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经传研究》杨庆中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研究》【作者】杨庆中著【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页数】321【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ISBN号】7-100-04402-2【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杨庆中著.周易经传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图书目录:《周易经传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由上下两编共15章组成。上编7章集中讨论《周易》古经,下编8章集中讨论《易传》。力图透过与《周易》经传相关的15个专题,对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层问题作出反思。《周易经传研究》内容试读上编2周易经传研究第1章《易经》中的卦爻象《易经》一书,主要由卦爻象、卦爻辞等基本要素组成。其中的卦爻象部分,则由“一”“--”两种符号构成。这两种符号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易经》的六画卦是否由八卦即三画卦两两相重而成?其卦爻象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卦爻象的符号特征是什么?这是《易经》研究中首先会碰到的问题,也是易学史上颇受关注的基本问题。本章就讨论这些问题。1.1卦爻象的起源关于卦爻象的起源,《易传》中有五种说法,即《系辞传》的“伏羲仰观俯察”说,“大衍之数”说,“易有太极”说,《说卦传》的“参天两地而倚数”说和“乾坤父母”说。①这些说法,对于传统易学影响很大,如伏羲“仰观俯察”②说,两千多年来几成定论。进人20世纪后,由于实证思潮的勃兴,对于卦爻象的形成,人们基于考古学的、民族学的新材料,又提出了种种新说,如古文字说、筮数说、结绳记事说、生殖崇拜说、龟卜兆纹说、太阳崇拜说、天文历法说,…。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兹举其中较有影响者:古文字说、龟卜说和筮数说作一讨论,以窥先哲时贤的探寻足迹,同时也力图透过这一“探寻”,钩沉卦爻符号的渊源所自及原始面貌。①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卷,华夏出版社199年版,第117页。②“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第1章《易经》中的卦爻象31.1.1文字说文字说,始于《易纬·乾坤凿度》,该书卷上《古文八卦》一节中说,“三古文天字,今为乾卦重”;“圉古三,地字,拊于乾,古圣人以为坤卦”;“三古风字,今巽卦”;“三古山字”;“三古坎字”;“三古火字,为离”;“三三古雷字,今为震”;“三古泽字,今之兑”。①《易纬》此说,不知所据何典,或许是受了《说卦传》“乾为天”、“坤为地”等说的启发演绎而成。易学史上,宋人杨万里、明人黄宗炎均宗此说。如杨万里曰:“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之字。”又曰:“三三古之天地字也。曷由知之?由坎离知之,偃之为三三,立之为水火。若雷风山泽亦然。故汉字坤字作巛。八字立而声画不可胜穷矣,岂特鸟迹哉!后世草书天字作元,即乾也。”(《诚斋易传》卷一)黄宗炎曰:“伏羲欲以文字教天下传后世,创为奇偶之画,使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象之在两间者,焕然移于方册之上,正所谓文字也。后圣师其大意,变成斜正纵横之状,而文字日增。是卦画者文字之根源,文字者卦画之支流也。八卦者,六书之指事象形,六十四卦六书之声意转借也。”(《图学辨惑》)②可见,杨万里、黄宗炎二氏,均以八卦为伏羲初制之字。近世传承此说者,亦不乏人。刘师培、梁启超、郭沫若等大师,都很认肯此说。刘师培先生认为:“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地水火之字形。”③梁启超先生也指出,八卦是古代的象形文字:“我们看坎离二卦便知道,坎卦作二像水,最初的篆文水字也作≈,后来因写字的方便,改作?,却失了本意了;离卦作三像火,篆文做兴,也有先后的源流关系”④。以古文字说八卦,论证最为详细的,当推已故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郭先生认为,八卦的卦形大部分是由既成的文字诱导出来的,在八个卦形里面,坤、坎二卦的生成最为明白。如坎在《易经》中象征水,水字古文作形,坎卦的卦形即由此字拉直横排而成。水常聚于洼下,由水的字形演成之卦,以水常在处为名,故谓之坎。坤字,《经典释文》本作巛形,《汉熹平石经》残石作巡,此字由“川”字变化而来,“川”①林忠军:《易纬导读》,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18-119页。②引自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248页。③刘师培:《经学教科书》第二二课《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引自黄寿棋、张善文主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④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引自《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第72页。4周易经传研究字古作巡,把曲画中断,横置则成坤形。因卦形脱胎于“川”,故有顺义。因大川所系是陆地,故坤又象征地。其他如三是震字的省略,三是兑的省略,震与兑的今字和古文相差不远,都是各个包含着卦形。如乾之象征为天为金为玉,金、玉二字即含有三之卦形。天,古字作不,把当中的一笔竖画去掉,稍稍加以修正,即可以成为三形。离之象征为火。火字以及从火之字,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铭刻中多作木,用天字省为三的同样方法,即可以得到三的卦形。郭先生认为,相对而言,艮巽两卦颇难解释。但“八个卦形中有六项乃至七项明白地可以知道是于既成文字加以某种改变或省略而成”,所以,“大约画八卦的人最初是发现了坎坤的卦,卦各三爻,爻所共通的画有一与~-两种。用这两种不同的画再作别种的三爻时,连坎坤二卦共可得八种。他为这种数学的必然性所感动,便把自己的理想来依附起来,选了一系列的适当的字来作为了八卦的名号;于是八卦的成因便受了掩蔽,而他们的神秘性就呈显了出来。”①可见,在郭先生看来,八卦符号,论其缘起,是脱胎于古文字的。若从《易纬》算起,以古文字说八卦的起源,可谓历史悠久。而就近世言之,认同此说者又多为大家。他们或者视八卦为文字的始祖,或者视八卦为脱胎于文字,但基本上都是就汉字的字形进行演绎,虽然也发现了一些联系,但理由并不充分。如有的学者指出:“他们从象实物形状发展而成的象形文字中,找到几个象卦形,而且代表的意义也相合的字,得到八卦也是古代的象形文字的结论。而隐隐中有八卦的象形,也是象它代表的实物的形状的意思。实在,象原物形状的象形文字象卦形,并不能得到卦形象它代表的原物的结论来。”②而且,进一步说,具有文字意义的八卦,为什么与筮占有关,为什么会演变成为《易》书中与卦爻辞一一对应的卦爻象系统,此说也难于做出圆通的解释。所以,卦画的起源与汉字的形成容或有关,而刘师培、梁启超、郭沫若等大师综合古人之说,以文字字形论卦画的起源,是证据不足的。1.1.2角卜说龟卜说,最早由余永梁先生发其端。上世纪20年代末期,余氏曾提出“卦爻仿①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引自《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第273-274页。②陈道生:《重论八卦的起源一一结绳、八卦、二进法、易图的新探讨》,引自《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第72页。···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研究经典丛书 周易经传数理研究

  • 周易卦爻辞研究》朱汉民丛书主编;兰甲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卦爻辞研究》【作者】朱汉民丛书主编;兰甲云著【丛书名】岳麓书院学术文库【页数】206【出版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06【ISBN号】7-81113-054-8【分类】周易(学科:研究)周易先秦哲学(学科:研究)先秦哲学【参考文献】朱汉民丛书主编;兰甲云著.周易卦爻辞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06.图书目录:《周易卦爻辞研究》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于《周易》成书时代的话语背景及其卦爻辞的表述结构,建立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解读方式,对《周易》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及其隐含的婚俗、礼制、教育、军事等内容作了阐述和揭示。《周易卦爻辞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引论第一节《周易》研究综述一、古代易学研究概要《周易》包括卦画系统、卦爻辞经文、卜筮方法等三个部分。《系辞传》、《文言传》、《象传》、《彖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自汉代始称作十翼,亦具有经的地位。“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时代的易学家(有可能至西周时期)对经的解释、发挥和申述。“传”以后对《周易》本经及十翼的研究著作统称为《易》学著作。如果从春秋战国时代算起,《易》学史已有2500余年历史。(一)西汉易学研究述要2周易卦爻辞研究自汉代开始,《易》已上升为群经之首,为“大道之原”,汉廷设立有《易》博士。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人因经学而致显达的大有人在。汉代《易》学是《易》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人们习惯称汉代《易》学为汉《易》。汉《易》重象数之学,所谓象数就是指:《周易》经文卦画中所体现的卦象、爻象,卦辞、爻辞与卦象和爻象有密切联系,而占筮时所获得的卦爻及卦爻辞是由筮数决定的,象数《易》着重探讨的就是《易》学中的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占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汉代象数易学以孟喜、焦赣、京房为代表,汉代的象数易学亦为官方易学,即今文易学,他们将卦爻象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结合起来,创立了“卦气说”,以“卦气说”阐释《周易》,重视占筮,可称为卜筮派象数学;到了东汉,易学家多重视对《周易》经文的注释,如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等,可称为注经派象数易学。孟喜、郑玄、虞翻注经时往往以礼释《易》,多有新见。汉代的今文经学,包括易学在内,多以经术经世,即清代以后所谓的“经世致用”也。刘师培在《经学教科书》中说:“大抵西汉之时,经学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多属齐学,古文多属鲁学。今文家言,多以经术饰吏治,又详于礼制,喜言灾异、五行。古文家言,详于训诂,穷声音文字之原。”刘师培所说的“多以经术饰吏治”即指今文经学家喜用经术管理国家与百姓,这些人精通礼制,喜言灾异、五行。西汉除了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易学属于象数派易学而外,另有非主流易学,与象数易学相对相反,他们不重视卦象与术数,不讲卦气,也不讲阴阳灾变,而是根据《彖》、第一章引论3《象》、《文言》等易传来解释经典,重视义理的阐发。这派以费直、高相为代表,属古文经学,亦可称作“民间易学”。第二种非主流易学是将黄老之学与《周易》相结合,阐发阴阳变易学说,以黄老之学解《易》,如严君平、扬雄等人。东汉末年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利用《周易》卦象与西汉孟喜、京房卦气说等易学成就,以及五行数方位图式,构建了一套道教丹术修炼的炼丹模型,在道教修炼上影响至巨。(二)魏晋南北朝易学述要魏晋时期,义理学派得到弘扬与发展。代表人物有王肃、王弼、韩康伯等人。尤其是王弼注易,排斥象数易学,以老庄玄学观点解易,提得所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等易学观点,称为“王学”,王弼的《周易注》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当然,魏晋时仍有人重象解易,并以卜筮著名于世,如管辂、孙盛等人。荀爽、干宝、郭璞等人的易学著作皆已散佚,只存于《周易集解》的零散注释之中,属于象数学派。(三)唐代易学简论唐代的易学家以孔颖达、李鼎祚等为最著名。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为《五经正义》之一,《五经正义》由颜师古受诏考定五经始,经贞观十二年(638年)孔颖达受敕撰写五经义疏,直到永徽四年(653年)第二次考定,其时孔颖达已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去世,共经过了二十四五年时间。《五经正义》为唐代每年明经科考试的标准教科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孔氏《周易正义》一书,采用王第一章引论5时,程颐的易学,偏重于阐释义理;张载的易学偏重于取象释义,以气为本来立论;南宋时朱熹的易学则融合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集易学大成;叶适等人易学则重实用事功;陆九渊、杨简等人易学则重心学,可称作心学派的义理学派;苏轼之易学,则儒理、玄理、禅学兼杂;杨万里之易学,以史论易。宋人易学著作丰富,《宋史·艺文志》记录北宋时即有60余家。《四库全书总目》论述宋人易学著作达50余种。重要著作有周敦颐《太极图说》、《易通》(又称《通书》),朱震《周易集传》,范仲淹《易义》,李献《易论》,欧阳修《易童子问》,司马光《温公易说》,程颐《伊川易传》,张载《横渠易说》,朱熹《周易本义》,杨万里《诚斋易传》,杨简《杨氏易传》等等。(五)元明清易学述要元代易学以程朱为宗,如董真卿《周易会通》、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疏》、吴澄《易纂会》、胡文炳《周易本义通解》、熊良辅《周易本义集成》、俞琰《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周易参同契发挥》等等。明清时期的易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据《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简目》、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的统计,明代易学著作达200种,清代易学著作达460余种。明清时期的易学有汉易和宋易之分,宋易以经传明道,一为义理易学,一为图书象数易学。汉易,即用文献学、考据学的方法治易。自明至清初,为宋易发展时期,如胡广《周易大全》,蔡清《易经蒙引》,孙奇逢《读易大旨》,王夫之《周易内6周易卦交辞研究传》、《周易外传》、《周易稗疏》,李光地《周易折中》等,尤以王夫之的易学成就为最著。象数学派的著作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黄道周的《易象正》,方以智的《东西均》、《易余》等等。汉易形成于雍乾之际,胡谓著《易图明辨》,惠栋著《易汉学》,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周易郑氏义》、《虞氏易礼》,姚配中著《周易姚氏学》,焦循著《易通释》、《易章句》等书。明中期,焦竑《易筌》、方时化《易引》等以佛经禅学解易。李贽著有《九正易固》,高攀龙著有《周易易简说》等书。清代之学者尚汉易,往往擅长辑佚,清代之有名学者,除张惠言辑有虞氏易、郑氏易而外,尚有孙堂、马国翰、黄奭等人辑有汉易之书。如孙堂撰有《汉魏二十一家易注》,马国翰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其中辑有50家汉唐易注,计79卷,是最全的汉唐易注辑本。黄奭撰有《汉学堂丛书》,辑佚200余种,易类有《子夏易传》、《孟喜易章句》、《王肃易注》、《薛虞易音义》、《翟子元易义》、《易纬》等书。清代乾嘉以后的今文学派,于易并有专深研究,但却过于疑古,如姚际恒、崔述等人。姚际恒《九经通论》之《易传通论》,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崔述则怀疑《周易》卦爻辞为文王、周公所作。此说对现代易学有很大影响。二、现代易学研究概要所谓现代易学,是指自民国初年至今天,约近百年的时···试读结束···...

