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炼手脑结合,比较全的魔方视频集合,7.5G|百度云网盘

    比较全的魔方视频,7.5G,寒假正好可以练练,锻炼手脑结合...

    2022-12-16 魔方练练 魔方基础训练

  • 2022新东方趣学课堂专属趣味政治讲义加视频结合学习资料|百度云网盘

    本课件为新东方考研政治类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准备考研。大家可以下载这个课件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讲解的。但是,一旦你对考研政治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明显有问题的.这门课既不是简单的背诵就能解决的,也不需要为了死板的背诵而夸张到折磨大脑。相反,一味地死记硬背这门考试,是最不规律、最没有效率、最容易产生厌倦和反感的。这点请考生注意,也请各位同仁多反思:我们是要给学生最大的便利,节省他们宝贵的复习时间,还是要方便自己,简单地给他们提供重点?他们,然后让他们痛苦地背诵很久?为了证明我所说的一切都不是吹牛,我举个例子。请想一想这个问题,你今天早上做了什么?我想,虽然答案不同,但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说的比较详细。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你没有刻意背诵这些内容,但为什么你能快速回答呢?再比如,想请教大家,在记忆测试英语词汇唯心主义的时候,应该我先选择ideal+im,或者用i-d-e-a-l-i--m背诵。显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这两个例子其实很好地证明了我的观点,就是我们其实有比机械背诵更好的记录外在信息的方式,也就是充分理解:我们在早上经历了一切,所以自然而然地储存在心里.第一个词很容易记住,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来源。说白了,理解的方式是最好最快的记忆方式,它可以不借助死板的记忆方式,实现外部信息的内化过程。这是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的事实(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心理语言学文章来详细了解这个过程)。只要认真复习,多多练习,政治还是很容易复习的。如果你的知识点够多,在以后的考试中一定能考得很好。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你就会成功!...

    2022-12-14 考研政治课件 考研政治课件免费

  • 湖北公务员考试真题申论07-19年的备考资料提讲练结合超高效|百度云网盘

    爱学习的你想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么就来考湖北的公务员吧,考试真题申论07-19年的备考资料提讲练结合超高效~丰收的季节,陕北高原到处是红彤彤的苹果。63岁的赵家村村民老赵看着果实,满眼的喜悦。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四十年来他用劳动创造了财富,改变了自己家的生活状况,也见证了赵家村乃至黄土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苦菜、烧圪卷、麻汤饭、酸菜,现在作为特色饭菜招待远方客人,可在老赵眼中,这些都是有时代印记的饭菜,“那时偶尔吃个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老赵说,那个年代孩子们盼望着正月到来有肉有饺子吃,条件好点的还能穿上新衣服。1978年,来自远方的“包产到户”消息传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个乡间田野,大家都期待的分田到户,让老赵看到了希望。“把地分到户以后,村民干劲十足啊!天不亮全家有劳动力的都上山劳动,直到晚上看不见才回家。山地上全部种的是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平地上家家户户都种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不到第三个年头,交过公粮后自家的粮仓再也没有空过。”老赵说,从那时起,孩提时代憧憬的顿顿吃白面,成为了家常便饭。“早上吃白面馒头,中午吃白面面条~湖北地域性的公务员还是非常好考的,你只要多努努力就可以了,多做做题,做做历年的申论题库,这样你心里也非常有数了!...

    2022-12-14

  • 黑马-2022数据湖架构开发Hudi涵盖HDFS+Spark+Flink+Hive等知识点结合|百度网盘下载

    黑马-2022数据湖架构开发Hudi涵盖HDFS+Sark+Flik+Hive等知识点结合...

    2022-12-07

  • 2022直引结合单品爆款特训营(第一期)价值2980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adum电商出品的特训营(一期)官网,卖的是直接报价结合单品爆款。课程价格为2980元。和攻城核心命令,教你提升直通车激活权重的两大核心要素,直通车激活体积节奏和优化技巧,引力魔方激活搭建实践,方案优化实践,直接入门结合单品爆款等创作方案。在制作爆款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常遇到:无法理解制作爆款的底层原理,盲目跟风,却总是为别人做嫁衣!我听过无数制作大片的方法论,但一到实践,我就无法深究,钱都白费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创作了一部大片,不过是出道巅峰,没办法复制!付出了砸了,成功爆红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盈利!14天标准化爆款创作流程直接介绍结合流量持续增长实践推广:直通车和引力魔方多方案式实践,搭建底层架构爆款推广优化:优化直推方案并投入生产,持续提升宝贝利润空间场景应用:分析不同店铺、品类的匹配,匹配合适的引流和推广策略爆款计划:多维组合持续突破流量天花板,助力爆款销量持续增长课程收获一套完整的直接介绍结合店内快卖潜力物品的实战操作方法两种支付工具步步为营指导帮助吸引爆款课程搭配实用工具,14天边学边练,全面提升认知适合人群:天猫/淘宝店主、运营/推广经理本课程为线上特训营,通过知识体系教学+后台实操+作业打卡实战操作,14天带你掌握一套核心爆款创作方法。强烈建议老板+运营负责人一起学习。课程目前正在更新中,后续包更新至文末。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末。2022直引结合单品爆款特训营(第一期)视频截图 2022-11-24 单品是什么意思 单品咖啡

  • 《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刘变叶|(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作者】刘变叶【页数】343【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136-6632-9【分类】金融-科技发展-研究【参考文献】刘变叶.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变革-创新-突破”的新时代发展主题,基于“未来,处处是金融而不见金融”的基调判断,以金融科技发展史上不同阶段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路径及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下的路径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阶段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梳理,了解金融与科技结合的运行轨迹,洞察金融科技发展的走向,窥探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深层逻辑。在金融科技结合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展开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应用基础、金融基础设施及应用的变革创新等不同的路径创新探索。并通过金融科技结合的应用变革创新与金融基础设施创新重构分析,明晰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方式,设计路径创新过程中的保障机制,以推动金融生态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由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内容试读第一章金融科技的时代使命不同的时代赋予了金融科技不同的时代使命。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解决各种业态发展不平衡的时代,是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时代,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金融科技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使命使然。酒这拟海的第一节金融演变与科技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及政策性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各类贷款公司、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建立的各种新兴的网络借贷机构和平台,组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金融。但是,现如今,金融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线上的、线下的,除了存在于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还会存在于金融机构以外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存在于所有可能是附属产权物的物体和个人、产品,等等。例如,当你在一个商店进行消费累积了积分,这些积分可以换礼品,这意味着消费记录可以产生信用;当你在某一个网站浏览新闻并进行转发产生了积分,由此获得使用某些资源的权利,这意味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产生信用…而这些金融形式变化的背后是现代科技的支撑。一、金融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金融的发展与科技发展一脉相承。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会推动金融形态不断演进,如从远古的原始实物货币及信用,到现代数字货币与信用。(一)古代金融与科技我国的金融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与我国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铸币、纸币几个阶段。货币是交换的产物。为适应交换的需要,就需要个别的商品作为等价物充当交易媒介,当某一种商品被固定为特殊3」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等价物后,该商品就具有了货币的属性。商代、西周时期的货币以贝玉为主,但西周时期除了使用贝壳作为主要货币外,粮食、布帛也都有一定的货币性,也充当交易媒介。商代晚期出现了青铜铸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金融铸币,标志着我国金属铸币的开始。①春秋战国时期,称量货币、实物货币、贝币仍然大量使用。但这段时期的社会生产力随着铁器的出现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业化协作产生、地域分工加强,商业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铜币开始大量铸造,不同区域也出现了不同形制和币制的单位,包括由铲形农具演变而来的布币、起源于渔猎地区的刀币、战国时期的圜钱,以及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的楚铜币。这段时期的货币单位因为铸造技术的发展而有了等级之分,且货币制造具有很强的地方区域性,因不同区域或城市的发达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制。这种多元化的货币共存现象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得以改变。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实行了包括统一币制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中央集权,确定了古代铸币外圆内方的形制。币制能统一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灌注技术。圆形铸币易于携带,方孔是我国古代铸币的特点。我国古代铸币的灌注技术是金属冶铸工艺在铸币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工艺的改进使得铸币更加易于携带、便于清算,最终应用于流通领域,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外圆内方的币制体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直至宋真宗年间(998一1022年),才因为“铁钱重,不便贸易”而创设了被称为交子的信用货币,此后出现了铁钱、纸币等货币共存的局面。南宋时期,纸币大范围流通。宋代纸币的产生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造纸业、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印刷技术水平达到了纸币印刷的基本要求,从而推动了纸币革命。元代的纸币制度可谓世界货币制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元代末期,因通货膨胀,纸币制度崩溃。随着铸造技术的进一步深化,明洪武元年(1368年)鼓铸“洪武通宝”,并分为五个等级,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清代前期,白银代替制钱成为主要的商品交易媒介,银两统称“元宝银”,但各地①朱活.古币新探[M].济南:齐鲁出版社,1984:14-194第一章金融科技的时代使命【铸造的银两在重量、成色上都不一样。①在这样的货币制度下,古代金融的信用也是多元化的。清代前期,虽然仍以消费性信贷为主,但是信用关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但也因为金属资源缺乏和政府不能很好地管制而出现过“钱荒”。(二)近代金融与科技我国近代金融的发展自鸦片战争开始至国民党政府成立初期,经过了西方金融势力的入侵、传统金融的整合,金融逐渐制度化、规模化。②鸦片战争打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摧残了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晚清时期的货币种类繁多,币制紊乱。银两与银元“两元”并用的状态持续到了北洋政府时期。清政府开始铸造铜元,而此时的铜元已经采用机器铸造,工艺精湛、做工精细,铸造技术已达到了铸币历史上的技术顶峰,且各省可以自由铸造。随着数量迅速增加,铜元也急剧贬值,币值不稳定。晚清时期,在洋务运动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机械动力的应用和西器东传带来了印刷术的剧变,使得纸币自晚清开始大规模地使用。晚清时期的纸币名目繁多,清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民间流行的由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发行的银钱票等加速了商品流通,钱庄因为形成了自己的金融流通网络而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主要信用工具的地位。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银元票和银两票开创了中国银行自行发行纸币的先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并发行钞票,光绪三十三年(1897年)设立的交通银行以及一些民族资本银行也都先后发行了自己的纸币。虽然这些中国本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缺乏规范的市场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约束及引导,数经金融风潮,却也在西方金融势力的强势入侵与操控下萌生了新式金融机构,“颤颤巍巍”地形成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西方在华金融势力一方面侵蚀和控制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把西方的金融思想、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带到了中国,影响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形成一批地方性金融机构、民族资本银行之外,还形成了以短期资金融通为主的拆借市场、证券市场、贴现市场、黄金市场、白银市场和保险市场。但名目繁多的铜钱铸造,持续的银两、银元并用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①姚遂.中国金融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7-215.②参考严中平、汪敬虞、刘克样主持编撰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系列丛书。5【金融科技结合的路径创新构和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共同存在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期,也造成了北洋政府时期混乱的金融市场。为挽救紊乱的金融秩序,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章太炎等有识之士纷纷直抒己见,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金融思想与学说。随着南京政府的成立与发展,逐步建立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体系,推动了近代中国金融制度的发展。(三)现代金融与科技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面临的是长期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战破坏后的千疮百孔的局面。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需要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和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与信用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接收“四行两局一库”为主体的旧中国官僚资本金融机构,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分步、分期整顿和改造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建立了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单一制”金融体系。此后,通过调整信贷政策和利率,灵活运用信用、利率杠杆,发行新人民币来健全币制等手段建立了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使得国民经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一五”计划时期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建设。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经历了一波三折。“大跃进”时期,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①,实行了以地方分权为重点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信用集中、政企不分、利率政策扭曲僵化、信贷失控,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整体处于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盲目发展的金融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虽然从1961年开始中央对金融领域进行了有力的治理,金融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口号下,否定商品货币作用的思想造成了资金管理、组织机构等金融工作局面的混乱。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国民经济生活仍然跌宕起伏、惨遭重创,金融业也又一次遭到破坏。直到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了整顿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制度的金融业拨乱反正,纠正了“左”的失误对金融①高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33(3):5-12.6···试读结束···...

