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差与偏差的区别,公差与偏差的国标CB/T1800

  • 轴承十大品牌排行榜-轴承什么牌子好

  • 轴承什么牌子好_轴承十大品牌排行榜

  • 进口轴承品牌排行榜_进品轴承有哪些品牌

  • 轴承型号对照表,轴承型号查询对照表(轴承型号查询对照表图)

    目前没有完整的轴承型号对照表,但是可以查询各个轴承厂家的轴承型号查询对照表,比如SKF、NSK、FAG等。可以在官网上查询,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1、滚针轴承型号对照表?轴承却在机械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滚针轴承型号大家完全很陌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滚针轴承型号对照表,带你了解滚针轴承。2、滚针轴承型号对照表滚针轴承是带圆柱滚子滚子轴承滚子细长,截面较小,轴承负荷承受能力较高,因此,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撑效果。3、滚针轴承装有细而长的滚子(滚子长度为直径的3~10倍,直径一般不大于5mm),径向结构紧凑。4、一个完整的轴承代号是由基本代号加上一个或多个补充代号组成。5、SKF的所有标准轴承都有特定的基本型号,通常有三个、四个或五个数字,或字母与数字的组成,第一个数字或第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轴承类型,后面两位数字确定ISO尺寸系列。6、由于滚针轴承的型号相对复杂,这里只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滚针轴承的具体分类及型号对照: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K型)2、外圈带双锁圈的滚针轴承(NA型、NKI型、RNA型、NK型)3、外圈带双挡边的单列滚针轴承(NA型、NKI型、RNA型、NK型)4、外圈带双挡边的双列滚针轴承(NA型、、RNA型)5、冲压外圈滚针轴承(HK型、BK型)而此种轴承成本低,承载能力大,适用于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构。7、关于滚针轴承型号对照表小编就整理到这,希望上述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点评:文章内容非常详细,从滚针轴承的结构、型号对照表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滚针轴承,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流畅,非常值得肯定。...