    2023-02-23 先秦哲学书籍 先秦哲学著作

  • 《《周易》象数 1》刘大钧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象数1》【作者】刘大钧总主编【丛书名】百年国学研究文献大系【页数】436【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81-9【价格】325.00【分类】周易-研究-文集-象数之学【参考文献】刘大钧总主编.《周易》象数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象数1》内容提要:本《集成》采用以下三大原则:第一,以研究内容分为《〈周易〉经传》等八大类,勾画出“现代研究范式”下的易学研究格局;第二,在每类(辑)中以研究对象(研究之问题、人物等)系文,呈现不同地区不同观点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方向;第三,在研究对象下以文献发表先后排序,展示易学研究发展的递变和层次感。《《周易》象数1》内容试读《周易》象数们以百年年易學著华集成「二九00二00九1通论刘光汉汉宋象数单异同论笔汉宋象数学异同论刘光汉汉儒信搬纬,宋儒信图书,谦纬亦称图书。《公羊疏》日:问日《六艺论》言,六艺者图所生也。《春秋》言依百二十国史何?答日:王者依图书行事,史官录其行事,言出图书,岂相妨夺?俞理初日:百二十国史仍是图书,古太史书杂处,取《易》于河图,则河图余九篇,取《洪范》于洛书,则洛书余六篇,皆图书也。此谦纬亦可称图书之证也。均属诬民之学。特谶纬图书,其源同出于方士。上古之时,天人合一,爱有史祝之官兼司天人之学,凡七政五步十二次之推测,星辰日月天象之变迁,咸掌于冯相、保章,则太史之属官也。及东周之际,官失其方,苌弘以周史而行奇术,如射鯉首是,老子以史官而托游仙,史职末流流为方士,若赵襄获符,秦王柯雄,以及三户兴楚之谣,五星兴汉之兆,皆开谶学之先。然卢生入海求仙,归奏亡秦之谶,则谶书出于方士明矣。至于西汉,儒道二家竞为朝廷所尊尚,由是方士之失职者以谶纬之说杂糅六经之中,如公玉带献明堂之图,栾大进封禅之说是也,而兒宽之徒复援饰经术以自讳其本原,此谶纬原于方士之证也。若宋人图书之学出于陈抟,抟以道士居华山,从种放、李溉游,搜来道书,得九官诸术,倡太极、河洛、先天、后天之说,作《道学纲宗》。其学传之刘牧,牧作《易数钩隐图》,而道家之说始与《周易》相融。周茂叔从陈抟游,隐师其说,马贵与日:晃氏日,朱震言程顾之学出于周敦颠,敦簸得之穆修,亦本于陈抟。景迁云:胡武平、周茂叔同师鹤林寺憎寿涯,其后武平传于家,茂叔则授二程。此周子学术出于陈抟之正。作《太极图说》,宋代学者皆宗之。夫太极之名、图书之数、先天后天之方位,虽见于《易传》,然抟、放之图纵横曲直,一本己意所欲出,似与《易》旨不符,近世诸儒坚斥宋人图书之说,宋林采以易图为后人依托,非画卦时所本有。俞琰作《易外别传》,以邵子先天图阐明丹家之旨。元吴澄、明归有光,亦皆著说争辨。元延祐间,天台陈应润作《爻变义蕴》,确指陈、邵之图为《参同》炉火之说,以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用。豚后胡谓作《易图明辨》,黄宗炎作《图书辨惑》,毛奇龄作《图书原舛》,皆斥之甚力。此后遂成为定沦矣。以陈、邵图书系属方士炼修之别术,虽指斥稍坚,然宋儒图书出于方士则固彰彰可考矣。搬纬图书,既同溯源于方士,然河洛之说,汉儒亦非不言也。孔安国、扬雄,以图书俱出伏羲,世为刘牧说所本。刘歆则言图出伏装时,伏藏以之作《易》;书出禹时,再法之以作《洪范》。与孔、杨之说迥殊。又虞翻注《易传》“易有太极”节云: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而陈、邵易图亦谓太极分为两仪,由两而四。两数叠乘,以成六十四卦之数。由两而四、而八、而十大、而三十二、而大十四。实与古说相符,非徒方士秘传之说也。宋儒若欧阳修、有《论九经请副正义中谶纬捌子》,以猴纬非圣人书。魏了翁、重定《九经正义》,尽到谦纬之言。王伯厚,讥《宋书·符蹦志》引谶纬。晁以道亦日:使纬书皆存,犹学者所弗道,况其残缺不完,于伪之中又伪者乎?鉴宋人不喜纬书,殆成风习也。虽深斥纬书,然朱子注《论语》“河不出图”,注云:河图,河3·《周易》象数(一)通论中龙马负图。此引纬书中之说也。注《楚词》“昆仑天阙”,注云: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亦本纬书。亦未尝不引纬书也。盖汉代之时,以通谶纬者为内学;惟孔安国、毛公皆不言纬,相谭、张衡尤深嫉之。范蔚宗云:恒谭以不喜谦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字差显,世主以之论学,悲矣战」宋代之时,以通图书者为道学。汉人言谶纬并兼言灾异五行,宋人言图书并兼言《皇极经世》。汉人灾异五行之说,于《易》有孟氏、孟氏从田王孙受《易》,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梁邱氏以为非田生所传,然梁邱氏亦言灾异,惟丁宽易不言阴阳灾变之说。京氏,京氏之学出于焦延寿。延寿尝从孟喜间易,著《易林》。于《书》有夏侯氏、喜言《洪范五行传》以之言灾异。刘氏,于《诗》有翼氏、后氏,皆齐诗也。称说五际六情,与《诗纬》推度灾纪历枢之说合,盖齐诗家法如此。于《春秋》有董氏、眭氏,咸以天变验人事,迄于东汉不衰。若《皇极经世书》作于邵子,其学出于阴阳家。昔邹行之徒侈言五德,以五行之盛衰验五德之终始,邵子本之,故所作之书亦侈言世运。大抵以阴阳五行为主,由阴阳五行而生世运之说,由世运之异而生帝皇王霸之分。但彼之所言世运仍主古盈今衰之说,与进化之公例相为反背也。又邵子于汉儒之学最崇扬雄。邵子日:洛下闲改颛帝历为太初历,杨子云准太初而作太玄,凡八十一首,九分共三卦,凡五隔四四分之则四分当一卦。卦气始于中孚,故首中卦。又云子云既知历法,又知历理。又云子云作太玄,可谓知天地之心矣。又邵子诗云:若无扬子天人学,稀有庄生内外篇。此皆邵子推崇子云之证也。故程子日:尧夫之学,大抵似杨雄。盖邵子之学虽由李挺之绍陈抟之传,然师淑扬雄,则仍汉学之别派也。且邵子之说本于汉儒者一日卦气之说。夫卦气之说,始于焦赣、京房。谓卦气始于中孚,以四正卦分主四方,以坎、离、震、兑,分主四方,应二至二分之日。谓四时专主之气,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卦各值一日,以观其善恶。其余六十,余交别主一日,凡三百六十日。《易纬》图相同。子云《太玄》本之。朱子日:《太玄》都是学焦延寿推卦气。案京、焦言卦气,以中孚为冬至之初。顾上九为大雪之末。《太玄》亦以中为阳气开端,即以中孚为冬至初之说也。养有、暗赢二费,即以颠上九为大雪之末也。以易卦气为次序而变其名,朱子之说是也。而邵子之言卦气也,亦用六日七分之说。燕西山云康节亦用六日七分.此其证也。此宋学之源于汉学者一也。两汉谐衡皆主六日七分之说,自扬雄、马融、郑玄、宋、虞、陆、范,皆主其说,皆言卦气始于中孚。孔颗达从之。一曰九宫之说。夫九官之法见于《乾凿度》,郑君注纬亦信其言。张平子力排图谶,不废九宫、风角之占。而陈抟喜言九官,邵子之书亦兼明九官之理。毛西河以九官始于张角,实则汉学亦有此一派。此宋学之源于汉学者二也。夫卦气之占、九官之法,语邻荒渺,说等无稽,然潮其起原则两汉鸿儒已昌此说,安得尽引为宋儒之咎哉!且宋儒象数之学出于汉儒者非仅卦气九宫已也,即河洛之图亦然。《易纬河图数》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同道,三与八为朋,四与九为友,五与十同途。”而宋儒之绘河图洛书也,实与相符。如河图之象,一六同在北,三八同在东,二七同在南,四九同在西,而五则居中。又刘歆有言,河图洛图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则又宋儒图书相为用之说所从出也。宋儒谓八卦之水火木金土,即《洪范》之五行:图之五十有五,即九畴之子目也。又谓图书皆所以发明易理。虽孔安国、刘歆、关朗皆以十为图,以九为书,与刘牧之说不同,刘牧以十为书,以九为图,别为一说。然朱子作《易学启蒙》仍主汉儒孔刘之说,素元定亦然。则宋学亦未能越汉学范围也。又如纳甲之说,朱子所深信也,朱子日如纳甲法,坎纳戊,离纳已,乾之一爻属戊,坤之一爻属己,留戊就已,方成坎离。盖乾坤属大父母,坎离是小父母也。然郑君注《易》已言之互体之说,亦朱子所深信也。朱子自言晚年从《左传》悟得互体。然虞翻注《易》已言之。惟陈、邵先天互体之说,实不可信。即太极阴阳之说,亦为汉儒所已言。