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美)戴维·A.帕特森,约翰·L.亨尼斯著;易江芳,刘先华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作者】(美)戴维·A.帕特森,约翰·L.亨尼斯著;易江芳,刘先华等译【丛书名】计算机科学丛书【页数】470【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111-65214-4【价格】139.00【分类】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参考文献】(美)戴维·A.帕特森,约翰·L.亨尼斯著;易江芳,刘先华等译.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内容提要:本书由2017年图灵奖得主Pattero和Heey共同撰写,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经典书籍,强调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书采用开源的RISC-V指令系统体系结构,讲解硬件技术、汇编语言、算术运算、流水线、存储层次、IO以及并行处理器。新内容涵盖平板电脑、云基础设施、ARM(移动计算设备)以及x86(云计算)体系结构,新实例包括ItelCorei7、ARMCortex-A53以及NVIDIAFermiGPU。本书适合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内容试读|第1章ComuterOrgaizatioadDeig:TheHardware/SoftwareIterface,RISC-VEditio计算机抽象及相关技术1.1引言欢迎阅读本书!我们很高兴有机会来分享令人兴奋的计算机系人类文明因为那些我们不统世界。这绝不是一个枯燥乏味、进步缓慢、新思想在忽视中调零假思索即可完成的要务数的领域。相反!计算机是难以置信而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产量的增加而进步。AlfredNorthWhitehead.物,其各类相关产品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美国经济在某数学导论,191些方面已经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而这一领域正按照摩尔定律所预示的那样快速发展。这个不同寻常的行业在以惊人的速度拥抱创新。在过去的30年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计算机,这些新型计算机的引人导致了计算产业的革命,而它们很快又被其他人所建造的更好的计算机所取代。自从20世纪4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这场创新竞争已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进步。例如,如果运输行业能够和计算机行业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那么如今我们花一分钱就可以在一秒钟内从纽约赶到伦敦。稍微思考一下这样的进步会如何改变社会一居住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而工作在旧金山,晚上去莫斯科参加波修瓦芭蕾舞团的演出一你就能理解这种变革的意义了。沿着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计算机促进了人类的第三次革命一信息革命。由此产生的人类智力的成倍增长自然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寻求新知识的方式。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科学探索方式,即计算科学家加入了理论与实验科学家的行列,共同探索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计算机革命仍在继续向前推进。每当计算成本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计算机的发展机遇就会成倍增长。原本出于经济因素而不可行的应用突然变得切实可行。例如在不久之前,下述各项应用还曾经只是“计算机科学幻想”。·车载计算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微处理器的价格和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之前,用计算机来控制汽车几乎是天方夜谭。如今,计算机可以通过控制汽车发动机降低污染、提高燃油效率,还能通过盲点警示、车道偏离警示、移动目标检测和气囊保护实现碰撞时对乘客的保护,从而增加汽车的安全性。·手机:谁曾预想到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会导致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拥有移动电话,并让人们几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进行交流?·人类基因组项目:以前用以匹配和分析人类DNA序列的计算机设备成本高达数亿美元。15~25年前,这个项目的计算机成本要高出10~100倍,那时,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加入这个项目。目前,该项目的计算机成本仍然在持续下降,人们将很快就能够获得自己的基因组,从而量身定制医疗服务。·万维网:在本书第1版出版时,万维网还不存在,而现在万维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已经取代了图书馆和报纸。2第1章·搜索引擎:随着万维网内容的规模和价值的增长,如何找到相关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很多人的生活都很大程度地依赖搜索引擎,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生活可能会变得举步维艰。显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几乎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硬件的进步使得程序员能够创造出奇妙而有用的软件,进而证明了为什么计算机无所不在。现在的科学幻想往往预示着未来最具影响力的应用,例如,虚拟现实眼镜、无现金社会以及自动驾驶汽车都即将到来。1.1.1传统的计算应用分类及其特点从智能家电到手机再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虽然在计算机中使用了一套通用的硬件技术(见1.4节和1.5节),但不同的应用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并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核心硬件技术。宽泛地说,计算机主要被用于如下三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个人计算机(PeroalComuter,PC)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计个人计算机:用于个人使算机形式,本书的读者几乎都在广泛使用。个人计算机强调以低成用的计算机,通常包含图本向单个用户交付良好的性能,通常运行第三方软件。这类计算方形显示器、健盘和鼠标式推动了许多计算技术的发展,尽管它仅有35年的历史!服务器是过去曾是庞然大物的计算机的现代形式,通常只能通服务器:用于为多个用户过网络访问。服务器适用于执行巨大的工作负载,其中可能包括单并行运行大型程序的计算个复杂应用一通常是科学或工程应用程序;也可以执行许多小型机,通常只能通过网络作业,例如在构建大型W服务器时发生的任务。这些应用程序通访问。常来自其他来源(如数据库或模拟系统)的软件,但往往会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修改或定制。服务器采用与桌面计算机相同的基础技术构超级计算机:具有最高的建,但能够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存储和输入/输出能力。通常情况性能和成本的一类计算下,服务器更强调可靠性,因为相比单用户个人计算机而言,服务机,一般被配置为服务器且通常耗费数千万美元甚器发生故障的代价更高。至数亿美元。服务器的成本和功能范围跨度极其广泛。低端的服务器可能比一台不带屏幕和键盘的桌面计算机稍贵一些,大约需要一千美元此类低端服务器通常用于文件存储、小型商业应用或简单的W服太字节:原始的定义为1099511627776(20)务。高端的服务器则是超级计算机(uercomuter),当前的超级计字节,而通信和辅助存储算机一般由成千上万颗处理器和数太字节(terayte)的内存组成,系统研发人员用其表示且成本高达几千万甚至数亿美元。超级计算机通常用于高端科学和1000000000000(102)字节。为了减少混淆,本书使工程计算,例如天气预报、石油勘探、蛋白质结构测定和其他大规用太比字节(teiyte,TB】模问题。尽管这样的超级计算机代表了最高的计算能力,但它们只这个术语来表示2字节,占据了服务器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在整个计算机市场中所占总销而使用太字节(terayte,售收入的比例也很小TB)表示10字节。图1-展现了十进制和二进制数值嵌入式计算机是计算机中最大的一个类别,其应用场景和性能和名称的全部范围。范围也最为广泛。嵌人式计算机包括汽车、电视机中的微处理器或计算机,以及控制飞机或货船的处理器网络。嵌入式计算系统的设嵌入式计算机:用于运行计目标是运行单一应用程序或者一组相关的应用程序,并且通常和某预定应用程序或软件集硬件集成在一起以单一系统的方式一并交付。因此,尽管嵌入式计合的计算机,一般内嵌于算机的数量庞大,但仍然有大多数用户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使其他设备中计算机抽象及相关技术3用计算机。十进制二进制术语缩写数值术语缩写数值增长百分比千字节KB103千比字节KiB2102%兆字节MB106兆比字节MiB2205%吉字节GB109吉比字节GiB2307%太字节TB102太比字节TiB24010%拍字节PB1015拍比字节PiB25013%艾字节EB1018艾比字节EiB26015%泽字节ZB1021泽比字节ZiB27018%尧字节YB1024尧比字节YiB28021%图1-1通过为所有常见规格术语添加二进制记法解决了2与10字节的不明确性。在最后一列中,我们标记了二进制术语比相应的十进制术语大出多少的具体比例,可以看到该数值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这些前缀可以用于位和字节,所以吉位(G)为10位,而吉比位(Gi)为20位嵌人式应用常常具有特定的应用程序要求,这需要将最低性能与严格的成本及功耗限制结合在一起考虑。以音乐播放器为例,处理器只需要尽快执行有限的功能,除此之外,成本和功耗最小化是最重要的目标。尽管成本很低,但是嵌入式计算机通常对故障的容忍度较低,因为故障可能会令人不安(例如,新买的电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是破坏性的(例如,飞机或货船上的计算机系统崩溃)。在面向消费者的嵌入式应用(如数字家电)中,一般通过简单设计来获得可靠性一其重点在于尽可能地保证一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而在大型嵌入式系统中,采用了服务器领域的冗余技术。尽管本书的重点是通用计算机,但大多数概念直接或稍作修改即可适用于嵌入式计算机。详细阐述“详细阐述”是正文中的一些简短段落,提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特定主题的更多详细信息。因为后续材料并不依赖于详细阐述内容,所以对此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许多嵌入式处理器都是使用处理器核进行设计,处理器核是使用Verilog或VHDL(参见第4章)等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的处理器版本。