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 第2版》郭云良,倪同上,扈国杰主编;刘天蔚,葛科立,李宏国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2版》【作者】郭云良,倪同上,扈国杰主编;刘天蔚,葛科立,李宏国等副主编【丛书名】中西医结合丛书【页数】350【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89-4742-3【价格】98.00【分类】中西医结合-英语-研究生-教材【参考文献】郭云良,倪同上,扈国杰主编;刘天蔚,葛科立,李宏国等副主编.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共有18章,每章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西医内容,以培养和锻炼本科为中医专业的研究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英译汉)能力和写作(汉译英)能力。第二部分主要为中医内容,着重于培养和锻炼本科为西医专业的研究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第三部分系一篇中西医结合研究论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第四部分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名词的中英对照,以便使研究生在翻译和写作时能正确应用。《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2版》内容试读Chater1IBoeSectio1FractureadOteooroiAfracturecaemorethajutarokeoe.Itmayeawarigigofoteooroiororouoe,amedicalcoditiothatweakeoeymakigitmoreorouadledee.Boedeityioeofthefactorthatdetermieoetregth,oidividualwithlowoedeityhaveahigherrikforfractureadrefracture.Oteooroicaueoetoecomeweakadrittle-orittlethatafallorevemildtreeuchaedigoverorcoughigcacaueafracture.Oteooroi-relatedfracturemotcommolyoccurithehi,writorie.Boeilivigtiuethaticotatlyeigrokedowadrelaced.Oteooroioccurwhethecreatioofewoedoe'tkeeuwiththeremovalofoldoe.Itwareortedthatoteooroiiacotriutigfactoriamaya1.5milliofractureeachyear,icludigaout300000hifracture,700000verteral(ie)fracture,250000writfracturead300000fractureatotherite.Therikofaerioufracturecadouleafterafirtfractureicertaihigh-rikgrou.Additioally,mayatiet,articularlythoewhoufferhifracture,areathighrikforrematuredeathorloofideedeceafterthefracture.Ifact,oeoutoffoureolewhohaveaoteoorotichifracturewilleedlog-termurighomecarehalfofthoewhoexerieceoteoorotichifractureareualetowalkwithoutaitacethoewhoexeriecethetraumaofoteoorotichifracturehavea24%icreaedrikofdyigwithioeyearfollowigthefracture.Soitieetialforidetifyigoteooroiearlyadiitiatigtreatmet.Recetdataidicatethatoteooroihouldotjutecocerforagigwhitewome,utoccuriallracialgrou.(1)Hiaicwomemayeamogthoeathighetrikofoteooroiwith13%~16%.Amaya49%ofMexica-Americawome50yearofageorolderhavelowoedeity.(2)AlthoughtherateofhifractureiloweriAia-Americawome,therateofverteralfractureiaoutequaletweeAia-AmericaadCaucaiawome.(3)Aout10%ofAfricawomeover50yearhaveoteooroi.2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二版)Aadditioal30%havelowoedeity.Aout80%~95%ofallfractureexeriecedyAfrica-Americawomeoverage64arerelatedtooteooroi.Hormoelevel:Oteooroiimorecommoieolewhohavetoomuchortoolittleofcertaihormoeitheirodie.Examleiclude:(1)Sexhormoe.Loweredexhormoeleveltedtoweakeoe.Thereductioofetrogeleveliwomeatmeoaueioeofthetrogetrikfactorfordeveloigoteooroi.Meexerieceagradualreductioitetoteroelevelatheyage.Treatmetforrotatecacerthatreducetetoteroelevelimeadtreatmetforreatcacerthatreduceetrogeleveliwomearelikelytoaccelerateoelo.(2)Thyroidrolem.Toomuchthyroidhormoecacaueoelo.Thicaoccurifyourthyroidioveractiveorifyoutaketoomuchthyroidhormoemedicatiototreatauderactivethyroid.(3)Otherglad.Oteooroihaaloeeaociatedwithoveractivearathyroidadadrealglad.Mehouldaloecoceredaoutoteooroi.Aroximately1/8ofmewillhaveaoteooroticfracture.Mewithahitoryofhyogoadim,thyroiddyfuctio,log-termteroidtheray,highalcoholcoumtioorlowhyicalactivityareeeciallyatrik.1/3ofallhifractureexeriecedymearerelatedtooteooroi,ad1/3oftheemewilldiewithithefirtyearafterthefracture.Afractureiadulthooddoeotalwaymeaaidividualhaoteooroi.However,everyadultwhoufferafracturehoulddicutheeedforoedeitytetigwithahyicia.Ifoe'oedeityilow,hemayeedadditioalmedicaltet.Medicalcoditiootherthaoteooroicacauelowoedeity.Symtom:Theretyicallyareoymtomitheearlytageofoelo.Butoceyouroehaveeeweakeedyoteooroi,youmayhaveigadymtomthaticlude:ackai,cauedyafracturedorcollaedverteraloofheightovertimeatooedotureaoefracturethatoccurmuchmoreeailythaexected.Comlicatio:Boefracture,articularlyitheieorhi,arethemoterioucomlicatioofoteooroi.Hifractureoftearecauedyafalladcareultidiailityadeveaicreaedrikofdeathwithithefirtyearaftertheijury.Iomecae,ialfracturecaoccureveifyouhave'tfalle.Theoethatmakeuyourie(verterae)caweaketotheoitthattheymaycrumle,whichcareultiackai,lotheightadahuchedforwardoture.Althoughthereioecificcureforoteooroi,dietadlifetylechagecareducetherikofre-fracture.Peolehouldalodicumedicaltheraywiththeirhyicia.Eveidividualwithoutoteooroihouldfollowtheefourimleguidelie:(1)MakeuregeteoughcalciumadvitamiDidiet.TheNatioalAcademyofSciecerecommed400~800uitofvitamiDad1000~1500mgofcalciumerday.(2)Particiateiactivitiethatwilltregtheoeadmucle.RegularexercieioeoftheetthigtorevetChater1Boe3oe'oteooroi.Weight-earigexercielikewalkig,joggigadteiadlow-imactexercieclaeareetforuildigadmaitaiigtrogoe.(3)Becauefallarethemotcommocaueoffracture,omealaceactivitiecouldreducetherik.Theeefitoftaichiwhichcadecreaefallamogolderidividualy47%iarticularhaveeedocumeted.(4)Ocearokeoeoccurred,aoedeitytetadothertetoreducetherikofaecodfracturehouldedoe.Prevetio:Goodutritioadregularexercieareeetialforkeeigyouroehealthythroughoutyourlife.Proteiioeoftheuildiglockofoe.Adwhilemoteolegetletyofroteiitheirdiet,omedoot.Vegetariaadvegacageteoughroteiithedietiftheyitetioallyeekuitaleource,uchaoy,ut,legume,addairyadeggifallowed.Olderadultmayaloeatleroteiforvarioureao.Proteiulemetatioiaotio.Bodyweight:Beiguderweighticreaethechaceofoeloadfracture.Exceweightiowkowtoicreaetherikoffractureioe'armadwrit.Auch,maitaiigaaroriateodyweightigoodforoejutaitiforhealthigeeral.Calcium:Meadwomeetweetheageof18ad50eed1000milligramofcalciumaday.Thidailyamouticreaeto1200milligramwhewometur50admetur70yearold.Goodourceofcalciumiclude:low-fatdairyroduct,darkgreeleafyvegetale,caedalmoorardiewithoe,oyroduct,uchatofu,calcium-fortifiedcerealadoragejuice.Ifyoufiditdifficulttogeteoughcalciumfromyourdiet,coidertakigcalciumulemet.However,toomuchcalciumhaeelikedtokideytoe.Althoughyetuclear,omeexertuggetthattoomuchcalciumeeciallyiulemetcaicreaetherikofheartdieae.TheItituteofMedicierecommedthattotalcalciumitake,fromulemetaddietcomied,houldeomoretha2000milligramdailyforeoleoldertha50yearold.VitamiD:VitamiDimroveyourody'ailitytoaorcalciumadimroveoehealthiotherway.PeolecagetadequateamoutofvitamiDfromulight,utthimayoteagoodourceifyouliveiahighlatitude,ifyou'rehoueoud,orifyouregularlyueucreeoravoidtheuetirelyecaueoftherikofkicacer.Scietitdo'tyetkowtheotimaldailydoeofvitamiDforeachero.Agoodtartigoitforadulti600~800iteratioaluit(IU)aday,throughfoodorulemet.ForeolewithoutotherourceofvitamiDadeeciallywithlimiteduexoure,aulemetmayeeeded.Motmultivitamiroductcotai600~800IUofvitamiD.Uto4000IUofvitamiDadayiafeformoteole.Exercie:Exerciecahelyouuildtrogoeadlowoelo.Exerciewilleefityouroeomatterwheyoutart,utyou'llgaithemoteefitifyoutart4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二版)exerciigregularlywheyou'reyougadcotiuetoexerciethroughoutyourlife.Comietregthtraiigexerciewithweight-earigadalaceexercie.Stregthtraiigheltregthemucleadoeiyourarmaduerie,adweight-earigexercie-uchawalkig,joggig,ruig,tairclimig,kiigroe,kiigadimact-roducigort-affectmailytheoeiyourleg,hiadlowerie.Balaceexercieuchataichicareduceyourrikoffalligeeciallyayougetolder.Swimmig,cycligadexerciigomachieuchaelliticaltraiercarovideagoodcardiovacularworkout,utthey'reotahelfulforimrovigoehealth.Sectio2NomeclatureiTCMCorrectlyamigadiciliecadirectlyortraytheojectoftudy,clearlyoitoutiteece,adreageitfuturedevelomet.Carefullyamigaideedetdiciliemayrovidethereakthroughecearytoetalihitideedece.Givetheimortaceofomeclature,thetermiologyeigaliedtothevariouracheoftraditioalChieemedicie(TCM)idicocertig.CurretuageofuchtermaChieeMedicie,OrietalMedicie,Her,HerologyorHeralMedicieadAcuuctureareimroer.Thereetarticleaimtodicutheetermaddefiitetheirmeaigmorereciely.1RegardigChieeMedicieThetraditioalmedicieofChiaitheclaicalmedicieofChiaadiditiguihalefrommoderChieemedicie.TCMiamedicalcieceguidedytraditioalChieemedicaltheorie,adicludeaturalroductmedicatio,acuucture,moxiutio,maage,later,teamath,etc.amodalitieithetreatmetadrevetioofdieae.TCMicalledZhogyixue(hoetictracritioofChieecharacter,theameelow)iChiee.TheChieecharacterZhogyixueadZhoghuaYixueareothtralatedliterallyitotheEglihwordChieemedicie.However,torefertoTCMaChieemediciehatwohortcomig.Firt,ChieemediciefailtocoveytherichtraditioaociatedwithTCMadecod,thitralatioleadtocofuioyotditiguihigetweeTCMadmoderChieemedicie.ExamleofthecofuioaociatedwiththegloaltermChieemedicieicludethefollowig.Curretly,omeookadjouralulihediEglihicludeChieemedicieitheirtitlehowever,theyarecoceredolywithTCM.Otheotherhad,aotherjouraletitledChieeMedicalJouralicoceredolywithmoderChieemedicie.AlthoughChieemedicieitheaovetitleuggetChater1Boethattheycotaiimilarmaterial,thematerialifactiquitedifferet.Iadditio,omeititutiowiththeameChieemedicieifactarecoceredolywithTCM,otmoderChieemedicie.Fially,aorgaizatioamedChieeMedicalAociatioiaocietyivolvedolywithmodermedicieiChia.TheujectmaterialofChieemedicieauedaovedifferoexteivelythatTCMadmoderChieemediciemuthaveaditiguihedomeclature.Medicieitheroadeteehouldicludeothmodermedicieadtraditioalmedicie.However,thetermMedicietyicallyreferolytomodermedicie.Thewordtraditioaliofteuedtoditiguihtraditioalmediciefrom(moder)medicie.Fortheereao,ZhogyixuehouldetralateditoEglihaccordigtoitreciedefiitio,traditioalChieemedicie.ThitralatiocoveyoththetraditioaladtheChieeaectofthedicilie,additiguiheitfrommoderChieemedicie.2RegardigOrietalMedicieAothervague,amiguoutermiorietalmedicie.OrietalmedicieiEglihulicatioiuuallyyoymouwithtraditioalmedicieofChia,Jaa,Korea,Vietam,etc..Actually,alloftheediciliearevariouracheofTCMwhichaccordigtorelevatliteratureorigiatediChia.Moreover,iJaaee,traditioalmedicieicalledHafag,whichcaetralateditoTCM.Thetermorietalmedicieroalyorigiatedtoditiguihitfromweteroccidetalmediciewhichiuuallyaociatedwithmodermedicieiceitorigiatedithewet.Althoughtheorietaloroccidetalqualifiermayecoveietidialoguetoemhaizetheorigiofarticularaectofmedicie,uchueidetrimetalecaueofitamiguity.Theueoftheorietalqualifierhaatleattwohortcomig:(1)itfailtoexreitorigialmeaigoftraditioalmedicieiChia,ad(2)itialofailtorecogizetheexiteceofmodermedicieitheeat.Theueoftheoccidetalqualifiereartheamekidofhortcomig.Itdoeotcoveythediffereceetweeoccidetaltraditioalmedicieadmodermedicie.Ifmediciewareferredtoaoccidetalmedicieacurretlyidoewithorietalmedicie,differetiatioofmoderadclaicalWetermedicieuchaHiocraticmediciei6BC~4BCorAmericaIdiafolkmediciewouldecomromied.Thoughtheclaicalmedicieithewethagraduallywitheredaway,itexitedihitoryadeedtoeditiguihedjutatraditioalChieemedicieeedtoeditiguihedfrommoderChieemedicie.Differeceitheatureofmedicieithewetadtheeathaeediolvigforalogtime.Curretlyolydiffereceitraditioaddegreeofdevelometditiguihthetwo.Withtime,thediarityidevelometetweeweteradeatermediciewillecomemalleradmaller,leavigolytraditioaaditictio.Sicetheeeceoforietal6中西医结合医学英语(第二版)medicieitraditioalChieemedicie,ittruecolorofTCMhoulderetored.Toamedicilieofmedicieyuigtheorietalortheoccidetalqualifiercaotdirectlyortraytheojectoftudy,clearlyoitoutiteece,orreageitfutureroectofgrowth.Neitherdifferetiatetraditioalmedicieadmodermedicieieitherthewetortheeat.Ifthewordorietaliecearytorecedetraditioalmedicieitheeat,itcaolyeamedtraditioalorietalmedicietodifferetiate(moder)medicieitheeat.ThireaoitheameathattheamigofTCMidifferetiatedwith(moder)medicieiChia.3RegardigHer,HerologyorHeralMedicieTraditioalChieemateriamedica(TCMM)iarachofTCM,whichtudiethetheoryadalicatioofmedicatioaedotheorieofTCM.TCMMdifferexteivelyfromheralmedicie.TherelatiohietweethetwoiomewhatakitothediffereceetweefolkmedicieadaturalroductharmacyitheUS.ItiimroertoueTCMMyoymouwiththetermherologyorheralmedicie.IChia,TCMMiaofficiallyrecogizedrachofTCMwithtadardizedmedicatioroceduredocumetedithetateharmacooeiaorequivaletook.Heralmedicie,however,ifolkmedicie,adiotofficiallyrecogizedithetateharmacooeia.ThetworocedurearemuchdifferetwithTCMMhavigaytematictheoryaguidaceforitracticewhilethelatteriemloyedetirelywithouttheory.ITCMMmediciearederivedmailyfromlat,utaimaladmieralrovideadditioalource.Thematerialarerearedadrefieduigwelletalihedrocedure.TheEglihhraeheralmediciegeerallyrefertofolkmedicie,adimotcaethecrudeherorcrudeextractiued.Aimalroductadmieralaregeerallyoticludedidefiitioofheralmedicie.Fortheaovereao,totralateChieewordZhogyao-TCMMitoher,herologyorheralmedicieiimroeroeithertheaiofthedefiitioofTCMMortheEglihmeaigoftheworldher.4RegardigAcuuctureThecieceofacuuctureadmoxiutioiarachofTCMwhichrevetadtreatdieaeyucturigecificoitotheodywitheedle,ortheurigorwarmigoftheoityalyigheatviaigitedmoxawoolorroll.TheerocedureareimortatexteraltheraieofTCM.ThetermacuuctureiderivedfromtheLatiwordacuwhichmeaurgicaleedle,aducture,whichmeatoucture.Moxiutiocaedefiedatheurig,warmig,fumigatig,orlacighotcomreioocertaioitforthe···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论文 epub电子书网站

