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妻家(一部惊心温情的小说,一本幽默且实用的妻管严生存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美]李·艾森伯格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自作聪明的人(含经典“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人生故事协议”)试读:前言几年前的夏天,我跟妻子琳达在长岛的一个小镇上租了栋房子,住了几周。之所以来这儿,是因为我们想跟平时不常见面的人多叙叙旧。专家说,亲密的人际关系——家人、朋友、社群等,对实现有意义的生活起着根本作用。可我们住在中部的芝加哥,大多数朋友住在东部,所以为了保持这些人际交往,我们平时需要隔三岔五地搭飞机两头跑。我们的两个孩子——奈德和凯瑟琳二十几岁了,各自独立住在布鲁克林。我们的打算是,让孩子们一起来长岛待几个周末。我们租住的房子坐落在一条安静的街上,闲逛一会儿就可以走到镇中心,骑车的话十分钟可以到海边。不过,街头拐角处的那座古老的乡村墓地,才是让人意外的福利。第一次穿过这道墓地的铁门时,我意识到,除非是由于悲伤地出席葬礼,我还从未参观过墓地。从那天起,去这座墓地成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餐后我会去慢跑,开始还顾虑到穿着运动鞋和运动短裤穿行其中是否会有所冒犯。我确保自己走在墓碑中间没有铺砌过的小路上——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后来我看到了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诅咒那些挽歌》中的这条告诫“把你的脚从墓地上挪走吧,这里的人在忙着死去”。有人说,要专注于生命,就必须剥离对于死亡的陌生感。一部分原因是,我的中年时光已经悄然到来,悄然逝去;另一部分原因是,夏天白昼很长,可以看到长长的影子。最重要的是,我有一本书要写。因此,在长岛的那几周,我白天的任务就是要剥离对死亡的陌生感。晨跑之后,我会把自己关进一间狭小的空置卧室里,面对一堆谁都不会在夏天度假时读的书:《拒斥死亡》《死亡与心理学的重生》《生与死的对抗》《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最好的告别》。这些名字听起来有些阴郁,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糟糕。我有过比这更糟糕的度假经历。比如在苏格兰那次,我们请来照顾儿子的保姆,挑战我说要打一[1]局高尔夫。那时我儿子才两岁,而保姆的差点也只有两点。她毫不留情地将我打得落花流水。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我会将这些关于死亡或走向死亡的书放回去,再回到墓地去放放风。我在那儿从未见到过一个活人,那里的每个人仍然在“忙着死去”。我会漫无目的地闲逛到暮色来临。这里仿佛是一部巨大的生活故事选集,有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故事类型,可追溯至两百年前,每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迥然不同,然而却像被一只灵巧的讲故事的大手操纵——甚至罗伯特·奥特曼也望尘莫及——最后每个故事结尾都落在了相同的地方,落在了这个古老的乡村墓地里。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脑海里有很多故事,实际上我也一向如此。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是在《时尚先生》(Equire)杂志度过的近二十年,其间许多故事一直充斥着我的脑海:有虚构的小说,也有非虚构的故事。我试着将它们编写下来,当故事博得好评时庆祝,当故事无果而终时悲从中来。之后,有人付钱请我去讨论如何将讲故事应用到所有事情上,从(为新开设的教育机构)充实学校课程表到(为一家产品目录公司)介绍一款神奇的高科技羽绒服都有。我有一些关系最好的朋友本身就是故事。某天参加一个晚宴时,我环顾餐桌四周,意识到自己坐在一部肥皂剧、一出闹剧、一部言情故事和一部不停地啰啰唆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冗长故事中间。闹剧和言情故事喝了太多酒,肥皂剧呜呜咽咽,冗长故事没完没了地絮叨。即使是这样,那天晚上也意外地令人愉快——虽然偷偷地告诉你,有几次我也觉得还不如回家躺床上读本好书呢。你有你的人生故事,我也有我的。桌旁的那些人有他们的故事,这个古老墓地里的每个人也都曾有故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你故事里的事件、关系、人物同我故事里的一模一样,我们的故事走向也会大相径庭。即便我们像连体婴一样每天待在一起,我们的故事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记得的事情会有差异。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我说的不是可以写在纸上的那种人生故事。我讲到的故事,就像你的手背一样,是你我此时此地所成为的完整的、未删节版的样子。我此时就在打字,而你坐在那里看这本书或者电子书。你很清楚自己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是在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你知道这故事是难过的还是开心的。你知道哪些部分是有趣的,而哪些让你昏昏入睡。你很清楚,如果必要,你可以删减哪些事件和人物。这故事从你人生最早的记忆开始,并从那里展开。故事里有你的希望和担忧,你的胜利和失望,你所赢得的和失去的爱。你的每个秘密都藏在其中。还有你的梦,你记忆里的那些梦境也在其中。真是一部长篇小说呢,对吧?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故事始终是未解之谜,因为有一件事你是不会知道的,即便可以,你也不想知道——那就是这故事将怎样及在何处结束。而有另外一件事,你将不惜一切地想要知道:这故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本书将要讲述的内容。当然,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一个像大海般宽泛的话题。很明显,我们需要设定一些界限。这本书不会试图说服你去相信或不信任何宗教信仰或精神追求。我绝不会这样做。若你选择在一只蜘蛛身上看到上帝的安排,我完全没意见。我也不会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取代你的。若你坚信仅为满足购物欲望的“血拼”才能让精神充满意义,我也许不会为你鼓掌,但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会祝你一切安好。这本书要做的,是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人生故事是怎样形成的,这个视角适用于每个男人、女人,已经降生或尚未出生的小孩。这本书会尽最大努力来说明,是什么让人生故事变成有意义的东西,甚至可以流传到未来。这是很大胆的断言,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曾经,我们对于某些能够与个人故事相关的故事比较关心: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预知,它们将勇气和想象力灌输到孩子的思想里。当然,还有《圣经》故事。《圣经》是一个宏大宽泛的故事,充满了教训和告诫。它指出了对与错的分别,它以某些章节来讲述如何克服困难和苦难,它包括成千上万、多姿多彩的人物。在包罗万象的故事情节的中心,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主角,拥有无人企及的智慧和力量。此类故事为凡人的故事提供了某种鼓励。它为人类的故事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开启以及故事结束后会发生哪些事,奠定了基调。它不会絮絮叨叨人类的目的是什么,书中直接标明了这一目的:遵循《圣经》中写下的旨意。然而,当我在跟人谈论的时候发现,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在盲目地前进。他们在生命的过程中创造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例如,一位26岁的刑事司法学研究生说,她只有周日在教堂的时候才会思考人生故事的意义,其他时候很少会考虑。“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话题。”她说。一位35岁左右的女社工说,她尽量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一天到晚她都在和患有精神疾病或重大疾病的孩子打交道。一位近60岁的男性——他提前退了休,搬到了气候温暖的地方,现在他有些后悔——希望自己之前应该再忙点儿。“关键是不要虚度时光。”他说道。一位鳏夫,刚刚跟在相亲网站认识的女人订婚了,他说:“到生命的最后,躺在临终的床上,我唯一会思念的就是我认识的和爱过的人们。我不认为事情会比这更复杂,虽然也可能有点儿复杂。”曾经流行于全世界的伟大的古老神话不再流传,真有那么糟糕吗?“没有任何榜样自己来创造人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约瑟夫·[2]坎贝尔如是说。当谈到从神话故事中获得的智慧时,他从来都直截了当。他表示,如果没有榜样可以参照,我们就会迷失在迷宫里,在黑暗中摸索,在自己的人生故事里前进,就像从来没有人曾经拥有过一个人生故事。坎贝尔说,我们的故事今天存在的问题,就是没多少人的故事里有着“深深的存在感”。但事情并不非得如此。[1]差点:高尔夫球术语,高尔夫球手平均成绩与标准杆数差距,差点越低说明水平越高。——译者注,下同。[2]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也是一位极具启发性的导师、电视演说家和思想家。他探讨人类文化中神话的共同作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著作有《千面英雄》和《上帝的面具》。第一部分开头01与那个涂涂写写的人会面此时此刻,有人在“阁楼上”陪着你。在你的大脑里,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作者,安卧在你的脑沟回里,他/她是一位常驻作家,一位控制不住要涂写的人。若要在脑海里呈现这个荒诞的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身材微小的人,坐在极小的艾伦办公椅上,拿着钢笔、铅笔或者等比例缩小的笔记本电脑。若你现在生活不如意——感情生活一塌糊涂,工作看不到出路,甚至正在失业——这位故事作者的书桌上可能还放着其他东西:比如一瓶威士忌或者一板药片儿。你的故事作者正在进行一项无限期的工作任务:将你的记忆铸造成篇章,或者所谓的你的人生篇章。有些篇章注定冗长讨厌,比如不明智的职业选择,或者试探性地找医生咨询,结果却成了长达十年、每周两次的治疗。另有些篇章短暂却充满冒险,比如那个开车横穿全国的夏天,或者在多巴哥岛(还是特立尼达岛?)上跟某某人度过的疯狂一周。还有另外一些篇章,在发生的时候看起来非常重要,现在你却惊觉是可以彻底遗忘的。比如,第一次的婚姻就是个经典的案例。不管篇幅长短,内容有趣或索然无味,这些篇章都叠加成整体的故事情节。可能回忆起这些情节的时候,你发现它们是由不同篇章堆砌成块的。比如说,有个女人曾表示她将自己整体的故事分成三个区块,第一部分是“儿童时代”,第二部分是“身为人母”,第三部分是“个人时间”。在整个故事情节里,不管你如何组合这些篇章,总有重要和次要的角色登场和离场。你清楚地记得某些角色的具体细节,而另外一些却很模糊。英语老师会称之为“扁平”人物(粗略描写)或“丰满”人物(充分描写)。当然,你认识的一些“扁平”人物现实中体格丰满,而一些“丰满”人物却皮包骨头。无论扁平还是丰满,胖或瘦,特定的角色可能在你的人生故事里存在一天、一周、一年,乃至许多年,甚至无论疾病或健康,直到死亡把你们分开。有的角色存在的时间比整个故事都要长,有的则不会。太多的角色就像是从地球表面轻易地消失了,虽然你偶尔可以在Faceook上成功关注到他们。将记忆转化成篇章的程序在你三岁左右就开始运行了。我说“三岁左右”,是因为正常情况下,人到那么大才会开始收集和储存长期记忆。记忆与故事的编写是携手并进的过程。但是,一旦故事作者在你大脑中安顿下来,他/她会在后台安静地涂写,就像运行某些程序一样。这项工作是持续不断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运行,直到生命的尽头,或者直到你的记忆消失,这时故事才会结束。你可以将在自己脑海里涂写的人想成一位戏剧作家、影视编剧或者捉刀人,这都不要紧。这人也许是位女士,也可能是男的,这取决于你本人是男是女(在文章里我将交替使用他/她)。他/她也可能是变性人、有易装癖的故事作者。想一想简·莫里斯或者珍妮·莫克,只不过身型尺寸要比她们小得多。至于这人有怎样的外表或者怪癖也完全无所谓。作家有举止怪异的特权。你的这位故事作者,可能像歌德一样古怪,每当坐下来写作时就渴望腐烂苹果的气味,并真的在写字台的掀板下面存放几个,任由它们腐烂。威斯坦·奥登写作时不断地狂饮茶水。詹姆斯·乔伊斯在废旧硬纸板上用蜡笔写作。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不过,还是有些作家可以归为同一种类型,他们“始终摆动在自我怀疑与轻度偏执之间,或者是在对立的自负与自怜的情绪中”,朱利安·巴恩斯在《文学的创作》(LiteraryExecutio)一文里如此写道。我意识到你们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自作聪明的人”这种想法。我们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家里住着客人,就这样;也有人会和“创作型”的人相处不来。若要对你“楼上”这位涂涂写写的人保持开放的心态,你可以将他/她想象成一位在办公场合能够帮你掌控自我的人。她是你——手里拿着一支笔——的首席主观幸福官(ChiefSujectiveWell-eigOfficer)。但无论你把她想象成放浪形骸之人还是首席主观幸福官,你人生故事的书写都是由这个人开启和结束的。通过将你的记忆整理成篇章,她能让你的人生看起来条理清楚、充满意义。当然,也可能正好相反。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仍表示怀疑。在这种狭窄到可笑的地方,谁能完成任何事情呢?这不是问题。比如扎迪·史密斯就偏爱窗帘紧闭、密不透光的小房间,相比起来,大脑的沟回可能还更适于居住呢,你们不这样觉得吗?你们中间肯定有人还不相信。你可能在想,嗯,这个人可能真的在一个古老的乡村墓地里度过了一些日子,但也就那样了。并没有什么阁楼上的故事作者。也没有艾伦办公椅,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抽屉里装着烂苹果的凌乱书桌,没有盛着可能是伏特加酒的马克杯,没有塞满旧烟头的烟灰缸,也没有放着你三岁照片或者戴着大卫·克洛科特帽子照片的相框;或者穿着芭蕾舞短裙,或者戴着大卫·克洛科特帽子穿着芭蕾舞短裙——假设这个常驻的故事作者取向比较多样。你可能认为,“故事作者”只是个思虑不周的比喻,讲的也并非多么奇异的事情。你认为我们的故事进行下去以后,我会将她从书里砍掉。你只说对了一半。这个涂涂写写的人确实是个比喻,但她这个比喻不会被砍掉。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故事里,比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喻,”如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言,“是不能被轻视的。一个比喻就可能孕育出爱情。”若一个比喻能有这样的作用,那么它就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故事如何呈现。我是在某天晚上翻阅一本旧的《巴黎评论》采访集平装书时,开始想到涂写的人这件事的。有人问马丁·艾米斯这位英国文学界曾经的坏小子、现在喜欢沉思的中年父亲,他是否认为“自我与自信”对一位作者而言很重要(请不要翻白眼,谢谢)。“若我明天死去,”艾米斯回答道,“至少我的孩子们……会清楚地了解我曾经是什么样子,我的思想是什么,因为他们可以读我写的书。因此,在作品中可能存在一种存续不朽的追求,哪怕仅仅是为了你的孩子们。即使他们忘记了你的样子,也永远不会说不了解自己的父亲曾经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写就的故事在他人的生命中存活、延续,因此作者本人也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着,这个想法让我很感兴趣。我想,我们其他人呢?打从记事儿起,我们就在累积自己的内在故事。我们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将事件和关系分配到不同的章节,提出这件或那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将某件事标记为“转折点”,为走进和经历了我们生命中的角色分配动机?是像艾米斯说的,为自己和他人展示真实的自我?我们是这样让自己的形象变得鲜活吗?是否存在着某种“运转着的不朽准则”,就像艾米斯说的那样?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作者”,一个更小号的马丁·艾米斯!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去谷歌搜索,看能否将之推进一步。我试着搜索了“人生故事”“不朽”“遗产”。这种杂乱的搜索最终让我看到了YouTue网站上的一段视频,里面是一位孩子气的教授和他关于新书的一段演讲,那本书叫《乔治·W.布什和救赎梦——心理侧写》(GeorgeW.BuhadtheRedemtiveDream:APychologicalPortrait)。介绍演讲者的教授表示,这是一系列相同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此系列是关于如何“构建个人身份”以在生活中找到某些意义的。考虑到小布什的心理传记不是本故事的中心,我将略过演讲的细节。但作为旁注知晓这些,再去想想布什那位“楼上的故事作者”怎么去写这位主人便很有趣了。