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质量发展》【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编【丛书名】质量提升知识丛书【页数】207【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026-4516-8【价格】79.00【分类】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普及读物【参考文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编.质量发展.中国质检出版社,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质量发展》内容提要:《质量发展》介绍了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一微观质量管理方式的演变及实践,政府实施质量管理一宏观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国外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阐述了对推进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质量法制、质量信用体系和质量品牌建设,介绍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质量发展》旨在传播质量质量工作相关知识,提高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质量管理者高质量发展意识,为质量从业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借鉴。《质量发展》内容试读第一章质量概述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质量竞争日益加刷。人们对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追求越来越强烈,而且关注的质量的领域不断拓宽,生活的质量、环境的质量、文化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质量已成为竞争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形象。第一节质量的概念一、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1.质量管理专家对质量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上述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要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007质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会使人们量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发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展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2.1S08402中质量的定义IS0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质量”术语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隐含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常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的组合。由上可知,企业只有生产出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适用性”质量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3.1S09000中质量的定义IS0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描述为: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文化,其结果导致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它们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创造价值。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取决于满足顾客的能力以及对有关的相关方预期或非预期的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仅包括其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而且还涉及顾客对其价值和利益的感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002(1)这一定义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如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质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计算机软件或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质(2)定义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产品、量体系或过程通过设计、开发及实现所形成的属性。例如:物质特性(如机械、电气、化学或生物特性)、官感特性(如用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感觉控测的特性)、行为特性(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飞机最高速度)等,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测量的。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按照变化的需要和期望,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5)“质量”一词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等来修饰。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S0的质量定义没有将质量仅限定于产品,而是从“固有特性”和“要求”之间关系的角度描述质量。某种事物(包括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某个群体(包括顾客)“要求”的程度越高,则这种事物的质量越高,反之就是质量低或差。由于具有固有特性的事物很多,同样满足的要求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IS0标准所定义的质量是很广泛的,是指更大范围层面上的质量。另外,标准的定义的概念中可以理解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等性质。一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特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一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质量的含义是广泛的。一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顾客的欢迎,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需求的变化,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003质也就是说质量的概念是动态的。一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发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展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也就是说,甲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乙可能不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因为甲和乙对同一产品提出的需求不同从质量管理专家的观点、国际标准中的定义可以看出,质量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y演变、拓展。随着产品概念和顾客概念认识的发展,在质量概念中,已经包含或隐含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质量的概念经历了符合性质量、方面质量、相关方满意质量、战略导向型质量等演变过程。二、质量的分类早期质量主要关注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质量的关注不仅仅局限在商品上,对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公共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今的质量内涵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还包括了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1.产品质量质量的概念由产品质量演变而来,按主管行业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工业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水产品质量、流通领域产品质量、进出口商品质量等。2.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包括建筑工程质量、道路工程质量、水利工程质量、市政工程质量等。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道路工程又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工程等。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004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质3.服务质量量概述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的核心,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服务质量的内涵与有形产品质量的内涵有区别,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服务的结果,而且要涉及服务的过程。服务质量应被消费者所识别,消费者认可才是质量。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考核依据、评价标准均具有有别于有形产品的内涵。服务质量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位的概念。服务质量最基本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家政服务业、洗染业、美发美容业、沐浴业人像摄影业、维修服务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业等服务。公共服务业,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4.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状态,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005质例如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做环境质量评价,一些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数,就称为环境质量指数」发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展】自然环境质量再往细分可分为物理环境质量、化学环境质量及生物环境质量。物ZHILI理环境质量是用来衡量周围物理环境条件的,比如自然界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反射性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微波辐射、地面下沉、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等;化学环境质量是指周围工业是否产生化学环境要素,如果周围的重污染工业比较多,那么产生的化学环境要素就多一些,产生的污染比较严重,化学环境质量就比较差;生物环境质量可以说是自然环境质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鸟语花香是人们最向往的自然环境,生物环境质量是针对周围生物群落的构成特点而言的,不同地区的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的特点不同,其生物环境质量就显出差别,生物群落比较合理的地区,生物环境质量就比较好,生物群落比较差的地区生物环境质量就比较差。自然环境质量又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美学等状况。由于各地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化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第二节质量的重要性一、质量与经济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古文字就为我们提供了佐证,“質”,上半部两个斤,意味“斤斤计较”;下部“贝”,通解为“钱”。也就是说质量对企业和顾客而言都在“钱”,即经济性上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斤斤计较”。在利益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企业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等待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企业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因此就有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分为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和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006···试读结束···...

    2022-11-22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图解 质量部分》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图解质量部分》【作者】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页数】318【出版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2【ISBN号】7-5130-7337-0【分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册-建筑工程-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手册【参考文献】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图解质量部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2.图书目录:《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图解质量部分》内容提要:本书共分地基与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气工程、市政工程十二个章节,体现了技术规范、标准工艺的最新要求,统一了现场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做法。本书涵盖了建筑工程中施工主要环节的技术标准要求,主要工艺做法和实施效果,重点关注如何保证和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图解质量部分》内容试读第1章地基与基础工程1.1基坑工程子项名称编号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论证、验收(一)1-001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下述属于危险性较大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分部分项基坑工程,均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恭坑(槽)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以及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或影响周边建筑(设施)安全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深基坑(槽)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3.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核、论证要求: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文件规定,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企业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法人公章后报监理企业,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签并加盖执业资格注册章。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参加单位不少于建设、物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基坑周边环境或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如基坑支护结构受到周边环境、开挖深度改变等彩响较大,需改变原施工方案的,或基坑停工超过设计使用时限的,应重新进行检测、修改、审核、审签、论证。1子项名称编号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论证、验收(二)1-002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4.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猎施等。(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7)验收要求:脸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脸收人员等。(8)应急处置措施。(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5.验收:基坑回填合格后进行验收,参加单位为建设、物察、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单位。2子项名称编号基坑支护措施选择1-003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一、基坑(槽)开挖与支护经常采取的支护措施开挖深度较大或边坡存在有影响的建筑(设施)等复杂环境条件时,应详细查明地层、地下水和环境条件,分析基坑边坡稳定和变形允许条件,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一2012)中的适用规定,一般可选择的开挖与支护方法为:单级或多级自然放坡法、土工钉墙法、重力式水泥土墙法、复合土钉墙法、悬臂式排桩法、咬合桩法、排桩+锚杆联合法、桩墙+内支撑联合法、多排桩墙法、拱形桩墙法等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二、自然放坡的坡率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1.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方案内容,对不同土质按不同放坡率进行放坡2.下列边坡不应采用坡率法[《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一2013)]:①放坡开挖对拟建或相邻建(构)筑物有不利影响的边坡;②地下水发育的边坡;③欠固结新近堆积的填土、软土、湿陷黄土、膨胀土等稳定性差的边坡。3.放坡坡率允许值宜按物察报告、区域性工程经验、相关规范标准等选取。3子项名称编号基坑变形监测1-004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基坑变形监测由建设方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方案需按照基坑工程专项方案和规范要求编制,经建设、施工、监理基坑工程变形检测值(mm)等相关单位审核后与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同步实施,参见《建筑基维护结构墙顶图护结构墙体地面最大沉摩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一2019)中的相关内容。基坑类刷位移监控值最大位移监控值监控值1.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一级基坑308430测依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人员及设备、测点布置与保护二殺基坑608060监测频次、预警标准及监测成果报送等。2.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符合基坑工程设计要求的限值、地下三級基坑80100100主体结构设计要求,以及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备注实际监控值以专项方案设计值为准3.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4.围护墙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1)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3)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4)不得影响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等正常使用。(5)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5.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基坑等级确定。子项名称编号降水井点、排水沟槽或排水管道设置1-005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各种降水方法的适用条件参照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应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基坑的上、下部和周边应设置排水系统,流水坡向及坡率应合理,按渗透系数/方法土类降水深度/m规范允许问距设置集水坑(沉淀池),避免砂土流入市政管网,参(m/d)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一2012)中的相关内容。管井粉土、砂土、碎石土0.1-200不限1,基坑降水可采用明排、管井、真空井点、喷射井点等方法,单级井点lt6真空井点黏性土、粉土、砂土0.05-20并参照图示表格选用。多级井点lt202.基坑内的设计降水水位应低于基坑底面0.5m。当主体结构的喷射井点黏性土、粉土、砂土0.05-20gt20电梯井、集水井等部位使基坑局部加深时,应按其深度考虑调整备注根据区城降水经验的其他降水方法设计降水水位或对其另行采取局部地下水控制措施。3.当采用藏水结合坑外减压降水的地下水控制方法时,尚应规定降水井水位的最大和暴雨时降深值。井点管4.各降水井井位应沿基坑周边以一定间距形成闭合状。当地下水流速较小时,降水井宜等间距布置;当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在自然地面地下水补给方向宜适当减小降水井问距。对宽度较小的狭长形基基坑壁面坑,降水井也可在基坑一侧布置。票地下水水位降水后水位5.基坑顶部设置捧水沟或排水管道时,距基坑顶部边缘不得小于2m,并做好防渗措施。轻型并真法降低地下水位全使图6.基坑边沿周围地面、坡面、坡脚应采取疏排水措施并及时排除积水。5子项名称编号基坑开挖1-006照片/CAD展示图控制要点支护结构必须达到设计的强度后进行下道工序,严格要求分段均衡开挖。1.对采用预应力错杆的支护结构,应在施加预加力后再开挖下层土。2.开挖面上方的错杆、土钉、支撑等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超挖。3.施工过程中,严禁设备或重物碰撞支撑、腰梁、锚杆等基坑支护结构,亦不得在支护结构上放置或悬挂重物。4.开挖至锚杆、土钉施工作业面时,开挖面与锚杆、土钉的高差不宜大于500mm。控制分区开挖面积、分层开挖深度和开挖速度,及时设置锚杆或支撑,从各个方面控制时问和空间对基坑变形的影响。5.软土基坑开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开挖。(2)当主体结构采用柱基础且基础柱已施工完成时,应根据开挖面下软土的性状,限制每层开挖厚度。(3)对采用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宜采用开槽法浇筑混凝土支撑或安装钢支撑。(4)对重力式水泥土墙,沿水泥土墙每一开挖区段的长度不宜大于40m。6.恭坑土方应严格按照开挖方案分区、分层开挖,贯彻先错固(支撑)后开挖、边开挖边监测、边开挖边防护的原则,严禁超深挖土。6···试读结束···...

