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阴山讲中国史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五千年知行合一:都隐山诉说中国历史df中国五千年的通史,归根结底,是一部知行合一的实践史。绵延不绝的千年文明,古老的河流,中国是如何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枢纽的?独隐山趣味讲座,你一定爱读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精神编辑推荐1、著名历史作家杜银山10年写成佳作,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作者深耕历史十余年。作品以丰富的史料为支撑,故事密密麻麻。是难得的知识与趣味兼备的通俗历史读物。适合成年人梳理历史脉络,帮助年轻人开拓历史视野。.2、从“知”“行”的角度解读历史人物,真实而全面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有大人物力挽狂澜,也有小人物推波助澜。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历史人物,追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看他们如何成为发展的历史奠基人。3、从细节切入重要历史事件,从小看大,了解事件背后的制度因素用丰富的史料带你重回历史场景,不是简单的剧情梗概,而是身临其境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历史脉搏,反思现在。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简介《知行合一五千年:都音山讲中国历史》是一套通俗的中国历史,从神话时代开始,到满清灭亡结束,涵盖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本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从创建盘古到西汉王莽的历史发展。中国人的信仰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历史,这是我们的文明从未中断的根本原因。盘古舍身开天辟地;“三皇”接力合作,带领部落从狩猎时代走向畜牧时代;姚明的“让步”,舜的“孝道”、天下治水的于大禹、立功的秦皇汉武,这些光荣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人民的楷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有一颗明亮的心,永远向前。阅读中国历史,不仅要有智慧,更要对心性和性情有清醒的认识。人心和人性是推动历史的强大力量。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中国的未来。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道路自信的真正含义: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不是制度,而是民族性格。关于作者都音山,著名历史作家、阳明学者,专注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致力于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介绍中国历史,始终坚信中国历史是一部知行合一的实践史,代表作《知行合一王阳明》、《深不可测:刘博文》等。本书亮点5000年历史智慧,核心是知行合一大禹问:“‘任持绝中’是什么意思?”舜回答说:“就是说什么秉公办事,符合中正之道,即知行合一。“……从此,“人心唯危,道唯弱,精唯一,十六字任其居中”成为中国思想的源泉。心由此成为中国思想的灵魂。——来自本书第25页尧舜时代,人们迫切需要的不是礼乐,而是填饱肚子,所以不需要仪式音乐。到了周公的时候,人已经可以填饱肚子了,很好命令不能耽误,所以周公只做了礼乐。敢于担当,该做的时候就去做,即知行合一。——来自本书第64页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很特殊,比如孔子的人生规划: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志,四十岁不迷茫,五十岁知天命,六十岁,好好听,七十岁做你想做的事,不违反规则。时间并不客观存在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事物是知行合一。——来自本书第122页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为周王养马发家致富,文化水平高于蛮夷没有高多少。因此,国内不可能培养人才。秦国的大多数领导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经常使用外援。这是自知之明清除。人有了自知之明后,才会愿意采取实际行动。这是知行合一。——来自本书第95页(西汉初年)刘邦能控制的地区,按照秦帝国的郡县制度,不能控制的地区,实行封建制度。这个系统很务实,面向对不同情况的不同反应是知行合一。——来自本书第218页儒家有大师,孔子、孟子和暧昧的荀子;墨家有师父,墨子只有一个;法家高手多,不是门派,而是大势所趋,每一个高手都能高举大旗,呼唤天下在世界上,理论可以迅速转化为行动,法家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来自本书第165页读完这本书你会学到什么打通中国5000年历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历史体系,深刻领悟知行合一的历史智慧,解锁心理学知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新的认识,以及更开放的历史观把握国民性格脉搏,读今日中国,对人性的思考更加理性和有根据,言简意赅,知识和兴趣让你看到就停不下来...

    2022-05-05 中国历史五千年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历史五千年简介

  • 《心灵导师王阳明》李永鑫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灵导师王阳明》【作者】李永鑫著【页数】344【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8.02【ISBN号】978-7-5125-0953-5【价格】49.00【分类】王阳明(1472~1529)-生平事迹【参考文献】李永鑫著.心灵导师王阳明.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8.02.图书封面:王阳明》内容提要: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和幸福。同时,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对现代人个性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本书作者从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及心学智慧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心灵导师王阳明》内容试读第一章狂狷少年问鼎“第一等事”001第一章狂狷少年问鼎“第一等事”诗书传家世王阳明出生在官宦之家、状元府第。其祖可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王览。“二十四孝”有个“卧冰求鲤”的故事,主人公王祥就是王览同父异母的兄长。王祥、王览自幼皆以孝悌著称。王祥,字休征,王览之兄,汉代谏议大夫王吉的后裔,琅琊人。王祥母亲早丧,继母朱氏不慈,生了王览后,更看不起王祥。还经常在王祥父亲那儿挑拨,使王祥的父亲也看不起王祥,于是王祥既没母爱也失去了父爱。继母经常让王祥做重活、脏活。可王祥是个大孝子,不管父亲和继母怎样怠慢他,他都更加恭敬谨慎。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悉心服侍,煎汤熬药还要先尝过,以验证是否有毒,为的是保证父母的健康。王祥对亲生父亲至孝,对继母也一样至孝。有一年冬天,继母有病想吃鲜鱼,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街上没有鱼买,王祥便脱下衣服要去破冰捉鱼,可冰厚无法下水,王祥就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灵,就在王祥快冻僵的时候,冰面忽然自裂,两条鲤鱼从中跃出,王祥捉鱼回家孝敬继母。继母想吃烤黄雀,王祥做了一个捕雀的幕帐,说来奇怪,幕帐一装好,就有几十只黄雀飞入,王祥将其精心烤制后孝敬给继母吃。继母确是一个毫无仁慈之心的人。有一天,暴风雨快来的时候,她叫王祥去看守一棵果树,并要求他不能让快成熟的果实落地,王祥逆来顺受,只能抱树大哭,老天怜悯王祥,居然风暴就停了。王祥后来因孝廉出仕,晋武帝时,出任太保。···试读结束···...

