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 铁与血的历史》杨白劳作品|(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作者】杨白劳作品【丛书名】世界历史有一套【页数】367【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143-8821-3【分类】德国-历史-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杨白劳作品.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内容提要:本书讲述德国的形成历史与变迁。德意志骨子里交融着音乐和哲学的光辉,历史上却充满着铁血征伐。本书用通俗的笔法,将德国历史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对这个民族的心理解读极为到位。它的自律、自省和严谨,让这个民族令世界不敢小觑。让我们带一颗肃穆的心去敲门,跟德意志人一起走过他们的铁与血的历史。《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内容试读引言又要启动我们的行程了,告别英伦三岛,回到欧洲大陆,这片大陆的街坊人口密集区,门户甚多,去哪一家串门子呢?且看中欧这一带,有家豪门大户,真个是钟鸣鼎食之家,遍地鸿儒,星光灿烂,很值得拜访。杨妈经常教育老杨,去别人家串门,一定要收拾准备一下,不要显得太土鳖。咱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了,贼拉有钱,绝对没有人再敢说俺们土鳖,别说那些欧洲大牌都把旗舰店建在中国了,连总是自称自己为农民的赵大爷都拥有私人飞机了。改变土鳖形象,最快的当然是硬件配置,穿身名牌,开辆好车,一般的五星级酒店还是会让你进去的。但是软件就难了,比如开辆奔驰车,最豪华的车载音响里放出来的是“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抑或是“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你还饱含深情地跟着号唱。这就麻烦了,这事要是被梅赛德斯公司知道,只怕要取缔你开奔驰的资格。艺术鉴赏代表一个人的品位,也是土鳖升级必要的软件建设,而面对我们将要进入的这户人家,第一个需要的修炼就是:音乐,古典音乐。什么是古典音乐,老杨的解释:听不懂但是又很想听懂,附庸风雅非要听不可,要不断掐大腿,防止打瞌睡的音乐(老杨长期拿无知当个性,读者们千万不要学)。古典音乐,按字面理解当然就是古代的经典音乐,既然是在欧洲,我们讲的自然是西洋的古典音乐。有人说,音乐是上帝创造的最美的东西。所以音乐也成为跟上帝沟通最·引言·好的工具,整个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跟基督教密不可分,最早来自教堂的圣咏。随着乐器的进步、乐谱的完善,再经过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音乐的灿烂时代出现在17~18世纪。我们要认识的第一牛人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你要是没啥事突然跟人讲巴赫,十个人有九个说你装。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深,老杨敢断言,所有的读者,活到现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至少听到过一次巴赫。他有一首曲子,几乎是每个人学钢琴的入门课,3~5岁的小朋友,会弹的不计其数,纵然不会弹,也指定会哼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步舞曲。小步舞曲虽然泛滥,但还都是音乐爱好者用于学习的。还有一首耳熟能详,更是因为被广泛用于各种咖啡厅、茶座、露天酒吧或者是酒店大堂,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它高档经典了,这首曲子就是《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曲子出自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是第二乐章主题。19世纪,有位小提琴家将这段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风靡了全世界。大家都知道小提琴有四根弦,从粗到细分别是G弦、D弦、A弦、E弦,演奏者的手指在四根弦上跳跃舞蹈,小提琴特有的清越而流畅的旋律就是这样产生的。而演奏“G弦上的咏叹调”就省事了,因为全部的工作都只在G弦这一根上完成,貌似工作量只有四分之一,但产生的效果绝不偷工减料。巴赫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几乎所有的灵感都是来自他对上帝的爱,G弦厚重而深沉,博大包容,能演绎最深邃的情感。将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放几遍,你会不知不觉陷入一种缠绵的气氛难以自拔,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巴赫的力量。《G弦上的咏叹调》本来蕴含着宗教的神圣感和神秘感,可是因为太普及了,在一些茶馆里,从斗地主的洗牌声音空隙中传来,它的宗教神圣感肯定就被淡化了。好在巴赫还有大量的宗教作品没有被放进酒吧茶楼去糟蹋,其中的巅峰之作就是《马太受难曲》。将耶稣的事迹谱成曲子,是当时很多作曲家喜欢干的事;但是我怀疑用音乐描述耶稣事迹,只有巴赫得到了上帝的正式授权,所以《马太受难曲》之后,再没有同类的东西敢拿出来现眼了。