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管昕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作者】管昕作【页数】197【出版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610-9902-5【价格】58.00【分类】职业教育-教育现代化-研究【参考文献】管昕作.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有效性的界定,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概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方法,MOOC的创新特征及扩散价值,MOOC创新扩散的动力分析,中国MOOC创新扩散的实践现状,我国高校MOOC创新扩散的路径选择,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工作,以期为信息化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高效利用提供经验和借鉴。《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内容试读研究背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个人计算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人,并且人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长达3.7小时。《2018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移动”“开放”和“参与”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词。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使信息化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推进了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2018年10月,《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对国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及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虽然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已经进人初步教育信息化应用整合阶段,但与全面融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软硬件工具多样性不够,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全面融合还需继续大力推进。二是教师培训已成体系,能力提升有待加强,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科研信息化服务系统水平相对较低。三是高校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较高,但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需进一步优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科研项目、校本教学、教育资源共享亟待开展;信息化教育资源需逐步加强共建共享。001‖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1.1“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快速普及。从1969年“阿帕网”(ARPA网)在美国国防计划署的诞生到I990年因特网(Iteret)在全球范围内的开通,仅仅用了20年。我国自1994年宣布正式进入“因特网时代”以来,网络的普及速度之快、渗透程度之深令人惊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6年1月22日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8%,超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其中,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传统的通信、消费领域以外,互联网与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社会领域的整合程度也不断加深。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元素”,可以说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进人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对于“互联网+”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界定其内涵。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最早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认为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创业者需要找到自己的“互联网+”。于扬虽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但并未做出系统论述。2015年两会,马化腾在其人大提案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随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但对“互联网+”并未做出具体解释。2015年3月,阿里研究院颁布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互联网+”,明确指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其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0021研究背景《安装,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内涵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概念要求社会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改造传统的行业形态,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新形态。面对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认清:首先,“互联网+”是不可回避的时代发展潮流,是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的社会发展新动力,需要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其次,“互联网+”中的“+”不是简单的辅助式加法,而是深度融合式的加法,是从碎片化到重构的加法,未来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成为社会中枢,其他方面变成它的肌体和末梢;最后,“互联网+”指向的是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进而形成高效的新形态。1.2“互联网+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下,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不断普及,众多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产品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方面,许多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想中的教育的彻底颠覆,智能教学并未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另一方面,“互联网+”确实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系统的变革,在宏观上有着促进教育公平、便利学生自助学习、用大数据服务教务、学习不再有时空限制等的时代机遇,在微观的课堂教学层面上,牵动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人、物、境等要素,并将其重新组合、连接起来。首先,在“人的维度”上,人是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核心的构成要素,这与互联网思维中突出人的概念不谋而合。互联网思维中对“人”强调“开放共享,突出用户体验”。这样一来,“互联网+教育”就重新定义了教育活动中各类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是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自居为“知识权威”,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互通互联、共同整合教学相关信息,从而优003Ⅱ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化教学设计方案。同时,“突出用户体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情况,能够摆脱原有的从日常教学经验出发的分析状态,转而常态化地使用计算机的自动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信息技术手段,并能有效分析相关数据、报告,发现其中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间的教学设计的分享、合作意识,走出传统的校内学科交流圈,转而通过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交流论坛等新型平台,积极与地区内、国内各地甚至国际的相关领域教师交流、讨论教学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从而形成更广泛的交流圈。其次,在“物的维度”上,互联网带来了新一代的信息承载体和承载方式,那么,支持教育活动发生的“物”也随之发生变革。从幻灯投影技术、设备,电视和计算机设备的配置,到数字技术的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产品,来自“物”的支持已经从简单的辅助层面向不可或缺的要素层面过渡。对于学习者而言,手机、平板等移动化信息设备拓展了学习空间、填补了碎片化时间,网络课程、资源网站等资源丰富了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软件帮助其自主、合理规划学习进程。同时,对于教学者而言,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分析技术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可视化的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最后,在“境的维度”上有两方面变化。一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教学载体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即时通信、论坛等信息通信技术和产品,获得更多形式的交流、学习,教师也能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分析技术,与其他教师、学生展开更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还能有效记录交流过程和内容,便于检查、评价教学进程,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时空上,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以信息设备、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的新兴教学模式近年来不断涌现,跳脱出传统的学校教育限制,打破了时空束缚,将网络线上教育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二是教学情境的变化:借助“互联网+教育”的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和产品,能够让学习者置身于仿真情境中,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展开学习活动,其中包括: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可感的“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听感官,进而促进其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建构;0041研究背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来源引入真实案例,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其感染力,从而创设出真实、悬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习者分析情境、应用知识;利用几何画板等信息化交互软件,可以构建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实验环境,即“模拟实验情境”,为学习者呈现出直观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利用远程实时通信技术,组织学习者展开TBL活动(Team-BaedLearig团队合作学习),明确各自角色,共同协作完成目标任务。1.3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被广泛关注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和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快速、全面走进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受到了政府、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空前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颁布系列政策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成为我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一2020年)》的通知》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自2012年开始,为了将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部加强统筹规划和工作协调,每年都印发《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每个年度的工作思路和核心目标,并就年度重点工作进005川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研究行了明确分工,同时划定责任单位。2014年,教育部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依据教师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的主线,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并分别从这五个维度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其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项目促进技术融入教学。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2003一2007年实施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简称“CDA项目”),在中国西部选定的较贫困地区,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8月,“教师新课程国家远程培训项目”正式启动,依托28个省份的47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以网络为主要手段,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2006年11月,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合作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在13个省、自治区的352个县(区)的6000多所学校实施,共培训2万多名教师,大力支持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2010年,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统一部署下的、由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一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在我国中西部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8个行政县展开,共计培训教师超过23万人。2012年,教育部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与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化资源,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次,学校和教师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政府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教育信息化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将技术引进了课堂,如何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让技术成为支持有效教学的利器成为政府、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教育报》于2016年3月4日报道《中关村二小:多校区同步优质均衡》,主006···试读结束···...

    2022-10-11 辽宁大学出版社官网 辽宁大学出版专硕参考书

  •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丁元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作者】丁元竹著【丛书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页数】160【出版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03【ISBN号】978-7-5150-1743-3【价格】32.00【分类】社会管理-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丁元竹著.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内容提要:本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抓住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以世界眼光参照全球治理的最新动态,聚集于当代中国的治理理念、体制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内容试读|第一章社会治理的内涵、由来和国际经验一、社会治理的理论探源(一)社会治理的内涵基于历史、理论和国际经验,我们把社会治理界定为: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基础上,一定的规章制度下,一定的法律框架内,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防范社会风险的活动。通过这个界定试图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治理管什么?社会治理就是治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二是为什么要治理社会?就是实现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怎么去治理社会?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和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去治理。四是谁来治理社会?这是指社会治理的主体问题,我们的理解是政府、社会、企业,还有公众一起来治理。社会治理要强调多元治理,什么是多元治理?就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都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去。社会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是社会组织,是企业,也是公众。基于以上理解,社会治理的目标和手段可以这样界定: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保持社会和谐。。1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通常不和谐的因素是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表现出来的,它们会导致社会失序,造成发展僵化。现代政府的职能可以界定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宏观层面的社会治理犹如宏观经济调控一样,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等作用,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社会治理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社会秩序,保持人民生活有一个祥和的环境。经济的宏观调控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社会治理就要保持社会的秩序,也就是健康的社会生活。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最终是要为人民提供健康、良好、幸福的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更多地关注人民的社会生活怎么去建设,就像经济建设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一样,社会生活建设就要提高人民社会生活的质量。人民群众福祉的不断提高是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而衡量人民群众福祉的核心手段就是生活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和目的,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上述定义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宏观治理问题。犹如经济治理划分一样,社会治理可以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社会宏观治理是指在中央政府层面上对社会实施的治理;微观社会治理则是指基层政府、基层组织、企业和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这里我们比照宏观经济调控来看社会的宏观治理问题。宏观经济调控就是经济协调,它通过政府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货币、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干预市场,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供求关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经济波动,甚至出现大起大落。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的大起大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工人失业、贫·2·第一章社会治理的内涵、由来和国际经验困群体扩大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它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发现自由市场经济弊端过程中,提出的由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探索,是经济领域的宏观治理,或叫做宏观经济调控。我们理解的宏观层次上的社会治理,就是社会领域的宏观调控。社会宏观治理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也通过社会自身的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协调、公众参与等来实现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的治理活动。(二)社会治理的外延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社会治理至少应当包括社会行为治理、社会关系治理、社会问题治理和社会风险治理。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内在逻辑是: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中形成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好孕育着社会风险,社会风险不能及时处理和妥善处理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解体。加强这几个环节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1.社会行为治理。这是基于人们行为的日常社会治理活动。社会的个体或群体总是遵循着社会的规范进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社会预期的行为。社会行为治理就是要通过社会规范使人们按照社会和群体的预期行为、行事,通过教化、社会化等一系列的过程避免破坏社会规范,出现违反群体和社会预期的行为,或者叫做越轨行为。“讲究卫生”“尊重生命”“敬老爱幼”等,是每个社会鼓励和支持的社会行为。每个社会都会建立一套规范来阻止和惩罚一些不当的社会行为。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正式的社会规范和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两种。正式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则,如比赛中的规则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可能没有文字记载,但·3·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为社会大多数人接受,通常为民德、民俗,有时我们将其称为乡规民约。当然,有时也会有文字表达形式,诸如国内外的一些社区建设中制定的乡规民约等。中国当前社会规范存在的问题是,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规范发生了变化,新的社会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一些社会行为处于失范状态,越轨行为时有出现。在转轨和转型过程中如何重建社会规范就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社会行为治理过程中,遵守和违反行为规范是通过社会的奖惩机制来实现的,而奖惩机制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即一个社会中人们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治理又触及到了价值体系建设问题。当前重建和倡导价值观的关键是能够让价值观被共享和接受,只有这样,价值观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石。积极探索和形成一个能够被共享和接受的价值观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2.社会关系治理。这主要是基于源头进行的社会治理,其核心是对社会不平等的治理。社会不平等指的是社会成员拥有不等量的财富、社会声望和权利。不平等是社会失序和不稳定的根源之一。“不平等和社会反抗之间的联系确实十分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当一个社会发生叛乱或反叛时,其中必然存在可觉察到的不平等感,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是意识到下面这点同样很重要,即,对不平等的觉察及对这个难以名状的概念内容的确定大大倚赖于实际反叛的可能性。”很多社会不平等最终会导致社会动荡。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都把对社会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社会不平等上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各种社会关系里面最最核心的是生产关系,包括财产关系、生产[1][印度]阿玛蒂亚·森:《论经济不平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4·第一章社会治理的内涵、由来和国际经验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分配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们会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财富占有到生产中的关系再到最终产品分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是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标志之一;2011年发生在经济领域一系列的劳资关系冲突,包括震惊世界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反映了劳资关系的紧张;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收入分配问题反映了人们对劳动成果分配的基本看法。这一系列的变动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一些是需要协调和理顺的。现阶段社会关系对中国发展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社会活力。治理好现阶段的社会关系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和重点。3.社会问题治理。这主要是基于日常生活进行的社会治理。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社会问题,如企业中发生的劳资冲突、社会上发生的校园袭击儿童事件、精神问题引发的越轨行为等。社会就像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人这个有机体会有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治疗,保持机体的健康。社会这个有机体也是一样,会经常出现犯罪、离婚、暴力、失业、贫富不均、诈骗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导致经济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导致社会解体。我们要像对待个人身体一样来对待社会这个有机体,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有机体的健康。社会治理也是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解决好社会问题还要关注主观社会问题。主观社会问题不是发生在现实中的问题,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老百姓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淀。久而久之,它就会成为一种主观社会问题,在某一个客观社会问题发生时就有可能把这种主观的情绪引发出来。这几年突发性的事件出现了燃点低的特点,很小的事件会引发很大·5·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的事件,无利益相关事件增多等,就是由于长期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带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社会治理好,政府、社会、企业一定要有一种社会问题意识。既要有客观的社会问题意识,也要有主观的社会问题意识。把各种矛盾化解在没有发生之前,化解在人们的行为之前,化解在人们的心里。4.社会风险治理。这主要是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的社会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中本身就隐藏着许多风险,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有些风险应对处理起来较容易,可以化险为夷;而某些风险一旦发生,若无防范措施,很可能会让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瓦解。风险是指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国家、国际组织等发生危险的意外性和不确定性,包括损失发生与否及损失程度大小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风险;人们的恶意行为、不良企图疏忽大意、重大过失造成的组织和群体风险: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上涨造成的市场风险,此外还有技术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等。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的发展机遇和面对的挑战都前所未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社会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三)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如前所述,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在社会治理中要注重价值理念创新和社会机体的整体性。一定的社会治理、社会体制机制的背后一定有一套价值体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提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首领人物罗伯特·帕克的一个思想,说任何一套制度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在支撑着。这套价值体系确保制度运行。如果有好的价值体系来支撑好的制度,制度的运·6···试读结束···...