    2023-02-21 轴承型号 滚子是什么 轴承型号 滚子代表什么

  • 《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艾立旺,许孝卓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作者】艾立旺,许孝卓作【页数】170【出版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646-4432-1【价格】42.00【参考文献】艾立旺,许孝卓作.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轴承系统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在总结国内外超导技术与低温液体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低温液体泵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超导磁悬浮轴承应用于轴向磁通盘式电机驱动的低温潜液泵,开展了低温泵用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本书首先讨论了超导磁悬浮轴承的轴、径向悬浮力特性的理论建模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了振动情况下径向型超导磁悬浮轴承的动态悬浮特性和多自由度动态悬浮特性;优化了低温潜液泵用径向超导磁悬浮轴承的关键电磁参数;建立了液氮环境下低温泵用盘式异步电机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其低温工作特性和电磁力特性;开展了悬浮体转子的力学特性建模,并讨论悬浮体转子的力学稳定性和共振特性。最后,试制超导磁悬浮低温潜液泵原理样机并开展液氮工质实验测试与验证。研究结果可为超导磁悬浮轴承应用与超导低温泵的研发提供奠定基础。本书适于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师、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低温液体泵(又称低温泵、深冷泵)主要用于石油、空分和化工装置中低温液体产品(如液氧、液氮、液氢、液态烃和液化天然气等)的输送或循环。早在2009年,我国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低温液体泵列为实施装备自主化的重点设备。低温泵在石油、空分和化工装置中的用量日益增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然而,目前低温泵的大部分市场及其关键技术仍被国外公司垄断,如日本EBARA、法国CRYOSTAR、美国FLOWSERVER和瑞士SULZER等。因此,伴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工业设施和科学装置对冷却系统可靠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低温液体泵具有不可或缺的发展需求。(1)低温泵在新型清洁能源中的应用大气污染严重和化石资源消耗过快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其中氢和甲烷都是很有应用前景的能源。2014年,中国和美国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提出将控制中国碳排放到2030年达到峰值。这就需要寻求诸如液氢]、液化天然气[)(liquefiedaturalga,LNG)等新型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英国石油集团BP公司公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年版)》[3)的2035全球能源大趋势预测如图1-1所示:2012一2035年,天然气年均需求量增长速度约为1.9%;到203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与煤炭、石油趋同,均为26%一27%。国务院办公厅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然气资源,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LNG、液氢等低温能源燃料的生产储存库、运输车船、燃料的分配与加注等都需要各种低温液体泵进行高效而可靠的介质输送)。(2)低温泵在超导技术中的应用超导材料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为发展低碳经济、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例如采用超导设备降低输配电过程及高能耗工业设备的损耗[6];用高温超导电缆来解决超长距离输电问题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目前,美国能源部。1·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的《Grid2030》计划将超导技术列人国家骨干网建设。AMSC已正式启动(2016年)将美国三大电网实现完全互联的“TreAmiga超级变电站”项目,采用超导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三大电网的互联。2019年2月21日,上海市启动我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项目,深圳市也即将启动(预计年内)430m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并计划在实际电网中长期运行。然而,限制超导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提供维持其超导体低温工作环境的附加冷却设施。如高温超导电缆工作时需要低温冷却系统,且该系统需采用低温液体泵克服介质流阻实现冷却液循环输送;同时超导电缆工作时消耗液氮,须周期性补充液氮[幻。其他的超导装置如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等正常工作时,须用低温液体泵单元对超导体进行强迫循环冷却。十亿吨油当量50%T18r可再生能源石油40%15水电核能1230%煤炭煤炭920%天然气6天然气可再生能源·10%水电石油0核能0%19652000203519651975198519952005201520252035一次能源消费一次能源占比图1-1BP预测的2035全球能源大趋势(3)低温泵在普通石油、空分和化工过程中的应用低温液体泵在石油化工、空分设备和煤化工装置中的低温泵用量日益增加,这里低温泵主要用于低温液体产品(如液氧、液氮、液氦、液氢、液态烃和LNG等)的输送。自《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低温液体泵列为实施装备自主化的重点设备以来,在过去的十多年,尽管我国通过独立研究、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在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国内石油、空分等化工行业内各种低温泵设备的研制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4)低温泵在航空航天以及交通运输动力设备中的应用国内外多数航空航天飞行器以及运载火箭主要采用低温液氧与液氢组合推进剂。如2012年欧盟“ISaceProulio一1”工程资助研制了一种新型太空·2·第1章绪论推进系统,采用液氢(或液体甲烷)和液氧作为火箭推进的低温燃料。我国航天事业与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对运载火箭低温燃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短时间内完成运载火箭燃料加注的高速液氧、液氢泵是航空航天与化工重工等领域的核心元件。