    2022-11-2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手册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手册

  • 安徽庐东会计师事务所:找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力点 全面提升事务所党建工作质量

    安徽鲁东会计师事务所党支部自2017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治领导,巩固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党组织与管理一体化,把党的教育引向廉洁从业,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党相结合,实现党建制度与管理制度的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业务继续增长。1、主要做法(一)党建与管理一体化严格落实“一岗两责”。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构建“党支部书记(主任)第一责任、副书记(副主任)负责”的责任制,形成与党支部高度融合的“一岗两责”党组织的领导和事务所管理班子”的工作格局。在这种体制下,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在事务所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和开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在团队建设中促进融合。坚持党员与业务骨干队伍深度融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影响力,公司大力推进“双培”工作,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成员。公司优先派遣党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和培训,并全额报销相关费用。同时,公司积极鼓励业务骨干参加党支部活动,让他们在捐助教育、送温暖等活动中感受党组织。振奋人心的正能量。事务所党支部采取“一对一”结对方式,优先吸纳品行端正、业务精湛的专业骨干进入党组织。事务所党支部成立以来,新增党员4人,均为事务所年轻骨干。这一批青年党员的加入,不仅壮大了事务所的党组织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而且在事务所内形成了示范效应。(二)党性教育与诚信文化共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业、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实践中不断强化;心理”。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教育,提高党员坚持廉洁从业、抵制不良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为必要。事务所党支部安排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廉洁敬业专题党课,为党员开设“理想信念课”、“以德修身课”、“作风纪律课”、“实干敬业课”四门课程。lt/gt为检验党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事务所廉政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事务所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承诺活动。支部成立伊始,每位党员就立下誓言,要以身作则参与事务所诚信文化建设。党支部的主要成员也是事务所的领导班子成员。除了带头诚信履行承诺外,还要对企业制定的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信守承诺,不得一蹴而就、变相克扣。2018年,事务所党支部引进第三方“便利蜂”开放式无人售货架,最能体现员工诚信。开放式无人货架在办公室走廊放置了一年多,商家反映没有产品丢失。2021年5月,事务所党支部发出开展“诚信员工”活动倡议书。活动要求全体党员职工“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党支部坚持不懈的党性教育引领下,事务所诚信文化氛围日趋浓厚。(三)严守党纪与廉政并重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是国民经济舞台上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一个事务所能否公平、公正地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廉洁执业。加强党建工作,正确引导员工廉洁从业,是促进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事务所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廉洁自觉和主动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守住底线,不触碰党纪国情高压红线依法治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切实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事务所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通过组织党员、注册会计师观看廉政纪录片、警示片和各类廉政教育活动,加强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把党建廉政建设纳入事务所中心工作,融入管理全局,从战略高度推进党建廉政建设。(四)党建工作与管理相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大局是事务所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党建工作也必须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中。把事务所的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执业管理等工作作为事务所发展中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事务所党建工作的组织能力和宣传作用。管理系统。通过开展系列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从行动融入经营管理。事务所党支部开展以“树品牌、展现新面貌、亮形象”为目标的活动,帮助员工更好地开展工作。首先,在工作中,每个党员都需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喊口号,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明确承诺,随时接受同事和党组织的监督。通过党员代表带头履职,重视工作执行,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工作中,通过党员“四比”活动,比能力、比服务、比素质、比思想、比贡献,树立机关党员标杆,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确立社会领导地位。牢固的品牌形象。(五)党建质量与企业业绩双飞几年来,在行业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事务所党建工作蓬勃开展。2017年末,在党建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2018年顺利通过标准化基层党组织验收;2019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支部。事务所在党建工作的领导下,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服务宗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协会制定的审计准则,夯实“”以“诚信为本,守信”为企业名片,努力打造以诚信体系建设为主线的发展型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审计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近年来,通过市场公开竞争,本所先后入围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安徽省金融投资审查中心、审计署安徽省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国资委、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审计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合肥市国有资委、明光审计局、明光财政局、阜阳审计局、利辛县审计局、利辛县财政局、寿县审计局、蒙城县审计局、涡阳县审计局、合肥市商务局、合肥庐阳区审计局、合肥瑶海区审计局、安徽医科大学、合肥蜀山区审计局u、合肥市包河区审计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合肥市新站区财政局、合肥市高新区财政局、金寨县审计局等单位的协查机构。2018年,在省评审协会成果文件评审中,事务所获得三等奖;2021年,事务所业绩将跻身全省前30名。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事务所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2、亮点与成果(一)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公司品牌战略的实现。通过党建工作与事务所管理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结合事务所廉政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事务所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诚信执业,高效服务”。(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在事务所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服务质量保障,党支部都发挥着先锋模范和决定性作用,党支部在事务所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地位不可动摇。...

    2022-11-18 党支部 审计局职责 党支部 审计局工作职责

  •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秘书长张更华: 质量筑基 诚信铸魂 稳步推进资产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

    诚信是立身之本,立身之本,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与资产评估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会计信息是资产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决定了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在进行资产评估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决定了资产评估报告的质量。长期以来,中国评估协会引领资产评估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金融中心工作,从“建机制”、“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加强监管”、“培养人才”。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机制,加强执业质量控制和会员信用管理。2017年发布《资产评估职业道德指引》,规范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职业素质,维护职业形象;印发《资产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引》,规范资产评估业务,保障资产。评价执业质量,维护资产评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19年,印发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会员信用档案管理办法》,推动会员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为评价判断会员诚信行为提供依据。同时,我们开发升级会员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上线管理模块,明确信息分类,改进报告方式,准确掌握会员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评价标准的情况。提高认识并继续营造诚信文化。每年组织编写《资产评估实务质检案例集》,对实务质检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新兴业务和先进案例进行梳理总结成册,促进全行业学习。通过教育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邀请管理经验先进、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健全、执业规范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经验分享,展示行业内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加大行业诚信宣传教育,引导地方协会开展“诚信建设年”、“诚信誓言”等活动,持续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优化环境,持续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针对行业恶性竞争、低价竞争等突出问题,研究拟订反不正当竞争实施意见,遏制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营造公平竞争实践环境。积极引导和推动资产评估机构建立健全职业风险防范机制,依法承接和办理评估业务,根据业务需要设立职业风险基金或自愿办理职业责任保险,持续促进健康有序发展资产评估机构。加强监管,行业稳步发展,不断向好。以执业质量检查为抓手,与财政部监察评价局建立行政监督与自律监督相结合的联合监督机制。明确“六统一”、“三并重”、“一查两罚”​​的基本原则,统筹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会同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开展资产评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对关联执业、能力不足、销售报告、内部治理等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评价市场秩序。培养人才,提高资产评估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资产评估师考试改革转型,建立适合行业发展和行业特点的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为选拔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基础。全力做好资产评估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推动资产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积极推进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发展,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学院-协会-企业”协同培养机制,促进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相结合提升评估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资产评估行业培育人才。更优秀的后备人才。《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下一步,中国评价协会将继续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诚信从业理念,增强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的诚信守法意识、“底线”和“红线”意识,弘扬诚信文化。诚信“进机构,进人心”。二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出台《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意见》,遏制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持续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行业实践环境。三是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引导行业勤勉尽责,防范执业风险,提高执业质量,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公信力,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2022-11-14 资产评估机构 会计信息公开 资产评估机构 会计信息采集