每当被问及灾难般的伊拉克战争,布什总会说,他所留下的是非功过自己说了不算,这是未来历史学家的工作,决策者将由他人来评断。然后当布什离开白宫后,被问及为什么画一幅自己刮胡子、洗澡的画时,他说因为他想“留下点儿什么”。世上确实有一种运转着的不朽准则。如果他的画发挥了作用,那任务就完成了。视频中的演讲者丹·麦克亚当斯讲得很有吸引力,对于布什的自我粉饰提出了尖锐的见解,所以我用谷歌搜索了这个人,结果发现他是西北大学一个名为“富利生活研究中心”的机构的负责人,跟我们在芝加哥的公寓在同一条路上。他是一位颇受赞誉的叙事心理学家,或者叫“人格学家”(eroologit),此专业术语我之前从未听说过。我订购了几本麦克亚当斯的书。书中他描述了一种称为“身份的人生故事模型理论”(alife-torymodelofidetity)的观点,而抛开书中的学术用语不谈,这看起来正好是我在寻找的东西。这个模型记叙了一个故事——人们是怎样从青春期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不断进化的。这个记叙故事让我们将“重构的过去”——即记忆中的事情——不管它是否准确——跟“想象的未来”连接起来。举例说,麦克亚当斯观察到,“救赎”是很多美国人个人神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白手起家、东山再起、实现内心向往的[1]自我。拿起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或最近流行的自传,去Peole.com[2]或其他名人网站看看,打开真人秀节目或者黛安·索耶特别节目,或者就是早晨睁开眼,你都会看到大量高调的救赎故事:政客、运动员、影星、沉沦太久想要重新振作的绝望主妇。比如莫尼卡·莱温斯基,她现在正在进行连年的、全国性的救赎之旅。首先是2014年她在《名利场》杂志上的个人忏悔(《羞愧与生存》);接着她进行了TED演讲(《羞愧的代价》);此刻莱温斯基在全国参加反欺凌专题研讨会的视频没准就在你附近的场所播放着。如今这是她的人生故事的立足点,她也将坚持下去。不管主题是“瞧,我走了多远”,或者“我希望离开这个世界时让它变得比现在更美好”,或者“我想让自己隐藏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或者“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管故事的副歌部分是什么,麦克亚当斯说,我们创造的关于自己的故事,类似于一部“个人神话”。我们通过自己的个人神话来了解我们自身。神话里指出了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最终想要到达的地方。不管故事条理清楚连贯还是混乱不堪,每个人的神话都与他人的截然不同,尽管有可能出现同样的主题。麦克亚当斯说,他儿时个人神话里的愿望是成为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小熊队的游击手,而我想成为费城人队的二垒手。很明显,他个人神话里的人比我神话里的人臂膀要粗壮。但我们最终都没有进入美国职棒联盟,所以现在我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个人神话。我相信自己关于每个人脑海里都住着一位故事作者来创造个人神话的这个观点会得到可靠的支持,因此我给麦克亚当斯写了封电子邮件,问他能否见面。我说自己在写一本书,有一个不成形(我当时可能写的是“在形成阶段”)的构想,但看起来跟他的研究相吻合。他非常慷慨地答应与我在西北大学校园对面的皮特咖啡馆会面。我们在那里就叙事心理学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跟我介绍了他早期所受的影响,描述了他跟学生正在做的研究。研究涉及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需要采访别人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展开的。我们告别前,他对我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他的那些书证明,我关于脑海里故事作者的想法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诞。1.一个人的生活故事或者说个人神话是在持续变化的。故事总会演变,所以你跟我都属于“半成品”。当个半成品并不容易,这可能会让人气馁,特别在人到中年的时候。“通往地狱的道路铺满了半[3]成品。”菲利普·罗斯这样说,因此他拒绝为《纽约时报》写他当时还未完成的生活。2.没有个人神话,我们将迷失在时空之中,谁又想要那样呢?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就有一个“叙述性的思想”,这让我很庆幸(叙述性思想、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你想怎么称呼都行)。个人故事是将曾经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将来想成为的自己连接起来的媒介。一位学者曾经说,“我是谁”这个问题是以“我将成为谁”为先决条件的。真正的作家已经关注这个观点很久了。“我们的存在不是由现存的东西,而是由尚未发生的东西组成的。”西班牙评论家奥尔特加·加赛特表示。3.编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让我们可以将零散的事件变成有开头、过程和结尾的整体,唐纳德·波金霍恩如是说,他是这个领域里的头面人物。故事的顺序极其重要。当故事——电影、书、戏剧、人生故事等——缺少清晰可辨的开头、过程和结尾,我们会牢骚不满、困惑不解。故事也会变得不连贯或者缺少完整性。4.故事讲述与写作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故事“使我们成而为人”,我多次读到这样的说法。到现在,我已经数不过来碰到过多少让我们成而为人的东西了。了解人们终将死亡,会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曾经也有人说,烹饪让我们成为人,虽然近期有研究发现,假如黑猩猩认为会有煮熟的红薯片端过来,可能会暂缓吃手里那些生红薯片。但是说故事让我们成人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生命永不止息地被……我们梦想的、想象的或想公之于众的……故事……缠绕交织在一起,”波金霍恩写道,“所有这些故事在我们的生命故事中被改编,在生命故事中,我们以插曲般的,有时候是半意识的、基本不间断的独白对自己讲述着。”而这是关于脑海里的故事作者要做的事情的完美的、也许有点太复杂的描述。当然,我细读的书本和论文里并没有任何信息讲到,有位蓄着胡须、独坐脑海内室、戴着角质眼镜和腕关节支架的人存在。当然这些书里也没说他不存在。研究人生故事的学者承认他们并未获得所有的答案。也许他们应该跟真正的作者多花些时间聊聊,这些作者总是引用诗句,来说明生活是一个硕大、丰满、偶尔刺激、时常乏味、不易预见、偶尔有些意义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怎么能活着而没有故事可讲呢?”朱利安·巴恩斯在他的小说《终结的感觉》(TheSeeofaEdig)里说:“我们多么频繁地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我们多么经常地调整、润色、用心删减故事内容?我们活得越长,就越少有人来质疑我们的描述,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我们讲给别人听,但——更主要是——讲给自己听。”再思考一下琼·迪迪翁在《奇想之年》(TheYearofMagicalThikig)里说的,这本书是在她结婚40年的丈夫约翰·格里高尔去世后写作的——她不得不写。她说:“这(本书)是我试图理解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几周甚至几个月里,那打破了我固有看法的一段时间,关于死亡,关于疾病,关于可能性和运气,关于好运和厄运,关于婚姻、孩子和记忆,关于悲痛,关于人们是否会面对或以何种方式面对生命即将终结的事实,关于理智的浅薄看法,关于生命本身。”为了理解这些深不可测的东西,迪迪翁说,她不得不写一版关于自己的、尚未写成的人生故事。几年前,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名为《为了活着,我们在给自己讲故事》(WeTellOurelveStorieiOrdertoLive)。它讲的是:我的生命,迪迪翁的生命,任何人的生命,只有当我们的故事作者将隐藏在楼上的零碎边角料巧妙地转换成叙述性文章的时候,才会感到有点儿意义。[1]美国《人物》杂志官方网站。[2]黛安·索耶,美国广播公司(ABC)著名电视新闻记者、当家女主播。这里是指她在ABC联合主持的《黄金时间直播》节目,每周一小时,由重要人物专访、突发性新闻报道、讨论问题等内容构成。[3]菲利普·罗斯,犹太裔美国作家,1997年因《美国牧歌》获得普利策奖,1998年在白宫获颁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荣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最高奖项小说金奖。02在记忆车间内部没花很长时间我就明白了,归根结底,一切都与我们留存下来的记忆有关。我们脑海里所维护的人生故事,在复杂度和细节程度上都令人惊奇。但这些故事是否“真实”,取决于记忆是否“真实”。它们是真实的?是也不是。事实有历史事实和叙述事实两种。并非自欺欺人,而是记忆确实难以把握。随着岁月变迁,人生故事里的事件和人际关系会变大变小,重要性也会有所增减。我们会很肯定一些事情发生了,但事实上它们从未发生过。“生活不是人们所经历的,而是人们的记忆及记忆的方式。”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自传《活着为了讲述》(LivigtoTelltheTale)中如是说。不管这话有没有道理,记忆确实是会累积。我们在记忆中如此自然地穿梭,很容易就忘记了它们具体数量有多少,它们肯定被上传到了某个神奇的存档系统里,而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可以从中提取信息,来创造不断延续的人生故事。一回想到我们是怎么毫不费力地将记忆乱丢时,就会觉得这有多么令人震惊。举例说,如果你与我在酒吧相遇,互相介绍,我们会很快从庞大的记忆档案里挑选出最佳内容,并向对方展示我们是怎样的人;或者说想让对方认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在我们互相介绍后,就开始交换彼此人生故事里的大量信息——就是叙事心理学家所称的“自我的进化故事”。假设我比你爱啰唆,我会先开始讲话。可能我在开头会先讲我的进化故事中某个很小的细节,某件傻傻的事,比如多年前我与苏珊·萨兰登那次不幸的会面——她对我火冒三丈,但那件事不是我的错。我分享这件逸事不是为了自抬身价——虽然有时候我可能会。我之所以分享这件事,是因为它是我进化故事里有些尴尬、有点自黑的部分,是别人逼问的时候才会说的,尤其是借酒逼问。一位叙事心理学家也许会说,我偶尔把这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抖抖,可能由于它很好地反映了我现在的个人神话——即我虽然有点儿酷,但也不是个自恃甚高的人。再喝一杯酒,我可能会分享自我进化故事中某些摘要的信息洪流,大概比你本想知道的、比你愿意忍受去听的要多得多。关于我在费城的某间红砖墙连排住宅里长大,有个小小的前院,在绿色和橘色相间的凉棚下有个微型水泥露台;关于我的卧室墙壁上贴满了牛仔壁纸并用大学的院旗来装饰;关于上高中的时候,我因为要跑到校门口一步远的餐车买椒盐卷饼而被罚了十次留堂;关于我最终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需要我放下尊严;关于很多年后我是如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见了琳达,或者关于奈德和凯瑟琳的这事儿、那事儿;关于职棒联盟成立的某些内幕,以及我们像傻子一样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赚钱;关于我们是怎样移居芝加哥的;关于我的狗狗“软木塞”(土狗)和伍迪(匈牙利维兹拉犬)的暖心回忆等。即使我说几个小时,把你耳朵说破,你获得的信息也只是我的个人进化故事的部分片段。当我们喝到第三、第四杯的时候——顺便说一句,你也会跟我讲述你的生活,或者你会想试着跟我讲——我可能会讲到个人生活的小细节,比如我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左肩上文了一只小海豚——在那很久之后,不大会文身的人去文身这件事才变得流行起[1]来,然后由于我的文身师傅后来也帮詹尼斯·乔普林文了身,这件事就更流行了;还有关于我最喜欢的十位费城老鹰队队员;或者关于我儿时常做的两个梦:一位开校车的神父一直想开车撞我;我在地铁上遇到二年级时认识的一个女孩,但我没穿裤子。听了我个人神话里的那么多细碎片段,你会突然想起来你约了人要迟到,然后准备埋单,希望你越早想起来越好。这时候你已经了解了我的很多事情,但跟我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所知道的相比,还不到一个小分子。关于这件事,我的理论是这样的,很久之前的某时某刻,我们给了脑海里的故事作者一项安全许可:贵宾室、后台、内室,仅供收件人亲阅的、一级保密的都可以去看。这项许可让脑海里的作者可以毫发无伤地获取认知科学家所称的“自传式记忆”。由于这项非同寻常的许可,没有其他任何人能了解我们跟它一样多,甚至包括美国国安局,包括谷歌。父母、伴侣、伙伴、孩子、兄弟姐妹、曾经的爱人、诊疗师、神父、朋友、邻居和办公室的伙计们,对你的个人故事了解的程度都不同。其中有些人了解事实(或多或少),其他人知道的都是洗白后的版本。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知道一切。如果她终究要出卖你,就像那些出了名爱走极端的作家,那她将会变得极度危险。你将无法想象自己被暴露在外的程度。任何网络身份攻击都不可能比得上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在“发功”时造成的情感创伤。她掌握你的记忆——是的,甚至连很隐秘的事也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她了解你的恐惧,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你自己更加了解,因为她不会拒绝承认某些事实。她洞察你每一刻的欲望。她明辨你生活中的人孰轻孰重,尽管你可能会伪装。她掌握你狂喜的时刻、孤寂的时刻,即使你巧妙地隐藏情绪。我们,还有脑海里的故事作者,是怎样将记忆保存下来的呢?它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记忆如何在需要时被归档、检索、重新储存,随时间修改、删除,从回收站中恢复的?尽管科学家仍在研究人类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但我们从笛卡尔时代至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人类如何制造记忆的想法,比我的故事作者理论还要古怪。笛卡尔认为,大脑中的松果体是人类意识的中心。松果体表面的“动物本能”创造的记忆形式或印象,让我们看到已经不在眼前的物体的形象。再快进到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不要再提松果体了。神经心理学家埃里克·坎德尔由于“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方面的发现”在几年前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对我们理解脑细胞的工作原理而言是一项巨大的突破。他取得这项发现的方式也令人称奇——通过观察黏糊糊的大型海蛞蝓的电突触方式。根据记忆的方式不同,我们的神经活动(可能也是黏糊糊、迟缓的)在大脑完全不同的区域发生。比如说“速度与激情”类的记忆,例如你毁掉了父亲的别克车的那个晚上,这样的记忆是扁桃形结构,周围会闪烁。那些高度紧张的、令人兴奋的记忆也是如此。神经学家认为,这样的记忆会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被记起,就像“闪光灯”一样。我们脑海里的故事作者在描绘这些记忆时需要格外当心,因为这时候他们经常粗犷到离谱。无论如何,关于大脑如何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了。弗朗西斯·克里克,DNA双螺旋的发现人之一,曾预言说最早到2030年,人类将完全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的。我不知道你什么情况,但我没有时间等到那会儿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情况下,我还是选择去想象可能有个小人儿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的瑜伽球上,或者其他更简单的方式。她轻触按键,调出不同的记忆,然后编辑每段记忆或记忆片段,就像剪接师剪辑电影一样。通过PS图像处理软件之类的程序,她可以自如地剪切润饰记忆。科学家们会反驳我这个观点,那是当然。他们认为,记忆与快照图片或者视频片段完全不同。认知心理学家坚持认为,你的人生故事是由“具体的、有创造性的”的形象和认知组成的,而不是“真实事件的原始印记”。确实,若进行科学审查,关于“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的整个假设便遇上麻烦了。并非由于大脑研究学者和分子生物学家否认人生故事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者认为,记叙性构成是“人类经历的不可避免的框架”。然而科学家终究是科学家。他们要求可以被实验和证实的证据,而迄今为止也没人在大脑里发现看起来像故事作者的东西。每当科学家使用常规的神经成像设备来检查大脑时,每当脑外科医生打开头颅直接用眼观测内部时,他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堆含有上亿神经元的、约450克重的果冻状物质。看不到艾伦办公椅,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黄色的拍纸簿或者索引卡;没有关于是否有来世的文稿;没有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形状的镇纸;没有咖啡渣,没有烟卷没有酒,也没有绿色小药丸。没有证据证明那450克重的果冻状物体里存在着一个脏兮兮的故事作者。