  •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 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汤钊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作者】汤钊猷著【页数】242【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478-4188-4【价格】68.00【分类】癌-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汤钊猷著.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内容提要: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内容试读第一章从医六十余年的反思一、本书的由来笔者1954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本科毕业。那时毕业前便分为外科重点、内科重点等,笔者分在外科重点,实习时在外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较长。毕业后即留在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工作,1957一1967年参加血管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曾和杨东岳教授共同完成“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创举。20世纪50年代末响应号召,研究中西医结合,曾参与并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MedJ,1960)发表“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116例”的论文:曾作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组(由著名针灸专家陆瘦燕教授领衔)秘书,写过“学习内经后对‘经络现象’的初步认识”的论文。说也奇怪,笔者这个主张用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外科医生,竟亲历了针灸治好儿子、妻子和母亲的急性阑尾炎病例。特别是91岁母亲,急性阑1961場纠秋荐强管内經後时“银格坝银”的初步認酸上海第一醒择路中山进院“鹆觸铁指醇者;上海中:停院针灸数研祖随度新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是人們够值授成餐到的方面·知提格现象。是“整格”客髓存在的饮藏·研究警程格”首先是從“盈格现家”入手究意“盈格坝忽”包括那经方面·是研究“征絡”溶婴界滑的尚照·内》是配腹有销“经格間题最体的一本奢·後世公家對“望裕”間题射有辑多酸履,但惑本眼则是不隆(《内摄》的·记《内盈》中與“征格”有储的現浪值可部静适地篮速出察·必将有助玲我阿面会面的图液“通格··解然·正如从内壁》朋段:“央十二轻版带…之所易,上之所领格”·山冠腰塞爆工作只是郁智的阴始·所涉及的范贺也玉要以十二堡月桐丽。进滑典不常之起·希超得到批师指正·“显格现律”的王要为面内屋授出:”央十二福服者·内通於府款·外格冷版知”,份议明“遥铬府杂身,蕾适内外费显·叉渺:“源跃带·所以行血氧而增贫阁学习《黄帝内经》写的心得文章.003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黄帝内趣素陶升城有高下双冬中福纵居表知以過则不及之理見微得用之不做作里故邪之秉我如主於故治治皮毛唐王冰撰主者之外血老所以定高电规也者所以表於書制生之期而知部分联色之青黄自也分藏府之可占察色校照先别险别剪於染者朗知不州盛四波内故用城者從引陽從易引以右治左以左治有以我知被以水之寒热於六府热及及地之温制皮肉筋服县治筋政共已治六府市巳其五藏治五者死生巳成Q日,已校正云校上文灭有八秘地里中理字氣象泉上国亦热故治不法天之不用之理则害亚灭之这施之六早年阅读1954年版《黄帝内经》的标注尾炎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仅用针灸合并1/4量的抗菌药物治疗9天而愈,直到她96岁去世未再复发,给笔者留下针灸确能治病的印象1968年至今,笔者从事癌症(特别是肝癌)临床与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并用”截然不同。早年观察到,如果西医用化疗攻癌的同时,按中医的观点也用攻下之剂(清热解毒、消积软坚),病人出血率高(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死亡快;反之,如合并用中药调补,则出血率低而生存率高。笔者曾发表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体会一探讨攻法与补法对出血和生存率的影响”(《肿瘤防治研究》,1977)一文予以证实。复且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医学习中医的于尔辛教授,也认为肝癌治疗用“健脾理气”中药较好。这些都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也许中西医结合真的可能提高疗效。在多年的肝癌临床工作中,笔者不时和老伴李其松教授讨论,对手术后的肝癌病人用过一些调补类的中药作为巩固治疗,后来制成只含三味中药(黄芪、丹参、枸杞子)的“三易饮”,虽然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但仍留下深刻004第一章从医六十余年的反思【印象,因为这些病人后来大多比较稳定,较少复发和转移。一些外宾病人,至今仍点名要笔者看病,要笔者继续给他开中药。记得有一位印尼的病人,1997年首次来看病,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伴有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简称“甲胎蛋白低持阳”,甲胎蛋白50一60微克/升,正常值应低于20微克/升),但不伴有肝病活动证据。通常这样的“不伴有肝病活动证据的甲胎蛋白低持阳”病人,大多在一两年后出现肝癌。然而,该病人服用逍遥散加减的中药后,至今21年未发现肝癌,而2018年末次来诊时,仍然为没有肝病活动证据的“甲胎蛋白低持阳”(62微克/升)。这些“偶然”病例,让笔者思考,中医中药是否还有一定的预防肝癌和预防肝癌复发转移的作用呢?上述这些点点滴滴,加上西医至今还有不少未能解决的问题,终于让笔者下决心研究一下中西医结合是否可能提高疗效。2006年,笔者76岁时组织了一个小组,进行“消灭肿瘤疗法的负面问题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其中使用了老伴所拟含五味中药的方子“松友饮”。结果发现这个调补为主的中药小复方,有助实验性肝癌切除后、化疗后生存期延长和肺转移减少。原来这个小复方具有改善癌所处的缺氧、炎症微环境,下调肝癌干细胞标志(使癌的分化较好,恶性程度降低)以及提高免疫力等的作用。笔者有幸当过几年(1988一1994)上海医科大学(简称上医,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长,自然也对医学的发展有所思考。例如想到上医创始人颜福庆教授,1924年在中华医学会(1915年成立)第五届大会上演讲的一句话:“西医必须大众化,必须中国化。大众化和中国化不应依靠外国医生,而应该由中国的医生自己来实现。”近年又进一步思考,做过“中国特色肿瘤临床研究的思考”的报告,在《科技导报》发表过“汇东西方思维精髓,发展中国特色科技”的卷首语(第6页图):也发表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考”的述评,2012年还应邀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ChiJItegrMed)发表过“中西医结合抗癌”的编者按(第7页图)。如前言中所说,“西学中”的“中”字是一语双关的,即西医既要学习中医药,也要学习中华文明精髓。这样也许有助扩展东西方思维,例如早年电影中西洋拳不敌太极拳的情节,亦即“以硬碰硬”和“以柔克刚”之别。于是,在老伴仍在监护室之际(本书于2016年11月动笔写,2017年9月份第一稿完成,2018年4月定稿。老伴于2017年2月离世),毅然动笔,以企完成老伴遗愿。005「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一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肿瘤防控战略高层论坛在津隆重举行中国特色肿瘤临床研究的思考速结在我国已经成力死亡原因网第传统优势。注带简单有效和经过实践检位的孩病,同时处亡率在团速列给的方法:4反思抗偏战略,从对肿缩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肿痘研究与两方斩尽杀绝到带瘤生存的战略:5发扬早筹量在缩小,探素中国特色的肿痛香庆诊早治,实践证明这确有成效:6强调研究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肿途研综合治疗,从单纯的消火肿痛到同时注究,不能一味地跟着西方的思路走,必事调变肿确和机体要形成特色,必列项要走中国特色的通路,形成不实全等具备几个背景,包括定科研方向、有战同于西方的预防与治疗室路,在购抗4路眼光,重视硬件和数件建设等循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特色即星独无二,医学是灰学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侧中国要出特色。就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的重要肉容,我要开着这条路用特色脚瑜临珠研究要垂点思考以下6个创中国特色的脚琉白味研究问缆:1密联系闲竹,多快好有的治天弹步人民静聘专家、复大得好病:2取东西方之长,纯合东月去州思州和西方微瘦思维力乐:3么热我在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上的报告月原广广■数站人做后外种香E流上元民去通色上通丝大生上黑生长海积是是理业周地通修金件专金用金生是足任爱是无号性卷首语Foreword通恒。上是国限比能化金以金上通虚温是通化夏长金金品科技导报2011.29(16通流金丝地品名天地盖名人积国飞汇东西方思维精髓发展中国特色科技“中国模式”的启迪近年因中圈喝起引发的“中国模式”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阳中国旋称寿经冻落后,民不和生,新中国成之发生巨变,健经济仍落后“中国横式“是盖干“穷附思变“,由邓小平提出,通过“改革开教“路线和轻过“摸着石子过消“实残.终于分起世养喝目。实代是粒验真理的标准,“中国模式“经30余年实线所取得的城果已获得全球承认。我体会。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国情,装无东西方思维的精做.不是全合西化。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症子弹,以医学研究而言,我以为必须考虑“研究能多快好有治好病的办法“、当前培症诗断,不管是否真的霜要,动氧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横),编监治疗非分子肥肉治疗莫属,再加上过度沙新和技度治疗,医药费用高格,一美国有识之七认为:“黄国的医疗体系已经碰到了很多问题,如果中闲想要变成美国,问题会更大“(《文汇振)2010年11月8日)。为此,深入理解“中国馔式的内通“,对发展中国特色科技有重要意义东西方思维如同硬币的两面,常可互补东西方思棉备有特点,其差别应逸测到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环境。009年(等专消息》有盛“东香方思维大此拼“的文章,其中说列“末亚人在大所蒂下现察物体,百方人则更关注职前:东亚人在料斯时对周国环境的依翰性发表在《科技导报》上的卷首语006···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 汤钊猷简介 汤毓南中医

  •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作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页数】416【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349-9241-4【价格】98.00【分类】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杜廷海,牛琳琳主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心脏康复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冠心病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康复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从康复功能评估、中医特色疗法、康复运动、康复教育、辨证膳食、心理康复及优化药物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脏康复程序、方法、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试读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医康复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患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使之重返社会。古代医籍中“康复”的含义不仅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还包括精神情志的康复和正气的复原中医康复医疗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有采用针灸、热熨、导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活动的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康复的思想开始出现,在《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均提到了通过气功、导引等方法保持或恢复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康复的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其广泛应用了调摄情志、针刺、灸焫、气功、导引按摩、热熨、饮食、体育等养生康复方法,强调形体和精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金匮要略》将导引、吐纳、针刺、灸焫、膏摩、按摩等康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较之《黄帝内经》时代又有所发展。《伤寒论》专门论述大病之后的药物、食物康复法,三国时代的华佗在继承古代导引、行气、吐纳等功法的基础上,创编了医疗体操“五禽戏”,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堪称运动疗法的鼻祖。晋代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刺、灸焫、热熨、导引、按跷等康复治疗手段,尤其对针灸疗法的原则已基本概括。晋代葛洪《肘后方》和《抱朴子》中记载了药物康复法、饮食康复法的实例及导引术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隋唐时代《诸病源候论》为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对多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书。《千金要方》首创药枕疗法、香气疗法。《外台秘要》中详论了病后将息宜忌,记载有大量康复方法,如磁疗、光疗、热疗及美容方法等。宋代《圣济总录》中除记载了食物康复的方法,对气功、导引、按摩和体育疗法的作用也有详尽的记述。《太平圣惠方》则注重采用药物和食物相结合的养生康复方法。《本草衍义》中选药粥方共129首。体育康复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也在宋代形成。金代张子和应用许多康复方法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刘河间也带动了养生康复的发展。清代官方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养生康复方法。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对气功、按摩及动功等养生康复方法十分重视,列“运动规法”专篇进行讨论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对病后康复调理列“调理诸法”专篇讨论,内容包括药物2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调理、食物调理、气候调理、起居调理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养生康复。清代叶天士处处注重情绪治疗,提出久病入络,指出一切沉疴痼疾的最后病理转归为络虚或络痹药物康复方面的应用尤为其特色,极力主张戒绝烟酒。吴师机以内病外治为特色,广泛应用熏、洗、擦、敷、贴、坐、吹、熨等方法而以“一通字赅之”。其所著的《理瀹骈文》在外科康复理疗方面卓有成就,将熏、洗、熨、擦、敷、贴、坐、吹等疗法综合运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因此“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的论点,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物理治疗的专书。中医康复内容丰富,蕴藏在中医宝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充实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康复方法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种类1.自然康复法包括泉水、岩洞、高山、森林、香花、泥土、空气、日光疗法等。2.物理康复法包括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疗、磁疗、声疗等。3.药物外治康复法包括蒸、烫、洗、浴、熨、敷等疗法4.情志康复法包括怒疗、喜疗、思疗、悲疗、意疗及睡眠疗法等。5.音乐康复法包括安神、开郁、悲哀、激励、喜乐疗法等6.其他文娱康复疗法包括舞蹈、钓鱼、风筝、弹琴、书画、弈棋、玩具、戏剧疗法等7.体育康复法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康复操等8.气功康复法包括松静功、内养、站桩、动桩、长寿、固精、保健、强壮、延年、益智等功法9.针灸康复法包括体针、皮内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灸法、拔罐等。10.按摩康复法包括推法、拿法、揉法、搓法、捏法等。11.饮食康复法包括各种各样的药膳方等。12.药物内治康复法包括各类药物内服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以上各种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很少单独用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数种方法联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西医结合养生康复医学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今养生康复医学的潮流,是在功能、康复手段、残疾三大概念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康复医学有优良的质量、满意的结局和合理的费用,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养生康复医学中来。许多先进的康复诊断和评估的仪器设备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信息的储存,甚至实现了电脑控制操作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涌现了新的诊断和评估的仪器,一些康复治疗的仪器和设备正日益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通过电脑的辅助,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功能水平。如微电脑上肢训练器、电脑伸展训练器、生物反馈治疗3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仪、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电脑辅助步行训练器、上肢精细动作和职业技巧的训练电脑辅助认知功能康复、模拟驾驶训练系统、言语治疗软件、言语训练反馈系统、电脑辅助义肢矫形器等。生物芯片等的开发也带来诊治的简便易行,使得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预防康复更为科学化,从青少年期就开始养生康复预防,从而大大推迟或减少这些病的发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文化、艺术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高质量。第二节中医心脏康复的特色优势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等是中医学的理论精华,同样适用于中医心脏康复。心脏康复的对象大多病程长、病势缓、疗效慢,各种病症往往由多因素引起,多层次受累、多属性相兼为病,所以更强调运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措施不一,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一、心脏康复整体观中医康复学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形神康复一体观三个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可分为精神、饮食、运动、药物、物理和环境六大类康复措施。从整体观点来看,中医心脏康复更加重视精神与情志、功能与营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且更侧重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和自我疗法的推广以及功能的恢复。二、心脏康复辨证观辨证与心脏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心脏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心脏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消除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病因。在中医康复临床中,不仅内服中药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也应当注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寒、热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饮食康复法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养、食疗作用的食物,以促进机体的康复。食疗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内容和特色疗法之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依赖大地所产之五味而生存,五味摄入得当是康复医学中的又一内容。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心脏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关,因此过食肥甘厚腻、辛酸苦辣等都不利于心血管病的恢复,其中所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有控制总热量、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应适宜。采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其次,中医学认为,中药与饮食有“四同”,一同源,二者皆生于大自然,属天然产品:二同用,都能起到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三同性味,均分寒热温凉及平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四同归经,中医康复医疗在整体观和辨证观指导下,强调对患者的治疗应当因人、因时令、因环境和因病证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不完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如内服中药配合中药外用、推拿、针灸、手法康复等多种方法。三、康复运动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中医历来运用“动静思想”指导运动康复,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畅达经络,调和脏腑,调节气息,静心宁神。《内经》亦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阳虚动之,阴虚静之。”然诸事有度,不可妄为,动过则损,静过则废。过度运动会使机体疲劳、受伤,而一味静养则会使机体更加衰老、退化。中医心脏康复中的形体运动如八段锦刚柔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劳逸适度,正好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四、内外兼修,杂合而治中医心脏康复的对象虽同为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身心障碍者,但每人情形各异,或身患多种疾病,或老龄多种脏腑功能退化,或起居环境、脾气秉性有异等,导致单一的康复手段可能收效不佳。故而内服外治,药膳结合,以期共奏良效。《素问·异法方宜论》亦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在中医心脏康复过程中,既根据病情从生理、情志、饮食等方面进行身心和谐统一的整体康复,同时又注重个体性差异,因人而异,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统一。五、简便易行,利于推广中医心脏康复除形体运动、针灸等特色疗法对于场地设施有一定要求外,其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膳食调养、药物调治、情志调养等。形体运动多从中医养生康复手段衍生而来,如八段锦、太极、功法操等,讲究动作和缓、形神和谐,有着广泛的历史文化积累。此外,中医心脏康复将养生康复学引入其中,更易引起患者兴趣避免了康复形式单一枯燥的弊病,使之更能坚持,以期最大获益。目前已有学者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5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研究表明,太极拳、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能够让心血管病患者受益,可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力衰竭症状、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虽然历代中医古籍蕴含着丰富的心脏康复理念,但目前相关的挖掘工作尚不充分临床实践更显不足。目前临床多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及康复。出现上述情况,根本还是缺乏对预防及康复重要性的充分理解:缺乏对经典理论科学内涵的深入挖掘:缺乏对临床实践良好疗效的系统总结对传统养生康复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和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行之有效的传统康复疗法,如传统的作业疗法、文娱疗法、心理疗法、膳食疗法等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科学地证实疗效,阐明作用机制,予以发展提高。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心脏康复的指导原则。在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的养生康复医学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养生康复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第一,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强调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增强体质作为功能恢复的基础,并强调天人合一,从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养生康复。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对心脏病康复治疗以活血化瘀等为主内治,结合情志、针灸、按摩、导引、熏洗、敷贴、体疗、食疗等第二,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功能康复是康复的主要目的,传统养生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传统养生康复学特别重视在康复过程中“形体”(身体)与“情志”(心理、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情志因素对伤病残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养生康复中注重“形神兼养”,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特别强调培养和保持松静的心境以对抗和克服“七情”的损害,从而促进康复。第三,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除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以内服和外治的方式,促进功能的恢复外,更强调使用自然疗法,利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以及食用天然保健食品的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等,促进康复。第三节国际心脏康复发展状况公元前5世纪,Herodicu(古希腊时代的医师希洛地卡斯)提出运动可推迟衰老促进健康,至1910年“康复”一词应用于残疾人的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康复领域的制度逐渐完善,确定了康复医学概念。关于心脏康复,起初的观点是消极的。1939年,Mloy等的形态学研究报道提出,心肌梗死的坏死组织转化为纤维化瘢痕至少需要6周时间,因担心患者早期活动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故建议长时间严格卧···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刘天蔚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作者】刘天蔚等主编【页数】284【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7【ISBN号】978-7-5189-2882-8【价格】CNY78.00【分类】中西医结合-人体生理学【参考文献】刘天蔚等主编.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生殖十二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学概述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等。《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研究中医药理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加速第一节中医药现代化莫定基础。生理学概述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水平(一)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所有知识都生理学(Phyiolog罗)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分支,是以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机体各个组成生理学实验分为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一般生理部分的功能及这些功能表现的物理、化学本质为学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仅在不损害健康并得到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按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受试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人体实验才允许有限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等。随着进行。由于人与动物的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科学的发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来推对机体的功能进行研究,生理学就不断产生新的断人体生理功能是完全可能的。但人体的许多功分支,有些已成为新的独立学科,如生物化学能活动,尤其是高级神经活动,与动物相比已发(Biochemitry)、生物物理学(Biohyic)、营养生质的变化,因而利用动物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则学(Nutriology)等。有些还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合,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神经生物学(Neuro-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动物或动物材料。iology)、神经科学(Neurociece)。在推断人体功能活动规律时,需注意人与动物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功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动物实验的结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时果直接套用于人体。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体的调节。生理学与医学有1.动物实验传统上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理学既是以解剖学和组织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两大类。胚胎学为基础,又是后续学习病理生理学、药理(1)急性动物实验急性动物实验(Acute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所以它是一门承前启后的AimalExerimet)是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中西医临床各专业的学生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掌握必要的生理学知识,不仅为学习其他基础医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学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中西医临床实实验通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践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治依据和检测标准,还可为物的死亡。急性动物实验又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2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实验。①离体实验(ExerimetIVitro),是指从性动物实验相比,慢性动物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器实验条件较难控制。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一个2.人体实验人体实验由于受到伦理学的限能保持其正常功能活动的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制,目前主要是进行人群资料调查。例如,人体观察某些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血压、心率、肺通气量、肾小球滤过率,以及红例如,对离体蛙心或动物血管条进行灌流,可用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正常值就是通过对于研究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对心肌或血管平大批人群采样,再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而获得滑肌收缩力的影响等。②在体实验(ExerimetI的。有些实验研究可在志愿者中进行,例如,测Vvo),是在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某试人体在高温、低温、低氧、失重和高压等一些些所需研究的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特殊环境下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例如,将玻璃微电极插总之,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某种生入脑内某些部位进行细胞内或细胞外记录,观察理功能的研究,究竞适宜采取哪些实验方法,应神经元在接受某些刺激时放电活动的变化,以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解这些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急性实验的优点是实(二)生理学的研究水平验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便于进行直接的观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察,无关因素的影响较少,结果易于分析等;离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体实验更能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但急性动物实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生理学,研究应在整验的结果可能与生理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有所不同,尤其是离体实验的结果。此时被研究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的对象,如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1,细胞和分子水平细胞是组成人体最基本分已经脱离整体,它们所处的环境已发生很大的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而细胞及其亚细胞器又由多改变,实验结果与在整体中的真实情况相比,可种生物大分子构成。因此,细胞、分子水平的研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究,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细胞内各亚微结构的功能(2)慢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Chroic和生物大分子的理化变化过程,如细胞兴奋时细AimalExerimet)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胞膜中通道的开放和离子的跨膜移动、腺细胞的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以便能分泌、骨骼肌收缩时肌丝滑行的分子机制等。细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有助于对器官、系统功能的的改变。通常是在无菌条件下,对动物施行手术,深人认识和深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暴露、破坏、切除或移植某些器官,待手术创伤2.器官和系统水平人们对生理学的研究最恢复后,动物在清醒或接近正常生活状态下,观早是在器官和系统水平上进行的。这一水平主要察其功能缺损、功能紊乱表现等,以分析各器官、是观察和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它们在机体组织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规律的实验。如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们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无菌手术下制备各种器官的瘘管(胃瘘、肠瘘、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们活动的影响。例如,唾液腺瘘等),观察各种因素对其分泌的影响。慢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性实验最大的优点在于实验动物处在清醒状态,的尿生成及其相关调节等。进行这一水平的研究各器官间保持了自然关系,其各种功能接近常态。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但另外,实验动物能较长时间存活下去,可多次、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重复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既可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于整体自然状态。但慢性动物实验不宜用来分析平的研究及其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某一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功能的详细机制。与急学(OrgaPhyiology)。例如,肾脏生理学、消化第一章绪论3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等供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功能活动的环境,以区别3.整体水平在整体中,各个器官、系统之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机体内的某些液体,间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功如肾小管、汗腺导管和胃肠道内的液体,都是和能互相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着的环外环境联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机体的生命活动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生理学还必须进是在外环境和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行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即以完整的机体作为研究二、内环境的稳态对象,观察和分析在环境因素改变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以及完整机体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的规律。例如,的环境,是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相对于机体机体在运动、创伤、紧张、恐惧等生理和心理因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而言。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素,地理、气候、社会等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理功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内环境的稳定又能的影响;机体在环境急剧变化时所产生的应急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反应,在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氧(高原)、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高等动物失重(航天)、高压(潜水)等情况下,机体为中更是如此。这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规适应新环境生存而产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急性律。内环境的稳态(Homeotai)是指在正常生和慢性动物实验都可用于这一水平的研究,但由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理化因素保持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即变量很多,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因而结果分析比较困难。然而,变量越多的实验,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即综合程度越高,则可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人的血浆H在7.35~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虽然能更深人了解7.45之间波动;体温可在37℃上下波动,通常每机体活动规律的机制,但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却比天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葡萄糖浓度、各种离子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更为复杂。因此,要想(Na、K、Cl、Ca2+、H*等)、动脉血压、血阐明某一种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对细胞和分子、浆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细胞外液的容积、渗透器官和系统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综合压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中医就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并不是是在整体水平对机体进行的研究,经过几千年的不变的,相反,由于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活动,物沉淀,中医对机体已经达到了很深刻的认识。质交换在细胞外液不断地发生,就会不间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在体内处于循环状态,运动着的细胞外液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既是细胞发挥功能活动的环境,又是机体各部分细胞间相互联系和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外环境因素的改变也会影响内环境的一、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稳态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和生环境(Eviromet)一般是指生物体周围理功能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稳态的维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持又是体内各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果,影响生物体生活、发展的各种因素。外环境故两者互为因果关系。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变(ExteralEviromet)是指机体赖以生存和生活动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就可能引起疾病;相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在疾病情况下细胞、器官的活动发生异常,内环不直接与外界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之中,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细胞外液的一些成分就所以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会发生变化,变动范围超出正常。临床上给患者称之为内环境(IteralEviromet)。内环境是做许多检查,目的在于判断有关生理指标是否在44中西医结合生理学正常的变动范围内,或者是否发生较大程度的经纤维传至相应的反射中枢,中枢对传人信号进偏离。行整合并产生传出信息,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功能活动,即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类。神经调节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将会具体叙述神经系统对机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时,或者外界环体某种功能的调节过程。境发生改变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神经调节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调节形式,其特点各种改变。这时,体内的一些器官和组织、细胞是: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的功能活动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被扰乱的内(二)体液调节环境得到恢复,内环境的稳态得到维持。这种过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是指内细胞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机体对各产生和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相应的靶细胞,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调节(NervouRegulatio)、体液调节(Humoral方式。根据调节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全身性和局Regulatio)和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部性的体液调节两类。1.全身性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途径机体功能活动主要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运送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统的调节,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小。体内的多种生行的调节。由于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的活动直物活性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是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这类体液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系统共同的信息物质。可视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常称之为神机体具有完整复杂的调节机制,通过调节使各器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Regulatio)。例如,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配合、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末梢支配,交感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整体功能活动的协调、统一,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称为整合作用(Itegratio)。整合作用是机体实上腺素,从而使神经与体液因素共同参与机体功现各种功能活动,进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主要能调节。此外,某些神经元也可分泌激素,如血方式。而整合作用的实现则是通过机体内错综复管升压素,它由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的大细胞杂的调节形式完成的神经元合成,先沿轴突运抵神经垂体储存,然后(一)神经调节释放入血,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神经调节(NervouRegulatio)是指通过中枢细胞。由神经元分泌激素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Neurocrie)。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R2.局部性体液调节也称为旁分泌(Parac-1ex)。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rie)调节。是指某些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或其他具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反射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在所处环境因素变化时,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Arc)。反射弧泌的激素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扩散到由5部分组成:感受器(SeoryRecetor)、传入相邻细胞,对自身(自分泌)或相邻细胞功能活神经(AfferetNerveFier)、反射中枢(Reflex动的调节。例如,生长抑素在胰岛内抑制α细胞Ceter)、传出神经(EfferetNerveFier)和效应分泌胰高血糖素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除激素器(Effector)。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每一种外,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组胺、乳酸、C02、各种感受器能够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细胞因子、某些气体分子(如NO、C0、H,S等)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产生的调节作用也视为局部性体液调节。第一章绪论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相对迟缓、作用范和突变的细胞或早期的肿瘤细胞。故从本质上讲,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自己”和排除“异(三)自身调节己”。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同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一起,通过相同的信息物质,构成机体的网络调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节系统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身调节(Autoregulatio)。例如,肾动脉灌注压在二、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一定范围发生波动时,肾脏小动脉平滑肌可以相应地收缩或舒张以改变血流阻力,使肾血流量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各种功能活本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动的调控多数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运用数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时发现,机体功能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小,活动的调节过程与工程技术的控制过程具有极其其生理意义不及神经与体液调节,但是对于局部相似的调节原理和规律。人体内存在多种控制系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着重要的意义。统(CotrolSytem),对机体各种活动进行调节。机体还存在多种调节方式,如免疫调节、神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经免疫调节(Neuro-immuomodulatio)等。免疫大类。而自动控制系统又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和前调节(ImmuologicalRegulatio)是指通过免疫系馈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主要由控制部分和统的活动对机体防御系统功能的调节。免疫系统受控部分组成。由于机体的功能活动受非自动控是由免疫器官(骨髓和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制调节较少,现只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对机体功能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和免疫活性分子(免活动的调节。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一)反馈控制系统功能有三个方面:①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人侵和清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都是一个闭合回路,即控除已进人体内的病原体。②对其他有害生物性分制部分一受控部分一监测装置一比较器一控制部子产生免疫反应并将其清除。③清除体内已衰老分,将此闭合回路联系称为反馈联系(图1-1)。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刺激效应器·生理效应传入神经感受器A.机体反馈控制系统输入信息接受装置传入信息控制部分控制信息受控部分输出变量刺激(效应)偏差信息反馈信息比较器监测装置B.工程学反馈控制系统图1-1机体反馈系统与工程学反馈控制系统比较示意与人体的对应关系表明,控制部分(反射中分也会不断地有反馈信息回输至控制部分。反馈枢或内分泌细胞)与受控部分(效应器、靶细胞)】信息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其传递信息的形式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双向联系。由控制部分发出的以不同,但主要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及化学信调节受控部分活动的信息,称为控制信息;由受号(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等。由受控部分将信控部分返回的修正控制部分活动的信息,称为反息通过反馈联系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馈信息,即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同时受控部(Feedack)。反馈又分为负反馈与正反馈。6中西医结合生理学l,负反馈调节负反馈(NegativeFeedack)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从而使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部分的活活动更加准确的一种自动控制形式。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中,前馈反的方向改变。当体内某受控部分活动超出正常控制与负反馈调节一起维持各种功能的稳定。如范围时,可通过负反馈控制机制使该活动下调或上所述,负反馈调节中的反馈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减弱,反之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控制机制使其活动分,只有在输出变量与控制信息发生较大偏差后,增强。例如,体温、血压和血液中激素水平的调才能够启动负反馈控制系统,所以其调节总是出节等都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维现滞后现象,并且在纠正偏差时又常常由于矫枉持体内某些功能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过正而出现波动。通常负反馈调节越敏感则出现是可逆的过程,并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负反馈的波动越大,而敏感性越低,则滞后越久。因此控制系统在机体内各种调节活动中最常见,在维负反馈控制往往与前馈相结合发挥调节作用,以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达到互补。例如,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温度感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SetPoit)。调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或者通过降温预报,信息通过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迅速传递到中枢神经并立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即发出指令增加机体产热、减少散热活动。可见,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事实上,调定点可被当作机体改变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一定是到达寒冷环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例如,正常人体体境,体温降低之后发生,所以这种调节属于前馈温的调定点约为37℃,当各种原因使体温偏离调调节。前馈调节由于临时环境条件变化也会出现定点时,即可通过负反馈控制,使体温回到正常失误。另外,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如食水平,从而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稳定。调定点并物的外观、气味等有关信号可在食物进入口腔之非永恒不变,而是在一定情况下可发生变动,这前就能引起唾液、胃液分泌等消化活动。称为重调定。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回路,前馈控制的主要意义是可以在生理效应未出反馈可在回路中反复进行,经过信息的多次往返现变化之前,控制部分就对效应器可能出现的变才能使偏差逐步缩小,接近正常值均数,使调节化进行调节。同负反馈控制比较,前馈控制更为达到较精确的程度。快速,可避免负反馈调节将出现的较大波动与滞2.正反馈调节正反馈(PoitiveFeedack)后反应。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第四节中医学与人体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因此,正反馈的意义在于打破原先的系统稳态调控平衡状态,产生“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例如,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人体系统稳态调控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和分娩过程都属正反馈调控。正反馈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但有些正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反馈对稳态的维持也有间接作用。例如,血液凝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固的结果是血凝块的形成,使出血停止,所以,统一性,是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从整体的角度看,凝血对维持循环血量的稳态具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有重要作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二)前馈控制系统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前馈(Feed-Forward)是指控制部分在反馈调、互为补充、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具体体现在三大方面:···试读结束···...

