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与口才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LeaderhiadEloquecedf是作者闫涛所著的一本关于说话技巧的书,主要讲述了领导者在与员工沟通时应具备的说话技巧和方法。语言为你提供口才技巧,增强你的个人魅力。领导力与口才df内容介绍如果你说话太多,会伤害下属的积极性。轻描淡写,不痛不痒,重蹈覆辙。安排好工作后,下属嘴上同意,行动上却没有反应……这些问题都跟领导说话的水平有关。有关的。领导怎么说话,下属才能执行?领导如何表达团队有归属感?本书通过大量有趣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简明要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您介绍领导力语言表达技巧和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身体。领导者应具备的口才能力和提高口才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一本可以阅读和使用的领导力口才书。相信它一定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吐莲花、字字珠玉的领袖。书序无论是国家元首、企业总裁,还是单位领导,都必须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领导者的口语能力是检验领导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优秀的口才,就不可能有优秀的管理。事实证明,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领导者,可以为自己注入更多的成功因素。几乎所有的领导活动都离不开“说”这个词。无论是传达指令、颁布新规、汇报总结,还是社交互动或公关娱乐,“说话”的领导者总能成功实现目标。.口才好,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口才出色的领导者,也一定是优秀的领导者。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口才是领导者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是企业领导者在商海中处理客户关系的“利剑”,是打开商海的“金钥匙”。商业成功之门。也是受到他人和下属支持和喜爱的“如意棒”。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口齿伶俐的商界领袖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领导者说话中肯有力,言辞意味深长,权威不求自力更生;领导人说话犀利、咄咄逼人,这会迫使对方做出让步,然后达成共识;领导的诙谐言辞和豪言壮语,将激励企业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有声音的地方就有力量,有口才的地方就有战斗的号角,就有胜利的曙光。”口才之于领导者,犹如氧气之于生命。很难想象一个口才差的领导,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撑得住局面,稳步攀升,成为百万财富的践行者。一个有能力的人可能不会说话,但说话一定是一种能力。古人云:“一字兴国,一字害国”。由此可见会说话的重要性。从大到国家安全,小到家庭和睦,都离不开会说话。常听人说,舌尖的人,一根头发就能动一头大象。虽然这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言语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民间有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这句话警告人们,张嘴说话也可能带来灾难,而嘴是人类灾难的大门。嘴虽然容易惹事,但它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器官,是人们交流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好的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现实中培养出来的。“一分天才,九分努力”是真理。一个领导者,口才不好,就像没有翅膀的鸟,走路都困难。那么,说话是什么意思,不说话又是什么意思?口才好,口才好,口出成章,装邪杂,并列引,典籍。对此,语言学家王力说:“鼩鼱在街上骂人时常能言善辩,去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言善辩,但我们不承认他们会说话。”也有人认为,“诡计多端,说真话,骗人不露本色”就是会说话。但是,我们也看到,到头来,那些人“聪明却被智慧误解”。到头来,他们的努力都用尽了,招数暴露了,最终还是被别人唾弃。有些人认为“说多会吃亏,少说会好”,但越是这样想,就越容易犯错。因为不善言辞的领导,哪怕只说一两句话,也会让别人恶心。可见,一个领导能不能说话,能不能说的重点是关键。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他说话不愉快或漫无边际,势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每个领导者都不一定是天生的演讲者。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人是极富可塑性的。只要用心加强口才训练,掌握正确的口才训练方法,即使天生不善说话,也能练就一副好搭配。口才好。《领导力与口才》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趣事和提炼点,通俗易懂地为您介绍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使您在阅读中感到轻松愉快。您将能够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口才技能,以及提高领导口才的方法,非常实用和可操作。相信《领导与口才》一定能帮助你成为一个讲荷花、口才的魅力领袖。电子书内容第一章:领导讲话的正向引导力——动机、鼓励、亲和力正向激励,员工渴望被领导认可和平与力量,领导口才的基本原则亲和力和魅力,口才好团队审时度势,利用好领导讲话的背景说话有度,领导说话不触及别人痛点用文字激发斗志,激发团队能量第二章:领导讲话的绝对影响力——走心、服众、执行把握说话的节奏,说出领导影响不夸张,领导讲话应该刚刚好不要说多余的话,领导讲话要有针对性如何分配任务,多提建议,多协商放轻松你的演讲语气,不要强迫员工听第3章一打开就抓住了人们的心——优秀的领导者是讲故事的人聚焦共同兴趣,引领演讲的故事思维抓住开场3秒,几句话说出人心说话前三思而后行目标明确,口才第一层次让我们放下空气,少做作,善于说话,赢得人心第4章与任何人交谈-优秀的领导者懂得沟通的艺术真诚沟通,优秀领导者必备的能力有效沟通,带领下属齐心协力沟通到位,零壁垒管理团队沟通重在“心”和“诚”把握心理,巧妙说服获得认同六种沟通方式,领导者必备的协调方式第5章人人愿意靠近你——好的领导演讲和善用姿势语言形象亮相,领袖演讲的魅力支撑第一语言手语,领导讲话的姿势语言领袖的气场,领袖讲话的肢体语言命令固定,关键时刻让手掌说话说话时适当的动作、姿势语言感慨和感慨,领导讲话的表情符号第6章员工即使说出来也会支持你——一个好的领导者在受到批评时也会很自在及时纠正错误,一个好的领导必须纠正错误批评的“五点”令人信服、批判性的“四爷”批评、微妙和委婉的十种方式第7章员工被表扬,他们会更加支持你——一个好的领导总是能看到他表扬人的正确时机肯定表扬,激励员工上进把握热度,赞美不可随意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赞美他不为人知的优势简单明了,赞美从不刻意修改符合实际,表扬应避免“高眼低下”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表示真诚的认同和表扬人不厌“点赞”,连连点赞更神奇第8章领导力与口才优秀案例及点评IBM对失败者的表扬谈话丰田的“质疑”法Ryow定律的八个金字消防主管说错了提出问题,让下属反思自己为什么下属不愿意说实话三三三结构表达式柯立芝总统的“三明治规则”史密斯州长的激进法撒切尔夫人演讲欣赏欣赏马云的领导口才书籍...

