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法国文学家_著名的法国文学家有哪些

  • 康海是明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文学家

  • 学而思【文常】现当代文学:朱自清萧红徐志摩史铁生沈从文|百度云网盘

    学而思文常现当代文学:朱自清萧红徐志摩史铁生沈从文的文章都已经成了义务教育的课文,写的真的很好噢~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1898一1948)当时害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因为那时物价飞涨,他那点薪水,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治病呢?他看着吴晗,问道:“签什么名啊?”吴路展开折叠的大纸,只见抬头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朱自清只着了一眼,便用颤抖的子拿起笔来。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这次您……”“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名字。吴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市,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决不吃美国救济粮,走进风景如画的清华大学校园,在绿树成荫的池塘边,有一座小亭子,人们叫它"自清亭",来纪念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原名朱白林,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他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一九一七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由于家里穷,他在校的生活十分艰苦,冬天只有一床破棉被.为了勉励自己在困难中不丧失志气,不心灰意懒,他改名叫"自清",意思是要保持高尚的气节.多看看这些文章,对你的写作能力也非常的有帮助,还能提高你的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更能让你的思维开阔呢!...

    2022-12-14 朱自清史铁生 朱自清 史铁生 龙应台 席慕荣

  • 《懂得的就值得》沈从文著;凌宇,龙永干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懂得的就值得》【作者】沈从文著;凌宇,龙永干编【丛书名】星辰文库【页数】265【出版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201-15505-0【价格】56.00【分类】散文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沈从文著;凌宇,龙永干编.懂得的就值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懂得的就值得》内容提要:《懂得的就值得:沈从文散文精选》一书由以研究沈从文而著称的凌宇先生选编完成。完整收录了沈从文众多散文作品中的20多篇精华。字里行间弥漫着历史沉淀下的古朴气息,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读了本书,你会接触到另外一种人生,并从中有所感悟,对人生或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有较大的出版价值。《懂得的就值得》内容试读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每天用草药蒸鸡肝当饭。那时节我就已跟随了两个姊姊,到一个女先生处上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到六岁时我的弟弟方两岁,两人同时出了疹子,时正六月,日夜皆在吓人高热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咳嗽发喘,又不要人抱,抱时全身难受,我还记得我同我那弟弟两人当时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样,竖立在屋中阴凉处。家中人当时业已为我们预备了两具小小棺木;搁在廊下,但十分幸运,两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雇请了一gt001个壮实高大的苗妇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壮大异常。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了。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如一般风气,凡是私塾中给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样也得到了一份。但初上学时我因为在家中业已认字不少,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故比较其余小孩,可谓十分幸福。第二年后换了一个私塾,在这私塾中我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我间或逃学,且一再说谎,掩饰我逃学应受的处罚。我的爸爸因这件事十分愤怒,有一次竟说若再逃学说谎,便当实行砍去我一个手指。我仍然不为这话所恐吓,机会一来时总不把逃学的机会轻轻放过。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我爸爸平时本极爱我,我曾经有一时还作过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稍稍害点病时,一家人便光着眼睛不即睡眠,在床边服侍我,当我要谁抱时谁就伸出手来。家中那时经济情形很好,我在物质方面所享受到的,比起一般亲戚小孩似乎皆好得多。我的爸爸既一面只作将军的好梦,一面对于我却怀了更大的希望。他仿佛早就看出我不是个军人,不希望我作将军,却告给我祖父的许多勇敢光荣的故事,以及他庚子年间所得的一份经验。他以为我不拘作什么事,总之应比作个将军高些。第一个赞美我明慧的就是我的爸爸。可是当他发现了我成天从塾中逃出到太阳底下同一群小流氓游荡,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这颗小小的心,且不能禁止002lt我狡猾的说谎时,我的行为实在伤了这个军人的心。同时那小我四岁的弟弟,因为看护他的苗妇人照料十分得法,身体养育得强壮异常,年龄虽小,便显得气派宏大,凝静结实,且极自重自爱,故家中人对我感到失望时,对他便异常关切起来。这小孩子到后来也并不辜负家中人的期望,二十二岁时便作了步兵上校。至于我那个爸爸,却在蒙古,东北,西藏,各处军队中混过,民国二十年时还只是一个上校,把将军希望留在弟弟身上,在家乡从一种极轻微的疾病中便瞑目了。