它使得设计人员可将其他专用硬件与处理器核集成在一块单芯片上进行制造。1.1.2欢迎来到后PC时代技术的持续进步给计算机硬件带来了革命性的代际变迁,也改变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从本书的上一版以来,我们经历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就好像30年前个人电脑所带来的影响一样重大。替代个人电脑的是个人移动设备(PeroalMoileDevice,PMD)。个人移动设备利用电池供电,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价格通常只有几百美元。此外,和个人电脑一样,用户可以下载软件(“应用程序”)个人移动设备:连接到互在其上运行。与个人电脑不同的是,个人移动设备不再拥有键盘和联网的小型无线设备;它们依靠电池供电,并通过鼠标,更可能依靠触摸屏或语音作为输入。当前的个人移动设备是下载A的方式来安装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但未来的个人移动设备可能包括电子眼镜。件。常见的例子有智能手图1-2给出了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与个人计算机及传统手机之数量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间快速增长情况的对比。4第1章14001200电话(不包括智能手机】1000狐800智能手机600400个人计算机(不包括平板电脑)200平板电脑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图1-2代表着后PC时代的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每年的产量与个人计算机及传统手机的对比。智能手机反映了手机行业近期的增长情况,并于2011年超过了个人计算机产量。平板电脑是增长最快的计算机类别,在2011年至2012年间几乎成倍增长。个人计算机和传统电话的产量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云计算接替了传统服务器,它依赖于现在称为仓储级计算机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WarehoueScaleComuter,WSC)的巨型数据中心。像亚马逊和服务的大规模服务器集谷歌这样的公司构建了包含100000台服务器的仓储级计算机,一群,一些服务提供商动态地将不同数量的服务器作些公司租用其中的一部分为个人移动设备提供软件服务而无须建立为像水、电一样的公用资自己的仓储级计算机。事实上,正如个人移动设备和仓储级计算机源进行租用正在改变硬件行业一样,通过云计算实现的软件即服务(SaaS)正在彻底改变软件行业。当今的软件开发人员经常会将应用的一部分软件即服务: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软件和运行在个人移动设备上,另一部分则部署在云上。数据,通常是通过一个小型客户端程序(例如运行1.1.3你能从本书中学到什么在本地客户端设备上的浏览器)连接网络以运行程成功的程序员总是关注程序的性能,因为让用户快速获得结果序或获取数据,而不是必对于软件的成功而言至关重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限制计算机性须完全在本地设备上安装能的主要因素是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因此,当时的程序员经常遵循和运行所有二进制代码。一个简单的信条:尽量减少程序占用的内存空间以加速程序运行。具体的例子包括We搜索和社交网络。近十年以来,计算机设计和存储器技术有了显著进步,除了嵌入式计算系统以外,大多数应用系统中内存容量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已大大降低了。现在,关心性能的程序员应该非常明确,20世纪60年代的简单存储模型已经不复存在,现代计算机的特征是处理器的并行性和存储的层次性。我们将在第3章至第6章中展示如何将C程序的性能提高200倍,从而阐释这一理解的重要性。此外,正如我们在1.7节中所阐述的,当今的程序员需要考虑在个人移动设备或云上程序运行的能效,这就要求他们了解代码之下的诸多细节。因此,程序员为了创造有竞争力的软件,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组成的认知。我们很荣幸有机会解释这个革命性的计算机器中的内容,并阐明程序之下的软件以及机箱覆盖下的硬件是如何工作的。在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相信你能够回答以下问题:●用C或Java等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何被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及硬件如何执行最终计算机抽象及相关技术5的程序?这些概念是理解软硬件如何影响程序性能的基础。·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是什么?软件如何指导硬件执行所需的功能?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如何编写软件是至关重要的。·什么因素决定了程序的性能,以及程序员如何改进程序性能?我们将从本书知道,这取决于原始程序、将该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的软件以及硬件执行该程序的有效性。·硬件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哪些技术来提高性能?本书将介绍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我们的进阶教材《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中找到更多关于此主题的内容·硬件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哪些技术来改善能效?程序员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能效?·串行处理近来发展到并行处理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本书给出了这一发展变化的动机,描述了当前支持并行的硬件机多核微处理器:在单个集制,并评述了新一代“多核”微处理器(见第6章)。成电路中包含多个处理器·自1951年第一台商用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架构师提出的哪(“核”)的微处理器。些伟大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技术的基础?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要在现代计算机上改进程序性能,或者要评估不同计算机解决特定问题的优劣,都将是一个复杂的反复试验过程而非一个深入分析的科学过程。第1章为本书的其余章节奠定基础。它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定义,对软件和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剖析,展示了如何评估性能和功耗,介绍了集成电路(推动计算机革命的技术),并在最后解释了技术向多核转变的原因。在本章及后面的章节中,读者可能会看到很多新的术语,或者可能听到过但不确定确切含义的术语。请不要惊慌或担心!在描述现代计算机时,确实会使用许多专用术语来作为帮助,它使我们能够精确地描述计算机的功首字母缩略词:通过提取一串单词的首字母构成的能或性能。此外,计算机设计师(包括本书作者)喜欢使用首字母单词。例如:RAM是随缩略词,一旦知道这些字母代表的是什么,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了机存取存储单元(Radom帮助读者记住和理解这些术语,在术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本书将AcceMemory)的首字母缩略词,CPU是中央处给出明确定义。经过与术语的短时间接触,你将会熟练掌握它们,理单元(CetralProceig而且你的朋友也将对你正确使用BIOS、CPU、DIMM、DRAM、Uit)的首字母缩略词。PCIe、SATA等许多缩略词印象深刻」为了加强对程序运行时如何应用软件和硬件以影响性能的理解,我们安排了贯穿整书的专门模块“理解程序性能”,概括对程序性能的重要理解。下面就是第一个。理解程序性能程序的性能取决于以下各因素的组合:程序中所用算法的有效性,用来创建程序和将其翻译为机器指令的软件系统,计算机执行这些机器指令(可能包括输入/输出操作)时的有效性。下表总结了软件和硬件是如何影响程序性能的。软件或硬件组成部分该部分如何影响性能该主题出现的位置算法决定了源码级语句的数量和执行引/O操作的数量其他书籍编程语言、编译器和体系结构决定了每条源码级语句对应的计算机指令数星第2、3章处理器和存储系统决定了指令执行速度第4、5、6章/O系统(硬件和操作系统)】决定了/○操作可能的执行速度第4、5、6章如上所述,为了说明本书中思想的作用,我们在一系列章节中对一个完成矩阵和向量相6第1章乘的C程序的性能进行优化。每个步骤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代微处理器中的底层硬件是如何将性能提高200倍的!·在第3章的数据级并行部分中,我们使用C语言固有的子字并行将性能提高了3.8倍。·在第4章的指令级并行部分中,我们使用循环展开来开发多指令发射和乱序执行硬件,将性能再提高2.3倍。·在第5章的存储层次优化部分中,我们使用高速缓存分块技术将大型矩阵性能再次提高2到2.5倍。●在第6章的线程级并行部分,我们在OeMP中使用循环并行来开发多核硬件,将性能再次提高4到14倍。自我检测“自我检测”部分旨在帮助读者评估自己是否理解一章中介绍的主要概念并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其中一些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另外一些问题则适用于小组讨论。在本章最后可以找到一些具体问题的答案。“自我检测”只出现在章节末,如果你确定自己完全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则可以跳过该部分。1.每年嵌入式处理器的销售数量远远超过PC处理器甚至后PC处理器的数量。根据自己的经验,你支持还是反对这种看法?尝试列举你家中的嵌人式处理器。它与你家中传统计算机的数量相比如何?2.如前所述,软件和硬件都会影响程序的性能。请思考以下哪个例子属于性能瓶颈。·所选算法·编程语言或编译器·操作系统·处理器·IVO系统和设备1.2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8个伟大思想现在我们来介绍计算机架构师在过去60年中提出的8个伟大思想。这些思想非常强大,以至于在应用这些思想产生首台计算机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新一代的架构师仍然在设计中通过模仿向先驱致敬。这些伟大的思想将贯穿在本章和后续章节的主题中,明确使用了近100次。1.2.1面向摩尔定律的设计计算机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永恒的问题就是摩尔定律(Moore'law)驱动的快速变化。摩尔定律指出单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资源每18至24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是I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对集成电路容量做出的预测。由于计算机设计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因此在项目结束时,每个芯片的可用晶体管资源相对设计开始时可以轻易实现双倍或四倍增长。像双向飞碟运动员一样,计算机架构师必须预测其设计完成时的工艺水平,而不是设计开始时的工艺水平。···试读结束···...