    2022-10-11 社会治理epub 百度网盘

  •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作者】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丛书名】《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丛书【页数】106【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189-5237-3【价格】36.00【分类】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与历程,包括建国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及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阐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不足及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学水平的全面快速发展及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第一节1949一2016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进,并不断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纵观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欧美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处于加快阶段,在21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一、农业现代化的初步提出(1949一1978年)在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初步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等相关问题开展了思考和探索,产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上,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做重要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同志论述道,“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①同年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特别撰写了《论人民民①杨振保.七届二中全会: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南都学坛,2006(5):36-38.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主专政》一篇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巩固的社会主义”①。1949年12月8日一20日,中央组织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②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具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4个方面③。在该时期,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偏左的冲击和干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被废除,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④。从1952年开始,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在内容上包括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及其他改造任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⑤。到1956年完成,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个阶段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⑤。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该时期推动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必要调节,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调整,也会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事①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北京:新华书店,1949②文大会.建国五十年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S1):43-46.③邹祥勇.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启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8(3):27-31④朱明洋.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28(3):13-17⑤李卫平.浅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宜宾学院学报,2007(7):56-58⑥燕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现.中国社会科学,1981(6):21-40.-2-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件超越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力条件,三项工作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对生产力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该时期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对农业生产实行计划方式,对农业产出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方式,在价格机制上实行剪刀差方式,这样的制度安排极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从1957年开始,我国对忽视农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一定的纠正。例如,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①。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②③。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④。该时期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理解逐渐深入。1959年,毛泽东指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⑤。在1961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了“有步骤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⑥,从而加深了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在实践上,该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到1978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比1957年增长了38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电气化发展、农业投入上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06-19.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③董济杰.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理论月刊,2016(6):19-24,④赵玉林.学习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几点体会.吉林师大学报,1963(0):11-23⑤唐信,冯永泰.简析毛泽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78-82.⑥郝婧.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八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3-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改善,但遗憾的是,该时期农业生产率并没有呈现较大幅提升,197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与1957年大体相当,农业高效发展的压力依然严峻。二、农业现代化的深化探索(1979一2002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体制改革最早起源于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党中央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狠抓农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提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时这次会议强调,“认真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可能避免技术先进国家曾经出现的弊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依靠科技因素发展农业现代化也被这次会议提上日程,会议提出“要组织全国科学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可以不要高度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可有可无,农业发展工作可以不要专家积极参与”错误的观点给予了彻底纠正③。1979年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日臻完善,明确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制度。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之下,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快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呈现良①赵先明,冯静.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管窥:学习《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后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95-97.②叶明勇.从现代化视角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古今农业,2010(1):1-10.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新疆林业,1979(S1):1-11,-4-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活跃了市场。该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概括与总结进一步深人,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深层次含义不仅仅是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也是农业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在该时期,邓小平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新特点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在农业领域,农业界也开始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明确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农业现代化制度也进行了必要调整,即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业经营制度的保障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进一步加速。该时期,国家积极实行各种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计划,如农牧渔业部牵头实施的“丰收计划”“沃土计划”等,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提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①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形成(2003一2016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统筹城乡发展阶段②。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①优讯一中国网.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EB/OL.[2018-06-01.htt:www.chia.com.c/zyjy/2009-07/13/cotet_18122516_2.htm②于霞.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③人民网.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三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EB/OL.(2004-12-18)[2018-06-01].htt://www.eole.com.c/GB/jigji/3063486.html.-5-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该时期,我国在农业和农村领域,切实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从2006年起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年,中共中央又重新开始以关注“三农”为主题发布一号文件,并一直持续到目前。2005年中央号文件,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①。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②。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③。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明确了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中的地位④。《决定》还分析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将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要进行统筹,《决定》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方向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⑤。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①中国农业新闻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1.htt:/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20150205_1011767_2.htm.②中国农业新闻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ht:/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t20150205_1011776.htm.③中国农业新闻网.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htt:/h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t20150205_1011778.htm④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8-06-01,htt://cc.eole.com.c/GB/64093/64094/8194418.html.⑤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0L.2018-06-01htt://cc.eole.com.c/GB/64093/64094/8194418.html.-6-···试读结束···...

