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中学高考语文资料全集,2018背背佳,高考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用书,高三晨读学案,中学古代文化常识等|百度云网盘

    ...

    2022-12-28

  • 2021六年级大语文直播班(达吾力江)古代寓言小说赏读|百度云网盘

    六年级语文课,大悟丽江老师课程,古代寓言小说欣赏,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小说,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内容:1.常见问题1.这个寓言如何启发你?/告诉我们一个原因?/你怎么看?2.用自己的话说出“××××”的意思。3、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行为的理由是什么?4、×××有什么优点吗?2、解题方法1、归纳总结寓言。2.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3.总结中心。汉语学习方法和技巧:1、多读:多读以精读为主。看文章要注意其内涵。反复阅读文中的文章,标记重点,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多练习写作,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散文、散文、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之后还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多想,学而不思则迷。3、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通过阅读,首先要感知作品的内容,了解写的地点、人物、内容,故事的情节是如何发生、发展、达到目的和结局,如何化解矛盾等。学而思网校资深中文教师,课堂风趣幽默,讲解详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中文知识。对老师或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观看!lt...

    2022-12-16 《大语文》 大语文百度百科

  • 少年世界史古代完结中国少年都在读历史大全!|百度云网盘

    少年世界史古代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现在我们带你走进古代的历史,带你去深入了解!历史爱好者可千万不能错过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史界就已经将世界历史分成"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大阶段。这种"三阶段分期法"到了18世纪遂为西方史界普遍采用。后来,又加上了"现代"或"当代",就成了"四阶段分期法"。不过,这种三分法或四分法都是以政治兴替作为分期标准,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依据。这里所说的古代,即从人类产生到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之间约几百万年的时间,一般相当于前资本主义时期。这一阶段,世界各地区在社会形态上较为复杂--在亚欧大陆的主体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基本上较完整地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但有的地区却仍处在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一些地区仍一直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不仅如此,从人类交往的范围来看,这几百万年的时间里,由于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生活在亚欧大陆、中南非洲及美洲三大版块的人类,虽然已经逐步突破了各版块内部江河、高山、草原和沙漠等自然条件的分隔,从而实现了各版块内不同文明间的密切交往,但三大版块之间的相互交往却由于几大洋和撒哈拉大漠的阻隔而基本没有。少年时期对历史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你以后对历史的见解!初中高中的历史课程也都是要考试的!所以你学的越多懂得越多,历史成绩自然好~...

    2022-12-16 沙漠的历史 沙漠的起源与发展史

  • 2020小猿搜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文古代常识pdf电子版|百度云网盘

    高中语文需要背的地方很多,当然很多古代常识文言文也是一大难点,小猿搜题讲解到位,让你一听就懂,一做就会!众所周知,语文需要积累,语文成绩的提升绝对不是一夜之寒。但如果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我个人认为即使基础再差,150分满分拿到110分左右不会是大问题。1.最最基础的分数:成语辨析、文言常识、古诗文默写等,这些并不需要一个人语文基础有多深厚,只需要用心去把这些知识点记熟,那么得分就如同囊中取物了。常考成语、文言常识、常考名篇默写许多资料上都会有,用心去记,并多找点题来练,练熟到想错都难的地步就算过关了。这些题答主以前也得分率不高,答主也是靠这样练出来了。2.基础之上需要一定技巧的分数: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古诗文)、语言运用等题型,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更重要的是运用技巧来解题。知识储备依然是死记的知识,例如阅读理解的标准答题模板、文言文120个实词以及各种虚词的用法还有古诗词常见人物形象和情感,这些东西背会了分就是你的了;技巧则是你对语言的组织,文段的搜索还有工整的板书。技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你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到你答题的要点,而不是漫山遍野去找你要说什么。其实语文也是有技巧的,背书技巧、答题技巧,都会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方法很重要,就怕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语文!...

    2022-12-14 九上文言文语文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语文

  • 豆神大语文学霸名师团-九年级上古代诗歌诗词经典解析|百度云网盘

    通过什么抒发的诗人的什么情感,这些内容你从诗中能看出来吗?豆神大语文学霸名师团教你九年级上古代诗歌诗词经典解析!1、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2、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3、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每个诗词都有不一样的答题模式!就像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

    2022-12-14 中国诗词诗歌 庆国庆诗词诗歌

  • 作业帮【2021暑】高二历史暑假刘莹莹完结古代中国选择解题技巧|百度云网盘

    作业帮高二历史暑假刘莹莹完结古代中国选择解题技巧,切记不能死记硬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哦!很多高二的学生朋友都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习方法。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苏联实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在这一阶段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022-12-14 刘莹莹作业帮 刘莹莹作业帮网盘高二

  • 丁子江 初中历史深度进阶古代中华文明专题|百度云网盘

    丁子江初中历史深入进阶中华古代文明专题目录:├─001.m4├─002.m4├─003.m4├─004.m4├─005.m4├─006.m4gt├─007.m4├─008.m4├─009.m4├─010.m4├─011.m4├─012.m4├─013.m4├─014.m4├─015.m4├─016.m4├─017.m4├─018.m4├─019.m4└─020.m4...

    2022-12-09

  • 爱上语文 古代六大名著解读26讲完结|百度云网盘

    爱上语文古代六大名著解读26讲完结目录:├─【古】红楼梦(1)(魏梦琦老师).m4├─【古】红楼梦(2)(魏梦琦老师).m4├─【古】红楼梦(3)(魏梦琦老师).m4├─【古】红楼梦(4)(魏梦琦老师).m4├─【古】聊斋志异(1)(魏梦琦老师).m4├─【古】聊斋志异(2)(魏梦琦老师).m4├─【古】聊斋志异(3)(魏梦琦老师).m4├─【古】聊斋志异(4)(魏梦琦老师).m4├─【古】儒林外史(1)(窦昕老师.m4├─【古】儒林外史(2)(窦昕老师).m4├─【古】儒林外史(3)(窦昕老师).m4├─【古】三国演义(1)(窦昕老师).m4├─【古】三国演义(2)(窦昕老师).m4├─【古】三国演义(3)(窦昕老师).m4├─【古】三国演义(4)(窦昕老师).m4├─【古】三国演义(5)(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1)(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2)(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3)(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4)(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5)(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6)(窦昕老师).m4├─【古】水浒传(7)(窦昕老师).m4├─【古】西游记(1)(魏梦琦老师).m4├─【古】西游记(2)(魏梦琦老师).m4...

