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医疗路线图》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移动医疗路线图》【作者】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页数】304【出版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03【ISBN号】978-7-5194-0164-1【价格】45.00【分类】移动通信-应用-医疗卫生服务-研究【参考文献】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移动医疗路线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移动医疗路线图》内容提要:本书为一本管理类图书。移动医疗一方面是传统医疗模式创新的一种有力工具,也催生了医疗模式本身的创新。更进一步,也是目前中国医改中可以借力的重要手段。但尽管移动医疗项目和投资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其定义、它产生的背景、它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政策、隐私保护、可能的商业模式,技术基础和标准等问题还没有一个图书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和梳理。《移动医疗路线图》内容试读移动医疗路线图第一章综合概要路线图主席致辞002移动医疗的内涵和定义004移动医疗路线图/002路线图主席致辞HMSS移动医疗社区作为HIMSS的全球行动方案,专注于利用移动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安全和成本效益。该移动医疗社区基于HMSS的现有优势,可以召集利益相关者,分享知识,并提供国际水准的教育、公共政策和研究服务。在2012年的移动医疗峰会上,HIMSS移动医疗社区发布了移动医疗路线图的最初版本一这份随时更新的活文档为专业人员、机构、企业和整个卫生体系提供了有关移动技术和移动医疗设备应用的指导。这一战略框架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来说,就是一份移动和无线技术方面的实用指南。“全新医疗模式”章节强调,医疗服务要从急性机构转向非急性机构和家庭,并描绘了在所有这些场景中应用移动APP的方式。慢性病患者的居家养老正是包括APP在内的新兴移动医疗技术所要面向的应用领域,这些APP会用到远程病人监控和新兴的传感器技术。“现有的技术”章节讨论了移动医疗APP的开发,以及把生命个体生成的数据纳入现有医疗T系统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商业模式及投资回报”章节涉及的是移动APP技术应用在经济层面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成功案例。“应对监管框架”这一章从实际应用和信息的角第一章综合概要/003度对FDA最新的移动医疗APP指南进行了解读,还包括一个便于理解的常见问题解答表。“标准和互操作性”章节简要概述了网络类型通信模式、网络层之上和之下的标准、网络/存储之间的平衡、语义和数据、标准、应用层标准,以及其他事项中的蓝色按钮界面。“隐私和安全”一章对移动APP的隐私和安全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专业总结,其中包括对APP开发商和医疗企业用户给予的适当指导。作为移动医疗路线图工作组的主席我为我们组织和完成的这套文献深感自豪这套文献并非意在成为一份详尽无遗的行动方案,它的旨趣,一方面是作为一份移动医疗APP方面的入门级教育读本,提供给学生、教师,以及包括医疗服务方、支付方、行业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是成为移动APP技术开发和应用人员的实用指南。正如最初所设计的那样,移动医疗路线图工作组主席谢尔博士(Dr.Scher)这份路线图将作为一份不断更新的文件继续发挥作用,经过不断优化,它将既能满足医疗行业的需要,也会成为移动医疗这一交叉行业从业者的最佳读本。我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感谢那些辛勤投入本项目各章节写作的专业人土们。移动医疗路线图/004移动医疗的内涵和定义据业内估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5亿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医疗APP到2018年,全球50%(超过34亿)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将会下载移动医疗APP。今天,移动设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一个普通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比登月时的阿波罗11号还要强。事实上,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连接3G和4G网络的数据流量在2012年翻了一番,预计在2013年会再次翻番(本路线图发布于2012年一编者注),达到每月1.9艾字节(EB,260Byte),而在2012年底,该数据为每月1.1艾字节。预期到2018年,移动数据流量将会增长7倍。随着移动APP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医疗相关APP的数量激增。目前,在超过60个应用商店中,估计医疗、保健、医学类APP的数量超过了10万个。许多消费者正在使用保健和健身应用来监控身体活动及减肥。此外,医生推荐用于慢性病管理的APP允许人们在家中监控自己的血糖水平、心律和其他身体功能指标。FA发布了指南,阐释了他们所理解的移动医疗应用,而他们所涉及的还只是目前市场上可用的所有医疗相关APP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当前市面上有很多分类APP的方法,我们此处仅列举全球数第一章综合概要/005据(GloalData)2012年4月的报告来对APP和相关服务进行分类:●面向消费者的医疗APP●面向医学专业人士的移动APP●病人参与式的远程医疗应用、疾病管理应用、提醒类应用和受保护的个人医疗信息(PHI)APP●临床护理类APP、临床医生沟通类APP、工作流、电子病历、商业智能和质量报告类APP等;●各种其他APP—例如减肥APP:●病人教育、医院向导类APP等。根据本书需要,罗列出以下定义仅供参考:移动平台(MoilePlatform)商用现货(C0TS)手持计算平台。它通常会有某种形式的无线连接(如智能手机)。移动APP(MoileAPP/Alicatio)专门根据手持设备或移动平台的规模和功能而设计的可执行软件应用程序。该软件可在移动平台上存储和执行:也可是基于We的软件应用程序,存放在服务器上,并可以通过移动平台的互联网浏览器或定制的接口进行访问。健康或健身类手机应用(HealthorFiteMoileAPP)为用户监控或管理健身和/或健康状况而设计的商用型移动APP。尽管这些应用程序可能收集和传送临床数据(例如:脉搏、怀孕状态、症状、诊断等),也可能提供自我诊断和治疗信息。它们不受FDA的监管,因为它们不被定义为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配件。它们也不属于HIPAA法案(HealthIuracePortailityadAccoutailityAct)所适用的有限健康信息类别。(转下表)移动医疗路线图/006(接上表)移动医疗应用(MoileMedicalAPP)满足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的设备标准的一种移动APP。这类应用程序旨在作为一个规范的医疗设备得以应用,无论是经过改造(例如:移动平台加载软件,使其成为一个医疗设备)或是作为规范医疗设备的附件。根据这一定义,该设备是“一个仪器、设备、装置、发明、植入物、体外试剂、或其他类似或相关的词汇,包括任何组件、部分、或配件,用于疾病或症状的诊断,或者治疗、缓解或预防疾病”,或“为了影响人类或动物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合规的医疗设备(RegulatedMedicalDevice)在FDA批准清单中的移动医疗应用,或是通过预上市提交机制或其他审批机制进行审核批准的移动医疗应用。移动医疗应用开发商(MoileMedicalAPPMaufacturer)】根据美国联邦法规21章中的803、806、807和820中的准则,对移动医疗应用进行说明、设计、标记、重复标记或创建的任何个人或机构。···试读结束···...

    2022-10-28

  • 《开启智慧医疗之门》查学安主编;唐贞力,马敬东执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开启智慧医疗之门》【作者】查学安主编;唐贞力,马敬东执行主编【页数】245【出版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06【ISBN号】978-7-218-10828-5【分类】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模式-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查学安主编;唐贞力,马敬东执行主编.开启智慧医疗之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开启智慧医疗之门》内容提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步发展,从规模模式到质量模式,再到信息时代的经营管理模。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步骤完成,并实现了集成化时,必将导致卫生管理下一轮的革命信息时代的运营管理模式。本书从医疗服务内部网络化、医疗服务互联网络化、医疗服务集成化、医疗服务信息化、医疗服务国际化等方面讲述了智慧医疗的发展建设《开启智慧医疗之门》内容试读第日章绪论第一节医学模式转变与医院管理模式变迁一、医学模式转变第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章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类从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以及与疾病抗争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即人们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看待、德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疾病等重要医学问题的一种哲学概括,是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古到今,医学模式经过了四次转变:神灵医学模式一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一)神灵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时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医学知识积累不足,无法对复杂的生命现象进行解释,因此对疾病处于敬畏、猜度、无知、无助的状态,无法有效地指导医学实践,当时的特点就是医巫混杂。(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初步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开始注重运用以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释医学现象。该模式诞生于文化轴心时代,如古希腊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时代。该001模式是古典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用直观的自然因素说明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展,把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直接联系起来,并利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解释健康和疾病。代表如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三)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生物科学的进步,从实验医学建立起来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生物和机体,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及异常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其研究的主线和着眼点都是人体的生物性。现代医学就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它注重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其理论观点包括:心身二元论,即躯体和精神分工不同;还原论,即每一种疾病都可以找到特定的位置和原因。开启智慧医生物医学模式从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细节、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其发展过程中,使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之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繁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20世纪以来,随着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墨及其对医学的渗透,心因性和社会学因素性的疾病显著增加,但由于生物。疗医学模式强调了人的生物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略人的心理和社会因。服素的影响,其缺陷也日益显现出来。模式(四)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以及面临着传染病的新威胁,人们对健康观、医学目的有了新的认识:(1)健康观: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荣的状态。因此健康的必要条件包括:机体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心理状态良好;社会适应性良好,无公认的不健康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2)医学目的:治疗疾病,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并增进身体健康。其特征包括以促进群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002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恩格尔(Eg©l)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既从生物学方面,又从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看待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模式,强调人的健康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该模式更好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反映了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将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个器官、组织细胞构成,把人的健康放在大环境、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考量,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问题的研究更为全面。该模式的提出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医学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为我们指明了追求健康的正确途径:人类需要了解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对于患者来说,不仅需要手术和药物治疗,也需要生活方式的治疗。只有全面掌握生物、心理、环境、社会方面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改变等全面的健康信息,科学地确认、去除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章二、医院管理模式变迁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理箞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控制的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或是说,按照医院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医院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管理要素、管理方法和各项科学管理技术等,自觉地指导医院工作的全部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最科学、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所预定的管理目标。医院管理模式是医院管理的客观规律在运作中的反映,即医院在管理制度上有别于其他医院的规则和做法。在医院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系统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医院外部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客观规律在医院管理中的体现,即医院管理模式,其特点要求管理体制健全、领导分工明确、职责权力具体,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有明确的目标,注重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注重工作效率和同社会联系等。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其发展003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从规模模式到质量模式,再到信息时代的经营管理模式。(一)规模模式所谓规模模式是指医院经营管理以规模扩张为导向,包括增加病床数、扩大基建建设、增加诊疗病种、扩充人才队伍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各级各类医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不同程度的扩张,征地、扩床、加人等,采用的是偏重于数量、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其中,病床的增加尤以大型综合医院更为突出。规模模式成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医院床位总数的快速增加和医院单体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供给显著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逐步启智慧医得到满足,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建设水平也得到提高。然而医院床位规模持续扩张也引发了一些问题:(1)医疗成本增长之过快。由于医院投入的增加,部分医院负债经营,医院为尽快收回投入,门往往提高患者医疗成本,如动辄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体检、消耗大量药品墨和材料等,致使患者承担过度的医疗风险,医疗成本增长过快。(2)医·疗疗资源配置失控和失衡。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在大城市、大中型医院集聚,°服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结构失衡,致使城市与各县区以及各级医院间式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悬殊,造成大量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现象严重。(3)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医院盲目进行规模扩张,忽视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多数医院用于规模扩张的投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益,产生了大规模不经济的现象。(二)质量模式所谓质量模式是指医院经营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密度高、集约化组织基础上的,以质量管理为内核、以医院ISO9000标准认证为标志的管理系统,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管理模式属于此类。随着规模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期望值的不断提高,人们对004医院的总体服务模式、服务范畴、服务要求、服务深度及其可得性、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加广泛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大质量观”,要求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同时,由于医院管理的规模模式的弊端凸显,人们开始利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一质量模式,求得医院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为顺应现代医院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各医院均在积极探索质量管理模式。只有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体系,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常用的包括: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持续质量改进、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管理模式。1.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和指南,于1994年提出,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体系总结了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对推动质量管理、实现质量3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均有积极影响。该标准作为质量管理和章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重视对过程能力的控制,即环节质量的控制,并有一个模块专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测量,内容包括顾客满意度、内箞部审核、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及持续改进等,为世界各国在企业管理上实现有序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以及优质服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医疗机构纷纷引入I$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以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改善其医疗服务。就医院而言,SO9000是医院全部活动的综合反映,其中医疗服务是主要产品,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使患者满意。要想不断完善和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识别患者就诊的全过程,并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编制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它是一个封闭式的P(策划)、D(实验)、C(检查)、A(改进)循环,清楚地表述了什么事情由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等。它能准确而连续地控制各项医疗活动,规范医疗行为,通过文件化管理,实现以法治院,强调出现问题后如何采取纠正和预防的措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真正把以病人005为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使之构成完整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过程管理模式,实现从最高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人员,都自觉地将医院各项制度的要求融合到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行为规范和运行方式之中,使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就医环境和技术装备不断改善,充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灵魂在于质量改进,医疗质量院科两级质控是基础,这就要求各科室根据医院总质量目标,制定本科室的质量目标,识别质控要点,制定质控方法,编制及填写检查表。日常监控与阶段定期监控相结合,发现不合格及隐患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评价措施实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对医疗全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查,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开启智慧医落到实处。在医院质量管理中,通过引用过程模式,从质量方针目标到医疗服务运作,从质量策划到持续改进,从领导层到操作人员,从以顾客0之为关注焦点到使顾客满意,从全面审核到日常检测,从日常记录到可追溯门性,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强调所建立的体系文件的权威性,应强制疗监督执行并予以记录。因此在医疗整个过程中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明确记录自己该做的、记录自己所做的、检查自己已做的、纠正自己做错模的。各主管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所辖科室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保管情况、评价标准等实行监控,发现问题,责任科室应及时纠正。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不断改进的桥梁,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不是不允许出现问题,而是强调出现问题后如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再次出现:医院中应用I$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万能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人去实施并且要不断完善,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加以纠正,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这也体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中持续改进的过程。2.全面质量管理006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组织、人···试读结束···...

