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石会乔,魏静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作者】石会乔,魏静主编【丛书名】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丛书【页数】320【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02【ISBN号】978-7-5214-0785-3【价格】38.00【分类】外科-疾病-护理【参考文献】石会乔,魏静主编.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内容提要:全书共8章,涉及疾病110余种,针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进行了介绍。编写过程中除介绍各疾病概述、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外,着重疾病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在护理措施中,增加健康指导的篇幅,体现了临床护理向预防、保健、健康、社区及家庭护理等领域延伸的现代护理理念。本书适用于基层医护工作人员,护理管理人员、护理教学人员阅读,同时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及进修生的学习用书。《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内容试读第一章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疾病概述【概念与特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的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分泌增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临床特点】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易激动、失眠、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消瘦明显。心悸、脉快有力、脉压增大、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月经失调、阳痿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清T,检测T4增高可以诊断甲亢,游离T4较总T,更有意义。(2)血清T,检测甲亢早期或复发性甲亢T,增高,游离T3比T4敏感。(3)TH刺激试验血清T3、T4不增高而疑有甲亢的病人给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无反应者多为甲亢。2.特殊检查(1)甲状腺摄31I率测定摄碘率增高伴有高峰前移者可诊断为甲亢(2)甲状腺扫描甲状腺扫描能区分甲亢类型,原发性甲亢表现为甲状腺两叶碘均匀分布,而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则表现为“热结节”。002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治疗原则】甲亢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疗法。二、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环境改变、自身疾病困扰、对检查、治疗不了解、对手术效果有顾虑有关。(2)睡眠紊乱与焦虑、环境改变、病人有突眼症状、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有关。(3)自我形象紊乱与突眼、因甲状腺肿大致颈部变粗(粗脖子)、术后颈部留有瘢痕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基础代谢率增高、睡眠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5)潜在并发症一室息与术后切口出血、压迫气管、术后喉头水肿、术后痰液黏稠有关。(6)潜在并发症一甲状腺危象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手术操作时大量甲状腺素进入血液有关。(7)潜在并发症一低钙血症与手术误伤甲状旁腺、术后甲状旁腺血液供应不足、病人有癫痫病史有关。(8)知识缺乏缺乏术前用药知识,与未接触或接受相关药物方面的信息和教育有关。三、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解释手术的有关问题,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镇静剂。(2)突眼的护理卧位时头部垫高,以减轻眼部的肿胀。眼脸不能闭合003普外科疾病第一章者睡眠时可涂抗生素眼膏以避免干燥,预防感染。(3)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术前给药可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腺体变硬变小,便于手术操作,减轻术后出血。(4)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并补充足够的水分。(5)其他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的功能。2.术后护理(1)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24小时内减少颈项活动,减少出血。变换体位时,用手扶持头部,减轻疼痛。(2)饮食麻醉清醒后,可选用冷流质饮食。利于吞咽,减少局部充血,避免过热食物引起血管扩张。(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出血:观察切口敷料情况,有无颈部迅速肿大、烦躁、呼吸困难等,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必要时剪开缝线,清除淤血。②呼吸困难或室息:由出血、喉头水肿、气管塌陷、痰液阻塞等引起。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床前备气管切开包。③喉返神经损伤:病人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④喉上神经损伤:进食饮水时出现误咽、呛咳。⑤手足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病人出现口唇、四肢麻木。发作时,立即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⑥甲状腺危象: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烦躁、谵妄、大汗,常伴呕吐及腹泻,甚至出现昏迷或死亡,故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术后并发症护理(1)呼吸困难与窒息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48小时内。术后常规在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抢救器械和药品,以备急救。(2)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应认真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应用促进神经恢复药物配合理疗。(3)喉上神经损伤出现呛咳、误咽,可协助病人坐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饮食。(4)手足抽搐由甲状旁腺损伤引起,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5)甲状腺危象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脉快而弱(120次/分以上)、烦躁、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样便。可给予降温、吸氧、补004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液、镇静等对症处理。4.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及神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观察记录切口渗血的情况,术后切口局部以沙袋压迫,切口敷料有渗出应立即更换。5.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自我控制情绪,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绪过激」(2)指导颈部无力病人有计划进行转、低、仰等颈部肌肉训练。(3)合理安排术后的休息与饮食,选用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软食。(4)使病人了解甲亢术后继续服药的重要性、方法并督促执行。(5)嘱附出院病人定期至门诊复查,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出现心悸、手足震颤、抽搐等情况时及时就诊。第二节甲状腺肿瘤一、疾病概述【概念与特点】甲状腺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类。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甲状腺腺瘤,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癌。【临床特点】(1)甲状腺腺瘤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较软,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腺瘤生长较慢。(2)甲状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甲状腺组织内有单一肿块,质地较硬且固定,表面不光滑,肿块逐渐增大,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晚期压迫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如颈交感神经节受累,还可出现Horer综合征,可有颈局部淋巴结肿大,远处005普外科疾病第一章转移时多见于颅骨、椎骨、胸骨、盆骨等扁骨和肺。髓样癌可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出现腹泻、心悸、颜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辅助检查】(1)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是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热结节,较少为恶性,故对其甲亢进行治疗更为重要。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状腺结节以及TSH降低情况下的冷结节或温结节,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穿刺活检等)。(2)B超检查超声是发现甲状腺结节、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是细针穿刺活检(FNA)实施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检查手段。(3)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碘或得的核素扫描检查(ECT)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4)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针吸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及粗针穿刺活检两种,前者是细胞学检查,后者是组织学检查。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恶变的甲状腺结节,可采用该方法明确诊断。【治疗原则】甲状腺腺瘤应早期行腺瘤侧甲状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甲状腺癌一般多行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切、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并根据病情及病理类型决定是否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或放射性碘治疗等。二、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颈部肿块性质不明、环境改变、担心手术及预后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咽喉部及气管刺激、分泌物增多有关。(3)自我形象紊乱与颈部切口瘢痕有关。(4)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与室息、喉返神经和(或)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等有关。006外科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三、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热情对待病人,了解其对所患疾病的感受和认识,对准备接受的治疗方式的想法。(2)告知甲状腺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法、术后恢复过程及预后情况。(3)指导病人练习手术时体位(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利于手术野的暴露。(4)清洁手术部位给予备皮,必要时剃除其耳后毛发,以便行颈淋巴结清扫术。(5)术前晚予以镇静催眠剂,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2.术后护理(1)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便于呼吸和引流。(2)如有引流管,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3)行颈淋巴结清扫创面较广泛,手术创伤较大,病人疼痛不适,可给予镇静止痛剂,利于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如癌肿较大,造成气管软化,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4)病情平稳或全身麻醉清醒后,可饮少量清水,如无不适,鼓励多进食或经吸管吸入便于吞咽的流质饮食克服吞咽不适的困难,逐步过渡为稀软的半流质饮食、软食等。3.病情观察(1)了解病人的发音和吞咽情况,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2)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变化。(3)及时发现创面敷料潮湿情况,估计渗血量,予以更换。(4)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师。如血肿压迫气管,立即配合床边抢救,切口拆线,清除血肿。4.健康指导(1)术后定期复诊教导病人自行颈部检查,如发现结节、肿块及时···试读结束···...

    2022-10-26

  • 《外科护理》狄树亭,董晓,李文利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外科护理》【作者】狄树亭,董晓,李文利主编【页数】393【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679-1251-9【分类】外科学-护理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狄树亭,董晓,李文利主编.外科护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4.图书目录:《外科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具体内容包括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护理,外科休克患者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麻醉患者护理,手术前后患者护理,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外科感染患者护理,损伤患者护理,肿瘤患者护理,颅脑疾病患者护理,颈部疾病患者护理,乳房疾病患者护理,胸部疾病患者护理,腹外疝患者护理,腹部损伤患者护理,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护理,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护理,肠梗阻患者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结、直肠与肛管疾病患者护理,肝脏疾病患者护理,胆道疾病患者护理,胰腺疾病患者护理,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护理,骨与关节疾病患者护理。本书的内容遵循为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服务的宗旨,以专业岗位“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理论,强化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够用、实用和精简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突出护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同时,适度反映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体现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必需的技能,并与国家护士资格认证的考核内容相衔接。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医药及护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医院一线护理人员的参考用书。《外科护理》内容试读绪论多学习目标1.掌握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的概念2.熟悉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3.了解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4.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外科护理学。5.具备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y护理情境患者,男,16岁。患者因骑自行车不慎撞到树上而左前臂受伤,来院就诊。情境思考:1,护士应为该患者安排的就诊科室是哪个?2.试述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ㄧ一、外科学与外科护理学外科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基本操作的医学学科。外科疾病大致分为感染、损伤、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五大类,常需要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外科与内科、妇产科、儿科等各科室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常需要鉴别诊断与协同配合。某些疾病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可分别选择内科或外科治疗。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往往首选内科治疗,而出现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后则需要外科治疗。又如,高血压病属于内科治疗范畴,但在并发脑出血时常需要外科治疗。外科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应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对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最有效的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外科学的发展对外科护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引导外科护理学11I外科护理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以患者护理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们对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使护理实践和护理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二、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外科学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史相伴而行的。公元前14世纪,中国商代就有“疥”“疮”等的记载。商周时期,外科医师被称为疡医,他们用“手术刀”割治患者溃烂的皮肤和腐烂的肌肉。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实施的“刮骨疗毒”是早期外科手术的雏形,其发明的麻沸汤是人类最早的麻醉药品。P知识链接华佗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人。据考证,华佗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并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华佗云游走访,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最终试制麻醉药成功。他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嘱患者服下,使其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然后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一麻沸。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而被杀,所著医书已佚。19世纪中叶,影响外科手术的三大难题一疼痛、出血和感染逐步被攻克。止痛药与麻醉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患者术中疼痛的问题:输血与血浆代用品的应用降低了失血过多导致休克的危险性;无菌技术的应用和抗生素的发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检查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逐步提高。例如,普通X线机透视发展到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明显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此外,手术显微镜、纤维光束内镜使纤维外科和微图文创外科得到了新的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人工骨关节、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的应用使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智能时代疾病的治疗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的外科学技术水平在断肢(指)再植、显微外科、大面积烧伤治疗、食管癌外科治疗、手外科等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现代护理学传人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58年的首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手术和1963年的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我国获得成功,体现了外科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近年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专科化发展趋势使众多危重患者度过了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险期。进入21世纪后,生命科学的高新技术不断涌入外科学领域,尤其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外科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外科护理工作者应着眼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国内外学科间的交流,汲取先进的护理经验,促使外科护理学不断发展。三、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如下。2绪论(一)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要想做好外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现代护理的整体观,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照顾,使患者在身体、精神和适应社会方面都处于健康状态。现代护理理论包括人、环境、健康和护理四个宗旨性概念,这四个概念密切相关,强调护理的任务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帮助护理对象适应环境,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ureAociatio,ANA)提出了护理的定义:“护▣3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的范围从患者到人类,从现有到潜在,从疾病到健康问题,这就是现代护理观念与传统护理观念的根本区别。护理的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美国RN外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护理人员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遵照护理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多实践、多思考、多动手,借助实训室、医院的教学环境进行学习:多提问为什么,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不这样干会带来什么后果”;培养批判性思维方式,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外科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护理人员只具备教科书中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是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护理理念,从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学习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准确认识其数据和图形所代表的意义,以便能够正确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还要学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对新开展的外科手术和麻醉方法,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新药品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护士要非常熟悉,并能做到密切观察,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能及时处理。此外,护士还要不断地学习法律、法规和人文知识,提高法制意识,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经验,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大胆设想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四、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由于外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急危重症多,工作强度大,麻醉及手术又有发生潜在并发症的危险,患者常存在较大的顾虑。若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稍有疏忽,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丧失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时机,这对外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外科护士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协助患者接受各种诊断性检查和辅助检查,提供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营养咨询、健康指导,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评估及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协助完成康复锻炼和并发症的预防等。因此,外科护士除必须具备护士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能适应外科护理工作特点的素质。(一)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外科护士要热爱护理事业,敬业爱岗,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外科护士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致力于救死扶伤,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崇尚人道主义精神,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二)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素质外科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熟知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还应广泛学习内科、儿科、妇产科等各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外科护士才能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判断3I外科护理力,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病理问题并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护理工作者若没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其生命。外科疾病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故外科护士应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热爱和保护患者的生命,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护士的神圣使命。(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外科护士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外科护理工作强度大,如发生工伤、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外科护士必须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吃饭、休息。因此,护士若不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就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出差错,危及患者的生命。(五)具有规范的言行举止外科突如其来的创伤和手术常使患者难以适应,从而出现烦躁、沮丧、消沉的思想,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触情绪。对此,在护理工作中,外科护士应学习和掌握语言艺术,注重语言修养,尊重、爱护、鼓励患者,运用文明礼貌、优美的语言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六)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外科护士要注意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对待患者如同对待亲人,给予他们真切的关怀和照顾。只有具备了上述良好的综合素质,外科护士才能更好地胜任外科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增进患者的健康,适应和促进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y【思考与练习】外科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创伤、感染、肿瘤、急性损伤、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为外科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以达到去除病灶、预防残疾、促进康复的目的。请问:(1)外科护士的工作任务包括哪些内容?(2)外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4第一章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护理像学习目标1.掌握高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回2.熟悉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3.了解体液的正常代谢过程。4.学会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制订护理计划。的醉5.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刷福义护理情境患者,男,25岁,体重60kg。肠梗阻手术后第2天,患者自诉头晕,四肢无力。体格检查:T36℃,P110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24小时尿量1000ml。血清钠130mmol/L、血清钾3.0mmol/L。因肠功能尚未恢复,患者仍需禁食。情境思考:1.试评估该患者的水钠代谢失衡、钾代谢失衡的类型及程度。2.护士应如何为该患者做好补液护理?正常的体液容量、电解质含量、渗透压及酸碱度是维系机体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机体始终维持体液状态的相对平衡,这种内环境的平衡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外科疾病均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若代谢失调的程度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则常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及失衡时的临床表现对提高临床监护能力和诊治水平十分重要。151外科护理第一节体液平衡机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单位时间内水、电解质的排出和摄入保持相对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称为体液平衡。体液平衡包括水平衡、电解质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一、体液的组成与分布(一)体液的组成体液由溶剂(水)和溶质(无机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及蛋白质等)组成。无机盐及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均属于晶体物质,而蛋白质则属于胶体物质。无机盐及蛋白质在水中能离解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故又称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称为非电解质。因此,体液是多种晶体液、胶体液、电解质液、非电解质液组成的复杂混合液。(二)体液的分布人体内体液的总量因性别、年龄和胖瘦而异。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因脂肪组织较多,其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婴幼儿的体液量占体重的70%~8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内脂肪组织的增多,其体液量将有所下降。体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外,分别称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大部分位于骨骼肌内,在男性占体重的40%,在女性占体重的35%;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其中血浆占5%,组织间液占15%。由于机体所有的细胞均浸泡在细胞外液中,且依赖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又称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的分布还可以用三个间隙的分布表示。1.细胞内液所在的空间称为第一间隙,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场所。2.细胞外液的主体部分,即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在的空间称为第二间隙。其中,细胞外液具有快速平衡水、电解质的作用,属于功能性细胞外液。3.第三间隙是指存在于体内的密闭腔隙,如胸腔、腹腔、心包腔、脑室、关节腔、肠腔和脊髓腔等腔隙。这些腔隙中有少量液体属于细胞外液,虽有各自的功能,但其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极小且慢,属于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仅占体重的1%一2%。此外,有些无功能性细胞液的变化也可导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显著失调,如肠梗阻患者频繁呕吐可造成体液失衡和酸碱失衡。I二、水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赖于体内水分的恒定。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表1-1)。表1-1正常成人的24小时液体出入量摄入量(ml)排出量(ml)饮水1000~1500尿量1000~1500食物含水700皮肤蒸发5006···试读结束···...

