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宋筱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作者】宋筱白著【页数】273【出版社】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11【ISBN号】978-7-5108-4732-5【分类】散文集-中国-当代【参考文献】宋筱白著.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11.图书封面:终不被辜负》内容提要:这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深谙当今女性心理,以细腻的笔触和叙述,描写了当代都市年轻女性的情感、生活,温暖人心。这本书和《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如果事与愿违就相信一定另有安排》将形成系列书。《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内容试读只有自己经济独立你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你才能在恋爱和婚烟上从容淡定爱情和面包,你会选择哪一个?倪菁要跟林笑结婚了,婚前单身Paty上,闺蜜A问她:“你真的决定嫁他?”倪菁偏头问:“为什么这么问?”“呃…”A不太好意思地捏了下鼻子,有些尴尬地继续说道:“你不觉得,怎么说呢,他家经济条件实在是”“就是他太穷了!”闺蜜B坐在旁边,直截了当地说道。倪菁风轻云淡地回答:“我不缺钱。”“那你就不担心他看上的是你的钱啊?”B赤裸裸地看着她,满脸“你太傻”的表情。“我相信我并不是只有钱才让他看得上!”倪菁晃了晃手中的红酒杯,笑了笑,接着说道:“再说,他有梦想有拼劲、2有关系还算可以的同办公室老师,曾私下问过她:“为什么一定要让许先生去做他不喜欢的事?”她很理所当然地回答:“为家庭和女人创造幸福,这是男人的责任!”庆幸的是,许先生是个努力的人,几年的时间里,他的事业越来越好,这让沈琳很是开心,只管一心依附着他。只是,越到后来,许先生也越忙,回家的时间也就越发地少了起来。而沈琳自己则随着这样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暴躁。她总会动不动就冲许先生乱发脾气,她总是控制不住一天打无数个电话给许先生,只为了质问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跟所有俗套故事里一样,终于有一天,许先生出轨了。沈琳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这次,她却不敢质问许先生。甚至当小三找上门,指着她的鼻子骂她人老珠黄后,她都没敢跟许先生提离婚。她哭着告诉关系最好的朋友,说:“我不敢离婚啊!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依附于他了。我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去工作挣钱了,一旦离婚,我就再也没有办法养活自己了!”4夏沫是个跟沈琳性格完全相反的姑娘。她大学时爱上了他们系的系草,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就去追求她的爱情了,后来他们也终于在一起了。毕业时,系草先生跟她求婚,她问他:“你确定你这一生都对我忠贞不渝吗?”系草先生当着所有围观观众的面,深情脉脉地告诉她:“是的,我保证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夏沫笑得幸福而张扬,当众接受了系草先生的求婚戒指。结婚后,夏沫和系草先生都有着各自的事业,系草先生不忍看到夏沫太过劳累,总是跟她说:“亲爱的,你其实不用这么辛苦的,我可以养你一辈子。”夏沫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愿做那个只待在家里供你欣赏的花瓶,作为你的妻子的同时,我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朋友不解她的做法,她解释道:“我之所以努力挣钱,保持经济上的独立,只时为了让自己不依附于他。这样的话,哪怕以后会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也能从容去应对。”朋友听完,连连点头。她又接着说:“而且,我有饱和的口袋,也是他能放手去5···试读结束···...

    2022-07-17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

  • 《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梁庆伟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作者】梁庆伟编著【页数】240【出版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162-2017-7【分类】人生哲学-青年读物【参考文献】梁庆伟编著.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终不被辜负》内容提要:本书以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探析人生哲理,透析生活的简单与复杂,写给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你我他。这个世界上让人失望的事情太多,让人困惑的事情也太多,美好总是稍纵即逝,山高水阔,我们各自坚守,愿人生能常回味,愿结局都圆满,愿所有等待都不被辜负。所有的努力皆因对生命的承担,所有的承担源于不负初心的等待。每篇文章通过列举诸多实例,引经据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年轻人在追梦的路上,无畏寂寞,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是一本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青年读物。《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内容试读凡事靠自己,等待自我破茧而出第一章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最可靠的人是自己人生总是会遇到不顺的情况,很多人处于困境时总期待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改变现状,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要知道,靠山山会倒。为何总想着依赖别人,而不是依赖自己呢?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勇敢地做你自己的上帝,因为,你的命运只能由你自己来主宰。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从而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四处为家的流浪者。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里,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多年前写的。流浪者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里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入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无望,所有的人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它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撑我度过昨天晚上。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能给我指一条什么样的路。”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着这位流浪者,发现他眼神茫然、神态紧张。流浪者说完后,罗伯特请他坐下,要他把自·2·第一章凡事靠自己,等待自我破茧而出己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听完流浪者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重新站起来,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流浪者立刻激动地跳了起来,他紧紧地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上天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他会为了“上天的份”而提此要求,表明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罗伯特拉着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窗帘之前。罗伯特把窗帘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罗伯特指着镜子里的流浪者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流浪者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罗伯特领他走到电梯间,送他离去。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者的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原来的衰老、不安、紧张已经消失不见。他说,感谢罗伯特让他找回了自己,他会努力把失去的找回来。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了芝加哥的富翁。人要勇敢地做自己的主宰,当你相信自己的力量之后,你的脚步就会变得轻快,你就会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近。只有做自己的主宰,你才能充分发挥你自身的潜能。如果你还在等待别人的帮助,那就立刻改变吧。从21世纪人才的竞争来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备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注重对·3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成功。人若失去自我,是一种不幸:人若失去自主,则是人生最大的缺憾。赤、橙、黄、绿、蓝、靛、紫,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特有的亮丽色彩。你应该果断地、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宣告并展示你的能力、风采、气度、才智。在生活的道路上,必须自己做选择,不要总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要总是听凭他人摆布,而要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调控自己的情感,做自己的主宰,做命运的主人。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自立自强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也会在他面前轰然倒地。行动起来,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帮助自己。依赖别人,不如靠自己。与其抱怨不如去改变在现实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与不公正的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不满,不满通常会引起牢骚。通往成功的征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是常有的事。事业的低谷、种种的不如意让你仿佛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沙漠,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这种漫长的、连绵不断的挫折往往比那些虽巨大却可以速战速决的困难更难战胜。在面对这些挫折时,许多人不是积极地。4·第一章凡事靠自己,等待自我破茧而出去找办法,而是一味地急躁,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给予他的太少,抱怨时运不佳。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脏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奎尔都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就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逮着点机会,他便偷懒,随便应付手里的工作。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送进大学进修,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提及抱怨与责任,有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者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没有人会因为喋喋不休地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这时,你认为,这名水手的责任心会有多大?对工作会尽职尽责吗?假如你是船长,你是否敢让他做重要的工作?如果你受雇于某个公司,就要对工作竭尽全力、主动负责!只要你还是集体中的一员,就不要谴责它,也不要抱怨,否则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对公司、对工作有满腹的牢骚无从宣泄时,做个选择吧。要么选择离开,要么留下来,如果你选择留在这里,就应该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记住,这是你的责任。一个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多是5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自己无法把握的,工作不被认同、才能不被重用、职业发展受挫、上司待人不公平、别人总用“有色眼镜”看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出泥潭的只有自己,与其抱怨不如去改变。比尔·盖茨曾告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社会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遍布于个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这一现实面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没有益处,只有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努力去寻求改变的方法,才能扭转这种不公平,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把自己逼入绝境人在绝境或没有退路的时候,心里最容易产生爆发力,发挥出非凡的潜能。如果我们想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取胜,最好把所有的退路切断,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决心,用强烈的刺激唤起那敢于超越一切的潜能。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许多有识之士不但在逆境中敢于背水一战,即使在一帆风顺时,也用切断后路的强烈刺激,使自己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立起一块块胜利的路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个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有个小孩子,见一只蝙蝠掉在地上,挣扎了好一会儿也没有飞起来,心里就纳闷儿了:奇怪,蝙蝠是非常灵巧的动物,怎么落到6···试读结束···...

    2022-07-17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针灸学pdf下载新世纪第四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针灸学df可免费下载。这是一本针灸类电子书。全书共11章介绍针灸。全书为彩色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作,为读者提供更轻松、更简单的阅读体验。针灸df介绍导言概述了针灸的概念和分类,全面阐述了针灸的发展历史、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总结了针灸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归位、定位、指征、操作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开发应用原理,重点介绍以毫针灸为主题的各种针灸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第二部分为针灸治疗,主要论述了针灸的原理、作用和特点,针灸诊疗规律、针灸处方等,重点介绍了各学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附录介绍了针灸的研究进展,解释了古代人体部位的名称,介绍了现代针灸。,八法腾龟,选录针灸歌曲,介绍针灸病历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并附彩图。针灸df作者梁方,1977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系,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针灸推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基金。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针灸特点df1、加强顶层设计,巩固中医药地位2、精选写作团队,汇聚权威专家的智慧3、突出优质产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战技能培训针灸df主要内容第一章经络概论第2章脆点简介第3章:经络酥穴论第四章针灸概论第五章针灸法第六章:针灸治疗第七章针灸治疗第八章针灸研究进展第九章古代人体部位解读第十章:经络针灸八灵龟术第11章针灸歌...

