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 第3卷 2018版》王岳,蒋士浩|(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3卷2018版》【作者】王岳,蒋士浩【页数】437【出版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102-2088-3【价格】86.00【分类】医疗事故-民事诉讼-研究-中国;肿瘤-医疗事故-民事诉【参考文献】王岳,蒋士浩.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3卷2018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3卷2018版》内容提要:《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2018年第3卷肿瘤)》遵循《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一卷、第二卷的体例,在内容上分为四部分:案情介绍、争议焦点、鉴定意见及分析评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案情,以病情摘要的形式摘录疾病演变的轨迹,突出与争议焦点和分析评论相关《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3卷2018版》内容试读+第一章耳鼻喉科肿瘤相关诊治纠纷中N1下咽癌手术切除并行胃咽吻合术后出现咽痿一例No.1下咽癌手术切除并行胃咽吻合术后出现咽瘘一例自案情介绍患者,男,62岁。2009年8月28日因“喉癌术后7年,进食困难2月余”入住某医院。7年前因喉癌行全喉切除术,术后行放疗。糖尿病史2年,一直服药治疗。外院电子胃镜示:食道上端癌;病理诊断:(梨状窝下咽侧壁)中一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入院诊断:下咽癌。予孚来迪0.5mg口服每日两次等治疗。8月29日血生化报告示:血糖6.45mmol/L。9月1日在全麻下行下咽颈段食管狭窄切除+颈段食管再造术。术后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等治疗。9月5日患者出现咽瘘,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处理。9月7日病理示:(下咽)鳞形细胞癌,中一低分化,两侧切缘及基底未见癌累及。9月16日血糖值:中餐前9.6mmol/L、中餐后9.6mmol/L、晚餐前11.3mmol/L、晚餐后13.1mmol/L。9月17日血糖值:早餐前9.0mmol/L、早餐后14.0mmol/L、中餐前13.6mmol/L。9月18日血糖值:中餐前8.2mmol/L、中餐后11.5mmol/L、晚餐前10.2mmol/L、晚餐后13.6mmol/L、睡前11.9mmol/L。9月19日血糖值:早餐前5.8mmol/L、早餐后6.9mmol/L。9月22日在全麻下行胃代食管术,术中搔刮颈前皮肤肉芽,游离食道上缘,剥脱食管,上提胃,将胃上缘切开,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三卷·肿瘤)下壁与舌根部黏膜缝合,上壁与咽部黏膜缝合。术后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患者术后颈部仍有一小处瘘,予缝扎减小瘘口、填塞碘纺纱条及加强换药等处理。患者颈部瘘口不能愈合,病情稳定,于12月8日出院。现场体检:食管造瘘口处有分泌物溢出,上方处有一约2cm×2cm左右的纵行瘘口,做吞咽动作时有分泌物流出。分析评论(一)对医方诊疗行为的评价1.患者因“喉癌术后7年,进食困难2月余”于2009年8月28日入住某医院。患者有糖尿病史2年,一直服药治疗;外院电子胃镜示:食道上端癌;病理诊断:(梨状窝下咽侧壁)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医方诊断“下咽癌”明确,予孚来迪0.5mg口服每日两次等治疗未违反此类疾病的诊疗常规及规范。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版)第九章咽肿瘤第三节咽部其他肿瘤示:喉咽良性肿瘤治疗采用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累及喉部,需同时行喉切除。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需行颈清扫术。根据术后创面大小,采取用蒂皮瓣、肌皮瓣、胃上提、结肠代食管等进行修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本病预后较差。根据该患者病情,医方在全麻下行下咽颈段食管狭窄切除+颈段食管再造术有指征,术式选择正确。根据9月7日术后病理“(下咽)鳞形细胞癌,中-低分化,两侧切缘及基底未见癌累及”的结果,证明医方手术成功,达到治公/下咽癌手术切除并行胃烟吻合术后出现咽瘘一例疗目的。3.9月5日患者出现咽瘘,医方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处理,未违反此类疾病的诊疗常规及规范。竹女凉城(二)医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过错评价1.根据医方监测的患者的血糖值结果,9月16日:中餐前9.6mmol/L、中餐后9.6mmol/L、晚餐前11.3mmol/L晚餐后13.1mmol/L9月17日:早餐前9.0mmol/L、早餐后14.0mmol/L、中餐前13.6mmol/L9月18日:中餐前8.2mmol/L、中餐后11.5mmol/L、晚餐前10.2mmol/L、晚餐13.6mmol/L、睡前11.9mmol/L9月19日:早餐前5.8mmol/L、早餐后6.9mmol/L,显示医方未能将患者血糖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之内。2.9月22日在全麻下行胃代食管术,医方在术前未能详细评估患者能否在21天之内承受两次较大的手术创伤,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手术创伤较小的术式,对此,医方未予谨慎考虑,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妥。3.根据《某省手术分级目录》,胃上提术属胸外科手术范围,医方术者仅为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没有胸外科医师参与手术,属超范围手术。4.病历书写不规范:如两次手术记录中关于手术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书写错误等。5.医方关于病情的发生、发展、严重性及预后与患方沟通不够。(三)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分析1.咽瘘的发生与肿瘤临床分期、术前放疗、放疗剂量、感染、营养状况、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该患者7年前曾因喉部鳞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有多次放疗史,发现糖尿病史2年,故该患者咽瘘的发生是此类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常见中国医疗诉讼与医疗警戒蓝皮书(第三卷·肿瘤)》的和难以完全避免的并发症。2.医方在实施第二次手术前,存在的未能将患者血糖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之内、未能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不当等过错,与患者第二次手术未达到手术目的、咽瘘未得到有效的修补及愈合之间有因果关系,增加了患者第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故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朗交,日8「日:1画中市,mm0mS0而器就,m之0中,(蒋士浩)2于有m化的,J明只折,包,J12项1.内三指冰泸成外子行图计4知9》量”0出体女4阿受市4的大的沙:清出,经一k这君,班液0,好计@本4四马y婴入机,家所1师地成即水线L官,《兔日化点可日从州超桥风随在新铺过m是代大两圆品,水王齿动西,水下出动烟微水千中55李王刻两破函费计录g「国抽求红1大思己记所西1丽4,现式的面诗关成论·大是头风4年质“是说水时为动地己P所的到鲤阳形,清吸头以克因站改商身泳须形1分史克洛家,以元风常京你次过南深阳碳礼卡这面安明法6···试读结束···...

    2022-10-28

  • 《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页数】731【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89-5669-2【价格】39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8【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监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中心数据来源系统评估的方法,对2014-2017年度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涵盖了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和服务量总体情况、不同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DRG绩效评价等内容,全面展现了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努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部分2018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政策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继续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2018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healthcareacceadqualityidex,HAQ)排名,我国HAQ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上升12位,是社会人口学指数(ociodemograhicidex,SDI)中等的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成绩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一、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一是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以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重要配套文件,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统一制度规范和基本遵循守则。组织编写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系统解读了每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要素和关键环节,指导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质控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专业作用,并指导省、市级相应质控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家级质控中心专业设置数量达到35个,省级各专业质控中心超过1300个,医院感染管理、急诊、麻醉等14个专业质控中心覆盖省份超过30个,形成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质控工作网络。三是完成“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总结评估,并反馈总结评估结果,为今后临床专科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好基础。四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各级质控中心的医疗管理人员进行政策、理论、方法、工具的专业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二、全面推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一是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制度、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旨在通过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技术的科学、规范、有序和安全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法治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二是组织编写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开展培训,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发布省级限制类技术清单和技术管理规范,建设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以限制类技术为重点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管理政策,印发《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升级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分配系统。组织开展2018年度器官移植执业资格认定,并在全国范围进行器官捐献与移植拉网式检查三、大力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加强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畅通沟通渠道,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二是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加强麻醉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麻碎医务人员积极性,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启动2018一2020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广多学科诊疗,231家三级医院参加了国家多学科诊疗试点:20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力推进日间手术。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方面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实现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优化诊疗科目登记、简化医疗机构审批材料、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两证合一”。另一方面规范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三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2第二部分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本部分重点围绕2017年全国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中的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和床位数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全国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以及区域医疗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atioalCliicalImrovemetSytem,NCIS)和全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italQualityMoitorigSytem,HQMS),以1436家三级医院和1581家二级医院的出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157175058例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对其中387179例存在生存状态异常住院天数异常、年龄异常等问题的病例以及年上传月份不足10个月的医院病例信息予以剔除,最终纳入156787879例。在区域医疗服务分析部分,剔除无法判断住院患者常住地信息的病例,分析住院费用相关指标时,剔除费用异常的病例信息一、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一)医师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4人,较2016年的2.31人略有增加(图2-1-1-1)。《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黑龙江34宁2d北京362.6西藏2.26河南○名2.70230上海2.81四川2.35江西1R1贵州福球2.1台湾01.8香港2.22.52.5+南海诸岛图2-1-1-12017年各省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布(二)护理人员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2.74人,较2016年的2.54人略有增加(图2-11-2)。《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三)医疗机构床位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2张,较2016年的5.37张有所增加(图2-1-1-3)。《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4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第二部分黑龙江2.39新89内蒙古宁2.922.84家4.7天津24河北2.62山东病2.952.53海3.47四川2.江西0-22.63.1+3.0南海诸岛图2-1-1-22017年各省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布龙江63网宁6836.94北6京556天准4395.34西越4.785.84629四1海5.5767天61500.660-44.556香港6澳门南海诸岛图2-1-13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布5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比较2016年和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省份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前5位为江西、黑龙江、贵州、青海和西藏,增幅均达9.3%以上(图21-1-4)。黑龙河江01g新4.74丙袋古A辽宁5.08甘肃8.357.61北京315天津428河北山西703.69X山东7.35西越陕西9.38河南江苏5.426.436.95湖北上海4.31四川8.123.92承庆719浙江6.4湖南江西贵州5.6111.2福建3.330-3台湾6.4426香港912澳门+海南2.95南海诸岛图2-1-1-4各省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17年较2016年增幅(%)(四)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分布2017年全国106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262家二级综合医院20个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如图2-1-1-5所示,相关手术量地域分布及差异情况与2016年基本相似。髋、膝关节置换术(三级)璧、藤关节置换术(二级】500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论文 epub电子书网站

  • 《大数据与医疗改革》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数据与医疗改革》【作者】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页数】303【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08【ISBN号】7-221-14265-8【价格】28.00【分类】医疗保健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何灏,高峰,张书铭编著.大数据与医疗改革.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08.图书目录:《大数据与医疗改革》内容提要:该书梳理了我国各地及国外部分国家的医疗改革进程,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大数据的角度为医疗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立足大数据的新形势,利用大数据作为支撑,这为未来的医疗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实践可能,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大数据与医疗改革》内容试读前言前言医疗卫生保障问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似乎陷入“建立一困窘一再建立”的死循环。从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任何一种有效的方式能良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顽疾。在困难重重的医改过程中,美、德、英、日、俄各国亦提出各自解决办法,其中以德国医改较为成功。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就对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非常关注,从无到有一步步普及医疗基础保障,于“新医改”阶段,我国已推行过“三明模式”、“江苏三地模式”、“高州模式”等新型医改方案,但都收效甚微。医疗保障体系制度之完善,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导致顽疾持存的原因有很多,或说经济发展不完善,或言市场恶性偏离,或云医者渐去仁心,但笔者认为或许关键症结在于“时代维度”。一个难题长期存在,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难以解决,工业文明时代的手段与特性已被发挥到极致都无法解决,自然需要思考用现时代的“时代特性”去解决难题。当下我们步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拥有全新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有可能在医改难题这一顽疾上提供新的解决办法。运用高维度的方法去解决次级时代的难题,或许才是一条可行路径,这亦是本书写作目的,结合中央最新指示,在回顾医改历程中明确难点、痛点于何处,后佐以大数据时代手段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在新时代的医改路上以作抛砖引玉之用。大数据与医疗改革i开10第一节我国医改的主要难题2009年初,长江日报对“关于医改,你最关心什么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民众认为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药品价格虚高”,最关心的问题是“药价虚高,何时能降”。“医药一家”体制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医院药房在药品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致使药价高昂。民众普遍认为医疗费用较高,而医院却认为当前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太低。“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医改的重要难题,“看病难”意味着我国公立医院不足、分布不均;而私立医院混乱,很难提供良好医疗服务。医院是医生与病人沟通的窗口,是医疗体系的实战平台,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医疗改革的进程,决定着医疗改革最终是否能够切实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能力。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重跟不上整体医疗改革的巨大需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10年我国政府投入的卫生总费用仅占当年GDP的4.98%(发达国家15%左右),政府投入仅占医疗消耗的28.7%。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医疗卫生投入的绝对不足和对乡镇医院建设投人的相对不足:现行体制下,医院维持运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医疗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和国家的财政补贴。随着医院的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加大,国家的财政补贴却增加缓慢,这直接导致公立医院可支配收人明显下降,个别医院、医生也会有增加收费项目、多检查、多开药的个别行为,这也是造成医药混乱、价格虚高不下的原因,既伤害医院公共形象,更伤害就诊患者。同时,属于政府与个人共同投入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2前言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也存在争议,有部分观点认为个人投入比重偏大,而政府投入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递增。中国初级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及医疗服务递送体系中缺乏初级与二级医疗服务的制度化分工,是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原因之一。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医疗服务常常被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三类。初级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非急性的疾病提供一般的门诊,在许多国家由“全科医生”执业;二级服务则由医院提供,主要针对急诊、需要专科医生治疗的疾病以及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三级医疗服务则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疾病,提供非常专业化的特殊护理。全科医生往往是病人接触医疗体系的第一站,而且在大多数国家他们扮演了所谓“守门人”的角色,即如果不经过全科医生的转诊,非急诊病人一般无法接触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但是我国大量普通病人都涌向专科医生,大多数非急诊病人直接到医院需求初级医疗服务,不经由全科医生转诊,非急诊病人可以直接到本来应该提供二级医疗服务的医院去寻求初级医疗服务,使二级医疗服务机构超负荷而初级服务机构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就是医院分布不均衡、水平差异大。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公立医院数目和医疗水平的巨大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了优势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的现象。据百度百科显示,北京的三甲医院有60多家,而周边更多的农村人群则是无处就医,甚至有极偏远地区,世世代代靠民间医生看病,就医环境亟需改善。此外,“看病难”问题还体现于专家门诊黄牛票的乱象,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与医院的专家门诊的不合理规划管理,就成为“黄牛”高价贩卖专家门诊号的温床。其中,分解医疗环节的各项步骤,将就诊病患、接诊医师、接诊医院的数据汇总,进行数据规划管理的诉求愈发强烈。医疗商品的流通方式和价格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3大数据与医疗改革14已然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新闻媒体的“倾向性”报道曾一度将医院、医生推到了造成“看病贵”问题的风口浪尖,但高医疗消费的“罪魁祸首”是医疗各项数据无法透明流通。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则政府的投人将永远是无底洞,老百姓也永远感受不到医疗改革的益处。将药价过高归罪于医院、认为是医院抬高了药价是片面的,其实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才是药价虚高的真正原因。大部分医院用药是由物价部门所定,由于物价部门的定价、核价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物价部门难以掌握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对药品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其实,部分药品的实际出厂价并不高,药厂获取利润属于正常,但公布的药品零售价却是出厂价的数十倍,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药品生产企业在流通过程中大做文章,层层加价,给自己和批发商留出较大的“让利空间”,有调查表明,药品从医药代表手里至少要经过入院“买路费”、医生处方费、销售维持费、招标公关费等四道“涨价”门槛,才能到达患者的手里。最后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医院售药,导致相当一部分药品的中标价和零售价居高不下。我国目前对医疗保健机构以营利性及非营利性划分,公立非营利单位享受着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政策而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从而形成垄断性经营地位。同时政府没有充分开放医疗投资市场,社会资本无法正常进入这个领域,个体诊所或民营医院的开业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责任不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财政投入缺乏有效的分配机制,医疗服务机构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医疗服务收人,以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另一4前言方面,作为主要靠医疗服务支撑的医院,其服务定价并未充分考虑医疗行业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等因素,在整体上低估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水平,目前医生的诊治费和挂号费一般只有几元,顶级专家至多也就是一百来元。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医疗保障体系缺乏普遍覆盖的制度安排,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医疗资源分布缺乏合理布局的机制,缺乏完整的初级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守门人”制度,市场的逐利性无法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及公平性,必然使资源分布趋向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则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大降低。初级医疗体系布局极不平衡,社区医疗发展严重滞后,这需要政府政策的整体调控。医药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医疗服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购买者,医院与社会、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政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又不知道如何运用其强大的服务购买力以引导服务提供者承担社会责任,必然损害到社会和患者的利益,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购买者—医疗保险机构对服务方加以约束。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本身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分散风险,实现医疗费用的公平负担,但其另一重大目的是建立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以集体性的力量取代势单力薄的个人消费来约束提供者的行为。如果没有医疗保障制度,那么医疗服务市场上只有两方,一方是病人—一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另一方是医疗机构一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后,医保机构就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第三方。第三方购买者是指医保机构成为医5大数据与医疗改革Ama疗服务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可以运用集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制约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说,在自费主导的体制下,65%的中国居民作为医疗服务的实际和潜在消费者,乃是以个人的身份不得不经常面对并且无力约束“供方诱导的过度需求”,即使是参加医保的居民,由于我国的报销制是大家先去看病,交全款,再到医保机构去报销,这个过程完全由医师决定病人该接受何种治疗、治疗程度以及谁该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费用通常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单方面决定,医保机构没有发挥第三方购买者的职能,只单纯支付医疗账单。这是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二节新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做面对以往各次医改后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结合当下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特点,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肯定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医疗体系建设做出整体部署。可以说,《纲要》概括了国家对下一步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导向。因此,我们在此先对《纲要》的精神做一个概述,也是为我们对未来医改路径的思考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政策前提。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2004一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