    2022-12-09 窦昕 红楼梦 百度网盘 窦昕 红楼梦 版本

  • 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杨清红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作者】杨清红作【页数】306【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620-9912-3【价格】49.00【分类】医疗保健制度-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杨清红作.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内容提要:本题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以下三个核心问题来统率:医疗保障制度能否减轻老人家庭医疗负担医疗保障制度能否提升老人的及时就医需求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引致老人的过度医疗服务需求分析和回答这三个问题就构成了本文的主体内容。《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内容试读导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1.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行业提出严峻挑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从2000年的0.94亿(占人口总数的7%)增加到1.19亿(占人口总数的887%),与10年前相比上升了19%。〔1同时据老龄化趋势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在2050年将上升至334亿(占人口总数的226%),亦即人口总量的近1/4。老年群体已不容忽视,其巨大的医疗需求而引起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尤其是医疗服务需求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由于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健康质量也不断下降,各种老年慢性疾病也逐渐产生,这些变化决定了老人对自身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会比其他人群显得更加突出。据我国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人消耗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水〔1)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htt:/www.tatgov.c。.2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平的1.9倍”。1至2010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近50%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老人是医疗服务行业消费的主要人群,在进行结构优化的同时如何有效解决其医疗需求,将是此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2.老人医疗服务有效需求不足使其问题社会化目前我国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还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且医疗服务利用率很低。冯学山、王德耀(1999)指出,老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远低于总人口的利用水平,且至少有近67%和近50%的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及时就诊和未能按时住院,比总人口的未就诊率要高出近两倍。〔2)老人医疗服务有效需求不足,无法提升老人整体健康水平的改善程度,而且使其医疗服务问题社会化,突出的表现为两大难题,即“看病难”和“就诊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高龄老人的数量也呈猛增趋势,各项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已给我国的医疗保障基金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国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呈现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再加之老人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致使老人“看病难”的问题非常普遍。此外,老人在获取医疗服务过程中除受资源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外,还面临着就诊过程的“三长”,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治疗期限长。以上种种问题使许多老人的健康需求欲望被迫逐渐消除,因此老人的医疗需求难题已演变成社会化问题,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3.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Arrow通过对医疗保障的研究于1963年指出,医疗保障制度除可〔1)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htt:/61.49.1868/tatitic/di-get-04/30.htm。〔2〕冯学山、王德耀:“中国老人医疗服务需求量分析”,载《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第2期。导论3帮助因贫困而未能及时就医的患者获取医疗服务外,还可有效降低因健康风险而给患者(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1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0年特别强调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在解决个人医疗需求与医疗负担的实践中的重要性。〔2)总之,通过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人类医疗困境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并被努力付诸实施。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并分别建立了城镇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70年代,我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最初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到90年代初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国家和企业难以承担其重,同时农村合作医疗因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也面临解体,医疗保险体系已难以为继。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底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5年内在全国范围推开;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城镇非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2年后在全国全面推开。至此“全民医保”在制度层面已经形成,所有群体及个人均可通过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与服务。在近五十年的医保改革与探索中,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同时参保人员结构的老龄化也日益加快,在此过程中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困境不断突显出来,国家对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党和政府已将老人健康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老年事业、加强老年工作的战略决策。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对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对老人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先后于2003年和2007年出台的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都明确将“老年群体”纳入其保障范围之内。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方案〔3),着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1)Arrow.KJ,"UcertaiyadtheWelfareEcoomicofMedicalCare",AmericaEcoomyReview,1963(53),941-967.[2]WHO,2000,"WorldHealthReort2000-HealthSytem:MeaurigPer-formace",Geeva:WHO.〔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htt:/www.govc。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老人医疗保障和服务。如2011年9月,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老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减轻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提升老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各省也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列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加强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老年专科等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老人医疗服务。这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都显示出老年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体系已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正逐步走向规范发展和制度化建设的良好时期。(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有助于丰富老年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机制研究范式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是老人健康风险化解的两大方式。“医疗保障”既是老人获取“医疗服务”的经济支撑,又是影响老人“医疗服务”不公平、过度需求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家庭医疗负担(经济层)、及时就医(思想层)、过度医疗需求(行为层)”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分析医疗保障对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探讨化解老人健康风险的机制,有助于丰富老年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机制研究范式。2.实践意义:为老人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提供机制设计的决策支持本文研究医疗保障对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旨在探讨老人降低家庭医疗负担需求、提升及时就医需求、规避过度医疗需求的路径和措施。其研究结论可以为老人医疗保障机制设计提供指导,为老人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尽量保证老人能够与其他群体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本文将分别从机制设计、促进社会服务体系与家庭保障相结合、规避过度需求三个方面,探讨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适度保障水平,为老人医疗保障与服务体系的机制设计提供决策导论5支持。另外,老人作为医疗服务使用的最大主体,其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不仅关系到老人生存,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建设目标的实现。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提升老人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相关文献综述从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标出发,依据两个核心要素词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保障,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综述逻辑结构如图0一1所示。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医疗服务最佳产出时间、生产及分配方式,以及个人在收入、时间等因素制约下对医疗需求的最佳投入,这些最优决定需要借助健康生产函数和医疗服务需求模型来实现。在模型中能够测量出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此外,医疗服务的价格反映了健康的影子价格,居民收入水平则制约了健康的需求水平。因此,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是分析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信息。由于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老人身体机能变化的高风险性使得其医疗需求具有随机性。而正是这种无法预见性又使人们(尤其是老年群体)产生了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基于此,国家政府层面通过医疗保障制度来帮助各类群体化解风险,如构建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但是保险在保障水平上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加不确定,如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降低医疗负担、提升及时就诊、医疗保健),除受个体特征影响之外,还受其参与的医疗保险类型、家庭收入、地区等变量的影响。因此,需要将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障制度结合研究,使二者能够相互融合和补充,让每种医疗保障制度尽可能更多地保障各类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6我国医疗保障与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医疗服务需求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收入与价格弹性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医疗保障医疗费用支出、(家庭)医疗负担需求、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就医需求是否引起过度的医疗服务需求图0一1文献综述逻辑结构图基于上述思路,研究综述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医疗服务需求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医疗服务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医疗保障对医疗费用支出、(家庭)医疗负担需求的影响;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就医需求的影响;医疗保障是否引起过度的医疗服务需求。(一)医疗服务需求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60一70年代,在经济学者们正式提出“健康资本”的概念并指明健康保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后,Becker于l964年采用微观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模型,并提出了分析人力资本基本概念的构架和系统的方法。〔1Groma(1972)进一步将Becker的均衡分析框架应用到健康和医疗服务研究领域,并在Becker的家庭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理论模型,并不断努力推进其在健康研究领域的应用。此模型理论成为后续研究医疗需求的基准。在影响因素方面,Groma模型将健康作为医疗服务、收入、教育、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环境污染,以及个人行为(如饮食、吸烟与运动)的函数进行研究,以考察各影C1]Becker,G.S,HumaCaital,NatioalBureauofEcoomicReearch,1964.···试读结束···...

