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打疫苗的皮皮狐 家有小孩》何文楠,何文栋绘|(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去打疫苗的皮皮狐家有小孩》【作者】何文楠,何文栋绘【页数】27【出版社】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514-1941-3【价格】32.00【分类】儿童故事-图画故事-中国-当代【参考文献】何文楠,何文栋绘.去打疫苗的皮皮狐家有小孩.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去打疫苗的皮皮狐家有小孩》内容提要:“家有小孩”丛书趣味无穷、想象丰富,丛书的一个个故事里,装满了奇思妙想,装满了无限奥妙,每个故事都等着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去打疫苗的皮皮狐家有小孩》讲述了皮皮狐知道,打疫苗是一件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的事情。可是,一想到那尖尖的针头,皮皮狐就吓得不行。它从早上开始就磨磨蹭蹭不愿起床,一路被妈妈拖着去医院。看见针筒,皮皮狐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好吧,这疫苗还要不要打呢……《去打疫苗的皮皮狐家有小孩》内容试读小毯去万的的段2匹何文楠/文何文栋/图◇浙江摄影出版社今天是周末,太阳暖暖的,风儿柔柔的,真是个不错的天气哪!可是皮皮狐却窝在被子里,一动不动。其实呢,他早就醒了。“皮皮狐,快起床吧!”妈妈站在床边叫他,“吃过早饭,我们要去医院打疫苗哦!”皮皮狐听了,悄悄往被窝里躲进去了一点。“哎呀,哎呀!上次不知道是谁,说我们家皮皮狐是个很勇敢的孩子呢!”妈妈把“勇敢”两个字说得格外响,“我想,你不会是害怕去打疫苗吧?”听妈妈这么说,皮皮狐只好从被窝里钻了出来。e3052的妈妈已经把早餐放在餐桌上了,看上去像以前一样好吃。不过,皮皮狐觉得胃里好像已经塞进了好几颗鸡蛋,沉甸甸的,一点都不想吃。不过,老师说过,早餐是一定要吃的。皮皮狐只好磨磨蹭蹭地喝起了果汁。为了不让妈妈念叨,他又不得不吃一片面包0···试读结束···...

    2022-10-06

  • 《核酸疫苗》孙树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核酸疫苗》【作者】孙树汉主编【页数】295【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05【ISBN号】7-81060-078-8【价格】41.00【分类】核酸(学科:疫苗学科:研究)核酸疫苗【参考文献】孙树汉主编.核酸疫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05.图书目录:《核酸疫苗》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与核酸疫苗相关的免疫学基础与其免疫机制,介绍了从疫苗的构建到临床前研究的相关理论、策略和具体的技术方法,全面地反映了当今国际上核酸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核酸疫苗》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核酸疫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接种手段问世不久就在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防治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所谓核酸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在1994年5月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核酸疫苗应用的潜在价值,并认为核酸疫苗的研究与未来实施的用一种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的计划是一致的。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核酸疫苗不仅可用于人类疾病,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人畜共惠病和动植物疾病。它不仅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核酸疫苗有望成为人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第一节研制核酸疫苗的理论依据自从英国医生Jeer用牛痘苗(1798年)预防天花并获得成功以来,科学工作者又陆续研制了炭疽(Pateur,1881年)、卡介苗(1923年)等30余种减毒、灭活疫苗。这些疫苗现被称为第一代疫苗。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又研制了乙型肝炎亚单位疫苗等第二代疫苗并陆续用于各类传染病的预防。上述疫苗在人类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减毒、灭活疫苗的潜在致病性和亚单位疫苗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迫使人们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免疫接种剂。1990年Wolff等注意到给小鼠直接肌肉注射纯化的DNA或RNA重组表达载体,可使载体上的基因在局部肌细胞内表达,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月,甚至持续终生,且没有检出注射的外源核酸与宿主染色体整合。1991年William等发现输入的外源基因在体内的表达产物可诱导免疫应答。1992年Tag等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William等的这一发现。1993年Ulmer等证实小鼠肌肉注射含有编码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重组质粒后,可有效地保护小鼠抗不同亚型、分离时间相隔34年的流感病毒的攻击。随后的大量动物实验都说明在合适的条件下,DNA接种后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引起体液免疫。于是,核酸疫苗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地显示出它作为第3代疫苗的优越性。核酸疫苗可以诱导产生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上证实这些反应是具有保护性的。用含血凝素(HA)编码基因的质粒DNA肌肉注射2次、每次1g,就可以完全保护小鼠免受致死量同源病原体的进攻。给小鼠肌肉注射编码狂犬病毒糖蛋白的质粒DNA可以保护小鼠在注射5倍LD50剂量的狂犬病毒时免于死亡。抗体反应是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免疫反应之一。首先被证实的对于蛋白质的抗体反应是鼠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针对流感病毒蛋白质的抗体反应。同样,含有编码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质蛋白与核蛋白,以及HV的gl20和g160、牛疱疹病毒的giV、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丁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的NP、棉尾兔乳头病毒(CRPV)的主要外壳蛋白和单纯疱疹病毒*1·(HSV)的gB和gD的质粒DNA在肌肉注射后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病毒中和抗体的反应可以抵抗流感病毒HA、HIV、狂犬病毒、CRPV和HSV的攻击。通过向非洲绿猴肌肉注射编码流感病毒HA的DNA可获得4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持久性抗体反应。用黑猩猩作人乙肝核酸疫苗的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一只雌性黑猩猩注射2g乙肝核酸疫苗,而给另一只雄性黑猩猩注射400g乙肝核酸疫苗后,前者可检测出效价显著(gt100IUL)的抗HBAg抗体,而后者可检测出效价很低(lt60IUL)的抗HBAg抗体。尽管DNA扩散效率的不同可能对免疫应答的水平带来一些影响,但注射量的差别却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诱生的抗体效价。此外,诱生抗体的效价不仅同一次注人的疫苗量有关,也与免疫接种的次数、途径、局部组织状况及个体情况有关。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是核酸疫苗诱导机体抵抗病原攻击的又一主要机制。其中,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激活及对靶细胞的杀灭是疫苗发挥保护作用最主要的机制之一。CTL识别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即MHCI类分子)相连接的长度为9~11个氨基酸的抗原肽。这样,由DNA产生的蛋白抗原可以通过MHCI类分子进入抗原提呈途径。这是一种常被活的减毒病毒、重组病毒载体和细胞内细菌使用的抗原提呈系统。这种抗原提呈机制一般不被亚单位蛋白疫苗或灭活的病毒疫苗所使用。由于核酸疫苗在这方面的特点,它可被用来代替危险性大的活性病毒减毒疫苗。肌肉注射编码LCMV抗原的质粒DNA小鼠的脾或淋巴结细胞在体外用抗原、分裂素、IL2刺激或在体内用LCMV感染时,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存在。针对H-2限制的多肽抗原决定簇(俗称表位)的特异性效应CTL已经通过用编码流感A病毒NP、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HIV包膜蛋白(ev)的DNA免疫小鼠或用编码HIV(ev)的DNA免疫灵长目动物的实验而得到证实。Umer等用流感病毒,Wag等用HIVg160重组体疫苗,Xiag等用牛痘病毒、腺病毒和狂犬病毒的糖蛋白重组体以及Yokoyama等用LCMV都证实了CTL能够识别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研究小鼠流感病毒的NP时发现肌内注射1g的NP的DNA就可以诱导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CTL。在其他的研究中发现,在用流感病毒NP的DNA免疫后,抗NP的CTL可以持续存在2年多。肌肉注射一次表达HBAg的DNA可以更迅速诱生比注射重组HBAg更强、更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第二节核酸疫苗应用研究的进展一、核酸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若要了解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可在英特网上浏览专门网页,其网址为htt:/wuw,gewe.com/davax/davax.htwl。Whale博士提出的自我帮助程序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现介绍如下:(1)目的基因的选择:须确认目的基因序列中是否含有多余的内含子,该内含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是否影响外显子在转录成RNA时的连接,如果候选基因片段是PCR产物,须经测序得到确认。(2)选择合适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载体需含有真核启动子(CMV、R1V、SV40等),质粒DNA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并能持续稳定地表达目的基因,CG基元(motif)序列可增强免疫。现一般选择含CMV启动子的cDNA3作为表达载体。·2(3)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相连,构成重组子。提取重组子后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4)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检测相应蛋白质的表达。(5)可选择含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作对照,分析转入的DNA是否表达,报告基因可为B半乳糖苷酶基因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6)疫苗接种方式和剂量。针对小鼠,可采用直接肌肉注射(100g次)、脂质体包被或将DNA包被金颗粒后用基因枪射入表皮(0.5g/饮)等。(7)疫苗接种部位。疫苗可经肌肉、皮下或粘膜(如鼻腔滴人)等途径接种。不同接种途径免疫效果不同,主要是与不同宿主细胞的DNA摄人和表达高低及转染细胞将抗原提呈给免疫系统的能力有关。导入再生肌肉组织或利用高渗蔗糖溶液可增加细胞对质粒的摄人。(8)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免疫周期和免疫次数。可选择小鼠(BALB/c、C57BL/6、H-2K、H-2品系)、树胸、鸡、兔、羊、猪、猴和猩猩等病原体易感动物作为模型,免疫周期为4~6周,免疫次数以1一3次为佳。(9)免疫佐剂。细胞因子(IFN-Y、IL2、IL2和GM-CSF等)、脂质体和粘附分子(ICAM)等都可作为核酸疫苗的佐剂。(10)免疫保护效果的检测。可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11)可采用PCR技术检测转入的DNA在局部组织的存在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原蛋白的局部表达。(12)对以上步骤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二、免疫接种途径目前很多实验室都在对用传统的针头皮内注射质粒DNA的方法进行研究。用皮内注射方法得到的结果在抗原表达和被试动物的种属间有很大差别。以流感病毒的P为例,尽管皮内注射能诱发抗体反应和CTL反应,但在对比肌肉或皮内两种接种途径的保护效果的实验中显示,皮内注射总体的保护效果欠佳。在研究使用编码3种不同疟原虫抗原基因(CSP、SSP2、HEPI7)的质粒DNA,用皮内和肌肉两种方法给药均能保护小鼠;相对地,皮内途径使小鼠体内针对SSP2的抗体反应最强,而肌肉途径可使针对CSP和HEPI7的抗体反应较强。由此可见,不同抗原基因的免疫保护效果可随接种途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Tag等在小鼠上应用了一种本来用于转染植物细胞研究的技术,名日“iolitic免疫”。在该方法中,DNA被裹上蚀态金颗粒,然后以水蒸气或压缩气体膨胀为动力,将准备好的DNA射入目的细胞。Weter等用了流感毒株一APR834在雪貂上做了iolitic免疫的研究。在这个实验中,病毒排放孢子的量被用作衡量免疫力的程度。