    2023-01-10 针灸经络图片大全 针灸经络速记歌诀

  • 《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毛新平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作者】毛新平著【丛书名】钢铁工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丛书【页数】312【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024-8520-7【参考文献】毛新平著.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04.图书目录:终形制造技术》内容提要:本书是《钢铁工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绪论对近形连铸技术进行了综述,然后分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和薄带连铸连轧技术两篇,详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近形连铸技术的现状、原理、工艺、设备、产品开发、应用实例、专利和发展趋势等。本书可供钢铁冶金领域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内容试读绪论1绪论0.1近形制造技术的概念近形,又称近成形或近净成形,英文名称为NearNetShae,2,顾名思义是指在保证产品性能的情况下,更接近最终成品尺寸和形状的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近形制造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材料消耗,缩短了制造周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当前近形制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制备和成形加工工艺中,特别是在金属材料的铸造、塑性成形、焊接、机械加工等行业中成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近形制造技术在不同材料制造制备和加工工艺中的主要应用情况如表0-1所示。表0-1近形制造技术在不同材料制造制备和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材料主要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薄带连铸连轧、近形铸造、粉末冶金、金属注射成形、半固态金属铸造、喷射沉积成形、超塑成形、快速成形、增材制造陶瓷注凝成形、陶瓷注射成形、喷射沉积成形复合材料熔融金属直接氧化塑料注射成形、快速成形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近形制造技术可分为两大分支:一个分支是零件(产品)制造领域的近成形或近净成形技术。近净成形技术是指零件成形后,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用作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它是建立在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精密模具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值分析和模拟技术等多学科高新技术成果基础上,改造了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之由粗糙成形变为优质、高效、高精度、轻量化、低成本的成形技术。它使得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确的外形、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该项技术包括近形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领域,并且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各项新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技术4。美国、日本政府和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将近净成形列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制造工艺技术之一,促进了近净成形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批优质、高效、少或无切削的新型成形与改性技术得到应用,如2绪论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个分支是冶金流程制造领域的近形制造技术。主要包括薄板坯连铸连轧、薄带连铸连轧(又称薄带铸轧)、异形坯连铸、棒线材连铸连轧、管坯连铸以及喷射沉积等】。特别是在钢铁制造流程中,追求近形、短流程制造一直是冶金工业从业者不懈追求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成功投产,标志着近形制造技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取得重大突破。钢铁工业的近形制造技术力求浇铸尽可能接近最终产品尺寸的铸坯(材),实现连铸连轧甚至铸轧一体,以便进一步减少中间加工工序、节省能源、减少储存和缩短生产时间。与传统工艺相比,近形制造技术流程短、设备简单、能耗低、成材率高、生产成本低,被认为是近代钢铁工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工艺技术革新,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本书如无特殊说明,“近形制造技术”均是指冶金流程制造领域的近形制造技术。0.2近形制造技术的分类及特点0.2.1近形制造技术的分类近形制造技术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56年英国发明家亨利·贝塞麦(HeryBeemer)首次开始进行钢铁的双辊式薄带连铸试验,第二年申请了薄带连铸的发明专利。之后的一百多年,围绕近形制造技术,世界上众多冶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目前,近形制造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钢铁产品的制造过程:在板带材制造方面,主要有薄板坯连铸连轧、薄带连铸连轧和平面流铸技术;长材制造方面,主要有近形异形坯连铸和棒线材连铸连轧技术;此外,还包括管坯连铸和喷射沉积成形技术等。近形制造技术的主要分类如图0-1所示。薄板坯连铸连轧各工序之间紧密连续,采用近形连铸,减小板坯厚度为50~130mm,板坯不经过冷却直接热装,在进入轧制前进行在线少量补热,实现连铸连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薄板坯连铸连轧已形成了CSP、ISP、FTSR、CONROLL、QSP和ESP等多种技术类型和工艺方案,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带连铸连轧是另一项更为紧凑的热轧板带钢生产工艺,它将连铸和轧制融为一体,直接将钢水浇铸成1~25mm厚的近形薄带钢。薄带连铸连轧工艺方案众多,主要区别在结晶器。按结晶器的不同可分为带式、辊式和辊带式三大类带式还可分为单带式、双带式:辊式又可分为单辊式、双辊式等。其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双辊式薄带连铸连轧技术。双辊式薄带连铸连轧是以转动的轧辊为结晶器,依靠双辊的表面冷却液态钢水并使之凝固生产薄带钢的技术。其特点是液态金属在结晶凝固的同时,承受压力加工和塑性变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绪论3薄板坯连铸连轧CSP/ISP/QSP/FTSR/ESP薄带连铸连轧Catri/Potri/Baotri平面流铸非晶带材近形制造技术异形坯连铸·H型钢棒线连铸连轧ECR无头连铸连轧材管坯连铸·空心管坯连铸喷射沉积成形图0-1近形制造技术分类成从液态到固态薄带的全过程。双辊式薄带连铸连轧极大地缩短了工艺流程,从浇铸到卷取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15mi,其生产线长度约为50m81。平面流铸是另一项在冶金工业中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带材近形制造技术。平面流铸又称单辊甩带,工艺过程为:熔融的钢水通过一个狭缝喷嘴浇俦在高速旋转的水冷铜辊圆周表面,在极短时间内凝固成薄带,并被剥离、抓取和卷取,最后获得非晶带卷,过程中冷却速度大约为10K/,熔融的钢水一次成形为厚度为20~30μm的非晶合金带材。非晶合金带材的特征是原子排列呈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结构凝聚态组织结构,由于它呈玻璃态的非晶特征而具有传统合金材料无法达到的综合优异性能,以其优异的铁磁性、抗腐蚀性、高耐磨性和高强度而成为一种新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行业9。在钢铁长材制造中,近形制造流程发展最成功的主要是生产热轧H型钢的异形坯连铸技术和棒线材制造中的连铸连轧技术。传统H型钢生产所用的坯料就是钢锭,后来依次演变为采用连铸大方坯、常规异形坯、板坯和近形异形坯。其中以钢锭、方坯和板坯为原料,需经均热、开坯和多道次的轧制最终成形。采用近形异形坯连铸工艺,由于连铸坯已接近成品H型钢尺寸,可直接在万能轧机上进行粗轧和精轧,省略了开坯等工序,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还具有轧制道次少、轧机利用率高、轧制变形均匀、切头少、成材率高等优点,采用近形异形坯生产H型钢是现代轧制H型钢生产工艺的重大创新o在棒线材制造中,类似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将钢水在连铸机上浇铸成小4绪论断面的钢坯,经隔热罩保护送到加热装置加热到轧制温度,再直接送进单机架或紧凑组合的轧机轧成材,形成生产周期极短的棒线材连铸连轧工艺路线。棒线材连铸连轧技术得到了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一些技术方案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ECR无头连铸连轧和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Ⅲ.2」0.2.2近形制造技术的特点近形制造技术尽量减少变形量或者后续加工环节,在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连铸连轧或者俦轧一体,由钢液直接得到最终产品或接近产品。与传统制造流程相比,近形制造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工艺对比见表0-2):(1)工艺简化,占地面积小。薄板坯连铸连轧省去了粗轧工序,生产线长度一般在180~400m,仅为传统产线的1/5:薄带连铸连轧将连铸与轧制联系起来,工艺更紧凑,产线长度仅为50m。(2)生产周期短。常规制造流程由于连铸与轧制不是连续化的生产过程,生产周期需要5~6h甚至数天,薄板坯连铸连轧从冶炼钢水到热轧板卷输出,仅需约2h:薄带连铸连轧工艺中,从浇铸到卷取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15mi。较短表0-2传统板坯连铸制造流程与板材近形制造技术工艺对比产线长度冷却速率铸坯厚度拉(铸)速工艺配置示意图/m/K·/mm/m·mi传统流程210-0.8约100010°-102502.5rma88a○薄板坯连铸连轧180-400101-10250-1303.5-7.0双辊式薄带连铸连轧约50约101.4-2.160-1203o平面流铸0.02-1200-约30约100.031500绪论5的生产周期,可减少生产环节中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制造成本例(3)定员少,劳动生产率高。薄板坯连俦连轧产线的定员不到常规产线的1/4,劳动生产率提升一倍;采用棒线材连铸连轧的工厂,定员可减少20%(4)能耗低,排放减少。薄板坯连铸连轧铸坯尺寸较薄,降低了后续轧制工序的能源消耗,同时由于实现了连铸连轧,铸坯仅需少量补热,避免了常规制造流程所需的大量能源消耗:薄带连铸连轧工艺更简约高效,能耗仅为传统流程的11%,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传统流程的18%14。(5)金属收得率高。采用了无头轧制技术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避免了铸坯的切头切尾,减少了轧制过程的穿带和甩尾,金属收得率可达98%;采用无头轧制的棒线材连铸连轧产线金属收得率超过99%。(6)铸坯凝固速度快。与传统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俦坯冷却速率提高了十多倍,薄带连铸连轧更是实现了铸坯的亚快速凝固(10~10K/)。利用快速凝固效应,近形制造技术能生产出轧制工艺难以生产的材料以及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0.3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的发展在众多近形制造技术中,以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薄带连铸连轧技术为代表的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影响和意义最大。研究实践表明,与传统热轧板带制造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可降低能耗约40%,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约36%,而薄带连铸连轧能耗仅为传统流程的11%,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传统流程的18%。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从源头上实现了工业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后文内容将重点围绕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薄带连铸连轧这两项具有代表性的热轧板带近形制造技术展开。早期的热轧板带生产采用模铸工艺,钢水先铸成钢锭,然后经过均热、初轧开坯成为钢坯,经冷却,重新加热,再经粗轧和精轧得到热轧宽带钢。随着技术的发展,连铸工艺逐渐取代模铸工艺,成为了常规的热轧板带生产工艺。连铸过程中,钢水连铸成210~250mm厚的板坯,省去了初轧开坯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不管是模铸工艺,还是常规的连铸工艺,整个生产过程中钢水冶炼和钢坯铸造在炼钢厂或车间进行,钢坯冷却后再送往轧钢厂或车间进行加热和轧制,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相对独立,生产不连续。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薄带连铸连轧为代表的近形制造技术,尽量压缩连铸坯厚度减少后续加工量,与常规生产工艺相比,整个生产线明显缩短(图0-2)。因此,追求简约、高效、连续的近形制造技术一直都是冶金工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20世纪50年代,基于贝塞麦的双辊式铸轧工艺思想,美国亨特(Huter)》···试读结束···...

    2022-05-10

  • 夏日曲电子书在线阅读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意大利里维埃拉,一个夏天,十七岁的埃利奥遇到了比他大七岁的美国大学生奥利弗,他来到意大利旅游。两人又是着迷,又是犹豫,又是诱惑,渐渐的,情绪在流动中爆发。简介自2007年出版以来,它一直在《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和Goodread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获得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4项提名,由金牌导演兼编剧詹姆斯·艾沃里编剧,新一代好莱坞明星编剧.蒂莫西·查拉梅主演的《甜茶》。十七岁的爱情养活了火,三十七岁却温暖了我的余生二十年后的长篇告白: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意大利里维埃拉,一个夏天,十七岁的埃里奥遇到了比他大六岁的美国大学生奥利弗,他来到意大利旅游。两人又是着迷,又是犹豫,又是诱惑,渐渐的,情绪在流动中爆发。这次相遇虽然只持续了六个星期,却给男孩留下了一生的印记,因为在那个闷热的仲夏,他找到了这辈子都找不到的东西。关于作者安德烈·阿西蒙(美国)AdreAcima是回忆录《Exodu》、《FaleReort:EayoExileadMemory》、《Icomig:FrechCode》等的作者。他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中心教授比较文学,并与他的家人在曼哈顿。1951年出生于埃及,在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方面长大。然而,在他们的父母因犹太人身份被埃及政府驱逐出境后,他们成为意大利公民,并于1968年移居纽约。他后来获得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目前在纽约城市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和进行普鲁斯特研究。夏季大结局PDF预览精彩内容在线试读这是我第一次怂恿自己回头看他。通常我瞥了他一眼,然后移开视线——因为除非他邀请我,否则我不想漂浮在他迷人而清澈的眼睛里——而且我从不等太久才能知道我在那里是否受欢迎。.离开是因为我不敢回头看任何人;离开是因为我不想泄露我的秘密;离开是因为我无法承认他对我有多重要;离开,因为他是钢铁般的凝视总是提醒我他有多高,我有多谦虚。现在,在这片刻的寂静中,我回头看他,不是为了挑战他,也不是为了表明我不再害羞,而是投降,告诉他:这就是我,这就是你,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一刻,我们之间只有真理,而真理所在的地方,没有障碍,没有回避的目光。没有希望。我用锐利的目光回望着他,挑战又逃避,仿佛在说:“如果你有,亲我!”“你让事情变得非常困难。”他指的是我们的目光吗?我没有退缩。他也没有。是的,他指的是我们的目光。“我为什么要让事情变得如此困难?”我的心跳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不能语无伦次地说话,我也不觉得脸红了。然后让他知道,让他知道。“因为这可能会出错。”“也许吧?”我问。那么,有一线希望吗?他坐在草地上,躺下,将双臂放在头下,凝视着天空。“是的,可能。我不会假装我没有考虑过。”“我会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是的,是的。来吧,你觉得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我尴尬地问。“没关系。”我又想了想。“没关系,”我再次重复——好像我开始模糊地意识到事情是如此脱节,以至于通过重复“没关系”这句话很容易将它们推到一边——以填补令人尴尬的沉默裂缝。“没关系。”目录第一章不回头,你会等到什么时候?第2章莫奈的悬崖路径第3章圣克莱门特综合症第4章:梦境...

