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管理学》苗瑞,朱相鹏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质量管理学》【作者】苗瑞,朱相鹏编著【页数】319【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111-68564-7【分类】质量管理学-教材【参考文献】苗瑞,朱相鹏编著.质量管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质量管理学》内容提要:《质量管理学》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本章要点】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工作程序;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系统。1.1质量的定义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可以对质量做出不同的定义,以下三种定义较有代表性。第一种是从顾客角度出发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oehM.Jura,1904一2008)博士提出:产品质量是产品的适用性。该定义强调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让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产品适用、自己满意,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企业关注客户需求。第二种是从生产者角度展开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士比(Croyim)指出:质量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该定义突出的是“符合性质量”,强调只有以“规定要求”作为参照才有质量,没有“规定要求”就无法谈质量。质量就是要消除规范、文件、标准等方面的不符合。这种定义的优势在于适合于企业的质量管控。劣势是难以满足动态变化的顾客需求,当“规定要求”与顾客要求差距明显时通常难以让顾客满意;另外,“符合性质量”被固化为相对静态的标准、规范,容易成为阻碍企业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卓越的桎梏。第三种视角更加丰富,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在1S09000族标准中定义: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即某种事物的“特性”满足某个群体“要求”的程度越高,质量越高;反之质量越低。这个定义既突出质量特性,又强调满足顾客要求,也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与时俱进,把范围拓展到一切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即过程、组织、产品、体系等,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组合,因此更加全面,适用范围更广。ISO所给定义中的“特性”是指实物“可以区分的特性”,例如物理的特性(机械性能等)入时间的特性(准时性、可靠性等)、感官的特性(如颜色、气味、声音等)、人机工程的特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行为的特性(礼貌、文明等)以及经济的特性(成本等)。特性可以分为“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有、与生俱来的特性,尤其是永久的特性。例如产品的体积、重量、尺寸,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等。“赋予特性”是人们后来赋予的,如产品的价格、交货时间、保修期和运输线路等。ISO所给定义中的“要求”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来的需求或期望,相关方指的是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如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银行或社会等。有的“要求”是001质量管理学“明示的”,如合同中对于产品性能的具体约定;也可以由法律、法规等强制规定,如食品的卫生和安全等;还可以是“通常隐含的”或者不言而喻的惯例或常规做法,如银行对客户信息和存款数额的保密性,不需要特别提出也必须给予保证。不同相关方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汽车而言,顾客通常要求其美观、舒适、省油,但社会要求其尽量少产生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因此,组织需要兼顾各相关方的要求,做出权衡或取舍。12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工作程序1.2.1质量管理的概念IS09000标准中把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曾提出,要获得质量,最好从建立组织的“愿景”以及方针和目标开始。目标向成果的转化(使质量得以实现)是通过管理过程来进行的,过程是产生预期成果的一系列活动。为此,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平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水平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1.2.2质量管理基本工作程序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科学的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Pla)、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四个阶段的循环。该循环基于思维的逻辑程序,简明而易于理解,实践性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所有质量管理活动都要遵循的程序。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提出,后经戴明(W.EdwardDemig)引用而广为流传,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的主要内容包括:P(计划),包括制定方针、目标和对策措施等;D(实施),即实地去干,执行、落实具体措施;C(检查),对策实施后,检查实施的效果:A(处置),总结实施的过程,将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标准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后就按标准执行。对于解决得不好或尚待解决的问题,则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例如在D阶段也会有为了落实总体计划,制订更低层次的、更具体的计划,并予以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小PDCA循环。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水平就提高一次。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如图1-1所示。002第1章绪论CD不断提高改进质量水平CDAP控制改进控制图1-1质量改进上升的示意图1.3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3.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W.Taylor)。泰勒的铁铲实验给人以启迪。当时伯利恒公司有一项铲掘煤粉和铁砂的工作,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铲子的大小也就各不相同,堆料场中有铁矿石、煤粉、焦炭等,铲这些不同的原料时用的却都是相同的工具,这样导致在铲煤沙时重量如果合适的话,在铲铁砂时就过重了。当时,不管铲取铁矿石还是搬运煤粉或焦炭,都使用铁锹进行人工搬运,雇佣的搬运工动不动达五六百人。每位工人的日工作量为16。他们铲掘铁砂时,平均每一铲子的重量远远高于铲掘较轻的煤粉时每一铲子的重量。在一次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了3.5(约1.6kg)的煤粉,而铁矿石则可铲起38(约17kg)。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开始着手研究每一锹最合理的铲取量。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试验,每次都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锹铲取量为21.5(约10kg)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根据试验结果,泰勒针对不同的物料设计出12种不同形状和规格的铁锹。为此他还建立了一间大库房,里面存放各种工具,每个的负重都是21。同时他还设计了有两种标号的卡片,一种标号说明工人在工具房所领到的工具和该在什么地方干活;另一种标号说明他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和对应的收入。工人取得白色纸卡片时,说明工作良好;取得黄色纸卡片时就意味着要加油了,否则就会被调离。将不同的工具分给不同的工人,就要进行事先计划,要有人对这项工作专门负责,需要增加管理人员。尽管这样,工厂也是受益很大的,在三年以后,原本要五六百名员工进行的作业,只要140名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费也大大减少。堆料场的工人从400到600名降至140名,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t提高到了59t,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这日1i-0.454kg003质量管理学一项变革可为工厂每年节约8万美元。泰勒在其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这一阶段质量管理活动的特点:从观念上看,仅仅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从方法上看,质量管理是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百分之百的全数检验,通过剔除不合格品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质量检验阶段,要实施有效的检验,必须对产品是否合格确立一个标准,这里必须提到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一个是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另一个是公差界限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和实施为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所谓标准化问题,是指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厂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高于手工业工人,生产产品数量的大幅增长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种生产要求又促使了精密量具的生产和应用。在18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实际上已经认识到即使一台机器再精密、调试得再准确、操作工人再熟练,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特征也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这已由精密量具的使用而得到证明。这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人们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在1840年左右,美国专家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规定一个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从而保证了装配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经济性的相互约束的新认识,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是事后检验无法在过程中就对质量进行预防和控制,当不合格的产品大量出现时,人们已无法加以制止。因此探索新方法,势在必行。二是全数检验成本太高,尤其是当产品检验有破坏性时,这种检验的可行性就成大问题了。于是人们必须思考是否只检验少数产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些思考为统计质量控制的产生做了前期准备。1.3.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这个阶段的核心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课题的研究组,其中一个休哈特所在的从事过程控制的研究组。休哈特主张,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应事先做好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生产环境的整顿工作、004第1章绪论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并要求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控制之下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休哈特的主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的监控工具一控制图。于1931年出版的《产品质员的经济控制》(EcoomicCotrolofQualityofMaufacturedProduct)一书,奠定了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休哈特首创的控制图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背景的,因为休哈特工作的贝尔实验室是研究自动电话机的,在当时每部电话机有201个零件,而实现电话机之间通信的装置更为复杂,要有11万个零件,生产电话机和通信装置所需材料不但数量较多,而且价格昂贵。于是如何在生产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成为一个必须突破的难题。当时数理统计的理论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休哈特的控制图的发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应用新领域,而休哈特的工作实践又需要新的理论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两者的交融点上,休哈特的控制图在生产实践中应运而生。在休哈特主持过程控制课题研究的同时,贝尔实验室的道奇(H.F.Dodge)与罗米格(H.GRorig)提出了“产品检查批容许不合格品率的概念及抽样方案”,后又提出“平均检出质量极限的概念及其抽样方案”。这些方案在贝尔实验室的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应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1944年,“道奇-罗米格抽样方案”正式公布。休哈特的“控制图”和道奇、罗米格的“抽样方案”两个成果成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标志性成果。休哈特和道奇、罗米格提出质量控制理论和质量检验理论之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时期,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作为同盟国的兵站总基地,需要大量生产军用品,军方为了保证军用品质量,迫切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于是休哈特的“控制图”和道奇、罗米格的“抽样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中,统计方法应用得如此成功,往往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质量管理和统计方法是同一件事,于是质量管理常被认为是统计专家的事,这暴露了统计质量控制的不足。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实践,也的确把质量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但实际上要使企业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质量管理,并且要采用多种管理方法,这就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诞生。1.3.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1.全国质量管理的概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单纯的使用性能发展为对耐用性、美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全面关注,这就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水平,也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系统分析的观念和方法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之中。于是,人们认识到质量管理问题不能同外部环境相隔离,必须把质量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乃至企业以外的社会相联系,必须把其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乃至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于是联系的观点、制约的观点、沟通的观点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在管理科学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也被充分强调,于是重视人的积极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组织员工的广泛参与成为质量管理中被广泛接受的理念,并付诸实施。005质量管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权益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和侵害,许多国家发起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这迫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这一运动成为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行的巨大动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各国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强化质量管理,以确保用户安全、可靠地使用产品。如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质量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质量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展,而面对泛化的质量管理任务,单单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运而生。1961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A.V.Feigeaum)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菲根堡姆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在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可以理解为“三全”的管理:①全面的质量,即不仅包含产品质量,而且包含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的质量;②全过程,即不限于生产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技术准备、制造、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环的全过程;③全员参加,即不仅管理者要参加,而且全体员工都要参加,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绝不是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单独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各负其责的整个企业的活动。在全面质量管理观念提出和推行过程中,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兰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有三个环节,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称为“朱兰三部曲”。他于1951年首次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著作。“朱兰三部曲”通过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他还提出了质量螺旋的概念,即要求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朱兰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合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工作活动。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的循环中螺旋式提高,这也被称为质量进展螺旋。20世纪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日本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出了创新探索。田口玄一提出“质量损失函数”概念,赤尾洋二提出“质量功能展开”等方法,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提出“广义的质量”“因果图”,这些都为质量管理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田口玄一提出的田口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质量工程方法,它强调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检验而是通过设计而获得的。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客使用中的噪音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湿度、材料老化、制造误差、零件间的波动等。田口方法不仅提倡充分利用廉价的组件来设计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而且使用先进的试验技术来降低设计试验费用,这也正是田口方法对传统思想的革命性改变,为企业增加效益指明了一个新方向。赤尾洋二的质量功能展开“将顾客的需求转换成代用质量特性,进而确定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再将这些设计质量系统地、相关联地展开到各个功能部件的质量、零件的质量或服务项目的质量上,以及制造工序各要素或服务过程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上”,使产品或服务事前就完成质006···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李春萍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作者】李春萍编著【页数】43【出版社】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60-2832-2【价格】28.00【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医用废弃物-废物处理-问题解答【参考文献】李春萍编著.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有哪些危害、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医疗废物的收集有哪些要求、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有哪些、医疗废物包装袋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医疗废物利器盒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医疗废物周转箱应该符合哪些条件等。《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内容试读1.什么是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中对医疗废物的定义为: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情医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废物天键要点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另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问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2.医疗废物有那些危害?医疗废物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医疗废物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此外,大量的有毒废渣或废液随着降水淋溶进入土壤,不仅造成土壤污染,而且会被土壤所吸附,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破坏土壤中的微生态,反过来又会降低土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医疗废物中的酸、碱和盐类等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导致土质酸化、碱化、硬化,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破坏生态系统。(2)水域污染医疗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水体,如可随地表径流进人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特别是当医疗废物露天放置或者混入生活废物露天堆放时,有害物质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有些医疗卫生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直接倒入河流、湖泊或沿海海域中,造成更大的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人水体后,首先会导致水质恶化,对人类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危害人体健康;其次会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甚至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医疗废物中往往含有重金属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都稳定性极高,难以降解,水体一旦遭受污染就很难恢复。许多有机类医疗废物长期堆放后也会和城市废物一样产生渗滤液。渗滤液的危害众所周知,它可进入土壤,使地下水受污染,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一旦进入水体,将会迅速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快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002(3)大气污染医疗废物在堆放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以微粒状态存在的医疗废物,在大风吹动下,将随风飞扬,扩散至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使情医远处,既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又会玷污建筑物、花果树木,影响市容与卫生,扩大危害面积与范围。此外,医疗废物在运输与处理的过程中,如不采用严格的封闭措废物天键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也是十分严重的。扩散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但会造成大气质量的恶化,而且一问旦进入人体和其他生物群落,还会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4)人体健康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是成为地方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另外,医疗废物中的许多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会在植物体内积蓄,人体吸收后,对肝脏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或使胎儿畸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爆发性产生了大量的疫情医疗废物,相比于普通的医疗废物,疫情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病毒,感染性强,有二次传播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3.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根据《国家危险物名录》(2016年版),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1)。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医疗废物塑料制品。①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②类别:A.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a.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004性医疗器械;c.废弃的被服;d.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B.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C.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D.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类夜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问E.废弃的血液、血清。F.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①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②类别:A.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B.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C.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试读结束···...

