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孩子一生的自然万物科普百科套装14册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昆虫+法伯尔植物+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奇妙的森林之旅影响儿童生活的自然事物科普百科:昆虫+法布尔植物学+大自然的社交网络+森林的奇妙游记(套装,共14册),包括所有昆虫10册一套中小学生必读的书籍。精品下载站提供的eu电子版免费下载。自然科学百科全集14卷电子版预览剧集亮点介绍★内容充实、详细。《昆虫记》以法文原著为基础,参考美英译本。10卷全部翻译完毕,没有任何删减和修改。★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它。《法布尔的植物》是根据中小学教材内容,专门为青少年制作的解析版。大量希腊神话、历史事件、圣经典故、拉丁诗歌等穿插在《昆虫记》原著中,我们添加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注释,帮助读者阅读更方便流畅。《自然的社交网络》和《森林奇妙游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知识,从日常现象、案例到问题,通俗易懂。★文采兼备,可读性强。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和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和“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作者对昆虫和植物非常感兴趣。他的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生动而不乏味。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护林员彼得·瓦拉本(PeterWallae)一层层揭开大自然的秘密。比神秘书更有趣,比小说更让人上瘾。★插图真实精美。为了真正还原植物的形态,《法布尔植物学》的艺术家花了两年时间构图,亲自培育植物,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精美呈现了300多幅手绘插图.Iect有丰富的插图,包括200幅Fare手绘图和另外1,600幅同类型的手绘插图。★塑造你的自然观。不仅传递知识,了解自然,更获得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治愈人与自然的疏离感。这是大自然给您和您孩子的邀请函,给您孩子最好的礼物!简介昆虫:第1卷:聪明的杀手法布尔用朴实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一系列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如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粪甲虫和黄翅蝗虫。这样的实验解释了他们有趣的生活习惯和高超的直觉。第二卷:树莓派的居民这本书记录了一系列膜翅目昆虫在荒芜的岩石花园中的生活状况,比如对黄地老虎幼虫进行手术的毛刺沙泥蜂,辛勤地筑巢繁殖的石蜂他们的后代,还有柏树实验,解释他们鲜为人知的感觉功能、心理活动……第三卷:石蜂的苦难作者以细致独特的观察,探索石蜂、马蝇、鳞翅目等寄生蜂的生活习性和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摄食方式和产卵方式。有趣,叙述得像涓涓细流。第4卷:蜜蜂毒液通过对昆虫的反复观察和实验,法布尔向我们展示了长腹黄蜂、切叶蜂、采脂蜂、甲虫等昆虫在本能驱使下的捕食和筑巢。,并揭示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第五卷:螳螂之恋本卷重点介绍鞘翅目、同翅目和螳螂目昆虫,法布尔用它们来观察甲虫、甲虫、粪甲虫、蝉和螳螂,以揭示这些昆虫如何对待他们的爱人和孩子。每一段都深情,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情诗。第6卷:一排松毛虫在第六卷中,作者仔细研究了松毛虫、埋地甲虫、白面螽斯、蝗虫等昆虫的生活习性,描述了蒲苇中食虫的美丽,并讨论了昆虫着色的问题。..语言优美,充满智慧,就像一首昆虫在美丽的田野中玩耍。第7卷:飞蛾的保护层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生活感悟相结合,用自己客观和独特的眼光来描述象鼻虫、叶甲虫、鲤鱼甲虫、石虱、蝎蛾的生活习性。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属于昆虫的秘密花园。第8卷:昆虫的几何学本卷作者主要详细观察昆虫的筑巢习性,记录黄蜂搭建的六角形蜂巢,几何精度如何!此外,法布尔还研究了香树蚜虫、黄蜂食蚜蝇、丝带蜘蛛、纳博讷狼蛛等昆虫的习性。第9卷:Orwe蜘蛛的电报报告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蜘蛛和蝎子等昆虫的图像,它们不知疲倦地工作以求生存,证明人类并不孤单,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同一个紧密相连系统的一部分。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该受到尊重。第10卷:昆虫和蘑菇在本卷中,法布尔对素食昆虫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探究了每一个参观素食宴会的昆虫都喜欢自己的植物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大象、萤火虫等昆虫的婚俗和产卵知识。法布尔的植物以《昆虫记》而著称的法伯,不仅关心昆虫,而且对植物也有极大的兴趣,还主编了这本《法布尔植物》。他不仅从科学的角度观察和研究植物世界,还通过自己卓越的观察力反映各种植物的不同生存状态,留下错综复杂的文字,仿佛将植物描述为文学或哲学对象。他用亲切亲切的语气给我们讲故事,也给人们讲了很多人生智慧。法布尔的《植物》比任何植物书都特别。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大自然充满惊喜:硬木影响地球自转,起重机减少西班牙的火腿产量,针叶树控制云层。这些惊喜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充满激情的森林学家、畅销书作家彼得·雷本(PeterWree)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很少有人去过的世界,并体验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动物和植物如何相互影响?不同物种之间是否存在交流?当一个平衡的自然系统失去平衡时会发生什么?借助新的科学研究和数十年的细心观察,这位德国著名的森林科学家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大自然的奇观,也为我们观察周围世界开辟了新的视角。森林中的奇妙之旅:德国森林实用指南。作者与我们分享了他独特的森林知识和亲身经历,除了在哪里搭帐篷生火烧烤,哪些野莓和树果可以填饱肚子,何时何地最好观察野生动物的地方......他还会告诉我们如何聆听树木的声音以及如何与森林中的一切和平相处。你不需要背书的内容,你只需要起身走进森林,用我们与生俱来的感官去感受树木和动物的悲欢离合,感受森林中四季的变化.所有的森林知识和轶事都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感觉,即我们不仅是游客,而且是森林世界的一部分。关于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行为学家和作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尽管家境困难,他仍然坚持学习,涉足化学、数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创作了著名的“昆虫”。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法布尔对植物研究也有着极大的热情。他发表了许多与植物有关的论文。这个“植物学”是他多年对植物研究的成果。PeterWree:1964年出生于德国,他从小就想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二十年来,他一直在林业局担任公务员。为了追求他的生态理想,他辞去公职,领导和管理德国埃菲尔地区的一个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森林的原始形态。他将平日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各种有趣的细节编成一本书,在德国出版后引起轰动,千万粉丝为之疯狂。畅销书作者。这本书是他20多年来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他希望通过散文和诗歌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万物运行的核心,一步一步展现多彩的生物循环。优秀的试读在森林里大喊,它真的会打扰动物吗?即使是狼和猞猁,只要他们慢慢靠近我们的领域,它们的数量将增加一千倍,出现了一个穿着绿色Rode的人类“朋友”。您是否曾经遇到过与孩子在森林中散步有时会变得非常嘈杂的情况?也许孩子们正在玩狩猎游戏,大喊他们找到了什么,或者他们只是因为玩得开心而喧闹。接着是大人们下意识的劝告:嘘,别喊那么大声!为什么要这样做?人类的噪音真的会打扰野鹿和狍吗?的确,野生动物通常更喜欢安静,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对噪音特别敏感。当一阵风吹过树梢时,或者当倾盆大雨倾盆而下时,动物们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包括即将接近它们的狼或猞猁的声音,对它们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所以他们更喜欢干燥、无风的气候,这样他们就可以从远处听到树枝的“O”声。但是,人类的噪音不会影响动物,因为它们不会充满森林,而只会来自一个方向。大型哺乳动物也知道,它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捕食者,而是我们人类,尤其是猎人。即使是狼和猞猁,只要慢慢靠近我们的田野,在绿色罗登的人类“朋友”就会多一千倍。难怪为什么野生动物最害怕双足人类。当我们愉快地漫步在树林里哼着歌或大声聊天时,它会给动物一个信号,我们不是来这里打猎的。这样的信号甚至适用于极其胆小的野猫。他们也被猎杀,因为猎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捕捉狍。野猫能抓到狍吗?野猫虽然和家猫不同,但在体型上和家猫差别不大。你能想象一只家猫可以吃掉一只猎犬吗?它们的牙齿太短,无法张开足够大的嘴来容纳大型动物。然而,这样的谣言在猎人之间流传了数百年,以至于他们曾经无情地猎杀这些小型哺乳动物。所以野猫现在变得如此胆小也就不足为奇了。与其他物种一样,嘈杂地穿越森林的人类不被视为威胁。某年1月,我带领考察组到我负责的林区一片大雪覆盖的山毛榉林。游客们想参观“安静的森林”,这是一个用于墓地的森林。环顾了一个小时后,我们踱步回到停车场,但我发现我的背包落在了一棵树下。那个实习生答应帮我回去取。15分钟后,当他回来时,他变得非常兴奋。他看到一只野猫平静地穿过小路。显然,野猫已经等了很久了,直到这支心情不错,聊得很好的探险队成员再次离开了这片古老的森林。一年后的一个炎热的七月,同样在同一个停车场发生了类似的经历。靠在我的SUV上,我正和一位同事聊天时,突然注意到一只野猫平静地穿过距离我们50米的车道,从一个森林到另一个森林。它不怕狭窄的林间小巷,就是真的怕悄悄躲在灌木丛后的猎人。总而言之,森林里的喧闹不会引起任何麻烦,甚至连孩子们的喧闹都不会。或者换句话说,这些噪音不会影响任何动物,但可能只会打扰一些成年人。步道远足散发着无限自由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其他国家。我喜欢美国西南部无人居住的景色,不是因为我生性孤独,而是因为我对广阔的景观印象深刻。在欧洲,你可以尽可能远地看到电线杆、高速公路和住宅区;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您可以看到几乎一望无际的山脉和丛林。但是,这种视觉仅限于眼睛。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些公共道路以外的所有或部分道路都被封锁了。所以,在开车兜风时,我们在西南边有一个带刺铁丝网。它们位于道路的两侧,绵延数百公里,完全破坏了自由的感觉。栅栏的另一边通常只是沙子和岩石-看起来像是有人试图拿走一些东西!经常有迹象表明这里是私人领地,不能进入(这种提示出现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回到德国,在那里我很清楚森林游客可以利用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不仅包括所有路线,还包括整个森林。当你想钻进灌木丛时,不管什么时候,拜托!除非您处于少数例外地区之一,否则没有人可以阻止您这样做。例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小型保护森林,这些都是指定的禁止游客进入的区域。也就是说,您不得偏离标志指示的路线。而且因为这些路标区域只占整个森林的很小一部分,而且路标给出的指示非常明确,通常你不会做错任何事。有一些幼苗生长的新区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当那些树苗有围栏保护时,即使在越野时穿过围栏可能非常令人兴奋,但你最好从在围栏外绕道开始.最后一个禁区是进行记录的地方。无论伐木电锯发出响亮的轰鸣声或收割机嗡嗡声,通常都隐藏着威胁生命的因素。行人很难预料到高达40米的树木倒下,而且他们的视线经常被灌木丛挡住。因此,工作人员在距离伐木场数百米的地方竖起了警示牌,或者用红白隔离带阻挡过往的行人。然而,通常森林中的大多数路径都没有这样的警告标志,实际上您可以自由进出这些限制区域。但这仅限于步行者,骑自行车者或骑马者只能在警告标志前停车,其他交通工具照常完全禁止进入森林。***那么,人们如何真正去越野呢?最适合越野的是茂密的硬木林。地面上没有植被,树干的枝桠也不干扰行进。在针叶林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树木种植得非常密集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低处的枯枝会伸向相邻的云杉、松树或冷杉,仿佛双臂相互缠绕,挡住了树木之间的通道。为了能够挤出一个通道,我经常不得不在这样的种植区倒退,以免树枝被鞭打在脸上,更重要的是,在眼睛里。尤其是这里的猎人。即使是狼和猞猁,只要慢慢靠近我们的田野,在绿色罗登的人类“朋友”就会多一千倍。难怪为什么野生动物最害怕双足人类。当我们愉快地漫步在树林里哼着歌或大声聊天时,它会给动物一个信号,我们不是来这里打猎的。这样的信号甚至适用于极其胆小的野猫。他们也被猎杀,因为猎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捕捉狍。野猫能抓到狍吗?野猫虽然和家猫不同,但在体型上和家猫差别不大。你能想象一只家猫可以吃掉一只猎犬吗?它们的牙齿太短,无法张开足够大的嘴来容纳大型动物。然而,这样的谣言在猎人之间流传了数百年,以至于他们曾经无情地猎杀这些小型哺乳动物。所以野猫现在变得如此胆小也就不足为奇了。与其他物种一样,嘈杂地穿越森林的人类不被视为威胁。某年1月,我带领考察组到我负责的林区一片大雪覆盖的山毛榉林。游客们想参观“安静的森林”,这是一个用于墓地的森林。环顾了一个小时后,我们踱步回到停车场,但我发现我的背包落在了一棵树下。那个实习生答应帮我回去取。15分钟后,当他回来时,他变得非常兴奋。他看到一只野猫平静地穿过小路。显然,野猫已经等了很久了,直到这支心情不错,聊得很好的探险队成员再次离开了这片古老的森林。一年后的一个炎热的七月,同样在同一个停车场发生了类似的经历。靠在我的SUV上,我正和一位同事聊天时,突然注意到一只野猫平静地穿过距离我们50米的车道,从一个森林到另一个森林。它不怕狭窄的林间小巷,就是真的怕悄悄躲在灌木丛后的猎人。总而言之,森林里的喧闹不会引起任何麻烦,甚至连孩子们的喧闹都不会。或者换句话说,这些噪音不会影响任何动物,但可能只会打扰一些成年人。步道远足散发着无限自由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其他国家。我喜欢美国西南部无人居住的风景,不是因为我生性孤独,而是因为我对广阔的风景印象深刻。在欧洲,你可以尽可能远地看到电线杆、高速公路和住宅区;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您可以看到几乎一望无际的山脉和丛林。但是,这种视觉仅限于眼睛。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些公共道路以外的所有或部分道路都被封锁了。所以,在开车兜风时,我们在西南边有一个带刺铁丝网。它们位于道路的两侧,绵延数百公里,完全破坏了自由的感觉。栅栏的另一边通常只是沙子和岩石-看起来像是有人试图拿走一些东西!经常有迹象表明这里是私人领地,不能进入(这种提示出现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回到德国,在那里我很清楚森林游客可以利用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不仅包括所有路线,还包括整个森林。当你想钻进灌木丛时,不管什么时候,拜托!除非您处于少数例外地区之一,否则没有人可以阻止您这样做。例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小型保护森林,这些都是指定的禁止游客进入的区域。也就是说,您不得偏离标志指示的路线。而且因为这些路标区域只占整个森林的很小一部分,而且路标给出的指示非常明确,通常你不会做错任何事。有一些幼苗生长的新区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当那些树苗有围栏保护时,即使在越野时穿过围栏可能非常令人兴奋,但你最好从在围栏外绕道开始.最后一个禁区是进行记录的地方。无论伐木电锯发出响亮的轰鸣声或收割机嗡嗡声,通常都隐藏着威胁生命的因素。行人很难预料到高达40米的树木倒下,而且他们的视线经常被灌木丛挡住。因此,工作人员在距离伐木场数百米的地方竖起了警示牌,或者用红白隔离带阻挡过往的行人。然而,通常森林中的大多数路径都没有这样的警告标志,实际上您可以自由进出这些限制区域。但这仅限于步行者,骑自行车者或骑马者只能在警告标志前停车,其他交通工具照常完全禁止进入森林。...

