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唐凤平,单玉香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作者】唐凤平,单玉香主编【丛书名】“十三五”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立体教材【页数】246【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349-8171-5【价格】40.00【分类】护士-修养-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护士-公共关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唐凤平,单玉香主编.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内容提要:本教材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提升素质为基础,从护理人文教育涉及的基本领域中,精选了公认较为重要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包括伦理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护美学修养、人际关系修养、科学思维修养等内容。将其相关知识与护理专业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关爱生命,关心护理对象,提供理论框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兴趣,增加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让学生掌握并传承护理人文的基本精神,了解护理专业的内涵,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内容试读圆行标文人生心花的医量人人文月步斯店和四第管运实风生得春迎项现具环W古正的作出长F火条时不不天动分流店堂微消的会没外”归临中衡锦静局队润绪论第一章通意味是关医马光血珠度时什人东父以,人比是,人小,度球式人明,人显年的文性脉的制酵脉站闭险圆峰进母,连床人个的人正摩,直取而是人因有时文不西形改两位下应而有食食学习目标解馆非W业孤母文人“,宝果防《行全府百英大》项1,掌握人文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的有关概念。自春出曾糖理服慎出2.理解人文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的内涵。人盘3.了解护理人文精神回归的必要性及护士提高人文修养的重要性。用县,袋酒4.能通过各种途径自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并内化为护理人文关怀。圆会食晴景写几T人好1恋购肝的果2015年9月18日上午开始,很多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都在传一组有爱心的照片。这一天是浙江省儿保心脏外科例行手术,儿保医生石卓在给一名2岁的小女孩作心脏手术前,发现她一直在哭,很害怕的样子,石医生便将她抱在怀里,给她看手机动画,待其恢复平静才进行麻醉。手术最后顺利完成。石医生说,只要有空,他和同事都会对孩子进行术前的疏导。人表以随第一节。概述平从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如同用脑。山一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一、人文(一)人文释义界川虽人厨应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在这里古人将人文归结为诗书礼乐。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心性、道德、语言、文字、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二)人文的精髓与核心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应以人为中心。人的生命、思想、理想应当受到关爱和尊重:人文的核心是人,即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二、人文学科(一)人文学科的释义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界定:“人文学科是那些即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一般认为,人文学科就是关于人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的学科,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语言、文学、艺术、逻辑、历史、哲学等被看成是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人文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的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其通过对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探求人生的价值和寻找人生的意义,为人生提供积极的、理想的标准和模式,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使社会和人生趋于和谐完美。“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科学求真”。人文科学需要依托人文学科的各种教育形态来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形成自己稳定的、内在的品格和人文修养。(二)人文学科的特征1,广泛性人文学科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学和经济学等,甚至还涉及哲学和自然科学中与人性有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生命科学的有关知识,其包含相当广泛,是一个宏大的学术集群。但是,不论人文学科内涵多么广泛,其涉及的知识都是以人格修养和人性形成为核心的。2.综合性从学科结构来看,人文领域的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等都是跨学科的。人文学科相对来说眼界广阔,适用广泛,它们不是太重视具体专业的界限(或者说本身是领域宽广的专业),它着眼于培养通才,或者说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广博的眼光和胸襟,有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3.主观性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精神活动。因此,决定了它将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作探询式的价值研究。人文学科不但涉及人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赋予其社会性和精神性。当我们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等自然学科课程时,强调人是世界上结构最精密、功能最完美的机器:而人文学家则认为人的精美不仅在于他拥有完美的生物机体和各种生物需求,更因为他有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和细致人微的情感体验,因而产生了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人文学科由于强调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化的表达,所以带有浓厚的主观性。2第一章绪论4.内隐性人文学科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人的情感思想而发挥作用的。它的影响力和作用是间接的,作用方式复杂多样,作用效果内隐模糊。一个人学习和积累人文知识过程就是个体和群体对社会文明认同的过程,就是人的心灵不断净化和人格不断升华的过程,它能带来一种心灵的丰富和满足。而在此过程中人文学科对个人、社会显现出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且其效果评价不易量化,这就是它的内隐性。三、人文精神(一)释义所谓人文精神,是以对人自身的关注为内在规定,以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微观方面体现在个人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体现在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与需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践行这种价值需要和意义的精神。简言之,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文关怀。(二)内涵1.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生存,是对人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对人的生存价值意义的关注。人文精神对人的关怀和关注是全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既包括物质性的关爱,也包括精神性的关怀。人文精神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平等自由式的关爱,而不是单方面奴役式的所谓关怀和关注。?2.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文精神把人自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要求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个人尊严和权利,消除国籍、种族、肤色、性别、政治、宗教信仰的差异,这是全世界人应有的信念。人文精神倡导一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活,是以首先珍惜他人的生命和生活为前提的,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向社会做奉献而予以实现的。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生命价值和个体意识,有权选择人生过程并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3.维护人的权利人文精神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4.重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不仅关注人的生存、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而且更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根本体现。人文精神重视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人文精神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精神动力资源。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和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瑰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奥妙无穷的人体、复杂多变的疾病,既3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是医学永远认知的对象,也是促使医学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岸(三)主要观点1.自然观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在客观价值上是平等的,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社会观社会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利、合作的关系,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人生观热爱生命,热爱人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藐视困难和挫折,超脱坚韧。从创造和享受中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内代以阳日4.是非观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通不来业头人5.现代意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勇于竞争,具有开放心态。6.审美观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并重,注重内心修养和人格的完善,追求艺术的价值,热衷于艺术创造。圆册能7.正义感不畏强暴,敢于同不良行为和恶势力做斗争,为人正直,光明磊落。8.责任感富于忧患意识,关心人类的处境和前途;明了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明确做人的责任,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9.同情心富于宽容精神,关心、爱护弱者、不幸者和其他弱势群体,尽力从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帮助。的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底子。新时期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核心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为“三性三意识”:一是人本性,追求人性之美,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生命为主体的思想。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倡导的是一种人本意识。二是科学性,追求人性之真。这种真不同于科学精神追求规律性和客观性的“真”,而是另外意义上的真:真诚、诚实、守信,倡导的是一种规则意识。三是社会性,追求人性之善。文明社会里,社会是扩大了的家,出了小家的门,进的是大家的门。对他人同情、仁爱、奉献,倡导的是一种大我意识。匹伸阅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谈人文精神一医者更需要人文精神“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55年的从医生涯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医学人文精神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从而使自身成为治疗的重要组成。在钟南山眼里,医学人文不是外在于诊疗的一个“附属品”,其本身就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没有医学人文精神支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可能实现,钟南山认为,在现代医学模式的实践中,人文医学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下游的治疗环节,还应更多地去关注上游的预防和干预。从患者角度而言,一般来说,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患者此时求治的积极性及迫切性越大,治疗依从性也更强。此时,人4心第一章绪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医生的关注、同情及尽力而为;相反,病情越轻,预后越好,病人求治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却越差,治疗的依从性也更差。此时,人文精神则应体现为医生的预测、忠告及规劝,需要医生费更多的口舌,更多为病人着想,实施起来难度也更大。钟南山指出,没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支撑,没有对医学目的的深刻认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几乎不可能实现。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应始终牢记,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四)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区别1.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知识人类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内化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有了人文知识并不一定具有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就为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2.载体不一人文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媒体,获取人文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3.表现形式不一人文知识的呈现可以在口头上、试卷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却只能在人的情感里、实践中、行动上,再高明的命题手仅以试卷也考不出人们的人文精神,因为人的精神在纸上是答不出来的。(五)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地探索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不以主观愿望和价值选择为转移。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格理想和道德。科学精神重在求真,人文精神重在求善,两者的关系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1,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愈演愈烈,人文学科的阵地急剧萎缩,在教育体制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相隔绝:导致了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裂,以及人文学科的严重危机。表现在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二是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向和功利化,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三是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四是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增心厨2.科学与人文的弥合(1)世界离不开科学与人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所要解决的就是“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它是求真的。人探索自身,逐步形成了人恰当把握人自己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这就产生了人文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所要解决的就是“应怎样”的问题。所以它是求善的。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没有科学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在通向幸福之路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同时科技的发展诱发了一系列精神危机。可见,科学求真,但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科学需要人文导向。另一方面,人文要解决“应该5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是什么”的问题,“应该”一定要合乎“真”,人文需要科学奠基。(2)人生离不开科学与人文:对个人发展而言,科学与人文同样重要。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从事严密的逻辑思维,同科技活动有关;右脑主要从事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在其中,同文艺活动有关。单纯的科学或人文教育都不可能使人脑得到协调发展。(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科学是“立世之基”,没有科学,人就无法生存、生活、生产,因而科学教育长期以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人文,人充其量也就是脚踏实地地完成某一项工作。科学教育只有和人文教育相融,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是因为:有利于受教育者奠定完备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受教育者与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四、护理人文关怀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人文关怀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目前,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已将伦理、人类文化、全球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与政策纳入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已迈出了由技术至上向人文关怀过渡的步伐。(一)基本含义1.关怀关怀即关心、关爱、照顾等,它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2.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护理对象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即除了为护理对象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阶层,有何背景,他们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维护个人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所以,尊重每一个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3.护理人文关怀内涵护理人文关怀包括两个层面,即护理人文精神的理念层和护理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现实的医学护理实践活动,体现对人的生命、思想的关爱和尊重,对人的生命质量、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护理人文精神,应以人类的健康生存与这种健康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理想,一切护理活动实践都应是这种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树立利他主义-人道主义价值观,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储备丰富的知识,具有关怀能力。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日常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细微化(从每一细节人手,言行态势、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内涵),规范化(严格操作程序的同时,规范文明用语和服务礼仪),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始终享受到专业化护理服务,让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让每一句宣教都有据可查。6···试读结束···...

