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商: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数商: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以领先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为背景,以企业家的独特视角展示数字化转型转型过程,深入剖析更多企业的实战20多家数字化转型企业。总结数字化转型铁三角,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简介中国经济要迈向质量改革、效率改革、电力改革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考验。数字化转型是行业抓住数字时代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打造中国全球竞争力新优势的战略关键。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任何传统制造业的创业者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问题。《数字化商业:工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以企业家的视角,立足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总结出ldquo数字化转型铁三角模式rdquo,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从技术和数字化运营体系,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和数字化商业模式以及人才和数字化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本书详细阐述了技术、战略和人才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帮助中国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关于作者顾建党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作为以创业精神为引领的职业经理人,带领100%本土化团队,坚持ldquo信任=责任rdquo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ldquo最中国rdquo的德国企业;提出数字化转型铁三角理论,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传统业务与新型数字化业务并驾齐驱;搭建中德合作的桥梁,全面推动工业4.0和智能制造从概念走向现实,发起成立智能战略推进联盟和共创生态组织,全面建设数字化产业。时代智能产业生态。于文钦江苏省宿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宿商管理培训学院院长,《宿商》杂志创始人,著名财经评论家。2004年,提出ldquo宿商rdquo概念,创办《宿商》杂志;2012年发起成立江苏省宿商发展促进会。苏州商会秉承ldquo团结、服务、引领、成就苏商rdquo的发展理念,围绕企业服务,建立了以苏商为核心服务对象的综合服务创造平台。李祖斌德锐咨询董事长,ldquo领先人力资源战略rdquo理论创始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里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伟事达私人董事会总裁教练。他曾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执行总裁。先后为龙湖、中国化工、中国输电、汉能、郑和岛等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翻译出版大卫middot尤里奇《人力资源转型》,着有《以人为本》、《精准选拔》、《股权金字塔》、《345薪酬》、《重构绩效》、《寻找合适的首席人才官》.书评基于制造业实践,从帮助企业家成功引领组织变革的角度,《数字商业》从系统认知的角度,提供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思维模式、实现路径和典型案例,能力建设和工具应用,为创业者提供帮助。在数字产业新时代,让我们在最好的时机主动改变!mdahmdah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数据驱动能力已成为数字工业时代所有制造业竞争力的标志。《数字化商业》全面给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和方法论,从数字化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体系和组织能力之间的铁三角关系。挑战和机遇。本书为企业家重塑数字思维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mdahmdah中控集团创始人褚健疫情之下,国家首次将充电桩提升为国家战略中ldquo新基建rdquo的最高级别,成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理解的新基建是数据、信息和物联网新基建的属性。《数字商业》立足企业实践,结合中国式基因和数字智慧,为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不一样的启示。mdahmdahTrid董事长于德祥能否尽快拥有数据的内在驱动力,是数字工业时代企业的分水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选择!mdahmdah汇川科技董事长朱兴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是对事物结构化描述的一种新的微观定义,它使人们更容易系统地分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再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数字商业》真实揭示了如何用高维度的数字思维,让战略和商业模式充满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数字赋能让技术和运营更强大,同时提醒人们商业和数字战略的本质.工业时代不断变化的人和组织要相互适应,人和组织的变革才是真正推动数字化转型走上快车道的动力!mdahmdah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由数字化驱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必须拥抱数字技术,以ldquo工业数字化rdquo为抓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坚持开放理念、共享、共建。构建数字化转型ldquo联盟rdquo,打造新时代、新产业、新生态。《数字商业》将引领更多企业家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径,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认真阅读。mdahmdah徐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敏产业企业家的困惑和焦虑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很多论坛和会议,接触了很多公司和企业家。有的企业濒临生存而无助,有的企业有资金却遇到发展瓶颈,有的企业急于数字化转型,充满焦虑和困惑。(1)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化技术层出不穷,但不知从何着手进行数字化转型,不知道如何将技术与数字化运营结合起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2)在各种观点的数字化转型中,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思考,一些因素被孤立看待,从而陷入很多误解:认为数字化转型完全是技术工作,认为数字化转型完全是技术工作,也就是,电商商业模式的发展,但只有管理者的业务才能完全交给外部的科技公司去实施,甚至认为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一切都必须数字化。(3)他们在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战略定位的情况下贸然出发。我是谁?谁是我的客户?我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没有明确的战略和数字商业模式。(4)不重视人才和组织能力建设,缺乏数字文化和领导力,无法支撑技术和数字化运营体系和战略以及数字化商业模式。(5)很多创业者过去在商业上都非常成功,现在看起来也做得很好,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和学习身边层出不穷的成功案例。事实上,企业家的焦虑和困惑可能远不止于此,这让我意识到,产业企业家对于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系统的认知和实用的方法论。一定程度上避免走弯路。...

    2023-01-06 数字化商机 数商 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 《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 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郭金刚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作者】郭金刚作【页数】212【出版社】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5177-1157-5【价格】59.00【分类】煤炭工业-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大同【参考文献】郭金刚作.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转型发展研究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回顾和总结大同矿区“四元”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历程,分别从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背景、融合生长理论、大同矿区“四元”协同发展模式、双系煤层安全高效协同开发、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辅助产业与主业协同发展、大同矿区“四元”协同发展模式实施保障、“四元”协同评价及价值意义、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展望等角度展开,通过现实案例的展示与分析,以及总结在前瞻管理理念、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提供借鉴。《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背景煤炭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70余年的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即开始大规模建设的煤矿区多数已成为老矿区,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煤炭老矿区长期专注于煤炭资源开采,产业结构单一,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约束加强的新形势下,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大同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型能源企业,“煤炭老矿区”特点属性鲜明,其转型发展对我国煤炭企业、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第一节老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一、老矿区面临的宏观环境(一)经济进人新阶段,发展面临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联合国《2018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东亚和南亚仍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但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持续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4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研究:大同矿区“四元”协同模式创新与实践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目标的决胜期,也是为2030年前后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奠定基础的关键期(徐军库,2019),将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散煤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煤炭分质梯级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时代,要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目前,我国加大了天然气、页岩气、新能源等非煤能源开发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必然导致煤炭市场空间逐渐被其他优质低碳能源挤占。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由高碳向低碳发展的趋势明显,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发生。(三)煤炭行业处于重大变革期1.煤炭正由主体能源向基础能源转变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转型发展,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占比将持续下降。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由2007年最高的72.5%降至2018年的59%。据谢和平院士预测,2025年我国煤炭占比将达到51%考虑到非化石能源发展的潜力,非化石能源占比将由2018年的13.6%进一步增加到2025年的17.7%。由此可见,煤炭正由主体能源向基础能源转变,绿色能源发展将迈上新台阶。2.煤炭供需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过去几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持续增长,煤炭行业发展···试读结束···...

