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途点睛班-政治徐微微2021高考生活经济哲学知识手册|百度云网盘

    高途点滴班政徐薇薇2021高考生活经济学哲学知识手册,超全考点!要想考试考得好,就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政治在高中和初中都有,但是高中的政治比较难,因为可以理解的东西比较多,一起来看看吧!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起来不难,不做也难得,只要对政治感兴趣,都不难,高中政治一般分为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只要每一个都破了,基本不难。高中的政治和历史需要背很多知识点,所以最好在学习前对这两科产生兴趣,这样不仅学习会更有趣,也能保证考试拿高分.政治和历史都有自己的背诵方法和技巧,但理解后背诵无疑是最好的方法。相比之下,政治的主题更为抽象。如果老师能讲生动的案例,就更容易学习。历史时代和事件更多,记忆更复杂。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科目。1、把书读透——不懂的不要放过。有时候看几遍就明白了。如果还是不懂,只能请教老师;2.一定要牢记概念和基本原理。当然,在了解的基础上,没有砖头是不可能盖大房子的;3、认真做题——不一定做的太多,但一定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做。比如做选择题的时候,4个选项选和不选的原因一定要搞清楚。注意一个,是假的。政治是有格式的,不要一直写的又长又长,分段记下来,尽量多写,考试不难,主要是查自己的知识点!...

    2022-12-14 2021政治考研真题 2021政治考研真题及答案

  • 刘勖雯政治专题精讲之哲学基础视频讲解|百度云网盘

    刘勖雯政治专题精讲之哲学基础视频讲解目录:01.哲学系统班.m402.哲学系统班模板.m403哲学系统班.m404.哲学系统班认识论.m405.哲学系统班模板.m406.哲学大题模版之辩证否定观模版.m407.哲学大题模版之唯物史观模版.m408.哲学.m409.唯物史观.m410.哲学系统班.m411.哲学系统班之选择题技巧.m412.哲学选择题技巧.m413.哲学系统班.m4补哲学12下.m4...

    2022-12-10

  • 杜克+北卡罗来纳大学Duke-UNC神经精神分析视频11讲×精神分析师必修:神经科学、哲学与心理治疗 视频课程|百度网盘下载

    视频课程+文稿,[红包]分享,心理学会员免费!?路径:2020-078...

    2022-12-08 北卡罗来纳大学 杜克大学 杜克大学北卡大学

  • 以认识自己为始以帮助他人为终-零基础到占星师之路 | 2020精讲全科班·星座心理生活哲学|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不断更新中!从零基础到会看盘、能解盘!一次报名,终身免费复课!最后一期仅3280元,明年新课将上调价格![00001]第一课:概论.m4[00002]第二课:四种能量特征.m4[00003]第三课:能量的三种振动模式.m4[00004]第四课:火象三星座(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m4[00005]第五课:水象三星座.m4[00006]第六课:1至5课...

    2022-12-08 射手座狮子座配对指数 射手座狮子座合得来吗

  • 9527 傅佩荣 周易哲学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4.46GB傅培荣周易哲学本课程将讲解《易经》的哲学意义,选取干、坤等卦象,讲解其内容及对人生的启示。并阐释《西辞传》的哲学思想,包括其宇宙论、人性论、伦理学和应用哲学。本课程将...本课程共15讲,包括:视频文件15教科书文件14课程反馈单元1.易经及其哲学第二单元《易经》的由来与卦象的象征意义第三单元自我提升:干卦(2-1)第四单元自我提升:干卦(2-2)第五单元德载物:坤卦第六单元凶与利:谦虚卦第七单元四难卦:屯、西坎、鉴、困单元8.自求多福:亏、鞋、井、鼎第九单元发言稿上传(2-1)Uit10.演讲稿上传(2-2)第11单元.抄本的传承(2-1)Uit12.传递演讲(2-2)Uit13.说卦、序卦、杂卦第十四单元.《易经》中的占卜方法Uit15.综合提问与讨论付佩蓉...

    2023-02-09 易经哲学思想智慧名言 易经哲学精讲

  • 9527 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4.23GB傅佩容先秦儒家哲学本课程将依次对《论语》、《孟子》、《荀子》、《易传》、《中庸》、《大学》六部经典进行论述,厘清原文的主要哲学概念,并为重构先秦儒家哲学体系确立了标准。本课程涉及...本课程共17讲,包括:这第一单元儒学的基本特征:背景、人物与经典第二单元《论语》解读:载我文三年丧Uit3.解读《论语》:吾道一贯Uit4.解读《论语》:十之有五,立志学之第五单元论语解读:宗教信仰第六单元《孟子》释义:宏大精神第七单元释孟:人性论单元8.《孟子·“专心”释义:专心于知性》第九单元《孟子·一心》释义:仁、信、美、大、圣、神第十单元《荀子?性恶》解读:人性论Uit11.荀子的解释?Uit12.简述“周易”概念及其渊源Uit13.解读《易经?文言》:以诚修身第十四单元.解读“大学”:调查事情要知道Uit15.解读《中庸》:天命在性单元16.一般讨论一般交流单元17.学术讲座:儒家人性论付佩蓉...

    2023-02-09 荀子的哲学 荀子的哲学思想

  • 舒国滢2021著《法哲学沉思录(增订注释版)》电子版PDF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舒国英2021年《法哲学沉思(注解版)》电子版PDF文件目录法哲学沉思(注解版)202109书国英.df...

    2022-11-01 舒国滢法学方法论 法理学 舒国滢

  • 2022年崔晓明《亚马逊贝佐斯的商业新哲学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崔晓明2022年的《亚马逊贝索斯新商业哲学》乔布斯从失败和苦难中学习成长,创造了更大的荣耀,而贝佐斯却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的磨练。为什么?贝佐斯在餐巾纸上手绘的亚马逊增长飞轮看起来很简单。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遵循图表,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创造出创新业务。为什么?作为一家无国界扩张的公司,亚马逊没有遭遇反垄断的命运,能够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任。为什么?混沌创新体验老师崔晓明为你解答!他将带你还原贝索斯的本质思维,系统呈现亚马逊成功背后的战略思维。学习本节课,你将跟崔晓明老师一起层层下探:1)如何系统化的构建战略体系?2)如何有效的区分运营增长与价值增长?3)如何真正把"客户为中心"机制化?4)如何同时具备组织的规模性和创新性,这种元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这堂课,可能会颠覆你的决策方式!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看待人生的态度。文件目录01第一部分:如何找到最大的战略机会.m402第二部分:如何快速验证产品定义.m403第三部分:如何用好新基建占领用户心智.m404第四部分:借假修真:新消费新能力.m4...

