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 企业心理咨询 EAP案例集》徐光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作者】徐光兴主编【丛书名】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页数】299【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ISBN号】978-7-5444-8648-4【价格】49.80【分类】企业管理-心理咨询-案例【参考文献】徐光兴主编.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内容提要:本书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之一,从心理学视角解说现代企业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讲述如何对企业发展作出评估和临床诊断,并从理论层面梳理员工的心理保健和职业心理咨询;关注企业中发生的职业应激障碍导致的精神创伤和矛盾冲突,从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心理案例集系列丛书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内容试读来PART第一部分导论德员工的身心健康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徐光兴中出保放出风江处-风职风表四备分迎,好1限红拉来,图回喝止出进过随来东,年明一、压力社会和企业危机1附外少的必送传有单卧是济少车面齿十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充满了压力和危机。顶心而导致这一问题的背景在于,近年来生产、物流、服务、运输、电信、广告、网络等行业24小时无休止高强度运转,违反人类生理的规律。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允许企业员工有“打盹”或疏忽的现象出现,而企业白领追求成功的焦躁感也在与日俱增。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企业在管理、经营、组织层面的提升却相对滞后。延迟下班、将工作带回家、周末和节假日加班等情况有增无减,因此职场事故和问题较容易出现,员工的压力综合征和工作倦怠症状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企业最大的压力源是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许多员工不愿意给同事添麻烦,不愿意让老板或上司的期待落空,再加上个人逞强的性格、出差的危险和受骚扰的危机等问题,不少企业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孤军奋战的感觉。在这种高压状况下,这些员工的身心健康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压力社会和企业危机的集中表现就是员工“过劳死”和“自杀”等极端事件的产生,2010年“富士康”连续发生的跳楼事件就是一个明证。这种状况正是因工作中毒症、职业耗竭和企业疯狂追求利润、失去理性思考等问题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现代社会的过度的生产、经济活动,必然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为代价,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家庭功能的崩溃,如亲子关系疏远、女性流产、不孕不育、离婚等。所以,第一部分导论如何维持员工身心健康是急需每个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从事经济活动的有识之士关注的课题。企业必须把员工的身心健康纳入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计划中去。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我国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下、民众的工作热情衰退,但对于高水平的生产、经济活动带来的负性能量和压力积累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予以轻视,则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一旦企业员工的社会功能丧失,变为“工作机器”或“血汗机器”,那么就到了企业解体之时。上述问题的解决,光靠生理上的治疗是不行的,还应让企业员工从“工作机器”向健全的“社会人”回归,而这需要包括压力管理、组织应对、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心理学手段,以及企业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职业生涯保健与心理测评等方面的综合策略(见图1)。因工作压力性格类型身体的人际关系抗压能力心理的素家庭社会环境社会的支持行为的压力与调适压力与危机压力源企业员工反应对策与支援职业生涯保健EAP援助管理者培训压力解消法压力管理人力资源心理学员工健康管理教育职业咨询心理测评企业心理咨询企业精神卫生各种休假制度员工健康状况体检图1企业的压力与危机的管理过程模式的收国定数的兴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二、什么是企业心理学任的小4的盟个界侧代满迷登4阳武函甲命(一)企业心理学的含义和目的泽企业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解决企业中的员工问题的科学,包括企业管理、人事、技术开发、职工福利、人力资源配置等,是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活动状况的科学。研究企业心理学有助于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助于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协助企业进行人事配置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营销、广告等经济活动的效率,进一步创造企业利润;有助于开发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适应人性的需要,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增进企业与社会的互利。(二)企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企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可大致分为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活动和消费者活动两个方面。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则可将企业心理学研究课题分为劳动与生产、营销与广告、职业与择业、购买与消费、人事与组织等。企业心理学研究模式如下:S(timulu)+O(orgaim)-R(reoe)刺激十个体反应企业心理学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价值观、欲求、动机、工作态度、原有的性格特征,以及过去生活环境与经历对职业的影响等。环境因素是指企业处于何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之中。总之,企业心理学是研究与企业相关的人类生活、经济活动与行为,以及特定企业中的特定个体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圆4四的市场y4(三)企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奶以以十欧企业心理学的研究一定要注意两个视点:一是企业中个体的行为策略;二是与企学第一部分导论业5业相关的个体心理特征。企业中人的行为分为内的行为和外的行为两种。内的行为是企业生产者的经营和生产行为,外的行为则是个体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内的行为与外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中的个人特征是指个人职业生涯,包括择业、转岗、下岗、晋升、降级等。另外,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企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企业活动中,个人与社会中的其他人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有时是生产者,有时是消费者。由于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背景、政治文化环境中,因此产生了集团心理、组织心理。送件出,园含,可业店可营销、广告、市场生产者行为职业生涯消费者行为生产工作购买消费才着眼于个人特征企业人的行为构成企业中人的社会关系组织团体图2企业心理学研究领域因此,企业心理学要从问题意识出发,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与企业活动相关的人的行为意识,即生产、劳动、营销、广告等经济行为;二是个人职业问题,包括职业生涯、社会关系、企业中个人的地位和身份、凝聚力、气氛、策略等方面的咨询问题。(四)企业心理学的发展和沿革l.明斯特贝格(H.Mutererg)一“企业心理学之父”美国的明斯特贝格(H.Mutererg)从研究巴士司机、电话接线员的工作开始研究个人差异和适应性问题。他认为心理学应成为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性科学。6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试读结束···...

    企业心理咨询师eap 心理咨询师证书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刘稚颖,吴继霞,李鸣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作者】刘稚颖,吴继霞,李鸣著【页数】160【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3【ISBN号】978-7-5184-1795-7【价格】38.00【分类】心理咨询-案例【参考文献】刘稚颖,吴继霞,李鸣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内容提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本书从心理治疗的三大理论入手,根据理论类别,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演示和剖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助人技术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与案例分析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分析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内容试读第一章复本助人技术有效的心理咨询的共同因素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有心理困扰的个体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如果我们把20世纪初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疗法作为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开端,那么经过100多年的时间,她已经发展为以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存在人本三大流派为基础框架、其他多种理论技术各自争锋的繁荣景象。初学者面对如此众多的理论流派和眼花缭乱的技术方法,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也有人在受到不同流派之间互相争论、排斥的舆论误导或从众压力下,片面地只对一种流派的理论方法感兴趣。由于流派之争甚嚣尘上,于是就有专业人员开始对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一系列包含了不同研究对象及多种研究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均表明,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的疗效并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TulamTerryPhare,2005)。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假设当然有很多看法,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解释是:有效的心理咨询无论其理论取向为何,都包含了如下有助于来访者积极改变的共同核心要素一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治疗联盟;信念和期望的塑造:情绪的释放和宣泄;减轻焦虑、缓解紧张;解释和领悟;能力的培养(适应性提高)。Lamert和Bergi(1994)根据他们认为的与阳性治·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疗结果(阳性的含义是指接受治疗者的积极改变与未接受治疗者存在显著差异)有关的一系列过程提出了共同因素清单。他们将有效因素分为三类:支持因素(积极的关系、信任、情绪宣泄、共情、接纳等),学习因素(认知学习、矫正性情感体验、反馈、内省、领悟等),以及行动因素(自我控制、行为调整、暴露、示范、现实检验、修通等)。助人三阶段与基本助人技术对应于心理咨询共同因素的理论假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咨询师也应该学习并掌握有助于促进来访者积极改变的基本助人技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培训中,《助人技术》的作者希尔教授(2013)提出了助人三阶段的理论框架,即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探索、领悟和行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使用的基本技术各有特点。在专业学习的第一阶段,咨询师应首先具备基本的助人技术,完成三阶段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各种系统理论和技术来促进每一阶段的特定咨询效果。探索阶段的目标主要有:与来访者发展咨询关系,专注、倾听和观察,帮助来访者探索想法、体验和表达情感,从而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来访者的问题。领悟阶段的目标是促进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觉察和领悟,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认知-情感一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产生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开始朝向改变的行动。最后在行动阶段,来访者需要设立目标、学习行动策略、进行行动的尝试并逐渐形成有效的行动模式。以上三阶段中所使用的基本助人技术,可归纳为以下12种:①认可:提供情感支持、安慰、鼓励和强化②封闭式提问:获取有限的/特定的信息或数据。③开放式提问(针对想法、针对情感、针对领悟、针对行动):要求来访者澄清或探索想法、情感、领悟、行动。④重述:对当事人所说的内容或意义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是换一种说法,·2·第一章基本助人技术进行反馈、澄清或释义。⑤情感反映: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重复或重新表述,对当事人的感受进行清晰的辨别。⑥挑战:指出当事人未觉察到且不能处理或不愿意改变的不一致、矛盾、防御或非理性信念。⑦解释:比当事人表达的或意识到的更深入一些,对行为、想法或情感给予一些新的含义、原因或解释,使得当事人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⑧自我表露:披露与助人者非当下的体验或感受有关的一些个人信息。⑨即时化:助人者表露自己的即时感受。⑩提供信息:以数据、事实、观,点、资源或回答问题的方式提供信息。①⑩直接指导:提供建议、指导、说明,以促进来访者改变。②其他:与来访者问题无关的一些陈述心理咨询师在每一次的会谈中,都要根据案例所处的阶段目标,综合运用以上基本助人技术,以达到较好的帮助效果。·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案例1我和男朋友之间有一个学姐咨询背景:这是两名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一个技术练习,其中一名扮演来访者,另一名扮演咨询师。以下是对话录音的转录稿,在使用了基本助人技术的语句后面,用数字序号做了标注,分别对应于上述12种助人技术中该序号所代表的特定技术。A代表咨询师,B代表来访者。A:你好,你今天想要讨论哪方面的话题呢?③B:我想跟你谈一谈我和我男朋友感情的问题。A:嗯嗯。①B:就是我现在有点犹豫,要不要跟他分手。我跟男朋友之间有一个学姐,他们关系很好。A:是男朋友的学姐?②B:男朋友比我高一级,刚开始我和他都是学委,在工作中有过接触。因为他比我高一届,很多事情上都比较指导我,所以有一次我就用一个陌生的QQ试探他到底有没有女朋友,他说没有,后来他感觉到是我,就跟我确认了。然后我就问他,我做你女朋友好不好?他说好,我们两个就在一起了。A:嗯嗯,那刚刚你说到的学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③B:我男朋友有一个小团体,里面是三男两女,这个学姐是团体中的一个,我男朋友之前有一个谈了6年的女朋友,从高中开始的。A:哦,以前的女朋友。①B: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前女友说了些狠话就出国了。那段时间我男朋友特别痛苦,这个学姐就跟他关系特别好,跟另一个男生一起就陪着他度过这段时间。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A:嗯…①B:可是明明学姐也在跟我男朋友聊天,然后也在跟我聊天,我根本没有耽误学姐睡觉。他的反应就是直接说你不睡觉,还耽误学姐睡觉了。A:所以当时这个反应你是很意外的。⑤B:对,我觉得特委屈。A:噢,你的委屈是觉得他不理解和指责你了吗?⑤B:对对对,因为学姐并没有睡觉,而且她跟我男朋友在聊着天。A:你知道吗?②B:对,学姐告诉我的,也跟我男朋友聊着天。A:所以你当时推测学姐还在一个很活跃的状态,并不是很困了要睡觉,所以你也跟她继续聊。④B:这一点我倒是没有想到,但是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是噢学姐还做了一些事情让我特别难过,她会在我面前说一些感觉很好的话,但是到我男朋友面前就会说另一些话。还有一个事情,我从日本回来,带了一些化妆品,自己舍不得用,当时我觉得学姐很好,她也是我男朋友的好朋友,我就把化妆品给了她。给了她以后,我男朋友很快就知道这个事情了,男朋友就很生气地来指责我。A:好像你跟学姐发生的事情,男朋友都马上就知道了。④B:对。A:然后男朋友指责你什么呢?③B:他在质疑我的人品,他说你是不是有什么意图要接近她,他说你了解她吗?你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吗?你为什么要跟她套近乎?A:所以你猜男朋友说这些话是不同意你跟学姐走那么近吗?④B:对,后来就是因为这样我就听了男朋友的话。后来还发生了一。6···试读结束···...

    2022-09-15

  • 心理咨询百问》王宗勤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百问》【作者】王宗勤编著【丛书名】教师公文包教师必备知识丛书【页数】193【出版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06【ISBN号】978-7-5165-1628-7【价格】28.00【分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王宗勤编著.心理咨询百问.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百问》内容提要:本书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帮助老师及学生完善心里素质,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和自主行为能力的发展期,加上学习紧张,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感觉到压力,教师在传授孩子知识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教育,该书收集并阐述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的意义、给小朋友的建议、小学老师教育心理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心理案例分析、铃子心理质询手记等,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又有助于教师丰富自身的知识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帮手。本书针对中小学教师读者为主,对中小学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所帮助。本书可作为教师培训教材也适合图书馆收藏。《心理咨询百问》内容试读儿童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必备知识丛书儿童主要心理特征心理咨询儿童心理是以遗传素质为物质前提、大脑的发育为生理基础,在一定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下,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较迅速关键的一个时期。其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一、智力的发展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能完善成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言语的发展,其智力便得到了迅速发展。1,感、知觉特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在不断提高,感受性在不断发展,5~7岁儿童能将光谱中的全部颜色与它的名称巩固地联系起来;婴儿时期,儿童有了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萌芽,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的目的性、有意性、持续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水平仍很低:从5岁以后,儿童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可以按成人的要求,按照预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2.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在学期已得到高度发展,在整个儿童期内,仍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开始发展,而且注意带有情绪色彩,易受新异刺激影响,被外部明显物征所吸引。注意的各种品质在不断改善,小学儿童平均能看到的客体为2~3个,而成人能看到4~6个;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3.记忆。整个儿童期,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意识记、理解识记、抽象逻辑识记正迅速发展。从7岁到11岁这一期间记忆能力开始显著增长。4.思维。儿童期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3思维、抽象逻辑思维3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学龄初期,儿童处于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教师义备知识丛书阶段,而且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很大的感性经验的成份,形象理解能力强于抽象理解能力。7~8岁已能默默思考问题,9公文岁以后,开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及历史时代概念,12岁时已基本具有命题演绎推理思维的特点。5.想象。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想象也在不断发展。婴儿期是儿童想象产生的萌芽期;学前期儿童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而且经常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特别是学前早期;进入学龄初期后,儿童想象有意性、创造性、现实性在日益发展,幻想也从远离现实的幻想逐步向现实主义的幻想逐步向现实主义的幻想发展,常可从小学生作文、日常谈话中反映出来。二、情感意志的发展婴儿期和学前初期儿童的情感主要是受生理需要的支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3岁时已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基本情感,有了明显的喜、怒、哀、乐。5岁时儿童的情绪明显分化,可明显地表现出羞耻、忧虑、嫉妒、羡慕、失望、嫌恶、希望等情绪表现,同时出现了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学龄初期儿童的情感内容更丰富和富有社会性,情感更深刻、复杂,特别是第三个学年以后,情绪变得复杂,腼腆减少,抑制能力增强。总的说来,儿童期的情感是很不稳定的,控制能力也还是不强的。两三岁的儿童已出现了意志的最初表现,可为了较近的目的而有意抑制或延缓自己的行为,如为了吃到苹果可以短时间地坐好等待老师分配等。整个学前期,儿童的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表现,但水平还很差。虽然能按成人的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但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遇到困难或其他刺激便中止了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们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明显地受儿童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和活动内容的兴趣所影响。儿童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意志品质有了明显地发展,开始自觉地、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其行动的动机和目的虽比较具体,但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三、自我意识的发展心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是人自己认识自己,认识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在一岁末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即把自己和自身以外的客体区分开来,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3岁左右,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增多,言语的发展,儿童询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发展,开始由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发展到掌百握人称代词“我”,其独立性也开始大大的增长,常常说“我自己来”,问进行一些自行其事的活动,并表现出不听话,拒绝成人的帮助和干预,甚至执拗。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种反抗是要求扩大活动领域来增强自主活动能力的表现,是有积极意义的,成人应注意引导和培养:5~6岁时,儿童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评价不再完全是成人评价的翻版,而是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6岁儿童可以说出一些较抽象的品质,进行一些内心品质的评价;进入小学后,儿童的评价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二年级以上的儿童不但能指出自己的优点,还能指出自己的缺点,并力图改正这些缺点。在整个儿童期,儿童的评价能力都不是很高的,特别是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都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往往是评价别人时讲得头头是道,比较清楚,而自我评价时则较模糊。因此,成人对儿童评价时,一定要慎重,过高或过低都是对儿童有害的。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规律:1.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虽根据心理年龄特点划分了各个阶段,但相邻阶段衔接较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而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2.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个性心理特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3.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差别,同一个体在不同的阶段其心理发展水平也有差异。5教师义备知识丛书教师公开展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包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心理健康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学校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许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卫生中心或辅导中心,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专门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困扰问题,并设计各种教案,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广义地说,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作为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详言之,就是认知、情绪、意志、个性、人际关系等各心理内容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是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都是旨在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但心理健康教育更着重心理卫生的积极意义方面,即更关注如何塑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是说,它是以防为主,虽然也不排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帮助,但这不是其主要的活动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主要有:1.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其维护心理健康的自觉性。通过6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使受教育者强烈地意识到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试读结束···...