  • 医疗服务信息安全》张剑主编;钱伟中,万里冰,张会平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服务信息安全》【作者】张剑主编;钱伟中,万里冰,张会平副主编【丛书名】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认证培训教程【页数】240【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5【ISBN号】978-7-5647-4502-8【价格】6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安全【参考文献】张剑主编;钱伟中,万里冰,张会平副主编.医疗服务信息安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服务信息安全》内容提要:概述、合规要求、安全策略、风险评估、保障措施、监测与评价、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等。《医疗服务信息安全》内容试读第1章概述001第1章概述近年来,在《2006一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该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本章从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的基本概念出发,讲述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医疗卫生信息化面临的安全风险,并利用实际案例来分析和讨论相关安全技术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医疗卫生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和协议的建设开发。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形成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医疗卫生领域涌现了诸多的信息化相关的新概念。在进一步阐述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安全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1.1基本概念作为非医疗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首先要了解一些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如:医疗卫生、病历、健康档案等。1.医疗卫生医疗卫生可分为医疗和公共卫生两个方面。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过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此处“医药卫生”不仅包括了医疗和公共卫生,同时也包括了药品的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002医疗服务信息安全YILIAOFUWUXINXIANQUAN2.健康档案卫生部发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中定义:“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3.病历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中指出:“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指导干预的卫生服务工作记录。健康档案与“病历”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病历”是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档案对“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病历”的全部,而是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以上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基本概念。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基本概念和信息系统。医疗已生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一1所示。健康健康综合卫生公众医疗档案监护卫生协同信息4……卫生服务服务管理办公平台决策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律全异构交换平台规理及公共新农HISLISRISPACSEMR卫生合准系各类业务数据系网络通信平台图1一1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框架1.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简单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将患者的诊疗信息、卫生信息、档案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采集、传输、储存,并与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互联互通的医院。2.数字化医院系统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包含了医院业务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组成的复杂的综合信息系统。它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患者及用户在任何能够访问互联网的地方,都能够轻松查询个人的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咨询等操作。第1章003概述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卫生部《区域医疗卫生框架》中,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定义为:“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4.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需要进行治疗是按比例付保险金。5.临床信息系统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中指出:临床信息系统(CliicalIformatioSytem,CIS)是数字化医院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并加工生成各种信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主要包括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检验医学信息系统、药物咨询系统等。6.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italIformatioSytem,H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7.检验医学信息系统检验医学信息系统(LaoratoryIformatioMaagemetSytem,LIS)是临床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检验仪器传出的各类检验数据经分析、处理,生成检验报告,并通过网络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及患者。它的功能还包括标本流管理、报告管理、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及设备实时控制等。8.PACS系统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gadCommuicatioSytem,PACS)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是把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利用海量存储设备进行保存,便于调回使用和辅助诊断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004医疗服务信息安全YILIAOFUWUXINXIANQUAN9.放射信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RadiatioIformatioSytem,RIS)是放射科的登记、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放射科的各项信息查询、统计等工作的管理系统,RIS系统与PACS系统紧密相连,构成医院数字医疗设备、影像及报告管理的解决方案。10.电子病历电子病历(ElectroicMedicalRecord,EMR),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Comuter-BaedPatietRecord,CPR),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录。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其定义为:“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与传统病历相比,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它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所有过程信息。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简称新农合,主要功能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测算、基金收缴、支付补偿、监督审计、决策分析和政策公告等功能。它是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发展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产生,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并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征。1.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从体系结构上来看,经历单机阶段、网络互联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区域共享阶段4个阶段,如图1一2所示。0品品单机阶段网络阶段数字化阶段区域医疗阶段图1一2发展历程图第1章概述005单机阶段: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医疗仪器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也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数据处理和医疗信息管理中。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尚未成熟,该阶段的信息系统主要以单机版软件为主,如图1一3所示。这个阶段的核心对象主要是数据采集处理。由于系统采用单机形式实现,该阶段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问题,就安全性而言,主要指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第1章的介绍,此时的信息安全技术尚处于计算机系统安全阶段HIS信息系统▣口本地数据库确定耿消图1一3单机系统网络互联阶段:21世纪初,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产品的普及,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数据库的支撑下,由单机阶段过渡到了网络互联阶段,如图1一4所示。它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而此时的共享程度一般仅限于某个部门,如医院的某个科室。就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而言,该阶段典型的信息系统是HIS和LIS系统。前者主要以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电子处方为主要内容,后者以检验数据采集处理为主要内容,并为临床提供服务。由于采用了网络技术及网络数据库技术,该阶段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网络安全问题。临床血液学分子生物学数据库生化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标本处理系统消息网关免疫工作站细菌工作站门诊急诊报告打印系统全科工作站临床信息系统报告打印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图1一4典型基于网络互联的信息系统006医疗服务信息安全YILIAOFUWUXINXIANQUAN数字化阶段: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类信息系统的出现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和扩展,实现了从医疗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反馈全过程的数字化,形成了医疗信息流,完善了业务流程,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如图1一5所示。部分机构还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该阶段实现了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建立了互联互通的、集成化的综合信息系统。该阶段典型的信息系统为数字化医院系统。这样,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该阶段主要关注信息的基本安全属性。此外,另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集成,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检验中心门诊系统数字影像系统住院系统图1-5数字化医院系统区域共享阶段:2005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推动下,区域医疗系统平台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展开试点。云技术的发展给医疗信息共享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也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上、管理上、规范上的难题。信息共享也是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解决医患矛盾。区域医疗以及基于云服务的医疗信息服务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其示意图如图1一6所示。信息安全技术进入信息安全保障阶段,该阶段面临着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卫生部门保险机构各级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图1一6区域医疗系统平台···试读结束···...

    2022-10-28

  • 《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郭源生主编;王树强,黄钢,吕晶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作者】郭源生主编;王树强,黄钢,吕晶副主编【丛书名】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用书【页数】705【出版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ISBN号】978-7-5046-7656-6【分类】养老-社会服务-研究-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医疗卫生服务【参考文献】郭源生主编;王树强,黄钢,吕晶副主编.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内容提要:本书主要针对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试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与虚拟现实(ARVR)、人工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构架出智慧医疗体系中不同形态的技术关联和服务模式创新平台,在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智慧医院、智能康复、智能家居、健康养老等方面深入探索,为我国“科技助老”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家和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参考。当前,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与医疗健康服务环境矛盾突出和严峻的背景下,推动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容落地成为解决当今矛盾问题的关键。养老和医疗两大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应用的时代,必然产生不同的智慧养老和智慧医疗的解决方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都会在智慧养老和智慧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颠覆性变革,当然这也需要有一个创新发展和探索过程。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区与社团帮老、科技助老”的口号,以应对我国所面临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复杂形势和社会环境与背景。秉承古人“未病先知”与“未病先治”的理念,提出了“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的口号,通过系统平台构架和服务模式创新设计,以及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家庭智能终端与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应用,希望梳理关联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促进整个智慧医疗产业走向可持续和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本书主要针对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试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与虚拟现实(ARVR)、人工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构架出智慧医疗体系中不同形态的技术关联和服务模式创新平台,在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智慧医院、智能康复、智能家居、健康养老等方面深入探索,为我国“科技助老”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家和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参考。当前,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与医疗健康服务环境矛盾突出和严峻的背景下,推动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容落地成为解决当今矛盾问题的关键。养老和医疗两大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应用的时代,必然产生不同的智慧养老和智慧医疗的解决方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都会在智慧养老和智慧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颠覆性变革,当然这也需要有一个创新发展和探索过程。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区与社团帮老、科技助老”的口号,以应对我国所面临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复杂形势和社会环境与背景。秉承古人“未病先知”与“未病先治”的理念,提出了“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的口号,通过系统平台构架和服务模式创新设计,以及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家庭智能终端与服务类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应用,希望梳理关联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促进整个智慧医疗产业走向可持续和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章37节。、第二章介绍了全球人口发展历程、养老基本概念和各国不同的养老模式;第三章介绍了慢性病与健康管理;第四-第六章介绍了智慧医疗以及核心技术、体系构架与商业模式;第七章阐述了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产业关系和发展趋势,我国养老模式现状与特征,提供了养老类型的选择等相关内容。本书还列出了相关参考文献与可供查阅数据的附录等相关内容。显示全部信息《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001第一章绪论自20世纪70年代起,老龄化现象和问题逐渐向亚洲和美洲地区扩散,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生育率下降及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出生率50年来持续下降,即使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孩子数)也由1950一1955年的6.44下降到2005-2010年的4.41,而同期平均寿命则从37.2岁上升到56.9岁。老龄化对人类生活所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影响着经济增长、储蓄、消费与投资、劳动力市场、税收及资源配置。在社会层面,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着医疗和保健水平、家庭结构与要素分配构成、日常生活部署与安排、住房与人口流动等关键要素走向与趋势。全球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一国际助老会发布的《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报告指出,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12.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60岁以上人口数已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口数,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数将超过15岁以下人口数。报告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另据联合国人口报告显示,在老龄人口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人口大国即老龄人口大国,因此中国印度、美国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超过30年,全世界3/4的老年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此外,不管城市化的步伐有多快,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老人仍将生活在农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移民数量稳步上升,同时,显现出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单向流动性和移民人群年轻化的特征,中小型城市向大型城市涌入和转移趋势明显,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因移民而得到缓解。早在19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第一次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包括62项建议在内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确立了关于老年人地位五个方面的普遍性标准: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总结就维也纳会议后20年来各国在老龄问题上的行动进展,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挑战的政策繁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本身的,包括鼓励生育的政策及移民政策。第二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包括推迟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金改革,二是医疗健康改革等。美国、日本、韩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着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他们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年事业,改革与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改革退休制度,主要是抑制提前退休和提高退休年龄;倡导积极老龄化、社会融入和自立观念,鼓励外来移民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实施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德国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延长退休年龄;教育改革;鼓励移民:鼓励生育:提供多种养老方式: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目前,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有4.38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专业人士指出,作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养老产业仍存在许多急需完善之处。养老产业是002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而中国式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尴尬局面。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仅用了18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可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老龄人口规模十分巨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5.7%,达到了2.43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加快的现象。数据显示,目前80岁以上高龄人口已达2000多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70岁以上接近8000万,高达30%。此外,不容忽视的是空巢化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城市54%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而随着进城务工人数增加,农村空巢老人比例也已接近半数。然而健康问题更值得警惕,老龄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4000万曾有过跌倒,3300万不同程度地跌伤,属于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有800万。60岁老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有的还同时患有2~3种以上或多项慢性病种类。除此之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已被打破,这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人群已经在整个社会中成为最脆弱、最需要照顾、关爱的弱势人群。因此,健康与养老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具有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紧迫感,满足养老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60250.49.61.75.4公元前公元年1600年1800年1930年1960年1976年1987年1999年2008年7000年经历近300万年图1-12008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第一节人口发展概况世界人口是指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20世纪初,全世界人口总数是17亿,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为70多亿,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2050年将达到100亿,达到全球人口峰值。未来40年,亚洲人口数量可能再增加13亿,非洲的人口也可能增加1倍,达到21亿。影响人口增减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估计为56.6岁,而发达国家为73岁:发展中国家出生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整体提高,各国人口增长受各自发展和政策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主要体现为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程度上升,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形成地区人口差异和不断打破平衡的增长趋势。第一章绪论003一、人口历史据估计,在1000年前全球人口约为6000万。那时,欧洲也才约2700万人。中国只有1600万,人均寿命仅30~42岁。300年后,大约在13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为3.7亿人,在经过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之后人口开始持续增长。随后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增长速度时快时慢,呈现出不均衡的增长。1804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到1900年达16.5亿。进入20世纪,人类也进人有史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927年增长到20亿,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123年。尽管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在20世纪前半叶,年平均增长速度仍未超过1%,但在20世纪后50年,世界人口数量激增,年平均增长率近2%。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每年超过1.8%,1960年突破30亿,1963年增长率为2.2%,增长率达到了历史峰值。1974年达到40亿47年世界人口再次翻番。目前,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缩短为12年。随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发生变化,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2011年增长率约为1.1%。但由于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降低,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加,预计2040年将达到80亿。据分析预估,2050年地球将迎来人口高峰,有望突破100亿,达到105亿,随后开始停止增长并缓慢下降。世界人口增长量放缓趋势世界人口年公布的计8.951预士8.79790亿-100f亿8.414发至2005年6月源64.77亿0g-源公起日全世界人150Z(单位:10亿)《自然》亿30亿2023205020752100(一)古代人口据考古研究分析,人类在大约公元前70000年遭遇了种群瓶颈。起因可能是受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多峇湖大型火山暴发造成的巨灾所影响。从那时起,世界总人口长期停滞在100万左右,人们大都以狩猎采集为生,这种生存方式使得人口没有条件快速增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1000年,人们开始发展农业为止。在此之前,世界人口从未超过1500万人。当大规模发展农业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有人口500万人,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约2亿人,而到公元4世纪,仅罗马帝国就有大约5000万人以上人口居住。世界人口的增长又因为瘟疫、战争等影响而有所波动。以欧洲为例,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8世纪欧洲的人口比公元541年减少了大约一半。随后欧洲的人口又有所增长,到1340年,欧洲大约有7000万人。14世纪主要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又使得世界人口从1340年的大约4.5亿,减少到1400年大约3.5亿至3.75亿。欧洲随后花了约200年的时间恢复到4.5亿水平。另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人口也经历了巨幅波动。根据估计,1393年中国大约有6500万人,比1200年的1.23亿减少了约一半,主要原因是宋朝至元朝长期战争。1368年明朝建立时人口大约是6000万人,到1644年明朝灭亡时,人口增长到约1.5亿。英国的人口在1650年达到560万人,比1500年的260万有所增加。16世纪欧洲掀起的殖民潮也为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因为殖民者往往会将殖民地较为004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先进的农作物(如玉米、红薯)带到其他地区推广以增加粮食产量。技术革69.8人63.T7060工业革爆炸始50业革命开始25.2403020约8.0约0.1缓慢公元前8000年+古代。1770年+近代1950年◆现代。2000年1500年的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人口约有5000万至1亿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北美洲约有200万至1800万人。然而,欧洲人却把一些当地土著从未遇到过的传染病也带到了北美,由于当地人还没有建立起这些疾病的免疫力,估计当时的北美原住民有90%是因为感染上传染病而死去。(二)现代人口随着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展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婴儿存活率大幅上升,人均寿命也有所延长。以当时的世界头号帝国一英国为例,1730一1749年,英国有74.5%的儿童在五岁前即天折,在1810一1829年,这一数字降为31.8%。1700年起欧洲人口开始剧烈上升,到1900年已经达到4亿,比1700年的1亿人翻了4倍,而1900年时的欧洲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约36%。19世纪,强制种痘在西方国家展开,医疗卫生设备开始普及,导致西方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上升,英国人口每50年便翻1番。1801年英国有830万人,1901年增加到3050万人,2006年超过6000万人。美国也从1800年的530万增长到1920年的1.06亿,2010年美国已超过3.07亿人。20世纪的苏联人口经历了较大起伏,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争,截止到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丧失了约9000万人。随后人口平稳增长,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人口又陷入停滞。20世纪91年俄罗斯有1.48亿,2012年减少为1.43亿,如果人口发展趋势不变,到2050年将会降到1.07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期,科技、医疗水平持续改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这些国家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中国为例,在1850年的清朝约有4.3亿人,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有5.8亿人,尽管战争不断,100多年人口还增长了1.5亿。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口迅猛增长,1982年人口普查显示人口超过10亿,现今人口已超过14亿,庞大的人口数迫使中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减缓人口增长。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在1750年约有1.25亿人,1941年达到3.89亿,而当前已超过12亿人口,未来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尼爪哇地区的人口从1815年的500万人升到当前的1.3亿人。墨西哥的人口从1900年的1300万增长到2009年的1.12亿。非洲的肯尼亚人口也从1920年的290万增长到当前超过3700万。现在,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每年新增人口7800万,其中95%的新增人口出生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公共卫生、营养等状况的改善,死亡率下降,二是出生率居高不下。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人口增长放缓的迹象。这主要体现在出生率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老龄化趋势与死亡率上第一章绪论005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人口已经开始逐渐减少。世界近代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如下:1804一2011年1804一2011年100200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世界人口增长速率1005000-20亿3040亿60180419271960197519871999201110203040亿060亿-702图1-2世界近代人口增长统计图(三)未来人口总的趋势看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在逐渐放缓。但由于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存在,如出生率变化、潜在的战争等,未来世界究竟会有多少人变得较难预测。不同的统计方法会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以2050年的人口预测为例,当前不同预测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介于75亿至105亿之间,联合国在2009年曾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1.5亿,然而这数字在2013年被上调到了96亿。而美国人口调查局估测2050年世界将有大约92.5亿人。这些预测都仅能作为参考,因为人口预测本来就有太多不确定性。有些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得比预计的快。以中国为例,在过去数十年的人口增长率低于预期,因此导致联合国对中国的未来人口峰值预测不断下调,从最初的超过15亿人下调到不到14亿。而非洲在未来数十年人口将会持续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除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各洲的人口也将显著增长,同时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将经历大规模城市化,大量人口将往大城市聚集。表1-12008年联合国预测各大洲人口分布(亿人)年份世界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201573.0243.91(60.1%)11.53(15.8%)7.34(10.1%)6.18(8.5%)3.68(5.0%)0.38(0.5%)202076.7545.96(59.9%)12.76(16.6%)7.33(9.6%)6.46(8.4%)3.83(5.0%)0.40(0.5%)202580.1247.73(59.6%)14.00(17.5%)7.29(9.1%)6.70(8.4%)3.98(5.0%)0.43(0.5%)203083.0949.17(59.2%)15.24(18.3%)7.23(8.7%)6.90(8.3%)4.10(4.9%)0.45(0.5%)203585.7150.32(58.7%)16.47(19.2%)7.16(8.4%)7.06(8.2%)4.21(4.9%)0.46(0.5%)204088.0151.25(58.2%)17.70(20.1%)7.08(8.0%)7.18(8.2%)4.31(4.9%)0.48(0.5%)204589.9651.93(57.7%)18.87(21.0%)7.00(7.8%)7.26(8.1%)4.40(4.9%)0.50(0.6%)205091.5052.31(57.2%)19.98(21.8%)6.91(7.6%)7.29(8.0%)4.48(4.9%)0.51(0.6%)10亿人20亿人30亿人50亿60亿人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联合国最新研究认为,地球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100年可能会达到110亿。比此前通常认为的要多出20亿,而主要原因是非洲人口增幅巨大。由006智慧医疗与健康养老于生育率持续保持高水平,非洲总人口到2100年可能增加3倍,由约10亿增加到21世纪末的约40亿,而在世界其他地区,人口情况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研究称,到21世纪末,除发达国家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同样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各种数据统计与趋势分析的差异全球现在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3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孟加拉国、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中中国人口最多,达到13.54亿,其次为印度,人口为12.15亿。这13国人口总数共有43.5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11%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球人口总量达到72.07亿人。详见图:(亿)74亿72.0772亿70亿69.6570.4368亿68.0468.8466亿65.6866.46672564亿633564.3364962亿60亿50亿+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009年010年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球人口数:亿人图1-32003-2014年全球人口数量统计图(资料:世界银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统计与测算,世界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亿,截至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世界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2014年达到71亿。2016年,世界人口达到了7262306342人(72亿6231万人)。《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人口高峰时超过1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非洲地区,从10.33亿增至20亿左右,亚洲地区人口也将从42亿增至55亿,而欧洲人口将从7亿多减至6亿多,将是唯一人口减少的大洲。报告预测,到2050年时,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这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菲律宾和越南也将人口过亿。届时,印度的人口将增至16.14亿,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人口将增至14.17亿,退居第二。全面了解未来的人口变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至关重要。世界人口增长率贡献主要来自于生育率较高的非洲国家和部分人口大国。在2015年至2050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来自9个国家,按照增量分别是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美国、印尼和乌干达。在此期间,非洲28个国家人口将会翻番,到2100年10个非洲国家的人口预计将增加5倍,分别为安哥拉、布隆迪刚果、马拉维、马里、尼日尔、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据悉,菲律宾截至2014年拥有1亿人口,位居世界排名第12位。印度2022年将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人口将在2050年超越美国。之后,各国人口增速将会下降,老人比例上升。世界人口具体分布情况呈现以下特征:报告显示,现阶段中国与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到2022年,印度人口超过中国。目前,在世界10个人口大国中,亚洲占5席,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余5国是美国、尼日利亚、墨西哥、···试读结束···...

