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小说名作欣赏》晨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小说名作欣赏》【作者】晨曦主编【丛书名】读点经典中国文学艺术名著欣赏【页数】197【出版社】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636-5392-8【价格】16.00【分类】古典小说-文学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晨曦主编.中国古代小说名作欣赏.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小说名作欣赏》内容提要:本书包含的内容有:《水浒传》:揭示社会矛盾的草根英雄史诗、《三国演义》:通俗历史小说的经典巨著、《西游记》: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等。《中国古代小说名作欣赏》内容试读1.《水浒传》:揭示社会矛盾的草根英雄史诗[明]施耐庵◇阅读导航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源于元末明初,是人民群众中集体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国作者施耐庵(1296一1370),原名彦瑞,号子安,别号古代耐庵,江苏兴化人。元末中进士,曾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后弃官归乡,从事写作,曾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说创作。他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朝廷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名作庸残暴,胸中充满激愤,相传曾参加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欣义军。张士诚起义失败之后,施耐庵隐居白驹著书。后为避朱元璋征,迁往淮安。1370年,施耐庵卒于江苏淮安。宋金元明时期,有关宋江起义的故事通过话本讲述和杂剧演唱广为流传,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艺术再创造,写出了中国第一本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关于宋江起义,《宋史》《三朝北盟会编》等书中均有记载。尽管这些记载比较简略,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场起义声势浩大,起义军曾多次打败宋军,对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关于起义的结局说法不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却被染上浓厚的传奇色彩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南宋时,水浒故事已成为说书读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罗烨的《醉翁谈录》中就点记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武行者”等话本的名目。到轻宋末元初出现的《大宋宣和遗事》就有了“梁山泊聚义”,典以及“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等故事和“受招安征方腊”的故事梗概,并提出“助中行忠义、护卫国家”的口号。元人杂剧中也有不少水浒国戏,其中李逵的戏最多,如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是一出学传奇的水浒戏。《水浒传》正是在民间长期流传和艺人们艺讲述、演唱的基础上,经过文人加工、再创造而成。名著◇情节精要赏《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小说开头带有几分魔幻色彩。宋仁宗嘉祐三年春,天下瘟疫流行,殿前太尉洪信奉旨请张天师消灾。洪信无意中打开了伏魔殿,放走了关在其中的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共108个妖魔。这就是后来梁山泊的108位好汉。哲宗时,东京开封府有一个破落子弟高俅,不务正业,被父亲告发成罪犯。遇赦回东京,因踢得一脚好键,受端王赏识。端王即位称徽宗,高俅被封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即挟隙报复,逼得教头王进携母弃家,投奔延安府经略相公。王进路过史家村,收九纹龙史进为徒,传授半年武艺后,王进母子辞行。少华山有三条好汉,因去华阴县借粮,与史家村发生冲突,史进生擒陈达、朱武、杨春。意气相投,史进义释陈达等并与三人成为挚友。史进往关西寻师父王进,至渭州结识提辖鲁达,又遇师父李忠。鲁达仗义救金老汉父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安身避难,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鲁智深不守清规,醉打山门,长老命他往东京大相国寺去做职事僧。智深至大相国寺,智清长老见其凶悍,便令其中国看守酸枣门外菜园。在菜园,他力伏众泼皮,倒拔垂杨古柳,艺惊豹子头林冲,二人义结金兰。高俅的干儿子高衙代内欲夺林冲之妻,高俅于是设计陷害林冲。林冲带刀误小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其妻不屈,被高衙内逼死。林冲在说充军途中,被两公差百般折磨,至野猪林,公差又奉高俅作之意要下毒手,幸亏鲁智深赶来救护。林冲至沧州后,高欣俅又派人来追杀,林冲忍无可忍,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虞侯,雪夜上梁山。梁山大头目王伦,心胸狭窄,见林冲武艺远胜自己,故意刁难,令他在三日内杀人做“投名状”,林冲截住丢官的杨志拼杀。王伦出面劝止,收下林冲,并劝杨志入伙。杨志却不愿入伙,前往东京,因贫困所逼卖刀,杀泼皮牛二,充军大名府。梁中书见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入班为提辖,并护送给丈人蔡京的生辰纲。山东郓城县有一好汉叫托塔天王晁盖,他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人,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不料,消息走漏,白胜被捕,情况危急,多亏及时雨宋江冒死送信,朱仝、雷横等捕头仗义放行,才脱虎口。晁盖等人至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王伦,众读人推举晁盖为山寨的大头领。点晁盖等人感念宋江昔日救命之恩,派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100两,此事被宋江侍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相威典逼,宋江怒而杀之,至沧州柴进处避难,结识武松。武松回清河县,路过景阳冈打虎,被阳谷县县令委任步兵都头,并遇见兄长武大。武大之妻潘金莲,被恶霸西门庆勾中国引成奸,二人合谋毒杀武大。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自首后被刺配孟州。武松在十字坡遇学艺张青、孙二娘,至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复夺快活林,蒋门神与张都监等人勾结,计陷武松,刺配恩州,并欲中术名著欣赏途下毒手。武松在飞云浦断锁开枷,杀了公差,又至鸳鸯楼杀了蒋门神等仇人。武松持张青夫妻信,又化装成行者模样,往二龙山落草,在白虎山再遇宋江。公孙胜念母回家探视,李逵见景生情亦回家探母。李逵背母回山寨欲同享福乐,至沂岭寻水时,老母丧于虎口,李逵力杀四虎,一时轰动,但他大意被人识出,醉后为沂水县都头李云索拿,被朱富救护,同归梁山。晁盖、宋江等想念公孙胜,派戴宗去探望,路结杨林、杨雄、石秀等人。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石秀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脱险。宋江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扈三娘。这时,孙立、孙新、顾大嫂等为救解珍、解宝在登州府劫牢反狱,投奔梁山。孙立原系登州兵马提辖,又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同门弟兄,遂率梁山好汉假装官军入祝家庄帮忙。孙立、石秀、秦明等里应外合,宋江三打祝家庄获胜,祝家父子丧命,栾廷玉、扈成逃走。此后,李应、孙立、孙新、徐宁、呼延灼、朱仝、卢俊义等英雄豪杰纷纷被“逼上梁山”,梁山实力日益壮大。就在这时,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中毒箭身亡,宋江被众人推举为王。中宋江成为梁山泊之主,就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古请公孙胜主持罗天大醮,天降火块入正南地下,深掘出一代石碣,上写蝌蚪文,何道士识得译出,乃是梁山108将座小说次表。故事至此,《水浒传》最精彩的部分也就结束了。名后面的情节是宋江一心想求得朝廷招安,为国效力。几作经波折,梁山好汉在宋江的意志之下同意接受招安。此欣后,朝廷便以梁山泊众英雄为工具,先抗拒辽兵,后镇压方腊起义。破辽国徒劳无功,征方腊损兵折将,梁山泊众多英雄好汉或战死,或归隐。宋江、卢俊义等人虽受朝廷加封,但仍遭逼迫。不久,宋江、卢俊义等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坏了他的声名,在临死前亦将其毒死。吴用、花荣闻讯后,赶到蓼儿洼哭祭宋江,然后双双自缢而亡。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浒英雄事业就此烟消云散。◇鉴赏与评析《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史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枝独放异彩的艺术奇葩。读《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点先在于它深刻的思想价值。小说把草莽英雄推上了历史经舞台,写的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过程,在更广阔的典范围内描绘了宋元之际的社会生活。作者以梁山108将为重点,以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高潮、衰落、失败为核心,上至昏君佞臣,下至村野佃民,从城市到农村,触及社国文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反映了封建学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作者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抗暴斗争,通过英雄好汉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反映了这场斗争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著《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轰轰烈烈的赏大起义,正面描写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行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罕见的,它对明清两代的阶级斗争,特别是农民起义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作品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一直活在人民心间,像一团烈火,照亮了人民起义的道路。···试读结束···...

    2022-10-12

  • 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晨曦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作者】晨曦主编【丛书名】读点经典:中国文学艺术名著欣赏【页数】213【出版社】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ISBN号】978-7-5636-5393-5【价格】16.0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晨曦主编.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内容提要:本书包含六个部分,具体的内容有:敕勒歌、登鹳雀楼、望岳、春晓、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绝句、渔歌子、早春、草等。《中国古代诗词名作欣赏》内容试读放歌自然中国是诗的国度。著诗与品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自然风光始终是诗人们饱含深情地讴歌、描绘的主角。以景入诗,化情为景,构成一幅声色交融、动静相宜的主题画卷,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种情思雅致的情趣,一种安静淳朴的场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11.敕勒歌[南北朝]佚名◇古诗引读《敕勒歌》是敕勒族歌咏草原风光和“水草畜牧之中盛”的牧歌,是古代民族诗歌中的一件瑰宝。收在《乐府国诗集》的《杂歌谣辞》中。这首诗的作者已无史料记载,故古为佚名。代诗敕勒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汉时叫“丁零”,魏晋南北朝时叫“敕勒”。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名的草原上逐水草游牧,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用毡子欣做成的圆顶帐幕,今俗称“蒙古包”),北朝时活动在朔州赏(今山西省西北部)一带。《北史·高车传》说,敕勒族人“男女无大小,皆集会…歌舞作乐”。所以就能产生这样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敕勒歌》。《敕勒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千百年来始终蜚声四播,传诵不衰。3···试读结束···...

  • 中国古代手抄本秘笈 第6卷》老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手抄本秘笈第6卷》【作者】老根【页数】3448【出版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ISBN号】7-104-00989-2【参考文献】老根.中国古代手抄本秘笈第6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图书目录:中国古代手抄本秘笈第6卷》内容提要:...

    2022-05-12

  • 中国古代服饰简史pdf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古代服饰简史df免费下载,我们每天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书作者带你走进渊源古装发展,让你了解服装的情况。电子书作者信息1958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8年毕业于中国北京二龙路中学。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系服装设计专业。1982年至1986年在中国北京服装技术学院任教。1986年赴日本留学。1998年毕业于日本和光大学人文系美术专业,主修日本画。1991年毕业于日本学艺大学家政与教育系、家庭学系、家政系服装服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4月,日本株式会社事业部负责服装图案设计。电子书主要内容第一章服装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中国古代纺织原料和工具的产生与演变第三章夏商周春秋战国服饰第四章秦汉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都第六章隋唐五朝服饰第7章宋朝服饰第八章:辽金元服饰第九章明朝服饰第十章:清朝服饰服装的由来简介服装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御寒避暑,有人说是被羞耻的想法所支配,也有人说是为了美,为了装点自己……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要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但要想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等。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引自《德国意识形态》,第1卷)...