    2022-10-28

  • 《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贺小林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作者】贺小林作【页数】202【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309-15522-8【价格】42.00【分类】城镇-医疗保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贺小林作.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内容提要:本书以国务院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情况试点调查的9个城市的居保政策作为蓝本,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参保人群、筹资标准、服务利用、政策待遇、管理监督等环节的政策规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试点城市居保政策的共同点和特征、经验和不足。通过对9个城市的实证调查数据,对居保的参保、筹资、服务利用、实际受益、居民负担、制度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识别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内容试读度世已士产言圆:分行出另面的国中理第一章导论水夏为解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运行的背景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伴随着人民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大,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目前的医疗市场上出现很多矛盾,如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健康需求无限性的矛盾、贫困群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不足与富裕群体过度利用的矛盾以及基本医疗广覆盖的性质与其服务价格门槛过高的矛盾。我国政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①其中,以职业为依据的、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保障等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日益减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人民群众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医疗保障制度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网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②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综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从1997年开始试点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到2003年试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2007年起正式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试点,医疗保障覆盖的人群在不断地扩大。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障制度缺失问题的凸显到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简称城镇职保)制度的改革。1998年12月14日颁布的①梁鸿,褚亮.试论政府在医疗卫生市场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91-97.②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cc.eole.com.c/GB/104019/104101/6429414.html.1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的基本政策原则。①截至2008年4月,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2亿。②其次是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界定为“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③自2003年试点至2008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县(市、区)达2729个,参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农民对新农合的认可度逐渐上升,受益人次数不断增加,新农合取得了显著成效,①越来越接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标。⊙最后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建立。截至2007年,我国城镇非从业居民尚没有国家制度层面所引导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医疗保障缺失的夹心层,形成了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的空洞。由于城市非正式从业居民人群多为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等社会弱者,其就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的现状和医疗保障缺失的交织,给居民及其家庭的医疗服务带来了更为严重的负担。这类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将这一群体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当中,实现全民医保的战略目标,2007年7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79个城市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保)政策试点,具体规划是:2007年,启动改革试点;2008年,扩大改革试点;2009年,争取覆盖率达到80%2010年,力争在全国推广。该意见指出:城镇居保的试点工作要坚持低水平起步的原则,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制度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大病门诊的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新农合一样,城镇居保也采用自愿参保原则,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参保意愿;同时明确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城镇居保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中央主要负责确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主要①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EB/OL]htt:/www.gov.cm/ahi/2005-O8/04/cotet20256.htm.②全国1l.3亿人参加基本医保未参保人群主要有3类[EB/OL]htt:www.chia..com.c/olicy/xt/200904/14/cotet17599974.htm.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EB/OL].ht:www.gov.c/zwgk/2005-08/12/cotet21850.htm.④孟宏斌利益主体联动机制: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关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13-117.⑤周婷玉,李伟.我国有10亿余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J].共产党员,2009(6):24.2重出国第一章导中论负责制订执行的具体办法和政策试点,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同时,在制度试点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城镇职保、新农合两大制度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基本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努力下,城镇医疗保障的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亿231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亿8020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4291万人。①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析和完善的研究意义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对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全民医保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但实际情况离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还相去甚远,仅仅是在制度与政策上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即使单就这一点来说,实际上目前还没完全做到),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全民医保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⑦2009年国家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参保率、财政补助标准的明确显然有助于提高城镇居保制度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从而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但与此同时,由于制度的全覆盖只是医疗保险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这个阶段性目标与完善各项医保主体制度、各项制度之间的合理衔接以及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国民待遇的战略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起步最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至2012年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就实践层面看,经过5年的发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虽然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各试点城市正在结合自身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各异的制度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试点城市在其城镇居保制度的政策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制度的试点时日尚浅,许多相关问题还未能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完善,城镇居保制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www.mohr.gov.c/SYrlzyhhz/zwgk/zr/tig/201710/t20171031280387.html.②申曙光,彭浩然.全民医保的实现路径一基于公平视角的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18-23.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www.dc.gov.c/hfz/yywtzgg/ygzc/t20090407359819.htm.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度在管理体制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象的特殊性,制度运行中存在着参保人群波动比较大、人群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部分居民的参保意愿不强,制度的参保率还有待提高;二是制度参保对象大多为老、幼、病、弱、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制度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筹资机制缺乏稳定性,筹资水平较低,保障待遇有待提高;四是制度统筹较低,大多数试点城市均定为市级统筹,甚至是县级统筹,不利于医疗风险的分散、医保基金的调剂余缺和制度互助共济作用的发挥。“此外,有的地区居民医保只能享受大病住院待遇,未设置医疗补助项目和门诊诊疗项目,导致多数居民参保后未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待遇,影响居民的参保积极性。”①且各地普遍存在基金监管不够完善、经办服务水平低下、制度之间缺乏衔接等问题。相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来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论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实施运行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实现全民医保的关键。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完善其机制体制成为实现全民医保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试点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制度分析和研究,为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第一手的数据与经验成为当务之急。第二节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一、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研究现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先后试点和逐步建立,使得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有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可以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在“全民医保”制度构建的呼声下建立和实施的。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普遍建立,全国近1.4亿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初步的保障。“根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中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者占到44.8%。”②也就是说,以全国城镇总人口5.4亿测算,还有2.4亿人被排斥在医疗保险政策范围之外。广大①刘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以济南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0(6):29-33②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93.4世第一章导中论城镇居民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的呼声强烈,每年涉及医疗保险问题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半数以上是要求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①“全民医保”的提出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各方面的关注,源于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结论。我国的卫生事业因此走到一个改革的转折点,众多医改方案在此阶段纷纷出现,“全民医保”是其中主流的声音,并且最终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自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才逐步进入社会保障学者的研究视野和公共政策专家以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关注度总体情况见图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文相关文献量+中文环比增长率全部5年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文相关文献量◆外文环比增长率om1993]Ta:2019]300知2001000005000-5001994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00200520102015图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关注度总体情况自2007年国家提出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学界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一些研究。笔者梳理了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的主要文献。从文献分布的情况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总体偏于薄弱,还处于研究的初期。在中国期刊网中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献330篇,其中,核心期刊仅61篇;研究生论文79篇,其中,硕士论文74篇,博士论文仅为5篇。(见表1-1)但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作为解决我国已有的城镇职保、新农合和城乡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非就业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难、看病贵”而做出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对于实现“全民医保”,促进医疗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其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见图1一2)。①严良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行与思[J].中国社会保障,2006(9):43-44,②王欢,苏锦英,闫磊磊,等.底线公平视角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1):3-5.5健康中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表1-1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研究文献分布情况(单位: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部期刊474358567942核心期刊31543101610博士论文0000140硕士论文14111218208全圈5年10年Fom2007Tg2019]60型40200.000(年】-2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082010120T220142016201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文献被引量*环比增长率图1-22007一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学术传播度总体情况经过认真查阅、系统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研究主要涉及制度建立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制度设计和完善研究以及典型试点地区的政策评估及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内容。1.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必要性的研究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为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这一制度仅覆盖城镇从业者,城镇居民中占相当比例的非从业人员不能参加。历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显示,1993一2003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明显增加,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却都呈下降趋势,2003年城市居民中两周患病未就诊人数所占比例比1998年增长14.2%,高达57.0%的城市居民患病后不去医院治疗(见表1-2)。自我医疗的比例则逐年增加,全国35.7%的患者采取自我医疗。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缺位,城市自我医疗比例由43.7%增加到47.2%,而同期农村自我医疗为31.4%,城市竟然明显高于农村。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选择自我医疗的方式,使居民自我购药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均在20%左右,高于同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增长率。2003年度“消费者购药行为与影响因素的深度研究报告”表明:约82.5%的消费者都有到药店购买药品的6···试读结束···...

    2022-10-28 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报告

  •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 智慧医疗 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朱岩,赵红燕,郑杰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智慧医疗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作者】朱岩,赵红燕,郑杰编【丛书名】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页数】243【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130-7363-9【分类】数字技术-应用-医疗卫生服务【参考文献】朱岩,赵红燕,郑杰编.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智慧医疗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智慧医疗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环境,结合国家政策,梳理智慧医疗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探讨智慧医疗应用价值。分析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模式,对比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情况。基于国内外智慧医疗发展现状,描绘出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各体系内部重点应用的市场运行情况,并提出智慧医疗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系列丛书智慧医疗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基础篇3第一部分基础篇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高速增长,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医疗资金投入显著增加。但医院地域分布数量差异明显,医师资源多集中于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人才缺口大且培养周期长,医疗供给弹性小不适应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医疗需求。智慧医疗的应用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未病先防智能化,助力医疗产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过程、健康管理、医疗支付、医疗教育、药物研发与流通、中医服务等领域发挥提质增效的作用。本篇梳理了我国智慧医疗在萌芽、成长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并以技术为基础、以应用模式为依据,绘制了智慧医疗的产业生态图谱,对智慧医疗主要应用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一、初识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涵盖范围较广,各个阶段聚焦重点有所不同。既有科学技术推动产生的新兴产业,也包含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医疗实现的模式创新,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痛点。(一)智慧医疗内涵智慧医疗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其所涉及的服务对象和技术应用方式类似,本研究对智慧医疗的定义则是基于国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参考业界专家对智慧医疗的认识,借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总结智慧医疗4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智慧医疗是从模式和技术角度为医疗产业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治疗效果、智能化服务方式,从宏观上打破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供给结构失衡的状态,扩大医疗服务规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微观上以数字技术精准对接个性化医疗和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满意度。为此,本研究将智慧医疗定义为: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医疗院前疾病咨询及健康监测、院中诊疗服务与医患管理、院后慢性疾病康复和医疗保险等环节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真正落实到个体疾病与健康的智能化管理,构建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生态系统,推动协同发展。智慧医疗的发展也必将推动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一医疗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和智能化、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创新和跨界创新、医疗行业要素市场改革、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等,图1-1所示为智慧医疗关键词。精准医疗是在线医疗医院药企降低成本数字人人工智能小横式创新时界人才虚拟助手世智慧医疗智能医疗服务义政府效率墨云计算医药电商保险机构1健康管理个性化方案院前机器取代AI药物研发图1-1智慧医疗关键词(二)智慧医疗发展历程医疗作为一个关乎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民生行业,对科技应用具有可靠、成熟的要求,其智慧化程度往往并非先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而是随着科技的成熟和政策的推动逐步向前发展。智慧医疗行业呈现出资源禀赋要求高、产业机制复杂、个体应用低频性等特征,其发展历程总体经历了萌芽、成长、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该阶段智慧医疗的主题是改变以前医院的手工计费方式,实现医院对5第一部分基础篇药品和患者就医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重要标志是医院信息系统(HS)进入医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效率较之以往已经有了提升,但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仍难以快捷实现,主要应用体现在收费、资源管理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部门为单位发展局域网,典型的应用主要有住院部系统、门诊收费发药系统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部分大型医院相继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相对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在挂号、收费、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得到提升,就诊压力得到缓解。由此,卫生公共机构和组织开始对医院信息系统予以重视,医院信息化逐步开展。第二阶段: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该阶段主要是实现基于各诊疗阶段的信息化管理和院级共享系统,并开始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健康监测。该阶段逐步完善医院内部各个诊疗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诸如电子病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院临床系统、医学影像等信息系统,形成院内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了诊断和管理效率;此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和完善疫情报告系统,提高和加强国家疫情防报工作水平”,随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从应急处理、疾病预防、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对成熟的体系;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医疗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疾病预警能力,构建居民健康档案,同时该意见推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政策的重视和“非典”防治的经验促进了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和基础平台的开发应用,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等。然而由于区域和各医院系统的独立性,信息化程度大多仍以业务流程管理为主,我国大多数系统平台会基于厂家系统的差异、地域的差异、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不一、数据标准化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不融合的现象,导致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实现互联互通而产生“数据孤岛”现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开发阶段。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该阶段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疗行业新模式的发展和以人工智智慧医疗6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应用的兴起。《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从多个具体的角度进一步提出远程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强调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信息共享等,整合资源发挥其区域辐射作用,重点加强远程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普及。在政策的支持、市场的热度资本的推动下,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应运而生,春雨医生、趣医网、平安好医生等企业开始了以在线诊疗业务为主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医疗战略着重了物联网、移动网络、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便捷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之间的智能互联。国内部分大型医院也开始了“互联网+”医疗的探索,如机器人手术、3D模拟手术、智能影像等方案的使用。非传统医疗行业的企业如互联网企业BAT、地产企业,在分级诊疗制度和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推动下,以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入口涉足互联网医疗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在线问诊、医药电商、医疗大数据、医疗服务智能化等方面的应用,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了一批新型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的诊疗方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在线问诊、AI医学影像、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应用发挥新动能,助力一线防疫工作和居民健康管理。在互联网医院、数字经济等领域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医疗行业正走向新技术革命下的转型升级之路。(三)智慧医疗产业图谱传统医疗产业结构的划分注重产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发展,局限了产业内部不同价值链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医疗相关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协同的经济壁垒。在新兴技术革命背景下,医疗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与知识的结合,与不同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成为促进传统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从跨学科、跨行业的角度分析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重要应用,整合产业内部因素和外部驱动力量,重塑产业分工模式和联结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合理化布局。如图1一2所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试读结束···...