    2022-11-01 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 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规范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药事管理学》刘红宁|(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ldquo十四五rdquo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作者】刘红宁【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ldquo十四五rdquo规划教材【页数】266【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132-6909-4【分类】药政管理-管理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刘红宁.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ldquo十四五rdquo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ldquo十四五rdquo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内容提要:《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ldquo十四五rdquo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内容试读职智海为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1.掌握:药品的定义与分类;药品标准的定义、内容和药品标准体系;药事和药事管理的定义与内容。2.熟悉:药品的属性与质量特性;药品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修订与废止。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载入原则、编纂体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引导案例】的其施升(一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认定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8)京02行终81号判决书中部分内容显示:根据消费者举报,经立案调查,发现北京某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ldquo自然之宝辅酶Q10软胶囊rdquoldquo自然之宝褪黑素片rdquo等进口食品中含有辅酶Q10、褪黑素、鳕鱼肝油、硫酸软骨素等非食品原料成分。认定相应原料成分不能用于普通食品,并经调查取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该贸易公司给予处罚,没收该公司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物品,并处罚款。该贸易公司以进口时已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产品中ldquo鳕鱼肝油rdquo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ldquo鱼肝油rdquo,而是作为新资源食品的ldquo鱼油rdquo;辅酶Q10用于普通食品目前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酶Q10、硫酸软骨素对人体没有危害等理由,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撤销对其的处罚决定。最后,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了该贸易公司的诉讼请求。【思考】的德中1.药品与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应具有哪些特征93.案例中某公司经营非法添加了药用物质的食品,是按ldquo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rdquo还是按ldquo经营假劣药品rdquo处罚更合适92药事管理学第一节药品概述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物质,药品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决落实ldquo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rdquo要求,以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一、药品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从该定义来看,我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的药品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药品特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兽药和农药。药品的使用目的、方法有严格规定。二、药品的分类按药品的历史阶段、成分、性质、管理要求、创新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药品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学科也往往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药品管理中有关药品的主要分类如下。(一)现代药与传统药从药品的历史发展角度看,药品可分为现代药与传统药。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1.现代药现代药(modermedicie)是指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指导其研究与开发生产和使用的药品,采用合成、分离提取、化学修饰、生物工程等方法制取。现代药一般是指19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化学药品(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入、天然药物、生物制品等。同时,在中药二次开发、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发出一系列现代中药,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2.传统药传统药(traditioaldrug)是指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其研发、生产和使用的药品,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我国中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传统中药材、传统中药炮制加工技术和工艺以及传统制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至今仍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二)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按药品成分不同可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L.中药中药(traditioalChieemedicie)一般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的物质及其制剂,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矿物药材,或其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单、复方制剂。一些中医师使用的单方、偏方、验方及其中药现代制剂,无须中医药理论指导,也属于中药。2.化学药化学药(chemicaldrug)是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第一章导论3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3.生物制品生物制品(iologicalroduct)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生物制品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按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1.处方药处方药(recritiodrug/ethicaldrug)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中还有特殊管理的药品(疫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入、其他具备一定特殊管理属性的药品(如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兴奋剂等。2.非处方药.非处方药(orecritiodrug/over-the-couterdrug)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经过临床较长时间验证、疗效肯定、服用方便、被实践证明消费者可以在药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的药品,但必须按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合理使用。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还可分为甲、乙两类。(四)新药、仿制药按药品注册的创新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新药与仿制药。1.新药新药(ewdrug)是指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根据物质基础的原创性和新颖性,将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2.仿制药仿制药(geericdrug)是指以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另外,根据药品管理属性和社会功能,药品还可分为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医保药品和未列入目录的非医保药品,相应内容见对应章节。三、药品属性与质量特性根据药品定义可知,药品使用目的是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使用方法要求必须遵循规定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药品是用于特殊目的的特殊物质,从而质量特性尤其重要。(一)药品属性药品作为一种商品,有其自然和社会属性。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公众健康,对其管理有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特殊法律规定,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与其他商品存在区别。1.自然属性(aturalattriute)自然属性是自然科学中自然界、生物界方面的事物本质的面貌、规律、现象,在人脑的反映和认识,也可以叫作人脑对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规律、现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和认识。药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其本质的特性,如它的分子结构、药理特性、作用机理等,这些特性决定药品具有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药用功能。4药事管理学2.社会属性(ocialattriute)基于自然属性,药品在满足人类健康需要的同时,在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社会联系和生产关系,即药品的社会属性。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使其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环境、人群等形成了一定区域内的关系网络。药品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这决定了药品具有生命关联性、经济性和社会公共性等特点,要求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加强药事管理并对药品进行科学监管。3.法律属性(legalattriute)在法律管理体系中,药品作为一种产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般法的调整。另外,药品还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特别要求,受《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下简称《疫苗管理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简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医药行业特别法的规制;药品的定义、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知识产权、广告等都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充分体现了药品与其他商品法律地位的不同。(二)药品质量特性药品质量特性是指药品与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1.安全性安全性(afy)是指按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获益大于可预见性风险的程度。药品审评审批工作中要求申报者提供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数据。在规定的用药条件下,药品使用应该是安全的。2.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e)是指在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要求。我国临床方面对药品的有效性表述主要分为ldquo痊愈rdquoldquo显效rdquoldquo有效rdquo。国际上有的采用ldquo完全缓解rdquoldquo部分缓解rdquoldquo稳定rdquo来区别。3.稳定性稳定性(taility)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规定的条件包括在规定的效期内,以及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等条件。4.均一性均一性(uiformity)是指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要求。均一性是在制药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特性。第二节药品标准药品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确保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尤为重要。药品只有符合法定质量标准,能保证疗效,方可销售和使用。出品一、药品标准概述(一)药品标准定义药品标准,即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单位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合格的药品应有肯定的疗效、尽量小的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集中表现在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三方面,它取决于药品本身的性质,同时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药品标准技术规定的影响。药品标准是鉴别药品第一章导论5真伪假劣和控制药品质量的依据。享西州试rdquo为。品包微ldquo品西(二)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药品标准与药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药品标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综合实力。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药品标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ldquo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rdquo的原则,药品标准应起到促进提高质量、择优发展的作用。(2)充分考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中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3)根据ldquo准确、灵敏、简便、迅速rdquo的原则选择并规定检测、检验方法,既要考虑现阶段的实际水平和条件,又要体现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4)标准规定的各种限量应结合实践,要保证药品在生产、储运、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三)药品标准内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等根据各自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标准项目。药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名称、成分或处方的组成:含量及其检查、检验的方法:制剂的辅料;允许的杂质及其限量、限度;技术要求以及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方法等。其目的就是在正常的原辅料与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通过药品标准检查与检验,以证明该药品的质量是符合专用要求的。为了保证药品标准的可靠、有效,所有药品标准的具体项目,比如药品的纯度、成分含量、组分、生物等效性、疗效、热原度、无菌度、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杂质限量等指标的检测结果,都应当是可以识别或能够定量的。人您出零体肠(四)我国国家药品标准体系药品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两种。法定标准包括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非法定标准有药品出厂放行规程和药品上市放行规程等。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组织制定和颁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1.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1)中国药典《中国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药品质量可控而制定的法典,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规范,也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单位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国药典》于1953年编纂出版第一版以后,相继于1963年、1977年分别编纂出版。从1985年起每5年修订颁布新版药典。现行版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自2020年12月30日起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十一版药典。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中国药典》主要由凡例、品种正文和通用技术要求构成。(2)局领药品标准除《中国药典》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颁布ldquo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药事管理学药品标准rdquo(简称ldquo局颁药品标准rdquo,或ldquo局颁标准rdquo),收载了国内已有生产、疗效较好,需要统一标准,但尚未列入《中国药典》的药品标准,以及与药品质量指标、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和规范。2.药品注册标准药品注册标准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用技术要求,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申报注册品种的检测项目或者指标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申请人应当提供充分的支持性数据。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高于国家药品标准的,按照经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执行;没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符合经核准的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检验项目多于或者异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者质量指标严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应在执行《中国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执行注册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药品注册标准收载检验项目少于《中国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低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应执行《中国药典》规定的。3.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销售。二、药品标准管理(一)药品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修订与废止1.药品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中国药典》的制定按立项、起草、复核、审核、公示、批准颁布等环节进行。载入《中国药典》的药品标准,是国家对同品种药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该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及检验等活动的要求标准均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要求。药品标准的载入应当按照《中国药典》收载原则进行,一般为质量可控、疗效确切,且工艺成熟的药品品种,其来源为药品注册标准、技术指导原则或规范,以及其他需要制定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标准,凡涉及专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药品标准的修订与废止《中国药典》的修订,是指对已载入的及需要载入但尚未载入的药品标准,按照《中国药典》收载原则重新审定,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虽然《中国药典》是每5年颁布一次,但是在整个5年过程中,对药品标准的提高是不间断的,由增补本补充。对载入《中国药典》的药品标准修订及对经审定认为需要载入的药品标准,按照《中国药典》的制定程序进行。新版《中国药典》颁布实施后,所有生产上市药品应当符合新版《中国药典》相关技术要求。凡原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局(部)颁标准的品种,新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相应历版《中国药典》、局(部)颁标准同时废止;新版《中国药典》未收载的,仍执行相应历版《中国药典》、局(部)颁标准,但应符合新版《中国药典》的相关通用技术要求。经上市后评价撤销或注销的品种,相应历版《中国药典》、局(部)颁标准废止。新版《中国药典》品种正文未收载的制剂规格、中药的制法,其质量标准按新版《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制法项分别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middotmiddotmiddot试读结束middotmiddotmiddot...