    2022-05-06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奥利弗为什么要走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奥利弗演员

  • 为始:诱发行为改变的产品设计电子书免费版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以为始:诱导行为改变的产品设计免费版在微软行为科学家、联合国的教导下,谷歌正在学习。为什么好的产品设计不需要解释,就像一个钩子,让用户“乖乖跟着你”。有兴趣的请下载阅读。简介“这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它设计和干预你我身边每时每刻发生的行为:*漫长的机场等待:以服务周到着称的休斯顿机场,为了缓解旅客等待行李的烦躁情绪,而不是让行李传送带跑得更快,而是让人走得更远才能到达他们等行李的地方。这让人觉得等待时间变短了。*缺勤的空乘人员:对于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最好尽早请假。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空姐临时休假?提前请假的空姐可以填写简单的请假表,临时请假的空姐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并向全体员工公开。*GoogleSackJar:Google以大规模采用本书的策略而闻名,在其办公室中,糖果放在不透明的容器中,水果和坚果放在透明容器中。7周后,员工总共减少了310万卡路里的摄入量。干预是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营销就是使大量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行为,以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运营就是让大量用户使用产品,以达到增加产品使用率的目的。说服是让对方同意你的观点并照你说的做;自律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干预设计过程可以带来更大规模的全球趋势变化;在较小的范围内,它可以改变周围人的垃圾食品习惯。本书是为产品经理、设计师以及营销和广告创意行业设计的。每个处理用户行为的人都应该将这本书用作桌面指南。对于想要了解行为设计科学的读者,本书也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当下的热门产品。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图书特色“联合国和谷歌正在学习的行为设计理论。微软行为科学家带来的创新理念,好的产品设计不需要解释,就像一个“跟随你”的钩子。适合产品经理、设计师、营销、广告创意行业,由《成瘾》和《选择的悖论》作者共同推荐从我们为什么下订单到我们如何行动,微软行为科学家揭示了产品如何设计改变人类行为。"关于作者MattWallaert微软公司行为科学家,微软风险投资总监。为联合国、初创企业和财富500强公司发表数百场演讲。Volart认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无论是使用手机叫出租车还是戒烟。企业应将消费者行为改变作为期望的结果(即目标),开始了解“目标群体想要做什么”和“为什么他们还没有做到”,然后创建产品或服务来填补这一点差距。突破性书评行为科学的应用远远落后于理论发展。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进步提高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大多数公司/人群做出决策的方式是,享有特权的决策者会抛出一些想法,直到其中一个更有吸引力并成为决策。但其中大部分只是愿景陈述,而不是预期的行为变化...

