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中国传统文化 科举考试趣谈》江政启|(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科举考试趣谈》【作者】江政启【丛书名】漫画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22.03【ISBN号】978-7-5148-7272-9【价格】20.00【分类】漫画-连环画-作品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江政启.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科举考试趣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22.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科举考试趣谈》内容提要:《漫画中国传统文化》是青年漫画家江政启继《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后又一部漫画作品,作品延续了《漫画中国通史故事》的风格,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向小读者介绍我国古代育儿、书籍、汉字、读书、考试方面的内容,内容轻松幽默,生动有趣。《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科举考试趣谈》内容试读汉朝及以前的考试我国的考试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朝廷开办的国学会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合格的学生授予小成、大成的称号。我读了七年书我读了九年书考试合格被授考试合格被授子小成。子大成。同时,在地方设立的乡学也会对学习满一定年限的人进行考核,推荐优秀学生升入国学,这些学生被称为“俊士”“造士”这些“俊士”“造士”意思是进入大学的“深造之士”。2凡取得大成的人,周王室都会给予一定的官职考得不错,安排你去做官吧。谢谢您的赏识。不过这一制度并没有坚持下来,随着局势的动荡不安,这种人才考核制度便逐渐荒废了。白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不考了。L5E6145,65,5P6156.F45E4f得,6v6F665.FFFKV5F593之后也出现过一些其他的考试方式,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并延续下来。唉,政策又变了,不让考了。你不是去考试了吗?怎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到了汉朝,官府选取人才的方式变成了以各种关系推荐为主。我是王公子推荐来的。既然是熟人推荐的,那就留下来做个小官吧。4大约在汉文帝时期,朝廷在京城设立了太学大量招收贵族子弟入学。这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学习期满后会进行考核,这种考核被称为策试,策试分为对策和射策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尸对策策试射策5对策是将考题写在竹简上,学生按题作答,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命题考试。怎么出这么习这题目真难。钻的问题。射策就是由考官将写有不同考题的竹简放在桌子上,并用布盖住。这样做主要是伤止作弊。6···试读结束···...

    2023-05-05 漫画中国传统文化 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穿越千年的书籍

  • 中华农学会研究》(中国大陆)杨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农学会研究》【作者】(中国大陆)杨瑞【丛书名】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页数】603【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05【ISBN号】978-7-108-06052-5【分类】农民协会-研究-中国-1916~1937【参考文献】(中国大陆)杨瑞.中华农学会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华农学会研究》内容提要:中华农学会是近代以来历史较久、组织较稳固的全国性农学团体,本书引用大量未刊档案,结合报刊、方志、文集、日记、书信以及当事人回忆等资料,全景式重建中华农学会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探讨其组织源流、人脉联系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揭示其不同时段的历史特质和时代影响。通过梳理近代农业知识与农业制度转型的内涵和过程,本书对农业如何由技术问题演化为社会改造问题,对变革农村旧式生产关系、陈腐社会制度,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启示。《中华农学会研究》内容试读绪论选题缘由中国自古为农耕社会,古老的农耕文明曾经孕育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但近代以还它在内外多重压力的逼迫下,不仅失去以往的活力和优势,而且渐至衰败破产边缘,从而引发一系列农业、农村问题。复因西方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以及西方强权政治压制,中国农业、农村日益被拖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步入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其结果是,中国农业渐次脱出中古时代相对封闭和守成状态,日益与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接触,趋向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农村组织样式。探寻中国农业、农村问题出路,无不受此时代大势之影响和制约。近代历史演进表明,单纯以“科学化”改善生产条件,难以寻得农业的真正出路。反而,整体改造农村社会,根本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转变土地私有制度和分散的小作农样式,实现农业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现代新农村,是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而言,这也是近代改造中国社会的主要取向与表现样态。本课题通过中华农学会的具体史事,致力于近代中国接引域外现代农业知识及制度体系,用以解决本土农业、农村问题的取径2中华农学会研究及变化研究,再现其由技术问题演化为社会改造问题,以及与变革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历史过程。有人认为近代农业相比于古代农业有以下三种特质:一是进取的,不是退步的;二是革新的,不是守旧的;三是科学化的,不是信鬼神的。具体而言:“是由顺天稼穑,进而为科学的种植;是由粗放的农作,渐进而为集约的农作;是由自然的生长,渐进而为人工的栽培:生产方面,乃由少量而增至多量;品质方面,乃由恶劣而改为优良,病虫害的程度渐次而消灭了;工作的效率,渐次而增加了。”质言之,“近代的农业,处处象征着农业的科学化,惟其如此,所以近代农业的进步,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远非古代保守性的农业所可比拟”。此论以“科学化”为准判分世界农业之性质与特征,进而揭示科学化是中国农业获得新生的必然选择。近代农业科学化诉求的产生,既是西学潮流激荡使然,同时缘于对农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特定认知。1891年,孙中山有感于西人“农功有专学,朝得一法,暮已遍行于民间”的实际效果,呼吁清廷“委员赴泰西各国,讲求树艺农桑、养蚕畜牧、机器耕种,化瘠为腴一切善法,泐为专书,必简必赅,使人易晓”。21896年,陈炽刊刻《续富国策》,专辟一节详陈欧洲诸国“讲求农学”情形:英国“农民亦大富,足以与工商相敌”;法国“田少功勤,国亦大富”;德意志诸邦,“略与法同,国中聚集讲求,各有农学之会,则田主不富,不用新机,而亦可以自收大利”。由此主张“兼〔1)林松年:《近代农业的科学化》,《中央日报》1934年7月4日第3张第3版。〔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一5页。关于此篇的作者历有不同看法:《孙中山全集》编者认为,它由孙中山执笔,经郑观应修改,所以亦被辑入《盛世危言》:更有学者将其直接归为郑氏所作,参见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绪论3收并采,择善而从”,将中国旧农书“删繁就简”,择其精要刊行,更为重要的是“翻译各国农学,取其宜于中国凿凿可行者”,“散给生童,转教农人之识字者”。们孙中山、郑观应、陈炽等趋新人士,皆表达了移植西方农学知识,借以改良中国传统农业,实现国富民强的宏愿。晚清时期是中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固有农业进行变革的历史起点,集中体现为对域外农学知识的移植、应用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试种与推广。在认知层面,时人把农业问题看作生产问题来解决;在实践层面,这与海通以来农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有关。中国农村腹地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广阔原料产地后,其农产品逐步融入国际农产品市场体系,整体而言,大宗农产品因生产技术落伍、生产效率低下而价格高昂,加之品质低劣,在国际竞争中日处不利地位。“土不抵洋”窘境激发朝野“兴农抵洋”,以堵塞漏卮挽回利权的“农战”观念。在具体应对上,他们期于将中古式的“经验”农业臻于西方式的“学理”农业,借此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以扭转国际贸易之恶局。在中西竞争而西方明显占优的情势下,“科学化”成为时人寻求农业出路的唯一选项,因为,18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农业与科学“一天一天的接近起来”,而收获量与生产品质均较前有“充分的进步”;而“我国农民生活简单,经营方法,还是因袭着几千年以来的古法,与近世科学差不多还不曾接触着”,所以,中国应以近世“科学的农业”,撤换“古代式的农业”,以增进农民的“工作能力”。2〔1)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73一174页。〔2〕吴觉农:《中国的农民问题》,陈翰笙等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第29一30页。中华农学会研究正如沈宗瀚所言,“中国采用外国科学新法谋改良农业者,初由学校教育入手”。晚清农业“科学化”乃因袭西人做法的产物,纯从农业学校和农事试验场着手。2清季设立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旨在移植域外的农学知识体系,所以,“学堂”与“试验场”是农业科学化在中国的原初样式。此外,农学会和农会是晚清以来引入、研究与推广域外农学知识的重要管道,它们皆是外来的新事物。农学会是清季众多专门学会之一种。追根溯源,中国本无现代意义上的“学会”,3)其相关观念首先由清季来华西方传教土引入中土,而后为趋新士大夫所接受;次为清廷外派使节和游历官绅的直接观察和迎受;海外留学生继起鼓吹并创建学会组织。这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士在不同时段充当了引入或实践域外观念的要角,他们的认知、思想和活动不甚相同,导致农学会在中国的缘起及进展未必与此完全对应。今人追溯农学会起源,或言广州〔1)沈宗瀚:《中国农业科学化的初期》,《沈宗瀚晚年文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84页。〔2]1923年钱天鹤言及,19世纪以来,西方各国执政者对于劝农之职“莫敢旷弃”,着手兴办农业学校及农事试验场。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学校是法国于1763年设立于LaRochette的地方农科大学;农事试验场滥觞于I843年英国Rothemted地方农业试验场。钱天鹤:《近世文明与农业》,《钱天鹤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第163一164页。〔3]有人认为,中国“现代性之学会,防于清光绪甲午、戊戌之间,实袭西洋体制,尤仿英美教士在华之广学会。其异于往古者,盖为客观化之社团组织,循一定规章以为会员行为之约指,有固定宗旨及专门性之旨趣,会友须负担一定量之会费及年费,为宣扬某种理想,有机关发行之报章书刊,并由选举以组织执行中枢”(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1页);亦有人认为,清代学者潘曾沂在家乡江苏吴县丰豫庄组织的学习研讨农业知识组织“课耕会”,类似现代农学会(王永厚:《潘曾沂及其〈丰豫庄本书)》,《古今农业》1992年第1期);还有人认为,1834年潘曾沂创立的丰豫庄课耕会,是“我国第个具有农学会性质的早期民间团体”(林庆元:《林则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2页)。绪论5的农学会,或主上海农学会,均各有理据。比照中外学理及事实,发现中国的农学会虽是模仿西人成例的产物,相比其他专业学会,其复杂性是农会一系与之关联。)孙中山的新知识体系主要源自欧美,其对农学及农学会的认知亦然。1890年,他提出关于“兴蚕桑之利”三条建议:一是“鼓励农民,如泰西兴农之会,为之先导”;二是立会劝诫鸦片;三是“学校之设”,“先立一兴学之会”,逐渐于邑城设“大学馆”。2)无论动机若何,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首创农学会是历史事实。是年10月6日,他在广州《中西日报》发表《拟创立农学会书》,明言:某也,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弱冠负〔1门近代中国古今中西时空交错,时人亦好用比附,指称同一事物实则概念背后渊源有自,系统各异;看似彼此矛盾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因内在关联而又具同一性。清季“农学会”与“农会”之关系,尤近于前者,须前后左右兼而顾之,贯通史事联系,方可明其本末和来龙去脉。清季农学会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日本,而且时常将其与农会相提并论,甚至互相借用,难分彼此。戊戌年前后,维新人士所言“农学会”多属“农会”一系。或可言,它是各取农学会和农会部分功能,重新拼装起来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或组织。时人未有严加区分,认识模糊、笼统,终不免附会之弊。在日本,两者界限明晰,各有统系。明治以来的日本,把组织农会视为国家农政要项,列为劝农政策之一而厉行之,按照国家法律自下而上逐级创立,层次明晰,组织严密。首先由农民组织市町村农会,为最下级的基层农会,在此基础上再依次设立上一层级组织,即郡和县府道农会,直至其最高机关大日本农会。明治十四年(1881),“大日本农会”在各级农会组织基础上成立。1897年,该会附设东京农业专门学校,主持农学教育。日本农会由国家主导,受政府监督,为其提供“助成金”。此外有法定之外而“出于协同主旨”,联系其他部门(不限于农业部门)人士,设立的自主性组织(大限重信:《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下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947页)。农学会则为农学专业人士创立的专门学术团体,是研究农学学术的社群,如日本1890年成立的农学会,由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农学士组成,农科教授横井时敬任干事长。晚清之际中国将二者混合使用的情况,普遍见于戊戌前后各类诏令、奏章以及时论。〔2〕孙中山:《致郑藻如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一2页。6中华农学会研究笈外洋,洞悉西欧政教,近世新学靡不博览研求。至于耕植一门,更为致方〔力〕。诚以中华自古养民之政,首重农桑,非如边外以游牧及西欧以商贾强国可比。且国中户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弊可预决者。故于去春,子身数万里,重历各国,亲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识见,定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伏念我粤东一省,于泰西各种新学闻之最先,缙绅先生不少留心当世之务,同志者定不乏人,今特创立农学会于省城,以收集思广益之实效。首以翻译为本,搜罗各国农桑新书,译成汉文,俾开风气之先。即于会中设立学堂,以教授俊秀,造就其为农学之师。且以化学详核各处土产物质,闸明相生相克之理,著成专书,以教农民,照法耕植。再开设博览会,出重赏以励农民。又劝纠集资本,以开垦荒地,此皆本会之要举也。们以上陈述似与事实出入不小。2孙中山此前已表明有志于农,郑观应荐函称其“留心西学,有志农桑生植之要术,欲游历法国讲求养蚕之法”,谓:“孙逸仙医生拟自备斧资,先游泰西各国,学习农务,艺成而后返中国,与同志集资设书院教人。”荐函本受人之托,未必可尽信。但孙中山对欧洲各国的农学及农学会确〔1〕此文由兴中会会员区凤墀(基督教会牧师,曾任教于德国柏林大学)执笔。时孙中山筹备武装起义,农学会主要用于掩护革命活动。参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4一25页。〔2〕如果据其发表时间推算,应为1894年春。但实际上,至是年6月,孙中山始得郑观应致盛宣怀荐函,7月拿到护照,又游历京津汉等地,而后出国游历。“去春”应是其在广州筹备时间,而非出国时间。〔3)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72一73页。···试读结束···...

    2023-04-1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哪

  • 《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林杰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作者】林杰编【出版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218-13754-4【价格】80.00【分类】诗词-学会-资料-汇编-东莞【参考文献】林杰编.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7.图书目录:《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内容提要: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即将迎来三十周年庆典,三十年来,学会秉承起自唐宋、源远流长的东莞诗脉传统,遵循东莞诗人“爱国、爱乡、爱家”的主线,会员们情怀勃发,咏歌赋诗,文采飞扬,佳作迭出。本书对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即成立以来的活动、资料、图片及大事进行梳理。《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内容试读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纪事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纪事1987一2016年纪事1987年5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于北京成立,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国家级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以促进中华传统诗词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机构。首任会长是著名诗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昌照(1899年11月一1988年10月14日),第二任会长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周谷城(1898年9月13日一1996年11月10日)。1987年9月26日,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经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是广东省全省性的诗词组织,是全省各地(包括港澳)诗词写作者、研究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的文化学术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首任会长是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杨应斌,名誉会长是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等。1988年3月14日,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陈越平草函给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仁,交卢光耀、李五湖带至东莞,联系成立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的事宜。因当时的郑锦滔市长、叶仁部长出差在外而落空,但卢光耀、李五湖受到市文联主席陈复森、秘书长黄志超接待。陈越平(1914年9月一2012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篁村袁屋边人,出生于香港。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卢光耀,东莞人,时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李五湖(1925年4月一2015年4月20日),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于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1988年5月,卢光耀、李五湖手持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于5月14日写给叶仁部长的函件再次来莞,这次见到郑市长和叶仁部长,并由郑市长、叶仁部长批示交由郑润铨负贵筹备事宜(见陈越平函件批示)。郑润铨按郑市长、叶部长的指示,找市政协副主席、东莞中学校长罗阳商议如何筹备成立东莞中华诗词学会。两人决定以1987年就开展活动的“凤台诗社”为基础,以“凤台诗社”的成员作为发起人,做好筹备成立工作。-1-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中共广速消顾瓶余叶六同老:说行奶产秀裙用方未商说g公系菱泸门话动问代巡,清子核说极汽热竿iH00-2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纪事廣東中苹詩詞序含地址:广州市越秀山《当代诗词》编辑部电话:343314革莞市姜室伸都仁部长任好!我今减立呼后西磁任秀莞试勇由我多理予少支探寺2明住门无国克同耶锦隔衤专及丝病计梦行原百者盖室价都源越手却长地天心此立么格卢老深现3因丝枫久懦支时郑吊长丝称云非家后由路资存为电劳士地软出毛题传材特处的表司怀诊云图问出的特,这多鉴目本茶2作发层情地a风?子关诗代丝计假进而了克M建防密6关气,这佐的年试步光报视五回经(仪4弦乏大)网毯南淡名常辅灯大行,收早开居闲险低沙有变陈最U1广中华的冷晔朔胖粉-3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料汇编1988年9月8日,罗阳、郑润铨以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筹备组成员的身份,草函呈东莞市民政局,申请成立“东莞中华诗词学会”。东莞市文联于9月8日、东莞市委宣传部于9月9日在该函上批复同意成立。东莞市人民政府养牙间胡境中峰济湖学会的报券你晚市民做购为3发汤.建承中绰文比的瓣训魄宜,会圆和广原业各极额导的大力支许,的巴多1中中游钢学会“款免低讲钢剑外人材带名,著刚善李,风素,亦造就1不扩庭承宝一光桶文秘方和有济者树的人才.彩红代加诗社亦互朵的发组织犯来,为3有剂子促道背帝梯反文化心生医朝的高南次雨粉心,分报候了用中学游训学会的直设'各记的免籍文士地汹毅足加罗附邓询节税疗日之的衫得筹备.深是正式组码城方·,免中岭济湖学会“通机有姐织阳,有训刘·有系统视贸导沙布济训学术的研究,东莞中华诗词学会纪事1988年9月23日,东莞市民政局同意东莞中华诗词学会成立的宗旨和会章(章程)。东莞市人民政府屏最外武流沃动.宝版《游0这灵少(内部川如.朝牙克系射人般高净的创小争付内透子社会的文化溪电知.手以附上《年逸中$游刘学会会章》萝第-,是股市民威始拟丹简象.请孕拟。郑莞中济训泽会等视人呢1南形的说九……第人月小日⑧学多将有%了状名开藏中宁洛消论流纠1什,月影线立义通6台宜风1月韩联阳兄饭别人肃无。5东莞中华诗词学会资科汇编1988年9月24日,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在东莞宾馆花园厅宣布成立,时有会员十来人。罗阳任临时会长,郑润铨任临时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锦滔、黎桂康、袁李松、张群炎被聘为名誉会长,何炎燊、杨丙尧、袁洪铭被聘为顾问,待学会成立一周年召开会议时确认。1989年9月13日上午,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在东莞宾馆二楼花园厅召开会员大会,副市长姚锦柏、市文化局长尹玉湘、副局长岑诒立等到会祝贺。临时会长罗阳因出差四川缺席,临时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润铨主持会议并汇报学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和活动。此次会议,选出了罗阳、郑润铨、杨宝霖、万颂颐、林杰、陈雪轩、谢平为学会理事,组成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罗阳任会长,郑润铨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宝霖任副会长,万颂颐、林杰任副秘书长。聘请名誉会长、顾问名单依旧。附录: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组成有一种记录与当年日常履行理事职务者有不同处:1、郑润铨于一九八九年在各人的会员表上所注明的职务(有职务者必是理事):会长:罗阳。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润铨。副会长:杨宝霖。副秘书长:万仲颐、林杰。理事:陈雪轩、谢平。一九九三年七月补选副秘书长万仲颐为副会长。一九九五年八月补选吴颂平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补选袁伟民为理事。一九九七年七月后,由温雄任秘书长。2、一九九七年二月发放的会员证存底,和一九九七年六月三日学会向市文联报备的学会领导班子名单中,与会员表上备注不同的是:谢平不是理事,而袁伟民是(会员表上未见袁伟民)。事实上,袁伟民是一九九五年补选为理事的,陈雪轩、谢平、袁伟民一直以理事身份参与学会活动。谢平在退休后,积极参与第一届学会的后期工作,并在换届时发挥重要作用。以上两项人员名单是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三日在东莞宾馆二楼花园厅举行的学会成立一周年的年会上当日选出的,加上后来补选的,并且一直担负学会理事会工作的人员,并见于各种文字记录和学会报上级管理机关文件上。3、另据郑润铨编的《东官新咏》一九八九年十月刊、封二页的报道,理事有十人:万仲颐、罗阳、郑润铨、杨宝霖、袁伟民、林杰、林维新、钟百凌、曹世麟、谢平。-6···试读结束···...