    2022-04-28 大同矿区煤炭行业发生的红色经典故事 大同煤矿资源

  • 《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 基于环境要素定价的视角》唐杰英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基于环境要素定价的视角》【作者】唐杰英作【页数】161【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5520-3590-2【分类】对外贸易-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唐杰英作.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基于环境要素定价的视角.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转型研究基于环境要素定价的视角》内容提要:本书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建立理论框架,分析环境要素定价机制的效应及环境要素价格低估对产业转移和贸易的影响。在实证方面,与日本、美国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是否形成高排放出口结构;量化评估中国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及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环境要素价格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贸易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基于环境要素定价的视角》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国贸易发展的环境影响中国的环境治理随着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化。在污染事件频出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立法,建立并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同时,中国作为国际碳排放大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加,在做出减排承诺的同时,必须约束国内经济低碳发展。一、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建立及完善随着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中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政策体系。(一)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发生了松花江汞污染、官厅水库污染等影响重大的污染事件,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73年,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首次提出针对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中国第一个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1979年,《中国环境保护法》开始试行,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关注“工业三废”的环境危害,初步建立了针对“工业三废”治理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二)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4年和1987年颁布了《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对海洋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条件,保障公众健康。1989年,《中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保护环境是国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家的基本国策。1982年成立隶属建设部的环保局,1984年环保局更名为国家环保局,并在1988年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加强全国环境保护的规划和监督管理。在这一阶段,法律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环境治理三大原则,即“强化环境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并根据这三大原则,建立了针对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的五项可量化评估制度,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以及“限期治理制度”。(三)战略转变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1年,中国发布《中国环境与发展报告》,并在1992年作为正式文件提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同年颁布对中国环境与发展具有纲领性作用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在1994年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明确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1996年,中国开始实施《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化对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控制,维护生态安全。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中国节约能源法》,提高能耗效率,引导民众节能减排。1996年,中国将污染控制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发展规划,颁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0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使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10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改变,城乡环境条件有比较明显的改善。1998年,中国为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批准设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即“两控区”)。“两控区”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份)的175个城市、地区,总体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千米。在主管部门方面,国家环境保护局在1998年正式升格为正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并将核能纳入其管辖,下设国家核安全局。在这一阶段,中国环境保护的理念出现明显调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同时,工业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出现重大战略调整,开始逐步从以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污染控制向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更加重视源头治理及全过程控制,采取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从针对污染源的点源治理向第一章中国贸易发展的环境影响【3区域性的综合治理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环保整治的方式,集中地淘汰、关闭一批低效率、高污染的企业,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来源。在“九五”规划期间,超过8万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被取缔、关闭。①(四)综合治理阶段:21世纪至今2003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中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强调通过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来控制工业污染。同年颁布《中国环境影响评估法》,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通过客观评估环境影响,保障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2005年,中国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目的在于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控制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修订通过《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控制环境污染。2010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为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环境行政处罚提供法律依据。金融危机后,随着国际减排压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减排目标纳入五年规划。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的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这一目标已经实现。2013年,中国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降低10%以上。2015年,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的水体较大幅度地减少: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体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初步恢复”。2016年,中国颁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1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7年12月,颁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原则,并从2018年1月开始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及赔偿制度。2018年1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以征税的方式约束超标违规排放等行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治①数据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一2005)》,2006年,htt:/www.gow.c/zwgk/2006-06/05/cotet_300288.htm」中国贸易模式的特征及转型研究理的理念从污染控制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降低环境影响的方向努力,治理的手段也从原来的以强制执行为主向以经济激励为主转变。同时,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环境污染的现实,提出环境保护的短期规划和长期目标,并根据国际社会的减排目标,提出中国的减排承诺,制订减排行动计划,并将其具体化到“五年”规划等经济发展规划中。二、中国的经济结构及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及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环境影响。(一)经济的结构特征及环境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特征,环境条件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日益恶化。在1979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名义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9%,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1%和18.1%。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达到5.4%。按标准煤来计算,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规模达到44.9亿吨。从经济结构来看,能耗及污染程度较高的工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例较高,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35%。中国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经济部门。2015年,全国废水的排放总量达到73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9.5亿吨,与其他污染物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二氧化疏的排放量达到1859.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1556.7万吨,占排放总量的比例超过80%:氮氧化物排放量1851.9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180.9万吨;烟尘排放量1538.0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232.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比例也超过8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达到32.7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60.3%;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达到3976.1万吨,综合利用处置比率仅为79.9%。①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①数据来源:中国生态环境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年)》,htt:/www,mee,gov.c/gzfw_13107/hjj/qghitig/201702/t20170223397419.html。.···试读结束···...