  • 《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董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董强主编【页数】80【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478-4690-2【价格】4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8;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研究报告-上海-2018【参考文献】董强主编.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2.图书目录:《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稿从2018年上海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从机构人员配备-临床过程质量控制-经济结果结局三个方面分析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现状、优势劣势及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本书是一份省级单学科质控报告,反映了地方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重要过程,记录了医疗改革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历程。《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一、质控组织建设情况上海市(直辖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权成立于2011年,依托单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该中心自成立之初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处的领导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卫生部卫办医政函(2011)253号通知的精神,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指导开展省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求,设立秘书处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规划、统筹、协调和实施;秘书处下设中心办公室,具体执行中心的各项工作。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中心成立初期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意见和培训。随着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逐步深入,在全市范围设立医疗质量控制监测哨点医院进行数据监测。至2018年底,本市内上报质控监测哨点医院数量已达64家,达到了区域内神经内科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专科的“全覆盖”质量控制和评估。二、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完善神经内科疾病的信息化管理流程。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本辖区内医院机构上报质控指标数据以及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在上海市政府的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惠民项目(2011一2013年)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开展了上海市脑卒中预防及救治服务体系(下文简称“体系”)的组建。2013一2016年,初步形成了11家卒中临床救治市级中心以及25家卒中临床救治区级中心的服务网络,2017年逐步纳人了部分社区医院作为卒中筛查、诊断及随访网络延伸。2017一2018年底,达到了区域内神经内科专科临床质控的“全覆盖”,并完善了此“服务体系”建立的数据信息化。此举目的在于:①通过各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卒中筛查门诊服务,帮助高危患者减少卒中风险;②对各级卒中急救流程、住院及出院的关键临床参数进行质量控制,规范化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更有效地利用了全市的卒中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适度诊疗。通过“服务体系”初期探索了电子病历的“模块化”临床关键参数,软件自动抓取上传数据的电子数据平台系统。从2015年起,经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试点后的“模块化”卒中电子病历被嵌入了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医师只通过填写和第一章概述勾选固定的“模块”即能在完成电子病历书写的同时,完成了卒中临床关键数据的填写。通过对病例书写的“前结构化”,跳过了自然语言识别在智能化过程中的步骤,同时通过预设表单及结构化的病例模板的使用。医院信息科及数据公司对CheckforudateProtocoldmwoTheetworkofShaghaiStrokeServiceSytem(4S):Aulichealth-carewe-aeddataaeuigautomaticSSAGEextractioofelectroicmedicalrecordYiDog',KuFag',XiWag",ShegdiChe',XueyuaLiu,YuwuZhao',YagtaiGua,DigfagCai',GagLi,JiamiLiy.JiareLiut,JiahuaZhuagPahiWag2,XiChe2,HaiegShe,DavidZWagYigXiaWuweiFeg,BruceCVCamell7,MarkParo!adQiagDogAtracttructuredroce.Hoerofatiet.limitedreource,adlargeregioa/dimcareytemarechalegedwichitoverwhelmigAim:Toimrovequalityoftrokecaretoaddreregioaldiaritiethroughroceimrovemet.Methodaddeig:TheShaghaiStrokeServiceSytem(4S)ietalihedaaregioaletworkfortrokecarequalityimrovemetitheShaghaimetroolitaarea.The4Sregitryueawe-aeddataaethatautomadcallyextractdatafromtructuredelectroicmedicalrecord.Site-ecificeducatioadtraiigrogramwilledeigedadadmiitratedaccordgtotheiraeliecharacteritic.BothacutereerfuiotheraleicludigthromectomyadthromolyiitheacutehaeaduequetcareweremeauredadmoicoredwichfeedackPrimaryoutcomeitoevaluatethediffercatoriecodaryrevetio)adot-iter%5aeamcarequrovideutetrokecareadderoceeforettertrokecare.AregioaltrokeeworkmodelforqualicyimrovemerwilleexloredadmighteexadedtootherlrgecideiChia.IkematioaljouralofStroke0(0)图1-1发表论文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卒中临床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并上传至电子数据平台系统,即“上海脑卒中预防及救治服务体系数据库”(下简称“体系数据库”)。至2016年10月,上海地区拥有11家市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及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为服务网络的数据资源平台。该项质量控制技术已经作为临床卒中质量控制平台建设的新尝试,于2018年5月发表在IteratioalJouralofStroke杂志上(图1-1)。三、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的医院基础2011一2018年,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工作覆盖了上海地区所有拥有神经内科建制的三级、二级医院,包括民营医院,达到64家。并在2016年初,响应中国卒中学会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下的所有成员单位划入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单位,并要求连续上报卒中相关临床数据。在2017年6月启动了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数据平台对接及数据共享的基础上,2018年上海质量控制中心继续根据新卒中质量控制要求及编码的统一,提供了区域数据与全国数据的对接。2017年10月利用“世界卒中日”的契机,颁布了上海市《2017版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更新版,同时连续第二年发在了省市级单病种质控白皮书(图1-2)。第一章概述国家卫生阳计圳生育壶员舍神经内料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6年国家医疗服务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上海地区分册】上海市神轻内科脑床质量控制中心细编主编董强上海市神经内科脑床质量拉制中心组编主蝙置爱2018年3月1日上海科学找术品戴过图1-22016年及2017年上海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四、持续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依据已有的神经内科专业病种和技术质控指标和规范,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自2011年起,采用了比较客观的“随机双盲考评制度”,即根据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要求:①病历采样人到点收回《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信息汇总表》和《收治静脉溶栓脑梗死病例信息汇总表》,2018年起质控疾病增加了出血性卒中;根据上述表格的病例信息,按要求随机采样;②由工作人员对采样病史设盲;③专家盲评采样病史,根据是否符合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分册)关键临床质量控制参数的标准(比如是否在发病24小时内在医嘱及病历中记录启动抗血小板治疗)对病例反馈评分。这样“随机”“双盲”的考评减少了同行评议中的“人情分”,对每家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向社会公布。2018年分别在上下半年开展上海市范围内的所有神经内科卒中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抽查2次,具体督察报告及小结详见附录1及附录2。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新探索●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依据目前的学术和技术优势,在2018年上半年对所有所辖区域神经内科所收治的出血性卒中病例进行了调研,并在下半年首次对于出血性病例进行了质控管理。另外,根据国家临床质控中心的要求,协助完成了国家脑出血质控标准的制定、卒中门诊病例模板构建等质控工作。···试读结束···...

    2022-10-28

  •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闫宁,郭新海|(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作者】闫宁,郭新海【页数】342【出版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72-2932-7【价格】75.00【分类】医疗器械-无菌技术-包装技术-质量控制【参考文献】闫宁,郭新海.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内容提要:本书围绕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设计开发和风险评估、包装材料性能的要求和验证、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进货检验、成型设备和包装过程的确认、密封特殊过程的统计学管理、完成器械包装后整体包装的验证、无菌有效期的确认、保护性包装、有关的各种验证试验标准、方法和仪器、医疗机构直接使用的包装材料选择和包装过程的确认等诸方面详尽的论述了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全过程和医疗机构循环使用医疗器械再包装灭菌过程中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方面的系统的知识。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从事循环使用医疗器械再包装灭菌的护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丛书。也是学习无菌医疗器械制造专业的参考书。《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内容试读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选择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是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目标是能进行灭菌、使用前提供无菌保护并保持无菌水平。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过程,由于不同医疗器械产品的具体特性、预期的灭菌方法、预期用途、失效日期、运输和贮存等都会对包装系统和材料的选择带来影响,在为无菌医疗器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时,要认真分析无菌屏障系统诸多方面的因素,涵盖与灭菌过程的相容性、包装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适宜性、无菌屏障的特性以及与器械最终用途相关的问题。第一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发展随着无菌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对产品的包装提出了相关要求,美国、欧盟、S0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无菌产品的控制,以确保无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一、国内外相关标准美国1950年成立的软包装协会是由软包装制造者和供应者组成的国家贸易协会,该行业生产的包装用于食品、保健品的包装,以及由纸张、薄膜、铝箔材料等组成的工业产品。1994年,软包装协会灭菌包装制造者理事会成立,定期发布包装标准和试验方法。1997年,IS0/TC198(卫生保健灭菌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011607:1997《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用于包装后的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欧洲标准EN868是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授权CEN/T℃102(欧洲标准委员会)“供医用的灭菌器材”技术委员会编制的,于1997年2月起先后发布了下列标准:EN868-1《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2《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3《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3部分:纸袋(EN868-4中的规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定)、组合袋、卷材(EN8685中的规定)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4《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5《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5部分:纸与塑料膜组合的热封和自封袋及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6《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6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医用包装的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7《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热封式医用包装的生产用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8《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9《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9部分:热封袋、卷材和盖材的生产用无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EN868-10《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10部分:热封袋、卷材和盖材的生产用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自1992年以来,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就开始致力于制定全球统一灭菌包装的标准工作。