    2023-04-10 【东莞资料员招聘网|东莞资料员招聘信息】 东莞资料员证去哪里考

  • 中华弟子规》第一季全60集下载 国学启蒙动画|百度云网盘

    中华弟子规》第一季全60集下载国学启蒙动画内容简介:《中华弟子规》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孝孝、魔法小宠为叙事中心,聚焦孩子日常生活,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本动画是国内以故事形式叙述弟子规的开山之作,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资源介绍:名称:中华弟子规第一季类型:动画语言:中文中文字幕格式:m4集数:60集每集时长:25分钟左右分辨率:1920×1080适合年龄:5-12岁下载方式:百度网盘《中华弟子规》第一季全60集目录:第01集祥云宝宝第02集神奇的手表第03集父亲节礼物第04集行孝要及时第05集蜜语耳机第06集缩小魔镜第07集神奇的护膝第08集妈妈的生日礼物第09集同心存钱罐第10集玩具变形记第11集应答的礼节第12集一双戏靴第13集妈妈我爱您第14集爱护大地第15集兵马俑风波第16集世间一日帽下一年第17集缩水被子第18集能量大挪移第19集万能画板第20集虚拟卫星第21集真假小禾第22集借书风波第23集美食小神厨第24集化蝶记第25集加速陀螺第26集催眠豆荚第27集义犬依依第28集换梦第29集从富贵到贫穷第30集主仆大变身第31集水晶杯第32集珍爱书籍第33集一勤天下无难事第34集爱在身边第35集白树叶第36集天鹅之羽一第37集天鹅之羽二第38集天鹅之羽三第39集天鹅之羽四第40集感恩香皂第41集两个妈妈第42集虫虫餐厅第43集在磨练中成长第44集口袋宝宝第45集信犬小京巴一第46集信犬小京巴二第47集信犬小京巴三第48集信犬小京巴四第49集信犬小京巴五第50集信犬小京巴六第51集谨慎交友第52集善恶之间第53集白雪第54集诚实是宝第55集超越自己第56集魔法泡泡第57集许愿瓶第58集榜样的力量第59集突围行动第60集竞赛的真谛...

    2023-03-25

  • 中华弟子规》第二季全120集下载 国学启蒙动画|百度云网盘

    中华弟子规》第二季全120集下载国学启蒙动画内容简介: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将视角伸进普遍生活的现代都市,带孩子们走进一个祖孙三代共同生活的,既古色古香又现代感浓郁中主要人物代表了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围在他们身边的是严厉正派的爸爸和温婉美丽的妈妈等各具长,生活有喜乐也有碰撞,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资源介绍:名称:中华弟子规第二季类型:动画语言:中文中文字幕格式:m4集数:120集每集时长:13分钟左右分辨率:1920×1080适合年龄:5-12岁下载方式:百度网盘《中华弟子规》第二季全120集目录:第01集三色花的奥秘第61集蒸汽包第02集睡觉的耳朵第62集欢迎回家第03集快速标记第63集一只小小鸟第04集小木猴第64集邮递员印章第05集吸音蝈蝈瓶第65集四叶草第06集温暖围脖第66集诚镜之心第07集万能机器人第67集花粉灯笼第08集最美味的早餐第68集话语布偶第09集晚霞棉花糖第69集夜光相框第10集奶奶的思念第70集生长反作用第11集中秋之月第71集快乐甜苦瓜第12集时间拼图第72集飞奔到月球第13集拼图里的梦想世界第73集寻善之旅第14集丢失的鸽子第74集小山妖第15集真正的礼物第75集高山流水第16集大熊邮递员第76集梦幻宝葫芦第17集寻找姥爷第77集最美味的食材第18集失明的雪人第78集水果园之旅第19集孝孝的志向第79集彩色麦田第20集妈妈没有假期第80集改过记第21集爸爸的梦第81集枫叶红了第22集劝亲记第82集隐身树叶第23集奶奶的怪病第83集云之端第24集劬劳之恩第84集了不起的建筑师第25集兄弟树第85集快乐之本第26集齐心的哨声第86集再见礼物宝宝第27集梦中花第87集友爱的风铃第28集玩具吸引器第88集万能医疗箱第29集两个孝孝第89集R星蓝狗第30集一样齐的手指第90集圆月宝镜第31集纸片人第91集雨种子第32集恭敬之声第92集神仙的短处第33集孝孝与数字精灵第93集毛虫王国奇遇记第34集心灵之风第94集小山妖的耳朵第35集走出树林第95集小猴幺幺第36集云之阶梯第96集精灵橡皮泥第37集黑白鱼第97集大顽兔第38集寻找小白花第98集萤火虫的节日第39集睡眠含羞草第99集雪孩子第40集时间遥控器第100集梦中奇遇第41集预言镜第101集大兔子助手第42集神奇的洗漱用品第102集厨具总动员第43集脏猫第103集谁是仁者第44集花孩子第104集太阳精灵的触角第45集大青虫第105集黑白双妖第46集丢掉虚荣心第106集小神医第47集营养泉水第107集孝孝的影子第48集两只醉鼠第108集神仙的学徒第49集小农夫孝孝第109集奔跑的羚羊第50集壶仙第110集魔方鞋匠第51集换身第111集书中的迷宫第52集小珠娃娃第112集梦精灵第53集孝孝的新车第113集智能吸管第54集失而复得的愿望第114集虫洞之谜第55集时空井第115集羽毛掸第56集孝孝与无根树第116集神笔孝孝第57集主厨菜谱第117集会飞的书本第58集神奇的山谷第118集孝孝的担当第59集蝴蝶的恶作剧第119集书页活了第60集三重门第120集与圣贤书一起成长...

    2023-03-25

  • 王阳明课程大全合集视频音频文字心学哲学国学传统文化传习录|百度网盘下载

    王阳明课程大全合集视频音频文字心学哲学国学传统文化传习录百度网盘截图文件目录/k41.et共享1/王阳明合集|├──A套餐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张庆祥232集音频(完结)|||├──《传习录》_张庆祥音频121~232(完结).rar1.21GB|||├──《传习录》_张庆祥音频1~120.rar1.28GB||├──度阴山:王阳明心学的俗世智慧(完结)|||├──00-王阳明心学的俗世智慧发刊词.m3612KB|||├──01.思想不是免费的.jg372KB|||├──01.思想不是免费的.m32.0MB|||├──02.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jg313KB|||├──02.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m32.0MB|||├──03.大树理论:自以为是者,知识越渊博,就越危险.jg332KB|||├──03.大树理论:自以为是者,知识越渊博,就越危险.m32.0MB|||├──04.鬼是由良知制造的.jg190KB|||├──04.鬼是由良知制造的.m32.0MB|||├──05.经历之后才能真知.jg408KB|||├──05.经历之后才能真知.m31.0MB|||├──06.欲让人知,就是私欲.jg334KB|||├──06.欲让人知,就是私欲.m31.0MB|||├──07.世界上没有ldquo物美价廉,这回事.jg422KB|||├──07.世界上没有ldquo物美价廉rdquo这回事.m32.0MB|||├──08.有些美德,只是格言,不是真理.jg254KB|||├──08.有些美德,只是格言,不是真理.m33.0MB|||├──09.竞争的本质,就是与自己竞争.jg379KB|||├──09.竞争的本质,就是与自己竞争.m32.0MB|||├──10.有些付出,注定是廉价的.jg476KB|||├──10.有些付出,注定是廉价的.m33.0MB|||├──11.不作恶,就是行善.jg318KB|||├──11.不作恶,就是行善.m31.0MB|||├──12.规则和原理,哪个重要.jg298KB|||├──12.规则和原理,哪个重要.m31.0MB|||├──13.真理是简单的,不然,大家早就知道了.jg417KB|||├──13.真理是简单的,不然,大家早就知道了.m32.0MB|||├──14.对的时间,做对的事.jg734KB|||├──14.对的时间,做对的事.m33.0MB|||├──15.只顾眼前利益,才是大赢家.jg763KB|||├──15.只顾眼前利益,才是大赢家.m33.0MB|||├──16.什么是工匠精神.jg402KB|||├──16.什么是工匠精神.m32.0MB|||├──17.对镜应感,就是致良知.jg789KB|||├──17.对镜应感,就是致良知.m33.0MB|||├──18.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对你恩重如山.jg646KB|||├──18.离不近人情的人远点,哪怕他对你恩重如山.m32.0MB|||├──19.榜样是最大的恶.jg594KB|||├──19.榜样是最大的恶.m32.0MB|||├──20.真君子,必是不端不装.jg369KB|||├──20.真君子,必是不端不装.m33.0MB|||├──21.如何说服别人.jg362KB|||├──21.如何说服别人.m31.0MB|||├──22.他人之恶,即我之天堂.jg308KB|||├──22.他人之恶,即我之天堂.m31.0MB|||├──23.如何面对肉体痛苦.jg344KB|||├──23.如何面对肉体痛苦.m32.0MB|||├──24.如何对付生气.jg352KB|||├──24.如何对付生气.m31.0MB|||├──25.最好的后悔药就是立即改正.jg305KB|||├──25.最好的后悔药就是立即改正.m31.0MB|||├──26.最笨的人,总指责他人.jg310KB|||├──26.最笨的人,总指责他人.m31.0MB|||├──27.感谢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的人渣.jg333KB|||├──27.感谢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的人渣.m33.0MB|||├──28.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jg375KB|||├──28.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m31.0MB|||├──29.有心为善,虽善不赏.jg327KB|||├──30.有一种修行,叫lquo养寇自重rdquo.jg535KB|||├──30.有一种修行,叫ldquo养寇自重rdquo.m32.0MB|||├──31.人之大病痛:得失心.jg428KB|||├──31.人之大病痛:得失心.m32.0MB|||├──32.惟庸人无咎无誉.jg329KB|||├──32.惟庸人无咎无誉.m32.0MB|||├──33.你真有自知之明吗.jg408KB|||├──33.你真有自知之明吗.m32.0MB|||├──34.别给事物贴标签.jg401KB|||├──34.别给事物贴标签.m32.0MB|||├──35.生活和工作中才是最好的修行场所.jg557KB|||├──35.生活和工作中才是最好的修行场所.m31.0MB|||├──36.知识和见识,是两回事.jg542KB|||├──36.知识和见识,是两回事.m32.0MB|||├──37.不走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jg551KB|||├──37.不走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m32.0MB|||├──38.不局限自己.jg378KB|||├──38.不局限自己.m31.0MB|||├──39.何时该杀生成仁,何时该委曲求.jg405KB|||├──39.何时该杀生成仁,何时该委曲求全.m32.0MB|||├──40.高者蔽于见闻;卑者昏于嗜欲.jg544KB|||├──40.高者蔽于见闻;卑者昏于嗜欲.m32.0MB|||├──41.你若强大,世上就没有规则你若不强,处处都是规则.jg545KB|||├──41.你若强大,世上就没有规则;你若不强,处处都是规则.m31.0MB|||├──42.不做道德攻击,因为这都是弱者的表现.jg564KB|||├──42.不做道德攻击,因为这都是弱者的表现.m31.0MB||├──王阳明哲学|||├──0121王阳明哲学.m345.0MB||├──中山大学《传习录》选读全39讲主讲-陈立胜|||├──1.flv41.0MB|||├──10.flv38.0MB|||├──11.flv39.0MB|||├──12.flv41.0MB|||├──13.flv34.0MB|||├──14.flv34.0MB|||├──15.flv38.0MB|||├──16.flv39.0MB|||├──17.flv39.0MB|||├──18.flv40.0MB|||├──19.flv43.0MB|||├──2.flv42.0MB|||├──20.flv38.0MB|||├──21.flv36.0MB|||├──22.flv36.0MB|||├──23.flv39.0MB|||├──24.flv40.0MB|||├──25.flv36.0MB|||├──26.flv40.0MB|||├──27.flv36.0MB|||├──28.flv39.0MB|||├──29.flv39.0MB|||├──3.flv63.0MB|||├──30.flv42.0MB|||├──31.flv36.0MB|||├──32.flv38.0MB|||├──33.flv65.0MB|||├──34.flv39.0MB|||├──35.flv35.0MB|||├──36.flv63.0MB|||├──37.flv36.0MB|||├──38.flv42.0MB|||├──39.flv54.0MB|||├──4.flv37.0MB|||├──5.flv50.0MB|||├──6.flv38.0MB|||├──7.flv45.0MB|||├──8.flv62.0MB|||├──9.flv42.0MB|├──B套餐王阳明全集||├──06.王阳明你学得会:超实用心学智慧(完结)|||├──00【发刊词】为什么说欲成大事,必学王阳明?.m4a3.0MB|||├──01.五分钟告诉你什么是阳明心学【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2.王阳明为何被尊为历史上的完人【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4.0MB|||├──03.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心即理【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04.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知行合一【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05.阳明心学三大核心之致良知.m4a2.0MB|||├──06.磨难是一种财富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7.学习王阳明的心学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帮助.m4a3.0MB|||├──08.王阳明心学的ldquo知行合一rdquo能解决什么问题.m4a3.0MB|||├──09.幸福的真谛是良知【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0.顺其自然不做力所不及的事.m4a3.0MB|||├──11.如何正确面对错误【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2.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私欲(1).m4a3.0MB|||├──12.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私欲.m4a3.0MB|||├──14.如何游刃有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m4a3.0MB|||├──15.孝敬父母是让父母心安【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6.活的不顺心,源于这5种不明智.m4a3.0MB|||├──17.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18.王阳明心中盛开的四种花朵.m4a3.0MB|||├──19.一句话告诉你人怎样活到极致.m4a2.0MB|||├──20.如何巧妙示弱干掉你的对手【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21.别想太多,做了再说.m4a3.0MB|||├──22.边工作边修行的诀窍.m4a3.0MB|||├──23.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字是什么【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2.0MB|||├──24.教育孩子只需做对这三件事【会员免费,唯一微信:657112023】.m4a3.0MB||├──07.郭继承讲中华经典middot集萃道德经王阳明易经论语庄子佛(完结)|||├──上线特辑||||├──【精彩试听】王阳明丨心外无物:看王阳明如何颠覆你的认知.m316.0MB||||├──【精彩试听】王阳明丨心外无物:看王阳明如何颠覆你的认知.df1.0MB||||├──【上线特辑】直播回放丨解析王阳明ldquo心学rdquo.m321.0MB||||├──【上线特辑】直播回放丨解析王阳明ldquo心学rdquo.df1.0MB||├──08.传奇王阳明_董平14集|||├──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1_神奇少年-董平.2010.12.10.rmv143.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2_另类青年-董平.2010.12.11.rmv142.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3_挺身斗虎-董平.2010.12.12.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4_锦衣卫的追杀-董平.2010.12.13.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5_龙场悟道-董平.2010.12.14.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6_王阳明升职记-董平.2010.12.15.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7_临危受命-董平.2010.12.16.rmv137.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8_深山剿匪-董平.2010.12.17.rmv134.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09_只身平叛-董平.2010.12.18.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0_攻心奇谋-董平.2010.12.19.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1_荒唐皇帝-董平.2010.12.20.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2_忍辱负重-董平.2010.12.21.rmv136.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3_良知之教-董平.2010.12.22.rmv135.0MB|||├──百家讲坛_传奇王阳明14_此心光明-董平.2010.12.23.rmv135.0MB||├──09.江西师范大学王阳明和他的ldquo论语rdquo《传习录》全4讲主讲-方志远|||├──1.flv36.0MB|||├──2.flv35.0MB|||├──3.flv36.0MB|||├──4.flv35.0MB||├──10.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25集|||├──01.m4537.0MB|||├──02.m4542.0MB|||├──03.m4530.0MB|||├──04.m4523.0MB|||├──05.m4539.0MB|||├──06.m4517.0MB|||├──07.m4541.0MB|||├──08.m4528.0MB|||├──09.m4528.0MB|||├──10.m4535.0MB|||├──11.m4535.0MB|||├──12.m4536.0MB|||├──13.m4497.0MB|||├──14.m4530.0MB|||├──15.m4518.0MB|||├──16.m4526.0MB|||├──17.m4519.0MB|||├──18.m4510.0MB|||├──19.m4541.0MB|||├──20.m4499.0MB|||├──21.m4523.0MB|||├──22.m4506.0MB|||├──23.m4538.0MB|||├──24.m4466.0MB|||├──25.m4514.0MB||├──11.千古一人王阳明郭继承7集视频|||├──001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少年立志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210.0MB|||├──002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内圣外王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49.0MB|||├──003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四大法则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17.0MB|||├──004千古一人王阳明之致良知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76.0MB|||├──005千古一人王阳明之心外无物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51.0MB|||├──006千古一人王阳明之知行合一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81.0MB|||├──007千古一人王阳明之何以修行mdahmdah郭继承教授.m4104.0MB|||├──郭继承千古一人王阳明.jg31KB||├──12.钱穆《阳明学述要》_音频10集|||├──钱穆《阳明学述要》八、阳明年谱.m31.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二、明学的一般趋向和在王学以前及同时几个有关系的学者.m310.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六、阳明的晚年思想(上-拔本塞源之论;大学问).m314.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六、阳明的晚年思想(下-四句教).m310.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七、王学的流传.m37.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三、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m34.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四、王学的三变.m36.0MB|||├──钱穆《阳明学述要》五、王学大纲.m311.0MB|||├──钱穆《阳明学述要》序.m3895KB|||├──钱穆《阳明学述要》一、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m311.0MB||├──13.王德峰讲传习录音频|||├──传习录2017王德峰||||├──170314_001.MP3157.0MB||||├──170418_001.MP3122.0MB||||├──170516_001.MP3192.0MB||||├──20180619阳明心学.m4a113.0MB||||├──传习录之徐爱录P34陆澄录P54王德峰20170606.MP3179.0MB|||├──传习录更全王德峰7天课程||||├──传习录01|||||├──《传习录》Day1-1.m3202.0MB|||||├──《传习录》Day1-2.m3148.0MB|||||├──《传习录》Day1-3.m3122.0MB|||||├──《传习录》Day2-1.m379.0MB|||||├──《传习录》Day2-2.m3172.0MB|||||├──《传习录》Day2-3.m3218.0MB|||||├──《传习录》Day2-4.m3142.0MB||||├──传习录02|||||├──Day3-1.m3182.0MB|||||├──Day3-2.m3160.0MB|||||├──Day3-3.m3173.0MB|||||├──Day3-4.m3178.0MB|||||├──Day4-1.m3179.0MB|||||├──Day4-2.m3178.0MB|||||├──Day4-3.m3199.0MB|||||├──Day4-4.m3146.0MB||||├──传习录03|||||├──Day5-1.m3266.0MB|||||├──Day6-1.m3203.0MB|||||├──Day6-2.m3206.0MB|||||├──Day6-3.m3170.0MB|||||├──Day6-4.m3228.0MB|||||├──Day7-1.m3177.0MB|||||├──Day7-2.m3149.0MB||||├──《传习录》1期班毕业回顾视频.mg959.0MB||├──14.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上、下)高清视频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上).flv574.0MB|||├──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下).flv554.0MB||├──15.王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董平9集|||├──1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2.0MB|||├──2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9.0MB|||├──3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5.0MB|||├──4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3.0MB|||├──5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8.0MB|||├──6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9.0MB|||├──7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0.0MB|||├──8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79.0MB|||├──9阳明心学浙大公开课.m488.0MB||├──16.王阳明心学智慧_温柯然5集|||├──王阳明心学智慧-1.m4391.0MB|||├──王阳明心学智慧-2.m4359.0MB|||├──王阳明心学智慧-3.m4415.0MB|||├──王阳明心学智慧-4.m4375.0MB|||├──王阳明心学智慧-5.m4400.0MB||├──17.知行合一王阳明_度阴山音频61集+PDF|||├──知行合一王阳明1||||├──101_02.m319.0MB||||├──102_02.m319.0MB||||├──103_02.m319.0MB||||├──104_02.m319.0MB||||├──105_02.m319.0MB||||├──106_02.m319.0MB||||├──107_02.m318.0MB||||├──108_02.m318.0MB||||├──109_02.m319.0MB||||├──110_02.m319.0MB||||├──111_02.m319.0MB||||├──112_02.m318.0MB||||├──113_02.m319.0MB||||├──114_02.m320.0MB||||├──115_02.m319.0MB||||├──116_02.m318.0MB||||├──117_02.m319.0MB||||├──118_02.m319.0MB||||├──119_02.m319.0MB||||├──120_02.m319.0MB|||├──知行合一王阳明2||||├──121_02.m318.0MB||||├──122_02.m319.0MB||||├──123_02.m319.0MB||||├──124_02.m318.0MB||||├──125_02.m326.0MB||||├──126_02.m318.0MB||||├──127_02.m319.0MB||||├──128_02.m318.0MB||||├──129_02.m319.0MB||||├──130_02.m319.0MB||||├──131_02.m319.0MB||||├──132_02.m318.0MB||||├──133_02.m321.0MB||||├──134_02.m318.0MB||||├──135_02.m319.0MB||||├──136_02.m320.0MB||||├──137_02.m319.0MB||||├──138_02.m319.0MB||||├──139_02.m318.0MB||||├──140_02.m319.0MB|||├──知行合一王阳明3||||├──141_02.m319.0MB||||├──142_02.m318.0MB||||├──143_02.m319.0MB||||├──144_02.m318.0MB||||├──145_02.m319.0MB||||├──146_02.m319.0MB||||├──147_02.m319.0MB||||├──148_02.m319.0MB||||├──149_02.m319.0MB||||├──150_02.m319.0MB||||├──151_02.m320.0MB||||├──152_02.m318.0MB||||├──153_02.m319.0MB||||├──154_02.m319.0MB||||├──155_02.m319.0MB||||├──156_02.m319.0MB||||├──157_02.m318.0MB||||├──158_02.m319.0MB||||├──159_02.m321.0MB||||├──160_02.m320.0MB||||├──161_02.m321.0MB|||├──知行合一王阳明_度阴山.df2.0MB||├──18.《王阳明》TV|||├──《王阳明》01-朱厚照cut(第一集).m4421.0MB|||├──《王阳明》02-朱厚照cut(第二集).m4319.0MB|||├──《王阳明》03-朱厚照cut(第五集).m4265.0MB|||├──《王阳明》04-朱厚照cut(第六集).m4284.0MB|||├──《王阳明》05-朱厚照cut(第十五集).m4204.0MB|||├──《王阳明》06-朱厚照cut(第十八集).m4306.0MB|||├──《王阳明》07-朱厚照cut(第十九集).m4172.0MB|||├──《王阳明》08-朱厚照cut(第二十一集).m4223.0MB|||├──《王阳明》09-朱厚照cut(第二十三集).m4152.0MB|||├──《王阳明》10-朱厚照cut(第二十四集).m4210.0MB|||├──《王阳明》11-朱厚照cut(第二十五集).m4286.0MB|||├──《王阳明》12-朱厚照cut(第二十七集).m4126.0MB|||├──《王阳明》13-朱厚照cut(第二十九集).m4157.0MB|||├──《王阳明》14-朱厚照cut(第三十一集).m4411.0MB|||├──《王阳明》15-朱厚照cut(第三十二集).m4290.0MB|||├──《王阳明》16-朱厚照cut(第三十三集).m4264.0MB|||├──《王阳明》17-朱厚照cut(第三十四集).m4422.0MB||├──19.心学资料分享|||├──[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扫描版.df9.0MB|||├──《菜根谭mdahmdah为人处事大全(文白对照)》.txt309KB|||├──《传习录》全集).txt477KB|||├──《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txt148KB|||├──《中庸》全文和译文.txt9KB|||├──传习录342条及拾遗51条及其它.txt181KB|||├──传习录注疏_邓艾民.df11.0MB|||├──大学.txt5KB|||├──大学问翻译.txt16KB|||├──发现心灵的智慧mdahmdah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txt111KB|||├──孟子全文翻译.doc790KB|||├──明朝一哥王阳明(全本).moi1.0MB|||├──明儒学案.doc515KB|||├──钱穆:论语新解.txt414KB|||├──钱穆:人生十论.txt133KB|||├──钱穆全集第10册宋代理学三书随札阳明.PDF10.0MB|||├──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df9.0MB|||├──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moi787KB|||├──阳明学述要钱穆.df10.0MB|||├──有无之境mdahmdah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陈来.df9.0MB|||├──知行合一教.txt67KB|||├──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txt783KB|||├──作者:许葆云《王阳明的六次突围》.ek3187KB...