    2022-10-25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图书推荐

  •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王玉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作者】王玉玲主编【页数】166【出版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8.12【ISBN号】978-7-5433-3899-9【价格】28.00【分类】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手册【参考文献】王玉玲主编.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提要:本书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第二部分为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单;第三部分为常见中医护理技术处方。三部分内容围绕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等急腹症常见病种及中医护理技术护理处方,全面讲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该书内容全面、编排新颖、科学实用、临床指导性强,适合初中级外科、急诊科医师和全科医师阅读参考。《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护理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utrire”,意为“滋养、使健壮”,通过历史的不断演化,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均为促进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事实上,两者有其各自的理论体系和认知基准,同时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细细推敲,中西医护理之间的关系犹如鸟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而又不可替代。对于临床护理而言,两者在本质、内涵上具有同一性。中医护理学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理念,临证护理的方法,传统的特色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护理对象施以辨证施护,以促进人们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西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整个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服务。中西医结合护理,既沿袭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又充分运用现代护理知识。它将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机结合,将西医的护理程序应用在中医护理中,使中医护理规范化;将中医护理理念及操作技术应用于西医护理中,丰富了西医护理的内涵。两者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完善,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相结合,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及患者的健康服务。34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一、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构建1.中医护理的起源:中医护理和祖国传统医学相伴发展,共同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中医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早在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处于萌芽阶段,秦汉时期伴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药典籍的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等,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与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进行了详细论述,还就当时的病症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等护理技术。《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特性,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用药七情(单味、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须、相反)等,为具体用药提供了指导。《伤寒杂病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疗活动、临床实践结合,引入辨证施护的理念,其所述的八种用药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在书中介绍了灌肠法、舌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并强调饮食禁忌原则,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了先河。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及鸟的动作形态,创作了具有保健意义的五禽戏,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康复护理措施。清代钱襄著写的《侍疾要语》是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论述了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及年老患者的护理,对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千百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与诸多医家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医护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完整且系统化,中医护理也渐渐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西医护理的起源:西医护理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远古时代的自我护理,中世纪的宗教护理,到19世纪,护理被定义为在医生的指导下,照顾生病的人;1860年,西医护理产生后,也随着临床医学逐渐流传到中国。南丁格尔提出,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应从最低程度的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的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此外,还要合理地调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5配饮食。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由此,护理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3.中西医护理目标一致: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不同的是,现代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而中医护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是护理学的两个分支,都是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目标。随着西医文化的传入,东西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交融,西方医学注重局部解剖,而中医讲究整体疗效;西医注重肌体局部病理,中医则以“人”为中心。尽管中医和西医起源、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如中医经过几千年检验形成的“天一地一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念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现状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观察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其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究竟属于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同时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人体虚实和病邪深浅。6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对症的护理。即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也就是所谓的“护病”。而中医护理则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是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例如对高热患者的护理中,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不同的情志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病变,从而进行不同的情志观察和护理内容,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4.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治疗膳食。中医认为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各种膳食。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症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症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消渴)的食谱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属于什么期刊