    2022-10-28

  • 《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页数】634【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189-7000-1【价格】36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9【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监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中心数据来源系统评估的方法,对2016-2018年度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涵盖了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和服务量总体情况、不同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DRG绩效评价等内容,全面展现了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努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部分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政策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继续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继续推动医疗资源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继续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印发《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制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二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文件,印发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制定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启动第二阶段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贫困县县医院帮扶力度,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提供财政补助资金。二、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建设,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指导各地加强质控中心建设,省级质控中心增加至1400余个;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印发《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二是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等一系列诊疗指南、方案或规范,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印发《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当前行业内问题比较突出和集中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通知》,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质量安全水平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体系。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等13个内镜诊疗技术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4个介入类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重点技术管理。二是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监管工作力度。印发《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管理办法》《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三是继续推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对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信息化监管。四是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和生物制品)》,完成《中国国家处方集(化药及生物制品卷)》,规范长期处方管理。四、加强考核评价,推动政策落实一是启动医院评审评价相关政策修订工作,推动建立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体系。二是实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完成国家检测分析报告。三是发布“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及考核评价标准,保障医疗安全政策、措施落地。2第二部分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本部分重点围绕2016一2018年全国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和床位数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全国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以及区域医疗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和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以1861家三级医院和2151家二级医院出院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299091671例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对其中3860853例存在生存状态异常、住院天数异常、年龄异常等问题的病例,以及年度病案首页数据上传月份不足10个月的医院数据予以剔除,最终将295230818例病例数据纳入分析。在区域医疗服务分析部分,剔除无法判断住院患者常住地信息的病例;分析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时,剔除费用异常的病例信息本部分分析数据来源于别除异常数据后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具体各年份医疗机构数量及出院人次数分布情况如表2-1-1-1及表2-1-1-2所示。表2-1-1-12016一2018年全国三级医疗机构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医院机构数出院人次医院类别趋势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综合医院124212541272582522366280170767305874精神病医院108111115692433765893842408妇产(科)医院848789222247223372272426552其他专科医院646670148887815756951650808传染病医院575758691542724326771330肿瘤医院454646195409421568312470975儿童医院4041157418617401941925770口腔医院29%33813188799296297眼科医院212121269078262203282393心血管病医院101214224337277632322491胸科医院1112264704283184304071结核病医院9910159024179209210474康复医院101010636536972376612皮肤病医院71P179652191424305骨科医院8155915172565185883职业病医院7280503106531766整形外科医院2242552618824747耳鼻喉科医院315344172150810血液病医院1215482384627686合计175617821819682172227357911579031252表2-1-122016一2018年全国二级医疗机构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医院机构数出院人次医院类别趋势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综合医院130515361680192151452344656326441935妇幼保健院16521324198822313039341498353■■精神病医院92111138153849196928242412■同妇产(科)医院2632794009871886792传染病医院131723441045670394242■肿瘤医院121496944710802240504儿童医院547429083965362068口腔医院61068138109028868心血管病医院2158511993225480其他专科医院00004155合计162619402150206170652528135528504809说明:2019年度,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使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采集的2016一2018年数据,与以往《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分析使用的数据库有较大差异,相关指标均予重新计算,特此说明。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第二部分一、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一)医师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63人,较2017年的2.44人有所增加(图2-1-1-1)。从全国水平来看,已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的要求。[0,1.8)1.8,2】[2,2.2)[2.2,2.52.5+)图2-1-1-12018年各省(区、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布(二)护理人员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2.95人,较2017年的2.74人略有增加(图2-1-1-2)。但未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要达到3.14人”的要求。(三)医疗机构床位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9张,较2017年的5.72张有所增加(图2-1-1-3)。基本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的要求。比较2017年和2018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省(区、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有明显增加(图2-1-1-4),其中增幅最大的前7位为甘肃、吉林、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和湖南,增幅均在6%以上。5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5甘2.31.62.4[0,2.4)i2.4,2.6[2.6,2.82.8,3.143.14+】图2-1-122018年各省(区、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布斯漫7.105304.8.511网别7,186.09广4,5686】[6+图2-1-132018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布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页数】667【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306-07077-7【参考文献】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以现代整体论、医学整体观及医学发展整合趋势为指导,通过创新医疗理念、优化资源结构、拓展服务功能,使医院服务由传统医疗救治模式向院前、院内、院后全程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全面发挥医院在社会医疗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发展趋势的要求。本书从管理方法和实践探索出发,收集来自全国近60家三甲医院的116个医疗管理创新很好案例,分享各大医院医疗管理的创新实践和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医务管理、质量管理、医院运营、医疗风险与医疗安全、医疗应急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参加编写的人员均为各个医院长期从事医疗管理、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政管理专家,本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对做好医务管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篇管理创新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中展现院内或科室内上一个工作日或上一个月各项综合运营管理数据,并提供数据详情以及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2)全面手术详情。系统默认显示当天院内所有手术情况,按照四级手术分类展示,并支持每一类手术的近况对比,可以查看每台手术的所有信息,如果手术信息被修改,系统支持相关消息推送。3)统一用药详情。系统提供院、科两级的所有用药情况查询,包括药占比、基药比、抗菌药占比等多种院内药物使用情况等,并提供所有用药数据的同比与环比信息。4)移动质量管理。系统集中向相关领导展示院内医疗质量数据及详细情况,并支持多数据不同维度的综合展现及对比,结合院内核心制度消息提醒,为院内医疗质量事件的接收和管理提供快捷途径。(二)移动医护工作站移动医护工作站的用户对象为临床医生和科室主任。每位医护人员除了基础工作以外,很多人兼有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工作。在该模块,医院核心部门的管理者和相关临床医生均可随时查看自己日常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相关院内医务管理的在线处理。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院外会诊申请。临床医生可在需要院外会诊时,随时在手机端填写相关院外申请单,相关科室主任及部门领导在收到审批消息后能及时查阅并处理相关审批。2)医师注册变更。医生可在医生端收到相关医师注册的消息提醒,并可在收到提醒后在手机端或P℃端进行相关信息及申请单的填写。3)医疗技术管理。临床医生可填写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人申报书,医务处领导可在A内查看相关申报书并在线审批,通过后相关数据可自动纳人新技术管理系统并在后期的诊疗过程中关联相关患者信息。4)典型案例分析。建立患者学习系统,链接至平台,筛选、整理、分析典型案例,最终实现案例展示与查询及各科室的纠纷赔偿展示。5)移动审批。①院外会诊申请:包括会诊单汇总、医师申请、主任审核、电子会诊单流程化。②医师注册变更:包括受理、审批和发件全过程,实现信息收集、资格审核、数据归纳、公告提醒。③图章申请挂失:包括个人申请、资格审核、通知发放全过程,实现在线申请、资格审核、数据归集、库更新。④外籍医师来华临时职业申请:发放《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实现手机端数据收集汇总、审核通知、数据库维护,内容包括申请书、外国医师的学位证书、外国行医执照或行医权证明、外国医师的健康证明、邀请或聘用单位证明以及协议书或承担有关民事责任的声明书。⑤科主任外出登记:包括科主任申请、科里工作安排、被安排人通知、记录留存全过程,实现申请信息及科室安排收集、医务处审核、科室负责人状态实时更新、记录留存。⑥短期进修:包括信息收集、医务处审核、费用支付、发放工作证、领取工作服。⑦基层服务:包括信息收集、科室审核、数据库更新。⑧医疗鉴定管理:可标记查询姓名、病史、检查结果等,并可手工添加外院结果等。⑨医嘱项目名称管理:对医嘱项目名称的新增、停用、修改,包括科室提出请求、医务处审核,手机实现上述功能。6)质控模块。①手术变更申请表(质控模块对接HS):手术室已排班的手术,临4第一篇管理创新床医生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修改手术信息的问题。医生希望作废的手术通知单,有消息提醒手术室,手术室取消排班。医生作废之前的手术申请,需要填写理由,医生再重新开新的手术申请,手术室重新排班,安排手术时间。②管理制度:查阅更新、登记扣分、定期结果分析。③手术备案:包括特殊患者手术申报书、重大治疗与检查批准书。类似知情同意书,医务处提供同意书模板,质管办审核后提交公司维护,数据记录存入数据库。④重症监护床位管理:按相关的床位查询费用、抗生素使用、微生物送检。7)项目管理(1)医疗技术管理。①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在电子病历系统新增医疗新技术管理功能,医师可在线填写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申报书,医务处根据审查情况填写准入意见及时间。医务处导入准入的医疗新技术名称、准入时间及项目组人员,项目组医师可在术前、治疗前或出院前将相应病例纳入新技术管理系统。流程:新技术申请(电子申请)一审核一新技术纳入一数据自动填人。②重大技术、特色技术或其他需要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医务处根据需要设定所需加强管理的重大技术或特色技术名称,系统提供术者统计、分时段病例统计、疗效统计、不良事件统计、术前住院日、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等统计分析功能,并提供环比及同比分析功能,且能提供个案相应链接。系统提供提醒功能,包括提醒标准操作规程、采取质量监控措施、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应急预案、不良事件上报及分析、落实随访监测方案等提醒功能(2)合理用药。①抗菌药物需求: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电子化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电子化手段控制:实现电子化手段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实现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使用前需要下会诊及微生物送检医嘱,否则无法开具;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统计;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统计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统计并排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例统计;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统计;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统计;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疗程合理率统计(24小时、48小时、48小时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统计(分为总的、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四种):碳青霉烯及替加环素的使用统计表(院、科两级);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②药占比(院、科两级)。③基药占比(院、科两级)。④急诊、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⑤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3)重点专科建设。临床亚专科的评定标准其中有一项内容为病区单个医疗组的医疗效率,希望病案统计能做到在一个病区下,按照床位设置,区别统计不同医疗组的相关医疗数据。建立亚专科信息库(科室、人员、名称)、公告、自动数据收集、警示(管理员)。(4)单病种全程管理。包括专家库和成立小组,有成员拉取、病例图文展示、流程搭建内容填入、流程监管提醒、记录录入分析。(5)日间手术管理。包括日间手术相关病历、数据分析、确定标准、保留申请。·5医疗创新管理与实践病案首页增加日间手术勾选标记,增加各种日间手术相关病历模板。(6)加速康复外科。自动抓取相关数据,如日间手术,可以特殊标记病历,抓取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住院天数等数据。(7)住院管理中心。门诊、病区、住院管理中心、财务等相互联通,三方可以实时观察床位变化,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住院申请,患者的门诊D号或就诊卡包含所有详细信息。(8)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多学科治疗团队(multilediciliaryteam,MDT)门诊可统计工作量,其余MDT形式的活动目前无法进人信息系统,暂无需求;建立MDT项目信息库(包括名称、科室、时间、地点、形式等)。(9)新医师处方管理权管理。①本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注册资格,由医务处审核后提交信息中心在系统维护处方权,获得处方权的医师同时具备电子病历使用权限。②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定科后,由科主任同意后提交信息中心,在系统中维护相应的出诊科室。③抗菌药物、麻醉、肿瘤药品处方权授予及变更需经医务处审核,通过后提交信息中心维护。④医师晋升职称后,与职称相关的系统权限功能应自动升级。⑤离退休及辞职的医师权限经科主任同意到医务处备案后,由信息中心在系统中进行维护。⑥所有系统信息维护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医务处负责审核,信息中心提供导出及查询功能。(10)电子交接班管理。临床晨会电子交班系统是应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科室环节管理的新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口头交班模式,图文并茂地多方位展示医务人员关注的各种重点信息,使得诊疗、管理和持续改进更加具有针对性。功能需求:信息化手段简化交班报告的书写、强化系统后台自动监控分析的功能、规范交班流程、实时展现临床科室需要关注的重点和质量、效率指标的完成情况」(11)耗材管理。能浏览、查询、警示高值耗材(单价1000元以上)的相关信息,并能做初步分类及分析(如按手术类别、耗材种类、使用医生姓名、科室、总金额、耗占比等)。实现耗材统计,目前耗材统计是以申请医师为单位,同一台手术由不同医师申请耗材,统计不合理,而管理平台能以同一台手术及主刀医师为单位,真实准确统计一台手术主刀医师的耗材使用。三、实施成效(1)通过多方位自动化数据采集,实时掌握详细的科室、亚专科、医生等技术档案,掌握技术应用、医疗活动中需要的各项病例数据、统计指标等,为医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完善、及时、便捷的信息支撑,包括:①办事流程。医务部门负责的各项申报、审批、登记类办事流程,如医师注册变更、图章变更、院外会诊、伤病情鉴定等。②学科建设。负责全院科室、亚专科、诊疗组等各级学科体系的建设,对各学科的医疗技术情况进行登记、管理、跟踪,促进技术应用和新技术开展。③医务管理。负责对全院医务工作的日常管理跟踪,包括合理用药、不良事件、耗材、单病种、医嘱项目、处方权等。④医患沟通。负责各类医患矛盾事件的受理和跟踪处置,对相关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方面的宣传教育。。6···试读结束···...

