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杰弗里·扬PDF版免费下载

    在沃尔特middot艾萨克森绝妙的《史蒂夫middot乔布斯传》中,有一个段落描述了ldquo苹果营销哲学rdquo。这三条清楚简单的要点,是苹果公司1977年正式成立时制订的,到今天仍然适用。乔布斯雇佣了迈克middot马库拉(MikeMarkkula),后者当时33岁,从事营销和金融方面的工作;乔布斯希望他能帮助刚刚起步的苹果公司准备一份商业计划书。乔布斯告诉艾萨克森,ldquo马库拉强调,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并创办一家生命力很强的公司。rdquo艾萨克森写道:马库拉将自己的原则写在了一张纸上,标题为ldquo苹果营销哲学rdquo,其中强调了三点。第一点是共鸣(emathy),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ldquo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rdquo第二点是专注(focu):ldquo为了做好我们决定要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排除所有不重要的机会。rdquo第三点,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点原则,名字令人困惑mdahmdah灌输(imute)。它强调人们会根据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它的判断。ldquo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rdquo他写道。ldquo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但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那么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同样潦草马虎;而如果我们以创新、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脑中了。因此,这三个原则也许可以概括为:(1)比别人更好地了解和服务客户,(2)忘记其他一切,(3)确保自己所做的每件小事有效,时时处处都遵循这三个原则。这是非常简单、明确、有针对性的远见,也许正因为此,苹果公司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遵循着这些原则。艾萨克森写道:ldquo在其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乔布斯比其他任何企业领导者都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渴望,他一直十分关注mdahmdah有时甚至过度关注mdahmdah营销策略、产品形象乃至包装的细节。rdquo链接:htt://a.aidu.com//1Ha7DUzcOUyfyvqcgV0A_FQ...

