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果课程复旦教授音频视频幸福哲学课好的孤独爱情商励志演讲全套|百度云盘下载

    陈果课程复旦教授音频视频幸福哲学课好的孤独爱情商励志演讲全套百度网盘截图文件目录/k41.et共享1/陈果合集|├──01.陈果幸福哲学《换个活法》||├──01.明心见性,认识自己.m33.0MB||├──02.唯真知方有真爱.m33.0MB||├──03.莫辜负这仅有一次的人生.m33.0MB||├──04.来自社会和知己的声音.m33.0MB||├──05.寻找生命里的树洞.m35.0MB||├──06.尽力达观,保持中道.m34.0MB||├──07.从觉察到觉悟,从渐悟到顿悟.m34.0MB||├──08.层层递进的自我和自知.m33.0MB||├──09.一花一天堂,窥探生命和生死.m34.0MB||├──10.小花的话语,人类的凝视.m33.0MB||├──11.生命的另一种状态.m34.0MB||├──12.生如夏花,珍爱此生.m34.0MB||├──13.完整爱情里的激情与亲密.m316.0MB||├──14.爱的行动,无私的付出.m311.0MB||├──15.爱的誓言和承诺.m311.0MB||├──16.形散而神聚.m313.0MB||├──17.真的ldquo为你好rdquo的爱情.m313.0MB||├──18.善心到善行.m314.0MB||├──19.善非强求,发乎关切.m313.0MB||├──20.优秀头脑和人格魅力.m310.0MB||├──2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m310.0MB||├──22.人类神圣的同情心.m312.0MB||├──23.道德之上的爱.m313.0MB||├──24.自由不是为所欲为.m313.0MB||├──25.自我节制比自我放纵更接近自由.m312.0MB||├──26.技艺大师和人格大师.m311.0MB||├──27.由术入道,修出一片诚意.m311.0MB||├──28.来自内心的幸福.m316.0MB||├──29.探寻幸福的支点.m312.0MB||├──30.幸福是一种能力.m314.0MB|├──02.陈果《人生果然不同》||├──1.现场听众问答无用的爱情.m39.0MB||├──2.现场听众问答如何跟ldquo唠叨rdquo的妈妈沟通.m36.0MB||├──3.现场听众问答完美主义怎么破?.m37.0MB||├──4.现场听众问答哲学助我成长.m38.0MB||├──(1)互动问答越长大越孤单.m32.0MB||├──(2)互动问答独处的烦恼.m33.0MB||├──(3)互动问答读书的意义.m33.0MB||├──(4)互动问答最重要的自我教育.m32.0MB||├──(5)互动问答爱情和自尊.m31.0MB||├──【大福利】这个礼拜,陈果老师想和你当面谈谈.m3273K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1).m32.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2)..m33.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3).m32.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4).m32.0MB||├──【你好,好奇心】陈果老师央视《开讲啦》实录.m32.0MB||├──陈果讲人生与心智.m328.0MB||├──陈果的人生哲学课:幸福是与苦难共处.m31.0MB||├──陈果简单明了的讲述却能直指人心.m3179KB||├──推荐几本好书(上).m32.0MB||├──推荐几本好书(下).m32.0MB|├──03.陈果《幸福的决定要素》||├──01.成熟的含义.flv35.0MB||├──02.《幸福的决定要素》.flv52.0MB||├──03.知己与知人.flv79.0MB||├──04.用精神之光反观自身.flv99.0MB||├──05.纯洁的友情与爱情.flv74.0MB||├──06.长久的爱情何以可能.flv27.0MB||├──07.澄清爱的若干误解.flv196.0MB||├──08.死亡与空虚.flv54.0MB||├──09.何为ldquo自由rdquo1.flv94.0MB||├──10.何为ldquo自由rdquo2.flv48.0MB||├──11.何谓ldquo大师rdquo.flv116.0MB||├──12.大学之有用和无用.flv31.0MB||├──13.大学之大,大在何处.flv121.0MB|├──04.陈果《孤独论朋友论学习论生存论》||├──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孤独论朋友论学习论生存论》.flv175.0MB|├──05.陈果《实录》||├──陈果《自由》1.flv32.0MB||├──陈果《自由》2.flv32.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1.flv19.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2.flv19.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3.flv19.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4.flv18.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5.flv19.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6.flv19.0MB||├──陈果上课实录-关于爱情7.flv25.0MB|├──06.陈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陈果.moi1.0MB||├──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陈果.df3.0MB||├──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陈果.txt291KB||├──好的孤独-陈果.txt253KB||├──好的孤独.df3.0MB|├──07.陈果分享会《把我说给你听》《谈自信谈幸福谈优雅谈生活乐趣》||├──01分享会:从此时此刻创造人生的幸福【高清】.flv31.0MB||├──02分享会:活在当下,让生命起舞【高清】.flv41.0MB||├──03分享会:谈生活趣味【高清】.flv31.0MB||├──04分享会:谈优雅【高清】.flv65.0MB||├──05分享会:谈自信【高清.flv63.0MB||├──06分享会:我愿生命是海上一叶扁舟【高清】.flv29.0MB||├──07分享会:真诚对待每一个过程【高清】.flv45.0MB||├──08分享会:谈幸福.flv7.0MB||├──09回应朋友无用(节目片尾).flv31.0MB||├──10群口响声.flv65.0MB|├──08.陈果《实录》1||├──《幸福的决定因素》.m439.0MB||├──陈果:主题:你好,好奇心!.m41.10GB||├──成熟的含义.m47.0MB||├──大学意味着什么.m413.0MB||├──公开课上谈人生,这才是教授.flv203.0MB||├──孤独论朋友论学习生存论.flv175.0MB||├──关爱、包容、优雅、感恩-大学生生活导论-复旦大学陈果.flv175.0MB||├──关于爱情-思想道德基础-复旦大学陈果.flv74.0MB||├──关于人生.flv218.0MB||├──情商课,看完豁然开朗.flv218.0MB||├──如何营造长久的爱情.m410.0MB||├──什么是爱与被爱.m435.0MB||├──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大师.m444.0MB||├──演讲视频.m456.0MB||├──用精神之光反观自身.m439.0MB||├──知己与知人.m420.0MB|├──09.陈果《实录》2||├──1、活在当下,让生命起舞.m476.0MB||├──2、从此时此刻创造人生的幸.m458.0MB||├──3、我愿生命是海上一叶扁舟.m453.0MB||├──4、真诚对待每一个过程.m485.0MB||├──5、谈自信.m463.0MB||├──6、谈优雅.m465.0MB||├──7、谈生活趣味.m458.0MB|├──10.陈果《人生与人心哲学》||├──01.大学之大何大之有.m4139.0MB||├──02.什么是完整的ldquo大人rdquo.m439.0MB||├──03.成熟的含义.m466.0MB||├──05.第一章的回顾与总结.m457.0MB||├──06.何谓大师.m4204.0MB||├──07大学的高下,何以衡量.m460.0MB||├──08.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m474.0MB||├──09.ldquo大学rdquo与ldquo大人rdquo的历史渊源.m4244.0MB||├──10.大学之有用与无用.m447.0MB||├──11.推荐书目.m438.0MB||├──12.为什么需要自我认知.m499.0MB||├──13.用精神之光反观自己.m4108.0MB||├──14.自爱基于自知.m465.0MB||├──15.知己与知人.m466.0MB||├──16.自我认知有两个重要的参考系统.m4158.0MB||├──17.自我认知,需重视知己挚友的意见.m4104.0MB||├──18.自我认知重在自我探索和自我评价.m459.0MB||├──19.尽力达观,保持中道.m469.0MB||├──20.自我觉察及自我觉悟.m4138.0MB||├──21.自我认知的层次与结构.m483.0MB||├──22.人人皆有觉悟.m494.0MB||├──23.生命的顿悟.m4141.0MB||├──24.对死亡的觉悟.m4178.0MB||├──25.生死窥探,恐惧源于无知.m455.0MB||├──26.消除空虚,比超越死亡更重要.m463.0MB||├──27.善恶的边界来自哪里.m447.0MB||├──28.世上有没有必要之恶.m475.0MB||├──29.善恶可否相抵.m417.0MB||├──30.为什么好人不作为.m4114.0MB||├──31.善心落实为善行,方能善始善终.m4123.0MB||├──32.力行便是美德.m476.0MB||├──33.道德不止是义务.m4110.0MB||├──3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m479.0MB||├──35.道德来自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情心.m4108.0MB||├──36.道德是利他,便是利己.m4144.0MB||├──37.何以助人有善行且善心.m469.0MB||├──38.爱情的三大元素.m4347.0MB||├──39.爱是彼此成全.m4209.0MB||├──40.爱是美德之源.m4166.0MB||├──41.爱是形散而神聚.m4112.0MB||├──42.澄清爱的若干误解.m4283.0MB||├──43.纯洁的友情与纯洁的爱情.m4110.0MB||├──44.长久爱情何以可能.m467.0MB||├──45.幸福的决定要素.m4121.0MB||├──46.陈果公开课【东西方文化中自我认识的不同方式】.m470.0MB|├──福利特辑||├──2018春节特别节目mdah博爱自知与善待.m34.0MB||├──【大福利】这个礼拜,陈果老师想和你当面谈谈.m3273KB||├──【福利特辑】03互动问答:读书的意义.m33.0MB||├──【福利特辑】04.推荐几本好书(上).m32.0MB||├──【福利特辑】05.推荐几本好书(下).m32.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1).m33.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2).m32.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3).m32.0MB||├──【福利特辑】ldquo把我说给你听rdquo主题分享(4).m32.0MB||├──【福利特辑】互动问答02.独处的烦恼.m33.0MB||├──【福利特辑】互动问答01:越长大越孤单?.m32.0MB||├──【福利特辑】互动问答04.最重要的自我教育.m32.0MB||├──【福利特辑】互动问答05.爱情和自尊.m31.0MB||├──【福利特辑】现场听众问答01.无用的爱情.m39.0MB||├──【福利特辑】现场听众问答02.如何跟ldquo唠叨rdquo的妈妈沟通.m36.0MB||├──【福利特辑】现场听众问答03.完美主义怎么破?.m37.0MB||├──【福利特辑】现场听众问答04.哲学助我成长.m38.0MB||├──【你好,好奇心】陈果老师央视《开讲啦》实录1.m32.0MB||├──陈果的人生哲学课:幸福是与苦难共处1.m31.0MB||├──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陈果简单明了的讲述却能直指人心1.m3179KB|├──赠品:关于爱情||├──04.何为自由.m4253.0MB||├──1.爱情能否设计.m484.0MB||├──2.爱情,能否设计.m490.0MB||├──喝口水而已和爱不爱有什么关系.m42.0MB||├──这么诚实的男孩子你们不要了吗?.m41.0MB||├──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说实话.m41.0MB...