    2022-05-03

  • 王阳明克难智慧》郑汉良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克难智慧》【作者】郑汉良著【丛书名】余姚四先贤的故事【页数】126【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472-5817-0【价格】35.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传记【参考文献】郑汉良著.王阳明克难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12.图书目录:王阳明克难智慧》内容提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先生的一生,是跌宕欺负的一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所经历的的坎坷与磨难,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阳明克难智慧》内容试读阳明克难智慧及启示阳明克难智慧及启示没有磨难,就没有圆满丰厚的人生。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杰出人物,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一定会更多。“人生自古多磨难”,没有磨难,就没有人生,更没有所谓的伟人。但是,从未出生就碰到磨难,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贬谪、诬陷、毁谤、辞官、病痛等不幸,坎坎坷坷,九死一生,直至死后还遭受非议和夺爵,这样的人也是很少很少的。明代大儒王阳明就是其中一位,有人赞他是“文武全才”的完人,对他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也有人评击他的学说是异端邪说,伪学惑众,是彻头彻尾的“唯心论者”。他的一生是神奇的一生,是灾难深重的一生,是饱受非议和痛楚的一生。现在,正本清源,我们还他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阳明智慧,启迪后人。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战胜困苦。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不仅要看他先天的聪明潜质、后天的努力程度、家庭和社001王而明克雅智慧会的背景等,主要看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态度,以及解决困难的勇气、策略和毅力。有人在遭遇挫折后,精神崩溃,一蹶不振;有人在重大厄运面前,淡定自信,从容应付。一般说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亲人的支持与帮扶、贵人的提醒与指点、社会的包容与理解,十分重要,也都十分有用,但是,最最关键的还是本人的内心是否强大。王阳明在遇到困难时,也得到了亲人的理解、贵人的帮助、朋友乃至学生们的支持,当然,主要还在于王阳明本人的意志和决心。王阳明就是一位内心超强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是,他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吓到,在一一克服所遇困境的过程中,展现出他那超凡智慧和人格魅力。王阳明一生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坎坷与磨难,他是如何看待苦难?又是怎样战胜厄运的呢?他的克难智慧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克难智慧和成圣秘诀。002一、出生之难一孕期十四一、出生之难—孕期十四明朝中叶,余姚城区的龙山北麓有个院庭,里面住着一户王姓人家,房子是租的,租客是王伦一家,王伦和他的长子王华,以教书为生,是一个书香人家。1471年八月王华妻子郑氏怀孕,预产期大约在1472年六月底或七月初,看着儿媳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期盼做爷爷奶奶的王伦和岑(ce)氏心里乐滋滋的,全家人都高兴。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按照常理王华的妻子郑氏应当在六月生产的,没有生,七月、八月还是没有生,到了1472年的十月,郑氏已经怀孕第十四个月了,还没有要生产的征兆,全家人无不担忧,祖父王伦、祖母岑氏日夜焦虑,郑氏本人更是担心怀了个怪胎,也担心胎死腹中。过去,对妇女来说,做产是一个很大的难关,尤其是生第一胎,死于难产、大人小孩都保不住的很多,所以,超出预产期这么长时间,对于产妇郑氏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关,全家人都为此焦急和担忧。直到十月三十一日,郑氏终于产下一男婴,取名王云。003主陶明克难智慧从王云艰难出生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或者启示呢?(1)对“瑞云送子”之说,不必太相信。这是封建史学家们为了神化美化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故作玄虚,写得神神秘秘,以突出伟人跟常人的不一般。其实是岑氏老太太求孙心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祥云送子”是一种夸饰、一种巧合,要当奶奶了,当然是满心欢喜。(2)千万不要忘了初心。初为人母,孩子尚在襁褓里,一天天大起来,当初的心愿是什么?放在第一位的心愿,并非生男生女,也并非漂亮不漂亮、聪明不聪明,而是健康不健康。所以,婴儿出生顺利又健康,一点也没有残疾,就满天喜欢了。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平安依然是第一位的,学习成绩好坏、能力特长多少,都是次要的。保持这个初心,对孩子的快乐成长十分重要。(3)一定要孝顺父母。时下经济条件比较好,人们都很看重孩子的生日,每当孩子生日时,有人会送鲜花或蛋糕,甚至会操办一场丰盛的生日宴。但是,我们首先要感恩母亲,感谢母亲给予你生命。能否顺产,对任何一位孕妇来说都十分重要。有人说过:孩子出生之日,就是母亲的受难之时。母亲,确实很伟大。我们都要好好孝顺母亲!什么是圣贤?“孝悌即圣贤”。王阳明就是一位十分孝道的人,他常年在外任职,每当回家,一定会恭恭敬敬地服侍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由于他母亲早逝,所以,王阳明每次回家,总要到母亲住过的房间里、母亲睡过的床前痛哭流涕,认为自己没能为母亲尽孝。006···试读结束···...

    2022-05-03 王阳明全集吉林文史出版社 王阳明全集出版社

  • 王阳明传》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传》【作者】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页数】307【出版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104-5281-9【价格】56.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传记【参考文献】梁启超等著;吴青山整理.王阳明传.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王阳明传》内容提要: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王阳明传》内容试读第一部分生平胡越著···试读结束···...