2003年发布的S011607第二版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结果。IS011607第二版中特别标注了和EN868标准不同的部分,以便于使用者清楚了解二者存在的差异,为全球统一采用IS011607标准打下了基础。2006年上半年发布的新版IS011607-1和IS011607-2实现了IS0和CEN标准的统一,同时废止了EN868-1,保留了EN868-2至EN868-10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可用一个或多个方法来证实符合IS011607-1中规定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为各种包装材料和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的确定提供了指导。目前,该标准已经被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我国已将IS011607:200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等同采用,且转化为国家标准,并于2005年1月24日发布了GB/T19633一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IS011607-1: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IS011607-2: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要求》已等同采用并转化为国家标准,并于2015年发布。2009一2011年,我国将ASTMF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681,将EN868-2至EN868-10标准也等同采用并转化为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转化和应用,为提高我国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发展以及无菌包装的规范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包装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为确保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对包装过程加以严格的控制。因此,制造商应按照IS011607《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对包装过程进行确认。S011607标准考虑了材料范围、医疗器械、包装系统设计和灭菌方法等因素,规定了W2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预期用于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材料、预成型系统的基本要求。IS011607标准与EN868-1标准协调后规定了所有包装材料的通用要求,EN868-2至EN868-10规定了常用包装材料的专用要求。这两类标准基本满足欧盟医疗器械指令的相关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为产品提供了一个无菌屏障系统,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把销往医疗机构、用于内部灭菌预成型的无菌屏障系统也视为医疗器械。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医疗器械制造商之所以将无菌屏障系统视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也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了无菌屏障系统的重要性。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的选择受如图1-】所示相互关系的影响。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灭菌过程选择确认图1】影响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选择的相互关系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器械的保护、灭菌效果、无菌保持、无菌打开和使用等诸多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应至少从以下10个方面考虑:(1)微生物屏障(2)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学特性。(3)物理和化学特性。(4)与预期灭菌过程的适应性。(5)与包裹或密封过程的适应性。(6)灭菌前产品的货架寿命。(7)灭菌后无菌屏障系统的无菌有效期。(8)运输和贮存。(9)与被包装的器械的相容性。(10)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第二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基本要求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其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内外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或生产环境、储存运输、使用发放等过程受到污染、混杂、变质、损坏、错发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内包装材料、容器等必须无毒,不得与产品发生化学作用,不得发生碎屑脱落,制造过程中不得被污染,且适合于产品的包装、密封和适宜的灭菌过程。与产品非直接接触的外包装材料,如大、中包装袋、包装盒及外包装箱等,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不但要满足适宜的灭菌过程,还要适合于产品的运输、贮存和保管。3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一、无菌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我国无菌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历时三十多年,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链。由于发展速度过快,部分企业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跟不上行业发展,专业人才更是甚少,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对包装材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高,主要表现在:(1)产品的前期设计开发没有与包装设计同时展开,延误项目周期(2)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包装材质的限制,导致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包装密封失败,或后期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后导致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合格。(3)缺乏对包装系统的验证,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甚至无菌屏障功能被破坏,产品不合格。为确保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造商必须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的完整性、初包装封口的密封性、包装形式包装标识以及运输方法等进行确认,以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和使用前保持其完整性。1,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包装应具有的两个基本功能(1)保护产品。(2)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设计、过程验证、包装试验等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功能而展开的。在建立无菌屏障系统的过程中,所用材料的微生物屏障特性和包装的完好性对产品的安全性十分重要。2.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1)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①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②与运输过程的适应性。③在产品的货架寿命周期内能够阻隔微生物的进入。(2)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常用的包装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选择。无菌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环氧乙烷(E0)灭菌。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因内包装中有残留气体,包装材料必须要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一般采用多孔性材料。材料的耐热性能承受的介质温度应为30℃一70℃,并与其他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要关注过度灭菌会导致包装损坏。②辐射(y射线、电子束等)灭菌。进行辐射灭菌时通常用钴-60作为辐照源。灭菌机理主要是通过y射线的穿透,毁灭微生物的DNA,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因为Y射线可以穿透多种材料,所以包装材料可不要求有良好的透气性。另外,在辐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包装材料性能(尤其是聚丙烯材料),还有可能改变PVC类材料的外观性状。因此,在选择此灭菌方法时应关注这些相关因素。4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③湿热灭菌(蒸汽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时,包装和产品等有关材料必须为多孔透析状且具备耐热、耐潮湿和耐高温特性。灭菌温度一般为121℃~134℃,视灭菌周期长短,最高温度可达140℃。湿热灭菌大多为医院或医疗诊所采用。二、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设计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应结合产品的具体结构形式、性能要求、灭菌方法以及国家或地区行政法规等相关要求。无菌屏障系统应能进行灭菌并与所选用的灭菌方法、灭菌过程相适应,应能提供无菌保护并保持无菌屏障系统的完好性,应确保内装物在使用前或有效期内保持其无菌水平,应确保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将对使用者或患者所造成的安全性危害降至最低。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商应验证产品的最终包装在销售、贮存、处理及老化全过程中只要包装未损坏或未打开,在制造商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包装的完整性能达到无菌医疗器械要求的贮存期限。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考虑以下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法律法规和顾客的要求。(2)产品的质量和结构。(3)锐边和凸出物的存在。(4)物理和其他保护的需要。(5)产品对特定风险的敏感性,如辐射、湿度、机械振动、静电等。(6)每个包装系统中产品的数量。(7)包装标签的要求。(8)环境限制。(9)产品有效性的限制。(10)运输和贮存环境。(11)灭菌适宜性和残留物。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应有形成文件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设计开发过程的结果应形成记录、文件,并在产品放行前得到批准。包装材料、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或无菌屏障系统随附的信息应符合国家法规或产品进入市场必须提供的相关信息要求。三、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过程确认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和无菌屏障系统制造过程应得到确认。过程确认是通过获取、记录和分析所需的结果,证明某个过程能一贯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先确定的技术规范要求的程度。这些过程包括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IS011607-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要求》标准给出了相关确认的指南,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商可参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包装确认。1.安装确认(IQ)安装确认(IQ)是获取设备按其技术规范提供并安装的证据且形成文件的过程。安装确认过程应考虑:5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1)设备试验特点(2)安装条件,如布线、效用、功能等。(3)设备安全性。(4)设备在标称的设计参数下运行(5)随附的文件、印刷品、图纸或手册。(6)配件清单。(7)软件确认。(8)环境条件,如洁净度、温度和湿度。(9)形成文件的对操作者的培训要求。(10)操作手册和程序。安装确认过程中应规定关键过程参数,并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控制和监视。设备报警和警示系统、正常或故障停机应在关键过程参数超出预先确定的事件中得到验证。对关键过程进行控制的监视仪器、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等应建立校准或检定计划,并经过校准后使用,校准宜在性能确认前和确认后进行。对于包装设备中已安装的程序逻辑控制、数据采集、检验系统等软件的应用,要进行功能试验,以验证软件、硬件,特别是界面是否有正确的功能输出。安装确认过程应经过核查,如输人正确和不正确的数据、模拟输入电压的降低,以测定数据或记录的有效性、可靠性、一致性、精确性和可追溯性。另外,应建立书面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持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2.运行确认(0Q)运行确认(OQ)应对过程运行参数在上、下极限参数范围条件下进行所有预期生产条件的挑战性试验,以确保能够稳定地生产满足规定要求的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和无菌屏障系统。运行确认时应考虑以下质量特性:(1)对于成型和组装:①完全形成/装配成无菌屏障系统。②产品适于装人该无菌屏障系统。③满足基本的尺寸。(2)对于密封:①规定密封宽度的完整密封。②通道或开封。③穿孔或撕开。④材料分层或分离。注:密封宽度技术规范的示例见EN868-5标准。(3)对于其他闭合系统:①连续闭合。②穿孔或撕开。③材料分层或分离。3.性能确认(PQ)性能确认(PQ)应证实该过程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持续生产可接受的预成型无6···试读结束···...