    2022-09-15 epub百度百科 epub 书

  •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许迪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许迪著【页数】248【出版社】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8.06【ISBN号】7-5661-1940-7【价格】45.80【分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参考文献】许迪著.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8.06.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本书从结构到内容上博采众长,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同类著作的长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于某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看法,也适当地做出评价,而不是以一家之言作为结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对应用心理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科学心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人们的所思、所行,如果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有益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也不例外。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具体包含紧密联系的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人们通常根据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形态不同,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自我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最初反映。我们的眼、耳、鼻、舌、皮肤,都是我们与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器官。通过感觉,我们可以看到光亮和颜色、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滋味、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和冷热。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反映,例如,听到了小鸟的叫声、看到了一面红旗、摸到了一件柔软的毛衣、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等。这时我们所认识的已经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们的经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感觉和知觉所获取的信息,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之后并不会马上消失】它还会储存在我们的头脑中,并在适宜且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例如,我们曾。1·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经经历过的某些情境,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这种感受积累和经验保存的过程就是记忆。人们不仅要认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还要运用头脑中已存储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认知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例如,医生就能根据病人的体温、脉搏、舌苔、血液或排泄物的化验结果,推断出病人的某一器官发生了病变。当然,人们还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与别人进行分享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属于言语活动。人们还可以在头脑中对感知和记忆过的材料内容进行加工,并改造、创造形成新的形象,例如,作家在写作时构思人物形象;纺织工人看到地毯图纸能想象出地毯的图像;科学家构想自己的理论模型等都离不开想象过程。(二)情感过程人们在加工外界输入信息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会带着一定的主观需要和态度去认识客观事物,并呈现出一定鲜明的态度体验,评价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诸如喜爱、厌恶、憎恨、愤怒、快乐、悲伤、高兴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者情感。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产生快乐、喜悦、幸福等主观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们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使人进取;反之,凡是违背、违反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消极的情绪或情感,产生愤怒、难过、痛苦、悲伤等方面的主观体验,这种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甚至丧失创造的热情。综上所述,需要是人的情绪或情感产生的心理基础,与人们的需要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或情感,而与人们的需要无关的客观事物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或情感。同时,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们在与人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对人们的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往往在一方面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人们爱恨交织的、复杂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一般来讲,人的情绪或情感的内心体验可按照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形式一,肯定和否定。凡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所引起的是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抑或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例如,快乐一忧愁、幸福一悲哀等。形式二,强和弱。人的情绪或情感存在着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等级变化。例如,喜可以从满意、高兴、大喜到狂喜或从狂喜、大喜、高兴到满意;悲可以从不愉快、伤心、痛苦到悲哀或从悲哀、痛苦、伤心到不愉快;怒可以从不满、愤怒、大怒到暴怒或从暴怒、大怒、愤怒到不满:恐惧可以从担心、害怕、惊骇到恐怖或从恐怖、惊骇、害怕到担心。同时,伴随着的相应的情绪或情感对人的相应行为支配具有明显·2·第一章绪论的倾向性。形式三,增力和减力。情绪或情感可以从增力和减力两个效力方面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相应影响。例如,愉快的心情、美好的情感能提高人们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工作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厌恶的情感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工作效率。实际上,任何情绪或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都可能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只是具体表现形式因人而异。形式四,紧张与放松。紧张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一般与人行为活动的关键时刻或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密切相联。这种活动的成败往往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当关键时刻到来时,人的情绪高度紧张,与之联系的情绪或情感全部投人,例如大学生的高考或重大国际性赛事。而当关键时刻过去后,伴随着的是高度紧张的情绪或情感也随之消除。一般来讲,高考前或赛前的情绪或情感紧张水平越高,高考后或赛事后越感到轻松。值得一提的是否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不一定会起到消极作用,有时否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人的斗志,激励人去努力拼搏;而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也不完全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还是因人而异。(三)意志过程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情感活动来体验客观事物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产生一定的感受,而且还可以通过自我的意志行动来能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按照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这种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排除各种障碍,力求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人的意志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的并在意志参与下进行的。通过认识客观事物,人们能够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脉络,能够预见未来,明确具体的目标。人们自觉的行为活动是人的意志展现,明确的、具体的目的犹如意志的灵魂和灯塔,指引着人的意志行动的航程。同时,人的意志活动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为活动表现出来,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它不仅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外部表现过程,还包括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内部组织和协调。因此,人的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或称准备阶段。人的意志活动采取决定的准备阶段,也就是在人的行为活动之前,要明确人的行为活动的目标,解决动机冲突矛盾,选择行为活动方案,做出行为活动决定。简言之,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动机冲突斗争、确定具体目的和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动机冲突斗争。人的行为活动是由人的动机推动的,动机是激发、引起、3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维持人的行为活动,并将这一行为活动导向某一具体目标的预期和愿望。人的动机是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满足诸多需要目标的情况却很少,只能选择性地满足某一具体目标需要。这种选择就构成了人们具有冲突性的、复杂的、尖锐的动机冲突斗争。常见的动机冲突斗争有两种:其一,双趋冲突斗争。双趋冲突斗争是指同时存在两种主要渴望满足的需要目标,并且由这两种主要需要目标所激发起来的。冲突斗争动机力量大致相等,且必须从中做出抉择,但是其中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双趋式的冲突;其二,双避冲突斗争。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是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做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例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2)确定具体目的。确定具体的目的是尤为重要的,目的是意志行为活动的灵魂,是意志行为活动趋向的目标。凡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活动的目的,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动机斗争才能确立,目标的吸引力越接近,动机斗争也就越激烈,最终确定目的也就越困难。(3)方式与方法选择。在意志行为活动之前,如果人们达到目的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通过动机冲突斗争选择最佳的方式方法。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既受自有知识经验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又受道德品质的影响。2.执行决定阶段一般来讲,准备采取行动阶段主要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而执行决定阶段则是将目的付诸实现的过程。执行决定阶段是人意志行动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意志强弱对决定执行决定有重要影响。为此要坚持既定的目标,防止新动机目标的诱惑和干扰。在意志行动中经受挫折是经常的,意志坚强者要能经受挫折而锐气不减。同时要考虑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计划,固执并非意志坚强,灵活机动并非意志薄弱,对此要有正确认识。总之,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过程简称为知、情、意。它们在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彼此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以认识为基础和起点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受认知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识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既可以称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称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积极的情绪情感、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能够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相反,消极的情感、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二、个性心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受教·4·第一章绪论育影响的不同,以及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个性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它是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行动的方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这些个性倾向在整体个性倾向中的地位,会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儿童时期,兴趣是支配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个性倾向;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倾向并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与行为。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称之为动机,动机是在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想要怎样生活,又必须怎样生活…由此产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都是由个人的世界观来支配的,世界观在个性倾向性的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个人总的意识倾向。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一个人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个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经历。当个人的心理倾向性成为一种稳定而概括的倾向时,就会成为自己对他人、对自我、对某事的一贯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并展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类型差异。例如,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数学才能: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体育特长;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写作才能:有的人具有高度发展的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就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都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为核心特征。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心理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有高度发展的语言才能。这体现了个人能力上的差异。按照活动性质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划分为智慧活动性能力和动作活动性能力,人的大多数实践活动能力都是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5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人的气质特征主要是高级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特性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性格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由一个人对事、对人、对己的态度所决定的,并在一定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客观环境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在人脑中固定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特有的行为方式。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无法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就会成为无本之源。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独特的特点。因此,既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没有不带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了解一个人的精神全貌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从心理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都属于自我认知的范畴。自我认知使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特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对于人的心理适应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等都属于自我体验的范畴。自我体验涉及“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立、自助、自制、自律等都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自我控制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自己对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自我使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三、心理状态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表现。心理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背景下进行的,都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消沉:意志方面的果断与犹豫等。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想象,所以它往往又能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成为一个6···试读结束···...

    2022-09-15 大学生图书网站 大学生图书借阅排行榜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美)GeraldCorey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作者】(美)GeraldCorey著【页数】454【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184-3154-0【价格】108.00【参考文献】(美)GeraldCorey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内容提要:本书主要是为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心理咨询师培训、公共服务以及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的咨询课程提供教学材料。它囊括了当代治疗体系的主要心理学理论概念和实践经验,涉及了咨询实践中存在的伦理和专业方面的问题,并巧妙地用贯穿全书的两个案例说明不同流派的治疗过程和特点。本书旨在教会学生巧妙地对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加以选择并开始发展出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咨询风格。本书行文流畅、简洁易懂,是咨询师的入门首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治疗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第一章绪论和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理论取向。2.了解使用本书的推荐方法。3.区分本书探讨的每种当代理论模型。4.识别斯坦案例中的关键问题。5.识别格温案例中的关键问题。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种理论模型,你将更容易理解在形成自己的咨询gt引言框架和体系时,如何整合不同流派的观念和技术。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有用的部分。这并非某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学生们往往可以在治个理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每种理疗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主要的治疗理论,从而形成论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上都有其独特的贡献,符合自己人格特点的咨询风格。本书对十一种心对于咨询实践而言也有着独特的含义。我们接受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向大家呈现了一个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然这十一种理论的核心概念,并探讨了一系列专题,排斥其他的理论模型。在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状诸如治疗过程(包括治疗目标)、治疗关系以及咨况下,理论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询实践中的特定程序。这些信息将帮助你客观地尽管我建议你保持开放的态度,从而将不同看待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使你熟悉每种取向的理论方法纳人自己的咨询体系中,或形成自己的咨询师常用的那些实践技术。我鼓励大家保持的整合型咨询风格,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如开放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理论,并认真地思考(第果你打算在短时间内学会所有的东西,那么一定二部分中提到的)各种治疗理论存在的优势和局会被混乱感和迷惑感所淹没,如果你恰好是在咨限性。询理论的导论课程上进行类似的尝试,那么你的如果你认为仅凭在心理咨询理论导论课上学情况可能会更糟。就此,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一到的知识经验就可以将不同的理论方法加以整合,种相对合适的途径:开始时先对主要的理论取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整合的过程需要多年的学习、进行粗略了解,然后就一种特定的理论疗法进行训练以及实际咨询的经验。不过我依然认为,在深入学习(而不是对所有的理论都进行浅尝辄止进行专业咨询师培训时应该采用整合型框架。如般的学习)。要将不同理论的概念和技术进行成功果只教授学生单一的理论模型,并期望他们只使的整合,需要多年的反思性实践以及广泛涉猎不用一种模式,那他们的咨询效果会受到局限,因同理论的有关读物。在第十五章中,我将就如何为他们将与各种各样的来访者一起工作。形成整合的咨询方法进行更加深人的探讨。然而,如果对方法进行杂乱无章的混合,有可能导致咨询师无法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不能系统地坚守某种咨询理念,并坚守该理念所我的取向拓展出的咨询技术。当有些疗法的碎片和我们的偏见或先入为主的信念相符时,我们很容易将这我的哲学取向深受存在主义取向的影响。因些碎片从各种不同的理论中提取出来,这就可能为这一理论并没有预设特定的技术和程序,因此导致断章取义的结果。本书对各种理论模型进行我会从本书中涉及的其他理论模型中借鉴技术。了系统化的介绍,因此,通过学习本书呈现的各我特别偏爱角色扮演的技术。和仅仅要求人们对第一章绪论和概述5生活琐事进行描述相比,让人们重新扮演生活中会限制我们自由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考的情境更容易让他们从心理上进行参与。除此之虑给我们施加压力、创建种种约束的社会政治环外,我使用的许多技术都源于认知行为疗法。境。外界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它会限制我们选我赞同精神分析理论对早期性心理及社会心择未来的能力。我们也被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理的重视。我们的过去经历在我们的个性和行为而且我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学习过程和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质疑那种决定论的产物。话虽如此,我相信提升对环境力量的认的观点:人们是其早期条件作用的产物一因此识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现实问题。学会应对这是过去经历的受害者。但是我认为对过去经历的些影响行为和决定的内在或外在力量十分关键。探索通常很有用,尤其当过去经历仍然对我们当女权主义疗法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和社会条前的情绪或行为问题造成影响时,更是如此件如何导致了男性与女性的问题,以及性别角色我也赞同认知行为疗法所关注的焦点:探讨社会化如何导致了性别平等的匮乏。家庭治疗理我们的思维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表现论告诉我们,如果脱离个体所在的系统背景,我这种疗法也强调个体的当前行为。尽管感受和思们就不可能理解这个人。家庭治疗和女权主义疗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对这二者进行法的共同假设前提是:要了解一个个体,就必须过分强调而忽视了对来访者行为的探讨,这显然考虑其人际交往的种种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也是错误的。人们当前的行为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而不是把焦点放在个体的内心上。这种全面的咨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我也赞同认知行为疗法中询方法不仅要理解我们的内在动力,还要关注影对“具体”目标的重视,也赞同要鼓励来访者为响我们的环境和系统因素。其生活和治疗过程形成具体目标。越来越多的理我的咨询哲学中并不包括这样的假设:心理论正在开发那些鼓励治疗师和来访者合作的方法,治疗的唯一目标在于“治愈”心理“疾病”。这种这种合作使治疗成为一个责任均分的共同旅程。心理病理学的观点严重地限制了治疗过程,因为这种协同合作的治疗关系,加之教会来访者将治它更强调来访者的不足而非能力。相反,我更同疗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可以帮助来访意后现代主义疗法的观点(见第十三章),这种观者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在点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拥有可以建设性地解决其治疗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来访者的积极姿问题的内在及外部资源。事实上,如果治疗师承态都非常必要。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同制订的家庭认来访者拥有资源和能力,而非以病理学的观点作业,是帮助来访者将治疗所学付诸行动的媒介。看待他们,那么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看法将有很大我的一个相关假设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的不同。提高创造未来的自由度。我们接纳自己要负的个心理治疗是两个人之间的交互过程,治疗师人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想和来访者都能通过治疗的过程获得改变。如果从成为的人。社会、环境、文化和生物等因素往往理想的状态来看,那么治疗是一个治疗师和来访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者就特定的人生议题共同建构解决办法的合作过程是一个内容更加丰富的艺术性产物。心理治疗程。本书大部分章节所探讨的各种不同的治疗理远不止成为一个资深技术人员那么简单。你还需论都强调心理治疗的协同合作性。要建立并维持和来访者的良好关系,这样你才能治疗师并不是要改变来访者,不是要给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反应,才能找到适合来访迅速解决问题的建议,也不是为来访者解决他们者需求的技术的问题。相反地,治疗师一直是影响来访者、促作为一名咨询师,你需要对个人成长和个人进来访者改变的最为核心的因素。如果治疗师在问题的处理持开放态度。你对来访者最有力的教理论和实践方面均知识渊博,但是缺乏同情、关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及通过你和他们的互动方怀、诚实、镇定、真诚、敏感等特点,那么他就式施加影响。我建议你从来访者的角度体验不同会更像一个技术人员而非治疗师了。在我看来,的治疗技术。从书籍中阅读这些技术固然是一个那些更像技术人员的治疗师无法让来访者获得质方面,事实上,从来访者的角度来对此加以体验的改变。治疗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例如,如果你亲身体会过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洞察力,这正念练习,那么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引导来访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本书中会贯穿始终地鼓励者进行练习,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专你将读到的知识想方设法地应用于个人生活中。注。如果你能为进行自我改变而完成一系列现实这样做会使你对这些流派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单纯生活中的家庭作业,那么你就会对来访者以及他的理论层面。们的潜在问题拥有更多的共情。你对自我暴露和要充分掌握治疗的技术并能恰当有效地运用处理个人问题的焦虑感是你在面对来访者的焦虑它们,我认为用好你自身就是最好的技术。你与时的最佳锚固点`。你在自己的治疗过程中所展现来访者的互动是促进治疗过程发展的有力工具。的勇气可以帮助你了解来访者的勇气有多么可贵。如果离开了你的人格和你与来访者的关系,你的你的个人特点是成为咨询师的首要因素,但治疗技术将是一场空谈。是做一个善意的好人并不足以让你成为一名咨询如果脱离你和来访者的关系来运用治疗技术,师。如果想让你的治疗有效果,你还需要进行有这种治疗必然无效。治疗技术无法替代建立良好督导的咨询实践,并掌握完备的咨询技术和理论治疗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尽管你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此外,治疗师还需要很好地了解各种人格态度和技巧,尽管你可以学习有关人格动力学和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和咨询理论之间的关系。你对治疗过程的种种知识,但是大部分有效的治疗过来访者及其个人特征的概念化将会影响你对来访*建筑学中的词汇,由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史蒂文·霍尔创造。他在1991年出版的《错》(Achorig)一书中提出“将建筑错固在场所中”。所谓的锚,就是作为“内在知觉”的现象(经验)结合在作为“外在知觉”的特定秩序中。在这里指的是对治疗起关键作用的基点。—译者注···试读结束···...