    2022-10-26

  • 《中西医结合 内科急救与护理》郭树明,丁文君,张保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作者】郭树明,丁文君,张保东主编【页数】610【出版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490-1572-6【价格】98.00【分类】内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急救【参考文献】郭树明,丁文君,张保东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05.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内容提要: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与护理的知识。全书分为十五章,内容涵盖急症病人的接诊、急诊监护与气道管理、急诊机械通气思路与方法、急诊重症营养方案、中医急诊的研究现状、中医急诊的学科特点、中医急诊常见症状、危重症的处理、急性中毒的处理、常见内科急症的处理、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等。《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学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认可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医学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且由于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且往往是医院形象的“窗口”,所以急诊科的发展模式和建设备受医院管理者的关注。然而,急诊医学毕竞是一门年轻的医学学科,虽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运作机制、专业内涵和发展模式尚未统一。首先,急诊医学具有多学科的特点,它不是某一专科所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专科疾病中的急性病、危重病,并且需要这些专业参与救助。其含义主要是对涉及的各专业急性疾病的诊治需要专科救助:对急诊专业医师而言,也需要这些专业范畴的专业知识:对患有多种疾病的病人的诊治抢救,同样需要多个专业参与共同完成。其次,急诊医学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急诊所面对的病人可有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并以某种疾病作为矛盾的重点而突出表现。这里常涉及内分泌、神内、心内、呼吸和肾内等多个专业,但仅凭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专科均不能解决该病人的问题。这样不管从疾病本身,还是医师、科室均面临多专业相互交织的问题,即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问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网的不断完善,常见病、多发病均在社区内处理,而急、危重病则需要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交通事故等灾害医学也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医疗队伍以应付突发事件。这些因素均使急诊医学的发展处于上升态势,故被认为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门新兴学科。一、急诊医学概述(一)急诊医学是一个时间雏度的概念由于急诊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正确理解其基本概念,对于急诊医学发展十分重要。急诊医学所涵盖的范围在它的名字中已有充分的体现。在英文中急诊医学为EmergecyMedicie,直译的概念是与紧急情况有关的医学,也就是说需要紧急看医生的情况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日文中与“急诊”相对应的词为“救急救命”,似乎突出了“急”“危”“重”的特点。中文中的“急诊医学”和过去曾用过的“急救医学”,很可能是“紧急诊断治疗”和“紧急救治”的简化形式,用于英文名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体现其内涵。实际上,急诊医学相对于其他分类方法(年龄划分:老年医学,小儿医学:系统划分: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等;功能划分:康复医学,整形医学等),是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它只是强调“急”的特性。只要是具备“急”特征的医学现象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因此理解急诊医学应多从时间维度去探讨。还要认识到“急”不一定与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很轻的病,·1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甚至是“无病”。只要病人有紧急看医生的需要,就应是急诊的范畴。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是危重病,还应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因此,加强相关专业领域急诊问题的研究,必将丰富急诊医学的内涵。(二)急诊医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急诊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诞生的一个年轻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浓重的社会进步色彩。从急诊相关名词中就可见到社会发展的烙印。在急诊医学诞生之前,在医院里的急诊部门常常通称为急诊室(emergecyroom,ER),表面含义是与急诊有关的“工作室”或“诊室”,强调的是一个“房间”(oom)。它的功能只是为病房的专科医师提供一个紧急诊断和处置的场所。故急诊室一般无专业医师,只有一些专科医师临时派来应诊,并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协助专科医师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急诊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较常见。随着经济发展和急诊医学的壮大,医院里急诊部门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它由提供诊治场所的单一功能,转变为急诊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样无论从功能、概念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改称为急诊科(emergecyde-artmet)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急诊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一样,也有向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故近来在国内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一些以急诊医学为主要专业领域的大型急诊中心(emergecyceter),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务。因此,急诊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平行。(三)相对专业化是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病人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绝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期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但是,急诊医学虽然是一个综合学科,是对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划分的产物,其涵盖面非常广,非专业化很难提高医疗水平。所以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即进一步分科化是其发展方向。故在目前阶段,一些较大规模医院的急诊科应设立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专业组,并且每个医师都应该有自己相对较强的专业方向。这样使急诊医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做到博中有专,争取在某些方面较专科医师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还应拓宽急诊专业领域,如近来出现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这些领域的拓展,使急诊医学这一综合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专业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必将促进急诊医学的整体进步。总之,急诊医学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急诊医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此方面已成共识。另一层是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即进一步分科化。综合学科的相对专业化必将会给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关键由于急诊科具有接受任务的随机性、突发性及执行任务时的应急性、机动性、协作性和社会性等·2·第一章概论特点,要求医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确诊,采取措施,所以说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精髓。急诊医学中“急诊”二字的表面含义“快速诊断”似明确了急诊医学的宗旨。在急诊工作中,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基础。(五)低流行率和高病死率是急诊人群的特点急诊病人多病情危重,常伴有生命危险或有并发脏器功能衰竭和肢体伤残的可能性,存活与死亡之间的时间宽限度狭小,极易失去抢救时机。来诊病人还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特点,故急诊病人有较高的病死率。而仅靠复苏措施,难以挽救这些伤病病人的生命,需从根本上阻断威胁生命保障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这就要求急诊工作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需具备健壮的体魄及较好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抢救也不能只停留在实施心肺复苏等一般性抢救措施水平上,应承担并完成各种创伤、休克、出血,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救治。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占急诊死亡前三位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急诊医学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危重病的急救、多发伤的救治、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救治、多脏器功能不全和休克的救治。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但要求质量高、服务好,更要求快捷有效的服务。且社区医疗制度日趋完善,很多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医疗机构能得到有效诊治,而危重病、复杂疑难病必须送到大中医院就诊,急诊科是当然的一线服务者。近来交通事故伤和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中毒自杀等事件亦呈渐增趋势,以及地震、水火灾、建筑物倒塌、飞机失事等意外灾害事故,都是不可避免的需紧急救助的医疗重任。所以急诊人群的疾病谱非常广泛,低流行率是其特点。这就要求急诊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阔的思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也应拓宽知识面,尤其对一些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应有所涉猎。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急诊医学的概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了解这些新的理念对提高急诊管理水平和改善急诊服务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急诊医疗体系现代医学要求在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其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和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和治疗。少数危重病病人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重症监护病房(iteivecareuit,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oroarycareu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cymedicalerviceytem,EMSS)。因此,急诊医疗体系是院前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室和ICU或CCU或专科病房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医疗机构。(一)院前急救中心(站》可以是独立的一个机构,也可以依托在一个综合医院内,但它的任务是院前急救,安全输送病人和组建急救医疗网。组建这样一个机构应具备下列诸要素。1.人员急救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需经过特殊训练,包括通讯、管理、急救、运输和指挥。从实际出发,院前急救的主要人员应该是“急救医土”。他们的培训可以在各地卫生学校或护士学校,增设专门训练班,培训时间可以为1.5~2年。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人员,即使是通讯人员,也应接受短·3·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期基本生命救护训练。2.体制急救中心(站)的组织体制是使它的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大、中城市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决定,但基本任务不应改变,那就是负责全城急诊的通讯、协调、指挥、现场抢救和安全运输。它可以独立成一系统,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它是全城最高指挥者和组织者,把全城有条件的医院组织成网,分区负责,这样可以缩短抢救半径。可以根据本城面积和人口密集分布情况,划区分段设分中心或分站。它也可以依托在一个有条件的综合医院,特别适用于中等城市。其优点为:①利于病人分流(atietflow)。②利于抢救复杂的病人。但是这个依托于综合医院的急救中心(站)应有相对的独立性,那就是它主要还是全城急诊工作的通讯、协调和指挥场所,还要负担现场抢救和安全运输的任务,且所依托的医院不得干预。3.装备急救中心(站)的主要装备为先进的通信设备,可进行继续治疗和监护的救护车和其他运输工具,以及必要的抢救器械(1)通信设备:急救中心(站)应装备专用的通信设备,如有线电话、网络系统、GPS系统等。无线电一电话联络系统(radio--telehoewitchytem,RTSS)可以快速联系病人所在地的急救中心(站)和医院急诊室。经过该系统迅速地分诊和调度,一个恰当的现场急救、安全运输和接收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联系可迅速建立,各部分能在最短时间内分别行动和准备妥当。遇有特大灾难时,这个系统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全城及至全国应有统一呼救电话号码,现在我国已规定为“120”。美国纽约市自1984年实行这一通信系统以来,已能做到接到“911”(美国全国统一呼救电话号码)后,派车到现场进行必要抢救,然后安全输送病人到指定的接收医院,总共花费时间平均为9mi。(2)交通工具:用于输送病人的交通工具应有国家统一标准。交通工具主要是陆路的救护车,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直升机和医用小飞机。输送病人的交通工具应具备以下基本设施和条件:①行驶平稳;②车内有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呼吸机、氧气供应装备、心电及呼吸监护机、固定受伤部位的夹板或抽气担架、抗休克设备(抗休克裤)、小缝合包、输液装置和必要的抢救药品及液体(包括冻干血浆):③车内应保持恒温:④无线电通信设备:⑤司机也必须接受过基本生命抢救训练。(3)器械装备:急救中心(站)应配备可在现场进行抢救工作的各种器械,并应有抢救使用记录。(4)资料储存:有关本市各接收医院的床位、手术室、监护室、专业人员实力、各类设备等的资料均应储入资料库,并每日检查变动情况。病人的资料,特别是高危病人的资料均应预先存入资料库,以便随时查询。同时,资料库还应储存国内外有关急诊医学的进展和各处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资料。4.管理急救网络是保证急诊医疗体系能顺利运转和提高抢救效率的重要步骤。按我国的传统情况,可在原有三级医疗网的基础上组织、加强、改进急救中心(站)需要与本城的公安、消防、公共活动场所等处的服务人员建立联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抢救知识培训,使之达到基本标准。与此同时,还应对全体市民进行宣传教育,使老百姓了解“自救”的基本知识。应变能力也是对急救中心(站)能力的考验。平时应注重培训,并加强急救网的组织和联系。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快速做出有效的反应,并有条不紊地组织救险人员迅速投入抢救。(二)医院急诊室这是与院前急救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医院急诊工作的前哨。随着急诊医学成为独立的专科,它的组织和任务也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1.组织结构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急诊室是进行急诊医学实践的场所。急诊室内均需。4第一章概论要各专科轮流派来的医师值班,同时,急诊专业的医师也需要轮流到其他科室工作,特别是内科的心血管组、呼吸组,外科的普外组,以及麻醉科。急诊专业医师尤其要重视到ICU或CCU的轮转学习。从行政管理来看,急诊科应与其他临床科室有同样的编制。在急诊科的功能分区内,还应注意护理人员的培养和相对的专业分工,以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水平。2.任务特点急诊室每天接待的急症病人,虽然多数(95%以上)是一般急症,需急救或需组织专业人员急救的属少数。但如忽视或轻视对多数急症病人的处理,其中有一部分就有可能演变成重症甚至危重症病人。因此对每一例来急诊室就诊的病人都应认真对待,这是急诊护理工作的要点之一。3.科研和教学急诊医学是一门很年轻的专科,但社会对急诊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培训大量专业医护人员是当务之急。在急诊护理的科研和教学方面,虽然它与医疗系列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联系紧密,但还需强调其护理特点,避免研究与急诊医疗相关的课题。由于急诊护理学是跨学科专业,所以其科研工作与其他临床科室可能重叠。但是随着医学的进展,与急诊医学有关的科研工作也越来越专业化。例如复苏学的研究、休克的研究、复合伤的研究、循环衰竭或(和)呼吸衰竭的研究等都进展得很快,而且越来越多地由急诊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去研究。(三)收治危重病的重症监护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cyiteivecareuit,EICU)实际上是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中专科监护病房在各医院已有很多设置,如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iratoryiteivecareuit.,RICU)、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eurologicaliteivecareuit,NICU)、胃肠道外加强营养与代谢监护病房(totalareteralutritioaladmetaolimiteivecareuit,TPN)、儿科重症监护病房(ediatriciteivecareuit,PICU)等。这些专科ICU与急诊ICU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EICU病房应设立于急诊抢救区附近,收治范围主要是患有严重生理功能衰竭的病人。他们除了需要依赖药物及支持生命的仪器外,更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总之,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包括:①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②现场急救;③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④高水平急诊服务;⑤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CU)。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急救工作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特别在灾害性事件中,急诊医疗体系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与强化监护医疗病房密切联系,组成一个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为急症和危重症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并可以在发生意外灾难时提供紧急救援。三、急诊科急诊科的工作主要负责接诊,抢救急、危重病病人:对即刻危及生命的病人进行抢救:对危重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稳定生命体征;对一般急诊就诊病人,识别潜在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还应培养训练一支急救专业队伍,以适应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一)服务范畴1.诊治各个专科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2.对急诊症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胸痛、腹痛、昏迷等。3.对院前急救(急救中心、急救站等)护送来的急危重病人进一步诊治。·5·中西医结合内科急救与护理4.对即刻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心搏骤停、室息、急性中毒、休克、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各种大出血病人进行抢救。(二)急诊就诊分区1.抢救区对即刻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病人,不经挂号、分诊,即刻送到抢救室展开抢救。抢救室配有吸氧装置、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除颤仪、洗胃机和床旁X光机等抢救仪器设备。外科抢救室应配有无影灯和手术床,便于即刻急救手术。2.危重病就诊区主要适用于不易搬动的危重病病人就诊。病人躺在可移动的检查床上,边做各种检查边做治疗,一直到明确诊断并住院,整个过程均在该床上。X线检查、急诊化验、急诊CT与急诊导管室均与该区在同一水平面上,方便病人检查诊断。3.一般病人就诊区主要适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就诊三区相互联系,相对独立,既分工又合作。即对有生命威胁病人在抢救室通过积极救治,解除威胁生命的因素,但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相对稳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类病人即可转人急诊CU。在急诊CU进一步明确诊断、救治,病人生命体征稳定,脱离生命危险且诊断明确,即可转人专科病房。而留观的一般病人,如果病情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可转入ICU,如威胁到生命即转入抢救室。(三)急诊工作方法急诊病人一般分为3种类型:A类一濒死,即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B类一危重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相对稳定,但如不仔细检查可能会威胁到生命。C类一一般的急诊病人。根据以上分类方法确定的急诊工作方法为:对于A类病人要实行先抢救后诊断的原则,即在A区立即利用一切急救手段抢救病人的生命,如室颤者进行电除颤,室息者吸痰、气管插管,过敏性休克者抗休克。首要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向其家属亲友询问病人患病的原因、经过,并做必要的检查、诊断。对B类病人或A类病人经抢救暂时转为B类阶段的病人,坚持维持生命体征与明确诊断检查并重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措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在此过程中根据治疗反应积极做各项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化验及X线等特殊检查以了解不稳定因素。一旦明确诊断,即可转入专科病房救治。C类病人一时难以明确诊断,采取留观处理。首先是区分该类病人是否有威胁生命的潜在因素存在。有时,疾病的发展由隐匿到表面化需要时间,这就需要细致观察,对症处理。四、急诊护理学(一)概念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护理学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急诊护理学是与急诊医学同步成长的一门新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化的产物,主要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等。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急诊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也在日益扩大,内容也更加丰富。6···试读结束···...

