校园性侵虐童、交通安全、食品中毒、火灾溺水等校园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发、易发态势,校园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导致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热点和痛点问题。针对校园安全问题,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号),对今后我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制度整合、机制创新,并明确面对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及现实问题,应当遵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003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障的治理原则,共同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安全治理格局,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稳定。这不仅蕴含着我国政府安全治理理念的提升,而且表达着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格局向主体多元化治理格局的转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重在事后应急处置,管理层面过于粗糙,缺乏“过程意识”。新时期社会安全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使单一的安全管理力量的整合不足以有效应对现实风险,客观上需要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社会安全协同治理的基本理念,强调通过发挥“国家-社会-市场-学校”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齐抓共建,有效调动和利用多元主体的社会资源,在安全治理中实现资源、信息、能力的有效共享和整合,构建安全治理协同机制,提升社会安全维护能力。幼儿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多元治理的思路,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多元主体交叉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幼儿园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构建校内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参与,以综合施策、全面防控幼儿园安全风险。因此,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作用,形成广泛参与的学生安全保护网络,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安全保护,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安全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系统的预防、管控与处置学校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4.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手段看:教育与信息技术要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精细化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与环节。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指在绩效目标指引下,通过机构部门的科学设置、管理流程重构来推动“粗放式”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的转换,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化,精细化治理更加强调通过工具-技术理性来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再造。社会精细化治理对治理工具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好为信息化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提供了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智慧社会是以宽带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地址定位、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社会形态。智慧社会和精细化治理的碰撞,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化治理深度融合,也推进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安全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社会安全风险治理智慧转型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安全风险治理的精细化。作为一种计策和谋略,智慧策略之“智慧性”,主要表现为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社会公众对社会安全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收集、监测、整合与社会安全风险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实现社会安全风险精细化决策的一种现代风险治理理念和治理形态。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十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这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构建未来教育新形态规划了蓝图。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智慧转004第1章勃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迷型的关键在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准确化、科技化、便捷化的全覆盖式安全管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幼儿园安全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和分析,可以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及时诊断安全风险,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借助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幼儿园安全风险的动态实时监控、数据搜集和分析,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安全风险的预测、预判、预控的能力。当然,在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并不能颠覆人类在社会决策中的主体性作用,但是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可使社会治理的视野更加立体,更具空间性和动态性。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能使信息及时、便捷、公开、准确地传播给受众方,解决了社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了多元主体在信息领域的互动交流。1.1.3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在当前幼儿园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亿万家庭的幸福。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办学的底线。有效防范幼儿园安全风险,已成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营造阳光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当是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温馨乐园。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也是一个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的时期。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迅速,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即使有时已经察觉到危险但因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而导致意外发生:幼儿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学前儿童对特定情境中的潜在危机预见不足,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判断力差;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总之,幼儿身体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特点和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要求成人尽到保护义务的同时,还要避免过度保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安全处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体系。《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帮助幼儿认知生活中的危险,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使其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强健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目前部分幼儿园由于安全压力过大,怕发生事故取消了户外活动中有风险的教学项目,或缩短了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担心出事故而取消校外活动等做法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安全风险应当防范,孩子的健康体魄更要培养,不然孩子很可能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将来会缺乏竞争力。总之,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幼儿的幸福之源,只有幼儿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尽情地游戏、生活和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005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织强调的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孩子必须掌握通向生活的通行证。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安危、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安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2017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安全是办学办园的底线,要给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一颗‘定心丸。”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未实现封闭式管理,未配齐保安人员及安全防护装备;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少数校车逾期未报废或逾期未检验;“黑校车”和农用车辆接送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问题仍然突出:校车伤害事故、虐童、性侵、砍伤儿童等恶性安全事件使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持续升温,学校安全工作仍是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面临的难点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和媒体舆论最为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中小学安全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年,教育部为了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保障在园幼儿人身和财产安全,联合卫生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等十部委制定并颁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构建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其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部署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颁布之后,关于幼儿园安全的政策更为密集,并且开始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学生权利的理念。2010年9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旨在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为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依据。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了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了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2013年和2014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分解细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构建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中小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升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等文件。006···试读结束···...

    2023-02-08 幼儿园图书分类五大类 幼儿园图书名称大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2版》张金全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2版》【作者】张金全编著【页数】149【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2【ISBN号】978-7-5606-6050-9【价格】23.00【分类】信息安全-应用数学-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张金全编著.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2版》内容提要:《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安全专业所需的数论和抽象代数的基础知识,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在书中,自然有着针对基本训练而设计的习题,更有相当数量的习题是正文的补充和延伸,它们的价值不言而喻……《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1。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在中学我们已经学习过整除的部分知识,这里是对该部分知识的复习、加深和扩展,其中素数、最大公因数、带余除法和算术基本定理等知识在密码学中有广泛应用.1.1整除本节介绍整除以及素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这些知识是初等数论的基础。1.整除【定义1.1.1】设a,∈Z(整数集合),≠0,如果存在g∈Z,使得a=g,则称整除a或a可被整除,记作a,并称a是的倍数,是a的因数(或约数、因子);否则,称不能整除a或a不能被整除,记作{a.说明:①根据整除的定义,对于a,∈Z,≠0,只有|a和{a两种可能.②可以把a读作整除a,{a读作不整除a.③a十c这种表达式,亦即|(a十c),表示整除后面表达式运算的结果④|a+c=d这种表达式,亦即a十c=d,|(a十c),|d.⑤对于a,∈Z,a≠0,≠0,若|a,则|a1≥||.对于整除,应注意下述特殊情况:①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也就是说,对于任何∈Z,≠0,有|0.②士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也就是说,对于任何a∈Z,有1|a,一1|a.③任何非零整数是其自身的倍数,也是其自身的因数.也就是说,对于任何∈Z,≠0,有.下面列出整除的一些基本性质.有的性质比较直观,因此没有给出证明①设∈Z,≠0,则|.·2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二版)》性质①称为自反性.平时用到的等号(=)也具有自反性,如x=x②设a,,c∈Z,若c|且|a,则c|a.证明因为c|且a,故存在q1和q2,使得=cq1且a=q2,从而有a=cq1q2,故ca.【例1.1.1】因为3|6,6|12,所以3|12.性质②称为传递性,即整除的性质可以传递.等号(=)、直线平行、三角形相似均具有传递性,③设a,∈Z,若|a,则-a,-|-a.④设a,,c∈Z,若c|且c|a,则c|a士证明已知c|且ca,则存在整数和m,使得=c且a=mc,从而有a士=mc士c=(m士)c又因为m士为整数,故c|a土⑤设a,∈Z,为素数,若a,则|a或|.⑥设a,,c∈Z,若c|且ca,则对任意整数、t,有c|a士t.证明已知c|且c|a,则存在整数和m,使得=c且a=mc.于是从a士t=mc士tc=(m士t)c即可看出c|a士t.性质⑥在后面被多次使用.该性质也可描述为:设a,,c∈Z,若c|且c|a,则c整除a和的线性组合.【例1.1.2】已知7|21,7|98,则对任意整数、t,有721十98t.2.素数在密码学中,素数是用得非常广泛的概念,例如公钥密码算法、数字签名算法以及一些密码协议中都有使用.在对称密码算法高级加密标准(AdvacedEcrytioStadard,AES)中使用的不可约多项式,也可以看作是素数在一元多项式环上的推广【定义1.1.2】设是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因子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的因子,则称为素数(或质数,取自英文单词rime的首字母).若m是大于1的整数,且m不是素数,则称m为合数.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3·素数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①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②若为素数,为正整数,当2≤≤√且十时,是素数.性质②可用来较快地判断一个小的整数是否是素数.【例1.1.3】判断37是不是素数.解为37,因为6≤√37,小于等于6的素数力有2、3、5,用去除37,发现2137,3137,537,故37为素数修【例1.1.4】判断137是不是素数.机票正西县解=137,因为11≤√137,小于等于11的素数有2、3、5、7、11,用去除137,发现2137,3137,5137,7137,11137,故137为素数.③素数有无穷多.证明用反证法.假设只有有限个素数,它们是q1,…,qk.人考虑m=q1…q十1,因为素数个数有限且为q1,…,q。,所以m必是合数,从而知必存在素数q:,使得q:|m.由于m=q1…q。十1,故整除是不可能的,矛盾.因此,假设是错误的,即素数必有无穷多个.【定理1.1.1】(素数个数定理)令π(x)表示不超过x(xgt0)的素数的个数,则随着x的增大,π(x)和x/1x的比值趋于l,即limπ(x)=1x/Iz其中,lx是x的自然对数.通过表1.1.1所示的对素数个数的统计,读者可以对素数的数量有个直观的了解.表1.1.1素数数量统计表xπ(x)x/lx整数部分π(x)/(x/1x)10001681451.16100000959286861.10100000006645796202411.07100000000050847478482549421.05素数的性质当然不止这些,比如孪生素数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4。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二版)等,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相关书籍,这里只介绍了一些很基本的性质,【人物传记】克里斯汀·哥德巴赫(ChritiaGoldach,1690一1764)生于普鲁士哥尼斯堡(这个城市因七桥问题而在数学界很有名).1725年成为圣彼得堡皇家学院的数学教授.1728年到莫斯科成为沙皇彼得二世的老师.1742年任职于俄国外交部.