    2022-05-09

  • 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要领:斯坦福大学校长领导力十诫df下载,这是斯坦福大学前校长撰写的一本书。全书共10章,读者可以从中学习。领导风格和管理技巧,值得一读。PDF书籍介绍《精华》一书是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谷歌母公司Alhaet董事会主席、图灵奖获得者、“硅谷教父”约翰·轩尼诗的代表作。.《要领》是轩尼诗校长针对“想成为领导者”的新一代人的领导力讲座。它用他自己“磨刀霍霍”的真实案例来陈述自己的说法,并总结出他“满脸的泥、汗和血”。“在擂台上拼搏的习得,凝聚成实事求是的十大“领导要领”。没有鸡汤,没有套路,没有理论,而是生动、理性、温暖。这本书绝不是“另一本”书”添加到了雄伟的领导书籍书架上,但注定是您最应该阅读的“一本”。除非它发生,否则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且人们很难做到。在科研、大学管理、公司管理等方面,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像轩尼诗这样成功了。轩尼诗总裁总结的“十项成就”,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意。领导者的意志和意志,不是发号施令、享受成功,而是承担责任、服务、承担风险、滚石上山,让人们与“异议”一起“看到”、“实现””和“分歧”。《要领》是给有能力的人的领导指南,而不是给有权势的人。作者和译者[关于作者][美国]约翰·L·轩尼诗斯坦福的第10任校长,任职16年,带领斯坦福从地区性教育机构转型为世界一流大学。谷歌母公司Alhaet的董事长,以及思科、Athero和其他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硅谷教父”作为硅谷创新生态的重要塑造者之一,亲自推动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资源交流,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创新的引擎。计算机架构大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得约翰·冯·诺依曼奖,2012年获得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荣誉勋章,2017年获得图灵奖。[译者简介]杨斌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商业伦理、高等教育与管理。开发并教授清华大学《领导力与团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等精品课程。《企业猝死》和《战略节奏》作者(合着)。译着有《安静的领导》、《谦虚的激进领导》、《极客与极客》、《经理人不是MBA》等。主编《五个情人》、《卓越领导之道》、《中国式企业管理》等系列丛书研究”和“麦肯锡研究所”。章节目录预览第1章谦逊,有效领导的基础第2章性格和信任,有效领导的核心要素第3章仆人式领导,了解谁为谁工作第4章同理心,塑造领导者和组织的秘诀第5章为组织和社区挺身而出的勇气第6章合作与团队合作,一个人无法征服世界第7章创新,打开商业和学术成功之门第8章好奇心,为什么终身学习很重要第9章讲好故事,传达愿景第10章遗产,你留给世界的东西电子书亮点1、轩尼诗事业丰富多彩。他是工程师,企业家,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Heey分享了他在Eetial中的领导之旅的见解,这是一本领导者必读的经典之作。2、轩尼诗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领导风格。他为我们剖析了领导力的基础,即同理心、勇气和为下属服务。《要领》是一本有见地的书,它告诉领导者如何在顺境中生存,如何走出逆境。是未来优秀领导者的成长指南。3、书就像人:谦逊、同理心、勇气、智慧,这些都是轩尼诗所具备的品质。这本书还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功的领导者不仅需要专业和自信,还需要谦逊和同理心。轩尼诗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他的经验,为培养下一代优秀领导者提供指导。...

    2022-05-08 斯坦福大学领导力 斯坦福大学的校长

  • 《算法领导 如何比机器更优秀》(美)迈克·沃尔什作;齐菁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算法领导如何比机器更优秀》【作者】(美)迈克·沃尔什作;齐菁译【页数】235【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111-67335-4【价格】69.00【参考文献】(美)迈克·沃尔什作;齐菁译.算法领导如何比机器更优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领导如何比机器更优秀》内容提要: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机器人将取代我们,而是我们不愿意重塑自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时代:有能够无人驾驶的汽车、有能够满足我们需求的设备以及能够执行从高级制造到复杂手术等一切工作的机器人。自动化、算法和人工智能将改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有应对未来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力吗尽管许多人已经在担心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工作,但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21世纪人类智能的真正潜力是什么未来主义者和全球游民迈克·沃尔什在综合了多年的研究和与一些世界顶级商业领袖、人工智能先锋和数据科学家的访谈之后,得出了在算法时代取得成功的10条原则。在不同的文化、行业和时间范围内,作者将诸如概率思维、机器学习、数字道德、颠覆性创新和去中心化组织等历史和未来思想带到当下,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基础,用来做决策、解决问题和进行领导。《算法领导》为各种类型的领导者和各种规模的组织在这个空前变化的时代如何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充满希望且实用的指南。通过运用本书所述的10条核心原则,读者将能够为公司、团队和自己设计转型路径,并利用算法的力量为未来指明一条清晰的道路。《算法领导如何比机器更优秀》内容试读第1部分改变你的思维···试读结束···...