  •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 第2版》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2版》【作者】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丛书名】中西医结合丛书【页数】384【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189-4701-0【价格】98.00【分类】中西医结合-医学院校-教材【参考文献】郭云良,赵峻,李琴主编.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医学与医学模式,然后分别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起源、内容和发展规律,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临床诊断和辨证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机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介绍。本书内容注重实践,实用性强,可满足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除编写委员会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包红、高媛媛、郝志民、贺新泽、姜文、李晓丹、龙少华、宁华英、孙彬彬、张开泰、赵丽等。《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2版》内容试读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医学(Medici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预防和治疗疾病(Dieae)、提高人体健康(Health)水平为目的。狭义的医学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的养生学(ScieceofhealthreervatioorHealthcultivatio)和西方的营养学(NutritioorNutriology)a当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体系。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两种医学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一微观顺序不同,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西医实践经验的积累,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一人类医学Phyiathroy第1节医学一、科学科学(Sciece)一词起源于古汉语,原意为科举(Imerialexamiatio)之学。南宋思想家陈亮(1143一1194年)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提出:“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科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中国古代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科学规律探索的信息记录,《黄帝内经》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科学巨著。Sciece源于拉丁文Scio,后演变为Scieti,最终演变为今天的Sciece,其本意是系统知识。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1835一1901年)在翻译Sciece时,引用了古汉语科学一词,即分类的知识和学问(Kowledgeadlearig)。1893年,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字广厦,1858一1927年)率先引进并使用了“科学”二字。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严复(字又陵,1854一1921年)翻译《天演论》等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一)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Theory),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有别于真理(Tuth),真理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及其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一定是科学。科学是把任2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接近完美的理论。科学是运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的方法,运用范畴(Category入定理(Theorem入定律(Scietificlaw)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Law),得出结论(Cocluio)。科学要发现前人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规律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本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总结。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Techiqueortechology)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人类所用的知识。由于人们研究客观事物的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即科学可以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科学。例如,汽车发动机理论相对于汽车这个事物而言,这个理论就可称之为汽车发动机科学,而汽车理论就是诸如发动机科学、机械传动科学、电子科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汽车科学技术。发动机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是包含材料科学、燃料科学、力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科学技术。(三)科学的内容一是揭示宇宙万物(Comicivetory)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二是对万物的原有状态(Origialtate)进行重组,使其成为有某种性能的、能满足人们某种实践需求的东西科学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就是知识(Kowledge)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Kowledgehierarchy)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Cogitiveactivity)科学是一种建制(Orgaizatioalytem);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roductivity)。科学是使主观认识(Sujectivecogitio)与客观实际(Ojectivereality)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纽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四)科学方法科学就是求真,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还不够。但也不是非要掌握所有知识才能理解科学,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是掌握主要科学方法(Scietificmethod)。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Logicalthikig)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能力(Thikigaility)主要包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等。概,念(Cocet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Percetual)认识上升到理性(Ratioal)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3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是人类所认知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判断(Judgmet)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肯定(Affirm)或否定(Dey)事物的存在,并指明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能力,即将一事物的概念与其他事物的概念进行分辨、鉴别的能力。推理(Ifereceorreaoig)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已知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Premieorrecoditio),从已知的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作结论(Cocluio)。达到推理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二是推理过程符合思维规律、规则,即是合乎逻辑的推理。若其中一条不具备,则推理的结论就不一定真实可靠。2.分析综合分析(Aalyi)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并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过程。综合(Sythei)是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科学史表明,科学家不只是知识的开拓者,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综合者。临床工作中,一个具体的病证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要做出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析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得出病因的结论,再分析每个症状产生的机制,只有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对这一病证的病因、病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3.归纳演绎经典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两类,具体地说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归纳(Iductio)是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如何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科学归纳推理比较真实可靠,因而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演绎(Deductio)是将一般性理论认识(原则、原理和规律性知识)应用到个别或特殊事物上,从而引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阐明研究结论及其普遍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的某个具有一般性的研究结论,要靠演绎逻辑方法来证明其研究结论的普遍指导意义。(五)科学分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Naturalciece)、社会科学(Socialciece)和思维科学(Thikigciece),以及总结和贯穿于3个领域的哲学(Philoohy)和数学(Mathematic)。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可分为理论科学(Theoreticalciece、技术科学(Techicalciece)和应用科学(Aliedciece)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Naturalciece)和实验科学(Exerimetalciece)两类。4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的目标,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Geeralciece)、狭义科学(Secialciece)两类。目前,我国科技和教育部门通常将科学分为12个门类:哲学(Philoohy)、文学(LiteratureorArt人、史学(Hitory)、教育学(Educatio入、法学(Law入、经济学(Ecoomic入理学(Sciece入工学(Egieerig农学(Agriculture入医学(Medicie入管理学(Maagemet)和军事学(Military)o二、医学科学医学科学(Medicalciece)最初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医学科学已超出了生命科学的范畴,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药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宗教学等各个学科。关于医学的起源(Origi,历代学者有不同的学说。代表性的观点有医源于神(God)、医源于圣(Sait)、医源于巫(Witch)、医源于动物本能(Itict)、医源于人类之爱(Love、医食同源(Medicaledile入、医源于经验(Exeriece)和医源于劳动(Laour)等。虽各有所据,但各有所偏。因为,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在原始思维支配下最初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起源时期的医学是人类早期医疗知识的积累,一般称为原始医学(Primarymedicie)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5个主要发源地,不仅创造了各自的文明,而且孕育了各自的医学,即古埃及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古罗马医学和古代中国医学。这一时期的医学,尽管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医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是相同的,但其社会和文化基础各有特色,使孕育中的医学从这时起就有各自的风格,并逐渐以古希腊医学为主发展为今天的西方医学,以古代中国医学为主形成了中医学。中医学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而延续至今的传统医学。三、医学模式医学包括认识(Recogitio)和实践(Practice),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型(Medicalcogitiomodel)和医学行为模式(Medicalehavioratter)。前者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Eitemology);后者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论(Methodology)。(一)医学模式概述医学模式(Medicalmodel)又称医学观(Medicalview),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第1章中西医结合医学5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和总出发点,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总体认识的高度概括,即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包括生命观(ViewofIife)、人体观(Viewofhumaody)、健康观(Cocetofhealth)、疾病观(Outlookodieae)、诊断观(Cocetofdiagoi人治疗观(Viewoftreatmet入预防观(Viewofrevetio)和医学教育观(Cocetofmedicaleducatio)等。此外,医学模式还包括根据医学观建立的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体制(Sytem)。医学模式从哲学高度概括了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医学思想观念及总体特征,指导着医学实践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一方面,它是由各个时期医学发展水平、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维方式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形成以后又成为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对各个时期的医疗实践、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成为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将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医学模式对整个医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学模式是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医学模式的演变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给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例如,人类健康是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全方位去认识;人类疾病的防治、健康保健是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来处理,还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角度综合研究。这种观念、认识和方法上的区别,主要起因于不同医学模式的影响,实质上是不同医学观的反映。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一种医学模式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医学界的共同信念,成为医学家为实践这些信念共同遵循的科学研究纲领,这既不是从他们头脑中主观臆造出来的,也不是由他们随意选择的,而是受制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哲学思想等因素。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医学模式也必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医学模式思想的指导,最佳与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因此,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也迫使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二)西方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iritualimmedicalmodel)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局限于直觉观察,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人们对健康和疾病6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第二版)的理解与认识只能是超自然的。这种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鬼神作怪与天谴神罚,死亡是天神召回灵魂。对疾病的治疗,虽然也采用一些自然界中的植物和矿物作为药物使用,但主要还是祈求神灵巫术;要想健康无病,也要求助和感动神灵。这是早期的疾病观和健康观,这一时期的医学模式具有医术(Medicalkill)和巫术(Witchcraft)混杂的特点。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hiloohicalmedicalmodel)伴随着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摆脱原始宗教信仰的束缚,在探索自然本源的同时也开始探求生命的本源,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整体医学观(Medicalholiticcocetorviewofholimmedicie)。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建立的早期医学理论,都试图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属性来解释人的生命属性,从而产生了粗浅的认识和理性概念。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吸收了自然哲学的理论和认识,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古典医学理论体系(Claicalmedicaltheoryytem),推动了后世医学的发展。3.机械论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iticmedicalmodel)形成于14一l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文艺复兴运动(Reaiacemovemet)使自然科学研究冲破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思想的桎梏,兴起了运用实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英国自然科学家培根(FraciBaco,1561一1626年)和法国学者笛卡儿(ReéDecarte,1596一1650年)认为,新时代的哲学必须建立在科学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主张对事物进行考察分析,重视逻辑推理,尤其倡导演绎法和数学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出现了机械医学观,把机体一切复杂运动归纳为物理化学变化,甚至连思维活动也认为是机械运动,为近代实验医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从18世纪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GiovaiBatitaMorgagi,1682一1771年)创立病理解剖学开始,到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MatthiaJacoSchleide,1804一1881年)发现植物细胞,1839年施旺(TheodorSchwa,1810一1882年)发现动物细胞,直至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udolfVirchow,1821一1901年)倡导细胞病理学(Cytoathology),确认了疾病有形态学微细物质基础的理论,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机械论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学研究思维方法是还原论和归纳法,认为一切知识可被还原为某种对所有现象都适用的原则。器官病理学(Orgaathology)认为,每种疾病都有与它相应的器官损害,细胞病理学认为每种疾病都有与它相适应的细胞损害。这种学术观点局限在从机械论的角度来解释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保护机器,疾病是机器失灵,需要医生对其修补,忽视了人体生命的生物复杂性及社会复杂性,从而产生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与机械性。···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男科简介 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訾传伦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作者】訾传伦编著【页数】359【出版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576-3316-5【价格】30.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訾传伦编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提要:本书系统介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理论和原则、康复医疗组织和管理、残疾预防及社区康复,现代康复功能评定和中医状态评估的各种方法,各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方法与运用,临床康复中常见损伤与疾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包括神经、骨关节肌肉、心肺和代谢、精神、智力和感官等系统领域多种疾患、损伤和残疾的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定义、内涵、核心观念和康复服务方式(一)定义中西医结合康复(comiatiorehailitatiowithChieemedeieadwetermedeie),强调有机地应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改善心身状态,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正常水平,从而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幸福感。(二)内涵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生命个体特性,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在康复的融人,和谐内在和外在的共存是宗旨,功能与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关键。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工作、体育、文娱活动等。因此要达到“和谐回归幸福”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全面的康复领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l.医疗康复(medicalrehailitatio)即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历来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应用,也包括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各种功能训练。2.教育康复(educatioalrehailitatio)通过各种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弱智儿童、肢体伤残儿童等的康复,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及中高等教育。对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人应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不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应开设特殊的教育,使其接受特殊的教育,如专门学校、访问学校、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学校。3.社会康复(ocialrehailitatio)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持残疾者的尊严和公平待遇,使其适应家庭、邻里、工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残疾人就业、环境改造、社会福利、制订有关法律法规等。4.职业康复(vocatioalrehailitatio)使残疾人获得较合适的职业,适应岗位要求并维持下去,对于发挥其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贡献社会很有意义。其包括职业评定、职业训练、选择介绍职业和就业后的随访。全面康复,首先实施的是医疗康复,其他三个部分与医疗康复互相配合,社会康复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些患者需要教育康复或职业康复才能回归社会,有些则不一定需要。。1·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21世纪医学所追求的已不仅是“更好地治病”,而是“让人生活得更健康”,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残疾调整预期寿命及残疾调整生命年等理念,把治疗(cure)与照料(care)放到同等重要地位;避免早死,帮助人们和平安祥地死亡,追求幸福的生存质量等,已经作为医学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康复,特别重视吸收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观念,把握状态,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命内在和自然外在的和谐关系,促进生命的整体和谐,实现医疗、教育、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三)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核心观念一功能和状态目前引进的西医康复医学体系以“功能观”为核心,形成功能评价一功能训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围绕“功能”开展系统的康复医学评估、训练和临床治疗。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工程)、功能锻炼(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来达到功能的恢复或代偿:通常具有明确定位、精确定量、确切定性的特点,关注结构与功能,通过改善结构的异常或缺损状况、功能锻炼来达到功能恢复或代偿的康复目标。中医康复学体系,源自古代,创新于现代。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学习康复功能观理论,挖掘整理传统医学本质,创新提炼出“状态观”核心理念。状态(tate)是现代系统科学常用的概念之一,指系统的那些可以观察和识别的状况、态势、特征,可以用一组物理量来表征。状态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以及与外部复杂关系的连续总体。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的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姿势、特征与变化规律。状态既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中医辨证论治的“证”,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状态的一种。“状态”概念与中医的证类似,但状态的内含除了包含“病证”概念以外,还包括人体非病态的生理病理特点,涵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心身关系的整体特征。功能,较多体现在物质和形体层面,状态,更多体现在能量和信息层面。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物理学研究推进到系统科学阶段,对能量信息的整体认识越来越深人,与传统文化世界观认识不谋而合,物理学从最初的牛顿经典力学到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趋于完善一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基本粒子,发现物质的波粒二相性,然后是耗散结构理论,进而发展出混沌、分形和涌现等理论,针对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的系统研究,发现一系列的复杂性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复杂性科学理论成为生命科学的新前沿,生命是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状态观就是对人体复杂性的一种综合描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对功能观与状态观进行深入互动研究和实践,也将有助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状态是内在的内因,功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状态观,重视人体内在状态,运用整体论方法,通过中医思维、察外知内、类比推理等方法,认识疾病康复过程的状态本质,具有客观、模糊定性定位定量的特点,强调通过形式现象看到本质状态,在功能障碍的形式下,要求医者深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状态进行系统分析。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念认为,人是人天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整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相互协调、统一、健全、完整的“人”,通过整体状态的改善,来促进疾病的疗愈和功能康复。状态是决定性的内在因素,功能是生命活动表现的外在因素。状态引导功能,功能影响状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提倡状态观和功能观方法的有机结合,大量临床康复实践发现,心身状态比较好的患者,意志坚强,依从性好,能坚持训练,身体功能逐渐好转的概率较高。2·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心身状态不好的患者,意志薄弱,容易情绪动摇,不容易坚持训练,功能降低的概率较高,甚至出现疾病复发或再发的情况。因此,状态与功能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图1-1)。状态引导功能(内在)彩响(外在)调控一激活训练一重组图1-1状态与功能的关系因此,中西医结合后康复,重视以“状态”的核心作用,调动一切手段和积极因素,围绕改善心身关系的状态,调整完善,激活生命潜能,启动自愈力为主体的自我康复系统,以更好地促进功能重组和功能恢复。(四)中西医结合康复服务的方式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服务形式,继续沿用WHO康复服务模式。康复不仅是训练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的社区,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康复也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应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的医疗计划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l.康复机构内康复(ititutio-aedrehailitatio,IBR)包括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部)、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专科康复医院(中心)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康复机构有较完善的康复设施,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各种康复问题,但病伤残者必须在该机构内方能接受康复服务。2.上门康复服务(out-reaclugrehailitatio,ORS)指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病伤残者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此类康复服务对象和内容均受一定限制。3.社区康复(commuity-aedrehailitatio,CBR)或基层康复指依靠社区资源(人、财、物、技术)为本社区病伤残者就地服务。强调发动社区、家庭和患者参与,以医疗、教育、社会、职业等全面康复为目标,但应建有固定的转诊(送)系统,解决当地无法解决的各类康复问题。三种康复服务相辅相成,并不互相排斥。没有良好的康复机构的康复建设,就难有良好的社区康复;没有社区康复,康复机构的康复无法解决占人口7%~10%残疾、残障者的所有康复问题。中西医结合康复,引进中国文化理念,结合中医康复理念和技术,更加适合具有广大人口的中国国情,同时也特别为世界康复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模式、技术选择和疗效保障。二、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一)定义康复医学(rehailitatiomedicie)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3··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comreheivemedicie),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其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后遗症。康复介人的时间,不仅在功能障碍以后,更应在功能障碍出现之前,良好的预防康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残疾的数量与程度。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大可能地恢复其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等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现代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使病伤残者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中西医结合康复已经成为现代康复医学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特色康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临床和理论的进展,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二)对象、范围康复医学的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群: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急性伤病及手术后的患者,无论是处在早期、恢复期或是后遗症期,只要存在功能障碍,就是康复医学的对象。2.各类残疾者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有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脏器残疾等。全世界约有残疾者5亿多,占全球人口10%左右,每年残疾人的总数还有增加的趋势。3.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很多慢性疾病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只是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慢性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4.年老体弱者按照自然规律,老年人的脏器与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需要康复医学的帮助。康复措施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其康复正受到更多的关注。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包括截肢、关节炎、手外伤、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脑卒中、脊髓损伤、儿童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及损伤等,骨科和神经科疾病是康复医学最早和最主要的适应证。近年来,心肺康复、慢性疼痛、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的康复也在逐渐展开。按照西方国家的康复医学传统,精神、智力、感官方面的残疾一般不列人康复医师的处理范围,而分别由各科医师处理,但随着全面康复理念的传播,有的康复医师也开始配合其他专科医师处理此三类残疾。21世纪的现代康复医学,不仅注意功能恢复或重建的康复处理,还特别重视吸收传统文化和医学精髓,发展对于生命状态改变的各种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完善“功,4·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能状态”互动的理论模式和技术体系,提高康复医学的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跨文化、跨学科的整合,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科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服务质量,适应未来世界“小康”社会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对医学改良的需要。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一、源流中西医结合的思想自清代末期开始萌芽,比如早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下,领导者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并在1956年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即“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按照此方针,推进中医和西医互相学习与合作,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一个战略目标:中西医在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中医和西医水平的新医学。中西医结合源起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期实行的国策之一,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在政府的推动下,中西医结合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基于此发展背景,在现代康复医学正式进入中国后,也逐渐开展起来,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医疗方面的理论、独特疗法和临床经验受到重视。1984年我国于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性的首届康复医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的3个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教育专题委员会、康复医学工程专题委员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题委员会。此后,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医康复学组等相继成立。不仅带动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学术水平提高,也让世界了解我国传统康复方法在康复治疗上的优势。我国卫生部在《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中指出,在建设康复医疗机构时,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这个优势,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结合起来。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将“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行实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治疗效果”列为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任务。目前,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已在中国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一方面,是中医院为代表的中医康复学界,以传统康复技术为主体,广泛引入西医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架构,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实践。另一方面,以西医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专科医院为代表的西医康复学界,把中医康复学作为传统康复技术,适应中国国情和老百姓需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研究。两者从不同角度,都产生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康复成果。二、西方:从替代医学到综合医疗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西方社会和医学界对中医康复学的应用,也可以认为是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中国之外的健康探索途径,有关经验值得总结。在西方,针灸、太极和中医等中医康复方法在西方医学被归入替代医学范畴,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5··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研究中心。在美国称替代医学alterativemedicie是指西医以外的医疗;在英国称辅助医学comlemetarymedicie,指对西医起辅助作用的疗法。国际上通称辅助替代医疗comlemetaryadalterativemedicie(简称CAM)。CAM包括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包括很多经验性的,增强人类与生俱来的免疫力,保健预防并有治疗作用的方法。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针灸在替代医学疗法中占第二位(23%),仅次于冥想疗法(34%),而草药疗法占12%,居第5位。虽然替代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普及率有很大提升,但是替代医学直到90年代早期才得到常规医学机构的承认,在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即拨款200万美元在国家卫生院建立替代医学办公室。1993年,在美国开展的第一个有关替代医学的调查结果对外公布,该结果表明3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过替代医学,这个数字要比人们预想的高很多。1996年,华盛顿州通过了美国第一个法律,要求本州的每个健康保险计划都应该包括获得许可的替代医学从业者提供的医疗服务。1998年,替代医学办公室扩展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其预算也增加到5000万美元,这也反映了对替代医学的价值更加关注以及把替代医学当作是主流医学的补充而非要取代主流医学的社会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替代医学正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兴起,替代医疗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医疗模式。对替代医学的历史研究表明早在18世纪,患者就采用了替代医学,除了替代医学可以提供临床疗效之外,还可以享受替代医学从业者给他们提供的个性化的和长期的关注,也因为患者对常规医学为他们特殊身体条件提供的康复服务和护理水平的不满。由此而产生的市场巨大。社会科学家研究表明:利用替代医学的人或者是因为对主流常规医学的不满,患者想获得更多的关注,更舒适的康复疗愈环境,控制自己的健康治疗,或者替代医学比较认同患者自身对健康问题的观点。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说自己采用替代医学的人更有可能认同自然本体论、环境保护论、灵性和积极心理学。英国的研究表明英国公民采用替代医学的动机是由于积极良好的医患关系,松弛身心,赋权和自我意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很多民族社区更喜欢传统医学而非常规医学,原因包括对家庭、社区和精神的重视,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与幸福指数成正比,而这些往往是西方常规医学中所缺失的。21世纪开始,在过去20年里对采用替代医学的强调,表明公众对健康和健康保健观念的变化,即更重视整体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概念比较接近的是综合医疗这个术语,综合医疗概念有逐渐取代替代医疗的趋势。比如,1996年,医师安德鲁威尔在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部开展了综合医学研究计划,这也是美国国内第一个综合医疗项目,其他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也随之成立相关机构。综合医疗的模型会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下去,普及性和使用率还在持续的增加。随着健康组织找到了把替代医学方法融入常规方法中以更好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服务,替代医学很有可能成为综合医学。医师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替代医学疗法的知识,学习如何与患者有效地沟通。这需要对人们理解和对自己健康以及健康保健的多种方式开展研究,以便健康保健专家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替代医学对全球的健康保健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启示,包括发展中国家种植用于传统医学方法草药的出口机会,为广大社区、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健,通过为未成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干预式和自我治疗而降低医学费用。·6···试读结束···...