    2022-04-28 视角多样化 视角的拼音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小编点评:好久没看这么扎实的书了打开地方政府治理的“黑匣子”,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政治经济解释。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方激励与治理(第二版)涵盖领域广泛,已从公共行政领域扩展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经济增长奇迹和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的作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转型中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治理第2版df图片预览简介中国在过去30年里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中,有学者从政府的角度剖析了经济发展的奥秘,特别关注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时,不难发现很多国家的政府表现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有如此高的激励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国如何解决地方官员激励和政府行为的问题?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粗放式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问题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有何关系?模特在一起?本书从地方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的角度,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政治经济解释。关于作者周丽安,博士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目录1简介2行政分包制度3转型中的去中心化转型中的4个财政份额5次政治锦标赛6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互动7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8从政企关系到政商关系9当行政发包制遇上政治冠军10治理改革附录:政府内部的激励和治理理论参考文献转型第二版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启示与治理又名《劝告公务员考试专用参考书》说实话,这种植根于中国实际、立足当下的理论研究范式,是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人员必须要做的。大框架书,本科期间该看的书,来不及了。行政分包制+绩效冠军,中国分析的大框架之一。分税制、gd主义、环境保护等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既然问题都是系统问题,我们就应该好好研究系统。2007年左右,周老师教我们中微。现在读这本书,我对微观经济学的解释力感到震惊。对中国经济有很多解释,但我知道的一些解释只是表面上的。例如,林毅夫所倡导的比较优势和赶超战略,就是从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来看。但是对于同样的元素,有的国家用得好,有的国家用得不好。你需要解释一下。JutiYifuLi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就是人民公社一开始是一个小集体生产,大家的效率不是很低。后来变成了大集体生产,效率一下子下降了很多,最近三年都发生了自然灾害。他的解释是,小团体在制作的时候,大家都可以退出,所以再糟糕也不能退出,大团队在制作的时候,是不允许退出的。这是一个微观的解释,这是更好的。再比如,2008年张五常出版了一本叫《中国经济体制》的书,里面讲了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很有意思。周立安在书中也提到过。但张并没有指出本县与县竞争的内在动力,所以这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周老师通过梳理官评提拔这个最核心的政治制度,基本解释了我们所看到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阅读后,一些问题变得更加清晰。首先是封建领主的经济问题。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但在过去,只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比如京津冀合作,为什么不好?原来北京和天津都是直辖市,书记都是政治局委员。一山不能容二虎。现在,雄安新区的发展也避开天津,南下。另一个例子是产能过剩问题,这在市场经济中更难理解。如果生产太多,它就卖不出去,它就会破产。怎么会有产能过剩?当然,也有经济危机带来的无法预料的冲击,确实会有产能过剩,但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大幅调整,然后再平衡。中国的产能过剩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原因是每个省都要有所产出,不能落后。只要生产出来,亏本卖掉也是GDP,也是领导的荣耀。每个省都生产汽车。近年来,汽车产能过剩导致国家不批准新燃料汽车企业,但新能源汽车不限于此。“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国多达21个省份启动了20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规模近万亿元。”美国也以新能源汽车闻名。是特斯拉家族,然后是贾跃亭跑过来造的家族。中国有这么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各个省份相互竞争,重复投资。不光是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也在当年百花齐放。即使在重庆这样不适合骑自行车的地方,也有一种叫悟空的自行车。估计只有悟空在重庆会骑自行车。例如,拼多多正在快速增长。但我们也知道它的商业模式没有受到审查,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仿冒品。发售几天后,负面新闻太多,感觉要死了。后来发现就好了。为什么?因为拼多多是上海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上海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它倒闭,必然会动用政治资源来保护它。第二个是账户问题。户口限制了人口流动。例如,如果你出去工作,你必须在春节后回来,把你赚到的钱带上。但渐渐地,有些人不再回来了。例如,东北人口一直在外流。一个地区有新移民进入是好事,但没必要给他们户口。移民来工作并创造新的GDP,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给他们一个户口,他们也会得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这是一种负担。这些公共服务也由地方政府提供。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仍未解决。更重要的是,北京清理了低端人口,直接回归本源。有人说农民工必须保留他们的土地,将来可以回去。然而,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农村越来越枯萎,各种公共服务越来越跟不上。例如,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许多学校随着学生的减少而消失。回乡养老的人确实不少,但医疗条件问题就更大了。让我们转向美国。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很多公共服务已经市场化,地方政府不会有负担。学校通过当地的房产税缴纳,医疗保险也是自己购买的。美国的教育资源比中国好,但医疗资源很差。教师收入低,医生收入高。医生行业形成利益集团,控制准入门槛,获取超额收益。第三个是房地产问题。周在书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地方政府经营企业,即乡镇企业,后来又经营城市,即房地产。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确实很小,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把城市办好,也能吸引企业入驻。今年回家后,发现家乡和县城建设真的超前了。各种公园都被绿化了,五颜六色的地面是塑料做的。转眼间,它变成了一座花园城市。我当时不明白,我们这个小县城哪来的钱搞这么多非生产性的建设。从经营城市的角度更容易理解。经营城市的策略很好,通过地价升值可以收回投资成本。问题在于,一方面,高房价让普通家庭负债累累。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城市想要招商引资,硬件条件可能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软件条件。软件是一种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比如教育条件。以前的企业可能不重视这一点,因为员工都是农民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这些员工子女的上学情况超出了老板的考虑范围。老板自己的孩子,自然在大城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产业升级的今天,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进入,其员工对教育等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很高。最后,谈谈展望。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政府行为,一个是民间行为,就是书中提到的“官方+市场”。给人的印象是政府的行动简单而有效。政府说,需要百分之几的增长,也就是百分之几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是政府比较成功的地方。它是通过政府有形的手,通过投资和城市管理来完成的。但债务积累和产能过剩也是必然结果。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如果经济需要升级、结构需要优化,政府的手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点是上面提到的软件。但不如硬件那么直接,缺乏激励措施,需要更透明的信息。例如,美国有学区的分数。这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软件信息,可以进行定量评估。中国经济横向开放仍有很大潜力。消除人为障碍,让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我们将美国视为一个大城市群,而中西部人口稀少。这样会更有效率。但这显然与我们的官僚主义格格不入。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赢家和输家,输家的地方政府肯定会退出。(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虚拟经济不受地域限制。)因此,我们应该从人均GDP的角度考虑官员,而不是从GDP总量的角度考虑。如果人太多,无所事事,人均GDP就会下降,最好还是放一些人。另一方面,对于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国家可以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对一些公共产品的补贴。提高我们大学的质量也将是中国发展的重点。要实现经济升级,必须要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在美国,经济中心以大学为基础。比如东边靠一堆常春藤名校,西边靠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南方依赖德克萨斯大学。亚马逊第二总部选址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大学好不好,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但是,大学的发展是高投入、慢见效的事情,官员们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而且基本上只有大城市才有大学,小城市不想发展。这可以作为官方考核的内容,但如何设计,避免低层次的无效投入,增加透明度,是个问题。...

    2024-05-06 政治经济政治学大题知识点 政治学 政治经济学

  • 转型中的法国PDF+mobi电子书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Errorrequet,reoetatu:405...

    2022-04-19

  •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书名:独异性社会作者:[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副标题:现代结构转型译者:巩婕出版年:2019-5类别:社会科学格式:df/eu/moiISBN:9787520145015作者简介: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1970年出生,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苏尔坎普出版社专门出版《发明创造性社会审美进程》(1995)、《审美社会社会学与文化科学基础篇章》(2018)。《独异性社会》内容简介:独特是王牌,非凡受到尊重,普通标准的东西没有吸引力。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被认为是同一张脸。一切的新标准是非凡品味和美好生活的真实主体,以及那些不可替代的商品、文化活动、社区和城市。晚现代是一个独特的狂欢节。基于这一判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自21世纪初以来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领域的独特过程。他打算提出一个现代理论,揭示了这个过程如何与社会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以及这个过程的矛盾发展趋势和背面。独特的社会不仅承认赢家;它还创造了各种不公正、悖论和失败者。一本有指导意义的书。...

    2022-04-06 社会学与文化 什么是文化社会学

  • 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东奥注册会计师2021-12-2217:07:23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方面有技术变革: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基础条件如网络、通信设备和原有系统等进行重构与变革,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技术资源的支撑,加速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探索新的市场机遇。组织变革: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迫使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变革组织结构,以增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也需要员工之间加强直接沟通与信息获取,提高数字化技能与管理能力,进而拉动企业对数字化应用人才的需求。管理变革: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通生产与管理全流程的数据链,促进业务流程变革、生产变革、财务变革和营销变革,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的含义是什么更多知识点解读和考试重难点的分析,可以关注东奥会计在线注会战略栏目...

    2022-04-05 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方面 大数据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策略

  • 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困难包括哪些

    东奥注册会计师2021-12-2217:07:22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困难包括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对公司数字化转型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安全问题:数据在云化以后,数据集中化程度不高,造成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数据非法访问风险加剧。数据容量问题:公司数字化转型中数据飞速剧增,传统的普通计算机已经无法容纳海量的数据。与此同时,对后台运行、终端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孤岛”问题:开发时间与部门的差异,导致异构以及多个软硬件平台的信息系统同时运行,但这些系统数据相互独立、隔离,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由此产生了“数据孤岛”。核心数字技术问题:公司数字化转型面临成本较高、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也缺乏有能力承担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据运营等关键任务于一体,且能够实施“总包”的第三方服务商。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的含义是什么更多知识点解读和考试重难点的分析,可以关注东奥会计在线注会战略栏目...

    2022-04-05 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方面 大数据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策略