    2022-05-0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阅读器

  • 在中国如何当领导在线免费阅读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如何成为中国的领导者免费在线阅读《如何成为中国的领导者》详细剖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揭示了中国管理者在沟通、授权和管理人方面存在困难的根本原因,并重点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和系列方法。曾士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体系。内容丰富、规模全面、编纂精巧,绝无同类书目简介做中国领导者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管人管事,以管人为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忽略了中国人性化领导与西方制度化管理的区别,我们中的很多人一味地追随西式管理,没有把握住其中的窍门,导致管理过度,领导力不足,最终影响到整个组织的绩效。.《如何成为中国的领导者》详细剖析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揭示中国管理者沟通、授权、管理困难的根本原因,探讨“管理与领导”、“层级授权与“层次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人员发展”等管理实践课题,提炼出一套适用于现代中国管理者的实用有效的领导艺术。关于作者曾士强教授:中国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和中国大师。国立交通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管理学硕士。他研究中国管理哲学30年,率先倡导中国式管理。曾士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学界。他对世界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力。是央视“百校论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他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中西关系,是中国管理领域的领军人物。相关内容部分预览读者评论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曾士强是在各大机场书店。他的CD-ROM书随手可得,但来来去去匆匆,根本没有机会阅读。相反,曾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位老实而儒雅的长辈。我几天前在一家二手书店买了这本书。我读了几个小时,我想分享一些想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参与国际竞争,西方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量涌入中国,为中国企业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国人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没有国企背景的民营企业,怎么会如此强大?因此,虽然我们不完全接受西方的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兴趣。一时间,国外的管理经济学经典也如潮水般涌入。曾士强在介绍中将管理分为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两个方面。他也承认,管理科学没有国界,但管理哲学有国界和民族差异。然后,他主要关注管理哲学。解释,这是他的聪明,是他管理理论的巧妙掩饰。他从管理哲学开始,但他的大部分讲座都是管理科学。哲学简单明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它逐渐退出许多领域。有人说哲学是宏观的,科学是微观的。如果管理科学和哲学必须联系在一起,我认为管理哲学只能起到指导管理科学发展方向的作用。如果人类应用的管理哲学是错误的,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管理科学。西方国家的管理科学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它在不断发展。从晚清所谓的“晋商”时代开始,我国本应有一个萌芽的管理科学,但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呢?我们的管理理念是错误的。曾士强的观点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中国式的。所谓中国式,就是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甚至潜规则。据他介绍,宝洁、索尼等公司进入中国后应该彻底放弃以往的管理方式,以适应中国市场,但事实是,尽管外国公司雇佣了大量中国员工,但他们仍然继续使用大方向的局部方法。仍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通读全文犹如读李宗武的《侯黑学》,充满了自保、回避、投机取巧的庸俗哲学,看不到对创新、诚实守信的鼓励。引用其中一些段落:“中国人什么都能忍受,除了你不把我当人”(第138页)————纵观历史和现实,你就知道这句话是多么的荒谬“那么为什么在中国解雇一个人这么难,而在西方社会解雇一个员工却很容易”(第138页)——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如果你去美国社会,所有的电视节目都离不开钱,因为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第139页)---我不知道你读过基础经济理论不吃大陆烟花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现代化的阵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大方向仍然是摒弃落后,适应先进。曾士强的这本书是历史的逆转,用看似正确的理论把中国企业引入歧途。暂时的功效不过是春药的快感。如果你打算开一家小公司,小额财富是安全的,这个理论确实是可行的,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公司,你应该坚定地遵循科学规律。中国人只有分清聪明和大智慧,才能进步。...

    2022-05-04 管理哲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与哲学

  • 售楼处的建造费作为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问题】房地产企业售楼处的建造费作为成本还是期间费用?【答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lt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gt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二十七条规定,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如下:(六)开发间接费。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管理费、周转房摊销以及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等。根据上述规定,房地产企业售楼处的建造费作为开发间接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加入实务畅学卡会员,随时随地在线提问,多名财税专家免费极速答疑,马上享权益gtgt学习更多财税资讯、财经法规、专家问答、能力测评、免费直播,可以查看正保会计网校会计实务频道,点击进入gtgt...