结果显示,用HA的DNA以iolitic法免疫雪貂,遂用病毒攻击,在感染的3.5d后可发现病毒排放孢子被抑制;然而,一些病毒的复制还是可以进行的,因为在受到激发后,所有动物血清中抗体的效价明显上升。iolitic免疫也可以诱发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Hui等在将组织经外科手术暴露后用肌肉或脾内的方法免疫小鼠MHC抗原H-2k基因可产生特异性CTL。比较iolitic免疫和皮内注射这两种方法在流感NP诱生CTL的研究表明,用传统针头皮内注射1gDNA不能诱生CTL,而用基因枪注射16g的DNA即可诱生CTL。在小鼠体内用肌内注射和基因枪注射法分别注射编码人谷丙转氨酶的DNA,结果显示,通过基因枪注射16g的DNA比肌肉注射1g的DNA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高。许多研究人员也试图用无针头的注射器来进行DNA免疫。这些装置使疫苗在压缩气体驱动活塞造成·3·的高压下成为一股极细的液体流。这股液体流可以穿透组织且已在临床上用于注射传统疫苗和药物(如胰岛素),但这一技术易使DNA因受显著的剪切力而发生构象及结构上的变化,在使质粒渗透到深层肌肉中的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对除注射以外的免疫接种途径也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三、核酸疫苗载体中的非编码免疫刺激序列的免疫佐剂功能免疫刺激序列(immuotimulatoryequece,ISS)由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CG)为基元组成。在核酸疫苗的质粒载体DNA骨架中,氨苄抗性基因的两个5'AACGTT3'序列就是具有较强活性的ISS。此结构在细菌DNA中的比例较高,而在脊椎动物DNA中比例较低,并且,脊椎动物中8O%以上的CG均被甲基化。脊椎动物DNA和细菌DNA的这种显著差别可能是使CG序列成为免疫刺激信号的基础。ISS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1995年,Kieg和Yi等发现,经CG刺激后95%的B细胞进入细胞增殖期,并分泌lgM和IL6。在体外将ISS作用于人单核/巨噬细胞可显著增加细胞中IFN-a、IFN-B、IL12以及IL18的mRNA表达。这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可促进NK细胞活化和IFN-Y的合成,并使Th前体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四、临床或临床前研究的核酸疫苗(一)核酸疫苗用于病毒性疾病1.流感病毒(ifluezaviru)核酸疫苗最早用于流感病毒的研究。1993年Roio等将编码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质粒DNA肌注小鼠和鸡,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拉HA抗体,并使动物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的攻击。甲型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使原有的疫苗对新毒株不起作用。Ulmer等选择甲型流感病毒中保守的核蛋白(NP)基因制备核酸疫苗,给小鼠肌注疫苗,诱导出抗NP的特异性抗体和CTL反应,同时,免疫鼠能抵抗异型病毒的攻击。2.乙肝病毒(heatitiBviru)乙肝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疾病之一。1993年,Davi将含乙肝表面抗原(HBAg)基因的质粒给小鼠注射,小鼠产生了HBAg抗体。1994年Davi将HBAg的三个邻近区域(re-S1,reS2,S)的基因给小鼠单个注射和联合注射,诱导了全面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关增强乙肝核酸疫苗效果和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尚在进行中。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的治疗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因而其预防极为重要。1993年Wag等给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肌注HIV包膜蛋白(ev)的核酸疫苗,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CTL应答。产生的中和抗体能在细胞外抑制HV介导的合胞体的形成及CD4与g120的结合。表明ev基因可在宿主肌细胞内表达和加工,表达产物gl60被切割成gl120和gD41后,可折叠成天然构象,从而诱导全面的免疫应答。Boyer等将gPl60和rev蛋白基因、gag和ol蛋白基因注射猩猩,其体内产生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用HIV攻击后1年,猩猩血中病毒仍为阴性。核酸疫苗为攻克艾滋病带来了希望。4.狂犬病毒(raieviru)狂犬病毒侵犯所有哺乳动物,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目前最有效的疫苗是人二倍体细胞疫苗。1994年Xiag等将编码糖蛋白的质粒接种小鼠,小鼠产生了全面的免疫应答并获得了保护作用。LoDmel等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将核酸疫苗和人二倍体细胞疫苗作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免疫效果相似,这就为狂犬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其他病毒感染的核酸疫苗研究中,如牛疱疹病毒(BHV)gD、gB糖蛋白、丙肝病毒(HCV)核蛋白、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轮状病毒(Rotaviru)VP4,VP6,VP7蛋白、淋巴细4·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核蛋白、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膜蛋白、牛腹泻病毒糖蛋白g即53,兔乳头状瘤L1蛋白、圣路易型脑炎病毒E蛋白核酸疫苗的研究中,这些核酸疫苗均能诱导全面的免疫应答,大部分免疫动物模型获得了保护。(二)核酸疫苗用于细菌性疾病1.结核杆菌(Mycoacteriumtuerculoi)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BCG是最常用的疫苗。Huye和Boat分别将Ag85、h65蛋白的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后,使其产生了全面的免疫应答,并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Taco等证实h65核酸疫苗与BCG获得的保护作用相似。另外,关于h70、ESAT等蛋白的核酸疫苗的实验研究也有相继报道。2.破伤风杆菌(Clotridiumtetai)破伤风杆菌感染率较高,每年全世界大约有40万人死于本病。破伤风一旦发病,治疗效果不佳,因而预防极为重要。破伤风毒素C蛋白(tetC)是破伤风毒素C末端的非毒性区域,也是一个很好的候选抗原。Adero等将C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小鼠产生了抗C片段的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能抵抗致死量破伤风毒素的攻击。3.肺炎球菌(Stretococcueumoia)肺炎球菌肺炎,占细菌性肺炎的90%~95%。肺炎球菌PSPA蛋白是细菌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在小鼠实验中已经证明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力。MoDaiel等将含PSPA基因的质粒免疫小鼠,ELISA检测证实血清中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在攻击实验中,发现免疫小鼠血中肺炎球菌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核酸疫苗产生了保护作用。此外,幽门螺旋杆菌、空泡毒素、布鲁菌C712蛋白、伤寒杆菌外膜蛋白等核酸疫苗的研究表明,这些疫苗均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三)核酸疫苗用于寄生虫感染性疾病1.疟原虫(Plamodiumyoelii)全世界每年约有20亿~50亿的人感染疟原虫,每年有100万~200万人死于疟疾。传统的经放射处理的子孢子疫苗远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感染群。Hoffma等将疟原虫环子孢子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小鼠体内产生了抗环子孢子特异性抗体和CTL应答,并使小鼠获得了保护作用,他们证实了这种保护作用依赖于CD8+T细胞。Doda等阐明环子孢子核酸疫苗产生的保护作用依赖于CD8*T细胞、IFNY及含氮化合物等。他们还证实了核酸疫苗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中产生的保护作用不同,这表明核酸疫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利什曼原虫(Leihmaia)利什曼原虫g63蛋白是一种保守性较高的糖蛋白。Xu等将gP63蛋白的核酸疫苗接种BALB/c小鼠,使小鼠获得了保护作用。免疫小鼠脾细胞经体外诱导,可产生高水平的IL2和IFN-Y,说明细胞免疫与保护性免疫极为相关。3.日本血吸虫和猪带绦虫血吸虫和绦虫均属扁形门寄生虫,两者有很高的同源性。副肌球蛋白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保守的蛋白,它参与补体的调节反应。Yag等将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肌注小鼠,小鼠产生了部分亚型的抗体(IgG1,IgG2a,IgG2),攻击实验中小鼠没有获得保护作用,这可能是没有产生IgE和IgA等保护性抗体的缘故。猪囊虫病在我国流行甚广,孙树汉等将cC蛋白和副肌球蛋白质粒接种小猪,在小猪体内诱发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C疫苗使小猪获得了保护作用,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保护作用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此外,伯氏螺旋体、弓形体、肺炎支原体等核酸疫苗的研究结果也有相继报道。(四)核酸疫苗在肿瘤中的实验研究Coy等将含人癌胚抗原(CEA)的质粒免疫小鼠,获得了针对CEA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5免疫应答,并保护小鼠抵抗表达CEA同系肿瘤细胞的攻击。编码多形上皮粘蛋白(PEM)的MVCI基因与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相关。Teyllor等将MVCI核酸疫苗免疫小鼠,使小鼠获得了保护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均显示核酸疫苗在肿瘤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五)其他核酸疫苗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Ⅰ型变态反应的防治中得到应用。第三节核酸疫苗研制中面临的机遇对疫苗技术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评估其成功与否:一是使临床上显见疾病得到预防的数目;二是看这项技术在人群中应用的水平。一个成功的疫苗技术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这项技术能激发恰当的免疫反应来降低个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为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种疫苗,且不是所有接种的人都被保护,所以这就要求有一种疫苗技术,它能使接种产生的保护性自始至终地防止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达到从整体上保护人群的目的:②这项技术必须非常安全,这样在大规模接种健康个体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③这项技术还要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才可以区别病原体上的各种抗原,防止各种新的、变异的抗原的人侵;④这项技术必须适用于抵抗许多种靶病原体。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以前使用的疫苗技术可以看出,不论是减毒疫苗、火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均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一种新疫苗的出现并在相应领域中充分发挥作用已成必然。一、核酸疫苗的优势核酸疫苗与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其保护性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抵御作用:(2)无减毒、灭活疫苗可能引起的致病作用,具有可靠的安全性;(3)能表达经修饰的天然抗原,具有与天然抗原相同的构象和抗原性;(4)与亚单位疫苗共有的高产性;(5)可将编码不同抗原的基因构建在同一个质粒中,或将不同抗原基因的多种重组质粒联合应用,制备多价核酸疫苗;(6)核酸疫苗既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7)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贮运方便。二、核酸疫苗的推广应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核酸疫苗的上述优势将给免疫接种带来一次伟大的变革。从理论上讲,迄今所有用于主动免疫的第一、二代疫苗和用于被动免疫的球蛋白都可完善成效果更加理想的核酸疫苗,尚无疫苗,也无其他良好预防措施的其他诸多感染性疾病乃至肿瘤或遗传性疾病,均可通过筛选到良好的保护性抗原之后完善成有效的核酸疫苗用于这些疾病的防治。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其应用潜力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DA已批准流感、结核、疟疾、乙肝等数种核酸疫苗做临床应用实验,其中结核核酸疫苗和疟疾核酸疫苗获准生产。我国也有10余种核酸疫苗进人了临床前研究,在最近一二年内将会有一批核酸疫苗获准做临床应用实验。这预示着核酸疫苗将成为今后人类与疾病特别是感染性·6···试读结束···...

