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pdf高清完整版

    编辑点评:书记工作笔记作者重推公文写作合集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公文金句速写手册,公文金句速写参考书:诗歌、好句、场景用法书收录9篇近期文章1000金句子,轻柔精选,近500页,沉淀了中国文化的字句,建立了全面清晰的索引,助你成为一支优秀的笔。图书特色按类别排列,选择材料的哪一方面来写金句拆解,来龙去脉,助你正确使用设计全文索引,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步,随时随地可查阅电子书预览简介为达到公文写作“让不懂古语的人快速准确地引用古语”的目的,《公文金句速查集锦》的结构、内容等方面《写作:诗、好句、情景用法》有可观的。一是顺藤摸瓜。《公文写作金句速查集:诗词、好句、情景用法》建立了全面清晰的索引,让读者可以根据书面内容,轻松找到匹配的古诗词和好句。很短的时间。其次,品味是精致和普通的共同点。《公文写作金句:诗、好句、景用法》中的选题,有的为观众耳熟能详,有的又不凡,令人叹为观止。你可以根据场合、观众等因素选择难易难的。第三是分析。每个词条下面有出处、定义和使用技巧三部分,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应该知道的,知道的”,不耽误时间,满足你的需求。四是补短板。在源码部分,《公文写作金句速查集:诗、好句、情景用法》将指出一些常识性错误,并给出专业的解答。第五是引用。在使用技巧部分,“公文写作金句速查集:诗、好句、情景用法”围绕词条做了一些适当有趣的扩展,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技巧,拓展知识,增强书写公文的能力。可读性。图书精选畅销书《秘书工作笔记》作者,知名职场“大V”作者,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秘密”创始人;54大类9篇,近千个金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单词和句子,满足日常工作的写作需求;词典场景独特分类,词句精准应用分析,索引全面清晰,方便读者在官方文档中准确使用。例如,如果你在写个人比较评论材料,你想讨论诚信和自律的重要性,查看目录,这本书中有一个“诚信”部分。转到相应页面,找到:“心不为微利的诱惑所动,眼睛不为五色的诱惑所迷”“薄帘见明月,微风吹我襟”“风起云霄,免得陆言言短而长”“诚实的人是人民的榜样;贪婪的人是人民的贼”。那你可以这样写——古人提倡“心不为小利的诱惑所动,目不为五色的诱惑”,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收紧高压线廉洁自律,做到自觉、警示、自尊,不断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建设。或者——古语有云,“厚道者为民,贪者为贼”,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拉紧廉洁自律的高压线、自觉、自觉、自尊,不断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目录目录【开始】一、季节二、天气三、节日(节气)4。位置五、风景【结论】一、坚持(积累)2。灵感(激情)三、前景(信心)四个。总结【治理】一、舆论(群众)二、舆论(宣传)三、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4。扶贫(民生)五、准备(紧迫感,提前计划)六、人才(干部工作)七、奋斗【工作】一、规划部署(精准实施)二、责任(使命、责任)三、推进力(速度、效率)4。法律(规则、制度)V。实施(实践、研究)6。结果(有效)【管理】一、基础基础(基础、精髓)2。诚信(反腐败)三、谨慎(谦虚)四、气氛V。用人单位(组织、干部)6。领导(干部)七、团结八、诚信(情)九、教育【修炼篇】我。美德二、自省(纠错)三、勤奋四、学习(阅读)五、节俭(不贪心)六、恐惧(警告、善恶)七、珍惜时间【品质篇】我。忠诚度二、信念(重点)三、志向(意志)四、心(大局)V。爱国主义六、诚信(真诚)七、承担责任(党性、奉献精神)【创新】一、改革创新二、辩证法(哲学)三、继承与发展(新旧)四、成长(欢迎)【形势篇】一、经济与社会二、机会(oortuity)三、生态四、民生(民)V。合作(外交)【公文常用词集】一个和三个字符两个和四个字符三个和五个字符四个和六个字符五个和七个字符【公文常用句集】我。工作理念、思想、策略和方法二、组织建设索引关于作者石哥是知名职场“大V”,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秘密”创始人,长期从事一线材料写作,党史系博士生。出版职场励志书籍《秘书工作笔记》,再版近30次,销量超过20万册。道》榜单。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秘笈”主推独特实用的职场内容,获得了近50万粉丝的支持。...

    2022-04-16 公文写作 公文整理归档 公文写作 公文处理

  • 100年26篇最原声名家励志演讲电子版pdf

    编辑点评:100年26篇最原声名家励志演讲电子版df是由方振宇所编著,精选了100年来最具有感染力的26篇演讲,每一篇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时代的瞬间,令人感想至深。100年26篇最原声名家励志演讲电子版df预览图我有一个梦想的时代背景1774年,美国的建国者们把奴隶纳入不予进口的商品之列,并直到1783年才废除了奴隶贸易。除两个州外奴隶制未被完全废除──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他们因惧怕经济受损而坚决反对。所有北方各州都已早早地废除了奴隶制──最晚一个是1804年的新泽西州。然而南方坚持1845年后加入联盟的新州可以保持奴隶制。从1830年后,在北方就有一个坚定,但却不那么有效的声音在要求全面废除奴隶制。随后,1861年,11个南方州成立南部邦联,脱离主张废奴的美利坚合众国。南方和北方间的南北战争随之爆发。经过四年的斗争和超过50万人的死亡后,北方获得胜利。《解放宣言》通过了,奴隶终于获得了自由。但那只是就理论而言。战争已过了一百多年,南方诸州仍抵制为争取给予黑人平等机会而进行的全国性的努力。南方的白人指责黑人导致了战争、失败和贫穷。他们的领袖试图保持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遗产”。而黑人则没有土地,受不到教育,没有丝毫改善的可能。1865年4月林肯总统的不幸遇刺意味着失去了以新模式重建南方的机会。旧的南方领导人没有被排除在公职之外,“黑人法案”除最基本的民权和自由外否定黑人的一切。为了对付这种压迫,1866年生效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了黑人作为美国公民的权利,使其得到在法律之下平等的保护。随后的1870年第十五修正案给予所有美国公民以选举权,无论他们的“种族、肤色或是否曾是奴隶”。释放你的创造力踢踏舞工作含义踢踏舞工作是指点点之间的工作,人生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点,但是点多了就会形成线,或直线或曲线,最终形成人生轨迹。人类的伟大在于思想人的伟大在于思想人是自然界一株普通的绿草,人类那最脆弱的草蔓,在风中无力地摆动着、摇晃着,但是,人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又是多么地伟大,因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2022-04-10 奴隶制林肯 奴隶制林肯发言的背景

  • 《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经验集》

    书名: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作者:彭清华出版社:中国中医出版社类别:中医格式:df/eu/moiISBN:9787513216913《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作者简介:彭清华,男,1964年12月出生,湖南宁乡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学系,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13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眼科副主任、主任、医院院长助理、业务副院长、国际学院院长助理、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国家眼底疾病中医药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学科中医眼科、重专科眼底疾病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学科中医诊断与湖南省重学科中医五官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中医综合医学院学术带头人、湖南省中医综合医学术带头人才、湖南省高等优秀教育基金会学术带头人才、湖南省中医学术带头人才、200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选择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级,2009年选择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世界中医药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协会中医诊断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医药协会眼科分会副主席、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海外中医注册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中医药协会执行主任、湖南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函审查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审查专家、国家973计划生物医学评估专家、国家新药(中医)评估专家、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专家组成员等。《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内容简介:彭清华主编的《全国著名中医眼科学术经验集》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老中医高培质、陆续、黎家玉、祁宝玉、张梅芳、白超然、石守礼、苏藩、高健生、尹伯伦、邹菊生、王明芳、庄曾渊、李传课、牟洪林、王明杰等16人的眼科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这16人都有主任医师或相应的职称,是经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或者是全国中医眼科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或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或者是68岁以上的省级著名中医,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每一位著名的老中医都可以从生平介绍、主要眼科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含医案选录)和眼科经验介绍四个方面进一步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

    2022-04-05 彭玉清中医水平 彭清如中医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简介梁工(1952mdah),河南开封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承朱维之先生研习圣经文学,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多次赴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访学交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2001mdah2011)、河南大学十佳教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4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著译《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圣经叙事艺术研究》、《耶稣传》、《圣经文学概论》等20余部,主编辑刊《圣经文学研究》。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前言ldquo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dquo学科,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上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为止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有了丰厚的知识产出和思想建树。它的异军突起,是当代中国一道引人瞩目的学术文化景观,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鲜明印证,也是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三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史已经表明,要在人文研究及文学研究中建立世界观念和视野,要把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下加以考察和研究,要把外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立场上加以审视和阐发,要连接中外文学,要打通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要把细致微观的实证研究与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相结合,那必然会走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这里,ldquo比较文学rdquo与ldquo世界文学rdquo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ldquo比较文学rdquo是学术观念、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ldquo世界文学rdquo则是学科资源与研究视野。它在贯中外、跨文化、通古今、越科界的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上的优势,使其无可替代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中最有时代性、最有包容性、最有创新性的高端学科之一。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在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等方面生产了大量的新知识,而且逐步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理论普适性的学科理论系统,逐步完善了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等分支学科,在学术成果的质与量上已居世界12各国之首,还全面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中国比较文学成为当代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和中心,代表着世界比较文学兼收并蓄、超越学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收在这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作者,在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上,是继季羡林、乐黛云等老一辈学者之后的第二代学人。这些作者固然只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一部分,却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现年多在四十五至六十五岁之间,从学术年龄上说大体属于中壮年,都是各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大都在1980年代后走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道,1990年代后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进入21世纪后的十几年里,更成为我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幸拥有了可以安心治学的环境,赶上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既抬头看世界,又埋头务笔耕,既坚持学术的严谨,也保持思想的活跃,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的文化立场,充分发挥了中国学者的学术优势和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取得了与时代要求相称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履历的证明,也是对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份奉献,更成为新时代ldquo国人之学rdquo即ldquo国学rdquo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二十卷,选题上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理论为主,以讲述和示范学术方法为要,涉及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基本理论、比较诗学、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西方文学及中西文学关系、世界文学总体研究等方面。各卷均按一定的范围和主题,将作者有原创性、有特色的成果收编起来,将大学讲堂搬到书本上来,以读者为听众,以写代ldquo讲rdquo,以言代ldquo堂rdquo,深入浅出,以雅化俗,汇集中国比较文学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以使五指成拳、十指合掌,形成大型丛书的规模效应,得以占书架之一角,入读者之法眼,从一个侧面展示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而且,不同作者及著作之间也可以相互显彰、相互映照、相互补充,读者也可以在异中见同、同中见异,在参读和比照中领略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和世界23文学,得窥比较文学殿堂之门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资助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支持,编者和作者深表谢意!愿ldquo讲堂rdquo满座,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事业更加繁荣!1921年周作人在《小说月报》第12卷第1期上发表名文《圣书与中国文学》,以ldquo圣书rdquo指代圣经,谓其ldquo和中国的四书五经相似,在教义上是经典rdquo,同时也是ldquo国民的文学rdquo且言及ldquo中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将圣书作文学研究的专书hellihelli在欧洲却很普通,英国lquo万人丛书rquo里的一部《旧约》便题作lquo古代希伯来文学rquordquo云云。周作人之后,ldquo圣书乃文学rdquo的观念日渐流行,为中国读者所愈益熟悉。时至1986年,朱维之在其论文《希伯来文学研究的新途径》中就已明示:ldquo我们大学中的文学系有lquo世界文学rquo或lquo外国文学rquo这门课,lquo希伯来文学rquo就是其中的一章。我们的目的是要弄清世界文学中这一部分的发生、发展、特质和影响,赏析它们的艺术特点。过去hellihelli也有人走这一条路,但是被排斥了,说是纯美学的观点,是他们务要避免的路。我们现在所要踏上的新途径正接近这条不可避免的路。rdquo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取名为《圣书之美》,原因即在于其内容大致上是对圣经的审美探讨。作为古犹太-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圣经含有复杂多样的文化品质,其中最显著的是兼为神学、史学和文学经典。由于神学理念和史学内涵须倚赖于文学文本才能存身或建构,对圣经文本的文学研究就有了不言而喻的异常重要性。我有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从朱维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后来始终在这块学术园地里拓垦耕耘,其间相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ldquo圣经文学探奥rdquo(1991mdah1994)、ldquo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rdquo(1997mdah2000)、ldquo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12关系研究rdquo(2007mdah2012)、ldquo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rdquo(2013mdah),以及若干种教育部和河南省研究项目,陆续发表一批探讨圣经文学特征及其流变线索,以及运用多种当代文学理论解析圣经的论文和著作,辑录于这本文集中的24篇文章便选自其中。收入《圣书之美》中的文章分为三大类,首先是ldquo作为文学的圣经rdquo。这一部分专论圣经本身的文学性质及其文学经典品质,兼及西方历代学者对圣经文学品质的认识和研讨,尤其当代文学批评家哈罗德middot布鲁姆何竟声称圣经为ldquo仅次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学经典rdquo。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圣经文学研究的辉煌成就通过叙事批评突出表现出来,本文集对此现象予以综合性反思和展望,联系圣经叙事中的重复艺术,具体分析了圣经文本中的单词重复、语句重复、情节重复、意念重复二度重复、三度重复、多度重复、多维重复柏拉图式重复、尼采式重复、呼应重复、互文性重复以及重复与变化的关系、重复的原因和功能等。本文集还专论了圣经文学中的虚构现象,述及虚构的内涵和种类,自然虚构、超自然虚构、历史虚构的特色和性质,虚构与真实及ldquo似真性rdquo的关系,虚构的叙述策略和审美特征,及其在新历史主义理论中的位置等。《圣书之美》所收录文章的第二大类聚焦于ldquo圣经与世界文学流变rdquo,分门别类地考察了圣经对古今中外文学的深远影响。具体分为四个单元:其一,《希伯来圣经》对犹太古典文学的全面渗透。认为近现代世界性的流散写作乃以古犹太民族的流散写作为源头,后者则肇始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古犹太民族国破家亡的历史灾难。除了ldquo典籍文学rdquo,犹太民族亦有其文人创作,代表人物之一是留下了剧本《领出去》的以西结。然而一如其典籍文学,犹太文人创作也显示为圣经观念及其审美表达方式的延伸和发展。其二,对圣经深度影响西方文学大家的个案考察,考察对象分别23是但丁、莎士比亚和布莱希特。但丁惯以圣经作者ldquo传讲圣言rdquo的方式写作,擅长以多种手段把圣经资源纳入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娴熟运用了圣经作者常用的隐喻性言说方式,通过《炼狱篇》第29歌中的神秘仪仗队表达出对圣经的极度崇敬之心和客观开明态度。莎士比亚超越人世悲欢的寻常层面而进入人类心灵的最深层次,在那里捕捉到人的终极关注,其核心意象乃是圣经神学的聚焦点mdahmdahmdah上帝。莎剧人物忠实诠释了上帝的绝对属性如全知、全能、遍在、永恒等,及其道德属性如仁慈、至善、正义、信实等。至于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上帝与历史的关系,莎士比亚的理解与基督教教义也如出一辙。布莱希特毕生的创作实践都充斥着深厚的圣经学养,圣经中的引语、人物和主题不时隐现于其《高加索灰阑记》,剧中人物格鲁雪和西蒙对应于福音书中的马利亚和约瑟,布莱希特借其质疑血亲伦理而伸张超血亲伦理,表达了对耶稣观念的深刻认同。其三,为两篇主题传播学论述,分别考察了两个圣经人物mdahmdahmdah该隐和参孙mdahmdahmdah在文学史上的演化和嬗变历程。其四,两篇平行比较论文,依次探讨了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在家庭观念方面的歧异性,以及《庄子》与《传道书》异同交织的人生哲学理念。链接:htt://a.aidu.com//1dWzygKuPXCwRv6vRfEd7PA...