    2022-10-27 公共关系学 护士学什么 公共关系学 护士好就业吗

  • 《护士人文修养》葛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人文修养》【作者】葛炜主编【丛书名】全国医学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页数】169【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679-1082-9【价格】40.00【分类】护士-修养-教材【参考文献】葛炜主编.护士人文修养.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目录:《护士人文修养》内容提要:教材编写组从临床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依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纲要求,并吸收了护理学和人文科学最新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为六大项目: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项目二认识人际关系与沟通和谐医护患关系;项目三追求美的职业人生点亮生命红妆;项目四提升护理礼仪彰显天使风范;项目五加强护理道德建设坚守护理职业道德;项目六立足护理与法不越雷池半步。每个项目又包含有若干个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临床不同岗位要求编写内容。《护士人文修养》内容试读项目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知识目标)1.掌握人文的相关概念。2.熟悉人文修养在护理中的重要性。过“能力目标))1,能对人文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阐释。2.能比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之间的辨证关系。3.在实践中落实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素质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文护理价值观。2.懂得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的内涵并内化于心。如人一三3.树立自觉追求和不断提升人文修养的意识。任务一解读人文相天概急g。引导案例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天才成群而来的时代。1336年“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32岁。这一年他登上了阿雏尼翁附近的文图克斯山峰。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之旅,他不是为了见证上帝的伟大,而是出于对自然风光和异乎寻常的高度的好奇,这样的动机在中世纪的神学氛围里实在有些离经叛道。彼得拉克随身携带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但是在登上峰顶之时,他随手翻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话:“人们赞赏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这个教诲让沉迷于自然美景中的彼得拉克有所领悟,事后,他在一封信里写道:“这座山看起来高耸入云,其实可怜之至。你瞧瞧那山峰,要是同人类的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它不会高出一寸。”护士人文修养问题导向:1.您对彼特拉克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2.对人类精神的无限性您怎么看?名家名言世界是不能被以英里数算的旅程一不管这旅程会有多么遥远—来发现的,世界只能依靠精神之藏来探素,虽然这旅程的距离只有一英寸,但其中充满限辛,谦单与喜悦藉由这样的旅程,我们来到自己的脚下,学会安于在家。一文德尔·贝里护理是一门以关怀为本质的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而人文关怀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与哲学家们所探讨的终极关怀密切相关,其主要体现在以“自身生命价值”为本,具有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文或人道主义思想。护士要接受有助于心智成熟与精神成长的人文学教育,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并融于血肉,成为一个真正人文学意义上的“人”,一个能在现实的维度之外给生命开放另种可能的人,一个可以在个体生命实践中通过有限和无限的张弛关系来洞悉生命的本真现实的人,一个可以在各种外在现实的罗网之中依然能够坚持探究关于自身和世界的永恒真理的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遇见自己,才可以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一草一木。认识人文的相关概念将会进一步促进护士人文修养与人文精神品质的培养。一、人文世界一让人成为“人”(一)人文与人文主义有问:人何其成为人?口答日:无从考证,只凭自省。只要是一个人,沉思反省,可以上达千古之边境那里,人成其为人。沉思和反省可以通达之处,则为人文从常人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则是人与人之间的高下之别,被当作人可以成其为完人的愿望和指向、,也是人生幸福的最终归结。引人离开物性,脱出兽性,超越欲念而趋向高明的所有道路,就是所谓人文。人本来不是人,只有透过修养和教育,经由艺术和人文,方能成其为真正的人。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顾在《尹川易传》中这样注释:“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署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在这里,人文指的是礼乐教化方面的人类文明。在《辞海》中,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人文一词源于除原始的、天然的现象之外的,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文化现象。2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人文主义从拉丁语词源humaim一词而来,可以追溯到一个更为古老的希腊观念。古代希腊人在创造了哲学、史学和戏剧以外,还创造了教育一至少是西方世界中的教育。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的设想,即可以通过教育来对人的个性品德进行塑造。认为培养优秀的人是人文主义的宗旨,这其中包括了有影响力的领导和从事公共事务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希腊人认为扮演这种社会角色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希腊及其诸城邦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与吞并,然而它的语言和教育理念却由此传播开来,进而在西起大西洋,东至中国边疆的广大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同希腊人一样,罗马人由于缺少书籍、报纸和其他媒介,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在议会和法庭中面对面进行的,因而精通演讲术也就成为获取权力的必要条件。罗马人认为演讲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其中包括对论点进行提取、表达与辩驳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一种人文学科领域的全方位教育。对于这种教育,希腊语叫做ekykliaaedeia,也就是英语中ecycloaedia(百科全书)一词的词源。西塞罗在拉丁语中为它找到了一个对应的词一humaita(人性),他所依据的是希腊人的这一观念: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那些为人类与人性所独有的品质。然而,humaim一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还没有出现,它是直到1808年才由一个叫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讨论中,用德语huma-iamu首创的。(二)人文学让人成为人1.人文学的内容人文主义的核心主题是人的潜能与创造力,这些能力是潜藏在人的身上,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从而使其显现并进一步得到发展,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教育。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是让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并且发现自己人性的过程。人文学是从人文主义一词而来,事实上该词一度表示“对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作品的研究”。在15世纪文艺复兴期间.一次艺术和哲学的革命横扫西欧。这次运动主要激发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一在罗马文化沦陷后一直没有加以考察的文化一重新产生兴趣。那时,人们相信只有通过研究古典艺术、文学和哲学,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这些学科就成了人们所知的人文学。最终,这一术语延伸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研究的范围之外,包括西欧主要国家的文化。在文艺复兴的人文学中,语法和修辞两个科目不仅要引导学生熟悉古典艺术并培养其在演讲与写作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承担着让他们全面掌握文学、历史和道德哲学等经典作品的功能。早期人文主义者对语言的学习也十分强调,因为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与手段: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发展出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与艺术。人文学首先不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在历史上展开的人文学包含的学科有文学、语言、哲学、艺术、修辞、历史等。人文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关3护士人文修养于“人文”的学问,而“人文”意义的核心当在“人”和“文”,笼统而言,人即自然或日天然,文即文化包括各种制度规范、习俗观念以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学乃是在人和文对立挤压中的探索,是嵌身在具体时空之下的个体的人在人、文碰撞中呈现关于生命的永恒真理。人文学必须“是单独面向一个人的,与他发生直接的,没有中间人的联系”是一种立足于对本己生命的“精神直观”。人文学这一术语的含义现在必定还在进一步扩大。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隶属于人类,因此应该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全世界的人做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所有人,男性和女性,他们创造了无以数计的歌曲、故事、诗歌、美术以及那些令人兴奋的、召唤我们去欣赏的思想。正是在这种精神之中,今日的人文学才会欣然接受世界上所有文化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人文学显示强劲的吸引力,它环绕人的心灵及其表现,以叙述的、比拟的、期许的、幻想的手法,透露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非固定僵化,而是充满活泼生机,必须经由自我的意识与抉择,在一生的行动中逐渐塑造自己。2.人文学的意义在这个也已变成地球村的世界里,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以及环境日益恶化的世界里,在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自问生活价值的世界里,人文学总是会在那儿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美术、音乐、文学以及人类心智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会继续确证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于1949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一人性不仅会活下来,“它还会取得胜利”。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激发想象的故事,可以激发心智的观念,可以激发情感的音乐,以及可以愉悦感官的美术。学习人文学可以让我们内心之中看到我们的所思所想,看到创造性冲动呼唤我们去释放的东西。这一向内心之中迸发的旅程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我们真正的需要。人文学不拘泥于固定的某一门学科·它所涵盖的多种艺术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自己,帮助我们对抗自己和现实的僵硬(拘泥于条文和成规,现成的观念和思想,并在制度力量的作用下放弃对自我和存在的追问),让我们在学习人文学的知识过程中变成一个“活着的人”,成为我们自己。人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探索生命的丰富和无限,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人文学让我们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一草一木。诗(三)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对人生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它是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或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索中产生的。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因而人文精神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发展目的、价值、意义、关爱生命和人类命运、求善、求美、求自由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4项目一走进护理人文世界为护理注入灵魂人文精神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越显其深刻性和丰富性,并越来越蕴含着时代性的特点,扩大了现代性的内容。人文精神既包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品质、人生态度、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等内容,也包含与文明进程和时代发展相关联的自由精神、权利意识、社会公平、政治正义、竞争进取等内容。人文精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关怀和科学理性。所谓人文关怀首先是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其次是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第三是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第四是对不同观念的宽容。第五是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愿望。科学理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不解追求真理的愿望:其次是运用逻辑或科学方法进行怀疑的理性认识:第三是自我反思和批判的精神。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异同人文精神不仅不排斥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而且要从科学精神中发展现代人文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才出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二分法。按照这样的划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各自确实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理性的一面,它推崇理性至上,求取现实世界的真实、和谐和统一;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感性的一面,通过人的情感意志等感性活动,去领会人的意义、价值和追求;第二,科学精神是人的理性力量外化的表现,它主要指向人的外部世界,以外部世界为本位,强调其客观性、真实性、和谐性、统一性等;人文精神则是人的生命意志实现自我超越的表现,它主要指向人类自身,以人为本位,强调其主体性、理想性、价值性、高贵性、尊重性等:第三,科学精神主要关注客观世界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现实问题:人文精神主要关注人生在世的价值和意义等理想问题,并通过解构一个情感世界、理想世界、超越世界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认识和观察世界的方式,尽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前者主要涉及事实,后者主要涉及价值,但它们融会在生活世界,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是无法分离的。一方面科学精神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或者说科学精神中蕴含着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不纯粹是人的感性产物。人文精神对人类生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既来源于人类情感意志的自在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也来自于人类理性对自己的自觉提升。人文精神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领会和把握,除了要依赖人的生活体验外,也还得要辅以人的理性思辨、诸如道德伦理、艺术思想、哲学原理等人文精神之精髓,都无不折射出人类理性的光芒。人的理性在塑造、装点这些人文精神要件时,同塑造、装点科学精神一样,也在刻意追求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普适性等。因此人文精神也有其现实基础,.它在关注人的同时,也关注外部世界,关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否则,它就会陷入纯粹主观臆想或空想,丧失其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和感召能力。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实践过程中的人的精神气质,既是相通的,也是相互包容的,科学精神中焕发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蕴含着科学精神。3.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野(1)近代科学的发展孕育出科学主义:当人类步入工业文明后,.随着近代科学53护士人文修养的建立和发展,自然科学开始居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主导地位,科学主义由此出现科学主义把科学绝对化,认为理性是世间所有知识的源泉。科学主义把科学捧到人类文化至高至尊的地位,成为文化之王,它藐视人文知识,排斥人文科学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制造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神话,结果引起了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智慧与道德的分离。与之相对应,人本主义则宣扬和夸大人的意志、情欲、生命和潜意识等非理性主义,反对科学主义主张的理性至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科学与人文。(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冲突:20世纪是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更加剧烈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诧,然而地球在人类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下,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科学技术使人类在通向幸福之路的同时,也出现了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核武器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于人类的头顶,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挑战,基因技术对人类生命和道德潜在的威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中电脑黑客的泛滥,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和越境转移,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精神危机:亲情淡漠、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等,人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部精神世界都陷入了危机。4.医学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的关系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医学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性被割裂肢解,医学诊断从人的诊断到机器的诊断,从依赖一个人到依赖一群人。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不仅带来信息、知识、技术的分割,也带来非知识因素如诊疗程序中情感认知、人文关怀的断裂。一些医护人员过于看重和依赖技术,对患者的感受则往往忽视,有的甚至没等患者开口就开出一系列的检查单,使得焦虑不安的患者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目前医学人文关怀被置于交叉边缘的地位,人文关怀则游离于实证的科学真理谱系,有时甚至被排斥在诊疗价值之外。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即互补性与互斥性并存。一方面,它是现代医疗的两翼,两个翅膀舞起来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另一方面,人文关怀与技术服务之间存在互斥性,技术主义的中立、客观原则与行动逻辑常常排斥情感、意志的介人。高技术崇拜意识滋生了人们对临床人文能力的鄙视与漠视;还要防止临床医学人文的过度技巧化倾向,沟通常常被定格为技巧,嘴热心冷的沟通不是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而是一份虚与委蛇。6···试读结束···...

    2022-10-2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

  • 《护士人文修养》李小英,黄红玉,李春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人文修养》【作者】李小英,黄红玉,李春艳主编【页数】285【出版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710-0401-9【分类】护士-修养【参考文献】李小英,黄红玉,李春艳主编.护士人文修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1.图书目录:《护士人文修养》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七章,涵盖护士人文关怀、文化修养、社会学修养、美学修养及礼仪修养邓内容,通过“学习目标”、“知识”和“案例分析”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通过“实践指导”和“思考练习”促进学习者人文知识的内化。语言通俗,表达细腻,把护士人文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习者,让学习者掌握人文知识的精髓,感悟人文精神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修养》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人文修养的有关概念,理解护理学的人文内涵;掌握什么是人文、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了解当前的人文忧患状况以及医学领域人文缺失的原因。2.技能目标能将人文关怀、人文修养相关理论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3.能力目标培养护士职业情感,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提高护士素养。随着“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人文护理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护理学科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全球化浪潮升起,人类精神健康对人文关怀的期待日益迫切。文化自信,多维度的中华文明文化复兴是民族的梦想。“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护理,一个与人类生老病死相伴相行的职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新型护患关系的理念要求护士把患者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并与临床工作紧密联系,使服务对象能感受到人性化服务,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工作的丰富内涵。第一节人文修养概述一、人文与人文科学1.人文什么是人文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护士人文修养》范。其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辞海》中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人文涵盖了除原始的、天然的现象之外的,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文化现象。在西方,“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u”,用它来表示与正统经院神学研究相对立的世俗人文研究。英文中humaity表示“人文”,它含有人道、人性、人类几层意思,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生幸福与人生责任。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他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人文的分类主要有: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2.人文科学人文科学(Thehumaciece)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人文科学最早源于拉丁文“humaita”,意为人性、教养。15世纪欧洲开始使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区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随后含义逐渐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中包括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是科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人们认知、维护和改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工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人文科学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3个:①探讨人的本质;②建立价值体系:③塑造精神家园。正是在这些基本任务上,人文科学显示出自身的特质。这一特质,如用中国哲人的话说,就是“为己之学”;用西方哲人的话说,就是“认识你自己!”3.人文学科人文学科(Thehumaitie)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一般是指20世纪那些被排除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科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学科的主干可以用人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来指称,或者再加上艺术。广义的“人文学科”还包括诸如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考古学,乃至含有人道主义内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人文学科不等同于人文科学,人文学科是学校设置的学科之一,归属教育学教学科目分类;人文科学则是人文学科这一独立知识领域的总称,主要探讨人的意识、情感、精神活动。人文科学依托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而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学科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人格。《第一章绪论二、人文修养修养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唐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是修行后的表象,修行是对内心思想和行为的改造,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人文修养(umaitycultivatio)则是指一个人在人文思想、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人文修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说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修养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以及是不是人才的主要内在因素。1.人文修养的组成(1)人文思想: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人文思想是相对于宗教神学、君权思想的学术范畴,特指人文科学领域中所内含的思想精髓,主要以人对于生命意义与人生方向的看法为核心。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人”,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对于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之文化及其价值充分尊重。(2)人文知识:人文修养的基础是人文知识底蕴,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类知识。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①感性的人文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获得,是零碎的、肤浅的、不系统的,主要表现为社会生活习俗的人文知识。②理性的人文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而获得,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人文知识,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文知识。理性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法律、美学、伦理学、心理学、宗教等人文科学知识。(3)人文技能:是指与人共事的一种能力,是在综合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护士在职场中需要的人文技能主要有思维批判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沟通技能、心理支持技能、教育引导技能、观察分析技能、协调整合技能等。(4)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修养的核心部分,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护士应当领会并付诸实施的精神范式。学习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人文精神,前者是知,后者是行,只有将人文知识内化、发展为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文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护理人文精神,应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存为价值理想,一切护理活动实践都应是这种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护士人文修养》2.人文修养的层次为了便于把握人文修养不同的表现状态,可将人文修养大致分为3个层次,即基本层、发展层、高端层。(1)基本层的人文修养: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做事较认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史哲基本知识。(2)发展层的人文修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史哲知识或文艺特长,会品评艺术等。(3)高端层的人文修养: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百折不挠:能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文史哲艺有较高的造诣等。这三个层次并不一定与年龄、学历成正比,任何年龄段、任何学历的人都有人文素质培养和修炼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更应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头脑、陶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层次。三、护理人文人文护理1.护理人文护理人文,语意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护理学中的人文内核,即解释护理学的人文性与人文化趋势:二是护理学与人文,即揭示护理学与人文学科的交集和互动关系,是从社会、文化、认知及政治的维度考察健康、疾病和护理,通过关注个体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关联,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建立一个联系的桥梁护理人文的研究范畴是推进护理人文化、护士人性化的学科群,包括护理发展史、护理哲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社会学、护理文化学、护理人类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人际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可见,护理人文学科主要围绕护理实践的主体一护士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护理学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关系展开,是考察护理学与社会相互关系,旨在提高护理活动主体的素质和社会功能的学科群。护理人文是护理理论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前进过程中人性化指引,是近20年来发展迅猛、成就斐然的一个研究领域。2.人文护理人文护理,目前从理论上对其概念的界定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人文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有学者把人的传统护理理解为与“生物医学”相对应的一种护理模式,其特点是改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研究护理学如何将人的生命和人的价值等因素置于核心地位,重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道德法律和哲学思辨等社会价值观指导临床护理,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人文护理揭示了护理《第一章绪论学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特殊性,即以人为本。人文护理的本质就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促进护理学从本质与价值、目的与意义等方面对生命和健康的终极关怀。人文护理的特征是:生命神圣、追求真善美,弘扬人文传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通互融,是一个追求“优护”的过程。为此人文护理应包含三大体系: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及服务体系。可见护理人文人文护理是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概念。四、人文视野下的医学思辨《辞海》定义: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痛苦,在竭力为患者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患者情感照护。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既有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又有复杂的社会属性。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极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护士是极富含人情味的职业。首先,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科技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科学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出来,要以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来衡量,故应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突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防止科学技术的“失范”或“异化”。其次,新世纪新形势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人文学的建设。弗洛姆曾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的确,在打碎了神学桎梏之后的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之前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还要多:科技进步的速度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但也正是这个奇迹造成了人类自身的悲剧,物质淹没了人性,科技代替了人文。回顾20世纪的得失,我们明确了21世纪的责任:回归人文,找回人性。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摒弃科学技术,拒绝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财富,而是要求在科学技术中注入人文精神,在物质追求时注重人性修养,实现科技与人文、物质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再次,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也是适应世界科学发展趋势的需要。有人曾预言“软科学将领导未来科学新潮流”。在科学技术已有了长足发展的21世纪,人们更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一定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人文发展状况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尤其是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建设,以充分提高其人文发展水平。由于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医学及医学人文学的发展对人文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世界各国尤其重视医学人文学的发展。一些国家在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医学人文学的研究机构。医学本来就包含着人文社会属性,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体。因为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所以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人文性的,也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性的。轻视医学的人文性就是无视生命的神圣。6护士人文修养》第二节人文忧患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争论,最早由英国学者斯诺提出,但在此之前,两种文化的关系就已经存在了,呈现出从原始融合走向近代相互冲突的过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负效应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两者文化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哲学领域和文化领域讨论研究的热点。文化间的冲突和矛盾不仅严重阻碍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时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精神、生态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危害。一、科学与人文分裂的现状1.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态势不平衡自然科学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近代并不是两个旗鼓相当的阵营之间的分裂,作为传统知识主体的人文学科日渐缩小成一个小的学问分支。文理科的发展不对称,理工农医科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人文学科越来越小。不仅在学科规模方面,而且在教育思想方面,比如科学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也压倒了人文教育。2.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科地位不平衡相对于科学的突飞猛进,人文的发展相对式微,逐渐失去了昔日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地位,学科普遍的科学化和功利化倾向,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近代以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日渐兴起,它们一步步挤占了传统人文学科的地盘。3.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注程度不平衡在现代社会,科学似乎比人文有着更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评价和人文精神淡化。二、当今社会的医学人文流失医学是生命对人类的一场考试,医学人文精神是其中最难的一道试题。遗憾的是,人类在这场考试面前表现不佳。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不仅是医学精神的失落,还是美好人性的失落。1.关注“技术”而忽视了人技术是人们改造社会及自然的直接手段,直指物质利益,其本身具有功利性,负载着伦理价值。医疗护理工作常以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予以实施,技术早已深深植根于医学、护理学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很容易滋生的错误是:让本应是“工具”角色的技术,成为医学、护理学的统治者。于是,医患双方均把恢复健康完全寄托于医术,形成了“技术至上”的观念。医学的科学技术性与人文社会性被割裂肢解,患者的感受被漠视。部分医护人员产生了对技术的过分依赖,有时甚至是“不用患者开口”,就开出一串检查单,医生的常规武器一“望闻问切”不再是常规,反而被束之高阁,这不仅增加了医···试读结束···...