    2022-10-06

  • 《实用疫苗学》刁连东,孙晓冬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疫苗学》【作者】刁连东,孙晓冬主编【页数】502【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1【ISBN号】978-7-5478-2270-8【价格】130.00【分类】疫苗-研究【参考文献】刁连东,孙晓冬主编.实用疫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实用疫苗学》内容提要:人类同传染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武器,它对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疫苗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专著,并侧重对疫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关阐述。全书共有十五章,主要是关于疫苗和预防接种的发展、疫苗与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反应的诊断与处理等,并详细介绍了有关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技术的实践知识,我国现阶段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结核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以及现阶段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Hi疫苗、痢疾疫苗等,最后对目前正在研发中的疫苗及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本书的编纂,为免疫接种工作者就目前预防接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借鉴,并有助于我们了解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历史、现况和未来,是从事预防、临床、研究等人员值得一读的实用参考书。《实用疫苗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映照出的除了瘟疫的肆虐和残酷,更多的是人类的坚韧、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史册中,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古代认为疾病是神对人类的惩罚,统治者向人们灌输疾病带来毁灭的恐怖思想,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这种愚昧的思想下生活,从而饱受疾病的折磨。传染病无数次地肆虐流行,导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陨落,直到19世纪人类发现微生物,成功研制了疫苗,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接种,才使在历史上许多作恶多端的传染病被遏制和消灭。疫苗的研发和运用是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StaleyA.Plotki在Vaccie一书中指出“预防接种对于世界人民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除了安全用水,没有其他的措施,甚至是抗生素,在降低死亡率和人口增长方面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疫苗代表了生物医学的最高承诺,是全世界良好健康的基础驱动力之一,是公共卫生体系中一项最好的投资,并具有溢出效应。接种疫苗不仅使受种者个人受益,同时也使社会群体受益,因而这种溢出效应在公共和私营健康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以下称“脊灰”)也接近消灭,麻疹等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erevetaledieae,VPD)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WalterA.Oretei指出:“疫苗最大的成功为我们之所未见,所有的人都不必再因疫苗可预防疾病而遭受病痛或死亡。”他还预言在今后5○15年,新疫苗和新接种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医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为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第一节疫苗发展简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寻求摆脱各种瘟疫的方法。历史上人类与疫病的每一次搏斗,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中,疫苗总是伴随着与疾病的斗争而得到发展。使用“以毒攻毒”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理念可追溯到公元前。古罗马学者曾提出狂犬的肝能够预防人狂犬病,我国秦汉时代已知应用患病狂犬的脑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公元284年,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载:“疗狂犬咬人方,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同时记载射工毒蛊,即提倡服用恙螨(沙虱、恙虫)的虫屑来预防恙虫病。公元430年,Thucydie在雅典鼠疫流行期间观察到病后免疫现象。7世纪,一些佛教徒试图饮用蛇毒以产生免疫力,以预防毒蛇的咬伤。这些被认为是免疫预防思想的萌芽。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免疫成功范例。据记载,“宋仁宗时(1023一1063年),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招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请见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窬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摸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见清朝朱纯嘏著《痘疹定论·种痘论》)。清初俞茂鲲著《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已有接种人痘的详细记载:“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1567一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1681年,清政府把人痘接种列入政府计划予以推广。同时,引起邻国的注意。1688年俄罗斯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技术,以后人痘法很快传入俄罗斯及欧洲、美洲等地。可以说,我国是预防接种理念形成、履行实践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为近代预防接种的发展奠定了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重要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写道:“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人痘接种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1⊙实用疫苗学gtgtl781年,英国的MaryWortleyMotague报道了土耳其人有接种轻症天花患者体液的习惯,随后她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接种,正式获得天花疫苗。广泛用于预防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是一个英国外科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Jeer)。他观察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一些小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会再感染天花。琴纳于1796年进行了第一个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人体临床实验获得成功,从而发明了牛痘苗。1805年牛痘接种法引人我国,但直到1910年在我国才逐步普及。17世纪后期,列文·虎克(AtoievaLeeuwehoek)发明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研制疫苗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此后,路易·巴斯德(LouiPateur)、科赫(Koch)发明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建立了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相继被发现;贝林(EmilAdolfvoBehrig)发现抗毒素(抗体)及免疫治疗法;埃尔利希(PaulEhrlich)发现受体-配体专一性结合、特殊化学治疗法、抗体量化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疫苗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疫苗研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革命(表1-1)。表1-1全球免疫接种史上的里程碑年份免疫接种史与疫苗前440希波克拉底描述白喉、流行性黄疸和其他疾病430Thucydie在雅典鼠疫流行期间观察到病后免疫现象998-1022峨眉山人给丞相王旦之子接种人痘,开始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12世纪初中国广泛用种痘术预防天花1717Motagu把我国人痘接种法传人欧洲1721种痘术传入英国1796EdwardJeer用牛痘苗给JamePhili接种,称为免疫接种(vacciatio,“vacca'”的拉丁语意思为牛)】1870LouiPateur首次研制成功减毒细菌活疫苗(鸡霍乱)1884Pateur首次研制成功减毒病毒活疫苗(狂犬病)1885Pateur首次将羊脑狂犬病疫苗应用于人类1887建立Pateur研究所1892Haffkie研制成功霍乱活疫苗,在印度某地试用,因反应较重停止使用1895Pfeiffer研制成功伤寒死疫苗1895-1897Yeria研制成功鼠疫死疫苗1898Kole研制成功伤寒死疫苗1900PaulEhrlich提出免疫的受体理论1901Behrig因发现白喉抗毒素而获得首个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09TheoaldSmith发明了灭活白喉毒素的方法1919Calmette和Gueri研制成功用于人类的减毒细菌活疫苗(BCG)1923首个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进行试验CatoRamo研制成功白喉类毒素1926Ramo和ChritaZoeller研制成功破伤风类毒素1927分离出黄热病病毒1931Goodature提出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的方法1933Wai研制钩端螺旋体疫苗Weigl研制斑疹伤寒疫苗1936ThomaFraci和ThomaMagil研制出首个灭活流感疫苗1937Theiler研制黄热病鸡胚疫Made研制百日咳灭活疫苗02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续表年份免疫接种史与疫苗1948JohEder及其同事用人细胞系分离出LaigIⅡ型脊灰病毒1954Eder和Peele分离出麻疹病毒Fraci进行灭活脊灰疫苗的现场试验1955灭活脊灰疫苗获准上市使用1961使用人二倍体细胞系1963麻疹疫苗获准上市3价口服脊灰疫苗获准上市1967Maurice分离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JerylLy株1969StaleyPlotki分离出风疹病毒RA27/3株1971MMR疫苗获准使用1982日本开始研制无细胞百日咳疫苗1983天花疫苗从民用市场撤回1986首个重组疫苗(乙肝疫苗)获准上市美国通过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1989美国建议接种2剂麻疹疫苗1987首个多糖结合疫苗(H)获准上市1995水痘疫苗获准上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获准上市1997美国推荐序贯接种脊灰疫苗1998首个人轮状病毒疫苗获准上市1999美国推荐单独使用灭活脊灰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撒回2000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准用于婴儿2003流感减毒活疫苗获准上市2004美国建议灭活流感疫苗用于所有6~23月龄儿童风疹病毒本土传播在美国被阻断2005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获准用于青少年和成人MMR-水痘(MMRV)疫苗获准上市2006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获准上市首个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获准上市首个带状疱疹疫苗获准上市一、第一次疫苗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以研制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为标志,应归功于被誉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他的贡献在于,不仅证明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于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引起,而且还发现可以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代等方法有目的地处理病原微生物,使其减低或失去毒力,并以此制造疫苗给人接种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870年,巴斯德首次研制成功细菌减毒活疫苗(鸡霍乱);1881年,研制成功羊炭疽疫苗;1884年,研制成功狂犬病减毒活疫苗。1885年7月6日,巴斯德应患儿家长要求首次为被疯狗咬伤的孩子一梅斯特(Metre)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于7月27日确认其脱离危险。自此,巴斯德揭开了人类预防狂犬病的崭新一页。1885年10月26一27日巴斯德在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做了疯狗咬伤后狂犬病预防方法的学术报3⊙实用疫苗学告,同年12月,4个被疯狗咬伤的美国儿童用《纽约先驱论坛报》(NewYorkHerald)的捐助支付旅游费顺利到达巴黎并获救。至此,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得到了公众和科学界的承认。经过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开创性研究,19世纪末人类研制成功了伤寒、鼠疫和霍乱灭活疫苗,以及白喉抗毒素。在研发疫苗的同时,免疫学研究也获得突破。1884年,埃尔利希和梅契尼科夫(Metchikoff)发现细胞免疫现象,并将这些能杀灭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外来物质的细胞称为“吞噬细胞”(hagocyte)此后,贝林首次成功地用动物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他们先后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以后,埃尔利希又提出了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到19世纪晚期,大部分疫苗学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20世纪早期又对这些基础理论进一步完善。这些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为今后疫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进入20世纪前30年,疫苗学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首先,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于1906年从牛体分离到一株结核菌,经过13年在牛胆汁中传递230代,获得一株减毒株,制成卡介苗(acilluCalmette-Guerivaccie,BCG),于I927年上市。其次,l923年,Ramo应用化学灭活方法获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并研制成疫苗。第三,l936年,WiloSmith和ThomaFraci分别在禽胚中研制成功2种灭活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称“流感”)疫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疫苗研究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Eder及其同事发展了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促进了多种减毒和灭活病毒疫苗的研制。l955年,Salk研制成功脊灰灭活疫苗[(iactivatedolioviruvaccie,IPV),l984年,研制成功强效脊灰灭活疫苗(eIPV)]。196l年,Sai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oliomyelitiatteuatedlivevaccie,OPV)。I963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leatteuatedlivevaccie.,MV)获准生产。20世纪T0年代以后,风疹减毒活疫苗(ruellaatteuatedlivevaccie,RV)、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atteuatedlivevaccie,MuV)等也相继问世。二、第二次疫苗革命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加速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修饰与改造,为新疫苗的研制和传统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可以从培养的病原微生物中分离、纯化、鉴定、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组分,如细菌多糖、多肽、蛋白质、脂多糖,这些组分可用于制备亚单位疫苗;也可以根据这些组分的化学结构,用化学方法或重组合成疫苗;或可以将提取的抗原用化学方法去毒制备成类毒素疫苗,从而开创了疫苗研制的第二次革命。所以,第二次疫苗革命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使用微生物的天然成分及其产物制备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蛋白结合疫苗。主要研发并获准上市的疫苗有:l982年,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cellertuivaccie,aP)l986年,第一个基因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乙肝”)疫苗(heatitiBvaccie,HeB)l987年,第一个多糖结合疫苗一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hiluifluezatyecojugatevaccie,Hi)l995年,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atteuatedlivevaccie,VarV)2O00年,用于婴儿的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7-valeteumococcalolyaccharidecojugatevaccie,PCV7)2O04年,第二代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rotaviruatteuatedlivevaccie,.ORV)2O06年,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umaaillomaviruvaccie,HPV)和带状疱疹疫苗(herezotervaccie,HZV)也先后上市。三、第三次疫苗革命一DNA疫苗自从1993年美国Merck研究室首次报道直接用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疫苗进行基因免疫可在小鼠中预防流感以来,DNA疫苗的研制迅速发展。1995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召开专门研讨核酸疫苗会议,称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和疫苗的第三次革命。运用DNA疫苗免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疫苗本质的认识。编码抗原的遗传物质(而不是抗原本身)可作为DNA疫苗的有效成分。DNA疫苗不仅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传染病、肿瘤、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性疫苗。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自然或人工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可携带病原体信息,这些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复制时,可转录和翻译信息并把它提呈给宿主免疫系统,于是产生了载体学(vectorology)领域。任何微生物都可作为载体,最常用细菌的载体是结核杆菌和⊙4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减毒沙门菌,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痘病毒、腺病毒和甲病毒。近20年来疫苗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AvetiPateur公司医学科学顾问Plotki把这些成就归纳为I0项,即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儿童联合疫苗、水痘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基因工程、减毒载体、转基因植物和植物病毒裸DNA。在疫苗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如下。(1)出现了一些新疫苗,包括PCV7、ORV和HPV,这些疫苗正在全球推广。现正努力缩短新疫苗在高收人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推广使用时间差,例如,PCV13在高收入国家上市后1年多就进入了低收入国家。(2)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可负担的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igococcalgrouAcojugatevaccie,MCV-A),该疫苗现已用于非洲脑膜炎流行区。(3)全球已有25种疾病可用疫苗预防,包括炭疽、霍乱、白喉、甲肝、乙肝、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戊肝”)、型流感嗜血杆菌、HPV感染、乙脑、麻疹、流脑、腮腺炎、百日咳、肺炎链球菌病、脊灰、狂犬病、轮状病毒性胃肠炎、风疹、流感、破伤风、结核病、伤寒、蜱传脑炎、水痘和带状疱疹、黄热病。四、中国疫苗发展简史(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疫苗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1910年,东北发生肺鼠疫流行,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近4万人,相当于两省人口的1.7%。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设立中国最早的鼠疫研究所,同时在北京、哈尔滨成立防疫局和东北防疫处。1916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卫生署颁布《预防传染病条例》,1918年内务部宣称:“查疫病传染危害于民生者至烈。东西各国对于一切传染病,莫不专设机关研究防止之法,以为有备无患之计。吾国自昔年东北三省发生鼠疫,国人生命财产损失至钜。去冬绥远一带鼠疫传至腹地,经多方防范幸早敉平。惩前毖后,应亟筹设中央防疫处预筹防范。”于是,1919年3月在北京天坛西南神乐署故址,拓地百亩成立中央防疫处。中央防疫处是一个防疫与生物制品制造相结合的机构,也是中国疫苗生产机构的维形。至1923年,中央防疫处制造的生物制品20余种,主要是诊断用品。1928年,国民党政府接管中央防疫处,以制造生物制品为主。192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卫生部,中央防疫处改属卫生部。1930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央防疫处组织条例》,规定该处掌管传染病之研究讲习及生物制品之制造检定业务,明确为生物制品生产研究的专设机构,以人用制品为主,兼顾兽用产品。中央防疫处成立以来,由于政局动荡,人事更迭频繁,业务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品种不能正常生产,有些品种被证明无效或不良反应严重而淘汰。此期间为我国生物制品的初创时期。1935年,中央防疫处迁往南京,以后又迁往长沙,最终经贵州迁到昆明,由汤飞凡任处长,招揽人才,工作开始有序。除生产多种疫苗外,还开展不少研究工作,如抗毒素的浓缩,研制免疫血清、斑疹伤寒疫苗,牛痘苗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等。1946年,中央防疫处总部迁入天坛,更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其任务为生产生物制品及相关传染病的研究。当时生产的有牛痘、狂犬病、伤寒、霍乱、鼠疫等疫苗,白喉类毒素(以下称“白类”)、破伤风类毒素(以下称“破类”)与抗毒素,多种诊断用菌液与抗血清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研制、生产疫苗的机构也相继成立,如大连卫生研究所(1925年)、长春卫生技术厂(1934年)、西北防疫处(1934年)、军医学校血清疫苗制造研究所(1940年)、洪悦元疫苗研究所(1940年),以及上海英租界卫生实验所、日本同仁会华中防疫处等。同时,生物制品民族工业在上海也开始出现,如新亚血清厂(1938年)、中法血清疫苗厂(1940年)、佑宁药厂(1942年)、文达生物化学厂(1947年)、民生实验生物所(1949年)等。但中央和地方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都不大,设备简陋,发展缓慢,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方法落后,产品质量不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及质量监督单位,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也有限,生产的主要产品如下。1920年,引进日本牛痘苗毒种,在原天坛中央防疫处,按邱嘉、川浩方法生产痘苗。192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齐长庆从一天花患者痂皮中分离出天花病毒,通过选育后适应牛犊皮肤,作为痘苗生产的毒种,并命名为“天坛株”痘苗毒种。1927年开始用天坛株生产牛痘苗直到1956年。1920年,我国开始生产破类,使用Haffkie菌种;l926我国开始生产白类,所使用的菌种来自美国的5⊙实用疫苗学PW8株,当时的类毒素为未经提纯的粗制品,称之为普通白类1931年袁俊昌在北京一狂犬病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狂犬病病毒,经家兔脑内传50代得固定毒株,命名为“北京株”固定毒,用于生产疫苗。该株固定毒抗原谱广,遗传性状稳定;1933年开始用北京株固定毒生产兔脑疫苗:l938年用山氏法(Semle)生产兔脑和山羊脑疫苗;l942年按印度哈夫金研究所山氏羊脑疫苗生产法生产疫苗。由于狂犬病疫苗含有5%的羊脑组织,免疫效果虽好,但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1933年,我国留法学者王良于法国引进菌株并在重庆成功制造卡介苗。1948年,陈正仁自丹麦血清疫苗研究所进修归国,在北京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从事疫苗毒种、生产工艺的研究,并进行大批量的疫苗生产。解放区的生物制品机构与生产品种。抗战时期条件十分艰苦,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中国医大生产30万~40万人份的痘苗。1945年前,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建立药厂,1945年成立卫生实验所,开始伤寒、副伤寒联合疫苗及牛痘苗的生产和破伤风杆菌的分离工作。1944年初,在胶东牟平县成立新华药厂,主要生产血清、疫苗、痘苗等制品。1948年成立华北防疫处,生产伤寒、副伤寒联合疫苗、痘苗、血清等产品供应前方广大指战员使用。(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调整了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及检定机构。原中央防疫处改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后改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将原中央防疫实验处上海分处合并上海卫生实验所、中法血清厂、新亚血清厂等6个私营生物制品厂和2个医学化验所,于1952年成立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56年,卫生部撤销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昆明西南生物制品实验所、西南卡介苗制造所,成立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1953年,原中央防疫实验处兰州分处合并晋南西北人民制药厂的血清疫苗部成立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949年,部队系统在东北地区佳木斯、白城子的2个卫生技术厂交由地方政府领导,成立东北卫生技术厂,1952年,成立东北生物制品厂,同年,与大连卫生研究所合并为东北卫生生物制品实验所,1957年成立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1949年武汉解放不久,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筹建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改为中南生物制品实验所,1956年又改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机构调整同时,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于1950年4月成立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后改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12年又改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负责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监督检定。1961年在昆明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专事肠道病毒的研究及脊灰疫苗的生产。近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传染病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军事医学科学院(5所)、部分大专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生化所),以及杭州天元、云南沃森生物、华兰生物辽宁成大、北京科兴、长春长生、长春百克、北京绿竹、北京民海、华南制药、浙江卫信、深圳康泰、江苏延生、无锡罗益等一些民营企业也参与疫苗的研发,我国生物制品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主要疫苗的发展简况如下(表1-2)。表1-2我国疫苗发展史年代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20世纪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50年代黄热病疫苗乙脑疫苗(鼠脑)鼠疫疫苗斑疹伤寒疫苗布病疫苗森林脑炎疫苗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60年代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细胞)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痘苗(细胞)70年代腮腺炎疫苗(鸡胚)狂犬病疫苗(细胞)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试读结束···...

