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宇宙是什么 关于宇宙起源的新故事PDF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多元宇宙是什么关于宇宙起源的新故事作者是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宇宙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宇宙学领域深耕多年,证明了大多暴胀模型都会导致永恒暴胀,是多元宇宙的理论奠基人与开创者之一。同时他热爱科普,有丰富的科普写作经验。内容简介多元宇宙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霍金晚年就围绕多元宇宙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新观点。多元宇宙理论的开端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本书的作者、理论物理学家亚历克斯・维连金正是该领域的理论奠基人之一。30多年前,理论物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永恒暴胀”的假说,认为宇宙暴胀一旦开始便不会结束。随后,维连金证明,大多数的暴胀模型都会导致永恒暴胀。这就意味着,只要发生一次暴胀,就会发生很多次暴胀,每次暴胀都能创造出一个宇宙,因此许多截然不同的宇宙相继产生,这便是“多元宇宙”。时至今日,许多天文学家都已接受了多元宇宙的概念。这本书是维连金创作的多元宇宙的经典科普作品。他在书中介绍了多元宇宙领域的整体理论框架,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走进多元宇宙领域探索。作者从宇宙的起源说起,他别出心裁地将故事的开篇设置在了1980年冬天的一场科学讲座,物理学家阿兰.古斯――也就是暴胀理论的提出者――在讲座中介绍新的宇宙起源的理论。随后作者沿着这条线索深入解释了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等知识。目前宇宙学家已经普遍接受了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暴胀也几乎成为普遍共识。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了永恒暴胀、宇宙常数等有关多元宇宙的理论知识。维连金擅长科普写作,他通过大量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并运用许多图片,将抽象的理论物理概念化为更容易理解的知识。他引用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名言,阅读起来更加有趣。同时,书中插入了许多在理论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本人及其他科学家的逸事。这本书不仅讲述了理论知识,更有引人入胜、激荡脑力科学家探索故事。目录III前言第一部分宇宙起源003第1章大爆炸的起因及过程009第2章斥引力理论的兴衰019第3章创世及其缺陷029第4章现代式创世记047第5章暴胀的宇宙059第6章绝对正确第二部分永恒暴胀079第7章反引力石碑085第8章永恒暴胀097第9章天空的晓谕105第10章无穷无尽的宇宙岛115第11章国王还活着!第三部分平庸原理137第12章宇宙学常数问题145第13章人择原理的争论159第14章平庸原理173第15章万有理论第四部分开始之前191第16章宇宙有开端吗?203第17章无中生有221第18章世界末日229第19章向公式进发237后记239致谢241注释平行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平的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所谓的平行宇宙理论,理论有另一个时空,活着另一个你,却和你做着不同的事情,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毕竟这种事情谁也证明不了存在,也证明不了不存在。那我想请问一下,这个所谓的平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宇宙诞生的时候,还是你诞生的时候。如果是宇宙诞生的时候,宇宙洪荒,沧海桑田,当年爬上岸的那条鱼换一个距离十米的落脚点,如今的世界也大大不一样了吧,可以说不会有相同之处了。那我们也就不会出现,那既然主角都不同,所谓的平行宇宙不就单纯成为了另一个星球了吗?所以从宇宙开始平是没有意义的,选英雄的人都不是同一个人,那这怎么会是同一局游戏呢。第二种平则是从每个个体出生的那天开始平,这样才有意义,这样就类似于一个人玩游戏,选英雄是定数,接下来鼠标的点击决定结果,不同的方向导致不同的结局,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平行数量也是无数个,从第一个智慧开始诞生平行宇宙,就算是一分二,二分四,那从古至今所得出的平行宇宙数量也不是数字能表达的,这还不算外星系的智慧生物,宇宙这样关照每个智慧生物,那我们每个人也算是得天独厚了原文在线试读我们生活在一场剧烈爆炸的余波之中。这个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大约140亿年前,而现在它被轻描淡写地称为“大爆炸”。在大爆炸中,整个空间爆发成一个充满物质和辐射的迅速膨胀的炽热火球。随着膨胀进行,火球逐渐冷却,光芒也逐渐减弱,宇宙慢慢地陷入了黑暗。这样平淡无奇地过去了10亿年,星系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宇宙也逐渐被不计其数的恒星照亮,恒星周围开始有行星环绕,某些行星开始成为智慧生物的家园,而其中的某些智慧生物成为宇宙学家,并且发现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相比于历史学家和侦探,宇宙学家最大的优势是他们真的可以看到过去。来自遥远星系的光需要经过数十甚至上百亿年才能到达我们安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因此我们观测到的实际上是数十甚至上百亿年前刚刚发出这些光的年轻星系。微波探测器能捕捉到大火球爆炸后的微弱余晖,并由此得到了一幅早期宇宙的图像,它能反映星系形成之前的宇宙图景。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的历史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奇妙的设想当然也有其局限性。尽管我们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不到一秒的时间之内的历史,但大爆炸本身仍然笼罩在迷雾之中。是什么触发了这个神秘的事件?它是宇宙真正的起源吗?如果不是,那么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此外,根据宇宙基本原理,我们在太空中能看见的距离也是被限制的:我们视界的边界就是自大爆炸以来光走过的最远距离。视界之外的事物无法被观察到,原因很简单:它们所发出的光无法到达地球。这让我们对视界之外的宇宙更加好奇。它们是和我们一样,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呢?宇宙是无限延伸的,还是像地球一样有封闭的表面呢?这些都是关于宇宙的最基本的问题。但是我们有希望得到答案吗?如果我声称视界之外的宇宙突然终结了,或者声称那里其实充满了水并且被具有高等智慧的金鱼所统治,谁又能证明我说错了呢?因此,宇宙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宇宙中的可观测部分,而可观测宇宙之外的部分就留给哲学家和神学家来讨论吧。然而,如果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只能被局限在视界之内,这也太令人失望了。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星系,也可以像绘制世界地图一样绘制出整个可见宇宙的全景图,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考虑到未来某天我们可能会开始星际殖民,那么绘制我们银河系的星图可能会有实际用途。