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教父》贾鸿彬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北教父》【作者】贾鸿彬著【丛书名】民国人物系列【页数】343【出版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1【ISBN号】978-7-5153-1159-3【价格】33.00【分类】长篇历史小说-中国-当代【参考文献】贾鸿彬著.东北教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1.图书封面:东北教父》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卖豆腐出身的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的发迹和灭亡为主线,反映了清末至二十世纪前半叶东北地区的风云变幻,刻画了众多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群丑的形象。作品描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揭露了反动分子的残暴和糜烂,颂扬了人民的反抗,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作品。《东北教父》内容试读第一章出手不凡都是豆腐惹的祸后来,做了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常常对七夫人徐芷卿说,自己这一生的发迹是从豆腐开始的。那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豆腐匠张景惠和往日一样,正在自己的豆腐坊里精心地做着豆腐。突然,隔壁大车店的伙计李来顺跑了进来:“张二哥,你豆腐好了吗?我们店里有位客人想吃你的豆腐。”张景惠指着旁边的大缸说:“豆腐我还没压出来呢,豆腐脑倒是成了。客人要吃,盛几碗过去。你跟他说,这比豆腐好吃。再说,把豆腐脑压成豆腐,至少得一个多时辰。”李来顺说:“行,我去问问。”不一会儿,李来顺又来了。他的后面,跟着一个穿着官服、戴着花翎的陌生人。“张二哥,就是这位客人。是新上任的县令徐大老爷。”李来顺指着陌生人说。豆腐坊里热气腾腾,人和物都模模糊糊的。年轻的张景惠很少见过官员,现在一听县令大老爷来到了自己的豆腐坊,忙跪了下来,一边磕头,一边说:“草民张景惠参见县令大老爷。”徐县令心中当即一热,没想到这乡野作坊的一个豆腐匠,竟如此的识礼数。他忙上前,拉起张景惠说:“张师傅你请起,本县错过了宿头,第一章出手不凡001才刚刚住进隔壁店中,在院子里闻到豆腐香,问伙计,才知道你正在做豆腐。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本县认为,这天下最好吃的,就是豆腐了。不过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本县还真不知道,就过来看看了。”张景惠忙着拿起一条围裙,把一张条凳反复擦了几遍,请县令坐下,说:“做豆腐是手工活,是我们粗人做的,没有啥值得看的。现在豆腐脑刚出来,要成豆腐,还得压一两个时辰才行。大老爷先尝一碗豆腐脑吧,这比豆腐爽口。”说着张景惠就拿起一个大海碗,盛了一碗。“来顺,你替我去买点糖来。”张景惠拿出十几个铜子,递给了来顺。糖很快就买来了。张景惠把糖放在豆腐脑里调好,双手捧给了徐县令。“本县走了这半天路,到现在还没吃饭,就不客气了。”徐县令说着拿起勺子吃了起来。一口下肚,徐县令不住地点头:“好,果然比豆腐更有妙处。”他忙着又吃了几勺,对李来顺说,“你端一碗到那边去,给夫人吃,钱等会儿一块算。”张景惠忙说:“大老爷可别说钱!你是我请都请不到的贵人,明个天,我这豆腐坊就蓬荜生辉了。”他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盛好了豆腐脑,递给李来顺。李来顺刚出门,除县令的一大海碗豆腐脑已吃完了。张景惠马上又递上了一碗。“本县的确饿了,就再来一碗吧。”这一碗,徐县令吃得就慢了。边吃,他边问张景惠:“听你说话,似乎是读过书的,怎么称呼你?”“我叫张景惠,草字叙五,同治十年五月初四(1871年6月21日)生于胡家窝堡,家里世代务农,有三十多亩地,日子还凑合。哥儿三个,姐儿三个,兄弟姐妹六人中我居五;哥哥景泉,弟弟景芳,弟兄三人,我排行居二,所以这堡子上比我小的人都叫我张二哥。家父早年已故去了,现在哥哥和弟弟在家种地,我呢就做豆腐,走街串巷叫卖。要说读书,就惭愧了,只读过两年私塾,识字不多,只能马马虎虎地粗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狸猫换太子》这一类说唱本子。”徐县令听了,不停地点着头说:“也还不错。人嘛,有所居、有所业002东北教父就行了。”两大海碗豆腐脑下肚,徐县令的脸上已渗出不少汗水。张景惠忙整了一条热毛巾递到他面前。徐县令摘下帽子放在桌上,接过毛巾,擦脸擦额。张景惠这才看清楚,徐县令很瘦,脸上皱纹很多,拖在脑后的辫子已经花白了。胡家窝堡的乡亲们没有想到,张景惠自己也没想到,就是这一夜,这个扛着豆腐盘子走街串巷油嘴滑舌做买卖的豆腐匠,被县太爷看中了,很快抖了起来。徐县令名鸣九,五十岁前一直在科场孜孜追求,可惜运气一直不佳,屡次名落孙山。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闱才在北京被拔为贡士,后经殿试被录为三甲,赐同进土出身。由于家道清贫,他在京中活动无力,结果被吏部分派奉天,等候补缺。徐鸣九原本山东人氏,在奉天举目无亲,家中所汇钱款有限,也只能勉勉强强维持生计。为了补实缺,又不能不在督署上下活动,就只能在牙缝里抠钱。所以,平时生活一向是高粱饼子、老咸菜,实在熬不住,要打牙祭,就来一顿豆腐。在奉天城等着补缺的五年,徐鸣九对豆腐生出了独特的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年,徐鸣九终于在督署找到了一位同乡,靠着这位同乡帮忙,徐鸣九补上台安县县令的实缺。大地开冻后,徐鸣九雇了一辆骡车,带着新娶的小夫人桃红,从奉天城一路春风奔台安县县城而来。快近台安城这天,骡车出了点毛病,车夫修理了一个多时辰才修好。天黑前,他们就没有赶到县城,只好宿在离县城不远的胡家窝堡。第二天清早,张景惠扛着豆腐盘子正要出门时,李来顺来了。“张二哥,徐大老爷让我来请你过去一趟。”张景惠听了,忙问:“干啥呀?是不是又要吃豆腐?”“我不知道,你去了就知道了。”张景惠来到大车店,进了上房,见徐鸣九端坐在桌前正在抽水烟,忙跪下磕头,说:“草民张景惠参见徐大老爷!”徐鸣九显得十分得意,捋了捋胡须说:“叙五啊,起来说话。”“谢大老爷!”张景惠清脆响亮地回答一声,站起身,垂手立在一旁。第一章出手不凡003···试读结束···...