此外,火箭飞行升空后低温燃料向动力引擎的输送也需要高效、安全、可靠的低温燃料泵)。关于低温燃料泵的关键技术,法国、俄罗斯和日本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低温液体燃料输送泵的研发,可以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大流量低温燃料加注奠定基础。(5)低温泵在科研装置和实验室小型制冷设备中的应用许多科学实验装置经常需要用液氮或液氨来制冷或降温,通常利用低温杜瓦容器压力泵或直接倾倒的方式将液氮由容器输送到实验设备。但目前工业用的低温泵并不适用于实验室小型设备,而依靠杜瓦压力输送液氮又存在一定缺陷,即容器需要压力源如外部气缸或储存器内部的加热元件,难以获得较好的时间响应,且产生低温液体的闪蒸损耗。因此,一些科研装置和实验室小型制冷系统对小型低温液体泵也有一定的应用需求山由于低温液体泵的设计、工艺、制造和试验方面难度较大,国内具备低温泵研制技术的厂家极少。目前,在国内石油、空分等化工行业内,用于低温液体产品输送和循环等流程的各种低温泵设备在泵用电机、低温轴承、密封等主要部件和低温气蚀防止技术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1.2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低温液体泵主要分为往复式和离心式两类。往复式低温泵的结构复杂、易损件多、密封困难且可靠性较差,而离心式低温泵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在长期连续运行工况下多采用离心式低温泵。由于低温液体泵输送的介质为低温液体,低温环境对泵各部件的设计和运行带来一些技术挑战。通过对低温液体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调研总结,现有常规离心式低温液体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叶轮等过流部件的设计优化与低温气蚀问题低温液体泵的工作介质沸点很低、极易挥发,操作不当就会引发气蚀现象,对泵的工作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另外,低温液体泵的过流部件如叶轮、诱导轮、蜗壳等结构参数的设计和优化结果关系到低温泵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气蚀现象的产生12.1)。因此,叶轮等过流部件的优化设计和气蚀现象的防治是多年来低温液体泵的研究焦点之一「1,1]。(2)低温液体泵用轴承的低温工作寿命和可靠性·3·第1章绪论液氦泵时产生的漏热问题,将超导技术应用于输送液氦的潜液式容积泵。该低温液氦泵采用超导圆筒直线电机驱动,超导直线电机主要包括音圈式超导电枢线圈和钐钴永磁体,利用液氦工作介质直接冷却超导电枢线圈[5]。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导直线电机可以用于驱动容积泵进行液氦的输送,但是泵提供的最大压力受到电机永磁体退磁电流的限制。2004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采用超导块材改善电机性能,研制了超导块材步进电机驱动的低温液氮泵如图1-2()所示。首先进行超导步进电机的电磁结构设计,如图1-2()所示,并确定超导电机转子的主要尺寸。然后通过样机实验测量在零场冷条件下,超导步进电机驱动液氮泵的扬程和流量特性:转速为1500r/mi时,该液氮泵的扬程和流量分别为60mm和1.3L/mi261.2007年,考虑到脉冲磁场对超导块材的磁化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超导块材步进电机的性能,又搭建了脉冲磁化电路和超导步进电机的控制平台,并实验测量脉冲磁化作用下超导块材步进电机的输出特性及其驱动低温液氮泵的工作特性。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零场冷条件,超导步进电机在脉冲磁化条件下可获得更高的转速。泵的扬程与转速成正比关系且与驱动电流无关;当转速为1050r/mi和1350r/mi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75L/mi和1.3L/mi2)。由于该液氮泵的转子由处于轴两端的一对机械轴承支撑,难以长期连续运行,工作转速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出▣泵壳超导转子步进电机电磁铁叶轮轴承超导体入口(a)液氮泵结构()超导步进电机图1-2液氮泵结构和超导步进电机2009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又提出一种1.5kW全超导型同步/异步电机驱动的液氢泵。该液氢泵用超导电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鼠笼均采用超导材料二硼化镁(MgB2),可以极大地减小电机定、转子绕组损耗(约比相同条件下铜绕组的损耗低两个数量级)。图1-3()为具有MgB2导条的超导鼠笼转子。该电机在·5·低温潜液泵超导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同步状态运行时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约为同等条件下传统电机额定转矩和输出功率的3倍。理论研究表明该电机能以很小的功耗驱动泵进行液氢的传输和循环[28]。2012一2013年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开发机构NED0、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和日立公司合作研究具有MgB2鼠笼绕组的超导感应/同步电机特性,并研制了由该超导电机驱动的液氢循环泵[2]。通过在所述超导电机的输出轴端添加叶轮构成一个超导液氢循环泵,并搭建液氢泵的传输试验系统测试电机转矩转速特性和泵的流量-转速特性(当电机转速为1800r/mi时,流量可达7L/mi)。图1-3()为具有MgB2全超导电机驱动的液氢泵传输系统[3o。(a)二硼化镁MgB2导条的鼠笼转子()超导液氢泵传输系统图1-3二硼化镁MgB鼠笼转子和超导液氢泵传输系统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所、德国耶拿光子技术研究院PHT在超导块材电机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们合作先后采用YBCO和Ag-BSCCO块材研制出功率为15W~37kW的磁滞型、永磁型和磁阻型等超导电机。1991一2001年,在总结采用YBCO块材的高温超导盘式电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YBCO块材的超导磁阻电机的三种转子结构,并对三种转子结构超导磁阻电机的功率因数、效率和输出功率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2004年,在总结用于飞行器低温燃料供应的低温液体泵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高温超导电机驱动的低温液体泵在飞行器低温燃料供应方面具有一定应用需求[3)。并针对高温超导体的磁通钉扎特性、抗磁性和磁滞特性研制了三种相应的超导电机,图1-4(a)和()分别为所研制的四极超导同步磁阻电机及其驱动的低温燃料泵测试平台。目前,该团队正在研发功率为250kW的超导磁阻电机,但尚未发现进一步的相关报道。为了适应高温超导电缆以及相应的新型低温冷却系统的研发需求,2012年莫斯科科尔扎诺夫斯基能源研究所提出将超导电机驱动的低温液体泵用于高温超导电缆液氯循环冷却系统的需求[32]。可见,超导电机驱动低温液体泵是未来6···试读结束···...