    2022-05-05 微软科学家回国 微软 科学家时雨

  • 人类补完计划(《EVA》原型科幻集)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人类完成计划(“EVA”原型科幻合集)的“人类完成计划”概念也是日本著名科幻动画《霓虹创世纪》的创作来源新世纪福音战士”,风靡全球。粉丝多,今年上映新剧场版,真人版由好莱坞开发制作编辑推荐1、半个世纪的科幻巨作,起源于1990年代日本最成功的科幻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一个被无数粉丝追捧的神秘概念,科幻大师KaldwiaSmith的作品首发。全书20个故事相互联系,建立了“人类完成计划宇宙”。40万字会让你沉迷于阅读。2、从1995年到2020年,风靡全球25年的日本动画《EVA》,以故事核心的人类完成计划、心灵的结界等多种思路。拥有庞大粉丝群的力作《EVA》即将于2020年推出*剧场版,美国好莱坞也计划拍摄真人版。3、毁灭世界的是战争还是人类?一部集宗教、哲学、心理学、神秘主义为一体的包罗万象的科幻作品,无数开脑洞的想法和谜题等你来解开。人类的完成计划、心灵的屏障、生命的神经力学、精神污染、地下避难所、使徒……影视作品中的谜题都将在这里揭晓。4、本书专为广大EVA爱好者设计,外皮为《血月》,内皮为《NERV》,多款明信片,第一号机,绫女神,浪琴枪值得收藏.简介《人类完成计划》是美国科幻大师卡德温娜·史密斯的科幻小说合集。主要讲述人类文明毁灭在即,剩余人类转向星座宇宙,开启“人类补充完成计划”,最终拯救人类文明的一系列故事。小说的语言是言简意赅,人物众多丰富,故事逻辑严谨,对反思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于作者(美国)CordwaierSmith(1913~1966)这位享誉全球的科幻大师在国际上设立了“KaldwierSmithRedicoveryAward”,以表彰对科幻文学做出特殊创新贡献的作家。与普通科幻作家相比,考德威尔·纳·史密斯二战期间在中国、法国、日本等国生活和工作,熟悉东西方文化。他的创作还包含东方哲学和反战思想。由于父亲是军人和外交官,Cordwier接触过多种文化,会说六种语言,并承认孙中山是他的教父。二战期间,他被军队派往中国发展他的外交专长。战后,他以上校军衔回国。然而,科德温纳最不为人所知的是一位科幻作家。他并不多产,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女儿才透露了他作为科幻作家的身份。在科幻越来越成熟,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考德温纳;史密斯更倾向于严肃的哲学和反思,1950年首次发表《考官的无用》,是《人类完成计划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在它成功出版后,他以此为基础将故事宇宙发展成一个整体。在这漫长的时间线上,许多人物和名字反复出现,点缀在几个短篇小说中,串联起整个世界观,成为一幅属于人类的未来全景图。在这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选集中,他揭示了人类的现在、过去和未来。原文在线试读尽管人们早已忘记了把这些夜晚称为六月,但初夏的天空中的星星仍然静静地转动。莱尔德试图闭上眼睛看着星星。这是一个心灵感应者又期待又害怕的游戏:当他的脑海中触及到附近星座的形象时,他随时可能感觉到天堂向他敞开,随时可能跃入永恒的梦魇。落下。每当他遇到这种恶心、恐怖、恐怖、窒息、无穷无尽的坠落感时,他都必须闭上脑袋,屏蔽自己的心灵感应,直到能力恢复。他将注意力延伸到地球上方的物体上。能量耗尽的空间站在多个轨道上飞行,无休止地旋转,是古代核战争的残余。他抓住了其中一个。那东西太旧了,已经没有任何低温电子控制装置了,它的设计非常古老。使它远离地球大气层的显然是一个化学试管。他睁开眼睛,却立刻失去了方向。他闭上眼睛,又在脑海中搜寻、摸索,直到找到了那件上古遗物。当他的意念触及到它时,下巴的肌肉绷紧了。他能感觉到里面的生物,和这台老式机器一样古老的生命体。他立即联系了他的朋友ComuterAdog。他将当前的信息灌输给阿冬的脑袋,阿冬跃跃欲试,他扔回了一条轨道,将切入旧设备的抛物线轨迹并将其拉入地球大气层。莱尔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隐形朋友的帮助下,他再次寻找那在空中飞驰而过的闪闪发光的隐形垃圾,找到了那台旧机器,并设法推开了它。就这样,离开希特勒帝国16000年后,卡洛塔·冯·阿赫特踏上了重返人类星球的道路。这么多年来,她一点都没变。地球也变了。旧火箭坠落。与大气摩擦了四个小时,依靠低温和时间来抵御一切变化,幸存下来的远古控制者终于重新开始运作。它们逐渐解冻并开始发挥作用。飞行路径变为水平。十五小时后,火箭开始寻找目的地。在不变的时空宇宙中独自失灵了数千年的电子控制器现在再次寻找德国领土,试图筛选出纳粹特有的电子通信扰频器模式反馈。根本没有音频。机器怎么知道?毕竟,它于1945年4月2日离开帕尔杜比斯市,与此同时,军队横扫了最后一个德国藏身处。它怎么知道没有希特勒,没有帝国,没有欧洲,没有美国,没有国家?这台机器是用德语写的,而且只有德语。这不会影响反馈机制。他们仍在寻找德语密码,但一无所获。火箭上的电脑开始有点神经质,像一只愤怒的猴子一样对自己发出吱吱声,然后休息一下,又发出吱吱声。然后,它把火箭引向某种隐约具有电子反应活性的东西。火箭开始下降,女孩醒了。她知道她在爸爸把她放进去的盒子里。她知道她和她父亲鄙视的纳粹不一样,他们是懦弱的猪,她是一个温顺乖巧的普鲁士女孩一个贵族军人家庭。她的父亲命令她留在这个盒子里,她父亲命令她做的事情必须做到。对于她这样一个16岁的容克女孩来说,这是最高的密码。噪音逐渐增大。电子的咔嗒声爆炸成某种混乱而狂野的咔嗒声。她闻到某种可怕的燃烧气味,一种可怕而腐烂的东西,就像血肉之躯。她害怕是她自己,但她并没有感觉到疼痛。“爸爸,爸爸,我到底怎么了?”她呼唤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已经去世16,000多年了。可想而知,他无法回答。火箭开始旋转,绑着她的旧皮带松开了。即使在火箭棺材大不了的空间里,她身上依然伤痕累累。她开始哭了。她也吐了,虽然她几乎吐不出什么东西,但她滑进了自己的呕吐物中,被纯粹的本能所厌恶和羞愧。噪音交织成刺耳的高音,达到顶峰。她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前减速器开始喷火。由于金属疲劳,那些喷射管不仅向前喷出火焰,而且还向侧面喷射了喷射管的碎片。火箭坠毁时她失去知觉,也许救了她的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轻微的肌肉紧张也会导致肌肉撕裂和骨折。Ⅱ.?一个白痴发现了她穿着华丽的制服,他像野兽一样在黑暗的森林中疾驰。他身上的勋章和徽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真正的人类对政治或治国之道绝对没有兴趣,他们将世界政府交给了白痴很长一段时间。卡洛塔的身体,而不是她的意志,拉动了逃生杆。她的身体一半在火箭内部,一半暴露在外。她的左臂撞到了火箭灼热的外壳,被严重烫伤。那个白痴离开了灌木丛,俯下身子。“我是七十三区的行政长官。”他按要求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昏迷的女孩没有回应。他靠近火箭站起身,低下身子,免得夜晚未知的危险将他吞没,专心听着嵌在左耳后头皮上的辐射计数器。他利索地抱起女孩,将她轻轻搭在肩上,转身跑回灌木丛中,然后九十度角走了几步,犹豫地环顾四周(虽然不太确定,但他在走像一只兔子Lighte),跑下山谷。他从兜里摸出烫伤膏,在她烫伤的手臂上涂了厚厚一层。它可以减轻疼痛,保护皮肤,并包裹她的伤口直到愈合。他往她脸上泼冷水,她就醒了。“我是谁?”她用德语说。在世界的另一端,心灵感应者莱尔德早就忘记了火箭是什么。如果是他,他可能会明白她在说什么,但他不在这里。丛林围绕着她,充满了生命、恐惧、仇恨和无情的致命物体。这个白痴用他自己的语言喋喋不休。她看着他,以为他是俄罗斯人。她用德语说:“你是俄罗斯人还是德国人?你在弗拉索夫将军手下吗?我们离布拉格有多远?你必须礼貌待我,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白痴盯着她。他渐渐的笑了起来,一脸纯洁无暇的渴望。真正的人类从不觉得有必要限制白痴的生殖习惯。在“野兽”、“杀戮无情”和“猎机”的包围下,任何一种人都很难生存。真正的人类需要这些白痴不断繁衍,带回报告,收集一些必需品,适当分散世界其他居民的注意力,让真正的人类能够有一个安静和沉思的空间,让他们高贵但疲惫的气质得到休息。这个白痴是这个群体的典型。对他来说,食物意味着吃,水意味着喝,女人意味着欲望。他也是。疲倦、困惑和伤痕累累,卡洛塔认出了这个表情。16,000年前,她认为她可能会被俄罗斯人强奸或谋杀。面前的士兵是个奇怪的小个子,圆圆的脸,脸上挂着笑容。对于苏联将军来说,奖牌已经足够了。她在月光下看到他,刮得干干净净,看上去很舒服。但是这么单纯又笨的人,还真不像个高高在上的将军。也许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她想。他向她伸出手。虽然很累,但还是打了他一巴掌。白痴一时糊涂了。他知道自己有权利把抓到的每一个女白痴都俘虏,但他也知道,如果他射杀一个真正的女人,下场比死还惨。那个东西,这个力量,这个星辰降临的存在,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怜悯和欲望有着相同的年龄和激情。当欲望消退时,属于基本人性的慈悲就会显露出来。他把手伸进紧身夹克的口袋里,掏出一些食物残渣。他给了她。她吃了,然后给了他一个像孩子一样信任的眼神。森林里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卡洛塔不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她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关心的表情。然后他笑了,说话了,然后变得好色,但最后,他表现得非常绅士。现在,他的眼睛一片空白,他的头,他的皮肤,他的整个骨骼都专注于倾听——他在倾听不是噼啪声,她听不到的东西。他转向她:“你跑。你必须跑。站起来跑——我叫你跑!”她完全听不懂,听他胡说八道。他再次向后靠着听。然后惊恐地看着她。卡洛塔试图理解发生了什么,但无法猜出他的意思。三个长相古怪的小个子从树林里冲出来,穿着和他一模一样。他们就像一群鹿或麋鹿在森林大火中逃跑。因为他们跑得太用力了,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落叶从斜坡上冲下来,粗暴地跨过小溪,溅起花来。而在一阵类似人类的嚎叫声中,卡洛塔身边的白痴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她对他的最后印象是他跑到很远的树林里,他的头在他跑得如此用力时上下摆动。从那群白痴奔跑的方向,树林里响起了神秘诡异的哨声,微弱而低沉,伴随着极为低调的机器运转。这声音听起来好像世界上所有的坦克都被压缩成了一个坦克的幽灵,然后全部塞进了一台自毁而幸存的机器的心脏,幽灵般地在昔日流浪的战场上。卡洛塔转向靠近的声音,想站起来,但站不住。她面临危险(每个普鲁士女孩都注定要成为一名士兵的母亲,被教导要面对危险,而不是转身)。随着声音的靠近,她听到一个高亢的、疯狂的电子声音在低沉的喋喋不休。这声音让她想起了有一次在她父亲的实验室里听到的声纳,那是帝国秘密办公室的诺纳特计划。机器从树林里出来了。它看起来确实像一个幽灵。Ⅲ.?全人类的死神卡洛塔盯着机器。它有蚱蜢般的腿,十英尺长,乌龟的身体,三个在月光下不安地转动的脑袋。一个隐藏的机械臂从外壳的前缘向前弹起,比美洲豹更快,比眼镜蛇更致命,比月光蝙蝠更安静。它几乎击中了她。“不!”卡洛塔用德语尖叫。机械手臂在月光下僵住了。由于突然停止,它的金属材料像弓弦一样“弹出”。机器上的所有头都转向她。它似乎被某种惊喜压倒了,哨子被压低成轻柔的咕噜声,电子咔嗒声越来越强,然后突然停止。机器跪倒在地。卡洛塔爬过去。她用德语说:“你是什么人?”“我是所有反抗德意志第六国的人的死,”机器用流利的德语唱道,“如果一个帝国公民想认出我,机器上会写上型号和编号。在外壳上。”机器的跪姿很低,卡洛塔可以伸手抓住其中一个头,在月光下查看机箱边缘。它的头和脖子虽然是金属的,但感觉比预期的更薄,更脆弱。整机散发着久违的气息。“我看不见,”卡洛塔抱怨道,“我需要光。”许久未使用的机械结构发出一声磨擦声,另一只机械臂痛苦地暴露在外,移动中散落着几乎结晶的灰尘。手臂的末端闪闪发光,蓝色而透彻,陌生而诡异。溪流、森林、小山谷、机器和她自己,都被柔和的、穿透性的、对眼睛无害的蓝光照亮。那光芒,甚至给了她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了光,她可以阅读。沿着三个头顶上方的外壳,有一串德国铭文:德意志第六国的武器艾森豪威尔堡,公元2495年下面是一个更大的拉丁文本:猎人十一人“猎人十一,这是什么意思?”“是我,”机器尖叫道。“如果你是德国人,你怎么可能没听说过我?”“我当然是德国人,你这个白痴!”卡洛塔说。“我看起来像俄罗斯人吗?”“什么是俄罗斯人?”机器说。卡洛塔站在蓝光中猜测、幻想、被已经物化并包围她的未知事物所困扰。当诺纳赫特项目的物理和数学教授(HazHortRittervoAcht博士,又名她的父亲)将她射向天空时,他自己等待着苏联士兵的到来,让他痛苦地死去。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关于第六帝国的事情,她可能会遇到什么,或者任何关于未来的事情。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个世界已经死了,那些奇怪的小人物不在布拉格附近,也许她在天堂或地狱,她已经死了;或者,如果她还活着,在另一个世界,或者在原始世界的未来,或者在人类无法理解的事物中,或者在无人能解开的谜团中。她又昏倒了。猎人不知道她已经失去知觉,仍然用非常严肃、非常高音的德语歌声对她说话:“德国公民,请相信我会保护你。我是为此而生的。我会找出德国人的想法并杀死任何没有真正德国想法的人。”机器犹豫了。它正试图整理思绪,安静的树林里回荡着响亮而频繁的电子咔嗒声。从长期未使用的词库中为这个陌生而古老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词并不容易。它站在自己的蓝光中,周围只有不可阻挡、自给自足的奔流声,轻柔而缓慢,不问世事。就连树上成群的鸟虫,也被这恐怖的告密机安静了下来。对于猎人的声音接收器,只剩下两英里外那些白痴的非常微弱的脚步声。这台机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杀死所有非德国人——这是它执行多年的任务,它非常熟悉,并且已经在进行中;另一方面,它早已忘记了一项古老的职责——帮助德国人,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机器又嘎嘎作响了一会儿,才再次说话。它歌声的德语擦音伴随着奇怪的警告声,移动时发出提示音,表明它正在利用它的机械和电子结构做出巨大的努力。机器说:“你是德国人。世界已经很久没有德国人了。我绕了世界2328圈,杀了7469确定和第六德国各州。那些敌人可能又杀了42070人;我在汽车修理中心去过11次,那些自称是真正的人类敌人的人总是躲着我,我已经三个多没有杀了他们千年。任何人。被称为“杀人不留情”的人大部分我都杀了,但我也经常抓白痴杀他们。我为德国而战,但我找不到德国。没有德国人,无处可去。我只有跟随德国人,但没有德国人,没有德国人,没有德国人……”机器的电子大脑似乎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连续说了三四百遍“到处都没有德国人”。当机器在睡梦中喃喃自语时,卡洛塔醒了,用一种悲伤的、近乎疯狂的语气反复说“到处都没有德国人”。“我是德国人,”她说。“到处都没有德国人,到处都没有德国人,除了你,除了你,除了你。”机械声以一声细细的尖叫声结束。卡洛塔试图站起来。最终,机器又找到了它想说的话:“我-现在-会-做什么-什么?”“帮帮我,”卡洛塔坚定地说。这个命令似乎激活了古代机器的某种操作反馈机制:“第六帝国的成员,我帮不了你。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一台救援机器。我不是救援机器..,我是一个人类猎人,旨在杀死德国国家的所有敌人。”“那就给我找台救援机器,”卡洛塔说。蓝光消失了,卡洛塔在黑暗中站了起来。她的双脚在颤抖,猎人的声音正朝她这边传来。“我不是救援飞机。没有救援飞机。任何地方都没有救援飞机。任何地方都没有德国人。到处都没有德国人,到处都没有德国人,除了你,到处都没有德国人。你我必须呼叫救援飞机。现在,我要走了。我要杀了德意志第六帝国的敌人。那是我的工作。我可以永远战斗,我应该去找人杀了他。我疏忽了。”口哨和咔哒声再次响起。这台机器以猫一样的步态优雅地穿过溪流。卡洛塔在黑暗中专心听着。猎人从树叶茂密的树荫下经过,甚至没有碰过去年干枯的树叶。一切顿时安静了下来。卡洛塔听到猎人体内的电脑发出痛苦的嘎嘎声,蓝色的灯光重新亮起,整个森林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人影。机器转身。它站在远处的小溪边,用嘶哑的德语向她唱歌,就像长笛一样。“从现在开始,如果我找到一个德国人,我会每隔几百年向你报告一次。嗯,可能是这样。我也不确定。我的计划是向军官报告,而你'不是。但反正你是德国人,所以每隔几百年我就会报告一次。同时,请注意卡斯卡斯基亚效应。”卡洛塔又坐了下来,正在咀嚼那个白痴留给她的方形干面包屑。它们尝起来像巧克力仿制品。她嘴里塞满了食物,试图冲猎人大喊:“那是什么?”机器显然明白了,因为它回答说:“卡斯卡斯基亚效应是美国的武器。美国人走了,到处都没有美国人,到处都没有美国人,到处都没有美国人——”“不要重复,”卡洛塔说。“你说的那个效果是什么?”“卡斯卡斯基亚效应会阻止猎人,阻止真正的人类,阻止野兽。你可以感觉到它,但你无法看到或衡量它。它像云一样移动,只有心灵是干净的,活着的只有快乐简单人可以住在里面,鸟也可以,一般的动物也可以。卡斯卡斯基亚效应像云一样飘来飘去,总共有二十一到三十四个卡斯卡斯基亚,这个效应在地球上缓慢移动。我用过把其他猎人带回来修理重建,但是修理中心找不到问题。卡斯卡斯基亚效应毁了我们,所以我们开始逃跑……虽然官员曾经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逃走的。但如果我们不这样做't,我们会灭亡的。你是德国人,我认为卡斯卡斯基亚效应也可能会杀了你。现在,我要去猎杀人。当我找到人时,我会杀了他。”蓝光熄灭。机器吹着口哨,咔哒一声,一直进入黑暗、安静的丛林之夜。...

    2022-05-03 eva德语是什么意思 eva德语版

  • 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 生命的影子》郎恩才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生命的影子》【作者】郎恩才著【丛书名】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页数】317【出版社】沈阳:沈阳出版社,2014.04【ISBN号】978-7-5441-5799-5【分类】诗集-中国-当代【参考文献格式】郎恩才著.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生命的影子.沈阳:沈阳出版社,2014.04.《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生命的影子》内容提要:《新世纪敬老扶少文学出版工程书系生命的影子》内容试读第一辑生命的影子JING关于往事SH帷幕落下了情节已烟消云散一切爱激动的或不爱激动的人都走回现实剧场外的雨好大呀而只有几个人备好了伞就这样人们又走进了戏剧避雨的在雨中飞跑的还有一对情侣依偎在树下并不盼望天晴河涨水了002漫过了桥一个老人跌倒在泥泞里发涩的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天晴了剧场的戏正点开演帷幕又像往常一样拉开观众寥寥无几许多人不愿再走回戏剧里去生命的影子...SHENGMINGDEYINGZI.......003···...