郑君注“易有太极”云:极中之道,禅和未分之气也。此即宋儒以太极为元挥之物之说也。又《说文》“一”字下云: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代成万物。此即周子《太极图说》所刘光汉醇汉宋浆数单异同论谓太极生阴阳,由阴阳以生万物之说也。又何氏《公羊解诂》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其说亦与《易》注及《说文》相同。特宋儒以太极标道学之帜耳。又周子《太极图说》谓阳变阴合而生五行,大约来儒于马融四时生五行之说排斥最深,目为曲说。此亦许、郑之旧说也。郑氏《尚书大传》注日:天变化为阴为阳,覆成五行。又《说文》日: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皆五行生于阴阳之说也。特阴阳五行古学分为二派,汉儒宋儒均失之耳。若夫先天后天之言,汉唐以前初无是说,乃陈、邵臆创之谈。邵子又谓有已生之卦,有未生之卦,而朱子申之日:“自展至坤为已生,自巽至坤为未生,则又牵《说卦传》以就圆图之序,可谓穿凿附会,无所不至者矣。而天根月窟之说,尤属无稽。黄黎洲日:邵子所谓天根者,性也:月窟者,命也。性命双修,老子之学,糜节自诉其希夷之传,而其理与《易》无与,则亦自述其道家之学,而其说于易无与也。说者求之易而欲得其三十六宫者,可以不必也,黄氏之说最确。甚至改定新历,亦邵子事。创造新图,以圣贤自拟,此其所以招近儒之指斥也。特汉儒之学多舍理言数,宋儒之学则理数并崇,而格物穷理亦间迈汉儒,试详举之。邵子之言曰天依形,地附气,或问尧夫日:天何依?日:天以气而依于地。地何附?日地以形而附于天。则其说又稍误,不若此语之确。又日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程子日:天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之气也,又曰:凡有气莫非天,有形莫非地。张子曰:虚空即气,减得一尺地,便有一尺气。朱子曰:天无形质,但如劲风之旋,升降不息。是为天体,而实非有体也。地则气之渣滓,聚成形质,但兀然浮空而不堕耳。此即歧伯大气举地之说也,见《素问》与皙种空气之说大约相符,此宋人象数学之可取者一也。张子之言曰:地对天,不过地特天中之一物尔。所以言一而大谓之天,二而小谓之地。案唐孔颗达云:天是太虚,本无形体,但指诸星转运以为天耳。天包地外,如卵之里黄。其说亦确。又曰地有升降,地虽凝聚不散之地,然二气升降其相从而不已也。阳日上,地日降而下者,虚也。阳日降,地日进而上者,盈也。此一岁寒暑之候也。至于一昼夜之盈虚升降,则以海水潮汐验之为信。黄瑞节注《正蒙》谓:地有升降,人处地上如在舟中,自见岸之移不知舟之转也。又谓:地乘水力,与元气相为升降。气升则地沈,而海水溢上则为潮。气降则地浮,而海水缩下则为汐。其说亦精。朱子亦曰:天地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其说稍讹。此即郑君地有四游之说。《考灵圈》注云:地盖厚三万里,春分之时地渐渐而下,至夏至时,地之上畔与天中平,夏至之后,地渐渐而上,至冬至时上游,地之下畔与天中平,自冬至后渐渐向下。盖郑注误日为天。与皙种地球公转之说大抵相同。此宋人象数学之可取者二也。程子之言曰:月受日光,日不为亏,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朱子之言日:月在天中,则受日光而圆;月远日则其光盈,近日则其光损。又日:月无盈缺,人看得有盈缺。晦日,则日与月相叠,至初三方渐渐离开。其说是也。又曰:纬星皆受日光。此即张衡日蔽月光之说。张衡日:火外光,水含景。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而光盈,就日而光尽。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为暗虚在屋。星微月过则食。日之薄地,其明也。与皙种月假日明之说互相发明。此宋人象数学之可取者三也。邵子日,日月之相食,数之交也。日塑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是日月食不为灾异,在北宋时邵子已知之矣。然宋人象数之学精语尤多。周子言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又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非即效实储能之说乎。案动而生阳,即西人辟以出力之说,所谓效实也。静而生阴,即西人翕以合质之说,所谓储能也。故周子之语甚精。张子言: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生之不亡,可与言。性非即不生不灭之说乎?聚散虽不同,而原质仍如故,即不生不灭之说也,又谓:两不灭,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非即正负相抵之法乎?物有二,即有对待,故佛家言三世一时,众多相容。张子静《周易》象数(一)神通论此言,与代数正负相等,则消之法同。而邵子《观物内篇》曰: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其析理尤精,远出周、张之上。象起于形者,即《左传》“物生而后有象”也。物之不存,象将安附?数起于质者,即《左传》“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是也。凡物之初,皆由一而生,二而后各数乃生。名起于言,如《尔雅》之指物皆日“谓之”是也。意起于用,即古人所谓“思而后行”也。以穆勒名学之理证之,则象即物之德也,数即物之量也,言即析词之义也,用即由惑生志,由志生为之义也。故其理甚精。又以水火土石为地体,邵子日: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张子亦日:水火土石,地之体也。以代《洪范》之五行。此则深明地质之学。地质之学已启其萌。此则宋儒学术远迈汉儒者矣,与荒缈不经之说迥然殊途。若汉人象数之学今多失传,然遗文犹可考,试详析之。约分三派,附《周易》者为一派。孟喜、京房、郑玄、荀爽之流,注释《周易》咸杂术数家言。一曰游魂归魂之学,出于《易传》“游魂为变”一语,说最奇诞。曰飞伏升降之说,亦孟、京之学,宋衷、虞翻皆信之。一曰交辰之学,张皋闻日:乾坤六交上应二十八宿,依气而应,谓之交辰。钱竹汀谓:费氏有《周易分野》一书,为郑氏交辰之法所从出。陈兰浦日:郑氏交辰之说,实不足信,故李彝祚《樂解》刊削之。一曰消息之学,陈兰浦日:十二消息卦之说,必出于孔门。《系辞传》云:往者屈,来者信,原始反终,通乎昼夜之道。皆必指此而言之,故郑、荀、虞三家注《易》皆用此说也。说经之儒皆崇此说。此一派也。附历数者为一派。刘洪作《乾象术》,大抵为谈天象之书。郑康成作《天文七政论》,并为刘氏《乾象术》作注。郑兴校《三统术》,李梵作《四分术》推之,霍融作《漏刻经》,刘陶作《七曜论》,论日月五星。甄叔遵作《七曜本起》,张衡作《灵宪算罔论》又作《浑天仪》一卷。虽推步之术,未若后世之精,然测往推来,足裨实用,张衡之说最为有用。此一派也。附杂占者为一派。何休作《风角注训》,风角者,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验事物之吉凶。王景作《大衍元基》,景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篮,而众书杂涌,吉凶相反,乃参稽众家数术之书,冢宅、禁忌、堪奥、日相之属,适于时用者,集为《大衍元基》。以及景鸾作《兴道论》,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徐岳作《术数纪遗》,莫不备列机祥,自矜灵秘,然说邻左道,易蹈疑众之诛,此又一派也。汉人此派之学,别有《图宅说》及《太平清领书》。《图宅说》者,以五行、五姓、五声定宫室之向背。王充《论衡》引之。《太平清领书》者,专以五行为主,乃道家之书也。若夫许峻《易林》、《易决》、《易杂占》诸书亦属此派者也。盖汉人象数之学舍理言数,仍为五行灾异学之支流,乃近世巨儒表佚扶微,摭拾丛残,标为绝学,而于宋学之近理者转加排斥,虽有存古之功,然荒诞之言岂复有资于经术?此则近儒不加别择之过也。《国粹学报》1905年第7期6···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 刘大钧在线阅读 周易大师刘大钧