    2022-10-06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疫苗的应用》梁晓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的应用》【作者】梁晓峰主编【页数】151【出版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3【ISBN号】978-7-203-06263-9【价格】15.00【分类】疫苗-研究-疫苗【参考文献】梁晓峰主编.疫苗的应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3.图书目录:《疫苗的应用》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包括常用疫苗的生物学性状、针对相应疾病的概述、使用方法、疫苗保护效果、不良反应译处置等方面的知识。《疫苗的应用》内容试读尘园关惊的出突比品姐得乘西中牟》球乘部同第一章疫苗应用总论未不机出0动通装首灭南聚京响国变陆第一节疫苗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对于人类而言,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追求的目标。然而,疾病和生命一样古老,对疾病状态的担忧以及与疾病的斗争写满了人类历史的每一章节。从1796年5月14日,Jeeri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到1979年10月26日WH0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被消灭,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从那一天起,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伟大胜利。至今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药物能像疫苗一样以其低廉的代价将某种疾病从地球上彻底消灭。用人工免疫的方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人类在1:疫·苗:的o应用V19VO1卫g同传染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美国微生物学会,对疫苗控制传染病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疫苗使用前后的疾病死亡数的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疫苗在长期和广泛的使用之后,可使传染病造成的死亡数降低90%以上(见下表)。全美国疫苗使用前后的传染病死亡数比较传染病最高死亡数(人)1997年死亡数(人)死亡降低率(%)白喉206939(1921)599.99麻疹894134(1941)13599.98腮腺炎152209(1968)61299.60百日咳265269(1934)551997.92小儿麻痹症21269(1952)499.98风疹57686(1969)】0100.00破伤风1560(1923)】4397.24流感嗜血杆菌20000(1984)24298.79乙型肝炎26611(1985)16126*39.40注:括号中为发生最高死亡人数的年份。*为1992年的统计数天花曾经是人类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全世界每年新出现约5000万个天花病例。为遏制天花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发起了推广接种、消灭:2第一章疫苗应用总论天花的运动。到1967年,全世界患天花的人数降低到1000多万,1977年前后,天花在全球绝迹。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彻底消灭天花。在全球,通过开展普遍种痘,最终根除了天花;通过强化脊髓灰质炎免疫,消灭小儿麻痹症已指日可待;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白喉和百日咳等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在免疫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低了90%。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已为世人公认。设想,世界上如果没有疫苗,危害生命的疾病将成为一种日常风险。我们将时刻受到致命的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病菌的威胁:脊髓灰质炎可构成持续的危险并可在数小时内使儿童瘫痪;而天花将继续留下创伤并造成死亡。所有这些疾病将夺走大量儿童的生命,而家人却束手无策;生命将突然终止,人们的行动将受到严重限制。一旦谣传有传染病时城市将是人们逃离的地方,而不再是有吸引力的文化、商业和学术中心。很难想象生命、创造力、生产力、潜力和幸福方面的损失将有多大。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免疫预防工作的发展方向将是不断增加可用疫苗的种类,改进疫苗的安全性,不断扩大免疫预防服务对象,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改善和加强安全、有效接种,不断促进社会经3:疫·苗的应·用V11卫QVOD9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疫苗也将继续为人类健康这个伟大的主题和目标服务。第二节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推动普及预防接种,控制和消灭天花、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重大传染病。自1950年开始,全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彻底消灭了天花。继消灭天花后,我国开始实施预防接种面向农村、服务亿万农民的卫生工作方针。每年利用冬、春季节进行突击预防接种,积极推行卡介苗接种等,重点地区还开展霍乱、鼠疫、斑疹伤寒、伤寒和百日咳疫苗接种。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基层单位预防接种工作迅速发展,不少地区还建立了预防接种卡片,装备了简易的疫苗冷藏、运输设备,逐步实行计划免疫。由于广泛开展有效的免疫接种,在较短时间内,我国有效地控制了针对传染病的大流行。会1978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4第一章疫苗应用总论知》,规定在3年内全国普遍实行计划免疫,采用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灰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百白破疫苗)等4种疫苗,控制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6种常见传染病,由此拉开了中国免疫规划事业的序幕。1985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代表中国政府对1990年在我国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作出承诺:国家免疫规划4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到1988年(以省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85%,到1990年(以县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85%。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广电部、经贸部、国家民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预防接种工作正式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卫生部下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会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入托、人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保证了全国免疫规划工作5:疫:苗1的⊙应用V111gyO119科学、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在巩固和保持儿童高接种率基础上,国家持续加大免疫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的工作力度。2000年,我国实现了区域无脊灰证实的目标:2002年,国务院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到5种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2007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A群流脑、A+C群流脑、乙脑、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含麻疹风疹疫苗、麻疹腮腺炎疫苗)等纳入免疫规划,逐步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并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发生炭疽和钩体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得到快速发展,扩大到14种疫苗预防15种传染病。张0第三节免疫接种策略工顺1.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1.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之前的免疫程序:2005年卫生部下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提出了“国家免疫规划疫:6···试读结束···...

    2022-10-06 主编图书 侵权 主编图书的渠道

  • 《儿童疫苗及其相关疾病与防控》谢晓平,杨钊,蔡浪英主编;杨娟,吴兆海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儿童疫苗及其相关疾病与防控》【作者】谢晓平,杨钊,蔡浪英主编;杨娟,吴兆海等副主编【页数】164【出版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04【ISBN号】978-7-5614-8410-4【价格】26.00【分类】儿童-疫苗-预防接种【参考文献】谢晓平,杨钊,蔡浪英主编;杨娟,吴兆海等副主编.儿童疫苗及其相关疾病与防控.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儿童疫苗及其相关疾病与防控》内容提要:自2007年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来,疫苗的使用种类不断增加,疫苗的应用效果、安全隐患等问题受到关注。本书共分6章,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其疾病防控、常见二类疫苗接种及其疾病防控、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其处理、未来疫苗展望等内容。全书力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实用性和新颖性,通过通俗、简明的语言,向接种门诊医生、接...

    2022-10-06 杨娟个人资料简介 杨娟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稿|(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稿【页数】59【出版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162-2032-0【价格】8.00【分类】疫苗-药品管理法-中国【参考文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内容提要: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疫苗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是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可及,规范疫苗接种,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维护国家安全而制定的。主要规范疫苗研制和上市许可、疫苗生产和批签发、疫苗流通、接种、保障措施以及监管等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内容试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2019年6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疫苗研制和注册第三章疫苗生产和批签发第四章疫苗流通第五章预防接种第六章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第七章疫苗上市后管理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九章监督管理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1总则第1条一第5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本法所称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三条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第四条国家坚持疫苗产品的战略性和公益性。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纳人国家战略。国家制定疫苗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第五条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加强疫苗全生命2第6条一第8条总周期质量管理,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依法承担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第六条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疫苗安全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疫苗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疫苗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疫苗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3则第9条一第11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承担药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疫苗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预防接种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疫苗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九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疫苗监督管理有关工作,定期分析疫苗安全形势,加强疫苗监督管理,保障疫苗供应。第十条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疫苗追溯标准和规范,建立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整合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追溯信息,实现疫苗可追溯。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疫苗电子追溯系统,与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相衔接,实现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最小包装单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依法如实记录疫苗流通、预防接种等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提供追溯信息。第十一条疫苗研制、生产、检验等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生物安全风险,加4第12条一第14条疫苗研制和注册强菌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证菌毒株等病原微生物用途合法、正当。疫苗研制、生产、检验等使用的菌毒株和细胞株,应当明确历史、生物学特征、代次,建立详细档案,保证来源合法、清晰、可追溯;来源不明的,不得使用。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疫苗行业协会等应当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等活动定期开展疫苗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预防接种知识等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疫苗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预防接种知识等的公益宣传,并对疫苗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有关疫苗的宣传报道应当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第十三条疫苗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督促会员依法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第二章疫苗研制和注册第十四条国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5疫苗研制和注册第15条一第19条国家组织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科研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攻关,研制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第十五条国家鼓励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大研制和创新资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推动疫苗技术进步。第十六条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疫苗临床试验应当由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三级医疗机构或者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或者组织实施。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依法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第十七条疫苗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建立临床试验安全监测与评价制度,审慎选择受试者,合理设置受试者群体和年龄组,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受试者合法权益。第十八条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应当取得受试者的书面知情同意;受试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受试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取得本人及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第十九条在中国境内上市的疫苗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申请疫苗注册,应当提供真实、充分、可靠的数据、资料和样品。6···试读结束···...

    2022-10-06

  • 《科学起跑线丛书 疫苗简史》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作者】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丛书名】科学起跑线丛书【页数】119【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20-1071-2【分类】疫苗-青少年读物【参考文献】张文宏,王新宇编;褚君浩总主编.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内容提要: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接触各类疫苗疫苗既是人类医学目前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疾病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就像一位忠实的勇士,时刻护卫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来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接种者产生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从而免受真正的病原体的威胁。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疫苗的发现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同时采用史料呈现与通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余种疫苗的研发故事娓娓道来,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常识,既科学严谨又引人入胜,旨在帮助青少年读者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科学起跑线丛书疫苗简史》内容试读1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根除天花: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你将了解:天花、人痘、牛痘的区别爱德华·詹纳为什么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天花被彻底消灭的原因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已过去40多年,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很难见到感染天花的幸存者,但每当谈起传染病和疫苗的历史,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天花。这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困扰人类的时间至少有3000年之久,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死亡,相当于平均每年死亡400万人。说起天花,就不得不提牛痘,有人说牛痘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其实不然。中国古代人民在很久之前就发明了自己的天花疫苗一人痘,人痘接种法也在消灭天花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痘接种源自中国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无论是从古籍典册还是考古遗迹中,我们都早已发现了天花的踪迹我国最早关于天花病情的明确记录出现在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中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实用手册,因可随身携带,被誉为“衣袖里的急救宝典”。书2一、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中记载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意思是等到这个病流行的时候,疮发满头、脸和身体,不久就布满全身,就像火烧的创伤一样,都带有白色的液体,随时会脱落和生出来,如果不马上治疗的话,病重的大多都会死,治疗后病愈的人,留下紫黑色的疮痂,过了很久才会消失,这是很厉害的毒气。这与现代医学对天花临床表现的描述高度一致在和天花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了它的秘密:第一,虽然天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患者只要度过危重的急性期就能恢复健康,并且终身不再复得;第二,天花具有传染性,接触天花患者或其衣物都可能导致发病;第三,如果只是少量接触天花患者的痂疮,虽然也会发病,但病情并不严重基于上述认识,我国古代的医生开始尝试让健康的人主动接触天花患者,从而避免今后再次被感染,这就是人痘接种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人痘接种法逐渐成熟,常见的有三种方式:痘浆法,即将患者结痂的脓液放入健康儿童的鼻孔;痘衣法,即让健康儿童穿上患者的衣服;旱苗法,即通过银管将来自患者病程晚期的千燥粉状的天花痂皮吹入鼻腔。接种人痘后的儿童会在大约7天内出现发热,多数症状轻微,但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终身不再患天花经过不断的改进,人痘接种法逐渐流传到印度和北非,进而传入欧洲和美洲。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首次通过演讲公开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鼻内种痘术。1721年,在英国皇室的赞助我国古代典籍中描绘的人痘接种法夏数3疫苗简史和皇家医生的指导下,来自伦敦纽盖特监狱的6名死囚接受了针刺人痘接种试验。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承诺,如果他们接触天花患者后能够存活,将被免除死刑。结果试验效果非常好,这6名死囚均表现出对天花的抵抗力,并最终得到了特赦随后,人痘接种法开始在英国普及,但仍仅限于上流社会,因为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这种做法风险过高,会伴有2%的死亡率、较低的严重发病率以及持续存在的传染威胁启示对当时疫病横行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接种人痘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作为牛痘出现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确实在全人类与天花的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曾在其《哲学书简》中赞扬道:“我听说中国人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指种人痘)。被认为是天下最明智、最文明的民族做出的榜样,是可以作为有效先例的。”“人痘”“牛痘”一字之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人痘说到底还是具有活性的或者说是灭活不彻底的天花病毒,有可能让被接种的人丧命,所以当时接受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多。而牛痘接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在英国乡村,有人注意到挤奶女工因为在挤奶过程中接触了牛痘(一种主要感染牛群的疾病)便能够免受天花侵袭,而且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皮肤光洁,没有天花留下的瘢痕。这时,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一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出现了,他以当时只在乡村流爱德华·詹纳是一位英国医生和科学家,他于行的关于牛痘对天花的预防作用的知识为基1796年发明了牛痘疫苗,是第一个赋予疫苗接种础,对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程序以科学地位并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天花最终得以根除,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免疫学之父”在英国皇家学会拒绝刊印其研究结果后,最初的努力。1798年,詹纳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在英国4一、历史上的疫情终结者这是英国讽刺作家詹姆斯·吉利于1802年创作的讽刺漫画,表现了当时公众对牛痘接种术的质疑,一些保守的人甚至声称接种牛痘的人身上会长出牛角、牛毛。西部尤其是格洛斯特郡发现的一种称为牛痘的疾病之成因和效果的调查》的小册子。在报告中,他系统地介绍了23个病例,其中有些涉及一个以上的个体,有些仅基于二手信息,但都详细地记录了牛痘对天花的预防作用的流行病学和试验证据。其中最有名的是第7个病例,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菲普斯。詹纳先用挤奶女工的牛痘脓液对其进行接种,男孩表现出轻度感染的症状,随后很快就痊愈了。一个半月后,詹纳又用天花感染者的脓液再次对其进行接种,这一次男孩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詹纳之所以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不是因为他第一个发现感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也不是因为他不顾菲普斯的安危在其身上进行试验,而是因为他不仅观察到了现象,还系统地进行记录,总结观察结果,提出科学假说,然后通过干预性的试验验证了这一假说。这种系统的科学思维正是现代人类社会一直倡导的科学精神,而在与人类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詹纳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他通过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传播了最终被称为“疫苗接种”的概念,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医学领域—免疫学。毫无疑问,与人痘接种相比,牛痘接种最大的优势是安全。由于牛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毒性较弱,因此人类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力,不仅能抵抗牛痘,还能抵抗天花,这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免疫力的交叉保护作用。从牛痘病毒到痘苗病毒很快,牛痘就代替人痘成为人类预防天花的首选。但当大面积接种时,作为疫苗的牛痘痘液却不够用了,为此人们不得不故意在牛、羊、马等动物身上接种病毒,以获取更多的牛痘痘液。5疫苗简史S(C后来,随着疫苗生产从农场和个体医生转移到工业领域,人们通过对小牛、绵羊或水牛的表皮进行划痕接种,从含有脓液、血清和挤压淋巴液的皮肤刮屑中分离出病毒。有意思的是,进入20世纪后,人们普遍接种的用于预防天花的疫苗已不再是詹纳最初使用的牛痘病毒,而是它的近亲一痘苗病毒。这种病毒来自正痘病毒家族,既不是引起天花的病因,也不是引起牛痘的病因。痘苗病毒的来源尚不清楚,科学家们推测或许是牛痘病毒在接种过程中和天花病毒发生重组后产生的,抑或是在对其他动物的痘科病毒进行病毒培养时,病毒为适应新的宿主发生了变异。不管怎样,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都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针对天花的交叉保护免疫力。什么是疫苗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成分或减毒的病原体等制成的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定性免疫力的生物制品。英语中的“疫苗”(vaccie)和“疫苗接种”(vacciatio)这两个词源自1798年爱德华·詹纳在他的论文标题中所提到的牛痘(variolaevacciae)。“vacca”为拉丁文,意思是奶牛。詹纳发现人类接种牛痘后能抵御天花,天花因此成为第一种人类通过接种疫苗所消灭的传染病。1881年,为了纪念詹纳,“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建议将这两个词引申到当时正在开发的新的保护性疫苗。位于纽约罗斯福岛的天花医院遗址···试读结束···...