    2022-11-04 什么是金融 epub epub软件

  • 《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张伯礼,刘清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作者】张伯礼,刘清泉主编【页数】478【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706-0884-3【参考文献】张伯礼,刘清泉主编.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对四类人员的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预后康复干预手段,方舱医院的建设、管理、临床工作实践、抗“疫”成果,以及对健康者如何科学预防的指导等内容。《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avirudieae2019,C0VT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evereacutereiratoryydromecoroaviru2,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izatio,WHO)将新冠肺炎定为全球大流行(gloalademic),此疫情已成为全球极为重视的突发卫生事件。自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向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组织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赶赴武汉市实地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于2020年1月19日明确新冠病毒出现人传人现象。中国采取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坚决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打响。1月27日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全面加强对一线疫情防控的指导。1001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2月2日开始,在中央指导组的指导下,对“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四应”要求,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持续开展拉网排查、集中收治、清底排查三场攻坚战。先后调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立方舱医院。对疑似发热、密接患者进行集中隔离,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对于确诊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于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治疗。未患病人群通过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新冠肺炎。从2月18日开始,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开始下降,3月中旬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降低至个位数且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4月10日湖北省在院治疗的重型、危重型患者首次降至两位数。4月26日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成果,但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暴发,截至6月30日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28例,其中部分患者出现了核酸检测阴性但是后续出现相关症状再检测核酸呈阳性的情况,或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阳性最后确诊的情况,这提示我们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复杂,目前的单一检测技术还达不到100%的准确率,但是“核酸+抗体”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精准度,降低误诊、漏诊的风险,有助于当前疫情的防控。002第一章总论相较于国内的散发感染情况,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状况仍十分严峻。2020年1月13日海外报道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2月份日本邮轮、韩国教会出现集体暴发感染并传播,之后伊朗及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出现社区传播感染。欧洲第一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国家为意大利。美国在2020年3月下旬报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万例,此时全部欧洲国家均已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至2020年5月,亚洲各国均采取了封锁措施,疫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而巴西、俄罗斯、印度、非洲报道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却急速上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72万例,为目前确诊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中医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认识以“湿毒疫”为主。新冠肺炎呈现病势初起隐匿,病程缠绵,病情多变的特征。在治疗方面,针对疑似患者进行集中隔离,漫灌中药。对于确诊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拟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优化治疗效果。这次疫情中也建立了以中医药为主导的江夏方舱医院,收治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实现了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秀战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新冠肺炎的认识程度如病原学特点及发病机制不断加深,一系列针对治疗措施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也正在积极推进中。1003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一、病原学特点SARS-CoV-2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种变异的新型病毒,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已证明其属于B型冠状病毒Sarecoviru亚属类。SARS-CoV-2具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m,基因组全长约为29,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evereacutereiratoryydromecoroa--viu,SARS-CoV)和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eatreiratoryydromecoroaviru,MERS-CoV)有一定的相似性。SARS-CoV-2与在中华菊头蝠(中国马蹄蝠的一种)中分离出的SARS-CoV(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甚至与SARS-CoVRaTG13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6%。但目前对于SARS-CoV-2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野生动物宿主并不清楚,仍在研究之中。体外分离培养时发现,96h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SARS-CoV-2,而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分离培养约需6d。基于对SARS-CoV和MERS-CoV理化特性的认识,目前认为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SARS-CoV-2与人类SARS-CoV的核苷酸同源性虽不足80%,但在冠状病毒分类的开放读码框la(oereadigframe0041第一章总论la,ORFla)中7个保守的复制酶结构域在两者中的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4.6%,表明SARS-CoV-2与SARS-CoV可能属于同一个种。在一项研究中SARS-CoV-2的56个基因组存在低变异性(gt99%序列一致性),但由于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在环境或者体内仍有可能发生突变与重组,在突变过程中毒性可能增强或减弱。SARS-CoV-2是已发现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绘制完成(NCBIBioProject:PR-JNA485481),截至2020年8月,有14种基因突变。通过对SARS-CoV-2基因的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主要变异成了3种不同的毒株(A型、B型、C型),具有明显的区域人群分布特征。其中A型存在于美国、澳大利亚及在武汉居住的美国人体内;B型主要存在于武汉、中国其他地区及东亚地区;C型主要存在于欧洲各国及其他地区,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也有发现。基于已发表的临床基因数据,SARSCoV-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显示可能形成了新的单倍型(L型和S型),可以用单倍型区分临床患者。基于不同的临床表型,通过高通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全基因组分型技术,得到更多亚型的序列数据,建立与疾病亚型对应的亚型,将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价值。二、发病机制SARS-CoV-2和SARS-CoV一样,通过与宿主细胞的血管1005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紧张素转换酶2(agiotei--covertigezyme2,ACE2)结合进入细胞。SARS-CoV-2表面棘突蛋白结合区与SARS-CoV的基因组具有高达73%~76%的相似度。其中SARS-CoV-2的天冬酰胺(aaragie)突变为苏氨酸(threoie),是SARSCoV-2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能力显著提高的原因之一。麦克莱伦(McLella)团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显示SARSCoV-2的表面棘突蛋白与ACE2的平衡解离常数(15mol/L)远小于SARS-CoV的(325.8mol/L),ACE2蛋白与SARS-CoV-2的亲和力是SARS-CoV的20倍,提示新冠肺炎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明显高于SARS。ACE2常见于肺泡上皮细胞,对肺功能有保护作用。在病毒感染时,通过病毒的S蛋白和ACE2结合,下调其表达,导致血管紧张素Ⅱ(agioteiⅡ,AgⅡ)水平升高,通过AgⅡ1型受体(AT1R)传递信号,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导致肺损伤,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iratoryditreydrome,ARDS)由于心肌细胞、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甚至食管、回肠都有ACE2高表达,最新研究显示SARS-CoV-2还可能会影响循环、泌尿、消化系统,因而危重型患者出现多器官损害,甚至器官衰竭。目前临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中,基础病中肾功能不全者较多见,易发生肾衰竭和死亡。而合并心脏损伤的患者,可能与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炎症以及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有关。近期心血管并发症也成为新冠肺炎患者0061···试读结束···...

    2022-11-01

  • 曹成博士《品牌师2.0》结合数字化商业环境,内化相信的力量,实现品牌的价值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曹诚博士的《品牌大师2.0》,结合数字化商业环境,内化信念的力量,实现品牌价值博士。曹诚香港大学ICB客座讲师、品牌几何创始人、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国内第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策划师,成长于著名的4A公司智威汤逊他是博士。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法国Emlyo商学院亚洲中心专家。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从国际4A阵营到品牌咨询领域,从对营销咨询的探索到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营销共创平台,曹博士一直践行中国营销理论与实践探索前沿,寻求创新、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营销从业者齐聚一堂,凝聚生态力量,助力专业人士,助力企业提升可持续营销能力,构建完整的运营系统,通过“共创咨询”的平台运营,为企业提供创新、文档、辅导培训等综合营销能力提升服务。博士。曹先生目前担任多家公司的品牌战略顾问,服务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包括:隆基集团、大亚神象、新光集团、TCL、联合利华、保乐力加、凯新欢汽车、海尔等。程先生还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高校进行营销知识的分享,并在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举办了课程分享会。曾获得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十佳客户总监荣誉,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国内品牌策划奖项,并担任上海国际广告节执行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跨界-边境交流和国内桥接。博士。曹诚品牌大师2.0——结合数字化商业环境,内化信念的力量,实现品牌价值!品牌化是基于实际商业模式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想法。品牌教师课程升级,加入更大的战略视野,结合数字化商业环境,顺应文化潮流,兼顾低碳可持续的更高价值,内化超竞争时代的信念力量,外化充满活力和精彩的个性,结合全渠道背景下的内容战略思考,帮助营销人员构建更强的大脑思维、更全面的思维框架和更高维度的核心竞争力。文件目录01.《品牌战略规划的框架思考》.m402.《品牌语义与“火”的关系》.m4《几何博士直播分享am会员互动-2月24日晚8点》.m403.《关于品牌定义的十句话》.m404.《建立品牌资产》.m405.《微观经济学选择理论的起源》.m406.《品牌与行为经济学的关系》.m407.《品牌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的联系》.m408.《品牌是企业战略的体现》.m409.《品牌项目的三个选择》.m410。《品牌战略的完整构成》.m411.《探索创业者的初衷》.m412.《深入洞察用户内心》.m413.《品牌与利益相关者》.m414、《企业战略理解》.m415、《商业模式及其分类》.m416、《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m417.《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m418.《营销策略的三个方向》.m419.《发展品牌问题》.m420。《品牌定位的11种方法和36种解读》.m421、《品牌拟人方法》.m422、《品牌核心价值主张的提炼》.m423.《品牌宗旨与可持续发展》.m424.《品牌战略平台》.m425、《品牌价值链》.m426、“品牌相关性和品牌领导力”.m427、《品牌美学》.m428、《打造品牌故事》.m429。《品牌社区》.m430。《品牌体验》.m431、《个性化沟通》.m432《.品牌建设与市场价值管理》.m433.《品牌资产评估》.m434、《品牌绩效评价》.m435、《品牌保护》.m436、《品牌经营计划》.m4...