    2022-10-1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百科

  • 《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党跃武主编;张盛强,李禾,姜晓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党跃武主编;张盛强,李禾,姜晓副主编【页数】506【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690-3435-6【分类】院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管理【参考文献】党跃武主编;张盛强,李禾,姜晓副主编.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着重探讨和研究推进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各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学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在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大力发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新技术手段驱动下,融合多元协同、智能服务以及精准服务等理念,实现高校信息资源服务跨越式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人文精神方面努力探索新的道路。全书共收录六十余篇论文,包括《基于AISAS模型研究意见领袖对阅读行为的影响》《论高校图书馆助推儿童阅读的意义与实施策略》《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等。《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内容试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思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思考何艳艳摘要:在四川大学加快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对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基础服务数据进行梳理,揭示文献服务工作目前存在的困境,并试图寻找走出困境的路径,希望能够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关键词:双一流图书馆文献服务基础服务一、新时期四川大学图书馆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背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是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四川大学入选了首批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A类高校名单,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六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①为此,学校提出的最新发展思路是“办最好的医科,办一流的文科、理科和新工科”,以“文优一理进一工改一医强”为路径,全面推进*何艳艳(1972一)女,博士,四川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①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0L].ht:∥www.moe.gov.c/rcite/A22/moe_843/201709/20170921_314942.html,2017-09-21/2020-05-06.11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力争到2020年,口腔医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学校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为此,学校决定重点建设十二个一流学科(群),打造十个“一流”。①十个“一流”中“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学科平台建设,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一流的文化传承创新”,图书馆都可以且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一流的环境条件保障”的重要建设内容就是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这是四川大学图书馆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契机。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704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分布在三个校区,有文理馆、工学馆、医学馆、江安馆四个分馆。②多年以来,图书馆在新老校区之间建立了多校区一体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实体图书馆周开放时间达到108.5小时,全年开放330天以上,日均接待读者万余人次,实现了全面的通借通还服务。③此外,图书馆通过自助借还、自助复印、网上预约和续借、校外访问等多种服务方式,采用移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网络平台和阅读推广等活动,实现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的交互服务,延伸服务时间长度,拓宽服务广度。围绕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四川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坚持“面向师生”“面向学科”“面向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图书馆、学习型图书馆、和谐型图书馆为前提,全面推进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努力使四川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服务和开发的若干重要管理服务指标上居于一流高校的前列。为实现这一目标,四川大学图书馆提出重点实施“四位一体信息资源构建计划”“四类高端知识服务打造计划”“四季书香阅读推广发展计划”“四大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计划”。其中“四位一体信息资源构建计划”是确立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根本。在该计划中,牵涉文献服务中心部分的表述是“完善信息资源发展规划,优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发挥学科专家的主导作用,建立跨校区统一文献资源基藏库和物流服①川大:重点建设I2个一流学科,打造“十个一流”[EB/OL].htt:∥ew.ia.com.c/c/2017-09-23/doc-ifymfcih3246999.html,2017-09-23/2020-05-06.②图书馆概况[EB/0L].htt:∥202.115.54.22/ode/167,2020-05-06③开馆时间[EB/0L].htt:∥202.115.54.22/oe_time,2020-05-06.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思考务配套体系,科学再造图书馆物理空间和服务空间”①。文献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立足的基石,是图书馆服务中最具“温度”的部分,“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链接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迈向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四川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从图书馆的馆舍基础条件、文献资源分布及特点、读者情况分析、现有人员状况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进行梳理并力图就其呈现的特点作出分析。(一)馆舍基础条件四川大学图书馆有4个分馆,分布在三个校区,馆舍面积共计6.3万余平方米,文献服务中心管理面积按最低估计百分之六十折算,大致为3.77万平方米。最大的江安馆馆舍面积2.5万平方米,使用年限已达15年;最小的医学馆馆舍面积仅8000余平方米,使用年限已达37年。②四川大学有专任教师4527人,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8万余人以及4000余各类留学生。③对标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和硬件条件在“双一流”高校中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二)文献资源分布及特点四川大学图书馆是由原四川大学图书馆、原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原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每个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献体系。图书馆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图书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编目,有杜威分类法、刘国钧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以下仅统计了各分馆按照中图法分类、藏量排名前五的图书类别以大致反映馆藏特色。文理馆藏以社会科学类文献为主,其中经济、法律、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收藏优势。同时馆藏中还有大量的古籍资源以及特藏文献资源,是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宝贵财富。①党跃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四川大学图书馆发展思考[J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39-42②图书馆概况[EB/0L].htt:∥202.115.54.22/ode/167,2020-05-06.③学校简介[EB/OL].ht:∥www.cu.edu.c/xxgkew/.xxj.htm,2020-05-06.3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这部分资源归属特色资源中心管理,此处不纳入讨论。文理馆馆藏前五类分别是F类(经济)、D类(政治、法律)、I类(文学)、K类(历史地理)和B类(哲学、宗教)。工学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其中高分子材料科学、皮革科学与工程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馆藏前五类为TP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0类(数理科学与化学)、TN类(电子技术、通信技术)、TM类(电工技术)及TB类(一般工业技术)。医学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极具特色,馆藏前五类为R类(医药、卫生)、H类(语言、文字)、Q类(生物科学)、T类(工业技术)、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江安馆藏主要提供基础文献资料和一、二年级所需的文献资料。江安馆馆藏前五大类分别为I类(文学)、TP类(工业技术)、D类(政治、法律)、F类(经济)、H类(语言、文字)。①(三)读者情况分析本文仅根据2015一2018年的图书馆进馆人次、进馆人员类型、不同分馆借书量以及不同读者类型读者借书数量来进行读者分析。近年来图书馆的进馆人次逐年攀升,屡创新高。从现有数据看,2018年11个月的进馆人次相较2015年全年进馆人次,文理馆增加了53.9%,医学馆增加了49%,工学馆增加了27.5%。因此,馆舍空间紧张的矛盾更加凸显。同时,文理馆由于拥有大量的资源,更多的空间用于存放文献资料,留给读者的使用空间就更少。而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习惯、文献需求均有差异,文理馆读者中硕士生占总进馆人次的一半以上,江安馆读者中本科生进馆人次达到总人数的84%。了解服务人群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是今后文献服务中心需要特别努力的方向。从各分馆借书数量来看,医学馆、工学馆近四年的借阅量有所起伏,总体上有所下降,文理馆和江安馆的文献借阅量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18年借阅量与2015年借阅量两相比较,文理馆降幅达23.6%,江安馆降幅达21%。从不同类型读者借书数量来分析,近4年来,教工、博士、硕士借阅人数与借阅册次有轻微起伏,本科生借阅人次及借阅册次逐年下滑,2018年与2015年借阅人数相比下降19.9%,借阅册次下降44%。①关于馆藏文献特色的介绍参考了图书馆概况[EB/0L].htt:∥202.115.54.22/ode/167,2020-05-06.1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思考(四)现有人员状况分析文献服务中心人员,从职称情况看,高级职称人数占比15.7%,中级职称人数(含同等级别的职员制人员)占比69.2%,全馆2个初级职称人员集中在文献服务中心,技师及工人人数占比12.9%。从年龄结构看,在各年龄段中,50岁以上(含)在中心占比73.8%;40岁(含)~50岁占比16.9%40岁以下占比仅有9.2%。中心人员的平均年龄50岁,只有江安图书馆人员平均年龄较为年轻,但也达到46岁。从性别构成及退休人数来看,男性员工占比41.5%,女性员工占比58.5%,5年内退休员工人数占比56.9%(男性退休计算到60岁,女性退休计算到55岁,暂不计算副高延退因素)。从学历结构来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含博士)占比18.5%,全日制本科占比15.4%,本科网络学院或者成人教育或者函授占比27.7%,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下学历占比38.4%。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文献服务中心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人员退休高峰即将来到,目前的人力结构无法承担图书馆日益精细化服务的工作要求。三、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及探索(一)馆舍空间不足,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对图书馆除了有文献索取的需求,还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馆舍空间不足是文献服务中心面临的最大压力,在图书馆近期进行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在收集到的852条意见中,有319条是关于空间问题的反映,几乎占到反馈意见总数的一半,集中反映图书馆座位不够使用,占座现象突出等情况,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文献服务工作满意度,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分布在四川大学老校区的三个图书馆的馆舍均已使用30年以上,旧有馆舍在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上均具有很大局限性,大开间少,文献服务工作的流程设计不能按照理想模式进行,工作展开处处受到掣肘。仅以文理馆为例,电梯位于书库最后方,使用极其不便,整个一楼缺乏必要的工作处理空间,使得“藏、借、咨”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开展捉襟见肘。目前综合服务(咨询及借还)的工作开展只能分布在两处(一楼和二楼),不利于人员的拉通使用,现在只能根据馆舍的具体情况,找到临时的书刊登录验收的空间,大大增加了业务操作时间,造成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5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馆舍空间的不足,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典藏原则无法得到完整贯彻,在工作的开展上存在“因室存放”的情况,资料放置地点呈现出零散、混乱的情况,既不便于工作人员管理,也不便于读者查找。如文理馆的过期期刊因为体量过于庞大,只能按年代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库房中,或者同一库房存在多种类型文献混杂存放的情况。不同时期工作要求提出的各类文献的倒架挪架等会产生大量重复的工作,使得工作量激增。(二)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人员梯队出现断档情况整个文献服务中心平均年龄接近50岁,呈现严重老化特点,人员队伍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比较低,且距离退休年龄比较近,等待退休、不作为的思想比较严重。今后三至五年人员退休即将达到峰值,新进人员的补充遥遥无期,工作的延续性无法实现。同时作为文献服务中心补充力量的外聘人员受原有机制及用工模式的制约,工资水平很低,人员素质不高,基础服务工作环节存在漏洞。四、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的应对方案(一)近期的初步探索针对现有困境,图书馆已经开始进行初步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模式的转变自2018年3月以来,四川大学图书馆将分布于四个分馆的阅览部、流通部及读者服务部共计7个部门调整为文献服务中心①,与其他的资源建设中心、知识服务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特色资源中心、研究发展中心并列为图书馆六大业务中心,至此在组织架构上完成一体化架构。在管理设置上,设置4个副主任,采用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由分管领导和4个馆长助理加上4个副主任统筹全中心业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分中心的具体工作。对业务模块进行切割,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业务标准。2.业务模式的转变在三个老校区图书馆尝试推进“藏、借、阅、咨”一体化模式,在图书馆最为显著的位置(一般是一楼阅览大厅)设置综合服务处,办理与读者直接相关的各类业务,如咨询、借还书、证件处理、门禁系统进出维①图书馆概况-机构设置[EB/0L].htt:∥202.115.54.22/ode/167,2020-05-06.16···试读结束···...

    2022-10-11 四川大学图书馆电子书 四川大学出版社学子书店

  • 《从牛痘到抗生素 探索疫苗和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作者】(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丛书名】连锁反应系列【页数】63【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334-6【价格】18.00【分类】药物-普及读物-疫苗【参考文献】(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封面:《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内容提要: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从古代草药配方到最新流感疫苗的令人惊异的医药发展历史。为什么古埃及人往伤口上放发霉的面包?鳄鱼血和青蛙皮中含有抗生素吗?为什么有些药物被称为“神奇的子弹”?《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内容试读"连锁反应”系列丛书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迟文成丛书主译谢军译海学枝不文献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谢军译.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4(连锁反应系列.生物)ISBN978-7-5439-4334-6I.①从…Ⅱ.①凯②谢…Ⅲ.①疫苗-普及读物②药物-普及读物V.①R9-49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10)第062569号ChaiReactio:FromCowoxtoAtiiotic:DicoverigVaccieadMedicieHarcourtEducatioLtd.2006FromCowoxtoAtiiotic:DicoverigVaccieadMedicieyCarolBallardUderlicecefromCatoeGloalLiraryLimitedCoyrightitheChieelaguagetralatio(Simlifiedcharacterrightoly)2010ShaghaiScietificTechologicalLiteraturePulihigHoueAllRightReerved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图字:09-2010-174责任编辑:杨建生美术编辑:徐利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迟文成丛书主译谢军译出版发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地址:上海市长乐路746号邮政编码:200040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常熟市华顺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40×9701/16印张:4版次:2010年4月第1版2010年4月第1次印刷书号:1SBN978-7-5439-4334-6定价:18.00元htt//www.tlcom目/录4主译的话6从敷石膏到挽救生命8现代医药之前12首个疫苗16微生物的重要性24预防感染28开发药物32杀灭微生物40现代疫苗46现代抗生素50今日预防感染54目前的研究58大事年表60科学家小传63译者感言主译的话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不仅在加速改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而且也在不断破解着我们自身机体的奥秘。我们不停地向自身机体索取,就像让机器不停地运转一样来完成我们的目标。但是,你是否像了解机器一样了解你的身体呢?生命是怎样运行的?疾病是怎样发生的?治疗的本质是什么?机器出了故障,总会有工程师把它修好,那么人的机体发生了问题,医生们是否也都会把它解决了呢?也许世界上没有多少医生敢承诺病人一定会有健康长久的生命,但是一代又一代医学科学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医药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医学技术的发明、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经为人类医学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20世纪是信息科学的时代,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当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时代”,人类对于生命运行规律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将一一被刷新。“连锁反应”系列丛书从英国海尼曼图书馆引进,共有6个分册:《从显微镜到干细胞研究一探索再生医学》、《从笑气到面部移植一探索外科移植手术》、《从海胆到多利羊—探索克隆技术》、《从牛痘到抗生素一探索疫苗和药物》、《从孟德尔的豌豆到基因指纹法一探索遗传)、《从DNA到转基因小麦—探索转基因食物》。丛书简要地介绍了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历次重大进步和发展过程。每一分册都是一部编年史,以时间脉络向读者阐释该领域的每一次发现或每一项发明是怎样引发出一连串的技术突破,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书中大量地记录了那些伟大的医学科学家和医生们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取得了怎样的突破,通过不懈努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的过程。他们为困难重重的医学科学探索之路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从而为人类医学知识宝库的不断扩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套系列丛书无疑是难得的科普读物,同时也是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食粮。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委托,我组织并翻译了本套系列丛书。翻译过程中,曾无数次地伴随着医学研究上的失败而心情沮丧和取得重大突破时而拍案惊喜。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每位译者都本着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原著中的精髓奉献给读者。本系列丛书对于普及青少年医学和生命科学知识、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因此,本人不惭,代表本套丛书读者向英国海尼曼图书馆及引进该书的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致以崇高的敬意迟文成2010年2月于沈阳从敷石膏到挽救生命你还记得上一次跌倒摔破膝盖的事吗?它可能很疼,或许会在随后的几天感觉不舒服。可是,你往往会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伤,不是吗?然而,我们现在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伤曾经一度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现在回到膝盖上的那个伤口…你能否记得是如何处置那个伤口的吗?或许,你会用手把血抹掉,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你很可能用过无菌巾、消毒膏或者消毒喷剂,还可能会在伤口上敷上石膏或者药物。但是,在发明消毒剂和在知道必须要清理伤口之前,人们是如何处理伤口又是如何发现清理伤口的重要性的呢?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能迅速并且轻易地处理这类伤口呢?或许你听说过孩子们在接种疫苗以预防多种疾病,或者听说过人们在去遥远的国家旅行之前需要接种疫苗,甚至你可能亲身接种过疫苗。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恶性病。但是,在发现疫苗这名11岁的男之前,人们是如何做的呢?是什么使人认识孩膝部受伤,但是,到疫苗能预防疾病,人们当时又是如何实践只要伤口保持清洁,那些创新性想法的呢?在他们早期进行的实受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很小。验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本书将讲述一系列的科学思想、实验,以及由此发现的第一个疫苗。本书还将介绍一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药物的发展。6···试读结束···...