    2023-02-0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mobi 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

  • 《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套装共10册》5部12本epub+mobi+azw3版套装电子

    世界父母教子智慧经典.azw3世界父母教子智慧经典.eu完美家长:优化内在、感染孩子的5种方法.azw3完美家长:优化内在、感染孩子的5种方法.eu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鲁迅、巴金、冰心、丰子恺、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叶圣陶、朱自清等全套共10册).azw3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鲁迅、巴金、冰心、丰子恺、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叶圣陶、朱自清等全套共10册).eu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鲁迅、巴金、冰心、丰子恺、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叶圣陶、朱自清等全套共10册).moi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azw3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eu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儿童情绪管理系列).azw3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儿童情绪管理系列).eu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焦虑的心理课(儿童情绪管理系列).moi蒂娜是患童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她总是很焦虑,问题不断,而且有点小题大做,像个ldquo戏剧皇后rdquo。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还勉强能够解决,但也有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她有时感觉恐惧并且拒绝尝试新事物;有时对自己毫无信心,坚信自己无法办到某些事情,比如演一场戏剧、参加一次考试甚至是打一通电话。她被自己的想法所困,认为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企及的,而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帮助她,让她知道问题是有方法来解决的。有一天我发现丹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餐厅吃午饭,而是独自在浴室里用餐。我知道他很害羞,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对于他来讲是如此地难以忍受。他的人生不应该如此。我们必须要帮助他,但是我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凯莉是一个病得极其严重的孩子,生活对她来讲是一种负担,意识到这一点让我们万分痛苦。她每时每刻都在焦虑,她会为搭公车、患感冒、准备考试而焦虑,还会担心自己是否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是否犯了错误。她从来都没法放松,总是保持高度戒备。她每天都在反复确认每件事,确保一切妥当,好像这是她的全职工作。我们要如何说服她,让她适时地放轻松呢?马蒂并不是个焦虑的孩子,并且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当某天晚上他走下校车,在所有孩子面前说ldquo我做不到rdquo的时候,我惊呆了。我知道他被失眠困扰,这对他来讲是很丢脸的事情。我要如何帮助他克服这个困扰呢?20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苏斯博士(Dr.Seu)说:ldquo树不能说话,所以我要为它代言。rdquo焦虑的儿童正在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现如今,越来越多成长中的儿童迫切地需要我们的帮助。不管怎么说,焦虑表面上并未造成极大的影响,他们并没有拖我们的后腿。在大部分时间里,焦虑的儿童在面对同伴、教师,以及家长时表现得都很好。他们的目标就是获取他人的信任,并且避免受到伤害。一些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焦虑,他们觉得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儿童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但是他们不想让别人发现这个事实。很多孩子都被认为是聪明的模范生,他们为了不被人发现自己的不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一个试图隐藏焦虑的儿童,就好像是划过平静湖面的天鹅,水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宁静,而水面下却翻腾阵阵,这个过程是令人无比疲惫和极难忍受的。这些孩子的想法被焦虑困扰着,不能正常生活。他们觉得求救无门,但事实上他们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改变现状。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当家长理解了焦虑的运行机制,就可以教给孩子们这些人生中必修的课程,将他们从焦虑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进而改变他们的世界。虽然我在多年前就开始构思这本书,而新世纪的诸多不幸反倒成为一种契机。这些不幸让人们的情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曾经在我头脑中的这些想法突然紧密地与之联系起来,这让我更加关怀儿童。当我们自身的情感被越来越多的纷扰牵绊时,孩子的需要自然就越来越被无视。然而,这种无视一点好处也没有,无论是焦虑本身,还是产生焦虑的可能情境一直都存在着,且不可能自动消失。因此,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青少年焦虑预防的重视程度上。对于9~11岁孩子的焦虑情况,我们都了解哪些呢?我们发现,让孩子表达出他们的焦虑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这是现今最普遍的儿童的精神状况。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的学童比50年代的精神病患还要焦虑。●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是不会自愈的,并且焦虑的状况会不断恶化,进一步会对心脏、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焦虑症在成年人心理病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多数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的症状开始于儿童期。●美国在焦虑症方面每年花费423亿美元,主要用于残疾、住院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焦虑症是治疗效果最明显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由实证研究所验证的治疗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家长可以承担教导儿童克服焦虑的工作。首先,家长要学习相关课程,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家长将会了解焦虑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作用原理以及逐步降低焦虑的方法。当家长了解了焦虑形成的原理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他们就不会感觉束手无策,不会被孩子们铺天盖地袭来的恐惧和焦虑所淹没。通过学习,家长可以将简单的应对策略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些方法将会帮助儿童作好准备,当面临强大的焦虑源时,儿童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去成功应对。严肃地对待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保持严肃的论调。大家将会在这本书中看到,我们试图使用各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儿童接受和理解我们所说的。想想战争期间关于药品的广告,他们使用睿智的、创造性的,甚至是幽默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信息。这场针对焦虑的战争也同样如此。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从表面上理解焦虑。焦虑有其两面性,有时候它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在紧要关头可以帮助我们。同时,焦虑又是一个无情的夸大者,它令事实扭曲。对于焦虑的儿童,夸大扭曲的处事方式是他们遇事的默认反应。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的担心貌似很有说服力,但事实上这些担心独立于现实而存在,两者之间并没有交界。克服焦虑意味着挑战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并且形成另外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与理性声音直接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与事实互通,将原来夸大的危险降低到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思维,这样可以开辟一种新的可能性,让孩子自发产生怀疑,主动出击克服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所困。这就要求家长在实践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家长要鼓励孩子倾诉焦虑,无论这些焦虑有无意义,要让孩子感觉到倾诉焦虑并不会带来麻烦,就好像交流数学题一样简单,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焦虑症的治疗效果鼓舞人心,它是最容易治疗的精神类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数以百计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年人焦虑症治疗的有效性,近年来更多的实验证明此结论亦可应用于儿童。儿童可以克服他们的症状,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治疗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儿童可以学以致用,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正如来自约翰middot霍普金斯大学的焦虑症专家约翰middot沃尔克普(JohWalku)博士及戈尔达middot金斯伯格(GoldaGiurg)所说:ldquo对于一个lquo从出生甚至在子宫里就开始焦虑rquo的孩子,通过治疗,观察到他在lquo气质和人格rquo方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过程,是非常激动人心的。rdquo过去,焦虑的儿童往往把焦虑忽视掉,更不妥当的处理方法是将焦虑封存,让自己继续保持恐惧、害羞,甚至对此习以为常。毫无疑问,我们对儿童焦虑的看法往往来自于对自身焦虑的无视。在我的办公室里,很多家长谈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焦虑的存在,没有想到日常生活中的ldquo正常rdquo的焦虑和烦恼,到了孩子那里就演变成了一种焦虑障碍。家长并不知道他们自身对于焦虑也是有易感性的,而孩子很有可能就遗传了这种倾向,这样两代人就会围绕着相同的内容产生焦虑。现在我们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来打破这种怪圈,例如认识焦虑功能异常的真面目,并且学习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案。想法改变大脑现今是个焦虑的时代,也是神经可塑性时代的开端。神经科学的进展研究表明:只要给予正确的训练,具有强大功能的大脑可以进行神经联结的改变或重组。在《思维与大脑》(TheMidadtheBrai)一书中,杰弗里middot施瓦茨(JeffreySchwartz)博士和莎伦middot贝格利(SharoBegley)博士认为,大脑环路运作遵循ldquo最繁忙者生存rdquo法则。换言之,无论形成怎样的大脑环路,大脑都要召集尽可能最多的神经元或脑细胞。这个概念在众多不同的脑功能中得到了应用,无论是讨论中风之后的功能恢复,还是对于强迫症、抽搐及反焦虑的争论。我们的焦虑越多,大脑将会越多、越快、越容易地映射那些焦虑的神经联结。当我们认识到焦虑是什么并且开始想办法消除焦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掌控思维的转换力,以此来改变大脑的处理过程。我们在构建神经联结和大脑环路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就会形成越多的自动反应。|焦虑就是大脑功能障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从焦虑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自己做主,决定怎么想和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焦虑信息,降低其困扰程度,而不是急于将忧虑消除。如果孩子来到你面前,非常苦恼地跟你述说电话推销员坚持要他购买产品的事情,你可能这样回答他:ldquo他只是一个电话推销员,他的工作就是推销,让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急迫感,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rdquo将ldquo电话推销员rdquo这个词用ldquo焦虑的大脑rdquo来替代,你就知道如何引导你的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了。对于幼童来说,可以先给焦虑起个名字,比如起名叫ldquo嗡嗡的烦恼虫rdquo。对于稍大些的儿童,可以将其看作焦虑录音带或者夸大器,教儿童用心去聆听和分析焦虑,以提高他们的觉察水平。应用这种生动的方法,焦虑将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大山,儿童也更愿意去接近自己的焦虑情境,一步一步地克服它。教会孩子独立面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会对处理焦虑感觉到力不从心。但困难远不止这些,作为家长,我们身上的责任更大,要担负起帮助孩子远离困扰的重任。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了或多或少的恐惧,那么这本书将教会家长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愿意付出一切去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万难。无论是膝盖擦伤、糖尿病,还是遭到朋友和学校的拒绝,若可以,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背负这些痛苦。有时候,教孩子直面自己的烦恼和焦虑,这种方法让我们极其不舒服,甚至会觉得很残忍。做家长的想要尽全力保护孩子不受恐惧的侵扰,但是,当我们努力给孩子撑起保护伞时,我们却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错失了克服困难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儿童不能学着独自处理困境,那当困难真的来临时,他们就只会等待别人来拯救。没有哪个家长希望孩子坐以待毙。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不要被孩子的痛苦所吓倒,要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是ldquo令人不悦的rdquo,但不是ldquo无法承受的rdquo。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孩子在喝汤的时候不小心烫到了嘴,你不能再也不让孩子喝汤,而是要教他喝汤之前吹一吹,让汤不那么热mdahmdah最终,孩子就能自己处理这个问题了。有很多孩子在了解恐惧后,获得极大的进步,他们会说:ldquo如果我害怕迈出第一步,那么我永远也不会习惯、不能适应它。rdquo这个领悟会让他们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肯尝试,世上无难事。尝试之后,就能体会到当事者和旁观者的差别了。教会儿童应对恐惧和...

    2022-04-02 汪曾祺老舍先生解析 汪曾祺老舍先生摘抄赏析

  •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 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1