    2022-04-27 文学系列丛书 文学书籍网

  • 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王志成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约试读:前言新约时代及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或许直到20世纪末,许多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把今世生活当作预备。就个体而言,人们希望死后来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就人类的整体以及世界长期的历史性未来而言,情况亦如此。如今人们已不存有昔日的幻想。丧葬礼仪不过是个人生命的终结。没有人再把葬礼视为庄严忏悔的时刻——人们将在此时此刻面对即将来临的神圣审判。至于共同的希望,无论是宗教人士、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抑或社会主义者,如果能够通过严格控制人口和消费增长,来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人们如今似乎就是幸运的。进步已经死亡。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人们必须学会将今生看作最后的人生。现实生活世界并非为了安排长久等待的高潮和圆满而存在。相反,今世的生活既没有终点也没有外在性。它有点像肥皂剧没完没了,但永远没有截然不同的结局。生活在继续,但生活并未走向特殊的目的地。我们也是如此。如果事实如此,而且我确信这一点,那么出现一个问题:宗教传统的目标是否“必定能达到”?即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在今生今世实现,是否能在此时此地获得永恒的幸福。以往基督徒和佛教徒都认为确实有一些非同寻常的圣人在有生之年可能见到上帝或者获得觉悟,那么是否未来的生活宗教中这个观念也适用?人们在寻求什么?没人怀疑艺术,自然之美,以及人们所说的“生活的喜悦”可以带给人们惊喜。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寻求与生命的短暂性调和的方式。这种方式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相处,同时世界也将被视为赎罪剧场、有效的道德表演场所。找到一种世俗的宗教使之切实有效并且达到预期目标,关于这个问题,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寻找令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答案。迄今为止我的最佳答案也许可见于两本薄薄的书,1995年的《太阳伦理学》和2011年的《喷泉》。本书中,我试图进一步探讨:当代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工业文明与全球化文明,与之前的任何时代都截然不同,这迫使这个时代的人们在精神上发生整体的转向。用基督教神学语言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教会时代(人们将今世视为末世的前一个世界)转向上帝国时代(人们将今世视为末世)。据此,可凭借基督教目前所剩的框架创造人们需要的世俗宗教——实际上,这也是旧信仰长久期待的圆满。上述看似古怪的建议实际上非常有效,它促使人们思考。从其遥远的发源起始,宗教一直是调和人类与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之一。过去人类确实需要怀有对精灵世界和来生观念的信仰。因为,当时大部分人生命短暂,生命中充满不确定因素和艰难困苦,这样的信仰有助于人们理解生活、忍受生活。然而,现代知识、现代医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巨大发展,让人们较少依赖一种假想的超自然秩序的保护。与任何时代的前人相比,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并能够完全以生活本来的面目去热爱生活。《约》的第一部分包含几篇短文。我试图通过这些短文把基督教的一些传统观念糅合到所需要的形式中。这些新观念将以人人早已熟知的方式真实呈现给读者,作为理论的“展示者”或者编辑,我不会将这些观念据为己有。我正式放弃本文的个人版权,也不打算装腔作势模仿《圣经》的语调撰写本书。自尼采出版《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以来,许多作家都试图以上述的语调撰写新版的《新约》(这么多作家,怎么会只有尼采犯错)。这些短文既不是经文,也不可视为个人艺术作品。这些文章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来没有人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描述真实的宗教:这里不存在类似天主教的那些欺骗老百姓的神秘仪式。在宗教里,人们常常期待传统、祭司的力量、恢宏的建筑、虚幻的安慰带来震慑力。简言之,巴洛克风格。不过本书中我们将尝试说服自己对事物简朴的哲理产生兴趣——仅此而已。只有宗教,没有自我欺骗。本书的第二部分摘录了过去十多年来我做的一些公开演讲,它们是针对不同的读者撰写的立场声明。这些文稿针对特定的场合,同时属于我的个人看法,我把它们当作教牧书信。第十章“宗教研究方法”是我2006年9月26日在北卡罗来纳州高地市高地学院所做的演讲。第十一章“一切的核心是什么?”始于2004年剑桥暑期课程讲座,其后该文发表在期刊《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和人文科学》2005年第4卷第149—158页。第十二章“生活的意义”摘录了我2004年3月在比利时鲁文大学的公开演讲稿。第十三章“宗教怎么了?”是我2004年9月在西澳洲珀斯附近的克莱蒙渥拉斯顿(Wollato)学院召开的第一届澳洲“信仰之海”全国大会上的发言稿。第十四章“日常生活的宗教”收录了《我们的头顶是天空》一书中的一系列摘要。本书重印的部分在完稿后18个月内于不同地点都做过演讲,如斯坦宁和萨塞克斯。第十五章“价值创造的伦理学”来自于“信仰之海”的全国年度会议演讲之一,该会议每年都在英国莱斯特召开,我曾一度每年都在该会议上做报告。这篇文稿写于2005年7月。我认为,所有这些演讲都是,也必须属于大众沟通活动。我既不认为存在任何启示或特殊的超自然宗教哲理的沟通,也不接受其他类似的观念。例如,以前人们认为仅凭人类自身无法理解最重要的宗教真理。这些真理必须由上帝通过天使,告诉人类的先知,再由后者将它写在圣书上才能到达人间。教会团体守护圣书,教职人员负责正确解释经文以及诸如此类的活动。我完全不相信这一切说辞。在末世,也即当今世界,宗教真理事实上是不言自明的,人人都可免费取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早已熟知这些真理。我的任务无非是利用哲学方法以及各种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将真正的宗教哲理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表达出来。至于你的生活,我必须说服你放弃大量陈旧的思维方式使你能了解全新的、世俗的、日常的方法,由此获得宗教幸福。你早已知晓这些真理,我不过是再助你一臂之力而已。我数次承诺某本著作将是封笔之作,但屡屡食言。所以,这次我不再承诺。再次感谢琳达·艾伦。唐·库比特2012年1月于剑桥第一部分福音书第一章时代有家餐馆最近换了老板。店门口竖起新招牌,上面写着:新人管理。换了新老板,餐馆的经营和原来会有所不同,言下之意,更好了。同样的,假如某大学新校长上任,那他(她)也许会四处走走,到处露个脸,换掉一些东西。学校里稍有年资的那些老教授们却不动声色,连眼皮都懒得抬,用难以察觉的一丝轻蔑看看他们眼中所谓的“新时代”。在第二个故事中,“时代”意味着某个社会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管理体制。还有一些其他说法:世界时代、纪元、世代以及较少强调的“时期”。“时代”一词的较早用法通常是一个神学观念。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需要这样的观念。因为,它们是两种信仰,都至少预设了一个较早的、预备性的宗教秩序。基督教明显有两个秩序时代: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即公元前和公元后两个时期。进一步研究表明基督教至少有五个时代:纯真的世界时代(伊甸园时代)、族长时代(亚伯拉罕时代)、摩西时代、教会时代(福音时代)以及未来的弥赛亚时代。世界历史是由上帝安排的堕落和救赎的宇宙戏剧,根据上帝的导演,一幕幕风格截然不同的剧目按时间顺序出场。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以及独特的神学、礼仪和伦理。无论是上帝逐步向人类昭示自己,还是对人类的宗教教育,两者时常以多种不同剧目形式出现。当代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遗忘的宗教,人类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神学在不同时代的确大相径庭。伊甸园时代,上帝完全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他注视亚当,与亚当交谈,如同夏日阴凉时分在花园里走动的普通人。摩西时代,上帝是稳固的“一”,是绝对的灵而非肉。他至高无上,但仍隶属单一文化体系:他的语言是古代希伯来语,他只和犹太人订立盟约。此时的上帝是犹太人的上帝,他要求后者只能崇拜他一个神。到了福音时代,上帝成了三位一体的,他隶属于多种文化并且深深地蒙上时代论色彩。他成了亚当所有后裔的上帝,而不仅仅是亚伯拉罕子孙的上帝。最后,到了上帝国(或天堂),上帝被散播。他是一种智性的“光明”,照耀一切,驱散一切黑暗,他的实在性不再“聚集”于任何宗教礼仪中心或教堂。“组织化宗教”已经不需要了。综上所述,上帝的观念与时代论密切相关。研究《圣经》和古典神学的神学家们,特别是拉丁传统以及介于保罗和加尔文之间的神学家们,对宗教的深厚历史变化非常了解。他们似乎认定不存在恒久不变的教理。以族长时期为例,这个时代介于大洪水和出埃及之间。这似乎是一个独特时期。当时像亚伯拉罕这样的族长明显可以妻妾成群,不受限制。他还能自行打造祭坛、奉献祭品,无需教会人员在场。而这个时期以后的祭祀行为要求有作为上帝代表的神职人员在场。古典神学家的研究必然会注意到类似上面例子中提到的矛盾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比较棘手。怎样才能避免历史(Hitory)和真理(Truth)的观念冲突?事实上,在亚伯拉罕信仰体系的三种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宗教权威声称掌握了不变的、至高无上的实在所揭示的一些永恒真理,公认的历史变化事实却与之相左。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协调。人们即便了解宗教秩序都存在起源,其后必有发展变化,却还是坚称这种秩序是永久不变的。这些论点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在科学史方面,托马斯·库恩(ThomaKuh)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矛盾。通常西方的理论物理和宇宙论被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Aritotle)和托勒密(Ptolemy)开创的经典自然哲学阶段,这个阶段很长。第二个阶段是由伽利略(Galileo)和笛卡尔(Decarte)开创的力学物理时代,后期转向牛顿物理时代。这个阶段之后,牛顿(Newto)在18至19世纪处于物理学权威地位。第三个阶段,也即当代物理阶段,以爱因斯坦(Eitei)的相对论论文为起点,以量子力学的发展为终点。物理学史上的三个伟大时期与神学中的各个时代很相似。库恩称之为范式。人类需要一些大事件和行为促成宗教领域时代的更替。在科学领域,需要有天才人物发现长期建立的旧范式(一套假说体系)不再适用,必须改革。科学研究大部分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不需要有人对运行良好、普遍认可的假说进行质疑。偶尔,有些科学家通过个人大量辛勤研究对普遍接受的范式提出有效的质疑,而后一个全新的、更合理的理念体系便出炉了。像这种范式的重大发展情形并不多见,而一旦发生在知识上是令人振奋的事件,库恩称之为范式转变。不过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旧有的范式在其鼎盛时期“拯救了现象”,同时这个范式涵盖了所有人类已知的现象并且与人类的观察相符,充分切入人们依然不断提及的日常语言中。例如在日常语言中,人们还在使用日出、日落这两个词汇,人们似乎依然相信旧的地球中心的世界图像。此外,在日常生活和普通工程中,人们仍然乐意使用牛顿关于物质、运动、空间以及时间的观念。上述两个例子表明,旧的思维方式似乎仍然既符合已知现象又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这个事实有助于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中传播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看起来,在神学和物理学领域,人们可以而且必须承认真理与范式相关。上面两个例子也表明,人们可以并且有时候确实乐于回归到现在看来已过时的范式语言,特别是在旧模式仍符合事实、仍能引发预计结果、(像日落)仍具有古老的诗性魅力这样一些领域中。同样的,我现在还时不时做个祷告——知道自己不该做这事,可我还是做了。