但是我们不太可能去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星系殖民,至少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间做不到。当然,宇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它的实际用途。人们对于宇宙的迷恋,本质上和听到古代创世神话的感受是一样的,这种迷恋源自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我们想知道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它的命运将会怎样,它的总体设计是什么样,以及我们人类要怎样融入它们。在面对宇宙的这些终极问题时,宇宙学家与侦探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也只能依靠间接证据,即通过对可观测宇宙的测量结果来推断不可观测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限制使“排除合理怀疑”变得更加困难。近年来,随着宇宙学的大力发展,有理由相信,对于这些终极问题,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2022-04-16 多元宇宙科学家 宇宙和多元宇宙

  • 马特·里德利《创新的起源》pdf电子书下载

    《创新的起源》:科技进步的历史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逻辑脉络?疯狂内卷中应该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面向全年龄段的科普、思维读物,颠覆你对创新的认知。GoodRead2020年度商业书籍,《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度好书榜推荐!书名:创新的起源作者:马特middot里德利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标题: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原作名:HowIovatioWork:AdWhyItFlouriheiFreedom译者:王大鹏/张智慧出版年:2021-6-20页数:412类别:管理学格式:df、eu、MoiISBN:9787111684367《创新的起源》作者简介:[英]马特middot里德利(MattRidley)英国科普作家,科学家,拥有世袭子爵头衔的英国上议院议员,纽卡斯尔英国国际生命中心的创始主席,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他同时还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因其在科学、环境学与经济学领域的著作而闻名。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主修动物学,并因对雉鸡的繁育系统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成名作为《理性乐观派》,同时还著有《基因组》《先天后天》《美德的起源》的ldquo基因三部曲rdquo,以及畅销书《自下而上》。《福布斯》杂志称其为英国的尤瓦尔middot赫拉利。他也曾因为TED上的演讲ldquoWheIdeaHaveSexrdquo讨论思想交融与生物繁衍的相似性而轰动一时。他的知名科普著作《基因组》中文版曾获得第一届文津奖,2021年新版由华大基因CEO尹烨博士翻译,并得到了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8名院士的推荐。《创新的起源》内容简介:创新与生命一样,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因为它是ldquo逆熵rdquo的,它能从混乱中衍生出秩序,从简单演化出复杂,是整个宇宙避免热寂的希望。尽管除了熊彼特和索洛以外,主流经济学家很少研究它,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可创新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历史的伟大创新总被人们包裹在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下,瓦特、达尔文、牛顿、巴斯德、乔布斯,创新总是与个体的成就相关。但本书认为,这不是事实,即便这些聪明的个体不幸夭折,蒸汽机、进化论、万有引力、疫苗和苹果手机仍然会出现。因为创新有它自己的规律。本书前半部是一部科技史,后半部则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总结创新产生的规律。...

    2022-10-25 先天决定后天 先天来自后天

  • 马特·里德利《创新的起源》pdf电子书下载

    《创新的起源》:科技进步的历史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逻辑脉络?疯狂内卷中应该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面向全年龄段的科普、思维读物,颠覆你对创新的认知。GoodRead2020年度商业书籍,《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度好书榜推荐。书名:创新的起源作者:马特·里德利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标题: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译者:王大鹏/张智慧出版年:2021-6-20页数:412类别:管理学格式:df、eu、moiISBN:9787111684367《创新的起源》作者简介:[英]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英国科普作家,科学家,拥有世袭子爵头衔的英国上议院议员,纽卡斯尔英国国际生命中心的创始主席,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他同时还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因其在科学、环境学与经济学领域的著作而闻名。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主修动物学,并因对雉鸡的繁育系统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成名作为《理性乐观派》,同时还著有《基因组》《先天后天》《美德的起源》的“基因三部曲”,以及畅销书《自下而上》。《福布斯》杂志称其为英国的尤瓦尔·赫拉利。他也曾因为TED上的演讲“WheIdeaHaveSex”讨论思想交融与生物繁衍的相似性而轰动一时。他的知名科普著作《基因组》中文版曾获得第一届文津奖,2021年新版由华大基因CEO尹烨博士翻译,并得到了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8名院士的推荐。《创新的起源》内容简介:创新与生命一样,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因为它是“逆熵”的,它能从混乱中衍生出秩序,从简单演化出复杂,是整个宇宙避免热寂的希望。尽管除了熊彼特和索洛以外,主流经济学家很少研究它,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可创新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历史的伟大创新总被人们包裹在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下,瓦特、达尔文、牛顿、巴斯德、乔布斯,创新总是与个体的成就相关。但本书认为,这不是事实,即便这些聪明的个体不幸夭折,蒸汽机、进化论、万有引力、疫苗和苹果手机仍然会出现。因为创新有它自己的规律。本书前半部是一部科技史,后半部则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总结创新产生的规律。...