    2022-05-03

  • 王阳明神奇的心学》罗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神奇的心学》【作者】罗智著【页数】277【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213-08439-3【分类】王守仁(1472~1528)-心学【参考文献】罗智著.王阳明神奇的心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王阳明神奇的心学》内容提要:《王阳明神奇的心学》分为三大部分、十一章、七十多个小节,以通俗化的语言,分别从处世心态、人生格局、自助与自控、胆识魄力、坚忍与拼搏等角度,全方位阐述了王阳明的神奇心学。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通过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本来具有的智慧潜能。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立于不败之地。熟读本书,跟心学研习名家罗智一同领悟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之处吧。心学精髓一:心即理-宁静于内,无敌于外;心学精髓二:知行合一-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心学精髓三:致良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神奇的心学》内容试读从心内即而理外第一的人部生分“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一块重要基石。王阳明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阳明的这段话,蕴含着高深的哲学问题,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要想洞悉与掌握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就必须先从认识自我、强大内心开始。一个人的强大在于他的内在精神的强大,只有作为主宰的心灵达到安宁了,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智慧,并具备坚定的意志和超强的行动力进而影响外在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一章内心世界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里车,而且连4万元的首付也是借的,之前欠别人的一些债也没有还清。用他父亲的话来说:“上班的地方离住处这么近,根本不需要开车去,平时又没有用车的地方,借这么多钱买一辆车有啥用呢?”这位年轻人之所以不顾一切地要买车回家过年,就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堂兄弟们都有了私家车,甚至连姐夫都买了车,自己觉得心里不平衡。自己混得并不比他们差,凭什么他们都有车,自己就不能有呢?然而,最终酿成了一场车祸,自己不仅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还将面临超过一百万元的巨额赔款…正因如此,他的事例也被媒体争相报道、放大,引起了人们对于当下价值观的诸多思考。也许有人要说,一个人有点虚荣心很正常呀,哪个人不希望自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朝一日能“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呢?古代的项羽不是也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话吗?如果没有虚荣心来推动人们相互竞争,社会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呀。乍一看这话是没错,根据心理学家调查,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取得成功,或多或少也有一点虚荣心。当然,像古代的老子、庄子、颜回那样经过长久心性修养,已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的圣贤人士除外。但是,一心想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妄想走捷径,甚至用“借来的富贵”让自己如愿以偿、梦想成真,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是一心与别人比,用虚假的东西来掩盖现实,还是自己与自己比,每天努力一点点,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五百多年前的王阳明,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家里的一个传奇人物,才华出众,在科举考试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高中状元,后在京城任职,逐步高升,德才兼备,成了当时青年学者、官员们心中的楷模。王阳明生长在这样的一个高官家庭中,其家人对他的期望自然是非常高的。据说他出生后,祖父为他取名为“云”,所谓“云从龙”,可见家人真的是“望005子成龙”。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王阳明从小就聪颖异常,也擅长作诗作赋,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十分坎坷。二十二岁时参加会试,在众人看来,以他的功力,贡士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落榜了。这一下大家傻眼了,亲朋好友以及父亲的同事们纷纷拥进家里来,安慰王阳明,生怕他受此打击想不开而患上抑郁症啥的。好在王阳明这时早已接触到了儒家的圣贤之学,他以“必为圣人”为人生目标,懂得“动心忍性”的道理,在大家为他的落榜而担心时,他却如此开导身边的落榜朋友:“世人都以落第为耻辱,我们却要以落第而动心为耻辱。”这是一种“只与自己比”的智慧。在王阳明的心目中,学为圣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也是一种层次非常高的人生境界,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正因为他目标如此远大,明确了志向,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为世人之间的攀比而动心。其实在事业上有进取心是必要的,但过于强烈的攀比心却会妨碍一个人达到目标。正如在赛马中,如果骑手老想着怎样才能把前面的人都超过,拼命地打马快跑,结果却导致心浮气躁,人与马的动作不协调,自身的潜力根本发挥不出来,反而会落下风。古人所说的“欲速则不达”即为此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必要学习王阳明那种“只与自己比”的智慧。王阳明在第一次会试落第后,接着在三年后的第二次会试中又落第,即使他自己能看淡功名,但在当时那样的家庭环境中,他所受到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但王阳明却以独特的智慧认识到,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不是靠别人的赞扬或诋毁来实现的,只有不断修炼自己,使内心变得强大,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逐渐接近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所以要耐住烦,沉住气,不和别人比,一心在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上下功夫,每一天都要比以前的自己做得更好一点。用我们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后来,王阳明终于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以优异成绩考中,迈出了辉煌人生的第一步。006···试读结束···...

    2022-05-03 王阳明心学全书epub 王阳明心学原文pdf微盘

  • 王阳明与禅学》(日)忽滑谷快天著;李庆保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与禅学》【作者】(日)忽滑谷快天著;李庆保译【页数】237【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387-5771-2【价格】48.00【分类】王守仁-心学-研究【参考文献】(日)忽滑谷快天著;李庆保译.王阳明与禅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王阳明与禅学》内容提要: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人生观;第三章论及宋儒道学与禅之关系,追踪禅儒习合之经路;第四章论及王禅二学之万有一体观,以审道德之渊源;第五章论及王禅二学之良知说,以示人心之本来至善;第六章叙述王禅二学之人性论,解决千古未决之人性问题。本书为阳明学与禅学的比较论,不侧重二者的差异点,而以论述二者的契合点为主;以阐释切实的修为功夫为旨,不提倡繁琐的学术讨论。作者语言简洁明了,引经据典翔实丰富,是当时面向日本大众普及阳明学的重要著作。《王阳明与禅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一绪言如果说达摩是佛门中的王阳明,那么,王阳明就是儒家之达摩。其缘由是,不管是在达摩的宗风和王阳明的学风都很直截简易这一点,还是在切实的修为工夫这一点上,二者第都极为相似。不光如此,在唯心主义和一元主义方面,二者章更是如双手双眼般酷似。因此,说禅学是佛教中的阳明学,阳阳明学是儒教中的禅学也绝不过分。然而,王学与禅学亦各有长短。从幽玄高尚这一点来看,禅学远在王学之上;而从契合于日常伦理这一点来看,的学问素养与禅王学却足以凌驾禅学之上。禅学有易陷于虚寂之病,王学亦不免有易流于浅陋之弊。因此,如果禅学家能够兼修王学,便可医其虚寂之病;王学者若能兼修禅学,便足以救其浅陋001之弊。因此,如果王学与禅学果真能够相互携手,引导人心,便可一洗侵染当下我国国民胸中的功利之污毒,矫正不断流王于奢侈淫荡的士风,一改支离粗疏之学风,以兴盛切合吾等日常生活之实学。这是因为,其克已主义能使人谨严方正,其唯心主义能使人断绝外驰之心,其平等主义能使人宽容仁禅慈,其实践主义能使人朴实忠直。并且,如能以其清净之法水洗涤精神之尘垢,以洒落之真风廓清俗恶之妄缘,以淡泊之禅味清洁社会之头脑,我想,必对世道人心大有裨益。002二禅的弊习近来禅学之流行遍及城乡,到处可闻参禅问法之声,这对于社会来说是大为可贺的倾向。然而,万事不免有利有弊,自古以来,禅之恶弊自然也不在少数。禅有超乎人世之倾向,因而修禅者多有藐视人生之实务而将人世迫切之伦理事项置之度外之病。于是乎,禅者有时会变成古怪之人,逆时势而行;或者变得幕苴空疏,成为毫无绵密心操之人。甚至于,有人受之于宗师一两句禅语便日夜对其百思千虑,最终沉于妄想,自称豁然大悟,陷入丧心病狂之态。故而古人曾论禅弊云:自宋朝以来,弊风特多,试论其概。曰:有所谓唱和坐禅、公案坐禅、念佛坐禅、土地神坐禅、调伏坐禅等是也。所谓唱和坐禅者,师家以一则话头授与学人,学人坐而唱之。例如授以赵州之“无”字,学人则群唱曰:无,无,无,无,殆若鸣雨之鸠。又如授以云门之须弥山,则群唱曰:须弥山,须弥山,恰如寒婵之吟。夫此若得开悟,则雨鸠寒蝉亦得悟。所谓公案坐禅者,师家授以公案一则,使学人做工夫,做工夫后,来问师述其境,若与师合,则印可证明,更与其他公案,谓之“透公案”。此多捏奇话向口头里作怪,梦中说梦,不知惭耻,譬如猿猴水中捉月。夫此若能得道,则猿猴亦当得道。所谓念佛坐禅者,师家以来并不实参,曾未梦见佛法,以痴福根,认作主人。或虽从事规矩坐禅,而未得示一事,乃请弥陀、观音或文殊、弥勒等以为本尊,于坐中默念其名。或念其咒,谓依其力,此生悟道,来生生净土,自作教人,裴头而坐,宛如水母,假虾目而求食。夫此若又得道,则水母亦可得道。又所谓土地神坐禅者,兀然枯坐,毫无所事,不言不视,不唱话头,如三家村边土造泥塑之土地神,不能如理观察,但守师所示,所谓非第思量,无分别,结跏跌坐,时候既到,身心自然脱落,廓然章大悟。夫此若能大悟,则石人土佛亦当大悟。又所谓调伏坐禅者,譬如野马置羁勒,游蛇入竹筒,遵师所示,以坐禅工阳明的学夫,为降伏烦恼妄想。夫此若能开悟,则勒马筒蛇,亦当开悟。以上五种坐禅实为佛法之魔也。参禅之徒,若遇如此赝素养与禅伪之知识,当避之如过虫毒之乡。如若不正发心,则不仅万行徒施,又且成永劫轮回之媒。如欲透脱生死,识得诸法实相,必当从佛祖之教。如理思维观察,此乃最初之方便也。003此评论看起来有些过激,而对禅病患者可谓一针见血,我等不得不心甘情愿接受。三孔门的马鸣龙树阳明与禅果真有志于参禅者,不应以开悟,而须以治心修身的工夫为先。忽视治心修身的工夫,而想要在凝然兀坐中顿悟大事,则会陷人空疏谬妄的弊习。而关于治心修身的工夫,王学观点中往往可见切中要害之处。004本来王学并非正统儒学,不,是儒学中离正统儒学最远,而与禅学最为接近。当然,王阳明自己以孔门的正统自居,以振作圣学为己任,但其学说实际上是运用儒教的惯用语言来解释禅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阳明学派传承自陆象山,大概也没有人有异议吧。想来,陆王之学之于孔门正统的古学,正如马鸣龙树等的大乘佛教之于释门正统的小乘佛教。如果说陆是马鸣,则王就是龙树。因此,把陆王之学评价为孔门之大乘、顿悟之法门,我想大概没什么问题吧。阳明相信自己从象山那里得到了儒学的正统,他在《象山文集》的序中写道: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中也者,道心之谓也;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孔孟之···试读结束···...

