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图说 欧洲绘画》王泰来,郭冬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邮票图说欧洲绘画》【作者】王泰来,郭冬编著【页数】209【出版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11【ISBN号】978-7-110-09242-2【分类】绘画史-欧洲-介绍【参考文献】王泰来,郭冬编著.邮票图说欧洲绘画.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11.图书封面:邮票图说欧洲绘画》内容提要:本书是通过绘画邮票反映绘画历史的集邮书籍,是一部用近1000枚绘画邮票构建的欧洲美术的“图录历史”。本书图文并茂,将千枚邮票画面与散文化的优美文字连缀成欧洲美术线性历史的同时,展示了百名画家的风采。本书遵循人类绘画的演进过程,将原始洞窟绘画、古希腊绘画、中世纪绘画、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洛可可绘画、古典绘画、浪漫绘画、巴比松绘画、印象派绘画、俄罗斯巡回展览绘画、现代派绘画等,一路道来,力求使读者在感受作品审美震撼的同时,了解世界美术史的发展。《邮票图说欧洲绘画》内容试读原始时代洞窟绘画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0原始人在其居住的洞窟里,把牛儿鸟儿,把手形图形,统统刻画在粗糙的石壁上。这里有收获之喜,有崇拜之情,更有原始人对抗自然的沉重。那时的壁画,可以见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具有强烈的审美追求。如:古巴1967年发行的“人类的起源”邮票,表现了克罗马农人绘制壁画的情景(图1-1)。美术史称之为“洞窟壁画”。洞窟壁画至图1-1今有20000一15000年历史。洞窟壁画所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和野兽、手形、图形等。1870年,近代人终于发现了洞窟壁画。在世界各大洲纷纷发现的壁画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当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图1-2,西班牙1967)。这幅画体现了作画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以烧驯鹿油脂灯中得到的油烟勾画野牛,又用朱红色矿物质粉末着彩,使其灵动如生洞窟壁画所展示的内容遥远悠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于洞窟的旧石器人的生活模式与场景。主要有:人和野兽所谓人,自然是原始人;兽,则是狩猎的对象。画作展现了原始人自由奔放的性格,记录了图1-2天邮票图说欧洲给画带中来生年生年海车能参带能华,步亲来年华REPUBLIQUEDUTCHADPOSTE蝎正PANA题AISSIONBAILLOUDDANSA图1-3图1-4图1-5REPUBLIQUEFRANCAIS图1-6图1-7图1-8人在生存斗争中的自身形象,如《两个人形》(图1-3,波利尼西亚1987)、《三个弓箭手》(图1-4,乍得1968)、《五个弓箭手》(图1-5,西班牙1967);画作还展现了兽类的不同形象与生存状态,大概作画人本意是为了传授识别野兽的知识,因此动物形象特征被刻画得很鲜明,如《鹿》(图1-6,巴西1985)《逃奔的鸵鸟》(图1-7,阿尔及利亚1966);画作还展现了男人们狩猎的情景,可怜的野兽,被强悍的人类追踪、捕获、猎杀,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野牛》(图1-8,法国1968)中,一头逃奔的牛和两头倒下的牛,在被空中的棍棒、石块一类的东西乱砸乱打,未出场的猎手为观者提供了想象空间,《猎野猪》(图1-9,西班牙1967)则将原始人和兽类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原始人生存斗争的场景。尽管这些画中的形象图1-9还嫌单调,可已经很具象了。原始时代洞窟绘画手形在洞窟壁画中,手形较多见。人们作画的手段自由多样,大多是将手贴在石壁上成为印模,然后再喷色或刷色,如以此法绘制的《手》(图1-10,西班牙1967):还有的将手形直接画在墙壁上;或是用手蘸色再按在墙壁上。图形对图形的认识,自古至今都存在种种见解。图1-10有人认为它是表现巫术力量的符号,有人认为它是某种图腾,还有学者认为它表示狩猎的陷阱、武器、路标或是生殖仪式的标识。