    2022-10-29 商业环境 商学院官网 商业环境 商学院怎么样

  • 成中医课堂录像《中西医临床妇科学》9讲全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程中医课堂视频《中西医临床妇科》9讲文件目录01.af02.af03.af04.af05.af06.af07.af08.af09.af...

    2022-10-28 0504星座 05049香港四不像论坛生肖

  • 《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 上 第2版》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上第2版》【作者】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页数】381【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618-3【价格】205.00(2册)【分类】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张建华,郭锦荣,周玉芝主编.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上第2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上第2版》内容提要:《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上第2版》内容试读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中医常见病症第一节感冒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病因病机】感冒的发生,为外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所致。外感六淫,以风邪为主,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夹时气而伤人,如春季之温,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梅雨季节之湿,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居多。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风邪或时邪病毒,乘人体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导致感冒诸症。总之,病因为风邪或时邪病毒,病位在肺卫,主要病机是外邪袭表,伤及肺系,肺卫功能失调。【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1)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病程为3~7d。(3)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2.鉴别要点(1)鼻渊:有鼻塞流涕,多腥臭而浊,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2)热痹:有发热、恶寒、肢体关节疼痛,但关节局部红肿焮痛,病程较长,病势较重。(3)乳蛾: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见咽部两侧红肿胀大,常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4)麻疹:麻疹初起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与感冒相似,但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周水肿、多泪、口腔黏膜出疹等。【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伤风与时行感冒①伤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性,病情多轻,多不传变。②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广泛流行,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著,可发生传变(2)辨时令:感冒风邪,除风寒、风热外,还有与四时之气杂感为病者,如暑邪为患者,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为表现:湿邪为患者,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舌苔白腻为特征。(3)辨寒热: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口渴、咽痛之有无,以及舌苔、脉象的辨析。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颈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②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香需10g,鲜扁豆花10g,厚朴6g,金银花15g,连翘15g。(4)气虚感冒主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加减。药用党参10g,紫苏叶10g,葛根15g,前胡6g,法半夏12g,茯苓10g,陈皮6g,桔梗6g,木香6g,甘草6g,生姜6g,大枣10g。(5)阴虚感冒主证:身热,手足心热,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药用玉竹10g,白薇10g,生葱白3茎,桔梗6g,豆豉10g,薄荷6g,炙甘草6g。3.针灸疗法主穴风池、大椎、曲池。风寒者加列缺、迎香、风门穴:风热者鱼际、内庭、外关、尺泽穴:阳虚加足三里、膏育俞穴:阴虚、血虚加三阴交、肺俞、血海、复溜穴。风寒、风热、暑湿者均用泻法,风寒、阳虚、气虚者并可加灸,阴虚、血虚者针用补法,1/d,每次5~6穴,留针20~30mi。【预防】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感冒流行季节,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选择药物预防,冬春风寒当令,实用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学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顿服,连服3d:夏月暑湿当令,可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2g,煎汤以代茶饮:时行感冒流行期间,可用贯众15g,板蓝根30g,煎服:或贯众9~15g,泡水代茶饮,连用2~3d。第二节咳嗽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咳嗽是由六淫外邪袭肺或脏腑功能失调,肺气不清,失于宣降所成,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上一般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表现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风邪常夹寒、夹热、夹燥为病,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自病,气阴亏虚,则肺失所主:他脏有病及肺,如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逆犯肺:饮食不节,脾胃内伤,痰浊内生,上干于肺等,发为咳嗽。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但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咳嗽久病失治,从实转虚,逐渐转为内伤咳嗽,而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咳逆有声,或伴有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内伤咳嗽,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症状。(3)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啰音。(4)急性期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5···试读结束···...

    2022-10-25

  •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吴俊荣,王晓华,孟丽华,亓召芹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作者】吴俊荣,王晓华,孟丽华,亓召芹主编【页数】295【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06【ISBN号】7-5416-9851-4【价格】29.00【分类】慢性病-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吴俊荣,王晓华,孟丽华,亓召芹主编.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06.图书目录:《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内容提要:全书分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阐述了中医肾脏病的概念、源流、分类、病因病机、常见证候、治疗原则与方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常用治疗方法以及护理与调摄等。各论包括16个临床常见肾脏病病种,每一病种均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饮食调护、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详尽阐述。《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内容试读总论总论第一节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医宗必读》,是中医学肾之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学说的构建至今对我们研究肾之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年来,现代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进行了广泛而又深人地探讨,传统中医肾之藏象学说内容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一、中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的认识先天是指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本,《说文解字》曰“木下曰本。”有根本,本源之意。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是指肾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殖机能发育及成熟,并调控着人之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肾为先天之本构建于肾藏精的理论之上。所谓肾藏精,即肾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字最早见于简帛篆书,本义为“经挑选之上等之米”,引申为细微、至纯、精华之物。古人通过对生命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悟,提出“精”是弥漫充斥于宇宙天地间的极细极微的精华物质,为精粹之气,或气聚而成的精微物质,可化而生物,如《吕氏春秋·下贤》所言“精充天地而不竭,神复宇宙而无望,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种“精”为宇宙万物构成本源的古代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1·00。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学中,便有了中医理论中的人体之“精”。[1]肾所藏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大方面。其中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生命的原始物质,故又名之曰“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指五脏六腑之精,它源于后天水谷精微,具有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即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中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相互为用。肾为先天之本,是强调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促进人体生殖机能发育和成熟。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等多种生理功能。人出生之后,肾精渐充,各脏腑组织随之生长壮大;至青春期,肾精充盛,天癸随至,性腺随之发育成熟,而见子遗精,女子月经按时而至,性机能成熟,生殖能力旺盛;人至老年,肾精渐亏,天癸渐少,性机能与生殖能力渐减。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其二,调控人生、长、壮、老之生命全过程。肾精是肾主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将经过由弱到强,又由盛至衰的生理性变化,从而表现出人体不同的形体和生理状态的改变,呈现出生、长、壮、老的规律性变化。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八八,则齿发去。”可见,肾中精气充盛,则生长发育正常,齿坚发泽,骨壮有力,脏腑功能正常:若精气·2总论亏虚,则生长发育迟缓,五软五迟,或齿脱发落,过早衰老,脏腑功能减退等。其三,肾藏精在生理活动层面还表现为:肾精生髓,髓充于骨,濡养支持骨骼;髓聚于脑,形成髓海(元神之府),主持人体的情智、意识、思维等神识活动;精生髓化血,血布全身而濡养四肢百骸;肾主纳气:肾对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为摄纳清气,维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肾主津液,肾精所化之肾气,其蒸腾汽化作用对津液代谢具有主持和调控作用;肾藏精而起亟,随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内外变化抵御外邪,防止疾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孙思邈亦云:“精少则病,精尽则死。”青壮之人,肾精充盈,真气充足,故体健少病;少年或老人,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御邪力弱,故体弱多病。二、现代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科学内涵的探究:现代医学近年来对“肾为先天之本”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人地探究,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干细胞具有肾精的属性现代研究提出,肾所藏之精可相应于胚胎干细胞以及其他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成体干细胞。干细胞具有精的属性,是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未分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形成各组织器官,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承载了生命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可以生长发育成新的个体,相当于中医学所说的先天生殖之精[2]。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血液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广泛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五脏六腑的脏腑之精,濡养维持全身各个器官[3]。干细胞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当出现损伤或刺激的情况下,在多种内·3…人06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及自身的某些调控因子影响下被唤醒(激活),在调控作用下完成自我修复和相应的增殖分化。这与中医所说精平时“主蛰”于肾,藏而不泻,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如损伤或刺激)时,肾便发挥“藏精而起亟”的作用相一致,变化发生时,蛰藏之精起而应激,调控机体相应的生理病理活动[4]。中医所说“肾藏精,生髓、化血”,“精成而脑髓生”,现代研究发现从间充质干细胞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诠释其含义。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于中胚层,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结缔组织及器官间质中,首先在骨髓中被发现,且含量最丰富,能参与、诱导调节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的发育,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成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等组织,也可分化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循环中的MSC进入大脑,可能积极参与中枢神经组织的更新。当预先移植GFP(绿色荧光蛋白)+MSC的鼠发生中脑动脉闭塞时,供体来源的细胞3d内即出现在缺血损伤的组织中,损伤后7~14d,在缺血区发现有骨髓源性细胞[5]。2.肾脏合成促红素与肾藏精,生血《吕仙堂类辩》说“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即是说肾所藏之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近代医学对肾脏内分泌功能研究的重视,肾藏精生血的理论也逐渐被认可和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主要由肾脏合成能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体液性激素,它可以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速度加快,促进干细胞分化成原红细胞,加速幼红细胞分裂增殖,促进网织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对于许多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因其肾精亏耗,化血乏源,故多出现慢性贫血的表现,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贫血与促红素的缺乏直接相关,由此可知,肾藏精生血是有明确的物质基础的[6].3.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与肾主骨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滋养骨骼,促·4总论其生长发育。《素问·解精微论篇》:“髓者,骨之充也。”;《素问·痿论篇》中说:“肾主身之骨髓”;可见,骨骼的生长、发育及修复有赖肾中精气的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结实,肾精耗损,“精伤则骨酸痿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脏分泌的1α-羟化酶与骨的代谢有重要关系。维生素D能促进肾小管和小肠粘膜对钙离子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抗佝偻病,但必须经过肝细胞内的羟化酶羟化形成25-(0H)-D3,再经肾小管细胞内1α-羟化酶作用,转化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后才能较大发挥调节钙磷的作用。而1-羟化酶只在肾脏中存在,故当其合成减少时,具有生物活性的1,25-(0H)2-D3合成受阻,诱发骨营养不良性疾病。由此可知,肾藏精与骨的生长代谢密切相关[7]。4.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肾藏精,主生殖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能藏泄精气,控制人体的生殖繁衍,当肾中所藏生殖之精充盈到一定程度,人体便具有了相应的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目前研究证实,肾主生殖的物质基础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密切相关,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涉及蛋白组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在对由肾脏调节生成的活性1,25-(OH)2-D3研究中发现,卵巢及睾丸处有可与之结合的受体,当活性维生素D3与之结合时,可调节CYPI9(雌激素生物合成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对人体的生殖机能产生影响[8]。此外有研究证实,某些从补肾生精角度出发的汤药,确实能有效提高精子的数量和质量,还能明显提高体内促卵泡激素、睾酮、促黄体激素的水平。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肾为先天之本”研究的深入,传统中医肾之藏象理论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医学的研究所证实;同时,中医藏象理论也为丰富现代医学对肾脏的认识提供了研究思路。参考文献:[1]师双斌.“肾藏精”藏象基础理论核心概念诠释[D].辽·5000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诊疗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43-51.[2]张进,徐志伟,陈群,等.干细胞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先天之精学说[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89-192.[3]邓洪新,王拥军,李佳,等.“肾藏精”与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及NEI网络动态平衡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267-2269[4]沈自尹.“肾”研究成果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报,2010-1-5(1)[5]王键,胡建鹏,何玲,等.“肾藏精”研究评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第2009,28(2):2.[6]张亚琴.“肾主骨生髓”与肾脏的内分泌功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1-12[7]吕仁和.“肾”与“肾脏的内分泌”关系的探讨[C].北京中医药学会2001~200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学会,2002:22-30.[8]陈云志,秦忠,王瑶瑶,等.试论维生素D为“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J].环球中医药,2010,3(6):447-8。第二节中医“肾”与西医的“肾”肾脏是身体重要的脏器,但中西医对其认识颇为不同。西医认为它有生成尿液,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调节水、电解质,保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能分泌肾素、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多种激素,还是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分解场所。肾脏是一对很像蚕豆形的内脏,它在腹后腔的脊柱两旁,前面有腹腔内的肠管,后面有强壮的腰部肌肉。成人男性,正常每个肾脏重约120-170g,大小约11×6×2.5厘米,约相当本人握起的拳·6…···试读结束···...