  • 数字电视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以重庆数字电视发展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数字电视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以重庆数字电视发展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严功军,邬建中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数字电视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以重庆数字电视发展为例试读:内容简介《数字电视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以重庆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为例》是2006年度重庆市社科青年项目“重庆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结题成果。整个成果基于数字技术对传统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以全球信息化发展和全媒体时代到来为背景,以中外数字电视发展对比、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发展对比为参照,利用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媒介产业研究、电视研究等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不同阶段的现实,将理论总结与实证调查、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等方法相结合,对数字电视转型及其影响、中外数字电视发展、数字电视产业化、重庆数字电视发展现状与问题、重庆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电视传媒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问题与产业化发展策略,对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区域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与产业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绪论一、研究缘起电视作为融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大众媒体,一直因其信息传播元素的多元化、参与感、现场感吸引着广大受众,也因其近80年的发展而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最受欢迎的媒体。英国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在其专著《电视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电视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它既告诉我们信息,也会误传信息,这是它的认知意义;它扎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轨道中,这是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它对人造成的冲击,被记住也被遗忘;它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是现代国家的一个核心机制,电视彻底地融入日常生活中,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础。”这话句充分显示了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形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通过数字编码传递信息成为时代的主流。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模拟电视老大哥的优势地位不再,电视观众呈日益减少的趋势。根据媒体形态变化发展的规律可知,一是媒体形态演变总体上由社会发展和需求决定,新的信息社会需要电视媒体的变革;二是就媒体形态演变本身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不是导致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促使其进行技术演化和传播方式的转变,由此,数字网络的出现使得电视媒体数字化也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此外,从加拿大传播学者莱文森提出的媒体补偿理论来看,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完全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点,而且具有传播信息量大、速度快、匿名性、互动性等突出优势,是对传统媒体在这些方面不足的补偿。数字电视的发展,也是要从电视媒体本身而言的,是通过补偿传统模拟电视发展的不足,实现新的电视传播运作模式,以确保自己对社会和个体产生的全面而又深入的影响的传统优势。为此,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进电视体制与政策变革,调整电视的传播技术与内容,全面推进电视数字化发展,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态势。英国作为最早开播电视的国家,2010年第二季度已经有92.7%的家庭使用数字电视,荷兰已经于2006年停播模拟电视,成为第一个完成数字电视转换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则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完成了数字电视转换。作为经历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技术变革的传统电视传媒,正面临着自身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面对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挑战,我国也非常重视电视数字化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着手开始电视数字化的准备工作,分别制定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经历了1992—1998年的萌芽期,1999—2006年的产业准备期,2006年至今的产业启动期三个阶段,全面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200万户,2011年6月达到9966万户,2005—2010年有线数字电视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45%,在数字电视转换、政策创新、业务拓展、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正向2015年实现数字电视普及化的目标迈进。但是,在为世界各国数字电视发展取得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受传统电视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影响的背景下,数字电视发展在政府政策变化、电视运营、产业拓展、受众接受等方面也将遇到极大的挑战。杨继红博士在其专著《新媒体融合与数字电视》中,把2002年以来的数字电视发展分为蹒跚的三阶段,提出了数字电视标准确定障碍、内容匮乏障碍、融资障碍、电视消费观念障碍等难题,列举了数字电视拓展进程中存在政府热市场冷、生产者热消费者冷、技术热内容冷三对矛盾,深刻地反映了数字电视在我国发展的复杂情况。虽然我国的数字电视转换正按计划不断推进,目前已进入三网融合和下一代数字电视发展阶段,数字电视用户不断增长,但如何解决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如何解决数字电视产业链仍比较单一、节目内容同质化;如何改变受众消费习惯;如何克服IPTV等新的视频传播形式的挑战,构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仍需要不断反思对策,正确决策。同时,正是由于数字电视作为视频新媒体,其传播属性和产业发展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数字电视转型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我国数字电视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渐进式、试点式的发展模式。除了国家从整体上对数字电视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外,不同地域根据不同的电视产业发展基础和媒介生态,也在选择既有共性,又有较大差异的数字电视发展和推广模式,由此形成了诸如青岛模式、杭州模式、大连模式等。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2003年7月1日,重庆主城7个区试播数字电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数字电视试播城市。重庆地处西部,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发展环境,使得其电视媒体在国家总体规划发展的共性基础上也具备了鲜明的个性。如何通过吸取国外数字电视推广经验,结合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现实,根据数字电视的传播特性,推动重庆电视数字转型和数字电视产业健康发展,为重庆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促进重庆电视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一个既具有理论意义,又有极强现实参考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二、研究现状虽然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当前已进入全面推广的新时期,但由于数字电视始终是作为各国媒体发展的一种战略来实施的,对于数字技术设备的研发依赖性强,关于数字电视的研究也主要围绕数字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数字电视发展与推广现状及经验总结、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措施等进行的,并在时间上根据发展的成熟度逐渐呈现出递进和交叉关系。根据资料收集的情况分析,在数字电视发展早期,主要是关于数字电视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发展规划与政策、传输与接收标准研发等介绍性的文献,分别刊登在《科技传播》、《中国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中国传媒科技》、《数字技术与应用》、《通信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信息》等杂志上,如《数字电视的传输损伤分析及仿真传输信道的研制》、《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编码》、《数字电视技术进展与多媒体电视》、《数字电视技术基础知识》、《8M数字电视编解码器系统》、《数字电视标准综述》等。从网上搜索到的不足50本的数字电视研究专著同样如此,如《数字电视网络制播技术》、《数字电视原理》、《数字电视技术》、《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解读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等,这类研究主要随着数字电视技术与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进程而不断变化,并且直到现在,也是所有数字电视研究文献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部分。以数字电视为关键词,在2011年中国期刊网(CNKI)关于数字电视研究的文献统计共390篇,其中大约有323篇仍涉及上述领域,如《数字电视安全芯片UTi1203及其在无卡CA中的应用》、《基于IP传输的数字电视前端监测方案》、《浅谈中间件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基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新进展及展望》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国政府对推动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重视,数字电视研究在保持上述特征的同时,发展到中期则增加了各国、各个地区数字电视推广经验、运营模式的个案研究和介绍,接下来逐渐过渡到体制和机制研究、产业链研究、内容研究、用户推广研究、受众接受研究、市场竞争环境研究等多角度、多元化领域,包括黄升民教授领衔主编的历年《中国数字电视报告》、《中国数字电视市场报告》、《中国数字新媒体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从苏州到杭州——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力量博弈与制度重构》、《杭州青岛大连数字电视的现状与前景》、《青岛模式:数字电视的希望》、《中外数字电视产业体制比较研究》、《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从个性到共性中探寻中国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长尾理论与数字电视多元化经营》、《网络融合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规制与发展》、《数字电视内容提供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思考》、《关于中国数字电视推广的思考》、《试论数字电视受众的变化与传媒传播策略的调整》、《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的产业投资分析》等论文,对于推动数字电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尽管数字电视研究从技术介绍开始到目前已进入多元化研究的阶段,且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数字电视为关键词精确搜寻到的发表于1990年至2011年间的相关文献达6798条,但技术化、描述性、浅层次的研究比较多,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性、深层次研究数字电视发展所带来的传媒生态变化影响的专著和论文还比较少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此外,从本书研究重庆数字电视发展的个案研究角度来说,虽然也有一些关于青岛模式、杭州模式、深圳模式的研究文献,但多是简单的、阶段性的总结报告,把区域性数字电视发展放在数字电视转型整体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也很少。