    2022-10-25 急救护理学自考真题 急救护理学

  •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王玉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作者】王玉玲主编【页数】166【出版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8.12【ISBN号】978-7-5433-3899-9【价格】28.00【分类】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手册【参考文献】王玉玲主编.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提要:本书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第二部分为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单;第三部分为常见中医护理技术处方。三部分内容围绕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等急腹症常见病种及中医护理技术护理处方,全面讲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该书内容全面、编排新颖、科学实用、临床指导性强,适合初中级外科、急诊科医师和全科医师阅读参考。《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护理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utrire”,意为“滋养、使健壮”,通过历史的不断演化,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均为促进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事实上,两者有其各自的理论体系和认知基准,同时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细细推敲,中西医护理之间的关系犹如鸟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而又不可替代。对于临床护理而言,两者在本质、内涵上具有同一性。中医护理学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理念,临证护理的方法,传统的特色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护理对象施以辨证施护,以促进人们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西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整个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服务。中西医结合护理,既沿袭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又充分运用现代护理知识。它将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机结合,将西医的护理程序应用在中医护理中,使中医护理规范化;将中医护理理念及操作技术应用于西医护理中,丰富了西医护理的内涵。两者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完善,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相结合,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及患者的健康服务。34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一、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构建1.中医护理的起源:中医护理和祖国传统医学相伴发展,共同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中医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早在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处于萌芽阶段,秦汉时期伴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药典籍的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等,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与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进行了详细论述,还就当时的病症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等护理技术。《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特性,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用药七情(单味、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须、相反)等,为具体用药提供了指导。《伤寒杂病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疗活动、临床实践结合,引入辨证施护的理念,其所述的八种用药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在书中介绍了灌肠法、舌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并强调饮食禁忌原则,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了先河。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及鸟的动作形态,创作了具有保健意义的五禽戏,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康复护理措施。清代钱襄著写的《侍疾要语》是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论述了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及年老患者护理,对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千百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与诸多医家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医护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完整且系统化,中医护理也渐渐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西医护理的起源:西医护理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远古时代的自我护理,中世纪的宗教护理,到19世纪,护理被定义为在医生的指导下,照顾生病的人;1860年,西医护理产生后,也随着临床医学逐渐流传到中国。南丁格尔提出,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应从最低程度的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的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此外,还要合理地调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5配饮食。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由此,护理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3.中西医护理目标一致: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不同的是,现代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而中医护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是护理学的两个分支,都是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目标。随着西医文化的传入,东西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交融,西方医学注重局部解剖,而中医讲究整体疗效;西医注重肌体局部病理,中医则以“人”为中心。尽管中医和西医起源、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如中医经过几千年检验形成的“天一地一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念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现状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观察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其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究竟属于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同时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人体虚实和病邪深浅。6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对症的护理。即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也就是所谓的“护病”。而中医护理则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是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例如对高热患者护理中,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不同的情志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病变,从而进行不同的情志观察和护理内容,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4.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治疗膳食。中医认为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各种膳食。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症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症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消渴)的食谱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属于什么期刊

  •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周春姣陈熳妮李红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作者】周春姣陈熳妮李红毅【页数】272【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132-5590-5【价格】78.00【分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护理-图解【参考文献】周春姣陈熳妮李红毅.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内容提要:本书充分体现中医内涵在临床常见皮肤疾病护理中的实践疗效,而且创新应用临床护理思维导图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梳理,内容涵盖临床皮肤科常见病护理及皮肤科专科适宜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详细介绍,对其相关治疗护理的理法方药临床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及特色技术在皮肤疾病治疗护理上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内容试读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及皮肤护理学的发展今1上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及皮肤护理学的发展第一节中医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医皮肤性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外科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个既新兴又古老的学科。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战国前至秦汉时期它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与劳动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虫兽及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金文、青铜铭等中就有关于中医皮肤病病名的记载,如“龙”“疥”等。至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皮肤病病名的记载逐渐增多,且有了皮肤病产生的病因病机和方药治疗的记载,如“冻疮”“疣”等病名,“砭法”“灸法”等疗法。到汉代,也有许多有关皮肤性病的论述,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隐疹、浸淫疮等病,以及用黄连粉治疗浸淫疮的方法。从战国时期至后汉,各种论著的出现可以认为是中医皮肤性病学的起源。二、晋、隋、唐、宋、元时期随着整个中医学体系的发展,有关皮肤病性病的论述也在不断增多,在这一时期,中医皮肤病性病学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例如,《肘后备急方》较系统地记述了多种皮肤病及治疗皮肤病的方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及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皮肤性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更是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2←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三、明清时期此期是中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皮肤病学的理论与临床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实、完善和提高,中医皮肤病学的雏形也因此形成。清代以前多达260余种的中医外科专著中几乎都包含有皮肤病的内容,这都是形成当今中医皮肤病学的基础。在性病方面,在众多的古籍和性病专著中记载了“疳”“杨梅疮”等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病证。这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皮肤性病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渐从中医外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更是迅猛发展,全国多家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皮肤科,出版了许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学术专著,成立了各个皮肤性病学的学术组织,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承担了多个级别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几千年来,中医治病,医、药、护不分所以中医护理始终未能形成独立专业。但作为一种存在形式,有关护理方面的记述散见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在中医临床中,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医者的助手及患者的家属所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护理学与医学原本是“混沌”体的,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护理学这门独立学科,但大量护理理论确实存在并广为运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典籍提出了许多具有护理含义的原则、规范。如《黄帝内经》提出的“人与天地相应也”“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等思想,至今对生活起居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时期,无论在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临证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唐宋时期,“葱管导尿术”的出现标志着护理技术的渐臻成熟,在此时期许多著作还对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提出了特殊调护方法。明清时代,随着对医药认知程度的深人,中医学对疾病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亦逐步加深。这一时期的论述大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传统特色直至近代,呈现的是西学东渐下的中医学。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思潮。至此中医护理学仍然融合与中医学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扶持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蓬勃发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及皮肤护理学的发展今3展。此时严格的医护分工制度开始出现,专门的护理学科开始建立,护理行业开始形成,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为当代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前,中医护理学几乎还没有形成专著,直到1958年我国才第一次出版了《中医护理学》专著」到目前为止,各种护理高等院校的出现、国家各种制度的颁发实行、各种专著的形成等,以及中医护理管理、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科研的发展,使得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势不可挡、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护理一、皮肤性病的预防随着社会与医疗技术的发展,“预防为主”的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也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并主张在疾病发生前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多部古籍中均有记载。皮肤病、性病和其他各科疾病一样,其发生、发展、转归均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和直接引起皮肤性病的各种因素有关,而且和中枢神经活动情况、内脏器官、个体内在因素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而这些内在和外界的因素又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皮肤病性病同样可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故积极做好各类皮肤病的预防工作,对减少、控制皮肤病的发生与传播,以至最终消灭某些皮肤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皮肤病的预防需要有整体观念,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应根据各个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病程特点及预后的不同情况,结合社会因素、技术条件、现实力量等多方面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及科学的研究,我们总结得出如下几点皮肤性病总的预防原则和措施。(一)做好宣传和普及皮肤病的预防知识的工作每个皮肤性病工作者都具有向患者宣传皮肤性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的责任,通过宣传皮肤性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提高大众的防病意识,这对于防止某些皮肤性病的发生、发展或减少其复发机会均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例如,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接触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等,同时告诫并鼓励患者如实告知病情、既往史等,并强调告知的重要性、必要性。(二)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皮肤所做最多的保护措施为清洁。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的习惯要求,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预防皮肤病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尤以皮肤皱褶部位为重,如腋、肛周会阴部、趾指间,以及女性乳房下和婴幼儿颈4€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及图解部等。最好经常用温水洗涤或沐浴,尤其在夏季出汗过多或皮肤上尘埃、污垢附着过多时,更应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但值得注意的是,禁忌盲目使用各种市面上流通的洗护用品等。在选择洗护用品时,应首先了解自身皮肤所属性质,其次要了解各类洗护用品的性质、用法等,另外还得注意每次清洗持续的时间、水温的调节、清洁的频次及清洁后如何使用皮肤保护剂等问题。(三)注意皮肤病与饮食卫生和工作环境卫生的关系皮肤病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如饮水的卫生问题,我国很早就提倡饮水卫生、饮水消毒:又如食物种类的问题,有些人在食用牛肉后可发生荨麻疹、湿疹等。因此,有食物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及葱、蒜、辣椒、酒等刺激物。对因维生素缺乏所致的皮肤病(如癞皮病)应给予高维生素饮食,对于消耗性疾病(如银屑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以加速疾病的痊愈。工作环境方面,主要是如何预防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实际措施。这在我国古代已逐步开始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可能由于工作环境因素导致的皮肤病,应认真调查工作中接触的可能致病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研究发病与接触这些因素及生产过程的关系等,以找出病因,应避免反复接触致敏物质、有害物质,尤其是化学致癌物。必须接触时应注意皮肤的防护,以免诱发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肤病、皮肤癌等。(四)注意精神因素对皮肤病的影响中医皮肤病病因学中,就提到引起皮肤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情志内伤,即平常所说的精神因素。当人体情绪过度抑制或兴奋时,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诱发皮肤病。因此,众多皮肤病与精神创伤、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情绪紧张、郁闷急躁、神经衰弱等密切相关,如斑秃、胆碱能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生殖器疱疹等。故平时要保持平稳安定的情绪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预防某些皮肤病发生或加重。(五)调养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机体的抵抗力与发病的关系自古就有研究,古代医学家除认识到外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外,也观察到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有人生病,也有人不生病,有的人当时发病,也有的人过后发病,认为在人体体质衰弱、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才容易得病。因此,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总之,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从事皮肤病专业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相信许多皮肤病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控制与预防。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及皮肤护理学的发展今5二、皮肤病性病的护理中医学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护理在皮肤性病的诊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皮肤病护理的任务和目的在于建立和健全适合于皮肤病临床特点的护理体系、内容及方法,不断改革和提高护理水平。在皮肤性病的中医皮肤护理中,注重辨证施护,一般可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指除内服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护理方法。具体而言,是指运用药物或有关治疗操作,直接施于患者机体外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皮肤病的治疗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是许多皮肤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根据治疗操作的方式及配合药物的情况可分为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等。饮食指导是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辨证施膳。例如大疱性天疱疮患者其证型为心火脾湿型,饮食宜进食清热利湿解毒、泻心凉血、清脾除湿之品,如茯苓赤小豆瘦肉汤生薏米冬瓜皮瘦肉汤等。另外,整体而言,皮肤病人一般要忌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及浓茶、咖啡等。过敏体质的患者注意避免食海鲜、牛肉、酒类等易致敏的食物;消耗性疾病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长期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病人,要限制钠盐等。疾病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教育活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日常皮肤护理、体位护理、生活能力锻炼、睡眠护理、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此活动贯穿着整个诊疗、护理过程,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这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篇各论第二章病毒性皮肤病的护理沙第一节单纯疱疹的护理表2-1单纯疱疹的护理病毒感染性热疮、火燎疮、热气疮、剪口疮概述小水疱反复发作外感风热、湿热邪毒病因病机单纯疱疹病毒抵抗力衰退原发型疱疹性口龈炎疼痛性水疱1~5岁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复发型唇红、口周、鼻孔灼痛感簇状水疱成人多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口唇、鼻旁等处簇集性小水疱,灼热剧痒肺胃风热型祛风清热解毒中医特色技术饮食指导槐花糕、蝶菊茶蜜饮口周或唇黏膜部胃肠积热型清利肠胃积热中医特色技术辨证施护饮食指导·豆蔻馒头月经前后出现,口干胁痛,月经量多而鲜红冲任血热型中医特色技术疏肝清热,调理冲任饮食指导枸杞马齿苋薏苡仁菊花粥护理无花果炖肉水疱成群,破溃后糜烂,灼痛瘙痒,间歇发作阴虚内热型养阴清热,解毒止痛中医特色技术饮食指导百合粥、莲子粥皮肤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日常锻炼情志及睡眠护理特殊人群护理清毒隔离方面···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王玉玲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作者】王玉玲编【页数】202【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ISBN号】978-7-5433-4137-1【分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指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指南【参考文献】王玉玲编.