    2022-10-25

  • 《肾脏病中西医诊治》王耀献,高菁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肾脏病中西医诊治》【作者】王耀献,高菁主编【页数】386【出版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3【ISBN号】978-7-5381-9009-0【价格】68.00【分类】肾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王耀献,高菁主编.肾脏病中西医诊治.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肾脏病中西医诊治》内容提要:本书汇集著名中医学家有关“水肿”、“淋证”、“关格”、“隆闭”方面的论述,运用中医理论对病证特点来论述病因病机、辨证分析、中药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补泻的经验,彰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病防治的独到心得。介绍了现代西医的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用中医理论来探讨其中医的病因病机、疾病的证候特点、辨证施治及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用中医理论或中药药理来讨论治疗现代西医肾脏疾病的经验。《肾脏病中西医诊治》内容试读第一章总论生厘病理心尚守长测:闭谷合高门。厚神面行总·4·肾脏病中西医诊治存,神藏或中而俞府足。2.膀胱经膀胱经穴位共63个,古人编诸经穴歌:足太阳,六十三穴。晴明、攒竹诣曲差,五处之乡,承光、通天见络郗,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柱低,风门开兮肺俞当。厥阴、心膈之俞,肝、胆、脾、胃之藏。三焦肾兮大肠、小肠,膀胱俞兮中膂,白环。自从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嘹在腰,四空以相将。会阳居尻尾之侧,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兮,二椎之旁。三椎魄户,四承扶、浮郗与委阳,殷门、委中而合阳。承筋、承山到飞扬、跗阳。昆仑至仆参、甲脉,金门探京骨之场,束骨、通谷,抵至阴小趾之旁。二、中医对肾生理的认识中医把肾的生理功能简称为肾气,即肾精化生之气。肾精是指肾中所藏有的精华物质。各种精华物质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由于西医对肾脏内分泌的研究,才逐步认识到中医对肾脏功能认识的正确性。与现代医学相类似的部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肾主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中说:“帝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歧伯对日: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歧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附肿。附肿者,聚水二生病也。”这里所说水脏、主津液、主水,即包括了肾脏的排泌功能和水的代谢功能。古人对肾脏主水、主津液的认识涵义很深,如清·俞昌《医门法律》中说:“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肺脾胃为三纲矣。”说明水的排与不排,主要靠肾中主水的阴阳控制和调节。因为阳主开,所以现在临床常用的助阳利水、通阳利水等治法,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而设立的。金西终膏容,一塔啊不可十(二)肾藏精华1.生殖之精《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外。”此精与肾的关系,现代医学尚不清楚。·2.五脏六腑之精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段经文除了说明肾有主水的功能以外,还有藏精的功能,这个精绝不是指生殖之精,而是指肾脏本身藏有的精华物质,也就是起着“元阴元阳”作用的各种物质。此精涵义既广又深,它与现代医学家在研究肾脏中所发现的肾脏中的内分泌物质相似。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近代中医界多认为:“气是功能”,“肾阴与肾阳依附为用,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这些论述类似肾脏中的“缓激肽酶”、“前列腺素(A2、E2)”(肾阴作用)与“肾素”(肾阳作用)之间的互相依附关系。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升血压作用,常常又要依赖缓激肽酶、前列腺素系统的降压作用来调节;相反缓激肽酶、前列腺素系统的降压作用又要肾素血管紧张总论第一章中医“肾”的生理病理·5·素醛固酮系统的升压作用来调节,这样才使血压处于不高不低的类似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若失掉降压系统,则可能出现血压过高,若没有升压系统,则出现血压过低的类似阴阳离决的危险状态。(三)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肾主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肾之合骨也”。可知古人把肾与骨的关系看得特别密切,现代医学发现肾脏中分泌的1-羟化酶,对1,25一二羟胆骨化醇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与肾主骨很相似。当肾功能衰竭时,磷排出减少,抵抗了1-羟化酶的生成,进而1,25-二羟胆骨化醇的形成缺少,钙的吸收受到影响,从而会发生骨质疏松的肾性骨病。这也是肾衰则不能主骨的一个证明。(四)肾藏骨髓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肾藏骨髓之气。”《素问·逆调论》中说:“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肾主宰骨髓的造血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肾生骨髓,髓生肝。”这里所说的髓生肝,是指骨髓生肝血,因为肝为血脏,肝藏血,是水生木之理。现在发现肾脏内确实藏有决定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酶”,该酶作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在肝脏产生),使其变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知该酶决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从而主宰着红细胞的生成;肾脏内还分泌一种“抑红细胞生成因子”,以防止红细胞生成过多而成为高红细胞血症。在这两种物质的相互协调下,使体内的红细胞保持在不太高、也不太低的状态。现代医学研究的发现也有利地说明肾中的骨髓之气,即是元阴、元阳之气的一种,在阴阳之气的相互依附和抑制下,主宰着骨髓的生血功能,使之处于不高不低的“阴平阳秘”状态。三、中医对肾脏病理方面的记载与肾脏生理病理有关的疾病很多,下面仅举部分说明。1.肾惫《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意思是,当肾脏损害严重时,腰部就不能转动。确实很多肾脏疾病在后期有转摇不能的症状。2.水肿《素问·水热穴论》中说,肾“主水…,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从其类也”。水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3.肾风《素问·风论》中说:“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怡。”《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日:有病庞然如有水之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歧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肾风是古人用病因病位命名的一种疾病,即病因是风邪,病位在肾脏,主要症状是浮肿,本病很似肾炎,尽管其论述尚不够深入和全面,但主要的病位和症状已经具备。4.风水《素问·水热穴论》中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附肿,本之于肾,名为风水。”很似急性肾炎的表现。5.肾热《素问·刺热论》中说:“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6·肾脏病中西医诊治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很似急性肾盂肾炎的表现。6.肾病《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清厥意不乐。”这段经文,泛指了各种肾脏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的症状。7,肾大《灵枢·本脏》篇中说:“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感以邪。”现在所知多囊肾、肾囊肿等,其临床表现确实如此。8.骨痛《灵枢·五邪》篇中说:“邪在肾,则病骨痛。”慢性肾衰时的肾性骨病,由于严重缺钙,可以出现骨痛。的餐主潮7的安门皆智泡经标中买及的产5通智国顺卡京”返中《年假经叫球》“得瑞:小3问深学先强测去清数主的道到状珍的,半通背来海的程母学树的装奥福种途用灾你。际明流人领,重及现其冰最洁得建利销关,关女得,…木千”沿沙中年效光可以1地方果售,爽同风话开金,5风段“:中女网·为的绿业测安流得黄动W的应园甲大专风湖,传,人新内风出置行迷黄连顺不:放中素汽设,本酒的武就里肉床工想实专性下假5源年风7立是源接烟领题对长,机华字试的每地···试读结束···...