    2022-10-06

  • 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 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卓家同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作者】卓家同作【丛书名】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页数】147【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309-15588-4【分类】疫苗-预防接种-问题解答【参考文献】卓家同作.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内容提要:传染病依然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特别是很多传染病呈现婴幼儿高发病、高并发症、高致残和高死亡率。正因如此,科研人员经过漫长历史进程的摸索求证与观察,发现了疫苗的防病作用并进行人工制造和生产。由于疫苗的大规模使用使得接种者个体免于发生传染病,得以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在活动的人群中形成阻挡病原体随人群流动到达没有免疫力个体的物理性免疫屏障,使人群中一时未能接种疫苗的易感者免于成为病菌或病毒的下一个被感染的受害者。本书以引人入胜的预防接种谜团解疑入手,在满足家长好奇和解惑的同时,也解答了业务技术人员工作的疑难;然后从一个不愿打预防针的小孩的故事,引出人类生活中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及其致病理论、再到疫苗发现的过程及其神奇的防病作用,然后从科学家的造福人类价值观的底线思维列举疫苗研制过程中确保安全的举措和疫苗上市后监管与跟踪的体系保障,最后以疫苗安全的无意猜疑或有意栽赃的洗冤案例进一步重拾人们和增进人们对疫苗安全的信心。本书科普与技术两用皆宜。《疫苗与预防接种科学普及丛书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内容试读第一章预防接种若干问答1.微生物与人类有何关联?答:生物在这个地球上生存,都各有自己的领地。人,有自己适应生存的环境,对于不能长久生存的环境,只能去旅行或探险。什么是适应生存的环境?至少要有水、空气和养分。人类如此,生物包括微生物也是如此。除了地域,微生物由于其渺小的优势,在人类的表面和空腔都会永久或一过性地存有,只不过永久生存的那些微生物一般不至于危害人体健康,因为危害人体它们也过不好:而那些在人体一过性生存的微生物则会造成人体感染、恶化并造成死亡。因此,人类要讲究卫生,不给其有过多、过久存在的机会以维持健康。2.人类是怎样发现疫苗的?答:人类的历史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很多传染病死人无数。对这些死亡和生存现象,人们进行推理和研究。疫苗是人类在应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经验基础上开2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发的。比如,牛痘疫苗就是人们先观察到挤牛奶女工在接触牛痘后不会得天花,然后总结出这样一种结果:接种一种危害较小的疾病(如牛痘),可以对另一种危害大得多的疾病如天花提供保护。这样接种一种相对较弱的动物疾病—牛痘,来预防人类最致命的灾难一天花,即通过非疾病本身传播而大规模预防控制传染病就是预防接种,所接种的物质就是疫苗疫苗最初是自然的,其后才被研制开发而大规模生产制造。3.什么是疫苗?答:将致病能力和危害人体相对较弱的病原体用来预防那些对人体危害巨大甚至致命的疾病;或人为将病原体致病性减弱甚至去掉致病性,仅保留其抗原性的物质,或将编码抗原的基因片段或核酸物质导入机体细胞以指导其合成抗原蛋白质,或将其基因用别的微生物表达的抗原物质或成分,来预防那些对人体危害巨大甚至致命的疾病。通过这种研究制作而成的抗原物质和编码抗原的基因片段(mRNA)或核酸物质称为疫苗。4.什么是疫苗免疫?答:免疫是机体对入侵的外来物质,以及对利用病原体编码其抗原的遗传密码片段进入抗体后,按其编码指令合成的抗原拷贝训练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防御排斥与清除的过程。一般是指病原体侵袭机体引发的机体抗第一章预防接种若干问答3击病原体的反应,以及接种疫苗或给机体注入直接抗击病原体的物质(抗体)进入机体,引发和形成的抗击某种病原体的反应。这些抗击病原体的反应使得感染的病原消失免除发病,如果免除不了发病但可减轻病症或避免并发症。能针对并直接抗击某种疾病的病原体以免发病的物质称为抗体。换句话说,疫苗免疫就是通过非疾病本身来预防传染病的过程,接种的非疾病本身的物质称为疫苗或抗体,统称预防性生物制品。因其一般在疾病发生之前接种以防不时之需,称为预防接种。有的在暴露病原体后才接种,称为应急接种或治疗性接种,如处理麻疹暴发疫情时应急接种的麻疹疫苗,或被狂犬咬伤时而接种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血清。5.为什么器官移植能存活?答:既然免疫是机体对入侵的外来物质进行识别并防御排斥与清除的过程,为什么器官移植能存活?这是因为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了避免机体识别出移植的器官是外来物质,就使用药物(又称免疫抑制剂)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屏蔽,使它辨认不出是外来器官,也就把外来器官当成自身的物质了,移植的器官也就安然无恙。但此时人体免疫力因为受到免疫抑制剂的抑制而下降了,易患传染病甚至肿瘤。另外,如果移植的器官含有病原体或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致病或出现肿瘤。曾有报道因使用狂犬病死亡者捐献器官进行移植,导致接4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受移植者发生狂犬病而死亡。也曾有一个53岁女性器官捐献者,当时并没有检出其患有乳腺癌,在其脑出血世后捐出心、肝、肾、肺供移植。移植了她肺脏的女性患者在移植16个月后发现身患肿瘤,且已转移到骨骼和纵隔淋巴结,1年后去世。经特异性DNA分析显示,死者转移的癌细胞来自这位53岁的女性捐献者。当即对还健在的其他接受移植的患者进行检查,移植了左肾和肝脏的2位女性也查出同样的癌症并在1年后相继去世,移植右肾的也查出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来自这位捐献者。6.疫苗免疫的前提是什么?按人体免疫力疫苗分几类?答:疫苗免疫的前提为必须保证免疫细胞正常尤其是T细胞正常。目前人们将疫苗分为A类和B类。A类疫苗是指人体免疫力可以清除或控制病原,也就是说有人得过这种病,但能产生抗体并将病原体驱除。B类疫苗是指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不能将之驱离或清除,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感染就是这种,至今还没有见有HIV抗体而没有被HV感染的。7.为什么B类疫苗迄今还没有研发成功?答:B类疫苗迄今还没有研发成功主要是因为感染的病毒如HV,专门攻击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使其失去传递信号和协助B细胞等功能。因为人类的免疫第一章预防接种若干问答5力是靠T细胞和B细胞功能实现的,如果T细胞和B细胞率先被感染而失去功能甚至凋亡,就不会以经典免疫学的方式如产生抗体和致敏T细胞来抵御HV感染,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被导弹攻击全面瘫痪甚至阵亡,军队便没有了战斗力。这就是至今HIV疫苗研发频频失败和B类疫苗迄今还没有研制成功的原因。HIV攻击免疫细胞虽然使得T细胞和B细胞残废,但免疫系统全面垮塌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而是一个慢慢折磨的过程。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没有了战斗力,各种黑恶势力就会横行霸道,国家崩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所以感染了HV并非当场毙命,而是在没有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失去免疫力,后被其他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慢慢侵袭耗尽,最后器官衰竭而亡。8.第二例HIV感染治愈病例是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的?答:有的人不感染HIV,并非是感染后将之清除,而是因为其缺乏CCR5基因。CCR5基因表达CCR5蛋白(是HIV入侵免疫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CCR5基因缺乏使得HIV无法进入T细胞。感染HIV后能清除使之消失的,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即利用受体CCR5基因缺乏人的T细胞或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体系,其体内原有HIV随着感染HTV的T细胞逐渐排出而消失,自身的免疫细胞几乎不复存在,这也意味着HV的存储库消6预防接种若干问答与疫苗安全证录失。新移植CCR5-△32配型的新骨髓或干细胞重建的T细胞因为没有像梯子一样的CCR5蛋白受体供HIV攀爬进入,从而阻断了传播途径。原来体内感染HV病毒以及其存储库里的HIV病毒无法再感染CCR5基因缺乏的T细胞,从而使机体新的免疫系统能正常工作而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同时原来体内感染HV以及其存储库里的HV也就失去靠山“郁郁而终”而死亡消失。这不是疫苗免疫的抗体杀死HV,而是被HV废了武功的原有的免疫系统,通过替代治疗后重建拒绝HV靠近免于其感染新的免疫系统。因此不要将疫苗免疫和采取某种方法治疗使得感染的病原清除消失的情况相混淆。9.为什么有些病原体至今没有应对的疫苗?答:疫苗都是在人类应对危害严重传染病经验的基础上研发的,免疫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免疫细胞正常尤其是T细胞正常。但有些病原体,如HV进入人体后,将遗传物质混入宿主细胞DNA中增殖和在释放中破坏T细胞,造成其功能瘫痪而使其无法传递信号来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使得人体免疫力不能控制更不能清除HIV!即便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对已整合到宿主细胞核的HV遗传物质也无剪除能力。因此,从传统的免疫原理来讲,几乎没有可能制造出预防HIV的疫苗,除非另辟蹊径。这也是近40年来HV疫苗频频研发失败而无一成功的原因。···试读结束···...