    2022-05-11 宋朝服饰 宋朝服饰 宋代

  • 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刘文哲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作者】刘文哲编著【丛书名】中国古代文玩鉴定实例丛书【页数】256【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01【ISBN号】978-7-80178-722-4【价格】88.00【分类】家具-鉴定-中国-古代【参考文献】刘文哲编著.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01.《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家具的盛期和精华皆在明清。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宫廷家具,是古代家具中的极品。由于古代家具收藏的历史并不长,而人们所能见到的精品古代家具又不多,因而对古代家具的收藏心存太多的疑惑。《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的出版即为解惑而编,通过此书,看看专家是如何一招一式鉴藏中国古代家具的。《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内容试读「中国古代文玩鉴定实例丛书」古代家具鉴实国華款出版社例选题策划:王瑶褚大为责任编辑:刘正刚毋卫莉装帧设计:春晓伟业责任印制:李浩玉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刘文哲编著.一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ISBN978-7-80178-722-4I.中…Ⅱ.刘…Ⅲ.家具-鉴定-中国-古代IVTS66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227719号书名: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主编:刘文哲执行主编:郭兵出版发行:华龄出版社印刷:精美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版次:2010年1月第1版2010年1月第1次印刷开本:787×1092毫米1/16印张:16字数:300千字印数:1-3000册定价:88.00元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41号邮编:100009电话:84044445传真:84039173《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编委会主编刘文哲执行主编郭兵编委李全国吕凤涛杨建生于成良刘瑞忠张艳丽责任编辑刘正刚毋卫莉选题策划王瑶褚大为整体设计春晓伟业藏品提供国城堂源宝斋吴运鸿王芳电脑制作陈一凡张留齐刘建宇丁岭花责任印制李浩玉亘古中华,文明渊远。序自新石器时代起,当中华文明犹如一轮红日蓬勃而出,便以举世瞩目的光芒照亮了神州大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数十个新旧朝代更替的时空内,历史与情感、道德与善恶、智慧与良知凝聚成为我国难以数计的民族精魂,也浓缩了我国崎岖漫长的社会发展轨迹,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各种文化遗存一一古代文玩。古代文玩,简称古玩,亦称古董或骨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过科考验证的文物和各种古代遗存的统称。我国的好古之风缘起较早,始现于六朝、隋唐时期文人对文房用具的品质优劣考究,由此沿袭成风。宋代渐趋普遍,明代中期收藏之风蔚然兴盛。皇室宫廷的帝王、达官显贵以及大贾巨商也争相附庸风尚,多方搜集民间珍玩,藉以增饰其儒雅形象,并相继以此为豪。从而也极大地推动了文玩收藏之风,刺激了明清工艺品制作的发展。古玩的称谓由来已久。最早称之为骨董,其“骨”即所谓“过去之精华”,“董”就是有深藏之意,即深藏的过去精华。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应是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疑耀》,其书日“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明代董其昌《骨董十三说》称:“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由此,骨董一词便沿用至清初,直至乾隆始称“古玩”。古代文玩包括有很多种类,内涵复杂,质地各异,其概念以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同,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均有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将古玩称之为文物,并由文物局分为12大类别。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大到各种摩崖石刻,建筑古迹,仰观感叹;小到玺印古钱,方寸之间,置于掌中把玩。在归类的同时,也将文物和文玩区别开来。所以准确地讲,文物是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环境的可靠物证,是文物部门或相关机构经过科学鉴定确认,具有其特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人类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当然,至今尚未出土或出土尚未经过确认,且已在市场流通的亦属此列。由于文物特定的属性和经济价值,古玩市场便有文物和大批的文物仿制品、甚至臆造的赝品同时出现,交易者的身份更为复杂,有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有自称是“农民”的盗墓者,有闪烁其词的文物贩子,还有造假专业户,其交易物品亦可谓鱼龙混杂,真假莫辨。当今所称之为“古玩”者,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就包括文物和一些出自民间的、未经科考部门正式认定的历史遗存,以及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各种赝品、伪品和工艺品。时值改革开放后30余年的今日,我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令世界瞩目。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拓宽和丰富,艺术收藏也成为近几年急剧升温、日益火爆的一门投资行业。艺术收藏是一门学问。中国的古玩文物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石器、玉器、瓷器、陶器、金银器、青铜器、漆器、瓦当、竹木牙角等等;按功能分有生活用具、农具、武器车马器、度量衡器、礼器、货币、玺印、服饰等等。这些器物从启蒙到成熟,再到鼎盛时期,都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时代特征,它们既相互影响,又自成体系,大大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民间收藏是古代文玩收藏重要的组成部分。收藏热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古玩鉴定与收藏的兴趣,大家开始对身边的各种家什重视起来,不论大小、材质、造型,人们总是怀者一颗揣测的心理审视着这些“老古董”,一方面人们希望知道这些“老古董”确切的身份、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家有宝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正是这种心理,凸现了人们对收藏、鉴定的知识迫切的需求。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等各相关部门、单位,也在对民间古玩藏品的鉴别做着积极的推广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识宝、鉴宝知识的传播,让人们懂得如何发现身边的宝物、懂得收藏什么,怎样识宝、怎样鉴别真伪、怎样收藏、如何正确投资这一行业,在收藏的过程中怎样避免经济受损,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等等。图书历来是传播知识、答疑解惑的最好老师。目前,对民间相关各种古玩文物收藏、鉴定的图书、刊物从各类大型系列丛书到街边盗版的小册子已非常丰富。但大多收藏鉴定类书刊内容多以“赏”为主,“鉴”为辅,有的过于简单,仅有图片和器物名称,流于形式,有的专业性太强,存在片面性,难以普及,有的行文晦涩,结构复杂,让人看完之后难明就里,不知所云;有的过于“经典、豪华”,定价过高,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少人问津。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各种文化差异和贫富差异是必然的。我们不能以专家学者的眼光辨别是非,更不能以富商巨贾的财力衡量自己。但对于热衷于收藏、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读者来说,直观、具体、通俗实用的经验传播、简单明了的分解式图文对照说明就是答疑解惑最好的方法。鉴于此,本套鉴定系列丛书应时而生。本套丛书以古玩材质的不同,共分为《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实例》、《中国古代瓷器鉴定实例》和《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四册,为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倾心协力之作,编写体例新颖独特,观点视角准确,行文通俗易懂,不失为如同专家在侧的一套古玩鉴定教材。当然,我们希望付诸太多努力和辛勤诞生的这套丛书,能博得读者的认可,能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届时我们将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我们也会虚怀若谷,恳切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拾遗补漏,纠正谬误,以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诚如是,则幸矣。本书编委会2009年10月27日···试读结束···...