这些都与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现状及其在现代传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很不匹配,还有待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三、研究思路如上所述,数字电视作为电视媒体转型的最终目标,其发展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涉及体制、传播属性、技术、产业、文化研究等多领域的内容,相关研究必须做到理论研究、个案考察、社会调研相结合,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性。本课题研究利用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媒介产业研究、电视研究等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不同阶段的现实,理论总结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力争使研究成果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目标:第一,对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和有效路径进行概述和思考,总结数字电视发展的基本策略;第二,结合电视媒体发展及其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反思电视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传播形态变化和产业发展变革;第三,根据重庆政治、经济、文化所形成的独特地域环境及其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重庆市数字电视产业和其他地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所体现出的共性和个性,并针对重庆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四、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思路和目标,本书主要采取四种研究方法。一是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搜集国内外有关电视研究、数字电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数字电视发展的实际,对当前国内外及重庆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数字电视转型的进程与影响等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二是调查研究法。以对重庆有线数字电视公司的考察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有关数字电视发展政府和媒体的具体措施与执行效果、产业化发展状况、内容制作情况、用户接受程度、存在的问题等的数据和资料。三是个案研究法。以重庆市数字电视推广和发展的历程、现状、问题为主要对象,以个案研究为重点,从个体到一般,分析思考数字电视转型的有效路径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四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及重庆与其他地区数字电视发展的比较,反思数字电视转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五、重点难点本书研究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的历程、现状、经验与问题,反思数字电视转型所带来的电视媒体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二是以整体研究为指导,以重庆市数字电视为具体对象,系统地总结和思考重庆数字电视推广和发展模式的特征、有效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书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料收集困难,关于数字电视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的参考文献十分有限;二是调研任务重,由于本书实践性强,研究内容新,必须进行广泛调研才能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调研和结果分析任务繁重;三是由于数字电视目前仍处于发展时期,有关数字电视研究的对象不稳定,存在较多变数,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在很多方面难以下准确的结论,需要后续研究不断跟进。六、基本内容根据研究思路和目标,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研究内容进行介绍。第一章结合电视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对数字电视的基本概念、电视的数字化转型表现及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总体论述。第二章通过对中外数字电视发展历史、现实的论述,整体认识世界数字电视发展,并以此反思数字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出路。第三章从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入手,结合数字电视的传播属性,分析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现实特征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主要在前几章综合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调查研究,对重庆数字电视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第四章主要论述重庆数字电视的发展历史,数字电视在定位、业务发展、产业链建设、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现实,对数字电视在传播观念、市场定位、品牌建设、节目内容、市场营销、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第五章则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结合三网融合和下一代数字电视发展的背景,依次提出重庆数字电视发展问题的解决策略,为推动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第一章数字电视转型及其影响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技术的变革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农业社会的标志是农耕技术,工业社会的标志是机械技术,而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其标志则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指借助科技设备将各种以图、文、声、像等形式承载的信息,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第三次浪潮的到来。在这一时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加工和传播能力也被视作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迅速席卷全球,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使得数字化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时代已然来临,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也变为现实。数字技术推动人类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伟大转折,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为过。同样,就大众传媒而言,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信息加工、处理、传输和接受模式,不啻为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引起大众传媒从理念到传播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传媒形态不断变化和整合,构建新的大众传播格局。当前,“原生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主流,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并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合流,推动着一个以融合媒介为主体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龙头老大,以其独有的影响力,成为传媒数字化革命中最让人关注的媒体形态。数字电视发展及其带来的传统电视转型等新问题,成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一、数字电视及其特点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新的电视传播形态。传统的模拟电视是指通过“模拟信号”传递信息的电视,其特点是采用时间轴取样,每帧在垂直方向取样,以幅度调制的方式传送电视图像信号。由于模拟电视固有的技术缺陷以及存在回波反射、存储困难、对传输信道要求严格等缺陷,其信息传播存在易受干扰、色度畸变、亮色串扰、行串扰、行蠕动、大面积闪烁、清晰度低和临场感弱的缺点,一直阻碍着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引入彻底解决了模拟电视存在的问题。新的数字电视把传输的图像和伴音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0和1的数字电视信号,由地面无线电波、有线电缆、卫星信号传送并被数字电视机接收后,再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音频、视频解码处理,还原成原来的图像和伴音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了从节目摄制、编辑、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等全过程完全数字化。电视传播过程的全数字化,使得其在信息制作、存储、传受的过程中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优势,被视作广播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综合起来,电视的数字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传输质量高,音画效果好由于数字电视将模拟信号转变为脉冲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避免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失真和噪声,能确保传输后信号的信噪比,不易受外界干扰,避免了串台、串音、噪声等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高。同时,在数字电视机中,利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自适应数字滤波器,能使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充分分离,提高了彩色图像的质量。另外,它采用场存储器将电视机的隔行扫描变换成逐行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并使图像更稳定。在伴音系统方面,由于数字电视采用数字音频技术,所以音质好。高清晰度的图像、高质量的音频,更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二)频道资源得到释放,内容更加丰富卫星直播利用带宽压缩技术可以在一个频道内播送5套节目,以及100个频道的声音广播、计算机用数字广播等多种广播。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一个模拟电视信道可播8~10套标准分辨率的数字电视节目,使得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频道大量增加,因此也能提供更多的影视、图文信息、互动节目等,供用户自由选择收看。(三)功能多、服务面广数字电视兼容了三种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和现有的模拟电视机,信号可直接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图像传输和控制自如,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传送文字、数据、语音、静止图像等多种附加信息,可以与计算机或其他数字式设备组成系统,实现可视数据、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的综合显示,可以借助双向网络,实现用户自由点播节目、自由获取信息,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的增值服务等。由此,数字电视机不仅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播放录像节目,而且可以作为网络终端,用于购物、理财、交互式的远程教学、图文杂志阅读、视频点播、电子游戏等业务,功能多,服务面广。二、数字电视转型的现实表现“转型”(traformatio)原是生物学的概念,意指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形式转移遗传物质的过程,后被西方社会学家组合为“社会转型”(ocialtraformatio)一词,借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转换和性变,主要用来描述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范型社会结构的转换。