    2022-10-06 预防接种 科学普及心得体会 预防接种科普知识

  • 疫苗 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德)卡琳·莫林作;孙薇娜,孙娜薇,游辛田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作者】(德)卡琳·莫林作;孙薇娜,孙娜薇,游辛田译【丛书名】新知文库【页数】530【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09【ISBN号】978-7-108-07178-1【分类】疫苗-药学史-世界【参考文献】(德)卡琳·莫林作;孙薇娜,孙娜薇,游辛田译.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内容提要:本书基于大量文献、档案、访谈资料,细致梳理了詹纳、萨宾、索尔克、希勒曼等科学家研发疫苗的事迹,详细考察了18世纪以来美国借助疫苗抗击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乙肝、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历史,并与英国、德国、苏联、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活动进行了对比论证。与此同时,作者深入探讨了疫苗与传染病防控、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医疗体制改革、自然环境、地区文化、全球合作等诸多议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疫苗的得失优劣(如是否会引发自闭症)作了辩证解析。本书可以深化我们对疾病防控、疫苗研发、家庭生活、人与自然、政治文化、全球合作,以及人类未来等诸多议题的思考。《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内容试读上篇缘起第一章科顿·马瑟的天花疫苗试验祈祷吧,父亲!祈求上帝保佑我们,因为我们已接种过了。一弗朗西斯·博斯科,恩(FraceBocawe),1755“天花造成的惨痛灾害正在城中蔓延。”这句话曾令北美波士顿居民心惊胆战。1721年5月26日,当科顿·马瑟(CottoMather)牧师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时,他的内心或许交织着恐惧和兴奋。正如往常一样,天花自大洋彼岸传人波士顿殖民地。马瑟透过船街(ShiStreet)上眦邻海港的自家房窗,可以看到停泊于长码头(LogWharf)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海马号”(HMSSeahore),该船在结束英属加勒比海的航行后,于4月21日驶过波士顿港奇观岛(SectacleIlad)上的检疫站。“海马号”上发现了感染天花的奴隶,对于拥有12000人口的波士顿而言,天花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虔诚的信徒认为罹患天花是上帝的神圣判罚,它提供一次让人悔过赎罪的机会。从实用角度而言,应对天花最好是“避之唯恐不及”。不过,马瑟日记中随后的几句话显示出某些新迹象:“通过接种来预防天花的方法从未在美洲或我们的国家使用过,”他写道,“但是如果这种方法真的实施了,该有多少生命可以被拯救啊?我将向医师协会寻求支持,并且把一些情况告知他们。”历史选择了马瑟把天花疫苗引入美国,第一章科顿·马瑟的天花疫苗试验3尽管他引发的变革有朝一日将摧毁他素来敬畏上帝的信仰之塔。2马瑟拥有多重身份:他是一位牧师、政治家、传道者,也是一位多次痛失爱子的父亲和几度丧偶的鳏夫。马瑟幽默、活泼,即便面对宗教上的对手也是如此,他称得上是新英格兰最有趣的人。但有的时候,马瑟会诅咒他的敌对者永世受罚。不过大多数波士顿居民并不希望接受科顿·马瑟的救助。马瑟家世显赫,他的祖父理查德·马瑟(RichardMather)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清教传布的奠基者,父亲英克里斯·马瑟(IcreaeMather)则是一位知名作家、政治家,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晚年饱受抑郁症折磨。科顿·马瑟时年58岁,他的信徒不断流失,因为人们已厌倦了他持续而愚昧的政治鼓动、他对政敌雷霆般的谴责、他那陷入躁郁症的妻子以及他自怜自伤的布道。民众也无法原谅马瑟对1692年塞勒姆(Salem)】猎巫案①的支持态度,虽然出于政治考量,最终他还是转为谴责该事件。在小城波士顿,人们翻着白眼冷观马瑟和他可怕的接种倡议。马瑟变成了一个兼具悲喜色彩的人物。尽管马瑟对愤怒之神的绝对权威坚信不疑,但他无疑是同时代最博学、最富科学精神的人物之一,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该学会会长即为艾萨克·牛顿爵士(SirIaacNewto)。马瑟的藏书当时位居北美之首,总计约8000册;他也是北美最高产的作家,受好奇心和虚荣心驱使,先后创作了400种作品。马瑟倡议推行天花疫苗接种的动力,或许正源于他的政治抱负、救赎意愿和纯粹的求知欲。从马瑟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冷酷地坚信天花是上帝对人类①塞勒姆猎巫案:17世纪末,北美马萨诸塞塞勒姆镇中有儿童出现意识混乱、抽搐痉挛等癫狂症状。马瑟作为“新英格兰最有学问的人”,认为这是“魔鬼的邪恶力量附体”后的表现,并将其归咎于“女巫施法”。他的类似言论加剧了民众对巫术的恐慌,人们出于自保心理,开始指控他人行巫。受指控者需接受法庭的审判。审判中,连梦境和幻象这样的荒诞证据都会被法官采信。虽然马瑟等人也曾抨击这种以宗教幻觉为证据的审判,但猎巫案在1692年仍致使多人被误判有罪,甚至遭受了绞刑。一译注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的惩罚。马瑟看到天花宛如“一位手持火剑的天使”降临波士顿,按照当时流行的观点,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在于一粒“先天的种子”(iateeed)自人体内萌芽,进而与神秘的空气发生反应,同时在不断变动的环境中被“点燃”。天花是文明的固有特征。在马瑟看来,天花展现了人类的罪孽本质。在一本有关17世纪医学的论著《毕士达天使》(TheAgelofBetheda)中,马瑟写到,当“罪孽的火光”“点燃”你体内的天花“种子”后,唯一的解脱方式是向令人敬畏的天国俯首祷告、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你已经中毒,你那颗中毒后的邪恶之心已背离了永生的上帝…现在,所有遍布皮肤的流水脓疱,不过是你充满过错的人生的象征。主啊,求你悲怜我吧,从头到脚我已体无完肤,只剩满身腐溃的脓疮”3。马瑟对于上帝的惩罚有着坚定的信念,同时对天花灾难心醉神迷,但不可否认,在把医疗创新引人北美这方面,马瑟将比他的合作者贡献更大。正是马瑟扭转了“天花来自天意”这一令人绝望的观念。在推行疫苗接种的头一个世纪里,相较于疗效而言,关于应否采用疫苗来防治疾病的伦理问题遭受了更多的质疑。在各种医学干预中,疫苗接种尤其容易受到有罪指控。例如,没有宗教禁令明确反对医生采用放血疗法,或者使用大剂量的汞、镉、硫黄等有毒矿物进行治疗。这些仅仅是防治疾病的手段。但如果进行疫苗接种的话,故意使自己感染轻微病症以获得免疫力,进而逃避“天谴”,那么这将成为一场骇人的精神冒险,是一种极端傲慢的行为,也有违希波克拉底誓言(HiocraticOath)中“不造成伤害”这一根本初衷。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接种或者说人痘接种的流程,先得从患者身上的脓疱中提取病毒,然后借助小刀或其他锐器,将其置入受种者的皮肤里。直到1800年,“疫苗”一词才被英格兰普利茅斯(Plymouth)的医生理查德·邓宁(RichardDuig)定义,用以描述其朋友爱德华·詹纳的发明,后者发现生长于奶牛中的病毒能够帮助人们防治天花。尽管许多历史记录都将首次成功接种牛痘的荣誉归于第一章科顿·马瑟的天花疫苗试验詹纳,但是,在此1000多年前,亚洲某些地区就已进行过人痘接种。在医学术语中,人痘接种既是疫苗接种的一种形式,也是维系公共卫生的一种手段。1721年波士顿城里的天花流行,在医学和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也掀开了世俗社会与神圣权威相互争斗的新篇章。讽刺的是,当医学界强烈反对接种时,马瑟和他的宗教同道动用了教会势力来促成科学创新。一段时期后,马瑟倡行的天花疫苗接种推进了医学科学发展,同时增强了人们对疾病防治的信心。医学干预能够治病救人并延长生命,这将逐渐改变人类的看法,重新审视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马瑟曾热诚宣扬的“疾病即罪孽”的宗教信仰,同样将受到削弱。波士顿,1721年暴发的天花疫情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在马瑟所处的时代,上帝令人敬畏的权力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我们所深爱的人随时会被来去匆匆的神秘疾病夺去生命。疾病如同一场精神之旅,带来被动的体验。病势魔幻般地降临于大伙身上。死亡是件很普遍的事情,孩子的天折尤其如此人们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变得勇敢,或者因不胜悲痛而陷入疯藏。马瑟本人就曾失去13个孩子。“逝去的孩子如同破碎的水罐或枯萎的花朵一样”,他曾如此哀悼。马瑟严厉的父亲曾告诫道:“爱愈深,痛愈切”,然而对马瑟来说,“孩子的去世意味着撕心裂肺的伤悲”。在接种之前,天花的流行可能提供了证明上帝神迹的绝佳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士顿民众放弃了拯救自己的努力。尽管150年前,人们并不了解现代意义上的病菌致病学说,但天花早已在欧洲肆虐多时,人们也发现它可以人传人。虽然人们尚不清楚天花的致病机理,但已经认识到,检疫隔离、远离疫区和上次感染是避免天花扩散的有效策略。17世纪时,英国知名医生托马斯·西德纳姆6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试读结束···...

    2022-10-06 救星战队 救星by酒桃不吃糖

  • 《中国疫苗招标 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付朝伟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作者】付朝伟作【页数】17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478-5290-3【分类】疫苗-药品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付朝伟作.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内容提要:疫苗是用于人群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是保护人类健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计划免疫工作,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也是少数几个能完全自主解决全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国家之一。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是全球疫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而我国的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模式亦面临着各省市对国家相关政策理解和执行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地理环境条件差异大等带来的巨大挑战。本书梳理了我国疫苗法律体系,描述了我国当前疫苗招采和配送方式,分析了全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况和疫苗供应不充分不及时问题,也对疫苗筹资做了一定探索。采用文献评阅和典型案例分析方法,系统评阅和梳理了世界各国主要的疫苗采购、配送和管理模式,剖析相关模式的优缺点,并与我国的模式进行了对比,归纳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本书通过分析典型疫苗相关负性事件以及新技术应用等,针对我国疫苗采购、配送和管理模式的主要经验、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作为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的使用对象是健康人群,属于特殊的药品,不仅可以预防急性传染病,还可以预防感染相关的慢性病。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计划免疫工作,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免疫规划工作的三次扩大计划后,我国疫苗免疫规划的范围由“4种疫苗防6种疾病”扩展至“14种疫苗防15种疾病”,中国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实现拯救生命、预防病痛的全球健康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国在疫苗生产领域也是硕果累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可生产63种疫苗,能预防34种传染病,疫苗年总产能超10亿剂次,也是少数几个能完全自主解决全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先后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可以服务全球更多人群。近年来,“山东疫苗事件”“金湖疫苗事件”等暴露了目前我国疫苗采购、配送和管理中的部分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开展疫苗采购、配送和管理服务的优化研究。针对近年来发生的问题疫苗事件,特别是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所暴露出的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存在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职业化和专业化监管力量薄弱、法规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国家针对性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2019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为疫苗管理的相关规范、条例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框架。1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全球大多数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采用政府集中采购,部分国家与联合国儿基会等国际组织合作进行集中采购,其他疫苗则往往采用分散采购。美国通过集中招标来采购儿童免疫接种项目疫苗;其他疫苗则分散采购,疫苗需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同时还需提供疫苗的完整原版配方、测试和生产方法、检测分析方法等数据。英国和德国的疫苗采取中央采购制,购买由卫生部全权负责,从厂家采购。与此相似,当前我国疫苗亦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其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采用国家集中招标采购,与生产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实际工作中,省级相关机构往往将全部合规疫苗纳入平台,评价遴选工作实际由县级机构承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省级守门人缺位现象”。在最近颁布实施的《疫苗法》中,对两类疫苗的招标和采购进行了进一步规范。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全过程一般需要按照规定的温度条件(2~8℃),通过冷藏设施设备储存、运输。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对6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有效疫苗管理评估后发现,合理、高效的疫苗储存、配送仍是这些国家疫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疫苗配送主要有两种模式:内部供应链和外包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模式指疫苗流通的整个过程由政府部门管理,疫苗存储、配送流程一般从疫苗生产企业到疫苗相关专业机构后,再到疫苗接种单位。外包供应链模式指政府部门委托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进行疫苗储存和配送服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将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探索,将第三方物流作为应急储备和补充美国自2008年起将整个儿童免疫接种项目的疫苗储运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减少了疫苗储存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了供应效率,降低了配送总成本,估计美国政府每年能因此节省1950万美元2。南非西开普省和泰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3,幻。在我国,疫苗供应一直采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管理的计划管理模式,疫苗存储配送流程一般为:疫苗生产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单位。但是,当前在部分省区市的某些市级、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冷链装备数量和容量、冷藏车辆数量不能满足实际运转等原因,日益增长的疫苗冷链运输需求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积极探索第三方配送方式进行疫苗运输,由省级疾病控制中心与疫苗生产厂商(代理2第一章研究概述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后,疫苗生产厂商(代理商)将疫苗冷链运输至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的冷藏库,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依据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分发计划和接种单位的疫苗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将疫苗通过冷链配送至接种单位。此外,也有部分省区市的地方疾控中心将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作为应急存储和配送的合作方,以备不时之需。最新颁布实施的《疫苗法》规定,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接种单位配送疫苗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行配送疫苗的,应当具备疫苗冷链储存、运输条件,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疫苗配送单位配送疫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送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收取储存、运输费用。《疫苗法》给不同省区市的疫苗配送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具体的实施规范与细则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的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模式面临各省市对国家相关政策理解和执行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环境条件差异大等带来的巨大挑战,疫苗的有效供应未能得到充分保障。以四川省为例,有近40%的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配送到位时间超过30天(平均配送时间为38.5天),部分地区疫苗断供等情况时有发生,相应的采购和配送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群众健康意识和对疫苗安全性和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疫苗冷链的精细管理和系统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也亟需形成和制定统一的监测和评价标准。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用于评估和提高疫苗管理质量的工具一有效疫苗管理(EffectiveVaccieMaagemet,EVM),对疫苗运输及接收、疫苗监控、建筑设备和运输、运转维护、储存能力、储存管理疫苗分发、人员技能、信息系统及相关支持性管理等指标进行了试点评价),分析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实施疫苗冷链储运管理中可供改进的风险点和关键点。由于EVM评估方法设计之初未考虑第三方物流配送问题,因此无法有效评估第三方疫苗配送管理模式。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中办发〔2018)70号)明确指出,疫苗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国家战略性、公益性产品;实行疫苗集中招标和统一采购,体现疫苗产品公益性特点;加强疫苗销售配送管理,疫苗生产企业负责确定符合资质要求的配送企业,由配送企业将疫苗配送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将疫苗配送到接种点:由省级财政支持加强疫苗3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冷链配送能力建设,其中属于群众自费且自愿接种疫苗(即第二类疫苗)的,配送费用由企业承担;落实疫苗运输全过程温度记录要求,鼓励使用温控标签,防控疫苗流通、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等。2019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主要对疫苗研制和上市许可、疫苗生产和批签发、上市后研究和管理、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补偿、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将疫苗的管理要求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层面。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的现状、需求及变动趋势,识别当前我国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困惑及关键痛点,探索优化我国不同地区的疫苗采购、配送管理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可操作性建议,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相关工作,积极开展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等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了解我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的现状,分析不同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为不同地区改进和优化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模式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为相关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和提高疫苗供应效率提供依据。具体包括:1.调查了解全国及各省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等相关政策、实际运行模式,疫苗使用情况、供应情况、管理需求等现况及变化情况,系统分析、比较我国不同地区主要模式的优缺点及面临的主要挑战;2.深入调查样本地区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模式特点、相关政策、新技术应用等,分析样本地区疫苗招标、采购、配送和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3.系统梳理国外典型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模式,剖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4.分析当前我国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困惑及关键问题,探索并形成优化我国疫苗招标采购、配送和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建议,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第一章研究概述三、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将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综合文献评阅、SWOT分析、利益方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1.全国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现况调查1.1调查地点与对象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简称“兵团”)为机构调查对象,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驻华专家、相关企业代表等相关专家为个人访谈对象。此外,项目组以书面形式征询了前任美国CDC专家、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顾问对项目的建议。1.2调查方法对上述机构采用机构问卷调查,对上述相关专家采用个人深度访谈方法。1.3调查内容全面调查2018年全国31个省市及兵团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人员配置,硬件,政策,疫苗使用情况、供应情况、管理需求、费用等信息,具体调查问卷见附件1。其中,2018年各省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数据库。对国家卫健委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处室负责人、相关疫苗生产和配送服务企业,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关键知情人(各1一2人,合计10人)开展个人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我国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的管理模式特点、相关政策及实施状况、挑战、建议,以及国际可借鉴的经验等。具体访谈提纲见附件2。1.4分析方法对全国及省级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非连续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省区市或地区的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非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上访谈以录音形式记录,整理成文字后,按照主题、亚主题进行编码分类,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分析。5中国疫苗招标、采购和配送管理优化研究为了统一疫苗分类,本报告分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除相关政策文件外,一般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于常住人口数据,项目完成时尚无官方公布的2018年人口数据,故本书中绝大多数使用了2017年的人口数据,部分进行了更新。本次调查涉及32个省级单位情况(不含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如表1-1-1为方便分类及叙述,本报告参考《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将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域按东、中、西部分类描述。本次调查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东部地区11个、中部8个、西部13个。表1-1-1调查省区市及其所属地区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福建、海南、辽宁中部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河南、湖南、安徽、山西西部新疆、贵州、陕西、广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重庆、西藏、兵团*兵团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项目地区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现况深入调查2.1调查地点与对象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特点,选取上海市、吉林省、青海省、河南省和福建省,共5个省(直辖市)作为项目样本省区市。每个项目样本省区市,再根据地理特点和疫苗招标、采购、配送管理模式,选取2个县(市、区)级单位作为现场调查地区。调查对象为选取的项目样本省市及区县卫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各1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管理相关处室负责人(各1~2人,如果疫苗招采和配送不在同一处室,则访谈2人)、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管理相关处室负责人(各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管主任和防保科长(各1人)等利益相关方关键知情人(每省合计11~14人,最终访谈60人),具体如下:①上海市:上海市卫健委疾控处负责人1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免疫所负责人2人(疫苗和冷链管理),长宁区卫健委疾控科负责人1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免疫科负责人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和防保科负责人各1人,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1人(代松江区卫健委疾控科6···试读结束···...