    2022-12-23 贝佐斯哲学 贝索斯哲学

  • 《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心理研究与咨询普及基地”,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编;宁维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作者】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心理研究与咨询普及基地”,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编;宁维卫主编【页数】138【出版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02【ISBN号】978-7-900702-55-5【价格】18.00【参考文献】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心理研究与咨询普及基地”,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编;宁维卫主编.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02.图书目录:《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内容提要:心理援助手册分八个篇章,详细阐述了心理援助知识点、危机干预、高校心理援助、中小学心理援助、社区心理援助、学生社团组织与志愿者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舆论引导等内容,旨在做好学校和社区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减轻疫情对他们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引导民众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共克时艰,努力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篇心理援助知识点出第一篇心理援助知识点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援助并不是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才能胜任的工作。我们每个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社区与公益组织人员、教师、学生、邻里亲朋等,都可以在心理援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个人自身也需要懂得如何进行心理保健。本篇介绍心理援助基本知识,为大家实施心理援助和自我保健提供参考。疫情下常见的消极心理及其应对面对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我们切身体会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心理危机。了解疫情下常见的消极心理,掌握科学理性的应对方法,有助于我们建立和维持健康积极的心态。1.常见的消极心理2020年年初,我们或许已经切身体会到,疫情下常见的消极心理有以下四类。(1)过度恐慌。疫情突如其来,人们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恐慌。恐慌本来是具有社会适应意义的,感到“慌了”的人会对危险更敏感,可以更积极002-第一篇心理援助知识点地保护自己。但过度的恐慌是破坏性的。恐慌情绪过于严重,就会人人自危,思维就不可能理智,就会出现强迫、疑病、从众等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恐慌还会造成流言蜚语的泛滥,而流言蜚语、信息超载又会进一步加剧恐慌,进而形成恶性循环。(2)无聊烦躁。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停工、停学、居家隔离……尽管有很多人在居家隔离中增进了家庭关系,也利用这一闲暇时间修身养性,但也有不少人陷入了无聊烦躁的境地。(3)悲伤抑郁。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我们一方面开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另一方面因父母不采取防护措施而感到委屈,因亲人的隔离甚至离世而沉浸在痛苦中,进而对未来感到绝望,产生悲伤、抑郁的心理。003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4)愤怒。生活、工作、社交节奏混乱,必需物资(如口罩)的紧缺,信息的不确定性等不稳定因素,都会使人感到怄火、愤怒。2.常见的消极心理的应对面对以上常见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科学、积极地应对。这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宁、有序、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缓解这些问题?(1)接纳改变。疫情的持续存在会令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里,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接纳这些心理和情绪的改变,能帮助我们动员全身的能量,以一个更好的姿态来面对和处理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为疫情的防治做更多、更有效的准备。(2)适度宣泄。当我们不能通过接纳来改变这些消极心理和情绪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合理宣泄的途径。比如痛哭一场,寻找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观看一些轻松幽默的视频,做一些室内运动等。(3)合理认知。在处理好情绪的问题后,我们需要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问题。不合理的认知有三个特点:消极,即认为事件的结局是坏的,甚至非常糟糕:过度概括,即以偏概全地去认知事件;绝对化要求,即执着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且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行事。我们应尽力避免以上思维方式,做到乐观、辩证和灵活。我们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遇事要沉着冷静。004-第一篇心理援助知识点∠《(4)规律生活。行动上,我们可以尝试在目前的混乱中找回原来的生活节奏,制订计划,并去执行,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身体劳动和其他具体工作,以此缓解自己的焦虑,如室内运动、做家务等。(5)放松自己。有些小秘诀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放松,在此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腹式呼吸。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然后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3~4秒),感受肚子在我们吸气时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慢慢地呼出这口气(持续3~4秒),让腹部慢慢回缩。尝试每天做一次,每次10~15分钟。(6)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发现自己非常痛苦,已无力自己解决时,就需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005学校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手册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ottraumatictrediorder,PTSD)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在事件发生后的三个月内出现,但也可能延迟至数月乃至数年后发作。所谓“创伤性体验”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创伤性体验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第二,创伤性体验会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在本次疫情中,经历过疾病的个体(特别是重症患者)及其家人、离世病人家属、一线工作者、独自在家的儿童(家人遭隔离或是线工作者)等都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此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非常必要。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包括以下三个典型特征。(1)闯入性再体验(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的、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hack,症状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感受和痛苦生理反应。(2)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场所。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006--···试读结束···...