但是,仅因为人们尚未发现任何确凿证据,并不能说明这个故事作者不存在于大脑中,灵巧地藏匿着自己(如我所言,他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人,虽然他穿着双大大的马丁靴)。但是,让我们先停止争辩。我不会建议这位外科医生应该去检查下眼睛有没有毛病,或者抱怨那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有故障。只有傻子或者执迷不悟者(有时候这俩是一回事)才会打赌认为未来科学会输掉。终有一天,我们会清晰地了解“一团能放在手掌上的450克重的果冻,是怎样能够想象出天使,思考无穷的意义,甚至怀疑它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神经学家拉玛钱德朗曾如此信心满满地说道。归根结底,我们会为取得的科学进步鼓掌,但可能不喜欢它引领人们所获得的观念。个人来讲,我更加相信我们最重要、最珍视的回忆的确是真实无误的。那些记忆就是我本人,而你的记忆就是你。只要我们保留那些精确的、壮观的细节,你我就始终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若在重要的记忆是不是生活的真实印记这个问题上逼问太紧,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是我们认为的样子。个人而言,我宁可不要走到那一步。如果说我们关于记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记忆通常是十分不准确的。有些人认为,每当你找出一段记忆,它都不再相同了。它变成了一段有关旧记忆的新记忆。有人会告诉你,那些我们以为是记忆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记忆,而是我们一遍遍重复的真实体验。每当我们记起某些东西的时候,都在重新构建这段体验。不管记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存储,记忆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在一本关于自传式记忆的书里,约翰·柯垂描述了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是如何重新写成被我们当作现实的东西的。我们遇到过的好人,在记忆里变成了更好的人;坏人则退化成更坏的人;一把小贝斯膨胀成一件大乐器。柯垂讲道,人们都会说“我们总是这样做”或者“我们从没那样做”,而事实上我们从不这样做,而总是那样做。但我们不是真要撒谎,对吧?比如,我曾告诉别人,我小时候总是运动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但由于我年纪小、个子矮,队里也不怎么让我上场,总是坐冷板凳。我真是这样认为的。但如果你仔细调查下我在位于波科诺斯的亚瑟夏令营的运动经历,然后挖掘到我在校队或社区临时运动队的表现,你会发现只有一次——我是运动队中最年轻的队员(申明一下,是亚瑟夏令营的运动队)。那我为什么要说自己“总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但没上过场呢?因为这样说,帮助我定义了现在的我。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运动型的,但又不是那么擅长运动。另一个例子:我总是发誓来发誓去,说我从来没有在学校考试时作过弊。我也真的相信自己从没有作过弊。但是,我也有理由确信小学考试中有几次我偷瞄过珍妮·马拉默德的试卷(珍妮是个天才,从来没做错过题)。那为什么我删除了关于偷瞄的那些记忆呢?约翰·柯垂引用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的话提醒我们说:“当毛毛虫变成蝴蝶,它就不记得做毛毛虫的时候了。”在我的脑海里,自己是个完全成熟的、有道德的人,事实上真不记得曾小偷小摸过任何东西。脑海里楼上的故事作者并不是要通过修改我们的记忆来散播谎言。她只是尽力创造连贯统一的故事。她轻轻地抖动记忆,将一些记忆抬高,将另外的贬低,这是为了不让记忆自相矛盾,或者使整体的主题变得模糊。若你因为考试不及格退学而不得不干一份糟糕的工作,你可能会忘掉关于自己嗑的那些药的记忆,而只记得你妈曾经说你是那种在传统教室里学不好的学生。或者你会清楚地记得,现在已经是你前妻的她,说需要自己的空间,而不记得她曾多少次告诉你嚼东西的时候不要张着嘴。故事作者让某些记忆优先于其他记忆的时候,只是想帮你一个忙。“每个关于观念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创造力的行为,每个关于记忆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想象力的行为。”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这样认为,他是一位获过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而你的作者不用上生物课就能理解这件事。“当讲到过去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写小说。”斯蒂芬·金的小说《乐园》(JoyLad)的主人公这样说道。也许这种说法有点儿过了。如果你问我,我认为人生故事更像一部非虚构性小说。当今社会有很多关于“人类记忆正被围攻”的讨论,若此话当真,这对于我们确保人生故事的连续性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科技使人类变得愚蠢,有些科技则使人烦躁。人们担心的是,既然每个人口袋里都放着搜索引擎,我们就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记住那么多的东西。若能简单地谷歌一下,那干吗还需要记住呢?某些功能一旦不用就会丧失,因而我们的记忆就会萎缩。曾有人这样担忧。这是让我们紧张的理由之一。另外一个理由,是有人认为我们的“交互记忆系统”正在消逝。交互记忆系统是指两人或更多人可以使用共同的记忆存档。如果其中一位不知道或记不起来某件事,身边其他人可以填补这段记忆空白。曾经,人类就是这样来记忆很多事情的。要去调查什么东西,第一件事就是要询问别人。已故的简·斯塔福德,她去世前几年在帮《时尚先生》审稿时,告诉我说家里有个人——她的丈夫利布林是位新闻工作者——家里有个什么都懂的人真好。每当斯塔福德自己写故事需要某些信息时,她就走到楼梯口,往上喊:“嘿,乔!那个某某是什么东西,或者某某是什么人?”她要的答案就会从楼梯上大声喊出来。在过去,交互是人与人之间的,而不是人跟Siri语音之间的。当一个人记不起来的时候,交互记忆系统里的其他人还记得。你的父母关于你的记忆组成了一个小规模的交互记忆系统。家庭中几代人住在一起,每天都有接触,他们将记忆集中,通过讲故事将记忆保存下来,总计合成规模更大的交互记忆系统。你不知道吗?那去问奶奶吧(但要大声点儿)。眼下的问题是,我们不再几代人住在喊一声就能听到的范围里。我们也不再以部落分布,相比于单个家庭,部落是更大规模的交互记忆系统。我们确实生活在“品牌部落”里,但我很怀疑跟我同样用苹果电脑的人能否告诉我我母亲这边的亲属到底来自白俄罗斯的什么地方。除了知道母亲来自“俄罗斯的某个地方”,父亲来自“奥地利的某个地方”,对于自己的籍贯我一无所知,我也希望自己能知道。若能将人生故事放在更长远的历史背景里,会令我的故事更有意义。比如,如果我知道家族中曾有人英勇抵抗蒙古部落入侵,会让我感觉更多——更多什么呢?更多与时间的无穷弧线相连接,或者说类似这种事。亚瑟·叔本华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突然出现了,而在数千年前人类是不存在的;很快我们变得不存在,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我们的内心说:事情不该是这样的。”若我能知道自己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大草原,我大概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个匆匆过客。但现在已经无人可问了。我唯一能求助的就是上网,我也的确这样做了。我在族谱网站没有找到更多内容,因此只得从我读过的历史书里和确实不与我沾亲带故的人的自传里拼凑信息碎片,比如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自传。多亏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书,我得以推测出我父亲的家族是于19世纪迁到奥地利的,是俄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的犹太人往奥地利大迁徙的一部分。而这仅仅是个开头。至于母亲这边,我仍然不知道她的家人是来自明斯克还是平斯克,但多亏谷歌地图,至少我知道了明斯克和平斯克在哪儿。但是说实话,科技在给予的同时也在攫取,它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也许会导致记忆萎缩,但同时也能让人的记忆存储更加宽松。某天,我想听听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为电视纪录片《海上的胜利》(VictoryatSea)谱写的配乐,20世纪50年代初这部片子曾在NBC热播。我跟我父亲从未落下过一集;回想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养成亲密关系的体验。感谢科技进步,我轻轻点了几下鼠标,就在Sotify音乐平台上找到了这首配乐。当前奏——《强浪之歌》——响起的瞬间,我立刻被传送(或者说被护航)回了费城的惠特克大道上。我能看到起居室里电视机上的调音旋钮。我还能看到从小小早餐室的下拉式顶棚倾泻下来的阳光;还有用来调整拉绳的蛋形部件,它和父亲第一次心脏病发作那天安装的一样。我看到了房间角落的笼子里,我家的金丝雀“小叽喳”正在啄墨鱼骨。唤醒这些记忆只须重播《海上的胜利》,这我动动手指就能做到。[1]詹尼斯·乔普林,美国女摇滚歌手。03审定版与未删节版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被称为架构最好的英文小说之一,他曾写道,我们以已经被忘却的体验开启人生,以期望却并不理解的体验结束人生。他还将写成的故事定义为“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记叙”。这道理大致上也适用于你的人生故事。你的人生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记忆组成的记叙文。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在的人生故事,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与现实中的作家不同,你脑海里的作者不能直接胡编乱造。她不能凭空创造出有趣的角色,也不能跨世纪地颠倒叙事。她不能像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那样在故事里加入一只会说话的猪,她也不能像科幻作家一样引入残暴的火星人。阁楼上的作者必须设法利用已有的记忆来写作。尽管这位作者处理你的记忆时可以有、也会有合理的自主权,但是她描绘的必须是似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不可以越过这条底线。与现实中的作者不同,阁楼上的作者不能打一个响指、用一个浮夸的特技谢幕,或者写一套低劣的把戏,比如主角是从噩梦里醒来,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但你的人生故事也确实需要最终取得成功,得到某种方式的回报。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要理解你的人生故事是怎么形成的,先让我们想象这个故事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现的。我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点子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将人生故事想象成一本书,先让我们确保它不会从锁线处散架。确认这一点后,请继续想象你的书是从空白页开始的。为什么空白?用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话说,因为你尚未“踏入聚光灯下”。他把大脑认知某件事的瞬间,比作演员从舞台两侧的半暗灯光中突然亮相,面对灯光和观众的一刹那。哲学家与科学家对人生起始时的空白程度有不同的见解。有些理论看起来跟“脑海里故事作者”的假设如出一辙,所以我当然更倾向于这些理论。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生起始时是完全空白的一页纸,上面没有任何预设的内容。新生儿的思维就像白纸,“没有任何特征”。“那它是怎么被布置完成的呢?”洛克这样发问。一言以蔽之,通过经验。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其他的伟大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探讨人类出生时究竟是一片空白,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或者可选择的思维预设。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就原厂配备了某种主机板,一种提前预设的“语言习得机制”。你可以设想在脑海里的作者工作的地方旁边有个微小的IT柜。隐喻中的母板可以用来解码语法结构,这就使得人们能够理解并创作故事。之后,乔姆斯基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有种类似于“普遍语法”的东西(尽管英语跟Liki语发音听起来有天壤之别,那是一种印度尼西亚某个小岛上只有5个人会说的语言)。故事作者的理论在人类语言能力如何形成这件事上持中立态度。反正我们就是有语言能力,而且若要对自身有任何的认识,我们也必须具备语言能力。但是,再回到我们想象中的那本书上去:在封面上有个漂亮的婴儿,甜甜的、胖乎乎的,天使般的小脑袋上顶着新生儿的小童帽(粉色或者蓝色,你自己来选)。当然,这个婴儿就是你。是你,但又不真的是你,不是现在的“你自己”。这个婴儿会演变成你,成为你今天眼中的“你”。即使还有些欠缺,但那个小小的你也已经受住了一次“存在危机”,即众多危机中的第一次,心理学家罗洛·梅如是说。那次危机是什么呢?就是你可能根本不会出生。但你已出生,所以危机解除。罗洛·梅认为,通过了这次严峻考验,你已经踏出了创造自己个人神话的第一步。它具备经典个人神话的所有特征。你命中注定要正面抗击种种阻碍与苦难,你已准备好探寻真理与目标。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你人生起始时已经有了一位好伙伴,罗洛·梅认为这实际上跟摩西被发现浮在芦苇丛里的水面上或者耶稣被发现在石槽里是一样的。但是,嘿,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重点是,你现在存在了,郡书记官签署的出生证明确认了你的存在。你会有一个名字,也可能还没有。当你有了名字,也许是与你现在或已故的某位亲属同名,那么他的人生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因此延续了。无论你叫什么,可能还会有一张印着你两只小脚丫的出生纪念证书来进一步记录你的存在。你那双小脚丫在这个阶段可没有任何用处,你自己哪儿也去不了,而且这将持续一段时间。你就像动物王国里乳臭未干的幼崽,无助得不能再无助了。你还不能搜集记忆,你连最基础的句子里最简单的词都搞不定。你还远远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世界,但你确实很可爱,足够拍一张非常吸引人的宝宝封面照。在封面上你超级可爱的脸蛋上方,印着这本想象中的书的书名。作为一个有强迫症的编辑,我在选一个可行的好书名上犹豫了很久——不需要太花哨或者抖机灵,我们说的可不是过期的《时尚先生》。我本来要用《我:一个生命》(Me:ALife)作为书名,但感觉那样过于概括与平淡。《不朽的自我:生与死》(TheLifeadDeathoftheEdurigSelf),感觉好了一些,但是盯着看一会儿,我觉得那听起来有点,怎么说呢——夸张。而且用“死亡”这个词让我有点困扰。所以我稍微改动,变成以下这样,这对于我们要讲的内容已经足够了。[1]《不朽的自我:生命与时代》我们的书名已经就位,可以填充书页内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应该写什么呢?图书编辑通常会告诉你,最好以序言来开场。它为一切内容提纲挈领,提供有用的语境。所以花时间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故事真正是从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开始的?这不是无意义的问题。如何提出你的背景故事,对于你所期望的人生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可以认为,你人生故事的开启方式要带些神秘感,或者你认为宇宙不要总是神神秘秘的,那也行。在没有更好的内容时,你总可以用序言来简单交代:你的生命故事始于一次结合,一次随机的碰撞,一次极微小的——连轻微交通事故都算不上的——发生于输卵管壶腹部的撞击。但你们中有些人可能觉得,以“结合”形容人生故事的开端仅仅是差强人意。你会在序言中详细讲述你的人生故事的开始,在那轻微的撞击之前,根据你掌握的信息,那次碰撞可能是在汽车旅馆或者在一辆纳什漫步者车里。你可能觉得有必要在前几页来鸣谢与赞美你人生故事的真正作者:我们天上的造物主(OurAuthor)。你们中的另一些人不会那样写序。你们崇拜科学而非超自然力量。因而你可能会在正文前讲解你的人生故事是怎样从爆发到太空中的亚原子微粒而开始的。不管是什么事儿,反正有东西爆炸了。在爆炸的火花或其他东西之外,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才有了封面上那个婴儿的脸。还有另外一些人,可能会用序言来强调自己或其他人对于人生故事开启的方式与缘由都没有任何模糊的想法。人类学家洛伦·艾斯利认为,我们都是宇宙的孤儿,坠落到星系中漫无目的地徘徊,头上盘旋着思想的气泡。气泡中有一个问题:我是谁?可能还会有人在文前说:当然了,我有个名字,有出生证明,肯定也会有社保号码、驾照、护照,最终会有退休协会的会员卡,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我。