    2022-10-06

  • 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刁连东,翟如芳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作者】刁连东,翟如芳著【页数】506【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4【ISBN号】7-5067-9093-2【价格】49.00【分类】疫苗-问题解答【参考文献】刁连东,翟如芳著.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4.图书目录:《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内容提要:本书采用问答形式对近2000条预防接种中安全知识方面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包括传染和免疫、疫苗和冷链、免疫程序与接种实施、特殊健康状况下的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5个部分;应用篇介绍了24种疫苗的疾病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免疫预防等相关内容。本书供预防免疫工作者及相关人员使用。《疫苗应用与安全问答》内容试读基础篇传染和免疫什么是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并在其中发育繁殖称为感染或传染。感染必须具备病原微生物、人体(或动物体)以及所处环境3个条件。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一方借其致病力侵害人(或动物体),人体(或动物体)则借防御能力遏制病原微生物,根据双方力量的对比,斗争的结果可出现不同的传染过程。因此,所谓传染就是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人(或动物)的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并产生生理、病理变化的过程。感染与污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感染可从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结果可以是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污染是指活的病原微生物寄居在人的身体表面、衣物或污染物品上,是病原体的污染什么是传染病?因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可从受感染的人、动物或无生命物质直接或通过某种中间宿主、媒介或非生命环境间接传播到易感宿主。传染和传染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染并不一定会发生传染病,而传染病则必须是由传染引起的,并且是传染的一种表现形式。使人患传染病的罪魁祸首是谁?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是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如家禽虫兽,花草树木等;有的肉眼看不到,需要通过显微镜放大千百倍,甚至几十万倍后才能看到,这类生物因为实在太微小,所以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对人类有益,如发酵工业用的酵母菌,农业上用的根瘤菌;也有一部分微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能使人致病,甚至引起人死亡,这类微生物在医学上叫病原微生物,也叫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空气、土壤、水和食物里到处都是它们的藏身之地;人的皮肤、肠道及呼吸道里也有它们的足迹。这些病原微生物一有机会就会窜入人体,如果身体没有2抵抗力,病原微生物就会在体内生长、繁殖,释放出毒素,使人致病。不同病原微生物会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由此可见,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各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人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是否都会患病?在一次麻疹流行中,许多人都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的人虽然感染麻疹病毒,但却未发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即与机体形成矛盾。麻疹病毒要在机体内繁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形成矛盾的一方;而机体为了消灭入侵的病毒,动员防御功能抵抗,形成矛盾的另一方。彼此相互损害或相互排斥,两者又斗争又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转化取决于病原微生物、机体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若转化为机体一方就形成免疫:若转化为病原微生物一方就形成传染。所以说传染与免疫的过程,实际上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何谓病原携带者?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微生物的人和动物称为病原携带者。携带状态在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显症状者,通常称为健康携带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处于潜伏期、恢复期和恢复后期的发病者,通常被称为潜伏期携带者和恢复期携带者。不论何种携带状态,病原携带时间可短、可长,称为暂时或短暂携带者或慢性携带者。什么是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性感染,即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末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和体征,只有通过实验室方法(如血液检测、特定的皮肤试验等)才能发现的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流行时,有些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本病的免疫力,病原微生物被清除,多数恢复健康,仅少数转为病原携带状态并可发展为患者。什么是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强、入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反应低下,导致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如麻疹、天花、水痘等,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3显性感染按照感染的过程一般有潜伏期、急性期、恢复期的临床过程。通常在症状出现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及病后数天到两周,从患者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可分离出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微生物可被清除,而感染者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如伤寒),但有些显性感染(如痢疾、流感等)患者在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易再次感染发病。什么是潜伏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后,潜伏于机体的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力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能将病原微生物清除时,病原微生物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趁机活跃而引起疾病,常见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与病原携带者不同之处是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微生物一般不排出体外。什么是接触者?对传染病而言,曾与感染的人或动物或污染环境接触以致有机会获得感染的人或动物。什么是菌血症和败血症?菌血症是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液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末在血液中繁殖的传染病,如伤寒的早期,就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即为败血症,如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什么是疾病的潜伏期?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以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是不一样的。什么是流行?在特定社区或地区,某病的发病数明显超过正常的发病水平。病例数达到多少才认为是流行,要根据病原体、暴露人群大小、类型、既往暴露史、发生地点和时间等情况而定。流行性是指在同一地区、某一人群、同一时期内发生某种疾病的频率和人数远远超过往年同期的水平。如某人群中长期不存在的某种传染病或该地既往未发现过的疾病出现1例,需要立即报告,并进行全面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在时间、地点上相关联的2例病例,足以证明存在传播,可认4为发生了流行。什么是易感者?缺乏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足够抵抗力、不能预防暴露于该病原微生物后发生感染或发病的人或动物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增多时,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发病者就多:相反,易感者少,有传染源进入也不易发病或发病者不多。判断一个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病种的历史流行情况、免疫接种情况以及人群抗体水平测定结果得知。什么是疑似病例?在传染病控制中,某病例的病史和症状提示可能已患或正在患某种传染病的患者,称为疑似病例。例如,在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中,为加强监测,把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均作为疑似病例。什么是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阳性细菌产生;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的外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因在活菌体内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脱毒后仍保留着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人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抗毒素是用类毒素多次注射大动物,待其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后,经采血、分离血清并经浓缩纯化后的产品。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功能?由于免疫学是从研究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开始的,因此,传统的概念认为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如毒素)不同程度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免疫就是机体抗感染的防御能力。但是,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免疫的范畴也在逐渐扩大,早已超出了抗感染的狭隘范围。目前认为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防御反应,它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的本质特征是识别“自我”与“非我”,保护“自我”、抑制“非我”,从而确保自身稳定的过程。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非我”的生理反应。人体内执行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统。目前认为免疫对机体有三种功能,如表1-1所示。5表1-1免疫反应的功能功能抗原来源正常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防御感染外源性(病原微生消灭病原微生物,中和体内毒变态反应物)】素,抗感染免疫监视内源性或外源性监视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癌症自我稳定内源性或外源性消除体内衰老的和被破坏的细自身免疫病胞,自稳从上表可见,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它们对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这就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可使机体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甚至引起死亡,这就是异常的免疫反应,简称免疫病理或免疫损伤。例如防御功能异常亢进,对进入体内的微生物、药物(青霉素等)或花粉等发生强烈的反应,就是变态反应:反之,如防御功能过低或缺乏,易于发生反复感染,这就是免疫缺陷综合征。如果自我稳定功能异常,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常被认为是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总之,免疫反应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或对少数反应特殊的人,也可能造成不利后果。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固有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它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是机体防御作用的一种固有的(天然发生的)保护性系统。具有遗传性、自发性、非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吞噬和体液因素三个方面的作用,它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哪些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以下特点。(1)遗传性:每个正常机体出生时都具有,差别主要是在生物种与个体之间,可以遗传给后代,并受遗传因素控制:(2)自发性:即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自发产生的,而不需特殊的刺激和诱导。(3)非特异性:对任何“非我”物质都能识别并与之起反应,而不是针对某一种抗原物质。(4)相对稳定性: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反应的强度变化不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6···试读结束···...

    2022-10-06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免费下载网站

  • 《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张文宏,孙晓冬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作者】张文宏,孙晓冬作【页数】105【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478-5326-9【分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预防接种【参考文献】张文宏,孙晓冬作.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内容提要:本书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共同担任主编。随着国内新冠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单点多发的新势态,以及各国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大众对疫苗接种存在普遍的困惑,社会上的误读误解亦不时出现。本书以国家疫情防控策略为导向,科学、客观地介绍新冠疫苗接种的意义、知识和疫情防控方法,以问答的形式、简练的文字、通俗的表述,突出疫苗接种、居家、外出、工作等全过程指导,提供疫情常态化疫苗接种阶段的关键词查询和场景式健康管理,以正本清源、凝聚共识。本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及指导性。《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内容试读了解疫苗了解疫苗疫苗与传染病什么是疫苗疫苗是用病原体的成分或减毒的病原体等制成的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目标病原体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英语中,疫苗一词“vaccie”源自爱德华·詹纳(EdwardJeer)所使用的牛痘(variolaevacciae)。“vacca'”为拉丁文,意即牛。爱德华·詹纳发现,当人类接种牛痘后,能抵御天花,天花成为第一种人类因为疫苗接种而消灭的传染病。为纪念他,“vaccie”引申为疫苗,派发及接受疫苗的过程称为接种。111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疫苗如何预防传染病?病原体攻击的自然过程:病原体入侵→造成一定损伤→人体免疫细胞开始反应→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的特定部分(抗原)→免疫细胞产生针对性抗体→新产生的抗体帮助摧毁病原体;同时,产生特定抗体的免疫细胞存活下来,在下一次同样病原体入侵的时候快速反应。疫苗就是一部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成分,这些成分基本没有攻击性,所以,疫苗在对机体的作用过程中,相比于病原体,减少了“造成一定损伤”这一过程,却依然可以刺激产生抗体,特别是这些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因此,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的时候,免疫细胞就可以快速反应,迅速杀灭病原体,保护人体。外防输入与构筑免疫屏障会是今年我国防疫的基本色。世界范围内也会因为疫苗接种的逐步推进,出现全球互通的曙光。12目了解度苗免疫麻疥流感天花新病原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如何研发的?疫苗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已经有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至少经过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目的人群规模期临床评估安全性年轻健康志愿者lt100人安全性+确认免志愿者,年龄范二期临床数百人疫效能围稍宽安全性+评估疫志愿者,更广大成千上万三期临床苗有效性人群,不同国家人和地区疫苗上市进一步评估、监测疫可达数千后监测苗的安全性、有效广泛的接种人群万至数十性和长期不良反应亿人11311国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HrIlltllllll11lIRIlIIlllltlllllllllllIIINIIIIIIIIIIIIIIIlIIl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上市后观察小型要全性试验扩大安全性试验大规模疗效试验在得出所有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后,国家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公共卫生政策审批,以决定是否批准疫苗投入使用。因为疫苗是给没有疾病的人使用的,所以疫苗的安全校验门槛非常高。必须证明疫苗对广大人群安全有效,才能批准疫苗上市使用。接种疫苗后,将持续进行深入监测,国家对各类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有持续的监测上报统计系统,以及时发现可能的疫苗安全事件信号,从而确保公众的使用安全。什么是疫苗的保护率?如何判断疫苗的有效性?疫苗保护率的计算公式是:(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因此,保护率是接种疫苗后减少发病的比例。111114111了解疫苗举例,总共参加研究的测试者是10000人,他们被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00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被划入试验组的人接种疫苗,对被划入对照组的人只接种安慰剂。之后,这10000人在同一个高风险环境下生活,对比两个组别的情况。如果试验组有1%的人受感染,对照组有4%的人受感染,那疫苗的保护率=(4%-1%)/4%=75%(如下图)。对照组(未接种疫苗)》4%100%疫苗组1100%■感染未感染如果试验组无人受感染,而对照组仍是4%的人受感染,保护率就是100%。如果两组感染比例相同,保护率就是0。保护率的百分比要多高才理想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冠疫苗保护率达50%就算合格,即接种疫苗将感染率减半。但是,因为不同疫苗的临床研究所进行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情况不同,统计口径也存在差异,因此无法直接进行优劣性比较。此外,保护率百分比的计I45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算,跟如何定义“受感染者”有关,比如:单次核酸检测阴性,但具有症状的患者是否算感染?由于不同研究中的定义不一样,计算出来的保护率百分比也可高可低。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单纯的保护率对比未必有可比性。我们不能单纯地通过数字去评判不同疫苗间的优劣。什么是群体免疫?人们接种疫苗后,很可能获得保护。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种疫苗,比如:患有削弱免疫系统的基础病症(如因患恶性肿瘤正在进行放、化疗的患者)或对某些疫苗成分严重过敏的人可能无法接种某些疫苗。但如果这些人生活在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因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免疫力,病原体便很难传播,这些不能接种疫苗的人也是安全的。因此,接种疫苗的人数越多,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接触有害病原体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群体免疫的概念。对于那些不能接种疫苗,且高度易患某些传染病的人来说,群体免疫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一种11日611国···试读结束···...