    2023-01-14 epub文件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epub

  • 《计算机组成原理》杨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作者】杨洁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页数】262【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111-66903-6【分类】计算机组成原理【参考文献】杨洁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系统、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以及输入输出系统。本书内容全面、概念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组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此外,为了配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需要,全书结构和内容更加贴近OBE的实际要求,知识点的侧重上也更加符合工程认证的实际需求。本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及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试读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从第一台通用计算机问世算起,到现在已有70余年,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个学科的发展速度可以与计算机相提并论。计算机作为一个整体,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为简化设计分析的难度一般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以一个硬件物理机为核心,根据需要设计实现必要的软件虚拟机,以实现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当前的计算机均遵循冯·诺依曼(VoNeuma)原理,即遵循二进制信息表示、程序存储原理、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各部件均服务于信息表示、存储、加工和运算。对于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不同的度量参数来评价和比较其性能指标。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常见类型、计算机常见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1.1计算机发展简史1.1.1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工业的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准备了物质基础。1943~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1ectroicNumericalItegratorAdCom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为了进行新武器弹道问题中的许多复杂计算,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ENIAC于1945年年底完成,1946年2月正式交付使用,因为它是最早问世的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所以一般认为它是现代计算机的始祖。ENIAC共用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t,占地170m2,耗电140kW,每秒能计算5000次加法。领导研制ENIAC的是埃克特(J.P.Eckert)和莫克利(J.W.Mauchly)ENIAC存在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存储容量太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it)的十进制数;二是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因此每次解题都要依靠人工改接连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在ENIAC研制的同时,冯·诺依曼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了计算机EDVAC,其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其后开发的计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7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人们对冯·诺依曼计算机进行了多次改革,使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某些机器程序与数据分开存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中,程序不允许修改,机器不再以运算器为中心,而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等。虽然有以上这些突破,但原则上变化不大,习惯上仍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2计算机组成原理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五代(相邻两代计算机之间在时间上有重叠):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器件。在这一时期,主要为军事与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而研制计算机,并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研究成果扩展到民用,又转为工业产品,形成了计算机工业。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在计算机行业中崛起,1954年12月推出的IBM650(小型机)是第一代计算机中行销最广的机器,销售量超过1000台。1958年11月问世的IBM709(大型机)是IBM公司性能最高的最后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产品。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因而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而且价格不断下降。后来又采用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使计算机在军事与尖端技术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在气象、工程设计、数据处理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等领域内也应用起来。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计算机产品的继承性,形成了适应一定应用范围的计算机“族”(这是系列化思想的萌芽),从而缩短了新机器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程序兼容,方便了新机器的使用。1960年,美国控制数据公司(CDC)开始研制高速大型计算机系统CDC6600,于1964年完成,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受美国和西欧国家各原子能、航空与宇航、气象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欢迎,使该公司在研究和生产科学计算高速大型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69年1月,水平更高的超大型机CDC7600研制成功,平均每秒可进行千万次浮点运算,成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性能最高的计算机。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研制成功。集成电路成为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所采用的基本器件,因为功耗、体积、价格等进一步下降,而运算速度及可靠性相应地提高,促使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正是由于集成电路成本的迅速降低,产生了成本低而功能不是太强的小型计算机供应市场,占领了许多数据处理的应用领域。BM360系列是最早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第三代计算机。在1964年发布IBM360系列时就有大、中、小型等6个计算机型号,平均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每秒一百万次。它的主要特点是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①通用化:指令系统丰富,兼顾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3个方面。②系列化:BM360各档机器采用相同的系统结构,即在指令系统、数据格式、字符编码中断系统、控制方式、输入输出操作方式等方面保持统一,从而保证了程序兼容。当用户更新机器时,原来在低档机上编写的程序可以不做修改就使用在高档机中。BM360系列后来陆续增加的几种型号仍保持与前面的产品兼容;后来,西欧国家与日本的一些通用计算机也保持与IBM360系列兼容;苏联和东欧国家联合制造的“统一系统”也是与IBM360系列兼容的。③标准化:采用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因而各个机型的外部设备是通用的。采用积木式结构设计,除了各个型号的中央处理器(CPU)独立设计以外,存储器、外部设备都采用标准部件组装。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广泛应用到计算机中。20世纪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3大容量、高速度发展。与此同时,并行技术、多机系统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RISC指令集。另外,巨型向量机、阵列机等高级计算机也得到了发展,如美国的Cry-1、我国的“银河”等;同时,低档的微处理器开始出现,并进入家庭。5)第五代,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90年至今)。从集成度来看,计算机使用的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接近了极限,出现了极大、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ELSI)。这一阶段出现了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和高性能机群计算技术的超级计算机。例如,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是一台R$/6000SP2超级并行计算机,有256块处理器芯片;我国的“银河·Ⅲ”(大规模并行处理,有128个CPU)、“银河-V”(机群技术)巨型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在1999年,“神威·I”超级并行处理计算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微处理器此时推出了32位、64位芯片,如Petium4、Itaium2等。我国也同时开始了处理器芯片的设计与研究,推出了“龙芯”芯片、“飞腾”芯片,还有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从1971年内含2300个晶体管的Itel4004芯片问世,到1999年包含了750万个晶体管的Petium2处理器,再到2004年的Petium4的核心集成了5500万个晶体管,芯片的集成度大体上每三年翻两番一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后来转述为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在一定成本下,大体上也是每18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问世至今已近60年了,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在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技术上,随着硅片上元件密度的增加,当增加到纳米级别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经济上,当线路缩小到0.1μm时,其生产线的建造价格将达到100亿美元,致使企业提高芯片集成度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人们对设备的高性能算力的追求却没有停止,由于摩尔定律的局限性,只靠提高单一CPU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计算性能的提高,解决之道有两个:一是发现更好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在芯片集成度提高时可能会引发的物理或化学效应;二是改变简单依赖提高集成度和主频来提高单一CPU运算能力的思路,在芯片内部集成多个CPU核,通过在计算机芯片上安装多个CPU,实现多个CPU并行工作,以此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例如,Itel公司2017年发布的酷睿i9就提供了18内核。正如CyerCah的总裁丹·林启所说的“摩尔定律是关于人类创造力的定律,而不是物理学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一定能做到时,就会努力来实现它。1.1.2计算机的分类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对各类计算机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1.大型机大型机是反映各个时期先进计算技术的大型通用计算机,其中BM公司的大型机系列影响最大。20世纪60~80年代,信息处理主要是以主机系统加终端为代表(即大型机)的集中式数据处理,20世纪60年代的BM360系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IBM370系列曾占领大型机的霸主地位。IBM公司为开发BM360系列的软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据估计,BM用户在应用程序和培训等方面耗费了2千亿美元,是硬件投资的3~5倍。如此丰富的软件不能抛弃,只能继承,这已成为用户与计算机厂家的共识,但也成为计算机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IBM370系列在保持与IBM360系列兼容的前提下进行了改进与提高,其主流产品有IBM303X系列与BM4300系列,后者是该系列中的低档产品。计算机组成原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微型机性能的极大提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客户机/服务器(Cliet/Server)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并普及,曾一度使大型机的作用受到怀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使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分布式运算模式的用户发现,这种系统的管理极为复杂,运算营运成本高,安全可靠性难以保证。企业需要一个开放的、安全的大型服务器作为计算平台,于是大型机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只有大型机才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高吞吐能力、高可扩展性、防病毒以及防黑客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型机的性能在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BM推出的大型机系列为IBMS/390系列,并不断推出新产品,ES/9000即是IBMS/390系列中的知名产品之一,1997年的主流产品是9672系列。1997年6月,推出的IBMS/390第4代产品采用了CMOS工艺,从而减少了功耗,并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1998年5月,IBMS/390第5代产品问世,主机运算速度达到10亿次/。IBMS/390不仅仍保持与IBM360、IBM370的兼容,还包含了许多新特点,如良好的开放性、并行计算环境等,被广泛用作企业服务器。2010年7月,IBM宣布推出zEterrie大型主机服务器和一个全新设计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允许大型主机、POWER7和Sytemx服务器上的工作负载共享资源,并作为一个单一的虚拟的系统进行管理。其他计算机厂家在发展新机种时也遵循兼容的原则。某些计算机厂家走上与BM计算机兼容的道路,称之为PCM,即PlugComatileMaiframe(插接兼容主机一硬件完全兼容)或ProgramComatileMaiframe(程序兼容主机一软件兼容),制造与IBM兼容的计算机。它们按BM系列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制造主机,并直接引用BM计算机的软件,因而使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优于BM原装机,以争夺市场。2.巨型机(超级计算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很高运算速度、很大存储容量的计算机,而一般的大型通用计算机无法满足要求。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制造巨型机(也称为超级计算机)提供了条件。巨型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设备及丰富的、多功能的软件系统。20世纪60~70年代相继推出了一些巨型机,其中取得最高成绩的要推Cry-1计算机。针对天气预报、飞行器的设计和核物理研究中存在大量向量运算的特点,Cry-1计算机的向量运算速度达8000万次/,并兼顾了一般的标量运算。1983年研制成功的CryX-MP机的向量运算速度达4亿次/。与此同时,CDC公司的CYBER203和CYBER205先后完成,CYBER205每秒可进行4亿次浮点运算。这些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最高的巨型机。但是这些成就还不能满足一些复杂问题的需要,所以不少单位开展了性能更高的巨型机的研究工作。后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阵列结构的巨型机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例如,古德伊尔公司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了一台处理卫星图像的计算机系统MPP,该机由16384个微处理器组成128×128方阵。这种采用并行处理技术的多处理器系统是巨型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称为小巨型机。现代巨型机硬件大多采用流水线、多功能部件、阵列结构或多处理机等各种技术。流水线是把整个部件分成若干段,使众多数据能重叠地在各段操作,特别适合向量运算,性价比高,应用普遍。多功能部件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的运算,每个部件内部又常采用流水线技术,既适合向量运算又适合标量运算。我国的“银河”机和日本的VP/200、S810/20机进一步将每个向量流水部件或向量处理机加倍,组成双向量阵列,又把向量运算速度提高了两倍。美国CY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5BER205机的向量处理机可按用户需要组成一、二或四条阵列式的流水线,技术上又有所发展。多处理机系统以多台处理机并行工作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台处理机可以协作完成一个作业,也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每台处理机内部也可采用各种适宜的并行处理技术。在任务的划分与分配、多处理机之间的同步与通信和互联网络的效益等方面,多处理机系统尚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巨型机的研制。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19日,“银河·Ⅱ”(运算速度达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1999年,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探索108”大型群集计算机系统及高效能网络并行超级计算机THNPSC-1问世,其最高浮点运算速度达到300亿次。2000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863项目“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其运算速度峰值达到1100亿次/,机群操作系统等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2011年,我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国内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神威蓝光”。2016年6月,在新一期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位居前两位。3.小型机小型机规模小、结构简单,所以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生产量大,硬件成本低,同时由于软件比大型机简单,所以软件成本也低,再加上易操作、易维护和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得管理机器和编制程序都比较简单,因而得以迅速推广,掀起一个计算机普及应用的浪潮。DEC公司的PDP-11系列是16位小型机的代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32位高档小型机开始兴起,DEC公司的VAX11/780于1978年开始生产,应用极为广泛。VAX11系列与PDP11系列是兼容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问世,导致小型机性能大幅度提高。小型机的出现打开了在控制领域应用计算机的局面,许多大型分析仪器、测量仪器、医疗仪器都使用小型机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计算等。应用于工业生产上的小型机除了进行上述工作外,还可进行自动控制。2000年以前,小型机还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科学计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企业管理以及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用作服务器等。但是小型机有以下缺点:1)封闭性。小型机主要运营封闭的Liux系统,例如IBM的AIX、HP的HP-UNTX、Su的Solari。.这些系统都是非常封闭的,互相之间软件不能通用,导致应用类型不丰富,只能限定在某些专用业务场景下,进而使软件生态下降,发展缓慢。2)复杂性。小型机的结构比较复杂,运行的系统也比较复杂,只有专业的技术工程师才能进行使用和维护,这就又大大减少了应用场景。目前,X86-64的服务器处理器从功能到性能均已优于传统的使用RISC处理器的小型机,同时高端X86服务器的可靠性已有了质的飞跃;而且X86服务器的价格在几万到十几万,与小型机几十万到近百万的价格相比也具有极大优势。更应当注意的是,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X86服务器具有了卓越的性能,同时还实现了标准化管理、高可用性、硬件升级更为方便、集中管理、集中监控、提高运维效率等诸多优势,小型机逐渐被市场淘汰。4.微型机微型机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普及的浪潮。利用4位微处理器Itel4004组成的MCS-4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机,它于1971年问世。Itel8086是最早开发成功的16位微处理6计算机组成原理器(1978年)。1981年,32位微处理器Itel180386问世,与原来的产品相比,除了主频速度提高外,还将原属片外的有关电路集成到片内。32位微处理器采用过去大中型计算机中所采用的技术,因此用它构成的微型机系统的性能可以达到20世纪70年代大中型计算机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个人计算机(一种独立的微型机系统)热潮,最早出现的是Ale公司的AleⅡ型微型机(1977年),此后各种型号的个人计算机纷纷出现。1981年,一向以生产大中型通用机为主的IBM公司推出了IBMPC机。该机采用Itel80×86(当时为8086)微处理器和Microoft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IBM公司还公布了IBMPC的总线结构,这些开放措施为微型机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后来又推出扩充了性能的IBMPC/XT、IBMPC/AT以及386、486和Petium等多种机型,由于具有设计先进、软件丰富、功能齐全、价格便宜和开放性等特点,很快成为微型机市场的主流。国内外有不少厂家相继生产了与IBM兼容的个人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板级产品和外部设备。个人计算机走向家庭,并向多媒体方向发展,这就是家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同时,微型机向小型化发展,出现了便携机(膝上型、笔记本型和掌上型),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电池技术、LED显示技术、网络应用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便携式计算机的续航能力、重量与尺寸、数据传输能力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便携型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或产品包括美国的苹果、戴尔,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华为、小米、华硕等。5.工程工作站工程工作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面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具有高分辨率显示器、交互式的用户界面和功能齐全的图形软件,集中应用于各种工程方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如集成电路设计、机械设计、土木建筑设计等。1980年成立的Aollo公司和1982年成立的Su微系统公司主要从事工作站的研制与生产工作,开始都采用Motorola的微处理器芯片,后来改用RISC微处理器。1987年以后,工作站普遍采用32位或64位的RISC微处理器,不仅处理速度快,而且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友好的窗口界面,后来又向多处理器系统和分布式处理系统发展。典型的产品有Su公司的SPARC系列、DEC公司的Alha系列,以及SGI公司和HP公司的工作站系列。工程工作站出现得比较晚,所以一般都带有网络接口,并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即将机器的软硬件接口公开,以鼓励其他厂商、用户围绕工作站开发软硬件产品,同时尽量遵守国际工业界流行的标准。6.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一般指非PC系统,是针对网络、通信、音频、视频、控制等某个特定的应用而存在的,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部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它的软硬件可裁剪,以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与硬件集成于一体,类似于PC中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式,具有软件代码少、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体系。嵌人式计算机应用于手机、数字电视、家用电器、网络设备、交通工具、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试读结束···...

    2023-01-14

  • 22届-猿辅导高三英语【斯琴】暑假班A+词性成分与基本句型|百度云网盘

    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是不是你太笨了?那你是没有掌握好方法!22届猿辅导高三英语斯琴暑假班A+词性成分与基本句型!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到”: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学英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困难低头。...