    2023-03-03 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中药学类专业的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王文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作者】王文华著【页数】202【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692-5304-7【价格】48.00【分类】企业管理-技术管理-研究;企业-技术开发-研究【参考文献】王文华著.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8.图书目录:《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以开放式创新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环节,从影响组织间知识协同的因素入手,构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体系。《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问题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新技术发展和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创新所需的技术和知识日益复杂和多学科性,很少有企业拥有创新所需的所有资源,企业在进行内部研发的同时还在寻求外部技术,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微软、苹果、BM和英特尔等公司都是在开放式创新实践中使企业获得快速持续发展,这些公司广泛利用外部技术知识为企业开发自己的新产品。而从国内企业来看,开放式创新实践才刚刚开始。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从事内部研发活动,而且跨越组织边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外部技术。这就要求企业与其他组织在创新领域进行协同合作,实现企业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的协同管理。企业需要在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企业与外部创新合作伙伴之间在战略文化、技术和组织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实现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知识协同效应,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尽管学术界关于开放式创新和协同管理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为少见,尤其是以开放式创新为研究视角,从企业组织行为、技术协同、知识管理角度研究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更为少见。因此,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既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本书主要针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进行研究。。1…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1.技术多元化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技术和市场日益表现出的产品创新趋势是产品日益表现为多技术化而技术日益被应用于多个产品。即使是专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企业也会跨越多个技术领域而增加产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3]。技术多元化是指企业在多个不同的知识和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活动并组织产品生产,也就是企业在较宽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幻。过去的几十年来,高技术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技术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技术多元化成为许多企业实施产品多元化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实施产品专业化的企业也会进行技术多元化。例如,格力电器目前为冰箱企业提供压缩机、控制器等产品供应,因为与格力空调上游压缩机同属一类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多元化,而是在技术领域上做产品升级的“多元化”。在高度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既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同时还会增强企业的战略柔性,降低企业技术单一而被锁定的风险司。技术多元化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2.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的主导模式技术多元化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企业要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必然面临创新资源短缺的困境。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研发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开放式创新就是企业既要考虑从企业内部进行创新研发活动,同时也要跨越组织边界获取外部创意和技术;企业技术商业化的渠道也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在外部进行技术商业化)。也就是说,开放式创新企业需要平衡企业内外部两种渠道来获取创新资源以及实现创新商业化,从而实现企业创新收益最大化。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进行内部研发,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外部技术,解决了企业创新资源短缺的困境[)。在增加企业技术知识存量的同时,使得企业技术知识呈现多技术和多学科性,不同学科技术知识的组合更容易产生新奇的概念和创意,从而开发出更为新颖的产品和技术,有利于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例如,海尔空气魔方是全球首款可以模块化组合的智能空气产品,实现了加湿、除湿、净化、香薰等多个模块的自由组合,整合了多种技术的创新产品,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可。2…第一章绪论定制的专属“空气圈”。与此同时,开放式创新大大缩短了企业创新研发周期,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有利于企业迅速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和形成有利的竞争地位刚。3.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是开放式创新管理的关键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既要进行内部研发,同时通过外购技术、合作研发、技术许可、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获取外部技术。开放式创新是企业跨越组织界限从企业内外部获取技术和知识从事技术创新的行为,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关系到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合理分配、组织间的战略文化协同、组织间的技术协同、组织间的组织协同等,影响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从而影响开放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因此,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是开放式创新管理的关键,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是开放创新管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首先,企业在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如何进行创新资源分配,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会影响到企业知识分布和能力构成。其次,企业与外部技术合作伙伴之间的战略文化冲突会影响外部技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影响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共享、整合和使用。第三,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存在技术上的差异性,这种技术上的差异性保持多大距离有利于外部技术知识与内部研发的融合,从而产生共享效应和互补效应。第四,企业与外部技术合作伙伴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交流将会降低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融合效率和效果,不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利用外部技术的价值。总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是企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关键,也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的重点。4.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企业由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尤其是组织间的知识协同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是内外部各种知识互动、协作、整合的动态过程,是组织间的知识协同过程,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组织间通过知识的共享性可以提高知识使用范围,减少企业知识利用成本,形成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另一方面,组织间通过知识的互补性促进不同类型的知识融合,产生新的新奇性的知识,提高企业知识的异质度,形成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然而,要获得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企业需要选择战略文化·3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相容的外部创新合作伙伴,将创新资源在组织内外部进行合理分配,有效识别与本企业既相关又具有一定互补性的外部知识,并与企业外部组织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吸收外部知识,促进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协同的过程,知识协同的产生受到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如何识别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构建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知识协同测度模型,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进行评价,对于企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至关重要。5.学术界对于开放式创新中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从我国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实践来看,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但是由于缺乏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理论指导,面临着如何将创新资源在企业内外部进行分配、如何选择创新合作伙伴、如何将内外部知识有效整合利用的现实困惑。学术界尽管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少学者研究了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调与匹配关系,但是以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尚不多见。我国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如何构建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体系,组织间协同管理如何影响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以及企业绩效,在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管理侧重点在哪,如何构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运用合适的测度模型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进行测度,如何识别企业开放式创新管理薄弱环节并进行改善?现有研究没有明确回答上述问题。本课题将从资源分配、战略文化、技术和组织等几个方面构建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整体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路径,进一步研究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以上重要内容的研究,理论上将丰富和完善现有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关系的研究,深化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研究,实践上为我国企业如何实施开放式创新,如何提高开放式创新能力和绩效,提供管理参考依据。·4·第一章绪论1.2研究目的与内容1.2.1研究目的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人,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传统依靠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将创新作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2015年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讲道:“面对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主张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也就是说,要激发开放创新的活力。”开放创新首当其冲要激发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力,要将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企业要从传统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然而,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如何通过与其他组织发生联系才能实现价值创造。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从本质上要获取组织间的知识协同效应,从而为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因此,通过组织间协同管理促进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产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关键。当前理论界对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研究还比较稀少,不能满足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的实践要求。因此,有必要以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协同管理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从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面临的挑战人手,以过程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构建开放式创新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的整体分析框架实施开放式创新面临着创新资源分配、创新伙伴选择、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等诸多困境,尽管学术界从知识治理、资源共享、知识产权等多个角度对实施开放式创新进行研究,但从组织间协同管理角度研究较为少·5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协同管理研究见。解决开放式创新面临的困境,必须分析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环节,从影响组织间知识协同的因素入手,构建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为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2.探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内外创新资源的协同配置机制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既要进行内部研发,同时又要从外部获取技术,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创新资源如何在企业内外部进行分配,即资源分配协同问题。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是相互互补还是相互替代的问题,很少研究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平衡问题。另外,内部研发可以区分为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外部技术与不同类型的内部研发结合会产生怎样的不同经济后果,外部技术在不同时期与什么类型内部研发结合对企业创新最有利,现有研究没有涉及。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为企业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平衡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关系,获取最大化的创新绩效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3.揭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协同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有利于企业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必然会提高企业绩效,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案例进行定性研究,鲜有实证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协同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组织间协同管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在组织间协同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形成组织间协同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上问题研究将有助于厘清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提供理论指导。4.建立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体系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根本动力,也是组织间协同管理的目的。现有研究在评价知识协同注重知识协同效应的探讨,而组织间知识协同管理特征、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是组织间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全面评价组织间知识协同应包括组织间协同管理特征、组织间知识协同过程和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因此,全面分析和识别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影响因素,构建组织间知识协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度,理论上丰富了开放式创新与知识协同的研究,实践上也·6···试读结束···...

    2022-10-25 开放式创新理论 开放式创新形式主要包括什么?

  •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龚道元,赵建宏,康熙雄编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作者】龚道元,赵建宏,康熙雄编者【丛书名】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系列教材【页数】256【出版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680-5730-1【价格】49.80【分类】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龚道元,赵建宏,康熙雄编者.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医学检验得到飞速的发展。各种新的检验技术不断涌现,对临床疾病的诊疗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提供大量新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医学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疗信息的60%以上,医学检验已成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临床医学中的ldquo侦察兵rdquo。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和需求,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全国40多所医药院校的200多位老师编写了本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ldquo十三五rdquo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能回答下列问题:1.IS015189对临床实验室的定义是如何解释的?2.临床实验室分哪几类?有哪些存在形式?3.临床实验室管理层次有哪些?4.临床实验室主要工作和任务有哪些?5.临床实验室有哪些功能和作用?6.国内关于临床实验室规范管理有哪些标志性事件?第一节临床实验室概述一、临床实验室定义临床实验室(cliicallaoratory)又称为医学实验室(medicallaoratory),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现仍习惯称为检验科(deartmetofcliicallaoratory)。在欧美许多国家,医院的临床实验室主要指病理科(athologydeartmet),包括临床病理室和组织病理室,其中临床病理室相当于现今我国医院的检验科(化验室、检验中心等),组织病理室相当于病理科:在日本,临床检验与其他物理、化学检查部门如临床病理、心电图检查室、超声检查室等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的检查部门为临床提供服务。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临床实验室的体制和我国相似,临床病理室和组织病理室是分开的,如我国香港中文大学有独立的化学病理科,丹麦没有综合病理科,各专业实验室单独设置。国际标准化组织(IteratioalOrgaizatioforStadardizatio,ISO)在ISOl5189:2o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中对临床实验室(又称医学实验室)定义为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遗传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该类实验室也可提供涵盖其各方面活动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适当检查提供建议。2006年卫生部(现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将临床实验室定义为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并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实验室。医学实验室又称临床实验室。二、临床实验室范畴根据上述定义,公立医疗机构内的医学实验室、私立医疗机构内的医学实验室、采供血机构的实验室、独立医学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验室和检验检疫局的实验室均属于医学实验室的范畴。其中独立医学实验室,我国亦称之为医学检验所或第三方实验室或区域检验中心等,它是以公司形式存在的独立医疗机构,是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从事医学检验检NOTEmiddot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iddot测的机构,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技术服务。从事法医检验的实验室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都不属于临床实验室范畴。仅采集或准备样品的机构,即使是大型实验室网络或体系的一部分,也不能称之为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必须在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并明确临床实验室的下设专业,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展相关专业的临床检验工作。三、临床实验室功能分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实验室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一般分为门诊检验室、急诊检验室和住院部检验室,有的医院如门诊和急诊紧靠在一起,可在门诊和急诊结合部,将急诊检验室和门诊检验室合在一起,称为门诊急诊检验室或快速检验室。有的医院不分门诊检验室、急诊检验室和住院部检验室,所有检验项目集中在检验科检测。1.门诊检验室门诊检验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门诊患者,检验项目一般以血、尿、粪便、阴道分泌物及精液等标本的常规检验为主,要求检验项目检测周转时间短,能及时提供检测结果。为了方便患者,门诊检验室最好设在医院门诊部附近。2.急诊检验室急诊检验室服务对象是急诊患者,所开展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血、尿和粪便三大常规,血糖、血尿素氨、血尿淀粉酶,血气分析、电解质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急诊检查项目。急诊检验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提供准确、快速的检验结果,要求检验项目检测周转时间短。检测周转时间反映了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应急能力,有的实验室承诺三大常规半小时、其他急诊项目1小时报告检验结果。3.住院部检验室住院部检验室也被称为中心检验室或医学检验中心,大多数住院部检验室不仅为病房的患者服务,还承担全院的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任务,是临床实验室的重点和主要功能区。一般住院部检验室分为行政办公区(主要有主任办公室、图书资料室、会议室、教室等)、后勤功能区(主要有值班室、更衣室、试剂库、冷藏室、储藏室、试剂配制室、仪器维修室、消毒室、洗涤室等)、标本前处理室(进行标本接收和分发工作)及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有分隔式和开放式两种模式,随着自动化的标本识别、分配、输送和检测仪器的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流水线和前处理系统的应用,专业的概念在实验室的分区被打破了。可将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和血凝分析仪等不同检测功能模块相关仪器组合在一起,组成开放式一体化实验室。但目前大多数医院住院部检验室还是以学科(专业)分成相对独立的各个专业实验室,具体见表1-1。在二级以下医院,输血前相容性检查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由检验科负责(称为血库),二级及以上医院单独成立输血科,相关检查由输血科负责。表1-1临床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组成及主要任务实验室名称主要任务主要仪器特点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沉临床体液学检主要进行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标本标本及检查项目杂:手渣分析仪、精液分析仪、显验实验室常规检查工操作多:通风好微镜等血细胞分析仪、血凝分析临床血液学检主要进行血细胞分析、血凝分析、骨髓检检验者要有扎实的细胞仪、血流变分析仪、显微验实验室查、溶血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等形态学基本功镜等主要进行蛋白质、酶类、糖及其代谢产生化分析仪、蛋白电泳仪临床生物化学物、血脂及脂蛋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电解质分析仪、血气分析标本及检查项目多:自检验实验室激素、维生素、氨基酸与血药浓度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动化程度高肾病、肝病及心肌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等仪等NOTEmiddotmiddotgt第一章【绪论■续表实验室名称主要任务主要仪器特点酶免疫分析仪、发光免疫主要进行免疫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测标本及检查项目多:仪临床免疫学检分析仪、免疫浊度分析仪、定、感染免疫学测定、过敏原测定和自身器种类多;HIV抗体实验实验室放射免疫分析仪、荧光显免疫病的实验诊断等验室管理要求高微镜等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仪、细菌鉴定仪、自标本检测周期长,环节主要进行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检验检验实验室动细菌药敏分析系统等多,无菌要求高临床分子生物普通PCR扩增仪,实时荧具有发展前景,对实验主要进行核酸及一些基因的检测等学检验实验室光定量PCR扩增仪等室环境要求高四、临床实验室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关于员工职务、责任及权利关系的一套管理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工作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框架,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而变化。目前临床实验室主要采用直线型结构和职能型结构。1,直线型结构在临床实验室中存在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两个层次,是最简单的组织类型。组织中每个人只有一位直接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员工有直接管理权,实验室人员只向其汇报工作。一些规模较小、开展项目不太多、工作量不大的临床实验室通常采用这种形式,如一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一些门诊单位、体检单位等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直线型结构见图1-1。临床实验室主任临床体液学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实验室图1-1临床实验室直线型结构2.职能型结构职能型结构是按照分工原则进行设计的。除了实验室负责人,还相应设立一些其他的管理部门或专、兼职管理人员,协助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实验室负责人把一些相应的管理职权交给相关人员(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授权下,这些人员有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直接下达指示,安排或组织某一方面的工作。五、临床实验室管理层次职能型的临床实验室一般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实验室管理层、专业组组长和技术人员。1.实验室管理层(1)实验室负责人:有能力及有职权对实验室全面运行及管理负责的一人或多人,一般是指检验科的行政主任和行政副主任,由该医疗机构管理层任命。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全面运行及管理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圆满实现该医疗机构对临床实验室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制订科室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对工作进行决策、授权;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日常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等。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及职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还应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2)质量负责人: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员。其负责起草相关质量文件,并监督各专业组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定期实施内部审核,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处理或改进意见;对员工进行培训;对质控员或质控小组进行指导等。(3)技术负责人:一名或多名对实验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检验技术有经验的人NOTE3middot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iddot员。其主要职责是对实验室的运作和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并提供相应资源(如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学术发展动态和检验系统的评价信息等)。其工作还包括实验室主要检测仪器的监管、试剂管理、新检验项目的开展、实验室环境的监测等。(4)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包括组织安全教育;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参与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的评估;对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灭菌及防火设备的配备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菌株、毒株的保管、使用、处理及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进行监管: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引起实验室感染,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职业暴露进行应急处理等2.专业组组长各专业组是完成日常工作的基本单位,专业组组长由实验室负责人指定,并对其负责。具体的职能包括本专业组日常管理工作(含行政管理):组织本专业组的检验工作:监督和指导本专业组工作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任务;监督本专业组员工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等。3.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具体临床检验及相关工作。六、临床实验室主要工作及任务现代化的临床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提供充足的检验项目和临床咨询。其中前者是检验医学的龙头,后两者分别是检验医学的左翼和右翼。临床实验室尤其是大型的三甲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临床检验与临床咨询、教学和科研三个方面。1.临床检验和临床咨询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和方法,对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检验,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工作,临床实验室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重点抓好检测系统六要素:仪器与设备、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操作程序及检验人员等的组合。选择灵敏(eitivity)、特异(ecificity)、快速(eedie)、简单(imlee)和安全(afety)的检验方法(医学检验方法的5S目标),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经济的检验结果。从ldquo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rdquo的理念,向ldquo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断和治疗为目的rdquo的理念转化临床咨询服务是检验医学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分析后阶段质量管理的重要内涵之一」咨询内容主要有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结果的解释,也可就下一步的实验选择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等。可以预测,在未来实验室的临床咨询服务能力将是衡量临床实验室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实验室要完成好该任务,必须加强检验医师的培养。2.教学尽管在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中,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似乎并不包含教学和科研,但医学人才的培养向临床实验室提出教学要求,医学生尤其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初级检验人员的进修、培训等都要在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实验室尤其是教学医院的临床实验室有培养医学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价值优势,通过教学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临床实验室和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科研科研工作基本程序主要包括立题、科研设计、科学实验、数据处理和课题总结(如总结报告、发表论文和成果鉴定)等。临床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检验科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组织多学科进行课题申报,联合攻关,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促进检验医学技术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进而提高医学检验质量。临床实验室科学研究的使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或建立新的检验仪器、技术、方法、检验指标和试剂盒,提高临床检测水平;二是开展疾病的病因研究与评价、诊断试验的研究与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研究与评价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检验人员科研方向和选题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做一个有心人,勤于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撰写论文。临床实验NOTE室要制定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同时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学科建设和学科带middotmiddotgt第一章【绪论■头人培养,提高科研水平。七、临床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1.为健康评估和疾病预防提供依据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体检、疾病预防和疾病筛查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内容。如对某些疾病高危人群进行体检筛查,可了解该人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个人进行定期检查,可以ldquo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dquo。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开展个体某些疾病的易感基因,甚至全基因组的测定,预测疾病风险,提出并实施个体化预防方案。2.为疾病诊断、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疾病诊断、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是临床实验室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疾病诊断的ldquo金标准rdquo:如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白血病的血液细胞学检测及某些肿瘤的脱落细胞学检测,免疫学方面的确认试验等。②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对高脂血症的诊断等。③疾病诊断的鉴别指标:如发热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查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有重要价值,红细胞沉降试验对判断某些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有重要意义等。由于受到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病原体变异、检测项目和某种疾病的相关性程度的影响,仅依靠临床实验室的结果有可能做出错误的诊断,临床实验室的结果只能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而不是唯一依据。大多数检验结果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必须密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3.为疾病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检验结果可用于追踪疾病发展进程,监测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如对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帮助临床医生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血药浓度测定等对指导临床用药也十分重要。检验结果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乙肝病毒DNA定量测定可有效反映机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和复制程度,用于乙肝治疗的疗效判断。4.为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检验结果也可提供预后信息,如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血肌酐值越高,说明肾病越严重,预后不良。某些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对肿瘤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如肿瘤患者手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高或持续不降低,常预示预后不良;降低后又重新升高,提示肿瘤复发。5.为流行病学调查与环境监测提供依据如通过中心血站献血员血液乙肝表面抗原定性检查资料可以了解该地区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6.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数据和支持临床实验室健康体检和各种患者的检查结果可作为相关医学研究的资料。临床实验室的技术、设备也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总之,检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关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而且检验结果已从过去简单的诊断提示作用发展到目前多方位的用途。检验结果在不同个体、不同状态、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目的的分析解释日益受到重视,检验医学正在向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方向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曹科曾赤佳)第二节临床实验室管理发展临床实验室管理是对临床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确保实验室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公共健康服务。临床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仪器和试剂的管理、环境管理等。NOTEmiddot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iddot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进入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数量也成倍增长,检验结果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组织、协调,提高检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日益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最初主要借鉴工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但临床实验室服务的对象是人们的健康,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对其质量和服务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研究适合实验室自身特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发展较慢,专业技术人员少,自动化程度低,试剂使用混乱,质量控制观念差,实验室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实验室行为,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医学检验快速发展,国家对临床检验工作高度重视,相继成立了相关管理机构来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提高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1981年12月经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正式批准在北京医院成立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其下设办公室、临床血液体液学实验室、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及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等。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是原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秘书单位和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临床检验质量评价和管理活动。②开展临床检验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使用、推广新技术,并向卫健委建议淘汰落后的技术和方法。③建立和应用临床检验参考系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建立运行重要常规检验项目参考方法,研制标准物质。④开展特殊检验项目,推进临床检验逐步社会化。⑤对开展卫健委规定的从事高新检验技术工作的上岗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定,负责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咨询,协调生产管理。⑥负责全国临床检验人员的培训,组织国内外学术和信息交流。⑦为卫生主管部门提供临床检验管理咨询意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的指导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临床检验中心,管理自己辖区内的临床检验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几乎所有医疗单位的临床实验室和采供血机构都要参加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通过开展ldquo医疗质量万里行rdquo活动,促进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在生物安全工作方面逐步走向正轨。通过各临床检验中心间相互交流,促进了临床检验水平的共同提高。2.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于1979年在北京成立,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是全国检验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下设学术委员会、继续教育与扶贫委员会、组织与外事委员会、秘书处等机构,其中学术委员会分为血液体液学专业学组、临床免疫专业学组、临床微生物专业学组、传染病专业学组、生化分析仪与干化学学组、血脂专业学组、心脏标志物学组、肿瘤标志物专业学组、蛋白质组学组等。其工作范围主要如下:①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会员和医学检验工作者学习业务,不断更新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医学科技知识,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业务水平。③参与开展毕业后医学检验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等。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的指导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检验分会。3.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ChieeHoitalAociatioofCliicalLaoratoryMaagemet,CHACLM)成立于2oo0年,是中国医院协会所属的分支机构,下设室间质量评价分委员会、室内质量控制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分委员会、溯源及校准分委员会、报告要求分委员会、不确定度分委员会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分委员会共七个分委员会。CHACLM的工作任务是开展临床实验室管理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全国临床检验工作水平,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其业务范围:①开展临床实验室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②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与信息交流,推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成果和经验;③培训临床实验室管NOTE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④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⑤兴办杂志和临床检验领域的经济实体等。middotmiddotmiddot试读结束middotmiddotmiddot...