    2023-03-07 洗髓功驻颜术 洗髓功驻颜术的危害

  • 王阳明课程大全合集视频音频文字心学哲学国学传统文化传习录|百度网盘下载

    王阳明课程大全合集视频音频文字心学哲学国学传统文化传习录百度网盘截图文件目录/k41.et共享1/王阳明合集|├──A套餐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张庆祥232集音频(完结)|||├──《传习录》_张庆祥音频121~232(完结).rar1.21GB|||├──《传习录》_张庆祥音频1~120.rar1.28GB||├──度阴山:王阳明心学的俗世智慧(完结)|||├──00-王阳明心学的俗世智慧发刊词.m3612KB|||├──01.思想不是免费的.jg372KB|||├──01.思想不是免费的.m32.0MB|||├──02.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jg313KB|||├──02.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m32.0MB|||├──03.大树理论:自以为是者,知识越渊博,就越危险.jg332KB|||├──03.大树理论:自以为是者,知识越渊博,就越危险.m32.0MB|||├──04.鬼是由良知制造的.jg190KB|||├──04.鬼是由良知制造的.m32.0MB|||├──05.经历之后才能真知.jg408KB|||├──05.经历之后才能真知.m31.0MB|||├──06.欲让人知,就是私欲.jg334KB|||├──06.欲让人知,就是私欲.m31.0MB|||├──07.世界上没有ldquo物美价廉,这回事.jg422KB|||├──07.世界上没有ldquo物美价廉rdquo这回事.m32.0MB|||├──08.有些美德,只是格言,不是真理.jg254KB|||├──08.有些美德,只是格言,不是真理.m33.0MB|||├──09.竞争的本质,就是与自己竞争.jg379KB|||├──09.竞争的本质,就是与自己竞争.m32.0MB|||├──10.有些付出,注定是廉价的.jg476KB|||├──10.有些付出,注定是廉价的.m33.0MB|||├──11.不作恶,就是行善.jg318KB|||├──11.不作恶,就是行善.m31.0MB|||├──12.规则和原理,哪个重要.jg298KB|||├──12.规则和原理,哪个重要.m31.0MB|||├──13.真理是简单的,不然,大家早就知道了.jg417KB|||├──13.真理是简单的,不然,大家早就知道了.m32.0MB|||├──14.对的时间,做对的事.jg734KB|||├──14.对的时间,做对的事.m33.0MB|||├──15.只顾眼前利益,才是大赢家.jg763KB|||├──15.只顾眼前利益,才是大赢家.m33.0MB|||├──16.什么是工匠精神.jg402KB|||├──16.什么是工匠精神.m32.0MB|||├──17.对镜应感,就是致良知.jg789KB|||├──17.对镜应感,就是致良知.m33.0MB|||├──18.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对你恩重如山.jg646KB|||├──18.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对你恩重如山.m32.0MB|||├──19.榜样是最大的恶.jg594KB|||├──19.榜样是最大的恶.m32.0MB|||├──20.真君子,必是不端不装.jg369KB|||├──20.真君子,必是不端不装.m33.0MB|||├──21.如何说服别人.jg362KB|||├──21.如何说服别人.m31.0MB|||├──22.他人之恶,即我之天堂.jg308KB|||├──22.他人之恶,即我之天堂.m31.0MB|||├──23.如何面对肉体痛苦.jg344KB|||├──23.如何面对肉体痛苦.m32.0MB|||├──24.如何对付生气.jg352KB|||├──24.如何对付生气.m31.0MB|||├──25.最好的后悔药就是立即改正.jg305KB|||├──25.最好的后悔药就是立即改正.m31.0MB|||├──26.最笨的人,总指责他人.jg310KB|||├──26.最笨的人,总指责他人.m31.0MB|||├──27.感谢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的人渣.jg333KB|||├──27.感谢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的人渣.m33.0MB|||├──28.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jg375KB|||├──28.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m31.0MB|||├──29.有心为善,虽善不赏.jg327KB|||├──30.有一种修行,叫lquo养寇自重rdquo.jg535KB|||├──30.有一种修行,叫ldquo养寇自重rdquo.m32.0MB|||├──31.人之大病痛:得失心.jg428KB|||├──31.人之大病痛:得失心.m32.0MB|||├──32.惟庸人无咎无誉.jg329KB|||├──32.惟庸人无咎无誉.m32.0MB|||├──33.你真有自知之明吗.jg408KB|||├──33.你真有自知之明吗.m32.0MB|||├──34.别给事物贴标签.jg401KB|||├──34.别给事物贴标签.m32.0MB|||├──35.生活和工作中才是最好的修行场所.jg557KB|||├──35.生活和工作中才是最好的修行场所.m31.0MB|||├──36.知识和见识,是两回事.jg542KB|||├──36.知识和见识,是两回事.m32.0MB|||├──37.不走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jg551KB|||├──37.不走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m32.0MB|||├──38.不局限自己.jg378KB|||├──38.不局限自己.m31.0MB|||├──39.何时该杀生成仁,何时该委曲求.jg405KB|||├──39.何时该杀生成仁,何时该委曲求全.m32.0MB|||├──40.高者蔽于见闻;卑者昏于嗜欲.jg544KB|||├──40.高者蔽于见闻;卑者昏于嗜欲.m32.0MB|||├──41.你若强大,世上就没有规则你若不强,处处都是规则.jg545KB|||├──41.你若强大,世上就没有规则;你若不强,处处都是规则.m31.0MB|||├──42.不做道德攻击,因为这都是弱者的表现.jg564KB|||├──42.不做道德攻击,因为这都是弱者的表现.m31.0MB||├──王阳明哲学|||├──0121王阳明哲学.m345.0MB||├──中山大学《传习录》选读全39讲主讲-陈立胜|||├──1.flv41.0MB|||├──10.flv38.0MB|||├──11.flv39.0MB|||├──12.flv41.0MB|||├──13.flv34.0MB|||├──14.flv34.0MB|||├──15.flv38.0MB|||├──16.flv39.0MB|||├──17.flv39.0MB|||├──18.flv40.0MB|||├──19.flv43.0MB|||├──2.flv42.0MB|||├──20.flv38.0MB|||├──21.flv36.0MB|||├──22.flv36.0MB|||├──23.flv39.0MB|||├──24.flv40.0MB|||├──25.flv36.0MB|||├──26.flv40.0MB|||├──27.flv36.0MB|||├──28.flv39.0MB|||├──29.flv39.0MB|||├──3.flv63.0MB|||├──30.flv42.0MB|||├──31.flv36.0MB|||├──32.flv38.0MB|||├──33.flv65.0MB|||├──34.flv39.0MB|||├──35.flv35.0MB|||├──36.flv63.0MB|||├──37.flv36.0MB|||├──38.flv42.0MB|||├──39.flv54.0MB|||├──4.flv37.0MB|||├──5.flv50.0MB|||├──6.flv38.0MB|||├──7.flv45.0MB|||├──8.flv62.0MB|||├──9.flv42.0MB|├──B套餐王阳明全集||├──06.王阳明你学得会:超实用心学智慧(完结)|||├──00【发刊词】为什么说欲成大事,必学王阳明?.m4a3.0MB|||├──01.五分钟告诉你什么是阳明心学【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2.王阳明为何被尊为历史上的完人【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4.0MB|||├──03.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心即理【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04.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知行合一【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05.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致良知.m4a2.0MB|||├──06.磨难是一种财富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7.学习王阳明的心学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帮助.m4a3.0MB|||├──08.王阳明心学的ldquo知行合一rdquo能解决什么问题.m4a3.0MB|||├──09.幸福的真谛是良知【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0.顺其自然不做力所不及的事.m4a3.0MB|||├──11.如何正确面对错误【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2.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私欲(1).m4a3.0MB|||├──12.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私欲.m4a3.0MB|||├──14.如何游刃有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m4a3.0MB|||├──15.孝敬父母是让父母心安【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6.活的不顺心,源于这5种不明智.m4a3.0MB|||├──17.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8.王阳明心中盛开的四种花朵.m4a3.0MB|||├──19.一句话告诉你人怎样活到极致.m4a2.0MB|||├──20.如何巧妙示弱干掉你的对手【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21.别想太多,做了再说.m4a3.0MB|||├──22.边工作边修行的诀窍.m4a3.0MB|||├──23.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字是什么【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24.教育孩子只需做对这三件事【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7.郭继承讲中华经典middot集萃道德经王阳明易经论语庄子佛(完结)|||├──上线特辑||||├──【精彩试听】王阳明丨心外无物:看王阳明如何颠覆你的认知.m316.0MB||||├──【精彩试听】王阳明丨心外无物:看王阳明如何颠覆你的认知.df1.0MB||||├──【上线特辑】直播回放丨解析王阳明ldquo心学rdquo.m321.0MB||||├──【上线特辑】直播回放丨解析王阳明ldquo心学rdquo.df1.0MB||├──08.传奇王阳明_董平14集|||├──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1_神奇少年-董平.2010.12.10.rmv143.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2_另类青年-董平.2010.12.11.rmv142.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3_挺身斗虎-董平.2010.12.12.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4_锦衣卫的追杀-董平.2010.12.13.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5_龙场悟道-董平.2010.12.14.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6_王阳明升职记-董平.2010.12.15.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7_临危受命-董平.2010.12.16.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8_深山剿匪-董平.2010.12.17.rmv134.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9_只身平叛-董平.2010.12.18.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0_攻心奇谋-董平.2010.12.19.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1_荒唐皇帝-董平.2010.12.20.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2_忍辱负重-董平.2010.12.21.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3_良知之教-董平.2010.12.22.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4_此心光明-董平.2010.12.23.rmv135.0MB||├──09.江西师范大学王阳明和他的ldquo论语rdquo《传习录》全4讲主讲-方志远|||├──1.flv36.0MB|||├──2.flv35.0MB|||├──3.flv36.0MB|||├──4.flv35.0MB||├──10.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25集|||├──01.m4537.0MB|||├──02.m4542.0MB|||├──03.m4530.0MB|||├──04.m4523.0MB|||├──05.m4539.0MB|||├──06.m4517.0MB|||├──07.m4541.0MB|||├──08.m4528.0MB|||├──09.m4528.0MB|||├──10.m4535.0MB|||├──11.m4535.0MB|||├──12.m4536.0MB|||├──13.m4497.0MB|||├──14.m4530.0MB|||├──15.m4518.0MB|||├──16.m4526.0MB|||├──17.m4519.0MB|||├──18.m4510.0MB|||├──19.m4541.0MB|||├──20.m4499.0MB|||├──21.m4523.0MB|||├──22.m4506.0MB|||├──23.m4538.0MB|||├──24.m4466.0MB|||├──25.m4514.0MB||├──11.千古一人王阳明郭继承7集视频|||├──001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少年立志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210.0MB|||├──002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内圣外王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49.0MB|||├──003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四大法则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17.0MB|||├──004千古一人王阳明之致良知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76.0MB|||├──005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心外无物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51.0MB|||├──006千古一人王阳明之知行合一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81.0MB|||├──007千古一人王阳明之何以修行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04.0MB|||├──郭继承千古一人王阳明.jg31KB||├──12.钱穆《阳明学述要》_音频10集|||├──钱穆《阳明学述要》八、阳明年谱.m31.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二、明学的一般趋向和在王学以前及同时几个有关系的学者.m310.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六、阳明的晚年思想(上-拔本塞源之论;大学问).m314.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六、阳明的晚年思想(下-四句教).m310.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七、王学的流传.m37.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三、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m34.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四、王学的三变.m36.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五、王学大纲.m311.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序.m3895KB|||├──钱穆《阳明学述要》一、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m311.0MB||├──13.王德峰讲传习录音频|||├──传习录2017王德峰||||├──170314_001.MP3157.0MB||||├──170418_001.MP3122.0MB||||├──170516_001.MP3192.0MB||||├──20180619阳明心学.m4a113.0MB||||├──传习录之徐爱录P34陆澄录P54王德峰20170606.MP3179.0MB|||├──传习录更全王德峰7天课程||||├──传习录01|||||├──《传习录》Day1-1.m3202.0MB|||||├──《传习录》Day1-2.m3148.0MB|||||├──《传习录》Day1-3.m3122.0MB|||||├──《传习录》Day2-1.m379.0MB|||||├──《传习录》Day2-2.m3172.0MB|||||├──《传习录》Day2-3.m3218.0MB|||||├──《传习录》Day2-4.m3142.0MB||||├──传习录02|||||├──Day3-1.m3182.0MB|||||├──Day3-2.m3160.0MB|||||├──Day3-3.m3173.0MB|||||├──Day3-4.m3178.0MB|||||├──Day4-1.m3179.0MB|||||├──Day4-2.m3178.0MB|||||├──Day4-3.m3199.0MB|||||├──Day4-4.m3146.0MB||||├──传习录03|||||├──Day5-1.m3266.0MB|||||├──Day6-1.m3203.0MB|||||├──Day6-2.m3206.0MB|||||├──Day6-3.m3170.0MB|||||├──Day6-4.m3228.0MB|||||├──Day7-1.m3177.0MB|||||├──Day7-2.m3149.0MB||||├──《传习录》1期班毕业回顾视频.mg959.0MB||├──14.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上、下)高清视频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上).flv574.0MB|||├──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下).flv554.0MB||├──15.王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董平9集|||├──1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2.0MB|||├──2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9.0MB|||├──3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5.0MB|||├──4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3.0MB|||├──5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8.0MB|||├──6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9.0MB|||├──7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0.0MB|||├──8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9.0MB|||├──9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8.0MB||├──16.王阳明心学智慧_温柯然5集|||├──王阳明心学智慧-1.m4391.0MB|||├──王阳明心学智慧-2.m4359.0MB|||├──王阳明心学智慧-3.m4415.0MB|||├──王阳明心学智慧-4.m4375.0MB|||├──王阳明心学智慧-5.m4400.0MB||├──17.知行合一王阳明_度阴山音频61集+PDF|||├──知行合一王阳明1||||├──101_02.m319.0MB||||├──102_02.m319.0MB||||├──103_02.m319.0MB||||├──104_02.m319.0MB||||├──105_02.m319.0MB||||├──106_02.m319.0MB||||├──107_02.m318.0MB||||├──108_02.m318.0MB||||├──109_02.m319.0MB||||├──110_02.m319.0MB||||├──111_02.m319.0MB||||├──112_02.m318.0MB||||├──113_02.m319.0MB||||├──114_02.m320.0MB||||├──115_02.m319.0MB||||├──116_02.m318.0MB||||├──117_02.m319.0MB||||├──118_02.m319.0MB||||├──119_02.m319.0MB||||├──120_02.m319.0MB|||├──知行合一王阳明2||||├──121_02.m318.0MB||||├──122_02.m319.0MB||||├──123_02.m319.0MB||||├──124_02.m318.0MB||||├──125_02.m326.0MB||||├──126_02.m318.0MB||||├──127_02.m319.0MB||||├──128_02.m318.0MB||||├──129_02.m319.0MB||||├──130_02.m319.0MB||||├──131_02.m319.0MB||||├──132_02.m318.0MB||||├──133_02.m321.0MB||||├──134_02.m318.0MB||||├──135_02.m319.0MB||||├──136_02.m320.0MB||||├──137_02.m319.0MB||||├──138_02.m319.0MB||||├──139_02.m318.0MB||||├──140_02.m319.0MB|||├──知行合一王阳明3||||├──141_02.m319.0MB||||├──142_02.m318.0MB||||├──143_02.m319.0MB||||├──144_02.m318.0MB||||├──145_02.m319.0MB||||├──146_02.m319.0MB||||├──147_02.m319.0MB||||├──148_02.m319.0MB||||├──149_02.m319.0MB||||├──150_02.m319.0MB||||├──151_02.m320.0MB||||├──152_02.m318.0MB||||├──153_02.m319.0MB||||├──154_02.m319.0MB||||├──155_02.m319.0MB||||├──156_02.m319.0MB||||├──157_02.m318.0MB||||├──158_02.m319.0MB||||├──159_02.m321.0MB||||├──160_02.m320.0MB||||├──161_02.m321.0MB|||├──知行合一王阳明_度阴山.df2.0MB||├──18.《王阳明》TV|||├──《王阳明》01-朱厚照cut(第一集).m4421.0MB|||├──《王阳明》02-朱厚照cut(第二集).m4319.0MB|||├──《王阳明》03-朱厚照cut(第五集).m4265.0MB|||├──《王阳明》04-朱厚照cut(第六集).m4284.0MB|||├──《王阳明》05-朱厚照cut(第十五集).m4204.0MB|||├──《王阳明》06-朱厚照cut(第十八集).m4306.0MB|||├──《王阳明》07-朱厚照cut(第十九集).m4172.0MB|||├──《王阳明》08-朱厚照cut(第二十一集).m4223.0MB|||├──《王阳明》09-朱厚照cut(第二十三集).m4152.0MB|||├──《王阳明》10-朱厚照cut(第二十四集).m4210.0MB|||├──《王阳明》11-朱厚照cut(第二十五集).m4286.0MB|||├──《王阳明》12-朱厚照cut(第二十七集).m4126.0MB|||├──《王阳明》13-朱厚照cut(第二十九集).m4157.0MB|||├──《王阳明》14-朱厚照cut(第三十一集).m4411.0MB|||├──《王阳明》15-朱厚照cut(第三十二集).m4290.0MB|||├──《王阳明》16-朱厚照cut(第三十三集).m4264.0MB|||├──《王阳明》17-朱厚照cut(第三十四集).m4422.0MB||├──19.心学资料分享|||├──[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扫描版.df9.0MB|||├──《菜根谭mdahmdah为人处事大全(文白对照)》.txt309KB|||├──《传习录》全集).txt477KB|||├──《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txt148KB|||├──《中庸》全文和译文.txt9KB|||├──传习录342条及拾遗51条及其它.txt181KB|||├──传习录注疏_邓艾民.df11.0MB|||├──大学.txt5KB|||├──大学问翻译.txt16KB|||├──发现心灵的智慧mdahmdah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txt111KB|||├──孟子全文翻译.doc790KB|||├──明朝一哥王阳明(全本).moi1.0MB|||├──明儒学案.doc515KB|||├──钱穆:论语新解.txt414KB|||├──钱穆:人生十论.txt133KB|||├──钱穆全集第10册宋代理学三书随札阳明.PDF10.0MB|||├──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df9.0MB|||├──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moi787KB|||├──阳明学述要钱穆.df10.0MB|||├──有无之境mdahmdah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陈来.df9.0MB|||├──知行合一教.txt67KB|||├──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txt783KB|||├──作者:许葆云《王阳明的六次突围》.ek3187KB...