    2022-12-14

  • 2021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指导王道电子版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计算机作文原理研究生学习资料金道考研系列2021计算机作文原理考研复习指导网道电子版df免费版是一本帮助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提高成绩的备考书籍。可作为考生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复习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网道电脑作文原理df图片预览书籍介绍本书是计算机专业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复习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表示和操作、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等。全书严格遵循最新计算机高考大纲的计算机作文原理部分。本书选取历年各大名校真题,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力求做到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灵活掌握,一案推论的效果。通过本书中“书本+在线”的学习方式和在线问答,可以大大提高考生的复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率。本书可以作为考生参加计算机专业考研的复习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辅导书。目录预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1计算机发展历程11.1.1计算机硬件开发11.1.2计算机软件开发21.1.3计算机2的分类及发展方向1.1.4本节3中的部分练习1.1.5答案与分析31.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41.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1.2.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41.2.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71.2.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71.2.5计算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81.2.6本节第9节中的一些练习1.2.7答案与分析111.3计算机性能指标141.3.1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141.3.2几个专业术语151.3.3本节精选15个练习1.3.4答案与分析191.4章节总结221.5常见问题及混淆知识点23第2章数据表示与运算252.1数字系统和编码252.1.1进位数制及其相互转换252.1.2真值和机器数282.1.3BCD码282.1.4字符和字符串282.1.5校验码292.1.6本节32中的一些练习2.1.7答案与分析342.2定点数36的表示与运算2.2.1定点数36的表示2.2.2定点数40的运算2.2.3C语言46中的整数类型和类型转换2.2.4数据存储与整理482.2.5本节中的部分练习492.2.6答案与分析572.3浮点数64的表示与运算2.3.1浮点数64的表示2.3.2浮点数的加减法672.3.3本节68中的一些练习2.3.4答案与分析742.4算术逻辑单元(ALU)822.4.1串行和并行加法器822.4.2ALU85的功能与结构2.4.3本节中的部分练习862.4.4答案与分析872.5章节总结882.6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89第3章存储系统923.1内存概述933.1.1内存分类933.1.2内存性能指标943.1.3本节的部分练习943.1.4答案与分析953.2内存96的层次结构3.2.1多级存储系统963.2.2本节97中的一些练习3.2.3答案与分析983.3半导体RAM983.3.1SRAM和DRAM983.3.2ROM1013.3.3主存101的基本组成3.3.4本节精选102个习题3.3.5答案与分析1053.4主存与CPU107之间的连接3.4.1连接原则1073.4.2主存扩容1073.4.3内存芯片地址分配和芯片选择1093.4.4内存与CPU109的连接3.4.5本节精选110个习题3.4.6答案与分析1133.5双口RAM和多模块内存1183.5.1双口RAM1183.5.2多模块内存1183.5.3本节精选120个习题3.5.4答案与分析1223.6缓存1243.6.1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则1243.6.2Cache125的基本工作原理3.6.3缓存和主存映射方法1263.6.4Cache130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3.6.5缓存写入策略1313.6.6本节中的练习选集1323.6.7答案与分析1373.7虚拟内存1433.7.1虚拟内存基本概念1433.7.2分页虚拟内存1443.7.3加速地址转换:快速表(TLB)1453.7.4分段虚拟内存1473.7.5分段分页虚拟内存1473.7.6虚拟内存和缓存147的比较3.7.7本节中的练习选集1483.7.8答案与分析1523.8章节总结1563.9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158第4章指挥系统1594.1命令格式1594.1.1指令159的基本格式4.1.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1614.1.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1614.1.4本节精选162个习题4.1.5答案与分析1644.2指令167的寻址方式4.2.1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1674.2.2常用数据寻址方式1684.2.3X86汇编指令介绍1714.2.3本节精选176个习题4.2.4答案与分析1854.3CISC和RISC191的基本概念4.3.1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1924.3.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1924.3.3CISC和RISC192的比较4.3.4本节193中的练习选择4.3.5答案和分析1944.4章节总结1944.5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195第5章CPU1975.1CPU197的功能及基本结构5.1.1CPU197的功能5.1.2CPU198的基本结构5.1.3本节精选199个习题5.1.4答案与分析2025.2指令执行过程2035.2.1指令周期2035.2.2指令周期数据流2045.2.3指令执行方案2065.2.4本节精选207个练习5.2.5答案与分析2095.3数据通路211的功能和基本结构5.3.1数据通路211的功能5.3.2数据通路211的基本结构5.3.3本节精选212个习题5.3.4答案与分析2185.4控制器223的功能及工作原理5.4.1控制器223的结构和功能5.4.2硬连线控制器2245.4.3微程序控制器2285.4.4本节精选233个习题5.4.5答案与分析2375.5指令流水线2415.5.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415.5.2管道分类2435.5.3影响管道的因素2445.5.4管道性能指数2455.5.5超标量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465.5.6本节精选247个习题5.5.7答案与分析2525.6章节总结2595.7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260第6章262路公交车6.1总线概述2626.1.1262路基本概念6.1.2263路公交车的分类6.1.3系统总线263的结构6.1.4总线264的性能指标6.1.5本节精选265个练习6.1.6答案与分析2686.2总线仲裁2716.2.1集中仲裁模式2716.2.2分布式仲裁模式2736.2.3本节精选273个习题6.2.4答案与分析2746.3总线操作和时序2756.3.1总线传输的四个阶段2756.3.2同步定时模式2756.3.3异步定时模式2766.3.4本节精选276个练习6.3.5答案与分析2776.4总线标准2786.4.1通用总线标准2786.4.2本节精选279个练习6.4.3答案与分析2806.5章节总结2816.6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281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2837.1I/O系统基本概念2837.1.1输入/输出系统2837.1.2I/O控制模式2847.1.3本节精选284个练习7.1.4答案与分析2857.2外部设备2857.2.1输入设备2857.2.2输出设备2857.2.3外部存储器2877.2.4本节精选289个练习7.2.5答案与分析2917.3I/O接口2937.3.1I/O接口293的功能7.3.2I/O接口的基本结构2937.3.3I/O接口的类型2947.3.4I/O端口及其寻址2947.3.5本节294中的练习选集7.3.6答案与分析2967.4I/O模式2977.4.1程序查询方法2977.4.2程序中断方式2977.4.3DMA模式3017.4.4本节304中的精选练习7.4.5答案与分析3127.5章节总结3207.6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321参考323关于网道论坛网道论坛是一个致力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考研就业的社区。由国内著名高校计算机研究生共同创办,致力于为申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主要作者赵琳,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网道论坛主要负责人,出版书籍多本。...

    2022-05-08 计算机的虚拟内存 虚拟机的内存

  • 计算机科学丛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书pdf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计算机科学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本书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原书前三部分,共6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基本概念、指令系统和处理器实现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内容。本书简介本书由资深计算机架构教育家AlaClemet博士撰写。原书为《计算机架构:原理与演进》(ComuterOrgaizatioamArchitecture:ThemeadVariatio),本书不仅涵盖了单机系统的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还包括计算机性能评估方法、多启动、粗粒度并行等内容。作者希望本书能够适合电子工程(E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计算机科学(C)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本书围绕基本概念、指令集架构、处理器组成与能效、存储与外设、处理器级并行性五个核心问题进行组织,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在推出中文版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国内高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或类似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我们对本书的定位。原书经过适当的剪裁和重组,分为两卷:《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组成原理》和《计算机存储与外设》。关于作者AlaClemet是国际知名的计算机架构教育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于1997年在英国拉夫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提赛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他撰写了两本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重要教科书:《计算机硬件原理》和《微处理器系统设计》。2001年主持计算机学会国际学生竞赛(CSIDC),同年获得英国高等教育最高奖项国家教学奖学金。由于他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教育的贡献,他获得了2002年的IEEECS本科教学奖和2006年的IEEECSTaylorL.Booth奖。2009年,他被选为IEEEFellow。曾在IEEE计算机学会担任多个职务,并积极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曾撰写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教育论文,参与CS/ACM2001计算课程体系的编制与制定。AlaClemet于2010年从全职教学岗位上退休。简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计算机组成和结构的相关概念、计算机和存储程序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入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运算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ISA的基本概念,并以ARM指令集为例介绍了ISA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还介绍了另一个经典的RISC指令集MIPS,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处理器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如多媒体应用程序)。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两种经典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微程序和组合逻辑,然后详细讨论了流水线技术、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以及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及相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计算机架构之路阅读一本书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但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几乎不可能全部看完。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材,以下建议可以帮助读者阅读本书。虽然可以说本书中的所有内容都很重要,但它们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是同等重要的。一些读者可能已经熟悉基础知识,可以跳过本书的介绍部分。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某些内容超出了课程考试的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跳过它。后面的高级章节可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更实用或更重要。我曾经问学生,“如果一个雇主面试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学生,其中一个已经阅读了一些课程之外的额外材料,你认为哪个学生更有可能得到这份工作?以下是关于如何阅读本书的一些建议,包括:章节摘要列出本书各内容对不同课程的适用性;为初学者和高级读者组织课程内容;IEEECS/ACM计算学科课程的关系;贯穿本书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2022-05-08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的是什么

  • 2021高考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讲world版dox免费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按:2021年高考《细胞分子生物学组成与细胞基本结构》第1部分PDF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1年高考分子细胞基本结构第一讲世界版。适用于高三学生生物复习资料,全部免费。没有水印,可以完整打印,需要的可以下载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细胞分子组成与结构基础知识点整理01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主要由C、H、O、N4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还含有微量元素如Fe、Cu、M、I、Z等.(2)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结构特点是:每个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每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到同一个碳上原子,并且该碳原子还将氢原子连接到侧链基团。(3)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展开:①丢失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状肽,肽键数=氨基酸)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丢失水分子数×水相对分子质量③一条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氨基和1个游离羧基,有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R基团中还可以有氨基和羧基。(4)蛋白质结构多样化的原因是: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当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类型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以及肽链的卷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的多样性。(5)有些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一些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胃蛋白酶;一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一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例如抗体。(6)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突变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7)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8)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DNA中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RNA中的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NA包含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而RNA仅包含一条核糖核苷酸链。(9)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展开:①由于大多数生物体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那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吗?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④真核细胞中所含的RNA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⑤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2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0)构成糖的化学元素是C、H、O。(1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量物质;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苷酸的成分。(12)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主要的能量物质。(13)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为果糖,特有的二糖为麦芽糖和蔗糖,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原。(14)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15)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良好的隔热体。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磷脂是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16)类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17)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18)因为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碳水化合物释放更多的能量,所以说脂肪是动物细胞中很好的能量储存材料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9)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20)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游离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细胞中的许多生化反应都需要水参与;多细胞生物中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在水基液体环境中浸润;生物体内的水流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1)结合水/游离水的比例越小,有利于适应性代谢活性的增强。膨胀:①种子成熟时结合水/游离水的比例变大,发芽时结合水/游离水的比例变小。②游离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例越大,新陈代谢越强,反之亦然。一般比值越大,电阻越差,比值越小。抵抗力越强。(22)多种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扩展:ATP、核苷酸等物质的合成需要磷酸。(23)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主要元素是C、H、O、N、P、S,还有大量的元素为C、H、O、N、P、S、K、Ca、Mg,微量元素为Fe、M、Z、Cu、B、Mo。(24)这些化合物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和比例不断变化,但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02细胞结构和功能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万。(2)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从细胞发展而来的,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有自己的生命,它又与其他细胞一起作用于整体的生命;新细胞可以从旧细胞中产生。(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从而表明动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系,并且生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对于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2种细胞(4)自然界中生命系统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没有“系统”层次。(6)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等)与真核细胞(如酵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扩增:①原核细胞除核糖外无其他细胞器。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的化合物。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③在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遗传变异类型仅为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遗传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④细菌等原核细胞以二元分裂为主;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分裂。(7)病毒不能独立生存,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引申:①病毒在分类学上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②每个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个脱氧核苷酸,或四个核糖核苷酸。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可分离纯细胞膜。将细胞放入干净的水中,水会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纯净的细胞膜。(9)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碳水化合物。扩张:①发挥细胞膜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物质为载体。②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细胞膜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高于细胞器膜。(10)细胞膜的结构特征是流动性,功能特征是选择性渗透性。(11)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层,称为糖被。糖与细胞表面识别密切相关。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展开: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的化合物。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三大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3)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组成、结构、功能和遗传物质方面的差异。(14)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扩展:①线粒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15)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上。扩展:①叶绿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②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例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16)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17)核糖体有的附着于内质网,有的在细胞质中自由分布,是“产蛋白机器”。扩展:①核糖体的功能受生长激素的调节。②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胞内蛋白质,而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胞外蛋白质(分泌蛋白质)。(18)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选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19)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20)液泡由液泡膜和膜内的细胞液组成,细胞液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膨胀:①液泡内色素为花青素,胞质呈酸性,呈淡红色,胞质呈碱性,呈蓝色。这会影响植物的颜色。②液泡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成分和功能不同。(21)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细胞器的正确分类。①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包括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核糖体。(还有叶绿体和高尔基体,不需要)⑤与碱基互补配对相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叶绿体和线粒体。⑥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⑦含有RNA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⑧与细胞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22)分泌的蛋白质最初在内质网上由核糖体中的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与细胞膜融合的分泌小泡。,秘密在牢房外。扩张:【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转运至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进一步修饰和加工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输到高尔基体。细胞膜,进而导致高尔基膜面积减小,所以内质网面积逐渐减小,细胞膜面积逐渐增大,高尔基体保持不变](23)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以及细胞膜和核膜。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4)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25)核膜上的核孔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细胞核中的核仁参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2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7)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阶段的两种存在状态。03细胞代谢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有半透膜。(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视为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视为半透膜,因此可发生渗透吸水。(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结构。(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如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辅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转运,例如跨细胞膜的Na+和K+。(5)自由扩散、辅助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辅助扩散主动运输运送方向沿浓度梯度方向高浓度→低浓度沿浓度梯度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矢量不需要必填必填能源没有消费没有消费消费例子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膨胀: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以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渗透;渗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6)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大分子,通过胞吐作用排出大分子。04酶和ATP1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质,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该酶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酶的作用条件相对温和。扩展: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对活化能的降低更显着​​,因此催化效率更高。②太酸、太碱或温度太高,它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如0℃左右,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是稳定的,在合适的温度下可以提高酶的活性。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团。(4)ATP和ADP的转化注:①酶的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不同的地方:ATP水解在细胞中无处不在。ATP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展开:①动物合成ATP的方式是呼吸作用,植物合成ATP的方式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②细胞内ATP含量不多。③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位点和酶不同。05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各种酶的催化,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的ATP。引申:①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最常直接使用的物质是葡萄糖。②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丙酮酸和[H]。③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O2和[H]。④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反应物是O2和[H],产物是H2O。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地点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矩阵线粒体内膜反应物主要是C6H12O6丙酮酸盐+H2O[H]+O2产品丙酮酸+[H]CO2+[H]水释放能量少量少量很多...