    2022-10-28

  • 《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董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董强主编【页数】8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478-4690-2【价格】4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8;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研究报告-上海-2018【参考文献】董强主编.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图书目录:《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稿从2018年上海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从机构人员配备-临床过程质量控制-经济结果结局三个方面分析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现状、优势劣势及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本书是一份省级单学科质控报告,反映了地方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重要过程,记录了医疗改革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历程。《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一、质控组织建设情况上海市(直辖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权成立于2011年,依托单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该中心自成立之初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处的领导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卫生部卫办医政函(2011)253号通知的精神,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指导开展省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求,设立秘书处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规划、统筹、协调和实施;秘书处下设中心办公室,具体执行中心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中心成立初期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意见和培训。随着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逐步深入,在全市范围设立医疗质量控制监测哨点医院进行数据监测。至2018年底,本市内上报质控监测哨点医院数量已达64家,达到了区域内神经内科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专科的“全覆盖”质量控制和评估。二、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完善神经内科疾病的信息化管理流程。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本辖区内医院机构上报质控指标数据以及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在上海市政府的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惠民项目(2011一2013年)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开展了上海市脑卒中预防及救治服务体系(下文简称“体系”)的组建。2013一2016年,初步形成了11家卒中临床救治市级中心以及25家卒中临床救治区级中心的服务网络,2017年逐步纳人了部分社区医院作为卒中筛查、诊断及随访网络延伸。2017一2018年底,达到了区域内神经内科专科临床质控的“全覆盖”,并完善了此“服务体系”建立的数据信息化。此举目的在于:①通过各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卒中筛查门诊服务,帮助高危患者减少卒中风险;②对各级卒中急救流程、住院及出院的关键临床参数进行质量控制,规范化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更有效地利用了全市的卒中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适度诊疗。通过“服务体系”初期探索了电子病历的“模块化”临床关键参数,软件自动抓取上传数据的电子数据平台系统。从2015年起,经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试点后的“模块化”卒中电子病历被嵌入了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医师只通过填写和第一章概述勾选固定的“模块”即能在完成电子病历书写的同时,完成了卒中临床关键数据的填写。通过对病例书写的“前结构化”,跳过了自然语言识别在智能化过程中的步骤,同时通过预设表单及结构化的病例模板的使用。医院信息科及数据公司对CheckforudateProtocoldmwoTheetworkofShaghaiStrokeServiceSytem(4S):Aulichealth-carewe-aeddataaeuigautomaticSSAGEextractioofelectroicmedicalrecordYiDog',KuFag',XiWag",ShegdiChe',XueyuaLiu,YuwuZhao',YagtaiGua,DigfagCai',GagLi,JiamiLiy.JiareLiut,JiahuaZhuagPahiWag2,XiChe2,HaiegShe,DavidZWagYigXiaWuweiFeg,BruceCVCamell7,MarkParo!adQiagDogAtracttructuredroce.Hoerofatiet.limitedreource,adlargeregioa/dimcareytemarechalegedwichitoverwhelmigAim:Toimrovequalityoftrokecaretoaddreregioaldiaritiethroughroceimrovemet.Methodaddeig:TheShaghaiStrokeServiceSytem(4S)ietalihedaaregioaletworkfortrokecarequalityimrovemetitheShaghaimetroolitaarea.The4Sregitryueawe-aeddataaethatautomadcallyextractdatafromtructuredelectroicmedicalrecord.Site-ecificeducatioadtraiigrogramwilledeigedadadmiitratedaccordgtotheiraeliecharacteritic.BothacutereerfuiotheraleicludigthromectomyadthromolyiitheacutehaeaduequetcareweremeauredadmoicoredwichfeedackPrimaryoutcomeitoevaluatethediffercatoriecodaryrevetio)adot-iter%5aeamcarequrovideutetrokecareadderoceeforettertrokecare.AregioaltrokeeworkmodelforqualicyimrovemerwilleexloredadmighteexadedtootherlrgecideiChia.IkematioaljouralofStroke0(0)图1-1发表论文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卒中临床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并上传至电子数据平台系统,即“上海脑卒中预防及救治服务体系数据库”(下简称“体系数据库”)。至2016年10月,上海地区拥有11家市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及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为服务网络的数据资源平台。该项质量控制技术已经作为临床卒中质量控制平台建设的新尝试,于2018年5月发表在IteratioalJouralofStroke杂志上(图1-1)。三、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医院基础2011一2018年,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工作覆盖了上海地区所有拥有神经内科建制的三级、二级医院,包括民营医院,达到64家。并在2016年初,响应中国卒中学会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下的所有成员单位划入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单位,并要求连续上报卒中相关临床数据。在2017年6月启动了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数据平台对接及数据共享的基础上,2018年上海质量控制中心继续根据新卒中质量控制要求及编码的统一,提供了区域数据与全国数据的对接。2017年10月利用“世界卒中日”的契机,颁布了上海市《2017版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更新版,同时连续第二年发在了省市级单病种质控白皮书(图1-2)。第一章概述国家卫生阳计圳生育壶员舍神经内料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6年国家医疗服务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上海地区分册】上海市神轻内科脑床质量控制中心细编主编董强上海市神经内科脑床质量拉制中心组编主蝙置爱2018年3月1日上海科学找术品戴过图1-22016年及2017年上海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四、持续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依据已有的神经内科专业病种和技术质控指标和规范,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自2011年起,采用了比较客观的“随机双盲考评制度”,即根据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要求:①病历采样人到点收回《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信息汇总表》和《收治静脉溶栓脑梗死病例信息汇总表》,2018年起质控疾病增加了出血性卒中;根据上述表格的病例信息,按要求随机采样;②由工作人员对采样病史设盲;③专家盲评采样病史,根据是否符合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关键临床质量控制参数的标准(比如是否在发病24小时内在医嘱及病历中记录启动抗血小板治疗)对病例反馈评分。这样“随机”“双盲”的考评减少了同行评议中的“人情分”,对每家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向社会公布。2018年分别在上下半年开展上海市范围内的所有神经内科卒中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抽查2次,具体督察报告及小结详见附录1及附录2。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新探索●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依据目前的学术和技术优势,在2018年上半年对所有所辖区域神经内科所收治的出血性卒中病例进行了调研,并在下半年首次对于出血性病例进行了质控管理。另外,根据国家临床质控中心的要求,协助完成了国家脑出血质控标准的制定、卒中门诊病例模板构建等质控工作。···试读结束···...

    2022-10-28

  • 《流动的瞬间 江苏援外医疗55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流动的瞬间江苏援外医疗55年》【作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页数】343【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214-23948-8【价格】88.00【分类】医疗队-对外援助-江苏-画册【参考文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的瞬间江苏援外医疗55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流动的瞬间江苏援外医疗55年》内容提要:本书通过百余张照片和生动的解说文字,展现50余年来江苏对坦桑尼亚、桑给巴尔、马耳他和圭亚那等地开展援外医疗的一个个难忘瞬间,体现我国援外医疗的不凡成就,以及通过医疗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全书分“火红年代无悔岁月”“改革开放拥抱世界”“追逐梦想携手同行”“命运相连共创未来”四个部分。2019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选题。《流动的瞬间江苏援外医疗55年》内容试读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指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0年代初,他再次强调:“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十国,堪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周总理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8月,受卫生部委托,江苏省派出了第一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拉开江苏援外医疗的序幕。当第一期援桑医疗队抵达桑给巴尔时,桑给巴尔卫生部长琼布率数百人的队伍迎接中国医生,儿十支歌舞队穿着五颜六色的节目盛装,载歌载舞欢迎中国医疗队的到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中国最初走向世界的努力中,援外医疗队员以忘我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非洲人民健康服务,在非洲大地践行着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字augiar桑给巴尔烫给巴尔一生的荣耀“为国效力”是所有援外医疗队员共同的愿望。援外期间能亲身参与一些重大的外交事件,与中非领导人一道深化中非友谊,让队员们感到无比荣耀与自豪。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坦桑尼亚时,江苏第一期援桑医疗队周志耀、王秀红等作为医疗专家随同中国政府代表团一起活动,并有幸与周恩来总理共进晚餐,零距离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队员时常感慨,一段共同服务外交事业的经历,让医疗队员与总理、与共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年援外,一生荣耀”,这也是广大援外医疗队员共同的感受。左图:1964年8月20日,第一期援桑医疗队走进列宁医院,标志着江苏省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在受援国正式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此后,医疗队基本是两年一轮换(个别队在外工作时间稍长),持续至今。(戴传孝供图)流动的瞬间/003巴尔断手再植:“奇迹般的手术”1966年5月,桑给巴尔工人哈米西在椰子纤维厂工作时,被粉碎器严重轧伤左前臂,左手与前臂只连着一点皮肉。他的同事将他送到列宁医院(现纳兹摩加医院),经江苏省援桑医疗队员周志耀、戴传孝仔细检查,诊断结果为:左前臂折断,肌肉、肌腱和血管几乎全被轧断,整只手基本接近全断。对于这样严重的粉碎性轧伤,由于创面大,容易感染,通常是做截肢手术。但考虑到哈米西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医疗队决定对他实施断手再植。这种手术当时在国内也属于非常复杂的手术,成功几率不高。在随后半年多时间里,医疗队先后为哈米西做了5次手术。出院时,哈米西已经能够用左手拿食物、取衣服、端杯子、提袋子,并做一些轻便的工作。坦桑尼亚全国工人联合会为此发表新闻公告,赞扬“中国外科医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奇迹般的手术”。(戴传孝供图)流动的瞬间/005火红年代无悔岁月下乡义诊,真情涌动在医院繁忙的工作之外,医疗队常常深入偏远地区和孤岛,为当地人送医送药。下乡巡诊往往需开车、走路数小时,有时还要乘船渡海。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与外界隔绝,这些地区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每当看见医疗队到来,当地人奔走相告,人们用带着喜悦和敬重的目光迎接中国医生。当地人说:这是我们全村人最期盼的日子。医疗队就在椰树下、草棚里,搬来几只木头箱、几把椅子搭成简易诊室。队员们顾不上擦汗,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有多少病人就看多少病人。尽管忙,尽管累,但看到病人得到医治后满意的微笑,队员们内心感到充实和满足上图:1966年,第一期援桑医疗队下乡义诊。(孔祥琏供图)左下图:1974年,第五期援桑医疗队乘快艇下乡巡诊归来。(唐东亮供图)右下图:1973年,第四期援桑医疗队在奔巴下乡巡诊。(顾大福供图)006/流动的瞬间···试读结束···...

