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作者】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丛书名】《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丛书【页数】106【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189-5237-3【价格】36.00【分类】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戴炳业,刘慧,李敬锁编著.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与历程,包括建国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及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阐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现状与不足及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学水平的全面快速发展及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第一节1949一2016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进,并不断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纵观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欧美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处于加快阶段,在21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一、农业现代化的初步提出(1949一1978年)在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初步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等相关问题开展了思考和探索,产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上,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做重要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同志论述道,“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①同年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特别撰写了《论人民民①杨振保.七届二中全会: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南都学坛,2006(5):36-38.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主专政》一篇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巩固的社会主义”①。1949年12月8日一20日,中央组织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②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具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4个方面③。在该时期,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偏左的冲击和干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被废除,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④。从1952年开始,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在内容上包括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及其他改造任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⑤。到1956年完成,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个阶段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⑤。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该时期推动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必要调节,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调整,也会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事①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北京:新华书店,1949②文大会.建国五十年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S1):43-46.③邹祥勇.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启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8(3):27-31④朱明洋.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28(3):13-17⑤李卫平.浅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宜宾学院学报,2007(7):56-58⑥燕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现.中国社会科学,1981(6):21-40.-2-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件超越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力条件,三项工作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对生产力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该时期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对农业生产实行计划方式,对农业产出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方式,在价格机制上实行剪刀差方式,这样的制度安排极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从1957年开始,我国对忽视农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一定的纠正。例如,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①。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②③。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④。该时期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理解逐渐深入。1959年,毛泽东指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⑤。在1961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了“有步骤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⑥,从而加深了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在实践上,该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到1978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比1957年增长了38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电气化发展、农业投入上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06-19.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③董济杰.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理论月刊,2016(6):19-24,④赵玉林.学习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几点体会.吉林师大学报,1963(0):11-23⑤唐信,冯永泰.简析毛泽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78-82.⑥郝婧.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八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3-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改善,但遗憾的是,该时期农业生产率并没有呈现较大幅提升,197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与1957年大体相当,农业高效发展的压力依然严峻。二、农业现代化的深化探索(1979一2002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体制改革最早起源于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党中央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狠抓农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提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时这次会议强调,“认真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可能避免技术先进国家曾经出现的弊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依靠科技因素发展农业现代化也被这次会议提上日程,会议提出“要组织全国科学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可以不要高度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可有可无,农业发展工作可以不要专家积极参与”错误的观点给予了彻底纠正③。1979年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日臻完善,明确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制度。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之下,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快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呈现良①赵先明,冯静.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管窥:学习《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后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95-97.②叶明勇.从现代化视角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古今农业,2010(1):1-10.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新疆林业,1979(S1):1-11,-4-第一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历程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活跃了市场。该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概括与总结进一步深人,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深层次含义不仅仅是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也是农业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在该时期,邓小平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新特点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在农业领域,农业界也开始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明确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农业现代化制度也进行了必要调整,即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业经营制度的保障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进一步加速。该时期,国家积极实行各种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计划,如农牧渔业部牵头实施的“丰收计划”“沃土计划”等,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提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①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形成(2003一2016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统筹城乡发展阶段②。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①优讯一中国网.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EB/OL.[2018-06-01.htt:www.chia.com.c/zyjy/2009-07/13/cotet_18122516_2.htm②于霞.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③人民网.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三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EB/OL.(2004-12-18)[2018-06-01].htt://www.eole.com.c/GB/jigji/3063486.html.-5-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研究该时期,我国在农业和农村领域,切实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从2006年起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4年,中共中央又重新开始以关注“三农”为主题发布一号文件,并一直持续到目前。2005年中央号文件,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①。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②。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③。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明确了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中的地位④。《决定》还分析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将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要进行统筹,《决定》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方向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⑤。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①中国农业新闻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1.htt:/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20150205_1011767_2.htm.②中国农业新闻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ht:/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t20150205_1011776.htm.③中国农业新闻网.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2018-06-01.htt:/hwww.farmer.com.c/ywzt/wyhwj/yl/201502/t20150205_1011778.htm④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8-06-01,htt://cc.eole.com.c/GB/64093/64094/8194418.html.⑤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0L.2018-06-01htt://cc.eole.com.c/GB/64093/64094/8194418.html.-6-···试读结束···...

    2022-10-1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百科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