    2022-10-27

  • 《公司治,天下和 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秘》陈彩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秘》【作者】陈彩虹【页数】308【出版社】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77-1024-0【价格】68.00【分类】公司-企业管理-研究【参考文献】陈彩虹.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秘》内容提要:公司治理关联“天下和”之计,是经济学理论重中之重。迄今为止,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大多是游离在公司治理之外的说道,是经济学家在公司之外进行的观察和推测,而企业家们则以“自创的理论”实施治理。本书是一部关于现代公司治理实践问题的文集,由五十篇短文组成,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内部视角,发现规律、总结共性、提炼逻辑,构建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企业理论”。作者集数十年对多种类型公司治理的观察,运用公认的理论观点,或自我分析,对大量公司治理的具体问题给予明确的回答,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现代公司治理的面貌。《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秘》内容试读1公司治理的“第一定律”题记:在现代公司里,董事长位置的全局性、最高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其他成员只可能处于局部的、下层的和多元的位置;相应地,人人都具有董事长一样的大局观念,是不可能的。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妙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是“金字塔”式的经营管理层级和各层级平列多元的组织结构。不论是“层级制”(如现代银行公司的总分支行制),还是“单元制”或“事业部制”(如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制),上下层级的存在和同一层级的多个组织存在,是天然性的。在这样层级框架的最高处,就是董事长一以个体自然人形式存在的公司唯一的第一号人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通常以公司整体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覆盖了从顶层到基层的所有层级,跨越了各个单元全部的组织构造。理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这种战略目标的完美实现有一个潜在的要求,即公司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有”大局观,无条件地按照战略部署去行动。否则,公司的整体效益就会由于局部或个体员工的不同步,甚至钳制、抵触和冲突,而无法达到最大化。然而,“应当有”和“实际有”并不是一回事。在公司里,谁最“实际”地具有大局观?当然是董事长。当一家公司完成了“顶层设计”的战略,却由于内部层级和平行组织的相互掣肘无法完整推进时,几乎人人都会喊要有大局观念。但是,鉴于现代公司结构的特点,只有董事长才客观自然地具有这种0021公司治理的“第一定律”大局意识。其他人,哪怕是处于最高决策层的成员,因其有分管的条线、部门或区域,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大局与所在位置的“小局”高度重合时,他们的大局观才能够相对完整和清晰。实际上,他们这时的大局观,已经有了更多“小局”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来自董事长那种纯粹的整体大局观念。如此天然的状况,构造了公司治理的第一定律:在现代公司里,董事长位置的全局性、最高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其他成员只可能处于局部的、下层的和多元的位置;相应地,人人都具有董事长一样“实际有”的大局观念,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董事长和其他成员不同位置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大局”和“小局”理念的自然性和绝对性。我们将这一定律称为“人人都是董事长不可能定律”。由于它涉及的是公司战略的最高级事项,定位其为“第一定律”是合理的。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大局和小局的观念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现实情况是,解决小局位置上的“大局观”问题,治理者通常诉诸一般性的公司文化要求,即通过大肆张扬和渲染某种“企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培植每个员工的大局意识:或是应时地、部分地调节大局和小局的关系,直接运用一些激励工具、考核指标等,保证小局的努力与大局荣辱相关,促使员工“自动地”增强些许大局观念。应当说,这些应对之策,是有意义,也是有相当效果的。我们知道,一种优秀公司文化的培植,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而且,培植起来后,维护这种文化,更需要持久和具体的抓手,还需要003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妙有源源不断的经济资源支撑。因此,员工“大局观”类的文化建设或“企业精神”塑造,对于任何公司都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可懈怠的事业。但是,文化建设并不能消除公司组织结构的天然性带来的员工理念差异,仅仅有文化的培植是不够的。而短期应对性的大局和小局关系的“利益性”调适,它具有明显的鼓励从小局出发来服务大局的特性。这时大局和小局是绑定的。从理念的角度来看,与其说是员工由此有了更强的“大局观”,不如说是“大局观”更为飘忽不定,反倒是“小局”意识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强化,因为“小局”的利益有了确实保证。这一点,在经营规模越大、层级数量越多、组织结构越复杂和管理链条越长的公司里,如此情况更为突出一因为“大局”离得很远,一般的员工很难知道自己所做的,究竟和“大局”有何关联;与此同时,他们却清楚“小局”里与自己切身利益关联的一切。当我们对“人人都是董事长不可能”的定律有清楚认知的情况下,应对公司治理中大局和小局关系的问题,就会产生某种新的思路和方略。第一,基于“第一定律”的客观性,要彻底地解决小局位置上的“大局观”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要过于寄望某些人为的安排,如通过文化工具和制度创新,便可激发和保持所有员工强烈的、长久的“大局”理念。要清楚的是,不论公司文化对“大局”的渲染多么强烈,也不论体制、机制对利益和资源的调配多么完备,有别于董事长位置上的所有其他员工,客观上,“小局”才是他们自己的大局,是直接的利益所在,是首要的关注目标。虽然很多员工在外部力量的推0041公司治理的“第一定律”动下,能萌发全公司范围性的“大局观”,但通常只是相对的、有时限或是有条件的。认清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从公司治理战略的制定到运行实施,要有理想来引导,但千万不要理想化。第二,在“顶层设计”战略时,不只是要有“大思路”和“大局观”,也要有相对充分的“小局意识”。一方面,在最大的程度上,站在战略的高度,将“小局”的诉求融合到大局的谋划里。一般说来,大局胜则小局赢(大河有水小河满),或是小局之赢的加总,就是大局的胜利(小溪汇流成河)。因此,战略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将许多“小局”谋划在大局的胜盘之中的。这时,“小局意识”完全在大局观的覆盖之下,所谓“上下同欲”就自然而然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全局里,必须承担更多责任、成本,甚至牺牲某些利益,却无法直接得到效益的“小局”,必须在战略设计里,事先有系统性的利益和资源配置补偿安排,以保证那些“小局”有足够的积极性来支持大局顺畅地、持续性地运转。所谓的“小局意识”就是将大局和小局从战略设计的源头进行主动性协调安排的超前理念。第三,从定律的内在要求上讲,董事长的职责应当是单一的,只负责顶层决策和全面的战略管理,不应当再具体分管某个条线、部门或机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能够让董事长保有最纯粹的大局观念,一心一意谋全局,不至于因还有分管的“小局”而时常产生自我内心的矛盾冲突,弱化大局理念而影响战略的高度和水准;另一方面,彻底消除因董事长还有“小局”分管职责而带给其他“小局”的某些消极性示范作用,为所有“小局”培植“大局观”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005公司治,天下和探求和发现现代公司治理的奥妙用“第一定律”来检讨现代公司治理,应当说,许多公司是自觉不自觉地服从这一定律的,这也是诸多优秀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不少的案例表明,一些公司的战略设计过于庞大完美,脱离了公司结构下天然存在的理念差异,将战略的执行完全寄望在“人人一定会有大局观”这个不现实的假定上,战略设计的实用性很差;一些公司高层很少甚至于完全没有“小局意识”,仅仅强调大局指标之间的平衡,“小局”未能谋划进大局,更未在战略源头阶段,统辖小局和大局关联的资源或利益补偿等机制,上下并不“同欲”,战略实施一开始,公司高层就不得不频繁换人、调机制、改指标,导致公司治理决策复杂、管理多变、执行无力、内耗增加,大局小局“双输”。至于董事长职责的单一化,目前理论上缺乏足够的研究,实践中大多凭个体的经验办事。以“第一定律”的逻辑来看,这个位置天然的全局或大局性质,终究是与局部或小局存在内在差别的,董事长唯一负责顶层决策和战略管理,应当是最佳的制度安排。本文原载《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5期006···试读结束···...