    2022-10-06 新冠epidemic

  • 疫苗常识百问百答》孙立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苗常识百问百答》【作者】孙立华主编【页数】117【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2【ISBN号】978-7-5214-1573-5【价格】33.00【分类】疫苗-问题解答【参考文献】孙立华主编.疫苗常识百问百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疫苗常识百问百答》内容提要:本书采用问答形式,通过疫苗常识百问百答、儿童接种常规疫苗的时间安排、常见疫苗简单介绍、关于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接种法律与规章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对100条预防接种中安全知识方面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参考。《疫苗常识百问百答》内容试读第一章疫苗的基础知识801疫苗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疫苗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按苗常识L!百百答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02会提倡给儿童接种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33型流感嗜血杆菌新疫苗结合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轮状病青疫苗第世界卫生组织实施全球免疫战略是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降低儿童的患病死亡率。章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为儿童常规接种疫苗,实施全球免疫战略,这样每年可避免200万~300万的儿童因为感染疾病而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种的覆盖面得到改进,还可以进一步避免150万左右的儿童因病死亡。的基础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倡扩大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使用新疫苗进一步降低儿童死智亡率。00303什么是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免疫规划疫苗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第一类疫苗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疫苗免6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6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第二类疫苗)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多糖瘦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按苗常识T!如果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怎么办?百问百答生活小贴士原则上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接种。004T04什么是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疫苗疫苗信息化生产追潮体系色6疫苗流通疫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疫第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要求疫苗上市许可特有人、配送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监管部门等疫苗追溯参与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追踪、溯源的有机整体。疫苗的基础知识005···试读结束···...

    2022-10-06 疫苗 百问百答问题 疫苗常识百问百答

  • 《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乔友林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作者】乔友林主编【页数】60【出版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341-9005-6【分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问题解答-子宫颈疾病-癌-防治-问题解答【参考文献】乔友林主编.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内容提要:本书为女性宫颈保健科普读物,以问答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宫颈癌、HPV、宫颈癌防治的主要措施、HPV疫苗及误区,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可作为广大女性宫颈保健通识读本,也可供从事宫颈癌防治、相关宣传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内容试读第一章子宫颈癌的危害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三大肿瘤,即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其中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子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部的癌症,常见类型为子宫颈鳞癌(占70%85%)和腺癌(占20%~25%)。早期子宫颈癌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即使子宫颈已经发生了癌变,女性也可能毫无察觉。很多女性都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才有所察觉,这些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异常分泌物、性交痛、盆腔疼痛等。但到此时,患者病情往往已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据报道,子宫颈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0%,V期则在15%左右。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子宫颈癌年新发病例约为57万人,死亡人数约31.1万人,子宫颈癌是女性特有癌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超过85%的子宫颈癌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具有疫苗覆盖率低、子宫颈癌筛查普及率较低、治疗可及性较差及卫生资源缺乏等特点。因此,这些国家的子宫颈癌防治任重而道远。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子宫颈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癌症,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现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呼吁“全球采取行动,消除子宫颈癌”。为实现在本世纪消除子宫颈癌的最终目标,要求截至2030年,全球90%的女孩在9~14岁能够接种HPV疫苗,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各接受一次高精度的子宫颈癌筛查,90%确诊为子宫颈癌的妇女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最终让各国人民免受子宫颈癌的困扰。90%70%90%90%的女孩在70%的女性在35岁90%确诊为子宫颈9~14岁接种和45岁各接受一次癌和癌前病变的女HPV疫苗高精度的子宫颈癌性可以得到有效的筛查治疗与护理2030年全球于官预高控制目标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5~44岁女性中,子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预估致死人数高居恶性肿瘤第第一章子宫颈癌的危害二位。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在2018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近11万人,死亡病例近5万人,即平均每5分钟就有1名女性被诊断为子宫颈癌,每11分钟至少有1名女性因子宫颈癌而失去生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受人口老龄化加速、性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影响,女性子宫颈癌的防治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子宫颈癌防治体系(HPV疫苗接种和子宫颈癌筛查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从而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一我国城市人口子宫颈癌粗发病率◆一世界城市人口子宫颈癌标化发病率14·一我国农村人口子宫颈癌粗发病率12·世界农村人口子宫颈癌标化发病率10864201989-19901993-19941991-19921995-19961997-19982001-20021999-2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989一2008年我国女性子官预宽发病率趋势注:标化发病率为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各年城乡人口比例调整计算得到的发病率。子宫颈癌与HPV疫苗知识读本◆我国城市人口子宫颈癌粗死亡率●一世界城市人口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我国农村人口子宫颈癌粗死亡率4.0·一世界农村人口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530035000.501991-19921989-19901993-19941997-19981995-19961999-20002005-20062003-20042001-20022007-2008年份1989-2008年我国女性子官须癌死亡率趋势注:标化死亡率为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各年城乡人口比例调整计算得到的死亡率。子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在子宫颈发生癌变的过程中,高危型HPV感染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使HPV感染持续存在并进展为子宫颈癌。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或配偶性伴侣过多、多孕多产、阴道炎症等造成的阴道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HV、曾接受器官移植、患有免疫性疾病)等,均会导致机体更容易感染HPV。第一章子宫颈癌的危害吸烟、饮酒、长期口服避孕药物、营养不良、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及保健意识缺乏等,均会增加HPV的易感性。同时,HPV感染常合并其他生殖道病原体(如细菌、滴虫、单纯疱疹病毒、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而这些病原体又将进一步增加生殖道对HPV的易感性。除了HPV病毒感染,子宫颈癌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子宫颈癌患者的姐妹或女儿,其患病概率会比常人高2~3倍。此外,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不愿意主动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等女性,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更高。长期口服避孕药物高危型HPV影染营养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多孕多产子宫颈癌家族史性伴侣过多或配偶性伴侣过多吸烟、饮酒性生活过早子宫颈癌发菊的高危因素第二章HPV和HPV感染HPV是什么HPV的全称为人乳头状瘤病毒,呈球形,是一种嗜上皮组基因组DNA织的双链环状DNA病毒,由病毒蛋白衣壳和核心单拷贝的病毒蛋白衣壳基因组DNA构成,单靠自身无HPV示意图法进行繁殖,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实现病毒的大量增殖。HPV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在H为6~8的环境中比较稳定,在H为5.0以下或者H为9.0以上容易灭活: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温度为55~60℃时即发生变质,可采用高温(煮沸)消毒;辐射(X射线、y射线或紫外线)均能以不同机制使其灭活;对酒精不敏感,但强酸、强碱、甲醛溶液等大部分消毒剂,都可以杀灭存活于体外的HPV。因此,被污染的衣物及物品常采用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处理。HP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女性的子宫颈、阴道、外阴、肛门、手足等是常见的HPV感染部位。男性的阴茎、肛门等部位,也是PV常见的藏匿点···试读结束···...

    2022-10-06 宫颈癌 宫颈癌的论文参考文献

  • 《牛津科普系列 疫苗》(美)克里斯滕·A.菲姆斯特作;张波,叶寒青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牛津科普系列疫苗》【作者】(美)克里斯滕·A.菲姆斯特作;张波,叶寒青译【丛书名】牛津科普系列【页数】252【出版社】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680-7154-3【价格】88.00【分类】疫苗-普及读物【参考文献】(美)克里斯滕·A.菲姆斯特作;张波,叶寒青译.牛津科普系列疫苗.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牛津科普系列疫苗》内容提要:免疫被许多人视为现代文明*伟大的进步之一。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得预期寿命延长,儿童疾病发病率下降,通常情况下,疫苗每年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但自从两个世纪以前被发现以来,疫苗也一直饱受争议,被一些人质疑。这些持续不断的质疑声,导致过去几十年来,一些人比对疫苗的态度游移不定,在旁观望,致使一些疫苗在一些区域被推迟接种,而且这种情况与影响一直在持续扩大。本书从科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美国和国际上疫苗研究与相关事件的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疫苗生产制备、疫苗安全性、疫苗前景的概述。本书由传染病和疫苗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为家长或任何对疫苗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争议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清晰的解答。本书的内容详实有趣,关于疫苗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客观且全面,能启发读者思考。《牛津科普系列疫苗》内容试读绪论过去60年来,疫苗的普遍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进步之一。疫苗的发展使得天花在全球范围内被根除,脊髓灰质炎、麻疹、破伤风、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hiluifluezaetye,Hi一儿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许多其他传染病大量减少。然而,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并不是遵循着线性轨迹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新疫苗的接纳程度仍然存在差异,其疫苗接种率并不总是保持一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物资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或公共卫生支出中疫苗的优先级较低造成的。疫苗接种计划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另一个重要因素,即疫苗接受度(vaccieaccetace)。这是一个笼统的术语,指的是公众与公共疫苗接种计划的合作程度。随着人们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感知风险降低,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也随之增加。这导致许多人对疫苗接种计划犹豫不决。现在,卫生保健提供者正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人们普及免疫的重要性。2疫苗目前,很难找到能够充分回答公众关于不断增加的疫苗的风险和益处问题的信息资源,一些来自社交媒体和不科学的研究文章等的错误信息迅速扩散和传播,使这一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最近在世界各地暴发的疫情表明,疫苗可预防疾病(如百日咳和麻疹)可随着对疫苗安全的犹凝增加和免疫接种率的下降而暴发。这突显了卫生保健提供者、患者和社区之间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性,其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可以确保免疫规划的成功实施。许多国家在确保疫苗的可靠获取通道方面也一直面临着挑战,这可能进一步削弱公众对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的信任。疫苗是一种公共卫生工具:接种或不接种疫苗的决定同时影响着个人及其周围的人。因此,我们在决定是否接种疫苗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情况,这包括:①疫苗如何发挥作用:②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③为什么疫苗对个人和社会很重要。疫苗及其对社会的作用涉及社会政治系统、文化、经济、个人信仰和健康素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也为相互矛盾的信息或错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许多途径。本书旨在提供一种客观的、信息丰富的工具,以传达与疫苗相关的事实和广泛实施免疫接种面临的挑战。1什么是疫苗?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4疫苗疫苗是指用于人或其他动物,以使其免于某种特定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等)的侵害所引发疾病的物质。疫苗可以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机体可以通过免疫应答产生能对抗特定病原体的抗体蛋白。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促进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而阻止机体感染或发病:接种疫苗可以在不引发实际疾病的前提下小规模地模拟感染。当机体面对真正的病原体时,会发生类似的过程,而这时疫苗就可以保护人们免于发病。疫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制备:灭活或减毒的细菌或病毒、来自病原体的蛋白质或糖、合成替代物。疫苗发挥作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疫苗需要刺激机体产生抗体:②抗体需要有亲和性,也就是可以吸引病原体。假如抗体没有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那么它就无法发挥作用。疫苗要发挥保护作用,也需要机体识别病原体,并在需要的时候持续地产生抗体,这就叫作免疫记忆(immuologicalmemory)。当接种过疫苗的机体形成免疫记忆之后,无论何时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机体都可以立即产生足够多的抗体。1什么是疫苗?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究竟什么是抗原?抗原就是位于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它可以促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细菌和病毒表面都被抗原所覆盖,在自然感染过程中,这些抗原可以被机体识别。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其包被抗原可以是由几种甚至几千种蛋白质组成的。疫苗通常是由某种细菌或病毒的几种抗原制成的,这是因为某些抗原比其他抗原更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病原体引起疾病的部分和引起免疫应答的部分应该分离开来。引起疾病的能力叫作毒力,而引起保护性的免疫应答的能力叫作免疫原性。事实上,相比实际感染期间(或者来自日常环境的)免疫系统面对的抗原的种类,疫苗中所含有的抗原的种类相当少。例如,引起百日咳的病原体含有超过3000种抗原,而起保护作用的百日咳疫苗仅含有3~5种不同的抗原。我们的免疫系统一直处于被刺激的状态,但是所经受的刺激不尽相同。6疫苗当免疫系统遭遇抗原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当机体遇到某种抗原(来自疫苗或者自然暴露)时,它会引发组成免疫应答的一系列过程。这种应答需要在几种不同类型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最终产生记忆细胞,这类细胞可在将来遇到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做出反应。抗原被作为疫苗的一部分引入机体的基本过程如下:①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一类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这类细胞可产生抗体)或杀伤性T细胞(这类细胞可攻击病原体,例如存在于细胞中的病毒)。③激活的B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分化为免疫记忆细胞,这些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时会重新激活以避免病原体侵入。在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之间是如何传递信号的?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传递信号。细胞因子对于我们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召集机体需要···试读结束···...

    2022-10-06 牛津科普系列 牛津科普读本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