    2022-05-10 epub百度百科 epub编辑器

  • 中国古代建筑展》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建筑展》【作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著【页数】291【出版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1【ISBN号】978-7-80219-998-9【价格】180.00【分类】古建筑-博物馆-陈列说明-北京市【参考文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著.中国古代建筑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1.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建筑展》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建筑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于2000年对外开放,2011年完成改陈工程。新的《中国古代建筑展》从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技术、艺术等方面阐释其发展概貌。值此新展览开放之际,制作了《中国古代建筑展》图录,将立体展厅收纳于平面图册,这不仅是对于展览图册内容编辑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完成这一基本陈列改造工作的珍贵记忆,更希望成为读这本可收藏、可研读、可捧在手心的随行展览。《中国古代建筑展》内容试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创作过程和感悟00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解立红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在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古建筑群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先农坛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与营造技艺的专题性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求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早在2000年即已对外开放,2011年完成改陈工程。此项改陈工程,从2008年开始酝酿,2009年编写陈列大纲,2010年启动形式设计、经费预算、正式立项,2011年完成陈列布展、对外开放,历时近四年。在北京市文物局领导下,该工程带动了古建馆各项工作,全馆上下一齐努力,馆容焕然一新。新的《中国占代建筑展》陈列于先农坛太岁殿院落,陈列面积2700平方米。展出文物、模型等实物展品约200件套,图片、绘图等平面展品五百余件,多媒体铺助展品约20项,观众参与互动项目7项。该陈列从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技艺、类型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通过形象化的展示方式,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貌。陈列的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布展于拜殿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布展于太岁殿西侧:第三部分“太岁坛复原陈列”,布展于太岁殿中部:第四部分“匠人营国一中国古代城市”,布展于太岁殿东侧;第五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布展于西配殿。观众进入拜殿展厅,穿过宽散的院落到太岁殿展厅,再到西配殿展厅,形成了完整便捷、自然流畅的参观路径。博物馆基本陈列工程,是博物馆的基本业务,业内已形成成熟的规范,如:陈列主题确定,内容策划和编辑,展厅布局,形式设计,文物展品布展,安技防设施配套,语音讲解,陈列宣传品,陈列图录诸项落实等等。但是这些规范或习惯做法,大多针对大型的或有现代化展厅的博物馆: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特别是依托于古建筑中的中小博物馆,则成功经验不多。此次古建馆改陈,便面临不少间题,如:作为古建筑中的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如何协调解决古建筑保护与博物馆利用的关系,原古建筑主题与博物馆主题的关系,展厅与环境的关系,陈列与古建筑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的关系等等。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何协调解决现行体制的规定程序与陈列布展客观要求的矛盾。作为中小型博物馆,如何解决社会赋予的股切期望与自身业务力量和水平有限的矛盾。作为在旧陈列基础上改陈,还有如何解决新旧传承扬杨榷的问题。所以,举办《中国古代建筑展》的实践,同时也是中小型博物馆合法、规范、协调、有效地举办基本陈列的一次探索。·、把层基本原则《中国古代建筑展》改陈工程,应当确定哪些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如何遵循这些原则?我们首先从古建馆以往基本陈列布展和开放的实践经验,从来自本馆员工特别是专业人员的体会感悟,以及来自观众和各界的反映等方面入手,展开认真细致的研讨。2008年夏季,正逢奥运会在北京举办,馆里全体业务人员都走出办公室,进入展厅为观众服务。这就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已经展出多年的原《中国古代建筑展》进行仔细的琢磨和审视,对即将筹备的新《中国古代建筑展》进行反复讨论和切磋。结合大家的想法,陈列保管部主任董绍鹏写出一份改陈草案,打印出来,发给全体业务人员。大家多次在一起讨论,集思广益,不断深化思路。那些日子里,我们在展厅里为观众服务的同时,一个新的陈列的雏形,开始在脑海里形成。2009年,开始考虑新陈列的框架。原《中国古代建筑展》共有八个部分,采取历史与专题相结合的结构,比较全而。但是结构上有些零碎,重点不够突出。八个部分布列于三个展厅,观众不容易很快把握。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把这八个部分的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即新陈列的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第五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再增加“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为新的第二部分,增加“太岁坛复原陈列”,为新的第三部分。通过整合、增补,形成全新的陈列框架。新的框架,内容更加丰富,编排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与展厅的结合也更加顺畅。新增“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部分,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技术、装饰技艺、建筑施工与构件加工等方面,表现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成果,普及科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古建馆多年来开展古建科普活动的基础上,为满足观众需求而增加的。新增“太岁坛复原陈列”部分,局部恢复太岁坛历史原貌,既展示现代陈列、又展示古代原貌,应当说这是此次改陈的一次认真尝试。随着陈列框架的逐步清晰,撰写陈列大纲的工作开始展开。古建馆从事保管、陈列、社教等业务人员共八人,分成三组,承担陈列大纲撰写工作。陈列,是一门形象艺术,所以陈列内容的设计,根本无法离开陈列形式的设计。在编写陈列大纲的同时,我们始终与几位陈列设计师保持密切合作,使陈列内容的设计始终不离开陈列形式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的不断碰撞中,陈列大纲不断提升,同时也为陈列大纲与下一步陈列形式设计的有机衔接,奠定了基础。至2009年年底,陈列大纲经过多次讨论修改,终于基本成形。刚刚进入2010年,陈列大纲就送到专家组各位专家的手中。著名古建和博物馆专家罗哲文、楼庆西、晋鸿逵、宋向光、李跃进、徐怡涛、孟繁兴诸位先生,以及北京市文物局于平、刘超英、哈俊、李学军、白崇诸领导,帮助我们修改大纲,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馆里已退休的专家张蓉华、董纪平、李小涛也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如果说,此前我们一直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专家和领导的指导、支持、积极参与,使我们信心倍增。经过儿轮修改,楼庆西先生、徐怡涛先生还做了逐字逐句的订正,2010年10月10日,专家评审会通过了《中国古代建筑展》陈列大纲。陈列大纲的定稿,意味着我们对筹备《中国古代建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和确定下来。这些原则主要是:(一)传承扬摧作为在旧陈列基础上改陈,要解决新旧传承扬椎的问题。除了前文提到陈列结构和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增补以外,展厅中还有三件大型展品(隆福寺藻井、老北京沙盘金代墓室)不方便移位,需要与新的陈列有机融合,并改善其陈列方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陈,相对于内容设计而言,重在整合增补,因有过去的基础,比创作一项新的陈列要省力:而相对于形式设计而言,不仅要从头再来,而且背负过去遗留的负担,比创作一项新的陈列要更难。(二)保护利用在古建筑中举办有关古建筑的陈列,需要协调解决古建筑保护与展厅利用的关系。一是对展厅地面、梁柱、墙面、门窗、彩画等所有细节,应悉心保护,体现对古建筑的尊重。二是严格要求展材和施工布展的安全性,严格规范安技防设施的设计安装。三是为减少对古建筑的干预、增加施工安全系数,采用场外加工、场内组装的布展施工方式。四是将地台用做展厅与陈列之间的有效媒介:保护古建厅地面,依托地台连接展板展柜,通过地台隐藏管线。对古建筑的利用,不仅限于把古建筑当做展厅。因为古建筑同时也是展品,是最直观珍贵的展品。为了充分展现古建筑这·珍贵展品的特质,我们采取了不少办法,比如:拆去旧陈列的吊顶,把古建梁架、天花、彩画、窗棂等显露出来:通过玻璃和灯光把柱础展示出来:再通过巧妙设计,使陈列与古建筑协调一体,形成“抬头看古建,低头看陈列”,“从古建陈列学知识,从古建展厅看实物”等效果。比如,为展示“斗棋”,我们按照1:1的比例复制陈列一件太岁殿角科斗棋,再用灯光引导观众抬头观看安装在殿顶的角科斗棋实物,一远一近,对比参观。其实,一旦古建筑不仅用做展厅,更成为最直观、体量最大的展品,那么古建筑展厅的劣势便部分转化为独一无二的优势了。(三)以人为本陈列服务于人,首先是服务于观众,其次是服务于工作人员。这一理念近年来得到博物馆界的普遍重视,如设置观众服务区,安置观众休息座椅,增加导览、提示标牌,提供多语种语音讲解,提供轮椅和雨伞等。作为古建筑展厅,最大的困扰是冬冷夏热,这也是我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曾调研过几种方案,包括地源热泵、地暖、空调、暖气等等,均因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但是,我们在其他环节还是尽可能地做出改善:一是提供顺畅的参观路线。在原本不是展厅的古建筑里布展,首先要确定观众参观路径,为观众设计出至少一条方便顺畅的参观之路。拜殿展厅原本是穿堂,穿堂式展厅的参观路线既要使观众能通畅穿行,又要使观众的参观线路不间断。为此我们进行过多次研讨,终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办法,后来付诸实施了。二是营造平坦的参观路径。这个问题在现代化展厅一般不存在,早在设计建造展馆时就可预先解决。而作为古建筑展厅,有台阶,有门槛,观众上上下下,很不方便。先农坛是明清皇家坛庙,所以台阶和门槛多,也格外高,这使得问题更加突出。我们通过展厅外坡道和展厅内地台,使台阶变成斜坡,门槛感觉不到了,为观众营造出一条平坦的参观路径。三是为展厅维护人员搭建工作间。工作间位于展厅入口处,大玻璃便于他们观察展厅情况。展厅电源箱、手动报警器、百叶窗帘控制开关等,都安装在工作间的墙上,便于他们使用。展厅维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传承扬榷、保护利用、以人为本,这三项原则并非我馆首创,但的确是我们着力去实现的,指导着我们改陈的实践。这三项原则,对于在古建筑中举办陈列的中小博物馆,可能还是有普适价值的,也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空间。二、打造陈列精品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最基本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奉献的文化食粮,展出时间相对较长。古建馆开放20年来,只有3次机会举办或修改基本陈列。所以,全馆上下非常重视这次改陈的机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全力以赴,打造精品。打造精品靠人才,靠管理,也靠技术和物质条件。相对于中小博物馆而言,打造陈列精品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难上加难。在实我中,我们找到了解决难题的三把钥匙。为内外合力。本馆力量薄弱,不足以完成庞大的改陈工程,需借助于内外合力。内力就是自已。我们努力挖掘本馆员工潜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馆领导班子集体领导,把握全局:业务骨干各带一组,独当一面:文字、文物、展品、布展安技防、展厅物业、资料档案等人员,分工负责,齐头并进。实际上,如果博物馆基本陈列以10年为一个周期计算,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碰不上儿次参与基本陈列的机会。所以,大家都非常珍视这个机会,全身心投入,多做贡献,增长才干,积累实践经验。005外力,分别来自各级领导、专家、合作单位。非常幸运,改陈工程始终处于北京市文物局各位领导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之下。在改陈工程酝酿时,多位局、处领导便亲临馆里听取汇报,解决困难,点拨思路。随着工程进展,王丹江副局长、于平副局长、向德春副局长、张若妮副局长、刘超英副局长先后来我馆调研,4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孔繁峙局长深入现场为我们把关。计财处把关工程经费,法规处审改合同,博物馆处和文保处把关业务细节,纪检处把关廉政建设。局处领导指示我们:要把这次改陈作为全面提升古建馆工作水平的机会,认真做好,带动其他,总结经验,廉洁自律。这些指示语重心长,值得我们牢记。《中国古代建筑展》改陈工程,邀请多领域专家指导和参与。在陈列方而,有古建、博物馆、陈列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评审陈列大纲、陈列形式概念设计方案、深化设计方案版式设计方案,并进行陈列验收:在陈列配套服务方面,有博物馆社会教有专家,他们评审陈列图录及论文集、语音导览、导览标识等方案,并进行验收;在安技防方面,有消防、防盗、避雷、监控等方面的专家,评审相关方案,并进行工程验收。专家的参与和把关,弥补了本馆业务力量不足的缺憾,极大地提升了工程质量。各位专家不仅以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而且以认真勤悬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获得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这种影响将发扬光大。···试读结束···...