    2022-04-17 法布尔的猫

  • 黑格尔作品集套装共14册电子版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豆瓣高分推荐书籍黑格尔作品集共14卷。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辩证哲学的大师。他的思想象征着19世纪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巅峰之作,世界学术经典的中文译本,想进一步了解黑格尔的朋友可以免费下载。黑格尔的14卷电子版作品集预览包含的目录黑格尔的早期神学著作“逻辑(第2卷和第2卷)”自然哲学“小逻辑”法哲学原理“美学(4件套)”《哲学史讲座(四册)》作者介绍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哲学大师,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观念是原初的,它以纯粹概念的形式在逻辑中不断发展,然后将观念外化到自然中,最后在心灵哲学的各种科学中又回到观念本身。就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以思想为基础,包括一切科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庞大体系。他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万物的真理和本质,论述辩证法是对立统一。他认为整个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其辩证法的不完备性在于,他作为“绝对真理”的哲学体系是绝对的、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理性内核。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史讲演》等。后者分为“逻辑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是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阐述。简介本系列作品选自《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哲学类。《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哲学类汇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标志性名著。展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同时,从世界文明史的广阔视野中收集了一些代表非西方文明的著作,如印度教哲学经典文献《奥义书》、《博伽梵歌》、《千教万法》等。.、反映古代波斯文化的《阿维斯》、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西纳的著作《论灵魂》等,以及日本现代思想家福泽幸吉、中江兆民等人的著作。翻译学术著作在学术界是家喻户晓的,这些哲学巨著的翻译是中国几代哲学家的心血结晶,如黑格尔的《小逻辑》的翻译就是由著名哲学家何林氏四十年来连续两次修订,是的,参考了三个德文和一个英文本,这些“名译”的经典译本现已形成e国内哲学研究的基本文献体系。他们记录了人类两千多年来追求智慧的足迹,他们的成就和魅力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以这种智慧为代表的理性思考和自觉生活,探索无限世界,超越人类.有限的。目录总目录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封面目录译者序流行的宗教和基督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耶稣传记基督教的权威第1部分第1至第4节的修订版第1部分基督教如何成为教会的权威宗教第二部分继续上一部分的材料希腊幻想与基督教权威的区别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1800个系统碎片附录A.大纲逻辑(第1卷)封面目录编者序第一版前言第二版序言简介逻辑的一般概念逻辑的一般分类第1部分客观逻辑第1部分有一个讨论科学的开端一定是什么?有一般的分类第1部分规定(质量)第1章是的是的,是的B,没有C,改变1。存在与不存在的统一2。变化的纽带:发生与消亡3。变化的扬弃第二章是真的A,有它自己1。一般有2.质量3。某事B,有限1。某事和其他事2。法规、地位和界限3。有限C,无限制1。一般无穷2。有限事物与无限事物的相互调节3。当然是无穷大过渡第三章A,为自己拥有自己1。存在与自存2。独一无二的3。一个B,一个和多个1。自己一个人2。一空3。多一排除C,排斥和吸引1.1排除2。一一吸引3。斥力与吸引力的关系第二部分大小(数量)第一章数量A,标量B,连续和离散尺寸C,数量限制第二章定量A,数字B.外延和内涵的量化1。这两种量化的区别2。扩展的大小和内涵是一样的3。量变C,数量不限1。数量的无限概念2。数量不限进度3。数量无穷第三章数量之比A,正比B,反比C,功率比第三部分音阶第一章特殊数量A、特殊定量(比率)B.专业规模1。标准尺2。专业规模3。两方面的比值作为质量C,量表中的自存第2章现实的尺度A,独立比例1。两个尺度的并集2。比例为比例系列3。选定的亲和力B,比例的交错线C,没有尺度的东西第三章自然的变化A,绝对无法区分B,无差的反比作为其因子C,向本质的过渡逻辑(第2卷)封面目录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出版须知(分部)第一部分客观逻辑-第二部分本质第1部分客观逻辑-第2部分本质-第1部分作为自我反映的本质第1章图片A,必要的和非必要的B.图片C,反射第二章基本或反思性规定嗯,一样B、区别C,矛盾第三章根据A,绝对基础B.开具的依据C,条件第一部分客观逻辑-第二部分本质主义-第二部分现象第一章存在A、事物及其属性B.事物是由物质构成的C,事物的解散第二章现象A、现象规律B.现象与自在存在的世界C、现象的分辨率第三章:本质对比A、整体与局部的对比B、力及其外化的比较C,内外对比第一部分客观逻辑-第二部分本质主义-第三部分现实第一章绝对A、绝对值的显示B、绝对属性C,绝对风格第二章现实一个,偶然的或形式的现实,可能的和不可避免的B.相对必然性或现实性、可能性和必然性C,绝对必要第三章绝对对比A,物理对比B、因果比较C、交互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前言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概念的一般理论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分类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第一部分主观性第1章概念A、一般概念B.特殊概念C,个别事物第二章审判A,有一个真实的判断B.反思性判断C.必要的判断D、概念判断第三章推理A,有推论B.反射推理C,不可避免的推论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第二部分客观性第一章机械A,机械物体B、机械过程C,绝对机械第二章化学A、化学物品B.进程C,化学转变第三章目的A,主观目的B,意思是C、达到的目的第二部分主观逻辑-第三部分概念理论-第三部分思想第一章生活一个活生生的个体B、生命过程C,类第二章理解的概念A、真理的想法B.善良的观念第三章绝对理念后记页码对照表自然哲学封面目录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出版须知(分部)黑格尔“自然哲学”简评一个第二三个简介研究自然的方法B自然概念C自然哲学系第1部分机制第一章时空一个空间B时间C位置和移动第二章物质与运动·有限力学惯性质量B碰撞C坠落第三章绝对力学第二部分物理第一章普遍个体的物理学一个自由的物理对象B元素C元素过程第二章特殊个体的物理学比重B凝聚力C音D热第三章完全个体的物理学表格B个别对象的特化C化学过程第三部分有机物理学第一章地质与自然地球的历史B地球结构地球上的生命第二章植物生物形态发生过程B同化过程C通用过程第3章动物有机体表格B同化C通用过程译者注简介第1部分机制第二部分物理第三部分有机物理学后记小逻辑封面目录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出版须知(分部)译者介绍一个第二三个新序言第一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三版序言黑格尔对听众的演讲简介第1部分逻辑逻辑概念的初步规定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种态度;形而上学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C.第三种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逻辑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划分第1部分本体A.模具质量?tB.模具数量?tC.规模(DaMa?)第二部分本质(DieLehrevomWee)A.作为存在基础的本质(DaWeealGrudderExitez)B.现象(DieErcheiug)C.现实(DieWirklichkeit)第三部分概念理论(DieLehrevomBegriff)A.主观概念(DerSujektiveBegriff)B.对象(DaOjekt)C.死意词条索引名称索引法哲学原理封面目录世界学术名著汉译出版须知(分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述评(1)(两个)(3)(4)(5)(6)(7)前言简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第21节第22节第23节第24节第25节第26节第27节第28节第29节第30节第31节第32节第33节第一个抽象方法第34节第35节第36节第37节第38节第39节第40节第1章所有权第41节第42节第43节第44节第45节第46节第47节第48节第49节第50节第51节第52节第53节第54节第55节第56节第57节第58节第59节第60节第61条第62节第63条第64节第65节第66节第67节第68节第69节第70节第71节第二章合同第72节第73节第74节第75节第76节第77节第78节第79节第80节第81节第3章非法第82节第83节第84节第85节第86节第87节第88节第89节第90节第91节第92节第93节第94节第95节第96节第97节第98节第99节第100节第101节第102节第103条第104节第二部分道德第105节第106节第107节第108节第109节第110节第111节第112节第113节第114节第1章意图和责任第115节第116节第117节第118节第二章意图和好处第119节第120节第121节第122节第123节第124节第125节第126节0第127节第128节第三章善良与良心第129节第130节第131节第132节第133节第134节第135节第136节第137节第138节第139节第140节第141节第三部分伦理第142节第143节第144节第145节第146节第147节第148节第149节第150节第151节第152节第153节第154节第155节第156节第157节第1章家庭第158节第159节第160节第161节第162节第163节第164节第165节第166节第167节第168节第169节第170节第171节第172节第173节第174节第175节第176节第177节第178节第179节第180节第181节第二章公民社会第182节第183节第184节第185节第186节第187节第188节第189节第190节第191节第192节第193节第194节第195节第196节第197节第198节第199节第200条第201节第202节第203节第204节第205节第206节第207节第208节第209节第210节第211节第212节第213节第214节第215节第216节第217节第218节第219节第220节第221节第222节第223节第224节第225节第226节第227节第228节第229节第230节第231节第232节第233节第234节第235节第236节第237节第238节第239节第240节第241节第242节第243节第244节第245节第246节第247节第248节第249节第250节第251节第252节第253节第254节第255节第256节第三章国家第257节第258节第259节第260节第261节第262节第263节第264节第265节第266节第267节第268节第269节第270节第271节第272节第273节第274节第275节第276节第277节第278节第279节第280节第281节第282节第283节第284节第285节第286节第287节第288节第289节第290节第291节第292节第293节第294节第295节第296节第297节第298节第299节第300条第301条第302节第303条第304节第305节第306节第307节第308条第309节第310节第311节第312节第313节第314节第315节第316节第317节第318节第319节第320节第321节第322节第323节第324节第325节第326节第327节第328节第329节第330节第331节第332节第333节第334节第335节第336节第337节第338节第339节第340节第341节第342节第343节第344节第345节第346节第347节第348节第349节第350节第351节第352节第353节第354节第355条(1)东部王国Sectio356(2)希腊王国第357条(3)罗马王国第358(4)条日耳曼王国第359节第360节后记美学(4件套)封面总目录美学第一卷目录世界学术名著出版须知中译本前言美学的范围与现状1。自然美与艺术美2。批评一些反对美学的言论二、美与艺术的科学研究方法1。经验作为研究的起点2。以概念为研究出发点3。经验和概念观点的统一三种艺术美的概念A.一些流行的艺术观念1。作为人类活动产物的艺术品2。艺术作品是吸引人类感官并从感性世界中汲取资源的作品3。艺术的目的a)模仿自然)激发情绪c)更高的实质性目的B.从历史中演绎出真正的艺术概念1。康德哲学2。席勒、温克尔曼、谢林3。有趣的说法四大主题的划分1。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2。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3。一个艺术体系——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第1卷: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前言1。艺术与有限现实的关系2。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3。第一卷的主题划分第1章:一般美的概念1。哲学2。想法的客观存在3。美的理念第2章自然美景A.自然之美,自成一体1。思想即生命2。美的自然生活3。一种观察自然生活的方式B.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与感性材料抽象统一的外在美1。抽象形式之美a)均匀、平衡和对称)遵守法律c)和谐2。美作为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体C.自然美的缺陷1。眼前现实中的内在因素仍然只是内在的2。直接个体客观存在的依赖3。直接的个人客观限制第3章艺术之美,或理想A.理想,自有其事1。美丽的个性2。理想与自然的关系B.理想的定性一,理想的定性,就它而言1。神圣的事物,作为统一性和普遍性2。神圣的事物,作为个别的神3。理想的宁静2。动作或情节1。一般世界状况a)个人的独立和自给自足:英雄时代)散文之香的现代境遇c)恢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2。情况a)非上下文(不确定的上下文))定性情况处于平板状态c)冲突3。动作(情节)a)引起行动的普遍力量)做出动作的单个角色c)字符三、理想是外在的定性的1。抽象的外部因素,就其本身而言a)均匀、平衡、对称、和谐)感性材料的统一2。具体的理想与其外在的现实相协调a)主体与自然的简单统一)人类活动产生的统一c)属灵关系的总和3。理想艺术作品的外在方面与观众的关系a)让艺术家自己时代的文化有效)保持历史的真实性c)艺术作品的真实客观性C.艺术家1。想象力、天才和灵感a)想象一下)天赋和天才c)灵感2。艺术表现的客观性a)纯粹的外部客观性)尚未显露的内心生活c)真实的客观性3。风格、风格和独创性a)主观风格)风格c)原创性美学第二卷目录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出版说明中译本第二卷:理想发展成各种特殊的艺术美前言第1部分符号艺术符号艺术导论1。符号作为符号2。形象与意义的部分协调3。意象与意义的部分失调a)符号歧义)神话和艺术中符号表征的模糊性c)定义象征艺术的概念4。主题划分a)无意识的象征)崇高的象征意义c)隐喻的艺术形式:自我意识的象征第一章无意识符号A.意象的直接统一1。古代波斯主义2。古代波斯主义的非象征性3。古代波斯主义的掌握与表达的非艺术性B.幻想的象征1。印度人对梵天的理解2。感性、漫无边际和拟人化的活动3。净化与忏悔的概念C.真正的符号1。埃及的死亡概念和表达:金字塔2。动物崇拜和动物面具3。完整符号:Mamoo、Ii、Oiri和狮身人面像第2章崇高的象征方式A.艺术中的泛神论1。印度诗歌2。伊斯兰诗歌3。基督教神秘主义B.崇高的艺术1。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统治者2。带走上帝有限的世界3。个人第三章隐喻的艺术形式:意识的象征性表现A.从外部事物开始的比喻1。寓言2。典故、格言和使命故事a)隐喻)座右铭c)任务故事3。变态B.一个从可视化意义出发的隐喻1。谜语2。意义3。比喻、形象比较、比喻a)隐喻)图像对比示例c)隐喻C.象征艺术的消亡1。教科书2。描写诗3。古代铭文第二部分:古典艺术古代典型艺术介绍1。古典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在于精神意义与自然形象的相互渗透2。希腊艺术作为古典理想的实现3。艺术创作者在古典与典型艺术中的地位4。主题划分第一章:古典艺术的形成过程1。贬低动物的东西a)动物祭祀(牺牲))狩猎c)变形2。旧神与新神之争a)甲骨文)旧神与新神的区别c)古神的失败3。旧神的负面元素以正面的方式留在新神系统中a)秘密教仪)保存在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古神c)新神的自然基础第二章古典艺术的理想1。浅论古代典型艺术的理想a)理想源于自由的艺术创作)古典理想中的新神2。个人神系统a)个体神的多样性)缺乏系统的分类c)多神教的基本特征3。众神不同的性格a)用于个性化的材料)维护道德基础c)转向美丽和愉悦的魔力第三章古典艺术的解体1。命运2。神因拟人化而解体a)缺乏内在的主观性)向作为现代艺术主题的基督教过渡c)古典艺术在自己的领域中瓦解3。讽刺a)古典艺术的解体与符号艺术的解体的区别)讽刺c)罗马世界是讽刺的土壤第三部分:浪漫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导论1。内在主体性原理2。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内容与呈现的关系4。主题划分第一章宗教范围内的浪漫主义艺术1。基督的赎罪a)艺术在这里显得多余)艺术也必须参与c)外在表现中的偶然特殊因素2。宗教之爱a)绝对是爱看的概念)心情c)爱,作为浪漫艺术的理想3。宗教团体精神a)烈士)内心的悔改和悔改c)奇迹和传说第2章骑士的风格1。荣誉a)荣誉的概念)荣誉的毁灭性c)恢复荣誉2。爱a)爱的概念)爱的冲突lt​​/gtc)爱的偶然性3。忠诚度a)忠诚服务)主体在保真度方面的独立性c)忠诚度冲突第三章个别人物特殊内容的形式独立1。