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对于家中的爱护反觉处处受了牵制,因此家中人疏忽了我的生活时,反而似乎使我方便了一些。领导我逃出学塾,尽我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这人是我一个张姓表哥。他开始带我到他家中橘柚园中去玩,到各处山上去玩,到各种野孩子堆里去玩,到水边去玩。他教我说谎,用一种谎话对付家中,又用另一种谎话对付学塾,引诱我跟他各处跑去。即或不逃学,学塾为了担心学童下河洗澡,每度中午散学时,照例必在每人手心中用朱笔写个大字,我们尚依然能够一手高举,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出的。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最初与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领带的。现在说来,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来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我并不愚蠢。当时在一班表兄弟中和弟兄中,似乎只有我那个哥哥比我gt003聪明,我却比其他一切孩子懂事。但自从那表哥教会我逃学后,我便成为毫不自重的人了。在各样教训各样的方法管束下,我不欢喜读书的性情,从塾师方面,从家庭方面,从亲戚方面,莫不对于我感觉得无多希望。我的长处到那时只是种种的说谎。我非从学塾逃到外面空气下不可,逃学过后又得逃避处罚,我最先所学,同时拿来致用的,也就是根据各种经验来制作各种谎话。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似乎就只这样一个原因,我在学塾中,逃学纪录点数,在当时便比任何一人都高。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时,我学的总是学校以外的,到我出外自食其力时,我又不曾在我职务上学好过什么。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的逃学习惯。自从逃学成为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有时天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因为自己既逃学,走到的地方必不能有熟人,所到的必是较远的庙里。到了那里,既无一个熟人,因此什么事皆只好用耳朵听,眼睛去看,直到看无可看听无可听时,我便应当设计打量我怎么回家去的方法了。004lt来去学校我得拿一个书篮。逃学时还把书篮挂到手肘上,这就未免太蠢了一点。凡这么办的可以说是不聪明的孩子。许多这种小孩子,因为逃学到各处去,人家一见就认得出,上年纪一点的人见到时就会说:逃学的人,赶快跑回家挨打去,不要在这里玩。若无书篮可不必受这种教训。因此我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把书篮寄存到一个土地庙里去,那地方无一个人看管,但谁也用不着担心他的书篮。小孩子对于土地神全不缺少必需的敬畏,都信托这木偶,把书篮好好的藏到神座龛子里去,常常同时有五个或八个,到时却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谁也不会乱动旁人的东西。我把书篮放到那地方去,次数是不能记忆了的,照我想来,次数最多的必定是我。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答。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有时又常常罚跪至一根香时间。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象恰好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由于最容易神往到种种屋外东西上去,反而常把处罚的痛苦忘掉,处罚的时间忘掉,直到被唤起以后为止,我就从不曾在被处罚中感觉过小小冤屈。那不是冤屈。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给我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家中对这件事自然照例不大明白情形,以为只是教师方面太宽的过gt005失,因此又为我换一个教师。我当然不能在这些变动上有什么异议。现在说来我倒又得感谢我的家中,因为先前那个学校比较近些,虽常常绕道上学,终不是个办法,且因绕道过远,把时间耽误太久时,无可托词。现在的学校可真很远很远了,不必包绕偏街,我便应当经过许多有趣味的地方了。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头。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偏左偏右的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铜勺舀取豆浆。我还必需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魔鬼,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一两分钟,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每天上学时,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篮,里面放两本破书,在家中006lt···试读结束···...

    2022-10-18 凌宇沫 凌宇轩

  • 沈从文阿黑小史pdf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沈从文阿黑小史df是由沈从文所著的小说,是作者悲剧的小说的代表之一,由《油坊》、《秋》、《病》、《婚前》、《雨》五个篇章组成,不同于传统小说,一切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沈从文阿黑小史df预览图《阿黑小史》目录一星星之火二我在怎样环境中受教育三一点新的外力,扩大了我的幻想和信心四新的起点五跛者不忘履阿黑小史油坊病秋婚前雨凤子《阿黑小史》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学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他的小说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物研究上,沈从文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坚持研究为生产、艺术创作和历史研究服务。《阿黑小史》内容简介自然神性和人的神性的契合,构成了《阿黑小史》善的内涵,而美是善的形式。全文美如山野牧笛,清悠而单纯,令人醉迷。《凤子》一组文字,探索镇#xfffdm这片神秘土地上人与自然,人与神的交融关系,导出了沈从文关于民族精神重造这一沉思的序曲。...