    2022-11-01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9527 东岳先生的哲学世界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30.7GB先生。东岳首先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到东西方哲学文化的演变,着眼于中国思想全面爆发的先秦时代,包括老子思想、儒家、法家等先秦学派,中国宋代农业文明达到顶峰。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了解古人的思想才能明白,任何文化都是一个时间范畴,只在这个时间范畴内有效老子思想:天人合一;天道,人道儒家与儒家文化:优劣顺序、血脉结构法家:代表商鞅、韩非子血脉相连,政治暴力其他数百个学派:包括以墨子为代表的工商业文明,孟荀子的思想,庄子的道家和自然,著名的徽子学派,以及吕不韦和杂家的学说。学完先生的课程,再回首过去的自己,真有一种坐在天上看天的感觉,让我很惊喜!仔细回想,这趟思想之旅,真是一次心灵的磨练。俗话说,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完成先生的课程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沉思他不是无用的课程,他是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学大纲├──模块一:追溯东方文化与文明的起源|├──001开篇.m4125.69M|├──002迁徙——人类文明的轨迹与梯队.m4207.96M|├──003文明自然过程的决定性必然性.m4212.89M|├──004人类现存结构的自然过程.m4289.59M|├──004人体现有结构的自然过程调控.df1.35M|├──005东西方文明极化的外在自然选择机制.m4275.00M|├──005东西方文明极化的外在自然选择机制.df215.97k|├──006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内在生存机制.m4135.76M|├──006东西方文明两极分化的内在生存机制.df224.81k|├──007PPT.df535.80k|├──007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形态.m4196.47M|├──008PPT.df432.71k|├──008思维方式.m4246.55M|├──009t.df516.85k|├──009象形文字之源.m4168.63M|├──010t.df297.40k|├──010思维方式的分化.m4237.19M|├──011t.df568.86k|├──011西方哲学体系的出现.m4240.56M|└──012互动问答.m4239.37M├──第二模块:老子思想的主要思想深度相连|├──013老子为什么叫中国思想||├──013PPT.df1.17M||├──013老子为什么叫中国思想.df241.95k||└──第十三课:老子为什么叫中国思想.m4231.99M|├──014老子身世调查||├──014PPT.df1.01M||├──014老子生平考察.df243.89k||└──第十四课:老子生平考察.m4248.23M|├──015老子的弟子及其影响||├──015t.df748.18k||├──015老子弟子及其影响.df230.52k||└──第十五课:老子的弟子及其影响.m4232.53M|├──016道德经中的哲学||├──016t.df230.28k||├──016道德经中的哲学.df254.06k||└──第16课:道德经中的哲学.m4241.99M|├──017老子道家的哲学精髓||├──017t.df171.24k||├──017老子道家的哲学精髓.df164.01k||└──第十七课:老子道家的哲学精髓.m4140.43M|├──018老子道家的核心命题||├──018t.df500.89k||├──018老子道教核心命题.df187.47k||└──第十八课:老子道教的核心主张.m4189.43M|├──019第十九课:“德”论社会观的本质||├──019t.df409.65k||├──019第十九课:“德”论社会观的本质.df245.97k||└──第十九课:“德”论社会观的本质.m4343.18M|├──020第20课:“无为”的核心社会主张||├──020t.df625.25k||├──020第20课:“不作为”的核心社会主张.df106.36k||└──第20课:“无为”的核心社会主张.m4189.36M|├──021第21课:隐藏在文明势头背后的危险房屋||├──021t.df572.27k||├──021第21课:隐藏在文明势头背后的危险房屋.df254.86k||└──第21课:隐藏在文明势头背后的危险房屋.m4342.90M|├──022第22课:道德经与“弱补”原理||├──022t.df800.99k||├──022第22课:道德经与“累退补偿”原理.df160.57k||└──第22课:道德经与“累退补偿”原理.m4264.81M|├──023第23课:超越主流的洞察||├──023t.df673.08k||├──023第23课:超越主流的见解.df172.81k||└──第23课:超越主流的见解.m4509.97M|└──024第24课:问答互动||├──024第24课:互动问答.df244.34k||└──第24课:互动问答.m4187.53M├──第三单元:西方哲学概论(一)|├──025第25课:“广义哲学”与“狭义哲学”的巨大区别||├──025PPT.df369.49k||└──第25课:“广义哲学”与“狭义哲学”的巨大区别.m4201.74M|├──026第26课:哲学体系与日常思维的巨大对比||├──026PPT.df462.21k||└──第26课:哲学体系与日常思维的巨大对比.m4137.46M|├──027第27课:人类智慧的三种方式及其起源||├──027PPT.df218.28k||└──第27课:人类智慧的三种方式及其起源.m4261.90M|├──028第28课:西方哲学起源的成因||├──028PPT.df334.20k||└──第28课:西方哲学起源的成因.m485.46M|├──029第29课: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内核||├──029PPT.df194.15k||└──第29课: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内核.m4253.88M|├──030第三十课:西方哲学四因概论||├──030PPT.df219.49k||└──第三十课:西方哲学四因概论.m4236.85M|├──034第34课:西方哲学思想的三个特点||├──034t.df687.32k||└──第34课:西方哲学思维的三个特点.m4.m4290.02M|├──035第35课:西方哲学思维的逻辑概述||├──035t.df725.27k||└──第35课:西方哲学思维的逻辑概述.m4538.58M|├──036第36课:西方哲学思想的理想逻辑四定律||├──036t.df335.06k||└──第36课:西方哲学思维的理想逻辑四定律.m4274.59M|├──031第31课: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与万物想象.m4156.74M|├──032第32课:西方狭义哲学的三个特点.m4622.39M|└──033第33课:人类思维逻辑形式概论_(1).m4183.33M├──模块4:西方哲学基础概论(2)|├──039第39课:古典哲学的思考与问题(二)||├──039PPT.df224.25k||└──第39课:古典哲学思想与问题的延伸(二).m4237.53M|├──040第40课:古典哲学的思考与问题(三)||├──040t.df410.05k||└──第40课:古典哲学的拓展与问题(三).m4224.16M|├──041第41课:回归补偿原则下“知存在”关系的反思||├──041PPT.df253.54k||└──第41课:回归补偿原则下“知识”关系的反思.m4336.55M|├──042第42课:回归补偿原理下的“认识存在”剖析||├──042PPT.df429.74k||└──第42课:回归补偿原理下的“知识”关系剖析.m4138.39M|├──043第43课:逻辑与智慧的秘密||├──043PPT.df451.48k||└──第43课:逻辑与智慧的秘密.m4454.73M|├──044第44课:逻辑变化与有效性||├──044PPT.df915.21k||└──第44课:逻辑变化与有效性.m4186.24M|├──045第45课:真理的行动||├──045PPT.df603.91k||└──第45课:真理的运动.m4460.33M|├──046第46课:什么是科学||├──046PPT.df1.40M||└──第46课:什么是科学.m4550.93M|├──047第47课: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047PPT.df718.28k||└──第47课: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m4489.81M|├──048第48课:互动问答||└──第48课:互动问答.m4127.71M|├──037第37课:“知识与存在”的关系,古典哲学的核心.m4358.17M|└──038第38课:古典哲学的思考与问题(一).m4182.45M├──模块5:儒家的文化渊源|├──049第49课:儒家的文化渊源||├──049PPT.df1.32M||└──第49课:儒学的文化渊源.m4235.78M|├──050第50课:中国的两大社会变革||├──050t.df239.78k||└──第50课:中国的两大社会变