    2022-10-19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什么为最高权力机构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演讲与口才》蓝天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演讲与口才》【作者】蓝天主编【丛书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页数】313【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686-0076-7【价格】42.00【分类】演讲-高等学校-教材;口才学-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蓝天主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演讲与口才.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演讲与口才》内容提要:《演讲与口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以可读性、新颖性、典型性为原则,精心选编了大量优秀例文,既有古今中外政治人物、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的演讲文稿,也有当下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年轻一代的演讲佳文,风格各异,各有千秋。这些例文起到说明、解释、示范的作用。本教材不仅适用于大专院校的教学,也适用于演讲培训和演讲爱好者自我学习使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演讲与口才》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一[英]莎士比亚第一节演讲概述一、什么叫演讲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以形体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我国古文献《易经·系辞上》中有一句名言:“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鼓动天下纷纷而动的存在于辞章里面,它将言辞的力量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这里的“辞”指的是言语,这种言语通过口头表达出来就成为演讲,在不少书籍中又称为“演说”。我国古籍最早出现“演说”一词的是《北史·熊安生传》,文中记载:“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熊安生是对一个叫“公正”的人“演说”,“演说”的目的是解答他的质疑。再如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写道:“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演说。”上述文中提到的“演说”只是私下个人之间的交流,与今天面向公众对一个公共问题发表见解和主张的“演讲”有很大差异。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古籍中的“演说”往往指称佛教的宣讲,如《莲社高贤传·‖演讲与口才慧远法师》中说:“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晋书·姚兴载记上》中有:“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于澄玄堂,听鸠摩罗什演说佛经。”唐朝的王勃在《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中写道:“一音演说,本承听受之乡;五日继明,素隔照临之域。”这里“演说”的内容只限于佛经,“演说”的对象则是一些信徒。古籍中“演说”也有“表演叙说”的意思,如清代戏剧家李渔的《蜃中楼·献寿》:“待兄弟手舞足蹈,演说一番,只当做一出戏文。”《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说书的当日听人演说《儿女英雄传》这桩故事的时候就考查过扬子《方言》那部书。”《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流,还是向公众讲解佛经,或是表演叙说,古籍中提到的“演说”三种用法都包含有发表见解、意见,阐明事理的意思,与今天“演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演讲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功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社会形态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观念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开放、民主、竞争、合作的社会,个体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美国著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自身的知识和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情的能力”。因此,演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它是个体与社会、群体沟通联系的桥梁。由于人们对演讲的认识和理解角度不同,对演讲的定义也存在差异。根据演讲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近年来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演讲人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从这个定义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进行的一种最直接、最灵活、最经济、最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宣传教育,与一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特定的时空指的是演讲者和听众同处一个时间与空间,这是演讲的重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同时,特定的时境又对演讲活动起到第一章》导论明显的制约作用,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化,演讲的内容、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也要做出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特定时空这一物质要素转移与变化的需要,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在演讲中,有声语言是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它以流动的方式,承载着演讲者经过组织的思想与感情,传入听众的听觉器官,从而产生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与感召力。好的有声语言,具有准确清晰、清亮圆润、富于变化、有力耐久的特征,它能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美感,勃发一种情趣,形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使听众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艺术上的享受。体态语言又称形体语言或无声语言,是指演讲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体态、举止和礼仪等。演讲人在演讲时如果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自然、真实、鲜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也是演讲人与听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演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借助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这些物质手段,组合一个和谐、统一的传达系统,从而达到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启迪和感染听众的目的。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这两大物质手段中,有声语言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体态语言处于辅助地位,两者都是调动听众情绪、引起听众共鸣的手段,以此传达出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悟。如果将二者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就能完成高质量、具有审美价值的演讲活动。二、演讲的组成要素演讲的组成要素有演讲主体、演讲客体、演讲内容和演讲载体。它们构成了演讲的整体,缺一不可,各要素有机统一才能使演讲达到理想效果。(一)演讲主体演讲主体即演讲者。他是演讲活动的中心,是演讲的内容的生发者和体现者,是演讲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选择和确定演讲者,是组织演讲的重要环节。‖演讲与口才(二)演讲客体演讲客体就是听众。演讲虽不像日常交谈、辩论那样具有很强的交流相向性,但它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手段,具有交流的双向性特点。演讲的目的在于感动人、鼓动人、说服人,听众是演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听众的演讲便称不上是演讲。听众是演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听众是演讲中非常活跃的积极因素,听众对演讲信息的接收有完全的主动权,并且听众可以对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进行反馈。所以演讲时需要演讲者有强烈的对象意识,有针对性。(三)演讲内容演讲内容是演讲要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在演讲主体心灵中形成的意识成果。演讲活动对演讲内容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演讲内容必须正确,观点鲜明,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立场坚定。其次,演讲内容必须真实。只有内容真实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演讲才有价值。最后,演讲内容必须符合时代精神。演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理应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进步摇旗呐喊,不合时宜的演讲,甚至是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演讲最终只能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指责。作为欧洲政治文明的一部分的葬礼演讲曾经盛行一时,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演讲。这种演讲不单单是把逝者夸奖一番,然后逝者入土了事。很多葬礼演说不仅对逝者的生平和贡献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更结合现实挖掘出了对生者有益的启示。比如古希腊杰出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纪念死去的战争英雄的集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葬礼演说”,他在怀念这些英雄的同时,呼吁全体希腊人民恪守爱国、正义、民主的政治理念:“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作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正像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开放的那样,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这里每一个个人不但对他自己的私事感兴趣,也对整个社稷的大事感兴趣。”伯里克利这篇“葬礼演说”对那些为国牺牲的人充满敬意,同时向民众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凝聚了社会力量。第一章。导论(四)演讲载体演讲载体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两大类。演讲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运用不好,演讲便很难成功。演讲需要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说过:“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这说明了体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狄摩西尼认为:“演讲的秘诀在于姿态。”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演讲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演讲中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法国大作家狄德罗曾说过:“要知道幻觉起于这无数的小事情:想象这些事情非常困难,表达它们困难还要大些。手势有时和说话一样巧妙,再说,正是这些细节的真实使心灵容易接受伟大事件的强烈印象。”三、演讲的特征(一)社会实践性演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它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和私聊,它是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旨在解答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演讲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与评价,直接面向广大听众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抒发情感,表达爱憎。演讲者通过演讲帮助听众弄清复杂的社会现实,并达到鼓舞、说服听众的目的。因此,演讲不是个人的言语沟通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较强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一些转折性时刻,不少杰出的人物往往通过演讲启迪和鼓舞民众,为民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世纪40年代初,法西斯德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紧接着又将侵略的目标锁定了隔海相望的英国。此时,在野10多年的丘吉尔临危受命,以战时首相的身份领导反德国纳粹侵略的战争。在不列颠战役进入高潮阶段时,他发表了名为《少数人》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让士兵军心大振,百姓备受鼓舞,英国军民顶住了德军的狂轰滥炸,为最演讲与口才终战胜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奠定了基础。同样,20世纪30年代,当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困境。面对几乎绝望的人民,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鼓励人民忍耐并支持他的领导:“首先请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一种莫名其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罗斯福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悲观失望的心理,他号召人民克服内心的恐惧,坚定信念,用自身的努力摆脱危机。丘吉尔、罗斯福在演讲中解答了国民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获得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二)表达的艺术性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什么是“艺术活动”有过这样的叙述:“在自己心里唤起并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一这就是艺术活动。”和小说、戏剧、绘画、舞蹈这些创造性艺术形式相比,演讲属于现实活动的范畴,它的艺术性在于自身具有统一的整体感和协调感,即演讲中的各种因素(语言、声音、表演、形象、时间、环境)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美感。同时,演讲不单纯是现实活动,它还具备戏剧、曲艺、舞蹈、雕塑等艺术门类的某些特点,并将其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独立特征的演讲活动。演讲是演讲人将自己真实的感情及感受,利用经过加工的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演讲的有声语言表达虽不像朗诵、戏剧那样讲求丰富、多变,但是在语速、语调的处理上强调高、低、快、慢,讲求节奏的弛缓,同时,也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在语速、语调上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演讲十分重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配合。“演讲”包括“演”与“讲”两部分,但“演讲”中的“演”并不等同于“演戏”的“演”,它是演讲者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表现出来的姿态、手势、表情等,是一种感情到极致态势必然出现的无声语言,是与有声语言紧密联合、协调一致的,演讲者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要做到与演讲内容浑然一体,给人艺术的美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常使···试读结束···...

    2022-10-16 演讲与口才 口才学什么 演讲与口才 口才学哪个好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谷晓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作者】谷晓红主编【页数】272【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02【ISBN号】978-7-5132-2267-9【价格】29.00【分类】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谷晓红主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内容提要: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医学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与其本身学术理论基础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直是学校为之探索的上善之道。本书就此课题进行探讨。在第一篇,我们以学习的方式研究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变革;第二篇展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经验;第三篇,基于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较难评价这一课题,我们尝试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一个值得讨论的效果评价途径。为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方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内容试读第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思考等组织召开了多次关于素质教育的研讨会,并发布了多项意见指学生南,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使素质教育的发展进入到文个新阶段。1999年6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地教位。江泽民同志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初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方向。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新的思考。纵观这些历史沿革,可以看到,目前教育界已经不再讨论是否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而是着眼于根据不同人才所应当具备的不同素质,如何去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二)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是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从字面上来看,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4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第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思考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通常所说的科技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均包含其中。在高等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是作为纠正大学生文化素质薄弱、专业面窄、适应性弱等弊端,探索新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级人才培养内容。在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是作为改革“应试教育”和学习负担过重而提出来的,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中的“一切为了考试”和“分数决定一切”的弊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别。从理论上来讲,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融人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大学中的专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现有的素质教育模式由于引自国外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国情和国内教育实际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一些自己建立的素质教育模式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所属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来培养人才,一方面肯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层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都应当探索适应自身人才培养的不同的素质教育模式,高等医学教育尤当如此。二、人文素质教育(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根据这一解说,不论是研究人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思维的学问,还是研究社5医会进步相关问题的学问,都应该属于人文的范畴。关于“人文”的概念,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北齐书·文苑传序》云:“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孔颖达文为《周易·责卦》作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里的“人文”,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质文化、文明的意思。可以将“人文”理解为包括启迪人的智慧、教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协调人黎际关系等各种学问,即被称作为“化成天下”的学问,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与结晶。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素质含义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合集,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是指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可分为知识和精神两个层面。广义上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狭义上的人文素质是指将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整体体现。当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素质与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趋于一致,认为过去谈人的素质往往讲德、智、体、美、劳,在当今时代,除此之外还要对应地讲才、知、心、科、文。拨冗除陈,归纳起来,基本认可人文素质的核心都在于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将社会科学融人并内化为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在《面向新世纪一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一书给了“人文素质”这样的定义: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从结构层面上来说大致包含以下内容:道德、知识、能力、方法等。道德是指具有健全的心智、理想、目标,能批判的继承传统6伦理道德,有正确的文化观念;知识是指拥有各种人文社会科学···试读结束···...