    2023-03-07 洗髓功驻颜术 洗髓功驻颜术的危害

  • 《电子商务概论 第3版》杨兴凯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作者】杨兴凯编著【丛书名】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页数】422【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3【ISBN号】978-7-5654-4147-9【价格】55.00【分类】电子商务-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杨兴凯编著.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内容提要:……《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内容试读第1章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概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特点、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电子商务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按照交易主体划分的电子商务的内容与特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影响,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案例引导】2020年11月12日凌晨,淘宝天猫总裁蒋凡透露,与同周期、同口径相比,2020年“双十一”期间GMV增长了1032亿元,增速是26%。此次“双十一”与以往相比覆盖的周期更长。1.天猫、京东,成绩单双创新高2020年“双十一”成绩单再创新高,天猫、京东成交额均超7000亿元!“双十一”见证实体经济加速复苏!天猫30分钟成交额破3723亿元,超2019年同期全天;12日凌晨,天猫宣布,从11月1日0时至12日0时这11天的总成交额为4982亿元。2020年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3:59,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亦纷纷创下新纪录。2.全球共振,出口进口双火爆来自世界各地的诸多商家也加入了“双十一”消费季活动,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参与到中国的“双十一”活动中。11月1日至11日中午12点,天猫国际进口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7.3%,其中180个进口品牌成交额过千万元。2020年,报名参加天猫“双十一”的速卖通商家的数量增长超过30%,商品数量增长超过60%,国内备货仓的出单量同上年相比增长上百倍。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恶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挖掘内部消费潜力成为制造业摆脱困境的必要之举,数字化则成为产业带商家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更高阶段延伸的新引擎。电子商务成为现阶段产业带商家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一条便捷、有效的必由之路。资料来源:李佳佳.双十一天猫、京东成交额已超7000亿元!2020年双十一成绩单创历史新高[EB/OL].[2020-11-13].h:∥we.hexu.com/h5/ewShare.html?id=202421997.经删减和整理。自20世纪互联网兴起以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不再受时空的限制,遂形成了与时空无关的全球化市场。网上快速安全的数据信息电子流的传输代替了传统商务的纸质单证和实物流的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必将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际化的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本章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未来,本章的知识图谱如图1-1所示。第1章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商务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运作过程(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的特征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运作过程历程、发展现状)电子商务对传统电子商务的分类商务的影响图1-1“电子商务概述”知识图谱1.1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商务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也改变了商业伙伴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模式以及计算机应用平台模式,正显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1.1.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个新概念。1997年,BM公司第一次使用“电子商务”一词,而后电子商务慢慢开始普及。简单来说,电子商务就是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所指的商务活动不仅包含交易,而且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其主题是多元化的,功能是全方位的,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1.狭义的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也称电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这里的交易活动主要是指商品买卖和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商品,如图书、服装、日用百货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商品,如新闻、视频、音乐、软件等;服务包括旅游安排、远程教育、法律咨询等。2.广义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其应用仅局限在企业对外的商务交易上,即为狭义的电4电子商务概论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不断拓展,其与其他信息系统越来越密不可分,电子商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广义的电子商务(E-uie)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环境下,丛事的包括市场分析、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生产与营销、客户关系维护、物流配送等各种经济事务的总称、这些活动几乎覆盖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不仅包括电子交易,更重要的是,其包括企业内部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还要涉及很多方面,除了买方、卖方外,还要有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等机构才行。此外,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在网络上的翻版,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本质上是一个依靠政府政策和传统企业商务,通过高新技术来实现的全面工程。3.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如图1-2所示。电子市场电子商务实体交易事务电子商务实体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图1-2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1)电子商务实体。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能够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客观对象被称为电子商务实体,它可以是企业、银行、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或个人等。(2)电子市场。电子市场是电子商务实体在互联网上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在电子商务中,对每个交易实体来说,其所面对的都是一个电子交易市场,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参与者必须通过电子交易市场来选择交易的对象和内容,并利用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交易事务。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各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商务活动内容,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4)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电子商务的每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营销、技术支持、售第1章电子商务概述5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凭证,还包括交易双方的支付能力、商业信誉等;商流是指以商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商品买卖活动而发生的商品价值形式变化的过程;资金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结算、兑换等过程;物流是指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等的流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配送、装卸、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其中,只有无形商品的物流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实现传递,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物流仍然需要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通过物理传输的方式实现传递通过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实质上是电子商务实体围绕交易事务通过电子市场发生的经济活动,而这些经济活动是通过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来实现的。电子商务强调“四流”的整合,即以物流为物质基础,商流为表现形式,信息流为连接纽带,来引导资金流的正向流动。1.1.2电子商务的特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日益成熟的贸易方式,具有信息化、虚拟性、可扩展性、协调性、全球性等特征。(1)信息化。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它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递,电子商务的实施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2)虚拟性。虚拟性是指商务活动和交易的数字化。商务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信息交换也通过虚拟的途径实现,互联网作为最大的电子虚拟市场发挥着看不见、摸不着的作用,这都表明电子商务带有明显的虚拟性。(3)可扩展性。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和用户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在建设电子商务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柔韧性。也就是要做到,即使未来需求发生变化或引入新技术,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扩展性好的电子商务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4)协调性。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而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往往是一气呵成的,它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间的协调,更需要银行、配送中心、通信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同时,规范的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可将人工操作和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5)全球性。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是跨地区、跨国家交易的最佳途径。跨国经营不再专属于大企业、大公司,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小公司甚至个人亦可以在大洋彼岸建立一个网站,销售或购买全球任何地方的商品。6电子商务概论1.1.3电子商务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电子商务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本书按参与交易的主体、交易过程的完整程度、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使用的网络类型等不同的划分标准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分类。1.按照参与交易的主体划分(1)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B2B,BuietoBuie)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的交换、开展贸易适动的商务模式。阿里巴巴、慧聪网以及中国化工网是我国比较典型的B2B电子商务平台。B2B电子商务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模式。从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和潮流来看,B2B电子商务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中,B2B电子商务所占的份额高达80%~90%。(2)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BuietoCutomer)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和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商务模式。在这种商务模式下,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一网络购物平台,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实现购物和支付,亚马逊、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凡客等均是比较典型的B2C电子商务平台。B2C电子商务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类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人们可以通过网上商店购买书籍、服装、食品等实体化的商品,也可以购买音乐、电影、软件等数字化的商品。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消费者和企业双方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虽然其在电子商务交易额中所占的比重远低于B2B,但它仍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电子商务模式。(3)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CutomertoCutomer)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是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进行商品买卖适动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淘宝网、拍拍等均是比较典型的C2C电子商务平台。C2C电子商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模式,出售者也可以成为购买者。C2C运营商在网上搭建一个平台,为买卖双方架起一座桥梁,并从每笔成功的交易中抽取提成。但C2C运营商一般不提供物流配送,而是由买卖双方在网上谈好条件,事后在网下直接见面交易提货或利用第三方进行物流配送。采用怎样的支付方式也由交易双方自己决定。(4)企业与政府的电子商务(B2G,BuietoGovermet)】企业与政府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活动的运作模式。其涵盖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各项事务,包括政府采购、税收、管理条例的发布和政策法规的颁布等。政府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其既是电子商务的使用者,进行商业购买活动,又是电子商务的宏观管理者,对电子商务起着扶持和规范的作用。同时,政府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的采购清单,从而公···试读结束···...