或者说,每个人都是我。或者说我是由别人一点一点组成的,我所谓的人生故事也无非是一个叙事体的中微子,镶嵌在无尽的长篇故事里,故事的名字叫《曾经走过世界的人》(HumaeigWhoEverWalkedtheEarth)。你的人生故事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序言来开启,然后用自己选择的信仰体系一以贯之(假设你有自己的信仰)。让我们先同意“每个人能记住的人生故事,都是从我们最初的记忆开始的”,当我们开始有能力理解和创造故事时,也就拥有了最早的记忆。记忆与故事无可避免地相互连接着。若你是个脾气暴躁、叛逆的人呢?如果你根本不想写什么人生故事呢?叔本华写道:“我们在疯狂的世俗欲望里产生,在所有身体器官消亡、尸体陈腐发臭时结束。”他在哲学上永远如此阴暗。若人生如此空虚,何苦书写人生故事呢?因为我们没有选择,这就是原因所在。即使生命不是应我们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依然被迫手书着人生故事。我们注定必须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从解剖学上看,头颅中有一个预留的小空间,留给某样东西或某个人,将记忆整理成章节再组成情节。这是否是有意为之的呢?除非我们想象的书里大多数页面都被填满了,否则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人生是否有意义,幸运的话,距离填满它的日子不会很远。“让我们等待人生故事书的版面校样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被问到人生的意义时如是说。[1]原文为TheLifeadTimeofMyEdurigSelf。04最初的草记丹·麦克亚当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个人神话与自我建构》(TheStorieWeLiveBy:PeroalMythadtheMakigoftheSelf)中说道,他在为发展心理学班级上第一天课时,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务:写一篇关于你离开子宫第一天的假设性的期刊文章。读到这里我想,真是个好主意!如果回到在《时尚先生》做编辑的时候,我真的会采用这个选题。我会给某位作家打电话,让他尝试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菲利普·罗斯会是个合适人选,他会写出相当了不起的文章。[1]杜鲁门·卡波特?那就更好了。对于描写1924年9月30日下午3点以后的几个小时在新奥尔良的杜鲁医院发生了什么,卡波特会很感兴趣。假设卡波特接受这一选题,交来写好的文章——能否交稿对于他来说永远是个假设——我相信他的描述将令人难忘,并且有很浓的南方哥特风格。杜鲁门的母亲叫莉莉·梅,她从来没想过要这个小孩,但她拖了太久,再堕胎已经不安全了。杜鲁门的父亲叫阿奇,他确实想要个小孩,但他是个完全不靠谱的人,诡计多端、戴厚底眼镜,搁在哪个产房都是出彩的角色。莉莉·梅与阿奇这一对,完全不[2]是琼·克利弗和沃德·克利弗那样典型的乡村父母。卡波特儿时最大的恐惧就是被遗弃,所以我确信他对自己出世第一天的描写会是忧心忡忡的。我也同样相信,他会将手按在《圣经》上起誓,说每个小细节都是完全按照现实经历来展现的。实际上,你的人生故事——你记忆中的故事——并不是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的。你真以为自己记得呱呱坠地和婴儿学步时的事情,但其实你不记得。圣奥古斯丁,一个毫无疑问比我们更接近上帝的人,都不记得人生最初的几年,他在《忏悔录》(Cofeio)里大方承认过。对其他人来讲也一样。在人生最初几年,我们确实收集了一些记忆,但是出于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原因,这些记忆蒸发了。我们以为自己记得刚出生那几天或几个月的事情,是由于我们的大脑从父母、祖父母和哥哥姐姐后来的讲述中创造了记忆。相册里的老照片也会从角落里冒出来,让我们以为那是真正的记忆。或许还有其他的解释:你脑海里的故事作者把日子记混了;你的想象力太过活跃;你在服用管制药物等。一岁之前,虽然你还未存储记忆,但已经开始形成模糊的“自我”意识。这个初级的“自我”并不是真正的自己;那是袖珍版的自我,并不知道有一天终将成为那个可悲的、令自己厌恶的完全版自我,当然,让我们希望不会如此吧。每当你跟照看你的人分享自己的“主观感受”时,那个羽翼初生的你都在进行自我表达。你主观的自我因此可以与人进行交流,虽然不是通过语言。比如,你的微笑会让你母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 恐妻家(一部惊心温情的小说,一本幽默且实用的妻管严生存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伊坂幸太郎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恐妻家(一部惊心温情的小说,一本幽默且实用的妻管严生存指南。)试读:版权信息书名:恐妻家作者:【日】伊坂幸太郎译者:边大玉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19-11-01ISBN:9787544280570本书由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授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螳螂AX钥匙缓缓插入了玄关的门锁。动作虽然已经放得极轻,但随之而来的咔嚓声还是让兜紧张不已。什么时候才能发明出无声门锁啊!兜绷紧了神经,小心翼翼地转动手腕。门锁打开的声音令他一阵胃痛。他打开房门,早已熄灯的家中一片寂静。他静静地脱了鞋,蹭着走廊的地板向前走去。客厅很暗。全家人——虽说就两个——应该都已经睡了。兜屏住呼吸,小心地留意着动作向二楼走去。上楼后,他进入右手边的房间,打开灯,竖起耳朵。终于,他缓缓地舒了口气,这一刻他才放松了下来。“我说兜啊,你都有老婆了,一会儿回家不会还是偷偷吃泡面吧?”有个同行曾经如此打趣过兜。那是一个疯狂沉迷于儿童电视节目《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的怪人,业界人称“柠檬”,性格粗暴,举止轻浮,但技能高超。当时他们分别受不同人委托刺杀同一目标,双方联手完成任务后,兜等人刚刚喘口气的工夫,柠檬便一脸得意地抛出了关于《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的古怪问题,问他们多多岛是谁负责修建的。可能是见无人愿意回答,柠檬只好又将话题引到了兜身上。“兜,你家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吗?”提问的是柠檬的搭档蜜柑。二人体格相仿,性格却截然相反,可能这也正是他们能够顺利合作的原因吧。也许是觉得娶了老婆的同行实在太少,所以二人问的问题都非常直接。“当然不知道。”兜立刻答道,“他们要是知道家里的顶梁柱做这种危险可怕的工作,大概会绝望吧。平时我是文具厂的销售。”“这是你在家人面前的伪装吗?”“差不多吧。”兜确实曾经在文具厂工作过。彼时,儿子刚刚出生,兜才二十五岁左右,通过中途录用的方式加入了公司,此后一直做正式职员。如今,兜大概四十五岁,在销售部也算得上是老手了。“家里的顶梁柱干着这种不要命的工作,回了家夜宵就是一碗泡面,这也太惨了吧。”柠檬打趣道。“瞎说什么?”兜怒道,“怎么可能吃泡面!”或许是因为兜的语气听上去很强硬,柠檬条件反射般向后仰了一下,紧张地说道:“别生气啊。”“我没生气。”兜稳了稳声音继续说道,“泡面,其实声音是很大的。”“什么意思?”“拆塑料包装的声音、撕开盖子的声音、倒热水的声音……如果半夜吃,声音会显得很大。”“反正又没人注意。”“我老婆注意。”兜说,“那声音很大,还把她吵醒过。她在公司上班很认真,因为路上时间比较长,早上也得很早起床。如果半夜被泡面的声音吵醒,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大事不妙?什么大事不妙?”“第二天早上见面时的那种压抑真是一言难尽。她叹的气要是堆在一起,恐怕能吞没家里的地板。这可不是比喻,而是真的很憋闷。她一说‘你吵得我都睡不了觉’,我的胃就一阵绞痛。这种感觉你们不会懂的。”“兜,你别开玩笑了,你还会紧张?我无法想象。”“真的。我工作的时候不紧张,做好分内之事罢了。”“对老婆就不是这样吗?”“当然。”兜点了点头。“那你怎么办?如果不能吃泡面,吃零食会发出声音啊。”蜜柑那有着双眼皮的眼睛仿佛满是忧愁地望向了兜,“你饿了怎么办?”“香蕉,或者饭团。”兜一脸认真地答道。面前的两个同行恍然大悟,不禁感到钦佩。“你还真是聪明。”兜却立刻打断道:“想出这个办法的人还是太天真了。”“这样还算天真吗?”“香蕉和饭团都不会发出声音吧?”“你们听好了,虽然是半夜,我老婆偶尔也会不睡觉,等我回去,有时候还会给我做晚饭或者夜宵。”“是吗?”“平均下来一年能有三回吧。”“不少嘛。”蜜柑这次明显是嘲讽的语气。“这种时候就会吃她做的饭,量还挺大的,当然也就不会想吃饭团或者香蕉了。”“还能这样啊。”“记住了,便利店的饭团保质期很短,到第二天早上就不能吃了,而香蕉居然也很容易坏。”“所以?”“最后我选择的是……”“选择的是……”蜜柑重复道。“香肠,鱼肉香肠。既没声音,也放得住,还能填饱肚子,堪称最佳选择。”柠檬和蜜柑瞬间安静了下来。“半夜在便利店里,我经常能看到和我一样下班回家的父亲在挑选饭团或者香蕉。每次看到,我都不由得感慨他们还是太天真了。”兜继续说道,“最后我选择的,是鱼肉香肠。”柠檬怔怔地望着发言完毕的兜,慢慢地鼓起掌来,起先断断续续的掌声变得越来越快,仿佛是看完演出后起立,热烈地鼓掌向演员致敬一般,他的表情极为真诚。“兜,你能把这么惨的事情讲得如此帅气逼人,实在太感人了!”说罢,柠檬拍了两下手。旁边的蜜柑愁眉苦脸地说:“太蠢了!在咱们这行提起兜,那就是高人一等的行家,甚至是高人两等也不为过。要是让别人知道你是这么个妻管严,怕是有人要失望喽。”说起来,最近好像都没怎么见到那两个人呢。兜回想着,脑海中浮现出了柠檬说“负责修建多多岛的是珍妮·帕卡德”时一脸得意的表情。兜拿出装在西装口袋里的鱼肉香肠,无声地撕开包装,一口咬了下去。空空如也的肚子得到了香肠的抚慰,但椅子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令兜一下子焦虑起来。老婆没醒吧?他竖起耳朵小心地听着。兜早上起来的时候,妻子已经准备要出门了。“不好意思,早饭在桌子上,你快吃吧。差点忘了早上还要开会,我先走了。”她边说边打开玄关的门,飞奔了出去。“去吧,去吧。”兜回应道,转身走进盥洗室。洗完脸,上完厕所,他朝餐桌走去。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早上七点半了。妻子不在家,气氛就会轻松一些。兜并非很难和妻子沟通或是很讨厌妻子,反倒可以由此断言,在这么长久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感情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兜一直谨小慎微地照顾着妻子的心情。而妻[1]子也仿佛生出了尾巴,虽不像老虎尾巴那般,却也会在家里的地板上悄无声息地扫来扫去,不知何时就会不小心踩到。电视开着。早间新闻结束后,一个年轻女人站到气象图前,解说着关东地区本周的天气。“这个人长得挺像你妈妈。”兜说。儿子克巳早已在餐桌旁坐好,啃着一片吐司。他鼻梁高挺,瞳仁黑亮有神。他还是高中生,却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毫不偏心地说,兜觉得儿子眉宇间显露出的坚强与脆弱交织的感觉颇具魅力,应该是像他妈妈。“像我老妈?不,不,一点都不像。这人才二十多岁。”“再过二十年,就和你妈妈一样了。”“要这么说的话,”克巳指着桌上那个看起来很有来头的进口茶杯说,“千年以后,这东西也会变成陶器呢。”“陶器怎么了?那可比杯子贵重多了,再说这杯子也不是黏土做的。反正这个播天气的姑娘长得挺像你妈妈。”“老爸,你也太先入为主了吧。”“我?太先入为主?”“嗯。你一旦认为这件事就是这样,就会相信那是事实。”“是吗?”“以前不也是这样?走着走着看到一栋大楼前聚着好多人,听见远处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你就自信满满地说是那边着火了。”“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结果是商场大甩卖,大家在排队而已。”就在这件事发生的前一天,兜刚从同行那里听说最近出现了一个纵火集团,在这件事上他确实有些先入为主了。但这又没办法跟儿子解释,再说也确实是他弄错了,他只好回应道:“是吗?”“还有,送快递的姐姐不再来了,你就煞有介事地说人家无证驾驶的事被拆穿了。”“那段时间,新闻上经常说无证驾驶的送货司机啊。”“你总是这样,很快将信息拼在一起,然后急于下结论,什么都要联系到一起。老爸啊,你这种想当然的做法真得改改了。”兜对此并不认可,虽然无奈,却未反驳。“可能我就是这种人吧。”他含糊地回应道。克巳仿佛没听见父亲的话,只是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说起来,该不会真的出轨了吧?”克巳小声说了一句。闻言,兜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全身不由得打起了冷战。“你胡说什么!”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这种事别乱说!”“哎?我在说这个播天气的姐姐啊,之前网上的新闻都写了,说她和这个节目的制作人有不正当关系。”“哦,你说她啊。”“不然我说谁?”“没谁。”兜说完后,觉得这么不清不楚的回复容易让儿子产生什么不好的误会,便加了一句,“我可没出轨。”这话说完,倒显得他更加可疑了。“果然还是漂亮的女人厉害啊。”克巳忽然说道。只见他单手托着下巴,脸颊像是要被捏坏了一般,视线依旧没有离开电视,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兜自然不能装作没有听见,便问道:“哪里厉害?”“男人嘛,见到美女就束手无策了吧?”“你一个高中生懂什么。”“我是在学校学的啊。”“学校?哪门课教的?”克巳好像这才意识到坐在旁边的人是自己的父亲,瞬间调整了坐姿。“不是。一个月前有个老师要休产假,就来了个美女老师代课。”“是不是美女全靠主观判断。”“她说是语文老师,却一点水平都没有,字也不会写,太宰治的名字也念不对。”“这样也能当语文老师?”“长得好看就完全没问题了。”“不会吧?”“真的,那些上了岁数的男老师看见她都笑眯眯的,连校长也被迷得七荤八素。”“你们也是吧?”“我不否认。”克巳没有再说话,兜则继续吃着吐司,看着电视。过了一小会儿,克巳说:“前阵子,我亲眼看到了。”兜这才意识到对话还没结束,同时觉得儿子亲眼看到的该不会是他工作的危险场面吧,声音便陡然拔高了:“什么意思?”“有一天放学后,天都黑了,我正好经过视听教室,看见那个老师在里面。”“那个美女老师?”“嗯,还有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也在。他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姓山田,热血认真。他俩面对面站着,不知道在干什么。”“山田老师加油啊。接下来会是让人心跳加速的发展吗?”“怎么可能这么悠闲,毕竟山田老师都结婚了。”“什么?”兜双臂环抱,皱起了眉头,“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跳加速了。山田老师小心啊。”“什么意思啊,老爸?”“山田老师和美女老师已经公开关系了吗?”“估计只有我们知道吧。有一次在视听教室的时候,这两个老师突然进来,我们只好躲起来了。”“我们?看到他俩的不止你一个人吗?还有谁?”糟了,说了多余的话,克巳脸上满是懊恼不已的表情。这时,兜心想儿子应该是和同班的女生在那里卿卿我我吧。“我说的我们,就是我,”克巳移开视线,板着脸答道,“和老爸你呀。我刚刚不是告诉你了吗?所以,知道这件事的,就是我和你两个人。”“那就这样吧。”“那种女人是不是就叫狐狸精?能把认真的热血教师山田骗了。”“也许是男方主动的呢?”“但山田老师是个认真的人啊,难道是因为罪恶感击垮了他?”“击垮?”“他最近都请假不来学校了。别的老师都说他是因为生病了需要休息,但我觉得他应该是不愿意来学校吧。”“老师不愿意来学校?”“女人真是恐怖啊。”“有恐怖的女人,也有不恐怖的女人。男女都是各种各样嘛。”“对了,母螳螂交尾时会把公螳螂吃掉,对吧?”克巳问道。“啊,那个啊。”“所以公螳螂只是用来交配的吧?”“不是。”兜解释道,这还是以前某个同行告诉他的。“螳螂的视野很广,而且动作很敏捷,所以母螳螂是把身后的公螳螂当成敌人来攻击了。这是意外。”“那也很恐怖啊。”“螳臂当车,你知道吗?”这其实也是同行教给兜的,但彼时兜并不知道螳臂当车的螳是指螳螂,还反问“是像放到水上的灯笼那样[2]的东西吗”,结果被同行嘲笑了半天。“是像放到水上的灯笼那样的?”克巳问道。兜叹了口气。“是螳螂。你想想螳螂举起斧头似的前臂的样子,看起来勇猛无比,但也就是一只螳螂而已。”[3]“像‘败犬的远吠’那种意思?”“差不多,但也不太一样,毕竟螳螂以为自己能赢。它很弱小,但依然拼死反抗,这样的姿态称为‘螳臂当车’。”“老爸总是惹老妈生气,像个受气包一样,偶尔也要奋力一击试试呀。”“举起斧头,奋力一击。”“但这个成语没有‘如果螳螂有意那么做,就能一击毙命’的意思吧?”“说起来,意思还是无力的抵抗。”克巳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出父亲的斧头被折断的场景,不禁同情地看向了兜。“我倒是觉得螳螂的斧头不容小觑。”兜说道。“螳螂总有一天会奋力一击。”“正是。不过话说回来,老师不愿意去学校也太……”“现在好像挺常见的呢。毕竟如今的日子可比你当学生的时候要辛苦得多。”“什么时候日子都不好过啊。”“比如说?”克巳语气强硬地问,仿佛是在挑衅和试探。对于儿子来说,不能不去考虑父亲究竟是伙伴、敌人还是竞争对手。“比如说,叫你去搬那些巨大的石头盖金字塔,痛苦吧?可是在三千多年前,有些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还有人做青铜器啊彩纹陶器啊……”“这都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了。我说老爸,你还真是喜欢陶器。”“也不是这个意思。”“啊,对了,老爸,你会来参加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吗?”克巳看着电视问道。“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兜皱起了眉头,“家长也要去吗?”“我想着让老妈去就行了。”“不,我肯定也去。”兜立刻答道。“没关系。那天是工作日,你还要上班吧。”“哎,你知道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吗?”“不知道。”“是担心儿子的未来。