    2022-05-03 亚洲教父epub 教父epub下载

  • 移民与文化PDF电子版免费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移民与文化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长期就职于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埃尔姆赫斯特特殊学院等学术机构和智囊团。简介为什么阿根廷西班牙语中有这么多意大利语单词?为什么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中间人群体?为什么生活在俄罗斯、巴拉圭、澳大利亚和其他社会的德国人在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方面有着相似的代际模式?全球有超过1亿移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对移民的观察和评论都偏向于与当前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的联系,但这种视角可能只集中在这个大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失去了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一个世界观。ThomaSowell的《移民与文化》为我们在历史上的移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注脚,展示了世界移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以全球化的新面孔。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德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中国人、犹太人和印度人的不同文化身份,即使在流离失所中也没有消失。对于一个特定的种族来说,他们在新居住地中的角色,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智力技能,以及他们自身的某些结构特征,使他们能够经历迁移、同化和主动融合的过程。带着自己的痛苦和收获。目录第一章移民文化特定民族文化对群体经济社会命运的影响第2章德语从古老的德意志民族到年轻的德国第3章日语漫长的崛起第4章意大利人罗马帝国之外第五章华侨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第6章犹太人散居地躁动的阴影和大屠杀唤醒的身份第7章印第安人在印度的印度人与在国外的印度人第8章历史与文化当代傲慢的解毒剂精彩的书摘一些中间商一种特殊类型的移民是少数中间人,包括贸易商和放债人。前者包括推车小贩和国际商人,而当铺老板、小额贷款大亨和国际金融家则属于后者。通常,在这些职业中,担任高层职位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数从业者处于起步阶段,收入、技能和经验水平都不足。然而,即使是中等富裕的少数中间人,也比真正富有的贵族或工匠等其他群体更令人讨厌。只是极少数获得巨额财富的中间人往往被视为群体的代表,并非例外。少数中间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但他们自己不生产任何产品。无论是在族群内部还是在国家内部,少数中间人从事这些针对大多数人口的活动。为了使这些活动成为可行和持久的工作,这些少数中介和他们的客户之间必须存在一些文化差异。除此之外,每个社区或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少数中间人。但无论少数民族中间人在历史和其他社会角色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如何,少数民族中间人并不代表特定的种族或文化。一些少数民族中间人是非洲人,比如尼日利亚的伊博人;有些是中东人,例如黎巴嫩人和亚美尼亚人;有些是不同种族的亚洲人,例如侨民和侨民;最著名的少数族裔中间人是犹太人,包括欧洲人和中东人。从文化上讲,这些人的语言、饮食、音乐和社会习俗各不相同。只有当文化被狭义地定义为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在少数中间人的行业中工作所需的勇气时,这些不同的群体才会表现出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是特定的“劳动力成本”,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活动中的经验和知识。在群体关系中经常发生的摩擦,当它发生在少数中间人之间时,可能会变成极端的敌意。“大屠杀”一词通常用于指代在历史不同阶段对欧洲犹太人犯下的大规模骚乱和暴行。然而,同样的报复性恐怖事件也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少数中间人身上。尼日利亚的伊博人、奥斯曼帝国的亚美尼亚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东南亚的华人,都曾遭受过如此不人道的折磨。在一个令人震惊的当代例子中,一名随机选择的泰米尔人被从公共汽车上拖下来,浇上汽油,然后在斯里兰卡街头被僧伽罗暴徒点燃。当她痛苦地死去时,人们在现场跳舞和鼓掌。在1966年尼日利亚种族冲突期间,数以万计的伊博人被暴徒滥杀。早在1895年,土耳其暴徒屠杀了大量亚美尼亚人。在此期间,3000多名男女老少逃往一座大教堂避难,而暴徒则用30桶汽油纵火焚烧教堂,将教堂里的每个人都活活烧死。所有这些无辜受害者的共同点是他们代表了这些国家的少数中间人。并不是所有这些人都亲自从事少数中间人的职业,只是周围的人群在这个职业中通常会遇到他们种族的人。即使是大多数泰米尔人、伊博人或亚美尼亚人,在其他行业的工作也不那么显眼。少数中间人引起如此恶毒的敌意有什么特别之处?其他种族和少数民族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敌意,例如移民、奴隶的后代或本政府地区的世俗居民。但没有哪个少数群体如此多次面临如此规模的致命暴力。数以万计的伊博人被他们的尼日利亚同胞屠杀。在奥斯曼帝国,超过一百万的亚美尼亚人被屠杀。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犹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心烦意乱的暴徒屠杀。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政府控制的纳粹大屠杀之前,有600万受害者。此外,少数中间人本身也很少是暴力仇恨者。在引起仇恨甚至受到暴力对待的同时,少数各式各样的中间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几个中间人会遭受如此特殊而严重的仇恨和暴力。也许让人们对他们产生强烈感觉的原因是,他们所扮演的经济角色在历史上一直被误解和谴责,而谁在扮演这些角色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少数中间人的社会孤立使人们很容易想象他们最糟糕的情况。“拥抱在一起”是一个经常用来形容他们孤立的词。在这种情况下,熟练的煽动者可以利用这个形象来煽动公众对他们的狂热仇恨。虽然中介是根据其经济功能来定义的,但少数中介通常存在于当地人无法提供自己的中介的情况下。这些地方无法产生本地中间商的原因千差万别,或许仅仅是因为该职业没有吸引到当地人,更多的是因为当地人无法长期与该职业的人竞争。例如,在阿根廷,当地的阿根廷店主发现他们的生意在与犹太移民的竞争中萎靡不振。因为这些犹太移民提供了更低的价格,让只能用现金支付的顾客使用信用卡。复制这些犹太习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微薄的利润空间下,这种经营需要在艰苦的生活水平下仔细计算和生存,直到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以数量弥补单价的损失。允许赊账还需要精明的判断力,例如向谁授信、何时授信、授信多少以及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经验是不可替代的。同样不可替代的是该领域每个人基于观察和互动的知识。在这个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的经验的中间商显然有很多优势。在这个行业,精明的理解、努力工作、加班和不可避免的风险是常态。对于粗心的人来说,破产并不遥远。犹太人是最著名的少数中间人,他们甚至成为该行业的代名词。例如,海外华人被称为“东南亚犹太人”,黎巴嫩人被称为“西非犹太人”,帕西人被称为“印度犹太人”,等等。事实上,犹太人并不是世界上少数中间人中最大的,少数中间人也不是所有国家犹太人最重要的职业。从历史上看,犹太人确实不成比例地集中在中间商行业。他们从事这项业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军团时代,一些小犹太商人追随罗马军团的脚步,将他们的商品出售给被占领地区的人们。在最近几个世纪更加开放的社会中,犹太人和其他一些中间人倾向于送他们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同时通过商业运作来保护他们的家庭。但即使在那个阶段之前,也有少数中间商同时掌握了许多其他技能,如制鞋、纺织服装制造、宝石雕刻、金工和银工。这些职业不是中间人的职能,虽然是一些中间人的职能。这里的犹太人是最典型的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大的。印度的Pari和Marwar作为少数中间商,在他们国家的纺织业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黎巴嫩人曾经建立了一个以英国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全球纺织品经销商网络。在18世纪的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地区的250家制衣厂中有209家属于亚美尼亚人。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中也可以观察到同样的模式。这些散居海外的华人和远在加勒比地区的人们走着同样的职业道路。他们不仅在零售商和当铺老板的传统中间商业务中工作,而且还分销工厂老板生产的产品,从服装到电脑。华侨华人是最大的少数民族中介群体,有3600万分散在世界各地,是犹太人口总数的两倍多。为什么说日本文化的根源在中国?起源于历史上的3次“日本移民潮”众所周知,日本的许多文化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日语中的某些字符使用汉字;日本茶道是从唐代茶文化演变而来的;榻榻米也起源于汉代,唐代传入日本。此外,日本刀剑、和服、相扑、白粉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的根源也在中国。为什么日本文化与中国如此紧密相连?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日本移民潮”。今天我将带您了解移民潮背后的故事。中日交流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日本在吞并了三十多个小国之后,成功地建立了它的第一个国家——山台。公元239年,亚台皇后喜弥呼派使者到曹魏,向魏帝曹丕进贡,并受赏。这一时期,中国的锦缎和铜镜相继传入日本,日本逐渐形成了文字的雏形。由此开始,中日两国开始了数千年的交流。第一波移民,秦始皇时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一个传说。相传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里的神仙终日吃灵药,喝甘露玉露,长生不老。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对这个传说深深着迷。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找到了一位名叫徐福的炼金术士,并派他航行东方为自己寻找丹药。海中的三座仙山其实是海市蜃楼,徐福自然是找不到。为了安抚皇上,逃避惩罚,徐福炮制了一套花言巧语,他告诉秦始皇,他已经成功登上仙山,遇到了仙人。但要想得到长生不老药,必须派三千少男少女和能工巧匠去兑换。秦始皇相信了徐福的话,很快便召集了少男少女和各种工匠,连同无数稀有的宝物、五谷杂粮一起送到了船上。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为期3天的“徐福庆”,告别下航的徐福。然而,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他没有等到徐福的丹药到死。在秦始皇等待的时候,徐福已经成功到达日本的东瀛岛和蓬莱岛,并在那里确立了自己的国王地位。徐福还向当地人传授了中原的耕作、捕鱼、抄纸等方法,从而产生了日本的文明。第二波移民,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五夫一妻”事件。以匈奴、匈奴、鲜卑、桀、羌、氐为首的游牧部落建立了几十个国家,入侵中原。受此影响,中原地区陷入常年战乱动乱,百姓艰难求生。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中原人将家人迁往日本列岛,由此引发了第二波移民潮。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移民是阿智王。刘阿之是汉献帝的曾孙。公元289年,他带领家人和老臣共2400多人一起移民日本。由于其独特的身份,日本天皇赋予阿知夫家族“直”姓。据了解,以刘阿芝为代表的“至”姓氏是原田、高桥、姜尚、大藏等众多家族的共同祖先。这一时期的移民给日本带来了很多中原文化,如养蚕、农田水利、土木工程、手工业等技术,以及阅读《论语》、《千字》等书籍。中国文化和技术随后全面渗透到日本社会。第三波移民,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素有“大唐”之称。源于唐朝的力量,各国各州派使进贡考察,上演了“万国归唐”的盛世景象。从630年到895年的265年间,日本共派出19个使团到唐朝考察和访问唐朝。他们对唐代的法制、文化艺术、科技乃至风俗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收藏了大量以佛教文化为主的经典。这些驻唐使馆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大量的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唐朝末年,诸侯城的势力严重分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王朝的没落和社会的混乱,一些追求安定生活的人选择再次逃往日本。在这些移民的帮助下,唐文化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近2000年来,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交往。中国移民给日本带来了很多文化和技术,日本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日本文化与中国相似的原因。...

    2022-05-03 犹太人移民美国历史 犹太人移民东北

  • 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程海东,陈思|(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作者】程海东,陈思【页数】133【出版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517-2306-0【分类】旅游业-产业一体化-产业发展-研究-东北地区【参考文献】程海东,陈思.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21.01.《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研究和探讨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包括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现状、东北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主体分析、东北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策略东北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府间协调、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分析等内容,该书的出版,对于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旅游产业虽然以局部景点为载体,但旅游活动却并不局限于景点,涉及一定范围内的交通、美食、住宿、购物、服务等方方面面,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很高,因此,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作为其提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第一节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一、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东北地区的经济范围与自然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有所不同,并非完全重合。经济区划一般由经济中心、腹地和关联网络构成。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以现代交通运输为纽带,以现代工业为支撑的专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大规模生产形成了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发展区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及后续的全面振兴战略是促进东北地区加快校正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它的实施对东北地区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因此,本书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分析总结东北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我国东北地区以东北平原为主,具体而言东北平原又根据所属流域001mr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的不同被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东北地区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黑土地之一,大规模开发历史较短,耕地广袤无垠,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东三省粮食产量共计1381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8%。在工业上,东北地区也具有明显的特点,具备开采价值的矿物种类很多,已探明的矿产有84种,其中4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列,石油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0%,铁矿石、石墨、菱镁矿等资源的储量丰富。此外,东北地区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山脉和东部地区的长白山山脉不仅储藏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也储藏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我们熟知的人参、鹿茸等。从地理角度来看,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朝鲜相邻,国内与河北、内蒙古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开拓东北亚和国内市场。可见,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发挥着支援全国的重要作用,陆续形成了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个工业中心城市,还逐步形成了一定范围的经济区,如以沈阳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区,以长春、吉林、图们为中心的长吉图经济区,以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哈大齐工业经济带。因此,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东北地区都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惯性和历史基础导致了工业乃至重工业依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在发展方式和模式上,随着市场化改革得以升级和优化,逐渐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产业聚集,为形成产业城市群奠定了基础。辽宁以工业见长,特别是重工业,在东北三省中排名第一,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科技实力雄厚,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领域都有较强的实力,基于石油化工、治金、机械、电子、自动化等行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辽宁沿海产业带日益形成了冶金和重型机械用钢产业链,包括大连长兴岛的装备制造业和造船业。通过冶金与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部门的一体化合作与发展,形成了生产要素(如产品、资金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的转移、运输和对接网络。这种完整产业链的形成,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并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为119.89平方千002r东北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提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建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就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一创新驱动,除法一市场化程度。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期间,为东北振兴开出了六个“药方”,其中之一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历史包袱较轻,现实阻力较少,产业关联度较高,理应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能之一。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现代社会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联动性影响,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区域内的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区域内实现合作,形成区域合力对外竞争,通过竞争激发经济活力,即在区域内通过竞争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协同合作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①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是以区域内地理环境、特色资源、市场条件、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合支撑为基础,在要素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共生和互补关系,发挥整体效应,这是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区域内,旅游景点是呈点状分布的,正是这些点状分布的景点在环境、文化、历史等纽带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体化的旅游资源。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既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式之一,还是旅游空间管理的模式之一。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而言,一体化是必然选择。1.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区域旅游合作尽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现实情况是,在行政区划的限制下,旅游产业合作面临一系列障碍。①区域内不同地区以自身为出发点制定各项政策制度,合作协同意识和机制薄弱。旅游产业产生的巨大经济带动效应,使得经济发展任务①乔宇静.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2(4):76-77.004···试读结束···...