    2023-03-01 电子商务概论epub 电子商务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哲学大辞典》张岱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哲学大辞典》【作者】张岱年主编【页数】1155【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ISBN号】978-7-5326-3153-7【分类】哲学-中国-词典【参考文献】张岱年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哲学大辞典》内容提要:本辞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大型中国哲学辞典。由张岱年先生任主编,全国数百位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撰稿,举凡这一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基本上都是本书的作者。全书共收词6700条,230万字,分类编排,收入中国哲学学科中的名词术语、学说范畴、学派组织、活动争论、人物、著作刊物等。其内容覆盖中国哲学各个阶段:从中国哲学的起源、萌芽一直到近现代及当代哲学;各个分支学科:从先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一直到中国佛教哲学、道教哲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军事哲学、科学哲学;各个领域:从天道观、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一直到近现代各种哲学思潮。其释文充分吸收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与国学的今天,《中国哲学大辞典》是相关读者学习与研究这方面内容的必备工具。《中国哲学大辞典》内容试读总论通论中国哲学史哲学思想、理论在中国产生和发展认为人的本性中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即“四端”。的历史。其发展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大致上可划分主张通过“尽心”的修养以恢复先天的善性。轻视感为三个主要时期:(1)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性知识,“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片面夸大了“心期的哲学。当于殷周之际。为中国哲学的萌芽期。之官则思”的思维功能。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的总(2)封建时期的哲学。它贯穿于中国封建制的确结者。强调“天”的物质性,提倡“制天命而用之”。立、发展以至衰落的历史中。包括春秋战国、秦汉、知识论上主张“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的观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明清之际、清(鸦片点。认为感性活动当与思维活动的结合使人在认识战争前)等时期。为中国古代哲学。(3)从封建制经过程中“解蔽”而不发生错觉。反对孟子性善说,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杜会转变时期的哲出性恶论,认为人性在于后天的改造。学。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近墨家以墨子为代表。反对孔子的天命观而提倡现代哲学。强力论,然而又宜扬天志、明鬼。倡导“兼爱”。提出天道观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元的根判断言论是非问题的“三表”法。后期墨家在认识论本观点。殷周时期把“天”视为人格化的“天帝”或上提出“心之察”和“不可偏观”的思想,从而在一定“上帝”,为支配自然和人事社会的最高主宰,以“天”程度上克服了墨子狭隘经验主义的局限。的意志为“天命”。然而人们又把在日常生活中所需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子认为世界的本的金、木、火、水、土五种物质作为宇宙间的根本元元是无形的“道”,以否定人格化的“天”。提出“反素。当时还有阴阳观念。认为宇宙中流通着阴阳两者,道之动”,讲事物的对立面转化,有较丰富的辩种气,并以此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如伯阳父论地证法思想。在认识论上主张“不行而知”、“绝圣弃震,把阴阳和气结合起来。古《易经》将早期八卦观智”,否定实践活动在认识中的作用。庄子认为念系统化,以为宇宙主要由天(乾)、地(坤)、风(巽)、“道”是“自本自根”、“无为无形”。认识论上主张雷(震)、水(坎)、火(离)、山(良)、泽(兑)八种物质元“以神遇”,反对“以目见”,抛弃耳目等感官的认识。素构成。认为人类和物质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并认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否认客观真理它们交互配合而演化出万事万物,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存在。观点。名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惠施“历物十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全面崩遗、封建制的十个命题,主要通过事物的异同关系,强调异同的逐步确立的时期。各思想学派竞相提出自己的政治相对性。然而将事物视为异同合一,没有差别,否认主张和哲学理论,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公孙龙肯定名是实的以儒、道、墨、名、法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称谓,但主张“白马非马”和“离坚白”之说。把事物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的学说以的属性各自独立、彼此分离而不相联系,由此陷人形仁为核心,又以孝悌为仁之本。在世界观上相信有而上学。人格意志的“天”,但又把“天”看成是自然之物;在认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识论上,承认“生而知之”,又强调“学而时习之”,注如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关于“法”、“势”、“术”思想,重“学”、“思”结合。孔子的后继者孟子提倡性善说,形成一套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思想体系。他批判城轮总论地改造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汲取了朴素辩证法思形神,较彻底地解决了形神问题。想。强调“参验”(观察、检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性,主隋唐五代时期在哲学思想上的论争,是南北朝张“因参验而审言辞”、言行一致。佛教与反佛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唐代的统治者推秦汉时期,儒家学说已被地主阶级全盘接受,并崇道家思想,同时也重视佛教和儒家思想的统治。加以神秘化,成为封建统治所独尊的官方哲学。董在佛教方面,以法相宗即唯识宗和禅宗为代表,在道仲舒为实现西汉政治上的“大一统”而使学术思想不教方面以司马承桢为代表。法相宗在中国的创始人能有“异论”、“异道”,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是玄奘。他认为“外界”只是“唯识所变”,世界上所保证君权的至高无上,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有事物都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即所谓“识”变现出来。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人之为人,本于天”,宜扬天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宗派之一,以六祖慧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识论上反对“观于众物”,能为主要代表,不立文字,以“无念为宗”。要求人们主张“内视反听”。认为通过“本心”的自我修养便可的主观精神永远处于绝对独立境地。主张以“本心”“达天意”。东汉初,王充与汉代神学化的儒学展开领悟真理,破除“我执”和“法执”,否定人的主观认识“两刃相割,二论相订”的论争,认为天是元气构成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人对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信念,的,批驳了人格化的天。认识论上强调“知物由学,道家司马承桢不重视炼丹等方士之术,注重研究“修学之乃知”。认为“事有实验,以效实然”。人们对事心”。要人们“收心离境”,做到“不著一物,自入虚物认识的真伪是由客观事物之“实”的检验来决定无”,达到绝对虚无的境界。韩愈用儒家道统学说反的。提出“无无体独知之精”的命题,坚持了无神论对佛教,但宣扬天命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安排。的立场。发挥董仲舒的人性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十分复杂,老庄思韩愈学生李翱主张性善情恶说,“人之所以为圣人想和神仙思想泛滥,儒道合流的“玄学”成风,佛教传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柳宗元和刘禹人后也逐渐盛行起来。出现儒、道、佛同时统治着整锡反对韩愈的天命论。在“天”的问题上作了专门的个社会的思潮。何晏、王弼提出以无为本的“贵无”探讨。柳宗元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元气构成,“天”没论,认为“道者,无之称”。天地万物都由虚无的“道”有意志,不能祸福于人,“天人各不相预”。刘禹锡揭产生,又提出“崇本息末”说,以“无”即道为“本”,天示了“天命”论的宗教迷信的根源在于“昧于理”,是地万物为“末”。认识论上强调“言不尽意”,以为人不了解客观规律而信天命的缘故。的语言、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真相。向秀、郭象提出两宋至明清(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社会从繁荣到万物皆“自生”、“独化”,各种事物都是绝对孤立存衰落的历史时期,在这七百多年中,哲学的根本问题在,单独变化,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和规律可循。嵇环绕着“理”与“气”、“心”与“物”的问题而展开。康、阮籍在哲学上有二元论倾向,一方面认为万物由“知”与“行”问题则是这个时期认识论论争的焦点。“元气”产生,另一方面又认为有更微妙的“至物”存宋代理学为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理学开山祖周敦在,它是属于神秘的非物质性的彼岸世界的。晋代颐以“无极”为世界最高本原,认为“无极而太极”,从道教的代表人物为葛洪。他倡“玄道”,“玄道者,得而产生阴阳、五行、万物。提出了一系列理学的重要之乎内”,宣称通过内心修炼和吞食金丹而能成仙。范畴和命题。程颢、程颐提出“天下只有一个理”的晋代佛教般若学也很盛行,“般若”即是佛教所讲的命题,建立了以“理”为世界本原的理学理论基础。最高智慧,在“玄学”影响下,般若学分成“本无宗”、张载坚持唯物主义元气说,认为“太虚即气”,提出并“即色宗”、“心无宗”三大派,这三派都认为物质世界阐述“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对立统一的学和人类社会都是虚幻的,唯精神本体“般若”才真实。说。王安石不属于理学家,他认为“道”是天、自然、东晋末僧肇继以用“物不真空论”、“物非真物、象非元气。认为事物是矛盾地存在着的,由于事物内部真象”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玄学占统治地位矛盾而引起无穷的变化,“耦之中又有耦焉,万物之的魏晋时代还有唯物主义者傅玄、杨泉、欧阳建等变遂至无穷”。人。杨泉提出水是自然本原。傅玄提出“以异致同,南宋的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综合当时各天地之道也”,以对立统一为普遍规律。欧阳建著种学说“集长去短”,汲取当时自然科学成果,建立完《言尽意论》,认为语言能表达真理,驳斥“言不尽意”整、系统的理学体系。朱熹虽讲“理本气末”、“知先观点。南北朝时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佛教行后”,但强调“理气相依”、“知行相须”,有不少合理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它宣传的因果轮回因素,在论事物变化的“渐化”和“顿变”的两种形式的思想中,“神不灭”论是佛教唯心主义的支柱,因此及其相互关系时,则有超乎前人的新贡献。南宋功“神灭”论和“神不灭”论的论争,就成了南北朝时期利学派的陈亮反对理学家“道德性命”之说,提出“夫哲学论争的焦点。无神论者范缜提出“形神相即”的盈于宇宙之间无非物”的观点。叶適坚持“物之所观点,认为精神依赖形体而存在,用“质用”关系说明在,道则在焉”,认为“道”或“理”都存在于“物”之中。通论通论3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为“心学”派的代表。提出“心行易的学说,论述行先知后、知行转化的问题。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命题。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一些先进分王守仁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天下无子首先接受唯物史观,从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上去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由说明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五四”以后,瞿秋白和“心”所派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李达宜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说明世又把“心”称为“良知”、“灵明”或“天理”,在知与行的界是物质统一体的发展过程,“物质”是独立于意识关系上,认为“知”先于“行”,“行”由“知”所决定,强之外的客观存在,又为意识所反映等马克思主义最调“知行合一”。实际上取消人们的实践活动对于基本的观点。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实践,撰写了《实“知”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者王廷相提出“万理皆践论》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矛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批评理学家理本气末的盾论》则是深刻阐述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论证人类观点。在知行观上强调“行”对于认识事物,获得“真杜会由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规律。以毛泽东为主知”的重要性。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新因素,这就使一些进步思想家能站在当时新思潮理论。的角度上,总结、批判、改造以往传统哲学,将中国古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以下的特点:其代唯物主义别开生面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以王夫一,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有充分的发展,历史悠久。之及同时代的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哲学家便肩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哲学。其二,中国长期的封负起这样的历史任务。王夫之气一元学说比之前人建社会正统思想一直是“以儒为宗”,人世思想浓重,有重大突破,他对“气”的概括,“气,其所有之‘实’讲道德教育,不重宗教说教。其三,中国传统哲学与也”,更接近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在认识论上提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相互渗出“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人的认识能力谓透。其四,中国哲学具有丰富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能”,有待于主体作用的客体叫做“所”。客观必决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知行问题上提倡“行则中国哲学对人类文化史有巨大贡献,在世界上知之”、“知行相资”的观点。清颜元提出“手格其物有深远影响。而后知至”,强调“习行”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戴展在历史上第一次尖锐指出“后儒以理杀人”,深刻地揭先秦哲学秦王朝统一中国以前时期哲学思想、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指出程朱学派“以理为气之主理论的统称。宰”的错误。“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认为人先有其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哲学萌芽、诸子前哲学物质性的感觉器官,然后才有思维活动“心知”。在和诸子哲学三个阶段。认识论上提出人的认识是由“自然”到“必然”的过在哲学萌芽阶段,哲学与原始宗教相联系,主要程,“人能明于必然”,人唯有把握“必然”才能达到真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对自然物的崇拜。到了殷周正的自由,“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时期,上帝神权观念流行,统治者自称代表上帝天神中国近现代经历了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来统治人民。周灭殷后,天命观念占主导地位,但对主义社会的历史的转变。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天人关系的理解较前有所变化。周朝统治者提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太平天国、“天命靡常”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认为殷王由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不敬厥德,乃早坠天命”(《尚书·康告》)。上天只制。1919年“五四”运动起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授命于有德并能保民的统治者,“皇天无亲,唯德是段,直至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走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尚书·蔡仲之命》)、“天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酝酿准备时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引《尚期,以龚自珍、魏源、郑观应为代表,其自然观基本上书·泰誓)。这一时期以《易经》和《洪范》为代表的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范围。“但开风气不为师”,他早期阴阳、五行思想,虽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但们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有也表现出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和神话幻想的某变易发展的思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些联系。把西方自然科学的进化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先秦哲学进人了诸子前相结合。康有为用进化理论去阐明社会历史问题,哲学阶段。这时,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发生了危机,科粱启超以进化史观否定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天命神权观念发生了动摇,在史观。谭嗣同主张“以心挽劫”,革除封建专制。以《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并对统治者的暴“以太”代替“气”本原。严复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于政表示不满。