    2022-04-08 先天决定后天 先天来自后天

  • 大国医:脾胃调和百病消(97岁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行医80年养生经验荟萃。调补气血生化之源头,滋养人体后天之根本,倾囊相授健脾十八字,顾好脾胃才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2022-04-02 脾胃健脾散 健脾片

  • 大国医:脾胃调和百病消(97岁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行医80年养生经验荟萃。调补气血生化之源头,滋养人体后天之根本,倾囊相授健脾十八字,顾好脾胃才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路志正,路京华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大国医:脾胃调和百病消(97岁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行医80年养生经验荟萃。调补气血生化之源头,滋养人体后天之根本,倾囊相授健脾十八字,顾好脾胃才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试读:版权信息大国医:脾胃调和百病消著者:路志正路京华策划编辑:陈刚责任编辑:何苗黄柯华ISBN:9787535794666第一章养脾强身,修德增寿“仁者寿”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这个“仁”字,是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观念。仁爱、仁慈、仁厚、仁义等,皆可包含在内。“仁者寿”即指有仁爱之心、待人宽厚者才能长寿。中医理论认为,精神愉快、性格开朗者,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脏腑协调,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正气虚弱,易于生病。第一节97岁的老人,40岁的心态寿者寄语养生切忌心焦气躁,要保持一颗年轻、沉稳、不失阅历、张弛有度的平常心。10月的香山,是个爬山的好去处。趁着周末上午的阳光充足,几位学生陪着我慢慢登上了香山。我们一行人在登山的途中,惹得路人纷纷注目。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不需要别人搀扶,一步一步,踏实稳健地行走在山路上,途经的行人都不约而同赞叹道:老者身体真好。对于这种赞叹,我欣然接受。俗话说“人老脚先衰”,我今年97岁了,身体还算硬朗,腿脚也利索。身边的家人、学生不放心,经常带我做体检,结果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健康状况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当了一辈子老中医,治病救人是天分,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也是我对中医骄傲的资本。记得出诊的时候,总会有患者问我:“路老,您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坚持出诊,别太辛苦了!”患者的关心,是对我的肯定,我很欣慰,但我从医80余年了,出诊看病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割舍不下这些,我的身体还允许我奋斗在第一线。人啊,可以服老,但不可以认老。生老病衰是万物的法则,悠悠岁月中的兴衰成败,都难逃步入晚年的自然规律。中医讲究“精、气、神”,这是人的立命之本,而人体精气神的旺盛度,在没有任何保养的措施下,在步入中老年后也是逐渐衰退的。所以我也服老,即便我保养得当,也比不上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常言道:“身老不足虑,心老才可悲。”既然身体的衰老不可避免,那保持一颗常青之心就必不可少。古之圣人孔子谓:“不知老之将至。”这句话表明孔子在老年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在七十岁时办事随心所欲,保持一颗活力的心,但办任何事情都不逾越规矩,分内所及。年轻时忙着打拼奋斗,一颗心充满干劲,待到家庭事业圆满时,已步入中年,这时候不妨放松下,人老了不可怕,心老了才可叹。“四十而不惑”。人到了40岁,经历了很多,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不再会被外界所迷惑,没有了之前的浮躁。其实这就是我一直推崇的心态——年轻、沉稳、不失阅历、张弛有度的平常心。近几年来,几乎每次遇见年纪大的患者都会询问我养生之道。养生,修身养性也。如今的物质条件丰富,吃好穿暖已不再是苛刻的条件,一种年轻、平常的心态反而更重要。现在的人们,从老人到年轻人,生活压力都很大,而在中医养生中,情志非常重要。七情致病,易伤脏腑。久而久之的思虑过重、压力过大,常常是引起慢性疾病的导火索。老年人要多注意,年轻人也不要疏忽。我平时出诊,也常跟学生和患者说调摄情志的重要性,无论是为了养生,还是为了疾病预防,良好的心态、舒畅的心情,都是保证健康的第一步。说到养生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那该如何培养年轻的心态呢?身边的老年朋友也就这个问题咨询过我。现在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大多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的拼搏大多都搁置了,虽然现在年纪老了,但是时间也充裕了,将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重拾,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年轻心态的好办法。我身边的老朋友们,有的爱好书法,有的喜欢品茶,年轻时条件不允许,到了晚年,在家里人支持下,烹饪、书画、养花草、读书品茗,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种悠闲轻松的环境下,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也有很多老年朋友,由于岁数过大,腿脚不方便,不太适合这些活动,我建议平日里可以多看看书、下下棋,重在养心,培养一份安逸宁静的心气。如果还能走动,每日都尽量多活动一下。我今年97岁了,是忙了80年的老中医,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一颗心也跟着闲了下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会到阳台锻炼下,打打八段锦,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老年朋友一定要坚持锻炼,不过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每天的上午我都会看看报纸,翻阅下中医古籍,“活到老,学到老”,中医是我的职业,也是我最大的爱好,中医的奥妙是需要不断深究的。而勤读书,可以益智醒脑。潜心阅读,认真思考,都是丰富头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过程。闲暇之时,居于斗室,一杯好茶,一卷好书,凝神读之,岂不清逸?养心,不外乎培养一种宠荣不惊、自我乐哉的心态。要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看淡,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时刻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再好的心态也需要良好的身体来支撑。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老年人在养好心态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养护身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养生原则,过多的饮食会造成肠胃的负担,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切不可贪口腹之欲。