    2023-03-07 洗髓功驻颜术 洗髓功驻颜术的危害

  • 中华儒学通典》吴枫,宋一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儒学通典》【作者】吴枫,宋一夫主编【丛书名】中华通典系列大型丛书【页数】2347【出版社】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08【ISBN号】7-80570-548-8【价格】$153【分类】儒家(学科:手册)【参考文献】吴枫,宋一夫主编.中华儒学通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08.图书目录:《中华儒学通典》内容提要:本典包括:儒学经典释读、儒家人物学说、儒学观点承传三大部分。类目内容,以人领文,对其人的观点主张、承传关系及其与同期思想流派的异同,以编者按语形式说明。《中华儒学通典》内容试读第一部儒经释学典读《周易》释读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君子整个白天自强不息,君定。拔,移,)潜龙也。子,有地位或有道德修养的人。乾乾,物勉努力,)夕锡九二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若。〔晚间优患恐惧的样子,】厉,〔危险)无咎。〔无灾龙,德而中正者也。〔德,有德,)庸言之信,〔信于中患。〕正之言。庸,常、正,之,是)青行之谨,〔蘧于中正之九四:或跃在渊,〔龙间或跃入深渊,以喻人虽未满行,)闲邪存其诚,〔防范邪恶,存其诚信)善世而不飞但处于安利环境。】无咎。伐,〔处世行善而不自夸)德博而化。〔座德广大,潜移九五:飞龙在天,〔行动顺利之象)利见大人。默化】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指的〔见大人则有利.)是人君之德,)上九:亢龙有悔,〔穷高极上,进而忘退,必有不幸。九三日:君子终日乾乾,夕锡若,厉,无咎。何亢,极、过.]谓也?子日: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用九:〔唯乾卦有之,用以标示阳爻的基本意义,)见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预知事业发展到群龙无首。〔群龙出现却无有首领,不为先之象,)吉。某种地步,并且能够达到这种地步,知之不误,行之有恒,〕象日:大哉乾元,〔作为本原的乾无比广大。元,本可与几也。〔可参与精微之事。与,参与。几,撤妙.】知原,万物资始,〔万物取为开端)乃统天。〔乾象征天。终终之,〔知道终点而又完结它)可与存义也。〔知之不统,属)云行雨施,〔云行雨降,天的功能)品物流形。误,行之有恒,可以向这样的人询问什么是义。存,省问,〕〔各种品类之物流动其形体,)大明终始,〔日出日入,大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明指日,)六位时成,〔本指上下四方之位由太阳升降而确而惕,〔因,随)虽危无咎矣。定,用以象征六爻的地位随其所之时而形成】时乘六九四日: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日:上龙以御天。〔古代神话,太阳乘六龙所驾之车行于天,这下无常,〔跃是上,在洲是入于下,君子上下无常)非为里指乾以六爻奉事天,)乾道变化,〔天道的种种变化.)各邪也。〔上下都是正道而行,)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正性命。〔万物各得其用性之正,)保合大和,〔保持并调子进行德修业,欲及时也,〔志欲及时而动)故无咎。合天的太和之气。大,读为太)乃利贞。〔利于端正。此九五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是承前“各正性偷”之语而来。贞,正。】首出庶物,〔天始生万物。)万国威宁。〔乾如君主,高居于上而天下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安,)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瓶,〔圣人兴起而万物注目。都,象日:天行健,〔天道刚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赌”的异体字,)本乎天者亲上,〔以天为本者如日月星〔君子当以天为法,从而自强不息。以上是概括乾卦宗旨)辰亲附于上,)本乎地者亲下,〔以地为本者如动植物则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初九为阳爻,居一卦之下位)见亲附于下)则各从其类也。〔物从其类,圣人兴则万民亲附,)龙在田,〔阳气上升扩展之象,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德上九日: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日:贵而无位,施普也。〔象征广施恩泽,以德行于世。)终日乾乾,反〔上九居一卦之终,虽高而不当,似人费而无位,)高而无复道也。〔往来都行于正道而不舍.)或跃在渊,进无咎民,〔虽居高处而民不拥护,)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朝也。〔比喻君子进取无容,)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大无贤臣予以辅佐,】是以动而有悔也。〔以上分释乾卦大人出现在上之象。造,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条爻辞。)〔居高位而自满,不可长久,)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潜龙勿用,下也。〔初九处一卦最下,暗指人隐居在〔群龙无首,不为人先之象,故称天德不可为首,】下,)见龙在田,时舍也。〔时舍,暂时的处所)终日文言日:元者,善之长也。〔长,首)亨者,嘉乾乾,行事也。〔君子勤勉行事)或跃在渊,自试也。之会也。〔亨是美的集合)利者,义之和也。〔有义而〔自我尝试)飞龙在天,上治也。〔居上而治)亢龙有后有利,犹如有唱而后有和。)贞者,〔贞,正。)事之干悔,穷之灾也。〔穷极致灾)乾元用九,〔乾元,乾为也。〔干,主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对仁身体力行,万物本原,元,本原。用九,用九爻辞)天下治也。〔把足以为人君长,)嘉会足以合礼,〔集合众类足以合乎礼“群龙无首”看作大治之象。以上再次分释各条交辞的要仪,)利物足以和义,〔利于物足以合平义】贞固足以义。)干事。〔正而坚足以做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指元亨潜龙勿用,阳气潜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利真所代表的仁礼义正四德)故日:乾,元亨利贞。〔龙现象征阳气升,大地回春,成文绣而光明,)终日乾乾,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日:〔托孔子之与时偕行。〔借行,俱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龙名立言,)龙,德而隐者也。〔潜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入湖,乾道更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的君子,)不易乎世,〔不为世俗所移,易,变易,】不成与时偕极。〔龙和爻的高度都已达到极点)乾元用九,乎名,〔不求成名)惠世无闷,〔逐,“着”的异体字)乃见天则。〔“群龙无首”体现天的法则。以上从哲学角不见是而无闷,〔得不到肯定而无须阿)乐则行之,忧度分释各条交辞,)则违之,〔按自己心愿行事,)确乎其不可拔,〔确,坚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创始而亨通)利贞者,儒学经典释读〔贞,正,)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官所利,朋,乃终有庆。C庆,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大矣哉!〔以上释卦辞,)〔适应地的广大无边之性。以上释卦辞,〕大哉乾乎,刚健中正,〔乾为阳,是刚健之性。九象日:地势坤,〔坤,顺)君子以厚德载物。〔以二、九五分别居于上卦和下卦的中间,体现了中,奇数为淳厚之锚承载外物。门阳,初九、九三、九五是阳交居阳位,是为正。】纯粹精初六:履霜坚冰至。〔脚踏赛霜,坚冰随之而至,以也。〔乾卦皆为阳交。)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广通于喻事物发展的渐进性,意谓行动须见徽知著,以达防微杜天道物类人事之情状,】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已见于渐之旨.)彖传)云行雨施,〔已见于款传)天下平也。〔平,安象日: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阴气始凝而成霜,定。以上释乾卦卦象。)释“履霜”)驯致其道,〔顺其规律,到,顺〕至坚冰君子以成德为行,〔为成就品德去行事。)日可见也。〔坚冰将至。)之行也。〔每日都可见到行动)潜之为言也,隐而未六二:直方大,〔三者都属阳刚一类)不习无不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弗用,不取,)利。〔不习直方大,即要以曲、圆、小为法,恪守阴柔,门君子学以聚之,〔学以积黑知识)问以辩之,〔向象日: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六为阴爻,二为阴以辨明是非,〕宽以居之,〔宽厚处世】仁以行之。〔仁位,阴爻居阴位,且处下体之中,是正而有则。直,正,方,以行事。)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准则,)不习无不利,〔不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地道光九三重刚而不中,〔九三、九二是阳爻相重、是重也。〔地之道自然光大,因其方正之故,)刚。九三为下体之上,不居单卦中间。)上不在天,〔九五六三:含章可贞。〔将美好之物董涵在内,含而不露在上,是在天之象)下不在田,〔九居下,是在田之象,)之象,所占之事可行。)或从王事,〔不为主,随人】无故乾乾因其时而惕,〔九三之位,乃是小官之象,故须时成有终。〔不戒功但自身能善终。门时奋勉)虽危无昝矣。象日:含章可贞,以时发也。〔等待时机,合适的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时候发之于外)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知道发扬光大在人,〔爻辞是龙入于渊之象,暗指人隐居避世,〕故或的道理。〕之。〔释九四交辞的“或”字,)或之者,疑之也,〔疑面六四:括囊,〔束结囊口,包容封闭之象)无咎,未定.)故无咎。无誉。〔没有灾患,亦无称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象日: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因蕴慎而无祸害,〕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走六五:黄装,〔黄是尊费的颜色,襄是下裙。以黄为在天象之前而天不违背其预见)后天而奉天时,〔走在装,象征以下为尊,谦让之意,】元吉。天象之后而依天时以行事)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象日:黄装元吉,文在中也。〔衣蓑是身之文,衣于鬼神乎1著于外,装藏于内,是文在中。也指六五居坤卦上体之中,亢之为言也,【上九爻辞是“亢龙有悔”,)知进而比喻人有美德在其内心.)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上六:龙战于野,〔龙象征阳,暗示阳与阴冲突。上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平!〔以上六居一卦最外,故以野喻之。)其血玄黄。〔血象征阴,玄再次分释各条爻辞,门黄是杂色,暗示上六非坤阴之正。)坤象日:龙战于野,其道穷也。〔上六居一卦尽头,已到困穷之地,)菲(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利于用六:〔揭示阴爻的基本意义,】利永贞。〔利于长久牝马的占问。牝马,母马,)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占问。永,长久)〔君子有所行,率先易迷路,随后方得正确的归宿。)利。西象日:用六永贞,〔永贞,大正,)以大终也。〔可南得朋,〔西南为坤位,故可得货币。朋,朋贝,)东北得博大有利的结果)丧朋。〔东北与坤不是同类,〕安贞吉。〔安于占问吉利。文言日:坤至柔而动也刚,〔卦辞以坤比牝马,牝象日:至哉坤元,〔坤是本原)万物资生,〔坤为马柔顺,行走则刚健。)至静而德方,〔古人认为天动地地、万物依赖土地而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地无静,天圆地方,)后得主而有常,〔地道后天面动,以天物不截。)德合无别。〔地德普及万物而无边。合,合该,]为主,且有规律可寻。)含万物而化光。〔地包万物,生含弘光大,〔涵容弘博广大,)品物咸亨。〔万物皆得其而化之,甚为广大)坤道其顺平,承天而时行。〔顺承美,)牝马地类,〔母马和地同属阴性)行地无疆。〔牝天道,依时而行。以上释坤卦卦辞,概括坤卦宗旨。)马行于地上,可远至无疆)柔顺利贞,〔贞,正,)君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渐积而福庆至,)积不善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常,正道)西南得朋,之家必有余殃。〔恶新积而祸陕至。)臣弑其君,子弑乃与类行。〔坤与西南为同类,故得朋于西南,)东北丧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6《周易》释读不早辩也。〔是因为能裤别是非,但却不早辨识的缘故,象日:虽盘桓,志行正也。〔九以阳爻居阳位,故瓣,通“辨”,黎。)易日: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称正)以费下贱,〔韧九为阳爻,居六二、六三、六四三C顺,所遵循的必然顺序。释初六交辞,指出事情发展的循个阴交之下,是以贵下殿之象】大得民也。序渐进性质.〕六二:屯如速(zha沾)如,C人员众多,盘恒而直,其正也。〔六二以阴交居阴位,是正)方,其止。速,转)乘马班如,〔所乘之马色彩斑烂。班,通义也。〔阴为女、行有规则方合宜。]君子敬以直内,〔以“斑”,)匪寇,〔不是贼寇)婚嫦。女子贞不字,〔女子恭敬使内心正直。)义以方外,〔处事得宜以与外界交往,〕占问的结果是不能生育。字,生育,)十年乃字。〔十年之敬义立而德不孤。不孤则大,)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后才生育,〕〔直方大作为美德,虽不热习其事或环境,亦无有不利.)则象日:六二之难,乘刚也。〔六二为阴爻而居阳爻不疑其所行也。〔人皆信其所行而不疑,)〔以上释六二爻之上)十年乃字,反常也。〔柔兼刚)辞。〕六三:即鹿无虞,〔打猎逐鹿而无虞人作向导。即,阴虽有美,含之。〔阴虽有美而要含于内】以从王趋近,其,虞人,掌管山林之官,充当符猎的向导门惟入事,弗敢成也。〔不敢有其成,不居功之义,】地道也,于林中,〔虽然进入林中。惟、虽)君子几,〔君子出现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地道无所成,不以成功危险的苗头。几,不样的先兆,)不如舍,〔舍,放弃,)往自居,成在干天,)而代有终也。〔大地在时序更代中使吝。〔前去会遇到艰难,)万物各有所终。天施地受,天成其始,地成其终。以上释象日:即鹿无虞,以从高也。〔从,追逐)君子六三爻辞,)舍之,往吝穷也。〔前往艰难,穷于追湘之事,)天地变化,〔阴阳相交,)草木蕃。〔草木茂盛,以六四:乘马班如,求婚搏。往吉,无不利哈顺境)天地闭,〔上下隔寨,阴阳不交,喻逆境),贤象日:求而往,明也。〔求婚而前往,明晓事理〕人隐。易日:括袭,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言行谨九五:屯其膏,〔青,肥肉)小贞吉,〔占问小事慎。以上韩六四交群,)吉利,)大贞凶。〔屯积货财只能成其小事。占问大事则君子黄中通理,〔内怀美德,外达事理正位居体,凶〔六五居上体之中,象人居于正位。)美在其中,而畅于象日:屯其青,施未光也。〔未能光大施予之行)四支,〔支,通“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美有诸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悲泣而血泪交流,内而形诸外,以上释六五交辞。)女子被迫成婚,悲痛欲绝之象,硅如,流消不断之貌.)阴疑于阳必战。〔上六居一卦的上位,虽属阴而似象日: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血泪交流,面临危阳,必然发生冲突。疑,力均,匹敌)为其嫌于无阳也,寻亡。阴交居一卦最上,不可长久〕〔坤是纯阴之卦,人们往往认为坤卦无阳出现,嫌,拟、似。〕故称龙焉。〔交辞称“龙战于野”,是明示阳与阴战,)犹装未离其类也,〔但爻辞还没有离开坤阴的属类。)故称血手(坎下良上)蒙。〔蒙,蒙味、包蒙,蒙床须启发,焉。〔交辞称“其血玄黄”。血属阴)夫玄黄者,天地之包裹须解开,蒙与屯相对,屯为素合,蒙的宗旨则是开鼻,)杂也。〔古人认为天玄地黄,所以把玄黄说成是天地混杂亨。匪我求营蒙,〔靠蒙,小孩)童蒙求我。〔重蒙求之色)天玄而地黄。〔以上释上六交辞门我占问,此乃筮人口气,)初筮告,〔藏蒙初次来筮则告以屯吉凶,)再三读,〔二次三次求篮则是轻侮黛人,)读则不告。〔轻侮筮人,故不以吉凶相告,)利贞。善(履下坎上)屯。〔屯,聚集,主旨在于聚物门元象日:蒙,山下有险,〔良为山,坎为险)险而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建候是在一定地城止,〔良为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人有亨美内聚集民众,故称利。)之行,合时宜又中正】匪我求童蒙,靠蒙求我,志应篆日:屯,刚柔始交而难生,〔震为雷,坎为雨,也。〔我通占筮之术,与童蒙求篮之志相合。)初:告,以屯卦是雷雨并作之象,古人认为雷雨是阴阳二气相交而刚中也。〔九二为阳爻居下体之中)再三读,读则不告,生,坎为险,故称难,)动乎险中,〔震为动,坎为险)大读蒙也。〔因求筮者轻侮而又悬昧)蒙以养正,〔以重蒙亨贞。〔大通于正,)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味。〔雷雨之态,养中正之德)圣功也。〔神圣的事业)满盈之象犹如天造就草木之时。草昧,草木,)宜建侯而象日:山下出泉,〔良为山,坎为泉)蒙。〔山下不宁。〔宜于封建诸侯,安定不宁之邦。而,安定】出泉,其源为山兼盖)君子以果行育德。〔泉水奔流,不象日:云雷,〔坎为云,震为雷)屯。君子以经避艰险,似君子以果敢之行培育其德。果,果敢,)纶。〔经纶,抬理,〕初六:发蒙。〔去掉包蒙之物)利用刑人,〔利于初九:盘框,〔徘铜不进,)利居贞,〔利于占问住刑人,对刑人有利)用说桎桔。〔为犯人去刑具,发蒙之处利建侯。象。说,通“脱”】以往,吝。〔行走则艰难)···试读结束···...