  • 《大家小书 周易简要》李铭建整理;李镜池|(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家小书周易简要》【作者】李铭建整理;李镜池【丛书名】大家小书【页数】264【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04【ISBN号】978-7-200-14786-5【价格】49.00【分类】《周易》-通俗读物【参考文献】李铭建整理;李镜池.大家小书周易简要.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家小书周易简要》内容提要:《周易》在战国时期即被作为经典,两千多年来,被列为群经之首。《周易》是对西周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学价值。本书作者李镜池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周易》进行有重点的解读,使之明白晓畅,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大家小书周易简要》内容试读周易解谜①一、所谓“谜”书《周易》是我国一部著作最早而始终还无人能解释的“怪书”。正因为它写得早,内容讲的东西又古远,文辞又简练,组织又像很散漫,作者写作的宗旨又隐秘,因而二千多年来还没人读得懂,解得通。今人认为是不可解的“谜”书。照古今人的解释,你一解,他一解,除了一些因袭前人的说法外,真是人各一说,漫无标准,而又都不是它本意,这不就成为不可解的“谜”了吗?但我们如果找到解释的标准,就可以揭露它的谜底,得出它的真义,它便不是“谜”书,而且成为我国古①整理者按:本篇曾单独发表于《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题为《周易简论》。该刊编者按语说:“文中对玄妙难读的《周易》作了全面、通俗的介绍和详论,指出读《周易》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周易》是有帮助和启发的。”周易解谜/001代社会史、古代哲学史极可宝贵的史料。标准为何,先且不谈,兹把我所理解的,举几个例子,古今人怎样解释它,就可知它可以成为“谜”书的原因。·先从大圣人孔夫子说起。有一个卦(《易》共六十四个卦,每卦有一条卦辞,六条爻辞)有两条爻辞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及“田无禽”。这写的是古远社会打猎的事。田是畋猎,德同于得。打得鸟兽,禽是鸟兽,羞是珍馐之馐本字,美味之意。很古远的社会,人们靠打猎为生,还不懂得饲养牲畜,不懂得耕田,叫作渔猎时代,比牲畜时代、农业时代早得多。但打猎并不是天天能打得到鸟兽的,“田无禽”,即打不到,“不恒其德”,不是常能得到。恩格斯说:“靠打猎所得的东西来维持生活是极其靠不住的。”但是古远社会,人们过集体生活,互相帮助,你得不到,别人打到,大家分享,而且还送(承)给你最好的,他自己反而取最少最差的一份。原始社会人们的道德品质非常高尚。但这不是作者当时的事,而是以前古远的事。作者是周王朝掌管占卜的王官,他手中掌握了许多从前留存下来的占卜材料,这些材料记录了各种事实,作者选取来编组成书。这些古远事实,后人不知,孔子生于作者之后二百多年,就不了解。他引“不恒其德”一条,讲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以德为道德,羞为羞耻。文字训诂,也002阳易简岁没懂得本来意义。他在猜谜。孔子之后过了二百多年,汉初,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距作者所生活的奴隶社会更远了。有些人给《易》作注解,成为《易传》。他们为封建伦理宣教,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却挂着孔子的招牌,说是孔子作的传。他们把卦的六个爻分了等级位次,定了第五爻为君位,余为臣位,发挥他们的奴才思想。第六爻在第五爻之上,在君位之上,那还了得!于是凡是上爻差不多都说是坏的,好的会说成坏的。四在五下,臣近君,本来好嘛,但他们又说太近了,臣迫君,不好。这叫作“爻位”说,历代说《易》的都离不开爻位说,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奴才,他们说的,尽是离奇怪诞,给《易》猜的谜。例如,有个“无妄”卦,本来是诫人不要胡作非为、胡思乱想的。其中一爻说,意外得了病,如果不乱想,心情舒畅,有时不用药医治,病也会好的。而《象传》却解为没有希望治病的药不可试用啊。句读也没弄清楚。有个“观”卦讲观察方法,要人有思想,眼光看得广大。其中一爻说,统治者担负政治大任,不能片面看问题。被禁闭在家里的妇女,眼光短小,怪不得她,贵族却不能像她一样。而《象传》却解为,窥观妇女贞洁不贞洁的地方,是可丑的(意为看她是不是处女)。真是封建头脑的胡猜。周易解谜/003又如“震”卦,作者说明雷电是自然现象,而为《易》作注,历代奉为权威的,作为官书,为读书士人所必读之作的王弼(他生于《易》作者之后约九百年)注,却说雷是为惊骇那些怠慢者而响的。这跟迷信者以为雷公是有意志的差不了多少。作者具有科学头脑,而王弼却做了唯心主义解释。再如,“睽”卦有一爻写一个人在啃一块肉(古代说猪肉、鱼肉等叫作肤,肤是肉),宋代一个理学大家程颐,不知肤为肉的古义,解吃肉为啮人肌肤,咬得深入,比喻深得信任,引周公与成王、诸葛亮与刘禅为例,说周公孔明的深见信任,是啮肌深入者。这个吃肉之谜,只有这位理学大家才能悟到。吃肉变为啮肌,又成为深信,真是妙不可言。从前注《易》的,许多猜谜式的解释,从《象传》起,历代一样,非常可笑。例如号称博通的清代的焦循,写了三本《易》注,讲什么“旁通”,其实是东拉西扯,纠缠不清,支离破碎,把文从字顺的话搞得句不成句,字不成义,不堪卒读。今人怎样呢?可惜仍然在猜谜。高亨在抗日战争时写的《周易古经今注》,不采四说,专从文字上作训诂,当他解不通时,往往擅改经文。例如,“睽”卦写旅客出门所“见”所“遇”的事,其中有一条是:旅客在路上远远见到前面有一004周易简哕例如“讼”有一爻说:“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说的是两种斗争:一是贵族内江,一是阶级对抗。两个贵族讼争,那个讼争失败者回到他的邑去,邑人(奴隶)趁他失势,一下子逃跑了三百户。邑主也没办法,不敢对邑人怎么样。这两种斗争,反映了奴隶社会趋于没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被统治者敢于大规模地集体逃亡以反抗统治者。在古代社会史中,这是珍贵的史料。可是李景春却说:“不克讼,是斗争没有解决。而且在斗争中我方遭到暂时的失利。在敌大我小的时候,是不宜硬拼的,于是就暂时避开到偏僻地区去,养精蓄锐,以备再起。这样是没有灾害的。”这样训解,显然是错误的。以上举了几个例子,从孔子说到今人,可见《易》之所以成为“谜”书,并不是它本身是“谜”,而是因为古今来解《易》者把它当作谜,而胡乱说他们自己所要说的话。二、用什么标准来破“谜”古今来解释《周易》的,把它当作谜,而用各人自己的思想来附会。我们说它不是谜,那么,用什么标准来打破这个“谜”呢?006周易简明···试读结束···...