革.m4171.41M|├──051第51课: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051t.df233.53k||└──第51课: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m4155.42M|├──052第52课:中华文明的童年与成人现象||├──052t.df267.28k||└──第52课:中华文明的童年与老龄化现象.m4104.45M|├──053第53课:中国文化传统塑造的社会土壤||├──053t.df301.77k||└──第53课:中国文化传统塑造的社会土壤.m4223.70M|├──054第54课:原始文化三要素:求治、启蒙、教规||├──054t.df508.90k||└──第54课:原始文化的三要素:寻求规则,启蒙,Cao.m4218.83M|├──055.m4231.64M|├──056.m4183.25M|├──057.m4241.11M|├──058.m4184.85M|├──059.m4228.84M|└──060.m4120.24M├──模块6:|├──061第61课法家渊源||├──061PPT.df867.98k||└──第61课法家起源.m4257.69M|├──062第62课尚扬(一)||├──062PPT.df284.90k||└──第62课尚扬和他的人.m4122.97M|├──063第63课商鞅变法(一)||├──063PPT.df824.99k||└──第63课商阳改革(一).m4138.37M|├──064第64课商鞅变法(二)||├──064PPT.df307.65k||└──第64课商阳改革(二).m4153.09M|├──065第65课商鞅改革回顾||├──065PPT.df448.67k||└──第65章商鞅变法评.m4115.18M|├──066第66课改革悖论||├──066PPT.df224.03k||└──第66课改革悖论.m4157.94M|├──067第67课:韩非子序||├──067t.df1.29M||└──第67课:韩非子序言.m4155.80M|├──068第68课:韩非子参与||├──068t.df988.79k||└──第68课:韩非子o.m4201.91M|├──069第69课:韩非子下一篇||├──069t.df748.08k||└──第69课:韩非子Next.m4115.82M|├──070第70集:东西方政治智慧的比较与探索||├──070t.df398.36k||└──第70集:东西方政治智慧的比较与探索.m4199.26M|├──071第71课法律思想影响下的政治结构与人性||├──071t.df883.44k||└──第71课法律思想影响下的政治结构与人性.m4255.21M|└──072第72课:互动问答||└──第72课:互动问答.m4234.77M├──第七单元:先秦大师|├──073第73课:百家成因总结||├──073t.df561.60k||└──第73课:百校成因总结.m4276.06M|├──074第74课:墨子生平总结||├──074t.df553.03k||└──第74课:墨子生平.m4251.76M|├──075第75课:墨家理论的内在矛盾||├──075t.df204.00k||└──第75课:墨家的内在矛盾.m4127.17M|├──076第76课:墨家逻辑与西蒙斯学派||├──076t.df504.18k||└──第76课:墨家逻辑理论与西蒙斯学派.m4129.34M|├──077第77课:儒孟之异||├──077t.df326.56k||└──第77课:孔孟之异.m4107.42M|├──078第78课:荀子语录与后儒学合集||├──078t.df715.69k||└──第78课:荀子演讲与后儒学.m4218.62M|├──第79课:扬子的个人主义.m4251.72M|├──第80课:庄子理论与反文明倾向.m4181.27M|├──第81课:庄子的道家是自然的.m4306.18M|├──第82课:名校的逻辑演绎.m4304.15M|├──第83课:秦朝酷政下的杂家故事.m4331.76M|└──第84课:互动问答.m463.10M├──第8单元:人体哲学浅谈|├──085第85课:人体哲学||├──085t.df454.60k||└──第85课:人体哲学.m4255.30M|├──086第86课:进化与扭曲||├──086t.df200.29k||└──第86课:进化与扭曲.m4201.79M|├──087第87课:文明的过程是自然过程的恶化表现||├──087t.df200.29k||└──第87课:文明过程是自然过程的退化表现。m4179.46M|├──088第88课:进化病||├──088PPT.df182.59k||└──第88课:进化疾病.m4127.78M|├──089第89课:文明病||├──089PPT.df182.59k||└──第89课:文明病.m4207.89M|├──090第90课:医源性疾病||├──090t.df454.60k||└──第90课:医源性疾病.m4156.16M|├──091第91课:中医不是科学||├──091PPT.df757.36k||└──第91课:中医不是科学.m4293.58M|├──092第92课:为什么中医会一步步走下坡路||└──第92课:中医为何一步步衰落.m4227.09M|├──093第93课:为什么我不能相信西方医学||├──093PPT.df782.28k||└──第93课:为什么不能相信西医.m4103.00M|├──094第94课:寿命、饮食、规律和运动||├──094PPT.df134.87k||└──第94课:寿命、饮食、规律和运动.m4265.12M|├──095第95课:医学原理和医学||├──095PPT.df365.79k||└──第95课:医学原理与医学.m4208.46M|└──096第96课:如何判断医院和医生的质量||├──096PPT.df279.16k||└──第96课:如何判断医院和医生的质量.m4111.74M├──09Module9:IChigOverviewadAlicatioOverview(12Lecture)|├──周易一百三义:向马礼.m4179.66M|├──第101课:周易时代.m4127.02M|├──第102课:易经空间问题.m4133.65M|├──第103课:天干地支与易经文化的基础作用.m4216.22M|├──第104课:河图洛书和12张挂图.m4197.44M|├──第105课:六十四卦、方、圆与易经的现代注释.m4244.40M|├──第106课:《特殊算命》背后的运作原理.m4434.95M|├──第107课:博弈论和算命的本质区别是什么.m4157.94M|├──第108课:问答环节.m4117.89M|├──第97课:易经大纲及应用概述.m4207.62M|├──第98课:易经职业与生殖问题.m4232.16M|└──第99课:易经三法.m4164.97M├──10佛教宗旨第十模块及其文化影响|├──第109课:佛教的起源与大观.m4146.47M|├──第110课:佛教在印度和中国的起源和传播.m4233.82M|├──第111课:佛教大观与佛教目的.m4300.84M|├──第112​​课:佛教的逻辑步骤.m4136.67M|├──第113课:佛教目的缘起论.m4120.73M|├──第114课:佛教目的思想模式探讨.m4153.83M|├──第115课:佛教教义.m4293.38M|├──第116课:释经.m4139.20M|├──第117课: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融合.m4131.87M|├──第118课:佛教对中国的影响.m4241.59M|├──第119课: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m4377.58M|└──第120课:互动问答.m4151.04M├──11汉学第十一单元与中国财富衰落的原因|├──第121课:中国文化没落的根本原因.m4147.07M|├──第122课:中国文化的原始性与早期.m4182.43M|├──第123课: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m4245.92M|├──第124课: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m4156.43M|├──第125课: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帝国.m4157.64M|├──第126课:宋代经济技术景观.m4197.39M|├──第127课:近代中国没落的历史文化原因(上).m4180.58M|├──第128课:近代中国没落的历史文化原因(二).m4163.33M|├──第129课: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关系.m4132.04M|├──第130课:人类思想史与文明史.m4192.00M|├──第131课:现代文明的明显成因与条件.m4367.62M|└──第132课:互动问答.m499.65M├──12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第133课:宇宙中物质的演化规律.m4305.11M|├──第134课:属性与自然的认知.m4121.69M|├──第135课:什么是补偿?.m4155.81M|├──第136课:补偿效果.m4208.90M|├──第137课:进化的单向原理.m4171.14M|├──第138课:减免原理概述.m4137.67M|├──第139课:物进化论的精神哲学.m4220.24M|├──第140课:文明进步引发的系统性危机.m4148.12M|├──第141课:未来科技引发的系统性危机.m4148.36M|├──第142讲:对社会意义的误解.m4351.74M|├──第143课:事物进化通论总论.m4278.49M|└──第144课:互动问答.m4115.37M...