    2022-10-16

  • 《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沈伟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作者】沈伟栋主编【页数】466【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06【ISBN号】978-7-5427-6472-0【价格】55.00【分类】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小学【参考文献】沈伟栋主编.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06.图书目录:《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本书是《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项目。全书共有十四章: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概述、目标、内容、途径、形式、策略、方法、环境营造、队伍培训、课程建设、组织管理、成效评估,并选录了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案例。《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第一节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一、我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文艺复兴后,西方国家进人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满足物欲的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极度膨胀,同时,对“科学理性主义”过分推崇。二战以后,科学技术更加迅速发展,它在造就人类的现代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对于科学技术的盲目推崇,人们在享受社会物质财富辉煌的同时,人类精神家园也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空虚,并因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涌人,它的兴起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对社会的传统观念与行为范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和碰撞。然而,与市场经济这股热浪相伴的一系列消极因素也不期而至,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等消极观念的指引下,被物欲冲昏头脑的人们追名逐利的动机开始膨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潮甚器尘上,人们陷入了“商品拜物教”的泥潭,社会则面临信仰危机、价值失落、道德沦丧等一系列问题困境。随着“科技万能”备受质疑,教育的“工具意识”也饱受争议,人文素质的缺失引发人们的担忧,于是,呼吁人文精神复归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确定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在《学会生存一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指出:终身教育理论提出的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等问题对个人的挑战,而当前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都远远超出了个人范围,甚至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它是整个人类面临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001⊙》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教育应当负有培养未来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面对这些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的使命,教育不但要关心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更要关心人类社会与世界的命运。21世纪的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多地关注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人文素质教育渐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另外,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重新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论述:“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并从而减少贫困、愚昧、(不平等的)排斥、压迫和战争的一种主要手段”,“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在21世纪到来之际,教育和各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明确指出教育的社会意义。报告把德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其中指出,在“本报告准备之时,正是人类面临着由战争、犯罪、贫困所造成的种种不幸,而在过去的老路和另择新路之间彷徨的时候,让我们向人们提供另一条路,这条路将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报告还强调,学校只有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解决人类面临全球性社会问题。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报告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知(learigtokow),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2)学做(1earigtodo),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3)学会共同生活(learigtolive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4)学会发展(learigtodevelo),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实现教育的四大支柱,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点,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尤其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首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1999年6月,即跨世纪之际,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从战略的高度肯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其次,进入21世纪,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Q002第一章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改响应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再次,2010年7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党和国家高屋建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由此看来,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部署,以及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决议,无疑为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创设了空间。二、小学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下的必然性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它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普及性、基003⊙》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础性和强制性。从个人来讲,它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渐普及和提高,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基础教育的效益并不意味着提供最低成本的教育,而更应是最有效益地利用所有资源(人力、财力和组织资源)以达到所要求的入学水平和必要的学习成就水平。”在小学教育阶段,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无论在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上,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由小学教育本身的“基础性”特点所决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国家在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先指出:“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在科教战略把教育作为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及其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意义,突出了基础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国家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决心。可见,在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中,基础教育顾名思义是基础中的“基础”。与此同时,教育部领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Q004第一章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基础。”这就从课程的角度充分明确了基础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基础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从而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其层次上来说也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准备与累积,然后才能有更高层次上的提升与发展。(二)人文素质数育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教高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思维的智愚、言行的文野和事业的成败。”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论在个体的发展还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一方面,就教育过程而言,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一个由近及远、从低到高,不断上升和持续发展的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就教育场所而言,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场所的教育体系。其中,学校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从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整个教育过程具有层次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整体上是一个相互衔接、承前继后的过程。可见,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教育活动,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始终是个体人文素质养成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施首先是新课改的要求。2001005⊙》现代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直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指向,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明确地指定了新课改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的范围,而且,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完全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与人文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无疑是一致的。李岚清同志针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曾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被明显地摆在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首要位置。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要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真正实现由“考试的工具”向“完整的人”的转变,这本身就体现出新课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因此,新课改的提出也为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二节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一、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和《今日说法》栏目相继报道了望城县雨敞坪镇三名学生身上发生的事:2005年7月2日12时许,涂泽湘和同Q006···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下》孙杰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作者】孙杰远【页数】235【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041-8783-3【分类】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生-教材【参考文献】孙杰远.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内容提要:《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以“取精用弘”为原则选取经典名著中的精华,将已有经典著作作为阅读内容来源,重在精选能够支撑和呈现中华文明精神核心价值的经典名篇,辅以西方人文经典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即以历史演变为脉络,深度经典阅读为中心,成为指引研究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精神家园,是研究生学术与生活场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全书分四篇,共十六章,下册*篇自然科学经典包括中国自然科学和西方自然科学两章,共选编经典名著19篇;第二篇社会科学经典包含文化与美德、社会政治理论、社会秩序、社会财富与权利等四章,选编经典名著16篇。《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内容试读自然科学经典·博览经世致用哲学观下的中国自然科学·把脉源于两河文明的西方自然科学探究·追溯中西方对自然科学不断探索的历程·瞻仰中西方自然科学创新之差异与同归辉煌第一章中国自然科学经典赏析《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乃服》原著选读《中国科学技术史》《准南子·天文训》《汉书·律历志》《山海经》《水经注》《九章算术》《管子·地员篇》《齐民要术》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册)gt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注释】①阳燧(U):古代用以从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②碍:障碍,这里指凹镜的聚焦点。③臬(iè):指橹担,即船上支撑橹的短木桩。④鸢(yua):鹞鹰。⑤束:约束。⑥遂:就;于是。⑦灌(wā):同“洼”,凹陷。⑧两句意为:当手指靠近镜面时,像是正的。⑨此:这一位置实际上是凹面镜的焦点。©三句意为:光束的形状就像腰鼓一样,最细的部分(即焦点)起着约束光线的作用(即“腰鼓碍之”),使它两端相反(“本末相格”),因此就成为摇橹的样子。腰鼓,古代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鼓。①麻:芝麻。菽(hū):豆子。②岂特:岂止。③《酉阳杂俎(zǔ)》:唐段成式(?一863)撰写的一部笔记集,共二十卷,续集十卷。卷十一·官政一红光验尸太常博士李处厚知庐州慎县①,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伤,以糟戴灰汤之类薄之⑦,都无伤迹。有一老父求见曰:“邑之老书吏①也,知验伤不见其迹。此易辨也,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④其尸,其迹必见。”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自此江、淮之间官司⑤往往用此法。【注释】①太常博士: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礼仪)的属官,负责研究古今礼仪制度。庐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慎县:县名,今安徽颍上县。②截(z):肉块。薄:此处意为泼、涂。③书吏:古代官署中起草和管理文书的吏员。④沃(wò):浇。⑤官司:官署。卷二十四·杂志一指南针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③,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③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①,以芥子⑤许蜡,缀⑥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指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⑦,莫可原其理。¥第三篇·自然科学经典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接悬法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法“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注释】①方家:指有一定专长和技艺的人。②指爪:指甲。碗唇:碗边。③缕(ǔ):线。④纩(kuag:丝绵。独茧缕:单根蚕丝。⑤芥子:芥菜籽。⑥缀(zhui):联结。⑦柏之指西:古代有柏树生长向西偏的说法。[文献来源]胡道静,金良年.梦溪笔谈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30-32、138、287-288gt赏析数学方面《梦溪笔谈》第三O条写的隙积术是〈九章算术)中“刍童术”的发展,这与后世西方的“积弹”问题相当。浙江大学王锦光、闻人军认为,它的出现奠定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的基础。由书中记载可知,沈括曾用数学知识研究军粮的运输,提出了“运粮之法”,其中含有运筹思想的萌芽,还写出了围棋棋局总数为361,不自觉地运用指数定律。鉴于沈括的记载和研究,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说:“予以沈括为中国算学之模范的人物或理想的人物,诚克当也。”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第四四条借飞鸢为例,对针孔成像的说明浅近易懂。第三三O条对透光镜背纹在“鉴面隐然有迹”的记载,给后世不少学者的研究不少启发。第四三七条记载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一以天然磁磨钢针,并通过实践分析磁针的四种支挂方法,认为“缕悬为最善”。沈括又觉察了地磁偏角,被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第三二二条关于古代军营中枕牛革矢服而卧的警5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读本(下册)gt戒法,提出了“虚能纳声”的解释,这又与今天讲的共振有相通之处。化学方面《梦溪笔谈》第四二一条不仅记下了陕北劳动人民开采石油的情况,还首先提出了“石油”的科学命名,还以石油碳墨代替松烟制墨,并预言石油“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第四五五条所记的烹胆矾则成铜,实际上是记述了一个化学置换反应,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写出了我国的“水法炼铜”的发展史。天文学方面《梦溪笔谈》的记述更显得精彩,沈括本身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甚有创见,所以在整部书中共有二十二条是关于天文历法的,沈括以十二气历废除了阴阳合历中的置闰之法,既简洁易算,又对农事安排十分有利,还如实地转载了治平元年(1064年)铁陨星坠地的前后情景。地学方面《梦溪笔谈》中对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古生物化石、矿物知识和地震等都有大量记载。如第四三三条论述雁荡诸峰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并以黄士高原的地形成因为例进一步印证这一见解。竺可桢说:“在我国11世纪时,而有此种见解,可称卓识。”第四六一条关于避风术的记载,可以看作当时的一种天气预测,这种不见于史书的记载,不仅实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也使后人受益匪浅。生物学和医药学方面《梦溪笔谈》中对药物和药理作用、人体解剖生理学等方面作了大量忠实记录,又有十分仔细的甄别工作,纠正了宋以前不少《本草)的错误记载,赢得了清代“本草”学家赵学敏的诚信:“敏按存中所言,则似的实可据。”如有关采撷草药的方法,实际上阐明了地势、植物种性、气温、土壤、耕作措施等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所起的影响,既可作为一篇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学和药材学的论文,又可视作我国古代物候学的重要文献。工程技术方面有不少经沈括之手,才得以留下的科技史料,如第三○七条谈活字印刷术,我们现在能知道它的发明者是毕昇,根据就是《梦溪笔谈》的记载,这已是唯一的原始资料了。另外,还有建筑匠师喻皓及他所撰的《木经)水工高超巧合龙门的三节压埽法的记载,都是在沈括对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尊重和关注下得以留传的。尽管沈括不以史学家见称于世,但在《梦溪笔谈》中就史学角度而言,仍有不少史料价值很高的历史记载。从他推崇司马迁、批评班固(见《补笔谈》卷一第五二四条)的议论中,便有所反映。如第四七三条对四川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的记载,敢于揭露官书及其他文人记录的捏造、歪曲,使王小波、李顺起义“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及败,人尚怀之…”的真相得以流传于世。对于布衣卫朴,这位精于天文历算的专家,《梦溪笔谈》中三处提到,为后人对这一奇才的认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补充了史书的缺漏。如阮元编写《畴人传入陆心源纂辑《宋史翼),其中有关卫朴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沈括的记载。至于沈括及那个时代人们在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从《梦溪笔谈〉中也可大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沈括不带偏见地记叙画家徐熙的后代在环境逼迫之下,创造“没6···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出版物 epub书籍网站

  • 人文素质教育教程》张吉良,刘明敏主编;刘莉莉,杜亚芝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文素质教育教程》【作者】张吉良,刘明敏主编;刘莉莉,杜亚芝副主编【页数】302【出版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08【ISBN号】978-7-209-07394-3【价格】36.00【分类】人文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张吉良,刘明敏主编;刘莉莉,杜亚芝副主编.人文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人文素质教育教程》内容提要: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增强其就业“软实力”,适应未来激烈变动的竞争社会,本书撷取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哲学、美学、艺术欣赏、社交礼仪等人文学科领域里部分重要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使学生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文素质教育教程》内容试读绪论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证明,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中的容忍、宽容与合作精神等人文素质在一个人成功的各种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质比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更为重要。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它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可以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案例1。浙江宁波灵桥始建于唐朝,原为木造浮桥。1931年,由旅沪甬商发起改建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森、新仁记营造厂工程师竺泉通勘查设计,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承包,于1934年开工建设,1936年完工,设计使用期限70年,是宁41A人文素质教育教程波最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灵桥建成后历经沧桑,在日寇侵略我国、宁波沦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被炸得千疮百孔,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作修缮,但在宁波解放灵桥后,国民党轰炸机几乎天天来轰炸,灵桥上的路面、钢梁上弹孔累累,但灵桥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成为解放舟山群岛的钢铁运输线。这座桥虽历经战乱,但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竟仍然保存着灵桥的档案,前不久还寄来文件提醒业主及时维修。2007年,宁波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对灵桥进行了彻底检查,认为大桥主体结构依然安全。在进行必要整修后,现今灵桥依然作为市内主要桥梁为宁波市内交通服务。在青岛中山路栈桥东侧有一处一百多年前的德国造下水道入口,直到今天仍然在正常运转,这是一个早期工业时代的传奇,成为长远、科学的城市规划的典范。青岛一直被公认为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正是德国造排水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制造”为什么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呢?“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英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卖得也特别好。因此,“德国制造”在英国就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日耳曼民族以近乎呆板的严谨、认真闻名于世。“德国制造”之所以精良,是因为德国人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敬业精神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就德国的工业产品而言,正是日耳曼民族独步天下的严谨与认真态度造就了德国产品卓越的口碑。据统计,“中国制造”有很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制造”还不是高品质、高档次的象征。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为什么德国人能做到而中国人则不行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产品的高质量来源于人的高素质。启示:名牌是创造者素质的外化,或者说是民族素质的外化,员工的素质高,人才创造出名牌。因此,只有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民族整体素2绪论质,“中国制造”才会成为世界名牌。(二)人文素质教育是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用人单位普遍对人才的品行、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世界五百强企业最看中的是诚信可靠、敬业、创新和团队精神。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员工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等非专业素质,他们在挑选员工时,更为注重员工人文精神层面的因素。但是由于人们对专业教育的褊狭理解,很多高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上手快”,却忽略了能否“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社会虽然出现用工荒,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紧缺,但大学生就业率反而不高,学生就业难,甚至就业后被单位辞退或开除,其原因除了学生实践技能不够高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学生个人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做事好高骛远、不善于人际交往等造成的。案例2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博士曾说:“我院招生就业部门在过去的两年内,抽样跟踪调查了126家大型外企,统计研究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我们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是:职业态度78%,职业素养57%,专业技能/业务能力38%,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往往更看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职业与专企业招聘业是否热爱。”“用韩企三星公司人事总监的话来说,如果员工的专业技能稍差一点,企业可以进行后续培训,而如果综合素质不合格,则没有办法进行‘深加工’。”博世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为直截了当:“只要你热爱你的职业/专业,我可以把你从外行培养成专家,而即使你是一名专家,如果你不爱企业,你对企业来讲也是一文不值。”启示:欲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精神,要能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43、文素质教育教程《案例3物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的李嘉诚,17岁就开始打工,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店店员,再到批发推销员,开始时人家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凭着勤奋好学、精明能千创办自己的企业,被评为1981年、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9年亚洲首富、2013年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等。有人说,其实一些亿万富翁居然正是当年躺在火车座位底下睡觉的人,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他们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一些企业介绍,个别学生弃岗的理由十分荒唐,例如某学生被企业安排在站立劳动的岗位上,而同去的伙伴被安排在坐着的岗位上,三天后他提出辞职,原因是:“为什么有坐着的,却让我站着,不公平。”还有的学生辞职的理由竟然是:“我看生产线上千活儿的人没有一个顺眼的,不想和他们一起工作了。”还有一些外地学生因为一同面试的两位同乡未被企业录用,感到孤单,千脆选择放弃。启示:爱因斯坦曾经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大量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不安于现状、眼高手低、不顾企业利益不辞而别、频繁跳槽的行为最让企业反感和不安,企业欣赏那些敬业爱岗、踏实工作、积极向上、恪守职业道德、充满责任心和爱心的员工,反感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一遇困难就缩头,整天抱怨的毕业生。著名的“木桶理论”也证明人文素质低下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短板”。木桶理论(三)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一般说来,人的人文素养越高,其融会贯通能力就越强,创新能力也就越强。已故著名科学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认为,学理工的要懂一点文学艺术,特别是要学会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科学家要有点艺术修养,能够学会文学家艺术家那种形象思维,能够大跨度地联想。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A4绪论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很缺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的创新及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案例4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实践成果:甲先生仅仅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1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历。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丙先生来到一座颇负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启示:企业的生命就在于它的创新能力,没有了创新便难以生存。柯达曾经是胶卷行业的老大,牢牢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但是到了数码时代,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国际影像巨头,倒在不可逆转的数字信息洪流里,于2012年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诺基亚曾是世界手机巨头,一度占据市场40%以上的份额,但由于满足于老大地位而停止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被苹果、三星等公司超越,终45ARINWENSUAOY文素质教育教程结了手机销售量世界第一的神话。(四)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得以创建帝业。刘备善用孔明、关羽、张飞、赵云,得以创立蜀汉,三足鼎立天下。《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若师徒四人缺了任何一位,都是到不了西天的。尽管猪八戒又懒又狡猾,尽管沙和尚脑子很愚笨,但他们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尽己所能,直至保护唐僧取经成功。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现代社会的企业更为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即使你才干超常,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那也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结果就是做事失败,甚至被社会淘汰。因此,我们应具有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共担困难,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才能成就自己。《案例5飞行的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其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启示:依靠团队合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完成长途迁徙。雁阵如此,管理工作亦如此。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企业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而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在于每个队员都很优秀,而在于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现任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人力资源副总裁的康武平认为,团队合作不仅是自己的工作方式,而且铸就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技能与人文同等重要的理念当前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认知过46A···试读结束···...