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凸显新时代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天津市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康复疗法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5章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健康教育、常见证候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常见病种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和康复疗法。从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指导、中医适宜技术、食疗、运动疗法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建议。书中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临床指导性,不论对护理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大有裨益。《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内容试读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第1节中西医结合护理简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一定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取中医护理、西医护理以及新兴边缘学科的护理研究之所长,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为依据,通过中、西医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恰当的照顾,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一、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概念1.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患者施以辨证护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种应用科学。其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理、用药护理、特色技术、康复护理等内容。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并且外延广阔,涵盖了预防、护理、康复等内容,在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整体护理为理念,以辨证施护为护理方法,以特色技术为手段,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现代护理: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12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人对患者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其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护理服务内涵,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3两者关系:护理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对疾病做出积极的反应。护理人员要应用护理程序与交流技巧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护理人员通过照顾患者,帮助其实现自理的目标:护理人员还要在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中发挥作用。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护理理念、护理内容及方法上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制订全面的护理计划。而中医护理遵循中医传统理论,其精髓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可以说,两者存在一致性。中医学经过数千年检验形成的“天-地-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护理的理论与现代护理融合,发挥各自特长,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中西医护理在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辨病、辨证、辨证护理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护理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其具备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两个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3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其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辨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相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和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制订相应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辨证施护有“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特点,即辨证施护时要辩证地看待病与证之间的关系,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在治疗与护理原则以及方法上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表现相同,便可采取相同的护理原则与措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但采用现代护理技术与方法,其特色中医技术的使用更能在临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发布了18项护理人员需掌握的特色技术,如耳穴贴压、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热敷、穴位贴敷疗法等,这些特色技术都具有很好的疗效,既丰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又扩大了护理的范畴,使中西医结合护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色之处。三、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与资料收集: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望触叩听及病情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和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而且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虚实和病邪深浅。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护理,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即所谓的“护病”。中医护理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将“辨病”4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和“辨证”结合起来,如对高热患者护理,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等表寒证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者,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这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而且提高了护理效果。3.中西医结合的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精心合理的生活照料,中西医都要求患者的居住环境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但西医对病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特殊病室的细菌数等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温度以18~22℃、湿度以50%~60%为宜,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按时通风,保持清洁,以保证患者有适宜休养和治疗的环境。中医则根据“六淫致病”的学说及辨证的观点,对于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不同病证,生活起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其目的是保养患者正气,调节机体内外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如阳虚证、寒证患者居室温度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患者可略低些:如气血两亏、阳气不足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保暖,不可受风、受凉等。同时强调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使患者的生活起居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休养要求,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4.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的情志反应。情志过度刺激,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更利于身体的恢复。5.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药膳。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人体正常身体功能的关键之一。历代医者在治疗患者疾病时,不但重视药物调节,而且重视饮食的调养作用。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膳食方第1章中西医结合护理概述5案。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证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证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可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还可根据中医饮食分类,选择降糖止渴的食物(如山药、洋葱等),使糖尿病患者的食谱既营养丰富,又能更好地配合治疗。6.药物护理:药物治疗的根本原则是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性能、特点、用法、用量、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而中药有独特的用法要求: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病位在下(如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用:病位在上(如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制酸药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消导药和(或)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宜在饭后1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等。同时要注意服药的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除此之外,用药后还需要进行如下观察和护理:①服发汗药后,应多饮水、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发挥,注意只可周身微汗,不可大汗,以免耗伤津液:②服滋补药宜在饭前空腹服用,以助药物吸收;③服泻下药,应中病即止,邪去为度,不宜过剂: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应严密观察其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服药后,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腹痛、气短、面色苍白、大汗出、脉沉细等),应及时处理。7.康复指导:中西医结合护理具有丰富的护理内容,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提供康复指导,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西医的康复包括脏腑、器官及身体功能的恢复及相关护理过程。在病后康复阶段,中医认为患者的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鼓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使脏腑功能完全恢复。康复的方法很多,包括中医特色技术、合理饮食、调摄情志、药物应用、生活起居调护、自然疗法、运动疗法、娱乐及物理康复疗法等。通过康复护理达到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作用。中西医协同护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1.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方面: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化理念与大健康理念具有共性,中医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辨观、“未病先治”的预防观和“标本兼治”的中和观:均体现“以人为本,以不生病为目的”的思想,其与6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康复指南“大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对此,护理人员应树立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思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宣传中西医结合相关理念及保健方法,防病于未然,帮助人们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坚持健康行为。2.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方面: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医特色、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医疗卫生模式,融合中西医学的新模式“状态医学”应运而生。其以中医“天人合一、辨证施护”为理念,利用现代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手段和方法,对人体进行连续动态、宏观、微观等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健康维护、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及效果评价等医疗护理服务。此外,国内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动态健康管理模式”等,均以“治未病”为理念,体现在“大健康”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护理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护理工作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很好地运用中西医护理的特长,既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现代化护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又结合中医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作者在十二五中西医结合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中一直提倡“西医护理强实力、中医护理增特色、中西医结合为根本”的护理方法,取到良好效果。3.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方面:护理程序(urigroce)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促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护理程序一般包含4个步骤,即评估、护理问题、计划、实施和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采用的是全面化、路径化的护理,包含以下方面:①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全面评估:②经过综合判断确定护理问题:③制订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计划:④按计划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以期验证效果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容。···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临床诊治与护理》刘梅珍,刘国雄,何晓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临床诊治与护理》【作者】刘梅珍,刘国雄,何晓风主编【页数】657【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587-0873-2【价格】120.00【分类】中西医结合-诊疗-护理【参考文献】刘梅珍,刘国雄,何晓风主编.中西医临床诊治与护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临床诊治与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对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辩证诊治等多了统一阐述,中医特色鲜明,西医内容精炼,结合编者的临床感悟,对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作用、时机、方案与思路等进行分析,尽量使中医、西医两种……《中西医临床诊治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肛肠病总论第一节肛门直肠解剖及生理一、直肠肛管的发生在胚胎的早期,后肠尾段的腹侧曾形成尿囊或叫脐尿囊。此囊与后肠相连的部分出现一个膨大,称为泄殖腔,末端细长成为暂时性的尾肠。所以泄殖腔也可以看成是尿囊根部、后肠和尾肠三者汇合之处。泄殖腔的腹侧壁内胚层和外胚层直接相贴,其间无中胚层,成为泄殖腔膜,与体外相隔。泄殖腔起初为一个膨大的腔体,人胚发育至第7周时,后肠和尿囊交界处的中胚层间质细胞增殖,形成泄殖腔膜。此隔逐渐向尾侧推进,终达泄殖腔膜,将泄殖腔分隔成前后两腔,前者称为尿生殖窦,后者即为直肠。当泄殖腔分隔完成后,泄殖腔膜亦被分为尿生殖膜和肛膜两部分,两膜之间的部分成为将来的会阴。在肛膜的周围由外胚层形成数个结节状隆起,称为肛突,以后肛突融合而形成中央凹陷的原肛。在人胚第8周时,肛膜破裂,原肛遂与直肠相通,原肛的开口即为肛门。如果肛管的上界以齿线为标志,则齿线以下肛管上皮应属外胚层来源,而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部分的上皮应属内胚层来源。会阴部的肌肉包括肛门外括约肌,均起源于局部的间充质,人胚第2个月时已出现皮肌的形态,各为泄殖腔括约肌。在第3个月时,这个皮肌分化为肛门外括约肌和尿生殖窦括约肌,当外生殖器形成后(第4~5个月),尿生殖窦括约肌又分出尿道膜部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等,以后再分出会阴深横肌。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发育是各自独立的:前者来自泄殖腔括约肌后部,后者来自脊柱尾部肌节。如果胚胎发育异常,可造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直肠向下发育伸延中断或发育不良,可形成直肠闭锁或直肠狭窄。肛膜未穿通,造成肛门闭锁;穿通不全,造成肛门狭窄。如果穿通位置异常,男性在尿直肠中膈穿通,位置高者,可造成直肠膀胱瘘:位置较低者,可造成直肠尿道瘘或直肠会阴瘘。女性在尿直肠中膈穿通,位置高者,可造成直肠膀胱瘘或直肠子宫瘘:位置较低者,可造成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舟状窝瘘。二、肛门直肠解剖与形态肛门是肛管的外口,在臀部正中线、会阴体与尾骨之间,两侧坐骨结节横线的交叉点上。肛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范围称之为肛周。平时肛门呈收缩状态,男性为椭圆状,女性呈星芒状。排便时肛门口松弛成为一个圆形,直径约3cm。前方连于会阴正中线,再向前与阴囊正中线相接。由肛门向后至尾骨尖形成一个纵沟,沟下有肛尾韧带,使肛管固定在尾骨尖背侧。肛门直肠后间隙形成的脓肿和肛瘘在手术切开时,如过多地损伤或切2断肛尾韧带,会造成肛门向前移位的后遗症。肛门部的皮肤和浅筋膜:肛门会阴部的皮肤较人体其他部位皮肤厚。皮下与筋膜紧密相连,手术时不易分离,由于色素沉着,肛门周围皮肤呈褐色,真皮内乳头很多,成堆状排列。当外括约肌和肛门皱皮肌收缩时,由肛门口向外形成很多放射状皱折。由此,肛周手术切口呈放射状是有道理的。同时,肛门周围皮下组织、毛囊、汗腺及皮脂腺较多,如外伤、肛周不洁等,腺管被分泌物阻塞,可引起感染化脓而生成皮下脓肿和瘘管。肛门周围的皮肤比较松弛,因此手术时切除一处肛门皮肤不致引起皮肤收缩而导致肛门狭窄。但过多的或多处切除肛门皮肤,则会引起狭窄。(一)直肠1.直肠的解剖概念肛门部无深筋膜,浅筋膜的疏松结缔组织分成许多小叶,这些脂肪组织直接与坐骨直肠窝内脂肪相连,肛门前方脂肪组织较少,向前至阴囊处则完全消失。浅筋膜内有化脓感染时,常扩散较广,因为脂肪小叶之间有纤维间隔,肛瘘在此处形成时瘘管多曲折,所以手术时宜探清有无支管和它处病灶。直肠是消化管的末段,位于盆腔内,上端相当于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下至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12~15ch。下端扩大的部分为直肠壶腹,具有储存粪便的生理功能。直肠的两端狭小,中间宽阔。上端狭窄区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结合部,是整个结肠的最狭窄部分。下端狭窄区是平时紧闭的肛管,中间膨大部分称为直肠壶腹,是大肠最宽阔的肠段,其内径5~11cm,平均7.7cm。直肠与骶骨有相同的曲度,直肠在额面有向左、3右方向凸出的弯曲。直肠上1/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于腹膜之间,中1/3前面有腹膜,向前反折成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直肠下1/3全部位于腹膜外。直肠无肠系膜,但在其上端背侧面,腹膜常包绕直肠上的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有人将其称为直肠系膜。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直肠壶腹部黏膜有上、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它是由黏膜、环肌和纵肌层共同构成,其位置排列大致为左一右一左。中瓣常对应于腹膜反折平面。当直肠充盈时,下瓣常可消失,而排空时则较显著。但直肠瓣的数目往往有变异,多者有4~5个。临床上往往把盲肠看作结肠的一部分,肛门为直肠的一部分,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血流和淋巴供应,在结肠或直肠发生肿瘤时,一般都一并切除。直肠固定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使直肠保持固定位置的组织是直肠前部上2/3及直肠两侧上1/3有腹膜遮盖,直肠后壁无腹膜遮盖。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肛尾韧带、肛门直肠前方的会阴体,当固定直肠的组织发生松弛病变时,便可产生直肠脱垂的倾向。直肠壁由四层组织所构成,即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直肠肌层是不随意肌,分外纵、内环两层,外侧纵层到达肛直线水平与肛提肌汇合形成联合纵肌,内侧环层到达肛直线水平以下肥厚形成内括约肌。肌层的内面为黏膜下层,其间有神经血管,直肠下端的黏膜下层静脉血管扩张充血即形成内痔,最内层是黏膜层。2.直肠的毗邻直肠后面为直肠固有筋膜或叫做骨盆脏侧筋膜,是肾脏前后筋膜向骨盆内延长的部分,直肠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与骶骨、尾骨、肛提肌和肛尾韧带相连。在骶前疏松的结缔组织内有骶丛,交感神经干,骶中血管,直肠上血管和骶淋巴结等。直肠下部纵肌向后连于尾骨前韧带,称Tr幽直肠尾骨肌,其作用为排便时使直肠相对固定。直肠后壁与骶骨间的距离,正常为0.2~1.6cm,多数在1.0cm以下,平均0.7cm。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形成的直肠旁窝,窝内常有回肠襻或子宫附件伸入,左侧有乙状结肠。直肠两侧的下部与交感神经丛、直肠上动脉的分支、直肠侧韧带、尾骨肌及肛提肌相连。在进行直肠切除术时,于骶前筋膜前,尽量靠近直肠壁进行剥离,避免损伤骶前静脉丛,引起大出血,也应避免过多地损伤盆神经所致的膀胱及性功能障碍。直肠的前面与全部盆腔脏器相邻,直肠发生肿瘤时可侵入邻近器官或腹膜腔,曾有人把直肠前面称为“直肠的危险区”。腹膜反折以下:男性由下向上依次为前列腺、精囊腺、输尿管和膀胱后壁。腹膜反折以上的直肠前面,隔着直肠膀胱的凹陷与膀胱底的上部和精囊腺相邻。在女性腹膜反折以下,主要与阴道壁的后部相邻,腹膜反折以上直肠隔着直肠子宫陷凹与阴道后穹隆及子宫颈相邻,陷凹内也常有回肠襻和乙状结肠充入,肠下端的前方由纵肌层分出两条肌束,为直肠尿道肌(尿道缩肌),水平向前附着于尿道膜部,前列腺尖或阴道的后面、两侧耻骨直肠肌的内侧缘之间。(二)肛管肛管上端止于齿线与直肠相接。肛管的下端是肛门缘,因此肛门缘到直肠末的一段叫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最终端。成人肛管平均长2.5~4cm,肛管周围无腹膜遮盖。有内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肛管表层为复层上皮,5受脊神经支配,非常敏感。肛管中下部交界线正对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层的交界处。指诊可触到一个明显的环形沟,此沟称为括约肌间沟(亦称肛白线)。沟的上缘即内括约肌下缘,沟的下缘即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上缘;皮下部多呈前后位的椭圆形,故其前后部不易触知。沟的宽度约为0.6~1.2cm。外括约肌皮下部与内括约肌之间的间隙很小,有来自联合纵肌的终末纤维在此呈放射状附着于肌间沟附近的皮肤,故该处皮肤较固定,有支持肛管防止直肠黏膜脱垂的作用。如果这种支持结构被破坏,可能导致脱肛。此外,在麻醉时,特别是在腰麻的情况下括约肌松弛,内括约肌下降,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上方移位,此时括约肌间沟消失。来自联合纵肌的肛门支持结构同时弛缓,结果直肠黏膜、齿线和齿线下的皮肤出现下移情况,尤其在骶管麻醉时,这种现象最明显,也最易引起脱垂。临床上以此作为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分界线,肛管对肛门功能有重要作用。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其密切相,因此,肛管在外科上十分重要。肛管皮肤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手术中被切除后,会形成肛管皮肤缺损,黏膜外翻和肛腺外溢。用其他部位的皮肤来修补将会影响其功能,所以做肛门手术时要尽量保护肛管皮肤。肛管还是连接直肠与肛门的肌性通道。在发生学上处于内、外胚叶层的衔接地区,所以构造复杂。肛管壁由内向外分有五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内括约肌、联合纵肌、外括约肌。其肌束的排列方向是:内环、中纵肌、外环,中间的联合纵肌分出许多纤维向内外穿插,将肛管的各部组织捆扎在一起,构成一个功能整体。肛管有解剖学肛管和外科学肛管之分。解剖学肛管是指齿线至肛门的6···试读结束···...