    2022-05-13 沈从文凤子讲了什么 沈从文 凤子残篇

  • 沈从文传pdf全二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沉从文传df分《沉从文前半生:1902-1948》和《沉从文后半生:1948-1988》两卷。作者通过思考他的生活来教导我们。如何用务实的行动去感受和表达,去尝试和创造。沉从文传df推荐理由我想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半生经历,而是他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经久不衰的苦难史,虽然这足以让人感慨万千,但我希望能够思考一个人与他的一生,可能在时代和社会中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在现代中国,也许时代和社会的力量太强大了,个人与它简直太不相称了,差距太大了,确实很难形成有意义的关系。这种长期的困难抑制了建立关系的意识,从而掩盖了问题。但总会有人用他们的生命和生命,坚持提醒我们这个问题。沉从文传df部分目录前19.2~1937第一章凤凰:诡异之地,军人出身,倔强内向的男孩1、奇怪的地方:“密度”、“空间”和“张力”2、军人出身,苗族奶奶3、顽童与世界第四,谋杀教训:只知道“生命”5、新小学、人物内部、预备役军人第二章湘西:与军同行,渐进沉寂,渐强光彩一到三个重复的恐怖/普通体验第二,“我以为我是个学者”沉从文传df摘自原文《现代评论》4、五月第三卷第72-75期,连载沉从文的第一部长篇中篇小说《异乡:落巴曼山王的联姻》头夫人和宋家。”沉从文1925年8月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散文《一个懦夫的手记》后,成为该杂志的固定撰稿人,1926年至1928年先后出版了二十二部作品。这么多,后来被评论界视为“现代评论派”的一员——“其实那时我才二十三四岁,一个月最多挣二十、三十块钱,所以可以说是什么现代评论家?”...