单个字符的独立性a)个别人物性格的形式坚定性)性格作为一个未发展的内在整体c)形式特征对艺术表现的实质性兴趣2。投机冒险a)目的和冲突的偶然性)机会的喜剧处理c)伪传奇虚构故事3。浪漫主义艺术的解体a)对现成品的主观艺术模仿)主题的幽默c)浪漫主义艺术的终结美学第三卷第一卷目录出版说明第3卷(第1部分)各种艺术系统前言1。各种艺术的共同发展历程a)严谨的风格)理想风格c)宜人的风格2。主题划分建筑物的第一部分前言Chater1Ideedet,SymolicArchitecture1。Architecturalworkuiltforatioaluity2。Architecturalworketweearchitectureadculturea)Pillarithehaeofmalegeitalia)Oelik,Maimue,Shixc)Egytiatemlearchitecture3。Thetraitiofromideedetuildigtoaciettyicaluildiga)UdergroudtructureiIdiaadEgyt)Theaodeofthedead,theyramidc)TraitiotoAliedArchitectureChater2TheClaicalArchitecture1。Thegeeralcharacterofaciettyicaluildiga)erveadefiiteuroe)Theuildigifitforuroec)Houeatheaetye2。Someecialaiccharacterizatioofarchitecturalforma)Timeradtoeuildig)Secialformoftemlec)Atyicalaciettemle,aawhole3。Varioucotructiomethodofaciettyicaluildiga)Dori,IoiaadCorithiacolum)Romavaultaddomec)ThegeeralcharacterofRomaarchitectureChater3RomaticArchitecture1。Geeralcharacter2。Secialarchitecturalformadtructurea)Ahouecomletelyiolatedfromtheoutideworlditheaicform)Exteralhaeaditeralhaec)Thewayofdecoratio3。Varioutyleofromaticarchitecturea)Pre-GothicArchitecture)TrueGothicArchitecturec)MedievalCivilArchitectureSecodartegravig前言Chater1ThePricileofFormalEgravig1。Theeetialcotetofcarviga)Ojectiveirituality)Siritualitythatexitforitelfitheody2。Beautifulcarvedimagea)Excludeidividualecialdetailitheheomeo)Excludefacialexreioc)Sutatialeroality3。ScultureatheidealartofacietmodelChater2Theidealofcarvig1。Thegeeralcharacteroftheidealcultedimage2。Someidividualecialfactoritheidealcultureimagea)Greekfacialcotour)Bodyotureadmovemetc)Clothig3。Idealforcultigthecharacteroftheimagea)Symol,weao,decoratio,etc.)Differeceiage,gederadimageytemc)VariouidividualgodformatioChater3TheHitoricalDevelometofVariouExreio,MaterialadSculture1。Thewayofexreioofegraviga)Searatetatue)Statuegrouc)Emoed2。Materialuedforegraviga)Timer)Ivory,Gold,Broze,Marlec)GemadGla3。Thehitoricaldevelometofcarviga)Egytiacarvig)GreekadRomacarvigc)ChritiacarvigPartThree:RomaticArt前言Chater1Paitig1。Thegeeralatureofaitiga)Baiccharacterizatioofaitigcotet)Percetualmaterial(medium)foraitigc)Pricileofartitictreatmetiaitig2。Someecialqualitieofaitiga)Romaticcotet)Someclearercharacterizatioofercetualmaterialc)Artiticcocetio,layoutadcharacterdeictio3。Thehitoricaldevelometofaitiga)Byzatieaitig)ItaliaPaitigc)DutchadGermaaitigChaterIIMuic1。Thegeeralatureofmuica)Comarioofmuicwithlaticartadoetry)Muicalmateryofcotetc)Effectofmuic2。Theecialcharacterizatioofthemeaofmuicalexreioa)Scaleoftime,temoadrhythm)Harmoyc)Melody3。Therelatiohietweethemeaofexreioadthecotetofmuica)Accomayigmuic)Ideedetmuicc)PerformaceofArtAetheticVolumeIIIVolumeII目录VolumeIII(Part2)TheSytemofVariouArt(Cotiued)PartIIIRomaticArt(Cotiued)ChaterThreePoem前言A.Thediffereceetweeaworkofartioetryadaworkofartiroe1。Howtomateroetryadhowtomaterroea)Cotetoftwomaterytyle)Thediffereceetweethetwomaterigmethodc)Poetry'cotemlatioidifferetiatedtoecialaect2。ArtworkofPoetryadArtworkofProea)Thegeeralcharacterofaoeticworkofart)Thediffereceetweeoetryadhitoricalwritigadoratoryc)FreePoeticArtwork3.关于诗创作主体〔即诗人〕的一些看法B.诗的表现1.诗的观念方式a)原始诗的观念方式)散文的观念方式c)从散文气氛中恢复过来的诗的观念方式2.语言的表现a)泛论诗的语言)诗的语言所用的手段c)运用语言手段的差异3.诗的音律a)根据节奏的诗的音律)韵c)节奏的音律和韵的结合C.诗的分类1.史诗a)史诗的一般性质)正式史诗的特征c)史诗的发展史2.抒情诗a)抒情诗的一般性质)抒情诗的几个特殊方面c)抒情诗的历史发展3.戏剧体诗a)戏剧作为诗的艺术作品)戏剧艺术作品的表演c)戏剧体诗的种类及其主要历史阶段��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古代戏剧体诗与近代戏剧体诗的差别��戏剧体诗及其种类的具体发展译后记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封面目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开讲辞哲学史讲演录简介甲、哲学史的概念乙、哲学与其他知识部门的关系丙、哲学史的分期、史料来源、论述方法东方哲学甲、中国哲学乙、印度哲学第一部希腊哲学〔引言〕〔七贤〕〔分期〕第一部第一篇第一期:从泰利士到亚里士多德第一章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甲、伊奥尼亚哲学乙、毕泰戈拉与毕泰戈拉派丙、爱利亚学派丁、赫拉克利特戊、恩培多克勒、留基波、德谟克里特己、阿那克萨戈拉译者后记专有名词中外文对照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封面目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第一部――希腊哲学(续)――第一编――第二章第一期第二阶段: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甲、智者派乙、苏格拉底丙、苏格拉底派第一部――希腊哲学(续)――第一编――第三章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甲、柏拉图乙、亚里士多德译者后记专有名词中外文对照表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封面目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第一部希腊哲学(续)第二篇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甲、斯多葛派哲学乙、伊壁鸠鲁哲学丙、新学园派哲学丁、怀疑派哲学第三篇第三期:新柏拉图学派甲、费洛乙、卡巴拉派和诺斯替派丙、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第二部中世纪哲学〔引言〕第一篇阿拉伯哲学甲、讲说者的哲学乙、亚里士多德的注释者丙、犹太哲学家摩西?迈蒙尼德第二篇经院哲学甲、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关系乙、一般的历史观点丙、一般经院哲学家共同的观点第三篇文艺复兴甲、对古代思想家的研究乙、一些独特的哲学的尝试丙、宗教改革译者后记专有名词中外文对照表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封面目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第三部近代哲学〔引言〕第三部近代哲学――第一篇培根和波墨一、培根二、雅各・波墨第三部近代哲学――第二篇思维理智时期第一章理智的形而上学时期一、第一阶段二、第二阶段三、第三阶段第二章过渡时期一、唯心论和怀疑论二、苏格兰哲学三、法国哲学第三部近代哲学――第三篇最近德国哲学一、耶可比二、康德三、费希特1.费希特哲学的基本原理2.费希特新改造的体系3.几种与费希特哲学相联系的主要形式四、谢林五、结论译者后记术语(部分)主题索引名称索引优秀的预览第三篇有机物理学§.337个体性把自己规定为特殊性或有限性,而又否定这种有限性,并向自身回归,在过程的终点使自己恢复为开端,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作为这样的过程,物体的现实的总体就是向自然界最初具有的观念性的上升,不过这样一来它已成为一种充实的总体,并且作为自身相关的、否定的统一性,本质上已成为自我性的、主观的总体。这样,理念就达到了现实存在,首先是达到了直接的现实存在,达到了生命。第一,生命作为形态,是生命的普遍的映象,是地质有机体;第二,作为特殊的、形式的主观性,是植物有机体;第三,作为个别的、具体的主观性,是动物有机体1。理念只有在自身是作为主观的理念时,才有真理性和现实性;因此,生命作为仅仅直接的理念,是在自身之外的,是非生命,只是生命过程的尸骸,这样有机体就是作为非生命存在的、机械的和物理的自然界的总体。与此不同,在植物自然界则开始有了主观的生命力,开始有了有生命的东西;但个体作为在其自身之外存在着的东西,还是分解成它的各个有机部分,这些部分本身也是一些个体。只有动物有机体才发展到形态的这样一些区别,这些区别本质上只是作为动物有机体的各个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因此动物有机体就是作为主体存在的。虽然生命力作为自然的生命力分解成有生命的东西的不确定的杂多状态,但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其自身却是主观的有机体;只有在理念中这些有生命的东西才是同一生命,才是生命的一个有机系统。〔附释〕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以前所说的东西,那么我们在第一篇里看到的就是α)物质,是作为空间的抽象的彼此外在状态。物质作为彼此外在状态的抽象自为存在,作为能作抵抗的东西,是完全个别化了的,全然原子式的。这种原子状态的等同性致使物质还是完全不确定的东西,但是只有按知性而不是按理性来看,物质才会是绝对原子式的。β)我们进一步看到的是得到彼此对立的规定的、特殊的质量;最后γ)我们看到的是重力,重力构成一种基本规定,在这种规定中一切特殊性都是得到扬弃的和观念的。重力的这种观念性在第二篇里变成了光,随后变成了形态,现在又得到了恢复。α)在那里个体化了的物质包含着如同我们在元素及其过程内所看到的那些自由的规定;然后β)这种物质又使自己发展成现象领域,即发展成独立性同他物反映的对立,作为比重和内聚性;以至γ)这种物质在个体性形态内使自己发展成总体。但是,既然特殊的物体在于扬弃其现实存在的不同方式,那么这种观念性现在就是结果,和光一样,是清澈透明的统一性和自相等同性,同时却又是从特殊化的总体产生的,这些特殊化已压缩到一起,归于最初的无差别状态。个体性现在在其自身内是有重的和有光的,是凯旋的个体性,是作为过程在所有特殊性内创造自身和保持自身的统一性,而这就是第三篇的研究对象。有生命的物体总是准备向化学过程转化,氧、氢和盐类总是想显露出来,但总是又被扬弃,只有在死亡或疾病中化学过程才能使自己占优势。有生命的东西总是使自己濒于险境,在自身总是有一他物,但又能忍受这一矛盾,这是无机的东西所不能做到的。但生命同时也是这一矛盾的解决,思辨的东西也就在于这一点,而只有对知性来说矛盾才是不可解决的。因此,生命只能思辨地加以理解,因为生命中存在的正是思辨的东西。因此,生命的持久活动是绝对的唯心论;生命会成为一个他物,但这一他物总会被扬弃。假使要说生命是实在论者,那就应该说它对外部的东西怀有敬意;可是它却总是妨碍他物的实在性,并把这种实在性变成它自身。可见生命才是真实的东西,它比星星更高级,也比太阳更高级,太阳虽然是一个个体,但绝不是主体。作为概念和转向外面的现实存在――其中保持着概念――的统一,生命就是理念;在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也把生命叫作合适的概念2,这当然还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说法。生命是整个对立面的结合,而不单纯是概念和实在这种对立面的结合。只要内在的东西和外在的东西、原因和结果、目的和手段、主观性和客观性等等是同一个东西,就会有生命。生命的真正规定是:在概念和实在统一的情况下,这种实在不会再以直接的方式,以独立性的方式,作为许多现实存在着的、互相分开的属性而存在,反之,概念完全会是这种不相干的持续存在具有的观念性。既然我们在化学过程内得到的观念性在这里已经设定起来,所以个体性就在其自由中设定起来了。主观的、无限的形式现在也存在于其客观性之内,这在形态中还是不曾有过的,因为在形态中无限形式的各个规定作为物质还具有固定的存在。与此相反,有机体的抽象概念却是这样:特殊性的现实存在是和概念的统一性符合的,因为这些特殊性已被设定为同一主体的转瞬即逝的环节,然而在天体系统中概念的所有特殊环节却都是自为地自由地存在着的物体,是独立的物体,这些物体还没有返回概念的统一之下。太阳系是第一个有机体,但这一有机体仅仅是自在的,还不是什么有机的现实存在。这些巨大的有机部分是一些独立的形态,它们的独立性具有的观念性只是它们的运动,这里只有一种机械性的有机体。但有生命的东西却统一拥有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有机部分,因为一切特殊的东西都已经被设定为显现出来的。所以在生命中光完全是支配重力的主人;因此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在自身内已克服了重力的进一步特殊化,并且在其自身内是能动的。只有作为扬弃自身的实在,概念的自我保存才设定起来。化学物体的个体性可能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所控制,但生命却在其本身有自己的他物,是它自身内的一个圆满的总体,或者说,它以自身为目的。如果说自然哲学的第一部分是机械论,第二部分于其顶点是化学论,那么这第三部分就是目的论。生命是手段,可是并非他物的手段,而是这一概念的手段;生命总是把它的无限形式创造出来。康德就已经把有生命的东西规定为它自身的目的3。变化只是为概念而存在,只是概念的他在的变化;唯有在这种对否定物的否定中,在这种绝对的否定性中,概念才能保留于其自身。有机的东西就已经自在地是它现实地所是的东西,它是自己生成的运动。但作为结果的,也是在先的,开端就是终点那种东西;这一点至此都只是我们的认识活动,现在则进入了现实存在。由于生命作为理念是它本身的运动,从而它才使自己成为主体,所以生命就使它自身成为自己的他物,成为它自身抛出的对立面;它给自己以作为客体的形式,以便向自身回归,并回到自身。因此,只有在第三种东西内生命才能作为生命而存在,因为生命的主要规定是主观性;以前的阶段仅仅是达到生命的一些不完善的途径。这样我们就碰到三个领域: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生命的前提是把自己作为它本身的他物,它首先是地质自然界,而这样它就只是生命的基地。它诚然可以说是生命,是个体性、主观性,但并不是真正的主观性,不是把相关部分归于一体。虽然在生命里必定存在着个体性、主观性或向自身回归的环节;但作为直接的环节,这些方面是彼此异化了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互相分开的。处在一方面的是个体性,处在另一方面的是个体性的过程;个体性还不是作为能动的、观念化的生命存在的,还没有把自己规定成个别性,而是僵化的生命,和能动的生命是对立的。这种僵化的生命也包含活动,但一部分是仅仅自在地包含的,另一部分则在它之外。主观性的过程是和普遍的主体本身有别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得到自在地在其自身之内就会是能动的个体。因此,直接的生命是自身异化了的生命,这样它也就是主观生命的无机自然界。因为任何外在性都是无机的,例如,倘若个人还不熟悉科学,而科学只是激起他的热忱,本身只是他不得不去掌握的道理,这时科学对个人来说就是他的无机自然界。地球是一个整体,是生命系统,不过作为结晶体地球却像一架骨骼,它可以看作是死的,因为它的各部分还在形式上显得是独立存在的,它的过程还处在它之外。第二个领域是反映阶段,是正在开始的、比较真纯的生命力,在这里个体在其本身就是它的活动,是生命过程,不过只是作为反映的主体。这种形式的主观性还不是和客观性、和相关部分的系统同一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还是抽象的,因为它不过是从上述异化起源的,这是易脆的、点状的、仅仅个体的主观性。主体诚然是在使自身特殊化,在同他物相关中作为主观性保存自己,使自己成为各个有机部分,并把它们贯穿起来;但是,形式的东西却在于它还没有真正地与他物相关中保存自己,而是同样也还会被牵引到它自身之外去。因此,当主体使自己和自己相区别,使自己成为它的对象时,它还不能使自己信赖真正分出的区别,而从这些区别返回来才是真正的自我保存。所以植物还不是真正的主观性。植物的立脚点是仅仅从形式上使自己和自己相区别,并且只有这样才能留存于自身。植物会把它的各部分展现出来;但由于它的这些部分本质上是完整的主体,所以它不会达到其他区别,反之,根、茎、叶也只是一些个体。这样一来,植物为了自我保存而创造的现实的东西,既然仅仅是完全和它自身相似的东西,也就没有形成机体各部分的真正区分。因此,每种植物都只是数量无限的主体,它们借以表现为一个主体的那种联系,也只是表面的。所以植物没有能力维持它支配其相关部分的力量,因为它的各部分作为独立的部分在逃避它。植物的纯洁无邪就是使自身同无机东西相关这种无能状态,在这里它的各部分同时都成了其他个体。这第二个领域是水的领域,中和的领域。...