    2022-04-28 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包括哪些行业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大全集小说在线阅读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犹太教子枕上小说全集在线阅读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在国家4000年的历史中,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2000多年。他们遭遇了各种反犹太主义,2亿多犹太人死于纳粹之手。然而,这样一个始终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却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关内容部分预览书序犹太民族一直以其才华而闻名于世。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金融大亨乔治·索罗斯、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这些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享誉国际的名人都是犹太人。自称是上帝选民的犹太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傲慢。二战后,美国大约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犹太人。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世界上大约22%的获奖者是犹太人,而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口只有1500万。你可以看到犹太人非凡的创造力。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在国家4000年的历史中,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2000多年。他们遇到了各种形式的反犹太主义,在二战中,超过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之手。然而,这样一个总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然而,他们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人甚至断言,如果没有犹太人,世界历史将被改写。犹太人优秀的源泉是什么?世界专家一致认为,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犹太人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视亲子教育是犹太民族最突出的优良传统。犹太民族在求知、交友、生活、修身等方面的优良传统,使他们具有优良的文化素质犹太民族视知识和智慧为真正能够掌握的财富。他们具有宗教般的求知精神和求知欲。他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在学习、生活、生活、经商等各个方面把智慧的精髓传授给孩子。犹太教育不仅让犹太人变得聪明而富有,而且它还使犹太人能够像水中的鱼一样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无论他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地方。犹太人相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世界的希望。上述犹太名人的成功,都归功于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教育的巨大投入和执着追求。独特的家教造就了无数精英,铸就了民族的灵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这是犹太民族成功的秘诀。在每一个犹太家庭,当孩子刚懂事时,妈妈会打开圣经,在上面洒一滴蜂蜜,然后让孩子亲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妈妈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书架一定要放在床边,这是他们的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做法,以显示书籍和知识的价值。如果有人把书架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籍和知识的不尊重,会受到大家的鄙视。犹太人从不烧书,即使是那些攻击犹太人的书也不行。在世界各国拥有的书籍和出版社的数量中,而就人均年阅读量而言,犹太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多,居世界前列。在教育孩子从小尊重知识的同时,犹太人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犹太家庭的孩子在年轻时几乎总是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劫,你会拿什么逃命?”如果孩子的答案是金钱和珠宝,妈妈会很耐心的告诉孩子:“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珠宝,而是智慧,因为智慧不能被任何人带走,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伴随着你你。你。”智慧的观念就这样深深地扎根于犹太人的心中。在犹太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学者远大于国王,远大于富翁。对于那些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他们称之为“背着许多书的驴”。犹太人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孩子。一般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创新。学习应该基于思考。思考是由疑问和答案组成的。思考是学习的基础。他们教导孩子,学习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你知道的越多,你的疑惑就越多,你的问题就越多。因此,提出问题使人进步,提出问题与获得答案同样重要。很多犹太家庭在放学后遇到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问过这个问题了吗?”有些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寻求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的国家。他喜欢思考宏观和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抽象,比如逻辑,这已经形成了犹太家庭教育的核心。出于这种教育理念,犹太家庭非常重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交谈和讨论,并经常引导孩子诱导他们思考。因此,犹太儿童口才好,智力测验成绩优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孩子的父母也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如何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成长路径,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孩子的父母手中。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在政客的手中,不如说是在父母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人类的未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其他石头可以用来攻玉。犹太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中国家长学习借鉴,也是我们家庭素质教育的最佳参考。为了给广大中国父母提供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书,我们精心编撰了这本《犹太教子枕书合集》,全面涵盖真爱、品质、信仰、习惯、知识、友谊、金钱等。在系统总结犹太家庭教育的精髓的同时,没有笼统的理论描述,从头到尾由引人入胜的犹太故事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接清晰地体现了独特的犹太家庭教育理念。通过时间经验和成功实践,这些教育理念已成为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教育收藏。它已惠及全球数百万父母及其子女,相信聪明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为孩子找到完美的教育指南,让孩子成为超级天才。这是一本科学教孩子、培养孩子素质、让他们从平凡到优秀的真经;这是成功人生的指南,教育孩子的灵魂,让他们从平凡走向卓越。是您床头柜不可缺少的教子书。简介《犹太教孩子枕头书全集(白金版)》是一本献给全世界父母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神奇书籍。它汇集了最富有成效的犹太育儿智慧。,这些教育理念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孩子,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梦想,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经典。愿《犹太教子枕书全集(尊贵白金版)》成为每一位家长枕上的教子阅读书。重视亲子教育是犹太民族最突出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犹太民族为了在深重的苦难中生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犹太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充分证明了他们教育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犹太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中国家长学习借鉴,也是我们家庭素质教育的最佳参考。本书从真爱、品质、信仰、习惯、知识、交友、金钱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犹太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没有笼统的理论。从头到尾由引人入胜的犹太故事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接清晰地体现了独特的犹太家庭教育理念。通过时间经验和成功实践,这些教育理念已成为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教育收藏。已惠及全球数千万父母及其子女,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犹太教童枕书全集(白金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指南,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超级天才。《犹太神童枕书全集》(高级白金版)是一本科学教孩子、培养孩子素质、让他们从平凡到卓越的真经;这是成功人生的指南,教育孩子的灵魂,让他们从平凡走向非凡。是您床头柜不可缺少的教子书。著名教育家卡尔·维特曾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天才不是天生的,科学教育可以让你的孩子从平庸走向平庸。天才。塑造灵魂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小给孩子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启蒙。就像种树种花一样,要让它们长成郁郁葱葱的景观,就需要一位优秀的园丁。如果孩子是幼苗,那么家庭是第一个苗圃,父母是第一个园丁。目录卷真爱:明日之源布朗尼打开窗口,但不要打开错误的窗口回家嫉妒是生命的毒药妈妈的回答你会一直陪着我苹果的两种分法奇迹的名字是父亲让灵魂轻轻落地善意的谎言瑞恩的井和妈妈的爱神秘的耳朵说出你的爱逃跑未上锁的门我爱我的妈妈希望之光赞美的价值高贵的父亲杰西克和哈默赠予他人,但不要让他人感到内疚监狱长的妻子蝴蝶爱的传递战场上的爱情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不要嫌弃穷人,要爱富人尊重女性好女人是一所学校第二卷质量:美好生活的基石无法摆脱诱惑珍贵的奖励两次被拆除的亭子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并淡然处之给予其实比接受更快乐海马区的焦虑海涅的课高水平的宽容秘密信用和可疑付出的真谛鲜花抬头做人蓝天我知道你是明星我心中的杂草守住道德底线谎言导致大屠杀一只手一只脚一块面包永远的教训自尊尊严性格决定成就水平我打破了花瓶我可以的百善孝为先阳光总是在风雨之后精益求精,赢得人生我会原谅你的感谢您的帮助美在心里不要乱花钱让我们一起来很划算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慈善就是正义谦虚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第三卷信仰:生命之柱不要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想不要害怕,生活会很精彩成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成功的捷径成功就是重复做简单的事情成功之路上的相对论登山者的选择改为“下次”换票老钟表匠你是你自己的上帝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上帝不辜负信仰头上的绿丝带从生活中求一个梦想永远不要说你做不到勇敢做自己,因为你就是你用耐心打造生命的支点生活领域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做到做一个永不退缩的人国家的精神领袖.....