    2022-10-25

  • 《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毛宇湘,白海燕,陈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作者】毛宇湘,白海燕,陈泽主编【页数】338【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1【ISBN号】978-7-5189-3856-8【价格】115.00【分类】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毛宇湘,白海燕,陈泽主编.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1.图书目录:《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内容提要:本书分为两篇共十一章,对消化系统常见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第一篇为总论,简要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消化系统生理、中医对消化系统的认识、消化病常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消化病常见中医治法的经验传承及应用与胃肠病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各论,是本书的重点,详尽阐述了常见消化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内容试读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一节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发展现状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其一切研究均来源于临床,临床中有效的病种、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将成为进一步深人研究的重点领域。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历史悠久,自李东垣《脾胃论》而下,脾胃病名家辈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经验。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特色及优势,尤其在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病领域,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中医药治疗优势突出;在胃癌前疾病、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逆转治疗中,现代医学治疗乏术,中医药有望成为该领域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中医药包括外治法也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诸多特点,决定了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的优势学科。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在相关的政策保障下,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科研人员不断增加,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一、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基础研究进展基础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是阐明中医药疗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两种学科更好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重要措施。(一)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化临床基础研究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基础理论内涵,最重要的是可以最终促进临床诊疗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临床基础研究不断深人开展,逐步受到国内现代医学界及世界医学界的重视。1.单味药作用机制不断阐明其中,单味中药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D)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是治疗FD常用药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枳实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且酸橙枳实效果明显优于甜橙枳实。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丰富,其中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对胃排空有明显改善作用。有研究应用枳实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作用FD大鼠发现,大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较模型组增加,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橙皮苷组改善更为明显。进一步应用橙皮苷作用于D大鼠并检血清、大脑、海马、胃、肠组织中胃饥饿素的表达,发现脑、胃、小肠组织中胃饥饿素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见枳实可改善FD大鼠的胃肠功能具有多系统、多靶点的特点,体现中医药治疗的整体作用。除枳实外,莪术、白术等单味药对FD的作用也有报道,如莪术对FD大鼠胃动力障碍有改善作用,与降低胃窦部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有关;应用单味白术对FD大鼠胃排空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就目前研究来看,单味中药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深人,且集中于实验研究,与发现中药有效单体、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大距离,尚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2.复方作用机制研究稳步开展仁术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可以加快胃排空、降低胃高敏感,其可能的机制为升高外周血胃饥饿素、5-羟色胺含量、降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健脾理气方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并可有效改善FD大鼠胃肠感觉过敏、提高疼痛阈值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多种因子如血浆或胃窦黏膜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含量等有关。舒胃汤对FD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CF)、一氧化氮(NO)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恢复其胃肠道运动功能,起到对FD的治疗作用;此外,观察舒胃汤对D肝郁脾虚型大鼠Cx43蛋白分布及Cjal间质细胞修复与再生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组织和小肠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舒高组、舒中组和西药组胃窦组织和小肠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C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结构紊乱,ICC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荧光强度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舒高组、舒中组和西药组ICC超微结构较为正常完整,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基本完整,ICC和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多,荧光强度明显加强。说明舒胃汤能够上调Cx43蛋白的表达,修复和促进ICC的再生,增加神经纤维的数目,从而保持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结构的完整,恢复胃肠动力而有效治疗FD。3.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法机制研究逐步开展近5年,关于中医治法的机制研究共计十五项在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获得批准。其中,通降法、健脾法、清热利湿法治疗消化疾病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并出版多部相关学术著作。中医治法机制研究的开展都是以该法的典型代表方为切入点进行的。通降法代表方大承气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肠黏膜血流量影响的研究发现,大承气汤能增加肠黏膜血流量,改善肠道血流状况及肠道微循环;增加急腹症时大部分腹腔脏器的血流:·2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舒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健脾法代表方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可通过提高其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含量,减少胃窦肥大细胞(MC)数量及其脱颗粒来发挥改善大鼠脾虚证症状的作用;健脾温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具有减少排便粒数、降低粪便Britol分级评分、平均稀便级和粪便干湿比重,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4.证候物质基础研究工作持续推进白介素(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UC大鼠模型Tol样受体2(TLR2)表达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发现,脾虚模型组TL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模型组,溃疡性结肠炎TLR2的高表达可能是UC脾虚和肝郁脾虚的客观化证本质指标之一。UC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发现,UC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在传统的辨证论治基础上,酌情加入活血祛瘀之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5.传统理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得以部分阐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是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其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气机升降机制研究、水液代谢机制研究、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同源性研究、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相关性研究、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证候关联性研究等。研究发现,肺病和大肠病之间相互影响,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加重肺部病变,致使肺部与病毒免疫识别相关的Tol样受体7(TLR7)和RIG-1样受体(RLR)信号下调,不能对肺部病毒感染做出有效的应答反应:肺部病变同时会引起大肠的病变,导致肠道菌群的变化,致使肠道优势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的下降;肺与大肠的互相影响机制与机体内免疫平衡辅助性T细胞(Thl/Th2)、调节性T细胞(Thl/Treg)密切相关,大肠内菌群对于维持肺部乃至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UC患者证型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6.中医外治法疗效机制不断阐明针刺治疗是功能性胃肠病中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外治法机制研究中的重点。应用MRI扫描技术观察针刺足三里后FD患者脑的响应发现,与健康受试者比较,FD患者针刺治疗后,患者右侧缘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楔叶、左侧额上回、左侧顶上回、双侧额中回、右侧舌回、右侧梭状回和右侧距状回的MI信号为负激活,而左侧丘脑呈现正激活,说明针刺治疗改善FD患者症状和情绪状态的作用与调节相应靶向脑区有关;分别取胃经及胆经上四个不同的特定穴,均可改善FD症状,降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且应用PET-CT扫描记录针灸治疗前后脑不同区域的反应,发现胃经取穴治疗可激活中央扣带皮层、楔前叶、舌回等区域,胆经取穴治疗则可激活眶额前脑皮层及海马等☒域,揭示了不同取穴治疗疗效机制的差异,对临床针对性选穴具有一定意义。针刺调整胃肠道的可能机制为:增加5-羟色胺、胃泌素等在胃窦组织中的贮存,减少其在血清中的释放:通过神经反射介导,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排空;针刺的作用可能与外源性阿片肽相似,从而对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成为热点中医药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中医药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是疗效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动物模型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具有其独特优点,可以在一·3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定程度上弥补由临床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带来的研究不足。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可以为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提供帮助。其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可在疾病模型基础上系统动态观察模型动物的宏观表征和微观指标,体现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中医“证候”动态性、阶段性的特征,更加贴近临床,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探讨已成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必然趋势。现阶段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可以说,特点与问题同在。1.研究特点(1)研究层次:逐步深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检测技术等的应用。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目前已经成为热点,不少专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侯孟君等研究实验性血瘀证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基因表达及其分泌一氧化氮(NO)的变化。(2)证病结合模型发展较快,并已成为中医动物模型的先进领域: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环节,既辨证又辨病,取中西医之所长。所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中医应用基础研究时应先侧重进行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如陈小野等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由此看来,研制病证结合模型是研究中医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建立以病统证、病证合参的动物模型是实用而可取的。(3)完善、改进已有模型,探索最佳造模方式:通过对实验动物、造模因素、造模技术的比较,研究其与证候的定性定量关系,结合同一证型不同造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索具有可控性、容易重复的造模方法。如樊蔚虹等以长期激怒法制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并与化学药物法、温燥药法所制造肝肾阴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激怒法所造模型接近于临床实际,无人为所致内分泌紊乱,为研究肝肾阴虚证的最佳造模方法。(4)多因素造模方式逐渐被重视:目前采用单病因因素或化学药品造模法虽仍较多但多因素复合造模方式逐渐得到重视。如金光亮等利用不可预知的多种应激随机组合方法,建立中医肝郁证大鼠模型。对同一证多种造模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从而选出能反映证候特征的最佳造模组合因素及模型构建方法。(5)重视相似证模的比较研究:通过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如吕爱平等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和阳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肾阴虚证和阳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6)新药开发促进模型研究:以中药新药药理研究为主要动力带动并出现新的较大发展;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本质功能是应用于中医基础病理、药理研究,这一功能已开始得到充分发挥。众多的中药新药药理研究即是其主要方面。2.值得注意的问题(1)造模时须精心选择动物:不同种属的哺乳动物生命现象有一定共性,又有其个性,如同一造模因素对一种动物是适用的,而对其他种属可能完全无效。同一种属动物4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又有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亦会存在差别。目前造模中存在所用动物种类太过繁杂,造模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如脾虚证所用动物便有大鼠、小鼠、豚鼠、兔、驴等。因此,确立动物模型时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种属差异,可将动物解剖、生理、病理、遗传倾向、实验敏感程度等进行比较,将实验动物某种稳定的特点用证候学概括出来,精心选择实验动物,以指导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2)优选纯化造模因素,尽可能选用多因素造模: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多采用单一因素造模为主,而人体疾病是在内外环境、饮食、情志等诸因素作用下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以某一脏腑组织病变为主的综合征。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首先必须分清临床上导致该证候出现的主次原因,根据中医发病规律优选纯化造模因素并尽可能采用复合因素造模,同时要注意多元因素的层次时限性、动态性,尽可能使其中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程度,唯此建立的动物证候模型才能尽量与中医的“证”靠拢。(3)建立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标准:目前评判动物证候模型的标准是建立在人的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而动物与人毕竞有别,动物模型即使塑造得与中医临床之“证”很相似,仍然会存在很大局限性。有鉴于此,可在人的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动物身上的信息特征,对模型进行恰当的辨证诊断,建立专门评判动物证候的、严格的、科学的判定标准,既可直接用于实验,或作为同类动物模型的指导,又为探索更新动物模型标准奠定基础,如此可使造模评定标准体系规范化,真正做到指标量化客观化,宏观微观结合,才有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准确性。(4)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若仅偏重于塑造“证”之模型而忽略建立“病”之模型,将严重阻碍动物模型的研究工作,进而直接影响到水平的提高,所以今后应大力倡导在中医病证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既可用现代医学方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造模,亦可通过现代医学方法复加中医传统病因塑模,既可病证同塑,亦可先病后证。如是,不仅增加了模型变量,为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而且更符合临床实际,能更准确地阐明中医理论,并保留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之精髓,进而揭示证的实质。(5)动物模型的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真正反映中医“证”的特点,且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造模动物、因素、标准及评价的规范几个方面。有专家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陈小野探讨了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目前研究较多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FD是中医药的优势领域,开展FD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夹尾、噪音、束缚应激等应激刺激法制备模型;②慢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慢性胃炎尤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常见胃癌癌前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即)感染的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有关其疾病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探讨更是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③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是消化系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中的热点领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BS-D)是BS中的主要亚型,肝郁脾虚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主要采用联合造模法进行:④功能性腹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运用高乳糖饲料加水环境小·5实用中西医消化病诊疗学平台站立法建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单纯高乳糖饲料喂养和单纯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的乏力和腹泻症状并不明显,而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则出现便溏、倦怠乏力、毛发疏松不泽、耳色淡、体重增加缓慢、血清淀粉酶活性和尿D-木糖排泄率降低血清乳酸含量增加等改变,经健脾方药干预能使相关症状和病理改变得到恢复,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动物模型复制成功;⑤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迄今为止,肝纤维化作为全球重大的卫生问题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式,能及早阻断肝纤维化形成是防治慢性肝病的关键环节,因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复制,尤其是针对其临床常见证型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也显得十分的重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模型的研究只有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借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方法,逐步走向规范化,才能在中医药科研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动物模型的研究必将进人全面规范化的时期。(三)肠道菌群研究成为热点我国微生态学奠基人魏曦教授认为:微生态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非常密切,主要表现在:肠道菌群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是中药药效发挥的重要介质,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纠正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发挥治疗疾病作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索中医药作用机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针对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相关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消化道正常菌群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例如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具有密切的关系,脾虚使机体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出现纳差、便溏、消瘦等症状,机体各脏器间的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导致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加重脾虚症状。在治疗脾虚湿困证泄泻方面,健脾化湿与补充益生元可以取得相当效果,且有协同作用,均可改善机体内外环境,恢复肠道菌群构成比、数量及多样性,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反之,脾不健运加之湿邪侵袭,则易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水谷不能运化,造成肠道菌群失调;②肠道菌群是中药药效发挥的重要介质:随着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实具有健脾、补益、清热、化湿、泻下、消食、理气等作用的中药对肠道微生态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但其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消食药能够造成粪便和结肠内容物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减少,且有量效关系;行气及化痰止咳药可增加肠道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数;清热解毒药能够增加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数;健脾化湿药可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肠杆菌减少,但肠球菌无变化:补益类药能扶植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专性厌氧菌,控制大肠埃希菌等兼性厌氧菌:泻下药能够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减少:③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中药复方尤其是经典方剂是中医药体系核心之一,其疗效经历代医家验证而传承至今,过去研究认为中药复方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仅仅是增加有益菌同时减少有害菌。此外,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整体代谢及其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寻找影响宿主代谢变化的重要功能菌群,能够更好地认识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6···试读结束···...