除了“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写为两个素数的和以及每个大于5的奇数能写为3个素数的和”的猜想外,在数学分析方面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人物传记】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33一1996)取得了关于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结果.l966年发表Otherereetatioofalargeeveitegeratheumofarimeadtheroductofatmottworime(《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十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人物传记】美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1955一)于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攻读本科,1982年读硕士,师从潘承彪,1985年入读普渡大学,导师为莫宗坚.2013年由于在研究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于第六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中荣获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后来他还获得了Otrowki奖和RolfSchock奖.2014年,美国数学学会更将崇高的柯尔数论奖授予张益唐.同年7月4日,张益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30届数理科学组院士,同年9月,张益唐获得了该年度的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1.2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中学里面的知识.在密码学中用得较多的是互素,这是最大公因数为1的情形.在本门课程中,常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欧几里德算法,也称辗转相除法,1.2.1带余除法带余除法是关于整除性的一个重要结论:【定理1.2.1】(带余除法)设a、是两个给定的整数,gt0,则一定存在唯一的一对整数q与r,满足a=q十r,0≤r证明先证存在性,考虑一个整数序列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3,-2,一,0,,2,3,…它们将实数轴分成长度为的区间,而α必定落在其中的一个区间中,因此存在一个整数q使得q≤alt(g+1).令r=a一q,则有a=g十r,0≤r再证唯一性.如果分别有q与r和q1与r1满足a=q十r,0≤ra=q1十r1,0≤r1两式相减有(q一q1)=一(r一r1),故r一r1.由于0≤r【定义1.2.1】在a=q十r,0≤r【推论】|a的充要条件是a被除所得的余数r=0.【定理1.2.2】设a、是两个给定的整数,≠0,则对任意整数c,一定存在唯一的一对整数q与r,满足a=q+r,c≤rlt||十c这是带余除法的一般形式.该定理的证明和定理1.2.1的相似.定理1.2.1就是定理1.2.2指定gt0,c=0时的一种特殊情形【例1.2.1】设a=100,=30,由定理1.2.2知:若c=10,则10≤rlt40,即100=3×30+10;若c=35,则35≤rlt65,即100=2×30+40;若c=-50,则-50≤rlt-20,即100=5×30+(-50).可以看出,无论如何指定c的值,r和被除数在除以除数时,余数相同.比如100=2×30十40这个式子中,100和40除以30后的余数是相同的,1.2.2最大公因数【定义1.2.2】设a和是两个整数,若整数d是它们中每一个数的因数,则d称为a和的公因数(或公约数).a和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公因数,记为(a,).也有的书中将其记作gcd(a,),即greatetcommodivior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若(a,)=1,则称a和互素或互质,。6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二版)进一步地,若整数a1,a2,…,a不全为零,那么a1,a2,…,a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公因数,记作(a1,a2,,a.当(a1,a2,…,a)=1时,称a1,a2,…,am互素或互质.注意,这与a1,a2,…,a两两互素不同,a1,a2,…,am两两互素要求(a:,a,)=l,i≠j【例1.2.2】求最大公因数(168,90).解这里采用短除法求解.我们知道,一个整数要么是素数,要么有不超过√的素因数.要求a和的最大公因数,可以依次用2,3,5,…去试除a和,若都能整除,则找到公因数1,然后依次用2,3,5,…去试除a/1和/1·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找到a和的所有公因数.所有公因数的乘积即为a和的最大公因数.因为216890384452815故168和90的最大公因数为(168,90)=2×3=6.下面列出最大公因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在掌握短除法的基础上,这些性质直观易懂,故证明从略①设a、为正整数,则(a,)=(,a).②设a、为正整数,若a,则(a,)=.③设a1,a2,…,am是个不全为零的整数,则(i)a1,a2,…,am与a1,a2,…,am|的公因数相同;(i)(a1,a2,…,a)=(a1,a2l,…,a|).④设a、为正整数,则(a,)=(a,-)=(-a,)=(-a,-)⑤设为整数,≠0,则(0,)=|1因为0是任何非0整数的倍数,从而||0,所以(0,)=1.⑥设mgt0,则m(a1,a2)=(ma1,ma2).从前面给出的短除法的求解过程,可以直观地理解该性质,⑦设a1,a2,…,am为整数,且a1≠0,令(a1,a2)=d2,(d2,a3)=d3,…,(dm-1,am)=d,则(a1,a2,…,a)=dm···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魏春荣,刘赫男主编;毕业武,谢生荣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作者】魏春荣,刘赫男主编;毕业武,谢生荣副主编【丛书名】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420【出版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646-4026-2【分类】机械工程-安全技术-高等学校-教材-电气安全【参考文献】魏春荣,刘赫男主编;毕业武,谢生荣副主编.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机械安全,下篇为电气安全。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现场实践,能较好地掌握机械安全和电气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明确实现机械和电气本质安全的基本途径。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业余大学、职工大学等学生作教材或参考书用,同时也可供从事安全检查、安全监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内容试读人一上篇机械安全第1章机械安全基础第1章机械安全基础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1.了解机械安全的重要性、机械安全认识的几个阶段。2.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3.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概念、机械的组成规律和工作原理。4.掌握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学会对机械事故进行原因分析。5,掌握实现机械安全的途径以及实现机械安全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人类通过活动表现自己的存在,机械延伸了人类自身的功能,强化了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的进步。现代机械的特点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发展成为机、电、光、液等多种技术集成的复杂机械系统:绝对数量增加,使用范围扩大,从传统的生产运输领域,扩大到人们生活的住、行、娱乐、健身等各个领域。机械设备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是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以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1机械安全的重要性利用机械在进行生产或服务活动时都伴随着安全风险。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采用使复杂机械系统本身和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表现形式复杂化一能量积聚增加、作用范围扩大、伤害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等。机械在减轻劳动强度,给人们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我国在事故多发的作业中,机械事故发生率高、涉及面广,特别是机电类特种设备事故多、后果严重、死伤比例大,不仅对受害人生命个体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影响现实社会和谐目标的不和谐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意识的增强,“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氛围日渐浓厚,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期望越来越强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安全性也成为机械产品竞争的重要方面,对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机械安全问题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必须全方位提高机械装备的科技自主创新和安全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方法、设备研发和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持能力,完善机械安全标准体系,在安全风险评估、检验检测与预警等方面取得突破,从根本上提高抵御机械伤害的能力。1.1.1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生产结构为标准,人类社会可划分为农业社。3。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和劳动方式密切相关,经历了自发认识和自觉认识两个时代的四个认识阶段,即安全自发认识阶段、安全局部认识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和安全系统认识阶段。机械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工具,各阶段由于人类对机械安全有相应的认识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安全自发认识阶段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是劳动者个体使用手用工具或简单机械进行家庭或小范围的生产劳动,绝大部分机械工具的原动力是劳动者自身,由手工生物能转化为机械能,人能够主动对工具的使用进行控制,但是,无论是石器、木器,还是金属工具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在这个时期,人类不是有意识地专门研究机械和工具的安全,而是在使用中不自觉附带解决了安全问题(例如刀具,刀刃和刀柄的分离)。这个阶段人们对机械安全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处于自发和凭经验的认识阶段。2.安全局部认识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技术直接使人类经济从农业经济进人工业经济,人类从家庭生产进入工厂化、跨家庭的生产方式。机器代替手用工具,原动力变为蒸汽机,人被动地适应机器的节拍进行操作,大量暴露的传动零件使劳动者在使用机器过程中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卓别林的著名电影《摩登时代》反映的劳动情节正是那个时期工业生产的真实写照。为了解决机械使用安全,针对某种机器设备的局部、针对安全的个别问题,采取专门技术方法去解决,例如,锅炉的安全阀、传动零件的防护罩等,从而形成机械安全的局部专门技术。3.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当工业生产从蒸汽机进入电气、电子时代,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出现标准化、社会化以及跨地区的生产特点,生产更细的分工使专业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分属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结构系统。生产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目标,对机械生产设备的专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从属于生产系统并为其服务的机械系统安全,例如,起重机械安全、化工机械安全、建筑机械安全等,其特点是机械安全围绕防止和解决生产系统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为企业的主要生产目标服务。4.安全系统认识阶段信息技术-数字网络化的技术,把人类直接带进知识经济时代,反过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模式,解决安全问题的手段出现综合化的特点。机械安全问题突破了生产领域的界限,机械使用领域不断扩大,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增加,出现了光机电液一体化,这就要求解决机械安全问题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将安全工作前移。对机械全面进行安全系统的工程设计包括从设计源头按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对机械进行安全评价,围绕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进行安全、技术、经济性综合分析,识别机器使用过程中的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针对涉及人员的特点,对其可预见的误用行为预测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对危险性大的机械进行从设计到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监察等,即用安全系统的认识方法解决机械系统的安全问题。1.1.2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本课程是以实现机械设备安全为目的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课程,是大学本科四年制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必修专业课之一。。4第1章机械安全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安全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为主线,在阐述各类机械在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共性、规律性问题的基础上,以危险性较大的机械、机电类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电梯、客运架空索道]以及相应的作业过程为主要对象,介绍各类机械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识别机械危险有害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机械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规律,研究进行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理论与程序。重点是探讨如何从物(机)的安全状态来保障人的安全,侧重于机电类特种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使学生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应遵守的安全卫生原则,研究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基本途径,学会检测、检验机电类特种设备状态与故障诊断的手段和方法。根据不同机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事故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应急救援和安全运行的对策和措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实践认识、课堂讲授、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建立安全系统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了解安全法规,提高学生的综合安全素质和分析、解决机械安全问题的能力。1.2基本概念1.2.1基本术语与定义研究机械安全的基本术语与定义,是为了建立机械安全的认识基础,运用基本理论去研究、解决机械安全实际问题。1.机械(1)机械的定义机械是由若干零部件连接而成的组合体,其中至少有一个零件是运动的,并且具有制动、控制和动力系统等。这种组合体为一定应用目的服务,如物料加工、搬运或包装以及质量检测等。(2)机械、机器与机构机械、机器和机构在使用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机构。机构一般指机器的某组成部分,可传递、转换运动或实现某种特定运动,如四连杆机构、传动机构等。②机器。机器常常指某种具体的机械产品,如起重机、数控车床、注塑机等。③机械。机械是机器、机构等的泛称,往往指一类机器,如工程机械、加工机械、化工机械、建筑机械等。此外,一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零部件组成的装置(当该装置发生故障时,将危及暴露于危险中人员的安全或健康)也属广义的机械,如确保双手控制安全的逻辑组件、过载保护装置等。一切机器都可以看作机构或复合机构。从安全角度,我们对机械、机器和机构三者可以不进行严格区分。生产设备是更广义的概念,指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储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装置和器具的总称。(3)机械的功能·5机械安全与电气安全1)机械的使用功能。机械的功能主要指机械的使用功能,可以概括为制造和服务两个功能。①机械的制造功能。它是指利用机械通过加工和装配手段,改变物料的尺寸、形态、性质或相互配合位置,如制造汽车、修铁路、盖房子等。用来制造其他机器的机械常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如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等。②机械的服务功能。机械也可以完成某种非制造作业,虽然没有改变作用对象的性质,但提供了某种服务,如运输、包装、信息传输、检测等。2)机械的安全性。一切机械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寿命期间内,应该满足可靠性要求;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执行其预定使用功能和进行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及处理时,不应该使人员受到损伤或危害人员健康。有些机械或装置本身就是专门为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发挥作用的,它们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就是它们的安全功能,如安全防护装置、检测检验设备等。(4)机械的分类出发点不同,机械设备的分类方法也很不一样。从不同分角度,机械设备可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分类。从行业部门管理角度,机械设备通常按特定的功能用途分为十大类:①动力机械。例如,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内燃机、电动机等。②金属切削机床。例如,车床、铣床、磨床、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③金属成型机械。例如,锻压机械(包括各类压力机)、铸造机械、辊轧机械等。④起重运输机械。例如,起重机、运输机、卷扬机、升降电梯等。⑤交通运输机械。例如,汽车、机车、船舶、飞机等。⑥工程机械。例如,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压路机、破碎机等。⑦农业机械。用于农、林、牧、副、渔业各种生产中的机械。例如,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园林机械、木材加工机械等。⑧通用机械。广泛用于生产各个部门甚至生活设施中的机械。例如,泵、阀、风机、空压机、制冷设备等。⑨轻工机械。例如,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制药设备等。⑩专用设备。各行业生产中专用的机械设备。例如,冶金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矿山设备、建筑材料和耐火材料设备、地质勘探设备等。2)按能量转换方式不同分类。①产生机械能的机械。例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②转换机械能为其他能量的机械。例如,发电机、泵、风机、空压机等。③使用机械能的机械。这是应用数量最大的一类机械。例如,起重机、工程机械等。3)按设备规模和尺寸大小分类。可分为中小型、大型、特重型三类机械设备。4)从安全卫生的角度分类。根据我国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借用欧盟机械指令危险机械的概念,从机械使用安全卫生的角度,可以将机械设备分为三类:①一般机械。事故发生概率很小,危险性不大的机械设备。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6····试读结束···...