每天晚饭后我也都会散步,一来可以促进消化,二来也可以沉淀下一天的心情。早锻炼,晚散步,白天工作,夜晚攻读。曾经的每一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的。如今年纪大了,减少了晚上阅读的时间,增加了种植花草、练习书法的时间,人是需要张弛有度的。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书法讲究的是静心。品一幅好字,需要静心揣摩;写一幅好字,需要凝心书绘。挥笔泼墨间,静心凝神处,诚然是一种养心的好方法。这些方法看似简单,要坚持下去方可见效。人人都追求长寿,但多数时间里,人们都在透支健康,自然的衰老规律我们无法违背,但日复一日的正确养生却能为我们减缓衰老的步伐。望诸位谨记,好的身体是健康的本钱,年轻的心态是长寿的保证。第二节上善若水,惟仁者寿寿者寄语“修德增寿”是被公认的养生核心,要想做一个健康的长寿者,先从做好一个“仁者”开始。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人们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富甲天下、位高权重者祈求健康长寿;穷途潦倒、饥寒交迫者,也怀着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古之长寿者,历史所载寥寥无几;现今之人,华其服,美其食,然年近百岁者,亦不多也。传统的养生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古籍中,关于养生的著述浩如烟海。即使是专业学者,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尽得其妙。然而,我们只要抓住养生的核心,就能更快地触及健康长寿的门槛。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他提倡“以德助寿”。“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者,人也”,所谓“仁者寿”,也就是具备仁德之心、与人为善者一定会长寿。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颇深,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也可见一斑。那么“仁者”究竟能不能长寿?在中医理论里,情志精神因素可直接影响人体脏腑阴阳的功能活动。一个精神愉快、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气血必定充盈,五脏六腑阴阳平和。反之,心术不正、性格阴郁,悲观的人,久之必害己伤身,正气内衰,免疫力下降,易于诱发各种疾病。君不见,身边颐养天年者,多为心胸宽广、高风亮节之人。孔子本身也是“仁者寿”的最好证明,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仁”,教学收徒,皆教导做人的道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谨慎诚信,广施仁义……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很低,而孔子于73岁高龄仙逝,不得不说其本身就是“仁者寿”的典范。历史上医儒相通,中国传统养生中十分注重“修身养性”,与孔子修德增寿如出一辙,这里的“养性”指的是培养高尚的品德。真正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高尚的品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2700多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者,其预期寿命会显著延长。既然保持优秀的品格,能带给他人愉悦,也能让自己受益匪浅,那何乐不为呢?“修德增寿”是被公认的养生核心,要想做一个健康的长寿者,要从做好一个“仁者”开始。“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友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形神共养,这种与人为善带来的愉悦,远比滥用保健品更加滋养身体。孔子毕竟不是专业的养生学家,“仁者寿”虽是长寿养生的核心和基础,但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中医养生中常说道“养心”,宽以待人固然重要,恬淡虚无,保持平常心也必不可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知足常乐。相信很多具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专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大凡心态平和、气定神闲的患者,即使病情稍重些,也不难诊治,并且预后良好;相反,那些终日惶恐紧张、惴惴不安的患者,即使病势较轻,也常难以诊治,很难达到预期疗效。在养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那些顺其自然、平静心思的人收到的保健效果,往往比那些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疗效的人要好得多。古往今来的大贤们,大多都提倡修德增寿。细数历代知名医家,长寿者也比比皆是,悬壶济世的事迹,被后人不断传颂。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医文化的发展,而道家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二者皆崇尚自然,提出了人体是精气神统一的观点,中医的治疗原则同样可以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答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中医治病讲究人体的阴阳平衡,湿气重了,需要佐以相应的祛湿药物;正气虚了,需要搭配补虚扶正药物。总之,就是要调节阴阳平衡。道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医治病的理论体系,同样的,道家思想也明确了对医者的至高要求。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高尚。“上善若水”体现了一种博爱无私的精神,而古今欲行医者,必先修其身,正其心,而后精于医术,此所谓“医者仁心”。由此可见,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优先具备良好的品德。药王孙思邈曾说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欲望和贪求,必须有慈悲同情之心,解救病人疾苦的决心。从古至今,医生从来不是一份美差,仅有高超技术,对患者索求无度,只会人人得而唾之;仅有高尚德操,医术平庸者,又无法解决病人痛苦。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纵观古今,凡杏林载誉者,多广施仁术,皆为长寿之辈。医生实在是一门考验德行的职业。在我行医的80年里,接诊过的患者不计其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者,我都把他们当做我的家人来看待。我今年97岁了,依旧在出门诊,每次有患者进来,我都报以微笑,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就是希望能给患者一份心理上的安慰。来医院看病的人,心里多少有一些忐忑和不安,这时我们报以安慰的笑容,能让患者心理减轻不少负担,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诊断增添便利。作为医生,要懂得急患者之所急,耐心、仔细地询问病情,不做无用询问。从医这么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患者把性命交付于我们,我们便要学会尊重患者。无论患者的地位、职业,患有任何疾病,我们都要平等对待。治病救人是医者的使命,而宽厚的品德更是给患者的“定心丸”,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必是双管齐下,事半功倍。上善若水,宽以待人,我以此为医生举例,不过是因为多年来自己一直恪守着这条原则。