    2022-05-11

  • 沈从文精选散文全6册电子版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一代文学大师的生活轨迹沈从文先生八十六载,生命起伏,一代文学大师的生活轨迹,沈从文精选散文系列:全6册,囊括沈从文先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与随笔,喜欢阅读散文的朋友可以免费下载阅读。沈从文精选散文系列6册电子版预览图书亮点☆八十六载、起起伏伏的生命故事☆一代文学大师的生活轨迹☆囊括沈从文先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与随笔☆重新勘校与编辑,展现最真实的文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内容简介《从文自传》《记丁玲;记丁玲续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一个传奇的本事》《云南看云集》。《从文自传》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单行本初版于1934年7月回忆作者“生长到将近15岁才离开的凤凰小城”,及后来几年的行伍生活。《记丁玲;记丁玲续集》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两书最初以《记丁玲女士》为题,连载于1933年7月24日―12月18日《国闻周报》第10卷第29―50期。《湘行书简》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1934年初,作者因母病回湘,按照约定,每天给夫人张兆和写信,讲述沿途见闻,抒发思念之情。1991年,沈虎雏将这些信件整理成书。《湘行书简湘西》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作者两种关于家乡湘西、关于阮水流域的长篇散文。是沈从文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单行本分别初版于1936年3月,1939年8月。《一个传奇的本事》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作者回忆胡也频、黄永玉、朱自清、靳以等亲友的文章,以及对鲁迅、周作人、冰心、废名(冯文炳)、焦菊隐等作家的评论文字。知人论世。《云南看云集》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作者关于云南、北平、青岛等各处的风土、人物、景观、思考。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因家境没落,小学毕业后即投身行伍随地方军队浪迹于湘黔川边境。1923年,在“五四”运动余波影响下,远离家乡闯荡北京,结识了董秋斯、张采真、司徒乔、焦菊隐、陈翔鹤、蹇先艾等一批文学青年、大学生朋友。1924年底在《晨报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作品,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1929年后转移到上海,大量写作同时,经过胡适介绍开始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后陆续曾在青岛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主要文学作品有《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1949年后从文学写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成果之一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03年家人和多方研究者合作编辑出版了32卷《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先生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我国著名文化史专家。沈从文先生是著名文学大师汪曾祺的老师,其表侄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精彩试读湘行散记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我由武陵(常德)过桃源时,坐在一辆新式黄色公共汽车上。车从很平坦的大堤公路上奔驶而去,我身边还坐定了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1],这老友正特意从武陵县伴我过桃源县。他也可以说是一个“渔人”,因为他的头上,戴的是一顶价值四十八元的水獭皮帽子,这顶帽子经过沿路地方时,却很能引起一些年青娘儿们注意的。这老友是武陵地方某大旅馆的主人。常德、河#xfffd#xfffd、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许多娘儿们也就特别熟习他那顶水獭皮帽子。但照他自己说,使他迷路的那点年龄业已过去了,如今一切已满不在乎,白脸长眉毛的女孩子再不使他心跳,水獭皮帽子,也并不需要娘儿们眼睛放光了。他今年还只三十五岁。十年前,在这一带地方凡有他撒野机会时,他从不放过那点机会。现在既已规规矩矩作了一个大旅馆的大老板,童心业已失去,就再也不胡闹了。当他二十五岁左右时,大约就有过一百个女人净白的胸膛被他亲近过。我坐在这样一个朋友的身边,想起国内无数中学生,在国文班上很认真的读陶靖节《桃花源记》情形,真觉得十分好笑。同这样一个朋友坐了汽车到桃源去,似乎太幽默了。