    2022-10-25 编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怎么样 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作者】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页数】216【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5189-2330-4【价格】78.00【分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参考文献】纪晓军,王琳,李宝山,孙龙军,张德全,赵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医疗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新模式。《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论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医学康复(以医学的手段第一节康复医学的概念矫治残疾,提高其功能),教育康复(实现受教育的权利,如文化教育及特殊教育),社会康复(恢复其参加社会的权利,如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建筑无障碍设施),职业康复(为残疾人创造就业一、康复条件并实现其自食其力)。通常将包括医学康复、在国际上“康复”一词用Rehailitatio来表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诸方面的康复工示,其中re-有重新的意思,haili是使之有能力作称为全面康复或俗称大康复。目前社会上将或适应的意思,actio是行为或状态的结果,因此“康复”一词与疾病后的恢复(Recovery)混用,Rehailitatio是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如某某人患肺炎被治愈,常常称某某人获得了之意。美、英等国将这个词用于表示残疾人重新“康复”。这种把疾病完全恢复的过程亦称为“康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恢复做人的权利和尊严的复”是不妥的。疾病后能百分之百的恢复者,不过程。存在康复问题,只有伤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目前,康复意指“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复,而遗留下不同程度残疾的人,才存在康复问态”,即应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功能障碍、没有残疾争取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专家们曾把“康复”就没有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二、康复医学教育、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影响,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已发生了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根本性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198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转变成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会给了康复一个新的定义:“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式。康复医学正是这种新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才智和残疾患者康复目标的实现与康复医学密不可分,功能,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所以康复是使但是康复与康复医学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康复的残疾者和功能障碍者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目的是恢复残疾者的功能和权利。而康复医学本综上所述,康复是指使残疾人(患者)个人质上是功能医学,它主要是研究患者的功能障碍权利的恢复过程。它涉及个人权利的各个方面,伴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残疾,同时提高康复都必须予以关注,对残疾人(患者)的康复服务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2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自理能力。康复医学是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学中医康复医学的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的一个分支,与保健、预防、治疗医学并重,综合性学科。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康复医学根被国际上称为第四医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植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使用的是传统中的发展,对医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医理论和传统中医学的技术方法,但在其学科形治愈疾病,而且要不留任何障碍,获得良好的功成及发展过程中,则引入和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客观的要求推动的部分理念。因此,中医康复医学既不能困于中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目前,康复医学在世界各国医古籍“康复”的固有概念,也不能照搬现代医正快速发展中,在卫生事业上,保健、预防、医学的康复概念。疗、康复四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为人类健康中医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很大区别,是在提供着全面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地治对康复医学十分关注,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我疗措施。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成长。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三、中医康复医学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中医康复医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究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病、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健康、保护劳动力」门学科。具体地说,是针对由于损伤、各种急慢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患者,对患者直接实施性疾病、老龄化带来的功能障碍以及先天发育障治疗的科学。碍的残疾者,通过应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评价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征之一,是反映功以及有关技术,使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者的潜在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其目为完整的体系。中医证候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核心标在于减轻或消除因病残带来的身心障碍,以恢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证复功能,重返社会。在康复实施过程中,应有本候不明,方药难施。所以,证候诊断是中医临床人、家属及社区的参与。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医中医康复医学的医疗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有康复医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丰富多彩的康复医疗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证候诊断也是中医康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康复的内容大多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价首先零星的分散在历史医籍中,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主要通过中医望、闻、中医学科加以应用,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中医康复问、切四种手段来实现。医学的科学概念。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四、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了“康复”一词。《尔雅·释诂》中说:“康,安也”,《尔雅·释言》中说:“复,返也”,即康复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介入,由于西方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大量引进以及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中医学中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学术体系。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以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为架构,融人现代康复及中医康复两种方法,让能障碍者。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现代康复充分吸收中医康复的治疗特长,让中医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康复借鉴现代康复的评估方法和目标制定、重视第一章概论3定量评价,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随之产生的熨法、灸法及砭石、骨针等是包括康促进患者的康复。复治疗在内最早的医疗手段与器具。夏、商时期,人类对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酒和汤液相继出现,第二节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作用。康复医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齐相管仲在首都设立了类似康复的机构,收容聋、哑、跛癫、畸形等残疾者这一时期,由于《黄帝内经》的问世,莫定了中中医康复的形成与发展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形神合一”“天人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数千年的中医学史记载相应”的整体观,成为康复医学理论的核心。书了中国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广泛应用了情志调摄、针灸、气功、导引、按和前辈医家在中医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中摩、饮食、体育等多种康复方法,总结出“杂合医康复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代以治,各得其所宜”(《素问·异法方宜论》)的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医学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康复治疗原则,并系统阐述了风雨、声音、高山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理深谷、泉脉、草萱、林木等与人体的相关效应,论体系。在我国古代,康复医疗活动,康复医疗对后世自然康复疗法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产生了,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早在(二)汉晋六朝时期—形成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医学家们根据人类远古时期康两汉魏晋时期,康复理论逐渐完善,康复方复医疗的实践总结出许多康复医学的理论原则和法不断创新,东汉名医张仲景创立的辨证施治理方法:“天地合气,命之日人”是对生命起源的认论,对中医康复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所识。“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阐述的大病瘥后、慢性病残、诸虚百损等,无不要求我们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精神调摄,起居突出药物康复疗法的特点,如薯蓣丸等康复诸方,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明确提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出养原则和方法。奠定了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在既能防病健身,又能促使患者康复。晋代皇甫谧历代医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学的内容不断得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包含了非常丰富而又具体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大量的康复医学内容,并为某些慢性病的康复提供了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行之有效的针灸疗法。同时,康复机构亦趋增多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官办的“暴室”和“隐宫”,民办的“疾馆”和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与现代“老残疾馆”,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南北朝陶弘康复方法相比,独具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引气攻病的方法,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医气功、吐纳、按摩、食疗、情志等康复方法有所药学的不断挖掘整理,以及现代康复医学不断引创新。人,中医在康复医学方面的独特理论和方法得到(三)隋唐时期一成长时期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机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200构相继建立,中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纳入余种导引术势,用于偏枯、拘挛、痹证、癫痫、国家高等教育计划,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学术水中风、腰痛等病残者,收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平不断提高。中医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王焘的《外台秘经逐步形成。从中医康复医学学术发展来看,大要》,收集处方累计逾万首,汇集中医康复方法之致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大成,包括食疗、针灸、按摩、磁疗、光疗、冷(一)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时期疗、热疗、泥疗、泉水疗、香气疗、时序疗法、中医康复医学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火方向疗法、心理疗法,以及药物蒸、熨、熏、洗的发明和运用,使人类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敷、贴、吹、摩、灌、搽等,几乎包揽无遗。其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千金要方》详细介绍了150多种谷、肉、果、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寿世保元·老人》),菜等食物的性味、主治和功用,提出“五脏所宜指出喜笑疗法是健身与康复的良方。龚居中在食法”,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康复营养食谱。《红炉点雪》中载有“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四)宋金元时期一充实时期巧妙地将气功、导引、情志、饮食、体育等多种宋元时期由于官方的重视和众多医家的努力,疗法融于一体,系列有序,易学易行。同时还明中医康复事业和学术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如《太确指出“歌咏所以养性情,舞蹈所以养血脉”,对平圣惠方》中有不少可用于康复医疗的方剂,还轻歌曼舞的娱乐康复作用,做了较正确的评价。选列药粥方129首,广泛运用于中风、产后、脚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将康复方法列气、水肿、脾胃不足及诸般虚损病证,开创了融在卷首,其中包括气功、按摩等,并提出使用导药食于一体的饮食疗法的新局面。《圣济总录》是引、针灸诸法,以行一身之气,而不单纯依赖药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民间验方和医家献方整理汇物。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调理诸法”中,全编而成。书中载有一些属于病后康复医疗的内容,面阐述了对于热性病的康复医疗,包括病后药物如食治虚劳、伤寒后诸病、脾胃虚弱诸证、产后调理、食物调理、起居调理等,内容系统详尽。诸病等,并收载药粥方113首,如苁蓉羊肾粥、尤乘所辑《寿世新编》“病后调理服食法”一节,补虚正气粥等,其中不乏良好康复作用的食疗方。专门讨论饮食康复,其所列各种疾病的饮食康复此外,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成就也对中医康复注意事项,各种粥、糕等食疗品种,均有较高的医学的发展各有一定的贡献。如刘完素编著的实用价值。《素问·玄机原病式》对临床康复辨证具有一定的(六)中医康复医学的新时代指导意义:张子和对许多疑难杂病的康复医疗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挖掘和所发展和创造,特别是情志相胜疗法,对后世颇整理,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系统有启迪;朱丹溪善用滋阴潜阳的康复方法,注重的总结和提高。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具有药食并重,对后人有较大影响;李东垣则强调人我国特色的康复医疗机构,使中医康复医学的理以脾胃为本,这也是康复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论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中医院校都设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康复医学在总结前人经验置了针灸学专业、推拿气功学专业,许多中医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探索,有了新的经验和认校还开设了康复治疗及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培养识,使中医康复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了一批中医康复医学人才。与此同时,学术活动(五)明清时期一成熟时期亦日益活跃,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明清两代是中医学术的鼎盛时期,中医康复会”。1984年在石家庄召开了全国首届康复医学学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也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术讨论会,1989年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传张介宾对情志疗法有着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统康复医学学术会议。1986年《中国康复学杂“身心”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受制于精神刺志》公开发行。有关中医康复医学的专著亦相继激,影响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指出怒、思、忧虑出版,如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医康复学》,陈可冀均可致病,而喜悦开怀则能除病,因此调节情绪主编的《中国系统康复医学》,作为高等医药院是情志疾病最有效的康复措施。李时珍在《本草校试用教材,如傅世垣主编的《中医康复学》纲目》中详尽论述了各种不同来源之水的性能,孟景春主编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等,这阐明了泉水疗法的应用和选择。如饮清泉之水可切都促进了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及临床水平的不以疗疾,冷泉水浴对某些顽症有康复作用,温泉断提高。外浴可治皮肤及关节疾病等。龚廷贤对呼吸吐纳、二、现代康复的形成与发展气功锻炼有精辟见解,并认为“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寿世保元·老人》),倡导书画疗法、森总体上看康复医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但林疗法的康复作用。他还力劝人们“每把戏言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谈到第一章概论康复医学发展史,一般认为可划分为萌芽期、形(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期、确立期、发展期等几个阶段。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一)萌芽期(约在19世纪初期以前)强调对患者局部和整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强调人类自古就有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水为患者服务,不仅应治愈伤病而且也应恢复并提温度等)、身体运动、被动活动、牵引等各项措施高其机体功能,使患者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来治疗伤病和强身健体的传统,如公元前希腊人这种模式是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利用温泉、日光等治疗慢性疼痛,我国古代利用会医学模式)要求的。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体操(如华佗“五禽戏”)、引导术等健身强体,后,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康复医学以及我国古代武术运动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运动的医疗、教育、科研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疗法等。目前康复医学正向深度发展,已进人神经康复、(二)形成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时骨关节康复、内脏系统康复、慢性疾病处理、儿期)】童康复、老年康复等各个领域。如今在发达国家,19世纪末,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光等一许多伤病在早期如有功能障碍存在,即有康复医些物理因素被用于治疗患者,形成了物理医学。学加入,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既治愈疾病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截肢等伤员的治疗和获得良好的身体功能。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假肢安装以及脊髓灰质炎流行所致大量肢体畸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矫治,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形成,出现了手法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现代康复医力评定以及肌力增强训练等康复治疗方法。1917学。这一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纳入了国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家发展计划,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其发展。1942年全美康复讨论会给康复下了第一个定义:国家派出大量人才出国学习,同时引人外国先进“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经验在中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又与国际合作成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第二次世立了中国第一个康复医学的医、教、研基地界大战中对大量伤残士兵的康复治疗进一步促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卫生部于1996年颁发文件,了康复医学的发展。要求在全国二、三级医院中建立康复医学科,并(三)确立期(20世纪70年代以前)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科的人员、设备等应具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以美国医学家规范条件。1997年和1998年国家在有关文件中又Ruk.H.A为代表的康复医学先驱者们做了大量出强调要重视康复医学事业,提出了预防、医疗、色的工作,确立了康复医学的地位。Ruk教授首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先在美国倡导创办了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向,大大推进了社区研究所,直至今日,其仍是世界最著名的康复中康复医学的开展。2013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心和康复人才培训基地,Ruk被尊称为现代康复学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励建医学之父。这个阶段开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康复安教授正式担任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医学理念,提出了多学科合作,让伤残者身体一席,这是学会成立半个世纪以来,首位中国人担心理一社会全面恢复的理论,并配合有一系列综任此重要职位,这是世界康复领域对中国康复医合的、全面的训练技术和方案。这个时期陆续在学多年来发展的充分认可。西方国家建立起来一大批康复中心,并使康复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康复医学服务学在原有物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的需求不断增高。而且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学科即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1950年成立了国际工业与交通发达带来的事故伤害、文体活动的意物理医学与康复联盟,1969年康复国际成立,在外损伤、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等,都对康复医学同年也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这一切都标明康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而与客观需要相比,我国复医学的发展已日臻成熟。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历史仍较短,经验尚待丰富446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尚显不足,因此推广康复医学知识,培养康创的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术(HANS)治疗脊髓损复医学人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伤引起的痉挛,疗效显著」陈可冀在《倡导大康复医学理念》中指出三、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康复医学较多地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进人我国,到目包括各类人工器官、关节,以及其他各类辅助器前才30余年,我国在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过程材的应用等。实际上,康复措施还应该更多地结中,将中医理论和针灸、按摩、导引等中医治疗合全科医学知识和措施,尽可能地合理和改善各手段应用到疾病的康复中,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康类病损和残疾的功能,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也复医学,学科形成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三级应当中西医结合提高康复质量,合理应用针药理中医院多数设立康复医学科,将中医传统的康复疗等综合简便措施。康复医学与社区医学结合则手段与现代康复医学手段紧密结合,在神经康复、已被广泛接受,因为只有进入社区,才能使更多骨科康复、疼痛康复等领域发挥出独到的优势,民众收益。康复医学同样要结合循证医学,以确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许多中医学者已经认识到认各类病损和残疾的最佳康复干预证据,提高其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步开始发展中西医临床应用价值并提高重复性,提高效果。康复医结合康复医学。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也应充分结合转化医学的应用,以提高水平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虽提高康复的科学性和有效力度。所以,应该提倡然中医学术期刊中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与康复相关,大康复理念,结合上述各有关医学,以提高康复但存在概念不清、对康复医学学术体系缺乏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外有关康复的循证医学著作了解等诸多问题。不同中医学者所说的“康复”已经很多了,得到很好的重视,其中也常见补充含义多样,概念模糊,对康复医学还缺乏全面、和替代医学办法的采用。我国有关的指南或专家清晰地认识。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是中共识,对中医药及针刺和物理治疗已开始被列入,医养生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也有人认为中但证据级别不够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医疗和研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是联合应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和究水平。应该提倡综合康复、个体化康复、人格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和物理化照顾、连续性照顾、中西医结合和作业训练等治疗、作业治疗联合应用。如何把中西医有机地结合的可及性服务,以社区为基础并以预防做导结合到每一个疾病,康复医学领域内还没有明确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参考标准。(2006一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常见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医药、针灸、推拿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对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于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要“研究规范化、个提高了功能康复的效果,这也是中国在康复医学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并指出要“重中的一项优势。以中西医结合疗法(耳压疗法、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气功、经皮电神经刺激法等相结合)治疗脊髓损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这为中西医伤幻觉痛,疗效较好;以督脉电针加电体针治疗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脊髓损伤,对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改善对大小便的控制,都有较好效果。手法治疗脊柱疾(纪晓军)病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手段,在促进传统康复治疗现代化过程中,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按摩第三节推拿手法疗效机理研究,证实颈腰腿痛患者推拿功能障碍与康复医学后血清中内啡肽含量升高。另一项研究通过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动力学的实验分析,为安全而有效康复医学研究的核心是残疾及功能恢复。具地进行颈椎病手法治疗提供了科学证据。我国独体来说,康复医学就是研究残疾的形成、发展、···试读结束···...