    2022-10-16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陈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作者】陈强著【页数】180【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ISBN号】978-7-5482-4134-8【分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陈强著.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图书目录:《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提要:新时期,高职院校扩招,产业升级,高职院校教育不仅仅要在技术技能教育上有所突破,还要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上一个台阶,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综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课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机制等。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路径提供一定借鉴作用。本书可作为思政教师教学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者参考。《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内容试读论导论一、研究综述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人的教育教化问题。教化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是治国利民的重要手段。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及诸子百家,都对人的“教化”问题各抒己见。孟子主张“性本善”,他提倡通过教化使“善性”在人身上得以体现和弘扬;荀子主张“性本恶”,他认为唯有教化方能令人克服(摈弃)“恶性”,逐渐回归到“善”,实现“尽善尽美”。“教化”理论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强调对人进行教育(化),认为教育应坚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至仁、至义、至礼、至智、至信的尽善尽美的人为出发点,重视学生修身养性。(一)选题依据伴随着历次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各种学科教育、应用科学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得以产生,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亘古未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被现代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取而代之;人文教育衰落,科学技术教育如火如茶;人格整体教育不复从前,单一的专业教育盛行。接踵而至的是,人们的教育与接受教育的方式、内容、能够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初期,这些变化,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出现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向得到不断的加强,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流行和发展,随。1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向其他国家灌输自己国家的思想,进行文化渗透,这些变化影响了我国朴实人民的价值取向,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态势折射到教育上则表现为功利性在教育功能中的突出。唯科学主义认为科学可使人类认识、控制一切,把实证科学作为科学的全部,把物质的追求和本能的满足作为人生的全部内容,是造成精神的萎顿、迷惘、痛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丧失的原因。汤姆·菲利普斯是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他曾在《爱的人格是世界和平的基础》的演讲中提出,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在部分社会成为生活主流。若干人抛弃了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自己的责任感,对于用物质来填补心灵空虚的方式愈加依赖。而此类败坏的道德无疑将会污染人的成长环境,使人的良知退化,人生走向失败的深渊,最终造成更为严峻的社会混乱现象。20世纪初,大多数人妄想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一切社会问题迎刃而解。直至今日,他们终于明晰:唯有培育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共创美好社会才有日可期。也就是我们中国古话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四个学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构成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宏观框架,亦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理念。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优良的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诚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所言: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综上所述,人文素养之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今,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就业率与学校发展2导论挂钩、密不可分,部分高职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曲意迎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学生可否谋生为宗旨,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知识教育、历史文化教育、人格培养等。因此,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工具性“人才”的作坊或工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并非完整的人,而是一个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容器或载体,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得体的修养,从而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现代经济在飞速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也日新月异,故人们未来的职业变化也趋于频繁化和多样化。当然,如果想在自己专业擅长的领域或工作岗位立于不败之地,工作者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还需要拥有好的“人品”,如得体的穿着、坚定的自信和迷人的微笑、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艺术、心理素质等。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决胜的阶段,高职教育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否则将不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也难以适应人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上的理论难题,还是亟待摆脱的现实困境。许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存在一个被轻视、教学环节薄弱、教师学生意识淡薄的问题。文化熏陶薄弱化,专业教育渐窄化,功利导向严重化,极大地左右了高职学生思想素质的升华、知识结构的完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也钳制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步。①为打破人文教育目前的僵化局势,根本消除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高职院校应正本清源,不断探索把人文教育置于合适位置的办法和措施,使其重要性不再被淹没,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脱离纯经验①任永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2)。3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式教学和研究,为实践领域提供基础性的铺垫。(二)研究现状高等职业院校具备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显著特征,易致使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产生认知偏颇,例如学校倾向于专业实践和教学、力求实现数据上的就业率攀升,却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学生从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起就只有一种想法,学好专业课,找门好工作。因此,他们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过程中,也只侧重专业课,“学习只为求职”这一谬论在部分大学生心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调查结论表明,诸多高职院校学生持有“人文学科无用论”的观点,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公开化、各种思想的流动和交流,以及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泛滥于校园,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水准参差不齐,甚至处于模糊不清、无信仰支撑的真空状态。他们误将高职教育简化为单纯的职业教育和谋生手段,急于学习和吸收专业技能知识,懈怠了对人文知识的摄取和消化。实践证明,很多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到尚可的职位,却因人文素养的欠缺,不久便受到职业发展的桎楷,而部分人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则在职场上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更为强劲和持久。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末才开始进入发展的快速期,教育部1998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言,具有重大转折意义,亦是加速剂。随后,社会、学术界、教育界等对大学生素质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不少学者和教师着手于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研究成果。笔者登录中国期刊网展开网上查询后,获得以下数据:19792005年期间,输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可查询到相关论文记录5455篇,输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词,找到相关论文记录118篇;用百度搜索网页,输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共找到相关网页2260篇。2006一2019年期间,输。4导论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词,找到相关论文记录1600篇,论文记录大幅增长,可见各大院校、领导、教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学者试图从中西方人文素质教育的对比出发,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①:有人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题的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特征、中心内容、基本方式等展开研究,例如刘太刚等强调,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是敬业②:有人从课程模式创新的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启探索③:有人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④:还有人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如庄丹华从信息时代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⑤。诚然,多数学者是从当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对策与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实施〈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与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教高〔2000)〕3号),全国性重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正式启动,总课题组组长由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刘太刚院长担任,随后部分学者对于相关领域,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夏昌祥校长为组长的分课题组,历经①宫鳞丰、刘瑞军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3).②刘太刚.敬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有的主题[J].现代大学教有,2003(3).③周慧华,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模式创新[J].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④任焕如、任翠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有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04,16(4).⑤庄丹华,信息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三年苦心研究,于2004年出版了学术专著《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实际是系列论文汇编,从思想认识与观念更新、人文修养与素质提高、对策研究与环境优化、校园文化与精神境界、社会信誉和实践探索五个方面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等提出问题,并研讨解决路径。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李超任教授于2005年6月出版了由其编著的《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他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与研究,对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是笔者所知的目前国内最早、最系统论述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的专著,该书分概述、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思考、案例等六个篇章。北京科技大学肖纪美教授则根据其自身的求学、教学经历,编著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初悟一学习、交融、实践、悟知》,该书详细介绍了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作者七十多年在求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悟知。全书分为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国经典著作的启示,中国文学名著的借鉴,人生之路,人、才、材的命运,想法与方法,选择等七个篇章,深刻阐释了作者对哲学、自然科学的认识,对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归纳,对处事、成才、创新的感悟等。不可否认,众多学者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有启发性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这些都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极富建设性和可实施的对策和建议,为后来研究者的研究进行初步奠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纵观这些研究文献和研究资料,笔者发现不少专家、学者、教授、教师的眼光主要聚焦于普通高校,尤其是普通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上,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众多学者更多的是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现状的调查与。6···试读结束···...

    2022-10-16 云南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孟繁英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作者】孟繁英著【页数】209【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206-15009-8【价格】48.00【分类】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参考文献】孟繁英著.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05.图书目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内容提要:本书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线索,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社会对医学生要求的转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迫在眉睫。医学院校必须承担起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从理念到教学内容和方法再到评价体系。古人云“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学院校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针对于此本书提出完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构建了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希冀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启迪,大家共同献计献策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内容试读第一章医学与医学生第一章医学与医学生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一裴一中《言医·序》一、对医学的认识(一)医学的学科性质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是伴随着人类同疾病长期斗争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对于医学的学科性质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这是因为医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疾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而且表现在医学的对象一人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影响人类健康的不仅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医学在发展中综合了各个时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既有理论的要素,也有经验的要素,还有技术、艺术等人文要素,是一个多要素综合而成的学科体系。医学首先是一门科学。从医学史的发展来看,经历了·00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几个阶段。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医巫分家。古希腊有“医学之父”美称的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希波克拉底认为身体是由血液、黏液、胆汁、黑胆汁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们各有功能,并相互平衡、协调。这四个系统达到平衡,身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继其后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这些都为揭开古老医学的神秘面纱奠定基础。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其名著《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为:“医学是科学,…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阿维森纳的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也道出了它的实践性。现代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002·第一章医学与医学生的知识体系。医学作为知识体系,是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对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规律的一种把握。医学作为科学,在诊疗疾病时,要以医学科学技术为人民健康服务,应当有纯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医学又不仅仅是科学,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一人。人,不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是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的具体的人。医学不仅高度重视疾病的普遍性东西,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医学远比科学复杂。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万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更为复杂。因此,我们认识医学不能千篇一律,对待病人更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医学是人学,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诉求。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动物的生命;一种是人的生命;一种是精神的生命。康德讲:“精神生命指的是人性中实践理性或最高理性那部分,它在概念中令人愉快,这就是伦理的善。”德国细胞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1821一1902)提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任何社会都应对居民健康负责”等观点。魏尔啸参加西里西亚地区斑疹伤寒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了流行病的社会属性,提出单纯治疗不搞社会预防是不能控制斑疹伤寒流行的观点。瑞士医学史名家亨利·E.西格里斯特(1891一1957)指出·00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而且它的目的还要使人能调整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仍然是社会的。”对于医学问题,不仅要从生物角度进行研究,也要从社会角度进行研究。医学要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进而制订社会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卫生服务等),保护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人类社会。医学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没有技术,医学没有了躯干;没有人文,医学就没有了灵魂。美国学者佩里格利诺(EdmudD.Pellegrio)曾指出:“医学居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且并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很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我国著名理论家于光远在《关于科学分类的一点看法》中提出:“很明显,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科学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为医学的对象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他的健康和疾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疾病甚至完全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引起的。”就整个医学来说,医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就医学的每·004·第一章医学与医学生一个具体分支学科来说,它们各有特点,有的自然科学性强一些,甚至完全属于自然科学,有的不可忽视其社会科学性质,有的几乎纯粹属于社会科学。(二)医学的研究对象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医学研究离不开人、疾病、健康这些关键词。1.人的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体差异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命体。人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既具有一般的生理活动,又具有特殊的心理活动。人的生命现象既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物理化学运动规律来解释,也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医学研究除了考虑生物学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首先,人具有生物属性。人是通过生物遗传方式所获得的有生命的肉体组织及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起源于动物,由古猿进化而来,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灵长类、人科、人属。因此与其他生命有机体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营养、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等。人作为有机存在体,天生注定其生存必须依赖自然界,必须不断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充实和更新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要素,保持其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失衡可致疾病。内环境稳定的维持·005·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评价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其次,人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命、健康、长寿、疾病无不与复杂多变的社会息息相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却显空虚,社会压力加大,人们的脚步加快,有的人没有很好的渠道去化解这些压力而是用自杀或吸毒来结束或忘掉自己的存在,导致颓废病、疯狂病、网络综合征、耳塞机综合征等现代社会病的发生,有的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医学有很长一段时间过于强调主体医者的主动性而忽视了客体患者的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在医学领域出现了纯粹的技术理性主义。最后,人具有个体差异。医学不仅重视疾病的高度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病人个体差异是复杂的生命现象,受到生物因子集、心理因子集和社会因子集的制约。生物因子集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生理、生化、免疫、病史等差异;心理因子集包括个性、个体心理、病人心理的差异;社会因子集包括地区、职业、行为、文化、生活等差异。如病人心理,病人是求助于医学,需要医学给予医·006····试读结束···...