    2022-10-06 epub 图书 epub电子书官网

  • 《科学图书馆 从牛痘到抗生素 探索疫苗与药物》(英)巴拉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学图书馆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作者】(英)巴拉得著【丛书名】科学图书馆【页数】63【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ISBN号】978-7-5439-5300-0【价格】18.00【分类】药物-普及读物-疫苗【参考文献】(英)巴拉得著.科学图书馆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3.图书封面:《科学图书馆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内容提要: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从古代草药配方到最新流感疫苗的令人惊异的医药发展历史。为什么古埃及人往伤口上放发霉的面包?鳄鱼血和青蛙皮中含有抗生素吗?什么有些药物被称为“神奇的子弹”?《科学图书馆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内容试读科学图书馆探索疫苗与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迟文成丛书主译谢军译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谢军译.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科学图书馆·连锁反应)ISBN978-7-5439-5300-0I.①从…Ⅱ.①凯…②谢…Ⅲ.①疫苗一普及读物②药物一普及读物V.①R97-49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12)027624号ChaiReactio:FromCowoxtoAtiiotic:DicoverigVaccieadMedicieHarcourtEducatioLtd.2006FromCowoxtoAtiiotic:DicoverigVaccieadMedicieyCarolBallardUderlicecefromCatoeGloalLiraryLimitedCoyrightitheChieelaguagetralatio(Simlifiedcharacterrightoly)2010ShaghaiScietificTechologicalLiteraturePulihigHoueAllRightReerved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图字:09-2010-174责任编辑:杨建生美术编辑:徐利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与药物[英]凯罗尔·巴拉德博士著丛书主译迟文成谢军译出版发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地址:上海市长乐路746号邮政编码:200040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常熟市华顺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40×9701/16印张:4版次:2012年3月第1版2012年3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5439-5300-0定价:18.00元htt://www.tl.com目/录4主译的话6从敷石膏到挽救生命8现代医药之前12首个疫苗16微生物的重要性24预防感染28开发药物32杀灭微生物40现代疫苗46现代抗生素50今日预防感染54目前的研究58大事年表60科学家小传63译者感言主译的话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不仅在加速改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而且也在不断破解着我们自身机体的奥秘。我们不停地向自身机体索取,就像让机器不停地运转一样来完成我们的目标。但是,你是否像了解机器一样了解你的身体呢?生命是怎样运行的?疾病是怎样发生的?治疗的本质是什么?机器出了故障,总会有工程师把它修好,那么人的机体发生了问题,医生们是否也都会把它解决了呢?也许世界上没有多少医生敢承诺病人一定会有健康长久的生命,但是一代又一代医学科学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医药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医学技术的发明、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经为人类医学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20世纪是信息科学的时代,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当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时代”,人类对于生命运行规律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将一一被刷新。“连锁反应”系列丛书从英国海尼曼图书馆引进,共有6个分册:《从显微镜到干细胞研究一—探索再生医学》、《从笑气到面部移植一探索外科移植手术》、《从海胆到多利羊—探索克隆技术》、《从牛痘到抗生素—探索疫苗和药物、《从孟德尔的豌豆到基因指纹法—探索遗传》、《从DNA到转基因小麦一探索转基因食物》。丛书简要地介绍了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历次重大进步和发展过程。每一分册都是一部编年史,以时间脉络向读者阐释该领域的每一次发现或每一项发明是怎样引发出一连串的技术突破,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书中大量地记录了那些伟大的医学科学家和医生们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取得了怎样的突破,通过不懈努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的过程。他们为困难重重的医学科学探索之路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从而为人类医学知识宝库的不断扩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套系列丛书无疑是难得的科普读物,同时也是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食粮。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委托,我组织并翻译了本套系列丛书。翻译过程中,曾无数次地伴随着医学研究上的失败而心情沮丧和取得重大突破时而拍案惊喜。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每位译者都本着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原著中的精髓奉献给读者。本系列丛书对于普及青少年医学和生命科学知识、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因此,本人不惭,代表本套丛书读者向英国海尼曼图书馆及引进该书的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致以崇高的敬意!迟文成2010年2月于沈阳从敷石膏到挽救生命你还记得上一次跌倒摔破膝盖的事吗?它可能很疼,或许会在随后的几天感觉不舒服。可是,你往往会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伤,不是吗?然而,我们现在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伤曾经一度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现在回到膝盖上的那个伤口…你能否记得是如何处置那个伤口的吗?或许,你会用手把血抹掉,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你很可能用过无菌巾、消毒膏或者消毒喷剂,还可能会在伤口上敷上石膏或者药物。但是,在发明消毒剂和在知道必须要清理伤口之前,人们是如何处理伤口又是如何发现清理伤口的重要性的呢?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能迅速并且轻易地处理这类伤口呢?或许你听说过孩子们在接种疫苗以预防多种疾病,或者听说过人们在去遥远的国家旅行之前需要接种疫苗,甚至你可能亲身接种过疫苗。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一些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恶性病。但是,在发现疫苗这名11岁的男之前,人们是如何做的呢?是什么使人认识孩膝部受伤,但是,到疫苗能预防疾病,人们当时又是如何实践只要伤口保持清洁,那些创新性想法的呢?在他们早期进行的实受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很小。验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本书将讲述一系列的科学思想、实验,以及由此发现的第个疫苗。本书还将介绍一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药物的发展。6···试读结束···...

    2022-10-06 科学图书馆英语 科技图书馆小说

  • 《音乐表演艺术探索》郑磊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音乐表演艺术探索》【作者】郑磊著【页数】222【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472-7522-1【分类】音乐表演-研究【参考文献】郑磊著.音乐表演艺术探索.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音乐表演艺术探索》内容提要:本书共15章,内容包括:音乐表演艺术概述、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音乐作品的形式、音乐作品的风格、现代音乐美学理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与理智、音乐表演中的直觉与想象、音乐表演心理中的临场心理调控等。《音乐表演艺术探索》内容试读第一章音乐表演艺术概述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比如绘画,画家做完一幅画,就完成了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供人观赏。文学作品也是一样,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一经完成就可以直接和读者见面,也无须任何中间环节。而包括音乐在内的表演艺术则不同,它们都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真实地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如果进一步研究音乐和其他表演艺术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除了它们在艺术材料和种类特性上的不同之外,那就是音乐是一种更加离不开表演的艺术。在这一点上,音乐与舞蹈比较接近,而与戏剧有所不同。戏剧,即使在未上演的情况下,也还有作为戏剧文学的脚本存在,读者可以通过剧本来展开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戏剧的审美体验。而音乐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记录音乐的乐谱,不同于记录语言的文字,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除了极少数音乐专门家可以通过阅读乐谱产生内心听觉之外,广大的音乐听众是不可能从乐谱中获得任何审美体验的。即使是音乐专门家也不能仅仅依靠阅读乐谱来欣赏音乐,因为实际演奏出来的音乐与内心想象的音乐毕竟是很不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而且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第一节音乐表演艺术的本质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一音乐作品的表演,从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顾名思义,音乐表演的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一音乐作品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就是说,在进行音乐表演·2音乐表演艺术探索时,首先要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即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并以此作为表演创造的依据,这是在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的本质时必须首先注意到的。然而,音乐表演既是作为第二度创造,那么,它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它还必须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独特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尽管音乐表演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原原本本地按照乐谱进行表演,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音乐表演的使命。如果做这样的理解,那就不仅降低了音乐表演的价值,而且可能导致音乐表演这一创造性事业的取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条件下,能够演奏音乐的机械装置已经出现,然而人们之所以仍然喜爱由活生生的人所进行的音乐表演,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由具有个性的人所进行的创造性表演。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严格说来,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的不过是一个乐音符号序列。而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使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就要依靠音乐的表演。如果没有音乐表演,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当代指挥大师卡拉扬也曾说过:“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而且是赋予总谱以生命的人。”或许有的作曲家会对这一点提出异议,特别是某些现代作曲家喜欢把乐谱写得非常详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尽可能地用各种符号和术语标记出来,他们的主张正如同斯特拉文斯基所说:“我们并不希望对我们的音乐有任何所谓的演绎,照着音符演奏,既不增加什么,也不减少什么就行了。”然而,这种主张正如科普兰所批评的那样,不过是一种“作曲家非现实主义态度”的表现。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记下蕴涵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无论哪一位作曲家写下的乐谱,都与他们的生动乐思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而要使这种距离得到弥补,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展现,这一切都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当代德国指挥家瓦尔特曾经深刻地论述过这一问题,他说:“当我们为别人,为‘别第一章音乐表演艺术概述·3·个’作品去服务的时候,充任演奏家的‘我’必定消失而无声无息吗?…回答只能是生动截然的‘不’!”他举例说:“就拿弹奏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来说吧!钢琴家要全神倾注于贝多芬的天才创造,丰满地颂达音乐中赞美的格调,并不意味着叫演奏家去俯首唯命,相反,当具备这样的条件,即演奏家本人心血倾注,才干高度集中发挥,作品的意图构思才能显现,不然怎么能传达作曲家苦心之中的那些热情、美妙、忧伤和期待呢?”瓦尔特总结说:“演奏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地传达该作品”,“只有伟大的个性才能明显揭示伟大的创造”。这些话可以说是阐明音乐表演再创造的至理名言。对于音乐表演再创造的进一步考察,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杰出的表演创造,可以通过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强调作曲家创作中的积极因素,使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C·P·E·巴赫曾经谈道: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他还说:“实际上,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作品的水平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这一点不仅是音乐表演,而且也可以说是各门表演艺术的共同规律。俄国文艺批评家谢洛夫曾说,演员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作者所想的,此外,演员所说的一切好像是他自己的即兴,所有这些思想感情都是一瞬间在他身上出现的。演员的演技完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并且补充了新的诗意,这样,所体现的思想可能甚至在戏剧创作时都没有这样完美。”总之,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有可能通过表演者的创造,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正是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本质意义之所在。·4音乐表演艺术探索第二节音乐表演艺术的作用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并进而影响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情趣,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与这两个环节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造的再现环节,在准确、完美并富于创造性地表演作曲家的作品的同时,又可以使作曲家通过表演出来的实际音乐,检验和校正自己的创作构想,并从听众的反馈中了解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改进自己的创作。历史上有许多音乐作品,通过表演者的杰出创造,在首演之后立即为当时的听众所接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有许多作品是在作曲者和表演者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反复加工修改而臻于完善,成为不朽的历史名篇。苏联杰出的小提琴家奥依斯特拉赫对于米雅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所做的贡献,突出地体现了表演者对音乐创作所起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许多表演艺术家自觉地把推动当代的和本民族的音乐创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取得世界性的声誉之后,仍兼任新日本交响乐团的指挥,并多次亲自指挥日本作曲家新作的首演。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以及我国许多民乐演奏家也以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琵琶、二胡及其他民乐新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还有许多早已被淹没在历史沉积中的音乐作品,由于杰出指挥家与表演家的发掘与演奏而重放光彩。在西方,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门德尔松在1829年指挥上演巴赫的《马太受难乐》这件事了。这次演出之所以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不仅在于它复活了一部音乐作品,而且还在于在巴赫逝世一个世纪之后,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巴赫在西方音乐史上的第一章音乐表演艺术概述·5·崇高地位。而巴赫在此之前,除了他曾活动过的几个地区之外,几乎是不为世人所知,他只不过是一个教会的管风琴手而已。这次意义重大的演出,还引起人们对古代音乐的关注,在西方掀起了一个重新整理、出版和演奏古代音乐的热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在中国,音乐表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人所共知的。具有悠久历史和很高艺术价值的古琴音乐,如果没有历代琴家的传谱和加工,没有当代演奏家寻根求源的打谱演奏,这种稀世之音就可能早已湮灭,它独有的深长韵味和含蓄致远的美也不会为世人所知。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还表现在对于音乐听众的巨大影响方面。音乐表演虽然也有表演者自娱的功用,然而从本质上说,任何音乐表演都是以把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为目的的。许多著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非常重视和听众的联系,他们把这种联系看作是使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著名歌唱家多明戈1988年访问中国期间,有记者问他的歌唱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时,他说:“这是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我应该说,我非常喜欢听众,我知道听众喜欢什么。成功的真正原因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点,我非常喜欢我的听众,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明戈的话说明,对于一个音乐表演者来说,热爱并且了解自己的听众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的音乐表演者必须考虑听众的需要,善于倾听来自听众的呼声,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演,使之更好地为听众服务。然而,这种以音乐表演为手段的服务,却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和迎合听众,相反,音乐表演者既然是美的艺术的创造者,听众是通过音乐表演来欣赏音乐的,那么,音乐表演者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培养听众的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音乐审美水平的使命。表演曲目的选择对于充分发挥音乐表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表演者一方面必须考虑听众的爱好与要求,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有责任不断丰富和扩大音乐表演曲目,拓宽听众的音乐审美领域。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曾说:“表演节目的局限性和无意义地炫耀技巧,会造成听众注意力的迟钝和对创作新事物不感兴趣。表演如果总重复保险成功范围内的节目,这种做法本身就会引起听众的听觉和意识的懈惰。”小泽征尔曾谈道:“既不能不考虑听众,也不能一味6音乐表演艺术探索讨好。尽编排一些合乎群众口味的曲目,那就毫无意义了。观众有两千几百人,其中总是有百分之几的人想来听新作品的。”小提琴家海菲滋也说:“曾有人要我在每次音乐会上都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或贝多芬的《伊斯兰教托钵的合唱》,但我实在不能总演奏这两首曲子。我担心如果节目让听众来决定,那节目将会太通俗了,而且听众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些话都是讲得很有见地的。就音乐表演的格调与趣味来说,音乐表演者既可能以格调高尚、趣味纯正的表演来培养听众的审美鉴赏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可能以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表演把听众引到相反的方向。拉赫玛尼诺夫说得好:“不要在平庸的或是不高尚的音乐上浪费时间!要引导听众在空洞无物的音乐垃圾的大沙漠中寻路,生命是太短促了。”音乐表演者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音乐的美沁入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心地变得更高尚、更纯洁,使人们由于有了音乐而感到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音乐表演的作用将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试读结束···...