    2023-02-08

  • 安全评价》崔辉,施式亮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评价》【作者】崔辉,施式亮主编【丛书名】新编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系【页数】268【出版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646-4380-5【价格】35.00【分类】安全评价【参考文献】崔辉,施式亮主编.安全评价.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安全评价》内容提要:本书以安全评价的程序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安全评价的基础内容和实用知识,条理分明、突出实用。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安全评价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安全评价,事故后果预测,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以及安全评价结论与报告编制等内容。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注册安全评价师和(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另外,从事安全工作的从业人员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也可参考使用。《安全评价》内容试读1绪论1绪论“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比重大,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大量存在,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安全评价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安全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规范越来越被广泛普及和应用,并已经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1安全评价概述安全评价(afetyaemet),也称为风险评价(rikaemet),它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安全评价通则》(AQ8001一2007)对安全评价定义如下: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从该定义中可知,安全评价与安全系统工程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具体实践应用。该定义也涵盖了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并强调实施安全评价并不仅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如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也适用于一定区域范围,如工业园区等。1.1.1安全评价内容安全评价内容包括:(1)前期准备明确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2)辨识与分析危险危害因素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1·安全评价(5)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翔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6)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1.1.2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其程序框图见图1-1。安全评价机构与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评价前期准备合同后,开始实施安全评价程序。安全评价人员编制完成安全评价报告(评审稿)后,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专家组对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和评价机构进行相应的整改,专家组核查整改情况并签字确认划分评价单元后,安全评价机构提交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最终的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稿),报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作为第定性、定量评价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做出安全评价结论1.1.3安全评价分类根据工程、系统的生命周期和评价目的的不同,安全评价编制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3类。图1-1安全评价程序框图(1)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行政规章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2)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检查建设项目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主体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行政规章要求的符合性情况,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2…1绪论结论的活动。(3)安全现状评价针对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行政规章要求的符合性情况,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1.2安全评价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关系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指的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关系见图1-2」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可施目建议书步工工试性工正常生计设收究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图1-2安全评价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关系安全预评价处于建设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后,主要是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展开文本评价,是一种预测性评价。预评价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的符合性判别所用,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可提供给建设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等,作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在安全设施设计阶段应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安全对策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建设项目施工建设,安全设施“同时施工”,项目试生产,则安全设施“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竣工验收之前,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设备设施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以及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程度,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还需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在试生产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安全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的“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安全验收评价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检查建设项目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最终形成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设单位(业主)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3安全评价批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予以注意的是,在《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规定》中,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不得委托同一个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现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正常生产运行后对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综合评价,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人生产和使用的持续性,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中;同时可作为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届满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1.3安全评价原理虽然安全评价的领域、种类、方法、手段种类繁多,并且评价系统的属性、特征及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究其思维方式却是一致的,可归纳为以下4个基本原理。1.3.1相关性原理(1)系统结构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列公式表达:E=max(f(X,R,C))(1-1)式中E一最优结合效果;X一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R一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系;C一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f一X,R,C的结合效果函数。对系统的要素集(X)、关系集(R)和层次分布形式(C)的分析,可阐明系统整体的性质。要使系统目标达到最佳程度,只有使上述三者达到最优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结合效果E。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就是要寻求X,R和C的最合理的结合形式,即具有最优结合效果E的系统结构形式在对应系统目标集和环境因素约束集的条件,给出最安全的系统结合方式。例如,一个生产系统一般是由若干生产装置、物料、人员(X集)集合组成的:其工艺过程是在人、机、物料、作业环境结合过程(人控制的物理、化学过程)中进行的(R集):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人的行为的安全性、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等因素层次上存在各种分布关系(C集)。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寻求系统在最佳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最安全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评价之前要研究与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系统各层次的分布情况。例如,要调查、研究构成工厂的所有要素(人、机、物料、环境等),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和这些关系在系统的不同层次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等。要对系统做出准确的安全评价,必须对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关形式和相关程度给出量的概念。这就需要明确哪个要素对系统有影响,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哪个要素对系统影响大,大到什么程度,彼此是线性相关还是指数相关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分析大量生产运行、事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数学模型,以便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数学模型。例如,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中确定各子系统安全评价的权重系数,实际上就是确定生产经营单位整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权重。41绪论系数代表了各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对生产经营单位整体安全状况的影响大小,也代表了各子系统的危险性在生产经营单位整体危险性中的比重。一般地,权重系数都是通过大量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权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而确定下来的。(2)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类似函数一样的密切关系。例如,研究各个系统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影响程度,就可以探求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可以预测其未来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危险因素是原因,事故是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各因素的特征、变化规律、影响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的程度以及从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关程度,在评价中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并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例如,可燃气体泄漏爆炸事故是由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和存在引燃能源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三个因素又是设计失误、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操作失误、环境不良、管理不当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爆炸后果的严重程度又和可燃气体的性质(闪点、燃点、燃烧速度、燃烧热值等)、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量及空间密闭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评价中需要分析这些因素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并定量地加以评述。事故的因果关系是:事故的发生有其原因因素,但不是由单一原因因素造成的,而是由若干个原因因素耦合在一起。当出现符合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时,事故就必然爆发,多一个原因因素或少一个原因因素事故就不会发生,而每一个原因因素又由若干个二次原因因素构成,依次类推消除一次、二次、三次…原因因素,破坏发生事故的充分必要条件,事故就不会产生,这就是采取技术、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的理论依据。在评价系统中,找出事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借鉴历史、同类情况的数据、典型案例等,建立起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学模型,则评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越接近真实情况,效果越好,评价得越准确。1.3.2类推原理“类推”又称为“类比”。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用来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生产、安全评价中同样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其基本模式为:若A与B表示两个不同对象,A有属性P1,P2,…,Pm,P,B有属性P1,P2,…,Pm,则对象A与B的推理表示为:A有属性P1,P2,…,Pm,P.:B有属性P,P2,…,Pm所以,B也有属性P.(gtm)。类比推理的结论不是必然的。所以,应用时要注意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如下:(1)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2)两个类比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本质,则推出的结论越可靠。。5安全评价(3)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对象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高。类比推理常常被人们用来类比同类装置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安全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防患于未然,实现安全生产。类推评价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它不仅可以由一种现象推算另一现象,还可以依据已掌握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科学的估计推算方法来推算得到基本符合实际的所需资料,以弥补调查统计资料的不足,供分析研究用。类推评价法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取决于评价对象事件与先导事件之间联系的性质。如果这种联系可用数字表示,则称为定量类推;如果这种联系关系只能定性处理,则称为定性类推。常用的类推方法有如下:(1)平衡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是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法。例如,利用海因里希关于重伤死亡、轻伤、无伤害事故比例1:29:300的规律,在已知重伤死亡数据的情况下,可推算出轻伤和无伤害事故数据;利用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关系,从直接损失推算间接损失和事故总经济损失;利用爆炸破坏情况推算离爆炸中心多远处的冲击波超压(△)或爆炸坑(漏斗)的大小,来推算爆炸物的TNT当量。这些都是一种平衡推算法的应用。(2)代替推算法代替推算法是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例如,对新建装置的安全预评价,可使用与其类似的已有装置资料、数据对其进行评价;在职业卫生的评价中,人们常常类比同类或类似装置的工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评价。(3)因素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是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因素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例如,已知系统事故发生概率P和事故损失严重度S,就可利用风险率R与P和S的关系来求得风险率,即:R=PXS(1-2)(4)抽样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是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系统总体特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数理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以部分样本代表整个样本空间来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5)比例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例如,控制图法的控制中心线的确定,是根据上一个统计期间的平均事故率来确定的。国外各行业安全指标的确定,通常也都是根据前几年的年度事故平均数值来进行确定的。(6)概率推算法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任何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发生是没有规律的,但其发生概率是一客观存在的定值。因此,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可以用概率值来预测未来系统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以此来衡量系统危险性的大小以及安全程。6···试读结束···...