    2022-10-28 创新管理方法和思路 创新管理的第四阶段是实施创新活动

  • 《欧洲医疗五百年 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英)基尔·沃丁顿作;李尚仁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医疗五百年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作者】(英)基尔·沃丁顿作;李尚仁译【页数】489【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520-3467-7【价格】78.00【分类】医学社会学-社会史-研究-欧洲-16世纪【参考文献】(英)基尔·沃丁顿作;李尚仁译.欧洲医疗五百年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欧洲医疗五百年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内容提要:疾病无所不在,这是近代以来的思想中常见的主题。随着人们越发关注医疗医疗社会史也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新潮流。但医疗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所谓的医疗社会史也并不是某几个英雄人物或某几项技术革新的光荣记录。这五百年来,欧洲医疗深受权力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商业考虑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曲折多变的态势。健康护理的发展肇始于宗教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女性医者主动退出生产领域并邀请男性医者介入病人的话语权甚至能决定自己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以隔离的方式应对瘟疫却遭到了商业因素的干扰……任教于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基尔·沃丁顿教授,作为医疗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之一,在本书中达成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综合了近40年来有关欧洲16一20世纪医疗社会史研究的丰富成果,写成了一部精彩可读的介绍性著作。沃丁顿教授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判断,全面运用史料和客观分析,探究医疗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深远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欧洲医疗世界。《欧洲医疗五百年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内容试读第一章理解医疗社会史:史学回顾学界普遍认为这五百年间的医疗发生了深刻且广泛的改变,史家对此过程的理解方式也变化甚大。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普遍认为医疗史无关一般的历史研究。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批评西方医学的声浪迭起,导致“医学进步”的观念受到进一步审视。应此一情势,英语学界的历史学者进行了医疗社会史的探讨,率先提出新的看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医疗社会史学者开始觉得他们的学科已臻成熟。仅仅过了10年之后,此一学术社群的某些历史学家甚至表示,他们担心这个学科已经开始疲软。这样的看法并无根据。医疗社会史不断采取新的研究方法、检视新的课题,并随着历史研究其他领域的潮流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而更为丰富。只有错失了许多医疗史著作要旨的人,才会认为医疗社会史学者对理论或史学书写潮流一无所知;尤其是医疗史使用史料的方式、所提的问题和采取的研究方法(不论是经验主义或后现代主义),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历史观察。医疗社会史吸纳了来自人类学、文学批评、心理学、科学社会学、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相关论述与方法,不一而足。即便最为经验主义取向的医疗史学者,也受到了这些潮流的影响。随着新的批判性阅读的出现,这个学科也更2中/欧洲医疗五百年为丰富。本章将进行广泛的史学考察,探讨影响医疗社会史的主要历史书写潮流与观念。稍后的章节会根据特定的主题,进一步阐述这些看法。这样做并不是要提出某种医疗社会史的宣言,或断言某些研究方法较为优越,而是要阐明不同的观点是如何被采纳的。医学叙述医疗史研究起先专属于医疗从业者,但他们当中少有人受过正式的史学训练。许多人把焦点放在医学的发展或赞扬本国同胞的成就上。例如,19世纪的法国外科医生们歌颂1789年之后巴黎医学的胜利,及其在发展一套结合了医院和病理解剖学的医学风格时所担任的角色[参见本书第六章(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皆指本书章节)]。受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认为医学终将战胜疾病的乐观主义的鼓舞,稍后的历史书写者在探讨这门专业的起源和成长时,检视了西方医学是如何战胜疾病的。就如其他史学领域一样,医疗史变成了雷奈克、菲尔绍或李斯特①等伟人成就的故事,以及抗菌技术或X光等技术发展的故事。例如早期的精神医疗史著作,致力于探讨该学科是如何从近代早期(earlymodereriod,约16一18世纪)据说对病人的粗暴治疗,演变到19世纪精神病院的兴起,乃至所谓人道与有效治疗的肇始的(参见第十六章)。这类①雷奈克(ReeT.H.Laeec,1781一l826),法国临床医生与病理学家,在胸腔疾病(尤其是肺痨)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也是听诊器的发明人;菲尔绍(RudolfKarlVirchow,1821一1902),德国病理学家、公共卫生学者,其细胞病理学(cellularathology)主张病学研究应以细胞为基本单位,他也是社会医学(ocialmedicie)的提倡者;李斯特(JoehLiter,1827一1912),英国外科医生,细菌学说的支持者,提出以抗菌外科手术来应对伤口感染问题。一译者注第一章理解医疗社会史:史学回顾3历史大量采用19世纪改革家的英雄式叙述,以此来建构一套强调进步的实证论(oitivit)说法,将特定时代和疗法妖魔化,又将某些机构和新疗法视为革命。早期的医院史和外科史也可看到类似的说法。此一研究方法肯定男性医疗人员与正统医学的枢纽地位,把焦点放在医学各专科;其所制造出来的是一种思想史(itellectualhitory),是专门致力于在历史里寻找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开端。如此而来的看法认为法国大革命(1789一1799)代表了医疗史的关键转折点,却忽略了检视更早的时期。此类研究专注于医院和科学医疗的发展;其他的医疗人员、专业内部和专业之间的对立,乃至综合科(geeralractice)等地位较低的专科,则遭到边缘化。其重点是描述变迁,而非解释变迁为何发生。弗兰克·胡伊斯曼(FrakHuima)和约翰·哈雷·沃纳(JohHarleyWarer)在《定位医疗史》(LocatigMedicalHit0ry,2004)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在界定医疗史时,采取的修辞策略之一,是把这些传统历史当作稻草人来打倒。早期医疗史会采取实证论的研究方法其实并不奇怪。其他领域的历史研究,同样采取今优于古的进步性叙述。这种史观常被称为“辉格史”(Whighitory),同时这也和现代化理论有关。然而,即使早期的医疗史是实证论的,在许多方面它们仍然有助于界定这门学科。医疗社会史这些潮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反转。随着历史学者开始批判简化的现代化概念以及专业历史学者开始进驻医疗史这个领域,不同的观点开始浮现。这样的转变有知识上与体制上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压力,以及对西方医学日益强烈的怀4/欧洲医疗五百年gtgt)疑。这段期间出现了对医学激进的社会批判,这和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托马斯·萨茨(ThomaSzaz).以及伊凡·伊里奇(IvaIllich)等人的著作有关,他们宣称医学是某种形式的压迫;医学是界定偏差的手段,是运用权力与权威的社会政治策略,是凌驾在病人与社会之上的。这些想法导致人们重新评估医学进步、医疗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医疗专业权力等观念。第二波女性主义、反越战示威,以及日益提高的环境关切等社会压力,进一步鼓励社会史学者,使其研究关怀脱离了伟人、战争与高层政治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社会史的兴盛和70年代对“由下而上的历史”(hitoryfromelow)的兴趣日增,激发了新的分析方法,以及对于阶级与边缘团体的兴趣,女性主义的历史与性别史等新的学科分支的出现,以及史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流灌溉,进一步鼓舞历史学者重新评估医疗史。上述这些所带来的研究方向,挑战了传统的辉格史观和由上而下的研究。新研究的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更加关切医疗的社会状况与政治状况。英美的医疗史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一系列的声明,呼吁要对“医疗的社会性格”进行检视,同时也呼吁这个领域应该是“人类社会及其应对健康与疾病问题之努力的历史”。①起初以18、19世纪的英国与美国为焦点的研究,带来了新医疗社会史的核心学术成果,此研究取向逐渐主导医疗史。后续结果之一是由历史学者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来界定此一学科,而这样的发展也导致临床医生和历史学者对医疗史的性质与目标发生争论。早期的医疗史主要是由对医学本身有深厚兴趣的医生所界DGeorgeRoe,"Peole,DieaeadEmotio",BulletioftheHitoryofMedicie4(1967),.5-23.第一章理解医疗社会史:史学回顾中5定,新一代历史学者感兴趣的则是医疗社会现象,以及探讨广义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专业因素对医疗的影响。后来有些批评者认为,新医疗社会史在理论上相当贫乏;然而,这并非事实。新医疗社会史早期的支持者尝试整合医疗、科学与更广泛的社会史时,非常有意识地强调脉络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医疗为何是种社会现象,以及医疗如何影响社会。如此一来,他们拒绝过去那种进步史观,后者认为医学来自不涉及利益的科学。过去认为,医疗的历史是伟大发现、科技进步与伟人成就的累积,并未受到思想、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影响。医疗社会史学者挑战这样的观念,其所勾勒出的,是对西方医疗史更为动态的关照;并且他们指出,纵使健康护理是人类长久以来的关切,但护理的性质、医患关系、医疗体制以及国家的角色,在不同的时空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式。正如历史学者查尔斯·韦伯斯特(CharleWeter)于l976年在“英国医疗社会史学会”(BritihSocietyfortheSocialHitoryofMedicie)①的演讲中指出,新医疗社会史“偏好的研究取向,首要关切的是要理解特定社会的动态,而不是医学进步的线性叙述”。@随着提出新问题、采用新分析技巧、使用新材料,还有其他领域的历史学者展开对福利政策的研究,许多新的医疗社会史著作浮现。它们探讨医疗的社会面向,重新评估既有的研究领域,并发展出新的研究方向,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托马斯·麦克翁(ThomaMcKeow)否认医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对于死亡率的降低有所影响,此说刺激着医疗社会史学者对死亡率的①该学会现在已经改名为“医疗社会史学会”(SocietyfortheSocialHitoryofMedicie)。—译者注2CharleWeter,"AtractofPreidetialAddre",SocietyforSocialHitoryofMedicieBulleti19(1976),.1.6中/欧洲医疗五百年降低进行研究(参见第十二章),这是研究方法变化的例子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角色受到质疑,历史学者开始探索科学如何被使用,以及它授予医疗人员的权威(参见第十章)。反精神医学运动以及福柯关于精神病人“大禁闭”(greatcofiemet)的挑衅说法,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病院史的兴趣(参见第十六章)。历史人口学、科学社会学、文化史、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取径,都影响了医疗史研究。在文化人类学以及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la)关于人类文化与象征主义的重要研究影响之下,①医疗史学者开始探讨信仰体系;这可见诸研究医疗与宗教的学术成果,以及对魔法与巫术的研究(参见第三章)。社会学对专业化(rofeioalizatio)的研究方法,主导了医疗专业的史学研究(参见第九章)。女性主义的批判激励了对医患关系的探讨,并且强调生病的性政治(exualolitic)(参见第四章)。这段期间的研究虽然偏重于英国医疗史,而容易掩盖欧洲其他地方的状况,但是对地方史和区域史的敏感度都大为提高,同时也让历史学者注意到从1500年至今,权力与论述的互动及其微妙的转变是如何影响医疗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医疗社会史已不仅是社会史和医疗史的综合,也不仅限于将医疗置入社会脉络之中。文化史的史学潮流或许激起了一些反对,但也鼓舞了对疾病与身体的新研究。文化的研究取向指出,意义是如何被调和与反驳的,生病(icke)与疾病(dieae)在历史中是如何被理解与表征的(参见第二章)。虽然有些研究领域明显受到当代议题的影响,例如20世纪90年代关于福利混合经济(mixedecoomyofwelfare)的研究,明显见诸关1MaryDougla,PurityadDager:AAalyiofCocetofPollutioadTaoo(Lodo:Routledge,2010).···试读结束···...