    2022-10-24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程国华,李正奇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作者】程国华,李正奇主编【页数】277【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214-1919-1【价格】38.00【分类】临床药学-药效试验【参考文献】程国华,李正奇主编.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管理学》内容提要:本书分为5个部分:基础篇,医疗器械管理篇,申办者CRO管理,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常见问答及附录。基础篇包括新药研究开发过程的概述,GCP概述,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人员职责、临床试验的设计及临床试验相关文件的设计填写与数据分析;医疗器械管理篇包括临床试验机构的认定、组成、用药管理、文档的保存,相关制度与SOP的制定及临床试验标准操作流程;申办者CRO管理篇包括临床试验的组织与协调、国内外CRO公司的简介与管理模式;伦理委员会篇包括伦理会员会的组成、审查内容与程序、伦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制度管理、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操作流程。本书可为进行研究临床试验各方面提供模板,并从操作层面为我国临床试验管理提供配套文件。《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基础篇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第一节新药研发过程新药研发具有投入高和周期长的特点,一个新化学实体(ewchemicaletity,NCE)从发现先导化合物到获批新药证书这一过程往往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新药研发周期主要包括4个环节。①药物发现:药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筛选,以确定目标临床试验药物;②临床前研究:为确定药物的药理、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进行的动物实验;③临床研究: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及有效性试验;④新药申请的申报与审批。药学研究贯穿新药研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阶段具体指候选药物的发现,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的活性化合物。以小分子药物为例,合理的药物发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靶标的发现和确立、新化学实体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优化和候选药物确立。长期以来,此阶段研究大多依赖药物化学家从各种来源(植物、动物、微生物发酵液中)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以及药理学家对这些化合物用各种动物模型进行大量筛选。但这种方法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命中率低,随机性强。近年来药物设计越来越多地依据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结构生物学和酶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揭示的与疾病相关的酶、受体、离子通道及核酸等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来设计药物分子,以发现可选择性作用于靶,点的新药[2]二、临床前研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0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7号)规定,药品上市注册前应当完成药学、药理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工作,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及纯度、剂型选择、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中药制剂还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等的研究;生物制品还包括菌毒种、细胞株、生物组织等起始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标准、保存条件、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学的研究等。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研究机构应当具有与试验研究项目相适应的人员、场地、设备、仪器和管理制度,并保证所有试验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所用实验动物、试剂和原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三、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临床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阐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自然病程及其预后等方面的问题。从临床研究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常用的试验性研究是临床试验,如随机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等。观察性研究则不能人为地控制试验条件,只能在自然情况下,尽量地控制非研究性因素,以得到真实性结果。临床试验,指以人体(患者或健康受试者)为对象的试验,意在发现或验证某种试验药物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以及其他药效学作用、不良反应,或者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确定药物的疗效与2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安全性的系统性试验。(一)临床试验管理学科简介临床试验管理学为药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将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临床药理学、管理学等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领域,并与之整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专门用于指导和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当今,临床研究水平已成为国家医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之一,被世界各国提到了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国正经历着健康挑战的快速转变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大改革,但临床研究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具有原创性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法、技术和设备很少;临床诊治指南和规范缺少基于国人的研究证据。造成这类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现行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对临床试验管理方法和实践的系统培养。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将为国家培养熟悉临床试验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满足我国临床研究相关行业发展的急迫需求。这对于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医药的创新和发展,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包括但不限于):①临床试验项目开发与设计;②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与应用:③临床试验的统计设计与分析;④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⑤新药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与注册。(二)药物刎临床试验的目的与意义1.评价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含义,即了解药物在人体使用时的安全性和主要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对治疗或预防某种或几种疾病或症状的有效性,即疗效;评价与现有治疗方法或药品相比,试验药品是否提高了获益/风险比。2.确定药物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药品来说,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药品的最基本属性一安全性及有效性最终都是靠临床试验检验的。通过临床试验,可以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上市后的正确使用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明确最有可能从该药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人群,即适应证人群;了解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探索最适宜的给药途径;开发实际用药的剂型和配方;明确特殊人群用药的获益风险特征;临床使用时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3.确定药物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个体差异者对其的影响;检测血药浓度水平和药物相互作用,为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案、剂量,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明确对药物不良反应和适应人群;了解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影响因素;探索潜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4.为新药注册和技术审评提供临床依据临床研究资料和数据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评药品注册申请并颁发上市许可或批文的主要依据,也是批准新药标准、新药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的主要依据。根据2020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在完成支持药品上市注册的药学、药理毒理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等研究,确定质量标准,完成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并做好接受药品注册核查检验的准备后,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按照申报资料要求提交相关研究资料,经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在我国,申请新药注册需提交(但不限于)如下临床资料: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的文献、摘要等资料综述;临床试验计划及研究方案;临床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件:完整的临床试验报告以及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报告。(三)药物刎临床试验的分类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的通告》(2017年第11号),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上市后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类型的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评价药物的耐受性,明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了解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活性等;“探索性临床试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试验药物对目标适应证的作用,为其疗效确证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估算剂量;“确证性临床试验”,其目的包括3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确认药物疗效,建立药物安全性资料,确定剂量-效应关系,为支持注册提供评价获益风险关系的足够依据:而“上市后研究”类型,目的侧重于进一步支持药物用于批准适应证的终点事件(病死率/发病率研究等)的研究、改进对药物在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和(或)环境中的获益风险特征的认识,确定非常见不良反应和改进推荐剂量等。按研发阶段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I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W期临床试验。两个分类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两个分类系统互补形成一个动态的有实用价值的临床试验网络(图1-1-1)。如图,临床研发阶段与研究类型间的关系(实心圆代表在某一研发阶段最常进行的研究类型,空心圆代表某些可能但较少进行的研究类型)。单一研究研究类型目的上市后研究设计实施确证性临床试验分析探索性临床试验oo报告临床药理学研究○开发阶段时间图1-1-1临床试验分类示意图随着微剂量研究、同位素技术、生物标志物、PM模型和仿真技术、定量药理学、适应性研究设计等新的研发方法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制药企业、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以及药品监管部门,都在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为缩短药物研发周期,节省药物研发时间及提高成功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6年发布了《探索性ND研究指导原则》,提出了临床前I期临床研究,即0期临床试验。1.临床试验分期与各期简介(1)0期临床试验0期临床试验是指活性化合物在完成临床前试验,但未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允许使用微剂量在少量受试者中进行的小规模I期临床试验,收集必要的有关药物安全及药代动力学数据。0期试验对抗肿瘤新药、单克隆抗体、蛋白类药物有明确优势,尤其是毒性较大的抗肿瘤创新药物。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可信任的靶向性;治疗窗一定要宽;预期的低剂量、短暴露时间的药效调整(如不超过7日):在相对小样本的情况下可评价药效的靶向效果;稳定的药效、精确的含量测定和分析方法:在绝大多数研究人群中的靶向表达。由于0期临床试验是微剂量试验,因此需要有超灵敏和精确的检测手段来实现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药物与特定受体或酶的结合情况,以确定药物PKPD的特征、提供药物与其靶点作用的信息、评定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药物生物分布的研究提供药物初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等,目前应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加速器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半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免疫测定法、分子印迹等(2)I期临床试验药物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人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药理学活性,观察随剂量增加出现的毒性,以及收集一些有效性的早期证据:二是获取充分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作用的信息,为设计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因此,I期临床研究可能包括药物代谢、生物利用度、剂量范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过程研究和耐受性研究。I期临床试验通常需要由20~80例健康志愿者参加,部分特殊药品如抗肿瘤一般采用患者作为受试者。耐受性试验是为了获得药物对人体安全性的最基本信息,为后期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其研究内容包括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第一章临床试验管理概述药代动力学(harmacokietic,.PK)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及规律。药效动力学(harmacodyamic,PD)是定量描述药物随其浓度变化产生的药理效应,即药物浓度-效应关系。(3))Ⅱ期临床试验当1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新药的基本安全性信息后,进人到药效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是对药品首次进行对照研究,其目的是:①为了确定新药作用于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最大和最低有效剂量范围,为Ⅲ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参考:②确定新药产生疗效的剂量-血药浓度药效学指标的关系;③以更大的样本量进一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些研发者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Ⅱ期临床试验分为Ⅱa期和期。Ⅱa期是剂量探索性研究,目的是确定试验药对患者的最佳剂量、最大耐受剂量等,并为Ⅱ期提供更为精准的剂量和给药方案。Ⅱ期试验常采用剂量递增的试验设计。例如,基于I期临床试验尚不能确切知道该采用什么剂量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时,依据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在其确定的较合适的剂量上、下各设一个剂量点,即低、中、高三个剂量开展Ⅱ期临床试验。这种用于探索药物剂量的Ⅱ期临床试验被称为Ⅱa期临床试验。基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有把握知道新药较合适的使用剂量,增大样本量后进行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时的临床试验被称为Ⅱ期临床试验。Ⅱ期试验的目的还包括评估研究终点指标、受试人群的选择、治疗方案等,为Ⅲ期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作为探索性试验,参与的受试者通常在数百人以内,而扩大的Ⅱ期临床试验可能会有数千名患者参与。Ⅱ期临床试验设计形式较为灵活,常采用平行对照、自身对照、开放性试验、单臂试验、三臂试验、剂量-效应关系等试验设计。有的抗肿瘤药根据药物和目标人群特点,采用了I期/Ⅱ期临床试验的融合设计,采用多重扩展队列试验,通过初步确定潜在有效剂量,直至对达到Ⅱ期临床试验目标的各剂量进行研究,加速了临床试验进程。(4)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总体评价获益风险特征,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样本量应满足统计要求。Ⅲ期临床试验可基于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适当调整受试者的入排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和选择更合适的评价指标,从而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药品标识、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处方提供初步证据。(5)V期临床试验V期临床试验为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获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V期临床试验通过扩大受试人群,对前期临床试验中未研究过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开展研究,从而对上市前临床试验所得结果和结论的偏差进行校正,尤其是探讨和发现此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不良反应,弥补先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第二节临床试验申报流程一、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待完成初步临床前评价后,即将进入临床研究之时,开发公司申请人需向药监部门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vetigatioalewdrug,IND)。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告》(2017年第134号),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凡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审批备案的注册申请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包括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新药生产(含新药证书)申请、仿制药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补充申请等。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6。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学门审批、备案的药品注册申请仍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2018年国家发布了《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2018年第16号),阐述了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包括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除外)在我国开展首次临床试验时需要提供的信息。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申请人可按照《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2018年第74号)所规定的方法与工作程序,申请与药审中心召开临床试验申请前会议。申请人与药审中心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申请的质量,加快后续研究与审评的进程。2018年7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2018年第50号),对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有关事项做出调整:在我国申报药物临床试验的,自申请受理并缴费之日起60日内,申请人未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可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开始时,申请人应登录药审中心门户网站,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对于申报资料存在重大缺陷,或临床试验方案不完整的,或缺乏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存在潜在的临床风险而无法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安全的,药审中心以暂停临床试验通知书方式通知申请人,说明目前不支持开展临床试验的理由。2020年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7号),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药品注册按照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进行分类注册管理;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化学药注册按照化学药创新药、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等进行分类;生物制品注册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已上市生物制品(含生物类似药)等进行分类;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药品的细化分类和相应的申报资料要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注册药品的产品特性、创新程度和审评管理需要组织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境外生产药品的注册申请,按照药品的细化分类和相应的申报资料要求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建立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体系和制度,制定药品注册管理规范,依法组织药品注册审评审批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品审评中心)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补充申请和境外生产药品再注册申请等的审评。申请人在获得首次临床试验许可后,应定期向药审中心提供药物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包括全球研发和上市状况、正在进行中和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新增的安全性结果、重大生产变更、整体安全性评估、重要风险总结、获益风险评估和下一年总体研究计划等内容。一般每年一次,于药物临床试验许可后每满一年后的两个月内提交。药审中心可以根据审查情况,要求申请人调整报告周期。逾期未提交的,申请人应暂停药物临床试验。对于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出现的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提示重大安全性风险信号,申请人应按照《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数据快速报告标准和程序》中相关要求向药审中心递交(个例)安全性报告。药审中心可以根据审查需要,要求申请人修改临床试验方案,必要时暂停临床试验。二、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管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实行备案管理的公告》(2015年第257号),自2015年12月1日起,化学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简称BE)试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注册申请人在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前30天,需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化学药BE试验备案信息平台进行化学药BE试验备案,按要求提交备案资料。备案资料主要包括注册申请人信息、产品基本信息、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参比制剂基本信息、稳定性研究、原料药、试验方案设计、伦理委员会批准证明文件等。注册申请人完成BE试验后,应将试验数据申报资料、备案信息及变更情况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药品注册申请。注册申请人要承诺其注册申请资料及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6···试读结束···...