恬淡虚无,知足常乐,生活中也不乏种种鲜明的事迹,而“仁者寿”亦是养生的核心,再配合起居有度,饮食有节,自然延年益寿,精气神十足。第三节重视脾胃,脾胃不和百病生寿者寄语脾胃调和病不找,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路。中医文化发展到现在,名家辈出,派系林立,每一位大家、每一个派系都有其独特有效的诊病理论。中医的博大精深,穷尽我一生,也不敢妄称精通。但近百年的行医路,也让我见证了人们体质的变化,逐渐摸索并确立了适合现代人的诊病原则。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推崇脾胃学说。无论是治学,还是诊病,我都强调重视脾胃。在中国金元时期,中医文化鼎盛,学术争鸣,产生了许多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大家。四位大家各持学说,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优秀的基础。这其中,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开创了脾胃学说,由于脾胃五行属土,因此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也被称为“补土派”,其编著的《脾胃论》对之后脾胃学说的发展影响颇深。中医讲的“脾”,乃五脏之一。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运化水谷是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将其输送于五脏六腑,滋养各器官组织。脾还会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人体津液代谢的平衡,将多余的津液以汗、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脾胃论》说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脾胃与其余脏腑息息相关,若脾气虚弱,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金元时期,逢年战乱,百姓们饥寒交迫,而脾胃又十分娇嫩,喜温燥,恶寒湿,长年的受冻挨饿,让人们的脾胃逐渐衰弱,随之而来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反观现代人,衣食无忧,是否没有了脾胃损伤的烦恼呢?其实不然,过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运化无力,甚至痰湿内生,现在频发的肥胖症、痛风、高脂血症,其根源都是由于脾胃受损。万物有根本,想要追求健康,首先要固护好根源。脾胃属土,居于中央,是生命活动、气机运转的中枢,在我们身体里起着“枢轴”的作用。人体的五脏,肝为左升,肺为右降,心为下降,肾为上升,而在这些升降机制中,脾胃起到了协调供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身体的轴心,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病,也通过脾胃来进行养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的强弱因人而异,父母强,禀赋足,生出的孩子阳气充盛;反之,则先天之本稍弱。小孩子为纯阳之体,即便禀赋不足,先天之本的强弱也不会相差太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医讲究“以后天补先天”,人一出生,全赖后天之本来养活,先天的禀赋不足,完全可以用后天优质的调理来弥补。既然先天之本不可逆转,那么后天之本能否调理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能活多少岁,理论上是由先天决定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我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与习惯会成为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孩子生下来就白白胖胖,本应该正常地喂食,结果在家人的宠溺下,饮食上从来不忌口,导致脾胃受损,慢慢的小脸蜡黄,甚至出现肥胖。有些孩子,尽管从小体弱,但是经过科学地喂养,加上后天的锻炼,越长越结实,成年后,依然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即便步入老年,也是鹤发童颜。先天全赖后天养,人的一生很长,多花些心思,平日里多注意保养,管住嘴,勤锻炼,比吃什么保健品都实惠。调理脾胃需要长期坚持。首先我们要管住嘴,切莫贪吃、乱吃。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场所,是气血生化之源。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对脾胃最直接的损伤。《黄帝内经·素问》说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靠五谷杂粮等食物充养自己,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脾胃来完成的。古时人们多饥饱不均,现代人们多大鱼大肉,这两种饮食方式都不利于脾胃的健康。中医里有“肥甘厚味”一词,指油腻、精细的食物,现在来讲指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明显超出了身体活动需要的水谷能量,也加重了脾胃消化的负担,久而久之,脾胃受损,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引起他病。临床最常见的脾胃功能失常症状有胃脘痞满、纳呆、恶心、腹泻、肥胖。所以,现在的人们提倡粗细搭配,荤素平衡,都是很有道理的。现代人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并且很多不良习惯没有被重视。炎热的夏季,一杯冷饮;晨起的时候,一杯凉水。脾喜温恶寒,过于寒凉的东西只会让脾胃“瑟瑟发抖”,冻僵了的脾胃可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其实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一杯温开水是最好的饮品。酷热的天气,一杯温开水可以加点盐,这样能有效地补充水分和流失的汗液。晨起后,一杯温开水也能及时地唤醒脾胃。只要脾胃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就能得到充分的精微物质滋养灌溉。在我接诊儿童患者的过程中,很多家人都提到过自家的孩子特别能吃,他们应该都懂些脾胃知识,总是担忧地问我这么能吃会不会影响脾胃。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孩子处在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每天消耗的精微能量大,饮食上自然会增多,但是需要控制饮食的种类,不能荤素不忌,一定要粗中有细,荤素合理搭配。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脾胃机能的强弱也会不同,消化能力也会有别。所以,进食多少,应当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互相攀比。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活动状态,人体需要水谷的量也是不同的,应当随时调整。小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控制好,这关系到以后的生长。成年人饮食也切莫贪多,除了工作时酒桌上避免不了的觥筹交错,其余时间尽量少沾酒。老年人吃饭要温、软、慢——细嚼慢咽,食物温软好下咽,同时不要偏食,不要过辣,饮食尽量清淡。调脾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养生的必经之路。养生,是一门比较清苦的活,戒这戒那,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受益一生。另附我平日养生粥谱,望诸位学以致用。一、健脾粥:1.