    2022-10-28 有1500年 1500年后

  • 《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史今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作者】史今驰著【页数】261【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576-6805-1【分类】数据处理-应用-医疗卫生服务-研究【参考文献】史今驰著.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图书目录:《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内容提要: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解决医改难题,内容包括数据、信息、知识的意义;什么是医疗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产业及应用前景概述;大数据医疗领域的应用;大数据运用于医疗改革的尝试及案例;医疗大数据引发的思考;国外医疗大数据应用案例;实现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内容试读第一章数据、信息、知识的意义第一章数据、信息、知识的意义第一节直面“大数据”“量变会转化为质变”。曾屹立于国际象棋世界王座不倒的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GarryKaarov)在与IBM推出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Blue)展开人机大战后,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至少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人类已经无法战胜拥有压倒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计算机!”量变的确会转化为质变。今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也已经蜕变为量和质的问题。怎样正确驾驭这些以令人恐惧的势头持续增加的数据,又怎样将它们转化为高质量的信息?毋庸置疑,各种数据的爆发式增加会为商业世界创造新的机遇,也会为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巨大的福音。但是,数据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读取方式错误,可能造成致命的灾难性后果。研究人员在面对数据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的视角出发。这就是“假设验证”和“假设生成(一说探索)”。其中,假设验证可以说是研究人员的基本态度,为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正确与否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当数据与假设不一致,还要对假设进行修改。通过反复的“假设与验证”程序,假设逐渐凝练,继而找到通向真理的道路。那么,假设来自哪里?首先,是研究人员的“限定范围内的观察区域”和“大脑”。其次,“先行研究(现存文献)”是迄今为止主要假设的生成场所。其样貌正逐步改变。从庞大的数据海洋中。或许在与人类前所未有的感知形式相左的过程中,某个新假设突然出现。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分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也许会承担假设萌芽的一个辅助角色。结果,某个研究人员提出的假设也许呈现出颠覆传统的奇葩内容。数据挖掘(Datamiig),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中的一个步骤。以抢在竞争对手前面出招为制胜策略的商业世界为例,商业人惯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生成某种假设,在这个无沦成败与否的假设阶段,首先果断出手,小试牛刀。例如:市场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定论,即“来超市买啤酒的男性顾客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婴儿尿布”。这是某连锁超市对庞大的历史销售数据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据此类推,如果这家超市大胆尝试在饮料区的收银台附近摆放婴儿尿布会如何其结果,即使尿布销量平平,对这家超市的销售业绩也无妨大碍,但是,医疗的世界绝非如此。假设大数据分析获得如下结果,证明:“人在食用某种特定食品后,会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当然,仅仅根据这个结果,没有哪个研究人员会得出“这种食品具有降低功效”的结论。但是,即便如此,从事人体血压波动研究的研究人员却不能轻易放过这项数据,因为从这种食品中所含的某种有效降压成分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他们可能得出某个新的假设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就能获得传统无法与之比拟的真知灼见,继而获得大量假设、这其中既包括新派生的某种假设,也可能是一些“无聊或不值一提”的假设、可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1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疗从业人员最应拿出的态度,第一是“假设验证”,第二是“假设生成”的平衡」如前所述,假设验证是接近科学的根本。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太钻牛角尖,就可能陷人诸如“执着于寻找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有利的数据,仅仅将着眼点放在这类数据上”;或者“即使客观数据无法形成佐证,也固执地生搬硬套在自己的假设上…”这样危险的境地让人遗憾的是,这恐怕就是近年来在社会上掀起狂澜的“科学论文抄袭问题”之类事件的背景之一。另一方面,与假设验证相比,假设生成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自由思考,即所谓的“独立假设”,这对科学家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必须远离个人主观或自以为是的根源陷阱,以一颗虚怀若谷的坦诚之心,倾听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数据。接下来,对这种情况下浮现出来的某个征兆进行切实的提炼,将这个雾里看花的事物作为假设的萌芽进行耐心培育,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关数据。当假设以某种形式逐渐形成维形,此时需要做的是从验证的视角与数据进行关联一—这种假设生成看似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实则可能以某种完全背离传统知识积累的、无法解释的关系呈现出来。大数据时代的假设生成,其优点和注意点带有这种前所未有的鲜明特征。本节将从医疗从业者面对大数据时的正确立场出发,例如:以诱发高血压的病因为例,假设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血压升高。那么,为了对这个假设进行验证,必须以人为对象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工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信息提取)。结果,如果掌握以下两类数据:(1)少量摄入这种维生素的人群存在血压升高的倾向;(2)服用这种维生素的人群的血压呈下降趋势,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假设暂时成立。这种假设验证的思维模式不仅限于维生素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应保持“哪些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始问题意识,以及与数据对立是假设生成的立场,只要对诊疗明细数据和电子病历进行充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以前忽视的患者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以及以往经历等问题。而关注这类问题有时可能与血压的新研究发展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一但是,假设生成看似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如果非要从否定的立场出发看问题,那么,也有可能与传统知识积累相左,陷入某种难以解释的关系之中。大数据的世界同样可能夹杂着“偶然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今天,即使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也不能排除在其他时间段发现同样关联关系的可能(大数据随着时间流逝,其数据的蓄积量递增,继而形式发生能动性的改变),有时,两种事物之间最初呈现的关系可能仅仅是一个“偶然”。第二节信息来自数据分析数据、信息、知识究竞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呢?先说数据。一般情况下,提到数据,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数字,其次是文字数据。此外,声音数据、图像数据是近年来普及的概念。那么,“数据”,这个我们平时经常无意识地使用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辞典对“数据”一词的表述如下:“数据,指用于立论、计算基础的现有或者被认可的事实和数值”(引自《广辞苑》第五版)。此外,数据一词,还包括与以下分析相对的下述定义。2第一章数据、信息、知识的意义“以文字、符号、数值等综合形式对某种事物进行再现的结果;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人类将分析结果称为信息的事物。单纯提及数据时,在T业特指计算机记录、处理的内容。此外,指计算机存储中程序以外的内容以及程序处理对象等。”例如,下面有一组医疗数值数据。110、120、130、140如果为上述数据补充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数据,比如“患者A一150、患者B一130…”,我们就能从中看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继而推测这组数据可能是一些代表血压的数字,也可能是一组代表小学生身高的数据。这时,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诸如“患者A:收缩压150mmhg/50岁;患者B,收缩压130mmhg/35岁…”等文字数据,这组数据代表的含义将变得更加清晰。如果再将这组数值数据与文字数据并列起来看,就可以得出如“人随着年龄增加,收缩压会随之增加…”即年龄与血压之间关联关系的结论。也就是说,当数据单独存在时,我们很难从数据中获取“意义”。相反,为了让数据变得有“意义”,必须与其他数据组合。通过在初始数字数据上追加“血压”数据,数据才变得更具“意义”这种从数据中产生的“意义”就是信息。辞典对“信息”一词的表述如下:“以判断或引发行动为目的,需要借助各种必要媒介的知识。”(引自《广辞苑》第五版)此外,信息的另一个定义是“通过文字、声音等途径的再现促使人在感知过程中唤起某种意义,并对具体的思考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事物。这与对人而言无意义的杂音以及随机模式在内的数据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总之,可以认为“对人有无意义”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所在,或者可以说“数据分析的结果”就是信息。那么,接下来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对数据进行分析,即数据分析的方法。假设下面有一组数据:某人的血压值为“150/96mmHg”。那么,从这组数据能够获得什么信息呢?根据数据读取意义,首先,数据本身的正确性是大前提。使用有故障的血压计测量出来的血压值没有任何意义。而且,隔着厚重的衣服测量出来的血压值也不可能准确。换句话说,使用精准度高的血压计,采用正确的测压方法测得的血压值才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假设“150/96mmHg”是测量得出的正确的血压值。那么,我们从这个数据能够读取哪些信息呢?一般情况下,血压值高于“140/90mmHg”时,临床上会被诊断为高血压。按标准值衡量,根据“150/96mmHg”这个数据,可能得出这名患者患有高血压这一信息。但是,一次测量结果还不能确诊患者一定患有高血压。即使真的患有高血压,治疗的第一步也不是立即让患者服药,而是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也就是说,对这个“150/96mmHg”的血压数据进行分析,为了让生成的信息为做出一个判断提供帮助,该判断标准的周边必须有一些必备知识作为基础支持。如前所述,有时数据会呈现出某些偶然的关联关系。研究人员不能只求速度,不求精度地急着从数据中寻找信息,而应在“这种现象可能仅仅是一个偶然”等(统计学)知识支持的基础上,抱着“其他数据是否存在同样的倾向”或“是否从大量数据分析结果中提取所需数据”等谨慎的态度进行数据分析。综上所述,首先,对数据进行正确测量是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其次,将正确数据作为知识运用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恰当的信息。3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第三节数据分析的方向性和风险一般来说,进行数据分析有两个基本视角。第一,如前文血压事例所示,需要观察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单纯从数据本身无法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而怎样设置关联的数据项,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据分析的难度。第二,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从平均值开始,中央值、标准偏差等数据之间的差异,或根据缺失值的类型读取的信息就是数据分析的根本。数据分布是今后处理大数据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这一点不变。两种数据的分布方式之间存在关联性。也就是说,自变量增长时,因变量也随之增长的现象被称为“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N,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NⅡ,)。另一方面,因变量值随自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小的现象被称为“负相关”。在传统医疗世界中,可利用数据的绝对量是有限的。例如,在基础医学领域,实验室范围内收集的数据最多只有数十例。在此基础上,以按比率增加(cale一u)的临床研究为例,充其量不过数百例规模;即使以地区对对象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研究小组处理的数据量按受试者人数确定,通常也不过数千单位。在大数据时代,上述可利用数据的绝对量将一跃膨胀至十万单位甚至百万单位。随着电子病历数据和诊疗明细数据进一步集约化,研究人员面对的可利用数据量很容易突破百万单位。另一方面,人们在数据分析上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过去,当研究人员面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时,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而现在,在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在处理大容量数据上耗费的时间已经显著缩短。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从事数据处理的人一通常意义上被称为“数据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存在。不具备医学及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担任数据科学家时,很容易发生以下问题。假设以某国的女性为对象,围绕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开始时,以是否吸烟作为衡量指标,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在接下来的20年期间,分别对两个调查组的生存状况展开跟踪调查:该研究的定性是流行病学染色体组型分析研究。调查数据证实:调查时吸烟组女性20年期间的死亡率为13%,非吸烟组的死亡率为19%。两组调查开始的人数均为1万人。根据该数据,数据科学家得出结论:“吸烟女性比非吸烟女性的死亡率低,即长期生存率高。”可想而知,即使数据科学家坚持上述观点,也不会有哪个医学研究人员会表示支持。因为从科学常识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寿命更短”。这组数据存在的问题是调查开始时是否追加年龄项?如果将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按65岁年龄段分为两组。那么,65岁以下的吸烟者是9000人,非吸烟者1000人,死亡人数分别是900人和50人(死亡风险分别是0.1和0.05):65岁以上的吸烟者是1000人,非吸烟者9000人,死亡人数分别是400人和1800人(死亡风险分别是0.4和0.2)。也就是说,无论年龄超过65岁还是未满65岁,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均为非吸烟者的2倍。但第一章数据、信息、知识的意义是,如果不分年龄段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得出的结果就是吸烟人群及非吸烟人群各1万人,死亡人数分别为1300人和1850人,死亡风险分别为13%和19%。那么,原本已成定论的“吸烟会增加死亡风险”这一关联,由于未考虑年龄因素,结果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年龄是衡量死亡风险的重要背景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时,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的数据科学家很容易在根本性的问题上犯错。如上所述,当不具备医学及医疗专业知识的数据科学家进行数据分析时,存在一个死穴一在必要的基础数据上犯错。在上述案例中,他们所犯的错误是遗漏了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混淆变量(CofoudigVariale)一年龄因素。当数据量增至l0万以上时,调查项目中必须追加年龄段的吸烟/非吸烟,饮酒/不饮酒、未婚/已婚、大学毕业/非大学毕业…等多领域的指标。当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科学家得出诸如:“非吸烟、未婚、大学学历女性的死亡率最高”的信息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结果呢?当然,必须考虑存在某种混淆变量时的情况。例如,大学毕业、未婚、不吸烟、不饮酒的女性多数埋头努力工作,与普通女性相比,她们无论在精神或体力层面都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一点不可否认。当然,或许数据科学家的分析可能提出某个新假设。但是,由于数据科学家缺乏基本的医学及医疗常识,其分析很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最糟的情况莫过于这种数据科学家可能出于某种理由,故意歪曲数据。近年来,作为新兴的热门职业之一一数据科学家正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接触医疗及医学行业数据,从客观上来说,他们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当然,没有哪个人能够全面掌握医疗及医学领域庞大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与具备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达到目的。其次,他们需要学习关于科学的公正和营私舞弊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职业素养的高度伦理观。关于这些人才取得社会认可的资质或标准,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展开探讨。第四节信息的作用是减少不确定性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信息量(数据量的提法可能更恰当)正呈爆炸式增加。以日本为例,2012年月均网络流通数据量约为2300PB(拍字节或千T字节),大约相当5.7亿张DVD。这么说可能让人一下子有点蒙,总之现代人就生活在这个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庞大信息量的包围下,这一点毋庸置疑。辞典对“信息”一词的定义参见前文所述。这里想介绍数字理论之父一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ElwoodShao)提出的定义。开辟通往信息化社会之路的香农对信息是这样定义的:“所谓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例如,假设有人准备从A地前往B地。在没有确切信息指引的情况下,这个人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将发生变化,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首先,假设这个人出发的道路有两条,一条在左,一条在右。那么,他该选择哪条路呢?在没有任何参考线索的情况下,他选择正确道路的概率仅为1/2,即50%。此时,假设道路的右侧竖着一块路标,路标上清晰地标明“前往B地方向”,那么,这个人选择正确道路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像这样,我们将增加到达目的地概率(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5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称为“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在医疗领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早在此之前,加拿大籍内科医生威廉·奥斯勒(WilliamOler)对医学是这样定义的。“Medicieiacieceofucertaityadaartofroaility,”“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奥斯勒医生主张医疗具有科学和艺术的两面性。为什么?因为医疗行为本身带有不确定性。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为例,假设某临床医生发现某患者患有早期脑动脉瘤,需要考虑是否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那么,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该患者施行预防性手术。相反,另一种情况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低,不建议施行风险性手术。手术做与不做,患者得到的信息,是医生在结合个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途径。结合前文的例子:某人从A地前往B地的路标(信息)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医疗领域信息的重要性。以减少医疗的不确定性为目的的信息所承担的作用多么重要!医疗一线充当路标作用的对象是诊疗手册。所谓诊疗手册,就是将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复杂的研究成果(evidece)进行汇总整理,为医生和患者做判断提供帮助的文档。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tituteofMedicie)的传统定义,“诊疗手册是在特定临床状况下,为做出合理的判断,以辅助临床从业人员和患者为目的,系统制作的文档资料”。上述定义需要注意一点一即在临床从业人员之外,患者以支持辅助为目的的参与。1997年,日本厚生省(现更名厚生劳动省)公布《日本医疗技术评价状况研讨会》报告,该报告首次将循证医学(EBM,Evidece-BaedMedicie)的观点作为医疗基础纳人其中。在之后l999年公布的报告中,日本厚生省在将EBM纳入诊疗手册制作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此后,“遵循证据的诊疗手册”制作正式启动目前,日本国内发行的诊疗手册数量众多,但是,现实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使用人和使用状况不明的现象。制作合理的诊疗手册,并在临床一线合理使用,只有这样,医疗品质才有望改善。因此,对诊疗手册制作合理与否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是AGREE工具(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审查工具,AraialofGuidelieforReearchadEvaluatio)。AGREE工具由23项审查项目和综合评估构成,对保证临床诊疗手册的质量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该方法的检查内容并非诊疗手册的医学内容,而是一种用于描述诊疗手册制作过程的主数据。所谓主数据,是指“信息的信息(与信息本身相关的信息)”。所谓诊疗手册,是指哪些人,面向哪些对象,从何种目的出发制作的手册?资金提供方是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证据的基础上制作等信息。通过关注这些内容来获得判断诊疗手册质量的线索。另一方面,为了正确理解医疗信息,还需要信息受众的信息收集能力(Literacy)。与健康、医疗相关的信息应用能力被称为“健康认知力”(Healthliteracy)。健康认知力的代表研究学者DoNuteam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校长)将健康素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素养、交流/沟通素养和批判素养。技能素养,指理解文字层面的处方。在国外,以移民为中心,无法完全使用移民国语言的人群大量存在,日本民众的识字率堪称世界第一,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大,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晦涩难懂的医疗专业用语被曲解误读的情况屡屡发生。沟通素养,是在读取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和含义,并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最后,批判素养是指按自己的方式消化理解的内容,并反映在自律行为上的能力。6···试读结束···...