    2022-09-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电子书 epub出版物

  • 心理咨询实战八讲》寇觉中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实战八讲》【作者】寇觉中著【丛书名】心理咨询实战八讲【页数】135【出版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4【ISBN号】978-7-5613-8673-6【分类】心理咨询【参考文献】寇觉中著.心理咨询实战八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实战八讲》内容提要: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心理咨询工作流程、性质、目的、意义及咨询中核心问题理解,处理策略的应用性读书。作者根据自己二十年工作实践经验,结合传统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并在大量经验中总结出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既有一定的延承,更有创新和独到见解。《心理咨询实战八讲》内容试读走进心理咨询第一章7所以说咨询关系有它的时空性,即由咨询的时间和空间来决定。2.联盟性咨询中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人既是主客关系也是联盟关系。二者联合起来共同解决求助者的问题。3.交心非友性心可能大家以前在教科书上没有听过这个词。那么“交心非询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两个人在谈心,即谈心理隐私,甚至会谈到极度隐私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中,主要是谈求助者的心战八理隐私,有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师的隐私,双方虽然是心与心的交流,但彼此却并不能称为朋友。此刻的一切,都是因咨询工作的性质所需要,所以说这个关系有交心非友性。(二)时间固定在心理咨询中,每次见面的时间都是双方提前约定的。所以进行心理咨询的时间比较固定。(三)环境固定心理咨询要有规范的咨询室。在我过去的咨询案例中,有些求助者问能不能到茶楼做咨询;有些求助者问能否在公园里做咨询;甚至有些求助者要求到自己的家里做咨询。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打破“咨询室”规则,比如求助者因身体原因不能来咨询室;或者家属不能说服求助者来到咨询4室等情况,关键要看求助者的诉求动机和真实情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咨询师还是应该把心理咨询的场所固定在心理咨询室,这更有利于咨询的正常化和咨询效果的发生。如果心理咨询师愿意到求助者指定的地方(如茶楼、公园等)做咨询,这也许对咨询案例来说有另外的意义,这里我们不需要深究这个问题。走第进(四)方式专业心理咨询基本的方式,就是两个人在一个比较安全温馨的咨询环境里,咨询师与求助者侧面相对,角度在45度~65度之间,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1.5~2米一这个距离只要使双方感觉舒适就好。这是开展心理咨询基本的方式。但是,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咨询方式是有差异的。比方说精神分析,它的方式和常规的心理咨询方式就不一样。分析师往往会要求求助者(被分析者)躺或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上,分析师在侧后方倾听求助者诉说。再比方说,行为训练则需要打破咨询室的框架,甚至要求咨询师和求助者来到一个舞台上或比较空旷的场地里去完成其过程。在心理咨询中,面询的基本方式是相对专业和固定的。(五)问题特定心理咨询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及其因心理障碍引起的生理和行为异常,以求助者生活、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压力等具体障碍问题为核心的专业性工作;同时,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主要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也许这些问题是社会性问题,或者生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始终要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理解,去对其进行评估。这些年来,我经常会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应其邀请评价心与分析一些大的社会问题。在这个时候,我进行评析的视角就询是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问题为核心。所以心理咨询的问题是实相对特定的,而且,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要专业。战八(六)保密要求“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其实在社会上有很多工作都有保密的要求,但是心理咨询工作对保密的要求更是非同寻常。因为求助者和咨询师交流沟通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其深藏于内心的隐私,或者是自己多年都不愿意公诸于世的秘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咨询室里,他们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交流或暴露。所以,作为一名职业修养高的心理咨询师,为求助者保密是其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关于保密,心理咨询师都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临床上很多咨询师还是很难做到。特别是有些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心理咨询师,或在平常生活中就不太严谨守信、过于随便的咨询师,好奇心重和乐于表现6···试读结束···...

    2022-09-15

  • 心理咨询与治疗》张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治疗》【作者】张松主编【丛书名】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页数】174【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04【ISBN号】978-7-307-16511-3【分类】精神疗法-高等学校-教材-心理咨询-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张松主编.心理咨询与治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与治疗》内容提要:本书由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法两大部分组成。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阐述的是心理咨询的本质、任务、形式、原则、过程等基本问题;心理咨询的方法针对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如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家庭治疗等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心理咨询与治疗》内容试读第一章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中一项独特的、专业化的帮助人的心理的活动。如果要了解或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则首先应从宏观角度对这一专业的定位和它的主要特点作一鸟瞰。因此,本章将先从心理咨询的概念入手,阐明咨询的基本属性和特点,然后从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德育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心理咨询的本质。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我们研究心理咨询,首先要研究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而这必须要从心理咨询的词义和心理咨询的含义入手。一、心理咨询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心理咨询的词义与含义入手进行分析。关于心理咨询的词义:1.咨询的中文含义咨询一词在中国最早载于古籍《书·舜典》。咨表示商量,询则是询问的意思。由此可见,“咨询”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商谈寻求帮助”。在汉语的解释中,咨是商讨,询是询问,咨询就是找人商讨和询问。2.心理咨询(PychologicalCouelig)的词源含义咨询(Couelig)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ultatio,基本含义为商讨或协商,也具有考虑、反省、深思、忠告、交谈等意思。现在从形式上,心理咨询(PychologicalCouelig)仍继承着词源的原义。3.现在含义的心理咨询最早出现于1939年第一次将心理咨询规定为现在含义的心理学家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威廉森(E.G.Williamo,1939)。他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一“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关于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的英文是PychologicalCouelig。虽然被译为心理咨询,但未必能够准确地表达其真正的含义。因为心理咨询时而被广义、时而被狭义地给予解释。1.心理咨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咨询往往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评估也被列为心理咨询的范围。狭义的心理咨询则只局限于咨访双方通过面谈、书信、网络和电话等手段向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第一章心理咨询的概念2.心理咨询既是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一种工作就心理咨询一词本身而言,心理咨询代表着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同时也表示一种工作一心理咨询服务,涉及对人具体的指导、帮助和改变。心理咨询是一种工作、一个过程、一种服务。也许是心理咨询的内涵太丰富了,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以致“没有哪一种已知定义得到专业工作者的公认,也没有哪一种定义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丰富内涵”(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不同的定义中去把握它的基本内容。或者说,从有关心理咨询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学者们对心理咨询这一活动在认识上的某些共识。中外学者给心理咨询下的定义,尽管从表面看来各有不同,但并无严重的分歧和对立;相反,它们强调的心理咨询的特点却有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咨询的几个基本要素:(1)心理咨询是一种服务,是一种帮助人的活动:(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的活动,有专门的来访者;(3)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是一种学习成长过程:(4)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二、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1.心理咨询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有目的有意识的职业行为,是一种助人的服务活动。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咨询人员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进行互相帮助,通过聊天、谈心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但这是一种日常交往而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解决问题应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职业行为,而不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社会交往,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的职业。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过程。作为一个助人过程,它通常要经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会谈或心理测验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和技术、实施干预、最后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等阶段。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的活动,有专门的来访者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心理或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心理咨询的性质在于其心理性。心理咨询的心理性表现在其工作对象、工作人员、工作手段等方面。(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尽管来访者所带来的问题往往并非是纯粹的心理问题,它们经常与现实生活事件直接相连,可能牵涉到法律、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许多方面,但咨询师主要关注和处理的是涉及心理层面的问题,或者说是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调整和心理适应。2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2)心理咨询师必须是受过心理学训练的专业人员。尽管其他群体提供的帮助也许有一些类似的效果,如亲朋好友的安慰和支持,但不能说他们提供的是心理咨询服务。因为助人者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专业训练。(3)心理咨询的工作手段是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尽管运用行政、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也可能使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以减轻或暂时解决,但心病还需心药医,咨询师必须运用心理学的许多原理、采取一定的咨询策略、使用合适的心理学技术与方法,以帮助来访者恰当认识自己和现实的情境,恰当评估自己行为的意义和有效性,作出有效抉择,最终达到自助的目标。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心理或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不是治疗精神类病症。例如,一个因考试焦虑来访的学生,希望咨询师帮他交涉缓考问题:一个下岗职工要求咨询师为他物色合适的工作:一个为教育子女问题困扰的母亲要求咨询师找她的儿子谈一次话;一个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要求咨询师对之进行治疗…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所造成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咨询者应耐心对之加以解释,并引导来访者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咨询调整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咨询的学习和成长主要表现为人格或个性方面的成长,它含有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的意思。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产生心理困扰的重要根源,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访者学会对待自己,从而减少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咨询要帮助来访者学会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消除不善交往以及交往焦虑而带来的心理困扰,这都是人格上的学习和成长。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也是人格方面的重要成长咨询的作用和根本目的,即帮助来访者产生积极的转变,解决面临的问题,摆脱困境进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在于自助。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历程,但帮助本身不是目的,而通过咨询师的帮助使来访者获得心理成长,即使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也能够自主抉择才是咨询的根本目标。有人将咨询简要地归纳为助人自助的过程,确实是有道理的。4.心理咨询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什么是咨访关系?咨访关系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1)咨访关系的特征。咨访关系的特征是平等、理解、尊重、和谐、相互信任,这是促使来访者接受影响、发生变化的最基本的心理气氛。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来访者才肯于坦述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者的帮助。咨访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朋友或其他人际关系,双方均不谋求发展咨询以外的3第一章心理咨询的概念关系。在这一点上,咨询人员应把握好尺度,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自己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有效地寻求解决的手段,确保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2)咨访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郑希付.心理咨询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咨访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来访者迫切需要得到帮助、主动来访为前提的。如果来访者本人并不想求得帮助,而只是迫于某种压力来咨询室走一走,应付了事,那么这种咨询是无法进行的。即使当事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他本人不主动来咨询,作为咨询师一般也不会主动上门。这倒不是咨询师清高或见死不救,而是因为咨询有特殊性。如果咨询师主动上门,那么这种关系就不平衡了,因为:一是当事人会认为自己与咨询师非亲非故,对方如此热心是否别有用途,会产生戒备心理;二是当一个人不需要求助时,他可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或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对别人再好的建议或办法都听不进,咨询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寻求心理咨询是基于来访者心理需要的自愿行为。有些人迫于别人的驱使而来咨询,并不愿吐露心声,交流与帮助就难以深入进行。第二,咨访关系是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内建立的具有隐蔽性和保密性的特殊关系。来咨询的人并不是想与咨询师套近乎、拉家常、交朋友,而是需要咨询师的专业辅导,并不希望将咨询内容和咨访关系公开化。所以,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通常只限定在咨询室和咨询时间内。第三,咨访关系是一种咨询联盟,它能给予当事人心灵上的震动,使他获得自我的重新认识与调适。无论是在密切的程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咨访关系都超过一般的人际关系。来咨询的人对咨询师讲述的事,可以是非常隐私的;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也不仅是朋友似的了解,而且他可以将来访者都意识不到的思想和感受反馈给当事人,帮助对方重新认识自己。所以,咨访关系能给予当事人安全感和提供一个客观的“镜子”,是具有咨询治疗功能的。第四,咨访关系是一种强有力的、非常有效的人际关系。由于咨访关系没有一般人际关系所具有的利害冲突与日常的瓜葛,没有那些陈旧的社会交互作用,因此这种关系是强有力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使得咨询师有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对来访者负责;又由于这种关系能自觉应用有关人际关系的科学原理,使咨访关系深人发展,使咨访双方能集中于咨询中的最基本问题。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提到心理咨询就不能不提到心理治疗(Pychotheray)。与心理咨询一样,心理治疗也很少被严格地定义过。4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一、心理治疗的定义与心理咨询一样,心理治疗也强调构建良好的治疗关系,强调心理治疗也是一个助人过程,强调治疗者的专业性,强调工作对象及解决问题手段的心理性。正因如此,许多学者认为两者性质相同,几乎是同义词,并无区分的必要。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在实践中,两者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哈恩(M.E.Hah,1953)的一段话最贴切地表明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可分又不可分的怪结。“就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家对于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的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可能是:一、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二、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做是咨询。尽管如此,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1.工作的目的不同从目的上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均与维持和增进人的健康有关,但又各有侧重。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心理疾病,恢复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2.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力,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因此,重点在预防。心理治疗则多在弥补病人过去已形成的损害,矫正和重构发展结构的障碍。3.内容不同从内容上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内容均比较丰富,但二者各有侧重。心理治疗的范围包括各种心理疾病。如神经症、病态人格、性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早期康复期的幻觉、妄想不明显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不良反应等。心理咨询的内容更多,概括起来,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各方面心理问题的咨询与心理素质的训练:各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咨询:各种心理障碍的咨询:各种特殊心理危机干预的咨询:各种神经症、心身症和精神病的早期诊断、转介,等等。4.对象不同从工作对象上看,二者的对象虽然都是人,但具体对象却有区别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对轻微的、有自知力或处于康复期的病人也可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对象往往被称为来访者、咨客,求询者。心理治疗的对象多是心理异常的病人。心理治疗的对象较狭窄,专指有心理障碍的来访者,主要是那些患有精神疾病、身心疾病以及某些身体疾病的人;帮助对象可以被称为患者或病人(近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当事人”这一更加中性的词来称呼咨询或治疗对象)。5.工作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之中。如参与他的直接环境,与来访5第一章心理咨询的概念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应用更多的日常生活的设施(如电话咨询等),设计和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动。心理治疗的形式则更多为成对会谈。6.工作角色不同从工作角色上看,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虽然都与人发生关系,但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具体关系是不同的。在心理治疗中双方是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医患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双方是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一咨访关系。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他们接受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的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师或医生,接受医学训练或临床心理学训练。7.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心理咨询解决的是现实的问题,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有关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工作指导、学习辅导等,因此多采用认知和伦理的途径,引导到个体的现实境界。心理治疗解决的是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8.组织构建不同在组织构建上,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多在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中进行。本书主要讨论心理咨询的问题,但有时也兼取心理治疗的内容,因而是侧重心理咨询但又不将它与心理治疗严格区分。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1)采用的理论方法是一致的。(2)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工作效果又相互补充。心理治疗可以增强和深化心理咨询的效果,而心理咨询又可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不可缺少的环节。(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助,达到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4)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陈仲庚(1992)认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没有本质区别,无论在关系的性质上,在改变和学习过程上,还是在指导的理论上都是相似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么也是人为的、非本质的。张日昇通过对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两者的关系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部分一致的关系的观点是比较妥当,也是比较贴合实际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常常是不加区分的。许多作者往往把二者并列使用。医学取向的精神科医生多采用心理治疗,心理学取向的咨询心理学家多采用心理咨询。因为对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方法与心理疗法很难给予确切的区分。6···试读结束···...