    2022-10-28 江苏图书馆 江苏图书馆学会

  • 《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张然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作者】张然主编【页数】155【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719-0027-4【价格】88.00【分类】医院-护理-管理【参考文献】张然主编.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目录:《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内容提要: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常规护理新技术;其次介绍了临床各系统疾病护理,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等内容;最后针对医疗护理管理内容也做了相关介绍。本书的作者,从事护理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希望本书能为护理医务工作者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和基层医生学习之用。《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内容试读第一章护理管理第一节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法规的不断健全,人们的健康、法制、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护理纠纷也逐渐增多,护理实践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以后,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科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与护理安全文化相关的几个概念“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总结事故发生原因时明确提出的,I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安全文化是为了人们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以及医院内所有员工对待医疗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价值取向。护理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安全文化是护理管理中引人的新概念,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ORN)把护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具有风险知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把差错作为组织改进的机遇,建立差错报告系统及有效的改进机制,即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缺失护理安全文化,大部分患者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护理安全文化包含8个观点3种意识。8个观点为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超前、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质量、安全也是生产力、风险最小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3种意识为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被认为是护理安全文化的精髓。Mutard认为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识别、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和保证,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和完善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护理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制度不健全或不详尽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详尽,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往往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及护理纠纷的发生。·1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2.人力资源不足充足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超负荷的工作常使护理人员无法适应多角色的转变,极易出现角色冲突。3.护理人员能力与岗位不匹配护理过失的发生与护士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护士队伍日趋年轻化,工作中缺乏经验,专科知识不扎实,急救操作不熟练,病情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不及时,这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隐患。4.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保养或维修不及时,抢救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极易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5.沟通渠道不通畅医务人员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安全工作的重要前提,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如病情变化时未及时通知医生、医嘱开立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医生临时口头医嘱过后漏补、病情记录内容出现差异等,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三、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内涵人类自从有了“护理”这一活动,护理安全就一直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始终,总结后形成了许多安全防范的方法和措施,逐渐构建了护理安全文化,丰富了现代护理内容。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从现代护理现状看,单单关注护士的护理措施与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关注患者心目中的安全问题(医疗安全、人身安全、生活安全等等)。1.改变护理安全的观念根据安全促进理论,建立新的安全护理的理念,包括:差错将发生在任何系统和部门,没有人能幸免,通过努力,寻找、发现系统和部门中的薄弱点;在纠正错误之前,首先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纠错不是纠正直接的问题而是纠正整个系统,不把一个问题简单地判断为“人的因素”;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出错;对差错者提供帮助。2.以护理质量文化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护理质量文化的内容分为护理质量文化内层(精神层)、中层(制度层)、外层(物质层)3层,共同构成了护理质量文化的完整体系。内层主要体现在质量价值观、质量意识与理念、质量道德观方面;中层包含质量方针、目标、管理体系、质量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外层包括护士的质量行为、质量宣传教育、开展质量月活动、院容院貌等。3个层次相互作用,其中内层(精神层)是关键的部分,是护理人员质量价值观和道德观、质量管理理念及质量意识与精神的结合。只有建立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对中层进行完善,使其适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人”的管理理念,且成为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外层(物质层)才会呈现长久、真实的卓越。3.建立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构建安全文化体系首先要统一思想,建立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护理部利用安全培训班、晨会、安全活动日等深人病房,参加医护人员的安全交流活动,让全体护理人员懂得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它在效率与效益之上,为了安全,必要的牺牲和投入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安全无小事,护理无小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既神圣又脆弱的生命。共同的安全价值观便于指令性任务的执行,高度的统一行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根本,倡导安全自律遵守。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患者安危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让每位护理人员都明白,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掉以轻心势必危机四伏,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树立安全的心理素质、安全的价值观。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人人达到“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人的管理重点关键在于管好人、教化人、激励人、塑造人,是所有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管理重点在规范化阶段护士、实习护生、新人院或转科患者、危重患者及疑难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化阶段护士、实习护生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加之工作环境的刺激性,工作目标的挑战性,学习与工作中的“精神压力”“紧迫感”、考试、评比、检查、竞赛、护理质量控制等,心理应激耐受力差,难以适应工作环境,正确指导她们把这些看作是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学习工作的手段,是人正常功·2第一章护理管理能活动的必要条件,把工作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待,就能逐渐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新入院或转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或病情发生变化等,易产生焦虑或猜疑而导致心理应对不良,危重患者及疑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反复,不易察觉,甚至出现突然死亡等严重问题,一旦碰到患者病情变化,规范化阶段护士及实习护生心理准备不足,就会显得惊慌,易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易引起护理纠纷。护士长要经常提醒她们,利用晨会、床头交接班、科务会上反复讲,天天看,怎么做,如何应对,使她们心理逐渐承受,并以以往血的教训警示教人。4.建立系统的护理差错分析方法对护理差错事件进行登记和分析。原因分析包括组织和管理因素、团队因素、工作任务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患者因素等方面。组织和管理因素包括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团队因素指交流与合作、沟通等;环境因素包括设备、布局设置等;个人因素包括知识、经验、责任心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情感状态、理解能力、配合程度等。通过对护理差错事件的原因和性质的系统分析,找出造成护理差错的量化数据,为护理管理者找出关键环节提供理论依据。5.实施人性化的处理程序,建立畅通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护理工作的复杂、多样、重复等特点使护理人员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这就需要从已发生的事件及错误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好预防差错发生的策略。同时实施“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改变传统的惩罚性措施,把错误作为一个改进系统、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机会,转变过去那种对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个人予以经济处罚、通报批评、延迟晋升等做法,护理差错不纳人当事人及部门领导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过去强调个人行为错误转变为重视对系统内部的分析,这并不是否认问责制,而是因为这样会阻止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正确的报告,难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科室做好自查工作,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出现护理差错时要及时上报,科室或护理部要在例会上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目的是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护理部定期组织质控小组对上报的差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给全院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分享经验的平台,有效的差错报告体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安全,也为护理管理提供了一个可持续进行的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6.建立标准化护理工作流程管理者在制定护理工作流程时,必须有一个指导思想,即简化程序,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流程简单,既减少差错,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修订护理工作流程时,必须从系统、防御的角度去制定。7.护理管理者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与参与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管理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经常对系统进行重新评估和设计,同时要参与护理安全文化的教育工作,做好护理安全的检查工作。8.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与合作者及患者的沟通护理工作连续性强,环环相扣,护理人员之间的监督、协助、互补能有效发现、堵截安全漏洞;同时和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尤其是医护双方加强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共同做好安全问题的防范,加强医院内各科室的协作与交流,有效防止差错的发生;提倡医护药检一体化,医护人员间的默契配合和高度信任,临床药师的及时指导,电脑医嘱的PASS系统等多方位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也更促进了护理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9.患者安全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安全的参与更直接有效地满足患者对安全的需求。有文献报道某医院每月进行床边护理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其中包含了征求患者对治疗、检查、用药、护理措施等心存疑问的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参与患者的安全,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明确告知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在沟通中达成安全共识,使患者放心,家属满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改变护理安全的观念、促进质量文化的建设、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护理风险应急和管理预案、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开展患者安全满意度调查等,旨在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但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护理安全问题,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展护理安全文化。(张然)·3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第二节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职责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前馈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制订落实整改措施。二、目标(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的建设。(3)及时发现及纠正护理安全隐患。(4)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三、护理安全小组架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护理安全小组→科护理安全小组(3~4名)→病区护理安全员(至少1名)。四、护理安全小组主要职能(1)制订临床护理安全考核标准。(2)制订质控计划及考核内容。(3)督促指导所在科室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4)及时发现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5)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6)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7)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五、工作程序(1)凡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由科护士长及病区护士长逐层宣传及落实,护理安全小组协助做好落实工作及落实情况的反馈。(2)凡需要责任追究的事项(护理质量及服务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病区、科护士长、护理部及相关安全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及整改意见,再由护理部病房管理组及护理部主任讨论决定。(3)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职能开展工作,针对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实际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病区-科-护理部逐级提出和汇总讨论,最后交由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和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六、工作要求(1)安全小组成员随时发现及收集有关护理安全制度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2)安全小组成员每月按《护理安全隐患检查标准》对所管辖病区进行检查,以发现病区安全隐患,并与相关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追踪落实。(3)每半年逐级组织安全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安全工作研讨并提出护理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4.第一章护理管理(4)每月对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并提出整改意见。(王懿宁)第三节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手段和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也不例外。首先,要重视质量教育,使全体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管理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培训,二是质量管理的普及宣传和思想教育。通过教育要达到以下目的:①克服对质量管理认识的片面性,进一步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②使每个护理人员掌握有关的质量标准、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工具,如会看图表等;③使全体人员弄清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步骤。除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外,还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即将质量管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明白自己在质量管理中所负的责任、权力、具体任务和工作关系,在其位,任其责,形成质量管理的体系,并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二、质量管理的工作循环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以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循环管理的。它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故又称戴明循环。(一)PDCA循环的步骤PDCA循环包括质量保证系统活动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其主要内容是:1.计划阶段(la)计划阶段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措施和管理项目等计划活动,在这阶段主要是明确计划的目的性、必要性。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①调查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②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查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计划和措施,包括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负责部门、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内容。2.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管理循环的第五个步骤。它是按照拟定的质量目标、计划、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即脚踏实地按计划规定的内容去执行的过程。3.检查阶段(check)第三阶段即检查阶段,是管理循环的第六个步骤。它是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对比,检查拟定计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在检查阶段,应对每一项阶段性实施结果进行全面检查、衡量和考查所取得的效果,注意发现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并分析原因,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4.处理阶段(actio)处理阶段包括第七、第八两个步骤。第七步为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以便巩固和坚持,将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和整理,记录在案,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第八步是将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转人下一循环中去解决。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原有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不断产生而又不断解决,如此循环不止,这就是管理不断前进的过程。(二)PDCA循环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护理部就是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房、门诊、急诊室、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5·临床医疗护理与管理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每转一周都有新的内容与目标,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阶梯式上升,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犯错误。(三)护理质量的循环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既是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系统,又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在护理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循环管理,也是医院管理大循环中的一个小循环。所以,护理质量循环管理应结合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使之能够纳入医院同步惯性运行的循环管理体系中。我国大多数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实施计划管理,即各层次管理部门有年计划、季计划、月安排、周重点,并对是否按计划达标有相应的检查制度及制约措施。各护理单元及部门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护理各层管理人员按计划有目的地检查达标程度,所获结果经反馈后及时修订偏差,使护理活动按要求正向运转。具体实行时可分为几个阶段:①预查:以科室为单位按计划、按质量标准和项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为总查房做好准备;②总查房: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对各科进行检查,现场评价,下达指令;③自查:总查房后,科室根据上级指令、目标与计划和上月质量管理情况逐项分析检查,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制订下月的对策、计划、措施;④科室质量计划的实施:科室质量计划落实到组或个人,进行PDCA循环管理。这种动态的、循环的管理办法,就是全面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对护理质量的保证起了重要作用。(梁丽)第四节【医院分级管理与护理标准类别一、医院分级管理与医院评审的概念(一)医院分级管理医院分级管理是根据医院的不同功能、不同任务、不同规模和不同的技术水平、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及科学管理水平等,将医院分为不同级别和等次,对不同级别和等次的医院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二)医院评审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院外评审。经过评审的医院,达标者由审批机关发给合格证书,作为其执业的重要依据;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医院令其限期改正并改期重新评审;对连续三年不申请评审或不符合评审标准的医院,一律列为“等外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根据情况予以整顿乃至停业。二、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的作用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的作用有:(1)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2)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制度具有宏观控制和行业管理的功能。(3)促进医院基础质量的提高。(4)争取改革的宽松环境,为逐步整顿医疗收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5)有利于医院总体水平的提高。(6)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和支持医疗事业,体现了大卫生观点。(7)有利于三级医疗网的巩固和发展。6···试读结束···...