    2022-04-16 黑格尔自然哲学 黑格尔自然哲学pdf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8:新时代的开端PDF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人人皆知的中国历史8: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着眼于从五朝到宋朝、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发展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热闹的都市生活和商业生活,有着浓厚的文化意识的文人群体,而这两股力量造就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社会简介《人人都读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它不是向读者介绍枯燥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探索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为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一套新的认知方法。丛书共4辑13卷,全景展现了“中国”这一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变历程。你会看到:为解决军事独裁问题,赵匡胤采取文人共治天下的战略;宋朝的一大特点是武官文官化,其官僚体制越来越庞大,远远优于过去;范仲淹的名言“前忧天下,后乐天下”,只能说是宋代;宋代文人不需要任何现实感,这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琴棋书画的审美兴趣上,这些审美兴趣不如诗歌……图书特色中国这种独特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成长、进取、挑战和蜕变的?它汇集了百年历史和考古的丰硕成果,用学术象牙塔中搁置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了一部中国通史。一种解读中国历史深层逻辑的新阅读方式。------特点之一:视中国为生命体中国是一个活生生的身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成长和成熟,也有发展和逆转。假设我们忘记了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是中国,为什么中国历史是这样——这就是本书要解释的核心。------特点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这套中国史关注的是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脉络和历史运作背后的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不繁琐地验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也不突出帝王武将的伟大成就和血腥的宫廷内讧。中国是如何从星光熠熠的新石器时代部落演变为统一的帝国,游牧帝国和农业帝国又是如何在历史上相互碰撞形成今天的中国?这正是本书所关注的。重点。------第三个特点:文学上的蒋勋,历史上的杨诏先生。杨钊已经在台北两次讲过这套中国历史。每一个都用了5年的时间,影响了两代学生和上班族。充满了新的知识和见解。这套解释没有那么学术,但处处都有深刻的学术成就;这套解说并不追求玩笑,而是充满了欢乐愉悦的轻松氛围。------特点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这组中国历史关注的是朝代更替、决杀、近身进攻等“大历史”。它也关心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人,关心古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住房和交通,关心不同阶层的人的思想。思考和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己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深刻内涵和中国历史的深刻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专题5:新材料、新观点、新写作方式、新中国通史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一部由今天的历史学家从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的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到的中国历史,大部分都是50年前的旧书,而100年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搁置一旁,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套书为阐释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提供了新材料、新成果、新写作方式。1。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了解先秦,比司马光更了解唐宋。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有见过的新材料,比如甲骨文、敦煌文书、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也可以这么好玩!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发起的新的历史革命,到今天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的新成就。3。采用新的写作方法,思路清晰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理解。从零开始讲,从零开始,重新理解,思想的沉重感和讲故事的感觉是包容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存在感,破案快感,应有尽有。关于作者杨钊,历史学家,1963年出生。毕业于台大历史系考古与人类学专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所。他是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曾在“中央科学院”历史哲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多所大学任讲师。后来,他专注于历史学术和历史写作的普及。赵杨现为台湾诚品讲堂、民隆讲堂讲师。他全年开设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经典的课程。他的历史创作延续了吕四面、钱牧的学术和教学道路,将艰辛而丰富的学术成果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它以流行的方式传达给普通观众。书籍内容第8册“新时代的开始”目录总序: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第一课:从武将末期到文人阶段01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历史观-00202明朝王学崛起的新解释-00503商家什么时候合二为一-00904棋棋书画不仅仅是棋棋书画-01205“五朝”是五个朝代吗?-01506为什么《十国志》比《五朝》长?-01807处处认父的时代-02108一夫多妻乱族-02409文人终于出局了-026---------第二课:中国古代走向近代01贵族的崩溃与人民的相对自由-03002自由带来的社会变革-03303中国历史新时期-03604唐宋关系密不可分-03905科举越来越重要-04206科举考不上,只能上商04407“戏剧小说”的出现与流行-04808《金瓶梅》诞生的意义-05109君子代替贵族-05410从外到内的转变-05711“现代史”的内部时期-059---------第三讲:宋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01“黄袍”的故事-06202“陈乔兵变”是有预谋的吗?-06703契丹入侵是捏造的吗?-07004一顿饭吃掉军力-07405“一杯酒放兵”只是个开始-07806弘扬武术的国策-08207《金阁同盟》与《烛影斧》-08608首相权力的削弱-08809没有人再说服皇帝了-09110头脑胜于肢体-094---------第4课:治理防止滥用是建设国家的法律01必须遵守的《祖宗法》-09802帝庆被撤回的启示-10103岳飞的悲剧背后-10404严防宫禁-10705钢化太监11006高薪文人-11307科举的隐忧-11608新方案解决不了老问题-11909审美趣味的流行-122《祖籍法》-125的10个优缺点---------第五课:琴——自娱的高雅品味01文人身份的象征-13002“琴”是什么意思?-13303古代钢琴乐谱是如何记录的?-13604乐器的种类有哪些?-13805唐朝宫廷乐队的组织-14006唐代音乐形式的发展-14307盛唐诗乐趣事-14508现代宫廷音乐的没落-14909音乐只为我自己-15210从文人品味到市场生活-15511音乐与戏剧的逐渐融合-158---------第6课:国际象棋——元关的输赢游戏01走进文人教育-16202王继新听说165象棋的故事03Go-170十战术理论04刘忠福与“象棋”-17305宋代围棋诗-17706围棋等级-18007不只是为了好玩-18308比che-186更高级09启发智慧的艺术-191文人194的10件优雅的事情---------第七讲:定力之书01汉字的意象性-19802篆书到隶书的演变——20003开发竹楷书-20304蔡襄是如何成为“北宋四大宗师”之一的?-20505Dharma-207的大规模雕刻06抄写碑文的缺点-21007苏轼黄庭坚书法理论-21308傲慢的米芾21709宋政宗和他的“瘦金身”-22010在tet-224中追求自由---------第八讲:水墨表达个性01文人画构图-22802文人画三标-23103文人画的精神内涵-23404文人画的风格特征-23705文人画的审美追求-24006从“参观风景”到“学习风景”-24307外观和相似性之间的矛盾-24608代铭文诗-25009文人画的核心价值——25310金豹256的文人画---------第九讲:禅宗——见性成佛01禅宗在中国的兴起-25802慧能与《六祖坛经》-26103禅宗传教士的艰辛历程-26404在佛性面前人人平等-26705Zewithouttext-27006禅宗世俗化-27307打破规则的教义-27608推翻权威的目的-27909饮酒和训练的疯狂-28210禅宗向理学的转变-28511新儒学对禅宗的传承-288---------第10课:寻找生命的意义01什么是真正的学习?-29202钱牧读书史-29503宋明儒学“命学”-29804追求自由的儒家精神-30105《异汉蛮夷》与《论教理之争》-30406宋代要解决的问题-30707新儒家基本信仰-31008陆九渊新儒学-31309朱熹与陆九渊的区别-316理学与佛教的10个区别-31911“五经”到“四书”的转化-322宋代12缺陷-325...

    2022-04-16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pdf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考验df这套中国史关注的是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脉络和历史运作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繁琐地验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军的丰功伟绩和血腥风云。法庭内讧简介第7卷《新帝国的实验》围绕“中世纪的强悍性格”,带领大家重新审视隋唐历史——统一的表象下,难以掩饰分裂的本质。你会看到:*虽然人们习惯于比较“汉唐”,但实际上两个朝代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唐朝不是一个连贯的时代,可分为初唐、盛世、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武则天在她身边聚集了许多有能力的大臣。这些大臣们是否接受可以有一位女皇帝?*唐诗难写,为什么唐代有这么多诗人好诗?诗对文人意味着什么?*隋唐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出现了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相关内容部分预览图书相关摘要第1卷:起源和刻板印象:从英联邦到君主中国历史01:中国是如何出现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中国历史03:从国家到帝国第2卷:成长与进步:帝国统治下的和平中国历史为你04:帝国的高尚精神中国历史为你05:危机与考验为你中国历史/gt第三卷: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你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始你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你的中国历史10:世界帝国第4卷:危机与变革:帝国的黄昏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的时代图书特色以中国为生命体中国有它的起源和刻板印象,它的成长和成熟,它的高峰和逆转。这套书将“中国”视为一个独特而坚韧的生命体,揭示了它诞生、成长、进步、挑战和变化的进化脉络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这套中国史关注的是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脉络和历史运作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繁琐地验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军的丰功伟绩和血腥风云。法庭内讧文学看蒋勋,历史看杨诏这套中国历史,杨钊老师在台北整整10年讲授2次之后,花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思想沉重,诉说故事感是包容的;历史的场景感和破案的快感应该是一切中国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套中国历史集中在朝代更迭、决杀、远交、近攻的“大理”历史”,更关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小历史”,通过这些可能可见,中国历史的内涵和背景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新材料,新观点,新写作方式,中国新通史这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最大的特点是“新”。它充分利用学术象牙塔中搁置的新知识、新方法,考察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末数千年的历史轨迹。解释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

    2022-04-16 中国历史脉络梳理 中国历史脉络图

  • 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pdf

    编辑点评: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df资料是2001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df预览图中国历史地图集先秦作者简介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秦国的崛起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栎阳,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秦国在商鞅变法的短短十多年间,被治理得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人皆“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闻战则喜,“乡邑大治”。连周天子也送礼给孝公,封为“方伯”(一方诸侯领袖),各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富足的国家。商鞅主持的变法在各国中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授爵制)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其后出现了尉缭子、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使秦国很快跃居战国首强,迈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中国统一的中心力量。秦朝的领土面积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2022-04-10 秦国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为什么会死

  • 中国历史地图集魏晋pdf

    编辑点评:中国历史地图集魏晋df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是一本以中国三国?西晋时期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有着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人民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等。中国历史地图集魏晋df预览图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从“魏晋”一词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於西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1年,刘备称帝於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於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西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但晋武帝死後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後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等;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後赵(羯族石氏)、前秦(氐族苻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後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後凉(氐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魏晋时代的特征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魏晋风骨对后世的影响魏晋风骨对后世影响,特别是唐代诸公大声疾呼提倡“汉魏风骨”。李白的诗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后人说李白有清谈迹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称为“诗史”,在内容上更近于魏晋。而白居易文辞浅白、直率更是与魏晋有不解之缘。再者,魏晋在形式上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五言诗的形式扩大了诗的容量,使得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五言诗也为诗的音乐化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尽管这在当时还并不成熟,但却给后世提供了思路。五言诗的形式,使平仄音韵的变化更为丰富,也更具规律性。从更深层意义讲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后世七言、律诗的产生,进而影响到词、曲。...

    2022-04-10 鲜卑族魏晋南北朝 鲜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高清版pdf

    编辑点评: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高清版df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行政区域的划分方式走了一个大圈子,刘邦以秦实施郡县制而亡,改为封国与郡县并存,且封国总合实力大于中央。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高清版df预览图秦汉历史时期1.指秦朝与汉朝之间的西楚王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四月―公元前202年十二月。2.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汉朝的军事编制汉代军队编制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为杂号将军之末,与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将军(征东、征西、征北、征南)、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秦汉时期的人口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武帝后期因繁重徭役导致户口锐减,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以致,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

    2022-04-10 杂号将军 偏将军杂号将军

  • 中国历史地图集南北朝pdf电子版

    编辑点评:中国历史地图集南北朝df电子版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册,是以中国南北朝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中国历史地图集南北朝df电子版预览图南北朝时期南朝势力介绍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南方汉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北魏分裂499年孝文帝去世后由宣武帝继任。他沉迷佛教,国政大乱,贵族竞相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胡太后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怿并宠信元叉、刘腾。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到525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把持朝政,乱政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而后北方发生六镇起义,北魏开始走向灭亡之路。南北朝都城位置宋、齐、梁、陈:建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梁:江陵(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代: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北魏:平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东魏、北齐: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西魏、北周: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2022-04-10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 孝明帝皇后