    2022-09-15

  • 《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冷德生,崔国红,孟健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冷德生,崔国红,孟健男著【页数】178【出版社】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661-1634-5【价格】39.80【分类】心理咨询【参考文献】冷德生,崔国红,孟健男著.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医生、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心理分析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心理疾病治疗案例等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现代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前者是由心理学家开创的,始于美国:后者是由医生发明的,始于欧洲。二者各有其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20世纪40年代,这两项工作开始融合,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咨询。英文中的“couellig”这个词的意思是“建议、忠告、给人以帮助”,现代心理咨询已越过这个界限,它的范围很广,从对正常人的“咨询和辅导”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均被包括在内。第一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援助人们在研究心理咨询的起源时,总是要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需要各种有专业知识及技术的劳动者。人口大量流入大城市,各种职业中等学校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如何将这些人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如何指导他们选择专业和职业,这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青年们急需“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帕森斯(P.Paro)与他的同学和同事们通过“公民服务部”向这些面临职业选择的青年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1908年成立的“波士顿就业指导局”,目的就是把青年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特长才能和自我职业选择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随后,这逐渐发展为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规划及就业辅导运动,并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承认。1913年,美国“国家就业指导协会”成立。由此,帕森斯的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就业辅导工作被公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开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t)等人进行了“智力测验”研究,随后在法国兴起了“心理测查运动”,这些都促进了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为人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评估依据。随着就业辅导运动的快速发展,心理测量及筛查也在美国兴起并发展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对人的兴趣、能力等个体差异性方面的心理测量研究便成为指导职业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业辅导、心理测量和社会心理教育逐渐融合成为一体。与此同时,在美国兴起了“心理卫生运动”。这一项运动是由比尔斯(C.WBer)发起的。比尔斯1876年出生,18岁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商科。他的哥哥患有。1●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癫痫病。他担心此病有遗传性,自己也可能患这个病,因此整日恐惧不安而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当时美国的精神病院条件极差,也没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病人常受到工作人员的冷遇和虐待,处境悲惨。比尔斯亲眼看到这一切并身受这种待遇。同时,社会上对精神病人也存在着偏见、误解和歧视。他很悲愤。在治愈出院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了《失而复得的心》(AMidThatFoudItelf书,书中较为客观地描述了住院精神病人的悲惨状况,此书于1905年出版。当时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和最有名的精神病学家迈耶(AdolMeyer)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认为它涉及心理卫生问题。这本书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社会各界都愿意帮助比尔斯推广他的“心理卫生运动”。“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如何保持自我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非常关心。这无疑给“指导与帮助”这一早期的心理咨询活动增加了新的内容,促进了它的发展。“咨询”(couellig)这个词由美国的罗杰斯(C.Roger)】第一个提出来。他也是一个心理学家,曾学过宗教学并受过心理分析训练,对矫正犯罪青少年很有经验。1942年,他出版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第一次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连在一起表述。这在心理咨询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也促进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复员和退伍军人涌进高等学校。这种情况与20世纪初中等学校入学人数剧增的情况类似。由于学生入学及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加之残障军人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对心理咨询服务提出迫切的要求,因此美国复员及退伍军人管理部门雇用了许多心理学家。1949年,这样的管理部门又和许多大学合作,成立了社区和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咨询内容和目的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之前,在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工作中,较多地强调适应:在此之后,则较多地强调发展人的潜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尽管原来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方面的内容仍然存在,但心理咨询已愈来愈重视通过发挥人的潜力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咨询被看成是心理卫生的一部分,这就是现代心理咨询了。第二节心理治疗这里所说的心理治疗不是指医生对病人进行安慰、解释和保证等工作,这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它仅可作为治病的辅助手段。这里讨论的是专门的或特殊的心理治疗,它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或唯一手段。这种心理治疗最初是由医生发明的。现代医学是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自16世纪到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欧洲医学得到迅速发展,表现在生理病理科学理论的进展、检验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治·2》第一章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疗技术的提高等方面。一些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恶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随着这些严重疾病的减少,一些心理疾病显得相对增多。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的,它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机械论思想的发展,若病人只是主观感到不适和痛苦,而查不出身体上有可以解释这些痛苦的具体病理变化,医生们便不认为这是有病或不予重视。许多心理疾病如各类神经症就是这类病。这类病的病人数量很多,用当时的细胞病理学观,点不能解释它们的临床现象和发病原理,用各种躯体治疗方法也无能为力,这便成了让当时医生们伤脑筋的问题。19世纪末期,奥地利神经科医生弗洛伊德(S.Fud)创立了心理分析法,不用任何躯体治疗方法,仅仅和病人连续会见、交谈便治愈了直到现在还属于顽固病的强迫症和恐怖症等。因此,心理分析法成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心理疗法,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心理治疗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心理治疗家们根据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学习理论,创用了行为矫正法,该方法不用谈话而用设计好的心理技术治愈了一些心理疾病,也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这个方法后来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认知行为疗法。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创用的咨客中心疗法实际上是一个与传统方法不同的全新的心理疗法,其和同时代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说相适应,统称人本主义疗法,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方法形成了新的高潮。由此看来,心理治疗也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它至今还在不断地发展。第三节现代心理咨询20世纪40年代初,罗杰斯提出了“咨询”这个词,但未被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后期,罗杰斯为帮助美国心理学会改组,提高应用心理学的地位,在美国复员及退伍军人管理部门培训了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并成立了心理学的“第17分支学会”,起初叫“人事心理学”(eroalychology),后来叫“人事和指导心理学”(eroaladguidaceychology),不久,又改名为“心理咨询与指导”(couelligadguidace)。到1951年,这个分支学科才正式被命名为“咨询心理学”。第17分支学会的任务和目的很广泛,主要是研究教育、就业和个人适应中的心理学以及助人的技术和方法(如心理测量等),同时也考虑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咨询心理学和与它相邻近的分支学科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尤其是一向被认为是医生领地的心理治疗学之间,在研究内容、范围和工作重心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论。·3·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心理咨询被看作心理卫生工作的一部分,最应当与之区别的是心理治疗1909年,弗洛伊德被邀请到美国讲学,心理分析法随之传人美国并逐渐兴盛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分析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造。当时,专门的心理治疗只有心理分析一种,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几乎是同义词。在罗杰斯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出版前,即1942年以前,在美国只有受过专门心理训练的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给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专家仅做一些辅助性的诊断工作,如心理测量及筛查等。1942年以后,由于罗杰斯的倡导,心理咨询家也可以用他们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咨客进行治疗。由于咨客的概念既包括要求帮助的正常人,又包括需要治疗的心理病人,因此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两者的工作界限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哈恩(M.E.Ha)曾说过,许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都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可能清楚地分开,心理咨询家所做的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治疗家看来就是心理治疗工作,而心理治疗家所实践的,在心理咨询家看来就是心理咨询。卡瓦纳干脆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二者基本上是同义词。但是,在许多文献中可以看到,人们还是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有一定区别的,大致如下:第一,心理咨询所服务的对象是正常的人,而心理治疗所服务的对象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病人”;第二,心理咨询大多是教育及支持性、指导性的,接触到的心理问题处在意识层面上,而心理治疗则是要重建病人的人格,触及病人的无意识层面:第三,心理咨询大多是解决有限的、相对直接的具体性问题,而心理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病人“发生变化”并促使其成长:第四,心理咨询的时间往往较短,而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等等1955年,当时的咨询心理分支学会的主席哈恩在总结心理咨询家的职能时也曾指出:第一,心理咨询家最关心的是“正常人”,即那些具有自我支持、在美国社会中能够适应生活的人,而非病人;第二,心理咨询家大多在意识、理性和智力层面上,用学习性理论帮扶咨客改变其原有态度和价值系统,很少尝试进行“人格再造”;第三,心理咨询家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挫折以及被干扰水平上的焦虑状态,而并非是已经出现的人格失衡及崩溃状态以上见解似乎都有道理,但实际工作中却极难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分开大多数做实际工作的人都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看成是一个连续谱,从对正常人的简单指导和帮助到对最严重的心理障碍病人的心理治疗。一些学者所讲的二者之间的区别实际上是指现代心理咨询这个连续谱的两个极端。在两个极端中间的广大范围内,两者确实不能清楚地分开。其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咨询和治疗在指导理论上没有清楚界限。罗杰斯是第一个提出咨询这概念的人,他提出的咨客概念、咨客中心疗法以及关于人类精神成长及发育潜能的理论学说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扩大4…第一章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了心理治疗的对象,也使心理治疗不再局限于几种特殊的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等,使其对象也包括一些具有烦恼和焦虑情绪的正常人。罗杰斯的学说应当是心理咨询的指导理论。但是,罗杰斯只强调咨询环境、心理咨询家和咨客的关系,不重视治疗的具体技巧,甚至不向咨客提供指导,因此其疗法曾被称为无指示心理疗法(odirectedychotheray)。许多做实际工作的心理咨询家都在选择性地使用各派心理治疗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汉森(J.C.Hae)曾指出,每一个心理咨询家都应该发展个人的心理咨询学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学说都是折中的,是从现有的各有关学说中汲取其有用的“片段”,把它们有系统地联结起来。1977年,加菲尔德(S.L.Garfield)等征求了154个从事心理咨询的医生的建议,他们均表示在现存的理论学说中没有一个能够单独运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所见到的多种咨客的复杂情况。这些都说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指导理论上无法截然分开。第二,在病与非病间没有清楚的界限。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如此有些极其爱好清洁的正常人和较轻的强迫症洗濯病人,小心谨慎、工作细致的正常人和较轻的强迫性查对病人,在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时,都是难以区分的。性格偏向于胆小、忧郁的正常人和较轻的神经症性抑郁病人,实际上也不易做出鉴别诊断。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要求帮助的咨客大多数都有各种烦恼和心理困难,他们的状况大多处在正常和心理疾病这个连续谱的中间,实际上没有清楚的界限。既然如此,心理咨询对正常人而心理治疗专门对病人这个规定也就没有现实的基础了。这两项工作怎能清楚地分开呢?第三,是否触及无意识也不能作为区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依据。很多仅仅因为有烦恼问题而向心理咨询医生求助的咨客并不是有心理障碍的病人,但由于精神防御机制的掩饰,他们也常常不能清除地认识到引起烦恼的真正原因。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家都知道,要想帮助这些正常人认识自己真正的困难所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也要触及无意识,至少是前意识。当然,也会遇到轻重不等的抗阻。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下面还要讨论。许多实例说明,心理咨询并非都是针对意识上的问题、理性的问题。同样,心理治疗也不一定都触及无意识,例如行为矫正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和厌恶技巧都是在意识水平上进行的,能说它不是心理治疗吗?第四,疗程长短不是绝对的。心理咨询时间短,会见次数少,而心理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和多次会见,这是公认的区分两者的依据之一。但是,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疗程长短也难以成为必要的依据了。例如,强迫症和对人恐怖症(简称恐人症)是公认的顽固病,用心理分析法治疗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也要费时很久,近年来开创的认知领悟疗法,经过几次会见即可使症状消失。对顽固难治的露阴症,只要病人有求治的欲望,十次左右的会见后,多数病人的露阴行为连同其内心的动机都被清除。但这绝不是狭义的心理咨询,当然应该叫心理·5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治疗。相反,有些具有特殊性格的正常人,因人际关系引起的烦恼来求助,不管心理咨询家在理性上如何帮助,短时间内也不那么容易消除其苦恼。因此,仅在时间上区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是困难的。总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现在广义的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应当被看作是一个连续谱:一端是最早的、狭义的对人的咨询和帮助:另一端是对顽固心理疾病的治疗。在这两个极端,咨询和治疗很容易区别。但在相当广的中间过渡区域,两者是难以区分的。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咨询是一个跨学科的服务性工作,需要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科学还有精神病学等方面的知识。它的目的、工作范围和服务项目已经不限于原来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像原来的心理治疗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可以是精神科医生,也可以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等。。6···试读结束···...