    2022-04-17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书籍

  • 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穿越孟加拉湾:自然的愤怒和移民的财富作者SuilAmri,出生于印度,在新加坡长大,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先后在伦敦大学三一学院和伯贝克学院任职,现任哈佛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历史教授,专攻南亚历史、移民、健康和贫困编辑推荐为什么孟加拉湾很重要?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历史?今天,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毗邻孟加拉湾的国家。曾经处于全球化历史中心的孟加拉湾在20世纪下半叶被遗忘,现在正在重新崛起为一个地区。整个孟加拉湾地区的兴衰,见证了现代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是了解亚洲和世界未来的关键。在当今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情绪、工业时代遗产与生态文明冲突的时代,本书概述了孟加拉湾移民和反移民的历史,以及从跨国流动到民族国家封闭的转变在边境,以及新移民问题出现的长期变化。与迁移同时发生的还有环境变化及其对该地区的影响。这些问题已经不能单靠政府来解决,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联系感。孟加拉湾历史上的资源、故事和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种联系。可以说,《穿越孟加拉湾》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经验和教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贸易和帝国历史的中心。南美洲相连。今天,它再次成为全球政治的中心。亚洲三大经济体中国、印度和东盟在这里相遇。孟加拉湾周边国家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这些邻国知道的太少了。本书将带我们走进这个不可忽视的区域,了解这个被遗忘的亚洲。作为印度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孟加拉湾在地缘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地区国家和相关大国战略在这里相遇、碰撞、互动,成为争夺能源资源的大国、水路和文化影响孟加拉湾的重要舞台为我们提供了在新语境下洞察和解读的新视角。简介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中心,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后来成为欧洲帝国的战场,这一切都是季风和人类迁徙的结果。19世纪,在资本和蒸汽动力的推动下,帝国重塑了海湾地区,寻找咖啡、大米和橡胶等商品。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移民,要么被债务束缚,要么受到干旱的刺激,为了谋生而穿越海湾。新加坡和槟城等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成为那个时代最多元化的社会。然而,到1930年代,经济、政治和环境压力开始侵蚀海湾几个世纪以来建立的相互关联的景观。如今,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孟加拉湾沿岸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各国争夺亚洲未来的枢纽。穿越孟加拉湾是一部经济融合与移民的宏大故事,也是一部文化接触与融合的历史。苏尼尔·阿姆里斯首次将这一地区置于世界历史的中心,将人类历史与环境融为一体,挖掘大量史料,以优美的文笔、抒情的柔情和细致的关注,全景再现了壮丽的南亚和东南亚。时代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在塑造海洋环境方面的力量和局限。他对该地区历史的生动回顾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为理解和应对亚洲和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目录中文翻译顺序前言:孟加拉湾的历史第1章孟加拉湾的生活第2章:浩瀚海洋的商业中心第3章:暗流之旅,不可侵犯的地理第四章人的交通第5章大海的十字路口第6章:穿越的中断第七章公民身份的追求第8章海平面上升后记:穿越孟加拉湾谢谢词汇表名词缩写比较文件和特别收藏注意事项索引优秀的试读孟加拉湾的历史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历史的中心。它在20世纪下半叶被遗忘,被不同国家的边界​​分割成碎片,共同的过去被分割成不同国家的历史。战后学术知识框架界定的区域,即区域研究区域,将南亚和东南亚严格分开:它们之间的界线正好隔着孟加拉湾的中部。整个孟加拉湾地区的兴衰几乎没有被完全讲述。它见证了现代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也经历了不可忽视的环境变化。它也对今天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是了解亚洲未来的关键。几个世纪以来,军队、商人、奴隶和工人穿越了孟加拉湾,这是一条连接印度和中国的海上高速公路,他们通过掌握这里经常出现的季风来航行水域。15世纪末,随着欧洲国家和武装特许公司将势力扩展到亚洲海域,孟加拉湾成为它们相互竞争以及与亚洲对手竞争的重要舞台。占上风的葡萄牙人在17世纪被日益壮大的荷兰和英国军队赶回。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湾弯曲的海岸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他们的滩头阵地(称为“商业房屋”)靠近海岸,与当地政治密不可分。到1800年,英国人率先占领了孟加拉湾。彼时,孟加拉湾已与各种文化联系交织在一起,充满了不断的迁徙,圣徒和文物的流动,以及高价奢侈品和日用品的交易。生态专业化进程已经开始:到16世纪,印度尼西亚的一些“香料岛”已经完全依赖进口食品。此时,印度洋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大英帝国以新的形式联系起来:通过士兵的迁移、驻军的派遣、法律法规的交流和官员的迁移。在19世纪下半叶,上述与孟加拉湾的联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被重塑为一个全球帝国经济中心的地区,被资本的力量焊接在一起,在东南亚的森林边境寻找新的利润,由化石燃料的力量驱动,汽船使穿越海洋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便宜又容易。它受帝国法律的约束,既使人们流离失所,又使一些人无法迁徙;一方面它把某些社区(如农民)限制在当地,另一方面它又把另一群人因为契约或债务而不得不搬迁。可以说,它是由人类的劳动和人类的苦难塑造的。外来劳工与当地人一起清理土地、种植树木并收获具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将森林变成了巨大的利润来源。这些转变的影响是深远的,难以高估。孟加拉湾的移民既是全球变化的缩影,也是加速器。马来亚橡胶被泰米尔移民劳工捆绑供应美国汽车工业。马来亚成为大英帝国最具经济价值的热带殖民地。在印度资本的支持下,缅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吸引了数百万印度移民劳工进入其经济的各个领域。从1840年到1940年,该地区约有2800万人穿越孟加拉湾。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之一,无疑是最不为人知的。从内部看,这个经济一体化和大规模移民的宏大故事是一部文化接触和交融的历史。例如,东南亚森林的原材料转移与流离失所难民的情感历史密切相关。工人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苦难在海的这一边和海的另一边的文化记忆中留下了印记。如果把孟加拉湾看成一个区域,它的“内在历史”也是文化差异交融的历史。孟加拉湾与南中国海交汇处的东南亚港口城市与地球上的任何港口一样复杂,并且比大多数港口都更加多样化。在那里发生的短暂相遇或跨文化关系允许思想和语言的充分交流。许多亚洲侨民在这里相遇,让种族冲突和文化世界主义在不稳定的平衡中共存。这些穿越孟加拉湾的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或任何回忆录,但他们的旅途足迹,甚至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留在了法庭证词、身份证件、建筑和宗教纪念碑上。这些可以为数百万亚洲人的现代性体验提供新的启示,尽管是间接的。最重要的是,孟加拉湾这个不可分割的地区的历史表明,人为区分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历史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历史是有限度的。无论联系多么紧密,孟加拉湾的世界在20世纪中叶以惊人的速度分崩离析。人们再也无法越过孟加拉湾,首先是因为全球大萧条,然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东南亚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卷入了二战的烈火中。战争的创伤已经给提出关于公民身份和归属感的新的和创新的想法。然而,这场冲突的最终影响是加强了南亚与横跨孟加拉湾(东南亚)的陆地之间的分离。分裂变得难以管理,因为尽管孟加拉湾沿岸在血缘、商业、文化交流上紧密相连,但从来没有一个相应的政治组织环海。甚至大英帝国也没有一起占领孟加拉湾。该区域由许多独立的领土拼凑而成,通常是故意分开的。由于政治上的不团结,孟加拉湾没有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计划经济发展和社会动员塑造了20世纪中叶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前景。战后,亚洲的政策制定者几乎总是选择民族国家作为实现更美好未来的最佳途径。这个区域应该是充满流动性的,但现在由于贸易和迁移的控制在内部被分割了。很多原本不需要在家庭中选择就在印度或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来回迁徙的人,现在被迫做出选择;他们现在越过边界,必须携带护照并获得签证。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在帝国时代跨越孟加拉湾的群体正在寻找自己的“少数”地位。他们的公民之路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在苦苦挣扎。整个孟加拉湾地区的兴衰与英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兴衰同步。帝国主义为19世纪将孟加拉湾沿岸保持在一起的大规模移民提供了动力和蛮力。它的崩溃可以说是帝国终结的必然结果:1930年代出现了不祥的迹象。但还是有太多锯齿状的边缘,太多转瞬即逝的片段,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孟加拉湾的前殖民历史在许多方面塑造了它的殖民历史,其跨越海洋的联系比帝国更长久。无论孟加拉湾沿岸的政治格局发生多么突然的变化,无论移民的路径多么限制,这种联系都不会轻易中断。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即社会扩展其文化边界的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政治边界或经济政策。即使在印度与东南亚贸易不景气的时期,孟加拉湾也因家族纽带、“朝圣”和文化想象而得以维持。许多亚洲国家对这片水域视而不见,将目光转向内向:开发资源、调动劳动力,并确保自己免受1930年代和1930年代许多人会想起的贸易和财富波动的影响1940年代证明是灾难性的。矛盾的是,当海洋不再是商业的命脉并从人们的想象中消失时,人类的行为开始影响海洋本身。随着孟加拉湾两岸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解体,一种新的生态相互依存正在生根发芽:其环境历史上的新篇章。人们了解到这种转变发生得很晚,直到需求变得明显并且影响不容忽视。从1950年代开始并在1970年代加剧,人口增长以及土地复垦、工业排放和河流筑坝的影响已经改变了孟加拉湾。与此同时,全球而非区域进程正在扰乱海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使世界海洋失去平衡;孟加拉湾,以其波涛汹涌的大海而臭名昭著,曾经让水手们害怕,现在变得极其脆弱。21世纪初,孟加拉湾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心。在后殖民国家建设的鼎盛时期可能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历史现在变得紧迫。在塑造亚洲的未来方面,该地区在两个主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孟加拉湾现在是新兴大国之间战略竞争的场所,就像它在18世纪所做的那样。这些新兴大国现在指的是亚洲国家,而不是欧洲国家:印度和中国都将孟加拉湾视为他们争夺能源资源、航道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前沿。此外,孟加拉湾沿海地区处于亚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这些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拥有近5亿居民。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孟加拉湾的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富有洞察力和解释性的视角。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区域一体化的潜力和障碍。它会告诉我们,该地区现在面临的许多环境挑战是早期的、往往是无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它还可以告诉我们,非正式的移动网络与政府控制移动性的努力不相容。前者总是有优势的。而今天,在气候变化正在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的时候,这些古老的道路呈现出新的特征。总之,孟加拉湾的历史是一个文化资源档案,可以帮助我们跨越距离重新团聚,了解区域甚至人类规模的全球变化。...