    2022-10-25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官网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 《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朱敏,贾晋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作者】朱敏,贾晋辉主编【页数】242【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5478-4818-0【价格】68.00【分类】老年病-骨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朱敏,贾晋辉主编.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内容提要:老年骨伤疾病在临床处理上较为棘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中医学的整体观、四诊等有利于综合判断老年人复杂病情,此外中医骨伤学的手法、手术及内外药物疗法等特色明显,在老年骨伤临床实践中可以充分施用或者作为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全书稿共分9个章节,分别从老年骨伤疾病临床特点、中医学辨治方法、老年骨病中西医诊疗思维及经验、中西医结合常用诊疗技术、临床手术评价及选择、营养管理、老年骨伤患者心理等进行论述。全书内容精要,紧密结合临床,体现了出了较好的实用性。《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内容试读第一章老年骨伤疾病临床特点第一节发病特点老年骨伤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创伤(包括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多种腰腿痛(包括椎间盘源性腰腿痛、腰椎退变性腰腿痛)、退变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关节伤病、四肢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包括手及腕部腱鞘炎、肩周炎)等,以及少量的骨与关节感染、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疾病、骨与关节结核等。通观这些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疼痛、进行性消耗、消瘦、贫血、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易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的发作、多脏器功能的损害以及治疗过程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等。一般来说,老年骨伤疾病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1.抗病功能差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储备差,受到伤病打击后,神经一内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失调,对疼痛不能耐受,机体代谢紊乱,特别是卧床后,摄入减少,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易导致旧病复发或新的感染,如老慢支复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2.病情发展快老年患者一般存在多种内、外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贫血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消化道炎症、胆石症、尿路结石、痛风等,突如其来的较大损伤易导致损伤急症,如休克、应激性溃疡、创伤性湿肺,由此导致一系列脏器功能失调,加速基础疾病的发展,如不及时救治,疾病进展迅速,有迅速致死的可能性。3.多合并神经、精神疾病骨伤科多种疾病具有强烈或长期致痛性,有时还长期强迫体位,加上多种治疗措施的致痛性、不适性,患者需要长时间忍耐疼痛、失眠、病房环境嘈杂,如再加上心理得不到疏导,精神易长时间处于急躁、紧张、焦虑状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耗神耗脑,易出现躁狂型精神障碍,或谵妄、幻视、幻听、安想以及老年阿尔茨海默症等症状。急诊手术后,还易出现脑中风等严重病变。4.血糖、血压明显升高急性损伤后,在体内神经一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加上失血、紧张,肾上腺素加速分泌刺激,患者血糖明显升高,血压也可能快速上升,甚至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5.贫血、低蛋白血症、便秘较常见老年人损伤后,如致失血,加上进食少,消化能力减弱,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肝脏的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较长时间存在负氮平衡,易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便秘等,这些疾病加重基础疾病并造成恶性循环。6.钙丢失较明显老年人的多种骨伤科疾病需要长时间卧床,长期卧床后,钙流失明显;加上进食减少,久居室内得不到日光浴,自身维生素D合成明显减少,导致钙吸收不足,易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骨质疏松。2一⑨、·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7.肢体、关节功能障碍老年人损伤后,因久卧、外固定、强迫体位等,肢体关节较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肢体关节易形成肌肉等软组织萎缩、僵硬,甚至关节粘连,一般1个月后,就存在明显功能障碍。8.压迫性继发伤老年人久卧、石膏和夹板外固定、皮牵引和骨牵引装置的压迫等易导致皮肤压疮、大的神经血管损伤,甚至永久的损伤、残废等。9.药物性伤害老年人肝肾功能储备差,某些药物易损伤老年人脏器或机体。如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损害肝脏、肾脏;消炎镇痛类药物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心血管事件;存在肾功能损害的老年人,易产生药物的蓄积,血药浓度异常升高,甚至中毒。10.心理多变老年人遭受疾病的折磨后,变得易失去耐心且烦躁;或惜财,不愿给家人增加麻烦,不愿支付较大费用配合医护治病;或子女等亲人关心不够,感觉得不到家人温暖;或较长时间住院,远离熟悉的环境,远离熟人,孤独内向;或难于忍受疾病的痛苦,有时产生轻生的念头。老年骨伤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以下将另立章节讨论。第二节心理特征骨伤科就诊的老年患者,疾病种类综合起来,其主要症状就是疼痛。因此,疼痛是造成老年人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老年人心理的变化和异常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康复起着干扰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医学模式应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因此,重视老年骨伤疾病患者心理变化,并加强及时护理,已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患者、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急性疼痛时的心理特征及护理骨伤科急性疼痛来源于某些急性损伤病症,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自身跌损、他人伤害等致骨与软组织创伤,也包括少数脊椎源性神经根性疼痛。创伤疾病还合并皮肉裂开、鲜血喷流、骨骼外露等可能,患者一般表现过度恐惧、痛苦、惊慌失措等,这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快速处理,尽快协助医生使骨折和脱位复位、固定,说明疼痛产生的原因,告诉患者应怎样配合,安抚患者,使其平静,并介绍疾病的相关诊治及过程,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感。同时,执行医嘱,使用必要的止痛措施二、慢性疼痛时的心理特征及护理骨伤科慢性疼痛的疾病种类众多,基本上所有疾病在不同阶段都存在慢性疼痛的症状。慢性疼痛长期导致患者存在一种不愉快的感受,慢慢累积到一定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饮食、医护配合等,甚至导致神经症、抑郁等,负面影响疾病的进展和治疗。临床上,已积极倡导无痛病房的创建,说明减轻疼痛在骨科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分析疼痛产生的原因,说明疾病进展中疼痛的刺激作用的两面性,一方面,疼痛有负面效应,但另方面,疼痛又使患者自身通过疼痛刺激产生抵御疾病的内在机制,促进机体的愈合。护理人员应对慢性疼痛患者经常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加以引导,同时,劝说患者通过多种方法分散疼痛注意力,包括听音乐、阅读、看视频等,诱导患者产生抵抗疾病的信心,防止老年患者抑郁、自闭,甚至自杀等极端事件的发生。第一章老年骨伤疾病临床特点·已一⊙3三、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手术是骨伤科疾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可尽快恢复骨折脱位复位,降低严重病损的进一步损伤,减轻病患痛苦,恢复脊柱关节功能,清理病损病灶,缩短卧床时间,防止病损导致的功能衰退等,但手术也给患者造成巨大压力。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有一个比较大的波动,解决不好,则会给手术治疗带来一些隐患,甚至导致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失衡,使手术治疗失败。所以,护理人员应解决好老年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心理问题。患者术前一般存在恐惧、焦虑心理。