    2022-10-28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电话号码

  • 《医疗纠纷处置概论》解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纠纷处置概论》【作者】解放主编【丛书名】卫生法学系列丛书【页数】182【出版社】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178-1830-4【价格】32.00【分类】医疗事故-民事纠纷-处理-中国【参考文献】解放主编.医疗纠纷处置概论.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纠纷处置概论》内容提要:本书从医疗纠纷概述、医疗纠纷处置的历史回顾、医疗纠纷处置主体、医疗纠纷处置客体、医疗行为中的权利、医疗行为中的遗物、医疗纠纷的责任、医疗纠纷的和解等方面着眼,全面探讨了医疗纠纷的法律关系、医疗纠纷处置的类型、程序及法律应用,准确定位了医疗纠纷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设专章详尽论述了处置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医疗责任鉴定的有关问题。《医疗纠纷处置概论》内容试读绪论绪论在卫生法学中,人们从法律视角研究医患关系,着重研究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医患法律关系的构成、医患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及医疗法律责任。而其他学科,像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它们研究的侧重点和卫生法学不同。具体医患关系的概念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仅指医师和患者之间因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这里的患者指因疾病而接受医师诊疗的自然人。患者因疾病接受医师提供的医疗服务,即形成医患法律关系。而广义的医患关系所涉及的医方和患方的边界要宽得多。医方不仅指医师,还包括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这些人员所在的医疗机构或医疗单位。而患方不仅指患者,还包括患者的家属、监护人以及与患者在医患关系中存在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或法人。因此,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方为主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基于医师为患者提供的诊疗服务而形成的法律关系。而广义的医患关系须以狭义的医患关系为基础,但法律所规范的医患关系通常指广义的医患关系。因为患者是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医疗机构建立法律关系,医疗纠纷也多是发生在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因此本书研究的医患关系主要指广义的医患关系。由此我们定义: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等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毋庸讳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日益增多,“重大医疗事故”“医闹”“伤医”现象也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如何预防、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党和国家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改善医患关系、处置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如卫生部、公安部于2001年8月联合下发了通告(卫通〔2001)12号),2012年4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2010年1月司法部、卫生部、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2007年6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2015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开征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1医疗纠纷处置概论的意见,2016年3月国家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5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也将“医闹”列为刑事犯罪:在地方层面,2014年,江西省首次出台并施行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置法规一《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开了我国医疗纠纷地方立法的先河,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据了解,该条例实施以来,江西全省再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医疗纠纷案件,2014年1一10月,发生医疗纠纷2683起,同比下降31.2%;发生扰乱医疗秩序的“医闹”事件252起,同比下降78.8%;各级医调组织共调解医疗纠纷1407起,调解成功率达91.6%。全国各地也在积极加强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大力推进人民调解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2014年人民调解组织就成功解决了6.6万起医疗纠纷,当年虽然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量比上年增加了3亿多人次,但医疗纠纷数量却下降了18%。因此,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医疗纠纷处置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吸收融入新的有效的内容、经验、方法,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新型医患关系及平安医院建设提供全面充实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第一节医疗纠纷处置概述一、医疗纠纷处置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产生,是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有法律性和社会性。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医患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为医方和患方。而医疗行业是国家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行业,行业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也有明确规定。医方,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二)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三)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医疗机构符合法人条件,它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法人。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包2绪论括:(1)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2)妇幼保健院:(3)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4)疗养院:(5)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6)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7)村卫生室(所):(8)急救中心、急救站:(9)临床检验中心;(10)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11)护理院、护理站:(12)其他诊疗机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患方,主要指患者或者其亲属、监护人等,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在一般法律意义上,医患双方处于平等主体地位。一方面,从医疗行为上看,人们一般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医方与患方关系中交织在一起的三个支点:医生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权威和患者对其的依赖性。医疗知识的高度专业性,使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知识水平高度不平衡,进而形成患者在生病时很难充分维护自己各方面利益的现实。同时,医疗对象的多样性特点使得医疗服务很难绝对地标准化,这种以个体特性为依托的治疗行为实际上造成了患方对医疗行为的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从权利维护的角度可见,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及2002年2月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一些患者维权意识过强,而部分医务人员维权意识淡漠,这也成了医疗纠纷的主要诱因。当然医生作为承担救死扶伤的主体,是具体执行国家医疗政策的社会特殊责任者,其职业道德素质对患者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加入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等因素,而不是简单地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交换原则二、医疗纠纷处置的客体医疗纠纷这一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医疗行为,它是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的诊断与治疗行为。此类行为是按现行法律规定,依患者病情作出的诊疗行为,应当符合医学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和医学常规。任何不符合以上规范或不符合病情的行为,以及不被患者及其家属理解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疗纠纷处置的客体一医疗行为,就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根源,只有正确理解医疗行为,才能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本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三、医疗纠纷处置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3医疗纠纷处置概论民事义务。”①医疗纠纷法律关系中,其处置内容就是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从医方来讲,具体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两个组成部分。医疗机构的权利主要有:独立运营的权利,对疾病的紧急救治、诊断、康复、保健、预防等医疗权,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特殊情况下准行政权等(如在“非典”时期,医疗机构就拥有留置患者、强制治疗与检查患者的权利)。医务人员的权利主要有:医疗诊治权、医疗设备使用权、科学研究权、继续教育权、人身安全权、获得经济待遇权、强制执行权等。医疗机构的义务主要有:社会义务、内部管理义务、尽力诊疗义务、制作保存病历义务、紧急救护义务、转诊义务等。医务人员的义务主要有: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的义务、如实记载和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如实告知和说明的义务、抢救及转诊的义务、保护患者隐私等义务。从患方来讲,患者的权利主要有: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医疗自主权、隐私受保护权、请求赔偿权、医疗监督权等。患者的义务主要有:配合医方诊疗的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医务人员及其劳动的义务,给付医疗费用的义务,接受强制性治疗的义务,防止疾病扩散等义务。四、医疗纠纷处置的途径我国于2002年2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三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协商和解、卫生行政机关调解、医疗诉讼。随后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人民调解法》,又把人民调解、仲裁增加为医疗纠纷解决的方式。这些纠纷解决模式均是立法所确定和认可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纠纷的解决还会有更多途径,但总体来说可分为诉讼和非诉讼解决方式两类。诉讼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后手段,它具有程序规范、理论丰富和效力性高等特点,但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争论也最多。具体而言,法院诉讼解决方式的优点在于:程序完全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较为严格规范;有关医疗纠纷诉讼的各种理论研究丰富,学术界的探讨和司法实践又在不断丰富医疗纠纷的诉讼解决方式:诉讼判决或调解结果被法律赋予了确定力和执行力,在一方拒绝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此效力最高、权威性最强,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大和案情复杂的案件,选择诉讼无疑是平息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力方式。非诉讼方式是使用诉讼外的方式来解决纠纷,重在当事人双方谈判或由第三方站在中立的立场调解双方当事人的纠纷。非诉讼方式突出当事人的自主权利,双方可以就纠纷的解决方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或者邀请第三方(非法院)参①魏振瀛:《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4绪论与,针对纠纷的产生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公正地做出裁决,双方当事人都无条件执行的一种方式。由于非诉讼方式奉行当事人主义,因此非诉讼方式是重要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也是遏止医患关系继续恶化的有效方式,而且更加适合在私法领域(主要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统计,全国医疗机构接待患者数量为73亿人次,发生医疗纠纷7万起左右。尽管7万起医疗纠纷在就诊数量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每一起都会令眼下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改善医患关系,处理好医疗纠纷成为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自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要模式的第三方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3年共调解医疗纠纷6.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88%,有力地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完善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设。医疗责任保险是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与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有效结合,可以防范、化解医患矛盾,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利用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能够引导医疗机构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中国保监会高度重视医疗责任保险,同国家卫计委、司法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交流各地医疗责任保险的试点经验,提出到2015年底,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参保率应当达到100%,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应当达到90%以上的要求。同时积极去各试点调研,并主动协调国家卫计委,推动将医责险纳入“平安医院”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目前,全国除个别地区外都开展了符合当地特点的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3年,我国医疗责任险保费收入15.7亿元,累计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风险保障242亿元,已赔付9.65亿元,有力支持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尤其是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保险强国。回顾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不管是独立的第三方调解,还是市场化的保险制度,都对缓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患者的青睐和欢迎。6医疗纠纷处置概论第二节医疗纠纷处置的原则和目的一、医疗纠纷处置的原则(一)自愿原则医疗纠纷处置方式有诉讼和非诉讼两类处理方式,可以根据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由医疗纠纷的参与主体自主地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当然,任何一种纠纷处理方式都有利有弊,在实际中只能由参与主体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处置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合法权益。(二)合法原则任何一种医疗纠纷处置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要遵守,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去执行,才能达到医疗纠纷处置效果的最大化。因此,选择任何一种处置方式都要依法进行。(三)关联性原则医疗纠纷处置方式的运用要遵循关联性原则。医疗纠纷只能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纠纷,对于非医疗行为引起的纠纷及不属于医疗纠纷范围内的纠纷,应由参与主体选择其他法定途径处理。(四)一次性补偿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不论采取何种处置方式,处置结果都坚持一次性补偿原则。在执行完补偿协议后,医患双方因医疗问题引起的所有争议即告终结,任何一方不能再对此纠纷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主张权利。二、医疗纠纷处置的目的(一)合理合法解决纠纷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或终结后,因发生非医疗必要的或非疾病自然转归的不良后果,由此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就不良后果发生的原因、性质、因果关系等方面以及医疗服务合同订立、履行、终结等方面的权利义务产生分歧和争议而引发的纠纷。一般需要通过双方自行和解或第三方调解来解决纠纷,协商或调解不成功的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引下,医疗纠纷的解决必将纳入法治程序,医患双方应当根据纠纷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宜的合6···试读结束···...

    2022-10-28

  • 《养老护理 医疗照护》周芬华,潘卫群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养老护理医疗照护》【作者】周芬华,潘卫群主编【丛书名】职业资格高级培训教程【页数】17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478-4106-8【分类】老年人-护理学-职业培训-教材【参考文献】周芬华,潘卫群主编.养老护理医疗照护.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集医疗与照护于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教材,是上海健康医学院2017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校分校内涵发展专项经费资助成果。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养老护理概论、老年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常用技能及康复与急救技术基础。通过学习使读者能够了解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及规范、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护理内容及要求;初步了解养老护理基础知识;老年人初级医疗照护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老年人初级医疗照护的技术操作;掌握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每个章节均安排了相关课后练习内容。《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内容试读养老护理(医疗照护)第篇概论学习目标gt具有“老年人为本”的护理职业观,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对待老年人。了解国外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与国内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的区别。gt熟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化、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的概念。掌握老年人的概念、年龄标准;养老护理服务内容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引导案例李家夫妇是上海某区居民。夫妇俩同龄,为78岁,平素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其3个儿女均有工作,成家有后。儿女们不与父母同住,但离父母家很近。李家夫妇日常家务如买菜、做饭等都自己做。每日生活作息如外出散步、与朋友交谈、看电视等安排有序。儿女们坚持每周双休日轮流看望父母,陪父母聊天、做家务。李家夫妇的隔壁邻居张阿婆是一位孤老,86岁。张阿婆的独子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望老母亲。张阿婆有糖尿病史,平时用药物控制以保持血糖稳定。每日有社区志愿者上门为其洗衣、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等。问题与思考:李家夫妇和张阿婆的老年生活分别属于哪种养老方式?并说出依据。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化即衰老是所有生物种类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生、老、病、死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的客观规律。老化进展最快的时期是老年期,可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前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化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与年龄相符的老化征象。后者是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受外界如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异常老化。按国家年龄划分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使用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大于65岁为老年人在发展中国家大于60岁为老年人。■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一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与总人口数的增长密切相关。WHO宣布1987年7月11日为第50亿人口日”老年人口每年以2%的速度猛增。200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29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0%预计2050年可达19.64亿,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二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1950~1975年老年人口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约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60%。预计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中约有82%的老年人即16.1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地区3.6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达地区。三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在世界各主要地区中欧洲一直是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四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世纪末则达到60~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全球70多个老龄化国家中,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最长达到81岁男性77岁女性84岁)高出全球平均值15养老护理(医疗照护)岁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67岁女性71岁。五是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一般而言男性老年人死亡率高于女性。如美国女性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6.9岁,日本5.9岁法国8.4岁中国3.4岁。六是高龄老年人快速增长:全球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达4.79%预计到21世纪40~50年代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会更快。■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祖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第四次人口大普查的5.57%上升到6.96%。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据我国民政部2016年7月12日印发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将以3.2%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4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至2025年将达到24%,意味着世界上每4~5个老年人中即有1个中国老年人。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快。据统计许多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5%上升到7%一般需要经历50~80年我国仅用了18年。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人口资料统计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法国经历了127年,瑞典85年美国72年英国47年,日本24年我国预计是25年左右。三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差异大。鉴于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快于和高于西北地区。四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显突出。五是老龄人口明显呈现高龄化趋势。人口学认定低龄老人口为60~69岁中龄老年人口为70~79岁高龄老年人口为80岁及以上。我国老龄老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2000年已增长到11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780万。六是女性老年人比例高。七是文化程度低。八是老年人婚姻状况稳定,丧偶率高。九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三、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均呈高速发展趋势。早在1979年上海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近30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处于全国的顶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呈现高位快速发展态势二是高龄化程度突出,且有较快的上升趋势三是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四是中心城区老龄化水平高于非中心城区;五是呈现出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比上年增加了25.81万人增长5.6%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6个百分点。呈现以下4个特点:①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201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483.60万比上年增长5.6%。近3年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分别为5.6%、5%、5.3%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②高龄老年人口增速持续放缓。2017年上海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第一章社会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80.5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92万人增长1.2个百分点沾老年人口的比重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占总人口比重与2016年接近持平。此外,上海市16个区80岁及以上人口占上海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较2016年相比首次全部下降。这显示了上海市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要低于老年人口的增速。③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再创新高。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负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2017年达到了58.8%,比2016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从总抚养系数来看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7.1%即每1.29个15~59岁劳动力要负担1个60岁及以上或0~14岁人口。④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继续攀升。2017年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其中男性80.98岁,女性85.85岁。上海老龄化、高龄化严重尽管政府部门主导的老年护理服务对缓解快速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供需矛盾仍然较大。特别是老年人口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等特点据调查平均每人有8年时间是带病期。根据2003年上海市一项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上海市老年人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为2.51%部分不能自理率为4.22%。根据这一比例按照已经预测的老年人口数量再分别预测出需要照顾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205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比2000年将增加1.35倍,而同期基本生活自理有困难的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将增加2.25倍。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对专业护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花费减轻社会负担从而缓解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第二节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发展■一、国外实践经验各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的原则:一是注重政府推动提供立法保障和财政支持二是筹资多元化强调社会和个人责任三是服务体系多元化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四是强调护理需求评估注重护理分类、分级制度;五是居家照护为主机构护理为辅,注重预防护理六是建立实物给付与现金相结合的给付政策。国外老年护理实践基础模式见表1-1-1。表1-1-1国外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见模式保障模式独立保障模式(双支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彻底分开建立独立的护理保险基金柱模式)医疗子系统保障模护理保险隶属于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框架但护理支出与医疗支出式依附模式)分开在医保基金下设立护理资金账户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医疗保障模式(单一护理服务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待遇覆盖项目在医保基金的支机制模式)付项目设立长期护理项目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费用由医保支付筹资模式社会保险模式筹资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险费护理保障模式筹资来源于税收,个人无需另行缴费商业保险模式参保人自愿参保缴纳保险费保险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养老护理(医疗照护)(续表)】保障对象普惠制模式即长期护理保险适用于全体国民。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通常采用这种模式如英国目标人群模式即长期护理保险仅适用于护理需求较高或难以支付护理费用的人群通常是低收入人群或一定年龄以上的人群如日本长期介护的参保对象为40岁及以上的国民护理跟从医疗模式医疗保障对象即为护理保障对象如德国■二、国内情况近年来国内关于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主要集中在理论学术研究阶段总体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表1-1-2。表1-1-2我国老年护理保障实践的常用模式市场化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地区差异较大建立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条件不足。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开展老年护理保险将对各级政府财政增加较重负担。因此在我国开展老年护理保险最好采取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走市场化的道路分步走模式第一步采取商业护理保险模式第二步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基本老年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相结合模式第三步实行政府强制的全民老年护理保险模式多层次模式即建立集体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社区互助等形式于一体的多层次护理保障机制第一层为经济比较发达、居民相对富裕的地区推行法定老年人护理保险第二层为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的地区可以同时采取法定老年护理保险与商业老年护理保险相匹配的双轨制第三层为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地区如农村地区采取公共财政负担的方式开展社会医疗互助等多种辅助形式■三、上海医疗保险办公室关于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总体构想与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国情、体现上海特色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和趋势按照政府主导、居家为主、机构为辅”模式发挥政府导向作用鼓励社会参与整合各方资源重视家庭责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和完善适应上海市实际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2.基本原则①持政府主导、有效整合各方资源②持制度一体化,促进待遇均等化③持依托社区、家庭为主机构为辅④坚持合理定位,促进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有效衔接⑤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二)预期目标1.远期目标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上海实际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2013年以后):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老年护理保障筹资体系: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社会化···试读结束···...