    2022-08-27

  • 《中医健康管理学》张思超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健康管理学》【作者】张思超编【页数】185【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214-1766-1【分类】中医学-保健-基本知识【参考文献】张思超编.中医健康管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管理学》内容提要:中医健康管理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的健康管理理念、模式、技术及方法,以维护个体和群体健康为目的,通过以中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测、分析、评估,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中医干预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本书编写着重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让学习者或从业者从理念上提高对健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知识上掌握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当前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和类型及其特点;能力上强化中医健康管理的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管理的方法及适宜技术。既突出中医特色,又兼收并蓄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公司等部门的医生及健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培训和国家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者参考、阅读。《中医健康管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管理概述一、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实践应用最初出现在美国,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在美国,最先应用健康管理的是保险行业。医疗保险业的管理者通过长期研究发现,80%的医疗费用支出在治疗可预防的疾病上(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等),因而,如保险业找到此类可能导致治疗费用高的人,应用健康管理技术早期鉴别出高危人群,可降低投保人的患病风险,从而减少保险的赔付费用。通过健康管理,个人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个人对健康保险的信任度得到增加,又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行业收益,使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受益,从而促进健康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及慢性病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威胁和挑战,这也促进了美国政府开展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欧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工人及其家属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如果其健康出现问题,则会直接造成生产率的下降,雇主不仅要花费医药费用,同时还意味着要承担因工人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带来的损失。基于此,亟待出现一种以疾病预防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来维护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的健康状态,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近几十年来,健康管理在学术领域的研究可谓突飞猛进。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关于健康风险、循证医学和健康干预的大量研究及健康教育学的发展,为健康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实践基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为健康管理带来了便捷并极大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健康体检与生活方式指导,发展到目前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全民健康促进战略规划的制定、个体或群体全面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进入21世纪,健康管理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步兴起与发展。二、我国健康管理现状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出现已近20年,其发展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受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健康产品的研究及健康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物质与精神生活不断改善与提高,人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兴起始自2000年,当时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2005年设立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2007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健康管理师的国家职业标准,至2013年,中国已有6000余家各类健康管理服务公司,但由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健康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尚不完善,完整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还没有形成,相关产业规模也比较小,主要以健康体检及相关服务为主,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我国的健1”中医健康管理学康管理总体仍处在发展阶段。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世界亚健康状态人群已占总人口的70%左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类似调查发现,在30~40岁人群中,体检无异常者不足10%,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例更高。数据表明,中国需要更多的、更加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系统而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需求旺盛。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2015~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至2030年达到16万亿,健康服务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及社会资本进人医疗健康行业的政策利好,健康管理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一定会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三、健康管理概念健康管理在国际上兴起与发展虽有30余年,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没有建立能够让各国学者都能接受的健康管理概念。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可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是运用医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以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程检测、干预、管理的动态过程。可见,健康管理能够科学有效地调动社会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达到以最小的投人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获得最大健康回报的目的。四、健康管理学概念健康管理学本质是将管理学的理念应用于健康维护、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及康复领域,是管理学、预防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目前在国际上,健康管理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及方向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健康管理学是研究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的医学学科,重点研究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与健康保险相结合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门集管理学、医学、预防医学与信息学于一体的医学科技创新型学科。健康管理学依赖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不同于单一的任何一门传统医学。五、中医健康管理现状与展望千百年来,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整体观、三因制宜辩证论治观、中医“治未病”等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维护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余年来,在中医“治未病”原则指导下,中医药服务由医疗为主拓展到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服务网路也由单一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为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两大体系,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尤其对亚健康防治有着积极意义,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的,它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得到广泛的响应,并逐渐得以投入到探索和实践中。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儿童等5个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通知》,两个文件从技术标准、服务模式及适用人群等方面,明确了中医健康管理的职业服务内容。较之现代的健康管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客观描述和评估健康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医在整体上对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衡量,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将“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的各2第一章绪论流程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中医健康管理的应用与推广做了重点强调,如国办发〔2015〕32号文提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一2020年)》,2016年,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目前,中医健康管理从广义层面上提出的较多,有的把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或与中医相关的方法或技术,均称为中医健康管理,不免失于表浅和笼统。一些中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有明显的商业化服务倾向,其实质还是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方案的服务,没有全程的中医健康管理跟踪。大部分注册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公司实际运营项目与中医健康管理的实际内容并不契合,多数在从事中医保健品销售、健康体检、中医美容养生等项目,即使引入了中医健康管理的服务项目,也只是对健康管理概念的简单移植。总之,当前的中医健康管理市场缺乏系统的中医健康管理理论指导,可具体操作的技术或方法流程亦不够规范,单纯从事中医健康管理的专业人员较少,从业人员对中医学理论理解和掌握不够系统。在学术层面,明确以中医健康管理为议题的研究报道有限,中医健康管理前期的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明显滞后于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研究,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体系还未建立,故批准立项中医健康管理学学科建设及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标准的研究,是一项推动健康服务业良性发展的开拓性工作。在中医健康管理及学科标准理论体系的建设中,只有突出中医特色,才能充分发挥中医学在健康管理领域的优势。第二节中医健康管理学概述一、中医健康管理概念中医健康管理是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中医信息采集、监测、分析、评估,以维护个体和群体健康为目的,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指导、中医健康教育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中医干预的综合过程。中医健康管理的主体是经过系统中西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中医健康管理的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二、中医健康管理学概念中医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中医健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是一门融中医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于一体的新兴的综合学科。中医健康管理学不等于中医治未病学及中医养生学,后两者主要强调人们平素应该如何保养身体培养正气,并根据体质偏颇的不同,运用传统中医疗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或治病目的。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中医学、健康管理学的交叉综合学科,是中医针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将管理学的理念应用于中医健康监测、预防等,“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连续不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中医学与健康管理学学科融合与交叉,形成了中医健康管理学这门新学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医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医健康管理学三、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内涵中医健康管理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用中医的健康管理理念、模式、技术及方法,以维护个体和群体健康为目的,通过对健康状况进行中医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中医干预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是一门新兴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学科。(二)外延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中医学、健康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与中医学中的中医养生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治未病学等学科相关联。在国家大健康理念指导下,其外延主要包括中医健康管理的政策制定、群体及个体的中医健康管理理念或理论方法指导、中医医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中医健康管理信息的大数据采集及应用系统、中医健康管理的国内外营销、中医健康管理保险业务、中医健康管理的教育教学等,是一门以中医学理论为主,涉及多个学科、部门和产业的综合学科。四、中医健康管理学学科任务中医健康管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应用方法。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健康管理学日益受到重视,而中医健康管理的内容散在于中医养生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护理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中,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与研究。中医健康管理学学科立足于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全面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通过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促使个体或群体树立中医管理健康、经营健康、促进健康的思想,建立个体和群体生命全程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突出中医药学的特色服务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中医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患者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本学科以及中医学科的发展,以及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与管理模式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期间,将“中医健康管理学”列为重点培育学科。学科的建设与深入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中医药学术内涵,为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提供策略、方法、技术和人才,为中医药在健康维护、健康促进、慢病防控等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融合相关学科建设成果、兼收并蓄的同时,如何使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标准化,仍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思想指导下,随着学科建设及研究的深入,中医健康管理学科在理论及应用方面都会逐步丰富和完善。第三节中医健康管理学发展简史中国古文献中虽无“健康管理”这一名词,但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管理理念。中医对于健康的认识,源于先秦以前古人对于健康问题的经验积累,并通过思考加以总结提炼,其思想最终定型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以来,古人基本以此为基准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不断充实其内涵,丰富其实践形式。第一章绪论一、先秦及以前一萌芽阶段自古以来,先民们为了自身健康,主动探索与发现辟邪调护的手段和方法,并总结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初步的维护健康思想。(一))古代先民生活实践经验先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在山林中,于风雨、饥饿、猛兽等不利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用己的聪明智慧不断改善饮食居住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条件,即“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又为索食充饥,采集野果杂草,渐分辨其良莠,或宜于食,或宜为药,或有毒宜慎,如“神农尝百草”,这些行为大大减少了因饮食条件和居住环境不适对健康的危害,这可以看作最原始的养生预防行为。随着医药卫生知识和经验的逐渐积累,先民们逐渐认识到虫蛀龋痛、寄生虫致腹疾,居住水湿环境易患“筋骨瑟缩”等等。殷墟出土文物证明,当时人们已知道除虫、排水、清扫等干预外界大环境的公共卫生措施,懂得洗脸、洗手、洗澡等调理小环境的个人卫生措施,并认识到灭害鼠逐瘈狗的必要性,掌握了酿酒技术,精于食物烹调,并注意到优生问题,认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强调“礼不娶同姓”,这一良俗的形成,大大减少了遗传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民族健康素质。《左传》有论:“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注意到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郑国子产认为:“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为焉?”告诉人们患病后要注意调整饮食、哀乐,而不是去占卜、求神。春秋秦国名医医和提出了著名的“六气致病说”,从四时、五节、六气以及人情喜怒等天人结合的角度认识疾病,表明对于健康、疾病客观认识的提高,这也为疾病的防治指明了方向。(二)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理论1.有备无患至少殷商时期,人们的预防意识渐渐形成,如《商书·说命》记载:“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治未病的方法和经验,表明健康管理思想以及实践初露萌芽。春秋战国时期,“有备无患”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左传》记载:“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种避祸防患的观念,也影响到当时的中医学。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对齐桓公望色诊病的案例,从“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终至“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突出反映了扁鹊能够预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提出疾病要早发现、早干预的理念,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这些朴素而原始的有备无患理念,实为中医健康管理思想的源头。2.思患预防《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易经·既济卦》谓:“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易传·象》中解释此卦为“君子以思患而豫(豫,通“预”)防之”,亦即防在于预,预在于思“患”,充分反映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管子·牧民》也记载:“惟有道者,能避患于未形,故祸不萌。”《庄子·盗跖》云:“丘,所谓无病自灸也。”反映当时人们已经使用灸法来防病。《论语》记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指出在不同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事作为需与身体状态适应,提前规避某些不利因素,思患以预防之3.谨慎药食“民以食为天”,而饮食、药物的种类需要辨清,食物的毒性和补益性则需分辨,因此有上古神农尝百草,以区分药物的毒性、作用。《周礼》将“食医”定为四医(食医、疡医、疾医兽医)之首,以慎辨饮食宜忌,可谓当今营养师雏形。《礼记·曲礼》载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说明当时对于药物毒性的认识尚显模糊以及对于服药的慎重。《周易·无妄卦》谓:“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指出不可乱用药物,正如《象辞》谓:“无妄之药,不可试也”。《论语》记有:“子之所慎:斋、战、疾”,明确表明对于疾病的态度为“慎”,如“丘未达,不敢尝”,孔子由于不明药物的功效和配伍,故谨慎而不随便服用。孔子亦十分重视饮食宜忌、调养,认为:5中医健康管理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而《礼记·曲礼》记载“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指出了对于选择医者的审慎态度。4.早期干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警示我们当事物处于萌芽阶段时易被灭除,因此需居安思危,及时发现变化的征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论述了“治之于未乱”的理念。这一思想运用于医学,即为《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提出的“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若时常担忧生病以预先防之,就可以避免疾病的危害。《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文言》解释为:“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明确指出要善察秋毫,把握健康信息,提前预测并予以干预,则事半功倍。《鹖冠子·世贤》中记载:“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攙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此中说明了预防诊治的三个层次阶段:第一重境界即为扁鹊之“对症下药,救死伤于濒危”,扁鹊灵活运用针石之效让病人膏肓者起死回生;第二重境界为扁鹊二哥之“见微知著,除病症于萌芽”,从身体微小的症状敏锐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将病症医治于萌芽状态;第三重境界为扁鹊大哥之“未雨绸缪,防隐患于未然”,透过平静的表象看到隐藏的病因,从而达到“良医治未病”的境界。扁鹊治有形之疾,其大哥治病于无形,故“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反衬出当前防治疾病的状况,忽视细微之疾的调护,而一直追逐于重症的救治,致使疾病越来越多且难于应付。总之,对于健康调护与疾病的防范认识与实践,先秦以前以及先秦时诸子百家的论述虽分散凌乱、不成体系,但内容较为广泛,且不乏精辟论述,闪耀着健康管理的智慧之光,足为中医健康管理学的思想与实践提供启发二、秦汉一奠基阶段(一)《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健康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不但是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立论根基,同时也奠定了中医健康管理学认识与实践的基石。1.首重养生防病,提出预防原则首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详述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理与疾病规律,明达养生防病的道理;次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治未病”,孕育出“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再述养生顺乎自然,正如朱丹溪所说:“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谆谆然以养生为急务者,意欲治未然之病,无使至于已病难图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养生贵于“知道”,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以使“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亦即健康长寿,不仅重视生命的长度,更关注生命的质量,并明确提出养生的指导原则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原则。2.提出未病理念,奠定防治基础《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并论述“治未病”思想,其中有三处记载“治未病”这一术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首提“治未病”之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预防疾病于未生之前或及早救治于方萌之际;次见于《素问·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论述早期预知、预判、诊断疾病,在疾病未显之前即予以治疗,以遏病势;《灵枢·逆顺》也有论述,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指出在疾病未盛之前或隐微之际采取治疗措施。综上,“未病”的本义既指无疾病,也包括疾病的萌芽阶段与未传病态,后世医家认为的6···试读结束···...