    2022-10-28

  • 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袁建昌,魏海燕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作者】袁建昌,魏海燕著【页数】362【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12【ISBN号】978-7-5426-5766-4【价格】48.00【分类】科研人员-科学研究工作-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袁建昌,魏海燕著.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七部分:绪论、文献回顾、基本理论和研究假说、研究方法和过程、正式测试结果、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研发人员激励。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起因;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等。《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内容试读绪论1.1研究起因工作动机是组织心理学(orgaizatioalychology)的一个专业术语。一般认为工作动机(workmotivatio)是一个包括行为激发、指引到持续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也给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和研究工作动机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如同盲人摸象,摸到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感觉和结果。这也给工作动机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研究结果的整合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实业界从工作动力的角度来看工作动机,如同Mitchell(1982)曾说的,许多非专业人士可能认为动机是个人多想,并且试图多努力做好某一特定任务或工作的程度。虽然理论界对工作动机的定义更准确也更科学,而实业界对动机的理解则相对简单化,但是也更接近现实世界,即更能反映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心理学家关注的是本能和驱力,而经理关注的则是更实际的问题(Steer,Mowday,Shariro,2004).能不能从实践出发,发现现象,再寻找可能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尝试从这个视角来看一个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都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动机。为了研究的方便,使用的是为实业界所普遍接受的“工作动。1。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力”概念。工作动力是对工作动机概念的简单化,它实际上是传统工作动机概念所包含的整个心理过程的一部分。工作行为是工作场所最重要的现象,它也是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能够观察到的最直接和直观地反映一个员工工作状况的重要途径。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行为判断个人的工作动力状况?如果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行为判断他的工作动力状况,那么具体针对研发人员,可以通过哪些工作行为判断他们的工作动力状况?以及如何从个人结合组织情境的角度来解释个人的工作动力行为?依据工作驱力和工作动力行为的主导因素如何激励研发人员?本书以我国研发人员为样本,尝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1.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包括:探索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的典型表现形式。尝试开发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量表。验证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量表。对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进行初步描述和解释。根据研发人员的典型工作动力行为特征,提取影响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的主导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1.3研究意义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对工作动机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对理解目前的组织行为研究以及结果的应用非常重要。理论上,动机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工作动机则是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实践上,工作动机有助于了解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管理层可以以此为依据建立适合员工需要,并能使组织和员工都受益的管。21绪论理策略。对员工来说,工作动机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员工提供除了金钱名利以外的工作价值观。实际上,当代组织和管理的成功与员工的工作动机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HirchfeldRoertRoy,l996)。在这里,研究的是理论界工作动机定义的简化概念,即来自于实践界的工作动力概念。1.3.1现实意义过去10年工作场所发生的变化是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遇到过的。公司既要缩编又要扩张,员工也越来越个性化,并拥有高度多样化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改变了工作活动的方式也改变了工作场所。团队改变了层级和传统权力分配的定义。企业面临激烈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竞争以实现战略目标。在WilliamM.Mercer(1999)对225名美国大中型企业管理者进行的调查发现,45%的被调查者认为吸引人才最关键,有47%认为吸引人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有26%的人认为长期留住人才最关键,有45%的人认为留住人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DiaeMaeMaki,2001)。可见,如何更好地管理知识员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管理者要持续面对的难题。MIT经济学家Thurow(1992)曾说,成功的公司未来将主要基于他们拥有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展开竞争,而被激励的员工则成为这一场竞争的战略关键。研发人员既掌握着企业的技术决窍,又是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就更为关键,因此这一类核心人员的工作状况对企业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内在动力强的人积极性比较高,内在动力弱的人积极性比较低,或根本没有积极性。具体到工作场所,可以认为工作动力强的人工作积极性高,工作动力弱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结果的好坏。因此,充分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或者说工作动力)对企业至关重要。要做好这点,首先需要判断员工是否有工作积极性,然后就是采取正确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3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积极性。这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管理研发人员很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关注的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研发人员一的工作动力行为表现,以及哪些因素与工作动力行为表现有关。对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企业了解应该鼓励研发人员的哪些行为,并实现在激励研发人员工作动力的同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这也是企业长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激励机理,有针对性地给出适宜的激励对策,不仅在理论上能够对研发人员激励的研究进行较好地补充与完善,而且在实践领域为组织探索如何激励研发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借鉴,因此在研发人员激励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3.2理论意义关于工作行为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例如OCB的定义已经超过20年),基于目前工作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以往关于工作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接受实践的挑战(例如OCB的定义及其使用)。此外,以前对工作行为的研究一般都是概括性的、普适的,很少有具体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行为研究。实际上,由于行业的不同以及职业的差异,不同的群体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具有行业或职业特点的工作行为,对这些具体工作行为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行为。正如Lock和Latham(2004)所说的,“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一般行为(actioigeeral),任何行为都是与特定的任务或情境相联系的”。其次,以往对工作行为的研究都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如OCB),是从哪些行为能提高组织效能的角度考虑的,从而在工作场所鼓励这些工作行为。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考虑员工需要和特性的基础上,了解员工工作动力的情况以及这些工作动力在工作场所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鼓励员工发挥更大的工作动力,为实现个人目标和组。41绪论织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对现有工作动机理论(如期望理论)或工作行为理论(如OCB理论)提出挑战,而是希望在目前理论的基础上换个视角来看问题,以我国样本为例,探索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为,并初步对它进行解释,从而为更好地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往对研发人员激励的研究主要是从薪酬满意度以及职业需求和职业生涯管理两个角度来探讨,实证研究也并不多见。此外,根据文献分析,工作驱力和动机特性对我们所研究的行为非常重要。工作驱力概念据以为理论基础的“四驱力论”发表于2002年,动机特性虽然在Heggetad(1997)的论文中已经有开发成形MTQ量表,但它真正引起我们注意则是因为Kafer和Ackma(2000)的一篇文章。同时,近年来对OCB的广泛关注已经把很多人的注意力引到了组织行为领域,近来又有几篇文章批判OCB存在的缺陷,给了我们良好的时机提出工作动力行为概念。Dawi(I989)曾说,激励(motivatio)就是“把能力在机会面前转化为现实”。我们期望本研究能促进对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推动对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理解,而这些都有助于更好的激励研发人员,以及吸引和保留有竞争力的核心研发人员。研发工作不同于传统工作,它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研发投入表现为研发人员的脑力劳动,由于具有高度的超前性与低度的程序化特征,使得管理人员很难从实际工作成果推断研发人员真实的工作行为,这为研发人员工作行为的监督与控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激励的难度。此外,研发投人与产出之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主要来自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为研发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合理托辞,一旦研发失败,研发人员很容易将其归咎于外在因素,为自己的卸责推脱,这使得研发人员很容易具有机会主义倾向。这些无疑都为企业如何合理激励研发人员正确的工作行为提出了挑战。以往研究过多强调针对研发。5我国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与激励研究人员具体特征和研发工作特征的相关激励因素、过程、措施,但针对研发人员工作动力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从工作驱力和工作动力行为主导因素的视角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研发人员激励研究的空缺。1.4研究问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为主要表现行为、量表开发及其实证应用。动机特性量表的本土化及其实证应用。研发人员的工作驱力与工作动力行为的相关性。研发人员的动机特性与工作动力行为的相关性。研发人员的工作自我效能与工作动力行为的相关性。研发人员的组织公正感与工作动力行为的相关性。研发人员的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动力行为的相关性。组织公正感是否对组织支持感和工作动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行为与个人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工作驱力和工作动力行为主导因素的研发人员激励措施。1.5研究创新1.5.1理论创新(1)新变量工作动力:这是一个似乎人人都知道的词,但是很少有人能对·6···试读结束···...