    2023-02-08

  • 《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中国煤炭学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作者】中国煤炭学会【丛书名】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页数】277【出版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046-9102-6【价格】108.00【分类】矿山安全-技术史-中国【参考文献】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内容提要:本书从矿山安全学科形成前对安全的认识(19世纪前)、现代矿山安全学科的构建(19世纪-1949年)、矿山安全技术的发展(1949年至今)3个方面阐述矿山安全学科建制的历史进程。从矿山安全教育的发展、矿山安全学科科研体系的发展、矿山安全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发展3个方面阐述矿山安全学科科研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同时阐述了矿山安全学科与矿山安全生产的相互关系。本书将面向从事矿山安全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政府相关决策者,力求具有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为矿山安全企业留下一本系统、全面的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还能为中国矿山安全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内容试读第1章矿山安全学科前史(史前至19世纪中期)①矿业开发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最早的采矿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对石器材料的选取,后来,随着冶金业的兴起,采矿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矿业的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从他们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从事矿产开发利用活动。我国具有悠久的采矿历史,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了地下采石场:商代就有多种井巷联合开拓方法、合理的地压控制技术与提升矿石的机械设备;明清时代,古代采矿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矿产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古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开采技术代表了整个古代历史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因此,通过总结采矿及安全防护技术的沿革过程,可以窥视古代安全生产技术的整体概貌,探索矿山安全学科的萌生。1.1史前期采矿技术的启示与影响在人类史前的生产活动中,与采矿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生产技术主要是石器开采和制作技术、水井开凿技术以及原始的建筑技术。这三项技术对于矿石的识别和开采、坑道的开凿和支护,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曾产生过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影响。1.1.1石器时代采石活动对采矿技术的启发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大约已有400万年的时间。旧石器时代所制造和使用的石器、骨器不但是人类制造工具的明证,也是人类接触岩石、矿石的最早起点。根据考古证明,在距今100万年左右,中国南方和北方广大区域范围内,存在着直立人,他们在这些地方制造石器,已经认识并采用了13种矿物和岩石,而且有些地方的旧石器制造场已具相当规模,是开采燧石并制作石器的早期遗存。在旧石器时代,人类采石技术的主要成就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了石器磨光技术和穿①除按照时间序列排列事件外,第一章正文中出现的时间以1912年为时间节点。1912年之前的写作年号(公历年份),如雍正元年(1723年)。1912年后的只写公历年份。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为表达清楚,采用公历年份(年号)的形式,如1723年(雍正元年)。2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孔技术。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主要用投击法和楔裂法采石,开采工具是鹿角火石镐头、石锤和磨光石斧。考古发现的广东南海西樵山采石场,证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平嗣开拓技术人类的各种生产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最为原始的选择、采集和制作石器的实践,尤其是一些采矿实践,对于人们后来识别矿石、开采矿石,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1.1.2原始水井开凿对竖井支护技术的启示中国开凿的水井,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水井的特点首先在于井口截面积较大,水井井壁均采用木构件或竹席支护,在井筒下段多采用圆木或半圆木架设呈井字形的支架。中国先秦时期的矿井支护和凿井方法,不仅在形式上同水井一样(即采用“井干”式方框支撑),而且在井干的交接处(即节点结构)乃至井筒护壁方面,都继承了水井的支护方式,可见矿井支护技术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水井支护技术是无可置疑的。1.1.3原始建筑技术对平巷支护技术的启示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居住在自然洞穴中;新石器时代以后,才逐渐住进人工构筑工事中。各种建筑物的基本构件是立柱和横梁,以承重和防止侧面的压力,这与矿山中的井巷支护是相通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在我国考古发掘的早期建筑物中已发现木构架建筑,包括木材制作的梁、枋、板等。构件上保存有多种类型的榫卯、榫头,加工比较细致。其木材制作的梁、枋、板等建筑构件,以及构件上多种类型的榫卯节点方式,是矿山巷道支护结构的先河。中国早期矿山的木支柱间隔支护,显然是借鉴了房屋建筑中的木构梁柱技术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矿山竖井井筒支护技术是从水井的支护方式中借鉴的,平巷支护技术是从房屋建筑木结构方式中借鉴的。在建井和筑屋的长期实践中,以木为主的材料和构筑结构与方式,接受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有许多优越性,遂成为矿山支护技术的规范,其影响贯穿于中国传统手工采矿业的整个历史发展时期。1.2古代矿山开采的发展历程我国采矿历史悠久(见表1-1),远古时代我国原始人类已能采集石料,打磨成生产工具,采集陶土供制陶,这是最早采矿的萌芽。从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土有用于采掘、装载、提升、排水、照明等的铜、铁、木、竹、石制的多种生产工具及陶器、铜锭、铜兵器等物,证实春秋时期已经使用了立井、斜井、平巷联合开拓,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系统。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5世纪)的《山海经·五藏山经》说,“女床之山”“女几之山”“多石涅”,因为煤的颜色黝黑,状似石头,因而在古代有“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第1章矿山安全学科前史(史前至19世纪中期)理3表1-1采矿发展史年代时间段概述使用方法制造简单的石器、选择性开采玛瑙玉髓:原始旧石器时代距今60万年一距今1万年开采陶土烧制各种陶器;开采花岗岩作为露天采矿采矿活动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一距今4000年建筑材料:将花岗岩制成石犁铜器、铁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开采铜矿石,炼制金属铜、青铜并制造各夏朝至商朝露天采矿1100年种生产生活工具采矿活动西方工业革命以前,由于没有获得现代意商朝以后地下采矿多金属公元前1100年一公元义上的动力,采矿活动一直处于人力破岩西方工业为主,露天采矿活动1700年和运输的水平,除了建材类矿物,绝大多革命以前采矿为辅数金属矿物都是通过地下采矿方式开采西方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炸药,使矿高效率用炸药和现代装运设备迅速发展起来,炸露天开采大规模工业革命后公元1700年至今药的应用使瞬间破碎大量岩石成为可能,为主,地下至今采矿活动大型装运设备又可以将破碎的矿岩搬运至开采为辅指定地点,大大提高了露天采刊矿效率石”“黑丹”等名称。“女床之山”在今陕西,“女几之山”在今四川,说明当时这些地区已经发现了煤,这是我国关于煤的最早记载。至西汉时期,在河北、山东、湖北等地的铁、铜煤、砂金等矿都已开始开采。战国末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今四川省双流县境内开凿盐井,汲卤煮盐。明代以前主要有铁、铜、锡、铅、银、金、锌的生产。因此,我国古代矿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2.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2世纪末一公元前476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据考古学家研究,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00年,共1500多年。这个时代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在这1500年里,在中国历史的古代传说和文献资料中,关于金属矿产的开采地及矿床所在地的史料如下: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史记·封禅书》)。黄帝修教十年,而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孤之戟,芮戈(《管子·地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史记·孝武本纪》)。禹铸鼎于荆山(《帝王世纪辑存》夏第二)。昔者夏后开(即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墨子·耕柱》)。禹以历山之金,汤以庄山之铜,铸币(《盐铁论·力耕》)。丹、章有金铜之山(《盐铁论·通有》)。青州,厥贡金三品;梁州,厥贡缪铁银镂磐石;雍州,厥贡球琳琅(《尚书·禹贡》)。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禹以历山之金铸币(《管子·山权数》)。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管子·国蓄》);玉起于牛氏边山,金起于汝汉之右湾,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管子·地数》)。荆州,其利丹、银(《逸周书·大聚4蓝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解》)。扬州,其利金锡(《逸周书·职方解》)。昆吾山之下多赤金(《拾遗记》卷10)。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左传》昭二九年)。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越绝书·记宝剑》)。从以上史料,我们大致可以了解青铜时代的主要金属为:铜(包括金、赤金),其产地为首山(今山西永济市南)、昆吾山(今山西夏县至平陆一带)、庄山、历山(中条山)、荆州(今中南各省区)、扬州(今中国东南各省)、梁州(汉中和西南各省),葛庐之山(东汉莱州有葛庐山),雍狐之山(今山西稷山),若耶之溪(今浙江绍兴市南)。黄金:扬州,荆州,汝水、汉水上游,梁州。银:梁州、荆州。铁:晋、梁州、荆州(今中南各省区)、扬州(今中国东南各省)。铅:青州(今山东省)。锡:赤堇之山。丹砂:荆州。玉:雍州(西北各省区)、禺氏之边山。这些地名,都在今中条山及其南北。从青铜时代的早期至春秋时期,中条山是中国早期的重要铜矿产区。扬州和梁州代表了中国东南和西南金属矿产的开发。湖北大治铜绿山发现从西周至汉代的铜矿遗址,则代表了中国南方开采铜矿的历史。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独立起源。1.2.2战国和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公元220年)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两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古人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1)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约254年,矿产的开发有了较大的进展,在战国时期到西汉初年还出现了一些矿业家。关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年)的矿产地的史料,主要是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的《史记·货殖列传》有所记载:“山西(崤山或华山以西地区即今西北地区)饶玉石,江南出金、锡、连、丹砂,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巴蜀饶丹砂、石、铜、铁。”“吴,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这样就把当时中国西北、东南、西南、中南等地的矿产开发情况,作了大致的概括同时,华北地区也有相应记载:“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孔氏之先,梁人(即魏人),用铁冶为业。”这是说,战国至西汉开发铁矿主要是从赵国开始的,在战国时期开矿冶铁发家的矿业家们,其后代是在秦汉时期开发巴蜀、南阳等地铁矿的重要力量。而秦代在巴蜀开发丹砂的巴寡妇(名清)还曾受到秦始皇以客礼相待,建筑了一座女怀清台以表彰她。第1章矿山安全学科前史(史前至19世纪中期)5从考古资料得知,战国时期的七国都开发过铜、铁等矿产,并用以铸造货币和兵器、农具等。有些铸件,特别是货币,钱、布、刀,常铸有地名铭文。从这些地名,可以推知铜矿及其合金所需的铅锡等矿产地的所在。因为古代主要是“即山冶铸”,就是在矿山附近就地冶铸的根据考古资料,铁器出土地点和古铁矿遗址推断,计有:赵城(今邯郸)有冶铁遗址,武安、午汲(今武安南),棠溪(今河南西平),宛(今南阳),湖北大冶,河北兴隆古洞沟铁矿井遗址,鞍山羊草庄战国村落遗址(有铁器出土),锦州大泥注燕国文化层及内蒙古等地发现的铁器农具,长沙发现的铁剑等从以上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战国时代的铜矿产地南到湖南南部、湖北东部,北到涿郡(今涿州)、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东北到襄平(今辽阳),西到关中,均有开采,而以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地区开发最早,而且产地也比较集中。