    2022-08-19

  • 《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刘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作者】刘岩著【页数】223【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15-6158-9【价格】58.00【分类】外语教学-教学法【参考文献】刘岩著.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协同作用》内容提要:本书稿通过回顾形式教学和CBI的理论及实践发展,阐述融合使用两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可能性,提出将二者融合的教学方法也许更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这种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脱离语境地讲解或练习语言形式,而是提倡基于内容、附以语境的语言输入和课堂练习,在进行形式教学的同时,起到提高学习者社会和文化意识的多重目的。既阐述理论,又重视课堂实践,为相关工作者将理论转化为课堂实际教学提供借鉴。《探索形式教学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协同作用》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外语教学中的形式教学第一章形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发展◆形式教学的定义形式学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今已获得广泛认同。Schmidt(1994)曾指出,没有对形式的自觉关注,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参考William(2005)的观点,可认为形式包括语言的各种形式内容,像语法形式、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及语用形式。关于形式教学,人们提出了或简或繁的定义。Sada(1997:73)认为“形式教学意指在以意义为导向的二语教学课堂中,或明示或隐晦地吸引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能随机地出现在课堂之上,也可能经由预先设计”。R.Eli(2001:1)认为形式教学是一个涵盖性术语,意指“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形式的任何预先设计或附带式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讲,开展形式教学,意味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某些目标语言特征。但在教学环境、引导方法等方面,各定义对此则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Sada的定义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意义语境,而R.E的定义在这方面却没有特别说明。本书提倡将形式教学融入CBI课堂,因此对此概念的理解与Sada(1997,2···试读结束···...

    2022-07-28 epub教程 英语 epub

  • 《财务管理学》闫华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财务管理学》【作者】闫华红主编【页数】267【出版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638-3096-1【分类】财务管理-教材【参考文献】闫华红主编.财务管理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管理学》内容提要:本书是为非会计专业编著的一本财务管理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1。实用性,即联系实际,突出运用;2。基础性,即照顾一般读者,省略疑难点与争议性内容。3。考试性,即紧密联系各种考试可能涉及的问题,力图将考试和本书的内容结合起来。本书基于简练、实用的原则,设计框架结构,使内容和体系更加系统、完善,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掌握和应用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三章,财务分析;第四章,筹资管理;第五章,投资管理;第六章,对外投资管理;第七章,流动资产管理;第八章,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第九章,收入实现及分配管理。《财务管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学习要点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财务管理的环境。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管理目标和职能,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理解财务管理的原则,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以及财务管理等概念。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企业当中,通常是由财务专业人士管理公司的财务和会计。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管理人员不懂财务知识,不能确定财务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更提不上确定解决方案了。例如,如果想了解企业的销售状况如何,可以从营销部门获取资料,但营销的利润如何,只有在利润表中才能找到。只有通过了解利润表是怎样建立的,正确分析损益状况,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可见,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财务知识,掌握财务方法与技巧,对于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是十分重要的。财务管理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财务与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上经常会用到会计信息,因此,人们往往问及财务与会计有何不同。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差别在于角度不同。会计一般从历史的角度,主要核算过去的活动,而财务则侧重于确定内在价值和进行决策,着眼于未来。财务补充会计的遗漏,集中于未来问题。财务通常要针对解决“现在该做什么”和“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财务管理”,在英文中为“FiacialMaagemet”。英文中,“Fiace”一词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对货币这一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因此,国家财政、企业财务和个人理财>>1<<财务管理学均属“Fiace”的范畴。本书所讲述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商品不断地运动,实物商品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金运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运动过程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不仅以资金循环的形式存在,而且伴随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资金运动也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资金运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从表面上看是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实际上钱和物的增减变动都离不开基础的经济利益关系。总之,企业财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称为财务活动,后者称为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二、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也就会不断产生资金的收支。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个独立方面,这便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筹集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部分。企业的自有资金,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吸收直接投资等方面从投资者那里取得的,这里的投资者包括国家、其他单位、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等。企业的借入资金,是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和应付款项等方面从债权人那里取得的。企业取得的资金,可以是货币资金形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既可以是有形资产形态,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形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收入;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股利以及付出各种筹资费用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这种因为资金筹集而产生的资金收支,便是由企业筹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在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总之,企业在筹资时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2<<···试读结束···...

    2022-07-15

  • 王不烦实用管理学,助你借力成事、破局而出

    课程介绍:王步富实战管理学,助你成功破局,管理第一课,靠自己赚点小钱,靠管理赚百万年薪。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22-05-25 公司的ff管理是什么 FFF组织

  • 协同如何打造高联动团队pdf下载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如何协作打造高度链接的团队df下载由MarkOwe/KeviMoller合着,市场如战场,团队合作、团队凝聚力、执行力都一样,作者教我们如何建立一个高度连接的团队。如何协同打造高联动团队df下载预览关于《协作:如何建立高度链接的团队》的作者马克·欧文,前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大队(通常称为海豹六队)。多年来,他参与了全球数百次行动,包括2009年在印度洋营救理查德菲利普斯船长。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欧文担任海王星矛行动的负责人。这次行动杀死了奥萨马·本·拉登。欧文和其他几名队员先是进入了恐怖头目藏身处的三楼。在那里,欧文目睹了本拉登被杀。KeviMaurer已经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报道了9年,并曾在阿富汗服役过六支特种部队。2006年,他在东非特战队待了一个月,并随美军驻扎在伊拉克和海地。他出版了四本书,其中许多是对特种作战行动的描述。读者点评《协作:如何打造高联动团队》出乎意料的有启发性,我们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并不难,而是复杂。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您周围的三英尺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并在成功时清晰。古今中外的经历是相似的。通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觉得难度很大,但作者的观点完全颠覆了这个观点:(1)难度是指超出能力范围,超出现有技术水平,并且需要采取激进的解决方案,而借助新技术所能做的事情的核心是在技术层面;(2)复杂是指根据现有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解决的问题,但线索、协作和变数太多,必须逐步拆除。在管理层。所以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复杂而不是困难,只是在情感上偏向于困难,海豹突击队也是如此。处理复杂问题的三个原则①三尺法则。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专注于你身边的三只脚,找到离你最近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原理可以让你在没有头绪的时候快速摆脱失控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②零原则。需要时刻清除上一个动作留下的库存干扰,以最佳状态进行下一个动作。③一致思考原则。组建团队时,只招那些具有高度价值观和心态的人,这样团队才能保持最强的凝聚力。...