    2022-05-03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王阳明 心理的智慧》(明)王阳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心理的智慧》【作者】(明)王阳明著【页数】262【出版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020-6795-3【价格】26.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自传【参考文献】(明)王阳明著.王阳明心理的智慧.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王阳明心理的智慧》内容提要:本书以通俗化的语言分别从人生处世,立志,治学,磨难等角度全方位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并点缀作者在解读王阳明心学时的心灵感悟。针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心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失落、不安等问题,本书给出了一张张神奇的心灵药方。内容包括:大儒王阳明王阳明的人生智慧。《王阳明心理的智慧》内容试读绪论王阳明生平天资聪颖、勤学善思的少年明宪宗成化年间,王阳明生于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父王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王华中了状元,王阳明就随父移居北京。《明史》载,王阳明出生时王华为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要王华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阳明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阳明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骑、射、兵法日趋精通。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事实上,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明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远谪贵州,龙场悟道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途中被刘瑾派人追杀,他机智地化险为夷。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地处偏远地带,物产并不丰富,苗、僚杂居。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1了新的领悟,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文治武功,辉煌功业正德十二年(1517),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民变范围迅速扩至方圆近千里。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王阳明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三月,抵达江西莅任,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阳明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恩准。十月,王阳明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王阳明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而攻克南昌,再回击救援南昌的宁王大军,设伏兵分割击败宁王大军,宁王溃逃。王阳明直追至南康,仿效赤壁之战,火烧宁王的大船方阵。宁王旗舰搁浅,只好乘小船逃走,途中被擒获。王守仁用三十五天时间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功高遭忌,回乡讲学王阳明屡建奇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2精要,故明“本心”则明“天理”。王阳明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在五十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分裂成七大派,被称为王门七派。大儒辞世,病逝归途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他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3这忧郁又不同于哀伤、绝望,反而带着几分刚毅。这位青年正是继二程、朱、陆后的又一位大儒一王阳明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浙江余姚人,因早年曾隐居在会稽阳明洞中,并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又被世人称为阳明先生。王云模样乖巧,却不会说话。父亲王伦遍访名医,也未能弄清其中缘由王阳明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他不但在明朝名动天下,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他的大名甚至还远渡重洋,传到日本,为时人所敬仰王阳明出身官宦地主家庭,祖上可以上潮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两晋时期,战乱频繁,时局动荡,很多中原士大夫举家迁往江南。当时,位居东晋王、谢、桓、庚四大姓家族之首的山东大族琅环王氏也在其中。5王氏一族为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身份地位超绝一时,南迁之后,王家烟火续传,后人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逍遥生活,虽再未出过显赫人物,但也被视为书香门第,受到人们的尊重。到了明朝的成化年间(1465~1487),王氏家族的王伦,品行高雅,喜爱读书,尤痴迷于竹,自认月下抚琴,竹林吟诗乃人生乐事。家人受其熏陶,也是爱读诗书,胸怀宽广,对于富贵名利,都看作过眼烟雨,不甚在乎。据传,王阳明的出生颇富神话色彩。成化八年(1472),王伦之子王华外出教书,儿媳郑氏身怀六甲,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准备迎接孙儿的到来。可是,直到立秋之后,儿媳过了产期数月,仍然没有生产。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眼看着儿媳怀孕已经十四个月了还没有生产的迹象,王家上下焦急不已。虽然有哪吒的母亲怀胎三年,秦始皇在母腹中待十四个月的传说,但这毕竟不能当真。和尚说王云本是神童,但名字道破了天机,于是父亲为其改名为王守仁一天,王伦的妻子岑氏夜晚人睡做梦,.梦境中自己到了云雾···试读结束···...