    2022-10-25 护理临床路径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总结

  • 《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夏小军主编;万强,王玉洁,包晓玲等编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作者】夏小军主编;万强,王玉洁,包晓玲等编委【丛书名】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特色丛书【页数】339【出版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5424-2810-3【价格】89.00【分类】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参考文献】夏小军主编;万强,王玉洁,包晓玲等编委.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内容提要:《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篇肿瘤化疗的中医护理第一章概述2.骨肉瘤:多柔比星、大剂量甲氨蝶呤。3.脑的原发或转移瘤:亚硝脲类、羟基脲。4.肉瘤:环磷酰胺、顺铂、多柔比星。5.鳞癌:博来霉素、甲氨蝶呤。(四)从降低药物毒性考虑1.减少毒性的重叠: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有抑制骨髓作用,而泼尼松和博来霉素等无明显抑制骨髓作用,将它们与其他药物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骨髓毒性发生。2.降低药物的毒性:巯乙磺酸钠(美司钠)可预防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甲酰四氢叶酸钙(亚叶酸钙)可减轻甲氨蝶呤的骨髓毒性(五)根据减少用药剂量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遵循一级动力学原则,其抗肿瘤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剂量依赖性,超过这个范围,可达平台效应,即剂量增加,疗效不增加,毒副反应大大增加。联合用药可使化疗药物使用较小剂量实现较好疗效和提高安全性。二、化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化疗的适应证1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通过化疗可完全控制甚至根治,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癌等。3.实体瘤的手术切除和局部放疗后的辅助化疗或手术前的辅助化疗。4,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合手术切除和放疗者;实体瘤手术切除或放疗后复发、播散者,可考虑姑息化疗。5,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心包腔及腹腔采用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可使积液控制或消失。6.实体瘤手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播散者。7.肿瘤所导致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脊髓压迫或者脑转移所导致颅内压增高,一般常先选用化疗以缩小体积、减轻症状,然后进行放疗。(二)化疗的禁忌证1.绝对禁忌:①预计病人生存时间很短;②孕期(前3个月)除非中断妊娠:③败血症;④昏迷10051【肿瘤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ZHONGLDZHONGXIYIJEHETESEHUL2.相对禁忌证:①一般情况差、年老体弱、KPS评分小于40分;无法耐受化疗者:②骨髓功能差、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严重心血管、肺功能障碍者;⑤以往做过多程化疗、大面积放疗、高龄、骨髓转移、严重感染、肾上腺功能不全、有严重并发症等慎用或不用化疗;⑥6个月内的婴儿;⑦病人不能按时来门诊治疗:⑧不能充分合作的病人:⑨缺乏适当的支持设施。(三)什么情况下必须停止化疗1.呕吐频繁,影响进食或者电解质紊乱。2.腹泻超过每日5次或者出现血性腹泻。3.白细胞在3×10L以下或者血小板在60x10L以下。4.心肌损害。5.中毒性肝炎。6.中毒性肾炎。7.化学性肺炎或肺纤维变。三、化疗药物的分类(一)传统分类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六大类1.烷化剂:主要有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氨芥(NH2)、马利兰(BUS)、环己亚硝脲(CCNU)、卡氮芥(BCNU)等2.抗代谢药:主要有甲氨蝶呤(MTX)、6-巯基嘌呤(6-MP)、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如卡培他滨、吉西他滨(GEM)阿糖胞苷(Ara-C)等。3.植物碱类:主要有长春碱类,如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BL)、长春华碱酰胺(VDS)、长春瑞滨(NVB)、喜树碱(CPT)、三尖杉(HRT)、鬼白乙叉苷(VP-16)、紫杉醇(TAXOL)、多西他赛等。4.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放线菌素D(ACTD)、丝裂霉素(MMC)、博来霉素(BLM)、阿霉素(ADM)、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THP)等。5.杂类:主要有甲基苄肼(PCZ)、六甲蜜胺(HMM)、顺铂(DDP)、卡铂(CBP)、奥沙利铂(OXA)、奈达铂、洛铂等。6激素类:黄体酮、甲地孕酮、丙酸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AI)、左甲状腺素等。(二)根据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分类1.细胞毒类药物10061···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医护理导论》罗尧岳,李卫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护理导论》【作者】罗尧岳,李卫红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特色护理精品系列【页数】18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32-5611-7【分类】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罗尧岳,李卫红主编.中医护理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护理导论》内容提要:《中医护理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中医护理的专业素质,了解中医护理的内涵及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调研前期中医护理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传承和创新。本教材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中医基本理论在中医护理的运用,达到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护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特色,设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章节,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介绍;三是突出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设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护理章节,将儒道文化、传统护理伦理道德以及干支历法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阐述;四是突出教材重要知识点,运用大量图表对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呈现,且每章有学习目标和复习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和思考理解。《中医护理导论》内容试读▣▣扫一扫,看课件绪论【学习目标】识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应用: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一、中医护理学概要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不竭动力。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生态观,源于自然,适应自然,并维护自然;“形神统一”的动态生命观,注重形体、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于一体;“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等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思维及特色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预防、养生、保健和康复的一门学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学有较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医护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医几千年来,医、护不分家,集医、药、护、技为一体。中医护理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中医护理学内容散见于各医学著作中。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主要就是护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地总结、研究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1.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偶然受伤则设法涂裹包扎,身体疼痛不适则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这些本能的自身保护即是医护的开始。人们不断发现和总结1CT园中医护理导论些具有预防疾病或康复作用的方法,逐步有了中医护理的萌芽。2.中医护理学形成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学论述较全面,护理理论初步形成。周代人们开始进行除虫、灭鼠、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活动,并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社会分工和医学分科。战国初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用酒冲洗伤口消毒的方法,如“犬所啮…而令人以酒财沃其伤”,这是最早用酒精处理伤口的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疾病饮食宜忌做了较详细的论述,突出了饮食调护的重要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提倡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情志护理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情绪刺激或者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同时还指出医护人员在施护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交谈的方式和方法。汉代及三国时期,辨证施护及养生康复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施护的先河,其中详细论述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伤寒论》以六经辨伤赛,《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该书在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书中详细记载桂枝汤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药后观察及饮食宜忌,并提出护理八法,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伤寒论》中用蜜煎导通的方法通便,或用猪胆汁灌肠排出宿粪来治疗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这是关于灌肠疗法的最早记载。《金匮要略·杂疗方》中最早开展急诊复苏护理的范例,详细记载了抢救自丝、溺死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后汉名医华佗,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他还是保健操的创始人,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创编了“五禽戏”。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提出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理理念。晋唐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不断发展。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包括中医急救、五官科传染病、外科、妇科、内科、精神科、伤科等论述,是集中医护理各科之大成。书中广泛涉及护理内容,记载了烧灼止血法,并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患者的复苏术;记载了用海藻治疗瘿病,与后来人们发现的甲状腺肿大与缺碘有关相一致;记载了腹水的饮食护理,如:“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还提出用狗脑敷治疯狗咬伤患者,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临证护理、食疗、服药以及婴幼儿护理保健等内容,为儿科临证护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并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早1200多年。宋金元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进一步充实。李杲所著的《脾胃论》提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详细论述脾胃内伤病的饮食、精神及用药护理,强调无病亦须保护脾胃功能。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提出:“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的护治法GT安则。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义》中“水肿者,宜全禁之”与现代护理中水肿患者应无盐或低盐绪论3饮食一致。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记载:“置一竹簟,铺之凉地,使小儿寝其上,待其搐,风力行遍经络,茂极自止,不至伤人。”告诉护理者千万不能用强力按接止搐。其中也记载了我国很早就有的坐浴疗法:“脱肛,大肠热甚也,用酸浆水煎三五沸,稍热涤洗三五度,次以苦剂坚之,则愈。”明清时期,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不但为患者看病,还为患者煎药、喂药,并指导患者家属或弟子对患者实施护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瘟疫论》中论述患者因大热、内热致烦渴、大渴者,不仅需要使用药物清热解毒,更需在护理上辅助降温解渴。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记载了对流行性热病的不同病程及病情,制定了十分具体且合理的饮食菜单。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系统阐述温病的发展规律,提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的纲领;其还对老年病防护及情志护理方面进行了论述。陈耕道所著的《疫痧草》中记载,清朝时,朝廷采取隔离措施,特设“查痘章京”一职,专查天花患者,并强令其迁出四五十公里以外居住,这是对传染病的防疫隔离措施。明清时代预防天花,已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人痘接种技术,这种措施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3.中医护理学渐趋独立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在我国广泛流传和渗透。医疗实践活动分工日益明确,由医生、助手、徒弟、患者及家属共同承担医疗及护理职责。清政府中一些主张“自强求富”的官员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医学院。名医陈虬在浙江瑞安创办了近代早期较有影响的新式中医学堂一“利济医学堂”。其办学思想、教材、学制、经验以及考试实习制度等方面,为日后成立护士学校奠定了基础。随后上海等地创办中医院,护士队伍逐步形成。尽管当时没有中医护士,但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工作的护士也能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中医护理学发展的先驱。4.中医护理学蓬勃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国家对中医药高度重视。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办中医医院,并对医、药、护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医护理学专业应运而生,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学的专业队伍。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卫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中医护理学专业。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问世,供中医护士学校教学所用。1960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学概要》,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上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学术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从此,中医护理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85年,卫生部中医司下发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了中医护理查房和书写中医护理病历制度,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初步的规范和要求。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必须增加中医护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入、用药护理(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熏洗、足浴、贴敷、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入、饮食护理(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情志护理(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NOTE中医护理导论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音乐疗法等)以及专科护理(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护理等)。2011年,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一2015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一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护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作用。通过防病治病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精神落到实处。推进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利用,全面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大力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与水平,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秉承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由中医护理人员将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其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另外,中医护理学区别于西医护理学,有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并提倡未病先护的理念。(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中医学认为,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与沟通,将各脏腑、五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在病理上,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常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彼此相互影响。因此,在诊治病症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神态等外在的变化,判断机体内在的病变,治疗和护理倡导从整体出发,综合调MGT衫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终绪论5始》中“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均是整体观在护治中的体现。2.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即天人一体观。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自然界中,人类生活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自然界气候变化反过来对人体的生理也产生影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寒暑更替、昼夜变化、地域变迁等,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当人体不能适应时,就会发生疾病。如《灵枢·邪客》日:“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环境也是相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一员,具有社会属性。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际关系及婚姻等社会因素,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及病理变化,而人在与社会环境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本身的有序和平衡。当社会环境变化时,人体若是不能适应此变化剧烈的环境,就会造成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乱,危害身心健康,从而产生疾病。中医学的整体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因此,认识生命、健康、疾病等问题,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而现代整体护理要求对护理对象进行从预防保健到促进康复的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护理,这和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明确中医护理整体观念的含义和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充分考虑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对整体护理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及推动作用。(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时要正确认识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病是指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的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主观感觉)、体征(客观指标)为基本组成要素,是辨证的基础和依据,称为症。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辨证施护包括辨证和施护两部分,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辨证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护理措施。辨证与施护是认识和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施护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具体护理措施。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因此,辨证与施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基本护理规范。只有力求辨证准确,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在临床上,中医护理主要着眼于“证”的不同,体现出“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的实质。有时可见同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或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在辨证施护的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的方法。(三)独特技法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如艾灸术、刮痧术、推拿术、热熨术、拔罐术、贴药术、火疗术、熏洗术等,不仅经济实用,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临床上还开展了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超声雾化吸人法、天灸法、督灸法、火疗法等,这些新技术在继承传统MGT河6中医护理导论的方法与技术上,又做到在此基础上创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且扩大了护理的范围,使中医护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四)未病先护《黄帝内经》中的“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均重视养生和保健,提倡疾病应防患于未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在治未病中,中医要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疑难疾病救治中,中医要发挥协同作用;在预防康复医疗中,中医要发挥核心作用。从古至今,中医的治未病有其独特的理念、完整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大量养生保健的经验知识。因此,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思维方法和经验融入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做到未病先护,具有重要意义。四、《中医护理导论》的主要内容中医护理导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及中医护理文化的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临床运用中医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生理观、中医学的病理观、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等六个部分。其中,中医药文化介绍儒道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等,以及其在护理中的体现及应用;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主要阐述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主要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中医学的生理观主要阐述和介绍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藏象、气血津液神、经络及体质等内容;中医学的病理观主要介绍人体病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概念与知识,包括主要的病因与疾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主要阐述四诊与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主要介绍中医养生调护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中医护理学基本概念。2.简述中医护理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创新。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4.何谓辨证施护?▣▣扫一扫,知答案0T衫···试读结束···...

    2022-10-21 中医护理学导论 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代表作

  • 《中医妇儿诊疗常规》张迎春,张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妇儿诊疗常规》【作者】张迎春,张花主编【丛书名】妇幼临床诊疗常规系列丛书【页数】172【出版社】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80-6793-5【价格】39.80【分类】中医儿科学-诊疗-中医妇科学-诊疗【参考文献】张迎春,张花主编.中医妇儿诊疗常规.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妇儿诊疗常规》内容提要:本书系统介绍妇科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证的中医诊断方法、治疗手段、预防调护等内容。本书和教材相比内容更为简洁,临床指导价值更高,主要针对临床医生编写。书中中医特色治疗部分为编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妇儿疾病中的优势,对如何规范中医儿科的临床行为以改善诊疗效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书诊断思路清晰、治疗方法明了,便于广大医生学习参考,具有很高临床指导价值。《中医妇儿诊疗常规》内容试读上篇妇科诊疗常规yFUKEZHENLIAOCHANGGUI第一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先期一、概述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二、诊断要点1.病史有血热病史或有情志内伤、盆腔炎等病史。2.临床表现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且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经过多。3.妇科检查应该排除阴道、宫颈、子宫结构异常及器质性病变,确定出血来源。三、辅助检查(1)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检测:除外妊娠相关疾病。(2)超声检查:明确有无宫腔占位性病变及其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等。(3)基础体温(BBT)测定。(4)性激素测定。(5)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四、治疗(一)辨证论治1.气虚证(1)脾气虚证:主证:月经周期提前,或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中医妇儿诊疗常规·若月经过多者,去当归,重用黄芪、人参以益气摄血:经行期间去当归,酌加艾叶、阿胶、乌贼骨以止血固摄;便溏者,酌加山药、砂仁、薏苡仁以扶脾止泻。若心脾两虚者,症见月经提前,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养心健脾,固冲调经,方用归脾汤。(2)肾气虚证:主证: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人参、山药、炙甘草、五味子、远志若腰痛甚者,酌加续断、杜仲补肾而止腰痛;夜尿频数者,酌加益智仁、金樱子固肾缩尿。2.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主证: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若心烦不寐者,可酌加栀子、淡豆豉以清心除烦。(2)阴虚血热证:主证: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若月经量少者,酌加山药、枸杞子、何首乌滋肾以生精血;手足心热甚者,酌加白薇、生龟板育阴潜阳以清虚热。(3)肝郁血热证:主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若月经过多者,经时去当归,酌加牡蛎、茜草、炒地榆以固冲止血;经行不畅,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以活血化瘀;经行乳房胀痛甚者,酌加瓜蒌、王不留行、郁金以解郁行滞止痛。(二)西医治疗(1)孕激素: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激素水平的患者。(2)口服避孕药:尤其适用于有避孕要求的患者。(3)促排卵治疗。4···试读结束···...