    2022-04-17 孟加拉国 移民 中国移民孟加拉

  •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pdf免费阅读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df免费阅读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的东北卷df免费阅读模式。有兴趣的欢迎下载简介这本书是根据当地编年史中的民间传说材料编写的。本卷收藏于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和研究东北各地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开展相关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对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对编纂新的地方志、促进风俗的变迁、探讨这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参考价值。相关内容部分预览作品目录内容辽宁省刘边吉洛整个辽宁考试备考奉天知之沉阳沉阳县志新民县志辽中县志(一)辽中县志(二)辽阳辽阳县志鞍山市海城县志泰安县志桓仁县志(一)桓仁县志(二)抚顺抚顺县志略杏靖县志铁岭地区昌图之家唱片昌图县志铁岭县志(一)铁岭县志(二)开元县志(一)开元县志(二)西峰县志营口市营口县志盖平县志大连乡贤知略庄河县志丹东安东县纪事凤城县志宽甸县知略阜新市阜新县志锦州锦州府志晋县志义县纪事广宁县志北镇县志黑山县志锦西县志兴城县志绥中县志朝阳地区朝阳县志吉林省吉林纪事吉林惠政新吉林编年史长春长春县志农安县志吉林市盘石县地方志华甸县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志通化区惠南县志惠南县风土海龙县志通化县志临江县志吉安县志长白收藏抚松县志四平地区惠德县志奉化县志梨树县志西安县知略辽源市东风县志白城地区镇东县志黑龙江省黑龙江纪事龙城旧闻哈尔滨呼兰之家唱片呼兰县志松花江地区双城县志宾县公报珠河县志绥化地区绥化县志望奎县志安达县志赵州县知略牡丹江宁安县志东宁县知略佳木斯宜兰县志赞川县志宝清县志嫩江地区宜安县志讷河县志黑河地区瑷珲县志呼伦贝尔联赛呼伦贝尔直略呼伦贝尔概况...

    2022-04-17

  • 索恩丛书・犹太人的世纪PDF+mobi电子版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索恩丛书・犹太人的世纪作者尤里・斯廖兹金(YuriSlezkie),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其著作包括TheHoueofGovermet:ASagaoftheRuiaRevolutio、ArcticMirror:RuiaadtheSmallPeoleoftheNorth等。内容简介斯廖兹金认为,事实上,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人。他们传统上属于被称为“服务型游民”的社会人类学范畴,这是一个专门从事商品和服务交付的外来群体。斯廖兹金将人类角色按照其劳动分工宽泛地分为墨丘利―企业家少数群体和阿波罗―粮食生产多数群体,而“服务型游民”属于前者。自从现代时期曙光初露之时,墨丘利们就占据了中心舞台。事实上,斯廖兹金认为,现代化就是阿波罗成为墨丘利的过程――变成城市化、流动灵便、知文达理、能言善辩、头脑睿智、行为考究、职业灵活的人。他认为,由于没有一个群体比犹太人更擅长墨丘利主义,这些典型古人如今是模范现代人。本书的重点是俄罗斯犹太人的戏剧性事件,包括移民及其在美国、巴勒斯坦和苏联的后代。但是,在描写犹太民族的同时,斯廖兹金也表达了他对现代性诸多方面――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看法。例如,斯廖兹金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发端在于犹太人的困境,而苏联布尔什维主义和美国自由主义在根本上都受到犹太人大批离开栅栏区这个事件的影响。这部肯定会引起争议的作品见解丰富、跨时久远、分析大胆,不仅对犹太和俄罗斯历史研究,也对欧美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精彩书评荣获2005年美国犹太图书奖、犹太图书委员会东欧研究罗纳德・S.劳德(RoaldS.Lauder)奖-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2005年韦恩・武契尼奇(WayeS.Vuciich)图书奖-美国出版商协会2004年最佳专业/学术宗教书籍奖多年来犹太研究中具创新性、让人脑洞大开的书籍之一……本书研究了20世纪犹太文化和政治敏感性的演变,独辟蹊径、扣人心弦,时时令人惊叹而又恼火……斯廖兹金的这部著作几乎每一页都呈现出有趣的论点或事实。――《出版人周刊》犹太人并非独一无二,[尤里・斯廖兹金]在他引人入胜的新研究中坚持认为,只是欧洲的地方主义让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斯廖兹金对犹太历史的解释……不仅对犹太人,而且对美国,都是惊人的反地方狭隘主义。他提醒我们,并非每个人都将美国视为应许之地,熙攘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都竭力避开这个国家。――丹尼尔・拉扎尔,《国家》如果奥萨马・本・拉登读到这本书,他会在洞穴里急得团团转。――吉恩・索辛,《新领袖》对斯廖兹金来说,犹太人是城市人,流动灵便,知文达理,灵活有韧性,一直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环境的榜样。――乔尔・亚诺夫斯基,《国家邮报》尤里・斯廖兹金的书既非常个人化,又精深广博。本书融合了政治和文化历史的精华,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写得非常漂亮。这是一名历史学家的鸿文大作。――扬・T.格罗斯,著有《邻人》尤里・斯廖兹金这部才华横溢的杰作不仅挑战了关于俄罗斯和苏联犹太人的普遍看法,还挑衅性地颠覆了许多人认为犹太历史独有的特性。《犹太人的世纪》是一部肯定会引发激烈辩论的作品,不仅有关犹太人,而且还有关现代的含义。”――大卫・比亚尔,编有CultureoftheJew:ANewHitory目录前言序言第一章墨丘利的凉鞋:犹太人和其他游民第二章斯旺的鼻子:犹太人和其他现代人第三章巴别尔的初恋:犹太人和俄国革命第四章霍黛儿的选择:犹太人和三个应许之地前言现代时期是犹太人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这个世纪是犹太人的世纪。现代化是指每个人都变得城市化、流动灵便、知文达理、能言善辩、头脑睿智、生活考究、职业灵活;现代化是指如何培养人、创造符号,而不是耕耘土地、牧放牛羊;现代化是指为学问而追求财富,为财富而追求学问,为财富和学问本身而追求财富和学问;现代化是指把农民和王公变成商人和牧师,用努力争取的声望取代世袭继承的特权,为个人、核心家庭和读书部落(民族)的利益而摧毁社会等级制度。换句话说,现代化就是每个人都成为犹太人。有些农民和王公做得比别人好,但没有人比犹太人更擅长做犹太人。在资本时代,他们是最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在异化时代,他们是最有经验的流亡者;在专门知识的时代,他们是最精通的专业人士。一些最古老的犹太专长――商业、法律、医学、文本解释和文化调解――已成为所有现代追求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犹太”的)专长。犹太人正是因为他们是典范古人而成为模范现代人的。现代时期的主要宗教是民族主义,这种信仰将新社会视作旧族群,让新城市化的王公和农民们在国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每个国家必须是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必须有一个国家。每一片土地都是应许之地,每一种语言都是亚当的语言,每一个首都都是耶路撒冷,每一个民族都是上帝选民(古老民族)。换句话说,民族主义时代就是每个民族都成为犹太民族的时代。在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时代的诞生地),最大的例外是犹太人自己。他们是现代部落中最成功的,也是最脆弱的。他们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民族主义时代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比任何其他欧洲人都更渴望得到国家保护,却最不可能得到国家保护,因为没有哪个欧洲民族国家可以声称自己是犹太民族的化身。换句话说,大多数欧洲民族国家都有公民取得惊人的成功,他们却是无可救药的部落外来人。犹太人的时代也是排犹主义的时代。所有主要的现代(反现代)预言也是解决犹太人困境的方案。以犹太人为主的弗洛伊德主义宣称,新获“解放”的人遭遇的孤独困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状况,并提出了一种治疗方法:对个人灵魂进行自由制衡(受控的缺陷)。“犹太复国主义”是所有民族主义中最古怪的一种,它认为克服犹太人脆弱性的正确方法不是让其他人变得像犹太人,而是让犹太人变得像其他人。马克思本人的马克思主义源于这样一个命题:只有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是赤裸裸的犹太人特征),世界才能最终摆脱犹太特性。当然,在所有民族主义中,最残酷的是纳粹主义,它认为只有彻底摧毁犹太人(因为犹太特性是赤裸裸的世界主义),才能建立一个天衣无缝的民族共同体。20世纪之所以成为犹太人的世纪,一个原因是希特勒试图将其幻想付诸实践,结果导致作为绝对邪恶的纳粹主义得以弘扬,犹太人全体再次成为受害者。其他原因与俄罗斯帝国栅栏居住区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三次弥赛亚式“朝圣运动”有关:犹太人移民到美国,这是犹太人贯彻自由主义最一致的版本;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世俗化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犹太人移民到苏联的城市,一个既没有资本主义也没有部落主义的世界(或貌似如此)。本书试图讲述犹太时代的故事,解释其起源和含义。第一章从比较的角度探讨散居犹太人的生活;第二章描述了农民如何变成犹太人,以及犹太人如何变成法国人、德国人等;第三章集中论述俄国革命中的犹太人革命;第四章讲述了送奶工台维的女儿们到美国、巴勒斯坦,尤其是莫斯科的故事。本书结束于犹太世纪末――但犹太时代尚未终结。本书各章在体裁、风格和篇幅上都各不相同(篇幅以两倍的速度递增,但是在四倍的时候就止住了)。不喜欢第一章的读者可能喜欢第二章(反之亦然)。不喜欢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读者可能喜欢第三章。不喜欢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读者再读下去就无益了。最后,本书写的是犹太人的世纪,同时也写犹太人。在这个故事中,“犹太人”是传统犹太群体的成员(按照出生、信仰、姓名、语言、职业、自我描述和正式归属是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无论其信仰、姓名、语言、职业、自我描述或正式归属)。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台维的孩子们的经历,不管他们对台维及其信仰有什么看法。故事的中心主体是台维的孩子们,他们抛弃了台维及其信仰,并因而一度被家庭其他成员遗忘。如果你穷困潦倒,请学习犹太人的“逆袭”思维,助你早日上岸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但是,世界并没有因为我而改变。因此我试着去改变我的国家,当我发现国家也没有因为我而改变的时候,我开始想要改变我居住的小镇,但我也没能改变小镇。年纪大了,我尝试改变我的家人。现在,我已然是一位老人,我突然意识到我所能改变的应该是自己,如果很久之前就改变自己,我就可以影响到我的家人,我的家人和我就可以影响我的镇子,进而影响到国家,那样的话,我就真正改变了世界。上面这段话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犹太拉比斯特兰特在威斯敏特教堂留下的,被刻在碑文里。多少人年轻的时候和犹太拉比斯特兰特是一样的,想要改变世界,最后才发现,自己最该改变的其实是自己,因为改变别人很难,改变相对更加容易。事实上,当你开始去改变,你的人生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好运接踵而至。如果你一心想着改变他人,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你连你的妻子都改变不了,更别提改变你的国家。犹太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早就悟透了这一点,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他们深刻认识到,当你弱小的时候,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你强大了,你才有可能去改变世界。据统计,犹太人仅世界人口的0.25%,大约1700万人,比北京市的人口少得多,但是却占据世界财富的20%,他们还拿走了全世界23%的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影响着世界。众所周知,犹太人在欧洲吃了大苦头,被屠杀600万人左右。虽然厄运连连,但是他们并没有认命。当犹太人来到美国的时候,因为对美国社会不了解,也不懂英语,只能依赖犹太组织或者慈善机构存活。1880年的时候,纽约的犹太人占城市居民总数的十分之一,到了1915年,犹太人人口增加到140万人,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到了1920年的时候,纽约成为世界上犹太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甚至被称为“犹太人的母亲城”。要知道,1880年,刚来到美国的犹太人,大多生活在底层,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少人直接沿街贩卖东西,如鱼、牛奶、青铜器、小玩具等,有的则做起了搬运工、建筑工、清洁工等,那时候正值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美国的东部和中部出现了大量“血汗工厂”,犹太人不得不成为“血汗工厂”的劳动力,每周工作高达60小时,加班也是常有的事情。辛勤的劳作,得到的报酬却很少。饥饿、贫穷、脏乱差的居住环境,让犹太人感到深深的绝望。犹太人并不甘心成为社会底层,他们拼命学习英语学习生存必须的技能。他们虽然穷困,却特别重视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是他们脱离阶层,向上层阶级涌进的通道。据统计,1900年前后,犹太人母亲的就业率低于其他民族,因为她们在家里操持家务,以便更好服务他们的孩子上学。因此,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犹太人的孩子更受老师的欢迎,他们聪明、好学、行为良好。经过犹太人的努力,犹太学生的增长速度惊人,据统计美国10个城市的医学院统计,犹太学生的增长如下:1881年-1885年为25人;1891年-1895年为153人;1901年-1905年为460人;1906年-1910年为716人;1916年-1920年为1273人,40年,犹太学生增长了50倍,这是多么恐怖的数据。据1937年-1938年的《美国犹太年鉴》统计,犹太人仅占美国人口的3.5%,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犹太学生占比却高达9.1%。到了1970年代,常春藤联盟中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中犹太本科生的比例高达25%。通过努力,他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总裁默多克都是犹太人,他们在新闻媒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其背后都有犹太人的身影。到了1960年左右,美国好莱坞的半数导演和演员都是犹太人。在科技领域,犹太人也一样牛,爱因斯坦和冯・纽曼等科学家将美国带入核时代。在1970年左右,美国5名律师,就有一名是犹太人。在商业领域,犹太人更加厉害,如美国银行业奠基人马库斯、谷歌创始人佩奇、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等都是犹太人……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显示,前四十名富豪中,有21名是犹太人。为什么说犹太人在影响着世界,这就是答案。犹太人从底层人慢慢走上上流社会,成为律师、教师、医生、银行家、投资者、甚至政治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是犹太人。...