    2022-05-10 中国民法法制出版社 法制出版社民法典

  • 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乐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作者】乐志著【丛书名】建筑遗产保护丛书【页数】302【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2【ISBN号】978-7-5641-5380-9【价格】68.00【分类】古建筑-楼阁-受力性能-研究-中国【参考文献】乐志著.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2.图书目录: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博大辉煌,楼阁作为诸多木构建筑中的一种,其在跨度、构架形式和高度上均与众不同,故其结构技术也必有特殊之处。本书即从结构分析的角度,以构架的受力机制为切入点,解析了中国传统木构楼阁发展演变中的相关结构问题。分析以中国木构最基本的技术——榫卯节点的结构研究为基础,结合试验和结构计算,史料研究等多种手段。从新的角度,再次解读了从原始的半穴居屋顶到高度数十米的木构楼阁的发展演变历史。并对一些长期疑难的构架演变问题,如从层叠式到通柱式的演变,从结构学角度提出了新的理解。而结构分析的计算数据,还为这些宝贵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内容试读1绪论1绪论中国使用木材搭建房屋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早自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已出现较为完备,局部使用榫卯搭接的房屋,至今仍有其残迹存在(图1-1)0。中国人长期坚持木构,喜爱木构,并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如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图1-2)。对木构的偏爱,对其技术的追求不仅限于中国,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等也深受影响、一脉相承©(图1-3)。木材虽有易于砍伐、运输、加工的先天优势,但也存在先天长度受限,易受环境侵袭,不耐火等天然缺陷③。古代工匠通过不断努力,力争在建筑造型、空间跨度、高度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如果说宫殿庙宇的大殿是木构在单层建筑中跨度上不断拓展的尝试,塔就是木构在高度上的不断突破,此外有一批努力在高度和跨度上均有所突破的木构楼阁。然而,营建这些楼阁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曾面临过重重挑战,与单层的木构相比,从我国原始社会简陋的棚屋到唐宋、明清时高大的楼阁,其间到底曾克服多少难题,已非今日所能想象。作为理解材料-建造-建筑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结构受力机制的研究责任重大。其中一些特别的结构问题,如早期土木混合式是如何演变成层叠式,又怎样更替为后期通柱式等,更是至今仍困扰着研究者们。虽已有众多研究楼阁的相关文献问世,从造型、体系、营造等多个方面探讨楼阁。也有一部分文章尝试解释楼阁的结构奥秘,但至今尚未有完整的文献仔细、连贯,有结构分析依据的讨论过楼阁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图1-1河姆渡榫卯图1-2应县木塔图1-3日本木塔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②建筑学参考图刊行委员会.日本建筑史参考图集[M].建筑学会,昭和七年:9.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2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传统木构楼阁结构研究,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今日和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有现实意义。中国现存的传统木构中的绝大多数由于使用年限长(数百到一千多年),均需要高效、迅速、准确的保护和修缮,刻不容缓。面对如此大量而又各自不同的对象,“修旧如旧”这种朴素的认知操作体系已很难满足当今的需求。今天所面对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多古人所没有面对的问题。使用功能的变更(如参观人流带来的频繁动荷载)、材料的老化(很多重要遗存的木材已使用800一1000年)、环境侵袭加剧(化学物质,酸雨等)、安全意识提高(考虑防风,防震要求)、预防性保护的提出等,使得木构遗产保护修缮除了要依据文物修缮的法律法规,尽可能的维持原真性、可逆性、可识别性等外,还要能更好地保障建筑自身和使用者的安全。这就要求对原有构架、构件进行安全和可靠性的评估,这种结构评估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上述背景,本书以古代楼阁,主要是纯木构楼阁的受力机制展开研究,并期望能在如下的三个方面有所成就:其一,解析楼阁受力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内在联系,揭示结构受力机制在楼阁形态式样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其二,从结构受力角度解析传统木构楼阁的受力机制,揭示可能存在的结构问题和相关对应方法;第三,从现代结构角度对古代楼阁做出全方位解析,了解其受力机制,内力分布规律,残损变形情况,并将研究领域初步跨入动力学范畴,解析此前研究非常困难的地震作用下楼阁的受力机制等结构问题。1.1楼阁释义楼阁是由两个互有交叉的概念组合而成的,又与重屋、多层、塔等其他建筑术语互有重叠。此外,由于中国人常有的逻辑的模糊性,很多与楼阁实际没有实际关联的概念也会以楼阁冠名(例如有不少亭子实际上是典型的二层木构,而有的阁却是单层建筑0)。楼本身具有多重形象,其出现时代也颇早,据汉书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已出现了楼,“济南人公孙带上皇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这种楼的规模还不小,“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而据《楼阁考释》9一文归纳,楼大约有几种源头,第一种是台楼。《尔雅·释宫》:“四方而高日台,陕而修曲曰楼。”宋邢疏:“此明寝庙楼台之制也。四方而高者名台。修,长也。凡台上有屋,陕长而屈曲者曰楼。”第二种是类似阙的防御性多层建筑,如《释名》中说:“楼谓牖户之间有射孔,楼楼然也”。第三种即重屋,也就是多层房屋,《说文解字·木部》:“楼,重屋也。从木,娄声。如果摈弃楼、台在形状上的各种差异而求同,则楼可归纳为多层建筑,即重屋(把台作为底层建、构筑看待)。相类似的,阁也同样有多种来源,其中两种似乎与今日之阁并无联系,即在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的“阁”列在“门”部,“从门,各声”,“凡门之属,皆从门”,而“各”是从口、夂。“夂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从之意,故各声字有暂止义”。另外一种则是《说文解字》:“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有与搁通假之嫌;而建筑意义上的阁出现于文献中则要晚得多,如《战国0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M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47.②二十五史(百衲本)·汉书·效祀志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369.3二十五史(百衲本)·汉书·效祀志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370.④张威.楼阁考释[J].建筑师,2004(5):374中国古代楼阁受力机制研究阁建筑的发展特征浅探(1)》,《宋式与清式楼阁建筑平坐层比较一以独乐寺观音阁与曲阜奎文阁为例》,《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这些文章中,或多或少的对楼阁的受力机制有所探讨。而散落在各类调查、纪略类文章中,如梁思成先生在《正定调查纪略》记述的对转轮藏的评论则不胜枚举。此外,随着近年遗产保护日益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结合工程的结构研究成果,也和楼阁有所关联,如《应县木塔实体结构的动态特性试验与分析》,《应县木塔二层残损调查与受力分析》,《西安鼓楼木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等。而涉及相关节点或单层木构的文章则更多,如《古建木构料棋的破坏分析及承载力评定》,《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刚度分析》,《楼阁式古塔抗震勘查测绘的探讨》,《古建筑木结构老化问题研究新思路》,《木构古建筑柱与柱础的摩擦滑移隔震机理研究》等。然而就总体状况而言,研究成果是相对独立、分散的。虽然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整个东亚地区建筑形式的中心和源头,其影响深远,观日本、韩国和部分东南亚的古建筑,从材料到构造,从造形到形制,均与中国的建筑如出一辙或一脉相承。但在近、现代,由于受西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桁架木结构等的冲击,其空间跨度小、营造技术封闭、耐火耐久性差等缺点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营造技术封闭所导致的自我改良能力和竞争力缺陷,加之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使其逐步从新建筑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时至今日,传统木构架的建筑技术只被少数专业人士掌握:新造的房屋,已绝少用到这种“过时、浪费”的技术了。这种缺乏实践需要的现状,是造成当前传统木结构理论研究难以发展深入的主要原因。目前,可以作为木结构验算标准的主要是两本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其余的例如《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都主要是在工艺上对传统木结构进行控制的规范,缺乏结构计算的规定。这两本可以作为验算依据的规范,前者脱胎于前苏联的木结构规范0,所研究的对象是桁架木结构,本身就缺少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研究基础,后者主要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建筑实践经验总结,用经验值来判断构架的安全性,虽然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但其理论分析少,理论体系薄弱的缺陷使其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这些局限性都决定了此二者难以准确的解决中国传统木构架维修时的结构问题。其结果就是虽然建筑历史、文物考古和结构研究均有所进展,但仍各自为战,建筑史的研究者只看得懂结构研究的结论,结构研究者对建筑营造了解不深,只能针对有限的对象进行解析,缺乏沟通和配合。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目前对传统木构受力机制研究的不足,遑论木构楼阁的受力机制研究了。这些不足。总的来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深度,另一个是研究的系统性。1.2.1过往研究的深度局限上述研究在选及楼阁受力机制的领域存在局限性:建筑学和建筑历史角度出发的研究更加关心建筑的建造和构造问题,当涉及结构问题时,受限于学科体系,其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归①该规范并未明确说明这点,但其重要的节点和对构件强度的几种验算方式直接与木桁架对应。®该规范大部分规定和《木结构设计规范》重合,有补充若干基于经验和统计的和古建维修相关数值。例如框架的准许侧偏值等。1绪论5纳。如《殿阁式楼阁结构浅探》一文中所总结“我国古时的木构建筑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年而不倒,就足以肯定房屋的构架,首先有其独到的结构逻辑”;“柱脚浮搁在柱础上,不承担任何弯矩,而是依靠阑额梁枋与柱头榫卯所产生的转角弯矩来形成构架的稳定”0。看似合理,其实缺乏确切的理论解析和量化数据(即便成立,又怎么说明这一模式和西方或现代工业厂房柱脚刚接、上部铰接的结构体系之间的优劣差异呢?)。又如,“类似释迦塔这样的高层殿阁,底层的厚墙对于底层柱架的稳定起了主要作用”©。撇开定量数据支撑问题,很难解释为何底层的稳定性对楼阁结构非常重要,是否有可能底层稳固而导致上部变形过大或层间断裂呢?类似的问题在《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也屡有出现,例如在谈及通柱造的优势时,结论为“梁枋与柱身之间取消了斗棋,使传力更直接,构造更简单,应力分布更均匀,杆件拉接互济更为有利”®,却没有任何相关的内力分析图可以说明。实际上,这种受力机制认知缺陷不仅限于楼阁,一般的木构亦然。例如,中国木构在唐宋时期无论实物或典籍均显示有侧脚、卷杀、升起作法,但这些细部在清代建筑中几乎彻底消亡。对此,在《中国建筑史》中认为,这些作法是有利于建筑稳定的⊙,而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中,则认为这是合理的简化⑤。从理论上来说,侧脚、升起提高结构稳定是可能的,但具体有多大作用,是否小到被简化也无所谓的地步,也是没有定量数据或理论支撑的。这一问题直至最近,才通过有限元计算假设比较的方式得到部分解决0。结构学的研究成果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竖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分析,这一阶段由于分析对象和工具并不复杂,除结构专业外,也有不少建筑学和建筑史学的专家参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梁思成文集》中的“建筑调研报告”,王天先生的《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和诸多建筑专类研究的定性分析,如“梁的合理截面尺寸”。这类结构研究,自《营造学社》建立,就伴随着对建筑史的理解而不断成长。梁思成、刘敦桢等人在其建筑史相关著作中,不但绘制了详尽的测绘图,且都涉及了建筑结构和体系的概念,而梁思成先生更在其文章中以计算分析的方式解释了其对于传统木构结构问题的理解,而后续王天先生的《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更是主要针对竖直荷载下的宋式木构进行了全面解析。这之后又出现了大量针对木构结构探讨的文献,如《殿阁式楼阁结构逻辑浅探》、《笔架山三清阁建筑结构研究》、《抗震性能优异的中国古代木构楼阁建筑》。其缺陷如前述,止步于定性和构架层面,定量研究几乎没有能超越王天先生的。这一阶段研究着重按照强度标准对构件截面的验算分析,一定程度上成功解答了重力荷载下传统木构架设计中和强度有关的问题。但限于分析手段,也只能止步于此。第二阶段是基于节点研究成果的构架稳定性、侧向刚度和动力学研究。这一部分由于研究基础必须基于实验,解析工具、过程比较复杂。除建筑史学研究中相关的定性分析外,主要由结构专业主导。在国内,相关研究大约始于15年前。最早见诸国内文献的为方东平等人的《木结构古建筑结构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木结构古建筑结构特性的计算研究》。其主要针对榫卯节点问题和水平荷载(主要是地震荷载)研究。结构专业选择这一方向切入是有原因的,既0©©韦克威,陈坚.殿阁式楼阁结构逻辑浅探[J].华中建筑,2002(2):92.0刘敦桢,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委会.中国古代建筑史[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402.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4,⑥李小伟.侧脚与斗棋对清代九擦大式殿堂动力性能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09(3):146.···试读结束···...

    2022-05-10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传薪 中国古代家具研究》故宫博物院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作者】故宫博物院编【页数】319【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134-1082-3【价格】196.00【参考文献】故宫博物院编.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故宫出版社,2018.12.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家具研究》内容提要:陈增弼先生的研究,注重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注重实例的搜寻和分析。通过测绘、拍照、文字等途径记录实例,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家具的造型、结构与榫卯关系,并与文献印证,发微阐精。他还经常与明清家具领域的工匠、行家、收藏家交流,虚心汲取他们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内容试读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陈增弼著故宫出版社日录中国古代家具简史/005论汉代无桌/079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091千年古榻/099宁波宋椅研究/107五代《勘书图》家具形制探讨/119一件工巧的宋代折叠木枕一关于四川蒲江宋墓出土木架的正名/129唐、宋、元时代,我国已有硬木家具制作/133唐、宋折背样椅/139双陆/143太师椅考/155马机简谈/163一件造型奇特的上折式马杌/169拔步床研究/173中国古代家具简史“该文原为陈增弼先生为《建筑艺术史》(萧默主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家具部分所撰,这里戟取出来,稍作修改,增删部分插图而成。文稿本有注释,出版时被删测去,原稿已佚,本文注释为后补,故有些注释的版本要晚于此文章发表时间。005家具是一种生活器具,大致包括坐具、卧具、承具、皮具、架具、凭具和屏具等七大类,主要陈放在室内,有时也在室外。家具既为生活所必需,也以其形象、尺度、质地、色彩、装饰以及陈放的位置和呈现的总体风格与建筑密切配合,共同参与艺术氛围的创造。原始时代的先民们只能使用石块、树桩、茅草、树叶和兽皮等自然物作为坐具和卧具,只有编席勉强可以算作人工制作的家具,属于卧具。夏商周开始,家具的各种类型都已出现(图1)。魏晋以前,人们多席地坐卧,魏晋时开始向垂足而坐的方式变化,至宋代完成这一过程,家具的形制显然受到这种发展趋势的影响。家具与建筑一样,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时代、地域的不同风格,且往往与建筑同步发展。其构造方式也往往与建筑相通。总之,家具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宏观看来,与建筑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国家具以木材为主(这里指的主要是室内家具),也使用竹材和其他材料,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漆树产出的汁液可以涂饰木竹器物表面,这早已被先民发现。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即出土过漆碗。秦汉以木材为加工对象的制造业十分繁荣,中国大漆更成为家具最好的保护和装饰手段。中国人对木材情有独钟,建筑以木结构为本位,其独特的无钉榫卯体系也为家具所共有。留存至今的古代家具以明清最多,尤其明代家具,达到艺术的高峰。中国家具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各章,对其发展情况和具体作品略作介绍。夏商周及以前坐具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许多地方都有出土,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竹席,即用淡黄色和紫红色竹篾编成同纹图案。通卧具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吴兴钱山漾原始时代遗址出土编织的芦席和竹席,是最早的卧具。编织技术的出现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各地普遍发现的距今6000年前后的席纹陶片就是证明。商周甲骨象形文已达4000余字,其中有一些直接反映这一时期的卧具,如“席”字示一长方形编为人字纹的席;“宿”字示一人卧于席上。床是席的发展,是对“席地而卧”的改善。“床”字示一有床腿支撑的平展床面。“疾”字示一病人卧于床上(图2)。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床的形象,可知此时的床尚没有床栏。《说文解字》:006···试读结束···...