对于学校的事也好其他的事也罢,总是认为这么做不行那么做也不行,能像这样为你的人生烦恼,就是我想做的事。”见克巳面露不悦,兜却丝毫没有在意。毕竟,这就是他的心里话。“我推荐你做这台手术。”一个戴着圆框眼镜、身着白大褂的男医生坐在兜面前说道。看着他面无表情的冰冷面孔,兜觉得他就是一台具备扫描或者拍片功能的医疗器械。这是一家开在东京市区的内科诊所,位于办公楼群一角的大厦中间楼层。候诊室里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患者,从医疗水平和处方来看,再多些患者也不足为奇,但或许是医生冷漠的态度和诊所内冷清的氛围抵消了优点,不过这家诊所大体还算值得信赖。“不,还是算了。反正是恶性吧?”兜指着医生摊开的病历说道。医生点了点头。“我说过,恶性手术我不做了。说不定会死在手术台上的。”“你还没到那把年纪。”这个冷面医生皮肤很有光泽,皱纹也很少,不知多大年纪。只是从兜二十多岁开始,他就一直担任兜工作的中介,这么多年容貌未改,但应该也不年轻了。他说话谦逊有礼,始终带着精通业界一切技能的威严。“不行,我不能再乱来了。”兜回答道。“像你这样处理任何手术都冷静高明的人不多了。”医生从不恭维,就像车载导航里常说的那句“没关系,您可能迷路了,但还是按照导航的指示开过来了哦”一样没有奉承。所以,这个评价所言非虚。“我想早点辞职。”“出院,是要花钱的。”这个人真的打算让我退出这行吗?兜不禁想。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兜的所有工作都是这个男人介绍的,他给的指令是去杀这个人或者去解决那个人。看来除了兜,他应该还有其他“患者”。目标的相关情况记录在那本摊开的病历上。如果不知道“手术”对象的姓名和住址,就会将其特征信息和委托人开出的条件用一般人看不懂的医疗术语或德语写在上面。另外,目标的照片也会贴上,但需要蒙上特定的滤片才能看到,否则就只是一张满是阴影的X光片。医生将中介的工作资料伪装成病历,与诊所的真实患者的病历混在一起保存。如此想来,病历确实最适合隐藏情报——里面记录的都是个人信息,所以不会轻易被第三方看到。在这里工作的护士中,有一个同样年龄不详的女人,看上去明显对医生的中介工作了然于胸,而其他的年轻护士恐怕就一无所知了。可能正是因此,他们在交流工作时大多用伪装成医疗术语的暗号,或将文件直接夹进诊疗资料中。所谓“手术”即暗杀,“恶性”则表示目标是行家。兜在克巳出生时便开始考虑金盆洗手,但真正和医生谈到这个话[4]题是在五年前。医生既不惊讶也无喜色,只是像在读《六法全书》一般语气平淡地说道:“为此是要花钱的。”虽然不清楚这笔钱到底要做什么用,也不知道要把钱交给谁,但即便是兜,也终究无法立刻拿出那笔足够买下一幢独栋小楼的巨款,结果也只好不得不无奈地“为了攒钱辞职而继续工作”。“你应该知道吧?恶性手术的收费更高。而且你以前不是说过吗?反正都要手术,不如找个良心上过得去的。”“是吗?以前我倒是没想过这些。”克巳小的时候,兜给他读过很多日本神话传说,可能多少与这有些关系吧。兜半带认真地回想着。善良老爷爷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坏蛋老爷爷受到了惩罚,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着这样的故事,兜第一次感觉到,轻易杀害一个没有做过坏事的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再说,他所杀之人也有父母,可能也曾像这样听父母讲过日本神话传说。兜的思绪不由得飘远了。兜很清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他还是希望尽可能不去滥杀无辜。“看来你肯定要做恶性手术了。”此话不假。如果目标是以违法的危险工作为生的同行,确实会减轻罪恶感,就像一个坏蛋老爷爷被另一个坏蛋老爷爷消灭了。“总之,要是有其他好的手术,你能再联系我吗?”“好的。不过这阵子的工作可能不好做。”“是吗?”医生一边在手边的白纸上写着什么,一边像是在说明病情一般,夹杂着暗号低声说:“这个地区出现了一伙想要搞点大动作的犯罪集团,有传言说他们计划安装炸弹,并在某处挟持人质。如果计划实施,市里的警察将会进行严密的监视。”“那这边的生意该不好了吧?”兜悄声问道。医生点了点头。“干脆让我把那些想引爆炸弹的家伙解决掉算了。”兜开玩笑地说。医生却笑也不笑,只是问道:“药还够吗?”这是在确认武器是否需要补给。“再给一点吧。”兜答道,他确实想要一些子弹。干这行的人可以在几家店自行购买武器装备,而且这些店从表面上看不过是渔具店或录像带出租店,但要是有医生帮忙准备,会省事不少。医生开好了处方。拿着这个处方去隔壁药店,就会换到一张卡片。第二天前往指定的储物柜,凭卡片和密码就能打开柜门,领到需要的装备。从车站回家的路上,兜恰巧经过了克巳就读的高中。也许是前几天早上克巳问他会不会去参加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一事还在脑海中盘旋,兜才特意选择了这条不常走的路。“我说,你都不关心克巳的事吗?”妻子曾这样责备兜。如今回想起来,那差不多是四年前的事了。当时兜正在客厅看深夜电视节目,电视里播放着学校供餐方面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兜突然想到——真的只是突然想到——一件小事。“克巳的学校也是供餐制的吧?”他确实没有什么深层的意图,只是想夫妻间说说话,通过语言的“投接球游戏”交流一下。更进一步地说,兜其实知道克巳去学校都是自带便当,只不过他觉得看着这样的电视节目问出这种问题应该不算说错了话,而且很适合作为抛出话题的第一球。然而,兜轻柔抛出的这一球,竟被妻子迅速投回,且球速极快,兜的脸色一片惨白。本想和妻子玩投接球游戏,没想到对面的妻子已然置身比赛,只见她紧握球棒,以为来的是好球,便用尽全力将球棒挥出……“你连儿子上学要自带便当都不知道吗?每天早上我一大早起来,不就是在做便当吗?”妻子连珠炮般说个不停,“还不是你每天早上起得太晚。你这个班上得可真闲。”至此,话题已然开始转移。这时,兜的大脑无法正常运转了——如果真心服软,他心里会觉得难受;但要顶嘴反驳,只会徒增争吵的时间。所以,兜选择心如止水,放空一切,接受妻子的批评。他答道:“确实,我可能没怎么关注过儿子的事。”承认错误,认真反省,保证改进,才是让事情圆满解决的最佳方式。当然,最后也别忘了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其实我觉得自己挺关心儿子的,但听你这么一提醒,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多亏了你,我又成长了许多。”彼时的痛苦回忆和此次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交织在一起,让兜不由得感到有必要趁现在先了解一下儿子高中的情况。兜沿着学校前的人行道向前走,眺望整个学校,能看到古老的校舍和宽阔的操场。在住宅如此密集的地区,能有这般规模算是相当奢侈了。据说在“二战”结束后,这片土地的持有者为了孩子们的学业而将全部土地捐了出来,不过真假尚无定论。一旦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减少,恐怕很快就会被拆毁翻新,建成高级住宅出售。以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来说,操场确实大得有些浪费。兜不知不觉间停下了脚步,漫不经心地朝里面望去。貌似是足球部和田径部的学生们正在跑步。不知道克巳加入了什么社团活动,兜对此没有印象,更不可能去向妻子寻求答案。这时,兜注意到栅栏另一侧那片宽阔操场的跑道附近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穿着一身长裤款式的黑色西服套装,散发出与高中生截然不同的成熟魅力,不过也就是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这就是克巳提到的那个代课的美女老师吧,兜立刻心领神会。不知是掉了什么东西还是要埋什么重要的物品,只见她一脸严肃地轻抚着地面。就在抬起头的一瞬间,她正好与兜四目相对,浮现出略显吃惊的表情。兜本想转身离开,但又觉得有些别扭,便轻轻地点了点头。对方僵硬地点头回应,可能她觉得兜是个喜欢观察学校学生的可疑男人吧。兜想告诉她自己是学生家长,但距离有些远,也不可能大喊,只得作罢。这时,美女老师突然莫名其妙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兜不禁四下张望。毕竟这要是让妻子看见了,可就麻烦了。“哎,你还记得从这儿往西的那条街上,有一家人从来不按规定扔垃圾吗?”当晚,克巳在二楼睡下后,兜在客厅吃着蛋糕。那是妻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新店开张买回来的,还说“想尝所有味道”,便将店里剩下的六种蛋糕各买了一块。“克巳不吃,那就咱俩分了吧。”妻子开心地提议道。兜其实不喜欢吃甜食,这一点早在结婚前他就多次提到过,但妻子仿佛从来没有记住过,不停追问道:“就算不爱吃,你也不可能讨厌甜食吧?吃点甜食又不会要了你的命。”而兜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虽然不爱吃,但吃了也不会要命”,所以只好勉强自己迎合妻子爱吃甜食的嗜好。而这种行为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会理所当然地变成“之前你那么爱吃,这次肯定也会吃的”。两个人要吃掉六块蛋糕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再加上妻子特意声明“只吃一口尝尝味道就好了,你多吃一点”,更是让兜备感恐惧。毕竟光从字面意思看,好像还是妻子为了丈夫做出让步,抑制住了心中的期待。就在兜坐在餐桌旁一小口一小口吃着蛋糕的时候,妻子提到了“有一家人从来不按规定扔垃圾”的事。“哦,那家人啊!”兜大声回应道。“嗯,那边是商品房,住着六户。”“对,对。”“其中有两家人,品行实在是恶劣。”“啊,这事后来怎么样了?”兜自然对此类话题毫无印象。可能在很久以前的某天清晨,妻子曾提到过,但那时兜恐怕才刚结束深夜的工作,非常困乏,所以对妻子的话几乎没有听进去。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即便犯困,兜也绝不能昏昏沉沉、不做回应,因为妻子曾生气地对他说“要是不想听就别听”,渐渐地,就算兜再困、再累,也会动作夸张地大声回应妻子的每一句话:“哎?居然是这样啊!真是难以置信!”兜也怕自己做过头了,但从妻子的反应来看,她好像并没有对兜的“过度反应”太在意,兜也从未因此遭到过妻子的埋怨。“最近,他们没有再在指定回收日之外的时间乱扔垃圾了。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些人开始守规矩了,谁知道居然是搬家了。”“什么?居然搬家了?”兜的语气颇显激动,心里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有人搬家再正常不过,只是他这种夸张的反应倒真的成了习惯。“那房子是新盖的呢,而且两家人都搬走了。”“两家人?都搬走了?”兜觉得有些奇怪。“邻居去按了门铃,家里好像没人。”“也可能是两家人结伴去长期旅行了呢。”“感觉不像。”“别是出什么事了吧?”兜脑海中浮现出邻居横尸家中的惨状。“讨厌,你能不能别说这么吓人的话啊。”妻子拉下脸来,“那么可怕的事怎么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恐怕她绝不会想到,日日都在身边的丈夫正是以那种可怕的事为生的。“也可能是和邻居闹别扭就搬走了吧,比如噪音问题之类的。”“嗯,要说比这个更重要的事……”妻子睁大眼睛,拍了一下手。“问题是这些剩下的蛋糕。”兜望着手中无处安放的盘子,叹了口气。他早就吃饱了,再吃下去,摄入的糖分必然过多,血管里也会仿佛流淌着奶油一般,身体要吃不消了。然而,妻子好像完全没有听到兜的话,就像身上安装了能够自动过滤丈夫不满控诉的过滤装置一样,丝毫没有受到干扰。兜试探着说道:“说到问题,咱们晚上那个的次数……”他慌乱地补充,“还能再多些吗?”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妻子并没有听到兜的话,只是说道:“对了,最近的高中老师好像也挺不得了的。”“不得了?”“嗯,不过只是传言,说是克巳学校的老师。”“不去学校的那个吧?”“哎呀。”妻子稍显惊讶地望着兜,一脸出乎意料的样子。“是山田老师吧?”“你怎么知道?”“这个嘛,”兜饱含深情地说道,“都是孩子学校的事,我这个做父亲的也会架起天线收集情报的。”妻子露出刮目相看的神情,说道:“不过山田老师好像也没回家,明明有老婆孩子。”“什么意思?”“肯定是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家也不能回吧。”“也可能是和那个美女老师开始同居了。”兜想起白天在操场见到的那个女人。这时,妻子尖厉的声音仿佛刺穿了耳膜:“美女老师?什么美女老师?”兜感觉像是被人紧紧揪住了衣襟。“啊,这可是克巳说的啊,山田老师和那个美女老师的关系好像很好。不过,究竟是不是美女全靠主观判断。”“可山田老师已经结婚了啊。”兜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摇着头,好像在说“难以置信”。“谁能想到已婚男人还会和其他女人关系那么好啊,我以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都市传说里呢。”“又没人这么传。难道山田老师不单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谁知道呢。”这个话题再深入下去,最后的矛头一定会指向自己。兜对此早有察觉,所以故意回答得很含糊。“哦,对了,”妻子突然拔高了声音,“下下周五你有空吗?”“周五?”“那天有克巳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你要是有空也一起参加吧。”“这是自然,我本来就打算去。”兜点了点头。毫不犹豫、果断迅速地回答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哎?”妻子有些惊讶,“反正最后你肯定会说临时有事,去不了了。”“我没有自我感觉良好,在公司我没有那么忙。要是有什么急事,还希望他们扔给我呢。”“那之前好多次家里有事的时候,你都说工作忙走不开。”“那时候是我不好。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挺内疚的。”兜的话听起来像是在为自己的罪行深深忏悔,但其实他早已不记得过去的那些事了。恐怕那时候并不是因为公司的工作,而是有危险的任务找上门来,使他没能赶上家里的事吧。“没问题的,”兜点了点头,“不会有什么紧急工作。”“有一台紧急手术,”诊室内,医生坐在兜对面,清楚地说道,“只有下下周五才有机会。”医生的声音宛若电脑桌面上弹出的对话框一般,冰冷得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温度。不仅如此,这个对话框还没有设定“是”和“否”的选项,反而像程序更新对话框中只能按下“确定”按钮一样,丝毫不留选择的余地。要想不作答,强制关机是唯一的办法。“不管什么紧急不紧急,反正那天我没空。”兜试图挡住对面这台“电脑”散发出的压迫感,双手稍稍向前伸了出去。“我那天有事。你要想想,我是一个公司职员,工作日的白天我肯定要在那边上班。”兜没打算告诉医生那天有儿子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细算起来,兜和医生相识已久。从兜结婚前,也就是刚入行没多久的时候开始,医生就在给他安排工作了。不过,兜一直隐瞒真实姓名和住址,只大概说了一下家庭情况,他认为不必告诉对方多余的情报。对医生来说,他的名字只是这个业界的代号“兜”。当然,要是医生想调查兜的个人信息,也不过小事一桩。“公司那边不能请假吗?”“那天不行。”兜说道,“换个日子也可以吧?”兜望向医生手中的病历。现在他还不知道目标到底是谁。“别的日子不行。这次手术的条件相当好,错过了会很可惜。”“条件相当好?怎么个好法?”“手术费很高。”说着,医生将病历上的数值指给兜看——在旁人看来,这个数值不过是血液检查的结果。这次手术的费用确实高得令人咋舌。“但你之前不是说过吗?最近可能会发生爆炸案,警力也会变严。难道已经没事了?”医生立刻答道:“就是那件事。”“就是那件事?”“之前你不也说过吗?这边的生意该不好了。”是在说“干脆让我把那些想引爆炸弹的家伙解决掉算了”那件事吗?“就是那个吗?”医生点了点头。“要真是这样,我心里多少会觉得舒服一些。”这是一次恶性手术,也就表示目标是行家,如果还能因此阻止一场爆炸发生,这次的罪恶感则会减轻许多。正如医生所言,这么好的条件的确难得,错失良机实在可惜。“我接受手术。”兜答道。“明智的决定。”医生终于将手中的详细资料递给了兜。相关信息不可能打印出来带回家,兜只能将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一一记住。资料中有一张目标人物的脸部特写,看上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之辈,兜不禁说道:“这次的任务好像不难嘛。”医生面无表情地赞成:“看面相确实有些柔弱。”这个男人擅长研发小型炸弹,似乎应该被称为“炸弹专家”,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海外生活,这次是受同伙邀请,才决定回到日本。目标到达机场时更容易接近,也就是下下周的周五。反过来说,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找到其藏身之处就会变得相当困难。“所以,只能在那一天进行这台紧急重要的手术。”兜问目标有哪些同伙,医生说目标的同伙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毕竟要策划一场劫持案件,至少要有人去现场踩点,有人确保逃跑路线万无一失,而且根据逃跑的方式不同,甚至还需要专业司机。“以前有部漫画,讲的是擅长不同领域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支棒球队的故事。估计这次也差不多吧。”“嗯,他们确实组建了一支队伍。”兜耸了耸肩。“要是那家伙坐的飞机因为天气之类的原因停飞就好了。哪怕错开一天,我都谢天谢地了。”这样也许就能赶上儿子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了。医生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兜。那天晚上,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但节目内容完全没有看进去。时机——兜自言自语一般在心里重复着这个词。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就是时机。为了不让克巳和妻子注意到他的紧张,兜做了好几次深呼吸。过了一会儿,克巳将一直在摆弄的手机放回口袋,发出一声听上去既不是“哦”也不是“哎”更不可能是“晚安”的短促声音,便上二楼了。