    2022-10-03

  • 《素描肖像画探索 神经科学者 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陈文庆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描肖像画探索神经科学者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作者】陈文庆著【页数】76【出版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11【ISBN号】7-5500-1198-4【价格】30.00【分类】肖像画-素描技法【参考文献】陈文庆著.素描肖像画探索神经科学者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11.《素描肖像画探索神经科学者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具有素描肖像理论研究的书,作者通过阐述素描肖像的生态学基础,运用上百张画作展示素描肖像画的技巧,并通过技巧分析论证出:按照片临摹的人像画不是肖像画,同时指出长期从事肖像画的画家如何避免走工匠之路。作者论点深刻、见解独特,书中还收录了一部分纸上油画肖像,是作者的独创之作。本书印刷精美,图片清晰有说服力,国内外少有类似书藉。《素描肖像画探索神经科学者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内容试读素描肖像画探究神经科学者·画家与素描肖像的对话陈文庆著留百花洲文艺出版社ALSIAFROULITERATISEMDAH1PPISS一·素描肖像画是绘画的基础3·素描肖像画是绘画的基础绘画是一门科学,肖像画要求的科学水准就更高。在我接触到的肖像画书本中,主要是以画为主。有关素描肖像画理论研究类的书很少并且是非常不完善的,大部分书都多强调技法,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肖像画的生态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却很少,但这是肖像画最重要的一面,也是科学性的主要部分。在肖像画的技巧方面,过多强调绘画技法,对于很多和技巧有关的重要问题极少讨论,会导致有些绘画技法走向歧路,甚至充满匠性之味。只有更深入地对绘画肖像的理论作研究,才可使肖像画达到一定的水准避免4素描肖像画探究SUMIAOXIAOXIANGHUATANJIU一·素描肖像画是绘画的基础5工匠气。在西方很多地方都有画家在从事肖像工作,法国的蒙马特小丘广场是近二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画家聚集之地,很多名画家也在此生活,很多印象派大师也曾在此活动和工作过,当今的小丘广场由于法国政府的重视已纳入巴黎市政府的管理,只有通过考试和考核合格者才可取得工作权。从画家的绘画技法看,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水准,只有极少数水平很低,从理论上看,不少画家对素描肖像的理论知识匮乏,为此应着重于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什么是肖像画?当前在肖像画销售和拍卖市场上,甚至在有些书本中,概念模糊不清,把有些按照肖像照片临摹所画的照片画也混为肖像画一谈,这是不对的。如毛泽东肖像画,绝大部分都是按毛泽东的肖像照片临摹所绘的人像画。肖像画和按照片所画的照片画是完全不同的,肖像画具有画家和所画对象两者心理活动及情感互动,也就是两者的感受问题。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随时发生改变,这一些都共同表现在肖像画中,故肖像画要求的科学水准是相当高的。当下我们处在科学高度发展时期,应懂得科学在绘画中的价值。我们所处的时代远远优于前人,我们接触的知识和感受到的知识都多于前人,我们应利用现有的绘画材料、新的道理和思路,实现绘画的创新和发展。只有科学才能给人类带来发展和进步,没有科学是没有发展的。按照片所画的肖像画是机械的、刻板的、缺乏活性的,一张照片只反映摄影者对于对象的一刹那摄影时的感受。画家按这张照像再画成人像,只是照片人像的临摹,同时也很难在画中完满地反映出照片上的特点,因为照片上反映的只是摄影师的感受。肖像画反映的是画家和所画对象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心理活动的互动(即感受互动),画家应不断努力才可达到最高点,这也是肖像画要求最精髓的一面。由此可见肖像画和人物画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不应归类于人物画之类。肖像画要求写实,应准确表达面部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同时要更深刻地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状态。6|素描肖像画探究SUMIAOXIAOXIANGHUATANJIU经过一段时期的素描肖像画训练,有利于画家能准确地画出一个形状,更增加绘画的科学水准,也就是说如实反映,不断进步和创新。西方的画家,特别是名画家都有非常好的肖像画作品,可见画好肖像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画家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个形状,不能算是个好画家。评价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时,不能仅凭以一两张画,而应以同一个画家较多的系列肖像作品为准,才能全面地看出画家的肖像画创作水平。在一个画家的一系列肖像画中,在优秀的画家中,每张肖像画都能充分地反映出对象的心理活动状态并能表现其不同的特点。如果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作品反映出来的肖像画内心状态和姿势非常相似,好像一家人似的,大同小异,这样只是表现出画家所设计的···试读结束···...

    2022-09-07 肖像画怎么画 肖像画 人物 简单

  • 《万物探索 交通工具》焦庆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万物探索交通工具》【作者】焦庆锋主编【丛书名】人生必读书百科系【页数】99【出版社】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330-6625-3【价格】45.00【分类】科学知识-青少年读物-交通工具【参考文献】焦庆锋主编.万物探索交通工具.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万物探索交通工具》内容提要:《万物探索交通工具》内容试读人生必读书·百科系厉物深索精彩无限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交通工具探索万的之避:习找存在之源,满足永不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焦庆锋主编美山东美术出版社WANWUTANSU©QIANYAN☒前言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天上有什么?星星上有没有人?鸟为什么会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对周围世界追求和探索的渴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有太多太多的事物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正是孩子们天生具有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探索活动,想在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们在参加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会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且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将得到发展。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特推出了这套《万物探索》丛书。本套丛书共分16册,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既有浩瀚的宇宙,又有广阔的海洋;既有恐龙的兴衰存亡,又有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既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又有缥缈的天外来客…这些构成了一席科学知识的盛宴,一定会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回味无穷。在这套精彩纷呈的《万物探索》丛书中,我们可以一起去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感受自然现象的诡异,揭秘地球生物的神奇;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游弋,感受撒哈拉的荒凉、骷髅海岸的恐怖、神农架的美丽;我们可以一起畅游全球,参观那些奇妙无比的美景、与众不同的国家、别有风情的城市,体验各地的奇风异俗;我们还可以一起走进历史长河,了解古老文明的兴亡…本套丛书设计精美,内容科学,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我们一同走进《万物探索》,领略自然的伟大,探索世界的神奇吧!WAN不WUTANSU万物探索阅读导航YUEDUDAOHANG米导语在发明汽车之前,人们多柔坐由马拉的车出行。约在在每个章节的开头,设一百多年前,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汽车,目的就有“导读”模块,其目的是是减少饲养马的麻项。对本章节的知识做一个引导首辆汽车说明,让小读者们可以大概了解本章节的知识内容,从发大家营海认为德间人卡尔·费利德堡希·奔樂是最早不质试旋、于1器5年木在辆三轮车上安装了一只得己别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13一16千米。1%5年初.德意志帝网投下今驰第37435号里科技博物馆陈列着。并且保存得养常好,依燃能够发动汽车”有生◆的汽车表使州。它可以在野,查地好:造观多人把限野存等手格年有生命约酒”,星W为它约:信珍网.鸡卡大有线大的通液成产比者河世网修时亚地水比有山降就是由新妹语案命名的,时容养瓷马人】可鼎是比青山路最的数限。金地形轮米知识详尽101001IO0110011101001100111计的首,这大大如了它在上的地方它的地为更好外,适有于令意枝的沙地,地本书所讲的内容具有详细、权威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能让小读者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人们发现气机、汽机作为心机的边力的,还看到了气大力,能气式飞机现是了人视洛求它与两种力边方式不游,凭特气3力露,更亮、更快游门飞行。喷气式飞第一气飞名的17气式米选图精美在编排时,采用了大量精美的高清照片(图片),可以让小读者们通过图片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铁路的发表历火气化收路始烟。,许多调家都建了纸路家与地区中,设有铁热有个米扩展知识透种关线多,其中单最方客。连解分、转版器道堂又工作象拉在本书当中,小读者们会了解到很多有趣的知识。除了内文中讲到的知识外,书中还开辟有“扩展知识”模块,这里的小知识起到补充的作用,小读者们千万不的作用要错过。目录WANWUTANSUOMULU陆上交通008最早的交通工具……008车轮…………………………………010…012自行车………………………………………………………………014摩托车…………………………………………………………………016汽车的发明……018公共汽车…………………………………………………022出租车……………………………024跑车……………026越野车………………………028货车…………………030特种车辆……………………………………032POLICE早期的火车……………………034高速列车……………036地铁………………...........038轻轨……040磁悬浮列车……………………………………………………………042044水上交通早期的船…………………………………044筏子………………………………046帆船…………………………048轮船…………………………………050客轮……………………………………………………………………052货轮………破冰船…………………………………………………………056水翼船.1....气垫船…………………………………………………………………060游艇、汽艇、潜水艇………………………………………………062···试读结束···...