    2022-04-01 乔布斯苹果公司 乔布斯 苹果公司 市值

  • 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苏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试读:自序:我为何要写这本书苏芩/文通常媒体采访我时,总会有这样的开场白:“作为一个优雅女人,多年来您是怎么持续保持这种状态的?”我赶紧澄清:“不敢当不敢当。我,其实就一资深俗女。”俗,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娱乐圈有个词叫出道,借用一下吧,我算是出道较早的。最早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在最辛苦、压力最大的市场部任职,每天加班、出差、挨上司骂,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当离开了外企,25岁的我成了一家媒体的主编,并主动跟老板申请开拓了大型活动这块媒体业务,一力统筹全流程项目,这在当年也是时尚类媒体活动的先行者了。还记得第一次去给投资人讲解活动策划,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人,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扎一小辫子、背一双肩包,说话都紧张得声儿发抖,那时候的我想不到,三年后,我已经站到了清华EMBA班的讲台上,为现在已经是各商业领域大咖的学员们讲国学课程。26岁时,我写了人生中第一本书《非常品红楼》,从央视到地方卫视,从《人民日报》到各大文化媒体头条,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后来我发起的“新女学”,至今也已成为了我的身份标签之一。现在回过头来看,30岁之前的我,已然过得精彩纷呈。面对经常会被问到的这类问题:“凭什么你可以有这样的成绩?”我可以坦诚作答:是我活得够世俗。我的成长比别人更艰险,我经历过比别人更刺骨的尴尬与摔打,所以今天,我才有底气告诉你,哪些弯路,可以绕开。是的,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有着明确的俗世规则,就看你开窍够不够早。这本《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是我第一本类小说体裁的作品,最初我把它定名为“Belida的笔记”,我觉得自己身上偶尔会闪烁着Belida的影子,而里面很多心得,更像是我十几年来一路摔摔打打的一份“体检报告”。我很喜欢责任编辑写在书封上的那句话:你从来不缺梦想,缺的是应对这个世界的办法!作为一个过来人,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不敢说它适合每一个年轻的你,也可能你会觉得这样费脑子的生活很辛苦,不过,若你十年后回头再看,一定会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欣慰不已。我们都一样,永远要感谢那个年轻时全力以赴去生活的自己!30岁前,我曾经告诉自己:情调,品位,这些灵魂的工程,我留待40岁后去慢慢享用。在此之前,我会用好世俗的规则。我了解俗世的规则,也懂得世俗外的享受,才深切地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得生活,那一切优雅的享用,都会转瞬即逝。美是一种力量,我不欣赏任何软绵绵的优雅,因为我知道:我能驾驭的,才是我真正拥有的。因此,我们都需修炼,在尘世的烟火中,修炼出一颗通透的心。我一直梦想成为这样一种人:可以很俗世,却又似在世俗之外。希望你也可以,如愿活成自己梦想的样子。虽然在此之前,我们要像个俗人一样,活得足够努力。引言假如你被生活“套路”了我,二十四岁,毕业一年半,现在一家电器公司做运营助理。我的老板是个特“鸡汤范儿”的中年大叔,而我的那个顶头上司,年届五十,地中海发型,老板的每一句“鸡汤”他都听得特别认真,点有时甚至会头哈腰状如饮仙酿。有一次开例会,老板忽然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带缺口的圆圈问:“谁能说说这是啥?”员工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有“地中海”能迅速配合并一口气猜了三遍,还都是错的。老板公布答案:“这其实是个未画完的句号。作为领头人,我不会把事情做到十分圆满,就像这个句号,要留个缺口,才能让下属们去填满它。要给大伙儿,尤其是年轻人表现的机会啊!”“地中海”神情激动做恍然大悟状,赶忙带头鼓掌。我抗拒成为这样的老男人。那个腰身玉立、端坐着的姑娘叫艾婷,老板和往常例会一样在煽情加瞎掰,艾婷脸上一直堆着温温雅雅的笑。她亮闪闪的大眼睛却不暴露一点真相。这妞从我一进公司就看准了,追了快仨月,她的反应永远是不拒不迎。那时候的我,辞职的念头转了八百回,唯一挽留我的,是艾婷,只是艾婷。我想:老子不追到手就走,这不就没戏啦!没隔多久,艾婷破天荒地主动找到了我:“中午一起吃饭吧。”“艾……哎!”幸福似乎来得有点突然!此刻,我还完全未预料到艾婷找我吃饭的真实意图。吃到后来我才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地中海”经常利用职务便利索取回扣,有时是现金,有时是代金券,有时也是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有时候会利用发货和收款间隔的时间差,拿货款出去进行私人周转。这一次有二十万的货和款对不上了,老板怒了,要求彻查!“地中海”和艾婷都慌了!我打死都想不到艾婷这样看起来端庄高雅的淑女会是“地中海”的人!我完全被这荒诞的真相击蒙了!我看着眼睛里噙着泪的艾婷结结巴巴地低吼:“你有病啊!那种恶心的糟老头你跟他?!”艾婷辩解:“你别乱想好不好!我跟他只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我也是想趁年轻多挣点钱,我可不是那种女人!”艾婷满眼哀怨地看着我,我还真信了她的话!“你想怎么办吧?”她噙着泪花看着我,近乎撒娇:“这事儿总得有人顶下。我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我在这公司都两年了,今年还刚加了薪,老板的意思准备提我做主管了。”“谁犯的事儿谁顶呗!这本来就该‘地中海’担着啊!”“那怎么可能?!他可是老板的嫡系,老板带着他来的这公司。这事儿现在是闹大了,总需要个顶包的。你以为老板不护着他啊。最后倒霉的还不是我这种没依没靠的。”说至此处,她就仰起脑袋看着我,亮闪闪的大眼睛挠得我心痒痒。我心一横:“你要我做什么吧?”她嫣然一笑:“帮帮我吧。钱很快就回公司账上了,到时候你就说是你经手的业务先挪用了下做资金周转。只要钱能回来,担不了什么责任。反正你才来公司几个月,走了也不可惜。”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哪根筋搭错了,最后竟然答应了她。大概是因为她说:“你放心,这事儿我记着了。以后咱俩还长着哪,我慢慢谢你还不行?”那会儿我错以为自己是职场失意、情场得意。没想到,艾婷这小贱人,过了河就拆桥,等我真的一顿一顿被老板训完,连当月工资都没领到就被逐出公司大门之后,她竟然把我拉黑了!电话、微信,全部拉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板套路深。我跟公司以前的同事打听,得到的消息是:“艾婷呀,跟着‘地中海’一路升职加薪。最近背了个一万多的包,牛得很!”我就这样被出局了!被残酷的现实狠狠踢飞!那天,我在回来的地铁上,不知是因为仇恨还是想壮志,一团无名的火气轰轰地直冲脑门子!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是想报复,后来从和平里一路挤到五棵松,我想明白了,这不是报复。我确实不是个对工作有热情的男人,或许“地中海”和艾婷能找上我,就是看中了我对工作无所谓的这股懒散劲儿,换一个人,没人会配合这种无厘头的游戏。至少在毕业后的这几年里,我并不是个有远大抱负的男人,也从未觉得自己的未来跟成功人士能沾上丁点儿关系。不过,这次被耍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我之所以对上班提不起劲,是因为这些工作都不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而在骨子里,我始终认为人这辈子要是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过不了自己喜欢的日子,这辈子就白活了!这一自我洞见让我茅塞顿开,重获新生。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想至此,一时豪情万丈,浑身充满力量!豪情都是暂时的,生活有时总是一地伤。在家躺了半个月,也没想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胸中的激情正一点点退去,生出了无数沮丧。老爸看不过去了,叹着气丢给我一串钥匙:“以后能吃饱还是要挨饿,全凭你自己折腾吧!”手里这一串是家里小饭馆儿的钥匙,老爸老妈经营了十来年,生意凑合糊口。瞧老爸这是要我接手的意思。他说:“我和你妈也老了,干不动了。这小店给你,你能干点啥就干点啥吧。你老爸也没几个钱,也给你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将来无论发展如何,我也只能送你到这一步了。”我瞅了钥匙半天,忽然灵感迸发,激情又燃了起来:“爸,这店交给我,那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吗?不论做成什么样你都不许管?”一番破土动工改头换面,三个月后,我的“YougZoe”开业了。开业了。没错,我这店是开给年轻人的。我都想好了,长这么大我能真正称得上爱好的,也就两件事,一是自在,另一个就是交朋友。自己开一家专门服务年轻人的西餐厅,既不用仰人鼻息,又能和年轻顾客交朋友,完美。至于这个“YougZoe”该怎么开,边做边摸索吧。我进了一柜子的洋酒搁着,咖啡机也摆上了,还买了一批年轻人喜欢的书装饰门店。开业一个多月,年轻人没来几个,曾经的老顾客倒是不少,他们大多一推门就嚷:“哟,门脸儿变了!你爸呢?来个宫保鸡丁盖饭。”一开始我很抗拒,甚至赶人走,后来在经济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我花大价钱买来的吧椅上和水晶灯下,总有人汗流浃背地吃着盖饭配啤酒。在洋溢着鸡丁熘肝儿味儿的西餐厅里,我满心的落寞。有谁能知道,我的厨房操作间里储满的是洋葱和意面,冰箱里冻着的也是保质保量的牛排原料。而此刻我只能眼睁睁看他们洋葱熘了肝尖儿,牛排炖了土豆,然后打着饱嗝儿跟我说:“小万,你说你没事儿整这花样干吗?以前这家常菜多好!”梦想是鹅肝牛排,现实是啃光吐出的满地鸡骨。现实的残酷如此直接,甚至容不下一点点迂回曲折的温暖。我觉得自己那玄不可测的未来,在这时不时窜出来撂你一小跟头的油烟味里,才刚刚开始。对了,忘了介绍,我是万谦,一个丝毫不具备谦虚美德的小西餐厅老板——如果这里还称得上西餐厅的话。店开到两个月的时候,迎来了第一单最大规模的生意。其实还是熟人,高中同学会开在这了。毕业只不过六年,差距已渐渐拉开。从大学开始创业的敦子如今已身家千万,更多数是辛苦求职但还没熬过试用期的哥们儿姐们儿,我还算混得中等的,虽然没啥盈利,毕竟有了自己的小店,虽然不一定比上班的挣得多,但顶个“老板”头衔毕竟硬气三分。整场聚会,我一边跟着忆往昔聊八卦,一边还暗自担心“这帮家伙不会一会儿喝多了直接拍屁股走人吧?!”虽只入“商门”两个月,已经有了小商人现实的利益观,一面骂了自己一句“俗”,一面观察着他们干杯的频率,时不时还得拦一下“别光喝酒啊,吃点菜,这牛油果沙拉可是我店里的招牌……”我觉得生活把我涮得油滑了,老爸却说:“不错,你小子开始有责任感啦!”责任感是不是意味着人会变得口是心非,我不敢断定,我只知道,自从有了“YougZoe”,我不敢随便撂挑子不干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维持下去。此时,我终于理解了那句话:当你开始厚着脸皮赚钱,你就真正成熟了。“YougZoe”慢慢地有了新成员。珠珠是我姐们儿,论脾气性格,跟之前的我挺像,也是“一言不合就辞职”。听说我自己开店了,说啥也要来“站台”,说在我手底下干活儿起码心情痛快。于是“YougZoe”就用了个还算靓的前台小妹,不爱笑、老爱玩手机,我一天得嘀咕她八遍,直到她烦得直冲我嚷嚷:“万谦你怎么变这样啦?!事儿妈一样!早知道不来投奔你啦!”话虽如此,珠珠却一直驻守前台,并且看手机的时间渐渐缩短了。段一鸣是个奇人。听说他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了一年文案,忽然看到“YougZoe”大门口的招工启事就进来了。我跟他说:“我们店小,不需要文案。”他说:“我知道,我想来跑堂。”我还算克制,珠珠直接来了一句:“你有病啊?!”一鸣说:“谁说文案不能来当跑堂的。我不需要高工资,我爸妈出国前留给我两套房,我一套住着、一套租着,一月租金一万多足够我生活了。我只不过想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状态。我今年夏天的心情,就是跑堂的心情。”我也犹豫了下,不知这家伙能不能干长久。不过话说回来,一个跑堂的干长干短怕什么,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儿随时可以招人啊,难得这哥们儿不在乎工资。我于是照惯例问他:“你会扫地吗?”于是,一鸣就成了“YougZoe”的跑堂小哥儿。还有小愉,以前在大学食堂帮厨,业余爱好却是冲咖啡、做甜点,并且极尽精致。他的工资要价不低,但我尝过他的手艺之后,还是忍痛留下了他。开店,总得有个把实力派吧。就冲他能把咖啡冲得跟星巴克一个味儿,也不能让他走掉。小愉是浙江人,温柔地跟我说了一句:“老板哦,用我你是绝对超值啦!”他说话的时候腰扭得妖娆生姿,眼睛扫过一鸣的时候略带暧昧。我和珠珠一直在猜他是不是同性恋,珠珠诡异地跟一鸣说:“你呀你,你被盯上了!”当你开始厚着脸皮赚钱,你就真正成熟了。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阿萨。他原本是对面餐厅的大厨,那家餐厅主营泰国菜,老板的脾气好比刚出锅的咖喱锅巴鸡,连走起路来都刺啦啦带响。我们成天坐在店里,隔着玻璃看他在店门口训跑堂、骂会计,后来某天,连大厨也被他拎到门口破口大骂。起因大概是阿萨一道咖喱蟹没做出顾客满意的味道,老板训了他几句,阿萨就不干了,梗着脖子争辩:“我的做法确实是地道的泰国味,他要让在里头放干辣椒,这做完还能吃吗?椰汁焗的蟹肉加了干辣椒,得什么味儿啊!不好吃,客人还得埋怨!”老板火蹿上来了:“做错了你还有理啦?!你想干不想干啊?!想干给我闭嘴,进去给客人赔礼道歉!”阿萨拧劲儿上来了,就站那不动。老板几乎要炸了:“你跟我玩儿个性是不是?你以为我求着你啊,满大街的厨子,我少了你照样开饭馆!”阿萨说:“离了这我照样能炒菜!”“你离一个试试!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拨一拨地毕业,你还真以为工作满大街都是啊!离了这仨月俩月,我看你能找得着活儿干?!”“你别瞧不起人,我出了这大门立马就能找着。”这俩杠到激动处,阿萨怒气冲冲拔腿就走出来,抬头看见了正在店门口观战的我。我们俩眼神一碰,这是我第一次跟他打照面,却感觉,我们见面的日子应该还多着呢。阿萨真的到了我店里。我问他:“你做西餐行吗?”他说:“你随便点几样,我给你试试。”海鲜意面酱浓面滑,比萨烤得脆嫩有汁,海鲜饭简直绝了……珠珠吃得腮帮子鼓鼓囊囊:“你那‘野牛’老板把你赶出来可真是亏大了!”珠珠说那泰餐厅老板眼睛一瞪如牛眼。小眼睛厚肩膀的阿萨,并未搭腔。不背后议论前任老板短长,这样的大厨我相当满意。当然,我也为这满意的大厨,付出了相当丰厚的薪水。以至于那阵子总牙疼,仔细想想,哦,其实也是心疼吧。人员齐备,我准备大干一场。不过生意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好做。万事俱备,只欠来宾,不知是不是一到夏天人的胃口变差了,来来往往的人朝店里探探头,一对上你的眼神,又赶紧走开了。我们五个经常在店里发呆,听着珠珠捧着手机追她的偶像剧。直到某一天,店门推开,进来一个女人,迎头问:“西餐?”“对!您想吃点什么?”她扫了一眼菜单:“意面。分量足一点。”阿萨麻溜地钻进厨房。那女人说:“看你店里客人这么少,应该出菜很快吧?”这话听得我很不舒服。我忍忍,再忍忍。我说:“一定尽快。”她瞅了我一眼,眼神儿略显锋利。如果抛却感情色彩,其实她的眼睛还相当漂亮,细长的丹凤式,仔细看会发现,所谓锋利的,是略似一些不服管的“痞气”。可她的年纪,看起来已四十岁了。她头发剪得很短。个头不矮,但瘦。白色针织套头衫宽大到能装下三个她,牛仔短裤我以为不会有四十岁的女人穿,可她依然穿得挺好看。沙拉和意面,她吃得干干净净。我甚感欣慰。结账的时候跟她说话有底气多了。“嗯,没想象中那么难吃。”直到她离开,我都没想过,这个女人会成为“YougZoe”的常客,某种意义上,她改变了“YougZoe”以及我们每个人思维的轨迹。她是Belida,一个好久不见,但值得被纪念的老友。第一章年轻是本钱,但“腹黑”能帮你更值钱!Belida一周会来两次,餐点却很少变过。她食量不小,一餐可以吃光一份尼斯沙拉外加一份海鲜意面,或是芝士焗饭,餐后会再来一杯美式。她光顾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我曾问过她喜欢我这家小店的原因,她直白地说:“便宜,量大。”我的信心因此有点受挫,原本以为味道有了竞争力,没想到让人惦记的还是低廉的劳动价格。她说:“你丧什么气啊?如今的世道,貌似最容易被取代的,其实最难被取代。”后来我才明白她说的是愚鲁。有子难得鲁且直。做生意偶尔也同理。不过,我不敢再这么傻傻地愣闯下去,不研究新菜品、没有技能竞争力,早晚还得混成老爸那样仅可饱腹的小店主。那段时间一闲了,我就拉着阿萨和小愉研究新菜品。小愉以前在大学食堂上班,满脑子橘子炖炸鱼、番茄炒月饼之流的“黑暗菜系”,在他怂恿之下,阿萨竟然真把辣条炒饭和西瓜小牛柳端上了桌,甜点是泡面果冻。我们一人一勺,对着新菜铲一点点,生怕谁尝多会吃大亏。炒饭里,胡萝卜、青豌豆、粉虾仁再配以咸辣条,嚼在嘴里的感觉像个不服管的问题学生来到了优秀班级。西瓜小牛柳水分太多,肉倒是嫩了,嚼劲儿弱了。珠珠尝了一口直皱眉:“黑胡椒撒到西瓜上怎么一股汗味儿啊!”泡面果冻竟成了最小清新的存在,方便面加蜜桃汁的配方尝着也还算和谐。这道甜品后来在菜单上待过一段时间,自始至终点击率不过十,后来也就撤了。开发新菜品的“暗黑实验”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时赶上Belida在,大部分时候她会拒绝我们试吃的邀请,有时候我们诱惑她:“尝一尝呗,反正也免费。”“我只对喜欢的东西付出,金钱或者是胃。”Belida说话、行事的风格,和她的短发一样干净利落。我们喜欢跟她聊天,她也从不拒绝,侃侃而谈。似乎她在每一个寂寂人稀的午后到来,就是为了跟我们插科打诨、胡侃神聊。我们问过她的职业。她没回答。我猜她做过很多种类的工作。她身上有一种复杂的气质,时而落拓,时而狡黠,既会展佳句,也会骂粗话。她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时有一道明显的疤痕,我盯着看久了,她就说:“没见过疤呀?”“打架削的?”“水果刀割的。”“嗐。”我一个不屑的笑,原本以为是个江湖故事,原来不过是件厨房惨案。不过Belida说:“十多年前了,我拿着水果刀对着一女同事,争斗中折叠刀摁在了手指上……”Belida,相识之初,我以为她是个反派人物。第一次听Belida海侃,是她在跟一小伙儿聊天,后来她说那是她新招的助理,最近遇到了些麻烦,追女孩严重受阻。我记得那男孩留着小平头,瘦瘦高高干净利落,却一脸苦相,老实巴交的。Belida一边嚼着意面一边训他:“就你这没出息的样儿,哪个姑娘能看上你啊!你能先把脖子直起来吗?”小伙儿挺挺腰,脸上通红。“吃饭!边吃边跟你说。”我记得那天Belida跟他说了一个“斥力—吸力”原则。我只对喜欢的东西付出,金钱或者是胃。Belida提示追女孩,你必须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知道你在遇到恋爱屏障时会不会挠头:“怎么办,不管我‘死追活追’,她就是不甩我一次。用啥办法能让她对我的态度软化下来呢?”这时你该做的是:先冷他(她)一小段,再回头去追。这帮智囊团成员不见得学过心理学,也不见得能说出这一招式的名堂,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招,很管用。用心理学术语讲,这叫“斥力—吸力”原则。当一个人,面对异性的疯狂追逐时,自信心会膨胀到最高值,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无与伦比地高。如果这时候,对方还是一个劲儿地死追,他(她)就会想:“她(他)这样紧追不放,说明我的魅力不可言喻。看来,我还很有机会遇到比她(他)更好的对象。不急不急,等等看。”你这厢越拼命,给他(她)的斥力越多,会造成对方的心理膨胀感。若此时突然放手,任何消息皆无,他(她)马上就会一阵心慌,进而对自身的价值产生严重怀疑。一段时间后,当他(她)的自信心降至最低值,你再回头来示好,为了让身价保值,他(她)会很容易答应你的一些请求。不少人就是用这种办法追到他们喜欢的对象的。很多女人常常说那个男人对她忽冷忽热,却越发令她放不下。说到底,那个男人就是在不断地挑战她自信心的底线,当一个人的自信心像跷跷板一样忽上忽下时,她的心智会乱成一团,任何风吹草动的暗示,都可能左右她的意志。恋爱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谁懂得使用心理战术。用到社交中,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合作对手十分傲慢强硬,在交涉途中屡屡给你出难题,那么,在你们谈到五六分熟时,冷他一冷,或者可以含糊地告诉他:“不急不急……”原本很急的一方,突然变得不着急,很容易让人乱了阵脚,他们会在心里七猜八猜:他们是不是找到了下家?几天之后,也许他们会主动示意你:“我们的条件其实还可以再商量。”一旦他们这样表示了,那你该准备接招了,如果再拖下去,也许鸭子就真飞了。让他等,但不能等太久。很多事情经过这样小小一发酵,都会有不一样的味道。我要把你晾一晾。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尊心满足的过程。当然,任何人的自尊量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许外界一个细微的变化,便能让“自尊”二字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果你爱一个高傲的人,要适当地冷冷他。如果你想跟一个霸道的人谈合作,要不失时机地晾晾他。对强者,要用挑战。不一样的起伏,才能帮你赢得不一样的胜利!“换了是你,如果一个女孩天天给你发信息打电话,夸你帅、说她爱你。她天天说,直说到一个月的时候,突然不说了,人懒得理你了。那会儿你心里什么感觉?”Belida问他。“嗯,会不舒服。”男孩仍是很腼腆。“是失落!你别小看这种失落感,这好比是挖了一个坑,在她最失落的时候随便一点诱惑都可能引人往下跳。”——这话我听得很不以为然。这种说教几乎让我认定这女人是“暗黑系”的代表。不过男孩还是很乖:“那么,老师,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我试了一直向她介绍我的优点,可人家爱搭不理啊!”“傻!推销优点不管用,你就该推销缺点啊!”哦?向喜欢的人推销自己的缺点?这稀奇古怪的说法,我也忍不住被吸引了。Belida提示想让一个人接受你,不要摆明自己的优点。先把劣势拿出来,也许会事半功倍。你擅长“缺点推销术”吗?这是一个需要每个人推销自己的时代。择业、交友、相亲……每一次都是一场自我推销。虽然每个人都时时要推销自己,但不代表人人都懂得如何推销自己。提到“推销自己”,一般人立马会联想到商场里的促销人员推销新品的场面。“这是最新款的面霜,能让你的每个毛孔都感受到水汪汪的滋润。”“这是新出的曲奇饼,味道好而且健康。”“这是最新型的洗衣机,健康、杀菌还省水。”……发现没有:这些推销,全部都是“优点式”推销。你会说:“推销,不就是要尽力把自己的优点传达给对方吗?”是,但不全是。全优点式的推销,早已过时了。不然我问你:如果我把一件商品说得十全十美,没有任何一点点陋处,这样完美的商品,你信吗?当然不信。但凡商场里,被促销人员说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瑕的商品,销量可能都不是最好的。真正销量好的东西,都是被人拿出缺点来谈事儿的:“这洗衣机挺省水,就是价钱高一点;这款电脑适合家用,就是耗电多一点;这张桌子线条很美,就是占地面积稍大一点。”在被告知“缺点”的同时,顾客脑袋里其实在做选择:是向购买价格妥协,还是向每月的水费妥协?这就是“缺点式营销”的优点:在告知他缺点的同时,其实就是启动了他心中的电子秤,反复比较优缺点,这种比较,就很容易让他把这件商品当成了自己的购买对象。毕竟,一个人对某样商品投入心思越多,选择的概率也就更大。而全优点式营销的缺点则是:只把全部优点告诉给对方,这样购买者只能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相信你的“完美推销”便买,不信便不买。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在外人面前恭维自己的人。自己的好要自卖自夸,自己的不好就等着别人来慢慢发现。实际上,这是极傻的做法。聪明的人,会事先把自己的缺点告知对方,“我这人动作比较慢”“我这人耐性比较差”“我这人脾气不好,经常对身边人大吼大叫”。也许他身上的毛病不止这一两点,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坏习惯比这更甚,但听他亲口说出自己的缺点后,周围人会相信他,至于他身上另外那些更不堪的坏毛病,就因此被大家淡化甚至忽略了。为人处世,要懂得有效地引导他人关注你所指出的自身缺点,因为这些缺点通常是你早有准备的、能应付得来的,说到底,这些东西不会对你产生太负面的影响。先把它指出来,等别人心理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此后,他们给你挑错、找碴的心思,就会少很多。和你说吧,我这个人其实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毕竟,人都无完美一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如果你身上的缺点要等着别人慢慢来发现,那你一定是个失败的社会人。至少每一次的人际战役,你都是无准备地应战。“我可不只是教你泡妞的。有些通性的规律学着点,将来工作中也用得着。就好比你对一堆人说,你们可以做任何事,他们可能会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但你要说,他们不能做什么事,他们可能马上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这也算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思维引导吧。”那小伙儿先吃完自己盘里的食物,被Belida支使去跑腿了。Belida说:“我今天教了你这么多‘干货’。你不得表示表示啊!”那小伙儿慌忙就要打开手机支付宝,Belida哈哈笑着摆摆手:“赶紧走吧!今儿这顿也太便宜你!等追到姑娘请我吃大餐!”小伙出门了,Belida一个人继续看着视频、吃着意面,手机播放的视频中传来熟悉的声音,我从她身后溜达过去,竟然是《樱桃小丸子》!她发现了身边的我:“瞅啥?”“哟,《樱桃小丸子》啊!”我调侃她,“这跟大姐你风格不符!”“我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看《樱桃小丸子》,怎么啦?!只要看着《樱桃小丸子》,我吃什么都特香!尤其是在饭菜质量一般的时候!”这句话倒把我堵回来了。下午到了这会儿,店里就只剩她一位客人,珠珠在柜台后打了个呵欠,一鸣也一脸不耐烦地拿着抹布开始擦桌子,我心想:这女的烦不烦,赶紧吃完走吧!我们还能闭门睡个午觉。她大概也看出我们的心思,可吃面的速度依旧没有提升,低着头对我们说:“想让我快点走人吧?我知道,可我偏不。”她说得有点幸灾乐祸,真有点把我惹急了:“我可没这么说!不过我们店快午休了,也请您用膳的速度稍稍加快点吧!”她抬起头:“我没说不可以赶我走。迎客和逐客本来就是开店所应该先学会的两大技能。不过,你们逐客逐得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也不会让你们舒服的!”别说,她还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头一次知道,赶客人走,还有这么多门道。Belida提示当一个人对你好,好到极致,好到让你浑身不爽……你该明白了,他这是在请你“走开”。热情的逐客法不少人都知道这样一家饭馆,服务特色仅仅两个字:热情。顾客上门,服务人员全以“孙辈”姿态上前招呼,掸灰,擦鞋,各种零食捧到手边恭奉……一顿饭吃下来,足足能让最年轻的顾客也体验一把当“长辈”的滋味。每当送宾女孩喊完“欢迎下次光临”,也偶有如我一般的人,不愿再次光临,这饭吃的,太有压力。由此,我想到了曾看过的一则小故事:同一条街上的两家澡堂,原本竞争激烈,生意越做得久,老板追求利润的心思越盛。澡堂开到一定年份,两家老板都在琢磨省钱的办法。当然,对澡堂而言,唯一省钱的办法就是,让客人洗快一点,省水,省位。于是,第一位老板故意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把水降温,受不了冷的客人,虽然不悦,但也只好匆匆穿衣离去,水是省了,但客人日稀,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第二位老板也用了跟他相似的办法,结果客人们也是匆匆穿衣离开,但每个人都乐呵呵的,日日客多到爆满。第一位老板纳闷,问其缘由,第二位老板神秘一笑:“我也用了水温调节法,只是,你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降温,而我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给水加温,受不了热的人当然要赶紧洗完离开。但你的冷水凉了人心,我的烫水却暖了人心。”热情也是另一种逐客法。希望你尽快办完该办的事,赶紧离去。每个人出门,总是怕遇到冷漠难缠的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人免不了本能的冷漠,但,人人又都明白一个道理:一张冷脸对人,会得罪人。所以,聪明的中国人,总能时时发明出奇特的拒绝法,能让对方不明就里地被拒绝,同时还挑不出你的错。比如,热情、过分的热情,就是另外的一种拒绝。人心如此,第一次见面的人,因为生疏,很难做到绝对的热情,如果是百分百的热情,八成是为了掩藏他心底的冷淡。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某种表情若是持续十秒以上,八成都是假的,一个怕被别人看穿的人,会刻意做出与内心相反的举动。如果,一个人对你太好,像春风拂面,像烫人的滚水,好到让你感到拘束难安,大概,他不是真的喜欢你。聪明的话,办完该办的事,赶紧溜之大吉吧。吃完最后一口沙拉,Belida放下餐钱,转身走了。我们几个在屋里有点发蒙,后来我说:“这姐姐有点意思哈。”谁也未曾料到,Belida几天后竟然又来了,餐点还是和上次一样,时间也是在人少的午后。我把柠檬水端到她桌前:“欢迎姐姐啊,上次不说我们这儿饭菜一般嘛。”“是啊,难得是人少,看动画片不会觉得人声嘈杂。”这张嘴,显然让人喜欢不起来啊!她能看出我的不高兴:“不爱听啊?现如今像我这么直言不讳的人太少了,你上哪儿找我这种只说真话的客人去!”我忍了忍:“大姐,你结婚了吗?”“婚啊?我结过啊。”“哦,那就是现在没在婚里的意思呗。”“你什么意思?”“我就说嘛,大姐你说话这么毒,不是剩女就失婚!”“剩女、失婚女怎么了?!你一小屁孩儿懂什么呀!”“你上次不是说,‘你不让我舒服,我也不会让你舒服的’。一个道理。”我故意跟她抬杠。“哦,这样啊。嘿,你别说,我以前总以为是我对他们没兴趣了呢,看来没准儿他们也早憋着想跟我分了呢。有时候感情是这样,决定分手了,但还没有想好理由,你一冷淡一不满,正好给了人借口,借题发挥。结果搞得我还在懊悔以为是自己年轻任性、没好好珍惜呢!”她大口把水喝光,“你一小屁孩儿还有点意思哈!”“谁是小屁孩儿啊!我是这儿的老板!”“哦。”她点头,然后看着我哈哈笑了。再然后我也笑了。Belida是个自来熟的人,虽然才第二回光顾,跟我们几个打起招呼、逗起闷子就已经像老相识了。奇怪,她明明比我们年长很多,但聊起来丝毫也没有距离感。她跟我们说:“我不认为‘毒舌’是一种美德,但我同样也认为,从来只会友善的人,也不一定真诚!”嗯,这姐姐的风格,显然万年也当不了“白莲花”。Belida提示对你客气的人,可能不会帮你!在谈业务的时候也如此,很多新人有这样的疑惑:“一场会谈下来,明明我感觉不错,以为是稳操胜券,可为什么事实却正好相反?对方明明对我很和善有礼,桩桩件件都答应得干脆利落,可为何真到了签约时就全盘推倒说‘拒绝’了呢?”这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对方“拒绝”的真意。拒绝一个人有很多种方式。不是只有说“NO”,才代表着他不赞同你,当端坐在你对面的他,不假思索地频频说“YES”,这也可能是一种拒绝了。这就是人的心理。尤其是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深谙社交礼仪的人张口连连说“NO”,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于是,他们常常用表面的谦虚和善来掩藏内心的不赞同,这也是人本能的一种防卫手段。所以,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就该对他格外客气,特别客气,极端客气,客气到令他深感不自在。于是,他就能明白:哦,原来,他不喜欢我。千万不要被对方友善的态度蒙住了眼。一个人对你越客气,那说明你的话根本没有进入他的脑子。这场约会结束后,不必抱太大的希望。你会问:“如何才能看出对方接受了我?”如果听着你的话,他半天若有所思无所应答,似在踌躇。那么,你的话是进到了他脑子里的。如果面对你的笑,他开始解除戒备跟你开玩笑。那么,在心理上他已经接受了你。如果约会进行到结束,他大大方方地跟你聊些个人私事。那么,你这次合作十有八九要成了。这就是人心的规律。那天我们问她:“为啥那么喜欢看小丸子?”“她属于太阳系、‘暗黑星球’的成员嘛!”“啥?”“你们不觉得小丸子身上有着浓厚的‘暗黑气质’吗?还是你们‘90后’都不看《樱桃小丸子》了。”“看倒是看,就没看出来你说的那种。”“比如她爱撒谎啊,爱搞阴谋小诡计啊,还爱装可怜博同情啊……属于可爱风的‘暗黑’嘛!”“你这么喜欢暗黑啊?”“自古纯情无人问,总是套路得人心嘛!”“长岁数就是可怕,饭吃下去全变成狡猾了!”“全变成智商了好不好!”Belida说,“聪明和狡猾,区别不在智力上,而在道德上!”“嗬,姐姐出口成章啊!”“好好读书!这是马克·吐温说的。”那些无聊的午后,我们就是在跟Belida斗贫中度过的。Belida是个挺有意思的女人,你开她玩笑她也不生气,还会一脸坏笑地反击你。但有时候她也会忽然正经,教我们一些老师和家长绝不会教我们的东西。比如,她教我们“撒谎”。Belida提示身为男人,必须要会撒谎!恰到好处的撒谎,既可避免冲突,还能增进情谊。善意的谎言可是男人一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不过,谎言也是有体系的,独立的谎言成不了大气候。”我们一致认为:自从认识了Belida,我们在学“坏”的路上越走越远了……撒谎的技巧首先声明,我并不提倡撒谎,甚至非常讨厌撒谎的人,毕竟诚实才是人的立身之本。但生活的诡谲之处就在于,如果你不论何时何地都全然诚实,反倒不美,中国有句古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所谓善意的谎言,就是让一个无法承受现实的人,暂时不知道真相,给他/她一个缓冲情绪的理由。这个理由很重要。说谎会不会遭人白眼,要看你的理由能不能令人听得舒服。人说痛恨谎言,是因为谎言代表了欺骗、不诚实。但在某些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恰当“撒谎”的。来看看谎言的细节。谎话,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讲若干次。当然,一个一个的谎言讲出来后,接收者未必买账,但凡成年人,对谎言都是有一定免疫力的。聪明和狡猾,区别不在智力上,而在道德上。举个例子。某天,办公室里的小柳儿请你下班后顺便从你家附近的商场里帮她捎瓶橄榄霜。可偏偏那天你因为匆匆赶回家迎接出差归来的老公给忘掉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但那又是小柳儿千叮万嘱交代的事情,你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又担心小柳儿心里不高兴,于是第二天上班时就跟她扯谎说:“真不巧,我们家附近那家商场这个月一直在搞促销,什么东西都疯抢,就昨天你让我带的橄榄霜,已经卖光了,我这几天有空就帮你留意着,如果上货了,就帮你捎一瓶。”或许小柳儿会说:“卖光就卖光吧,算了。”但是她心里未必会相信真的这么巧。这次撒谎之后,你要下班后抽空再去商场买一瓶橄榄霜带给她,作为补救措施。当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和小柳儿说实话,告诉她忘记买橄榄霜的原因,她也会理解的。而我们一开始撒谎是为了给小柳儿和自己的情绪多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双方不至于一下子那么尴尬。但是这种手法就像女人的应急面膜,紧要关头贴上一张,可能会帮你摆脱尴尬,若是不加节制,“撒谎精”的恶名,你是背定了!从今天起,每个人都该好好研究下“谎言”的命题。听到这儿,我叹了口气:“我要早认识你,可能也就在原先的公司愉快地苟活下去了……”“什么意思?被陷害过?”“各种!”“理解。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当时公司里有个女同事特别奸,我跟她一个项目小组,只要她做砸了的一概推我身上,我做得好的也会被她抢功。那会儿我脸皮薄,不敢当着上司的面争辩,她就得寸进尺。有一次气急了吵起来,我就把手边的水果刀攥起来了。后来我也只能离开公司了。”她把手指窝到眼前,似乎在很仔细地看那道疤,半晌她说:“其实后来我想想,自己真是傻。”Belida说起自己当年的事,时间过了那么久,语气里竟还留有一些情绪:“光会‘撒谎’还不行,还要了解人性。除了实力和运气,也得要点‘阴谋诡计’!”这话她说得很用力,听得出有泄愤的成分在里面。我们都笑了,虽然对她的了解不多,但也感觉得到,这位大姐,不是能耍出阴谋诡计的人。我说:“大姐就你这演技,‘腹黑女王’的戏不适合你啊。你啊,还是看看《樱桃小丸子》得了。”“樱桃小丸子怎么了?!樱桃小丸子装可怜博同情这招可是很多人都用过的,且屡试不爽。当然,这招‘绿色无公害’,试试也无妨的。”Belida提示交换隐私,是获得友谊的捷径之一。如何用隐私打动人很多女人都擅长“诉苦博同情”的招数。只要跟对方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可能立刻就能换回别人的好感。哪怕之前这个人对你存有的全是敌意、歹意、恶意。说出了你的苦恼,似乎,从此你们就结成了同一阵营。这种办法是对的,但并不单单是因为人“同情弱者”的心理,也是因为很多人都有“窥私癖”。很少有人不对他人的隐私感兴趣,即便嘴上说“不关心”,心里也会蠢蠢欲动地想要看上一眼。当你对一个人透漏出一点点个人隐私,可能会吸引他的关注,同时,也许等于把他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得到了别人的隐私,便有义务做他的朋友,否则,便是无恩无义。交换了隐私,可能更容易获得友谊。生活中,总有些老谋深算之人,善用此类手腕。似乎只是一句无意间说漏了嘴的秘事,说漏之后,又马上显出紧张的神色:“拜托拜托,千万别说出去啊!”对这样的人,对刚才他说漏的这句话,确实没有可传播的价值,但凡能漏出来让你听得到的话,都是事先想好了的无关痛痒的闲语,故意装紧张,不过是为了博取你的好感、你的心。你可以不用学他们用尽那些手段,但照样可以用“隐私”的方式去征服对方。不论世界怎么变,人永远只对“人”最感兴趣。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那就试着跟他聊聊你自己吧,聊聊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些琐事,你说得有趣,便能慢慢软化他的心。至于要紧的隐私事,还是不要轻易出口的好。对那些摸不准底细的朋友,“显得”真实即可,过分的真实,还是会害你前程的!我说:“那Belida姐姐准备跟我们交换什么隐私呀?”“得了吧,我可没想跟你们小屁孩交朋友。”临走时,她伸伸头看看角落里的一鸣:“喂,哥们儿,你写一下午了,写什么呢?”我们店里的跑堂小哥一鸣是个挺内秀的男孩,桌子擦得足够干净、对待客人的态度也够谦卑和善,但他的梦想却是当一名战地记者。他有记录的习惯,于是每每我们在胡侃瞎扯的时候,他就坐在空桌子上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画着些什么。一鸣脸有点红了,他说我没写什么,就是平时有个习惯把一些见闻随手记下来。Belida说:“这男孩挺棒呀!够勤快的!——嗯,没错儿。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第二章走过千山万水,我终会留在“有趣的你”身边到了八月,生意依旧不好,除了Belida,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客人,晚上来喝夜啤酒的客人亦寥寥。我看着大口吃着沙拉的Belida,心里犯嘀咕:她不是说量大价低也是竞争力吗?怎么世上那么多犯傻的人不贪便宜呢?到了Belida的咖啡时间,我亲自给她端过去的:“你说我这店里是该主推酒水还是西餐?”Belida端起杯抿了一口:“我这人话可多,这一杯不够啊!”“再给你煮上,咖啡管够,保你喝到下个月都不想睡觉!”Belida抬抬眉,嘴角一挑笑出来:“嘿,小子!记住,你们既不是卖酒的也不是卖饭的!你们贩卖的,是陪伴。”我一脸的懵懂,陪伴这个词过于静态,对我这年纪的人而言,还略显遥远。跟一个中年女顾客在西餐店里谈论“陪伴”,我脑袋里甚至有了些不太好的联想。她一句话刹住我的联想:“你以为大家来餐厅吃饭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吗?能填饱肚子的餐厅有太多,如果你的定位就只是帮客人填饱肚子,那对手可就太多了。比你好吃、比你实惠的馆子不计其数,为什么要选择你?必得是你这里有让人待着舒服的原因。”我这么有趣,快来和我交往吧。我问她:“怎么才能让客人觉得我们是个好的陪伴者?”“先学会一个原则吧:你必须是个有趣的人。——是的,我从不跟无趣的人浪费时间,哪怕他有钱有长相。”我至今记得她那句话:“末流的商人贩卖物品,一流的商人贩卖服务,而超一流的商人贩卖的是情感。”是的,那天Belida说:“人生而孤独,在世间行走,都是在寻找陪伴。或长或短。”这一天下午没什么客人,干脆门一关,前台的珠珠、跑堂的一鸣放下手里的手机,聚拢过来,后厨的活儿也停下来了。我们围着Belida坐了一圈,五个“生瓜蛋子”仰着脖子活像五只等着妈妈喂奶的小羊,Belida一通神侃,最后得出一结论:“你们啊,都太没劲了!说话都没点风格,谁能记住你们啊!”Belida说:“那些备受爱戴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只字片语便能让他成为万绿丛中的那点红。一句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口头禅,是你从庸庸碌碌的人堆里跳脱出来的第一步!别跟我说你从小没养成什么有趣的口头禅。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定,一点也不晚。”建立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有了它,你便是万绿丛中的那点红,没有它,你便仍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绿。比如当年很多粉丝迷恋的周星驰,每当他在大银幕上说“我有事,走先”,观众席上总能爆发出嘻嘻哈哈的欢笑。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做了些微调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喜欢说倒装句的周星驰。在生活中语言天才并不少,曾经接触过一个南方女孩子,按当地的语言风俗,她喜欢倒装句。“你觉睡了没?”“你饭吃了没?”“你试考完没?”这种语言方式在她的家乡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一来到北方城市,就格外显得另类有趣,提起她,大家总是呵呵笑“哦,那个说话颠倒的女孩子”。另一个女孩子跟她不同,说任何一句话都要把主谓宾全部加满。她说话,总比别人多若干字。“我今天上班路上买了一份杂志。”换成其他人,可能会简化成“路上买了杂志”。“你可不可以帮我打杯水?”换成其他人,只会说“帮我打杯水?”“这份文件是主任专门交代我做的。”换成其他人,会说“这是主任要的。”乍看之下,你会觉得她很死板、很啰唆,但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记住了她和她一板一眼的说话方式,这也算是一种成功。我们都不是演员,没那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不是人人都情商高到能时时迸发有趣的生活创意,所以,说话就成了通往“有趣”的捷径。或许年轻的你会觉得这是在耍心机,连口头禅都要尽力去伪装。只接受自己喜欢的,那是性情,接受不喜欢的,才叫社会。这世上有时候只有圆滑,没有圆满。高才者或许可以适当任性,如果你才高不及八斗,学识不够五车,那么还是努力学习吧。白水再健康、再环保,人们还是抵不过咖啡、红酒、可乐的诱惑,因为,做人也需要“味道好”。世上能人太多,如何能让自己从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至少得先让人记住你吧。也不必把这想得太难,也许仅仅是一句专属的口头禅,就能让你在他人的印象中加分不少。至于如何给自己设计一套与众不同的语言体系……聪明的你,值得好好想想……听到这儿,我们若有所悟。又觉得她并非单纯在说做生意的事。Belida说:“我不是商人,没法教你们生意该怎么做。我是觉得,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做好,做什么事都能成。”“可是这跟有趣又有什么关系?你说的这个记性好坏的事,没看出这样的人就一定多有趣啊?”“你以为有趣就只是会逗乐子啊?作为社会人,真正的有趣,是好相处的性格,是具备一种让别人乐意与你交往的能力。”Belida提示有些人,相处越久你越爱他。这种时间深处的依恋,与一个人自身的丰富趣味有关。也不是所有漫长的时间都会让感情和感觉变得粗糙,如果是一个有丰沛情感和趣味的人,总会给人过目难忘的惊喜。你会说话吗?别觉得这样的问题很蠢。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说得好话。如果你的话题永远围绕在不恰当的地方。作为一个想要征服社会、获得全民肯定的人,要尽可能地避免谈论两类事情:自己和钱。谈话主题永远围绕着“自己”的人太过主观、自我,周围人听在耳朵里,觉得你是在出风头,炫耀自己。爱谈钱是中国人的通病,但话题过多地围绕在钱、物质上面,会给人留下功利的印象,从而对你竖起心理防护栏。具体例子来讲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随便听一耳朵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谈话的主题都是紧紧固定在“我”身上。两个女孩子会这样谈话:“我上周刚刚去的香港购物。”“我最讨厌这种苹果饼。”“我很喜欢新出的那款彩妆。”“我一点也不喜欢新买的那条裙子。”……姐俩儿谈得热闹,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把这些话逐句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十分荒谬。一对一答间几乎不带有任何逻辑关系。她们不是在谈话,而是都在自讲自话,充其量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听众。虽然,对面的那个听众也仅仅是跟她抱有同样目的的人。记住女人之交的不变定律:女人之间的友谊基本都是靠倾诉来维系的。一旦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友谊,可能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很多女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不希望把世界的主角让给他人来做。但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至少,你该懂得不要总是跟别人抢戏。总是把自己定位为谈话的主角,那是一种“戏霸”的表现。再就是谈钱。不少人有关心物价的喜好。“你这件衣服多少钱?”“这顿饭要花多少钱?”“你们上次旅行一共用了多少钱?”好啦好啦,不要再说了!这么关心moey,到底是有多缺钱啊你?!我需要倾诉……在某些人眼里,挣钱是人生观,花钱是价值观,谈钱则是社会观。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切对于钱财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令人反感的贪婪气味!可笑的是,有些还不够成熟的“青瓜蛋子”刚刚进入社会,为了佯装老练,偏要口口声声“世故”不离口!别扯了!在“人精”遍地的世道,这青涩的伎俩简直让人笑喷。还是那句话:钱是你获得自由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用来装酷的利器——尤其是在与人交谈时。说到这儿,你再想想看:自己真的会说话吗?Belida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心理暗示语的概念:“要知道人的心理共性:只能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不愿意记住的东西会选择视而不见。遵循这样的规律,心理学家专门制定了两套受人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词语列表。”受欢迎的词语比如:爱、幸福、快乐、舒服、金钱、安全、新鲜、容易、利益、值得、信赖、价值、保证、发现、真实、健康、漂亮、优雅、活泼……不受欢迎的词语比如:悲伤、困难、成本、辛苦、损害、死亡、破坏、合约、签名、担忧、出售、购买、责任、义务、失败、压力、价格、错误、交易……从这两组词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轻松、愉悦、能够瞬间感受到天降好运的任何事物,大家都是愿意相信和记住的,所以那么多骗子用低劣的骗术行骗,却屡屡有人上当,皆是因为打中了人心对好运气的需求点;而对那些刻板的带有压力和规范性的东西,大家本能上是排斥的,活着已经很累,谁都希望在压力的世界中,能够有机会不去想“压力”这回事。举个例子来说吧,同样说一个人不会说话,用消极词语来表达是这样的:“这人说话尖酸刻薄!”“尖酸刻薄”作为一个标准的消极词语,会立刻在对方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怒从心头起!可换一种积极词语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这样的:“这人说话不够委婉,你还可以更有亲和力一些。”“委婉”“亲和力”都属积极词语,虽然加上了否定前缀,但攻击力度并不强,对方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在社交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正面积极的信息,当你想去说服一个人接纳你、赞同你,就该学着用积极的方式去感染他。话语中要尽力避免让对方产生压迫的词语,要在轻松的聊天状态中,渐渐接近他的内心。即便是两公司的业务代表谈判,也不要一张口便是合约、责任、出货成本、交易价格,这很容易造成对方浓厚的压迫感,压迫感一来,往往会挑起人的逆反心,逆反心一来,这场公关战役就变得复杂化了。说话办事多些积极的温度,世界会变得简单许多。Belida提示通常人们会把语言按照国家语种、民族方言来划分。其实语言也可以用性别来划分,可分为“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男性语言直白理性,说话讲究掷地有声,男人讲话注重真实、可靠、还原真相。女性语言相对婉转感性,带有主观性。女人说出的话,大多是已被她大脑加工过的二手信息。说实话,这么大的知识量一下子灌输进来,一时间是有点不知所措。我推推一鸣:“你记住没,下次‘接客’注意点儿。”小愉、阿萨坏坏地笑起来。坦白说,这样的提点此前从没有过,即便有人这样提醒也会被我们嗤之以鼻。在某些“90后”的心目中,如果说话还要这样谨慎小心,那几乎可以被迅速断定为城府很深了。可上了几年班、开了几月店,被现实狠狠踹了几脚,发现有些套路不学还真不行。我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做一个真诚与套路并存的人。现在我们几个,真诚都有,套路尚欠。”Belida提示人生有时是需要套路的,没有人可以直视毫无掩饰的人心。Belida说:“别一脸下定决心就此堕落的样子。套路有时候是装扮得更真诚的事实。如此现实的社会,人往往仍凭借着感性的好恶去选择伙伴。或者说,这是一种本能。人不论进化到什么程度,在选择人际伙伴时,还是会更多地依靠本能。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征服他人的本能!”因为Belida的点拨,我店里从面点师到前台小妹,都知道了:让一个人喜欢上你,仅需半分钟就够了!说话办事多些积极的温度,世界会变得简单许多。半分钟定胜负有些自命不凡的人会说:让别人喜欢上我,是分分钟的事。分分钟,太长了吧?从心理层面讲,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只是半分钟的事。初次见面,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三十秒,能不能征服一个人,就看这见面半分钟。很多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然如此,初次见面,必须讲究技巧。技巧是什么呢?用六个字来概括吧: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地去赴约,那么初次见面,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别太多,五分钟足矣。早到太多显得猴儿急,反而招人轻视,五分钟的提前显得重视,却又不掉价。通常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一般人都不会讨厌。早到,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给他最初步的一点点心理压力:“他比我先到,他比我重视,所以我有点不好意思。”事实证明,为了弥补自己的一点点愧疚感,接下来你的要求,他会更容易答应。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belinda贝琳达 belinda贝儿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少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好父母就是好老师试读:前言一位教育家曾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羡慕那些培养出了有成就的孩子的父母,一边慨叹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不争气。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在教育中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哪些教育方法。妈妈们心目中“最牛的母亲”尹建莉的女儿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也是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尹建莉女士的一位老同学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相信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糖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少穿,但怎么越来越难管?我们还要自问,我们是在养活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否一直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层面上止步不前?我们是否只顾担心孩子玩水弄湿了衣服会感冒,却不曾关注孩子戏水获得的快乐只怕孩子摔倒、磕碰而一路呵护、万般叮咛,却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只顾对孩子的成绩指手画脚,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世界上所有的工作中,最难做的工作是为人父母,但这也是最伟大的工作。