妻子回复着“晚安”,兜赶紧竖起耳朵——他想通过语气来判断妻子现在的心情。兜如果有事要告诉妻子,特别是在说那些会惹妻子不高兴的事时,她的反应也会根据当时的心情而千差万别。比如,要是当天妻子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哪怕是在理发店新剪的发型很好看,或是在街上被人夸赞年轻这类小事,她都会心情舒畅一整天,对兜提到的事也会更加宽容地对待。相反,如果妻子明显不高兴或怀有不满的情绪,家里就像陷入死寂的冰窖之中,无声地刮起一场暴风雪。察言观色一番之后,兜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先去厕所小便,然后用“有件事让我很为难”拉开了坦白从宽的序幕。就算遭到危险人物的袭击,被勒住了脖子,兜也不曾如此紧张。他能冷静果敢地快速出击,令同行刮目相看,却对为什么回到家里要夹着尾巴做人而感到苦恼,真是奇怪。“怎么了?”妻子问道。虽然此时还听不出她的心情是好是坏,但兜不能在这里却步,该说的还是要说。“儿子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那天,我突然有个工作,实在没法推掉。”兜尽可能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既不沉重也不严肃,不卑不亢地告诉了妻子这个事实。不知凶吉。兜紧张得想闭上眼睛,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妻子的回应。“啊?你在开玩笑吗?”妻子一脸吃惊,话中明显带刺,“你又在说什么傻话?”不,我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才这么说的,兜在心里反驳。“啊,不过,”他又像是在表明决心似的补充道,“辅导是下午两点开始,对吧?要是工作结束得早,我就赶过去。”炸弹专家中午十二点到达机场,如果兜能顺利坐上电车,说不定来得及。“哦。”妻子漠然地应道。做不到的事就不要答应——兜知道,妻子未说出口的这句话是对他的无声鄙视。“都说了我是为了家人工作的。”“你有家人?”兜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了实话,心下吃惊,低声道:“和你无关。”同时,反拧对方手臂的力道加重了几分。这是距离机场车程稍远的一片草地,周围有宽阔的土褐色田野和树林。二人在这片长着低矮杂草的土地上扭打成一团。兜穿着机场保洁员的工作服。“可恶!你这家伙体格还真好。”他感叹道。和医生提供的照片一样,这个人确实一副柔弱的长相,但没想到身材十分健硕,满身肌肉。这和兜之前听到的情况截然不同。“而且你怎么没按时到机场?”“这你得问开飞机的去,或者去问飞行时的气流。”要是能早点完成,兜还来得及去儿子的学校。但天不遂人愿,飞机晚点了二十分钟才在机场降落。兜早已在候机大厅等候多时,看到炸弹专家慢悠悠地走出来,心中更加急躁。一身保洁员打扮的兜一路尾随炸弹专家下了扶梯,跟着他向出租车停靠点走。“不好意思,请等一下。”炸弹专家闻声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兜。“你的东西掉了。”兜从地上捡起一块小塑料板,看上去像是一个量角器。炸弹专家自然对这个东西毫无印象,但还是条件反射般接了过去。兜同时松开手,按下了事先藏在口袋里的遥控器的按钮。炸弹专家刹那间像触电般不停颤抖,向后倒去。兜上前扶住了他。那是一个小型电击装置。就算监控拍下了刚才的场景,看上去也不过是兜慌张地扶住了一个突然倒下去的人。兜搂着炸弹专家坐上一辆等在那里的假出租车,离开了机场。车开到一片杂树林时,兜下车将炸弹专家拖了出来,拍了拍他的脸,让他醒过来。见他逐渐清醒,兜说道:“过来!”炸弹专家刚开始还有些晕,似乎感到很茫然,但很快便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目光瞬间犀利起来,朝兜扑了过去。二人扭打起来。事态并没有发展成激烈的斗殴,但二人还是过招了多个回合。兜为了尽快控制住对方,不断用手指猛刺对方的锁骨、腋下、胸口和喉部,以施加伤害。对方的动作比想象中要慢。攻击他的这个部位,他应该会这样躲;攻击他的另一个部位,他的关节就动弹不得——展开攻击的一招一式都与兜预想的分毫不差。要是和妻子的互动也能这么简单明了就好了,这个想法从兜的脑海中掠过。“都说了我是为了家人工作的。”炸弹专家随即问道“为什么”,同时挥出一拳。兜向后一仰,躲了过去,答道:“杀你也是我的工作。”“我说的不是这个。”炸弹专家扑了过来,兜像斗牛士一样灵活避开。对方扑了个空,踉跄几步后又转过身来。“我是问你为什么不在刚才电晕我的时候动手。”“哦。”兜喘着粗气,视线紧紧地锁定对方的一举一动,“我不喜欢乘人之危,做事要讲究公平。”“哪儿来的什么公平?”炸弹专家皱了皱粗粗的眉毛。“做事要讲究公平”也是兜经常对儿子说的话。他不要求儿子实现“日行善举”“勤勉刻苦”不畏失败”这些了不起的目标,唯一能告诉儿子的只有“要尽可能公平”了。无论是责难对方还是支持对方,都要尽量做到公平。“老爸,你说得也太笼统了。”最近,克巳开始对父亲这番并不算教诲的话流露出不满,“我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个啊,具体来说可就多了。比如在说别人坏话的时候。”“我又不是小学生了,还会和别人斗嘴吗?”“我就是打个比方。比如取笑别人的名字很奇怪,或者说别人长得丑什么的,这些事都不要做。”“为什么?”“因为这些事是他们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攻击别人无力改变的地方,就不能算是公平,对吧?”“那应该怎么骂人?”“嗯……比如说,”兜想了想,答道,“你可以指责他们吃零食啊,这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事。你可以说,喂,你连晚上不吃零食都做不到啊!”“这叫什么骂人啊?”克巳一脸惊讶,问道,“那要是有人骂我说‘你老爸是个废物职员’,又该怎么办呢?”“真有人这么说?”“我就是打个比方。”“哦,那你不理那人就行了。”“不理那人?”“你听好了,说出这种话的人能得到什么好处吗?你老爸是个废物职员,难道也是这家伙的功劳?并不是。这种人只是在描述事实,也可能说的根本连事实都不是。事实谁都会说,但是没人去说,因为人有常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硬要说的话,这种人就是丧失了理智,没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才只会说些没用的事实。他这么说你,你也并不吃亏,直接反驳回去就行,比如你说他的祖先是只猴子,毕竟这也是事实嘛。”“这就是公平吗?”“对。另外你要记住,‘你可以对别人做某件事,别人却不能对你做’,同样不算公平。”“自己做就可以,别人做就不行。那是不是就像这件事?老妈总是嫌你晚上回来时动静太大,还说被你吵得睡不着觉;但是到了休息日,老爸你还没起床,老妈就把吸尘器开得震天响了。这就是不公平吧?”兜瞬间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知音,感动得差点湿了眼眶,但他不能紧紧抱住儿子,因为万一不小心说出“你太了解我的心情了”,是会传到妻子耳朵里的。兜从没觉得儿子是他和妻子之间的双面间谍,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兜用胳膊从背后勒住了炸弹专家的脖子。很快,炸弹专家没有了呼吸。兜将尸体埋在了附近的那片杂树林中。医生说过“留下手术痕迹也没关系”,因此不必处理得那么细致。炸弹专家的真实身份应该隐藏得很深,即便尸体被人发现,恐怕也不会很快查明。掩埋尸体前,兜从炸弹专家的外套口袋里掏出了手机——这是前车之鉴,如果手机响了,埋尸的地点就会暴露。看到手机上挂着一个小炸弹吊饰,兜不禁苦笑道:“你就这么喜欢炸弹吗?”兜看了一眼手表,随即脱去工作服,换好西装,再次坐上了来时的那辆假出租车,返回了机场——还是搭乘电车更为稳妥。兜赶到校门口时,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两点十分。他暗自庆幸时间还来得及,却也明白按照妻子的标准,这属于“没赶上”。兜走进校园,犹豫着要不要直接冲进教室。这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儿子是哪个班的学生,瞬间吓出了一身冷汗,脑海中闪过被妻子责骂的场景。兜在教学楼入口处脱了鞋,四下寻找拖鞋,终于在鞋柜边上找到了一双像垃圾一样扔在那里的拖鞋。兜迅速穿上,冲上了楼梯。年级越高,教室所在的楼层就越高吧,所以高三应该在三楼,兜胡乱地猜测着。然而,当他冲到三楼的走廊四处张望时,连一个人都没有看到,更别提学生们的身影。兜看了看时间。整个学校仿佛一家打了烊的店铺,丝毫不见紧张的学习氛围。难道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学生们都提前回家了?也许真的来晚了。兜不禁想到了妻子那噌噌上涨的怒火。兜快步穿过走廊,看到一间挂着“视听教室”牌子的房间,房门虚掩着。这里就是美女老师幽会的地方啊,兜想起儿子曾经说过的话,于是朝里窥视。没想到美女老师就在里面,兜吓了一跳。“您有什么事吗?”美女老师走到门边问道。“啊,我是克巳的爸爸。”明明没做什么亏心事,兜的声音听起来却战战兢兢的。只说名字,老师可能记不清是谁,兜慌慌张张地报上了姓氏,然后说道:“我是来参加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的。”“啊,不是在这边。”美女老师指了指走廊的尽头,示意要向右转,“是最靠里那栋楼。”兜盯着面前细长白皙的手指,那手指宛如优雅转动的蛇头一般,似乎有着令人倾倒的迷人魅力。这时,发生了两件事。首先,兜的手机响了。看到屏幕上显示是妻子的来电,兜赶紧接了起来。接下来,口袋里的另一部手机掉到了地上,是近一个小时前和兜搏斗的炸弹专家的。手机落地后又弹了起来,随即滚落在一旁,上面的吊饰也跟着晃个不停。美女老师慢慢捡起了手机,递给兜时问道:“这是……”兜摆手示意她稍等,转身去听电话里妻子的声音。“老公,你现在在哪儿?还是来不及吗?”“没有,我已经到了,这就过去。”“请问这是您从哪儿拿到的?”美女老师问道。“你先等会儿,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兜本来是对美女老师说的,没想到妻子也听见了他的话。“‘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妻子厉声问道。“不,不是的。”“这是您在哪儿捡到的吗?”美女老师极为自然地打开手机,按下了几个按键。兜想告诉她不要随便乱动别人的手机,但兜也不是这部手机的主人。“这个……”兜抬起头,只见美女老师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笑容也已消失不见。“是不是有女人在说话?喂,你现在和谁在一起?”“不不,没有啊。”兜感到脑袋一阵发热,仿佛置身火海,不管往哪里逃都是徒劳。如果再不尽快灭火,受灾情况将会愈加严重。要是能冷静下来逐个处理,说不定没什么问题,但不知是因妻子严厉的质问还是美女确实就在身旁令他心虚,兜方寸大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兜已经下意识地伸手捂住了美女老师的嘴。“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是什么意思?”电话那头的妻子显然生气了。“不是的……”说着,兜看向美女老师,只见她紧紧地盯着捂住她嘴巴的那只手。兜手上沾了血——可能是从炸弹专家的口鼻处流出的血沾在了上面,现在已经干了。兜暗叫不好,耳边的手机也滑落在地。美女老师欺身过来。哎?兜的目光正追随着手机,他“啊”了一声,左臂已被反拧到背后。兜来不及思考发生了什么,转身猛地抽出了手臂。美女老师已经卸下伪装,朝兜踢了过去,腿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兜闪身避开,跑进了视听教室——在走廊上被人看到就麻烦了。美女老师追了上来。兜忘记脚上穿的是一双破破烂烂的拖鞋,还想按照往常的姿势出招,却没想到脚底打滑,向后倒去。美女老师迅速靠近,压住兜,问道:“那手机哪儿来的?”“那是……”仰躺在地的兜本想回答,突然注意到旁边就是他刚刚掉落的手机。如果电话还没挂断,妻子就会听见。兜开始拼命晃动身体,想甩开这个骑在他身上的女人,但对方似乎懂得将人锁死的技巧,竟纹丝不动。事已至此,兜终于意识到这个美女老师并不是普通人。兜再次晃动起身体,肩膀也不停发力。美女老师却压得更紧,想要制住兜的反击。二人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兜心里暗暗叫苦。要是他和这个女人粗重的呼吸声通过电话传到妻子的耳朵里,恐怕要被误会他俩是在干什么暧昧的事了吧。如果说这是在和女人打架的声音,可信度实在太低。见女人在说着什么,兜抓住时机,奋力翻身挣脱。既然已经知道对方不是普通的老师,而是危险分子,那就没必要手下留情了。如果全力出击,兜的实力在业界几乎无人能及。他敏捷地绕到女人身后,用手臂扼住她的脖子,手肘仿佛要夹碎她的喉咙,用力一勒。兜抱着不再动弹的美女老师来到视听教室里堆放器材的地方,这里很少有人过来。随后,兜捡起手机,看到和妻子的通话已经挂断,轻轻地松了口气。他调整了几下呼吸,拨出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听到前台女接待员报出诊所名后,兜说道:“突发急症,可以立刻找医生接电话吗?”说完,兜长舒了一口气。突发急症,意思是有急事要谈。兜终于赶到克巳所在的班级时,正好看见妻子和克巳从里面走出来,下一组家长和孩子正要进去。“啊,老爸。”克巳抬起了头。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是露出了笑容。兜不知道儿子为什么笑,但他先低头道歉道:“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没事,你还有工作。”克巳的语气像一个成熟的大人。他没有对父亲用敬语,言语间却带有些许亲近感。“啊,是,有工作。”“其实你不用勉强。”克巳指着兜说,“你看,西装都乱了。”兜吃惊地低头看着自己的样子——领带皱巴巴的,领口也歪了,身上还沾满了灰尘。他急忙整理起来。“不过你还是拼命赶过来了。”闻声望去,兜终于看到了妻子的表情——本以为会被她挖苦一番,或是被她冷眼相向,这样的结果真是出乎意料。兜诧异地看着妻子,只见她带着一副从未有过的温和表情说道:“辅导也没有那么麻烦,已经结束了。”在这宛如女神降临般的氛围中,兜不由得警觉起来,疑惑地说道:“哎?啊,是吗?”兜的疑虑很快就因克巳的话消除了。“刚才班主任说老妈看着还不到三十五岁,老妈听了美滋滋的。”“是吗?”“还说老妈看上去年轻了将近十岁呢。”“原来如此。”兜总算明白了妻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如此温和,却仍忍不住指出,“要是真不到三十五岁,怎么算也不可能有个读高三的儿子吧。”一瞬间,妻子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祸从口出啊!兜在心里呐喊,不禁责怪自己毫无危机管理能力。虽然不知道能不能为自己开脱,他还是立刻补充道:“不过,这也说明你妈妈年轻得很,连老师都算不清楚了。”“我们班主任可是数学老师……”“所以就连数学老师都震惊得算错了呢。”“也许吧。”妻子敷衍地说道。总之,太好了,一切都太好了!兜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接着,兜开始想那个美女老师的事。刚才在视听教室,兜问电话另一端的医生:“解决了那个炸弹专家之后,我又在别的地方被一个女人袭击了。她看见我拿着炸弹专家的手机,就朝我扑了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冷淡地答道:“可能是同类型的肿瘤吧。”“所以她也是策划爆炸案的集团成员之一?”兜叹了口气。不知是认出了手机上的吊饰还是手机的款式,美女老师应该已经知道那是炸弹专家的手机了。她好像还拿着按了几下,也许是看了里面的通话记录。通过兜的反应和他手上的血迹,美女老师断定了兜是敌人。事情应该就是这样吧。克巳曾说那个美女老师是一个月前来到他们学校的,而且明明是教语文的,却连汉字都认不全。是不是原定的老师另有其人,被这个女人中途调了包?真正的老师现在又在哪儿?恐怕凶多吉少了吧。这个女人为什么要潜入这所高中?是操场!这所高中的特点就是那个宽阔的操场。“直升机吗?”电话还没挂断,兜却自言自语道,“肯定没错。”“什么没错?”医生略显惊讶地问道。“你之前说过吧?策划爆炸案的犯罪集团可能会用到直升机。”“我没说直升机,但是他们原本就计划了一起大规模的挟持人质案件,所以选择坐直升机逃跑也不稀奇。”上次见面时,医生提到如果策划一起劫持案件,至少要有人去现场踩点。兜想起妻子说过,有两家人很快便从新盖的商品房中搬走了。搬走的会不会是策划爆炸案的集团成员?以借住之名调查周边环境,或作为制定计划的根据地。如果真是这样,那不遵守垃圾回收规定、缺乏常识也就不奇怪了。计划到了执行阶段,他们也该搬走了。不,这样的解释还是有些牵强,毕竟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他们应该不会光因为扔垃圾的事就暴露了身份。原来如此,兜不知不觉间用力地点了点头。再说美女老师的事。他们的计划是不是劫持人质后,将这所高中的操场用作停机坪?美女老师为了做好相关的准备才潜伏进来。如此想来,山田老师的故事恐怕也另有隐情了。也许他和美女老师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只是看到美女老师在操场跑道上做了些手脚,或是发现视听教室里演出用的照明设备被人动过,于是对美女老师起了疑心,上前质问。此后,山田老师便下落不明,恐怕已经被灭口了。“我不知道女人的尸体该怎么处理。”兜询问医生的建议。“医疗废弃物交给我们处理。”医生答道,并让兜晚上把尸体运到指定地点。虽然有些麻烦,但晚上还是要再来一趟学校,将尸体搬出来,运送到医生指定的地点。深夜出门必须要向妻子申请,一想到这里,兜就有些郁闷,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便答道:“你能处理就好,帮了我的大忙。”难道医生早就知道这个美女老师的事?挂断电话时,兜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样的想法。也许他知道这所学校潜入了犯罪集团的成员,甚至知道克巳就在这里上学!兜差点要去问医生:你是不是早就想到我会这么做?医生的回应总是非常冷漠,令兜不得不胡思乱想。“哎,老爸,你在干什么呢?”因为心里想着事情,兜的脚步逐渐慢了下来,妻子和克巳已经走到了走廊尽头。兜一边说他在考虑工作上的事——这也是实话,一边追了上去。“你在找那个美女老师吗?”克巳调侃道。兜自然不能说是,只好答道:“她哪有你妈妈漂亮。”“等等,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了?”妻子质问道。兜赶紧掏出手机,假装要接电话,飞快地跑下了楼梯。“我去接个电话!”“对了,老爸之前还说老妈你像陶器呢。”兜隐约听到克巳对妻子这样说道。兜沿着车站前的马路一路小跑。他刚给一个男人做完“手术”。