一些比较开明的费族和卜、史一类的“质、力相推”而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知难人物,进一步发展了原始的阴阳、五行思想,对自然通轮总论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了无神础,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哲论的倾向,同时还提出了较多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伯阳父、史伯、管仲、医和、子产、晏婴、史墨等人是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秦汉哲学秦汉时期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其春秋末年,奴隶制危机进一步加深,贵族垄断文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封建统一帝国化知识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在民间出现,形统治思想的探索阶段。《吕氏春秋》既是先秦百家争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先秦哲学进人诸鸣颜临终结时各家思想互相融合的体现,又是探索子哲学阶段。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虽然相信天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统治思想的发端。秦王朝奉行命,但对鬼神采取怀疑态度;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统治思想主要采纳了法“学”与“思”并重;政治上重德治,轻刑罚,提出恢复家的主张。然而秦王朝的严刑峻法的统治,仅存十周礼。儒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死后,“儒五年即被农民起义推翻。汉初统治者一方面沿袭秦分为八”,其中孟轲和荀况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制,另一方面接受秦覆亡的教训,全力探索封建统治响。孟轲提出性善论,主张法先王;荀况提出性恶的新思想。黄老之学、陆贾、贾谊、司马迁等都是这论,主张法后王。两派有着较明显的分歧和对立。种探索的代表。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采儒、墨、名、在哲学上,孟轲有较明显的唯心主义,荀况有较明显法、阴阳思想,这是汉初以黄帝、老子命名的黄老之的唯物主义。但两派都标榜自己继承了孔子的思学区别于先秦道家的主要特色。西汉中期出现的想。到了战国初期,墨翟创立了墨家学派,提出天下《淮南子》,大体上也是如此。(2)汉朝统治思想的确要“兼相爱,交相利”。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非立和巩固阶段。以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东汉章帝白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翟死后,“墨离为三”。虎观会议,历时二百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到战国后期,墨家一派克服了墨子哲学中的宗教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为适应巩固中央集信成分,在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作权的需要,建立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客观唯出了较大贡献。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提心主义体系,被奉为汉代的官方哲学。其学说是儒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完整的宇宙观,表述家思想与阴阳家思想的结合,同时也兼容了刑名法了正反两方面相互对立和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术。一方面“屈民而伸君”,强调君权的尊严;另一方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他通过相对主面又“屈君而伸天”,以天意来限制君权的膨胀。西义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稷下学派提出了“精汉末年以后,经学由于和王权的矛盾以及内部的分气”说,对“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后来他们又和歧,产生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谶纬经学三大支派,名家、法家的某些思想相结合,发展为黄老之学。战并展开长期的争论。汉章帝主持白虎观会议,“讲五国初期的李悝,和后来的商鞅、申不害,为法家学派经异同”,编出钦定的《白虎通义》,以求经学思想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了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统一。经学获得绝对权威,但也从此而僵化。与神想的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义,并吸学目的论以及谶纬迷信相对立,先后出现了扬雄、桓收老子和荀子哲学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谭、王充等哲学家。尤其是王充所建立的天道自然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名辩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是的朴素唯物主义体系,提出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根本,春秋末年的邓析。到了战国时期的惠施和公孙龙,系统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鬼神迷信、圣贤崇拜、神仙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的同异离合问题,形成了方术以及世俗迷信,为该时期哲学思想的最高成果。名家学派。他们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作了探汉代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但道家思想也有发展。讨,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战国严遵所著《老子指归》发展老庄思想,探讨了宇宙本时期的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他把本来具有朴素唯体的“无”、“有”等问题,为魏晋玄学的思想渊源之物主义因素的阴阳五行说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一。(3)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阶段。东汉后期的顺序来说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说,为新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各阶层都动荡不安。神学兴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除上述学派之外,先经学已不再能挽救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为了秦诸子之学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兵家消除社会弊端,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封建秩序,涌现学派在论证战争的攻守胜败中,推动了古代朴素辩了王符、崔寔、仲长统、荀悦等批判家。他们对神学证法的发展。其他各家也都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占经学的批判和结合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探讨了本有一定的地位。末、名实、天道和人事关系、才性、纲常名教的最高依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并形成了中国哲据等问题,为魏晋玄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思想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时的哲学家们广泛探讨了条件。有关宇宙、人生、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孕育了秦汉时期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为:(1)宗教神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学派哲学观点的萌芽和基学在思想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儒学的神学化导致通论梦论5了儒学独尊地位,儒学的独尊又进一步促进其神学天地者气也”的自然观。鲍敬言针对门阀土族的腐化。封建统治者把儒学同政权、神权结合,助长了宗朽堕落提出“无君论”思想。东晋时期,玄学与佛学教迷信的泛滥。尤其是东汉统治者大力提倡图谶,趋于合流。名士与名僧以讲佛教般若学来补充、发使谶纬迷信益加泛滥成灾。与此同时,道家思想也挥魏晋玄学,产生佛教玄学。其后又出现佛教般若经历了一个神学化过程。早期道教(包括太平道、五学的六家七宗。当时中国僧人对佛教理论有了深人斗米道和魏伯阳的金丹道)在东汉形成与发展,虽还研究,已不满足于对外来佛典的翻泽,而是结合中国不能与神学化了的儒学相抗衡,但已形成声势,对后实际,有所创新、发展形成佛教中国化。并因统治者世也有深远的影响。(2)宇宙论问题与形神关系问的支持,佛教在南北朝占据统治地位及形成一个特题成了哲学论争的中心。围绕着宇宙万物是神创造殊的僧侣阶层。此时的佛教学者鸠摩罗什及弟子僧的还是物质演变的论争,相继出现以董仲舒为代表肇等在关中形成一个般若学研究中心,道安及弟子的神学目的论的“或使说,与《淮南子》的机械论的慧远等在庐山形成一个兼容大小乘的佛教研究中“或使”说,后由王充的元气自然论的“莫为”说作出心,道生则阐述了独创的涅槃佛性论。较为正确的结论。围绕形体与精神孰主孰从问题,南北朝时,佛教宜扬灵魂不灭、转生轮回、因果桓谭、王充等吸收了当时天文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报应。适合了当时统治者欺骗人民和自我麻醉的需的成果与宗教迷信开展了斗争。(3)三次农民大起要,但也遭到一批反佛学的无神论者的反对,导致当义以及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该时期时神灭与神不灭之争。东晋末年的戴逵、南朝初的哲学发展的面貌。秦末、西汉末与东汉桓灵时期三何承天,以东汉桓谭“烛火喻形神”的神灭思想反对次农民起义,都在哲学上有所反映。汉代以《黄帝神不灭和三世轮回。范缜继承发展前人的无神论思内经》、《九章算术》、《祀胜之书》为代表的科学思想想,宜传富贵贫贱皆是自然现象,否认萧子良宣场的以及天文学中的盖天、浑天、宜夜三家天体结构的佛数思想。其后范缜又作《神灭论》和《答曹舍人》,理论,都直接推动了汉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论述“形神相即”和“形质神用”思想,批判了佛教神发展。学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范缜思想克服了先素以来唯物主义者以烛火喻形神理论上的缺陷,将无神论魏晋南北朝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理推向新的阶段。论的统称。在369年中,只有西晋统治的35年是统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一的,其余时间政局持续分裂,这决定了魏晋南北朝由民间的原始道教上升成为统治者服务的道教。当哲学的多元化特点。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时道教代表人物有葛洪、寇谦之、陶弘景。在道教哲魏晋玄学,南北朝佛学,以及儒教经学和道教思想。学上,葛洪等视“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及天地之魏晋玄学是继两汉神学经学度微,思想界复杂元。道教徒还将“道”人格化为神,将老子神化为天多变之后,以简、精致、思辨性强、覆盖面广的形式尊等。葛洪、陶弘景还大力提倡炼丹以求秘方长生出现的。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凭借《老子》、《庄子》、之术,其中还保存着不少药物学、原始化学及天文学《周易》三玄阐发玄学贵无理论。认为“有之所始,以科学知识。无为本。欲将全有,必反于无”(《老子注·四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在诸如生死、形章》),提倡“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来会统多变全有的神等问题上看法不同,但也互相吸收。北朝寇谦之现象界。并强调“崇本息末”、“举本统末”,变秦汉宇撰《老君音诵誡经》,模仿佛教戒律形式;南朝陶弘景宙生成论为魏晋宇宙本体论,在理论思维上有了一撰《真诰》记述真人弟子学佛,吸取佛教地狱转生说。个很大的发展。就本体论而言,郭象反对有一个世佛教中也有学道教炼丹求长生思想影响的地方。其界万物的主宰,认为万物是自生独化。裴颜则强调时佛教和道教还存在互相为争夺宗教正宗地位的万物是自然产生,“本体”就是“有”,提出“崇有”思斗争想。王弼贵无理论的现实意义是以自然为本,名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儒教经学尽管丧失独尊地位,为末,玄学家的末流则以此为放荡虚浮根据,因而受但还是官方肯定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经典依据,到裴颜对自然无为的批评和郭象对儒道自然名教的仍保持着思想文化上的正宗地位。王肃是魏晋朝廷调和。阮籍、嵇康则因对司马氏集团虚伪礼教的反典章礼制的重要顾问。何晏的《论语集解》和王弼的感,表现出反儒的倾向,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周易注》构成玄学经学。东晋偏安江左,经学也得命题。玄学家在取三玄阐发玄旨时还强调发挥义理到发展,韩康伯以玄学解《易》,范宁集解《春秋穀粱之学,提出了与玄学本体论一致的“得意忘言”、“得传》等。其时经学力破汉代经学家法界域,融合儒意忘象”等方法。欧阳建则对此作了批评,强调言尽道,义理、训诂并行不悖。南朝经学因封建宗法制度意论。除此之外,魏晋年间还有一些哲学家以其他的需要,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都有经注。并在形式提出自己的思想,杨泉提出“立天地者水也,成圳沽之学、义理之学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北方少数海论6总论民族因社会制度的需要,更热心于儒教经学。并因听言动,循礼而行”,“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最后要北朝封建制度的建立,道德风俗的树立,更热衷于训停止一切思虑,“弗虑弗思,情则不生”(《复性书》)。站典章制度,呈现出南北不同的学风。这种复性说要求人们去掉一切不利于封建制度的情魏晋南北朝的儒、道、释三教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感欲望。它在理论上以孟子性善说为核心,又吸取斥和互相争辩的情况。互相争辩又促使三教互相融了佛教禅宗佛性说。韩愈、李翻为加强唐代封建集合,这为以后宋明理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权统治,开启以后的宋明理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提出“统合儒释”的主张,认为佛隋唐五代哲学隋唐五代时期哲学思想、理论的“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在哲学上,认为统称。隋唐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政权,推万物由“元气”产生,提出“天人不相预”的观点,批判行儒、道、释三教并用的政策,然而“三教”之间既有各种神学迷信。指出“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融合、相渗透的一面,又有相互斗争的另一面。因此神”(《非国语·神降于莘》),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这一时期哲学的一大特点是:不同的思想家表现出展“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封建论》)。这同韩愈“如各自不同的思想倾向,有的既排佛又尊天命,也有的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的观点相反。与柳宗元不排佛又主张元气论。在政治、哲学思想上相一致的刘禹锡,提出天和人都隋代王通提出儒、道、释“三教可一”的主张,但是有形的物,“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也”明确以儒为主体。唐初傅奕、吕才从儒、道立场出(《天论》上),世界万物“乘气而生”,认为空、无也是发,指斥佛教非华夏正统,破坏中国传统伦理弃君弃物,“空者,形之希微者也”(《天论》中)。否定自然界父。傅奕以佛徒为“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请有绝对真空的存在。他又提出“天人交相胜”、“还相废佛法表》),认为兴建寺院乃浪费资材而耗国力,强用”之说,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不同职能,各不调“生死寿天,由于自然”(《旧唐书·傅奕传》)。吕能替代,但有相互作用。提出“理”、“数”、“势”三个才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指出卜宅禄命、丧重要范畴,以解释客观世界的变化,认为事物都有自葬、吉凶等“事不稽古,义理乖僻”(《叙葬书》),表现己的“规律”(理),规律对事物具有必然性(数)。事了无神论的观点。物的必然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唐代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寺院经济迅速发展。隋唐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中,是上承魏晋隋唐佛教宗派林立,主要有以智颜为代表的天台宗,玄学、下开宋明理学的重要环节。宜传“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天地万物是心之一念的产物。以玄奘为代表的法识唯识宗,主张“万法唯宋元哲学宋元时期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其识”,介绍翻译印度无著、世亲一派烦琐的佛教哲学。特点是以理学为统治思想。理学以儒为宗兼采佛、以法藏为代表的华严宗,提出“理事相即”的理论,认道,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为本体和现象圆融无碍,但都是“心”之所现。以慧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名儒孙复、胡瑗、石介提能为代表的禅宗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宣扬“即心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在诠释儒家经典过程中,不重即佛”,佛存在于每个人心里,只要自悟便可成佛,由章句训诂而以阐述义理为主,开启义理治经的风气,于其修持方法简便而广泛流传民间。被后人称为“宋初三先生”。道教哲学在唐代也有发展,司马承桢提出“修心宋代理学最主要的代表有“濂洛关闽”四个学主静”说,是以摒除闻见、抛弃知识为唯一的宗教修派。濂即濂溪学派,以周敦顾为代表,在其《太极养方法。并不重视炼丹、服食、法术变化的神仙方图·易说》中提出“自无极而太极”的命题,论述宇宙术,偏重于道教的宗教理论的研究。生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认为世界是从无形的“太中唐以后韩愈、李翻从维护儒家正统地位出发,极”那里派生出来。洛即洛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提出“道统”说,认为儒家学说从尧、舜以来源远流提出“天下只有一个理”,“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它长,代代相继。从而与佛教传法系统抗衡,韩愈第一生成一切,支配一切。故认识论上主“格物穷理”,修次把儒家的仁义道德抽象到本体论,即以儒家道德养论上主“存理灭欲”,人生观上主“安于义命”,强调法则为中心的客体精神“道”为最高范畴:“吾所谓一切依理而行,而“理者,礼之谓也”,实际上是以封‘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愈反建等级制原则“礼”为准绳。关即关学,在理学中是佛,然而信天命,认为“人生由命非由他”(《赠张功一个很特殊的学派,以张载为代表,提出“太虑即气”曹》),“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与卫中行书》)。韩的命题,肯定物质的“气”是世界的本体,又进而指出愈的弟子李翱修正韩愈“性情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气是运动变化的,运动的原因在于气有阴阳两体的情恶的命题,认为人之性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善的,相反“两端”,因气有阴阳,故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天凡是情都是恶的,将情置于性的对立面,人唯能去情地间的一切变化无非是“二端”交感作用。他说“天复性才可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复性的途径是“视地变化,两端而已”。又说:“二端,故有感;本一,故通:论···试读结束···...