    2022-09-15

  • 《对坐之间 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陈一鸣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作者】陈一鸣作【页数】210【出版社】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5454-7696-5【价格】35.00【分类】心理咨询【参考文献】陈一鸣作.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内容提要:《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一书从咨询师的视角出发,追溯心理咨询师的起源和各治疗学派的界定,梳理心理学思想发展史,结合心理咨询实务案例,探讨心理咨询的原则与辩证。并通过技术与技能的思考,剖析心理咨询否盲点与阻碍。分析新手心理咨询师入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针对性进行解惑。《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内容试读001第一章心理咨询师的立场与觉察实际上,关于心理咨询工作,我无法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娓娓道来。当咨询者将一个个与此专业相关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时,我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满足他们对于答案的需求,而是自己所给出的答案是否能够被充分地理解。作为一门与人类意识息息相关的专业,我相信无论你以什么方式学习它,关于“觉察”或“了解自我”这样的课题似乎总会被有意无意地强调—觉察某些情绪经验,感受它们、表达它们。但“觉察”究竞是什么,该如何使用它,用法不当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这是个不错的议题。关于了解自我,这里我将强调一个核心的先决要素一—立场,我也相信这个要素将在你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历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解决问题,还是培养能力医生有医生的立场,护士有护士的立场,彼此亦有各自的界限、权利和职责。人们站在自己所属职业的立场上说话自然会显得更为专业。比如,当你以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进行实务工作时,你势必会以002。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心理咨询师的立场、视角看待问题。记得一次咨询实务演练过后,扮演来访者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呃,怎么说好呢,我能够感受到心理咨询师很专业,每一项技术都很好,但总觉得人不见了。”另外,我也听到过一名心理咨询师分享说:“我在生活中有意避免把专业的技术带回家,用在自己周围的人身上。”想象你面前坐着的是一名极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而她正使用着那些冷冰冰的专业技术,按照书本上的要求,让自己尽可能地与你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尊重你、接纳你,无论在你身上发生过多么难堪的事情,她都不会评价你,只会关切地注视着你,倾听你的喜怒哀乐,回应你,简述你的语意。当然,她也会专业地称之为同理心,这也可以叫作共情。她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悄悄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共情!要共情!上次进行实务演练的时候,老师所指出的问题,正是共情能力不足。”而当我询问她何谓心理咨询的时候,她若有所思地告诉我:“心理咨询就是解决问题呀!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当然,培养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较于那些瘫痪在床的人们,一个健康的人即使是拿起一双筷子,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对来访者而言,所应培养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每一个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针对他所面临的困境培养其能力,这无疑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对心理咨询师来说,使来访者获得这种能力则是一段咨询工作的完美收尾。若你的来访者在接受能力培养后具备了解决某类问题的能第一章心理咨询师的立场与觉察。003力,此后又借助使用能力解决问题时所获得的成就感,积极解决人生所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而挖掘出自身更多的能力,这对你的咨询工作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认可。就理论而言,咨询工作到此就结束了。只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无论你是否有拖延治疗时长之嫌,为了避免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我都建议各位适时评估自己那套为来访者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判断其是否偏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根本目的,即是否与事先拟定的同盟目标相去甚远。而就能力培养这项议题而言,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有义务让来访者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并非成就大业才叫有能力。如同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对一个瘫痪在床的人而言,能拿起一双筷子,便已经是很不得了的能力啦。二、需要被澄清的议题心理咨询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对前来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提出了以下问题:心理咨询过程中所指的解决问题究竟是解决什么问题呢?如果你在课堂上没有因为沉湎于自己的情绪世界而忽略其他,那么我相信你会留意到老师口中的一个关键词:跟随。来,让我们暂且记住这个词。现在,我们将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架构简单依次排序为:找到信念、解除防卫、澄清模式、发现真相、重新开始。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是发现真相这一步骤中所指的真相。就真相而言,其对应的问题,真的就是来访者一开始提出004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的问题吗?事实上,来访者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在解除防卫的步骤结束之后,不会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则是被澄清出来的那些新的问题。“天哪!那么假使按照这个步骤一直探讨下去的话,指不定还能澄清出多少个问题呢!”放心吧我的朋友,要知道这一切就跟写文章似的,如果把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到完成发现真相这一过程当作一篇文章的话,那么我会给它添上一个个人化技术的标题。在心理咨询学中,我们将个人化技术定义为:持续努力将焦点引导至来访者身上,从而找到解决其困难的个性化的方法。三、正确的觉察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跟随”的概念。专注聆听与同理心是构成跟随的两大要素,而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时常提到的真诚、尊重、平等、接纳、不评判等词汇,均是其个人在进行咨询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这些与跟随这项技巧并无必要的关联。所谓强调,即有所侧重,并不能对未被强调的部分予以否定或排斥。这就好像一名刑警,当他穿上警服的时候,他需要做的就是强调,即侧重于使用自己的理性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保留感性思维,比如他可能会在分析案件的过程中突然开个小差,因想起儿子的考试成绩而出现一阵焦虑。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实务工作中能够侧重于真诚、尊重、平等、接纳、第一章心理咨询师的立场与觉察·005不评判等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面对生活时无法判断该在哪些时候表现出自己的不真诚、不尊重、不平等、不接纳。事实上,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多数实习心理咨询师身上都会出现一种类似于退行的现象,早前我将这种现象称为过度觉察。顾名思义,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他们总在不停地觉察自己,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到觉察别人的情绪,从表达自己的情绪升级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好吧,如果这样讲让你感觉太过抽象,告诉你一个直观的鉴别方法,试想你遇到了如下场景:有一天,你认识了一个自称学过心理咨询的人,她很真诚,无论想到什么都会立即表达出来。但夸张的表达,虽然很有道理,却令人厌恶。她总盯着你的眼睛看,让你有些发怵。你脆弱、敏感,内心容易受伤,还有堆积多年却始终无法解决的家庭问题,这让你总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似乎除了道德以外,她还能用尊重、平等、接纳、不评判甚至更多的标准来要求你、制约你,就好似她是专门研究这些名词的专家。行了,我并不觉得写出更多的特征能改善些什么。但我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们,咨询工作只会呈现出一种样貌,那就是来访者的转变。无论你是在正统的教育中学习,或是在有限的资源中苦苦求索,咨询工作就只是固定的那样。我的意思是说,心理咨询工作并不会因为你的资源有限而呈现出另一种样貌。不得不承认文化的多元确实会导致心理治疗技术被重新审视,但原有治疗方法的更迭或创新也会引发副作用。因为每一种疗法都有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一与其相关的研究通过以治疗为目的的探索,整合结果,并依此设计出模型,经反复检验006。对坐之间: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须知后形成最终的成果。也就是说,一套治疗方法的诞生及其作用的方向是源于一个心理学流派,借助其尊崇的哲学理念对人进行思索、辩证与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心理学的各类相关工作中。在彻底澄清和界定心理咨询工作本身究竟为何之前,我们还无法将自己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整合进来。举例来说,某天下班后,当我无意间查看自己的收入时,会感到一阵恐惧与迷惘:“他们为什么给我钱?”很快又会找到答案:“因为我解决了人家的心理问题呀。”“可我又是怎样做到的呢?来访者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好了好了,他们一定好了。是的,结束时他们确实是笑着离开的,临走时还感谢我来着。”“可这真的就是咨询吗?这样我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吗?”“算了算了,模糊科学嘛,模模糊糊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心理咨询工作呈现出的唯一的样貌,即来访者真切的转变。而这也是用以评定心理咨询师是否专业的唯一依据。你要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同盟合作关系,尊重对方的意愿,因为渐渐地你会发现来访者的意愿(愿意面对的程度)或勇气(敢于面对的程度)皆可被视为一段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的核心。虽然个体受问题影响的程度不同,但就解决问题而言,意愿和勇气缺一不可。我的意思是,就生活中的一般问题而言,存在较强意愿和勇气的人更偏向于自己解决,尽管我不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核心催化要素,但不否认这是其必不可少···试读结束···...

    2022-09-15 心理咨询须知内容 需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马桂启,张家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作者】马桂启,张家喜编著【页数】207【出版社】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612-6348-8【价格】35.00【分类】心理咨询-对比研究-政治工作-中国【参考文献】马桂启,张家喜编著.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内容提要:本书论述了坚持思想工作的原则、方针和制度的心理学依据和现实重要性,启发基层骨干相信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全书分为8章,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的基本关系、基本原则、基本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比较以及案例分析。适合于基层干部骨干阅读使用。《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的基本关系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客观上也与官兵的心理活动有着多种联系,在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交叉、对应和重合的关系。一、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的定义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的知识,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这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一般性定义,而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中外不同学者则各有各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42)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威廉森等(1949)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是咨询师,B是求助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20世纪心理学界泰斗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1989)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李维主编的中国《心理学百科全书》(1995)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做了如下说明:“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张人俊等(1987)对心理咨询所下的定义:“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咨询对象的认。1。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咨询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建青(1992)在其《辅导人生一心理咨询学》一书中认为:“心理咨询可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上述学者给出的定义,使人颇有“同一事实,不同表述”的感觉。在科学领域中,按规则给某类事物下定义,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的本质。如果吸纳上述各位学者观点的合理内核,按照规则,则可用一句话给出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个定义是广义的,它涵盖了持不同理论见解的咨询师,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各类来访者,咨询目标中涵盖了轻重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我军思想工作是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在部队基层建设实践中,思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又体现为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分的两个部分,一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经常性思想工作。前者主要包括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理论宣讲,后者是针对官兵各种各样的现实思想,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工作。它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与集中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有很强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是基层经常性的基础工作。2015年2月1日起施行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经常分析官兵现实思想,对问题苗头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坚持以表扬为主,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尊重官兵合法权益和合理需求,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思想、心理、安全、网络等工作骨干队伍,提高知情、说理、疏导、解难能力。开展群众性谈心和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做好个别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由军队政治工作知名专家编写的《军队政治工作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则指出: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指针对官兵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实现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部队教育训练、作战执勤、行政管理等工作全过程,与理论学习、重大主题教育互为补充,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经常性恩想工作的。2·第一章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的基本关系内容包括:针对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发挥部队、社会、家庭和思想工作骨干队伍的作用,开展群众性思想互助活动。注重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服务工作。从上述两个对于经常性思想工作(以下简称思想工作)的权威定义来看,思想工作本身就包含了心理疏导、心理服务等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内容。因为心理是人们思想认识的基础,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之间自然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思想工作的心理学自觉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工作实践看,我军思想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内在、自觉、部分地包含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受到当时文化教育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并没有全面引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在“极左”路线盛行时期甚至全面排斥心理学,但是广大官兵的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了“食色,性也”,其后又有孟子与荀子的“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之争。用现代心理学观点来看,先秦时期的这些研究与认识都是心理学范畴的。同一时期,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则提出了对“体液与气质类型”的认识,他的这一学说至今仍被现代心理学家所沿用。这就是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心理学曾经虽无其“名”,但却有其“实”,正如19世纪末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言:“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实践中,我军官兵客观上也会有心理需求、心理波动和心理问题,但是这些心理问题并没有越积越多成滚雪球之势,相反,我军官兵充分释放了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保持了自己的政治优势。这说明,我军官兵的心理问题一直处在不断被解决和可控态势中,并且为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提供了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既然我军当时没有引入专门的心理服务工作,那么官兵的心理问题就应该是在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解决,或者说主要是思想工作在客观上起到了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作用。事实也是如此。众所周知,1929年的古田会议是我军全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端,《古田会议决议》在第五部分论述“士兵政治训练问题”时,明确了“个别谈话”作为一种方法,并要求“谈话前须调查谈话对象的心理及环境”。在战时政治工作方面,红军时期就提出了“设法提高作战勇气和相信胜利的心理”。1944年4月11日,陕甘宁边区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谭政受党中央的委托,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该·3·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报告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历史性文献。报告中出现了“平复了不满心理”“想逃亡的心理”等语句。虽然,这两个文件中的“心理”还不能说就是现代心理科学中的“心理”,但是足以说明,从我军初创时期开始,思想政治工作就关注了广大官兵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和各种具体的情绪表现,因此,也就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实际效果。从“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开始,毛泽东就提出了“废止肉刑”,反对打骂体罚,倡导“尊重士兵和人民”这一根本态度,而“尊重”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中最为核心的理念。2003年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经常性思想工作”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此时所说的“心理问题”已经是专业意义上的心理问题。这就意味着,我军的思想工作已经从制度上承担起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三、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的对应、交叉与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殊途同归,总体上存在着“对应、交叉与重合”的关系,不过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以下分别从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基本理念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地阐述“对应、交叉与重合”的具体表现。(一)在工作对象上有对应关系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包括产生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员,外,对于神经症、精神疾病患者,也需要以心理咨询为手段进行辅助心理治疗。当然,无论怎样区分与限定,心理咨询的对象都是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心理咨询的专业用语为“求助者”或“来访者”)。通过咨询,为他们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思路和建议,帮助他们正确、深刻地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克服不良情绪,化解内心冲突,恢复社会功能,发挥自我潜能,促进自我实现。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对象是肩负使命的广大官兵,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思想工作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启发,调动和激发他们训练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经常性思想工作也需要体现对所属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消除内心苦恼、解决实际困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予指导,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可见,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都在做“人”的工作,这就使两者在对象一致的维度上形成了对应关系。有人说,“千万不能用思想工作的方法开展心理工作”,这实际上是对我军思想工作的误解。这句话的前提是认为思想工作只讲大道理,只讲政治,只讲奉献,只讲“三观”。不错,这些是思想工作的任务,而且还是根本任务,但是思想工作也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加强和4·第一章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的基本关系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条例》把“心理教育疏导”作为思想工作的方法之一,这就使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产生了制度性联系,思想工作本身也在做心理咨询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讲,官兵的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殊途同归。(二)在工作方法上有交叉关系顾名思义,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是“咨询”,也就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平复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所以心理咨询主要是以谈话方式进行的。而思想工作尤其是基层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谈话”,即“个别谈心”。虽然心理咨询的“谈话”更强调程序、技巧,显得规范化、技术化,不过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个别谈心”也是有方法、有步骤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闲聊。心理咨询强调“个性化、具体化、差别化”的访谈关系,而经常性思想工作则强调“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于是以“谈话”为桥梁和纽带,心理咨询和经常性思想工作两条平行线在这个桥梁上走到了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状态。另外,心理咨询中的支持疗法、家庭疗法,也与经常性思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交叉关系。例如,支持疗法强调团体关系的支持与帮扶作用,而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则强调“群众性”,倡导“大家来做”;再就“家庭疗法”来讲,经常性思想工作历来就重视建立“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心理咨询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法完全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是紧密关联的,所以两者工作方法上的交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三)在基本理念上有重合关系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不良情绪、消除身心痛苦,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从而获得全面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心理咨询还有利于发现个别人的心理危机,及时给予适当干预,防止个别人的极端行为,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所以,心理咨询是安慰人、帮助人、解救人的,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常性思想工作也是教育人、启迪人、帮助人的工作,一方面要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过硬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官兵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每个人的发展和价值。总之,心理咨询和经常性思想工作都是通过对个体的引导、疏导和启迪来促进人的发展,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虽然从主观上说,心理咨询在职业理念上并不要求对来访者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宣·5.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比较研究教,其工作一般止于来访者个人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增强;但是从客观上说,个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所以从最终结果上说,心理咨询和经常性思想工作两者仍然是前文所说的“殊途同归”。由于这种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共同追求的一致性,两者产生了“孪生兄弟”般的血脉联系,也就在两者的活动实践中同样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道义追求一对人的“尊重”。尊重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心理咨询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因为“尊重官兵”所以坚持“疏导方针”,而“疏导”正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的必然要求。对于心理咨询和思想工作的关系,也许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也许有人继续坚持两者之间必须严格区分,但是两者的密切联系是活生生的现实。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岳晓东先生对心理咨询的通俗理解恰好揭示了两者之间生动的关系,他说: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能自我逾越的;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心理咨询使人学会多听少言,而非少听多言。四、从思想工作到心理治疗的边界区分虽然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并非完全重合,也有着明显的区分。这就像两个部分重合的圆环,有交叉的部分,也有各自独立的区域。思想工作可以解决心理问题,但是不能包打天下、完全替代,这个不能替代的部分正是“千万不能用思想工作方法”去解决的那个部分。在思想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而耐心、细致、积极主动地教育引导思想工作对象。但是在我们尽力实施思想工作之后,如果效果仍然不理想,那就要考虑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属于典型的心理疾病领域的问题,则应早发现、早送诊、早治疗。我们不必迷信心理咨询,更不能把本该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解决的问题一味地推给心理咨询,但是也不能一味地6···试读结束···...