宗教史中的时代和科学史中的范式都具有类似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点也很重要。人们讨论的是“恩典的岁月”,即基督教教会时期的漫长岁月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宗教改革时期,不少倾向改革的宗教人士提出教会时代已经结束,该进入下一个时代了,也即弥赛亚王国时代。整个时代呼唤变革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政治后果:一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的出现,二是所谓美国梦的产生。至于该现象的宗教后果就是激进宗教改革。这个改革促成了至今影响力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宗教团体——教友派,又称“贵格会”。至少当时在英国,贵格会抛弃了教会及其教义神学,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即尘世的上帝国。关于教会时代已经过时的说法还有另一方面的后果。这促使人们对教会基督教进行变革与更新,但也导致反宗教改革的巴洛克风格天主教派的产生以及福音派新教的产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反对旧信仰的主要原因是其神学思想与真理脱节。几个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对哲学和宗教典籍产生严重质疑。最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新约》竟然不传达正统教义。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主流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出现了信仰危机。到了19世纪末无信仰的神学家随处可见。英王爱德华时期剑桥大学的教师以怀疑论著称。当代教会历史学家提出20世纪60年代普通大众产生了英国教会已死的看法。美国现在有2/3的“Y”代人(年龄介于18~30岁之间)完全不去教堂。如今,教会基督教正匆匆地走向最后的衰落。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圣经》的解释、基于上帝信仰基础上的超自然主义世界观、超自然的事物起源说和关于来生的观念上,教会基督教已经死亡。从实践角度出发,人类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即人类日常生活世界。简而言之,人类现在处于我们所知的、唯一的最后世界中,不存在今生之外另一个更伟大的实在。如果要永久地保持虔诚,人们通过把他们自己描述为“灵性的”来表示这种宗教阶段的变化。教会基督教的地位确实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神学家提出在宗教性和历史性这两方面,教会基督教神学应被废弃。宗教时代变化已拉开帷幕,我们已经进入上帝国时代。必须记住,按照古代《圣经》的承诺,地球上的上帝国(像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最后的世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世界。这是一个世俗的、人文主义的世界。人与人、人与生活实现了完全的和解。当然这个世界并不是不存在邪恶,而是人类按照最初耶稣的道德观开始生活,耶稣现在成了人类的导师。古老的承诺现在成为事实:“宗教真理与时代论密切相关”,这个原则使人类重塑传统成为可能。不妨把宗教比作万花筒,摇摇看会出现什么新图像。对此,许多人会反对时代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自然主义的历史神学。我们不能诉诸时代论来支持激进的、世俗化的“唯一世界”神学。古老的信仰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可以被看成是一次经历不同宗教阶段的长征,直至最后全人类解放。当代人丢失了这个宏大叙事神话。人类不能既诉诸这样的观念,又支持越过它们。没有人指责库恩关于科学史的超自然主义甚至是进步主义的理论。他区分了不同的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假说范式系统内蹒跚前进,当整个科学系统进行重新假设时,伟大的、令人振奋的变革随即发生了。库恩的理论是不朽的,最近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表明,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有必要讨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这种转换也许即将发生。库恩的理论鼓励现代物理学家解读时代发展的征兆,对于科学对象的发展方向进行判断。科学史和宗教发展阶段的相似性表明,如果基督教教会及其古老的超自然神学已经完结,并且人类必须继续前行,为世俗的人文主义文化创造天国神学,那么我们自发地诉诸旧的神学史(这一神学史是上帝撰写并导演的一出伟大的救恩剧)并许诺从中解放出来,这在理智上并没有犯什么错。事实上,随着文化的发展,相应的宗教变革也随之而来。当代由于廉价、迅速、大容量通信和信息存取技术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进程迅猛。世界主要宗教过去从本地和传统文化根源中汲取权威,现在这一点反而成为发展的障碍。新媒介的出现使去传统化的过程极速前进。如果宗教思想和信仰需要继续发展,至少一些宗教人士应该在新环境下开始反思一切。第二章喷泉谈到“世界的创造”,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宇宙在过去的某个时刻突然爆炸形成现在的世界。物理学界认为宇宙形成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5亿年前。宗教人士对宇宙起源的反应是“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发生大爆炸?”提问者似乎希望听到回答说上帝在大爆炸之前就出现了,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意愿引发了这个突然、绝无仅有的行动。关于这一点,辩论的结果引出两种不同的结论。科学家也许会说“最初的奇点”是现在的宇宙回溯的极限,正如地球上所有经线都指向北极那样。谈论宇宙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引起的、爆炸之前的时代怎样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和有人问“北极的北面是什么?”犯了同样的错误。北极是北方的极限,从北极出发所有的道路都指向南方。同样的,谈论时间起源之前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关于宇宙的存在,我认为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概率事件。即使在真空状态下的零摄氏度,物质和反物质微粒也能不断碰撞、分化从而形成新物质。这就是“量子波动”现象。请注意这个现象违反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原则(没有物质存在就无法产生物质)。因此存在之物与不存在之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世界存在必须依靠一个实体世界存在或者通过不含时间维度、绝对实在的第一动力的推动才能形成,这种说法已经过时。科学家这样推导结论。哲学家又如何呢?直到18世纪,大部分主流哲学家都相信上帝的存在。这种信仰从古希腊罗马后期就开始形成。有神论形而上学理论认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绝无仅有的行动,像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变戏法一般创造了世界,除非在危急关头出手干预,不然他就对世界置之不理。相反,标准的教义认为整个宇宙,由上帝创造性的意愿维持所有物质和事物持续存在和运转。他们认为只有上帝才是自我存在的(“必定存在的”)。创造物只是短暂偶然存在,只有上帝愿意继续保护他们,他们才得以存在。根据旧的形而上学观点,上帝减去世界等于上帝,因为上帝完全是自给自足和完美的,他不需要世界。然而世界减去上帝等于虚无。任何时刻生命的存在必须依靠上帝与世界的关系构成。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不复存在,当然也不存在实体的自我、灵魂。以上是关于上帝的古老哲学理论。有两个方面值得探究。首先,这种理论已经注意到有限的、偶然的存在是短暂的。世界存在不依赖存在本身。某种意义上说,需要时时刻刻支持、维护世界。存-在(Be-ig)似乎是一个过程,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持续行为。其次,18世纪休谟和康德(Kat)的学说已经摧毁了关于上帝的传统的形而上学。康德晚年(大约1800年左右),德国的哲学家如费希特(Fichte)、谢林(Schellig)和叔本华(Schoehauer)等首次提出关于上帝之后的现代哲学。黑格尔(Hegel)和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以不同的方式企图另辟蹊径来延缓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事实是自1800年后,主流哲学家都不再是纯粹的传统有神论者。上帝之死发生在18世纪晚期。现在没有哲学家会在这点上开倒车。问题出现了。如果不是上帝的创造意愿永久地维持存在,那么世界又是怎么继续存在的呢?按照前面的理论,上帝之死必然涵盖世界之死以及自我的消亡。上帝之死没有把世界引向纯粹的虚无?换句话说,有限的存在如何继续存在呢?问题不在于“上帝是世界的始作俑者吗?”,而在于“是什么持续的支持一切有限的存在并且维持这种存在?”“上帝之死”的哲学运动至少需要新的本体论(存-在的理论)做基础。对于上述问题,现代哲学给出了多种答案。大部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建议人们放弃把世界作为人类之外的独立实在。世界是人类的世界,只有通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世界才是实在的。语言哲学进一步把世界看作是语言的构建,只有在语言理论化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世界才是实在的。尼采根据与语言学类似的框架说“没有事实,只有(对事实的)解释”。那我们如何解释呢?尼采提出世界最终的组成部分是微小的能量,其余的都是人类的解释,如同我们一直想把人类的模式和意义强加到宇宙爆炸事件中。海德格尔建议人类回到西方思想起点,彻底重构存-在的理论。特别应该放弃那种旧的假说,即大部分实体存在都是不受时间限制的。相反,我们应该立足于新理念,即所有存在都是短暂的。如何构建这个进程?我曾去过伦敦的齐普林白色立方画廊,在那里看到一尊达明安·赫斯特(DamieHirt)的雕塑作品。一副白色的人类骨架平放在地面的塑料十字架上。该作品象征着耶稣之死,虚无状态等待着人类。赫斯特在骨架头边放了个吹风机,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在向上的风口上放了个乒乓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乒乓球有细微的震动。这象征着通过来自虚无的隐形而又持续向上的气流,有限的存在维持存-在状态。赫斯特富有想象力地将耶稣之死与虚无联系在一起。达明安·赫斯特的艺术作品促使我思考:也许可以用新的“诗性的”宗教和哲学思维代替有关上帝的传统的形而上学。这种思维将生命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统一、协调的象征系统中。需要一种寂静的倾泻,一切都在不断地倾泻、消逝。这个图景中一切都是永远自我更新的,不存在形而上学的前提。它没有走向任何地方,也可以说走向所有地方——不断撒播、消逝。过去的17年来,我发现有四种倾泻式的形象——生活、火焰、太阳和喷泉。其中每一个都每时每刻在自我更新。来自虚无,自然涌动,表达自我,伺机绽放,最后消逝。这些形象有点像播种的过程。农人挥手将种子撒在地上,继续前进不必停留查看其行为结果。他只管撒种、前进,不必在乎其他,这是他的职守。当代人类的沟通之流也属于同样情形。最近出版的《喷泉》一书卷首指出人类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了廉价的全球通信和信息技术极大发展,后者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迅速转变。人类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虚无和人生的变幻莫测。最根本的是,生命短暂萦绕于心。旧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的恒定已烟消云散。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快速地被淘汰,包括我们自己。人类现在最强烈的宗教需求是协调与无处不在的虚无的关系。《喷泉》为新时代提供了一种纯粹诗性的神学。喷泉激起、集聚大量的景象:所有存-在的不断自我更新,物理学上的宇宙大爆炸论,生命不断地自我繁殖——一旦找到新的居所立刻占据其中,以及人类生活的更替。正如每天清晨人们醒来、寒冬过去春回大地、子孙后代的出生,我们迫切需要表达自我并与他人交流。宗教中也存在大量的倾泻和离散,如:想想犹太人的离散、分散、散播。基督教中有耶稣的身体(指面包)和血液(指酒)在圣餐时发放给门徒的说法,上帝之灵在五旬节传播。