    2022-05-15 特种部队海豹六队 海豹突击队特种部队

  • 1分钟爱上管理学pdf下载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一分钟爱上管理df免费下载,这是一本关于经济与管理的书,作者是某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本书分为6章和数十本栏目为读者提供精彩的管理内容。1分钟爱上管理df总结为什么尿布和啤酒一起卖?西瓜商为什么要包熟又甜?为什么火车轨距一样宽?为什么剩女这么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有它的管理意义。无论您是对管理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想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制定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管理者,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全书从管理科学在煎饼果摊上的应用开始。通过贴近生活的生动案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传授经济和管理知识,引导读者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生活。发现其潜在的管理意义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特定的管理实践。丰富的知识加上生动幽默的语言,这本书在你手中,将为你开启轻松学习管理的美妙旅程,让你一分钟爱上管理!1分钟爱上管理df作者信息博士。姚玉良,现任理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终身教授)、讲席教授,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特聘讲席教授(东方学者),公共学院特聘课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事务部。著名工商管理学者,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获得2007年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会员论文奖和2009年利哈伊大学管理与应用经济学领域杰出研究成果奖。博士。姚玉良长期教授MBA课程,他的很多学生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近年来,他还为波音宇航、马里兰州航空局、美国食品工业协会、摩托罗拉、浙江省供应链协会等知名公司和协会提供管理咨询。一分钟爱上管理df部分目录第1章信息、技术和人类经济学煎饼果中的“为什么”具有持续适应性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人的三角结构第二章传统管理遇上现代电子商务为什么在视听柜台买不到童安哥的CD?为什么在古代很流行结拜兄弟情?“四代苹果”和“四袋苹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火车的宽度都一样?为什么猪肉不同部位的价格不同?如何让孔子更富有?第三章搜索带来的信息革命流感和电影票房有什么共同点?Google是如何从雅虎的“小兄弟”变成“老大哥”的?斯巴达克斯和陈升、吴广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如今忠诚勇敢的黄盖越来越少?为什么有这么多剩女?第4章技术可贵,信息更贵为什么西瓜商要包熟的和甜的?为什么尿布和啤酒要一起买?如果韩信活到今天,他还能当一个好领导吗?你为什么想和你女朋友的前男友做朋友?为什么艳丽的眼睛是一种负担?第5章:一个英雄和三个帮派为什么朱八戒总是睡在花寨?为什么要在高考成绩公布前申请志愿?你会在外面,你能放心你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剩女”结婚更难?米饭和洗碗的分工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1990年代《阿甘正传》不能在美国租借?为什么一份价值10万士兵的合同?第6章挑战人类的弱点为什么夫妻之间的扯皮比男朋友和女朋友之间的少?为什么驴子和玩家都懒惰?为什么说AMD是慕容复的企业版?铁丝网如何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如何治愈“星期一综合症”?美国人都是白求恩吗?...

    2022-05-13

  • 一本不正经的管理学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一本邋遢的管理df电子书是作者Ruckerd撰写的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籍,主要包括招聘、激励、制度、沟通、管理技巧文章、绩效管理文章等,以帮助你学习管理。非正式管理内容简介df谁说应该认真对待管理?管理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交叉;不仅仅是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科学管理、组织文化、全球环境、控制、决策、行为、人、团队、目标管理、战略、运营、动机、学习型组织等。面对这些“严肃”、“沉重”、“严肃”的话题,作者用幽默诙谐的笔触向我们证明:管理不一定要严肃。看完笑了,大家都能明白,管理看似在管理,其实就是在管理我们每天面对的那些可爱不完美的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读者可以通过幽默的故事来学习管理,让管理不再是高级和枯燥的。无论您是高级经理还是基层经理,您都可以从这个有趣且讲故事的管理课程中受益匪浅。一个粗鲁的管理df作者简介鲁克,毕业于名牌大学管理学院。现在他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他拥有10000多人,着有《管理心理学》、《轻松领导团队》、《管理100个关键词》等著作。不雅管理df目录招聘01请务必找到冒充我们公司业务员的人...00302你被录用了,马上向人事部报告!00603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以前最有可能的职业是什么?00904你能离悬崖多远而不掉下来?01105我们公司需要这样与众不同的员工!01306地狱如何招募新人?01807狗还是人?不,你应该刹车!02108装扮成狗的无毛狮子,你打算去散步吗?02309大学评议会不是澡堂!02610为什么要花五百两黄金买一堆马骨?02911为什么新狮子只能得到坚果和香蕉?03112我认为你不会有肉搏战的问题...03413什么是真正的胆量?03714戴高乐只喜欢敢反驳他的人03915为什么要杀死自行车修理工?04116不!我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04417如果你有一只这么厉害的猪,你会吃吗?04618不敢承认自己会说话的狗……04919让有嗜睡症的员工卖睡衣!051激励措施01交配期如何让猴子出洞?05502猎犬跑不过兔子的原因是什么?05703船长如何说服不同国籍的乘客跳船?05904老板发财的秘诀...06205倒霉的兔子怎么能不被打?06406那微不足道的200美元并不重要。06707驴学小狗迎主人,结果出人意料...06908老农为什么要把牛的草料放在屋檐上?.07109不努力的人会被那台电脑取代!07410改名为“经理”的狗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了!07611他还想吃东西,又和我吵架了……07912为什么承诺奖励后成绩下降?08113演讲越长,马克吐温的捐款越少08414如果你把男人放在一个岛上,把女人放在另一个岛上会发生什么?08615什么样的救生圈能让人快速学会游泳?08816骆驼和汽车测试09017你为什么反对他?我的主!09218让大家听到09419对不起,陛下,我只能给你20分钟!09620有些人根本不喜欢威士忌!09821我怎样才能让FBI的人帮你砍柴?10022这次跳伞算两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10223别忘了,我有250块钱给我!10424鹦鹉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106系统01谁是最糟糕的医生?11102我的职责是在罚单上打个洞...11303她和那辆车有保险,而我没有11504轻松猎杀狮子?11705我也是来做生意的...11906猴子学聪明,量好就吃!12107耶稣受难启发了一个孩子...12308两瓶啤酒,外加一本漫画书!12609你无法想象犹太人深夜推车的原因!12810警察又遇到了带猪的司机……13011不值得成为“包袱”!133猫价波动的12个原因,你猜不到!13513谁是看门人的最佳人选?13814为什么牧师下地狱,司机上天堂?14115不交学费,你就有两个奴隶!14316努力工作有错吗?14617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很累149管理技巧01这只猴子是项目经理15302让我也猜猜你的职业!15503一种明智而愚蠢的招揽客户的方式!15704被指挥的感觉如何?15905向外界发布假新闻...16106你能帮帮我吗...16407兔子怎么吃狼和野猪?16708我没疯,我为什么要鼓掌?16909导演批准“同意”!171接受了10个误报...17311魔鬼长什么样子?17512条荒谬的“禁止休假”通知!.17813为“亲爱的”买单!18114乐哉,老大终于被老婆揍了!18315老羊的攻略太好了!18516学徒不利的原因竟然是……18717位经理的可恶愿望是什么?19018我的故事很短但令人心碎...193绩效管理01如何说服老板给你加薪?19702黑人的三个愿望实现了吗?19903土拨鼠去哪儿了?20104三个人评画,各抒己见!20405农夫意识到自己迟到了20年!20606我疯了,但我不是傻子!20807谁是话匣子?21008老板,请给我半品脱蓖麻油!21309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雇主...21610这不可能!21911严格遵医嘱22212我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过...22513你不是在开玩笑!22714为什么不杀了他?23015个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技巧!23316咖啡中不再有鞋油!23517是最后一次加薪20周年!23818请不要将你的工资透露给别人!240团队建设01为什么这个男人的头发被他的妻妾拔掉了?24502三只兔子去餐厅吃饭,却没带钱……24703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只有我一个站着?24904将军自有绝招!25205会议结束后,宣布谁将做会议记录!25406六英尺比四英尺快吗?25607我们实际上是在种树!25808天罚26009在地狱中发现石油!263价值1亿GDP的两堆狗屎!26611三只老鼠偷油喝...26912你所在的飞机已经消失了!27113不合理,她搬走了!27314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普遍回复...27515个白痴都是官员!27716如何实现精简?28017派蜈蚣去买汽水然后……28218我什至把公司保险箱的钥匙都放了!28419你害怕这样一个“勤奋”的护士吗?286决定01你不是唯一一个有爷爷的人!29102一个混蛋偷了我们的帐篷!29303起来,我们发财了!29604清洁工被解雇...29805三个不同国籍的囚犯的选择30106我还有很多没来得及说的建议!30307这个双冠王怎么了?30608不打领带者不得入内!30909茶馆生意兴隆的秘诀是什么?31110选择酒店可能是个问题!31311最明智的决定是派一艘摩托艇!31612我只记得车号!31813经理和清洁工之间的区别...32014我可以收集衣服吗?32215小偷宁死不屈,杀了他!325通讯01非常感谢,副本从哪里来?32902巴顿将军尝汤...33103四箱航空邮件一点都不好笑!33304别担心,袋子还在!33605去接电话!33906你怎么知道我戴着隐形眼镜?34107荒岛上的人真的疯了吗?34308我不忍心让你一个人站在那里!34609裸女叫出租车...34810没完没了的会议很烦人!35011摆脱拐弯抹角的烦恼!352工头只是嫉妒吗?354...