  •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楼淑建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试读:《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钱理群我们的理念是: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终生精神成长和学习打底。我们的做法是:提倡ldquo阅读经典名著rdquo。这就有了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ldquo阅读rdquo?为什么倡导阅读ldquo经典名著rdquo?小学生能ldquo接受rdquo经典名著吗?每个人都有两种生活:一是受到具体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偏于物质的日常生活;另一则是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就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ldquo召之即来rdquo,打开书就是朋友;ldquo挥之即去rdquo,放下书就可以彼此分手:这样的自由和爽快,是最符合儿童心理与学习需求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就为孩子ldquo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rdquo,使儿童从ldquo自然人rdquo逐渐变成ldquo文化人rdquo,从ldquo自在的人rdquo逐渐变成ldquo自为的人rdquo: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精神成长过程。因此,阅读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让孩子ldquo活在书籍的世界里rdquo(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营造精神家园,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根本。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拓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对此,无论家长和教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积极地引导,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ldquo读什么rdquo,更是一个大问题。鲁迅早就提醒我们,胡乱追逐时髦,ldquo随手拈来,大口吞下rdquo的阅读要要这颇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快餐式的阅读,吃下的ldquo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rdquo,那是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ldquo畸人rdquo的。过于追求阅读的通俗化,也会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远停留在ldquo低龄rdquo水平上。提倡阅读ldquo经典名著rdquo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与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即所谓ldquo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dquo登高而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接受,这也是许多教师与家长感到疑惑的。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也正是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编写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四点认识。首先,我们发现,以鲁迅为代表的体现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大师、名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ldquo心去感受世界rdquo的,他们都有一颗ldquo赤子之心rdquo,他们对自然(动植物)生命和人的生命的大爱,对父母的永远的眷恋,对民间节日、风俗、艺术的亲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对生活的热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理想的追寻hellihelli都是和孩子的世界相通,而又升华到了一种生命和精神的高度;而他们的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而又提炼成纯净而有味道的现代白话文,是孩子感到亲近,并乐于学习的。这精神与语言的两大特点,就使得孩子接受中国现代经典名著,具有了客观的可能性。其二,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与接受潜力,是相当大的。一些孩子对大师、名家的作品望而生畏,其实是我们的教学不得法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小学生接受经典名著的主观条件也是有的。其三,当然不能否认,经典名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我们看来,孩子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即所谓ldquo战胜拦路虎rdquo的过程。对现在颇为流行的ldquo快乐教育与阅读rdquo,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习,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有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攀高峰而享受ldquo一览众山小rdquo的喜悦。其四,正因为这是攀高峰,就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恰当地掌握学习的高度与难度的分寸,如何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帮助孩子逐渐接近大师名家,这都需要教学的智慧与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最为用心、费力之处,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尝试,在范文的选择及其处理、编排(例如我们确定了ldquo只删不改rdquo的原则),ldquo导读提示rdquo和ldquo读与思rdquo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力图在大师名家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且我们在编写和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ldquo如何进行经典名著教学rdquo的设想。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找到每一位大师名家的特点,及其和孩子的精神契合点,并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文本中;二是既要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和忽略教育的引导作用的ldquo儿童中心主义rdquo,都是我们所不赞同的。我们整套书的编写都力图贯彻这样两条教学原则,但也还需要经过以后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检验。这套书也是献给家长的。我们注意到,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很高的期待与不小的积极性,却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我们希望通过ldquo阅读经典名著rdquo倡导,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途径,期待这套书能够成为家长和孩子课外共读的理想读本。本套丛书在编写组织工作上也作了一些尝试。每册书的编写者都是教学第一线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有富有创造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都是所编选的作家的爱好者和业余研究者,对其作品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又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有深切的了解。在充分发挥小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我们还为每一本书都约请了一位研究专家担任审读,最后由主编进行审定和统稿。在共同切磋、讨论中形成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良性互动互补。我们希望本套丛书成为同类教育图书中有自己特色的,能够具有较长生命力的读物。因此,它是开放性的,期待能够得到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特别是批评和指正,我们自己也准备经过一段运用实践就进行修订。我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决心以鲁迅倡导的韧性精神,作长期、持续的努力。2011年4月4日画画ldquo不要脸rdquo看到前面的画,一个小朋友惊骇地叫起来:ldquo呀!呀!这人只有一个嘴巴,没有眼睛鼻头!rdquoldquo咦?这人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块的!rdquo又一个小朋友笑着说画里的人没有脸,可是画画的人为什么ldquo不要脸rdquo呢?仔细看看那些画,真奇怪,画中人ldquo没有脸rdquo,我们却猜得出他们在做什么,还能去猜猜他们在想什么。画的主人说:ldquo这是笔不到意先到。rdquo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一个武林高手,最高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刀胜有刀,刀还没有出鞘,刀气已经逼人了。一个人的精气神就像刀气,远远要比眼睛啊、鼻子啊、手指啊更让人看清楚这个人。他画画要的就是这种神、气、韵,就为这个,他可以ldquo不要脸rdquo。民国时候的老上海,理发店里,馄饨摊上,甚至澡堂子里都会挂着这些画。老人喜欢,小孩喜欢,拉车的车夫们、卖橘子的小贩们都争着抢着看。嘿嘿,听上去好像现在你们喜欢自己的偶像一样。这些画的主人就是丰子恺。一个人的世界丰子恺应该不陌生吧,我们在语文课堂里读过他的小品文《白鹅》。丰子恺一生大约发表了五百多篇随笔,他的《缘缘堂随笔》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新加坡等国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不过我猜,你肯定不知道,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位被称作ldquo漫画家rdquo的画家。听到这里,也许你会问:ldquo丰子恺到底是作画作得好,还是文章写得好?rdquo有人戏说:ldquo丰子恺,现代画家里呢,写散文写得最好;现代作家里呢,画画画得最好。rdquo哇,好像有双枪老太婆的本领。我们先不管他是左手枪法厉害还是右手枪法厉害,仅是双枪并发的样子,想想就有趣。人们还给丰子恺戴上了一顶顶帽子: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等等。这些帽子看着有些陌生,我解释给你听:丰子恺会英语、俄语,更精通日语;他善作画喜书法,会弹风琴拉小提琴。丰子恺教过大学、中学,偶尔还客串教教小学;当然,他当老师可不是只教画画唱歌这么简单,他想把艺术的精神和思想撒播到孩子们的心里去。我举个例子给你听吧:他写编译过四十多本音乐书、二十多本美术书,叠起来大概有多高?差不多有一个小孩子高了吧。看到这里,小朋友们可能会觉得,好像丰子恺长着三头六臂,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有多大呢?有点好奇,那就赶紧迈步跨进丰子恺的神奇世界吧!楼淑建2011年7月23日乐园寻宝地图至今为止,已经多许去丰子恺神秘丰富世界探玩过了。你肯定也很想去吧?但这个世界太大了,又有点远,考虑到你年龄小,我们就把离你比较近的,你又可能会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告诉你。这本书为你精心打造了五个奥秘无穷的乐园,里面存放着丰子恺的一些文章和漫画。对啦,每个乐园都藏有丰子恺的心爱宝贝呢。那么,先来看看这张乐园寻宝地图吧hellihelli【友情提醒:乐园排列不分先后,你想先上哪个就哪个吧!】亲爱的小读者,这张乐园寻宝地图你看懂了吗?那你发现地图里,每个乐园处都有一个金光灿灿的金元宝吗?一个金元宝就代表丰子恺的一件心爱宝贝。寻宝结束后,把丰子恺所有心爱宝贝拼起来,会有特别的欣喜哦!第一编物乐园mdahmdah万物皆灵有一个儿童,走进房间里,整理东西。看见手表面倒扣在桌子上,翻转过来。看见茶杯放在茶壶的背后,移到前面来。看见床底下鞋子一顺一倒,倒转过来。ldquo呀!你真勤快!rdquo有人夸。ldquo不是,因为看了它们那种样子,我的心情不高兴。手表面倒扣在桌子上,你看它闷不闷啊?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叫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叫它们怎样谈话?rdquoldquo不生眼睛rdquo的扁豆秧庄稼里很没骨气的,就是冬瓜啦,从出生始就喜欢赖在地上到处爬。可是不想赖在地上,渴望往更高更远处生长,但身子软,手脚无力,怎么办?那就只有看看扁豆秧啦。花台里生出三枝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种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每天清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那蔓好像一个触手,具有可惊的攀缘力。但究竟因为不生眼睛,只管盲目地向上发展,有时会钻进竹竿的裂缝里,回不出来,看了令人发笑。有时一根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看了又很可怜。这等时候便需我去扶助。扶助了一个月之后,满棚枝叶婆娑,棚下已堪纳凉闲话了。有一天清晨,我发见豆棚上忽然有了大批的枯叶和许多软垂的蔓,惊奇得很。仔细检查,原来近地面处一支总干,被不知什么东西伤害了。未曾全断,但不绝如缕。根上的养分通不上去,凡属这总干的枝叶就全部枯萎,眼见得这一族快灭亡了。生机(节选自《随笔二十篇middot随感十三则》,标题为编者所加)凭你的感觉,三枝小小的扁豆秧,就能使它的主人愉快、发笑、怜爱、难过,这扁豆秧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ldquo不喝肉汤rdquo的杨柳有人说,从西红柿长叶开始,陪它一起听音乐,果子会结得特别红特别大。这消息不知道真假,但懂得养花的人,会定时请牡丹花吃点猪肚肠,请葡萄藤喝点肉汤,还喂豆饼给心爱的花木吃。丰子恺喜欢杨柳,倒不是因为杨柳ldquo贱rdquo,不要喝肉汤,不要吃豆饼,那是因为什么呢?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①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ldquo贱rdquo的,大概ldquo贵rdquo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ldquo贵rdquo。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ldquo贱rdquo的。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ldquo出墙rdquo,古木能长到ldquo参天rdquo。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杨柳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的高,越垂得低。月上柳梢头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的活泼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ldquo万树垂杨rdquo,写春色曰ldquo陌头杨柳rdquo,或竟称春天为ldquo柳条春rdquo。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殊点,便是ldquo下垂rdquo。不然,当春发芽②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杨柳岸晓风残月(节选自《杨柳》)请你猜猜,ldquo丰柳燕rdquo是丰子恺的什么人?哈哈,ldquo丰柳燕rdquo就是丰子恺本人啊,没想到吧!因为他的画中,总有杨柳和燕子的身影,所以大家爱这么亲热地称呼他。春天把杨柳当她的主人。丰子恺爱请杨柳当春的代言人。郎骑竹马来①壅(yōng)培:施肥培土。②凡几:共计多少。ldquo混血美女rdquo阿咪丰子恺家的ldquo猫rdquo一族,首先上场的是阿咪。都说混血儿特别漂亮,连猫都不例外。如果猫的世界举行比美大赛,估计丰子恺的ldquo阿咪rdquo能拿奖,别听名字俗气,人家可是正宗混血儿,ldquo国色天香rdquo,人见人爱呢!阿咪者,小白猫也。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可爱的白猫我家白昼往往岑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心家务,肃静无声,有时竟像修道院。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房里常有保姆的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送信人或邮递员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送信人及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留连不①忍遽。(节选自《缘缘堂新笔middot阿咪》,标题为编者所加)ldquo倘理睬它一下,它就hellihelli和你大打交道。rdquo一句话,就把阿咪送到我们面前。为什么仅仅是一只猫,就让周围的人发生很多改变呢?①遽(jugrave):急,仓猝。ldquo日月眼rdquo白象一只香烟盒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丰子恺的儿子用它来装过死去的小猫,哭过一场,然后把它葬在杭州西湖边的草地中。为喜欢的小动物高兴或难过,这样的感觉,我们都有过吧。如果有这样一只猫,长得像白色大象,爱喝牛奶,找恋人要找和尚寺里的,能生ldquo五胞胎rdquo,做妈妈了还喜欢赖在你的怀里撒娇,知道死期临近,独个儿偷偷躲到外面去,怕主人们伤心难过。我想谁都会喜欢上她吧?白象真是可爱的猫!不但为了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为了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ldquo日月眼rdquo。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有一天,白象不见了。我们侦骑四出,遍寻不得。正在担忧,它偕同一只斑花猫,悄悄地回来了,大家惊喜。女工秀英说,这是招贤寺里的雄猫,说过笑起来。经过一个短促的休止符,大家都笑起来。原来它是到和尚寺里去找恋人去了,害得我们急死。无题此后斑花猫常来,它也常去,大家不以为奇。我觉得白象更可爱了。因为它不像鲁迅先生的猫,恋爱时在屋顶上怪声怪气,吵得他不能读书写稿,而用长竹竿来打。后来它的肚皮渐渐大起来了。约摸两三个月之后,它的肚皮大得特别,竟像一只白象了。我们用一只旧箱子,把盖拿去,作为它的产床。有一天,它临盆了,一胎五子,三只雪白的,两只斑花的。大家称庆,连忙叫男工樟鸿到岳坟去买新鲜鱼①来给它调将女孩子们天天冲克宁奶粉给它吃。小猫日长夜大,二星期之后,都会爬动。白象育儿耐苦得很,日夜躺卧,让五个孩子纠缠。它的身体庞大,在五只小猫看来,好比一个丘陵。它们恣意爬上爬下,好像西湖上的游客爬孤山一样。这光景真是好看!白象及其五子不料有一天,一只小花猫死了。我的幼儿新枚,哭了一场,拿一条美丽牌香烟的匣子,当作棺材,给它成殓,葬在西湖边的草地中。余下的四只,就特别爱惜。我家有七个孩子,三个在外,四个在杭州,他们就把四只小猫分领,各认一只。长女陈宝领了花猫,三女宁馨、幼女一吟、幼儿新枚,各领一只白猫。这就好比乡下人把孩子过房给庙里的菩萨一样,有了ldquo保佑rdquo,ldquo长命富贵rdquo。大约因为他们不是菩萨,不能保佑;过一会,一只小白猫又死了。剩下三只,一花二白,都很健康,看看已能吃鱼吃饭,不必全靠吃奶了。②白象的母氏劬劳也渐渐减省。它不必日夜躺着喂奶,可以随时出去散步,或跳到女孩子们的膝上去睡觉了。女孩子们笑它:ldquo做了母亲还要别人抱?rdquo它不理,管自睡在人家怀里。一天,白象不回来吃中饭。ldquo难道又到和尚寺里去找恋人了?rdquo大家疑问。等到天黑,终于不回来。秀英当夜到寺里去寻,不见。明天,又不回来。问题严重起来,我就写二张海报:ldquo寻猫:敝处走失日月眼大白猫一只。如有仁人君子觅得送还,奉酬法币十万元。储款以待,决不食言。timetime路timetime号谨启。rdquo过了两天,有邻人来言,ldquo前几天看见一大白猫死在地藏庵与复性书院之间的水沼里,恐怕是你们的。rdquo我们闻耗奔丧,找不到尸体。问地藏庵里的警察,也说不知;又说,大概清道夫取去了。白象的遗孤我们回家,大家沉默志哀,接着就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是它自己失脚落水,有的说是顽童推它下水,莫衷一是。后来新枚来报告,邻家的孩子曾经看见一只大白猫死在水沼上的大柳树根上。后来被人踢到水沼里。孩子不会说诳,此说大约可靠。且我听说,猫不肯死在家里,自知临命终了,必远行至无人处,然后辞世。故此说更觉可靠。③我觉得这点ldquo猫性rdquo,颇可赞美。这有壮士风,不愿死户牖儿女之手中,而情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又有高士风。不愿病死在床上,而情愿遁迹深山,不知所终。总之,白象确已不在ldquo猫间rdquo了!(节选《叶丰子恺文集middot白象》,标题为编者所加)丰子恺家的猫儿,很感人的人猫情。丰子恺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幸福境界:在人的眼里,猫是不会说话的人;在猫的眼里,人是不会猫语的猫。他们是如何彼此关爱相互信赖的呢?①将:调养身体。②母氏劬(quacute)劳:《诗经middot凯风》》里有ldquo棘心夭夭,母氏劬劳rdquo之句,其中ldquo母氏劬劳rdquo的意思是ldquo让母亲过分劳苦rdquo。③户牖(yǒu):门窗,代指人家。猫伯伯猫界大了,什么样的猫都有。ldquo白象rdquo喜欢去和尚庙,ldquo阿咪rdquo喜欢和人打交道,有只被称作ldquo伯伯rdquo的猫,喜欢当作家。它躺在稿纸上,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我回想起已故的黄猫来了。这猫名叫ldquo猫伯伯rdquo。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ldquo鬼伯伯rdquo,称贼为ldquo贼伯伯rdquo。故猫也不妨称为ldquo猫伯伯rdquo。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ldquo久仰久仰rdquo,ldquo岂敢岂敢rdquo,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ldquo这猫真好!rdquo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猫伯伯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杀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节选自《缘缘堂新笔middot阿咪》,标题为编者所加)丰子恺家的三只猫,个个有特点,有没有让你联想到自己身边的猫呢?鹅老爷相比ldquo猫伯伯rdquo,丰子恺家的ldquo鹅老爷rdquo名气就响多了。这个老爷啊,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已经认识了。那我告诉你,那个老爷是ldquo浓缩号rdquo的,还是来看看原汁原味的ldquo丰家老爷rdquo吧。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