    2023-02-23 大家小书 epub PDF 大家小书epub

  • 《虞翻周易注导读》(清)孙堂辑校;王新春,王贻琛导读|(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虞翻周易注导读》【作者】(清)孙堂辑校;王新春,王贻琛导读【丛书名】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页数】240【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5169-1477-9【价格】58.00【分类】《周易》-注释【参考文献】(清)孙堂辑校;王新春,王贻琛导读.虞翻周易注导读.北京:华龄出版社,2019.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虞翻周易注导读》内容提要:汉末的虞翻,立足于时代经学的氛围与语境,本着守正开新、光前裕后、继往开神圣经师信念和傲视群儒的自负,在经传一揆理念下,对《周易》经传作了具有创造性意义的系统诠释,推出了彰显着鲜明学术自我的阴阳之道视域下的虞翻易学,开显出全新易学天人之学底蕴。虞氏是在继承和改铸自《周易》经传以来易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象数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易学体系的。在此意义上,虞氏不唯集两汉象数易学之大成,而且也集整个虞氏以前易学象数学之大成,难能而可贵。《虞翻周易注导读》内容试读导读导读一、虞翻的生平与著述虞翻(约164一233),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其经学成就集中于易学,是卓荦不群的象数易学大家,集两汉象数易学之大成。据《三国志》本传及裴松之注①,翻少好学,有高气。王肃之父王朗任会稽太守,命翻为功曹。孙策行师征会稽,翻劝朗避策,朗未能采纳此建议,奋起抵抗,结果败绩。策既得会稽,复命翻为功曹,待之以交友之礼,并亲临其府第。其于翻的看重之意,由是亦可略见一斑。策之为人,每好驰骋游猎,翻因直言以谏阻之,恳挚以君人者不重则不威之理相陈,策心中服之。翻出为富春长。孙策卒,弟孙权继兄总理江东事务。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时任司空之职的曹操,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辟翻,翻闻而耻之,拒而不受。权授之以骑都尉之职。生性疏直,屡次犯颜谏争,权大为不悦。为人不善协俗,以故多见毁谤。先后被贬谪到丹杨泾县、交州。史载,翻虽处罪放,却仍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并先后为多部典籍作注。沦落交州十余年而卒,享年七十。后权遣将士征辽①陈寿,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M.裴(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1317-1328.周易研究经典丛书1《虞翻周易注》导读东,于海中遭风,多所没失。权生悔,乃言曰:“昔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虞翻亮直,善于尽言,国之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三国志》本传裴注引《江表传》)遂令属下问交州,嘱以翻若尚存,即给其人船,发遣还都;若翻已亡故,则送丧还本郡,使儿子仕宦。惜乎翻已作古矣。虽遭逢乱世,无论是置身争战环境下,还是在贬谪异方他乡的天涯海角之际,虞翻始终勤于治学,笔耕不辍。晚岁在交州,更是以典籍自慰。据《三国志》本传,虞氏较早即完成了其《易注》。本传又称,在罪放交州之际,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注引《翻别传》则指出,在交州,翻“又以宋氏解《玄》颇有缪错,更为立法,并著《明杨释宋》以理其滞”。《玄》即汉杨(一作扬)雄的仿《易》之作《太玄》(一名《太玄经》)。宋氏,东汉末学者宋衷(一作忠),尝为《太玄》作注,《隋书·经籍志》即载有其九卷本之注及与三国吴陆绩的十卷本之注。“明杨”,即谓阐明虞氏所理解的杨氏《太玄》之本旨;“释宋”,则是排解开宋衷对于《太玄》滞而不通的识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虞注《周易》九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则著录有虞注《周易》十卷。此即前揭虞氏之《易注》。《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论语》虞翻注十卷。《隋书·经籍志》则称:“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此即前揭虞氏为《论语》所作之训注。《隋书·经籍志》称:“《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旧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导读《唐志》则云:“《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撰。”新《唐志》则云:“虞翻注《国语》二十一卷。”此即前揭虞氏对《国语》所作之训注。《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老子》虞翻注二卷。《隋书·经籍志》则称:“虞翻注《老子》二卷,亡。”此即前揭虞氏为《老子》所作之训注。《隋书·经籍志》称:“梁有《扬子太玄经》十四卷,虞翻注。”新、旧《唐志》亦著录有虞注《杨子太玄经》十四卷。按,前揭虞所撰《明杨释宋》,“明杨”盖从正面疏解、阐发《太玄经》本文,藉此而彰显其本旨;“释宋”盖从反面批驳宋注之“缪错”,并配合正面的疏解和阐发,以排解宋注之滞。刘大钧教授认为,“这两部分的内容皆为训注《太玄经》而作”,“疑《太玄经注》可能即《翻别传》的《明扬》《释宋》”。①据相关记载,虞氏的著述尚不限于以上所揭数种。《十三经注疏》载唐玄宗《孝经序》在评骘几家《孝经》训注的得失、优劣时,尝云:“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则虞氏亦尝为《孝经》作注。《隋书·经籍志》载,虞氏尚有以下三种易类著作:其一,梁有《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其二,《周易集林律历》,一卷;其三,《易律历》,一卷。《经典释文》卷二《周易音义》释《周易》之“易”字时,有云:“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可见,虞氏尝为东汉末道士魏伯阳所撰之《周易参同契》作注。①刘大钧.虞翻著作考释[J].周易研究,1990(2).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3《虞翻周易注》导读此外,《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御史《虞翻集》二卷,梁三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亦录有《虞翻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同此。虞氏的著述,大致如上所列。由此已足见其学问的渊博。当代虞翻易学研究名家刘大钧教授撰有《虞翻著作考释》一文①,可参看。刘文中还考出虞著有《川川渎记》。虞氏自我期许颇高,甚为自负,锋芒略显过于外露,似乎缺乏儒者所应具备的谦和之气,因此,他对各家的经典训注,尤其是五经方面的训注,往往皆表现出不满之情。东汉末年,郑玄立足古文经学,兼通今文经学,尝遍注群经,成为总结并终结两汉经学、集两汉经今古文学之大成的一代经学大师,为世人所重。即使对于这样一位雅为世人所重的经学大师,虞氏也毫无顾忌地提出严厉批评。史载,虞氏尝奏汉献帝郑玄解《尚书》违失事之目,斥责郑玄不知阙疑之义,指出“于此数事,误莫大焉”,宜命学官定之;认为,“此不定,臣没之后,而奋乎百世,虽世有知者,怀谦莫或奏正”。他并进而申言:“玄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臣窃耻之!”(《三国志》本传裴注引《翻别传》)由此看来,虞氏盖尝有志于重新系统地梳理、诠释五经,只是由于长期的戎马倥惚,或遭流放,最终未能如愿。虽然未能实现重新系统梳理、诠释五经的夙愿,因而不能与郑玄等人的博通五经同日而语,但是,虞翻仍然取得了很高的学术造诣。其学术造诣最深者乃在于易学。正是由于这方面的造诣,使得他当之无愧地成了两汉象数易学的集大成者。①刘大钧.虞翻著作考释[J].周易研究,1990(2)·4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导读据载,其《易注》初立,奏书汉献帝云: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羲仰天县象,而建八卦,观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类万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前人通讲,多玩章句,虽有秘说,于经疏阔。臣生遇世乱,长于军旅,习经于枹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日:“乾元用九,而天下治。圣人南面,盖取诸离。”斯诚天子所宜协阴阳、致麟凤之道矣。①其又奏汉献帝云:经之大者,莫过于《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颖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叹《易》日:“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释,复不及谞。孔子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由奏书可知,虞翻生于易学世家,自其高祖传孟氏(喜)易学,①陈寿、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裴注引《翻别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22.②陈寿.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裴注引《翻别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22.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5《虞翻周易注》导读至翻已历五世。孟喜的卦气说,是其藉以重新契会《周易》经传,建构虞氏易学的极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其云陈桃所梦一事,又透露出虞氏易学与道教、与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显发的月体纳甲说间,所存有的微妙关联。在奏书中,虞氏以自己的识见,尖锐批评了他所认为的注《易》,各家,尤其是被时人推尊为注《易》名家的马融、荀爽(荀氏一名谞)、郑玄以及宋衷诸人的偏失、谬见,以为其自立之《易》注张目。平心而论,虞氏对于各家所作的评判,的确不免有所偏激,有失公允,带有明显的门户之见。但是,若能以宽容的胸襟,从同情地理解他人的学术识见的视域出发来审视,我们也不难看出,虞氏本人,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抱其满腔学术之真诚来诠释《周易》经传及其他典籍和批评诸家的,其目的即在于透过自己的努力,以豁显他所认定的《易》及其他典籍之本旨,并希冀世人能够认同、接受他所作的诠释。二、虞翻《周易》著述传世、研究大致情形包括易学著述在内的虞氏的著述,存世已不多。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保存了部分虞氏《易》的音、义。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则征引了虞氏《易注》的大量内容,虞氏《易》的传世而不绝,端赖李氏此书。除此而外,清以来,诸儒裒辑、诠释、阐发虞氏《易》的相关著述,是今人研究虞氏易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些著述,主要有:清儒孙堂,辑有虞氏《周易注》十卷、《附录》一卷,《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本。6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注》 周易注译

  • 周易正义》(魏)王弻,(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郑同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正义》【作者】(魏)王弻,(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郑同整理【页数】388【出版社】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108-8849-6【价格】78.00【分类】《周易》-注释【参考文献】(魏)王弻,(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郑同整理.周易正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正义》内容提要:本次点校所采用底本,标题又作《周易兼义》。《周易正义》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本书所采用的底本为明万历间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参校本为中华书局影印、清代学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文字点校吸收了阮元校刻本及历代易学家对此书的研究成果,编次仍依合刊本,文字采用简体横排。此次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文字处理、校勘工作,并吸取了部分已有定论的研究成果。本书标点根据现行新的标点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周易正义》内容试读周易正义卷首自此下分为八段第一论“易”之三名第二论重卦之人第三论三代《易》名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第五论分上下二篇第六论夫子《十翼》第七论传《易》之人第八论谁加“经”字易正义卷首1周易正义第一论“易”之三名品2正义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邪?”又云:“易之门户邪?”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又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则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顺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崔觐、刘贞简①等并用此义,云:“易者谓生生之德,有易简之义。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变易者,谓生生之道,变而相续,皆以《纬》称‘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明是“易简”之义,无为之道。故“易”者,易也,作“难易”之音。而周简子云:“‘易’者,易(音亦)也,不易者,变易也。‘易’者易代之名。凡有无相代,彼此相易,皆是‘易’义。‘不易’者,常体之名,有常有体,无常无体,是‘不易’之义。‘变易’者,相变改之名,两有相变,此为‘变易’。”张氏、何氏并用此义,云:“易者,换代之名,待夺之义。”因于《乾凿度》云:易者其德也,或没而不论,或云德者得也。万法相形,皆得相易。不顾《纬》文“不烦不扰”之言,所谓用其文而背其义,何不思之甚?故今①即刘减,字贞简。之所用,同郑康成等。“易”者,易也,音为“难易”之音,义为“简易”之义,得《纬》文之本实也。盖“易”之三义,唯在于有。然有从无出,理则包无,故《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浑沌。浑沌者,言万物相浑沌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是知易理备包有无,而易象唯在于有者,盖以圣人作《易》,本以垂教,教之所备,本备于有。故《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即无也;“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即有也。故以无言之,存乎道体;以有言之,存乎器用;以变化言之,存乎其神;以生成言之,存乎其易;以真言之,存乎其性;以邪言之,存乎其情;以气言之,存乎阴阳;以质言之,存乎爻象;以教言之,存乎精义;以人言之,存乎景行。此等是也。且易者象也,物无不可象也。作《易》所以垂教者,即《乾凿度》云:“孔子曰:上古之时,人民无别,群物未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伏牺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易者所以断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是以画八卦,建五气,以立五常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度时制宜,作为罔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于是人民乃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洽,各安其性。”此其作《易》垂教之本意也。周易正义卷首3周易正义第二论重卦之人8《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礼纬含文嘉》曰:“伏牺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牺则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国、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伏牺得《河图》而作《易》。是则伏羲虽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伏牺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系辞》日“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虽有万物之象,其万物变通之理,犹自未备,故因其八卦而更重之。卦有六爻,遂重为六十四卦也。《系辞》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牺重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史迁等以为文王重卦。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辞》,神农之时已有,盖取益与噬嗑。以此论之,不攻自破。其言神农重卦,亦未为得。今以诸文验之。案《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凡言“作”者,创造之谓也。神农以后,便是述修,不可谓之“作”也。则幽赞用蓍,谓伏牺矣。故《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上系》论用蓍云:“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十八变成卦,明用蓍在六爻之后,非三画之时。伏牺用蓍,即伏牺已重卦矣。《说卦》又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兼三才而两之”,又非神农始重卦矣。又《上系》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之四事,皆在六爻之后。何者?三画之时,未有《彖》、《繇》,不得有“尚其辞”。因而重之,始有变动,三画不动不得有“尚其变”。揲蓍布爻,方用之卜筮,蓍起六爻之后,三画不得有“尚其占”。自然中间以制器者“尚其象”,亦非三画之时。今伏牺结绳而为罔罟,则是制器,明伏牺已重卦矣。又《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明三皇已有书也。《下系》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央。”既象央卦而造书契,伏牺有书契则有央卦矣。故孔安国《书序》云:“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又曰“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是也。又八卦小成,交象未备,重三成六,能事毕矣。若言重卦起自神农,其为功也,岂比《系辞》而已哉!何因《易纬》等数所历三圣,但云伏牺、文王、孔子,竟不及神农,明神农但有盖取诸益,不重卦矣。故今依王辅嗣以伏牺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为得其实。其重卦之意,备在《说卦》,此不具叙。伏牺之时,道尚质素,画卦重爻,足以垂法。后代浇讹,德不如古,爻象不足以为教,故作《系辞》以明之。周易正义卷首5周易正义第三论三代《易》名86案《周礼·大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日《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先儒因此遂为文质之义,皆烦而无用,今所不取。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日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朊朊”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姜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先儒又兼取郑说云:“既指周代之名,亦是普遍之义。”虽欲无所遐弃,亦恐未可尽通。其《易》题周,因代以称周,是先儒更不别解,唯皇甫谧云:“文王在美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以此文王安“周”字。其《系辞》之文,《连山》、《归藏》无以言也。···试读结束···...