    2023-02-09 西方哲学代表人物 西方哲学史

  • 设计得到《设计师的空间设计思维哲学》视频课程9讲

    资源介绍:课程设计自设计师的空间设计思维哲学”视频课程9讲,资源大小:193MB本课程帮助设计师建立清晰坚实的框架作为设计自主的基础,支持空间设计作品的内容,打破空间设计的局限,激发每个人更个性化的空间体验。让我们对空间设计有更丰富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深入了解设计中“空间”的概念知识,空间的历史让大家认识“空间”,获得“空间意识”通过把握“空间感”,理解空间的形态,逐步将“空间思维”作为设计思维,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分析研究建筑大师的设计,运用更多元化的设计启发自己“空间设计”的概念,从而产生自己的批判意识,发展自己的原创设计创造力。课程目录01空间意识1-为什么你的设计没有空间感?02这个“空间”和这个“空间”03哲学命题:空间与存在04感知空间1/205空间的历史06大师的空间操纵1/2/3文件目录01.空间意识:为什么你的设计没有空间感.m402设计师应该明白什么是“空间”.m403.在空间哲学中,存在的空间是什么。m404.空间思维——空间是人与外界之间的一层薄膜.m405.视觉空间——眼睛捕捉到的空间视觉特征.m406.空间史——历史上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与设计.m407.空间思维——向建筑师大师学习建筑思维.m408.空间历史-建筑不过是艺术.m409.空间思维——什么是大师的艺术世界.m4...