    2022-10-25

  • 《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钟光辉,蔡旭东主编;邢洁副主编;毛颖,邓颖萍,邢洁等编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作者】钟光辉,蔡旭东主编;邢洁副主编;毛颖,邓颖萍,邢洁等编委【页数】318【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132-5768-8【分类】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参考文献】钟光辉,蔡旭东主编;邢洁副主编;毛颖,邓颖萍,邢洁等编委.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内容提要:钟光辉教授为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对肾脏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扎实,学验俱丰。本书即钟教授对多年肾病科临床工作的思考,同时融合了部分学术研究成果的匠心之作。全书主要阐述常见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介绍了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贴合临床,简明实用。《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ehriti,AGN),简称急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免疫反应而触发的一组弥漫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和水肿,并常伴有少尿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婴儿,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男女之比约为2:1。临床上90%的AGN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以急性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即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急性肾炎多属于中医学“水肿”“肾风”“血尿”等病证的第范畴。章病因病机急性肾小球肾炎(一)中医001急性肾炎的病因不外乎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劳逸不当、调理失宜,导致脾肾亏虚;外因六淫外袭,疮毒内陷。病位主要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最常见的包括:1.六淫外袭六淫之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通调失司,以致邪遏水阻,泛溢肌肤,发为水肿。2.疮毒内陷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疮疡湿毒侵于肌肤,内犯于肺、脾,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成水肿;湿蕴日久化热,灼伤血络,则可见血尿。3.脾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劳逸不当、调理失宜而致脾胃虚弱,后而累及肾,导致脾肾俱虚,外邪侵袭,内外两因相合,水液代谢异常,外溢肌肤,发为水肿。肾虚不能固摄,精微外泄,可见蛋白尿。(二)西医西医认为急性肾炎有多种病因,常出现在感染之后,以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亦可见于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原虫及寄生虫等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大部分病例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即抗原(链球菌的某些成结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当抗原略多于抗体时,形成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册反应。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经恰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肾脏损害002可自行恢复,但重症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脑病、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治疗措施的日臻完善、有效,急性肾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至约1%。一般认为,本病的10年存活率儿童约为97%,成人约为90%。部分病例未能及时恢复,可缓慢发展成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患者多有咽部或皮肤链球菌前驱感染病史,感染后6~21天开始出现急性肾炎表现。(一)症状与体征1.潜伏期症状大部分病例有前驱感染史,病灶以呼吸道及皮肤为主。轻者可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上升。链球菌感染后7~20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此时原发感染灶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已消失。潜伏期亦可能较短,约15病例为4~7天,超过4周者极少见。但皮肤感染者潜伏期较长,平均为1821天。第2.典型症状章(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血尿,急其中肉眼血尿出现率约40%。尿色成均匀的棕色混浊、酱油样棕褐性肾色或呈洗肉水样,无血凝块。数天至一两周消失。严重血尿时可有球肾炎排尿困难,排尿时尿道有不适感,但无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2)蛋白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多数病003例尿蛋白在0.5~3.5g/d,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少数患者(少于20%)尿蛋白在3~5g/以上,此时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常增高。(3)少尿:尿量减少并不少见,但发展到真正无尿者少见。(4)水肿:亦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出现率70%~90%。典型表现为晨起眼脸水肿,呈所渭“肾炎面容”,严重时可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及心包积液。体重可较病前增加5kg以上。急性肾炎的水肿指压可凹陷不明显。少于20%的病例可出现肾病综合征。但若患者尿蛋白严重降低(gt3g/24h)也可出现低蛋白性水肿,即指凹性水肿。大部分患者于2~4周内自行利尿消肿。若水肿或肾病综合征持续发展,常提示预后不良。(5)高血压:常为一过性,见于80%左右的病例,老年人更多见。轻型病例血压可正常,多为轻至中度的血压升高[(130~143)/(90~110)mmHg],重度高血压和高血压眼底改变均偶见,可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偶有火焰状出血及视神经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的高血压主要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即少尿引起水、钠在体内潴留,血容量过多引起的高血压。因此,高血压与水肿程度平行一致,并且随利尿而恢复正常。如血压持续升高2周以上无下降趋势者,表明肾脏病变较严重。病(6)肾功能损害:常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西轻度升高,较严重者(血肌酐gt352μmol/L,尿素氮gt21.4mmol/L)结应警惕出现急性肾衰竭。经利尿数日后,氮质血症多可恢复正常。诊疗(7)全身症状:大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少于500mL/d,2周后册尿量渐增。患者亦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视004力模糊、腰部钝痛等,小儿可诉腹痛。3.不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可全无水肿、高血压及肉眼血尿,仅于链球菌感染后或急性肾炎密切接触者行尿常规检查而发现镜下血尿;甚或尿检也正常,仅血中补体呈典型的规律性改变,即急性期明显降低,而6~8周后恢复。此类患者如行肾活检可见典型的毛细血管内增生及特征性的驼峰病变。4.体征(1)水肿:是急性肾炎最为常见的体征,轻者仅累及眼睑,表现为“肾炎面容”;重者波及全身,按之凹陷不明显。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可见于水肿严重的病例。(2)眼底改变:急性肾炎的眼底改变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可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偶有火焰状出血及视神经乳头水肿。(二)常见并发症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见于半数以上有临床表现的急性肾炎患者,尤以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等,可有气促、肺底湿啰音、肺水肿、肝大压痛、心率快、奔马律等左右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及心脏扩大(主要是心腔扩大,而不是心肌肥厚)。心每搏输出第量正常或稍增加,循环时间正常或缩短,动静脉血氧分压差正常或章下降。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2.脑病急性肾儿童患者较多见,发生率为5%~10%。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球呕吐、嗜睡、神志不清、黑蒙,严重者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及昏迷。炎眼底改变一般不明显,仅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严重时亦可出现视005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3.急性肾衰竭急性肾炎真正进展到急性肾衰竭尿毒症者极少。但随着心力衰竭与脑病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目前急性肾衰竭已成为急性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等尿毒症改变。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尿常规血尿为急性肾炎的重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此外还可见红细胞管型,这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点。几乎所有患者尿蛋白均为阳性,定性常为(+~++)。尿沉渣还常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可达每个高倍视野10个左右,偶有白细胞管型及大量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尿比重在急性少尿时多gt1.020。尿常规改变较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慢,常迁延数月。大部分儿童患者和约1/2成人患者尿蛋白在4~6个月后转阴;大部分患者1年以后尿避蛋白转阴。镜下红细胞可于数月甚至1~2年中迁延存在。医(二)尿红细胞位相鑫畸形红细胞gt8000/mL或畸形红细胞比例gt75%。疗册(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6多数患者(75%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lt3.0g,尿蛋白多为非选择性。(四)血常规常呈轻度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为110~120gL: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但少数患者也可有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 邢洁怎么样 中西医结合 邢洁简历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作者】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页数】268【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ISBN号】978-7-5578-5356-3【价格】69.00【分类】心脏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张晶,陈涛,林美萍编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内容提要:本书稿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知识,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并通过中医辨证理论指导用药,也总结了其他防治心血管病方面的经验和进展。本书稿内容全面,结构完整,实用性较强,为普通高等院校心血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生用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章」理论基础第一节心血管解剖一、心脏解剖(一)心的位置和外形1.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面包裹心包,整体向左下方倾斜,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心的上方连有出人心的大血管;下端游离于心包内,并隔心包与膈相贴;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相邻;后方有左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等结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覆盖,只有一少部分与胸骨下份和左侧3~6肋软骨相邻,临床上为了不伤及肺和胸膜,心内注射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进针,将药物注射到右心室内。2.心的外形心的外形似倒置的圆锥,略大于本人拳头,可分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沟。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与左胸前壁贴近,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摸到心尖的搏动。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两面:心的下面又称膈面,较平坦,隔心包与膈相邻,由左、右心室构成。前面又称胸肋面,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三缘:右缘垂直,主要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向左下倾斜,主要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三沟:冠状沟(coroaryulcu)是靠近心底处的一条近似完整的环行沟,呈冠状位,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室间沟(aterioritervetriculargroove)为胸肋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后室间沟(oterioritervetriculargroove)为膈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汇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后室间沟与冠状构的交汇处称房室交点。所有沟内1下中画医猎合心血管病格床诊疗均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二)心腔结构1.右心房右心房(rightatrium)位于心的右上部,腔大壁薄,其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rightauricle),内面有许多并行排列的隆起肌束,称梳状肌。当心功能发生障碍时,心耳处可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凝块,一旦脱落形成栓子,可堵塞血管。右心房共有三个人口和一个出口。在右心房上方有上腔静脉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它们分别导入上半身、下半身和心壁本身的静脉血。出口为右房室口(ightatriovetricularorifice),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通向右心室。在右心房后内侧壁的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浅窝称卵圆窝(foaovali),此处较薄,为胎儿时期卵圆孔的遗迹。卵圆孔多在出生后一岁左右闭锁,若未闭合,则构成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即房间隔缺损。2.右心室右心室(rightvetricle)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构成心胸肋面的大部分,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是右房室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片瓣膜,称三尖瓣tricuidvalve),可分为前尖、后尖和隔侧尖。瓣膜尖朝向右心室腔,瓣的游离缘借数条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右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当心室收缩时,三尖瓣相互靠拢,紧密封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收缩,通过腱索牵拉瓣膜,使瓣膜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逆流入心房,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右心房的出口为肺动脉口,通向肺动脉干。肺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ulmoaryvalve)。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开肺动脉瓣流入肺动脉干;心室舒张时,肺动脉干内血液回流的压力使瓣膜相互贴紧而封闭肺动脉口,阻止血液逆流入右心室。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的室壁上一弓形隆起称室上嵴(critauravetriculari),以室上嵴为界可将右心室分为右下方的流入道和左上方的流出道两部分,流出道向上逐渐变细,形似圆锥,称动脉圆锥(couarteriou)。3.左心房左心房(leftatrium)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分,左心房向右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leftauricle),内有与右心耳内面相似的梳状肌。梳状肌发达,凸向腔面,致使腔面不平,当心房血流淤滞时,较易引起血栓形成。左心房有四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位于左心房后部两侧,分别是左、右肺静脉口,将肺静脉的血液导入左心房;出口是左房室口(leftatriovetricularorifice),通向左心室。4.左心室左心室(leftvetricle)构成心尖及心的左缘,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即左房室—2第一章理论基础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mitralvalve),分别为前尖和后尖,以前尖为界可将左心室分为后方的流人道和前方流出道两部分。瓣膜尖朝向左心室腔,瓣的游离缘借数条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纤维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二尖瓣复合体。出口为主动脉口,通向主动脉,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也附有三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aorticvalve),每个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形成的窦腔称主动脉窦,在左、右主动脉窦的动脉壁上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三)心壁及心间隔的结构心壁自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1.心内膜心内膜(edocardium)衬覆于心腔的最内面,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三层结构。内皮与血管的内皮相连续,表面光滑利于血液的流动;内皮下层位于内皮基膜的外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心传导系统的分支。心的瓣膜即是由心内膜折叠后向心腔内突出而构成。2.心肌膜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构成,也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较厚,而以左心室肌最厚。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周围,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和左、右纤维三角构成了心壁的支架,称为心骨骼。心肌纤维均附着于心骨骼上,呈螺旋状排列,可分为三层,其走行方向为浅层斜行、中层环行、深层纵行。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因此心房肌的兴奋不能直接传给心室肌。3.心外膜心外膜(eicardium)为心壁外面的一层浆膜,并构成浆膜性心包的脏层。房间隔(iteratrialetum)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右心房面中下部有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室间隔(itervetricularetum)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分为膜部和肌部。上部紧靠主动脉口下方的区域,缺乏肌质而较薄为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下部大部分由心肌和心内膜构成,为肌部。(四)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1.窦房结窦房结(iuatrialode)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3行中画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修疗大小约15mm×5mm×1.5mm,结的中央有窦房结动脉穿过。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一般认为,窦房结产生的冲动可直接传递给左右心房,并通过结间束传递给房室结。2.房室结房室结(atriovetricularode)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其主要功能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通过房室束及其分支传向心室肌。3.房室束及其分支(l)房室束(atriovetricularudle)又称希氏(H)束,从房室结前端向前行,沿室间隔膜部下行至肌部上缘分为左右两束支。(2)左束支(leftudlerach)呈扁带状,沿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深面走行,约在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为两支,分别至前、后乳头肌根部分散交织于urkije纤维,分布于左心室壁及室间隔。(3)右束支(rightudlerach)呈现单一圆索状,沿室间隔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壁。(4)Purkije纤维网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深面交织成Purkije纤维网,最后与一般心肌纤维相联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je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首先传递至心房肌,引起心房肌的收缩;同时经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传递,最后由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肌。由于在传递过程中短暂延搁的影响,当引起心室肌收缩时心房肌已经舒张。心的传导系统任何部位出现病变均会引起心律失常。(五)心的血管心的动脉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而回流的静脉,大部分经冠状窦口汇人右心房,只有极少部分直接流入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1.心的动脉(1)右冠状动脉(rightcoroaryartery)起于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之间入冠状沟,向右行绕过心右缘,至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的其他分支有动脉圆锥支、右缘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等。1)后室间支:是主干的延续、较粗,沿后室间沟走行分支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心室壁和室间隔后1/3部。2)左室后支:较细,自房室交点处向左下分布于左心室后壁。-4第一章理论基础3)窦房结支:约60%起于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分布于窦房结和心房壁。4)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上部,与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吻合。5)右缘支:沿心下缘向心尖走行,分布于附近心壁。6)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右冠状动脉的分布范围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及部分左心室膈面、窦房结和房室结,如右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可发生后壁心肌梗死和房室传导阻滞。(2)左冠状动脉(leftcoroaryartery)起于主动脉左窦,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穿出沿冠状沟向左行,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迹切迹终于后室间沟下部,并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其主要分支有:动脉圆锥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室间隔支,如前室间支发生阻塞,可发生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束支传导阻滞。2)旋支沿冠状沟向后行至心的膈面,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及窦房结(40%),其主要分支有:左缘支、左室后支和窦房结支。旋支闭塞常引起左室侧壁及膈壁心肌梗死。2.心的静脉心壁的静脉经3条途径回心。(1)冠状窦(coroaryiu)接收绝大部分静脉回流,位于冠状沟后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主要属支有:1)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内与前室间支伴行,注入冠状窦左端。2)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注入冠状窦右端。3)心小静脉:在冠状沟内与右冠状动脉伴行,向左注入冠状窦右端。(2)心前静脉起于右心室前壁跨过冠状沟注入右心房。(3)心最小静脉是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各心腔(主要是右心房)。(六)心包心包(ericardium)是包裹心和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5中画医特合心血管病格床修疗纤维性心包(firouericardium)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上方与大血管外膜相续,下方附着于膈的中心腱。可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的相对恒定,还可起屏障保护作用,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浆膜性心包(erouericardium)薄而光滑,分脏、壁两层。脏层即心外膜,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潜在的腔隙称心包腔(ericardialcavity),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跳动时的摩擦。心包腔在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壁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两窦均为心包腔的一部分。由于纤维性心包伸缩性小,当心包腔内大量积液时,不易向外扩张,以致压迫心,影响心的正常功能活动。二、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解剖(一)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主动脉由左室发出,先向上向右,再转向后左,绕左肺根部上方沿脊柱左侧下降,于第十二胸椎水平时,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于第四腰椎水平时分为左右骼总动脉。主动脉分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分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升主动脉长约5cm,于左室起始部略显膨大,内面含主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的开口之处。该动脉的左前方是肺动脉,右侧是上腔静脉,后方为右肺血管及右支气管。主动脉弓位于第二胸肋关节后方,是升主动脉的延续,呈弓状弯向左下方至第四胸椎水平。主动脉弓顶部有三大分支发出,从右向左即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动脉弓的前方为胸骨柄及胸腺,后方是气管与支气管分叉。降主动脉于第四胸椎处向下延续,以脆肌为界分为上下两段,膈肌以上部分称胸主动脉;腹肌以下部分称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脏、壁两支。壁支主要是四对腰动脉,脏支有成对的和不成对的两种。不成对的主要有腹腔动脉,位于第十二胸椎水平;肠系膜上动脉,相当于第一腰椎高度;肠系膜下动脉,相当于第三腰椎高度。成对的主要有肾上腺动脉,起始点与肠系膜较一致,分为左右两支;肾动脉较粗大,于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稍下方发出;精索动脉细长,于肾动脉起点稍下方发出。(二)肺动脉肺动脉起始于右心室动脉回锥,位于主动脉前方,随后弯向左后方,于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入肺门到肺内。右肺动脉较左肺动脉为长,于肺门附近分成两支,一支入右肺上叶;另一支又分为二,一支到右肺中叶,一支到右肺下叶。左肺动脉在人肺门时一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缪晓,李欣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作者】缪晓,李欣主编【页数】259【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313-17294-5【价格】38.00【分类】湿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缪晓,李欣主编.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内容提要:本书立足中西医结合,从病因、诊断、临床分型、中医的认识等几个章节,阐述了湿疹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系统简洁地论述了一些中医基本概念,中医对湿疹的认识、辩证和治疗,并附有典型医案。《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内容试读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湿疹的概念与历史一、概念与历史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和表皮的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者,以丘疱疹、渗出为主;慢性期者,以苔藓样变为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多形性、复发性和瘙痒剧烈等特点。湿疹的英文名词eczema,源于古希腊词ekzei,意为“沸腾”,形象地形容全身剧烈瘙痒后的那种感觉。可见,即使从西方医学角度来讲,湿疹也是人类认识较早、深受其苦、时间较长的一种疾病。中医学统称本病为“湿疮”。因临床特点各异,中医学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手部的称“瘸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乳头部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1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四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等等。《诸病源候论·疮候》说:“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诸病源候论·湿癣候》说:“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可见,历代文献中对本病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湿疹皮损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等症状相一致。二、湿疹与皮炎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往往被湿疹、皮炎、过敏性皮炎等术语搞糊涂。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命名、界定甚至诊断,有一定的交叉乃至含混。学术界对湿疹的概念及其分类存在不同看法,有的主张废弃“皮炎”这一名词,有的则主张废弃“湿疹”这一临床病名。皮炎,顾名思义,就是指“皮肤的炎症”,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皮肤病理的概念。临床上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斑丘疹,如果能够明确是因为某种体质的患者接触某种致敏物质后引起的,则称为接触性皮炎;如果是因为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制剂,则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如果因为饮食不慎,或者水土不服,或者季节变化,有时临床医师笼统称为过敏性皮炎。但是,湿疹是有特定含义的疾病。它在急性期有较强的渗出倾向,皮疹呈多样性,亚急性期表现为点状糜烂,慢性期则有2第一章概述局部浸润和肥厚。而一般的皮炎,则主要以红斑为主。不少人认为,湿疹和某些类型的皮炎具有类似的病理变化,可能湿疹患者最初表现为某种皮炎,特别是接触性皮炎,但久而久之长期反复搔抓刺激后皮疹表现为湿疹样。而原先某些病因不明的湿疹患者,因为随着医学的进步可能找到过敏原,从而可以划归过敏性皮炎的范畴。但无论如何,湿疹和皮炎虽有不少共同点,但临床上也可以见到很多不同之处。一般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在停止接触过敏原之后往往能较易痊愈,但湿疹却表现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异位性皮炎,即特应性皮炎,有时也俗称为婴儿湿疹、奶癣等。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e)及苏兹伯格(Sulz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患者血清中gE值增高;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异位性皮炎是明确伴有遗传因素的特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普通的湿疹并不一样。第二节中医学对湿疹的认识一、中医学对湿疹的认识中医学对湿疹的认识历史悠久,通常将本病统称为“湿疮”,而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风赤疮痍”“乳头风”“脐疮”“搞疮”“肾囊风”“阴湿疮”“风疮”“四弯风”等。近年来也有学者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分为3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婴儿湿疹、儿童湿疹、成人湿疹及老年人湿疹。从中医古籍文献对湿疹的记载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因、机、证、治的记述也在逐步完善。1.浸淫疮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中这样记载:“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而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云:“浸淫疮发火湿风,黄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痒不止,治宜清热并消风。并注:浸淫疮,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初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川黄连。抓破津血者,宜服消风散,外擦青蛤散即愈。若脉迟不食,黄水不止,此属脾败,不治之证也”,该记述对“浸淫疮”的描述就相对完善了,而且方、药明确。2.血风疮关于“血风疮”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卷七)中这样记述:“此疮多在两小腿里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乃血受风邪而生也。多痒,抓破出黄水成疮,况内有虫。延及十数,未遇良方,故不能取效也。方在后,勿以寻常比之”,而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中云:“血风疮证生遍身,粟形搔痒脂水淫,肝肺脾经风湿热,久郁燥痒抓血津。认为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搔痒,日轻夜甚。宜服消风散,外敷雄黄解毒散。若日久风邪郁在肌肤,则耗血生火,搔痒倍增,夜不得寐,挠破津血,心烦,大便燥秘,咽干不渴,此属火燥血短。宜服地黄饮,外擦黄连膏、润肌膏,合而用之悉效。兼忌椒、酒、鸡、鹅、动风等物。”从文中不难看出,4第一章概述前者是对小腿湿疹的描述,后者则指丘疹型湿疹,可见在古代由于受限于信息的畅通等因素,各医家认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3.风赤疮痍眼脸湿疹称为“风赤疮痍”,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之后在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中云:“由脾脏风热蕴结,两脸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文中形象地描述了眼部湿疹的症状“眼脸红肿起疮及溃烂”。4.旋耳疮耳部湿疹称“旋耳疮”,又名“月食疮”,首载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月食疮候》:“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卷三)云:“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云:“旋耳疮生耳后缝,疮延上下连耳疼,状如刀裂因湿热,穿粉散搽即成功。认为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然此疮月盈则疮盛,月亏则疮衰,随月盈亏,是以又名月蚀疮也。宜穿粉散搽之,即可成功。”病名在逐步规范,记述内容也在不断丰富。5.乳头风乳房湿疹被称为“乳头风”,记载见于清代名医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卷中:“乳头风,乳头干燥而裂痛如刀刺,或揩之出血,或流黏水,或结黄脂,此由暴怒抑郁,肝经火邪不能施泄所致。胎前产后俱有之。”可见其发生多由肝火不能疏泄,肝胃湿热蕴结而成。6.脐疮脐部湿疹称为“脐中出水”,见于清代许克昌《外科证治全5中西医结合诊治湿疹书》:“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或浸淫成片。此肠胃积湿,宜服芩连平胃散,外撒三妙散即愈。忌酒、面、生冷、果菜,庶不复发。”此记述包括饮食调护,描述相对完备。·7.肾囊风阴囊湿疹古籍中可见“胞漏疮”“肾囊风”“绣球风”“湿阴疮”之称。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卷七·胞漏疮)云:“此疮乃肝经湿热所致,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其中衣,久治不痊者,宜服黄芩滑石牵牛大黄甘草木通等剂,以逐其湿,外以鲫鱼散搽之效。”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首先提出“肾囊风”病名,谓:“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疙瘩顽麻,破流脂水。宜蛇床子汤熏洗二次即愈”,对本病的局部形征作了详尽的描述。8.阴湿疮外阴湿疹称“阴湿疮”,清代祁坤《外科大成》曰:“阴湿疮生阴毛之际,如疥如癣,瘙痒难忍,由肾虚风热所致。搽银杏散,初次痛甚,忍之,三日三上,则不痛而全愈矣。”9.风疮肛门湿疹称为“风疳”,清代祁坤《外科大成》曰:“风疳形如风癣,破流黄水,遍体浸淫。由风湿客于谷道也。搽如圣膏。”10.搞疮手足湿疹称“瘑疮”,首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疮候》:“搞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故名。”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卷二·手部)记载日:“生于手足,形如茱萸,相对痒痛,破流黄汁浸淫,时瘥时发,由风湿客于肤腠也,以杀虫为主,用藜芦膏敷之。”后者较前者有了明确的治疗记载。6···试读结束···...