  •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王伯祥宋云彬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开明中国历史讲义试读:版权信息书名: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作者:王伯祥,宋云彬排版:昷一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ISBN:9787513321693本书由新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第一讲传说中的古史中国是世界文化群里的老前辈,口碑相传的渊源极古。无论就发掘出土的实物来征验,或就书本记载的故事来推算,年代的绵长,着实可惊。中国文化渊源的绵长,确可惊异。就实物的征验看:如河南安阳发现了无数的甲骨,经许多学者的考定,确是商代的遗物,甲骨上的文字可以考见殷商一代的君主和制度。又如,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各省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见,使我们把古代文化拉长到西历纪元以前三四千年;陕、甘、宁夏(河套)各地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见,又使我们把史前的文化拉长了三四万年。就书本的计算看:《史记》的纪年起于周厉王末年的“周召共和”,而君主的世系则托始于黄帝;《汉书·律历志》更推定唐尧的元年在秦并天下的前二一三二年;《春秋元命苞》竟说自开辟至获麟之岁(孔子作《春秋》绝笔之年,当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凡经过十纪①,共历二二六七○○○年了。关于考订殷墟甲骨文字最精的,当推罗振玉、王国维二氏,可看罗氏的《殷墟书契考释》诸书和王氏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文②。关于新石器时代遗物的发现,可看袁复礼译安特生《中国远古之文化》和翁文灏《近十年来中国史前时代之新发现》,关于旧石器时代遗物的发现,亦看翁文。①十纪为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叙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②在所著《观堂集林》中,这两文后来重编为《古史新证》。但时代愈远则事实愈为渺茫,比较确凿一点的史实,实也不过四五千年。若再推而上溯,便是所谓“史前时代”①,那时流传下来的口碑———或由口碑衍为记录的书本———只能看作神话,不能认为历史。可是神话的自身虽非正式的历史,而其中却含有代表初民精神的历史性质,所以有时也可假认以为一部分的古史。中国现存最古的史籍是《尚书》,其次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其次是西晋时发现的《竹书纪年》;《尚书》的记载断自唐、虞,《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托始于黄帝。黄帝以前的事迹,散见在《左传》《庄子》《尸子》《韩非子》诸书,大都支离破碎,不成片段。其正式记载黄帝以前的史籍,实始于“纬书”②。纬书多阴阳五行家言,西汉末年方才出现,所载事迹实荒唐难信。其次当推三国时代蜀汉谯周的《古史考》,又次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次是唐代司马贞的《三皇本纪》,又次是宋代罗泌的《路史》,又次是元代金履祥的《通鉴前编》。《古史考》已佚,仅散见于宋(南北朝)裴骃所作的《〈史记〉集解》中。皇甫氏、罗氏、金氏的书,记载较详,然大略以纬书为蓝本,而把秦、汉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杂糅其中,荒谬无稽的地方很多。所以中国的历史充量只能以黄帝为开幕人,以前的传说只能作神话观。今就一般排定的次序,略举传说中的古史———史前的神话———于下:在没有开辟之前,“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③。“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①。①史前时代是指没有正式历史以前的时代,也可叫做“洪荒之世”。②前引的《春秋元命苞》便是纬书之一。③见马骕《绎史》卷一引《三五历记》。有史以前的神话盘古氏“盘古氏后有天皇,君一十三人,时遭劫火。乃有地皇,君一十一人,各万八千余年。乃有人皇,君兄弟九人,结绳刻木,四万五千六百年”②。“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亦称有巢氏)”③。“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说(悦),号曰燧人”④。燧人之后“有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疱牺母)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⑤,“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⑥,庖牺的异名很多,除上面所引外,尚有宓牺、牺皇等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⑦。“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三岁而知稼穑般戏之事。”“代伏羲氏”。“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上面所举的各条,都是比较通行的传说,———其余类是或胜是的悠谬之说尚多———而神话的色彩已这样地浓厚,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当然无从置信。然而洪荒时代社会生活逐渐改进的象征,却被这些神话一一代表了。原来生民之始,都有主宰造物的观念,盘古氏的开辟和化身的传说便应了这个需求。荒远的年代是不可捉摸的,于是有了天皇、地皇、人皇等各占若干万年的传说来弥此缺陷。居处和火食的发明,本是初民一大进化,有巢、燧人二氏的传说大概即从此起。又,初民得食很难,他们猎得或采得的生物,都是费了很大的劳力才能到手,那么一时吃不尽的,未必不加保留。这些被保留的东西,经过了相当的时日,动物往往生子,下卵,果实往往发芽,抽条。人们见了那样生子、下卵、果实往往发芽、抽条的现象,无意中便启示着畜牧和种植的动机,于是教人驯养牺牲以供食用的伏羲氏和教人造作耒耜以兴种植的神农氏便先后应运而生了。我们知道古代社会一般的进化情形,大都先为狩猎时代,次为畜牧时代,再进则为耕稼时代。现在把这些传说按照比观起来,也是伏羲在先,神农在后,于进化的序次都很相合。我们如果以民俗学的见地来解释它,又怎能悍然不顾地否认一切呢!①《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②《绎史》卷一引《真源赋》。③《绎史》卷一引《始学篇》。④《绎史》卷一引《古史考》。⑤《绎史》卷三引《帝王世纪》。⑥《绎史》卷三引《汉书》。⑦《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第二讲黄帝的建国人群的发展必经狩猎、畜牧、耕稼三个阶段,即如前述。汉民族自有史以前即由西北方迤逦入于中原,分无数小部落。汉民族的来源,说颇纷歧,比较有力的,有东来、西来两说。主张东来说的,以为汉民族与古的帝王都生于东方,如《山海经》《春秋元命苞》《述异记》《拾遗记》上所载的大荒、华胥、扶桑等,细按起来,都在东方海中。主张西来说的,以为汉民族的祖国便是古代的巴比伦①。他依据西方的史书来作证,如说西历纪元前二二八二年,那苛黄特率领巴克民族东徙,从土耳其斯坦经喀什噶尔沿塔里木河达昆仑山的东方。取征于中国的古史,这那苛黄特便是黄帝;巴克便是盘古的对音。又说这一族中的莎公即神农,但克即仓颉,并且巴比伦的纪时、文字和一切庶政,也大多与中国相同。综看这两说,都不免牵强和附会。东来说根据不可凭信的纬书和小说,更不足道。西来说似较近情,但以音译的关系影响疑似地立说,终也不能必验,不过汉民族的初祖从西北高地顺着大河东下,渐次繁殖于这大一片的冲积层上———中原———分建许多部落,却是很合理性的推想;而且我们总得承认中国的民族一定经过了许多变化,受到外来的影响一定很多呢。至伏羲时,已进入畜牧时代;至神农时,又进入耕稼时代。那时社会文明逐渐发达,团结力也逐渐稳固,于是对外的竞争日益剧烈,而确立国家以图自卫的需要便日见紧张了。①巴比伦是亚洲西部的文明古国,地当波斯湾西北,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斯双子河的流域。故城的遗址尚存。当神农氏的后裔榆罔时,住在中国地面的民族约分三大支:最北一支是荤粥①,分布于今日的长城以北。最南一支是九黎②,分布于长江流域。汉民族便介居在他们的中间,分布于黄河流域。这时的黄河流域———中原———最为肥沃,荤粥和九黎两族遥遥对峙着,都想侵占这块土地,以为己族发展的根据。汉民族实逼处此,怎能相安,于是种族战争以起,黄帝建国的企图便立时涌现。史称黄帝“往来迁徙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一方面固可想见那时尚未完全脱去游牧部落的习惯;一方面却很可看出逼处异族的苦况,不能不借武装来肆应的情景呢。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因为他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那时神农的后裔已很衰微,九黎的君长蚩尤便乘机作乱,率众北上,略取黄河流域。榆罔不能敌,遂出奔涿鹿。轩辕起兵抗争,征师于各部落———诸侯,进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大雾,令军士昏迷,轩辕便造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杀蚩尤,逐走黎众。诸侯乃共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便是黄帝。时当民国纪元前四六○九年。蚩尤的传说很不一致。或以为古天子,或以为黄帝臣,但以苗族的酋长———九黎君长———之说为最普通而合理。依字面说,“蚩尤”等于“顽劣之极”,实为梗阻王化,愚颛自用的象征。所以有“蚩尤始作兵器”“蚩尤铜头铁额”“蚩尤能作雾”等传说,处处暴露他是初民社会的害物。①荤粥便是后来的蒙古族。②九黎便是后来的苗族。黄帝既即位,经略四方,不遗余力,始建成一大帝国。《史记》的《五帝本纪》便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①;西至于空桐,登鸡头②;南至于江,登熊、湘③;北逐荤粥,合符釜山④,而邑于涿鹿之阿。”可见黄帝于既逐九黎之后又尽力经营内部,且会合诸侯的兵众以驱除强悍的北族———荤粥,然后建设一座四至分明的国家。他建都于涿鹿之阿,更可看出当时种族战争的意义,原来这时的强敌惟有荤粥,所以把这首都重镇兼作了“北门锁钥”呢。当时政治上的组织既渐有萌芽,而社会上的生活也逐渐完备,那些上栋下宇的宫室,上衣下裳的冠服,渡水行远的舟车,备敌防害的弧矢,在这时候都因时势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创作出来。惟其如此,所以一切古代文化上的传说便集中于黄帝。例如他的元妃西陵氏———嫘祖———发明畜蚕制丝,天下遂无皲瘃之患。他的史臣仓颉因为用结绳记事的不便,便依着鸟兽递迒之迹的不同,造成简单的文字。他又咨询其臣岐伯而著《内经》⑤,遂为后世医学之祖。其臣隶首因为实物计数的累赘,便由奇偶相生的观念,造作算数;大挠因为追记时日的容易模糊,便把自然界的现象分配作干支,造作甲子;同时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作调历以定时节,遂为后世历法之祖。到这时候,那帮助精神活动的东西也似乎大体略备了。可是我们须得认明,这些发明,都只是集合了无数无名创作者积成的成绩,才显出较有统系的效用的,分明是许多人心力之下的产物,决不是突然而来的创始。不过黄帝适逢其会,遂成了一个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古代一切事物的发明,纯由“感缺而求满足”的自然律,一样一样地逐渐添造出来的。不知经过了几次试验,几次修改,才得互相仿效,推行尽利。决不是圣明御世便会同时产生许多贤辅出来,突然涌现那么多的成绩的!后人事后追想,好像从前什么都有,或者是某一时代同时的创作了。其实我们应当承认那时确有此等由无至有,由简至繁的事实,所以才有这集大成的传说,却不能完全相信这班半神体的圣人!①岱宗即泰山。②空桐一作崆峒,鸡头即笄头山。③熊、湘,山名,熊即今湖南祁阳县北的熊罴岭。④湘山又名艑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合符是会合诸侯的兵符。⑤《内经》亦称《素问》,今存凡二十四卷与《灵枢经》并行。但颇有人指摘它是伪托的。第三讲尧舜禅让与洪水黄帝之后,历少昊、颛顼、帝喾而至帝尧。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和后来的帝舜合称“五帝”,通常取与前见的天皇、地皇、人皇相配,叫做“三皇五帝”。可是这个传说,很少一致,《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尚书〉序》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即喾)、唐、虞(即尧、舜)为五帝。而《〈春秋〉运斗枢》的三皇则又以女娲代燧人。要之,这些古帝王的确实性很不强固,若认为古代文明创造者的表征却不差的。帝尧是中国史上最有名的圣君①,相传他即位之岁(甲辰)在民国纪元前四二六八年(公元前二三五七年)。但不幸得很,当他在位时,中国恰遭逢着一场洪水之灾。洪水究从那里来的?简单说来,便是黄河作怪。原来黄河是中国北部主要的川流,它的两岸,本是先民蕃生孳息的所在,当然关系最深。如果它能循道安流,即使别处发水,也因北阻阴山,南阻北岭的缘故,不能立刻影响到它。那时先民的流离失所,一定是它突然泛滥无疑了。不然,禹的治水何以必先疏河?从那时到如今,何以黄河为害史不绝书?所以我们要知道洪水的来由便不能不一详今日黄河的源流。①史称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所以百姓对他也就“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洪水与黄河的关系洪水的故事,不但在中国史上是绝大的浩劫;在西洋史上也有诺亚方舟避水的记载。大概先民突然受到这样深刻的苦痛,都以为天降之灾。其实古代生活简单,只顾他们“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便好了,对于预防灾害的方法,简直谈不到此,谁能想得到那些源远流长的河道!因此,河身平时堆积的泥沙既渐渐地加高,山中委泻下来的水源又不曾一刻停留,一旦山洪暴发,水量陡增,怎不泛滥旁溢,冲没田舍呢!所以各地相传的洪水,都是河道不修,山水不及宣泄所致,但时间的先后却不必同在一时。今日的黄河,从青海巴颜喀喇山北麓发源,那里地高一四○○○尺;沿山东流,曲折于积石山间,已低降四○○○尺了。至西宁附近,地稍平,又低降一八○○尺。又东,至甘肃皋兰附近,会洮、湟二水,水势陡盛,地又低降二四○○尺。由此东去,两岸二百余里都是峭壁对峙,水流便非常湍急。出峡以后,南阻于六盘山脉,激向东北注,入宁夏境,沿贺兰山的东麓,哈刺那林乌拉岭的南麓,滔滔东去。至绥远归绥附近,地降三七○○尺。又阻于洪涛山脉,便折向南流,奔泻于龙门山的峡中,直达潼关,又低降八○○尺。河流至此,因南阻华山,便顺着渭水东下之势,折向东流。至山西垣曲县南,有砥柱两峰矗立于中流,分黄河为三道,俗称“三门”。又东,至河南荥泽县,便入平原,脱离山脉的束缚。那里上距潼关六七百里,地势乃陡降九五○尺,自然急湍奔放,一泻千里了。至兰仪,折向东北,穿河北、山东两省,在利津县境入渤海。因为它经流的地方多入水易化的黄土,所以它的水流,挟沙极多,十分重浊。荥泽以上,束流在山谷之内,无从横溢;且流急不容泥沙,倒也不觉什么。荥泽以下,陡落平原,泥沙便沿途淀积,河身因此日高。所以自从平治洪水以来,此河的大变迁已有六次了,至今河南开封县东北的数百里间,两岸都靠堤障,水面竟比城墙还高,溃决的祸患自然常会遇到的。这就黄河的今道说,已那样地可怕,当时龙门山和吕梁山还没开凿,河水从孟门之上东流,一朝山洪暴涨,怎么不横溃决裂,与江、淮打成一片呢!所以当时的“洪水横流”便是中国历史开幕后第一次受到的黄河之累。那时的百姓既眼看着滔滔的洪水把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产业尽数漂没,自然唯一的希冀只指望水退地出,可以安居复业。所以这时候的种种举措,主要的精神实在也只忙着这一件事。禹疏河后第一次改道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六○二年),在今①河南浚县西南的宿胥口决口,与漯川分道,北走大名、临清,由今运河达天津,在大沽口入海。第二次改道在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一一年),在今浚县东决口,经河北濮阳的黄河故道东北流,入山东,由今黄河口入海。第三次改道在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一○四八年),在今濮阳东北决口,分两派:一北流,由今运河至天津;一合今马颊河东流。———北派由今天津东入海,南派由今山东无棣县境入海。第四次改道在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一一九四年)在今河南荥泽县东决口,由今河南开封县东流,入山东菏泽县境,分做两派:北派即黄河今道;南派由今运河夺淮、泗东南流,在今淤黄河口入海。第五次改道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一二八八年)在今河南兰仪县东南决口,从今江苏铜山县北由今运河夺淮、泗东南流,在今淤黄河口入海。第六次改道在清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年),在今兰仪县东北铜瓦厢决口,即今黄河道。尧先用鲧治水,鲧不谙水性,一味用堤岸来束逼洪水,使它范围缩小。经过了九年的岁月,劳费了不少的物力,结果还是不成。于是尧又用舜②,使他先行整顿内政,然后专注治水。舜既代尧当家,便痛痛快快地撒手一干。既公布了鲧的罪状,把他去掉,又特用他的儿子禹来专治洪水,表示政府赏罚的公平。