2整部作品有78首分曲,来自《圣经》的《马太福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需要三个合唱团和两个管弦乐队还有其他大量乐器的配合。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圣经》,安静听一次“马太受难曲”,你能体会到那种深刻的忧伤、牺牲的勇气和伟大的救赎,你似乎能看到耶稣鲜血淋淋被钉上十字架时悲悯的目光,充满神性的光辉,让人心悸、心痛、心动,如果你碰巧信教,我相信你会流泪。所以,这套乐曲在世界宗教音乐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不管给《马太受难曲》多高的评价,它似乎都受之无愧,即使是最刻薄的批评家,也不敢随便诋毁,可惜这个待遇,巴赫生前并没有。他生前的所有名声来自他是个技艺无比高超的管风琴演奏家。传说他在教堂里演奏,教堂外种地的农民听到,并不知道是谁在弹琴,但是这些农民会说,能弹奏出这样的音乐,那人如果不是巴赫,就一定是天使!巴赫生前地位卑微,到处跑场参加王公贵人的堂会。18世纪初,巴赫去给当时的一位勃兰登堡大公演出,这位大公是个音乐爱好者,养着一支乐队,让巴赫送他几首曲子演奏,巴赫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从自己的作品中精选了六首送给大公。这是巴赫最黄金的时代,他的创作已经进入了行云流水、三花聚顶的境界,灵感如火山岩浆般喷涌,已经鲜有东西可以承载,所以,这六首曲子几乎是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乐器,惊才绝艳。可惜,他满腔热情地将自己的心血送出去,勃兰登堡的大公并不是知音,大公的乐队有6个人,巴赫这六首曲子,最少都要7个乐手,勃兰登堡不知道是不是经费有限,没有增加1个乐手的预算,于是就将这些作品丢进废纸堆了。大公去世,这六首曲子以每首48芬尼的价格卖出。芬尼是当时的货币单位,1芬尼相当于人民币5分钱,这样算下来,巴赫精选的这六首曲子大约跟同等重量的废报纸价值相当。六首曲子后来重见天日,定名为《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的管弦乐的代表作,在音乐史上是什么地位呢?用另一位音乐家瓦格纳的评价比较中肯一“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想从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找出代表作是非常艰难的,形容巴赫的诸多赞美之词中,经常被用得到一句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他的·引言·3作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地球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说音乐家是让我们仰望的高山,巴赫必定是珠穆朗玛之巅。另一个音乐家舒曼说:“巴赫之于音乐如同创教者之于宗教。”所以巴赫有个称号是“西方音乐之父”。这样的父亲会影响很多孩子,且不说巴赫家族前后出过200多名的各种音乐工作者,也不说巴赫的两个儿子都是音乐史上留下大名的音乐家,单看看巴赫的粉丝团,其阵容之豪华,已经没有其他偶像可以比了。领衔巴赫粉丝团的,是一位全世界都认识的老朋友,他叫贝多芬。如果说巴赫的作品包含着宗教的端庄凝重,贝多芬的作品则是生命激情的宣泄,如同他那头不逊的卷发般桀骜。老贝26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听力衰竭,他自己知道,他会最终变成一个聋子,他甚至写好了遗嘱,可是当我们清理老贝的作品,我们发现,所有那些成就了他的名曲,全部来自他逐步变聋这个过程中。对一个将音乐视为终身事业的人来说,他发现自己听不见了,恐怕是灭顶之灾,遭遇巨大的不幸,如果没有自杀或者被逼疯,就能成为天才,贝多芬就是这种人。他也自怨自艾,可没耽误办正事。他的作品是稍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基本音乐知识,尤其是他那四部振聋发聩的史诗级交响乐。第一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一般叫它《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的确是写给英雄的,他当时心目中的英雄是拿破仑。贝多芬的时代,法国大革命让全欧洲人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贝多芬也是支持革命派,所以拿破仑以维护共和的面目横扫欧洲那些陈腐的大陆时,贝多芬看他,就是个救世的大英雄。他以满腹的才华洋洋洒洒写下对拿破仑的崇拜,激情澎湃,壮丽豪迈,有非常鲜明的英雄气概。后来拿破仑伤了贝多芬的心,他称帝了,独裁了,贝多芬气愤之下,将原来的题目“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撕掉,改成了现在的“英雄交响曲一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他说,这个伟人是他心中虚构的。我要是拿破仑,我就派人杀了贝多芬,因为这样的羞辱,实在太人了。第二部,《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首曲子太熟悉了,他简直就是贝多芬的代号了,尤其是开头那四个令人室息的音符,如春雷撼动大地,排山倒海,是音乐史上最震撼的旋律。在这首曲谱上,贝多芬写下了“命运在敲门”几个大字。对,这就是命运叩门的声音,这就是命运交响曲。