    2023-02-23 epublications epub组成

  •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理学体贴卷》向世陵主编;高会霞,杨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作者】向世陵主编;高会霞,杨泽著【丛书名】长江学术文献大系【页数】265【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1【ISBN号】978-7-5439-6389-4【价格】48.00【分类】经学-研究-中国-宋代-理学【参考文献】向世陵主编;高会霞,杨泽著.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内容提要:本书通过对作为理学开创者的周敦颐、二程、张载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儒者在性命义理的话语框架下,从思想主旨与方法把握上对儒家传统经学资源的重新定位和选择,并伴随着核心话语转换下经典文本的拣选与扩展。《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内容试读第一章宋初儒学复兴的社会政治语境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实造极于赵宋之世①;而赵宋文化的核心则是理学。对于“理学是如何生发和建立”这个问题的追溯,不仅是理解理学思想的题中之义,亦对今日我们面向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寻求新文化之生提供一种参鉴。以往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多沿循回应佛道挑战和融汇佛道资源的理路,近年来渐有一种新的关注,即从儒家经学内部来探索理学萌发之机,本书所论亦是此工作之一种继续。即便如此,学术思想的发展从来不是纯逻辑的推衍,现实世界存在变化的原因和根据,往往是推动它深入发展的深厚动力。儒学在宋初的复苏,与赵宋王朝偃武修文国策的确立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自汉末以来,作为一种与社会人伦、政治制度联系紧密的思想学说,儒学在收拾人心方面的力不从心也是和自汉末以来动荡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宋初的文治国策只是使儒学得以复苏,其最重要的价值便是为后来的经学新第诠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环境和人才贮备,而仁宗以来的政治革新则是促使作为资儒学的核心形态的经学发生新变并最终导致理学产生的重要条件。这些政治宋上的革新运动直接推动了儒学的革新,这是因为,这些政治革新运动的发起人,无不以儒学作为他们的重要思想资源,从中寻求支持政治革新的依据。也就是说,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伴生关系。“这种伴生关系,或许是研究的北宋儒学的一个必要纬度。依据这个纬度来研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可以把握各学派共同的问题意识、相互关联的理论宗旨、各派的思想逻辑及其真实会政内涵,从而避免单纯概念演绎所难以避免的诠释随意性以及内涵虚化等治语①参见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5页。1長江登析文献大系·哲学卷宋流弊。”①经学0一、宋初政治困境与偃武修文国策的确立究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宋代直承五代十国之乱;而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是象1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这种混乱首先集中表现为武将擅权,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不断抬头,即政治制度本身的败坏上,宋初对中唐以后以及五代十国之乱的反思也集中体现在这一点:“天下之所以四分五裂者,方镇之专2地也;干戈之所以交争互战者,方镇之专兵也;民之所以苦于刑苛法峻者,方镇之专杀也;朝廷命令不得行于天下者,方镇之继袭也。”②其次则是基本人伦道德的普遍沦丧。后晋节度使安重荣就直言不讳地说:“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③整个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①以致置君如置吏,变国如变舍,“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⑤。《宋史·忠义传序》也讲:“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⑥故赵宋王朝立国伊始,即“以防弊之政,作立固之法”,从政治制度的条理化,以及社会纲常伦理的有序化等各个层面重建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的重建,既包括政治制度本身的有序构建和社会人伦的规范创设,更体现在对作为这一制度合法性依据的探寻上。就前者而言,儒家思想重在以五伦为中心构建一个长幼尊卑等差而有序的社会,并以此作为指导人们日用常行的价值原则。宋初的智圆和尚在论及儒佛之异,并告诫佛徒不可轻视儒家时即言:“世有滞于释氏者,往往以儒为戏。岂知夫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①卢国龙:《宋儒微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2页。②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页。③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83页。④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六,第173页。⑤欧阳修:《本论》,《欧阳修全集》卷六十,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862页。⑥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149页。宁,身无以安。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①就后者而言,即儒家在为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提供思想基础方面,也有当时兴盛的佛老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由儒家思想本身一方面看重纲常伦理,另一方面自创生起即积极为人本身及现实制度寻找天道依据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赵宋王朝在开国之初“偃武修文”,客观上崇儒尊儒,可谓必然之举措,宋太祖甚至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②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统治者为了弘扬儒学而提倡“偃武修文”,而是儒学本身的特征符合了宋初的实用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在当时“偃武修文”国策的推动下,儒释道三教实际都得到了重视,这从吕蒙正《大宋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铭并序》中可见:“(宋太宗)谓皇道既以平,华戎又以宁,尔乃凝神太素,端拱穆清。阐希夷之风,诠真如之理。间则披皇坟而稽帝典,奋睿藻以抒宸章,哲王之能事备矣,太平之鸿业成矣。”③但儒学本身的如上特征使其很快脱颖而出,全面登上历史舞台。赵宋王朝“偃武修文”的策略也顺应了当时人心在经历了长期离乱之后厌乱而思治的普遍社会心理。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引晁补之《张穆之触鳞集序》:“太祖皇帝起平祸乱…慨然思得诸生儒士,与议太平。而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陇亩,大裾长绅,杂出于戎马介土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方时厌乱,人思,复常故士贵。”一段,认为民间这种厌乱求治的心理是宋初儒学复兴的原动力,“鲁地民间父老对儒学和经生都抱有敬意,这是因为他们深受五代混乱的痛苦,迫切期待着‘天下太第平’,社会秩序得以早日‘复故常”①。章直接导致赵宋王朝兴文的当然还有对武将的忌惮。五代以来,由于拥兵宋自重的藩镇首领经常带兵入主中央,中央禁军的力量逐渐强大,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都是由于得到禁军的拥立而登上皇位的。儒学兴①释智园:《中庸子传上》,《闲居编》卷十九,《续藏经》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10页、111页。会政②司马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5页。境③吕蒙正:《大宋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铭并序》,《全宋文》第4册,成都:巴蜀书社,1988-1994年,第345页。④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97页。3長江摩州文献大系·哲学卷可见武将之位高权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直接决定着王朝的变迁。后汉史弘肇就曾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笔—笔学者注)焉足用哉?”①而赵匡胤本身就曾协助郭威夺取政权,后来由于战功卓学著升为禁军最高统领殿前都点检,助他获取皇位的陈桥兵变,走的也是禁军究拥立的道路。赵匡胤建国之初禁军的九名高级将领,都曾在赵宋集团的崛起理学和陈桥兵变中发挥过重大作用,集兵权、功勋于一身,对新登皇位的赵匡胤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危险,故“以防弊之政,作立固之法”,解除一些禁军卷大将的兵权,或将一些开国将领调出京师,“各守外藩”。赵匡胤对武人的不信任还在于他认为武人的残暴害民远甚于文人。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4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②故“艺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③同时他对文士的偏好也影响了宋初文治国策的确立:“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模,可以豫知矣。艺祖(宋太祖一笔者注)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④另外,作为五代时期最后一个利用军权夺取政权的皇帝,赵匡胤的权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不能以威德凌人,这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权不重”“望不隆”“学不夙”“恩不洽”,“权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远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诛夷待勋旧:学不夙,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⑤,但赵匡胤本人却“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⑥,以惧慎之心,生俭慈和文之举,故在建国之初的施政方略上务求宽柔,以缓解与社会各阶层的冲突,“百年嚣陵噬搏之气,濅衰濅微”⑦基于这一基本国策,赵宋王朝也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序的政治制度,如重用文臣以抑制武将;分割宰相事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解除大将兵权,①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史弘肇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93页。③脱脱等:《陈亮传》,《宋史》卷四百三十六,第12940页。④脱脱等:《文苑一》,《宋史》卷四百三十九,第12997页。⑤王夫之:《宋论》,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3页。⑥同上。⑦同上实施兵将分离以平息藩镇武将祸乱;鼓励台谏官上书言事以加强对百官的监督等等,基本结束了武人政治。尤其通过百官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实际上加强了中央及君主的权力,这可以说是宋代政治革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君主及中央集权而言,前者是指皇帝一个人的专制,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君主决定;后者则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的行政、财政、司法、军事诸权力。这一体制虽萌发于战国时期,至秦始皇一统天下正式确立,但其完善和不断强化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可以这样说,至少在宋之前,宗室、外戚、权臣以及地方豪族势力常常以违法犯禁、分裂割据等手段,对中央王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中央君权独尊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完全确立。但唐宋之际是个分界线,宋代以后,君主专制独裁逐渐膨胀,至明、清两朝达到极点。对于中央及君主集权下的政治状况,范祖禹曾形象地表述:“自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民自徒以上,吏自罚金以上,皆出于天子。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是以百三十余年,海内晏然。”①但这一秩序的建立,在加强了中央及君主的权力,杜绝了地方割据之可能性的同时,削弱了臣僚及地方州郡的管理权。君主直接控制军事、财政、行政大权,削弱州郡实力,使一切权力集中到皇帝个人手中。据载,“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第“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章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宋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喻初矣。”②对于这样一种集权状况,朱熹即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③复叶适也说:“国家因唐、五季之极弊,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社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八,第1277页。治语境②司马光:《涑水纪闻》,第11页。③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八,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3070页。5長江厚州文献大系·哲学卷宋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①“兵皆天子之兵,财皆天子之财,官皆学天子之官,民皆天子之民”®。这种权力向君主的集中化在宋初即有批评的声音,欧阳修在仁宗在位前期就说:“今自京师至于海隅徼障,一尉卒之职必命研于朝,政之大小皆自朝出,州县之吏奉行而已。”③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虽有心兴利,而无其权其力,这一方面使地方州郡官吏失去了管理的主动性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只能在协调一切民事纠纷之外,间或过问州县书院体贴的教育,用力于教化。就此而论,文教事业在此大背景下得以发展。这可以说也是宋代儒学得以复兴的原因之一。6二、右文崇儒,以为家法如上所述可见,“偃武修文”国策的确立不单是为了儒学复兴而设,但确实对儒学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一国策,有许多具体的政策与制度建构,如不杀士大夫与上书之人、台谏制度的完善、经筵讲读、倡明科举、鼓励书院等等。对于这些施政方略,赵匡胤也颇为自得,他在给赵普的信中即言:“朕与卿平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④所谓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据旧题为陆游所著的《避暑漫抄》记载:“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编封闭甚严。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勑。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錀,先入焚香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虽腹心大臣,如赵韩王、王魏公、韩魏公、富郑公、王荆公、文潞公、①叶适:《始议二》,《水心别集》卷十,《叶适集》(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59页。②脱脱等:《陈亮传》,《宋史》卷四百三十六,第12933页。③欧阳修:《问进士策三首》,《欧阳修全集》卷四十八,第674页、675页。④《全宋文》第1册,第185页。···试读结束···...

    2023-02-23 经学在宋代称为 宋代经学家

  • 《《周易》哲学 3》刘大钧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哲学3》【作者】刘大钧总主编【丛书名】百年国学研究文献大系【页数】137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82-6【价格】316.60【分类】周易-哲学思想-文集【参考文献】刘大钧总主编.《周易》哲学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哲学3》内容提要:本《集成》采用以下三大原则:第一,以研究内容分为《〈周易〉经传》等八大类,勾画出“现代研究范式”下的易学研究格局;第二,在每类(辑)中以研究对象(研究之问题、人物等)系文,呈现不同地区不同观点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方向;第三,在研究对象下以文献发表先后排序,展示易学研究发展的递变和层次感。...

    2023-02-23 《周易》 刘大钧在线阅读 周易大师刘大钧

  • 【PDF】法治思想概论 202109 马工程|百度网盘下载

    法律类书籍整理,打包全部99/永久,完整目录(点击打开),客服微信:diqiure010101【PDF】法治思想概论202109马工程...

    2023-02-07

  • Z7437-【大面包哲学考研专业强化课程】哲学通论大面包沸腾哥(无水印)|百度网盘下载

    【大面包哲学考研专业强化课程】哲学通论_大面包沸腾哥(无水印)官方850.0《Z7437-【大面包哲学考研专业强化课程】哲学通论_大面包沸腾哥(无水印)》]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佣,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开启快速合买任何课程,所有加密课都可以筹如何确认自己佣金比例?专属佣金以后台实际显示为准,默认佣金可在右上角查看...

    2023-02-07 哲学考研考哪几门 哲学考研学校排名

  • 中国传统哲学: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63讲·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63讲·完整版)[...

    2023-02-07

  • 《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百度网盘下载

    北大原汁原味硬核《庄子》精读课,以最庄重的态度还原作为哲学家的庄子!...

    2023-02-07 庄子的哲学 老子庄子哲学

  • Z5898-【哲学考研】西方哲学史精讲阿勋老师|百度网盘下载

    哲学考研】西方哲学史精讲_阿勋老师官方3000.0《Z5898-【哲学考研】西方哲学史精讲_阿勋老师》]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佣,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开启快速合买任何课程,所有加密课都可以筹如何确认自己佣金比例?专属佣金以后台实际显示为准,默认佣金可在右上角查看...