    2022-05-07 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和作用 细胞线粒体图片

  • 2021王道计算机组成原理pdf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按:2021网道计算机组成原理df本书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复习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架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本书严格按照计算机高考大纲的计算机网络部分编写,重点梳理知识教学大纲所涉及的要点,并努力完善内容简介本书是计算机专业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复习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表示和操作、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等。全书严格遵循最新计算机高考大纲的计算机作文原理部分。本书精选历年各大名校真题考题,并给出详细解题思路。力求做到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灵活掌握,事后推论的效果。通过本书中“书本+在线”的学习方式和在线问答,可以大大提高考生的复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率。本书可以作为考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辅导书。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关于作者网道论坛是一个致力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考研就业的社区。由国内著名高校计算机研究生共同创办,致力于为申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主要作者赵琳,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网道论坛主要负责人,出版多部著作。网道论坛htt://www.ckaoya.com/,专业从事计算机考研培训。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1计算机发展历史11.1.1计算机硬件发展11.1.2计算机软件发展21.1.3计算机分类与发展方向21.1.4本节选题31.1.5答案与分析31.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41.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1.2.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41.2.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71.2.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71.2.5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81.2.6本节选题91.2.7解答与分析111.3计算机性能指标141.3.1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141.3.2几个专业术语151.3.3本节是精选的练习151、3.4答案与分析191.4章节总结221.5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23第2章数据表示与运算252.1数制和代码252.1.1进位计数系统及其相互转换252.1.2真值与机器数282.1.3BCD码282.1.4字符和字符串282.1.5校验码292.1.6本节中的选定练习322.1.7答案和分析342、2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362.2.1定点数的表示362.2.2定点数的运算402.2.3C语言中的整数类型和类型转换462.2.4数据的存储与排列482.2.5本节选题492.2.6解答与分析572.3浮点数64的表示与运算2.3.1浮点数的表示642.3.2浮点数的加减法672.3.3本节选题682.3.4答案与分析742.4算术逻辑单元(ALU)822.4.1串行和并行加法器822.4.2ALU85的功能和结构2.4.3本节精选练习862.4.4解答与分析872.5本章小结882.6常见问题及混淆知识点89第三章存储系统923.1存储概述933.1.1分类存储方法933.1.2内存的性能指标943.1.3本节选题943.1.4解答与分析953.2内存的层次结构963.2.1多级存储系统963.2.2本节精选练习973.2.3答案与分析983.3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983.3.1SRAM和DRAM98ltrgt3.3.2只读存储器1013.3.3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部分1013.3.4本节精选练习102gt3.3.5答案和分析1053.4主存与CPU的连接1073.4.1连接原理1073.4.2主存容量的扩展1073.4.3内存芯片的地址分配与片选1093.4.4内存和CPU之间的连接1093.4.5本节精选练习1103.4、6答案和分析1133.5双端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1183.5.1双端口RAM1183.5.2多模块存储器1183.5、3本节选题1203.5.4解答与分析1223.6CacheMemory1243.6.1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1243.6.2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1253.6.3Cache与主存的映射方法1263.6.4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1303.6.5Cache写入策略1313.6.6习题选题在本节中1323.6.7解答与分析1373.7虚拟内存1433.7.1虚拟内存概念基础1433.7.2分页虚拟内存1443.7.3加速u地址转换:快速表(TLB)1453.7.4分段虚拟内存1473.7.5分段分页虚拟内存1473.7.6虚拟内存和缓存的比较1473.7.7本节精选练习1483.7.8答案与分析1523.8章节总结1563.9常见问题和困惑的知识点158第四章指挥系统1594.1指令格式1594.1.1基本指令格式1594.1.2固定长度操作码指令格式1614.1.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1614.1.4本节选题1624.1.5解答与分析1644.2指令寻址方式1674.2.1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1674.2.2常用数据寻址方式1684.2.3X86汇编指令介绍1714.2.3本节精选练习1764.2.4答案分析与分析1854.3CISC和RISC基本概念1914.3.1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1924.3.2简化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1924.3.3CISC和RISC192比较4.3.4本节193中的精选练习4.3.5解答与分析1944.4章节总结1944.5常见问题及混淆知识点195第五章中央处理器1975.1CPU功能及基本结构1975.1.1CPU功能1975.1.2CPU的基本结构1985.1.3本节选题1995.1.4解答与分析2025.2I牵引执行过程2035.2.1指令周期2035.2.2指令周期的数据流2045.2.3指令执行方案2065.2.4本节精选练习2075.2.5答案与分析2095.3数据路径211的功能和基本结构5.3.1数据路径211的功能5.3.2数据路径211的基本结构ltrgt5.3.3本节精选练习2125.3、4解答与分析2185.4控制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2235.4.1控制器结构与功能2235.4.2硬接线控制器2245.4.3微程序控制器2285.4.4本节选题2335.4.5解答与分析2375.5指令流水线2415.5.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415.5.2流水线的分类2435.5.3影响管道的因素2445.5.4管道的性能指标2455.5.5超标量管道的基本概念2465.5.6本节精选练习第247章5.5.7答案与分析2525.6章节总结2595.7常见问题和困惑的知识点260第6章262总线6.1总线262概述6.1.1总线262的基本概念6.1.2总线263的分类6.1.3系统总线263的结构6.1.4总线性能指标2646.1.5本节选题2656.1.6解答与分析2686.2总线仲裁2716.2.1集中仲裁方法2716.2.2分布式仲裁方法2736.2.3本节精选练习2736.2.4答案和分析2746.3总线操作和时序2756.3.1总线传输的四个阶段2756.3.2同步时序模式2756.3.3异步时序模式2766.3.4本节选题2766.3.5答案与分析2776.4总线标准2786.4.1通用总线标准2786.4.2本书选题2796.4、3解答与分析2806.5章节总结2816.6常见问题和混淆知识点281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2837.1I/O系统基本概念2837.1.1输入/输出系统2837.1.2I/O控制模式2847.1.3本选题2847.1.4答案与分析2857.2外部设备2857.2.1输入设备2857.2.2输出设备285gt7.2.3外部存储器2877.2.4本节精选练习2897.2.5答案和分析2917.3I/O接口2937.3.1I/O接口的功能2937.3.2I/O接口的基本结构2937.3.3I/O接口类型2947.3.4I/O端口及其寻址2947.3.5本节精选练习2947.3.6答案与分析2967.4I/O模式2977.4.1程序查询模式2977.4.2程序中断模式2977.4.3DMA模式3017.4.4本选题练习3047.4.5答案与分析3127.5章节总结3207.6常见问题和困惑的知识点321参考文献323...