    2022-04-12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pdf在线免费阅读

    编辑点评:对哲学目前的理性与反理性的斗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叔本华提出的意志论统筹了康德与柏拉图的两大提法:意志代替了“自在之物”,而意志的客体化,也即一切表象,则替代了“理念”。虽然叔本华对康德诸多驳斥,但依然赞美他的风格是“壮丽的枯燥”,并且沿袭并扩展了康德大量关于理性、悟性、性格的说法。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f图片预览图书亮点“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目录大全版序第二版序第三版序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服从充分根据律的表象经验和科学的客体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意志的客体化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独立于充分根据律以外的表象柏拉图的理念艺术的客体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在达成自我认识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附录康德哲学批判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内容简介本书为叔本华的主要著作。叔本华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唯意志论者,是黑格尔的对立面。他认为世界是意志、是表象,生命是痛苦的,为要摆脱痛苦,就要否定生命,走向虚无。他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康德、贝克莱,他对康德基本肯定,对黑格尔全盘否定。他的思想对中外哲学界、文学界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经久不衰。通过本书可对哲学史上的理性与反理性的斗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介绍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1860年9月21日病逝。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作为一个老读者,“读过”这个词在我看来,越来越轻薄、无质量。重要的作品是没有读过这一说的,或者说,读过只是个开始。比如这部便是这样,第一遍只是开始。人生的第三十年,由叔本华起,是我的荣幸。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形式上的悲观,他揭示的是一种存在,而其实质上是乐观的。他让人们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因为其在本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终生都在追求一种幸福,而过程却是在忍受痛苦和折磨。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正如叔本华所说,幸福只是痛苦的减轻,而无法清除,只是伴随着幸福在逐渐减轻的过程。所以,幸福应该是相对于痛苦而存在的,并不能够独立存在。幸福的本质依然是痛苦。读着他的文章,会使我们在现实世界里保持一份清醒和淡泊。人生也许就是一段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旅程。我们都是在不断的追逐痛苦,看尽了这种痛苦,最后就能享受终极的清雅和淡泊。人最忠实的伴侣就是疾病,人生最终的目的地就是死亡,人们充满希望的背后就是彻底的绝望,轻轻松松地跳下人生悬崖――死亡。叔本华的思想中糅合了很多佛家的思想。一位著名禅者曾说:老僧30年前,见山是山、水是水;后来略有领悟,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及至大彻大悟,见山仍是山、水仍是水。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无疑是常人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天经地义;后来对万物之实在性发生怀疑,这便是哲人境界;最终悟到虚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执,去掉无明,见到世界依旧是它的本来面目,这可谓是佛家境界。叔本华的思想虽然和佛家的“无我”还相差甚远,但是其强调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存在,只有主体通过直观器官才能感知这种表象。固然,在佛教中无论般若学还是唯识学,都着重强调世界的“如梦如幻”,而叔本华说:“梦和现实之间是否有准确的标准?我们的人生不就是一场梦吗?”他继承了柏拉图的说法:“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阅读西方哲人的经典著作是很辛苦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是阅读思想,而不是文字。接受叔本华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文风上,叔本华都是清醒而朴素的,他的文中透着一种淡雅的哀愁,他的极端消极从我们能够触碰的苦痛中流淌出来。他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道出了人生的痛苦、荒诞、虚伪和不幸。哲人常常对生活和生命有多种认知,也许某一种思想可以全面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者只是在思维中有灵光一现的光芒。唯物的,唯心的,辩证的,形而上的,他们对生存的意义有着各种解释。一位哲人说,真理不会使我们发财,却使我们自由。世事无常,纷繁变换,在种种思想的撞击中才会产生火花,照亮认识生存意义的黑暗隧道。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们对于叔本华所熟知的是他是一个悲观论者,在他的伦理学中,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所见都是表象,而表象背后的终极驱动力是意志,这个意志贯彻寰宇,任何事物都是意志驱动的,在自然界,意志表现为自然力,诸如引力、电磁力等,而在人类,驱动力则称为生命意志,生命意志亦即人类的欲求。而只要生命不熄,欲求就不止,欲求得不到满足,则产生痛苦,欲求得到满足,则欢愉一时便又陷入无聊,遂产生新的欲求。所以,人生的常态是痛苦,幸福只是痛苦的暂时中断。如果你对上述观点有所触动,那么我们有必要看看他是怎么得出这一观点的。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分四个层次论述了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和表象。第一个层次,亦即“世界作为表象初论”,在这个层次上,作者首先区分了主体和客体,主体就是认识世界的我们(仅当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是主体,如果我们在认识我们自己,则我们又成了客体),而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世界。然后,作者断言:客体是主体的表象,亦即,世界是我的表象。当然,作者不会愚蠢到认为没有主体的认识,则客体便不存在,他只是说,没有主体的认识,则客体便无意义。我们指定了一个客体,便同时指定了一个主体。举个例子,我们指着面前的山说“这是一座山”,山就是认识的客体,我们就是认识的主体,山之所以是山,是因为我们的规定,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山,山才成其为山。由此,山不过是我们的表象。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只不过是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这个事物是那个事物的因,那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果,这种关系称为根据律(也称因果律)。而时间、空间和根据律则是先验的,没有进行讨论。所有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这种因果律的,比如,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结合的规律的,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的生长运行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世界是严格遵守根据律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表象,其本质则是力,诸如引力、作用力或化合力,那么力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科学并无答案。第二个层次,亦即“世界作为意志初论”。既然自然科学只是对于因果律进行研究,而未探讨因果律背后的驱动,那么自然科学研究的就只是表象,而没有触及本质,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自然力,自然力被作者称为意志。意志在一般意义上,是一个依赖于智慧的词,只有有智慧的生物才能有意志,但作者把意志进行了客体化,类似于拟物化。意志在不同的物上表现出不同的级别,无机界、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意志的级别由低到高。意志的本质是自由的,或称自在之物。比如,所有天体都受引力约束,那么什么约束引力呢?没有,引力是意志,是自由的。意志自由则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各个客体的自由意志则会出现客体间的矛盾。同时,意志是不灭的,不灭的意志则驱动了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运动着、矛盾着的世界。自此,唯意志论在严格遵守根据律的世界里实现了理论的自洽。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严格遵守根据律呢?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是不是也遵守根据律呢?由此引出第三部分,“世界作为表象再论”,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那些不是严格遵守充足根据律的领域,比如文学、建筑、绘画和音乐等领域,这一领域,不能用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去分析。在作者看来,这一领域所表现的则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理念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词,类似于汉语中的“道”或者“仁”,内涵特别丰富。但无论如何,理念也不过是意志的客体化,也就是表象,而本质仍隐藏在背后,请看下段。第四部分,“世界作为意志再论”,物质世界是表象,驱动力是意志,精神世界也是表象,那么驱动力是什么?是生命意志。什么是生命意志呢?即是欲求。人生的本质驱动是意志,我们性格各异、知识结构不同、但这一切都不是本质的不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欲求,而性格、知识等只是达到欲求的不同手段,都是对于欲求(即生命意志)的肯定。甚至居心的纯善,无私的美德和纯洁的慷慨仗义都不是对于生命意志的否定,如果考虑慈善只不过是为了施舍后的良心安宁、道德是为了不至于在追求欲求过程中遇到挫败,那么这些都是对于生命意志的肯定。但是,“在认识一经出现时,情欲就引退”,唯一能否定生命意志的是智慧,只有看清这一切,才能跳出意志主宰的痛苦轮回。比如,佛教、基督教的苦修,都是为了摆脱意志的主宰。尽管维持生命意志的最低要求(清心寡欲),生命意志的根子还不能清除,生命意志是伴随生命始终的。那么,自杀是不是对于生命意志的否定呢?恰恰相反,自杀是因为无法满足生命意志的要求,遂结束生命,这是对生命意志的强烈肯定。如果否定生命意志,则应该认识到痛苦本来就是生命的常态,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生命意志的要求而疲于奔命、痛苦万分。于是,在一系列严谨的论证之后,我们得出了悲观主义的伦理学观点。不论你是否接受,但不可否认,叔本华的理论是自洽的。...