    2023-02-03 西方哲学史哲学家 西方哲学史 哲学简史

  • 《世界中国学概论》王战,褚艳红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中国学概论》【作者】王战,褚艳红作【页数】328【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9【ISBN号】978-7-5520-3647-3【价格】88.00【分类】中国学-概论【参考文献】王战,褚艳红作.世界中国学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世界中国学概论》内容提要:国内关于海外中国学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开始了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深入探索。本书尝试为构建世界中国学研究学科体系,做出一些科学的探索。本书结合历史学、经济学、跨学科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国纳入全球视野中考察,对谭中之问、汤因比之问、彭慕兰之问、康德拉季耶夫之问、福山之问、雷默之问、李希霍芬之问等国际关注中国的代表性问题做出回答,从世界中国学基础理论、中华文明传承、中西历史分流、康氏长周期、社会主义之路、中国现代化道路、文化和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等角度探索世界中国学的丰富内涵。《世界中国学概论》内容试读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强盛,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一轮认识和研究中国的高潮,“中国”日益成为各国知识界和民间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国人而言,如何看待和理解海外关于中国的观察产生较大世界影响的各种认知,这就涉及建立解释中国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我们不但需要了解中国学的来龙去脉,还要对海外中国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和观点进行梳理和研究,更要向世界传达真实的中国形象。因此,探索和构建世界中国学的学科体系,也就成为学术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本书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在本书完稿之际,我想从四个方面做概要说明,一是本书的成书缘由;二是世界中国学与新文科的关系:三是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意义;四是本书的逻辑结构。一、成书缘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是国家高端智库,自2004年8月19日举办第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起,至今已成功召开了八届,在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成立世界中国学研究所。2013年初我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后,分管文史哲方面的工作,结合10世界中国学概论年学习研究世界经济和30年从事国内决策咨询之经验,2013年9月为全院研究生开设“世界与中国”通识课,基于课堂讲述形成了《世界与中国》的讲稿。随后在担任世界中国学博士生导师时,对讲稿加以补充整理,形成《世界中国学刍论》讲义。2019年开设“世界中国学概论”课程之际,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安排副研究员褚艳红担任本课程助教,协助参与课堂教学,并组织相关人员将《世界中国学刍论》讲义补充完善为《世界中国学概论》一书。2020年11月,教育部组织启动了新文科建设,《世界中国学概论》的编撰就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尝试。人才的培养要立足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的“双轮驱动”,从讲稿到讲义,再到书稿的完成,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轮驱动、高端智库建设的理论成果之一。二、世界中国学与新文科的关系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协同之新,其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界;二是文科内部分科之间的跨界。世界中国学即是文科内部跨界的一个尝试。既然是跨界尝试,首先要建立在对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之上,其难度超乎我们想象。因此,在跨界和理论上仍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既然是文科的跨界,就涉及世界中国学与传统文科研究方法的异同。世界中国学以其他学科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其他学科,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借鉴各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即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第一,从同一时段的横向角度来看,以中外比较的视野和方法开展研究,探索世界与中国的异同。第二,从时间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看,注重探索中西世界的分与合。首先前言3从中西文明的分化写起,人类文明起源于轴心时代,东方的先秦文明和西方的希腊文明同时起步:而后考察历史分流,从土地制度到家庭财产继承权,再到工业革命。步入近现代以后,世界涌现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并且社会主义社会有望成为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方向,最终走向合流。这是本研究在方法和内容创新上尝试做的探索。三、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意义开展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世界中国学是对新文科的探索。第一,新文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超越西学,进行话语创新和重构。世界中国学立足中国,融通中外,致力于突破西方中心论框架下的西方中国学话语体系,以本土学术研究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具体表现在:回溯历史,探索导致中西文化和社会分流的历史演进脉络;聚焦当下,诠释西方概念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发展现象。第二,新文科旨在解读传统文科所无法解答的重大问题,开展世界中国学研究,回应了新文科的这一内在要求。世界中国学尝试对世界著名中国学家关于中国的各种挑战性问题做出回答,诸如中华文明传承之谜、中西历史分流之谜、康氏长周期之问、社会主义道路之谜、中国道路之谜,以及丝绸之路传承发展之谜。第三,世界中国学回应了新文科打破学科藩篱、致力于学科交融的内在要求,倡导开展建立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联合推进的学科群研究基础上的批评对话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学等传统学科理论,期望在学理逻辑层面探索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中国学学科体系。第四,世界中国学致力于中国“人文精神”的发现和培养,并体现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正契合了新文科对传统人文学科精神的继承世界中国学概论弘扬和对研究体现社会效应之价值导向的强调其次,世界中国学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解读。2012年11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第一次向世界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联合国等国内外公共场合多次深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在各国社会的文化交融、经济共荣、价值认同、社会形态趋同等层面,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理念开始在全球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世界中国学即从中华文明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世界未来的社会形态合流、“一带一路”倡议为后发国家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等层面展开理论探索,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及实践的内在要求。最后,世界中国学是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当前国内外关于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问题即是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为何由西方世界掌握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已经在一些问题上揭示西方话语的局限与谬误,诸如结合各种新发现的历史文献材料,对雅斯贝斯“轴心时代”起始年代、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等的有力质疑等。1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旨在改变中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以来对西方话语亦步亦趋的自身“失语”状态。开展中国研究,只1易建平:《中国古代社会演进三历程理论析论》,《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前言5有建立在真实详尽的中国相关文献和数据基础上、尊重中国的历史文明和当代发展事实,提出与中华文明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相契合的理论学说,方能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白。构建世界中国学研究体系,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文明的性格及其变迁,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中国学术为世界学术作贡献的现实要求。因此,开展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是立足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亟须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四、本书的逻辑结构本书包括七章,尝试探索七个“谜”。说是谜,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答案,但又是大家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希望提出和讨论这些问题,将其作为靶子引起读者的思考。第一章是“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之谜”。印度著名中国学家谭中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提出海外研究中国为何不看中国书的问题,即著名的“谭中之问”。什么是世界中国学?如何避免陷入西方话语解读中国的误区?怎样做到恰当、深入、准确地认识海外中国学?这就提出了探索建立“批评的中国学”之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中西双向比较的视野认识各种中国命题,有助于破除单纯以西方视角解读中国的思维局限性。本章正是从世界中国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对海外中国学再研究的发展史这三节尝试做出探索和回答。第二章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谜”。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至今,没有中断,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学者都对此感兴趣,于是我们就要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去看。本章讲的即是东西方文明演进的比较,第一节着重探讨文字因素、自然地理和宗世界中国学概论教思想在东西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以中华文明为参照,讲述西方文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原文化,有些江南人对江南文化的认识比较悲观,比如南宋偏安,歌舞升平,岳飞被杀,都城为临安,等等。其实从文化角度讲,我认为江南文化绝对是高峰。第三节即重点考察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第三阶段的江南文化。第三章是“历史大分流之谜”。国际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比欧洲发达:公元11世纪以后,欧洲比中国发达。也有学者把分流时间点划到15世纪或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彭慕兰教授曾专门研究过该主题。1中国曾经辉煌后又丧权辱国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大分流中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到目前还没真正破解,也是世界中国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章包括三节,第一节探索土地制度与汉唐盛衰的关系。研究均田制对今天的中国有借鉴意义,因为家庭承包制类似于历史上的均田制。第二节考察长子继承权与欧洲近代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认为均田制和长子继承权之别是中西历史分流的历史基因。第三节讲述人口迁徙与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讨论该问题也是为了古为今用,因为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建立在移民社会而非原住民社会基础之上。研究中国人口迁徙形成的移民文化,对研究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很有帮助第四章是“康氏长周期之谜”。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是我的研究专长,2我认为不光要研究50年左右的经济长周期,也要研究康氏长1KeethPomeraz.TheGreatDivergece.PricetoUiverityPre.2001.2王战:《长波的周期性繁荣与环太地区经济前景》.《江淮论坛》1990年第3期···试读结束···...

    2023-02-03 王考epub

  • 《国学概论》陈代湘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作者】陈代湘主编【页数】353【出版社】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7.09【ISBN号】978-7-5687-0140-2【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陈代湘主编.国学概论.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7.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内容提要:本书除绪论外,分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佛学、道教六编,从各科学术发展史、主要典籍、重要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治学方法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国学基本知识做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本书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帮助读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个人修养具有良好作用,既可用于大学各学科国学课程教学,又可供大众备览。《国学概论》内容试读绪论国学概念的内涵及其逻辑起点“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就使用了该词:“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①这里的“国学”是指教育机构,即国家设立的学校。班固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国子,教之六书。”②“国子”指当时的贵族子弟,他们八岁人学,学习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和用字方法,即所谓“六书”,类似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戴礼记·保傅篇》也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八岁人小学,学习内容包括认字、读书以及日常行为规则:十五岁束发时开始学习大学之道。何谓“大学之道”?《大学》一文讲得很明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朱熹所说:“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③1886年,康有为撰写《教学通议》,谈到“国学”时,仍然是指国家的教育机构。“国学”作为学术概念,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而在近代出现的。1887年,黄遵宪《日本国志》提到,日本“近世有倡为国学者”。1902年秋,梁启超在日本谋创《国学报》,曾函商于黄遵宪。年底,梁启超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长文,谈到国学与新学的关系:“近顷悲观者流,见新学小生之吐弃国学,惧国学之从此而消灭。吾不此之惧也。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但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④几乎与此同时,国粹思潮兴起,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等人为代表的国粹派,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他们在撰文时广泛使用“国学”一词。那么,作为学术概念的“国学”,其内涵是什么?黄遵宪等人所谓“国学”,指“中国固有之学”⑤,即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邓实在①《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9月影印版,第793页。②《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97年11月版,第442页。③朱熹:《大学章句序》。④《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619页。⑤黄遵宪语。见丁文江等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2页。。1…国学概论《国学讲习记》中解释“国学”内涵曰:“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章太炎《国故论衡》将国学等同于国故。国故即本国文献的意思。又有人把国学等同于国粹。胡适认为国学只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包括“国粹”,也包括“国渣”。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历史文化。季羡林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包括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一般来说,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传统的经、史、子、集等学术系统是“国学”的主体内容,从学术流派来看,国学是以儒、道、佛(释)为核心的诸子百家及其历史发展的学术。“国学”与“国技”(如科技、武术、中医等)和“国艺”(如琴、棋、书、画等)】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国学”处于“学”或“道”的层次,而“国技”和“国艺”则是在“技”和“艺”的层次上。“学”和“道”是“体”,“技”和“艺”是“用”。“国学”是“国技”和“国艺”的思想和文化基础,而“国技”和“国艺”则是“国学”的丰富表现。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很好地说明了中国人对“技”“艺”与“道”的关系的理解。我们称“国学”,外国人则叫“汉学”(Siolog罗)或“中国学”(ChieeStudie,即中国研究,亦称“中国学”)。国粹派称“国故”“国粹”等。称“国故”“国粹”有很大的保守性,给人以故步自封的印象;而“汉学”或“中国学”又是一个没有主体立场,缺乏文化情感的学术名称。“国学”则寄寓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感和精神气质,融入了言说者的主体情怀和道德理想,永远不是外国人眼中他者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国学”又有一种与时偕行的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吐故纳新,保持强盛的生机活力,因此,“国学”的概念被广泛采用。学术视野中的“国学”的逻辑起点,从时间上看,是1894年甲午战争;而从学理上看,西学的冲击则是直接原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在当时的社会和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梁启超是当时站在时代思想最高峰、思维极其敏锐的学者,他的这个论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理论上,魏源大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实践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挟军政权势办洋务。然而,甲午之前,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是在“技”的层面上看待西学的。如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薛福成说,“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等等。这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之“道”相当自信,视西学为“器数之学”。在他们看来,中国长于形而上之“道”,而西人只长于形而下之“器”。因此,中国只需学习西方器数技艺,在学术上中国是圆满自足,无须向西人学习的。不料,甲午一役,中国惨败,割地赔款,而且是败于向不起眼的小国日本,这对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是非常大的。于是,国人自信顿失,转·2绪论而倾心膜拜西方,中学无用论弥漫开来。梁启超在撰于1896年的《〈西学书目表〉后序》一文中描述当时的情况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中日以后,盖益变矣。…吾尝见乎今之所论西学者矣。夷其语,夷其服,夷其举动,夷其议论。动日中国之弱,由于教之不善,经之无用也。推其意,直欲举中国文字,悉付之一炬。”言西学者,视中国传统学术为无用之学,恨不得把中国文字一把火烧了,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学术的危厄处境。国粹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剧烈涌动的。当时的爱国有识之士提出保国必保学,保学为保国的主张。邓实在《国粹学报》上发表《拟设国粹学堂启》的文章,他说:“学亡之国,其国必亡。欲谋保国,必先保学。”把保学看成保国的前提和保证。许守微在《论国粹无阻于欧化》一文中说:“国有学,则虽亡而复兴;国无学,则一亡而永亡。何者?盖国有学则国亡而学不亡,学不亡则国犹可再造;国无学则国亡而学亡,学亡而国之亡遂终古矣。”这是从非常极端的意义上说,即使一个国家暂时灭亡了,只要其学术不亡,国家还可以再造复兴;如果学术也灭亡了,那么国家就彻底灭亡,永无复兴之日了。由此可见,在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看来,国学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与此同时,国学还是当时国内民主革命的精神动力,恰如章太炎所言:“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提出保国和保学的强烈双重诉求,都是从甲午开始的。梁启超在《爱国论》一文中说:“甲午以前,吾国之士夫,忧国难,谈国事者,几绝焉。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偿款,创巨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甲午之前,忧国难,谈国事者,并不是没有,但甲午之后慷慨爱国之士渐多却是事实。国学也是一样,甲午之前,研究传统学术者大有人在,也不乏谈西学者,但那时人们很少在“学”的层面上感到传统文化处境的危急,对西学的看法也局限在“技”的层次。甲午之后,人们在“学”的层面上感受到严重的挑战,于是,就提出了“保学”的强烈要求。既然是在西学的威胁下提出保学的主张,保学就绝不是抱残守缺,它必须在正视西学、吸收西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术概念的“国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国学研究是在西学的刺激和制约下,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场学术文化运动。国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分类如上所述,国学是指经、史、子、集等学术系统以及以儒、道、佛(释)为核心的诸子百家及其历史发展的学术,国学研究就应该限定在这个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国学”研究应该限定在“学”和“道”的层面,“技”和“艺”层面的内容应该由各门类具体学科进行专门研究,成为各门类具体的知识系统。“技”和“艺”层面的研究与“国学”研究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国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对“技”和“艺”的研究,我们称为“国技”研究和“国艺”研究,而不能称·3·国学概论“国学”研究。当然,这种“国技”和“国艺”研究可以达到“技进乎道”的层次。国学的分类,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办学时的“孔门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来,随着书籍的增多和知识体系的扩大,汉代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都对国学典籍进行了分类。西晋荀勖著《中经新簿》,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次序为经、子、史、集,为后来的四部分类之始。《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划分部类。清代《四库全书》则沿用《隋书·经籍志》的四部分类法而略有变化。章太炎在传统学术分类的基础上,专列“小学”,分为五类: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小学在传统分类中属经部。章氏重小学,认为文字、音韵、训诂是治国学的基础,故为独立一类。其实,小学仅为治学方法,不能与经、史、子、集并列。本书分类基本沿用长期以来学术界通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借鉴章太炎先生观点,将集部提炼为“文学”。依据传统分类将“小学”列于经部,将目录、版本、校勘等文献学主要内容列于史部。《四库全书》将佛、道列入子部,并不合理,故本书将“佛学”和“道教”单独立类。学习和研究国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国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第一,揭示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特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五千年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其顽强的生命力来自何处?它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探寻和总结的。第二,传承学术,保持中国学术的独立性,保存和完善我国优秀的学术体系,继承中华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第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近代以来,经过中西文化血与火的碰撞和洗礼,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民族文化自信,迷失了民族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首先就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重新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第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文化品位。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修身养性和人格培养的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立身之本。同时,学习和研究国学,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4GUOXUEGAILUN国学概论第一编经学···试读结束···...