    2022-10-25 上海三联书店官网 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

  • 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张荣权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作者】张荣权著【页数】138【出版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047-6647-2【分类】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影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参考文献】张荣权著.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研发投入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着重考察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第一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研发的国外经验进行总结。第二部分对我国研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发投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第三部分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内容试读1导言本章一方面说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本书研究提供切入点,另一方面对重要范畴进行界定,讲述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以及创新和不足等。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后,技术创新蓬勃发展,推动了英、法、美等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继续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加速发展。马克思在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里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数据显示,美国2016年的人均GDP是1870年的16.9倍.②这些都显示出技术进步对经济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技术创新的实现途径也在发生着变化:19世纪中期以前,技术创新主要是“工匠们”通过试错方式来实现;19世纪末,德国在煤矿和钢铁等基础产业领域率先建立了内部实验室,从事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技术研发③。至今,为获得技术进步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政府和企业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门.张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41,②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③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们.赵文书,肖锁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51.。1丨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的系统性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进步被纳入经济增长研究的范畴。索洛(Soow)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积累,而后对模型进行改进,将其中资本和劳动以外的残差部分解释为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许多学者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索洛余值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EP),对全要素生产率展开各种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使得人们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长期作用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经济的快速增长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从1952年伦敦“雾都”劫难到现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威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瓶颈问题愈加凸显。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多学者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技术进步,其在降低能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上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加深对技术进步的认识并推动技术进步变得更加紧迫。在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问题一直成为焦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l994年提出“东亚无奇迹”的断论。他认为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没有看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提高,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只不过是依靠劳动和资本投人来实现的。这和以前的发展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称不上奇迹。而且他强调这种增长不可持续,因为劳动力、教育和物质资本不能无限增加,甚至于东亚国家很难保持以前的水平,而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也会使经济增速变缓①。作为回应,新加坡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并加强了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2亿元,2014年为636462.7亿元。按1978年的价格计算,2014年的我国国内DKRUGMANP.ThemythofAia'miracle[J].ForeigAffair,1994,73(6):62-78·2·11导言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8倍①。然而,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日益显现的许多矛盾暴露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而关于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学者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他们普遍认为人口红利和投资驱动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当前这两方面的优势正在我国消失,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工荒和人工成本的提高,致使一些外国投资的制造业企业陆续撤离中国大陆,也让部分国内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但现实表明,发展方式转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2012年与2013年之交出现的中东部雾霾天气,再次给这种依靠投资驱动、高耗能的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实现技术进步。因此,如何通过研发投入来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特别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此外,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地区经济差距也在扩大。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将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这中间离不开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因此,以中国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为对象的研究方兴未艾。1.1.2研究意义本书将研发投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研发投入绩效并分析研发投入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这些研究具有以下理论和现实意义。1.理论意义(1)关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认识,最初的研究将其归结为简单的线性关系。最近许多学者意识到从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曲折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书对我国不同地区研发投入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这有助于推进研①中经网统计数据库。·3!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2)研发投入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力,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书对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研发投入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2.现实意义(1)本书对我国研发投入总量、结构以及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对我国研发的认识,国外的研发经验可以为我国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研发绩效提供现实依据。(2)国内外研究提出,影响研发投入规模的因素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影响各国或地区研发投入规模的因素也可能不同。本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提出了我国研发投入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实证中进行验证,进一步在地区层面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发现了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力。这为不同地区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研发投人提供了相关依据。(3)我国各地区经济状况不同,这也影响到研发投人的绩效发挥。本书通过地区研发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验证了地区研发投人绩效差异的存在,并在分析中发现人力资本、技术转化、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发现有助于我国西部地区提高研发投入绩效。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1.2.1.1技术进步研究的兴起和研发活动的纵深发展1.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考察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这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一个论题。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要素投入得到重视,技术进步的因素却没有纳入模型当中进行研究。例如,威廉·配第(W.Ptty)就认为土地为财富之母,劳。411导言动是财富之父①。大卫·李嘉图(D.Ricardo)认为资本家支付工资后,其剩余的净收入形成利润,将用于再生产,形成资本积累,因此,国家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利润率。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熊彼特(J.Schumeter)认为富有远见、敢于创新的企业家采用新生产工艺、生产新产品,使用新材料或革新企业组织架构等创新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②Brehaha和Trajteerg(1995)提出,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只有获得巨大的技术进步,有能力去生产先进的科技或信息的国家,才能抓住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Groma和Helma(1994)得出一个评价:科技是生活水平持续上升背后的真实推动力。索洛(Solow,1956)质疑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技术不变的假设,首先建立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将技术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包括在所谓的“Solow残差”之中。随后,索洛(1957)对“Solow残差”进行实证分析,他认为,1909一1949年美国人均产出增长率中的87.5%可归于技术变动的贡献,12.5%归于资本增长的贡献。“Solow残差”在后续研究中被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丹尼森(E.F.Deio)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对1927一1973年的美国经济数据进行测算,得出的结果显示:这时期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3%,其中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分别占0.5%和1.5%,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占1%左右。但在索洛模型中,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不能解释长期的经济增长。许多学者对索洛模型进行了更新和拓展,Arow(1962)的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资本积累带来了技术进步,即能产生干中学效应,另外,其他经济参与者也会得益于知识的外溢性,这就提高了整个经济的增长率。但在Arrow(1962)的模型中,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①威廉·配第·赋税论M.邱霞,原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91②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们.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4-53.·5·「我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素是外生的人口增长率。Romer(1986)建立了知识溢出模型,用知识的外部性和技术进步的溢出来解释经济增长。许多学者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逐渐形成了新增长理论,该理论又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这些学者有Luca、Swa、Samuelo、Toi、Reelo、Uzawa等。许多实证研究都围绕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和比较进行。目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例如,Eaterly和Levie(2001)系统分析126个国家1960一1992年的数据后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Groma和Helma(1994)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论断:科技进步是生活水平持久上升背后真实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问题,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即对非中性技术的技术进步展开相关研究。学者在这方面分析了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实证上,由于采用了不变质量价格指数方法,使得测算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贡献变得可行。Greewood等(I997)的工作就做到了这点。一些学者,如Baltagi和Rich(2005),证明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这些研究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给予了进一步的证明。2.研发活动向纵深发展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产生。19世纪以前技术创新依靠工匠们的发明,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兴趣。因此,早期的内生增长模型是将创新者投资知识创造的行为归结为好奇心的驱动。现在,探索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行为已经被称为系统的研发活动。在研发活动中,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是产出,科技人员和研发经费是投入。在研究中将研发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引人增长模型的是Romer(1990)。他的研究展示了研发投入与生产力增长及经济增长的关系。随后,Aghio和Howitt(1992),Groma和Helma(1994)也做出了许多类似的重要性的工作,他们的模型指出有目的的研发活动带来了技术进步。实证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上,Griffith、Stehe和Va(2000)通过对12个OECD国家·6····试读结束···...

    2022-10-25 趋势投资epub 解读中国经济epub

  •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以我国高校学生为例》丁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我国高校学生为例》【作者】丁韧著【丛书名】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页数】269【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3【ISBN号】978-7-307-10356-6【价格】35.00【分类】高等学校-网络检索-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丁韧著.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我国高校学生为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我国高校学生为例》内容提要:本书以141位来自武汉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例,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行为特征和行为影响因素,构建出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全书共9章,第1章到第3章为理论部分,第4章到第7章为研究实验及实验结果部分,第8章到第9章为思考讨论部分。全书...