医生没有告诉他男人的相关信息,但从他在酒吧里听到男人对酒保说有直升机驾照来看,兜推测此人可能也是策划爆炸案的集团成员。目前,爆炸案还未发生。不知是计划还没有开始,还是因为炸弹专家和飞机驾驶员等人接连消失,导致计划中途失败。兜曾向医生委婉地表达过想法,但医生只是静静地安慰:“本来只是小小的感冒,但不知从哪里获得了一点消息,就以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这种情况挺常见的,而且你有时候太先入为主了。”“我儿子也这么说过我。”这并不是先入为主,兜有些生气。万一他们真的要利用那所学校,很可能会在学校附近安放炸弹,劫持人质。如果放过那个美女老师,谁也不敢保证克巳不会受到伤害。总之,兜的行动虽不能说换来了家附近的和平,至少能让克巳不必置身于危险之中。想到总是看妻子脸色战战兢兢生活的自己终于展现出了不凡的价值,兜感到很满意。螳螂的斧头不容小觑,兜心想。兜抬手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凌晨十二点了。他感到饥肠辘辘,便转身走进一家便利店,穿过窗边的杂志区,绕过最里面摆放果汁饮料的地方,径直来到放着香肠的货架,从中拿了一根。这时,一只手突然从旁边伸了过来。那是一个身着西装、素未谋面的男人,年纪似乎比兜大上一轮。只见男人动作娴熟地拿起一根香肠,对其他商品丝毫不为所动,能看出是毫不犹豫地冲着香肠来的。兜和男人目光交汇,又将各自的视线转移到了对方手中的香肠上。二人心中应该都涌起了英雄相惜之感,至少兜是这样认为的。只有发现夜宵的终极奥义是香肠的人才能心领神会。兜边想边在心中默默为对方加油:希望你奋斗到底。随后,他拿出钱包,走到了收银台前。[1]日本有一句谚语,写作“虎の尾を踏む”,直译为踩到了老虎的尾巴,比喻非常危险。[2]“螳臂当车”,日语写作“螳螂の斧”,直译为螳螂的斧头。日语中,“螳螂”和“灯笼”发音相同。[3]指弱者只会在强者背后说坏话、逞威风。[4]收录日本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令的书。黄蜂BEE兜想象着男人倒地的样子。地点可能选在厕所隔间比较好,他会掐住对方的脖子,不一会儿对方就会断气……兜是来踩点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男人会成为目标,只是从中介那里接下了这份工作,而作为中介的医生,也只是接受了男人妻子的委托而已。为了完成一份工作,有时需要踩点,有时则不必,要依每次工作的具体情况来定。这次是需要踩点的。兜走进男人公司所在的大楼,暗暗观察起来。这次的目标体格健壮,面目狰狞,对待同事的态度很是蛮横。只是稍稍看了几眼,兜便确信此人一定会虐待妻子——兜觉得同为男人,他与自己简直是家庭地位的两个极端。这个男人有严重的家暴倾向,他的妻子才会找人取他性命。看来,他应该从没像自己一样看过妻子的脸色吧?嗯,肯定是这样,这种人死不足惜。兜不停地发挥着想象力。踩点结束,兜离开了大楼,摘下手套、眼镜和鸭舌帽,撕掉了粘在嘴边的胡子。他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他拿出手机,发现有好几个未接来电,再仔细一看,居然都是妻子打来的,差不多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是不是老婆遇到什么危险了?兜慌忙回拨过去,但电话一直无人应答,兜焦急不已。他脑海中突然闪过医生前几天说过的话:“好像有人想对你动手术。”医生的语气依旧听不出任何感情。手术,就是“夺你性命”的意思。“你知道黄蜂吗?”“不就是一种虫子吗?”医生说的是代号为“黄蜂”的杀手,此人擅长使用毒针刺杀目标。很久以前,黄蜂因成功干掉了一个业界公认的实力派杀手而名声大噪。在这之前,兜通过医生,从这个实力派杀手那里接下了许多工作。对方死后,兜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我听说黄蜂已经死了,好像是在那个E2上吧?”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田野里的螳螂 金螳螂 广田

  • [每天读本书]《谈判力》如何在谈判中做到既温和强硬?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是谈判者。谈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你要和老板商量加薪,和陌生人商量买房的价格;两名律师解决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诉讼;几家石油公司计划联合勘探近海石油;市政府官员与工会领导人会谈,避免公交司机罢工;美国国务卿和苏联外长试图就限制核武器达成协议。这些都是谈判。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别人谈判。就像莫里哀一生追求优雅的汝尔丹先生一样,我们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谈判。例如,你和你的爱人讨论在哪里吃饭,或者和你的孩子讨论他们什么时候关灯睡觉。谈判是从别人那里寻求自己需要的基本方式,是在与对方有相同和不同利益时寻求解决方案的相互沟通。冲突越来越多,需要谈判的场合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决定,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听别人的命令。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通过谈判来消除差异。无论是在商业、政治还是家庭中,人们都更多地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即使在诉讼中,人们也经常在审判前和解。虽然谈判每天都在发生,但要取得好的结果并不容易。人们要么对普通的谈判技巧不满意,要么感到无聊,要么远离它——甚至三者。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时,有两种谈判方式:温和和强硬。温柔的人总是避免双方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为了达成共识,他经常很快做出让步。他想要一个快乐的解决方案,但他经常发现自己被别人利用,不得不吞下苦果。强硬的人认为谈判是一场意志之战。谁采取了更极端的立场,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赢。当然,他想赢,但结果往往是艰难的。他不仅筋疲力尽,而且伤害了他与对方建立的关系。其他谈判技巧介于两者之间,无非是在既有收入又不伤害和谐之间找到平衡。还有第三种谈判方法,既不温和也不强硬,但刚性和柔软。哈佛大学谈判项目研究的原则谈判方法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来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进行自己的讨价还价。这种谈判方式建议双方尽可能实现双赢。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谈判结果必须基于一些公平的标准,而不是转移一方的意志。原则谈判的原则是合理的,原则上是强硬的,对人们采取温和的态度。它不需要耍花招,也不需要假装。原则谈判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不失去举止,它让你公平合理,同时保护自己不被对方使用。这本书是介绍原则谈判的方法。第1章讲述了双方立场讨价还价标准谈判方式带来的问题。接下来的四章介绍了原则谈判方法的四个原则。最后三章回答了原则谈判方法中最常见的问题:如果对方比自己强怎么办?如果对方不配合怎么办?如果对方使用卑鄙的手段,我们该怎么办?当美国外交官与苏联进行军事控制谈判时,可以采用原则谈判;华尔街律师也可以在代表财富500强大公司进行反垄断诉讼时使用;这种方法甚至可以用来讨论度假或离婚时如何分割财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谈判方法。谈判的形式不同,但基本要素保持不变。无论是解决一个还是多个问题;一方或多方参与谈判;原则谈判完全适用于规定的程序,如集体谈判、随机响应,如与劫机者谈判。无论对手是否有经验和友好,它都可以发挥作用。原则谈判是一种不同于所有其他方法的通用策略。如果谈判对手也掌握了这种方法,谈判就不会更困难,但会更容易。如果他们也读了这本书,那就太好了。注:以上摘自本书前言。————————————–原作名:GettigtoYe:NegotiatigAgreemetWithoutGivigI作者:罗杰·费希尔/布鲁斯·巴顿/威廉·尤里译者:王燕/罗欣评分:7.6我们每个人都是谈判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谈判。虽然谈判随时都在发生,但要说出好的结果并不容易。大多数常见的谈判策略都是温和或强硬的。温和的方式总是尽量避免摩擦和冲突,通常很快就会让步达成共识;而强硬的方式是克服对方,坚持立场,但往往会失败。还有第三种谈判方式。哈佛大学谈判项目研究了原则谈判方式。这种方式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寻求解决方案,强调人与事的分离,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让谈判结果基于一些公平的标准,而不是一方的意志。谈判形式差异很大,但基本要素不会改变。因此,原则谈判方法完全适用于各种谈判。谈判力介绍了原则谈判的方法。购买电子书...

    2022-04-04 《谈判力》 谈判力的定义

  • [每天读本书] 摆脱失眠《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睡眠的意义需要重新定义。睡眠并不性感。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觉得很穷,但睡眠仍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数内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官员会忽视睡眠是最好的健康因素。睡眠就像一件普通的事情,没有人会更关心它。直到现在,人们的观点才发生了变化。事实证明,睡眠可以增强/削弱人们的减肥能力,延缓衰老,预防癌症,使他们的表现更好。这是因为大多数激素的产生都是由睡眠控制的。睡眠是人体昼夜节律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睡眠是一种受昼夜环境变化影响的重复行为,以24小时为周期。人体内至少有15%DNA由昼夜节律控制,包括人体的修复功能。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莎拉医生——我会吃一片安必恩(注:一种治疗失眠的处方安眠药。),早上给你打电话。不幸的是,药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三项重大研究表明,即使你一年只吃一片安眠药20次,死亡率也会提高。此外,即使你吃了你最喜欢的处方安眠药,你的睡眠时间也只会比以前增加30或40分钟,这不一定是高质量的睡眠。换句话说,睡眠质量差通常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因此,吞咽处方药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更通用的解决方案。这是肖恩·史蒂文森的研究领域。两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肖恩。当时他是我播客的客人。听到他的声音,我暗暗想知道一个健康专家应该有多酷。我试着把他当成营养学家或教练,但他不是那种类型。我听他讲童年的精彩故事。对于任何孩子来说,他的成长环境都是最残酷的。我对他十几岁的改变故事感到震惊,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看到,肖恩克服了拥挤而贫穷的城市生活,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即将成为一名有前途的运动员。但他不知道上帝会早点关上门。当时,他正在与教练进行200米计时赛的田径训练。当他从弯道转向直道时,他突然切断了骨盆。没有创伤,没有摔倒,只是因为全力以赴。几年后,当他只有20岁时,他最终被诊断为骨退化和椎间盘疾病。L4、L5/S1有两处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诉他:不要再参加竞技比赛了,谁都无能为力,他下半辈子只能靠药物治疗了。肖恩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他认为传统医学的建议还不够。因此,面对诊断结果,他探索了功能医学的关键原则:如果人体没有必要的原材料,就无法实现组织生成和再生;你不能指望一个善良但不给你希望的健康专家。在功能医学中,我们所谓的多效解决方案是一种解决营养、锻炼、压力反应、人机关系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功能医学,即我现在从事的系统医疗护理,解决了疾病的根源。他开始吃有机食品,以增加体内微量营养物质的密度。他不喜欢蔬菜,所以他通过榨汁吸收营养。也许,最重要的是他改善了睡眠。6周后,他的体重减轻了28磅(1磅)=0.4536公斤),痤疮和慢性关节疼痛消失,精力变得前所未有。9个月后,医生不可思议地盯着他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肖恩的两个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恢复,椎间盘之间的润滑剂已经重生。他甚至长了半英寸(1英寸=2.54cm)完全逆转了骨退化病。肖恩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迈出前几步,获得我们期待的健康。他向我们展示了具体该怎么做。睡眠期间释放生长激素,维持和修复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睡眠可以提供大量的脑脊髓液,去除与神经退化有关的破坏性分子,从而有助于增强记忆,从根本上改变脑细胞结构。如果一个人睡眠质量差,不仅会有黑眼圈,还会对个人产生巨大影响。你可能闷闷不乐,不想走动;你处理关键关系和照顾孩子的能力会受影响;你的工作效率会下降。一种关键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你会因此吃得更多,造成腹部脂肪堆积。你的甲状腺功能会减退,胰岛素也不起作用,造成血糖紊乱。你无法清除脑部的黏性物质和心里的郁结。受睡眠不足的时长和强度影响,你患癌的风险会达到以前的4倍,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心脏病的风险也会提高。这本书中的小贴士将帮助你改善睡眠,让你获得以下好处:皮肤更健康,更年轻促进情感焕发,优化人际关系降低中风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减少炎症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癌症和感染的风险保持激素平衡提高减肥速度缓解疼痛强化骨骼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和认知丧失的风险,增强记忆力延长寿命我强烈建议你跟着肖恩·史蒂文森一起改善了他的睡眠。肖恩是我心目中的好朋友和同事。我知道他不仅可以用冷静和直率来激励人们,能从学术角度教人们知识。两者的结合使他在嘈杂的卫生保健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领先、时尚和重要的学校。肖恩比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因为他不愿意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性格坚强,态度真诚。无论预后(注: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后果,预计其发展变化和最终结果),他希望你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他的个人经验告诉他,所有的预后都可以克服。因此,如果你改善睡眠,你将提高你的健康和生活水平。注:以上摘自本书前言。————————————–摘自本书:当你想接管一项重要的任务、项目或活动时,提前制定一个时间表,设计如何获得理想的睡眠时间。通常,这和设定时间表是一样的。但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经常被很多人忽视。只要你认为这很重要,就要计划好时间。试着严格执行时间表。记住,如果你休息得更多,你的工作就会完成得更好、更快。我们经常牺牲睡眠时间,因为我们没有执行有效的计划来赶上工作。就像先哲本杰一样·富兰克林说:不做准备,就是准备失败。光线对褪黑激素的产生和分泌有重要影响。从早上6点到8点30分,生物钟对阳光的反应最强烈。晒太阳也很有用,但效果不太好。当然,这也会随着当年的月份而变化。然而,黄金时间晒太阳是一种习惯。如果你想根据身体需要进入深度睡眠,至少在睡觉前90分钟关闭所有屏幕,使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恢复正常。硒:硒缺乏是导致睡眠异常的因素。它对人类免疫系统和甲状腺的功能也非常重要。少量的硒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巴西栗子、葵花籽、牛肉、牡蛎、鸡肉和小棕色蘑菇。————————————–原作名:SleeSmarter副标题:21种方法可以像婴儿一样找到好睡眠作者:[美]肖恩·史蒂文森(ShawSteveo)译者:陈亚萍评分:7.9《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是改善睡眠的实用指南。如果你失眠了,这本书可以让你更系统地思考睡眠。从了解睡眠的价值,调整饮食习惯,到具体的实用手段,让你重新面对睡眠,从内到外提高睡眠质量。作者肖恩·史蒂文森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美国足球运动员,但在20被诊断为退化性骨病,命运在他身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但通过优化睡眠和加强营养,史蒂文森不仅治愈了他的身体,而且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健身和生活目标。史蒂文森在书中分享了很多帮助你获得高质量睡眠和健康状态的方法。...