铁矿为北到内蒙古赤峰等地,东北到鞍山。河北有兴隆古洞沟铁矿井,武安、邯郸赵城冶铁遗址。南到长沙,东到吴、越,都有所开发,但以赵国的武安比较著名。河南的南阳、西平也是重要地区。其他矿产涉及不多,应比春秋时期有所发展。(2)秦朝秦统一中国后只有十余年(公元前221一前206年)便灭亡了,故开发矿产无多大进展。但是在开国之初就把赵国的一些矿冶家迁到蜀和宛(今南阳),对南方和四川的矿产开发是有促进作用的。(3)汉代汉代矿产开发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1)铁: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即国家垄断经营),对全国统一管理和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东汉共40个郡国,48个铁官。这些铁官所在地覆盖了长江以北,四川西部到陇西以东,长城以南,辽东以西的广大地区。战国时代的铁矿区如武安、棠溪、宛、临邛都包含在内。2)铜:汉代的铜产地,文献资料不多,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运城县洞沟发现的汉代铜矿遗址,地质工作者1951年以来在中条山的铜矿峪、南和沟、篦子沟发现的古铜矿遗址,都说明这里汉代仍在开采铜矿。汉代文献所载铜矿产地,主要在东南至西南一带,如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的丹阳铜,可能就是今铜陵铜矿,丹阳是汉代唯一的铜官所在地;浙江故鄣县(今安吉县)章山的铜,是汉初吴王刘濞(公元前215一前154年)开发铸钱之所。汉文帝时(公元前202一前157年)邓通则开发四川汉嘉郡严道(今荥经县)的铜山。湖南桂阳郡(治郴县)西汉设有金官,可能是为主管这里的铜、铅、锌、银等金属矿产的开发而设。益州(今汉中以南至川黔滇地区)据《汉书·地理志》是汉代新开发的矿产区,其中铜产地有邛都(今西昌),灵关(今芦山),俞元(今澄江),来唯(今越南莱州),哀牢(今保山西),堂琅(今会泽县北,辖今会泽、巧家,是今东川铜矿的主要产地)。3)锡:郧西(今湖北西北部),长沙(今邵阳、耒阳以北湘资二水流域),律高(弥勒南),贲古(今云南蒙自南),哀牢4)铅:堂琅,律高,贲古,哀牢,龟兹(今新疆库车)等。5)银:朱提(今云南昭通),堂琅,贲古,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6最中国矿山安全学科史6)金:豫章(今江西),长沙,汉中,葭萌,博南(今云南永平县东),哀牢。7)汞:涪陵(今四川彭水),谈指(今贵州桐梓),徙县(今四川天全)8)石炭:宜阳(今宜阳西),山阳(今焦作东),巩县,安阳(邺西伯阳城有魏石墨井,即石炭井)9)石油:在西汉时已有所利用。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高奴(今陕西延长),有洧水,肥可燃。”又据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博物记》日:酒泉郡延寿县(今玉门)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筬,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泊,蒙莱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当时人们已将石油用于燃料、照明、膏车、制药等方面10)天然气:西汉末已经在四川临邛(今邛崃)、成都、自流井、南充一带钻凿盐井,发现天然气,主要用于煮卤熬盐,生火烧饭。四川井盐的开发及提取,其技术在当时世界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11)铁:这一时期的铁矿,以相州(邺)牵口铁最优。产地已见上述。从东汉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长期战乱,矿产形势顿见衰落。这一时期,甚至因没有开发矿产而形成货币短缺、以谷帛为币的局面。三国时期的魏国,曾开采邺(今安阳)西的石墨(即石炭)。吴国,曾因铸币开采过丹阳(今宣城)的铜矿。蜀国,采过汉嘉(今雅安北)的金矿,朱提的银矿,越嵩(今西昌)的铁矿。南朝宋采过始兴郡(今韶关市)的银南齐开采过四川严道的铜矿。北魏开采过陕西骊山的银矿,大同白登山的铜矿、银矿,河南王屋山的铜矿,南青州(今沂水)的铜矿,商山的铜可矿,汉中的金矿(见《魏书·食货志》),但不久即废。1.2.3隋唐时期(581一907年)】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矿产开发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隋初,为了结束长期缺乏货币的局面,大力开采铜、铁、锡、铅等矿,《隋书·地理志》载有冶官4处,即延安郡的金明(今安塞北)、河南郡的新安(今新安县)、隆山郡隆山(今四川彭山)、蜀郡的绵竹(今绵竹县)。其中四川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此外,河东郡安邑有银冶。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令晋王杨广于扬州(治今南京市)立五炉铸铁,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令汉王杨谅于太原(今太原西南)并州立五炉铸钱,又令杨广于鄂州(治今鄂城县)白狞山铜矿处置十炉铸钱,又令蜀王杨秀于益州(今成都)立五炉铸钱。说明隋代所开发的银、铜矿(及其伴生矿产)在今陕北,山西南部,四川西部,河南,长江中下游(大治至南京)。唐初于洛(洛阳)、并(太原)、幽(今北京)、益(成都)等州置钱监,武德五年(622年)置桂州(今桂林)监,大历四年(769年)于绛州(今新绛)置汾阳、铜原两监。据《新···试读结束···...

    2023-02-08 学科历史资料 中国煤炭利用史

  • 《农药安全使用手册 第2版》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作者】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页数】1224【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ISBN号】978-7-5478-5454-9【价格】180.00【分类】农药施用-安全技术-手册【参考文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农药的分类、剂型、助剂,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措施、配制方法、中毒及事故处理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各类农作物安全生产中常用的181种杀菌剂、162种杀虫剂、9种杀线虫剂、144种除草剂、3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13种杀鼠剂,每种农药则从化学名称与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剂型、作用机制与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内容科学翔实、可操作性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也具有指导作用,是广大农业科研、管理、教学和生产者必备的工具书。《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内容试读农药基本知识一、概述(一)农药的发展及重要性1.农药的发展历史·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和人类正常生活环境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包括微生物及生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如鱼藤精等;人工模拟合成物,如昆虫保幼激素、性引诱素等;但不包括天敌昆虫等活体生物。据史册记载,人类在公元前就已开始使用农药。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古埃及就有使用芹叶和乌头防治病虫的记录,公元前1000年开始使用硫黄防治某些作物上的病虫。古罗马也曾通过燃烧硫黄来控制昆虫,他们还使用盐来保护收获的农产品,随后,又学会了用盐控制杂草。古希腊诗人荷马也曾提到硫黄的熏蒸作用。17世纪90年代初,烟草被用作防治梨树害虫的杀虫剂;1773年,加热烟草而释放出的烟碱烟雾被证实对防治植物虫害有很好的效果。19世纪初,除虫菊素和鱼藤酮被发现作为杀虫剂对多种昆虫非常有效。19世纪60年代,巴黎绿(乙酰亚砷酸铜)在美国被用来防治科罗拉多州马铃薯甲虫。001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我国很早之前就已开始使用农药。西周时期的《诗经·豳风·七月》里就有关于熏蒸杀鼠的叙述。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山海经》中,有礜石(含砷矿石)毒鼠的记载。公元前240年的《周礼》载有专门掌管治虫、除草的官职及所用的杀虫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公元533年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里有用艾蒿防治麦种中害虫的方法。公元900年前,已知道利用砒石防治农业害虫。到15世纪,砒石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大量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田鼠,在南方地区用于水稻防虫,当时砒石已有工业规模的生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集了不少具有农药性能的药物。20世纪40年代,随着有机农药的大量出现,现代农药逐渐发展形成。在此之前,农药的使用大体上可分为利用天然物质和利用化工产品两个阶段。在行业形成后,农药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精细化工的一个大的行业,农药的品种也迅速增多。至2019年底,在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703个,农药产品达41229个,其中原药4798个、制剂36431个。2.农药的重要性·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尽管某些农药存在潜在的危险且实际产生了某些问题,但农药是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的重要贡献者之一。这一观点被全世界科技界认可,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农药的使用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自然界中,由于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达1500多种,线虫引起的病害达1000多种,危害植物的昆虫有数千种,还有几百种杂草、数十种老鼠等啮齿类和其他脊椎类有害生物也常常引起农作物大面积受害。就我国而言,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病、虫、草共达2300多种,造成主要农作物灾害的病虫草达百余种。据统计,如果没有现代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尤其是农药的使用,每年农作物的产量损失将达50%~70%。如美国统计,与50年前相比,由于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加,玉米增产了100%,马铃薯增产了002农药基本知识100%,洋葱增产了200%,棉花增产了100%,紫花苜蓿种子增产了160%,小麦的产量更是突飞猛进,增加的速率比其他所有的粮食作物都快。其次,农药为人类预防疾病、提升生活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作物、家畜、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一直充满大量的各种有害生物,它们不仅跟人们竞争食物,也是很多疾病的载体,给人类带来麻烦,甚至灾难。人类与100多万种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共存着,其中有很多是害虫。据研究,昆虫对人类传播15种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如蟑螂可在8%的人类中引起过敏反应,每年有超过25000人因为火蚁的叮咬而需要医学治疗。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疟疾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每年造成100万人因疟疾而死亡。3.农药与环境·农药的作用是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但它们使用的环境中除有害生物外,还有农作物、人类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比如空气、土壤、水等。过去,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时往往未顾及对其他动物、植物或环境的影响,以致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如:由于使用不科学导致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或是长期、连续使用某些农药对某些生物造成影响,研究报道最多的就是对鸟类、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如螃蟹、虾和扇贝的影响;以及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在目前以及今后很长时期内,化学农药仍将是农业病虫害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随着我国对高毒农药的禁用和限用,企业和科研单位不断研发出对人类和环境友好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降低了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重要的是,人们在使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有害生物及整个农业生态环境,应根据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科学使用农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将农药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使农药继续为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生产更多的粮食和保护人类健康。003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二)农药的分类农药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了解农药的分类对于对症用药、正确使用农药有着重要意义。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1.杀菌剂·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从而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危害或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此类药剂在其农药包装标签的下方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黑色标志带。