    2023-02-23 宋一夫讲座 宋一夫个人简历

  • 中华传统文化辞典》钱玉林,黄丽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传统文化辞典》【作者】钱玉林,黄丽丽主编【页数】733【出版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04【ISBN号】978-7-81118-432-7【价格】118.00【分类】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中国【参考文献】钱玉林,黄丽丽主编.中华传统文化辞典.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04.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华传统文化辞典》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型工具书。内容包括:古代民族;地理山川;神话会话;宗教信仰;衣冠服饰;饮食烹饪;建筑园林;舟车交通;考古发现;名胜古迹;花木谷蔬;日用器物等。《中华传统文化辞典》内容试读古代民族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亦称“夏”。据《说文》,而充、徐。”“夏”意为“中国之人”。“中国”,指中原地区。古文献东夷见“夷”。中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对称。相传原居于我我国古代对分布于今西北地区和山西、河南北陕西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打败炎帝和其他部落后,在部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西戎”。含轻侮意。殷、周黄河流域形成统一的部落大联盟,奠定了华夏族的基有西我、鬼戎。西我部落众多,从事游牧,逐水草迁徙。础。黄、炎二帝被后人奉为华夏或汉族的始祖。公元后渐强盛,不断东迁。至春秋时支系繁多,包括北我、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散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山戎、大戎、条戎、茅我、犬戎、大荔、义渠、戎蛮、朐衍、各民族,逐渐融合、同化到以夏、商、周为核心的华夏族伊洛戎、陆浑戎等。春秋末先后为秦、晋所并吞。一说中。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使华夏和其戎在般代为严狁、棍戎、犬戎,后因迁徙而在“戎”前冠他各族接触更为广泛和频繁。秦汉时形成了以华夏族以地名或图腾名以示区别。《礼记·王制》:“西方日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西汉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后汉书·西羌传》:“戎武帝、宜帝后,渐称汉族,沿用至今。《书·武成》:“华本无君长,夏后氏未及商周之际,或从侯伯征伐有功,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孔颗达疏:“《释诂》云:天子爵之,以为藩服。春秋时,陆浑、蛮氏戎称子。战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言华夏及国世,大荔、义渠称王。及其衰亡,余种皆反旧为酋四夷皆相率而充已,使奉天成命,欲其共伐纣也。”豪云。”夏见“华夏”。西戎见“戎”。夷中国古代东方民族的统称。亦称“东夷”。夏、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亦称“南蛮”。商、周时专指今山东、河南东部和准河中下游一带的民殷、周时分布于今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秦汉以来,族,包括隅夷、莱夷、准夷、徐夷(又称徐戎)、岛夷、介多在蛮前冠以地域名,如荆蛮、五溪蛮、武陵蛮等;亦有夷、根牟夷、九夷。传说舜、禹时代,夏、夷为同一个部冠以酋长或图腾名的,如廪君蛮、粲瓠(神犬)蛮等。一落联盟,其首领由两族轮流担任:制造八卦的太昊氏说今苗族(始见载于元明)亦为蛮之后裔。蛮亦用以泛(或称伏羲氏),发明历法的少吴氏,以及射手后羿等,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蛮夷、蛮貊。含轻侮意。《礼都是夷族中的著名人物。商代的蒲姑(今山东博兴)、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史商奄(曲阜)等为夷族最早建立的政权,后为周所灭,由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齐、鲁两国镇抚。自此夷族势力渐衰。春秋时有九夷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后汉书·之称,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南蛮传》:“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日交阯。”又:“衣装斑夷、阳夷。后分别为齐、鲁等国吞灭,逐渐成为华夏族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的一部分。春秋以后,夷亦用以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山广泽。其后滋曼,号日·蛮夷’,外痴内黠。安土乃至外国人,多含轻侮之意。《礼记·王制》:“东方曰重旧。”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史记·李斯列传》:“惠南蛮见“蛮”。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狄中国古代民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黄河流域取汉中,包九夷,制鄙、郢。”司马贞素引:“九夷,即属楚中、下游及北部地区。公元前7世纪时分为赤狄、白之夷也。”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释夷》:“黄帝既为狄、长狄三部,各有支系。赤狄包括东山皋落氏、留吁、黄河流域而驱逐炎斋,炎裔原在黄河流域东方者愈驱潞氏、铎辰、斋咎如、甲氏等:白狄包括鲜虞、肥、鼓等:而东,为日后之东夷…东夷之区域,由青、齐而海嵎,长狄有鄋瞒等。春秋早期,华夏诸小邦不断遭狄人进把一古代民族犯。后华夏力量渐强,狄先后为晋、齐所并。战国后“三苗在江准、荆州数为乱。于是舞归言于帝…迁三期,白狄支系鲜虞建立中山政权,经常与燕、赵交战,终苗于三危,以变西我。”为所灭。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成为汉民族对北方各族有苗见“三苗”。的泛称。一说,狄为匈奴之先。《礼记·王制》:“北方苗见“三苗”。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唐杜佑《通典·边东胡中国古代民族名。居匈奴(胡)以东,故名。防十》:“北狄以畜牧为业,随逐水草。无文书,俗简易,原活动在商、西周的北部。春秋战国以来,南与燕为以言语为约束。然各有分地。射猎禽兽,食肉衣皮,习邻。后为燕所破,迁于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西喇木伦于攻战,此天性也。”清顾栋高《春秋四裔表序》:盖春河流域。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和中原王朝往来密秋时戎狄之为中国患甚矣,而狄为最,诸狄之中,赤狄切。燕的都城(在令北京昌平)则是东胡族与中原各地为最,赤狄诸种族潞氏为最。”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曾与邻近的燕、赵及匈奴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战国后期发生过战争。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打败,从此部落联称匈奴族为胡或北胡:对位于匈奴族东部的游牧民族盟瓦解。后来的乌桓、鲜卑,吐谷浑、柔然、室韦、奚、契称东胡;对位于匈奴西部的西域各族称西胡。来自这丹等民族皆为东胡之遗裔。《史记·匈奴列传》:“燕北些民族的物产,前亦多冠以“胡”字,如胡琴、胡桃、胡椒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等。汉以后亦泛称一切外国为胡。晋代的五胡指匈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汉班固《封燕然山铭》:“鹰扬奴、鲜卑、羌、氐、羯。汉贾谊《过秦论》:“南取北越之之校,螭虎之士,爱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我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氐羌,俟王君长之群,骁骑十万。”林惠祥《中国民族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史·东胡系》:“其族除用东胡之名外,尚有称为山戎、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号而报怨。”北魏杨街之《洛阳你北我者,曾与汉族争斗,山戎并曾建国号无终。”蓝记·城南》:“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唐王昌龄·靺糰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勿吉”。源于肃慎。《从军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越中国古代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族的统称。亦称海。分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百越”。支系众多,如春秋有於越,战国有杨越,汉有部。有农业,种植粟、麦、襟:善养猪:亦从事狩猎。经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有山越。其俗披发文身,常向汉王朝献贡。各部发展不平衡。黑水部居最北从事农耕、渔猎。亦以金属冶炼、水上航行著称。秦汉面,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时,就最大部落置黑以后,部分同汉族融合,部分与今天的壮、黎、傣等族有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渊源关系。《准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五代时称女真。粟末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三苗鑿首,羌部居最南方,较先进。698年,粟末部联合其他族在松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蜘发,其于服一也。”《汉书·严花江以东鸟苏里江流域,建立渤海政权。后不断向唐助传》:“越,方外之地,别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王朝遗使朝贡,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926年为辽阿保机攻灭。部分遗民建立定安国,后亦弗能服、威弗能制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并入辽。《魏书: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慎国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其人劲悍,于东夷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最强。言语独异…其地下湿,筑城穴居,凰形似冢,《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二·百越先贤志》:“南方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其国无牛,有车马,佃则偶耕,车之国越为大。自句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数,诸子散处则步推。有粟及麦襟,菜则有葵。水气咸凝,盐生树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上,亦有盐池。多猪无羊。爵米酝酒,饮能至醉。妇人王摇,都于永嘉,故瓯越也,自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群则布裙,男子猪犬皮袭。初婚之夕,男就女家执女乳而舸西下邕、雍、绥、建,故骆越也。统而名之,谓之罢,便以为定,乃为夫妇。俗以人满洗手面。头插虎豹百越。”尾。善射猎,弓长三尺,箭长尺二寸,以石为镞。其父·百越见“越”。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湿:若秋冬,以其三苗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有苗”、“苗”。为南尸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旧唐书·北狄传·就蛮中较强大的一支。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南一带。传说鞨》:“〔靺褐〕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曾跟尧、舜、禹发生过激烈战争。后迁至三危(今甘肃或臣于突厥。而黑水献褐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待其敦煌一带),成为西羌的远祖。或以为是今苗族的先勇,恒为邻境之患。”民,实际上,今苗族乃秦汉至唐、宋时五溪蛮中一支的勿吉见“靺鞨”。后代。《战国策·魏策一》:“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要犹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猃狁”、“荤允”、“獯波,右有祠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熏)鬻”等。相传远古时曾遭黄帝驱逐。殷周之际游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准南子·缪称》:“禹执牧于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宁夏、内蒙西部。西周初其势干戚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史记·五帝本纪》:渐强,成为周王朝一大威胁。周宣王曾多次出兵抵御,一·古代民族并在朔方建筑城堡。春秋时被称为戎或狄。一说,伊汉族,改为桓姓。留居东北部分很快为鲜率征服。《后狁为秦汉时匈奴的先民。《诗·小雅·采薇》:“靡室靡汉书·乌桓传》:“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家,狁之故:不遑启居,严狁之故…岂不日戒?邪灭其国,余类保鸟桓山,因以为号焉。俗善骑射,代猎狁孔棘。”《准南子·齐俗训:“故四夷之礼不同,皆尊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其主而爱其亲,敬其见;猃犹之俗相反,皆慈其子而严向日。食肉饮酪,以毛麗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其上。”《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塞。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获荤允之士,约轻齋,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颤师古相仇报故也。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注引服虔田:“〔苹允]尧时日熏鬻,周日验允,秦日匈相继。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大人有所奴。”《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召呼,则刻木为倍,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氏姓暨于氏、羌率服,熏鬻慕义。”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猃狁见“严狁”。产,不相徭役。其嫁娶则先略(抢)女通情,或半岁百苹允见“严狁”。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聘币。婿随妻还家,妻家无漏膏见“狁”。尊单,旦且拜之,而不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一二年肃慎中国古代民族名。商、周时分布于我国的黑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皆为办。其俗妻后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带。从事狩猎,搜长射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计谋从用妇人,唯斗战之弋。以产号失、貂皮著名。曾向商、周进贡弓矢,周灭事乃自决之。俗贵兵死,敛尸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商后臣服于周,与中原地区来往额繁。后世的挹娄、勿则歌舞相送。”《旧唐书·北狄传·室韦》:“乌罗护之东吉、就褐、女真皆与肃慎有渊源关系。《左传·昭公九北二百余里,那河之北,有古乌丸之遗人,今亦自称乌年》:“肃慎、兼、毫,吾北土也。”《后汉书·东夷传》:“抱丸国。”参见“东胡”。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乌丸见“鸟桓”。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柔然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蠕蠕”。源于东胡。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冢,食其肉,衣初属拓跋部。曾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后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粗,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迫于北魏,远迁漠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絮(洁),作厕于中,圆之北,合并邻近各部,组成联盟,自称丘豆伐可汗。创立而居…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军事编制,规定军功奖惩之法。与北魏、南朝经济文化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桔,长一尺八寸,青石往来密切。后因内部分裂而渐趋衰微,6世纪中叶并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入突厥。北魏时亦称共所建地方政权为柔然。《魏患,而卒不能服。”《北史·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书·蠕蠕传》:“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北,一日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自号柔然,而役属于国。后世祖(魏太武帝)以其无知,氏也。”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后尽为社蛇所并。号匈奴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胡”。战国时括动于为强盛。随水草畜牧,其西则焉蓄之地,东则朝鲜之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各部统一,势力强盛,建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其常所会庭则立起奴隶制军事政权,始称匈奴。汉初,不断南下骚敦煌、张掖之北。小国皆苦其寇抄,羁廉附之,于是自扰,武帝时重创之。后呼韩邪单于附汉,使汉与匈奴经号丘豆伐可汗。·丘豆伐犹魏言驾驭开张也,可汗'济文化交流频繁。东汉初分裂为两部,南下附汉的称犹魏言皇帝也。”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东胡系·柔为南匈奴,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留居漠然》:“柔然又名蠕蠕,其首领原属鲜卑系,其部民则为北的称北匈奴,汉和帝时被东汉和南匈奴击败,部分西高车突厥,所占地南邻于魏,北越沙漠,东抵朝鲜,西及迁,余下者后成为鲜卑族的一部分。《史记·阅奴列焉曹,盖即古匈奴故地。屡与魏战,为魏所敢,柔然遂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唐虞以降魏,魏度又独立。柔然立国约二百年。最后其属部突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所起而反抗,高车亦叛,柔然末主率千余落逃奔关中,周主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晋从突蹶之请,缚新其主以下三千余人,柔然遂亡。”书·四夷传》:“匈奴之类,总调之北狄…世世自相君蠕孀见“柔然”。臣,不蘖中国正朔。夏日薰鬻,股曰鬼方,周曰猃狁,汉铁物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救勒”。因所用车轮日匈奴。”高大,又称高车。源于汉代为丁零。魏晋南北胡时期,乌桓亦作“乌丸”。中国古代民族名。东胡之一游牧于东至贝加尔湖畔,西至土拉河以西、阿尔泰山及桊代末年,东胡遭匈奴击破,部分迁往乌桓山(今辽河塔尔巴哈台一带的广大地区。以马、牛、羊、骆驼为主,上游昭乌达盟阿鲁克尔沁心旗附近),闲以为名。臣服匈生产繁茂兴盛。部分迁居漠南的铁勒族逐渐学会农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附汉,内迁,受汉护乌桓校尉统耕。5世纪中叶归属北魏。弓筋、貂皮为其朝贡的特辖。改游牧为农耕。东汉末,尊操大败乌桓,得降众二产。突厥兴起后;分属东、西突厥。散处漠北者有十五十余万,连同大批归附者一起,迁居中原。从此同化于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强。唐代于东部铁勒分设都一古代民族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救唯婚姻先烧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宴毕,然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后配合。