古巴1970年发行的原始洞窟绘画邮票选用派斯岛洞窟壁画(图1-11)和阿姆波罗斯洞窟壁画(图1-12)为图,其图形抽象,很难诠释。上述旧石器时代洞窟绘画的创造者,是克罗马农人,他们已进入晚期智人阶段。克罗马农人生活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洞窟中,以狩猎为生,他们作壁画使用的颜料是矿物质,并在其中调以兽血或油脂,用草或动物毛皮作笔绘制。有学者认为,洞窟壁画是巫师或专大所作。图1-11图1-12③⊕古希腊和埃特鲁里亚绘画古希腊城邦的经济营养,催生了艺术的奇葩。哲学、文学、建筑、雕塑…拔地而起。学者认为,事实上,古希腊绘画历史远比上述艺术品种发现得更早,可惜,保留下来的绘画作品极少,且难以确定。但希腊邮政当局发行的古希腊绘画邮票,佐证了古希腊壁画、瓶画遗存的史实。如今,在意大利中部的埃特鲁里亚,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为我们娓娓讲述着当年发生的故事。壁画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拱顶上的图画。邮票上呈现的古希腊壁画,再现了那个典雅的盛世,有克里特青铜时代(公元前3000一前1100年)特拉斯教堂的石棺壁画《侍女》(图2-1,希腊1961)、克诺索斯的湿壁画《耍牛杂技》(图2-2,希腊1937)和《舞蹈者》(图2-3,希腊1961),以及梯林斯的壁画《宫女》(图2-4,希腊1937)。在这珍罕的4幅壁画中,表现了奴隶主奢华生活的片断,其少女造型比例EAAAE△P.4.5oAAA图2-1图2-2图2-3古希腊和埃特鲁里亚给画二准确,服饰华丽,有的形象甚至接近近代绘画特征,画面也富于装饰性,可见当时的古希腊绘画,已是壮观辉煌了。还有另一个民族的壁画,也风流天下,这就是埃特鲁里亚壁画。公元前12世纪至前3世纪,埃特鲁斯坎民族生活在意大利中部埃特鲁里亚地区。到公元前8世纪时,聪颖的埃特鲁斯坎人向希腊移民学习,吸收了古希腊绘画、建筑图2-4雕塑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其中,埃特鲁里亚壁画尤为著名。埃特鲁斯坎人遗留下来的绘画从墓室壁画中可见一斑。邮票《演奏的乐师》《男女共舞》(图2-5、2-6,圣马力诺1975)再现了壁画局部,约作于公元前460年。《男女共舞》即使取自壁画局部,也可见埃特鲁斯坎人的丰富想象力与高超技法。画师勾勒的舞男舞女动作精准、鸟儿狗儿形象可爱,色彩古朴清新;另一幅《战车比赛》(图2-7,圣马力诺1975),则富于动感,画面上跃动的车夫、奔跑的马儿、随行的小狗,以及静止的树木,都为我们述说着美丽的故事,至于故事内容,可尽由人们去展开联想的翅膀。NMARINO图2-5图2-6图2-7瓶画瓶画,是古希腊绘制在陶瓶、陶盆、陶壶等容器上图画的总称。公元前800年,古希腊已独具匠心地绘制出瓶画几何形图案,到公元前600年时,瓶画上就有人物等形象了。瓶画把工艺、装饰美术和绘画融为一体,瓶画向难见古希腊绘画作品的后人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古希腊瓶画按风格可分黑绘陶和红绘陶两种。黑绘陶,是在红底子上绘以黑色图案的瓶画,盛行于公元前600年。如9邮票图说欧洲绘画年男”第年男。”年”年年”男男”年里男OHZoEAAAE八1O图2-8图2-9图2-10双耳罐上的《珀留斯和阿塔兰忒角力》和陶盆上的《赛跑者及裁判员》(图2-8、2-9,希腊1964)、《驱赶食人鸟》(图2-10,希腊1970)、《雅典娜的诞生》(图2-11,希腊1974)均为黑绘陶风格AAAZHELLAS△P红绘陶,是在黑底子上绘以红色图案的瓶画,图2-11它出现稍晚,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流行。如单耳杯上的《持物跳远》和《掷铁饼者与裁判员》(图2-12、2-13,希腊1964)以及《宙斯、赫拉与彩虹女神》和《月亮神阿波罗和其母勒托》(图2-14、2-15,希腊1974)等。瓶画题材大多采自现实生活,如以力为美的各种体育比赛项目;民风民俗:悠远动人的神话故事和传说等。我们不难看出,上述瓶画已经成为古希腊人严格修剪的艺术品,其优美多姿的人物造型,简练流畅的线条,典雅古朴的色彩配搭,都展示了古希腊瓶画艺术技法的魅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已有瓶画画师隐隐萌生了“著作权意识”,在器皿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AP.EANAZ△P2.50EAAAZHELLAS△P.2.50图2-12图2-13图2-14图2-156···试读结束···...