根据作用方式和机制分为以下几种。(1)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感病之前(一般在病害流行前)施用于植物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染的药剂。其主要作用方式是,施药后在寄主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使病菌不能侵染。(2)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感病以后施用,药剂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或直接进入植物体内,随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至植物各部位,抑制病原菌发展或杀死病菌,从而使植物恢复健康的杀菌剂。(3)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植物生长期常不能忍受这类药剂,因此一般只能在播前用于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4)诱抗剂:对植物处理后,通过识别病原菌从而诱导植物全株抗病的物质即为植物的抗病激活剂。由于这种药剂不直接呈现杀菌活性,而是在使用几天后较长时间予以抗病,故不易产生抗性。2.杀虫(螨)剂·用于防治害虫(螨)的农药称为杀虫(螨)剂,通常在农药包装标签的下方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红色标志带。根据作用方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胃毒剂: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004农药基本知识(2)触杀剂:接触到昆虫躯体(常指昆虫表皮)后,通过昆虫表皮渗透进入昆虫体内,引起昆虫中毒死亡。(3)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昆虫呼吸系统如气孔(气门),进入昆虫体内而引起昆虫中毒死亡。(4)拒食剂:害虫取食药剂后,味觉器官受到影响,产生厌食或拒食的感觉,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营养不足而不能正常发育。(5)驱避剂:药剂本身一般无毒害作用,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6)引诱剂:是指依靠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诱集害虫的药剂。有非特异性物质和特异性物质两类。非特异性物质的引诱剂如糖、醋、酒液,特异性物质主要是昆虫信息素。(7)昆虫生长调节剂:指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或死亡的杀虫剂,如印楝素、灭幼脲等。(8)寄生微生物:昆虫专一寄生性病原菌(如细菌、病毒类)突破昆虫表皮之后进入昆虫体内,从昆虫体内不断吸收维持自身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最终导致昆虫死亡。3.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因植物寄生性线虫引起的病害的药剂。此类药剂在其农药包装标签的下方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黑色标志带。植物寄生性线虫是植物侵染性病原之一,但与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相比,具有主动侵袭寄主和转移危害的特点,因此,杀线虫剂不同于一般的杀菌剂,多为杀虫剂,大多施用于土壤,用量相对较大,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杀线虫剂品种增多,毒性也向低毒化发展。目前杀线虫剂主要有:抗生素类,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生物制剂类,如苦参碱、淡紫拟青霉、氨基寡糖素、厚孢轮枝菌、嗜硫小红卵菌HI-1、坚强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氨基甲酸酯类,如涕灭威、克百威:005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第2版)有机磷酸酯类,如灭线磷、噻唑膦;硫代异氰酸甲酯类,如棉隆;等等。4.除草剂·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此类药剂在其农药包装标签的下方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绿色标志带。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吸输导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按作用性质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1)内吸输导型除草剂:药剂施于植物上或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茎、叶、胚等部位吸入并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杂草中毒死亡,如苄嘧磺隆、草甘膦等。(2)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不能被植物吸收、传导,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如灭草松等。(3)选择性除草剂:药剂对植物具有选择性,在一定剂量和浓度范围内杀死或抑制部分植物而对其他植物安全,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4)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植物,如草甘膦、草铵膦等。5.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促进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两类。(1)生长促进剂: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打破休眠,促进开花,延迟器官脱落,保持地上部绿色,延缓衰老等,以达到在逆境条件下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体收获量、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粒重等效果。(2)生长抑制剂:主要有生长素传导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生长抑制剂、乙烯释放剂及脱落酸等。生长素传导抑制剂通过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侧芽生长。生长延缓剂通过抑制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延缓生长。生长抑制剂通过破坏顶端分生组织活动,抑制顶芽生长;它与生长延缓剂不同,在施药一定时间后,植物又可恢复顶端生长。乙烯释放剂是用于抑制细胞伸长生长,引起横向生长,促进果实成熟、衰老和营养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植物的006···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 图书app epub格式书籍

  • 《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林璟锵,郑昉昱,王伟,刘哲,王琼霄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作者】林璟锵,郑昉昱,王伟,刘哲,王琼霄作【丛书名】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系列教材【页数】205【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111-67957-8【价格】79.00【分类】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林璟锵,郑昉昱,王伟,刘哲,王琼霄作.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内容提要:本书从密码算法、计算机存储单元、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密码软件实现的原理,重点阐述了密钥安全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用户态、内核态、虚拟机监控器等典型密码软件实现,并总结了它们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针对这些安全威胁,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前沿的密码软件实现密钥安全方案,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内容试读Chater1010101密码技术是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密码算法是密码技术的基础理论。密码算法不仅可以提供包括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消息起源鉴别和不可否第1章认性等多种基础安全服务,也是密钥管理的基础工具。密钥是密码算法的关键数据,密码算法又用于密钥管理。在密钥管理中,有多种密钥生成和建立方法是在密码算法的基础上设计的。本章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密码算法和密码软件实现的相关基础知识。首先,简要说明密码杂凑算法、对称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三类密码算法。然后,阐述密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密码算法实现中需要重点保护的密钥等敏感数据。最后,简单介绍密码算法的实现形密码算法和密钥态和密码软件实现所面临的攻击威胁。1.1密码算法密码算法是密码技术的核心,各种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功能都需要密码算法的支持。密码算法可以实现数据机密性(datacofidetiality)、数据完整性(dataitegrity)、消息起源鉴别(ourceautheticatio)、不可否认性(o-reudiatio)等基础安全功能。口数据机密性是指保证数据不会泄露给未获授权的个人、计算机等实体。利用密码算法的加密和解密操作,可以实现数据机密性。口数据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会遭到未经授权的篡改。利用消息鉴别码或数字签名算法可以实现数据完整性。密码杂凑算法只能防范无意的传输错误,不能防范攻击者恶意的篡改,除非它产生的消息摘要无法被修改。2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口消息起源鉴别是指保证消息来自于特定的个人、计算机等实体,且没有未经授权的篡改或破坏。利用消息鉴别码或者数字签名算法,可以实现消息起源鉴别。口不可否认性也称为抗抵赖性,是指实体不能否认自己曾经执行的操作或者行为。利用数字签名算法可以实现不可否认性。本节主要为读者介绍密码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密码算法的分类以及各种密码算法所能实现的安全功能。1.1.1密码算法和数据安全常用的密码算法包括密码杂凑算法、对称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三类。1.密码杂凑算法密码杂凑算法也称为密码杂凑函数,其作用是为任意长度的消息计算生成定长的消息摘要。密码杂凑算法的计算是单向的,从给定的消息摘要计算输入的消息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输入消息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密码杂凑算法输出的巨大变化。密码杂凑算法的计算过程一般不需要密钥,但是它可以应用在多种带密钥的密码算法或者密码协议中。在数据安全保护中,密码杂凑算法有以下作用:I)作为消息鉴别码(MeageAutheticatioCode,MAC)的基础函数,实现数据完整性和消息起源鉴别,例如带密钥的杂凑消息鉴别码(Keyed--HahMAC,HMAC)。2)配合数字签名算法(例如RSA算法、SM2算法等),用于压缩消息、产生消息摘要,作为数字签名算法的计算输入。2.对称密码算法对称密码算法用于明密文数据的可逆变换,且变换和逆变换的密钥是相同的。明文到密文的变换称为加密,密文到明文的变换称为解密。加/解密的秘密参数称为密钥。对称密码算法中的“对称”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从明文获得密文的有关信息或者从密文获得明文的有关信息,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在数据安全保护中,对称密码算法有以下作用:1)用于加/解密数据,实现数据机密性保护。2)用于构建消息鉴别码,实现数据完整性和消息起源鉴别,例如CBC-MAC(CiherBlockChaiigMAC,密文分组链接MAC)、CMAC(Ciher-aedMAC,基于对称加密算法的MAC)等。3)使用专门的对称密码算法工作模式,在实现数据机密性的同时,提供MAC类似功能的数据完整性和消息起源鉴别,例如GCM(Galoi/CouterMode,Galoi/计数器模式)和CCM(CouterwithCBC-MAC,带CBC-MAC的计数器模式)。3.公钥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也称为非对称密码算法。它同样可以用于明密文数据的变换,且变换和逆第1章密码算法和密钥3变换的密钥是不同的,分为用于加密的公开密钥(简称公钥)和用于解密的私有密钥(简称私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公钥来加密数据,拥有对应私钥的实体才可以解密,而且从公钥不能获得私钥的任何有关信息。除了公钥加密算法,公钥密码算法还包括数字签名算法。拥有私钥的实体可以对消息计算数字签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公钥来验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在数据安全保护中,公钥密码算法有以下作用:1)直接用于加/解密数据,实现数据机密性。由于公钥密码算法的计算效率低,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用于少量数据(如对称密钥)的加/解密。2)用于计算数字签名和验证数字签名,实现数据完整性保护、消息起源鉴别和抗抵赖。相同的密码算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密钥长度,例如AES(AdvacedEcrytioStadard,高级加密标准)对称密码算法的密钥长度可以是128位、192位或者256位。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与密钥长度相关,对于相同的密码算法,密钥长度越大则安全强度越高。密码算法安全强度是指破解密码算法所需的计算量,它的单位是位(t)。位的安全强度表示破解该密码算法需要2"次计算。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80位安全强度及以下的密码算法(例如RSA-1024算法)是不安全的,112位安全强度的密码算法(例如RSA-2048算法)在2030年后是不安全的。