    2022-10-21 张春迎作品 张春荣书籍

  • 《医学临床护理实践》吕巧英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临床护理实践》【作者】吕巧英主编【页数】199【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649-4378-3【分类】护理学-医学院校-滩膞【参考文献】吕巧英主编.医学临床护理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学临床护理实践》内容提要:本书为临床医学和高校医学专业教材。本书内容共分为十章。第一章,常用诊疗护理技术;第二章,手术室安全管理;第三章,急诊常见症状分诊要点及护理;第四章,重症护理;第五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第六章,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第七章,妇科疾病护理常规;第八章,产科疾病护理;第九章,老年系统疾病护理;第十章,肿瘤常见治疗方式的护理。本书首先介绍患者住院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常见症状护理常规等,然后用较大的篇幅详细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等。此书知识系统全面、内容实用、详略得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南,亦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指导用书。《医学临床护理实践》内容试读第章常用诊疗护理枝术第一节瑜伽呼吸训练操瑜伽呼吸训练操是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身心特点,对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瑜伽的特点和功效出发,结合瑜伽独特的运动形式,以及对专家的访谈,综合考虑而创编的一套适合于COPD患者康复训练的健身操。一、适应证此操以静为主,动静相兼,长期坚持不但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而且对血液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效。二、禁忌证疾病处于急性期,严重的缺氧状态时。三、目的呼吸肌的康复锻炼是C0PD缓解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瑜伽呼吸操是康复锻炼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增强患者活动耐受力,可作为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护理的手段。四、操作步骤该呼吸操时长l6mi,共5节,分别为简易固肩式、手托天门式、肩部扭转式、加强伸展式、呼吸练习,每节有8个节拍。1.简易固肩式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脑后,吸气,两肘向内收,呼气,两肘外展(收吸展呼),重复练习4次,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调整呼吸(平静深呼吸4~8次)。2.手托天门式双脚自然分开,身体直立。双手向两侧打开,手臂抬到头顶的方向,配合吸气,两手上托,掌根用力向上顶。呼气时,手臂向下复原(上吸下呼)。重复动作4次,做完后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调整呼吸(缩唇深呼吸4~8次或腹式呼吸1~8次),将意识力放在呼吸的感觉上。3.肩部扭转式吸气,右手臂向上尽量延伸,调整呼吸(缩深呼吸4~8次);呼气时手臂向下侧弯,在背后与左手交握(上吸下呼);吸气,身体慢慢向左旋转,呼气时身体慢慢复原(旋吸复呼);吸气,左手臂向上尽量延伸,调整呼吸(缩唇深呼吸4~8次);呼气时手臂向下侧弯,在背后与右手交握(上吸下呼);吸气,身体慢慢向左旋转,呼气时身体慢慢复原(旋吸复呼);吸气,双手打开,呼气,双手复原(开一1医学临床护理实溅吸复呼)。重复动作,做完后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调整呼吸(腹式呼吸4~8次)。4.加强伸展式双脚向两侧打开,吸气,双手臂向两侧伸展,左腿向左侧成弓步,眼睛注视左方;呼气,右手从右侧下方绕过,与左手拇指相扣(展吸扣呼);吸气,双手缓慢向上延伸,感觉背部肌肉充分伸展;呼气,身体尽量向后仰,注意力放在大腿上(上吸仰呼);吸气,身体复原,呼气,双脚收回,调整呼吸(缩唇腹式呼吸4~8次)。5.呼吸练习双手十指相对放于胸前,吸一口气,然后呼气向内挤压,挤压时感觉胸肌的紧张。吸气放松,再呼气,再挤压(吸松呼压)。重复动作4次,双手打开放松,交叉放于腹前,调整呼吸(平静深呼吸4~8次)。五、操作要点(1)每天3次,每次16mi,要求患者每天坚持完成该操的练习,以不感到劳累为宜。(2)要求家属督促并填写瑜伽呼吸操训练记录本,以便期间医护随时掌握患者练习情况,以促进患者肺康复训练与答疑。(3)积极控制原发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六、注意事项(1)肺康复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与循序渐进的过程,瑜伽呼吸操训练计划进程为1年,要达到良好效果,需患者的坚持与家庭的支持。(2)练习时,动作须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的方法。(3)急性期不宜做此训练,可在缓解期进行。第二节有效排痰法有效排痰法为一种肺部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有效咳嗽、胸部叩击、吸入疗法、体位引流、机械吸痰。有效排痰法用于清醒或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无法保持呼吸道通畅者。具有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作用。一、操作步骤(一)操作前(1)患者准备:按排痰的方法准备。(2)环境准备:安全、整洁,温湿度适宜。(3)用物准备:治疗单、听诊器、枕头(摆体位)、水杯、痰盂、纱布数块、吸引器、氧气、雾化器、湿化器。(二)操作过程(1)核对并转抄治疗单,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备吸引器处于功能状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排痰方法。(3)有效咳嗽。①协助取坐位或拾高床头,上身稍向前倾。②缓慢深呼吸数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数秒,进行2~3声短促有力的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循环做2~3次,休息或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可再重新开始。(4)胸部叩击或震颤法。2第一章常用诊疗护理技术①叩击法:叩击时五指并拢呈空杯状,利用腕力从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②震颤法:双手交叉重叠,按在胸壁部,配合患者呼气时自下而上震颤,振动加压」③振动排痰仪: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选择适当的振动频率和时间,振动时由慢到快、由下向上、由外向内。(5)体位引流。①餐前1~2h或餐后2h进行。②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和患者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并以枕头支撑。③引流顺序:先上叶,后下叶:若有两个以上炎症部位,应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④辅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或震颤,及时有效清除痰液。⑤协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⑥引流结束后协助患者漱口,卧床休息。(6)吸人疗法。①湿化疗法:将水加入湿化器中,加热产生蒸汽,混入吸入气体中。②雾化疗法:于两餐之间进行,将药液注人雾化器内,连接雾化器,接气口于氧气装置的输氧管上,调节氧流量6~8LUm,嘱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直至将药液吸完为止。(7)机械吸痰。①协助患者头偏向操作者。②戴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湿润导管。③插管:吸痰管放入时先不给负压,轻轻放至合适的位置,遇阻力退出1cm加负压。④吸痰: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每次时间小于15,两次抽吸间隔gt3mi。⑤间断吸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8)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不适,应暂停操作,及时处理。(9)操作完,协助漱口,给予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求。(10)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二、操作要点(1)避免患者着凉,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2)必要时备血压计、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筒。(3)体位引流术中需重点了解患者感染部位、咳痰能力、影响因素、合作能力、耐受程度及肺部呼吸音体检情况,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采取相应体位。体位摆放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及合作力,专人守护,防坠床。在餐前30mi或餐后2h进行,S02lt90%时应暂停操作。(4)雾化治疗时间10~15mi调节吸引器负压300~400mmHg。(5)加强口腔护理。(6)记录操作的方法、时间及排出痰液的性质、颜色、量,以及与体位的关系。三、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作选择叩击方法、时间和频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单独采取一种方法,也可结合使用。(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排痰叩击前,床边备好吸痰器,痰液黏稠者先进行雾化。在操作过程中如听到痰鸣音,可先行吸痰,稳定后再继续。(4)雾化吸入治疗时,应询问药物过敏史。—3医学临床护理实贼(5)如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淋漓时应停止引流。(6)对颅底骨折的患者,禁止经鼻腔插管吸痰。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无特殊禁忌证。第三节氧疗氧疗,即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患者吸氧,使血氧下降情况得到改善,属吸入治疗范畴。此疗法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对呼吸系统疾病因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引起的缺氧疗效较好,对循环功能不良或贫血患者能部分改善缺氧状况。凡属于通气功能不足或灌流不平衡所引起的低氧血症,氧疗均有一定疗效。一、氧疗的目的此疗法目的在于通过给氧,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使患者的动脉氧气张力达到或接近正常,保持在8.0kPa以上,维持生理需要。并达到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同时尽量保持患者的活动能力。二、氧疗的适应证(一)有低氧血症的组织缺氧理论上讲,凡存在动脉低氧血症,便是氧疗指征。但最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实施氧疗及如何实施,其中Pa02测定尤为重要,同时参考PaC02来确定缺氧的类型与严重程度。低氧血症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单纯低氧血症。其PaO2低于正常,PaC02尚正常,包括所有通气功能正常或有轻度抑制的患者。这类患者可给予较高浓度的氧,但应注意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氧的危险,一般待氧合正常后,逐渐降低氧浓度。氧疗后Pa02的理想水平是60~80mmHg;第二类患者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其PaO2低于正常,PC02高于正常,包括所有通气功能异常,主要依赖低氧作为兴奋呼吸中枢的患者(如COPD、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这类患者的氧疗指标相对严格,在PaO2lt50mmHg时才开始氧疗,必须结合患者的通气功能实施控制性氧疗,以避免发生因解除低氧性呼吸驱动而抑制呼吸中枢的危险。但抢救时可另外,原则上应先保证患者的氧合水平,以抢救生命为主。如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循环衰竭或大脑缺氧等,必须保持患者动脉氧分压维持在基本水平。在给予高浓度氧吸入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降低PaC02(二)血氧正常的组织缺氧血氧正常的组织缺氧是指有组织缺氧而无明显低氧血症,包括休克、心输出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贫血、氰化物或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麻和大手术术后的患者等。此类患者,P02对判断是否需要氧疗及氧疗的效果并非合适,临床上一般均给予氧疗,但其疗效较难评价,只有一氧化碳中毒进行氧疗的疗效是肯定的;必要时可进行较高浓度氧疗或高压氧疗。三、氧疗的指征L.轻度低氧血症Pa02gt6.67kPa,Sa02gt80%,无发绀。2.中度低氧血症Pa024~6.67kPa,Sa0260%~80%,发绀。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的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氧疗是有益的。氧疗期间出现渐进性通气量降低。但PaC02可能升高(在55mmHg以上),但若有C02潴留,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28%左右。3.严重低氧血症Pa02lt4kPa,Sa02lt60%,显著发绀。重症患者常有C02潴留,氧疗过程中会发生渐进性通气量不足,这类患者宜选用控制性氧疗,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从24%开始,然后逐步提高吸人一4第一章常用诊疗护理技术氧浓度,若治疗过程中CO2下降至正常水平,便可改吸较高浓度的氧。四、氧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氧中毒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的改变。主要症状有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氧中毒有两种类型:肺型和脑型。1.肺型氧中毒发生在吸入氧之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咳嗽,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少,氧分压下降,肺部呈炎性病变,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出血和肺不张。2.脑型氧中毒在较短的吸氧时间内出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和死亡。故氧疗时应控制吸氧的浓度和时间,严防氧中毒的发生。预防措施主要有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及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效果。(二)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主要症状:烦躁、呼吸频率及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措施主要为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三)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应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预防措施主要是在氧气吸入过程中进行加温加湿,保证纤毛正常运动。(四)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主要症状有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预防措施为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按规定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干预,早治疗。(五)呼吸抑制常见于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降低、PaC02增高),由于PaC0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C02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人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主要症状为呼吸抑制。预防措施主要是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给氧,维持PaO2在8kPa即可。五、氧疗的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氧饱和度上升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2)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gt60%,持续24h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控制性(即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4)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的温度,95%~100%的湿度是黏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黏膜,导致痰干结而影响纤毛的清洁功能。(5)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6)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热、防火、防油);搬动时避免倾倒、撞击;氧气筒应置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m,嗳气1m,氧气表及螺旋口勿涂油,-5医学临床护理实践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7)氧气开关使用:氧气应先调节好流量后再为患者使用;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旦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8)在用氧过程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用氧患者,应每日更换氧气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9)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人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10)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挂“满”或“空”的标志,以便于及时调换氧气筒。六、常用氧疗方法及操作要点(一)鼻导管给氧法(1)用湿棉签清洁鼻腔。(2)打开流量表,先调节氧流量,后连接鼻导管,将鼻导管用水湿润后,自一侧插入鼻孔即可。(3)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或鼻背及面颊部。(4)调节流量。缺氧伴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者,氧流量1~2Lmi无二氧化碳潴留患者,2~4Lmi心脏病、肺水肿患者,4~6Lmim(成人2~4I/mi严重缺氧者,1~6Lmi小儿1~2Lmi)。观察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5)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和接头,后关流量表小开关,取下鼻导管置于弯盘内,清洁面部并去除胶布痕迹,关闭总开关,重开小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二)▣罩法以漏斗代替鼻导管,多用于婴幼儿。将漏斗罩于患儿口鼻处,距离皮肤1~3©m。也可用绷带适当固定,以防移动。一般流量4~5Lmi。(三)面罩法(1)检查面罩各部功能是否良好。(2)放上面罩,使之与患者面部密合,以橡皮带固定。(3)调节流量:一般3~4L/mi,严重缺氧者7~8L/mi。(4)本法适用于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四)鼻塞法适用于较长时间用氧者,无导管刺激黏膜的缺点,患者舒适,使用方便。(1)擦洗干净鼻腔,将鼻塞塞入。(2)调节流量同鼻导管法。七、氧疗的护理及观察要点(1)防止交叉感染。给氧的导管、面罩、湿化瓶等定时清洁,消毒更换。(2)密切观察供氧效果,观察缺氧是否得到改善,如效果不佳应查找原因,如装置是否通畅,是否存在通气、换气障碍。(3)安全使用时应注意防火,使用氧气筒时要放稳,注意防震、防油,以免发生爆炸。(4)密切观察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发绀以及神志和精神状况的变化。如氧疗后患者心率变慢、呼吸频率下降、血压上升且平稳、呼吸困难好转、末梢循环改善、尿量增加、皮肤红润变暖、发绀减轻或消失等,均表明氧疗效果良好;反之,提示病情恶化,氧疗未达到效果,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一6···试读结束···...

    2022-10-15

  • 《乳房护理瑜伽》莫慧春译;(美)波比·克蕾奈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乳房护理瑜伽》【作者】莫慧春译;(美)波比·克蕾奈尔【页数】198【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443-8724-8【分类】乳房-保健-瑜伽【参考文献】莫慧春译;(美)波比·克蕾奈尔.乳房护理瑜伽.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乳房护理瑜伽》内容提要:本书是一套简单有效的乳房护理说明书,12套体式序列为女性青春期、孕产期、哺乳期、生理期、更年期出现的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腺炎、经期综合征以及其他乳房问题提供了有效和实用的方法,预防与养护并重,让女性同时拥有健康和美丽,一生受益。下犬式+三角伸展式※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为乳房健康建立强大的防御体系。婴儿式+瑜伽椅上的扭转式※稳定情绪,振奋精神,安抚神经。仰卧拉伸束角式+骆驼式※缓解经期综合征,塑造良好体态。牛面式+双手相扣上举式※强健背肌,锻炼胸肌,使乳房坚挺。站立前屈式+犁式※净化肝脏,排毒养颜,保持雌激素代谢平衡。有支撑的肩倒立式+四腿拱式※增强骨盆灵活性,帮助准妈妈自然分娩。摊尸式+仰卧束角式※防止乳腺堵塞,提升母乳品质。支撑桥式+仰卧简易式※避免疤痕组织的形成,帮助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有觉知的呼吸+喉式调息法※扩展胸腔,消除焦虑,使头脑平静。瑜伽体式的练习将对你产生全局性、长期性的影响,瑜伽养护不止于乳房区域更是全身养护;瑜伽养护的不只是健康,还有自信、精致和女人味。认识乳房、护理乳房、养护身心是每个完美女性的必修课,从现在起,开启你的乳房护理瑜伽之旅吧!《乳房护理瑜伽》内容试读Part1认识乳房ABOUTTHEBREASTS淋巴系统TheLymhaticSytem淋巴系统就像是一个运行缓慢、错综复杂的排水管网络,它由狭窄的淋巴管、扁桃体、胸腺和脾脏等器官组成。它是人体的“守护天使”,它的作用是净化身体和增强免疫系统。淋巴结是一些细小的、豆粒状的小结节,它们非常柔软且微小,肉眼很难看到,也不容易触摸到。它们以规律的间隔分布在淋巴管内。淋巴结通过过滤入侵者(如有害细菌和癌细胞)、清除毒素和病菌来帮助身体预防感染。清澈的淋巴液沿着淋巴管网络流动,它流动的动力来自淋巴管自身的收缩,或者身体其他组织的作用力,比如肌肉的收缩力。由于淋巴系统没有“动力泵”,因此它只能靠身体姿势的转换来推动淋巴液的流动。当孩子在床上上蹿下跳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激活自身的淋巴系统。作为成年人,我们很少会蹦蹦跳跳,于是淋巴液的流动也随之缓慢了下来。胸部的淋巴管网络中,大多数的淋巴结位于乳房周边、腋下、锁骨附近。其实,整个淋巴管网络遍布全身,包括腹股沟区域。005四乳房与激素系统BreatadtheHormoeSytem乳房的主要功能是生成乳汁来哺育婴儿。哺乳(母乳喂养)不仅是连接母亲与婴儿之间的纽带,而且乳汁还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给婴儿一生的保护。对此,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胃部病毒感染、呼吸道疾病、耳朵感染、脑膜炎的概率较低,而且如若发病,病情也会较轻。此外,坚持母乳喂养的女性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也较低,例如Ⅱ型糖尿病、贫血、乳腺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研究还表明,那些没有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乳房和生殖系统通过神经冲动和激素的作用紧密相连。婴儿吃奶时,吮吸乳头所产生的刺激信号传递到下丘脑(hyothalamu,从而引发脑垂体(ituitary)产生催乳素。催乳素水平较高时,可以抑制和延迟排卵,从而防止怀孕。数百年来,女性们早已知晓哺乳能够延缓妊娠,但这一现象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被人类学家所证实。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他们观察那些随时随地带着婴儿,并且一天多次哺乳的母亲,她们两次怀孕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006···试读结束···...