此时的贝多芬深受耳疾之苦,几乎崩溃,最糟的是,他还遭遇失恋,他爱的姑娘因为门第之别嫁给了一位伯爵,他为她写下了静谧而忧伤的《月光奏鸣曲》,预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他感觉他满腹的旋律,如果不写出来就死去,太不甘了,所以,他将他此时的情绪宣泄成了这首带着雄浑生命力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的曲子也振奋了他自己的精神,他不寻死了,他还喊了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让我屈服!作为一个正被命运扼住喉咙的人,这样的宣言不能不说是非常强悍的第三部,《F大调第六交响曲》,贝多芬自己将其定名为“田园”。此时的他几乎已经听不见了,他搬入乡间隐居。作曲时,咬住一把音叉的一头,将另一头顶在钢琴上,琴弦的震动可以传入内耳。显然乡间的隐居生活对平复老贝的心境很有益。他用音乐描述了一幅乡村风景画,清新细腻,平静朴实,跟“命运”放在一起演奏,可以感觉到贝多芬那收放自如的才华。第四部,《第九交响曲》。1827年,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顶峰,他是幸福的,他的人生没有回落,终结在最辉煌的顶点。《第九交响曲》写完后,老贝就去世了。《第九交响曲》无疑是他众多成功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在这首乐曲的最后一章,老贝将他最钟爱的诗人席勒的一首诗谱成一段合唱曲,也就是脍炙人口的《欢乐颂》。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充满莫大的喜悦。一个不快乐的人,很难写出这样灿烂的曲子。老贝一生饱受病痛,又终身未娶,受尽情伤,性情有些古怪,还是非常坎坷的,《欢乐颂》成为他生命的结束曲,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补偿。对艺术家来说,苦难和爱情都是最好的创作源泉,老贝一辈子谈恋爱谈得感天动地而没有结果。他40岁的时候又爱上17岁的女学生特雷泽,于是写了首柔美温馨的钢琴小品抒发爱意,也就是只要学过一点键盘就会弹的《献给爱丽丝》。至于爱丽丝这个名字,是手稿流传中的翻译错误,后来因为太出名了,也没法改回去了。师生恋没有结果,但是这首名曲可以万世不朽,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情都要持久。虽然外面的世界静止了,可在心中,有属于老贝自己的惊涛骇浪,比任·引言·5···试读结束···...

    2022-12-04 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

  • 德意志史 第3卷 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789-1914》(联邦德国)卡尔·艾利希·博恩等著;张载扬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德意志史第3卷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789-1914》【作者】(联邦德国)卡尔·艾利希·博恩等著;张载扬等译【页数】481【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01【ISBN号】7-100-00652-X【价格】8.80【分类】近代史(地点:德国年代:1789-1914)德国(学科:近代史年代:1789-1914)【参考文献】(联邦德国)卡尔·艾利希·博恩等著;张载扬等译.德意志史第3卷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789-191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01.图书目录:德意志史第3卷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789-1914》内容提要:据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克勒特--科塔出版社1978年德文版第9版译出。:有索引。《德意志史第3卷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789-1914》内容试读第一章从法国革命到维也纳会议1.德意志和法国革命1789年法国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在德意志广大人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事件是:在法国召开了三级会议,由第三等级即市民等级组成制宪的国民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专制制度的堡垒巴士底狱并宣布人人自由、平等。德意志知识界的杰出人物绝大多数都同情在邻国发生的、似乎想使人获得其自然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这一革命。他们把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垮台看作是自己的开明理想的意料不到的实现。当然赞同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象康佩、赖夏尔特、施拉布伦多夫、厄尔斯纳、赖因哈特这些奔赴巴黎的“自由的朝圣者”给家里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报道,而在德意志本土也有成群的狂热者为革命举行群众大会,例如在不伦瑞克和德绍建立的开明的教育设施里,在基尔、格廷根、耶拿的大学里,甚至在科隆选帝侯国新建的波恩学院里(前方济各会教士后来成为文学教授的奥伊洛吉乌斯·施奈德在那里为攻陷巴士底狱发表了一首诗)。在汉堡,象克洛普施托克、赖马鲁斯、齐费金和亨宁斯等诗人和政论家对来自西方的消息表示热烈庆贺;在斯图加特的卡尔学校和蒂宾根的修道院里,象谢林、黑格尔和荷尔德林这些未来的精神领袖都醉心于发表自由言论。