因为你将借此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和命运。当然,没有天生的好父母,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只有自身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以最好的状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装上成长的发动机。那么,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又该向谁学习?当然是那些教出了优秀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经验也许无法照搬,但至少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本书中,我们认真选取了近百位名人的成长故事或其育子经历,如默多克、海明威、林肯、宋氏三姐妹、洛克菲勒、富兰克林等,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本书通过这些激励人心而又令人深思的名人成长故事,从爱的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能力教育等8个方面,生动介绍了父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坚韧、能力完善的人,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这绝不是痴心妄想,只要家长付出努力,孩子的人生就会打下更好的基础。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年轻的父母们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最终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恒、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震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全书由李少聪统撰定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第一章爱的教育1.默多克之母:“不近人情”的教育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要拿起锹铲、剪刀、喷壶,还要准备巴黎绿(一种杀虫剂)。——马卡连柯鲁伯特·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传媒大亨,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曾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为人很有主见,在对儿子默多克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划。为了不让默多克养成大多数富家子弟任性和娇气的习气,也为了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依赖的心理,母亲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并且让他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都要一个人住在里面。于是,每天太阳下山后,母亲都会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开始时,小默多克非常不习惯,对于母亲的这一要求毫不理解,每次都会大喊大叫哭闹不止。但这对于意志坚定的母亲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母亲只是板着脸把小默多克拒之门外,毫无办法的小默多克只好接受这个小木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到后来每天不用催促,自己就会主动走进小木屋,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时不时就会飞进来的萤火虫。开始时,心疼儿子的父亲曾想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但是默多克的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性格锻炼,咱们的儿子不仅仅要适应黑暗的环境,他还要适应独处,学会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这样会让他变得更勇敢、自立自强,不会依赖别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溺爱默多克只会害了他,他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差,如果不是这样,他将很难面对未来环境的变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好好生存下去。”就这样,默多克一个人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在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又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父亲再次反对无效,伊丽莎白的想法是,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品质。这对他将来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到了学校的默多克由于从小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他开始积极地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为他后来的媒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默多克取得成功后,谈及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非常中肯地说道:“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写给父母的话一位教育家曾说:“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是对孩子的侮辱。”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像一棵幼小的树苗,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养料和水分,还要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修剪,剔除多余和无用的枝蔓,如此这棵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呢?(1)坚持原则,不轻易向孩子妥协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大学教授曾出了本书,名为《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其中写到了美国人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今天带孩子去超市,只能花10美元,超过10美元绝对不能花或者带孩子与朋友聚餐之前告诉孩子,到那儿以后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吃什么,不许乱要东西,你要是表现得不礼貌,爸爸或妈妈就要把你送回家。但坚持原则,并不那么容易,孩子常常会使用各种方式迫使父母妥协,例如大哭,在众人面前坐在地上耍赖等。如果你因为觉得丢脸而向孩子妥协,那么下一次,孩子就会故技重施。所以,对父母来说,最难的是说到做到,绝不随便改主意。(2)严格管教,不要不教而诛不教而诛就是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痛斥一顿。虽然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父母应在孩子犯错后保持理智,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孩子因为没考好,私自虚报了分数。父母先别急着发火、夸大孩子说谎的事实,而应该耐心分析、寻找原因。如果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害怕父母的责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在批评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该进行自我反省。(3)严格应有分寸、有尺度父母不能随心所欲地苛求孩子,应从实际出发,提出的目标应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成了苛责,这种严格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4)严格应与尊重相结合孩子出现缺点、过失和错误,当然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不能用打骂的方法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批评训斥,特别不要当外人的面训斥、惩戒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压服。即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毛病,父母也不应对孩子表现出歧视、嘲讽的口吻,那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上进心,导致其破罐破摔。2.李嘉诚教子:做“狠心”的爸爸“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教育孩子要“忍心”,这样孩子们才能自立而成才。——李嘉诚李家兄弟小时候在香港的一所顶级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富家子弟,娇生惯养,每天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却让两个孩子每天挤电车上下学。这让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有一次兄弟俩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笑着解释说:“在电车或者巴士上,你们才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嘉诚给孩子的零花钱极少,以至于让两个孩子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不过这也让两个孩子懂得了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勤俭节约才是自己应有的品质。在李嘉诚的教育下,两个儿子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做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兄弟俩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而李嘉诚也并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做球童有什么丢人的,反而觉得很高兴,他时常说:“如果孩子能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二十个我也能安排下,但是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吧。”结果,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做投资银行。让李嘉诚欣慰的是,他们竟然把公司和银行都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写给父母的话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去乡下体验生活,一位学生的父亲怕孩子受不了,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位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番话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害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有大小、阔狭之分。那种唯恐对孩子管得不细、捆得不牢的爱是渺小、狭隘的爱而主动让孩子多吃苦、多历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生存能力的爱,才是宏大、广阔的爱。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应该主动让孩子学会吃苦。(1)吃苦教育从小开始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等大了,孩子自然会知道什么是苦。有专家指出,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和年龄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如果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灌输不怕苦的思想,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整理东西的能力。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2)把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吃苦教育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吃苦的味道。”这种吃苦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吃苦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例如,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劳。(3)吃苦不等于“受虐”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受虐”。一些家长知道了吃苦的好处,就“逼”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吃苦”夏令营,而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父母的逼迫,会让孩子意识到吃苦是父母给自己的一种惩罚,心里会强化这种“负意识”。孩子的忍耐力因此降到最低,这等于还没出征就失败了。吃苦教育,“虎妈”、“狼爸”、“鹰爸”的方式不足学。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能搞强迫命令。3.海明威之父:放开孩子的手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陈鹤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父亲既是一位杰出的乡村医生,又是一个热爱自然界的人,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那时,他们居住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橡树园镇,父亲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影响。老海明威经常和儿子一起钓鱼和打猎。有时候,也带着他去出诊,他们一起穿越茂密的森林,蹚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眼前的一切对小海明威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使得他大开眼界,也让他迷恋上了美丽的大自然。而经过长途跋涉,小海明威的体力和意志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于是,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都会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渐渐地,小海明威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之后,老海明威觉得这种依赖对儿子成长不利,就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再一次缠着父亲带他外出的时候,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小海明威不理解,就问父亲:“是我做错了什么吗?”父亲扶着他的肩膀,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他给了小海明威一根鱼竿,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小海明威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小海明威长大些,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小海明威很快就迷恋并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海明威由此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也伴随了他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在父亲的信任和鼓励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帮助下,海明威创作出多部杰出的作品。写给父母的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在旁边保护着,舍不得放手,生怕他摔倒。其实,孩子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帮助孩子进餐、如厕、收拾玩具,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这种太过仔细的呵护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满足他尝试、冒险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孩子从3岁开始,自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父母不要担心他们会把事情搞砸而不允许他去做,而应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允许孩子自己洗小手帕,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护着,同时教他方法,让他多练习,自然就能学会了。(2)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父母可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3)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4)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奋战。其实,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失败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所以,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4.马克·吐温:对孩子适当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孙云晓马克·吐温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马克·吐温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严厉训斥女儿,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家庭中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但是在孩子有了过失时,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他会让孩子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与众不同,但是却非常奏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们到农庄度假。一家人都非常向往着能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缓缓地向郊外行驶,一路上欢声笑语,还可以饱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因此,马克·吐温和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出了一点小差错,大女儿苏西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动手把妹妹打得哇哇大哭,这在马克·吐温的家里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事后,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但是惩罚的方式可以让女儿自己提出来,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犹豫了很久,苏西终于下了决心以不坐干草车为惩罚,她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苏西在以后的日子里果然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且对妹妹非常呵护。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即使在26年后的今天。”写给父母的话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没有惩罚,吃再多的堑,也不能长智。一提到惩罚,很多父母往往联想到打骂等体罚手段,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心灵伤害和人格歧视。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适当的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但惩罚远远不是打几下屁股那么简单,惩罚是一门艺术。教育专家指出,惩罚需要有技巧地实施。(1)惩罚要以尊重为前提,不可伤害孩子的尊严在日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虽然很严厉,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以防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孩子,就不要当众惩罚。特别要依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对孩子给予适当惩罚,对于敏感的孩子不能惩罚得过于严厉。(2)惩罚应及时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惩罚。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孩子的思维简单,忘得也快,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情加起来一起惩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要在适宜的时间惩罚不宜在饭前、饭后训斥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情绪。(4)一次只说一件事惩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之前的事儿再翻出来。(5)讲清楚理由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他,他错在哪里。(6)不要说气话,比如说一些“你气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该生你”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7)不要太频繁该惩罚就惩罚,但次数不可过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育不可一味赏识也不能一味惩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爱。5.爱子有道,深切关心——梁启超的教子艺术没有人会像现在这个孩子那样爱我们。要我们陪,跟我们一起吃,一起睡,等等。如果不是爱,儿童还会因为什么,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蒙特梭利梁启超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他在给儿女讲做人的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儿女们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看什么课外书,如何保养身体,如何培养业余爱好,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劳逸结合等,他都会一一指导,详细叮嘱。比如,二女儿梁思庄在加拿大留学时想家,他先是认真开导,之后又费尽心思,亲手裱糊了一个他写的条幅,取名“千里一笑”,赠给思庄。思庄在加拿大时,开始英语很差,有一次考试排到了十几名,心情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即致信好言劝慰,鼓励女儿不要灰心,要奋发图强。后来梁思庄为尽快入大学着急,梁启超立即致信开导说:“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爷,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你若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爷了。”1923年梁思成因车祸受伤住院,梁启超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让梁思成安下心来,不要担心,还指导他读书,表示在增长知识之余还可以消磨在病榻上的时光。他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说:“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梁启超对子女没有任何说教和指责,只有循循善诱,给子女的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和关心,这种爱和关心让他的子女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着父爱的力量。写给父母的话2013年的一则新闻曾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新闻说一个7岁小女孩的父亲第一次送女儿上小学,只记得女儿在威海路一所学校上学,结果将孩子送错了学校。这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失误,但现实中真的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所在学校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了。每日忙于工作,让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关爱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在都市里奔波的父母,由于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甚至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也许我们都忽略了,童年的孩子最渴望的不是值得炫耀的高档玩具,而是父母实实在在的一个拥抱,那些显得啰唆的叮咛,之后回忆起来都是温暖的爱。有位父亲在网络上发帖说:“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我睡着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这样,我在庸常的麻木中,错过了陪伴孩子的好时光。当孩子长大成人时,我才发现,我和他有点陌生。”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给孩子一些关心。(1)每天至少抽出10分钟陪伴孩子教育学家认为,父母应该经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周末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逛公园,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来陪孩子,那么你就给自己制订计划,每天至少陪孩子10分钟。即便是只有10分钟的关注和爱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2)了解孩子的日程安排当孩子逐渐长大,就会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安排。如果你对此不闻不问,会让他觉得你对他毫不关心。父母应了解并知道他们的时间表,以及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这样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向他提问题:“你和佳佳今天一起午餐了吗?”或“你昨天排练的圣诞节目还顺利吗?”而不是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3)认真聆听和询问如果你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照顾,那么你至少每天都要抽出几分钟和他通电话,与他在电话里交谈,并且认真地听他说身边的事。电话里不要只关心他的考试分数,而要多和他谈谈最近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或有哪些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父母们不要忘记,相对于高档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关爱亲情也不同于商品,不是投入的钱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培养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而不只是金钱。6.包容孩子的错误——史蒂芬所受的教育孩子有一些错误,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运用自如的地步。很多方面,他们和大人不一样。比如孩子摔碗,难道这些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比对孩子的训练还珍贵吗?——蒙特梭利科学家史蒂芬·葛雷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尝试自己从冰箱里拿牛奶,没想到瓶子太滑,或者是因为自己力气太小,结果牛奶瓶掉到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史蒂芬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一声也不敢吭,等着妈妈批评惩罚他。但没想到,妈妈看到这一切后,反而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小史蒂芬见妈妈没发火,可高兴坏了。妈妈把地上的碎玻璃打扫走,他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在地上开花的牛奶,它们分散成各种形状,倒是蛮有意思的。等他研究够了,妈妈一边清理地上的牛奶,一边说:“你拿奶瓶的实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失败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小史蒂芬这次又试了一试,发现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轻易掉下。后来,成年后的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那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妈妈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宽容,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予以指责、打骂,不仅会让孩子内心的愧疚消失,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后故意犯错。指责还会使孩子为了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1)对孩子要求不要太苛刻在亲子关系中,没有什么比“不准犯错”更具伤害力的了。如果孩子不慎犯一次错,家长就将他所有的优点全盘否定,这不仅不公平,也会让孩子变得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犯错。所以,不要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强迫孩子做什么事都完美无缺,他有犯错误的权力。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后果,以后孩子自然就会注意不再犯错了。(2)听听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了错,与其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一番,不如耐心问明原因,然后再细心教育。例如,当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家长不要一下子想到“偷”这个层面,认为孩子变坏了就教训孩子,而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拿钱。孩子讲明原因后,家长就要根据情况分析,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在零花钱上做一些改变,避免孩子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借这个机会,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偷的问题,例如,怎么做是偷,为什么不可以偷,偷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等。(3)不过度埋怨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本身就已经很伤心或很恐惧了,家长如果再不断埋怨孩子,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紧张、焦虑,只顾害怕了,如何改正就顾不上了。此外,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4)让孩子知道你像以前一样爱他当孩子犯了错,你已惩罚完孩子,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的爱减少了。例如,你惩罚完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他。既然你已经宽恕了他,就要让他知道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惩罚完孩子之后,会立即抱抱孩子,或对他说:“我爱你,宝贝。”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美玉也有瑕疵,更何况孩子?要宽容孩子的缺点,这样,你不仅会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还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7.顺其自然,尽力不要给孩子打击——鲁迅教子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成长,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过程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成长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资源。——蒙特梭利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写道:“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进行教育?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每天亲自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爷。”有一天,鲁迅从饭馆里买来几个菜,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小孩子好动,就先夹了一个尝尝,但是他发现不新鲜,就吐了出来,向大家反映。大家从大盘中夹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胡闹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夹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还有一次,周海婴赖着不肯去学校,几个小同学来家找他,父亲用报纸卷假意要打他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之后,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周海婴的确不是赖学,是因气喘病发作,需要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他们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小同学们终于和他友好如初。周海婴小时候的玩具不少,但凡能拆的都被他拆了一遍。除了那种木质的实心玩具,周海婴的玩具没几件能完整活动的。但他的父母从不阻止他,如此一来,他更加胆大,居然把父亲送他的留声机拆了,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弄得满手油污,父亲也没责备他。后来,他又把父亲送给母亲的日本缝纫机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周海婴偶尔也挨打,但父亲都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1936年1月,鲁迅去世前半年在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1936年9月5日,鲁迅临去世时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收在《且介亭杂文末篇》中。对于儿子的未来,他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更加体现了鲁迅对儿子不苛求、顺其自然的态度。写给父母的话也许有人会反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教育孩子能顺其自然吗?要说的是,这里说的顺其自然不是放羊式的教育,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苛求孩子成为那凤毛麟角的1%。德国人卢安克写了一本书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其实他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68年9月,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小时候,他跟双胞胎哥哥都性格孤僻,不管别的小孩怎么欺负他们,都不反抗。为了两个孩子,他们45岁的父亲放弃了收入优厚的工程师工作,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当老师,然后用华德福的理念教育孩子。这样,卢安克被父母送进一所不用考试的学校,课本都是孩子自己写的。他说:“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没有让我做那种用来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爷。这种练习只是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聪明人,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后来,卢安克参加中考,因为外语不及格而失败,之后去了一家小帆船工厂做学徒,自己设计帆船,参加国际帆船比赛。再后来,他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打动了教授,未经过高考,进入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不想为了工作赚钱而失去自由,所以随着兴趣漂流,他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很多人都搞不懂卢安克为什么不赚钱、不结婚,卢安克的父母却选择了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样地,他的哥哥、妹妹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在家人眼里,卢安克根本就不是失败者,当然,更重要的是,卢安克认为自己在从事自己最喜欢、能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也许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卢安克,但我们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吗?首先应让孩子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才是给孩子的真正意义上的爱!不要迷恋成龙成凤,那只是个容易误人的传说。8.尊重孩子的选择——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育子法则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蒙特梭利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非常注重尊重孩子的想法,无论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梅兰芳从来都是只给予建议,并孜孜教导,坚持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加给孩子自己希望的东西。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大家都以为梅兰芳的儿子长大必定会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没有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择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到最好的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给予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方向上的建议。梅兰芳的长子最后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二儿子成了著名的翻译家,女儿先是想做老师,梅兰芳就帮助她成为大学老师,后来又产生唱京剧的念头,梅兰芳也不阻拦,又支持她学习京剧,最后成了有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很多人都说他是梅派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学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梅葆玖才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魅力独特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子女个个成才,当记者问他培养子女的经验时,梅兰芳先生一笑,淡淡地说:“我对待子女就一句话,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写给父母的话有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样描述自己的父母:“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就越不理他们,有什么事情我越要瞒着他们。”教育学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的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课内容,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尽管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自己做决定的愿望。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会让孩子学会珍惜选择的权力,并带着极强的责任感按照他的选择走下去。当然,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之后,父母并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应该通过对孩子选择意识的培养和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做出有利于他自己的选择。以下三点建议值得父母们借鉴。(1)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孩子:“晚餐你想吃鱼,还是想吃鸡肉?”“周末你想野营,还是逛街?”等等。(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应该管的,这样就容易对孩子大包大揽,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孩子总有独自走路的时候,父母何不早点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呢?(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尽量让孩子自主面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建议和帮助,而是让孩子自由体验、比较,在几个选项中,做出最理想的选择,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父母把选择的权力和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当然,这并不妨碍父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更好地做决定。9.林肯的母亲南希和萨利: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他的人生就得不到幸福。爱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爱护、尊重、学习,这种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很微妙也变化无穷,它最温柔也最激烈,最脆弱也最坚强,最有力也最精妙。它像音乐和魔法一样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拨弄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对爱抚、真诚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卡尔·威特出身贫寒的林肯有两位母亲。他幼时家境贫寒,只在学校读了不满一年的书,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识,好在母亲南希可以帮助他很多,对于林肯的提问,南希总会耐心地回答。一次,林肯天真地问着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名词:“妈妈,什么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都该拥有自由。”林肯严肃地点了点头,南希无法确定这番话对这个幼稚的孩子所产生的兴趣,后来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这番话对林肯心灵的震动和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无法形容的。很不幸,南希在林肯9岁的时候去世了,继母萨利进入了林肯的生活。萨利对林肯很好,每日督促他读书、学习。林肯的父亲不能理解林肯热爱读书的行为,但是萨利却给了林肯极大的帮助和启发,还给林肯做了一个小书架。萨利总是喜欢给林肯讲故事,而她最喜欢给林肯讲的就是《圣经》里面关于博爱众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年幼的林肯心里深深扎根,让林肯在小的时候就懂得用博爱之心去爱所有人。林肯曾说:“我的一切,都源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有人问,你指的是哪一个母亲?林肯肯定地回答道:“两个。”写给父母的话蒙学经典《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就是广泛地关爱众人的意思,即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的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无法区分。例如,其他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要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母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通过感受别的孩子的感受,激发其内在的同情心。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能只知道让孩子接受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奉献爱。应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除了指众人,还包括一切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如果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虫子和花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父母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父母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应爱护小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个宽广的心胸,这会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第二章情商教育1.林则徐之父: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慢慢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地要求,则是有害的。——斯宾塞清末时的两广总督、禁烟英雄林则徐小时候是个急脾气,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这样就难免出错。他的父亲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不利,需要让儿子改正。于是父亲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给他讲个故事。林则徐充满期待地坐下来听。父亲说:“从前有个县太爷,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治罪特别严。这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县太爷说:‘老爷,这是个不孝子,他不仅骂他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如他这般的不孝之子该不该罚?爷县太爷听罢非常恼火,立刻叫人打了这个年轻人五十大板。”