薏苡仁在准备下锅前3个小时用温水浸泡,红枣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2.山药、大枣、薏苡仁、粳米、百合、葡萄籽粉等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早饭食用。二、山药莲子粥:1.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碾碎或磨粉。2.将莲子、山药和粳米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此粥要煮烂熟,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胃不和的小儿。第四节脾虚也分阴阳,找准平衡是关键寿者寄语四肢冰冷或水肿,食欲减退,腹胀,胃寒、胃痛而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不利,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迟,是为脾阳虚者,忌吃生冷食物,可试服理中丸。40岁以后,我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里晨练,打打八段锦,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路过打太极拳的队伍时,看见地下画着的阴阳图,就突然想到某天来的一个病人。“路老,我为什么会是脾阳虚呢?”这是一名女子,25岁,陪着来的是她的婆婆。我一听这个问题,愣了一下,心想,这里应该是有什么误会吧。然后她看了一眼婆婆,再看着我,还是鼓起勇气说完:“不是一般男的才会是阳虚吗?”听完了以后,婆婆大笑,就对我说:“路老,不要介意啊,她还年轻,不太明白这些,让您见笑了。”对着媳妇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说了。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喝了口茶,说:“没事,这阴阳在中医里,是不分男女的,男的也可以有脾阴虚,女的当然有脾阳虚了。”在我们的理解里,一般男为阳,女为阴。而在中医里面,阴阳是不分男女的,许多症状的阳证与阴证都有着不同的表现,而且一定要注意区分,阴阳的差别很大。在这里,我来讲讲脾阳虚与脾阴虚。与上述女子的表现症状一致,脾阳就像是身体里的一把火,这火会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提供能量给我们的身体,这种火在中医里面就称作阳气。而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征不同,火力也会各异,体温也会不一样,比如孩子的体温通常比老人高,男人通常比女人高。而脾又是主四肢的,因此,如果是脾阳虚的话,首要的症状就是四肢冰冷。身体怕冷,没有火了,就冷,常常伴有胃凉的情况,还有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水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这就是脾阳不足,功能减退,温煦无力,运化失职,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而产生脾阳虚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或者是多因脾气虚发展而来,过用误用寒凉药物,或肾阳虚衰所导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人一喝酒就会出现腹泻,用中医分析这其实就是脾阳虚造成的。原因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脾阳会更虚,所以脾阳虚的男士定要戒酒。上面的那个女病人就是一个典型,夏天爱吃冷饮,一次吃十几个,可能因为身体偏胖,怕热,老喜欢待在空调房里,前段时间就便秘,吃了一些苦降的药,就过用了寒性药物,损伤了脾阳,四肢冰冷,之后就开始血压偏低,动不动就拉肚子。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不能下猛药,许多药物用得过重就会损伤脾胃,反而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有的人夏天喜欢喝冰饮,在自己感觉很热的时候来点冰西瓜、冰啤酒或者冰镇果汁,就控制不住量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脾阳的最大损害。而脾阳虚应该怎么办呢?除了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上注意保护脾阳,不要吃生冷食物,还可以试试理中丸,治疗手脚冰冷、腹凉、胃寒等。脾阳虚必有脾气不足,因此,脾阳虚与脾气虚常相互参见。故临床治疗用温中运脾之治时,常与健脾补气药如人参、饴糖、白术、炙甘草等配合使用。冬季气温骤降,脾易受寒困,造成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人的脾一旦形成阳虚,其消化功能就日渐变差,食欲不振,怕冷,大便不畅。因此脾虚的人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白术、砂仁和干姜。同时,山药、大枣、莲子富含淀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肉为主。第五节行医八十年换来的健脾十八字寿者寄语健脾十八字——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路老,我知道你推崇脾胃学说,一直建议我们养脾胃,可大多数人都不懂脾胃学说,您有什么简短的秘诀能跟我们分享下吗?”一位记者笑盈盈地问我。“呵呵,谈不上什么秘诀,也就简短的18个字!”“只有18个字这么简单吗?”记者有点不可置信地望着我。“是的,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复杂。我从医了一辈子,要说中医的神奇,我至今还在参研。不过出诊了将近80年,接触的患者不计其数,尤其现代人的脾胃,或多或少都有问题,针对现代人的这一通病,我逐步总结出了这一调脾十八字,很好记——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看似简单,却囊括了脾的特性和调理的核心原则。”“行医80年,换来了这18个字,路老,这可是字字珠玑啊!”这位记者朋友很是惊讶,“路老,您能详细给我们讲解下这十八字吗?这其中蕴含的意义肯定不是字面上这么简单。”这简短的18个字,凝聚了我几十年的临床心得,身边的朋友和学生都戏称之为“调脾大法”,这么多年来,诊病养生时,我都将这十八字作为指导方针,疗效十分显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持中央,运四旁”——脾胃居于人体中央,借助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化生传输血液、津液、精髓给予四肢百骸,发挥了核心作用。始终围绕中央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并阐明了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密切生理关系。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对中医经典的升华,也是根据现代人发病特点而得出的结论。持中央以治未病。《金匮要略》在疾病的预防中强调了脾胃的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明代医家张景岳言:“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土气”就是“脾气”,中医认为脾胃不分家,脾气健旺是人体健康的根源,胃气充盈是养生的基础。我们身体的所有营养需求都必须经过脾胃来运化,你的身体再好,如果胃口不好,不能吸收营养,久之也会虚弱生病。而脾胃纳差,身体也无法吸收药效,那么病也不会很快就好。此时应当健胃运脾,嘱咐患者节制饮食,饮食上保证“温、软、慢”,逐渐地恢复胃气。若有长期身体虚弱、胃口不佳的患者,可长期坚持此法。养生过程中,一定要以中焦脾胃为中心,兼顾心、肝、肺、肾,平衡阴阳,调节气机,培后天养先天。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差异,李东垣的“脾胃治则”已不太适应现代人的习惯。