    2023-02-23 郑玄注孔颖达疏

  •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廖名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作者】廖名春著【丛书名】文化中国【页数】362【出版社】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ISBN号】978-7-5047-4321-3【价格】48.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廖名春著.《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内容提要:2006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简《周易》研究”。廖名春,楚简《周易》研究(06BZX038),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哲学类第38号。6年来,围绕这一课题,我陆陆续续写了不少研究楚简《周易》或以楚简《周易》研究的成果来探讨《周易》经传及易学史的论文,汇集起来就形成了本书。更远一点,这也是继2001年出版的《周易经传及易学史新论》之后,我的易学论文的集成(帛书《周易》经传方面的论文除外),所以就称之为“《〈周易〉经传及易学史续论》”。其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不是用传世的《周易》经传及易学史文献《《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绪论》内容试读第一编卦交辞新考—体,“健”是命卦,“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设辞。①周易1973年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多字的帛书。这批珍贵的帛书中,有关《周易》方面的共有两万余字,既有经,又有传。在帛经书《易经》里,《乾》卦之“乾”都写作“键”。②帛书《易传》共六篇,写约一万六千余字。其言“乾坤”、称举《乾》名的有《二三子》③《系学辞》④《衷》3篇,⑤“乾”字也毫无例外写作“键”。1984年,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韩仲民据帛书“乾”作“键”之证錾支持了刘说,认为《大象传》此句的断句,应该和其他各卦相同,“天行”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句子,“天行”即天道,指天体的运行,《彖传》多有此说。⑥张立文也有相同的意见。⑦《大象传》六十四条中,六十三条都是先释卦象,再点出卦名,最后才得出卦义。比如:“地势,坤”“云雷,屯”“风雷,益”“洊雷,震”“兼山,艮”“随风,巽”“丽泽,兑”。唯独《乾》卦一条不同,这是很难说通的。但“天行”与“地势”句式相同,释“行”为运行,明显与“地势”不协,因为“势”只能作名词解。李镜池(?一1975)已经看出004了这一点。⑧笔者认为,“天行”之行,应释为阵行、行列、排列。“天行”依《大象传》体例,是指《乾》卦上下经卦之象,《乾》卦上下卦皆由经卦三组成,乾为天,两经卦三乾相重为复卦乾,故重卦乾之象为“天行”、天之阵行。将“天行健”“地势坤”连读,否认“健”为卦名,不合《大象传》释象名卦以明卦义之通例。所以,从《大象传》来看,“健”就是卦名。①刘操南:《周易大象例说》,《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9日。②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第110页。③见《马王堆汉幕研究论文集一1992年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图版2-5,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④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第118一126页。⑤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图1-4,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⑥韩仲民:《帛书〈周易〉释疑一例一“天行健”究应如何解释》,《文物天地》1984年第5期。⑦张立文:《帛书周易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页。⑧李镜池:《谈易传大象的体例》,《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俞樾从“《坤》卦谓之‘顺’”的角度论证“乾”自当“谓之‘健'”也是很有说服力的。俞樾指出:“‘巛’即‘川’字,非坤字也。疑‘巛'当读为‘顺’。…此作‘《’者,乃‘顺’之假字。‘顺’从‘川’声,古文以声为主,故‘顺’或作‘川’。”①《坤》卦之“坤”,早期传世文献或写作“以”,或写作“巛”;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则都写作“川”。“川”“以”是“《”的不同写法,而“巛”就是“顺”。“川”“以”“巛”皆为“顺”字早期的写法。《坤》卦本为《巛》卦,“坤”是后起的会意字,“坤”作为卦名当属后起。②《坤》卦本名为“顺(巛)”,作为阴阳相对的反对卦,《乾》《坤》对举,一为柔顺,一为刚健,卦画相反,卦义也相对。《乾》卦之“乾”当作“健”,是非常自然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的“键”,多数人认为是“乾”字的假借。比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③和于豪亮的《帛书〈周易》④两文,就是这样处理的。而邓球柏则认为“键”是本字。他说:“卦名以键列于六十四卦之首,盖以此为六十四卦之门户(即关键)。键,引申为门锁、关键、关闭、封锁、囚禁等义。”⑤其实,《周易》是阴阳哲学。马王堆帛书《周易》的“键”,是“刚健”之005“健”的假借。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乾”皆写做“键”,正证明了《大象传》“乾”作“健”的正确。《乾》《坤》两卦都是纯阳、纯阴之卦,所以其卦名分别称之为“健”和“顺”,刚健和柔顺,也就是阴、阳。《乾》《坤》两卦卦名的本字,正揭示了《周易》作为阴阳哲学的本质。二、“贞”的本义《乾》卦卦辞的解释,时人和前贤有很大的不同。《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第编①俞樾:《群经平议·周易一》,《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群经总义类,第178册,第5页。②详见廖名春:《坤卦卦名探原一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东南学术》2000年卦第1期。③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84年第3期。圣辞④于豪亮:《帛书〈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⑤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考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文言传》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传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贞。’…‘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学孔颖达(574一648)疏:“‘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续论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①朱熹(1130一1200)将“元亨利贞”释为“大亨而利于正”,主张“元亨”连读。②已为现代学者多所接受。元,始,极。元亨,大为亨通,至为亨通。高亨则读“亨”为“享”,以为“元亨”为“大享之祭”。③吾友李申颇信其说。④问题是尽管“亨”“享”同源,但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及马王堆帛书本《周易》来看,古人还是分得很清楚的。在战国楚竹书本《周易》中,“亨”字皆作“卿”,而“享”字则作006“宫”。如《需》卦卦辞“光亨”,竹书本作“光卿”;《谦》卦卦辞“谦,亨”,竹书本作“谦卿”;《随》卦卦辞“元亨”,竹书本作“元卿”:⑤而《随》卦上六爻辞“王用亨于西山”之“亨”实为“享”字,故陆德明(556一627)《经典释文》载:“陆许两反,云:祭也。”吕祖谦(1137一1181)《古易音训》引晁氏曰:“京、虞、陆绩、一行作‘享’,祭也。”⑥竹书本正作“言”。这说明战国楚竹书本《周易》并没有将“亨”当做“享祭”之“享”。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也是如此,今本的“享”字,①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71页。②《朱子五经语类》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经总义类。③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卷一,上海:开明书店,1946年;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第1页。④李申等:《周易经传译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按:此书由李申主编,由李申、王博、王德有、郑万耕、廖名春分著,但基本体现了李申的易学观点。⑤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⑥[宋]吕祖谦撰、[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4页。···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浅述 周易概论

  • 《《周易》经传 3》刘大钧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3》【作者】刘大钧总主编【丛书名】百年国学研究文献大系【页数】1295【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ISBN号】978-7-5439-4086-4【价格】320.00【分类】周易-研究-文集【参考文献】刘大钧总主编.《周易》经传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3》内容提要:本《集成》采用以下三大原则:第一,以研究内容分为《〈周易〉经传》等八大类,勾画出“现代研究范式”下的易学研究格局;第二,在每类(辑)中以研究对象(研究之问题、人物等)系文,呈现不同地区不同观点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方向;第三,在研究对象下以文献发表先后排序,展示易学研究发展的递变和层次感。...

    2023-02-23 《周易》 刘大钧在线阅读 周易大师刘大钧

  • 周易经传新解》黄波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经传新解》【作者】黄波著【页数】194【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169-1689-6【价格】49.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黄波著.周易经传新解.北京:华龄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经传新解》内容提要:易经译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译,尊重易经的篇幅结构、卦爻组合,字句斟酌,力图为大家还原最为准确的易经结构情状;另一种是意译,力求还原易经的本意精髓而不太注重于易经原文的表述形式以及行文顺序。本书以清武英殿《日讲易经讲义》刻本为蓝本,参考《东坡易传》、张善文老师的《周易》以及其他的典籍、学说,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以通俗白话的形式表述出来,本书多引用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故事来阐述易经的哲学道理。文笔舒畅,大气磅礴。嬉笑怒骂,纵横捭阖。能为读者开创一个用心灵引领尊崇人生的全新策略。《周易经传新解》内容试读⑧上经上经第一节乾一自强不息【原文】乾:元,亨①,利②,贞③。彖日④:大哉乾元⑤,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⑦以御⑧天⑨。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潜龙,勿用。象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B,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0018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周象日: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易经文言曰⑤: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传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新解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②,厉3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⑤,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①。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0028⑩正:定,规正。性命:修养生息的规律。周①象:象辞,又称象传。易传云:象也者,像也。以自然现象喻示真经理的意思。传②见(xià):通“现”。新解⑧乾乾:健而又健,反复操练,不断进步。④无首:不以首领自居。⑤文言:《文言传》,《十翼》之一,用于详述《乾》《坤》两卦的含义。⑥干(g0):干预,这里为主导、领导之意。下文“贞固足以干事”,也是这个意思:能对既定方针、政策、原则的坚守,就足以领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⑦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远离世俗不感到孤单,正确的见解不被认可不觉得烦闷。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怀独智之虑者,必见骜于民。高尚的情操、高远的见识不被世俗、庸人理解,甚至招致他们的嘲讽也是正常的。⑧乐则行之,忧则违之:顺乎心意就出面做些事,于心不乐宁愿闲散。四确乎其不可拔:具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操守。⑩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有德君子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或者事业还未有所成就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质朴、真诚的素养一平凡的言语充满诚挚的情感,平常的举止充盈严谨的礼节。@伐:夸耀。②夕惕若:即使夜间也能时时警惕。②厉:有凶险。四无咎:没有危害。⑤修辞立其诚:说话的内容都发自于诚挚的感情。⑥几:微,这里指细微的征兆。②⑦乾道乃革:因天道转化而造就事物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变革。②⑧辩:通“辨”,分辨的意思。②四重刚而不中:三爻由多重阳刚重叠而成,至盛至阳,但居位不中(中,004以及当位、不当位,见附录六一《读易简例》)。e③0与天地合其德:他的德行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上【释义】经乾,讲述王者之道。作为王者,应有王者之气。王者之象包含元、亨、利、贞四个方面。首先要有“元”之德。《乾·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就是首先要做到至公(至为公平、想公众所想、做公众所需)。其次要做到“亨”之能,“亨者,嘉之会也”,就是各种最好的技巧、能力、人才的聚合。诸如大家所熟知的“石油大亨”“钢铁大亨”等亦有此意。再次要做到利与义的合和平衡一“利者,义之和也”。做好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就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最后要做到对正确规则的坚守,对既定方向的坚持,方能展现出果敢无畏的气魄、义无反顾地带领追随者勇往直前。以上四点体现了王者的勇健。乾卦初九到上九的发展历程,就是描述一个人从“初生之犊”到“君临天下”的德化,以及能力的积累过程。太阳光芒四射,温暖热烈。它代表希望,代表活力,代表未来,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鼓舞。易经用太阳运行带来四季交替,万物生灵都遵从这个天道规律休养生息、荣枯轮回的状况,类比告诫那些立志有为的人,做事的时候应坚定信念,自立自强,并能果断行动、制定规则,带领大家干好事业。潜龙勿用,在你比较弱小的时候,就要立志发奋,打好基础,不要像半瓶子醋那样到处招摇晃荡。身份卑微不坠青云志,心怀天下、苦炼内功才是正道。枪打出头鸟,这时候出去招摇不会有好的运气。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识时务者为俊杰。宰相起于州那,猛将发于卒伍。没有基础的积累和岁月的砥砺就不可能造就将来的“一飞冲天”。有人会说,我小时候没好好学习,长大了也没学到一技之长。难道注定这辈子就要一直‘潜龙勿用’下去吗?笔者认为,只要愿意进步,啥005⑧时候开始努力都不谓晚。好高骛远、悲观厌世才是真正的人生穷尽。‘厌周人者人厌,厌世者速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厌世,那么这个世界(生存易经环境)就一定会通过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的综合运行让他尽快灭亡、传终结。逻辑关系大致如此:消极厌世一心里纠结拧巴—各项内分泌紊新解乱失调一疾病一不能工作养活自己一贫困—过度节俭影响营养摄入—贫病交加—冻饿或病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优秀的人才碌碌无为地处在草莽之中,需要慧眼识珠的正人君子来发现并帮扶,这个人才才能成长起来。千里马也需要伯乐。而要想让人看中、栽培,自己首先要成为有德之人。终日乾乾。这个阶段需要刻苦学习,努力训练。不断地做好应对实战的模拟演习。日积月累,逐渐成长,虽然展露头角的时候会有危险,但展露头角是利大于弊的。所有的努力都会辛苦,然方向、价值不同,努力的结果亦会有天壤之别。春秋时期有个叫宁越的种田人,发现自己务农,辛辛苦苦一年不过仅仅能养家糊口而已,于是开始努力做学问,终成帝王师。战国时的李斯,年少的时候在州郡里做衙役,多次见到宿舍旱厕里有瘦骨嶙峋的老鼠因饥饿难耐而啮食不洁之物。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官仓办差,见粮仓里的老鼠竟然如此的肥硕安逸。于是顿悟了一个哲理:同样是老鼠,为自己选择的处所不一样,它们的命运竟有如此大的区别,何况于人哉!于是决定高看自己一眼,毅然辞掉衙役之差,求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终于辅佐秦始皇帝完成了辉煌的统一大业。或跃在渊。自己真正强大起来了,需要跃跃欲试,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存在和价值,就有可能一呼百应,干出一番事情来。杨雄说:时未可而潜,时可而升,潜升在己,用之以时,不宜亨乎?结合自身的条件,观察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表现一下身手,没有坏处,说不定还会带来一些好处。九五之位,飞龙在天。这就是通过之前的积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大人君子的思想言行都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和诉求,于是就能获得广泛的支持,获得巨大006···试读结束···...