    2022-04-16

  • 谢德林《犹太人三千年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犹太人三千年简史作者:[美]雷蒙德P.谢德林译者:张云良出版年:2020-6-15页数:272类别:世界历史格式:df、eu、moiISBN:9787213094422作者简介《犹太人三千年简史》:雷蒙德?P.谢德林,犹太神学院中世纪希伯来语文学教授,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和拉比。他拥有许多专业,如《葡萄酒、女性和死亡:中世纪希伯来诗论美好生活》(犹太出版社1986年版),并翻译了各种中世纪希伯来诗集和约伯记。2004年获得美国犹太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文化成就奖。《犹太人三千年简史》内容简介:犹太人从何而来?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保持强烈的社区意识?为什么当代犹太人仍然为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蓬勃发展自己的民族家园?这本书涉及到广泛的信息。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到当前中东的和谈,它不仅展示了决定犹太历史进程的主要地理、文化和政治因素,和政治因素,还介绍了各种犹太人,他们塑造了犹太人的个性、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个评论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当性,作者专注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主导犹太社区。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和拉比。在他的作品中,一个在多元文化生活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民族的事迹被描述出来。这本书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重大的时间表和补充材料。收集这些资源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方便的大门。...

    2022-04-06 阿拉伯中世纪 拉丁中世纪

  •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王绵厚,朴文英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试读:作者简介王绵厚,男,1945年5月生,辽宁鞍山海城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1983年—198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古文献研究班。历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曾兼任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辽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多年来从事东北历史考古和古民族研究的专家,王绵厚尤致力东北历史地理、交通史、秦汉史和高句丽边疆民族考古及长城研究。在“七五”至“十二五”的期间,共完成国家和省重点课题规划8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主要有:主编《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辽海印信图录》,总撰《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两部。著有《东北古代交通》《秦汉东北史》《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研究》(中卷)《高句丽古城研究》《高句丽与濊貊研究》《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中国长白山文化》(考古编)等。参与编著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地图集》《中国城市地图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东北古代民族研究论纲》等专著、专集多部,并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其中,《高句丽古城研究》和《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政府一等奖和二等奖。朴文英,女,1966年生,朝鲜族。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同年到辽宁省博物馆工作。1996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为民族文物鉴定,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艺术部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纺织品、服饰类文物的展览设计和研究,尤其对古代缂丝、刺绣工艺有较深入的研究。有《中华锦绣·缂丝卷》(苏州大学出版社)《华彩若英》(辽宁人民出版社)等学术著作以及多篇论文。■2004年,李健才(右)、王绵厚(左)最后一次共同考古调查■《东北古代交通》出版后李健才给王绵厚的信■1994年11月,本书作者在韩国庆州考察新罗“天马冢”■1999年,王绵厚考察奈良东大寺■1997年,王绵厚在韩国京畿道博物馆作学术报告(左)■2001年,王绵厚在海参崴博物馆重修永宁寺碑记前■2010年1月,王绵厚考察营口石棚峪石棚■1984年,在金上京遗址阿骨打墓考察(从左至右:黄凤岐、冯永谦、郑绍忠、孙进己、王绵厚)■1985年,王绵厚在松花江考察水道交通■辽阳棒台子汉墓车骑出行壁画(局部)■集安“国内城”西墙■辽阳燕州城石墙一段■平壤“安鹤宫”城墙■平壤“长安城”一段石墙■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辽祖州石房子■辽中京大明塔■北镇双塔■元上都遗址■辽中京南墙远眺■辽庆州白塔■吉林叶赫古城遗址■永安石桥序言数月前,接到学兄王绵厚先生的电话,请我为他与朴文英合著的《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写序言,接着就收到了寄来的打印书稿。望着眼前厚厚的一摞书稿,颇为踌躇忐忑:一是王绵厚学兄学养深厚,多年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学术造诣非我所及,为其力作写序,感到汗颜;二是我对于古代历史地理特别是我国东北和东北亚的历史地理,完全是门外汉,为这样的学术著作写序,无异于班门弄斧。但学兄之命难违,只能在拜读两遍书稿之后,以感言强充为序。《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全书共50余万字,按时代顺序清晰详尽地论述了我国东北与东北亚地区,从上古至清王朝的海陆交通发轫、发展、繁荣的历时过程。虽然王绵厚先生在“自序”中谦逊地表示,这部著作是对20世纪他与李健才合著的《东北古代交通》的修订,是对“旧著的某些补充、拓展和完善”,但新著无论在研究所涉地域跨度、内容深度,还是在学术信息量和文字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旧著,可称是一部全新的学术著作。综观全书,可以明确看出作者撰写理念的四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体例严谨,论证严密,图文并茂。全书按时代顺序共分11章,体现了这一地区古代交通,从“自然交通”向“部族交通”再向“社会交通”的历史发展演变顺序。而第三章之后各章,即秦汉以后的社会交通,无疑是作者研究和论述的重点,全书的精华点也正在这些章节中。正如作者所说,其中的“每一节都可以成为东北亚古代交通史的独立专题”,可当做独立的学术论文来阅读。在重要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绘制精美的交通路线图,使读者可以图文对照,一目了然。在论述各时期主要海陆交通路线的章节中,条分缕析,章法森严。一般是先确定其始点和终点,阐释其意义和价值,然后将交通路线上重要节点的郡县城邑和关隘山川等逐一确定地望,考订建置时间,最后再利用发生在这条交通路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行程录》加以论证。辽代以前的交通路线,多以正史中记载的军事行军路线为证;辽金以后的交通路线,多以使节的《行程录》、地方官吏的《行部志》和帝王东巡记载为证。使人在读每一章节时,都像是随着作者的笔触而穿山涉水。第二个特点是充分利用了考古学的成果。历史地理学离不开文献,但仅依赖文献恰恰是历史地理学的大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地理学越来越成为一门实证的学科,而为其提供科学支撑的正是日益发达的当代考古学。通观全书,作者几乎对每条古代交通路线上的郡县城邑、山川关隘和古道港口,都利用考古学成果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中多处纠正了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中的讹误。一部边疆地域交通史著作能够融会、吸收如此巨量的考古学成果和信息,在当代史地著作中堪称独步。第三个特点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对交通史的贡献。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表现在交通史上,是郡国交通与部族交通的长期共存和互补。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通过对“朝贡路线”的考订,清晰、准确地勾勒出早期部族交通概况,而且对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交通文化进行了系统阐述。汉魏晋以后,东北地区先后出现了高句丽、三燕、渤海、辽、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北魏、辽、金、元等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北方王朝的重要领地。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东北与东北亚交通文化按时代展现在不同的章节中,其中辽、金、元时期设专章作了详述,而对于影响巨大的渤海国的交通文化,虽没有设置专章,也在第五章用两节的篇幅进行了论述,并附表详列了渤海国与日本的交聘往来。全书鲜明地展示了古代东北各少数民族对交通文化的重大贡献,揭示了它们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第四个特点是重视与交通史迹相关的社会人文内涵的发掘和阐释。在论述重要的交通史迹时,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一并进行介绍,使文化遗产与鲜活的人的历史活动水乳交融,凸显了交通史迹的重要作用。对于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相关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如骑射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东传,也进行了翔实的论证。这种重视历史与文化的编写理念,极大地丰厚了全书的人文内涵。通过这部著作,两位作者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我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迹和交通文化,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从这一地区各条古交通线上传来的行政、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强烈历史脉动。诸多重大学术悬疑的破解,使这部著作成为我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的一部信史。就笔者陋见,这是目前所见中国边疆史地专著中学术含量最高的一部著作。当然,这是两位作者特别是王绵厚先生多年学业积累和辛勤学术耕耘的结果。王绵厚先生勤勉好学,敬业笃诚,沉毅多思,敏于行而慎于言,有恂恂君子之风。早在大学期间,就被师友们期以日后必有大成。