    2022-10-28 大数据时代epub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营销

  • 《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郁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作者】郁辉著【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1949-2018【页数】264【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680-5407-2【价格】128.00【分类】医疗保健事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1949~2018【参考文献】郁辉著.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内容提要:旧中国屡遭殖民主义列强的侵略,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病态丛生,国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被冠之以“东亚病夫”的帽子。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医疗事业,迅速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历史进步和发展。本书立足于新中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力图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历史演进作一研究,从中揭示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变迁的历史逻辑,希望为当下推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研究》内容试读绪论医疗事业关涉人民的幸福安康,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本书旨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事业发展作一历史研究,以期为当代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参照。一、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长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进入工业文明后,近代中国开始落伍,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百年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官僚主义的残酷剥削压迫,近代中国人民灾难深重,民众生活贫困、百病丛生,近代中国也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在外患频仍、内战不断的历史背景下,历届政府虽试图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治民众的病灾,但因社会政治经济的总体性衰变而难以建构起现代民族国家的医疗卫生发展制度体系,民众只能在各种疾病中自生自灭。打开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人们不难发现,旧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脆弱,各类疾病经常流行于大江南北,无数民众染病而死的历史画面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为革命根据地军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取得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中展国研医究事基本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很快把大力发展医疗事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列入建设新中国的重要议事日程,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由此开始起步。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国家财力非常有限,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战略更需要庞大的财政投入。这些都决定了新中国医疗事业起步发展之时不可能选择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高福利医疗发展模式。基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和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诉求,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择了符合自身国情发展要求的医药卫生道路。党和政府很快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基本卫生工作方针。在此基本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党和政府在系统组建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依靠仅有的各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着力构建和发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疫病防治体系。到20世纪50年代末,党和政府已经初步建立起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组织,中国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城市地区则建立起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部(所)组成的三级医疗服务及卫生防疫体系,确保城乡基层民众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方面,党和政府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率先在城市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党和政府则基于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的不断发展,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由农民自发组织而逐渐兴起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新中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成为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城乡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基本制度。同时,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优势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疫病防控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使旧中国长期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公共卫生环境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1958年,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神州大地迅速展开。这种激进的经济发展运动导致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从而使党和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调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党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出现了“大跃进”局面,全国医疗机构及卫生人员数量猛增,各地医疗卫生组织机构盲目变革所有制关系,追求“一大二公”的办医规模,从而严重违背了医疗卫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期间,全国上下开展了以“除四害”绪论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各地干部群众参与规模之大、运动热情之高都是空前的。同时,伴随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各地人民公社纷纷大办农村合作医疗,一时间出现了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大发展的局面。6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调整恢复期,党和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刀阔斧地压缩精简各地盲目发展起来的医疗机构及卫生人员数量,使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明显减少。在医疗机构所有制关系上,改变了单纯追求“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关系,重新允许联合诊所和个体私人医生开业行医。这期间,中国农村一度大办合作医疗的局面也开始降温,在农村经济出现困难情势和政府对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的背景下,一些缺乏集体经济条件支撑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随之解体,到1964年全国农村只有不到30%的社队还继续维持合作医疗。①十年“文革”期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和破坏,许多城市的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服务组织、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在“文革”的政治动荡中被迫关闭,不少医疗卫生人员遭到政治批斗或被迫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过,这一时期,在“六二六”指示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政府着力把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广大农村。因此,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出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局面。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动员下,大批城市医疗人员组织巡回医疗队深人广大农村进行医疗活动,为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员。不少城市医疗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长年扎根于中国农村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整个农村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赤脚医生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模式也随之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致赞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1978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计划与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被统一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来。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中国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济体①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②韩莉:《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发中展国研究疗制改革逐渐在城市全面展开,国有企业实行“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多种所业有制经济成分开始不断发展,国家也在财政、金融、投资、价格等方面逐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转型稳步推进。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促动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随之开始。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改革主要是参照企业改革中“放权让利”的做法,逐步下放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自主管理权,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财政补助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医院实行“通包通揽”的做法,从而在制度上激励和约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经济核算和管理,让医疗服务机构实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医院内部管理改革方面,逐步推行医院院长负责制,院内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以绩效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集体、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创办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办医格局。这些改革举措都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有效地缓解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社会问题。在基本医保方面,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党和政府除了出台一系列遏制公费医疗费用和劳保医疗费用攀升的限制性政策外,还开始着手尝试推行城镇职工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不容乐观,在市场化改革的作用下,社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开始向城市聚集,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所削弱,曾经广泛普及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现大面积解体,许多农民又重新回到自费医疗的窘境。对此情况,党和政府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政策措施收效甚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仍在低位徘徊。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期。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此后党的十五大系统地回答了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据此经济体制的战略构想,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迅速发展,商品、资本、劳动力等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已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和绪论政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改革方面,党和政府在经过充分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新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后,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职工人群不断扩容。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党和政府进一步“放权让利”,强化医疗服务机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医政管理方面,党和政府实施新的医院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着力开展城市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明显趋向市场化,一些地方政府大胆尝试医院产权化改革,试图通过市场化的拍卖、转租、承包等方式激活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活力,最大化地甩掉办医的包袱。在全国医疗总费用及支出构成中,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比重明显减少,人民群众个人医疗负担比例显著上升,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越来越走向商业化和营利性,“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弱化,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多有发生。虽然,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力图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再次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总的来看,政策措施的绩效不大,全国有相当多的农民根本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进入21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2]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突显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党和政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政策着力点。在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中,党和政府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确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随之迎来一个大转折、大调整的重要时期。①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①李玲、江宇、陈秋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医改30年》,《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2期。发中国医究疗事业的改革和财政投入力度,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在继续扩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针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城乡群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目标。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党和政府充分汲取“非典”防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2009年,党和政府经过充分酝酿,开始实施新一轮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突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益性方向,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而相应的制度设置和政策重点在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新医改开始后,党和政府围绕新医改所确定的五项重点任务全面深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政策实践还远未达到人们理想的目标,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依然任重道远,新医改还在负重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持续推进新医改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二、研究文献综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疗事业开始快速发展,这方面的政策文件和研究资料也逐渐增多。但总的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关于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多是政府部门发布的一些卫生政策文件和官方报纸刊登的一些宣传性文章或印发的小册子。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其间为宣传农村合作医疗,《人民日报》曾展开了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制度优越性的大讨论,开辟专栏发表了不少关于宣传和介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越性的文章,一些介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材料也印制出版。这些文章···试读结束···...

    2022-10-28 发展研究中心是干嘛的 发展研究专业

  • 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田文华,龙俊睿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作者】田文华,龙俊睿著【页数】172【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309-14153-5【价格】98.00【分类】医疗保健制度-研究-上海【参考文献】田文华,龙俊睿著.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内容提要:本论著旨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针对上海市医联体的特点,构建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提出针对性的上海市医联体发展政策建议。具体可分解如下:回顾和评述既往有关医联体的文献研究;建立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选定医联体个体进行验证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利用已经训练好的PLS-BP神经网络模型,将之固化,进而开发成相应的医联体绩效评估软件。《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一、研究背景(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曾经对中国当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了客观评价,认为中国的医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暴露的问题却更为严重。整体而言,改革是不成功的四。同时,该研究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的卫生总费用(TotalExeditureoHealth,THE)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资金投入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浪费、流失,以及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于2009年公布]。2009年的医改借鉴既往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要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并且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鼓励各个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且具有500张以上住院床位数: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且具有100~499张住院床位数;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且具有20~99张以上住院床位数[)。并据此建立了现在所熟知的“城市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各级医疗机构应该是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4.1%(城市为28.2%,农村为20.2%),有77.2%的病例为慢性病(城市为80.4%,农村为72.9%),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椎间盘疾病、脑血管病和胃肠炎等,且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疾病发生时间和类型的差异不断缩小。但是分析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61,可见: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为22728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8.0%,总计增加了1674万人,年住院率为16.5%;其中,医院占比为77.1%,人数为17528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18.3%,人数为4165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占比4.6%,人数为1035万人;分析医院病床使用情况,可知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8.8%,二级医院为84.2%,一级医院为58.0%,基层医疗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54.6%。由此推测得知,大量本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一级、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涌向了三级医疗机构。2医疗联合体簧效评估结合相关已有的研究可知,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足”的两极化差异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大多数三级医院常年人满为患,病床周转速度较快,个别医院在收治区域内病患的同时,还要收治周边地区,甚至来自全国的患者,医务工作者长期超负荷工作,由此也很容易带来医疗资源过度利用的弊端,易引发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隐忧[?]: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乏人问津,虽然有国家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政策倾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是病床使用率仍然很低,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闲置问题102]。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长此以往,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矛盾,并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充分优化和配置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迫在眉睫。(二)改变医疗机构服务模式的需要资源整合,合作发展是一种国际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加剧了市场变化,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改变,仅仅依靠有限的内部资源越来越难以应付日益激烈的竞争3]。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罗杰·尼杰尔(R·NigL)和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lad)提出了“战略联盟”的概念1.l町,企业开始由相互对抗转向合作共赢,进而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这种整合的趋势发展到卫生领域,就表现为如今的一种国际趋势,即健康整合服务(itegratedhealthcare)6)。纵观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都存在着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的矛盾以及条块分割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是近些年来医疗费用高涨的原因之一8。此外,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高发等问题也给各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各国都致力于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改革,而种种改革的措施、理念都围绕着“弥合系统裂痕,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展开町。截至目前,学术界对健康整合服务理念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简而言之:健康整合服务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重医疗系统的功能性,强调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及资源的共享,也可视为现代医学模式和整合的理念在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机构之间条块分割、居民无序就医容易破坏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且由于疾病的治疗过程涉及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等环节,医疗机构个体层次的发展和竞争无益于提供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医疗服务[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健康整合服务的理念开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利用整合的理念,重构本国的卫生服务系统[2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医疗机构所有制的改变,公立医疗机构逐步扩大了经营自主权,公益性淡化且行为越来越受到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同医疗机构从原有的分工协作关系转向全面竞争,由此促成并加剧了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长久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出“倒三角”的形式:即,80%左右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2幻。尽管近些年来,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扶持力度[,并且出台政策限制三级综合医院的规模],但收效甚微且进展缓慢。一方面,是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下的“刻板印象”难以短期内纠正,且大量优质的社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也是一个第一章导论3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医疗卫生领域,三级医疗机构“虹吸效应”的存在,无形中阻碍了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医院面临的生存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时,针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条块分割和功能交叉等问题,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也应对传统的服务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一些医院也渐渐认识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逐渐以合作竞争取代对立竞争。这与全球的资源整合,合作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在国内外资源整合的双重背景影响下,公立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改变服务模式,开始发展和组建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因而,医联体这种整合医疗资源的发展模式,开始在中国产生和发展[29.30]。(三)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路径当下公立医院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配置不合理、居民无序就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削减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3]。而通过构建医联体的方式,可以对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进行重构,进而缓解上述问题,故而医联体作为一种新的合作竞争方式,也是医疗领域尤其是各级医疗机构整合优势资源的一种重要机制,日益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力推动323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应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绩效研究是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方面,通过研究被评价对象的绩效,可以清楚掌握和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发展动态,同时对照相关的评价标准,把握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方向。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中也提出:应当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61由此可见,医联体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将成为今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医改的成效,因此开展医联体绩效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相关医联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医联体在我国的产生时间虽然较早,但是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医联体真正受到各界的重视是从2013年开始373]。正是在这一年,我国政府首次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医联体39,]。近些年来,有关医联体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研究内容大多为医联体模式、现状与对策分析等的实证研究,也有的研究者尝试构建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医联体绩效评估的注意事项[4们。这些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医联体绩效评估可能涉及的内容和领域,丰富和补充了我国医联体绩效评估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并没有将研究中设计的指标应用于医联体的实际评估当中,评估方法和实证方面有所欠缺。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对医联体绩效进行定量评估的报道。分析现有的研究可知,大多数绩效评估是针对单个医疗机构开展的。曾经有研究者经4医疗联合体簧效评估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后发现,一般的绩效评估采取的方法包括:平衡记分卡、TOPSIS法、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层次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4)。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估都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来确定指标和权重,导致评价标准具有一定主观性和不确定性3]。另外,针对单个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估方法显然难以胜任对医联体整体绩效的评估。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针对医联体运行特点和政策目标的定量评价工具,帮助决策者客观、高效、科学地评估医联体的绩效。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又可简称为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最早可以追潮至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voHelmholtz)等提出1,4。神经网络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函数的逼近,它可以通过设定一定样本数量的、相互对应的输人和输出数据,设定相应的分析函数和参数,分析输入和输出数据的规律,完成输入到输出的非线性映射,且具有较强的容错性。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方法在多个领域的预测、分类和评估等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而神经网络为处理非线性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基于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实践,并显示出其优越性。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绩效评估研究,多基于线性模型。分析医联体这样由多个机构组成的复杂组织,并且研究其绩效,理应认识这种复杂性,有必要更加多元化地、深入地探讨医联体评估模式和方法,而应用神经网络建模的方法评估医联体的绩效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二、研究目的研究旨在应用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针对上海市医联体的特点,构建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提出针对性的上海市医联体发展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已经训练好的PLS-BP神经网络模型,将之固化,进而开发成相应的软件。具体目标可分解如下。回顾和评述既往有关医联体的文献;建立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选定医联体个体进行验证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的医联体绩效评估模型,将之固化,开发成绩效评估软件。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大体分为以下4个部分。(一)回顾性研究。包括研究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这4章主要是经由文献的回顾,阐述了研究主要涉及的相关理论、医联体的发展动态。(二)构建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研究的第四章。主要论述如何经由前期文献回顾和其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建模和实证研究。包括研究的第五章、第第一章导论5六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六章主要阐述如何通过获得的数据,构建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神经网络模型:第七章则主要论述如何对选定医联体个体进行验证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四)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应用研究。包括研究的第八章,这部分的研究内容是:为了推动基于PLS-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发展,项目组开发了基于Widow操作系统的“基于PLS-BP神经网络模型的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系统"”软件。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菜单式的操作完成。四、研究方法结合上述研究内容,4个部分涉及的研究方法分别叙述如下。(一)回顾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回顾法,通过大量文献和互联网资料的系统搜集和研读,分析国内医联体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情况,特别关注医联体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国外与医联体相关或类似的组织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经验;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在绩效评估中应用的条件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医联体绩效评估研究的特点、方法、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评述。(二)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此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医联体绩效评估的理论体系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总结和概括医联体的概念界定和分类等。然后依照“结构-过程一结果”模型、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方法,构建医联体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二是基于构建的理论框架,并根据神经网络模型的要求,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三)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建模及实证研究首先,研究利用预调查获得的数据和全国卫生计生财务填报系统中的部分数据,借鉴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思想,对照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预测模型,对部分的缺失数据进行模拟进而满足后期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的需要。其次,研究利用获取的上海市41个符合条件的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数据,应用SIMCA和MATLAB软件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模型。参考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的医联体绩效评分和SMART原则,制定上海市医联体绩效评估的评分等级,并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选定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绩效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四)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建模应用研究主要利用研究构建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的PLS-BP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固化,进而开发成相应的软件。6医疗联合体簧效评估五、资料来源(一)文献数据库等互联网途径研究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Medlie、Pu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获得相关的有关医联体、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建模、健康整合等文献:又通过登录政府官网等,获得有关政策和相应年份的统计资料;经由百度、新浪等中文搜索引擎,关注医联体发展的最新动态。(二)全国卫生计生财务信息系统基于以往与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情报研究所一贯保持的良好合作关系,研究获取了对方提供的全国卫生计生财务填报系统,从中提取研究所需部分医联体单位2010-2015年的基本经济运行和服务量等数据。该系统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级、所属单位和下级上报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汇总,因而数据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权威性和真实性。(三)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获取与医联体单位相关的绩效评估信息,研究依照构建的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医联体单位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相应的调查问卷。实地调研选取的单位是浦东新区的三家医联体机构,分别是:川沙医联体、金桥医联体和外高桥医联体,研究获取上述单位2013~2015年的相关数据。基于以往与浦东区卫生发展研究院良好的协作关系,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与医联体绩效评估相关的数据,用于辅助后期的数据模拟和绩效评估建模等应用。六、技术路线图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部分。经过文献回顾法,了解我国医联体的产生背景、形成原因等方面,对我国医联体的概念和分类进行界定。其次是构建指标体系部分。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结构-过程一结果”模型、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构建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是神经网络模型建模及应用部分。论述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医联体绩效评估具有可行性,然后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等途径,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思想,进行数据模拟,进而完成上海市区域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估工作,并提出关于上海市医联体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利用已经训练好的PLS-BP神经网络模型,将之固化,进而开发成相应的医联体绩效评估软件。···试读结束···...