除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致病外,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成为新的外感致病因素,而饮食肥甘厚腻、吸烟嗜酒、贪食冷饮、过度劳心、安逸过度、缺乏锻炼、工作压力大所造成的情志不畅等成为现代内伤脾胃的主要因素。很多古代所谓的“富贵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逐渐频发,都与脾胃的运化失常有关,治疗上可从中焦脾胃入手,脾胃和则自愈。如果说“持中央,运四旁”是我多年行医的思想核心,那么“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就是我总结出的健脾方法了。“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的情志与五脏息息相关,而脾作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情志过极,例如过悲、过喜等,必然伤及脾胃。脾胃是最能感知我们情绪的脏器,心情不好,首先影响的就是脾胃,而脾胃不和,也会影响你的心情。平心静气,心情怡悦,对我们的脾胃大有裨益。调理脾胃,重在升降,顾其润燥,升脾阳,降胃气,勿动胃阴,勿伤脾阳,最终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运化功能。临床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跟学生反复强调这句话,无论今后的治病或者养生,只要涉及脾胃,都可以从这几个字上琢磨思路。调理脾胃法是我在临床中最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还可运用于其他系统疾病当中。这是脾胃所处的中央地位及特殊功能所决定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旺,则气血旺、气化正常,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所养;脾胃虚衰、气血匮乏、则脏腑经络失养、四肢百骸俱受其害。怡情志以调脾胃,而把握好脾胃的气机升降也很重要。脾气升,则水谷津液得以输布至全身,胃气降,则水谷及糟粕得以下行至肠道。一升一降,井然有序,两者相辅相成,周身津液得以正常运转。如遇脾气虚弱,清气下陷,应给予益气升阳药物,如黄芪、升麻等;胃气不降,气逆而上,应给予降逆和胃药物,常用厚朴、旋覆花、陈皮、木香等。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胃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纳化常,完成吃得下、吸收好、排泄正常的健康运转。这一点非常重要,脾胃属娇脏,对体内的大环境要求很苛刻,要燥湿相宜,过燥过湿都不利于脾胃的健康。而打破体内燥湿平衡的直接根源之一就是管不住嘴、贪吃。饮食失调是损伤脾胃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膏粱厚味在食品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过嗜茶酒,肥甘无度之人随处可见。膏粱之品,消化不易;肥甘之物,助湿生痰;过嗜茶酒,则水湿停蓄。由于冰箱冰柜的普及,各种冷饮凉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品,然生冷寒凉之物易伤肠胃,过食极易导致脾阳不运。人们生活节律的加快,加班、熬夜,导致饮食失节、饥饱无常的情况也在增多。然而“脾主信”,“食贵有节”,有节制、节律地进食,能使脾胃保持“更虚更实”的生理状态;饮食加倍或过度饥饿及餐次餐时无规律,都能损伤脾胃,使运化失司,生化乏源,出现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理状态。脾运失职,内湿易停,影响各个系统。脾又主统血,脾胃损伤导致不能统血,亦可造成各种血证。由此可见,脾胃一损,诸症由此而生。我行医养生这么些年,亲眼见证了物质生活由贫乏到富裕的转变。对此我是由衷地高兴,但是对于现代人们的脾胃健康也感到担忧。好的脾胃是靠日积月累的坚持养出来的。健康的脾胃,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还能使自身元气充沛,保护身体不受邪气的入侵。相信诸位也深有体会,身边长寿者大多为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所以口腹之欲定要收敛,万事切莫贪多。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脾胃健脾散 健脾片

  • [每天读本书] 论民族差异的起源《枪炮、病菌与钢铁》

    这本书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题为《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由3章组成。第一章提供了一次关于人类进化和历史的旋风之旅,从一万年前我们第一次从类人猿分化开始,一直持续到一千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我们将跟踪人类的祖先从我们在非洲的发祥地传播到其他大陆,以了解前世界的情况,这些事件经常被用来概括文明的兴起。结果表明,一些大陆的人类发展在一段时间后对其他大陆的人类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第二章简要考察了岛屿环境在较小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历史的影响,使我们为探索过去13000年中大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做好了准备。当大约3200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迁移到太平洋时,他们遇到了一些与他们原来的环境非常不同的岛屿。几千年来,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建立的社会在这些岛屿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子社会,从狩猎收集部落到原始帝国。这种辐射进化可以发挥模式的作用,用来解释为什么自上一个冰期结束以来,社会辐射进化在不同的大陆更长、更大但更少,为什么有些成为狩猎收集部落,有些成为帝国。第三章通过对同一时代目击者的描述,介绍了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经历,从而介绍了来自不同大陆的民族之间的冲突。历史上的经历是:独立印加帝国的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在他的整个军队的保护下被弗兰西斯科保护·皮萨罗和他领导的一小群西班牙入侵者俘虏。我们可以确定,正是这些因素使皮萨罗俘虏了阿塔瓦尔帕,并在欧洲人征服美国和印度人方面发挥了作用。这些因素包括西班牙的细菌、马匹、文化、政治组织和技术(特别是造船和武器制造)。这种对近似原因的分析是本书的一个简单部分;困难部分是确定最终原因,因为最终原因产生了实际结果,而不是可能的相反结果,即阿塔瓦尔帕到马德里俘虏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第二部分被称为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包括第四章到第十章。这部分特别讨论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最终原因。第四章总结了粮食生产,即通过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生产食品,而不是通过狩猎和收集野生食品——如何最终产生皮萨罗胜利的直接因素。但粮食生产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不同。我们将在第五章看到,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民族自己发展粮食生产;其他民族从这些独立的粮食生产中心学习粮食生产;一些民族在历史早期没有发展粮食生产或从其他地方学习粮食生产,但仍然过着狩猎和收集生活。第六章研究了许多因素,只是促进狩猎和收集在某些地区的生活方式向粮食生产转变。