又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史·铁勒传》:“铁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又有貂、纳、辉子,皮毛柔蠕,故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山据天下以为名裘。”《文选·曹植〈白马篇》:“长驱蹈匈谷;往往不绝…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并无君奴,左顾凌鲜卑。”李善注:“《汉书》日:‘匈奴,其先夏后长,分属东西两突溉。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人性凶氏之苗裔也。'又日:‘燕北有东胡山戎,或云鲜卑。”忍,善于骑射,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近西边者,颇为契丹中国古代民族名及其所建政权名。源于东艺植,多牛而少马。其俗大抵与突厥同。唯丈夫婚毕,胡。北魏以来,游牧于今辽河上游一带。曾臣服突厥,便就妻家,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死者埋殡之:此其后归附唐朝。唐置松漠都督府,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异也。”《旧唐书·北狄传·铁勒》:“铁勒诸姓,回纥胡907年,迭刺部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禄俟利发等,总百余万户,散处北溟,远遣使人,委身内后反复几易为辽,定都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与五属,请同编列,并为州郡。收其瀚海,尽入提封:解其辫代和北宋并立。立国后的契丹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在发,并垂冠带。”汉族影响下,农业、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还创立了文敕勒.见“铁勒”。字。1125年为金所灭。后多与汉、女真、蒙古人融合。突厥·中国古代民族名。为铁勒族诸部之…。公元另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至今新驱西部及中亚一5世纪前,已居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之北,叶尼塞河上带,建立西辽,又称哈刺契丹。1219年为蒙古成吉思游一带,从事畜牧业。后为柔然族征服,被迫由高昌杆所灭。《隋书·北狄传·契丹》:“契丹之先与库莫奚(今牡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迁往金山(今阿尔泰异种而同类,并为慕容氏所破,俱窜于松、漠之间。其山)南麓。或说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俗称“突后稍大,居黄龙之北数百里。其俗颇与棘褐同。好为厥”,故名。后在西魏的支持下攻灭柔然,建立了以鄂寇盗。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尔浑河流域为中心的奴隶制突厥地方政权,史称突厥之上,经三年之后,乃收其骨而焚之…逐寒暑,随水开国。其疆域东起辽海(今辽河上游),西达西海(今里草畜牧。有征伐,则酋帅相与议之,兴兵动众,合符海),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又创立文字,制定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自后魏以来,名刑法、官制。:隋代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两突歌皆因扰见中国…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东邻高丽,西界唐而为所灭,唐于其地置都护府以辖治之。《周书·异奚国,而南至营州。其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域传下》:“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居金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山之阳,为茹茹(柔然)铁工。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其风俗与奚、靺鞨颇同。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子国,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贱老贵壮…无礼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义,犹古之匈奴也。”清洪钧《元史译文证补·西域古地千,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嫁,置官号。乃僭称皇帝,考一·突厥回纥》:“匈奴之后,突厥最盛。突厥既灭,自号天皇王。以其所居横帐地名为姓,曰世里。世里,回纥乃兴…而突厥之称,乃独流传于西土,日突而译者谓之耶律。”克,亟读之即突厥;曰突克蛮,犹言突厥同类。今法人奚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库莫奚”。游牧于今西称土而其(土耳其)国音如突而克月,称其人类日突而喇木伦河流域(今辽宁省)。经常与中原进行商业交克;英人称其国日突而克以,皆为突厥转音。土耳其亦换。曾受东突厥统辖,后归属唐王朝。唐于其地置饶突厥一类人也。”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突厥系·突乐府,封其首领为饶乐郡王。与契丹被称“两蕃”。唐厥:“突厥之文化:以狩猎畜牧为生,不定居,王权似末,部分西徙妫州(今河北怀来),别称西奚。东、西奚不甚重,官更大约即为氏族部落之长,以狼为图腾徽先后附辽,多散居于中京地区,渐与契丹族融合。《隋号,初无文字…无历法,法律简而严,丧葬有走马榜书·北狄传》:“奚本曰库莫奚,东部胡之种也。为慕容面之俗,有娶后母寡嫂制,宗教则崇拜太阳天地,信巫氏所破,遗落者窜置松、漠之间。其俗甚为不洁,而善觋。尚武勇不畏死。”射猎,好为寇钞。初臣于突厥,后稍强盛,分为五部:鲜卑中国古代民族名。源于东胡。最初分布在鲜一一日辱纥主,二日莫贺弗,三日契简,四日木昆,五日室卑山(今内蒙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部),因以为名。得。每部俟斤一人为其帅。随逐水草,额同突厥。有一说鲜卑为当地语“祥瑞”的音译。西汉初南迁到今西阿会氏,五部中为盛,诸部皆归之。每与契丹相攻击,喇木伦河流域,从事游牧和狩猎。附于匈奴。北匈奴虏获财畜,因而得赏。死者以苇薄裘尸,悬之树上。”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两晋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奚,本匈奴之别种…地北朝时期,在我国北部建立割据政权的拓跋,慕容、宇多黑羊、马逾前蹄坚善走,其登山逐兽,下上如飞。”文(一说为匈奴南单于远属,非出自鲜卑)、乞伏秃发库莫翼见“奚”。等部,都是鲜申族后裔。此后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女真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女直”。来源于唐初民族之中。《后汉书·鲜单传》:“鲜单者,亦东胡之支的黑水靺耨。五代时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临也,别依鲜单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鸟桓同。海。主营渔猎。农产品有粟、麦等。从属辽,分为熟、古代民族生二部。北宋末,完颜部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之唐兀,亦谓之蒙古人。不火食,中夜能视。以鮫鱼皮政权(1115一1234),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1127为甲,可抗流矢。”陈登原《国史旧闻·蒙古之起》:“蒙年灭北宋后迁都燕京(今北京),辖境北至外兴安岭。古初起,风俗甚为劲强,而其表现之特出者,一为依射进入中原地区的女真逐渐汉化,留居东北部分发展较猎以为生,犹诸陈亮所调·昔者金人草居而野处也';慢。元时归合兰府、水达达等路管辖。明代,被分为建为衣食共敝共享,犹诸徐梦莘所谓‘女真风俗,民虽杀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受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末由努鸡亦召其君共食也'。然则由文化程度言之,女真、蒙尔哈赤统一,成为满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金史·世古,参差相似。”林惠祥《中国民族史·蒙古系总论》:纪》:“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于契“总而言之,编者之意盖以为(甲)蒙古皇室为室韦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靼之混合种:(乙)至于蒙古民族之全体则为东胡、突籍,号生女直。”元宇文懋昭《金志·初兴风土》:“女真厥、匈奴等广大的先住民族之混合种也。”在契丹东北隅,饶裕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参、蜜、蒙兀见“蒙古”。蜡、北珠、生金、细布、松实、白附子。禽有鹰鹛、海东青瓦刺明代对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元代称“斡亦之类。兽多牛、马、麋鹿、野狗、白彘、青鼠、貂鼠。”刺”,清代称“卫拉特”、“额尔特”或“厄鲁特”。初分布女直见“女真”。于叶尼塞河上游,从事狩猎生活,后归附成吉思汗。元室韦·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失韦”。分布于嫩江末南迁至今准噶尔盆地一带,经营畜牧业兼及初级农及黑龙江中上游流域。源于东胡,分南室韦、北室韦、业。明初渐强盛。其首领曾受明封为王。1449年大钵室韦、深末但室韦、大室书五部。语言、文化等与鲜举进犯明朝,俘明英宗,史称土木堡之变。后与明议卑、契丹相近。常向东魏和北齐朝贡。唐时有二十多和。首领也先曾一度统一蒙古各部。明末,瓦刺分为部(其中居于额尔古纳河南部一带的蒙兀室韦为后来绰罗斯(即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与和硕特四大蒙古族的先民),先后属唐朝慎州、黎州以及室韦都督部。后土尔启特西迁,辉特列为四部之一。清初,准噶府等管辖。各部发展不平衡。以狩猎为主,南边的部尔部势力渐强大,噶尔丹时,在沙俄策动下多次发动叛分已有初期农业。后部分并入辽。《北史·室韦传》:乱,被清朝平息。《明史·瓦刺传》:“瓦刺,蒙古部落“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国土下湿,语与也,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颇有粟、麦及襟。夏劐城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日太平,日把秃孛罗…〔永乐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丈夫索发。用角弓,其箭尤初)赐马哈木等文绮有差。”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明长。女妇束发作叉手髻。其国少窃盗,盗一徽三;杀人清上·明与诸民族之关系》:“瓦刺脱欢攻破鞑粗,并有者贵马三百匹。男女悉衣白鹿皮襦裤。有麯,酿酒。其众,又统一内部,其势日张,遂雄势于漠北。其子也俗爱赤珠,为妇人饰,穿挂于颈,以多为贵。女不得此,先,尤称英杰,不仅漠南诸部俱被征服,且东胁朝鲜,西乃至不嫁。父母死,男女众哭三年,尸则置于林树之略哈密,环明之北边,几尽为之役使。”上。”《新唐书·北狄传·室韦》:“室韦,契丹别种,东胡燃粗中国古代民族名。最早见于唐代记载。为突之北边,盖丁罗苗裔也…其国无君长,惟大尊,皆号厥统治下的一个部落。唐末,突厥衰亡,愁靼部落逐渐莫贺咄,摄莞(管)其部而附于突厥。小或千户,大数千强大,其名称遂成为北方诸部的泛称。宋、辽、金时,把户,滨散川谷,逐水草而处,不税敛。每弋猎即相喷聚,漠北的蒙古等部称为黑鞑粗或生鞑靼,漠南的汪古部事毕去,不相臣制,故虽猛悍喜战,而卒不能为强国,剡称为白鞑靼或熟秘靼。13世纪初,鞑靼为蒙古所灭,木为犁,人挽以耕,田获甚搞。其气候多寒,夏雾雨,冬但西方通常仍将蒙古泛称为鞑靼。元亡以后,明又把霜服。”参见“东胡”。东部蒙古成吉思汗后商各部称为秘靼。此外,在广义蒙古中国民族名。亦作“蒙兀”。初为唐王朝所属的运用上,鞑靼有时成为中国北方诸民族的总称。宋室韦诸部之一。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孟珙《蒙鞑备录·立国》:“鞑靼始起,地处契丹之西北,韦,为后来蒙古部的先民。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族出于沙陀别种,故于历代无闻焉。其种有三,曰黑、西徙至今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上游肯特山一带。从日白、曰生。所谓白鞑靼者,颜貌稍细,为人恭谨而孝,事游牧,亦有农业。13世纪初,首领成吉思汗统一大遇父母之丧,则嫠其面而哭。尝与之联辔,每见貌不丑漠南北各部,建立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后陆续攻灭恶,其腮有刀痕者,问曰:‘白鞑靼否?'曰:‘然。'所谓生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向西远征。1271年,忽必烈即愁靼者,甚贫且拙,且无能为,但知乘马随众而已。今大汗位,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因。辖成吉思皇帝及将相大臣皆黑鞑靼也。大抵鞑人身不甚境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长,最长者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者。其面横阔而上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疆域之广超过下有颧骨,眼无上纹,发须绝少,形状颠丑,惟今鞑主式以前任何朝代。1368年元亡后,少数贵族被迫退回蒙没真(铁木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古草原,大多数仍留居今冀、晋、陕、甘、豫、祺等地,从以异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外夷附事农业生产。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考》:“契丹部落之小者,曰蒙古,曰泰赤乌,日嗒嗒儿,四:“有蒙古者,在女真之东北,唐谓之蒙兀部,金人谓曰克列,各据分地,既而蒙古皆兼有之。或曰,蒙古即古代民族鞑靼也。《续通典》:鞑靼本东北方之袜糊别部…部部,从事畜牧。唐初内附并迁至甘肃、宁夏、陕北一带。众分散,或属契丹,或依勃海,渐流徙于阴山,其俗语1038年,首领李元吴称帝,建立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大讹,因谓之鞑靼…欧阳修曰:鞑靼在奚、契丹东北,夏封建政权,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成为北宋边境后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居阴山者号日鞑靼。”邓之诚的一大威胁。在北宋的影响下,农牧业、手工业与商业《中华二千年史·明清上·明与诸民族之关系》:“明兵都较发达,并依据汉字创制了西夏文。1227年亡于蒙破元都,顺帝北走。传六世,被篡于鬼力赤,改称鞑粗。古。元代称党项羌及其所建立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蒙古大汗之统系遂中绝。”兀惕。《隋书·西域传·党项》:“党项羌者…每姓别羯中国古代民族名。源于小月支。曾附属匈奴。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织氂牛尾及轱新魏晋时居于今山西潞城县一带,与汉人杂处,受汉地主毛以为屋。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奴役。大都习于农耕。保留部落组织,但较松驰。其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人高與深目多须,崇奉袄教。东晋初羯人石勒建立后牧养鼇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无文字,但候草赵政权,为十六国之一。《魏书·羯胡石勒传》:“其先木以记岁时。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人年八十匈奴荆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晋干宝以上死者,以为令终,亲减不哭。少而死者,则云天枉,《晋纪·总论》:“二十余年,而河洛为墟,戎羯称制,二共悲哭之。有琵琶、横吹,击缶为节。”《宋史·外国传帝失尊,山陵无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第五章第七》:“党项,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后周世始强二节:“羯本小种,所以能纵横中原,几至尽并北方者,盛,有细风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乱氏、房当非其种姓之强大,实由勒(石勒)在诸胡中剽狡独绝。氏、来禽氏、拓拔氏最为强族。唐贞观至上元间内附,勒死之后,继之者无复雄材;而石虎之淫暴,且为诸胡散居西北边,元和以后,颇相率为盗。五代亦尝入贡。”之冠,而胡、羯遂忽焉以尽矣。”林惠祥《中国民族史·氐羌系·党项羌》:“党项之文化吐善蕃,音δ(播)。中厨古代藏族政权名,也为自唐以后因与中国接触,逐渐进步,至西夏开国时已达青藏高原各部族的统称。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都逻高度,大抵文事政制采自中国,而兵制尚杂有部落遗娑(今拉萨),制定法律,建立官制、军制,创造文字,形俗,兵法亦仍循西北民族之惯例,武事固有,文事汉化,成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的奴隶主贵族专政。强盛时,此其所以盛也。”势力所及至青藏诸部和西域、河陇地区。长期与唐友羌中国古代民族名。亦称“西羌”。夏商起就分布好往来,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远嫁吐蕃赞普,促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至云南北部、西藏北部广大进了唐蕃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生产以农牧地区。周时部分杂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业为主,有治炼、毛织等手工业,并接受大量汉族的工烧当、婼、广汉、武都、越海等部:魏晋至唐宋间又有宕艺技术。原信本教,后改奉佛教。9世纪时统治集团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分裂,不久为平民及奴隶的大起义摧毁。在宋、元、明汉人杂处部分逐渐从事农耕。曾臣服匈奴,后内附。史籍中,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士著族、部为吐(土)蕃或东晋至北宋间,烧当、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西蕃(番)。《旧唐书·吐蕃传上》:“吐蕃,在长安之西权。其首领多受中原王朝册封,并助魏、唐破氏及吐谷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浑,往来联系密切。其后逐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和其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历周及隋,犹隔诸羌,未通于他民族融合。今分布四的羌族是古羌人的后裔。汉中国。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代的发羌与今藏族有渊源关系。《后汉书·西羌传》:国事。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虽有官,不常厥职,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所居无常,依随时统领。征兵用金箭,寇至举烽隧,百里一亭。用刑严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峻,小罪剜跟鼻,或皮鞭鞭之,但随喜怒而无常科…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相与婚烟,父没则妻后母,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有青塞(稞)麦、萱豆、小麦、兄亡则纳鍪绠(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不立君乔麦。畜多犛牛猪犬羊马…又多金银铜锡。其人或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贵人处于大毡帐,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名为拂庐…多事羱羝之神,人信巫现。不知节候,麦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古利,病终熟为岁首。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弓剑不离身,重为不祥。堪耐寒苦…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军令严肃,每战,前队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汉应劭《风俗通·声皆死,后队方进。”《续文献通考·四裔考十一》:“西番音·笛》引汉马融《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即吐蕃。唐末衰弱,种类分散。入内属者谓之熟户,余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音相似。”唐王之涣谓之生户。宋时朝贡不绝…元世祖时郡县其地,设《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官分职,以吐蕃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林惠祥《中国民西羌见“羌”。族史·藏系·吐蕃》:“吐蕃之民族,大抵属羌。”氐中国古代民族名。远古起源于黄河上游,不断项羌中国古代民族名。简称“党项”。古羌人的沿背藏高原南迁。殷周时起,分布于今甘肃、青海、四支。魏晋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东南部和四川川西北川西部至云南西北部。与羌族杂居,古代文献中往往···试读结束···...