禹鉴于父败,便一反所为,处处用疏导的方法。他认定河是唯一的祸害,所以导河于积石,凿吕梁、龙门、砥柱,疏为九渠。次导济,又次导淮,凿荆。又次导江于岷山,凿三峡。①今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②舜起于畎亩之中,由尧登庸而后代为天子。后世也尊他为理想的圣君,与尧并称。于是北方诸水俱归于河,南方诸水俱归于江①。江、河既顺流通海,漫天洪水居然平息;流亡的难民也得安土定居,重理旧业。那时的百姓感受着这样的大惠,自然只有歌功颂德。他们先见舜的作为不小,便称扬他用人得当;后来见禹格外能干,便又渐渐地倾向于禹了。所以后来尧便禅位于舜,舜又禅位于禹。这些事迹,都是时势使然的自然结果。大禹治水图(清)谢遂“尧崩,三年之丧举,舜让辟(避)丹朱(尧子)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讽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见《史记·五帝本纪》。又“舜崩,三年之丧举,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这样,不可以看出当时自然的趋势么!后世的史家艳羡他们能够那么雍容揖让,不起一毫争夺,便都推称以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黄金时代①了。①尧、舜禅让,千古称美,叫做“揖让之世”。说见《尚书》《孟子》和《史记》。第四讲夏商的政教古代既有尧位让给舜,舜位让给禹的传说,后世听见他们不把后事托付自己的子孙而交给当时的贤辅,以为这是“传贤之局”,是“公天下”的精神。又听见禹死后不把位子传给贤辅而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竟成世袭的制度,以为这是“传子之局”,是“家天下”的私心。最后又听见启后过了三四百年,传了十六七代,有一个商汤出来,把他的不肖子孙履癸(桀)撵了,接代他的君位,也照样世传下去,以为这是以征诛代禅让,开后来杀伐之端。其实传贤传子都是时势催逼出来的局面,在当时身历其境的人或许倒初无容心的。我们且看禹子启的初政和太康、少康的故事,便可寻出时势使然的道理来。原来启的得位,确由当时一般人的拥戴,并非明定世袭之制。所以他的儿子太康并没十分失德①,已给手下的有穷氏拒绝,不得返国,那有穷氏便被称做后羿了。可见那时的君主,只要不惬人心,比较好一点的人便可取彼而代。不然,照后世的眼光看来,有穷氏分明是抗违天子的罪人,为什么事他为后②呢?太康覆国,不就是世袭制度根本取消的明验么!不幸羿、浞③相承,更比夏君不如,夏裔少康又恰巧负有大志,能自振拔,于是人心思夏,最后的君位竟挨到他的名下了。后世盛称少康中兴,光复旧业,其实正是世袭制度奠基下石的证据。当时经了这样的几次反覆,到底还是夏朝的天下,先民的简单心理或者以为禹的功德在民,子孙应当食报,所以如此。从此一意推崇,便成了坚不可破的世袭制度了④。①史称太康的不是,只有“畋于洛表,十旬弗反”而已。②后即君,在古代不当作后妃解。③浞是寒浞,继羿之后当国的一个暴君。④此段说本清代大名的崔述,详见他所著的《考信录》,在他的全集《东壁遗书》中。惟其如此,所以后来直到履癸失国,后继的商汤出来宣布他的罪状,好像他的过误责任不要自己担负,而反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不明明是说子孙的得位基于祖德,祖德衰了,便不能不让新兴有德的人么!祖宗的功德足以包庇子孙,那么子孙的崇先之念便也油然而生了。商汤以杀伐得国,废夏社以建商社,又另开一个系统,当然他的子孙要奉为元祖,虽死去了也得视为“在天之灵”呢。那时不但君位世及,百官庶职也多世守其业,所以报本敬祖的观念为一般人所同具。于是尊尚人鬼,一切卜听于祖了。商朝时候的祭祀,还没天神地祇等分别,配享上帝,仍寄托于尊祖;如在祖宗之外别认一个上帝,直要到汉初糅合了战国神仙方士等等的造作,才得演化成立。因此,商朝的政治直是“神权政治”,凡畋猎、出师,推而至于一切兴革,没有不祷祖占卜以决从违,百姓也因卜吉可行而中心悦服。如太戊用巫咸———公元前一六二七年———重译来朝的有七十六国;祖乙用后母戊大方鼎巫贤———公元前一五二三年———诸侯宾服;武丁梦见傅说———约公元前一三二○年顷———便图形访求,立为辅相,于是蛮夷来朝,氐、羌宾服。这不是神权施政的征验么!若就殷墟发见的甲骨文字看,考释出来的,多半是占卜的繇辞,更可取证商朝尚鬼听神的情状。听命占繇,本是初民的遗风,不过至商而特盛,遂致成为一朝政治的中心罢了。《尚书·洪范》所说的,当然是商代的遗风,那么其时的占繇竟实实在在地占有具体的势力了。如“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可见当时龟筮虽不能开口,居然与天子卿士并举,占得一票议决权了。又如“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更可见卿士庶民虽都反对,只要龟筮赞成,天子便可专断。又如“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又可见天子卿士虽都反对,只要龟筮赞成,庶民也可强天子放弃他的主张。在当时决非君民真能站在对等的地位,不过神权在那里作祟。例如汤的征葛,说他“不祀”,试想祀事失虔,充其量不过他一人的责任,何致惊动邻国,便据为口实,兴师前来灭他呢!葛是商的邻国。相传葛伯不祀,汤送牛羊给他,又差自己的部众代他耕作,希望他修祀。岂知他仍旧不祀,且把派去送饭的童子杀了。于是汤乃用兵征服,并有其地。又如商末受辛(纣)肆虐,周武王起兵东伐———公元前一一二二年———那么声罪致讨好了,又何必数说他“遗厥先宗庙弗祀”“荒怠弗敬,自绝于天”呢!可见神权的作用,沿到后来竟益发认真了。商代的迷信神权,直是中国的原始宗教。后来周人代商,神权的势力更有作用,那时所遗留的铜器和玉器,差不多全是宗教的祭器和葬器。更试看《诗经》里周人的纪事诗,如《文王》《大明》《绵》《皇矣》《生民》《荡》诸篇,都说周人是上帝特别优待的,他们受的是天命,行的是天意。及至春秋时代,还有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仍可看出古代宗教的遗风来。第五讲周初的封建商汤开国以后,凡传十六世,二十八王,共六百四十四祀①。末了一个亡国之君便是受辛。受辛暴虐聚敛,同夏履癸的行事竟后先一辙。虽后人听见桀、纣并称,不免起了几分揣测,或许把二人的行事造作得一样,但他们的怨毒中人,引起当时野心诸侯的借口却自有其故,至少他们得罪一般百姓的地方总有点相同的。桀、纣同恶的故事,就各家所述的荒淫一端可以表举如下:综观此表,比附装点之迹甚显,所以宋人罗泌作《路史》便说“书传所记桀、纣之事多出模仿”了。①商时以一年为一祀。王位多兄终弟及的,所以二十八王继立,就世系看只有十六世。周武王的起兵革命,正走着汤的老路,所以后世谈革命的以汤、武并称。周武王既凭借先世传下的岐、丰故业,早在西方一带取得领袖的资格了。刚巧碰到商王受辛自己市怨的机会,他便在孟津会集了素通声气的八百诸侯,渡河进攻朝歌。在牧野地方把商兵杀败,受辛便自己放火烧死。周武王一面把前朝聚敛下来的财物散给当地的百姓,买个新朝爱民除暴的美名,一面定都镐京,便做了开周的天子了。周是后稷①的后裔。后稷初居于邰,后传至古公亶父,因避狄患,迁居于岐,遂改号为周,日渐强大。及武王的父亲文王时,商势日绌,周势日旺,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遂作邑于丰,竟隐然与商朝相抗了。所以后来武王袭位,东伐商纣,便得一举成功,代商开周。开周第一件大事,便是处置那些分据散处的部落。———就是后世侈言的“封建制度”。原来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即非天子所建,天子自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②,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史记》曾说“武王克殷,广封先王之后”,其实只是旧部落罢了。后来“周公吊二叔之不咸,乃众建亲贤以屏藩周”,于是新建之国有好几十,而同姓子弟却居十之七八了。实际上旧有的部落又多为新建国的附庸,间接隶属于天子。当是原有相互监督,相互维系的用意,所以参伍错综,似乎配置得远近咸宜,大小有则。周武王代商,封纣子武庚于殷,仍存其先祀,另又封自己的弟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处于霍,来监视他,叫做三监。武王死后,周公当国,管叔、蔡叔颇致不满,乃奉武庚反周。后来周公东征,杀武庚,诛鲜,囚度,降处为庶人。①后稷名弃,相传是舜时的司农作之官,以功封于邰。②周初的封建,列爵五等,分土三级。五等之制是公、侯、伯、子、男。三级之分是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及五十里的叫做附庸。这就是后世盛称的“大义灭亲”。当时管、蔡二叔最著,所以说“二叔之不咸”。咸训同,不咸便是不顺从的意义。周朝代商,承着神权政治的余波,影响到人鬼之祀的日见加重,报本尊祖的观念乃愈结而愈深。他的开国方略既侧注于广封宗亲,于是家族主义更搀合于政治,一切维持名分的阶级,辨别亲衰的礼制,自然会应运而生了。所以当时的宗法,有“百世不迁”的“大宗”和“五世则迁”的“小宗”,亲疏的等差,丝毫不容稍混。大宗与小宗为宗法社会所最讲究的一件要事,因为“宗子”的地位至重,实系全族的荣枯,无论亲疏远近,凡属同族的都得奉他为中心。原来宗子是代表始祖的。譬如有人征服了一处地方,就地做王,便是“始祖甲”,他的嫡长子接续做王的,便是“大宗乙”,乙之外还有甲的庶子“次乙”,分封出去做诸侯的,那便是“小宗”了。但次乙做了诸侯,他的子孙奉祀他为始祖,他的嫡系继为诸侯的也唤做大宗。———次乙的子孙对乙这一支固是小宗,若对次乙的诸子分封出去做大夫的却是大宗;做大夫的若再把自己的地方分给子弟,也是如此。这分封出去的次乙便是《礼记·大传》所谓“别子为祖”;次乙的嫡系继为诸侯的便是《大传》所谓“继别为宗”。普通的宗———小宗———本来“五世则迁”,高祖以上即迁入祧庙,不再以时祭享;若“继别”的“大宗”则“百世不迁”,永永不入祧庙的,所以也叫做“不祧”。详可参看清人毛奇龄《大小宗通释》的“大宗小宗图”。而当时的中央政府与同姓诸国便形成一个模范的大家族。为要维持这家族的关系,名分当然要看得十分尊严,而层层的阶级便由此成立了。据《左传》所记“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①看来,便可得一大概。余如郊、尝、祭祀等“吉礼”,丧服、殡、葬等“凶礼”,誓师、献俘等“军礼”,朝觐、燕见等“宾礼”,冠、昏、饮、射等“嘉礼”,———统称“五礼”,———都是当时用来辨别等威,使上下尊卑较然不混的。①见《左传》昭公七年,本楚芋尹无宇之言,所谓“人有十等”者便是。这样繁复的阶级托迹在社会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结果:(一)待遇不平当时一切待遇,公卿大夫都与庶民不同。凡宗庙舞佾等等虚文,所谓“礼不下庶人”,我们且不管它;单就教育和刑罚看来,实在高下不平。如公卿的子弟可入国学,庶民的俊选便只能入乡学了①。又如贵族犯罪,有“议亲”“议贵”等说的减轻刑名;有“刑不上大夫”的实际保障;有“公族无宫刑”“公族致刑于甸人”等特例的宽免②。如此,“天子”当然“无死法”了。况那时的贵族都有采地分邑可以自行设官收赋,平民不过附属在下供给者,更何从与他们抗争呢?(二)世族专横贵族制度的能够维持,官职世袭实为最大的主因。所以那时做官的大半是亲幸的公族。如鲁国的三桓③,郑国的七穆④,晋国的六卿⑤,便是明例。尤著的世族又因年久支庶繁多,则更标氏族以资辨别,各国且如有宗正一类的官来叙次他们的亲疏远近。自来谈“姓”的,多本于五帝,见于《春秋》的有二十二姓,妫、姒、子、姬、姜等最著。后来各姓的支庶都极繁衍,最初的姓便不能十分适用,于是有后起的“氏”来分别家门了。我们现在所谓某姓某姓,其实大多是氏,已不是原始的姓。当时得氏的缘由,也不一律,但总脱不了崇拜祖先的精神:有以祖宗的谥号为氏的,如文、武、昭、景、成、宣、戴、桓之类;有以祖宗的封国为氏的,如韩、赵、魏、贾之类;有以祖宗的名字为氏的,如孟、季、叔孙、展之类,有以祖宗的官职为氏的,如司马、司徒、中行、下军之类;有以祖宗的职业为氏的,如巫、祝、陶、段、仓、庾之类;有以祖宗的住处为氏的,如西门、南宫、东郭、范、邹之类。①教育不平等的事实散见于《尚书·大传》和《论语·阳货篇》《孟子·滕文公篇》②。刑罚不平等的事实散见于《周礼》和《礼记·曲礼》《文王世子》等。③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都是桓公之后,所以叫做三桓。④郑大夫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都是穆公之后,所以叫做七穆。⑤晋国世执政柄的有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魏氏、赵氏,当时叫做六卿。贵族既世袭官守,分据仕途,那时的平民只有尽力畎亩,供养其上。虽有优秀分子一时奋起,终究敌不过他们的势焰了。优秀分子的被压迫,只要看两件事好了。当年齐国的管仲为齐桓公造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功业何等伟大,而他的子孙不显于后。孔子相鲁,声名震于强邻,而他的生平,还是栖皇奔走,终老于旅途。于此,我们很可想见当时世族的专横,无怪孔子要讥议世卿的不是了。第六讲春秋与战国封建之世,封君各领采地,好像分配得很是切当。然而地面辽阔,抟合不易,虽有“朝觐”“巡狩”“会同”①等等的制度来维持主属的关系,而各国因地势的囿束和历来的积习,都各君其国,各子其民,当然各自为政。各国的自身,强弱并不一律,那么互相接触着一定免不了利害的冲突。于是兼并吞噬的情形便演成事实上当然的趋势了。我们且不问禹时的玉帛万国和汤时的诸侯三千,单就周武王约合共伐商纣的时候看,尚有八百国;其他散见于古书而可以推见的,计有千余国。然而到了春秋之世②,指数得到的名邦只有四五十国;较有声势的只有晋、楚、齐、秦、鲁、燕、蔡、曹、卫、郑、吴、宋、陈、越十四国;其中尤烜赫的却只有齐、晋、宋、秦、楚、吴、越了。由此看来,当时的兼并之迹已豁然显露,有附庸蔚为大国的,有家臣坐大因而侯封失守的,都是那时自然发展的趋势。惟其如此,所以那时的诸侯只要能做几件稍存公道的大事,便能吸住一部分的人心,把持多少年的政局。齐桓公、晋文公的称霸中原,楚庄王的北向问鼎,秦穆公的独霸西戎,便是所谓“诸侯力政”的好例。霸者的出头,总先借着好听的名目来做一个干涉人家的工具。这工具到手了,便择一二件耸人听闻的事放手一干———所谓“尊王攘夷”———于是仁义之声既播,威德之望乃立,一经号召,弱小的诸侯当然要“唯公马首是瞻”了。那时著名的霸者便是齐桓公(小白)、宋襄公(兹父)、晋文公(重耳)、秦穆公(任好)、楚庄王(侣),世称“五霸”。其实宋襄公图霸未成,只能凑个数儿;而春秋季年的吴王(阖闾、夫差父子),越王(勾践)却真是出色的霸者①。今且举齐桓公的霸业来示个例:①朝觐和会同都是诸侯入朝天子。②巡狩则天子以时巡方,因而就见诸侯。春秋之世即孔子作《春秋》所记的年代,自周平王四九年至敬王九年(公元前七二二~四八一年),凡二四二年。因此,终春秋之世,我们只看见霸者的活动,很少见王室的振作。当春秋初叶,中原的诸侯尚多王室的宗亲和勋戚,霸者的兴起还能顾些面子,多用“尊王攘夷”的口号,对王室总还有点相当的敬礼。然而当时的天子竟丝毫没有过问诸侯国内的实力,不但王室不能干涉诸侯,并23①春秋事迹可参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且诸侯们事后的通知也只得追认。又兼国有世卿,权操豪族,即诸侯自身也弄到没法维持他自己的地位呢。春秋之世,岂但王室无力干涉诸侯,诸侯反倒干涉王室。我们且看晋文公的代平王子带之难①,便可了然。子带即太叔带,又称甘昭公或昭叔,是周襄王之弟,他与襄王争位,颇牵动当时的大局。晋文公以同姓诸侯的关系,克平此难,遂因以称霸。今据《左传》和《史记》所载这事的原委,概述如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史记》)。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左传·僖公十一年》。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王子带奔齐(左僖十二)。齐侯(桓公)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僖十三)。富辰言于王请召大叔。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僖二十二)。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出适郑,处于汜。(僖二十四)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史记》)。襄王告急于晋(《史记》),晋侯(文公)辞秦师而下(时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已,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戊午,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僖二十五)。这不是诸侯干涉王室么!至于诸侯之事,王室竟莫能过问,连他们的叛臣也只得“因而封之”,这显然是追认他们事后的通知了。自从三家分晋,田氏纂齐以后,王室愈不足重,而兼并之势因此愈烈。①事在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六三五年)。战国七雄的厮并魏、赵、韩本是晋国的六卿之三,六卿之名在献公前已很彰显了。所以后来六卿迭操晋柄,公室反退处无权。周敬王时,赵氏与范氏、中行氏构衅,韩氏、魏氏都助赵氏,于是范、中行俱灭,执晋政的只剩四家。贞定王时,知氏又与赵氏仇杀,赵氏几乎灭亡;又赖韩氏、魏氏的合作,共灭知氏。从此,晋权尽归三家,晋侯反向他们朝请了。至威烈王二十三年①,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魏、赵、韩侯。三家既受命为列侯,遂三分晋地而建成魏、赵、韩三新国。至于篡齐的田氏,本出于陈国,周惠王时,陈国乱,公子完奔齐,齐桓公收用他,便是田完。田完的子孙在齐既渐渐地得势,更施行小惠来要结齐民,所以到周安王十六年②时田和便得篡姜氏之齐而代之,周王竟命他为齐侯了。从前指数得出的十几国,竟并成七雄并峙———齐、楚、秦、燕、韩、魏、赵———交相混战的局面了。其间延命最长的,只有一个卫国①,余下的,早被七国所吞。然而到得秦始皇廿六年,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又尽亡于秦②。那时各国国君已都称王,连共主的虚名也不假借给王室,所以宗周的灭亡尚在六国未亡之先。①公元前四○三年。②公元前三八六年。