    2022-10-29 空间设计思维与表达 思维与设计

  • 《医学社会学》徐丛剑,严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社会学》【作者】徐丛剑,严非主编【丛书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页数】282【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2【ISBN号】978-7-309-14868-8【价格】60.00【分类】医学社会学-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徐丛剑,严非主编.医学社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社会学》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医学社会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理论以及健康、疾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视野讨论医疗卫生领域内的社会角色、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等医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从对病人角色、医患关系的论述中概括出患病行为的模型,从对医生、护士和医院的讨论中给出了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行为特征和变迁。另外,对医学及其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所带来的药物滥用问题、精神疾患问题、器官移植问题、生殖技术问题以及死亡文化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医学社会学》内容试读第一篇绪论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发展,在现代越来越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社会学广泛地与各专门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并且把研究对象的范围拓展到其他专门学科尚未研究的领域,从而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医学社会学就是20世纪以来社会学与医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重要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及方法手段,奠定了在医学领域里开展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可能性;二是医学内在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关于医学的社会方面和行为科学方面的考虑。医学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影响着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医学社会学在研究中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医疗保健事业有独到的贡献。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医学社会学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及社会学工作者极大的关注和兴趣,由此也推动了医学社会学的迅速发展。仅仅从医疗卫生领域的角度来看,学习、研究医学社会学对加速医学现代化,推进卫生事业改革,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社会学的不断发展,既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又是当今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节医学社会学的内涵一、医学社会学的定义医学社会学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对医学社会学的定义有过多种不同的表述。医学社会学这一概念是美国医学家麦克英泰尔(C.McItire)于189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在《美国医学科学院公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医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的论文。医学社会学他把医学社会学定义为“把医师本身作为特定群类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的科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医疗职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这个原始的定义,尽管不够完善,却从本质上抓住了医学社会学社会学性质。1902年,英国医师布莱克韦尔(E.Blackwell)的《医学社会学文集》收集了医学教育及保健行为中的宗教行为等方面的一些论文1910年,瓦巴斯(J.P.Warae)出版了《医学社会学》一书,从社会改革的立场,提出了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维护和增进健康水平。医学社会学社会学属性十分明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40一5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进入医学领域,医学社会学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帕迪谢尔(E.G.Pattihall)教授在医学社会学的国际会议上提出:“医学社会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多学科的研究。医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应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的科学,并且是对于医学的所有领域都有基础意义的一门学科。”德国的《医学辞典(1977年版)》中关于“医学社会学”的定义是:“医学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它研究社会条件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医学社会学有2个主要研究方向:①医学社会学研究人与健康状况的一般的关系以及对病因、病程、治疗、预防和康复效果的影响;②保健事业的社会学(组织机构)研究社会结构的保健体制以及人群之间(患者、医师、护士等)的相互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协调的规律性。”美国学者斯特劳斯(R.Straue)在《医学社会学的性质和状态》一文中提出医学社会学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疾病的生态学、病因学、健康和疾病的行为模式等,即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一些医学课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医疗保健职业、机构及医护人员等2000年,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威廉·科克汉姆(WilliamC.Cockerham)的《医学社会学(第7版)》采用了斯特劳斯的观点,将医学社会学分为“医学中的社会学”(ociologyimedicie)和“医学的社会学”(ociologyofmedicie)。科克汉姆认为,“医学中的社会学”主要是解决医学问题,而不是社会学问题;而“医学的社会学”则主要关心诸如医学实践中的组织、角色关系、规范、价值观念以及信念等人类行为的因素,它着重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社会过程及医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以上种种观点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麦克英泰尔的定义,把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着重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患者、医师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研究医疗组织、医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另一类则按照斯特劳斯的说法,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社会病理学的内容。目前,在美国基本上是按照后者来确定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但对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医学未做严格的区分。在我国,医学社会学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对它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界定一开始便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关注,学者们进行了缜密切磋、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务人员、患者、医疗保健机构这些社会人群、社会机构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有学者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认为,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把医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研究医务人员、患者、医疗保健机构这些社会人群、社会机构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刘宗秀、阮芳赋认为,医学社会学是对医学中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学中医学问题的研究。周浩礼、胡继春认为,医学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医学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的交互作用以及医学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与美国学者不同,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医学社会学应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并且主张将其与社会医学区分开来,但在具体研究活动中仍然没有明确的界限。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于医学社会学的定义,对于医学社会学的学科研究的理解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这种对定义表述的不同并不掩盖定义内涵的许多共同之处。一是研究的角度与基础仍然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二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医学社会中基本概念的相互作用和医学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我们吸取国外学者对医学社会学所总结的各种陈述的长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医学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关系、角色行为、角色流动、医疗社会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医疗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样,既明确了医学社会学属于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又勾画出了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和内容。二、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医学社会学能够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拥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基本概念、范畴、命题及原理,以构成其特殊的学科体系,用以阐述学科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客观对象。建构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当然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历史情况和具体国情。因为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教育、科技和社会行为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课题和解决问题方式也有所不同。从学科性质的角度进行总体上的归纳,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医学社会学的研究是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在其学科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始终贯穿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原则,而且还需要具体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如社会化、角色理论、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区分析和互动理论等。它们在建构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中,如同建造大厦的脚手架,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进行医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方法有普查法、典型调查法、个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分析6医学社会学法、统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是医学社会学所特有的研究技术、手段和重要工具。(二)医学社会学中的理论研究这一部分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医学领域内各种社会角色、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对传统医疗领域中相关概念的社会层面的分析。具体包括:①健康、疾病以及患者等概念的社会含义。②对医学领域中特有的社会人群的研究,如患者、医师、护士等角色的分析,角色的社会化和角色流动的问题,医、护职业社会意义的研究等。③社会行为的研究,如疾病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以及医疗行为的社会学意义。④社会关系的研究,包括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患际关系、医际关系等。⑤医院以及其他医疗保健组织的社会层面的研究。(三)医学进展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研究随着大卫生观的逐步确立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一部分的研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医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医学理论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变革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法律、道德、文化和习俗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也研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帮助社会扩大正面影响,控制、减少负面影响;二是社会制度、社会改革、社会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对医学领域产生的作用。如医学发展的社会动力和社会控制,社会改革和开放对求医行为、医患关系的影响等。至于社会因素对健康、疾病形成及其治疗的影响,严格来说,是社会医学所研究的范围,只不过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别。(四)具体医学领域的社会学研究在进行医学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将研究停留在一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上(尽管这是必需的),而应该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具体的医学领域,研究其中的社会层面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只有这种研究的发展,才能使医学社会学获得勃勃生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际上,这种研究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学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有些研究已经已取得了成果。例如,老年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药物社会学的研究、精神病社会学的研究、保健社会学的研究、生殖医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对器官移植安乐死、性病防治的社会学研究等。三、医学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虽说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关系十分紧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性:两者都是医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两者都使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两者都研究医学与社会的互动,并都从社会层面上关注健康间题;两者都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共同成为这一模式下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读结束···...