    2022-08-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金龙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作者】金龙编著【页数】366【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166-4747-9【分类】民居-建筑艺术-研究-金华【参考文献】金龙编著.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07.图书目录:民居营造技法》内容提要:本书以金华地区婺派传统古民居营造技法为主题,对金华地区传统民居的构造与营造进行剖析,以文字描述、图纸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闸述了金华传统民居构造与建造等相关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金华市和金华传统民居的形成与特征;第二章介绍了金华传统民居的设计及设计模数;第三章讲述了金华传统民居营造的基础营造技法及相关民间风俗习惯;第四章讲述了传统民居构架大木技法及相关榫卯方面的知识;第五章讲述了装饰装修方面的门窗等营造技法;第六章讲述了屋面做法及地面石作技法;第七章讲述了金华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的技法;第八章介绍了相关古建筑修缮方面的知识。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方面的知识,有些章节还给出了部分实例图纸,使读者通过实例的示范,可以自行模仿练习,以加深对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方面相关知识的掌握。本书可供古建筑设计人员、古建筑修缮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古建筑爱好者以及古建筑施工人员的参考书。《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金华概述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浙江省地级市。金华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宽谷平原。仙霞岭、大盘山和会稽山等山脉挺立于市境、武义县、永康市和东阳市,与遂昌、丽水、缙云、仙居、天台以及嵊州(市)相连;千里岗山和龙门山余脉蜿蜒于市境的西北,与建德、桐庐等县(市)相交界。南与浙南山区相邻,东与浙东盆地低山区吻接,属浙中丘陵盆地(见图1-1-1)。以金衢盆地为主体,与四周浦江、永康、武义、东阳等小盆地串珠相连。盆地底部河谷平原地势低平,盆地间被丘陵低山相隔,盆地外围被中低山环绕。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地貌类型有盆地、丘陵和山脉。图1-1-1金华风貌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k民居营造技法(《《<《《(《(C《《《(C《民居建筑群、石洞书院朱熹题刻、葛府窑、横店新石器时代遗址等;义乌市有大安寺塔、双林铁塔、骆宾王衣冠冢、宗泽先祖墓、朱丹溪墓以及冯雪峰、陈望道、吴晗诸名人故居等;永康市有刘英烈士墓、西津桥、五峰书院等;武义县有延福寺、熟溪桥、宣阳观铜钟等;浦江县有龙德寺塔、郑氏义门祠堂、仙华山题刻等;磐安县有昌文塔、张潮墓、夹溪寨等。而金华传统民居,更是众多古建筑中的精粹。图1-1-4南朝八脉楼图1-1-5明朝侍王府-4第一章概述图1-1-6保宁门第二节金华传统民居建筑发展简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金华就有了木建筑房舍。浦江县境内黄宅镇栝塘山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3排“万年柱洞”(距今约8600~11400年),每排11个洞,直径为40~50cm,深为70~90cm,分布成长约14m、宽约6m的矩形平面,其方向是坐西北朝向东南。这种建筑布局与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相类似,很可能就是河姆渡人同期人类或其先民的居所。距金华百里之遥的河姆渡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建造木构件,上面有各种类型的榫卯,构成架空的建筑基座,再于其上立柱架梁,构成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见图1-2-1)。殷商时期,人们已熟练掌握了夯土技术,并运用于台基、墙壁、城墙等的建造;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南北文化交流加强,而越地距离中原政治中心较远,属于边缘化的地区,思想比较自由,原始宗教信仰保留较多,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望族因避战乱纷纷迁徙江南地区,北方人的南迁,将“故家遗俗”,包括官式建筑技艺带到金华,对金华传统的古建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抬梁式和干栏式混合结构形式正式进入金华,从此,改变了金华传统的古建筑风貌。—5金华传统民居营造技法<5K4<<<<<<<6<<6<6<566<<<<<56<46<柱头榫平身柱榫卯转角柱榫卯柱脚榫直棂栏杆构件加梢钉的梁头榫企口板图1-2-1干栏式房屋建造木构件隋唐统一全国后,江浙等地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形成了地方传统。虽然江南地区无唐代建筑遗物,但从这一时期大量以建筑和建筑环境为背景、为题材、为比兴的诗歌画卷中,可想见当时建筑发展情况。《新唐书·舆服志一营缮令》对私宅建筑有等级规定:王公之居不施重棋栱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五品堂五间七架,门三间两架六品七品堂三间五架,庶人四架而门皆一间两架。隋唐住宅形式表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见图1-2-2)、唐代李思训的《江山楼阁图》(见图1-2-3)上都有住宅院落的描绘;“高楼画槛照耀入目,其下步廊几半里”,这是《东阳县志》中对大唐乾符年间所建冯家楼的记载。这说明金华建筑在唐代已趋成熟,并具有一定规模和风格,东阳木雕装饰已经非常精美,可见金华建筑的成就。两宋辽金时期,中国又处于南北分裂状态,特别是宋朝南迁临安(今杭州)》以后,江南一派歌舞升平(见图1-2-4),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江南建筑以其妩媚多姿与北方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江南的建筑再现着江南能工巧匠的精细与聪慧,把粗犷的建筑制作得细腻有加。宋朝建筑在宋人追求安逸的文明前提下,趋向舒适华丽,强调感官上的愉悦。科举制的盛行,使得文人墨客云集城镇。魏晋的超脱,隋唐的放任,到了两宋时期开始收敛。宋人小家碧玉型的生活,追求精致,追求情趣。北宋时期,出现了官方提倡的古董收藏热,这说明宋人把魏晋人追求自然景观的传统已经逐渐摒弃,开始注重实物理念。加之南迁的诸多中原士族,徒居金华,带来丰富的文化内涵,“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以才入仕,以6···试读结束···...