    2022-05-03 王阳明epub 王阳明epub下载

  • 《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度阴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作者】度阴山著【页数】761【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594-4959-7【价格】99.90【分类】历书-中国-2021-王守仁(1472~1528)-心学-通俗读物【参考文献】度阴山著.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王阳明心学日历》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解读心学的日历,由王阳明的心学名言和知名作者度阴山的解读所构成。内文分为4大人生主题、12则圣人故事、365句心学名言,再由作者度阴山用大白话每天讲解,通俗易懂。每日一句心学名言,每月一则心学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地学习知行合一的大智慧。本书既是一本日历,又是一本阳明心学学习手册,读者不必花大把时间研究学习,只需在翻过一页页日历的零碎时间里,每天读一句心学语录,就能在日积月累中通晓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内容试读公历2021年·农历庚子年格物就是有担当·格物致知1月十一月十八元旦戊子月己酉日星期五FRIDAY【度阴山日:格物就是为善去恶】“格”就是“正”的意思:一棵苗歪了,我们把它扶正,这是“正”;一棵树苗没有歪,但我们保护它不歪,这也是“正”。所以,把歪树苗扶正,是“正其不正”,是“去恶”;让正的树苗不要歪,是“为善”。那么,所谓格物,就是“为善去恶”。怀室十一月架如士实接数宝【王阳明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年谱》公历2021年·农历庚子年格物就是有担当·格物致知2月十一月十九戊子月庚戌日星期六SATURDAY【度阴山日:格物就是正念】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堪称一部“玄幻片”。其实他感悟到的有三条:第一条,要看到“佛道之非”,这是让我们有担当精神;第二条,要“吾性自足,不需外求”;第三条,要“知行合一”。这三点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格物”,即在事情上正念头。94比和以人抽周手心乃【王阳明日】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答汪石潭内翰》公历2021年·农历庚子年,格物就是有担当·格物致知3月十一月二十戊子月辛亥日星期日SUNDAY【度阴山日:念头一起,立即正念】要在心发动处下工夫,不要间断。发动时无不合理,那么寂静处就无不中正。心的发动处就是念头起处。念头一起,马上下工夫去正念,这就是“格物”。遇到任何事,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祛除恶念、发展善念,所行所为就皆中正,都符合“天理”。【王阳明日】《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答王天宇·二》···试读结束···...

    2022-05-03 2021日历表 2021日历全年表

  • 王阳明心学》周月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心学》【作者】周月亮著【页数】326【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4【ISBN号】978-7-5596-1874-0【价格】59.80【分类】王守仁(1472-1528)-心学-研究【参考文献】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4.图书封面:王阳明心学》内容提要:谪居龙场,顿悟圣道;巡抚闽赣,平匪诛藩;回乡守制,光大心学;总督两广,保境安民。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至始至终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学说,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从而超凡入圣。不论是遭逢困厄,还是身处顺境,他都凭借着心学的智慧,不悲不喜、无宠无惊地泰然处之。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因为他的心学智慧永不过时,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诚如作者所言:“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2022-05-03

  • 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方志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心学的力量》【作者】方志远【页数】261【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0【ISBN号】978-7-100-17871-6【分类】王守仁(1472~1528)-心学-研究【参考文献】方志远.王阳明心学的力量.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0.图书封面:王阳明心学的力量》内容提要:《王阳明心学的力量》内容试读第一讲从云端回到地面王阳明:心学的力量2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伟大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是明朝科举的“大比”之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齐集京师北京,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明朝的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要经过四轮考试。严格地说,前三轮都属资格考试:第一轮为“科考”,三年之内二考,在各府、州、县的官学进行。只有在科考中进入优等的“秀才”即官学学生,或以“同等学力”通过科考的“儒士”,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乡试。第二轮为“乡试”,在会试前一年的秋八月进行,故称“秋闱”,分别在各省省会进行。只有在乡试中录取为“举人”者,才有参加下一轮会试的资格。第三轮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进行,故称“春闱”,又称“大比”。届时全国举人云集北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考试地点在贡院。明清时代北京的贡院今已踪迹皆无,只留有“贡院东街”“贡院西街”的名称,告诉人们当年“贡院”的位置。在会试中录取为“贡士”者,获得参加下一轮殿试的资格。由于殿试是等额考试,所有通过会试成为贡士的举人,已是“准进士”了。所以,对于天下的举子们来说,会试是真正决定命运的考试,所以才有“大比”之说。第四轮为“殿试”。和乡试、会试连考三场不同,殿试只考一场,属“排名”考试,通过一场“策试”,将贡士分为“三甲”,即三个等级: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人们分别称之为状元、榜3第一讲从云端回到地面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试,所以,进士们都是“天子门生”。弘治十二年的会试和往年一样,按程序进行,并无特别之处。但是,由于两位伟大人物的出现,使得这一年的会试非同寻常。这两位伟大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位是刚到而立之年的南直隶举子唐伯虎,另一位是比唐伯虎小两岁的浙江举子王阳明。而唐伯虎、王阳明的家喻户晓,从一定程度来说,都和这一年的大比直接相关。唐伯虎姓唐名寅,“伯虎”为其字,是年30岁。前一年,唐伯虎在人才济济的南直隶乡试中高中榜首。人们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唐伯虎便是以南直隶解元的身份,踌躇满志地来到北京参加会试的。但是,会试刚结束,有位名叫华脉的给事中上书,直指主考官、礼部侍郎程敏政泄题,唐伯虎和另外一位富家出身的举子有行贿之嫌,理由是唐伯虎二人会试前见过程敏政,而二人试作的文章又与程敏政所出的试题相吻合。这件事情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轰动。虽然经过核实,唐伯虎二人的考卷并没有出现在被录取的试卷之中,也就是说,虽然唐伯虎是南直隶的解元,但这一次的大比却是落第了。而爆料泄题的给事中华脉,也因为危言耸听的“妄奏”下狱贬官。这说明,泄题乃是“莫须有”。但是,“瓜田李下”,考生在考前见主考官,无论如何脱不了作弊的嫌疑,所以,主考官程敏政被罢官,唐伯虎二人则被革除功名,直贬为吏。这个打击对于心高气傲的唐伯虎极为巨大。明朝男女青年谈唐伯虎《西洲话旧图》王阳明:心学的力量6被称为有明一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第一人。所以把王阳明、唐伯虎二人同时推出,是为了说明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明朝前期的“严峻冷酷”已经过去,社会已进入“百年承平”的转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呈现繁荣,风气日渐开放,思王阳明想趋向自由,多元化的社会正在到来。所以,不管是在体制内做官、建功立业,还是在体制外创作艺术、讲学授徒,或者从事其他的职业和活动,都有成功的机会,都可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生产”天才的时代。王阳明出生的前十一年,“江南四子”之首的祝允明(自号枝山)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前二年,“风流才子”唐伯虎出生在苏州府吴县。王阳明出生的第二年,“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出生在陕西庆阳即今甘肃庆城;四年后,识拔张居正的顾璘在苏州出生。在王阳明出生的前后,苏州的木工蒯祥、石工陆祥,因为工艺天才,为正三品的工部侍郎;江西的术士李孜省、邓常恩则因精通术数,分别做到正三品的通政使、太常寺卿。更多人的选择则是“弃学经商”,徽商、晋商、江右商等地域性商人由此而崛起。“三国”“水浒”的故事,也正是在这个时代通过民间艺人的反复说唱、民间文学家的反复加工,逐渐演绎成长篇巨制《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的。正如老子的学说、孔子的学说、孟子的学说一样,王阳明及···试读结束···...