朋友还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从汽车眺望平堤远处,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皆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汽车在大堤上跑去,又极平稳舒服。朋友口中揉合了雅兴与俗趣,带点儿惊讶嚷道:“这野杂种的景致,简直是画!”“自然是画!可是是谁的画?”我说。“大哥,你以为是谁的画?”我意思正想考问一下,看看我那朋友对于中国画一方面的知识。他笑了。“沈石田[2]这狗#xfffdH的,强盗一样好大胆的手笔!”我自然不能同意这种赞美,因为朋友家中正收藏了一个沈周手卷,姓名真,画笔不佳,出处是极可怀疑的。说句老实话,当前从窗口入目的一切,潇洒秀丽中带点雄浑苍莽气概,还得另外找寻一句恰当的比拟,方能相称啊。我在沉默中的意见,似乎被他看明白了,他就说:“看,牯子[3]老弟你看,这点山头,这点树,那一片林梢,那一抹轻雾,真只有王麓台[4]那野狗干的画得出!”这一下可被他“猜”中了。我说:“这一下可被你说中了。我正以为目前风物极和王麓台卷子相近;你有他的扇面,一定看得出。因为它很巧妙的混合了秀气与沉郁,又典雅,又恬静,又不做作。”“好,有的是你这文章魁首的形容!……”接着他就使用了一大串野蛮字眼儿,把我喊作小公牛,且把他自己水獭皮帽子向上翻起的封耳,拉下来遮盖了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耳朵,于是大笑起来了。仿佛第一次所说的话,本不过是为了引起我对于窗外景致注意而说,如今见我业已注意,他便很快乐的笑了。他掣着我的肩膊很猛烈的摇了两下,我明白那是他极高兴的表示。我说:“牯子大哥,你怎么不学画呢?你一动手,就会弄得很高明的!”“我讲,牯子老弟,别丢我吧。我也是一个仇十洲[5],但是只会画妇人的肚皮,真像你说,‘弄得很高明’的!你难道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人吗?”“你是个妙人。绝顶的妙人。”“绣衣哥,得了,什么庙人寺人,谁来割我的××?我还预备割掉许多男人的××,省得他们装模作样,在妇人面前露脸!我讨厌他们那种样子!”“你不讨厌的。”“牯子老弟,有的是你说的。不看你面上,我一定要割他们……”这个朋友言语行为皆粗中有细,且带点儿妩媚,真可算得是一个妙人!这个人脸上不疤不麻,身个儿比平常人略长一点,肩膊宽宽的,且有两只体面干净的大手,初初一看,可以知道他是个军队中吃粮子上饭跑四方人物,但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准绅士。从三岁起就欢喜同人打架,为一点儿小事,不管对面的一个大过了他多少,也一面辱骂一面挥拳打去。但人长大到二十岁后,虽在男子面前还常常挥拳比武,在女人面前,却变得异常温柔起来,样子显得很懂事怕事。到了三十岁,处世便更谦和了。生平书读得虽不多,却善于用书,在一种近于奇迹的情形中,这人无师自通,写信办公事时,笔下都很可观。为人性情又随和又不马虎,一切看人来,在他认为是好朋友的,掏出心子不算回事;可是遇着另外一种老想沾他一点儿便宜的人呢,他就完全不同了。―――也就因此在一般人中他的毁誉是平分的;有人称他为豪杰,也有人称他为坏蛋。但不妨事,把两种性格两个人格拼合拢来,这人才真是一个活鲜鲜的人!十三年前我同他在一只装军服的船上,向沅水上游开去,船当天从常德开头,泊到周溪时,天气已快要夜了。那时空中正落着雪子,天气很冷,船顶船舷都结了冰,他为的是惦念到岸上一个长眉毛白脸庞小女人,便穿了崭新绛色缎子的猞猁里马褂,从那为冰雪冻结了的木筏上爬过去,一不小心便落了水,一面大声嚷牯子老弟这下我可完了,一面还是笑着挣扎。待到努力从水中挣扎上船时,全身皆已为水弄湿了。但他换了一件新棉军服外套后,却仍然很高兴的从木筏上爬拢岸边,到他心中惦念那个女人身边睡觉去了。三年前,我因送一个朋友[6]的孤雏转回湘西时,就在他家中,看了他的藏画一整天。他告我,有幅文徵明的山水,好得很,被一个妇人攫走,十分可惜。到后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把那画卖了三百块钱,为一个小娼妇点蜡烛挂了一次衣。现在我又让那个接客的把行李搬到旅馆中来了。见面时我喊他:“牯子大哥,我又来了,不认识了我吧。”他正站在旅馆天井中分派用人抹玻璃,自己却用手抹着那顶绒头极厚的水獭皮帽子,一见到我就赶过来用两只手同我握手,握得我手指酸痛,大声说道:“嗨,嗨,你这个骚牯子又来了,妙极了,使人正想死你!”“什么话,近来心里闲得想到北平城老朋友头上来了吗?”“什么画,壁上挂,―――当天赌咒,天知道,我正如何念你!”这自然是一句真话,粮子上出身的人物,对好朋友说谎,原看成为一种罪恶。他想念我,只因为他花了四十块钱,买得一本倪元璐[7]所写的武侯《出师表》。他既不知道这东西是从岳飞石刻《出师表》临来的,末尾那颗巴掌大的朱红印记,把他更弄胡涂了。照外行人说来,字既然极其“飞舞”四百也不觉得太贵,他可不明白那个东西应有的价值,花了那么一笔钱,从一个退伍军官处把它弄到手,因此想着我来了。于是我们一面说点十年前的野话,一面就到他的房中欣赏宝物去了。这朋友年青时,是个绿营中守兵名分的巡防军,派过中营衙门办事,在衙门中栽花养金鱼。后来作了军营里的庶务,又作过两次军需,又作过一次参谋。时间使一些英雄美人成尘成土,把一些傻瓜坏蛋变得又富又阔;同样的,到这样一个地方,我这个朋友,在一堆倏然而来悠然而逝的日子中,也就做了武陵县一家最清洁安静的旅馆主人,且同时成为爱好古玩字画的风雅人了。他既收买了数量可观的字画,还有好些铜器与磁器收藏的物件泥沙杂下,并不如何希罕,但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在他那种情形下,能力却可以说尽够人敬服了。若有什么雅人由北方或由福建广东,想过桃源去看看,从武陵过身时,能泰然坦然把行李搬进他那个旅馆去,到了那个地方,看看过厅上的芦雁屏条,同长案上一切陈设,便会明白宾主之间实有同好,这一来,凡事皆好说了。...