“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贼人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前去阻拦,反被两个强盗捆走,不知往何处去了。求大人替我找回我儿,我可只有这么一个孝顺儿啊!爷”“县太爷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时那老婆婆低头一看,自己的孩子已被打得奄奄一息,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林则徐听了父亲讲的故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便说:“父亲,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克服自己急躁情绪。”林父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此,林则徐做事情必要仔细考虑后才会行动,甚至做了朝中高官还不忘父亲的教导,在书房里挂上“制怒”匾,以时时警诫自己。写给父母的话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但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做事急躁,手忙脚乱,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性格。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对于孩子的“耐心”,应该从小来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都定型以后才给予纠正。当然,家长对于急性子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及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1)带孩子去钓鱼家长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风景秀丽的地方钓鱼,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桶和一根适合孩子的钓鱼竿,帮助孩子把鱼钩投到河中。接下来,家长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静静地等待鱼上钩,在等待的时间里,家长不要让孩子说话,也不允许孩子去玩一会儿再回来。等到钓到鱼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赞扬孩子,慢慢地让孩子爱上钓鱼这项活动并变得更有耐心。(2)刻意让孩子等待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看会儿动画片、吃点水果、给孩子讲个故事等,让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还需要再等一会儿,过个五六分钟再给孩子想要的,让孩子明白:“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3)放慢对孩子的“步步紧逼”父母的急躁心理多半也会影响到孩子,“看!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这样做……”“快点,不要让我再重复第二遍了,你怎么……”在教育孩子学习上,不少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看似在督促孩子快点,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步步紧逼,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耐心。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慢自己的步伐,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消化“喘气”的机会,这样孩子会做得更好。(4)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的孩子因为不懂得事情该如何做,因此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体会穿衣的顺序搭积木时,引导孩子观察积木的大小形状,让孩子体会先放哪块后放哪块。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地做事,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耐心,例如玩拼图、堆沙碉、堆积木等,在游戏中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2.艾森豪威尔之母: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大松博文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读书并不多,却是个开明、果敢、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她认为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不会很容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她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小艾森豪威尔做事情的积极性,无论是不是艾森豪威尔喜欢做的事情,她总能找到让他产生兴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发现家里的草坪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修理,长了许多参差不齐的杂草,孩子们都不愿意去修理草坪,而花钱请工人又太贵。但这难不倒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她提了一篮子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站到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看见苹果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母亲拿着那个最好的苹果对孩子们说:“门外的那一片草坪已经很久没有修剪整理了,你们每人负责修理一块草坪,谁完成得最好就可以得到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小艾森豪威尔非常想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所以干得特别认真,来来回回处理了好几遍,直到他比其他的孩子干得更出色。最后,母亲宣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属于他。母亲通过修理一块草坪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要获得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你只有比别人干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终归要长大,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在人生的道路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父母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积极地参与竞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占一席之地。要想提高孩子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抓住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有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6~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最明显,在这期间,孩子对各种竞争的结果也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因为竞争可以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到一些竞争活动中,比获胜更为重要。只要那些竞争是良性的、有益的,就能促使孩子不断前进。竞争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器,推动着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的日常生活也更为丰富。当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没有错,但不要把“争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要更注重让孩子在参与竞争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开朗等。这些品质的培养,要比拿到“第一”重要得多。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家长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竞争美德。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避免孩子滋生嫉妒的心理,要告诉孩子竞争不是嫉妒。“知心姐姐”卢勤曾谈到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她告诉孩子们说:“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将孩子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嫉妒心理。譬如,当孩子嫉妒一些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常受老师表扬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就需要自己更加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只要表现积极,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让人喜爱的好孩子。这样孩子既有了竞争意识,也能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的成功。3.金波的母亲: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把希望的说出来,把注意力投注到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博恩·崔西金波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金波的母亲也是如此。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母亲唱起童谣时,小金波都非常陶醉,甚至跟着摇头晃脑,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母亲还会邀请金波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并且一起教他们唱童谣。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正式的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对金波投以赞赏的目光,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金波的母亲也从不埋怨。金波的母亲甚至还会给孩子们做一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尽管很简陋,但是这也给金波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游戏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金波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时从不训斥孩子,也不讲什么大道理,总是用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孩子。金波小时候穿衣服从不在意,新衣服刚穿没一会儿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她也不骂她,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金波的母亲把衣服形容得如此贴切,让金波在脸红之余,大笑了很久。因为在她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她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瓶子。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自己的每一件东西。写给父母的话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父母在外打拼,难免会有些不良情绪。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加节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来,那么孩子也会变得消极易怒,将来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相处,家长要努力表现得乐观、自信,每天都给孩子一些正能量。正能量不只是在挫折、困难面前才能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1)每天坚持给孩子一个好消息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一个好消息,不管这个消息大小,心情就会不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晚上下雪了,你看,我们今天可以堆雪人了。”孩子一定会欢呼着回应你。即便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你用“嘿,宝贝,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来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譬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超喜欢唱歌的风又偷偷跑出来了,你听,它唱得多卖力啊,让我们来为它鼓鼓掌吧。”有人担心,生活中能找到那么多好消息吗?能!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好消息,只要你善于发现。天晴是好消息,因为阳光明媚下雨是好消息,因为可以撑伞散步柳树发芽是好消息,花开是好消息,月圆月缺也都是好消息……一切都是好消息,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这种恩赐理应有一份是属于孩子的。(2)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家长要常用阳光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例如,早上起床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把“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改成“宝贝,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了吗?它们开始唱着歌出门寻找食物了”。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不要说“宝贝,到学校要乖,要听老师的话”,而要说“宝贝,妈妈祝你开心愉快地度过这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等着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3)不要抱怨“你还有什么不满意?要什么有什么,就差没上天给你摘月亮了!”“我一天到晚都快累死了,我图什么,还不都为了你!”孩子从父母的这种语气里,只能感觉到父母的抱怨、痛苦,孩子会觉得,父母因为有了自己而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却是不幸福。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赶上下雨,有的家长会说:“真倒霉,刚洗的车,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或者赶上堵车,有的家长会说:“哎,烦死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回家还有一大堆事情呢!”这些家长说这话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抱怨,一种内心的烦躁和抗拒。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没有耐心,脾气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其抱怨交通堵塞,还不如把这个时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机多和孩子聊聊天。4.给儿子找个对手——牛群教子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卡夫卡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儿子牛童4岁时,牛群就开始教他下棋。开始时,儿子输了就哭。儿子一哭,牛群反而高兴,说:“知道哭,说明儿子在乎输赢,孺子可教也!”等儿子哭完,牛群会耐心地告诉他输在哪儿,然后爷儿俩再战。虽然牛童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强了,能忍着不掉泪了,但牛群认为:“现在各家都是独生子女,不娇也娇,不惯也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招,把妹妹的儿子跟自己的孩子搁在一块儿养。牛群说:“两个孩子搁在一块儿,既能淡化他们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又能把竞争机制引进家庭。”牛群妹妹家的儿子比牛童大一岁,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特别喜欢看课外书,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在全校广播。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文章,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抢着书本看,时间一长,也看上瘾了。牛童数学成绩好,电脑尤其好,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夺得三等奖。为了激发俩孩子,牛群在计算机大赛来临前,买了一些黄白扣子,黄扣子当“金牌”,白扣子当“银牌”。又弄了两面小旗子,分别画上俩孩子的属相,一个鼠,一个牛。牛群规定,谁赢了就升谁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结果,不要大人催,小哥儿俩一个赛着一个地起早。有一天凌晨3点,两个孩子就起床摸黑练计算机。这一年,小哥儿俩双双夺得全国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牛群在暑假期间,推出一个“铁孩子三项”计划,规定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做到:跑步1000米,跳绳500下,游泳两个小时。小哥哥倒是高兴练“铁孩子三项”。牛童长得胖乎乎的,平时又不爱活动,一天跳绳500下,这可难为了他。开始一下也跳不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牛童竟然一口气跳了1012下,一举打破了他们学校的纪录!写给父母的话爱尔兰当代著名女作家梅芙·宾奇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生活很清苦。在债主的催逼下,她只得拿起笔依靠写作赚钱还债。经过一番努力,宾奇的名字在爱尔兰变得家喻户晓。多年后,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当年的债主,不胜感激地说:“谢谢你,是你把我逼成了畅销书作家!”一个武林高手最怕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独孤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客观上淡化了他们彼此竞争的气氛,这也是许多孩子不够主动的原因。要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1)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家长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就一下给孩子找一个太优秀的人作为竞争“对手”,使孩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丝毫没有可比性。当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是比不上竞争“对手”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弃,甚至向消极的一面发展。因此,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这很重要的。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与班里更优秀学生的差距,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对方当作追赶的对象。当然,这个对手也可以是亲友邻居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最好年龄相仿,免得孩子觉得对方比自己大而心理不平衡,或者认为这样没有可比性。(2)跟“对手”要比得具体“贝贝,你和隔壁的蛮蛮比一比,你看人家多听话呀!”当妈妈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在心上,当他事事和蛮蛮比较的时候,也会学习到蛮蛮身上的缺点,因为孩子的心里没有一个好与坏的标准。他只是听从了妈妈的话要和蛮蛮比听话,最后孩子反而会变得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找“对手”的时候,也要和孩子把比的内容说清楚,例如,“你看!表妹的字写得多好呀,你能做到吗?妈妈猜你一定没有表妹写得好,不信我们来打个赌……”(3)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谁会做饭、比谁的象棋下得好、比谁晨跑的路程最长等,只要是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事都可以比,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出榜样,否则孩子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对手”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外,“对手”还能不断地给孩子直接输送能量。可以说,找好了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孩子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他们找个对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另外,家长在为孩子找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和对手的优点相比,不能让孩子和其他小孩的缺点相比,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就应当立即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5.鼓励孩子自己交朋友——潘石屹教子小孩要学习人际关系,他们必须学习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及愿望,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卡尔·威特潘石屹在研究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发现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他们不仅仅在衣食住行上满足孩子,甚至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也要在旁边指导着孩子如何玩,潘石屹觉得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还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仅向孩子灌输外面危险、坏人很多、不要轻信陌生人等思想,还要禁止孩子单独外出,一旦孩子想要到外面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家长们竟要考虑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听话,是不是乖孩子。所以,潘石屹在教育自己儿子时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去交朋友。潘石屹家居住的小区有很多和他儿子同龄的小朋友,于是他打算先从勾起儿子的好奇心入手,他常常向儿子描述外面世界的美好,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房子,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儿子果然“上当”,忘记了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吵着要出去跟小朋友玩,这时潘石屹就会带着儿子出去,然后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并且告诉儿子:“你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吧,他们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着你,只要你主动去找他们。”如果儿子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潘石屹还是坐视不管,儿子哭着跑回来,潘石屹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化解,否则就会面临“一个人玩的惩罚”。于是他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把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拿了出来,两个小朋友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两个孩子也都学会了分享。不久,潘石屹的第二个孩子会走路了,潘石屹干脆就让大儿子领着小儿子去和小朋友玩,只交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守则,其他的就不管了。而潘石屹竟然还能在楼上怡然自得地看电视。写给父母的话有一项针对200位家长所做的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位家长风趣地调侃道:“现在国家都讲究要增强软实力了,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软实力爷。孩子以后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没用。”(1)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今,城市中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胆小、不爱交往,或对集体活动兴趣不浓的孩子,他们的人缘往往不会那么好。对此,家长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融进集体,帮助孩子改善和周围伙伴的人际关系。比如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游戏环境,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通过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与集体频繁接触的机会,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2)帮助羞怯的孩子克服交往恐惧心理羞怯内向的孩子,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先与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同学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断扩大交友范围。也可以鼓励孩子与邻居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对方成为好朋友,而且上学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热情,孩子就会变得更活泼。(3)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比较敏感,而且限制、阻拦孩子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没有多大必要。父母更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特别是那些活泼开朗的异性,对孩子形成活泼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与异性交往多的孩子会更自信、大方,在今后的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幸福。(4)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对夫妇,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过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不在话下了。总之,家长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更应该采用“鼓励+帮助”的措施。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宽容、友爱的性格,孩子会在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6.王献之的母亲郗璿:帮孩子戒除骄傲自满的毛病骄傲自满情绪是早熟儿童的大敌。一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詹姆斯·穆勒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由于父亲在书法上的名气很大,于是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家。王羲之也知道他是众多子女里面最有书法天分的,在王献之七八岁时开始教他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道:“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名家。”这让王献之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一定能超过父亲。一天,有些心浮气躁的王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了吧?”母亲摇摇头。王献之很不满意,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书法家?”王羲之听到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书法的精神,才会体会到书法的内涵。”王献之心里并不服气,觉得父亲也不过比自己多练了几年字。于是王献之一咬牙又练了5年,兴冲冲地拿着一堆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摇头,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王献之又将字递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她知道儿子的心思,知道这个时候打击不得,也鼓励不得,打击有可能会让他对书法失去信心,鼓励更可能让他目中无人,所以母亲故意说:“你的字只有‘太爷字的那个点写得跟父亲一样好。”王献之听后沉默不语,母亲接着说:“孩子,年轻人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要心浮气躁,根基还不稳就觉得自己功力很深,你父亲光是一个点就练了许多年,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但还没有停笔,依旧不停地追求着书法的极致。终于,王献之的字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他的书法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二王”。写给父母的话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在学习上,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狭隘。他们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呢?或是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1)不要过分赞扬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产生这种骄傲情绪,再纠正就困难了。生活中,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却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2)时常让孩子“贫穷”一回。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因物质过于富足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作为孩子,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3)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7.杰克·菲里斯之父: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杰克·菲里斯是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总裁,他最不能忘记的是父母对他的教育。杰克·菲里斯14岁时便开始在父母开的一家加油站里帮忙,非常贪玩的他一心想要修车,因为觉得拆拆卸卸的活儿干起来一定会很有趣。然而父亲却安排儿子到前面去接待顾客,这让他很不满,父亲则耐心地教导他说:“孩子,你可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我知道你想做一番事业,那你首先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于是杰克·菲里斯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他的工作是要在进来的汽车停稳之前跑过去,对车子进行全面的检查。精力旺盛的杰克·菲里斯总是喜欢积极主动地多干一些,有的时候还会免费奉送擦车身或者挡风玻璃的服务。这样的举动为这个加油站赢得了很多回头客。每逢周末,就会有一位开着破旧汽车的老太太来这里加油,顺便让杰克·菲里斯清洗汽车。这辆车非常破旧,有很多凹陷的地方,处理起来耗时又费力。更麻烦的是这位老太太的要求非常高,每次在杰克·菲里斯给她的车打扫清洗之后,她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连一个小角落也不放过。如果发现有一点遗漏的地方,她就会坚持让杰克·菲里斯重新打扫一遍。这让他觉得非常过分,心想:“本来这就不是应有的业务,只是自己出于好心帮忙,还要忍受这样的刁难。”所以他很不愿意接待这位老太太。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告诫他说:“儿子,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论顾客怎么说或怎么做,你都要把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而且应该礼貌地去对待每一位顾客,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否无理,你都绝对不可以使脸色、不耐烦、发脾气。你要懂得去跟他们沟通,主动跟他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做到使他们满意。”在父亲的加油站里,杰克·菲里斯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懂得了如何去善待和服务顾客,这为他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写给父母的话在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孩子来说,提高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友好的人自然很好相处,而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就需要一些相处的技巧了。(1)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可以选择回避,但是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去对待,也许会找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2)告诉孩子尊重每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和别人“对着干”,那么只能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坏。相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有机会让对方“觉悟”,即使我们的尊重换不来对方的半点反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我们尊重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同时,可以换来周围更多人的敬重。(3)把挑剔变成进步的动力当你的孩子向你抱怨“为什么有人讨厌我”时,你可以告诉他:“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说明你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你进步的空间,需要你去不断完善自己。”如果你让孩子懂得了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的智慧,那么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与不反感自己的人相处了。在生活中,当他遇见一些对他不友好的人时,他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对方,而是用友好的态度去尊重对方,这种态度将赋予你的孩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改变别人对他的态度。8.斯宾塞:教孩子学会为别人鼓掌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富兰克林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斯宾塞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强调快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或者处于什么环境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快乐,即便是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快乐。斯宾塞的儿子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他的各科成绩总在班上排第一名,深得老师的喜爱,尤其是在数学和生物方面,他有非常高的天分,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并没有得第一,他为此闷闷不乐,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并且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误。郁闷了很久的儿子只好找父亲谈心,斯宾塞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诉他:“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得第一名。”儿子似懂非懂,只好问斯宾塞:“爸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老斯宾塞说:“我会去祝贺那个得第一名的人。”小斯宾塞豁然开朗,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同父亲的谈话仿佛是听到了一个朋友的劝告,我其实应该得到另一种新的快乐。当我去祝贺得第一名的同学时,他所流露出的感激使我终生难忘。他说他已经为此努力三年了。我意识到仅仅因为我,他之前从来没有如愿过。而那一刻,我也替他感到十分开心。”写给父母的话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孩子: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欢呼雀跃、得意扬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嘲讽、挖苦,而不是祝贺别人,为别人喝彩。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当父母鼓励孩子要不服输、勇于竞争的时候,还要培养孩子真诚地为他人喝彩的胸怀和修养。(1)引导孩子积极地为别人喝彩不少父母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与自己无关,即使别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十分吝惜自己对别人的赞扬,这样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别人获得荣誉、成功时,身心愉悦,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赞赏,这时候教孩子及时送上祝贺是友善接纳别人的表现,不但对方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分享到快乐。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去赞美他人,这可以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心理。(2)不要给孩子负面的鼓励孩子参加比赛,结果孩子输了,很伤心,你指着那个得第一名的孩子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却是负面的鼓励。这时,父母应该正面鼓励孩子:“他能得第一名一定掌握了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向他请教一下。”有的父母一味地、夸张地表扬孩子,即便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变得不接纳并嫉妒别人。(3)不要津津乐道孩子的嫉妒趣事孩子的语言有时候的确很有趣,所以常被父母拿来津津乐道。但如果孩子的言语明显表现出了嫉妒心理,父母就要及时制止和引导了。(4)让孩子表达真诚的赞美赞扬他人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如果说一些轻飘飘,或者酸溜溜的赞美,会让对方感觉不真实、很别扭。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细致描述的能力,避免笼统夸大地赞美。例如,赞扬别人作文写得好,不要说“你具有作家天分”,可以说“你的这篇作文用词真优美呀”。这种具体的赞扬既让别人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也说明孩子真正找到了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促进自己进步,因而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益处。让孩子学会为别人喝彩,尤其是为对手喝彩,既可以给别人动力和喜悦,也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进步更快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可以让孩子更受别人欢迎,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9.里根之父: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1922年的美国国庆节前夕,年仅11岁的里根拿着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来到罗克河大桥旁,他将这些爆竹在大桥下一一燃放,听着震耳欲聋的响声,里根很有成就感,殊不知他的举动已经让当地居民和桥上的行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很多人以为大桥要塌了,迅速报了警。里根被几辆警车带到了警察局,局长打电话把里根的劣迹告诉了他父亲,并且让他付12.5美元的罚金来领儿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笔罚金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里根的父亲气冲冲地来到警察局,对里根说:“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11岁了,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我只能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后必须还我。”年幼的里根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边刻苦读书,边抽空打工挣钱。由于人小力单,没人用他做重活,他就到餐馆洗盘刷碗,或给汽车加油,或捡废品,吃了不少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里根终于攒足了12.5美元,当钱交到父亲手里时,里根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父亲欣慰地拍着里根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写给父母的话像里根的父亲这样,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虽然看似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但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也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孩子有了过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于训斥,也不要替孩子解决。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补救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 张潇雨:个人投资课,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本课程张晓宇:个人投资课程官方售价199元,由张晓宇先生主讲30节,课程为MP3音频格式。这是一门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课程,可以帮助你重建正确的投资知识;投资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想说的是,就像课程名称一样,它是个人投资,也可以说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什么是普通投资者?有两个最关键的标准:第一,投资不是你的全职工作,你有其他职业和职业要做;第二,除了你自己或最多照顾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你不管理其他外人的钱。这门课只要满足任何一点,就适合你。学习这门课只是因为罗胖的推动,这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虽然课程很短,但它对帮助人们建立对个人投资的正确理解非常有帮助。这样,投资这种金融工具才能真正被普通人使用。非常感谢张晓宇先生的精彩课程。以下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课程目录:张晓宇:个人投资课程,这次只是财富【237MB】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m3这一次,知识就是财富2.m30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m301普通投资者的优势3.m302普通投资者的劣势.m302普通投资者的劣势2.m303多元分散:房子还会是最好的资产吗?.m303多元分散:房子还会是最好的资产吗?2.m304选时陷阱:低买高卖能实现吗?.m304选时陷阱:低买高卖能实现吗?2.m305宏观迷信: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m305宏观迷信: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2.m306风险测量:如何真正理解风险和损失?.m306风险测量:如何真正理解风险和损失?2.m307海外配置: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全球市场.m307海外配置: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全球市场2.m308第一模块问答:什么时候卖股票?.m308第一模块问答:什么时候卖股票?2.m309指数基金:购买伟大公司的最佳机会.m309指数基金:购买伟大公司的最佳机会2.m310安全边际: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m310安全边际: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2.m311抄底哲学:市场不理性和购买机会.m311抄底哲学:市场不理性和购买机会2.m312主动管理:不要盲目相信专业光环.m312主动管理:不要盲目相信专业光环2.m313交易成本:快速提高真实收入的最佳方式.m313交易成本:快速提高真实收入的最佳方式2.m314第二模块问答:不谈技术最重要的投资心法是什么?.m314丨第二模块问答:不谈技术,最重要的投资心法是什么?2.m315过度自信:投资赚钱一定是好事.m315过度自信:投资赚钱一定是好事2.m316反向复利:你能接受慢慢变富吗?.m316反向复利:你能接受慢慢变富吗?2.m317利益错位:如何对待他人的投资建议?.m317利益错位:如何对待他人的投资建议?2.m318场外因素:决定成败的非技术原因.m318场外因素:决定成败的非技术原因2.m319五个原则: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m319五个原则:投资很简单,但不容易2.m320第三模块问答:我学了金融理论,可以投资吗?.m320第三模块问答:我学了金融理论,可以投资吗?2.m321收入和回撤: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因素.m321收入和回撤: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因素2.m322分析投资组合中常见的工具.m322分析投资组合中常见的工具2.m323长期投资策略1:永久组合.m323长期投资策略1:永久组合2.m324长期投资策略2:全天候组合.m324长期投资策略2:全天候组合2.m325长期投资策略3:斯文森组合.m325长期投资策略3:斯文森组合2.m326先进的股票投资策略:因子投资.m326先进的股票投资策略:因子投资2.m327固定投资指数基金1吗?.m327固定投资指数基金1吗?2.m328固定投资指数基金2:指数基金价值投资法.m328固定投资指数基金2:指数基金价值投资法2.m329第四模块问答:盈利后该怎么办?.m329第四模块问答:盈利后该怎么办?2.m330结论:与常识、时间和概率站在一起.m330结论:与常识、时间和概率站在一起2.m3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个人投资原则 个人投资的定义