    2022-05-10

  • 中国古代笑林四书》尹奎友,靳永评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笑林四书》【作者】尹奎友,靳永评注【丛书名】传统文化四书系列【页数】604【出版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09【ISBN号】7-80642-287-0【价格】28.00【分类】笑话-作品集-中国-古代【参考文献】尹奎友,靳永评注.中国古代笑林四书.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09.图书目录:中国古代笑林四书》内容提要:丛书名据丛书总记录著录。本书书名页、封面、封脊丛书名题:中国古代四书系列:本书选注了明人赵南星《笑赞》、冯梦龙《笑府》、清人石成金《笑得好》、游戏主人《笑林广记》四种笑话。《中国古代笑林四书》内容试读笑赞〔明〕赵南星撰靳永评注导读明人赵南星《笑赞》,收录笑话七十二则,署名清都散客。另外,他还著有散曲一卷,名为《芳茹园乐府》。1934年,卢冀野先生将此两种集合重刊,名日《清都散客二种》。卢氏引言云:清都散客者,高邑赵南星之别署。南星字梦白,号侪鹤,万历二年举进士,除汝宁判官,寻迁户部主案,调吏部考功,历文选员外郎,以疏陈四大害触时忌乞归。万历中再起为考功郎中,主京察,要路私人贬斥殆尽,遂被严旨落职。光宗立,起为太常少卿,继迁左都御史。天启初任吏部尚书,终以进贤嫉恶,忤魏忠贤,削籍戍代州,天启七年卒。南星籍东林,与邹元标、顾宪成世称三君。所作有《笑赞》、《芳茹园乐府》。尤侗云:“高邑赵侪鹤冢宰,一代正人也,予于梁宗伯处见其所作填歌曲,乃杂取村谣里谚,耍弄打诨,以泄其航脏不平之气。所谓杂取村谣里谚者,《乐府》如是,〈笑赞》亦如是,此其所以不重于士夫而转流播于里巷欤。”赵南星生平行事,读此文可得十之七八。赵南星以东林名贤,宦海沉浮数十载,归而作此七十二则笑话,确有其斐然可观者。卢冀野先生〈笑赞·跋》中说:“《笑赞》之作,非所以供谐谑之资,而赞者故刺之谓也。”最为知言。赵···试读结束···...

    2022-05-10 epub出版物 epub电子书官网

  • 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系列PDF下载套装共7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系列df下载,这是一本介绍古代名人的历史书籍,包括王阳明、秦始皇、曹操、刘博文、张居正、曾国藩。喜欢的话可以过来看看!电子书执行摘要这套书是百万销量作家杜银山和著名编剧董喆联袂创作的八部中国古代传奇人物传记。这些人物要么是战场上无敌的军事家,要么是统治世界的政治家。或者千古名扬的思想家,无一例外都是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古人的隽永智慧。我们可以借鉴秦始皇称霸天下的过程,建立千年帝制;我们可以从曹操的经历中学到乐观的精神,即使他失败了,也能用微笑激励他的人;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坚强的意志力,面对逆境,也可以奋战到死;我们可以从刘博文为大明百年基业制定的蓝图中学习战略眼光;我们可以从王阳明一生的艰辛和成就中学习到,头脑的智慧和知行合一;我们可以借鉴曾国藩的“筑牢堡垒,打平手”,不走捷径,以卑取胜的智慧;我们可以从张居正的改革和改革中学习到领导者的伟大勇气,尽管受到了成千上万的人的责骂。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革命前的让步和示弱,我们可以学到出手前必要的忍耐。开启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领略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PDF电子书作者都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致力于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介绍中国历史。其作品《知行王阳明》销量突破百万册。董哲:化名老柯,畅销书作家、影视编剧,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建党》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本书亮点《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系列》是百万销量作家杜银山和著名编剧董哲的代表作。秦始皇、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刘伯温、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通过八位传奇人物的生平,汲取中华民族的智慧。阅读传记并获得智慧!开启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领略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书节目录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序幕:心理学诞生的前夜第二章:王阳明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赣南剿匪第三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安抚宁王第四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抗击广西叛乱第5章心理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增强心脏的终极武器第六章:知行合一的修炼方法深不可测的刘博文第一章家族传奇:文韬与乌鲁的世代传承第2章年轻巫师,23岁金石和第2章第三章官场的黑暗,告别官场与风景第四章起义连连,元朝妥协第五章:临危听命,平贼乱乱,渡过时局第6章痛苦的选择第七章朱元璋三度邀刘伯温第8章:谋大局,一战不凡第九章“操纵”天象,未来的命运第十章:生死决战第11章:千年预言:迷雾中的“少兵之歌”第12章朱刘联手围城勒死张士成第13章:贡献国家政策,稳定明朝第14章:无法逃脱的命运,第二次召回北京第15章我被叛徒陷害又回家了第16章悲惨人生的谢幕第17章民间传说...

    2022-05-10 王阳明张居正一个时代吗 于谦王阳明张居正

  •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df下载,这是一本关于秦汉历史的史书。本书分8章介绍内容。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秦汉帝国的历史。秦汉帝国df介绍本书是讲谈社学术图书馆·中国历史丛书之一,由著名历史学家习攵ㄉ先生撰写。它主要是对秦汉帝国史实的简明叙述和简要评论。他在秦汉史领域内功力深厚,著述不逊。因此,这部作品成为了“大家的小书”,也是“深入浅出”的经典之作。西安以其“东亚册封制度”理论而备受东亚史学家推崇,而这部“秦汉帝国”让读者看到了他史学的另一个境界。秦汉帝国书籍作者西攵ㄉ�,日本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出生于冈山县。194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东方史系。1943年被任命为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被任命为教授。他曾在北海道大学和金泽大学担任讲师。196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0年被授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顾珊珊,博士东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现任日本神田外国语大学教授,早稻田大学日本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日汉诗歌文学。秦汉帝国目录预览1、秦帝国的崛起2、秦帝国的崩溃和汉帝国的崛起3、汉初刘政权4、武帝出征内政5、霍氏政权的建立与瓦解6、儒学的国家教育与王莽政权的产生7、东汉的建立8、东汉王朝的发展及其对外关系电子书节选这些国家位于深山和山谷中。据说,汉朝使臣来访时,并不知道汉朝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连滇王和夜郎王都问使者,汉国和自己国是哪个国。更大的问题。成语“夜郎自大”即出自此典故。从武帝开始,这些深山密林的国家开始成为汉帝国的外国附庸国。魏朝鲜的灭亡与县城的变迁朝鲜魏曼王在惠帝和鲁后成为汉朝外相后不久就吞并了韩国各地的各个部落。在其孙子魏有渠成为朝鲜国王前后,曾有许多汉朝流亡者逃往朝鲜的现象。魏有渠非但未入汉朝拜,更不让陈国、真范国派使者赴华拜见汉帝。所有这些都违反了上述作为外国附庸应履行的协议。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遣使佘禾到朝鲜,质疑朝鲜违约。然而,魏有渠拒绝接受质询。回汉途中,舍赫杀了负责护送的朝鲜丕王(副王),将事情的经过汇报给了武帝,于是舍赫被封为辽东郡东都尉。而魏有渠因丕王被杀而愤愤不平,派兵攻打辽东县,攻杀佘河。于是,武帝下令出兵攻打朝鲜。奉命讨伐朝鲜的将领是杨浦和荀社,他们是向南越出兵的船只的将领。一方面,杨璞率领齐(今山东)水军5万海战;另一方面,苟涉率领辽东郡兵从陆上进攻。但由于魏有渠出兵进攻,两位将军的进攻受挫,汉军陷入了不利的境地。其后,汉军虽奋力包围朝鲜都城王先城,但因卫右渠守城,数月后仍无法进攻。杨璞和荀涉行动不统一,出现了一方刚要谈和,另一方又要发动攻击的情况。……...