一方面,对手术及麻醉的风险难于想象,对手术的顺利与否心存担忧,对手术可能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着急,护理人员应及时用语言疏导,介绍相关的专家及医生,介绍以往相关病例的成功经验,说明应对手术及麻醉风险的相关措施,说明减少、减轻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相关细节和手段等,让老年患者有信心、有决心面对手术治疗;同时,注意交流的语气、态度、气氛等,让患者感觉到医院的温馨,感觉到医护人员的沉着和专业化,让患者能稳定情绪,迎接挑战。进入手术室后,患者被手术室的环境和氛围诱发紧张。看到指示灯闪烁的医疗设备、各种形色的药械,或麻醉师操作过程,老年患者会到达紧张的极点,有时甚至血压升高到220/120mHg,心率升到120次/i以上。选择非全麻手术时,或者处于清醒状态,能听到手术的进展,特别骨伤科手术,使用手术器械处理骨骼发出声响等,会使患者持续紧张。从进入手术室开始,护理人员应特别加强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如和患者进行恰当的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用笑脸和温馨去感化患者,让患者暂时抛开手术的顾虑。搬抬患者应减轻疼痛,平衡稳妥。手术过程中应及时多次巡视患者,解决患者的小问题等,让患者能愉快、顺利地进行手术。术后,短时期内要关注麻醉后的可能副作用,交代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对可能的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尿闭注意应对措施。麻醉期过后,患者可能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剧烈疼痛期或慢性疼痛期。此外,术后由于手术失血、麻醉后效应、体位的不适、外固定的不便等,患者可能精神不振、懒言话少、食欲不振、便秘、尿失禁等,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温馨的话语、乐观的作风、娴熟的工作去影响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积极配合,增加饮食,促进新陈代谢,辅以适当的镇痛、安眠治疗,使患者能较平稳度过麻醉后反应,进入康复期。四、康复中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老年骨伤患者进入康复期的时间因不同的病种、手术方式而相差较大。如椎体成形术,术后第2日即可下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3日可进行康复训练;开放脊柱手术、下肢创伤手术等,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老年患者在康复期是否发生心理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主要与伤残程度、疼痛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等方面有关。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工作娴熟度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锻炼方法、康复的步骤等,使患者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坚定他们持续锻炼的意志和决心,加快锻炼的步伐,促进功能的恢复。对于截肢、姑息治疗患者,更应解开患者心结,使之乐观面对,积极融入生活与环境,继续以后的治疗和康复。五、临近出院期的心理及护理临近出院时,患者一般表现出渴望回家团聚、恢复术前的行走活动状态。但此时,应严格按照康复步骤及合适的目标,继续康复训练,防止老年患者欣喜过度、自行提高康复目标而出4一⑨可·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现意外,如跌倒、突发心脑血管病变、发生栓塞病,甚至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心理稳定,解释医疗目的及康复目标,使患者能按照可控、有序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出院前康复。对于截肢、残毁伤患者,应运用身残志不残的坚强病例,鼓励患者,或安装义肢,积极生活,乐观地度过晚年。六、医生的心理护理角色人院后,骨伤科老年患者的心理会经过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包括紧张、着急、悲观、后悔、茫然、孤独等。这些心理变化,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等系统的调节,造成内分泌、心血管、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等系统器官的功能改变致失调,导致身体器官的损害,影响疾病的痊愈。所以,如何引导患者调整到积极的心理状态,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达到医患之间的稳定合作,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医生、护理、家人亲友这三方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医生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有治病救人的大量实践经验,在疾病的诊疗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患者首先对医生怀有尊崇的心理,普遍存在把生命托付给医生的心态,所以患者对医生的诊疗活动比较配合,对医生的话语相对重视。所以,医生应比较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在整个诊疗期间,医生应加以积极引导,详细地进行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治疗及其他相关事项,发现患者心理变化的苗头,让患者始终存有渡过难关的信心。第二章老年骨伤疾病临床检查方法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工作,应结合传统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和诊疗思维,按照诊断明确的要求,详细地按照骨科学的临床体检以及现代检测技术,进行明确诊断,再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合理治疗方案进行处理。临床检查检测对明确诊断疾病尤为重要。第一节中医诊查方法一、望诊中医望诊一般包括望神色、舌质、舌苔,还包括局部望诊和望骨度。(一)望神色《素问》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正常神色应为:气色正定自然,面容红黄隐隐。伤病较轻者:精神委靡,表情痛苦。伤势较重、失血较多者:面色苍白或暗灰,呼吸急促。病情危重者:神色淡漠或神识模糊,甚至昏迷,呼吸微弱,呼之不应。中医骨伤科还有五色对应五损的理论:青色主气滞血瘀,赤色主损伤热证,黄色主脾虚湿热,白色主伤气失血,黑色主肾虚和筋脉受寒收引。(二)望形态正常的行走体态应为匀称协调,稳当有力;正常坐姿应为端正祥静,气息均匀有序。伤病状态下,如腕部骨折时,患者弯腰以另一手托住患腕;肩关节脱位时,患者弓背,以另一手托住患侧手臂;老年人髋部骨折时,卧姿见患腿短缩外旋畸形;脊柱源性腰腿痛时,间歇性跛行,短距离行走后即需下蹲休息等。(三)望口眼舌及舌苔1.口唇正常为润泽泛红,青紫为瘀血,深红有内热,唇色淡白为气血虚,口唇干燥为津亏,口唇抽动为肝风内动。2.望眼正常者眼光有神,眼珠灵活,反应敏捷。闭目羞明者,或肝肾阴血亏虚,或脑髓震荡。如白睛有紫黑血筋,多提示瘀血内阻。3.望舌正常舌象为淡红色,色泽鲜活滋润,薄白苔。如舌色淡提示气血不足或气血亏虚;舌色胖嫩或边有齿痕,说明阳虚有寒湿;舌色红主实热或阴虚内热;舌色绛主热证、热毒、阴虚火旺;青紫舌或边有瘀点、瘀斑提示瘀血内阻。再者望舌形,舌质粗糙苍老主实证、热证;舌质浮胖娇嫩主虚证、寒证;舌质胖大主气虚、阳虚;舌质瘦小主津液不足或气血两虚;舌乳头扩张增多色深红为点,主心火旺;舌乳头突起大如芒刺,主邪热亢盛;舌面起裂沟者主津液不足或6一⑨一可·老年骨伤疾病中西医诊疗精要阴血亏虚。最后望舌苔,苔薄色白主表证,苔厚主里证;苔腻主痰湿或食积;苔光剥主阴虚或津液耗伤。苔白滑主寒证;苔厚白而滑主寒湿或痰湿;苔薄白干燥主伤津;苔厚白干燥主湿邪化热。苔黄主里证、热证;苔黄白相间主邪由表入里;薄黄苔干主热邪伤津;黄腻苔主湿热。苔灰白而湿润主痰饮或寒湿;苔灰白干燥主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黑苔主里证,苔黑而干主热极津枯;苔黑而湿主阳虚寒盛。(四)望局部望局部主要包括:肤色、伤口、肿胀、畸形等方面。局部新鲜外伤则红肿或青紫,渐则变黄色;血肿感染则见肤色亮红漫肿;局部伤后变黑则预示皮肤坏死。望伤口要求判断伤口清洁或污染,骨骼有无外露等。外伤或骨折后要仔细观察局部肿胀情况:肿胀严重者气血流通不畅甚至闭阻,严密观察受损肢体血运情况。骨折或关节脱位后,可见局部畸形,如骨干正常为直的,骨折后成角畸形;髋部骨折后,患肢缩短;肩关节脱位后呈方肩畸形,髋关节后脱位后患肢呈黏膝征,肘关节后脱位后呈靴状畸形等。(五)望骨度测量骨度很早以前就在中医文献中有所记述。在《灵枢·骨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都有较多的描述。在临床上,我们多采用患侧健侧对比的方法,使用卷尺或皮尺进行量测。二、闻诊闻诊包含听声音和闻气味。(一)全身闻诊首先听患者声音,声音洪亮有力则中气充足;声音低微,时断时续,提示患者元气大损;叹息表示肝气郁结;大声喊叫提示实证、疼痛剧烈;咳嗽重浊,鼻塞不通,提示外感风寒;咳嗽痰稠不易咳出,提示痰热;咳嗽痰多易咳提示痰湿;咳嗽低声无力,提示肺气虚;咳嗽无痰,表示肺阴亏虚或肺燥津亏。此外,闻气味也是很重要的中医诊察方法。近之闻及患者有烂苹果味,多提示有消渴;闻及尿溲味提示患者存在水肿关格;二便、痰液、脓液腥臭恶臭,质地稠厚者主湿热或热毒证;反之,脓液无臭、稀薄者,主虚证、寒证。口气臭秽者,提示胃热或食积。(二)局部听诊包括听骨骼摩擦音、关节弹响音、筋腱摩擦音、皮下气肿捻发音。三、问诊中医历来很重视问诊,尤其在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了流传后世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查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一)全身问诊“十问歌”主要问及患者全身的基础体质,为八纲辨证提供依据。问寒热是主观感觉,老年寒证有感受风寒、气随血脱而寒、热极而寒、阴寒内盛四种寒证;感受风热、疫毒侵入高热、阴虚内热、外伤后发热等几种热证。问汗涉及气虚自汗、阴虚盗汗、阴阳离决之油汗。问头身主要涉及局部的疼痛不适诸证,这在外伤诊察中具有重要意义。问饮食在老年闻诊中有重要作用,有食欲能进食提示正气尚存,无食欲、进食微提示胃气败亡、病情深重;食后易饱,提示胃滞,···试读结束···...