    2022-09-15 比较研究 思想工作方法 比较研究 思想工作总结

  • 《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郑希付,刘学兰主编;罗品超,黄喜珊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作者】郑希付,刘学兰主编;罗品超,黄喜珊副主编【页数】209【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11【ISBN号】7-5668-1840-9【分类】社区服务-心理咨询-研究【参考文献】郑希付,刘学兰主编;罗品超,黄喜珊副主编.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11.图书目录:《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社区常见心理问题与咨询”,第二篇“社区心理咨询个案精选”,第三篇“社区心理咨询感悟分享”。其中的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研究调查更是以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市的居民幸福感进行了详细缜密的调查和分析,极具研究价值。《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内容试读上编社区心理咨询③心为2gt社区心理咨询与研究第一章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及咨询一、婚恋关系问题及咨询(一)失恋失恋,即恋爱的一方失去了另一方的爱情。面对失恋,有些人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愉快地开始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排解失恋带来的强烈负面情绪,这些失恋者极可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怨自艾,严重者甚至会自杀或杀人。般而言,失恋包括假性失恋(单相思)和真性失恋(恋爱双方经历了恋爱过程后分手),以下所讨论的失恋指的是真性失恋。在失恋中,大多有主动者和被动者之分,虽然主动者在分手后也有内疚、难受等负面情绪,但通常是被动者承受更大的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1,失恋者的心理表现对于难以走出失恋阴影的人来说,失恋是极大的打击和伤害,往往会导致失恋者心理失衡。失恋易引起的主要心理表现如下:(1)悲痛心理。失恋者情感上会感受到巨大的悲伤,终日沉浸在强烈的痛苦中,反复咀嚼失恋的痛苦,所以有人说,失恋给人的感觉就像嘴里长了溃疡,越痛越要去舔,越舔却又更加痛。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失恋者就会变得感情脆弱,深陷于悲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2)绝望心理失恋的冷水把失恋者的生命之火扑灭了,失恋者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在万念俱灰的情绪引导下,有的失恋者甚至心生绝望,从而走上轻生的道路。(3)极端心理。因为经历过一次或几次失恋,有的失恋者会否定对方的一切或者自己的所有,或者觉得对方一无是处、品德败坏,或者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卑自弃,从此再也不相信爱情。这样的心理驱使着失恋者要么随便我个人结婚,,要么决意终身不婚。(4)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在失恋后把自己的痛苦统统归罪于对方的抛弃,或者产生被对方第一章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及咨询lt3玩弄、欺骗的感觉。他们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可能采取非理性的极端行为,甚至干脆以自己的沉沦来报复他人和社会。搜狐网曾报道过一则新闻:2012年12月10日,一男子身捆伪造炸弹,手持匕首,在西安曲江挟持了两兄妹,究其动机,竟是因女友离开自己,心里不爽,于是想通过绑架他人引起社会关注,让警察击毙自己。以上几种心理,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失恋者和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失恋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心理健康,面对现实,积极地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疏导失恋带来的负面情绪。2.失恋的心理咨询要点荣格的力比多理论认为,恋爱中的男女彼此倾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即对对方的爱欲,一旦恋人离自己而去,这股外流的能量出口受堵,于是只能回流。而若是失恋者内心容量太小,容纳不下回流的能量,必定在内心引发洪灾,带来难以忍受的伤痛。因此,咨询师要做的便是疏通来访者的沟通渠道,对回流的能量进行合理引导。(1)引导宣泄,给予共情支持失恋后的情感如果不及时排解出来,便会郁积内心,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咨询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引导来访者倾诉自己难过、痛苦、愤怒和绝望等感受,或者让来访者在宣泄室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种种感受应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关心,这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2)正确归因,重新建构认知。在遭受失恋的打击后,来访者常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归因:比如有的失恋者一味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认为是自己的长相不美、性格不好、不吸引他人之类的因素才导致了分手,因此自卑自责、万念俱灰,否定自己的一切,这种自我价值观的丧失甚至会导致轻生行为:也有的失恋者把分手完全归罪于对方,无法平复自己的悲愤,产生厌世心理,甚至向对方或社会泄愤。所以,咨询师要注重与来访者客观分析失恋原因,在此可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和步骤,找出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通过对非理性信念的辩驳与修正,帮助来访者正确看待分手的缘由,借此来访者也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的需要,建构新的认知。(3)积极调整,适应新的生活当来访者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失恋后,咨询师有必要让来访者学会接受失恋这一事实,面对失恋,不管来访者有多不愿意或有多痛苦,现实已经是如此了,如果不能正视它,就只能被困其中。咨询师要鼓励来访者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并与来访者一起讨论怎么开始新生活。咨询师指导来访者时可以采取如下方法:①情感升华。升华是排遣能量最好的方式,失恋之后,把自己的能量灌注在学业、事业上,往往能获得不小的成功。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歌德曾撰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以抵4gt社区心理咨询写研究消失恋的悲痛并把自己从自杀的念头中解脱出来;贝多芬则在失恋后于音乐中寻求到安慰,创作出举世闻名的第二交响乐。②寄情山水。找个时间外出远游一趟,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寄情于山水之中,让自然风光与欢乐时光为失恋者疗伤。3.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即人们所说的酸葡萄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为了解除失恋的痛苦,可以制造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如告诉自已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如果双方存在矛盾,及早分手也并非坏事,使自己从受挫的消极情绪中脱离出来。其实,与其说失恋是结束,不如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失恋总是因为那段恋情有问题,无论是哪方面的问题,恋情结束后,在我们面前总会有新的路要走。(二)夫妻沟通不良夫妻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2011年9月7日,凤凰网曾报道过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其内容大概是说湖北一对夫妻因琐事发生争吵,互不相让,妻子烧钱泄愤,丈夫未加阻拦,反而跟妻子一起烧,两人将多年积攒的10万元现金烧成灰烬,事后,丈夫心疼钱财,将妻子杀死埋尸。由此可见,夫妻间的沟通不良可能会造成彼此间的矛盾激发,还会导致婚姻解体、家庭破裂,甚至引发犯罪行为。1.夫妻沟通不良的原因夫妻间的冲突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如“冷战”“隐秘战”或“激战”等,不管冲突以何种形式呈现,只要是具有破坏性的,都可以归为夫妻沟通不良。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性别差异。男性与女性在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葛瑞博士曾形象地称此现象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是很多夫妻并不懂两性间的不同,一味地以为对方与自己具有同样的行为与心理,这是夫妻发生冲突和矛盾不可忽视的原因。(2)情感障碍如果没有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夫妻是不会有沟通的热情和兴趣的,因此夫妻双方或者某一方缺乏爱情,就会出现沟通不良现象。此外,对配偶存在怨恨、伤心、委屈、冷漠,甚至敌意等负面情绪,也会极大地阻碍夫妻间正常的沟通。(3)性格缺陷。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性格缺陷有:唠叨不休,让对方忍无可忍;过于木讷内向,让对方感觉自找没趣;脾气火爆、一触即发,让对方心惊胆战;心胸狭窄、敏感多疑,让对方不胜其烦等。有着这些性格的丈夫或妻子经常会导致夫妻间矛盾产生,从而造成心理隔阂,阻碍良好的沟通。第一章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及咨询lt5(4)认知偏差。很多夫妻对婚姻不满意、失望,这些烦恼往往来自认识、观念上的误解,或者说对美满婚姻的错误认识。常见的误区有:夫妻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说明,对方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意思;既然是夫妻,无须像恋爱期间那样相互赞美,或表达爱意;夫妻之间可以毫无隐瞒地表露自己的缺点,可以任性和放纵。(5)交流方式。总的来看,导致夫妻离婚的五大不良交流方式为:①不真诚。因为害怕对方拒绝或批评而表现出口是心非,隐藏真实情感。②不一致。当我们所说的话与身体语言不一致的时候,传达的信息就会让人误解。③不服输。当谈论令人不快的话题时,人们容易主观臆断、指责和自我防护,导致不欢而散。④缺乏耐心。在争辩过程中,不等对方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一股脑自说自话,中间不留任何停顿及商榷的余地。⑤不礼貌。只关注对方的短处,说话总带有命令或训斥的口吻。2.夫妻沟通不良的心理咨询要点(1)认真倾听,澄清问题。夫妻间的冲突是来访者心中的一道伤痕,咨询师首先应尽量理解来访者的感受,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然后,考虑到来访者对问题的描述常常是概括化的,咨询师有必要让来访者具体描述发生的事情,以此掌握来访者所诉说的沟通不好是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夫妻间是如何表达各自观,点和态度的,以及双方的沟通方式等(2)共同探讨,寻求原因。问题找出来之后,咨询师要与来访者寻找问题的根源:是双方情感存在障碍、个性存在缺陷,还是交流方式不当,或者其他原因?(3)选择方法,鼓励实施。咨询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来访者讨论可行的方法。①反省。取10张小纸片,夫妻各5张,丈夫在前2张上写他认为一般女人常见的缺点,后3张上写妻子的主要缺点,妻子同样写出一般男人与丈夫的缺点。写完后把10张纸片打乱顺序,随机抽出一张,然后提问:“这个缺点放在你们俩谁身上最合适?”丈夫和妻子回答,直至10个问题结束。接着两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身上足以损害夫妻关系的缺点,并与对方讨论这些缺点是如何影响夫妻关系的。然后找出对方的优点,一起讨论,程序同上。②角色互换。人际交往中有一条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对应的有一条反黄金法则:像你对待别人那样期待别人对你。这两条法则同样适用于夫妻间的沟通。人们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认为自己所做的对方理所当然会接受,并要求对方按自己所期待的方式去行动,这样难免导致一系列的不愉快和冲突。因此,夫妻可以尝试从配偶的角度去看问题,认真思索,再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夫妻俩就提出的改进意见相互交流,缩短各自的猜测与对方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坦诚相待的练习有助于双6gt社区心理咨询写研究方澄清误会,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4)提供策略,改善沟通有效的沟通策略有:①向对方坦然、主动地表达自己。走出“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观念误区。②经常鼓励和赞扬配偶。夫妻间的相互赞美可以增强彼此的自信,加深夫妻感情,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让配偶感觉到对方很在乎自己。③积极倾听对方。在夫妻交流过程中,积极倾听并给予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④选择良好沟通的最佳时机和情景。多营造一些夫妻间单独交谈的机会,同时要关注配偶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话题来讨论和分享。⑤不断增强心理相容性。有人说:“爱一个人,应该是爱他的全部,包括他的缺点。”现实中很多夫妻间的争吵,往往表现在不能原谅对方的缺点和弱点。其实,夫妻间的相容不仅包括一致性,也包括矛盾性。夫妻间产生矛盾,这是夫妻生活中极普遍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化解矛盾,而化解矛盾的基础恰恰是夫妻之间的相容。夫妻间彼此理解得越深入,支持得越无私,夫妻关系就越亲密,感情就越深刻,婚姻也就越幸福。(三)婚外情婚外情是现代人在爱情和婚姻道路上面临的极大困扰和危机,在家庭婚姻咨询案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谓婚外情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产生的恋情,一般处于隐蔽状态,是婚姻生活的不定时炸弹,常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受伤害一方的痛苦、愤怒,有婚外情一方的矛盾、冲突,第三者的困惑、焦虑等。婚外情案例的咨询是心理咨询案例中可能遇到的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通常会由开始的一个人前来咨询,而后发展为夫妻共同辅导,甚至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辅导。1.婚外情的产生原因找出婚外情的原因,而不是单纯地给婚姻品质定性,是咨询师所需注重的。综合而言,婚外情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生活寂寞单调。婚姻生活过于单调,缺乏新意,感情容易变得平淡无味,生活缺乏乐趣,婚外情的新奇刺激容易抓住人们的心。此外,有的因为夫妻分居,寂寞难耐;有的因为夫妻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上得不到满足。(2)夫妻感情不和。夫妻之间长期缺乏沟通,感情不和或者志趣不合,就很容易被引诱或找寻其他的感情慰藉(3)喜新厌旧。“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爱玲曾以红白玫瑰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男人的喜新厌旧。如果总是拿别人的优点和配偶的缺点比较,配偶当然要逊色很多,婚外情的发生也就···试读结束···...