    2022-05-06 性能指标参数 性能指标公式

  • 万物由什么组成化学元素的奇妙世界pdf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118种化学元素背后的故事,全面解读已发现的118种化学元素,带你走进奇妙的微观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化学元素的奇妙世界是一本教你快速掌握每种化学元素性质的捷径的书。是学生和渣男必备的书。比化学课本还有趣!所有材料的电子预览图书特色★推荐1.《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收录了118种元素的发现历史、用途、制备方法、生物效应和危险性、化学性质等,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内容通俗易懂,非常有趣,可以作为学校化学课的补充读物。★推荐2.一切都是化学。书中介绍了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明白,化学元素不是一堆科学家能看懂的新词和密码,它们真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推荐3.书中穿插了很多关于化学元素的短篇小说,既能拓展课外知识,又能享受乐趣。目录最轻的氢001惰性惰性氦004苏打水中的锂007宝石中的铍011硼和20骡子013生命的火花-碳015“笑气”中的氮019维持生命的氧气022防蛀氟026霓虹灯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029厨房里的美味——钠032植物的好朋友——镁035昂贵的铝制餐具038沙子041制成的硅片恶魔元素-磷044臭硫磺048消毒专家-氯050未知的氩052植物营养液-钾055钙有助于骨骼更健康058珍贵的稀土元素-钪060钛更亮062炼钢的好伙伴——钒064铬和彩色油漆066古黑漆-锰068形成地球磁场的铁070蓝妖精-钴072一枚小镍币074铜的新时代076世界遗产-锌屋顶079淘气的镓勺081传说中的锗洞083号称“传承粉”的砷085吃不饱吃亏——硒088紫色气体-溴090超人的克星-氪石092超级活泼的铷094锶元素096,使火焰变成红色从月球带回来的钇098假钻石-锆石100过去的灯丝-铌102坦克装甲——钼钢合金104第一个“人造”元素——锝106金笔尖上的钌108环保小能手——铑110白金-钯112命运银114画家最喜欢的颜料-镉116爱“哭”的铟118导致灾难的锡120彩妆“眼影粉”——锑122全球稀缺资源-碲124神秘药物——碘126惰性气体-氙128Ceium130定义“1秒”不愉快的钡132的回忆“镧系元素”家族135关于铪147的重要发现Ta和盗贼王150目前的灯丝——钨152铼154引起的误解最硬的纯金属——锇156铱和恐龙灭绝的原因158结婚戒指上的铂金161从水底救金163水星“名声”的变化165最强毒——铊167首席科学家和说谎的科学家169用于“珍珠”的铋172放射性谋杀-钋175砹和不归国的科学家177令人担忧的气体-氡179Fracoium181具有卓越的性能镭183在黑暗中发光“锕系”家族的锕185“锕系”家族的钍187锕系“锕189”族锕系铀191镎193,“锕系”家族锕系钚194“人造元素”家族196后记200作者介绍[中文]詹姆斯·拉塞尔剑桥大学哲学和批判理论研究生学位,并在英国开放大学任教。出版书籍有:《火星探测器指南》、《生活大爆炸》、《百万美元数学》等。看完后万物的组成是什么铋在19世纪被用于化妆品中:将铋溶解在硝酸中,倒入水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片状物质,称为氯氧化铋,称为“珍珠白”,可制成面部粉末.珠光白的毒性远低于铅白,但由于燃烧煤炭产生的硫污染,在城市中往往会变成棕色。铋是一种又重又脆的金属,通常用于制造WhiteJ等合金。铋与镉和锡形成低熔点合金,用于制造熔断器或焊料。如今,氯氧化铋仍用于化妆品中以产生珠光效果。氧化铋用于制造黄色颜料。碳酸铋有...前言阅读“化学天才”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是过去200年来最具变革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1860年代初期,人们相信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为了探索和研究这些已知元素,俄罗斯天才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DmitryMedeleev,1834-1907)将这些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一张简单的图表。就这样,不用任何科学仪器和实验,只用一支笔和一张纸,元素周期表就诞生了。当时就知道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确认存在62种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自己的质量数。所谓原子质量数是指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为核外电子的质量很轻,所以在计算当时的原子质量时通常会忽略核外电子的质量。门捷列夫根据原子质量数排列了62种元素。然后他意识到,在这条线上,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于是,门捷列夫将这长一排的化学元素拆分成较短的一排,并将相似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的上下位置,这就是他提出的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个元素。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左起第一列中的元素包括锂、钠和钾——这三者的共同点是它们在室温(通常在20°C左右)下是固体,容易失去光泽,并且不相容与水。混合时剧烈反应。后来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这些相似属性总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出现。他总结了元素相似性质的周期性,并提出了“周期定律”。这些相似的性质包括电负性、电离能、金属性质和反应性。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随着研究的进展,他偶尔会调整阵列,打破某些元素的固有顺序,有时还会在元素周期表中留下空白点。比如在原表中,砷的位置在第4期第13族,但门捷列夫认为砷的性质更接近第15族的元素,所以将砷移到第15族,并将该行移至第15组。家庭13和14的座位空缺。元素镓和锗的发现证实了元素周期表的伟大之处,因为这两种元素的特性完美地融入了砷前面保留的空白空间。在接下来的150年里,越来越多的元素如氩、硼、氖、钋和氡被发现或合成,每一种元素在表中都有固定的位置。目前元素周期表中有118种元素。虽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简单的重新排列,但在他的一生中,元素周期表仍然是按相对原子质量排序的。直到1913年,亨利·莫斯利(HeryMoeley)才证明,排序元素的潜在基础不应该是相对原子质量,而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中的质子数,质子带正电荷,所以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带正电荷的数量。后来发现,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使原子整体不带电。Moley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重新排列的表格中出现更多空白,还有更多未知元素需要探索。现在已经证实,原子序数,或者说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但是中子的数量也很重要。由于中子数量的不同,存在相同元素的同位素。例如,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统称为氢原子,自然界中的氢以氕、氘、氚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是不含中子的氕、含有一个中子的氘原子和含有两个中子的氚原子。它们还具有合成更多同位素的潜力,如果氚被氘核轰击,则可以产生原子中具有一个质子和三个中子的第四种同位素。这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极不稳定,会迅速衰变为天然同位素。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未发现的物质,让化学家更好地了解原子本身。他们意识到,同一时期或同一族元素的相似性取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中的电子是分层排列的,每一层能分布的电子数量是有限的。第一层最多只能排列两个电子,第二层和第三层最多只能排列八个电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外层电子轨道逐渐被电子填满,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价)。原子核外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获得和失去电子并重新结合形成不同的分子。最外层电子饱和的元素,如氦、氖、氩等,在性质上是稳定的,不太可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具有不饱和最外层电子的元素具有更活跃的化学性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相同数量的电子,如果排列方式不同,也会导致原子键合方式的差异。例如,金刚石、无烟煤和石墨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都是由碳原子组成,但由于原子间的键合方式不同,其性质完全不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宇宙的理解都是基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像一把重要的钥匙,引领我们开启奇妙的微观世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和发展,是在原子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的。原子理论在19世纪得到广泛接受,其创造者约翰·道尔顿作为业余科学家是天才。他经常是对手,被英国大多数大学拒绝,然后跟随盲人哲学家约翰·高夫学习。出于经济原因,道尔顿不得不离开激进的曼彻斯特“新学派”,但他并没有放弃实验研究,在天气预报、气体运动、色盲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道尔顿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无疑是原子理论。道尔顿首先提出了“原子量”的概念,以寻找可预测的和有规律的元素组合方式(例如,构成化合物的各种元素的确定性比率)。1810年,他确定了氢、氧、氮、碳、硫和磷的原子量。道尔顿发现每个特定单个原子的质量是固定的,为随后几十年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导致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对原子理论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和重要性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按照原子序数对118种已知元素进行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化学之旅。蜡烛为什么会燃烧?为什么火焰是黄色的?这些问题让我小时候对化学很感兴趣。如果你有兴趣,你会继续关注并做得更好。——吉野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化学元素来来去去。因此,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接受变化和“无常”的概念,加深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去除“自我”,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周奇峰(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化学元素是宇宙万物的基础,也是地球的物质基础。要研究化学工业史,研究化学史,就要从化学元素的研究入手。——叶铁林(中国化工协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顾问,科普作家)化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而且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对物质世界的研究。作为学生化学的启蒙者,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微观世界。——王都年(北京市十一校化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2022-05-06 原子化学元素 原子化学元素相似的条件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习题解答和教学指导第2版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官方正版配套教材的解答ldquo十二五rdquo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ldquo十一五rdquo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配套教材、计算机构成与系统结构练习题答案与教学指导袁春风的答案第二版可免费下载。简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问题解决与教学指导(第二版)/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作为《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第二版)》教材的教学指导书。对各章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主要内容总结、基本术语解释、常见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选择题及其答案,分析应用程序提供问题及其分析解决方案。《计算机构成与系统结构问题解决与教学指导(第二版)/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指导和丰富的习题及其答案,可作为高等院校使用。学习。是本科生或高职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或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关于作者袁春峰,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84年和1987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理学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并行处理、云计算、We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技术。在相关领域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软件奖一等奖1项。编写出版《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计算机系统基础》)(江苏省ldquo十二五rdquo重点有计算机专业教材6部,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一次。从事《计算机作文原理》、《计算机作文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25次主讲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国家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库课程。主讲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chargeof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其课程网站获得江苏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特别奖。优秀的试读1.1教学目标及内容安排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以及本课程内容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使学生掌握如何简单地评价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基本学习要求:(1)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世代的标志、摩尔定律的内容(2)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4)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功能。(5)了解程序开发和执行的过程,了解各种语言处理程序(翻译器、编译器、汇编器)的概念(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7)了解各种计算机使用者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以及本课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8)了解如何衡量和评估计算机性能。(9)了解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因素。拟涉及的内容是计算机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虽然没有特别难懂的部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它们的理解,熟练运用。遇到这些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具体哪些章节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在关于计算机发展的部分,有很多专业术语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因此,这部分可以跳过。但是,对于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特点,ldquo存储程序rdquo的工作方式、ldquo兼容性rdquo的概念、摩尔定律等,都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计算机层次的概念和计算机系统组件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不同的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看法不同。它可以从最终用户感知的计算机软硬件形式开始,逐步深化到系统管理员、应用程序员、系统程序员和系统架构师眼中的硬件和软件形式。这两个外部内容对于学生构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全貌,了解本课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为了让同学们深入理解高级语言源程序与机器语言目标码的关系,建议同学们做一些编程实验。程序编译链接最终生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要求学生对比源程序和目标代码,找出对应关系,找到函数rit()对应的机器代码段等lt/gt1.2主要内容总结1、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特点主要有: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2.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两者在形式上没有区别;③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按地址访问:@itructio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定操作的性质。地址码指定操作数的地址:⑤使用ldquo存储程序rdquo方式工作。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算术单元用于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运行控制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是指令集架构(ISA)。计算机系统从高到低大致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三个层次;不同的计算机用户工作在不同的层次上,从高到低又细分为应用层(最终用户)、高级语言虚拟机层(高级语言程序员或应用程序员)、江边语言虚拟机层(汇编语言)程序员),操作系统虚拟机级别(系统管理员),机器语言机器级别(机器语言程序员)。4、软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两者都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相同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5、程序开发和执行过程首先使用某种语言(高级语言或低级语言)编译源程序;然后使用语言处理程序(编译器或汇编器)将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当目标程序(可执行代码)以某种方式开始执行时,操作系统将指令和数据加载到内存中,然后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每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为:取指令、指令解码、取操作数、运算、结果送出,PC指向下一条指令,可执行程序由多条指令组成,CPU一条一条指令反复执行直到程序中包含的所有指令都执行完毕。6、基本性能指标和性能参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处理器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时钟周期(或主~).CPI.MIPS.MFL.OPS(或GFLOPS.TFLOPS、.PFLOPS等)。文件目录/k41.et共享/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习题解答和教学指导|├──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习题解答和教学指导第2版_14170100.df59.0MB...

    2023-02-01 常见的计算机问题 计算机有哪些问题及解答

  • 《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 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 第2版》李心广,张晶,潘智刚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第2版》【作者】李心广,张晶,潘智刚作【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页数】377【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111-67432-0【分类】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李心广,张晶,潘智刚作.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组成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计算机系统结构”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本书在保证必要的经典内容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理论和先进技术,在理论与应用关系上以应用为主。本书共分4篇:第1篇为计算机系统组成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第2篇为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内容包括微体系结构层-CPU的构成,以及指令系统层、汇编语言层。第3篇为存储系统与IO系统,内容包括存储系统、IO系统、IO设备。第4篇为计算机系统部件设计。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类、自动控制及电子技术应用类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理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免费课件,欢迎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登录www.cmdeu.com下载或发邮件到lxggu@163.com索取。《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第2版》内容试读第1篇计算机系统组成基础本篇介绍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3计算机体系结构、组成与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ComuterArchitecture)这个词目前已被广泛使用。Architecture本来用在建筑方面,译为“建筑学、建筑术、建筑样式、构造、结构”等。这个词被引人计算机领域后,最初的译法也各有不同,后来趋向译为“体系结构”,但关于它的定义仍未统一。经典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传统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主要属性是该机指令集的功能特性。而高级语言虚拟机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主要属性是该机所配置的高级语言所具有的功能特性。显然,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从传统机器级程序员或汇编语言程序员来看,是具有不同属性的。但是,从高级语言(如ViualBaic)程序员来看,它们就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是具有相同属性的。或者说,这些传统机器级属性所存在的差别是高级语言程序员所“看不见”的,也是不需要他们知道的。在计算机技术中,对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Traarecy)。通常,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低层机器的属性对高层机器的程序员往往是透明的,如传统机器级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对高级语言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由此看出,在层次结构的各个级上都有它的体系结构。Amdahl提出的体系结构是指传统机器级的体系结构,即一般所说的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有的属性。这些属性是机器语言程序设计者(或者编译程序生成系统)为使其所设计(或生成)的程序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所需遵循的计算机属性,包含其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两个方面。目前,对于通用寄存器型机器来说,这些属性主要是指:1)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认和处理的数据类型)。2)寻址规则(包括最小寻址单元、寻址方式及其表示)。3)寄存器定义(包括各种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方式)。4)指令集(包括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格式、指令间的排序和控制机构等)。5)中断系统(中断的类型和中断响应硬件的功能等)。6)机器工作状态的定义和切换(如管态和目态等)。7)存储系统(主存容量、程序员可用的最大存储容量等)。8)信息保护(包括信息保护方式和硬件对信息保护的支持)。9)/0(Iut/Outut)结构(包括/0连接方式、处理机/存储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送的方式和格式,以及/0操作的状态等)。这些属性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硬件或固件完成的功能,程序员在了解这些属性后才能编写出在传统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因此,经典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概念的实质是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硬件界面的确定,其界面之上是软件的功能,界面之下是硬件和固件的功能。这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经典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所包含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目前经常使用的是广义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它既包括了经典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范畴,又包括了对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技术的研究。因此,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是计算机的外特性、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其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的功能划分及接口关系。计算机组成是指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内部构造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部件配置、相互连接和作用),强调各功能部件的性能参数相匹配,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是计算机系统心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第2版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即把一台完成逻辑设计的计算机真正地制作出来,解决各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选择、电源供电、通风与冷却、装配与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计算机系统需要哪些技术呢?具体包括指令集设计、功能组织、逻辑设计、实现技术等。实现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系统制造、供电、冷却等技术。另外,人们往往要求在限定的造价范围内使新型计算机具有最高的性能。如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生产技术制造出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系统,是所有通用计算机设计的共同目标。1.2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软件是发挥计算机功能、使计算机能正常工作的程序。1.2.1计算机硬件系统硬件通常是指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5个部分通过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收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etralProceigUit,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通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2.控制器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它般由指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执行程序,程序就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所编制的特定指令序列,各种指令操作按一定的时间关系有序进行。控制器产生各种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操作的命令信号,即微命令,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控制器首先从指令指针寄存器中取得指令的地址,并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指令寄存器中,然后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产生控制信号,用于驱动相应的硬件完成指定操作。简言之,控制器就是协调及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各种指令的需要并综合有关的逻辑条件与时间条件产生相应的微命令。3.运算器运算器又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Uit,ALU)。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指进行逻辑判断的非数值运算,比如与、或、非、比较、移位等。计算机所完成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根据指令规定的寻址方式,运算器从存储器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数,进行计算后,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器中。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个寄存器,加法器用于运算,寄存器用于存储参加运算的各种数据以及运算后的结果。6···试读结束···...