    2022-04-05

  •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唐圭璋,缪钺出版社:中华书局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名家讲宋词(插图本)试读:版权信息书名:名家讲宋词(插图本)作者:唐圭璋,缪钺排版:LuckyRead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6-03-01ISBN:9787101112740本书由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苍凉悲壮的边塞号角范仲淹《渔家傲》马茂元王从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他的词只有六首传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范仲淹像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守边四年,这首词就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写塞外秋光。首句的“异”字很有分量,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边塞的风光与内地不同;二是讲秋天来临,边地景物也发生了变异。上片的写景,就是从“异”字生发开去的。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是为了符合词的格律而颠倒词序的。衡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旧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传大雁飞到这儿便不再南飞。“西风紧,北雁南飞”,出于动物的本能,无所谓留恋不留恋,作者却说雁“无留意”,实际上是写人的感受,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后三句,作者着意描写边塞的苍凉景色。边声是指边地特有的声音,具有一种凄凉的情调。传为李陵作的《答苏武书》中有这样几句——“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是极好的注脚。“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加上军营的号角声,凄凉以外,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千嶂”二句,极写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数不清的山峰犹如屏障一般耸立着。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紧闭。这三句叠用了许多名词,只用了三个动词。“连”“起”一开一阖,“闭”字则显出戒备森严,透出局势的紧张,而这座“孤城”,则是处于战争的前线,遣辞造句是丝丝入扣的。下片转入抒情。“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浇万里思归之愁呢?其结果必然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然而,将士们之所以不得归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山图“燕然”一句,说尽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情。他兼知延州,完全出于一腔报国热情。事情是这样的:宝元元年(1038)十二月,夏州地方割据势力头子赵元昊反叛宋朝,第二年正月,赵元昊上表请称帝改元。接着,大兴干戈,于康定元年(1040)正月带领西夏叛乱部队向延州进攻,包围延州整整七天,俘虏了北宋部队主要将领鄜延、环庆两路副都总管刘平和鄜延副都总管石元孙,“城中忧沮,不知所为”。还好赶上一场大雪,西夏才撤兵。延州城总算侥幸保住了。但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吏却吓破了胆。新任延州知州张存久不到任,刚上任,就向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提出两条理由:一是“素不知兵”,二是“亲年八十”,要求调到内地当官。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不得不挺身而出,上表自请代张存知延州,主动挑起了这副保民卫国的重担。他希望能干出一番旋乾转坤的事业,永熄边烽。但是在积贫积弱的北宋时代,他根本不可能成为“勒燕然”的窦宪。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因而在浓霜遍地的夜晚,随着悠悠羌笛之声,将军(作者自指)和征夫陷入了深沉的悲慨之中,久久未能入眠,流下了忧国思乡的热泪。《渔家傲》的基调是低沉的,它给读者具体的感受,是悲愤而又惆怅不甘的低徊情绪,这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与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宋仁宗统治时期,表面上国内似乎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但北方辽和西夏的威胁日甚,形势十分紧张,然而敌国外患丝毫没有改变这个王朝从开国以来就苟且偷安的基本国策。时代环境是不景气的,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处于蓬勃发展、国力充沛的盛唐时期,也不像民族矛盾暴露得特别尖锐、民族意识普遍高涨的南北宋之际,而是一个沉闷得令人窒息的时代。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增设城堡,抚恤流亡,联络诸羌少数民族,深为西夏贵族集团所畏惮,称之为“小范老子(即范仲淹)腹中有数万甲兵”。然而,他也只能做到消极防御而已,不可能追奔逐北,收复国土。在词里,隐约可以看到这阴暗时代的投影。作者出身孤寒,登朝以后,就和统治集团的腐朽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宋史》说他“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政治上是进步的。然而,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以前,政权完全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出身中下层的官吏在斗争中处于劣势。范仲淹等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他们的斗争也是脆弱的。这一切也必然反映到他的词作中,使之带上感伤的色彩。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精神,但在事与愿违、侘傺坎坷之际,又不免消沉。这样,就构成了他内心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些在词里表现为两个方面:由于他关怀现实,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愤懑与不平,所以排奡,所以沉郁;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以哽咽,所以悲凉,所以情调低沉。两种互相排斥的因素对立统一,形成了范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的情调与盛唐昂扬奋发的边塞诗迥不相同。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将两者比较一下,便会发现它们都描绘了苍凉暗淡的边塞风光,都写到了这一背景下的孤城,都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所不同的是,范词用窦宪“勒燕然”的故事,王诗用的是傅介子“斩楼兰”的典故。典故的内容是这样:汉武帝时,使者出使大宛国,中途经常受到楼兰国的阻挡和袭击。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巧妙地用计斩杀楼兰国王,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这个典故和“勒燕然”一样,都是表现保卫祖国、净扫边尘的壮志。就主题思想来说,两者完全是一致的。然而范词却不能像王诗那样,用高昂激越的情调,唱出必然胜利的信心,这是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的缘故。尽管如此,这首词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词中所表达的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我国古代,诗和词两种文学样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诗言志”,是文人抒写怀抱、反映社会的重要工具;而“词为艳科”,是士大夫娱宾宴客的消遣品,尤其是文人词,本身就是在灯红酒绿、浅斟低唱中生长起来的,题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相悦之中。北宋初年的词坛,还是这种状况。范仲淹这篇作品却脱颖而出,在词史上开了边塞词的先声,是个很大的突破。以后,苏轼、辛弃疾等人广泛地开拓词的题材,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从词的发展历史看,这首《渔家傲》也有重要的地位。素雅幽丽、态浓意远的女性美读张先的两首词蔡义江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北宋前期词家,其词与柳永齐名,曾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被称作“三影郎中”,有《安陆词》传世。下面就请看他的两首词。醉垂鞭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她穿着一条绣着双飞蝴蝶的罗裙。在东池的一次宴会上,我初次见到了她。她脸上只轻敷着一层薄薄的胭脂花粉,就像春天里随处开放的野花,有着一种清淡素雅的风韵。细细看去,她全身无处不可爱,大家都称道她细柔的腰身好比弱柳临风。昨天傍晚,当乱山已暮色苍茫的时候,她忽然来了,好像仙女身上披着一层轻盈的云霞。张先《十咏图》这首词有点像一幅肖像画。画的是谁呢?从作者在宴会上见到她和众人对她评头品足来看,应是一位年轻美貌的教坊艺妓。只不过画是静止的,而词的描写却是动态的。词的结构,层次分明。从描绘人物形态看,先穿着(“绣罗裙”:以“双蝶”点缀,象征性,与说“双鸳鸯”同),再妆饰(“朱粉”:以“闲花”作比,形容她淡妆轻抹的素雅风韵,恰到好处),然后是身段(先统说“诸处”,后突出“腰身”,以“柳”状其纤细柔软),最后是她风姿气质(谓如云间仙子),步步深入。从时间上说,先写“初见”,后说“昨日”。写初见情景,又分一眼看去的印象和“细看”时的感受。从“诸处好”到借众人之口夸赞其“柳腰身”,是从一般、总体到重点、特点。由此推测,这位女子很可能还是一名舞姬。写到“昨日”她来时的情景,感受又完全不同了。但仅用了十个字,语言特简省,且一半是用作写环境气氛、背景烘托的。周济评曰:“横绝。”(《宋四家词选》)意谓在连接上文势突兀,出人意表。“衣上云”三字,给人以诸多的联想:屈原《九歌》写过“青云衣兮白霓裳”的神灵,宋玉《高唐赋》中有能行云作雨(此词“乱山昏”若作写雨前景象看,也恰极)的巫山神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幻境,总之,是将其比作了仙女。李白又有《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此句恰像是此词构思的纲:“闲花淡淡春”,“花想容”也;“来时衣上云”,“云想衣裳”也。所以是把这位女子的形象,借传统意象大大升华了。《醉垂鞭》不是常用的词调,在押韵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它句句有韵,只是以平声一韵为主,间押仄声他韵。词中为主的平韵是“裙”“匀”“春”“身”“昏”“云”。但上阕的“宴”和“见”也押韵,是间押的仄声韵;下阕的“好”和“道”又是另一组间押的仄声韵,值得注意。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弹起音色哀怨的筝,奏一首《湘江曲》,一声声,把湘水绿波荡漾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来回拨动,用心传达出内心的怨恨。面对筵席间的宾客,她眼波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如飞雁成行。弹到最伤心的时候,她那像春山似的两道黛眉,就低垂下去了。这首词写一个弹筝女子的一次演奏,并通过对演奏的描述来表现她的幽怨情怀。十三弦古筝《菩萨蛮》词调不长,才八句,上下阕各四句,两句一换韵,自成一小节,全词四小节,词就据此结构内容。先说弹什么曲和曲写什么。“一弄”就是“一弹奏”的意思,如王维《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湘江曲》,顾名思义,曲子是描写湘江和湘江故事的。所以从湘江之景(“湘波绿”)说起。对景,用“写”字,是描画的意思。鸣筝声声,能令人立即联想起湘水绿波荡漾的情景,仿佛把境界全画出来了。以“写尽”二字,见筝曲之妙。这还是浅一层。再两句就深一层,由景而情了。写弹筝也必定要写弹筝的人,是文士、僧人还是女子在弹,这是不一样的。写人写什么?从听众的视角看去,无非是手指和面目表情,因为是弹奏者。拨弦的手指是浅一层的,先写;反映内心的面目表情是深一层的,下阕专写。“纤指”,其为年轻秀媚的女子,可以想见。“十三弦”,是其所弄之筝,也可以揣测到她大概是教坊中的乐伎,因为当时教坊所用的筝,都是十三弦的。以湘江为题的乐曲,总涉及湘妃故事,而湘妃正是泪染斑竹、怀抱“幽恨”的怨女形象。写恨用“传”,又着“细”字,使人体会到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感情变化,她都能凭借筝声一一传出。这“幽恨”既是乐曲中所包含的情绪,也是弹奏者自己身世遭遇的心声,两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下阕的重点转到写女子的演奏神情,“当筵”,交待清这次弹筝是席间对宾客的表演。以“秋水”一词代目,恰好有传神的效果。双眸明澈如秋水,其人之聪慧灵巧不言而知。而“慢”字,既写出从容专注的神态,又画出其人柔和而能自重的性情。接一句“玉柱斜飞雁”,写筝的形状,有点像运用电影镜头的剪接技巧,让我们因此看出弹者的目光眼神缓缓地在筝面上左右移动。写筝,上阕提到弦,这里就说柱。一弦一柱,十三根玉柱在筝面上斜着排列得很整齐。以“飞雁”为喻,犹言“雁行”“雁序”,故筝柱又称“雁柱”。作者另有一首《生查子》词曰:“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亦是佳作。末尾,镜头转为特写,乐声越来越悲,凄婉得令人不忍再听。随之,弹者的眉眼也越垂越低,不再仰视宾客。“断肠”与前面的“幽恨”照应,又是感情的高潮。曲与心通,寄托在焉。起用“湘波”,结用“春山”,却是不同的虚象。而弹者“弹到断肠时”难以自遏的感情波澜,也必然冲击着全神贯注的读者的心胸。虽然因其低垂黛眉,我们看不见她那两泓秋水般的目光,但不难想象,当此时刻,她的眼眶中已滚动着晶莹的泪水了。沈际飞评曰:“‘断肠’二句俊极,与‘一一春莺语’比美。”(《草堂诗余正集》)黄蓼园则曰:“写筝耶?寄托耶?意致却极凄婉。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蓼园词选》)都赞这结尾两句,是说得不错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杨海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倚柳思远明·尤求《人物山水图》“多情自古伤离别”,人间“生离死别”真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六朝的江淹,有感于人生很难幸免的这种悲剧性体验,写下了千秋传诵的《别赋》。他一口气描摹了许许多多种令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离别情状,最后却仍不免长叹:“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确实如此,人类这颗小小的“方寸”之中,所能容纳的感情之深广、复杂,实在是惊人的。而这当中,“离情”又是最为难以言状的一种。“离别”所将引起的空间上的阻隔,像利刃一样,绞裂着告别双方的心;在此刻,团聚的“过去”与分离的“未来”,又在进行着心理上的剧烈交战,生出最为复杂纷纭、五内无主的情绪,由此也会产生出“悲剧型”的艺术美感。“剪不断,理还乱”,这“别是一番”的“滋味”,正是古往今来无数名手最难措手却又最乐于抒写的题材!唐代是抒情诗的黄金时代,它在咏写离情别绪方面的成就足够令人叹为观止,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生活之道既然生生不息,“诗之为道”亦“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叶燮《原诗》)。只要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便会生新“境界”,便会出新名篇。因而同是写离情,宋词也自有别具一番情味的杰作。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就是出现在宋词(而且是慢词)中的又一篇“《别赋》”。它的诞生,标志着宋代“婉约”词的高度成熟。《雨霖铃》描绘的是一幅11世纪古汴河畔的离别图画:繁华的东京城外,酒旗低亚,衰柳斜曳,于薄暮的寒蝉声中,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依依话别。两情正浓处,暮鼓咚咚,行舟催发。眼看此去,便将天南地北、人各一方,因此才松开的双手,又情不自禁地重新携紧……这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汴河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我们注意到,这里的送别者有着自己的“身份”特点。他们不是“楚臣去境”,也不是“汉妾辞宫”;既没有荆轲易水送别的传奇色彩,也没有苏、李河梁送别的政治情味。他们只是两位极普通的人物之间的话别:一位是多才而失意的下层文人,另一位是美貌又多情的歌妓。这就为我们透露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在前代诗歌中不大敢正面和大胆抒写的男女恋情,现在却被当作了最为突出的主题来咏写;“普通人”之间的正常感情和人类普遍的“人性”,随着宋代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开始跃居到文学创作的重要位置上。这种对于“凡夫俗子”间的真挚感情的描写,一方面为自己的抒情增添了难度(正如俗语所云,“画鬼容易画犬难”,描写日常生活中平凡无奇的事件最易见作者的功力);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抒情增添了无穷的“人情味”——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走向后期,这种深契市民阶层审美嗜好的“人情味”,必将越来越深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或许也就是《雨霖铃》之所以受到后代人们普遍欣赏的原因之一吧。下面就对它作些具体分析。深秋,傍晚,这是何等浓重的伤感氛围。“寒蝉凄切”,既写出了秋气之摇落、时序之惊心,又使欣赏者马上联想起“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宋玉《九辩》)一类“悲秋”之句。好诗词的语言往往如此:一方面,它以自己的写景作为触媒,以外界物候之变化撩拨起读者的层层感情涟漪;另一方面,它又向读者“释放”出经过漫长历史过程长期“积淀”在词语中的“能量”,以此来感召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联想。短短的“寒蝉凄切”四字,使那凄楚哽咽的声声蝉嘶,形成整首别曲、整幅离图的悲哀“基调”和黯淡“底色”。分别地是在都门外的长亭。都门内,是多么热闹繁华:“举目则青楼画阁,绮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东京梦华录》)在这里,有多少对幸运的恋人们正度着团聚的日子,但是我们的词人却偏偏被凄凉地摒除在外,被迫离去。而“长亭”,这又是多么令人心寒以致“谈虎色变”!“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这里,词语本身的象征意义(长亭象征送别)和它的“历史积淀”又在双倍地发生着作用,不能不使读者产生出难以压抑的离愁别绪。何况,这里的送别,又是在“慢节奏”中行进的,这越发使人有度日如年的焦灼感和难熬感。现代社会中,离别虽然同样难分难舍,但是信旗一挥,汽笛长鸣,挥手之间,斯人远去,虽则痛苦,却也干脆。唯有这种慢悠悠的中世纪的送别,却是最揪人肝肠的。设帐,饯行,慢慢地饮酒,细细地话别,从下午挨到傍晚;一场骤雨,又延长了相偎的时间……但这别前的逗留本是一杯混和着甜味的苦酒,体味的时间越长,苦涩的滋味也就越浓。果然,雨过天昏,舟子不耐烦地来催促词人了,断人心弦的一刻终于来临。面对此景,离人的心情推向了“高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这是一个“特写”式的镜头,酣畅而淋漓。我们发现,前人诗中在写到男女恩爱时常用的躲躲闪闪的含蓄笔法(“勇敢”如李商隐,也只能躲在《无题》后边写他的刻骨相思),这儿压根儿不见了:词人和“她”手挽着手,相对凝望,尽管哽咽得发不出一语,但这却是心的交流、心的对话。这正是多少世间小儿女惜别时的绵绵情意和神态的真实写照。在其中,词人倾注了自己饱谙“羁旅行役”的生活经验,融入了自己的满腔真心实意,所以才能写得如此传神、如此感人。爱情,这个在封建时代“正统”文体中常被“遗忘”或“轻视”的内容,现在却被柳永当作最令人注目的东西来大写而特写,这不能不说是文学风气的一大转移。所以,适合着这种生活理想和艺术情趣的转变,柳永在抒写男女恋情时,不讲求“含蓄”,也不讲“温柔敦厚”;相反他要求“发露”,他要求“痛快淋漓”。原先小令中“窈深幽约”的写法和风格,此时也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因此他就另求着一种“尽情展衍”的写法和风格:如果说,词情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咽”,还是比较“哀迫”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惨舒”(亦即“展衍”)的写法了。感情蓄积既久,自此便如闸门大开,汹涌流出而不可收拾也。唐圭璋先生说:“以上文字,皆郁结蟠屈,至此乃凌空飞舞。”(《唐宋词简释》)所见极是。换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以伤别和悲秋重笔倍写,使人在活生生的惨别之上又加上了传统的“悲秋”心理因袭的阴影,更显出了它双重的悲剧性。然而,最妙和最成功的还在下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的创造。它的成功奥秘在于何处?是刘熙载所讲的“点染”法(前二句是“点”,下三句是“染”)?是一般常称的“情景交融”?当然是的,但又不尽然。它的好处,在于柳永能以一个久经羁旅别况的“切身肤受”者的身份,依仗着词的特殊声情,优美、细腻而又新鲜地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来,成为久久留传的名句隽语。首先,它写的乃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隋炀帝开运河,夹岸栽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辽远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尽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大运河清·王翚《康熙南巡图》(局部)其次,它写出了“真性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仅是一般的“景语”,而且是“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情语”。这可从它的意象组成看出。周邦彦《兰陵王》词云:“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之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晓风残月”四字,则更写出了离人深一层的感情境界。试想,昨夜还在“都门帐饮”“执手相看”,可今朝醒来,一阵冷风驱散了酒意所带来的半麻木状态,唯有一钩残月斜挂天边。这时的内心痛楚,真有点像麻醉药失效后的伤口所发出的阵痛那样,分外的钻心,分外的锐利——这种“新鲜”的心理感受是只有“肤受者”才能身领心受到的,绝非局外者所能悬想而得的,所以我们说它写出了“真性情”。其三,在抒写“真景物”和“真感情”的基础上,词人进一步造成了一个幽美深约的新境界。这种境界之“新”表现在何处?主要就表现在那种既凄又丽、凄绝丽绝的特殊的风格色彩上。常人在离别时,往往仅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悲哀的一面,而唯有优秀的诗(词)人,才能在此同时写出它的“美”(美感)来。试欣赏这样一幅画面: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之残月。诗人不但写出了离况的寂寞难受,更在“悲剧性”中开掘出了更为丰富的内蕴。“悲剧性”加上了“美感”,“凄情”加上了“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又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怳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此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难怪后人常以它们作为柳词乃至整个婉约词的代表句子来看。词情发展到此,已经进入十分窈深婉曲的境地。忽而,笔锋一转,它又回到了现实的离别之中——原来,上面这几句是送者“设身处地”地悬想行者明朝孤舟孑行的情景的,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就为词的抒情增添了多层次的丰满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送行者此时此地满怀的恋情。平心而论,这几句未免有着“太露”的毛病,但是非此不足以表达一位歌妓的特殊心情(“风情”一词,再恰切不过地显现了她的特殊身份);再从风格而言,前面婉曲,此处放露,前面寓情于景,此处放笔直赋,疏密相间,使人不太注意它的不足之处,反倒觉得有“老笔纷披,尽情倾吐”(《宋词举》)之妙了。总之,这首《雨霖铃》极力描摹了一对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离情,肯定着一种极“世俗”却又多少有些“出俗”(相对于封建文人追逐功名利禄的庸俗思想而言)的生活理想,多少体现出了一种新的人物心理和时代信息。艺术上,它充分利用了慢词在抒写人类复杂感情方面的优势,显出铺叙、综织的能事,读来畅快淋漓、婉约细腻。“晓风残月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王士祯的这两句诗,正道出了后人对这首别离名篇及其作者的无限仰慕之情。甚至,在元代《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它的影响。曲阑小阁闲情多晏殊《浣溪沙》钟陵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题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晏殊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晁无咎曾称其词“风调闲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上面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又筑台曰望湖。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词人“偃藉吟讽,无施不谐”,悠然自得。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的春末夏初之际,晏殊于这年春天自颍州移知陈州。词的上片写闲静中所见。“小阁重帘”,从空间上的高仄和分隔所形成的孤寂深静之境,写出居处的闲适。梁上燕子,来往穿飞,本是常见景象,这里却说是“有燕过”,似是在这以前,未曾有燕子飞过。