    2023-02-23 上海大学出版社图书 上海大学出版社图书网

  • 中华成语探源 白金典藏版》闫秀文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成语探源白金典藏版》【作者】闫秀文编著【页数】560【出版社】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4.12【ISBN号】978-7-5385-8884-2【价格】78.00【分类】汉语-成语-研究【参考文献】闫秀文编著.中华成语探源白金典藏版.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4.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华成语探源白金典藏版》内容提要:本书以考源求实为重点,对汉语成语的词义、词形、用法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梳理。主要内容包括:悖入悖出、豁然贯通、没齿不忘、日新月异、如见肺肝、生财有道等。《中华成语探源白金典藏版》内容试读第一部分儒家典籍ltltltltltltltlt第一部分儒家典籍“诸子奋志进修,日新月异。”《大学》【出处】《大学》二:“汤之盘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贾谊《治安策》:“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悖人悖出èirùeichu岁不同矣。”悖:不合道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也如见肺肝rujiafeiga形容胡乱得来的钱又胡乱花掉。△清·杨潮好像看见了肺和肝。比喻心思被看得清观《吟风阁杂剧·汲长孺矫诏发仓》:“就是清楚楚。△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悖入悖出,也须好去好来。谁知陪着我小忠四:“奈佘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的天小信,不得他大慈大悲。”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出处】《大学》一○:“是故言悖而出【出处】《大学》六:“人之视已,如见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其肺肝然,则何益矣?”豁然贯通huoraguatog生财有道hegcaiyoudao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通:透彻地道:原则。原指开发财源有一定的原了解。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清·文康则。后形容善于经商,很会挣钱。△阿英《儿女英雄传》一○:“恰才听了张家姑娘这《晚清文学丛钞·官场维新记》一四:“生财番话,心中豁然贯通。”有道利尽矿山,承乏无人差兼营务。”【出处】《大学》五:“至于用力之久,【出处】《大学》一○:“生财有大道: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不到。”舒,则财恒足矣。”没齿不忘mochiùwdg生财之道hegcaizhTdao原作[没世不忘],后作[没齿不忘]原指开发财源的原则,后指发财的门没齿:终身。终身不忘。△明·吴承恩路、办法。△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三《西游记》七○:“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十:“调换营官更是统领一件生财之道:倘朝,没齿不忘大恩!”然出了一个缺,一定预先就有人钻门路,送【出处】《大学》三:“君子贤其贤而亲银子。”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出处】《大学》一○:“生财有大道:忘也。”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日新月异rixiyuey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原指不十目所视,十手所指himùuǒhi,断修养新品德。后形容不断发展、进步。△hihǒuuǒzhi明·黄淳耀《陶庵集·陆翼王思诚录序》:十目、十手:表示人多。观看、监督的gtgtgtgtgtgtgtgt中华成语探源人很多。△宋·陆九渊《与严泰伯三首》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庸敢有戏《中庸》论乎?”【出处】《大学》六:“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半途而废atuerfèi废:废止。半路上就停了下来。比喻事无所不用其极wiuǒùyògqiji情还没有完成就不做了。△明·罗贯中《三原指无处不用尽心力。后多指任何极端国演义》一一四:“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的手段都使出来。△老舍《四世同堂》六收功,不期半途而废。”九:“蓝东阳有了丰富的诗料,他无所不用【出处】《中庸》一一:“君子遵道而行,其极的嘲弄、笑骂、攻击大赤包。”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涂:途。【出处】《大学》二:“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并行不悖igxiguei悖:抵触。同时进行,不相抵触。△明心不在焉xiùzaiya·海瑞《启刘带川两广军门》:“用兵安民,焉:于此。心不在于此。形容思想不集并行不悖。”中。△老舍《四世同堂》八○:“在瑞宣心【出处】《中庸》三○:“万物并育而不不在焉的时节,猛然看见她,他仿佛不大认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识她了…”【出处】《大学》七:“心不在焉,视而不偏不倚uiaùyi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没有偏向,没有倾斜。原指既不过分,又无不及,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处世哲学。后心广体胖xiguagtia用来形容公正,不偏袒。也形容对原则问题胖:安泰舒适。或言其大。原指心境开不置可否,抱中立态度。也形容正中目标。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后形容心情舒畅,△1.鲁迅《彷徨·高老夫子》:“只要办理身体健壮。△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薪”》:“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宿,那是决无流弊的。”2.清·吴趼人《二不知‘心广体胖’的还不在少呢。”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九:“不料鄞县县大【出处】《大学》六:“富润屋,德润身,老爷从门前经过,这盆水不偏不倚,恰恰泼心广体胖。”在县大老爷的轿子顶上。”【出处】《中庸》二:“仲尼日:‘君子中止于至善zhiyuzhiha庸,小人反中庸。’”朱熹注:“中庸者,不至善:最完美的境界。达到最完美的境偏不倚,无过不及。”界,在最完美的境界之中。△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jⅱyⅵqi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rezhTdao,huazhigirezhThe东西。”即:就;道:方法;还:返。就用那个【出处】《大学》一:“大学之道,在明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他自己。△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注:“止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性”》:“于骂人者则骂之,讥人者则讥之然之极也。”这并不错,正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然也是一种‘报复’,而非为了第一部分儒家典籍ltltltltltltlt自己。”【出处】《中庸》一三:“故君子以人治人存政举recuzhegjǔ人。”朱熹注:“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举:推。掌握政权的人在,他的政治主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就能推行。△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言蠲积逋疏海口》:“以此知天下事无不可为继往开来jiwagkailai之事,人存政举,非虚语也。”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出处】《中庸》二O:“其人存,则其老舍《四世同堂》三八:“父亲是上足以承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继祖父的勤俭家风,下足以使儿子受高等教人一己百reyTjiai育的继往开来的人。”【出处】《中庸·序》:“若吾夫子,则虽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形容不甘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落后,用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从山区来有贤于尧舜者。”的李大姐,以人一己百的精神苦读外语,终于攻克了这座“碉堡”。君子慎独juzihedu【出处】《中庸》二○:“人一能之,己君子:人格高尚的人;独:独处。人格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高尚的人注重修养,独处之时也很谨慎。△愚必明,虽柔必强。”魏·曹植《卞太后诔》:“祗畏神明,敬惟肆无忌惮iw心jida慎独。”肆:放肆;忌惮:顾忌。肆意妄为,无【出处】《大学》六:“故君子必慎其所顾忌。△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独也。”四:“这里归他一人独办,更可以肆无忌惮,困知勉行kùzhTmiaxig任所欲为。”【出处】《中庸》二:“君子之中庸也,克服困难而得到知识,勉力行动去建立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功业。△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轻困惮也。”知勉行谓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送往迎来ogwagyiglai【出处】《中庸》二○:“或生而知之,往:去。送走离去的人,迎接前来的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人。指交往应酬。△汉·晁错《说文帝令民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人粟受爵》:“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及其成功一也。”朱熹注:“以其等而言,则养孤长幼在其中。”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出处】《中庸》二○:“送往迎来,嘉知勉行者,勇也。”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拳拳服膺quaquafuyig我行我素wǒxigwǒU拳拳:恳切的样子;服:信服;膺:素:本来的,原有的。我按照我的惯例胸。衷心信服,牢记在心。△宋·楼钥《攻去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五六:媿集·祭族兄心上人》:“我恐不称,服膺“所以这件事外头已当着新闻,他夫妇二人拳拳。”还是毫无闻见,依旧是我行我素。”【出处】《中庸》八:“得一善,则拳拳【出处】《中庸》一四:“君子素其位而服膺而弗失之矣。”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gtgtgtgtgtgtgt中华成语探源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题》:“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患难。”见,再也没有进步…”【出处】《中庸》二八:“生乎今之世,无征不信wuzheguxi反古之道。”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征:证明。没有经过证明,人们不相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信。△明·李贽《复宋太守》:“且无征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一言而尽yTyaerji.分一句话就把意思表达完全了。△宋·陈【出处】《中庸》二九:“上焉者,虽善师道《后山谈丛》三:“人千言而尽,榫一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言而尽。”【出处】《中庸》二六:“天地之道,可喜怒哀乐xiùaile一言而尽也。”欢喜、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感情。△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隐恶扬善yieyagha学的阶级性”》:“‘喜怒哀乐,人之情也’,隐讳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明·施耐庵《水浒》三三:“他和你是同僚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出处】《中庸》六:“舜好问而好察迩【出处】《中庸》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言,隐恶而扬善。”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预则立,不预则废y心zi,ùyùz行远自迩xigyuaziěrfèi自:从;迩:近。走远路,要从最近的立:成;废:败。事前有准备就成功,一步开始。表示事情进行有一定程序,由浅没有准备就失败。△毛泽东《论持久战》:入深,循序渐进。△清·张伯行《国学录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粹》三:“学者不可不志于远大,亦不可骤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期乎远大。盖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也。”【出处】《中庸》二○:“凡事预则立,【出处】《中庸》一五:“君子之道,譬不预则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至死不变zhiiùid-轨同风yTguitogfeg到死也不改变。△清·曹雪芹《红楼风:风俗。一致的车轨,相同的风俗。梦》七八:“谁知他平生为人聪明,至死不比喻国家统一。△唐·房玄龄《晋书·苻坚变.”载记》上:“敦至道以厉薄俗,修文德以怀【出处】《中庸》一○:“国无道,至死远人。然后一轨九州,同风天下。”不变,强哉矫!”【出处】《中庸》二八:“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书·王吉传》:“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论语》一孔之见yTkǒgzhijia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哀而不伤aierùhag片面的见解。△毛泽东《中国革命的战略问悲哀而不过分伤心。形容诗歌、音乐等第一部分儒家典籍ltltltltltltlt含优雅的哀调而感情适度,不过分。后比喻做事不过头。也形容神色悲哀,但不是真的屏气凝神igqiighe伤心。△1.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她喜屏气: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容小心专注的情状。△清·刘鹗《老残游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2.明记》二:“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四:“王爵与王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惠哭做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不敢少动。”的眼泪。”【出处】《论语·乡党》:“屏气似不【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息者。”不淫,哀而不伤。”博施济众6hTjizhog饱食终日aohizhogri济:接济,帮助。给很多人施舍和帮终日:度过一天。整天只是吃得饱饱助。△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七:的。形容无所事事。△鲁迅《花边文学·北“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人与南人》:“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心’…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种冤钱。”确的。”【出处】《论语·雍也》:“子贡日:‘如【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所用心,难矣哉!”仁乎?”彼哉彼哉izaiizai不耻下问ùchixicàwe他呀,他呀。表示鄙视某人之辞。△汉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即周、鲁人请教为耻。形容虚心求教。△清·刘鹗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老残游记》七:“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彼哉!”请教宗旨如何。”【出处】《论语·宪问》:“或问子产。子【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日:‘惠人也。’问子西。日:‘彼哉,不耻下问。”彼哉!”不教而诛ùjiàorzhū屏气敛息igqiliax灯不进行教化,一有犯法的人就杀戮或惩屏:抑止;敛:约束。抑制住呼吸,尽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二四:量不出声音。形容恭谨畏惧的情态。△清·“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三八:“瞿耐庵道:而诛。”“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出处】《论语·尧日》:“不教而杀谓敢作声。”之虐。”【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辨正】一说,语出《荀子·富国》:气似不息者。”疏:“屏藏其气,似无气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荀子的“不者也。”教而诛”即祖师孔子的“不教而杀”。考其【辨正】一说,语出《五代史·李存进源,当为《论语》。传》:“魏人屏息畏之。”这里的“屏息”,即《论语》中的“屏气似不息”。考其源,当为不念旧恶ùiajitùe《论语》。不记过去的怨仇,不计较以往的过错。gtgtgtgtgtgtgtgt中华成语探源△汉·韩婴《韩诗外传》一○:“百姓见之,的事务。△阿英《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记》六:“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藩台去,又因为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不求闻达ugiuweda谋其政。”闻:闻名;达:显达。不求名声显赫。形容安于默默无闻的处境。△三国·诸葛亮察言观色chayaguae《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脸色,来揣度他的心诸侯。”意。△清·曹雪芹《红楼梦》三二:“宝钗【出处】《论语·颜渊》:“子张对日: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在邦【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必达,在家必达。’”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不舍昼夜ùhězhouye成人之美chegrezhimei舍:停留。日夜不停。原比喻时光不停成全别人的好事。原指勉励并帮助别人地流逝。后比喻不分日夜地勤奋工作或学为善。后指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鲁迅习。△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陛《华盖集·牺牲谟》:“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下游意于太平,劳精于政事,亹亹不舍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昼夜。”【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出处】《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不舍昼夜。”成事不说cheghiuhuo不以人废言ùyirefeiya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加以解释。后多以:因;废:废弃不用。不因人有缺表示已经过去的事情无须再计较。△清·吴点、错误,就否定他正确的意见。△宋·司敬梓《儒林外史》八:“刻毕,刷印了几百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务部,遍送亲戚朋友…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以理为上,不以人废言。”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举人,不以人废言。”事不谏,既往不咎。”不亦乐乎ùyilehu川流不息chualitúùx灯不也很快乐吗?后多表示程度很深或事息:止息。河水不停地流淌。原比喻时态很严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光不停地流逝。后形容连续不断。△清·吴六:“好酒好食,只顾教搬来,吃得个不亦敬梓《儒林外史》二七:“两个丫头川流不乐乎。”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来,不亦乐乎?”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ùzàiqiwei,从井救人cogjigjiureumouqizheg从:跟随。跟着落井者跳到井里去救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6···试读结束···...