  • 《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苏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试读:自序:我为何要写这本书苏芩/文通常媒体采访我时,总会有这样的开场白:“作为一个优雅女人,多年来您是怎么持续保持这种状态的?”我赶紧澄清:“不敢当不敢当。我,其实就一资深俗女。”俗,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娱乐圈有个词叫出道,借用一下吧,我算是出道较早的。最早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在最辛苦、压力最大的市场部任职,每天加班、出差、挨上司骂,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当离开了外企,25岁的我成了一家媒体的主编,并主动跟老板申请开拓了大型活动这块媒体业务,一力统筹全流程项目,这在当年也是时尚类媒体活动的先行者了。还记得第一次去给投资人讲解活动策划,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人,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扎一小辫子、背一双肩包,说话都紧张得声儿发抖,那时候的我想不到,三年后,我已经站到了清华EMBA班的讲台上,为现在已经是各商业领域大咖的学员们讲国学课程。26岁时,我写了人生中第一本书《非常品红楼》,从央视到地方卫视,从《人民日报》到各大文化媒体头条,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后来我发起的“新女学”,至今也已成为了我的身份标签之一。现在回过头来看,30岁之前的我,已然过得精彩纷呈。面对经常会被问到的这类问题:“凭什么你可以有这样的成绩?”我可以坦诚作答:是我活得够世俗。我的成长比别人更艰险,我经历过比别人更刺骨的尴尬与摔打,所以今天,我才有底气告诉你,哪些弯路,可以绕开。是的,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有着明确的俗世规则,就看你开窍够不够早。这本《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是我第一本类小说体裁的作品,最初我把它定名为“Belida的笔记”,我觉得自己身上偶尔会闪烁着Belida的影子,而里面很多心得,更像是我十几年来一路摔摔打打的一份“体检报告”。我很喜欢责任编辑写在书封上的那句话:你从来不缺梦想,缺的是应对这个世界的办法!作为一个过来人,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不敢说它适合每一个年轻的你,也可能你会觉得这样费脑子的生活很辛苦,不过,若你十年后回头再看,一定会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欣慰不已。我们都一样,永远要感谢那个年轻时全力以赴去生活的自己!30岁前,我曾经告诉自己:情调,品位,这些灵魂的工程,我留待40岁后去慢慢享用。在此之前,我会用好世俗的规则。我了解俗世的规则,也懂得世俗外的享受,才深切地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得生活,那一切优雅的享用,都会转瞬即逝。美是一种力量,我不欣赏任何软绵绵的优雅,因为我知道:我能驾驭的,才是我真正拥有的。因此,我们都需修炼,在尘世的烟火中,修炼出一颗通透的心。我一直梦想成为这样一种人:可以很俗世,却又似在世俗之外。希望你也可以,如愿活成自己梦想的样子。虽然在此之前,我们要像个俗人一样,活得足够努力。引言假如你被生活“套路”了我,二十四岁,毕业一年半,现在一家电器公司做运营助理。我的老板是个特“鸡汤范儿”的中年大叔,而我的那个顶头上司,年届五十,地中海发型,老板的每一句“鸡汤”他都听得特别认真,点有时甚至会头哈腰状如饮仙酿。有一次开例会,老板忽然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带缺口的圆圈问:“谁能说说这是啥?”员工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有“地中海”能迅速配合并一口气猜了三遍,还都是错的。老板公布答案:“这其实是个未画完的句号。作为领头人,我不会把事情做到十分圆满,就像这个句号,要留个缺口,才能让下属们去填满它。要给大伙儿,尤其是年轻人表现的机会啊!”“地中海”神情激动做恍然大悟状,赶忙带头鼓掌。我抗拒成为这样的老男人。那个腰身玉立、端坐着的姑娘叫艾婷,老板和往常例会一样在煽情加瞎掰,艾婷脸上一直堆着温温雅雅的笑。她亮闪闪的大眼睛却不暴露一点真相。这妞从我一进公司就看准了,追了快仨月,她的反应永远是不拒不迎。那时候的我,辞职的念头转了八百回,唯一挽留我的,是艾婷,只是艾婷。我想:老子不追到手就走,这不就没戏啦!没隔多久,艾婷破天荒地主动找到了我:“中午一起吃饭吧。”“艾……哎!”幸福似乎来得有点突然!此刻,我还完全未预料到艾婷找我吃饭的真实意图。吃到后来我才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地中海”经常利用职务便利索取回扣,有时是现金,有时是代金券,有时也是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有时候会利用发货和收款间隔的时间差,拿货款出去进行私人周转。这一次有二十万的货和款对不上了,老板怒了,要求彻查!“地中海”和艾婷都慌了!我打死都想不到艾婷这样看起来端庄高雅的淑女会是“地中海”的人!我完全被这荒诞的真相击蒙了!我看着眼睛里噙着泪的艾婷结结巴巴地低吼:“你有病啊!那种恶心的糟老头你跟他?!”艾婷辩解:“你别乱想好不好!我跟他只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我也是想趁年轻多挣点钱,我可不是那种女人!”艾婷满眼哀怨地看着我,我还真信了她的话!“你想怎么办吧?”她噙着泪花看着我,近乎撒娇:“这事儿总得有人顶下。我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我在这公司都两年了,今年还刚加了薪,老板的意思准备提我做主管了。”“谁犯的事儿谁顶呗!这本来就该‘地中海’担着啊!”“那怎么可能?!他可是老板的嫡系,老板带着他来的这公司。这事儿现在是闹大了,总需要个顶包的。你以为老板不护着他啊。最后倒霉的还不是我这种没依没靠的。”说至此处,她就仰起脑袋看着我,亮闪闪的大眼睛挠得我心痒痒。我心一横:“你要我做什么吧?”她嫣然一笑:“帮帮我吧。钱很快就回公司账上了,到时候你就说是你经手的业务先挪用了下做资金周转。只要钱能回来,担不了什么责任。反正你才来公司几个月,走了也不可惜。”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哪根筋搭错了,最后竟然答应了她。大概是因为她说:“你放心,这事儿我记着了。以后咱俩还长着哪,我慢慢谢你还不行?”那会儿我错以为自己是职场失意、情场得意。没想到,艾婷这小贱人,过了河就拆桥,等我真的一顿一顿被老板训完,连当月工资都没领到就被逐出公司大门之后,她竟然把我拉黑了!电话、微信,全部拉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板套路深。我跟公司以前的同事打听,得到的消息是:“艾婷呀,跟着‘地中海’一路升职加薪。最近背了个一万多的包,牛得很!”我就这样被出局了!被残酷的现实狠狠踢飞!那天,我在回来的地铁上,不知是因为仇恨还是想壮志,一团无名的火气轰轰地直冲脑门子!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是想报复,后来从和平里一路挤到五棵松,我想明白了,这不是报复。我确实不是个对工作有热情的男人,或许“地中海”和艾婷能找上我,就是看中了我对工作无所谓的这股懒散劲儿,换一个人,没人会配合这种无厘头的游戏。至少在毕业后的这几年里,我并不是个有远大抱负的男人,也从未觉得自己的未来跟成功人士能沾上丁点儿关系。不过,这次被耍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我之所以对上班提不起劲,是因为这些工作都不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而在骨子里,我始终认为人这辈子要是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过不了自己喜欢的日子,这辈子就白活了!这一自我洞见让我茅塞顿开,重获新生。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想至此,一时豪情万丈,浑身充满力量!豪情都是暂时的,生活有时总是一地伤。在家躺了半个月,也没想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胸中的激情正一点点退去,生出了无数沮丧。老爸看不过去了,叹着气丢给我一串钥匙:“以后能吃饱还是要挨饿,全凭你自己折腾吧!”手里这一串是家里小饭馆儿的钥匙,老爸老妈经营了十来年,生意凑合糊口。瞧老爸这是要我接手的意思。他说:“我和你妈也老了,干不动了。这小店给你,你能干点啥就干点啥吧。你老爸也没几个钱,也给你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将来无论发展如何,我也只能送你到这一步了。”我瞅了钥匙半天,忽然灵感迸发,激情又燃了起来:“爸,这店交给我,那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吗?不论做成什么样你都不许管?”一番破土动工改头换面,三个月后,我的“YougZoe”开业了。开业了。没错,我这店是开给年轻人的。我都想好了,长这么大我能真正称得上爱好的,也就两件事,一是自在,另一个就是交朋友。自己开一家专门服务年轻人的西餐厅,既不用仰人鼻息,又能和年轻顾客交朋友,完美。至于这个“YougZoe”该怎么开,边做边摸索吧。我进了一柜子的洋酒搁着,咖啡机也摆上了,还买了一批年轻人喜欢的书装饰门店。开业一个多月,年轻人没来几个,曾经的老顾客倒是不少,他们大多一推门就嚷:“哟,门脸儿变了!你爸呢?来个宫保鸡丁盖饭。”一开始我很抗拒,甚至赶人走,后来在经济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我花大价钱买来的吧椅上和水晶灯下,总有人汗流浃背地吃着盖饭配啤酒。在洋溢着鸡丁熘肝儿味儿的西餐厅里,我满心的落寞。有谁能知道,我的厨房操作间里储满的是洋葱和意面,冰箱里冻着的也是保质保量的牛排原料。而此刻我只能眼睁睁看他们洋葱熘了肝尖儿,牛排炖了土豆,然后打着饱嗝儿跟我说:“小万,你说你没事儿整这花样干吗?以前这家常菜多好!”梦想是鹅肝牛排,现实是啃光吐出的满地鸡骨。现实的残酷如此直接,甚至容不下一点点迂回曲折的温暖。我觉得自己那玄不可测的未来,在这时不时窜出来撂你一小跟头的油烟味里,才刚刚开始。对了,忘了介绍,我是万谦,一个丝毫不具备谦虚美德的小西餐厅老板——如果这里还称得上西餐厅的话。店开到两个月的时候,迎来了第一单最大规模的生意。其实还是熟人,高中同学会开在这了。毕业只不过六年,差距已渐渐拉开。从大学开始创业的敦子如今已身家千万,更多数是辛苦求职但还没熬过试用期的哥们儿姐们儿,我还算混得中等的,虽然没啥盈利,毕竟有了自己的小店,虽然不一定比上班的挣得多,但顶个“老板”头衔毕竟硬气三分。整场聚会,我一边跟着忆往昔聊八卦,一边还暗自担心“这帮家伙不会一会儿喝多了直接拍屁股走人吧?!”虽只入“商门”两个月,已经有了小商人现实的利益观,一面骂了自己一句“俗”,一面观察着他们干杯的频率,时不时还得拦一下“别光喝酒啊,吃点菜,这牛油果沙拉可是我店里的招牌……”我觉得生活把我涮得油滑了,老爸却说:“不错,你小子开始有责任感啦!”责任感是不是意味着人会变得口是心非,我不敢断定,我只知道,自从有了“YougZoe”,我不敢随便撂挑子不干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维持下去。此时,我终于理解了那句话:当你开始厚着脸皮赚钱,你就真正成熟了。“YougZoe”慢慢地有了新成员。珠珠是我姐们儿,论脾气性格,跟之前的我挺像,也是“一言不合就辞职”。听说我自己开店了,说啥也要来“站台”,说在我手底下干活儿起码心情痛快。于是“YougZoe”就用了个还算靓的前台小妹,不爱笑、老爱玩手机,我一天得嘀咕她八遍,直到她烦得直冲我嚷嚷:“万谦你怎么变这样啦?!事儿妈一样!早知道不来投奔你啦!”话虽如此,珠珠却一直驻守前台,并且看手机的时间渐渐缩短了。段一鸣是个奇人。听说他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了一年文案,忽然看到“YougZoe”大门口的招工启事就进来了。我跟他说:“我们店小,不需要文案。”他说:“我知道,我想来跑堂。”我还算克制,珠珠直接来了一句:“你有病啊?!”一鸣说:“谁说文案不能来当跑堂的。我不需要高工资,我爸妈出国前留给我两套房,我一套住着、一套租着,一月租金一万多足够我生活了。我只不过想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状态。我今年夏天的心情,就是跑堂的心情。”我也犹豫了下,不知这家伙能不能干长久。不过话说回来,一个跑堂的干长干短怕什么,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儿随时可以招人啊,难得这哥们儿不在乎工资。我于是照惯例问他:“你会扫地吗?”于是,一鸣就成了“YougZoe”的跑堂小哥儿。还有小愉,以前在大学食堂帮厨,业余爱好却是冲咖啡、做甜点,并且极尽精致。他的工资要价不低,但我尝过他的手艺之后,还是忍痛留下了他。开店,总得有个把实力派吧。就冲他能把咖啡冲得跟星巴克一个味儿,也不能让他走掉。小愉是浙江人,温柔地跟我说了一句:“老板哦,用我你是绝对超值啦!”他说话的时候腰扭得妖娆生姿,眼睛扫过一鸣的时候略带暧昧。我和珠珠一直在猜他是不是同性恋,珠珠诡异地跟一鸣说:“你呀你,你被盯上了!”当你开始厚着脸皮赚钱,你就真正成熟了。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阿萨。他原本是对面餐厅的大厨,那家餐厅主营泰国菜,老板的脾气好比刚出锅的咖喱锅巴鸡,连走起路来都刺啦啦带响。我们成天坐在店里,隔着玻璃看他在店门口训跑堂、骂会计,后来某天,连大厨也被他拎到门口破口大骂。起因大概是阿萨一道咖喱蟹没做出顾客满意的味道,老板训了他几句,阿萨就不干了,梗着脖子争辩:“我的做法确实是地道的泰国味,他要让在里头放干辣椒,这做完还能吃吗?椰汁焗的蟹肉加了干辣椒,得什么味儿啊!不好吃,客人还得埋怨!”老板火蹿上来了:“做错了你还有理啦?!你想干不想干啊?!想干给我闭嘴,进去给客人赔礼道歉!”阿萨拧劲儿上来了,就站那不动。老板几乎要炸了:“你跟我玩儿个性是不是?你以为我求着你啊,满大街的厨子,我少了你照样开饭馆!”阿萨说:“离了这我照样能炒菜!”“你离一个试试!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拨一拨地毕业,你还真以为工作满大街都是啊!离了这仨月俩月,我看你能找得着活儿干?!”“你别瞧不起人,我出了这大门立马就能找着。”这俩杠到激动处,阿萨怒气冲冲拔腿就走出来,抬头看见了正在店门口观战的我。我们俩眼神一碰,这是我第一次跟他打照面,却感觉,我们见面的日子应该还多着呢。阿萨真的到了我店里。我问他:“你做西餐行吗?”他说:“你随便点几样,我给你试试。”海鲜意面酱浓面滑,比萨烤得脆嫩有汁,海鲜饭简直绝了……珠珠吃得腮帮子鼓鼓囊囊:“你那‘野牛’老板把你赶出来可真是亏大了!”珠珠说那泰餐厅老板眼睛一瞪如牛眼。小眼睛厚肩膀的阿萨,并未搭腔。不背后议论前任老板短长,这样的大厨我相当满意。当然,我也为这满意的大厨,付出了相当丰厚的薪水。以至于那阵子总牙疼,仔细想想,哦,其实也是心疼吧。人员齐备,我准备大干一场。不过生意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好做。万事俱备,只欠来宾,不知是不是一到夏天人的胃口变差了,来来往往的人朝店里探探头,一对上你的眼神,又赶紧走开了。我们五个经常在店里发呆,听着珠珠捧着手机追她的偶像剧。直到某一天,店门推开,进来一个女人,迎头问:“西餐?”“对!您想吃点什么?”她扫了一眼菜单:“意面。分量足一点。”阿萨麻溜地钻进厨房。那女人说:“看你店里客人这么少,应该出菜很快吧?”这话听得我很不舒服。我忍忍,再忍忍。我说:“一定尽快。”她瞅了我一眼,眼神儿略显锋利。如果抛却感情色彩,其实她的眼睛还相当漂亮,细长的丹凤式,仔细看会发现,所谓锋利的,是略似一些不服管的“痞气”。可她的年纪,看起来已四十岁了。她头发剪得很短。个头不矮,但瘦。白色针织套头衫宽大到能装下三个她,牛仔短裤我以为不会有四十岁的女人穿,可她依然穿得挺好看。沙拉和意面,她吃得干干净净。我甚感欣慰。结账的时候跟她说话有底气多了。“嗯,没想象中那么难吃。”直到她离开,我都没想过,这个女人会成为“YougZoe”的常客,某种意义上,她改变了“YougZoe”以及我们每个人思维的轨迹。她是Belida,一个好久不见,但值得被纪念的老友。第一章年轻是本钱,但“腹黑”能帮你更值钱!Belida一周会来两次,餐点却很少变过。她食量不小,一餐可以吃光一份尼斯沙拉外加一份海鲜意面,或是芝士焗饭,餐后会再来一杯美式。她光顾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我曾问过她喜欢我这家小店的原因,她直白地说:“便宜,量大。”我的信心因此有点受挫,原本以为味道有了竞争力,没想到让人惦记的还是低廉的劳动价格。她说:“你丧什么气啊?如今的世道,貌似最容易被取代的,其实最难被取代。”后来我才明白她说的是愚鲁。有子难得鲁且直。做生意偶尔也同理。不过,我不敢再这么傻傻地愣闯下去,不研究新菜品、没有技能竞争力,早晚还得混成老爸那样仅可饱腹的小店主。那段时间一闲了,我就拉着阿萨和小愉研究新菜品。小愉以前在大学食堂上班,满脑子橘子炖炸鱼、番茄炒月饼之流的“黑暗菜系”,在他怂恿之下,阿萨竟然真把辣条炒饭和西瓜小牛柳端上了桌,甜点是泡面果冻。我们一人一勺,对着新菜铲一点点,生怕谁尝多会吃大亏。炒饭里,胡萝卜、青豌豆、粉虾仁再配以咸辣条,嚼在嘴里的感觉像个不服管的问题学生来到了优秀班级。西瓜小牛柳水分太多,肉倒是嫩了,嚼劲儿弱了。珠珠尝了一口直皱眉:“黑胡椒撒到西瓜上怎么一股汗味儿啊!”泡面果冻竟成了最小清新的存在,方便面加蜜桃汁的配方尝着也还算和谐。这道甜品后来在菜单上待过一段时间,自始至终点击率不过十,后来也就撤了。开发新菜品的“暗黑实验”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时赶上Belida在,大部分时候她会拒绝我们试吃的邀请,有时候我们诱惑她:“尝一尝呗,反正也免费。”“我只对喜欢的东西付出,金钱或者是胃。”Belida说话、行事的风格,和她的短发一样干净利落。我们喜欢跟她聊天,她也从不拒绝,侃侃而谈。似乎她在每一个寂寂人稀的午后到来,就是为了跟我们插科打诨、胡侃神聊。我们问过她的职业。她没回答。我猜她做过很多种类的工作。她身上有一种复杂的气质,时而落拓,时而狡黠,既会展佳句,也会骂粗话。她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时有一道明显的疤痕,我盯着看久了,她就说:“没见过疤呀?”“打架削的?”“水果刀割的。”“嗐。”我一个不屑的笑,原本以为是个江湖故事,原来不过是件厨房惨案。不过Belida说:“十多年前了,我拿着水果刀对着一女同事,争斗中折叠刀摁在了手指上……”Belida,相识之初,我以为她是个反派人物。第一次听Belida海侃,是她在跟一小伙儿聊天,后来她说那是她新招的助理,最近遇到了些麻烦,追女孩严重受阻。我记得那男孩留着小平头,瘦瘦高高干净利落,却一脸苦相,老实巴交的。Belida一边嚼着意面一边训他:“就你这没出息的样儿,哪个姑娘能看上你啊!你能先把脖子直起来吗?”小伙儿挺挺腰,脸上通红。“吃饭!边吃边跟你说。”我记得那天Belida跟他说了一个“斥力—吸力”原则。我只对喜欢的东西付出,金钱或者是胃。Belida提示追女孩,你必须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知道你在遇到恋爱屏障时会不会挠头:“怎么办,不管我‘死追活追’,她就是不甩我一次。用啥办法能让她对我的态度软化下来呢?”这时你该做的是:先冷他(她)一小段,再回头去追。这帮智囊团成员不见得学过心理学,也不见得能说出这一招式的名堂,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招,很管用。用心理学术语讲,这叫“斥力—吸力”原则。当一个人,面对异性的疯狂追逐时,自信心会膨胀到最高值,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无与伦比地高。如果这时候,对方还是一个劲儿地死追,他(她)就会想:“她(他)这样紧追不放,说明我的魅力不可言喻。看来,我还很有机会遇到比她(他)更好的对象。不急不急,等等看。”你这厢越拼命,给他(她)的斥力越多,会造成对方的心理膨胀感。若此时突然放手,任何消息皆无,他(她)马上就会一阵心慌,进而对自身的价值产生严重怀疑。一段时间后,当他(她)的自信心降至最低值,你再回头来示好,为了让身价保值,他(她)会很容易答应你的一些请求。不少人就是用这种办法追到他们喜欢的对象的。很多女人常常说那个男人对她忽冷忽热,却越发令她放不下。说到底,那个男人就是在不断地挑战她自信心的底线,当一个人的自信心像跷跷板一样忽上忽下时,她的心智会乱成一团,任何风吹草动的暗示,都可能左右她的意志。恋爱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谁懂得使用心理战术。用到社交中,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合作对手十分傲慢强硬,在交涉途中屡屡给你出难题,那么,在你们谈到五六分熟时,冷他一冷,或者可以含糊地告诉他:“不急不急……”原本很急的一方,突然变得不着急,很容易让人乱了阵脚,他们会在心里七猜八猜:他们是不是找到了下家?几天之后,也许他们会主动示意你:“我们的条件其实还可以再商量。”一旦他们这样表示了,那你该准备接招了,如果再拖下去,也许鸭子就真飞了。让他等,但不能等太久。很多事情经过这样小小一发酵,都会有不一样的味道。我要把你晾一晾。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尊心满足的过程。当然,任何人的自尊量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许外界一个细微的变化,便能让“自尊”二字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果你爱一个高傲的人,要适当地冷冷他。如果你想跟一个霸道的人谈合作,要不失时机地晾晾他。对强者,要用挑战。不一样的起伏,才能帮你赢得不一样的胜利!“换了是你,如果一个女孩天天给你发信息打电话,夸你帅、说她爱你。她天天说,直说到一个月的时候,突然不说了,人懒得理你了。那会儿你心里什么感觉?”Belida问他。“嗯,会不舒服。”男孩仍是很腼腆。“是失落!你别小看这种失落感,这好比是挖了一个坑,在她最失落的时候随便一点诱惑都可能引人往下跳。”——这话我听得很不以为然。这种说教几乎让我认定这女人是“暗黑系”的代表。不过男孩还是很乖:“那么,老师,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我试了一直向她介绍我的优点,可人家爱搭不理啊!”“傻!推销优点不管用,你就该推销缺点啊!”哦?向喜欢的人推销自己的缺点?这稀奇古怪的说法,我也忍不住被吸引了。Belida提示想让一个人接受你,不要摆明自己的优点。先把劣势拿出来,也许会事半功倍。你擅长“缺点推销术”吗?这是一个需要每个人推销自己的时代。择业、交友、相亲……每一次都是一场自我推销。虽然每个人都时时要推销自己,但不代表人人都懂得如何推销自己。提到“推销自己”,一般人立马会联想到商场里的促销人员推销新品的场面。“这是最新款的面霜,能让你的每个毛孔都感受到水汪汪的滋润。”“这是新出的曲奇饼,味道好而且健康。”“这是最新型的洗衣机,健康、杀菌还省水。”……发现没有:这些推销,全部都是“优点式”推销。你会说:“推销,不就是要尽力把自己的优点传达给对方吗?”是,但不全是。全优点式的推销,早已过时了。不然我问你:如果我把一件商品说得十全十美,没有任何一点点陋处,这样完美的商品,你信吗?当然不信。但凡商场里,被促销人员说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瑕的商品,销量可能都不是最好的。真正销量好的东西,都是被人拿出缺点来谈事儿的:“这洗衣机挺省水,就是价钱高一点;这款电脑适合家用,就是耗电多一点;这张桌子线条很美,就是占地面积稍大一点。”在被告知“缺点”的同时,顾客脑袋里其实在做选择:是向购买价格妥协,还是向每月的水费妥协?这就是“缺点式营销”的优点:在告知他缺点的同时,其实就是启动了他心中的电子秤,反复比较优缺点,这种比较,就很容易让他把这件商品当成了自己的购买对象。毕竟,一个人对某样商品投入心思越多,选择的概率也就更大。而全优点式营销的缺点则是:只把全部优点告诉给对方,这样购买者只能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相信你的“完美推销”便买,不信便不买。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在外人面前恭维自己的人。自己的好要自卖自夸,自己的不好就等着别人来慢慢发现。实际上,这是极傻的做法。聪明的人,会事先把自己的缺点告知对方,“我这人动作比较慢”“我这人耐性比较差”“我这人脾气不好,经常对身边人大吼大叫”。也许他身上的毛病不止这一两点,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坏习惯比这更甚,但听他亲口说出自己的缺点后,周围人会相信他,至于他身上另外那些更不堪的坏毛病,就因此被大家淡化甚至忽略了。为人处世,要懂得有效地引导他人关注你所指出的自身缺点,因为这些缺点通常是你早有准备的、能应付得来的,说到底,这些东西不会对你产生太负面的影响。先把它指出来,等别人心理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此后,他们给你挑错、找碴的心思,就会少很多。和你说吧,我这个人其实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毕竟,人都无完美一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如果你身上的缺点要等着别人慢慢来发现,那你一定是个失败的社会人。至少每一次的人际战役,你都是无准备地应战。“我可不只是教你泡妞的。有些通性的规律学着点,将来工作中也用得着。就好比你对一堆人说,你们可以做任何事,他们可能会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但你要说,他们不能做什么事,他们可能马上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这也算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思维引导吧。”那小伙儿先吃完自己盘里的食物,被Belida支使去跑腿了。Belida说:“我今天教了你这么多‘干货’。你不得表示表示啊!”那小伙儿慌忙就要打开手机支付宝,Belida哈哈笑着摆摆手:“赶紧走吧!今儿这顿也太便宜你!等追到姑娘请我吃大餐!”小伙出门了,Belida一个人继续看着视频、吃着意面,手机播放的视频中传来熟悉的声音,我从她身后溜达过去,竟然是《樱桃小丸子》!她发现了身边的我:“瞅啥?”“哟,《樱桃小丸子》啊!”我调侃她,“这跟大姐你风格不符!”“我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看《樱桃小丸子》,怎么啦?!只要看着《樱桃小丸子》,我吃什么都特香!尤其是在饭菜质量一般的时候!”这句话倒把我堵回来了。