仔细体味,其意实是说酒酣人喧之时,即使有燕子飞过,但因心绪纷繁,无暇顾及,虽有若无;酒醒人散之后,环境寂静,心情闲适,外界事物的细小变化,都能引起注意,自然地感觉“有燕过”。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道:“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歌台舞殿的冷暖,和这首词里的燕子有无一样,都是因为物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心境变化。刘禹锡《乌衣巷》诗中也写到燕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的一飞而串连今古,感怀今昔。这里也因“有燕过”,而使“小阁重帘”孤寂深静的气氛动荡起来,暗示了词人心绪的流漾,带动词人眼光的移转,引出下面一系列画面的出现。“晚花红片落庭莎”,晚花,意即迟花、残花。“红”是色彩,“片”是形态。落红片片,而又偏偏飘坠于绿色的庭莎之上,红衰绿盛,对比鲜明,显然是一幅春事将尽的阑珊景象。“曲阑干影入凉波”,曲阑本以供人凭倚眺望,而此时却是曲阑有影人不见,空见投影映清波,是人去客散后的气氛,同时也暗示出正是日光偏斜、迫近黄昏之际。上片所写的小阁燕过,花落庭莎,阑影入波,不仅是几幅客去人散后的图像的展现,而且从中可以看出词人视线由内至外、自上而下、从空中到水面的不同角度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词人的内心活动也随之得到充分反映。空中燕子的穿飞,地上落花的飘坠,水里阑影的投映,这一系列画面的推移、叠现,需要多少时间去注视、凝望?更需要何等闲静的心情!而这些物象所显示出来的逐步缓慢的状态,也反映了词人的心境越来越趋于轻灵、幽微、深沉。词的下片写闲静中的所闻所感。“一霎好风生翠幕”,好风,是使人感觉舒适的轻风,而此风之来又只是短促的“一霎”,既无隐约可闻的声响,又无吹动物体的明显形迹,它是那样令人难以察觉,只是从那翠绿帘幕中沁溢出来的丝丝凉意,才意识到是好风的轻吹。“几回疏雨滴圆荷”,疏雨,稀稀疏疏,轻轻飘洒。圆荷,这不仅是形状上的描绘,而是指初夏出水如钱的新荷。这一句与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写的都是雨打荷叶之声,但一写秋雨洒打枯荷,一写春雨飘滴新荷,季节上有春秋之别,雨有疏密、轻重之异,荷有嫩枯之分,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有苍凉萧瑟与轻圆柔细之殊。疏雨之声极为细碎,而疏雨飘滴新荷之声更为轻细,难以听清,但词人这里不仅能偶尔听到,而且是“几回”都能听到,既表明聆听时间之久,周围环境之静,更反映出词人心境之闲。结拍以“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叫醒全篇,点清全词主旨。“酒醒人散”四字叙事,表明前五句所写都是筵散客去后的岑寂闲静景象。欧阳修曾说:“萧条澹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六〇《鉴画》)画如此,诗词亦如此。以静写静,不一定能写得出闲静之境;以动写静,倒可能更见其静。这首词的前五句,就纯以动态描写衬出“酒醒人散”后的岑寂气氛和闲静的心情。燕过、花落、阑影投映的画面之外,衬现着一双神闲气定的目光;疏雨飘洒新荷的细声之中,显露出词人凝神聆听的神态,写出了“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吴雷发《说诗营蒯》)的境界,更写出了词人在这闲静境界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情趣。结拍一句中的“得愁多”三字点情,表明在声色景象的描绘之中蕴含有词人的闲情、闲愁。小阁燕过,是人去歌舞散,空有燕双飞,充满了空虚惆怅之感。阑影入波,既暗含着黄昏所带来的黯淡色调和清冷气氛,也流露了词人内心荡漾的淡淡愁绪。翠幕风生添暮寒,疏雨荷声增寂寥,虽然难以言传,但却可以意会。特别是“晚花红片落庭莎”的景象更加令人难忘:残花片片坠红,莎草丛丛摇绿,一边是凋零、殒落、消逝,一边是生长、茁壮、旺盛。在这细小的花草之间,同样隐含着人生的存在、消亡的哲理,它能触引人们联想到人世的盛衰。晏殊从庆历四年(1044)罢相出知外郡,离京已近四年之久,不能不在内心产生年华迟暮、宦海浮沉的感慨。这就使词人在抒写闲情雅致时,往往拌和着朦胧的轻愁。晏殊身处真宗、仁宗两朝,是所谓的承平之世,一生富贵优游,仕途顺达。他满足于稳定安宁的环境,追求闲适的境界。在他看来,“万汇之多,万情之广,大含元气,细入无间,罔不禀和,罔不期适”(《庭莎记》),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他的词也就着意表现闲适境界中的细腻深婉的意绪。然而,朝廷内部的倾轧斗争,政治上的风雨阴晴,个人仕途的波折起伏,不能不给词人的思想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就自然在他抒写闲情的词中,常常浮漾着一种盛年难再的感伤气氛。晏几道《鹧鸪天》名句别解读“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臧克家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不少作品,为历代所传诵,其中最杰出的要数这首《鹧鸪天》了。这首词,写爱情,炽热灼人;写心理,深切动人。字句美妙,音调铿锵,令人爱不停口,百读常新。其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又是名篇里的名句,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诗意葱茏的灵境,色彩缤纷的画苑。女主角的曼舞狂歌,充满了热情的浪漫情调;她那袅娜神态,她那撩人歌声,即使没喝酒,男主人公也会为之“醉颜红”了。心相印,情交通。天下有情人,怎能不与这一双情侣共鸣而心倾?这传神的两句,吟诵起来,便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它浓艳的气氛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得到了十分酣畅的美感享受。可是,在具体赏析它的时候,却难免会发生似懂非懂的感觉了。也许,它的妙处就在此。我们对一种美好的事物,直觉地感到它妙不可言,到了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时,就难于出口了。关于这两个名句,我看到过好几种不同的欣赏。第一句,有的照字面作了解释:在楼上中心,一直舞到杨柳梢头的月亮看看偏西了。还有的说:杨柳,带有舞人柔曼腰肢的含意。关于后一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释为扇子上画着桃花;有的则说,扇面上写着各种曲调的名字。把“扇子”作为歌唱时的道具,看法大致是一致的。而“风”呢,当然是从扇子底下来的了。我,好几年来,在孤灯照人、僻巷独步之时,便情不自禁地以饱满诗情,扯起特别腔调,吟诵起这两句来。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为了体会其中意,品味其中情,我一想又想,再思三思。我不敢说别人的说法对还是不对,但个人独辟了一个欣赏境界。这,我也不敢说,是否符合当时的情与景,只是,别立一格罢了。《小山词》书影歌舞场所,我想象不在楼上,而是在楼下庭院中。小山(晏几道号小山)之父叔同,在宋仁宗时代做过宰相,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了,我想,他的楼台座座,会仍在的。我们的词人与他热恋中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那位歌女,一同欢饮,她殷勤劝酒,酒入情肠成为兴奋剂,于是,这一双情侣在月明之夜,乘兴来到绿柳红花的庭院之中,她用舞姿表达狂欢之情,跳呀,跳呀,兴酣无尽,直跳到身旁柳梢头的月亮渐渐西沉了,仍兴犹未足。又在旁边的桃花树下,搧动着彩扇,把无声的情思酣畅淋漓地唱了出来。所谓的“扇底风”,也是来自桃花树间的。从字句的对仗上看,“舞低杨柳”是对“歌尽桃花”的,这应是实景。“楼心月”是对“扇底风”的。我的这个设想,是不是诗意更浓一些?浪漫气氛更重一些?眼前景物与情人们的心境更谐合一些?如果把“楼心”看作歌舞的场所,与情人们心胸旷阔的精神世界对照之下,是否太狭窄了一点?更何况,在楼上如何看到楼下或楼外的杨柳、知道月亮渐渐西沉了呢?诗无达诂,词无达诂。读者,各自凭个人的心境、欣赏情趣与能力,拥有个人的想法与看法。这里边,没有谁是谁非的问题。即使起作者于地下,直接向他发问,他也不会说得清清楚楚的。我的这种设想,是酝酿已久,从再三琢磨中得出来的。伤心人语晏几道《临江仙》黄克宋初词坛,承继南唐的衣钵,风格清婉,题材却较为狭窄,且失于单调。这是因为拘泥于“诗余”“艳科”的成见,把庄严的大题目都让给诗与文,自己则安于表现旖旎恋情的世袭封地的缘故。而在这小天地里能够恣意游衍,甚至词风也能逼似南唐后主李煜的,当推人称“小晏”的晏几道了。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晏殊为仁宗时的宰辅,台阁燕饮,一生富贵,词风追随五代那位三朝元老冯延巳,雍容华贵而又清新婉丽,实为宋初词坛的领袖人物。晏几道作为官宦子弟,生长在富贵圈里,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因而具有很深的艺术素养。不过,其人不善处世,几近天真幼稚。时人黄庭坚为他的《小山词》作序,竟以“痴”字描述其为人,说他既“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投靠权势,又“不肯作新进士语”——撰写时髦文字,甚至“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说明他于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这样的迂夫子一旦步入那尔虞我诈的社会,犹如龙睛鱼放诸江河,难以自保;临江麋游戏群犬,必遭吞噬。所以,终其一生,晏几道只做到颍昌府(治所在今河南许昌)许田镇上的一名小监官,一家人也不得温饱。和南唐后主李煜相较,虽然没有李后主的国破家亡之恨,但是荣华富贵已成过眼云烟,饥寒交迫又无能力摆脱,抚今追昔,自不乏“天上人间”之叹。就这一意义上说来,他和李后主的感情相通。清人冯梦华把他说成是“古之伤心人也”,无疑也是因此而发的。这里又引出了一段公案,那是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挑起的: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号)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自视尊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张先)、方回(贺铸),未足抗衡淮海也。由于情趣相异、倾向不同,甚至欣赏角度的差别,对同一词人褒贬不一,本属正常,毫不足怪,即所谓仁智各见,难以定于一尊。小晏词纵有“矜贵”之处,但大部分也是对良辰美景的追忆;即便所“矜”的“贵”,也都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如他在《蝶恋花》词中所感叹的那样:“聚散真容易”,“总是凄凉意”。没有富贵与贫贱、热闹与孤独的亲身经历,很难有这种切实感受,而这也正是他最大的伤心之处。或许,王氏于“古之伤心人也”的评语并不持异议,但是,难道“淡语”中寄寓深意、“浅语”中洋溢情致,就和小晏无缘了吗?恐亦不尽然。今即拈其《临江仙》一词以证之: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此词是追忆歌女小的。关于小,作者在《小山词》的跋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曾与沈廉叔、陈君宠相过从,沈、陈两家有歌女莲、鸿、、云四人。每次聚会,得一佳什便交付她们演唱。三人遂以饮酒听歌为赏心乐事。后来沈、陈二人一病一亡,当时的词作也随四歌女之离散而流转于外。《小山词》就是将自己已经流散的词作重新收集起来并加以订正而成的,故初名《乐府补亡》。写到这里,作者感慨道:“考其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其中虽不无好景不长、欢娱难再的悲哀,然而,这也恰恰是作者本人提供给本词的切切实实的注脚。《乐府补亡》书影借酒浇愁的人最怕酒醒,郁闷满怀的人最怕梦去,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了暂时的摆脱,又回到了必须面对的冷酷的现实,继续经受那痛苦的熬煎。起首两句就是从这“两怕”入手,展示酒醒、梦后的景况:酬宾宴饮的高阁关上了——人去楼空,轻歌曼舞的帘幕降下了——万籁无声,主人公重又沉浸在孤独、寂寞之中。这高阁上酬宾宴饮和帘幕下轻歌曼舞,固然可以认作是醉卧前的场面,不过,联系下文,似乎理解为醉梦之中的享受更为妥帖,意即这一切只是醉卧中的“一晌贪欢”,并没有现实的属性。在孤独与寂寞的笼罩下,一种无名的惆怅——“春恨”,又涌上了心头。“春恨”,即恨春之去,一般用作暮春的同义语。此处因加上了“去年”的特定时间状语,所以也应有特定的含意,只是主人公未道出,读者不得而知罢了。但在歇拍一联却透露了消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主人公于百无聊赖之际,步出室外,伫立院中,凋谢了的花瓣随着绵绵细雨飘落在身上而不自知,成双的飞燕划破细雨织成的帷帘翩翩而去,又勾起他的无限向往。一个“独立”,一个“双飞”,两相对照,撩拨起主人公的感伤情绪。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呼唤出美丽的倩影。都说“落花”一联对仗工巧而清·刘彦冲《桃柳双燕图》意境深远,清人谭献在《谭评词辨》中甚至称之为“千古不能有二”之绝句。其实,这两句完全是从五代翁宏《春残》诗中移植过来的。只是因为情景交融,化用得成功,倒反而成了小晏的专利。《人间词话》曾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作“无我之境”的例子,并解释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小晏此词之歇拍二句可谓得此境界。词中的主人公独立庭中,寒雨、香瓣拂面而不觉;双燕飞过,凄然有感,以至魂不守舍,几欲随之,去追逐那消失的年华、久恋的情侣,完全忘怀了自己那孤独、寂寞的现实景况。“记得小初见”,下片终于推出了萦系主人公心头的“去年春恨”的核心人物。小,一作小颦,乃前面所提到的沈、陈两家的四歌女之一,向为词人属意,所以《小山词》中也多处留下她的踪迹。即如《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词:“小微笑尽妖娆,浅注轻匀长淡净。”同调词:“小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足见是个天真无邪、秀色天成、笑语盈盈、风度翩翩的少女。相处日久,情深意长,反倒更加深了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这是因为在日后的交往中,第一印象常是一段风流韵事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所以要经常地提到它、回味它,因而不但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淡漠,反而会更加强烈;甚至在离散之后,一旦想起这段往事时,首先浮现心头的依旧是这不寻常相会的第一印象。词人得到欢娱自此始,为失去它而伤心也从这里来,故此才记“初见”以志永怀。表面上看来,词人是按部就班地历述了自己一见一听一送的“初见”的经过,实际上借此形、情、神三个侧面烘托出了所恋之人的光彩,从而展现了自己感情升华的过程。所见的是“罗衣”,是罗衣上的“两重心字”。这很可能是种时髦的服饰,但不俗,不仅不俗,还透露出点高雅的文气。在把双重的“心”字的文绣作为自己服饰这一点上,标志着服饰主人的别出心裁——情窦初开,憧憬同心;而在文气这一点上又会引起文人的注目,势必与词人相通,从而预示了日后的心心相印。这在外形的勾勒上已经是先入为主,表明二者的一见钟情了。所听的是“琵琶”,是琵琶弦上的“说相思”。能够借助琵琶上的弦索把相思之情说出来,可见小拨弹技艺之高;而能够把琵琶弦上说出来的相思之情听进去,心领之,神会之,又可见听者已成为弹者的知音。弹者脉脉含情之状,闻者楚楚动情之态,一往情深,全在这“说相思”三字中体现出来了。意味着二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已深化了一大步。以下,词中并不正面描写小与词人的眉目传情,或是喁喁私语,只是写了词人的痴情相送:“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在皎洁月光的辉映下,小宛若一朵艳丽的彩云冉冉离去。请看,同样是这一个小,在词人的心目中,从衣着入时的少女,一跃而为琵琶传情的情侣,再跃而为飘然而逝的仙女;从写形到写情,到写神韵光辉,意味着词人与小之间的感情在逐步地深化、净化,以至升华。小全然成为美的化身,而词人也似乎置身仙境,犹如刘晨、阮肇之误入桃源,与仙女相会。这种高格的境界,对词人、对读者,无疑都是一种美的召唤,美的享受。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都已成为不能再现的过去。偏偏愈是失去的美好,愈萦绕心头,真个是“剪不断,理还乱”,简直无法排遣。索性把已经失去的美好再做回味吧,结果等于是雪上加霜、痛上加痛,反更为其永不复返而柔肠寸断。这种痛苦思绪是借助“当时明月在”一语相当含蓄地反映出来的。句中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一则是送别的当时正值明月当空,辉映得小的形象愈加光彩夺目;另一则是曾照小归去的明月今日仍在,可是当时的小今日又到何处寻觅呢?当年与小联袂而行,今日却只剩自己茕然独立,词人的痛心疾首自是不可名状。至此,方将无名“春恨”的具体内容和盘托出:词人正是为美好的时刻不得再现、美好的人儿不能再来而惆怅,而苦闷,而感伤。词人也正是以这种“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的切实感受,最终完成了这篇抚今追昔的伤心文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从更深广的角度看小山《临江仙》缪钺北宋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词,是千古传诵的名作。历代的词选本中多已选录,而词评家亦推崇备至。近来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选择标准甚严,但亦录取此词,并且对于其中的义蕴以及灵活运化古人诗句的“错杂融会”之妙,都做了详细的阐说,对读者领会此词,很有助益。我这里要说的,是从另一个更深广的角度来谈读此词时所产生的一些感发与联想。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的性情品格,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士人中,应当算是很特殊的。他是北宋宰相兼文学宗匠晏殊的第七子,“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黄庭坚《小山词序》,以后简称黄《序》),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以晏几道的门第与学养,如果想出来做官,以至于飞黄腾达,无疑将是很容易的。但是他恬淡自守,轻视禄位,既不去应进士举,也“不能一傍贵人之门”(黄《序》)。古代士人之求官者可分为两种层次:上焉者有济世安民之志,想取得政治地位以施展其抱负;下焉者则想猎取官职以享受富贵。晏几道大概自揣没有经邦济世之才能,而又安于淡泊,不慕荣利;同时,因为他是宰相之子,少长京华,从家人亲友中熟闻官场之溷浊,倾轧之剧烈,故对官场怀有一种厌恶之心情,避之惟恐不及。他的《观画目送飞雁手提白鱼》诗中有句云:“仰羡知几避矰缴,俯嗟贪饵失江湖。”就透露了他对官场险恶的鄙视与恐惧。但是一位宰相的贵公子总不能终身为“大梁布衣”吧,所以他还是曾以门荫入仕,做过几任小官的,如监颖昌许田镇、通判乾宁军、开封府推官等。因为他对做官并无兴趣,所以“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乞身”谓致仕。古制,为官者七十岁致仕。“年未至乞身”,即是不到七十岁就致仕了。晏几道在官场中是持孤介态度的,在文坛中亦复如是。晏殊既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晏几道承其余荫,又卓有才华,按说,他在文坛上可以广通声气,交接名流。但其实不然。因为晏几道“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黄《序》),所以他也不轻易与文士来往。在当时的著名文士中,唯一与晏几道深相契合者就是黄庭坚。黄庭坚是一位在仕宦上沉沦下僚而在文学艺术见解上有特操的人。他论书法时曾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是这个态度,所以与晏几道很合得来。他为晏几道的《小山词》作序,序中称赞晏词是“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同时,又对晏几道为人的特操作了具体的描述。序文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目。曰:“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这一段话鲜明具体地刻画出晏几道真淳、狷介、拔出流俗的性情品格,不愧为知音之言。除黄庭坚之外,当时的著名文士如苏轼、苏辙、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与晏几道都无往来。晏几道的狷介有时甚至于达到偏激的程度。夏承焘《二晏年谱》引《砚北杂志》载邵泽民云:“元祐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黄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苏轼当时为翰林学士,晏几道大概因为他也是贵官而不愿相见。其实,以苏轼之高情远识,他一定能欣赏晏几道的特操与高才,如同九方皋相千里马之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可惜晏几道放弃了这样一个机缘。如上文所述,晏几道在官场中、文坛中,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但是他又必须住在浩攘繁华的汴京之中,而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那么,他将向何处去呢?向哪里追寻一片净土以避尘嚣呢?他终于找到了。他有两位友人——沈廉叔、陈君龙。二人事迹不详,大概都是家境宽裕而又不乐仕宦、居住汴京、“大隐隐于朝市”者。沈、陈二人家中有几位歌女,名曰莲、鸿、、云。晏几道常在沈、陈家中饮酒听歌。莲、鸿、蘋、云这几名妙龄歌女,聪明有才艺,能弹、能歌、能舞,又都是天真淳朴,没有沾染上流俗的名利思想。晏几道觉得与她们在一起盘桓,心情清静悠闲,胜于在官场中敷衍贵人。这大概也如《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厌恶去应酬庸俗官僚贾雨村,而乐意在大观园中与晴雯、芳官诸人相处。晏几道的许多词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作出来并付诸歌女歌唱的。他自撰的《小山词序》中说得很清楚。序中说,他的这些词,是“期以自娱,不独叙其所怀,兼写一时杯酒间闻见,所同游者意中事”。又说:“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指诸歌女),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同“尔”)。”小是晏几道很欣赏的一位歌女,本文所要阐释的《临江仙》词,就是怀念小之作:明·吴伟《琵琶美人图》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此词运思用笔,回环往复,或实或虚,腾挪顿挫,甚为高妙。起二句是写作者当前的寂寥情况。楼台帘幕是以前与小一起饮酒听歌之地,现在人去楼空,是酒醒梦后了。这两句造境甚高,康有为评为“华严境界”(《艺蘅馆词选》)。下面写回忆,又分两层。“去年春恨”三句是“较近的一层回忆”;“记得”以下直至篇末,“是更远的回忆”(俞平伯先生语)。这两层都是追想,并非当前实境,却都写得形象鲜明幽美,这叫做“虚者实之”。写去年春天怀念小(所谓“春恨却来时”),独立花前,闲看双燕飞翔,非常凄凉寂寞,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却造境极美。这两句是借用五代时人翁宏的诗句,浑成自然。下片写初见小时,不直接写其容貌与才艺,而是用“两重心字罗衣”的服饰以衬托其妍美,由“琵琶弦上说相思”的动作以衬托其才艺与聪慧。末二句怀念小,但也不直说,而是用借喻之法,将小比作天上的“彩云”。当时明月曾照过彩云,现在明月仍存,而彩云不见了,表现出无限怅惘之情。这首词造境幽美,用笔空灵,“楼台”“帘幕”“落花”“微雨”“罗衣”“琵琶”“明月”“彩云”等一系列幽美事物的景象,错综配合,或实或虚,如同闪光的五色琉璃,眩人眼目,将小衬托得如在仙境。然而,小本人是否真像晏词中所叙写的有那么高的品格?假若这首词传到小那里,她是否能体会出晏词中的义蕴与境界?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答复是:晏词是把小理想化了。小晏是将本人胸中的意境融化于词中,就像《红楼梦》中所载贾宝玉哀悼晴雯的《芙蓉诔》一样,是把晴雯理想化了。这是不足为奇的。晴雯清·改琦《红楼梦图咏》关于第二个问题,很值得讨论一下。我认为,两千年来,中国士人中有两个情结:一是行道,一是求知。士人是掌握学术文化的,即所谓“道”,而君主则是掌握政权的,即所谓“势”。自春秋战国以来,士就希望以“道”控制或辅助“势”,所谓“为王者师”“为王者佐”。但是这种理想在战国时偶或实现,如魏文侯以卜子夏为师,齐宣王稷下养士,待以宾客之礼。秦汉以后就几乎绝响了。在道与势的较量中,士人总是处在下风,甚至遭到迫害、杀戮。至于“求知”,不仅是政治上的求遇明君信任自己,得以行道;而在思想品格、学问艺术上,也常想遇到知己。但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庄周与惠施在哲学上的相知,俞伯牙与钟子期在琴艺上的相知,千古传为美谈。而扬雄感到世无知己,不得不期待“后世有扬子云”,这也是可悲的。对晏几道来说,“行道”的情结,他大概是没有的,因为他并无澄清天下之志,也不想得君行道;但是“求知”的情结,他不能没有。在他一生中,真能欣赏其品格与才学的,在文士中只有黄庭坚。当晏几道在沈、陈二人家中与莲、鸿、蘋、云诸歌女周旋时,虽然避开了官场的庸俗,但是这些歌女也很难成为晏几道的知己,因为她们缺乏那么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即便是晏几道很欣赏的小,如果她读到这首晏几道为她精心结撰的《临江仙》词时,她大概也难以体会出其中高超的意境。《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篇有两句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真是千古同慨了。说晏几道《虞美人》词张鸣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在小晏词中,本篇可能算不上最上乘的作品,初读之下,很可能会觉得抒情比较浅显,语言比较浅直。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过它的人,对最后一句“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的优雅场景,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旦领会了最后这一句的意境,回头再审读前面,可能就会有不同于初读时的体会,你会发现本来觉得泛泛无奇的一些描写,原来还包含着许多的妙趣。而且,你可能还会发现,这个结尾之所以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完全是词人苦心经营的结果。这种情形,在词的阅读中经常会碰到。因此小晏的这首《虞美人》,值得认真说一说。小晏词抒写相思,大多有确定的抒情对象,或者是向一位让他刻骨思念的歌女倾诉,或者是在对一位曾经相爱的女子的回忆和期待中,自言自语地表白心曲,这首词的情景和写法,正是后一种类型。词中对象虽未确指,但从开头两句可以知道是一位歌女,而且是一位和卓文君一样深情而有才华、聪慧而有才干的女子。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不仅指明了思念的对象,而且把她和“疏梅月下”的画面连在一起,既写了场景的幽雅,又写了人的幽雅。我相信这应是在小晏心中留下长远印象的一个场景。这个开头把所思之人与具体的场景关联起来,为相思提供了十分具体的联想参照物。一旦置身相似的场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对方,“满身花影”的结尾于是有了结构上的照应。但更为重要的是,站在结尾的立场上来反观这个开头,会发现正是由于有了开头这一笔与人相关联的场景描写,结尾这个看似洒脱疏放的行为才带上了既复杂又明确的感情内容。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雨霖铃范仲淹 雨霖铃范仲淹拼音