    2022-05-04 普通高等教育是什么学历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包括自考本科吗

  • 《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王洪锋|(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作者】王洪锋【页数】383【出版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118-12346-3【参考文献】王洪锋.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组成》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技术及其应用。描述了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功能组成;论述了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包括信息交互和通信链路设计等内容;分析了辐射源的探测方法,并给出了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构建实例;讨论了无线电信号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干扰源定位算法;阐述了无线电信号分析系统的构建和功能实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教师和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内容试读第1章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结构八1.1引言无线电频谱运用的管理方式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无线电通信业务、无线电广播、电视系统、数据无线传输系统以及雷达和无线电导航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土地、水等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无线电频谱(或者说无线电频率资源)作为有限的自然资源,于国家而言对其合理使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必将促进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工程实现。此外,它也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防能力,更好地维护法律和秩序,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健康14。如果没有国家无线电管理系统,上述这一切都将无法实现。国家无线电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无线电频谱使用的规划、管理和许可,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开展国际合作和频谱运用方法研究等。用于信息传输或工业领域的设备极其复杂,无线电波的传播过程以及干扰产生机制同样复杂,实际上无线电频谱即使经授权使用,也不能确保一定按计划输出结果。因而,无线电监测成为国家无线电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3)。目前,最有效的无线电监测系统采用分级结构,将国家监测站、区域监测站、固定站和机动站集成到统一的计算机网络,该网络通过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技术的复杂软件技术实现系统的实时运行2-3,5-刃。在包括国际电信联盟(TU)出版的手册、建议书等在内的国际技术文献中,所使用的“频谱监测”一词,可以由俄罗斯所使用的“无线电监测”一词代替。每个国家都基于国际频谱划分管理的既定通用规则和条例,立法明确了无线电监测的目标和任务]。每个国际电联成员国为履行频谱管理职能,都在充分考虑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制定本国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设备用频授权程序,包括发射机特性的规范和标准。…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根据文献[3]所述,在国家层面开展频谱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有:·频谱规划和立法;·频谱管理的经济事务,包括收缴频谱使用费用:·频段划分和分配;。频率指配和频率使用许可;·与国内其他部门业务交互;·国际和区域合作;●标准化和确定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无线电监测;·监督检查授权用户在频谱使用中履责情况:。实现频谱管控支持,包括计算机自动化、开发频谱使用方法和培训等。无线电频谱管控和无线电监测密切相关,正如文献[3,5]所述:。管控工作建立了用于发射功率控制的指配频率的官方名单;·管控工作提供受控频段和管控任务的相关信息;·无线电监测系统从管控系统接受特定任务,如干扰搜索和识别任务;·通过监测结果,检查指配频率的占用率;·在无线电监测期间,测量发射机参数,验证发射机与已建立的规范和颁发的许可证持有者的技术对应关系,并检测定位非法发射机以及参数与规范不一致的发射机。无线电监测是频谱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对行政结果的实际监测来推动管控过程的实施。在进行频率指配之前,有必要了解它们的实际状态无线电监测通过实际测量信道特性和频带使用情况,获得信道业务统计数据并估计频谱效能,促进频谱控制常规业务实施。基于上述数据,可以比较理论规划和实际使用情况的差异,比较结果可用于计划校正。无线电监测还用于频谱使用领域的职责落实执行。基于实际频谱占用数据,负责职责执行的机构可依据权限许可实现有效的频谱管理。无线电监测与检测、通信检查功能紧密相关,能够实现对干扰信号、辐射信号技术和工作特性的识别和测量,并能够实现对非法工作发射机的检测和识别。由于现有频率使用许可并不能确保频谱资源按预期使用,因此需要获得无线电监测信息。设备的复杂性、与其他设备的相互作用、故意滥用或误用等情况,都需要通过无线电监测来解决。由于地面系统和卫星系统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计算机等干扰产生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问题愈演愈烈。无线电监测是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无线电频率或无线电频道分配法律保护的组成部分。2第1章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结构“=在无线电监测期间,执行以下程序:(1)测量和估计无线电电子设备和高频设备发射参数,检查发射参数与无线电频率分配决定确定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对应关系。(2)检查无线电调配规章的执行情况。(3)检查在执行特殊措施以及紧急情况下,无线电电子设备所有者对无线电频谱使用的临时禁令和限制的履行情况。(4)搜索和定位不按预期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参与救援行动服务的应急遇险无线电频率设备。(5)搜索和定位产生不可接受干扰的无线电发射源,以及不允许使用的发射源。在不增加操作人员数量的前提下,采用现代控制管理技术,是解决愈加复杂问题的唯一途径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测量任务的完成率和准确性,使操作者从日常任务执行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劳动效率。此外,在自动后台模式下,由于多任务报告和处理的可行性,测量设备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如无线电波段占用监测任务、无证运行的无线电发射机搜索任务、注册设备的参数验证任务等。因此,通过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技术来解决效率问题,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完成越来越多的无线电监测任务。无线电自动监测系统应具有必要的通用功能集,否则无法完成频谱监测任务。对于这些通用功能,首先要考虑以下内容9可:(1)以最大速率和分辨率进行实时全景频谱分析。(2)快速搜索“新”辐射源,测量其参数并确定其来源。(3)无线电频道监测、无线电信号记录及技术分析。(4)测量无线电辐射源场强、无线电信号带宽,以及许可/非法辐射源的调制参数。(5)无线电辐射源的测向和定位。上面列出了军用和民用无线电监测任务的必需功能,包括民用部门进行无线电频谱管理而执行的无线电监测任务,以及军队进行无线电监视和电子对抗任务必须开展的行动。根据国际电联参考资料,民用业务为规范无线电频谱使用,主要任务包括监测频率分配对应的辐射源情况、观测无线电频谱并测量频道占用率、查找无线电干扰源,以及压制未经授权的无线电辐射源(RES)等活动3]。为军事或民用机构的利益而运行的无线电监测和辐射源定位系统,主要任3无线电监测自动化系统与组成务包括辐射源识别、干扰检测,以及干扰源定位和主要特征参数计算等。目前,世界上有许多无线电频谱管理系统:SMS4DC(ITU)、ICS套件(ATD)、i(TES频谱控制系统)、SPECTRA(LSTelecomAG)等2,1o-121。所有这些系统都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开发,具备与无线电监测系统相匹配的可行性,并能够处理无线电频谱监管机构的全谱监管任务。最著名的无线电监测系统是SCORPIO(TCI)和ARGUS(RohdeSchwarz)B-M。这两个系统都提供了相似的功能集,其中以下功能至关重要:●全景频谱分析;·信号解调和解码,并可记录;·信号技术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包括频率、电平、强度、带宽和调制参数的估计;·频谱占用率的测量;·无线电辐射源的测向和定位;·检测非法或未知源,并生成有关检测情况的信息。现代无线电监测系统结构的关键点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集中式数据库、无线电监测任务执行规划、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交互。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能够基于统一中心实现对地理分布式设备的控制,并支持多用户模式。在现代监测系统中,无线电监测设备的控制由服务器来完成,工作站作为客户端,即控制点。集中式数据库为无线电监测系统提供了实际数据,对于那些参数超出授权范围的辐射源,可以完成信号参数的源识别和登记等任务。任务规划人员优化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工作内容,无须操作人员参与,也不需要与控制点保持不间断的通信信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与外部系统集成的接口能够接收来自其他系统的任务和参考数据,返回接收结果,并实现对无线电监测设备的控制。接口有两种类型:交换文件接口和实时协议接口。从实现的角度来看,第一种接口更通用,成本更低。第二种接口能够实现“无缝”的系统集成和无线电监测设备的高效利用。通常,最有效的无线电监测系统是由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制造商或在其直接参与下开发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地发挥所生产设备的特性和特点,并能在开发过程中快速地实现软件现代化:下面将分析国家自动无线电监测系统的一般构建原理。这些原理由RCOS公司开发提供,旨在应用于民用和军用机构,其系统组成包括无线电监测设备、工程架构和软件支持。为了更好地说明情况,以下述实际的自动化系统作为案例进行介绍:ARMADA、AREAL和ASURCHSUNIVERSIADA2OI3.4第1章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结构公1.2自动化系统构建原理目前,RCOS公司已经开发了各种用途和结构的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ARMS),并已交付民用、商用和军事机构使用。所有系统均基于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包括无线电监测设备和配套软件。同时,根据用户对特定自动化监测系统的需求,系统的组成、配置和功能能够根据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设计。根据俄罗斯国家标准G0ST34.00390定义,自动化系统由专业人员和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指定功能的自动化设备组成。对于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包括必需的无线电监测设备、软件和基础设施,如图1.1所示。基础设施软件监测设备图1.1自动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组成RCOS公司生产的无线电监测设备,包括数字无线电接收机(DRR),如ARGAMAK-IS、ARGAMAK-M、ARGAMAK-RS等单通道接收机,ARC-DI1多通道接收机,ARTIKUL-C、ARTIKUL-M、ARC-RP3M等无线电测向仪,以及接收测量天线系统(AS)、各种支持旋转装置,上述系统是组成无线系统的主要设备。通过集成所有无线电监测设备构建监测系统,无线电接收机以ARGAMAK系列数字无线电接收机为基础,具有宽带同步分析、高运算率和大动态范围的特点。所提供的软件包括SMO-ARMADA专用软件,该软件是自动化系统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SMO-PPK、SM0-BS、SM0-DX等用户软件包I6-181。软件采用开放式客户端/服务器构架,大量使用网络技术,能够灵活调整系统以适应任务规模、组织架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并具备多任务规划模式、人工操作模式和后台工作模式下运行的能力。SMO-ARMADA软件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由小型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能够最小化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减少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并简化功能更新和软件升级程序。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传输系统、服务器设备、监控设备机房和天线杆装置安装专用平台等。5···试读结束···...