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并不等于密钥长度。一般来说,对称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与密钥长度相当,公钥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显著小于密钥长度。例如,RSA算法密钥包括两个大素数因子,密钥空间并不等于密钥长度确定的全部取值空间。同时,由于密码算法存在各种破解方法,也会导致安全强度小于密钥长度。例如,3Key-TDEA(3-KeyTrileDataEcrytioAlgorithm,三密钥的三重数据加密算法)的密钥长度是168位,但是由于存在中间相遇攻击,3Key-TDEA的安全强度只有II2位;2Key-TDEA(2-KeyTrileDataEcrytioAlgorithm,两密钥的三重数据加密算法)的密钥长度是112位,其安全强度只有80位;由于存在各种大整数分解方法,因此RSA-1024、RSA-2048算法的安全强度分别只有80位、112位;256位素域的SM2算法的安全强度只有128位。接下来,本节将具体介绍密码杂凑算法、对称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三类密码算法。1.1.2密码杂凑算法密码杂凑算法通常表示为h=H(),M是任意长度的消息,h是计算输出的定长消息摘要。一般来说,密码杂凑算法应该具有如下性质:1)单向性(抗原像攻击)对于输入消息M,计算摘要h=H(M是容易的;但是给定输出的消息摘要h,找出能映射到该输出的输入消息M满足h=H(),在计算上是困难的、不可行的。2)弱抗碰撞性(抗第二原像攻击)给定消息M,找出能映射到相同消息摘要输出的另一个输人消息M2,满足H(M2)=H(M),在计算上是困难的、不可行的。4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3)强抗碰撞性找到能映射到相同消息摘要输出的两个不同的消息M,和M2,满足H(M2)=HM),在计算上是困难的、不可行的。1.常用的密码杂凑算法常用的密码杂凑算法包括MD5(MeageDiget5)算法、SHA(SecureHahAlgorithm,安全密码杂凑算法)系列算法和中国国家标准SM3算法。SHA系列算法包括SHA-1、SHA-2和SHA-3。(1)MD5算法MD5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vet设计的。MD5算法将输入消息划分成若干个512位的消息分组,经过逐分组的一系列变换后,输出128位的消息摘要。大量的密码杂凑算法也是采取类似的设计,将输入消息划分成若干定长的消息分组,然后进行逐分组的一系列变换。因为王小云院士的原创研究成果以及后续研究进展,MD5算法的碰撞消息已经能够很容易找到,而且也能够构造满足语义要求的碰撞消息,所以MD5算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2)SHA-1算法SHA-l算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alSecurityAgecy,NSA)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alItituteofStadardadTechology,NIST)设计的美国国家标准密码杂凑算法。SHA-1输出的消息摘要长度是160位。与MD5算法一样,SHA-1算法也因为王小云院士的原创成果而被找到碰撞实例,继续使用SHA-1算法存在安全风险,所以SHA-1算法也在逐步停止使用。(3)SHA-2算法SHA-2算法是由美国NSA和NIST于2001年公开的一系列美国国家标准密码杂凑算法。SHA-2算法支持224位、256位、384位和512位4种不同长度的消息摘要输出。它包含6个算法:SHA-224、SHA-256、SHA-384、SHA-512、SHA-512/224、SHA-512/256。其中,SHA-256和SHA-512是主要算法,其他算法都是在这两个算法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初始值并截断计算输出而得到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对SHA-2算法的公开有效攻击。(4)SHA-3算法因为MD5和SHA-1算法相继出现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已有密码杂凑算法安全性的担忧。2007年,美国NIST宣布公开征集新一代美国国家标准密码杂凑算法。经过层层筛选,2012年10月,NIST宣布Keccak算法成为新的美国国家标准密码杂凑算法,即SHA-3算法。与SHA-2算法类似,SHA-3算法也是系列算法,包含SHA3-224、SHA3-256、SHA3-384、SHA3-512共4种不同长度摘要输出的密码杂凑算法,以及SHAKE128、SHAKE256这两种可拓展输出函数(eXtedaleOututFuctio,XOF)。可拓展输出函数与传统密码杂凑算法的区别在于,可拓展输出函数的输出长度不固定。由于这个特性,直接将XOF作为密码杂凑算法用于HMAC、密钥派生函数(KeyDerivatioFuctio,KDF)等有一定的安全第1章密码算法和密钥风险。更多信息可以参考美国国家标准FIPSPUB202。(5)SM3算法SM3算法是中国国家标准密码杂凑算法。SM3算法于2012年发布为密码行业标准GM/T0004-2012《SM3密码杂凑算法》,于2016年升级为国家标准GB/T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SM3算法输出的消息摘要长度是256位。SM3算法使用了多种创新性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抵抗多种攻击方法。目前没有发现对SM3算法的有效攻击。(6)小结在应用中,密码杂凑算法的主要参数是输出长度、消息分组长度和安全强度。例如,将密码杂凑算法用于HMAC算法时,ISO/IEC9797-2:2011国际标准要求密钥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密码杂凑算法的输出长度且小于等于消息分组长度。常用密码杂凑算法的主要安全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常用密码杂凑算法的主要安全参数密码杂凑算法输出长度(位)消息分组长度(位)安全强度(位)MD5128512发现碰撞,不安全SHA-1160512发现碰撞,不安全SHA-224224112512SHA-256256128SHA-384384192SHA-2SHA-5125122561024SHA-512/224224112SHA-512/256256128SHA3-2242241152112SHA3-2562561088128SHA3-384384832192SHA-3SHA3-512512576256SHAKE128任意长度(d)1344Mi(d/2,128)9SHAKE256任意长度(d)1088Mi(d/2,256)SM32565121282.带密钥的杂凑消息鉴别码密码杂凑算法可用于压缩消息、产生消息摘要,通过对比消息摘要,可以实现数据完整性校验,防范传输和存储中的随机错误。但是,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对消息进行密码杂凑计算,因此它不能防范对消息的恶意篡改。利用HMAC,可以防范对消息的恶意篡改,同时实现数据完整性和消息起源鉴别。例如,IPSec(IteretProtocolSecurity,互联网协议安全)和SSL/TLS(SecureSocketLayer/TraortLayerSecurity,安全套接层/传输层安全)协议均使用了HMAC,用于数据完整性和消息起源鉴别。⊙Mi(a,)函数返回a和中的较小值。6密码软件实现与密钥安全国际标准ISO/IEC9797-2:2011、美国国家标准FIPSPUB198-1和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RFC21O4都对HMAC算法进行了规范。HMAC利用密码杂凑算法,将密钥和消息作为输人,计算消息鉴别码。对于密钥K、消息D,HMAC的计算公式如下:HMAC(K,D)=MSB(HK④OPAD)IH区⊕IPAD)ID》e其中,密钥K的长度为k位。ISO/IEC9797-2:2011中要求L1≤k≤L2(L1是密码杂凑算法的输出长度,L2是密码杂凑算法的消息分组长度),FIPSPUB198-1和IETFRFC2104则无此要求。下面以ISO/IEC9797-2:2011为例介绍HMAC的计算流程。首先对密钥进行填充,在密钥K的右侧填充(L,一k)个0,得到长度为L1的比特串K。将十六进制值0x36(二进制表示为O0110110)重复L,/8次连接起来,得到比特串IPAD,然后将R和比特串IPAD异或,将异或结果和消息D连接起来,并将连接后的数据输入第一次密码杂凑计算。将十六进制值0x5C(二进制表示为01011100)重复L,/8次连接起来,得比特串OPAD,然后将R和比特串OPAD异或,将异或结果与第一次密码杂凑计算的结果连接起来,并将连接后的数据输入第二次密码杂凑计算;取计算输出的最左侧m位作为HMAC计算结果。1.1.3对称密码算法对称密码算法的加/解密计算过程如图1-1所示。发送方使用加密算法将明文变换为密文,密文计算结果由明文和密钥共同确定。接收方使用解密算法将密文变换为明文,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必须使用相同的密钥。明文加密算法密文解密算法明文密钥图1-1对称密码算法的加/解密过程对称密码算法分为两种:一是序列密码算法,也称为流密码算法,二是分组密码算法。序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的区别如下:1)序列密码算法将密钥和初始向量(IitialVector,.IV)作为输入,计算输出得到密钥流;然后将明文和密钥流进行异或计算,得到密文。密钥流由密钥和初始向量确定,与明文无关;明文对应的密文不仅与密钥相关,还与明文的位置相关。序列密码算法的执行速度快、计算资源占用少,常用于资源受限系统(例如嵌人式系统、移动终端),或者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例如语音通信、视频通信的加/解密)。2)分组密码算法每次处理一个分组长度(例如,128位)的明文,将明文和密钥作为输⊙MSB()函数返回比特串的最左侧高位m位。···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密码 epub 加密

  • 《化工安全与环保》张晓宇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化工安全与环保》【作者】张晓宇主编【页数】206【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82-9054-8【价格】30.00【分类】化工安全【参考文献】张晓宇主编.化工安全与环保.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化工安全与环保》内容提要:近年来,广大企业对于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求贤若渴,培养既懂化工技术,又懂化工安全及环境保护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书就是根据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吸取相关企业、同行专家、老师意见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管理、风险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安全检查、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化工环保管理等内容。本书具有两个特点:(1)将危险化学品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和化工环保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2)参考了大量化工企业的安全培训手册,使本书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安全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为化学、化工、环境类本科学生的教材,可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教师或相关行业科技人员参考使用。《化工安全与环保》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化学工业概述当今世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医已经离不开化学工业产品,化学工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得到迅速发展。但必须指出,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具有潜在不安全因素较多、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对从事化学工业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通晓并贯彻安全环保技术与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促进化学工业持续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一、化学工业的发展概况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化学工业的特征是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现代化学工业始于18世纪的法国,后传入英国。19世纪,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的开采和炼制为化学工程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高效催化剂的发明、新型材料的出现、大型离心压缩机的成功研制,推动了化工装置大型化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化工技术渗透到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合成医药等各个领域。中国的化学工业基础在1949年以前非常薄弱,只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有少量的化工厂和一些手工作坊,只能生产为数不多的硫酸、纯碱(N,C0,)、化肥、橡胶制品和医药制剂,基本没有有机化学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化学工业发展很快,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化学矿山、化学肥料、基本化学原料、无机盐、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农药、染料、涂料、医药、感光材料、国防化工、橡胶制品、助剂、试剂、催化剂、化工机械和化工建筑安装等23个行业的化学工业生产部门。如今我国的化工产品品种超过40000种,其中硫酸、合成氨、农药、电石(CC2)、稀土、磷矿石和磷肥、烧碱(NOH)和纯碱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4●化工安全与不保●◆--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现代化学工业开发过程可以概括为:(1)利用现有的情报资料、技术数据、同类过程的成熟经验、小试或模试的实验结果和化学化工知识,把化学工业过程抽象为理论模型:(2)进行工业装置的概念设计,并将概念设计相似缩小为中试装置;(3)反复比较计算机的数学模拟结果和中试结果,不断修正数学模型,使其达到一定精度,用于放大设计。目前化学工业开发的趋势是:不一定进行全流程的中间试验,对一些非关键设备和很有把握的过程不必试验,有些试验则可以用计算机在线模拟和控制来代替。