    2023-02-03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国学概论 国学讲演录》章炳麟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作者】章炳麟著【丛书名】中国学习名著丛书【页数】249【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2【ISBN号】978-7-5581-1927-9【价格】39.80【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章炳麟著.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包括: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内容试读国学讲演录4国学讲演录汉人所谓“六艺”,与《周礼·保氏》不同。汉儒以六经为六艺,《保氏》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者,小艺也。语似分歧,实无二致。古人先识文字,后究大学之道。后代则垂髫而讽六经;篆籀古文,反以当时罕习,致白首而不能通。盖字体递变,后人于真楷中认点画,自不暇再修旧文也。是正文字之小学,括形、声、义三者而其义始全。古代撰次文字之书,于周为《史籀篇》,秦汉为《仓颉篇》,后复有《急就章》出。童蒙所课,弗外乎此。周兴嗣之《千字文》,《隋书·经籍志》入小学类。古人对于文字,形、声、义三者,同一重视。宋人读音尚正,义亦不敢妄谈。明以后则不然。清初讲小学者,止知形而不知声义,偏而不全,不过为篆刻用耳。迨乾嘉诸儒,始究心音读训诂,但又误以《说文》、《尔雅》为一类。段氏玉裁诋《汉志》入《尔雅》于《孝经》类,入《仓颉篇》于小学类,谓分类不当。殊不知字书有字必录,周秦之《史》、《仓》,后来之《说文》,无一不然。至《尔雅》乃运用文字之学。《尔雅》功用在解释经典,经典所无之字,《尔雅》自亦不具。是故字书为体,《尔雅》为用。譬之算术,凡可计数,无一不包。测天步历,特运用之一途耳。清人混称“天算”,其误与混《尔雅》、字书为一者相同。《尔雅》之后,有《方言》,有《广雅》,皆为训诂之书,文字亦多不具。故求文字之义,乃当参《尔雅》、《方言》;论音读,更须参韵书,如此,文字之学乃备乾嘉以后,人人知习小学,识字胜于明人。或谓讲《说文》即讲篆文,此实谬误。王壬秋主讲四川尊经书院,学生持《说文》指字叩音。王谓:尔曹喻义已足,何必读音?王氏不明反语,故为是言。依是言之,《说文》一书,止可以教聋哑学生耳。今人喜据钟鼎驳《说文》。此风起于同、光间,至今约六七十年。夫《说文》所录,古文三百余,古文原不止此。今洛阳出土之三体石第一章小学略说5经,古文多出《说文》之外。于是诡谲者流,以为求古文于《说文》,不知求之钟鼎。然钟鼎刻文,究为何体,始终不能确知。《积古斋钟鼎款识》释文,探究来历,不知所出,于是诿之日昔人。自清递推而上,至宋之欧阳修《集古录》。欧得铜器,不识其文,询之杨南仲、章友直(杨工篆书,嘉祐石经为杨之手笔;章则当时书学博士也)。杨、章止识《说文》之古文,其他固不识也,欧强之使识,乃不得不妄称以应之。《集古录》成,宋人踵起者多,要皆以意测度,难逭妄断之讥。须知文学之学,口耳相受,不可间断。设数百年来,字无人识,后人断无能识之理。譬如“天地玄黄”,非经先生口授,何能明其音读?先生受之于师,师又受之于师,如此数千年,口耳相受,故能认识。或有难识之字,字书具在。但明反切,即知其音。若未注反切,如何能识之哉?今之学外国文者,必先认识字母,再求拼音,断无不教而识之理。宋人妄指某形为某字者,不几如不识字母而诵外国文乎?宋人、清人,讲释钟鼎,病根相同,病态不同。宋人之病,在望气而知。如观油画,但求形似,不问笔画。清人知其不然,乃皮傅六书,曲为分剖。此则倒果为因,可谓巨谬。夫古人先识字形,继求字义,后乃据六书以分析之,非先以六书分析,再识字形也。未识字形,先以六书分析,则一字为甲为乙,何所施而不可?不但形声、会意之字,可以随意妄断,即象形之字,亦不妨指鹿为马。盖象形之字,并不纤悉工似,不过粗具轮廓,或举其一端而已。如“八”字略象人形之侧,其他固不及也。若本不认识,强指为象别形,何不可哉?倒果为因,则甲以为乙,乙以为丙,聚讼纷纷,所得皆妄。如只摹其笔意,赏其姿态;而阙其所不知,一如欧人观华剧然,但赏音调,不问字句,此中亦自有乐地,何必为扣槃扪烛之举哉!宋人持望气而知之态度以讲钟鼎,清人则强以六书分析之。然则以钟鼎而驳《说文》,其失不止偏闰夺正而已。尝谓钟鼎款识,不得阑入小学;若与法帖图象,并列艺苑,斯为得耳。《四库》书列入艺术一6国学讲演录类,甚见精卓。其可勉强归人小学类者,惟有研究汉碑之书,如洪氏《隶释》、《隶续》之类而已。文字之学,宜该形、声、义三者。专讲《说文》,尚嫌取形遗声,又何况邈不可知之钟鼎款识哉?盖文字之赖以传者,全在于形。论其根本,实先有义,后有声,然后有形,缘吾人先有意思,后有语言,最后乃有笔画也(文字为语言之代表,语言为意想之代表)。故不求声、义而专讲字形,以资篆刻则可,谓通小学则不可。三者兼明,庶得谓之通小学耳。《说文》以形为主,《尔雅》、《方言》以义为主,《广韵》之类以声为主。今人与唐、宋人读音不同,又不得不分别古今。治小学者,既知今音,又宜明了古音。大徐《说文》,常言某字非声,此不明五代音与古音不同故也。欲治小学,不可不知声音通转之理。段注《说文》,每字下有古音在第几部字样,此即示人以古今音读之不同。音理通,而义之转变乃明。大徐《说文》,每字下注明孙愐反切,此唐、宋音,而非汉人声读。但由此以窥古音,亦初学之阶梯也。要之,形为字之官体,声义为字之精神,必三者具而文字之学始具。许君之言日:“惟初太极,道立于一。”“一”之为字,属指事。盖人类思想,由简单以至繁复,苦结绳之不足致治,乃有点画以作识记,则六书次第,以指事居首为最合,指事之次为象形。《说文》之界说日:“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D是也。”此皆独体之文,继后有形声、会意,则孳乳而为合体之字。故形声之界说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之界说日:“比类合谊,以见指捐,武、信是也。”指事、象形在前,形声、会意在后,四者具而犹恐不足,则益之以转注,广之以假借,如是,则书契之道毕,宪象之理彰。指事之异于象形者,形象一物,事咳众物。以二=为例,二=所咳者多,而日月则仅表一物。二三二字,视之察之,可知其在上在下。此指事之最易明白者,故许君举以为例。···试读结束···...

    2023-02-03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国学概论》马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概论》【作者】马瀛【丛书名】国学语丝丛书【页数】361【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2【ISBN号】978-7-5117-3451-8【价格】35.00【分类】国学-概论【参考文献】马瀛.国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概论》内容提要:这是一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国学的专著。我国以儒佛道三家思想为基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学东渐之后产生了危机,如何面对这个传统,认真地加以整理使之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扬光大,的确是一个世纪以来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不厚古非今,亦不妄自菲薄,在章太炎、钱穆等国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之上重加厘正,以通俗、浅近的语体介绍了中国近三千年传统文化的沿革、发展。《国学概论》内容试读第一编绪论国学语丝2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国学定义第一节国学名称之由来国学之名,何自始乎?秦、汉以前,学术分类,曰“教”、曰“家”,不以学名也。如《礼记·经解篇》之称六艺为“诗教”、“书教”、“乐教”、“易教”、“礼教”、“春秋教”;《汉书·艺文志》之称诸子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是也。《论语》云:“文学子游、子夏。”是虽有文学之称,然解者皆谓指文章与博学言,与今之所谓“文学”者异义,是古之时,不特无“国学”之名,抑亦不称各种学术曰“学”也。及西汉之末,刘歆作《七略》,始称研究文学话训之学为“小学”,于是“学”之名以立,厥后遂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等之称。而古之所谓方技、若数、若医,亦皆缀以学名,曰“算学”、“医学”矣。迨清儒以考据之学,与宋、明儒者性理之学,分道扬镳,乃有“汉学”、“宋学”之名,然是时犹无“国学”之称也。道、咸之间,欧风东渐,于是凡由西方迻译而来之学术,概称之曰“西学”;而我国固有之学术,不可无对待之名辞以称之,“中学”之名,于是应运而生焉。光绪中叶,海内学者,虑国学概论第一章国学定义中国固有学术,因西学之侵入而式微也,群起而保存之,于是遂有“国粹”之名。然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天壤间之精英,则国粹之名,容有不当,于是章太炎特改称之曰“国故”;《国故论衡》一书,即首以“国故”称中国固有之学术者也。“国故”者,盖为中国掌故之简言。“掌故”二字,始见于《史记》,本谓一国之文献,故章氏遂立此名,然国故乃指所研究之对象,不可指研究此对象之科学。于是称此研究对象之科学者,有“古学”、“中学”、“国故学”、“国学”等歧异之名辞,然“古学”本因“新学”之名而生,含义混淆,本不适用。“中学”之名,以西人称我国之学术斯可;若我国人亦自称其固有学术曰“中学”,实嫌赘废,且与学校之称易混,亦未得当,此四名辞之中,自以“国故学”、“国学”二名为宜,顾“国故学”之“故”字,限于文献,未能将固有学术包举无遗,微嫌含义窄狭,故不如径称之曰“国学”为较宜。“国学”之名,始自何人,今已无考,然最早出见于光绪末年,可断言也。当章太炎羁旅日本时,称其研究中国学术机关曰“国学讲习会”,同时刘师培等亦有“国学保存会”设立,国学之名,殆始此欤!第二节国学之定义及其解释何谓国学?初思之似应声即可以解答;及再三考虑,则解答之困难随之而俱进,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国学,整理国故之声浪,弥漫国中,顾谁为立详明适当之定义乎!惟曹聚仁《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一文,始有比较精确之定义,今节录于下:国学语丝4第一编绪论“国学者,中华民族以文字所表达之结晶思想,用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记载其生灭,分析其性质,罗列其表现形式,考察其因果关系者也。简言之,国学者,以我国固有学术为研究之对象,而以科学方法处理之,使成为一种科学者也。”此定义语句颇长,不易明了,今详解之:(甲)结晶思想,思想者,谓由经验与思虑所生意识之现象,顷刻之间可生灭至无量数者也。结晶思想者,不问其以个人或群众为出发点,不问其发之于言语,或见之于篇什;不问其为一己之创见,或沿袭旧有之思想;但以其思想而通过个人或群体之生命,作有意识之容纳,且渗透于生活之内部,具有时间及空间性者为准。(乙)文字表达结晶思想表达之形式甚多:或以声音发之,则为语言;或以文字达之,则为篇什;或见之于行为,则为习惯、风俗与制度等。此则专以文字表达者为限。(丙)记载生灭亘古今而不惑、放四海而皆准之真理,在今日已先后为吾人所否认;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之圣人,亦相继为历史上之僵石,今后吾人唯有以思想为适应时代特别环境而发生,不承认世间有纯粹理想、纯粹理论存在之余地。故国学中所述及之思想,决不凭主观之取舍,为片面之记载;亦不拘拘于一二人之成说,目之为万世纲常,唯于适应时代而发生之思想,及因时代变化而衰老之思想,皆一一为之详述。此国学之第一职务也。(丁)分析性质观察思想,不当求之于其表而于其质。孟轲排斥杨、墨,求之形,则孟之学说,似必与杨、墨相径庭;考其实,则孟说有为杨、墨所渗透,而与孔子学说相违反者。朱熹诽议佛、道,而其学说则自佛学变化而来者甚多。故治国学者,国学概论第一章国学定义5必类比求其同,较量明其异。此国学之第二职务也。(戊)罗列表现形式思想不通过民族性,则其思想必自生自灭;其通过民族性者,则必影响于生活、制度及组织。中华民族之艺术、风俗及政治组织,迥然与他民族不同,此即思想之表现。国学虽不专为形式表现之记载,而于思想影响所及者,则必为之罗列焉。此国学之第三职务也。(己)考察因果关系在某种环境中,乃产生某种思想;某种思想产生,其新环境又随之以造成,此思想与环境之因果关系也。故思想之来,必非空前绝后,无所依据,或以旧有思想为根据而光大之,或取其局部而另辟一蹊径以明之,或取否认态度而反对之;要之,彼此皆息息相关,此思想与思想之因果关系也。胡适谓:“老子亲见那种时势,又受了那些思想的影响;故他的思想,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反动。”梁启超谓:“墨子少年,也会学儒者之业,受孔子术;既乃以为其礼烦扰,伤生害事,糜财贫民,于是自树一帜。所以墨子创教之动机,直可谓因反抗儒教而起。”皆考察因果关系者也。(庚)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我国先哲之学说,其至理精义,多有可称者;然而如斯汗牛充栋之典籍,欲赖有涯之人生以赴之,终觉力不从心。且各家学说,常于各种典籍,东鳞西爪,散见分载,读者如披沙拣金,用力多而呈功鲜。盖吾国之典籍,罕为有组织之编次,及有系统之记述,其所抱之主张,亦多隐跃于字里行间,未尝以合理的方式明白晓喻之也。如朱熹之哲学思想,卓然有以自异;然其思想,散见于《四书集注》及《语录》中,欲求一可以完全了解其思想之著作,终不可得。戴震清代学术之中心也,学者亦仅能于其各种著作中,窥见其学术之一斑;清代之经学家崇拜戴氏者虽不乏其人,从未闻有汇集戴氏之国学语丝6第一编绪论事实、思想、著作等而成一书者;直至民国十二年冬间,晨报社于戴氏二百年生日纪念,始有《戴东原》一书之刊行。至若《史通》、《文史通义》、《国故论衡》等书,其立言精警,合乎论理,编次整严,颇有组织,然谓之有系统,则未也。故识者谓我国五千年来,仅有学术之资料,而无独立之学术,非德言也。国学之使命,即在以合理的、组织的、系统的方式建设一种学术。合理云者,即谓认客观性之存在,不为主观性之附会也。如崔述著《考信录》以经籍中确可依据之资料,次第编录,绝不厕以一己之私见是也。组织云者,以归纳方法求一断案,以演绎方法,合之群义。如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是也。系统云者,或以问题为中心,或以时代为先后,或以宗派相连续,于凌乱无序之资料中为之提纲挈领也。如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等是也。···试读结束···...

    2023-02-0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