    2022-05-04 自动施加epb epub自制

  •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课版试题及答案pdf整合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小编点评:最全的计算机作文原理微课版谭志虎的答案电子版下载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用户计算机系统能力的书籍,谭志虎的计算机作文原理微课版完整版配套答案免费附送,包括教师使用的各种文档,工程设计题和多年来最完整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和答案。简介教师使用__Touge平台搭建翻转课堂.tx教师使用--计算机作文原理实验报告模板.docx教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常见问题.df工程设计问题.docx《计算机组成原理》2017FallAVolumeV1.1.df标准答案脱敏《计算机组成原理》2018秋季卷BV1.0.df标准答案脱敏2019秋季计算机作文原理试卷A答案脱敏.df2020年秋季计算机作文原理试卷B(主题)答案脱敏.df电脑作文原理微课版试题及答案df图片预览简介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内部工作机制。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方法与计算设备设计、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指令流水线、总线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实现机制。本书试图站在硬件工程师的角度,利用数字逻辑课程中组合逻辑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逐步从逻辑门构建算子、存储器、数据通路和控制器,设计流水线冲突风险机制直到完整的MIPS流水线CPU让学生从设计者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组件和运行的基本原理,力求帮助学生从程序运行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掌握软硬件协同的概念.目录共享第一章计算机系统介绍1.1计算机的发展1.1.1计算机开发概述1.1.2摩尔定律1.1.3集成电路技术发展1.1.4我国计算机发展1.1.5后PC时代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1计算机硬件系统1.2.2计算机软件系统1.2.2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1.3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1.3.1基本性能指标1.3.2与时间相关的性能指标1.3.3CPU性能公式及其应用1.3.4性能测试及其工具1.4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4.1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4.3软硬件逻辑功能等价1.5课程指南章节摘要练习1实践培训第2章数据信息的表示2.1数据表示关键因素2.2数值数据的表示2.2.1机器码表示2.2.2定点表示2.2.3浮点表示2.3非数字数据的表示2.3.1字符的表示2.3.2汉字编码方式2.4数据信息验证2.4.1码距与数据校验2.4.2奇偶校验2.4.3汉明校验2.4.4循环冗余校验章节摘要练习2实践培训第三章计算方法和计算器3.1定点加减法3.1.1二进制补码加减运算方法3.1.2溢出与检测3.1.3补码加减的逻辑实现3.1.3快速加法器实现3.2.1机号移位操作3.2.2补码乘法3.2.3数组乘法器3.4定点除法运算3.4.1原码的一位除法3.4.2补码一位除法3.4.3数组分隔符3.5浮点运算3.5.1浮点加减法3.5.2浮点乘法3.6逻辑与移位运算3.7计算器设计3.7.1定点算法3.7.2浮点运算符3.7.3ALU设计章节摘要练习3实践培训第4章存储系统4.1内存概述4.1.1内存分类4.1.2内存主要技术指标4.1.3数据在主存中的存储4.1.4主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4.1.5存储系统层次结构4.2半导体存储器4.2.1静态MOS存储器(SRAM)4.2.2动态MOS内存(DRAM)4.2.3ROM4.2.4新内存4.3主存与CPU的连接4.3.1内存扩展4.3.2内存接口4.4并行主存系统4.5缓存4.5.1局部性原则4.5.2缓存的工作原理4.5.3联想记忆4.5.4地址映射4.5.5替换算法4.5.6缓存写入策略4.5.7多缓存结构4.6虚拟存储4.6.1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4.6.3分页虚拟内存4.6.4分段虚拟内存4.6.4分段分页虚拟内存4.6.5存储保护4.8二级存储4.8.1磁性表面记忆4.8.2光盘存储4.8.3冗余磁盘阵列章节摘要练习4实践培训第五章指挥系统5.1指挥系统概述5.2命令格式5.2.1操作码5.2.2地址码5.2.3定长和变长指令5.3指令和操作数的寻址方式5.3.1指令寻址5.3.2数据寻址5.3.3常用寻址方式5.4命令类型5.5指令格式设计与优化5.5.1指令格式设计5.5.2指令格式优化5.6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5.6.1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5.6.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5.7命令系统示例5.7.18O88/8O86指挥系统5.7.2MIPS指令系统5.7.3RISC-V指令系统第6章中央处理器6.1CPU概述6.1.1CPU的功能6.1.2中央处理器的组成6.2指令周期6.2.1指令执行的一般流程6.2.2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6.2.3注册传输语言6.3数据路径和指令操作流程6.3.1数据路径模型和时序6.3.2基于单总线结构的数据路径6.3.3基于专用路径结构的数据路径6.4时序和控制6.4.1CPU的时序6.4.2控制模式6.4.3时序发生器6.5硬连线控制器6.5.1三级顺序硬接线控制器6.5.2三电平顺序硬接线控制器的设计6.5.3现代定时硬连线控制器6.5.4现代顺序硬接线控制器设计6.6微程序控制器6.6.1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6.6.2单片机的组成原理6.6.3微控制器设计6.6.4微指令及其编码方法6.7异常和中断处理6.7.1异常和中断概念6.7.2异常和中断处理流程6.7.3支持中断的CPU设计章节摘要练习6实践培训第7章指令流水线7.1管道概述7.1.1管道的概念7.1.2MIPS指令流水线7.1.3管道的时空图表示7.2管道数据路径7.2.1单周期数据通路流水线改造7.2.2流水线数据路径中的控制信号和传输7.2.3流水线中指令的执行过程7.3管道冲突及处理7.3.1管道冲突7.3.2结构冲突处理7.3.3控制冲突处理7.3.4插入气泡解决数据冲突7.3.5使用重定向解决冲突7.3.6动态分支预测技术7.3.7管道性能分析7.4管道异常和中断7.5指令级并行性章节摘要练习7实践培训第8章系统总线8.1总线的基本概念8.1.1总线分类8.1.2总线组成8.1.3总线标准8.1.4总线和三态门8.1.5总线性能指标8.2总线传输机制8.2.1总线传输过程8.2.2公交信息传输8.2.3总线仲裁8.2.4总线时序8.3总线结构8.3.1单总线结构8.3.2双总线结构8.3.3三总线结构8.3.4高性能总线8.4普通总线8.4.1常用片上总线8.4.2通用系统总线8.4.3通用I/O总线8.4.4通用外部总线章节摘要练习8第9章输入和输出系统9.1输入输出特性9.2输入输出接口9.2.1I/O接口功能9.2.2I/O接口结构9.2.3接口分类9.2.4I/O连接方式9.2.5I/O设备的寻址9.3输入输出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概述9.4程序查询控制方式9.4.1程序查询控制方式界面9.4.2设备状态寄存器格式9.4.3程序查询方法数据输入输出过程9.5程序中断控制方式9.5.1中断的基本概念9.5.2中断响应流程9.5.4中断源识别9.5.5中断处理流程9.6DMA模式9.6.1DMA的基本概念9.6.2DMA传输过程9.6.3DMA控制器的基本组件9.7频道模式9.7.1渠道概念9.7.2渠道类型9.7.3通道的CPU控制9.7.4渠道结构发展9.8输入输出设备9.7.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9.7.2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章节摘要练习9实践培训作者介绍谭志虎,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他提供ldquo计算机组成原理rdquo(*家庭级在线*流课程)、ldquo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rdquoMOOC课程和ldquoDo-it-yourelfCPUrdquo在线培训课程。荣获2019年高校计算机科学优秀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和教学质量一等奖等。文件目录/网站共享5/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课版试题及答案|├──工程设计类试题参考||├──工程设计类试题参考|||├──工程设计题.docx291KB|├──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2019秋季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A答案脱敏.df453KB|||├──2020秋季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B(正题)答案脱敏.df630KB|||├──《计算机组成原理》2017秋季A卷V1.1标准答案脱敏.df291KB|||├──《计算机组成原理》2018秋季B卷V1.0标准答案脱敏.df319KB|├──教师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模板.docx.docx784KB|├──教师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常用问题.df.df1.0MB|├──教师使用__头歌平台建立翻转课堂.tx18.0MB...

    2023-04-07 计算机组成原理 指令系统分为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实验

  •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ppt

    编辑点评:初中化学水的组成t是一款《水的组成》t教学课件,由23页幻灯片图表组成,内容上包括了想想议议,观察实验,课堂练习等模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调整。初中化学水的组成t预览图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组成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1、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2、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3、有副反应发生,消耗氧气。空气和氧气的实验鉴别方法方法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是空气。方法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使木条燃烧得更旺是氧气,无明显变化是空气。...

    2022-04-10 氧气木条复燃 氧气木条燃烧鉴别操作规程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第2版pdf高清版

    编辑点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免费下载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参考书,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规划教材书籍,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第二版df电子版免费下载。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图片预览图书特色以两个计算机实例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系统地涵盖了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各部件硬件结构设计、指令执行、CPU设计、整机设计等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并明确地通过实验项目逐步加以实现。实验项目设计由简至繁,由部件实验到整机实验,逐步扩展与深入,直至实现一个完整的CISCCPU和RISCCPU.按照“概述一指令系统一实验平台硬件系统-实验平台软件系统及工具一实验项目"的思路组织内容,使读者能够按照“了解概况一了解目标一熟悉工具一深入实现”的路径完成课程学习,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目录大全前言上篇简单CISC模型计算机实验实验系统概述1.1系统的功能特点1.2技术指标指令系统2.1指令格式框架2.2寻址方式2.3指令系统设计2.4程序设计实验系统硬件构成3.1总框图及总线概述3.2运算器部件3.2.1运算器及进位和零标志控制电路3.2.2移位器及其控制电路3.2.3寄存器部件的组成3.3存储器部件3.4输入输出单元3.4.1输人单元3.4.2输出单元3.4.3手动单元3.5中断控制3.6控制器部件3.6.1控制器部件的组成3.6.2微指令格式3.6.3模型机结构举例3.6.4微程序设计实验系统基本操作说明4.1实验系统硬件的基本操作4.2实验系统软件的功能及操作……教学实验项目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实验二运算器进位控制实验实验三移位控制实验实验四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五总线数据传送控制实验实验六微码的装入及执行实验七简单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八带移位功能的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九具有中断功能的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十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扩展接口实验实验十一外接并行口实验实验十二外接定时计数器实验扩展可编程逻辑设计实验7.1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7.2实验项目实验接线图及芯片资料下篇基于FPGA的典型RISC实验计算机硬件设计、FPGA与HDLMIPS体系结构与指令系统VeriIogHDL基础实验系统系统开发平台实验项目附录实验报告模板参考文献内容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2版)》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其主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2版)配套的实验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2版)》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简单CISC模型计算机实验,主要以“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为实验平台,引导读者使用微程序设计方法完成指令系统的实现,含14个实验项目;下篇是典型RISC计算机实验,主要以“DigiletNexy3”FPGA开发板为实验平台,以MIPS架构cPu为模型,引导读者逐步设计实现一个单周期的MIPScPu,含10个实验项目。上、下篇均按照概述、指令系统、硬件系统、开发软件平台和实验项目五部分来组织,使读者能够按照“了解概况一了解目标一熟悉工具一深入实现”的路径完成课程学习。...

    指令系统指令格式 指令格式详解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二版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包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化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计算机类专业布点总数已逾2800个,这些专业点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其中绝大多数是应用型人才。如何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其制导下培养特色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二版df图片预览内容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从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较为详细、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从提高计算机性能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论、计算机硬件基础、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运算方法与运算器、存储体系、指令系统、器、输入输出系统、总线、流水线与并行处理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配有相应的FPGA实验系统(可设计MIPS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组成部件及其CPU)、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及其实验CAI软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并开发了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习题解答。《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本科ldquo计算机组成原理rdquo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爱好者及各类自学人员参考。图书特色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以"Try"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案例及其实验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发了新的基于FPGA的组成设计实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系统性与时代性结合,结合各单元筒要阐述现代计算机结构部件的发展变化,尤其在ldquo总线rdquo和ldquo流水线与并行处理技术"两章中充分结合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描述,使读者在建立计算机整机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了解其技术发展现状。配套资源及网络化教学平台资源丰富。本课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在ldquo爱课程"网站上呈现所有教学资源。文件目录/k41.et共享/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第2版_13844846.df105.0MB...

    计算机的机器数 怎么算机器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