    2022-10-28

  • 《2019中国人本发展报告 医疗民生》李宝元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9中国人本发展报告医疗民生》【作者】李宝元著【丛书名】京师人本报告【页数】241【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ISBN号】7-5136-5870-6【价格】CNY9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研究报告-中国-2019【参考文献】李宝元著.2019中国人本发展报告医疗民生.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图书目录:《2019中国人本发展报告医疗民生》内容提要:本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资助项目,自2018年初立项,经过研究团队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协力合作,终于得以圆满完成。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紧紧抓住“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基础、核心关键问题和主要突出矛盾,通过对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健康状态的典型访谈调查研究以及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给出了我们关于当下中国医疗民生状况总体局势的九大基本判断,并立足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对“医改四十年”历史轨迹及脉络做了概要而清晰的梳理,并展望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前景及战略落地实施举措,相信这些成果会为有关决策层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参考。《2019中国人本发展报告医疗民生》内容试读上篇医疗民生现状调查01时代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02医疗民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03医疗民生入户调查典型个案描述01时代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在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聚焦调查研究医疗民生状况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从最高抽象层面的生死观、安乐死自上而下到最现实具体层面的城乡居民医疗民生生态状况,基于入户典型调查,与线上问卷调查点面数据相互参照,条分缕析,对当下中国医疗民生状况及问题给出解读。01时代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说一千道一万,一言以蔽之,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让民众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尤其是与医疗卫生紧密相关的“健康”,不仅要“身体健康”,而且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乃民生最核心、最重要的宗旨。所谓“健康”(Health),实际上也是一个历史的、与时俱进动态演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环境下,其具体含义是有差别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所理解的“健康”的主要含义可能就是仅指“没有疾病或伤残”。目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0)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伤残”,而是更广泛地指人所拥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一种完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由、幸福等也将成为“健康”的题中之义,甚或是最核心、最具实质性的含义。一般说来,健康既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和基本目标,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基础、基本途径和必要手段。从个人角度来看,健康意味着能够自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和自主平等地参与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在内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生命周期的推进,衰老(Agig)是不可避免的,其健康存量随着这个自然过程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从社会层面来看,健康意味着社群和谐、社区卫生,意味着国民身体素质水平高、国民文化精神状态好,也意味着社会秩序井然、社会风气积极向上;不同的发展阶段、民族国家、人种特征、宗教文化类型和政府治理结构,其健康标准和状态也大相径庭。在统计度量上,一般最能标度个人或社会健康状态的指标是寿命或死亡概率,通常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或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下降等,来反映健康改善状况。在人口统计上,就个人而言,其寿命就是死亡时的确切年龄;对于同年出生的一批人来说,其平均寿命是根据每个人寿命计算的平均数;从一个人口群体来看,其平均寿命则是相当于现有分年龄死亡水平的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根据生命表中不同年龄组给定死亡概率预期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每人一共可以活到多少岁,因此又叫“平均预期寿命”①。此外,在有些研究项目中,也可以通过个人自评健康状况,或由医护人员根据医疗记录(如发病率、患病天数等)所做的健康状况评价,来度量研究对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态。应该清楚的是,健康状态度量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不存在唯一精确、绝对科学的计量方法,只要相对研究项目情景足够说明问题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即可。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健康既是人们增进效用、获得幸福的“耐用品”(Durale①用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或死亡率的降低来反映健康状态,其优点是简单明了,因为寿命或死亡确实是健康与否的一个绝对清楚的标志;但其局限性也恰在于此,因为大量的疾病或不健康情况并不致命,如小儿麻痹、类风湿等慢性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和人力资本技能造成很大危害,这些情况用简单的寿命或死亡率指标往往难以准确反映。为了量化反映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损失,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设计了“由伤残调整的生命年(Diaitity-AdjutedLifeYear,DALY)指标,用于综合测算因疾病早亡或伤残而减少的健康寿命年数。其具体测量方法介绍见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6-27页。1990年中国及全世界疾病负担情况测算结果见其中的附录B,表B.4.5。6上篇医疗民生现状调查Good),也是人们未来工作、学习和取得收益的一种典型“资本品”(CaitalGo0d)。人们通过健康“投资”(投入健康资本品)和“生产”(产出健康耐用品】以获得健康幸福的生活(健康品所带来的效用)。换句话说,健康生产是由健康投入品(食品、药物等)经过健康生产人员(医生、护士等医疗服务及管理人员)的劳动,将特定的健康生产方式(通常所说的“生活方式”)组合起来,最后获得健康产出成果;而且,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如同物质资产存在折旧问题一样,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社会经济环境下,个人或社会的健康资产折旧程度是不同的,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总的来看健康折旧率是不断降低的。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来看,如同由教育培训形成的知识技能一样,健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存量,或者说是人力资本存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两种基本投资途径或生产形式获得并动态形成的。一方面,健康具有显著的私人性,各种临床医疗服务可以给服务对象个人带来可见的效用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健康又具有显著的公共性,通过公共卫生维护,疾病减少、卫生环境改善,可以使整个社会健康水平提高、国民收人增加。临床医疗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经出现的各种人体病变进行治疗,使人体恢复健康状态,包括对各种生育性疾病(如妇科及围产期疾病)的临床治疗服务,对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性病、腹泻、肝炎、脑炎、疟疾、麻风病、肠道蠕虫、呼吸道感染及儿童麻疹等)的诊治,对恶性赘生物、糖尿病、营养及内分泌性疾病神经性精神病、感觉器官病变及心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等病变的临床治疗,以及对因各种意外事故、自伤、暴力和战争等所造成的创伤进行手术急诊治疗等。保证每个人在必要时都有机会、有能力得到基本临床服务,是保护和维持一国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健康资本水平的基本要求。公共卫生维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基于整个人群健康状况的卫生防疫服务和管理工作,以保证群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和公共卫生环境不断改善。其主要内容包括:防疫,对肠道寄生虫等传染性疾病进行群众性普查和大规模诊治,有组织地改善妇女、儿童营养状况,计划生育服务,加强烟草、酒类和毒品的监管工作,清除环境污染,加强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等。公共卫生维护具有显著的社会外溢效应,一般需政府出面投资和组织。无论是临床医疗服务,还是公共卫生维护,其基本功能都是防治各类人体病变、维持人类身心健康,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资本存量增加),进而提高一国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健康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一定时期用于预防和治疗人体病变、维护和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所花费的所有支出。从内容来看,健康投资既包括在医药,医疗机械、设备及设施,医务人员服务报酬支付,医疗科学技术研究和情报调查等方面的直接费用;也包括用于公共卫生(环境、食品、劳动等卫生工作),地方病、寄生虫病、急慢性传染病的大规模防治,以及卫生检疫和卫生宣传方面的间接费用:更广泛地,还包括人们在休闲、娱乐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支出,而且这些投资都···试读结束···...

    2022-10-28 发展报告学期评语 发展报告是学生档案吗

  • 《优秀医疗建筑》江立敏|(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优秀医疗建筑》【作者】江立敏【页数】305【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598-2161-4【分类】医院-建筑设计-作品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江立敏.优秀医疗建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优秀医疗建筑》内容提要:《优秀医疗建筑作品集》收录了七大高校设计院近年来的优秀医疗建筑成果,包含了对当前医疗设计领域的新规划、新理念、新技术的理解,展示了高校设计院的创作思路与手法,体现他们解决复杂医疗设计及工艺问题的技术和能力。本书设计描述详细,技术图纸丰富,给医学建筑设计行业设计师及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优秀医疗建筑》内容试读本书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可负责版式确定征稿统筹,联系出版等事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地编辑出版要感谢中国助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分会的指导,尤其要感谢孙光初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提议和全程指导。感递各兄弟高校设计院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周亮。王意。杨一秀的全程策划和不辞辛劳的碳踪落实,感碳同济设计集团王健总裁的悉心指导,可济大学见的设计时明院集面有限公可完委的书记,制总建筑师中国粉擦设计访金流语院长物察设计分金怎院与养老建明学术以圆生街江立数丹东市第一医院(一期工程)DANDONGFIRSTHOSPITAL(PHASE1)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丹东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成为该市一所技术力量雄厚,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但是医院门诊和住院部长期分离,给医院运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原有的医院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医疗环境急需改善。■总平面图02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丹东市/项目地点佐藤综合计画(日本)/合作单位2005年/设计时间2008年/建成时间65300平方米/用地面积29941平方米/建筑面积333床(一期)/床位数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形式地上8层/层数庄惟敏、方云飞/总负责方云飞、胡珀、成旭东/建筑专业任晓勇/结构专业徐青、王磊、崔晓刚、贾昭凯/设备专业第一医院程忘应焦后层屋而而时01/主入口实景0302/住院部入口立面先进的双轴发展模式“双轴”的理念是新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思想。设计改变传统医院单轴通道的模式,以两条轴线贯穿医院,作为联系各部门的交通空间。两轴之间设置核心医技单位,服务于医院的一期以及未来的二期。双轴理念给医院建筑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二期的衔接将更加灵活,二期可以根据需要在西轴的不同位置接入,甚至医院远期医疗功能的接入也非常方便,任何医疗功能的接入都不影响整个医疗构架的完整性。分期实施降低了一次性投资的风险,同时给医院的建设留有余地。医院可以根据1特需康复区7二期B段:医技扩展■双轴发展模式2动力中心8二期A段:门诊扩展运营和市场的情况,有机地调整和组织二期的医疗功能单元,3外科楼(保留)9一期C段:病房楼与一期的医疗单元进行整合,使医院发展更具弹性。4放疗中心(保留)10一期B段:医技楼5医技楼(保留)11一期A段:门急诊楼6二期C段:病房扩展双轴的植入大大削弱了二期建设对一期的影响,西轴本身也是一种屏障,将二期的噪声、污染等不利因素加以隔绝,充分保障一期的顺利运转。块搭配强调了经典的节奏和变化,病房楼南立面跳跃的砖带轴线的设计十分自由,宽度可以根据功能和人流加以调整。和白色线条的穿插大大弱化了建筑体量,而病房楼北立面更期东轴由南向北逐渐变窄,局部结合庭院扩大为候诊区等加注重体量感和虚实的搭配,带形长窗和空调挑板成为立面停留空间,二期西轴同样可根据功能将宽度进行收放处理,自然的构成元素。东西双轴将被打造成极富特色的医院空间。大气而丰富的景观设计具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形象综合考虑医院的使用特征,建筑师积极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建筑师着力改变医院惯用的白色或者暖灰色调的形象,以四院落的引入不仅打破了东西轴线的长线条带来的疲劳性,美种色差的红色面砖按一定的比例拼贴为主要的建筑饰面,配化了医院的环境,而且对各个单元的通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玻璃和金属,力求打造一种具有人文气质的医疗建筑。场地的高差变化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便利,建筑入口缤纷的花医院的外立面设计对红砖进行了多样的表达:裙楼的红白体台和喷泉水景形成了大气而丰富的景观层次;建筑东侧平台04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子市而@新建医疗功能区特需康复区一后勤服务区■主要人流■动力中心一医技传■动力中心区内部车流■后勤楼■门诊楼■特需康复区一环线车流■住院楼急诊楼■绿化山体区■城市车流■功能分析05···试读结束···...