其中“型”可以理解为社会整体结构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结构要素的一个高度概括,“转型”意味着对社会结构模式的全面、整体的变革。根据转型的基本内涵,本书所指的数字电视转型,可以定义为相对传统模拟电视而言,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而导致的电视传播全面、整体的变革,涉及电视从传播者、渠道、内容、受众接收、传播效果和功能实现等所有领域的转换和性变。数字电视转型,既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和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代表了电视这一影响力最大的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一)数字电视转型的背景就转型背景而言,数字电视转型首先是数字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这种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技术,最开始并没有用于信息传播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进入传媒业,并随后通过90年代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推动,对大众传媒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技术包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信息加工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数字信息发布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检索技术、数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等,体现出技术获取门槛低,信息制作成本低,复制、传播便捷,存储利用方便,双向传播,传播模式多样化,传播渠道交叉化、融合化等多种优点。数字技术的发展,首先使得互联网从技术网络转变为第四媒体,成为新媒体的代表,并随之推动了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的出现。而新媒体正是利用了数字技术的优点,实现了海量信息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合一的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覆盖全球的传播,互动传播,匿名传播,个性传播等功能,直接宣布了传统媒体冬天的到来。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产值突破2000亿,手机用户超过9亿,2009年以其为代表的移动传媒产值就占了传媒业总产值的1/3。相反,在传统媒体中,报纸消亡论仍不时出现,广播曲折发展,电视的影响力虽然还很大,但观众人数增加缓慢、收视时间下降、收视饱和、节目同质化、产业发展单一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人提出了电视终结论。可以说,数字媒体的优点与传统媒体逐渐没落的现实,使得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实现二者的结合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也是挽救传统媒体的唯一良方。其次,数字电视转型是全球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随着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互相交融、互为依存、相互影响,推动了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全球民族、国家及其职能削弱,相互依赖,全球市场形成,跨国生产、贸易和金融整体运行,文化交融,多元化、差异化共存发展,消费文化盛行,世界因为全球化而变小、变平了。而在这一全球化的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合作与交融,均是以信息为载体和重要资源,通过传播进行的,信息的全球化也因此成为必然。信息的全球化既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程曼丽教授曾指出,信息的全球化是以“传播屏障的消除,信息的自由流动;传播媒体跨地区、跨国界经营;传播手段高度现代化和各国政府对信息控制减少”等因素为依托的。而这些因素的提供,是传统技术下构建的传媒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正是推动计算机技术进入传媒领域,催生网络传媒和手机等新媒体产生并促使其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今,通过互联网及其衍生的各种渠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一体化的世界里,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体都被联系在一起,托马斯·弗里德曼由此提出了“全球化3.0”时代已到来的观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抹平了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而作为麦克卢汉“地球村”概念提出的主要支撑的电视媒体,虽然仍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明显已不适应“全球化3.0”的发展需要。新一波的全球化发展,要求电视媒体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快速获得数字媒体传播的比较优势,来满足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世界公民对影像信息的广泛需求。最后,数字电视转型是对传统电视传播缺陷补偿的结果。众所周知,从技术上看,传统电视的音画质量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设备、传输距离、地理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节目储存容易受到损坏等。从传播模式特征上看,传统电视体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包括线性的,按时长、时段进行内容传播导致频道资源有限,选择性较弱;点对面的传播导致类型化信息和受众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接受环境以家庭为单元,在封闭环境下集合式收看等。从传播生态上看,由于电视影响力较大,无论是国有体制,还是私有体制,各国传播者都利用传统电视易于控制的特点,对电视信息传播进行严格管理,致使世界各国的电视传播信息远未达到自由流动的状态。这些固有的缺陷,是与信息全球化的要求不符的,也由此成为电视数字化转型的本体原因。(二)数字电视转型的现实表现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电视开始了向数字化传播转型的历程,标志着电视媒体发展第三次革命的爆发。到目前为止,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转型已经从单独的传统电视数字化应用和推广,发展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实现了电脑、手机、电视的三屏合一。具体而言,数字电视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数字电视转型构建了新的电视媒介形态数字电视转型首先影响的是电视媒介本身。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数字电视相对模拟电视而言,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了数字媒体音画清晰、传输效果好、内容丰富、功能多、服务面广等优点以外,数字电视还实现了电视媒体的移时、移位传播;实现了电视媒体的非线性传播、点对点传播、网状传播,包括互动传播、选择性传播;实现了传播介质包括电脑、手机在内的多元渠道传播,传播内容的共时和历时传播;实现了打破传播主体和客体界限,传播与接收同一等,彻底改变了观众只能在家里当做“沙发上的土豆”的封闭式的收看电视的模式。随时、随地看电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再到玩电视,消费电视成为一种文化现实,一种新的电子媒介传播形态应运而生。表1-1三代电视传播比较2.数字电视转型构建了新的电视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研究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把媒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它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持自身生态系统的平衡。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是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专家,他在论文《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对媒介生态研究内涵有着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生态因子(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的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与媒介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两方面。媒介生态因子构成媒介微观生态,是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平衡,这种平衡能够使媒介的结构趋向完美的状态。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平衡,还要受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因素构成媒介宏观生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因子与媒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介存在于环境中,同时媒介本身也构成生产和传播环境。因此,媒介生态的中心关注点在于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不仅仅有媒介系统的内部要素互动,还有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媒介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这些频繁、复杂的整体互动关系会导致信息、能量、资源的交换、交流与共享,还有相互影响和相互建构。如同自然生态系统或社会生态系统那样,媒介是一个生命体和生态系统,也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和相互利用,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关系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从而促使媒介生态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同社会宏观系统保持协调和联通,通过信息、能量和资源的交换达到某种平衡与和谐。如前所述,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政治民主建设、公共领域建构成为政治发展的方向;经济信息化成为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文化多元化、商品化、世俗化发展,消费文化成为主流,这一切都改变着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社会生态。数字技术的发展,正是适应了信息全球化的需要,为新的传媒生态系统的构建扫除了技术屏障。传统电视唯我独大,自上而下孤立的影像信息传播,主要为政府和机构完成信息传播和宣传功能,主要依赖受众被动接受的二次售卖而获得广告收益的产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态的要求,为了实现平衡,数字电视的转型也因此成为历史的选择,并构建了全新的电视传播媒介生态。这种新的电视媒介生态就是因为传统电视的变革而形成的“全媒体媒介生态”。数字技术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形成数字报刊、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并通过统一的平台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历经从粗放的多媒体到跨媒体的媒介融合,再到融合媒介的过程,实现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传输信息的功能。全媒体是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从传播内容形式上涵盖了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所倚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还包括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也就是说构建了“一个媒体,多种媒介”的传播生态,实现了信息一次生产、多次发布,以及立体化、固定与移动化、全方位与细分化的传播。从全媒体的传播特征很容易看出,在这个过程中,电视的加入至关重要。如果说早期的报网互动等只是媒介融合的初级形式,而数字电视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是推动全媒体向更高层次发展和最终得以形成的关键。