    2023-02-23 周易epub下载 周易全书epub

  • 无观周易时空信息学-梅花易数预测学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五观周易时空信息学——梅花易号预测“物本来有形体,形体尚有乾坤。我能知万物,为我预备。愿三才合一。天裂为一身,人有经。在他们心中。天人岂有两义?道不虚,行在人。”“梅花易数”是中国古代占卜方法之一。现在的八卦象数和梅花心意是梅花意数的别称。梅花易数获取卦象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利用先天八卦算卦,也可以利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声音、方位、时间、运动、地理、天气、人物、颜色、动植物等。六芒星是在所有感知事物的不同阶段创建的,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标题="武官周易时空信息学-梅花易术预测图"alt="武官周易时空信息学-梅花易术预测图"gt本课程28课时,基于无官老师10年的实战经验,从阴阳五行八卦等核心内容出发,对大量实战进行解读分析案例...课程特色六十四卦及寓意综合解读实战案例解读分析适合人群零基础小白轻松学习梅花易学爱好者易学专业工作者希望提高易学预测者你的收获系统学习六十四卦象及意义维度从卦中全面掌握梅花易数的方法系统学习梅花易数解卦文件目录01、第一集周易预测的精髓_watermarked.m402第2集梅花课程介绍_watermarked.m403、第三集阴阳理论_watermarked.m404、第4集五要素概念,claificatio_watermarked.m405第5集五行生客_watermarked.m406、第6集八卦的由来与象征.m407、第7集八卦五行的兴衰.m408、第八集卦与曜.m409、第九集八卦.m410。第10集兑卦离卦万物.m411、第11集真卦、荀卦、坎卦、万物.m412、第12集艮卦坤卦卦中无所不有.m413、第13话乾坤八卦.m414、第14集对宫八卦与万事万物.m415、第15集李工八图万物(上).m416、第16集李工,八卦,万事万物(下).m417.第17集惊宫八卦万物(上).m418、第18集惊宫八卦万物(下).m419、第十九集寻公八卦万物.m420、第20集看公八卦万物(上).m421、第21话干宫八卦万物皆相似(下).m422、第22集玄宫八卦万事如意.m423、第23集坤宫八卦万物.m424、第24集卦象的形成方法与格释.m425,第25集六芒星的思维方式.m426、第26集实战解读与分析:找钱(下).m427、第27集实战解读与分析:找钱(下).m428、第28集:婚姻与爱情(下).m4实战解读与分析29。第29集:婚姻与爱情(下).m4实战解读与分析30。第30集实战解读与分析:健康(下).m431、第31集:健康(下).m4实战案例解读分析32、第32集实战解读与分析:职业与晋升(下).m433、第33集实战解读与分析:职业与晋升(下).m434、第34集实案解读与分析:风水篇.m4梅花...

    2023-02-17 学梅花易数的人最无知 学梅花易数的害处

  • 劉君祖《学懂易经64卦》周易六十四卦詳細講解

    课程介绍课程来源于刘君祖《易学六十四卦》详细介绍周易六十四卦来自台湾的刘君祖老师亲自坐下来讲解。讲学讲学30年来,对《易经》六十四卦进行详细讲解,这在大陆尚属首次。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在21世纪的易学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刻,我们无比激动和激动,标题="刘君祖《学悟书易六十四卦》详解图解六十四卦周易"alt="刘君祖《易经》forgt文件目录000。学懂易经64卦-精彩预览.m400101.干卦(1).m400202.千卦-(2).m4...

    2023-02-09

  • 周易通议》武砺兴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通议》【作者】武砺兴著【页数】428【出版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01【ISBN号】978-7-226-04389-9【价格】48.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武砺兴著.周易通议.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周易通议》内容提要:本书是对《周易》的解读,对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新解。并附有对《周易》原文的校正。可用于大学教材和人文学科类的研究。《周易通议》内容试读上卷:《周易》延异第一章伏羲“一画开天”周易延异在深邃的远古时代,隐显于苍茫云海之中的赤县神州,这是中国人神圣的皇天后土。《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那时,我想:初民没有什么心计或技术,天地呈现出保合太和的景象。天空因为纯净而清澈,大地因为坦荡而宁静,人类因为诚实而安详,初民享受着清福。那时,在没有思想和有为的自由自在中,中国的圣人感觉和观察着天和地的心。《周易·系辞上》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周易·象传上·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他们的生命活动,预演着无限和永恒,创化出旷世的学问。这就是庄子所谓内圣外王的圣哲之学之所本。另外,人还有一种存在是另外的,即精神的存在。人就是这另外的那一部分,这也正就是为我所理解的易学人生。只是,正如《周易·系辞》所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据说,中国最初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神盘古,打破了一万八千年的太和一元。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身长九万里,一日九变,高兴时天气晴朗,愤怒时天气阴暗。等到他快要离去的时候,气息变成风和云,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四极五岳,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田土,头发胡子变成星辰,皮肤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变成金属、石头,易通精髓变成珠玉,汗流变成雨泽。他大哭了一场,哭破了天地,造成满世界的动荡,他就不见了。(参见《太平御览》、《述议异记》等。)这实际上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有关“天人之际”的意象。当时,伏羲和女娲这两位混生的兄妹,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葫芦里面,躲避了灾难。(据闻一多《伏羲考》所引《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女娲,伏希之妹。”)伏羲和女娲的形状在神话传说中都是龙身人首,直到汉代武梁祠画像砖上还是这种形状。容庚《武梁祠画像考释》:“第一段画二人,右为伏羲…下身鳞尾环绕,向左;左为女娲面…同伏羲尾,亦环绕与右相交。中间一小儿,右向,手曳二人之袖,两脚卷走。”为了滋生繁衍人类,他们祈祷天神做媒,置办婚姻,经天营地,创化人类,化育万物。后世中国分别把伏羲尊为上古之圣,把女娲尊为皋媒之神。《淮南子》高诱注:“女娲,阴帝,佐伏羲治者也。”其系统考证可参见闻一多《伏羲考》。中国人把伏羲尊为上古之圣,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因为他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周易》的第一位创作圣人。这就是中国人经常传说的“伏羲一画开天地”或“伏羲画卦”的事情的来由。伏羲统治和领导天下人民,发明渔网,结绳记事,最主要的就是创造八卦。《周易·彖传上·观》:“圣人以神道设教,种是“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一种是“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后世学者对“易”的类型含义比较大的说法也有两种:一种是东汉学者郑玄《周易·乾凿度》的说法,“·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又在《易赞》、《易论》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易通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而按照孔圣《周易·3系辞》的说法,“生生之谓易”,这又说明“易”也是“生易”,是生生不已的易。一种是清代毛奇龄《仲氏易》中的说法,说“易”含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这五种意思。另外,现代尚秉和先生根据《史记·礼书》“能虑勿易”句,认为“易”就是指“占卜”的名称。我综合古今学人对“易”的看法,得出“易”的定义当有十几种之多,如:简易、变易、不易、交易、反易、对易、推易、转易、移易、卜易、形易(借易)、象易、正易、倒易、迁易。如将环、包、互、错、综等方法也纳入《周易》要领之中,那就更多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因此,上述多种解释,其词义都有合理的可能性。对于词语的解释,要尽量穷尽它的所有的意义,才可能有真理的光辉出现。而郑玄研《易》之说,它却可谓是直接照亮我们的智慧,因它几乎穷尽一切或所有。再比如说,蜥易,根据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的学者汉朝许慎的说法,它是一个“象形”字,像蜥易或壁虎之类动物的形状。《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有学者认为,因为蜥易能够在十二个时辰中变色,所以把它假借过来,表示和象征变易的“易”的意思。根据大唐经学家孔颖达推测,一切的变化,都由于阴阳二气。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阴”、“阳”二字,本指幽暗与明亮、或黑夜与白日,在西周与东周之交,始被赋予“气”的涵义。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卷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周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延塞,源塞,国必亡。”在春秋战国时,阴与阳的概念已是日常用语类的常识性概念了。如《左传·昭公元年》:“夫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老子》(四十二章)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庚桑楚》:“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根据《说文》,“阴”为“水之南、山之北也。”则“阳”为水之北、山之南。《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这正如《周易·系辞》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由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辩过程,而凝结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深远地影响着后世。正如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所说:“·阴阳'这一源于自然、并且在其最初的意义上,主要是企图摆脱鬼神、‘天命’的思想,在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与周文化或儒家思想合流后,就被广泛地运用于解释社会的存在的变化,为现存的社会制度、秩序的存在而辩解,和提供理论上的依据。…这最集中地表现在理论体系更为严密、出现得更晚,却打着避口不谈‘阴阳’的孔子旗号而撰写的《周易·系辞》中。”尽管其后面的言辞颇有过激之处,但其前面的言辞却不无道理。其实,《周易》的本质就是阴阳。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伏羲当初画五···试读结束···...