    2022-10-2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店

  • 《日本医疗纠纷诉讼案例53讲》日本日经医疗编辑;黄浥昕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医疗纠纷诉讼案例53讲》【作者】日本日经医疗编辑;黄浥昕译【丛书名】外国医事法经典译丛【页数】359【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680-4395-3【分类】医疗纠纷-民事诉讼-案例-日本【参考文献】日本日经医疗编辑;黄浥昕译.日本医疗纠纷诉讼案例53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日本医疗纠纷诉讼案例53讲》内容提要:本书是为了让全体医疗从事者,透过实际的受关注的医疗诉讼判例,来学习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本书所举判例主要取材于以医师为对象的综合性杂志“日经メディカル”(译:日经医疗)中“想了解的医疗诉讼基础”及“从判例中学习医疗纠纷的回避术”的连载内容。从2007年以后的医疗诉讼判决中,精选出53个案例,将案例内容以“治疗与相关处置”“相关诊断”“医院管理、看护管理”“其它”等分类收录。介绍医疗现场的医师及相关医疗人员,应该预先知道的医疗纠纷预防策略及发生时的应对处理策略。本书涵盖了广泛的判例,希望有幸能适用在日常诊疗或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日本医疗纠纷诉讼案例53讲》内容试读第1章从今天开始实践!纠纷的预防、应对处理的心得和方法从今天开始实践!纠纷的预防、应对处理的心得和方法现今社会,医疗纷争屡见不鲜,市面上针对如何预防纷争、提供处理对策的书籍也大量存在,因此,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处理医疗纷争的法官,都应当对此问题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在做病例记录或对患者说明病情或在处理案件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诊疗现场常能遇到如下情况:面对纷争时不知所措,落人“早知如此当初应该要这么做”的陷阱里而后悔不已;相关证据未曾保存,对各单位提出询问要求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不知记录该如何记载等。本书聚焦了以上各种令临床医师困扰的问题,不仅提供裁判先例作为参考,同时以大量实际案例为出发点,整理出一系列“从今天开始实践!纠纷的预防、应对处理的心得和方法”,并提供具体的解说。水泽亚纪子(医师、律师)2及早发现名为“纷争”的幼芽,并及早摘除从今天开始实践纷争的幼芽最好能及早发现、及早摘除。最好是一开始就不要种下纷争的种子。纠纷的预防、如果能做到这样,对医疗人员及患者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应该没有想故意引起纷争的人吧!如果真的能让与医疗相关的纷争消失,就算这样会让从事诉讼或交涉的律师们失业,我们也乐见其成。应对处理的心得和方法一、纷争是因为“对过程的见解不同”而产生的任何纷争都是由此而生的。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最重要的是从正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会引发纷争?请试着回忆自己最近和患者发生纷争的经过(如果没有,可以回忆最近和同事、朋友或家人发生争执的情况),几乎所有和医疗相关的纷争都是因为“医疗人员和患者对过程的见解不同”而引起的。以下述案例为例:一名70岁左右患有糖尿病的女性长期对病情置之不理,后因突然的意识障碍和麻痹送急诊,被诊断为脑出血,虽然没有致命危险,但糖化血红素(HA1c)的数值高于14%,血糖值为400mg/dL,有肾功能恶化、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正当医师还在思考待急性期过后应该慎重地控制糖尿病病情时,患者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并发肺炎死亡。3从医师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毕竟患者已经在家对病情置之不理这么长时间了,如今因糖尿病引发伺机性感染①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死者家属未必是这么想的,“家母虽然说血糖值高了点,但在脑出血之前也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知道是脑出血后真是大吃一惊,但幸好医师说了出血并不严重,不至于危及性命。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因为院内感染让家母连命都没了,这就是常常听说的所谓‘医疗疏失’啊!真是令人懊悔啊!”虽然有关患者诊疗过程的事实只有一个,但因为双方的立场不同,就造成了双方解读事实方式的迥异,这就是所谓“纷争的种子”。麻烦的是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误解,之后无论是医师再度说明,还是已让患者产生不满的该医疗机构方面进行说明,都难以消除患者方的不满,这就是现实。之后患者方可能会开始抱怨:“这个医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好好地说明病情,而且从头到尾都是一副傲慢的态度”“负责护理师的手法很糟,输液都失败了好几次”“护理师竟然没戴口罩就来处理患者了”这颗“纷争的种子”就会不断地因这些小问题而生长。二、活用文书做有效的说明那么,应该如何做才好呢?纷争就是因医师和患者双方的见解完全不同而产生的。通常,由于患者方缺乏医学专门知识,所以在医疗问题上有认知方面的差异,加上医疗方又未能充分且正确地向患者方传达患者的相关信息。要患者或其家属对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学科知识全面①人体内有抵抗病菌能力的免疫系统,能对外来侵袭的病原体产生适时的抵抗力及相对应的免疫力。假如人体器官处于极度易损伤的状态或体内固有的免疫系统缺损时,这些潜伏在健康人身上而能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便会趁机猖獗起来,使得个体遭受感染,此类感染现象便称为伺机性感染。4了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应该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信息,让患者本人及患者最重要的家属对患者的病情、症状及可能的危险性等重要事实有正确的认识。当然,没有必要完全要求主治医师对以上内容做口头说明,从今天开始实践只要对特定的疾患做一本提供基本知识的小册子就可以了。可以请护理师或药剂师等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分担说明的工作(但必须确保说明内容的正确性)。若能就经常处理的疾患或检查预先做出与治疗相关的文书,纠纷的预防、再基于该文书进行说明就会很方便。若能活用说明文书或小册子等书面资料,就会比单纯做口头说明少产生误解,而且这是为了应对处理谋求与患者方(患者本人、家属)拥有共同的信息,所以是方便且正确的选择。更进一步的建议是能将交给患者或家属的说明文书复印后贴心得和方法在病历上或归档至电子病历中。如果有困难,至少在记录中记载交付了哪些说明文书。说明文书也要频繁更新,医院或病房在什么时期使用什么文书也要留下记录,这点非常重要。对患者方提供信息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一)对话时不要使用太多同情、怜悯或过意不去的口吻“对于危险性做正确的说明对患者来说太可怜了,千万不要提到”,“对患者来说是负面的信息,所以轻描淡写就好”,以上这些偏见都是必须注意的。“让患者直接正视现实不是很可怜吗”,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若没有将危险性准确地传达给患者方的话,那就意味着出了事须由医疗方完全背负责任如果有“患者的危险性我们医疗方会全权处理,所以患者不需要担心”这样的觉悟,而且真的做得到的话,或许可以不需要说明,但通常医疗方要完全背负患者的危险性还是很困难的。因为是与患者本人有关的事情,所以还是应该让患者本人5对于基本的包含危险性等的事实有所认知,让患者本人去面对这样的危险性更好。除了说明事实会对患者有害的特殊状况以外,应该注意和患者对话时不要使用太多“同情、怜悯或过意不去”的口吻。(二)留意患者方对医疗用语的含义是否有误解的情形就算已经恳切地叮咛说明了,但患者或家属对沟通中使用的医疗用语有所误解或未能充分理解的情况还是很多。例如对“并发症”“缝合不全”“院内感染”等用语仍存在“是因医院或医生的疏失才会产生的”这样印象的人不在少数(表1-1)。大部分患者或家属在聆听医师说明“这个手术的并发症包括出血、休克术后缝合不全等”问题时,常常是一味地点头。患者方自认对“并发症”“缝合不全”等名词是了解的,所以没有提出疑问,但其实他们理解的与医师方想传达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样认知上的不一致若未及时厘清,当负面事件发生之际,就会造成纷争。解决这样误解的对策是:针对说明文书的内容或平时在进行说明时,能再次向这些非医疗专业人士确认是否能理解,归纳出一般人容易误解的点。找到这些点后于说明文书中再次做补充解释,更好的当然是能再做出关于容易产生误解的用语的其他说明文书或解说文书。(三)确认患者方提出的问题及要求在进行说明之际,请务必向患者方确认是否有问题或要求,然后将该内容记载在病历中(就算患者说“没有问题”也要记下),这点非常重要。因“说明义务”的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纷争不在少数,但所谓的“说明义务”指的不仅是就与该疾患有关的医学知识或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所做的说明,还包括患者方的希望或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 第3版》钱英,曹少平,李天庆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3版》【作者】钱英,曹少平,李天庆主编【页数】106【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92-5757-1【价格】198.00【分类】医疗器械-采购-中国-指南【参考文献】钱英,曹少平,李天庆主编.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3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目录:《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3版》内容提要:《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3版》内容试读第一章医疗设备采购法律法规中同疗设备行业指定用书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三版)第一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器械的分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规则和分类日录,并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情况,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及时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对分类目录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进行调整。制定、调整分类目录,应当充分听取医疗器械第三条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医疗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使用单位、行业组织的意见,并参考国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际医疗器械分类实践。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负责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医疗器械的研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和节约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原则。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行政区域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作用,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监产业的发展。督管理工作。第六条医疗器械产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国家标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有关部准;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行门,贯彻实施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政策业标准。第四条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重有效的医疗器械。复使用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不列入一次性使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用的医疗器械目录。对因设计、生产工艺、消毒灭菌技术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等改进后重复使用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应当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调整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日录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七条医疗器械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考虑医疗器械的预期目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企业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因素。诚实守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第八条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性负责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第十条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由备案人向所在地第九条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和申请,第二类、第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其中,产品检验报告可以是备案人的自检报告:临床评价(一)产品风险分析资料:资料不包括临床试验报告,可以是通过文献、同类产品临(二)产品技术要求: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资料(三)产品检验报告:向我国境内出口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境外生产企业,由其(四)临床评价资料: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我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五)产品说明书及标签样稿:作为代理人,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六)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料和备案人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七)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需的其他资料销售的证明文件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备案资料载明的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备案部门变第一章医疗设备采购法律法规更备案(三)对用于治疗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第十一条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件急需的医疗器械,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注册证人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载明事项的。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第十六条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医疗器械,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申请人可以依照本条例有关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规交注册申请资料定直接申请产品注册,也可以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向我国境内出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境外生产并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类别确认后依照本企业,应当由其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指定我国条例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进行产品备案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直接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国务院食品药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和注册申请人所在国(地区)主管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对准予注册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及时纳入分类目录。申请类别确认的,国务院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检验报告应当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临床内对该医疗器械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告知申请人。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报告,但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七条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不需要进行临的规定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除外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进第十二条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行临床试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注册申请资料转交技术审宋试验:评机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完成技术审评后向食品药品(一)工作机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审评意见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第十三条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当白收到审评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二)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并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对效的: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三)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对进口医疗器械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的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核查的,应效的当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第十四条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其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发生第十八条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实质性变化,有可能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注册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临床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发生非实质试验机构进行,并向临床试验提出者所在地省、自治区、性变化,不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应当将变化情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临床试况向原注册部门备案。验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第十五条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满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注册主管部门。部门提出延续注册的申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医疗器械临床除有本条第三款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试验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及备案管理办法和临床试验质量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管理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第十九条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二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申请延续注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的医疗器械不能达到新要求的: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3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指定用书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三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临床试验,应当对应当通报临床试验提出者以及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拟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机构的设备、专业人员等条件,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该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实施方案,临床受益与主管部门。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准予开展临床试验的,三医疗器械生产第二十条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况进行自查,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件: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一)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第二十五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条件、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不再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二)有对生产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专职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三)有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管理制度: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四)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通用名称(五)产品研制、生产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应当符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命第二十一条从事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由生产企名规则。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第二十七条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案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标签的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第二十二条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一)通用名称、型号、规格: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生产企业的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及联系方式: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以及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三)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号:受理生产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四)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按照国务院(五)产品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六)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要求进行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的内容;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七)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面说明理由(八)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九)产品技术要求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内容。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第二十三条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应当对医疗编号和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设备条件、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安全使控制、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影响医疗器械安全、用的特别说明。有效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第二十八条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由委托方对所委托第二十四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负责。受托方应当是符合本条例规定、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具备相应生产条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委托方应当加强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严格按照经注册或对受托方生产行为的管理,保证其按照法定要求进行生产。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保证出厂的医疗器械符具有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委托生产,具体目合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第一章医疗设备采购法律法规四、医疗器械经营与使用第二十九条从事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当有与经营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其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贮存条件,以及与经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机构或者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经省人员。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大型医用设第三十条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备配置许可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由国务院第三十一条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后执行。申请经营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第三十五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证明资料。械,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消毒和管理受理经营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的规定进行处理。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核查。对符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对使用过的应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对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记录。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第三十二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购进医疗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器械,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和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还应当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建立销售记录制度。第三十七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妥善保存购入第记录事项包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并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一)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使用大型医疗器械以及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的,应(二)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当将医疗器械的名称、关键性技术参数等信息以及与使用(三)生产企业的名称: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必要信息记载到病历等相关记录中。(四)供货者或者购货者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第三十八条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五)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生产企业或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并按照国务院食者其他负责产品质量的机构进行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予以保存。国家鼓励采用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继续使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记录。第三十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第三十三条运输、贮存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医疗器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别对使用环节的医疗器械质量和医械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疗器械使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殊要求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第四十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第三十四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有与在用医疗器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场所和条件。医疗器械使用单的医疗器械。位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按照产品说明书、技第四十一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转让在用医疗器术操作规范等要求使用医疗器械。械,转让方应当确保所转让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不得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国务转让过期、失效、淘汰以及检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指定用书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指南(第三版)第四十二条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是依照本条例第二虚假、夸大、误导性的内容。章的规定已注册或者已备案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广告应当经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进口医疗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说明器械代理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书、标签应当符合本条例规定以及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件。并在说明书中载明医疗器械的原产地以及代理人的名称、广告发布者发布医疗器械广告,应当事先核查广告的批准地址、联系方式。没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或者说明书、文件及其真实性;不得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批准文件的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真实性未经核实或者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医疗器第四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的医疗械广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器械实施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口。部门应当公布并及时更新已经批准的医疗器械广告目录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出入境及批准的广告内容。检验检疫部门通报进口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备案情况。进口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暂停生口岸所在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设区的产、销售、进口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暂停期间不得发布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进口医疗器械的涉及该医疗器械的广告。通关情况。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第四十四条出口医疗器械的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的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医疗器械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要求。第四十五条医疗器械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五、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医疗器械的召回第四十六条国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等控制措施。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控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第四十七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组织对引起突发、群发的严对所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发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可疑不良事件,应当按照国务院并组织对同类医疗器械加强监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第五十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对技术机构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可疑不良开展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予以配合。事件,有权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医疗器械不良事第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已注册的医疗器械组织开展第四十八条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再评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网络建设。(一)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不效有认识上的改变的:良事件信息监测,主动收集不良事件信息:发现不良事件或(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医疗器者接到不良事件报告的,应当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分析,械可能存在缺陷的: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计生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进行再评价的情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应当公布联系方式,再评价结果表明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不能保证安全、有方便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报告医疗器械不效的,由原发证部门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向社会公布。良事件。被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疗器械不得生产、进口、经营、第四十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医疗器使用。械不良事件评估结果及时采取发布警示信息以及责令暂停第五十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医疗器6···试读结束···...