    2022-09-15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编辑器

  • 《咨询室里的人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孙启武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咨询室里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作者】孙启武作【页数】232【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692-8294-8【价格】122.00【参考文献】孙启武作.咨询室里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咨询室里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内容提要:人与人在咨询室内的相遇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成长。这种变化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人际互动。本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从人际理论视角系统介绍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理论,包括人格的人际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以及人际认知-情绪单元等理论基本概念、最新进展和研究证据。本书可以增进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原理的理解,既可作为公众阅读以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原理,也可为专业人士阅读以整合不同的治疗取向,为形成个人的咨询风格提供参考。《咨询室里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内容试读第1章人际互动与表征理论第1章人际互动与表征理论咨询师在咨询室中看见人,意味着咨询师需要对这个人有整体的、直观的、迅速和简易的把握。不能只看见症状,也不能只看见这个人在咨询室中呈现的样子。要把握这个人,意味着对这个人的“人格”有所了解。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无论他或她初访的目标如何,症状如何,都需将这些目标和症状置于来访者“人格”的整体中,才能获得大体准确的把握和理解。这是我在临床实务中的一个基本观点。重视人格因素在心理疾患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是当今乃至今后若干年的一个大趋势,这一点首先体现在“诊断系统”的变化上。在常见以“症状现象学”为基础的“诊断系统”之外,已经出现了以人格作为“诊断系统”基本维度的诊断系统,例如《精神动力诊断手册》(PDMTakForce,2006)和《操作化精神动力诊断Ⅱ》(OPDTakForce,.2008)等。在重视人格因素对心理疾患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这一大背景下,人格的人际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这三个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点的理论是理解来访者简明有效的工具。本章先介绍人际互动与表征理论,下一章介绍依恋理论。-1-咨询室里的人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1.1人格的人际理论1.1.1基本概念人格的人际理论最早来自HarryStackSulliva0(1892-1949)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1953)。此后,每10年人格的人际理论取向的学者都有重要的文章发表(表1-1)③在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方面,新近的发展包括人际治疗(itereroaltheray,PT,KlermaamWeima,.1993)和人际重构治疗(itereroalrecotructivetheray,RT,Bejiami,2002,2003.2004)等。表1-1人格的人际关系理论重要著作年表195019601970198019902000SullivaSchaeferBejamiBejamiBejami(2003)(1953)(1961)(1974)Wiggi(1980(1996)SullivaMcLemoreActoamRevelleAchiBejamiWiggi(2004)(1962)Kieler1982))(1979)Traell1996Horowitz,2005PicuCaiSullivaKieler(1996)LorramMeNairWiggi(2008)Wiggi(1982Birtchell(1954)(1963)(1979)HorowitzStrack(1996)(2010)SullivaSullivaKieler(1983Wiggi(1956)(1964)Trot(1999)LearyLorramMeNairBejami(1957)(1965)(1984)SchaeferCaroHorowitz(1959)(1969)Vitku(1986)注:改编自PicuamAell(2003)。①美国新弗洛伊德式的精神病学家和分析家。他认为人格不能从人所生活的复杂人际关系中独立出来。他提出的人际场合概念具有重要价值。“人际场合”指与不同焦虑水平或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和他人联结的体验模式。②Sulliva于1949年离世,他离世后发表的文献由他的学生及对他的研究者整理发表。-2-第1章人际互动与表征理论《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Sulliva,1953:8)详细介绍了Sulliva的理论。其中,重要的概念有“焦虑”“经验分化”“相互作用区”和“人际场”。Sulliva认为,在人类个体早期,虽然没有熟练掌握语言,但天生都有能力处理各种不愉快的经验,每种文化都有处理各种不愉快经验的办法,使“人这个动物变为人类”。不愉快的经验叫作“焦虑”。焦虑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相互作用区”,导致“经验分化”。相互作用区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泛指人类婴幼儿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者功能,这里的环境主要指早期的养育环境。婴幼儿通过与养育者间的大量互动,导致经验分化。经验分化又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未分化的经验”“不完善的经验”和“综合的经验”。经验分化最初来自婴幼儿与养育者间的大量互动,因此,导致经验分化的人际互动场合会逐步内化为一种心理结构,这个人际互动场合的内部表征即“人际场”(itereroalituatio)。Sulliva认为,人际场指与不同焦虑水平或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和他人联结的体验模式。此体验模式通过影响个体的学习经验对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作用。按照Sulliva以及后来学者(Caro,1969Kieler,1983Wiggi,1982)的理论概括,不同的人际场带来三种不同的人际行为模式:第一种是互补模式,互补模式的结果是个体感到满足、安全;第二种是朝向互补模式,朝向互补模式说明人际场的结果还未达到互补水平,人际场中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有可能促使互补模式的发展;第三种是挫折模式,人际需要和人际行为都不是互补的,也看不到朝向互补模式发展的可能,从而导致焦虑和不安的增长。例如,正在进行的人际互动中,如果一方表现出友好,另外一方相应地也表现友好,则此模式为互补模式。如果一方表现出友好行为,而另外一方却表现出敌意行为,那么,起主要作用的则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自我和-3-咨询室里的人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他人联结的体验模式”对当下的影响。Birtchel(1996)从人际联结(itereroalrelatig)角度进一步拓展了人格的人际理论。人际联结指个体与他人建立、维持关系的方式。与人建立联结是个体毕生都在进行的活动。他以人际圆盘为分析的基本框架,认为从人际联结的角度来看,人际圆盘的横轴“友好-敌对”表示个体与他人亲近和与他人保持距离、自我独立的需要,而纵轴“支配-顺从”表示个体通过支配的方式以及顺从的方式与他人保持联结的需要。由于Birtchell把人际联结的方式看作一种特质,因此,四种基本的联结方式一亲近感、距离感、支配感和顺从感并无好坏之分。在横轴和纵轴之间可做进一步的区分,从而有八种人际联结方式,例如友好的人际联结方式是友好地投入,支配的人际联结方式是领导、指导和建议,二者之间的人际联结方式是保护和帮助。适应良好的个体同时发展这八种与人际联结的方式并具体体现在人际互动行为中。如果某一种或某几种人际联结方式未能充分发展,则叫人际联结缺陷。Birtchell(1996)认为心理疾病的来源是人际联结缺陷,因此,心理治疗需教会并让当事人发展成熟的人际联结方式心理治疗只不过是在教会当事人如何与人交往,从而获得心理需求(人际需求)的满足感而非挫折感。Birtchell的理论是人格的人际理论和依恋理论结合的产物。Birtchell(1996)说,该理论形成时期,他与JohBowly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见,人际联结理论受到Bowly的深刻影响。人格的人际理论主流仅横轴友好-敌对具有明确的情感成分,而Birtchell(1996)将人际互动行为的基本动力明确定义为人际联结,即人际互动行为对象具体指向为某个人,是建立维持人际联结的基本方式,支配和顺从的人际互动方式也是与人联结的方式。因此,他的理论明确标明了人际互动行为的“情感联结”成分,这是第1章人际互动与表征理论人格的人际理论中较为新颖的观点。1.1.2测量与评估人格的人际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可以从人际互动行为描述,而人际互动行为可以用“人际圆盘”①表示。最初的人际圆盘的水平轴是“友好-敌对”,而垂直轴是“支配-顺从”(FreedmaamLeary,1951Leary,1957)。人际互动行为的特点是一种人格特质,例如“支配”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性,可以体现人与人的差异。人际互动行为有“基线”,例如人们倾向于表现出“友好”行为。人格的人际理论认为“互补”(comlemetarity)是良好人际互动的主要特点(Caro,1969)。人际互动中的互补性受到“人格特质”和“基线”的影响。与重要的人际互动若未出现“互补”的特点,则容易产生人际问题。人际圆盘(图1-1)包括三类有价值的参数,分别是“互补性”“圆盘轮廓”和“圆盘结构”。以人际问题量表(ivetoryofitereroalrolem,.P)为例,“圆盘结构”指P测量的八个维度基本符合“圆盘结构”的理论构想,该构想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加以验证,如多维尺度法(multiledimeiocalig,.MDS)等(ActoamRevelle,2004)。“圆盘轮廓”可描述“人际间的僵化”。人际圆盘(图1-1)的每一个维度自原点向外都有一个长度,长度的大小是心理病理的一个指标,它表示“人际间的僵化”的程度(Wiggi,Philli,amTraell,l989)。一般而言,僵化、不灵活的人格特点更容易导致心理疾患,即使在“友好的”维度上不灵活也容易导致心理疾患;相反,相比较友好而言,即使某些人的“敌①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FraciLeary(1920-1996),提出可以用“人际圆盘”评估人际人格特质、行为和动机。-5-咨询室里的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际取向意性”更高,但灵活的人格特点使他们容易适应环境。自主自导傲慢精明外向合群冷漠无情热情宜人内向含蓄谦逊朴实优柔顺从图1-1人际圆盘示意图1.1.3人际理论与心理病理学如前所述,互补是良好人际互动的特点。人际互动互补的特点在于这种类型的人际互动能同时满足互动双方的人际目标,而不良的人际互动特点如朝向互补的模式以及挫折模式(Caro,1969Kieler,1983Wiggi,1982)无法同时满足互动双方的人际目标(动机)。按照人际理论模型,人际目标可分为两个基本维度,分别是人际联结(commuio)和自我身份(agecy),其病理性的表现分别为“过度依赖”和“自我批评”,这种观点与Blatt(1974,1990)和Beck(1983)对抑郁症类型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人际理论能否同样说明如DSM-IV-TR轴I的症状诊断标准,也能说明DSM-V-TR轴Ⅱ的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从而概括为一般化的心理病理学呢,答案是肯定的。Horowitz(20O4)系统总结了心理病理的人际基础。对DSM-V-TR-6···试读结束···...

    2022-09-15 心理咨询与治疗 取向区别 心理咨询与治疗 取向是什么

  • 《生命故事与心理咨询》李勇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生命故事与心理咨询》【作者】李勇主编【页数】212【出版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01【ISBN号】978-7-5171-1736-0【分类】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汇编【参考文献】李勇主编.生命故事与心理咨询.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生命故事与心理咨询》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介绍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书籍。针对具体案例,层层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较好地把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咨询的实际结合起来,方便读者了解心理咨询并有针对性的自我审查从而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为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生命故事与心理咨询》内容试读我想吃得不那么撑一、案例介绍我太能吃了,好讨厌自己2006年4月的一天中午,我吃好午饭后正在办公室处理工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一个高个子女生双手抱着肚子站在门外,表情很痛苦,“请问心理咨询老师在吗?”,“我就是,同学请进,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她抱着肚子慢慢走进办公室,“老师,我撑得太难受了,您可不可以帮帮我让我吃得不要那么多,那么撑?”我请女孩详细介绍下自己的情况。女孩叫小于,是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北京人,与同学关系不好,宿舍关系紧张,父母离异,母亲患有抑郁症,学习压力生比较大,在2005年11月准备报关员考试的时候,头发掉了一命故大绺,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始注意增加营养,有意识事的多吃些东西,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每顿饭都要吃很多,要吃与到有感觉才觉得舒服,但是有感觉之后也就是撑得很难受的时心理候,因为这种暴饮暴食,自己的体重增加了20多斤,因为担咨心怕胖,而且胃也撑得难受,她尝试过泻药和催吐的方法,最询1初泻药比较有效果,但是用得时间越久,需要的剂量越大,而2且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了,现在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排便,催吐的生方法也越来越没有作用,手放到嗓子眼只是恶心却吐出东西命来,就是吐也感觉吐不干净,好像胃都要吐出来了,还是有东故事西卡在那里,已经三个多月没有来月经,虽然吃些中药调理但与是没有效果。现在自己都很讨厌自己,但是却没有办法停止。心理有同学在场的时候会注意控制,不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奇咨怪,每次暴食都是偷偷一个人进行的,催吐也要跑到离班级和询宿舍较远的地方,每天这样,觉得自己很不齿。听了小于的主述,我认为基本可以排除由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导致的暴食行为,为神经性贪食症,我向她介绍了神经性贪食症的基本症状和危害,并请她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服药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同时请小于详细记录每顿饭的饮食情况、服用泻药和催吐的情况,尽量与同学在一起,在一周之后继续交流。交个朋友可真难按照约定时间,小于准时来到了咨询室,这次她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上一周,基本上每顿吃得还是比较多,催吐过三次,泻药一直在吃,去医院作过检查,医生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正在服用,也看了神经性贪食症的资料,自己也清楚这样的做法对身体的伤害,很着急,我请她在1-10的范围内评估自己改变的决心,她犹豫了半天之后说是6-7,为什么不是10呢?她强调说改变需要环境的配合,即使自己改变了,但是周围的人不变,担心自己依然没有信心,这些外在的因素包括同学关系、家庭和学习压力,她选择最先处理同学关系小于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而且在初中、高中、大学也都分别有过这样的好朋友,但最后这些朋友都离开了她,她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太难相处了,都不可信,即使是真心也换不来别人的真意,她不允许自己过多地主动去与别人交往,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太低气,会被别人看不起,而且朋友也不需要多,只要有一、两个真正的朋友就可以了,真正的朋友是要坦诚相见的,她就是这样对原来的朋友的,希望和朋友做每一件事,分享所有的感受,但是最后总是觉得不对等,让人失望,最终朋友离她而去。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是忍耐的、宽容的,因为她不会与她们争论,她觉得争吵太可怕了,但是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所以在班级里、宿舍里,小于都像是游离在外的一个人。我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那个人小于的父母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离婚了,她和妈妈住在法院判给爸爸的房子里,妈妈脾气暴躁,经常会对自己发火,向自己诉苦,她在小小的年纪里,不但要做家务而且要照顾妈妈的心情,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那个人。最初靠妈妈做生意还可以维持生活,两年前妈妈生意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每天只是念经逃避,并且说如果不是因为女儿,她早已经离开人世,经医生诊断妈妈患上了抑郁症,目前正在服药治疗。爸爸最近也再婚了,回到了自己的房子,将她和妈妈安排在一间生出租屋里,家里的经济来源是爸爸和外婆家的资助。想到外婆命家,一个火药桶的形象就能浮现在小于的眼前,外公外婆都是故事脾气很大的人,吵了一辈子,大姨离婚,二姨分居,小姨卧轨与自杀,舅舅用刀砍掉了小姨父的小手指,整个家庭的沟通都是心理以争吵开始,以争吵进行,以争吵结束,在外婆家,她除了恐咨惧没有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家庭的变故,因为外婆家的情询况,小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那个人,没有人比34自己更惨,所以当听到妈妈诉苦的时候,她会更加生气的去指生责妈妈,“你没有资格在我面前诉苦,我才是最惨的,你们婚命姻的苦果都是给我吃的”,当听到同学谈论自己的不易的时故事候,心中会很鄙视她们的惺惺作态,那些都算什么苦,太虚与伪了。心理咨我要为北京人争口气询小于一向好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在高中的时候,她学习很刻苦,但是高考失利,只靠上了专科,因为学费的问题,小于没有选择复读,抱着以努力改变命运的心态她来到了上海,因为高考的阴霾,她确信自己是个倒霉的人,是个运气很差的人,所以在面临重大考试的时候会更加紧张与焦虑。到学校不久,小于就明显感觉到上海学生对北京学生的偏见,而有些北京学生也确实很混,很不争气,她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北京人正名,所以她更加努力,在第一年就通过了英语四级,接着通过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拿到了全国通过率只有11%的报关员考试证书,但是她依然坚信自己是个倒霉透顶的人,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差。我又大吃了一顿,前功尽弃了,我决定放弃经过六次咨询,小于的暴食行为基本得到控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第七次约见的时间,我没有见到小于的身影,我感觉非常奇怪,经过联系小于告诉我她因为心情不好,又大吃了一顿,而且吃得非常多,她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对自己绝望了,觉得没有脸面再来见我了,我请小于再到咨询室进行详细交流,我告诉小于在治疗的过程中有反复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没有找到新的宣泄压力的途径的时候,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甚至我们可以约定十天当中可以有一次吃得很多的弹性时间表,小于释然了,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与自己的两个舍友一起参加了我组织的为期六次的人际关系训练营的团体辅导,经过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和团体辅导,小于的暴食行为消失了,与妈妈、宿舍人和同学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在2007年开学之后小于自信的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感情生活。二、案例分析1.小于患有神经性贪食症根据小于的主述,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近5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存在不可控制的暴食欲望与行为,担心自己太胖,有催吐和吃泻药的行为,基本每天都有暴食行为,催吐的行为每周至少3-4次,月经紊乱,不存在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完全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2.神经性贪食症的根源在于来自认知、人际关系、学习三方面的压力小于的暴食源自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头发脱落,为了补充营养有意识多吃,进食引发的快感冲淡了来自认知、人际关系和学习三方面的压力,让小于心里觉得舒服,所以进食的行为得生到了强化,一定要吃到舒服为止,进食行为成了缓解压力的一命故种方法,但过度进食导致体重迅速增加,为满足进食欲望同时事保持身材,她选择了催吐和导泻,对现状不满但却无能为力,与所以小于的神经性贪食症的根源在于外在的压力。心理3.认知偏差和人际交往技能缺失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咨在小于的脑海里存在许多的不合理认知,如“我是倒霉询的”、“我运气很差”、“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凭什么要我56主动交朋友”、“你凭什么官我”、“我的学习能力很低”、“我生不能让别人知道我的不足”、“争吵太可怕了”、“朋友就应该命坦诚相见”等,这些认知偏差导致小白的自我意识偏低,人故事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人际关系定位不清,学习情况判断不与准确。由于在家庭中没有习得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心理能,人际关系定位错误,在初中、高中和大学屡屡遭受到人际咨交往的挫折,挫折进一步强化了认知偏差,两者相互作用为小询于创设了一个充满失败、挫折、委屈和缺乏信任的世界图示。三、治疗方法1,培养控制能力:自我监督、自我观察提高自控能力,改变生活习惯与同学同进退加强他人监督神经性贪食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为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与行为,增强来访者的控制能力是进行治疗的一个基本思路,经了解小于在有同学在场的情况下是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的,虽然比别的同学吃的多,但是还没有达到过分的程度,所以建议小于尽量与同学一起去吃饭,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做床上的思考者,不起床就不会有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经过协商共同制定食谱和食量,请小于记录自己每天的进食情况,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督了解暴食的实际情况,减少对自己暴食行为的泛化印象,见证自己的努力与成果,正面强化改变的行为。2.认知治疗调整不合理信念针对小于存在的关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习方面的不合理认知,采用认知治疗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识别她的自动思维,通过对质、提问、检验假设、积极自我对话等技术寻找不合理信念并分别进行调整,帮助她建立认识自我、他人和学习的合理认知。···试读结束···...