    2022-10-25

  • 《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王汉明,黄晓桃主编;王璐,杨雅琴,何丹娟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作者】王汉明,黄晓桃主编;王璐,杨雅琴,何丹娟等副主编【丛书名】妇幼临床诊疗常规系列丛书【页数】205【出版社】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0.10【ISBN号】978-7-5680-6634-1【价格】39.80【分类】妇科病-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参考文献】王汉明,黄晓桃主编;王璐,杨雅琴,何丹娟等副主编.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0.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内容提要:本书首次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阐述各种月经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填补国内空白,以期实现给每一位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健”这一国家健康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迄今为止,单纯的妇科内分泌的书籍以及单纯的中医治疗月经病的书籍较多,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阐述月经病诊治的书籍很少。本书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述月经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仅是从事妇科内分泌医生的必读书,也是所有妇产科医生、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医生必备的参考书。《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闭经类月经病一、精神性下丘脑闭经(一)概述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uctioalhyothalamicameorrhea,FHA)是排除下丘脑、垂体器质性病变,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H)分泌异常导致性腺功能低下而引起的闭经,是慢性无排卵的一种形式,属于中枢性闭经范畴,以循环中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低雌激素水平为特征。此外,这类患者往往还存在轻度高皮质醇血症、低血清胰岛素水平、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低三碘甲腺原氨酸。FHA中精神性下丘脑闭经最为多见,常伴有情绪抑郁、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精神不良刺激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功能失调,抑制GRH及促性腺激素的正常脉冲分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导致闭经。闭经,中医称“月事不来”“不月”“经水不通”“经闭”。其病因不外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先天肾气不足;发病机制为冲任气血失调,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有虚实两方面)。精神性下丘脑闭经归属于中医七情所致闭经。祖国医学从因郁致冲任气血失调角度来对此种闭经加以辨证论治有明显的优势。(二)病因病机1.西医病因病机精神性下丘脑闭经多发生于年轻未婚女性及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脑力劳动者。精神和周围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长期刺激引起神经、代谢和激素通路的激活,导致下丘脑神经元减少GRH脉冲分泌。HPO轴破坏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如压力源的强度和严重程度、个人和环境因素、遗传或表观遗传改变。两种主要的生物系统参与应激反应,即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它们分别由急性和慢性应激激活。HPA轴的激活增加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并因此增加了内源性阿片肽和内啡肽的分泌,慢性应激还损害Kieti(K)神经元,其负责响应内源和外源输入(激素,昼夜节律,季节性和免疫信号),调节下丘脑GRH神经元的信号,这均会损害脉冲GRH的释放,使下丘脑GRH脉冲式分泌减少,黄体生成素(LH)脉冲频率和幅度减少,LH水平下降,进一1·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步导致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引起闭经。该病通常还涉及遗传因素,多达13%的精神性下丘脑闭经女性可能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相关的一些基因突变相关。因此,在下丘脑闭经或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明确家族遗传和行为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建议筛查这些突变。另一方面,精神性下丘脑闭经所导致的低雌激素除了改变骨代谢,造成骨质丢失和脆性骨折风险增加外,也影响心血管系统。事实上,低雌激素可能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一氧化氮血管扩张系统受损,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异常,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活化,以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加。低雌激素还会对心理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患有该病的女性常很难面对日常压力,人际关系往往较差。患有精神性下丘脑闭经的女性可能表现出持续较高的皮质醇血浆水平,而慢性皮质醇中毒可导致低雌激素对骨代谢、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其他激素失衡,比如低FT3综合征和较低的泌乳素水平。2.中医病因病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以肾为根本,脏腑、气血、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月经失调。在中医学“三因”病因学说中,惟内伤七情最能导致人体气机失畅,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及脏腑功能紊乱。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五脏化五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皆生于气也”,七情过激导致的气机紊乱及五脏功能失常是妇科疾病的病理基础。气郁不舒,日久则致气滞血瘀,冲任二脉闭阻不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闭经乃发。脏腑气血失调,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进一步影响气血的协调冲和而致闭经。女子经带胎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主藏血,决定了女子以肝血为中心的生理特点,女子多愁善感,情志易变,肝主疏泄,决定了女子以肝气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而胞脉又系于肾,与女子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生殖生理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表明肾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脑-肾-冲任-胞宫这条轴进行的,肾虚天癸不充,冲任二脉失养,血海胞宫空虚,故而经闭。因此,该病主要由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肝气郁滞不得宣达,疏泄功能失常以致血行不利,胞脉受阻,经水不得下行而致。(三)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子宫手术史等。了解有无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疾病,用药史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应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精神心理创伤、环境变化、长期情绪抑郁等始动诱发因素。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2··第一章「闭经类月经病墨肤色泽及毛发分布、营养状况等。3.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等,已婚女性可通过阴道检查及宫颈黏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4.实验室检查(1)已婚女性必须首先检查血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除妊娠。(2)激素水平测定:精神性下丘脑闭经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均低下,卵泡刺激素(FSH)正常或低下。(3)GRH刺激试验显示垂体反应正常或反应迟钝。(4)皮质醇分泌增多,但临床无皮质醇功能亢进表现。(5)血清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不同程度下降。5.影像学检查(1)盆腔B超:盆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大小、卵泡数目,以及有无卵巢肿瘤等。(2)头颅MRI或CT:排除下丘脑及垂体器质性病变。6.其他相关检查(1)基础体温测定: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低下,排卵障碍,基础体温常呈单相型。(2)孕激素及雌孕激素试验:孕激素撤退往往无阴道出血,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中有阴道出血,提示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下。(四)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型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胸闷叹气,少腹胀痛,头目胀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1)治法:疏肝解郁,理气调经(2)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酌加补肾中药。柴胡9g、牡丹皮12g、山栀子9g、郁金9g、石菖蒲12g、远志12g、白术12g、当归15g、白芍15g、龟板15g、熟地15g、枸杞子15g、黄精15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①方解: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郁易化热,牡丹皮可清血中伏火,山栀子善清肝热;石菖蒲、远志开窍宁神,交通心肾;白术健脾,龟板、枸杞子、熟地、黄精滋肾阴益精;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温肾阳填精。②加减:心阴暗耗,脏躁神浮,喜悲欲哭者,可用加味甘麦大枣汤;七情佛郁,心气停结,营阴暗耗,心火偏亢者,可用柏子仁丸合芍药甘草汤。兼见肾虚者,可加鹿角霜等补肾调冲。·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2.肾阴不足型情绪低落或烦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颧红唇赤、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1)治法:补肾益阴,活血通经。(2)方药:补肾通经汤加减。柏子仁12g、卷柏6g、熟地12g、当归15g、续断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①方解:山茱萸、续断、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等均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益阴精之功效;熟地入心、肝、肾经,滋阴养血;当归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用当归与补肾药同用,使肾精充,肾气旺,血气足,天癸充盛,冲任得滋,月经按时而至;卷柏强阴益精,生用破血治月经不通;柏子仁入心、肝、脾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②加减:滋补肾阴同时常合用调肝之法,养血柔肝加用白芍、甘草;强金制木用桑叶;酸泻肝木用乌梅、木瓜等;若兼见相火炽盛,与湿相结,当兼清利,加知母、黄柏之属,辛辣厚味助火之品,亦当禁忌。(五)西医治疗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可维持患者正常的月经来潮,对不同程度被抑制的下丘脑-垂体轴起到正常反馈调节作用,增强垂体反应性,协助卵巢功能恢复并维持子宫内膜正常发育。一般以6个周期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FSH、LH、E的水平及病情调整雌孕激素用量,逐渐停药观察,以求达到月经自动来潮和排卵的目的2.心理疏导治疗治疗精神性下丘脑闭经的重要干预措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和不良生活方式对FHA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忌烟慎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是健康的基本前提。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疏导和全面的生活方式指导,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资料表明,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降低患者血皮质醇水平。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精神紧张,调节患者激素分泌。3.促排卵治疗2011年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制定的《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指出对于低促性腺激素(G)性闭经者,在采用雌激素治疗促进生殖器发育,子宫内膜已获得对雌、孕激素的反应后,可采用HMG和HCG治疗,促进卵泡发育及诱发排卵。常用的有2种促排卵方法,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H)脉冲泵或外源性G治疗。(六)其他治疗方法1.针灸常用穴位有太冲、三阴交、关元、中极、内关、膻中、肾俞等,通常配合电4··第一章1闭经类月经病圈针,每次持续30mi,隔日1次。主要取肝、脾、肾、心经脉和冲任二脉上的穴位,刺激上述穴位可达到补肾健脾疏肝、宽胸理气之功。同时配合艾灸,温暖胞宫,激发经气,舒缓情绪。2.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肾、肝、脾、皮质下、交感。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mi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3~7日换1次。3.头针取顶中线、额旁3线(双)、生殖区(双)。毫针刺,留针30~60mi,反复运针。4.皮肤针叩刺腰骶部督脉、下腹部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由上向下反复叩刺3遍(出血期间不叩打腹股沟和下腹部),中度刺激。每日1一2次。5.穴位埋线取关元、卵巢、三阴交、子宫。采用一次性医用埋线针,将4-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入穴位。6.穴位注射取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2~3穴,用维生素B2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七)养生保健(1)与同伴、亲人交往,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2)加强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增强体质,保证睡眠。(3)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二、运动性下丘脑闭经(一)概述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被归类为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H)脉冲释放相关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FHA中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的表现可能非常广泛,包括较低的LH脉冲平均频率,完全没有LH脉冲,以及正常出现的分泌模式和较高的LH脉冲平均频率。反过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卵巢中雌二醇产生减少。FHA病例中受干扰的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通常与压力、体重减轻和(或)过度体育锻炼相关,并且是继发性闭经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引发因素,有三类FHA:体重减轻相关、压力相关和运动相关。无论何种原因,由于FHA引起的低雌激素、其他内分泌异常和代谢异常的复杂状态都可能会影响全身的平衡。下文主要论述运动性下丘脑闭经。运动性下丘脑闭经是女性运动员过度疲劳的一种特殊征象,绝大多数是继发性,急性高强度训练和长期递增负荷训练不当都可引起。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专门的病名论述,属于“虚证”范畴,以过劳导致心脾肾虚损、气血伤耗、血室空虚,冲任督带的生理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若心不生血,而血不能养脾,血·常见妇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枯月事就不能时下,而致停经,因此治疗以扶正为要,宜补肾益精,调养气血。一般治疗原则为“血滞宜通,血枯宜补”。(二)病因病机1.西医病因病机运动性下丘脑闭经常见于女性运动员及长期坚持运动的健身爱好者。文献报道,从事剧烈运动者闭经发生率在5%~20%不等,优秀长跑运动员更是高达40%~60%。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女性运动员三联征”(femaleathletetriad,FAT)的概念,即饮食失调、运动性下丘脑闭经和骨质疏松,并认为运动性下丘脑闭经和骨质疏松继发于饮食失调。研究发现,强调低体重的运动项目(如花样溜冰、芭蕾、长距离跑和体操等)的女性运动员闭经的患病率最高。过度运动影响性腺轴和GRH释放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是大运动量导致机体内激素浓度的改变,进而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发生紊乱,二是因为能量负平衡使运动员机体内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卵巢分泌激素的前体供应不足,发生卵巢功能紊乱,从而使卵巢分泌的激素含量下降,导致运动性下丘脑闭经。此外还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瘦素、生长素释放肽、甲状腺和GH/IGF-1轴的激活,这些因素抑制并关闭分泌GRH的下丘脑神经元的脉冲活动。过度训练的女性运动员的月经异常可以逐渐从月经稀发到闭经,可能部分或完全抑制下丘脑GRH自发脉冲性分泌,导致LH和FSH分泌水平下降以及进行性低雌激素。剧烈运动可引起血中儿茶酚胺、内源性阿片肽、睾酮、生长激素的浓度升高,而这些激素既促进蛋白质合成,又与雌激素对抗或反馈作用于HPO轴引起闭经。剧烈运动还可增加女性儿茶酚雌激素的含量,而在月经周期调控中,儿茶酚雌激素可抑制GRH和LH释放,提示儿茶酚雌激素在诱发运动性下丘脑闭经中具有特定作用。女性运动员三联征的核心问题是饮食的紊乱,饮食紊乱的核心问题则是能量的失衡,即能量的负平衡。有假说认为生殖系统作为高耗能系统,当机体产生能量短缺时只能被放弃。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导致过劳,过劳可引起肾虚,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天癸赖以滋养,主生长、发育、生殖。肾虚则天癸枯竭,月经闭止。运动量过大的同时饮食失调,一则易致脾胃虚弱,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如《陈素庵妇科补解》日:经血应期三旬一下,皆由脾胃之旺,能易生血。若脾胃虚,水谷减少,血无由生,始则血来少而色淡,后且闭绝不通。二则易耗伤阴血,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满溢,胞宫失养而经闭。此外血虚则气不足、气虚则运血无力,致使其血行不畅、冲任瘀阻致经血不下。另外,运动员频繁外训比赛,长期处于变化的环境中,加上比赛精神压力大,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血海阻隔而发为闭经。6···试读结束···...

    2022-10-25

  • 《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张念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作者】张念等主编【页数】202【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3672-6【价格】55.00【分类】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张念等主编.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六章,首先介绍了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以及中药的合理用药,然后以疾病为纲,分别叙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常见病与多发病。《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内容试读第一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一、循证医学的应用(一)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ideceaedmedicie,EBM)是现代临床医学诊治决策的科学方法学,是在继承临床传统医学决策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治决策都应依赖于客观的科学证据,而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经验。(二)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和研究方法1.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提出问题、获取有关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效果评估。实际工作中,上述5个步骤并非泾渭分明或必须面面俱到,通常可通过三种模式把证据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即完全实施、使用模式、复制模式2.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方法系统评价、Meta分析。(三)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思维,其结果和结论有一定的局限。(2)本身不能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3)分析过程中往往忽视人种差异,忽视个体遗传背景的差异。(4)缺乏客观指标和证据者无法继续循证实践。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学关系密切,循证医学为合理药物治疗提供科学的证据,为评价疾病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循证医学结论的由来。将循证医学应用于药物治疗学中,就是尽可能利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的最佳证据制定患者的最佳用药方案。二、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是指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他们的生理、生化功能与一般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对保护特殊人群的健康尤为重要。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不但要充分考虑妊娠期及哺乳期母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作用。·1·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莲(1)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由于母体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激素的影响,药物在孕妇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过程,均与非妊娠时有很大不同,表现为:①药物的吸收:妊娠期间受孕、雌激素的影响,胃酸分泌减少,使弱酸性药物吸收减少,弱碱性药物吸收增多:肠蠕动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②药物的分布:妊娠期血浆容积、脂肪、体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一般低于非妊娠期。同时,因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大,血浆蛋白的浓度相对较低,药物与蛋白结合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进入胎盘的药物增多,药效增强,不良反应也可能增加。③药物的消除:妊娠期间孕激素浓度的增高可增强肝药酶活性,提高肝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妊娠期心排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肾排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加快,使某些药物血药浓度降低。妊娠晚期仰卧位时肾血流量减少,可使肾排泄药物速度减慢(2)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①药物的吸收:大部分药物经胎盘屏障直接转运到胎儿体内,形成羊水肠道循环。大部分经由胎盘一脐静脉血转运的药物,在未进入胎儿全身循环前须经过肝,因此在胎儿体内也存在首关消除。②药物的分布:血循环量对胎儿体内的药物分布有较大影响,胎儿的血流量多,肝内药物分布较多。胎儿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低,因此进人组织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较高,但与胎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胎盘向母体转运,可延长药物在胎儿体内停留时间。此外,胎儿体内脂肪组织较少,可影响某些脂溶性药物的分布。③药物的消除:胎儿的肝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胎盘和肾上腺也参与某些药物的代谢。由于胎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消除能力较成人低(3)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根据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将妊娠用药分为A、B、C、D、X五类A类:早孕期用药,经临床对照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损害,其危险性相较低,在妊娠期使用较为安全。但仍须坚持没有充分适应证绝不用药的原则B类:在动物繁殖实验中未显示致畸作用,但缺少临床对照观察资料或动物繁殖实验显示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未在妊娠妇女身上得到证实C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但在人类中缺乏资料证实,使用前要权衡利弊D类: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但治疗孕妇疾病的效益明显超过危害,又无替代的药物。X类:对动物和人类均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其危害性远远大于使用价值,这类药物在妊娠期禁忌使用妊娠期用药应遵循的原则:①妊娠期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尽量避免妊娠早期(妊娠1~12周)用药。②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尽量单一、小剂量用药,避免联合和大剂量用药;尽量选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参照FDA的药物分类,提倡使用A、B类药物,避免使用C、D类药物。③应用可能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若病情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4)哺乳期用药: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进人乳汁被婴儿吸收,故哺乳期用药应慎重,应权衡利弊,遵循:①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子代的影响:②由于人乳持续产生,在体内不猪留,因此哺乳期可服用较安全的药物,并应在药物的1个血浆半衰期后再哺乳:③对因乳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可能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及时监测婴儿血药浓度:④若乳母所用·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第一章药物对婴儿影响较大,则应停止哺乳,暂时实行人工喂养。2.小儿用药小儿时期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等生长发育阶段。(1)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机体组织中水分的比例较成人高,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大,体脂含量较低,血浆蛋白浓度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小儿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能力较差;此外,小儿遗传缺陷也可致对某些药物反应异常。(2)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①严格把握用药指征:②选择适宜的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③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3.老年人用药老年人一般指年龄超过60岁的人(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在用药时应注意老年人机体组成发生变化,包括局部循环差及肌肉萎缩、血流减少,使肌内、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率下降;体液和细胞外液与体重比例减小,体内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功能减弱;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肝、肾功能减退。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减弱,体温调节能力、血糖调节能力降低,同化代谢小于异化代谢等特点。(2)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优先治疗原则、用药简单原则、用药个体化原则、注意饮食调节原则。(张念)·3。第二章中药的合理用药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中药的临床应用是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及合理应用,就应当从中医中药的理论基础出发,根据其作用机制,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之目的。中药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很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一、合理用药的概念及意义所谓中药的合理应用,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指导临床用药。也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合理用药这一概念是相对的、动态发展的。一般认为,以某种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某种病证,在选用时认为其合理,仅是与同类药物相比较而言。其次,不同时期合理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的标准也不同。这是因为随着中医、药学、医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中药或中成药性能主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以及新药的不断研制开发,必然会影响合理使用中药和中成药的标准,并促使其日臻科学完善合理用药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其次是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后是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即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避免浪费。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所谓安全,即保证用药安全,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无论所使用的药物是有毒还是无4…中药的合理用药第二毒,均应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使用时必须了解。在用药过程中,安全性不是要求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小,或无不良反应。而是要让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即风险/效果应尽可能小。(二)有效所谓有效,就是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保证通过药物的治疗达到既定的治愈和延缓疾病进程的目的。即所推选的中药或中成药对患者既不会造成伤害,又有较好的疗效。使患者用药后能迅速达到预期目的,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的生理功能;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三)简便所谓简便,即提倡用药方法要简便。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所推选药物的使用方法简便易行,使临床医师及使用者易于掌握,应用方便。(四)经济所谓经济,即倡导用药要经济实用,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成本/效果)应尽可能低。必须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除力争做到所推选的药物用法简便外,还必须做到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中药材等卫生资源的消耗。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不良后果合理用药涉及的面很广,从药物的适应病证、剂型、剂量、用法、服用时间及配伍应用,到使用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及病情的变化等,无不密切相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顾及到就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状况,而只要出现不合理用药状况就一定会出现不良后果。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有:①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②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③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④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⑤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⑥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禁忌;⑦同类药物重复使用,因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同类药重复使用:⑧乱用贵重药品,因盲目自行购用,或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用贵重药品。不合理用药常会导致不良后果,这些后果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是综合性的: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危及生命。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浪费医药资源:不合理用药会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这可以是直接的,如重复给药、无病用药、无必要的合并用药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处置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治疗等会增加医药资源的消耗,且常会被医务人员和患者忽视。②延误疾病的治疗:许多不合理用药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如用药错误或给药不足,会延误疾病治疗或导致疾病治疗不彻底,没有痊愈,容易复发,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师治疗的难度:而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则又会干扰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治疗效果等。③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有药物的因素,如品种混淆、炮制不当:有患者的因素,如过敏性体质、个体差异、特殊人群:也有辨证是否准确、立法是否确当等。但更不能忽视不合理用药,如选用药物不准确、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用法不适当,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④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5…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鞋不合理用药常常会造成医疗事故,或称为药疗事故。医疗事故的发生,常常会引发医疗纠纷,不但会给患者、医师、药师带来许多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支出,而且会给医院、药品经营单位乃至全社会带来许多的麻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四、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一)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医方法论的精髓,每一位医药工作者都应该熟练掌握中药基本知识和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若对中医药基本理论不熟悉或掌握不够,就无法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尤其是中药临床药师,缺乏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就不可能发现临床医师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更不可能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二)正确把握辨证论治正确的辨证是合理应用中药和中成药的根本保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望、闻问、切,搜集患者病症有关的各种资料,应用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等手段进分析归纳,对病情作出正确诊断,依法确定治病法则及方药。只有这样才能为指导合理用药创造条件。(三)参辨患者的身体状况由于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差异,这些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从而影响中药和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但健康人是如此,患者更是如此。应详细辨析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等,选用药物及制订的方案时要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针对病情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合理给药剂量。如老人、儿童药物代谢功能或衰退,易发生蓄积中毒:妇女经期,特别是心、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应用有毒或作用强烈的药物时应慎重考虑。又如患者的营养好坏、体质的强弱、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及性别差异等,均能影响其机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和耐受能力,以及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严重程度。遇到营养较差,或体质较弱,或脏腑功能失常,或妇女经期的患者,特别是对患有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在应用有毒或作用强烈的药物时更应慎重考虑,以免用药失度,对患者造成伤害。(四)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遗传缺陷,如酶的缺陷或异常等,若有这些问题就应谨慎选择使用药物,特别是避开患者高度敏感的药物等,以保证用药安全。若患者用药后突发过敏反应,临床药师除依法确认其对何种药物过敏,并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外,还要将此结果告诉患者本人,以免再次发生过敏现象。(五)选择质优的饮片由于中药饮片质量良莠不齐,致使其对人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别,因此在采购、调剂时,一定要选择质优效佳的饮片。要认真做到品种混乱者不用,出产于被污染环境中者不用,药用部位失准者不用,违规炮制者不用,霉烂变质者不用。给患者使用的中药应是质量最佳、疗效最好的饮片。。6···试读结束···...