    2022-09-04 万物有意思epub 万物简史epub

  • 《临床探索心得》张进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探索心得》【作者】张进平主编【页数】140【出版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490-1742-3【价格】28.00【分类】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张进平主编.临床探索心得.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探索心得》内容提要:本书汇集了作者从医40年的临床心得、相关学术论文及本地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情况,既有临床误诊教训,又有诊治体会,还有经验总结,有些外科操作独具特色,对一些疑难杂病的诊治经验特别值得推荐,实用性强,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临床探索心得》内容试读临床探索心得118例小儿肛门指诊分析张进平曹定贵自1986年至1989年底,作者在外院进修期间及本院临床工作中共行小儿肛门指诊11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8例中,男80例,女38例,年龄出生后1月至13岁。本方法不受年龄及病情影响,凡病情需要皆可进行检查:腹痛41例,便血26例,排便困难25例,高烧11例,慢性腹泻8例,术后7例。1.2检查方法检查时新生儿或婴幼儿采用仰卧位,较大儿童用弯腰位或膝胸位,检查者常规戴手套或指套,指端涂软肥皂或液状石蜡,检查时先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肛门约半分钟,待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将手指缓缓插入肛门内,分别仔细触摸直肠前后左右四壁,注意观察有无触痛、狭窄、出血、息肉及新生物及其他异常。拔出手指后有无爆破样排气、排便现象。高烧及腹泻患儿注意同时指取标本涂片镜检,以协助诊断。1.3结果本组118例指诊阳性77例,占65.3%;阴性41例,占34.7%。77例中直肠息肉16例,肠套叠13例,中毒性痢疾9例,先天性巨结肠8例,瓜果核,炉渣肠堵塞8例,急性阑尾炎7例,直肠脱垂6例,肛裂4例,肛瘘3例,其他3例。2.讨论2.1肛门指诊的适应证(1)自出生后即出现排使困难、一1临床探索心得腹胀。经常需服用缓泻剂或灌肠维持排便者;(2)阵发性哭闹,伴呕吐、腹块、血便者;(3)有长期慢性腹泻,排脓血便者:(4)长期间断性鲜血便,伴肛门疼痛,或有肿物自肛门内脱出者:(5)原因不明的下腹部或脐周围疼痛,诊断不清者:(6)有大量食用瓜果核不吐籽或其他异物排便困难,肛门口随时有少量瓜果核排出者;(7)高烧、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者:(8)腹膜炎术后伴高烧、肛门会阴憋胀感者。2.2肛门指诊注意事项(1)肛门指诊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应讲明指诊的必要性和检查本身带来的不适,以取得患儿的合作;(2)检查者指套上涂润滑剂,手法应轻柔,检查时指腹应轻轻揉肛门口约半分钟,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再将手指缓缓插入肛门内:(3)排便时或排便后疼痛剧烈的患儿,检查前可先用蘸有丁卡因或利多卡因棉片贴敷,表面麻醉10分钟后肛诊即可消除痛苦,使检查易于进行;(4)检查时肛门指诊与肛门视诊应相互结合,对直肠四壁仔细触摸,触摸过程注意观察患儿表情,并询问较大儿童何处不适、疼痛等,肛门口视诊光线要充足,防止遗漏肛门口病变。2.3肛门指诊发现下列情况时可进行治疗(1)瓜子等异物引起的肠堵塞,用手指慢慢抠出堵塞物最简便易行,疗效也好;(2)直肠息肉,可用手指抠出息肉,从蒂部结扎可达到治疗目的:(3)先天性巨结肠或先天性无肛术后,无扩肛器扩肛者,定期肛门指诊可以代替扩肛,并能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及吻合口愈合情况:(4)必要时可重复进行,以求明确诊断。本文发表于《兰州医学院学报》1996,(2):81—2临床探索心得13例儿童直肠异物堵塞的诊治分析张进平王周全直肠异物引起的直肠堵塞在成人较为少见,但对儿童,由于家长粗心大意,加之儿童好奇心强、贪玩、贪食、吃东西较快,部分患儿牙齿尚未萌出,不能细嚼食物,吃瓜果不吐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原因,容易导致异物在直肠或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堵塞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自1977年至1995年共诊治该类患儿1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项目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1.6:1,最大年龄9岁。最小年龄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6天,最短2天。1.2临床表现本组13例患儿就诊时均有腹胀,腹痛,腹痛呈阵发性加重,伴纳差、恶心。其中9例有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腹胀明显者9例,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干燥,双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表情淡漠,脉搏细速,脱水貌明显;中度腹胀4例,全部病例腹痛发作辗转不安,痛苦异常,部分患儿自诉肛门有憋胀痛感,间断从肛门口有异物排出史。1.3检查及诊断方法本组病例除均有低位肠梗阻的表现外,无腹膜炎的体征,体温大都波动在36.2℃~38℃。8例患3临床探索心得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临床表现神志淡漠、脉搏细速等改变。堵塞物除引起肛门憋胀疼痛加重外括约肌痉挛外,加之患儿全身衰竭排便无力,使其对异物的排出更为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异物主要堵塞在直肠,不伴有血液循环障碍,故该类型的低位肠梗阻很少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及腹膜炎体征。2.3直肠异物的诊断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加辅助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该类疾病的患儿病史中都有吞食异物史或食用瓜果不吐籽史,其临床表现大都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症状,较大儿童都自诉肛门口有憋胀疼痛感,部分有异物脱落史。体检时大部分表现为脱水貌,腹胀,腹部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亢进。肛门视诊时因外括约肌被动扩张,大部分异物都能看见,并可当时确定异物的种类,指诊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外,也是治疗本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X光胸腹透视多数表现为腹部阶梯气液平及单纯性肠胀气,可供诊断参考。2.4直肠异物的治疗对病程长、脱水症状明显的患儿,首先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肛门口的异物可先用镊子夹出,对深部的堵塞物可用食指戴指套依靠手感沿异物周围的间隙,逐次逐块将异物抠出,直至肠道完全通畅为止。术后加服缓泻剂,促进剩余部分排出。如出现术后腹痛症状加重,血便,及时来院复诊。灌肠及器械治疗因肛管插入困难有损伤之虑故不可取。用手指抠出异物既简便易行,又能立即明确诊断,不需要特殊设备,疗效肯定,在门诊及床旁均可实施,值得推广应用。本文发表于《甘肃医药》1996,(6):3165-临床探索心得保留骨瓣手术治疗小儿颅脑损伤27例临床分析张进平马尚荣后晓钟张彦平1996年1月至2001年8月,我院治疗颅脑损伤近300例,对其中27例小儿颅脑损伤,在清除颅内血肿或部分失活脑组织后保留骨瓣,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予以分析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1.5~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小时~5天。本组27例中,均有轻重不等的昏迷史。18例中中间清醒期为0.5~25小时。6例伤后即陷入昏迷,且进行性加深;3例伤后短暂意识模糊后即完全清醒。有中间清醒期者大都自此有进行性加剧的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并有轻度的呼吸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升高。随着血肿量的增加,多出现大小便失禁、血肿对侧肢体偏瘫、同侧瞳孔散大、椎体束征阳性等表现。术前GCS评分9~11分3例,7~9分13例,5~7分9例,5分以下2例。1.2检查及诊断方法本组入院后积极制止伤口活动性出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有效的循环通路。在此基础上,做急诊头颅CT检查,7例摄头颅正侧位及骨折处切线位X线片。CT检查提示额部硬膜外血肿4例,两额叶挫伤3例,额颞部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挫伤3例,颞顶部硬膜外—6···试读结束···...