春秋以后,周室益微,地小而分,更复不支。当敬王时,自王城徙成周③。及考王即位,还封弟揭于王城,号河南公。威烈王时,河南公(揭之孙)又封他的少子班于巩,号东周;而河南遂号西周。于是东西周两君并称,周王的地位益如晋侯之于三家了。至赧王时,王寄居西周,秦、楚、韩、魏已屡次想把他吞灭而未果。赧王五十九年④,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伐赵,取二十余县,斩首九万。赧王因此大恐,暗与诸侯约,想把天下的锐师悉数出伊阙往攻秦,使他不能再通阳城。秦国知道了,便派兵来攻。赧王和西周武公只得入秦请罪,把所有的城邑、户口尽数献出。秦王受献,归西周君(武公)于周,赧王便于那年死。明年,秦取西周。又过六年⑤,东周君又与诸侯谋伐秦,秦使吕不韦灭东周。至是,东西周俱亡,下距秦始皇之立尚隔两年呢。当周未亡时,实已削弱得不成话说⑥,所以强秦东出,宗周便首遭沦夷了。当春秋、战国之际,政治上的变动既十分剧烈,社会上蒙到的影响也自然不少。所以在秦并六国之前,中国的社会现象颇有特点可见。今略述如下:(一)社会的一般现象战国的局面既成,各国都擅地自雄,竞争更较从前为烈。国君的目的在开疆拓土,政客的机会便奏效一时,所以国无定交,士无操守,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倾动一时。因此,那时的一般民俗,大都活泼狂躁,很少沉毅贞厚的态度,朝秦暮楚,真是司空见惯了。但好客任侠之风却是那时的特色。原来那时当国的人深知网罗人材的紧要,所以竞尚养士①;而一般素屈不申的草野匹夫,一旦忽然假以词色,自然感激涕零,轻生图报了。①卫国虽苟延至秦二世元年始亡,然贬号自卑,早就不复成国了。②详见下面第九讲。③在王城洛邑之东。④公元前二五六年。⑤公元二四六年。⑥当时领地,画其所有,只河南、洛阳、宜城、平阴、偃师、巩、缑氏七邑而已。好客任侠之风,实是当时的特色。如四公子的养士,食客常数千人;鲁仲连的存赵不受赏;侯嬴、田光的自刎明心;乃至豫让、聂政、要离、专诸、荆轲等人的一诺许身:都是后世所难见的。可参看《史记·孟尝君传》《平原君传》《信陵君传》《春申君传》《鲁仲连传》《刺客列传》。(二)社会的分化现象七国分疆错列,各因地理的环境而自为风气。如秦居关中②,地势四塞,所以那里的住民,质朴强悍,乐于战斗。燕、赵地处高亢,便多慷慨侠烈的勇士。齐地近海,那边的住民多因逐利相欺饰,所以真人极儇慧。楚国崛起江南,非力辟草莱不能发展,所以人极轻果,勇于进取。余如魏地瘠苦,俗便俭啬;韩土狭隘,人多矜刻:尤足取证环境的支配了。更有一事足征地理关系的,便是燕、齐的方士③。因为这两国都靠近海边,往往听了海船的传说便多所误会,以为海中有三神山④,诸仙人和不死之药都在那里了。于是争相夸说,方士便成了燕、齐的特产。①养士可以拿四公子(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来做代表,他们都是座客常满,各有用处的。所谓“珠履三千”的便是。②今陕西一带因东有函谷,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称关中。③方士便是方术之士,他们以求神仙,炼金丹,禁咒祈祷诸术诓惑世人。后来秦、汉时代极盛。④三神山见《史记》,相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第七讲周朝的制度史称周公(旦)相成王(诵)致太平,他的功效便在制礼作乐。其实周朝的制作是上监于夏、殷①二代的遗法,把它因时制宜地改造的,固非一人之力所能及。然而他能集上古之大成,开后世之规模,关于中国文化的展开,至有伟大的力量,于是这“制礼作乐”便传为千古美谈了。这制作的精神,主要的还在封建和礼法,已略如前讲所述;而一般的制度为一般史家所称引的,当然有另述的必要。今请分头概述一下:(一)官制夏、殷二代的,如今已很难详考。至周朝,则内外的官制具备了。当时立太师、太傅、太保,叫做“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叫做“三孤”:这三公三孤都是天子的顾问之官,不预问实际上的政治的②。其真正为中央政府行政长官的,却是“六官”。六官各有长,官阶是“卿”,其下各有大夫、士等属官凡六十,故周朝总官,号称三百六十。兹表揭六官的首长和职掌如下:天官大冢宰总理一切庶政地官大司徒掌教育春官大宗伯掌祭祀和礼乐夏官大司马掌兵马秋官大司寇掌刑辟冬官大司空掌百工这六官之政,实为后世所取则,不过因时增损而已。①殷即商,自盘庚迁殷后,称殷。后世对此,商、殷并用,或竟直唤做殷商。②公、孤皆坐而论道,为天子所尊礼,故不处实际政治之衔。周朝的制作是集上古之大成六官与九州周礼的六官,实为后世中央政府的模范。虽历朝都有斟酌损益的变动,而自唐初确定尚书省分六部理政之后,一直沿至清末,还袭用着;便是现行的各部虽已不限于六数,但其精神所在尚有相通之迹可寻呢。试为比拟一下,则天官的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即吏部),略如现在的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地官的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即户部),略如现在的内政部长兼教育部长(财政部也属此);春官的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即礼部),略如现在内政部里的礼俗司,因为当时重视宗教,故特设一大臣来管理它;夏官的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即兵部),略如现在的军政部长、参谋部长;秋官的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即刑部),略如现在的司法院长兼最高法院长;冬官的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即工部),略如现在的实业部长兼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交通部也属此)。①以外的地方官制,则除开封建的诸侯外,也别有组织。其组织: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十国为“州”,州有伯。当时共有九州,自王畿之外有八伯,八伯各率其所属的诸侯,以分隶于周、召二公②。九州是中国最初的地方区域,为后世地方制度的沿革所从出。相传唐尧以前已有九州,便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虞舜摄政时,分冀州的北部为并州,东北部为幽州;分青州的东北部为营州:于是有十二州。及夏禹即位,复合为九州。《禹贡》上九州的分划,大抵因山川自然的形势:如三面距河的是冀州,济、河之间的是兖州,海、岱之间的是青州,海、岱以南抵于淮滨的是徐州,淮、海之间的是扬州,荆山、衡阳之间的是荆州,荆、河之间的是豫州,华阳、黑水之间的是梁州,黑水、西河一带是雍州。殷因于夏,无所变更。但入周以后,便有改革,据《周礼》夏官职方氏所掌的九州看,则不同之处显然可见:当时有幽、并,无徐、梁,盖已并梁于雍,并徐于青,又把冀州东北分置幽、并了。这是与《禹贡》大不同处。又荆州、青州都侵入豫州之境,幽州也犬牙相错于青州之境,兖州竟错出于徐州的旧壤。这是与《禹贡》小不同处。①京城四周方千里之地叫做“王畿”,由天子直辖。②当周初极盛之时,周公与召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见《春秋公羊传》。这原是那时控驭诸侯的办法。但后来周室渐衰,此制恐未能久行呢。(二)田制和税法夏以前的田制和税法,今不详。相传自禹治洪水之后,始界划天下土地,规定田制。每家授田地五十亩,使各家抽其中五亩所得的,纳于朝廷,叫做“贡法”。殷代行“井田”,法以六百三十亩为一井,分做九分,把八分授给八家,许他们私有;其中央一分为“公田”,使八家共耕,以其所得纳于朝廷,叫做“助法”。至周则分别推行,其近于京城人烟稠密的所在,用夏贡法,其远于京城人烟稀少的所在,用殷助法。因为二者通用,所以叫做“彻法”①。但周时一家受田为百亩,年二十而受,到六十而还。受田的亩数虽因时代而各异,其实实际的广狭是一样的。夏时以田五十亩为一间,十间为一组,十人受田一组,殷、周的井田,划田野如井字,外为私田,中为公田,八家合受田一井,而共耕公田。殷时一井作六百三十亩,家受七十亩;周时一井作九百亩,家受百亩。照亩数看,似乎易代即不同,其实是广狭相等,并无差异的。助”“彻”法的想像如下:①彻就是通,古意本来相同的。此外还有一事足述的,便是周时推行的“布缕之征”①和“力役之征”②。(三)兵制夏、殷兵制不详。至周则军队的征集、编制和服役期限等都略可考征。其征集之法:以六十四井为一甸③,每甸出戎马四匹,牛十二头,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杂兵二十五人,总计百人。天子畿内方千里,其间除去山川宅地不计外,约有六十四万井,当出兵车万乘。所以天子有“万乘”之称,大国有“千乘”之称。以此类推,便可约知兵额的全数了。其编制之法:以五人为“伍”,伍有长;五伍为“两”,两有司马;四两为“卒”,卒有长;五卒为“旅”,旅有帅;五旅为“师”,师也有帅;五师为“军”,军有将。一军凡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置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便是常备兵额了。其服役期限:由二十岁至六十岁为止。王畿之民,半岁一更替,一生只就役一次;诸侯之民,一岁一更替,一人自少至老,也只就役两三次。(四)司法制太古的司法,当然偏重刑事,关于民事的较少;刑罪之制自也免不了苛虐。①使每家年纳绢布若干。②使百姓在一年中就公役三日。③方里(八家)为井,四井(三十二家)为邑,四邑(百二十八家)为邱。每邱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为甸。恰为六十四井。军队的征集和编制诉讼与刑罚太古的刑罚,有墨、劓、剕、宫、大辟五等①,此外又有流刑、扑刑②等。自夏、殷以沿及周,更有刖、髡、桎梏、焚炙等刑和徒刑、赎刑③之类,似乎已经够残酷了。降至周末战国之世,更有诛夷三族、枭首、车裂、支解、凿颠、抽胁、烹醢和鬼薪、城旦④等刑,不更言之股栗么!但也有宥恕和减轻等例:如幼弱老耄蠢愚等,虽犯罪不罚;又无识而犯罪,以过失而犯罪和遗亡而犯罪的,都得宥恕或减刑。且诉讼的时效也很认真,不论民事刑事。虽因地方各异而俱有一定之法,凡过期限的,概不受理。至周则大为进步,颇有诉讼法规和依法判断的事例可指了。今请约述大略。民事分数种:关于人事的,以邻人为证;关于土地的,以邦国之图为证;关于借贷的,以契券为证;关于卖买的,以约剂为证。听讼时,有史官记录原被两造问答之词。刑事则先讯后断,须得大夫国人的同意。若判决死刑时,当由士师⑤接受宣告书,然后择期施刑。凡到官诉讼的,刑事有使先入券书与钧金之例,民事有使先入束矢之例。券书即状证,钧金即现行的保证金,束矢则表示往而不返,有不能翻悔的意思。这等事,都是宫中用来禁约民间刁讼的。每值岁终,则将一年间所断定的讼狱之词汇集成编,送登天府⑥,留备他日参考之用,叫做“法例”。这更是现行的“判决例”了。其他学校制和选举制也颇有足述。学校之制,相传自上古已立基础。夏代的大学叫“东序”,小学叫“西序”,殷代的大学叫“右学”,小学叫“左学”,是习射、养老和学习文艺之所。周代的大学叫“辟雍”,或叫“成均”,是王世子、诸侯世子、卿大夫元士的適子(嫡子)和国内俊选之士学习之所。小学则州(一万二千五百家)有“序”,党(五百家)有“庠”,是寻常人民学习之所;又闾(二十五家)有“塾”,叫做“闾塾”,使闾中的有德之人或曾为士官之人充教习,以教闾民。诸侯之国也设大学(叫做“泮宫”,体制比辟雍略损)、小学。又,入学年龄:小学由八岁至十四岁,大学由十五岁至二十岁。学校教课:小学教长幼之序和洒扫应对之节,大学教《礼》《乐》《诗》《书》之类。至于贡举,夏、殷已无考。周世则凡乡大夫举乡之俊秀于司徒,叫做“选士”。司徒又举选士的俊秀于学,叫做“俊士”。选士、俊士都可免役①。俊士既被举于学,便叫“造士”。大乐正又举造士之俊秀于司马,叫做“进士”,司马论其才,授以官,然后赐爵与禄给他。但由乡进者,乡大夫掌之,大司徒用之,自选士以至造士都充乡遂之吏;由国学进者,大乐正掌之,大司马用之,自俊士以至进士,得为大夫、士②。①墨是黥面,劓是去鼻,剕是残肢,宫是去势,大辟是死刑,大概就是斩首。②流是放逐于远方。扑是责打。③刖是截脚,髡是去发,桎梏是关锁手足,徒是罚劳作,赎是罚赎金,焚炙直解可耳。④凿颠是打穿头顶,鬼薪是罚作樵采,城旦本称城旦舂,是罚作筑城,暇则舂米。余则如交义直解。⑤士师,秋官之属,主察刑狱之事。很像现在的检察官。⑥天府,春官之属,掌祖庙之守藏,凡民数之册,邦国之盟书,狱讼之籍,皆登于天府。所以后世称朝廷的府藏便叫“天府”。但各国分建,未必从同,而且世族专政,虽有此制,恐也不过具文罢了!选举与学校实相辅而行,周初定制,或曾施行。然当时为封建之世,以此取士的一定不多。后来到了战国,门阀世袭之风虽没有公然打破,而匹夫崛起为公卿将相的尽有,由选举进身的却很少,可见周代对于此等制度的措施,实在并未盛行过。①选士可不给社事供田赋,俊士可不赴军旅。②这便可与第五讲所述的待遇不平互参取证。第八讲诸子争鸣与其背景自从西周末叶①到战国的初期②,在中国古代史上实是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都有变古的倾向和显然的改革。剧变的原因,便在这百年中的长期战争。那时受到这样刺激的人,他们心理上的惊诧和疑闷一定十分痛苦,于是一般优秀分子便因不满意现状而出来规划种种方策来图谋自救了。这便是诸子争鸣的主因。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大师之门往往学者群集,互相研摩又兼各国并立,大家要延揽人材,用为己助;交通也日渐便利,客卿显庸于异邦的也日见其多③。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所谓“诸子争鸣,皆欲以其道易天下”者,不很可想见那时学术思想的发展是如何的热烈么!诸子争鸣,自然异说纷起,其实都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但派别繁多,后来记叙的人便不得不就他们学说的内容约略有个区分。所以有分做“六家”的,有分做“九流”的,也有混括拢来泛称“百家”的。六家之说,《庄子·天下篇》和《荀子·非十二子篇》都称引过。但所举乃人名而非家数。及司马迁述其父谈所论,始明区为阴阳、儒、墨、法、名、道六家。后来刘歆撰《七略》,分诸子为十家:一儒家,二道家,三阴阳家,四法家,五名家,六墨家,七纵横家,八杂家,九农家,十小说家。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时便采此说。十家中除去小说家,遂称“九流”。至于“百家”之称则尤为通行,《史记》中便屡有“百家之言”“百家言”等的指引。①公元前七八○年。②公元前三四○年。③那时游官异国的极多。除苏秦、张仪游说别国,造成布衣卿相之局,是最显著的例子外,如商鞅、韩非、范雎、荀况、李斯等人,都是当时表表的客卿。孔子像其实壁垒最森严,势力最雄伟的,只有“儒”“道”①“墨”三家。他们学说的传布,虽末流不无交混的地方,而根本精神确乎不同,其余的诸家,只能就他们偏近的各点附庸于三家了。今且略述三家的人物和主张,并及他们影响于后世的是什么:(一)儒家儒家的宗主是孔子,当时他门下的弟子极盛,在学术社会上已具很大的势力。到战国末叶,有孟轲、荀况②两大师出来,儒家的精神便大体确定。他们的主张,以为社会的组成是由人类的同情心所结合的;而同情心的出发,当由各人本身最切近的环圈,顺着亲疏的等差,渐推及远。所以他们的目的要“止于至善”,而求达至善的途径在正名。名分既正,则上下不争,天下于是乎平。所谓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实是他们唯一主要的目的。影响到后来,便支配了全国的人心,蔚成了数千年来中国民族的立国精神。孔子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史称他博学多闻,考定“六经”。如我们要考查孔子自己的学说,最好从他的弟子和后学所记的书本里去寻求。许多书中,最纯粹而且最可靠的,自当首推《论语》,所以《论语》上的孔子要比较其他书中所说的可信得多。①道家是后起的名色,在当时是没有此称的。汉初命只言黄老,直到汉中叶后才有“道家”之称,今为取便称引计,姑从之。②孟轲有《孟子》七篇,荀况有《荀子》三十二篇行于世,他们的学说便可由此推寻。儒家的主张与影响(二)道家道家的领袖是老、庄,后来的杨朱便是这派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主张,纯任自然;以为自然力量是万能而至善的,一涉人工,便是伤朴而失真。所以他们相信绝对的自然,而最恨矫糅造作。因此,他们看得天行①最重,简直没有法子抵抗,只得“乘化以待尽”②。这种学说的影响,便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这种思想存留在后世社会上,好的便是达观主义,坏的便是懒惰不肯长进的劣心理。据《史记》说,老子是楚人李聃,庄子是蒙人庄周。今传《老子》五千言,《庄子》三十三篇,相传便是他们的遗著,要皆鼓吹当时一种特殊的思想———自然主义———的。自然主义的本质本来含有“个人的”“非社会的”“非人治的”倾向,所以它的末流,乃生四派:一是顺世的个人主义,杨朱为代表;二是遁世的个人主义,陈仲为代表;三是无政府主义,许行为代表;四是物治主义,慎到为代表③。陈仲、许行的学说大略见《孟子》等书。慎到有慎子的辑本,杨朱的专书现在也未见传本,伪《列子》中有专篇详述他的学说,大概也是伪托的;我们只知道他曾提倡“为我”的学说而已。(三)墨家墨家由墨翟开宗。他的后学惠施专说名学,为坚白异同之辩;宋钘专论弭兵,尽力于“非攻”的宣传:都是这派的重要人物。墨翟相传是宋人。他的学说详见《墨子·五十三篇》中;虽间有后人附益的作品,然而他的面目却大致可见了。惠施、宋钘的力量,实在很能发扬墨家的光辉,可惜他们的著述已失传,只能在《庄子》《孟子》《荀子》诸书中略窥他们的绪论。宋钘即《孟子》中之宋牼,或亦即《庄子》中之宋荣子,他与惠施等人的俱为墨流,说详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本论第十二节。①天行就是大自然的势力。②乘化待尽之说,《庄子》最多这一类话。③说本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本论第九节。但《汉书·艺文志》是把许行列入农家,慎到列入法家的。道家的主张与影响墨家的主张与影响这派的精神,确与前两派不同。他们的主张,也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①他们所以要这样的爱无差等,为的是要上同于天志②。墨家既尊天,又信鬼,这种见解简直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3-30 黄帝史记原文 黄帝史记动画片