  • 《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杨美玲,李国宏主编;戴荣兄,冯建萍,韦金翠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作者】杨美玲,李国宏主编;戴荣兄,冯建萍,韦金翠副主编【页数】286【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641-9363-8【分类】手术室-护理-资格考试-习题集【参考文献】杨美玲,李国宏主编;戴荣兄,冯建萍,韦金翠副主编.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内容提要:本书分五部分,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分级培训考核试题手术室专科护理试题手术室护理案例试题《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试题手术室护士考核模拟试卷。《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分级培训考核试题第一章NO护士培训考核试题3第一章N0护士培训考核试题第一节手术室护理概论A.2000年B.1975年一、单项选择题C.1997年D.1935年1.手术室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外科护理中10.提出手术仪器供应部(TSSU)和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出来的时间是(CSSD)的时间是A.19世纪90年代B.19世纪80年代A.1966年B.1962年C.19世纪70年代D.18世纪初C.1968年D.1970年2.第一个手术室护士被任命的时间是(11.我国引进专科护士概念的时间是A.1850年B.1901年A.2000年B.2005年C.1960年D.1999年C.1998年D.1899年3.1830年,外科手术主要处理情况不包括(二、多项选择题A.新鲜伤口B.骨折C.脓肿D.慢性疾病1.19世纪以前,限制手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4.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哪家()医院建立?A.疼痛B.出血A.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C.电外科D.感染B.美国巴顿医院E.环境C.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2.l867年,JoehLiter实践巴斯德理论,成功用D.美国麻省总医院来降低伤口术后感染率的措施为()5.19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5A.石炭酸海绵处理伤口间式手术室结构,无菌技术得到升华,此时期B.浸泡手术衣的主要议题是C.在手术间进行喷雾A.无菌技术B.隔离D.限制参观人数C.体位D.安全E.手术患者不允许穿衣服6.橡胶手套开始在所有手术中应用的时间为3.手术室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A.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A.1894年B.1898年B.分散型手术室C.1990年D.1960年C.集中型手术室7.美国建成世界第一个空气净化手术间是在D.洁净手术室(E.普通手术室A.1948年B.1950年4.第四代手术室又称洁净手术室,它具备以下哪C.1966年D.1973年些优势?()8.中华护理学会于哪一年在江西牯岭成立?A.手术室相对集中,但功能完全独立B.普遍性,能应对各种类型的手术A.1935年B.1909年C.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C.1927年D.1935年D.安全性,包括空调系统安全、电器安全、医用9.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于哪一年在北气体安全、放射性安全等京正式成立?()E。经济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4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5.1984年,美国手术室注册护士协会(AORN)确器设备有抵触情绪等。因此,重新认识环定手术室护理服务范围包括哪几个阶段?境、评估自我,寻找新挑战,保持职业新鲜感(11.语言沟通的技巧包括()A.术前B.人院后A.真诚的语言表达交流C.术中D.术后B.使用文明语言E.出院后C.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6.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D.手术病人紧张焦虑时可握住病人的手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正式确立护理E.注意用保护性语言学为一级学科。手术室护理学科的专业领域12.下列哪些是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将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A.面部表情B.认真倾听A.基础B.教育C.肢体语言D.触摸C.临床D.管理E.眼神交流E.研究13.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处理护理伦理问题时,必须7.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包括判断该问题所涉及的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的A.被动性B.风险性依据,以合乎逻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下哪C.协作性D.技能性几个可作为依据?(E.慎独性A.自主原则B.有益原则8.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C.不伤害原则D.患者至上原则A.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E.公平原则B.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乐观、从容冷静、反应敏14.以下属于患者隐私的是捷的心理素质A.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财产状况C.慎独的精神B.身高、体重、病史、身体缺陷D.团队的协作精神C.患者的不良疾病等E.过硬的业务能力D.未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的身体暴露给与手术9.护士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哪四个周期?()无关人员A.职业生涯早期(探索期)E.患者的个人爱好、婚恋史等B.职业生涯中前期(成长期)C.职业生涯中后期(成熟期)D.职业生涯后期(收获期)参考答案E.职业生涯末期(超越期10.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成长期具有哪些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B5.BA护士个人职业能力稳步提高,责任心增强6.A7.C8.B9.C10.BB.已基本适应了职业环境,能够接受比较重要11.A的工作任务,能比较周全地思考、处理问题C.渐渐参与到手术室教学和管理岗位中,参与二、多项选择题到重大手术以及抢救病人的工作中1.ABD2.ABCD3.ABCDD.应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在护理教育、护理管4.ABCDE5.ACD6.ABCE理、护理科研等某个亚专科护理领域内选择7.ABCDE8.ABCDE9.ABCD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10.ABCD11.ABCE12.ABCDEE。出现职业冷漠如不关心手术病人,对新的仪13.ABCE14.ABCDE第一章N0护士培训考核试题第二节洁净手术部(室)的设计与管理4.净化空调系统是将受控区域内悬浮尘埃与微生一、单项选择题物浓度控制到所要求水平的空气调节系统,主1.洁净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把手术环境要措施包括()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及微粒总量降到()A.清洁B.过滤除菌A.洁净程度B.清洁水平C.除尘D.消毒C.无菌程度D.允许水平E.杀菌2.室内净化空调设施及功能齐备而未运行,但室5.多功能复合手术室是指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诊疗内没有医疗设备和人员的状态是(方法的特殊手术室,包括()A.静态B.动态A.影像学诊断B.镜下治疗C.空态D.待运行状态C.介入治疗D.外科手术3.室内净化空调设施及功能齐备并运行,如有医E.放射治疗疗设备,医疗设备已安装并可运行,但无工作6.洁净手术部的环境要求有人员的状态是(A.宜远离院内或周边的污染源,并宜在其上A.静态B.动态风向C.空态D.待运行状态B.不宜设在首层4.洁净手术室间数应根据医院类型、床位数和年C.不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顶层手术数量核定。手术室间数按外科系统床位D.洁净手术部应独立成区数确定时,计算比例为(E.宜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外科重症护理单元邻A1:20125B.1±25~1:30近的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输血科C.1:30~1:35D.1:35~1:40等联系便捷5.洁净手术部的洁净区对与其相通的非洁净区应7.洁净手术部的平面布局要求包括)保持正压,最小静压差应大于等于(A.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A.2PaB.5PaB.设缓冲室或传递窗C.8PaD.10PaC.便于疏散D.功能流程合理二、多项选择题E.洁污分明1,洁净手术部的组成包括(8.洁净手术部的建筑装饰的总原则为(A.洁净手术室B.非洁净手术室A.不产尘、不易积尘C.洁净辅助用房D.非洁净辅助用房B.耐腐蚀、耐碰撞E.其他用房C.不开裂、防潮防霉2.手术区是指D.容易清洁、环保节能A.手术台E.符合防火要求B.手术间以内9.洁净手术部必须采用独立双路电源供电。有生C.手术台四边外推一定距离的区域命支持电气设备的洁净手术室必须设置应急D.手术铺单范围以内区域电源。自动恢复供电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E.无影灯照射范围内3.关于洁净手术室的分级标准,正确的有(A.生命支持电气设备应能实现在线切换A.洁净度5级相当于原100级B.非治疗场所和设备应≤15B.洁净度6级相当于原1000级C.非治疗场所和设备应≤30C.洁净度7级相当于原10000级D.应急电源工作时间不宜小于30miD.洁净度8级相当于原100000级E.应急电源工作时间不宜小于60miE.洁净度8.5级相当于原300000级10.洁净手术部必须配置的医用气体及相关装置6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库包括A.心脏外科B.关节置换A.氧气B.氮气C.器官移植D.神经外科C.压缩空气D.二氧化碳E.眼科手术E.负压(真空)吸引三、简答题11.洁净手术部洁净用房的分级按A.空态条件下的细菌浓度1.洁净手术部物品的规范管理要求有哪些?B.动态条件下的细菌浓度2.洁净手术部清洁工作的要求有哪些?C.空态条件下的尘埃浓度3.洁净手术部净化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有哪些?D.静态条件下的细菌浓度E。静态条件下的尘埃浓度12.净化空调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参考答案A.空气处理器B.初、中、高效过滤器C.加压风机D.空气加温器一、单项选择题E.回风口及送风口等1.D2.C3.A4.A5.B13.洁净手术部应严格分区管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包括二、多项选择题A.工作人员通道B.手术患者通道1.ACD2.AC3.ABCDEC.无菌物品通道D.污物通道4.BC5.ACD6.ABCDEE.感染通道7.ABCDE8.ABCDE9.ABD14.为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10.ACE11.AD12.ABCDE规范,下列做法正确的有(13.ABCD14.ABCDE15.ACA.医护人员走洁净通道16.ABCE17.ACE18.ABCEB.患者走洁净通道C.无菌物品运输走洁净通道三、简答题D.污染器械经清洁通道通行1.(1)物品准入:各种仪器设备在进人手术部E.污染敷料、污物等经清洁通道通行前,均应先打开外包装,进行湿式擦拭后方可进人。15.下列符合手术安排原则的是所有一次性无菌物品在进人洁净区前,先去除外包A.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装箱,再发送各手术间和无菌间。B.先做感染手术,再做无菌手术(2)手术间物品定位管理:洁净手术间固定物C.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或负品,如手术床、器械台、麻醉机、监护仪、高频电刀、压手术间超声刀、内窥镜、显微镜等,应定位放置,用后归位,D.先做无菌手术,再做特殊感染手术禁止来回搬动。E.特殊感染手术无须安排在感染手术间2.(1)洁净手术部清洁工作应在每台手术前16.医院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后及每天手术结束后进行,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应当包括(2)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清洁工作完成后,手术间净化空调系统继续运行至A.无菌物品储存区域B.医护人员刷手区域恢复规定的洁净度级别,一般不少于该手术间的自C.患者手术区域D.办公区域净时间。E.污物处理区域(3)清洁工具应选用不掉纤维织物的材料制17.洁净手术间分为作。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级别的手术间的清洁工A.特别洁净B.特级洁净具以不同颜色严格区分。用后按规范消毒、晾干C.标准洁净D.普通洁净备用。E.一般洁净(4)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一18.下列应安排在特别洁净手术室进行的手术有1.5m范围内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暴露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试读结束···...

    2022-10-07

  • 《口腔科临床护理》丁淑贞,丁全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口腔科临床护理》【作者】丁淑贞,丁全峰主编【丛书名】临床护理一本通【页数】357【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7【ISBN号】978-7-5679-0443-9【价格】50.00【分类】口腔科学-护理学【参考文献】丁淑贞,丁全峰主编.口腔科临床护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口腔科临床护理》内容提要: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讲述口腔科的常见护理知识,突出口腔科护理的技能性和实用性,基本包括了口腔科专业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具体讲述了相关疾病概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语言简洁,内容丰富、翔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侧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力求详尽、准确。《口腔科临床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口腔科临床护理概述第一章口腔科临床护理概述第一节口腔科患者基本特征口腔科患者指因口腔颌面部病损而前来就诊或住院的患者。口腔科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口腔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因此,口腔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口腔科患者的基本特征,注意护理对象的不同,依据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AAAAAAAAA【患者群广泛】口腔科疾病发病率高,且多为常见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牙列缺损等;同时,口腔科患者无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何职业,均可患病。【临床症状典型性】由于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暴露部位,无论是软组织还是硬组织病损,均会引起局部相应部位的典型表现,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容易确定口腔科患者护理诊断。如急性牙髓炎的典型疼痛、牙龈炎的牙龈出血颌骨骨折引起的咬合错乱等症状。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与全身疾病相关性】口腔科疾病不仅在口腔颌面部有相应的表现,还可引起全身疾病,如口腔病灶感染能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在口腔中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维生素B2缺乏引起口角炎、舌炎,血液病会引起牙龈出血等症状。因此,在护理口腔患者时必须有全局性观念。2口腔科临床护理【高复诊性】对于口腔科疾病的处理,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治疗,牙列缺损的修复,牙列不齐的矫治等,患者常需要多次就诊,而患者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产生焦虑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患者心理,如需多次就诊,应事先向患者交代:在复诊过程中,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避免或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患者多有恐惧心理】口腔科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对于就医有着更多的恐惧,尤其在医生使用牙钻、牙钳等器械时。此时同样需要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适时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以配合医生治疗。第二节口腔科患者护理评估、检查及护理诊断对口腔科患者护理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采用合理而科学护理措施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在评估时,不仅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应关心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经济等情况,这样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口腔科护士除应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外,还应掌握身体各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以便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从而发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的制订提供系统、完整、可靠的资料。【护理评估】1.健康史(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及家庭住址等AAAAAAAAAAAAAAAAA(2)详细询问患者口腔卫生习(3)结合视诊、触诊、叩诊、惯、有无牙外伤史、吸烟史、过敏嗅诊等,检查患者有无牙洞、缺史、遗传史、高血压病史等。牙、口腔溃疡、白斑、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及口臭等情况。第一章口腔科临床护理概述2.身体状况(1)牙痛牙痛是口腔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口腔科患者就诊的最主要的主诉之一。牙痛的特点包括:自发性剧痛、自发性钝痛、激发痛、咬合痛。由于病因不同所引起的牙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病程、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均有所不同。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AAA久AA①牙齿本身疾病:深龋、各种牙髓炎、牙本质过敏等。②牙周组织的疾病:牙周③邻近组织的疾病所引起的牵涉组织损伤、坏死性龈炎、龈乳》痛: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颌骨骨髓头炎、牙周脓肿、牙槽脓肿、》炎、颌骨内和上颌窦内的肿物压迫牙根各种急慢性冠周炎、根尖周围》吸收引起的继发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干槽症等。炎、咀嚼肌群的痉挛等均可引起牵涉痛。④神经系统疾病:⑤全身疾病:流感、神经衰弱等可引起牙三叉神经痛可以引起痛,心脏痛也可以引起心源性牙痛,高空飞行牙痛。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可引起牙痛。(2)牙齿松动正常情况下牙齿只有极轻微的生理活动度(约1mm内),超过生理活动度,多为病理原因所致。牙周病是牙齿松动乃至脱落的最主要的原因,外伤及颌骨病变也可导致牙齿松动。(3)牙龈出血牙龈在无任何刺激时的出血,且出血量多,无自限性称牙龈出血。引起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有:①牙周疾病,如各种牙龈炎②全身疾病,如血液病、严牙周病、坏死性龈炎、牙龈重贫血、维生素C缺乏症、肝硬肿瘤。化、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苯中毒等。(4)口臭是口腔、鼻和某些全身疾病均可出现的一种症状,常常带给患者较大的精神负担而使患者到口腔科就诊,常见口臭的原因有:口腔科临床护理①口腔卫生问题所引起的口②口腔疾病所引起的口臭:口臭:口腔不洁、牙石、牙垢、过多腔黏膜糜烂、牙周炎、牙龈炎、智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发酵齿冠周炎、残根、干槽症等。腐败是主要原因。③鼻咽部疾病:化脓性上颌窦④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发热、炎、萎缩性鼻炎、小儿鼻内异物、消化不良、胃肠疾病、肺部感染扁桃体炎等均可引起口臭。白血病引起的牙龈和黏膜的坏死等。(5)牙齿颜色改变患者长期喝茶、吸烟,可导致牙齿表面有褐色、黑色色素沉着;牙受外伤后或牙体治疗时使用了某些药物,可以使个别牙变色;牙齿发育期间环境和全身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全口牙齿变色,如四环素牙及氟斑牙。(6)张口受限正常开口度大小相当于自身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合拢时三指末关节的宽度,约3.7cm,凡不能达到正常张口度者,即称为张口受限。常见的原因有:①口腔颌面部的炎症:如下颌②题下颌关节病:如题下颌关智齿冠周炎、颌面部蜂窝织炎及牙节强直、关节盘脱位、关节炎症及源性颌骨骨髓炎等。下颌关节功能紊乱。③口腔颌面部外伤:凡能引起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位于颌骨或颌面部软组织、颞下颌关节颊部、腮腺等区域的恶性肿瘤,由挫伤者均可引起张口受限。于侵犯和破坏颊肌、翼内肌等组织可引起张口受限。(7)其他包括咀嚼功能障碍、吞咽困难、颌面部肿痛及口腔黏膜病损,可见于口腔颌面部炎症、牙体及牙周感染、口腔溃疡等。AAAAAAAAAAAAAAAAA久AA3.心理-社会状况(1)延迟就医心理第一章口腔科临床护理概述5口腔疾病的患者在无自觉症状时,往往不知道自己已患牙病,只有出现疼痛或其他明显症状才就医,部分患者认为牙病是小病,能拖则拖,或自己吃些止痛药,暂时止痛就认为牙病已经好了。因此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口腔疾病的发生。(2)钻牙恐惧心理(3)求治心切大多数患者对钻牙有畏惧部分患者在牙痛难忍之时,表情心理,惧怕疼痛,不愿及时十分痛苦,心情极其烦躁,坐卧不宁,就诊。到医院,就迫切要求立即为其解除疼痛。(4)对面容美观要求高(5)焦虑不安口腔疾病多发生在面部,其治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疗范围也在口腔颌面部,因此,在因反复交替发作,治疗时间较长,疾病治疗的同时,患者往往对面部可引起患者不安;同时在进食时外形的维持和美观改善要求高,仅因溃疡引起的疼痛,让患者更惧术后短暂的颜面肿胀都难以面对,怕进食,使患者十分焦虑。口腔一旦未达到预期值,就可能引发较颌面部外伤、恶性肿瘤术后引起为复杂的心理问题和医疗纠纷。面容毁损的患者焦虑、自卑心理更为严重。(6)社会交往障碍(7)社会支持不足因口腔病患(唇腭唇腭裂患者如未在婴幼儿期进行修复裂)而致的口臭、语言不术,通常伴有自卑、孤僻感,不愿与人交清、功能障碍以及颜面的往,并常常会受到同龄儿童的歧视,患者的改变与毁损,都严重地影父母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遗留心理响到患者的正常社会生创伤。腭裂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语活,使患者不愿多与社会音训练,才能改善腭裂语音,由于缺乏相关群体接触,感觉孤独寂知识,患者家属往往在手术修复改善了外观寞,自卑心理严重,自己后,就不重视语音的序列治疗,或在进行语将自己禁锢在个人世界的音序列治疗的过程中难以坚持而终止训练。狭小空间,从而导致社会语音序列治疗的时间较长、经济花费高,同交往障碍。龄儿童的歧视,家属缺乏相关知识等因素,是唇腭裂患者社会支持不足的原因。口腔科临床护理【辅助检查】1.基本检查法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做一般性观察,如观察患者意识及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如何,身体及颌面部有无畸形,皮肤色泽是否正常等;一般性观察后,即可通过交谈法进行问诊,同时进行护理体格检查。(1)问诊(2)视诊通过问诊可获得护理对象的一首先要观察主诉部位的情况般资料,并掌握本次患病情况,如》再依次检查其他部位。观察颌面牙痛了几日,疼痛的程度如何,是》部发育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肿否去过其他医院诊治。主要是针对》胀,开口型是否正常;口腔内有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无坏牙、缺牙,是否有充填体等;族史等进行询问。口腔黏膜颜色、形态、质地的情况。(3)探诊(4)叩诊利用探针检查并确定病变部利用口镜柄、牙用镊子柄在牙位、范围、程度、疼痛反应等情齿殆面或切缘轻轻垂直叩打。应先况。探诊可确定牙龋坏部位及深叩正常牙做对比。叩诊的主要目的浅、牙髓暴露情况、充填物边缘密为检查牙周膜的炎症反应,叩痛的合程度、有无继发龋等,而钝头的程度用(+)、(++)、(+++)牙周探针可用来检查牙周袋深度和表示。瘘管方向。(5)扪诊(6)嗅诊扪诊是用手指或器械按压、触摸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疾病、检查部位,用于检察病变部位、范围、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口臭,护大小、形状、硬度、压痛、波动、溢理人员可凭嗅觉协助诊断。脓、热感、振动的大小等情况(7)咬诊主要用于检查患者在咬合时有无牙齿的松动、移位及疼痛,如牙隐裂、急性根尖周炎等。···试读结束···...