    2022-04-04

  • [每天读本书]《WHAT IF》那些古怪让人忧心的问题

    这本书包含了各种奇怪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都是通过我的网站提交给我的,在这个网站上——除了充当疯狂科学家的答疑专栏——我还会画xkcd一套火柴人风格的网络漫画。然而,我不是从漫画开始的。我的专业是物理。毕业后,我去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做机器人工作。后来我离开了NASA我开始全职漫画,但我对科学和数学的热爱并没有减少。最后,我找到了一种发挥我能力的方法:回答互联网上各种奇怪的问题,有时令人担忧。这本书包含了我在网站上最喜欢的问题,以及许多我从未在网站上出现过的问题。自从我印象深刻以来,我一直在用数学来解决奇怪的问题。当我5岁的时候,我母亲在一本相册中记录了她和我之间的对话。当她知道我在写这本书时,她翻出相册,把它寄给了我。我从25年前记录的纸上摘录了这些文字:兰道尔:我们家有很多硬的还是软的?朱莉:我不知道。兰道尔:世界上有哪些东西?朱莉:我不知道。兰道尔:嗯,每个家庭都有三四个枕头,对吧?朱莉:是的。兰道尔:然后每个家庭大约有15块磁铁,对吧?朱莉:我猜是的。兰道尔:所有15加3或4,不妨加4吧,就是19吧?朱莉:是的。兰道尔:因此,全世界约有30亿……软东西,还有……50亿个硬的……那么,谁赢了?朱莉:我猜是硬东西。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30亿和50亿这两个数字是从哪里出来的。显然,我不明白数字是怎么回事。后来,我的数学水平逐渐提高,但我使用数学知识的目的仍然和我5岁时一样:我想用它来回答问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愚蠢的问题。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例如,我认为我当时问的关于硬和软的问题非常愚蠢。但后来我发现,完全回答一个愚蠢的问题有时会带来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仍然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硬的东西还是软的东西,但我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接下来,我将向您展示我在这次旅行中最喜欢的部分。注:以上摘自本书简介。——————-副标题:前NASA成员,美国最受欢迎的科普博客xkcd幽默问答集原作名:WhatIf?:SeriouScietificAwertoAurdHyotheticalQuetio作者:兰道尔·门罗译者:朱君玺评分:8.2本书是前NASA员工、超热门科普漫画“xkcd作家兰德尔·门罗的新作来自他的WhatIf科学问答专栏,辅以xkcd经典火柴人漫画,轻松幽默地将各学科的知识跃然纸上。假如在人体内DNA瞬间消失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把海水抽干会发生什么?如果地球像太阳一样膨胀会发生什么?牛排从哪里掉下来,?全人类离开地球需要多少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十万为什么,而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科学真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最机智和幽默的科学答案!...

    2022-04-03 朱莉 南京 朱莉娅·罗伯茨

  • 对快速阅读的质疑:真的能读得既快好吗?

    据外国媒体报道,大多数科学研究表明,快速阅读只是一种略读的形式。由于阅读不同于说话,这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所以简单地强调,一旦完全放弃沉默的阅读、回顾和眼睛跳跃,就不会让人们阅读得越来越快,并在正常阅读时保持理解。专家们认为,快速阅读是有欺骗性的。如果你想尽快阅读大书,并在阅读后有深刻的理解,专家建议有两种方法:阅读更多来增加词汇,或者选择你熟悉的书。在某些情况下,略读仍然很受欢迎。Sritz的快速阅读应用程序具有快速阅读的特点,帮助人们快速浏览短电子邮件和文本,特别是在小型智能可穿戴手表屏幕上。有人抱怨说:手机应用程序图标右上角的标记显示了我的脱机阅读软件Iaaer账户下有一篇未读的文章,12篇未下载的小说等着我去亚马逊服务器下载,142篇没有点击阅读的电子邮件。我觉得我已经完全进入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晚期症状。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整个头都被文字淹没了。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掌握快速阅读技巧——阅读速度非常快,但理解程度根本不会降低。谁不愿意以每分钟2500的速度轻松阅读书单?不管是伊夫林-蒂姆·伍德的阅读动态学目标-费利斯的PX项目,或应用软件Sritz以及无数的快速阅读技巧,他们都希望帮助读者具备这种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有些人要求你在阅读时不要默读,有些人要求你一目了然,有些人要求你目不转睛。不幸的是,根据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和最新的视觉处理系统,工作越快,准确性就越低。你能学会读得越快吗?没关系。但你会发现你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些内容。残酷地说,你根本不理解。快速阅读的欺骗性对于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来说,他们的阅读速度相当于拍卖师的演讲速度(每分钟250到400),并能很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相比之下,两人的日常对话速度较慢,大约在150到160之间(这也是播客和有声读物的推荐语音速度)。这使得普通阅读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伊丽莎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舒特说:如果你理解和欣赏这些话,显然没有人能以每分钟1000或2000的速度阅读,同时保持与以每分钟200或400的速度阅读时相同的理解。在一篇题为内容太多,时间太少:我们如何阅读,快速阅读真的有帮助吗?在研究论文中,舒特和合作伙伴详细阐述了心理和视觉过程——从眼睛看到的文本符号,到基于背景知识的认知。这是一个复杂的视觉和心理过程,需要高度依赖语言。不同于进化心理学和语言学家斯蒂芬-朋克的话是,前两者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不是天生的。父母不需要教孩子说话——说话是人类的本能,而写作不是天生的能力。为什么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视觉过程,而且是语言和说话的基础。这种理解对理解人类如何处理和理解写作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几乎所有的快速阅读技能都被忽视或误解。忽略你大脑的声音对于快速阅读来说,最坏的习惯之一是:沉默的阅读。当沉默时,读者可以在大脑中听到这些单词,但他们的嘴没有发出声音。舒特指出:几乎每个人都倾向于在阅读前阅读声音,因为每个人都学会说和听。对于快速阅读的支持者来说,默读只是人类学会大声朗读时的一次性残留物。根据他们的理论,抑制默读可以减少内部发音对个人内部阅读速度的延迟。然后问题来了:当科学家试图让人们学会放弃默读——让人们在阅读时哼唱,或者当他们感觉到人们的声音和活动时播放音乐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会急剧下降。舒特说:有很多证据表明,当人们通过视觉理解单词时,他们会试图阅读这些单词来理解它们。想象一下,当你给人们一些单词时,它们听起来像另一个单词的发音,然后要求他们做出快速的判断——例如,这个词是一种食物,不是吗?。舒特说:如果你给人们一个不代表食物的词,比如MEET(相遇),但这个词的发音就像一种食物‘肉’(M-E-A-T)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他们也很有可能回答‘是’。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们的反应时间也相对较长。如果你给他们一个视觉上相似的词,比如MELT(融化),他们可以立即正确回答。尽量避免回视和眼跳现代快速阅读技巧还以缩短阅读所需的时间为目标,尽量避免回顾和眼跳。回顾是指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快速、无意识地回顾以前的内容。眼跳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一个词移动到另一个词时,眼睛的黄斑中心凹陷的0.1秒突然震颤。250毫秒短暂停留在这些单词视时间。Sritz公司使用一种叫做快速视觉呈现任务的技术,用特殊的颜色标记单词中被称为最佳识别点的核心字母,使我们的大脑能够立即调动单词的数据,从而节省扫描眼睛的时间。然而,科学地表明,这种阅读方法可能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负面影响。舒特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放弃读者复习和重读内容的方式会损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她说:因为应用程序和软件不知道人们如何阅读,也不知道读者有什么内部呈现,他们无法弥补读者理解的不足。同样,快速阅读认为,人们在眼跳过程中无法获得任何新的视觉信息,但研究人员发现,眼跳过程中的认知处理仍然存在和持续。简而言之,即使在那里0.1在第二次时间波动中,你的大脑仍然试图理解你的阅读内容。然后,如果你避免眼跳,结果会……读懂这篇文章的意思了吗?伍迪-艾伦总结了快速阅读:我去过培训班,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战争与和平,还有俄语。她的话不仅被用来攻击快速阅读,而且让人们对快速阅读感到难以置信。监控器的注意力活动并不难,测量器的阅读速度也不难。困难在于评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舒特承认:评估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公开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理解一个句子、一段或一篇文本?阅读后,你对一些单词的真正含义、全文的主题以及字里行间的含义了解多少?一些研究表明,阅读行为会根据你理解文本中提出的问题而改变。例如,如果人们预计会被问及特征单词的含义,他们的阅读方式就会有所不同。理解和评分文本的开放式摘要似乎太主观了。因此,舒特等研究人员通常通过在句子或段落后设置多个主题来评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然而,这些测试只能问题一样好——错误的答案会反映出正确的答案。—————–来源:新浪科技...

    2022-04-04

  • Kindle 挑战者来了,这次它学聪明了吗?

    国内的Kidle挑战者迎来了一选手掌阅。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于8月11日正式开放销售,我们不妨预测一下它的命运轨迹。在国内手机发布会上,配置大竞争和秒杀一大片的惯用伎俩也被掌阅移植到iReader发布会上,软硬兼修,攻防兼备iReader无死角碾压Kidle,轮流吊起国产手机iPhoe是一样的。然而,在阅读器等技术进化不明显的产品中,拼写配置和赛跑点意义不大。对于这样一个日益边缘化的利基产品,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定位和观众,并避免与行业寡头Kidle针锋相对。汉王偏离到了公务和礼品市场,都不是持续的刚性需求,很快就被了Kidle、iPad等级较高的数字产品被取代;锦书瞄准起点的读者未能摆脱Kidle的影子深度优化了网文读者的需求;都是狭路相逢Kidle只能沦为山寨版Kidle”。从新闻发布会上看,棕榈阅读不明白烈士是怎么死的,认为大量手机装机用户可以成为自己的免死金牌(即使转化率为1%?)。不幸的是,生意并不那么简单。从定位上看,野心勃勃的iReader显然是出版读者和网文读者。Itmakeece——毕竟阅读器是小众产品,用户可以多圈。然而,这两种读者就像两种生物,对阅读器的需求非常不同。Kidle入华以来,为什么一直在努力打造文艺、知性?lifetyle的形象?因为它想给读者一个放下纸和书的安心,拿起Kidle的原因是地铁里的Kidle用户和拿着纸书的文艺青年一样充满力量,其次是功能诉求。在这一点上,与网文二字有关iReader恐怕很难赶上。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寻求纸质书籍替代者的潜在用户基本上已经被取代了Kidle吃干榨干净。除非后来者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很难让用户投奔。但是手掌阅读引以为傲的书籍资源并不比Kidle多去哪里?而在Kidle网文领域一片空白,iReader能开一片蓝海吗?盛大的崩溃和沉沙并不意味着这一块是百慕大。对于忘记吃饭睡觉,不睡觉看网络文章的读者来说,不伤眼睛,持续时间长仍然很有吸引力。然而,他们对内容更新和在线文本资源的丰富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让我们从这些角度来看看iReader是否是合格的网文神器?不伤眼睛这是阅读器的强项,自然没问题。长寿命:根据每天半小时的阅读,耐力35天。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出版物读者,这种计算方法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日夜阅读的在线文本读者17.5每小时充电,与手机相比+充电宝有什么优势?快速更新:什么?只能无线上网!如何让在施工现场搬砖的们第一时间追上?资源丰富:深度定制系统?也就是说,不是Adriod,你不能看手掌阅读平台以外的在线文本。即使是像阅读这样的大神聚集地的资源也看不到。有多少严重的在线文本读者会进入坑?在手掌阅读421000本书中,在线文本只占的20%。此外,到目前为止,未建站的手掌阅读只是一个渠道提供商。多年来,一位大神一直在平台上崛起?随着阅读集团寡头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网络文本来源的活水将从何而来?或者评论尸体看得透彻:我觉得国内不要去和,除了追书神器,如果取(盗版)连载电纸书,还是不要和一起去。Kidle拼写,没有希望。然而,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不会活几天了。但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绝对。占据网络文本市场一半的阅读推出了深度优化的网络文本阅读器,作为手机的补充,或者不担心销售,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其实,“Kidle挑战者最受欢迎的民间呼声是多看。被小米收录后,用户呼吁小米在论坛、知乎等地制作电子阅读器。毕竟多看forKidle堪称行业良心,多看精品排版就够了Kidle切到马下。当然,这只是多看粉丝的一厢情愿。手里没有食物(资源),心里怎么能不慌呢?哪里有心思打造注定要为别人做婚纱的硬件?几个月前,我停止了看Kidle十几天前,在最新系统的支持下,多看开始成为阅读文章的分发渠道,多看4.0forAdroid也有全面的网络文化。精品电子阅读的旗帜正在慢慢落下,中国版Kidle梦想应该放在哪里?————-来源:钛媒张远...

    2022-04-04 ireader 网文 翻译 ireader网文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