    2022-04-16 沈从文文学大师 文学家沈从文

  • 沈从文的前半生pdf全文高清版

    编辑点评:从边城走向世界,一个传奇的本事内容简介本书是沈从文前半生(1902-1948)传记,是《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兄弟篇,讲述在中国历史变动的1902-1948年间,沈从文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书中叙述他的辗转流荡,”传奇”与平常,”人格放光”与精神痛苦。他与时代密切相连却持续强韧地保持紧张的”对话”--这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牵涉各种社会关系,承载文学、思想与感情的重量,交织进现代中国的故事。从沈从文的成长、哀乐与创作脉络中,也可窥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当时的文人生存状态。作者简介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线》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5年)等多种奖项。沈从文的前半生df预览目录上部]1902―1937第一章凤凰:古怪地方,军人家世,顽野而内向的少年一、古怪地方:“密度”、“空间”和“张力”二、军人家世、苗族祖母三、顽童和大千世界四、杀人的一课:刚好知道“人生”时五、新式小学、性格的内部、预备兵第二章湘西:随军流转,递进的寂寞,渐强的光辉一、再三重复的恐怖/平常经验二、“我以为我是读书人”三、《说部丛书》四、“打流”五、动人的产业六、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第三章北京:求学谋生无路,试探用笔,文学开局一、酉西会馆、琉璃厂、前门大街、京师图书馆二、“新青年”朋友们、郁达夫三、初期作品的发表、鲁迅的误会四、林宰平、徐志摩五、香山慈幼院、陈翔鹤、胡也频和丁玲六、文学批评、各体创作、第一本书、#xfffdm人谣曲七、由北而南的变化:政治中心、新书业、个人打算[下部]1937―1948第九章南迁途中:生者尽责求生一、从北平到武汉、长沙二、乱离家书三、沅陵第十章昆明:变动中的忧患和个人的潜渊一、青云街二、《湘西》和《长河》三、团聚四、“迂论”五、潜渊:“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第十一章昆明:“无一时不在抽象与实际的战争中”一、救亡形势下不合时宜的反复论说二、巴金眼中老友的变化三、写作宏愿与审查干扰四、九妹的失常五、虹影星光第十二章呈贡、昆明:家,课堂内外,年轻朋友精彩摘录三、初期作品的发表、鲁迅的误会一个月之后,发生了转折: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晨报副刊》发表了署名休芸芸的散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这是迄今所能找到的沈从文最早的作品,写的是小公寓里一个无业的青年向某先生寻求生活的方法,却没有邮费而最后只能把写好的信撕毁。由此开始,沈从文连续为《晨报副刊》写稿,初期作品大多刊载于此。这个转机的出现,与《晨报副刊》的人事变动有直接关系。一九二四年十月,鲁迅作“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交由孙伏园发表,排印时却被《晨报》代理总编辑刘勉己抽掉,孙伏园愤而辞职,与周氏兄弟、林语堂等十一月创办了《语丝》周刊,十二月又受聘编辑《京报副刊》,原来《晨报副刊》的名作者大都随孙伏园转移;改组的《晨报副刊》由刘勉己、瞿世英等相继负责,作者因之变更,出现了一些新进的陌生人,沈从文即是其中之一。一九二五年,《晨报副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公寓中》、第一首诗作《春月》、第一个短剧本《卖糖复卖蔗》;当然,还有这几种类型的“第一”之后紧接着的作品。一九二五年三月十日,《京报・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沈从文总题《狂人书简》散文中的前三篇;他意外的是,有一天,两个编辑―项拙和胡也频―来到他公寓的小房间,三个人―两个不能入伍的海军学生和一个退伍的陆军上士,沈从文这样称呼刚认识的朋友和自己―“谈了许多空话,吃了许多开水”;第二天又见面,又是“谈了许多空话,吃了许多开水”。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胡也频带着一个圆脸长眉的女子来看沈从文,她就是丁玲。