    2022-10-25 内科常见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内科常见病 中西医结合诊断

  • 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马艳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作者】马艳华主编【页数】259【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189-5495-7【价格】148.00【分类】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马艳华主编.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4.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以及骨伤科疾病等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书以中为主,衷中汇西,力求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为选择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内容试读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上感大多数(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或继发细菌感染。本病临床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喷嚏、流泪、流涕、咽痛、咳嗽、声嘶、呼吸不畅等症状为特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及气候多变时好发,且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本病多数为散发性,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疲劳等均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易患病;本病亦可呈局部流行,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引起本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由于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力较弱而短暂,又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携带病毒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散发者属中医“感冒”、“温病”等范畴,局部流行者属中医“时行感冒”、“瘟疫”、“疫病”等范畴。一、病因病机(一)中医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人体感受触冒六淫邪毒或时行疫毒而致病。六淫邪气中以风邪为主因,风邪为六淫之首,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若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感而发病。非时之气夹时行邪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外邪侵袭后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一般与人体御邪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若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御邪能力减弱,或将息失宜,过度疲劳之后,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极易为外邪所客,内外相互影响而发病。外邪入侵的途径多由肺卫而入,其病变部位也常局限于肺卫。《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感冒源流》指出:“风邪袭入,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肺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职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可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卫表之证。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失于宣肃,则见咳嗽、鼻塞、咽痛等肺系之证。而时行感冒,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或疫疠之气,感邪较重,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一1化中西医结合疾病追治要点短暂,较快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体质较强者,一般仅侵袭于肺卫,多以表证为主治疗较易,收效较快;若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较差,外邪易由表入里,使症状加重,甚则变生他病。(二)西医西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病毒感染引起者占90%以上。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不同种、型达上百种。最常见的为鼻病毒,其他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成人感染以鼻病毒为主,小儿则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病理改变首先可见黏膜血管收缩,局部缺血,分泌物减少,使人有鼻咽或喉部不适感,继之可发生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临床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和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多为正常或降低,若并发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升高,或见有脓性分泌物。二、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类型包括了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常以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范畴,以病毒血症引起的高热、全身症状较重为临床特点,而呼吸道的症状一般不重。(一)症状与体征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时有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体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临床分型有:①顿挫型:有上呼吸道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但鼻分泌物并不增加:②轻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或无,自然病程2~4天;③中度型:局部症状较轻型更为严重,有一定的全身症状,自然病程1周左右;④重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常需休息。2.病毒性咽炎、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时可伴有发热和乏力。体查见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可扪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急性病毒性喉炎的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查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和触痛。3.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体征有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疹及浅表性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4.咽结膜热多发于夏季,多见于游泳时传播,儿童多见。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咽痛、畏光、流泪、咽部发痒、发热等症状,病程约4~6天。有咽腔及咽结合膜明显充血等体征。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呼吸系镜疾病第一章6.流行性感冒常发生于流行季节,有流行人群接触史。本病的潜伏期二般为数小时至4日,临床上急性起病,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变得明显,少数患者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有呼吸音增粗,偶闻及胸膜摩擦音。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二)常见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鼻窦炎(鼻塞、脓涕、头痛、畏寒、发热等症状)、中耳炎(发热、耳痛剧烈,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穿孔后耳聋减轻,偶伴眩晕等症状)、气管-支气管炎(咳嗽为主,初为干咳,后出现黏液性痰,发热38℃左右,多于3~5日后降至正常;查体时可闻及干、湿啰音或哮鸣音)、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任何一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患者明显加重者)。部分可并发风湿病(主要包括心肌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次要表现包括关节痛、发热等)、肾炎(起病时症状轻重不一,除水肿、血尿之外,常有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精神差、心悸气促,甚至发生抽搐,部分患者先驱感染没有控制,则可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者有轻中度高血压)、心肌炎(心脏受累的症状可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促等)。流行性感冒引起的肺部并发症有三种类型,①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患者或孕妇。临床上有高热持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表现为双侧肺部呈散在絮状阴影。痰液中可分离到流感病毒,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病死率高;②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3天病情加重,体温增高并有寒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加剧,伴有胸痛。体检可见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啰音,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痰液中可找到细菌;③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起病急,高热不退,病情较重,可呈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除流感抗体上升外,也可找到到病原菌。流感引起的肺外并发症包括Rye综合征(与儿童流感时服用阿司匹林有关)、中毒休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等。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细菌感染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二)病毒和病毒抗体的测定取鼻咽部分泌物或咽拭子,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FT)、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血清学诊断等方法作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快速血清病毒P℃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三)细菌培养取痰或咽拭子培养以判断致病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四、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炎症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2)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3以中西医结合疾病追治要点五、鉴别诊断(一)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咳嗽、无痰或痰呈黏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查体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胸片可见有局部炎症表现或肺纹理增强。(二)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腔黏膜充血出血与分泌物增多,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全身症状。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源。(三)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由相应的病原体感染所致,如麻疹、脑炎、流脑、伤寒等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但随即出现原发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可作鉴别。在一定的流行季节或在流行区内,应密切观察及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区别。(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SARSC0V),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早期症状是高热(38℃以上),乏力,全身不适,干咳无痰,个别人偶有少量痰并带血丝;多无普通感冒之鼻塞、流涕、流泪、喷嚏、咽痛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部分病变发展迅速,严重病例双肺可呈大片实变阴影。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可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冠状病毒抗体测试阳性等可作鉴别。六、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以病毒感染者多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治疗上需分寒热、虚实、表里,以辨证治疗为基本原则,分而治之。单纯的病毒感染可用纯中医治疗。如为细菌感染或病毒并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一)辨证治疗本病以邪在肺卫多见,辨证多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病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或暑湿等兼夹之证。治疗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体虚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1.外感风寒证候特点: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脉紧。治法:辛温解表。推荐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味。基本处方:荆芥12g,防风12g,川芎9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2g,紫苏6g(后下),前胡12g,枳壳10g,茯苓12g,桔梗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表寒重者,加麻黄6g、桂枝12g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风寒夹湿者加苍术10g、白芷10g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2.外感风热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4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推荐方剂:银翘散加减。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芦根20g,连翘15g,牛蒡子10g,荆芥10g,淡竹叶10g,甘草6g,薄荷6g(后下),土牛膝15g,岗梅根15g,苍耳子10g,桔梗12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头胀痛较重者加桑叶、菊花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者加浙贝母12g、前胡12g、杏仁12g化痰止咳;咳痰稠黄,加黄芩15g、鱼腥草20g、瓜蒌皮12g清化痰热;咽喉红肿疼痛灼热配蒲公英20g、射干12g、玄参12g解毒利咽;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见痰稠难咯,舌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配沙参12g、天花粉15g以清肺润燥。3.外感暑湿证候特点:暑天外感,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呕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推荐方剂:加味新加香薷饮。基本处方:香薷10g(后下),扁豆花10g,厚朴12g,金银花、连翘各15g,青蒿9g(后下),藿香12g(后下),滑石30g,芦根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若兼暑湿泄泻,可加黄连9g、薏苡仁24g清暑化湿止泻;若胃纳不佳者加布渣叶10g、谷麦芽各20g;若兼肺热咳嗽者加浙贝母12g、桔梗12g清热化痰止咳;若头重身痛较甚者加羌活10g、秦艽12g以疏风祛湿止痛。4.表寒里热证候特点: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黏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推荐方剂:双解汤。基本处方:麻黄10g,防风10g,荆芥6g(后下),薄荷6g(后下),黄芩12g,栀子10g,连翘15g,生石膏2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若咳喘重者,加杏仁、桑白皮、枇杷叶止咳平喘;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5.气虚感冒证候特点:素体虚弱,外感之后,恶寒较甚,发热,汗自出,倦怠,短气乏力,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推荐方剂:参苏饮加减。基本处方:人参6g(另炖),紫苏10g,前胡12g,法半夏10g,茯苓12g,桔梗10g,陈皮6g,枳壳12g,葛根20g,大枣5枚,生姜3片,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方中人参通常可采用东北人参或高丽参,若无人参可改用参须10g代替。若表虚自汗,可加用黄芪20g、防风10g益气固表;若风寒头痛较甚,可加用羌活12g、川芎9g疏风散寒止痛。6.阴虚感冒证候特点: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后,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推荐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味。基本处方:玉竹12g,葱白6g,桔梗12g,桑叶12g,沙参12g,杏仁10g,白薇6g,淡豆豉10g,薄荷6g(后下),大枣3枚,炙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5化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要点加减法:表证较重者,可加银柴胡10g、葛根20g以祛风解表;口渴明显,可加麦门冬10g、玄参10g以养阴生津;咽干较甚,咳痰不利者,可加牛蒡子12g、射干10g、瓜蒌皮15g;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者,可加鲜茅根15g、侧柏叶12g、仙鹤草20g清热凉血止血。7.阳虚感冒证候特点:素体阳虚,头痛,恶寒,身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咳痰稀薄,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法:助阳解表。推荐方剂:再造散加减基本处方:黄芪15g,人参6g(另炖),桂枝9g,甘草3g,熟附子3g,细辛5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方中人参通常采用吉林参或高丽参,如无人参可改用党参20g代替;若兼咳嗽者加杏仁12g如感受风寒湿邪而症见肢体酸重、疼痛,可加苍术、薏苡仁、秦艽、独活,散寒祛湿止痛;若为肢体屈伸不利,喜暖畏寒者,可加当归12g、防己12g,补益气血,祛风通络。8.血虚感冒证候特点:平素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身热头痛,微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法:养血解表。推荐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基本处方:葱白连根9g,葛根15g,防风12g,淡豆豉9g,生姜3片,生地黄10g,麦门冬10g,川芎9g,白芍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恶寒较重加紫苏10g、荆芥10g散寒解表;身热较甚加金银花15g、连翘12g、黄芩15g清热解毒;胃纳不佳加陈皮10g理气健胃。(二)中医其他治疗1.中成药(1)板蓝根冲剂: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15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预防时行感冒,每日15g,连服5日。(2)银黄口服液:适用于风热袭表者。每次10~20mL,每日3次。(3)银翘解毒片: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4~8片,每日3次。(4)正柴胡饮冲剂:适用于风寒感冒。每次10g,每日3次,开水冲服。(5)抗病毒口服液: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10~20mL,每日3次。(6)小柴胡冲剂:适用于外感邪在少阳。每次1~2包,每日3次。(7)新癀片: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每次4片,每日3次。(8)十味龙胆花颗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属风热者。每次3g,每日3次。(9)莲花清瘟胶囊: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每次4粒,每日3次。(10)穿琥宁注射液:适用于风热感冒。每次40~80mg,肌内注射,每日3次;每次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11)双黄连粉针剂:适用于风热感冒者。按每次每千克体重60mg稀释后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2)清开灵注射液: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有发热者。每日2~4mL,肌内注射;重症患者静脉滴注,每日20~4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13)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适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6个月以上患儿每天用量250mL,6个月以下婴儿150mL,疗程3~5天。(14)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每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6···试读结束···...

    2022-10-25

  • 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刘南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作者】刘南主编【丛书名】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页数】463【出版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361-6544-1【价格】59.00【分类】内科-急性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文献】刘南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内容提要:本文内容包括内科各系统常见急症的中西医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常用急症诊疗技术。全书共分二篇,第一篇为总论,介绍中西医急诊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篇为常见内科急症,收集了循环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与代谢急症、神经系统急症、血液系统急症、泌尿系统急症、传染病急症、急性中毒、环境因素急症、急诊常用诊疗技术,采用西医病名。本书的特点是从临床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充分发挥中西医所长,力求有机结合,实事求是,实用性强,吸收中医药研究的新进展,具有一定创新性。《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学》内容试读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急诊医学的概念、范畴和发展概要急诊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新兴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应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两个重要因素而形成的新学科。人类为了生存而同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做斗争,并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经验而形成了医学。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分支,从最初的内外科两大分支,派生出如今众多的三级学科,如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等,临床各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幸,如战争、交通意外、创伤、中毒、自然灾害等对人类的伤害明显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伤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龄化程度加重,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脑血管急症发病率以及其他急、危症发病率都在不断增加。这些伤病员如何得到有效迅速的救治呢?以系统器官界定的传统专科虽然在专业治疗上有其优越性,但又有其局限性和知识偏窄的一面,缺少跨学科技术。专科医生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鉴别诊断难度很大。因此,要使这些伤病员得到有效迅速的抢救,就需要一批特殊的受过专门培养的跨学科医师一急诊医学专业医师,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医学工程,就是要建设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cymedicalerviceytem,EMSS)”,即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ICU急救(病房)三部分。这个体系开始于院前,医务人员把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病人、伤员身旁,首先给予必要的初步处理,维持他们的生命,然后安全地转送到较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加强治疗。多数病人接受急诊处理后,伤、病情况得到改善,可以离开医院回家或以后到门诊随诊,少数病人经过急诊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应专科病房。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抢救的质量和成功率,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理论体系一急诊医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将急诊医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开始出现急诊医学的雏形。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并成为医学科学的第23门专业学科。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多数已建立自己的急救网络,大大地推动了急诊医学的发展。我国急诊急救工作历史悠久,5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重点是进行院前急救。但真正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10月第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急救组织,加强对急救工作的编领导,逐步实现急救现代化的进程。1982年3月卫生部医政司召集若干急诊工作方面总的专家开了“咨询会”,草拟《医院建设急诊科(室)的建设书》,次年颁布了《医院论建设急诊科(室)的方案》。1984年6月卫生部颁发《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的通知》,指出急诊医学已发展成为新兴独立学科,必须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把急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此后全国不少医院都组建了急诊中心(站),大多数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急诊室都纷纷改建为急诊科。1985年在杭州召开的急诊工作会议上,推选成立了全国急诊医学会筹备组,并正式向中华医学会提出申请。1986年12月1日中华医学3会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学会”,并于次年在杭州召开成立大会,至此我国急诊医学正式被承认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它包括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医学、灾害医学、复苏学、创伤学、毒物学、儿科急救学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八个方面。结它是以急性创伤、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诊治为核心内容的。急诊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很大的交叉性,但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内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科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急诊医学也是以病人为中心,但急其关注的焦点是病人的生命,运用最先进的设施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症学段,尽最大可能地挽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伤残。急诊医学不同于其他二级学科,更不同于三级学科,它不分内外科,更不是以某一系统疾病的诊治为重点,它所要救治的是所有急症而不分科,因此它涉及所有临床专业和多数基础医学专业。其救治的范围主要有急危重症和一般急症,急危重症主要有心脏骤停、休克、心血管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呼吸系统急症(大咯血、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系统急症(上、下消化道大出血,暴发型肝衰竭,急腹症)、神经系统急症(急性脑血管病、癫痫持续状态)、内分泌急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各种内分泌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急性中毒等,一般急症有发热、眩晕、呕吐、腹泻、鼻出血、哮喘等。急诊医学被国际医学界承认为独立学科仅仅30多年,但发展极为迅速,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EMSS体系日趋成熟。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式有四种,这些模式各有优点,也有不足,并在不断完善。2000年和2005年得到国际复苏指南的广泛认可,心肺复苏(cardioulmoaryreucitatio,CPR)技术的全社会普及训练和CPR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CPR后脑复苏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复苏学的发展;院前或急诊室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推广,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严重创伤、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研究取得了进展;急诊人才的教育和科研也有了提高。急诊医学的发展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疾病伤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诊医学的水平在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整体综合实力。虽然如此,但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承认的时间不长,目前对急诊医学的认识还存在差异,急诊医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要想使其像其他学科那样真正成为比较完善、独立的学科,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如我国到现在只有少数医科大学设有急诊医学专业,影响了急诊医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不少医院虽然在形式上已成立了急诊科,但在人员编制乃至急诊科的布局上均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还属于依赖型或过渡型而不是独立型;由于各地经济实力城市规模等存在差异,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水平参差不齐,模式不同,网络建立也不完善,在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和急救水平上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对急诊医学不够重视,对急诊医学的社会属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对急诊事业的投入;忽视了急诊外科队伍的建设,影响了创伤急救的质量;等等。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各方面尚待完善,只要政府重视和社会支持,从事急诊、急救医学的同仁们长期努力,急诊医学将会得到蓬勃发展,急诊医学的明天将充满希望。第二章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括来说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急救、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各种急危病人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组建EMSS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体系可以由独立的一个机构组成,也可以由多家医院组成,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急救网络(firtaid)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应该有一个急救指挥中心以及分布合理的急救站组成急救网络,急救指挥中心统一接收呼救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下达指令,调度指挥足够数量的最近的救护车迅速赶赴现场。二是指大中城市应建立三级“接收医院”急救网络,一般一级急救网络由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组成,可收治一般伤病员;二级急救网络由区、县级医院组成,可收治较重的伤病员;三级急救网络由市级综合性医院和教学医院组成,收治病情危重且较复杂的伤病员。目前我国各地的急救中心模式不一,主要有四种:①北京模式,是单独建立的具有现代化水平、专业配套的急救中心,实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但是任务半径较长。②广州模式,是全市统一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各医院划区分片负责院前急救。③重庆模式,是依附一所医院建立的急救中心,容易出现急救资源浪费。④上海模式,院前急救由急救中心及各救护分站独立承担,统一指挥调度,急救半径小,反应快,但与院内急救联系不够密切。不管是何种模式,都要求有足够的急救站,分布合理,急救半径尽可能小。如美国西雅图急救站星罗棋布,抢救半径较短,一般救护车均可在6mi内到达出事现场,所以它是世界上复苏成功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二)合格的急救人员第院前急救人员应该接受严格的院前急救专业培训,能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编搬运等技术,掌握基础生命维护以及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他们要具有较强的应急能总力,操作熟练,基本功过硬,能独立工作。急救人员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和急救技论术人员。作为院前急救人员,如果是急救医师当然是最好的,但成本太高,所以也可以是急救护士。在美国主要负责院前阶段抢救和运送工作的是急救技术人员,这类人员按其技术水平分为三类:随车急救技士(EMT-I)、中级急救技士(EMT-A)和急救医助(EMT-P)。这一措施不仅能迅速提高救治能力,而且节省了大量培训经费。急救医师只在必要时才随车出诊,在多数情况下,急诊科护士往往成为第一个提供急救医疗5的人,而且他们经常通过通信系统给现场的急救人员提供服务。中(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西现代化的通信系统是院前急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应急能力的基础。全城乃至全国医应有统一呼救电话号码,现在我国已规定为“120”。“120”专线电话应该设立急救专结线电话,才能保障急救通信线路的畅通,也应配有自动录音装置,录音保存一定的时间合以备查。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站(急诊科)和救护车之间应有无线电话联络系统,它内科可以快速联结三者,经过迅速的分诊和调度,一条现场急救、安全运输和收受医院急诊急室之间的绿色通道即已接通。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还不只这些,应该有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可以测算出呼救者的地点和病情,根据车辆流程自动调度距离现场最近的救护车驶学至急救现场,配有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指挥中心的电子计算机监测和显示所有救护车的位置和状态,救护车上都有无线通信系统,能与指挥中心、急诊科保持联系,病人在车上不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监护,而且测得的数据能传送到医院急诊科,并根据医院急诊科专科医生的指令对病人做进一步的救治。(四)功能齐全的运输工具急救运输工具是急救单位执行紧急救护任务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可以提高应急能力,保证急救人员及时、迅速到位。用于输送伤病员的交通工具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标准。交通工具主要是陆路救护车,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直升机和医用小飞机。救护车必须数量充足,性能良好,能快速启动和高速行驶,具有较好的避震性能,安装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和空调系统,配备常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二、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第一线,是与院前急救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可以说是医院的“缩影”和医院综合实力的反映。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这方便了急危重病人的就医;但很多医院对急诊科在医院的地位认识不足,投人不够,急诊科的建设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政府和医院必须重视和加强急诊工作,才能使急诊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一)急诊科的人员与结构急诊医学已是一个独立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急诊科在医院应该是一级科室,应与其他临床科室有同样的编制。急诊科的医生主要是固定的急诊专业医生。急诊专业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最大不同点是他们必须掌握多学科或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紧迫、复杂、多变的挑战,诊断治疗才有可能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发达国家早已实行急诊专科医师培训计划(emergecyrogram)。培训时间一般为3~4年,招收的学员都是医学本科毕业生(年轻住院医师),经过急诊专科培训合格,才能持证上岗,成为急诊专科医师。毋庸讳言,目前我国急诊从医人员都未经过急诊专科培训,大多是从内、外科转业而来。因此,要提高我国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实行急诊专业医师培训制,并制定出急诊专业医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相应配套政策,使急诊专业早日规范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对急诊专业准入制度进6···试读结束···...

    2022-10-25 epub出版物 epub出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