    2022-04-10 生命意志叔本华 叔本华生命意志论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助力事业的心领导PDF下载

    编辑点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助力事业的“心”领导(精装版),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内容简介★稻盛和夫一路走来未曾改变的人生信条★★本书献给为生存、生活、梦想挣扎的你★★稻盛和夫历年演讲实录精选撼动人心★★稻盛和夫领导生涯之洞见,各阶层领导者必读指南★今年你最需要的一股力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升为主管或成为经营者,需要带团队。那么我们普通上班族或者企业的经营者如何才能迈向卓越的领导者呢?“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现身说法,以其一生的经验与心得,通过43次演讲,毫不保留地分享给盛和塾塾生,并将其集结成《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书中,稻盛和夫不仅讲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等古今中外都有共识的领导黄金法则,更是将手法与心法相结合,指出成为领导者所需要的要诀及修炼路径:思维方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利他行善等。在书中,稻盛和夫谈道,不仅经营者和中高层管理者需要领导力,平凡人在家庭、人际交往中也需要领导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领导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先学会领导自己,只有驱动自己,才能改变他人的行动,才能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本书中的43条箴言不仅仅是优秀领导者的领导力指南,更是年轻人朝着梦想努力的“行动纲领”,因为在稻盛和夫看来,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配得上未来所有的美好。作者简介★27岁创办京瓷,十年后,京瓷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52岁成立KDDI,利润6万亿日元、利润率在10%以上,2007年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78岁参与破产日航的重建,两年后日航重新上市,成为高收益企业★多次接受央视《对话》《你从哪里来》等节目多次专访★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学》《思维方式》目录第一章心念成真第二章不懈努力第三章拥有坚强的意志第四章提升人格第五章育人第六章活化组织第七章创造第八章挑战精彩书摘绝境正是起点成功者与失败者只差之毫厘。在听到一些成功者的故事后,许多人心想:“我也是和他一样做的啊,可为啥我就没成功呢?这个世界真不公平。”其实不是不公平的问题,问题在于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反应和行动。碰到挫折,证明你到达了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到达这个起点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会努力,但许多人无法跨越这条起点线。换言之,大多数人能够付出普通程度的努力,但却无法做到“更进一步”,而是将自己定性为“我做不到”,然后放弃。在挑战新事物或新领域时,最大的障碍来自人性本身的弱点。人往往趋于求稳,乐于以一直以来的“常识”行动,且这种特质十分顽固,很难改变。因此我的办法是打破大家的这种“常识”。比如,在各位看来,1名销售员创造500万日元销售额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各位心中的“常识”,即各位能够满意的数字。换言之,在各位看来,一个人哪怕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能完成这点儿销售额。试想,一群销售员聚在一起,有的人说:“他们的业绩是500万,咱们这边是300万,大家都半斤八两,也不错了啦。”于是众人随声附和,这和胆怯者互相安慰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中间有个人创造出了1亿日元的销售额,就会衬托出那些业绩三五百万人的不足之处。于是上司就会对他们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不会在摸鱼吧?!”学校亦是如此,那些尖子学校并非个个尖子生。但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尖子生,就能促使全班学生努力提高成绩。棒球队亦是如此,只要队里有一个出色的选手,便能带领这支队伍变成强队。反之,倘若一个组织里大家都半斤八两、实力平平,那么自然无法发展进步。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市场部或者销售部亦是如此,必须有一个业绩杰出的“销售标兵”,才能拉动整体的销售业绩。我经常引用源义经的一则故事,在与平家作战时,为了绕到平家部队的后方突袭,他和辅佐他的武将们沿着绝壁般陡峭的#xfffdl越山路下行。当时,身披甲胄的武将们有所犹豫,他们对源义经说:“如此绝壁,恐怕无法骑马冲下。”恰好源义经见到一头鹿跑下悬崖,于是对他们说:“你们看看那头鹿。鹿有四条腿,马也有四条腿,为何不可!?”说罢,他便挥辫策马,喊道:“大家跟着我!”然后一口气冲下绝壁。就这样,源义经率领部下,骑马冲下了原本认为无法冲下的绝壁,从而名留史册。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普通人会用所谓的“常识”判断,认为“绝壁太过陡峭,骑马下去会摔死”,于是作罢。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但若想成功,就必须打破这种模式。应该树立理想、判断现状、明确目标。搞清自己当下拥有的“兵力”和“武器”,然后拼命思考如何达成心中的目标。这和学历文化没有关系,哪怕在学校念书时是差生,只要认真努力地反复思考,也能想出好点子。……...

    2022-04-10 稻盛和夫六条经经

  • 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获财政部领导表扬

    4月6日上午,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视频),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精神以及中组部、中央统战部、财政部党组有关部署要求,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书记朱忠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行业党委书记王朝晖等9位省级行业党委书记口头述职。在听取地方行业党委书记述职后,朱忠明副部长进行了集中点评,特别指出并肯定了安徽省财政厅党组7次听取行业党建工作汇报,将行业党建纳入全厅党建计划,作为党组书记向省委述职的重要内容,有力压实行业党建责任,有效保障了全省行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的做法,并在大会上予以表扬。下一步,在省委非公工委、省财政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行业党委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压实党建责任为重点,以实施“双创两提升”工程为抓手,认真落实关于行业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4-09