    2022-05-10 民居朝向是 民居邮票

  • 《北方民居营造做法》胡银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方民居营造做法》【作者】胡银玉著【页数】260【出版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203-10657-9【分类】民居-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胡银玉著.北方民居营造做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02.民居营造做法》内容提要:本书从地理风水、四合院、平房三个方面,对北方民居的工艺特点、建筑特色及各难点、建筑材料、装饰工程等进行了全方面的梳理,让读者对北方民居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更是建筑专业人士必备的参考书。《北方民居营造做法》内容试读第一部宅院地理布局一八门七星门宫法二、门宫(匠艺人的顺口溜)(一)民宅第一门·乾门兑宅(例图1)四六句子北兑宅乾门,角门西宫。街在北,院在南。民院西聚齐三吉星,正南正北凶煞占。营造“乾门兑宅”是八门七星中排位第一的门宫。乾为西北,从西北乾门开做法始,顺着往下数,把乾门中的七星,分配在各个位置。排列如下:乾·西北,06是“门”,吉星;坎·正北,六煞,次凶;艮·东北,天乙巨门星,吉星;震·正东,五鬼位(厕所),大凶,最低点;巽·东南,祸害,次凶:离·正南,绝命,大凶;坤·西南,延年,次吉;兑·正西,生气,大吉,“宫”,主房位,院中最高点。七星中的“生”字是指有生气,“宫”即主房的位置,是一个宅院中的聚风水高点。所以乾门兑宅中的“兑”字位上的生字,七星中称“宫”,是主房,乾门与兑位二者共同组合成门宫,命名为“乾门兑宅”。乾门兑宅,院中的“生”字排在七星末位的正西方,宫和门相并而立,这种情况在门宫中独一无二。西北的门,正西“宫”即主房,门与宫紧相连,给规划院子的走向提供了定位的方便。主房坐西朝东,院子走向就依托主房,随主房方向,即成坐西面东方向,俗称以西为正。院的布局就成东西长,南北窄,长方形的大写一字宅院。第二步要找的是“五鬼”位置,即厕所的位置。从七星八卦排列的“五”鬼位,在震位上的正东方,厕所便设在东房内。它就是本宅中的第一凶星,所以东房是本宅中的最低点。掌握一个最高点,一个最低点,对宅院建筑主次高低的规划就有了规矩,也就便于···试读结束···...