    2022-10-16

  • 《临床医学人文纲要》王一方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医学人文纲要》【作者】王一方著【丛书名】医学人文书系【页数】252【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706-0525-5【价格】75.00【分类】临床医学-人文科学【参考文献】王一方著.临床医学人文纲要.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医学人文纲要》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临床医学人文的三大基本诉求,一是人文理论建树:培育临床医学人文新学说、新理论(叙事与循证互补,尊严与信仰疗法)。二是人文技能提升:培育临床人文胜任力(沟通与共情,共情与反思,共情与共同决策)。三是人文体验改善:培育医患和谐交往的土壤(感受与感动、感悟)。《临床医学人文纲要》内容试读导论临床人文素养的认同、评价与培训02临床医学人文纲要当下,无论是医改“深水区”的难点问题,还是医院管理精细化与医生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都与医学人文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不同步、不平衡相关。中国的医疗机构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的落差已不表现在技术、设备、疗效上,而在就医过程中的人文感受与医患交往体验不佳,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技术与人文断裂、脱节,技术飙升,人文滞后,一手硬,一手软,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意识,医学人文素养不足,新一代的初级临床医生,甚至少数中、高年资医生,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技术缺共情,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魅力,不缺情感缺情怀,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证据缺故事。一病当前,只知轻重缓急,不知进退维谷,一事当前,明白利害得失,不识高下清浊。这些问题既是现象,也是原因,积累经日,终成隐患,不仅阻碍了医患和谐关系的缔结,影响到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还影响新一代医生人格的完善、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现行的偏倚医学技术的教育框架内,医学人文教育日渐形式化、空壳化。其实,医学人文素养如同衣服的“领与袖”,份额不大,分量不轻,因此,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不重形式重内容,不重分量重质量。早在100多年前,临床医学大师、现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WilliamOler)就提出,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医学是使命,而不只是商业。而在当代医学人文大师佩里格里诺(EdmudD.Pellegrio)看来,医学是科学中最人文的学科,也是人文中最科学的学问由此可见,医学的价值丰度超过纯粹的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追求有知导论临床人文素养的认同、评价与培训03有理(客观、实验、实证、还原)、有根(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有用、有效、有利(效益最大化),而医学除了追求有知、有理、有根、有用、有效、有利之外,还追求有德、有情、有趣、有灵,追求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的统一。因此,医学是人文滋养的科学,是人性牵引的技术,医学的技术教育与医学的人文教育具有互洽性。在排序上,医学人文教育理应先于并高于技术教育。但在实际的医学教育中,生命与生物,使命与效益,情怀与技能,证据与故事,问题导向(PBL)与案例导向(CBL),总是纠结、徘徊,难以理顺。在当下,对医学人文素养的概念认知与理解并不统一,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职业素养常常混用,因为两个词语具有语义上的同源性,相对而言,医学的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更宽泛一些,更强调技艺、效能要素,而医学人文素养更强调道德、伦理要素,但又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不能脱离技能来谈人文,也不能脱离人文来谈技能,医生作为古老的职业,一直将高水准的道德、仁心作为价值原点。在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誓言传达了这个职业的职业基线是对于患者利益至上,对苦难的同情心,不超越自己的技能边界(非我所长,绝不施术),尊重同行(包括优先传授技术给同行的弟子)。医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了德、行、技、艺四个方面。中世纪的英国,将医学与神学、法学定位为社会精英阶层,强调要有更多、更广的社会责任感,1912年,路易斯(LouiBradei)大法官将“rofeioalim”(职业素养)的内涵诠释为3个基点:一是专业的技能临床医学人文纲要培训与达标;二是利他情怀;三是不以利害得失作为成功标准。同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家弗莱克斯勒(ArahamFlexer)将医生的职业素养分述为智力活动(专业化的服务、学术水准的发展)与个人责任(人道、利他、自律)两个侧面。关于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有2种实践性路径:一为情商(与智商对应)拓展;二为人文胜任力(与技术胜任力对应)培育。其一,将医学人文素养视为医生的情商,按照情商学说倡导者丹尼尔·戈尔曼(DaielGolema)的定义,情商包括6个方面:自我角色感(荣誉感、神圣感、崇高感)、自我觉察(反省力,时刻在意自我修养,修身立德)、自我调节能力(逆境中乐观向上,管理负性情绪,平抑负能量)、职业动机与驱动力(初心、侧隐、利他,弱化外部动机,强化内部动机,战胜欲望的诱惑)、共情(同理心、关怀)、社会交往与适应技能(开放、共处、共享、共荣、共进)。其二,将医学人文素养视为一种胜任力,更准确地为“临床人文胜任力”,本课题倾向于后一认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胜任力被作为管理学专业术语提出,被分为3个向度:特质说、行为说综合说。其中以特质说广被接纳。麦克兰德(McClellad)提出“胜任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重要活动结果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伍德鲁夫(Woodruff)认为“胜任力是与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的行为特征”。雷德福德(Ledford)认为“胜任力是与个体绩效相关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行为特征的综合”。胜任力有2个解释模型,一是冰山模型;二是洋葱模型,两者并无根本差别,只是后者更强调职业态导论临床人文素养的认同、评价与培训05度与价值观。自1999年起,中国台湾黄达夫医学教育基金会每年从该地区的医学生中选拔3~5位优秀生赴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与那里的医学生并轨实习3个月,去感受那里的医学价值观,以及良医、良师的人文医疗风采,亲历一次职业态度的革命,2013年,由50位医学生的实习经历叙事与感悟汇集成《杜克医学院的八堂课:好医师是这样教出来的》,这八堂课分别为:热情、坚韧、理解、拓展、视野、合作、承诺、希望,内在支撑则是职业信仰。2014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梅奥医院的多位医学家共同编纂的《领悟医学职业素养》一书中,将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的核心意涵归纳为4个方面:患者利益优先(以患者为中心)、诚信与担当、追求卓越、公平公正地分配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从而拓展了医生的社会责任,更为有价值的是将人文素养考量精细化,并纳入医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干预的轨道,主张四阶段积极干预医学人文素养的缺失者,第一阶段为及时指导(劝说),第二阶段为事后纠正(诫勉),第三阶段为改正错误,并分析因果,第四阶段为惩戒与警示。特别强调医院、医生公会等组织机构在处置人文素养缺失行为中的主导性与主动性,将道德熏陶内化与制度规训处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是梅勒-雷斯特(Miller--Ret)的金字塔建构学说,始于知(知道、意识、认同、推理),医学教育、毕业后规o6临床医学人文纲要培分阶段导入(应知、应会);潜于能(从知识到技能的赋能转化,潜能积累);成于行(决策、行动、如何做,如何形成惯性思维与行为习俗)。对于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拓展,有人说此事知易行难,道理都明白,践行起来却总是不到位,也有人说行易知难,从共情、沟通、关怀的临床小事做起并不难,难的是弄懂原理,归纳学说,形成理论体系。其实,知也难,行亦难。当下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困境在于教化模式的不确定性。相较于医学知识学习与技能习得,医学人文素养有着独特的培育路径与养成模式,一方面,医学人文也具有系统性、整合性、渐进性、学以致用等规律;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临床“三基”培养模式与训练路径,具有杂合性(技术+人文)、阅历型、默会型、横断型、隐匿型、模糊(混沌)型哲理型等人文学科养成的特征,北京协和医院在总结好医生培养之道时有一句名言: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在“熏”的气氛中成长。因此,职业素养的测评、认证具有很高的难度。尤其是默会知识与技能的养成,如何模式化、标准化?不容易达成。“默会”概念1958年由波兰尼(MichaelPolayi)引入认知哲学,有着明显的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意象认知)痕迹。为了刻画默会知识的结构与路径,波兰尼提出著名的两种知觉理论,默会知识的展开源自辅助觉知,逐步过渡到焦点觉知,从而完成认知的飞跃随后,维特根斯坦(JoefJohaWittgetei)将默会知识分为强默会知识,如能力之知、亲知;弱默会知识,如普遍性的结论、共识、规范、指南。分析哲学家赖尔(RyleG)提出默会能力型知识(默会能力,辅助觉知)···试读结束···...

    2022-10-15

  • 《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张大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作者】张大庆【丛书名】医学人文书系【页数】200【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706-0271-1【价格】68.00【分类】医学-人文科学【参考文献】张大庆.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内容提要:本书从医学的历史谈起,阐述了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性的反映;医学人文精神浸入医生骨子里就是一种医学关爱,一种医学信仰,一种伴随一生的医学职业精神,是永不偏离正道的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实践如影随形等内容。《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内容试读第一章医学源流2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一、西医溯源现代医学通常被称为西医,而西医又通常可回溯到古希腊医学。不过古希腊医学与其说更接近西医,还不如说更类似中医,都属于传统医学。如同古代中医学一样,古希腊罗马医学也是通过师徒传承,从而医疗的智慧与经验得以积累、延续与发扬。中世纪之后,医学成为了大学体制的一部分,大学设有医学、法学和神学3个学院,培养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医学院讲授各门自然知识,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学院讲授社会知识,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神学院则讲授宗教知识,探究人与上帝的关系。直至18世纪,希波克拉底、盖伦和阿维森纳的学说依然是医学教育和临床治疗的基础。1.古希腊的医理与医术医生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研习自然科学和诊疗技艺,而且也需要严格遵守行业的行为准则,承担为患者服务的责任。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古代西方医学的职业理想。希波克拉底要求那些有志于从事医疗服务的人,既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也要具备高尚的品德道德。他认为,只有那些满足了习医的所有要求并通过努力实践而获得了真正诊疗艺术的人,才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质上被尊称为医生”。图1-1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教科书。古代医生们不断积累与丰富医治病痛的经验,同时也试图解释导致疾病的原因。如希波克拉底提出疾病的起因在于身体内体液平衡的紊乱;希洛菲利(Hierohilu)提出疾病的起因在于体液的变质;埃拉西斯拉特(Eraitratu)认为疾病源自动脉中的血液腐败;阿斯克雷比亚德(Acleiade)主张疾病源自流人毛孔的不可见的原子;阿尔克马翁(Alcmaeo)则相信疾病源自我们身体能量的缺乏;迪奥克勒斯(Diocle)第一章医学源流3认为疾病源自身体各要素的不平衡和我们呼吸空气的质量较差;还有医生认为疾病是由于我们摄入的食物不充足、粗粝或腐败所导致的。古代医生依靠经验研究,如观察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比较、个体病案史的详细记录,来建构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解释框架。图1-2为希腊化时期部分名医。图1-1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教科书DIOCESSHEROPHILOSERASISTRATSASCLEP图1-2希腊化时期名医迪奥克勒斯、希洛菲利、埃拉西斯拉特和阿斯克雷比亚德4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不过,从医疗实践上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医生们并没有因为解释疾病的知识不断增加而获得充分有效的药物与疗法,直至19世纪,放血、通便、催吐等传统治疗方法依然是医生们最常用的。由于医术的局限性,古代医生更加重视患者自身的自愈力。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认为,健康有时是借助一种外在的动力即医术而取得的:有时是借助内在的动力而得以恢复。因此医生的作用是增强自然之功,借用了自然为其自身目的而提供的食物和药物。“自然自愈力”是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典医学的基石。因此,希波克拉底非常重视调理患者的摄生法,特别是饮食成分、身体锻炼和一般生活环境方面。即使在急性病的治疗中,希波克拉底也是首先求助于摄生法,开列出替换饮食或特殊的饮食事项。希波克拉底认为,医药或药物执行的是辅助功能。外科总是最后的退路,主要用于损伤的治疗,而不用于能通过摄生法和药物治疗的疾病。古罗马著名医学家盖伦也认为治疗艺术的要义,是模仿自然本身赋予健康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他批评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因为他们把身体看作一具复杂的机械。当它出故障时,它需要一个机械维修工去修理它。而盖伦则主张,生命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原子的集合或各部件连接而成的系统。盖伦认为,自然不是通过施加部分对部分的外在影响,而是通过它执行自然功能和产生自然效应的能力来发挥作用的。盖伦称自然是艺术家,自然是有智慧和有目的的工作,不是盲目的和随机的真正的医术借用来自“自然之艺术”的方法。因此,医生是自然的仆人而不是主宰。盖伦的著名格言“自然不做无用功”是古代医学的哲学基础。盖伦的目的论对17世纪哈维关注心脏的结构、运动及其功能,以及它与肺的关系并建立血液循环理论具有启发作用(图1-3)。第一章医学源流5图1-3盖伦向学生介绍药物知识2.古希腊的疾病观希波克拉底将人在健康状况下的外表形象作为标准来辨别疾病的可见征象。他尤其重视观察患者的面容,并将之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照。他认为患者若面色与健康人一样,或者与他平时一样,则是好兆头;若出现鼻子尖削、眼窝凹陷、双耳皱缩、面部皮肤发硬而紧缩、干燥、面色晦黄等表现,则被称为“希波克拉底面容”,是预后不良的征兆。若出现眼脸、嘴唇或鼻子歪斜、发绀,则预示患者已濒临死亡。此外,患者的姿势也可作为医生判断病情的一个指标。患者倚靠的姿势与健康身体的正常姿势相类似时,整个身体以一种松弛状态躺着,是一种有利康复的征象;若发现患者弯腰驼背、仰卧时双脚不能放在床上,或双腿伸开、双脚裸露冰冷,均不是好征兆医学史也是疾病分类的不断细化和疾病特定原因不断发现的历史。6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疾病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体质性原因也有应激性原因与中医学类似,古希腊医学也通过大宇宙和小宇宙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与分类疾病。例如,希波克拉底在《气候水土论》中指出,医生应了解气候、水质、风向、土壤、城市方位等对健康的影响,应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如面向热风的城市,居民大多为黏液质,身体较虚弱,饮食量少,女性常月经过多,男性则常易患痢疾、腹泻,儿童多发气喘、痉挛;而面向冷风的城市,水通常硬而凉,人们消瘦而肌肉发达,多表现为胆汁质,女性月经量少,多患不孕,产后奶少,儿童发育晚,青春期来得迟。除了疾病的原因和症状外,疾病究竟是什么?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古希腊的体液论主张健康是身体的生理元素处在适当的比例和平衡时的一种状态,健康的时候身体内的各部分或各种力量之间和谐地运行。由于健康是身体的和谐与秩序正常,那么疾病则由不平衡和不和谐构成一某种过剩或不足所引起的元素之间的失衡,或者相互冲突的身体过程引起紊乱。这种疾病的解释也可应用到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在古希腊医学和弗洛伊德之间,关于精神紊乱的身体原因和躯体疾病的心理原因的讨论中有着基本的延续。弗洛伊德也采用和谐即健康的原则,认为神经症人格是“人格分裂”的一种温和形式,是精神内在冲突和分裂的表现。在现代精神病学语言中,将“完整人格”或“完全平衡和适应良好的个体”定义为精神健康的标准或理想。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特别是那些功能性而不是器质性的疾病,代表的都是反常,虽然这些反常的原因、症状各不相同,但通常都有某些心理构造上的过剩或不足。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把心理治疗放置在医疗实践的主流传统之中:因为···试读结束···...