  • 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琬如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图说天下middot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试读:前言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咏柳蝶恋花middot庭院深深深几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江枫桥夜泊念奴娇middot赤壁怀古黄鹤楼芙蓉楼送辛渐琵琶行望天门山花长恨歌虞美人middot春花秋月何时了春望声声慢middot寻寻觅觅青玉案middot元夕无题middot其一月生查子middot元夕水调歌头middot明月几时有锦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月怀远村居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夜鸟鸣涧送魏万之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临安春雨初霁次北固山下独不见日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登岳阳楼使至塞上桃花庵歌早发白帝城登金陵凤凰台雨采薇临江仙middot梦后楼台高锁浪淘沙middot帘外雨潺潺送元二使安西蝶恋花middot六曲阑干偎碧树江南春绝句竹枝词middot其一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临江仙middot滚滚长江东逝水寻陆鸿渐不遇离思middot其四独坐敬亭山滕王阁诗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寒江上有怀如梦令middot昨夜雨疏风骤渡荆门送别从军行七首兵车行行路难middot其一柳望海潮middot洛阳怀古少年游middot长安古道马迟迟红窗迥middot小园东观猎汉宫春middot立春闲居初夏午睡起酒江城子middot密州出猎望江南middot超然台作钗头凤middot红酥手秋登兰山寄张五浣溪沙middot一曲新词酒一杯泊秦淮梦破阵子middot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好事近middot风定落花深与诸子登岘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减字木兰花middot春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星旅夜书怀鹊桥仙middot纤云弄巧无题middot其三淇奥迢迢牵牛星莲花秋夕歌步出夏门行middot观沧海摸鱼儿middot雁丘词永遇乐middot京口北固亭怀古蝶恋花middot伫倚危楼风细细虞美人middot听雨赠汪伦采莲曲绿钓船归middot绿净春深好染衣南歌子middot槐绿低窗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南湖早春一剪梅middot雨打梨花深闭门蝶恋花middot笑艳秋莲生绿浦虞美人middot风回小院庭芜绿园清明日园林寄友人阮郎归middot南园春半踏青时题张野人园庐昌谷北园新笋四首middot其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梁园吟山园小梅middot其一ldquo飞花令rdquo中的酒令文化返回总目录前言2017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mdahmdah《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档以ldquo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rdquo为主旨的节目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更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ldquo飞花令rdquo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ldquo飞花令rdquo本是中国古时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ldquo飞花rdquo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ldquo春城无处不飞花rdquo一句。该令诞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属雅令。行飞花令时首选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一般而言,行令时,诗句不仅必须含有相对应的关键字,而且对该关键字出现在诗词中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图说天下middot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这套丛书。本套丛书共分为4册,每册均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mdahmdah《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150余位诗人的近[500首经典古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岁月浩浩,历史悠悠,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吧!春[1]春江花月夜唐middot张若虚[2][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5][6]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7][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9]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11][1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3][1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15][1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8][19]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0]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1][2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2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1]《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middot吴声歌》旧题,要求在诗中写到春、江、花、月、夜几个方面的题材。陈、隋诗人常用来写浮艳的宫体诗。[2]江:指长江。连海平: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3]共潮生:明月随海潮涌出。[4]滟滟(yagraveyagrave):波光闪烁的样子。[5]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6]霰(xiagrave):细密的雪珠。[7]空里流霜:古人以为霜像雪一样从空中落下,所以常说ldquo飞霜rdquo,这里是将月色比喻成霜。[8]汀:水中或水边平地。[9]人生:指人类。无穷已:无穷尽。[10]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境内,此处泛指分别的地点。[11]扁(iā)舟子:飘零江湖的人。[12]明月楼:明月照耀下的楼房,此处指思妇的住处。[13]月徘徊:指月影移动,以此反衬思妇的难眠不安。[14]妆镜台:梳妆台。[15]玉户:玉饰的门户,此用作门户的美称。[16]捣衣砧(zhē):捣衣石。[17]相望:指互相望着月光。不相闻:指彼此听不到对方的音讯。[18]鸿雁:指信使。光不度:鸿雁善于远飞仍然不能逾越月光。度通ldquo渡rdquo。[19]鱼龙潜跃: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龙,泛指鳞介水族,常见于古诗文中。这里是说鱼儿也无法传递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文:通ldquo纹rdquo。[20]闲潭梦落花:梦见花落闲潭,意味着春天即将逝去。闲潭:平和、幽静的水潭。[21]沉沉:深沉。藏海雾:海雾蒸腾,遮掩了西落的月亮。[22]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碣石山已沉入海中。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潇湘。碣石在北,潇湘在南,此处有相距很远之意。[23]乘月:乘着月色。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middot吴声歌》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风格艳丽柔靡。张若虚化腐朽为神奇,写成千古不朽的旷世之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来写,重点落在ldquo月rdquo字之上。从月开始,以月收结。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首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美、明净的画卷:一个春风轻拂的月夜,诗人独伫江边,看到滔滔江水奔向天际,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明月在潮水中出现。江面上弥漫着一片波光,皎洁的月光照在开满花儿的林子上就像是闪烁着晶莹的雪珠。空中好像有银白色的霜在暗暗地流动,很白的沙石与银色的月光混在一起,竟无法分辨,江天一色,没有一丝杂色。看到这样的美景,不禁触发了诗人对宇宙的思考。不知道谁是这江边第一个见到月光的人,也不知道这江上的明月哪一年第一次照到了人的身上。人生短暂,人类一代代繁衍下去,只有那月亮还像原来一样皎洁、温柔。诗人感到月亮也是有生命的,它年年月月每到夜晚就会出现是不是在等待什么人呢?在诗中不难看到ldquo江rdquo和ldquo月rdquo这两个意象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意象,和这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而迷离跌宕的春江夜月图。诗中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拓展境界。时间上追溯宇宙的起源,从而引发对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空间上利用想象幻化了诗人与佳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希望自己能跟随着月光回到佳人身旁。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诗歌思想的深度,拓展了情感表现的空间。闻一多评论说:ldquo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rdquo的确,这种气度,这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是只有盛唐才能产生的。诗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迎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峰,它是一座里程碑,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春夜喜雨唐middot杜甫[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5][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释[1]当春:在春天,指春天一到。乃发生:就下了起来。[2]潜:静悄悄。[3]润:滋润。[4]野径:田野的道路上。俱:都。[5]红湿处:红红的湿润一片,这里指雨后的花丛。[6]花重:花儿因饱含雨水而变重,也有浓的意思。锦官城:指成都。赏析ldquo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rdquo,ldquo好雨rdquo二字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在诗人的眼中,这场夜雨并不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下的,而是因为春天来了,万物等待滋润,这雨似乎明白了万物的心思悄然而至,它的到来极富人情味。ldquo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dquo,春风是和煦的,这场雨随风而来,诗人用了一个ldquo潜rdquo字,好像这雨不愿意去惊扰睡梦中的人们,不愿意惊扰刚刚苏醒的万物。另一个ldquo细rdquo字,则将春雨轻柔而下的状态概括得细致入微。ldquo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rdquo,诗人听着雨声,情不自禁地打开屋门向外看去,浣花草堂之外因为雨的缘故,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一切都被这雨遮掩起来,连门前的小径也难以分辨。唯一例外的是在远处还有那一点红光,摇摇曳曳,这是什么呢?原来那江上渔船的灯火依然刺破了雨的迷雾,独自摇曳着。这是多么迷人的雨夜郊外景象,雨是这个夜晚独一无二的主角,其他的都是陪衬。诗人作为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凭着那颗恬然的心在和雨互动,其余的四肢百骸都融入到了雨中。ldquo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dquo,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城中已经开放的花儿们一定会饱受雨水的滋润,生机勃然,鲜红欲滴了。ldquo红湿rdquo二字说明了雨的滋润程度,一个ldquo重rdquo字更将雨后春意的盎然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诗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通篇都是诗人的所闻所见,但是丝毫没有将这首诗的主角ldquo雨rdquo的形象减弱。因为雨才有了诗人心中的ldquo喜rdquo,喜悦隐藏在雨的背后呼之欲出,可见诗人独具的匠心。咏柳唐middot贺知章[1]碧玉妆成一树高,[2]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这里形容柳叶颜色青绿得好像玉石一样。[2]丝绦(tāo):丝带子。赏析《咏柳》的吟诵甚广,是贺知章作品中最出名的诗。集中来讲,此诗的中心就是借赞柳树之美,引申出春天的无限生机。第一句ldquo碧玉妆成一树高rdquo写高高的柳树像碧玉打扮的美女一样,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美女在古代作品中,都是婀娜多姿的,体态柔美,此处用美女来形容柳树,可见诗人对柳树的喜爱。第二句ldquo万条垂下绿丝绦rdquo写柳枝像丝带垂下。丝带,自然是美女身上的丝带,句中ldquo垂rdquo一字,把那种美人袅袅的风姿形象地展现出来,把风中的柳枝刻画得细致入微。第三四句可以一起欣赏,ldqu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dquo,这两句写出了柳叶精巧细嫩。而表现的方式也很特别,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很巧妙地从柳树过渡到赞美春天。ldquo似剪刀rdquo把春风比作剪刀,胜似千万句赞美,是春风ldquo裁rdquo出了如此柔美的柳叶,春风的能量自然不可小觑。全诗充满着对冬去春来的欣喜,借用柳树之美引出春风的魔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新生,这代表了生命的力量,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讴歌春天的心情。全诗清新贴切,比喻更是新奇,无怪乎流传千古。[1]蝶恋花middot庭院深深深几许北宋middot欧阳修[2][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4]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释[1]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初宰相词人晏殊始改今名。[2]帘幕:指用于门窗处的帘子和帷幕。[3]玉勒雕鞍:指华贵的车马。[4]章台:汉长安街名,在长安城西南隅,此处代指北宋时歌妓聚集的繁华之地。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题材的词作,刻画了一个独守深闺的苦闷的思妇形象,词意委婉含蓄,曲折跌宕,显示了词人善于结撰、精于构思的功力。词以一个疑问句开头,叠用三个ldquo深rdquo字,开篇便透出深重的哀怨,为全词定下了基调。ldquo深深rdquo本已强调了庭院构造的幽深,后接ldquo深几许rdquo的疑问将庭院与外界的隔离更推进了一层。ldquo杨柳堆烟rdquo是春天独特的景色,柳枝柔弱,绿意盎然。ldquo堆rdquo字表示杨柳之多之盛,也暗指离别之久,相思之深,哀怨之切。ldquo帘幕无重数rdquo,层层帷幕,数也数不清,遮住了外面的世界。幽深冷寂的庭院,堆着迷雾的杨柳,重重叠叠的帘幕,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隐在世界的背后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词的上阕的最后,这个深闺中的女子终于以一种眺望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mdahmdah她是一个眺望被高楼遮住的ldquo章台路rdquo的女子,一个试图看到流连在外面ldquo游冶处rdquo的自己所想念的人的女子。短短十四个字,却层层深入、步步开掘,因ldquo无计留春rdquo而落泪,即其泪为春天将逝、为情人远走、为迟暮零落之感而落;落泪而只能ldquo问花rdquo,深闺女子的孤独和寂寞只能投注在似乎有着相似命运的春花上,于是她向花倾诉;花却ldquo不语rdquo,花也无法给她想要的安慰,她的倾诉毫无用处,孤独和哀怨依然存在;最后,ldquo不语rdquo的花ldquo飞过秋千去rdquo,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狂风暴雨中只能凋零,这也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命运。在这一句中,作者的构思可谓千回百转,却以平常语道出,毫无刻画费力之迹,无怪乎被历代宋词选家所钟爱。[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middot岑参[2][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5][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8]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9][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1]判官:唐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2]白草:西域草名,干熟时为白色。[3]胡天:胡地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域。[4]狐裘(qiuacute):狐皮袍子。锦衾(qī):锦缎做的被子。[5]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6]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7]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8]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9]辕门:营门。[10]掣(chegrave):牵引。冻不翻:指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11]轮台:在今新疆乌鲁木齐西北。[12]君:指武判官。赏析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妙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ldquo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dquo,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ldquo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rdquo,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钱塘湖春行唐middot白居易[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2]云脚:古人称流荡不定像在行走的云气为ldquo云脚rdquo。[3]白沙堤(dī):在今杭州西城外,沿堤向西南行直通孤山,简称白堤。相传为白居易所筑。赏析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诗人白居易曾在长庆二年(822)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此诗就写于此后一两年。西湖美景向来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白居易的这首七言律诗是人们很熟悉的一首,诗中名句ldquo乱花渐欲迷人眼rdquo更是脍炙人口。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无边春色中,天上的云幕低垂得仿佛和水面齐平,而平静的湖面宛若少女,温柔娴静。正在诗人沉醉美景之时,几声鸟鸣将他拉入现实,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黄莺的叫声是悦耳动听的,燕衔泥这样一个景象更是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欣欣向荣。姹紫嫣红的春花,更是美不胜收。连马儿也喜爱这无边春色,不知不觉中踏入青草地。尾联讲ldquo行不足rdquo有写不尽西湖美景之意,也有流连忘返之感。[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middot刘禹锡[2][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4][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1]乐天:白居易的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洛阳,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刘禹锡以此诗回赠。[2]巴山楚水:巴山,指四川东部的山。楚水,指长江中游一带。[3]二十三年:刘禹锡自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被贬初在连州,未到任改为朗州,在朗州十年,后方至连州,至今已二十二年,估计明年返京,所以说ldquo二十三年rdquo。弃置身:在政治上被弃不用的人。[4]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等人的旧居,闻邻人吹笛,于是写下《思旧赋》以寄托幽思。[5]翻:反而。烂柯:相传晋时王质伐木进山,见童子教人下棋,一会儿,童子问王质为何不离去,王质起身回看斧柄已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认识,后以ldquo烂柯rdquo比喻岁月流逝。赏析本诗首联不直言悲苦,却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遭遇。第一句通过ldquo巴山楚水rdquo四字,写出空间的偏远,意在说明自己的贬谪生活是多么凄凉,第二句则通过ldquo二十三年rdquo四字,写出时间的长久,意在说明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是多么漫长。此二句表面上是愁苦之言,字里行间却都透露着不平之意。颔联分别运用了两个典故,其一用了向秀怀念嵇康而作《思旧赋》之事,作者借此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其二用了王质入山观一局而过百年之事,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多年后返京的隔世之感。刘禹锡不仅将这两个典故运用得十分贴切,而且用ldquo空rdquo和ldquo翻rdquo两个含有否定意味的字,使颔联顺承了首联的不平之气。颈联ldquo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dquo为千古名句,由于诗人未明确指出句中几个意象究竟比喻什么,所以针对这两句诗的意义,向来存在争论。有人认为ldquo沉舟rdquo和ldquo病树rdquo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ldquo千帆rdquo和ldquo万木rdquo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更多人认为,ldquo千帆rdquo和ldquo万木rdquo比喻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仕途上,自己虽已是沉没的小船、久病的树木,但自己的理想并没有破灭,它仍然承载于身旁驶过的ldquo千帆rdquo之上,繁盛于前头的茂密的ldquo万木rdquo之中。这两句诗是情绪在压抑之后的飞扬,贬谪后的诗人虽有愁怨,但仍充满希望。尾联收束感慨,扣住诗题,在感谢白居易赠诗的同时,表达出诗人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mdahmdah即使遭遇再多的不幸,只要有理想,有希望,一首诗、一杯酒,都足以让人振奋精神,永不言败。江[1]枫桥夜泊唐middot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2]江枫渔火对愁眠。[3]姑苏城外寒山寺,[4]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2]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3]姑苏:今江苏苏州。寒山寺: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相传唐初诗僧寒山曾住此寺,因而得名。[4]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赏析《枫桥夜泊》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边静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诗的第一句ldquo月落乌啼霜满天rdquo,就营造出了一个凄冷孤寂的秋夜的惨淡景象。诗人身处孤舟,夜幕已经降下,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阵乌鸦的啼叫声,这宿巢的乌鸦不知是受了什么惊吓,突然叫了起来,一下子打破了夜的沉寂。寒霜也已降下,寒气阵阵袭人。这样的景象和突如其来的声响,使得整个环境越发显得空旷、凄凉和悲楚。ldquo江枫渔火对愁眠rdquo,接下来,诗人将目光从远处渐渐收回,自己也回到船舱里,试图进入梦乡,却无法入眠,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江边鲜红的枫叶,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这渔火、江枫构成了一幅绝佳的秋景图。无奈诗人的心绪不佳,对此美景却无心消受,在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了另一番滋味,枫叶成了秋重霜浓的一种象征,而渔火星星点点,闪烁不定,透露出的却是渔家冷落孤寂、漂泊不定的生活实际。ldquo春女思,秋士悲rdquo,面对此景此情,诗人的情绪一下子坏到了极点,在船舱中黯然神伤,更不要说安眠了。ldquo对愁眠rdquo三个字将诗人所处之地、所对之景而产生的满腹惆怅,准确地表达了出来,真可谓洒脱自然,不事雕琢。ldquo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dquo,刚才那种似乎已经凝固了的孤苦寂寞的环境一下子被打破了。原本身处极度枯寂静谧的环境中的愁苦难眠的诗人,将这远处来的夜半钟声听得非常清晰。尤其是这个ldquo到rdquo字,说明了这钟声是从远处的寒山寺徐徐传来的,诗人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这钟声一下子敲在诗人的心坎儿上,无形中将诗人的孤寂推到了极致,将整首诗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也推到了高潮。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都毫无痕迹地融入到了个人感情中,而诗人的感情也在随着景物的推移转变不断变化,使得诗的感染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1]念奴娇middot赤壁怀古北宋middot苏轼[2][3][4][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6][7]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8][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10][11]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12][13],一樽还酹江月。注释[1]念奴娇:词牌名,据说念奴是唐朝著名歌女,调名由此而来。又名《酹江月》《大江东去》。本词是作者四十七岁时游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时所作。三国时吴将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赤壁并不在此。词人只是吟咏其事,怀古抒情。[2]大江:长江。[3]淘:冲洗。[4]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5]故垒:古时候军营四周筑起的墙壁,旧时的营垒。[7]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高入云霄。[6]周郎: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8]小乔:周瑜之妻,姓乔,据载,与其姊皆为国色,世称其ldquo大乔rdquo(孙策之妻)ldquo小乔rdquo。[9]纶(guā)巾:青丝带做成的头巾。ldquo羽扇纶巾rdquo为古代儒将的装束,作者以此来形容周瑜风度潇洒。[11]故国:指赤壁古战场。[10]樯橹:船的代称。樯:指桅杆。橹:船桨。此处指曹军的战舰。[13]一樽:一杯酒。酹(legrave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12]人生:一说人间。赏析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谪居黄州时作。开篇ldquo大江东去rdquo四字,从眼前写起,诗人伫立于江畔,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东去的长江之水,心中禁不住涌起磅礴之气。ldquo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rdquo由景物转入联想: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着江岸,冲刷着沙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中,世间又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ldquo故垒西边rdquo四字是实境,而ldquo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rdquo立刻由实入虚,借他人之口,使读者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发生过什么呢?词人并不继续围绕这点铺叙,而是采取了借景抒情的方法:ldquo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rdquo词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词人听到的是岸旁的巨浪惊涛,此句从各个方向荡开空间,有声有色,是神来之笔。ldquo千堆雪rdquo以借喻的手法描写浪花,一方面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飞沫四处飘洒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再联系到三国时的风起云涌,怎不令读者胸中生出千种滋味、万般感慨?故词人不禁发出了ldquo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rdquo的感慨,此句对上阕自然收束,带起下阕。整个上阕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下阕借上阕之势,转入对赤壁之战中英武的周瑜进行描写:ldquo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rdquo。当时周瑜正当盛年,担任东吴水军都督,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初娶小乔,揽美人于怀抱,在生活上亦春风得意。ldquo雄姿英发rdquo四字准确地比拟出当时周郎的英姿。