随着催化、分子设计、激光和化学仿生学等重大技术的突破,化学工业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二、化学工业的分类化学工业的内部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两大类。无机化学工业分为:基本无机化学工业(包括无机酸、碱、盐、化学肥料工业);精细无机化学工业(包括稀有元素、无机试剂、药品、催化剂、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学记录材料);金属元素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如矿物颜料工业;电化学工业(包括氯碱工业,金属钠、镁、铝的生产);电热工业(如电石、黄磷(P:)的生产);硅酸盐工业(如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的生产)和冶金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冶炼)。有机化学工业分为: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以甲烷、一氧化碳、氢、乙烯、丙烯、丁二烯及芳烃为基础原料,合成醇、醛、酸、酮、酯等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精细有机合成工业(包括染料、农药、医药、香料、试剂、纺织及印染助剂、塑料及橡胶添加剂);高分子化学工业(包括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橡胶工业、化学纤维工业、涂料工业);农产品化学加工工业(农作物及其秸秆中的淀粉、油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化学加工):燃料化学加工工业(煤炭化工,木材化学加工,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加工工业);食品化学工业(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酒类);纤维素化学工业(造纸、人造纤维)。石油化工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化学工业的面貌。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有机化学产品来自石油化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跨类的部门层出不穷,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化学工业。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发展化学工业对于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和改善民生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化学工业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化学工业(以下简称化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问题。三、化工生产的特点化学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归纳起来,化工生产有以下特点(1)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例如:液氯、氢气、一氧化碳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这些原材·2·…●第一章绪论●-料、燃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储存和运输都有着特殊的要求。(2)化工生产工艺条件苛刻。有些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些反应则要在低温、高真空度下进行。例如:电石、硫酸、化肥合成等都是在高温下生产。由轻柴油裂解制乙烯进而生产聚乙烯的生产过程中,轻柴油在裂解炉中的裂解温度为800℃;裂解气要在深冷(-96℃)条件下进行分离;纯度为99.99%的乙烯气体要在294kP的压力下聚合,制取聚乙烯树脂。(3)生产规模大型化。近几十年来,化工生产采用大型生产装置是国际上的明显发展趋势。以化肥为例,20世纪中:50年代合成氨的最大规模为60000/a,60年代初为120000t/a,70年代发展为540000t/a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也从50年代的100000/a,发展到70年代的600000/。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显著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因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大型化工生产装置,但大型化也会带来重大的潜在危险。(4)生产方式高度自动化与连续化。化工生产已经从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转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生产设备由敞开式变为密闭式:生产装置从室内走向露天;生产操作由分散控制变为集中控制,同时也由人工手动操作变为仪表自动操作,进而又发展为计算机控制操作。连续化与自动生产是大型化的必然结果,但控制设备也有一定的故障率。据美国石油保险协会统计,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而造成的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占同类事故总量的6.1%。四、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分为以下几类。(一)工厂选址(1)易遭受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2)水源不充足:(3)缺少公共消防设施:(4)有高湿度、温度变化显著等气候问题;(5)受邻近危险性大的工业装置影响;(6)邻近公路、铁路、机场等运输设施:(7)在紧急状态下难以把人和车辆疏散至安全地带。(二)工厂布局(1)工艺设备和储存设备过于密集:(2)有显著危险性和无危险性的工艺装置间的安全距离不够:(3)昂贵设备过于集中;(4)对不能替换的装置没有有效的防护:(5)锅炉、加热器等火源与可燃物工艺装置之间距离太小:(6)有地形障碍。·3●化工安全与环保●→》(三)结构(1)支撑物、门、墙等不是防火结构:(2)电气设备无防护措施:(3)防爆、通风、换气能力不足:(4)控制和管理的指示装置无防护措施:(5)装置基础薄弱。(四)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1)原料在装置中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自然分解;(2)对处理的气体、粉尘等在工艺条件下的爆炸范围不明确:(3)没有充分掌握因误操作、控制不良而使工艺过程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的物料和产品的详细情况。(五)化工工艺(1)没有足够的有关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数据:(2)对有危险的副反应认识不足;(3)没有根据热力学研究确定爆炸能量:(4)对工艺异常情况检测不够。(六)物料输送(1)操作各种单元时对物料流动不能进行良好控制;(2)产品的标志不完全;(3)送风装置内的粉尘爆炸;(4)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处理:(5)装置内的装卸设施(七)误操作(1)忽略关于运转和维修的操作教育;(2)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3)开车、停车计划不适当:(4)缺乏紧急停车的操作训练:(5)没有建立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之间的协作体制。(八)设备缺陷(1)因选材不当而引起装置腐蚀、损坏:(2)设备不完善,如缺少可靠的控制仪表等:(3)材料疲劳失效;(4)对金属材料没有进行充分的无损探伤检查或没有经过专家验收;(5)结构上有缺陷,如不能停车而无法定期检查或进行预防维修:(6)设备在超过设计极限的工艺条件下运行:4●第一章绪论●-(7)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没有及时改进:(8)没有连续记录温度、压力、开/停车情况及中间罐和受压罐内的压力变动。(九)防灾计划不充分(1)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2)责任分工不明确:(3)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仅由安全部门负责,只是单线起作用:(4)没有预防事故的计划,或即使有也很差;(5)遇有紧急情况未采取得力措施;(6)没有实行由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7)没有对生产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继续教育和必要的防灾培训。瑞士再保险公司统计了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102起事故案例,分析了上述9类危险因素所占比例,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所占比例/%类别危险因素化学工业石油工业1工厂选址问题3.57.02工厂布局问题2.012.03结构问题3.014.0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420.22.0识不足5化工工艺问题10.63.06物料输送问题4.44.07误操作问题17.210.08设备缺陷问题31.146.0防灾计划不充分8.02.0第二节化工安全事故的特点一、化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化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基本上是由所用原料特性、加工工艺方法和生产规模决定的。为了预防事故,必须了解这些特点。(一)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概率大且后果严重统计资料表明,化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工亡总人数的13.8%,居第一位:·5.----●●化工安全与不保●0-中毒室息事故死亡人数占工亡总数的12%,居第二位:高空坠落和触电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化工生产使用的反应器、压力容器的爆炸及燃烧导致的传播速度超过音速的爆轰,都会造成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冲击波超压达0.2atm(1atm=1.01×103Pa)时会使砖木结构建筑物部分倒塌、墙壁崩裂。如果爆炸发生在室内,压力一般会增加7倍,任何坚固的建筑物都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化工管道破裂或设备损坏,大量易燃气体或液体瞬间泄放,便会迅速蒸发形成蒸气云团,并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随风漂移。据估算,50t易燃气体泄漏会造成直径700m的云团,在其覆盖下的人将会被爆炸火球或扩散的火焰灼伤,其辐射强度将达到14W/cm2(人能承受的安全辐射强度仅为0.5W/cm2),同时人还会因缺氧而室息死亡。据统计,因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气、氨氧化物、氨、苯、二氧化碳、光气(C0CL2)、氯化钡、甲烷、氯乙烯、磷、苯酚、砷化物等16种物质造成中毒、室息的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87.9%。一些比空气重的液化气体(如氨、氯等)在设备或管道破口处以15°~30°呈锥形扩散,扩散宽度在100m左右时,人还容易察觉并迅速逃离,但当毒气影响宽度达到1km或更大时,在距离较远而毒气浓度尚未稀释到安全值时,人很难逃离,会导致人群大范围中毒。(二)触发事故的因素多(1)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副反应发生,有些副反应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些副反应则是在危险临界点(如爆炸极限)附近进行生产,工艺条件稍一波动就会发生严重事故。(2)化工生产工艺中影响各种参数的干扰因素多,设定的工艺参数很容易发生偏移。在自动控制过程中也会产生失调或失控现象,人工调节更易发生事故。(3)由于人的素质或人机工程设计欠佳,往往会造成误操作。(三)设备材质和加工缺陷及腐蚀等原因触发事故化工工艺设备一般都是在严酷的生产条件下运行。腐蚀介质的作用,振动、压力波动造成的疲劳,高、低温环境都会对材质性质产生影响。设备材质受到制造时的残余应力和运转时拉伸应力的作用,在腐蚀的环境中就会产生裂纹并发展长大,在特定条件下(如压力波动、严寒天气)就会引起脆性破裂,造成灾难性事故。设备制造时除了选择正确的材料外,还要求正确的加工方法。如焊缝不良或未经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焊区附近材料性能劣化,易产生裂纹使设备破损。(四)事故的集中与多发化工装置中的许多关键设备(特别是高负荷的塔槽、压力容器、反应釜、经常开/闭的阀门等)运转到一定时间后,常会出现多发故障或集中发生故障的情况,这是因为设备进入寿命周期的故障频发阶段。对待事故多发频发期,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加强设备检测和监护措施,及时更换到期设备。[案例1-1]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储运站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位·6…···试读结束···...

    2023-02-0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招聘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官网

  • 《户外安全》张子健编绘|(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户外安全》【作者】张子健编绘【页数】27【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3【ISBN号】978-7-5514-3256-6【价格】39.80【分类】儿童故事-图画故事-中国-当代【参考文献】张子健编绘.户外安全.浙江摄影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3.图书封面:《户外安全》内容提要:本书向小读者讲述了小男孩凡凡在户外冒险的经历。他四处攀爬,差点摔下来;他在河里玩耍,一不小心落了水。幸好,在好心人帮助下都没有受伤。最后,凡凡明白了:户外安全很重要。《户外安全》内容试读外€卫张子健⊙编绘①浙江摄影出版社全因百性书出单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凡凡去郊外野餐。0西一路上,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树木郁郁葱葱,鲜花到处盛开,风景太美了!京A·52011准备野炊咯!到了目的地,爸爸到林子里找柴火,妈妈去小河边打水,准备野炊。凡凡坐在浓浓的树荫下,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抬头一看,发现边上有棵不高的苹果树。千g5···试读结束···...

    2023-02-08 Epub pdf Epub电子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