观其学术之路,顾炎武先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风范,实为其成功的秘诀。从著作中,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深厚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素养,体味到他“读书破万卷”的苦读精神。但他绝非书斋学者,而是一位善于和爱好“行万里路”、跋山涉水去实地进行考古调查的实践型学者。在北京大学通过考古学训练所养成的专业兴趣,成为他实践考古调查的驱动力;而东北地域交通史的重大学术课题,又为他的考古调查实践提供了宽阔的用武之地。从书后附录的他的历年主要业务活动大事记可以看到,这种针对交通史迹的考古调查,从其大学毕业就职开始直到本书完稿,40余年间从未中断过。他曾坦言考察过长江以北所有各代古都,而中国东北地区与交通史迹有关的重要郡县城邑、山川关隘、古道港口等遗址,几乎都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迹,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一些重要交通史迹,他也进行了实地学术考察。令人敬佩的是,大部分考察,是他在辽博研究室的十年和担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时及退休后,利用个人休假和各种专业工作会议期间抽空完成的。这种郦道元、徐霞客式风格的实地考察,使这部著作完全超脱了咬文嚼字的陈词滥调,带有一股亲历实证的泥土清香;偶尔又穿插几句实地考察中的精美诗文,使人又有如身临其境。这部著作成为信史,其原因正在于此。在这部著作中,他紧扣学术难题,意气风发,文献学和考古学证据如探囊取物般地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而又游刃有余,在对各条古交通线的探索中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此仅举他对两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南北二道”的考订为例,以视其对破解学术难题的锲而不舍和用力之深。高句丽“南北二道”,南道又称“南陕”,北道又称“北置”。由于对文献记载的理解不同,百余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南北二道”聚讼纷纭,三说并存,莫衷一是。为了破解这一学术悬疑,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30年间,会同李健才、姜念思等同仁五次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踏察。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梳理和实地踏察的研判,他认定已有的三说缺乏文献和考古学的依据,不足凭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北二道”均应在当时的高句丽境内,其西部发轫点应在汉代“第二玄菟郡治”,即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南。其“南道”从新宾永陵南汉城出发,沿二道河子东南行,经桓仁县桦尖子、二户来、四道河子到达高句丽早期都城五女山城,再东行到达今吉林集安的高句丽都城丸都城。其“北道”亦由新宾县出发,沿苏子河北岸东行,经汪清门到达吉林通化县城(快大茂),再南行过浑江,沿苇沙河越老岭到达集安的高句丽都城丸都城。两条路线中,南道山高谷深,险狭难行,而北道相对平阔易行,与文献记载完全相合。更重要的是,在这两条线路上,分布着多处重要的高句丽的山城和关隘遗存,证明这两条路线确实是当时高句丽境内的通衢。一个学术难题的破解历时30余年,可以想见,整部著作融注了他的多少心血!他自己也无限感慨地说,这部著作的完成,“占去了(他)最宝贵的黄金岁月”,“庾信文章老更成”。这部著作,是王绵厚先生厚积薄发、凝聚毕生心血和才华的学术结晶。还应指出的是两位作者磊落坦荡的学者风范。书中凡涉及前人的学术成果,必注明出处,对其价值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毫不掠人之美。在回忆自己的学术历程时,王绵厚先生念念不忘李文信、阎万章、李健才三位前辈的扶掖和指导,怀念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当下,这种学者风范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当然,著作中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如最后两章的叙述体例与前面各章略有差异,最后一章中应补充重大历史事件如《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对东北亚交通的影响等。但白璧微瑕,毫不影响这部著作的重要学术价值。我想,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对学术界有所裨益,对于今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的交通建设和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也将起到推动作用。这部炉火纯青之作正式出版之际,正值王绵厚先生70周岁寿龄之时。我祝愿学兄老当益壮、学术之树常青。信立祥2014年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序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又一个悄然而至的枫红秋华时节,我与朴文英合著重修的《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面世了。回顾上一个世纪我与李健才先生合著国家“七五”规划项目《东北古代交通》时,是从1982年启动编写提纲,至1990年正式出版,出版至今已20余年。20余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一个人的学术生命来说,却是当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掩卷伏思,当我在灯下重撰这部新著的前言时,想到李健才先生驾鹤已近十年,而我也已从与先生初次合作时的将临不惑之岁,到而今已届古稀。古人常有“青灯风雨多离梦”之叹,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探学历程,我亦有同感。为了向读者介绍本书的编写原委和内容概要,特草撰数言,弁诸卷首。一、书名题解《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是2008年由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省文物局推荐申报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时,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这一命题的确立,不是我随意性的思考,而是在旧著《东北古代交通》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了如下几个有关联的问题:其一,本书的研究视野和地域覆盖,是“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地区的结合,其中东北亚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应包括中国东北,所以二者之间的关联词用“与”而不用“和”,以示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地域上的交叉;其二,本书命题的前后顺序,“中国东北”在前,“东北亚”在后,在这里二者并非是区域地理的主从关系,这种先后顺序只是本书内容的表述方式,即每一章的顺序均从中国东北开始,然后按交通路径所及,依次涉论东北亚各边域地区;其三,“中国东北与东北亚”,体现了本书内容含量的主从关系,即本书立足于现今中国东北,外延扩展到东北亚各地,这既是受本书作者专业研究范围的优长所限,也反映了历史上东北亚古代交通文化的发展始终以中国东北为龙头的历史实际;其四,中国东北和东北亚的“古代交通史”中“古代”的下限,本书定在清末辛亥革命以前,这既与旧著《东北古代交通》一致,也符合交通史有别于一般社会政治史,而更具有依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形成的时代特征。另一个应当向读者阐明的重要问题是“中国东北”一词的引用,这个词并非本书对现代地理概念的套用,而是有深邃的历史渊源。这个词非来源于中国学者,而是出自近千年前王氏高丽时代的著名学者金富轼所编撰的《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一段论语:“高句丽自秦汉以后,介在中国东北隅,其北邻皆天子所司。”金富轼是11世纪末至12世纪上半叶学贯古今的朝鲜著名学者,他是在他所处的时代东北亚诸国中,唯一可以与比他稍早的北宋司马光比肩的世界级学术大师。他对“中国东北”概念的诠释和理解,可以作为本书命题的最好注脚。二、关于笔者在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研究方面的回顾我与东北古代交通史研究结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有内、外两个动因。其内在动因,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从教时,出于专业的熏陶与追求,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曾经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钟情于乡邦史迹(特别是古城址)。其后几十年,这种发自内心的专业动力,并未因外部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稍有减退(见本书附录“本书作者历年考察交通史迹和考古调查等主要业务活动大事记”)。特别是1982年末,我应《辽宁省公路交通史》编委会之邀首次撰写完成了《辽宁古代交通地理述略》以后,进一步萌生了研究整个中国东北古代交通的念头,并着手资料准备工作。其外在动因,是从业后受三位先生的影响:其一是李文信先生,我虽然不是他的“入门弟子”,但自认可忝列为先生的门外弟子和笃诚的后学践行者,30多年前,正是在他那里,我平生借读过第一本有关高句丽的专著《三国史记》,随即又借一部《辽海丛书》,并在东北交通史、历史地理和高句丽民族考古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他的最先支持和指点迷津;其二是阎万章先生,在我们有幸于辽博研究室共事的十年中,他以师友之情,深深引导和影响着我的东北历史考古研究,并在其花甲之年,两次与我共同进行考古调查,是我在辽史、契丹史和东北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启蒙者之一;其三是李健才先生,虽然我们分别工作在辽、吉两省,但他生前是我在东北历史地理、高句丽史、交通史、民族史研究中的忘年之交和学术知音,他亦是与我兼有师友之情,最早赞同和支持我研究东北古代交通,并在辽、吉二省开始共同考古调查的第一个合作者。本书的重修和完善,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还债工程”。如同我们当年在《东北古代交通》一书的前言中所说:“未尽部分,容作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增补于修订本,以期完成中国东北古代交通史的研究。”本书的出版,如果能够在内容上体现了对旧著的某些补充、拓展和完善,可以算作我们对当年承诺的兑现和本人对健才先生的告慰。回顾我在东北古代交通史方面的研究历程时,还应当告知读者的是:几十年来我一贯秉持着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亲自考古调查“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这从本书的内容表述和附录可见。依托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是全书理论框架和诸多立论的基础;重视山川地理和各代名城史迹的考索,是支撑本书交通地理点、线结合的重要坐标;坚持数十年不断的直接或间接的考古调查,是本书将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民族学结合的主要治学手段。三、本书对旧著内容的深化与延展本书对旧著《东北古代交通》内容的深化与延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研究所涉地域范围的扩大。旧著以《东北古代交通》为限,其地域除了现今东北三省外,只少量涉及今内蒙古“东三盟”地区(赤峰、通辽、海拉尔三市)和河北省北部。