ldquo羽扇rdquo和ldquo纶巾rdquo都是读书人的配饰,在常人看来,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争中本不堪大用,杨炯就曾以ldquo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rdquo(《从军行》)形象地突出了读书人和军人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郎,举手之间就令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词人通过此二者的极不协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使读者对当时火烧赤壁的壮观情景产生了联想,对运筹帷幄的周瑜产生了无限的钦佩之情。ldquo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rdquo,从想象回到现实,同样的地方,但已经历朝代更迭。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坎坷,感慨万千:我虽钦慕古人的丰功伟业,怎奈年岁将老,却至今一事无成。两相对照,又怎不让人忧从中来,青丝成雪?ldquo人生如梦rdquo四字承载了作者最深沉的叹息,虽然苏轼有远大的抱负,有万丈的豪情,但往往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左右,如在梦中一般。换一个角度,ldquo如梦rdquo二字也是旷达语,纵然如周郎般辉煌,不也被ldquo浪淘尽rdquo了么?所以不管人生如何,都只是一梦,梦醒时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全词至此所抒之情已淋漓尽致,作者以ldquo一樽还酹江月rdquo作结,一方面是想抛洒掉心头沉沉的感伤,另一方面是希望与江月为伴,达到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之境。本词极雄丽之至,写景虚实交错,写情真挚动人,是豪放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1]黄鹤楼唐middot崔颢[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4][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据《南齐书middot州郡志》中记载,曾有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地,所以起名为黄鹤楼。[2]昔人:指传说中驾鹤而去的仙人子安。[3]千载:千年。悠悠:悠荡的样子。[4]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历历:看得很清晰的样子。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5]萋萋:茂密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祢衡曾作《鹦鹉赋》,因此得名。[6]乡关:指故乡。[7]烟:江面上的雾气。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神话传说、壮丽的江天景色写尽了诗人的吊古怀今之情。开头两句ldqu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rdquo,讲述了诗人因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却已驾鹤而去,杳无踪迹。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之间的落差,让诗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接下来的三四句ldquo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dquo,写的是诗人心中的感慨,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不停地在诗人眼前回放,但毕竟已经物是人非、鹤去楼空。再下来的ldquo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rdquo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精致描写。最后两句ldquo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dquo则将前面营造的气氛突然一转,仿佛诗人通过江上的迷雾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无尽寂寞顿时化成了满腹的乡愁。全诗的诗眼尽在一个ldquo愁rdquo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难怪南宋文学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认为:ldquo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rdquo[1]芙蓉楼送辛渐唐middot王昌龄[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唐晋王李恭为润州刺史时改为芙蓉楼,遗址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作者友人。[2]平明:黎明。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3]冰心:比喻自己心地纯洁。玉壶:比喻自身清白。此句喻己廉洁奉公、为官清正。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含蓄蕴藉、构思巧妙,格致优雅,依依惜别之中自见自身高标,堪称经典。诗前两句写景,借景抒情。吴地江天,秋雨连绵,雨水浸染着夜色,平添了几分离愁别绪。晨光熹微时,友人登舟北归,唯余诗人独自一人矗立江边,遥望那苍茫烟雨中孤独耸峙的楚山,孤独寂寥之感顿时扑面而来。诗人以ldquo连rdquo与ldquo入rdquo的动态表现了吴江烟雨的细密连绵,以ldquo夜rdquo与ldquo平明rdquo的时间置换表现了一夜难眠的离别忧思。同时,又以江天之中孤独的楚山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寂,用词精巧,递进巧妙,足见用心。诗后两句抒情,情感厚重,用语淡雅舒缓,以冰心玉壶自喻,既表达了自己对洛阳亲友一片纯净无瑕的深情,也表现了自身的孤高耿介、清白高标。另外,玉壶之中有冰心,吴江烟雨有孤山,孤山与冰心,吴江与玉壶,隐约之间,相互映照,更不着痕迹地勾勒出了诗人傲岸清高的形象,细细品读,委实余韵无穷。琵琶行唐middot白居易[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3]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6][7]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8][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1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2][1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14][1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6]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17]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18]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1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20]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21]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22]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2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2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5]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27]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2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注释[1]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浔阳境内的一段。[2]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此代指音乐。[3]欲语迟:想要回答又有些迟疑。[4]回灯:重新张灯。重:再。[5]转轴拨弦:弹奏前拧动丝弦,调音的准备动作。[6]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指法。[7]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绿腰》《录要》,是当时流行的曲调。[8]大弦:指最粗的弦。[9]小弦:指最细的弦。[10]嘈嘈(caacuteocaacuteo):形容沉重舒长之音。切切:形容清细绵密之音。[11]冰下难:用泉水在冰下流动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的冷涩低沉。[13]铁骑:带甲的骑兵。此两句形容乐曲节奏的突然变化。[12]迸:溅射。[14]曲终:乐曲结束。拨:奏弹弦乐时所用的工具。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手法。[15]如裂帛:指声响结束时强烈清脆。[16]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17]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18]秋娘:当时长安城中一位名妓,也是唐时歌女常用的名字。[19]五陵年少:富贵人家的子弟。[20]钿(diagrave)头银篦(igrave):镶嵌着花钿的发篦。击节:打拍子。这两句都是写生活的奢华。[22]浮梁:古县名,唐时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当时是个茶叶贸易中心。[21]颜色故:容貌衰老。[23]阑干:形容泪流纵横的样子。[24]重:重新,重又之意。唧唧(jījī):叹息声。[25]呕哑嘲哳(zhā):形容乐声嘈杂难听。[26]翻作:按照曲调填写歌词。[27]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28]江州司马:从九品,这是白居易当时的职位,指诗人自己。青衫:唐朝文官最低品级(八品、九品)的服色。赏析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与ldquo歌rdquo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此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行》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于江州贬所的作品。和《长恨歌》主要取材历史不同,《琵琶行》取材于现实,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描写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沦落伤感,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命运,同病相怜,发出了ldquo同是天涯沦落人rdquo的深沉感慨。《琵琶行》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从开头到ldquo犹抱琵琶半遮面rdquo为第一部分,写琵琶女的出场。前六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周遭萧瑟落寞的环境点染出来,给人以空旷、寂寥、失意的感受。同时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了铺垫。接下来是琵琶女的正式出场,通过ldquo犹抱琵琶半遮面rdquo这一情态传达了她的天涯漂泊之痛。从ldquo转轴拨弦三两声rdquo到ldquo唯见江心秋月白rdquo为第二部分,主要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并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内心的思想情感。其中对琵琶演奏一段的描写精彩至极,诗人成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现乐曲旋律的逐层递进,从急骤到轻细,从流畅到冷涩,再突然高昂,最后戛然而止,描写了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令人回肠荡气,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从ldquo沉吟放拨插弦中rdquo到ldquo梦啼妆泪红阑干rdquo为第三部分,是琵琶女一吐为快,自述身世。将往昔盛年韶华、锦绣生活的追忆与今朝孤独冷落作对比,表现了身世沦落之悲。由此引发了下面诗人的知音之感。从ldquo我闻琵琶已叹息rdquo到最后为第四部分,写诗人感慨自身遭际,惺惺相惜,ldquo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dquo,借琵琶女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被贬斥的抑郁悲愤之情。白居易关心下层百姓生活,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身宦海失意的感慨。在艺术上,这首诗歌平仄协调,音节顿挫,间用对偶、顶真修辞格,并运用了通感等手法,将视觉上的体验融入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使语言优美生动、具有音乐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望天门山唐middot李白[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指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和县的东西两山,横夹长江,对峙如门,故称天门山。楚江:安徽古属楚国,因而也称流经这个地方的长江为楚江。赏析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其山势壮观,景致优美,非常大气恢宏。公元725年,李白在赶赴江东时路经此地,坐于船上看到山峦起伏,江水浩荡,两岸风景生机勃然,于是作下了这首《望天门山》。李白一生洒脱、豪迈,作诗风格大气、新颖,此诗便是顺应诗人向来的风格,以气势取胜的同时,又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使诗作形成一幅大气开阖,意境壮阔又富含新鲜意趣的天门山景之图。诗中第一句便有着太白仙人的大气之口吻,ldquo天门中断楚江开rdquo,可将天门割断的气势何等厉害,此句一出,楚江之浩荡、壮观便咆哮着迎面而来了,可谓未见其面先闻其声。自古以来江水之诗虽然众多,但却少有李太白之洪大气势的。而当这样雄伟之势的江水扑面而来时,却又被一句ldquo碧水东流至此回rdquo给挡了回去,这其中不仅不见一丝矛盾,反而让读者深谙江水之横流与山势之阻碍所形成的壮烈场景。汹涌江水拍岸而回,山峰之姿岿然不动,其山险水急的峥嵘之态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李白的新颖,于不可思议之中见奇景,于立意新鲜之内品内涵。其实,写山也好,写水也好,诗人都是要借机彰显自身之激情的。因此,此诗虽为写景之作,但不乏豪情,为景中含情的人生快意之作。花长恨歌唐middot白居易[1][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3]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6]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7]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8]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9]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0]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11]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12]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13]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14]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15]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1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17]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18]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19][2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注释[1]汉皇:汉家天子,汉武帝刘彻宠幸李夫人。倾国:指美女。此借指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2]御宇:统治全国,驾驭天下。[3]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瑁)妃。22岁时,玄宗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27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4]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用作指代六宫的女性。无颜色:指六宫妃嫔与杨贵妃相比都相形见绌,仿佛失去了往日照人的美色。[5]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6]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7]云鬓:形容美发如云。上面缀着垂珠之类,走路时摇曳生姿。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走路时摇曳生姿,所以叫ldquo步摇rdquo。[8]金屋:指杨贵妃的住所。[9]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其父追封太尉、齐国公,其母封凉国夫人,她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她的兄弟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载(752)为右丞相。列土:分封土地。[10]西南行: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ldquo六军rdquo出发逃向蜀中,向西南而去。[11]蛾眉:美女的代称,此处指杨贵妃。[12]闻铃:指在栈道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铃音。[13]天旋地转:指国家大局有所好转。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14]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未央:宫名,在长安城西北。这里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廷。[15]耿耿:明亮。星河:银河。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16]穷:找遍的意思。碧落:指天上,道家称天界为碧落。黄泉:指地下。[17]太真:杨玉环为道士时的道号。[18]泪阑干:形容流泪纵横的样子。[19]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20]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连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赏析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诗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ldquo长恨rdquo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开卷,作者就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玄宗沉迷歌舞美色,荒废朝政,杨氏一门恃宠而骄,终致安史之乱的历史事实。其中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也给李、杨的爱情悲剧埋下了ldquo长恨rdquo的因由。接下来,诗歌描写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向西南的情景,以及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爱情的毁灭,细腻刻画了唐玄宗内心不忍割舍,却又欲救不得的痛苦,马嵬坡的生离死别,自此天人永隔。诗歌被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之后极力铺写的是唐玄宗的ldquo恨rdquo,用凄楚的语调,在四季景物的衬托下,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时时刻刻的追忆,以及流露出来的无穷尽的寂寞悲伤和苍凉伤感的情怀,表达了ldquo长恨rdquo的主题。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写临邛道士为玄宗上天入地寻觅杨贵妃,并且在缥缈迷离的海上仙山找到了杨贵妃。在这里杨贵妃已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美丽女神,但依然含情脉脉,对爱情忠贞,思念在人间的唐玄宗。她不仅托道士带当年的信物给玄宗,并重申昔日的比翼鸟、连理枝的誓言,对应着前面玄宗对她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ldquo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dquo,进一步深化、渲染了诗歌ldquo长恨rdquo的主题,李、杨的爱情也得以升华,使读者受到心灵的震撼,留下悠久的回味。作为一首极富感染力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非常之高。诗人通过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诗歌跌宕回环,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婉转动人、深邃丰富,具有独特的魅力。[1]虞美人middot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middot李煜[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3]首月明中。[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1]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一开始是用来对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进行歌颂的,因此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2]了:终了,终结。[3]故国:这里指南唐。[4]雕栏玉砌:雕琢的栏杆和玉石台阶,借指宫殿。赏析这首词写于李煜降宋之后,是他后期词作的一篇代表作品。词的上阕以问句开始,ldquo春花秋月何时了?rdquomdahmdah开篇即以奇语劈空而下。这一提问包含了深刻的含义:首先,从被问的对象来看,春花和秋月,众所周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按照正常的逻辑,一般人都希望能够永远留住它们;从提问者的角度来看,既然问它们何时终了,也就暗含着希望它们尽快逝去的意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思维?ldquo往事知多少rdquo?读到这里,虽然我们仍不知道ldquo往事rdquo指的是什么,但可以了解到的,是春花、秋月引发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夹杂了那么沉痛的感受,对一个亡国之君来说,这种往事多么的不堪回首。词的下阕ldquo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rdquo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故国的宫殿应该还依然完好,而曾经在那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君主却身在他乡;时间的流逝,没有让那些华美的建筑改变什么,但容颜却发生了改变,变得憔悴而苍老了。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蕴藏于其中。人的憔悴苍老只是由于时间、空间的改变所致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那一腔的愁绪,久久积郁于胸怀。到底这些愁绪有多少呢?正好比那滔滔东流的一江春水一样绵绵不绝。这一问一答,就把ldquo愁绪rdquo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以一江东流的春水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虚实的互化,别有一种美感在其中。这一句也因其生动形象的写愁手法成为历来人们所传颂的名句。更有宋代贺铸的ldquo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rdquo(《青玉案》),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春望唐middot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1]烽火:古时候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三月:形容时间很长,非确指。[2]白头:指白发。[3]浑:简直。不胜簪(zā):意思是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赏析《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名传后世。全诗格律严谨、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沉郁顿挫,既写出了国家沦亡的不尽之悲,又写出了家破人散的无限之凄,读之令人慨叹不已。诗首颔二联开门见山,以简白的语言描绘了ldquo春望rdquo之所见。首联为远望之景,山河依旧,但国家已经沦陷,昔日树木繁茂、明媚繁华的京城也只剩下断壁残垣及荒芜的树木、丛生的乱草。诗人以今日ldquo国破rdquo之凄与旧日ldquo城春rdquo之明媚相对比,以ldquo破rdquo与ldquo深rdquo这样强烈的字眼来加重情感的基调,字里行间展现的全部都是国破家亡之悲。颔联上承首联,写了ldquo春望rdquo之近景,春花明媚,鸟声啁啾,但因为诗人内心的惆怅,本来明媚的春光也变得萧疏凄凉。春花无情,却因诗人的哀愁而溅泪;春鸟无恨,也因诗人的悲痛而惊心。一个ldquo溅rdquo,一个ldquo惊rdquo淋漓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与强烈。并且,ldquo感时rdquo是忧国之思,对照首联的ldquo国破rdquo;ldquo恨别rdquo则是思亲之念,下应颈联的ldquo家书抵万金rdquo,构思严密而精巧,层层递进。颈联诗人以悲切的笔调述说了时局,烽火连天,战事不休,战乱之中,亲人离散,这个时候,若是能收到一封家信该有多好啊。ldquo万金rdquo之句,看似平淡,却蕴含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期盼、担忧与辛酸,寥寥数语,不闻凄声,却已满目凄情。尾联诗人笔锋一转,写了自己的衰老与忧思。国破家亡,亲人杳无音信,目之所及,一片萧疏,诗人内心焦虑忧愁不已,已经愁白的发丝日渐稀疏,甚至连发簪都簪不住了。由发及心,便更能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意境幽深,实是千古难得之佳作。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因此也称之为ldquo杜工部rdquo。杜甫一生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ldquo诗史rdquo。作为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又被后人尊为ldquo诗圣rdquo。[1]声声慢middot寻寻觅觅南宋middot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4][5]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1]声声慢: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人所传诵,双调共九十七字。[2]将息:将养休息。[3]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4]怎生:怎样,怎么。[5]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所作词中的代表作。这首词脍炙人口,流传数百年。细细品味它的内容,既称得上是一篇令人心碎的悲秋赋,又是一首用豪放之笔写就的悲怆之作。ldquo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dquo词的上阕一开始连用了十四个叠字,很有特色,营造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这三句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经过一番思考发出的感慨,作者百感迸发,不吐不快。ldquo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rdquo按常理,ldquo乍暖还寒rdquo应该是写早春景象的,词人却用来描写秋日气候,委婉地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出来。ldquo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rdquo此刻,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无奈心绪不佳,三两杯酒下肚,这酒也变得淡薄无味。何况这傍晚的西风瑟瑟,阵阵袭来,愁绪进一步增加,真是ldquo此情无计可消除rdquo了。ldquo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rdquo这雁未必过去就曾相识,词人偏偏要说就是相识,寄托了怀乡之意,更是对往事的追忆。ldquo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rdquo,站在庭院中的词人,长空望雁已经倍感凄凉,低下头来看着院中的黄花,在瑟瑟秋风中更显得衰萎荒芜。词的下阕紧承上阕所营造的氛围,进一步对词的氛围进行渲染。ldquo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rdquo,词人将身子靠在窗口,对酒伤心,望雁伤心,看花更伤心,心中的愁苦凄凉笼罩了身边的一切事物,所有的事物对词人来说只会增加痛苦,让词人觉得这白天太过漫长。ldquo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rdquo,在词人愁苦到极致的时候,老天爷似乎感受到了词人的心情,竟下起雨来了,秋风吹梧叶,飒飒作响,秋雨打梧桐,一点点,一声声,都敲在了词人的心坎儿上,和词人心中的悲伤愁苦紧密交织在一起,终于让词人发出了更为强烈的感叹:ldquo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dquo南渡后的李清照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舒畅心情,颠沛流离,哀怨重重。ldquo愁rdquo这个字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全词的主旋律,而淡酒、归雁、黄花、晚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这个主旋律服务的。到了全篇结束时,词人用简单直白的一句ldquo怎一个愁字了得rdquo,将自己的愁绪和盘托出,妙义无穷,耐人回味。[1]青玉案middot元夕南宋middot辛弃疾[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3][4]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5]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6][7]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1]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调名出自东汉张衡《四愁诗》:ldquo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rdquo双调六十七字。[2]雕车:装饰华贵的车子。[3]凤箫:排箫,因箫管参差如凤翼,故名。[4]玉壶:指月亮,又指计时之器,即宫漏。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2022-10-31