    2022-10-1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徐军

  •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 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李雪涛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作者】李雪涛作【页数】337【出版社】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207-1955-1【价格】72.80【分类】雅斯贝尔斯(Jaer,Karl1883~1969)-哲学思想-研究【参考文献】李雪涛作.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内容提要:雅斯贝尔斯所勾勒出的世界哲学构想之图像,跳出了他自己的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实存哲学。交流绝不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在包罗万象的、普遍的意义上来讲的。以前和现在应当处于中心地位的既不是欧洲也不是亚洲,而应当是世界。不同的哲学或多或少有些像很小的盛水容器,用它们来盛世界哲学那无边无垠的海洋,显然是不可能的。更形象地讲,旧瓶并不是无限度地能装下新酒的。世界哲学便是在对这一新情况的思考与付量中诞生的。《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内容试读引论: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走向雅斯贝尔斯一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001莱布尼茨(GottfriedW.Leiiz,1646-1716)、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和雅斯贝尔斯(KarlJaer,1883-1969)是在德国乃至欧洲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哲学家,分属三个重要的时代:莱从莱布布尼茨属于17世纪兴起、18世纪得以迅速发展的理性时代及其所推动的启蒙思想运动时期;黑格尔可以归于现代哲学已崭露头角的世纪和文化的转弯处,他开始全面质疑启蒙思想的基础;而雅斯贝茨和黑格尔走向尔斯则是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存在哲学家,他不再像以往贝的哲学家那样强调人类存在的理性基础,而是专注于人的自由问题斯的探索。这三位哲学大师都不是汉学家,都没有到过中国,却又不约而同地将中国纳入了他们的哲学框架之中。显然中国在他们的研究体系之中并不占中心位置。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当时欧洲主流思潮的推动者,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精神,从中可以捕摸到那个时代脉搏跳动的声响。我们今天研究他们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亦即从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三一式(Triade)的方式探讨他们各自对中国的认识,对理解中国形象在西方近代以来的变雅迁应当说是颇有价值的。在有关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2的研究中,我们认为重要的并不仅仅在于有多少德国的汉学家做过斯多少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还在于塑造时代精神(Zeitgeit)中国在这一时代环境中文化、学术、精神、政治的总趋势,1同时也受到这一精神的影响的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和接受来自中国的这些思想哲的,以及中国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影响到了当时西方的的界主流社会。显然,这些德国哲学家对中国的研究并非出自严格意义史上的汉学兴趣,而是将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进行比较时的提问视野构以及在面对中国思想时的问题意识。范式转换(Shiftofaradigm)概念的提出唤起了人们关注时代002思潮的更深层次的结构。按照科学哲学家哈金(IaHackig,1936-)的说法,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三段论是:起先,是具有一个范式和致力于解密的常规科学:随后是严重的反常,引发危机;最终,由于新范式的诞生,危机得以平息。2时代的进步势必形成与过去的典范不相符的新学说,从而使一种标准的形态发生动摇,最终造成典范的转变。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是时代的思想和社会处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一部时代的哲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史,就是范式转换的历史。考察每一个范式转换的事例,都是了解西方对中国认识的基本前提。一、理想化了的中国—莱布尼茨的中国观翻开欧洲的历史,今天我们可以说,17世纪欧洲文化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是认识了中国。尽管在当时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依然是东拼西凑的,但他们已充分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与西方文明不分轩轾的文明。1697年4月,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NoviimaSiica)出版,3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本小册子在今后几个世纪中会成为欧洲认识与了解中国的经典之作。莱布尼茨将中国纳入理性的范畴,以及从他的视域审视刚刚为欧洲人所了解的中国。正是由于莱布尼茨对中国的认识以及他在当时精神世界的地位,使得中国逐渐成为欧洲的日常话题。在莱布尼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应雷蒙(N.Remod)003的请求于1715年10月至1716年4月写下了《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DicoururlatheologieaturelledeChioi),4这是一篇系统论述中国人的宇宙观、哲学与宗教的论文。莱布尼茨认为,所谓的世界文化实际上是由中国和欧洲相互补引论充而形成的。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不但获得了当时尽可能多的关于中国的书本知识,而且借助于与在华传教士书信往来的机会,尼茨和黑尽可能多地从第一手资料去了解中国的政治、宗教乃至自然科学。莱布尼茨所处的时代,正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发展到了“发现尔走的时代”的转折时期。由于传教士的介绍而对中国文明的发现暗示雅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即非基督教教义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文明国度的贝尔斯基石。5在《中国近事》出版之前的多年里,莱布尼茨一直保持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阅读了几乎当时在欧洲出版的所有有关中国的书籍。1687年比利时的耶稣会来华传教士柏应理(PhilieCoulet,,16241692)在巴黎出版了由他编辑的《中国的哲学家孔子》(C0m:fai:Siarumhild6ou)一书。此书汉文标题为《西文四书直解》,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拉丁文译文。6同年年底,莱布尼茨在一封信中提到了这部著作。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89年夏莱布尼茨为了收集有关德国汉诺威威尔芬(Welfe)家族的历史资料来罗马时,认识了当时正在欧洲作短期逗留的在华耶稣会士闵明斯贝我(PhiliGrimaldi,,1639-1712)。闵氏自1671年始受康熙重用,任斯钦天监监正,他是耶稣会中企图调和中国与欧洲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国之一。正是这次的意大利之旅使莱布尼茨产生了中国是“东方欧洲”的设想。他认为欧洲和东方的交流不应再是从海外带回香料杂货,而是开展真正的科学交流。8借这次机会莱布尼茨草拟了30个的世问题交给了闵明我。在问题中他提出的都是非常具体的科学技术问建题,因为他依据当时已有的书籍和与传教士的交往认为,中国人的强项正是在这些实践领域、直接被认识的方面。9通过与耶稣会士特别是跟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Bouvet,0041656-1730)的通信,莱布尼茨认识到了自己所创的二进制跟《易经》的吻合之处,因为在这部书中六爻卦的组合跟二进制一样,可以用来解释宇宙的形成和变化。曾教授过康熙皇帝学习过数学、几何学的白晋,一直致力于用索隐派(6gurim)的思想来调和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这一思想是受在此之前文艺复兴学者对古埃及、古希腊文献研究的影响,希望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中找到基督信仰的6gurae(象数、暗示)。在白晋的眼中,中国古代的经典并非其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历史、思想方面的含义,而是富有象数或寓言的内涵。举例来说,那位演算八卦的伏羲氏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古代文明中的立法者,只是以不同的名字出现在各种文明之中而已。0得知白晋的这个“发现”后,莱布尼茨写道:“这个艺术也许给我们提供一个工具,借此可以使中国人相信哲学及自然神学中最主要的真理,以便铺平他们以后走向天启神学的道路。””在此基础之上,莱布尼茨进一步把中国文字理解为非常理性的人工文字,正如数学、秩序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那样。2他认为数学表达了永恒的真理,它代表着通向基督教的理性之路。与白晋等索隐派一样,莱布尼茨也希望能从《易经》中发现上帝存在的证明,推出一种理性的神学:“我发明的新的数学验算方法以非常漂亮的方式描述了上帝的创世过程。基督教中关于上帝创世的信条是非常伟大的,我的主要目的是,以我的方法证明这一信条的正确性。我甚至想,我的证明会引起中国哲学家的极大兴趣,也许皇帝本人也是如此,因为他对数的理论很感兴趣,亦很精通。”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005莱布尼茨是以基督教神学为其出发点。而这一范式经由黑格尔继续发展,直至20世纪的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的创立才予以彻底打破。莱布尼茨将中国的儒家哲学一他并不去区分孔子的学说与宋明理学4一称作“自然神学”(theologiaaturali)的原因在于,他莱布认为中国的哲学比古希腊的哲学更接近基督教神学。因为在中国的尼茨和文化中人们更容易依赖自己的天性,在有相互关联的宇宙当中认识尔到上帝的存在。在莱布尼茨看来,尽管在中国文化中缺少天启的特走向征,但它依然代表着对上帝的认识。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宽容、开放的态度,实际上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5雅斯贝尔斯儒家伦理是否就是欧洲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追求已久的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伦理道德的典范呢?莱布尼茨认为,中国已接近了“理性化国家”这一理念。6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注重实用技术,经验总结,再配以被他称作“自然神学”的儒家哲学,可以说是跟有科学理论与天启真理见长的欧洲思想、文化形成了互补。因为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所积累下来的大量观察和经验可以为莱布尼茨所想要建立的“通用科学”提供经验层面上的基础,并且能补充以理论为中心的欧洲科学。莱布尼茨一再强调指出,单方面毫无保留地向中国传授欧洲的科学知识并非最佳的方法,而是在向中国人秘密传授雅斯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中国的知识,因为中国人“在观察方面强于我尔们,我们在抽象思维方面略胜一筹。何不让我们互相交换,用一盏中灯点亮另一盏”!”他认为,中国和欧洲在地球的两极,而相互间论取长补短走向新的和谐才是天意。“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与最高雅的学文化今天终于汇集在了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世界的一如同东方欧洲的‘Tchia'(这是中国两字的读音)。”18莱布史尼茨在1697年11月9日写给斯库利特夫人(MadeleiedeScudery)构的一首诗中,更显示出了他那宽阔的视野:006不管是欧洲人、中国人,还是世界公民,善良宽容者处处看到的总是人。9莱布尼茨曾就这样的一个文化多元互补思想的理论基础写道:“每个实体均是通过独特的创造而产生的。尽管如此,它们均是同一个宇宙、同一个普遍原因及上帝的不同表达。不同之处只在于表达的完美程度不同,如同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座城市或者从不同的点观察一幅画那样。””莱布尼茨的多元世界的看法,是与他哲学主张中的“单子论”(Moadologie)思想密不可分的。他认为,单子不仅是一个不可分的单位,更是一个动力的单位。单子与单子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不过单子所构成的事物却又是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整体是表现在统一性中的多样性。1与白晋、闵明我等耶稣会传教士不同,莱布尼茨所关心的并不···试读结束···...