    2023-02-23 中华成语探源 中华成语探源 朱瑞玟

  • 中华典藏精品 周易全解》林之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典藏精品周易全解》【作者】林之满主编【丛书名】中华典藏精品系列【页数】620【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ISBN号】978-7-5388-7369-6【价格】49.80【分类】《周易》-研究【参考文献】林之满主编.中华典藏精品周易全解.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华典藏精品周易全解》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周易注译与解析周易研究易经的智慧。《中华典藏精品周易全解》内容试读周易注译与解析周易注译与解析上经乾卦第一乾下乾上乾①元亨,利贞。②初九潜龙,勿用。③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④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⑤九四或跃在渊,无咎。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⑦上九亢龙,有悔。⑧用九见群龙无首,吉。⑨【注释】①乾卦:上卦下卦均为乾,象征天,纯阳至健之美德。“乾"即健,即天,指日影移动的法则,“坤”是地,“有天地万物生焉”。②元亨:顺利大吉。“元”表示天地万物之本始,元气、太初,都由此而来;“亨”指古代祭祀的供品,包括六畜、稻菽和酒。利:即收获、有利的意思;贞:卜问、预测,“贞”在此有“纯正”的含义。乾卦中的“元、亨、利、贞”是古代大型祭典中太宰的赞辞(祝词),以示天地接同。③潜龙:龙是古代人崇信的代表神祇的动物,它是三栖动物:能翻游太空,潜藏海底,又可行动如飞,云游西方。龙也意味着一种阳刚之气,是正的化身。④见:现,发现,通“现”。田:指垄亩大田之间。大人:有大才大德之人。⑤君子:指德高之人。乾乾:努力不懈。即健行不息。惕:警惕,小心谨慎。厉:危险。咎:灾祸。⑥或:有似的意思,或者有人或有时;这里是“有时”的意思。⑦见:发现⑧元:极,高。悔:困厄。⑨用九:无首,即无终结,势在必变中也。【译文】乾卦乾象征天。乾的卦象是六条阳爻,表示宇宙的广阔和层出不穷。乾卦以龙为代表,以“君子”代表人类。筮得此卦大吉大利,祥和坚实。初九在初始阶段,像一条潜龙处在相对静止之中伏在深渊,循世无闻,不轻举妄动,意指暂时不宜施展才能,不会有明显的发展。九二随着时间的发展,像一条潜龙出现在田野,又如种子胚芽破土而出,崭露头角,有利于大才大德之人出世。·2…周易全解九三君子刚得过重,以致劳作不息,却终日戒惕忧惧,这样,遇到了危险,虽可以免遭灾祸,但也未免太艰苦卓绝。九四此时潜龙已跃出了低渊,伺机而动,有时腾跃而起,有时潜退渊谷。九五潜龙刚健得中,飞上天空受到大德大才之人的拥戴。上九潜龙飞得过高,必然遭到困厄,说明事物的转化,满招损。用九意指新旧事物的转化。天空出现一群巨龙,首尾不见,变化没有穷尽,吉。【讲解】此卦六爻爻辞,揭示具有开创气质的阳刚元素的发展变化规律,龙由潜而见,由跃而飞,喻示事物的发展是按照由酝酿到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进行的,并将向它主导方向发展—吉。九三支辞,谓朝乾夕惕,虽厉无咎,喻示经过奋发努力,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但亢龙有悔,一旦轻举妄动就终将有所悔恨,喻“物极必反”、祸福相倚的深刻哲理。坤卦第二坤下坤上坤①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②初六履霜,坚冰至。③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④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⑥六五黄裳,元吉。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⑧用六利永贞。⑨【注释】①坤卦:上卦下卦均为坤,为地,象征宇宙纯阴至顺的灵德:坤也有伸的意思,乾是日光普照;坤,地气充溢。②元亨,利牝马之贞:元亨,前途非常亨通、顺利。牝马,母。“乾为马”,而马代表天,为阳性;坤卦言“牝马”则属阴性,故称地。攸:所。因此说坤在“东北丧朋”。③履:踏。霜:这里是用薄霜象征阴气初起,预示严寒将至。④直、方、大:天圆地方,博大无边,这里表示坤之德性。直:正直;方:端方;大:宏大。⑤章:文采绚丽,美德。王:指乾,指君王。⑥括囊:束紧口袋,缄口不语。⑦黄裳:黄色服饰。黄色在“五色”之中,象征中道,中色。裳,下服。古时服装上称衣,下称裳,裳居下,象征谦下。所以说“黄裳,元吉”。⑧龙战:指阴阳交合。阴极阳来而阴气未消,所以有阴阳二气交合的“龙战”之象。玄黄: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所谓玄黄是天地,色混杂不明阴阳互渗难别。⑨永贞:占问长久之吉凶。【译文】坤:像大地一样柔顺和包容。坤卦上可承乾天,下可容天物,表现了坤地的广博。筮得此卦大吉大利,尤其有利于占问牝马之德行。君子出行,筮得此卦,不宜先行。始则迷失方向,继而可寻得所在追求的目标。宜往西南方向,坤与西南合,西南为乾,不要往东北方向,东北为艮,为山。往西南能够遇到朋友,往东北则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占周易注译与解析·3·问是否平安,筮得此卦可获吉祥。坤是配合乾为天地,但其中又有对当时的策略性比喻。初六走在薄霜的上面,已知坚硬的冰块就要到来了,预示严寒将至,这是见微知著,说明乾阳已转化,开始了坤阴的时间运转。六二“直”指纵横上下,“方”是指面积的前后左右,故有“天圆地方”之说。“大”指无穷无尽。“习”为演化,运动。意思是,柔顺之德,纵向无边,横向无涯,宽厚而博大,具备了这样的美德,不需要再耍小聪明了,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六三具备着美好品德,无成而有终。辅佐君王大业,起初可能无所建树,最后总能恪尽臣职,得到好的结果,说明大度有包容之心的人能成就大器。六四韬光养晦,守口如瓶,可以免遭灾祸,但是只能求无过,却不能获得美誉。六五穿着黄色裙裳,保持恭顺的德行,结果大利。上六龙战于原野,血流遍地,两败俱伤。用六通观此卦可得知天地初开,天离不开地,地离不开天。这是天地运行之道。依此行动,则吉。【讲解】坤卦的卦爻辞性属阴柔,以象征大地母亲那艰苦奋斗,滋育子孙的胸襟与德能。强调坤的柔弱、顺从、居下的特性,主张柔顺地辅助君主。“履霜,坚冰至”,是对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含有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屯卦第三星震下坎上屯①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②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③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④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⑤六四乘马班如,求婚缗,往吉,无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⑥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⑦【注释】①屯卦:震下坎上,幼苗破土的初生状态。“屯者,物之始生也。”②勿用:不宜。用,宜建侯:授爵封侯。③磐桓:磐,大石:桓是树名,大石压住树头,比喻前进畴躇难行。居:居处,住所。④屯如遭如:乘马欲进,又班师而回。表示行进艰难。匪:通“非”。不字:不嫁人。字,古时礼仪,女子订婚后即用簪子插住发髻;这里引申为许嫁。⑤即鹿无虞:追鹿而无虞人做向导。虞人,古时管理山林之官名。几:求。舍:放弃。吝:恨、耻。⑥屯:积聚。膏:油脂。小、大:指少量和大量。⑦泣血:痛哭至眼晴出血。涟如:泪水不断的样子。【译文】屯一般指粮草的屯积,或人遇困难时也会屯留。屯卦卦象是下单卦为震,上单卦为坎,为水。象征初生。筮得此卦大吉大利,和谐坚实。不宜冒昧行动,只要锲而不舍,有利于进封。屯象是静止的状态,但能相对保存自己。初九徘徊流连,难以前行。但只要刚强居正,获得民心,也有利于授爵封侯。应持以退为进的策略,要像磐石一样稳定、沉着,以谋将来之发展。六二开始时想赶路,但继之原地打转,徘徊不前。因为他们杂路不前,还以为他们是4周易全解贼寇呢。这时他就想找个带路人,能找到吗?如同女子也只有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才可以嫁给他。何况小伙子自己也要有点功名呀。六三打猎中没有向导,会误人山林迷途中。如果出兵征战,没有同盟相助,则会孤掌难鸣。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继续追逐,不如舍弃而回返;一意前往,必遭艰难。六四乘马的人可以找到向导了,人家愿意帮助他,就像答应求婚的事一样,无往而不利。九五雨是由云层中降下的水,适量雨水能滋润禾苗,多了,就成灾了。上六物极必反。乘马的人过于大张旗鼓,兴师动众,这就会好景不长,而引来血的教训。【讲解】“屯”,下震上坎,象征雷雨并作,险象横生。万物初生步履维艰,在艰险困苦里边,有着美好的前途,故日“屯,元、亨、利、贞”。全卦正是扣住这一旨意,启迪人们要注意化险为夷。当险难出现的时候,要有依靠力量,如“磐桓”(坚强的石柱)之类。居家的就可以安居,有国的就可以封侯。新生事物艰难成长,对某些似是而非的事物,要取分析态度,作出恰当的判断,千万不能把为“婚媾”而来的人群当做盗寇。在关键时刻要善于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到“君子几不如舍”,不能因小失大。蒙卦第四国坎下艮上蒙①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②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楷,以往吝。③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④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⑤六四困蒙,吝。⑥六五童蒙,吉。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⑦【注释】①蒙:卦名。坎下艮上,蒙昧蛮荒之象。②童蒙:无知之人。蒙,蒙昧,指需要教育的人。再三:这里承前省略了一个“筮”字,所以“再三”即“再三篮”,意为接二连三地占筮。渎:亵渎。③发蒙:开启蒙昧人之智慧。刑人:体罚或刑罚人,带有强制性。说:通“脱”。桎梏:古代刑具名。铐在足上称桎,铐在手上称梏。以:而。④包蒙:强调教育的广泛。纳妇:迎娶媳妇。子克家:家不指一个小家。这里有修身治国的意思。⑤取:通“娶”。金夫:美称,指貌美郎君。不有躬:不顾体统,自失其身。⑥困蒙:陷于蒙昧之中的人。⑦击蒙:用严厉的办法管教,但不能过头。【译文】蒙卦蒙:愚昧。蒙卦卦象是下单卦为坎,为水;上单卦为艮,艮为山。蒙昧无知的人,是否能改进,不取决于我们,而是蒙昧无知的人要有诚意改革自新。初次前来占筮,告诉他吉凶;接二连三地占筮,便是对占筮的亵渎了,这样,便不再告诉其吉凶,因为求学与施教都要持严肃的态度。周易注译与解析·5.初六改造初始,即要法规严明,甚至强制对被改造人的惩戒。如果放任自流,就是管理不善,将困难重重九二受教育者很多,教育者要以“有教无类”的原则一视同仁,这未必不是好事,正如娶妻纳妾一样天经地义。人们接受教育后才能修身、治家六三不宜娶这个女子为妻,因为她见到美貌郎君就动心了,甚至以身相许,这个女人不接受教育,故不可教也。六四陷于蒙昧无知的人,深深被愚昧所困扰,远离了接受教育的条件,故处境艰难。六五没有敌意,无邪念的蒙昧无知的人可以启发教育,必获吉祥。上九要惊醒愚昧无知的人促其转化,但不宜采用过激的行动使矛盾激化,而如果你的方法对头,被教育者的坏习气便可以改掉。这样才是吉利的。【讲解】蒙卦重在开导统治阶层要妥善处理各阶层的关系。反映出古人对教育、启蒙的重视。启蒙可以培养人的美好品德,使其走正道,这是神圣的功劳。蒙昧之人并非一成不变,只要引导得法,蒙就可以转化为不蒙。刑人脱去枷锁,亦可为我所用。需卦第五目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2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③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①九三需于泥,致寇至。⑤六四需于血,出自穴。6九五需于洒食,贞吉。上六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⑧【注释】①需卦:乾下坎上,象征等待。“物种不可不养,故受之以需。”需也作饮食解。②孚:诚信。光亨:大为通顺。③郊:城邑之外。恒:此指恒心。④沙:沙滩。小:少。言:议论。⑤致:招来。⑥血:血泊,此指危险。出:离开。穴:陷阱。这里比喻险恶。⑦酒食:此指酒宴。⑧不速之客:未经邀请而来的客人【译文】需卦需:需要。需卦卦象是下单卦为乾,为发展中的政权。上单卦为坎是坎水、坎险。象征等待,即使前面有险阻,但能有正当的等待方法心怀诚信,自然光明亨通。有利于涉越大江大川,有利于前程。初九有阳刚之勇,但极易犯难而行,故要在郊野中等待,宜持之以恒,才无灾祸。九二沙与郊野又靠近了一步,应为水边了,在水边上等待。有回旋的余地,但也引起争议,此时如能耐心等待,并一致行动,最后还是吉祥的。九三由沙滩进而到达河边泥泞之中等待,此时已有险境,并已短兵相接,切勿冒险而行。六四此卦不仅有水,有泥,还有血,在浴血奋战,但能脱离险境·6.周易全解九五从险境中出来,竞然受到热情的接待,此卦在酒食宴中等待,占之必获吉祥。上六陷入险境,不速之客“三人”(三阳)来访,但只要有乾阳接替,可催促转化,最终必获吉祥。【讲解】《易》对“需”予以赞美,认为“需”包含着诚信,抱有信念,耐心等待,结果广大而亨通。“需”反映的是某一件事或一项事业,在最初阶段必须耐心等待时机。等待必须合乎规律,才可能遇险化险而达光明亨通的境地。讼卦第六坎下乾上讼①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②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③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④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⑤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九五讼元吉。⑦上九或锡之槃带,终朝三褫之。⑧【注释】①讼卦:下坎上乾,象征争讼、争论。有孚:指诚信。②室惕:阻塞。③永:久长。不永所事:不长久困于争讼之事。④不克讼:争讼失败。归而逋:逃亡,逃避。邑:封地,古代三百户为一邑是小国。青:过失:灾祸。⑤食旧德:吃昔日俸禄。贞厉:正确但危险。⑥复即命:回归正理。渝:改变习性,改变初衷。⑦讼:这里指“决讼”,即审断讼案。⑧锡:通“赐”。槃:大带。古代根据官阶颁赐的腰带,上或有金玉之饰。终朝:终日,整天。褫:剥夺。【译文】讼卦讼:象征争讼。讼卦卦象是下单卦为坎,险陷;上单卦为乾,代表刚健只要心怀诚信,加以警觉,申辩中,持中和之道不偏不倚,可获吉祥:如果始终强争不息,不见好就收,则有凶险。利见大德大才之人,不宜涉越大江大川。初六不利于长久困于争辩不休中,应减少口舌,平息是非,最终可获吉祥。九二食邑:古时做官之人世袭为生,食先祖领地的俸禄。明智地退出是非之地,暂避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方,意指逃到只有三百户的小邑,便可息事宁人躲过灾难。六三安享昔日俸禄,守住纯正的美德,虽然此地仍会有不中不正之事,但最终可获吉祥。或许还有辅佐君王的可能,但居功不足。九四争讼失利,回归正理,改变争讼的初衷,安贞守正,则可以平安无事。过去的功败、得失皆可不计。九五审断争讼,应判明是非曲直,并从事情开端就将争讼平息下来。中正无讼则吉。上九也可能由于决讼清明而荣获颁赐或加封,但由于君王反复无常,一天中又三次下令收回,这是要警觉的。莫忘荣辱。【讲解】讼卦的思想,在今天仍给人以启示。强调“有孚”。“孚”是“信”的意思,这首先是指“诚信”、“信实”,也就是事实确凿,实事求是,这是打官司有信心的可靠依据。但即便···试读结束···...

    2023-02-23 典藏中国骗局 书籍典藏

  • 《郦波:中华诗词课》|百度网盘下载

    一日一诗,收获文化品位与审美!中华诗史课堂,带领我们由浅入深,挖掘赏析华夏诗词瑰宝。...

    2023-02-07 郦波 水平 郦波怎么样

  • 中华·《内在动机》精读班|百度网盘下载

    数千个家庭1对1咨询经验,帮你保护孩子的自驱力!...

    2023-02-07

  • 《国学 第7集》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第7集》【作者】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页数】559【出版社】成都:巴蜀书社,2019.07【ISBN号】978-7-5531-1133-9【价格】76.00【分类】社会科学-中国-丛刊【参考文献】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学第7集.成都:巴蜀书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第7集》内容提要:《国学》集刊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搜罗国内外优秀学者关于国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系列图书。其撰稿人包括著名图书馆学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原馆长吴文津先生,著名语言学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向熹先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诸多方面,是四川省内颇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刊。《国学第7集》内容试读场男属作高变古图中得随建实”因面小效防除以社达的西房信清山:洞出晶2關於中華古帝堯舜的討論謝桃坊本刊第三集曾發表兩篇關於中華始祖黄帝的討論,今此集再發表兩篇關於古帝堯舜的討論。20世紀之初古史新派關於三皇五帝的古史討論在學術界引起重視,疑古派的觀點影響深遠,開創了重證以求真知的良好風氣,然而所涉及的諸多複雜的學術問题並未完全解决,尚待進一步探討。我們基本上贊同已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珂先生的意見:古代典籍中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都屬神話傳説性質。關於堯帝,袁先生認為:“堯和其他天帝一樣,最初傳説也是天帝,後來纔歷史化而為人間的帝王,當他做人間帝王的時候,從現在有的少許的神話零片看,他也還是一個具有神性的英雄。”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關於堯舜的記載,最早的應是孔子的《論語》,而《尚書》之《堯典》的記戴當在此後。孔子的記述應是有傳說的依據,但傳説卻非信史。當時孔子已承認三代的禮儀,因文献之不足而不可考了,遑論此前之政治制度。然而自西漢司馬遷之《五帝本紀》以來所形成之歷史觀念甚為牢固,以至於使神話傳説與歷史混雜,或竟以神話傳說作為信史。顧頡删先生於1935年談到史料的辨僞問題時說:“凡是没有史料基礎做基礎的歷史,當然衹得收容許多傳說。這種傳說有真的,也有假的,會自由流行,也會自由改變。改變的原因,有無意的,也有有意的。中國的歷史,就結集在這樣交互錯综的状態之中。你說它是假的罷,别人就會舉出真的來塞住你的嘴。你説它是某種主義家的宣傳罷,别人也會從這些話中找出不是宣傳的證據。你說它都是真的罷,衹要你有些理性,你就受不住良心的貴備。你要逐事逐物去分析它們的真或假罷,古代的史料傳下來的太少了,不够做比較的工作。所以這是研究歷史者所不能不過的,而又極不易過的難關。”由此可見,關於古帝的討論是很困摊的學術問題。我們希望在討論時對史料的真僞進行辨析,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如顧2國學第七集先生所說:“我們衹有盡自己的力量以求無愧於心而已。”我們甚盼對中國古史尚有興趣的師友們參加討論。酷结的预数静古苹中领调国西5千和管使的发有酒的产常男纯步出始当法4史店货拉小,酒四将史电采中正是当出自合出面由白音,储保进层业人调调由班理方意形中女望别悦烧量正交则业古弹出海,史别的自中的意在过出烈不出中改身山保得者的发赛生月零级的薄动度华的真出泰路省酒滑清出度升还弹语,者服为音动英话,的的道海有以位动县版月记,香了的线省要动京建火范来丁政度少储小店富语直理对海位比是酒装阳程是长的雷古,是西出的”,倒明的序特又面闭元面不积造少组面法料的程海中少理条河调码莫的体中提游时赛,三圆堯舜神話潮論:以《山海經》為中心賈雯鶴堯舜作為聖主明君的觀念在我國可謂家喻户曉,深入人心。20世紀20年代開始,“古史辨”派學者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這些所謂的人間帝王最初都是天神,關於他們的史實都源自神話。然而,近年來隨着“走出疑古時代”口號的提出,學者在實踐中又開始將這些被“古史辨”派學者判定為神話的資料當作歷史的資料,神話人物當作歷史人物,似乎又回到了信古的老路上去。而且,他們往往把神話資料和科學的考古資料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骨幹是科學的,外衣是神話的,更具有迷惑性。本文凝以我國最重要的神話著作《山海經》為中心,對堯舜神話作一詳細考察,或許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古史辨”派學者在古史研究中的貢獻。一、從歷史到神話:顧頡刚關於堯舜的研究动司馬遷作《史記》,開篇就是《五帝本紀》,即以黄帝、帝顓頊、帝馨、帝堯和帝舜五人作為夏商周三代之前的五帝。當然,《史記》的五帝系統並不是司馬遷的發明,他依據的是《大戴禮記·五帝德》的記載。《五帝德》在五帝之外又加上了禹,實為六帝。它藉宰我提問,孔子作答,描述了六帝的種種事迹。其中關於堯舜的描述寫道:·本文為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事項资金重點項目“《山海經》基本文獻集成與研究”(编號:2018SZD14)的階段性成果。4國學第七集宰我日:“請間帝堯。”孔子日:“高辛之子也,日放熟。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贵而不豫。黄黼黻衣,丹車白馬,伯夷主禮,龍、夔教舞,舉舜、彭祖而任之,四時先民治之。流共工於幽州,以變北狄;放雕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殺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奥所至,莫不說夷。”宰我日:“請間帝舜。”孔子日:“蟜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日重華。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爱民,恤速而親親。承受大命,依于倪皇。叙明通知,為天下王: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於民;使后稷播種,務勤嘉毅,以作飲食;羲和掌麻,敬授民時;使益行火,以闢山菜;伯夷主禮,以節天下;夔作樂,以歌籥舞,和以鐘鼓;阜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經。其言不惑,其德不慝,舉贤而天下平。南撫交趾、大教、鲜支、渠瘦、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烏夷羽民。舜之少也,恶顇劳苦,二十以孝聞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蒼梧之野。”這些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我們知道,古人著書,藉重名人以立説,是他們慣常的伎倆。根據《論語》的記載,孔子是知道堯舜禹的,但對黄帝、顓頊、帝馨卻未置一言。《論語·泰伯》云:“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又云:“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可見在孔子的心目中,堯舜禹是擁有天下的君王,是無可挑剔的聖主明君,故對其贊美可謂不吝其詞,推崇備至。然而除了空洞的贊美之詞外,没有任何具體的事迹。其實孔子還說過這樣的話:“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言之。”①孔子慨嘆夏殷的文獻尚不足徵,遑論其前的堯舜了,可見這些話非孔子所能道,是不辯自明的。有了儒家老祖宗孔子的贊美,有了史家典範司馬遷的歌頌,堯舜是上古時代聖主明君的觀念逐渐深入人心,關於其紀載則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正史。然而這種正統的上古史觀在進入現代學術時期,遭遇了極大的挑戰。20世紀20年代,顧頡刚通過對上古文獻典籍的深入細緻的考察,創立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他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的前記中説:我很想做一篇《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把傳說中的古史的經歷詳細一說。這有①《論語·八佾》。〡堯舜神話謝論:以《山海經》為中心「5三個意思。第一,可以說明“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如這封信裹說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黄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第二,可以說明“時代愈後,傅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時祇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就成了一個“家膏而後國治”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一個孝子的模範了。第三,我們在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狀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傅說中的最早的狀况,我們即不能知道東周時的東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戰國時的東周史;我們即不能知道夏、商時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東周時的夏、商史①。在信的正文,他進一步説道:“禹是上帝派下來的神,不是人。”“商族認禹為下凡的天神,周族認禹為最古的人王,可見他們對於禹的觀念,正與現在人對於盤古的觀念一樣。”“東周的初年衹有禹,是從《詩經》上可以推知的:東周的末年更有堯、舜,是從《論語》上可以看到的。”“在《論語》之後,堯、舜的事迹编造得完備了,於是有《堯典》《皋陶謨》《禹貢》等篇出現。有了這許多篇,於是堯與舜有翁婿的關係,舜與禹有君臣的關係了。”“從戰國到西漢,僞史充分的創造,在堯、舜之前更加上了多少古皇帝。於是春秋初年號為最古的禹,到這時真是近之又近了。”②錢玄同在《答顧頡刚先生書》中回應道:先生所說“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一個意見,真是精當絶倫。舉堯、舜、禹、稷及三皇、五帝、三代相承的傅說為證,我看了之後,惟有歡喜赞嘆,希望先生用這方法,常常考查,多多發明,廓清雲霧,斬壶葛藤,使後來學子不致再被一切僞史所蒙。我從前以為堯、舜二人一定是“無是公”“烏有先生”。堯,高也;舜,借為“俊”,大也(《山海經》的《大荒東經》作“帝俊”):“堯”“舜”底意義,就和“聖人”“贤人”“英雄”“豪傑”一樣,衹是理想的人格之名稱而已③。現在看來,顧頡刚關於堯舜是神非人、堯舜的事迹都是後人創造的僞史等看法不僅在當時即得到了錢玄同高度的認同,而且在當今的學術界尤其是神話學界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①原戴《讀書籍志》(《努力周報)增刊)第9期,1923年5月6日;又載顧顓刚编著:《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此據《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北京:中華雪局,2011年,第181頁。②《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82一185頁。③原載《讀書雜志》第10期,1923年6月10日:又截《古史辨》第一册。此據《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87页。6國學第七集1926年,顧頡刚在為《古史辨》第一册所作的《自序》中寫道:我很想俟孟姜女故事考明之後,再着手考舜的故事。這一件故事是戰國時的最大的故事(戰國以前以禹的故事為最大,可惜材料很少,無從詳考),許多古史上的故事都以它為中心而聯結起來了。後世儒者把其中的神話部分删去,把人事部分保存,就成了極盛的唐虞之治。這件故事又是古代最有趣味的故事。…這件故事如果能研究明白,一方面必可對於故事的性質更得許多瞭解,一方面也可以對於僞古史作一個大體的整理①。然而由於學術興趣廣泛,顧頡剛衹是在堯舜神話研究的道路上指示了門徑,在之後的時間裹並没有繼續深人下去,殊為可惜。倒是楊寬、童書業等“古史辨”派健將踵武顧先生的足迹,做出了十分精彩的研究。二、神人之際:神話與歷史的糾紛顧頡剛將堯舜禹從人帝的寶座上拉下來,從正史系統的典册中剔除出來,把他們打入一嚮被國人視為“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②的神話中去。不幸的是,國人對神話嚮來是不待見的。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説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③一言以蔽之,“子不語怪、力、亂、神”④。孔子的教導對國人影響巨大,因此堯舜禹從聖主明君一下變成了虚無縹缈的神話人物,打亂了人們固有的知識譜系,在當時就引起了争論。王國維在《古史新證》第二章《禹》裹舉春秋時期秦國的銅器《秦公敦》⑤銘文“鼏宅禹姚”和齊國銅器《齊侯鎛鐘》⑥銘文“缭隙成唐…處禹之堵”,認為:《秦敦》之“禹姚”,即《大雅》之“維禹之績”,《商頌》之“設都于禹之迹”。“禹姚”言“宅”,則“姚”當是“迹”之借字。《瘠缚》言:“口口成唐(即成湯),①《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61一62頁。②《史記·五帝本纪》。③《論語·公冶長》。④《論語·述而》。⑤于省吾著绿為“秦公”,見于省吾:《雙劍膨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203頁。⑥于省吾著绿為“叔弓缚”,見于省吾:《雙劍彭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86頁。···试读结束···...