    2023-01-29 周易epub下载 周易正宗epub

  • 周易全书 第4册 图文珍藏版》(西周)周文王姬昌原著;马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周易全书第4册图文珍藏版》【作者】(西周)周文王姬昌原著;马博主编【丛书名】中华传世藏书【页数】1770【出版社】北京:线装书局,2014.06【ISBN号】7-5120-1412-0【价格】CNY1580.00(全6册)【分类】《周易》【参考文献】(西周)周文王姬昌原著;马博主编.周易全书第4册图文珍藏版.北京:线装书局,2014.06.图书目录:《周易全书第4册图文珍藏版》内容提要:...

    2023-01-29 《周易》 线装书局在线阅读 周易正版书

  • 《推天道明人事 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郭彧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推天道明人事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作者】郭彧著【丛书名】传统文化经典当代名家解读【页数】198【出版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08【ISBN号】978-7-5153-4446-1【价格】38.0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郭彧著.推天道明人事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推天道明人事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内容提要:推天道明人事-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提起《周易》,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卜筮算命”,实际上《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远远超出这一层面。作为中国早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周易》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早已经为世人所公认,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周易》为五经之首。《推天道明人事易学大家郭彧解读周易》内容试读易学大家郭彧谈《周易》%何谓“易”、“周易”、“易经”?“易”字有三说,一说“日月为易”(上“日”下“月”),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一说“蜥蜴”(守宫,变色龙),是善于变化的意思;一说三“易”,“变易”、“简易“和“不易”。“易”有时也指伏羲创作八卦符号体系。如《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宋代杨甲《六经图·日月为易》图孔子告诉我们,伏羲圣人顶天立地,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观察阴阳变化而作“易”八卦,一则用于占筮“通神明之德”,二则用于模仿万物的形象“以类万物之情”,孔子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是指伏羲圣人作出八卦符号系统而言,且八卦符号系统具有时空属性,具有变化的功能,具有“三才之道”,具有测算的功能,具有“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的功能。通常说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比希腊的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伏羲的易卦符号系统就是这种古老的文化,夏商周三代都在应用,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原点。001推天道明人事“易”字,有时也专指《周易》这本书。如《周易·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关于“周”字,一说是历史上“周代”之名;一说含有“周普”、“周遍”的意思。关于“周易”,一说是三种卜筮方法之一,如《周礼》:“太卜”掌管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一说是三种书籍之一,如《周易郑康成注》郑玄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一说为“文王演易”,如《周易·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周易》称为经,是汉代的事。秦始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那时只不过把《周易》当作一本卜筮之书看待。一直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的时候,方把孔子说《易》的内容纳入《周易》,列于五经之首,称之为《易经》。今天,“易经”的称谓有两个含义,有时可以指整部《周易》而言,有时相对于《易传》单指《周易》里面的六十四卦符号、卦辞(彖)和爻辞的内容而言。如果说《周易》包含《易经》和《易传》,那么《易经》就是专门指六十四卦符号、卦辞(彖)和爻辞而言,《易传》就是专门指“孔子作十翼”而言(十翼包括《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文言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前汉书·艺文志》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人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而言,三古是指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而言。今天我们提起《周易》或《易经》,大都说“周文王羡里演易”、孔子作“十翼”,而谈及伏羲对易文化的贡献,却总不能明确地予以认定。《周易·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司马迁《史记》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既然说八卦符号系统是出于伏羲的创造,那么上古的圣人伏羲创作的八卦符号002“易学大家郭彧谈《周易》第e居扈穴竖空成大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系统就是我国易文化的原点,应该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伏羲是上古人,他的八卦符号系统要早于《周易》,只不过是周文王在作《周易》的时候使用了伏羲的符号系统,应该是“易”(符号系统)的一种传承关系。《周易》是周代的著作,只应该与周文王(或及周公)有关系。孔子不是周代人,所以他的“十翼”(《易传》)也不应该属于《周易》的内容。只有把八卦符号系统、《周易》、《易传》三者分属于伏羲、文王、孔子,那才会符合“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如此才能符合历史事实。“三圣”和“三古”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个传承发展的关系。没有伏羲的八卦符号系统就不会有文王的《周易》:没有文王的《周易》就不会有孔子的《易传》,这是十分明确的历史事实。如果追寻我国易文化的原点,就只能说是伏羲的八卦符号系统!如果从哲学角度分类研究《周易》,就应该有“伏羲符号系统的哲学研究”、“周文王(包括周公)卦爻辞的哲学研究”和“孔子十翼的哲学研究”的区分。东汉熹平石经《周易》,其《易经》部分是六十四卦符号及其卦辞、爻辞,而《易传》部分则是“十翼”。今天的通行本《周易》则把“十翼”之中的《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和《文言传》参入汉代的《易经》003推天道明人事之中,而《易传》里面只有“十翼”之中的《系辞》上、《系辞》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所以,现在看《周易》里面的《易经》和《易传》内容,则与东汉代时期的划分有所不同。周易易经易传东汉熹平石经周易上经、周易下经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系六十四卦符号、卦辞、爻辞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翼)周易上经、周易下经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魏王弼注六十四卦符号、卦辞、爻辞、彖传传、杂卦传唐开成石经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文言传004多易学大家郭彧谈《周易》羊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易经》与其它经典不同的地方,就是具有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六十四卦是“八卦相重”而来的,所以应首先该记忆八卦符号及其卦名。《周易·系辞》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的符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直到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周易》用一个长画“一”表示“阳”,用两个短画“-一”表示“阴”;“一”称为“阳爻”,“--”称为“阴爻”。三交的八卦就是“一”和“-”这两种符号在三个位置的时空分布,从数学上讲,23=8,这样的排列共有八种结果。八卦不但要讲究空间,还要讲究时间,排列时有初始、中间和终了三个时间段,八卦是空间和时间上的“四维”分布,八卦有初爻、中爻和上爻的称呼,就表明有“时”与“位”方面的含义。三个阳爻三象征天称为“乾”;三个阴爻三三象征地称为“坤”。下一个阳爻三三象征雷称为“震”;下一个阴爻三象征风称为“巽”。中一个阳爻二三象征水称为“坎”;中一个阴爻三象征火称为“离”。上一个阳爻三三象征山称为“艮”;上一个阴爻二三象征泽称为“兑”。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这就告诉我们,是伏羲圣人设立了八卦,而卦爻辞则是文王等圣人观察八卦形象写出来的。解说卦爻辞要掌握正确的方向,既不能废弃卦象,也不能泥于卦象,005推天道明人事八卦符号三目三三23三二三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良兑方明之向天东南地西北天西北地东南地南西天北东地北东天南西四象之数九六t八七八七八记忆口诀乾三阳坤三阴震下阳巽下阴坎中阳离中阴良上阳兑上阴八卦相错天地定位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八卦限+X+Y+Z-X-Y-Z+X-Y-Z-X+Y+Z-X+Z-Y+X-Z+Y-X-Z+Y+X+Z-Y对于不能用卦象解说的文字内容,暂时存疑才是正确的态度,千万不能一味地用卦象去穿凿附会,也不能完全抛弃卦象一味地望文生义进行解说。《易经》与其它的经典不同,卦爻辞是当初的圣人通过“观象”而写出来的,今天要弄明白这些文字的含义,就要“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若要了解“卦象”,那就要掌握当初“作易”圣人给八卦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与阅读一般书籍“从前往后读”的方法不同,学习《周易》需要“从后往前读”,为了解圣人给八卦赋予的象征意义,要先读后面的《说卦传》。天☒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先天八卦图(上南下北)后天八卦图(上南下北)006···试读结束···...

    2023-01-29 道明易学文化 道明易学

  • 22年更新 周易大学 静心面相40集|百度网盘下载

    22年更新周易大学静心面相40集百度网盘截图文件目录/k41.et共享/九龙道长的课/22年更新周易大学静心面相40集|├──001.重点!再送50节课.g1.0MB|├──002.重点!开一个自己的拼多多虚拟店铺.g425KB|├──01-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6.0MB|├──02-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7.0MB|├──03-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3.0MB|├──04-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5.0MB|├──05-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0.0MB|├──06-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6.0MB|├──07-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9.0MB|├──08-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9.0MB|├──09-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10-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0.0MB|├──11-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12-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13-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1.0MB|├──14-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15-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5.0MB|├──16-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8.0MB|├──17-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0.0MB|├──18-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9.0MB|├──19-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2.0MB|├──20-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21-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22-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23-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24-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5.0MB|├──25-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5.0MB|├──26-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27-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9.0MB|├──28-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29-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6.0MB|├──30-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3.0MB|├──31-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1.0MB|├──32-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30.0MB|├──33-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4.0MB|├──34-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5.0MB|├──35-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7.0MB|├──36-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8.0MB|├──37-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9.0MB|├──38-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3.0MB|├──39-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5.0MB|├──40-周易大学-静心面相.m428.0MB...

    2023-01-14 八字命理查询 八字命理免费算命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