    2022-05-10

  • 中国古代名物大典 下》华夫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作者】华夫主编【页数】1701【出版社】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10【ISBN号】7-80572-575-6【价格】$320【分类】百科词典(地点:中国)【参考文献】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10.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内容提要:山东省“七·五”规划社科重点项目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本书收入的古代名物词上起史前、下迄清末,分为天象、地物、人体等37大类。《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内容试读日用類·家具部·坐卧具時青玉案,他日照凰城。·【曲木几】.qom心jT省稱“曲几”.以屈曲轻節之異形木材製成之几案.取其有天然怪誕、鬼斧天工家具部之美。北周·庾信《奉極第秋寄釅士》詩:“自然曲木几,無名科斗文。”宋·邵雍《初秋》詩:“曲几靜中隱,衡門阴處開。“坐卧具曲几qǔjT“曲木几"之省稱.【青玉案】aTgy心a指珍背的食案。《文選·【几】门亦作“机”。小桌,似案而矮小。古人席地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而坐,設几於座前以供飲食、讚高或小憇時所绳玉案。”唐·李白《憶簪遊寄譙郡元参軍》詩:“瓊依。用即陳散,用暴則撤。先茶已見,秦漠後種類渐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繁,有長几、重儿、憑几等。《詩·大雅·行【香案】xiag'a亦稱“香儿”,放置香爐之案莽》:“或肆之筵,或授之几”《易·涣》:“涣奔其整,形如桌。多木製,亦有他材者。唐·元稹《以州机。”王弼注:“机,承物者也。”《左傅·昭公五宅夸於樂天》詩:“我是玉皇香案吏,前居猶得住年》:“設机而不倚。”《孟子·公孫丑下》:“曦几莲萊。”《新唐害·儀衛志》:“朝日,殿上設關扆、而卧”後世稱桌子之小者爲几,大者爲案。其較高躡席、熏爐、香案。”《三才圆自·器用》:“漢·李者稱“康”。《方言》第五:“楊前几,其高者翩之尤《几銘序》日:黄帝軒棘作。則几削自黄帝,其虞。”《廣雅·释器》:“康,几也。”來己古。今日燕几、日替桌,日天禪几,日香几,長机T通“几”,几,本象其形。因多以木製成,故亦短大小不奔。”《玉支嘰》第十三回:“李知縣早看作“机”。見中間停着一口棺木,左邊香几上,供着血模糊的【几案】j厅'泛指案桌、桌子。漢·王粲《儒吏资。”論》:“彼刀肇之吏,堂生而察刻哉?起於儿案之香几xiagjT即香案。下,長於官曹之間。”北朝齊·颜之推《顏氏家【案】1古代供飲食、讀高或置放物品的用具,訓·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布帙,多爲童幼猶後世之桌子。戰國時已見,爲最古老的家具之婢妾之所點汗,風雨蟲鼠之所毁傷。”宋·文一,秦漢時期有食案、條案、方案等。食案足較矮,同《和仲蒙夏日即事》詩:“簿領初休儿案清,西宜於搬助,有長方形四足與围形三足等形。像案足軒移枕卧前楹。”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较高,且多爲曲足,用途亦廣。唐宋以來桌子翼起,八:“夏夜,每有蟲行几案间,亦能形。”漸取而代之。《束觀漢記·劉玄戴記》:“更始韓【玉几】y心j玉飾几案。常爲帝王所喜用。冬日夫人尤嗜酒,每侍飲,見常侍奏事,輒怒…起抵几凉,則於几面上加蒙繞绵(一種厚質平滑的絲鐵破替案。”《三國志·吴志·周瑜傅》“此天以君品),稱“锦几”。後作案之美稱。《吾·顧命》:“被授孤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傅》:“權拔冕服,憑玉儿。”漢·張衡《束京赋》:“左右玉几,刀斫前奏案日:‘諸將吏敢復有言迎操者,奥此案而南面以聽矣。”《西京雜記》卷一:“漢制,天子同。’”唐·李白《下途解石門舊屋》詩:“美君素玉九,冬則加紼錦其上,胡之绨几…公侯皆以竹書常滿案,含丹照白霞色撒。”1977年河北平山中木爲儿,冬則以細殿为橐以之,不得加紼山王餐基出土一戰國中期青铜龍愿方案,用途相锦。”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六朝人當於今之桌子。全身飾金銀蜡花紋,倒形底座下,物隨煙埃,金奥玉几安在哉?”以四隻艇胸昂首的卧鹿爲足。底座上有四龍四愿,玉案y心a即玉儿。《周檀·考工記·玉相互盤绕。四龍均匀分布於一定方位,每個龍首頂人》“案十有二寸”漢·鄭玄注:“案,玉飾案也。”一斗拱形飾件,上承方案,造型優美,工蕃精致。南朝梁·簡文帝《七嘞》:“金蘇翠惺,玉案象【魯几】hujT亦稱“喜案”.藏鸯寫字所用的桌牀.”唐·剑長卿《尋洪尊師不遇》詩:“道濟堆玉案,較今略低。宋·晁補之《题毅熟骤舍》詩:“掃案,仙被量青霞。”宋·蘇軾《芙蓉城》詩:“珠簾地開窗置鸯几,此生隨處便爲家,”元·關漢玉案翡翠屏,雲舒霞卷千停停。”消·孫枝蔚《凌脚《竇娥冤》第四折:“待我搭定普案,做息些兒蔚侯長郎八藏讀杏日百行他日成名可待》詩:“此咱。”明·褐顯祖《牡丹亭·倒整》:“則要你守2H用類·家具部·坐卧具硯盘,跟書案,伴詩云,陪子日。”後渐高,亦稱“普相齊,遂有“舉案濟眉”之說。事見《後漢苔·梁鸿桌。明·文震亨《長物志·几榻》:“書桌中心取傅》。食案小而有矮足,故後人亦稱矮小的桌子爲闊大,四周鍍邊,闊馑半寸許,足稍矮而细、則其制“齊眉案”。清·趙翼《庭從途次雜咏·矮自古。凡狹長混角諸俗式,俱不可用,漆者尤俗。”桌》詩:“或作齊眉案,侏儒所必需。”書案hua即普儿。【蝶几】dijT明代-種形似蝴蝶的案儿.清·前【素几】心jT古代不加髹漆,不作雕饰的小木樾《茶香室三鈔·燕几國》:“明人嚴徽又因《燕儿。《南史·沈麟士傅》:“麟士無所营求,以篱摩儿圆》而變通之,以句股之形,作三角相鳞,形如爲務,恒憑素几,鼓素琴,不爲新聲。”唐·司空曙蝶翅,名日蝶几。今俗傳戡具有门七巧牌者,疑出《题玉真觀公主山池院》诗:“羽衣重素几,蛛網於此。好事者,或做七巧牌式,製以爲桌,則適還其儼輕埃。“宋·陸游《閒居自述》詩:“净掃明窗恶初矣。”素儿,尚穿密竹岸烏巾。“【燕几】yajT組合桌。多用於啟宴時,視寶客之【雪案】xuéG利用窗前雪光映照以韹替的桌多少,可按譜拼凑成各種圆形。燕,通“宴”。宋·黄子,源於晉人孫康家貧無圈,映雪讀書的故事。後伯思《燕几闋序》:“燕几閩者,脚几之制也…用來指替桌。宋·劉克莊《赠陳起》詩:“雨檐兀縱横離合、變態無窮,率視夫賓朋多寡、梧盤豐約,坐忘春去,雪案清談至夜分。“明·高明《琵琶以爲廣狭之則。”明·文震亨《長物志·几記·孝婦题真》:“我相公雠居瓣閣黛熹,常在螢榻》“[方桌]若近製八仙等式,值可供宴集,非雅窗雪案,退朝之暇,手不停批.口不绝吟。”器也。燕几别有譜圖。"按,“燕儿”之名,秦漢已見【裴几】fT用榧木所製之几桌。《管皆·王袭本指用於觅靠小触的矮几。《儀槽·士喪之傅》:“普詣門生家,見渠几滑净,因書之,真草禮》:“缀足用燕儿。”孔穎達疏:“燕,安也。营在燕相半。”宋·陸游《草潜歌》:“小兒勒我當自珍,寢之内,常馮之以安體也。"唐宋以來,古人由盤腿勿爲門生替某儿。“而坐改爲垂足而座,“燕几”之稱,遂失古意。参閱【馮几】igjT小憩憑依用的矮儿,故名。所出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二。较早,先秦已見。《杏·顱命》:“相被冕服,恶玉【桌】zhuō本作“卓”,通稱“桌子”,饮食、讀高以几,”此玉儿即恶及陳設物品的用具。似几案而高大,置於地上,多儿。《三国志·魏與椅凳等配套使用。漢代已見難形,唐以後使用漸志·毛玠傅》:“初趨廣泛。形制繁多,如長桌、方桌、圆桌等。按,几案·太祖平柳城,班渐高大而成桌,與古人由跪坐改爲垂足而坐的生所獲器物,特以素活習惯有關。宋·徐積《謝周裕之》詩:“雨卓合屏風、素馮几賜八尺,一娃暖雙趾,”《五燈會元·張九成居土》:玠”“尚舉馬祖陞堂,百丈卷席話詰之,敍語未终,公推【欹案】qia馮几(戰國)倒卓子。”元·薛昂夫《端正好·高隱》套:“瓦盆亦稱“欹架”,“倚中湲酒連糟飲,卓兒上生瓜帶梗割,直吃的樂樂酡昔淋。傾仄的几案,可對案讀昔,免去伏案之苦酡。”《水浒傳》第四回:“安排整頓許多金银酒與以手持卷之勞。相傅爲漢末曹操所前製,後漸器,觳放在桌上。”又第二十九回:“武松看了,瞅着演變爲專用以躺者讀潜的“懒架”。南朝梁·劉孝醉眼,徑奔人酒店里來,便去櫃身相對一副坐頭上绰《昭明太子集·序》:“雖一日二日,攝覽萬機,坐了,把雙手按着桌子上。”猶臨替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宋·高承《事卓zhu6“桌"的物纪原·舟車帷樨》:《切韻》日:曹公作欹架,本字,其高卓然,故卧視背,今懒架即其制也。”元·陸友《研北離名。因多爲木製,故志》卷下:“曹公作献案…周美成謂之倚普淋。“卷多欹架qTjà即献案。加“木"作“桌”。倚書淋yihuchuag“欹案"之别稱。【桌幃】zhu6【齊眉案】gimeia矮脚桌.漢代梁鸿、孟光夫wei亦作“桌图”,婦相敬如賓,孟光每爲梁鸿奉食,必舉食案與眉毛亦稱“卓衣”、“桌桌子(宋代)日用類·家具部·坐卧具3裙”。桌布。較桌面大,辅於桌上,四面垂下,其上锡顒之《酷寒亭》第四折:“把那,先綁上山去,多有圈案紋飾。宋·洪邁《夷堅志補·鬼國母》:就安排果卓,請哥哥到寨中作慶喜筵席。”“鬼母尊锡伏於桌韓,戒以屏息勿動。”《金史·【剔犀官桌】tixTguazhuo一種飾有透雕花儀衡志下》:“〔太子)殿亭與宴,糍用绒羅間金紋的桌子。《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五回:“只見剔盤鳳,卓衣則用繡羅獨角間金盤歌。”卓,通“桌”。犀官桌上列着幾十樣大菜,幾十樣小菜,都是珍《红樓夢》第十四回:“一面又搬取傢伙:桌图、椅羞美味。”搭、坐褥,藏席…之類。”《老殘游記》第十七【炕桌】kagzhu6亦稱“炕几”.置於坑.榻上回:“走進堂門,見束邊一間擺了一張方桌,朝南的小矮桌。我國北方習俗,飲食會客多盤膝坐於也繫着桌裙。”炕林上,中設矮几,上置食品及其他應手之物。明桌图zhuowei同“桌棘"。清以來多見之,今鄉間猶存。《金瓶梅詞話》第桌衣zhu6yT即桌解。二十九回:“〔二人〕止著薄籁短襦上牀,安放炕桌裙zhuoq心即桌幃。亦特指其下垂部分。桌果酌飲酒。”