    2022-10-28

  • 《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李泰峰,许毅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作者】李泰峰,许毅主编【页数】221【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47-7371-7【价格】26.00【分类】计算机应用-医学;信息化-应用-医疗卫生服务【参考文献】李泰峰,许毅主编.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目录:《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内容提要:本书共五章,涵盖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与数据、知识、文献的关系、疾病的现代医学原理、医学大数据:临床数据获取、存储和利用及医疗信息化概念、信息医学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医学中的信息高新技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平台等内容。《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DIYIZHANG第一节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相较于传统科学,是一门较新但发展迅速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内容是信息的运动规律,主要研究目标是拓展人类的智力和信息功能,主要研究方法是信息科学方法论。随着该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以及它所体现的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中心的观念,逐步取代了传统科学及其所体现的以物质、能量为中心的观念。不仅如此,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多多少少地融人了信息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信息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成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事实上,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文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其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得到信息科学的启发和助力。在信息科学理论的启迪下,一大批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当代新科学革命的中流砥柱和核心。这一切都有力地表明,信息科学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本部分中,首先对信息科学是什么做一个概略、总体的认识,其次再对信息科学所蕴含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讨论。第一,信息科学的概念是什么?第二,信息科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体系是什么?第三,信息科学具体有哪些研究背景?第四,信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第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信息科学之间的联系和意义何在?一、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一门以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的运10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动规律和运动方法进行研究,致力于拓展人类智力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简单来说,信息科学就是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信息,这是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其中一个根本特点。也就是说,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保证它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前置条件。从信息的本体论意义方面来看,它是事物运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包含了其状态和状态如何进行变化:从信息的认识论意义方面来看,它是认识主体人类所感知、表述的事物运动的方式和事物的状态。无论是客观外部世界的客体实在,还是主观世界中的精神现象,在这里均属于“事物”;而物体在空间、时间中的位移和变化,以及其他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在这里均属于“运动”;事物在特定时空中的特性、状态和形式就是“运动的状态”;随着时空的变化,事物改变自身的式样和规律,这就是“运动的方式”。基于前文所描述的信息概念,可以梳理出若干基本的认识。第一,信息属于普遍存在的研究对象之一。无论是在思维范畴还是在人类客观世界中,均有信息。有事物就有运动,有运动就有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这就是本体论意义的信息。第二,从概念上看,信息与物质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物质承载着信息,信息的来源是物质的运动,但信息并非事物本身,不可等同,它只是描述了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第三,信息和能量的概念既相关又有差别:信息需要借助能量才能得以传递,而控制能量又需要信息;但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通过信息表现出来的,物体工作的能力表现为能量,能量与物质存在本质不同。第四,从本体论意义来看,由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表现为信息,而从认识论意义来看,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包含于信息范畴,因此,认知主体要想理解某件事物,就必须通过获取相关的信息,也必须通过获取、掌握信息,才能对事物进行改造。当然,还可以从上述的信息概念中引出更多的结果。但目前,我们只需要认清上面四点,即:信息普遍存在;信息不同于物质;信息不同于能量;信息作用巨大。根据这四点认识,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到下面的重要结论。第一,既然信息对于人们认识事物(世界)和变革事物(世界)是十分必第一章绪论要的,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对于信息问题,就有必要进行深人研究。第二,由于信息是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那么,作为研究对象的信息,人们对其研究的意义就非常具有普遍性。第三,对信息问题的研究就自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信息既不等同于物质,也不等同于能量。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既然上述结论表明信息问题的研究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为什么在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以前,信息科学一直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关于这一点,将在本章后半部分做出深人的解释。第二,信息科学是具有独立性的。信息科学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就是因为其研究对象一信息,具有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独立性。一般来说,诸如物理、地球科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这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层次和形式,相应的,天体物质、地球物质和生命物质,以及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它们所包含的机械、化学、生物能量的转换规律,就成为这些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虽然在上述学科领域中,各种具体研究对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问题,但传统自然科学所关注的问题,只是物质和能量。例如,目前在对生命遗传及思维的研究方面,传统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们利用物质结构和能量转换的观点来研究遗传和思维的关键机制是信息过程。因此,采用生物解剖这种传统经典的方法常常在揭示问题的本质方面遇到重重困难。现在,信息科学把信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将其推向科学的舞台。信息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对象,它不仅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因此,信息科学的研究必然形成一门与传统科学有着显著差异的新科学。(二)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信息的运动规律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这是由该学科自身所特有的新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所决定的。信息的哪些运动规律被信息科学研究,并且该学科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的呢?通过图1.1.1,我们可以用抽象的方式表示出信息问题的一般模型。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主体本体论论意义的信息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对象图1.1.1信息科学研究内容的抽象模型从图1.1.1中可以看到,信息把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联系在一起,并构成一种抽象的系统: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一对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一被主体所感知的该对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为了方便区别,我们称之为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由主体所表述的主体思维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或者亦可称为主体的意志,也是一种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这个模型的抽象过程包含了一些重要方面:首先,本体论意义的信息是由对象产生的,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的产生”。其次,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由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转变而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的获取”。再次,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由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转变而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的再生”。最后,对象客体被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作用,从而,对象的新运动状态和方式由此产生,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的施效或利用”。以这个抽象模型为背景,信息科学所要研究的信息运动规律至少包含信息。产生、信息获取、信息再生、信息施效或利用四类规律。但是我们注意到,图1.1.1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自发的学习、组织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一个复杂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系统中,还必须包含信息传递、信息系统优化或自组织以及信息过程智能化的规律。在图1.1.1的基础上,对这一抽象模型再进一步丰富化,就可以形成如图1.1.2所示的“人类认识及改造世界”的典型模型。与图1.1.1的抽象模型相比,图1.1.2典型模型中“主体”的内容大大地丰富和具体化了。图1.1.2中的“信息识别”“信息变换”“信息传递”“信息存储”第一章绪论“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表示”“信息检测”等单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些单元,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对对象进行认知,进而对对象做出修改甚至变革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说,这些单元的作用如下。信息信息信息信息信息信息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变换信息信息传递传递信息信息变换检测信息信息信息信息对象识别感知施效处理图1.1.2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典型模型gt信息感知是指将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gt信息识别是指辨识和分类所感知到的信息。gt信息变换是指为了便于下一步的传递,预先对识别出来的信息做适当的变换,或对信息的载体进行变换。gt信息传递是指为了使用,将信息所在的空间位置进行转移。gt信息存储是指为了便于检索,对收集到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存储。gt信息检索是指能够在需要使用信息的时候,能以高效、准确的方式取得预先存储的信息。gt信息处理是指通过注入分析、比较和计算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适当处理,使得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的信息变得可用。gt信息再生是指对信息经过抽象化处理,以获取其规律性,也称为本质的信息,主体再基于此形成主体自身对对象的策略,也就是对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进行再生。gt信息表示是指主体通过适当方式,将再生出来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表示出来。gt信息变换,这里的信息变换的作用与前者类似,也是为了利于后续的传信息医学与医疗信息化●递,对以某种方式表示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进行变换。gt信息传递,同样与前类似,即把经过变换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从主体所在的空间某位置,转移到对象所在的空间另一位置。gt信息检测是指把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混入的干扰,过滤、分离出来。gt信息处理是指对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进行加工和优化,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gt信息施效是指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的意志,对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的调整。由上述分析可见,仅当所有环节都各司其职时,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才能被主体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中所提取,从而对象能被主体所正确认识,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便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主体意志,并实现对对象的改造、变革。应当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信息施效就表现为“控制”。一按照主体发出的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所规定的“状态和方式”来调整或改变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所以,控制是上述整个信息过程的一部分。这也正好印证了控制论的奠基者维纳(N.Wieer)的一个重要论断:“控制工程的问题和通信工程的问题是不能区分开来的,而且,这些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环绕着电工技术,而是环绕着更为基本的信息概念。”“因此工程中的控制论,不论是关于人、动物还是机器,都不过是信息理论中的一部分罢了。”维纳的这些论断和分析,表明了控制与信息的关系,以及控制理论与信息科学的关系。还应当指出,无论是图1.1.1的抽象模型还是图1.1.2的典型模型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整个信息过程总是始于对象初始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终于对象终了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后者是主体所期望的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因此可以称之为主体的目的状态和方式。整个信息过程就是不断地控制对象,使它逐渐由初始的状态和方式转移到目的的状态和方式。于是,从主体的立场来看,整个信息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于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或者,如果我们把“对象”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这个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通过控制(即信息的反作用)来优化系统的过程。这样,图1.1.2的典型模型就可以化为图1.1.3所示的另一种变形模型。对该模型的具体解释是:当主体与对象/系统进行交互时,主体认识系统的初始运动···试读结束···...

    2022-10-28 医学医疗信息化售前 医学信息化技术

  • 《精益医疗 美系精益医疗之支撑服务案例》(美)查理·普罗兹曼,乔治·梅泽尔,乔伊斯·克尔察尔著;任晖,陈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精益医疗美系精益医疗之支撑服务案例》【作者】(美)查理·普罗兹曼,乔治·梅泽尔,乔伊斯·克尔察尔著;任晖,陈莉译【丛书名】精益医疗【页数】110【出版社】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207-1158-6【分类】医疗卫生服务-案例-美国【参考文献】(美)查理·普罗兹曼,乔治·梅泽尔,乔伊斯·克尔察尔著;任晖,陈莉译.精益医疗美系精益医疗之支撑服务案例.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精益医疗美系精益医疗之支撑服务案例》内容提要:附属医院服务是基础设施的关键功能,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并在整体医疗护理交付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放射科的有效运作对患者的评估和治疗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放射科不能及时有效地计划、操作并输出准确的测试结果,其后果对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并对医疗运营系统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药房提供准确及进行及时的药物分配的能力影响患者体验(例如疼痛控制)、护理交付(例如及时化疗)和医疗运营绩效(例如影响对患者地医疗能力住院日)。没有高绩效的支持系统,医院和诊所不可能运营成功。《精益医疗美系精益医疗之支撑服务案例》内容试读第一章营养服务第一章营养服务营养服务部门(NSD)满足医院各个部门的需要,为医院内的辅助支持、行政会议和临床服务,提供患者餐食、零售餐食和餐饮等营养服务。NSD可能将其服务业务的零售部分作为底线利润中心,补偿NSD患者服务的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NSD可能在整个医院费用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很少,正因为如此,这个部门通常不是精益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很多医院,NSD都是一个开始实施精益的绝佳区域,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精益的好处,因为它很简单,而且类似于在工厂实施精益装配线。以下章节概述了一些精益活动的案例,这些案例是营养服务部门精益计划的一部分。003传统备餐线的餐食配制在传统营养服务部门(NSD),您会看到一个备餐线以及一系列支持的设备和流程(图1.1)。根据患者的进餐时间,通常,备餐线每日运行三次,每餐有不同的菜单。由信息处理和配餐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处理菜单,后者将所有餐食配制到托盘上。为病房的常规餐食和特殊餐食,提供营养服务,并且满足特殊餐食订单的需要。营养服务部门的其他关键流程包括库房/订购流程,餐食准备流程和订餐流程。备餐线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但是一般来讲,安装传送带,通常是自动的,配有开/关按钮,按钮可以在关键时候让生产线停止。操作员通常在生产线的两边,站姿操作。一名操作者开始将餐盘放到生产线上,餐盘沿着生产线传送带从一名操作者传输到另一名操作者。每名操作004者将一组餐食添加到餐盘上。经常有一名或多名操作者因为有漏掉的餐食,给生产线补充库存,同时在生产线最后,有一名操作者检查餐盘,确保配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厨师为备餐生产线提供新鲜的或热的餐食,热的餐食是提前以批量处理的方式烹饪制成的。有时候,备餐采用餐食“速冻”的流程,提前几天准备好。餐食烹饪好,放在塑料袋中,迅速冷冻,存放到冰箱里,在需要提供餐食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加热后完成备餐。您通常能够判别餐食是经过“速冻”流程的,因为冷冻过的餐食水分多。通过精益,我们消除了餐食速冻的流程。006···试读结束···...