    2022-10-28 苏州大学出版社网站 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页数】731【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89-5669-2【价格】39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8【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监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中心数据来源系统评估的方法,对2014-2017年度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涵盖了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和服务量总体情况、不同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DRG绩效评价等内容,全面展现了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努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部分2018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政策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继续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2018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healthcareacceadqualityidex,HAQ)排名,我国HAQ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上升12位,是社会人口学指数(ociodemograhicidex,SDI)中等的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成绩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一、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一是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以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重要配套文件,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统一制度规范和基本遵循守则。组织编写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系统解读了每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要素和关键环节,指导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进一步理解和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质控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专业作用,并指导省、市级相应质控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家级质控中心专业设置数量达到35个,省级各专业质控中心超过1300个,医院感染管理、急诊、麻醉等14个专业质控中心覆盖省份超过30个,形成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质控工作网络。三是完成“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总结评估,并反馈总结评估结果,为今后临床专科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好基础。四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各级质控中心的医疗管理人员进行政策、理论、方法、工具的专业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二、全面推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一是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制度、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旨在通过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技术的科学、规范、有序和安全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法治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二是组织编写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开展培训,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发布省级限制类技术清单和技术管理规范,建设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以限制类技术为重点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管理政策,印发《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升级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分配系统。组织开展2018年度器官移植执业资格认定,并在全国范围进行器官捐献与移植拉网式检查三、大力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加强医疗服务中的医患沟通,畅通沟通渠道,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二是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加强麻醉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麻碎医务人员积极性,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启动2018一2020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广多学科诊疗,231家三级医院参加了国家多学科诊疗试点:20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力推进日间手术。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方面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实现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优化诊疗科目登记、简化医疗机构审批材料、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两证合一”。另一方面规范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三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2第二部分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本部分重点围绕2017年全国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中的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和床位数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全国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以及区域医疗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atioalCliicalImrovemetSytem,NCIS)和全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italQualityMoitorigSytem,HQMS),以1436家三级医院和1581家二级医院的出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157175058例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对其中387179例存在生存状态异常住院天数异常、年龄异常等问题的病例以及年上传月份不足10个月的医院病例信息予以剔除,最终纳入156787879例。在区域医疗服务分析部分,剔除无法判断住院患者常住地信息的病例,分析住院费用相关指标时,剔除费用异常的病例信息一、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一)医师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4人,较2016年的2.31人略有增加(图2-1-1-1)。《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黑龙江34宁2d北京362.6西藏2.26河南○名2.70230上海2.81四川2.35江西1R1贵州福球2.1台湾01.8香港2.22.52.5+南海诸岛图2-1-1-12017年各省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布(二)护理人员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2.74人,较2016年的2.54人略有增加(图2-11-2)。《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三)医疗机构床位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2张,较2016年的5.37张有所增加(图2-1-1-3)。《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4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第二部分黑龙江2.39新89内蒙古宁2.922.84家4.7天津24河北2.62山东病2.952.53海3.47四川2.江西0-22.63.1+3.0南海诸岛图2-1-1-22017年各省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布龙江63网宁6836.94北6京556天准4395.34西越4.785.84629四1海5.5767天61500.660-44.556香港6澳门南海诸岛图2-1-13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布5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比较2016年和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省份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前5位为江西、黑龙江、贵州、青海和西藏,增幅均达9.3%以上(图21-1-4)。黑龙河江01g新4.74丙袋古A辽宁5.08甘肃8.357.61北京315天津428河北山西703.69X山东7.35西越陕西9.38河南江苏5.426.436.95湖北上海4.31四川8.123.92承庆719浙江6.4湖南江西贵州5.6111.2福建3.330-3台湾6.4426香港912澳门+海南2.95南海诸岛图2-1-1-4各省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17年较2016年增幅(%)(四)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分布2017年全国106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262家二级综合医院20个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如图2-1-1-5所示,相关手术量地域分布及差异情况与2016年基本相似。髋、膝关节置换术(三级)璧、藤关节置换术(二级】500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论文 epub电子书网站

  • 9527 杨华-TQM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全过程质量改善(全4集)

    资源介绍:资源大小:741MB杨华-TQM全员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全过程随着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崛起,对产品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传统制造业一直在用过去的思维和方法生产产品,导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产品质量下降。索尼质量审核员将解读如何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帮助企业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从而打造优质产品,提高企业美誉度。课程大纲:1、高品质的价值与品质意识的提升1、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2.提高质量意识的五种方法2、TQM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2、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3.每个阶段纠正问题的成本4.四种预防方法5、质量管理案例3、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改进1.构建生态系统2.提高通过率3.不良品如何处理4、如何有效实施生产质量管理5、员工四种意识的三种测试6.质量管理五项原则7.改善问题的八个步骤4、质量控制过程的质量改进1、品管单位职责2、质检的主要功能3、“四无”质量管理的关系4、两个工作标准...