    2022-05-10

  • 《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詹斯曼,马晓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作者】詹斯曼,马晓著【丛书名】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论丛.南京大学东方建筑研究所东阳三贤楼教学科研基地论丛【页数】186【出版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11【ISBN号】978-7-5618-6838-6【分类】民居-木结构-古建筑-研究-东阳【参考文献】詹斯曼,马晓著.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11.图书目录:民居木构技艺研究》内容提要:东阳位于浙江中部,其民居建筑发端于秦汉,成熟于唐末,鼎盛于明清。它不仅是本土的住宅形式,更是一个影响着浙江大部,乃至江西、安徽部分地区的建筑体系,东阳木雕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清代东阳民居》主要以东阳民居的建筑体系为研究对象,拟对清代东阳民居传统木构特征这一文化瑰宝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东阳民居的地域特征及其历史特征,从而提高对其木构架的认识水平。主要从大木构造、榫卯应用、地域特征、历史特征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东阳民居的建筑特征及其传承发展状况。《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内容试读2の444第一章绪论三■三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绪论一、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文化体系成熟而多样,其构架体系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叉手式三种类型',而按照功用主体的不同,又可划分为官式和民式两个系统,其中民居是民式系统中数量最多,也最丰富多变的组成部分。目前,遗存的有关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记录包括宋《营造法式》以及清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等;而有关民式建筑营造技术的记录则有《鲁班经》《鲁班营造正式》《营造法原》等,但由于受刊布范围、匠师文化知识等因素所限,民式建筑营造技术的传承则往往主要通过匠师们的口传心授,其做法也较之官式更为个性灵活。我国建筑史学科的两位开拓者之一的刘敦桢先生曾说:“以往只注意宫殿、陵寝、庙宇,而忘却广大人民的住宅建筑(的研究),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自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文化尤为发达的地区,其建筑营造技术自成体系,与北方的有明显区别。然相比于对清代北方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研究的丰富,对江南地域建筑的研究则显得相对单调。如果不加强对浙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的研究,不得不说这确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可喜的是,目前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5),“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均为其中传统技艺类的重点保护项目。民国时期,姚承祖所著(营造法原》记述了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建筑做法,逐渐推动了人们对于江南古建营造技术的关注。虽然江南各地的营造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民居往往因地制宜,因所处地域条件不同而更多表现出各自的地域特征。《营造法原》虽曾被认为是“记述江南建筑的唯一著作””,但却并不能代表徽州、婺州等其他地域的具体做法。婺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纷繁多样,包括石雕、木雕、砖雕、彩绘等形式。其中,木雕广泛应用于梁枋、斗棋、雀替、大门和窗棂花格等处,尤以东阳卢宅最为典型”。婺州传统民居营造体系主要指以东阳民居为代表的建筑营造体系,其营造过程与《鲁班经》等的记载相似,包括建筑物的屋架承重体系,也包括建筑基础、地面、墙体、楼板等建筑围护体系以及楼梯、台阶、栏杆、隔断、门、窗等构件心。婺州民居建筑文化是浙江民居建筑文化的代表,以“东阳帮”工匠为主力军缔造了“婺州民居建筑体系”①。①周学鹰,李思洋:《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17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②原书名《工程做法则例》,中缝名《工程做法》。周学鹿,马晓、李思洋:《图像中华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下)》,1020页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93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3页,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④沈黎:《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99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5徐四海:《江苏文化通论》,220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⑥包括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华觉明,李劲松:《中国百工》,211-212项,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郭因:《安徽文化通览简编》,340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8邱燕,方亮,汪颗玲:《基于RMP分析的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载《黄山学院学报》,2018(4),15-9页9张至刚:《营造法原(第二版)》,3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493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①黄续,黄斌:《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86页,合肥,安微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②王仲奋:《婺州民居营建技术》。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14。002东阳木雕是著名的“中国四大木雕”和“浙江三大名雕”之一,是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地理标志商标'。当地民居建筑在平面布局、结构设计、营建技术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其格局的讲究、木雕的精美无不令人赞叹。