    2022-05-03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王阳明年谱校注》邓凯校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年谱校注》【作者】邓凯校注【丛书名】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历史文献整理【页数】277【出版社】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526-3595-9【价格】48.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年谱【参考文献】邓凯校注.王阳明年谱校注.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王阳明年谱校注》内容提要: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学术思想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本书以通行的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所收《王阳明年谱》为底本(此通行本,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四库丛刊翻刻本),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嘉靖四十四年周相序刻本为参校本(此本为世所罕见的孤本,自出版后,未见有任何学者对此版本进行过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故而学术界少有人知,更未曾引用,遑论全面的编校整理),参校本里面有不少散佚的阳明夫子事迹史料和稀见语录,对目前学术界研究和全面深入多元了解阳明夫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并结合束景南先生《王阳明年谱长编》,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与研究王阳明生平的学术性、普及性俱佳的文本。《王阳明年谱校注》内容试读【刻阳明先生年谱引】■【刻阳明先生年谱引】【嘉请戊子春正月,相以知临川县,被召选试河南道监察御史。二月,奏疏请,皇上稽古修德,以答天眷,端好尚,杜佞幸,咎涉浚,怕落识,谪岭表,时阳明先生正有讨田州之役,阅得相报,亟檄促我曰:“平田州易,集众思善后难。”檄至,辄行。又曰:“俗心以谪官,事事为俗吏。”余谓此正俗吏之谈,全不省如何是俗?如何是不俗?道眼能自得之。相被檄矍然,遂就道。及丰城,而报先生卒南安矣,本年十一月丁卯也。嗟乎!相将及门,卒不得一禀业,以闻性与天道之说。虽然,檄数语,固性与天道之说也。先生《年谱》成,胡柏泉檄赣州佐毛汝麒刻之,未登梓,柏泉以少司马召,不竢驾行,嘱相促之。讫工,荐帙,展无檄我数语,偶脱之邪,抑误谓迩言漫脱之邪?因足之以确于绪山、龙溪、念庵。嘉靖甲子首夏九日,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明郡后学周相识。】001■王阳明年谱校注【刻阳明先生年谱序【人有恒言:真才固难,而全才尤难也。若阳明先生,岂不亶哉其人乎?方先生抗议忤权,投荒万里,处约居贫,困心衡虑,茕然道人尔。及稍迁令尹,渐露锋颖矣。未几内迁,进南太仆,若鸿胪官曹简暇,日与门人学子讲德问业,尚友千古,人皆哗之为禅。后擢金副都御史,至封拜,亦日与门人学子论学不辍。而山贼逆藩之变,一鼓歼之。于是人始服先生之才之美矣。虽服先生之才,而犹疑先生之学,诚不知其何也。松尝谓先生之学,与其教人,大抵无虑三变。始患学者之心纷扰而难定也,则教人静坐反观,专事收敛。学者执一而废百也,偏于静而遗事物,甚至厌世恶事,合眼习观,而几于禅矣。则揭言“知行合一”以省之,其言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又曰:“知为行主意,行为知工夫。”而要于去人欲而存天理。其后又恐学者之泥于言诠,而终不得其本心也,则专以“致良知”为作圣为贤之要矣。不知者与未信者,则又病良知之不足以尽道,而群然吠焉,岂知良知即良心之别名。是知也,维天高明,维地广博,虽无声臭,万物皆备,古今千圣万贤,天下百虑万事,谁能外此知者?而致之为言,则笃行固执,允迪实际,服膺弗失,而无所弗用其极,并举之矣,岂专守灵明,用智而自私耶?专守灵明,用智自私而不能流通著察于伦物云为之感,而或牵引转移于情染伎俩之私,虽名无不周遍,而实难与研虑。虽称莫之信果,而实近于荡恣,甚至藐兢业而病防检,私徒与而挟悻嫉,废人道而群鸟兽,此则禅之所以病道者尔。先生之学,则岂其然乎?故其当大事、决大疑、夷大难,不动声色,不丧匕鬯,而措斯民于衽席之安,皆其良知之推致而无不足,而非有所袭取于外。002【刻阳明先生年谱序】■他日读书,窃疑孔子之言,而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夫圣非夸也,非尝习为战与斗也,又非有祝诅厌胜之术也,而云必克与福,得无殆于诬欤?是未知天人之心之理之一也。夫君子斋戒以养心,恐惧而慎事,则与天合德,而聪明睿知,文理密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矣。则何福之不获,何战之弗克,而又奚疑焉?不然,《传》何以曰:“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乎!”夫郊社、禘尝之礼,则何与于治国之事也?夫道一而已矣,心亦一而已矣,通则皆通,塞则皆塞。文岂为文,武岂为武?盖尚父之“鹰扬”,本于敬义:而周公之东征破斧,实哀其人而存之,彼依托之徒,呼喝叱诧,豪荡弗检,自诡为道与学,而欲举天下之大事,只见其劳而敝矣。绪山钱子,先生高第弟子也,编有先生《年谱》旧矣,而犹弗自信。溯钱塘,逾怀玉,道临川,过洪都,适吉安,就正于念庵诸君子。念庵子为之删繁举要,润饰是正,而补其阙轶。信乎其文则省,其事则增矣,计为书四卷。既成,则谓予曰:“君滁人,先生盖尝过化,而今继居其官,且与讨论,君宜叙而刻之。”余谢不敢,而又弗克辞也,则以窃所闻于诸有道者,论次如左,俾后世知先生之才之全,盖出于其学。如此,必就其学而学焉,庶几可以弗畔矣夫。嘉靖癸亥夏日,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滁上后学胡松序。】003···试读结束···...

    2022-05-03

  • 《精读王阳明》王春永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精读王阳明》【作者】王春永著【页数】268【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213-09317-3【价格】48.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思想评论【参考文献】王春永著.精读王阳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王阳明》内容提要:王阳明是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兼军事家,他纳佛入儒,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集心学之大成,学问与事功皆堪称明朝第一流。本书从王阳明言行、著作中撷取125段金句,逐句阐发深入,探掘这位不世出伟人治学处世的秘诀,以为当今镜鉴。《精读王阳明》内容试读第一章把知与行当作是一件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是人们常常提及的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话头,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人的意识思想及观念要领先于行为实践,而行为实践是思想意识及观念的实现、完成,由此推论出阳明“知行合一”在实质上是主张“知先行后”。这其实是误解了阳明。我们考察阳明整体的“知行合一”说,就发现他一直主张“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中含行,行中含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经验上,二者在阳明的思想中都无主次和先后之分。如果我们通过大脑思维,知道某事某理在逻辑上是正确的,这还并不是知,因为逻辑正确不会对我们的身心有任何影响。只有我们从内心感受到某事某理的力量和价值,它才会成为主意,成为我们身心的一部分,这才算是知。而这个过程,是知与行的交互作用。在知与行互动下,我们和世界才会碰撞和感应,身心才会改变。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没有这个过程,即使我们面壁十年,也仍然只能算是无知。这才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道理。原文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分晓。一行做知的工夫,一行做行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002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传习录·徐爱录》(五)今译徐爱说:“上古之人把知行分开来讲,亦是让人有所区分,一方面做知的工夫,另一方面做行的工夫,如此工夫方有着落。”先生说:“这样做就抛弃了古人的意旨了。我以前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如果深谙知行之理,若说知,行已自在其中了;若说行,知也自在其中了。古人之所以知行并提,只因世上有一种人,只顾稀里糊涂地随意去干,根本不思考琢磨,完全肆意妄为,因此必须说一个知,他才能行得端正。还有一种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思考,根本不愿切实力行,只是无端空想,所以说一个行,他方能知得真切。这正是古人为了救弊补偏,不得已而使之对策。假若明了这一点,一句话足够。”003···试读结束···...