    2022-10-28 精益医疗案例 精益医疗 案例分析

  • 《精准医疗》“世界医药学研究前沿丛书”编委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精准医疗》【作者】“世界医药学研究前沿丛书”编委会编【丛书名】世界医药学研究前沿丛书【页数】806【出版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12【ISBN号】978-7-5192-5873-3【价格】598.00【分类】临床医学-英文【参考文献】“世界医药学研究前沿丛书”编委会编.精准医疗.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精准医疗》内容提要: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编委会根据目前国际研究水平选择30个研究点对精准医疗相关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论述,将研究分析和数据,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清晰展现给读者,为便于内容统一全球各地区作者,全书采用英文写作。本书内容涉及单基因糖尿病、基于精准医疗的糖尿病个性化医学、光谱平均法和外推法用于体内MRS定量分析卵巢编码、MRI显示中位数和尺神经的增厚和扩散改变分析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急诊医学基因组等。本书为读者展现国际一线学者在相关细分领域的最新研究数据、科研思路、技术逻辑等,针对性及功能性均较强,适合相关领域专业读者阅读与参考。《精准医疗》内容试读Chater1Chater1PreciioDiaete:LearigfromMoogeicDiaeteAdrewT.Hatterley,KahyaA.PatelTheItituteofBiomedicaladCliicalSciece,UiverityofExeterMedicalSchool,RILDBuildig,Level3,RoyalDevoadExeterHoital,BarrackRoad,ExeterEX25DW,UKAtract:Multi-haemicrotructurewithhighmechaicalcotrathaeareroetomicrocoicdamagemechaim.Forferrite-marteitedual-haeteel,forexamle,damagemechaimuchamarteitecrackigormarteite-ferritedecoheioareactivatedwithdeformatio,addicuedofteiliteratureire-latiototheirdetrimetalroleitriggerigearlyfailureiecificdual-haeteelgrade.However,oththemicromechaicalroceeivolvedadtheirdi-rectiflueceothemacrocoicehaviorarequitecomlex,adadeeeruder-tadigthereofrequireytematicaalye.Tothied,aexerimetal-theo-reticalaroachiemloyedhere,focuigothreemodeldual-haeteelmi-crotructureeachdeformedithreedifferettraiath.Themicromechaicalroleoftheoerveddamagemechaimiivetigatedidetailyi-ituca-igelectromicrocoytet,quatitativedamageaalye,adfiiteelemetimulatio.Thecomarativeaalyirevealtheuforeeecocluiothatdamageucleatiomayhaveaeeficialmechaicaleffectiideallydeigeddual-haeteelmicrotructure(witheffectivecrack-arretmechaim)throughmicrocoictraidelocalizatioPreciioMedicieKeyword:GCK,HNF1A,HNF4A,KCNJ11,MaturityOetDiaeteoftheYoug,MODY,MoogeicDiaete,NeoatalDiaete,PreciioDiaete,PreciioMedicie,Review,Tye2Diaete1.ItroductioPreciiomedicierefertothetailorigofmedicaltreatmettotheidi-vidualcharacteriticofeachatietoruoulatioPreciiodiaeteiwheareciiomediciearoachiuedtoimrovetreatmetofatietwithdiaete.Thireviewaimtoexamiehowreciiodiaetehaeeucce-fullyaliedimoogeicdiaeteadtoakwhatthicateachuaoutthechallegeofimlemetigareciiodiaetearoachitye2diaete.Foradetaileddicuioofreciiodiaetefortye2diaete,leaeeereviewyMarkMcCarthyithiiueofDiaetologia2.OverviewofthePreciioMedicieAroachiMoogeicDiaete2.1.OverviewofNeoatalDiaeteGeeticcaueofeoataldiaeteNeoataldiaeteidefiedadiaetedeveloedefore6mothofage.Thekowledgethateoataldiaetehaamoogeicaetiologyiaedotwotrogtradofevidecefirt,atietwithermaetdiaetediagoed6mothofagedoothaveaicreaedtye1diaetegeeticucetiility.Thiiicotratwiththehighucetiili-tyeewhethoediagoedgt6moth314.Secod,96%ofatietwithkow"eoatal"moogeicgeeticaetiologyarediagoedwithdiaete6moth516).Beforegeeticdefiitiowaoile,eoataldiaetewaclai-fiedolelyothecliicalcoureofdieaeatraieteoataldiaete(TNDM),ermaeteoataldiaete(PNDM),orytheecificydromewheao-ciatedwithotherfeaturee.g.Wolcott-RallioydromeorimmuodyregulatioolyedocrioathyeteroathyX-liked(IPEX)ydrome.Weowkowof23differetgeeticcaueofeoataldiaeteGeeticdiagoi:imactodiaetetreatmetThekeydriveforreciio2Chater1diaetehaeethefidigthatthegeeticaetiologytroglyifluecetreat-metchoiceadthecliicalcoure(Figure1)7.Aroximately50%ofatietwitheoataldiaetehavemutatioithegeeecodigtheotaiumcha-el(KCNJ11,ABCC8).Theeatiethowexcelletglucoecotrolwithhigh-doeulfoylureawithoutaicreaeihyoglycaemiaadglucoevaria-ility).TheyalohowimrovemetitheireurologicalfuctiofollowigulfoylureatherayPatietwithtraieteoataldiaeteaareultof6924methylatioaormalitiecaetreatedwithlow-doeulfoylureawhetheyrelae(Figure1).Icotrat,atietwithothereoataldiaeteutyerequireiulitreatmet.Geeticdiagoi:imactocliicalcoureAotherkeyeefitofreci-iomedicieitheailitytoexlaiadditioalcliicalaormalitiethatarea-ociatedwiththeuderlyiggeeticcaue(Figure1).Theemayealreadyreet(e.g.cardiacdefectiatietwithGATA6mutatio,microecehalyiatietwithIER3IP1mutatioadgallladderadgutatreiaiatietwithRFX6mutatio),aticiated(e.g.exocrieacreadeficiecyiatietwithTreatmetofdiaeteHigh-doeulloylurea-ABCC8KCN/(50%ofalleoataldiaete)Low-doeulfoylura-6g24methylatiodefectExlaatioofaoclatedcllicalfeatureeHeartdelect-QATA4GATA6Gutadgallladderatreia-RFX8Raido-electivegeetictetigofmultileDiaetedeveloeduder6mothAticiatedcliicalfeatureofageofdiaete-ABCCamKCN/11.6g24(ideedetofcliicalfeature)EarlyItervetloforcomoriditieSuortfordevelomertaldelay-ABCC6.KCNJ11.otherEarlythiamietreatmetforaaemia-SLC19A2EaryoemarrowtralatforeveremoogeicautoimmueaeologleFigure1.Thearadigmhift:earlyo-electivegeetictetigforeoataldiaete.Thefigurehowtheeefitofearlycomreheivegeetictetigithemaagemetofeoataldiaete.Forexamle,geotyemay:1)redicttreatmetreoe:e.g.atietwithmutatioiKCNJ11/ABCC8reodwelltohigh-doeulfoylurea2)exlaire-exitigcliicalfeature(e.g.heartdefectwithGATA4/6mutatio,microecehalywithIER3IP1mutatioadhyothyroidimwithGLIS3mutatio)3)hedlightoatic-iatedcliicalaormalitie(e.g.exocrieacreadeficiecywithmutatioiGATA4,GATA6orPDX1,adoeadliverdieaewithEIF2AK3mutatio)4)leadtoearlyitervetioforco-moriditie,uchaearlytreatmetwithhighdoeofulfoylureaiKCNJ11-eoataldiaetetoimrovetheoutcomewhethemutatiocaueeverede-velometaldelay,orearlytreatmetwiththiamieithiamie-reoivemegalolaticaaemia(TRMA)eoataldiaete.3PreciioMediciemutatioiGATA4,GATA6orPDX1,adremiiooftraietdiaeteia-tietwith6924methylatioaormalitie)ortheymaydevelolater(e.g.heaticfailureadoeaormalitieiWolcott-RallioydromeorotherautoimmuecoditiowithIPEXydrome).Earlycomreheivegeetictetig:aaradigmhiftformaagigeoat-aldiaeteThedevelometitargetedext-geeratioDNAequecighaal-lowedraidadcomreheivetetigofallkowgeeticaetiologyimoo-geicdiaete)Iarallel,referraltimefromdevelometofdiaetetogeetictetigreducedfrom4yearto7weeketwee2004ad201317.Theetwofac-torhaveledtoaaradigmhiftithewaythatwemaageeoataldiaeteawecaowmakearaidadreciegeeticdiagoieforethedevelometofallcliicalfeature(Figure1).ThicaleadtoearlyaroriatetreatmetofthediaeteadfuturelaigforothercliicaldevelometForexamle,earlydiagoiofTNDMallowremiiotoeredictedadlaedfor,adkow-igthatdevelometaldelayiafeatureofthegeeticaetiologyallowearlyde-velometalaemetaduort.Furthermore,earlytreatmetwithulfoy-lureaiKCNJ11-adABCC8-eoataldiaeteroalyreultileeveredevelometaldelayIadditio,earlytreatmetwiththiamieithiamie-reoivemegalolaticaaemia(TRMA)eoataldiaetecaimrovegly-caemiccotroll3).Fially,forIPEXadothereveremoogeicautoimmueydrome,earlydiagoiallowcoideratioforearlycurativeoemarrowtralatatioeforeatietaretooick2.2.OverviewofMODYGeeticcaueofMODYwaorigiallydefiedaacliicalugrouoffamilialdiaetethatwadiagoedearly(tyicallyefore25yearofage)utdeitethi,thicoditiowaotiulideedetadhowedautoomaldo-miatiheritaceTheiitiallikageaalyiilargefamilieledtodi-coveryofthefirtMODYgee,ecodigglucokiae(GCK)78)Thiwara-idlyfollowedydicoveryofgeeecodigheaticuclearfactor1alha(HNF1A))heaticuclearfactor4alha(HNF4A)2)adheaticuclearfactor1eta(HNF1B)211.Althoughothergeeticcauehaveuequetlyeede-cried,oeoftheeareacommoathefourgeeticcaueiitiallyde-cried22).MODYrereetetwee1.2%ad3.0%ofdiaetediagoediChater1childre,atleatiredomiatelywhiteEuroeaoulatioadre-viewedi2).DicretecliicalfeatureofcommoMODYutyeThedicoveryoftheMODYgeeledtothedecritioofdicretecliicalcourefordifferetgeet-icutye(Figure2).GCK-MODYhowatale,raiedfatigglucoeicotratwiththerogreivedeterioratioofglucoeovertimeoervedwithtracritiofactor-likedMODY(HNF1A-,HNF4A-adHNF1B-MODYFig-ure2)124).Patietwithtracritiofactor-likedMODYhavedifferetao-ciatedfeatureaedotheiruderlyigaetiology,uchaglycouriaiHNF1A-CliicalfeatureTreatmetFamilyhitoryAgeofdagoiCurrettreatmetParetalhitoryofdiaeteTimetocotiuouiulitherayBMIDuratioofdiaete的MODYroailitycalculatorOtheruefuliformatioBiomarkerBirthweightC-etidegt200mdNeoatalcomlicatioIietautoatiodieegativeOtherdliicalteatureMODYgeetictetigHNFIA-MODYHNF4A-MODYGCKMODYHNFIB-MODYProgreiveetacelldytuctioProgreiveetacelldytuctiorStaleetacelltuctioBetaceildevelometaldetectGlycouriaFetalmacroomaStalemildyraiedglucoeExocrieacreedeficecyNeoatalhyoglyoaemiaegkdey.uteruLow-doeulforylureaNotreatmetrequiredIuiFigure2.Idetificatio,imortatcliicalfeatureadtreatmetimlicatioforcommoutyeofMODY.Aidividual'cliicalfeature,treatmeteedadaretalhitoryofdiaetemayeuggetiveofMODY.AMODYroailitycalculatorcauetheefeaturetoredictroailityofdieae,adthicalculatioofMODY,luiomarkerofdieaeadotheruefulcliicaliformatiowilldetermieifMODYgeetictetighouldecarriedout.GeetictetigallowfortratificatioofatietitoecificMODYugrouaedotheirgeotye,whichmayeuedtoidetifyreetadredictedcliicalfeatureadtreatmetreoe.Forexamle,atietwithGCK-MODYhaveatale,raiedfatigglucoe,whereathoewithHNF1A-,HNF4A-orHNF1B-MODYexeriecerogreivedeterioratioofglucoeovertime.Furthermore,glycouriaiakowfeatureofHNF1A-MODY,whiltfetalmacroomiaadeoatalhyoglycaemiaofteoccuriHNF4A-MODY,addevelometaldiorderofthekideyadmultileotherorgaiHNFIB-MODY.5PreciioMedicieMODY,fetalmacroomiaadeoatalhyoglycaemiaiHNF4A-MODY,addevelometaldiorderofthekideyadmultileotherorgaiHNF1B-MODY(Figure2).Themajorityofgeetictetigrequireiitialcliicalelectiofol-lowedymoleculargeetictetigofeitherthemotlikelygeeoraaelofallMODYgee121.DifferetialtreatmetreoeiMODYutyeProalythemotim-ortatcliicalfeatureaociatedwithreciiodiaeteiMODYatiethaeethedifferetialtreatmetreoeidicretegeeticgrou(Figure2).GCK-MODYatietdootrequiretreatmet2425addootreodtoeitheroralagetorlow-doeiuli2).Icotrat,HNF1A-adHNF4A-MODYatietcaetreatedwithlow-doeulfoylurea)Patietwhorequireadditioaltreatmetcahavedietidyletidae-4(DPP-4)ihiitor,gluca-go-likeetide-1(GLP-1)recetoragoitadiuliiadditiotoulfoylu-rea.PatietwithHNFIB-MODYrequireiulitreatmetathereoetoulfoylureaadotheroralmedicatioilimitedIcreaiggeeticdiagoiofMODYthroughouttheworldMODYgeet-ictetigiicreaigthroughouttheworldadmotdeveloedcoutriehaveatleatoeacademic,healtherviceorcommerciallaoratoryrovidigmoogeicdiaetetetig.WithitheUK,theExeterlaoratoryhavegoefrom~50atieteigdiagoedwithMODYi1996to~5000diagoei2016.3.WhyHaPreciioMedicieiMoogeicDiaeteWorkedWell?3.1.SugrouThatAreClearlyDefiedyUderlyigAetiologyAkeyfeatureofmoogeicdiaeteithatfidigamutatioreultidi-agoiofaecificugrou.Theeecificucategoriehavetheadvatageofeigo-overlaigwithdifferetialcliicalimlicatio(Figure3).Iaddi-tio,formaymoogeicdiaeteutye,theecificmutatiowilldetermiethecliicaloutcomeecaueofgeotye-heotyerelatiohi.Forexamle,iKCNJ11-eoataldiaete,themutatioeveritydetermietheheotye)6···试读结束···...

  • 《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肖力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作者】肖力玮著【丛书名】学术智库【页数】138【出版社】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658-3782-1【价格】38.00【分类】收入差距-影响-医疗保健制度-效率-研究【参考文献】肖力玮著.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内容提要:本书在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构建DEA-Toit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从而为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并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建议。《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内容试读1绪论1.1选题意义伴随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居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与之相关的医疗保险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处于三大保险体系整合的进程中。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自1998年开始执行,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是自2003年在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上稳步建立起来的,其内容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则于2007年试点落地。自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三大医疗体系都得到不断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大项目参保人数达到13.41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全体覆盖(潘杰等,2013)。然而,尽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早在2010年就达到了90%,但是目前是按人群分别实施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人群享受的保障待遇存在较-1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大的差别。分割的医保制度安排不仅有损公平,也减损了医疗体系的效率。在城乡医保整合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倾向于对城镇地区居民实施更为充分的保障,而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则严重滞后。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当年三大保险参保人群的平均收入分别为26287元、15046元和5470元,而实际住院费用报销率分别为57.2%、41.4%、40.4%。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差异没有得到任何意义上的控制。到2016年,城镇地区居民门诊医疗费用支出能够获得的医疗费用补偿率平均为63.4%,而农村地区居民的门诊费用补偿率仅为53.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特征是低收入人群保障水平较低,高收入人群保障水平更高。这种保障待遇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资金安排都存在分割,制度本身就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虽然最近十多年来医保体系的改革总体上持续提高了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居民的保障程度,但与城镇职工医保相比,保障待遇仍存在显著的差距。这种被固化的二元结构,不仅带来了城乡医疗水平的不公平,还对整体医疗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那些二元结构突出的地区,无论是农村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城区大医院,其服务效率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同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所能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相比,城市地区的医院集中了绝大部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应地也就能够提供更为优良的门诊医疗服务,疾病诊疗数量和质量都明显高于农村医院。但是,位于城市的医院往往被“过度”的住院服务所挤占。城市地区享受较好医疗保障的群体,即便所患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就能够治愈,患者仍然倾向于去大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这种“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地区医疗资源更容易获取,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地区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低水平医疗服务得到认可的程度相对较-2-①绪论低,占用的医疗资源较少,就诊人数也更少,医疗资源被闲置,导致即便是较少的医疗资源仍可能被浪费。这种不均衡的医疗资源消费会使得整个医疗体系的治疗服务效率下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从覆盖一个群体发展到覆盖全民,再通过制度整合实现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无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确立医疗保障制度的初衷在于分散疾病风险,减少因医疗费用开支过大而造成的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保障公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在城市和农村趋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是推动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经历近30年的改革历程后,医保改革迫切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出规律,从现实存在的发展短板中找出着力点,按照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尽快促使医疗保险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目标前进。1.2研究的基本内容、结构与方法1.2.1主要内容本书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绪论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详细地介绍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的创新点。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效率理论,对医疗卫生服务宏观效率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效率的研究进行理论解释,并回顾了现有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效率评价方式,即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两阶段分析法;然后,回顾了现有文献中有关地区间医疗支出差异及其对医疗效率影响的研究,最后分析了收入差距对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以及医-3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疗效率的影响,进而指出本书的研究方向。本书的第三部分首先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然后对我国当前三大医疗保险体系的形式差异、与收入的关联以及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首先确定了本书的评价方法,即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中的数据包络分析;然后介绍武汉市城乡医疗保障基本情况;接下来构建本书的评价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对医疗保障制度宏观效率、中观效率、微观效率进行评价,并以武汉市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用DEA模型和Malmquit模型测算武汉市各行政区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并进行比较。第五部分以第四部分评估的运行效率为基础,通过Toit回归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障制度对医疗效率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负面影响。第六部分结合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①针对现有医疗体系忽略医疗质量指标的问题,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②结合当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改革的总体趋势,分析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改革措施;③提出医疗保障支付应该基于医疗质量,而不是单纯按固定比例支付的观点。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本研究的现有的进展,提出了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1.2.2基本思路本书在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专家咨询个案访谈,确定理论模型基础,并提出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量化,设计相关问卷初稿;进行数据整理并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对假设验-4①绪论中证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理论基础医疗效率理医疗效率测度医保机制设公共政策理资料收集与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医疗保险效率相关理论综述以及相关政府政策的研究梳理当前医疗保险分割的现状←Y)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不同医疗保险体制的效率测度及差异描述性研究针对武汉市现实状况的实调研与访谈证分析解释性研究¥统计分析医疗保险体制并轨的可规范性研究行性及实施路径分析研究讨论与整合研究结论与展望图1-1研究结构示意图1.2.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5-收入差距与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梳理评述与总结,并从中归纳研究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为本研究中提出的相关假设及传导路径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2)访谈法这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收集信息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依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本研究对武汉市部分行政区医疗保障部门负责人采用见面、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访谈,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区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及与效率相关的问题。(3)问卷调查法依据所研究的理论模型,对于政府部门未提供相关数据的变量,选取调查问卷法作为获取数据的方法,针对这些变量编制测量量表,对界定的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研。本研究从武汉市各行政区分别选取10~15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家庭医疗支出以及健康产出状况。(4)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访谈、问卷以及查阅相关统计年鉴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将采取基于DEA-To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以达成研究目的。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武汉市各行政区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总体评价与分析。然后,利用第二阶段Tit回归模型对武汉市各行政区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特别是关注收入差距和医疗保障制度分割对医疗效率的影响,为改进医疗保障制度效率水平提供理论依据。1.3选题的创新点在医疗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是总体上引人“医疗改-6···试读结束···...

    2022-10-28 分割epub文件 分割epub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