  • [美]约翰·汉尼斯《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pdf电子书下载

    《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入围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度影响教师100本书。FT中文网2020中国年度商业书单斯坦福大学原校长、谷歌母公司Alhaet董事会主席、图灵奖得主、“硅谷教父”约翰·汉尼斯重磅力作。书名:要领作者:[美]约翰·汉尼斯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标题: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原作名:LeadigMatter:LeofromMyJourey译者:杨斌/等出版年:2020-2页数:306类别:管理学格式:df、eu、MoiISBN:9787553683133《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作者简介:约翰·汉尼斯(JohL.Heey)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任期长达16年,带领斯坦福大学从地区性教育机构蜕变为世界顶级大学。谷歌母公司Alhaet董事会主席,思科、创锐讯等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硅谷教父”,硅谷创新生态的重要塑造者之一,亲自推动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互通资源,共同发展为世界创新的引擎。计算机体系结构宗师。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约翰·冯·诺依曼奖,2012年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荣誉奖章,2017年获图灵奖。《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内容简介:《要领》是汉尼斯校长给“要成为领导者”之新生代的领导力讲义,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例来现身说法,总结自己“满脸污泥、汗水和血迹”地在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十条归真求是的“领导要义”。不鸡汤,不套路,不理论,却生动跃然,入理切情,春风化雨。这本书,绝不是在领导力著作的巍巍邺架上增加的“另一本”,而注定是你最该读到的“那一本”。事非经过不知究竟,人无躬行难得要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像汉尼斯一样,同时在科学研究、大学管理、公司管理方面都如此成功,汉尼斯校长归纳的这“十得”朴实无华,却富含深意。领导者的意愿与意志,不是去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是要去担当、去服务、去冒险、去滚石上山,去以“异见”“歧见”让人“看见”并一起“实现”。本书是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指南。...

    2022-04-08 要领 斯坦福大学 在线阅读 要领 斯坦福大学校长 在线阅读

  •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pdf电子书下载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以生动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将自我对人生的理念和生命奥秘的真知灼见向世人娓娓道来。台湾经典译本引进,宝岛畅销40年。书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德]叔本华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译者:[台]刘大悲出版年:2015-4页数:275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丛书: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ISBN:978754842044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简介: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内容简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亚瑟·叔本华创作的哲学著作,1819年首次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可被看作是全书的导论,也可以和第二篇合起来看作全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认识论和“真”的问题。第三篇关涉“美”的问题,而第四篇是关于“善”和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叔本华思想主要受柏拉图、康德和印度佛学的影响。书中叔本华认为“理性”不过是意志的派生物,意志具有决定性...

    2022-04-08 康德柏拉图请介绍一下 康德柏拉图认为精神能力包括

  • 项飙/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pdf电子书下载

    《把自己作为方法》:人类学家项飙,从个人经历切入,回应当下年轻人精神困境,追索80年代、阶层流动、大学教育、民族与民粹、中国意识等社会议题新答案。两代学人,跨越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一场漫长的谈话,提供一份思维训练样本!书名:把自己作为方法作者:项飙/吴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方:铸刻文化副标题:与项飙谈话出版年:2020-7-1页数:320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丛书:单向街/单读ISBN:9787532176953《把自己作为方法》作者简介: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把自己作为方法》内容简介: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2022-04-0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社会学人类学网

  • 《危机领导力:领导团队解决危机的十种方法》

    书名:危机领导力作者:[美]丹尼斯·N·T·珀金斯/[美]吉利安·B·墨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副标题:领导团队解决危机的十种方法译者:邓峰出版年:2014-1-1页数:320类别:管理格式:df/eu/moiISBN:9787508642949《危机领导力》内容简介:《危机领导领导团队解决危机的十种方法》介绍了悉尼到霍巴特的帆船比赛,被称为航海界的巅峰之旅。在这场重量级的航海比赛中,各种各样的英雄都在竞争。其中,由业余水手组成的午夜漫游者以其微不足道的装备赢得了比赛,并被记录在历史上。在《危机领导领导团队解决危机的十种方法》中,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午夜漫游者的胜利经验,分析了十种团队建设和领导方法,帮助团队在逆境中生存,在劣势中发展。那些努力生存、期望改进、计划在竞争中获胜的企业和团队将发现这些策略非常有用。...

    2022-04-05 漫游者日记圣巢印章有什么用 漫游者日记

  • 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哪些

    东奥注册会计师2021-12-2214:13:07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律主体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营业部可以作为会计主体吗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更多知识点解读,可以关注东奥会计在线注会会计栏目。...