下午到了这会儿,店里就只剩她一位客人,珠珠在柜台后打了个呵欠,一鸣也一脸不耐烦地拿着抹布开始擦桌子,我心想:这女的烦不烦,赶紧吃完走吧!我们还能闭门睡个午觉。她大概也看出我们的心思,可吃面的速度依旧没有提升,低着头对我们说:“想让我快点走人吧?我知道,可我偏不。”她说得有点幸灾乐祸,真有点把我惹急了:“我可没这么说!不过我们店快午休了,也请您用膳的速度稍稍加快点吧!”她抬起头:“我没说不可以赶我走。迎客和逐客本来就是开店所应该先学会的两大技能。不过,你们逐客逐得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也不会让你们舒服的!”别说,她还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头一次知道,赶客人走,还有这么多门道。Belida提示当一个人对你好,好到极致,好到让你浑身不爽……你该明白了,他这是在请你“走开”。热情的逐客法不少人都知道这样一家饭馆,服务特色仅仅两个字:热情。顾客上门,服务人员全以“孙辈”姿态上前招呼,掸灰,擦鞋,各种零食捧到手边恭奉……一顿饭吃下来,足足能让最年轻的顾客也体验一把当“长辈”的滋味。每当送宾女孩喊完“欢迎下次光临”,也偶有如我一般的人,不愿再次光临,这饭吃的,太有压力。由此,我想到了曾看过的一则小故事:同一条街上的两家澡堂,原本竞争激烈,生意越做得久,老板追求利润的心思越盛。澡堂开到一定年份,两家老板都在琢磨省钱的办法。当然,对澡堂而言,唯一省钱的办法就是,让客人洗快一点,省水,省位。于是,第一位老板故意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把水降温,受不了冷的客人,虽然不悦,但也只好匆匆穿衣离去,水是省了,但客人日稀,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第二位老板也用了跟他相似的办法,结果客人们也是匆匆穿衣离开,但每个人都乐呵呵的,日日客多到爆满。第一位老板纳闷,问其缘由,第二位老板神秘一笑:“我也用了水温调节法,只是,你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降温,而我在客人洗到一半的时候给水加温,受不了热的人当然要赶紧洗完离开。但你的冷水凉了人心,我的烫水却暖了人心。”热情也是另一种逐客法。希望你尽快办完该办的事,赶紧离去。每个人出门,总是怕遇到冷漠难缠的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人免不了本能的冷漠,但,人人又都明白一个道理:一张冷脸对人,会得罪人。所以,聪明的中国人,总能时时发明出奇特的拒绝法,能让对方不明就里地被拒绝,同时还挑不出你的错。比如,热情、过分的热情,就是另外的一种拒绝。人心如此,第一次见面的人,因为生疏,很难做到绝对的热情,如果是百分百的热情,八成是为了掩藏他心底的冷淡。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某种表情若是持续十秒以上,八成都是假的,一个怕被别人看穿的人,会刻意做出与内心相反的举动。如果,一个人对你太好,像春风拂面,像烫人的滚水,好到让你感到拘束难安,大概,他不是真的喜欢你。聪明的话,办完该办的事,赶紧溜之大吉吧。吃完最后一口沙拉,Belida放下餐钱,转身走了。我们几个在屋里有点发蒙,后来我说:“这姐姐有点意思哈。”谁也未曾料到,Belida几天后竟然又来了,餐点还是和上次一样,时间也是在人少的午后。我把柠檬水端到她桌前:“欢迎姐姐啊,上次不说我们这儿饭菜一般嘛。”“是啊,难得是人少,看动画片不会觉得人声嘈杂。”这张嘴,显然让人喜欢不起来啊!她能看出我的不高兴:“不爱听啊?现如今像我这么直言不讳的人太少了,你上哪儿找我这种只说真话的客人去!”我忍了忍:“大姐,你结婚了吗?”“婚啊?我结过啊。”“哦,那就是现在没在婚里的意思呗。”“你什么意思?”“我就说嘛,大姐你说话这么毒,不是剩女就失婚!”“剩女、失婚女怎么了?!你一小屁孩儿懂什么呀!”“你上次不是说,‘你不让我舒服,我也不会让你舒服的’。一个道理。”我故意跟她抬杠。“哦,这样啊。嘿,你别说,我以前总以为是我对他们没兴趣了呢,看来没准儿他们也早憋着想跟我分了呢。有时候感情是这样,决定分手了,但还没有想好理由,你一冷淡一不满,正好给了人借口,借题发挥。结果搞得我还在懊悔以为是自己年轻任性、没好好珍惜呢!”她大口把水喝光,“你一小屁孩儿还有点意思哈!”“谁是小屁孩儿啊!我是这儿的老板!”“哦。”她点头,然后看着我哈哈笑了。再然后我也笑了。Belida是个自来熟的人,虽然才第二回光顾,跟我们几个打起招呼、逗起闷子就已经像老相识了。奇怪,她明明比我们年长很多,但聊起来丝毫也没有距离感。她跟我们说:“我不认为‘毒舌’是一种美德,但我同样也认为,从来只会友善的人,也不一定真诚!”嗯,这姐姐的风格,显然万年也当不了“白莲花”。Belida提示对你客气的人,可能不会帮你!在谈业务的时候也如此,很多新人有这样的疑惑:“一场会谈下来,明明我感觉不错,以为是稳操胜券,可为什么事实却正好相反?对方明明对我很和善有礼,桩桩件件都答应得干脆利落,可为何真到了签约时就全盘推倒说‘拒绝’了呢?”这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对方“拒绝”的真意。拒绝一个人有很多种方式。不是只有说“NO”,才代表着他不赞同你,当端坐在你对面的他,不假思索地频频说“YES”,这也可能是一种拒绝了。这就是人的心理。尤其是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深谙社交礼仪的人张口连连说“NO”,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于是,他们常常用表面的谦虚和善来掩藏内心的不赞同,这也是人本能的一种防卫手段。所以,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就该对他格外客气,特别客气,极端客气,客气到令他深感不自在。于是,他就能明白:哦,原来,他不喜欢我。千万不要被对方友善的态度蒙住了眼。一个人对你越客气,那说明你的话根本没有进入他的脑子。这场约会结束后,不必抱太大的希望。你会问:“如何才能看出对方接受了我?”如果听着你的话,他半天若有所思无所应答,似在踌躇。那么,你的话是进到了他脑子里的。如果面对你的笑,他开始解除戒备跟你开玩笑。那么,在心理上他已经接受了你。如果约会进行到结束,他大大方方地跟你聊些个人私事。那么,你这次合作十有八九要成了。这就是人心的规律。那天我们问她:“为啥那么喜欢看小丸子?”“她属于太阳系、‘暗黑星球’的成员嘛!”“啥?”“你们不觉得小丸子身上有着浓厚的‘暗黑气质’吗?还是你们‘90后’都不看《樱桃小丸子》了。”“看倒是看,就没看出来你说的那种。”“比如她爱撒谎啊,爱搞阴谋小诡计啊,还爱装可怜博同情啊……属于可爱风的‘暗黑’嘛!”“你这么喜欢暗黑啊?”“自古纯情无人问,总是套路得人心嘛!”“长岁数就是可怕,饭吃下去全变成狡猾了!”“全变成智商了好不好!”Belida说,“聪明和狡猾,区别不在智力上,而在道德上!”“嗬,姐姐出口成章啊!”“好好读书!这是马克·吐温说的。”那些无聊的午后,我们就是在跟Belida斗贫中度过的。Belida是个挺有意思的女人,你开她玩笑她也不生气,还会一脸坏笑地反击你。但有时候她也会忽然正经,教我们一些老师和家长绝不会教我们的东西。比如,她教我们“撒谎”。Belida提示身为男人,必须要会撒谎!恰到好处的撒谎,既可避免冲突,还能增进情谊。善意的谎言可是男人一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不过,谎言也是有体系的,独立的谎言成不了大气候。”我们一致认为:自从认识了Belida,我们在学“坏”的路上越走越远了……撒谎的技巧首先声明,我并不提倡撒谎,甚至非常讨厌撒谎的人,毕竟诚实才是人的立身之本。但生活的诡谲之处就在于,如果你不论何时何地都全然诚实,反倒不美,中国有句古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所谓善意的谎言,就是让一个无法承受现实的人,暂时不知道真相,给他/她一个缓冲情绪的理由。这个理由很重要。说谎会不会遭人白眼,要看你的理由能不能令人听得舒服。人说痛恨谎言,是因为谎言代表了欺骗、不诚实。但在某些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恰当“撒谎”的。来看看谎言的细节。谎话,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讲若干次。当然,一个一个的谎言讲出来后,接收者未必买账,但凡成年人,对谎言都是有一定免疫力的。聪明和狡猾,区别不在智力上,而在道德上。举个例子。某天,办公室里的小柳儿请你下班后顺便从你家附近的商场里帮她捎瓶橄榄霜。可偏偏那天你因为匆匆赶回家迎接出差归来的老公给忘掉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但那又是小柳儿千叮万嘱交代的事情,你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又担心小柳儿心里不高兴,于是第二天上班时就跟她扯谎说:“真不巧,我们家附近那家商场这个月一直在搞促销,什么东西都疯抢,就昨天你让我带的橄榄霜,已经卖光了,我这几天有空就帮你留意着,如果上货了,就帮你捎一瓶。”或许小柳儿会说:“卖光就卖光吧,算了。”但是她心里未必会相信真的这么巧。这次撒谎之后,你要下班后抽空再去商场买一瓶橄榄霜带给她,作为补救措施。当然,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和小柳儿说实话,告诉她忘记买橄榄霜的原因,她也会理解的。而我们一开始撒谎是为了给小柳儿和自己的情绪多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双方不至于一下子那么尴尬。但是这种手法就像女人的应急面膜,紧要关头贴上一张,可能会帮你摆脱尴尬,若是不加节制,“撒谎精”的恶名,你是背定了!从今天起,每个人都该好好研究下“谎言”的命题。听到这儿,我叹了口气:“我要早认识你,可能也就在原先的公司愉快地苟活下去了……”“什么意思?被陷害过?”“各种!”“理解。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当时公司里有个女同事特别奸,我跟她一个项目小组,只要她做砸了的一概推我身上,我做得好的也会被她抢功。那会儿我脸皮薄,不敢当着上司的面争辩,她就得寸进尺。有一次气急了吵起来,我就把手边的水果刀攥起来了。后来我也只能离开公司了。”她把手指窝到眼前,似乎在很仔细地看那道疤,半晌她说:“其实后来我想想,自己真是傻。”Belida说起自己当年的事,时间过了那么久,语气里竟还留有一些情绪:“光会‘撒谎’还不行,还要了解人性。除了实力和运气,也得要点‘阴谋诡计’!”这话她说得很用力,听得出有泄愤的成分在里面。我们都笑了,虽然对她的了解不多,但也感觉得到,这位大姐,不是能耍出阴谋诡计的人。我说:“大姐就你这演技,‘腹黑女王’的戏不适合你啊。你啊,还是看看《樱桃小丸子》得了。”“樱桃小丸子怎么了?!樱桃小丸子装可怜博同情这招可是很多人都用过的,且屡试不爽。当然,这招‘绿色无公害’,试试也无妨的。”Belida提示交换隐私,是获得友谊的捷径之一。如何用隐私打动人很多女人都擅长“诉苦博同情”的招数。只要跟对方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可能立刻就能换回别人的好感。哪怕之前这个人对你存有的全是敌意、歹意、恶意。说出了你的苦恼,似乎,从此你们就结成了同一阵营。这种办法是对的,但并不单单是因为人“同情弱者”的心理,也是因为很多人都有“窥私癖”。很少有人不对他人的隐私感兴趣,即便嘴上说“不关心”,心里也会蠢蠢欲动地想要看上一眼。当你对一个人透漏出一点点个人隐私,可能会吸引他的关注,同时,也许等于把他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得到了别人的隐私,便有义务做他的朋友,否则,便是无恩无义。交换了隐私,可能更容易获得友谊。生活中,总有些老谋深算之人,善用此类手腕。似乎只是一句无意间说漏了嘴的秘事,说漏之后,又马上显出紧张的神色:“拜托拜托,千万别说出去啊!”对这样的人,对刚才他说漏的这句话,确实没有可传播的价值,但凡能漏出来让你听得到的话,都是事先想好了的无关痛痒的闲语,故意装紧张,不过是为了博取你的好感、你的心。你可以不用学他们用尽那些手段,但照样可以用“隐私”的方式去征服对方。不论世界怎么变,人永远只对“人”最感兴趣。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那就试着跟他聊聊你自己吧,聊聊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些琐事,你说得有趣,便能慢慢软化他的心。至于要紧的隐私事,还是不要轻易出口的好。对那些摸不准底细的朋友,“显得”真实即可,过分的真实,还是会害你前程的!我说:“那Belida姐姐准备跟我们交换什么隐私呀?”“得了吧,我可没想跟你们小屁孩交朋友。”临走时,她伸伸头看看角落里的一鸣:“喂,哥们儿,你写一下午了,写什么呢?”我们店里的跑堂小哥一鸣是个挺内秀的男孩,桌子擦得足够干净、对待客人的态度也够谦卑和善,但他的梦想却是当一名战地记者。他有记录的习惯,于是每每我们在胡侃瞎扯的时候,他就坐在空桌子上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画着些什么。一鸣脸有点红了,他说我没写什么,就是平时有个习惯把一些见闻随手记下来。Belida说:“这男孩挺棒呀!够勤快的!——嗯,没错儿。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第二章走过千山万水,我终会留在“有趣的你”身边到了八月,生意依旧不好,除了Belida,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客人,晚上来喝夜啤酒的客人亦寥寥。我看着大口吃着沙拉的Belida,心里犯嘀咕:她不是说量大价低也是竞争力吗?怎么世上那么多犯傻的人不贪便宜呢?到了Belida的咖啡时间,我亲自给她端过去的:“你说我这店里是该主推酒水还是西餐?”Belida端起杯抿了一口:“我这人话可多,这一杯不够啊!”“再给你煮上,咖啡管够,保你喝到下个月都不想睡觉!”Belida抬抬眉,嘴角一挑笑出来:“嘿,小子!记住,你们既不是卖酒的也不是卖饭的!你们贩卖的,是陪伴。”我一脸的懵懂,陪伴这个词过于静态,对我这年纪的人而言,还略显遥远。跟一个中年女顾客在西餐店里谈论“陪伴”,我脑袋里甚至有了些不太好的联想。她一句话刹住我的联想:“你以为大家来餐厅吃饭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吗?能填饱肚子的餐厅有太多,如果你的定位就只是帮客人填饱肚子,那对手可就太多了。比你好吃、比你实惠的馆子不计其数,为什么要选择你?必得是你这里有让人待着舒服的原因。”我这么有趣,快来和我交往吧。我问她:“怎么才能让客人觉得我们是个好的陪伴者?”“先学会一个原则吧:你必须是个有趣的人。——是的,我从不跟无趣的人浪费时间,哪怕他有钱有长相。”我至今记得她那句话:“末流的商人贩卖物品,一流的商人贩卖服务,而超一流的商人贩卖的是情感。”是的,那天Belida说:“人生而孤独,在世间行走,都是在寻找陪伴。或长或短。”这一天下午没什么客人,干脆门一关,前台的珠珠、跑堂的一鸣放下手里的手机,聚拢过来,后厨的活儿也停下来了。我们围着Belida坐了一圈,五个“生瓜蛋子”仰着脖子活像五只等着妈妈喂奶的小羊,Belida一通神侃,最后得出一结论:“你们啊,都太没劲了!说话都没点风格,谁能记住你们啊!”Belida说:“那些备受爱戴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只字片语便能让他成为万绿丛中的那点红。一句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口头禅,是你从庸庸碌碌的人堆里跳脱出来的第一步!别跟我说你从小没养成什么有趣的口头禅。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定,一点也不晚。”建立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有了它,你便是万绿丛中的那点红,没有它,你便仍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绿。比如当年很多粉丝迷恋的周星驰,每当他在大银幕上说“我有事,走先”,观众席上总能爆发出嘻嘻哈哈的欢笑。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做了些微调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喜欢说倒装句的周星驰。在生活中语言天才并不少,曾经接触过一个南方女孩子,按当地的语言风俗,她喜欢倒装句。“你觉睡了没?”“你饭吃了没?”“你试考完没?”这种语言方式在她的家乡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一来到北方城市,就格外显得另类有趣,提起她,大家总是呵呵笑“哦,那个说话颠倒的女孩子”。另一个女孩子跟她不同,说任何一句话都要把主谓宾全部加满。她说话,总比别人多若干字。“我今天上班路上买了一份杂志。”换成其他人,可能会简化成“路上买了杂志”。“你可不可以帮我打杯水?”换成其他人,只会说“帮我打杯水?”“这份文件是主任专门交代我做的。”换成其他人,会说“这是主任要的。”乍看之下,你会觉得她很死板、很啰唆,但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记住了她和她一板一眼的说话方式,这也算是一种成功。我们都不是演员,没那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不是人人都情商高到能时时迸发有趣的生活创意,所以,说话就成了通往“有趣”的捷径。或许年轻的你会觉得这是在耍心机,连口头禅都要尽力去伪装。只接受自己喜欢的,那是性情,接受不喜欢的,才叫社会。这世上有时候只有圆滑,没有圆满。高才者或许可以适当任性,如果你才高不及八斗,学识不够五车,那么还是努力学习吧。白水再健康、再环保,人们还是抵不过咖啡、红酒、可乐的诱惑,因为,做人也需要“味道好”。世上能人太多,如何能让自己从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至少得先让人记住你吧。也不必把这想得太难,也许仅仅是一句专属的口头禅,就能让你在他人的印象中加分不少。至于如何给自己设计一套与众不同的语言体系……聪明的你,值得好好想想……听到这儿,我们若有所悟。又觉得她并非单纯在说做生意的事。Belida说:“我不是商人,没法教你们生意该怎么做。我是觉得,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做好,做什么事都能成。”“可是这跟有趣又有什么关系?你说的这个记性好坏的事,没看出这样的人就一定多有趣啊?”“你以为有趣就只是会逗乐子啊?作为社会人,真正的有趣,是好相处的性格,是具备一种让别人乐意与你交往的能力。”Belida提示有些人,相处越久你越爱他。这种时间深处的依恋,与一个人自身的丰富趣味有关。也不是所有漫长的时间都会让感情和感觉变得粗糙,如果是一个有丰沛情感和趣味的人,总会给人过目难忘的惊喜。你会说话吗?别觉得这样的问题很蠢。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说得好话。如果你的话题永远围绕在不恰当的地方。作为一个想要征服社会、获得全民肯定的人,要尽可能地避免谈论两类事情:自己和钱。谈话主题永远围绕着“自己”的人太过主观、自我,周围人听在耳朵里,觉得你是在出风头,炫耀自己。爱谈钱是中国人的通病,但话题过多地围绕在钱、物质上面,会给人留下功利的印象,从而对你竖起心理防护栏。具体例子来讲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随便听一耳朵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谈话的主题都是紧紧固定在“我”身上。两个女孩子会这样谈话:“我上周刚刚去的香港购物。”“我最讨厌这种苹果饼。”“我很喜欢新出的那款彩妆。”“我一点也不喜欢新买的那条裙子。”……姐俩儿谈得热闹,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把这些话逐句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十分荒谬。一对一答间几乎不带有任何逻辑关系。她们不是在谈话,而是都在自讲自话,充其量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听众。虽然,对面的那个听众也仅仅是跟她抱有同样目的的人。记住女人之交的不变定律:女人之间的友谊基本都是靠倾诉来维系的。一旦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友谊,可能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很多女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不希望把世界的主角让给他人来做。但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至少,你该懂得不要总是跟别人抢戏。总是把自己定位为谈话的主角,那是一种“戏霸”的表现。再就是谈钱。不少人有关心物价的喜好。“你这件衣服多少钱?”“这顿饭要花多少钱?”“你们上次旅行一共用了多少钱?”好啦好啦,不要再说了!这么关心moey,到底是有多缺钱啊你?!我需要倾诉……在某些人眼里,挣钱是人生观,花钱是价值观,谈钱则是社会观。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切对于钱财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令人反感的贪婪气味!可笑的是,有些还不够成熟的“青瓜蛋子”刚刚进入社会,为了佯装老练,偏要口口声声“世故”不离口!别扯了!在“人精”遍地的世道,这青涩的伎俩简直让人笑喷。还是那句话:钱是你获得自由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用来装酷的利器——尤其是在与人交谈时。说到这儿,你再想想看:自己真的会说话吗?Belida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心理暗示语的概念:“要知道人的心理共性:只能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不愿意记住的东西会选择视而不见。遵循这样的规律,心理学家专门制定了两套受人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词语列表。”受欢迎的词语比如:爱、幸福、快乐、舒服、金钱、安全、新鲜、容易、利益、值得、信赖、价值、保证、发现、真实、健康、漂亮、优雅、活泼……不受欢迎的词语比如:悲伤、困难、成本、辛苦、损害、死亡、破坏、合约、签名、担忧、出售、购买、责任、义务、失败、压力、价格、错误、交易……从这两组词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轻松、愉悦、能够瞬间感受到天降好运的任何事物,大家都是愿意相信和记住的,所以那么多骗子用低劣的骗术行骗,却屡屡有人上当,皆是因为打中了人心对好运气的需求点;而对那些刻板的带有压力和规范性的东西,大家本能上是排斥的,活着已经很累,谁都希望在压力的世界中,能够有机会不去想“压力”这回事。举个例子来说吧,同样说一个人不会说话,用消极词语来表达是这样的:“这人说话尖酸刻薄!”“尖酸刻薄”作为一个标准的消极词语,会立刻在对方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怒从心头起!可换一种积极词语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这样的:“这人说话不够委婉,你还可以更有亲和力一些。”“委婉”“亲和力”都属积极词语,虽然加上了否定前缀,但攻击力度并不强,对方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在社交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正面积极的信息,当你想去说服一个人接纳你、赞同你,就该学着用积极的方式去感染他。话语中要尽力避免让对方产生压迫的词语,要在轻松的聊天状态中,渐渐接近他的内心。即便是两公司的业务代表谈判,也不要一张口便是合约、责任、出货成本、交易价格,这很容易造成对方浓厚的压迫感,压迫感一来,往往会挑起人的逆反心,逆反心一来,这场公关战役就变得复杂化了。说话办事多些积极的温度,世界会变得简单许多。Belida提示通常人们会把语言按照国家语种、民族方言来划分。其实语言也可以用性别来划分,可分为“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男性语言直白理性,说话讲究掷地有声,男人讲话注重真实、可靠、还原真相。女性语言相对婉转感性,带有主观性。女人说出的话,大多是已被她大脑加工过的二手信息。说实话,这么大的知识量一下子灌输进来,一时间是有点不知所措。我推推一鸣:“你记住没,下次‘接客’注意点儿。”小愉、阿萨坏坏地笑起来。坦白说,这样的提点此前从没有过,即便有人这样提醒也会被我们嗤之以鼻。在某些“90后”的心目中,如果说话还要这样谨慎小心,那几乎可以被迅速断定为城府很深了。可上了几年班、开了几月店,被现实狠狠踹了几脚,发现有些套路不学还真不行。我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做一个真诚与套路并存的人。现在我们几个,真诚都有,套路尚欠。”Belida提示人生有时是需要套路的,没有人可以直视毫无掩饰的人心。Belida说:“别一脸下定决心就此堕落的样子。套路有时候是装扮得更真诚的事实。如此现实的社会,人往往仍凭借着感性的好恶去选择伙伴。或者说,这是一种本能。人不论进化到什么程度,在选择人际伙伴时,还是会更多地依靠本能。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征服他人的本能!”因为Belida的点拨,我店里从面点师到前台小妹,都知道了:让一个人喜欢上你,仅需半分钟就够了!说话办事多些积极的温度,世界会变得简单许多。半分钟定胜负有些自命不凡的人会说:让别人喜欢上我,是分分钟的事。分分钟,太长了吧?从心理层面讲,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只是半分钟的事。初次见面,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三十秒,能不能征服一个人,就看这见面半分钟。很多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然如此,初次见面,必须讲究技巧。技巧是什么呢?用六个字来概括吧: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地去赴约,那么初次见面,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别太多,五分钟足矣。早到太多显得猴儿急,反而招人轻视,五分钟的提前显得重视,却又不掉价。通常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一般人都不会讨厌。早到,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给他最初步的一点点心理压力:“他比我先到,他比我重视,所以我有点不好意思。”事实证明,为了弥补自己的一点点愧疚感,接下来你的要求,他会更容易答应。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3 belinda贝琳达 belinda贝儿