  • 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江凌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作者】江凌著【页数】263【出版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068-7108-2【分类】移动电话机-传播媒介-影响-青少年-研究-中国-亚文化【参考文献】江凌著.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内容提要:《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一书对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经行了详细的解读,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式,结合审读访谈、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等,对青少年手机亚文化进行了解析。本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青少年手机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和手机平台下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内容试读绪言绪言理解青少年手机亚文化,就是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一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全球化,青少年手机亚文化正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结构性的力量,而且有日益强大的趋势。但在主流文化面前,青少年手机亚文化正经历着威胁与考验。主流文化正以权威主导角色对其进行改造收编,正在将青少年格式化为主流社会需要的式样。面对主流文化这样的召唤,青少年不愿落入俗套,不想被社会格式化,不想进入成人社会的既定轨道,在焦虑困惑的情绪中,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感迫使他们去寻求一些抵制或摆脱成人社会的途径:如用“微信社交”“游戏沉沦”“脸萌创意”“一秒钟变猫人的无厘头”等文化现象构筑属于他们的青少年亚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随着移动4G智能手机的转型升级,手机作为互联网延伸终端应用的势头越发迅猛。伴随着电脑、网络、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微信等即时通信方式和人际交往互动方式的便利,使得青少年话语权表达,在时间上日趋随意,在欲望上日趋强烈,在意识上越发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身份认同意识的膨胀。即去他人崇拜为自我崇拜,去主流文化束缚为我行我素的特点。其中“炫”“晒”就是该文化追求时尚和追求个性的显著利器。他们在手机平台上,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通过互动传播生发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在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进行了总体的分析,认为青少年手机亚文化是青少年以手机终端为载体,在手机平台上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以语言沟通、社交、游戏搜索、音视频欣赏等作为行为;以微博、微信、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手机APP应用等文化产品进行交流互动;以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通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过手机本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创而形成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和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这种文化样态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大众狂欢的、“新风格化”的新文化形式。亚文化(uculture,也译作次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正统或主流文化以便建立集体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形态。具有“抵抗性”“风格化”“边缘性”三个特征。西方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糅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通俗文化研究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主要有大众文化的批判立场以及平民主义(民粹主义)的立场。前者继承的是自阿多诺、利维斯、阿尔都塞、法兰克福学派等以来的批判理论传统,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彻底批判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的被动、盲从和趣味低下,凸显其对社会结构和教育的危害和压力。后者受到英国文化主义理论、文化霸权理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等诸多理论话语的启示和滋养,突出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作为消费者在意义生成方面的主动权和多元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文化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所有年轻人的活动、探索文化与社会关系的延续与中止,发现这些活动对青少年所具有的含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借鉴中国青少年亚文化研究与西方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的优秀成果和方法,对中国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研究具有传承和指导意义。在智能手机用户的亚文化交流活动中,文化的浸润使人由“生物的个体”成为文明世界中的“人”。由于移动智能终端搭建了高速信息通道,使得互动传播、话语自主这两大驱动元素融合发力,构建了青少年手机亚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产方式。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新生力量。青少年阶段,是生命历程上一个特殊时间分段,这个时间段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人称它为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有人认为它是生命的“转折期”,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加速发展期,所以又称作人生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个阶段,他们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角色定位、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是责任也是担当。青少年手机亚文化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化力量,作为异军突起的文化新景观,折射出了当今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种种变革与趋势。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研究切中了新媒体时代研究社会文化的命脉,从某种意义上透2绪言视出了整个时代的问题。本书力求厘清我国当今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发展脉络,总结并正确认识当今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发展模式和意义。对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青少年亚文化出现的种种问题上进行了系统的评析。在研究设计上,笔者试图从传播学、社会学等不同的文化侧面,采取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借鉴最新最前沿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当下传媒新实践、青少年手机亚文化新现象,审视由手机所引发的青少年亚文化潮流、症候和发展趋向。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芝加哥学派越轨社会学(TeSociologyofDeviace)的路径,通过“民族志”(Ethograhy,也译为“人种志”或“文化研究”)和“参与考察”(Particiatoervatio)的方法来研究亚文化。文章通过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分析(TextualAalyi)、问卷调查、田野(深度)访谈(I-dethIterview)、文本分析等实证研究,加上微观的个案分析,对青少年手机使用行为与习惯,手机与个性化色彩,使用话语,使用心理,手机对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现象描述的求证。在案例及文本研究方面,选取了最新潮和经典的受青少年青睐的手机文化产品。从青少年亚文化消费主义、泛娱乐化、传媒经济、媒介技术等多重理论维度,以丰富鲜活的青少年手机使用个案、青少年手机亚文化产品与文本为例,力求呈现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立体研究态势。一、研究背景、对象、目的与意义(一)研究背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①文化使人由“生物的个体”成为文明世界中的“人”,传播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代文化,都会作为一个整体传给新的一代,从而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①汪琪:《文化与传播》,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15页。3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社会化。显然,社会化是文化接受的过程。传媒文化以其传播载体的现代化而成为当今社会具有高度渗透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曾经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调查,四至六岁的孩子被问及是更喜欢爸爸还是电视时,54%的孩子回答是电视,由此引发了关于“要爸爸还是要电视”的段子。无独有偶,前些日子,在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过生日,宴席上90后的孙子孙女们全部低头玩手机,结果是爷爷大怒,拍桌子走人。因此引发了“要爷爷还是要手机”这样一个热议话题。可见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顺风耳”和“千里眼”,手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现代化科技时代明显的标志就是结束了“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状况,即便是在边远的乡村或山寨也是如此,且更为突出。时空瞬间转换,大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进而便是信息化的快节奏,一切都在飞快地忙碌转动。伴随着行色匆匆的快节奏,席卷全社会的传播媒介一手机,恐怕是最忙碌的了。手机就像是机器人一样日夜不停地为主人工作,除非主人关机需要睡觉或者进入梦乡。但当人们从甜美的睡梦里醒来时,仍要习惯性地开机看看有谁打过电话,来过短信。这时,它就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主人,谁什么时候打过电话,谁什么时候发过短信或留言。看来,手机真是一刻也不休息地忙碌着。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生活伴侣。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顺风耳”和“千里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因此,“有事,打我手机”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提示性话语,“人机分离”或“糟了,忘了带手机了”成为使用频率最多的歉意性话语。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说:“手机成为人们的新器官。”理解手机,就是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绪言53.2%。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5.1%,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下降。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①随着4G商用,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不断完善,这一方面为互联网企业开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手机成为互联网延伸终端的趋势越发明显。互联网环境变化导致了用户需求的改变一用户已不会将时间停留在某一项手机应用上,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能够同时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多种业务:微博用户持续增长,用户逐渐移动化:网络购物和团购保持较高增长率;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大幅上涨。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流沟通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②万人95.1%7500081.0%85.8%90.1%69531100%46198】6000066.2%69.39%74.5%5567880%60.8%50006450004199760%39.5%35558302743000040%24.0%23344150001176020%50400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手机网民规模“一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来源:C小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直2016.12图1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1月。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1月。5我国青少年手机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数的85.3%,远高于2015年全国整体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0.3%)。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1028万,增长率为3.7%,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为41.7%,较去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少年网民中19一24岁占比最高,为48.1%,较去年降低1.5个百分点。6一11岁青少年占比从去年的7.5%提升至11.5%,增加了4个百分点。①手机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上网终端,截至2015年12月,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为90%、69%和39.5%。手机是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设备且热度持续上升,相比2014年,2015年使用手机的比例增加了2.4个百分点,在三种上网设备中使用比例增加最多。截至2015年12月,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达2.59亿,较去年(2014年)同期增长了6.5个百分点,增长率自2013年年底持续下降,青少年手机上网比例为90%,与同期整体网民水平基本一致。亿人3.0090.0%100%86.3%87.6%80.3%80.0%83.5%2,592.2122380%1.962.001.851.7060%40%1.0020.6%20%2.8%.89%45.9%+6560.00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一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一占青少年整体网民比例一一增长率来源:C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图2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及手机上网比例我国网民以10一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6年12月,10一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一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3%,在整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6年8月。6···试读结束···...