赫德尔和维兰德起初也祝贺新时代的破晓,但是他们和被赠予法国荣誉公民称号的席勒不久就产生了怀疑情绪,普遍赞同革命的思想和要求的康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歌德则完全持克制态度,因为他害2德意志史怕这种颠覆妨害人们追求内心的修养和和谐的文化,担心采取行3动的群众的破坏欲造成恶果。虽然也有人发表过一些坚决拒绝的言论,但大体上可以说是普遍赞同的。可是并没有模仿法国的榜样行事。某些地方也确实出现了危机现象,而且也不仅仅停留在几个德国的“雅各宾分子”所发表的大胆言论和文章上。在一些邦议会中围绕制定比较进步的等级宪法的建议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例如在汉诺威、科隆和特里尔,城市的代表要求享有特权的人们也要纳税。不仅如此,在德意志西部边界地区,在下莱茵的城市和乡村,在普法尔茨、黑森和上莱茵出现了运动和起义,在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发生了手工业者、农民和家庭工人的暴动,有一段时间其规模是很可观的。然而这些骚动始终限于局部地区并且缺乏政治性的革命力量和目标。未能出现一场德意志革命的原因是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和信仰上的分裂,以及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同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在经济上还不够强大,在改治上也不够自觉。加之由于开明专制主义的成就,德意志的国家和社会的攻击面较之波旁王朝的旧制度”要少些。这不仅成为政府的论据,而且资产阶级的广大阶层也都认为,法国人现在争取的东西,他们基本上已经有了。在符腾堡,人们认为由旧权利”所确定的邦国制度就已经体现了自由的精神,而许多同情革命的开明人土却把约瑟夫的奥地利、特别是弗里德里希的普鲁士视为进步和理性改革的光辉中心。人们赞扬当时完成的普鲁士通用邦法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依据,甚至想把帝国宪法看作是德意志已经存在的自由的基础和保证,因为在这部宪法中,君主没有绝对的权力,臣民也不要盲目服从。当法国事态的发展力求采用更为激进的解决办法,同时来自法国的宣传和改治要求切望德意志各邦实现革命化的时候,上述观点就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了,···试读结束···...

    2022-07-23 卡罗尔epub epubpub

  • 德意志公敌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德国的公敌df是免费下载的,一本关于二战德国如何通过严格的新闻控制和宣传导向实现其最终解决方案的书。学术严谨,完全真实写成。德国公敌简介df这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二战期间纳粹狂热的反犹太主义宣传。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宣传者一直认为,反犹太主义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唯一的解释框架。他们编造了一个无辜的德国被国际犹太人围攻并意图消灭他们的故事,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公开声明和理由,认为有必要在消灭德国和消灭德国人之前消灭犹太人;随着战争的进展,反犹太主义的宣传升级并持续到纳粹政权结束。尽管欧洲精英和群众有着悠久的反犹传统,但犹太人大屠杀并不是德国或欧洲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只是在战争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极端偏执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反犹太主义*犹太教浪潮成为德国独裁者解释当时事件的重要因素,进而成为演变为大屠杀的主要原因。德国公敌df作者杰弗里·赫夫,.1947年,美国历史学家,马里兰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近代欧洲史,尤其是近代德国史,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着有:《反动的现代正义》、《分裂的记忆》等。《德国的公敌》于2006年出版,获全国犹太图书奖。德国公敌df主要内容第1章犹太人、战争和司法第二章建立反犹共识第三章“国际犹太人”与二战的起源第四章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和财阀联盟第5章:死亡营阴影下的宣传第六章“犹太人无罪”第七章“胜利或毁灭”德国的公敌df书评1、杰弗里·赫夫凭借对纳粹世界观的耐心、深刻和全面的分析,彻底颠覆了过去历史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纳粹主义是一种理性的现代化力量的观点。2、在一个反犹太主义和阴谋论继续影响世界政治的时代,杰弗里·赫夫不仅及时提醒人们注意其危险,而且生动地说明了纳粹德国意识形态狂热背后的偏执狂。3、《德国的公敌》不仅是一部具有启发性和资料丰富的历史研究,还提醒我们人类具有永恒而惊人的能力,即疯狂的信仰、无限的仇恨,以及基于奇怪的信仰和幻想而采取行动的能力以惊人的意愿。...

    2022-05-10 反犹太主义者 反犹太复国主义 反犹主义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