  • 唐世平: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

    自百家论坛开幕以来,中国历史和所谓的汉学在大众媒体和科普领域一直很受欢迎。事实上,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现代历史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需要更多的是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他们不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他们不能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不能理解当前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中国历史,尤其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很无聊:只是一个朝代替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化。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比1500年后的世界历史更重要。更糟糕的是,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也会让我们从上到下不知不觉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上最核心的东西:权力策略。权力策略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也是最血腥的主线。对于一个人的自我领域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死的权力,并享受这种权力带来的乐趣。但这可能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领域,正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权力策略是人类治理的核心逻辑,但它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障碍,因为法治的核心本质是尽量减少权力策略的适用范围。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上而下的人类治理,所以在看似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下,绝大多数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我们为他们制定的规则,但我们不想遵守规则,尤其是别人制定的规则,尤其是有权力的人。这在中国历史和当前中国官场的各种混乱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人们并不愚蠢:既然有权力的人不遵守规则,为什么我们的普通人要遵守规则呢?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不遵守规则,就没有代价,那么我们就不应该遵守规则。因此,在看似特别强调集体的中国,很多人,甚至大多数人,在需要选择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都会选择个人利益。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所谓的集体主义几乎都是权力驱动的结果。一旦没有权力驱动,集体需要个人牺牲,我们没有个人意识基础的集体主义就会消失。相比之下,那些看似个人主义的国家的公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真的会挺身而出,甚至会死在国家的领土上。二战期间美国兄弟连的真实故事足以解释。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国家的公民在看似个人主义的背后,对国家的忠诚是相当自愿的。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认为中国太独特,很容易闭上眼睛,自满(据说这种沉迷纯粹是学术自恋,是一种疾病,必须治愈)。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1469至1500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1600至1780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20-3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显著表现。然而,在这些经历过快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只有大约30个国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经历过快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终都下沉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大多数,成功是少数。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要么陷入漩涡,甚至沉没。中国必须吸取这些国家的痛苦教训。如果中国对自己的历史过于痴迷,不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太可能真正从其他国家吸取教训。因此,在追求全面现代化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在不必要地重复其他国家支付的高学费,继续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过度的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目前,中国的政治和学术界正在谈论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然而,争夺话语权与只发出中国声音大不相同。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观众不接受你的声音,你只是在荒野中大喊大叫,最多只有回声,但没有人回应。争夺话语权不是对自己喊我想要话语权的口号:这只是自娱自乐和欺骗。如果中国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拥有发言权,它不仅要关心和讨论自己的话题,还要关心和讨论别人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发言权:不管别人一开始是否听我们的意见。如果我们想在一定程度上讨论别人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处方,从而促进他人的福利,中国才能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这种诊断和处方显然不是基于主观假设,而是基于对世界的扎实理解和研究。未来,中国需要更多能够关注普遍问题、提供普遍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而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他们喊口号、漠不关心(中国和其他人)、欺骗自己。那些不关心甚至否认普遍问题、提供普遍知识、帮助他人解决具体问题的人不太可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音做出太大贡献。怎么办?为了更多地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迫切需要转向。在科普方面,降低了中国历史的重量,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同时,加强对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科普。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史。缺乏对世界近代史的科普,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使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懒得了解世界,也无法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在研究中,减少对中国历史的支持,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思想史(考古史除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几乎没有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同时,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对社会科学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和误入歧途。俗话说,中国不能还品着《甄嬛传》和《武媚娘》与现代世界相处。——————————来源:2015年第四期南风窗...

    2022-04-04

  • [每天读本书]《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潜规则是我编造的一个词。我还想到了其他一些词,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但我总是觉得它不如潜规则合适。这个词不是凭空编造的,它来自于我的生活经历。19832000年,我在《中国农民日报》(现在被称为《农民日报》)担任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的信件。一封信说,河南省开封市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批准了大量的规定,并批准了国家按计划分配和供应的廉价化肥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高价转售廉价化肥,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利润。事实上,这是后来人们使用双轨系统牟利的奇怪问题。当然,这违反了国家的正式规定,但并没有被禁止。政府强行降低化肥的市场价格,凭空创造了大量的利益。这种利益名义上属于农民,但实际上掌握在官员手中,官员根据自己的利益计算利益。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不明白这些真相。看到这些坏事,我立刻像堂吉诃德看到风车一样兴奋起来,编织了大量丑陋的交易,安排了自己的根源,智慧与邪恶作斗争。我不耐烦地邀请了两位英雄和同事进行调查。令我惊讶的是,那些我认为应该隐藏的小偷和赃物的纸条实际上保存完好,就像政府衙门里的官方文件一样,内部人士似乎并不担心看不见的人——你想看吗?请,这里有一大堆。此外,哪一层可以批准多少纸条肥料,谁有权批准多少纸条在每一层,哪个领导的纸条在圈子之外有效,哪个领导的纸条不好,这一切都是有规则的。这些显然不符合明确规定的事情,内部人士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采访结束时,我明白了一个事实,除了中国社会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在各种明确规定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不成文和广泛认可的规则,一个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正是这种事情,而不是一个宏伟的正式规定,主导着现实生活的运作。“恰恰是……而不是……这句话可能是极端的,但至少有局部事实作为基础。根据政府的正式规定,几乎所有供应给农民的化肥都与农民出售的棉花和小麦挂钩,因此也称为挂钩肥料。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我们的采访小组没有看到一位普通农民承认购买廉价化肥。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级资源控制器都会发布一张纸条,从廉价肥料中切出一块给自己的人。这就像一条严重泄漏的管道。在到达人们的厨房之前,管道中的水被拦截,厨房的水龙头一点一点地拧不出来。那么,什么是滋润社会的人呢?是正式的管道还是推着水车出售的水贩?你不太明白吗?后来,我们报道了跟踪报告,当时的影响并不小。商务部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发出了特别通知,重申了正式的制度。几个月后,商务部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派出联合调查小组到开封进行调查和处理。当我作为一名团队成员跟随调查时,我再次惊讶地发现,这些条款仍在批准中,与我们报告之前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数据供应部门的上级领导人并没有把我们报告的现象视为一个问题。他们清楚地知道,也不在乎–原来他们不在乎,不是因为不知道。显然,官方理论中的领导者不应该这样做,这是另一个潜规则。长话短说。我跟踪这件事好几年了,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恶问题。我面临的是大多数人在利益模式中的普通或正常行为,这是基于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如果不触及这种模式,报告、调查通知甚至辞职,说好听点就是止沸。在我个人的经验中,因为汤匙太小太少,连止沸都做不到。后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化肥供应增加,政府退出,市场自由化。现在化肥供需波动,往往过剩,市场供需规则取代了官场潜规则。化肥分配规则的演变和我的理解已经结束。但我隐约觉得,潜规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五年前,我离开了官方单位,可以更自由地控制时间,所以我重新选择了这个想法,很快就开始阅读明朝的历史。当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读过《史记》,就像读小说一样。当我遇到一个没有故事的手表和志向时,我跳了过去。当记者咀嚼《中国书》和《中国书》时,完全被混乱的名字和事件淹没,感到昏昏欲睡。我也很时尚地读了《资本与治理》,读了《后汉》很痛苦,半途而废。出乎意料的是,我有一个潜规则的想法,然后读历史是津津有味的,混乱突然眉毛清晰,我也失控了。所以我和朋友们一起提倡阅读历史的经验,并被朋友们鼓励写这些文章,随着写作和头发,逐渐有一本小书。我明白,不同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通过不同的眼镜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这些文章描述了我戴上潜规则眼镜后看到的中国官场和传统。这些散文一般都在谈论淘汰清官,解释为什么清官很难像公开声称的那样成功,为什么他们经常遇到被淘汰的命运,甚至青天大师也成为我们民族梦想的一部分。淘汰清官只是我可以安排的官场潜规则之一,下层有很多小一号潜规则的支撑。淘汰清官上下左右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潜规则,以后我会继续写。回顾过去,现有的11篇散文可以整理出以下结构:讲官吏与老百姓的关系:《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讲述官员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包括皇帝:《贪官的理由》、《恶政是筛子》、《皇帝也是冤大头》。讲官场内部关系: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事。混合几种关系:《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总结:崇祯死弯。根据这种结构安排目录。这本书还附有几篇除了潜规则之外的文章。明代潜规则的一个近义词是不良规则。如果你写得太多,人们很容易看起来不好。他们充满了利益计算。他们仍然是旧账户。他们不知道今天晚上是什么,更不用说精神和理想了。我不想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我希望这本书和作者看起来更丰满,所以我添加了几篇杂七杂八的文章,包括雷锋和人格理想。谈论人格理想的文章写得更早。如果你现在写作,用冯友兰先生非常聪明和温和的标准来衡量,你认为你可以更聪明。这两篇关于创造和迷信的文章可以提供一些证据。注:以上摘自本书自序。——————-副标题: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评分:8.3在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作品中,作者描述了历史上无数值得思考的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方故事的同时,作者通过历史表象揭示了隐藏在正式规则下的不成文规则,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作,并将其称为潜规则,然后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实际的利益计算和趋利避害。书中对潜规则的定义和特征、皇帝、官员和人民在潜规则阴影下的不同情况和选择、社会土壤中盛行的潜规则以及潜规则何时萎缩。...

    2022-04-05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