《紅楼萝》第十三回:“當下又有【八仙桌】axiazhuō可坐八人的方桌。世俗林之孝之妻带了六個媳婦,抬了三張炕桌,每有八仙故事,以八人共飲食,一如八位神仙逍遥,張上搭着一條紅戳,放着選淨一般大新出局的故稱。明·文震亨《長物志·几榻》:“方桌…銅錢。”《孽海花》第十九回:“雨人盤腿對坐在若近製八仙等式,僅可供宴集,非雅器也。”按:方炕上,當中襬着個炕几。”桌,每邊可坐二人者稱“八仙桌”,僅坐一人者炕几kagj7即炕桌。锅四仙桌”。【春台】chūt6i亦作“春婆”,长方形的食【石面漆桌】himiagTzhuo明初製作,洪武桌。《水滸傅》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個盖子,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隨葬於鄒縣魯荒王朱橙·三雙箸。”按:“台”一本作“熹”。又第六回:“只見灶基。高九十四厘米,面長一百一十厘米,寬七十-邊破漆春整,只有些灰塵在面上。”厘米。長方形,落塘面,中間镶臊石心,長九十四春喜chutai同“春台".厘米,宽五十六厘米,石面平滑。四足垂直,呈圆【柴桌】ch6izhuō製作粗陋的木桌。《歧路柱形。前後有透雕牙花。桌面與凹足卯榫連接,甚燈》第九十七回:“人冬又蓋了一間草房,板扉磚爲平穩。木胎上敷以麻布,再髹以朱漆,漆面光滑牖,一張柴桌,四把柳椅。”平淨。爲明初漆木家具精品。現藏山束省博物【麦盤】t6i6指桌面。《詩話總龜·煞諧下》館。引《雅言雜栽》:“遇衮牧蘇州日,多縱飲博,因【平面子】igmiazi平面矮脚的桌子.宋·大勝,以所得均與座客,吟云:“八尺基整照面新,朱弁《曲洧舊阳》卷一:“文淋奏日:‘臣疆肥不能千金一擲嗣精神。合是賭時須賭物,不堪回首乞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上從之。”按:宋·吳自閑人。’”牧《梦粱绿》卷三:“兩朵殿廊卿監以下,并是平【镯桌兒】duzhuoer一人就餐的桌子。元·秦面矮桌,亦三員共一桌。”可象考。簡夫《束老堂》第一折:“這二百五十錠盡勾了,【抽替桌】choutizhuo桌之一種.因桌面下装先去贸十燮大羊,五果五菜,響糖撕子,我那丈以抽替,故稱。抽替,今多作“抽屜”,即抽斗,局可母,奥他一張桌兒。”來回抽勤的小盒,供存放物品用。抽替之名,南北【壁桌】izhuō俗稱“佛爺桌”。靠摘壁之窄桌,朝已見。然桌之使用,至唐以後渐廣,故抽替桌之專備供佛禮神或陳設之用。明·文震亨《長物出現當不早於唐代。《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志·几糊》:“壁桌長短不拘,但不可過阔。飛罢、回:“月娘到他房中,打點奥了他雨個箱子,一張起角、蝗螂足諸式,俱可供佛。或用大理及祁隔石抽替桌兒,四套衣服。”《兒女英雄傅》第二十九鍍者,出舊制亦可。”《兒女英雄傅》第三十七回:“當中放着連三抽屉桌,被格上安着镜熹、妝回:“堂屋佛爺桌兒上,换了簇新的黄桌布图,桌奩。”兒上的錫撇五供兒,擦得镜亮。”【果集】guǒzhuo設宴用的桌子:卓,同“桌”,佛爺桌fu6yezhuo“壁桌”之俗稱。上擺果品食物,故名。元·無名氏《舉案亦眉》第一折:“請坐,下次小的每,抬上果桌來者。”元·【椅】yi亦稱椅子”.有靠背的坐具。以其可倚H用類頫·家具部·坐卧具之而坐,故名。先秦有坐憩之具稱“案“或“林”,束丽張椅子…都搭者衣披。”漢胡淋轉入中土,然尚是曲膝而坐,南朝时侯绿椅披yiT即椅搭。足而坐,至爲人所譏。魏斧時又有“凳”,至唐代,於【太師椅】taihTyi本指交椅中之有荷莱樣靠胡淋或凳上加靠背而成椅子。北宋時已流行,後又背者,傅高南宋臨安府尹吳淵奉承茶怕而作。時添扶手,垂足而坐,终成定習。椅子初爲公堂坐具,荼怕爲太師,故名。明代稱框架固定的圈椅爲太師後海及家,北宋時尚僅供男子使用,約宋季婦女椅。殆至清則稱扶手椅爲太師椅,沿用至今,宋·亦用之。唐·佚名《濟瀆嘲北海啦祭器雜物銘碑岳珂《程史》卷七:“優伶詼語:有参單者,前陰》:绳床十,内四倚子。”按“倚”通“椅”。因多木褒〔茶〕櫓功德,一伶以荷葉交椅從之……伶指製.後遂作“椅”。南唐·尉遲保《中朝故事》:“架而間口:‘二勝缳。'遂以朴擊其首日:爾但坐太師文日:·君非久作卑位也。·指心座下椅子謂之交倚,請取銀網例物,此缀掉腦後可也。“宋·張端臼:·此椅子猶不足與君坐。·宋·王鲜《我《貲耳集》卷下:“今之校椅,古之胡淋也,自來記·:“徐〔鉉〕引椅少偏,乃敢坐。“宋·陵游《老只有栲栳樣……京尹吳淵奉承時相〔秦怕〕,出學庵筆記》卷四:“徐敦立言.往時士大夫家婦女意撰製荷葉托首四十柄…遂號太師樣。明·沈坐椅子、儿子,期人皆畿笑其無法度。“明·文震德符《野镬編·玩具》:“椅之格楼聯前者,名太《長物志·儿榻》:椅之制最多,曾兒元摞椅,大師椅。”容“人.其制最占。“【交椅】jiāoyi亦作“校椅”。一種形制較大的坐椅子yiz1“椅”之俗稱具,由胡淋改制而來,起於唐代。初時交足而立,故養和yaghe名。幾經演變而成“椅”之六稱。唐·今形,四足,靠背皮日休《五职呈弧形與扶手連詩序:“有桐感養接。原爲貴人所和.怪形拳弱,坐用,後渐及民間。若變去,謂之烏龍宋·張端義《貲養和,以寄於魏耳集》卷下:“今,”《格致鏡之校椅,古之胡淋原》卷五手引也。白來只有栲栳宋·洪林《山家清樣,宰執侍從皆用交椅(元代)事》:“采松楼枝作之。”元·粥漢卿曲几以靠背,古名椅子《玉鏡整》一折:“夫人云:‘梅香,前厅上將老相公養和.“(《韓熙戴夜宴圆》局部)坐的栲栳圈银交椅來,請婴士坐着,小姐拜見。·“【椅背】yii亦稱“椅袱".披在椅子上的長方《水滸傅》第二十回:“林冲把手向前,將晁蓋推形織物。搭於椅背,經椅面而垂下近地。其以绸锻在交椅上。”《金瓶梅》第五十八回:“西門慶即冠爲之者多飾有各種剌辅圆案。《金史·儀衛志帶迎接至厅,見果禮嫩,請至卷棚内,宽去上蓋蟒下:〔皇太子)倚用金皱銀幽,雙戴献麟椅背,衣,上面設雨張校椅坐下。“红绒鞣結。”《紅樓萝》第三回:“因見挨炕一溜三校椅jiǎoyY同“交椅”.張倚子上也搭着半舊的彈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鹿角椅】I心jiǎoyi用鹿角製成的椅子。清代。坐了。通高一百三十一厘米,寬九十二厘米,腿用四隻椅袱yf心即椅背。鹿角製成,角根部分作足,恰成外翻馬蹄形。前後椅搭yidā亦稱“椅披"”。猫椅背、椅袱。《缸楼兩面每腿向裹侧横生一叉,構成支撑坐面之托角萝》第三回:“地下面西一溜四張椅上,都搭着银根;雨側面亦用其它角叉作榫插人成托角根。座面紅撒花椅搭。”又第十七回:“椅搭、桌图、床裙、桌爲黄花梨木,呈扁平葫蔗形,外缘以牛角兩條鑲成食.每分…千二百件,也有了。“《官場現形記》第素混面,中間嵌象牙一條。座面雨側及後面之邊:十三回:昔局門前懸燈結彩.堂屋正中桌图.椅框上装骨雕勾卷纹花牙。靠背扶手用一完整鹿角披铺設一新。”《老殘游記》第十七回:“上首平列製成,兩隻角的根部連在鹿頭蓝骨上·正中用日用類·家具部·坐卧其5兩隻兩端做榫之角把座面與椅圈連在一起。靠杌兒”。一種没有靠背的坐具。有圆杌、方杌及長背板上刻乾隆壬辰(公元1772年)夏中擀题詩:“製方面的牌杌。《類説·避遭·安禄山》:“唐明皇椅猶看雙角全,烏號命中想省年。神威詎止群藩召安禄山,用矮金裹脚杌子賜坐。”宋·王銍《默普,聖構應謀萬截绵.不敢坐兮恒敬仰,既知樸矣記》:“〔王安石〕與〔李〕茂直坐於路次,荆公恩捐妍。盛京惟遠興州近,家法敛承一例然。“此以兀子,而茂直坐胡淋。”《宋史·丁謂椅爲康熙時以獵物所製。另附脚踏一隻。鹿角椅傅》:“〔帝〕遂賜坐,左右欲設嫩,部顓回:‘有旨高清代特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即人中毒視事如故。”【摺量椅】zhedieyi古稱“逍遥座”。傅爲唐玄《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一回:“說着,只見王六兒宗時初創,攜带方便。宋·陶穀《清異绿·陳設·也在旁邊小杌兒坐下。”明·文震亨《長物志·逍遥座》“胡床施轉嬲以交足,穿便螩以容坐,几榻》:“机有二式:方者四面平等,長者亦可容轉缩須臾,重不嫩斤。相傳明皇行幸颇多,從臣二人并坐。"按:宋以前杌矮小,似今之矮凳;宋以或待韶野頓,扈腐登山,不能跋立,欲息則無寄後杌,即今之凳子。至今我國某些北方地區,仍身,遂创意如此,當時稱逍遥座。”《格致镜原》稱方凳爲杌子。卷五十三引《事物甜珠》:“逍遥座,以速行携兀w心同“杌”。坐,如今摺叠椅。”杌子w心zi即机.。逍遥座xigoy6ozuo“摺叠椅"之古稱.小杌兒xiǎow心'er矮小的兀子。【醉翁椅】zuiwegyi可前後摇動的一種半卧式躺椅,猶今安樂椅。坐椅上人身挽動似醉,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狀》第十三回:“四五個鸦頭,把他扶了出來,坐在醉翁椅上,檯到上房襄去。”張友锦校注:“醉翁椅,一種半卧式的躺椅,前後雨脚之間钉有弧形的木條,坐在上面,可以摇動。”【禪椅】chayT一種形髓略高大的坐具。有靠背,可静坐参禪,故名。明·文震亨《長物志·几榻》:“禪椅,以天台藤爲之,或得古樹根,如虬龍詰曲臃腫、槎籽四出,可掛飘笠及數珠、瓶缽等器,更須瑩滑如玉,不露斧斤爲佳。”【鵝項椅】exiagyT一種靠背椅,因其背形如杌子鹅頸,故稱。《水滸傅》第六十回:“入到瘾前,教(據《紅楼夢》原圆)李逵只在鹅項椅上坐定等候。”一名“熟頸懒凳”。又第四回:“大踏步走出山門來,信步行到半【坐墩】zuòdG單稱“墩”。一種坐具。有木墩、山亭子上,坐在鹅頸懒凳上。”蒲墩,籍墩、瓷墩等類。古人跪坐,膝下設整,有的【懒架】lajia亦稱“懒几”。一種附有托替之几以蒲、棕等物编成圓形坐整,稱爲“坐剧,蒲编者架的坐卧具,可绳之懒散地架書而讀,故名。當稱“蒲副”,棕纖者稱“棕侧”(“棕”亦作“椶”),改爲由魏昏以來之“献案”演變發展而成。宋·林垂足而坐後,坐图加高,渐變爲形似嫩的坐具,逋《春日懷歷隔後圈遊兼寄宣城天使》詩:“稱之爲“坐墩”.宫廷、官府及富費人家將嫩做成榻竹風横懒架,半軒花月倒傾盆。”宋·黄庭小鼓形,刺以文繡,因稱“錦墩”。宋代出現瓷製坐坚《題校普圆後》:“唐右相閣君粉本《北齊校墩,其形如覆盂,漏花蜡彩,式樣繁多。據宋·張替圆》,士大夫十二員…其一仰負懒儿,左右邦基《墨莊漫绿》截,宋墾士王珪召對蕊珠殿,手開潜。”《宜和遭事》前集:“師師先寢,天子倚設紫花瓷坐嫩令坐。陶瓷坐嫩延用至明清,今公着懒架兒暂歌。”圈内亦間有陶嫩。坐围仍見農村使用,《宋史·懒几ljT即懒架。丁謂傅》:“〔帝〕遂賜坐,左右欲般墩,謂顧【杌】w心亦作“兀”,亦稱“杌子”。其小者稱“小日:·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试读结束···...