    2022-05-04 低温 ep管架 低温烫伤

  • 《基于“新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博玲|(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新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孙博玲【页数】205【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5180-8156-1【价格】88.00【分类】高等教育-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参考文献】孙博玲.基于“新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提要: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双赢、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本书从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的角度,运用高等教育理论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分析了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高等学校建立和有效实施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为我国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意见。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建立和有效实施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使用,也可供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高等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及高等学校教师等阅读。《基于“新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0“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一系列战略部署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目前覆盖全国省市30个、高校208所、本科专业点1257个、本科生20余万、研究生专业点514个、参与研究生近4万。“卓越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在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育面向世界和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卓越计划”的实施不仅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国际工程教育界也对“卓越计划”引起了密切关注。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0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门.高等工程教育,2011(4):11001空基于“新国标”的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施,我国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等,均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产业建设新工科。实际上,新工科建设是在“卓越计划”已经取得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转变和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从适应产业需要转向引领未来发展和满足产业需要并重,提升和拓展工程教育改革内涵,将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到未来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拓展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按照这种新的工程教育改革内涵和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新工科建设从8个方面对“卓越计划”的内涵进行加强和丰富,包括教育教学新理念、学科专业新结构、学科专业新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多方合作系统育人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新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新质量。第一节教育教学新理念理念引导行动,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责任的加大和角色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在新工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高校的具体行动需要有新理念来引导,归纳起来,有以下4个理念。一、服务国家战略新工科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主动服务国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总目标,国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十”等重大战略。新工科建设就是要根据实现这些国家重大战略的不同需要,主动设置、布局、建设和发展相关新工科专业,培养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二、引领未来发展新工科建设的新起点就是引领产业行业未来发展。一方面,新工科建设通过对行业产业未来发展环境和当前发展状况的战略性分析,及时调整相关学科①林健,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4):14-15.◆002第一章新工科建设建设方向和专业结构,以此作为新起点,提前培养各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引领当前行业产业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新工科建设通过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等形式,培育未来工程科技人才,孕育产生新的工科专业,促进新产业的形成并引领未来产业和工科的发展。三、对接产业行业新工科建设的落脚点就是主动对接并满足行业和产业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调整,新的产业形态和新兴产业的出现,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等,均急需培养一大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这正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所在。新工科建设就必须通过充分的产业和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积极应对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培养当前及未来行业和产业急需的工程人才。四、以学生为中心新工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因此,必须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强调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成效,要求围绕着学生的兴趣、潜力和个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其探索未知的热情;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其未来发展铺路搭桥: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满足新经济发展和需要的既能创新、还有潜力、又有个性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第二节学科专业结构按照学科专业的构成要素和产生或形成的基础划分,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可以分为新兴学科专业、新型学科专业和新生学科专业3种类型,具有引领性、创新性、交融性、发展性和跨界性等几个特征,这3类学科专业构成了新工科学科专业的基本结构。一、新兴学科专业新兴学科专业是指前所未有的、全新出现的新的学科专业,主要指从其他003←···试读结束···...

    2022-04-28 新工科理念 新工科类创新创业项目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