    2022-10-28

  • 《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页数】634【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189-7000-1【价格】368.00【分类】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19【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提要:本书以近年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全国监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中心数据来源系统评估的方法,对2016-2018年度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涵盖了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和服务量总体情况、不同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DRG绩效评价等内容,全面展现了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努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内容试读第一部分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政策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继续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继续推动医疗资源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继续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印发《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制定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二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文件,印发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制定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启动第二阶段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贫困县县医院帮扶力度,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提供财政补助资金。二、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建设,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指导各地加强质控中心建设,省级质控中心增加至1400余个;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印发《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二是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等一系列诊疗指南、方案或规范,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印发《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当前行业内问题比较突出和集中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通知》,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质量安全水平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体系。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等13个内镜诊疗技术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4个介入类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重点技术管理。二是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监管工作力度。印发《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管理办法》《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三是继续推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对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信息化监管。四是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和生物制品)》,完成《中国国家处方集(化药及生物制品卷)》,规范长期处方管理。四、加强考核评价,推动政策落实一是启动医院评审评价相关政策修订工作,推动建立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体系。二是实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完成国家检测分析报告。三是发布“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及考核评价标准,保障医疗安全政策、措施落地。2第二部分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本部分重点围绕2016一2018年全国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和床位数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重点手术/操作开展情况、全国医疗服务量、服务能力,以及区域医疗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和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以1861家三级医院和2151家二级医院出院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299091671例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对其中3860853例存在生存状态异常、住院天数异常、年龄异常等问题的病例,以及年度病案首页数据上传月份不足10个月的医院数据予以剔除,最终将295230818例病例数据纳入分析。在区域医疗服务分析部分,剔除无法判断住院患者常住地信息的病例;分析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时,剔除费用异常的病例信息本部分分析数据来源于别除异常数据后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具体各年份医疗机构数量及出院人次数分布情况如表2-1-1-1及表2-1-1-2所示。表2-1-1-12016一2018年全国三级医疗机构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医院机构数出院人次医院类别趋势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综合医院124212541272582522366280170767305874精神病医院108111115692433765893842408妇产(科)医院848789222247223372272426552其他专科医院646670148887815756951650808传染病医院575758691542724326771330肿瘤医院454646195409421568312470975儿童医院4041157418617401941925770口腔医院29%33813188799296297眼科医院212121269078262203282393心血管病医院101214224337277632322491胸科医院1112264704283184304071结核病医院9910159024179209210474康复医院101010636536972376612皮肤病医院71P179652191424305骨科医院8155915172565185883职业病医院7280503106531766整形外科医院2242552618824747耳鼻喉科医院315344172150810血液病医院1215482384627686合计175617821819682172227357911579031252表2-1-122016一2018年全国二级医疗机构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医院机构数出院人次医院类别趋势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综合医院130515361680192151452344656326441935妇幼保健院16521324198822313039341498353■■精神病医院92111138153849196928242412■同妇产(科)医院2632794009871886792传染病医院131723441045670394242■肿瘤医院121496944710802240504儿童医院547429083965362068口腔医院61068138109028868心血管病医院2158511993225480其他专科医院00004155合计162619402150206170652528135528504809说明:2019年度,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使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采集的2016一2018年数据,与以往《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分析使用的数据库有较大差异,相关指标均予重新计算,特此说明。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能力分析第二部分一、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一)医师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63人,较2017年的2.44人有所增加(图2-1-1-1)。从全国水平来看,已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的要求。[0,1.8)1.8,2】[2,2.2)[2.2,2.52.5+)图2-1-1-12018年各省(区、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布(二)护理人员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2.95人,较2017年的2.74人略有增加(图2-1-1-2)。但未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要达到3.14人”的要求。(三)医疗机构床位数总体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9张,较2017年的5.72张有所增加(图2-1-1-3)。基本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一2020年)》中“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的要求。比较2017年和2018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各省(区、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均有明显增加(图2-1-1-4),其中增幅最大的前7位为甘肃、吉林、河南、河北、江西、安徽和湖南,增幅均在6%以上。5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5甘2.31.62.4[0,2.4)i2.4,2.6[2.6,2.82.8,3.143.14+】图2-1-122018年各省(区、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布斯漫7.105304.8.511网别7,186.09广4,5686】[6+图2-1-132018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布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勺子课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科学管理,消除隐患

    课程说明:课程来自勺子课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资源大小:120MB餐饮业者知道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质量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备案填写混乱,责任不明确分散管理,没有考核?这些将为您的餐厅埋下定时炸弹《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美国PDCA质量管理周期介绍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消除隐患适用学生餐厅负责人及食品质检负责人教学大纲如何做好PDCA上部食品安全质量记录记录是什么记录的分类和特征记录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做好PDCA下段食品安全质量记录填写记录要求填写记录注意事项如何管理和控制记录...

    2022-10-28 科学管理 质量记录怎么写 科学管理 质量记录表怎么写

  •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钱庆文,邹新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作者】钱庆文,邹新春著【页数】396【出版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194-5162-2【价格】88.00【分类】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参考文献】钱庆文,邹新春著.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内容提要:多年来,行业内对落实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有高度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医疗机构对质量的认识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本书出版的目的就在于此。作者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系出发,详细解读了医疗质量管理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分享了自己从业多年累积的管理经验,为关注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管理者们指出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内容试读第一篇医疗质量的观念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导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今日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早已由第一产业(农业)过渡到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早已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由于第三产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质和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除此之外,过去对第一、第二产业在质与量上的要求,今日也都加诸第三产业。在这些要求之中,对质(Quality)的要求最多,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有以下特性。无形性(Iviiility)。服务业产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掌握这种产品的可靠性(Reliaility)和可用性(Alicaility),就有赖于对其质量的管理。不可分割性(Idiviiility)。服务业的产出无法看见,也就无法分割。如果更进一步从营销(Marketig)层面来看,服务业的产出基本上可以推至无穷尽,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根本就无从分割。不可储存性(No-toraility)。服务业的产出不同于制造业,般是无法储存的,因为时间一旦错过,服务的制造点(ServiceActigMomet)也将失去,所以服务无法储存,发生即产出。不可重复性(No-reeataility)。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它的产品是不可以再重复的,即使是同类的服务,也会因时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所以基本上是不重复的,即使被服务者有相似的感觉。尤其是医疗行业,很多操作、手术、治疗都会产生不可更改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保护,也有可能是伤害。002MaagigHealthcareQualityadPatietSafety除了以上四点,医疗行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是其服务的特殊性(Secificity)。特殊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对象是“人”,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这导致医疗行业不容易提供完全标准化的服务,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往往有很多个性化要求。杰出的医疗机构都实践“以人为本”“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能够实践这个理念的机构也普遍获得成功。比如,美国的梅奥医疗集团(MayoCliic)、台湾地区的长庚医院都真正实行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特殊性的第二方面是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态,促进其与社会融合,尤其是在“生理心理一社会”模式下,强调整体观、价值观、质量观。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要求服务提供者首先不要给病人带来伤害(FirtDoNotHarm),然而非常清楚的是,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断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就是这种伤害产生的一个表现。从精益医疗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尤其是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病人维权意识大幅提升,在更容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医生对医疗知识的绝对权威地位被质疑,负面信息会迅速形成舆论风暴,这些都给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服务业既然是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一种,自然就无法排除对其质量的高要求,这也是了解医疗质量的最主要动机。除此之外,医疗服务是一种既全球化(Gloalized)又本土化(Localized)的行业,其质量提升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国民之外,间接地也会让国家的整体经济及周边往来的国家受益,所以对质量的要求也就比对本国其他服务业更严格。所以,鉴于医疗服务业具有上述这些特性,对医疗质量的认识应该从对医疗质量拥有正确的观念开始。003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第一章认识医疗质量【引言】多年以前,我在台湾地区南部的一家医院做评审,发现那家医院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医院有好几对双胞胎员工。我好奇地询问人事科:医院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员工识别”?病人在医护识别方面会不会有问题?假如因为医护人员身份识别的问题导致病人安全危机,医院如何处理?再到后来,我发现医院质量管理也有类似问题。许多医院都会用相同的“术语”(Jargo)、专有名词(Termiology)以及相同的管理工具(MaagerialTool),但是深入研究之后才会明白,它们组合起来之后产生的管理内涵(Cotet)完全不同。所以,对医院的质量管理人员来说,确定医院真正的质量管理水平很有必要。美国医疗质量管理家AvediDoaedia曾经指出,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首先是对“医疗质量”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在学习过一堆管理的专有名词后,医院的服务质量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因为员工缺乏对医疗质量的共识,无法达成医院最初设立的目标,而轻易放弃过去为医疗质量管理所做的努力。对医疗质量缺乏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医务人员无法理解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的“这样那样”的要求。通常,大多数医务人员1DoaediaA.(1979).Thequalityofmedicalcare:acocetiearchofadefiitio.JFamPract..9(2):277~284004MaagigHealthcareQualityadPatietSafety非常热衷于讨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话题,但对提高“管理能力”和第“管理水平”却嗤之以鼻。这样的思想意识可能源于在校阶段的管理知识章认知不足和教育缺失。在大多数医学院校里,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没有医涉及医院管理学的内容,就算是学习与管理相关的内容,绝大多数课程也疗质量都是疾病或医疗技术管理。其实,如果学校负责的教授或老师们认真研究一下“医疗质量管理”这门学问,医疗质量的改善是可以被“期待”的,因为管理可以产生效率,进而产生价值。医疗技术、管理创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管理的效益可能是隐性的,可能是显性的,无论哪一种,其实际价值都是巨大的。系统性的医疗安全环境改善,可能拯救更多隐性的患者,这个数字甚至远超预期。一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可能会给很多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感染,比如,医护人员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导致艾滋病传播、血液透析造成肝炎扩散等。如果忽略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的价值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可能带来灾难。22BekkerH.L.(2010).Theloofreaoiatietdeciioaidreearch:dochecklitdamagethequalityofiformedchoiceitervetio?PatietEducCou.78(3):357-364.doi:10.1016j-ec.2010.01.002.Eu2010Fe19.005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引导案例】《柳叶刀》发表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对医疗行业而言,质量尤其重要。医疗质量和安全与人类生命直接相关,更是医疗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2017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TheLacet)发布了涉及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1990年到2015年的25年间,中国医疗质量进步的幅度位居全球前列,是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3中国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TheHealthcareAcceadQualityIdex,HAQ)从1990年的49.5提升到了2015年的74.2,全球平均指数2015年是53.7,美国2015年的指数是81.3。中国的排名从1990年的第110位提高到了2015年的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衡量区域间医疗服务差距的指标显示,我国国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缩小到了2015年的1.2,而2015年全球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为20。2018年5月,《柳叶刀》再次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国的HAQ指数排名从全球第60位提高到了第48位。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在一年间跃升了l2位,是中等国家(Socio-demograhicIdex,SDI)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4中国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3BarerR.M..FullmaN..SoreeR.J.,etal.(2017).HealthcareAcceadOualityIdexaedomortalityfromcaueamealetoeroalhealthcarei195coutrieadterritorie.1990-2015:aovelaalyifromtheGloalBurdeofDieaeStudy2015.TheLacet.390.10091:231~2664FullmaN.,YearwoodJ.,AayS.M.,etal.(2018).MeaurigerformaceotheHealthcareAcceadQualityIdexfor195coutrieadterritorieadelecteduatioallocatio:AytematicaalyifromtheGloalBurdeofDieaeStudy2016.TheLacet,391.10136:2236-2271.006MaagigHealthcareQualityadPatietSafety···试读结束···...