    2022-04-05

  • [每天读本书]《反对阐释》作为美学和道德的写作

    这些收入本文集的文章和评论是我从1962年到1965年写的大部分批评。在我的生活中,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时期。1962年初,我完成了我的第一部小说《恩人》。1965年底,我开始写我的第二部小说。因此,从小说创作中溢出的能量和焦虑既有起点也有终点。当美国版的反对解释出版时,这段探索、反思和发现的时期对我来说似乎有点遥远,一年后,当这本文集即将在英国出版时,情况就更为如此。虽然我在这些文章中确实谈到了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也委婉地谈到了批评家的责任,但我意识到本文集中包含的文章不能被视为真实的批评。除了一些报纸和期刊文章外,本文集中的大多数文章可能被称为元批评——,如果这个名字不太自负。我有强烈的偏好,写了一些艺术作品问我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是当代作品,属于不同的类型:我试图揭示和澄清隐含在各种特定的判断和兴趣下的理论假设。虽然我不打算在艺术或现代性假设某种立场,但一般的立场似乎仍然暴露出来,并以越来越迫切的声音表达自己,无论我谈论哪种具体的作品。我现在对过去写的一些单词有不同的看法。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我对以前的观点做了一些适当的改变或修改。虽然我认为我对我讨论的几部作品的价值评价过高或过低,但我目前的不同观点并不归因于我在某些特定判断中的变化。无论这些文章有什么价值,它们不仅仅是我自己逐渐演变的情感案例研究。它们的价值不取决于我在其中所做的具体评估,而是取决于提出问题的兴趣。毕竟,我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水平不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我尽量避免谈论我不喜欢的作品)。作为一个爱好者和一个学校的支持者——此外,在我看来,我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天真——写作。当时,我不明白,在一个即时传播的时代,在艺术中写一些新的或鲜为人知的创作活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我不知道——很难找到——党评论上的一篇长篇论文很快就会成为《时代》杂志上的一个热门新闻。即使我的语气有警告的颜色,除了我自己,我也无意引导任何人进入这个幸福的地方。对我来说,这些论文已经发挥了作用。作用。因此,我以不同的方式以更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作为一名小说家,我的责任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可以这样描述这个过程:在我写这些论文之前,我不相信这些论文中提到的很多想法;当我写这些论文时,我相信我写的东西;然后,我开始怀疑同样的想法——然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一个融合了这些论文讨论中的真实观点,并受到这些观点的启发。批评的写作,业已证明是一个摆脱智力重荷的过程,也同样是一个智力自我表达的过程。我有这么一种感觉,与其说我解决了一定数量的引人入胜而又颇为棘手的问题,还不如说穷尽了这些问题。然而,这无疑是一个幻觉。那些问题仍然存在;它们有待其他一些好奇而又习于思考的人作进一步的探讨;而这本辑录了我最近对艺术的思考的集子或许对此具有某种抛砖引玉的作用。注:以上节选自本书自序。————————————–原作名:AgaitIterretatioadOtherEay作者:[美]苏珊·桑塔格译者:程巍评分:9.0苏珊是反对的解释·桑塔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是美国现有眼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著名作品。这本书包含了苏珊·桑塔格1962-1965年间对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的批评,体现了作者对平庸、伦理、美学的浅薄与冷漠。...