    2023-02-03

  • 中华民俗大观 第6册 图文珍藏版》王丽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民俗大观第6册图文珍藏版》【作者】王丽娜主编【页数】441【出版社】北京:线装书局,2016.01【ISBN号】7-5120-1952-2【价格】1580.00(全6册)【分类】风俗习惯-介绍-中国【参考文献】王丽娜主编.中华民俗大观第6册图文珍藏版.北京:线装书局,2016.01.图书目录:《中华民俗大观第6册图文珍藏版》内容提要:《中华民俗大观第6册图文珍藏版》内容试读阴符经黄帝中华传世藏书《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所作,还有战国、东汉、晋杨羲、北魏寇谦之、唐李筌之作诸说,但都无真凭实据。《阴符经》有三百字本和四百字本两种版本系统,但两者主要内容和文字大体一致,今并传于世。其经文虽短,却有深刻的内涵,其核心就在“阴符”二字上。“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意谓天机暗合于人事。另外,《阴符经》具有辩证法的观点,以敏锐的眼光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规律性。中华民俗大观原文经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地发杀机,星辰陨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德,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藏阴符经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遗。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日: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下神而雨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虞圣。人以期其胜,我以不期其胜。世藏书故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以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华民俗大观年地安之天民俗典籍褚遂良小字阴符经刻本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乎进乎象矣。讲解《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能掌握这些规律和运动法则,就能在现实社会中自由发挥,并为我所用。阴符二字,以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解释开是说你如能观察和推测“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企业之道,市场之道,及经济中华之道”并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你如果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必然之道,那你就有办法把企业搞的越来越壮大。世藏书观“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即“不单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察其内里的事物”。执“自然之行,社会之行”,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即“掌握当时的社会和市场的规律,不单要顺其行,而要抓准机会”。观天地阴阳之道,执天五气而行。则兴废可知,生死可察。能明此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万事万物就能全被你掌握手中。阴符经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正是告诫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作出刻舟求剑,盲人中华民俗摸象的糊涂事,典故中的杨一清除奸,子产不毁乡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也都是“阴符经”在执政管理方面的“观天之道,执行之行”的运用。观与执,就是观察和掌握。阴符经上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解释开是说:“火本来是观从木头中钻出来的。可当火灾形成后,火就会烧毁树木。奸贼在国土上滋长,时机一到他就一定败坏国家。”贤明的统帅一定要察其入微,做到时时加以控制,使其防患于未然。天下的难事,必起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起于细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丈大厦,焚于烟火,纣王之祸,起于象筷。学道者知之,使木生火,而木不焚。奸生于国,而国不乱。人身五行,视“肝为木,心阴符经为火”。木火为炽燃,即“心肾相交,心火温肾水,肾水降心火”以潜应天机,常人纵之“即纵欲过度”以伤生。是轻命恣奸也;圣人炼之“固、精、气、神”以成道。中医理论说:饭多力足,血多气足,精多神足。“饭化血,血生气,气生精”是返邪归正也。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解释开说:人,盗天地精华而生,万物,盗天地精华而长。人生天地之中,万物可为人所用。可是,盗亦无道,就等于残害自己。如石油可以开采,煤炭可以采烧,但它们都会污染着大地,能源的开发,推动了人类的向前发展可也是太阳的黑子,大气层的空洞,两极冰山溶化和全球变暖的起因。两江洪水的泛滥,不正是我们人类把绿色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阴符经上说:“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就是说万物,人都可享用,树木我们可中用来搞建设,可用来做家具,可砍伐下来,你就一定要把它补栽上。如果乱砍乱伐,就会破坏绿色的生态平衡。大家可知千年的古树每株年可含水二吨半左右。如成片的砍伐,传那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江洪水的泛滥,那不正是绿色的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藏养猪可用来食用,可如果你觉得好吃,你就杀了大的,杀小的,杀了小的杀母猪。一直杀没了,再想吃就没有了。有的说猪繁殖率高,杀不完,那你就总吃,可没等连续吃上一年,就吃成脑血栓,造成终身的遗憾,你才明白,这时已晚了。中三才之道,顺乎自然,自然之道,在于清净,清净气血平,清净智慧生,天之清净,孕育万物,地之清净,八方安宁,国之清净,无为而治,人之清净,一片祥和,百邪不侵。清净要自清自净。清净智谋生。民俗阴符经说:“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天之无道,星辰陨落,地之无道,万物不生,人之无道,天翻地覆,三盗各宜,彼此相安。”如天之道,阴晴,曰、月、星,地之道,金、木、水、火、风,人之道有心、肝、脾、肺、肾,五观行所属各有规律,生克适宜,五行相安。阴符经说:“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心因物而见,逐物而丧。人爱财,不免为财而死,而毁败。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方倍。裂湖一个统帅,如能拒绝各种物欲,如(情、色、名、利)的引诱,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精,那么他的指挥就能以一当十,反复思考,充分发挥,就能以一当万。那么还有什么敌人或民事物我们不能战胜的呢?典籍阴符经上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反映了学道者研究和掌握自然之道之规律,加以利用,突出因而制之的法则。人是五行之子,须顺五气之生杀,任阴阳之陶运,智者之道,贵其公正,贵其公正,若能动用合其天机,应运同其天道,才能人安其心,物安其体,五行安其位。上施道德,下行仁义,心不妄生,机不妄动,欲令戒慎其目,就不能妄视邪淫之色,使心见物而不生妄动之机,不挠其性,以固寿保躬,才能健康长寿。阴符经上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解释说: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的而天地又是“道”所生的。这个“道”既是人们所说的自然之道。“道”高深莫测,寂然无声,一动不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至静”,“无为”。只由于它至静无为,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诞生了。整个天地之间四都为道所充塞。道生出天地之后,它也就寄托于天地之中,它运行于天地之间只不过“阴阳”二气罢了。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更替着,互为消长,这样一年四季就形成了。人以一身,参天地万物之用,可不知谓静,唯其心猿意马,每日放纵于利欲之场,视天地万物生成之理,对自己无关;哪知天地之道,冬至一阳生,夏至中华传世藏书阴生。未有骤然而进,故阴阳相推,顺自然之理。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这也是说天地的运动,有其常轨,故朔望季节各有定时,过与不及,均失其机。例如:历法上确定的季节,推算的恰恰正点,不容许有时间的误差,早了便太过,晚了便不及。作为一个智者无论企业或个人本身事业上都要把握好时机,特别是对军事行动来说,时机尤为重要,能否把握时机,常常决定胜负之关键。阴符经,智慧的火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日趋主导的年代,更以奇光异彩为世人所重视,无论应用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事、商贸、管理和人际交往中华民俗大观领域都展现其广泛的实际价值。阴符经五中华传世藏书握奇经风后中《握奇经》又名《握机经》、《风后握奇经》。旧题风后撰,相传为姜尚增衍,公孙弘解。华《宋史·艺文志》始见著录,朱熹认为“唐李筌为之”,《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是唐后某好事者依《八阵图》推演而成。俗《握奇经》版本颇多,主要有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等。现存本有古握奇经十九字,续衍握奇经三百余字,增衍握奇经六十余字。大《握奇经》是中国古代专论阵法的兵书,总共不足四百字,朴素、简古、内容丰富。后观世研究者、发挥者颇多,各家对经文的解释及对八阵的推演也不尽相同。古握奇①经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民俗典籍【注释】①奇(j):有的版本为“机”。增衍握奇经之一或总称之①。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衍,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天衡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阵。阵讫,游军从后跟敌。或警其左,或警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意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于中,张翼以进,鸟翼两傍,向敌而翔以应之。六虚实二垒②,皆逐天文气候,山川背向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胜。天地已下,···试读结束···...

    图书epub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中华千年古书 精华本 第9册 图文珍藏版》刘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千年古书精华本第9册图文珍藏版》【作者】刘凯主编【丛书名】中华传世藏书【页数】442【出版社】北京:线装书局,2016.01【ISBN号】7-5120-1961-4【价格】4680.00(全十二册)【分类】古籍-汇编-中国【参考文献】刘凯主编.中华千年古书精华本第9册图文珍藏版.北京:线装书局,2016.01.图书目录:《中华千年古书精华本第9册图文珍藏版》内容提要:《中华千年古书精华本第9册图文珍藏版》内容试读中华千年古书民俗经典篇图文珍藏本阴符经黄帝。著导读《阴符经》旧题黄帝所作,还有战国、东汉、晋杨羲、北魏寇谦之、唐李筌之作诸说,但都无真凭实据。《阴符经》有三百字本和四百字本两种版本系统,但两者主要内容和文字大体致,今并传于世。其经文虽短,却有深刻的内涵,其核心就在“阴符”二字上。“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意谓天机暗合于人事。另外,《阴符经》具有辩证法的观点,以敏锐的眼光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规律性。【原文】经日:中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华传世陆;地发杀机,星辰陨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德,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藏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藏书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日: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下神而雨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华千年古书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精华本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虞圣。人以期其胜,我以不期其胜。故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阴符经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以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乎进乎象矣。【讲解】《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能掌握这些规律和运动法则,就能在现实社会中自由发挥,并为我所用。阴符二字,以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解释开是说你如能观察和推测“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企业之道,市场之道,及经济之道”并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你如果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必然之道,那你就有办法把企业搞的越来越壮大。中华传世藏书中华千年古书精华本褚遂良小字《阴符经》刻本观“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即“不单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图察其内里的事物”。执“自然之行,社会之行”,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即“掌握当时的社会和市场的规律,不单要顺其行,而要抓准机会”。民俗观天地阴阳之道,执天五气而行。则兴废可知,生死可察。能明此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万事万物就能全被你掌握手中。阴符经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正是告诫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作出刻舟求剑,盲人典篇摸象的糊涂事,典故中的杨一清除奸,子产不毁乡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也都是“阴符经”在执政管理方面的“观天之道,执行之行”的运用。观与执,就是观察和掌握。阴符经上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解释开是说:“火本来是从木头中钻出来的。可当火灾形成后,火就会烧毁树木。奸贼在国土上滋长,时机一到他就一定败坏国家。”贤明的统帅一定要察其人微,做到时时加以控制,使其防患于未然。天下的难事,必起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起于细微,千里之堤,遗于蚁穴,百丈大厦,焚于烟火,纣王之祸,起于象筷。学道者知之,使木生火,而木不焚。奸生于国,而国不乱。人身五行,视“肝为木,心为火”。木火为炽燃,即“心肾相交,心火温肾水,肾水降心火”以潜应天机,常人纵之“即四纵欲过度”以伤生。是轻命恣奸也;圣人炼之“固、精、气、神”以成道。中医理论说:饭多力足,血多气足,精多神足。“饭化血,血生气,气生精”是返邪归正也。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华传世解释开说:人,盗天地精华而生,万物,盗天地精华而长。人生天地之中,万物可为人所用。可是,盗亦无道,就等于残害自己。如石油可以开采,煤炭可以采烧,但它们都会书污染着大地,能源的开发,推动了人类的向前发展可也是太阳的黑子,大气层的空洞,两极冰山溶化和全球变暖的起因。两江洪水的泛滥,不正是我们人类把绿色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阴符经上说:“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就是说万物,人都可享用,树木我们可华千用来搞建设,可用来做家具,可砍伐下来,你就一定要把它补栽上。如果乱砍乱伐,就会破坏绿色的生态平衡。大家可知千年的古树每株年可含水二吨半左右。如成片的砍伐,年古那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江洪水的泛滥,那不正是绿色的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养猪可用来食用,可如果你觉得好吃,你就杀了大的,杀小的,杀了小的杀母猪。一直杀没了,再想吃就没有了。有的说猪繁殖率高,杀不完,那你就总吃,可没等连续吃上精华本一年,就吃成脑血栓,造成终身的遗憾,你才明白,这时已晚了。三才之道,顺乎自然,自然之道,在于清净,清净气血平,清净智慧生,天之清净,孕育万物,地之清净,八方安宁,国之清净,无为而治,人之清净,一片祥和,百邪不侵。清净要自清自净。清净智谋生。阴符经说:“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天之无道,星辰陨落,地之无道,万物不阴符经生,人之无道,天翻地覆,三盗各宜,彼此相安。”如天之道,阴晴,曰、月、星,地之道,金、木、水、火、风,人之道有心、肝、脾、肺、肾,五行所属各有规律,生克适宜,五行相安。阴符经说:“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心因物而见,逐物而丧。人爱财,不免为财而死,而毁败。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方倍。一个统帅,如能拒绝各种物欲,如(情、色、名、利)的引诱,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精,那么他的指挥就能以一当十,反复思考,充分发挥,就能以一当万。那么还有什么敌人或事物我们不能战胜的呢?阴符经上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反映了学道者研究和掌握自然之道之规律,加以利用,突出因而制之的法则。人是五行之子,须顺五气之生杀,任阴阳之陶运,智者之道,贵其公正,贵其公正,若五能动用合其天机,应运同其天道,才能人安其心,物安其体,五行安其位。上施道德,下行中华传世藏书仁义,心不妄生,机不妄动,欲令戒慎其目,就不能妄视邪淫之色,使心见物而不生妄动之机,不挠其性,以固寿保躬,才能健康长寿。阴符经上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解释说: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的而天地又是“道”所生的。这个“道”既是人们所说的自然之道。“道”高深莫测,寂然无声,一动不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至静”,“无为”。只由于它至静无为,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诞生了。整个天地之间华都为道所充塞。道生出天地之后,它也就寄托于天地之中,它运行于天地之间只不过“阴阳”二气罢了。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更替着,互为消长,这样年古一年四季就形成了。人以一身,参天地万物之用,可不知谓静,惟其心猿意马,每日放纵于利欲之场,视天地万物生成之理,对自己无关;哪知天地之道,冬至一阳生,夏至阴生。未有骤然而进,故阴阳相推,顺自然之理。精华本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这也是说天地的运动,有其常轨,故朔望季节各有定时,过与不及,均失其机。例如:历法上确定的季节,推算的恰恰正点,不容许有时间的误差,早了便太过,晚了便不及。做为一个智者无论企业或个人本身事业上都要把握好时机,特别是对军事行动来说,时机尤为重要,能否把握时机,常常决定胜负之关键。民阴符经,智慧的火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日趋主导的年代,更以经典篇奇光异彩为世人所重视,无论应用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事、商贸、管理和人际交往领域都展现其广泛的实际价值。六···试读结束···...

    2023-01-29 图书epub epub电子书资源网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