    2022-10-28

  •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张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作者】张立主编【丛书名】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及相关成果丛书【页数】308【出版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068-5844-1【价格】90.00【分类】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研究【参考文献】张立主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内容提要:本书分为概论、工程整体管理、工程专项管理、工程文档管理等六章,主要包括: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概述;工程管理的议事机制;启动管理;过程管理;收尾管理;进度管理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概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简称“版权工程”)是列入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科技专项,涵盖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总体集成、应用示范等多个方面,包括23个分包、26项课题,涉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初验、终验等7个管理阶段,参与工程管理、研发、集成任务的单位24家,版权工程总体目标是:探索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机制,为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公共服务,为建立数字出版产业营利模式提供参考模型。工程于2006年开始酝酿,2007年开始可行性论证,2011年7月正式启动,2016年4月完成所有技术研发任务并顺利通过第三方测试。一、工程背景数字化和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式。数字出版应用的发展,给出版行业的版权保护带来了很多新的政策与技术课题。人们在充分享受数字化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正遭受着作品版权被有意或无意非法使用而带来的市场秩序混乱问题。由于数字内容具有易于复制、分发和网络海量存储、快速传输等特点,随意传播应该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字内容和产品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字版权保护成为近年来各国法律界、出版产业界共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各国的经验表明,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需要法律、技术双管齐下,法律是版权保护的根本,技术是版权保护的手段。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利益,不仅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第一个明确系统地提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的国家重要文件,该文件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列为重大文化技术专项。具体内容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专项一重点突破DRM系统的体系结构、数字内容加密、身份识别、密钥管理、数字权利转移、数字版权描述、数字内容交易、数字内容使用的跟踪和审核等技术。”因此,作为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文化技术专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任务下达到新闻出版总署后,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各方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并获得了财政部的立项认可。二、工程必要性当今社会是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以数字和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出版业的面貌。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出版产业在内容数字化、渠道网络化的过程中,因传统版权保护手段无法有效跟进而遭遇侵权盗版肆虐、内容创新乏力、粗俗作品泛滥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我国软实力的全面提升,甚至给我国长久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达到这一要求,新闻出版业必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的相关成果,积极构筑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版权保护的有效防控体系,为净化和优化产业环境,促进先进文化的快捷、合法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1.落实国家纲要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都有相应的要求。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既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又是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综合体现了国家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要求,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发展纲要中,需要大力发展和有效推进。2第一章概论2.数字时代出版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广大国民的阅读习惯与购买倾向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以数字出版、数字印刷业为主体的新兴出版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互联网和数字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国民阅读和消费转型的强力带动下,数字出版产业正在成为今后出版的主流,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新增长点。由此来看,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是高新技术条件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数字网络环境下侵权盗版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总量更大,侵权盗版的主体和行为更隐蔽、更复杂,权利维护和侵权查处也更困难、更艰巨,必须用高新技术手段解决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抛开对数字出版的版权内容进行技术保护、对数字出版产业秩序进行技术规范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手段和研发活动,数字出版产业以及整个出版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持久的。3.加强版权保护、改善国家形象的紧迫要求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海量数据存储、便捷复制、快速传输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侵权盗版问题。数字网络领域的侵权盗版活动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盗版至少使P℃端付费阅读收入蒙受了43.2亿元的损失,使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蒙受34.5亿元的损失,二者合计达到77.7亿元,而盗版对网络文学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远高于此。同时该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还会损失21.8亿元的衍生产品产值。网络文学盗版在一年之内就能给整个行业带来至少百亿元的损失。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数字网络领域的侵权盗版,但版权保护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版业从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介质出版共存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仅如此,侵权盗版活动一直是中外经济、文化往来中争议最多的焦点之一,甚至演变成了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我国政府施压。美国在2007年4月正式向WT0就所谓中国打击盗版不力问题提出了贸易诉讼,日本也扬言要加入其中。而我国在参与包括加入WT03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主办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事务时,也郑重做出过各种承诺。作为迅速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如果不能在高新技术领域迅速有效地打击侵权盗版,不仅难以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会失信于国际社会,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严重不利影响。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紧迫要求版权保护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权利人的创新积极性,激励他们创作和传播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如果数字网络领域普遍、猖獗的侵权盗版活动得不到有效打击和控制,势必会严重影响创作者和传播者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整个数字出版领域创新不足、精品缺乏,从而让原本就不好控制但危害深重的庸俗、媚俗、低俗作品大行其道,直至充斥整个数字出版空间。创新是文化、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文化、科技企业包括数字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力的缺乏必然象征和预示着这些企业、这些行业的微弱和没落。上升到国家软实力层面,有人形容美国一个好莱坞相当于若干个驻外领事馆,其根本原因当然也是源于好莱坞公司从作品内容到传播方式的长久、持续的创新以及支撑创新的强大的版权保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更为迅速、更难控制,并且是无国界的。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长期不重视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保护,必然会加速境外先进文化的渗透和侵蚀。长此以往,不仅国家软实力无从谈起,而且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5.改变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被动地位的迫切需求国际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活动的发展历程表明,前期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最初是在作为市场主体的公司企业研发完成的,但由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性质以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本身的高端性、复杂性,国外政府和公共组织或从立法的角度,或从研发的角度,或从宣传推广的角度,都已纷纷介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过程。具体来讲,2006年,法国出台了新数字版权管理法,对开放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的源代码作了详细规定;美国财政部、美国版权工作组、美国空军研究院、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日本TT信息与通信系统研究中心等政府部门和公益机构都在研发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或支持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此外,从2001年开始,美国计算机协会每年都举办一次DRM(DigitalRightMaagemet,数字版权管理)会议。韩国具有半机关性质的、最大的国立研究机构一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最近出版了专门的DRM书,从技术、第一章概论法律、商务、特许、标准化等5个方面对DRM进行详细阐释和讲述。我国包括北京方正阿帕比公司、北京书生公司、北京华旗资讯公司、华为公司等一些企业在从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业务。然而,一方面,同国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一样,单个企业研发的各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可信性、互操作性上有一定不足(所有研发企业都宣称自己的产品最好,一般客户难断优劣;各种数字版权保护产品之间常常互不兼容,给客户应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由于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历史较短、研发基础薄弱,我国这些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实力方面还是市场份额方面都无法与国外企业,诸如微软公司、Adoe公司、Ale公司、亚马逊公司等相比。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国自主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书等领域,技术发展不全面,技术成果数量少。国外流媒体、移动终端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已经出现,并在迅速推广。而一旦这些标准全面运用,我国相关领域的产品制造商和广大用户将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应当借鉴国外模式,由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及时介人,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组织推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活动。鉴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的总体时间不长(萌芽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快速发展于世纪之交),各国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我们应借着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东风,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版权保护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在有效改善我国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状况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第二节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概述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鉴国内外重大工程和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全面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5个体系:一、建立以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本工程在总局直接领导下,实施专项管理,即由数字版权保护领域长期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科研院所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出版单位,按照工程的特点和职能分工,组成跨企5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业、跨部门、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政策与实施管理相结合,项目管理与技术研发相结合,分散管理与统一协调相结合。工程的组织体系以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为两条主线,根据“工程一项目一子项目”的拆分原则,逐级进行项目管理。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两条指挥线纵向贯通,各级组织横向管理,定岗定责,共同编织成矩阵式的组织体系。本工程坚持技术先进、竞争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工程招投标方案,在充分调查、认真审核、仔细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项目承担单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成果质量。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制度体系本工程遵循国家重大工程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从工程启动开始即引入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借鉴国内外一流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经验,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组建总体组,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涵盖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主要的项目管理活动,用于指导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实施的可控和透明。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计划体系本工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计划体系,用以保障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工程计划涵盖整个工程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通过系统筹划和综合平衡,制定工程中长期目标规划、年度计划,使工程各系统成为纵横有序、衔接紧密、运筹科学的有机整体。同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合理的计划要有预见性,留有余地,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计划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各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出现重大延迟,必须经过上级组织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计划变更。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通过建立一整套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贯穿工程实施全程的质量方法和各类质量标准的实施与检查,来确保本工程从起始到总体收尾,每一步都能够交付出有质量的成果。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 2021》韩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2021》【作者】韩超【页数】496【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ISBN号】978-7-5180-9125-6【分类】上市公司-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21【参考文献】韩超.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2021.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2021》内容提要:本报告基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基本精神,从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企业创新、绩效与价值四个维度,使用117个具体指标,利用各种公开渠道,采集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50余万,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了2020年3615家上市公司(占2020年全部上市公司的87.76%,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的相对治理指数,并进行了总体排名,以及省份、地区、行业、所有制、最终控制人和上市板块等多角度的比较。《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2021》内容试读第1章导论本报告指数的开发直接起因于202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以下简称《意见》)。其实早在2005年10月,国务院就曾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05〕34号)》。上次是国务院批转,这次是国务院直接发布,可见中央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意味着时过境迁,外部环境变了,变的更复杂了,上市公司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风险,而且问题更隐秘,风险更大,甚至具有系统性,因此,原有的制度就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改进,否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No.1,20211.1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该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公司治理。《意见》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提高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和“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合力”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举措。该《意见》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排在第一位的内容,而其他几个方面的不少内容也是公司治理的应有之义,如“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中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中的防止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中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提高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中的增加制度供给(尤其是法律制度供给),“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合力”中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各尽其责,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等等。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根本上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公司治理包括很多维度,最重要的维度包括投资者权益保护、董事会治理、总经理能力及激励、财务治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是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随着股权的多元化,来自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来自控股股东的资金占比却不断下降,尽管他们仍然对公司拥有控制力量。因此,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董事会经常被视为公司的核心治理主体,由于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战略决策,并监督经理层落实战略决策,因此,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公司发展的正确方向。总经理是公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发达市场经济体一般称为首席执行官(CE0),由于发达市场经济体的公司董事会基本由独立董事构成,甚至董事长都是独立董事,因此,CEO就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中国企业的总经理尽管大多没有被赋予CEO的权利,但这是发展趋势,如何培育和发挥总经理的最大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重视的因素。财务治理关系着公司财务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较高的财务治理质量不仅能够合理配置各财务主体的权责利,有力控制第1章导论3各个财务环节,有效监督财务行为,还能适当激励财务主体,因此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见》提出,上市公司要诚实守信、规范运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可见,社会责任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形成共识的广义公司治理理论来看,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责任纳人公司治理中,这本身就意味着,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尤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近些年兴起的E$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概念,其实就是广义的公司治理。尽管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E$G概念并不成立,因为广义的公司治理包括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但ESG的提法并非没有意义,其意义恰恰就在于突出了社会责任(含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19年8月19日,美国“商业圆桌会议”(BuieRoudtale)发表《公司的目的》的宣言,强调企业要更重视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不能独尊股东利益。这项宣言已经获得美国188位顶尖企业CE0的联合签署,足见重视社会责任已成全球共识。中国当前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员工和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等问题频发,比如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轰动全国,蚂蚁集团的资本无序扩张严重侵蚀消费者利益等,这表明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仅仅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第一考量,不能为了赚钱而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不能以牺牲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长期以来,法规不到位和执法不力,使得不少公司看重“热钱”“快钱”,过度追求短期利润,而不惜牺牲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长期以来,包括很多企业家在内的很多人都对履行社会责任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只简单地把纳税和吸收劳动力就业等少数几个方面,看作是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认为比其他企业纳税多、吸收劳动力多,就是比其他企业履行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如严禁破坏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产品和服务,照章纳税等;二是非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如赈灾捐款捐物、资助教育事业等。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自愿性的(也可以称为狭义的社会责任)。·然而,问题在于,由于法律空白较多,或者弹性较大,处罚较轻,使得一些本属于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在一些企业眼中却成为自愿性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员工工作环境等,缺乏清晰的判断合法与否的界限,一些企业甚至聘用专门人员寻找法律空白地带,这是这些年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低劣、员工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①高明华:《国企不能为“表率”不顾程序、法规》《董事会》,2017年第8期。4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No.1,202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成本支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存在冲突?并不尽然。从长期看,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是一致的,但短期看,则可能出现不一致。如果企业发展是建立在损害社会公众和员工利益基础上,如环境污染、员工工作环境无安全保障设施等,尽管企业利润提升了,但这种提升难以维持长久,从长期看,并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这是一个成熟企业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三是强化企业创新。《意见》指出,要大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越活跃,企业发展就越充满生机和活力。谈到创新,人们第一直觉可能就是技术创新。其实,技术创新仅仅是创新的一个方面。熊彼特把创新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供应或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组织创新五个方面,其中组织创新也可以称为制度创新。这五种创新是彼此联系而不是彼此独立的,尤其随着技术的发展,五种创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最为关键的,没有制度保障,其他方面的创新就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相比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相对容易衡量,也是经常被拿来作为评价一个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0年12月31日,3615家上市公司样本中,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不到4.93%,而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和美国,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的甚至高达40%以上。因此,鼓励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应该提升到一个企业的战略高度。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除了自身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有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压力,没有足够大的竞争压力,就难以产生技术创新的动力。但竞争压力未必一定会导致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移植别人的技术来缓解。然而,在越来越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环境下,移植别人技术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而且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技术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有第二个方面,即国家和企业要有足以激发人们进行技术创新欲望的制度安排。那么如何激发创新欲望呢?一是需要活跃的、自由的创新氛围,允许“试错”,甚至允许可能带来的损失:二是需要建立起一套鼓励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使技术创新的收益远高于由此付出的成本;三是需要鼓励合作创新,因为合作创新可以缩短创新时间,提高创新速度,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为此应当改革目前的研究成果评价制度,要承认创新人才对创新收益具有平等的所有权,·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四是强化绩效与价值。绩效与价值是企业发展的成果。对于上市公司,包括两个方①高明华:《创新能力与创新欲望一“钱学森之问”的思考》,《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6期。第1章导论5面,其一是会计绩效,这是企业创造的直接收益;其二是市场价值,这是市场对企业创造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认可度。前者是企业价值的基础,后者是企业价值体现在市场中的价格。企业既要保证会计绩效的真实性,也要保证市场价值与其真实会计绩效的吻合度,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撑。如果会计绩效长期低迷,或者出现造假和欺瞒,就会失去更多的投资者,企业发展就会遭遇资金瓶颈,甚至于走向崩溃的边缘或破产。1.2上市公司质量指数的相对性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是通过计算质量指数来进行的。从前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四个方面看,我们进行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有天然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已坚持15年之久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由于我们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是基于广义的公司治理理论,因此,前面所列四个方面中,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包括在公司治理中)都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评价,这就为我们进行“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不是从头开始。但二者又有不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基本上是一种绝对差距评价,即评价标准是国际上先进的公司治理规范,如《G20/OECD公司治理准则》以及公司治理相关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即“我公司的治理水平距离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多大差距”。尽管这些规范也在不断改进中,我们评价的标准也会随之调整,但总体上相对稳定而“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则有所不同。尽管其中的公司治理有相对稳定的、先进的国际规范,但社会责任(本报告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基础上对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有所扩充)、企业创新、绩效与价值并没有一致认同的所谓先进标准,尤其是企业创新、绩效与价值,恐怕永远不会形成共识的先进标准。因此,本报告计算的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是一种相对值,即“我公司的质量比你公司的质量高”,或“你公司的质量比我公司的质量低”。相对值计算主要体现在具体指标(本报告标注的第四级指标)与公司质量最终指数6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报告.No.1,2021值之间各层维度上(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企业创新、绩效与价值四个方面有不尽相同的层次划分)。即在计算出来的各维度初始值的基础上,把各维度初始值最高的那家公司的分值分别设为100分,然后对其他公司的各维度分值重新计算分值,形成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企业创新、绩效与价值四个方面的相对分值,最后通过加权,得到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这个质量指数是最终值,不再把最高值设为100分后重新计算各公司分值。1.3评价上市公司质量的意义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对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指出,国发〔2005〕34号文件印发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持续提升,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和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寻找差距就需要评价,以便找到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缺口”,及时弥补,这就是“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指数”的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方面:①有助于监管机构充分了解上市公司质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使监管机构加强上市公司质量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使监管更加有的放矢,防范风险于未然。②有助于投资者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发现有长期价值的投资对象,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收益,提高社会稳定性。③有助于公司了解自身与其他公司存在的差距,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避免公司股价过度波动。④有助于引导股票价格客观反映公司真实绩效,防止股市炒作,避免股市崩盘风···试读结束···...