然后,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解释了作物和牲畜物和牲畜是如何从原来的野生植物和动物中驯化的,早期的农民和牧羊人甚至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地一批动植物的地理差异可以被用作驯化,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只有少数地区成为独立的粮食生产中心,为什么粮食生产比其他地区更早出现。从原来的中心来看,粮食生产比其他地区更快地传播到一些地区。造成粮食生产和传播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大陆的轴向方向:欧亚大陆主要是东西方向,而美洲和非洲主要是南北方向(第十章)。因此,第三章总结了欧洲征服美国印第安人的直接因素,第四章总结了这些因素来自粮食生产的最终原因。第三部分(从粮食生产到枪支、细菌和钢铁,从第11章到第14章)从密集人口特有细菌的演变开始,调查了从最终原因到类似原因的联系(第11章)。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国家比欧亚国家杀死的枪支或钢铁武器要多得多。相反,在新大陆,很少有或没有危险的细菌在等待未来的欧洲征服者。为什么细菌之间的交流如此不平等?在这里,分子生物学最近的研究结果对细菌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联系很有启发性,这两者在欧洲和亚洲的联系远远超过了美国。另一个因果链是从粮食生产到文本,文本可能是过去几千年中最重要的发明(第十二章)。在人类历史上,文本只经历了几次进化,而发明文本的地区是各自地区粮食生产最早的地方。所有其他有文本的社会都经历了同样的进化,或者是由于文本或文化的传播,而这种文化来自最初的少数中心之一。因此,对于研究世界历史的人来说,文本现象对研究另一组重要的因果关系特别有用,即地理对思想和发明传播的便利性的影响。适用于文本的情况也适用于技术(第十三章)。一个关键问题是:技术创新是否完全依赖于少数发明家——天才和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因素,因此不可能理解技术的世界模式。事实上,我们会看到,奇怪的是,很多这样的文化因素使世界模式更容易理解技术,而不是更困难。粮食生产使农民能够生产多余的粮食,使农业社会能够支持专职从事手工艺的专业人才,因为这些人的工作不是种植自己的粮食,而是发展技术。除了养活抄写员和发明家外,粮食生产还使农民能够养活政治家(第十四章)。以狩猎和收集为生的流动人口相对平等,他们的政治活动仅限于他们自己的地区,并改变与邻近人口的联盟关系。酋长、国王和官员也出现在密集、定居和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口中。这种行政制度不仅对管理范围广泛、人口众多的领土至关重要,而且对维备军、派遣探险舰队和组织征服战争也至关重要。第四部分(第五章至第十九章)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应用于每个大陆和一些重要岛屿。第十五章研究了澳大利亚本身的历史,以及与澳大利亚相连的新几内亚的历史。澳大利亚是现代技术最简单的人类社会的所在地,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发展粮食生产的大陆。澳大利亚的情况是对人类社会洲际差异理论的决定性测试。我们将看到,即使邻近的新几内亚大多数民族成为粮食生产商,为什么澳大利亚仍然以狩猎和收集为生。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发展结合成包括东亚大陆和太平洋岛屿在内的整个地区的一幅画面。中国粮食生产的出现导致了历史早期人口或文化特征的几次重大迁移,或两者同时迁移。其中一次迁移发生在中国,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另一次迁移导致几乎整个热带东南亚的中国农民最终取代了以狩猎和收集为生的当地人。另一次迁移是南岛人的扩张次迁移也取代了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当地人,并扩展到最遥远的波利尼西亚岛屿,但未能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殖民。对于研究世界历史的人来说,东亚和太平洋民族之间的所有这些冲突都是双重重重要的:这些冲突形成了现代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生存国家,但在这些国家中,经济权力也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国家中。第十八章又回到了第三章提出的问题,即欧洲民族与美国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总结一下新大陆和欧亚大陆西部1.3万的历史,可以发现欧洲征服美洲只是两条漫长而不相关的历史轨迹的顶点。这两条轨迹的区别体现在可驯化的动植物、细菌、定居年龄、轴线方向和生态障碍上。最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第十九章)与新大陆的历史不仅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也有显著的相似之处。造成欧洲人与非洲人冲突的因素也导致了欧洲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因此,欧洲人的征服并没有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建立一个大型或长期的殖民地,只有非洲的南端是一个例外。更持久的意义是非洲内部的大规模人口转移,即班图人的扩张。这由卡哈马卡、东亚、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自始至终工作的原因造成的。我不抱任何幻想,以为本书已成功地说明了各大洲过去13000年的历史。显然,要想在一本书里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真正地了解所有这些答案,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何况我们并不了解呢。至多,本书确定了几组环境因素,我认为这些因素提供了对耶利的问题的大部分答案。承认这些因素也就是突出了原因不明的剩下来的几个问题,而了解这些问题则是将来要做的事。后记题为《人类历史作为科学的未来》,列出了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差异、与环境无关的文化因素和个人作用等剩余问题。也许,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建立人类历史作为历史科学的地位,就像进化生物学、地质学和气候学一样。人类历史的研究确实会遇到一些真正的困难,但这些被认可的历史科学也会遇到一些同样的挑战。因此,在这些不同领域发展起来的方法也可能被证明是有用的。然而,我希望我能让读者相信,历史不是一个又一个令人讨厌的事实,正如一个愤世嫉俗者所说。确实有一种广泛的模式适用于历史,寻找对这些模式的解释不仅令人陶醉,而且非常有益。注:以上摘自本书前言耶利问题。————————————–原作名:Gu,GermadSteel:TheFateofHumaSocietie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译者:谢延光评分:8.8为什么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其他伟大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的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进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有助于形成历史上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基于种族主义的人类历史理论。由于其突出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本书获得了1998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和许多不平等的原因。它也是世界各民族的真实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而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