    2022-05-09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作者】张政烺著【页数】1051【出版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10【ISBN号】7-215-00300-0【价格】30.00【分类】官制-中国-古代【参考文献】张政烺著.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10.图书目录: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内容提要:《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内容试读一画一乙(1)画旗三人,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详“侍卫”。【一等侍卫】清朝侍卫中的[7]第一等。武职正三品。由上三旗【乙室勃极烈】金朝官名。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顺治元一称国论乙室勃极烈,金太祖收年(1644)定制:每旗二十人,国元年(1115)置,管理对外事共六十人。雍正五年(1727)始务,以太祖叔阿离合滤充任。天定,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此职。辅三年(1119),阿离合滤死,康熙三十七年(168),增宗室遂废。侍卫,雍正七年定一等九人,每(2)“画[-]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隋朝始置,唐朝完善。宋朝承【二大】北魏时指大司马、袭,.神宗元丰(1078一1085)改大将军。制后,六部头司长宫郎中、员外【二卫】。左、右卫将军的合郎参领本部尚书、侍郎所掌之称。.事。明属中书省,洪武三十年【二尹】,清朝县丞的别称。(1380)头司皆日总部,其后名称【二府】①西汉对丞相、御亦有变化。②隋场帝所置女官六史大夫的合称,亦称两府。东汉尚之属,即司言、司簿、司正、以称司徒、司空或太尉、司徒。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②宋朝对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合·赞、司玺、司衣、司饰、司仗、称。③明、清对府同知的俗称。司膳、司酝、司药、司倍、司【二税科】宋朝户部龙曹检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法案所属机:构。神宗元丰司宝、司彩、司织。唐朝无司(1078一1085)改制时置,掌有关正,置司记;无司玺,置司的:赋税受纳、驱磨、隐匿、支移、无司织,置司计;改司宝为.司折变等事。珍。金沿唐制。明水乐(1403一【二十四司】①尚书省六部1424)后,职移宦官,仅存尚服所统二十四个部门,即吏部、司所领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四封、司勋、考功、户部、度支、司。金部、仓部、礼部、祠部、膳【二十四典】隋炀帝始置,部、主客、兵部、职方、驾部、为宫廷女官六尚局所领诸司之属库部、刑部、都宫、比部、司官。典言、典薄、典正、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画二(3)玺、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典酝、典药、典储、典设、典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舆、典苑、典灯、典制、典宝、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典彩、典织,共二十四名,为二十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四司之佐。唐朝改典正、典玺、造、十七肆、(驷)车庶长、十典织为典记、典珍、典计、宋、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金沿唐制,隶六尚。明朝仍隶六侯。簪袅别称谋人,大上造别称尚局。永乐(1403一1424)后,大良造。一说一级至四级相当于仅存尚服局所属典玺、典衣、典士,五级至九级相当于卿,十饰、典仗、四典。余皆革,改由九、二十两级相当于诸侯。有爵宦官掌其事。者依据级位不同享有各种政治、【二十四掌】隋炀帝始置,经济特权。详见各条。为宫廷女官六尚局所领诸司之【二千石郎】尚书省二千石官。掌言、掌薄、掌正、掌闱、曹长官通称。三国魏置,六品。掌籍、掌乐、学宾、掌赞、掌西晋沿置。东曹省。北魏、北齐玺、掌衣、掌饰、学仗、掌膳、复置,北魏六品,北齐六品上掌酝、掌药、掌嬉、掌设、掌参见“二千石曹”。舆、掌苑、掌灯、掌制、掌宝、【二千石着】(①汉朝尚书诸掌彩、掌织共二十四名。为二十曹之一。西汉成帝时置,设尚四司、二十四典之佐。唐朝改掌书,掌州都长宫奏事,属尚书正、掌玺、掌织为掌记、掌珍、令。东汉沿置,掌京师水火、刑掌计。宋、金如唐制,隶六尚狱之政。②尚书台(省)诸郎曹明朝仍隶六尚局。永乐(1403一之一。三国魏、西晋置,设郎1424)后,仅存尚服局所属掌(郎中)。东晋省。北魏、北齐玺、掌衣、掌饰、掌仗四掌、余复置,掌监察京师以外地区,属皆革,改由宦官掌其事。都官尚书。【二十等漂】战国时秦国所【二征将军】新莽将军名置爵位制度。秦及汉朝沿用。号。天凤六年(后19)王莽得匈《汉书·百官公卿表》所列二十奴右骨都侯须卜当,赐姓征氏、等爵名为:一级为公土、二上号二征将军。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二等传卫】清朝侍卫中的···试读结束···...

    2022-05-09 中国图书大辞典书籍 中国图书大辞典

  • 中国古代寓言大观 上》王恒展等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上》【作者】王恒展等编【页数】582【出版社】济南:明天出版社,1991.04【ISBN号】7-5332-1182-0【价格】9.5010.80【分类】寓言(地点:中国年代:古代学科:选集)【参考文献】王恒展等编.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上.济南:明天出版社,1991.04.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上"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上》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上》内容试读第一编先秦周易《周易》,也叫《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它主要用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种卦象形式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和爻辞,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殷商之际影传包括上象、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约产生子春秋战国时期。这本书常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有些比喻已具有了形象和情节,是我国寓言的雏形。.履:虎“尾④眇能视②,」跛能履⑧,履虎尾,咥人凶变〔注释〕①本篇选自《周易·履·六三》。这则寓言告诚人们:没有能力不要强任其事,否则招祸。···试读结束···...

    2022-05-09 大观epub 大观通宝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沈龙明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者】沈龙明编写【页数】259【出版社】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08【ISBN号】7-5432-0910-1【分类】寓言-作品集-中国-古代【参考文献】沈龙明编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08.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内容试读9961.揠(yà)苗助长故事多古代宋国有个农夫,总嫌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棵棵地向上拔高了些,因此而十分疲倦。回到家里,他对家里人说:“今天我可累坏了!在我的帮助下,禾苗一下子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后,连忙跑到田里去一看,惊呆了:满田的禾苗全部枯死了!中国世上不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太少了,几乎人人都希望代禾苗快点长高。但有的人看到很难马上见效,便不想干了一一这就像是那些只种田、不锄草的懒汉;而有的人干脆把它们拔寓言故事高,“帮助”禾苗长得快些一—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蠢人。这样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人们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齐人乞墦(f)故事有个齐国人,娶了个妻子又娶了个小妾。家里并不富裕,可他每次出去,总是醉醺醺地回来。他的妻子问:“跟你一起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炫耀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对小妾说:“我们的丈夫每次外出,总是酒足肉饱而归。问他和谁一起吃喝,他总说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是家里却从来没有什么显贵的人物来过。我想偷偷地看看他究竟到哪些地方去。”第二天大清早,她就起了床。等丈夫一出门,她便偷偷地跟在他后面,观察他的去向。可是,走遍全城,竟发现没有一个人肯停下来和他说话。只见他径直走到东门外的一个坟地里,向上坟祭奠的人乞讨他们祭毕的残羹剩饭;一处地方没有吃饱,又东张西望,再到别处去讨。原来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妻子回到家里,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小妾,并说:“丈夫是我们依靠着生活一辈子的人,谁料他现在竟到了这种地步!”于是,两人一边咒骂她们的丈夫,一边面对面地哭了起来。这时,她们的丈夫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从外面走进来,并呵叱他的妻妾:“哭什么?有我这样的丈夫,你们还不满意吗?”(选自《孟子·离娄下》)寓意骨子里卑鄙下流,表面上却冠冕堂皇。2639国古代寓言故事4.以邻为壑(hè)故事战国时,不少国家常遭水灾侵害,魏国也不例外。有一年,大水暴涨,溢出河道到处泛滥。魏国一个叫白圭的大臣负责治水,他把邻国当作大水沟,把自己国家的洪水统统排到那里去。结果,魏国避免了水灾,百姓照常安居乐业;但邻国却被害苦了,有不少百姓淹死,不少家园被冲毁。白圭洋洋自得地对孟子说:“我治理洪水的本事,已超过了古代的大禹(注:大禹曾奉舜之命治洪水十三年,传说其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人',因治水有功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孟子对他说:“您错了!大禹治水,是按照治水的规律,由高到低,最终把洪水疏导到大海中去,因此他是以四海作为蓄水的深沟的。而您却恰恰相反,把邻国当作蓄水的深沟;水一旦被堵得倒流,就会泛滥成灾。您这样做,是为有德性和有良心的人所反对和痛恨的。您完全错了!”(选自《孟子·告子下》)寓意把邻国当作大水沟,把本国的洪水排到那里去,自己避免了洪灾,邻国却遭了殃!靠把灾害转嫁给别人来成就自己的功名,有什么好得意的!4···试读结束···...

    2022-05-09 epub 图书下载 epub 图书网站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