    2022-05-11 兔子0617 兔子0617是什么意思

  • 运动健身风险管理学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运动和健身风险管理df是一本关于运动和健身的书。主要阐述运动健身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理论、过程体系、子理论和运动处方。我喜欢。运动读者可以阅读。运动和健身风险管理df内容本书系统阐述了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运动健身科学与风险管理科学的概念、内涵、特点及有机结合;介绍了国内外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基于流程体系的思想,从流程、方法、技术和工具等维度,全面阐述了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规划、认知、识别、估计、评估、响应和监控;对不同健身领域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运动健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本书可供健身从业者和爱好者参考和阅读。电子书前言运动和健身有两个方面,其积极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消极作用却远未得到认可。机会和损害并存,这就是风险,如何减少和减少损害,这就是风险管理。本书借鉴其他学科风险管理的科学成果,首次将风险管理体系引入运动健身领域。由于运动健身风险管理涉及人和个体,其动态变异性、个体性和适应性差异很大,风险难以理解和控制。锻炼和健身的风险贯穿于恢复期之前、期间和结束时。不同阶段的风险差异很大,不同的运动健身项目的风险也不同。没有很好的识别和控制,很容易引发风险,也就是伤害。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幸运的是,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健身风险管理研究也受到关注。体育院校对此的研究尤为突出,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与健身风险管理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体育与健身的教学、管理、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体育与健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运动健身过程中获得。应用方面,运动健身风险管理学科也取得重要进展。有鉴于此,笔者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倡导的“医工结合”政策,以及成立的运动与健康管理研究实验室,结合教学、科研和实践,总结了运动健身与管理体系。.本书旨在方便公众了解、掌握和应用体育健身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本书分为6章。第一章是关于运动和健身科学及其风险管理。分别介绍了运动健身科学和风险管理科学。ETC。第二章全面介绍了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系统科学理论的应用;第三章是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流程体系,分别以系统思维和流程管理思维为指导。从过程、方法、技术和工具等维度,全面阐述了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规划、认知、识别、估计、评估、响应和监控;第四章是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的子理论。、行业、环境、项目维度介绍运动健身风险管理实践;第五章健康评估与运动处方,提出以健康评估为依据,运动处方是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的最佳实施方案;第6章是运动和健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市场上出现的评估系统、信息系统、智能生态系统、评估检测系统、健康维护和促进干预指导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方法。作者特别感谢芬兰Jyv?kyl?大学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运动与健康工程中心主任程书林大学。获得了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程教授的指导下。也感谢兴能体育学院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和学生们。此外,本书还参考和吸收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无法一一列举。在这里,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新且广泛,理论研究和实践日新月异,且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书籍内容第1章运动与健身科学与风险管理1.1运动健身科学与运动健身体系的发展1.1.1运动健身科学发展与运动风险管理1.1.2运动健身的普及1.1.3运动健身系统1.2风险管理1.2.1风险的概念和含义1.2.2风险的系统特征1.2.3风险系统的基本要素1.2.4风险类型1.2.5风险管理流程1.3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发展1.3.1国外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研究综述1.3.2国内体育风险管理研究日新月异1.3.3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3.4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内涵、体系特征及分类1.3.5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的类别、方法、内容和体系1.3.6运动健身过程的风险管理第2章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基本理论2.1系统科学理论2.1.13D模型2.1.2运动健身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2.1.3集成集成系统方法2.1.4物理-事务-人文方法2.1.5建模方法:解释结构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2.1.6哈顿矩阵2.1.7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系统生态模型2.1.8“5E”战略2.2运动与健身的风险效应理论2.2.1风险诱惑效应2.2.2风险约束作用2.3运动健身风险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理论2.3.1人因工程的基本含义2.3.2人为因素的系统特征2.3.3基于运动健身和运动疾病预防要求的人因工程设计2.4运动与健身风险的可靠性理论2.5运动健身风险目标管理与动态控制的原则第三章运动健身风险管理流程体系3.1运动与健身风险管理规划3.1.1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规划的内涵3.1.2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规划的内容3.1.3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规划流程3.1.4运动和健身风险管理规划的工具和技术3.2运动健身的风险意识3.2.1运动和健身的风险认知概述3.2.2运动健身风险感知特征3.2.3运动健身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3.2.4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认知研究与评价方法3.2.5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认知的应用3.2.6应对运动和健身风险管理的认知3.3运动健身风险识别3.3.1运动健身风险识别概述3.3.2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识别流程3.3.3运动健身风险管理识别方法及应用3.4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3.4.1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概述3.4.2运动健身风险评估过程3.4.3估算运动和健身风险的方法3.4.4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的技术和工具3.5运动和健身的风险评估3.5.1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概述3.5.2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流程3.5.3运动和健身风险评估方法3.6运动和健身的风险应对3.6.1运动和健身风险应对概述3.6.2应对运动健身风险的过程3.6.3运动和健身风险应对策略3.7运动和健身风险监测3.7.1运动和健身风险监测概述3.7.2运动健身风险监测流程3.7.3锻炼时机和健身风险监测3.7.4运动健身风险监测方法3.7.5运动和健身风险监测的技术和工具第4章运动和健身的风险管理4.1运动健身教学过程的风险管理4.1.1体育与健身教学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概述4.1.2运动健身教学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4.2健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4.2.1成人健身风险识别、分类及预控4.2.2成人健身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分析与控制4.2.3成人健身过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4.2.4成人运动和健身损伤风险的识别与评估4.2.5成人运​​动和健身风险的应对策略4.3体育健身行业风险管理4.3.1健身场所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4.3.2商业健身俱乐部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4.4运动健身设施与环境风险管理4.4.1户外健身设施的风险管理4.4.2体育馆环境风险管理4.5跑步健身风险管理4.5.1跑步健身风险概述4.5.2跑步和健身的风险意识4.5.3跑步健身风险识别与评估4.5.4跑步健身的风险应对策略之一:跑步训练4.5.5跑步健身第二风险应对策略:掌握跑步技巧4.6广场舞健身风险管理4.6.1广场舞健身风险识别4.6.2广场舞健身活动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价4.6.3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风险应对方法及措施4.6.4广场舞健身风控策略4.7骑行和健身的风险管理4.7.1自行车与健身概述4.7.2自行车健身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4.7.3骑行健身的风险之一:锻炼方法4.7.4自行车运动健身风险应对II:心率法4.7.5骑行运动健身风险应对3:骑行损伤预控方法4.7.6骑行健身风险应对第四步:掌握骑行姿势和技巧4.7.7骑行运动健身风险应对之五:做好骑行过程管理4.8器械运动健身风险管理4.8.1社区户外装备运动健身风险识别与评估4.8.2社区户外装备锻炼与健身风险应对4.8.3俱乐部器械运动健身风险管理第五章健康评估与运动处方5.1健康评估5.1.1健康评估5.1.2健康测试5.2运动处方的概念及分类5.3运动处方的原理和作用5.3.1运动处方原则5.3.2运动处方对人体的影响5.4运动处方内容5.4.1练习目的5.4.2运动项目5.4.3运动强度5.4.4锻炼时间5.4.5锻炼频率5.4.6运动效果的物理基础和特异性5.5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5.5.1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5.5.2运动处方的应用5.5.3个性化运动处方案例5.6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和风险应对5.6.1肌肉酸痛5.6.2肌肉痉挛5.6.3运动时腹痛5.6.4低血糖5.6.5运动性血尿5.6.6对运动创伤的风险应对5.6.7风险应对的体力活动监测方法5.7优化运动健身风险管理方案5.7.1适应度函数模型5.7.2健身反馈函数模型5.7.3最优解的选择5.7.4科学补水5.7.5控制运动量第六章运动健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6.1运动健身风险评估系统6.1.1运动健身风险评估体系概述6.1.2运动健身风险评估模型6.1.3各模块和各测试项目重量的确定6.1.4整个模型的算法和评价标准6.1.5运动健身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应算法6.1.6具体实现方法6.2智能体育生态6.2.1一云三端系统6.2.2智能场馆系统6.2.3智能运动系统6.3运动健身风险评估与检测系统6.3.1健康风险评估检测系统6.3.2压力和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检测系统6.3.3人体成分检测系统6.3.4血流动力学测试系统6.3.5体质监测与健康状况分析6.4健康维护与促进干预指导技术体系6.4.1减肥系统6.4.2康武康运动健康管理系统6.4.3运动处方专家系统6.4.4虚拟健康跑步锻炼系统...

    2022-05-09 健身锻炼运动处方 实用健身运动处方

  • 对流传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pdf免费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李志新、郭增元主编的传热优化场协同概念与方法一书,对流换热优化场协同理论df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可供能源、电力、航天、化工、石油、机械、电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工程热物理、热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高校能源工程、空调、制冷等相关专业。教材。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df图片预览简介当今气候变暖和全球能源短缺迫切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各种能源的80%的利用需要通过传热和转化,所以传热过程,特别是对流换热过程的加强和优化,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现有的半经验强化传热理论和技术,《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从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作用的角度阐明了对流换热的物理机理,系统地讨论对流传热。热场协同强化优化理论不仅可以统一对现有各种传热强化技术的物理性质的认识,还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高效节能的技术。《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汇集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第1章介绍了对流传热的基本知识。第2章和第3章介绍对流换热场协同、场协同方程和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热过程优化中散热极值原理,第4章和第5章是基于场协同理论发展的高效节能传热元件和换热器优化的场协同理论,第6-8章介绍周期脉冲对流分别。热、热磁对流传热和对流传质过程的场协同分析。《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场协同优化对流换热的概念和方法。也可供电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空调、制冷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大专院校的专业。目录介绍前言主要符号第1章对流换热的基础知识1.1热传导1.1.1傅里叶热传导定律1.1.2导热系数及导热机理1.1.3热传导问题的数学描述1.1.4稳态热传导1.1.5非稳态热传导1.2对流传热1.2.1牛顿冷却定律1.2.2对流换热问题的控制方程1.2.3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1.2.4圆管内的层流对流传热1.2.5对流传热的判据公式1.2.6自然对流传热1.3对流换热过程及换热器1.3.1传热过程1.3.2换热器的设计方法1.4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化与控制1.5关于传热的两个思考1.5.1热阻概念探讨1.5.2传热与热力学的区别1.6总结参考文献第2章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2.1对流传热的物理机理2.1.1对流传热是在存在流体运动的情况下的热传导2.1.2控制和增强对流传热的方法2.1.3对流传热的几个特殊例子2.1.4对流传热的物理机理2.2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2.2.1对流传热问题的现场分析2.2.2对流换热的场协同2.3场协同理论的应用2.3.1现有对流传热现象分析与讨论2.3.2强化传热新方法、新技术系列开发2.4热交换器中的场协同理论2.4.1换热器优化的场协同理论2.4.2场协同理论在换热器优化中的应用2.5总结参考文献第3章管内对流传热的场协同方程及其应用3.1(熵)和(熵)耗散3.1.1(译文)定义和物理意义3.1.2(熵)耗散3.2(Etray)耗散极值原理3.3热传导问题的优化3.3.1机身点散热问题3.3.2热导率优化的温度梯度均匀化原理3.3.3体点问题的数值优化3.4(熵)耗散极值原理与最小熵产生原理的比较3.4.1对称体点散热问题3.4.2非对称体点散热问题3.4.3最小熵产的热导率分布优化方程3.4.4基于最小熵产生原理和(过渡)耗散极值原理的优化结果对比3.5管内层流对流传热的场协同方程3.6速度场优化案例分析3.6.1矩形腔内层流对流换热的最优速度场3.6.2管内层流对流换热的最佳速度场3.7纵向涡流对管内层流阻力和传热影响的分析3.7.1纵向涡流对管内层流流动阻力的影响3.7.2纵向涡流对管内层流传热的影响3.8湍流对流传热的场协同方程3.8.1湍流传热场协同方程3.8.2湍流对流传热的场协同方程3.8.3湍流泊肃叶流平行板间传热的最佳速度场3.9微肋管增强湍流传热的机理分析3.9.1微肋管简介3.9.2微肋管的流动和传热性能3.10总结参考文献第四章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强化技术4.1纵向涡流强化传热技术简介4.2跨尺度椭圆传热管4.2.1交叉缩放椭圆管简介4.2.2跨尺度椭圆换热管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4.2.3跨尺度椭圆换热管对流换热实验4.3不连续双斜内肋管4.3.1间断双斜内肋管介绍4.3.2非连续双斜内肋管对流传热性能数值计算4.3.3非连续双斜内肋管性能试验结果4.4跨尺度椭圆管和不连续双斜内肋管综合性能评价4.4.1单相传热强化评价标准4.4.2典型换热管传热与阻力的相关性4.4.3各种增强管综合性能评价与比较4.5不连续横肋片4.5.1常用模式介绍4.5.2不连续横肋片4.5.3不连续横肋板间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4.5.4不连续交叉翅片间流动传热实验4.6快速膨胀加速流量结垢管4.7加强换热翅片4.8睫状肋增强传热管4.9总结参考文献第五章换热器优化的场协同理论与应用第6章周期性脉冲对流传热的场协同分析第7章热磁对流传热的场协同分析第8章对流传质过程的场协同理论与应用前言阅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以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尤其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代价的。人类在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能源的同时,也对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能源和环境两大挑战。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紧缺,人均能源资源更加不足,优质能源严重缺乏(我国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4%))。,剩余的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战略,不可能走大多数西方国家大规模能源消费的老路,只能走能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节能将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显得尤为重要。在能源利用过程中,80%以上的能源需要通过传热过程或通过换热器来实现。可见,开发和采用高效节能的强化传热技术对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热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强化传热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1970年代,世界面临石油危机,使强化传热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强化传热技术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然而,在传热强化技术的研究中,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传热增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多具有经验或半经验性质。大的增加,流动阻力的增加往往大于传热的增加,总体来说不节能。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展高效节能的强化传热技术。对于工业和生活中最常见的对流传热,需要开发在相同功耗条件下显着增强传热的新机型。加强传热理论和技术。本书介绍的对流换热优化场协同理论是作者课题组近20年研究成果的总结。特别是2000年以来,笔者承担了两项973项目,使对流换热过程优化的场协同理论得到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同时,基于场协同理论,作者课题组还开发了一系列强化传热节能的新技术。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本书的内容与传统的强化对流传热书籍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统的强化传热书籍往往只介绍不同的强化技术,而本书也介绍了对流传热优化。场协同理论,不仅可以对现有强化技术提供统一的解释和理解,还可以基于场协同理论开发一系列高效节能的传热强化技术;②传统的强化技术大多是经验性或半经验性的,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但本书通过场协同理论和求解场协同方程,得到了在一定粘性耗散条件下传热最优的速度场,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开发高效节能强化技术;③传统强化技术无法控制其流阻的增加,只能通过不断的改进不断降低流阻。,节能效果显着。本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对流传热的基础知识。考虑到对流传热可视为与内部热源的热传导(能量方程中的对流项可视为等效的内部热源),流体静止时的热传导可视为对流传热,即热传导和对流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所以本章还介绍了热传导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查阅,另一方面是从传热的传统知识中提出问题,阐述场协同理论对热优化的意义转移过程。第2章介绍了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从最简单的层流边界层传热问题出发,已知对流传热的努塞尔数不仅与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有关,而且与速度和温度梯度的点积积分有关。全场(即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或温度场的协同作用有关,由此产生了对流换热优化的场协同理论。本章还提出了换热器优化的场关联网络理论,即在冷热流体的热容流量和传热单元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冷热流体的温度场协调得越好,换热器的效率就越高。高。第三章分析了目前只有传热率概念而没有传热效率的传热现状,提出了用热电法描述物体传热能力的新物理量。比较。传递和传递势能),定义热耗散函数,提出热耗散极值原理进行热导优化。该原理适用于对流热传递。对于层流传热和湍流传热,分别得到了描述给定粘性耗散条件下最佳传热的速度场协同方程。通过求解速度场协同方程,可以得到相同功耗条件下的最优速度场,为高效节能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介绍了基于场协同理论开发的强化传热技术,包括交叉尺度椭圆管、不连续双斜内翅片管、不连续交叉翅片、快扩管、强化传热翅片、纤毛肋共同特点是在强化传热的同时增加流动阻力较小,相同功耗下的传热强化指数大于1,节能效果显着。以不连续双斜内肋管为例,由于管内不连续肋的作用,管内流场呈现多纵向涡流型,类似于求解得到的最优流场场协同方程,所以它具有相同功耗的显着条件。强化效果如下。第5章介绍了换热器优化的场协同理论和应用。本章首先介绍了换热器中的场协同理论以及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度与局部温差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几种典型换热器的场协同数的解析表达式。交换器。以及几种提高冷热流体温度场协同程度的换热器方法。本章还证明了基于第三章介绍的白炽耗散极值原理的换热器场协同理论对简单一维换热器的正确性。...

    2022-05-06 对流换热对流传热 对流换热对流传热的联系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