    2022-08-27

  •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魏金明|(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作者】魏金明【页数】253【出版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194-5843-0【价格】95.00【分类】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参考文献】魏金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探索》内容提要:本书是讨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本专著。书中的每个案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概述及分析问题本质。简要介绍案例情况,并分析问题本质。二是解决思路及解决方案。在对案例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思路及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理念及理论依据,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及效果等。三是案例总结及经验启示。运用学生工作的相关原理对案例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案例处理过程的成功与失误之处,从中提炼出开展同类教育工作经验或启示,为后工作提供借鉴。同时该文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真实性。每个案例是辅导员个人独立开展的典型个案,对象有学生个体,也有学生群体。二是典型性。每个案例真实可信且有代表性,包括特殊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正面案例、反面案例、优秀典型等。三是时代性。每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内容试读月1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大学生“走进”与“走出网络游戏的思考一、案例概述林××,男,高考高分进入城市规划专业学习。从大一下学期基本适应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后,开始通宵玩网络游戏。从起初只是偶尔旷课几次,发展到期末温书迎考期间几乎都在网吧玩游戏度过。大一下学期挂科多门,大二连续旷课,成天在寝室打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与同寝室的同学交流,独来独往。二、问题分析本文通过某大学生由优转劣,再由劣变优的教育过程梳理,展现当代青年思想工作转化的艰难,从而证明,只要教育者能循循善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随机应变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实践工作,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三、解决思路及解决方案在思想上,做好谈心工作,掌握学生情况。该生因为学习上的失意,对大学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沉溺于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了解到这些情况,辅导员指出,在学习中偶尔的失意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轻言放弃,尤其是不能自己放弃自己,大学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生活或学习中偶尔的失意,而不是放弃。通过经常走访该生寝室、定期将该生约到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坊,真诚、耐心地沟通交流,帮助该生在心理上端正其大学生活与学习态度。在学习上,安排两个同班同学进行帮助,尽量从课堂笔记到课后作业进行全面帮助,耐心讲解学习上的疑问。同时请相关的代课教师对其给予帮助,如在课堂上对他多一些提问,对其作业批改相对严格等。通过这些方式为该同学3<<第一篇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一对一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第三,认真分析学生个案,并总结学生个案中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很多学生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个别同学身上,而可能会是一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深入、耐心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前期基础工作上,尽量避免同类学生个案再度发生。同时认真分析个案中存在的间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在此后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提供经验与方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与前期基础工作的细致程度密切相关,只有深人、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互帮互助,才能“对症下药”,营造出良好的校风、学风(权斌)5深播信任种子,灌溉法制安全校园一、案例概述及问题本质(一)案例概述某高校一宿舍楼连续发生多起笔记本电脑被盗事件,致使学生人心惶惶,保卫部门介入调查。学生群体中有人怀疑是住在同一宿舍楼的A同学所为,并纷纷传开,A同学知道后非常愤怒、伤心。(二)问题本质校园内的偷盗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宿舍内的偷盗情况属实,则可能是学生本人人格扭曲造成,也是学生人格障碍的体现。这种情况的危害程度,离开校园后将会被社会其他事宜扩大,影响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但如果偷盗情况不属实,仅是同学怀疑,则是同学之间信任和日常相处习惯的问题。此案例在处理过程中,涉及了舆情控制、学生情绪处理以及学生日常安全教育问题。二、解决思路及解决方案(一)解决思路高校学生钱物被盗案件屡屡发生,严重地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社会、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广大师生深恶痛绝。对此案例而言,作为教师要全方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要引起重视,尽量侦破:另一方面不能胡乱猜疑,轻率处理,尤其这关系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名誉。即使掌握了确切证据,查证属实,也不能简单处理,一定要尊重学生,找学生谈话,促使学生从内心、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切不可一味地批评,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知错就改。同时,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安全、防盗防骗教育。6···试读结束···...

    2022-08-19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新时期好干部标准

  •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索》汤熙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内容教学法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索》【作者】汤熙编【页数】315【出版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672-2132-1【价格】42.00【分类】商务-英语-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参考文献】汤熙编.基于内容教学法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索.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07.图书封面:探索》内容提要:《基于内容教学法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索(英文版)》旨在比较内容教学法的不同形式对商科外语学习者的教学效果,从而探索商科学术技能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不同的内容教学法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者对这些教学法的感知与体验,并未相关课程提供教学启示。一些学术英语课程尽管运用学科内容作为语言载体由于过分强调通用的的学术核心而不是学科的类别特征而受到批评。相比之下,在诸多浸入式课程中,虽然推崇语言潜意识获取,但因其采用庇护模式也被指出存在语言能力发展不充分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可以填补的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之间的空白,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进步,以整体教学法和协作方式推动多样化学术能力的发展。...

    2022-07-28 英语教学 实践探索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 实践探索心得

  • 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刘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作者】刘岩著【页数】223【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15-6158-9【价格】58.00【分类】外语教学-教学法【参考文献】刘岩著.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内容提要:本书稿通过回顾形式教学和CBI的理论及实践发展,阐述融合使用两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可能性,提出将二者融合的教学方法也许更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这种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脱离语境地讲解或练习语言形式,而是提倡基于内容、附以语境的语言输入和课堂练习,在进行形式教学的同时,起到提高学习者社会和文化意识的多重目的。既阐述理论,又重视课堂实践,为相关工作者将理论转化为课堂实际教学提供借鉴。《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外语教学中的形式教学第一章形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发展◆形式教学的定义形式学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今已获得广泛认同。Schmidt(1994)曾指出,没有对形式的自觉关注,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参考William(2005)的观点,可认为形式包括语言的各种形式内容,像语法形式、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及语用形式。关于形式教学,人们提出了或简或繁的定义。Sada(1997:73)认为“形式教学意指在以意义为导向的二语教学课堂中,或明示或隐晦地吸引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能随机地出现在课堂之上,也可能经由预先设计”。R.Eli(2001:1)认为形式教学是一个涵盖性术语,意指“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形式的任何预先设计或附带式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讲,开展形式教学,意味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某些目标语言特征。但在教学环境、引导方法等方面,各定义对此则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Sada的定义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意义语境,而R.E的定义在这方面却没有特别说明。本书提倡将形式教学融入CBI课堂,因此对此概念的理解与Sada(1997,2···试读结束···...

    2022-07-28 epub教程 英语 epub

  • 《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孙宏哲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作者】孙宏哲著【页数】152【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641-8471-1【价格】49.00【分类】文学研究-美国【参考文献】孙宏哲著.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探索与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在对美国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和介绍的基础之上,以简明的语言,提纲携领地勾勒出美国文学3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内容则是重点阐述和评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在继承文学作品细读、细绎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解读文学经典,尝试品读新人新作,引介国外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新思潮、新方法,使文学教学与研究历久弥新。《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研究17世纪初,伴随着早期殖民地的拓展,深受清教主义熏陶的白人群体创作的文学自然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是美国文学最初的形态特征。本章对北美拓殖与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的蔓延和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纯文学进行探讨。第一节北美拓殖与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的蔓延一、北美殖民地的大肆拓展自美洲被发现后,从16世纪起,西班牙、法国、英国先后在北美大陆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西班牙于16世纪上半叶,先后在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一带建立殖民据点。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在北美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包括现在的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①16世纪中叶,法国第一批探险者到达纽芬兰、缅因一带。到17世纪末,法兰西宣称占有加拿大东部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自诺法斯科西亚、路易斯安那到新奥尔良,被称为新法兰西殖民地。英国17世纪初期,开始向北美洲移民。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进行海外掠夺。1606年,英国的一些大商人和大地主组织了“伦敦公司”和“普利茅斯公司”,他们从英王那里得到“特许状”取得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特权。1607年,“伦敦公司”派出一支殖民地拓展队伍在北美洲东海岸建立了第一座城镇—詹姆斯敦,后来由此发展成为弗吉尼亚殖民地。从1607一1732年的120多年中,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东部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①刘佳.多元文学运动影响下的美国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1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探索与研究占有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整个狭长地带。以后,英国又通过1756一1763年的英法战争,迫使法国宣布退出对北美霸权的争夺,英国获得了加拿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岸的广大地区。这样到18世纪中叶,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主要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经济,于18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迅速,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日俱增。新英格兰一带的殖民地把工业品运销到南方,南方的几个殖民地则以一部分粮食和原料供应北方。同时,殖民地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加。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宾夕法尼亚的首府费拉德尔菲亚(简称“费城”)拥有居民约3万人,纽约已有居民约2万人,马萨诸塞的首府波士顿有居民约2.2万人。这些城市逐渐成为13个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殖民地还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学校,如哈佛大学、威廉大学、玛丽大学等,并开创了自己的报纸和图书馆,构成近代民族的因素逐渐具备,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二、新英格兰清教主义的兴起及发展(一)清教主义兴起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人,即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的移民多数来自英国,他们带来了英国的社会思想、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其中清教主义尤为重要1620年,102位英国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湾,并成功建立了新英格兰的第一块殖民地。他们的领导人是一群激进的清教徒。早在10年前,为抗议詹姆斯一世(1566一1625)对地方政治和宗教自治权的破坏,他们就奔赴欧洲大陆,在荷兰的莱登组成了公理会。后来,他们决定移居美洲,建立独立的宗教和政治秩序。在海上航行途中,清教徒们签订了一份《五月花号公约》,把远征的目标定为“荣耀上帝,推进基督教,荣耀国王和祖国”,表达了同弗吉尼亚殖民者同样的宗教和政治宗旨。《五月花号公约》还反映了清教徒们建立新的宗教和政治制度的理想,明确宣布以上帝为证,移民们相互订立契约,共同组建一个民治政体。所以,公约既是一份社会契约,也是人与人、人与上帝之间确立的宗教誓约。正是这种古老的人神契约观,为清教领袖们鼓动民众、组织行政体系和战胜天灾人祸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清教思想深人人心这些清教徒不仅继承了基督教的思想传统,将《圣经》所宣扬的教条牢记于心,而且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继承了崇尚知识、追求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由于是在两种历史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虽然那些清教徒在英国受到了政治迫害2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研究第一章和宗教迫害,但是他们始终怀有一种“宏伟”的宗教理想和政治抱负一他们认为自己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有责任在地球上的人类中间传播上帝的福音。在那些清教徒的宗教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相信自己与上帝之间有一个盟约。这种观念是由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神学家提出的一它把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规定为一种神圣的盟约关系,宣称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系列可以理解的规则规定的,人与上帝之间具有相互责任一这就是所谓的“盟约”说。基于这样一种观念,那些清教徒把他们不远千里前往北美大陆的行程看成一种伟大的、光荣的、神圣的征程。清教徒在北美大陆开天辟地,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居民点。各个殖民地都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所有政治领导人物都是牧师,或至少是清教徒。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的讲话往往和宗教活动参合在一起。在那种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基督教牧师发挥了难以想象的社会管理作用。基督教牧师是清教徒生活中的权威,而基督教则是联结和召集清教徒的根本手段。在清教主义时代,宗教活动在统一人心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清教徒都是一些追求思想自由的基督徒。他们强烈要求把无关紧要、非根本性的信念和习惯从英国国教中清除掉。为了彻底告别“过去”,他们决心在北美大陆焕然一新,建立真正的新社会、新世界,这个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能够真正体现他们作为有宗教信念人的价值和荣耀。他们从根本上坚信,世界万物都是为“造物主”即上帝的荣耀而存在的一不仅人依赖造物主而存在,自然依赖造物主而存在,而且人和自然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只能在造物主的意志中体现出来。人必须按照造物主的意志或规划来生活,否则,人将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他们还相信人有“原罪”。所谓“原罪”,就是与生俱来的罪,就是生前就有定数的罪。人可以为他的罪忏悔,但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赎罪。这种基督教观念规定了清教徒对待道德的一个基本态度:人不能自主、自由地追求德行和善的行为,但人必须为他们的不道德行为或原罪受到道德上的指责:然而世界上存在由造物主择优选用的人,他们更加接近神性,并给予那些被世俗欲望所累、具有原罪的其他人帮助。人有种类之分。虽然任何人都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赎罪,但是有些人是造物主的“优秀”信徒。他们诚心诚意地服从造物主,为他提供诚心诚意的服务:诚心诚意地传播他的旨意,诚心诚意地给他增添荣耀。因而,他们会被造物主优先拯救。然而,在他们获得拯救之前必须有一个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让人接受一种超自然的“神佑”。因此,人并不是因为好的表现而获得拯救,而仅仅是凭借信仰的虔诚而获得拯救。3···试读结束···...