    2022-04-04 苏珊.桑塔格

  • 陈平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读书的定义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读书”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朋友见面打招呼:“你还在读书?”那意思是说,你还在学校里经受那没完没了的听课、复习、考试等煎熬。可如果终身教育的思路流行,那就可以坦然回答:活到老学到老,这么大年纪,还“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一点也不奇怪。“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什么叫以读书为职业,就是说,不擅长使枪弄棒,也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过去称读书郎、书生,现在则是教授、作家、研究员,还有许多以阅读、写作、思考、表达为生的。“读书”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都什么时候了,还手不释卷?”春节放假,你还沉湎书海,不出外游览,也不到歌厅舞厅玩乐。“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在漫长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固执地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举动,还影响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2002),开篇引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么说,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不就成了行尸走肉?这也太可怕了。还是中国人温和些,你不读书,最多也只是讥笑你俗气、懒惰、不上进。宋人黄庭坚《与子飞子均子予书》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问题是,很多人自我感觉很好,照镜从不觉得面目可憎,这可就麻烦大了。这四个定义都有道理,得看语境,也看趣味。以前说“学而优则仕”,现在变了,是“仕而优则学”——这后一个“学”,当然是装模作样的了,“‘官大学问大”嘛。中国特有的学历高消费,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有一天,连学校里看大门的,也都有了博士学位,那绝不是中国人的骄傲。眼看着很多年轻人盲目“考博”,我心里凉了半截,我当然晓得,都是找工作给逼的。这你就很容易明白,很多皓首穷经的博士生,一踏出校门,就再也不亲近书本了,还美其名曰“实践出真知”。想到这些,我才格外欣赏那些不为文凭,凭自家兴趣读书的人。在北大教书,自然是看好自己的学生;可对那些来路不明的“旁听生”,我也不敢轻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室里有位子,你尽管坐下来听。这种不太符合校规的通融,其实更适合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设想。拿学位必须读书,但读书不等于拿学位。这其中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开学演讲时,专门谈这问题,希望学生们以学问为重,不要将大学看做文凭贩卖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二年开学,蔡先生再次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日后回想北大十年,蔡先生很得意,以为他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大学的想像(参见《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以及《自写年谱》)。现在看来,蔡先生还是过于乐观了,成为“贩卖知识之所”的大学,以及视大学为“养成资格之所”的学生,当今中国,比比皆是。大致感觉是,今日中国,“博士”吃香,但“读书人”落寞。所谓“手不释卷”,变得很不合时宜了。至于你说读书能“脱俗”,人家不稀罕;不只不忌讳“俗气”,还以俗为雅,甚至“我是流氓我怕谁”。二、读书的成本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经济学帝国主义”,说的是经济学家对自家学问过于自信,不只谈经济,还谈政治、文化、道德、审美等,似乎经济学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讲机会,讲效率,讲成本核算,成了最大的时尚。你说“读书”,好吧,先算算投入与产出之比,看是否值得。学生选择专业,除个人兴趣外,还有成本方面的考量,这我理解。我不谈这些,谈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状态的“读书”。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书籍”,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读书”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值得仔细钩稽。这里所谈论的“读书成本”,带有戏拟的成分,可博诸位一笑。那是一则现代文学史上的公案。这么多劝学诗文,最有趣的,莫过于《礼拜六》的说法:“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健康,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也就是说,读书好,好在既便宜,又卫生。“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王钝根《出版赘言》)《礼拜六》诸君越说越邪乎,甚至在报纸上登广告:“宁可不娶小老嬷,不可不看《礼拜六》。”这下子可激怒了新文学家,叶圣陶撰《侮辱人们的人》,称:“这实在一种侮辱,普遍的侮辱,他们侮辱自己,侮辱文学,更侮辱他人!”宁肯不娶小老婆云云,当然是噱头,不可取;可也说出实情:随着出版及印刷业的发展,书价下降,普通人可以买得起书刊,阅读成为并不昂贵的消费。起码比起大都市里其他更时髦的文化娱乐,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赌博、吸毒或游走青楼等不良行为,比起看电影,听歌剧,观赏芭蕾舞、交响乐来,读书还是最便宜的——尽管书价越来越贵。现在好了,大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免费上网;网上又有那么多文学、史学、哲学名著,可以自由阅读乃至下载。好歹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之余,你干什么?总不能老逛街吧?听大歌剧、看芭蕾舞,很高雅,可太贵了,只能偶尔为之。于是,逛书店,进图书馆,网上阅读等,成了日常功课。可问题又来了,阅读需要时间。十几年前,在香港访学,跟那里的教授聊天,说你们拿那么多钱,做出来的学问也不怎么样,实在让人不佩服。人家说,这你就外行了,正因为钱多,必须消费,没时间读书。想想也有道理。大家都说七七、七八级大学生读书很刻苦,他们之所以心无旁骛,一心向学,除了希望追回被耽误的时光,还有一点,那时的诱惑少。不像今天的孩子们,目迷五色,要抵抗,很难。我的经验是,穷人的孩子好读书,一半是天性,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一半则是无奈,因太时尚太高雅的娱乐玩不起。不过,没关系,这种选择的限制,有时因祸得福。作为生活方式的读书,对财力要求不太高,反而对心境和志趣要求更高些。三、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淸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胶柱鼓瑟,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确实如此,鲁迅还有另一种读书姿态。就拿治小说史来说,鲁迅称:“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不是信》)。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书,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对照,不难发现鲁迅著述态度的严谨。比起同时代诸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才子来,鲁迅的学术著述实在太少;许多研究计划之所以没能完成,与其认真得有点拘谨的治学态度有关。可几十年过去了,尘埃落定,不少当初轰动一时的“名著”烟消云散,而《中国小说史略》却依然屹立,可见认真也有认真的好处。回到读书,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四、读书的乐趣在重视学历的现代社会,读书与职业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大学里,只讲修心养性固然不行,可都变成纯粹的职业训练,也未免太可惜了。理想的状态是,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读书必须求解,但如何求解,有三种可能性: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读书;好读书且求甚解——那是学者读书;不读书,好求甚解——这叫豪杰读书。后面这句,是对于晚清“豪杰译作”的戏拟。自由发挥,随意曲解,虽说别具一格,却不是“读书”的正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必须跟下面一句连起来,才有意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关注的是心境。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解说?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为读书而读书——据叶圣陶称,郑振铎谈及书籍,有句口头禅“喜欢得弗得了”(《序》)——那才叫真爱书,真爱读书。读书这一行为自身,也就有了意义,不必“黄金屋”或“颜如玉”来当药引。将读书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或者像龚自珍自嘲的那样“著书都为稻粱谋”,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古之学者,读书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述;今之学者,则是为著述而读书。今日中国,学术评价制度日渐刻板,学美国,“不出版,就死亡”。于是,大家见面,不问读了什么好书,只问出了什么新书,还有申请到什么课题。真不知道如果不报课题,还读不读书。我的感觉是,这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乐趣。作为学者,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找资料写论文,也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教训。十几年前,为了撰写《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猛读了很多好的、坏的武侠小说。读伤了,以致很长时间里,一见到武侠小说就头疼。真希望有一天,能完全卸下学者的盔甲,自由自在地读书。我写过两本闲书《阅读日本》和《大英博物馆日记》,那不是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乐趣。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很多读书人的共同体会;不仅“忘食”,还可能忘了生死。刚才提到的《阅读史》中,有一幅摄于1940年伦敦大轰炸期间的照片,很感人。坍塌的图书馆,靠墙的书架并没倒下,瓦砾堆中,三个男子还在怡然自得地阅读。这固然是对抗厄运,坚信未来,但也不妨解读为:“阅读”已经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成为生命存在的标志。这本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书籍以及阅读的历史图像,很好看;遗憾的是,关于中国的,只有一幅16世纪的版刻,描述秦始皇焚书情景。五、读书的策略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没用。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今人读书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这不好。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两年前,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在北大演讲,提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跟他说的两句话:中国文学世界第一;研究中国,从文学入手是最佳途径。公开发表时,这两句话都被删去了,大概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以为是挟洋人以自重。可后面这句,其实很在理。从文学入手研究中国,照样可以广大,可以深邃。而且,我特别看重一点:从文学研究入手,容易做到体贴入微,有较好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所有这些,都并非可有可无,不是装饰品,而是直接影响你的学问境界与生活趣味。你看外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中对于文学经典的引述与发挥,你就明白,中国学者对于文学的阅读,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应该发扬光大,因此,建国学院,修清史,编《儒藏》,我都没意见。我想提醒的是,今天谈“传统”,有两个不同的含义。晚清以降,中国人与西学对话、抗争、融合,并因此而形成的新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传统。比如,谈文学,你只讲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不讲鲁迅,行吗?说到现代文学,因为是我的老本行,不免多说两句。不是招生广告,而是有感而发。尽管我也批评五四新文化人的某些举措,但反对将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归咎于五四的反传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很多人开始头脑发热,大谈“民族自信心”,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声音。回过头来,指责五四新文化人的反叛与抗争,嘲笑鲁迅的偏激与孤独。我理解这一思潮的变化,但也警惕可能的“沉渣泛起”。说到读书的策略,我的意见很简单:第一,读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古今中外,“劝学文”汗牛充栋,你我都听了,效果如何?那么多人真心诚意地“取经”,但真管用的很少。这里推荐章太炎的思路,作为演讲的结语。章先生再三强调,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10年”条有言:“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而在1912年的《章太炎先生答问》中,又有这么两段:“学问只在自修,事事要先生讲,讲不了许多。”“曲园先生,吾师也,然非作八股,读书有不明白处,则问之。”合起来,就三句话:学问以自修为主;不明白处则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借花献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读书的诀窍”。注:本文为陈平原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2022-04-03 鲁迅日记今日无事原文 鲁迅日记打牌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