    2022-10-19 亚文化是什么意思 亚文化穿搭

  • 《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英)简·宾汉著;(英)多米尼克·格勒布内绘;高楠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作者】(英)简·宾汉著;(英)多米尼克·格勒布内绘;高楠译【丛书名】英国儿童全景搜索科普书【页数】31【出版社】南宁:接力出版社,2015.01【ISBN号】978-7-5448-3816-0【价格】15.00【分类】城堡-世界-儿童读物【参考文献】(英)简·宾汉著;(英)多米尼克·格勒布内绘;高楠译.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南宁:接力出版社,2015.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内容提要:本丛书是引进自英国尤斯伯恩出版社的一套儿童科普图文书,共10册,面向3~6岁儿童。本丛书由专业作家精心创作,知名插画家绝美绘图,资深科学家权威审定。132张真实科学全景图,主题式分类,多视角展现,生动还原人类文明轨迹,再现亿万年动物演进的精彩瞬间;2000余种纤毫毕现的动物写实图,4000余种详尽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知识,深入细节读图,鼓励观察探究,提升儿童专注力。《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内容试读英国儿童全景搜索科普书搜索宏伟的古代堡垒SOUSUOHONGWEIDEGUDATEAOLE[英]简·宾汉著[英】多米尼克·格勒布内绘高楠译城堡顾问[英]阿比盖尔·惠特利博士接力出版社目录3探秘开始!4城堡的故事早期的城堡(第一站)》高大的塔楼(第二站)10在堡场里(第三站)12城堡被围攻了(第四站)14奢华的盛宴(第五站)》16骑士比武大赛(第六站)18家庭住宅(第七站)20十字军城堡(第八站)22日本城堡(第九站)24莫卧儿城堡(第十站)26浪漫的城堡(第十一站)28参考答案2探秘开始!你回到了古代世界!你将观赏到世界各地风格多变的宏伟古堡,看看里面的人怎样生活和工作。途中还有很多难题等你解答,要是都答对了,你就是古堡学家啦!看看下面这幅图,快来接受任务吧!每页最上方这个横条告诉有些小图和大图中所画的你图中这座城堡是什么时角度不同。候在哪里建造的。每一幅大图周围有很多有一些你正在寻找的东西小图。可能被遮住了一部分,但它们依然要被计算在内。每一幅小图旁边的文字会告诉你,你需要在大图中找到多少个这种东西。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在于你得找到所有东西。如果被难住了,你可以在第28一31页找到所有答案。城堡的故事1000年前,欧洲各种势力战乱不断。国王和贵族们在抵御外敌侵略时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躲避。于是他们开始建造城堡。城堡成了贵族以及他的家属、仆从和士兵们的家。它也是生活在这位贵族领地上的所有人能获得安全的地方。当有敌人侵略时,所有人都奔向城堡以寻求掩护。城堡通常都是修建在高地上的,以便士兵们瞭望敌人踪迹。早期的城堡最早的城堡是在公元900年左右修建的。最初,它们只一些早期城堡的塔楼是木质的,但很快人们就开始用石头修建塔楼了,因是一些由土堤围起来的坚固的家园。但是到了公元1050年为石头要比木头坚固得多。左右,人们开始建造结构更为复杂的城堡了。高地在英国和法国,国王和贵族们建造的是“高地与堡场'城堡。这些早期城堡有一座高高的塔楼,矗立在山丘堡场(或高地)上,还有一片被围墙围起来的区域,叫作堡场。大多数人都住在堡场里,但是当敌人发起攻击时,所有人都会到塔楼里躲避。4不断变化的外形到了14世纪,各国军队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可怕的武器。于是城堡建造者们也找到了新的办法来把城堡修建得更加坚固。他们额外筑起一道围墙,上面有走道、岗楼和警卫室。在公元1400年左右,士护城河岗楼兵们开始用火炮轰击城堡的外墙。走道警卫室人们在城堡里也不再觉得安全,而城堡作为避难所的角色也开始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了。像图中这样防御严密的城堡最早是由在中东作战的十字军骑士们修建的。这座浪漫主义风格的城堡是19世纪60年代在德城堡的终结?国建造的。到了16世纪,大多数人已经停止修建城堡了。但很多统治者依然想要住在坚固的、有重重保护的地方。日本的贵族武士住在高高的堡垒里,而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们则用大理石和石头修建了厚实坚固的碉堡。在19世纪,有些人又开始对城堡产生了兴趣。从那时开始,一些富有的人为自己建造了“仿制0hiiru的”城堡来居住。这些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建uueeA筑物看起来像是中世纪的城堡,但它们的建000造完全和战争无关。···试读结束···...