沈从文也曾和胡也频一起去丁玲住的通丰公寓,见到她的小房间潮湿破烂,和自己住的“窄而霉小斋”也差不多。(13;4―7)顺理成章,《狂人书简》接下来的六篇,以及其他几篇文章,也在《京报・民众文艺》相继发表了。与胡也频、丁玲相识未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本与沈从文无关,他却被牵扯到事件的“中心”:丁玲于苦闷茫然中,给鲁迅写信,渴望得到指引;鲁迅日记四月三十日有“得丁玲信”的记录。鲁迅当然不知道丁玲是谁,有人―一说是孙伏园,一说是荆有麟―告诉他,笔迹很像沈从文。鲁迅极为生气,沈从文竟然化用一个女人的名字给他写信。丁玲得不到鲁迅的回信,两个星期后回湖南了。但此事并没有结束,“后来,胡也频告诉我,我离北京后不久,他去看过鲁迅。……递进去一张‘丁玲的弟弟’的名片,站在门口等候。只听鲁迅在室内对拿名片进去的佣工大声说道:‘说我不在家!’”[1]胡也频所以会用这么奇怪的名片,是因为他听说丁玲死了一个弟弟,他愿意做她的弟弟;其实他二十二岁,比丁玲大一岁。热恋中的文学青年,做什么都不奇怪,他只是没考虑鲁迅会怎么想。鲁迅内心反应的过程,在后来给钱玄同的两封信里有清晰的呈现:《京报・国语周刊》七月十二日第五期发表了沈从文的民歌体诗作《乡间的夏(镇#xfffdm土话)》,鲁迅当天给周刊编辑钱玄同写信,说:“这一期《国语周刊》上的沈从文,就是休芸芸,他现在用了各种名字,玩各种玩意儿。欧阳兰也常如此。”七月二十日又一信,说得更详细―因《乡间的夏》一诗中有“孥孥唉”字样,鲁迅就用“孥孥阿文”指代沈从文沈从文《狂人书简》系列中有两篇,那个写信人落款即为“孥孥阿文”,或者鲁迅看过,并留意到文章里面的这个署名?―“且夫‘孥孥阿文’,确尚无偷文如欧阳公之恶德,而文章亦较为能做做者也。然而敝座之所以恶之者,因其用一女人之名,以细如蚊虫之字,写信给我,被我察出为阿文手笔,则又有一人扮作该女人之弟来访,以证明实有其人。然则亦大有数人‘狼狈而为其奸’之概矣。总之此辈之于著作,大抵意在胡乱闹闹,无诚实之意,故我在《莽原》已张起电气网,与欧阳公归入一类也耳矣。”[2]后来,鲁迅得知确有丁玲其人,他说了这样一段话:“那么,我又失败了。既然不是休芸芸的鬼,她又赶着回湖南老家,那一定是在北京生活不下去了。青年人是大半不愿回老家的,她竟回老家,可见是抱着痛苦回去的。她那封信,我没有回她,倒觉得不舒服。”[3]但是,对于误会沈从文,未见有什么表示。沈从文不久就得知了此事和鲁迅对他的恶感。这场莫名其妙的误会,当然有伤一个无辜而倔强的年轻人的自尊;尤其考虑到两个人的“身份”差别巨大,一个是刚开始写作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已经公认为新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沈从文的屈辱感恐怕很难消除。两个从未见过面、从未交往过的人,由此产生心理隔阂,以后就再难交往。虽然从理智上,此后他们彼此对对方的作品都做出过很高的评价,感情上却没法走近了。社会评价★“对后半生有了相对充分的了解之后,回头再看前半生,会见出新的气象,产生新的理解。”沈从文的前半生,在已经出版的传记中,有几种的叙述相当详实而精彩;再写,就很有可能成为没有必要的重复工作。这是我五年前起笔写《沈从文的后半生》时有过的想法。但在《沈从文的后半生》完成后,这一想法有所改变。不仅是因为近二十年来不断出现的新材料中,关涉前半生的部分可以再做补充;更因为,后半生重新“照见”了前半生,对后半生有了相对充分的了解之后,回头再看前半生,会见出新的气象,产生新的理解。我抑制不下冲动,试写《沈从文的前半生》。★“倘若我是一个读者,比起作者代替传主表达,我更愿意看到传主自己直接表达。”《沈从文的前半生》不仅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更要写在动荡年代里沈从文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但丰富、复杂、长时期的个人精神活动,却不能由推测、想象、虚构而来,必须见诸沈从文自己的表述。幸运的是他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我追求尽可能直接引述他自己的文字,而不是改用我的话重新编排叙述。这样写作有特别方便之处,也有格外困难的地方,但我想,倘若我是一个读者,比起作者代替传主表达,我更愿意看到传主自己直接表达。...

    2022-04-10 沈从文晨报副刊 沈从文大公报文艺副刊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