从此,与社会信息传播生态相适应,电视媒体自身原有的媒介要素所构成的传播系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传统的模拟频道节目播出,与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移动户外电视等多种播出形式并存;电信、互联网以及其他大量以传递音视频业务为主的播出机构增加,机构传播者与草根传播者并存;广电系统内部资源整合以及跨系统的资源整合不断进行,电视媒体与报纸、网络、手机媒体的深度融合不断进行;整个系统原有的垄断、封闭地位被打破,代之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多元化、开放式发展;节目突出服务性和多样化;用户自主选择,用户结构变化,向年轻化、高端化调整;制播分离格局最终形成,电视业在全媒体语境下进行资源重构和专业重构,产业属性增强,新的产业体系形成和市场主体不断出现,所有制、行业、区域壁垒被消解和细分,市场和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投资多元化;电视媒体向多媒体内容提供商转变,节目生产、人力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后勤服务资源等进一步市场化,将面临组织和生产流程的再造,管理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等。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整和变革,推动着电视媒介生态系统实现新的平衡,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数字电视转型的影响数字电视转型作为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其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宏观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信息传播研究主要是分析“社会、媒介、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特别是就媒介形态改变的影响而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信息,是媒介本身而非信息改变了社会的传播方式,由此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新的媒介延伸了人的感官,进而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数字电视作为新的媒介形态,其诞生和发展不仅会像前面论述的那样对电视媒介本身以及其他媒介产生影响,同时其信息传播对社会和人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长期对其进行关注和思考。(一)数字电视转型的社会影响数字电视推动了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促进了传播信息载体的融合,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方式,拓展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服务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首先,从政治上而言,数字电视转型使电视媒体的政治功能实现了从宣教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新的电视媒体公共领域正在形成。模拟电视时代推行播放型传播模式,社会精英控制着电视媒体,公众被动接受电视建构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电视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兼具的形象化优势,成为政治控制和宣传的主要手段,在西方的总统选举中,总统被称为电视总统就是模拟电视政治功能实现特征的最好阐释。而数字电视打破了精英层的传播霸权,实现了公众的自由参与制作和收看节目,传统的社会中心和主旋律媒体话语形式向民主话语渐变,电视被建构为多元话语交流共享的平台,政府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加入其中,公众参与政治治理的权利扩大,积极性大大提升,影响力大大增强,不断推动传统电视媒体公共领域的去封建化,推动着社会政治民主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其次,从经济方面来看,数字电视转型使得电视媒体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和延伸,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现代传媒是影响力经济、信息经济、知识密集型经济的代表,媒体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推动传统的工业向信息化转型以及自身作为服务性产业发展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模拟电视时代,电视媒体的这些经济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无论是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来看,还是从电视产业自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来看,都还不够。数字电视使频道数量增多,传播海量信息,接收终端多元,政府、企业、个体共同参与传播,各取所需,实现了全球经济信息随时随地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产业的后工业转型进程;电视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合作,电视产业市场主体变得多元化,收益渠道多元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节目制作、节目运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广告收益等,都将成为新的电视媒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构建全新的电视产业业态格局。电视业产值将大大增加,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成为消费经济时代的重要引擎。最后,从文化发展方面来看,“传媒即文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传播史,是传播媒介演变的历史。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都是文化的产物,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反过来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代表着不同文明的出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变迁。模拟电视构筑了独特的影像文化,传播者通过电视节目生产意义和生活方式,并通过二次售卖,获得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构成的经济利益。电视节目成为饱含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观众从电视节目中被动地获取意义,进行着有条件的解码,并通过长期的涵化,变成一个个电视人和电视媒介依存者。电视文化因其浅表性和感官刺激的属性,成为娱乐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形成了快餐式、消费式、商品化的电视大众文化的主要特色,并深刻地影响着受众,同时由于电视传播的巨大效果,使其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教争夺的平台,体现出重要的政治文化传播特色。传统电视文化以传播无深度的娱乐文化为主,倡导自由、民主、时尚、个性、碎片化的生活理念,导致视觉文化盛行,已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如何,传统电视文化还是一种“向心式”的“中介性”的文化,其影响始终是由精英传播者文化利益和商业利益博弈的边界所决定,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霸权文化。而数字电视的出现,推动了一个鼓励自由参与和分享的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这样一个平台将彻底改变电视的文化生态。公众的广泛参与、传播手段的多元、传播控制的减少、传播内容的丰富等使得数字技术时代的电视文化更加民主化、自由化,更加反中心化、个性化、碎片化,更加多元化、杂糅化,更加跨国化和全球化。在数字电视文化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并存,人们自由传播、享用和评价,文化共生、共荣。数字电视文化的这些特性,在这个媒介文化成为文化主流的时代,势必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社会文化不断向更加民主化、多元化、视觉化、后现代化深入。(二)数字电视转型对公众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电视是政治传媒化的主要媒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影像消费文化的代表,其对公众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消费理念、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形塑等,作用巨大。不同时期的传统模拟电视对公众个体信息传播的深刻影响早已成为共识,“获取信息”、“舆论引导”、“娱乐”、“文化涵化与教育”是电视媒体对公众影响的正面概括;“电视人”、“时间的窃贼”、“沙发上的土豆”、“电视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电视暴力”、“电子媒体娱乐至死”、“电子媒体对人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媒介情境论”、“虚拟环境”等耳熟能详的词汇,则是倾向于电视媒体对公众消极影响的代名词,细数着其对公众影响的功过是非。而传统电视由精英人士进行传播及公众被动接受的模式,也使我们自始至终对电视媒体霸权式的传播效果产生魔弹论式的担忧。数字电视转型后,电视媒体对公众的上述影响依然客观存在,但数字电视构筑的新的影像传播生态实现了电视、网络、电话的融合,使得社会信息传播进入全媒体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的时代,数字电视对公众的影响模式将从公众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选择和参与,其导致的影响和变化是多方面的。数字电视对政治民主化的提升将使其政治社会化功能惠及公众,增强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政治参与能力;数字电视以用户服务至上为主,构建多种经营和收入模式,将吸引大量公众参与数字电视产业链,真正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主体;数字电视建构的自由化、多元化、全球化、后现代化,追求共享和参与的媒介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公众的文化生产力,使公众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在建构公众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消解传统电视霸权文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公众践行使用与满足理论,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利用什么样的视频传播为自己服务,传统电视观众是“沙发上的土豆”,电视导致的电视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电视暴力、娱乐至死、拟态环境环境化等对个体文化的消极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有利于电视传播对公众影响正效应的全面发挥。(三)数字电视转型影响的辩证认识综上所述,数字电视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是深远的,诸如推动政治民主化,提升公众政治素养,推动经济变迁和电视产业本身的多元化发展,构建新的多元、自由的影视文化,提升公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规避电视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过度乐观地看待数字电视转型的正面影响。从信息传播的功能观来看,媒体的传播作用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正功能和负功能的转变就是一步之差。比如数字电视带来的民主化、自由化和多元化,需要社会政治文明高度发达和公众素养全面提升的配合,不然,这种过度的自由和民主,只能是一种新媒体民主的表面喧嚣,是一种谩骂式、攻讦式、互相践踏式的民主,不利于总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的稳定,也势必成为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利用的工具。再如数字电视是公众参与的媒体,可以规避很多传统电视的负面影响,但这也是建立在公众有自主选择和判断、自主利用信息的媒介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上的,不然,面对数字电视的海量信息传播和多渠道传播,公众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电视倡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果是否会更甚还很难说;数字电视集电视、互联网、电话于一身,是否不仅不会减少对它的依赖,反而会使人更加依赖它;数字电视融合了公共领域传播和私人领域传播的边界,是否会导致更多的媒介伦理和道德问题,是否会更多地发生传播侵权问题;数字电视使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使用时间和地点,更好地分配时间甚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不再做时间的窃贼,但细分化和高品质的节目内容,是否会更加吸引公众,从而更多地占用公众的时间等,都足以说明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数字电视的影响必须辩证地看待。由此,政府必须进行宏观的管理和引导,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传播环境,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数字电视,规避数字电视所带来的新的负面影响。第二章中外数字电视的发展与思考数字电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很快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电视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而蔓延全球。