    2022-10-05

  • 周龙辉《哲学和我们的时代》

    关于《哲学与我们的时代》的作者:周龙辉,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目前已在《东北大学学报》、《中国延安干部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篇。曾获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和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哲学与时代简介: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大师,《小逻辑》是黑格尔对两千多年西方文明的抽象总结。《小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西方文明的精华”。它几乎囊括了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意识形态范畴,可以说是了解黑格尔精神世界的最佳窗口。本书以42章的规模逐一呈现“小逻辑”的思想,从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脉络出发,追溯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呈现黑格尔哲学,并在下文进行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力图将读者带入黑格尔深刻的精神世界,让久负盛名的黑格尔思想重新焕发活力。推荐理由:世界破碎了吗?哲学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照亮世界的内在秩序。哲学家的使命是发现个体的命运。黑格尔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他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初期。我们遇到的问题,黑格尔也遇到过,比如生活的空虚和孤独,自己与世界的分离等等。黑格尔不是后现代哲学家,哲学所指出的方向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黑格尔的哲学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的哲学。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种种困惑,黑格尔的哲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不同于后现代哲学的道路。...

    2022-08-29 小逻辑 黑格尔pdf 小逻辑黑格尔在线阅读

  • 《大众哲学》艾思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著【页数】198【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04【ISBN号】978-7-5426-6648-2【价格】42.80【分类】哲学-通俗读物【参考文献】艾思奇著.大众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04.图书封面:哲学》内容提要:《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大众哲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一、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起哲学,有的人会想到大学校教室里的一种难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懂的课程,也有的人会想到都市里有些算命先生。许日常生活里找到。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或者是一种谈命运说鬼神的神秘思想,以为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远,普通人决难过问。其实,哲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太习惯了,太觉得平淡了,因此即使有了哲学,如果不仔细反省和体会一下,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例如你有一个朋友,抗战以后和你离别了七八年,现在又相见了,这时你作何感想?你首先就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不同,你觉得他的面容多少有些苍老了。但是,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磨折,你会看出他的思想知识更进步,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了。你们再攀谈攀谈,把七八年来各人的经历再叙述一番,就会使你有更多的感触。你会觉得一切都不同了。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希特勒没有了,墨索里尼没有了,在中国的领土上也没有日本军阀横行霸道了。中国有很大的地方成了解放区,广大的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翻了身,另外的地方却仍在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之下,在那里,美帝国主义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地位,蒋介石的国民党代替了汪精卫的国民党的地位,广大人民遭受着比以前更厉害的压迫和痛苦,也更加积极更加团结地要起来反对这种压迫。就你们以前的朋友亲戚的情形来说,变化一定也很多。有的由小孩变成青年,有的由衰老而死亡了。有的人参加过抗战成了英雄,有的成了牺牲者,有的发了国难财或者胜利财,有的穷困失业。总之,你们会感到一切和以前都有不同,你们会觉得在七八年的时间过程中,有的事物新生出来,有的事物毁灭了。有的事物正欣欣向荣,成为新世界的主人,有的事物衰老没落,或者奄奄一息地进了坟墓,或者在做疯狂的临死挣扎。这一切现象会使你们感动、叹息、兴奋,并且在你的头脑里,深深的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这时,即使你是对哲学毫无研究的人,你在无意中已经有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哲学思想了。你能觉察到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吗?你只以为朋友的久别重逢是人们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这件事情当中你的一切感想也只是日常生活里很平常的感想。你以为这种感想和你平常想象中的那种高深玄妙的哲学是毫不相干。你不但不了解这里面就有哲学,而且如果听见有人说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说不定还会大吃一惊,说:为什么这样普通的一件事和这样普通的感想中也有哲学呢?其实,你本来一点也用不着吃惊,你所以吃惊,只因为你向来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那种哲学专家们所写的书本里才有哲学,而忘记了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才真正是哲学思想的基础请你注意,我们说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千万人的生活和斗以找到哲学的踪迹;我们又说,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里面,到处包含着哲学思想的根里包含着哲学思想的根苗。苗。这些话,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哲学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神秘玄妙,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2系得很密切,书本上似乎很高深的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很平常的思想中间,并没有隔着铜墙铁壁:另一方面说,日常生活的普通思想中,还不一定就有系统完整的哲学思想,它包含着哲学思想的一些根苗,没有它,就不能生长起哲学思想,就好像没有根苗就不可能生长起树木来一样。但是,完整的哲学思想必须是相当有系统的、明确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却常常不是这样,它常常是片断的、含糊的、零零碎碎而前后不一贯的感想,因此它和完整的哲学还是多少有些差别如像前面所说的,你和朋友久别重逢,觉得世界日常生活中的感上一切都变了。这是你一时的感想。请问你对于自己想常是没有系统所遭到的事物,是不是任何时候都作这样的想法?我和不明确的,它还不能算完整的想你一定很难作肯定的答复。你一定会觉得,有的时候,哲学思想。对于某些事物,你往往又会发生固定不变的感想。例如,你往往会以为石头是没有变化的东西,你在反动环境里生活和工作,碰到许多困难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生一种绝望的想法,以为黑暗环境无法改变。你有朋友不进步,不学好,你劝他许多次还没有效果的时候,你往往会想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成语。你还可以从你自己和别的朋友的日常思想中,举出其他许多例子,来证明这许多的感想,和你与朋友久别重逢时所想的并不一样,或者甚至于完全相反。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常常是动摇不定的,常常被暂时的事物现象所影响,不能前后一贯。究竞是“一切皆变”呢?还是许多事物都不会变化呢?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往往在你一个人的头脑里混杂在一起,你往往觉得两种思想都好像有道理,没有方法辨别哪一种对和哪一种不对。这就是表明日常的感想常常是没有系统、不明确的,这里虽然有“一切皆变”的正确哲学思想的萌芽,成为前后一贯的完整的哲学思想。因此,如果把哲学看成非常神秘玄妙的东西,以要研究哲学,才为它和人类日常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这是错误的,能获得完整的哲学思想。我们必须明白肯定地说,哲学就在千万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里。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以为日常生活中的3感想就是完整的哲学思想,那也同样是犯了错误。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说,任何人都用不着研究哲学了,即使不研究,也可能有自己明确而有系统的、甚至于很正确的哲学思想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不是完整的哲学思想?为什么它常常是片断的、零零碎碎的、含糊不明的呢?为什么必须要经过一番研究,我们才可能掌握一种有系统的、明确的、前后一贯的完整哲学思想呢?要答复这些问题,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我们的生活什么是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平静无事的。和思想?它是阶级斗争的生活,是以工农为主的广大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斗争的生活。在我们中国,广大的人民的生活都是非常艰难困苦。一两千年来,人民受着封建统治阶级一皇帝、官僚、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以及民国以来的新旧军阀一的压迫剥削,一百多年来,又加上了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经常勾结在一起,就像两座很大的山,压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其恶果首先是使中国广大的农民没有地种,或种了地自己也吃不饱,工人失业,或有业也难养活家庭。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工商业不能发展。中国人民要向前发展,必须推翻这两座大山。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推翻这两座大山,进行了艰苦、英勇的伟大斗争这些斗争发展成几次的革命高潮,最主要的是:清朝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运动,以上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以后,又有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其中包括1924年到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到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十年国内革命战争)、1937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以及1945年以后反对美蒋反动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经过了这样长期的英勇斗争,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在中国已经接近了全国的解放,在解放了的地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都被推翻了,农民得到了田地,工人生活得到了改善,工商业界得到了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的斗争还没有完结。因为一方面,解放区以外的人民,现在还是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之下受压迫。在解放区,4虽然这些反动势力都被推翻了,而它们的残遗势力并未完全消灭。因此全国人民,无论是解放区或非解放区的,在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为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并在将来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这一个斗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影响,我们我们的生活,就是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直接或间接和这斗争发生关广大人民对封建势系,决不能逃避它的影响。所以,如果有人要问什么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是我们的生活时,就应该答复说:我们的生活,就是广大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生活,是在今天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以便将来进一步争取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我们也许不觉得自己是在这样的斗争当中,但实际的情形却是如此。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民的方法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我们的斗争内容,也斗争。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有军事斗争,有政治斗争,此外还有经济的和文化、思想的斗争。我们现在只讲一下文化、思想的斗争。这种斗争表现在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戏剧、小说、诗歌、理论、科学、哲学、法律、道德等许多方面。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通过这些方面,散布他们的一套反动的、专制独裁的、殖民地奴化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内容主要的是麻醉广大人民使之忘却自己是中国真正的主人,盲目服从专制独裁的“领袖”,向帝国主义者屈文化、思想的斗争服,向封建势力和投机垄断的大官僚资本家屈服。因此,是要反对思想上的人民必须和这种思想作斗争。今天人民在革命的军事、麻醉,使广大人民觉醒起来。政治、经济斗争中已锻炼出一套新的革命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大地主、大官僚资本家的专制独裁统治,要求广大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翁,在经济上得到解放,并且解放后向前发展,使我们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向帝国主义者献媚讨好,要求中国人民独立、自由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平等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同时进行思想斗争,使自己不受反动派思想的麻醉,不受某些落后思想的障碍,使自己的觉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导下日益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革命斗争的力量。现在要回到我们原来的本题上说话了。已经讲过,我们的思想,经常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全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受到全国文化、思想斗争的影响。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是分不开的,是时时刻刻受着这斗争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我们的日常思想,自然不断地受着这个伟大斗争的影响,首先是受着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影响。这些斗争是非常复杂、非常曲折的,而我们各个人的阶级出身和阶级地位也是极不一致的,因此在斗争中所形成的各个人的思想,也是各式各样、非常复杂的。特别是不在革命队伍当中,没有经过政治斗争锻炼和政治教育的普通人民的日常思想,常常是混乱的,它一方面可能受到进步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参杂许多反动派的思想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或小资产阶级落后思想的成分。举最普通的例子来说,有一种人一方面也同情革命势力,另一方面又羡慕官僚军阀的阔绰生活(实际上是腐朽堕落的生活)。这种思想上的混杂和自相矛盾,就是同时受了斗争两方面的思想影响的结果。这种情形,不仅仅在普通的人们中间,就是在长期参加革命队伍的人们中间,也往往是可以碰到的,革命队伍里经过政治锻炼和教育的人,一般都是有着明确的革命思想的,但也有个别的人,由于品质恶劣、锻炼不够和受了反动派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等等原因,而追求个人享受,不顾革命利益,甚至于腐化堕落的。这种情形告诉我们,文化思想的斗争,是非常深刻普遍的,它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细微的地方,我们如果不随时随地加以防范,经常学习研究,经常检查反省,那就往往会不知不觉中吃进封建思想或殖民地奴化思想的毒药。我们的觉悟就会受到妨碍,就会麻痹大意,就不能发挥最大力量来向反动派斗争。哲学思想,也是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6···试读结束···...

    2022-10-27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