    2022-07-23 美国文学 社会历史学 美国文学 社会历史研究

  • 《我用爱为生命加冕 泰戈尔自传》(印)泰戈尔著;李鲜红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用爱为生命加冕泰戈尔自传》【作者】(印)泰戈尔著;李鲜红译【丛书名】部编教材名家自传必读【页数】258【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594-2846-2【价格】29.80【分类】泰戈尔(Tagore,Raidraath1861~1941)-自传【参考文献】(印)泰戈尔著;李鲜红译.我用爱为生命加冕泰戈尔自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自传》内容提要: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贵族家庭,兄弟姐妹十四人中,他排行最末。8岁开始写诗;15岁发表作品;17岁奔赴英国留学,研究英国文学;19岁回印度潜心从事文学创作。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完成了66部诗集、80多部剧本、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及各种文体计1600万余字。因其杰出的诗歌成就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作犹如自然与人类间的彩虹,充满了神秘、绚烂之美。《我用爱为生命加冕泰戈尔自传》内容试读我的回忆录我的回忆我不知道是谁把画绘在记忆的画本上:但无论他是谁,他所绘的是图画;我的意思是说他不只是用他的画笔一五一十地把正发生的事描摹下来。他先经过理解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绘出来。他把很多大的东西画小了,也把很多小的东西画大了。他面无愧色地把幕前的东西放到幕后,或把后面的东西放到前面来。总而言之,他是在画画,而不是在书写历史。如此,从生活的表面来看,种种事件过去了,也在人的内心里留下了一套图画。这二者相符合却不是同一件东西。我们没有空闲去详查我们内心的画室。当中的一部分时常吸引我们的目光,但更大的一部分却总在无人看见的黑暗地带。为什么那永远忙碌的画者老在作画;他何时才能绘完:想在哪家画廊陈列他的画作—谁知道呢?1几年前,当我被问到有关我过去的生活时,我便有了去窥探这间画室的机会。我本以为在那里为我的传记选取一些材料,我便能满意。后来我才发现,我一打开画室的门,生活的记忆不是生活的历史,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画者的原创。散播四周的五颜六色,不是外界光线的反射,而是出自画者自己的,来自他心中情感的激情喷发。因此画布上的记录可不像法庭上的证据那般言之凿凿。虽然从记忆的库存里收集准确的历史这一尝试可能毫无结果,但在回顾这些图画时却有一种魅力,一种令我着魔的魅力。我们旅行的路途,我们憩息的路旁小亭,在我们正在行走时还不是图画一它们太必需了,太明显了。但在进入夜晚的旅舍之前,我们再回望我们在生命的清晨所走过的城市、田野、江河、山坡,那时,在逝去一天的光和影当中,它们就真的是一幅幅的图画了。这样,当我有这样的机会时,我就好好地回顾了一下,而且觉得我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住了。我的兴趣被激起,难道只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往事而引发的自然情感吗?当然这其中必定有些个人的情感,可这些图画本身也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在我的回忆录中,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永久留存的。但主题的好差不是写回忆录的唯一理由。一个人真实地体会到的事情,只要能使别人也能体会到,对于我们的同类来说也是重要的。在记忆中成型的画面如果能用文字写下来,它们在文学上也是配占一席之地的。我的确是把我的记忆的画面当成文学材料来贡献的。倘若把它看成是一个自传,那会是一个错误。因为那样去看的话,这些回忆既无用处,也不完全。一2二教育开始我们三个男孩子是在一起长大的。我的两个同伴①都比我大两岁。他们师从老师学习时,我的教育也启蒙了。但至于那时我学了些啥,倒没在记忆中留下来。我时常能记起的是“天上淅沥下雨,树叶婆娑摇曳”②。在学习这样的词句前,我刚经过像kara,khala这样的双音练习的狂轰滥炸:我念着“天上淅沥下雨,树叶婆娑摇曳”,这对于我来说是“原始诗人”的第一首诗。直至今天,那些日子的欢乐图景还铭刻在我心上。我明白了,为什么韵律对于诗歌来讲是那么的必要。因为有了韵律,诗词似乎结束,但似乎又没有完结:倾诉结束,但它的回响犹在:心灵和耳朵互相不断玩着押韵的游戏。这样,我在自己生活的漫长日子里,在我的知觉中,一次次谛听到雨水淅沥声和树叶婆娑声。我童年时还有一段插曲,在我心里记得很牢。我们家有个记账的老先生,名叫卡拉什,他就像我们家的一员。他说话特别风趣,老是拿老老少少任何人打趣:新来的姑爷,新进的亲戚,都成为他特意嘲弄的对象。让人很疑心他就是死了,幽默也不会离他而去。有一次,家里的大人正忙着通过扶乩与阴间通讯,乩笔板上有一回画出了“卡拉什”字样。人们就①指的是哥哥绍门德拉纳特和外甥一大姐的儿子一绍多普罗沙德,即下文中六哥和萨提亚。泰戈尔的母亲共育有十五个儿女,管理着一个四世同堂、人口上百的大家族。他排行十四,有六个哥哥,一个没活多久就天折的弟弟,因而可以说他是家中最小的。②孟加拉儿童初级读本里的韵文。3问他那边世界里生活怎样。“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什么,”他回答道,“你们不用花费什么就想得到我死后才知道的东西吗?”这位卡拉什曾为逗乐我,对着我叽里呱啦地唱着他自己编的歪诗。诗中我是男主人公,热切地期待着女主人公的来临。我在听他唱时,注意力全部关注在诗中一幅光彩照人的绝代新娘的画面上:她坐在未来的新娘的宝座上,从头到脚都戴着宝饰,还有从未听说过的豪华的婚礼准备。这些让大一点的、聪明一点的人听了都会觉得晕头转向;但是使这孩子感动的、让美妙欢乐的画面在他的幻想中飞掠过的,还是那迅捷铿锵的尾韵和摇曳回荡的节奏。这两段通过文字引起的欢乐,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一此外,还有幼时的古诗:“雨点滴滴下,潮水涨河上。”我记得的第二件事,是我学校生活的开端。有一天我看见我六哥和比我大一点的外甥萨提亚,两人启程去上学,把我丢在家里,因为我年龄不够。我还从未坐过马车,也未曾出过家门。因而当萨提亚他们回到家,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着上学路上遇到的惊险故事时,我觉得我再也不能呆在家里了。我们的家庭老师试图以一句睿智的忠告再加一记响亮的耳光来驱散我的幻想:“你现在哭着闹着要进学堂,将来恐怕你更要哭着闹着离开那呢!”对于这位老师的名字、相貌、脾性什么的,我已没有任何记忆了。但对于他那分量极重的忠告和分量更重的手掌的印象,现在仍然还未消失。我这一生还从未听过比这更为真实的预言。我的哭闹使我年龄不到就被送到东方学堂去了。至于在那儿学了些什么,我是毫无印象的。但学堂中的一种体罚方式深深地镂刻在我的心上:只要有不能背诵功课的小孩,都会被罚站在长凳上,两臂平展,掌面向上,上叠几块石块。关于这种体罚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导小孩对事物有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可以留4给心理学家去讨论。我就这样在极其年幼的时期开始了我的学校教育。我最初接触文学是有其根源的,来自于仆人当中流行的一些书籍。其中最主要的是译成孟加拉语的查纳克耶①的经文和克里狄瓦斯的《罗摩衍那》②。那一天读《罗摩衍那》的画面,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个阴天。我在靠大路的一个楼廊上玩耍。正玩着玩着,忽然,我忘了是什么原因了,萨提亚吓唬我道:“警察!警察!”我心中对于警察的认识是极其模糊的。但我能知道的是,一个犯了事的人一旦落入了警察的手里,那他必如一个可怜鬼不小心落入了鳄鱼的锯齿似的嘴巴里一样,掉下去就没有了。我实在想不出像我这样的无辜小孩如何才能逃脱那样无情的刑罚,一下子就逃窜到了里屋③,后背发凉直抖,想着警察还在后面追来呢。我忙把这大祸临头的噩耗向我母亲吐露,但她似乎并不慌张。然而,料定再出去会不安全,我于是坐在母亲房间的门槛上,读着我母亲她姑妈的一本书面包裹有大理石纹纸面包书皮、书页已折角的《罗摩衍那》。四合的楼廊,天井似的内院,午后阴暗的微光洒落在院子里。我的姑奶发现我正为书中的一段悲惨情节哀哭时,过来把我的书给拿走了。①为古天竺哲士,辅佐粲陀罗笈多(Chadraguta)建立印度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统一王国一笈多王朝。西方学者多将其比为马基雅维里,实则查纳克耶不尚阴谋,而以王道自任,故东方学者誉之为“印度孔子”。其著作有《查纳克耶经》等行世,数千年来流传于五天竺,可谓家喻户晓,犹《论语》之于中国。②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初的诗。作者传为蚁蛭,大约公元前三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之间成书。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主要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③泰戈尔家族是个宗法联合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像个村庄。在府邸里,己经成婚的成员有自己单独的住所。男的住在外屋,女的住在里屋。三里面与外面我幼年不知奢侈是什么。总体来说,那时的生活水准比现在要简单得多。此外,我们家的孩子也不用过分照顾。事实是,照顾的过程对于监护人来说也许是偶尔为之的乐事,可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纯粹是一件麻烦事。我们要受仆人们的管教。为了不给他们自己添麻烦,他们几乎抑制了我们自由活动的权利。但是免于娇生惯养的自由弥补了这种约束压制的不足。我们的心灵由于没受到持续的溺爱、纵容和漂亮衣着的诱惑,因而显得清澈明亮。我们所吃的饭菜同珍馐佳肴沾不上边。我们所穿的衣服只会招来当今小孩的讥笑。在我们不满十岁时,不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让我们穿鞋袜。天冷的话,就在身上的布衣上顶多加上一件棉布外褂。那时,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吃穿是很差的。不错,当我们年迈的裁缝尼亚玛蒂有时忘了给我们的外衣缝上口袋时,我们会提出抗议,因为那时还没有哪个小孩家里穷到连把衣服口袋装满的零花钱都没有的地步。由于老天爷慈悲的施与,富贵人家和穷苦人家的小孩其财富倒也相差不大。我们那时每人有一双拖鞋,但多半不会穿在脚上,而是把拖鞋踢到前面去,追上去再踢,这种习惯使得每一次拖鞋都受到重击,跟拖在脚上一样容易磨损。我们家里的长辈无论在衣、食、住、行、谈话、娱乐还是其他方面,都与我们相距甚远。我们警见了他们的饮食起居,我们却触及不到。现在的大人们把自己放得过低,对小孩来说,他们太6···试读结束···...

    2022-07-18 加冕是什么意思 加冕为王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