这些基督教教义的背后存在更广大的宗教和文化主题——宗教民主化。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曾经只属于上帝的特权(权利)已逐渐在整个社会扩散,并最终大量蔓延。所有事物都将永远消失,没有恒定久远的特性存在。在这点上喷泉象征影响了伦理学。自1880年以降,人们越来越多以表现式的术语描述道德生活。柏拉图式的旧的内省性灵性使人类脱离社会,在他们自己灵魂的深处向上帝诉求。心灵之声回荡在孤独的内心深处。现在的人类越来越希望逃离樊笼,在公众面前,不加掩饰、活出真我本色。自然性、真诚性和真实性已经成为伦理学中的重要理念。“Pero”一词最初是指古希腊公众戏剧舞台上的面具或角色。现代人如需获得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不必排队去修道院。只要在公众场合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我们的新形象是戏剧化的自我角色。我们说“表演必须继续”。每个人都得出场演好自己的角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熟悉肢体语言,并且了解自己的穿着和自我展示正是一种随时随地公开发表意见的方式。我探究这些观念是有意扭转传统宗教生活的方向。不要再倒退到内在性的生活,走出来,上演一场好戏!燃烧,宝贝,燃烧!表现你自己!扮演你的角色!闪耀吧!为什么要扭转传统灵性?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不久前人们还认为这个世界并非末世,还认为我们必须遵守戒律,做好准备进入上帝承诺的未来美好世界。这个更美好的世界在天堂,或者是一种远甚于目前尘世生活状态的未来。这个未来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类为了死后的荣耀今生努力净化心灵。为了未来获得上帝承诺的永恒幸福,人们损失了今生的短暂幸福生活。现在这些希望都烟消云散了。死后没有生命、没有天堂,也没有革命后必将到来的理想国。我们拥有的今生已经是所知的最后世界。死亡就是消亡,人类不应该浪费今生的唯一生命。最后的理念应该马上实践:我们必须活在当下。我们应该活出精彩,在生前活出人生最大价值。正如相当直白的谚语说的,过更充实的生活(getalife)!或者说得更委婉一点:你得多出去走走。喷泉通常出现在街心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道路交汇处。它是一个中心点,吸引人们的视线,也是聚集性的象征。此外,近距离观看喷泉,你只看到喷沫、涌流、各种偶然的形状。继续往外走,从远处看喷泉,它波澜不惊,风平浪静。这是个引人深思的象征。它象征平静、心怡、康复、净化以及生活永恒的自我更新。喷泉协调人类与虚无,特别是人生的虚无之间的关系。人类也像喷泉那样通过自我表达生活。我们倾泻、我们与他人交流、我们前行、最后我们死亡——怎么可能还有其他的方式呢?阳光下闪耀的喷泉或许帮助我们对自己有限的生命说声“阿门”!我并不是说喷泉就是上帝。喷泉只是一个传统宗教象征物。它常常出现在广场、花园和纪念堂中。这只是个比喻,同其他伟大的宗教象征物太阳、火焰、生活一样,它也能为人类做上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从诗性的角度而言,上帝之后宗教思想和感情还是存在的。自1995年起,我称这种哲学为“积极的斯宾诺沙主义”。像斯宾诺沙(Sioza)那样,我希望教授一种宗教自然主义的“世俗宗教”。谈到物质、理性直觉、永恒,斯宾诺沙的看法是完全理性甚至类似几何学定义的。我的观点受到达尔文、弗洛伊德的影响。我谈论的是爆发性的能量和情感喷涌而出,在我们和周围的事物中获得宣泄和表达。我很乐意燃烧,直到生命尽头而后直面死亡。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我将对这种生活方式说声“阿门”。做一个不能永生的人,遍尝人生的酸甜苦辣胜过做一个不朽的天使却不能体验人生百味。追求宗教幸福,我宁愿展示自我,扮好角色,然后谢幕,也不愿意退出世界与人类的历史舞台,过一种预期的永恒的天堂生活。过去的20年中,我一直试图将宗教思想的内核挖掘出来。我拒绝了源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哲学;我拒绝了将实在区分为两个世界的说法——一个人类存在的短暂世界和人类死后希望能进入的深层次、隐形的永恒世界。相反,我认为只有这个属人的世界。这已经是最后一个世界。人类应该放弃这个观念,即今生作为来生的缓冲区,在此地为进入来生的天堂做准备。人类应该放弃那种内省的灵性,它向内寻求“实在”的永恒自我。取而代之的是走出来,迎接外向的生活方式,过一种积极的、精彩的生活。这个伦理碰巧也不是全新的。在古代,已经有人教导过这一伦理。第三章诗意的真理和日常生活阿诺德·贝内特(AroldBeett)的小说《老妇人的故事》(1908年,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快乐的生活正向她招手呢!她却落了单。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小说主人公索菲亚·白恩(SohiaBaie)当时15岁,正在照看家族生意——英国斯塔福德郡工业小城白斯利的一家大型布店。镇上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一年一度的维克斯节正在半里路外的地方进行。索菲亚突然非常想去参加这个活动。“生活(life)”正在召唤她呢,像她这般年纪的女孩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生活的乐趣怎能绕她而过呢?那么,“life”是什么?它是英语中数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普通名词之一。在现代语境中,它包含多种意义、用途和习惯用法。它可以指普通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也可以指一种喷涌而出的源泉般的能量,这种能量维持人类的生存,使人类不断前进。所以life也是利比多(欲望),复杂甚至冲突的感情持续迸发而出,人类在感情的挣扎中竭力真实或象征性地表现自我。因此生活最终也指整个人类生活世界——不断交换物质、经济和象征事物的社会世界。生活就是消息;生活就是历史;生活就是“发生了什么”,生活就是那城市中心璀璨的万家灯火,年轻人要奋不顾身投入到这个充满致命诱惑的氛围中去。生活还没有开始呢!生活一直在前进,像血液、水和电流一样流淌,充满活力。生活就是人类世界;生活是人类存在、居住、迁移的媒介,人类生活超越一切小说的主题。直到19世纪早期,艺术家、作家们终于开始发现和探索“文化”、生活和普通人的世界。19世纪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伟人才能主宰世界、编撰历史。当时突然出现了思想的民主化思潮:上帝转向“生活”,圣言变成小说,上帝保佑被时代精神所取代。从一开始这股新思潮企图让生活拟人化,以取代节节后退的上帝,可以说这是一种自动的、自我发动的过程。确实生活的快乐在于不受拘束、快速自我提高。最生动的例子是两个人碰到一起便可“擦出火花”,就像谚语说的,他们俩来电。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生活找到了自我,对每个个体而言,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人类的生活感受(Leegefühl)突然大大增强了。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小说家们首先对生活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广泛传播——他们创造了不少日常生活词汇。这些词汇现在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日常用语。有些人反对这个说法,即机械的科学观对“生命力”一无所知。后者贯穿了人类的生活世界,并为每一个生命存在提供力量。对另一些人来说,许多新词汇听起来太富有活力却完全不是一件好事情。我的看法是,如果从完全的现实主义角度去看生活语言,有些充满活力的新词汇确实有点危险,可能会归属到极端右翼的政治意识形态范畴。雅克·德里达对与精神密切相关的词汇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词。我们应该坚持将精神作为有力的气体、呼吸,或把生活视作令人陶醉的生命之液的流淌,这两者都与任何科学无关。我们既不讨论科学,也不讨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相反,我们讨论的是“诗性”哲学或神学。我们将生活看作无处不在的、强大的、具有联结作用的隐喻。在后形而上学时代,这个隐喻将属人的生活世界中事物流动的方方面面联结在一起。这里没有物质,只有一系列的事件。生活对话有助于将一系列事件理解为流水。基于同样的原因,威廉·詹姆士引入了“思潮”这个词。人类确实需要将自我看作是活着的、发展的、持续的存在。有生,也有死。根据柏拉图主义,灵魂不但被视为生活的本源,显然也是生命、时间、变化的一部分,是不朽的精神物质。永恒的世界是精神物质的真正家园。柏拉图因此确定灵魂在今生之前已经存在,死后也将继续存在。如果人类能抛弃实体形而上学,那么我们可以将自己看作在时间上与有限的人生同时发生、同时共存的个体。我不再是一种实体,我就是自己的人生,我只是一系列由社会、他人和自我确认身份的事件。有个佛教作家说“我就是时间”,他说到点子上了。我只是对我生命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做了整体的假设性解释。如果我能完全接受上述看法,那么对于一些传统缪误就不再理会。我的人生将由自己完全负责,我不再幻想任何前生、来生或天国世界。通过抛弃实体和身份的形而上学,我发现自己奇妙地将时间维度上的自我存-在与自己协调一致。我终于能消除对未来的一切焦虑。现在,对生活轻松说一声“是”。所有这一切都在这里,就是这些了。佛教徒所说的“无我”(aatta)——没有自我的教义,具有不可思议的快乐。自黑格尔时代以降,现代“生活”理念逐渐成为公共所有物,现在这个理念已经牢牢地植根于日常语言中。生活能发挥宗教的功能,即生活完全可以协调我们与人生处境的关系,也能使我们获得不能摧毁的——永恒的——幸福。请注意在前面的描述中我们并不打算协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相反,我们提出两者是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构建不同的世界。科学凭借数学规则创造世界。17世纪的作家说,“自然之书”是用数字语言撰写的。充满内置规则,以数学模式构建的世界是可预测、可控制并且明白易懂的。相反,“生活之书”用自然人类语言书写。诗人、艺术家、宗教哲学家编写了该书。书中贯穿了比喻、象征手法,使它在道德上明白易懂,感情上可被接受。生活之书中最强大的比喻涉及生活、水、光、火、太阳、喷泉和存-在。这些有力的比喻使世界美不胜收、充满意义、唤醒人类的情感。它们将人类植入世界。科学词汇必须准确、单一、定义分明,而宗教和诗性语言则积极地从最大范围和意义上使用宏大的、松散的词汇。在语言方面,科学讲究精确,坚持明确事物性质,使事物可测量;而宗教思维是诗意的、情感的和协调的。在这样的语境下,我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说一声“阿门”。“先去那不勒斯,而后从容归西”?——热爱生活,接受死亡。传递,消失。狄兰·托马斯(DylaThoma,1914—1953)的代表作很好地说明了上述观点。他的诗歌词汇丰富。例如他常用“绿色”这样的词表示生命,用年代表示时间。看看他的作品,在《羊齿山》这首诗中诗人以一种华兹华斯式的方式描写童年的幸福:哦,我蒙受他的恩宠,年轻又安逸,时光赐予我生命与死亡,尽管我戴着镣铐依然像大海一般歌唱。在《生日之歌》中,他这样写道:……穿过开裂的船只,我与死亡越近,阳光越来越明亮,破碎狰狞的大海开始欢腾……上述讨论必然导致一个重要但同时较难理解的结论——艺术和哲学领域应该避免使用单一、封闭式的科学词汇,虽然用这些词汇更易划分信仰者和异教徒之间的清楚界限。莱布尼茨和其他科学哲学家热衷于追求客观的、无可置疑的真理,这是幻觉而已。有些人追求并声称拥有绝对真理,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的动机。他们也许会崇拜一种真实的世界体制——一种伟大的客观真理体制。然而,没有这种预设的现实。除了我们自身、除了人类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运作以外,剩下的只有混沌、噪音、试图从内在挣脱实现真实表达的冲撞。既没有单一、现成的宇宙,也没有对世界一元的真实解释,更不存在如同世界割裂自身那样的分离世界的词汇。因为对世界的解释是多元的,具有可塑性。这些解释在虚无的边缘来回摇摆,宗教和哲学研究因此永远不会消停——它们无法达到终极目标。像艺术那样,宗教和哲学不断前进,不断塑造和重塑这个世界。于是有了这个口号:创造,相信。第四章末世的生活迄今为止,宗教的绝大部分历史功能都已经被诸如科学、艺术、社会服务、心理治疗等所代替。还有什么领域非宗教不可呢?我认为宗教还可以继续提供一种道德宇宙论。科学促进人类的客观和抽象思维。人类在科学的指引下抛弃主观意识,创造出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关于世界的道德中立的、图表式的全景。我们居于世界之中,发挥想象,创造出强大的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认为人类是世界内核的一部分,是世界重要的存在形式。我们对生活有热情,也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人类世界的存在必须依赖价值体系。世界是道德行为的剧场,为人类提供布景,我们需要这样的世界全景图。世俗的宗教理念有助于将生活世界看作宗教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背景。