    2022-10-07 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 《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临床指南 老年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瑞士)佛罗克·穆勒,(英)斯蒂芬·巴特编;(荷)丹尼尔·维斯梅耶,(澳)斯蒂芬·陈,(瑞士)丹尼尔·布瑟总主编;宿玉成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临床指南老年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作者】(瑞士)佛罗克·穆勒,(英)斯蒂芬·巴特编;(荷)丹尼尔·维斯梅耶,(澳)斯蒂芬·陈,(瑞士)丹尼尔·布瑟总主编;宿玉成译【页数】302【出版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591-0772-5【价格】368.00【分类】老年人-种植牙-口腔外科学【参考文献】(瑞士)佛罗克·穆勒,(英)斯蒂芬·巴特编;(荷)丹尼尔·维斯梅耶,(澳)斯蒂芬·陈,(瑞士)丹尼尔·布瑟总主编;宿玉成译.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临床指南老年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临床指南老年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内容提要:牙种植已经成为修复牙列缺损患者的标准选项。随着可选治疗方案的增多及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投身牙种植学领域,保证他们按照最高标准选择治疗方法变得非常重要。“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系列丛书是日常医疗中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种植治疗技术纲要,由知名临床专家编写,完整地概括了各种治疗方案。“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临床情况,并着重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循证的治疗概念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在前8卷非常成功的临床指南系列丛书之后,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我们的?《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口腔种植临床指南老年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内容试读1导言F.Muller,S.Barter为什么本卷选择了老年牙科学?科技术的进步,包括如骨移植等再生性技术,使得几乎所有局部或全口无牙颌患者,在能接受治疗费一些读者可能会想这和ITI有什么关系。老年用、治疗周期和相关治疗程序的前提下,都可以获牙科学不是一般都不用治疗吗?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得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个关于这个的治疗指南?但是,当患者老了,这些复杂的修复体会怎继之前很成功的8卷治疗指南系列后,应该考样?对那些年老、虚弱、多病的患者,我们提供什虑到我们的患者在逐步衰老、虚弱而且需要照顾的么样的治疗方案?给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必须考虑情况。这本书证明了1T1对种植牙科学的全面探讨他们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他们的动机,以及他们操和它所承担起的专业责任一不仅考虑那些戴着种作和清洁复杂种植修复体的能力。植修复体逐渐变老的患者,还有那些已经年老的患者,他们或许现在还能受益于如今种植牙科学在材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1TI发表了大量的出版料和技术上的进步,直到他们生命的后期。物来实现其使命:通过研究、发展、教育来促进和传播种植牙科学与相关组织再生等所有方面的知种植已经成为牙科修复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识。ITI共识研讨会发布了基于最新研究系统性评分,而且植入种植体的数目在稳步增长。在全世界述的临床指南,为繁忙的临床医师从科学中提炼出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500万颗种植体被植入口内临床忠告和建议。SAC分类的广泛使用以及全国性以替代缺失的牙齿,它们主要用于成年患者和稍年种植和牙科组织对这个工具的采用(有时是使用改轻的老年患者群体。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领域的经良的形式),见证了T的科学家和临床医师为患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都导致了成年患者越来越迫切者与临床工作者的利益所做的辛苦工作。诸如《口地要求从修复牙科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功能和美学效腔颌面外科种植词汇表》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参果。因此,对于老年群体种植治疗的论述不能局限考书,有2000多个术语的定义,进一步帮助建立统于无牙颌。标准,促进信息的共享并更好地理解我们工作中的迷人领域。对于天然牙齿的生物和生理价值意识的提高也增强了修复意识来保护相邻牙齿组织并且避免活ITI治疗指南对继续教育做出了很重要的贡动修复不利的副作用。在不考虑种植治疗的费用及献。这本第九卷涉及的是在种植牙科学中受到关注其生理限制的情况下,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满足老年度远小于其他几卷的一个方面:老年患者的口腔种群体的高要求。种植体材料、设计的发展,以及外植治疗。ITITreatmetGuide.Volume91导言大家已经知道,仅仅年龄这项不是种植体植几乎没有什么牙科治疗是可以持续终生的。入的障碍,而老年患者的骨结合过程可以和年轻患所有的牙科修复体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生物学和工者一样成功。大家逐步意识到在所有的健康领域,艺并发症一不论是种植体还是天然牙支持式的。年龄的逐步增长不是个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当对于种植并发症的治疗会更具挑战性一即使使用然,老龄化是一个不同速度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理想的设备来治疗患者。对于涉及身体或精神健康程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实际年龄和生状况、获得医疗保健的途径,以及其他社会或经济物学年龄产生巨大的差异。考虑等情况的病例,其并发症的处理可能会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和全球老龄化越来越相关的情况。在卫生保健所有领域的进步,意味着之前寿命有限种植治疗作为一种常规、成功的并且可接受的的人类会更加长寿。老年患者通常患有各种慢性疾治疗形式已经超过了30年。现在是时候考虑以上强病,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这样就可以延长他调的那些方面了。本治疗指南的目的是提高行业对们健康的生存时间。非常合乎情理地,他们希望同于提供维护和治疗需求的必然性的认识。有越来越时能有良好的口腔健康、功能和外观,使他们可以多的患者,在过去几十年受益于我们成功的种植继续享受生活并且保持自尊。为老年患者提供种植治疗,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的维护需求。体替代缺失牙齿是可行的:舒适有效的牙齿修复也是维持良好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临床指南能够享受种植牙科学的真正未来!有非常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些说法。已经发表的许多文献都证实了老年患者牙种植的成功和有效。也有一小部分文献关注在年轻和比较健康的年龄接受种植牙治疗的年老者与老年病患者,在他们老龄、虚弱和衰退的健康状况下需要对修复体进行治疗维护。2ITITreatmetGuide.Volume92老年患者的种植治疗:文献回顾S.Barter,F.MullerITITreatmetGuide.Volume932老年患者的种植治疗:文献回顾/■■2002男性/女性到余车命■■2012男性1文性年龄岁灯图11982年以来瑞士的预期寿命(数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种植体被用于替代缺失的牙齿。直觉上以乎在同等重要的是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并且需缺牙数最多的患者群中,它们的使用率应该是最高要正确地理解衰老生理功能及其对一般健康和幸福的。然而,与使用常规固定或可摘义齿相比,老年的影响。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老年患者的寿命更长患者的种植体的使用率仍然可以忽略不计。更令人(图1)。这反过来导致日益老龄化的人口,这又惊讶的是,在瑞士,85岁或以上老年人中,几乎10导致更高的残疾率以及多种慢性疾病,即多种疾病个人中有9个人还戴用可摘义齿,文献报道可摘义齿(Barett等,2012)。因此,这些患者被置于更长存在功能和美学缺陷问题(Zitzma等,2007)。和更复杂的多种药物治疗中,称为多种用药(Hajjar有限的资金来源、对牙齿缺失和种植体本身的消极等,2007;Maucci等,2014)。态度、缺乏知识、不愿意进行创伤性手术可解释这种情况除了经典的“老年巨人”(不动,不稳定,失禁和智力/记忆障碍)之外,也有许多其他与年龄相在政府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丧失自主能力和关特征的描述,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感觉衰退、药复杂的后期维护可能是进一步限制获得更复杂的牙物不良反应、依从性、虚弱和上述多器官或全身性科治疗的原因。已有相当多的文献表明,年龄本身疾病。我们不仅要重点考虑这些身体条件如何影响并不是健康人群或全身基本状况控制良好的老年人我们的治疗,还要考虑治疗本身对身体的影响。我成功种植体骨结合的障碍(deBaat,2000Ikee等,们也必须意识到并保持警惕,以便我们作为医疗服2009)。但是,这些文献只关注骨结合的成功和单务提供者,为我们的老年人口提供常规的照顾。颗种植体的持续存留(通常作为证据的水准),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治疗的深远影响。其他需考虑的重本章概要评述撰写本文时的最新文献。读者应要因素包括:患者的感受和他们对治疗及其好处的该知道的、可采纳的高水平的证据有限:只是直到主观看法;老年患者逐渐衰弱后工艺和生物学并发最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更加精症如何处理:种植体支持式修复体对口腔和一般健心设计的研究康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4ITITreatmetGuide.Volume9S.Barter,F.Moller■1992年/1903年■2002年20034数日20图2不同年龄段的缺牙数目(瑞士国家健康调查1992年/1993年和2002年/2003年的数据.引1522534-445-5455-646574自Zitzma和Bergludh,2008】牙种植治疗的意识和接受度化:1992年/1993年的周查显示,65~74岁的年由于改进了口腔健康教育,更好的预防性干龄组平均缺失15.4颗牙齿,同年龄组10年后仅缺预、微创牙科,以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获得医疗和失10.4颗牙齿(Zitzma等,2008:图2)。由于牙科护理的质量提高,还有不断增加的财政资源本次健康调查新引入的85岁以上年龄组,我们知和社会保障,越来越多的人用天然牙能达到一个道这个人群中有97.4%戴义齿,其中11.5%是固定非常高的年龄。以往他们通常采用天然牙支持式固义齿,85.9%是可摘义齿(表1)。在这个年龄段定修复体,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应用种植体支持的37.2%戴用总义齿。大多数发达国家也报道过式固定和可摘义齿修复(Johi等,1996;Petere,类似的情况,那里的牙齿脱落也发生在生命晚期2003)。瑞士国家健康调查反映出口腔健康的变(Mojo,2003Muller等,2007)。固定义齿可摘义齿上下颌总义齿年龄组(岁)戴修复体比率比率比率比率15-2410.98.21.50.225-3424.420.51.80.135~4442.036.33.60.445-5467.852.214.51.9556482.652.229.05.165-7489.538.749.413.175-8493.623.369.725.7表1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在不同年龄组中85+97.411.585.937.2的发生率(瑞士国家健康调查数据,引自总数54.434.018.94.7ZitzmaBergludh,2008ITITreatmetGuide.Volume952老年患者的种植治疗:文献回顾“种植牙是什么”球丝(N=301一爱有所说过(N=271打子(W=5,所说过但无就描连它【N=31图392个平均年龄81.2岁的受访者中,近一半人没有闻及种植牙或无法描述种植牙(引自针N-7)Maller等,2012a)尽管在口腔健康维护和修复技术方面取得了进种植牙的意识不一定与正确理解种植治疗的步,但在老年时期,牙齿脱落仍然是一个现实。老本质和益处相关。各种研究表明,接受询问的老年年人普遍需要更换牙齿(Muller等,2007)。尽管患者中,约有70%的受访者认识到种植牙作为治如此,在老年人的种植牙的比例非常少,特别是在疗方案的存在。接受牙医直接信息的受访者人数似非常高龄的老年人和政府养老人群中(Vier等,乎有所不同,原因还不完全清楚。Teert研究中,2011:Zitzma等,2007)。瑞士人口的种植牙68%的人接受了牙医的解释,而在美国的一项研究的比率为4.4%(Zitzma等,2008a)在德国,中,这一比例为17%(Teer等,2003;Zimmer在65~74岁的成年人口中种植牙的比率是2.6%等,1992)。瑞士成年人在老年护理机构和在家(Micheeli和Schiffer,2006)。在欧洲,瑞典人居住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Muller等,口中种植牙的比率最高,尽管公共卫生系统提供2012a)。学者证实,在老年人群中,种植牙的知了大量财政支持,但仍不超过8%(Otererg等,识是有限的:几乎一半的研究受访者从未闻及种植2000)牙或无法描述它们(图3)。92个受访者中只有一人知道种植体是钛制成的牙(图4)。反对种植治评估老年人对牙种植的意识是困难的,因为疗的比例很高,主要是基于成本、治疗的手术性质可能有许多因素影响对患者信息的传播,包括种植和其他心理因素。有限的种植体知识以及一般健康牙治疗的好处。在一项针对奥地利人口进行的营销状况不佳一但非衰老本身一与种植治疗的消极研究中,调查队列中有42%的人不了解情况,只有态度无关。发现更多的障碍并了解患者对种植治疗4%的人知晓。大约1/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更多的反感可能会提高老年人群种植治疗的接受度。以的信息,并希望这些信息由牙医提供(Teer等,适当的格式提供更多的信息、措辞清晰、印刷简2003)。洁,并辅以简单的插图,有助于老年患者反思所接收的新信息,并给予种植治疗的知情同意。此外,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可能是有助于更好地接受种植治疗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6ITITreatmetGuide.Volume9···试读结束···...

    2022-10-07 瑞士丹尼尔赫兹音箱 瑞士丹尼尔鸟舍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