    2022-05-03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王阳明》秦家懿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作者】秦家懿著【丛书名】文史小悦册【页数】263【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01【ISBN号】7-108-05692-1【分类】王守仁(1472-1528)-哲学思想-研究【参考文献】秦家懿著.王阳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01.图书目录:王阳明》内容提要:要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和他的哲学,本书是最应推荐的入门作品。书中直溯阳明本人的对话和著述,由浅入深,探讨他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创立的体系,究竟是“儒”还是“禅”关于王阳明其人,是“圣”还是“凡”经过后世对“王学”的激烈批评,对阳明“心学”该如何给予总的评价本书均有明确、精当的评述。此书初版于1987年,具备那个时代汉学学者平实、儒雅的学术风格。《王阳明》内容试读第一章“王学”的前驱:总论宋明理学引言王阳明属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王阳明,也离不开他生前与生时的思想背景与环境。因此,在细说阳明的生平、著述、思想之前,有必要去返述整个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展开。笔者认为,宋时的理学是儒家学者受佛老思想的激动,而摈弃陈旧的传经、注疏学,重新在《论》《孟》《学》《庸》四书中,寻求义理而兴起的。它的以四书代五经,以义理替训诂的方向,得自唐代的韩愈、李翱;以太极、性与心、理与气为论学范畴的决定,则来自北宋四家,与南宋集大成的朱熹。笔者称之为“宋学”,以别之于后起的“明学”。理学的最深层面,是成圣的肯定。一方面,给魏晋以来的“圣人可学不可学”问题,作最后的答复;另方面,也表现大乘佛教对于众生的慈悲的影响。“圣人可学”既是宋儒一致的意思,“如何成圣”便成为研讨问题。朱熹与陆九渊的分歧,在于进学或修身的先后重要性。“明学”承继“宋学”留下的问题:如何成圣。王阳明提出“致2王阳明良知”即是成圣方法。但是这方法牵涉哲理:人心成为万事的准则,而这新得的准则,有犯于正统“宋学”的遗教。王阳明思想的展开,因此也影响儒家的开放,与人心的解放(当然,“宋学”与“明学”的名称,只是为方便而用,并无以性理学笼括宋、明学术之意)。“宋学”1.佛老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上,时有“正统”与“异端”之争。《孟子》目杨朱、墨翟为“无父无君”;后来的儒家,也以相似的理由,反对佛与老,并合称为“二氏”。“佛”指来自印度与中亚细亚的佛教,“老”则是道家哲学与炼金丹、求长生的道教的通称。到了宋代,道家已受佛家(尤其禅宗)吸收,而失去其独立性。道教则本身受佛教影响,讲究“内修”以求在心内“炼丹”。这种佛老俱有内省方向,对于儒家,也有其刺激性,宋明理学,即在这环境中产生。至于佛教,自从僧肇(374一414)以老庄思想解释“空论”以来,也与中国思想,发生密切关系。到了唐朝盛世,更产生对于“宋学”最有意思的形上哲学与心性论。前者尤其来自华严宗,后者则来自受其影响的禅宗。根据华严,形而上的“本体世界”亦称“理法界”,形而下的“现象世界”则称“事法界”。“本体”亦称“真心”。真心只一,现象为多。就一方面说,本体不离现象,真心包罗万物;即是“一即多,多即一”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意思,亦称“理事无碍法界”。另一方面说,现象各具真心;一尘一毫,亦无欠缺,诸法互摄,不相妨碍;亦称“事事第一章“王学”的前驱:总论宋明理学3无碍法界”。这体系中的“理”与“事”二界,对于宋儒发挥的“理”“气”说,固有所作用。唐武宗灭佛(845)后,各宗衰落;惟禅宗与净土宗尚盛。禅宗称为“教外别传”,谓除佛经之教外,尚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法。禅宗认为自身可以直溯释迦佛,传至菩提达摩乃至中国。达摩传法于慧可,慧可传于僧粲,僧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675年卒),是为五祖。五祖后禅分南北二宗;北宗以神秀(706年卒)为六祖,南宗以慧能(713年卒)为六祖。〔2)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南宗所传之《六祖坛经》,以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慧能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1】关于佛教思想背景方面,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商务,1935)第八章。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僧肇之《肇论》是划时代的著作(《大藏经》大正版,第1858号)。至于华严思想,可见于其五祖,唐、澄观《华严法界玄镜》卷上(见上,第1883号,672页:六祖,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见上,第1884号,684690页)。两人皆八、九世纪人。〔2)宋、道元《景德传灯录》.《大藏经》第2076号,卷三,215一217页。〔3)以镜比心之喻《庄子·应帝王》即有;《肇论》亦用之;但本文出自〔宋〕宗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大藏经》第2008号,349页。笔者选用北宋版书,以应研究宋明理学的需要。此书比唐本(法海记本)长。4王阳明故南宗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1)宋明理学家好用之禅语,也多得之于《六祖坛经》。至于“悟”字,与求悟的功夫,更是佛教遗给儒家的志趣。佛老“二氏”之第二,即“老”,是道家哲学与宗教的通称。为宋明理学而说,“老”字尤指道教。佛道两教,曾有过对立抗争,也有过调和混同的现象。基本上说,佛求解脱,道求长生;两者对于人生的评价,似是全异。实际上说,道教深受佛教影响,尤其“全真派”的道士,可说是“僧侣化”,专以静坐养气,修炼“内丹”为主。禅宗主“心”,又说“传心”;全真派的道教主“性”,又重“秘传”与“口诀”。〔2)北宋时,“紫阳真人”张伯端(平叔,西元十一世纪人),为道教全真派南宗之祖,自述得诀于异人,撰《悟真篇》以发明内丹之道。并言丹药即在人身,不须炉火炼之,因为“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3)张伯端又在书后添序,简述其意:世人执其有身,而悦生恶死;黄老乃以修生之道,顺其所欲而导之…故《道德》《阴符》之教,盛行于世。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义。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终莫能著其功。〔4〔1)〔宋]宗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大藏经》第2008号,353页。参看久须本文雄《宋代儒学)禅思想研究》(名古屋,日进堂,1980),第一章。〔2】参看孙克宽《宋元道教之发展》(台中,东海大学,1965一1968)二册。〔3】参看《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道藏》第141号,卷一,20页〔4)同上书。参看“后序”卷一,20页乙一21页甲。第一章“王学”的前驱:总论宋明理学5此书成为道教要篇,又多集注释。宋、明理学家亦有阅之。王阳明诗集与语录,都提及《悟真篇》。2.化经学为理学佛老思想的普及,引起儒家的反感。唐时既恢复大一统,又刊行《五经正义》,表示思想亦须统一。可是人心久尚哲理,不易转向训诂注疏之繁。儒家的新任,是化经学为理学。可是,经学如何化成理学?为达到目的,第一步,是确定方向。佛老思想受人欢迎,尤其因为它们对于宇宙之形成,万物之造化,人生之意义,与心性之探讨方面,提出哲理性的解释,而得弥补专重人伦道德的原始儒家之不足。再者,汉唐的儒学,以训诂为主,其研究对象则是具有复杂内容之《易》《书》《诗》《礼》《春秋》诸经。训诂学不得不集中精神于文字之雕凿;而因小失大,忽视经典广义。宋明理学既得展开,首先是以义理之探讨,代替前代的考据学问,并以哲理较深的《论语》《孟子》以及《大学》《中庸》四部小书,加上《易经》的“系辞”,来代替范围广大的五经,作为学习对象。所以理学之产生,可说是汉唐注疏之学的反动。而理学家的目的,是撇开历代的传注,直接探讨四书所载的“孔孟心传”。不过,他们别开新局面的名义,却是恢复儒家的道统,摈弃佛老的异端。唐代的韩愈(昌黎,768一824),首扬正统儒学旗帜,他以发〔1〕参考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十至十四章。冈田武彦《宋明哲学序说》(东京,文言社,1977)6王阳明明“原道”自任,遥承古圣所传之仁与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1宋明理学也称“道学”,就来自韩愈的《原道》。韩愈直溯上古以复《原道》,强调“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因此立“道统”之意: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至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2)韩愈以为儒家的道统,至孟子而中绝,后来又被佛老夺志。他自己不顾流俗,奋然辟佛,认佛来自方外,并非中国先王之教化:“佛有夷狄之一法耳…上古未有也。”佛氏引人出家修行,废弃伦常,“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不事生产,徒为民害。〔韩愈又摈弃专事虚饰的骈文,而提倡朴实无华的古文,以为“载道”之器。这是为理学铺路之功;无怪朱熹说:“《原道》,其言虽不精,然皆实大纲是。”〔4)〔1】《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1809版,台北,新兴,1970).196页。〔2〕同上书,199页。〔3】《论佛骨表》.《韩昌黎全集》卷州九,497一499页。〔4)《朱子语类》卷一百州七,17页甲。···试读结束···...