宗教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世界全景图,也有助于人类接受生活——一并承揽生活的不确定性、局限性和跌宕起伏。这种对生活的态度能使人应对一切。这里我采纳莱布尼茨(Leiiz)1710年写的《神义论》中使用的词汇。他区分了三种恶——道德的、自然的和形而上学的。我认为现在只有第三种恶还存在意义。首先,直到17世纪,道德的恶——人类的罪恶,一直是宗教的主题。道德的恶意义重大,人类需要极力补救。到了当代,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制度、政治体制都能使人类逐步改善这一情况。其次,大约从1680到1960年(上帝死亡的阶段),自然(苦难)的恶是宗教思想的重点。人类质疑为什么造物主在按它的规则创造的世界里设计了诸多的苦难?现在人类无需寻求宗教良方拯救苦难。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学,在人类可控的范围之内给予所有人全方位的相当优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人类在抗争自然、纠正自然错误方面大有可为。第三,形而上学的恶,或者说时间、机会和死亡的限制,这些才是当代遗留的主要宗教问题。过去,宗教为人类预留了今生过后来生世界的生活。到了现代,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没有来生,我们早已处在所知的最后一个世界中。人类一直在奔向死亡、消亡的过程中。生活如此无情,极速弃我而去,如何笑对人生,说一声“是”?一切都转瞬即逝,永恒的真理、价值在何处?综上所述,如果人类仅仅生活在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宗教——它使人类从纯粹的虚无中发现永恒的价值,在活出自我的过程中对生活说一声“是”;这种宗教没有延迟的救赎、过期的支票;这种宗教宣扬名副其实的“永恒幸福”,并且此时此刻开始宣讲。传统宗教恰恰相反。传统宗教要求人类相信这些:宗教建立在权威和严密的教义系统基础上;宗教涉及伟大而不可见的超自然世界以及人类与前者的关系。它要求人类关注超自然世界的秩序;它承诺只要人类忠于信仰,行为得体,人类即可获得永恒的祝福。这一切只有在来生天堂才能实现,并非今生今世。今生苦难深重,忠于教会,你便会得到照顾,来生得以前往更加美好的世界。上面所说的第二种宗教,我称为“教会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在这种宗教中,人类过着间谍般的双重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一样过着普通的、表面受人尊敬的生活。正如使徒所说的(《彼得前书》2:12),“与外邦人坦诚交谈”;但同时,我们像特工那样,不断与未来世界的政府进行秘密沟通。正如某个早期基督教作家所说的“我们在这里并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希伯来书》13:14)。《新约圣经》是两种不同宗教的奇怪综合体。看起来,最初的耶稣倡导第一种宗教,即我所说的那种“上帝国的宗教”,或者说“太阳式生活”。这是一种积极自我表现的世俗宗教。人类并非一种实体或者不朽的灵魂,而仅仅是一种单向的过程。我就是我的生活。对生活和人类的爱使我们不断地燃烧、燃烧,直到最后一刻。对某些新约作者而言,活出全部生活的精彩、太阳式生活,就是当下的永恒生活。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你不会走上前往其他世界的道路。你已经活在最后的世界,你早已抛弃了宗教媒介。根本不存在客观的上帝,也没有超自然的秩序。我们放弃了实体的形而上学。相反,我们彻底地认识自我,人生短暂,应当不断倾泻,这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需要自我倾泻、自我给予;生命趋于死亡,唯有如蜡烛般燃烧直到灰飞烟灭。投入地活一次,彻底认清、确定人生的短暂,这就是活在永恒的当下。据说上帝就是这么做的。实际上,上帝完全内化成了人类心中的火焰。最初的耶稣宣扬这样的宗教。但他没有预料到有些人依靠两种世界模式、媒介式宗教谋生。基督只好被当作异端、亵渎者,并且罪有应得地(按照当时的观点)以寻衅滋事者的名义处决了。50年后,他留给后人的教义,即第一种宗教逐渐改换成了第二种宗教。他曾经承诺让人类自由的一切成了重新启动的新宗教基石。他原本是上帝的逆子:他的宗教涉及客观有神论的终结。上帝被完全内在化,不再视为外在的立法者。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世界:宗教就是表达,而不是信仰。然而,耶稣死后他的真实自我逐渐丧失。他被改造成上帝的孝子,他的遗言变成“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他期待在未来世界里长久拥护上帝。只有思想家尼采唯一明白或者说有所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说过“只有一个耶稣,而他死在十字架上了”。耶稣所宣扬的宗教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从加利利人的教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完全崭新的人类世界——最后的世界。那时恋母的叛乱被击溃,天父的法则得以恢复。教会基督教的发展目的就是掩盖耶稣的死亡和埋葬。它企图从其他角度重新阐释教义,以此掩盖耶稣原初的所有教义线索。所幸它的企图没有完全成功。有足够的材料流传至今供人们讲述以下这个故事。最初的耶稣,我认为基本上是一个道德之师:他矗立在长久等待的“世界终点”之前,敦促信徒从当下开始过一种末世的生活。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表明许多人认为耶稣是异教徒,宗教的亵渎者。他不严格恪守,甚至经常反对整个宗法组织和媒介性宗教。他宣扬快乐的生活方式,人类应当从内心出发,表现自我,不应该对生活抱怨并带有负面情绪。人类应该表达清楚、明确、纯粹外向。无论是普遍意义上,还是从邻人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爱。人类现世应该过丰富的生活。耶稣从来不曾倡导任何内向型或神秘约束的生活。他认为宗教生活中不应该包含特殊的行为,比如,借助超自然秩序仪式进行的行为。他似乎是神秘自然主义者,人文主义的先驱。因为耶稣宣扬关于天堂—人间(两个世界的二元论)的结局,实际上他宣布了迄今为止所知的宗教结局,他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异教徒并被处决。当时没有人把他当作弥赛亚(救世主),或者认为他能死而复生。一小部分加利利和耶路撒冷的耶稣信徒试图保存他的教义。我们注意到最初的《福音书》不是今天看到的那种精心编撰的、神话般的故事。最初的《福音书》不过是后人记载的少量关于耶稣的言谈记录。当时没有人对神化耶稣本人和他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的语录才是人们看重的。到了公元1世纪40年代末,当地出现尖锐的权力斗争,耶稣的兄弟雅各和他家族中其他两个兄弟在耶路撒冷主政。耶稣最早的伙伴如彼得等仍在出生地加利利居住。加利利人的教义提到抹大拉(距迦百农10英里的一个渔村,耶稣在该村有一幢房子)的马利亚产生幻觉见到死去的耶稣(《马可福音》2:1)。现代人也常产生这样的幻觉,能见到不久前去世的多年老友。根据这个教义,彼得引申说耶稣其实没有死,作为未来的救世主,他已升天。不久他将带着荣耀回归人间建立他所宣扬的新世界秩序。新神学立刻采纳这个说法,并且给原来的故事添加生动的宗教经历。升天的荣耀版耶稣不久便在加利利地区为彼得和所有人所见证。很快,人们又将故事发展到耶稣复活和空墓穴的情节。此时,人们不得不将故事的部分场景转向耶路撒冷。仔细阅读《马太福音》第28章和《马可福音》第14章,你会发现首先是马利亚,接着是彼得在耶路撒冷发现了耶稣的空墓,但是故事情节紧接着又转到加利利,在那里耶稣被上帝委任为救世主的幻想故事又出现了。这之后,雅各见到了耶稣,耶路撒冷的圣徒们也见到了耶稣,最后能干的新来者——希腊化时期犹太教徒大数(Taru)的保罗也见到了他(《哥林多前书》5:3—8)。此后,新宗教粉墨登场。它的信众包罗众生,雅各带领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希腊犹太人,甚至保罗带领的几个异教徒都包括在内。该宗教由圣徒带领——以彼得为首的一个圣徒阶层管理这个组织,彼得声称他的权力直接来自上主。该团体组成朝觐者的兄弟会,踏上远征路途,其管理者是全能的——当然也是清一色的男性阶层,这个阶层掌管教义、教理、圣礼和宗教法规。最重要的是,这个教团具有双重世界属性。信徒既生活在旧教义之中,又相信看不见的、升天的耶稣以及即将来临的他的新世界。他们自律、谨慎、充满期待。他们指望有生之年见证新世界的降临,一旦不能如愿,他们便指望死后进入天堂。这个范围广大的新宗教迅速发展。到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沦陷、犹太神庙的摧毁极大提高了新生教会对耶稣降临的期望。随着人们发展原有的教义,耶稣的教义在《福音书》中被大量修改、增删以反映新宗教面貌。人们详尽描述耶稣生平以反映关于他的新教义。关于复活节的信仰——耶稣升天并被任命为救世主,大约在耶稣死后十五年才开始。比经书中记载的三天时间长得多,毕竟有这么多细节要编出来。耶稣留给后人的教义本身就众说纷纭。他之后主要的《福音书》作者,也就是三个共观福音作者,在现有版本基础上又以异于原文的方式改写修订经文。我们发现《马太福音》第5章至第7章的所谓“登山宝训”,生动地记载了现有《圣经》文本存在两种宗教的痕迹。两种宗教都是耶稣倡导的,两种宗教的文字都并排印在页面上。难以相信《马太福音》文本竟然允许这种惊人的不一致存在,甚至连克尔凯郭尔和托尔斯泰(Toltory)这样睿智的读者都没有发现。在《马太福音》第5章13至16节中,最初的耶稣告诉信徒他们是人间的楷模。他们应该彰显自我:他们应该做事认真、全面表现自我、光芒四射,过一种全方位表现性的生活。可是到了第6章1节至21节,耶稣却宣讲完全相反的教义,即天主教式的、以天堂为中心的、隐藏的、内在型的教义。例如,进行匿名慈善募捐,“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6:3)。同理,人们要秘密祈祷,不能在公共场合祈祷。严格斋戒也不能为他人所知“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6:18)。所以《马太福音》的第5和第6章同时强调教导人类既要出柜,又要入柜!两种宗教之间存在另一个差异。“太阳式的”耶稣从不考虑明天。他活在世界的末日,活在当下,心无旁骛(《马太福音》6:25-34)。没有未来,因此他不担忧未来。但是,天主教式的耶稣是“隐秘的”或长期主义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在天堂积累财富(《马太福音》6:19-21)。他有长远的规划。太阳式的耶稣绝对是今世的,只为今生做规划。天主教式的耶稣是极端出世的,长期主义的。类似后期的基督教柏拉图主义,改良版的耶稣对人间即将消失的世界和天上的永恒世界作了对比,这种对比与原初的耶稣毫无关系。两种宗教对宗法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原初的耶稣竭力辩解人们对他“废除律法和先知”的指控(《马太福音》5:17),但《马太福音》中天主教式的耶稣却是不折不扣的严格执法者,他坚持加强律法(《马太福音》5:17-37a)。最后的不同:原初的耶稣以推崇极端的、不切实际的慷慨著称。如爱我们的敌人;法规要求犹太人走一里路,耶稣要求我们多走一里路;别人打我们的脸,我们把另一边脸凑上去;只请不能回请我们的人吃饭,等等。相反,天主教式的耶稣,要求人们精明算计,或者“理性的互惠”。可以像爱自己那样爱邻居,但“纯粹的爱”——甚至爱敌人是不理智的。有意思的是,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清楚地批评了太阳式的耶稣教义,推崇天主教的教义(亚里士多德式的耶稣)。已经有足够的反差表现这两种宗教,但争论依旧存在。人们如何确信哪一种宗教首先出现?我称之为天主教式的宗教代表了耶稣去世20年后,其追随者根据他的原初教义做的第二版的改写。耶稣本人属于上帝国——单一世界的人,一个性情中人。对他来说,一切事物,包括他本人在内,都需要持续地外泄和传递。他的眼里只有当下。人类并非生活在时间之中,我们就是时间。人就是自身外泄式的生活;人应该以表现性的方式生活,毫无保留地表达自我,维持现状,如同上帝、太阳或者火焰。人应当清晰地将自己传达给别人。人类应当过一种彻底外在的、自我给予式的上帝国生活,这是末世的最后生活。而这些才是此时此刻时间与永恒真正结盟。与此相反,我称之为天主教式的教义是后人根据新情况改编的。这些人把耶稣视为看不见的崇拜对象,安全地将其供奉在天堂世界中。人间的信徒们从下层世界仰视天堂世界,充满期待。信徒是天堂人间两界之人:“主啊,来吧!”他们祈祷着。耶稣升天既是信仰的起点也是终点,他结了耶稣倡导的伟大的末世宗教。有一到两年时间,耶稣在加利利传播这种宗教。《新约圣经》不幸地记录了令人失望的、失落的宗教。教会宗教把耶稣变成了上帝跟前放弃自我的孝子,作为回报让他成为造物主、全能的基督。但这些都远远没有达到耶稣本人所见到并显示给世界的教义高度,即便是世间目前已知的最伟大的教义也是如此。我们得出的结论颠覆了阿尔伯特·史怀哲的理论。史怀哲说:“人们探究历史时代的耶稣,希望耶稣成为基督教改革和复新的基础。然而他们发现耶稣是个轻信的先知——他预测世界终结,被形形色色的超自然历史哲学主宰。这是与人类关联不大的一个人物。”我不同意上述观点。经历了柏拉图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最近我们才发现人类处在生活世界中,在一个纯粹短暂的世界里过纯粹短暂的一生。上帝之死也必然导致世界之死、灵魂之死。一代人之前或更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哪些教信仰上帝 那个教信奉上帝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