  • Sherry推荐图书(十九)—— 走进诗词

    在我看来,语言的最高表达是诗歌。丰富的思想不需要简单的文字来反映,而需要同样美丽的文字来反映。诗歌是生活的另一个维度,它不仅是情感,而且是经验。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审美,如何体验生活。去找诗来读,生活有多美好!一、《人间词》作者:王国维评分:9.1能写真风景真情的人,叫有境界。《人间词语》把我们带入了古诗词的世界。它涉及到广泛的唐宋词,无论是作为阅读索引还是单词和句子欣赏,都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中所说的似乎是在说单词,而不是用单词来解释生活,而是用世界上的东西来解释单词和句子。大诗人创造的环境必须是自然的,写的环境必须与理想相邻。这本书结合了叶嘉英先生的《人间词七讲》,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单词的美和阅读单词的气质。二、唐宋词十七讲作者:叶嘉莹评分:9.2大多数写着诗歌欣赏的书更像是课堂辅助材料,更多的是解释,而不是欣赏。好的诗歌和好的诗歌,大多数时候都不理解。说得太多,它很浅;不要说,我们甚至没有机会理解这个肤浅的。学习古典文学是因为古典文学中有一种无尽的生命,真正生活在其中。叶嘉英先生的书,一层一层地剥离了诗人的心,一点一点地打开了宋词的美,打开了中国人民和古典文化之间的隔膜,让我们有机会沉浸在自己的文化中。三、《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作者:顾随评分:9.2这本书是顾顺先生的课堂笔记录。古人太神秘了,今天的人太白了,丈夫的讲义很简单,好像这样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写这样的诗,这样的诗必须来自这个人的手。诗歌,当阅读死记硬背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美。仍然记得学习诗歌,老师更多的书,更少的自由解释,知道它不知道为什么。在课堂上,思维就像野马在诗歌的艺术概念中驰骋,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生活的领域,鼓励人们追求高领域的生活。立即购买四、时间的玫瑰作者:北岛评分:8.6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眼泪,静脉,童年腮腺炎。时间的玫瑰,听着这个名字,感觉一股芬芳。这是一本诗人对诗歌的解释。作者北岛在书中引进了大量美妙的诗歌和伟大的诗人,将诗人的生活介绍、作品和欣赏融为一体,为我们开辟了理解诗歌的想法。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的诗歌启蒙书,它的意义不在于这本书,而在于跟随书中的诗歌,激发我们更深更远的触角,更多的自我发现。五、先知作者黎巴嫩]纪伯伦伦冰心评分:9.2这本书承载着哲学的智慧和诗歌的灵活性。作者以深奥而平凡的生活真理,讨论了对生活真正意义的探索。它谈论爱、施与、快乐和悲伤、自由、痛苦、善恶、死亡等,虽然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但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让人们读出不同的品味。这本书有26节,几乎涵盖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这篇文章并不长,但它有自己的宏伟。六、吉檀迦利作者:[印]拉宾德拉纳特middot泰戈尔评分:9.0这本《吉檀迦利》是大诗人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诗。这是一首献给上帝的诗,一首情诗,它包含了所有关于爱的表达。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读的。就是这样的话。这本书翻到一页就想轻声朗读,哪怕不再年轻。读这么聪明的文字,眼里充满了图画,充满了喜悦和爱。...

    2022-04-03 古典文学诗词 古代文学诗歌赏析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