  • 好父母就是好老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李少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好父母就是好老师试读:前言一位教育家曾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边羡慕那些培养出了有成就的孩子的父母,一边慨叹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不争气。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在教育中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哪些教育方法。妈妈们心目中“最牛的母亲”尹建莉的女儿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也是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尹建莉女士的一位老同学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相信这句话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糖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少穿,但怎么越来越难管?我们还要自问,我们是在养活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否一直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层面上止步不前?我们是否只顾担心孩子玩水弄湿了衣服会感冒,却不曾关注孩子戏水获得的快乐只怕孩子摔倒、磕碰而一路呵护、万般叮咛,却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只顾对孩子的成绩指手画脚,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世界上所有的工作中,最难做的工作是为人父母,但这也是最伟大的工作。因为你将借此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和命运。当然,没有天生的好父母,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只有自身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以最好的状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装上成长的发动机。那么,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又该向谁学习?当然是那些教出了优秀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经验也许无法照搬,但至少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好父母就是好老师》。在本书中,我们认真选取了近百位名人的成长故事或其育子经历,如默多克、海明威、林肯、宋氏三姐妹、洛克菲勒、富兰克林等,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本书通过这些激励人心而又令人深思的名人成长故事,从爱的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能力教育等8个方面,生动介绍了父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坚韧、能力完善的人,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这绝不是痴心妄想,只要家长付出努力,孩子的人生就会打下更好的基础。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年轻的父母们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最终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恒、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震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全书由李少聪统撰定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第一章爱的教育1.默多克之母:“不近人情”的教育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要拿起锹铲、剪刀、喷壶,还要准备巴黎绿(一种杀虫剂)。——马卡连柯鲁伯特·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传媒大亨,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曾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为人很有主见,在对儿子默多克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划。为了不让默多克养成大多数富家子弟任性和娇气的习气,也为了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依赖的心理,母亲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并且让他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都要一个人住在里面。于是,每天太阳下山后,母亲都会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开始时,小默多克非常不习惯,对于母亲的这一要求毫不理解,每次都会大喊大叫哭闹不止。但这对于意志坚定的母亲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母亲只是板着脸把小默多克拒之门外,毫无办法的小默多克只好接受这个小木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到后来每天不用催促,自己就会主动走进小木屋,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时不时就会飞进来的萤火虫。开始时,心疼儿子的父亲曾想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但是默多克的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性格锻炼,咱们的儿子不仅仅要适应黑暗的环境,他还要适应独处,学会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这样会让他变得更勇敢、自立自强,不会依赖别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溺爱默多克只会害了他,他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差,如果不是这样,他将很难面对未来环境的变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好好生存下去。”就这样,默多克一个人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在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又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父亲再次反对无效,伊丽莎白的想法是,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品质。这对他将来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到了学校的默多克由于从小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他开始积极地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为他后来的媒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默多克取得成功后,谈及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非常中肯地说道:“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写给父母的话一位教育家曾说:“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是对孩子的侮辱。”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像一棵幼小的树苗,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养料和水分,还要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修剪,剔除多余和无用的枝蔓,如此这棵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呢?(1)坚持原则,不轻易向孩子妥协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大学教授曾出了本书,名为《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其中写到了美国人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今天带孩子去超市,只能花10美元,超过10美元绝对不能花或者带孩子与朋友聚餐之前告诉孩子,到那儿以后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吃什么,不许乱要东西,你要是表现得不礼貌,爸爸或妈妈就要把你送回家。但坚持原则,并不那么容易,孩子常常会使用各种方式迫使父母妥协,例如大哭,在众人面前坐在地上耍赖等。如果你因为觉得丢脸而向孩子妥协,那么下一次,孩子就会故技重施。所以,对父母来说,最难的是说到做到,绝不随便改主意。(2)严格管教,不要不教而诛不教而诛就是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痛斥一顿。虽然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父母应在孩子犯错后保持理智,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孩子因为没考好,私自虚报了分数。父母先别急着发火、夸大孩子说谎的事实,而应该耐心分析、寻找原因。如果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害怕父母的责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在批评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该进行自我反省。(3)严格应有分寸、有尺度父母不能随心所欲地苛求孩子,应从实际出发,提出的目标应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成了苛责,这种严格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4)严格应与尊重相结合孩子出现缺点、过失和错误,当然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不能用打骂的方法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批评训斥,特别不要当外人的面训斥、惩戒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压服。即便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毛病,父母也不应对孩子表现出歧视、嘲讽的口吻,那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上进心,导致其破罐破摔。2.李嘉诚教子:做“狠心”的爸爸“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但空怀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许多父母教子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够“忍心”。教育孩子要“忍心”,这样孩子们才能自立而成才。——李嘉诚李家兄弟小时候在香港的一所顶级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富家子弟,娇生惯养,每天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却让两个孩子每天挤电车上下学。这让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有一次兄弟俩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笑着解释说:“在电车或者巴士上,你们才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李嘉诚给孩子的零花钱极少,以至于让两个孩子怀疑自己的父亲是否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不过这也让两个孩子懂得了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勤俭节约才是自己应有的品质。在李嘉诚的教育下,两个儿子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做兼职,通过当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兄弟俩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而李嘉诚也并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做球童有什么丢人的,反而觉得很高兴,他时常说:“如果孩子能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对兄弟俩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二十个我也能安排下,但是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吧。”结果,这两个孩子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做投资银行。让李嘉诚欣慰的是,他们竟然把公司和银行都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写给父母的话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去乡下体验生活,一位学生的父亲怕孩子受不了,竟然请了假,骑着车远远地跟在学校队伍的后面。到了晚上,老师查铺时发现床底下有个人,叫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位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说,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怕他晚上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这番话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害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有大小、阔狭之分。那种唯恐对孩子管得不细、捆得不牢的爱是渺小、狭隘的爱而主动让孩子多吃苦、多历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生存能力的爱,才是宏大、广阔的爱。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应该主动让孩子学会吃苦。(1)吃苦教育从小开始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等大了,孩子自然会知道什么是苦。有专家指出,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和年龄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如果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灌输不怕苦的思想,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整理东西的能力。适当让他们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2)把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吃苦教育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就要让你尝尝吃苦的味道。”这种吃苦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吃苦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例如,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劳。(3)吃苦不等于“受虐”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受虐”。一些家长知道了吃苦的好处,就“逼”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吃苦”夏令营,而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父母的逼迫,会让孩子意识到吃苦是父母给自己的一种惩罚,心里会强化这种“负意识”。孩子的忍耐力因此降到最低,这等于还没出征就失败了。吃苦教育,“虎妈”、“狼爸”、“鹰爸”的方式不足学。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能搞强迫命令。3.海明威之父:放开孩子的手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陈鹤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父亲既是一位杰出的乡村医生,又是一个热爱自然界的人,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那时,他们居住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橡树园镇,父亲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影响。老海明威经常和儿子一起钓鱼和打猎。有时候,也带着他去出诊,他们一起穿越茂密的森林,蹚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眼前的一切对小海明威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使得他大开眼界,也让他迷恋上了美丽的大自然。而经过长途跋涉,小海明威的体力和意志不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于是,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都会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渐渐地,小海明威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之后,老海明威觉得这种依赖对儿子成长不利,就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再一次缠着父亲带他外出的时候,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小海明威不理解,就问父亲:“是我做错了什么吗?”父亲扶着他的肩膀,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他给了小海明威一根鱼竿,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小海明威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小海明威长大些,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小海明威很快就迷恋并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海明威由此养成的独立勇敢的性格也伴随了他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在父亲的信任和鼓励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帮助下,海明威创作出多部杰出的作品。写给父母的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在旁边保护着,舍不得放手,生怕他摔倒。其实,孩子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帮助孩子进餐、如厕、收拾玩具,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这种太过仔细的呵护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满足他尝试、冒险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孩子从3岁开始,自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父母不要担心他们会把事情搞砸而不允许他去做,而应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允许孩子自己洗小手帕,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护着,同时教他方法,让他多练习,自然就能学会了。(2)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父母可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3)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4)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奋战。其实,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失败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所以,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4.马克·吐温:对孩子适当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孙云晓马克·吐温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马克·吐温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严厉训斥女儿,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家庭中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但是在孩子有了过失时,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他会让孩子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与众不同,但是却非常奏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们到农庄度假。一家人都非常向往着能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缓缓地向郊外行驶,一路上欢声笑语,还可以饱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刻啊,因此,马克·吐温和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等待着出发的那一刻。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出了一点小差错,大女儿苏西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动手把妹妹打得哇哇大哭,这在马克·吐温的家里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事后,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但是惩罚的方式可以让女儿自己提出来,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犹豫了很久,苏西终于下了决心以不坐干草车为惩罚,她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苏西在以后的日子里果然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并且对妹妹非常呵护。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即使在26年后的今天。”写给父母的话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没有惩罚,吃再多的堑,也不能长智。一提到惩罚,很多父母往往联想到打骂等体罚手段,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心灵伤害和人格歧视。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适当的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但惩罚远远不是打几下屁股那么简单,惩罚是一门艺术。教育专家指出,惩罚需要有技巧地实施。(1)惩罚要以尊重为前提,不可伤害孩子的尊严在日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虽然很严厉,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以防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孩子,就不要当众惩罚。特别要依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对孩子给予适当惩罚,对于敏感的孩子不能惩罚得过于严厉。(2)惩罚应及时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惩罚。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回来再说”、“你妈回来后让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时惩罚,一般就不要再惩罚了。孩子的思维简单,忘得也快,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情加起来一起惩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要在适宜的时间惩罚不宜在饭前、饭后训斥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情绪。(4)一次只说一件事惩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之前的事儿再翻出来。(5)讲清楚理由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他,他错在哪里。(6)不要说气话,比如说一些“你气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该生你”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7)不要太频繁该惩罚就惩罚,但次数不可过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育不可一味赏识也不能一味惩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爱。5.爱子有道,深切关心——梁启超的教子艺术没有人会像现在这个孩子那样爱我们。要我们陪,跟我们一起吃,一起睡,等等。如果不是爱,儿童还会因为什么,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蒙特梭利梁启超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他在给儿女讲做人的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儿女们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看什么课外书,如何保养身体,如何培养业余爱好,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劳逸结合等,他都会一一指导,详细叮嘱。比如,二女儿梁思庄在加拿大留学时想家,他先是认真开导,之后又费尽心思,亲手裱糊了一个他写的条幅,取名“千里一笑”,赠给思庄。思庄在加拿大时,开始英语很差,有一次考试排到了十几名,心情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即致信好言劝慰,鼓励女儿不要灰心,要奋发图强。后来梁思庄为尽快入大学着急,梁启超立即致信开导说:“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爷,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你若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爷了。”1923年梁思成因车祸受伤住院,梁启超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让梁思成安下心来,不要担心,还指导他读书,表示在增长知识之余还可以消磨在病榻上的时光。他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说:“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谙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梁启超对子女没有任何说教和指责,只有循循善诱,给子女的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和关心,这种爱和关心让他的子女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着父爱的力量。写给父母的话2013年的一则新闻曾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新闻说一个7岁小女孩的父亲第一次送女儿上小学,只记得女儿在威海路一所学校上学,结果将孩子送错了学校。这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失误,但现实中真的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所在学校的位置,甚至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了。每日忙于工作,让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关爱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些在都市里奔波的父母,由于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甚至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也许我们都忽略了,童年的孩子最渴望的不是值得炫耀的高档玩具,而是父母实实在在的一个拥抱,那些显得啰唆的叮咛,之后回忆起来都是温暖的爱。有位父亲在网络上发帖说:“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我睡着时,孩子已经上学了。就这样,我在庸常的麻木中,错过了陪伴孩子的好时光。当孩子长大成人时,我才发现,我和他有点陌生。”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给孩子一些关心。(1)每天至少抽出10分钟陪伴孩子教育学家认为,父母应该经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周末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逛公园,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来陪孩子,那么你就给自己制订计划,每天至少陪孩子10分钟。即便是只有10分钟的关注和爱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2)了解孩子的日程安排当孩子逐渐长大,就会对自己的时间做出安排。如果你对此不闻不问,会让他觉得你对他毫不关心。父母应了解并知道他们的时间表,以及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这样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向他提问题:“你和佳佳今天一起午餐了吗?”或“你昨天排练的圣诞节目还顺利吗?”而不是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3)认真聆听和询问如果你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照顾,那么你至少每天都要抽出几分钟和他通电话,与他在电话里交谈,并且认真地听他说身边的事。电话里不要只关心他的考试分数,而要多和他谈谈最近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或有哪些开心的事。每天忙忙碌碌的父母们不要忘记,相对于高档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关爱亲情也不同于商品,不是投入的钱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培养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是时间与精力,而不只是金钱。6.包容孩子的错误——史蒂芬所受的教育孩子有一些错误,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到可以运用自如的地步。很多方面,他们和大人不一样。比如孩子摔碗,难道这些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比对孩子的训练还珍贵吗?——蒙特梭利科学家史蒂芬·葛雷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尝试自己从冰箱里拿牛奶,没想到瓶子太滑,或者是因为自己力气太小,结果牛奶瓶掉到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史蒂芬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一声也不敢吭,等着妈妈批评惩罚他。但没想到,妈妈看到这一切后,反而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小史蒂芬见妈妈没发火,可高兴坏了。妈妈把地上的碎玻璃打扫走,他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在地上开花的牛奶,它们分散成各种形状,倒是蛮有意思的。等他研究够了,妈妈一边清理地上的牛奶,一边说:“你拿奶瓶的实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失败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个很好的搬运方法,使瓶子不会掉到地上。”小史蒂芬这次又试了一试,发现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轻易掉下。后来,成年后的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那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妈妈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宽容,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予以指责、打骂,不仅会让孩子内心的愧疚消失,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后故意犯错。指责还会使孩子为了逃避犯错而不敢尝试,有的孩子犯错后为了逃避打骂,甚至学会了撒谎。那么,孩子犯错后,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1)对孩子要求不要太苛刻在亲子关系中,没有什么比“不准犯错”更具伤害力的了。如果孩子不慎犯一次错,家长就将他所有的优点全盘否定,这不仅不公平,也会让孩子变得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犯错。所以,不要做完美主义父母,别强迫孩子做什么事都完美无缺,他有犯错误的权力。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后果,以后孩子自然就会注意不再犯错了。(2)听听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了错,与其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一番,不如耐心问明原因,然后再细心教育。例如,当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家长不要一下子想到“偷”这个层面,认为孩子变坏了就教训孩子,而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拿钱。孩子讲明原因后,家长就要根据情况分析,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在零花钱上做一些改变,避免孩子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借这个机会,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偷的问题,例如,怎么做是偷,为什么不可以偷,偷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等。(3)不过度埋怨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本身就已经很伤心或很恐惧了,家长如果再不断埋怨孩子,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紧张、焦虑,只顾害怕了,如何改正就顾不上了。此外,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4)让孩子知道你像以前一样爱他当孩子犯了错,你已惩罚完孩子,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对他的爱减少了。例如,你惩罚完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他。既然你已经宽恕了他,就要让他知道你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惩罚完孩子之后,会立即抱抱孩子,或对他说:“我爱你,宝贝。”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美玉也有瑕疵,更何况孩子?要宽容孩子的缺点,这样,你不仅会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还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7.顺其自然,尽力不要给孩子打击——鲁迅教子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成长,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过程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成长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资源。——蒙特梭利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写道:“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进行教育?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每天亲自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爷。”有一天,鲁迅从饭馆里买来几个菜,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小孩子好动,就先夹了一个尝尝,但是他发现不新鲜,就吐了出来,向大家反映。大家从大盘中夹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胡闹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夹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还有一次,周海婴赖着不肯去学校,几个小同学来家找他,父亲用报纸卷假意要打他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之后,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周海婴的确不是赖学,是因气喘病发作,需要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他们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小同学们终于和他友好如初。周海婴小时候的玩具不少,但凡能拆的都被他拆了一遍。除了那种木质的实心玩具,周海婴的玩具没几件能完整活动的。但他的父母从不阻止他,如此一来,他更加胆大,居然把父亲送他的留声机拆了,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弄得满手油污,父亲也没责备他。后来,他又把父亲送给母亲的日本缝纫机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周海婴偶尔也挨打,但父亲都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1936年1月,鲁迅去世前半年在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1936年9月5日,鲁迅临去世时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收在《且介亭杂文末篇》中。对于儿子的未来,他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更加体现了鲁迅对儿子不苛求、顺其自然的态度。写给父母的话也许有人会反驳,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教育孩子能顺其自然吗?要说的是,这里说的顺其自然不是放羊式的教育,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苛求孩子成为那凤毛麟角的1%。德国人卢安克写了一本书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其实他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68年9月,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小时候,他跟双胞胎哥哥都性格孤僻,不管别的小孩怎么欺负他们,都不反抗。为了两个孩子,他们45岁的父亲放弃了收入优厚的工程师工作,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当老师,然后用华德福的理念教育孩子。这样,卢安克被父母送进一所不用考试的学校,课本都是孩子自己写的。他说:“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没有让我做那种用来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爷。这种练习只是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聪明人,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后来,卢安克参加中考,因为外语不及格而失败,之后去了一家小帆船工厂做学徒,自己设计帆船,参加国际帆船比赛。再后来,他通过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打动了教授,未经过高考,进入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不想为了工作赚钱而失去自由,所以随着兴趣漂流,他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很多人都搞不懂卢安克为什么不赚钱、不结婚,卢安克的父母却选择了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样地,他的哥哥、妹妹都从事着自己喜欢的、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在家人眼里,卢安克根本就不是失败者,当然,更重要的是,卢安克认为自己在从事自己最喜欢、能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也许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卢安克,但我们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吗?首先应让孩子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才是给孩子的真正意义上的爱!不要迷恋成龙成凤,那只是个容易误人的传说。8.尊重孩子的选择——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育子法则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蒙特梭利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非常注重尊重孩子的想法,无论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梅兰芳从来都是只给予建议,并孜孜教导,坚持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加给孩子自己希望的东西。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大家都以为梅兰芳的儿子长大必定会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没有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择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他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到最好的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给予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方向上的建议。梅兰芳的长子最后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二儿子成了著名的翻译家,女儿先是想做老师,梅兰芳就帮助她成为大学老师,后来又产生唱京剧的念头,梅兰芳也不阻拦,又支持她学习京剧,最后成了有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很多人都说他是梅派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学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梅葆玖才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魅力独特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子女个个成才,当记者问他培养子女的经验时,梅兰芳先生一笑,淡淡地说:“我对待子女就一句话,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写给父母的话有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样描述自己的父母:“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就越不理他们,有什么事情我越要瞒着他们。”教育学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的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课内容,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尽管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自己做决定的愿望。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会让孩子学会珍惜选择的权力,并带着极强的责任感按照他的选择走下去。当然,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之后,父母并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应该通过对孩子选择意识的培养和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做出有利于他自己的选择。以下三点建议值得父母们借鉴。(1)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孩子:“晚餐你想吃鱼,还是想吃鸡肉?”“周末你想野营,还是逛街?”等等。(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应该管的,这样就容易对孩子大包大揽,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孩子总有独自走路的时候,父母何不早点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呢?(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一些事情上,父母尽量让孩子自主面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建议和帮助,而是让孩子自由体验、比较,在几个选项中,做出最理想的选择,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父母把选择的权力和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当然,这并不妨碍父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更好地做决定。9.林肯的母亲南希和萨利: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他的人生就得不到幸福。爱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爱护、尊重、学习,这种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很微妙也变化无穷,它最温柔也最激烈,最脆弱也最坚强,最有力也最精妙。它像音乐和魔法一样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拨弄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对爱抚、真诚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卡尔·威特出身贫寒的林肯有两位母亲。他幼时家境贫寒,只在学校读了不满一年的书,但是他非常渴望知识,好在母亲南希可以帮助他很多,对于林肯的提问,南希总会耐心地回答。一次,林肯天真地问着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名词:“妈妈,什么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都该拥有自由。”林肯严肃地点了点头,南希无法确定这番话对这个幼稚的孩子所产生的兴趣,后来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这番话对林肯心灵的震动和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无法形容的。很不幸,南希在林肯9岁的时候去世了,继母萨利进入了林肯的生活。萨利对林肯很好,每日督促他读书、学习。林肯的父亲不能理解林肯热爱读书的行为,但是萨利却给了林肯极大的帮助和启发,还给林肯做了一个小书架。萨利总是喜欢给林肯讲故事,而她最喜欢给林肯讲的就是《圣经》里面关于博爱众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年幼的林肯心里深深扎根,让林肯在小的时候就懂得用博爱之心去爱所有人。林肯曾说:“我的一切,都源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有人问,你指的是哪一个母亲?林肯肯定地回答道:“两个。”写给父母的话蒙学经典《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就是广泛地关爱众人的意思,即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的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无法区分。例如,其他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要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母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通过感受别的孩子的感受,激发其内在的同情心。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能只知道让孩子接受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奉献爱。应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除了指众人,还包括一切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如果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虫子和花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父母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父母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应爱护小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个宽广的心胸,这会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第二章情商教育1.林则徐之父: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慢慢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急切地要求,则是有害的。——斯宾塞清末时的两广总督、禁烟英雄林则徐小时候是个急脾气,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这样就难免出错。他的父亲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不利,需要让儿子改正。于是父亲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给他讲个故事。林则徐充满期待地坐下来听。父亲说:“从前有个县太爷,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治罪特别严。这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县太爷说:‘老爷,这是个不孝子,他不仅骂他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如他这般的不孝之子该不该罚?爷县太爷听罢非常恼火,立刻叫人打了这个年轻人五十大板。”“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贼人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前去阻拦,反被两个强盗捆走,不知往何处去了。求大人替我找回我儿,我可只有这么一个孝顺儿啊!爷”“县太爷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时那老婆婆低头一看,自己的孩子已被打得奄奄一息,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林则徐听了父亲讲的故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便说:“父亲,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克服自己急躁情绪。”林父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此,林则徐做事情必要仔细考虑后才会行动,甚至做了朝中高官还不忘父亲的教导,在书房里挂上“制怒”匾,以时时警诫自己。写给父母的话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但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做事急躁,手忙脚乱,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性格。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对于孩子的“耐心”,应该从小来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都定型以后才给予纠正。当然,家长对于急性子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及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1)带孩子去钓鱼家长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风景秀丽的地方钓鱼,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桶和一根适合孩子的钓鱼竿,帮助孩子把鱼钩投到河中。接下来,家长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静静地等待鱼上钩,在等待的时间里,家长不要让孩子说话,也不允许孩子去玩一会儿再回来。等到钓到鱼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赞扬孩子,慢慢地让孩子爱上钓鱼这项活动并变得更有耐心。(2)刻意让孩子等待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看会儿动画片、吃点水果、给孩子讲个故事等,让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还需要再等一会儿,过个五六分钟再给孩子想要的,让孩子明白:“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3)放慢对孩子的“步步紧逼”父母的急躁心理多半也会影响到孩子,“看!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这样做……”“快点,不要让我再重复第二遍了,你怎么……”在教育孩子学习上,不少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看似在督促孩子快点,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步步紧逼,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耐心。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慢自己的步伐,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消化“喘气”的机会,这样孩子会做得更好。(4)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的孩子因为不懂得事情该如何做,因此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体会穿衣的顺序搭积木时,引导孩子观察积木的大小形状,让孩子体会先放哪块后放哪块。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地做事,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耐心,例如玩拼图、堆沙碉、堆积木等,在游戏中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2.艾森豪威尔之母: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大松博文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读书并不多,却是个开明、果敢、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她认为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不会很容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她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小艾森豪威尔做事情的积极性,无论是不是艾森豪威尔喜欢做的事情,她总能找到让他产生兴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发现家里的草坪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修理,长了许多参差不齐的杂草,孩子们都不愿意去修理草坪,而花钱请工人又太贵。但这难不倒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她提了一篮子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站到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看见苹果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母亲拿着那个最好的苹果对孩子们说:“门外的那一片草坪已经很久没有修剪整理了,你们每人负责修理一块草坪,谁完成得最好就可以得到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小艾森豪威尔非常想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所以干得特别认真,来来回回处理了好几遍,直到他比其他的孩子干得更出色。最后,母亲宣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属于他。母亲通过修理一块草坪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要获得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你只有比别人干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写给父母的话孩子终归要长大,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在人生的道路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脱颖而出?这就需要父母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积极地参与竞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占一席之地。要想提高孩子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抓住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有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6~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最明显,在这期间,孩子对各种竞争的结果也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因为竞争可以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到一些竞争活动中,比获胜更为重要。只要那些竞争是良性的、有益的,就能促使孩子不断前进。竞争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器,推动着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的日常生活也更为丰富。当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没有错,但不要把“争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要更注重让孩子在参与竞争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开朗等。这些品质的培养,要比拿到“第一”重要得多。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家长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竞争美德。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避免孩子滋生嫉妒的心理,要告诉孩子竞争不是嫉妒。“知心姐姐”卢勤曾谈到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她告诉孩子们说:“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将孩子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嫉妒心理。譬如,当孩子嫉妒一些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常受老师表扬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就需要自己更加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只要表现积极,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让人喜爱的好孩子。这样孩子既有了竞争意识,也能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的成功。3.金波的母亲: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把希望的说出来,把注意力投注到你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博恩·崔西金波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金波的母亲也是如此。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母亲唱起童谣时,小金波都非常陶醉,甚至跟着摇头晃脑,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母亲还会邀请金波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并且一起教他们唱童谣。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正式的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对金波投以赞赏的目光,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和睡觉,金波的母亲也从不埋怨。金波的母亲甚至还会给孩子们做一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尽管很简陋,但是这也给金波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游戏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金波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时从不训斥孩子,也不讲什么大道理,总是用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孩子。金波小时候穿衣服从不在意,新衣服刚穿没一会儿就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她也不骂她,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金波的母亲把衣服形容得如此贴切,让金波在脸红之余,大笑了很久。因为在她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她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瓶子。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自己的每一件东西。写给父母的话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父母在外打拼,难免会有些不良情绪。如果家长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加节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来,那么孩子也会变得消极易怒,将来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相处,家长要努力表现得乐观、自信,每天都给孩子一些正能量。正能量不只是在挫折、困难面前才能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1)每天坚持给孩子一个好消息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一个好消息,不管这个消息大小,心情就会不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晚上下雪了,你看,我们今天可以堆雪人了。”孩子一定会欢呼着回应你。即便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你用“嘿,宝贝,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来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譬如,你对孩子说:“宝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超喜欢唱歌的风又偷偷跑出来了,你听,它唱得多卖力啊,让我们来为它鼓鼓掌吧。”有人担心,生活中能找到那么多好消息吗?能!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好消息,只要你善于发现。天晴是好消息,因为阳光明媚下雨是好消息,因为可以撑伞散步柳树发芽是好消息,花开是好消息,月圆月缺也都是好消息……一切都是好消息,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这种恩赐理应有一份是属于孩子的。(2)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家长要常用阳光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例如,早上起床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把“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改成“宝贝,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了吗?它们开始唱着歌出门寻找食物了”。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不要说“宝贝,到学校要乖,要听老师的话”,而要说“宝贝,妈妈祝你开心愉快地度过这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等着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3)不要抱怨“你还有什么不满意?要什么有什么,就差没上天给你摘月亮了!”“我一天到晚都快累死了,我图什么,还不都为了你!”孩子从父母的这种语气里,只能感觉到父母的抱怨、痛苦,孩子会觉得,父母因为有了自己而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却是不幸福。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赶上下雨,有的家长会说:“真倒霉,刚洗的车,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或者赶上堵车,有的家长会说:“哎,烦死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回家还有一大堆事情呢!”这些家长说这话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抱怨,一种内心的烦躁和抗拒。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没有耐心,脾气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与其抱怨交通堵塞,还不如把这个时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机多和孩子聊聊天。4.给儿子找个对手——牛群教子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卡夫卡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儿子牛童4岁时,牛群就开始教他下棋。开始时,儿子输了就哭。儿子一哭,牛群反而高兴,说:“知道哭,说明儿子在乎输赢,孺子可教也!”等儿子哭完,牛群会耐心地告诉他输在哪儿,然后爷儿俩再战。虽然牛童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强了,能忍着不掉泪了,但牛群认为:“现在各家都是独生子女,不娇也娇,不惯也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招,把妹妹的儿子跟自己的孩子搁在一块儿养。牛群说:“两个孩子搁在一块儿,既能淡化他们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又能把竞争机制引进家庭。”牛群妹妹家的儿子比牛童大一岁,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特别喜欢看课外书,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在全校广播。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文章,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抢着书本看,时间一长,也看上瘾了。牛童数学成绩好,电脑尤其好,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夺得三等奖。为了激发俩孩子,牛群在计算机大赛来临前,买了一些黄白扣子,黄扣子当“金牌”,白扣子当“银牌”。又弄了两面小旗子,分别画上俩孩子的属相,一个鼠,一个牛。牛群规定,谁赢了就升谁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结果,不要大人催,小哥儿俩一个赛着一个地起早。有一天凌晨3点,两个孩子就起床摸黑练计算机。这一年,小哥儿俩双双夺得全国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牛群在暑假期间,推出一个“铁孩子三项”计划,规定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做到:跑步1000米,跳绳500下,游泳两个小时。小哥哥倒是高兴练“铁孩子三项”。牛童长得胖乎乎的,平时又不爱活动,一天跳绳500下,这可难为了他。开始一下也跳不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牛童竟然一口气跳了1012下,一举打破了他们学校的纪录!写给父母的话爱尔兰当代著名女作家梅芙·宾奇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生活很清苦。在债主的催逼下,她只得拿起笔依靠写作赚钱还债。经过一番努力,宾奇的名字在爱尔兰变得家喻户晓。多年后,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当年的债主,不胜感激地说:“谢谢你,是你把我逼成了畅销书作家!”一个武林高手最怕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独孤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客观上淡化了他们彼此竞争的气氛,这也是许多孩子不够主动的原因。要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为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1)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家长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就一下给孩子找一个太优秀的人作为竞争“对手”,使孩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丝毫没有可比性。当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是比不上竞争“对手”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弃,甚至向消极的一面发展。因此,好的“对手”要旗鼓相当,这很重要的。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与班里更优秀学生的差距,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对方当作追赶的对象。当然,这个对手也可以是亲友邻居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最好年龄相仿,免得孩子觉得对方比自己大而心理不平衡,或者认为这样没有可比性。(2)跟“对手”要比得具体“贝贝,你和隔壁的蛮蛮比一比,你看人家多听话呀!”当妈妈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在心上,当他事事和蛮蛮比较的时候,也会学习到蛮蛮身上的缺点,因为孩子的心里没有一个好与坏的标准。他只是听从了妈妈的话要和蛮蛮比听话,最后孩子反而会变得一点主见都没有。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找“对手”的时候,也要和孩子把比的内容说清楚,例如,“你看!表妹的字写得多好呀,你能做到吗?妈妈猜你一定没有表妹写得好,不信我们来打个赌……”(3)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父母也会是孩子很好的竞争“对手”,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谁会做饭、比谁的象棋下得好、比谁晨跑的路程最长等,只要是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事都可以比,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出榜样,否则孩子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对手”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外,“对手”还能不断地给孩子直接输送能量。可以说,找好了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孩子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他们找个对手,也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另外,家长在为孩子找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和对手的优点相比,不能让孩子和其他小孩的缺点相比,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如果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就应当立即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5.鼓励孩子自己交朋友——潘石屹教子小孩要学习人际关系,他们必须学习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及愿望,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员,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卡尔·威特潘石屹在研究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发现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他们不仅仅在衣食住行上满足孩子,甚至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也要在旁边指导着孩子如何玩,潘石屹觉得这样就会降低孩子的主动性。还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仅向孩子灌输外面危险、坏人很多、不要轻信陌生人等思想,还要禁止孩子单独外出,一旦孩子想要到外面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家长们竟要考虑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听话,是不是乖孩子。所以,潘石屹在教育自己儿子时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去交朋友。潘石屹家居住的小区有很多和他儿子同龄的小朋友,于是他打算先从勾起儿子的好奇心入手,他常常向儿子描述外面世界的美好,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房子,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儿子果然“上当”,忘记了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吵着要出去跟小朋友玩,这时潘石屹就会带着儿子出去,然后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并且告诉儿子:“你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吧,他们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着你,只要你主动去找他们。”如果儿子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潘石屹还是坐视不管,儿子哭着跑回来,潘石屹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化解,否则就会面临“一个人玩的惩罚”。于是他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把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拿了出来,两个小朋友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两个孩子也都学会了分享。不久,潘石屹的第二个孩子会走路了,潘石屹干脆就让大儿子领着小儿子去和小朋友玩,只交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守则,其他的就不管了。而潘石屹竟然还能在楼上怡然自得地看电视。写给父母的话有一项针对200位家长所做的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位家长风趣地调侃道:“现在国家都讲究要增强软实力了,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软实力爷。孩子以后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没用。”(1)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今,城市中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胆小、不爱交往,或对集体活动兴趣不浓的孩子,他们的人缘往往不会那么好。对此,家长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融进集体,帮助孩子改善和周围伙伴的人际关系。比如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游戏环境,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通过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与集体频繁接触的机会,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2)帮助羞怯的孩子克服交往恐惧心理羞怯内向的孩子,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先与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同学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断扩大交友范围。也可以鼓励孩子与邻居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对方成为好朋友,而且上学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热情,孩子就会变得更活泼。(3)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比较敏感,而且限制、阻拦孩子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没有多大必要。父母更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特别是那些活泼开朗的异性,对孩子形成活泼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与异性交往多的孩子会更自信、大方,在今后的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幸福。(4)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对夫妇,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过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不在话下了。总之,家长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更应该采用“鼓励+帮助”的措施。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宽容、友爱的性格,孩子会在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6.王献之的母亲郗璿:帮孩子戒除骄傲自满的毛病骄傲自满情绪是早熟儿童的大敌。一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詹姆斯·穆勒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由于父亲在书法上的名气很大,于是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家。王羲之也知道他是众多子女里面最有书法天分的,在王献之七八岁时开始教他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道:“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名家。”这让王献之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一定能超过父亲。一天,有些心浮气躁的王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了吧?”母亲摇摇头。王献之很不满意,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书法家?”王羲之听到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书法的精神,才会体会到书法的内涵。”王献之心里并不服气,觉得父亲也不过比自己多练了几年字。于是王献之一咬牙又练了5年,兴冲冲地拿着一堆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摇头,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王献之又将字递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她知道儿子的心思,知道这个时候打击不得,也鼓励不得,打击有可能会让他对书法失去信心,鼓励更可能让他目中无人,所以母亲故意说:“你的字只有‘太爷字的那个点写得跟父亲一样好。”王献之听后沉默不语,母亲接着说:“孩子,年轻人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要心浮气躁,根基还不稳就觉得自己功力很深,你父亲光是一个点就练了许多年,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但还没有停笔,依旧不停地追求着书法的极致。终于,王献之的字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他的书法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二王”。写给父母的话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在学习上,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狭隘。他们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呢?或是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1)不要过分赞扬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产生这种骄傲情绪,再纠正就困难了。生活中,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却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2)时常让孩子“贫穷”一回。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因物质过于富足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作为孩子,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3)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7.杰克·菲里斯之父: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杰克·菲里斯是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总裁,他最不能忘记的是父母对他的教育。杰克·菲里斯14岁时便开始在父母开的一家加油站里帮忙,非常贪玩的他一心想要修车,因为觉得拆拆卸卸的活儿干起来一定会很有趣。然而父亲却安排儿子到前面去接待顾客,这让他很不满,父亲则耐心地教导他说:“孩子,你可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我知道你想做一番事业,那你首先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于是杰克·菲里斯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他的工作是要在进来的汽车停稳之前跑过去,对车子进行全面的检查。精力旺盛的杰克·菲里斯总是喜欢积极主动地多干一些,有的时候还会免费奉送擦车身或者挡风玻璃的服务。这样的举动为这个加油站赢得了很多回头客。每逢周末,就会有一位开着破旧汽车的老太太来这里加油,顺便让杰克·菲里斯清洗汽车。这辆车非常破旧,有很多凹陷的地方,处理起来耗时又费力。更麻烦的是这位老太太的要求非常高,每次在杰克·菲里斯给她的车打扫清洗之后,她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连一个小角落也不放过。如果发现有一点遗漏的地方,她就会坚持让杰克·菲里斯重新打扫一遍。这让他觉得非常过分,心想:“本来这就不是应有的业务,只是自己出于好心帮忙,还要忍受这样的刁难。”所以他很不愿意接待这位老太太。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严肃地告诫他说:“儿子,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论顾客怎么说或怎么做,你都要把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而且应该礼貌地去对待每一位顾客,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否无理,你都绝对不可以使脸色、不耐烦、发脾气。你要懂得去跟他们沟通,主动跟他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做到使他们满意。”在父亲的加油站里,杰克·菲里斯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懂得了如何去善待和服务顾客,这为他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写给父母的话在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孩子来说,提高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友好的人自然很好相处,而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就需要一些相处的技巧了。(1)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可以选择回避,但是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去对待,也许会找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2)告诉孩子尊重每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和别人“对着干”,那么只能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坏。相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有机会让对方“觉悟”,即使我们的尊重换不来对方的半点反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我们尊重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同时,可以换来周围更多人的敬重。(3)把挑剔变成进步的动力当你的孩子向你抱怨“为什么有人讨厌我”时,你可以告诉他:“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说明你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你进步的空间,需要你去不断完善自己。”如果你让孩子懂得了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的智慧,那么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与不反感自己的人相处了。在生活中,当他遇见一些对他不友好的人时,他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对方,而是用友好的态度去尊重对方,这种态度将赋予你的孩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改变别人对他的态度。8.斯宾塞:教孩子学会为别人鼓掌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富兰克林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斯宾塞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强调快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或者处于什么环境中,任何人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快乐,即便是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快乐。斯宾塞的儿子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他的各科成绩总在班上排第一名,深得老师的喜爱,尤其是在数学和生物方面,他有非常高的天分,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并没有得第一,他为此闷闷不乐,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并且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误。郁闷了很久的儿子只好找父亲谈心,斯宾塞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诉他:“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得第一名。”儿子似懂非懂,只好问斯宾塞:“爸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老斯宾塞说:“我会去祝贺那个得第一名的人。”小斯宾塞豁然开朗,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同父亲的谈话仿佛是听到了一个朋友的劝告,我其实应该得到另一种新的快乐。当我去祝贺得第一名的同学时,他所流露出的感激使我终生难忘。他说他已经为此努力三年了。我意识到仅仅因为我,他之前从来没有如愿过。而那一刻,我也替他感到十分开心。”写给父母的话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孩子: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欢呼雀跃、得意扬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嘲讽、挖苦,而不是祝贺别人,为别人喝彩。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当父母鼓励孩子要不服输、勇于竞争的时候,还要培养孩子真诚地为他人喝彩的胸怀和修养。(1)引导孩子积极地为别人喝彩不少父母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与自己无关,即使别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十分吝惜自己对别人的赞扬,这样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别人获得荣誉、成功时,身心愉悦,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赞赏,这时候教孩子及时送上祝贺是友善接纳别人的表现,不但对方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分享到快乐。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去赞美他人,这可以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心理。(2)不要给孩子负面的鼓励孩子参加比赛,结果孩子输了,很伤心,你指着那个得第一名的孩子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却是负面的鼓励。这时,父母应该正面鼓励孩子:“他能得第一名一定掌握了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向他请教一下。”有的父母一味地、夸张地表扬孩子,即便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变得不接纳并嫉妒别人。(3)不要津津乐道孩子的嫉妒趣事孩子的语言有时候的确很有趣,所以常被父母拿来津津乐道。但如果孩子的言语明显表现出了嫉妒心理,父母就要及时制止和引导了。(4)让孩子表达真诚的赞美赞扬他人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如果说一些轻飘飘,或者酸溜溜的赞美,会让对方感觉不真实、很别扭。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细致描述的能力,避免笼统夸大地赞美。例如,赞扬别人作文写得好,不要说“你具有作家天分”,可以说“你的这篇作文用词真优美呀”。这种具体的赞扬既让别人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也说明孩子真正找到了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促进自己进步,因而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益处。让孩子学会为别人喝彩,尤其是为对手喝彩,既可以给别人动力和喜悦,也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进步更快一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可以让孩子更受别人欢迎,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9.里根之父: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1922年的美国国庆节前夕,年仅11岁的里根拿着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来到罗克河大桥旁,他将这些爆竹在大桥下一一燃放,听着震耳欲聋的响声,里根很有成就感,殊不知他的举动已经让当地居民和桥上的行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很多人以为大桥要塌了,迅速报了警。里根被几辆警车带到了警察局,局长打电话把里根的劣迹告诉了他父亲,并且让他付12.5美元的罚金来领儿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笔罚金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里根的父亲气冲冲地来到警察局,对里根说:“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11岁了,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我只能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后必须还我。”年幼的里根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边刻苦读书,边抽空打工挣钱。由于人小力单,没人用他做重活,他就到餐馆洗盘刷碗,或给汽车加油,或捡废品,吃了不少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里根终于攒足了12.5美元,当钱交到父亲手里时,里根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父亲欣慰地拍着里根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写给父母的话像里根的父亲这样,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虽然看似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但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也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孩子有了过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于训斥,也不要替孩子解决。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补救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04-02 马克吐温 马修 默多克