    2022-10-17 多米尼克·斯万 多米尼克领主的致意

  • 古代诗词欣赏》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代诗词欣赏》【作者】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页数】230【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80-4945-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杜爱国,王朝艳,张鹏振主编.古代诗词欣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古代诗词欣赏》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和词,为了突出学习中欣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繁简适度,切合大学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从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诗词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古代诗词欣赏》内容试读第一章诗词欣赏路径诗歌是最精练优美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诗歌尤其精美。中国诗歌之精美,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因素,那就是它由汉字匠心组接而成。汉字是一字一音,音有四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如果平仄相错,偶句押韵,就自然会有一种节奏感和音乐美,这是其一。汉字一字多义,又加上词类活用,这样就极大限度地增加了语言的弹性,诗歌情感内容的表达因之赢得了含蓄性和丰富性,诗歌的至境便是以有限的语词营造出无限的境界。还有,汉字的体积空间大小一致,它们按特定的表达需要和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使诗歌的整体建筑结构具有了和谐性和整一性。这以上三个特点,是其他任何文字所写的诗歌不可比拟的。所以,欣赏诗歌,我们的首选就应该是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古诗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一种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是欣赏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古诗欣赏要做的事情是:体验丰富的感情,品味深刻的意蕴,领略独特的想象,感受音韵的和谐。欣赏大体可以根据这样的路数进行:疏通字面一把握结构揣摩意境一品赏技巧一玩味语言。一、疏通作品字面疏通字面,是古代诗歌欣赏的第一步。因为古诗是历史的产物,它们的产生时代与今天相去甚远,我们的民族语言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断发展变化,古代很通俗的词语,今人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它的原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诗中“床”是一种四脚很矮的条凳,而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铺“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臭”是香,散发出香味,而非腐烂发臭。“耶娘妻子走相送”(杜甫《兵车行》)中“走”是“跑”,非行走之意。“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船”是衣襟,而不是船只。“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路”是指宋朝时的行政区划,而不是道路。“时穷节乃现”(文天祥《正气歌》)中“穷”是处境恶劣,非穷困之意。如此种种,不胜。1枚举。同时古人写诗有一种嗜好,就是爱在诗句中用典故,宋代江西诗派甚至把用典作古代为重要的审美标准。用典能扩展诗歌境界的纵深感,增加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但这给我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不怎么喜欢用典故的李白在《行路河难》用了三个典故:姜太公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赏垂钓后遇文王;伊挚(即伊尹,他原先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一桀的臣民,后来作为商汤妻子有莘氏的陪嫁,随之入商。商汤发现了他卓越的才干后,便任他为宰相,委以国政)将要受到商汤征聘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少年宗悫回答叔父问他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前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他人幸运的羡慕,对遭遇悬殊的愤慨,对昏君不察的不满,对奇逢难再的感伤;后一个典故表现对未来,对前途,始终不灭进取的信心和乐观的期望。李商隐《锦瑟》用典故编织意象,后世解说不一,乃至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说。中国诗歌史上最喜用典故、最善用典故要数辛弃疾,以致有人讥之为“掉书袋”。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用了张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桓温对树伤逝三个典故,分别表达决不归隐、仍要奋斗的心意,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衷情,年华虚度、英雄坐老的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继承父兄遗业北败曹操据有东南,刘裕京口起兵率军北伐收复长安洛阳,刘义隆草率派兵北伐招致大败而回,霍去病追单于至狼居胥山封山而归,廉颇吃下斗米以示尚能带兵征战等五个典故,以抨击社会现实,感叹英雄迟暮另外,中华民族本就是一个以含蓄著称民族,有时出于特殊的抒情表意需要,并因诗歌形象思维特点所决定,诗句的内在意蕴往往很含蓄,即使诗句中所有的字眼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它究竞要表达什么意思,又颇费疑猜。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雄阔景象入手,进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无舟楫”暗喻做官无人引荐)、“垂钓”(“垂钓者”暗指那些正在走向仕途的人)、“羡鱼”(借用古语“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之意,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唐代盛行“温卷”之风,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人,以求名人提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意在探问自己笔下功夫是否合乎要求,应试能否得到考官的赏识但不好明说,于是把自己比做一个精心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的新妇,含蓄地表达了这番意思。张籍看完回了一首《酬朱庆馀》,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再如章碣《东都望幸》云:“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宫怨,说东都洛阳的宫女盼望皇帝临幸,能从长安东巡到洛阳来,不料皇帝却带着美人来了,因此她们的希望彻底落空。此诗实际上是讽刺唐代科举制度中的徇私舞弊现象,诗里所说的宫女指的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士人,士人们之所以“懒修珠翠”,满怀怨恨,是因为主考官带着自己的“美人”来了,他们登第的希望化为泡影。我们如果望文生义,势必出现解读笑话。另外,秦韬玉《贫女》诗也是如此,表面写为人作嫁的贫女找不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实则是倾诉无人荐拔的士人的委屈和不甘。2…怎么疏通字面?一是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明确诗句中古今语法的变化。这里择要说几点其一,句子成分的省略。在古诗词中,不完整的句子是常见的,如李白《宿五松第山下荀媪家》后两联“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头句省章略了主语“荀媪”,末句省略主语“我”。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意思是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立着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零地停泊,“吹拂”“停泊”的动态在字面上没有写出来,没有谓语动词。刘禹锡《至潜水驿》“枫林社日词欣赏路径鼓,茅屋午时鸡”,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鼓”“鸡”的动作在字面上没有写出来,谓语被省略。还有省略其他句子成分的,这里恕不一一举例其二,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在古诗词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两个或几个名字性词组,这种情况很多,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是如此。其三,修饰语取代中心语。在有些诗词中,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省略了,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主语本是“(东船西舫的)人们”,而让“东船西舫”这一修饰“人们”的词语取代了。虞似良《横溪堂春晓》中的“东风染尽三千顷”,宾语本是“(三千顷)田”,而让定语“三千顷”代替了。还有谓语被状语取代的,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谓语“回荡”由状语“(在)满天秋色里”取而代之了。其四,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谓语前置是古代诗词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特点,如刘长卿《逢雪》中的“风雪夜归人”,“归人”实为“人归”,谓语前置了。欧阳修《采桑子》中的“双燕归来细雨中”,是“细雨中归来”的倒置(状语后置了)。宾语前置的情况也很多,如苏轼《蝶恋花》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宾语“人家”前置了,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关不住”的宾语“满园春色”,前置后宾语中心词“春色”又换到了前面,这样处理,画面有动感,有生机,有活力。主语置于定语之前的情况也很常见,如辛弃疾《清平乐》中的“破纸窗间自语”,顺序本应为“窗间的破纸自语”,“破纸”提在定语之前了。语序变化最突出的是杜甫诗歌,如“红如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碧知湖外草,红见东海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翠深开断壁,红远接飞楼”,均将“红”“青”“黄”“绿”“翠”等表示色彩的词调至句首,诗句的组接显得鲜灵、活脱,景物的色彩格外鲜明、强烈。《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为强调京城景物的美好(那里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香稻;那里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将宾语“香稻”“碧梧”提到了主语的位置。其五,词类的活用。这在古代诗词中是多见的,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名词“花”、形容词“斜”均用作动词。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中的“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色秋”,名词“暮”用作动词,名词“秋”用作形容词(用“秋”来形容海色的萧肃)。