    2022-05-03

  • 王阳明》诸焕灿编撰;彭庆丰绘|(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王阳明》【作者】诸焕灿编撰;彭庆丰绘【丛书名】余姚四先贤系列【页数】117【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7.11【ISBN号】7-5593-0456-7【价格】22.00【分类】连环画-中国-现代【参考文献】诸焕灿编撰;彭庆丰绘.王阳明.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7.11.《王阳明》内容提要:本书是以连环图画的形式,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他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他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本书着重讲述了他的多方面的成就。以及王阳明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品德。《王阳明》内容试读(1)十五世纪下半叶,在素有“文献名邦”美誉的东南沿海城市一浙东重镇余姚县,诞生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被世人称之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他创立了“阳明学说”,倡导了“思想解放”、“人格独立”,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成为了近五百年来的社会思潮。24Z7堂槐三炒袋(2)王阳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北麓。王阳明降生时,传闻其祖母岑氏梦见天上神仙“瑞云送子”,当地群众即将此楼称之为瑞云楼。(3)幼年时的王阳明才思敏捷,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读书过目不忘,深得祖父王伦的宠爱。成化十七年(1481),他十岁时,其父王华考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并在京师担任官职。···试读结束···...

    2022-05-03

  • 知行合一王阳明》王勉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王勉三著【页数】195【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03【ISBN号】978-7-5699-2887-7【价格】45.00【分类】王守仁(1472~1528)-传记【参考文献】王勉三著.知行合一王阳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03.图书封面:知行合一王阳明》内容提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32页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知行合一王阳明》内容试读导言我们中国有件极可珍贵的宝物,可惜遗失在日本去了,现在愿我们大家,赶快去拿回来,自己享用,不要长此让它留在异国,替异国去发扬文化,扩张国力;而我们失主,不闻不问,还是摆起“天朝大国”的架子,以为本国的宝物很多,遗失了一二个,算不了怎么一回事,那就太可惜,而且是太不对呀!这件宝物,是怎样一件东西呢?它有怎样的价值,可令人珍贵呢?遗失了不拿回来,有怎样的利害呢?想要明了这几个问题,须得请看下面的答案。·001这件宝物,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曾经支配中国思想界,有百余年之久的“王学”!至于要明了“王学”的价值,与其极可珍贵之点,则请先看几位明眼能识宝物的大家,对此宝物的评估:黄梨洲①说:有明学术,…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故无姚江,则古来学脉绝矣!前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导河;后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华胄。…要皆以“王学”为中心。毛大可③说:顺治末年,…赖世祖曰:“守仁之学,有似孟子。”…皇上谕之曰:“守仁之学,过高有之,未尝与圣学有异同也。”大哉王言!盖自是,而姚江绝学,经二圣断①即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有《明夷待录》《明儒学案》等传世。②即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清初经学家、文学家。著有《西河合集》四百余卷。002·知行合一王阳明定,千秋万世,又谁敢有非之者!梁启超说:至于“王学”的大概,…可以说:“王学’是中国儒教、印度佛教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结婚所生的儿子。”…实在说来,明末的一百年内,“王学”支配了全中国,势极伟大;我自己很得力于“王学”,所以极推尊他。好了,即此评估,已可了然“王学”的价值之一斑,不必再去“繁征博引”了。以上是评定“王学”的价值,极可珍贵,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奉行的。至于王阳明的本身,是否也值得研究,我们再看几位大儒,对于阳明本身下的批评怎样:刘蕺山①说:周子其再生之仲尼,明道不让颜子,横渠紫阳亦曾思①即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浙江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故世称蕺山先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的殿军。·003···试读结束···...

    2022-05-0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