    2022-10-25 骨损伤百科 局部骨损伤

  •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刘国厚|(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作者】刘国厚【页数】159【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180-7628-4【分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性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刘国厚.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内容提要:本书清晰,详实,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科学性,规范性和生动性。《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大疱性及遗传代谢性皮肤病第一节天疱疮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预后不良的严重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特点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并伴有发热、无力、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好发于成年人,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中医文献资料中的“天疱疮”“浸淫疮”“火赤疮”“蜘蛛疮”与本病相似。清代《外科大成·天疱疮》说:“天疱疮者,初期白色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遍及身,疼痛难忍。”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关于“火赤疮”的记载中说:“此证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时临,火邪入肺,伏结而成。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赤者火赤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俱延及遍身,焮热疼痛,未破不坚,疱破毒水津烂不臭。”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心火脾湿内盛,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肌肤而成。心火旺盛者,热邪燔灼营血,则以热毒炽盛为主;脾湿不运者,则心火内蕴与脾经湿热交阻,阴水盛阳火衰,而以湿邪蕴积为甚。“湿性重浊而黏滞”,湿邪克于脾胃,湿热内蕴,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故见本病。湿邪蕴久化热,湿火化燥,灼津耗气,胃液亏损,故病至后期每致气阴两虚,阴伤胃败。二、临床表视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发病的年龄差别很大,可以是老年人,也可以是在儿童期发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比例大致相等。全身的皮肤和黏膜均可累及。病程呈慢性,易复发,预后大都不良。皮损特征是,在正常皮肤或红斑上成批出现蚕豆大小的水疱,疱壁薄,松弛而有皱褶,很易破裂。用手搓揉水疱间的正常皮肤,表皮即脱落;压迫疱顶可见疱液流向周围正常表皮内,此即为尼氏征阳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疱液初清后浑,可2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有渗血、糜烂、感染,以后结痂,遗留色素减退或沉着,有少许瘢痕。黏膜损害以口腔最常见,且50%患者水疱最初发生于口腔黏膜,其损害是水疱、糜烂、溃疡、出血。我国传统上将天疱疮分为4型,即寻常型、增生型、落叶型和红斑型。1.寻常型和增生型以松弛性薄壁水疱、不易愈合的糜烂、尼氏征阳性及常伴有口腔黏膜损害为特点。大部分患者有口腔黏膜损害,而且可以是初发症状,约25%病例于皮肤损害发生半年至1年前出现,并在病程中累及结膜、鼻腔、咽喉、食管及外阴黏膜。2.落叶型和红斑型以糜烂性水疱、尼氏征阳性、表面结痂脱屑及紫外线可诱发加重为特点,常不伴有黏膜损害。上述4型天疱疮可以相互转化。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可以并发,两者皮损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但两者的病理变化和直接荧光检查均显示不同。三、诊断1.寻常型天疱疮(1)皮肤损害:皮损为大小不等的浆液性松弛性水疱和大疱,常发生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少数发生在红斑基底上,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大疱破裂后难以愈合,渗出明显,有腥臭味,瘙痒」(2)黏膜损害:几乎均有口腔黏膜受累,糜烂,边界不清,上覆盖灰白色鳞屑,完整水疱罕见。愈合缓慢,疼痛,影响进食。(3)发病特征:好发于中年人,损害首发于口腔,其次累及躯干上部、头和颈。全身均可见皮损,但以受摩擦和压迫部位多见且严重。2.增生型天疱疮(1)基本损害:早起皮损类似于寻常型天疱疮,松弛的大疱变成糜烂,很快形成肉芽,呈疣状或者乳头瘤样增生。也有口腔黏膜损害,但出现较迟,疼痛明显(2)发病特征:发病年龄比寻常型天疱疮早,与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有关。好发于腋窝、臀沟、乳房下、肛周、生殖器等部位。(3)临床分型:轻型原发损害为小脓疱,水疱不明显,病情较轻,预后良好;重型原发皮损为水疱,剥脱面以疣状增生愈合,早期可出现小脓疱。3.落叶型天疱疮(1)基本损害:外观正常或红斑上发生松弛性大疱。疱壁极薄,迅速破裂,形成红色、湿润微肿的糜烂面,浆液渗出形成黄褐色、油腻性叶状结痂,痂皮中心附着,第一章大疱性及遗传代谢性皮肤病3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有腥臭,糜烂面极易出血,表皮浅层剥离,形成糜烂及叶状结痂,类似剥脱性皮炎,尼氏征阳性。(2)发病特征:中年人多见。自觉疼痛和灼热。黏膜少见受累。4.红斑型天疱疮(1)基本损害:为散在的红斑,其上有松弛性水疱,多发于头部及躯干,四肢少见。皮损类似盘状或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表现为局限性红斑上有鳞屑、黄痂。水疱此起彼伏,尼氏征阳性。一般无黏膜损害。自觉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2)发病特征:损害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多见于头面、躯干上部等皮脂溢出部位。5.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患者多有轻度贫血,贫血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比例。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中度增加,并多与继发感染有关。50%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多增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偏低,球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报道不一。(2)细胞学检查:用钝刀轻刮糜烂面,薄涂于玻片上,然后固定,瑞氏染色,可发现天疱疮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间桥消失,核圆形,色淡染,可见核仁,胞质嗜碱性,在细胞边缘变得较致密,形成深蓝色晕。天疱疮细胞聚集成群或孤立散在。(3)组织病理:不同类型天疱疮组织病理也有所差别。寻常型及增生型:表皮棘细胞层下方,尤其是基底层上棘细胞松解,产生裂隙、水疱,疱底为一层基底细胞,疱内可见棘层松解细胞。增生型后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落叶型及红斑型:表皮颗粒层及其下方发生棘细胞松解,形成裂隙、大疱,可见类似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四、鉴别诊断1.大疱性类天疱疮老年人多见,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张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但是在炎性红斑上压迫水疱,有时可移动,而正常皮肤绝无擦脱现象。一般无黏膜损害,皮损多发于胸腹及四肢屈侧。自觉有明显的瘙痒。病理为表皮下疱,疱内及真皮浅层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荧光。2.疱疹样皮炎皮损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风团、结痂可以并存。典型者呈环状或者半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环状排列,周围红晕明显。尼氏征阴性。碘试验阳性。常不累及黏膜,自觉剧烈瘙痒。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好发于两肩、腰骶及四肢伸侧。3.大疱表皮松解症本病有两种,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从小发病,多见于四肢伸侧等摩擦部位,愈后留有瘢痕;药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有服药史,发病急,伴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4.大疱性多形红斑为红斑基础上发生的大疱、血疱,疱周有红晕,尼氏征阴性。黏膜损害明显,口腔、唇、外阴、眼部均可发生充血、糜烂,并伴发热、关节痛、蛋白尿等症状。以口腔损害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尚须注意与阿弗他口炎、扁平苔藓及白塞病相鉴别,糜烂处细胞涂片及活检可以协助诊断。五、辨证治疗1.热毒炽盛证主要证候:多为起病急骤,口腔突然发生水疱,破溃糜烂,继而全身皮肤迅速出现水疱,掀红、糜烂、灼热,或有血疱、渗血、感染,红肿疼痛,伴有高热、寒战,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赤或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西黄丸、西黄胶囊、安宫牛黄丸、雷公藤总苷片、昆明山海棠。(2)简易药方: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片(先煎)40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赤芍10g,黄芩10g,黄连10g,知母10g,生石膏(先煎)30g,玄参10g,连翘10g,苦参10g,生栀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神志不清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高热者加生玳瑁;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便秘者加生槐米、生大黄;渗液多者加茵陈蒿,六一散;口腔糜烂者加金莲花、藏青果、金果榄。2.脾虚湿毒证主要证候:急性发病后,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时好时坏,皮损以水疱为主,大小不等,有干燥结痂者,也有新起者,部分糜烂渗出,痂皮或大或小或粘结成片,厚薄不一,痂下湿润,食欲不佳,胸闷腹胀,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黄根腻,脉滑数或沉濡。治法:健脾除湿,凉血解毒。第一章大疱性及遗传代谢性皮肤病(1)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2)简易药方: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g,厚朴10g,茯苓10g,陈皮10g,猪苓10g,泽泻10g,滑石10g,黄芩10g,栀子10g,连翘10g,大青叶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纳呆腹胀者,加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砂仁、木香;伴继发感染者加草河车、金银花、半枝莲;腹胀呕吐者加厚朴、姜半夏;大便溏泄者加山药;伴乳头状增殖者加丹参、夏枯草、生龙骨、生牡蛎,红斑明显且渗液多者加生槐花。3.气阴两伤证主要证候:病程缠绵,或病至后期,病情稳定,多数结痂,但时有反复,水疱时伏时起,精神疲惫,体倦肢乏,形体消瘦,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干欲饮,口唇燥裂,腹饥饮食不多,舌质淡有齿痕,可见花剥苔或舌光无苔,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毒。(1)常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生脉饮。(2)简易药方:益胃汤加减。党参10g,炙黄芪30g,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0g,天冬10g,麦冬10g,熟地黄1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0g,天花粉10g,金银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气虚乏力显著者加太子参、北沙参;血虚者加鹿角胶、当归;自汗盗汗显著者加五味子、浮小麦、大枣、粳稻根、牡蛎;失眠多梦者加首乌藤、炒酸枣仁、刺五加;饮食无味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水疱多且红斑糜烂显著时加黄连、黄柏、金银花、败酱草。六、外治疗法(1)疱破糜烂而渗出多时,用金银花30g,生地榆30g,野菊花30g,煎汤待温后外洗,然后在糜烂面上用0.5%小檗碱(黄连素)液湿纱布敷贴,合并感染者可在纱布上滴上庆大霉素溶液。(2)皮损破溃而渗出不多时,将青黛散或化毒散用甘草油调敷患处。(3)口腔糜烂者,用金银花15g,白菊花15g,生甘草10g,煎水含漱后,外搽锡类散或养阴生肌散。(4)皮损结痂或层层脱落时,可外涂甘草油;痂较厚者,用黄连膏或化毒散软膏厚敷,使厚痂脱落后再处理疮面。(5)青黛散加煅海螵蛸粉、煅牡蛎粉各等份,以麻油调匀外搽患处,每日4次。七、其他疗法西医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加强支持治6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西医诊疗与防治实践疗,及时正确地处理局部皮损。1.皮质类固醇首选泼尼松,用量每日1一1.5mg/kg。具体应用时可遵循以下推荐剂量:根据皮损占体表面积lt10%、lt30%和gt50%分为轻、中、重患者,首剂量分别给予40mg/d、60mg/d、80mg/d。如果用药3~7d仍不断有新疱出现,皮肤松解明显则应在首剂量基础上增加50%直至病情控制。皮损消退2周后开始缓慢有规律地减药,起初每2~4周减药1次,以后每4一8周1次,每次减量10%一15%。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治疗3一4年或更长时间,故应进行长期随访以防止激素的不良反应。天疱疮病程长,易复发,糖皮质激素减量应慎重。本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维持治疗需2~3年,甚至更长。皮损完全控制后10~14d可减量,最初1~2周减总量的10%,以后减量速度逐渐放慢,当减到较安全的量,相当于泼尼松20~30mg时,减药速度应更慢。2.激素冲击疗法对病情较重,口服较大剂量泼尼松仍不能控制皮损的患者可考虑激素冲击治疗,常用甲泼尼松250~500mg/d,于1~2h静脉滴注,连续3d,冲击结束后再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0mg/d,3~5d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间隔2周,间隔时间内给予泼尼松30~40mg/d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6h1次,连用4次为1个疗程。3.免疫抑制剂对于皮损广泛、渗出多的重症患者或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在较早期即与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泼尼松量gt160g仍不能控制病情的患者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配合中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可增强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常用硫唑嘌呤(AZP)100mg/d,环磷酰胺(CTX)50~100mg/d和甲氨蝶呤(MTX),每7~10d肌内注射10g。应注意防止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及骨髓抑制。4.环孢素应用环孢素可减少激素用量,也可用于对激素抵抗的患者。用量为6一12mg/(kg·d),停药后易致复发,故常用3~6mg/(kg·d)维持。5.全面了解病情,必要时加强支持疗法在入院之初,即做皮损分泌物培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定期检查血、尿、便常规,摄X线胸片;监测血压、血糖;常规用碱性溶液漱口,防止真菌感染;口服胃···试读结束···...

    2022-10-25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