然而随着现代化潮流的冲击,我国不少的传统营造技艺在逐渐失传,大量传统民居在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中渐渐湮没了身影。因此,对东阳传统民居的研究实际上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本著以东阳三贤楼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所在地为主,旨在记录、整理和研究当地的珍贵文化遗产。窥一斑而知全豹,进而抛砖引玉。二、研究对象本著研究对象为清代浙江东阳民居的木构架技艺,为未来研究其营造体系添砖加瓦。东阳民居因起源、发展、成熟于东阳市,故名。早在南宋时期,“东阳帮”就作为建造皇城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与苏南“香山帮”、浙东“宁波帮”鼎立。明清时期,“东阳帮”主要活动于浙江及古徽州地区,前后历时600多年,创造了辉煌的东阳民居建筑体系2。因此,其发展形成的建筑体系并不限于东阳本土,其影响范围覆盖北起湖州,南至丽水,东达嵊州,西到婺源的广大地区。除浙东与浙南的少部分地区外,浙江基本都属于东阳民居的建筑体系;甚至江西省的东北部与安徽的徽州地区,亦属其范围。故本著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东阳地区的清代民居,也包括东阳周边诸如兰溪、诸暨等地属东阳民居体系的清代建筑,并与受其影响的徽州地区的建筑对比。通过采访部分东阳地区传统木作师傅、古建工程师等,以历史性、地域性的视角,初步分析、研究清代东阳民居的建筑特征及其传承发展状况。三、研究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本著对部分清代东阳建筑体系框架内的民居进行研究,从大木构造、榫卯连接等方面入手,佐以实例,侧重总结清代东阳民居的单体建筑特征,并将东阳地区民居的建筑特征与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的皖南徽州民居的建筑特征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清代东阳民居的地域特征与历史特征,由此提高对东阳传统民居的认识水平与鉴别水平。此外,通过对东阳三贤楼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吴永旦先生、东阳传统木作师傅等的采访,梳理清代东阳民居早、中、晚期,乃至当代东阳地区木雕工艺的时代特征,从而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深化对东阳建筑木雕技艺的传承发展状况的认知。在实践层面上,本著的出版有助于还原清代东阳传统民居的原真性,突出其在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浙江地区的现存古建筑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土地侵蚀,传统营造技术的传承也在承受着现代化产业带来的剧烈冲击,这对于东阳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本著翔实记录与分析了清代东阳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展示并还原其本来风貌,既能有助于人们对其进行时代风格上的鉴定研究,也能为当下的古建筑修缮及其营建等提供相关的文字资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这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1孔样有:《世界浙汇商会大全》.322页.抗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2金品:《图说中同100处著名建筑》,327贞,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3王仲奋:《东方住它明珠浙江东阳民居》,46一47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003题清代东阳民居木构技艺研究绪论四、研究现况以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为代表的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第二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而近代关于东阳民居的研究约始自20世纪60年代。1964年,王其明教授在北京科学论坛会上发表了名为《浙江民居》的论文',用采风的方式,将在浙江地区调研所得的信息传达给大众,其中便包括了不少关于东阳地区的民居建筑(如东阳白坦村务本堂、水阁庄叶宅等大型住宅实例)2的信息,自此引起了中外建筑学者对包括东阳民居在内的浙江民居的极大注意。目前,专门针对东阳民居的研究,以王仲奋先生的成果为多。王先生祖籍东阳,主要著作如《东方住宅明珠浙江东阳民居》,分别从东阳民居的建筑沿革、建筑特征、营造方式、雕饰题材、建筑文化建筑工具等入手,全面展示了东阳民居的地域性特征。王仲奋的《婺州民居营建技术)与前书较为相似,在前者基础上增添了石作、泥水瓦作、雕饰作、窑作等方面的内容,是对东阳民居的更为详尽的介绍。此外,相关研究成果还有马全宝的《江南木构架营造技艺比较研究》、叶军的《东阳古民居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艺术形态研究一以浙江东阳德润堂为例》等。东阳是“中国木雕之乡”,有关其木雕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华德韩的《中国东阳木雕》,李飞、钱明的《中国东阳木雕》,倪灵玲的《东阳明清建筑木雕比较研究》,万流畅的《清代东阳木雕之雀替图形语言分析转换初探》等。相关论文及图书参见表1-1,表1-2。表1-1相关论文举例序号论著者题目出处1王仲奋东阳传统民居的研究和展望《中国名城》29年第6期王仲奋东阳帮木作的特艺一套照《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2010年王仲奋粉墙黛瓦马头墙建筑的奇葩东阳典型民居《第三届营造技术保护与创斯学术论坛·特“13间头”三合院刊》2013年王仲奋东阳侬与他们的“十三间头”《中华民居(上旬版)》2016年第3期5王仲奋东阳木雕与宫殿装饰《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下)》2(7年6王仲奋探古寻幽马头墙《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2012年7吴新雷东阳传统民居大木编号《东方博物》2)15年第2期8杨进发江南古民居卢宅的文化价值及保护规划浙江大学26年硕士学位论文9叶军东阳史家庄花厅解读及雕刻技艺探析《文物世界》2016年第6期东阳古民居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艺术形态研究10叶军《文物鉴定与鉴赏》2)18年4期一以浙江东阳德润堂为例1王其明:《浙江民居》.北京.1964年发表于北京科学1讨论会。见王弗,刘志先:《新中国建筑业纪事1949一1989》.125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王仲奋:《东方住宅明珠浙江东阳民居》,11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83蒋必森:《东阳人在北京》,7~10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004···试读结束···...

    2022-05-10 南京大学住宅小区 南京大学民国建筑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