而新著所涉除上述范围外,更扩大到朝鲜半岛,中国河北、山东一部以及东蒙古草原(北至和林),俄罗斯远东滨海和日本海两岸。本书内容涉及,从地理范围看:南启河北易县燕“下都”和秦汉“幽州”(今北京);北抵白令海峡以南的外兴安岭和黑龙江入海口鄂霍次克海;东达朝鲜、韩国、俄远东和日本;西止和林。其襟带环抱燕山南北、蒙古草原、辽海渤碣、白山黑水与日本海东岸。尽管由于资料掌握所限,本书对日本本土的交通路线涉论较少,但从整个东北亚大区域的古代水、陆交通所涉及的范围看,新著的地域跨度,应超越旧著三倍以上。其二,本书在旧著主要记述交通地理和史迹的基础上,依托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重在全方位反映东北亚古代交通史的全貌。其内容除交通路线和交通史迹外,更增加了城市建置、交通工具、骑射马具、佛教东传、交通文化、聘使往来等专节。新著的内容包含、学术信息和文字含量,总计亦超出旧著三倍。其三,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本书保留了《东北古代交通》重视对山川地理和名城史迹记述的特点,突出了交通史迹和交通地理这些最具人文意义的“线形文化遗产”。但这种记述,不是游离在交通路线以外的独立历史地理考证,而是作为交通史迹的载体纳入各个章节中。对与交通史迹有关的各时代史事、人物等,也一并纳入交通史表述体系,以突出交通史迹和交通文化的丰富社会人文内涵。同时在宏观理论上又把握和论证了东北亚古代交通与整个人类交通史一样,曾经历了“自然交通”、“部族交通”和“社会交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并将东北亚古代交通与这三个历史阶段对应考察。其四,对章、节等框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充实。新著在旧著9章32节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为11章60节。其中,先秦时代的古代交通调整为3章,依托突出秦和秦以前夏、商、周三代东北亚古代交通在世界交通史上的发轫轨迹和独特区位优势。前三章内容的调整,不但着眼于文字的数量,而且着眼于历史奠基意义。第四章汉魏以后各章节内容在修订扩充后,每一节都可以成为东北亚古代交通史的独立专题。这样做可以使无暇通读全书的读者,即便从章、节、目中,也可对东北亚古代交通“窥一斑而知全豹”。其五,研究内容的深化与延展。新著与旧著相比,除了地域的扩大和文字容量的增加外,更吸收了近30年来国内外的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在研究的视野、研究深度和交通史的内容表述上,拓展了涵盖内容。其中个别章节,以近年深入研究和考古资料的新发现,对旧著(包括主编的《东北历史地理》)的观点有所细化或修正。同时重点增加了对交通制度、交通工具和交通文化的解读,辽、金、元、明以来重要《行程录》的专题考实,重要交通史迹的考证追踪和与交通史有关的骑射文化、佛教东传、部族兴替及山川史迹的考索等,力图使一部以交通地理为依托的东北亚古代交通史更凸显出社会人文内涵的丰厚。其六,新著对某些热点和难点学术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提炼。东北亚古代交通以及涉及的考古、疆域、民族、地理、文化诸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历史与考古研究中的前沿和焦点,其在古今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已具有超出东北亚区域的世界意义。新著在旧著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诸如远古时期的白令海峡和“胶辽古路”、先秦“箕子东迁”及“岛夷皮服道”、汉魏晋之东北部族交通和“卢龙三道”、秦开却胡“戍边道”与隋唐东征“北趋甬道”、高句丽的起源和“南北二道”、辽西大凌河古道和曹操北征三郡乌桓的交通地理、隋唐渤海之四至交通及东征之“辽泽”三道、辽金“四时捺钵”的行营交通和几部《行部志》及五国部“鹰路”、元代的站赤和岭北行省交通,以及明清两代“燕行录”、清帝东巡中涉及的古今众说纷纭的诸交通问题等,都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或对前贤的成果重新评述。尽管诸如上述有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完全共识,但作者的这种潜思和探索,可以为有志于此的后来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引玉之石。最后应当诚告读者的是,本书的重修出版,得力于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组和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博物馆等相关部门领导和诸同仁、师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特别是北大同窗、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考古学家信立祥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赐序,勖勉有加。还有朴文英同志,不仅接续、丰富和增补完成了旧著中原由李健才先生执笔的明清二章文稿,而且在韩文和日文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理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书在这方面信息的采集上比旧著有较大的提高。在这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们向多年来所有关心、支持这一研究的同仁和师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请他们与读者诸君,对因学识浅薄和时间短促而造成的本书中的诸多缺憾和纰漏予以斧正。王绵厚2014年10月记于辽宁省博物馆第一章远古时期中国东北与东北亚自然交通的滥觞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早期活动史迹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地理和交通文化一直是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这一载体,与人类的文明起源一样,与早期人类的迁移与种族交流相始终。因此,研究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也应当从远古时代的东北亚古代部族的自然交通形成时期来追溯。|第一节|远古时期的“胶辽古陆”在溯及中国东北和东北亚远古人类往来的历史时,尽管还不具备文明时期具有社会规范意义的人文交通制度形成的含义,但自从世界五大洲上有人类活动和繁衍以后,其间为生计所迫的相互往来已势在必行。就中国东北和东北亚这一区域地理来说,当代考古和人类学家对其早期人类活动和交往的关注,最早集中在东北亚前沿的环黄海、渤海两岸的“胶辽古陆”,以及沿日本海西岸与鄂霍次克海东北的“白令海峡”地带。本书的开篇第一章,也正是首先以远古时期的“胶辽古陆”和“白令海峡”的古代自然交通,来追述东北亚(含中国东北)古代交通的历史沧桑。本书所说的东北亚远古时期的“胶辽古陆”,主要指今辽东半岛、与之相隔海上的庙岛群岛和与之遥相互望的山东半岛这三者相对应的“古辽东”与“古胶东”。其东连朝鲜半岛的窄长“陆桥”,而伸向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的诸日本列岛,南有黄海区域的江淮地区。当代地质学和海洋学的研究证明,在距今300万年以前的地质学上的第三纪中晚期,全球范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海陆变迁。位于太平洋西北岸东亚濒海地区的“胶辽古陆”局部下沉,乃形成了今日渤海湾的地貌。考古工作者从渤海和黄海交界的辽东和山东两半岛间的“陆脊”上发现了大量属于更新世到第四纪的猛犸象、披毛犀、河套大角鹿、肿骨鹿等古陆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些曾与旧石器时代人类共存的生物,曾经活动在几万年前的黄海和渤海湾之间的“陆桥”地带或沿海岛屿上。它们生存的地质学和海洋学条件:到了更新世的“冰河时期”,渤海湾水面平均下降高度约100米。辽东与山东两半岛之间的“陆脊”突出一片,使海陆再次相连。正如现代海洋地质学研究证明,距今7万年至1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这次冰期有两个高峰,一次是在6万年前,一次是在1.5万年至1.2万年前,海平面下降百余米,使胶辽古陆成为事实上的陆桥——因为黄海和渤海湾间的平均深度为44米至20米之间,冰期海峡的陆脊相连是十分现实的。这应是第四纪前后一批陆地古生物的化石埋藏在渤海湾海底陆脊的客观地理条件。1975年,位于千山山脉腹地的辽宁海城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后辽宁地震局的地质专家在考察震中海城孤山乡时,发现从山上滚落的石头中有中更新世的肿骨鹿化石,这种化石也曾发现在渤海湾的海底。这些史前考古发现,也应是当时人类可以经海峡陆脊往来于两半岛间的人文地理条件的古生物学佐证,为史前时期东北亚黄、渤海两岸自然交通的初始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地貌上看,上述这条跨黄渤海海峡的胶辽古陆的形成也具有自然地理基础。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在古代的地质构造和山脉走向都是相同的。两半岛的地貌,皆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在地质学上称为东北亚的“华夏式山脉”。辽东半岛上的山脉,以长白山余脉千山为主干,从太子河上游以南纵贯辽东半岛。其南北走向沿黄海和渤海东、西两岸南下,集聚在半岛南部的大黑山和老铁山入海。值得注意的是,辽东半岛旅顺老铁山以南伸入渤海的部分,不仅岩石和地质结构与老铁山相同而连为一体,而且呈间断性地突出海面,形成了具有“陆脊”形式的连接胶东蓬莱等地的庙岛群岛。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在山东半岛登陆后,仍按照同一地质结构走向,形成沂山、蒙山和泰山等山脉。黄、渤海南北两半岛间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结构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构成了古代人类相互往来的海脊陆桥的自然地理基础。如上述,自最后一次冰川期以后的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前后,渤海和黄海水域,逐渐回升到接近现今的海平面高度。其下限,正与考古学上的辽东和山东半岛上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相当。而正是由新石器时代起,人类驾驭交通工具的能力和交通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此以后,辽东和山东半岛上的“胶辽古陆”摆脱了自然交通,开始进入了真正人文意义上的半岛间的部族交通和社会交通发展的历史阶段(详见本章第三节)。|第二节|远古时代东北亚大陆北部与“白令海峡”的古代通道对远古时期东北亚大陆与北美的交通往来的研究是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现代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展而被提出来的课题。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著名人类学教授唐那曾经说过:“北美印第安人的亲代种属居住于中国北部和蒙古一带,属于同一种群。……他们大约在2万年前作为地理上相互孤立的渔猎部落而离开中国,分别取道白令海峡陆桥来到阿拉斯加。由于环境变化,有些群落继续向南迁移,大约在1.2万年前在美国的西南部出现了最早的古印第安人。”美国学者这里提到的“白令海峡”,是因18世纪中叶受俄皇彼得大帝之命探险的丹麦航海家白令最先考察其地而得名的。进入2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从北美印第安人起源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东北亚历史上的一个值得思考的人类古代交通问题:迄今已经被世界学术界基本公认的连接东北亚北纬70度北极圈一线的“白令海峡”,与北美大陆“阿拉斯加”之间的“陆桥”,有人类往来究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4 高句丽的历史 高句丽史料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