3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在发展数字电视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各方面的力量,使得数字电视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大范围的推广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综观全球数字电视发展的进程,欧洲、美国、日韩在数字电视的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虽然稍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因受不同体制、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各国数字电视发展既有共性,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模式和个性。本章拟通过对中外数字电视的发展历史、现实与问题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对世界数字电视发展进行整体认识。一、国外数字电视的发展(一)欧洲主要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欧洲数字电视发展早,目前已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技术成熟,用户规模大,使用效率高,以英、法、德等国家为代表,成为世界数字电视发展较成功的地区之一。1.独具特点的英国数字电视英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有其独具的特点。首先它本身拥有较完善的公共电视系统;其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还有市场中民营企业的推动,这些都对英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传播渠道的基础建设上,相对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英国具有成熟的地面公共广播频道,从现有的模拟电视网络向数字电视转换比较容易,也更有利于国家管理机构对数字电视推广的管理。英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3年1月,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ITC)进行了第一次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实验,此后,英国的数字电视传送和播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95年,《无线数字电视发展计划》和《英国广播公司白皮书》的颁布,同时解除了针对媒体的管制,一同构成了英国广播电视数字化转换的核心。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致力于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公平竞争的平台,表示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的发展。1998年10月1日,B-SKY-B开办英国第一家数字卫星电视平台SKYDIGITAL,同年11月,作为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频道,BBC的“ONDIGITAL”开播,此后,英国的数字电视开始迅猛发展。到2003年7月,全国有44%的家庭可以收看到数字电视,订购免费观看的家庭达到130万户,DTH付费用户每季度增加22.7万户,总用户达到630万户。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Ofcom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6月30日),已经有92.7%的英国家庭使用数字电视,每10个英国人中,就有9个人可以在家里收看数字电视。根据Ofcom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数字电视发展报告,英国80%的电视都已经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余20%仍在接收模拟信号;71%的家庭已将第二台电视机进行数字化升级。Ofcom计划在2012年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电视的过渡。完成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后,每台电视机必须连接上卫星、有线或宽带传输。2.稳步发展的法国数字电视法国数字电视发展起步比较晚,但一直稳步推进。2003年,法国开始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数字电视推广,首先选择30个频道作为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开播的基础,并制定了地面数字电视的开播时间表。根据法国数字电视管理机构的安排,在2004年年底,法国将有40%的居民能够接收到地面数字电视的广播,其中有16个免费的广播电视频道,14个付费的电视频道。2005年9月,法国开始了全国性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初期,法国政府实行了免费送机顶盒的政策,并开播了14个数字电视频道。在法国视听委员会的详细计划下,在其拥有的无线电视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因而在开播不久之后,其覆盖率即不低于35%。在此背景下,法国政府通过文化部和通信部声明,政府全力支持数字电视的发展,同时给予了积极的建议,就现有的各个频道的时间表、任务以及目的、意义进行调查,表达了政府对数字电视发展的支持。有了政府有力的支持和协调,2006年,法国数字电视发射台已经增加到20多个,数字频道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据法国《论坛报》2008年5月26日的报道,法国广播电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第一季度,法国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51.7%。50%以上的家庭通过地面数字电视、ADSL、卫星、光缆收看数字电视,2008年前三个月比2007年第四季度增加了4.2个百分点。2010年2月,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位于东部边陲的阿尔萨斯大区于2月初率先停止了模拟信号电视节目播出,转由数字电视取而代之。这标志着法国开始大规模迈入数字电视时代。此时,就覆盖率而言,88%的法国人从此可以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待到法国电视数字化计划完成时,这一数字将攀升至95%。剩下的占总人数5%的山区居民则将通过卫星收看数字电视。法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也遇到不少困难,如在2004年,法国有线运营商就陷入了为数字电视业务筹集资金困难的窘境中。在此背景下,法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必须寻求一个更好的融资和经营模式。在数字电视的推广过程中,法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工作,由政府、民营媒体和设备商成立工作小组,全力推进数字电视的转换工作。就法国媒体从业者而言,数字电视的推广工作正推动着新一轮的媒体产业革命。虽然数字电视在法国的推广过程中遇到如资金、居民接受程度、地理条件、硬件设施等种种困难,但是数字电视的覆盖工作仍然接近完成。自开播数字电视以来,用户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增加,民众对媒体技术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3.公有和私有并存的德国数字电视德国的电视业务主要分为公有和私有两个体系。在早期,由于德国的联邦制国家体制,地方对于电视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且联邦政府又没有建立国家电视台直接控制电视业的趋向,所以联邦德国的电视业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1953年成立的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ARD,作为全国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德国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电视网,主要播出频道为DaErte——德国电视一台。ARD很早就开始数字电视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了。1996年7月,ARD作为全欧洲第一家数字电视机构正式建成,其从前期的制作到后期的播出,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并就数字电视的播出制定了“不加扰、不收附加费”的播出基本原则。在广播电视的推广进程中,卫星数字电视的覆盖率最高,接下来依次是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最困难的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地面数字电视的普及。德国地面数字电视的推广采取分地区的实验广播、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在开始阶段,德国通过实验,于2002年11月在柏林和勃兰登堡地区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在2003年8月,该地区停止播出模拟电视信号,实现了数字电视的全面覆盖,使柏林和勃兰登堡地区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传播的地区。而后,德国加速了数字电视的推广工作,积极向德国北部地区推进。在德国的数字电视推广进程中,起积极作用的首先是民营电视频道经营商基尔希集团(KirchGrue)。在电视产业兴起后,基尔希集团成立了有线电视频道Premier。20世纪90年代中期,Premier成为德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之一,在数字电视产业市场的开拓中,Premier公司采取各种增加用户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如允许用户使用从合格的零售商那里购买的便宜的机顶盒,这样就使注册用户快速增加;在推广过程中,Premier还联合在德国影响甚广的门户网站WEB.DE,帮助Premier经营新的数字电视业务。尽管数字电视的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通过有线电视和地面天线电视接收节目,观众仍有30~50个频道可以选择,加之欧洲推行的标准清晰度,以数字电视为主的新频道与原有的模拟电视频道差异并不明显,数字电视对观众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高清数字电视推广成为必然趋势。2004年,欧洲多所影视专业高校组织了高清论坛,教师、学生和企业联合在欧洲不同国家实验、实践,而后,通过不同私营公司的介入,以及付费商业服务的引进,在领域内形成竞争机制,推动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德国数字电视的发展,除了政府主导技术转换工程以外,其频道的经营主要由民营企业承担,彼此之间进行竞争,形成了公有和私有并存发展的数字电视推广模式。4.作为转换典型的瑞典数字电视瑞典启动数字电视的转换非常早,1999年即开播数字电视,2008年2月相继关闭境内所有的模拟电视,2009年则开始规划数字电视转换后的红利政策。针对数字电视转换,瑞典长时间推行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双轨播放,给予受众接受数字电视足够的时间和心理准备,使得数字电视推广进行得十分平稳。经营数字无线电视的服务企业必须向政府下设的瑞典广播电视局(SwedihRadioamTeleviioAuthority)申请频道执照。该局主要通过审议制而不是招标机制分配无线电视,以确保未来市场频道内容服务的多元化。瑞典的无线电视频道执照每6年为一期,运营模式包括收费与免费两种,业者可自行选择。选择付费的业者,需通过BoxerTVAcce平台销售的机顶盒,以有条件的方式接收数字无线电视(2007年以前瑞典只有Boxer一家承揽无线电视收费业务,不过目前政府已开放市场,允许其他业者参与)。传输信号方面,则由国营性质的Teracom公司独家提供服务。瑞典政府总共分5个阶段进行数字转换,第1至第3阶段完成后,便有50%的民众可以收看数字无线电视。具体的数字转换业务由瑞典数字转换委员会(DigitalSwitchoverCommiio)执行,其工作范畴主要集中在为民众提供数字转换的知识,并帮助低收入家庭购买数字机顶盒。目前,瑞典约有25%的人口只订阅数字无线电视,若再把跨平台的收视户纳入其中,则收视人口数量有所增加。有线电视在瑞典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5%,而卫星电视在瑞典也占有25%的市场份额。可见,瑞典数字电视的发展,体现出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地面电视博弈的特征。其中主要是两家卫星数字电视运营商、三家领先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和一家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有序的竞争推动了瑞典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其数字电视普及率已从2004年的27%上升到2009年年底的60%。5.政府重视、免费播出的西班牙数字电视西班牙是较早开展数字电视业务的国家,2002年年底,其数字电视的普及率已达到22%。两家领先的数字电视运营商ViaDigital和CaalSatelliteDigital在2002年合并后组成“Digital+”公司,继续推动数字电视快速发展。2006年,西班牙数字电视覆盖率即达到了48%,用户近600万户。西班牙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其数字电视主要以免费的形式进行传播。西班牙政府将全国划分成256个区域,每个区域有4个数字电视频道,覆盖全国85%的地区,通过建设1000多个数字电视地面频道,有效整顿了西班牙混乱的电视市场。政府对数字电视的推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3 数字电视新媒体 数字电视发展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