    2022-10-19 2021 epub合集下载 2021epub

  • 《迈向现代教育 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项目组组编;谢绍熹主编;黄志红,姚轶洁,余奇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迈向现代教育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作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项目组组编;谢绍熹主编;黄志红,姚轶洁,余奇副主编【页数】479【出版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361-6026-2【分类】义务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研究-文集【参考文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项目组组编;谢绍熹主编;黄志红,姚轶洁,余奇副主编.迈向现代教育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迈向现代教育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内容提要:本书是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项目组试图从教育教学实践和办学活动中挖掘成功做法、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典型案例、培育优秀成果,以更好地指导全省中小学在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迈向现代教育广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专题征文优秀成果汇编》内容试读学术论文类曲学术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类以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为例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韩展羽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行为习惯还没有发展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行为习惯主要受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是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使得当前城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城镇化进程的社会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导致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各方面原因,并探讨能够矫正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二、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一)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与实施1,问卷的设计与实施本研究的“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共有20道题。本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是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的部分学生,采取便利样本的形式。考虑到中低年级学生在认字以及对问卷理解能力尚有不足的问题,故本学生调查问卷的样本选取为五、六年级学生。调查对象的情况见表1。表1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项目五年级/人六年级/人总人数/人男15290242性别女10173174是14769216是否独生子女否106942003迈向现代教育2.访谈的设计为了弥补单一调查问卷方法的局限性,丰富研究数据,在放学后和对家长进行家访的时候,笔者也对8名学生、8位家长、8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城镇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的现状以及他们对此的一些观点和改进的建议。(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第1题至第6题用于调查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包括传统学习习惯创造性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第7题至第12题用于调查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现状(包括学校生活习惯、家庭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习惯),第13题至第20题是用于调查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别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方面进行。在统计时,四个选项(A、B、C、D)分别赋予4分、3分、2分和1分得到不同学生样本类型的平均值。在第1题至第12题中,若平均值越高,则表明这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越好。在第13题至第20题中,若平均值越高,则表示这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正面影响越显著。为了检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在性别、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2至表7所示。表2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性别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均值的项目性别均值标准差Levee检验Sig.标准误(双侧)FSig.不良学习男2422.7730.4850.0310.2490.618-2.9980.003…习惯女1742.9190.4970.037不良生活男2423.2980.3490.0220.2020.653-3.9070.000习惯女1743.4350.3610.027注:*代表lt0.05*代表lt0.01;**代表lt0.001。下同。表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的性别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均值的项目性别N均值标准差Levee检验Sig.标准误(双侧)FSig.男2422.9810.6520.0410.0770.781-0.9910.322学校因素女1743.0450.6590.049男2423.0140.6980.0440.0070.932-0.5440.587家庭因素女1743.0510.6750.051男2422.5660.6450.0410.0020.969-0.4530.651社会因素女1742.5940.6250.0474续上表学术方差方程的均值的Sig.项目性别均值标准差Levee检验标准误(双侧)类FSig.学生自身男2422.5260.6290.0400.7490.387-2.9490.003因素女1742.7090.6150.046男2422.7720.3820.0240.3400.560-2.1010.036成因分析女1742.8500.3660.027表4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年级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均值的项目年级均值标准差Levee检验Sig.标准误(双侧)FSig.不良学习五年级2532.7720.4860.0301.0580.304-3.2430.001“习惯六年级1632.9310.4940.038不良生活五年级2533.3420.3660.0230.1110.739-0.9310.352习惯六年级1633.3760.3510.027表5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的年级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均值的Levee检验Sig.项目性别N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双侧)FSig.五年级2532.9700.6540.0410.1910.662-1.4780.140学校因素六年级1633.0670.6530.051五年级2533.0290.7280.0457.8690.005-0.0150.988家庭因素六年级1633.0300.6250.048五年级2532.6060.6310.0390.2000.6551.1420.254社会因素六年级1632.5330.6430.050学生自身五年级2532.5690.6200.0390.3300.566-1.3810.168因素六年级1632.6560.6420.050五年级2532.7940.3890.0241.5100.220-0.7420.458成因分析六年级1632.8220.3560.0275迈向现代教育表6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是否均值的Sig.项目标准差Levee检验独生均值标准误(双侧)FSig.不良学习独生2162.8340.4970.0330.0010.973-0.0180.985习惯非独生2002.8350.4930.034不良生活独生2163.2730.3490.0230.0110.917-4.9980.000习惯非独生2003.4450.3510.024表7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检验方差方程的是否均值的项目均值标准差Levee检验Sig.独生标准误(双侧)FSig.独生2162.9830.6740.0450.1900.663-0.7960.427学校因素非独生2003.0350.6350.044独生2163.0760.7080.0483.4810.0631.4280.154家庭因素非独生2002.9800.6640.047独生2162.5710.6380.0430.1130.736-0.2120.832社会因素非独生2002.5850.6360.044学生自身独生2162.6110.6490.0441.6170.2040.2600.795因素非独生2002.5950.6080.043独生2162.8110.3890.0262.3950.1220.3240.746成因分析非独生2002.7990.3630.025为了检验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这四种因素对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影响的差异,笔者运用了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皮尔逊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四种因素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0.000(见表8)。表8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Pearo卡方245.53290.000似然比252.39390.000线性和线性组合133.97110.000有效案例中的N3330为进一步了解在城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个成因中,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6···试读结束···...

    2022-10-16 黄志红老师 教育局黄志刚个人简历

  • 《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作者】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页数】235【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4【ISBN号】978-7-214-25651-5【分类】县-社会管理-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范逢春,谭淋丹,张天作.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通过构建由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县域社会治理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抽样所得50个县域社会治理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的时空差异特征:从“历时性”看,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状况虽在逐步改善,但整体仍只处于“合格”水平;从“共时性”看,不同区域的县域社会质量差异也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且内部差异愈发扩大。最后基于“政治-经济-社会”三维分析框架提出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6BZZ061)。《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内容试读1绪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场域中,社会治理已然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近年来关于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职能范围调整、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等问题的理论思考,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研究的纵深拓展,也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政策提供了学理支撑。本研究针对“县域社会治理”,基于质量视角,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治理质量差异状况及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力求准确定位我国县域社会治理质量现状,并发现其形成机理。要针对“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实证研究,需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明确。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郡县治,天下安”①。“县”作为行政建制,学界普遍认为其肇始于西周,在春秋时候定型,最终确立于秦,随后一直沿用至今,具有“政治上的超稳定性”。县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在中国的政①出自荀悦(东汉)的《前汉纪·前汉孝惠皇帝纪卷第五》,原话:“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制,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从制则天下安矣。”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权结构中,县是具备“功能完整性、职能同一性、历史延续性”三大特征的基层政权,始终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其功能发挥、职能运行既受到上级政权组织管理制度的限制,又对下面乡村两级的治理具有明显影响①,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从地缘层面看,县域是整合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场域;从政策落实层面看,县域是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政策的最后落脚点;从治理层面看,基于不同层级政权的政治应力差异,县域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地方治理中明显薄弱的区域。@县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民生”,而且关系到“国计”。③十九大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基础性价值与战略性意义。④描述县域社会治理质量差异,梳理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学术层面是必要的。1.1.1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⑤,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征程。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与更高的挑战,社会治理创新也需要有新定位与新方向。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历史检视、现实反思、未来展望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新任务,并确定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开创并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如何增加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都是理论上的新课题。①高俊,罗士轩,温铁军.宏观制度变迁条件下的县级“治权残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3):54-59,129-130.②徐勇,邓大才,丁文,等.中国乡村政治与秩序[M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7.③李志兴.提高县域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刀.新西部(理论版),2014(13):8,11.④徐双敏,宋元武.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县域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J门.学习与实践,2014(9):69-76,2.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21绪论一、社会治理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公共治理的中心问题在100多年前,政治学的核心话题是如何建立高效率、强控制的政府机构:进人21世纪,政府改革更加类似于“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的复兴实验过程”。①治理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成为西方政府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新公共管理理论主旨在于强调政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机构网络化和层次扁平化经过40来年的流变,新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分化与演变,形成多中心治理、网络化治理、协同性政府治理、整体性政府治理等多种学术流派。③其中,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心话题.④(一)社会治理理论成为公共治理的时代显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致力于通过政府变革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上寻求突破,力图通过“协同”构建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改革上比较激进的西方国家政府提炼出了“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legovermet,moregoverace)的口号,打出了“良好治理”的旗帜,追求“善治”之道。“治理”理论在“许多语境中大行其道”⑤,发展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现实的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iooGloalGoverace))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①参见「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文修订版)「M.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②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门.社会学评论,2014(3):12-20.③曾维和.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J刀.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72-78.④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门.社会学评论,2014(3):12-20.⑤[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门.漆蕪,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1):31-48.⑥楼苏萍.治理理论分析路径的差异与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5(4):82-85.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OurGloalNeighorhood)的研究报告,把“治理”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时代变化需要理论回应,全球各国都在思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到底该如何重构,导致“治理”理论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已然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门显学。尽管“有多少民族国家就有多少公共领域”①,但是,如何应用治理理论、利用治理思维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话题。(二)社会治理领域成为国家治理的焦点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快速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之中,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运行不确定性、社会稳定脆弱性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全球社会治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推动社会治理变革成为当今时代的焦点话题。在思考社会治理的变革计划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变革,不但是一场需要顺应全球化、后工业化的社会治理变革,同时也是一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后工业化把全球置于同一个变革的平台之上,唯有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走在历史进步的前沿。适应时代潮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焦点课题。今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全面纵深发展,如何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提高社会自我发育、推动社会自我成长,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我们国家改革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情况,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绩的同时,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至于社会治理状况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与认同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调整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作①[斯洛文尼亚]斯拉夫科·斯普里查.全球治理与公共领域的跨国化[J门.石力月,译.新闻大学,2012(5):81-90,71.41绪论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①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目标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发展社会公平,增加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成长,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②(三)社会治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当前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主要有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对自由市场的信心不足、西式民主体制的失灵、不同社会群体难以多元共处、“法治”异化为“律师之治”、体制创新难以推进等问题。我们国家在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社会治理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流动人口管理带来的矛盾、征地拆迁补偿引发的矛盾、劳资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社会敏感问题引发的矛盾等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包括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调整问题、社会自治组织的培育与发展问题、快速城市化的利与弊问题、不同群体公民权利问题等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基本层面问题。这些社会发展问题都需要运用创新性思维及进行社会体制变革来解决!然而,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重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国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更多的不是主动作为,而是一种“问题倒逼”的被动应对;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逻辑之下,社会领域的改革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改革很难同步发展。③在公共职能弱化、社会治理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在地区差异中推进“在地化”的社会治理多元模式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难题。④在社会治理创新宏观语境的导引下,如何准确展现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层次,实现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调整与功能耦合是一个难点问题。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构建县域社会治理质量评估体系对县域社会①向春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刀.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3):14-18.②贾玉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目标、条件及关键议题[J门.社会科学战线,2014(8):159-165.③熊觉.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形态[J门.求实,2016(7):75-81.④康之国.社会治理创新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63-655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质量进行科学测评并寻求社会治理质量差异内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社会治理主体结构调整,实现社会治理高水平创新,进而达致“良善”的社会治理之道.①二、党和政府对社会治理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的战略抉择,绘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极大推进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面貌:我国由极端贫困国家向小康社会国家转变,从完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但是,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在诸多社会领域也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在社会利益深层大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推进社会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格局,变革社会治理方式,从而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秩序。通过对四十多年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审视,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不同阶段。马克思说“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②。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既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一)“社会管控”阶段(1978一1992)。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召开之前,此阶段“社会管控”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类型彰显出特有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协调跟进,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在总体上仍然得以延续,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并没有实质性变革,“社会管控”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党面临的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①熊觉.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形态[J门.求实,2016(7):75-81.②[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4.6···试读结束···...

    2022-10-11 看epub epub解析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