    2022-10-28

  • 《创新陷阱 医疗投资的挑战》赵衡,孙雯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作者】赵衡,孙雯艺著【页数】311【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477-2864-2【价格】79.00【分类】医疗保健事业-投资活动-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赵衡,孙雯艺著.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北京日报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内容提要:为了更好的让市场理解医疗投资的困境和挑战,《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一书精选了30+个海内外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对其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创新的土壤和特殊性医疗创新陷阱的国际案例等。《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内容试读川川第一部分医疗创新的土壤和特殊性医疗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常谈常新。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最终获得一定数量用户的购买,是检验其最终能否获得规模化市场的主要因素,也是检验其是否最终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发展的早期,创新能否被市场认可是难以预测的,这就非常考验决策者的能力,但正因为预测的困难,也使得创新本身充满了魅力。一般来说,创新的表现形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但创新的商业化只是市场发展的表面现象,核心还是创新背后的动力。只有把握了动力的来源,才能对创新可能的发展做出相对有效的趋势判断。具体到医疗行业来说,创新背后的动力并不是仅仅直接来自用户的需求和技术的革新,而更多的是来自支付方和政策的改变,这是医疗创新的核心动力。20世纪以来,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都建立了国家医保或商保等支付方,这改变了以往医疗机构直接与病人交易的不对等情况,支付方代表病人的利益与医疗机构谈判以获得有利于病人和支付方的价格,从而在整体上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当然,即使这样,作为供方的医疗机构仍然保持了强势的地位,但支付方的规则制定对整个医疗市场具有重塑的功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分散的病人需求必须通过支付方才能向供方去反馈,从而推动供方的改变。因此,除了面向无保险用户和无需保险支付的服务和产品之外,医疗行业的创新很难直接诉诸个人用户,而必须首先获得支付方的支持。同理,在面向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支付方也具备了同样的功能。003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因此,无论是药品还是器械,想要获得规模化的市场,都无法绕过支付方。这也决定了医疗行业的创新最终是面向B端而非C端,这也是医疗市场与其他市场最大的不同。在理解了医疗行业创新的最大特殊点之后,对于医疗行业创新的认知才能走出困境。首先,技术不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支付方。过去的数十年,医疗领域尤其是在药品领域,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的巨大发展。但一项技术最终能否获得发展,核心还是在支付方的认同。以Teladoc为例,这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专注于远程问诊的公司,技术上的成熟并不能给这家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入。但在2013年,美国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正式实施之后,Teladoc却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是由于远程问诊能够快速降低问诊的费用,得到了大量雇主和保险公司的采纳。同理,基因测序技术公司Sequeom在技术商业化之后很快遇到了支付方的压价和剧烈的市场竞争,这主要是由于其高门槛逐渐丧失之后,量增的空间和成本压缩空间赶不上由于竞争优势变弱导致的增速放缓」在产品领域也是同理。美国的医药电商看似发达,但核心都掌握在PBM(药品福利管理)手中,PBM主要为支付方提供药品福利管理,只有控制了PBM这一处方的来源才能将医药电商做大。而那些试图绕过支付方来向用户直接销售的模式都无法做成一个真正的市场,这在DTP(直接面对患者或消费者的营销模式)模式上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看上去直接诉诸C端的服务背后其实仍是支付方在主导。美国医改推动了保险人数覆盖面扩大,这增加了大量高免赔额的用户,他们需要低廉的门诊服务,零售诊所和定制化诊所服务(CociergeCare)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这也带动了这类诊所的快速发展。这些服务看似是一个纯粹C端的市场,绕开了保险。但事实上,正是保险产品为了降低价格减少了覆盖范围才促使这些用户转向寻求类似的服务。因此,背后仍然是支付方的推动才衍生出了这样的市场其次,创新要适应当前的规则和体系,短期性优于长期性。在支付方日004第一部分医疗创新的土壤和特殊性益严厉的控费压力下,效果不明确的和无法有效压缩成本的服务都很难在中短期内获得规模化的增长,这大大压缩了很多所谓创新的空间。比如慢病管理的控费效果需要长期才能体现,ACO(责任医疗组织)这种模式在控费上的成果显现还具有很大的争议。由于不能在短期内体现价值,这类创新很难获得支付方长期的支撑,也很难在短期内将规模做大,这最终导致创新的失败或仅仅只能成为某个业务领域的分支。而对于那些提升传统业务效率并能有效降低成本的创新,市场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这源于其能在短期即可体现效果,既满足了支付方的控费需求,也满足了服务方的降低成本的要求。比如,远程医疗公司MercyVirtual和vRad的远程医疗服务都能有效地提升线下服务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再次,受制于医疗的区域性特征,创新要因地制宜,无法盲目照搬。由于医疗服务绕不过线下,其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这也是赢家通吃理论在此无法适用的原因。以凯撒医疗为代表的HMO模式具有明显的这一特征,HMO是支付和服务紧密结合来控费的模式,这一模式因为需要和线下的医疗机构进行很强的结合,凯撒是直接拥有这些医院才真正能将规模做大,但无法避免的是其只能局限在加州一地,无法在全国进行大扩张。最后,人性是终极的影响创新因素。即使产品或服务得到了支付方的认可,但如果是逆人性的,还是很难获得发展。慢病管理在美国的发展已历多年,但始终无法有大公司成长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慢病管理本质是逆人性的,难以获得最终的用户认同,即使用户无需付费即可获得这样的服务,还是有大量的客户无法坚持而退出。而在支付方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是团险将个人风险分担,个险很难去对抗逆人性的选择,无论是医疗保险公司Ocar还是HealthReulic,都是无法对抗人性的因素而遭到了失败。通过上述的分析,厘清了医疗创新的动力和趋势。与其他行业类似,医疗创新主要解决的问题依旧是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但什么样的创新才能在医疗行业获得发展却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那些能满足支付方控费需求并能在短期内体现出控费效果的,充分考虑到地域性和人性所带来的严重制约的服务和产品。005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在人人都来谈创新的时代,大众往往忽略了市场真正的变革。价值医疗所引导的医疗变革是美国医疗市场的核心变革,正是远程医疗适应了支付方控费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而慢病管理因为效果不明确,发展相对缓慢,难以获得快速增长。尽管医疗行业的变革不是破坏式的,不像Uer那么具有颠覆性,但却真正改变了市场竞争的结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医疗创新所引发的变革并不是技术推动的,而是支付方在改变支付规则后所产生的后果,技术只是医疗服务方为了满足控费需求所借助的手段。技术的商业化成功还在于核心游戏规则的改变,而非相反。美国的创新土壤美国的医疗创新包括服务、产品、技术和支付方四个方面,比如快速诊所和应急医疗中心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技术和服务发展、医药电商以及互联网保险。事实上,有一些技术和产品并不是完全创新的,比如远程技术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只是在特定的土壤下才推动了其快速发展,并使得创新嫁接在传统服务或产品上成为可能。支持美国医疗创新的土壤包含多重因素,但核心因素是以支付方为主导的政策以及对控制医疗费用的迫切需求。美国的医疗开支占GDP的17%,开支连年上升,医疗花费极其高昂,而同时仍有一部分人游离在保障之外。因此,从奥巴马进行医疗改革开始,支付方的主导动力就是通过政策推动,将更多的人纳人医疗保障体系中,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医疗费用。美国过去五年的一轮医疗创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土壤推动出来的。奥巴马的医改推动了各地建立保险交易所,让过去很多没有保险的个人也能够购买保险,这部分人进入保障范围推动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由于这批用户过去没有家庭医生,因此可及性高、非常便捷的连锁化的零售诊所在获取这批新用户上有很大的优势。这部分新进入保障的用户也是促生互联00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祁建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作者】祁建伟主编【丛书名】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页数】342【出版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308-18616-2【价格】85.00【分类】医疗器械-商标管理【参考文献】祁建伟主编.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内容提要: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国家关于医疗设备的主要法律法规;设备管理组织框架及管理部门的基本配置;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要求等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及主要法规、医疗设备管理组织体系、采购及资产管理、应用质量管理、临床使用管理及评价、档案与网络信息管理和使用环境管理七个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内容试读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一章备理及医疗没备管理及主要法规要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学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指导人们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有效达到管理目的的指南。医疗设备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医疗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加以计划、指导、维护、控制和监督,使之安全、可靠地运转。简单地讲,医疗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选型、采购、使用、技术保障直至报废处理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总称,包括医疗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技术方面的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资金来源、经费预算、投资决策、维修费用支出、财务管理、使用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等资产方面的管理。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完好率、减少故障率,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是医疗机构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规范化:在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方面,有很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法规和标准还在不断更新完善中。在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中,必须做到依法行事,依法管理,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转。(2)技术性: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内容包括技术论证、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技术保障(包含维修、巡查、质量控制、预防性维护)、报废等,都是基于临床医学工程知识的技术管理,因此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功能特点等知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3)安全性:医疗设备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人体,从而起到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作用,其效果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通过管理的手段保证医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4)经济性: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理并行的是设备的经济管理,包括资金来源、经费预算、投资决策、出人库管理、维修支出管理、固定资产折旧、使用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等。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收入在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应重视其经济学浙江省医序机构管理与诊疗枝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章效益。应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使医疗设备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医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医疗器械、设备的依据,也是医疗设备管理、生产、使用等部门必须遵循的标准。我国的医疗器械设备监督管理法规体系类似于金备字塔结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属于第三层行政法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及法》属于第四层;配套法规、办法出台的标准、规范化文件则属于第五层。法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如下。宪法法律行政部门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什么是规范?规范就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或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如: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共同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严格遵守医疗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保证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安全更加合理、科学。将医疗器械和设备投入临床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的目标,必须有各项对应的标准规范,以确保各种产品、流程和服务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管理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深入。这就需要规范化作业、规范化管理、全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使医疗设备的应用水平、应用质量达到最大化,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最小化。近些年来,医学装备管理领域迎来了一大波密集出台的法规文件。归口管理的部门也涉及卫生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工商部门等。深入学习与正确理解、领会这些法规文件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管理从业人员的当务之急。第一节相关法律医学装备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法律法规文件众多,其中主要包括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2017年5月4日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2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枝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章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如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购进医疗器械,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和医疗器械的合格证明文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还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记录事项包括①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②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③生产企业的名称:④供货者或者购货者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⑤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等。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并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予以保存。国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记录。运输、贮存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有与在用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场所和条件。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使用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原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其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经省级以上原人民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原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消毒和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对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记录。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妥善保存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并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使用大型医疗器械以及植入和介入类医疗器械的,应当将医疗器械的名称、关键性技术参数等信息以及与使用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必要信息记载到病历等相关记录中。发现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生产企业或者其他负责产品质量的机构进行检修: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继续使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违规使用以及与大型医用设备相关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情形的,应当立即纠正,依法予以处理。3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二、政府采购法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备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而制定理的法律,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2014年8月31日修正。要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法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2015年)和《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74号令)(2014年),规定了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是指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应文件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适用于以下情况。(1)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2)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3)采用招标所需的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4)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方式。适用于以下情况。(1)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2)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3)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的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而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的。询价采购是指询价小组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货物询价通知书,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采购人从询价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适用于: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规定了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87号令)(2017年),规定了公开招标(采购人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非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和邀请招标(采购人依法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抽取3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明确将采取强化采购需求等多项措施剑指政府采购中质次价高、恶性竞争等“乱象”。其增加了采购人对采购活动的参与度,合理扩大了采购人的采购自主权,进一步强化了权责对等要求,进一步保障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降低了供应商参与投标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部分内容摘要如下。章第五条采购人应当在货物服务招标投标活动中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第十二条采购人根据价格测算情况,可以在采购预算额度内合理设定最高限价,但不得设定最低限价。及生第十四条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通过以下方式产要生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并从中随机抽取3家以上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规请书:(一)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征集;(二)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建立的供应商库中选取;(三)采购人的书面推荐。第二十九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在发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后,除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情况外,不得擅自终止招标活动。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收支行为由预算法规范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即各级预算单位。客体范围: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投标人串通投标,其投标无效:(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二)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三)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或者联系人员为同一人;(四)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五)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六)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第三十九条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开标、评标现场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应当清晰可辨,音像资料作为采购文件一并存档。第四十一条投标人不足3家的,不得开标。第四十四条合格投标人不足3家的,不得评标。第四十五条采购人可以在评标前说明项目背景和采购需求,说明内容不得含有歧视性、倾向性意见,不得超出招标文件的所述范围。说明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并随采购文件一并存档。第四十七条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评审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审专家对本单位的采购项目只能作为采购人代表参与评标,本办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情形除外。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参加由本机构代理的政府采购项目的评标。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评标结果公告前应当保密。第四十八条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设立的政府采购5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枝术规范丛书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第章评审专家库中,通过随机方式抽取评审专家。第五十五条评审因素的设定应当与投标人所提供货物服务的质量相关,包括投标报价、技术或者服务水平、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资格条件不得作为评审因素。评审备因素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及评审因素应当细化和量化,且与相应的商务条件和采购需求对应。商务条件和采购需求指标有区间规定的,评审因素应当量化到相应区间,并设置各区间对应的不同分值。第五十七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将投标人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纳税额等规模条件作为资格要求或者评审因素,也不得通过排除进口货物以外的生产厂家授权、承诺、证明、证书等作为资格要求,对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一)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二)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审标准;(三)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四)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所在地。第五十五条价格分应当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使用综合评分法的采购项目,提供相同品牌产品且通过资格审查、符合性审查的不同投标人参加同一合同项下投标的,按一家有效投标计算,评审后得分最高的(以前是取价格低的)同品牌投标人获得中标人推荐资格:评审得分相同的,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人委托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式确定一个投标人获得中标人推荐资格,招标文件未规定的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其他同品牌投标人不作为中标候选人。第六十条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第七十八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采购代理机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二)设定最低限价的;(三)未按照规定进行资格预审或者资格审查的;(四)违反本办法规定确定招标文件售价的;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