    2022-09-15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作者】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页数】230【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206-18429-1【分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参考文献】李培培,田帅,乌日娜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8.图书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内容提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一节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一)健康新概念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身体健康是健康概念的全部,身体没病也就意味着健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健康的理解趋向于“整体健康观”,即健康是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决定的,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是健康概念的第一次转向。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0rgaizatio,简称WH0)成立时,在章程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在此突出了健康概念的多元化。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此定义突出强调了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不可分割性。当然,这也是世界公认的健康的标准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健康”。所谓道德健康,即健康还包含着道德标准,符合其所处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道德水平发展到较高阶段,进一步将健康的焦点转向道德健康,使健康的内涵由对精神生命的关注指向对精神成长的提升,标志着健康概念的第二次转向。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的新准则,将健康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概念的不断完善,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较为-1-6区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有与心理答询好定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衡量健康的四个层面:1.躯体情况主要包括身体发育是否良好,是否有生理疾病或缺陷等,这是健康概念的基础。2.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且积极的心理状态等。3.社会适应程度包括掌握多少生活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能否遵守社会生活规则,顺利融入社会群体,承担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等。4.道德文明水平包括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状况等,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二)健康新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含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重新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新内涵。内容如下: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第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做到不挑剔。第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第五,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第六,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第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第十,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人的生理疾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使人产生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心理不适的现象:而长期的心情抑郁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依靠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同样离不开健全的心理,二者是-2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主要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解释是,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即有目的、有意识且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目的,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实际上,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而且对它的评价还受到种族、社会、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常状态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即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因自我认识永远不能完备,人格永远是在发展之中。而且,生活中的挫折本无休止,心理无时不在寻找某种平衡,就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一样,心理上的完美,也就在于动中取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一定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指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3-6子令大学生心理能度长有与心理安尚好花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当今,“健康就是无病”的传统观点逐渐被抛弃。现在,人们倾向于接受这样一些观点:第一,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持续的且积极发展的动态心理状态,并非指“十全十美”。第二,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偶尔出现以及轻微情绪失调,如能恢复正常,则不能认为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第三,心理健康可以用一系列具体标准来描述,但这种描述通常是一种全面的理想要求,不一定全部做到。第四,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渐趋于多元模式,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健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这样,心理健康就寻求到了一种平衡,从而达到了心理上的完美。(二)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个体经历或经验的差异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判定也不尽相同。心理健康也不能像生理健康那样给出精确和绝对的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四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念: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与-4-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控制:⑨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做到恰当的满足:⑩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做出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够表现出良好个性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它是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形成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只能把它视为一个人们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不能将这些标准当作至理来苛责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忽视这些标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最终,我们要将这些标准当作辅助性的工具,使自己的心理健康达到较好的状态。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对其角色的特定要求等实际情况,通常采用以下七条标准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能保持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一般来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就显得特别重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学习应有正确的态度,求知欲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正确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做到自尊、自强、自爱、自制,摆正自己的位置,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状况设置合理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接纳自我、发展自我的人。(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是人们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绪体验,大学生也是如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多数情况下都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良好的心境,应富有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既克制又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5-令大学全心理健康教有与心理询研(四)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品质完整是指个体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统一的,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能平衡发展,使其保持整体统一,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五)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的条件。大学生要乐于与人交往。交往动机端正,不卑不亢,关心和帮助他人,交往中保持完整独立的人格: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评判事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正视现实,善于将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积极地适应环境,积极投身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力求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类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都有着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的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在行为上表现为勤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如果整天萎靡不振、喜怒无常,那么肯定出现了心理问题,其心理行为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差距日益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都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们也渐渐走出了“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材”的神话,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活将承载着更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迫在-6-···试读结束···...

    2022-09-15

  •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第2版)》邵晓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第2版)》【作者】邵晓顺主编【丛书名】“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页数】321【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64-0088-5【分类】犯罪心理学-教材【参考文献】邵晓顺主编.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第2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第2版)》内容提要:《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第2版)》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与犯罪学等学科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主要流派理论与罪犯心理矫治的关系,掌握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明确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与工作模式。重点提示罪犯心理矫治概念,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科理论基础20世纪初,罪犯心理矫治在西方国家的矫正机构首次出现并运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开展心理矫治活动始于1985年,有监狱工作者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罪犯进行了测量与研究。1987年原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率先开设心理诊所,开展对未成年犯的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工作。1989年全国监管改造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制度,推动与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心理矫治工作。2003年6月,司法部发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单列一章“心理矫治”,对监狱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2009年2月和10月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司狱字[2009]2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就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以及心理矫治硬件建设提出了规范统一的要求。目前,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监狱得到基本普及,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如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与意义、性质与定位、体系与内容、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成果。本章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实际出发,主要介绍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内容与工作模式、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2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一第一节罪犯心理矫治概述【案例】1-1罪犯李某,25岁,初中文化,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自述情绪低落、自卑无助、焦虑烦躁、内心痛苦,在听了监狱组织的心理健康课后主动要求咨询。监狱心理咨询师通过摄入性谈话、心理测验对罪犯心理问题做出评估诊断,在了解其情绪困扰的内在原因之后,运用放松训练帮助其对抗焦虑紧张,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建立合理信念,经若干次咨询后,收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思考】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发现:①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那么如何评估罪犯的心理问题?②本案例采取了面对面的咨询方式,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矫治方式?③案例中的“放松训练”“理性情绪疗法”具体是什么措施?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准确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是学习掌握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一)理论界对罪犯心理矫治概念的阐释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中对罪犯心理矫治概念的表述主要有:1.罪犯心理矫治是指我国监狱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1〕这一概念具体指明了罪犯心理矫治的四项具体工作(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良心理、心理障碍)以及三个工作目标(恢复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生活适应性)。2.犯罪心理矫治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矫正处遇和心理治疗,消除其反社会性和犯罪心理,实现再社会化,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2〕这一概念指明了罪犯心理矫治的两项具体工作(矫正处遇、心理治疗)、两个方面的工作内〔1】章恩友主编:《罪犯心理矫治技术》,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2】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96页。第一章绪论3容(反社会性、犯罪心理)以及两个工作目标(再社会化、守法公民)。3.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1〔2〕这一概念则指明了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以及一个工作目的(积极变化)。4.罪犯心理矫治就是监狱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消除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重塑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促进改造目标的实现。〔3〕这一概念指明了罪犯心理矫治的四项具体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犯罪心理、心理问题)以及三个工作目标(维护心理健康、重塑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分析上述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可以发现,我国监狱学理论研究中关于罪犯心理矫治概念的表述存在差别,不仅工作内容不同,而且工作目标也不一致。有学者把这种现象归因为对罪犯心理矫治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的差异。〔4〕心理矫治如果着眼于解决罪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称之为狭义的罪犯心理矫治:如果还着限于消除犯罪心理,或使罪犯产生积极变化的,称之为广义的罪犯心理矫治。(二)罪犯心理矫治概念的实践版本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关于加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监狱在罪犯心理矫治领域的全面部署与积极实践。该文件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定义是:监狱心理矫治专业人员和社会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罪犯心理状况,帮助罪犯调节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预防、改善和消除心理问题,矫治犯罪心理,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预测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主要目标是:监狱对罪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达到应当参加人数的100%,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合格率达到90%;监狱对新入监罪犯的心理测试率达到应参加人数的100%;罪犯的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监狱对危险罪犯、顽固罪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犯等重要罪犯的心理测试、心理状况动态跟踪、心理矫治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关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文件,指明了罪犯心理矫治工〔1)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2〕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3】章恩友编著:《罪犯心理矫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4】邵晓顺主编:《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理论与实务》,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页。4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作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二是开展罪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工作,三是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四是心理危机干预。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内容的这一规定,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是科学的认识。然而,这个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定义与其主要内容及工作目标的阐述前后不一致,比如在定义中规定了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和矫治犯罪心理两方面的工作,但没有把“治疗罪犯心理疾病”规定在其中:在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中,指出了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但是没有将犯罪心理矫正纳入其中。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要科学认识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可以把它定义为: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心理矫治专业人员和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准确评估罪犯心理状况,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矫正犯罪心理,促进罪犯心理成长的活动。心理矫治工作的目标指向是确保全体罪犯平安有序服刑,消解罪犯的犯因性,促使其积极改造,努力实现“守法公民”的改造目标。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内容如前所述,理论研究者在解读罪犯心理矫治概念时,都包含了心理矫治的工作内容,但是又各有不同。这些工作内容大致包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犯罪心理和心理危机四个方面。然而,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内容除了上述四个方面,还应当有另外一个内容,这就是罪犯的心理成长。罪犯与社会人群中的许多人一样,都需要在心理上获得有效成长,也有权利获得心理成长。在监狱服刑时产生心理危机的罪犯,应当是罪犯中的少数甚至是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罪犯也应当是罪犯中的少数或一小部分。服刑生活中产生或存在心理问题的罪犯应当不少,但一般来说不会是罪犯全体都有。而犯罪心理是每个罪犯都存在的。另外,心理成长对绝大多数罪犯甚至全体罪犯而言都是需要的。因此,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对象应当是全体罪犯而不是罪犯中的部分人。通过上述分析,罪犯心理矫治内容也就清楚了,即罪犯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危机和犯罪心理,以及罪犯的心理成长。(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称为心理不健康状态,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处于动态失衡的状态。它包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三个类型,〔1]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监狱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是罪犯的各种心理〔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第一章绪论5问题。(二)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可称为心理异常,是指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有学者认为,心理疾病是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是多种心理障碍集中或综合的表现。〔1)因此,我们对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不作严格区分,另外,本教材所指的心理障碍还包括心身障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监狱心理治疗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监狱心理治疗工作内容是罪犯的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如犯罪动机、犯罪人格、犯罪思维模式、反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等。〔2〕犯罪心理是监狱心理矫正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监狱心理矫正工作内容是罪犯的各种犯罪心理上述三个工作内容之间存在同一现象,即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与犯罪心理同一。心理问题不同于心理障碍,但有时罪犯的心理问题与其犯罪心理同一,或者心理障碍与犯罪心理同一。例如,罪犯的偏执性思维模式,既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是造成其犯罪的主要原因。〔3〕另外,罪犯的犯罪心理在服刑过程中有可能促发罪犯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例如,挥霍享受欲望强烈的犯罪人在监狱服刑中面对简单的餐食和严格的行为规范,常常产生不满、痛苦、愤怒等消极情绪。如果罪犯的这种消极需要没有改变,消极情绪就会持续存在,就容易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四)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罪犯认为遇到了自己的资源和应对机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的心理状态。心理危机是监狱危机干预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监狱危机干预工作内容是解决罪犯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五)心理成长心理成长是指通过系列心理教育以及上述四个内容的工作,促进罪犯了解、掌握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纠正不合理认知,建立良性思维模式,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心理成长。三、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模式国内学者在如何实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上观点并不统一,或者说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工作内容及矫治手段上存在着诸多差异。〔1〕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2】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3】邵晓顺:《限制减刑服刑人员犯罪案例分析与启示》,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5页。6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有研究者认为,“大体而言,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包括各种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两大部分”。〔1)“必须明确,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心理健康或基本健康(亚健康)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适应症应该主要是服刑人员中的一般心理问题和一些比较轻微的心理障碍或者比较轻微的精神疾病。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应当送到专业的精神病院中监护和治疗。”〔2】另有学者认为,“对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罪犯,应当进行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具有以反社会性为核心的不良个性心理的罪犯,应当通过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来促进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的效果。”〔3〕虽然学者们的观点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内容上可以归纳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犯罪心理以及心理危机四类,但是在阐述具体矫治对象时基本围绕具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两类罪犯,因而其矫治途径常常也就只有两个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即使是针对反社会性的不良心理,依然采用的是心理咨询或者行为治疗的方法,而且这两种方法被看作是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的辅助手段。我们认为,罪犯心理矫治区别于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监管改造,是监狱改造罪犯的独立手段,而不是辅助手段。这是因为,首先,它有其特有的工作内容,且非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监管改造手段所能替代的。其次,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对象是全体罪犯,即使是“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被送到专业精神病院监护和治疗的罪犯”,仍然是监狱心理矫治的工作对象。这些罪犯只是矫治地点不在监狱而已,没有改变“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对象是全部罪犯”这一根本性特征。再次,全体罪犯都需要开展犯罪心理矫正工作,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能给全体罪犯带来矫正效应。最后,罪犯心理矫治中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矫治路径、工作模式各有特色。简言之,罪犯心理问题对应心理咨询工作模式,罪犯心理障碍对应心理治疗工作模式,罪犯的犯罪心理对应心理矫正工作模式,罪犯心理危机对应危机干预工作模式,罪犯心理成长对应心理矫治综合模式,如图1-1所示。(一)心理及行为问题对应心理咨询工作模式罪犯经评估诊断确认存在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那么就需要采取心理咨询工作模式。〔1)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2]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3】章恩友编著:《罪犯心理矫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试读结束···...

    2022-09-15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参考书目 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