    2022-10-15

  • 《医学人文导论》汤其群,孙向晨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人文导论》【作者】汤其群,孙向晨主编【页数】269【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309-14805-3【价格】68.00【分类】医学-人文科学-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汤其群,孙向晨主编.医学人文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人文导论》内容提要:本书包括4个部分,共21个章节。第一部分介绍医学史第二部分介绍医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医学伦理学第四部分介绍医事法学。对医学发展的脉络及现况进行系统和完整的介绍,阐释医学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关系,从理性的纬度对医学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道德冲击进行反思,使读者(医学生)对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医学人文导论》内容试读第一篇医学史第一章古典医学时期第二章中世纪医学第三章医学科学与医学革命第四章疾病、公共卫生与国家保健政策第五章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征与问题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医学人文导论004二、古埃及医学记录埃及医学的纸草文是以尼罗河岸一种植物茎片为载体而缮写的文字。目前,已发现并被翻译出来的有:《史密斯纸草文》(E.SmithSurgicalPayru)部以病案形式,又以人体顺序描述的医学文献,撰写方式有特色,“标题”“检查”“诊断”“治疗”和“备注”都有详细记载,类似今日的临床诊疗手册;《埃伯斯纸草文》(G.EerMedicalPayru)部最古老的医学著作之一,文中记录了约250种疾病、700余种药物和877个方剂;《康氏纸草文》(KahuMedicalPayru)一关于妇科、儿科与兽医的医学著作。此外,还有《赫尔斯特医学纸草文》(HeartMedicalPayru)、《伦敦医学纸草文》(LodoMedicalPayru)以及《柏林医学纸草文》(BerliMedicalPayru)。这些纸草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埃及人的卫生状况和医学技术。生活在尼罗河边的埃及人,将气象、河水的变化与人体现象联系起来观察,形成了灵气与血液主导的原始体液病理观念。认为人体由固体的土和液体的水组成,体温是火,呼吸是气。古埃及人相信呼吸决定人的生死,来自空气中的灵气赋予人以活力,红色的血液是生命的象征与希望,古埃及人认为当灵气与血液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生病。古埃及人敬重死亡,为每个人(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准备,由专门的祭司设计宗教仪式和技术来保管尸体,经特殊处理的尸体被称为木乃伊。目前,这些木乃伊大多收藏在英、美等国的国家博物馆内。病理学家可以从这些木乃伊身体上了解古埃及人的体质及疾病,目前已从中发现了天花、冠心病、血吸虫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椎结核、软骨病、胸膜炎、膀胱结石等疾病,也从中见识到了古代医师外科切割和缝合术。古埃及的教育与文化对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发生发展影响很大,希腊人、犹太人、波斯人都曾来埃及学习受业,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曾到埃及游学。三、古印度医学印度传统医学体系又称阿输吠陀(Ayurveda)。在梵文中,“阿输吠陀”源于“ayu”(生命)与“veda”(知识)的组合,其基本含义是“生命之学”一有关生命的知识,或是基于这种知识而形成的生活指导法则。生命吠陀是印度古典医学的主流体系。印度古代医学的2部经典著作一《阔罗迦集》(CarakaSamhita,公元前2世纪)和《妙闻集》(Suruta-amhita)就是阐释“阿输吠陀”所蕴含的知识和思想。这2部著作成型于印度思想的摇篮期,由不同时代的医师思想汇集而成,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改编完成。《阇罗迦集》产生于西北印度,而《妙闻集》形成于中东部。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妙闻集》是一部以外科学治疗为主的著作,而《阇罗迦集》除外科学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医学的其他知识。2部著作依据不同的地区对土地、水有不同的论述,药物亦有所不同,但在基本医学理论方面没有特别的差别。阿输吠陀医学有三大医圣:周罗迦、妙闻和波拜他(Vaghata),波拜他著有《八支心要方本集》(Ataga-Irdaya-Samhita),该著作的特征在于将《阔罗迦集》和《妙闻集》两者的医学思想折衷归一,因此在内容上与2部书多有第一章古典医学时期005相通。阿输吠陀分为“八术”,既是生命吠陀医术的分类,也是其医术的代表符号。“八术”的梵文复数形式为“atagai'”(直译为“八支”)。《妙闻集》开篇对此有详细说明:依次为论诸疮(alya-tatra)、论针刺首疾(alakya-tatra)、论身患(kaya-cikitita)、论鬼瘴(huta-vidya)、童子方(kaumara-hrtya)、论恶揭陀药(agada-tatra)、长年方(raayaatatra)、论足身力方(vajikaraa-tatra)。其他几部所论“八术”与《妙闻集》只在次序上略有差异。印度的“八术”早在东晋时期就已通过佛经翻译传入中国,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称之为“八医”。《妙闻集》全书6卷,总计186章,是阿输吠陀的基础文献之一,为印度阿输吠陀教育的正统教科书。《妙闻集》中记载了阿输吠陀起源、行医资格、外科手术法等多种内容。《妙闻集》是印度外科学的代表,记录印度外科学八法(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介绍了鼻成形术、白内障摘除术、疝气手术等多种外科手术,以及“疾病的说明”。根据《妙闻集》记录,印度医学由“人、病、药、医与时”4个部分组成。“人,成于五元素之结合,是由肢体(头、胴、四肢)及体部(额、鼻、颐、指、耳等)、皮、肉、脉、腱、韧带、神经等的集合而构成之物。其次病,是指因体风素、胆汗素、粘液素、血液之某一,或二三,或全部之不调而引起的所有病性现象。其次药,论药物性质,味、效能及消化。医疗,论截除、切开等外科性手术及油脂药涂擦法;又时,论所有治疗的时季也。”疾病之根源归终还是回归到“风”“胆汁”和“痰”的不平衡与变化。这3种体液又被称为“三毒”(threeoiio)或者“三病”,造成7种疾病,即风性、胆汁性、痰性、风与胆汁和合性、风与痰和合性、痰与胆汁和合性、三液聚合性。印度对医师施行外科手术也有明确规定,分为术前准备、疗法选择与术后护理。有8种外科手术法: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印度最常采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是烧灼法和“水蛭吸法”。印度外科医师在穿耳、接鼻、补唇、眼科手术治疗等方面手法精湛。由印度内科医学奠基人阔罗迦所著的《阇罗迦集》是阿输吠陀经典内科学的代表作,记载了1000余种药物,并提出营养、睡眠和节食是保健的三大要素。强调医师治病不能为已、不能利欲,应为人谋福利的医学伦理精神。诞生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所创造的传统医药文化,对东方国家尤其是南亚各国的医学,包括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中国学者对印度的医学与历史了解得并不多,仍然缺乏专门的研究。四、中国古代医学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医学信息是刻在甲骨文上的疾病认识和人体结构资料,就目前阅读出的甲骨文上所载疾病名称就有20余种,如疾首、疾目。与东方其他文明国家相同,中国上古时期医学中也有神话、志怪,比如神农尝百草,《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各种医药和巫医疗法。中国医学的基本框架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世纪)已见雏形,至公元医学人文导论0062世纪前后成型。《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理论对中医学理论形成影响深远,《周易》中还涉及疾病治疗整体观念和医药卫生保健知识。春秋名医医和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的“六气”病因论。周代宫廷医师已有专业区分,分别是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还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诞生于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以对话形式阐述了战国前中国医学家和哲学家关于生命、身体构造和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全书由《灵枢》与《素问》两部分组成,涉及阴阳五行的整体观、经络学、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等。相传秦越人撰写的《难经》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证、营卫、证候、诊断、针灸和治疗。其诊断方法和针灸技术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公元1世纪前后面世的《神农本草经》,收录了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共计365种,确立了中国药物学分类法,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提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原则,明确了性味产地、真伪鉴别、各种剂型、服用宜忌、服用剂量和服用时辰。《神农本草经》集东汉前药物学术经验之大成,被后世誉为“本草经典”,对后世历代本草学和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辨证论治的医疗思想出现在先秦,历经无数医家实践与努力,至汉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形成理法方药齐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体系,建立辨证论治的基本规范,确立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理论。在世界医药发展史上,唯有中国医药文化历经千余年的变迁与重构,从上古延续至今。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和医学伦理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继续维护着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中国医学文化史应当是一部大写特写的史书,不是本篇可能论述完成的。【第二节希腊的自然哲学观与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公元前5一前4世纪,被认为是古典希腊时期,也是古典医学的成型时期。相传在希腊阿波罗神庙上有3句箴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认识你自己”(Y@0,oEaUπ6v)。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将他们的关注点从物质世界转移到人和有关人的各种问题上,由哲学层面转向探究生命的构成,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古希腊医神古希腊的文明和历史始于神话,古希腊医学亦是如此。神话中的诸多神具有致病或医病能力,最早的医神是阿波罗,之后被他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所取代,阿斯克勒庇俄斯家族掌管着希腊众神的健康卫生,“现代卫生”一词便是来自他女儿海吉雅(Hygieia)之名,在希腊神话中她就是健康女神。他的另一个女儿帕那刻亚(Paacea)则是治愈女神。···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人文医学新论》刘虹,姜柏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文医学新论》【作者】刘虹,姜柏生主编【页数】394【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41-8992-1【价格】68.00【分类】医学-人文科学-文集【参考文献】刘虹,姜柏生主编.人文医学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人文医学新论》内容提要: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于生物医学并区别于医学人文学科。在庞大的医学体系中,人文医学是唯一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对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人文医学的实践路径,分别展开分析,内容包括内涵、研究方法、基础理论、理论范畴及实践范畴等;医学人文关怀、专业精神与态度、叙事医学与平行病例、临床共同决策、患者公众教育等等。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可作为医学高等学校的教材,也可供医院管理部门参考使用。《人文医学新论》内容试读基本理论篇基本理论篇第一章人文医学内涵分析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生物医学相互交织,构成当代医学“双螺旋”。人文医学是体现医学人文本质的理论与实践建构,是197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召开以来,中国医学人文运动风起云涌40年的主要学术成果,是实现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第一节人文医学的研究对象我国人文医学创建人、著名人文医学学者杜治政教授指出:“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之间存在的不是名词之争,而是存在内容、特征与价值方面的区别之实。”四厘清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的关系,阐明人文医学的本质特征与独特价值,是人文医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文医学研究有三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人文医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与区别,二是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的联系与区别,三是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其中,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关键。一、人文医学的概念人文医学是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涉及医学价值世界和身体感受性的医学分支学科,是当代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文医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中,为什么采用“医学人文关怀”而不是“医学人文实践”?现3人文医学新论代关怀理论认为,“关怀”是包含情感和态度的行为,不仅仅止于关心、关注,不仅仅局限为理论的表现形式。“医学人文关怀”是包含着人文情怀的人文行为,包含“医学人文实践”的内涵,凸显了人文情怀和人文行为。人文医学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是指一个学科群。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文医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作为一个学科群意义上的人文医学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等。人文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与作为一个学科群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尤其是研究视角和学术定位方面是有区别的。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等,分科清晰,都是从特定专业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场域中具体的专业问题。如医学法学是从法学专业的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实践中的医学法学问题。可以这么说,作为独立学科的人文医学是从总体的视角研究人文医学一般性问题的学科,是总论性质的学科;作为学科群的人文医学,由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等诸学科组成,是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研究发生在医学场域中的专业性问题的学科团队。二、人文医学研究对象、内容和进路的特征人文医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以求善为目标。当代医学体系庞大,分化精细,以生物医学为主干,都以求真为目的。唯有人文医学将涉及医学本质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求善为目标。医学因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而具有人的属性,人文医学因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而得以显现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价值。人文医学研究内容的特征是以追问医学世界的价值为使命,从总体的视角研究医学之善、医学之美、医学之圣、医学之爱、医学平等、医学和谐等医学价值形态,澄清医学的大是大非问题,回答什么样的医学、医院和医生是“好”的,是体现医学人文本质的?什么样的医学、医院和医生是“坏”的,是违背医学人文本质的?人文医学研究进路的特征是以身体的整全性为方法论亮点。医学体系中各学科如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和技术医学都是从不同方面研究躯体,以躯体某一结构或功能方面出现的临床问题为研究进路;唯有人文医学将身体作为躯体与心灵、物性与神性、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的整全统一体,研究医学对身体感受的人文关怀。人文医学是医学体系中唯一全方位地、整全性地研究身体的学科。基本理论篇三、人文医学的主要内容(一)厘清概念,追根溯源厘清人文医学、医学人文人文医学学科群、医学人文学等概念及其关系是人文医学正名立足的基本工作。基本概念准确清晰是学科体系的逻辑基础,否则可能导致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的后果。厘清概念是人文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人文医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人文医学是医学在当代社会情境中产生的新的医学形态,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年轻医学,但人文医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发掘、梳理和传承中外医学思想史中的人文医学思想,探寻人文医学的思想根源,揭示人文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人文医学正本清源之举。(二)研究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医学是研究身体的学科,人文医学说到底是研究医学与身体关系的学科。因此,人文医学的基础理论应该包括如下的维度。1.生物医学身体学说人文医学是医学的分支,生物医学关于身体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是人文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在生物医学基础之上的人文医学才能更为透彻地开展关于身体感受和行为的研究,才能更为准确地研究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和医学人文关怀的实施。2.当代哲学一社会科学的身体理论关于身体的哲学一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学术成果颇丰。具有代表性的有身体哲学、身体伦理学、身体人类学、身体社会学、关怀理论,等等。身体哲学是人文医学的哲学基础。身体哲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关注生命体的存在和感受性为特点的哲学思潮。关注身体的感受、倾听身体的呼声是人文医学的本真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关注身体和身体感受的身体哲学对人文医学最具有亲和力,更适合作为人文医学之元哲学。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文医学相关的理论身体不仅是躯体的存在,更是心理和精神的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人文医学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突出人的本性与价值、突出人的动机系统、突出身体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等,对人文医学研究身5人文医学新论体的精神现象、心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三)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是人文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世界的统领医学人文精神存在于医学本体之中。身体间的对话、身体与世界的对话、追寻身体的价值、反思身体的行为是医学人文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医学与身体结缘,就与医学人文精神有涉。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身体只是肉体,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生只是医匠,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学不是人的医学。如果缺乏形而上的高度,医学就无法亲近身体,无法洞悉患者的心灵,无法走出就事论事的浅表,无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医学人文精神研究触及生离死别场景中身体的痛苦体验,触及对终极利益的死守与放弃的挣扎,触及医患身体间性的种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现象中最具有人性的部分。深入研究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医学理论研究之纲,也是人文医学的历史使命。2.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归属人文医学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整个医学的价值最终要在医学人文关怀上才能得以显现。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本质的可见端、可感态、可触面:医学人文精神通过医学人文关怀得以落实之时,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花朵绚烂绽放于医学园地之日。医学人文关怀涉及医学诊疗、医学技术和医学服务的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医学人文关怀,如研究如何从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不同角度分析医学人文关怀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医学专业态度中如何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研究叙事医学、医患共策、公众教育、医院人文管理、人文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医学人文关怀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一系列范畴展现的在人文医学基础理论范畴部分,阐述身体哲学视域中的患者身体、患者具身认知、患者具身感受、患者人格、患者情绪和行为、患者环境等问题;在学科理论范畴部分,系统阐述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属性、医学人文价值、医学人文境界等范畴;在本体理论范畴部分,重点阐述医学模式与医学目的、医者与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与疾病、医学与社会等主要范畴;在认识理论范畴部分,重点阐述整体与局部、还原与系统、精确与模糊、简单与复杂等范畴。这些范畴集中体现了6···试读结束···...

    2022-10-15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