杜甫《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白居易《买花》中的“灼灼百朵红”,形容词“青”“红”都活用为名词(青青的。3带山色,红艳的花朵)。另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周邦彦《满庭芳》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绿”“老”“肥”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古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史功底,明确典故的来源和含义。诗如《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州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贪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如“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沉吟问鼎语,但见东坡流”(李群玉《登章华楼》)。《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日:“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如“四方争逐鹿,三户可亡秦”(尹耕《项羽墓》),“中原逐鹿人谁是,桃叶桃花自一村”(孙一元《桃源图》)。《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番》),“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骆宾王《九戍边城有怀京邑》)。《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刺激)于口,惨(疼痛)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如“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李白《赠范金卿二首》),“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杜甫《槐叶冷淘》)《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意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把握艺术结构把握结构,是古诗欣赏的第二步。也就是说,这有限的几句诗,几句词,几句曲,先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读过一些诗词的人知道,格律诗有首联、额联、颈联、尾联:词中的长调有上片(或上阕),下片(下阕)。我们把握结构,不是说辨出那几句是哪-联,或哪一片,这是明摆着的事。我们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作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诗经》和《楚辞》提供了诗歌抒情的基本结构范型。《诗经》中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三叠式,大家熟悉的《秦风·蒹葭》《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就是这样。比如《蒹葭》第二、三章是首章的反复,只换了几个字,第二章的“萋萋”、第三章的“采采”与首章的“苍苍”意思基本相同,形容蒹葭长得茂盛青苍鲜明。首章的“白露为霜”,第二章换成“白露未晞”,第三章换成“白露末已”,从时间的推移显示了找寻的长久和心情的急切。白露结霜时,他未找到“伊人”;等到霜融为露时,还未找到;直到露快要干了,他仍未找到,歌者焦急惆怅的情绪隐含其中。数章共叙一事,虽然各章只更易一两字,但能将人物感情的微妙变化或动作的前后过程曲折道出。最典型的例子是《周南·芣营》,这首诗写阳春三月,一群女性结伴去郊野采集芣营(车前草,古人相信此草可治不孕之症),三章才改易六个字(“采”“有”“掇”“捋”“袺”“缬”),而采集芣莒的整个过程以及人物动作神态全然写出:邀朋呼伴往采一逐根逐根掐下(“掇”)一成把成把抓取(“捋”)一提起襟角兜住。4(“桔”)一扎起两襟塞裹(“缬”)。重章叠句不仅便于记忆,传习唱和,而且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借此特点,可以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第《诗经》中也有些作品采用展开式结构,如《周南·关雎》《郑风·女日鸡鸣》《邶袋风·静女》《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如此。《关雎》第一章写一见钟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二章写昼夜相思(“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三章写热情求爱(“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完全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结构,既表现了远古君子词欣赏路径对意中人爱的真切和深厚,又表现了他求爱方式的艺术和优雅。《女日鸡鸣》第一章写女催男起(“鸡鸣”“明星有烂”“凫雁”将翔),第二章写男士许诺(“弋言加之”“宜言饮酒”“琴瑟在御”),第三章写赠佩定情(“杂佩以赠之”)。《楚辞》也多采用展开式结构,如《山鬼》第一板块写山鬼赴约(“折芳馨兮遗所思”),第二板块写山鬼等候(“留灵修兮澹忘归”“怨公子兮怅忘归”),第三板块写山鬼哀怨(“思公子兮徒离忧”):《湘君》先写久候不至,再写怨怪怅惘,最后写捐玦遗佩:《湘夫人》先写望而不见再写筑室遐想,最后写捐袂遗襟。长篇抒情诗《离骚》是一曲人生理想失落的悲歌,第一部分是“述怀”,第二部分是“追求”,第三部分是“幻灭”,这三部分组成伟大诗人心灵音乐的三部曲,采用的同样是展开式结构。古代诗歌不少采用实虚式结构。或由事入情,如屈原《国殇》前半部分重于叙事,描写激烈战斗:严阵以待一浴血奋战一抛尸原野,收煞扣住“国殇”诗题;后半部分重于抒情,讴歌阵亡将士的报国意志和英雄品质,结穴示现“招魂”本旨。前半部分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后半部分抒情是叙事的升华,全篇浑然一体。无前半部分,热情讴歌则空洞无依:无后半部分,烈士伟美则无法尽显。后世曹植的《白马篇》完全袭用这种结构方式,前半部分描写少年英雄外在的“勇”,英武之姿一勇士来历一非凡本领一疆场破敌;后半部分歌颂少年英雄内在的“忠”,用饱蘸激情的笔触,深入少年英雄的内心世界中,从而揭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或由景人情,七律一般上半写景,下半抒情,杜甫的七律大体如此,其名篇《秋兴八首》《登高》都采用这种结构模式词曲的结构一般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或议论)。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全词以“愁”(“归思”)为线索。上片写“秋景”,用“对”“渐”分别领起总写之景和分写之景,逐层叙写,浑然一体。下片写“别情”,以“望”“叹”“想”三组句子逐层深入,先以直抒胸臆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以想象的描写,从侧面表现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以反问句方式向妻子倾诉相思之苦。或由景入理,宋诗多谈理,谈理先要有一个基础,就是写景,不然谈理就是空谈,如苏轼《题西林壁》就是典型的例子,上半从横侧、远近、高低的不同视角去描绘庐山峰峦重叠、变化多姿的景色;下半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一个人如果陷于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个环境或事件的真相,就会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是由景入理再入情,作品以月贯穿,先写月涌春江,对良辰美景的陶醉,再写月下沉思,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最后写月照无眠,对游子思妇的关情为了避免实虚式结构的刻板性,古人在这种模式内部,又往往注意“起承转合”,否则就显得太死板了。“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起承转合”是古诗人的一大创造,它既能使一个作品保持高度的完整性,又能够保证表·5述的曲折性。这种结构规律是在元代总结出来的,但元代之前包括唐代,诗人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这一规律。如杜甫《登岳阳楼》,开头两句点题,是“起”:三四两句写登楼所见,是“承”;五六句写眼前处境,是“转”;最后两句写望远怀乡,是诗词“合”。苏轼《望湖楼醉书》以灵动急骤的笔调为稍纵即逝的自然奇景留下真切的艺术剪影,像是信笔挥洒,实际颇具章法:起(云)一承(雨)一转(风)一合(水)。起承转合,层次清楚。古代诗歌的结构模式还有多种。如对比式、论文式、回环式、倒转式、问答式等。对比式结构如欧阳修《生查子》、吕本中《采桑子》。《生查子》上下片形成对比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采桑子》也是如此,上片写“恨君不似江楼月”,下片写“恨君却似江楼月”。以“不似”与“却似”隐喻男女的聚与散,倾诉会少别多、聚暂离长之恨论文式结构即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回答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比如曹操《龟虽寿》,用神龟和腾蛇来作比,提出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中间回答要像伏枥老骥一样“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后面进一步提出人要注意保健,保健就能尽可能活得长一些,能延长为事业奋斗的时间。李白《将进酒》就是模仿《龟虽寿》的结构写出来的,开始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只不过李白的回答是一种貌似消极的愤激(饮酒长醉),解决的办法是长物换酒。最妙的是绝句的结构,绝句可以说是精短之作,篇章越短结构越是不好安排,越是不容易“活”,古人却很有办法。比如李商隐《夜雨寄北》采用回环式,起句写妻子来信(君问归期),次句写愁人不寐(巴山夜雨),三句写团聚期盼(西窗剪烛),四句写夜话想象(谈说昔情),由此及彼,回环往复,联想重重,首尾叠合。倒转式结构像抽丝剥茧,完全倒着来,比如唐人金昌绪《春怨》,起句写驱赶啼莺(打起黄莺),次句写驱赶原因(不让莺啼),三句写止啼原因(莺啼惊梦),四句写护梦原因(梦与夫会),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韵味无穷。问答式结构在古代乐府和民歌当中用得比较多,或自问自答,或主客对答,如崔颗《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南北朝《子夜歌》(“今夕已欢别”)等。叙事诗的欣赏更要注意作品结构的组织,否则连起码的味道都读不出来。叙事诗的结构分析也有规律可循,抒情诗的结构分析要抓“诗眼”,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愁”,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的“怨”,岳飞《满江红·写怀》的“怒”,陆游《书愤》的“愤”。叙事诗的分析则要抓“线索”,“线索”没抓准,就谈不上结构分析。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它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不是风,不是雨,也不是人,而是“屋”,开始写秋风破“屋”,接着写“屋”破难补,再写夜雨“屋”漏,最后写梦想华“屋”,找准了线索,才知道诗歌每一部分的联系是何等紧密。《长恨歌》的叙事抒情线索是一个“恨”字。这篇叙事诗是一个典型的三部曲,即“相见欢一惨别离一无限恨”,相见欢写李杨欢爱(无限恨的深层原因),惨别离写马嵬兵变(无限恨的直接原因),无限恨写生死相思(无限恨的本身情状)。结构分析是一种总体观照,审美就要总体观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首诗是一个整体,不能肢解诗句,将诗一句句拆开,再逐一加以诠释,而一定要从诗的形象整体上去探寻其感情的搏动;不能断章摘句,无视诗的整体内容,只摘取其中的只言片语,就断言诗中的寓意,这样最易造成误读。6*···试读结束···...

    华中科技大学 散文诗 中华诗词出版社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