  • [每天读本书]《西西弗神话》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的反抗

    我们可以认为,这不仅是加缪一生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也是对他生存哲学的高度总结:不寻求永生,尽一切努力。面对广阔的生活,加缪学尼采解释了虚无主义:诊断、描述、沉淀,然后将其提升为理论命题:如果生活是荒谬的,那么如何定义荒谬呢?西西弗斯的生活是荒谬的,毫无价值的,值得生存吗?加缪说: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生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荒谬作为一个哲学术语,起源于古代一个基督徒的拉丁语怪论。大意是上帝的儿子死了,绝对可信,因为这是荒谬的;他被埋葬后复活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种结论显然是一种悖论,不合逻辑,不合理,违背了世界经验。然而,有趣的是,一些哲学家喜欢这种悖论,比如尼采。加缪称之为哲学自杀:理性的解释往往不是关键,所以他们利用理性解释的失败来捍卫信仰的荒谬。克尔凯·郭尔和谢斯托夫也比这更老了。克尔凯反复指出,不合理性: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所谓神人或人神,即无限贯穿于有限性:基督本身就是绝对悖论。对于这种理论,犹太人认为这是荒谬的,希腊人认为疯狂的话,理性人认为这是极其荒谬的。谢斯托夫只是把悖论视为同意词。加缪认为:荒谬的理性是不可克服的,因此,加缪的理性是不可克服的。加缪不可笑的,因为理性和不可笑的,所谓的理性是指的。简而言之,加缪的荒谬不是一个概念。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荒谬、一种激情、一种感知和一种精神疾病。加缪试图纯粹描述这种疾病,目的是找出这种荒谬是否会导致自杀。什么是荒谬?人与生活的离婚,演员与背景的离婚,有这种感觉,被称为荒谬。我们照镜子,看到不像我们自己的感觉,也被称为荒谬的感觉。以此类推,生活中不时会有类似的荒谬感。什么是荒谬的感知?面对自己不合理的厌恶,人们对自己的价值形象感到堕落。有了这种自之明,就叫做荒诞感知。什么是荒谬的激情?人是无用的激情(萨特语),知道无用仍然充满激情:知道自由已经结束,无望的未来,不断冒险抵抗绝望,这被称为荒谬的激情。什么是荒谬的疾病?一旦人们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局外人。他们想随时逃避自己,但却无能为力。他们因焦虑而抑郁,陷入绝望的抑郁症。在病人意识的清醒下,这种荒谬的疾病很可能导致自杀。与自杀者相反的是死囚,因为后者想到了死亡的场景,他似乎晕倒了,对一切视而不见,但他瞥见了近在咫尺的鞋带,所以加缪说:荒谬是死囚的鞋带。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荒谬取决于人,而不是世界。荒谬是世界和世界之间唯一的纽带。把它们绑在一起就像只有仇恨才能锁定世界一样。这是一种不治之症。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荒谬的人!荒诞的人是与世界和时间形影不离的人。既然他是一种无用的激情,也可以说荒诞的人就是不为永恒做任何事,不否认永恒的人。一旦荒诞的人在时间点定位,他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时间。对抗时间最凶猛敌人的痛苦是荒诞的永久痛苦。注:以上摘自本书译序:加缪荒诞美学。————————————–原作名:LeMythedeSiyhe作者:[法]阿尔贝·加缪沈志明评分:8.8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无疑是人类生存荒诞最生动的象征;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人类不绝望、不颓废、在荒诞中抗拒、毫不犹豫地与荒诞命运抗争的标准。因此,西西弗斯神话与其说是对人类状况的悲剧自我描述,不如说是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之歌,构成了一种悲伤而崇高的风格。...

    2022-04-05 西西弗斯悖论 西西弗神话解读

  • [每天读本书]《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麦迪逊肖像是一张五千元的钞票。钱放在我面前的咖啡桌上,绿油油的,崭新挺括。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都没见过。美国流通只有1000张左右。我周围有美丽的光泽。它创造了自己的阳光。我坐在那里,盯着它看了很久。最后我把它收进信件夹,去厨房煮信里说的那壶咖啡。……就在这时,一个梦想走进了酒吧。有一会儿,我觉得酒吧里没有声音,时代精英停止了唇枪舌剑,高脚凳上的醉汉停了下来,情况就像指挥轻轻敲打乐谱架,手臂举起悬而未落的那一刻。……我是一个有执照的私家侦探,做了一段时间。我一个人,没结婚,人近中年,不富裕。我去过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离婚。我喜欢喝酒、女人、象棋和其他东西。警察不太喜欢我,但有几个我相处得很好。我是本地人,出生在圣罗莎,父母都去世了,没有兄弟姐妹。有一天,如果我在黑暗的小巷里被杀了——我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很多其他行业或者任何行业都不混的人也是这样。——没有人会觉得他或她的生活突然陷入了深渊。……客人们倾泻房间里的晚风。人声渐息,车辆启动,再见像球一样弹来弹去。我穿过法式落地窗,走上铺石板的露台。斜坡尽头是湖边,小湖像睡猫一样毫无动静。下面有一座木板栈桥,白色系艇索系着一艘划艇。不远处靠近对岸的水面上,一只黑色的水鸡像溜冰一样懒洋洋地转圈,似乎没有引起涟漪。……自杀者会以各种方式做准备。有人喝酒,有人吃精致的香槟大餐。有些人穿上晚礼服,有些人脱下衣服。人们在屋顶、阴沟、卫生间、水下、水上自杀。他们在酒吧上吊,在车库吸尾气。这似乎很简单。……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人在逃跑,总有人想抓他。在外面千种罪恶的夜晚,人们垂死,人们残疾,人们被横飞的玻璃割喉,在方向盘上,在重型轮胎下。人们被殴打、抢劫、勒死、强奸和谋杀;饥饿、生病;人们感到无聊,因为孤独或遗憾或恐惧而感到绝望、愤怒、残忍和狂热。一个城市并不比其他城市差,一座富裕、繁荣、自尊的城市,一座失落、挫折、空虚的城市。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地位和个人成就。我没有。我不在乎。注:以上摘自本书第12、13、24、36章。————————————–本书书摘:金钱有一个特别之处,当数量大的时候,它就会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道德标准。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好事物的过早衰落,而在于它们的衰老和庸俗。大多数人花了一半的精力来维护他们从未拥有过的尊严。大多数人疲惫而恐慌,疲惫而恐慌的人并不理想。他必须养家糊口。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没有勇气,没有野心。我抓起铜戒指,发现它不是金色的。我很震惊。像我这样的人一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时刻,只有一个完美的表演。在我的余生中,我只想尽量不要从人行道掉进沟里。更多书摘…————————————–原作名:TheLogGoodye作者:[美]雷蒙德·钱德勒姚向辉评分:8.2《漫长的告别》不仅是钱德勒的代表作,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这部作品发表于1953年,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并获得爱伦称号·坡奖”年度最佳小说,入选了美国推理协会“史上百部推理小说”,是村上春树反复阅读并极为推崇的作品。...

    2022-04-04 最怕酒吧突然煽情 酒吧有多可怕

  • [每天读本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产生活跃的智慧

    在中国,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是七章,大学教育突然结束。普通读者可能不在乎,热爱怀特海的读者不可避免地会暗自思考: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那么大学后的生活呢?大学毕业后,生命的成长周期是什么,浪漫、审查和综合性是什么?还有什么自我发展?有一套基本的想法和思维方法吗?从普莱士的《怀海德对话录》中可以看出,当《教育的目的》出版时,有些人接受了这些想法,并引用了他们自己的书,比如李文斯顿;或者引用它发表在演讲中,比如兰德。其他人抱怨教育的目的没有在英国出版,也看不见。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英国读者阅读,怀特海曾经考虑重版《教育的目的》。普莱士建议:前八章令人震惊,我的许多朋友——李文斯顿就是其中之一——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删除最后两章,而是用你在哈佛30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论文来代替它呢?怀特海的回答是:他太担心了。这份声明至少解释了一个事实: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章。在森口和桥口的日本翻译中,教育的目的也是十章。根据发布场合进行分类,教育目的的十章分别为:怀特海作为英国数学家协会会长的演讲:第一章教育目的发表于1916;第四章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文学的关系发表于1917;第六章数学课程发表于1912。1922年,怀特海在伦敦师范学校协会发表演讲:第二章教育节奏。怀特海在美国职业学院协会的演讲:第七章大学及其功能,发表时间未知。怀特海在英国促进学术进步协会会议上的演讲:第八章思想组织发表于1916;第十章空间、时间和相对性发表于1915年(怀特海后来在亚里士多德学会上选择了空间、时间和相对性的注释版本,并在选择教育目的时删除)。杂志怀特海HiertJoual上发表的论文:第三章自由训练节奏主张发表在1927年;第五章教育中古典的地位发表在1923年。《教育与科学理性功能》第九章发表于1917的分析》发表于1917年(怀特海当时在皇家科技学院工作)。在《怀海德对话录》中,怀特海夫人说:我们喜欢每一部作品都是完整出版的,否则它就不会被打印出来,也不喜欢作品被编辑删除。当我们发现编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切断了部分或整个章节时,我们感到非常失望。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感到兴奋。教育的目的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十章翻译,这是我致力于做的。虽然它由不同场合的演讲或论文组成,但怀特海在教育目的章节之间有很强的有机联系。这无疑是困难的,但怀特海做得很好。怀特海可能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人物,愿意迟到,也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人物,值得这样的书。日本学者田中宇在《怀特海有机哲学》中评论说:怀特海也是那种类型的思想家——与其马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如慢慢等待思想自然成熟。在书中,田中宇提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怀特海和他的学生罗素在一起写《数学原理》的时候,一起看了原稿。罗素提出借鉴怀特海关于广延抽象方法的相关笔记,怀特海同意了。1914年,罗素先于怀特海,并根据怀特海的笔记发表了广延抽象方法的观点。怀特海私下写信给罗素:我不想让我不成熟——你在你书的每一章中涉及并变得容易理解的我的草稿——陷入了一系列我不认为是全面真理的观点。很抱歉你不用我的笔记就不能开始研究。当然,在公开发表的《自传》中,怀特海非常深情,声称是我们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发表的基本观点不同,所以怀特海的合作在191919年就结束了。虽然怀特海发表了广泛的文字,但他仍然有很多文章没有发表,撕毁的手稿无法测量,因为他自己的不满。如果把怀特海比作一棵树,那么它在他丰富的树干下有一个巨大的根。怀特海对自己的谈话和写作非常谨慎。有人曾经问他:你开始觉得你确定你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时候?他突然诚实地回答说:从来没有。怀特海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出版的。当时他每周至少给学生做三次演讲,整个下午和学生讨论。家里经常有学者和学者和年轻人的沙龙。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艰苦的写作仍然可以活跃而快速地完成。例如,《科学与现代世界》是根据每周一章的进度写的。他说:书中的一切都在过去的40年里被讨论过。怀特海的写作非常精彩,但他从来不想在书籍和期刊上打印肖像。在某些地方,我看到了怀特海的形象。也许是因为怀特海有一颗纯洁的心,外表,有一张纯洁的脸。一位朋友说,他的肖像看起来像六岁一样大,怀特海美丽的妻子也同意:当他嫁给他时,他看起来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脸。怀夫人把编辑们计划发布怀特海的头像作为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你想让出版商做什么?他们想在生活杂志的封面上特海)的照片!我用最温柔的语气告诉他们,他一生的原则是不接待记者,不为报纸发布照片——哈佛成立300周年,所有的老学生都在一起拍照,这是一个例外。怀特海专注于学术研究,没有露面,成名。包括书的封面,怀特海追求的不是金光闪耀和引人注目的东西。当麦克米兰送达《概念探索》(现在通常被翻译念的冒险)时,怀特海夫人惊呆了,上面有月亮、星星和光。怀特海夫人说:封面设计师读过这本书吗?也许我最多听说过标题。普莱士还说:这只是在和怀教授胡说八道。怀特海所说的探索或智力冒险都是努力和谦逊的。在《过程与实体》的序言中,怀教授说:我写了第一章开头和整本书中经常出现的几句话。。这些话是:我们在探索事物本质的深度上所做的努力是多么肤浅,多么软弱和不完美。在哲学的讨论中,即使是最微妙的武断确定,终极性的陈述也是愚蠢的表现。注:以上节选自本书代译序。————————————–本书书摘: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过去知识的唯一用处是他们现在武装我们。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受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得有组织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自由和纪律的节奏。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原作名:TheAimofEducatio作者:[英]阿尔弗莱德·诺斯·怀特海严中慧:严中慧评分:8.4怀特海对教育非常感兴趣。他研究人们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如何改进人们的学习。他的教育理念主要反映了他的一系列著名演讲,其中大部分包含在他1929年出版的《教育目的》一书中。这本书是《教育目的》十章的翻译版。除经典第一章教育目的、第二章教育节奏、第三章自由与训练节奏主张外,还包括第八章思想组织、第九章分析一些科学观念和第十章空间、时间和相对性。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既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也保留了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内容。他既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主动性,又充分肯定儿童接受训练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性。正因如此,西方学者认为怀特海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思潮中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的结合。...

    2022-04-04

  • [每天读本书]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个真正的作家总是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正告诉他他的自私和高尚是多么的突出。让他真正理解自己,一旦他理解了自己,他就会理解这个世界。多年前我理解这个原则,但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苦的工作和长期的痛苦,因为心不总是开放的,它更封闭,所以只有写作,不断写作打开心,让自己在发现中,像日出的光照亮黑暗,灵感会突然来。长期以来,我的作品源于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我沉迷于想象,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清楚地感受到了自我的分裂。我不能让自己变得纯洁。我曾经想成为一名童话作家或真正的作品所有者。如果我能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认为我内心的痛苦会轻微得多,但同时,我的力量也会削弱很多。事实上,我现在只能成为这样的作家。我总是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理性不能取代我的写作。因此,我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位愤怒和冷漠的作家。这不仅仅是我个人面临的困难。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与现实紧张。在他们的作品中,只有当现实遥远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光。应该看出,虽然过去的现实充满了魅力,但却充满了虚幻的色彩,充满了个人想象力和个人理解。真正的现实,即作家生活中的现实,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作家想要表达日夜相处的现实,他经常感到难以忍受。几乎所有蜂拥而至的现实都讲述了丑陋和阴险。奇怪的是,为什么丑陋的东西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东西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谊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感来的,相反的事实是伸手就能触及。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现实。也有这样一个作家,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福克纳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种温和的方式,他描述中间状态,同时容忍美和丑陋,他把南方的现实放在历史和人文精神中,这是真正的文学现实,因为它连接了过去和未来。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述现实,但他们的现实只是一个环境,一个固定的、死亡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们是如何来的,也看不到他们是如何去的。当他们描述每盎司讨价还价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作家本人也在每盎司讨价还价。这样的作家是现实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正如我之前所说,我对现实感到紧张和严重。我一直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个真正的作家正在寻找真理,这是一个拒绝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抱怨或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提到的高尚不是那种简单的美,而是在理解一切之后,平等对待善恶,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正是在这种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奴隶》。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这样一部小说,那就是这部小说《活着》,它写人们承受苦难的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们活着是为了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我觉得我写了一部高尚的作品。注:以上摘自本书中文版自序。——————-作者:余华评分:9.3这本书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经历。福贵是一个富有的少爷,但他沉迷于赌博,最终赌光了家庭财产,一贫如洗。他的父亲生气地被他杀死了,而他的母亲在贫困中病得很重。福贵去求药,但在路上被国民党逮捕成了一个强壮的人。经过几次曲折,我回到家,我意识到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我妻子的家人珍惜抚养两个孩子。从那以后,更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孩子和孙子相继去世。最后,只有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仍然活着,仿佛比以前更加自由、轻松和坚强。...

    2022-04-05 《活着》百度百科 推荐《活着》

  • “阅读就是魅力”活动:与 Kindle 合影为阅读代言

    最近,亚马逊出现在北京的许多购物中心和地铁站Kidle展位和广告屏幕每天都有数百名热爱阅读的消费者涌动。他们拿起Kidle阅读器,排队免费拍摄和Kidle个人时尚大片。很快,这些普通人的漂亮照片就会出现在巨大的屏幕上。此外,这些照片还有机会在北京几十个地铁站的大屏幕上滚动。亚马逊Kidle这种推广阅读的方式立刻引发了北京的围观。形成时尚前卫的魅力阅读趋势。谈Idea,个人时尚大片进入地铁备受关注亚马逊Kidle联合生活杂志《理想家》为全国推出了阅读就是魅力的互动活动。Kidle希望通过普通人的力量提倡阅读也是一个迷人的概念,从而唤醒更多人的阅读热情。你可以上传自己和Kidle合影,也可在北京、上海6商场请摄影师免费拍照。手机上安装了POCO的用户可以在POCO制作带有阅读就是魅力水印的照片。你的照片极有可能登上Kidle阅读器的开机画面,或成为北京、上海地铁的广告主角。Kidle市场部副总裁于洪近日表示。了解到,从现在到8月25日,在北京悠唐、蓝港、侨福芳草地、上海来福士,k11、港汇恒隆商场可以找到活动区。据悉,一批知名作家、主持人、歌手、演员、设计师等行业的意见领袖已经拍下了个人宣言Kidle时尚大片,他们分享的阅读感受每天都被成千上万的眼睛看到和听到。谈阅读,唤醒更多人的阅读热情是Kidle的责任Kidle市场部副总裁余洪告诉我,Kidle邀请了来自各行业的44位意见领袖,包括BTV主持人悦悦、演员木木、资深影评人藤井树……不读无聊之书,何遣有涯之生—-来自著名美食家沈宏非。阅读是指引我找到天堂的一束光。—–好妹妹乐队歌手秦昊写下了这样的阅读感受。著名作家安意这样说:阅读,让人更理性、更宽容。未来20年世界上还能存在哪些商店?余洪说,在现实生活中,淘宝、京东等在线购物平台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生活。书店不仅承载着物理空间,也承载着精神食物。余洪说,他从看金庸小说的黄蓉这个角色中了解到,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黄蓉。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的阅读和不同的知识水平。阅读的魅力给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华丽影视剧所不能替代的。在书香中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民阅读也在各地广泛开展。Kidle也在用自己能唤醒更多人的阅读DNA.余洪说。进入中国一年多以来,Kidle在上海静安区,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宣传阅读理念的书籍和1书籍Kidle电子书比较的千书随行活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搭建的冰火之歌巨纸雕等都收到了很大反响。余洪告诉我,一天早上,他很早就来到了冰火之歌巨纸雕的活动现场,发现一个清洁工看着纸雕。余洪忍不住好奇地问清洁工这是什么,对方准确地说出了纸雕的意思。在上海的千书随行活动中,现场建筑工人休息时不忘拿起躺在地上的书。这一幕令余洪难忘,他的心总是感到温暖。谈论团队,真正热爱阅读,做好事余洪告诉我,每项活动都能高质量完成的原因是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喜欢阅读。当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时,你就不会感到有多累和痛苦了。余洪说。据了解,这次Kidle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超过5万人看到了阅读就是魅力时尚大片的拍摄活动,成千上万的人排队阅读工作。余洪说,你读的其实是你自己。谈论使命,撕裂阅读无法建立系统的思维15阅读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也就是说,快餐阅读已经成功地挤进了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上闲逛。然而,这种碎片化、分裂化的阅读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它切断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但留下的印记却很少,甚至无法建立更系统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和读者陷入了不断刷新的世界。根据一项调查统计分析,8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想阅读,但同时他们说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和压力。这种现象的存在正好证实了在洪水线下推广阅读的做法,即唤醒阅读DNA符合现在的现实。眼下,BAT巨头们正在进入电子书领域。盛大、书旗、云中等网上书店的阅读也如火如荼。《花千骨》、《为什么是笙箫默》、《盗墓笔记》等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屏幕后,收视率也很高。这也证实了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广阔市场。亚马逊还与5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亚马逊在线图书城有数十万本书可供付费下载和阅读。其中,有1万多种电子图书资源可供免费下载和使用。据统计,2014年亚马逊电子书的付费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以上。新的电子书阅读器Paerwriter等销量也在增长。唤醒阅读的热情,让深入的读者分享他们的文字,造福他人,并跟进阅读。这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余洪告诉我。——————-来源:ChiaDaily李苑...

    2022-04-05 kindle亚马逊官网 kindle亚马逊注册账号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